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主题教案

首页 - 中班主题教案

中班教案《小衣服抱抱臂》反思

时间:2023-06-26 17:22:03 A+

中班教案《小衣服抱抱臂》反思

中班教案《小衣服抱抱臂》反思

1、中班教案《小衣服抱抱臂》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折叠衣服,获得自己做事的成就感。

  2.学习创设有序、整洁的生活环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培养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

  4.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心情,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动准备:

  1.教师示范用的大人衣服2件(套头衫和开衫各1件)

  2.幼儿自己的衣服若干件。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故事《一只袜子》,让幼儿懂得有序、整洁的生活环境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1.师:小明为什么找不到自己的袜子?他找不到袜子时心里感觉怎样?为什么着急?小明应该怎么做?

  2.请幼儿说说自己遇到过的类似的事情,谈谈自己在家睡觉时,脱下来的衣服是怎么放的。

  二、教师示范讲解折叠衣服的要领:

  1.关关门,关关门。(纽洞与纽扣一一对应)

  抱抱臂,抱抱臂。(袖子对袖子向胸前叠加)

  弯弯腰,弯弯腰。(衣服的下摆与上部对齐折叠)

  我的衣服叠好了。(双手握住折叠好的衣服,放到衣柜里)

  2.教师示范折叠动作,幼儿说叠衣二哥,帮助幼儿理解并学会儿歌。

  3.幼儿拿自己的衣服边念儿歌边练习折叠衣服。

  4.幼儿两人一组分别练习,看看谁跌得对,叠得整齐。

  三、幼儿互相欣赏折叠整齐的衣服,为自己鼓掌,感受自己动手的乐趣。

教学反思:

  新中班的孩子大部分生活自理能力较差,都是家长包办。今天的活动以儿歌的形式来引导幼儿学习折叠衣服效果很好,幼儿的兴趣比较浓厚,注意力特别集中,他们和老师一起一边念儿歌一边折叠衣服感觉很有趣,学得也很快,其中一位幼儿还和我说:“老师,以前我觉得叠衣服很难,原来这么简单我一下子就学会了。”但还是有一些幼儿叠得不整齐,发现原因是袖子对袖子向胸前叠加前没有把衣服拉平整,动手能力差的幼儿在老师和其他幼儿的帮助下也可以折叠的很整齐了,我想以后还是要多练习,区域中放置一些小外套,让幼儿在练习中注重要领,相信这样我班幼儿的衣服都会叠得很整齐。

2、中班教案《小菜园》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观察了解蔬菜的生长过程,初步认识几种常见的蔬菜。

  2、掌握各种蔬菜的基本特征。

  3、通过参观小菜园的活动,使幼儿体验到丰收的喜悦。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介绍今天外出的地方,及注意事项。

  2、提出问题:我们会看到许多的菜,注意观察各种蔬菜的模样。

  3、教师带着足够的纸和笔以备随时记录。

活动过程:

  一、参观小菜园。

  1、幼儿自由观察,触摸各种蔬菜。

  提出问题:这是什么菜?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有的菜长在土里,有的菜长在架上的……

  二、幼儿认识几种常见蔬菜及外形特征。

  1、认识白菜、萝卜、辣椒、南瓜等蔬菜。(附图片)

  2、引导幼儿观察其外形特征(长的什么样子),并触摸菜叶、果实等。(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自由回答)

  3、帮助幼儿辨认各种蔬菜,知道蔬菜的组成(有的有叶、有的有茎、杆等)

  4、比一比:各种蔬菜外形的不同。(幼儿自由讨论)

  三、交流了解蔬菜的营养。

  我们收获了各种蔬菜,体验大丰收的喜悦。从而引导幼儿认识到:我们的生长离不开各种蔬菜,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以后吃饭不挑食。

活动延伸:

  通过小菜园展开系列主题活动:蔬菜大不同,蔬菜真好吃、歌曲《买菜》、荤菜素菜与蔬菜、有营养的菜、系列绘画活动等。

活动反思:

  通过活动,丰富幼儿的知识。而在蔬菜种植、成长过程中,幼儿学会了用爱去关心、爱护别人,培养了孩子们保护花草树木的意识。整个过程中,孩子不仅享受了种植的乐趣,还直接观察和感受植物生长的过程,增长蔬菜和水果种植方面的知识。在活动过程中,虽然课前我查阅了一些书籍,但在实际活动中还是明显感觉自己对农作物生活环境的匮乏,对幼儿的提问不能及时给予全面的回答,以后要更加开拓自己的知识面。

3、中班教案《小土坑》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看书,能理解图意,根据图意进行简单讲述。

  2、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水面会成像的有趣现象并尝试进行故事表演。

  3、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故事,提出疑问、观察分析、解决问题。

  2、学说角色之间的对话,并能自主选者角色进行故事情景表演。

活动准备

  小木偶、水盆、水,头饰(老黄牛、大公鸡、小肥猪等)

活动过程

  一 、通过理解故事提出疑问—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让幼儿了解水面倒影的有趣现象。

  师:上星期我们观看了一场什么表演呀?今天,陈老师也来表演一段木偶戏。

  (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边讲故事,边木偶表演)。

  师:“小朋友,你们说母鸡说的话对吗?”

  幼:“对的。”

  幼:“不对,那是他们的影子。”

  幼:“对的,他们自己爬出来的。”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母鸡说的对不对?”(教师让幼儿分别观察两个水盆,一个装有水,一个没有水。)

  师:“你看到了什么?”

  幼:“我看到了我自己。”

  师:“母鸡的话说的对吗?”为什么

  幼:……

  二、学说角色之间的对话,并自主选者角色进行故事情景表演。

  师:“我们一起来演演故事吧!”

  幼:“好的”

  幼:“我要演。”

  师:“XXX你演老黄牛,XXX你演大公鸡,XXX你演小肥猪…………”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故事复述,表演的幼儿进行表演并对话。

教学反思

  1、容量大

  在活动中,教师让幼儿通过故事理解内容提出疑问—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让幼儿了解水面倒影的有趣现象。学说角色之间的对话,并自主选者角色进行故事情景表演。短短的二十五分钟时间里,要求中班幼儿学习那么多的内容,难度明显偏高。从目标上看,这个活动似乎将要完成大班阶段所需发展的各种能力。教师在设计中,必须考虑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似类的目标设计在环节的实施中出现:一是蜻蜓点水,点到为止;二是活动与目标分离。

  2、要求高

  在考虑教材呈现方式时,我们首先考虑的是教师所设计的教学内容是否便于幼儿学习、理解、接受,这是教学设计的一个基本出发点。以中班语言活动“小土坑”为例,在活动中尝试自我选者角色,教师指定幼儿表演。活动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活动中幼儿是在按指令性语言进行按教师指令的进行表演?二是全班几十个幼儿,每个幼儿的思路都不一样,大家怎么统一意见?因此在设计前教师考虑幼儿的因素太小,这样的教材呈现方式既不便于幼儿给幼儿自主权,也不便于幼儿理解和接受,其结果当然会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3、重点不突出

  本次活动从目标上看出是通过一个故事的阐述,从中为孩子提取想要的知识内容。设计方案中的目标有多个知识点,教师在设计目标时把活动重点定位在学说角色之间的对话,并自主选者角色进行故事情景表演,也就是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但在组织幼儿活动过程中教师忽略了幼儿的自主选择。由于前一环节的不深入,因显得重点不突出,流程无法紧紧围绕目标而进行,活动不能层层推进,向深度发展。这一活动设计中目标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不能给幼儿的思路引向深入,它只成为了设计方案中的一个摆设内容,没有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总之,随着新课程不断的深入,其教学形式也相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学活动是实现新课程的唯一载体,如果不重视每个活动的目标和环节设计,高质量的教学活动将是一句空话。为此,每位教师应引起警觉,活动前对教学目标和环节的设计应做深入推敲。

4、中班教案《小刺猬》含反思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刺猬的生活环境及刺的作用。

  2、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刺猬。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到手操作的快乐。

二、活动重点:

  了解刺猬的生活环境及刺的作用

三、活动难点:

  可以按步骤制作刺猬

四、活动准备:

  关于刺猬的故事、黑色向日葵籽、一次性蛋糕盘、彩色面、手工成品刺猬一只

五、 活动过程:

  1、故事引入《勇敢的小刺猬》

  内容:

  这天,小兔、小鹿、小猴、小松鼠在森林里捉迷藏,大家玩得很开心。

  小刺猬来了说:"我也来参加好吗?"小兔说:"行,快来吧!"

  小猴摆着手说:"不行,小刺猬跑不快,笨头笨脑的,我不跟他玩!"

  小刺猬见小猴不欢迎他,只好缩起圆圆的身子,退到草丛中去了。

  捉迷藏又开始了,小兔钻进一个小土洞里,洞里正躲着一条大花蛇。

  大花蛇发现了小白兔,吐着红红的信子朝小兔窜来,小兔吓得连滚带跳的逃跑着。

  眼看大花蛇就要咬住小兔了,小猴、小鹿也吓得逃跑了。

  这时,只见小刺猬一下子咬住了大花蛇的尾巴,再把身体缩成一团。

  大花蛇回头咬小刺猬,小刺猬竖起浑身硬刺,把大花蛇刺死了。

  小猴、小鹿都回来了,小猴红着脸说:"小刺猬,真对不起你,我们一起玩吧!"(1)提问:在刚才的故事里小刺猬怎么做的啊?

  它的刺可以做什么啊?

  你们见过刺猬吗?在哪儿见过的?

  刺猬生活在什么地方?它喜欢吃什么?

  (2)出示成品刺猬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好朋友(蹬蹬),它是谁啊?

  强调:它是一只小刺猬(量词)

  你们知道它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吗?

  现在吖我就告诉你们

  宝贝们请仔细观察,我们来看一看刺猬身上有什么?(有刺)

  那用什么来当得刺呢?(牙签)

  小朋友非常棒观察的很认真,它是用我们生活中的牙签做刺猬身上的尖刺

  那再来看看眼睛是用什么做的呢?(黑色向日葵籽)

  最神奇、最神奇、最神奇的地方就是它的身体,你们想知道它的身体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吗?

  先保密,你们一会儿就知道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了。

  2、制作步骤:(1)、刺猬的身体,椭圆形前后有点尖

  (2)、刺猬的眼睛,将尖头插入

  (3)、刺猬的刺,将半截牙签插入(尖头朝外)

  强调:1、将刺插到背上

  2、不要插太多

  3、你们对我制作出的刺猬感兴趣吗?请宝贝们面对桌子,也制作出属于自己的刺猬吧

  我有一个要求牙签的一端很尖,请宝贝们注意安全。

  1.教师巡视指导

  1.对幼儿作品展示,给予鼓励表扬

  下面我们来展示一下宝贝们制作的刺猬,请我们的客人老师来评价评价吧。

  请宝贝们回到座位,现在你们指导制作小刺猬身体的材料是什么了吧!

  我们做了好多好多彩色的刺猬,宝贝在外面草地上可以相互换着玩一玩自己制作的刺猬,现在拿上你们的刺猬出去玩吧!

活动延伸:

  可以让孩子们试一试用火柴棍当做刺猬的刺,这样就成了背果果的小刺猬了,这样会更有趣。

教学反思:

  让小朋友们在制作小刺猬的过程中享受到了制作玩具的乐趣。小朋友们也知道了做玩具的材料还可以是健康环保的,对我们的身体无害,以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通过小朋友的巧手,就能制作出更多小朋友们喜欢的玩具。

5、中班教案《小水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水--水蒸气--水的变化过程。

  2. 根据故事内容,尝试用图片贴出小水滴的旅行过程。

  3. 在参与小水滴旅行的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4. 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 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活动重难点:

  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水--水蒸气--水的变化过程。

  根据故事内容,尝试用图片贴出小水滴的旅行过程。

活动准备:

  1.课件《小水滴旅行记》

  2.小水滴图片若干;4幅小水滴旅行图片若干份3. 音乐《去郊游》 《火车开了》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谈话,引出活动内容师:小朋友,你们喜欢郊行吗?现在老师带你们一起去郊游好吗?(《去郊游》的音乐响起,老师带幼儿边做动作边进入活动室。)师;哇,小朋友们快来看这是什么呀?

  (老师带幼儿到事先设计好的场地,有许多的小水滴。)师:小水滴你在这干什么?

  师模仿小水滴的声音答:(小朋友好!我和你们一样喜欢旅行,这次我很想到天上去旅行,你们说行吗?我该怎么去呢?谁能帮我想想办法?

  幼:自由回答师:小朋友们真棒,都能开动小脑筋帮小水滴想办法。现在,王老师就请小朋友听听《小水滴旅行》的故事。

  二、基本部分: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教师讲述故事,幼儿倾听故事(播放课件、放静音)1. 讲述故事师提问:

  a小水滴的家在哪儿?

  b太阳照着小水滴,小水滴觉得怎么样?它们的身体变的怎么样了?变成了什么?

  c许多小水滴变成水蒸气升到天空后碰到了一起,变成了什么?

  d 飞到很高的天空,小水滴觉得很冷,它们怎么办?又变成了什么?

  2.播放有声课件,完整欣赏故事师: 小朋友回答得真棒,现在让小水滴自己讲讲它的旅行故事吧!(播放课件)师幼共同小结:小水滴旅行的故事听完了,我们一块说说,小水滴是怎样旅行的?(由水-水蒸气-云-雨-水)3.游戏(1)角色表演游戏a 师:哎,这儿就是小水滴的家-小溪,有谁愿意做小水滴,和我这个水滴妈妈一块旅行去。

  b 教师边讲故事,边带领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水滴变化过程的状态。(还可以给幼儿拍照)(2)操作游戏师:小朋友和小水滴一块旅行快乐吗?(快乐)小水滴也很开心。可她还有一件事情想请我们帮忙,我们安静下来听听看,好吗?

  师模仿小水滴口吻:"我在旅行时拍了4张好看的照片,我想把这4张照片按照我旅行的先后顺序贴在这张贺卡的1.2.3.4框中,贴好后送给我们的好朋友们,让他们和我们一起来分享这次和小水滴旅行的快乐好吗?请小朋友帮我一起贴。"(小朋友们搬上自己的小椅子有秩序地到桌子旁轻轻坐好。按小水滴旅行的先后顺序贴在标有1.2.3.4的贺卡框中)(幼儿自由贴,教师巡视指导)三、结束部分:听音乐,小朋友贴的真不错,(放《火车开了》的音乐)火车开来了,我们坐上火车,帮小水滴送贺卡给它的好朋友吧!

  (带幼儿开火车随音乐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它即属于科学领域,有属于语言领域。孩子们从小就对水既熟悉又特别感兴趣,我们直接说自然界中的水有液态、气态和固态三种状态,他们一定不感兴趣。大班的幼儿处于探索期,对水是熟悉的,但对水的三态变化却不能很好的认识与理解,因此我设计了这堂课,主要是让幼儿在语言故事中掌握水与水蒸气互变的浅显的科学道理。

  在这堂课中,我觉得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设计了形象的场景和许多图片,其次就是师幼互动。形象的场景和图片激发了幼儿幼儿活动探究的兴趣,同时师幼之间适时互动为幼儿的感情交流提供了平台,也有了经验的分享,更有不同观念的碰撞与提升。

  作为中班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都希望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被他人所接受。如果我能在讲述故事中多多关注每个孩子的表现,并把游戏参与到故事中,多与他们建立互动的空间,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与鼓励。在提问中,多引发孩子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和思考,孩子的积极性会更高,整节课上下来的效果也会更好。

6、中班教案《小黑猪》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感受歌曲幽默诙谐的特点。

  2、知道做事要合理安排时间。

  3、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小黑猪毛绒玩具、歌曲《小黑猪》

活动过程:

  一、再现经验

  1、观察“小黑猪”毛绒玩具,说一说小黑猪长得怎么样,它有哪些可爱的地方。

  2、谈论:它喜欢干什么?吃什么?

  3、想一想,学一学小黑猪睡觉时嘴里会发出什么声音。

  二、学唱歌曲

  (一)理解歌词

  1、欣赏歌曲《小黑猪》

  2、谈论小黑猪早上起床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3、继续听歌曲,听一听歌里是怎么说的,一起学说听到的歌词

  4、再现歌曲情景(让毛绒猪脚上穿衣服,耳朵上套袜子,观察小黑猪滑稽的样子)

  5、用幽默的语气有节奏地念歌词、

  (二)跟唱歌曲

  1、静听乐曲,分辨乐曲中的休止符

  2、学唱“哎咳呦”,把握休止符的唱法

  3、跟着老师将歌词配合曲调演唱歌曲

  4、跟随音乐唱一唱,唱出幽默感

  三、演唱歌曲

  1、边唱歌边用夸张的动作表现小黑猪睡觉醒来的情景

  2、演唱歌曲《小黑猪》,并轮换扮演小黑猪,跟随歌曲做动作

  (注:歌曲《小黑猪》见P102)

教学反思:

  一节课下来,孩子们收获的很多,比如孩子们该叹怎么样的面貌来上学,上课后该怎么样,他们都通过这节课掌握了。我这节课有一点不足的就是时间没有掌握好,我设计的是在游戏的做完后再总结一下,正好下课,可是我的游戏刚结束就下课了,看来还得好好精打细算下时间才行。

7、中班教案《小树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小树叶对妈妈的依恋、亲密之情,能用同样的情感表达对父母的爱。

  2.能用连贯,舒缓与断顿、跳跃的吐字方法来表现歌曲的不同情绪。

  3.进行拟人情境的联想,产生与树叶宝宝的心情共鸣,用有情绪变化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4.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用不同声音演唱歌曲情绪的变化体现出小树叶对树妈妈的依恋和乐观表现。

  教学难点

  掌握不同情绪的表现和不同情绪演唱方法。

活动准备:

  1.图片两张:(1)秋天落叶图片(2)春天长新叶图片

  2.《小树叶》音乐磁带

  3.知道落叶树到了春天会长出新叶的有关知识。

  4.具有了解歌唱中的轻柔、舒缓、断顿、跳跃的含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谈话导入,情景感受

  孩子们,昨天我们看过了秋风吹落叶的情景,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吧!(幼儿闭目联想)出示图片,让孩子们看看与你们刚才想像的一样吗?幼儿自由讨论鼓励不同说法,你们猜猜小树叶片片飘落的状态,引导幼儿说出连贯、缓慢、柔软等状态,并模仿小树叶的这些状态。孩子们,再猜猜小树叶离开妈妈时心情是怎样的?(伤心、难过、害怕)出示图片(2)让孩子猜猜这是什么季节,小树叶又回到树妈妈的怀抱?这时他们的心情又会怎样?(高兴、欢喜)今天老师给孩子们带来一首的歌,名字叫《小树叶》,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演唱这首歌,体会小树叶不同的心情吧!

