中班主题教案

首页 - 中班主题教案

中班教案《狐狸和坛子》反思

时间:2023-04-22 13:22:03 A+

中班教案《狐狸和坛子》反思

中班教案《狐狸和坛子》反思

1、中班教案《狐狸和坛子》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看图猜想,理解故事内容,对故事产生兴趣。

  2、启发幼儿帮助狐狸想办法,并能清晰地用语言表述。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

  1、 图片六幅 、PPT视频

  2、认识“坛子”的经验

  3、了解“钻进、馋嘴、挣、甩、拔”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1、出示图1和图6,引导幼儿读图,根据故事开始和结尾大胆猜想故事内容。

  提问:小朋友看看这幅图里有谁?在什么地方?(请3—4个人讲)(在大树下,狐狸发现了一个冒着香味的坛子,馋的直流口水)

  2、出示全部图片,引导幼儿自主观察,交流看法想法。(让幼儿自由地说说)

  提问:它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逐一请幼儿说说(请4—5人))

  3、看图分析:

  图一: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故事里有谁?狐狸闻到了甜酒的香味,它是什么样子的?(口水流出来了)

  图二:狐狸有没有喝到酒呢?喝到酒后发生了什么事?(喝到了,但脑袋钻进坛子里出不来了)

  图三:狐狸的头在坛子里出不来了,它怎么办呢?(先是挣、后是甩、最后拔)

  图四:还是没出来,它又怎么办呢?(跪地求坛子)

  图五:狐狸又想出什么号办法了:(什么姿势?怎么说得?)

  图六:坛子放开了狐狸吗?结果怎么样?(坛子会怎说?狐狸想了什么办法?)

  二、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角色的特点

  1、提问:狐狸闻到香味,心里会怎么想啊?(好香啊!吧酒喝个精光)说明这是只怎么样的狐狸啊?(馋嘴、贪心)

  2、幼儿集体尝试模仿狐狸当时的动作。

  提问:狐狸生气时是什么语气?什么表情?有什么动作?

  集体讨论、个别表演。

  3、老师讲述故事的重点段。集体复述狐狸的话,体验它求坛子生气时的语气、表情。

  三、教师再次讲述故事的重点段,引导幼儿巩固故事内容,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提问:你帮助狐狸想想,用什么方法能把头拿出来(砸碎坛子、图上肥皂润滑、找别人帮忙)

  四、教师小结

  教育幼儿在生活中,不馋嘴,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能吃。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识图能力和表达能力。活动开始,我设置悬疑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投入到活动中来。幼儿的想象力丰富,各自提出故事的不同结果。注意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基本完成了活动任务。

2、大班教案《狐狸和葡萄》含反思

教学目标:

  1.在倾听故事和观看情景表演的过程中,理解并学习儿歌。

  2.在学学、做做、演演的过程中感受小狐狸的憨厚可爱和老狐狸的憨厚可爱,体验学习儿歌带来的乐趣。

  3.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4.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教学准备:

  1.不同形态的小狐狸6只,老狐狸1只。

  2.葡萄园背景图一张。

  3.情景表演的音乐一段。

教学重难点:

  在倾听故事和观看情景表演的过程中,理解并学习儿歌。

  用学学、做做、演演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儿歌的理解。

教学方法:

  情景表演法、提问法、图片教学法等。

  一、倾听故事,理解第一段儿歌内容。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想听吗?

  ①教师讲述故事。

  ②提问:故事讲完了,我要考考你们,刚才我的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

  ③葡萄园里面有什么?

  ④青葡萄和紫葡萄长在什么地方呢?

  ⑤葡萄藤长什么样子?一起用小手画一画。

  ⑥总结葡萄园的美景:青葡萄、紫葡萄,长长藤儿弯弯绕。一起边做动作边念儿歌。

  2.继续学习儿歌的第一段。

  ①小狐狸想来干嘛?他做了一个什么动作?一起学说:“小狐狸急的跳,好像尝尝啥味道。”

  ②他们想了哪些办法呢?一起学学看。

  ③最后都怎么样了呢?

  ④他们的心情如何?

  ⑤游戏:我可以把刚才听的故事变成一个游戏,想玩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⑥总结第一段儿歌:这个故事不仅可以变成游戏,还可以变成好听的儿歌,听好。

  ⑦一起学说第一段儿歌的第一段。

  二、观看情景表演,了解第二段故事内容。

  1.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看我的表演。

  ①教师配乐表演。

  2.提问你刚才看到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①他们用了什么方法迟到葡萄?学说:叠罗汉。

  ②有几只小狐狸在叠罗汉?

  ③这个办法是谁想出来的?他怎么想出来的呢?

  ④学说“青葡萄,咱不要;紫葡萄,往下抛”。

  ⑤葡萄什么味道的呢?闭上眼睛尝一尝吧。

  2.刚才发生的故事我也可以编成一段儿歌,听好。

  ①老师念第二段儿歌。

  ②跟我一起说说看吧,记得加上动作。

  三、完整表演儿歌。

  1.这一段儿歌加上前面那段儿歌就变成了一首完整的儿歌,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吧。

  2.现在我们转身表演给客人老师看,记得把动作做出来哦。

  四、自然结束活动。

  1.孩子们,你们喜欢今天的故事吗?你们喜欢这群狐狸吗?为什么?

  2.总结:团结起来可以做到很多事情。

教学反思:

  这首儿歌的内容比较的长,篇幅也很大,要让孩子在短短的30分钟内掌握这首儿歌是有一点难度的。我根据这首儿歌的特点,将这首儿歌分为两段,第一段采用常规的故事理解,第二段用音乐表演的形式引导幼儿进行猜测、理解。设计好这样的大框架,我再去对每一个环节的难点进行一一的化解、落实。本次活动我主要是用图片来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学的很投入,不论是语言还是动作,都能一一的反馈给老师。

3、大班教案《狐狸和兔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语气、语调创编故事中狐狸与兔子的主要对话。

  2、体验与同伴合作创编、表演童话剧的快乐。

  3、知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教学重难点:

  幼儿在创编对话时,语气、语调与故事角色的匹配

  幼儿合作创编并且表演情节

教学准备:

  视频、故事录音、PPT

教学课时:

  第二两课时(共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故事图片引出活动

  1、引出活动

  最近我们在表演童话剧《狐狸和兔子》,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

  你还记得,故事中提到了怎样的狐狸和兔子?

  ——小结:狡猾的狐狸遇上了善良的兔子,故事就这样开始的。(听故事录音开始部分)

  二、尝试创编台词

  1、狐狸、兔子介绍自己房子时各自的对话

  (1)出示图片一(狐狸和兔子各自的房子)

  提问:睡在这房子里会有什么感觉(外形、作用)

  提问:兔子和狐狸会怎么介绍自己的房子?

  2、狐狸出场

  (2)看啊,狐狸来了。

  听音频(事先准备狐狸和兔子的音频)

  提问:兔子和狐狸说话时的声音听起来有什么地方不同?

  (3)出示幼儿说的不同之处,制作成卡片贴在黑板上作为记录(口气、语调、情感等)

  (4)幼儿听一听、学一学

  ——兔子的声音很温柔,狐狸的声音又尖又细,不同的声音能表现不同性格的角色

  3、视频表演

  肖老师也录了视频,分别是狐狸骗兔子、狐狸赶走兔子的片段,看了以后,说说这两段视频说了什么?

  出示两段无声音的表演

  幼儿说说理由(动作、神态、表情)

  小结:相同的动物可以用不同的动作、神态、表情表演出不同的心情。

  (3)再看一遍视频,配上声音、动作

  (4)放完整视频,幼儿跟着试一试

  4、兔子重新回家

  (1)提问:兔子被赶出了自己房子后,想了什么办法要回房子

  今天的结局不一样了,兔子是聪明、勇敢的,她会想什么办法要回房子?

  (2)我们来尝试做导演,两人合作,分别扮演狐狸和兔子,演一演兔子被赶出后想要回房子时他们的对话。

  两人尝试表演

  (3)展示

  请2到3组幼儿上前表演,观众点评(通过评价动作、表情、语调等)

  幼儿评价同伴的表演

  三、欣赏童话剧,激发幼儿表演欲望。

  这是你们的剧照,像不像为小朋友继续表演新编的故事呢?下次再来试一试。

教学评析:

  根据大班童话剧的目标中提到的:“能创造性地表演同一主题中的不同情节,表现不同角色的形象”这一点,结合这一目标,我借助故事中“狐狸的房子融化了,兔子的房子还好好的,狐狸求兔子借住一晚上,倒把兔子赶出来家”一句话,引发幼儿的想象,启发幼儿根据角色的性格、故事情节合理、大胆地创编相关台词,一步步将幼儿自己创编的情节、对话转变为童话剧的一部分,从而推动大班幼儿合理想象的能力。另外,教案中也关注大班幼儿合作表演的能力,结合“大班能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演,并能合作、协商进行角色之间的分配以及情节的展开”,在上一环节的创编台词、表演基础上递进要求,两人合作表演,并由幼儿进行评价,进一步巩固表演中神态、动作、语气的表演要素,推进幼儿自主表演的能力。

4、大班教案《狐狸孵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理解记录表的基础上倾听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通过理解、匹配小图片,进一步感受狐狸心理的变化,体验作品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3、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4、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活动准备:

  挂图5幅,孵蛋大记录表1张,表达不同心情的词汇小卡片5张(开心、痛苦、后悔、幸福、惊讶)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导幼儿分析、理解狐狸孵蛋记录表。(出示狐狸图片)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狐狸吗?为什么?(狐狸狡猾。)

  师:今天老师就来给你们讲一个关于狐狸的故事,这只狐狸会发生了什么事呢?

  师:有一只狐狸,在草堆里发现了一个鸭蛋。它实在是太高兴了,正要一口咬下去,可是又一想:我不如把这个鸭蛋孵出一只小鸭来,那一定更美味。于是,狐狸开始孵蛋,更有趣的是,这只狐狸还把孵蛋的过程做了一张记录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张记录表,并且和小朋友说一说,从这张记录表中你都看懂了什么?

  师:和你一组上的小朋友的小朋友一起讨论一下。(幼儿讨论2分钟)

  师:你看明白了什么?(看到了时间、)从哪里看出来?一起来说说:第一天、第二天

  师:一开始狐狸记录得怎样,后来怎样了呢?为什么会这样?

  1、第一天怎样?(没动静)

  2、它为什么这样记录?(可能是狐狸孵蛋的时间太长了,没有耐心、不能坚持。)

  3、最后有没有孵出来呢?小鸭子从鸭蛋里孵出来需要几天?(21天。)

  二、出示图片,幼儿听故事排土,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发生、发展。

  1、教师完整地讲述一遍故事,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师:小鸭子终于被孵出来了,最后到底怎样了呢?狐狸吃掉小鸭了吗?(请个别幼儿说一说)我们来完整地听一听故事里是怎么说的?你们可要听仔细!(老师将故事)

  提问:

  1)狐狸孵鸭蛋是为了什么?(把小鸭当成美味。)

  2)狐狸是怎样来孵蛋的?

  2、幼儿排图,理清故事线路。

  师:我这儿还有故事的图片呢,可是排列的顺序不对,到底哪一幅是第一,哪一幅是第二呢?请你仔细地看一看,在花朵里送上正确的页码。谁能把他们按故事里的顺序给图片送标记?(请一个幼儿操作)

  你觉得摆得对吗?为什们?(蛋孵出小鸭的在后面,)

  3、再次完整倾听故事,验证图片排序,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故事,看看你摆得对不对?(老师边讲故事边出示图片)

  三、匹配心情卡片,进一步理解故事

  1、认识心情卡片,重点理解后悔、痛苦。

  故事里狐狸的心情是起起落落,发生了许多变化,他捡到蛋时怎样?孵蛋时孵了很长时间,一动也不动,心情怎样?

  师:老师这里有5中不同心情卡片,你们认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们知道这5个词语的意思吗?

  2、将心情卡片与故事图片连在一起。(高兴、后悔、痛苦、惊讶、幸福)

  高兴:你觉得那张是表现狐狸高兴的。什么时候会让你觉得很后悔?什么时候会让你觉得痛苦呢?什么时候会让你觉得很幸福?

  3、师:狐狸孵蛋这个故事让我们重新认识了狐狸,原来动物之间也有许多的爱。现在狐狸和小鸭成了幸福的一家人,它们之间还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请你们来画一画,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好吗?

活动反思:

  在《狐狸孵蛋》活动中,我最深切的感受就是:孩子的潜力是巨大的,思维是活跃的,内心是丰富多彩的。

  活动初始,我请孩子们形容一下狐狸,其实事先只预设到骗子、坏蛋、狡猾、等形容的词汇,但孩子们却说到了阴险的、丑陋的、笨蛋的等等词汇,立刻赋予了故事的生命力。另外在活动末尾时,我要求小朋友与自己生活经验相联系,比如:当我问到:“你们什么时候感觉到幸福呢?”有的小朋友会说:“在祖国妈妈怀抱里觉得很幸福,很温暖!”等,真的让我体会到,只要给孩子提供适当的思路,她们就会很聪明意思到我们的意思。

5、大班语言教案《狐狸和兔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2.通过对画面的质疑,大胆猜测故事情节,感知角色的心理活动。

  3.积极参与讨论活动,体验阅读带来的惊喜。

  4.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5.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1.故事读本两人一本;情节线索图标一套。

  2.兔子、狐狸头饰各一个。

【活动过程】

  1.观察故事开头和中间部分画面,引发幼儿对读本的兴趣和思考。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本好看的图书,你们知道这本书里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吗?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教师朗读故事的名字)

  2.幼儿两两合作自主阅读故事前半部分。

  师: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小兔子会和狐狸说些什么?狐狸又是怎么做的呢?请你们自己读一读这本书的前半部分,读完以后可以和旁边小朋友说一说。

  3.集体阅读幼儿看懂的和看不懂的画面,重点引导幼儿阅读第8页和第10页。(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出示图标,并有意识地按序进行排列)

  (1)师:你看懂了哪一页?讲了什么内容?请你讲给大家听一听。(重点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表情和动作,如:伸出手是什么意思?讲出角色间的对话,不一定要求和书中内容一致)

  (2)你有没有看不懂的地方?谁看懂了?帮帮他。

  (3)引导幼儿感知画面内容:重点阅读第8页和第10页——兔子坐在哪里?他做了个什么动作?大家学一学,这个动作是什么意思?狐狸在干什么?(讲故事),他是怎么想的?(引导幼儿观察小图并进行讲述);兔子坐在哪里?狐狸背着兔子回到哪里去?他为什么会一边走一边笑?他想到了什么?(引导幼儿观察小图并进行讲述)

  4.教师帮助幼儿根据图标提供的线索总结归纳:狐狸想吃掉小兔子,小兔子是怎么做的?

