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教案《会变的圆》反思
中班数学教案《会变的圆》反思
1、中班数学教案《会变的圆》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半圆和椭圆。
2.能从许多图形中找出这两种图形。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认识半圆和椭圆。
活动难点:并能够在事物拼贴的各种图形中找出哪里是椭圆,哪里是半圆的。
活动准备:
1.圆,半圆,椭圆,数量若干(每种同类图形的大小,颜色有区别,如有红圆,绿圆,大圆小圆等)。
2.用几种图形拼成的花,动物等。
3.操作材料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1.认识半圆和椭圆,区别他们与圆的不同。
(1)认识半圆,并与圆做比较。
老师:(出示圆)这是什么?
圆宝宝会变魔术哦,小朋友们,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圆宝宝它变成了什么呢?
(出示半圆)学说:这是半圆。我们一起来和半圆宝宝打打招呼吧。
(把圆和半圆放在黑板上)小朋友们,你们看一看,半圆和圆有什么不一样呢?
(2)认识椭圆并于圆做比较。
教师:小朋友们,刚刚圆宝宝变魔术把圆变成了半圆,现在呀,圆宝宝又要开始变魔术了,这次她会变成什么呢,请小朋友们的眼睛看好了哦,看看圆宝宝又变出了什么图形宝宝了呢。
(出示椭圆)谁知道这个图形叫什么?
学说:这是椭圆。
那我们和椭圆宝宝打打招呼吧。
唉,现在你们再看看,它和圆又有什么不一样可呢?
2.看图找图形。
(1)分别出示用图形拼贴的花,火箭等等图形。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呀?那请你找一找,它身上哪里是半圆的呢?它身上哪里是椭圆的呢?
如:花瓣是半圆型的,机器人的眼睛是半圆型的等等。
3.在许多图形中找出半圆和椭圆。
(1)请幼儿每人拿一张操作材料,在图形中找分别找出半圆和椭圆,数一数有几个,并用小圈表示出来。
教师巡回指导。
(2)与同伴相互检查。
小朋友们相互之间看看,数一数,是不是和你的同伴画的一样。
(3)展示幼儿的操作。
教师进行点评。(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此次的活动是我初来茅幼的第一节教研课,活动中我发现自己还存在很多的不足,特别是一些细节方面的问题考虑的不是很好,希望以后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进行改进,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多进行自我反思。
此次活动中
1.首先在时间的控制上,没有能够准确的把握好时间,所以最后的展示操作进行评说没有能够很好的进行。
2.在纪律上,以后还要多多的加强小朋友们好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控制好课堂的纪律。
3.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有些不突出,在让幼儿找圆和半圆的时候,应该把椭圆也一起放在图形中,让幼儿的知识及时得以巩固。
4.展示图形组成的图案时,没有能够很好的和操作材料进行结合演示。
这次的教研活动不能说是成功的,但我也学习了很多,我想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多多的思考,多多的提问,多多的记录,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让幼儿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开心的成长。
2、中班数学教案《新年联欢会》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进行5以内数量的速认,通过目测准确辨别数量。
2.让幼儿能不受实物排列的影响,初步感知数量5的守恒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教具 故事挂图《新年联欢会》;舞蹈照片卡片;1-5的实物卡片若干;玩具5个。学具 每位幼儿5个筹码
活动流程:
一、导入活动:
小朋友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挂图:你看到图上有什么?师讲故事并提问:
1.联欢会上小朋友都带来了什么?分别有什么玩具?有几个?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幼儿:用眼睛看出来的。
师:我们没有数,用眼睛看后,猜出数量,这个方法叫目测法。目测法可以目测数量少的物体,用目测法可以快速的知道物体
的数量,但目测有时有误。点数法比较慢,但能准确的知道物体的数量。
2.教师出示1-5的实物卡片,让幼儿说出数量。
3.教师出示1-5的点卡,让幼儿快速说出点卡的数量。
二、集体活动:
1.帮助幼儿建立5以内数的守恒概念。
《1》在新年联欢会上,小朋友还表演了很多节目,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幼儿观看动画片)
师:刚才表演舞蹈的小朋友有几个?舞蹈表演时小朋友变化了许多队形,都有哪些队形呢?我们来看一看。
(2)教师引导幼儿比较每张照片上的人数有没有变化。
师:刚才表演舞蹈的小朋友变换了很多造型(出示三张照片)你觉得这三张照片中,哪一张照片上的人多,有不同意见吗?我们来验证一下。
(3)引导幼儿通过点数进行验证。
师小结:小朋友在跳舞时不论怎样变换队形,人数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也就是说小朋友的数量没有变,都是5.
2.请5为幼儿变换不同的队形,进一步感数量的守恒。(游戏:队形变变变)
第一组:让5位幼儿出来听音乐做动作,音乐停止是找图形站好。(地上事先贴好图形,如5个三角形贴成圆形、5个正方形贴成一条线)
每变换一次队形后问:是什么队形?由几个人排的?数量增加了吗?减少了吗?
师:不论小朋友怎样变换队形,他们的数量没变,都是5.
第二组:让5位幼儿听音乐做动作,音乐停时自已组合摆造型。
问现在变成什么队形?有几个人变的?数量变了吗?
师:不论小朋友任何组合,他们的数量不变,都是5.
3.让幼儿自由摆放玩具。
师小结:物体的数量不会随着摆放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三、操作活动:
让幼儿摆放5个筹码。
每位幼儿5个筹码,自由摆放,让幼儿进一步感知数量不会以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四、延伸活动:
走线
幼儿一边念儿歌,一边走线,儿歌念完,幼儿要快速找到4个同伴,5人一组,摆出各种造型,教师检查每组幼儿人数是否为5人,找错的或找不到的则要在圈中跳5下、或学小动物叫5声,原地转5圈。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目标有两个,一是目测5以内的数,二是5的守恒,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由于本次活动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对守恒的概念比较陌生,所以,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只选了排列方式的不同来让幼儿体验5的守恒,颜色、形状、大小这些方面没有涉及。数的守恒这个概念比较抽象,为了让幼儿容易理解,我主要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通过游戏,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体验数的守恒。
活动反思:
本节课的教育目标基本完成,课堂气氛活跃,幼儿能积极参与。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要把学到的新知识、新理论运用到实际活动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中班教案《会变的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半圆和椭圆。
2.能从许多图形中找出这两种图形。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重难点:
活动重点:认识半圆和椭圆。
活动难点:并能够在事物拼贴的各种图形中找出哪里是椭圆,哪里是半圆的。
活动准备:
1.圆,半圆,椭圆,数量若干(每种同类图形的大小,颜色有区别,如有红圆,绿圆,大圆小圆等)。
2.用几种图形拼成的花,动物等。
3.操作材料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1.认识半圆和椭圆,区别他们与圆的不同。
(1)认识半圆,并与圆做比较。
老师:(出示圆)这是什么?
圆宝宝会变魔术哦,小朋友们,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圆宝宝它变成了什么呢?
(出示半圆)学说:这是半圆。我们一起来和半圆宝宝打打招呼吧。
(把圆和半圆放在黑板上)小朋友们,你们看一看,半圆和圆有什么不一样呢?
(2)认识椭圆并于圆做比较。
教师:小朋友们,刚刚圆宝宝变魔术把圆变成了半圆,现在呀,圆宝宝又要开始变魔术了,这次她会变成什么呢,请小朋友们的眼睛看好了哦,看看圆宝宝又变出了什么图形宝宝了呢。
(出示椭圆)谁知道这个图形叫什么?
学说:这是椭圆。
那我们和椭圆宝宝打打招呼吧。
唉,现在你们再看看,它和圆又有什么不一样可呢?
2.看图找图形。
(1)分别出示用图形拼贴的花,火箭等等图形。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呀?那请你找一找,它身上哪里是半圆的呢?它身上哪里是椭圆的呢?
如:花瓣是半圆型的,机器人的眼睛是半圆型的等等。
3.在许多图形中找出半圆和椭圆。
(1)请幼儿每人拿一张操作材料,在图形中找分别找出半圆和椭圆,数一数有几个,并用小圈表示出来。
教师巡回指导。
(2)与同伴相互检查。
小朋友们相互之间看看,数一数,是不是和你的同伴画的一样。
(3)展示幼儿的操作。
教师进行点评。(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此次的活动是我初来茅幼的第一节教研课,活动中我发现自己还存在很多的不足,特别是一些细节方面的问题考虑的不是很好,希望以后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进行改进,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多进行自我反思。
此次活动中
1.首先在时间的控制上,没有能够准确的把握好时间,所以最后的展示操作进行评说没有能够很好的进行。
2.在纪律上,以后还要多多的加强小朋友们好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控制好课堂的纪律。
3.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有些不突出,在让幼儿找圆和半圆的时候,应该把椭圆也一起放在图形中,让幼儿的知识及时得以巩固。
4.展示图形组成的图案时,没有能够很好的和操作材料进行结合演示。
这次的教研活动不能说是成功的,但我也学习了很多,我想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多多的思考,多多的提问,多多的记录,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让幼儿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开心的成长。
4、中班数学教案《会变的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半圆和椭圆。
2.能从许多图形中找出这两种图形。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认识半圆和椭圆。
活动难点:并能够在事物拼贴的各种图形中找出哪里是椭圆,哪里是半圆的。
活动准备:
1.圆,半圆,椭圆,数量若干(每种同类图形的大小,颜色有区别,如有红圆,绿圆,大圆小圆等)。
2.用几种图形拼成的花,动物等。
3.操作材料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1.认识半圆和椭圆,区别他们与圆的不同。
(1)认识半圆,并与圆做比较。
老师:(出示圆)这是什么?
圆宝宝会变魔术哦,小朋友们,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圆宝宝它变成了什么呢?
(出示半圆)学说:这是半圆。我们一起来和半圆宝宝打打招呼吧。
(把圆和半圆放在黑板上)小朋友们,你们看一看,半圆和圆有什么不一样呢?
(2)认识椭圆并于圆做比较。
教师:小朋友们,刚刚圆宝宝变魔术把圆变成了半圆,现在呀,圆宝宝又要开始变魔术了,这次她会变成什么呢,请小朋友们的眼睛看好了哦,看看圆宝宝又变出了什么图形宝宝了呢。
(出示椭圆)谁知道这个图形叫什么?
学说:这是椭圆。
那我们和椭圆宝宝打打招呼吧。
唉,现在你们再看看,它和圆又有什么不一样可呢?
2.看图找图形。
(1)分别出示用图形拼贴的花,火箭等等图形。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呀?那请你找一找,它身上哪里是半圆的呢?它身上哪里是椭圆的呢?
如:花瓣是半圆型的,机器人的眼睛是半圆型的等等。
3.在许多图形中找出半圆和椭圆。
(1)请幼儿每人拿一张操作材料,在图形中找分别找出半圆和椭圆,数一数有几个,并用小圈表示出来。
教师巡回指导。
(2)与同伴相互检查。
小朋友们相互之间看看,数一数,是不是和你的同伴画的一样。
(3)展示幼儿的操作。
教师进行点评。(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此次的活动是我初来茅幼的第一节教研课,活动中我发现自己还存在很多的不足,特别是一些细节方面的问题考虑的不是很好,希望以后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进行改进,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多进行自我反思。
此次活动中
1.首先在时间的控制上,没有能够准确的把握好时间,所以最后的展示操作进行评说没有能够很好的进行。
2.在纪律上,以后还要多多的加强小朋友们好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控制好课堂的纪律。
3.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有些不突出,在让幼儿找圆和半圆的时候,应该把椭圆也一起放在图形中,让幼儿的知识及时得以巩固。
4.展示图形组成的图案时,没有能够很好的和操作材料进行结合演示。
这次的教研活动不能说是成功的,但我也学习了很多,我想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多多的思考,多多的提问,多多的记录,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让幼儿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开心的成长。
5、中班数学教案《椭圆形》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发展目测力、判断力、寻找生活中的椭圆形。
2.在与圆形的比较中学正确感知椭圆形。
3.能根据其特征在许多图形中找出椭圆形、学会认识椭圆形。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卡片一套 。
2.各种图形卡片。
3、碟片、石头、糖、面包、树叶、苹果、鸡蛋。
4、音乐。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认识椭圆形,
活动难点:
寻找生活中的椭圆形、利用椭圆形自创与操作。
活动过程:
一、 手指游戏《手指变变变》导入主题。
1、 和幼儿一起玩手指变变变的游戏。
2、用毛根变魔术(各种椭圆形的东西)
3、复习已经认识的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师:今天我们班又来了一个新的图形宝宝、它是谁呢 ?想不想认识一下新的朋友?
我们一起把它变出来好不好,咕噜咕噜变、椭圆形宝宝出来了,小朋友们好,我是椭圆形宝宝,很高兴认识大家,椭圆形宝宝非常有礼貌、我们是不是也要向它问好呢!
二、了解椭圆形的特征。
1、师:我这里有两个图形一个是圆形一个是椭圆形,它们有什么不同?找一找哪个是长长的圆、扁扁的圆? (圆形圆一点、椭圆形扁扁的比圆形长一点)
师:我们把这个长长、扁扁的圆 、叫做椭圆形。
2、请小朋友说一说我们生活中哪些东西是椭圆形呢?
三、寻找椭圆形。
1、出示准备好的道具、这里也有椭圆形看看谁最先找出来。
师:调皮的椭圆形要和我们捉迷藏,我们一起找一找哪些东西像椭圆形?
出示碟子、树叶、苹果、鸡蛋、糖、面包、石头等。
四、幼儿拼图并点评。
1、教师在黑板上演示用各种图形简笔画
2、把准备好的图形拼作一幅画。(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
3、幼儿的操作教师指导。
4、展示幼儿作品、加以鼓励。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是一个数学活动,先出示不同的图形,让幼儿辨认图形特征,整节课程,思路清晰,设计完整,气氛活跃。感知圆形和椭圆形的不同,了解椭圆形的主要特征。提高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引导幼儿说出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的类似椭圆形的物体。孩子们在活动中收获的不仅是对圆形和椭圆形,更重要的他们懂得如何去区别它们之间的不一样。孩子能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大胆想象并能说出相应的图形名称,能在不同的图案中找出不同的图形再通过自己动手拼图,更加进一步掌握了图形的特征。
不足之处:
语言不够亲切,缺乏亲和力、幼儿动手操作粘贴时间较长、缺乏了鼓励孩子的语言、看到幼儿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品,便非常的无措,对个别幼儿的指导不够、语言不精炼,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还要多加学习。
6、中班数学教案《美丽的项链》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多角度欣赏物体排列的美,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
2.初步学习按照物体特定规律排序,如:ABC、AABBCC等重复排列,并清楚讲述物体的排列规律。
3.尝试运用有规律排序的方法进行装饰物品,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排序课件;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串珠;纸帽、纸腰带、回形针、贴贴纸。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操作,多角度欣赏项链的美丽,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
1.引导语:今天是小熊维尼的生日,老师准备了许多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珠子,请小朋友串一条很美很美的项链送给小熊,好吗?