  二、基本部分:

  (一)完整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情景,了解歌曲内容

  1.完整播放第一遍音乐,了解歌曲内容。

  欣赏完后提问 :你们听到这首歌唱的是谁呀?(小树叶)小树叶在秋天时候要要到哪里去,什么时候回来?猜想小树叶离开妈妈和回到妈妈的怀抱心情一样吗?为什么?引导孩子进行拟人情景的联想:孩子们,如果你们离开了妈妈,到一个不熟悉的地方去,你愿意吗?心里有什么感受?过了一段时间又回到妈妈的身边,你的心情又有怎样的变化?幼儿自由回答。接下来请孩子们欣赏第二遍音乐。

  2.完整播放第二遍音乐,尝试用不同的动作来表达不同的心情。

  欣赏完后提问:孩子们,秋天到了,小树叶要离开妈妈,它们离开时的情景是怎样的?(慢慢飘落,落下的时候很缓慢,轻轻地飘下来。)引导幼儿说出这个过程是连贯的,缓慢的。那我们用怎样的动作来表现呢?请孩子们自由表现一下吧。请表现好的孩子示范一下。提问:小树叶发出“沙沙沙沙”的声音,好像是在说什么?(好像在说、、、)它们说话时心情怎样?引导幼儿感受说出当时的心情状态(勇敢、欢快、愉悦、高兴、、、)请孩子们也用动作来表现它们当时的心情。请表现好的示范一下。师小结:对比小树叶不同心情的动作表现。现在我们按自己的意愿分两组,一组孩子用动作表现小树叶飘落时候的情景,另一组用动作表现小树叶回到妈妈怀抱的情景。(幼儿表现)

  (二)分段欣赏歌曲,感受歌曲里两段歌词的不同吐字的方法:连贯、缓慢与断顿、跳跃。

  1.听歌曲第一段,然后提问:你听到歌里唱了一片怎样的小树叶?你怎么听出来的?秋风起来了,小树叶怎么了?你听到歌里是用怎样的声音唱出伤心、害怕的心情?可以怎样唱才能让别人听起来感到伤心害怕?引导幼儿用连贯、缓慢、低沉的的声音,轻轻地表达害怕、难过的情绪。

  2. 听歌曲第二段,启发性提问:第二段和第一段一样吗?那点不一样?你听到歌里唱了一片怎样的小树叶?你怎么听出来的?你听出歌里是用怎样的声音听出快乐、勇敢的心情的?怎样唱出沙沙声表现快乐勇敢的心情?引导幼儿用断顿、清脆的声音,跳跃地表达勇敢、快乐的情绪。示范用断顿、跳跃的吐字方法演唱。

  (三)学唱歌曲,用连贯、缓慢与断顿、跳跃的吐字方法来表达歌曲不同情绪,表现小树叶对妈妈的依恋、亲密之情。

  1.播放音乐,师幼一起跟唱,熟悉歌词与旋律。

  2.集体分段练习,用连贯、缓慢与断顿、跳跃的吐字方法学唱歌曲。

  3.集体分段演唱,用有变化的情绪、表情唱歌,表现小树叶对妈妈的依恋、亲密之情和快乐勇敢的情绪。

  4.小组扮演角色演唱,练习不同的吐字方法和表情。

  5.集体演唱,用连贯、缓慢与断顿、跳跃的吐字方法,用有变化的情绪、表情唱歌,表现小树叶对妈妈的依恋、亲密之情和快乐勇敢的情绪。

延伸活动:

  带孩子到外面去拾落叶 制作落叶粘贴

教学反思:

  歌曲《小树叶》是一首情感丰富的拟人化的歌曲,生动地表现了小树叶积极乐观的形象。歌曲把大树比作妈妈,树叶比作孩子,充满了童趣,也洋溢着人间的温情。歌曲要求孩子唱出了树叶宝宝对大树妈妈的不舍和期盼来年春天归来的乐观。由于歌曲的两段歌词表达两种不同的情绪,因此歌曲的学习是采用分段教学的方法。第一段表现了小树叶离开妈妈后的不舍与害怕,第二段表现了小树叶春天归来时的乐观情绪,为了让孩子们体验这种情感,我采用到方法配合曲调进行肢体动作表演和歌曲内容展现丰富的表情,在我的带动下,幼儿表现积极,以热情饱满的情绪表演“小树叶”。本节课是学唱歌曲,我并没有刻意以教唱为主,而是在幼儿亲身体验,直观感知、创设情境中去感受小树叶对妈妈的爱,让孩子们在表演唱中获得了最直观的知识。歌曲中有一个难点:“春天我会回来打扮树妈妈。”这句话孩子们不好理解,我没有特意去解释,而是以一种欢快的情绪带动幼儿情绪,来促使孩子对歌曲的理解。这首歌曲唱起来很美,孩子们很喜欢,只要一吹风,孩子们听到树叶在响,就会情不自禁的唱起《小树叶》这首歌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8、中班教案《小树苗》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小树苗》儿歌,让幼儿欣赏、想象大自然的美,培养他们爱护环境的意识。

  2、帮助幼儿理解儿歌意思,培养幼儿有感情朗诵。

  3、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对儿歌《小树苗》的兴趣。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儿歌内容,培养幼儿爱护环境意识。认识字:为、比。

活动准备

  1、儿歌挂图《小树苗》。

  2、识字卡片:为、比。

  3、录音机、录音带。

活动过程

  一、 欣赏挂图《小树苗》,引出话题。

  老师介绍图片内容,指导幼儿观察挂图情景,帮助幼儿理解图意。

  二、教学儿歌内容。

  1、放儿歌《小树苗》 录音带,让幼儿欣赏儿歌。

  2、师:小树苗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儿歌里有什么人物?

  3、带领幼儿朗读儿歌。

  4、观察图片,老师提问,幼儿回答: (1)、小树苗像什么? (2)、穿什么衣服,戴什么颜色的帽子? (3)、谁为它唱歌? (4)、谁和它比长高?

  5、认识字:为、比 变魔术游戏认读字宝宝:为、比 用卡片闪读,培养幼儿反应能力。

  6、老师和幼儿一起表演儿歌内容,加深对儿歌的理解。

  7、学习、朗诵儿歌(分角色朗诵)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参与植树造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教学反思

  我设计活动时,考虑用活动的趣味性吸引幼儿思考,使用挂图和录音作材料。在教学儿歌时我充分创设情景教学,儿歌与图片结合,把抽象的内容让幼儿得到具体感知,幼儿能积极 参与。幼儿连续复述挂图内容时,有部分幼儿不够大胆发言,以后我会给他们更多锻炼的机会,使全体幼儿投入活动中。如果我重新上这一节课,我会加强师幼互动,给幼儿更多自由发言的空间。

9、中班教案《小竹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竹笋的基本特征并了解其生长变化的过程。

  2.在尝试剥笋的过程中体验乐趣。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课件、礼物包裹、竹笋生长过程图、竹笋若干。

活动过程:

  1.猜猜、说说,引发幼儿兴趣

  师:(出示大熊猫图片)今天大熊猫收到了朋友们送的一份神秘礼物,它们是大熊猫最爱吃的东西。你们猜是什么?(竹子)

  师:你们猜对了,大熊猫最爱吃的就是竹子。(出示竹子图片)

  师:可是竹子那么长,包裹那么小,装得下吗?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一位小朋友来摸摸看,里面到底是什么?包裹里的东西摸起来什么感觉?你觉得是什么呢?

  答案揭晓:竹笋。

  师:竹笋是什么形状的?是什么颜色的?是软的还是硬的?

  幼儿观察讨论。

  小结:原来竹笋上面尖尖的,下面粗粗的,是圆锥形的;外面包着一层笋壳,颜色有些是褐色的,还带点黄,有深有浅;而且竹笋摸起来是硬硬的。

  2.玩玩、剥剥,认识竹笋

  师:可是熊猫最爱吃竹子,为什么要送一根竹笋呢?你能猜出这个秘密吗?

  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回答。

  师:小朋友说得真棒,原来竹笋长大了就变成竹子了。

  师:竹笋是怎样长大的呢?(出示竹笋生长过程图)

  请幼儿排序竹笋生长过程,并做动作扮演。

  师:这里有很多竹笋,熊猫也想要请你们吃,可是现在就能吃吗?(要剥壳)

  师:笋宝宝的秘密藏在它的衣服里,现在请你去试一试,剥一剥。幼儿操作剥笋。

  师:请你说说你是怎么剥的才不破?你用什么办法剥的这么快?

  小结:原来剥笋要轻轻地,一层一层剥才不会破。

  儿歌总结:小朋友们快快来,我们一起来剥笋,从外剥到里,从下剥到上,一层一层往里剥,笋宝宝露脸微微笑。

  3.结束

  师:笋剥好了,我们送厨房请阿姨去制作美味的菜肴吧。

教学反思:

  活动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他们积极参与活动,我准备了教具礼物盒,并制作了简洁的PPT课件,引导幼儿进入活动情境。为了丰富活动的形式,并使幼儿对竹笋的生长过程有形象的认识,我准备了四张手绘的竹笋从破土而出到长成竹子的过程图。为了满足所有幼儿的操作,让他们在尝试剥笋的过程中体验乐趣,我为幼儿准备了人手一根竹笋。

  孩子们都知道熊猫最爱吃竹子,不过都不太知道竹笋和竹子之间有着特别的秘密。当我请孩子摸着新鲜的竹笋时,有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摸上去是硬硬的,长长的……我班幼儿的生活经验还是比较丰富的,在揭晓答案之后,都能说出这是竹笋。随后,我们一起观察讨论了竹笋的外形特征,孩子们发现竹笋外面的笋壳是黑黑的,也有淡淡的黄色;对于竹笋的形状——圆锥形,大家的经验还不是很丰富,但是也有幼儿能说出上面尖尖的,下面粗粗的圆圆的特征。幼儿们从笋的颜色、形状、感觉等方面说了自己的发现,很全面,但对于竹笋和竹子之间的关系却还是比较茫然。在经过我的引导与提示,以及观察比较了四张竹笋长成竹子的过程图之后,孩子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原来竹笋是竹子的幼苗,它长大了,就变成了竹子。

  活动中孩子们不仅用眼睛看,还尝试着用手去剥一剥。孩子们在探索剥笋的过程中,有些剥得比较快,比如琪琪,动作非常迅速,而有些幼儿操作剥笋比较慢,花了较长的时间。在分享交流环节,我请了琪琪介绍自己剥笋的方法:原来她是一层一层从下往上剥的,而且要剥完所有的黑色笋壳,露出浅黄色笋宝宝才算是完成了。而我们班很多孩子是从笋的上部尖尖头开始入手的,壳比较硬,很难顺利剥下来,因此影响了剥笋的速度。最后,我利用儿歌的形式总结了剥笋的正确方法:“小朋友们快快来,我们一起来剥笋,从外剥到里,从下剥到上,一层一层往里剥,笋宝宝露脸微微笑。”以引导幼儿对一层一层剥笋有比较形象的了解。

  本次教学活动还是比较顺利的,选择小竹笋符合春天的季节特征,迎合了幼儿认识、观察植物变化的目标要求。我班幼儿的生活经验比较丰富,对竹笋并不陌生,通过本次活动又加深了他们对竹笋的认识。孩子们在仔细观察与讨论中了解了竹笋的外形特征和竹笋长成竹子的变化过程,在剥笋的过程中又掌握了剥笋这一生活技能。但是,在活动中感觉幼儿没有完全尽兴,剥的不过瘾。因此可延伸剥笋活动时间,活动结束鼓励幼儿在家帮助爸爸妈妈剥笋做家务。

10、中班教案《小皮球》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音乐,感受连贯与跳跃的音乐旋律。

  2、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皮球的,滚动与跳跃,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

  3、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4、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重难点:

  重点:感受连贯与跳跃的音乐旋律;

  难点:用肢体动作表现滚动与跳跃;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磁带及录音机、图谱一张、皮球一个;

  2、经验准备:事先引导幼儿去欣赏一些对比性较强的旋律;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进活动室

  听音乐,全体幼儿有序进场,围坐成半圆,有节奏的拍手;

  二)准备活动

  1、 安静旋律

  2、 律动《做做,摸摸》:幼儿边唱边做相应动作;

  三)、熟悉音乐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许老师带来了一个什么呀?(出示皮球)哎!是一个皮球,那平时小朋友们经常玩皮球,今天许老师也想要来玩一下皮球,你们想看看老师是怎么玩皮球的吗?

  1、 幼儿边听音乐边看老师玩球(A段:左右手来回滚球; B段:拍接球)

  提问:刚才老师是怎么玩球的?(引导幼儿模仿老师来边讲边玩球)那刚刚除了眼睛看到老师玩球,耳朵听到了什么呀?(引出音乐)下面呢老师再跟着这音乐来表演玩球,请你们听听看老师滚球时音乐是怎样的?(柔柔的、连贯的)拍接球时音乐又是怎么样的?(有力的、跳跃的)

  三)感受连贯与跳跃的音乐旋律

  师:那许老师之前就欣赏了一遍这音乐旋律,老师边欣赏边把这音乐的样子画了下来,小朋友们想看吗?(出示图谱)下朋友们,你们在这图谱上看到了些什么呀?(根据幼儿回答引出圆滑线和断奏点符号,引出圆滑线出表现的是滚球,而断奏点符号表现的就是拍接球)下面呢请小朋友们边欣赏这音乐旋律边看这一图谱,看的时候注意老师的食指,会依照这一图谱做哪些动作。(幼儿边欣赏边观看图谱、食指动作)

  提问:刚刚老师的食指依照这一图谱做了些什么动作呀?(引导幼儿边说边做)哎!在这圆滑线时食指是划、摇来表现皮球滚动的,在断奏点符号时食指是点来表现皮球的跳跃的。那我们的身体上还有很多的肢体部位,那还可以用什么肢体动作来表现皮球的滚动与跳跃呢?(引导个别幼儿用肢体动作来分别表现)引出跟着音乐选择喜爱的肢体动作表现皮球的滚动与跳跃(正式开始前可请个别幼儿演示一下等等要表现的相应肢体动作)。

  幼儿跟着音乐运用肢体动作表现。(可换一下肢体部位再次表现)

  四)皮球游戏

  1、介绍游戏玩法

  师:小朋友表现的真棒!为了奖励小朋友,老师带来了一个游戏——皮球游戏。等等请小朋友们来做小皮球蹲在地上,老师先做拍皮球的人,听音乐在前面两段圆滑线处也就是表现皮球滚动的地方请慢慢的左右摇动身体,等到音乐断奏处也就是拍接球时老师会拍某一个小朋友,那个幼儿就快速的蹲着跳一下。2、幼儿游戏,可进行两次,第二次可请幼儿来当拍皮球的人,教师也扮演成皮球,与幼儿一起玩;

  3、游戏过程中,根据幼儿对游戏规则掌握的程度,适当增加难度及趣味性,如:轻轻拍,跳的低;重重拍,跳的高;

  在音乐旋律下,带领幼儿做相应动作有序的出活动室,结束;

活动反思与评析:

  选择本次音乐欣赏活动是因为本次欣赏活动的趣味性较强,其中活动中有小游戏,幼儿也会在活动中用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旋律特点,幼儿是比较感兴趣的,因此选择了本次活动。那活动一开始教师用音乐带进场,还做了一些律动,幼儿都很感兴趣;在活动正式开始时,教师的导入(选用了小皮球来吸引幼儿的注意),想法很不错,幼儿的目光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很顺的引入到了活动中去;在教师跟着音乐玩球时幼儿都看得很仔细;那教师课前的准备也很充分,对活动流程也很熟悉,每个环节间过度的也很流畅,都会有过渡语;教师的语气语调也还可以,在游戏时教师能融入到孩子中去,跟孩子一起玩;最后在音乐当中边做动作带离活动室也与开头上下呼应,不错!当然,在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或可提高的部分,听过课的老师也都给予了对课的评价,给我提了不少意见,那以下就是我对自己活动的一些反思及老师提出的一些不足及意见:如:教师与配班老师配合的不是很好,因专门选一个老师来放音乐,这样就不用让配班老师又忙于播放音乐又要拍照,赶不来及;此外,在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皮球滚动与跳跃时,由于教师没有很好的引导,导致有些幼儿没有很好理解老师的意思,说了几遍,幼儿才弄明白;但幼儿选择的肢体动作表现范围不是很广,肢体部位的动作不是很多,就只有个别幼儿选用了不同的肢体动作来表现,其他幼儿特别在跳跃音乐时都是用整个身体跳跃来表现皮球的跳跃的;没有自己的一些想法,会跟着其他幼儿去做动作表现;因此,教师可积极提示、引导幼儿选择自己喜爱的肢体动作表现皮球滚动、跳跃;最后,在进行拍皮球游戏时,由于教师没有组织、分配好,集体幼儿在蹲下游戏时会挤来挤去,有些乱,我觉得当时可让一部分幼儿在椅子后面,一部分在椅子前面,这样可能就会避免这个问题了。

  当选幼儿当拍皮球的人时,可以分男、女轮流进行,不游戏的来拍节奏跟着音乐,这样就不会使他们傻乎乎的坐着了,分批进行也可以避免以上的一些挤、乱的现象;此外,感觉像是健康活动,这是因为教师让幼儿欣赏、感受的不够,都是老师在提醒幼儿做什么动作,可让幼儿自己去感受什么音乐时做什么动作。不过,整体来说活动目标还是基本上完成的,开展的还可以

11、中班教案《小螃蟹赛跑》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练习手脚着地侧爬,发展动作的协调性。

  2、通过尝试与探索掌握侧爬的动作,体验在情境游戏中的快乐。

  3、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体会集体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过程:

  1、 利用儿歌带幼儿做准备活动,充分活动身体。

  小螃蟹,脾气大(双手握拳上下挥舞动作及上下跳跃的动作)

  不直走,横着爬(原地踏步,再向一侧移动)

  动不动的吐泡泡(双手握成球状做螃蟹的一对前爪,放在头的两侧同时做蹲起的动作)

  伸出两只大爪爪(双手分别伸出食指和中指做钳子状,做体侧运动)

  快快把人夹(四散跑开,教师做螃蟹妈妈追逐幼儿)

  2、 引导幼儿探索手脚着地侧爬的动作

  3、 进行“小螃蟹赛跑”的游戏

  4、 教师以“螃蟹妈妈累了,请你们给妈妈找点水草吃”的游戏情境,要求幼儿朝指定的方向爬,并将找到的水草挂在脖子上,爬回来送给妈妈。

12、中班教案《小花伞》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用快慢不同节奏演唱歌曲。

  2、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

  3、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带、小花伞一个

活动过程:

  一、通过情境,引起幼儿兴趣。

  1、欣赏歌曲录音:谁唱着歌向我们走来了……(教师用道具小花伞表演)

  2、歌里唱些什么?