  5.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地讲述故事。

  6.阅读画面第16页、18页,猜测故事的后半部分。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简单小结:你喜欢这只小兔子吗?为什么?

  7.带领幼儿阅读故事后半部分

  师:故事的结尾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8.幼儿两两合作完整阅读绘本。

  师:请你们一边看一边讲一讲这个故事。

  9.故事表演。

  师:今天真的来了一只狐狸和一只兔子,我们也来做小兔子,大家一起把这个故事完整地表演一遍。

【活动反思】

  根据大班童话剧的目标中提到的:“能创造性地表演同一主题中的不同情节,表现不同角色的形象”这一点,结合这一目标,我借助故事中“狐狸的房子融化了,兔子的房子还好好的,狐狸求兔子借住一晚上,倒把兔子赶出来家”一句话,引发幼儿的想象,启发幼儿根据角色的性格、故事情节合理、大胆地创编相关台词,一步步将幼儿自己创编的情节、对话转变为童话剧的一部分,从而推动大班幼儿合理想象的能力。另外,教案中也关注大班幼儿合作表演的能力,结合“大班能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演,并能合作、协商进行角色之间的分配以及情节的展开”,在上一环节的创编台词、表演基础上递进要求,两人合作表演,并由幼儿进行评价,进一步巩固表演中神态、动作、语气的表演要素,推进幼儿自主表演的能力。

  活动中的关键,是通过之前对角色的语气、动作揣摩,请幼儿进行创编。然而我并没有让幼儿对原有故事情节进行创编,或是根据情节来进行续编故事,为了给与幼儿积极向上的情感渲染,我通过正面的形象激发幼儿对于故事重新做了改编:“兔子不再是胆小的、靠别人帮助的人,他今天也变得勇敢、聪明了,你认为他会像哪些办法要回自己的房子呢”?马上激起了幼儿创作欲望,幼儿的想法多种多样,有的说让兔子拿一块肉吸引狐狸,当狐狸出门想吃肉时就把狐狸给赶跑;也有的说兔子会用勇敢、大声地去要回房子,把狐狸给吓跑。在这么多的充分想象之后,幼儿合作表演了自己创编的内容,用动作、神态表现了自己对于角色理解。

6、中班教案《小猪和靴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感受小猪憨厚、可爱、乐于助人的性格。

  2.理解从“红红的东西”到“红靴子”的变化过程。

  3.愿意大胆想象,并能用语言大胆地表达出来,激发创造性思维。

  4.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尝试续编故事。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重点:

  在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方法、过程的设计上努力体现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现代幼儿教育理念,把“乐意参与讲述活动,理解从“红红的东西”到“红靴子”的变化过程,以及在平时有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作为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表演道具(背景图一幅,小猪、狐狸、八哥鸟、小熊头饰,红靴子一只、花一束)

活动过程:

  一、自由讲述,引出课题

  出示课件第一幅画面,让幼儿观察图片上是什么地方?是谁?

  提问:小猪发现的这个口小底大的红红的东西,摸上去很光滑,象什么呢?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让幼儿同伴之间自由讲述,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从而引出故事发展情节。)

  二、视听结合,想象讲述

  1.课件逐一展示,让幼儿利用发散思维,鼓励他们大胆想一想并说一说。

  提问:你觉得小猪会碰见谁,小动物又会对小猪说什么?小猪把这个红红的东西当作了什么?

  2.完整的欣赏故事,并为故事取名字。

  提问:和小伙伴讨论一下,为故事取一个名字。

  (在幼儿边观察边讲述的过程中欣赏故事的发展和结束,重点理解从“红红的东西”到“红靴子”的变化过程,最后,完整的欣赏故事,并为故事取名字,充分体现了活动的完整性以及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

  三、迁移主题,渗透教育

  提问:你喜欢小猪吗?为什么?

  (分析了故事中小猪的性格特点,让幼儿感受到了小猪憨厚、可爱、乐于助人的性格。)

  提问:请你说说在平时拾到东西后是怎么做的?是怎么乐于助人的?

  (结合生活经验,通过讨论,渗透到平时的生活中,从而鼓励幼儿争做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四、故事表演,积累经验

  请幼儿自由组合分配角色进行表演。

  (让幼儿进入情境表演区,戴上头饰,分角色根据故事内容进行表演,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更好的理解掌握故事内容。)

活动延伸:

  结合美术活动,让幼儿用橡皮泥做一做靴子,感受作品中想象物品的形状特征。

活动反思:

  我在设计这一活动时,打破以往上语言课的常规模式,设计成讲述在前,故事在后的形式,让幼儿作为活动的主角,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思考、想象,大胆讲述,更好的理解故事的内容,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随着一幅幅画面的出现,激发小朋友的兴趣,运用画面提供的线索,让幼儿尽情想象,并勇敢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

  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贯彻《纲要》精神,寓教育于幼儿活动中,始终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为他们创造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语言交流环境,让他们在自主、创新的活动中发展了语言能力,达到活动的目的。

7、中班教案《益虫和害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区别益虫和害虫,知道昆虫与人们的关系。

  2.了解一些保护益虫、防治害虫的方法。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重点难点

  认识益虫和害虫。区别益虫和害虫。

活动准备

  背景、挂图各一幅 蜜蜂 蜻蜓 青蛙 蜘蛛 蟑螂 蚊子 苍蝇 蝗虫等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谈话、引入新课。

  欣赏歌曲《小蜻蜓》,然后请幼儿回答问题:A.歌曲里唱的是谁呀? B.它在干什么? C.为什么要捕捉蚊子?

  二、基本部分:

  1、认识益虫和害虫: 出示背景、挂图,让幼儿带着问题观察、思考。

  2、逐一出示蜜蜂、蜻蜓等昆虫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其名称、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

  3、区别、分类:先请幼儿将图片分别摆放在两个贴有益虫和害虫的方框内,然后再由大家检查归类是否正确。最后归纳:对我们人类生产、生活有用的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益虫。相反,对我们人类生产、生活有害的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害虫。

  4、保护益虫,消灭害虫:A、当我们看到益虫的时候应该怎么做?(不要捕捉益虫,让它们帮助我们消灭害虫)B、还有什么方法能保护益虫?(不乱撒农药) C、发现害虫应该怎么办?(将其杀死)E、还有什么办法能消灭害虫?(杀虫剂、灭虫灯等能很快杀死害虫) 5、互动:老师反复说出昆虫名称和出示昆虫图片,引导小朋友用动作、表情来判断益虫和害虫。(拍手、跺脚、跑、跳、哈哈笑、撅嘴、站、蹲等)

  三、结束部分:人们喜欢那些昆虫?讨厌那些昆虫?为什么?

  小结:益虫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它们;害虫是危害我们生产和身体健康的坏家伙。我们一起到外面消灭害虫去吧!

  四、延伸部分:学习歌曲《小蜻蜓》。

教学反思

  本教学活动成功之处在于直观、通俗易懂,通过使用背景、挂图、图片等,幼儿的注意力很快被吸引住了。幼儿互动的机会很多,课堂气氛活跃,过程由浅入深,随机应变,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老师跟着幼儿的思路走。一问一答的式教学,使幼儿的语言能力也得到了训练和发展,圆满地达到了预期目标。如果图片人手一份的话,还可以进行更多的玩法,效果将更加圆满。

8、中班教案《圆圆和方方》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愿意关注周围生活,发现和寻找周围生活中方的或圆的物品。

  2、知道物体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它们各有各的功用。

  3、能安静地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并能说出故事的大意。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方的和圆的自制机器人各一个。

  2、各种圆形、方形的物品若干,方形、圆形胸卡与幼儿数相等。

  3、象棋子、军棋子,实物投影仪,自制故事图片,录音机、故事磁带、音乐磁带。

  4、几何图形若干、白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以机器人的出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出示圆机器人和方机器人,请小朋友为机器人起名字

  师:今天有两位机器人朋友到我们班来做客,我们一起来欢迎它们。

  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这两个机器人长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请小朋友说出两个机器人的特征)

  机器人今天到我们班来,想请小朋友们帮他们俩起个好听的名字,它们有个要求,起出来的名字要象它们的样子。(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为机器人起名字)

  二、说一说、找一找周围生活中的方的和圆的物品。

  1、说一说周围生活中方的东西

  机器人方方说:我的头是方的、我的身体是方的、我的手臂也是方的,世界上所有的方的东西都是我的兄弟姐妹,小朋友们,你们的周围还有哪些东西是方的?

  (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回答)

  2、说一说周围生活中圆的东西

  听小朋友们说了这么多方的东西,机器人圆圆不服气了,它说它的兄弟姐妹也很多,请小朋友们说给方方听一听。谁来告诉方方,我们的周围哪些东西是圆的?

  (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讲述)

  3、通过“我的朋友在哪里”游戏,在活动室内寻找方的或圆的物体,并将它们归类

  方方和圆圆看到小朋友们说出他们的这么多伙伴,心里真高兴。它们说呀,今天它们还带来了许多好朋友到中三班做客呢。可是现在它们的朋友不知道躲到哪儿去了,请小朋友们帮它们找一找,好吗?

  我们来玩一个“我的朋友在哪里”的游戏,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张胸卡,请小朋友们任意挑选一个挂在自己的脖子里,然后去找一找和你的胸卡相同形状的东西。

  (幼儿戴上胸卡做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请小朋友把找到的物品送到贴有相应标记的筐里,第二次进行游戏。

  三、讲述故事《圆圆和方方》,懂得其中的寓意:圆有圆的优点,方有方的长处。

  1、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把教室里的东西都收拾干净了。有一个小朋友叫小明,他特别喜欢下棋,可就是不会收拾总是到处乱扔,这不有几个棋子被贾老师捡到了,你们想不想看看?

  在实物投影仪上出示象棋子和

  军棋子,提问:谁知道这是什么?它是什么形状的?

  小明把象棋子圆圆和军棋子方方胡乱地堆在一起就去睡觉了,方方和圆圆在一起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今天老师就来讲一个故事,名字叫《圆圆和方方》。

  2、幼儿听录音故事《圆圆和方方》,教师运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图片演示。

  3、提问理解故事内容

  圆圆和方方为什么要吵架?

  圆圆做了什么梦?有没有把方方赶走?为什么?

  方方梦见了什么?有没有把圆圆赶走?为什么?

  最后圆圆和方方为什么不吵了?它们是怎么合作的?你还见过哪些东西既有圆的又有方的?

  四、活动延伸,分组活动利用物品或几何图形进行操作活动。

  提问:除了圆形和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形状?

  这些形状组合在一起可以拼搭出各种各样的东西,我们一起来利用这些物体和图片来玩一个“小小设计师”游戏。

  1、各种形状的图片,小朋友们来拼一拼。

  2、筐子里各种各样的物品,小朋友可以把它们当成积木来搭一搭。

  3、圆形的象棋和方形的军棋,小朋友们可以来玩一玩。

  4、生活中还有许多各种形状的物品,我们可以用水彩笔在纸上画一画。

教学反思:

  如在本课的导入部分,我出示了幼儿常见的玩具,让幼儿看看说说,这些东西是孩子们平时经常接触到的,所以他们很感兴趣。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引导孩子在玩中学,调动了孩子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接下来,我又采用了出示圆圆和方方的图形宝宝,让幼儿观察图形宝宝的身体形状来吸引幼儿的兴趣。

9、中班教案《云彩和风儿》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对散文诗的学习能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意境美。

  2、幼儿能对文学作品产生兴趣,通过欣赏激发对大自然的爱。

  3、孩子能说完整的话,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4、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散文诗的理解。

  5、能专注地倾听,乐意表演。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感受作品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活动准备

  1、 教师择时带幼儿到操场观察云彩的变化

  2、 伴奏音乐:班得瑞《玛雅的歌声》

  3、 散文里的教学图画以及“风儿”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两位新朋友,它们分别是……(教师出示图片:云彩、风儿。)云彩和风儿是一对好朋友,今天他们要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一首好听的散文,题目就叫“云彩和风儿”,

  二、 引导幼儿初步感受散文诗的语言意境

  (一)师:这首散文可好听了,教师配乐朗诵《云彩和风儿》,幼儿认真倾听初步感受散文诗的内容。

  (二)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散文诗的内容

  1、师:孩子们,你们听了这首散文诗后有什么样的感觉?(我觉得……

  2、师:你听到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逐一贴示图片)你还听到了什么?小朋友的耳朵真灵!喜欢小白船的请举手?喜欢大狮子的请举手?喜欢胖娃娃的请举手?那什么样的小白船、什么样的大狮子,什么样的胖娃娃呢?(师请个别幼儿作答).请再听一遍

  三、 教师再次朗诵散文诗,幼儿再次欣赏,进一步感受散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帮助幼儿分段理解散文诗的内容

  (一)师:有谁能告诉老师散文诗的开头说了什么?