2.幼儿操作---串项链。
3.集中交流分享幼儿第一次的作品,引导幼儿多角度感受项链的美丽。
小结:小朋友串的这些项链都很美,有些项链只用一种颜色,一种形状的珠子串的,看起来,简洁大方,这是一种简洁美;有些项链用多种颜色,多种形状的珠子串的,看起来很艳丽,这是鲜艳美;还有些项链用两种珠子间隔重复排列的,看起来很整齐,这是规律美。
二、演示课件,分析物体的排列规律。如:ABC 、AABBCC等。
引导语:老师也用这些美丽的珠子串成了三条项链,这三条项链都是有规律排列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规律的排列。
1.分析第一条项链的排序。
提问:这条项链用了几种珠子?是怎么排列的?
小结:项链用了3种珠子,是按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重复排列;如果老师把圆形用英文字母A表示,正方形用字母B表示,三角形用字母C表示,那么我们可以记录为项链是按ABC重复排列的。
2.分析第二条项链的排序。
提问:这条项链有几种颜色?(红、黄、蓝),是怎么排列的?谁来说一说?
小结:项链有红、黄、蓝三种颜色,是按两个红两个黄两个蓝重复排列的,可以记录为是按AABBCC重复排列的。
3.观察第三条项链的排序,尝试接着往下排。
这是一条还没有串完的项链,它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谁能用英文字母来表示它的排列规律?如果让你接下去排列,应该怎么排列? (请一个幼儿上台操作)
**小朋友排对了吗?
4.总结。
这些项链都是按两种以上珠子间隔重复排列的,有的是按形状,有的按颜色、有的按数量进行排列,这些都是有规律的排列。
三、第二次操作,运用有规律排序的方法串项链。
第一组:提供一种形状多种颜色珠子。
第二组:提供多种形状多种颜色的珠子。
交流分享:你的项链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总结:相同的材料,可以排出不一样的有规律的序列。
活动延伸:
在数学区准备了帽子和贴贴纸,请小朋友用在帽子上装饰有规律的图案。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主要分三个环节来完成:第一环节,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来串项链;第二环节,分析有规律排列的项链;第三环节,运用有规律排序的方法再次串项链。我认为取得成功之处有:
1 . 活动设计有创新。
本次活动主要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理论指导,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让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本次活动设计上进行一次创新,打破了传统的以老师说教、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活动中,用简单相同的材料,分前后两次不同目的的操作来完成,第一次操作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来串项链,这样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气氛轻松,幼儿有参加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从幼儿的作品看,串的项链多种多样:有些是用一种颜色,一种形状的珠子串成的,看起来很简洁;有些项链用多种颜色,多种形状的珠子串的,看起来很艳丽;还有些项链用两种珠子间隔重复整齐排列的。然后,老师根据幼儿的作品来引导幼儿多角度欣赏项链的美丽,提高了幼儿的审美情趣,同时为下一阶段学习了有规律排序打下伏笔。
2.活动由易到难,逐渐深入。
第二次串项链,操作目的是幼儿学习了有规律排序后,引导幼儿运用有规律排序的方法进行设计项链的序列。从幼儿的第二次串的项链来看,每个幼儿在原有的不同水平上都获得了发展。比如:第一次操作,懂得用有规律排序的孩子不多,就5、6个人,排的序列也是比较简单,都是以AABB 、ABAB的形式排列,在学习了有规律的排序后,幼儿的作品非常丰富,排的序列也是比较复杂,懂得用三个不同的物品间隔重复排列。相同的材料通过两次操作,让幼儿学习、观察、比较能力有很大进步,他们的体验更深入、规范、条理化,更容易让幼儿理解有规律的排列。
3.根据幼儿能力差异来提供材料。
为了照顾到幼儿能力的个别差异,我提供的材料有难易之分,比如:提供一种形状多种颜色珠子,供能力比较差的幼儿操作,还有提供两种形状多种颜色的珠子,三种形状多种颜色的珠子供能力中等和能力强的孩子操作。
7、中班教案《半圆变魔术》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对半圆大胆想象并进行添画活动。
2、在添画的过程中注意画面场景的描绘,进一步丰富画面。
3、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半圆变魔术》课件。
2、圆形宝宝、手偶。
3、白纸和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老师讲述故事(出示圆形宝宝、手偶),引出活动主题。
“大家好!我是圆形宝宝,小朋友们都很喜欢我,因为他们可以把我变成一个红红的大苹果、一个温暖的太阳、一朵美丽的花儿……”可是有一天圆形宝宝不小心从楼梯上滚了下来,摔成了半圆宝宝,它心里非常难过。这时,小熊跑过来,对半圆宝宝说:“我盖了一栋房子,有墙,有窗,有门,就差一个半圆形的房顶了,你能帮助我吗?”
引导幼儿观看课件,让他们知道有了半圆形的帮助,小熊的房子终于盖好了。
二、继续播放课件,引导幼儿仔细地逐一欣赏画面。
1、 教师引导幼儿半圆添画的方法。
2、 教师小结:半圆可以变成许多的东西,如:碗、老鼠、蘑菇、鱼、西瓜等等。
三、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半圆添画的方法。
四、幼儿自由绘画,教师指导幼儿完成作品。
1、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什么半圆形的东西或者是半圆形的小动物?请你们用半圆形来画一画,变成一幅漂亮的画。
2、鼓励幼儿自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添画相关物。
五、展示幼儿作品,互相介绍。
延伸活动:
1、可以进行半圆片片变变变的活动,丰富幼儿的经验。
教学反思:
1、中班时期的幼儿在绘画表达方面处于涂鸦末期,也是积累形象的时期,这样的活动对于丰富幼儿的表现经验是非常有效的。半圆变魔术,即帮助幼儿表达,又减轻了造型的困难,使幼儿得到成功的体验。
2、在活动之前,教师可以适当地丰富幼儿关于半圆形物品的经验。在活动中,注意提取幼儿的这些感性经验;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经验基础上让幼儿在范例中寻找可用经验,以更加开放的活动引导幼儿进行自主的创作。
8、中班数学游戏教案《会变的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半圆和椭圆,能从许多图形中找出这两种图形,并能点数其数量。
2.能从活动中体验圆与半圆、椭圆之间的异同,拼出自己感兴趣的物体。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圆,半圆,椭圆,数量若干(每种同类图形的大小,颜色有区别,如有红圆,绿圆,大圆小圆等)。
2.用几种图形拼成的金鱼、熊猫等。
3.操作材料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认识半圆和椭圆,区分他们与圆的不同。
1.认识半圆,并与圆做比较。
(出示圆)这是什么?圆宝宝会变魔术,看看他变成了什么?半圆和圆有什么不一样?
2.认识椭圆并与圆做比较。
圆宝宝又要变了,现在又变成了什么?
(出示椭圆)谁知道这个图形叫什么?椭圆和圆有什么不同?
二、游戏:看谁拿的对。
游戏:每个幼儿手拿一个圆形(圆、半圆或椭圆)。
例如:教师说圆宝宝,手拿圆形的小朋友把手举高并大声说我是圆形。
三、在拼贴的图形中找出半圆和椭圆,并用电子表现其数量。
1.出示拼贴好的金鱼,让幼儿找一找哪里是半圆和椭圆,并能数出他的圆、半圆和椭圆的数量,并用数字来表示。
2.出示拼贴好的熊猫,让幼儿找一找哪里是半圆哪里是椭圆形,并能数出他的圆、半圆和椭圆的数量,并用数字来表示。
四、幼儿操作,展示幼儿作品。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中
1.首先在时间的控制上,没有能够准确的把握好时间,所以最后的展示操作进行评说没有能够很好的进行。
2.在纪律上,以后还要多多的加强小朋友们好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控制好课堂的纪律。
3.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有些不突出,在让幼儿找圆和半圆的时候,应该把椭圆也一起放在图形中,让幼儿的知识及时得以巩固。
4.展示图形组成的图案时,没有能够很好的和操作材料进行结合演示。
这次的教研活动不能说是成功的,但我也学习了很多,我想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多多的思考,多多的提问,多多的记录,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让幼儿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开心的成长。
9、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圆形并用恰当的语言描述:××是圆形的,×××也是圆形的。
2、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想像力和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3、提高幼儿的竞赛意识和快速反应能力。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足球、乒乓球、篮球等一些具有圆形特征的物体。
2、水果如苹果、桔子、荔枝等。
3、大量具有各种形状的玩具。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1)请小朋友们猜一猜红布下到底藏了什么呢?引发幼儿讨论和有意注意。(足球、篮球、乒乓球、钟表、鼓等。)
(2)慢慢揭开红布,向幼儿展示物体,诱导幼儿边看边说它们的名称和形状,引出活动主题“有趣的圆”。
2、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感知“圆”的特性。
(1)请个别幼儿上前触摸各种球体,去发现其特征在老师下说出自己对“圆”的感受。(很光滑,圆溜溜的没有尖尖的角。)
(2)请小朋友们和老师比赛好吗?看谁在教室内找到的。又多又快(2分钟)。组织全体幼儿在室内寻找。
(3)让我们蒙起眼睛试试看,还能摸到“圆”吗(3分钟)。
3、室外发现,开拓思维。
小朋友,教室外面还有圆吗?(有)多吗?(多)让我们一起到室外去找一找。(5分钟)开拓幼儿想像力和创造性,丰富幼儿对“圆”的经验。
4、击鼓传花,听说竞赛。
(1)说明游戏竞赛规则:幼儿分为两队,各代表红花队和黄花①鼓点响起,两队各自传花:鼓点一停,两队持花者站起,红队持花者说上句:××是圆形的,后由黄队持花者说下句也是圆形的。说对者可由老师在黑板上相应花前贴上一枚圆片,如说错和重复别人的句子都不能贴磁片。
②游戏双方两队以圆形磁片多者为胜方。
(2)赛后,老师进行简单小结,为胜方鼓掌祝贺,同时也为败方增强信心鼓掌支持。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以“有趣的圆”为主题进行绘画。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10、中班教案《会变魔术的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在圆形上联想出多种物体,并通过添画表现其主要特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2、 能主动参与创编活动,用连贯的语言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3、 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创作的快乐,培养幼儿间的合作精神。
4、 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 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圆、简单添画
难点:通过圆形展开想象
活动准备
教师自制圆圈图幼儿人手一张
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对圆圈进行初步想象
问: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教师出示圆圈图)
问:这个圆圈像什么?
师:那请小朋友们想一下如果西瓜皮朝下放着的话像什么呀?
二、对西瓜皮进行想象并添画,尝试用句子进行描述
教师引导幼儿展开丰富的想象和幼儿一起尝试用句子描述
如:圆圈变皮球,小朋友们踢呀踢。边想象边描述。
请幼儿自由想象圆圈可以变成什么,然后自编儿歌描述一下
圆圈圈、橡木桶,妈妈用它来提水
圆圈圈、变乌龟,它在水里游啊游
……
三、引导幼儿再次对圆圈展开想像,学编故事
四、教师小结
请幼儿自由讲述自编的故事。
幼儿分组自编故事
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让幼儿接触图形的课,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可能是一堂简单的课程,不过对于中班就有点难度,为了上好这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是以自编儿歌的形式来完成,在过程中我还添加了故事的形式。一堂课下来我发现有个别幼儿接受的效果不是很好,因此我觉得应该多让幼儿动手操作、多让幼儿用眼观察,让幼儿能亲身体验,或许效果会更好。
11、中班数学教案《8的形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知道7添上1是8,并能用语言加以描述。
2、培养幼儿按要求操作的习惯。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贴绒教具小鸭8只,小鱼8条,小虾8只,字卡1--8。
学具:雪花片
活动过程:
一、复习7以内的形成。
1、拍手游戏。
2、看数字做动作。(教师出示数字1--7,幼儿根据数字做相应数量的动作)
3、接着说数(教师随意说数字,幼儿接着说下去)
二、学习8的形成
1、出示贴绒教具(7只小鸭)提问"图上来了什么小动物?有几只?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教师可继续引导幼儿运用先看大数后接着数的方法进行目测数群)。我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它们的数量?(数字7)
2、教师打开遮着的那只小鸭,问:现在草地上有几只小鸭了?是怎么变成8只小鸭的?(引导幼儿说出7只小鸭添上1只小鸭是8只小鸭)
3、创设情景,进一步学习8的形成)变雪花片:请小朋友先拿7个雪花片,想想怎样变成8个,(要求幼儿边操作边讲述"7个雪花片添上1个是8个雪花片))(教师出示7条小鱼)有几条小鱼?要让每只小鸭都能吃到小鱼怎么办?(请个别幼儿上前操作,幼儿集体检查、描述操作结果))
4、用同样的方法把7只虾成8只虾。
三、初步认识数字小朋友,8只小鸭、8条小鱼、8只小虾、8个雪花片可以用数字几来示它们的数量?(圆点,数字)
四、小结、请小朋友下了课找一找教室里、家里,都有什么东西可以用数字来表示?
收拾用具后结束本次活动。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12、中班优质数学教案《会变的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半圆和椭圆,能从许多图形中找出这两种图形,并能点数其数量。
2、能从活动中体验圆与半圆、椭圆之间的异同,拼出自己感兴趣的物体。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1、圆,半圆,椭圆,数量若干(每种同类图形的大小,颜色有区别,如有红圆,绿圆,大圆小圆等)。
2、用几种图形拼成的金鱼、熊猫等。
3、操作材料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认识半圆和椭圆,区分他们与圆的不同。
1、认识半圆,并与圆做比较。
(出示圆)这是什么?圆宝宝会变魔术,看看他变成了什么?半圆和圆有什么不一样?
2、认识椭圆并与圆做比较。
圆宝宝又要变了,现在又变成了什么?
(出示椭圆)谁知道这个图形叫什么?椭圆和圆有什么不同?
二、游戏:看谁拿的对。
游戏:每个幼儿手拿一个圆形(圆、半圆或椭圆)
例如:教师说圆宝宝,手拿圆形的小朋友把手举高并大声说我是圆形。
三、在拼贴的图形中找出半圆和椭圆,并用电子表现其数量。
1、出示拼贴好的金鱼,让幼儿找一找哪里是半圆和椭圆,并能数出他的圆、半圆和椭圆的数量,并用数字来表示。
2、出示拼贴好的熊猫,让幼儿找一找哪里是半圆哪里是椭圆形,并能数出他的圆、半圆和椭圆的数量,并用数字来表示。
四、幼儿操作,展示幼儿作品。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中
1.首先在时间的控制上,没有能够准确的把握好时间,所以最后的展示操作进行评说没有能够很好的进行。
2.在纪律上,以后还要多多的加强小朋友们好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控制好课堂的纪律。
3.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有些不突出,在让幼儿找圆和半圆的时候,应该把椭圆也一起放在图形中,让幼儿的知识及时得以巩固。
4.展示图形组成的图案时,没有能够很好的和操作材料进行结合演示。
这次的教研活动不能说是成功的,但我也学习了很多,我想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多多的思考,多多的提问,多多的记录,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让幼儿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开心的成长。
13、中班数学教案《7的守恒》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数量的多少,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2.掌握数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进一步提高对比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理解数量7的多少不受大小、颜色、形状、排列规律的影响。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正确感知数量7的多少不受大小、颜色、形状、排列规律的影响,掌握数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活动难点:
理解数量7的守恒。
活动准备:
PPT课件,幼儿操作图片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海豚,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你们看谁来了?小海豚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海底世界要举行音乐舞会了,但是参加舞会有两个要求,第一小动物们要组队参加,第二每队必须是7个。你们听清楚有什么要求了吗?现在跟老师一起看看有那些小动物来参加舞会了。
二、利用PPT,学习7的守恒。
1.数量多少与大小无关
大鲨鱼和小乌龟来参加舞会了,小乌龟说:大鲨鱼个数太多了,不能参加。大鲨鱼说:我们不多,是你们太少了。你们来帮忙数一数小乌龟有几个?大鲨鱼有几个?它们能不能参加呢?