  二、 在欣赏中,体验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1、多媒体展示傣族泼水节的情境,了解傣族风俗习惯。

  2、倾听歌曲,发现歌曲中的复合节奏,好像有两个村子的人们一起在雨中跟着小雨点跳舞。

  三、 学唱歌曲,用不同节奏的方式演唱歌曲。

  1、雨声(沙沙沙)

  2、用欢快的感觉哼唱歌曲旋律。

  3、在伴奏下尝试用轻快和缓慢唱出两种雨点落下的节奏合起来,唱出复合节奏体验雨点落下时急时缓的情景。

  4、在歌曲后半段,老师唱第一声部,幼儿唱第二声部。

  四、表演中体验音乐的快乐。

  1、由男女两位幼儿戴上头巾,分别领唱第一、第二段前两句歌词,其他幼儿分成两部分,用复合节奏演唱歌曲。

  2、歌曲结束时,模拟相互泼水。

活动反思:

  音乐活动是在音乐的伴随下通过人体有节奏的动作、姿态、生动的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对幼儿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小花伞》是一个让孩子音乐体验的教学活动。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及音乐能力选择了这个音乐活动。让孩子能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富有情感的音乐活动。在游戏化和情境化的教学氛围中引导幼儿快乐探索与创造。本次活动围绕小花伞来展开活动,让幼儿对探索和创造活动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使活动变得更富有童真、童趣,让幼儿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从中收获了快乐和自信。活动满足了幼儿身体活动的需要,参与对音乐进行探究的需要,想象、联想,思维的需要及创造性表现。

13、中班教案《小老鼠进城》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交通标志的特征和作用。

  2、知道马路上开车、行走要遵守交通规则。

  3、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4、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活动重难点:

  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交通标志的特征和作用。

  说出幼儿园生活中需要的交通标志。

活动准备:

  1、幼儿经验准备:幼儿已经在家长的带领下,认识了一些交通标志。

  2、物质材料准备:一个老鼠头饰;各种交通标记;乡下老鼠进城的地图;一辆玩具汽车。

活动过程:

  一、用故事导入主题

  1、演示手偶,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老鼠手偶:今天早上,我接到乡下老鼠贝特的电话,说碰到了一个难题,想请我们帮个忙。

  2、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引起幼儿认识交通标志的兴趣。

  二、认识交通标志

  1、出示挂图。

  瞧!小老鼠贝特把这些交通标志都给画了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都代表着什么意思吧!

  2、根据幼儿的回答,详细讲解每个交通标志的名称和意义。

  3、幼儿设想:如果我们生活中没有了这些交通标志,那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三、游戏“你指我说”

  教师点一个交通标志,幼儿说出它的意思,或者教师说出交通标志,幼儿点出来。

  四、游戏“乡下老鼠进城”

  教师出示乡下老鼠进城的地图,将老鼠进城时所遇到的标记贴在地图上,让幼儿找出正确的路线,帮助乡下老鼠进城。

  五、交流讨论

  1、认识其他交通标志。

  还有哪些交通标志呢?

  2、将交通标记贴在幼儿园需要的地方。

  今天,我们学到了那么多的交通标记,你觉得有哪一些可以贴在幼儿园里呢?

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仔细观察幼儿园,并把相应的标记贴在幼儿园醒目

活动反思:

  中班有一个主题是“我们去游玩”,其中有一节比较有趣的社会活动《小老鼠进城》,幼儿从小班的认识红绿灯的水平提高到认识马路上的交通标志,是一个认知上的提高,是对社会规范的进一步认识。中班的认知欲望逐渐增强,会有意识地关注到生活中的各种标志。本次活动以故事设置情境来引入,激发幼儿的探索认知兴趣;接下来“你说我点”的游戏则把幼儿的兴趣点再次激发;最后,模拟“小老鼠进城”的情境,出示一张小老鼠进城的地图,让幼儿沉浸在故事中思考,寓教于乐。但是,也有不少遗憾:

  1、幼儿实践的参与程度太少,操作性较小,幼儿的兴趣很大却不能满足他们的愿望,建议可以简单地进行“交警和司机"的游戏,在场地上设置简单的“井"字形马路,让一部分幼儿当交通牌,一部分幼儿当交警,一部分幼儿当司机,让每一位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

  2、增加活动科学性,虽然是社会活动,但是认识交通标志是偏向科学性的,.让幼儿观察形状,颜色,分出红色警示标牌,黄色提示标牌等,红色代表禁止类的交通标志,黄色代表提醒类的交通标志。

  3、社会活动从生活中来,也要回归到生活中去,建议活动中用实拍照片来代替打印的图片,最好是幼儿熟悉的场景,例如幼儿园周边的交通标志可以拍下来,小区周边的交通标志也可以拍下来,这样幼儿更能明白这些交通标志的实际应用。

  总之,通过本次活动让我明白,在平时上课的过程中,要尽量满足幼儿的愿望,让他们动手操作,而不是教师在课堂上的高控。

14、中班教案《小蝌蚪》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用动作表现歌曲中3/4、2/4拍的节奏。

  2、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3、积极投入活动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5、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

活动准备:

  鱼网一个。

活动过程:

  一、在《郊游》乐曲伴奏下进教室。

  二、复习歌曲《在农场里》。

  三、感受歌曲《小蝌蚪》的乐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并做动作。

  1、倾听教师范唱。"青蛙妈妈的孩子小蝌蚪在唱歌,大家注意听,它唱了些什么?"2、根据歌词内容,师生共同创编动作。

  3、在教师带领下,边念儿歌边做动作,表现歌曲中3/4、2/4拍的节奏变化。

  4、在歌曲旋律伴奏下,尝试配歌词,学唱歌曲。

  5、在歌曲录音的帮助下,边唱歌曲边做动作。

  四、边唱歌,边玩游戏。

  1、教师讲解游戏玩法及规则。

  "小蝌蚪边唱歌边在水里游,玩得很开心,调皮的孩子拿来鱼网捉小蝌蚪,灵活的小蝌蚪快快地游回去了。""鱼网出现时,小蝌蚪才能游回家去!"完整游戏,幼儿边唱歌边按歌词内容和歌曲节拍做动作,歌曲结束,鱼网出现,小蝌蚪逃回家去。

  2、在自然角中投放小蝌蚪并向幼儿介绍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在《郊游》乐曲伴奏下进教室。复习歌曲《在农场里》然后学唱歌曲。

  最后边唱歌边玩游戏。

活动反思:

  我们班的幼儿大都生活在小区之中,对于小蝌蚪这个动物形状并不熟悉,因此,在学习时孩子可能不会太理解,这样就会影响游戏的效果。考虑到这种情况,因此,在活动前,我带来了许多小蝌蚪,并放到自然角中,孩子们见了,一到自由活动,他们就拥向自然角,好奇地观察着小蝌蚪,在观察中,他们了解了小蝌蚪的外型特征及它们游泳的姿态,在谈论中,他们了解了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对小蝌蚪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在孩子对小蝌蚪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后,我们就开始组织孩子进行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纷纷热烈地谈论着对小蝌蚪的认识,这时老师用歌词进行简单总结,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歌词内容,接着在欣赏音乐旋律中我们引导孩子自己尝试着进行演唱,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哼出了歌曲,体现了孩子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接着,我们在组织孩子进行游戏活动,在进行游戏时是孩子们最投入,也是最高兴的时候,由于他们对蝌蚪的游泳姿势并不陌生,他们纷纷地模仿小蝌蚪的游泳姿态表演着,非常开心、愉快。

15、中班教案《小动物过桥》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尝试各种平衡器具的运动,发展平衡能力。

  2、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和竞争能力。

  3、发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及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4、增强合作精神,提高竞争意识。

活动准备:

  1.平衡木、平衡台、竹梯、搓板等各种独木桥若干。

  2.各种积木、梅花桩、布包、沙包、塑料盆、桶等玩具分布在场地的四周。

  3.录音机、磁带、各种小动物头饰、干毛巾(供幼儿擦汗用)

活动过程:

  一、扮演角色、热身运动

  教师引导幼儿在音乐伴随下做自己喜爱的各种小动物的模仿动作。

  二、熟悉器材、探索玩法

  1、教师:今天我们小动物要到小河对岸去开联欢会,要过河就得有桥,大家先来搭桥吧。教师带领幼儿将场边的平衡木、梅花桩、沙包、塑料盆搬到场中间搭成各种桥。

  2、教师:场地上有各种小桥,大家选自己喜欢的小桥去走走玩玩,看谁走得又快又稳。

  3、幼儿分组活动,每组选出小组长带领,老师观察指导。

  4、鼓励幼儿大胆走过平衡木,提醒幼儿找人空的小桥走,不要碰撞同伴。

  三、交流分享、重点练习

  1、请幼儿相互讲讲走了哪些小桥?用了哪些方法?怎样过小桥又稳又安全?

  2、请个别能力强的幼儿示范过桥,其他幼儿观看。

  3、引出持物走独木桥方法

  (1)教师:小动物们,下面我们来做“过桥表演”的游戏好吗?过桥时你们可以拿场地边上的各种玩具做各种动作,看谁能勇敢地走过独木桥,能表演各种动作。

  (2)教师示范拿玩具过桥。

  (3)幼儿分散、自由地选择并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走过独木桥。

  (4).教师观察,及时发现大胆勇敢及动作方法多的幼儿。

  四、放松身体、整理收拾器材

  1、 幼儿模仿小动物吃青草,并适当休息、擦汗。

  2、 表扬勇敢大胆、积极参与活动的幼儿。

  3、 师生共同收拾整理活动器具。

  五、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本教案设计突出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从幼儿随音乐自主做小动物模仿操;教师和幼儿一起动手搬运器材做成小桥;自己选择拿玩具;走怎样的小桥;到幼儿按自己喜欢的动作方法过桥,无不体现了“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最大限度地自主运动,使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这一教学理念。充足而符合幼儿兴趣的运动器材为幼儿的自主探索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在本节活动《小动物过桥》的游戏中,我给孩子们准备了多种玩具器材,我不再给孩子们一个单一的平衡木当桥,而是让孩子们在了解了游戏内容和规则后,让孩子们自由选择我给他们准备的各种器材自己搭建小桥,孩子们非常开心,也非常配合我。我选出三个能力比较强的幼儿当小组长,每个幼儿都戴上小动物的头饰,由每组的组长带领他们走过自己搭建的小桥。

  孩子们非常聪明,积极动脑,有的组把塑料盆翻过来当小桥,有的组把梅花桩一字排开当成小桥,有的组把平衡木抬来当小桥,由于桥的数量增多,每个孩子也不再为等待过桥而发生打闹、跑开的现象,整节活动孩子们的兴趣都非常高,活动井然有序进行得非常顺利,我也觉得轻松愉快。

  在环境创设上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平衡器材,例如:平衡木、梅花桩、塑料盆。鼓励孩子们自由结伴、自由选择器材探索多种搭桥、过桥的方法,充分调动他们自主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平衡能力。在学习方法上,考虑到一味的平衡训练会使幼儿感到单调乏味,因而我给幼儿戴上他们喜欢的动物头饰,以小动物过桥来贯穿整节活动,使幼儿在有趣的活动情节中积极主动地投入游戏。体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合理安排十分重要,并不是任何环节可随心所欲地改动的,各个环节都需要精心设计,科学安排,全方位重视,才能更好发挥体育活动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健康的实际功能。

16、中班教案《小红帽》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的基础上,学习看图谱用打击乐器为乐器伴奏。

  2.认识木鱼,同时探索快速演奏铃鼓的方法。

  3.自己演奏的同时,注意倾听同伴的演奏,努力使自己演奏的节奏和音量与同伴保持一致。

  4.让幼儿知道乐曲的名称《小红帽》,熟悉乐曲的旋律及乐词内容。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1.幼儿熟悉乐曲《小红帽》,能较为熟悉地随乐曲有节奏地说语音总谱。

  2.动作图谱一张;乐器:响板、碰铃、铃鼓若干;乐器声音卡四张;

  3. 幼儿分三组,座位为马蹄形,乐器先放在幼儿椅子底下。

教学重难点:

  在熟悉乐曲的基础上,学习看教师指挥演奏打击乐器。

  借助语言总谱,为乐曲匹配合适的乐器。

活动过程:

  一、小红帽图片导入

  师:小朋友都听过小红帽的故事,小红帽在去外婆家上了大灰狼的当,好不容易才被猎人救回来。今天小红帽又要去外婆家了,这次在森林里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二、根据故事,出示节奏谱,学习节奏型。

  1.完整的听音乐想象故事情节。

  播放歌曲《小红帽》幼儿完整的欣赏音乐后,想象故事是什么样的。

  2.教师分段播放音乐,讲述故事,并出示节奏谱。

  播放第一节音乐后,提问幼儿故事会是什么样的?教师说出快乐的走走、跑跑。引出节奏型X一X一X X X一。幼儿学习打出节奏。

  播放第二段音乐后,提问幼儿故事会是什么样的?教师说出遇到大灰狼了,很紧张。引出节奏型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幼儿学习。

  播放第三段音乐后,教师讲述故事的结尾,大灰狼掉进陷阱里了,小红帽得救了。引出节奏型X一 X一 X一 X一 X X X X X X X X ,幼儿学习。

  3.听音乐、看节奏谱,完整拍打节奏。

  师:请小朋友们听音乐,看节奏把小红帽在森林里发生的事情用小手拍出来吧!

  除了拍手,我们还可以身体的其他什么地方呢?现在我听音乐,看节奏,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现音乐吧!

  三、初步学习看图谱和指挥,打击乐曲。

  1.引导幼儿讨论如何为乐曲配制乐器。

  幼儿分别讨论三小节用什么乐器,可以说几种配器方案。

  2.教师选择一种配器方案,幼儿自由选择乐器,分组做好,看指挥分乐器打击来练习。

  3.教师:小红帽一个人在森林里走走跑跑,我们可以用声音比较轻的乐器来伴奏,小红帽见到外婆,高兴地笑起来,我们可以选择声音比较响亮的乐器来伴奏。

  4.教师哼唱,幼儿尝试打击。

  5.听音乐,看指挥,一起合奏。

  6.交换乐器,再次演奏。

  四、情景讲述,一起欢唱。

  师:小红帽把大灰狼送进了陷阱,她很高兴。我们小朋友把她的故事打了出来,你们高兴吗?

活动反思:

  进入中班后孩子们首次进行打击乐器演奏,本次活动原来准备用小铃、圆舞板、铃鼓,但受学校已有的乐器数量影响改为铃鼓、串铃、木鱼,这些乐器的使用方法就花了不少时间,然后看指挥演奏又是一个难点,好在小红帽乐曲比较熟悉,因此孩子们还是打击乐活动有了一个较好的了解,这节课比我预期的时间要长,因为中间有很多预想不到的突发状况,例如对之前学习的乐器使用方法掌握不牢固,个别幼儿需要重新指导幼儿太多。另外活动内容有点多,以至于课堂节奏有点快没有留出给孩子们消化的时间。授课效果比较满意的是找男女幼儿分别表演因为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竞争意识,男女分别表演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参与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要是能在区域中组织幼儿演奏那就更好了。

17、中班教案《小麻雀》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继续学习看图示折纸的方法。

  2、培养幼儿细心、耐心的习惯和对折小麻雀的兴趣。

  3、发展幼儿手部小肌肉的灵活性。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活动准备:

  贴有小麻雀的挂图;正方形彩纸若干张;彩色笔每人一盒。

活动过程:

  一、出示挂图,引起幼儿对本次活动的兴趣。

  1、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好朋友,我们来看看他们是谁?(出示挂图)

  2、这些小麻雀都是用彩纸折成的,你们想知道它们是怎么折的吗?

  二、引导幼儿观察图示,分析小麻雀的折法。

  1、让孩子自己看图示,相互说说用的什么形状的纸,有几个步骤,哪一步比较难。

  2、集体讨论。

  三、引导幼儿看图示折纸,并尝试独立完成。

  1、孩子自己选择喜欢的颜色的纸张看图示尝试不在别人的帮助下折小麻雀。(教师巡视,看看孩子独立折纸的能力。)

  2、师:“哪些小朋友已经完成了?请你来说一说你是是怎么折的,折给大家看一看。”(让会折的孩子到前面来示范)

  3、师:“老师看到还有几个小朋友没有完成,谁能告诉我,是哪一步难住你了呢?”(请个别不会折了的孩子说一说)

  4、老师讲解幼儿认为难的步骤。

  四、师生一起学折小麻雀,再次巩固折法。

  1、师:“请小朋友们再拿一张彩纸和老师一起看图示折一折,比比谁折得又快又好。老师数“1、2、3”我们就一起开始,好吗?”(师生比赛折小麻雀)

  2、表扬折得快又好的孩子,鼓励折得慢的孩子。

  3、师:“小麻雀也想像小朋友一样有一双好看的大眼睛,请你们来帮帮忙,给小麻雀画上好看的眼睛吧。”(幼儿用水彩笔给小麻雀添画眼睛,鼓励孩子画出不一样的眼睛。)

  五、展示作品,引导幼儿互相欣赏,评价。

  “现在小麻雀要回家了,我们一起送它们回家吧。”(请小朋友们把折好的作品贴到老师画好的树上,大家一起欣赏。)

活动反思:

  本堂活动课幼儿积极性较高,课堂气氛活跃。在孩子饶有兴趣的参与图示步骤的讨论,争先恐后的发言中,我看到了孩子们对于折纸有着很浓的兴趣,同时也看到了他们在折纸这个活动中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除了几个能力差的孩子以外,其他的孩子基本上能在老师少许的语言提示下完成,看到他们兴高采烈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心里很是欣慰。这次的图示比较简单,给了能力弱的孩子一个体验成功的机会,但是对于强的孩子来说缺乏挑战性,在下次的活动中要稍加难度,循序渐进,争取在看图示折纸的这个活动中有更好的表现。另外,在折纸的区角中也可以提供难易程度不一的图示,让每个孩子都能“跳一跳,够得着”。

18、中班教案《小毛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的旋律与风格,学习歌唱乐曲《小毛驴》。

  2.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

  3.体验乐曲的热烈、欢快的情绪,并用动作表现出来。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学会这首歌,理解小毛驴的心情 用身体语言表现小毛驴主人被摔的样子

活动准备

  1 手工制作小毛驴一个

  2 创设“小毛驴出去吃草”的游戏环境。

  3风琴 乐普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引题。

  “春天到了,天气变得越来越暖和,小朋友也需要经常到外面晒晒太阳,不信,你们看,小毛驴和他的主人正在草地上?鹛?阳呢。

  二、熟悉歌词,学说歌词。

  1、教师念歌词,幼儿熟悉。 “现在就让我来说说小毛驴的故事吧!”