  (二)师:散文诗里的小白船是什么样的呢?(小白船竖起桅杆,扬起风帆,小白船飘呀飘,飘到远处看不见。)(孩子和教师一起复述表演)

  (三)师:散文诗里的大狮子在干什么呢?

  (四)师:散文诗里那个可爱的胖娃娃是什么样的呢?

  (五)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的内容,师生进行散文接龙。

  四、 引导幼儿回忆讲述自己观察到的云彩。

  师:我觉得风儿就像一位魔术师,能够把云彩变成很多很多的形状,

  子们你们看到过云彩吗?你看到的云彩会变吗?(幼儿各抒己见)

  师:吹呀吹,云彩又变成-----?(师逐一播放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讲述)

  五、 师生共同表演,体会“旅行”的快乐

  师:多能干的风儿,多有趣的云彩。(师戴上“风儿”的头饰)“呼、呼、呼”风儿吹呀吹,云彩变成……)(幼儿做有趣的云,根据风儿的“变化”被“吹”出不同的造型动作,并告诉老师自己变成了。。。。。。,)

  师:孩子们,多么美妙的旅行啊,现在云彩和风儿要休息了,我们有礼貌的跟它们说再见吧!

教学反思

  在这堂语言课上,优美的伴奏音乐加上教师真情的朗读一下子吸引了孩子,让孩子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老师的朗读中,更好地让孩子感受到散文诗的语言美、意境美,加上动静结合的教学安排让孩子颇感兴趣,在快乐中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由于教师对各环节间的衔接过渡的不太自然,所以导致课堂节奏不太紧凑,在让孩子看图片发挥想象创编时,教师一味地让孩子运用散文中的句子“风儿吹呀吹,云彩变成……”即便是孩子根据他的想象说出了一句完整的话,如一个孩子在看到右图时说“凤凰云彩在天空中飞呀飞”老师也让孩子加上“风儿吹呀吹,云彩变成……”这样是否限定了孩子的思维模式,所以让听课的老师觉得孩子的回答很雷同,千篇一律的,没有创新,这让我对我今后的教学有了新的思考:如何在孩子现有的知识结构上有效地引导、启发孩子进行有新意的创编。

10、中班教案《蚂蚁和西瓜》含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封面的观察,推测故事的主要人物,产生阅读图书的兴趣。

  2.通过观察蚂蚁的表情与身体姿势,了解故事情节的变化和内容。

  3.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感受蚂蚁的智慧。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教学PPT.

  2.蚂蚁和西瓜的小书若干。

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蚂蚁的表情与身体姿势,了解故事情节的变化和内容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请幼儿向客人老师问好。

  2.今天范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几张有趣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提问:图上有什么?他们发现了什么?(蚂蚁和西瓜)

  二、基本部分

  1 . 他们找到一块大西瓜,他们的心情怎么样呢?找到的是一块什么样的西瓜?(很开心,开心的都跳起来了,是一块红红的,大大的,有好多汁的西瓜)

  2 . (1)接下来他们会把这块大西瓜怎么样呢?(会吃掉它)

  (2)那你觉得这么大一块西瓜,小蚂蚁能吃得完吗?(不能)

  (3)那怎么办呢?(把它带回家)蚂蚁是怎么做的?(一只蚂蚁推,两只蚂蚁一起推,四只蚂蚁一起推)

  3 . 蚂蚁跑到城堡里去搬救兵!

  4 . 出示蚂蚁城堡图。提问:咦,蚂蚁城堡里的蚂蚁都在干什么呀?请幼儿仔细认真的观察一下,注意观察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并说一说。

  5 . 小蚂蚁也到了,我们来听听它是怎么喊的?(喂,我在草地上发现好东西啦)

  6 . 他们跑出去看到这么一块大西瓜,心情怎么样?他们应该如何搬回家呢?请你帮他想个好办法?(请幼儿和你身边的好朋友讨论下,帮助小蚂蚁想个好办法)

  7 . 我们一起来看看蚂蚁们是怎么做的?(一起推,用杠杆撬,)可是西瓜还是纹丝不动。(用铲子挖,用吊桶运)

  8 . 家里都装满了,可是西瓜还剩下很多,他们商量把剩下的吃完(吃的饱饱的,都躺在地上休息呢)

  9 . 图片都看完了,范老师将这些图片编成了一个故事,请你完整的欣赏。欣赏时,请你想想蚂蚁把西瓜皮做成了什么?

  三、结束部分

  范老师也给小朋友们准备了故事书,请你两人合作看一本,边看边给你的好朋友说说这个故事。故事书要从封面开始一页一页往下翻,和你的同伴讲完,你可以讲给后面的客人老师听一听。

教学反思:

  本节语言课,由于多次改动故事情节,因此,上课时,PPT细节上面有点小问题,故事画面,情节都很吸引小朋友的眼球。小朋友的学习积极性也很高。上课时,有点紧张,因此,在有些语句方面,表现的不到位,未将本故事中的情节表现的淋漓尽致。

11、中班教案《猫和老鼠》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自己的剧本的理解,能够大胆的表演角色。

  2.能根据音乐的节奏,把动作和表情做到恰如其分。并能说出,剧中所表达的情感。

  3.在大家合作表演下,对表演与模仿更加的充满兴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猫和老鼠的PPT(图片音乐)

  2.小小影视角(给幼儿欣赏模仿动画片)

活动过程:

  一、用教师是导演,来招小演员,来激发他们表演欲望。

  师:今天啊,江老师还有个新称呼,叫做江导演。听说XX小朋友很有表演天赋,那到底是不是这样我不知道,你们是不是很会表演啊?

  二、根据老师所表演的剧本,自己理解剧本中猫或者老鼠的情绪。进行表演。

  师:你们什么时候会兴高采烈的?那是怎么样表现的呢?

  三、缺乏表演的动作,再引入动画片根据动画片里猫和老鼠,丰富的动作和表演。进行模仿,学的更多的表演的动作与表情。

  再次来体验兴高采烈如何表演。

  四、第二个剧目,让幼儿尝试饥饿难耐是如何表演的,并且体会小老鼠的心情和感受。

  教师先来表演剧目二,问:这时候出来了谁?

  这是一只怎么样的小老鼠,它怎么了?(引出饥饿难耐)那它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尝试模仿饥饿难耐。

  跟着音乐体验。(注意动作和表情)

  五、继续引出下段的剧本,进行表演。

  六、组织游戏,进行配乐表演。

  先听音乐让他们猜老鼠在干什么,然后总结他们的。引出第三个剧目。

  继续是老师来表演(注重表情和动作)问:"老鼠想到了什么方法?可是对方是猫呀,要是醒来可就糟糕了,(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小老鼠是怎么去偷的"(小心、偷偷的去偷……引出小心翼翼)请他们来表演,如何小心翼翼。(教师总结)

  1.首先,由老师作为猫,小朋友作为老鼠,去偷那条大鱼。(分清楚,去偷时候的小心翼翼和猫伸出爪子时的惊恐万分)

  2.再由一部分小朋友做老鼠,一部分做猫体验不同的情绪和心情。

  3.最后,可以离开小椅子,更大范围的去表演。例如:可以躲到某小朋友后面、慢慢吞吞的前进等。

  六、分组活动,选出猫和老鼠。将整个故事,完整的表演一遍。

  七、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1.在"影视角"自由选择动画,模仿与表演练习。

  2.编排一个动画经典表演。

反思与分析

  1.选材新颖 动画《猫和老鼠》一直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而动画中,猫和老鼠丰富的动作与表情,给孩子们带来了极大的兴趣和模仿的动力。孩子们会在不自觉的情况下跟着做动作与表情。所以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一定是非常的浓厚的。

  2.教学形式多样,即体现了集体活动,又关注了小组活动以及个别活动。

  3.充分利用电化教学资源、多媒体这种声形并茂的教育辅助材料,它生动形象的提点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让幼儿敢说、敢做、敢演。教师以角色的身份参与到表演与模仿,引导孩子们丰富的表演,体现了师幼互动。

  4.重视分层引领,先由"听"与"看"后由"说"与"演"。在孩子们表演的极其精彩与生动时,给予鼓励与表扬。

  5.与孩子们互动及分组游戏,让整堂课不乏味,让孩子们有极大的兴趣参与与配合。

  可能出现的问题:1.孩子们比较好动,在一起表演的时候很容易离开座位,不听指挥,又容易一起蹦跳,摔在地上等。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2.在看动画过程中,或者在表演过程中,孩子们会把这个当做游戏,无论剧中应体现开心还是难过,他们都会很开心与兴奋。

12、中班教案《光和影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根据观察,幼儿认识了太阳、灯、火等会发光,给我们带来了光亮。

  2、引导幼儿认识影子。(光线向前直照过去,被东西挡住使光透不过去,就会出现——影子。)

  3、关注光和影子的关系,培养幼儿乐于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材料:

  手电筒、玩具娃娃、、晴天、空旷场地。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根据生活实践,什么东西带给我们光亮?

  1、白天很亮,什么东西都看得清。是谁发出了光?(太阳)

  2、黑夜,要看东西怎么办?(开灯、打手电)

  3、没有太阳和灯时,还可以用什么照亮呢?(火)

  小结:太阳、灯、火都会发光,都给我们带来了光亮。

  太阳发出的光叫阳光。

  灯发出的光叫灯光。

  火发出的光叫火光。

  二、观察:认识影子的形成。

  1、猜谜语,吸引幼儿的兴趣。

  你跑它也跑,

  你站它也站,

  有时它长,

  有时它短,

  没有光它就不出现。

  ——影子

  2、小实验:影子的形成。

  老师用手电筒向前方发出一束光,照射在一面空墙上,然后伸出一只手出现在光前,这时,墙面上会出现一个手的影子。同样,手电筒的光前换上一个玩具娃

  娃,墙面上又会出现一个娃娃的影子。

  提问幼儿:影子什么时候出现?为什么影子都是黑色的?

  结合演示告诉幼儿:光射向前方,照亮墙面,不论什么东西,当它出现在光的前面挡住光线前进,光射不过去,就会出现影子。

  三、手影游戏:

  幼儿用自己的双手摆出不同的形态,放在光线前面,互相欣赏“手影”。

  四、户外游戏:踩影子

  幼儿在场地中央四散地跑,一个幼儿去踩他们的影子,其他幼儿设法不让自己的影子被人踩着。被踩到的幼儿要离开场地,没被踩到的幼儿就是胜利者。

  (注意幼儿的安全,避免互相碰撞,时间随幼儿的兴趣而定。)

评价结果:

  1、本活动幼儿非常喜欢。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帮助幼儿解决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吸引幼儿的兴趣。

  2、通过实验演示,让幼儿容易掌握知识,不仅获得的印象深刻牢固,还能引起幼儿对光的极大兴趣。

  3、将观察和实验结合教学,引导幼儿的观察,扩大幼儿的视野,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发现问题的乐趣。

  4、还有幼儿自己动手做“手影”“踩影子”游戏,吸引幼儿的学习趣味性,加深幼儿的体验,保持幼儿积极探索的愿望,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13、中班教案《水果和蔬菜》含反思

活动目标

  通过各种活动区分水果和蔬菜,了解蔬菜的基本特征。

  通过认识蔬菜,了解蔬菜的来历,体会父母劳动的辛苦。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探索、发现生活中水果和蔬菜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活动准备

  蜡笔,画有各种水果、蔬菜的图片,火车道具。各种蔬菜水果实物。

活动过程

  一、区分蔬菜和水果、

  1、小朋友请一起来欢迎一位客人。

  a、“汪、汪、汪”小狗来了,它来咱们班还带了好多礼物,你们来看看是什么?

  b、出示水果和蔬菜,请小朋友看看你得到的是什么礼物?

  c、哪一个是水果,哪一个是蔬菜?

  d、请把蔬菜举起来,请把水果举起来。

  e、将水果和蔬菜放到老师指定的位置。

  二、给水果和蔬菜涂色。

  a、“老师给每个小朋友也带来了礼物,请你们给这些礼物穿上衣服,好吗?”

  b、老师:这些蔬菜和水果应该穿上些什么样的衣服呢,说说为什么?

  c、幼儿给水果和蔬菜图片涂色。

  d、撕贴蔬菜和水果,让自己做一个蔬菜娃娃或水果娃娃。

  三、做游戏:听我说,跟我做。

  a、蔬菜娃娃站起来,(拿着蔬菜的小朋友站起来)跟着老师一起唱编好的儿歌。

  b、水果娃娃扭一扭,(拿着水果的小朋友站起来)跟着老师一起唱儿歌扭一扭。

  c、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上过之后,我就进行了深深的反思,为了促进以后的教学,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反思:

  一、活动准备。活动准备的充分与否,是活动成功的基础。这次活动的物质准备很充分,但是,对孩子的知识经验的准备不够,也就是说,备教案时,备了过程,对学生的了解不够,而教育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活动,在活动中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充分准备到过程中,孩子可能出现的情况,都应该在老师的预想之中。这样活动效果就会更加理想。

  二、教学过程。过程的设计环节紧凑,环环相扣。每一环都能紧扣活动主题,孩子通过各个环节的学习和操作,达到了教学的目标。但是过程有些长,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时间长,不符合中班孩子的生理特点。在活动中,教师的提问太多,问题太难,孩子不能回答。使这个活动一度陷入了僵局,显得有些枯燥乏味。但活动中我也能够随机应变,根据孩子出现的突发性举动,灵活转变方法。

  三、选材。本次活动的选材合适就是设计的问题有些深,不太适合中班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显得挖掘的太多,太深,是孩子在活动中,有些茫然。

  经过反思,我知道以后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孩子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上来。让孩子大胆的说话,尤其是在众人面前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备教案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把活动准备的更加细致,更加的贴近孩子。设计问题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这次课的失败,要深深牢记,在以后的活动中,不能轻率,做每一见事情都要认认真真、都要用全心。

14、中班教案《大树和小鸟》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大树和小鸟的依存关系。

  2、初步学习按诗歌的结构仿编诗歌。

  3、理解诗歌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准备】

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大树和小鸟。

  教师扮演大树,幼儿扮演一群小鸟。引导幼儿在大树周围做各种动作,如亲亲大树、摸摸大树、在大树旁跳舞、为大树捉虫等。

  大树和小鸟在一起开心吗?有一首诗歌讲的就是“大树和小鸟”的事情。

  二、欣赏诗歌。

  出示挂图,教师朗诵诗歌一遍。

  大树高高,住着小鸟。大树和小鸟做了哪些事?