小结:鲨鱼很大,乌龟很小,但是他们都是7个,都能参加舞会。
2. 数量多少与颜色无关
下一个入场的是谁呢?有多少水母?能参加吗?水母说:我们是按要求来的。小朋友仔细看这些水母它们一样吗?请你们分开来数一数紫色的有几只?蓝色的有几只?是不是一样多?
小结:虽然水母颜色不一样,但数量是一样的,都是7个,都能参加舞会。
3.数量多少与形状无关
小鱼也成群结队的游来了,有什么样的小鱼?它们能参加舞会吗?圆圆的小鱼有几条?能参加吗?长长的小鱼有几条?(六条)能参加吗?原来还有一条小鱼掉队了,现在是几条了?他们一样多吗? 。
小结:虽然小鱼长得不一样,但每队都是7个,也能参加舞会。
4.数量多少与排列方式无关
音乐舞会开始了,第一个表演的是小章鱼,有几只章鱼?它们随音乐翩翩起舞,不停地变换队形,一会变成人字形,现在变成了几只?一会变成十字形,现在又变成了几只? 小结:虽然小章鱼变换不同的队形,但它们的个数没有变化,还是7只。
三、操作小动物图片,巩固7的守恒。
1.小章鱼的舞蹈太美了,其它小动物也想要表演,你们想帮它们排什么样的队形?
2.现在请你打开信封,看看里面是谁?先把小动物摆成一排数数有几个?
3.展示幼儿给动物排好的队形。它们排的什么队形? 每一种小动物有几个?
小结:虽然每种动物的样子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排的队形也不一样,但它们都是7个。
四、活动结束
小朋友们给小动物排的队形可真好看,小动物很高兴。小海豚说音乐舞会非常成功,谢谢小朋友们,小朋友再见。
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利用PPT学习7的守恒环节做得较好。通过设置“海底世界音乐舞会”这一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点,幼儿很自然的就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随后,幼儿能主动跟随问题情境的发展,通过与同伴、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学习掌握了守恒的意义,达到预期的目的。
不足之处:
1.在数学活动中,教师的语言还需要准确、精炼。如:开始环节提要求时,我说的是排好队,改成组队参加更精确。
2.在点数时,一定要正确示范点数方法。在点数之后,要强调一下总数,这些动物一共是7个。
3.本次活动最大的问题是操作环节没处理好,时间太长。以后在教具准备上,还要精心一点,应提供易于幼儿操作的材料。
4.由于幼儿操作时间长,我过于着急,此环节没能很好的小结。
14、中班教案《会飞的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线条、图形、色彩将圆圈添画成“会飞的东西”。
2、大胆想象并表达,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3、体验想象画的乐趣。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蓝天大背景图一幅,圆圈添画:气球、蜜蜂、小鸟等。
2、幼儿每人一份画有圆圈的画纸、绘画材料、胶水。
活动过程:
一、谈话打入,激发兴趣。
1、想象天空中会飞翔的东西。
——教师(出示蓝天背景图):好美的天空啊,谁会在这儿飞翔呢?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将实现准备好的用圆圈添画出来的东西贴在背景图上。
2、设想让圆圈飞起来的方法。
——教师:看大家在天空上自由的飞来飞去,有一个小圆圈可羡慕了,他使劲的扭动身体像飞起来,可怎么努力也做不到,圆圈可着急了。你们说,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他飞起来呢?
——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学习运用线条、图案将圆圈添画成“会飞的东西”。
1、圆圈变变变
——教师:小朋友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老师也有个好办法。圆圈变变变,他变成什么了?(教师边说,边将画有圆圈的纸片翻转转至画有小鸟的一面)现在他能飞上天了吗?
2、引导幼儿观察圆圈与小鸟的不同。
——教师:老师是怎样将圆圈变成小鸟的?在圆圈上添画了什么?
——教师(边小结边示范添画):在圆圈上画上眼睛和嘴巴,在圆圈后面添上半圆形的身体,身体后面添上三角形的尾巴,在身体上面和下面分别画上三角形的翅膀,圆圈就变成了一只可爱的小鸟。想飞多高就飞多高,想飞多远就飞多远。
3、大胆想象,将圆圈变成“会飞的东西”
——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圆圈):想飞上天的圆圈可多了,他们还可以变成什么呢?你是怎么变的?在圆圈上添画什么呢?(引导幼儿说出不同的想法)。
——教师:原来在圆圈的身上添上一些线条或者图形,在涂上漂亮的颜色,圆圈就变成了会飞的东西,就可以在天空自由飞翔了。
三、鼓励幼儿积极尝试“圆圈变变变”。
——教师:请你们也来当小小魔法师,将圆圈变成各种各样会飞的东西。看谁变得又多又好。
——幼儿尝试为圆圈添画,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你们变成了什么?怎么变得?让他们飞上天吧。
——教师边评价边指导幼儿将画好的图画剪下来,张贴在蓝天背景图上。
活动延伸:
将作品放在美术角,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或者继续想象,添画出更多“会飞的东西”。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我基本是按照教案进行的:这个活动的任务主要是让小朋友把圆变成会飞的东西。
在上课过程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1、我在第一个环节出示用圆添画出来的东西的时候,只出示了小鸟。教师在上这类的美术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帮小朋友搭建支架让小朋友达到老师的要求。我可以出示图片帮助小朋友归类:动物类、昆虫类(蜜蜂、苍蝇、蝴蝶、蜻蜓……)、飞行器类(飞碟、火箭、飞机)气球类(气球。热气球、降落伞、滑翔机…….)我只出示了小鸟,小朋友的思维被局限了。
2、当我请小朋友回答让圆飞起来的方法的时候,可以先询问小朋友飞起来需要什么东西?发散孩子的思维。另外,当小朋友回答:“飞碟。画一个小圆,再在它外面个大圆,再把两个圆连接起来。”的时候我可以请小朋友上台画一下,或者是我示范,来告诉小朋友画画的技巧。这样,小朋友可以更加理解任务。整个过程中,有小朋友回答出了——天使、飞碟、气球、蝴蝶???但是,我没有帮助他们梳理,使得提问的效果大大降低。
正因为有上面的两个不足的地方,最终小朋友画出来的大多是课上提到过的东西,只有一个小朋友画出了热气球。
3、在老师示范的时候也没有讲清楚要求,小朋友没有理解真正的任务——给圆添上线条或者图形,使它飞。有很多小朋友是在圆里面画蝴蝶。这样,就没有达到这个活动的要求。
15、中班数学教案《多变的图形》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图形的反复变化中,训练幼儿思维,提高操作能力。
2、通过让幼儿反复对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图形进行变化操作,引导幼儿发现图形之间可以相互变化,转换,它们可以变出不同的数量的各种图形。
3、培养幼儿利用各种图形组合成各种物体的情趣。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圆形拼成一幅画(机器人)。
2、学具:每人一套各种图形的纸,放在信封中。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小朋友,你们知道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吗?(教师拿出挂图背朝幼儿),变!一幅画展现在幼儿面前。“机器人”对!那你看一看机器人是由什么拼成的。“由图形拼成。”好!下面我们就来做有关图形的游戏。
(二)基本部分: 第一次尝试活动:观察、思考。
l、请小朋友动脑筋,仔细观察机器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由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组成。)
2、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圆形6个,半圆形6个,正方形1个,长方形4个,梯形5个,三角形1个。) 第二次尝试活动:用折纸游戏,看图形的变化。
1、发礼物:(学具)小朋友,上面的游戏,大家做的都很好,所以老师要奖励。每位小朋友一份礼物(发学具),我知道大家都想看看袋里面装的是什么礼物,好,下面就请你们自己打开小信袋(里面出现多种颜色的图形)。你们喜欢不喜欢呀?(“喜欢!”)这些小图形呀,它们还有魔力呢,只要你用手折一折,它还会变成其它形状呢,不信,你们试一试。
2、操作:动手动脑,感知图形变换。
(1)请幼儿动手变一变(折纸)。 (2)请幼儿说说变化的结果: 正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长方形。 圆形——变成了半圆形、扇形。 长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正方形
(三)结束部分:
五彩图形妙趣横生:小朋友,这些小图形好玩吗?(好玩!)那我们再把它贴在白纸上它还会变成一幅精美的粘贴画,把这些画献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吧。<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师生共同享受动手制作的快乐。
活动结束:
请小朋友回家后同爸爸妈妈找一找,你家里哪些东西是你认识的图形。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设计我能够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确定活动目标和活动形式。由于幼儿直觉行动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年龄特点,整个数学活动我都采取了操作和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动手的过程中亲自感知、探索、总结。
中班幼儿在图形认知方面仅限于简单的图形分割与拼合,因此在孩子们开展了三角形二等分的经验基础上,设计了正方形二、四等分和拼合活动,进一步了解各图形的分割与拼合。活动中采取游戏情景法引入数学活动内容,利用为喜羊羊过生日,结合了幼儿的兴趣和已有经验,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孩子们一看到喜羊羊等图片,情绪十分高涨。针对中班幼儿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给喜羊羊分生日蛋糕,怎样能够分得一样大”,请幼儿集思广益,帮助喜羊羊想办法,孩子们操作的热情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
通过两次探索操作,幼儿充分感知正方形图形二、四等分与拼合,感知和理解图形间的关系以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两次操作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并且教师结合幼儿的操作进行小结,帮助幼儿梳理经验认识。孩子们到底是否掌握了对正方形图形二、四等分和拼合的理解呢?我又通过一个“和图形娃娃做游戏”的环节,引导幼儿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在游戏的设计中,我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小困难,引导幼儿能够用所学到的知识经验解决这些困难。
最终,幼儿将生活中的知识又运用到生活中,活动的设计比较完整。为了能够突出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我重点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活动中提问的设计。在这次数学活动中,我设计的提问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既能够引导幼儿按照一定的目标思考问题,又能够激发每个幼儿求异的思维方式,为幼儿在思维上拓展了空间,鼓励幼儿和别人想的不同,如进行正方形二、四等分的提问:怎样能够把蛋糕分成一样大的两(四)块呢、还有别的方法吗等。
第二,操作活动后鼓励幼儿交流。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正是显示思维差异性的时候,教师作为一名观察者和指导者一定要了解幼儿的操作特点和思维特点,在操作活动后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进行方法和经验的交流。孩子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学到别人的经验,这对每一名幼儿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而且教师的行为会影响到孩子的思考,他们会努力展现自己的想法,与别人分享。
第三,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在教师的引领下,孩子们在一次教育活动中能够学到一定的知识,而知识的作用正是“学为所用”,因此孩子们能将所学的知识得以运用十分重要。
所以我在活动中设计了一个运用知识的游戏环节,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此次数学教育活动只是拉开了图形分割与拼合的序幕,我们还会相继开展圆形、半圆形等图形的分割与拼合活动,引领幼儿在图形学习的领域里探索,为幼儿提供操作、探索与创新的机会,促进幼儿动手、语言和思维等各方面的发展。
16、中班数学教案《5的加法》含反思
设计意图:
5以内的加法一课是幼儿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的问题,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与合。让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到把两个数"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让幼儿看看、摆摆、算算,初步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里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活动中,体验游戏的愉悦,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目标:
1、 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 使幼儿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单的方法。
3、 通过学生操作、表达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
4、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5、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教幼儿学会计算5以内的加法
活动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
活动准备:
1、课件
2.记录卡、铅笔、火车头饰
活动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操作法、练习法。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认识10以内的数字
2、听音乐跟老师做律动。
3、快速抢答,复习旧知:
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会了数的分与合,老师这儿有几个题目,小朋友能不能快速地说出方框里应该填几?
小朋友把分与合的知识掌握得可真好呀!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师:小朋友们,我们在幼儿园里,不仅要爱学习,而且还要爱劳动。瞧,这群小朋友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劳动呢!
他们正在干什么呢?谁来说一说?(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
教师板书:3
师:瞧,又出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出示例图后半部分)(水快浇完了,有2个小朋友提着水壶送水过来了)
教师板书:2
师:谁能将这件事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
根据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有2个小朋友提着水这两句话,老师要提出一个数学问题。(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2、引出课题:
师提问:① 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有2个小朋友提着水,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也就是把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我们要用加法计算,(板书课题:加法)领读:加法。在用加法计算时,我们要用到一个新的符号:"+",它叫加号(板书:3 + 2),跟老师一起读:加号。
师:你能说一说加号表示什么意思吗?
加号表示把两个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
② 3个小朋友加2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呢?(5个)师板书:= 5
你是怎样得到5个的呢?(幼儿可能有以下几种算法,幼儿说不上的话,教师和幼儿一起算)
A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指图数 1、2、3、4、5、)一共有5个。
B还能怎样数?(3、4、5)3后面添上2个是5个。
C还能不能根据前面学的分与合中合的方法算出结果吗?(3和2合成5)
你会读这个算式吗?(幼儿试读)
师板书: 读作: 3加2等于5。跟老师读一遍。
三、实际应用、强化新知
师:现在,老师带你们到美丽的天鹅湖边去看一看,你们想不想参加?
生:想!
师:那我们就出发吧!(电脑课件展示:美丽的天鹅湖)
蓝天碧水,这里的景色多美呀。瞧,湖里面还有几只美丽的天鹅呢。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画面的变化,然后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跟小朋友说一说好吗?(课件动态演示:美丽的天鹅湖上空又飞来一只天鹅,慢慢地下落(图2),加入到天鹅的行列。)
生:湖里面原来有4只天鹅,又飞来1只天鹅。
师:你真爱动脑。请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求出一共有几只天鹅呢?
师:看到大(2)班小朋友这么聪明,小动物们也想和大家一起学习呢?你们愿意吗?(愿意)。
课件2:小朋友认真看图咱们比比谁最聪明?谁能用算式表示图的意思?