  2、幼儿集体跟念歌词。

  “我们小朋友也把小毛驴的故事学一学,说一说吧,听听谁说得最好听!”(幼儿跟说歌词2-3次,教师适时鼓励)

  三、熟悉旋律。

  1、“我有一只小毛驴,我从来也不骑!”

  2、“想学就和我一起来吧!”(幼儿慢唱旋律一遍)

  3、“我是只可爱的小毛驴,主人对我有意见,说我跑得太慢了,我觉得自己应该加油,看我现在跑得快吗?你们可以和我一起来!”(教师和幼儿一起快速哼唱旋律)

  4、“主人又说我跑得太快了,你们能不能帮帮我让我跑得不快也不慢,成为人人喜欢的小毛驴呢?”(中速哼唱旋律一次)

  四、引导幼儿用轻快的声音学唱歌曲。

  “真高兴,我现在在小朋友的帮助下成为一只可爱的小毛驴的主人,我高兴的一边拿着皮鞭一边唱起歌来!”(教师清唱歌曲)。

  “草地上小毛驴真的啊,我哈哈一个人都忙不过来了,你们也来帮帮我吧,高兴吗?高兴就一边赶毛驴一边唱歌吧!”(幼儿集体演唱歌曲数次,教师适时鼓励,并请个别幼儿上来带领演唱)

  幼儿自由回答,老师出示毛驴操作:“听,见到发出什么声音,用小嘴巴来学学!”(啪嗒啪嗒) “我们一起来说说,啪嗒啪嗒……”

  教师慢速哼唱旋律,让幼儿初步感知歌曲内容。

  最后,结合我班的角色游戏,请幼儿自选道具,分角色表演。

教学反思

  《小毛驴》是一首活泼的乐曲。我从作品本身的意境出发,在引子引出的一段快节奏旋律时,让幼儿想象小毛驴的主人是怎么对它的,让幼儿感受到小毛驴在外面吃草的快乐。音乐牵动了他们的心,注入到幼儿的心田,使幼儿情不自禁地跟着快乐起来,兴奋起来。虽然小毛驴和他的主人都只有一个,形象不是很明显,但是音乐已经引起了他们的心理共鸣,迸发了幼儿的快乐情绪。

19、中班教案《小螃蟹》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亲近与观察小螃蟹,激发幼儿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通过观察螃蟹,发现螃蟹的显著特征、了解螃蟹的生活习性。

  3、鼓励幼儿运用多种表征方式大胆表现螃蟹。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螃蟹,发现螃蟹的显著特征、了解螃蟹的生活习性。

  难点:鼓励幼儿运用多种表征方式大胆表现螃蟹。

活动准备

  1、每组螃蟹一只,水盆一个;

  2、吸管若干,各种废旧材料;

  3、背景图画一幅;

  4、《小螃蟹生活习性》的录音。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朋友,你们想和它见面吗?它要给小朋友出个谜语:“两只大钳会夹人,走起路来横又横,水中身穿青灰衣,盘中变成红色衣,是谁呀?

  二、基本部分

  (一) 说一说

  你能说说螃蟹是什么样的吗?大家说了很多,让我们来亲眼看看这位朋友究竟是什么样的?

  (二)看一看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

  提出观察要求:用吸管去碰碰螃蟹,不用手去触摸螃蟹,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同伴。

  (1) 螃蟹的身体是怎样的?身上有什么?

  (2)螃蟹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身体的反面呢?

  (3) 螃蟹是怎样爬?

  2、观察螃蟹的图片,引导幼儿发现、指出其中的错误。

  “我们刚才看到图片上的螃蟹不是少了腿就是少了钳子,那我们现在来组合一只完整的螃蟹。”

  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依次拼出螃蟹的身体。

  3、听一听

  提问:螃蟹的家在哪里?螃蟹喜欢吃什么?

  4、操作活动

  引导幼儿通过拼粘、涂色的方法表征螃蟹。

  教师和幼儿共同检查制作的螃蟹,巩固对螃蟹的认识。

  三、结束部分

  将制作的螃蟹挂在身上,在海浪的音乐声中进行表演。

教学反思

  《小螃蟹》是一节科学活动,在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宽松、愉悦、平等、自由的平台,幼儿充分运用各种感官感知螃蟹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整个活动中幼儿都在自主探究、都在“玩中学”,活动气氛很活跃。通过观察、讲述、表征的过程,幼儿对螃蟹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活动的成功之处在于:一、活动的设计遵循幼儿认知的特点,从猜谜语、观察螃蟹、讲述发现、纠正错误、表征几个环节中,层层递进,让幼儿充分运用各种感官来进行认知。二、“以音代物”,孩子对螃蟹的生活环境的了解较少,而且这一环节也不宜表现,给幼儿提供一个听“小螃蟹”自述的环境,并通过提线纸偶进行表演,让幼儿能在近似环境中感受,从而了解螃蟹的生活习性。三、将原来的在纸上给螃蟹涂色改为在小的一次性餐盘中涂色,这样可以减小幼儿涂色的难度,从而更多关注螃蟹的特征。

20、中班教案《小鸡叽叽》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小鸡出生时的过程、形态,可爱的成长变化。

  2、喜欢小鸡,体验鸡妈妈爱小鸡的情感。

  3、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

  喜欢小鸡,了解小鸡出生时的过程、成长变化等。

活动准备:

  课件、小鸡出壳音乐

活动过程:

  一、出示鸡蛋,引起幼儿兴趣。

  瞧,这是什么?

  你知道,这里面有什么?如果鸡妈妈孵化,会有谁?小鸡长得怎么样的?

  对,这只鸡蛋里藏着一直可爱的小鸡,也藏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认知鸡蛋,知道鸡蛋可以孵化小鸡,引起孩子听故事的兴趣

  二、讲述故事——《小鸡叽叽》

  提问:鸡妈妈怎么孵化,小鸡是怎么出壳的?(温度、时间等),体验鸡妈妈伟大的爱

  小鸡叽叽在蛋壳里想做些什么事?小鸡看到外面的世界,有什么反应?

  小鸡是怎样长大的?(晒太阳、吃喜欢的东西等)(课件观看)

  通过故事,了解小鸡的孵化、成长的过程,体验鸡妈妈的伟大

  三、歌表演:小鸡出壳

  1、欣赏歌表演第一遍

  师:今天我们也来做一只从蛋壳里出来的小鸡好吗?

  (1)蛋壳是怎么样的?(圆溜溜的)

  (2)它可能会怎样出壳呢?(钻出圆圆的脑袋、胖胖的身体、小脚等)

  2、共同分解动作

  (1)随着音乐初步学唱学跳。

  (2)集体共舞,体验小鸡出壳,更加喜爱小鸡。

  幼儿扮演小鸡,亲身体验小鸡出壳、成长的过程,对小鸡孵化、成长的过程有了更深的印象,从而更加喜爱小鸡。

活动反思:

  运用故事,了解了小鸡的外形特征(圆圆的脑袋、胖乎乎的身体等)、出生的过程(需要时间、温度孵化),体会到了鸡妈妈伟大的爱以及小鸡的成长过程(晒太阳、吃喜欢的东西)。还通过猜测小鸡在蛋壳中想些什么?来丰富故事的内容,孩子的想象比较积极,如:小鸡叽叽想知道自己的妈妈长什么样。小鸡叽叽想看看外面风景漂亮吗?小鸡叽叽想和好朋友出来做游戏等等。

  最后通过歌曲《小鸡出壳》,让孩子来做一只小鸡,亲身体验小鸡出壳、成长的过程,从而更加喜爱小鸡。孩子非常地开心。

21、中班教案《小鸭子》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对拓展幼儿思维性,培养幼儿创造力,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社会责任感,设计了此方案。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培养手工制作的兴趣。

  2、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玩具,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活动,增强环保意识。

  3、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4、感受作品小鸭子的美感。

教学重点、难点

  使每位幼儿都能参与到活动中,得到快乐,并能对手工制作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一次性筷子,碗,瓶盖,剪刀,绘画纸,粘纸,双面胶等。

  2、制作流程图。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课题。

  师:你们见过小鸭子吗?它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小鸭子有两只脚,一个头,一个尾巴,身上还有羽毛。

  师:你们想不想自己制作一只小鸭子?

  2、出示材料,让幼儿探讨。

  师:老师这边准备了很多的东西,你们看看它们能做小鸭子的哪一部分?

  幼儿1:泡沫盒可以做小鸭子的身体。.

  幼儿2:果冻盒可以做小鸭子的头。

  幼儿3:一次性筷子可以做小鸭子的脚••••••

  3、教师出示制作流程图,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小朋友都想到了很多的办法制作小鸭子,现在老师这里有几张制作小鸭子的图,请你们看着上面的图示选择自己喜欢的,合适的材料进行制作,好吗?

  4、幼儿自己制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5、大部分幼儿完成了作品后,教师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制作的小鸭子并进行评价。

  6、幼儿互相欣赏作品。

教学反思

  幼儿玩具“做中学”为幼儿的教育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对拓展幼儿思维性,培养幼儿创造力,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社会责任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做中学要满足幼儿求知欲,需要积极为幼儿的教学活动配套充足的物质条件,创设丰富宽松的探索环境。幼儿可以自由进入,独立或合作地进行观察、操作、尝试、实验,自由自主地探究。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要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与幼儿一起去发现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不懂的问题,在这次的《制作小鸭子》的活动中,因为提供的一次性饭盒,碗,果冻盒等材料是幼儿日常生活经常见到的, 所以对此幼儿非常非常感兴趣,他们先探索这些材料可以制作小鸭子的哪一部分,尝试了很多材料,最后才找出了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材料,在制作过程中幼儿虽然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但他们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的状态,迸发出了探索的激情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幼儿在与感兴趣的内容和材料的互动中发现问题、进行探索、动手操作、讨论交流,亲历制作的过程,幼儿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成功更是成功之母。一旦孩子在制作中遇到问题,这个时候教师的评价对幼儿就非常重要,教师的鼓励会让幼儿更加有信心,反之幼儿会对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孩子的探究不可能每一次都是成功的,但在孩子的眼里永远没有失败,关键是老师如何对待孩子的失败,如何将孩子的失败变为成功,让孩子敢于在失败中继续探究。

  孩子的能力总有强差之别,但在我们老师的眼里、脸上孩子都是能人,都是探究者、成功者。从以上过程中不难发现,孩子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他必须带着问题进行研究,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假设和验证中,孩子的思维在不断地发展,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态度也随之养成。

  幼儿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在所难免,作为教师应该去判断每个幼儿忍受挫折的限度,当幼儿反复失败时,适时加以介入帮助、点拨,帮助他们缩短失误的过程,才会不导致幼儿的探究兴趣和积极性的消失。

  幼儿是天真好动的,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新奇,他们就象一个“小小的哥伦布”,每天都在发现着“新大陆”,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双手,探索着自然的奥秘、科学的神奇,建构着那一个个让他们魂牵梦萦的问题。这种好奇与探究,是儿童的天性,那么,作为教师就要保护儿童的探究欲望,引发他们进行“多解”地操作与思考,给予幼儿及时的鼓励与赞扬,使幼儿的自信越来越强。

22、中班教案《小鸡和小鸭》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运用绘画的方式来表现小鸡和小鸭的区别。

  2、联系小鸡、小鸭的生活习性,想象它们在一起玩的情景。

  3、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活动准备:

  小鸡和小鸭的图片各一张、水彩笔和若干纸张。

活动过程:

  一、观察比较——小鸡和小鸭的不同

  重点提问:

  1、小鸡和小鸭有什么不同?

  2、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生活方式?

  关注点:

  1、幼儿对常见动物的观察能力、

  2、幼儿语言的完整性

  二、操作尝试——画小鸡和小鸭

  1、听老师讲述“鸡妈妈生了一个大鸡蛋,鸭妈妈生了一个大鸭蛋”的故事,观察比较两个大小不同的椭圆,确立鸡蛋小、鸭蛋大的意识。

  2、边听老师介绍边观察老师演示

  (画小鸡):鸡妈妈每天坐在大鸡蛋上孵小鸡,鸭妈妈每天来问孵出小鸡没有。过了许多日子,有一天,鸡妈妈的大鸡蛋里发出了“笃笃笃”的声音,从大鸡蛋里钻出了一只小鸡的脑袋(在大鸡蛋上添画头),小鸡用圆溜溜的眼睛瞧瞧四周(添画眼睛),叽叽叽地唱起歌(添画尖嘴),扇扇翅膀(添画翅膀),一二三!站起来(添画脚爪),跑来跑去真快乐。

  (画小鸭):可是,鸭妈妈的大鸭蛋一点动静也没有,鸭妈妈急得嘎嘎乱转。鸡妈妈说:“孵蛋可要有耐性,还是让我来吧。”说完就坐在鸭蛋上一动不动地孵起小鸭来。过了许多日子,有一天,鸡妈妈的大鸭蛋里发出了“笃笃笃”的声音,小鸭出世了。小鸭长得怎么样?大家轮流画起来:从大鸭蛋里钻出一只小鸭的脑袋(在大鸭蛋上添画头,和小鸡差不多),小鸭用圆溜溜的眼睛瞧瞧四周,嘎嘎嘎地唱起歌(小鸡尖嘴巴,小鸭扁嘴巴),扇扇翅膀,一二三!站起来(小鸡尖脚爪,小鸭扁扁蹼)。

  三、想象创造——丰富画面

  重点提问:

  小鸡小鸭出去玩,它们会到哪里去?

  小鸡会做什么?小鸭会做什么?

  小鸭捉不到虫,小鸡会怎么帮助它?

  关注点:

  幼儿大胆想象的能力

活动反思:

  总的来说本次美术课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在活动中无论是观察还是孩子自己操作,氛围都很热烈,虽然有的孩子动手能力比较差,但是他们都很努力、认真,就算孩子的进步是一点点,作为教师我们也要鼓励孩子的进步,激励他们更加努力。

23、中班教案《小白船》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能用动作表现乐曲中的情景。

  2.提高幼儿的演唱和表演能力。

  3.学习按三拍子的节奏演唱歌曲。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体验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重难点:

  学习演唱歌曲《小白船》。

  引导幼儿掌握三拍子的节奏。强弱弱。

活动准备:

  录音机、磁带、纸船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导入活动:

  (二)、基本部分:

  1、感受乐曲的绚丽;请幼儿说说这首歌曲听上去有什么样的感觉? 好像看到是什么

  2.老师将歌词内容讲给幼儿听,以便幼儿熟记歌词。

  3.范唱歌曲,(有表情)

  提问幼儿:在歌曲中听到了什么?歌词里唱到了什么内容?

  4.鼓励幼儿跟老师学唱歌(反复)

  5.鼓励幼儿大胆想象:(1)歌曲唱的小白船指的是什么?

  (2)能不能用动作来表现星空中的小白船

  6.难点:随音乐用柔美舒展的动作按三拍的节奏做动作(反复)

  (三)、结束部分:

  结合青岛2008奥帆赛,请幼儿了解一些知识。

教学反思:

  这首歌曲描述了孩子们对神秘宇宙的丰富想象和探求的愿望,反映了孩子们对美好世界的追求。我想通过这样一节音乐欣赏活动,使孩子们都愿意大胆的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创编柔美、舒展的动作随音乐表演。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欣赏活动往往最容易被人忽视,主要原因就是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让幼儿主动学习”与“教师怎样教”二者之间的矛盾表现得格外突出,老师们也对此颇感困惑,所以我就想以这节欣赏活动和老师们进行交流探讨。

24、中班教案《小蚂蚁》含反思

教学目标

  1、教幼儿学会画蚂蚁的不同动态,能结合生活经验构思出简单的情节。

  2、通过作画,了解蚂蚁的组成部分和生活习性。

  3、培养幼儿耐心完成任务的习惯,享受画画的乐趣。

  4、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组织形式

  集体。

教学准备

  儿童经验基础不同动态的蚂蚁照片。

环境准备

  《美工》,油画棒人手一份,范画。

重点难点

  学习画蚂蚁的不同动态,能结合生活经验构思出简单的情节。

活动过程

  一、用谜语引出蚂蚁

  老师念谜语,幼儿猜出谜底。

  二、出示各种动态的蚂蚁照片,引导幼儿观察蚂蚁的外形特征。

  三、有效语言设计

  1、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蚂蚁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它们长得怎样?

  2、你们喜欢蚂蚁吗?今天我们就来画蚂蚁。

  3、先画蚂蚁的头,后画蚂蚁的胸,再画蚂蚁的腹。最后在身体下面画上六条腿。画好蚂蚁后你还可以想想蚂蚁在干什么?生活在什么地方等?

  4、在画之前要先想好你画的小蚂蚁在干什么?是什么样子的蚂蚁,周围有什么?