  你从哪里看出大树和小鸟是一对好朋友?

  为什么大树、小鸟快乐陶陶呢?

  三、以互动的形式学念诗歌。

  教师再朗诵一遍诗歌,引导幼儿说说这首诗歌每一节的前一句和后一句有什么规律。(前一句是关于小鸟的诗句,后一句是关于大树的诗句)

  教师念关于大树的诗句,幼儿念关于小鸟的诗句。

  引导幼儿结伴学念,然后互换角色。

  四、仿编诗歌。

  讨论:还有谁和谁也是一对好朋友?

  引导幼儿分组或个别仿编。

  如:大海大大,/游来小鱼;/花儿美美,/飞来蝴蝶;/天空蓝蓝,/摇着云朵等。

教学反思:

  1、诗歌短小简炼、琅琅上口,通过富有动感的语言向幼儿展现了一幅大自然中动植物互相依存的快乐景象。其中仿编部分是为了让幼儿在熟悉诗歌的基础上,把朋友间因友爱而产生的快乐广为传诵,从而营造“快乐陶陶”的氛围。为做到这一点,教师需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注意相关联的人和物,并揭示其相互间的协调关系。

  2、幼儿在和教师扮演角色,共同游戏的过程中增强了学习诗歌的兴趣,他们在肢体语言的交流中理解了诗歌所蕴藏的内涵。大树和小鸟大树高高,住着小鸟。小鸟叫叫,大树笑笑。大树摇摇,小鸟跳跳。大树小鸟,快乐陶陶。

15、中班教案《小兔和狼》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通过观看动画片后,让幼儿根据角色的表情、动作等信息,推测小兔乖乖的心理活动以及情节的发展变化,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2、 理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知道小兔乖乖在认真分析问题后想出了能躲避大灰狼的办法,初步萌发做事要冷静、认真思考的思想。

  3、 通过游戏,让幼儿的防范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提高,不仅要懂得自救,还要学会去帮助他人。

  4、 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5、 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教学重点、难点

  1、 让幼儿初步理解“危险”的含义,说说如果遇到坏人时自己应有哪些反应。

  2、 遇到危险时要冷静,要学会自我保护及保护他人。

  3、 游戏的进行,要让幼儿明白其含义,引导幼儿自己想办法怎样保护自己。

活动准备

  一、材料准备

  1、树林的写真教学图。

  2、设置树林场景,有大树、花、蘑菇、绿草。

  3、大灰狼头饰一个、小白兔头饰若干。

  4、DVD、音乐碟片。

  二、经验准备

  观看《小兔乖乖》动画片,初步理解故事内容。让幼儿有小小的危险意识。

活动过程

  一、谈话讨论,引出本课内容。

  1、出示树林写真图(1),里面是动画片兔妈妈带兔宝宝去树林采蘑菇的情景,唤起幼儿的记忆。(问:图中有些什么?它们在哪里?引导幼儿观察图中环境)

  2、 出示树林写真图(2),树后面出现了一只凶恶的大灰狼,流着口水望的兔乖乖。(引发幼儿的危险意识,引导幼儿替兔乖乖想办法,哪些地方可以藏好自己不被大灰狼发现)

  3、 出示树林写真图(3),一只最小的兔乖乖被吓哭了,大灰狼向它走去。(引导幼儿想想动画片的情景,大家为小兔捏了一把汗,是谁帮助了最小的兔乖乖?用的什么方法?还有其他办法吗?遇到危险时大声哭好不好?)

  4、 出示树林写真图(4),小兔乖乖们赶走了大灰狼后,兔妈妈在点数兔宝宝。(大家用的什么方法赶走了大灰狼?有小兔被吃掉吗?兔妈妈对小兔说了些什么?)

  二、 游戏

  1、躲猫猫

  教师和幼儿带上兔宝宝头饰去‘树林’采蘑菇。按照指令走过小路到蘑菇最多的地方采集蘑菇,(听着欢快的音乐,小兔乖乖们很高兴,突然音乐变得沉重,狼来了),兔妈妈引导宝宝躲起来,大树后,绿草下,用蘑菇挡住自己。大灰狼走了,小兔兔一只也没被发现。

  2、躲在一起。

  兔妈妈:孩子们,大灰狼马上又要来了,快点换个地方躲起来 。提醒大家轻轻的,不要让大灰狼听到声音。小兔们又开始忙起来,拿好自己采的蘑菇找地方藏好自己。兔妈妈因为保护最小的兔宝宝被夹在大树的缝隙里,怎么办。引导幼儿想办法,不能发出太大的声音以免被大灰狼发现,要使劲用力拉开大树的缝隙让兔妈妈出来。

  三、结尾。

  兔宝宝们都没让大灰狼发现,小兔们拿好采的蘑菇跟着妈妈回家了。

  四、课程延伸。

  讨论,在逛街时和爸爸妈妈走散了,自己会怎么做?遇到陌生人对自己说话时,我们该怎么办?

教学反思

  1、以上写的是主要内容,教师的语言表达没写,备课应备详案,因为幼儿虽小但思维跳跃灵活,教师在上课前要先想想在上课时会发生的多种请况,幼儿会提出哪些问题。

  2、在课程进行时,幼儿不会按照老师已想好的模式走,特别谈到兔宝宝有危险的时候,大家都很激动,争着说办法及自己遇到坏人时的事情。在这个时候,教师也要控制好情绪,引导幼儿把注意力转回到课题上。

  3、通过《小兔和狼》这一课后,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会得到一定的提高,在日常生活遇到问题要保持冷静,遇到坏人时要动动聪明的小脑瓜。但由于幼儿年龄小,真正办到肯定会有小小的问题,所以教师在以后都应适时的提醒,帮助幼儿加深印象。

  4、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课内容,我会把一些细节问题做的更完善,比如:在教学时,教师的语言表达及肢体语言要更丰富形象;游戏时用的场景面积增大,安排能力较强的幼儿随时准备处理小小意外情况;在师生问答时,教师对幼儿的回答要作更进一步总结。

16、中班教案《丝瓜和黄瓜》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看、摸、闻、捏、尝等多种方法来感知丝瓜和黄瓜的不同特征。

  2.尝试用简单的记录方法比较两种蔬菜的不同。

  3.能愉快大胆地和同伴交流探索结果。

  4.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5.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每张桌子上黄瓜、丝瓜各两条。小刀三把,水彩笔两盒。

  2.记录纸人手一张,方法示意图各一张(看,闻,摸,捏,尝);红绿大篮子各一个。

  3.丝瓜和黄瓜实物各一。

活动过程:

  一、出示黄瓜、丝瓜,讲述故事,引起活动。

  师:前几天,蔬菜幼儿园来了两位新朋友,看一看,这是谁啊?

  最近他们很不开心,因为蔬菜幼儿园里的好多小朋友经常把他们俩喊错,真苦恼!你们说,为什么会这样呢?(都是长长的、绿绿的,细细的)

  师:其实,只要仔细地看一看,找一找,就会发现他们身上有许多的不同呢。小朋友,你们愿意帮他们找一找吗?

  二、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丝瓜黄瓜的外形特征。

  师:老师已经在后面的桌子上准备了一些黄瓜和丝瓜,等会请你们动脑筋、想办法,找一找、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好吗?

  好,小朋友们就开始吧。

  (教师语言提示:找到了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大家可以讨论讨论。重点指导幼儿运用各种方法比较。)

  三、集体交流,教师帮助归纳总结。

  师:谁想来说说?

  你是怎么发现黄瓜上有刺,丝瓜没有刺的。(用眼睛看)

  师:还有哪些小朋友也用了看一看的方法?你还看到了什么不同呢?

  师:还有谁找到了和他不一样的地方,来给我们大家介绍介绍?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依次贴鼻子 、嘴巴、手、捏等图示)

  四、运用方法,再次探索并记录。

  1.教师总结,提出任务。

  师:小朋友说的可真好!原来我们可以用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闻一闻、尝一尝这么多的方法来找不同呢。

  师:那我们能不能把刚才找到的不同记录下来呢?

  2.出示记录纸,交代要求。

  师:好,那等会我们就用这些方法再去试一试,然后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好吗?

  五、幼儿交流记录结果。

  1.幼儿自由交流。

  2.个别幼儿介绍。

  师:谁愿意上来向大家介绍你的记录?

  3.向客人老师介绍自己的记录。

  六、幼儿操作:分辨黄瓜和丝瓜。

  师:你们看,桌子上的黄瓜和丝瓜已经被混在一起了,现在我们一起来把它们区分开来,把桌子整理好,好吗?

  七、提出下次探索内容,结束活动。

  师:你们可真棒,已经把丝瓜和黄瓜都找出来了!那你们知道丝瓜和黄瓜是怎么长大的吗?

  师:小朋友的意见都不一样,那这样吧,大家回去以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菜市场买一些丝瓜和黄瓜的种子,回去种一种,观察观察他们是怎么长大的?以后我们再来说一说。

活动反思:

  活动中,我们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自由的探索环境,让他们边操作边探索,边探索边收获。孩子们对活动内容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有的在仔细触摸比较,有的在细细品尝味道,有的在认真观察外形…不久,他们就都有了自己的发现:颜色不同,味道不同,长短不同,手感不同等等。每个孩子都为自己的发现而感到喜悦, 感到骄傲。回顾整个活动,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了解幼儿,重点、难点把握准确、恰当。

  通过了解后发现,对于刚刚进入中班一个月,从未接触过操作-记录的小朋友来说,运用各种观察比较的方法和学习如何将自己感知到的各种特征记录下来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们只是将”比较黄瓜和丝瓜的不同”作为教育的契机,目的是让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共同总结和提升出看、摸、闻、捏、尝、咬等多种观察比较的方法,并逐步养成科学记录的习惯。

  2.尊重幼儿,过程设计满足孩子需要。

  还记得每次和别的老师交流备课体会时,大家都会感到:一次活动成功与否最主要的就是看孩子是否喜欢,能否满足他们的需要。在设计本次活动的过程时,我通过试教后就发现,当小朋友们探索有了发现时,都非常激动,最想做的就是告诉别人。了解到这一点后,通过认真的思考,我决定就按照幼儿的需要来设计活动的过程:即自由感知-交流感受-再次比较-交流记录。这样,让幼儿在每次的探索后都能够及时地把自己的发现和大家说一说,从而满足他们“说”的愿望和需要,并且孩子们在听的同时也能获取别人的经验,激发他们继续探索的愿望。

  这次活动也有一些考虑不周的地方,如现在黄瓜和丝瓜已接近尾声,价钱比较贵,因此可将活动的时间提前一个月。还有在对幼儿进行小组指导时,教师应顾及全体幼儿,不能在某一组逗留时间过长。我想,在下次活动中,应将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得更成熟一些,让缺憾更少一些!

17、中班教案《粗和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学习比较物体的粗和细,能从粗到细给三个物体排序。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的能力。

  3. 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4. 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重点难点

  1. 重点:发现物体的粗细差异并按排序。

  2. 难点:感知物体的粗细,知道粗细的基本概念

活动准备

  1. 准备粗细不同的纸筒娃娃(三个)、毛线、棍子。

  2. 装有几种粗细不同物体的“奇妙的口袋”。

活动过程

  1. 导入课题:手指游戏《会变的小手》“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客人,你们想认识他们吗?”

  2. 老师出示粗和细两个纸筒娃娃让幼儿观察,引导幼儿认识谁粗,谁细。

  3. 出示粗细不同的两种毛线,让幼儿观察后说说哪根是粗的,哪根是细的,并让他们摸一摸,说说你是怎么知道它是粗的,怎么知道它是细的,启发幼儿是通过比较而知道的。

  4. 游戏《奇妙的口袋》让幼儿从中摸出粗或细的物体,让他们知道粗和细是相对的。

  5. 出示三根不同粗细的棍子,让幼儿找出最粗的和最细的,并排序。

  6. 分组操作

  (1)从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细的物体。

  (2)按粗和细把物品分成两类。

  (3)让幼儿从“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和细的物体并给他们排序。

活动延伸:

  比较周围环境中各种物体的粗细,回家后比较家里各种东西的粗细做记录。

  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在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对教师在一日生活中过多地组织集体活动有了一些思考,并尝试着减少对孩子的一些不必要的要求。

  上这节课里,孩子们学习的兴趣都非常高,好奇性很强,他们也能顺利的达到了教育教学目标。我没有按照往常的做法让孩子们集体行动,我尝试把自主权还给孩子,给孩子们自己支配自己的权利和机会。有的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观察,谈论着什么;有的在拿手中的物体在玩;有的干脆走到老师桌前,观察触摸老师带来的纸筒娃娃。我没有打扰他们,因为我觉得孩子们都在做着有意义的事情,说着感兴趣的话题。幼儿园生活要有纪律,同时要让孩子生活得轻松,给他们支配自己的权利和机会,让他们自己决定先干什么,后干什么,这对他们今后主动适应社会生活,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一定的时间观念,有着更深远的意义。虽然这节课看起来课堂纪律有点乱,有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在到处看,到处走,但我觉得他们是很开心的。我决定在以后的日子里,要让孩子们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让他们在学习生活学得更轻松些!