师:点拨总结小朋友们的回答
四、幼儿动手操作活动
小动物们说小朋友真聪明!他们要和小朋友来比一比谁的动手能力强,看一看谁的本领大?现在小朋友拿出你们的数字卡片袋,将老师给出的四个数字1、2、3、4,用卡片排出几道加法算式,并将结果记录在练习纸上。
五、游戏:帮树叶宝宝找树妈妈
花果山上的树叶怎么飘到这里来了,原来树叶宝宝和树妈妈走散了,叶宝宝一定很害怕,小朋友想想办法,帮帮叶宝宝,好吗?我们看看叶宝宝身上有什么?原来有电话号码,就是加法算式,小朋友算出得数就能帮叶宝宝找到树妈妈了。
幼儿操作,将树叶挂在相应号数的树上。
六、游戏:开火车
是谁打电话来了?哦,悟空来电话,邀请我们到水帘洞去玩,你们高不高兴?我们坐火车去好吗?老师发给每个幼儿一张火车票,幼儿算出自己的车厢号码,上与得数相同的车厢,有秩序地排在戴头饰小朋友的后面,(算错的不能上车),在开火车的音乐声中做开火车的动作出教室。
教学反思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刚开始,他们的注意力很集中,课堂纪律也很好,与老师配合的很默契,可时间长了,有的幼儿注意力就可能分散,还有的幼儿由于游戏的刺激可能过于兴奋以至于课堂秩序有点乱,这时,老师就要进行适时的引导,并用合适的语言吸引幼儿,调节好以幼儿为主、教师为辅的双边活动,课堂气氛活跃,秩序良好,活而不乱,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并掌握知识,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17、中班数学教案《4的组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4的组成,知道4分成两份有三种分法。
2、学习用实物和数字表示这个过程。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圆点图片卡1、2、3、4及分合号;数学练习册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复习2、3的组成
教师:"上次我们学习了2和3的组成,一起来复习一下吧。"
2、学习4的组成
(1)教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4的组成。请小朋友来看一看。"
看一看:教师逐一在黑板上画出四只桃子,引导幼儿把四只桃子分别放在下面两个盘子里(用笔画)
(4可以分成2和2、1和3、3和1)
(2)请个别幼儿上黑板操作(不会画桃子的幼儿可以用圆来代替)
教师:"我们请某某小朋友把黑板上的四只桃子分放到下面两只盘子里,其他小朋友做小评委,看看他有没有分对?"
(3)老师引导幼儿一起观察操作情况,一起学用完整地话讲述分解的图。
教师:"我们来看看刚才小朋友分的苹果对不对?<来.源快思教.案网>谁能用分合式表示分桃子的事?"
(4)(教师出示带有四个小圆片的图片)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分解四个小圆片
教师:"小朋友都知道怎么分苹果了,老师现在把苹果换成了小圆片,有谁会分?"
(5)请个别幼儿来做数学4的分解,其他幼儿一起验证是否正确。
二、个别操作
重点指导能力弱的幼儿,知道分桃子时下面要画桃子而不能用数字来代替,下面有几条线就是有几种方法。分解数字时下面就要用数字来表示。
教师:"请小朋友把练习册打开到第25页,完成4的分解组成及加减法"
教师:"做加减法时,题目的要求是:右边每个盘里原来有4个桃子。小动物们分别拿走了几个?还剩几个?听清楚题目,想好了再做。"
三、评价幼儿的操作情况
1、对上课认真听讲并独立完成作业的小朋友予以表扬。
2、对能力较弱的幼儿再进行重点指导,直到弄明白为止。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投计了时以活动为主,让幼儿在游戏和玩中学习,使幼儿了解4的组成,让幼儿的学习兴趣更高了。
18、中班数学教案《有趣的笔》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识别各种特征的笔,尝试按笔的不同的特征进行一维、二维的分类。
2、发展幼儿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蜡笔,油画棒(红黄两色)各4支,勾线笔、铅笔(红黑两色)各40支,篮子若干,托盘若干,蒙氏架两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感知一维
1、师:你们知道制笔厂吗?(是生产笔的地方)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制笔厂帮忙好吗?
他们生产的第一批笔就放在你们的凳子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笔?(蜡笔、油画棒)那跟旁边的好朋友比比看,有什么不一样呢?(颜色、粗细、高矮、种类)解释种类
小结:工厂里的叔叔请我们帮忙,要给这批笔分一分,你们愿意吗?
师:那怎么分呢?他们的第一道工序给了我们两个标志,你们说怎么分?
小结:刚才我们根据男孩、女孩的标志把笔分了一次。看看第二道工序可以怎么分呢?
2、第二道工序,给我们准备了两个笔筒请我们把笔放进去,那我们可以怎么分呢?请两个小朋友来操作,提问:为什么这么分?
请男孩子、女孩子根据不一样的一维分笔。贴上标志。
小结:刚才我们按颜色(**)分法完成了第二道工序。
二、进行二维的示范练习操作
1、你们干的太好了,制笔厂又生产了一批新的笔,你们看有什么笔?(勾线笔、铅笔)
他们有什么不一样?(颜色、种类、有盖无盖、长短)
2、那看看我们又能帮什么忙了呢?工作人员给了我们4个笔筒,他会请我们怎么做呢?(按照标志把笔分放到各个笔筒)不会回答的话,提问:笔筒上有什么?(标志)我们看看这些标志告诉我们什么?
出示“红色的勾线笔”“黑色的铅笔”“红色的铅笔”“黑色的勾线笔”四个笔盒。
一个个笔筒解说,教师示范两个笔筒,其余两个请幼儿操作。
3、这个工序怎么做你们明白了吗?那好,请你们每个人找到一份工作材料,按照笔筒上的要求完成这道工序。完成以后请把笔筒放到货架上。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检验小结:看看分对了没有?
三、活动延伸,感知三维
1、师:看看制笔厂还有些不同的标志,你们看看是什么?谁知道?
2、出示几张三维的标志,让幼儿认识标志,感知三维
3、师:你们真棒,瞧,制笔厂的厂长要来夸我们了。(请一个老师来夸小朋友工作做的好,送给每个孩子一支笔)
活动反思:
整节课在一次次的修改中得到呈现,对于没有涉足过的数学活动,让我着实伤了脑筋。在设计课程开始,我一步步踏入数学的领域,分类是时常出现在我嘴边的话。
整个活动按照课的设计流程进行着,在活动中,常出现在语言活动中的话语与思考缠绕在这次活动中,环节虽清楚,但小结的话语不够到位。对于孩子的回答不能很好的去提升与点评。课后教师的点评让我收获极大,理清了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同时也让自己对于分类的概念上问题提升了一个层面。针对提供分类的材料上,要更细心的去挖掘孩子的想法,与材料所带来的问题,可以再第一环节的材料上进行更改,也可以换种方法给孩子出示标志进行操作,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更好的去设计。
一次数学的分类,给我开启了一扇数学领域的小门,虽然课上的并不是很好,但思想上却开始被奥妙的它所吸引。相信继续去学习,大门会为我敞开。
19、中班数学教案活动《半圆形》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半圆形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表演,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半圆形(圆形二等分之后所形成的图形就是半圆形)。
2、知道2个半圆形合起来是1个圆形。
3、让幼儿能不受图形的颜色、摆放位置的干扰准确地找出半圆形。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故事头饰。
2、大量半圆形、图形机器人1张、半圆形拼图1张、图片卡3张。
活动过程:
一、师生共同表演。
1、表演活动。
2、故事后:老师:“哎,狐狸,狐——狸。”(狐狸不回头并走出门口)师问:“狐狸干什么呢?(拿不到奖品)为什么狐狸拿不到奖品呢?它的奖券哪里来?……(引导幼儿说出故事的内容)
小结:原来圆形的奖券给狐狸从中间撕开变成了2个半圆形。
二、幼儿进行故事表演。
请2位幼儿分别扮演狐狸和小松鼠,老师当山羊进行表演。
故事表演到最后,山羊对狐狸说:“狐狸,你别急着走,想拿到奖品去跟小松鼠商量一下吧,想想办法?
小结:两个半圆形合起来变成一个圆形。
三、发给每位幼儿一个纸圆,让幼儿把圆形变成半圆形,用手摸摸半圆形是怎样的,然后轻轻地告诉旁边小朋友。
四、利用游戏加深幼儿对半圆形的认识。
1、示图片卡,请幼儿从中找出半圆形。
A、先出示一张图形卡,全班幼儿一起找出半圆形;
B、依次出示2、3张图形卡,分别请2位幼儿比赛看谁最快找到半圆形。
五、寻找图形游戏。
1、出示机器人图形,让幼儿看看哪些是半圆形并数数一共有多少个半圆形。
2、拼图活动。
出示用半圆形拼成的图片,引导幼儿利用大小、颜色各不同的半圆形拼出好看的东西。拼完后告诉旁边的小朋友“我用几个半圆形变出什么来”。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20、中班数学教案《圆形》含反思
活动目的:
1、通过游戏的方式,幼儿认识圆形(圆面和圆圈)。
2、发展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圆镜,圆盘子,脸盆;圆形纸片若干,大、中、小圆圈各1只, 幼儿每人一套大、中、小圆
活动过程:
一、实物演示
1、(出示圆镜)这是什么?这面镜子是什么形状的?
2、(出示圆盘)这是什么?这只盘子是什么形状的?盘子的口实什么形状的?
出示脸盆(提问同上)
3、教师:小朋友,我们周围有许多东西是圆形的,你们动脑筋想一想,平时看到过哪些东西是圆形的?(幼儿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圆形的东西很多,在家里,在马路上,在幼儿园里,在许多地方我们都能看到。
二、图片演示
1、 出示图片:黑地板上贴有各种大小不同的彩色的圆形纸片。
教师:这里有许多漂亮的纸片,又红的,蓝的,绿的,黄的,小朋友看看他们都是什么形状的?这些圆形有大的,有小的,还有最小的呢。(教师用手逐一指出)你们看看这些圆形像什么?
2、出示图片:黑地板上贴有两个圆圈,红的大,黄的小。
问:这里有几个圆?那个大?那个小?(再出示最小的1个绿色的圆)现在这里有几个圆/?哪一个是最小的圆?(和幼儿一起说出大圆,小圆,最小的圆。)
教师:小朋友说得真好,这是大圆,我们就叫她大圆妈妈。这是小圆,我们叫她小圆宝宝。最小的圆呢,我们就叫她最小的圆宝宝。(幼儿复述一遍)
教师:大圆妈妈说话了,她说:“小圆小圆,我的好宝宝,我们来做游戏好吗?请到我的身边来,并排站好。”小圆就滚呀滚,滚到大圆身边和大院并排站好。
圆妈妈又说:最小的圆宝宝快来呀,请你也打我的身边来,并排站好。请一个小朋友帮小圆宝宝滚到妈妈身边去。现在,3个院都靠在一起了。
教师:圆妈妈又说话了:小圆宝宝,你再过来一点,让我们手拉手,一起跳舞吧!最小的圆宝宝你也来与妈妈拉着手一起跳舞吧!请一位幼儿帮忙。现在三个圆圈手拉手跳舞了。
教师:大圆妈妈非常喜欢圆宝宝,她又说:小圆宝宝你们全部进来,坐到妈妈身上来。小圆宝宝滚呀滚,全部滚到大圆里。圆妈妈又说,最小的圆宝宝你也全部进来吧!最小的圆宝宝也滚呀滚,全部滚进大圆里了。
教师:圆妈妈心里真高兴,她说:小圆宝宝请你到妈妈怀中来吧,妈妈抱你睡觉。小圆宝宝就滚到了妈妈身体的当中去了。
小圆宝宝说话了:最小的圆弟弟,请你到我怀中来,让我来抱你睡觉。那个小朋友会帮小圆宝宝的忙。好,现在大圆抱着小圆,小圆抱着最小的圆,3个圆真高兴。
三、幼儿操作练习。
幼儿每人一套学具,4只大小不同的彩色圆圈
教师:小朋友,你们没人有几个圆?请你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好吗?(幼儿自己拼放、游戏)。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21、中班美术教案《会变的风琴》含反思
教学目的:
1.学习用正方形的纸折叠风琴和簸箕。
2.认识折纸图示符号,学会按步骤.要求折叠。
3.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教学准备:
图示步骤,正方形纸每人两张,电子琴,范例
教学过程:
1.“小朋友,你们都知道唱歌的时候老师要弹琴,小朋友也喜欢弹琴,对不对?今天老师教小朋友做一架风琴,它和我们教室的琴可不一样,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导入活动)
2.教师出示范例,幼儿观察。
3.小朋友想不想折一个风琴啊?(幼儿:想)在折风琴之前我们先来认识几种折纸符号。(出示黑板画,知道:-----表示要折的线,-----(虚线)表示中心线,→表示要折的方向)4.观察一下黑板上老师画的折叠步骤,风琴怎么叠?(按折纸符号幼儿自己理解)
5.看老师做一次,仔细看老师是怎么折的?(教师示范,幼儿观察)
6.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用正方形纸按照折纸步骤,认清折纸符号,自己试一试。(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7.小朋友真聪明,拿好自己的风琴,看一下折出来的风琴还会变成什么?(拉开风琴变成簸箕)
8.让我们弹着自己做成的风琴,唱一首好听的歌吧!(幼儿和教师一起弹折成的风琴唱歌,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22、幼儿中班数学教案《会变的数卡》含反思
【活动设计】
幼儿对相邻两数的数差关系的感知,可为他们清楚地认识10以内的数的顺序及各数间的关系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因此,这一内容是幼儿对数的概念形成的重要方面。在认识数字1-5的教学中,我发现幼儿对1-5个数的读音、字形以及数字所表示的意义都掌握的较好,但对相邻两数间的数差关系感到很抽象。为此,我设计了一个拓展性活动“会变的数卡”,意在通过为幼儿提供实物和数卡,引导他们学习相邻两数由不同等变为相等,让幼儿通过实际的操作亲自去体验和感知相邻两数间的数差关系。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比较5以内数量的多少,学习用添1或去方法使两组数量相等,初步感知相邻两数间的数差关系。
2、引导幼儿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操作的过程和结果,
3、指导幼儿会正确地取用和整理操作材料。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的准备】
教具:1-5大数卡一套,红色圆片15个,绿色圆片5个,磁性教具(小兔5只、萝卜4个),磁钉6个。
学具准备:
第一组:1-5双面数卡人手一套,分类盒人手一个。每人20个雪花片。
第二小组:接画圆点
第三小组:添、去圆点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比比谁多谁少,想办法让它们一样多。
出示小兔和萝卜(数量在5以内),说说谁多,谁少?你是怎样判断的?想办法让小兔和萝卜一样多。(引导幼儿用添上一个萝卜或去掉一只小兔的方法使它们一样多)
2、会变的数卡
(1)出示1-5数卡,让幼儿给数卡排队,看清标志后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边排边说:我让X排在最前面,我让X排在最后面……。
(2)送圆片,看看数字是几就送几个卡片,边送边说:“数字1,我送你一个圆片,数字2,我送你两个圆片”
(3)数卡变魔术。幼儿闭眼,教师将数卡翻过去,请幼儿睁开眼睛看看数卡有什么变化,想办法让圆片和数字一样多,(引导幼儿说出:1添上1是2,1添上2是3,……),再将圆片翻过来,引导幼儿发现,数字变小了,圆片多了,必须用去1的方法才能使它们数量一样多,鼓励幼儿大胆讲述操作过程。
(二)小组活动
第一组:这个活动与刚才一样,先给数卡排队(让红色圆片对着自己),然后给数字送雪花片,送完后让数卡变魔术,看数字是否与圆片一样多,想办法让它们一样多,要变做变大声讲述。
第二组:接、画圆点。
第三组:添、去圆点。
(三)游戏:拍手问答。
(四)评价:重点表扬在活动中大胆讲述的幼儿和自觉按指令取用、整理材料的幼儿。
活动反思:
中班数学活动主要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整个活动给了幼儿一定的主动探究空间。孩子对数数——比较——添或减,这样一个过程清晰明了。通过实际的操作图片的添或减,来验证多了、少了、一样多,使抽象的数学变得具体化。
23、幼儿中班美术教案《会变的圆》含反思
会变的圆(中班)
设计意图:圆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形状,以熟悉的事物开展美术活动,具有很多新鲜和有趣的特质,本班幼儿思维比较活跃,对事物充满了新奇,但动手能力太弱,合作意识不明显,并且中班年龄段的幼儿具备了初步的动手能力,具有想象力,并对事物充满好奇。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增强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因此我设计了这一美术活动,意在通过活动增强幼儿的合作动手能力和发挥想象力,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活动目标:
体验动手做粘贴画的乐趣,感受动手动脑带来的快乐
能够小组合作创造出关于圆的粘贴画
能够了解圆的形状特征,知道可以利用圆组成不同的物体
活动准备:
环境创设---在教室中挂上有关圆的图片或相关的美术作品
知识经验---提前让幼儿在家学习关于圆的基本知识
物质材料---多媒体材料、不同颜色大小的圆、自制图画若干幅、图画纸若干张
活动重难点:能够自己动手完成一幅粘贴画
活动过程:
一、作品导入,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引出主题
出示关于圆的粘贴画作品图片,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播放多媒体资料,展示作品
1、播放PPT,让幼儿知道圆可以变出很多的物体
提问:小朋友们知道这都是什么动物吗?