  四、教师请幼儿仔细观察小蚂蚁,并示范画蚂蚁。

  观察小蚂蚁:小蚂蚁长什么样?它由哪几部分组成?(幼儿回答)

  师幼共同小结:小蚂蚁由头、胸、腹组成,头上长着一对触角,一双眼睛和嘴巴,身体上长着六条腿。下面我们就来“变”小蚂蚁。

  我们选一支白色的油画棒,在纸上画小蚂蚁。

  交代作画步骤:园园的头——园园的身体比头小一点——水滴形的尾巴——画上触角、眼睛、嘴和六条腿——再添画景物——刷颜料(方法:横着刷或竖着刷)

  五、布置任务,交代要求。

  六、幼儿练习,指导幼儿作画。

  引导幼儿大胆作画,帮助个别幼儿完成作品。

  1、 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2、 鼓励 幼儿添画喜欢的景物,使画面更加丰富。

  3、 鼓励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背景色刷上去,注意方法。

  4、 鼓励画得快的小朋友说说小蚂蚁的故事。

  七、展示作品幼儿相互欣赏,评价。

  1、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感受作品的完整性及绘画色彩的美感。

  2、表扬鼓励画面布局合理,动态不一的作品。

活动延伸:

  参观其余组的作品,并把图画编成一个故事。

活动反思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我预设的活动目标重在使幼儿学习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探究的同时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活动中引导幼儿看看、说说、做做、画画等多种感官参与,让幼儿兴致勃勃地去观察,动手去研究问题,探求新知,寻求发现。寻找孩子绘画中的闪光点,帮助孩子增强自信心用语言安抚与鼓励,帮助放松心情减轻对绘画的畏惧和压力。

  不足:

  对作品评价时,语言还不够精炼。

  小百科;蚁科通称蚂蚁,节肢动物门,多为黑色、褐色、黄色或红色,体躯平滑,或有毛刺、刻纹和瘤突。

25、中班教案《小伞兵》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练习双脚站立由25--30cm处往下跳。

  2、发展腿部力量和弹跳能力。

  3、学会听从指挥。

  4、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5、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椅子若干把、动物玩具若干

  2、场地布置。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热身运动。

  教师带领幼儿扮演"小伞兵",边听音乐边做准备活动。

  动作:头颈部--上肢--下蹲--体侧--体转--踢腿--腹背--跳跃--整理运动

  二、幼儿学习"跳伞"的动作。

  1、师:今天我们都是勇敢的小伞兵,要从飞机上跳到地面,场地上的小椅子当飞机,大家自己去试一试。

  2、幼儿自由练习,教师观察指导。

  教师组织幼儿自由交流,探讨正确的动作。

  教师讲解示范"跳伞"的动作:双脚并拢,站在小椅子上平举双臂做好准备,然后双脚并拢往下跳,前脚掌着地,轻轻落地,双臂自然放下,保持身体平衡。

  3、游戏"定点降落"。

  师:小伞兵最大的本领就是定点降落,鼓励幼儿对准圆圈往下跳,看清圆圈的远近再向下跳。

  幼儿排队登上小椅子,跳进圆圈,跳得准的获胜,失败的幼儿再到小椅子上挑战。

  4、游戏"紧急救援"。

  调整场地,把小椅子围成"树林",中间放小动物玩具。

  师:小动物们困在树林里,小伞兵们赶快去救它们吧。一个小伞兵只能救一只小动物,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5、教师和幼儿一起庆祝胜利,在教师带领做放松活动,结束活动。

【延伸活动】

  回家后和爸爸妈妈玩亲子游戏。

教学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我始终都只是一个参与者和配合者,通过这一教学活动让我更真切的懂得,孩子们自己探索出来的知识才会记得更深,理解得更透切;在活动中尽量用实际操作来告诉孩子们知识,这是最好的教学方法。

26、中班教案《小兔子乖乖》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并大胆回答问题。

  2.知道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能跟陌生人走,防止上当受骗。

  3.提高幼儿对陌生人的辨别能力,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5.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活动准备:

  1.提前观看动画片《小兔子乖乖》

  2.进行装扮用的头巾,手提包,安全帽、巧克力、玩具等。

  3.请两位幼儿不认识的家长扮演陌生人,并设置好情境。

活动过程:

  一、回忆动画片《小兔子乖乖》。

  1.歌曲欣赏《我不上你的当》,引出主题,引起幼儿兴趣。

  音乐响起,幼儿跟着音乐唱起来。

  2.教师提问。

  (1)故事《小兔乖乖》里面有谁?

  (2)三只小兔子叫什么名字?

  (3)兔妈妈敲门的时候是怎么唱歌的?

  (4)小兔子听见妈妈的声音,他们会做什么?

  (5)大灰狼想吃小兔,是怎么唱的?(捏着鼻子唱)

  (6)小兔们又是怎么说的?想到了什么办法对付大灰狼?

  二、围绕重点进行讨论、帮助幼儿感知理解故事,学会自我保护。

  1.组织幼儿一起讨论分析。

  (1)当妈妈外出不在家的时候,为什么兔妈妈要小兔子把门关的紧紧的呢?

  (2)你喜欢小兔子吗?

  (3)三只小兔子是勇敢的聪明的小兔子吗?

  2.教师小结:爸爸妈妈不在家,我们小朋友不能给陌生人开门。

  三、拓展交流讨论。

  1.知道不能相信陌生人的话。

  提问:

  (1)什么是陌生人呢?

  (2)小朋友能不能相信陌生人的话?

  (3)为什么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

  教师小结:遇到陌生人时,不能轻易相信陌生人,不能跟陌生人走。

  四、情景练习,能辨别陌生人

  一个陌生阿姨敲门进教室,对某幼儿说:“我是你妈妈的朋友,她今天没空,让我来接你回家,你跟我走吧……”

  1.你认不认识她?

  2.如果你不认识她,能不能相信她的话?

  3.小朋友都来想一想,某幼儿应该对这位陌生人说什么?(让幼儿练习)

  接着表演:“你跟阿姨回家吧,阿姨给你吃巧克力”

  4.陌生人给你的东西能不能吃?为什么不能吃?

  幼儿在教师的提示下,对陌生人说:“阿姨,我不吃巧克力。”

  教师小结:陌生人可能有坏人,坏人会用好吃的食物、有趣的玩具,或者说好听的话骗小孩,把小孩骗走,使小孩再也不能回自己的家,所以我们不能随便相信陌生人的话,更不能跟陌生人走。

  五、活动延伸,情景表演。

  1.如果小朋友一个人在家遇到有人敲门又应该怎么办?

  2.教师小结:如果在家里不能随便开门让门外的人进来。

  3.情景表演

活动反思:

  我认为我设计的活动适合我们中班的孩子,我在通过集体的学习,帮助所有的孩子了解和掌握一些和陌生人相处的方法,让孩子知道如何应变可能遇到的危险是必不可少的。我认为仅仅告诉幼儿“不接受陌生人的糖果或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向孩子描述可能遇到的情况.然后指导孩子如何去做。正因为我的孩子更有实际意义,更贴近孩子的实际生活,更有教育价值,所以我认为我的设计的活动适合我们的孩子。

  有一两个参与不积极的,是因为个体差异,班上有一些孩子情况特殊,需要我们个别引导。

27、中班教案《小松鼠请客》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小松鼠原本想在家里请客人吃饭后来又搬到外面去吃的故事情节。

  2、体验朋友在一起的快乐。

  3、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熟悉字卡“青蛙先生”,“兔子小姐”,“熊大哥”,“小松鼠”。

  根据演示能感知动物体型间的差异。

  体验朋友在一起的快乐,体会“分享就是快乐的”。

活动准备

  1、小图书人手一本、背景图、各种动物图片

  2、字卡 “青蛙先生”,“兔子小姐”,“熊大哥”,“小松鼠”。

活动过程

  (一)、出示背景图,引起兴趣.

  1、这是谁的家?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那我们就叫她“小小”吧!(出示松鼠的字卡和图)

  2、它的家里有什么?那它想干什么呢?

  (二)、运用图片,教师提问,引导幼儿说出动物的大小。

  1、小小请青蛙先生来家里做客,你从哪里看出来它是青蛙先生呢?(出示青蛙的图和字卡)

  青蛙有没有请人帮助,怎么进去的啊?

  2、兔子小姐来了,你从哪里看出来是兔子小姐呢?(出示兔子的图和字卡)

  那小兔子又是怎么进去的啊,它是不是很困难地进去了啊?(挤呀挤,请小朋友模仿)青蛙进去的时候为什么很容易,而小兔子却那么困难呢?

  3、(出示熊的图和字卡)后来熊大哥来了,发生了什么事?(进不去)为什么呀?

  4、那小小想了个办法,请兔子小姐、青蛙先生在家里吃,请熊大哥在外面吃,你觉得这个办法好吗?为什么?

  5、那你们能为它想个办法吗?(请幼儿讨论)

  6、你们的办法真好!我们来看一看他们是不是和小朋友想的一样?

  (三)、自由阅读,发现答案

  1、最后,小小用了什么办法?在什么地方用餐的?小动物们喜欢吗?

  2、小动物的表情怎么样?为什么他们都那么快乐?(引导孩子们说出分享的快乐)

  3、那我们为这个故事取一个题目,叫《小松鼠请客》

  (四)课堂总结

  孩子们,你们太棒了!和小小一样是个聪明、有爱心、懂得分享的好孩子,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教学反思

  1、在本节课中完成了活动目标,熟悉了字卡“青蛙先生”,“兔子小姐”,“熊大哥”,“小松鼠”。孩子们能根据老师的演示感知动物体型间的差异。在活动结束时能说出朋友在一起的快乐,体会“分享就是快乐的”。

  2、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对于老师演示的动物体型间的差异特别感兴趣,我利用夸张的演示,使孩子们对兔子小姐、熊大哥、青蛙和小松鼠之间的体型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课堂气氛特别活跃。在请小朋友模仿时,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要求上台表演,这样对于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语言的表达能力、想像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3、美中不足的是,在活动快要结束时有一部分孩子还继续陶醉在模仿的快乐中,这部分孩子就没有体会到“分享是快乐的”。如果重新上一次本节课,我就要注意调节好课堂气氛,这一环节应该改为先让个别孩子上台模仿,然后让其他小朋友在座位上模仿,老师对他们的表演给予肯定,这样孩子们的表演欲就能释放,而且我的活动也面向了全体,对于以后的教学环节就能更好地掌握。

28、中班教案《小袋鼠》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有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建立合作意识,并能勇敢的尝试各种挑战。

  2、学习双脚行进跳,两人前后合作跳,锻炼腿部肌肉,掌握协调、能力。

  3、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4、培养幼儿边玩边记录的学习技能,并能够用自己简短、流利的语言表达自己记录的意思。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只布袋有装饰

  准备活动的音乐,小红旗四面,四枝小树枝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小朋友,今天天气真好,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做运动吧!”

  听音乐跟老师做准备活动。

  2、导入:探索布袋

  “小朋友,这是什么?”(布袋)

  “你们以前和布袋玩过游戏吗?现在我们就和布袋来玩游戏吧!”

  老师的要求:“请你开动的小脑筋,玩出与别人不一样的花样来!”

  幼儿探索,老师辅导。(捕捉跳得像只袋鼠的孩子)

  3、学习双脚并拢跳

  “小朋友们,快来看呀,她跳得真像只袋鼠,好棒!”

  “我们请她为我们表演一下,好吗?”

  请这位小朋友演示,其余的坐下休息。

  “还有谁有不同的玩法?”

  请出那位跳的像袋鼠宝宝的幼儿来演示,其他幼儿观察:她是怎么跳的?

  演示后请她介绍是怎么想到的以及这样跳的方法。(介绍布袋)

  小结:双脚并拢,起跳时膝盖稍弯,双臂自然放于胸口,前脚掌用力往上蹬,落地时轻轻着地。

  “那我们也来学她的样子,做袋鼠宝宝跳,好吗?”

  提醒幼儿穿布袋可与同伴互相帮助

  “袋鼠宝宝们,用力跳,跳的高又远,跳到老师这里来。”

  幼儿朝着老师的方向向前跳。

  4、游戏:挑战自我《过独木桥》

  (1)、选择一条独木桥(一高一矮)勇敢的跳过去。

  师:“大家看,前面有两条独木桥,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吗?”

  幼儿说一说。(一高一矮)

  “小袋鼠,你们敢跳过独木桥吗?”

  “真勇敢!那你愿意过哪座桥,又该怎么过呢?我们来试一试。”

  师提出要求:请孩子们在想试跳的那座桥前面排队,一个一个按次序跳,要注意安全。”(过独木桥时,教师引导幼儿互相鼓励,勇敢的跳过桥。)

  (请试跳时遇到困难又得到别人帮助的幼儿介绍,烘托同伴间相互关心的美好情感。)

  (2)练习与同伴合作跳。

  “大家真厉害,都能勇敢的通过独木桥,刚才我们是一个人跳的,那能不能与同伴一起合作跳呢?先讨论,然后请小袋鼠们找自己的好朋友来跳跳看。

  幼儿探索,师巡视指导,引导多人跳,把他们吸引过来,提出要求:要跟着口令协调跳。

  5、结束部分

  (1) 放松练习《雪人融化了》

  “唉呀!我好累啊!大家累吗?那把布袋脱下来放边上,跟我一起放松一下吧!”

  “啊呀呀!我的腰融化了,不行不行,我的左腿也融化了,我的右腿也开始融化了,我的手,我的脸,我的身体都融化了!”

  (2) 整理布袋

  “嗯,游戏结束了,小朋友们,我们把布袋整理好,一会到院子里再用别的方法来玩布袋吧!”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设计,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兴趣点,并且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自主积极的状态,在相互的鼓励,帮助中学会了双脚并拢跳,探索到了一些有关跳的玩法。我所教的大班的孩子探索欲望很强,能相互合作,也有竞争意识,经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对自己有了重新认识,感觉自己厉害、勇敢了,增强了自信心。在接触中发现,这些孩子喜欢探索,敢于尝试,对于跳,合作跳非常感兴趣。本次活动通过自主的学习,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让每一个具体活动来落实到幼儿身上。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幼儿同时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本次活动准备与目标很适合这个年龄段每个孩子都能积极参与。

29、中班教案《小猫咪》含反思

活动目标

  ●启发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学习画小猫,并有简单的情节。

  ●发展幼儿的美术表达能力。

  ●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活动准备

  ● 提前一周让幼儿观察小猫的生活习性,重点观察睡觉、玩耍、游戏时的姿态。

  ● 猫图像两幅;彩笔、图画纸若干。

活动过程实录

  ●谜语引出主题

  ——教师说谜语:“眼睛大,鼻子小,豁豁嘴,胡须翘,四条腿,跑得快,捉住老鼠喵喵叫。”这是什么动物?

  幼儿:小猫

  (评析:用谜语的形式引出主题,不仅引起幼儿的注意力,而且使幼儿初步了解猫的主要特征,为画猫打下基础。)

  ●讲述小猫

  ——谁家养了小猫咪?你家的小猫长的什么样?

  幼儿A:我家的猫是花的。

  幼儿B: 我家的猫是白色的。

  幼儿C: 我姥姥家的猫是黑白色的。

  教师:猫的花色不一样。它的身体长的什么样呢?

  幼儿D:头是圆的。

  幼儿E:身体是椭圆的,还有一条长尾巴。

  幼儿F:头上有圆圆的眼睛,嘴巴、鼻子。

  幼儿G:头上还有两只三角形的耳朵。

  (评析:通过提问进一步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喜欢小动物是孩子们的天性,说一说自己家的小猫,孩子们的兴趣更加高涨,进一步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他们生动的讲述不仅使其他孩子了解猫的特性,而且更激起孩子们对猫的兴趣。)

  ●观察小猫

  ——教师出示侧面猫图像,引导幼儿观察小猫的头、身体、眼睛是什么形状的?头上有什么?

  (评析:观察是绘画的基础。同时绘画也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

  ——教师边用语言描述“小猫有一张圆圆的脸,圆圆的眼,圆鼻头,三瓣嘴,头上有两只三角形的耳朵;椭圆形的身体,四条腿,还有一条长长的尾巴;身上还有漂亮的花纹。”边和幼儿一起书空练习画小猫。

  (评析:教师用形象的语言,帮助幼儿抓准了猫的特征,使幼儿在头脑中形成画猫的表象;又通过书空练习巩固了画猫的技能。)

  ——教师出示卧立猫图像,引导幼儿观察这只小猫在干什么?他的画法与侧面猫有什么不同?

  幼儿H:刚才那只猫是侧面站着的,这只是卧着的。

  教师小结:这是一只卧着的猫,他的身体形成一条弧线,只能看到两只前腿。

  ● 画小猫

  ——启发幼儿想象小猫淘气的情景,画出简单的情节。

  ——教师巡回指导。对于动笔快画得好的幼儿及时通报表扬,激励迟迟不敢动笔的幼儿动手绘画。对能力差的幼儿给以适当的指导。

  (评析:大部分幼儿能够画出猫的主要特征,但有个别幼儿犹犹豫豫不敢下笔,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重点指导。)

  ——教师提示幼儿合理安排画面布局。启发幼儿画出各种姿态的小猫,如猫爸爸在睡觉,猫弟弟玩线球……

  ● 作品欣赏

  ——幼儿互相欣赏作品,说说自己画的猫咪的故事。并给画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评析:美术活动中的分享与交流是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不仅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可以取长补短,学到更多的表现技能与手法,为下次的美术活动做更好的铺垫。)

教学反思:

  ● 在美工区提供多种有关猫活动的图片,让幼儿了解猫的生活习性及特征,进行多种形式的猫的绘画创作。

  ● 日常生活中,教育幼儿爱猫要适度,知道保护自己,防止被猫抓伤、咬伤。

  猫是孩子们喜欢的动物之一。对猫孩子们都很熟悉,能说出猫的一些特征。教师以谜语引出课题,让孩子们讲述熟悉的猫,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活动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可贵的是教师没有进行范画,而是在引导幼儿观察的基础上,教师用形象的语言,帮助幼儿抓准了猫的特征,使幼儿在头脑中形成画猫的表象;又通过书空练习巩固了画猫的技能。孩子们画的都非常好,没有一个不会画的,这充分说明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画家。

  幼儿对画猫活动非常感兴趣,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都画出了猫的主要特征,而且还有一定的情节:有的画是猫的一家,有爸爸、妈妈和孩子,还给妈妈画上了皇冠,很是漂亮。幼儿画的是猫捉老鼠……。通过这次活动说明:只要我们教育得法,每一位幼儿都会成为画家!