18、中班教案《油和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发现油和水互不相溶的现象。

  2.用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

  3.尝试用绘画记录的方式。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水、油每人各一小杯,备用的油和水。

  2.筷子若干。

  3.记录单、记录笔、黄色油画棒等。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入:《你问我答》

  1.小朋友提有关实验物品的问题,教师回答。

  2.杯子里有什么?

  像水一样会流动的,黄颜色的,爸爸妈妈炒菜是要用的“油”。这里还有一杯,这是什么?(水)

  把水和油倒在一起,会怎样?

  把水和油倒在一起,可能会怎样?

  二、猜想记录

  1.把幼儿猜测结果图出示在黑板上。

  油会在水的哪儿?

  2.统计幼儿每种预测结果人数并记录在黑板上。

  3.简单介绍记录表。

  4.幼儿记录并讲述自己的猜想。

  三、进行实验

  1.要求:认真观察,把你看到的记录下来。

  为每位小朋友也准备了一杯油和一杯水,每个小朋友在小托盘中取一杯油和一杯水,注意轻一点不要弄撒了哦。

  2.幼儿实验,记录。

  把油倒进水里看一看会出现什么有意思的现象呢?(幼儿:油在水的上面)

  3.幼儿验证预测结果教师记录。

  油在水的上面,把黑板上刚才我们猜对的画一个勾。

  4.搅拌后油在水的位置,教师出示第二组图片。

  看一看这张图是什么意思?

  幼儿:用筷子搅一搅。

  猜一猜我们用筷子搅一搅油会在水的哪里?

  5.幼儿实验并记录。

  这里给小朋友每人准备了一张小卡片,还有油画棒,把你搅拌后发现的有意思的现象记录在小卡片上,我们黄色的油画棒表示油,蓝色的表示水,小朋友要记清哦。

  四、交流、讨论

  1.你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杯子里的油和水有什么样的变化?

  (1)做完实验的小朋友来把你的卡片贴在黑板上。(2)谁来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杯子里的油和水有什么样的变化?

  2.教师小结:油和水这两个好朋友很奇怪,油总是在水的上面。请小朋友回去观察一下中午咱们喝的汤,爸爸妈妈炒的菜是不是油在上面水在下面。

  五、提出新问题

  有什么东西可以让油和水混在一起呢?

活动反思:

  油和水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油和水混在一起到底会出现什么现象,这是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但又不太注意的现象,我抓住这一现象,意在通过观察记录和实验操作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整节活动连接紧密,稳扎稳打。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大胆猜想并坚持幼儿自己动手探索、发现的原则,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能力,让幼儿在实践中感悟出真知,在细心的观察中发现“油和水”的奥秘。也培养了幼儿敢于质疑、乐于猜想的科学态度。活动达到教育目标。

19、中班教案《熊和蜜蜂》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中2种不同的形象,合拍的模仿熊走,运用神态及动作自由表现小熊喝蜜时的满足感以及躲避蜜蜂的恐惧感。

  2、根据游戏情景,借助角色的暗示,知道“蜜蜂”追捉时,小熊应躲避不动。

  3、乐于参与游戏,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自己,体验游戏的快乐。

  4、使幼儿学会用肢体动作配和游戏的玩法。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1、音乐《海琼斯小夜曲》

  2、课件、图谱

  3、红包、狗熊妈妈胸饰,蜜蜂胸饰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

  二、演示课件,了解游戏的故事情节。

  1、出示图片

  师:孩子们,你们看这是谁呀?(熊)这个呢?(蜜蜂)

  小熊和蜜蜂之间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课件演示

  师:熊和蜜蜂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三、完整欣赏乐曲,进一步感知乐曲的旋律和节奏,理解每段音乐所表现的不同情节

  1、师:这件有趣的事藏在一段音乐里,我们一起来听听,哪里是熊出来了?哪里是小熊喝蜂蜜,哪里蜜蜂飞来了?哪里小熊跑回家?

  2、完整欣赏乐曲

  3、师:开始的时候是谁来了?什么地方你听出来了?

  四、分段感知乐曲,创编角色游戏动作与图谱。

  1、师:如果你是小熊,肚子饿的时候是怎么走路的?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走一走?

  (幼儿自由行走)

  师:让我来看看小熊是怎么走的?刚刚有几个熊宝宝走的很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他是怎么走的?有这样走的,嗯,还有那样走的,肚子很饿,能不能走的快?

  师:我们一起跟这个小熊学一学。

  师:走不快,一下一下的,我们跟着音乐,看着图谱,一起来做一做

  师:熊宝宝,我们去找一找吃的

  2、师:走了半天,瞧!好大一罐蜂蜜呀!熊宝宝,你们怎么喝的?还会怎么喝?

  师:啊!小熊喝了蜂蜜,感觉怎么样?)

  师:我们回忆一下,小熊喝蜂蜜,做了哪些动作?

  师:我们跟着音乐来做一做。

  3、师:哎呀!不好了!蜜蜂来了!小熊该怎么办?

  师:只能蹲在那儿不动,但是蜜蜂飞来飞去,(他心里会怎么样?(很害怕)

  师:我们来看看这个熊宝宝怎么表示害怕的?

  师:熊宝宝们~你们听……

  4、师:熊宝宝们,我们什么时候才能逃回家?

  听好,(蜜蜂打哈欠啦)~让我们一起逃回家吧!

  5、回忆4个游戏环节,完整做2遍动作

  1)师:刚刚老师把这个有趣的故事画了一张图谱。我们听好音乐,看着图谱,在座位上做一做吧!

  2)师:这一次不看图谱能不能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如果你不记得动作了,可以看看(图谱)

  五、分角色表演完整地跟随音乐做游戏

  师:这是个好玩的游戏“熊与蜜蜂”,小熊在玩的时候,如果最后被蜜蜂蛰到了,就要去做小蜜蜂。明白了吗?

  1、师:嗯,坐了半天,肚子好饿,宝宝们,快跟熊妈妈找东西吃吧!(完整游戏第一遍)

  2、师:哎呀~这个熊宝宝身上怎么多出一个大包?(被蜜蜂蛰了)哎,我可怜的孩子。

  3、师:其余熊宝宝要注意了啊!好像没吃饱,我们再去找点吃的吧!(完整游戏第二遍)

  4、师:真难过,又有一些小熊被蛰了,这次出去找蜂蜜可千万要保护好自己啊!(完整游戏第三遍)

  5、师:今天被蜜蜂追了那么多次,这个小熊都气喘吁吁的了,让我们一起听着音乐,休息会吧。活动中利用图谱帮助幼儿合拍表现熊走以及创编记忆几种表达喝蜂蜜满足感的动作。

活动反思

  活动结束之后,我认真进行了反思,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图谱、胸饰等手段加入本身趣味性就很强的音乐游戏活动,但是确显得热闹有余,有效不足。

  1、 在分段倾听音乐时,幼儿基本能将故事情境和音乐相匹配,在做熊走路等动作。,除个别幼儿能用动作恰当地表现出啤酒桶的缓慢、笨重以外,大部分幼儿都是千篇一律,本来充分发挥想象和表现力的环节变成了幼儿重复动作的机械表现。

  我想我在事先没有对幼儿的已有经验、能力做恰当的认识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寻求适合的教育指导策略。虽然孩子都知道小熊走路时会缓慢,但是具体是什么样的缓慢,在活动之间熟悉幼儿的时候,我没有丰富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而且在活动中,也没有及时将幼儿的一些动作更夸张的反馈给他们,导致小熊走路时千篇一律,且动作表现力不够。

  如果我采取适当的指导策略,如“想想小熊他肚子饿了走路会是什么样子?”激发幼儿对已有经验的回忆,从而迁移到本次活动中,同时教师用自身夸张、大胆的肢体语言对孩子稍做提示,效果可能会更好

20、中班教案《毛毛和涛涛》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学习绕口令,掌握毛、涛的正确发音。

  2. 懂得朋友之间应该友好相处。

  3. 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4. 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学习绕口令,掌握毛、涛的正确发音

  活动难点:加快速度念绕口令

【活动准备】

  图谱、图片、Flash动画

【活动过程】

  一、出事图片提问

  1. 图上有谁?

  2. 他们在干什么?

  教师与幼儿一起讲述图上发生的事情

  二、学念绕口令

  1. 教师先用较慢的语速念一遍,幼儿跟着老师看图书念2~3遍。重点练习发音

  2. 请幼儿听仔细,说一说与以前学的儿歌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3. 幼儿边看图谱边学习绕口令

  4. 教师加快速度念绕口令,幼儿练习并且比赛

  三、讨论你与好朋友之间互相帮助的事情。

【活动反思】

  活动中,我将《毛毛和涛涛》这一绕口令先利用Flash动画展现,让幼儿熟悉绕口令中的人、事。再运用图谱的方式呈现出来,想借助图片帮助孩子们将这一绕口令的内容理清楚,在掌握儿歌内容的同时,能看着图谱慢慢说、慢慢学。

  大部分孩子能将绕口令完整说出来,但是很难再加快速度,我应该在活动中贯穿游戏或者情境来激发兴趣,让他们多多练习,从而加快速度,这是我仍需改进的地方。

21、中班教案《线和绳》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线和绳,了解用途。

  2.描述线绳的异同,了解线绳使用方法。

  3.探索和体验线绳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布置丰富线绳原材料的活动室。

  2.收集各种各样的线绳,探其用途。

  3.多媒体课件,线绳实物,记录卡。

活动过程:

  探究活动一:

  自取神秘袋。

  1.摸摸,猜猜袋子里是什么?

  2.拿出袋中各种各样的线绳,认识、比较。

  ①识别名称:草绳、铁丝线、礼品绳、松紧绳、毛线绳、鱼线

  ②比较异同

  ●比较长短——哪根线绳最长(短)?

  ●比较粗细——哪根线绳最粗(细)?

  ●比较软硬——哪根线绳最粗(细)?

  ③功能用途(PPT)

  草绳:捆扎物品、为树保暖、制作草帽等

  铁丝:捆绑重物、制作铁网、防护安全等

  礼品绳:包装礼物、装饰美观……

  探究活动二:

  1.寻找和发现自己身上的线和绳。

  如:鞋带绳、皮套绳、毛线、棉线等

  2.寻找和发现教室里中的线和绳。

  ①师:在活动室里就有很多的线和绳,我们一起去找找吧。并把你找到的线和绳用你喜欢的方式把它们记录下来。

  ②讨论:数数你找到了几种线和绳?说说你找到了哪些线和绳?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做些什么?

  探究活动三:

  1.绳子游戏。

  引导幼儿利用找到的线绳进行游戏。

  ①串珠游戏

  ②跳皮筋

  ③跳绳

  ④翻绳等

  2.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①散落的许多吸管怎样携带才方便?(用绳子捆扎)

  ②娃娃的头发散开觉得太乱怎么办?(用绳子捆扎)

  ③项链珠散落了怎么办?(用线绳串起来)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游戏为主,由实物触摸、猜想引发幼儿的兴趣开始,通过“自主观察,比较、描述和了解线绳特点”到“寻找生活中的线绳做记录、玩游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效地激发幼儿探究欲望,引导幼儿主动学习,重视幼儿自身的实践过程。让幼儿在做中学、玩中学。为幼儿认知与动手能力的发展搭建平台。

22、中班教案《兔子和狼》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通过观看动画片后,让幼儿根据角色的表情、动作等信息,推测小兔乖乖的心理活动以及情节的发展变化,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2、 理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知道小兔乖乖在认真分析问题后想出了能躲避大灰狼的办法,初步萌发做事要冷静、认真思考的思想。

  3、 通过游戏,让幼儿的防范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提高,不仅要懂得自救,还要学会去帮助他人。

  4、 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5、 能简单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1、 让幼儿初步理解“危险”的含义,说说如果遇到坏人时自己应有哪些反应。

  2、 遇到危险时要冷静,要学会自我保护及保护他人。

  3、 游戏的进行,要让幼儿明白其含义,引导幼儿自己想办法怎样保护自己。

活动准备

  一、材料准备

  1、树林的写真教学图。

  2、设置树林场景,有大树、花、蘑菇、绿草。

  3、大灰狼头饰一个、小白兔头饰若干。

  4、DVD、音乐碟片。

  二、经验准备

  观看《小兔乖乖》动画片,初步理解故事内容。让幼儿有小小的危险意识。

活动过程

  一、谈话讨论,引出本课内容。

  1、出示树林写真图(1),里面是动画片兔妈妈带兔宝宝去树林采蘑菇的情景,唤起幼儿的记忆。(问:图中有些什么?它们在哪里?引导幼儿观察图中环境)

  2、 出示树林写真图(2),树后面出现了一只凶恶的大灰狼,流着口水望的兔乖乖。(引发幼儿的危险意识,引导幼儿替兔乖乖想办法,哪些地方可以藏好自己不被大灰狼发现)

  3、 出示树林写真图(3),一只最小的兔乖乖被吓哭了,大灰狼向它走去。(引导幼儿想想动画片的情景,大家为小兔捏了一把汗,是谁帮助了最小的兔乖乖?用的什么方法?还有其他办法吗?遇到危险时大声哭好不好?)