这些动物都是什么形状的呢?
2、教师示范利用圆片组成不同的动物,让幼儿产出动手操作的兴趣
3、教师讲述正确的粘贴方法,提示幼儿要注意胶水的使用方法
三、分小组,让幼儿合作动手制作粘贴画
1.分发材料,每个小组一张图画纸,若干圆片和胶水
2.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粘贴,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动手能力的辅助
3.将幼儿的作品进行展示
四、总结课堂表现,给予幼儿鼓励
活动延伸: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带回家给父母欣赏,尝试回家利用不同的形状和父母一起进行粘贴画。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美术活动是为了让幼儿具备初步的审美意识,挖掘和发挥幼儿的创造能力。大班的幼儿已积累了较多的美术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我选择了各种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欣赏作品来拓宽幼儿的创造思路,提高幼儿的欣赏能力。
24、中班数学优秀教案《认识椭圆形》含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椭圆形。
2.能够用语言表达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3.体验欣赏和绘画活动的乐趣,能大胆、自由地表达。
4.让幼儿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
二、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PPT、熊妈妈、熊妹妹、椭圆形的镜子图片、圆形、操作册
三、活动过程:
1.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入活动。
引导语:“有一天,熊妈妈和熊妹妹一起去逛街。它们看到一家店里挂了好多的镜子,就走了进去。"出自:屈;老.师教案网"熊妹妹拉着熊妈妈走到一面镜子前问:“妈妈,这面镜子真奇怪!”
2.引导幼儿认识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1)出示椭圆形的镜子图片,请幼儿自由发挥。
(2)出示圆形,让幼儿感知椭圆形和圆形不一样的地方。
3.小结椭圆形的特征,重点引导幼儿能用语言表达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1)椭圆形两头比圆形长。
(2)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出来的折印不一样长。
4.引导幼儿说出日常生活中类似椭圆形的物体。
5.分发操作册,幼儿探索操作:
(1)引导按照颜色进行分类。
(2)引导幼儿按照大小进行排序。
(3)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椭圆形。
6.幼儿操作,老师巡视指导并重点指导能力较弱的幼儿动手操作。
7、老师对本次活动的操作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这节认识椭圆形的活动课结束了、觉得孩子还是学会了至少目标是达到了。我的这节活动是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去学习认识图形、我还是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通过本班孩子的特点来安排的,我们班幼儿很活泼所以不能用太沉闷的教学模式来上、我是想让孩子在动静交替的模式中去学习去探索。这节活动整个设计流程不错、就是在对孩子提问上有点差错、老是提问的不够准确。有的问题太过成人化了、这是我不足的地方。还有上课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老师把握程度不够。这是我应该注意的地方。
25、中班数学教案反思《会变的图形》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形象地感知空气的存在。
2、让幼儿体验在游戏探究中的快乐。
3、发展幼儿空间知觉和动手动脑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彩色的纸和小剪刀。
活动过程:
1.让幼儿猜想正方形能不能变成三角形、小正方形、长方形。然后将纸折叠,剪开变为各种图形。
将剪开的图形再拼成正方形。
2.让.幼儿将正方形变成4个小正方形,比比谁变得快,再将4个小正方形拼成原来的样子。(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再将正方形变成4个小三角形,然后还原。最后将正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正方形,然后还原。
3.将剪出来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进行各种组合,变成新的图形。并鼓励幼儿用语言进行表述。如:四个三角形可拼成风车;一个三角形加一个正方形可拼成一座房子等。
教学反思:
整节活动,孩子在游戏中感知,在情境中体验,在交流中分享经验,有效整合提升孩子已有的经验,活动简单,真实,自然,孩子们投入的表情,快乐的情绪,让我在一次体验到“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生活中各种多边形无处不在,各种形状的多边形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然而对于幼儿园的孩子,尤其是小班的孩子来说,图形是非常抽象的的概念,孩子们的生活给了我智慧和灵感。
26、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椭圆形 》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认识椭圆形,能将椭圆形与其它图形进行区分。
2、能够让幼儿找到与椭圆形相似的物体。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音乐《认识椭圆形》,红色、黄色椭圆形若干个、各种颜色的图形若干、小组操作图、椭圆形和圆形卡片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
今天我们去参观“图形游乐园”,路上要经过很多的图形,我们一边走一边读出它们的名字吧。(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幼儿听音乐一边走一边复习已认识的图形。
1、引导幼儿观察“图形游乐园”里有什么图形?
2、找一找“图形游乐园”里来了什么样的新朋友?
3、猜一猜新朋友叫什么?跟读“椭圆形”
4、点击“环球动漫城”图标,幼儿欣赏动画。“我们刚才听到的儿歌名字叫“认识椭圆形”,今天有三个小伙伴被带入了椭圆形王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二、认知理解:
1、教师提问:
①魔镜是什么形状的呢?
②他们踩着什么样的图形来到巧克力喷泉边?
2、视觉感知椭圆形:
①出示椭圆形,引导幼儿观察其边缘。(光滑没有棱角)
②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椭圆形教具,这些都是椭圆形。
3、视觉辨别椭圆形:
①出示圆形和椭圆形,通过重叠比较的方法发现椭圆形比圆形扁,呼啦圈演示。
②通过比较椭圆形和圆形的两条中心线不一样长。
③出示所有大小、颜色不同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请幼儿从中找出椭圆形。并验证。
三、操作体验:
1、第一组幼儿 给椭圆形涂色:将椭圆形找出来、涂上同一种颜色。
2、完成《迪多游戏乐园》第21页“大象的晚餐”游戏。
四、经验迁移:
寻找生活中见过的哪些东西是椭圆形的如:椭圆形的鸡蛋、镜子、包装盒、饼干等。“我们去外面看看有没有椭圆形的东西好吗?跟客人教师再见!”
随音乐退场。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是一个数学活动,先出示不同的图形,让幼儿辨认图形特征,整节课程,思路清晰,设计完整,气氛活跃。感知圆形和椭圆形的不同,了解椭圆形的主要特征。提高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引导幼儿说出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的类似椭圆形的物体。孩子们在活动中收获的不仅是对圆形和椭圆形,更重要的他们懂得如何去区别它们之间的不一样。孩子能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大胆想象并能说出相应的图形名称,能在不同的图案中找出不同的图形再通过自己动手拼图,更加进一步掌握了图形的特征。
不足之处:
语言不够亲切,缺乏亲和力、幼儿动手操作粘贴时间较长、缺乏了鼓励孩子的语言、看到幼儿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品,便非常的无措,对个别幼儿的指导不够、语言不精炼,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还要多加学习。
27、中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排列》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两种颜色的花片按一定规律排序,初步掌握两种物品的不同排序规律和方法。
2.感受多种有趣的排序现象,体验排序在生活中的运用。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人手一面镜子、一张已经折叠好的餐巾纸、水彩笔,两面镜子不同组合方式的标志贴在展示板上。
2.花片、皇冠若干。
活动过程:
(一)学习排序1.第一次排序:
(1)指导语:小朋友看看桌上有什么?请你找到这个红宝石做为起点,让这些小花片有规律地在这上面排一排队。(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幼儿操作后交流:你是如何排的?
(2)请你再次设计花边,最好和别人不一样。幼儿操作后出示一个个排列方法,并小结:原来两种花片就可以有这么多不同的排法。指导语:小朋友,你们真棒!请你让小花片回到小篮中休息一下。
2.第二次排序:
(1)指导语:有个小朋友要过生日了,邀请我们一起参加生日会,我们来做个生日皇冠,去参加生日会吧!请你先在这上面有规律地排上花,要和刚才排得不一样,再把它围起来,变成个皇冠,请你试试吧!
(2)幼儿操作后:你成功了吗?有什么问题?谁来帮助他。
(3)纠正幼儿封闭形曲线的排序中出现的问题:这是一个圆,我们排的时候要是按这个特征排的话,就要注意这一组的完整性,这样会更美。
(4)请幼儿把生日皇冠上有规律的排列进行一下调整,注意一组的完整性。
(5)幼儿操作,并把生日皇冠戴上头上。
(二)镜子里的排序,体验排列方式的不同1.制作生日礼物:花手帕。做花手帕也有一个要求:上面的图案也要有规律地排列。
2.指导语:这儿有张餐巾纸,请你用笔在这上面添画一下,我们来请这两面镜子帮忙变戏法,把礼物变出来。幼儿画完后,看看我们的画在小镜子手拉手时会发生什么变化?幼儿用两面镜子,探索,观察镜中的变化。
3.交流发现:镜子里的图案排列得有没有规律?象什么?这么多图案是怎么排列的呢?
4.我们从镜子里把礼物请出来,好吗?打开餐巾纸。
5.指导语:其实,生活中很多东西都会用到这些有规律的排列,瞧!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能发现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秘密!
6.现在,我们戴上皇冠,捧好礼物,准备去参加生日会吧!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28、中班数学教案《我会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2.会手口一致的点数,并说出总数。
3.能按数拿取相等数量的物体。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实物纽扣、树叶、珠子等一到5个,圆点卡片一到五个。
2.图片一幅,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复习"5"以内的数数。
1.出示图片,幼儿观察、自由讨论。
教师:开学了,小兔要送花给我们小朋友。大家看一看,上面都有些什么?小朋友们一起数一数图中各种东西的数量(一辆小车、一只小兔、两个车轮、三个气球、四只蝴蝶、五朵花)。
1.教师说图中的任一内容,幼儿出示相应数量的圆点卡片。
2.幼儿操作练习:按数取物。
1.请幼儿观察篮子里的物品,说一说哪些可以放在一起数,哪些不可以放在一起数。为什么?
2.请幼儿拿出各种实物,数一数,各有几个,说出总数。
3.教师报数,请幼儿拿相等数量的物品。
3.玩"手指游戏"。
游戏开始,教师和幼儿边说儿歌边做动作:拍拍手,藏小手(双手放背后)。[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你出"5"(教师伸出5个手指),我出"5"(幼儿伸出5个手指)。数一数。对不对?(幼儿点数手指,并说出总数。)对,对,对。(用同样方法,教师分别出示1个、2个、3个、4个手指,游戏反复进行。)
4.完成幼儿操作材料《我会数》。
1.观察图画,理解图意。
提问:你们看见了什么?小猴有几只?
(2)交代操作要求。
提问:5只小猴可以用几个圆点表示/
(3)幼儿操作。
活动延伸
让幼儿结伴相互数数对方身上有些什么,各有多少。(如:1个鼻子、2只眼睛等。)
活动建议
家长在休息日带幼儿外出活动时,可引导幼儿寻找周围的物体,进行数数活动。
教学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幼儿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老师的互动很好。老师的有些引导还不够到位,要多让幼儿表达,以后上课要多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29、中班数学课教案《会变的图形》含反思
【教学目标】
会进行图形折叠、分割、拼摆,使图形变化,辩认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及其关系,发展空间知觉和动手动脑能力。
【教学准备】
正方形纸、小刀。
【教学过程】
(一)变魔术
让幼儿猜想正方形能不能变成三角形、小正方形、长方形。然后将纸折叠,剪开变为各种图形。
将剪开的图形再拼成正方形。
(二)幼儿操作
将正方形变成4个小正方形,比比谁变得快,再将4个小正方形拼成原来的样子。
将正方形变成4个小三角形,然后还原。
将正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正方形,然后还原。
(三)图形组合
将剪出来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进行各种组合,变成新的图形。并鼓励幼儿用语言进行表述。如:四个三角形可拼成风车;一个三角形加一个正方形可拼成一座房子等。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师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参与性,引导幼儿在课堂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并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体验成功快乐。
在活动中教师也出现了很多不足之处,如:在幼儿操作时,教师没有及时给幼儿提出正确的要求导致幼儿在操作中出现课堂混乱的现象。幼儿拼出图画的内容不够丰富,教师也没有继续为幼儿丰富图画内容,这个环节有所欠缺。在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时,教师的情绪不够高涨,没有和幼儿做到分享快乐。
30、中班美术优质课教案《会变的半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根据生活经验,画出看过的半圆形物体以及想象的半圆形物体。
2、能给图画添加背景。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
各种半圆形若干、胶水、蜡笔、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 导入部分,引起幼儿的兴趣。
1、昨天,老师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仙女,她有一根魔术棒,她走过每一个地方,用魔棒一指,那些五彩的半圆形的石头就会变成各种东西,非常神奇。小仙女也送给老师一根魔术棒,我们也一起来变一变,好吗?
2、看这里也有许多五彩石,我们一起说:“魔棒,魔棒,变变变。”看变出了什么?"文.章出自屈a老师教.案网"(出示范画)。提问:半圆形的石头是怎样变成小刺猬的?
3、再一起变小鱼和螃蟹。提问:半圆形的石头是怎样变成小鱼的?
4、小仙女还想考考我们小朋友,半圆形的石头还可以变成什么?
5、老师也帮我们小朋友准备了许多五彩的石头,老师要请小朋友来做小仙女,把半圆形的石头变成各种各样的东西。
二、 幼儿作业,教师指导:
小朋友先在石头的后面涂上胶水,将小石头贴在纸上,然后用记号笔将小石头变成你们想变的东西,并给他们涂上漂亮的颜色。
三、评价:
展示幼儿作品,互相介绍。
活动反思:
《纲要》指出:"艺术是情感启迪、情感交流、情感表达的良好手段,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手段。"而本次活动建立在幼儿对半圆已经有所感知的基础上,让幼儿从感受到发现再到创造性的表现,幼儿喜欢画贴近自己生活的东西,不喜欢拘泥于摹写对象的真实形象。
31、中班数学教案《美丽的花》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这节数学活动是中班上册课程中能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的好的背景。
活动目标
1、在观察的基础上,能掌握图形排列的规律。
2、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要知道图形排列规律。要知道花边颜色有规律地排列图形。
活动准备
颜色排列范烈图 。图形排列范烈图。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老师;我们穿的新衣服上有许多美丽的花边。小朋友,今天我们自己来做花边好吗?