30、中班教案《小乌龟开店》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小动物开店这一事情,发现、了解动物们的不同特点。

  2、尝试根据乌龟的特征大胆思考和想象,帮助小乌龟开店。

  3、乐意参与讲述活动,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4、欣赏并理解故事,能在集体前复述故事。

  5、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大图书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快看!那是谁啊?(小乌龟)原来是小乌龟,它在想什么呢?(画面一:小乌龟想开店)

  2、哦,原来小乌龟想开一家店,可是开什么店好呢?小乌龟拿不定主意了,我们和小乌龟一起去问问别人吧,看看别的动物都开了些什么店。

  二、动物开店

  1、(画面二:大象开花店):小乌龟先问了谁?大象开了什么店?大象怎么会想到开花店的?它是怎么说的?(大象:我开花店,可以用长鼻子给花浇水。)

  大象的长鼻子可以给花浇水,所以大象想到了开花店,大象真聪明。我们再去问问别人吧。

  2、(画面三:河马开气球店):河马开了什么店?河马是怎么说的?(河马:我开气球店,可以用大嘴巴吹出最大的气球。)

  河马也很聪明呢,利用了自己的大嘴巴来吹最大的气球,生意肯定会很好。我们再去别的地方看看。

  3、(画面四:袋鼠开面包店)袋鼠妈妈开的是什么店呢?袋鼠妈妈把面包放在哪里?袋鼠妈妈真聪明,她是怎么说的?(袋鼠:我开面包店,把面包装到大口袋里,走到哪里都能卖)

  袋鼠妈妈有个管用的口袋,可以装很多面包,还能到处去卖,也很棒呢。

  三、帮小乌龟开店

  1、我们和小乌龟一起问了三个动物朋友,小乌龟说话了(画面五:伤心的小乌龟)(龟:我没有长鼻子,也没有大嘴巴,也没有大口袋,怎么办呢?)

  2、小乌龟伤心地哭了,大家快来安慰安慰它。

  小乌龟有什么地方长得是跟别人不一样的?

  小乌龟虽然没有长鼻子、大嘴巴和大口袋,但它有别人没有的壳。那它可以开什么店呢?我们一起来帮小乌龟想想办法吧。(组织幼儿讨论)

  3、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乌龟想得是不是和我们一样,最后它开了什么店。(画面六:小乌龟开烧饼店)

  4、原来小乌龟最后开了家烧饼店。小乌龟的烧饼又香又脆,上面还有好看的花纹,大家都来买了。小乌龟现在可高兴了!小乌龟还让我谢谢你们帮他想办法开店,它说它会听你们的建议以后再开……店的。

  5、小乌龟开店的故事真有趣,让我们一起再听一遍吧。完整欣赏一遍故事。

  小动物们都动脑筋用自己的特点开了店,我们真为它们感到高兴。看来,我们每个人长得都不一样,都有各自的本领,只要肯动脑筋,做什么事情都会成功的。

  四、帮其他小动物开店

  1、其他的小动物听说我们小朋友动脑筋帮助小乌龟开店,也想请你们帮忙,你们愿意吗?

  2、播放长颈鹿、小白兔等图片,引导幼儿想象它们会开什么店?

  3、小动物们十分感谢小朋友的帮助,现在它们都要回去开店了,和小动物们再见吧。

教学反思

  这个教学活动设计很有趣味性,故事内容适合孩子们的口味,基本上都能理解故事情节,并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想象和讲述,从而达到语言活动的目的。从一开始幼儿就能在创设的情境中自由讲述,并帮助小乌龟开起了烧饼店。整个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注重幼儿已有知识经验和技能的运用,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合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足的地方史现在的幼儿对“烧饼”这个词很陌生,如果换成面包的,可能会好理解的多。结尾部分显得有些乱,应该划分区域,加强气氛的营造,可以让幼儿有条不紊的进行活动。

31、中班教案《小骑兵》含反思

教学目标:

  1、发展平衡、跳跃能力,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培养克服困难的精神以及与同伴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教学准备:

  1、椅子若干把(同幼儿人数)。

  2、一块较宽敞、柔软的场地。

教学过程:

  一、起做热身操:

  我们要为了上马先做一下准备操。(热身活动,5分钟)

  二、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各种椅子游戏:

  (1)、"现在、音乐伴奏,师幼我们骑马去郊游吧。我们上马。"引导幼儿将椅背朝前跨坐在椅子上,手持椅背向前上方跳起,模仿骑马动作在场地内来回行进2-3次。

  (2)、"请小骑士们来表演一下你们会的马术。"鼓励幼儿模仿马术做各种动作,如a)站在椅子上跳下,b) 站在椅子上分腿越过椅背跳下,c)单脚站在椅子上等等,鼓励幼儿合作游戏。

  (3)、"前面有一个小山坡,我们一起爬过去。"让幼儿两人一组将椅子背靠背纵向并排 放置成"小山",进行"爬山"练习,(踏上椅面--跨过椅背--踏上另一椅面--跳下)然后将所有的椅子排列起来,引导幼儿一一跨过所有的"小山"。

  (4)、"我们来走独木桥。"引导幼儿自由组合3人一组将椅子横向并排当作独木桥,进"走独木桥"的练习。练习一段时间后,引导幼儿将所有椅子并排放置在一起,练习走"长独木桥"1-2次。

  (5)、"这里还有超级独木桥,有一定的难度,小骑士们敢走吗?"引导幼儿将放倒的椅面边缘当作超级独木桥,并在上面行进。如果幼儿行走有困难,可以引导幼儿自由选择一个合作伙伴互相搀扶行进。

  (6)、(调整放松)"现在我们来玩一个走脚印的游戏。"引导幼儿将椅背着地,把椅背与椅面之间当成马蹄印,沿"马蹄印"行进1-2次。

  三、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放松活动:

  "我们玩得真开心。时候不早了,我们慢慢骑马回家吧。"(幼儿做放松活动)

  结束部分:

  幼儿谈感受,谈本节活动的收获。

教学反思:

  活动中放手让幼儿尽情抒发、表现自己对活动的体验。因此,对于幼儿在各项活动中的表现,哪怕是粗糙的、随性的,我都以表扬、鼓励为主,保持、强化幼儿对参加活动的兴趣。整个活动幼儿的积极性都很高,通过情境活动,幼儿完全融入到 活动中。可见,情境教学对于一幼儿教学的确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前提是我们教师必须从教学目标出发,合理地设计、利用它。

32、中班教案《小刺猬烫发》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有趣、紧张的情节。

  2、在交流讨论中,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发展连贯讲述能力。

  3、体验小刺猬由羡慕、着急——兴奋、得意——害怕、后悔的不同心情,懂得不应该看别人怎样做自己就跟着学,这样做很危险。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5、能简单复述故事。

活动准备:

  1、情景表演道具,如:假发、头饰、理发用品等

  2、故事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背景图,观看情景表演故事第一段。

  初步感知小动物们烫发过程及样子,引导幼儿体验小刺猬着急、羡慕的心情。

  启发提问:

  1、森林里谁开了理发店?有哪些小动物来烫发?它们烫发后变成了样子?

  2、看到其他小动物烫发,小刺猬的心情怎样?

  二、教师表演讲述故事第二段。

  重点挖掘、分析小刺猬的任性、不听劝告,体验烫发后得意的心情。

  重点提问:

  1、小刺猬来烫发,熊猫说了什么?小刺猬听别人的劝告了吗?

  2、小刺猬烫发后是怎样说?怎样做的?

  3、这时它是什么样的心情?

  三、教师表演讲述故事第三段。

  分析小刺猬烫发后的遭遇。引导幼儿体验小刺猬没有刺时害怕、后悔的心情。

  重点提问:

  1、小刺猬迎战大灰狼时,它的刺怎样了?

  2、这时它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3、危急时刻谁救了它?

  4、最后小刺猬明白了什么道理?小刺猬可以烫发吗?为什么?

  小结:不应该看到别人怎么做,自己就学着做,这样做很危险。

  四、结合课件,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进一步理解小刺猬不应该看别人怎样做自己就跟着学,这样做很危险。

  五、迁移生活经验。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采用幼儿情景表演与教师讲述相结合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吸引幼儿更加专注的倾听和观察,极大调动了幼儿的兴趣,有利于拉近幼儿和作品的距离。这就要求幼儿要很好的演绎故事内容,但在实际表演过程中由于幼儿受场地和环境的影响,演出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小动物们的心理感受表现的不够明确,这就会影响其他幼儿对作品的分析理解。因为是中班幼儿,所以只选择了作品的一段,在以后的活动中,我要尝试组织幼儿完整的表演整个故事内容。

专家点评:

  情境再现或情景表演是幼儿学习的最好方法。《小刺猬烫发》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小刺猬、大灰狼、熊猫等都是幼儿熟悉的动物,幼儿会有兴趣看到发生在它们之间的纠葛、冲突,主动、快乐的跟着教师进入这一虚拟的情境,而且随着故事的展开、深入,受到感染而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学会了明辨是非,懂得一些道理,达到了教育目的。因为这是一堂语言课,活动尤为注意幼儿表达能力的培养,注意发展连贯讲述能力,问答、讲述,一环接一环,紧张的情节,激发了幼儿积极、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勇气和兴趣,可以说整个活动是成功的。

33、中班教案《小鸡吃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愿意勇敢的面对自己害怕的物体,培养勇敢的品质。

  2、大胆尝试运用各种方法喂小鸡吃虫,初步获得一些调节恐惧心理的方法。

  3、知道一些外表不好看的小动物也有温顺、可爱的一面。

  4、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教学重点

  通过“喂小鸡”这个有趣、生活化的游戏情节来帮助幼儿消除对小虫的恐惧心理。从而引导幼儿在生活中正确看待对待自己害怕的事和物,初步获得一些调节恐惧心理的方法。难点是:此方法是否更好帮助幼儿逐步克服恐惧心理,培养勇敢的品质。

活动准备:

  小鸡、小虫、自制多媒体课件:利用小动物(壁虎、蚯蚓、蚕),让幼儿正确地对待自己害怕的事和物。

活动过程:

  1、欣赏小鸡,感受小鸡的可爱,激起幼儿的兴趣,引入活动。2、尝试喂小鸡。观察小虫,引导幼儿初步尝试抓虫喂小鸡,观察幼儿在具体情境下的惧怕心理程度,为后面的心理辅导做铺垫,。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抓小虫的感觉。分别请敢抓虫和不敢抓虫的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并邀请个别幼儿示范进一步帮助怕虫的幼儿消除心里的恐惧。4、幼儿观看课件:其实它们很可爱请幼儿欣赏一些对人类有益的动物图片,提问:它们是谁,看到它们心理有什么感觉?为什么?5、幼儿再次尝试运用工具喂小鸡,提问:小朋友,如果你心里真的还很怕小虫,有什么办法能够帮助我们喂小鸡?6、教师小结,活动结束。小结:以后我们再遇到让自己感到害怕的东西时,可以像今天一样,想办法勇敢的去面对它。

教学反思:

  在辅导活动中教师始终坚持以幼儿心理发展规律为依据,以喂小鸡这一生活化游戏情节为突破口,创设宽松的环境,以游戏的形式贯整个活动,欣赏小鸡——尝试抓虫喂小鸡——讨论抓小虫的感觉——观看动物课件——操作喂小鸡”, 紧紧围绕幼儿的心理变化,层层递进。

  在活动中,我们看到了孩子由“害怕——不怕”内心真实的心理表现,体现了心理辅导的层次感。一开始只有一两个孩子敢于尝试抓小虫,在经过大家的讨论,让抓虫的孩子说说抓虫的感觉,有的说:“小虫软软的”,有的说:“它不咬人,会在手上跳舞”大大减少了孩子对小虫的恐惧,在老师的鼓励下也有几名幼儿敢于尝试;在观看了课件之后,孩子们的心理也产生了些许变化,再次喂小鸡时又多了一部分幼儿参与进来。在现场活动中,最后还剩一小部分孩子特别害怕虫子,不敢抓虫喂鸡,教师就耐心的引导大家想出了一些办法帮助害怕的小朋友,有的说“用鱼网网”、有的说“用棍子”等;最后孩子们都能在工具的辅助下完成喂鸡的任务,可以看出他们已逐渐克服怕虫的恐惧心理,内心已经不像刚开始那么害怕了,孩子变得越来越勇敢。

  活动中无论从教育环境的布置,活动形式的选择,还是从师幼关系的处理上,都遵循了“民主平等”的心理安全原则。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同时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注重个别幼儿的心理辅导,使每一位幼儿得到全面的、和谐的、自主的发展。活动中,我还特别注意用积极的方式评价幼儿的行为,帮助幼儿树立信心,克服恐惧心理。一个活动只能给幼儿提供有限的指导,只有具有发展性的教育才是有生命力的,因此在活动的最后我还进行了经验迁移,引导幼儿在今后的生活中正确面对自己所害怕的事和物,帮助幼儿形成勇敢的品质,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34、中班教案《小火箭发射》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练习肩上挥臂投掷,发展手臂力量。

  2、根据目标物的位置,改变投掷角度进行尝试练习,增强目测判断及手眼协调能力。

  3、根据自己的投掷水平,自选活动内容,认真完成游戏任务。

  4、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5、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活动准备】

  1、带有彩色尾巴的果奶瓶若干,长绳4根,垫子4个,平衡桥2个,手腕花环若干。

  2、场地四周挂有高低不同的圈和气球。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练习肩上挥臂投掷动作,并能投掷一定的距离。

  活动难点:瞄准投掷目标,需要目测距离,调整投掷角度,控制投掷力量。

【活动过程】

  一、热身游戏:

  1、教师介绍玩法:今天,我请小朋友当小火箭,老师做发射员。听到发射员发出“准备发射”的口令后,教师倒数:“54321”,小朋友双手轮流挥臂,左轮五下,右轮五下,听到“发射”时,就立即跳起,看谁跳的高。

  2、根据幼儿兴趣练习3-5次。

  二、练习投掷,比比谁投得远。

  1、游戏“火箭飞的远”。

  师:出示果奶瓶,看,老师这里有一个小火箭,哪个发射员来试试看把它发射出去啊?请幼儿幼儿尝试玩一玩。

  2、幼儿尝试玩火箭。

  师:发射员们我们每人拿一个火箭,一起让火箭飞起来吧。不过发射的时候要注意找空地投掷,注意安全。听到信号后回到队伍上来,好吗?

  3、交流讨论:怎样才能让“火箭”飞的远?

  4、教师或幼儿示范,共同归纳动作要领:肩上用力挥臂,向前上方投掷。

  教师引导幼儿投掷“火箭”过绳(绳位于距幼儿50-60厘米处前上方)。

  5、幼儿分小组集体练习5-6次,比比谁投得远。

  三、练习瞄准投掷,比比谁投得准。

  1、游戏“火箭飞的准”。

  师:小火箭飞的很远,现在,它想进入轨道,请大家试试怎样才能飞的准。

  幼儿尝试将“火箭”投入对面3-4米远、悬挂于不同高度的圈里。活动数次。

  师幼示范、讨论,共同归纳动作要领:瞄准投掷目标,目测距离,调整投掷角度,控制投掷力量,把”火箭“投入圈内。再次进行投掷入圈的活动,教师提醒幼儿站在投掷线处,对准目标,力量适度的投掷。

  四、循环游戏“火箭游太空”。

  1、教师交待游戏规则:

  请小朋友自选“火箭”材料(果奶瓶、沙包或纸球),来到“发射区”,站在规定的投掷线后面,朝前上方挥臂将“火箭”投掷过绳,接着跑去拾起“火箭”,爬过地垫,来到“太空轨道区”,站在投掷线后,将“火箭”投入对面悬挂的高低不等的圈内,再跑去拾起“火箭”走过平衡桥,来到“巨星区”,把“火箭”投向对面3-4米远处悬挂的气球,击中表示“击打巨星成功”,套一个手花环在腕上,返回“发射区”。

  可选择不同的“火箭”循环游戏。

  2、小组分成四组同时进行游戏,比比那组发射员得到的花环最多。

  3、交流各自的花环个数,展示成果。

  五、游戏“小飞机”。

  幼儿随教师口令做慢飞、快飞、上升、下降、侧飞等动作的练习,调节身体各部位。

  六、放松活动。

  互相捏捏肩膀、手臂进行放松练习。收拾场地,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以报纸球当作火箭,比较安全,利用现成的教玩具开展投掷训练,活动准备比较简单。活动中我以第一个基本环节作为重点环节,对于基本动作加以练习,在练习中发现,幼儿脚的站位,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容易搞错,导致火箭发射很近,在活动中,我安排用绳子划分了三个等级,投过第一个算成功,投过第三根绳子,就是非常棒,在第一次练习中,班级中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没能成功,后来对动作又加以纠正练习,在第二次练习中,绝大多数孩子都获得了成功,这种阶梯式的练习,让幼儿非常有挑战感和成就感,在最后的游戏环节中,幼儿都能以扔过第三根绳子为荣,投准练习在此活动中是难点,幼儿在练习过程中,效果不太好,以后可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此次活动由于时间关系,所以我在游戏环节就安排了火箭发射和火箭进入轨道两个环节。但在整个活动环节中,我运用了简单的口令,如准备,发射,发生成功,进入轨道等,语言简炼,富有节奏,幼儿活动兴趣高涨,活动效果良好。

35、中班教案《小绵羊》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用棉花、竹夹子等本土材料有效结合辅助材料进行立体绵羊的制作。

  2、充分发挥想象力,为制作的绵羊添置不同的五官,大胆表现绵羊的可爱。

  3、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绵羊的PPT图片;报纸、棉花、双面胶、竹夹子、事先画好的绵羊五官图形、乳胶等每组一份。

【活动过程】

  一、视频导入

  1、播放绵羊的PPT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绵羊的不同动态。

  2、幼儿自由讲述这些绵羊在干什么。

  二、交代制作任务

  1、出示制作好的绵羊,请幼儿比较,老师做的羊和上次我们小朋友做羊有什么不同。

  2、初步感知平面羊和立体羊的不同之处。

  3、启发幼儿观察讨论立体的羊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你想怎么做。

  三、幼儿创作

  1、教师先示范绵羊的制作方法。先将报纸用力揉成一个纸球,(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然后在纸球合适的位置上夹上4个夹子;再把夹子和纸球用双面胶固定住,然后均匀的涂上乳胶,粘上棉花;最后把绵羊的五官图形贴在上面,一只可爱的绵羊就做好了。

  2、鼓励幼儿大胆的制作绵羊,突出可爱的地方。

  3、幼儿大胆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评价

  请幼儿把制作好的绵羊放到特色区的展示台上,引导幼儿相互欣赏,说说自己的绵羊可爱在什么地方。

  教学建议

  平时区域活动中可续引导幼儿学习绵羊的半层品制作,练习用报纸做纸球或是夹夹子的技能。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我们结合我们仓前的本土文化《羊锅节》来开展此次活动,主要是让孩子了解我们仓前文化,了解仓前羊锅是我们仓前的一大品牌。在本次活动中,我们让孩子通过观察羊的不同动态来,激发幼儿制作地兴趣,特别是利用了平时我们取之简单地报纸和夹子来制作小羊,孩子们非常地感兴趣,通过本次活动,我们也知道了只要幼儿感兴趣地东西,他们就会给你意想不到地惊喜,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应该从幼儿地兴趣出发,来提高活动地质量,因为兴趣是幼儿最好地老师。

36、中班教案《小蛋壳》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懂得故事中有趣的情节,知道故事的大概内容,了解小蛋壳的心愿。

  2.学说故事中角色间的对话,并愿意表演。

  3.知道不同的小动物的家也是不一样的。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5.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活动准备:

  1.故事配套PPT。

  2.角色头饰一组一个(分四组形象)。

  3.角色图片各一张,事先张贴好。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图片《小蛋壳》。

  1.欣赏小鸡出壳的图片。

  提问:这是什么?”一个鸡蛋

  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小鸡出壳走了)

  2.出示小蛋壳伤心的图片。

  师:“现在,小鸡到鸡妈妈的身边去了,鸡妈妈的翅膀就是小鸡的家!小蛋壳觉得很孤单,要去找一个小宝宝做它的家。那他会碰到哪些小动物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出示故事中的小动物,请幼儿猜想

  1.猜猜看,小蚂蚁的家在哪里?小蚂蚁是怎么说的?小朋友一起来说一说。

  小蛋壳碰到小蜗牛会说些什么?小蜗牛有没有家呢?它的家在哪呢?