  4、 出示树林写真图(4),小兔乖乖们赶走了大灰狼后,兔妈妈在点数兔宝宝。(大家用的什么方法赶走了大灰狼?有小兔被吃掉吗?兔妈妈对小兔说了些什么?)

  二、 游戏

  1、躲猫猫

  教师和幼儿带上兔宝宝头饰去‘树林’采蘑菇。按照指令走过小路到蘑菇最多的地方采集蘑菇,(听着欢快的音乐,小兔乖乖们很高兴,突然音乐变得沉重,狼来了),兔妈妈引导宝宝躲起来,大树后,绿草下,用蘑菇挡住自己。大灰狼走了,小兔兔一只也没被发现。

  2、躲在一起。

  兔妈妈:孩子们,大灰狼马上又要来了,快点换个地方躲起来 。提醒大家轻轻的,不要让大灰狼听到声音。小兔们又开始忙起来,拿好自己采的蘑菇找地方藏好自己。兔妈妈因为保护最小的兔宝宝被夹在大树的缝隙里,怎么办。引导幼儿想办法,不能发出太大的声音以免被大灰狼发现,要使劲用力拉开大树的缝隙让兔妈妈出来。

  三、结尾。

  兔宝宝们都没让大灰狼发现,小兔们拿好采的蘑菇跟着妈妈回家了。

  四、课程延伸。

  讨论,在逛街时和爸爸妈妈走散了,自己会怎么做?遇到陌生人对自己说话时,我们该怎么办?

教学反思

  1、以上写的是主要内容,教师的语言表达没写,备课应备详案,因为幼儿虽小但思维跳跃灵活,教师在上课前要先想想在上课时会发生的多种请况,幼儿会提出哪些问题。

  2、在课程进行时,幼儿不会按照老师已想好的模式走,特别谈到兔宝宝有危险的时候,大家都很激动,争着说办法及自己遇到坏人时的事情。在这个时候,教师也要控制好情绪,引导幼儿把注意力转回到课题上。

  3、通过《小兔和狼》这一课后,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会得到一定的提高,在日常生活遇到问题要保持冷静,遇到坏人时要动动聪明的小脑瓜。但由于幼儿年龄小,真正办到肯定会有小小的问题,所以教师在以后都应适时的提醒,帮助幼儿加深印象。

  4、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课内容,我会把一些细节问题做的更完善,比如:在教学时,教师的语言表达及肢体语言要更丰富形象;游戏时用的场景面积增大,安排能力较强的幼儿随时准备处理小小意外情况;在师生问答时,教师对幼儿的回答要作更进一步总结。

23、中班教案《狮子和老鼠》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读图能力:学习仔细观察画面,大胆猜测故事情节。

  2、感受阅读的快乐,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3、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知道朋友之间要相互帮助。

  4、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5、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故事的PPT,图书

活动过程:

  一、 出示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这是什么动物?(狮子和老鼠)

  二、请幼儿看PPT,仔细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关于狮子和老鼠的故事。我们来看看狮子和老鼠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2、教师在过程中提问:

  *这幅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谁出现了?听,什么声音?

  *发生什么事情了?小老鼠为什么跑?

  *它跑到什么地方了?你觉得狮子会怎么做?

  *狮子捉到老鼠后,小老鼠是什么动作、表情?它心里是怎么想的?

  *你觉得狮子和老鼠会说什么?

  *狮子放了老鼠,老鼠现在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小老鼠回到那里了?它高兴吗?为什么?

  *谁来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猎人在干什么?你觉得谁会被捉到?

  *狮子来了,你觉得它看到猎人设下的陷阱了吗?那它会被捉到吗?

  *你看到了什么?

  *狮子被捉到了,它的表情是怎么样的?它在想什么?会怎么做?

  *谁听到了狮子的叫声?它会怎么做?

  *它对狮子会说什么?狮子会怎么想?

  *小老鼠在做什么?它成功了吗?

  *狮子得救了,它高兴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狮子和老鼠在做什么?说什么?

  *从这幅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三、教师完整讲述一遍故事,幼儿欣赏

  教师总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管谁有了困难我们都应该去帮助他,这样当你遇到困

  难的时候,大家也会帮助你的。

  四、 结束部分

  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和其他小朋友有没有你帮助我,我帮助你的事情发生。

活动反思:

  总体感觉我这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

  1 能从幼儿熟悉的动画片动物入手,首先就抓住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幼儿的发言积极性,使整节课都处于活泼积极的氛围之中,使幼儿想说敢说,能说乐说。

  2 能让幼儿把平时积累的优美词汇运用到这次说话课中,使幼儿能够体会到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从而激发了幼儿平时阅读的兴趣。

  3 能注重对幼儿发散思维的培养,不局限幼儿的想法,只要是合情合理的想法,都给以鼓励、肯定。

  通过这次创编故事,使我更加明确了如何指导幼儿进行有序的表达,如何能让幼儿在学习中获得进步!

24、中班教案《小狐狸的枪和炮》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了解小狐狸不开心的原因,懂得朋友之间应该友好、相互帮助。

  2.在活动中体验朋友共同游戏的快乐。

  3.了解小狐狸重新找回朋友的过程,感受其办法的独特。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5.能简单复述故事。

活动过程:

  一、出示“狐狸”,引出故事。

  看看这只小狐狸开心吗?猜测狐狸不开心的原因。

  二、观察讲述,了解原因。

  1.欣赏画面一,了解小鸭子不和狐狸做朋友的原因。

  提问:小狐狸对小鸭做了一件什么事情?

  小狐狸这样做对吗?(自由讲述)

  小结:小狐狸捉弄了小鸭,小鸭子再也不愿意和它交朋友, 所以离开了它。

  2.观察画面二,讲述小兔子不和狐狸做朋友的原因。

  提问:小兔子和狐狸做好朋友了吗?请你说说原因。

  小结:小狐狸不仅捉弄了小鸭,还捉弄了小兔子, 所以小兔子也不愿意和它交朋友,离开了它。

  3.观察画面三,知道小刺猬不和狐狸做朋友的原因。

  提问:小刺猬遇到了什么困难?

  小狐狸怎么做的?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小狐狸不仅捉弄朋友,还在朋友遇到困难时嘲笑朋友,谁也不愿意和它做朋友。

  4.了解小狐狸不开心的原因。

  没有了朋友,小狐狸会觉得怎样?(很孤独,很难过,很寂寞……)

  没有朋友的小狐狸感到特别孤独、寂寞,连说话的人也没有,所以它很不开心。

  三、在游戏中体验有朋友在一起的快乐。

  你们有没有朋友?平时和朋友是怎么相处的?和朋友会玩什么游戏呢?怎样玩游戏?

  (幼儿自由讲述)

  朋友在一起可以玩很多游戏,玩的人越多越开心。

  小狐狸看到你们和朋友玩得这么开心,你觉得它现在会怎么想?

  四、欣赏画面,了解小狐狸重新找回朋友的过程,感受其办法的独特。

  集体讨论:如何帮助小狐狸重新找回朋友。

  欣赏故事,了解小狐狸找回朋友的独特办法。

  小狐狸到底是怎么做的?你们觉得它的办法好吗?好在哪里?

  小狐狸的办法真是与众不同,不仅来和小动物们道歉,还制造了糖果枪和炮带来了很 多糖果和大家一起分享,小动物们纷纷跑来接糖果,原谅了小狐狸。从此以后,小狐狸再也不捉弄朋友,而是和朋友一起开心的快乐的在一起做游戏。

  五、分享糖果。

  知道故事的名字。

  分享糖果。

活动反思:

  在绘本小狐狸的枪和炮这个故事中变化,从刚开始一直要爱搞恶作剧,使动物朋友不喜欢小狐狸,到小狐狸的枪里打出很多的糖果,动物们才感受到小狐狸其实并不想伤害朋友们。在失去朋友、找回朋友的过程中它懂得了一个道理:和朋友们在一起,不仅仅要让自己快乐,更重要的是给大家带来快乐。小动物也明白了,对待自己的朋友需要耐心和宽容。从这样一个小小的故事中,就可以对孩子们经后与好朋友的交往中有很大的启示,因为小狐狸的毛病很多孩子都会犯,通过一个故事中的小小哲理,带给孩子们更多的思考。

  绘本故事的精髓是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和想说的机会。因此,在设计问题时,我考虑到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点,多角度设疑,启发幼儿思考,开阔幼儿思维,使幼儿充分地发挥想象、扩展思维,积极大胆地表达。讲述故事第一小节来介绍小狐狸:小狐狸很爱作弄人……听了介绍后再向幼儿抛出问题,让幼儿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由于没了朋友,小狐狸很难过这一故事情节而接着设置了讨论:帮小狐狸找朋友,让幼儿能够开阔思维,组织语言清楚地表达。

不足之处:

  在对目标定位上和难点的把握方面都欠缺,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探讨。在游戏环节,没有很好的过渡,没有很好的运用游戏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提出的问要放慢速度,让幼儿的注意力集中,为此,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要极力的控制自己的教学用语,大胆放心地把问题抛给幼儿,去相信他们!这些,需要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吸取建议和意见,不断的总结经验,让自己更上一台阶。

25、中班教案《小狐狸卖空气》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知道空气污染的几种途径及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危害。

  2、让幼儿明白新鲜空气对人们的重要性,知道保护新鲜空气的方法。

  3、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激发幼儿争做环保小卫士。

  4、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5、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故事知道空气污染的几种途径及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危害。

  让幼儿明白新鲜空气对人们的重要性,知道保护新鲜空气的方法。

活动准备

  视频、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请幼儿摸空气引出故事内容:

  1、教师:“在我们的周围充满了空气,小朋友们想不想摸一摸呀?”请小朋友们伸出小手来摸摸我们周围的空气。

  2、“有没有摸到”?“其实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可是小狐狸却能装着空气到处去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个故事。(播放视频)

  二、基本部分

  1、听故事,了解空气污染的途径。

  (1)提问:“听完这个故事,谁能说说你听到了故事里讲了什么?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

  (2)小狐狸得了什么病?它怎么会得这种病的?

  (3)平时,你见到过什么现象也会使我们周围的空气受到污染的呢?

  (幼儿回答,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有关图片。)

  教师小结: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会污染环境,如:燃放爆竹、烟花,咳嗽乱吐痰,抽烟、工厂的烟囱和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等等都对空气有污染。

  2、了解空气污染造成的危害。

  (1)你们喜欢污染的空气吗?为什么?

  (幼儿讨论回答)

  (2)污染的空气除了对人会造成危害,还对谁有危害?

  小结:我们吸了污染的空气会引起咳嗽,头痛、四肢无力,严重的可能会生癌症,还可能因缺氧致息甚至于死亡,动物和植物也会无法生存下去。

  3、知道保护新鲜空气的方法。

  你们觉得污染的空气可怕吗?那我们怎样才会使空气更新鲜呢?(幼儿讨论回答)

  小结:对了,要使空气新鲜有许多种方法,可以多种树,植草坪,咳嗽用手帕捂住,汽车使用无铅汽油,工厂治理烟囱和废气等等好多种做法。

  4、评一评

  (1)老师前两天拍了许多照,现在要请小朋友来评一评,说一说,谁做的对,谁做的不对。

  (2)讲评:出示几张图片,请幼儿一起说说卡片上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该对他说什么?

  三、结束部分

  今天,我们知道了污染的空气危害很大,那我们就应该从我做起,还要监督和督促好我们周围的人,让大家都来争做环保小卫士,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优美。

  四、延伸活动

  请幼儿设计新型机器把污染的空气吸掉。

教学反思

  现代工业的发展,对环境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污染,幼儿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已有了一定的环保意识,为进一步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让懂得环境破坏对人类带来的危害,我们开展了本次活动,通过故事、提问、讨论和操作,让幼儿明白知道空气污染的几种途径、新鲜空气对人们的重要性及空气污染给予人类带来的危害,从而激发幼儿争做环保小卫士。活动目标明确,条理清晰,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与老师的呼应到位。活动结束后,我们制作了展板,希望大家都能来保护我们的环境,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26、中班教案《乐音和噪音》含反思

活动目的:

  1、感受乐音与噪音,理解乐音、噪音两词的意义,能正确运用。

  2、通过、听、说、玩、看使幼儿了解乐音的作用与噪音的危害。

  3、通过感受乐音与噪音, 培养幼儿的听觉感受能力和比较能力,正确区分乐音和噪音。

  4、养成不发出噪音的习惯。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6、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重难点:

  区别噪音和乐音,知道噪音的危害。

  培养幼儿的听觉感受能力和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录有乐音和噪音的磁带、打击乐器、图片等。

活动流程:

  (感受乐音和噪音)→(区别乐音和噪音)→(敲敲打打)→感知噪音的危害→操作活动

活动过程:

  一、感受乐音和噪音,引起兴趣。

  1、和幼儿一起玩手指游戏,引导:加点声音伴奏怎样?

  2、说说在音乐伴奏下的感受,优美的音乐让我们感到舒服,想不想再听一听?

  3、继续播放音乐。突然音乐停,录音机里发出难听的拖拉桌子的声音。

  提问:听得好好的,你们为什么把耳朵捂起来?你们觉得哪一种声音好听,为什么?

  4、小结:原来有的声音让人听了觉得舒服,也有的声音让人听了很难受。

  二、区别噪音和乐音(播放音乐片段)并能用乐音和噪音来表达。

  1、老师这里还有许多不同的声音,咱们一起来听听吧。

  2、听到了哪些声音?