二、展开部分
出示图形排列范烈图
老师让幼儿观察。然后让幼儿画出圆形,三角形等图形。。
出示按颜色排序的范列。
引导幼儿观察按颜色排列的循序
掌握幼儿用书里的基本内容。
教学反思
活动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活动内容、教学理论、幼儿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以下方面无论是与否,都应该分析是与否的原因,从而总结经验或提出改进措施)
⑴对幼儿发展的反思,例如,是否被理解、尊重、接纳?是否有适度的自由空间?[.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是否能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师的互动,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自主发展?
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例如,是否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是否能把握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及其发展线索?能否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⑶对师幼互动的反思,例如,师幼配合情况,教师能否依幼儿的需要调整教学。
3. 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4. 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5.对活动效果的评析。在对目标、策略的验证与分析中找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明确今后改进与完善的方向。
32、中班美术教案《会变的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地在自己的手部用各种颜色的点、线、面进行想象装饰。
2、充分让幼儿感受在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上作画的愉悦。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玩过一些手指游戏。
2、观察过手影。
(在以上活动中,幼儿对手的变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水粉颜料、水彩笔每组一套,手的联想造型图若干,抹布每组2块,棉签若干。
活动过程:
1、欣赏“手的联想造型图”,激发幼儿兴趣。
师:<出示“手的联想造型图”>“老师为小朋友带来了几幅有趣的图画,他们是什么?”
幼:“长颈鹿、大白鹅、孔雀、青蛙、琴师吹笛、小合唱。”
师:“你们知道这些不同的动物、人是什么变成的?”
幼:“用颜料在手上画画,是手变成的。”
(评:幼儿对“手的联想造型图”非常感兴趣,通过观察,他们发现了手可以变成许多不同的作品。幼儿的情绪被提升。)
2、组织幼儿玩变手游戏,发展幼儿想象。
师:“这些能干的手变成了这么多不同的东西,你们的小手会变吗?变一变,变成了什么?”<引导幼儿自由想象变出手的不同形象>。
幼1:“我的小手变变变,成小猫喵喵喵。”
幼2:“我的小手变变变,成小羊咩咩咩。”
幼3:“我的小手变变变,成小鸟叽叽喳。”
幼4:“我的小手变变变,成小兔跳跳跳。”
幼5:“我的小手变变变,成水壶咕噜噜。”
(评:让幼儿的小手变一变,使他们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玩玩想想讲讲,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幼儿边想边说的过程,是自己构思作品的过程。引导幼儿说出与众不同的想法,给幼儿提供了互相交流的机会,同时也使幼儿体验到变手游戏的快乐,而且为后面的活动做了铺垫。幼儿的情绪更加高涨。)
3、组织幼儿装饰小手。
师:“老师的手也会变,你们想不想知道?”
幼:“想。”
师:“我的小手变变变,变成什么?”
幼:“变成小猫喵喵喵。”
师:“变好了就不动了。
师:<边讲解边示范作画方法>“用颜料装饰一下,它会变得很漂亮。
用棉签蘸上我需要的颜色,画上眼睛、鼻子、嘴巴、美丽的蝴蝶结。瞧,变成了一只可爱的小猫,喵喵。”
师: “你们想不想也来装饰一下你的小手变出的东西?”
幼:“想。”
师:“自己不好画的地方可以请老师、小朋友帮帮忙。”
(评:幼儿认真地观察了教师装饰“小猫”的整个过程,最后不由自主地拍起了小手,脸上洋溢着笑容。听完教师的最后一个字,便急不可耐地走到桌子旁边动起手来。)
4、 幼儿作画过程中可以互相交流,教师巡回指导。[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帮助有困难的
幼儿进行手的变化联想,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装饰。
(评:绘画创作过程中适时适度的交流,给幼儿创设了同伴之间互动的机会,引发了更多的自我表现。由此,我们体会到,在幼儿绘画创作中,同伴之间的互动比单纯的师幼互动对幼儿的影响更大。)
5、欣赏讲评活动。
师:“装饰好的小朋友可以让大家猜一猜,你的小手变成了什么 ?”<鼓励幼儿互相讲述,个别幼儿讲述,表扬幼儿不同的作品。>
活动反思:
《会变的小手》这首儿歌贴近幼儿生活,幼儿容易理解。整个活动循序渐进,层次清晰,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多种感官,提高了他们的动作表现力。在教学中,我大胆的放手,让孩子们尽情的用动作表现手的变化,并及时的加以引导,使他们在相对自由、宽松和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诗歌,在玩乐中学习诗歌。孩子们人人参与,特别是在看手影图片进行创编活动时,孩子们更是情绪高涨,大胆的模仿手影的动作,到活动结束他们还意犹未尽。
33、中班数学教案《椭圆形变变变》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发展目测力、判断力、寻找生活中的椭圆形。
2.在与圆形的比较中学正确感知椭圆形。
3.能根据其特征在许多图形中找出椭圆形、学会认识椭圆形。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卡片一套 。
2.各种图形卡片。
3、碟片、石头、糖、面包、树叶、苹果、鸡蛋。
4、音乐。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认识椭圆形。
活动难点:
寻找生活中的椭圆形、利用椭圆形自创与操作。
活动过程:
一、 手指游戏《手指变变变》导入主题。
1、 和幼儿一起玩手指变变变的游戏。
2、用毛根变魔术(各种椭圆形的东西)
3、复习已经认识的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师:今天我们班又来了一个新的图形宝宝、它是谁呢 ?想不想认识一下新的朋友?
我们一起把它变出来好不好,咕噜咕噜变、椭圆形宝宝出来了,小朋友们好,我是椭圆形宝宝,很高兴认识大家,椭圆形宝宝非常有礼貌、我们是不是也要向它问好呢!
二、了解椭圆形的特征。
1、师:我这里有两个图形一个是圆形一个是椭圆形,它们有什么不同?找一找哪个是长长的圆、扁扁的圆? (圆形圆一点、椭圆形扁扁的比圆形长一点)
师:我们把这个长长、扁扁的圆 、叫做椭圆形。
2、请小朋友说一说我们生活中哪些东西是椭圆形呢?
三、寻找椭圆形。
1、出示准备好的道具、这里也有椭圆形看看谁最先找出来。
师:调皮的椭圆形要和我们捉迷藏,我们一起找一找哪些东西像椭圆形?
出示碟子、树叶、苹果、鸡蛋、糖、面包、石头、等。
四、幼儿拼图并点评。
1、教师在黑板上演示用各种图形简笔画(.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2、把准备好的图形拼作一幅画。
3、幼儿的操作教师指导。
4、展示幼儿作品、加以鼓励。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是一个数学活动,先出示不同的图形,让幼儿辨认图形特征,整节课程,思路清晰,设计完整,气氛活跃。感知圆形和椭圆形的不同,了解椭圆形的主要特征。提高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引导幼儿说出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的类似椭圆形的物体。孩子们在活动中收获的不仅是对圆形和椭圆形,更重要的他们懂得如何去区别它们之间的不一样。孩子能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大胆想象并能说出相应的图形名称,能在不同的图案中找出不同的图形再通过自己动手拼图,更加进一步掌握了图形的特征。
不足之处:
语言不够亲切,缺乏亲和力、幼儿动手操作粘贴时间较长、缺乏了鼓励孩子的语言、看到幼儿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品,便非常的无措,对个别幼儿的指导不够、语言不精炼,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还要多加学习。
34、中班数学教案《花灯会》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运用先目测部分,再接着往下数的方法,正确感知7以内的数量。
2.按标记分类记录物体数量。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花灯:(其中4个红灯笼一组,另3个灯笼分散在旁边),图片卡。幼儿活动材料。
活动过程:
一、感知7以内的数量
1.元宵节真热闹,有好多好多的花灯,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多少花灯呢?(出示灯笼)
2.你知道有几盏红灯笼?<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3.你是怎么知道有7盏灯笼的呢?
4.那你们想不想也来试试这个好办法呢?
二、目测练习
1.目测一组:老师有一种又快又简单的好办法,能一下子就知道有7盏灯笼了:先看这一组有几盏灯笼,在心里记牢,然后再看看旁边的灯笼,接着往下数。
小结:
幼儿操作请你们看自己手上的卡片,用老师刚才的办法来说说有多少花灯?
2.和同伴交换一下卡片,巩固目测卡片上物体的总数。
三、幼儿操作练习分类记数
1.出示幼儿活动材料
请小朋友看一看,图片上有些什么?有哪些小动物?有些什么样的花灯?
2.交代操作要求:
强调:看标记,数一数每种灯有几盏,用线连接。
3.幼儿操作记录。
四、作业讲评
1.作业评价:他在兔子灯标记的旁记录了数字几?那他记录的对不对?集体验证,和他一样的人举手。
2.那一种灯笼是6个?
活动反思:
语言活动我最喜欢组织的是故事类的,儿歌我觉得要让幼儿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幼儿对于里面的文学语言比较不能理解,对于儿歌的意境也比较难体会。所以每次在组织儿歌活动的时候我都尽量找一些图片或用一些动作等来帮幼儿理解,让幼儿更好的体会儿歌、理解儿歌。
今天所学的儿歌“数花灯”,所表现的情景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是不熟悉的,因此,我借助于视频,让孩子来观看元宵闹灯会的情景,这样一来,孩子们有了比较多的经验,再帮助他们分类花灯来巩固记忆,所以,课堂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孩子们在学习儿歌的同时也巩固了数量的知识。
35、中班数学教案《分辨圆形和半圆形》含反思
设计意图:
认识半圆形是中班上学期的教学内容,本节课幼儿在认识圆形的基础上,观察、比较、操作、对比等方法认识半圆形,总结出半圆形的特点。本节课属于概念课,重点在于理解概念,要求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半圆形的主要特征并能正确识别。从教材结构来看,活动中要突出对幼儿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培养。
活动目标:
1.认识半圆形,能正确区分半圆形和其他图形。
2.感知半圆形的基本特征,初步体验半圆形和圆形之间的关系。
3.对图形感兴趣,培养幼儿对图形的观察能力和分辨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认识半圆形,了解其基本特征,能正确区分它和其他图形。
活动难点:
感知半圆形和圆形之间的关系知道两个一模一样的半圆能拼成一个圆形。
活动准备:
一个较大的圆,中间有切割线,能分成两个半圆;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图形若干;幼儿操作图卡(大小不同的半圆若干);PPT.
活动过程:
一、故事欣赏,引出主题。
播放故事DVD,
二、认识半圆形。
1、结合故事情节,认识半圆形,初步感知圆形和半圆形的关系。
师:猴子四兄弟遇见的第三只怪兽是什么形状的?猴四弟用剑把这只怪兽变成了什么?(半圆形)
2、教师出示各种不同形状的图片,引导幼儿从中找出半圆形和圆形。
师:老师这里有许多图片,请你们从这些图形里找出圆形和半圆形。
3、游戏:找朋友。引导幼儿使用操作卡,进行探索和拆分,了解圆形和半圆形的特征及关系。
师:“认识了半圆形,现在我们和半圆形来做游戏吧,这里有许多的半圆形,你们要找到一样大小的半圆形才能成为好朋友,大家一起唱歌找朋友吧。
4、小结:刚才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手中的半圆形拼起来会变成圆形有的不会呢?
原来两个一样大的圆形才能拼出一个完整的圆形,像这样将圆形分成大小相等的两个形状就是半圆形。半圆形是圆形的一半。
三、活动结束,寻找生活中的半圆形。
师:生活中的那些东西像半圆形呢?我们一起找找看。
教学反思:
《认识半圆形》这节课我借助ppt故事情景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并且让孩子在观察和操作中了解了半圆形的特征,孩子们都能踊跃的参与进来,并且动手将圆形变成半圆形。[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接着找一找生活中的半圆形孩子们的观察仔细,思维发散,并且出示课件时孩子们开阔了眼界。在材料操作上巩固了所学知识。本次的活动比较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经验,激发了幼儿自主探索,给了幼儿一个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在一次次尝试中积累了经验,学会了自主探索的学习。
36、中班数学详案教案《会变的小鸟》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会变的小鸟”是四个人集体备课的一个美术活动,第一次讨论备课时,教师们说为孩子准备好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如圆形(鸟的头)、椭圆形(鸟的身体)、半圆形(鸟的两个翅膀)、三角形(鸟的尾巴)。这样准备,对孩子来说操作起来基本上没有很大的困难,也没有很大的挑战(就是摆图形的各个造型)但是对于老师来说,要剪出这么多的几何图形,工作量肯定很大,两个很大的弊端。于是,我们进行了第二次的讨论:在纸上画出鸟的各个组成部分,按照幼儿人数进行复印,教学过程中,让幼儿进行涂色和剪下来,再进行拼图和粘贴。这样做了,幼儿剪、涂色、拼图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应该来说幼儿肯定喜欢,也在这时减轻了教师的准备,把美丽的过程送给幼儿来完成。反复地思索了两个不同的讨论过程和结果,我突发奇想,其实想得再周全一点,两种准备过程都把幼儿的能力框住和约束了,怎样充分地启动幼儿自身所拥有的能力,让他们在自主、自乐的情况下,把过程进行得更加完美,我想到了让幼儿自己来设计鸟的各种组成部分。
活动目标
1、学习折纸的技能,发展幼儿手指肌肉,动作协调的能力。
2、了解鸟儿各种各样的姿势,学会折纸。
3、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良好习惯。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让幼儿学会折纸的方法,体会共同创作一幅画的乐趣。
活动难点:幼儿能折叠出各种姿势的小鸟。
活动准备
各种颜色的正方形纸若干,胶水。
活动过程
一、 欣赏音乐,动听的鸟叫声。 小朋友们,你听到了什么声音?你们看见过小鸟吗?(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它是什么样的呢?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呢?
二、 出示图片:大树。
1、你们瞧瞧,这棵树孤单吗?那请小朋友来帮老师找一找树的好朋友.它是谁?那请小朋友来帮老师介绍介绍小鸟,你觉得小鸟美在什么地方?
2、小鸟喜欢在什么地方玩呢?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小鸟飞翔。
3、小鸟喜欢吃什么呀?(害虫)小鸟是我们朋友,我们要爱护它。
4、小朋友们,在看看小鸟是什么样子的呢?( 脑袋、身体、翅膀、尾巴是像什么图形?)
三、 师示范折叠“一只鸟”。
1、师:现在我多么想有只小鸟来到我们教室里,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你们欢迎小鸟来吗?请小朋友看看教师是怎么做的呢?
2、教师示范折叠小鸟:
1)一张正方形纸,先是顶对角对折一次,出现了两个相同的三角形。
2)用同样的方法在刚才折叠出的两三角形中各对折一次,对折完后再合并,这就出现了鸟的身体
3)还差鸟儿的头,把顶点的一角再向下折一个小三角形来,做小鸟的头嘴巴。
3、请幼儿跟老师一起动手做制作。
小朋友们在课桌上拿起自己喜欢的颜色的纸,跟老师一起动手做一做。
4.小朋友自己动手来尝试着做一做各种不同姿势的小鸟来,并且把自己做的小鸟贴在我们的那棵孤独的树朋友上,让我们的树朋友不再孤单吧。让我们教室到处都是美丽的小鸟吧。师巡视指导,注意把身体的各部分紧挨在一起。
四、 展示活动。 请小朋友到教室里参观,看看谁贴的小鸟最漂亮,你觉得它哪里漂亮呢?师给创作较好的幼儿颁奖。小朋友们,现在我们和小鸟们一起外面去玩耍吧!