  2.小蜜蜂、小蚂蚁、小蜗牛都有自己的家,它们都不要小蛋壳,小蛋壳心里觉得怎么样?你有什么办法帮助它吗?

  你们真是有爱心的孩子,那最后小蛋壳会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听故事!

  小结:小蛋壳做了金龟子宝宝的摇篮,它的心愿终于实现了!好开心哦!

  三、完整欣赏故事。

  让我们来完整的欣赏一下故事吧!

  四、集体表演故事。

  1.刚才我们又完整地欣赏了一遍故事,现在谁来告诉老师:故事里主要讲到了谁呢?(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相应的角色图片)

  2.请部分幼儿带上头饰,表演故事对话。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表演这个故事吧。

活动反思:

  《小蛋壳》这个故事比较新颖,教师没有将故事的结果过早的呈现给小朋友,而是一幅幅图画展示在幼儿的面前,凭借幼儿自己细致的观察之中描述故事的内容,设计悬念,很好的调动了幼儿学习积极性。

  在出示第一幅图时先让小朋友自己猜一猜,小蛋壳为什么会哭泣?其次出示小蛋壳遇到的动物们,对于画面中的小动物也进行了一番细致的刻画,让幼儿知道不同的小动物有不同的家。其中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讨论,大胆的表述,让幼儿上台表演,给每个幼儿阐述自己的想法,畅所欲言。在最后一个环节,在小蛋壳的失落之际,终于遇到了金龟子妈妈,成为了金龟子宝宝的新家。

37、中班教案《小衣服抱抱臂》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折叠衣服,获得自己做事的成就感。

  2.学习创设有序、整洁的生活环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培养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

  4.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心情,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动准备:

  1.教师示范用的大人衣服2件(套头衫和开衫各1件)

  2.幼儿自己的衣服若干件。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故事《一只袜子》,让幼儿懂得有序、整洁的生活环境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1.师:小明为什么找不到自己的袜子?他找不到袜子时心里感觉怎样?为什么着急?小明应该怎么做?

  2.请幼儿说说自己遇到过的类似的事情,谈谈自己在家睡觉时,脱下来的衣服是怎么放的。

  二、教师示范讲解折叠衣服的要领:

  1.关关门,关关门。(纽洞与纽扣一一对应)

  抱抱臂,抱抱臂。(袖子对袖子向胸前叠加)

  弯弯腰,弯弯腰。(衣服的下摆与上部对齐折叠)

  我的衣服叠好了。(双手握住折叠好的衣服,放到衣柜里)

  2.教师示范折叠动作,幼儿说叠衣二哥,帮助幼儿理解并学会儿歌。

  3.幼儿拿自己的衣服边念儿歌边练习折叠衣服。

  4.幼儿两人一组分别练习,看看谁跌得对,叠得整齐。

  三、幼儿互相欣赏折叠整齐的衣服,为自己鼓掌,感受自己动手的乐趣。

教学反思:

  新中班的孩子大部分生活自理能力较差,都是家长包办。今天的活动以儿歌的形式来引导幼儿学习折叠衣服效果很好,幼儿的兴趣比较浓厚,注意力特别集中,他们和老师一起一边念儿歌一边折叠衣服感觉很有趣,学得也很快,其中一位幼儿还和我说:“老师,以前我觉得叠衣服很难,原来这么简单我一下子就学会了。”但还是有一些幼儿叠得不整齐,发现原因是袖子对袖子向胸前叠加前没有把衣服拉平整,动手能力差的幼儿在老师和其他幼儿的帮助下也可以折叠的很整齐了,我想以后还是要多练习,区域中放置一些小外套,让幼儿在练习中注重要领,相信这样我班幼儿的衣服都会叠得很整齐。

38、中班教案《小动物过河》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情境表演,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内容,学习交往的语言,发展幼儿的表达能力。

  2.通过小动物之间相互帮助的行为感染幼儿,培养幼儿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

  3.以故事提供的线索进行迁移性的讲述,发展幼儿思维的发散性、流畅性。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小鸭头饰五个,其他动物头饰每人一个。

  2.各种动物的卡片。

  3.动物的录像、录音机、录音带。

  4.布置情境:在户外布置成一条小河,河里有座断桥,一块木牌上写着“请到大柳树下乘坐带翅膀的小船”。

  知识经验准备

  1.课前向幼儿介绍动物特征的有关知识。

  2.活动前幼儿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看布置的场地。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桥为什么会断?桥断了你用什么办法过河?

  2.情境表演,练习交往的语言。

  老师以妈妈的口吻告诉小朋友,有一种小动物能帮助我们过河。引导小动物按故事的情节进行表演,鼓励小动物与小鸭子大胆地对话。

  3.引导幼儿找出小鸭子的特征:会游泳、身体像船、有翅膀。

  4.迁移讲述。

  提问:其他动物有什么特点?可以为别人做些什么事情?(引导幼儿从动物的名称、有什么本领、可以成立什么公司、怎样帮助别人几方面完整地讲述)如小猫捉老鼠,可以成立“消灭老鼠公司”,专门消灭老鼠。

  5.让幼儿看动物录像,找动物图片自由讲述。

  6.将幼儿分成四个组,比赛讲述,看看哪个组讲得又快又完整。

各领域渗透

  科学:让幼儿了解各种动物的特征。重点了解动物对人类的好处。

  介绍人类通过类比法,根据动物的某种特性创造了很多有用的东西。如:飞机类比小鸟、直升机类比蜻蜓等。

  社会:鼓励幼儿用自身的优点去帮助别人。

  生活中渗透鼓励幼儿去发现自己和同伴的优点。

  环境中渗透将各种动物的卡片布置环境,让幼儿边看边说。

  家庭中渗透让家长向孩子介绍动物百科知识,了解动物的特征。

教学反思

  中班这个阶段的孩子,不仅能把词恰当的组合起来,还能把话说得有声有色,突出重点。不但能陈述事件,还能用语言来表达感觉。除此之外,四岁的幼儿变得非常爱说话,也许是想象力较以前丰富了。为了满足孩子的这种特定阶段的需要,使孩子的语言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我设计了这次的语言续编活动让孩子的活动中去说、去想象、再去说。

39、中班教案《小灰老鼠》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不同情趣,感受故事人物心情的变化。

  2、尝试用身体动作、来表现乐曲所表达的音乐情感和想象中的音乐形象。

  3、通过倾听故事和表演故事,体验对朋友的爱,在舞蹈中享受和朋友在一起的幸福感快乐感。

  4、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5、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对小老鼠的习性有一定的了解

  材料准备:

  1、一栋房子背景图、灰老鼠、

  2、《加沃特舞曲》音乐

活动重难点:

  活动的重点:感受乐曲活泼、快乐、沉重有力不同的的曲风

  活动的难点:用自己创造性的动作表现乐曲情节

活动流程:

  首先孩子们在熟悉的音乐《森林狂想曲》中律动游戏进入到活动,通过游戏问好的方式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为接下来的乐曲欣赏做好铺垫,紧接下来的欣赏环节既是我活动的重点也是活动难点,我所采用的突破方法就是通过说、表演、将音乐与故事有机的相结合,从而来达到活动的目的.活动的最后在故事表演的情景中自然结束。以情景游戏贯穿始终,究竟活动的效果如何,那么就请大家观看我的活动流程。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听音乐《森林狂想曲》进场(5分钟)

  教师:“小朋友早上好!今天有个好朋友邀请我们去他家做客,你们愿意去吗?让我们伴随着音乐出发吧~!

  2、声音练习——问好

  教师:我们到了,咦?这是谁的家呢?你们猜猜看~?让我们用好听的声音把它叫出来吧~

  师:小猫怎么叫?喵喵喵 喵喵喵 喵喵喵喵喵

  公鸡怎么叫?喔喔喔 喔喔喔 喔喔喔喔喔

  二、《加沃特乐曲》欣赏(15分钟)

  1、完整欣赏乐曲,初步感受乐曲的情趣

  小老鼠:(唱)你好你好,小朋友们好~!

  幼:(唱)你好,你好,小灰老鼠好~!

  小老鼠:欢迎你们来到我家做客,我是一只爱唱歌爱跳舞的小老鼠,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首乐曲,想请你们和我一起分享,好吗?那你们一定要仔细听哦 一会我可要考考你们的。

  小老鼠:小朋友们,听完乐曲了,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心情怎么样?(开心、不开心)

  小老鼠:奇怪了?为什么有的地方听过去开心,有的却不开心呢?(音乐不同 有的地方快、有的地方慢)

  2、分段欣赏乐曲,感受每段乐曲的不同情趣,尝试用动作来表现。

  小老鼠:那我们再来仔细听遍音乐,什么地方让你听起来开心?什么地方让你听起来觉得不开心?

  小老鼠:这段感觉怎么样?为什么?听到这段音乐你想象发生了什么事情?A

  小老鼠:这段感觉怎么样?为什么?听到这段音乐你想象发生了什么事情?B

  小老鼠:原来是因为音乐节奏的快慢。所以听起来有的地方觉得开心,有的地方觉得不开心。你们真聪明。

  3、结合小灰老鼠的生活习性,分段欣赏乐曲,感受每段乐曲的不同情趣,尝试用动作来表现。

  小老鼠:其实这首乐曲讲了一个关于我小灰老鼠的故事,你们要听仔细听,猜猜看发生了什么事情?

  小老鼠:这段音乐你觉得发生了什么事情?

  小老鼠:这段音乐你又觉得发生了什么事情?

  小老鼠:这段音乐和第几段一样。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4、随音乐完整的用动作来表现

  小老鼠:小朋友真了不起,想象了那么多关于我的故事,而且编了这么多动作,都不一样,说明你们很会动脑筋,其实事情是这样的。。。

  三、倾听《小灰老鼠故事》进行表演(5分钟)

  1、倾听故事,了解故事与音乐的关系

  小灰老鼠和朋友跳舞——朋友走了一个人觉得无聊——焦急的盼望它的朋友到来一起跳舞

  A B A

  2 故事里讲了件什么事情?

  3、听音乐分辨故事情节

  4、随音乐进行故事表演

  让我们用以前学过的小老鼠动作来表演故事吧

  自然结束活动:时间不早了,让我们跟灰老鼠再见回家吧~!

活动反思:

  今天我为幼儿选择欣赏的《加沃特舞曲》是一首轻快、活泼、充满天真、幽默、情调的乐曲,幼儿易感受、易表现、易创造是我选材的三大前提。

  首先对我活动目标的反思——重审美

  《加沃特舞曲》这首乐曲在活动之前我反复听了很多次,我自己对音乐有了一定成人的感受,但我了解不能将自己的感受强加于孩子放进目标中,而更多的应该关注孩子们在音乐活动中是否获得了情绪的宣泄、是否体验到了快乐,这才是我今天音乐活动的最终目的。

  对我活动材料的反思——恰到好处

  在我今天的音乐活动中,我没有运用过多的辅助材料。一首活泼乐曲,可爱的灰老鼠,以及一栋可爱房子,当我出现可爱的灰老鼠时,孩子们高兴极了。这些简单易操作的材料大大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对幼儿表现方式的反思——新颖有趣

  音乐欣赏是听觉的艺术,但单一的倾听会让幼儿感觉乏味、枯燥、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我在设计时不仅用口唱耳听、而且采取了游戏、表演、语言、舞蹈等丰富的表现形式。从一开始律动进场__给小灰老鼠问好__分享好听的音乐——听故事——最后和小灰老鼠一起跳舞,情境性的游戏贯穿始终,《小灰老鼠的故事》与音乐的巧妙结合,各领域的相互渗透是我此次活动的巧妙之处。孩子们在游戏中自然的流露情感,感受着快乐。

  对欣赏主体的反思——幼儿为主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幼儿是欣赏活动的主角,而我更多是担当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幼儿之间存在差异性,在欣赏、理解音乐方面有着不同的看法和感受,因此在活动中我努力倾听每一位幼儿的感受,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感想和想法说出来,以求师幼互动,产生共鸣。

  对于表达不够准确、对乐曲感受存有偏差的幼儿,我也及时给予了指正和引导,使他们的欣赏你能力得到提升。

  不足之处:

  1、前期经验准备不足

  音乐欣赏活动需要孩子们具备一定的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听到音乐后能够说出自己的感受,由于前期经验不足,幼儿的回答比较单一。

  2、教师适宜的介入活动

  在最后一个游戏环节,大家共同表演小老鼠的时候,我问孩子们:你在干什么?问题的提出似乎干扰到孩子们的表演,打断了他们的想象。这个时候我只是扮演一个参与者的角色和孩子们一起表演,用我的肢体的动作来带动孩子们,用我的眼神来暗示孩子们,效果应该会更好,这也让我思考在今后的一日生活中如何适时适宜的介入问题,教育机智的问题。

  3、生生互动不够

  在第二个环节用动作来表演小老鼠开心和不开心的时候,孩子们能够独立的想象进行表演,但我认为缺乏与同伴之间的互动,如果这个时候我能够用语言提示,两只老鼠在一起开心不开心的时候会做什么?从而引导他们两两合作,生生互动,扩大想象的空间,两只老鼠在一起不开心的时候会吵架等等,让我的活动更加富有情趣,体验同伴之间游戏的快乐,效果我认为会更好。

40、中班教案《蚂蚁小小兵》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游戏中完整朗诵儿歌,懂得团的结力量。

  2、学习“碰“快快”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3、理解儿歌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4、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蚂蚁图片、基本了解蚂蚁外形特征。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回顾蚂蚁搬豆的情景,哼唱歌曲《蚂蚁搬豆》。

  2、细观察蚂蚁的外型特征(触角)。

  二、学习儿歌

  幼儿讨论

  (1)一只蚂蚁能搬动豆吗?为什么?怎样才能搬动?

  (2)为什么许多蚂蚁把豆抬起来?

  (3)听儿歌。

  听到了什么?

  你觉得蚂蚁的速度怎样?(根据儿歌学蚂蚁动作)

  (4)分句学念儿歌做相应动作,丰富词汇“碰”“快快”。

  喜欢儿歌里的哪一句?(巩固词汇)

  (5)为儿歌取个题目。

  老师觉得蚂蚁的这种快快的的动作像小小兵一样,而且很团结,就叫《蚂蚁小小兵》

  三、表演

  1、分组或单独表演。

  2、以问答方式表演。

儿歌:蚂蚁小小兵

  蚂蚁小小兵,

  行动听指挥。

  触搅碰一下,

  快快排好队。

  触角碰两下,

  快快运米粒。

  触角碰三下,

  快快翻个身。

  触角碰四下,

  快快回洞里。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玩的兴致很高,玩起来都很起劲。孩子们扮演小蚂蚁听儿歌做相应动作,整个活动让孩子们在一个完整的情境中,以游戏的形式进行,从中体会表演的快乐,成功的喜悦,以及团结的力量。

41、中班教案《小球别动》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通过探索发现利用一张纸使小球稳定的方法。

  2、 让幼儿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现象,体验操作的乐趣。

  3、 培养幼儿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愿意大胆尝试让小球别动,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在游戏中发现小球易滚动的特性,并且进行各种尝试,寻求让小球站稳的方法。

  教学难点:启发幼儿,让他们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准备:乒乓球和纸。

  知识经验准备:提前给幼儿渗透球滚动的特性。

活动过程:

  一、 游戏导入,发现现象。

  1、幼儿自由玩球。可以一个人单独玩,也可以分组玩,鼓励孩子采取多种玩法。

  2、幼儿将球放在柜子上,引导幼儿发现小球在桌面容易滚落的现象。

  二、 提出问题,幼儿大胆设想。

  1、提出问题:小球在柜子上站不稳,宝宝们有什么好办法让他赶快站稳吗?

  2、鼓励幼儿大胆设想,并且说出自己的想法。

  3、再次提出问题,教师可进行提示:可不可以用一张纸让小球站稳?