  3、喜欢哪些声音,不喜欢哪些声音?为什么?

  4、小结:刚才大家都说的特别好,我发现小朋友听到动听、悦耳的声音时,都是笑眯眯的,这些让我们觉得很舒服的声音我们把它叫做乐音,乐音通常是指那些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还有一些不好听的声音小朋友听到时都皱起了眉头,这些声音我们把它叫做噪音。噪声通常是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教师拿出乐音和噪音字卡片)

  5、认读“噪音”、“乐音”两个词,理解它们的意义,请幼儿来说说。

  三、敲敲打打,感受声音给我们的不同感受。

  1、老师这里有许多打击乐器,你们觉得打击乐器会发出乐音还是噪音?

  2、请幼儿自己试一试,并把打击乐器发出的声音录下来,放给幼儿听,区别是乐音还是噪音?你们快来听一听,刚才你们的小乐器到底发出了什么样的声音?

  3、怎样才能让打击乐器发出乐音?(幼儿一起演奏《春天我把小树栽》)听后提问:现在你们觉得是乐音还是噪音?为什么?

  4、小结:原来同样是打击乐器,大家乱敲乱摇就会发出噪音,大家一起有节奏有规律的演奏就会发出乐音。

  四、回忆、探讨和交流。

  1、在生活中你听到过哪些噪音和乐音?

  你们发出过噪音吗?(举例孩子爱大声说话,和拖椅子发出的声音,抢着回答问题,让人听不清,别人在回答问题时总说话等等)

  2、噪音这么难听,我们都不喜欢噪音,现在请大家想想,哪些地方特别需要安静?为什么?

  3、如果我们在这些地方应该怎么做?

  小结:我们要养成不发出噪音的习惯。

  五、噪音有什么危害呢?

  噪音除了让我们觉得难听、不喜欢,它还有很多的危害呢,你们知道噪音都有哪些危害吗?欣赏故事《噪音国》。

  1、提问:为什么叫噪音国?后来变成什么了?噪音对我们有哪些危害?

  2、与幼儿小结:远离噪音,不制造噪音。

  六、活动延伸。

  出示评比表,引导幼儿从日常生活的每件事做起,不做噪音的制造者,养成“说话轻轻,做事轻轻”的习惯。

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有点紧张,语速有些偏快了。前面的三个环节处理的比较好,在第四个探讨交流的环节中,没能结合幼儿的表现,给他们足够多的时间充分表达,当孩子说到身边的某些噪音时,没有抓住契机进行随机教育,如有部分孩子乐器没放下,还总发出声音。同时对于孩子平时制造出的噪音没有一一例举,错过引导教育的机会。自己感觉整个活动比较顺畅,目标达到,但是细节处理还不够,随即教育能力有待加强。

27、中班教案《乌鸦和狐狸》含反思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认读“底、洞、肉、直、羽、差、受、刚”8个生字,在老师指导下在田字格中正确描写“洞、肉、直、差”4个生字。

  2、能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能在朗读中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对狐狸和乌鸦的三次语言、神态的变化,体会故事的寓意。懂得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的道理,知道要正确认识自己。

  3、能展开想像,续编故事。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能在朗读中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对狐狸和乌鸦的三次语言、神态的变化,体会故事的寓意。懂得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的道理,知道要正确认识自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一)、谈话引入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两位动物朋友,一位是——(出示狐狸图片,板贴狐狸),另一位是——(出示乌鸦图片,板贴乌鸦)。

  在你们的印象中,狐狸和乌鸦是什么样的人呢?

  狐狸(狡猾)、乌鸦(声音难听、全身乌黑)

  (二)、揭题

  师过渡:在狐狸和乌鸦之间发生了一个有趣故事,大家想不想听啊?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狐狸和乌鸦(指名读题、齐读)

  (三)、动画激趣

  老师奖励同学们看一个动画片,讲的就是狐狸和乌鸦的故事。看完后要请同学告诉大家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生交流。

  二、初读课文,知情问由(问候是假,想吃是真)。

  (一)、读通课文

  这么有趣的故事,大家想不想自己读啊?那就请轻轻打开课本,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不加字不漏字。师巡视指导坐姿等。

  (二)、理清人物关系

  1、出示第一小节,引读:故事发生在一个森林里。

  乌鸦在——大树上做了个窝。大树底下——有个洞,洞里——住着狐狸。

  (三)、随机学洞:个别读、开火车读。找朋友。

  师:我们知道了,乌鸦住在(大树上),狐狸住在(大树底下的洞里)。

  狐狸和乌鸦中班教案

  (四)、复习生字,激趣导入。

  1、瞧小朋友们个个精神饱满的样子,我们昨天新认识的生字宝宝们可开心了!看,他们正手拉手来跟大家见面呢!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上课前,老师去了一趟动物王国,请来了两位老朋友,(出示挂图)小朋友们跟他们打个招呼吧!板书课题:狐狸和乌鸦

  4、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狐狸和乌鸦》的故事。

  (五)、进入情境,精读课文。

  学习第一段

  1、找找课文中哪一自然段是写这幅图的内容。

  2、轻声读读第一段,想想你都知道了什么?

  3、指名汇报,相机理解“叼”、指导读“谗得直流口水”。

  4、想象:如果你就是这只很饿很饿的狐狸,当你看到这片肉时,你会怎么想呢?

  5、齐读第一段。

  学习第二到第五自然段。

  过渡 :老师听了小朋友们的朗读,知道了狐狸很想吃这片肉,开始动脑筋了,它是怎么做的呢?

  1 、请小朋友们大声读课文第二到第五自然段,同桌同学合作,数一数狐狸和乌鸦一共说了几次话?并把狐狸的话用“?”画出来,把乌鸦的反映用“――”画出来。

  2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引导理解。

  (1) 狐狸和乌鸦一共说了几次话?谁来把你找到的狐狸的话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

  (2) 小朋友们找得真准,老师找得跟你们一样呢,看,(出示小黑板)

  (3) 请大家自己读读这三句话,找找狐狸说的话中哪些是一样的?

  生活中谁对谁说“亲爱的”?狐狸称乌鸦为“亲爱的”,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再找找狐狸对乌鸦说的三次话内容有什么不一样呢?

  相机板书: 您好 孩子好 羽毛漂亮 嗓子好

  A、为什么狐狸要问起他的孩子呢?

  B、图片比较“狐狸”和“麻雀”的羽毛体会狐狸的假话。

  C、引读,相机点红“真漂亮”“差不多”“真好”“都爱听”

  细心的小朋友们,你们发现了吗?狐狸每次说话时的动作表情不一样呢,谁的眼睛尖找到了?

  A、自己边读边读这几个词,边读边学着狐狸做做动作。

  B、从这几个词中,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是啊,狐狸就这样一次又一次,想尽办法用亲热的动作,动听的语言讨好乌鸦,那乌鸦每次的反映有什么不同呢?

  相机板书: 没回答 看一眼 得意唱

  指导朗读。

  A、你最想读狐狸的哪次话,就读哪一次,看谁最会讨好乌鸦。

  B、指名读,评价

  C、范读

  D、分角色演读

  E、指名上台带头饰表演。评价

  学习第六段

  1 、引读第六段。刚才听小朋友读这段时,有个词跳进了老师的脑里,不知有没跳进你们的眼里呢?

  理解“一溜烟”

  2 、看着狐狸一溜烟跑的没踪影,乌鸦才知道自己......“上当受骗”了。

  三、小结故事,领悟寓意

  1、采访,被骗了肉的乌鸦,你现在的心情怎样?心里怎么想的呢?

  2、你们有什么话要劝劝这只乌鸦吗?

  3、乌鸦听到小朋友们的真诚劝告,感动极了,他自己也从这件事中总结出了一句名言送给小朋友呢。出示: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肉、叼

  2、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两个字?

  3、引导仔细观察, 说说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4、学生描红,师巡视 ,

  5、练写两个

  五、拓展延伸

  狐狸和乌鸦的故事我们已经学完了,这两只小动物也该回到动物王国去了,他们给小朋友们留下两道作业当小礼物呢。

  1 、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 、乌鸦这次肉别骗走以后,他还会怎么做呢?下次再遇到这样的情况,他会怎么做呢?请展开想象,以《肉被骗走以后》为题,编一个小故事。

教学反思

  因为幼儿对形象直观的事物比较感兴趣,所以本次活动利用狐狸和乌鸦的头饰以及一些图片,让幼儿明确故事的主要角色。这样从幼儿的认知水平出发,有利于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故事内容的欲望,使他们想要学。紧接着,师幼共同演一演,说一说,评一评 ,师幼互动,教师用形象的语言、逼真的动作,把孩子们带入到了故事的情境中,使教师极具亲和力,营造了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学习充满了乐趣。在活动中,幼儿的想象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28、中班教案《圆和椭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椭圆形,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2、引导幼儿分辨出椭圆形的物品。

  3、引导幼儿区分圆形和椭圆形的不同之处。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圆形、椭圆形各一个

  2、纸条一根。

  3、学具:人手同等大小的圆形、椭圆形各一个,纸条一根(与圆形的直径等长)

  4、第一、二组,给椭圆形涂色

  5、第三、四组,给最多的圆点打"*"

  6、第五、六组:看符号填圆点。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教师引导幼儿认识椭圆形。

  (1)教师出示椭圆形,小朋友请看看它是不是圆形呢?

  (2)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不是圆形的呢?

教学反思:

  这节认识圆和椭圆的活动课结束了、觉得孩子还是学会了至少目标是达到了。我的这节活动是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去学习认识图形、我还是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通过本班孩子的特点来安排的,我们班幼儿很活泼所以不能用太沉闷的教学模式来上、我是想让孩子在动静交替的模式中去学习去探索。这节活动整个设计流程不错、就是在对孩子提问上有点差错、老是提问的不够准确。有的问题太过成人化了、这是我不足的地方。还有上课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老师把握程度不够。这是我应该注意的地方。

29、中班教案《小鱼和水草》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初步熟悉“水族馆”乐曲旋律,通过水草与小鱼的不同动作,了解乐曲结构。

  2、 引导幼儿用身体各部分动作表现小鱼游动,培养幼儿创造力与表现力。

  3、 表达对同伴的关心,体会与朋友交往的愉悦心情。

  4、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 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幼儿事先观看了解《海底奇观》的故事情节。

  2、 幼儿人手一条橡皮筋,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引导幼儿回忆《海底奇观》中小鱼与水草的关系。

  所选音乐优美,教师的动作夸张富有启发性,海底世界的活动环境及谈话的回忆,激发幼儿参与欣赏音乐活动的兴趣。

  二、幼儿倾听音乐,教师借用橡皮筋的伸缩与手臂的动作帮助幼儿了解音乐中的张弛变化。

  1、教师出示橡皮筋,用动作有意识的把幼儿思维带入“小鱼和水草”的故事情景,幼儿完整感受音乐。

  2、幼儿与教师分享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

  前期充分的知识准备使幼儿的回答内容丰富多彩,师幼互动紧密,,但也存在不足,应该让幼儿说完自己想表述的内容,而不要急于紧接下一个环节。)

  三、结合幼儿的想像,师生共同讲述“小鱼与水草”的故事,帮助幼儿熟悉音乐的性质和结构。

  1、幼儿使用橡皮筋感受A段音乐。(把你手中的橡皮筋变成柔软的水草)

  2、结合幼儿的想像,师生共同创编“小鱼探望水草”的动作。

  在B段乐句暂停 ,幼儿听到乐句明显的转换,立刻回答出:小鱼来看望水草朋友。

  四、师生随着音乐用橡皮筋与身体动作共同表现故事中的情节。在乐段转换处间接使用眼神、手势、语言提示,反复一次。幼儿通过反复完整表现音乐,对乐段的结构逐渐熟悉。在幼儿完整表现音乐时,不仅应提示幼儿动作与音乐的匹配,还应提醒他们表现音乐的不同性质。

  五、幼儿与教师分角色扮演。

  1、在教师的语言提示下,幼儿做出小鱼游动时的各种造型。

  2、教师说明游戏规则,提出游戏要求

  3、师生共同表演音乐中的角色。

  4、请客人老师一起来游戏。

  六、在《梦幻曲》的放松音乐中自然结束活动:“天黑了,小鱼告别了亲爱的水草朋友们,随着轻轻的海浪游回了妈妈的怀抱……”

反思《小鱼和水草》:

  在这次的活动中,孩子们的知识准备非常充分,也能积极参与创编动作,我尝试着给幼儿创设一种宽松有自主的学习氛围,积极引导孩子创编小鱼游戏的各种动作。用“让老师跟你们学一学”的引导语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在感受音乐的快慢对比时,我以“水草生长”、“小鱼游动”两种不同的动作让幼儿得到感知,从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可以看出他们在“小鱼与水草”两种角色的扮演中都得到了快乐。

  不足之处:

  作为大班的幼儿,表现欲望是强烈的,在活动中,教师一直让幼儿用手部动作来表现水草和小鱼,我觉得教师可以让幼儿站起来不仅用手也要同时配合身体的动作来表现,这样会更加的生动形象,幼儿的参与性会更高。

30、中班教案《我和白云》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儿歌,让幼儿了解儿歌内容,感受其中的意境美。

  2、引导幼儿学习生字“跑”、“洗”。

  3、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儿歌。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熟记“跑”和“洗”两个生字。

活动准备

  “跑”、“洗”的识字卡片。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看图识字。

  (1)观察左上图。

  提问:这个小男孩在干什么?(他在跑。)教师注意出示相应的字卡。

  (2)观察左上图。

  提问:这个小女孩在干什么?(她在洗衣服。)小朋友,你在家洗过衣服吗?教师注意出示相应的字卡。

  2、再次出示“跑”、“洗”的识字卡片,教幼儿认读。

  3、欣赏儿歌《我和白云》。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2)教师提问,帮助幼儿记忆:

  1.儿歌里说的是什么?(我和白云)

  2.谁在天上跑?(白云)

  3.谁在地上跑(我)

  4、学习朗诵儿歌。

  (1)教师都幼儿朗读儿歌。

  (2)幼儿自己朗读儿歌。

  (3)幼儿两人一组互相朗读,教师巡回指导。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在朗读儿歌中学习认字。在活动前我准备了很多的材料,通过自己的尝试,把卡片和儿歌结合在一起,对“跑”和“洗”两个生字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下面我来说说我在反思中考虑到的几个方面:

  (1)给幼儿提供表现创造性的环境、机会和材料。

  (2)帮助和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创造性,使其得到发展。

  (3)要激发幼儿在“玩”中创造的兴趣。

  (4)“学”与“玩”结合,向幼儿提出各种问题,学会解决问题,发展儿 童的创造力。

31、中班教案《小狐狸的枪炮》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了解小狐狸不开心的原因,懂得朋友之间应该友好、相互帮助。

  2.在活动中体验朋友共同游戏的快乐。

  3.了解小狐狸重新找回朋友的过程,感受其办法的独特。

  4.乐意参与表演,大胆学说角色对话。

  5.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活动过程:

  1.出示“狐狸”,引出故事。

  看看这只小狐狸开心吗?猜测狐狸不开心的原因。

  2.观察讲述,了解原因。

  (1)欣赏画面一,了解小鸭子不和狐狸做朋友的原因。

  提问:小狐狸对小鸭做了一件什么事情?