教学反思
多从孩子的角度和能力出发,准备充足和丰富的材料,让幼儿在已有能力的基础上学会表达,并能在模仿制作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创造,这就是美术要获得的一种提高。我想,在本次活动中,我做到了,虽然准备的过程中,我思考得更多,思索着行动和准备,但看着孩子们那样尽情地表达着,快乐于美术活动之中,我心满意足了。
37、中班数学教案《彩色的风筝》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能将风筝的不同区块分解为颜色和形状两种我特性。
2、 能进行颜色、形状和空间位置的二次对应关系练习。
3、 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4、 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1、 孔雀、鳄鱼、大象、小马的图片各一张。
2、 菱形格
3、 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和菱形图卡各一张。
4、 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纸卡各一张
5、 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 游戏:“我演你猜”
教师做动作请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小动物?幼儿模仿教师用相应手、脚做相应的动作;教师出示菱形格,把四种动物分别放在菱形格里相应的位置。
2、 游戏开始 教师在菱形格的某个位置出示小动物的图片,幼儿看到什么动物就对应某个部位做相应的动作。
慢慢过渡到只在菱形格的某个位子打勾,幼儿看到在哪个位置有勾就做什么动作。“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即将菱形格相应的位置和动作建立起对应关系 复习几种常见的图形,如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菱形,将勾换成各种形状继续游戏。
复习几种常见的颜色如红、黄、蓝、绿,再将图开换成颜色继续游戏
3、 打开幼儿用书或观看挂图,完成连线练习。
教师交代题意并示范做题方法,请幼儿按照要求进行连线。
教师指导帮助能力较差,或没有弄清楚题意的幼儿 幼儿之间互相检查,交流讨论。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38、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妈妈的生日礼物》反思
孩子们都喜欢过生日,不管是谁的生日。以此为题材,贴近幼儿生活,幼儿对活动充满期待。在游戏中幼儿能将数量相等的物体接在一起,初步感知6以内物体之间的等量关系,幼能积极动脑思考,探索前后两头接龙的方法,通过活动幼儿学会与同伴合作游戏。
活动目标
1、能将数量相等的物体接在一起,初步感知6以内物体之间的等量关系。
2、能积极动脑思考,探索前后两头接龙的方法。
3、学习与同伴合作游戏。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实物接龙卡若干张,礼物盒;幼儿用书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妈妈的礼物
1、教师出示一个实物盒:宝宝过生日,妈妈送了一份礼物给宝宝。猜一猜,礼物盒里会是什么礼物呢?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2、请幼儿打开礼物盒,取出礼物:妈妈送的是什么?这些卡片上都有些什么?引导幼儿观察卡片,了解卡片中间有一条线,把卡片分成两部分。每一部分上都有许多笑实物。
二、了解游戏玩法。
1、妈妈送的这些卡片式两个小朋友一起玩的,游戏名字叫“接龙”。接龙的时候,要把一样多的东西接在一起。想一想,应该怎样接?
2、师与一幼儿进行示范,请幼儿轮流分发接龙卡片,商量谁先出卡片,知道一人出一张进行接龙。启发幼儿思考,鼓励幼儿示范接龙游戏的玩法。引导幼儿讲述为什么这样接,知道要把一样多的东西接在一起。
3、师幼共同检查接龙结果,进一步引导幼儿讲述:几个XX和几个XX一样多……引发幼儿思考:如果后面接不下,那该怎么办?
三、幼儿操作活动
1、等量接龙。两名幼儿玩一组图片。幼儿观察接龙卡上的实物数量,将一样多的实物接在一起。
2、给动物送食物。观察卡片上的动物和食物,请幼儿先给动物排排队,再帮他们找出他们喜欢吃的食物。
3、画出一样多的。数一数每张卡片上有几个物体,给一样多的物体打勾。
四、活动评价
1、展示一套没完成的接龙游戏,请幼儿观察后面能不能接?启发幼儿思考:后面接不下时可以往哪里接?
2、表扬能与同伴轮流分卡片、出卡片的幼儿,鼓励幼儿友好地与同伴一起游戏。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设计层层递进,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为主旨,结合幼儿的生活实践,将抽象的按规律排序具体化、生活化,从而帮助幼儿轻松的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通过给妈妈制作生日礼物,使幼儿对有规律的排序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积极性、主体性得到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9、幼儿园中班数学《会变的图形》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会变的图形》是选自体验探究交往课程中班的一个内容,目的在于使幼儿通过本次活动,能按照所提供的图示,选择合适的图形进行拼图,并探索用多个图形拼出不同的造型,能认真倾听同伴的发言,学会相互合作。激发幼儿思维能力和探索的兴趣;通过活动,让幼儿懂得图形不同的摆法,可以创造性地摆出各种造型。
活动名称:
中班《会变的图形》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各种图形的特征,能区分这几种图形。
2、能用各种图形拼搭出不同的图案造型,发展幼儿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3、体验操作的快乐,喜欢参加数学活动。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能用各种图形拼搭出不同的图案造型,发展幼儿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活动准备:
1、知识的准备:幼儿已经认识几何图形。
2、物质资料准备:奇妙箱,幼儿操作用的四种几何图形若干。
3、各种图形卡片、记号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我们又来到了快乐分享时刻,欢迎小朋友。今天宋老师要给小朋友分享的是《会变的图形》。
一、出示一个神秘箱,吸引幼儿。(小朋友们猜猜看,会有哪几个图形宝宝呢?)
二、游戏:找一找
图片中那些物品是(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依次找出来。
圆形:手表、坐垫、首饰盒。
正方形:手表盒、魔方、门禁卡。
长方形:手机、香烟盒、笔记本电脑、冰箱。
三角形:三角尺、风筝、耳坠。
三、拼图环节。
导语:今天我们认识了四个可爱的图形宝宝: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也能够分辨出不同物品的形状,小朋友们的本领真大,所以图形宝宝要和我们做游戏《变魔术》,让我们看看这些聪明的图形宝宝它们都变成了什么、
1、一只小鸡。
2、一朵小花。
3、一座房子。
4、一条小鱼。
四、欣赏图形拼图
小朋友们看到这些有趣的魔术拼图你们开心吗?想动手拼吗?
宋老师教的方法记住了吗?希望你们能够大胆想象,能够用不同的图形拼搭出不同的图案造型。
五、结束语:我们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让我们期待下次快乐时刻,小朋友们再见!
教学反思:
整节活动,孩子在游戏中感知,在情境中体验,在交流中分享经验,有效整合提升孩子已有的经验,活动简单,真实,自然,孩子们投入的表情,快乐的情绪,让我在一次体验到“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生活中各种多边形无处不在,各种形状的多边形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然而对于幼儿园的孩子,尤其是中班的孩子来说,图形是非常抽象的的概念,孩子们的生活给了我智慧和灵感。
40、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大大小小的图形》反思
教材分析:
《大大小小的图形》是百科画册上“圆圆的世界”中一个教学活动。这个活动主要是利用自然物来进行测量。(如:回形针、筷子、脚步、小棍、绳子等)作为测量工具,仅局限于简单工具的测量而不是标准工具的测量。
《刚要》中明确指出:“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乐趣”。根据这一要求,利用测量活动将幼儿生活中的内容数量化,不仅能够使幼儿轻松积累测量的经验,而且能从中体验到测量的乐趣。那么,为了激发幼儿测量的兴趣,让幼儿了解测量的知识,积累测量经验,学会做简单的测量记录。因此,本次活动我设计为一个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从测量孩子的图形(正方形)开始,利用孩子常见的“回形针”为自然物,在活动中放手让幼儿大胆进行尝试,将幼儿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动手操作中不仅获得知识经验,而且还获得了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能力的提高。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物测量图形的边长,探索并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会用圆圈、短线简单的图形记录测量结果。
3、能积极愉快的参与活动,体验测量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教具: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各种图示、照相机。
学具:每人一个正方形、彩色回形针若干、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引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出示大小不等的正方形)今天,赵老师带来了两个正方形。正方形有几条边呀?而且正方形的四条边都是一样长的。那小朋友看看,这两个正方形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你是怎么知道的?
幼:四条边,这两个正方形不一样,是用眼睛看的方法。
师:用眼睛看是一种办法,那还有什么办法也可以知道他们的边不一样长呢?
幼:用尺子量。
二、探索怎样来进行测量:
师:对的,用尺子也可以来测量。可是,老师这里只有一把尺子,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的回形针,这个可以测量吗?
幼:可以、不可以…….
师:好,现在桌子上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一个正方形和回形针,你们自己去想一想、试一试吧。(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交流:谁来说说你是利用回形针怎样来测量的?(请小朋友演示)
三、幼儿尝试测量正方形的边长:
师:今天我们就用一个接一个的方法来测量这个正方形的边幼多长?量好后你数一数用了几个回形针就画几个圆圈记录在回形针的上面。(拍照并提醒幼儿:测量时一定要把一条边全部测量完)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交流:刚才小朋友在测量的时候,王老师帮你们拍了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师生一起观察讨论是否把正方形的一条边全部测量完?用了几个回形针?怎样测量才正确呢?)根据孩子出现的情况出示图示。
师生共同小结测量方法:原来正确的测量,应该把回形针对齐一条边的顶头,然后沿着这条边一个接一个排起来,一直排到边的另一头。(幼儿跟老师念两边测量的正确方法)
四、幼儿再次尝试测量正方形的边长:
师:那么,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个正确的方法再来量量其他的一条边。看看,到底用了几个回形针?但是,这次要用画短线来进行记录测量结果。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拍照)
交流:刚才小朋友在测量的时候,王老师帮你们拍了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师生一起观察讨论是否把正方形的一条边全部测量完?用了几个回形针?怎样测量才正确呢?)教师与幼儿一起测量求证。
小结:原来,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有七个回形针那么长。
五、延伸活动:
那赵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棉签、吸管,用它们来测量会用几个呢?会发现什么秘密呢?我们回到教室去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试试看吧!
活动反思:
中班幼儿对单个的图形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图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还不够。然而,帮助幼儿理清这些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要对事物有一个完整、全面的认识,就必须把它与相关事物进行比较,这也是我设计此活动的初衷。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和思维特征设计将数学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去,选择他们熟悉的情境进行游戏,他们很感兴趣。此次的教学活动进行的很顺利,也很完美。
41、幼儿中班数学优秀教案《会变的圆》反思
设计意图: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该引导对周围环境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的现象产生兴趣,应该构建他们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没写简单的问题。为此我设计了此次的活动,中班小朋友的思维方式主要是直观形象思维,活动中我将枯燥的几何图形转变为了可爱的圆宝宝们,让圆宝宝们通过变魔术引出此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并在吸引幼儿的同时,发展幼儿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认识半圆和椭圆。
2.能从许多图形中找出这两种图形。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6.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7.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认识半圆和椭圆。
活动难点:并能够在事物拼贴的各种图形中找出哪里是椭圆,哪里是半圆的。
活动准备:
1.圆,半圆,椭圆,数量若干(每种同类图形的大小,颜色有区别,如有红圆,绿圆,大圆小圆等)。
2.用几种图形拼成的花,动物等。
3.操作材料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1.认识半圆和椭圆,区别他们与圆的不同。
(1)认识半圆,并与圆做比较。
老师:(出示圆)这是什么?
圆宝宝会变魔术哦,小朋友们,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圆宝宝它变成了什么呢?
(出示半圆)学说:这是半圆。我们一起来和半圆宝宝打打招呼吧。
(把圆和半圆放在黑板上)小朋友们,你们看一看,半圆和圆有什么不一样呢?
(2)认识椭圆并于圆做比较。
教师:小朋友们,刚刚圆宝宝变魔术把圆变成了半圆,现在呀,圆宝宝又要开始变魔术了,这次她会变成什么呢,请小朋友们的眼睛看好了哦,看看圆宝宝又变出了什么图形宝宝了呢。
(出示椭圆)谁知道这个图形叫什么?
学说:这是椭圆。
那我们和椭圆宝宝打打招呼吧。
唉,现在你们再看看,它和圆又有什么不一样可呢?
2.看图找图形。
(1)分别出示用图形拼贴的花,火箭等等图形。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呀?那请你找一找,它身上哪里是半圆的呢?它身上哪里是椭圆的呢?
如:花瓣是半圆型的,机器人的眼睛是半圆型的等等。
3.在许多图形中找出半圆和椭圆。
(1)请幼儿每人拿一张操作材料,在图形中找分别找出半圆和椭圆,数一数有几个,并用小圈表示出来。
教师巡回指导。
(2)与同伴相互检查。
小朋友们相互之间看看,数一数,是不是和你的同伴画的一样。
(3)展示幼儿的操作。
教师进行点评。(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此次的活动是我初来茅幼的第一节教研课,活动中我发现自己还存在很多的不足,特别是一些细节方面的问题考虑的不是很好,希望以后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进行改进,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多进行自我反思。
此次活动中
1.首先在时间的控制上,没有能够准确的把握好时间,所以最后的展示操作进行评说没有能够很好的进行。
2.在纪律上,以后还要多多的加强小朋友们好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控制好课堂的纪律。
3.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有些不突出,在让幼儿找圆和半圆的时候,应该把椭圆也一起放在图形中,让幼儿的知识及时得以巩固。
4.展示图形组成的图案时,没有能够很好的和操作材料进行结合演示。
这次的教研活动不能说是成功的,但我也学习了很多,我想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多多的思考,多多的提问,多多的记录,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让幼儿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开心的成长。
42、幼儿中班数学《会变的小鸟》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会变的小鸟”是四个人集体备课的一个美术活动,第一次讨论备课时,教师们说为孩子准备好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如圆形(鸟的头)、椭圆形(鸟的身体)、半圆形(鸟的两个翅膀)、三角形(鸟的尾巴)。这样准备,对孩子来说操作起来基本上没有很大的困难,也没有很大的挑战(就是摆图形的各个造型)但是对于老师来说,要剪出这么多的几何图形,工作量肯定很大,两个很大的弊端。于是,我们进行了第二次的讨论:在纸上画出鸟的各个组成部分,按照幼儿人数进行复印,教学过程中,让幼儿进行涂色和剪下来,再进行拼图和粘贴。这样做了,幼儿剪、涂色、拼图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应该来说幼儿肯定喜欢,也在这时减轻了教师的准备,把美丽的过程送给幼儿来完成。反复地思索了两个不同的讨论过程和结果,我突发奇想,其实想得再周全一点,两种准备过程都把幼儿的能力框住和约束了,怎样充分地启动幼儿自身所拥有的能力,让他们在自主、自乐的情况下,把过程进行得更加完美,我想到了让幼儿自己来设计鸟的各种组成部分。
活动目标
1、学习折纸的技能,发展幼儿手指肌肉,动作协调的能力。
2、了解鸟儿各种各样的姿势,学会折纸。
3、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良好习惯。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6、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7、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让幼儿学会折纸的方法,体会共同创作一幅画的乐趣。
活动难点:幼儿能折叠出各种姿势的小鸟。
活动准备
各种颜色的正方形纸若干,胶水。
活动过程
一、 欣赏音乐,动听的鸟叫声。 小朋友们,你听到了什么声音?你们看见过小鸟吗?它是什么样的呢?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呢?