  4、鼓励幼儿动脑筋,再次大胆设想,并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 动手实践。

  1、幼儿每人一张纸,尝试用纸帮助小球站稳 。

  2、教师观察,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老师在巡回辅导时,应用语言引导孩子总结自己的做法,让孩子在制作过程中就组织好将来在交流中要表述过程的语言。

  四、 交流。

  1、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做法。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先做完的孩子不空等还未完成的孩子,减少消极等待。

  2、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展示成果。

  3、将作品陈列在柜子上,幼儿集体欣赏大家的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悦。

  五、延伸活动:让孩子利用其它材料尝试实践更多的让小球站稳的方法。

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让幼儿自己在游戏中发现小球易滚动的特性,并让幼儿自己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做到了让幼儿成为活动主体,启发引导比较到位,活动很成功。这是我本节课的优点。但不足之处也很明显,活动中,我对幼儿鼓励性的话语说的较少而且比较单一。其实在幼儿表述自己如何让球站稳的方法时,我可以说 “恩你动脑筋拉”,“ 你想的和别人不一样, 还有不一样的想法吗?”“赶快动动小脑筋吧!”等等之类的话语,但是我却没有这样做,以后值得注意。

42、中班教案《小蛇多多》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用已掌握的搓、团圆、捏、压印等技能,制作出故事中出现的形象。

  2.大胆创作,充分想象,注意细节刻画。

  3.理解故事内容,能说出几种水果的味道,知道再好吃的东西也不能贪吃。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1.幼儿对常见水果有一定的感性经验。

  2.多媒体课件:小蛇多多。

  3.小蛇、蝴蝶、香蕉、葡萄、苹果和西瓜的图卡若干。

  4.各种废旧材料(如梳子、纽扣、瓶盖、牙签等)。

  5.陶泥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l)教师:美丽的秋天到了,小蛇多多想到外面去玩,于是它和妈妈打了个招呼便出门了。(播放多媒体课件)

  (2)幼儿分段欣赏故事。

  (3)完整欣赏故事,表演故事情节。 (播放多媒体课件)

  教师:小蛇多多和小蝴蝶真有趣!让我们再来听听故事,学学它们的样子。

  (4)讨论:如果你看见这么多好吃的东西,你会怎么做呢?为什么?

  ●幼儿在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中勇于表现自己的见解,从而加深对故事内容的了解,为下面的陶艺制作起到了较好的铺垫作用。

  (5)幼儿分角色表演故事。

  2.师幼共同交流、探讨故事中的形象以及制作方法。

  (1)教师:今天我们要用泥巴来制作故事中的小蛇、苹果、香蕉、葡萄、西瓜和蝴蝶。做好以后,就用你的作品表演《小蛇多多》的故事,好吗?

  (2)师幼共同讨论制作方法。

  教师:我们可以怎样制作这些东西呢?(幼儿讨论,教师可诸个别幼儿示范自己的方法)

  (3)教师:看看桌子上有什么?你们可以用什么来制作水果上的花纹或小动物的眼睛呢?让我们来试试吧!

  要点提示:

  对幼儿的各种尝试,教师都应给予关注,并视情况提出更好的建议。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生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3.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边摆弄边讲述故事。

  活动建议:

  ☆活动延伸 布置“小蛇多多”故事墙,让幼儿随时随地看着图片说说、讲讲。

活动反思:

  在展示环节,幼儿拿着自己的陶艺作品,心情无比快乐,个个滔滔不绝地讲起了故事的内容。教师应鼓励幼儿保持和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不追求作品最后达到的精美性,而是其思想的独特性、想象的广阔性和创新的大胆性,处处体现各方面教育内容的互动。通过该活动,幼儿的语言能力、创新意识、动手能力等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3、中班教案《小鸡之舞》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听辩音乐,感知乐曲ABA结构,并能根据音乐做相应的小鸡和老鹰的动作。

  2、乐于参与表演游戏,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3、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准备】

  1、老鹰图1张;

  2、小鸡图2张;

  3、小鸡嘴图6个,小鸡屁股图4个,肚子图1个,躲藏图1个,滑翔图1个,飞翔图1个;

  4、音乐;

  5、2双手套。

【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

  师:你们玩过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吗?游戏里谁和谁在玩呢?

  (1)音乐欣赏,感知ABA结构

  (2)完整欣赏音乐,感知ABA结构。

  (3)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音乐,这段音乐里面就有老鹰和小鸡这两只小动物,让我们来听一听吧?

  (4)完整播放音乐,幼儿倾听。

  (5)提问:在音乐里,你有没有感觉到这两只小动物呢?

  (6)第二次倾听

  师:我们听到的音乐谁先出来的呢,让我们来仔细的听一听,这次老师要清小朋友用动作来表示出来,如果你认为是小鸡的音乐,你就坐在椅子上做小鸡的动作,如果是老鹰的音乐就做老鹰的动作。(老师与小朋友一起做,做完之后出示小鸡、老鹰图片)

  二、分段欣赏音乐,学做相应的动作。

  (1)欣赏A段

  1、师:请小朋友们来欣赏一下小鸡的音乐,看一看小鸡做了哪些动作?

  2、播放A段音乐,老师表演动作。

  3、提问:小鸡做了哪些动作?(吃米的动作、扭屁股的动作、躲的动作)(出示一张吃米的图片,一张扭屁股的图片,一张躲的图片。)

  4、请小朋友听着音乐,仔细的看一看小鸡的这些动作分别做了几次?

  5、教师再次表演A段动作,幼儿仔细观看。

  6、出示图片。

  提问:小鸡的动作分别做了几次呢?(如幼儿不清楚时,点着图片进行回答)

  7、师:哦,吃米的动作做了3次,扭屁股的动作做了2次,躲的动作做了1次。请小朋友仔细地听着音乐,一起来做小鸡的动作。(进行两三次)

  (2)欣赏B段音乐

  1、师:请小朋友来欣赏一下老鹰的音乐,看一看老鹰又做了哪些动作呢?

  2、播放B段音乐,老师表演动作。

  3、提问:老鹰做了哪些动作呢?(飞的动作、滑翔的动作)(出示图片)

  4、请小朋友一起仔细地听着音乐,来做老鹰的动作。(进行两三次)

  (3)感受A、B段音乐的节奏

  1、师:刚刚我们欣赏了小鸡和老鹰的音乐,那你们感觉在速度上有什么不一样呢?(小鸡的音乐是欢快的,老鹰的音乐是缓慢的)(如果幼儿答案正确并统一跳过提问环节)

  2、播放A、B段音乐。

  3、提问:你们感觉小鸡的音乐和老鹰的音乐在速度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4)欣赏A`段音乐

  1、师:看,老鹰飞走,小鸡又会怎么样呢?请小朋友们最后来欣赏第三段音乐,看一看第三段小鸡的动作和第一段小鸡的动作哪里是一样的,哪里又不一样了呢?

  2、播放A`段音乐,教师表演。

  3、提问:第三段小鸡的动作和第一段小鸡的动作哪里是一样的,哪里又不一样了呢?(小鸡吃米的动作和小鸡扭屁股的动作是一样的,最后不是躲的动作了,是吃饱了的动作)

  4、第三段音乐请小朋友们自己一边听音乐一边看图谱做动作。(进行一次,老师点图谱)(出示完整的图片)

  三、完整表演。

  (1)进行点评,加强动作

  现在请小朋友和我一起把刚刚听到的音乐完整的做一遍。(进行点评,观察幼儿的动作是否到位,并加强)

  (2)讲解游戏要求

  请小朋友看一看我还带来了什么呢?(出示手套)这是老鹰的翅膀,我请一位小朋友上来和老师一起做老鹰,其他小朋友做小鸡,当听到是老鹰的音乐时,小鸡们就要躲起来不能动了;当老鹰听到是小鸡的音乐时,老鹰要飞走了,小鸡又出来了。

  (3)幼儿游戏

  1、先请一位幼儿上来与老师一起当老鹰,其他幼儿当小鸡。

  2、请两位幼儿上来做老鹰,老师和其他幼儿一起做小鸡。

  四、小结。

  今天,我们听到的这段音乐,叫做《小鸡之舞》。接下来,请小鸡们跟着我一起回家休息吧!

教学反思:

  这次音乐活动的音乐我是从网上找到的,刚开始我选的是教材上的音乐,但是听了以后我感觉动感不太强,于是我就找到了这个乐曲叫《小鸡之舞》,其实选择它我也是不太满意,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乐曲有点长,节奏有点快,而且三段AAB结构不是太明显,孩子听的并不是太清楚,但他的动感特别强,这是我喜欢的,能让孩子感到小鸡在蛋壳里使劲舞动的感觉,所以选择他,也是想挑战一下自己对这首音乐的驾驭能力。

44、中班教案《小骑士》含反思

教学目标:

  1、发展平衡、跳跃能力,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培养克服困难的精神以及与同伴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3、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4、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教学准备:

  1、椅子若干把(同幼儿人数)。

  2、一块较宽敞、柔软的场地。

教学过程:

  一、起做热身操:

  我们要为了上马先做一下准备操。(热身活动,5分钟)

  二、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各种椅子游戏:

  (1)、"现在、音乐伴奏,师幼我们骑马去郊游吧。我们上马。"引导幼儿将椅背朝前跨坐在椅子上,手持椅背向前上方跳起,模仿骑马动作在场地内来回行进2-3次。

  (2)、"请小骑士们来表演一下你们会的马术。"鼓励幼儿模仿马术做各种动作,如a)站在椅子上跳下,b) 站在椅子上分腿越过椅背跳下,c)单脚站在椅子上等等,鼓励幼儿合作游戏。

  (3)、"前面有一个小山坡,我们一起爬过去。"让幼儿两人一组将椅子背靠背纵向并排 放置成"小山",进行"爬山"练习,(踏上椅面--跨过椅背--踏上另一椅面--跳下)然后将所有的椅子排列起来,引导幼儿一一跨过所有的"小山"。

  (4)、"我们来走独木桥。"引导幼儿自由组合3人一组将椅子横向并排当作独木桥,进"走独木桥"的练习。练习一段时间后,引导幼儿将所有椅子并排放置在一起,练习走"长独木桥"1-2次。

  (5)、"这里还有超级独木桥,有一定的难度,小骑士们敢走吗?"引导幼儿将放倒的椅面边缘当作超级独木桥,并在上面行进。如果幼儿行走有困难,可以引导幼儿自由选择一个合作伙伴互相搀扶行进。

  (6)、(调整放松)"现在我们来玩一个走脚印的游戏。"引导幼儿将椅背着地,把椅背与椅面之间当成马蹄印,沿"马蹄印"行进1-2次。

  三、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放松活动:

  "我们玩得真开心。时候不早了,我们慢慢骑马回家吧。"(幼儿做放松活动)

  结束部分:

  幼儿谈感受,谈本节活动的收获。

教学反思:

  活动中放手让幼儿尽情抒发、表现自己对活动的体验。因此,对于幼儿在各项活动中的表现,哪怕是粗糙的、随性的,我都以表扬、鼓励为主,保持、强化幼儿对参加活动的兴趣。整个活动幼儿的积极性都很高,通过情境活动,幼儿完全融入到 活动中。可见,情境教学对于一幼儿教学的确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前提是我们教师必须从教学目标出发,合理地设计、利用它。

45、中班教案《小老虎多多》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欣赏、理解文学作品,对作品中小老虎多多的情绪情感变化有共鸣,能够产生移情反应。

  2、大胆尝试用语言和肢体动作等形式表现不同的情感变化。

  3、体验与朋友在一起的快乐及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愉悦。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5、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1、录有故事《小老虎多多》、歌曲《小老虎多多》的录音带。

  2、创设活动情境:茂密森林、茵茵草地及表演道具(小老虎、小鸟、小兔、熊、礼物等)。

  3、制作幻灯课件《小老虎多多》,做礼品的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看幻灯课件,欣赏、了解童话故事第一部分内容

  1、演示幻灯片:森林中的一棵大树下,一只小老虎伏在草地上伤心地掉着眼泪。

  2、幼儿观看并回答问题:“这是什么地方?谁在大树下?他的心情怎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教师讲述故事的第一部分。

  二、幼儿欣赏《小老虎多多》歌曲的第一段,感知小老虎多多伤心的情感

  1、倾听录音歌曲,提问:“多多为什么这样伤心?”

  2、幼儿讨论:听了这首歌曲,心里有什么感受?我们想什么办法帮助多多高兴起来?

  3、幼儿自由发言,教师给予恰当的评价。

  三、继续观看幻灯课件,欣赏、理解故事的第二部分

  1、幼儿一边观看幻灯片,一边欣赏故事的第二部分内容。

  2、讨论:小动物是怎样帮助多多的?得到朋友的帮助。多多现在心情怎么样?小动物帮助了小老虎多多,他们自己感觉怎样?

  3、欣赏录音里小老虎多多欢快的歌声(第二段),分享多多的快乐。

  四、欣赏完整的童话故事(教师讲述)

  五、情境表演,进一步感知、理解小老虎多多的情感变化

  邀请一名幼儿扮演小老虎多多在森林情境里声情并茂地演唱第一段歌曲,其余几名幼儿分别扮演小兔、小鸟、小熊等小动物一起表演故事。

  六、幼儿制作礼物,送给多多

  1、出示一颗“爱心”,提示幼儿:每个小朋友做一颗心,把小朋友做的心串在一起,变成一根爱心项链,戴在多多的脖子上,多多就好像看到许多朋友,他会很快乐。

  2、做礼物、送礼物,说一句让多多高兴的话,集体祝福。

  七、幼儿与小老虎多多在欢快的舞曲中翩翩起舞

活动延伸

  建立“友好家庭小组”,鼓励幼儿经常开展家庭互助活动,体验与朋友一起游戏的快乐。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以童话故事为载体,以情感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了语言、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手段,整合教育目标、嫁接艺术形式、营造审美情境,突出了“以幼儿艺术教育促情感发展”这一教育理念。

  1、精心选材,情感与艺术交融。童话故事《小老虎多多》语言形象生动、情节简单明了、感情色彩浓郁。在这个童话故事里,小老虎、小鸟、小熊等小动物,甚至是无生命的风儿等都被赋予了丰富的情感。充满着浓浓的情意。同时,故事中融入动听、抒情的歌曲演唱,幼儿的情绪极易受到感染。体验到轻松快乐和伤心难过两种不同的情绪变化,进而感受到与朋友在一起的愉悦和快乐。

  2、整合目标,层次性与全面性并重。第一层次目标设定为:初步欣赏、理解文学作品,对作品中小老虎多多的情绪情感变化有共鸣,能够产生移情反应。这一目标侧重于幼儿的情绪感受、理解,这是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第二层次为:大胆尝试用语言和肢体动作等形式表现不同的情感变化。这一目标旨在引导、鼓励幼儿自主表现自己的情绪情感。第三个层次目标为:体验与朋友在一起的快乐及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愉悦。这一目标着眼于为幼儿今后一生可持续性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尽管这些目标彼此之间各有侧重,但是它们都是以幼儿为主体,以审美感动为核心。强调目标的层次性和全面性。

  3、潜心构思,音乐与文学嫁接。活动中将童话故事《小老虎多多》与音乐融为一体,幼儿在音乐的烘托下,倾听着感人的故事,在情感上与小老虎产生强烈共鸣。在爱的感召下。幼儿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方法帮助小老虎多多。

  4、情境渲染,以境激情。一方面,我运用录音、幻灯片演示等多媒体手段创设了一个可见、可听、可想的多方位教育情境。另一方面,我全身心投入,运用不同的表情动作、肢体语言,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讲述故事,以境激情。

附故事:小老虎多多

  小老虎多多是个孤儿,没有了爸爸。唯一的妈妈在两天前也生病死了,他多么希望能有一个朋友呀!

  多多去找朋友,可是小动物一见到小老虎就害怕地逃走了。多多坐在一棵大树下,唱起伤心的歌:“我是一只小老虎呀,没有妈妈,没有朋友,一人唱歌,没人听呀,一人流泪,没人爱……”

  风儿把多多的歌声传得很远很远,小鸟听到了。小兔子听到了,小熊也听到了,他们说:“多可怜的小老虎呀,我们去找他做朋友吧!”于是,他们顺着歌声传来的方向向前找,终于,在一棵大树下找到了小老虎多多。

  从此,多多有了朋友。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高兴地唱起歌来:“我是一只小老虎,朋友多呀真快乐。大家一起唱歌跳舞,大家一起做游戏。”

46、中班社会教案《小衣服抱抱臂》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折叠衣服,获得自己做事的成就感。

  2.学习创设有序、整洁的生活环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培养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

  4.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心情,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教师示范用的大人衣服2件(套头衫和开衫各1件)

  2.幼儿自己的衣服若干件。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故事《一只袜子》,让幼儿懂得有序、整洁的生活环境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1.师:小明为什么找不到自己的袜子?!.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他找不到袜子时心里感觉怎样?为什么着急?小明应该怎么做?

  2.请幼儿说说自己遇到过的类似的事情,谈谈自己在家睡觉时,脱下来的衣服是怎么放的。

  二、教师示范讲解折叠衣服的要领:

  1.关关门,关关门。(纽洞与纽扣一一对应)

  抱抱臂,抱抱臂。(袖子对袖子向胸前叠加)

  弯弯腰,弯弯腰。(衣服的下摆与上部对齐折叠)

  我的衣服叠好了。(双手握住折叠好的衣服,放到衣柜里)

  2.教师示范折叠动作,幼儿说叠衣二哥,帮助幼儿理解并学会儿歌。

  3.幼儿拿自己的衣服边念儿歌边练习折叠衣服。

  4.幼儿两人一组分别练习,看看谁跌得对,叠得整齐。

  三、幼儿互相欣赏折叠整齐的衣服,为自己鼓掌,感受自己动手的乐趣。

  教学反思:

  新中班的孩子大部分生活自理能力较差,都是家长包办。今天的活动以儿歌的形式来引导幼儿学习折叠衣服效果很好,幼儿的兴趣比较浓厚,注意力特别集中,他们和老师一起一边念儿歌一边折叠衣服感觉很有趣,学得也很快,其中一位幼儿还和我说:“老师,以前我觉得叠衣服很难,原来这么简单我一下子就学会了。”但还是有一些幼儿叠得不整齐,发现原因是袖子对袖子向胸前叠加前没有把衣服拉平整,动手能力差的幼儿在老师和其他幼儿的帮助下也可以折叠的很整齐了,我想以后还是要多练习,区域中放置一些小外套,让幼儿在练习中注重要领,相信这样我班幼儿的衣服都会叠得很整齐。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