  小狐狸这样做对吗?(自由讲述)

  小结:小狐狸捉弄了小鸭,小鸭子再也不愿意和它交朋友, 所以离开了它。

  (2)观察画面二,讲述小兔子不和狐狸做朋友的原因。

  提问:小兔子和狐狸做好朋友了吗?请你说说原因。

  小结:小狐狸不仅捉弄了小鸭,还捉弄了小兔子, 所以小兔子也不愿意和它交朋友,离开了它。

  (3)观察画面三,知道小刺猬不和狐狸做朋友的原因。

  提问:小刺猬遇到了什么困难?

  小狐狸怎么做的?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小狐狸不仅捉弄朋友,还在朋友遇到困难时嘲笑朋友,谁也不愿意和它做朋友。

  (4)了解小狐狸不开心的原因。

  没有了朋友,小狐狸会觉得怎样?(很孤独,很难过,很寂寞……)

  没有朋友的小狐狸感到特别孤独、寂寞,连说话的人也没有,所以它很不开心。

  3.在游戏中体验有朋友在一起的快乐。

  你们有没有朋友?平时和朋友是怎么相处的?和朋友会玩什么游戏呢?怎样玩游戏?

  (幼儿自由讲述)

  朋友在一起可以玩很多游戏,玩的人越多越开心。

  小狐狸看到你们和朋友玩得这么开心,你觉得它现在会怎么想?

  4.欣赏画面,了解小狐狸重新找回朋友的过程,感受其办法的独特。

  集体讨论:如何帮助小狐狸重新找回朋友。

  欣赏故事,了解小狐狸找回朋友的独特办法。

  小狐狸到底是怎么做的?你们觉得它的办法好吗?好在哪里?

  小狐狸的办法真是与众不同,不仅来和小动物们道歉,还制造了糖果枪和炮带来了很 多糖果和大家一起分享,小动物们纷纷跑来接糖果,原谅了小狐狸。从此以后,小狐狸再也不捉弄朋友,而是和朋友一起开心的快乐的在一起做游戏。

  5分享糖果。

  知道故事的名字。

  分享糖果。

反思:

  在绘本小狐狸的枪和炮这个故事中变化,从刚开始一直要爱搞恶作剧,使动物朋友不喜欢小狐狸,到小狐狸的枪里打出很多的糖果,动物们才感受到小狐狸其实并不想伤害朋友们。在失去朋友、找回朋友的过程中它懂得了一个道理:和朋友们在一起,不仅仅要让自己快乐,更重要的是给大家带来快乐。小动物也明白了,对待自己的朋友需要耐心和宽容。从这样一个小小的故事中,就可以对孩子们经后与好朋友的交往中有很大的启示,因为小狐狸的毛病很多孩子都会犯,通过一个故事中的小小哲理,带给孩子们更多的思考。

  绘本故事的精髓是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和想说的机会。因此,在设计问题时,我考虑到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点,多角度设疑,启发幼儿思考,开阔幼儿思维,使幼儿充分地发挥想象、扩展思维,积极大胆地表达。讲述故事第一小节来介绍小狐狸:小狐狸很爱作弄人……听了介绍后再向幼儿抛出问题,让幼儿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由于没了朋友,小狐狸很难过这一故事情节而接着设置了讨论:帮小狐狸找朋友,让幼儿能够开阔思维,组织语言清楚地表达。

  不足之处:在对目标定位上和难点的把握方面都欠缺,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探讨。在游戏环节,没有很好的过渡,没有很好的运用游戏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提出的问要放慢速度,让幼儿的注意力集中,为此,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要极力的控制自己的教学用语,大胆放心地把问题抛给幼儿,去相信他们!这些,需要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吸取建议和意见,不断的总结经验,让自己更上一台阶。

32、中班教案《狐狸帮蜜蜂看家》

活动目标

  明白不可以轻易的就让人帮忙看家。

  不能随便的就相信别人所说的话。

  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活动准备

  《狐狸和蜜蜂》

  《小蜜蜂》儿歌

活动过程

  一、讲《狐狸和蜜蜂》

  1、狐狸想吃蜜蜂家的蜂蜜,就在蜜蜂家门口等着,看着蜜蜂要出门……

  2、狐狸和蜜蜂聊天,蜜蜂工作没人看家和照顾孩子,狐狸听见就要帮蜜蜂看家……

  3、蜜蜂不知道狐狸的想法,高兴的同意了让狐狸棒的看家,蜜蜂飞去工作了,狐狸进了蜜蜂的家,开始吃蜂蜜……

  4、等蜜蜂回来以后发现蜂蜜都没了,就去找狐狸理论去,蜜蜂理论不过狐狸,只能回家了……

  二、故事大义

  1、狐狸想吃蜜蜂加的蜂蜜,才会主动帮蜜蜂看家的那。

  2、蜜蜂答应后飞去采蜜了,狐狸的阴谋得逞了,就进了蜜蜂家了。

  3、狐狸进蜜蜂家就是为了吃蜂蜜,吃完了就走了。

  4、蜜蜂发现蜂蜜被狐狸吃光了,就找狐狸算账去了,蜜蜂讲论不过狐狸,就回家了。

  三、小结

  1、小朋友故事听懂了吗?

  2、谁能给老师表演一下,狐狸和蜜蜂的情感?

  3、我们千万不要学蜜蜂轻易的就让狐狸帮看家,也不要太相信别人。

  4、唱《小蜜蜂》儿歌。

33、中班教案《妈妈和乖乖》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验母子间的亲情。

  2、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发展双脚跳的基本动作。

  3、帮助幼儿了解袋鼠的生活习性并尝试有表情地学说儿歌。练习双脚连续跳的动作。

  4、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5、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活动准备:

  《动物世界中》“袋鼠妈妈”的课件。游戏道具,头饰。

活动过程:

  (一) 导入部分

  1、今天有位“小客人”要来我们班教小朋友一个新本领,你们猜会是谁呢?

  2、以猜谜形式引出袋鼠有个妈妈真奇怪,胸前挂个在口袋,不放水果不放菜娃娃爬进袋里来。

  (二)基本部分

  1、请出小客人

  一播放课件,请幼儿了解袋鼠的有关知识,

  问;(1)小朋友发现袋鼠还有哪些秘密呢

  (2)袋鼠妈妈的袋子里装的什么。

  2、请小朋友跟老师一起朗诵儿歌《妈妈和乖乖》

  小朋友你们的妈妈怎样爱护你们的呢?

  小朋友是怎样爱自己的妈妈的呢?能为妈妈做哪些事情呢?

  3、看袋鼠妈妈教小朋友本领了。

  师扮演袋鼠妈妈随着乐曲表演双脚连续

  (1)袋鼠妈妈怎样走路的?请各别幼儿学一学,全体幼儿边念儿歌边学袋鼠跳。

  4、你们想学袋子鼠妈妈袋子中装着宝宝跳吗?

  玩游戏《妈妈和乖乖》

  (1) 玩法:

  A:将幼儿分组,小组数量根据幼儿人数确定。

  B:将口袋挂在胸前装小球,扮成袋鼠妈妈。

  C幼儿听口令开始边说儿歌边双脚连续行进跳,以先到终点不掉小球者胜。

  (2)规则:

  A:幼儿园要双脚齐跳 。

  B:若小球掉出袋外需将小球放入袋内后才可继续游戏。

  讲解游戏玩法及规则后,幼儿玩三遍后结束。

  (三):结束部分

  问:做妈妈的感觉是什么样?

  品德教育:妈妈养育我们很辛苦,自己在父母亲切关怀下照顾下长大,我们应当做个好孩子敬爱妈妈

活动反思:

  活动《妈妈和乖乖》的教学重点是围绕袋鼠妈妈和乖乖相亲相爱这一线索进行教学的,活动的导入是以猜谜“小客人”是谁导入的,这一环节立刻吸引了幼儿注意力及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基本部分以游戏、儿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幼儿了解袋鼠生活习性,培养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及发展双脚跳的动作,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整个教学活动幼儿自始自终保持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孩子们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4、中班语言教案《狐狸和坛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看图猜想,理解故事内容,对故事产生兴趣。

  2、启发幼儿帮助狐狸想办法,并能清晰地用语言表述。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乐意参与表演,大胆学说角色对话。

活动准备:

  1、 图片六幅 、PPT视频

  2、认识“坛子”的经验

  3、了解“钻进、馋嘴、挣、甩、拔”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1、出示图1和图6,引导幼儿读图,根据故事开始和结尾大胆猜想故事内容。

  提问:小朋友看看这幅图里有谁?在什么地方?(请3—4个人讲)(在大树下,狐狸发现了一个冒着香味的坛子,馋的直流口水)

  2、出示全部图片,引导幼儿自主观察,交流看法想法。(让幼儿自由地说说)

  提问:它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逐一请幼儿说说(请4—5人))

  3、看图分析:

  图一: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故事里有谁?狐狸闻到了甜酒的香味,它是什么样子的?(口水流出来了)

  图二:狐狸有没有喝到酒呢?喝到酒后发生了什么事?(喝到了,但脑袋钻进坛子里出不来了)

  图三:狐狸的头在坛子里出不来了,它怎么办呢?(先是挣、后是甩、最后拔)

  图四:还是没出来,它又怎么办呢?(跪地求坛子)

  图五:狐狸又想出什么号办法了:(什么姿势?怎么说得?)

  图六:坛子放开了狐狸吗?结果怎么样(坛子会怎说?狐狸想了什么办法?)

  二、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角色的特点

  1、提问:狐狸闻到香味,心里会怎么想啊?(好香啊!吧酒喝个精光)说明这是只怎么样的狐狸啊?(馋嘴、贪心)

  2、幼儿集体尝试模仿狐狸当时的动作。

  提问:狐狸生气时是什么语气?什么表情?有什么动作?

  集体讨论、个别表演。

  3、老师讲述故事的重点段。集体复述狐狸的话,体验它求坛子生气时的语气、表情。

  三、教师再次讲述故事的重点段,引导幼儿巩固故事内容,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提问:你帮助狐狸想想,用什么方法能把头拿出来(砸碎坛子、图上肥皂润滑、找别人帮忙)

  四、教师小结

  教育幼儿在生活中,不馋嘴,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能吃。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识图能力和表达能力。活动开始,我设置悬疑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投入到活动中来。幼儿的想象力丰富,各自提出故事的不同结果。注意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基本完成了活动任务。

35、中班音乐教案《彼得和狼》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旋律的变化和音乐中表达的情感。

  2、根据已有经验、技能大胆创编动作。

  3、能与伙伴协调配合,友好交流。能亲密、轻柔的接触舞伴。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6、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7、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活动准备:

  背景图片、人物图片、音乐CD、小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出示背景图片(美丽的大森林),放音乐请幼儿闭上眼睛想一想:美丽的大森林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基本部分:

  1、请幼儿发言

  引导幼儿大胆的说出,听了音乐后觉得大森林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

  2、分段听音乐

  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变化。

  提问:谁听出来刚刚老师放的第一段音乐和第二段音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幼儿:第一个慢,第二个快。第一个好听第二个不好听。

  3、讲故事

  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讲一个发生在大森林里的故事。(放背景音乐)

  提问:故事里面都有谁?发生了什么事?

  幼儿:大灰狼,小鸟,小鸭子,彼得……

  引导幼儿大胆发言,加深幼儿对故事的印象。

  4、分角色表演

  每个小朋友选一个小动物头饰。和老师一起做模仿动作。

  三、结束部分:

  幼儿与老师一起跟随音乐进行表演。

  要求幼儿表演时与伙伴友好交流。

  活动反思:

  音乐启蒙教育有利于挖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是一种艺术形象,通过音乐活动,可以增强幼儿的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听觉辨别能力和敏感性。音乐对于幼儿情感的发展有很好的调节作用,使他们对事物美的认识更进一层。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