二、 出示图片:大树。
1、你们瞧瞧,这棵树孤单吗?那请小朋友来帮老师找一找树的好朋友.它是谁?那请小朋友来帮老师介绍介绍小鸟,你觉得小鸟美在什么地方?
2、小鸟喜欢在什么地方玩呢?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小鸟飞翔。
3、小鸟喜欢吃什么呀?(害虫)小鸟是我们朋友,我们要爱护它。
4、小朋友们,在看看小鸟是什么样子的呢?( 脑袋、身体、翅膀、尾巴是像什么图形?)
三、 师示范折叠“一只鸟”。
1、师:现在我多么想有只小鸟来到我们教室里,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你们欢迎小鸟来吗?请小朋友看看教师是怎么做的呢?
2、教师示范折叠小鸟:
1)一张正方形纸,先是顶对角对折一次,出现了两个相同的三角形。
2)用同样的方法在刚才折叠出的两三角形中各对折一次,对折完后再合并,这就出现了鸟的身体
3)还差鸟儿的头,把顶点的一角再向下折一个小三角形来,做小鸟的头嘴巴。
3、请幼儿跟老师一起动手做制作。
小朋友们在课桌上拿起自己喜欢的颜色的纸,跟老师一起动手做一做。
4.小朋友自己动手来尝试着做一做各种不同姿势的小鸟来,并且把自己做的小鸟贴在我们的那棵孤独的树朋友上,让我们的树朋友不再孤单吧。让我们教室到处都是美丽的小鸟吧。师巡视指导,注意把身体的各部分紧挨在一起。
四、 展示活动。 请小朋友到教室里参观,看看谁贴的小鸟最漂亮,你觉得它哪里漂亮呢?师给创作较好的幼儿颁奖。小朋友们,现在我们和小鸟们一起外面去玩耍吧!
教学反思
多从孩子的角度和能力出发,准备充足和丰富的材料,让幼儿在已有能力的基础上学会表达,并能在模仿制作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创造,这就是美术要获得的一种提高。我想,在本次活动中,我做到了,虽然准备的过程中,我思考得更多,思索着行动和准备,但看着孩子们那样尽情地表达着,快乐于美术活动之中,我心满意足了。
43、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分类有趣的笔》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分类:有趣的笔
温州三幼 得胜园区钱 聪
活动目标:
1、识别各种特征的笔,尝试按笔的不同的特征进行一维、二维的分类。
2、发展幼儿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4、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活动准备:
蜡笔,油画棒(红黄两色)各4支,勾线笔、铅笔(红黑两色)各40支,篮子若干,托盘若干,蒙氏架两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感知一维
1、师:你们知道制笔厂吗?(是生产笔的地方)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制笔厂帮忙好吗?
他们生产的第一批笔就放在你们的凳子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笔?(蜡笔、油画棒)那跟旁边的好朋友比比看,有什么不一样呢?(颜色、粗细、高矮、种类)解释种类
小结:工厂里的叔叔请我们帮忙,要给这批笔分一分,你们愿意吗?
师:那怎么分呢?他们的第一道工序给了我们两个标志,你们说怎么分?
小结:刚才我们根据男孩、女孩的标志把笔分了一次。看看第二道工序可以怎么分呢?
2、第二道工序,给我们准备了两个笔筒请我们把笔放进去,那我们可以怎么分呢?请两个小朋友来操作,提问:为什么这么分?
请男孩子、女孩子根据不一样的一维分笔。贴上标志。
小结:刚才我们按颜色(**)分法完成了第二道工序。
二、进行二维的示范练习操作
1、你们干的太好了,制笔厂又生产了一批新的笔,你们看有什么笔?(勾线笔、铅笔)
他们有什么不一样?(颜色、种类、有盖无盖、长短)
2、那看看我们又能帮什么忙了呢?工作人员给了我们4个笔筒,他会请我们怎么做呢?(按照标志把笔分放到各个笔筒)不会回答的话,提问:笔筒上有什么?(标志)我们看看这些标志告诉我们什么?
出示“红色的勾线笔”“黑色的铅笔”“红色的铅笔”“黑色的勾线笔”四个笔盒。
一个个笔筒解说,教师示范两个笔筒,其余两个请幼儿操作。
3、这个工序怎么做你们明白了吗?那好,请你们每个人找到一份工作材料,按照笔筒上的要求完成这道工序。完成以后请把笔筒放到货架上。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检验小结:看看分对了没有?
三、活动延伸,感知三维
1、师:看看制笔厂还有些不同的标志,你们看看是什么?谁知道?
2、出示几张三维的标志,让幼儿认识标志,感知三维
3、师:你们真棒,瞧,制笔厂的厂长要来夸我们了。(请一个老师来夸小朋友工作做的好,送给每个孩子一支笔)
数学分类《有趣的笔》反思:
整节课在一次次的修改中得到呈现,对于没有涉足过的数学活动,让我着实伤了脑筋。在设计课程开始,我一步步踏入数学的领域,分类是时常出现在我嘴边的话。
整个活动按照课的设计流程进行着,在活动中,常出现在语言活动中的话语与思考缠绕在这次活动中,环节虽清楚,但小结的话语不够到位。对于孩子的回答不能很好的去提升与点评。课后教师的点评让我收获极大,理清了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同时也让自己对于分类的概念上问题提升了一个层面。针对提供分类的材料上,要更细心的去挖掘孩子的想法,与材料所带来的问题,可以再第一环节的材料上进行更改,也可以换种方法给孩子出示标志进行操作,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更好的去设计。
一次数学的分类,给我开启了一扇数学领域的小门,虽然课上的并不是很好,但思想上却开始被奥妙的它所吸引。相信继续去学习,大门会为我敞开。
44、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半圆形》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表演,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半圆形(圆形二等分之后所形成的图形就是半圆形)。
2、知道2个半圆形合起来是1个圆形。
3、让幼儿能不受图形的颜色、摆放位置的干扰准确地找出半圆形。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故事头饰。
2、大量半圆形、图形机器人1张、半圆形拼图1张、图片卡3张。
活动过程:
一、师生共同表演。
1、表演活动。
2、故事后:老师:“哎,狐狸,狐——狸。”(狐狸不回头并走出门口)师问:“狐狸干什么呢?(拿不到奖品)为什么狐狸拿不到奖品呢?它的奖券哪里来?……(引导幼儿说出故事的内容)
小结:原来圆形的奖券给狐狸从中间撕开变成了2个半圆形。
二、幼儿进行故事表演。
请2位幼儿分别扮演狐狸和小松鼠,老师当山羊进行表演。
故事表演到最后,山羊对狐狸说:“狐狸,你别急着走,想拿到奖品去跟小松鼠商量一下吧,想想办法?
小结:两个半圆形合起来变成一个圆形。
三、发给每位幼儿一个纸圆,让幼儿把圆形变成半圆形,用手摸摸半圆形是怎样的,然后轻轻地告诉旁边小朋友。
四、利用游戏加深幼儿对半圆形的认识。
1、示图片卡,请幼儿从中找出半圆形。
A、先出示一张图形卡,全班幼儿一起找出半圆形;
B、依次出示2、3张图形卡,分别请2位幼儿比赛看谁最快找到半圆形。
五、寻找图形游戏。
1、出示机器人图形,让幼儿看看哪些是半圆形并数数一共有多少个半圆形。
2、拼图活动。
出示用半圆形拼成的图片,引导幼儿利用大小、颜色各不同的半圆形拼出好看的东西。拼完后告诉旁边的小朋友“我用几个半圆形变出什么来”。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45、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学习4的加法》反思
教师点出乌龟的图片,提问:看看上面有1只乌龟,又来了3只乌龟,合起来一共有多少只乌龟?小朋友想想用什么方法运算,请幼儿在黑板上找图卡列出算式并计算1+3=4,
幼儿园数学公开课教案《学习4的加法》
活动主题:数学:学习4的加法
活动目标:
1、复习4的组成,了解总数与部分数。
2、学习4的加法,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重点:先确认幼儿已经明白画面上所表示的意思,再进行加法练习。
活动准备:ppt课件,1-4的数字卡片和分合号、加减号和等号卡片;进步梯、磁扣两个、花。
活动过程:
一、课前介绍比赛规则:进步梯,全班幼儿分两组用进行上课比赛加分,(用磁扣跳级)比一比赛一赛哪一组今天能得到冠军?一组叫喜洋洋一号,另一组叫喜洋洋2号,比赛现在开始:
二、游戏:找朋友教师唱"找朋友"的歌曲,幼儿拍手,例如: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抱抱(就请一个小朋友开火车拉在老师的后面,问:老师找到几个好朋友呢?幼儿说:1个)再次: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三个小朋友,一起抱抱(同样拉在老师的后面,问现在老师找到几个好朋友,幼儿说:3个)老师问:现在老师一共找到几个好朋友呢?(提示说1个小朋友和另外3个小朋友合起来是几个呢?)幼儿说:4个。回答的声音最响亮那一组给升级一分,反之玩2和2,3和1.
二、看ppt课件
1、观察苹果图片,复习4的组成,提问:看看上面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呢?(4个)那就是说现在的总数是4对不对,(对)师:看谁坐的好,老师分苹果送给他吃,(同时整理了常规),xxx小朋友坐的好,老师决定给他吃一个苹果,提问:现在还剩下几个苹果呢?(3个)那就说4可以分成1和3对吗?(对),先回答的那一组加分,原来1和3是4的部分数,2和2,3和1都可以依次这样复习。引导幼儿观察分解式中的部分数,说说两组中的部分数是不是一样的,如果将两组中的部分数互换位置,结果是否一样,使幼儿发现互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的规律。
2、教师点出乌龟的图片,提问:看看上面有1只乌龟,又来了3只乌龟,合起来一共有多少只乌龟?小朋友想想用什么方法运算,请幼儿在黑板上找图卡列出算式并计算1+3=4,(点击屏幕上,看幼儿是否摆正确,请幼儿读此题,从而在告知幼儿"合起来和一共"就是用加法做题)。注意加分升级,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3、教师点击喜洋洋的图片,师:羊村今天来了3只喜洋洋,后来又来了1只喜洋洋,现在上面一共有多少只喜洋洋呢?小朋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让幼儿在黑板上列出算式3+1=4,(点击屏幕上,看幼儿是否摆正确,全班幼儿读此题)问:老师说一共的意思是什么呢?(加上)4、点击算式1+3=4和3+1=4,让幼儿观察两道试题中加号两边的数字有什么特点,把他们互换了位置,结果一样吗?引导幼儿找出规律:加号两边的两个数(部分数)交换位置,结果(总数)不变。请幼儿自己升级加分。
5、点击屏幕,让幼儿观察小白兔图片,师:草地上有两只小白兔,又来了两只一共有多少只呢?让幼儿列出算式2+2=4.升级加分。
三、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提问:草地上有3只小熊做游戏,又来了1只小熊,合起来是几只小熊呢?,我原来有1支铅笔,又买了3支铅笔,我现在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小红原来有2本故事书,后来她妈妈又给她买了2本故事书,小红现在共有几本故事书?
小结:引导幼儿根据图意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能正确算出得数。
四、宣布"冠军"(争取两组打成平手)发礼物。
五、感谢的环节:幼儿对爸爸妈妈说一句感谢的话:爸爸妈妈你们幸苦了,我爱你们!家长起立对幼儿说:宝贝你很棒!加油!然后和父母拥抱并送给家长花。
六、宣布公开课到此结束,家长把意见表交到老师这里。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46、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数字》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数与物的关系,帮助幼儿积累有关数的感性经验。
(2)学习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中体验活动的活动。
(3)激发对数字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重点:
初步感知数与物的关系,帮助幼儿积累有关数的感性经验。
活动难点:学习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1)收集生活中常见的有数字的物品进行展览。
(2)教具:0"9数字卡以及物体卡片若干套。
(3)录象资料:如汽车牌照、居民住宅楼、红绿灯------
活动过程;
(一).参观数字展览区
1、通过参观展览,让小朋友发现物品上的数字。
2、相互交流:你发现哪些物品上有哪些数字?(组织幼儿用语言进行表述)
3、请你们猜猜:如果这些物品没有了数字会怎么样?
(二).了解数字的用途
1、这些物品上的数字有什么用呢?
2、你觉得数字在我们生活中还有那些用处呢?(请幼儿回忆讲述生活中见过的数字)
3、观看录象,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数字。
(三)数字游戏(找座位)
要求找到比手里的数字多1的座位号坐下。
(四)延伸活动:
你能用这些数字组合成一个有意义的编码吗?(比如:1、1、0、组合成110)
(五)小结:原来我们生活中到处有数字,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的世界中,而且,数字对我们又是那么重要。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备课和教学过程中我本着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为主要目的进行教学,让学生知道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去感受数字和我们生活中的关系,来引导学生去长数字,发现数字,学习数字,会运用数字。
47、中班数学教案《奇妙的空气》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能运用感官,积极动手动脑,感知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的.
2.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用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懂得人类是不能离开空气的.
3.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发现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知道空气有一种神奇的力量,空气与我们是密不可分的。
难点:在操作“魔力洒水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几个关键步骤才能让空气产生压力,让“魔力洒水瓶”洒水。
活动准备
气球一个,纸杯人手两个,矿泉水瓶(制作的洒水瓶)每人一个,水桶 6 个
活动过程
过程:1.导入
——带领幼儿深呼吸,并且提问:我们吸进去的是什么?(空气)
——我们来摸一摸空气在哪里?看一看空气在哪里?
老师小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一种无处不在的气体。
——我们在憋气的时候难不难受?(很难受)所以空气对人类来说非常的重要,一旦离开了空气,人类是不能呼吸的。
2.出示气球,提问:看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什么(气球)
——是什么让气球变大了?(空气)空气进入气球越来越多,气球就会越来越
大。
——小朋友想一想,如果老师将气球放掉,会发生什么事?(请幼儿回答)
——现在我们就来放掉气球,看看到底是不是小朋友猜的那样。
——是什么让气球飞走了?
——空气产生了一种神奇的力量,是空气的力量让气球飞走了。
3.今天就让我们来和空气做一些非常有趣的游戏吧。
出示纸杯,老师有 2 个轻轻重叠在一起的纸杯,小朋友来想想办法,这样让它与空气合作,让上面的纸杯跳出来,
——发纸杯给幼儿,让幼儿自主探索,并且再次提醒幼儿,不能用手,也不能使用其他任何工具,要让纸杯和空气合作,是上面的纸杯跳出来。
——请个别幼儿来说说自己的方法。
——小朋友们的方法都特别好,老师也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向上吹,一种是向下吹,这两种方法小朋友来猜猜看,哪一种方法最容易让上面的纸杯跳下来?
——请幼儿自行选择,并采取两队比赛的方法进行试验。
——老师有疑问了,为什么向下吹的方法就最容易将纸杯吹出来呢?(请个别幼儿来说一说)
老师小结:因为向下吹的时候,空气就进入的最多,空气就产生了神奇的力量让纸杯跳出来了。
——请小朋友一起来试一试向下吹的方法。然后收起纸杯。
4.今天老师还带来了非常神奇的瓶子,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瓶子,这就是非常神奇的瓶子。
——请小朋友一人拿一个瓶子,自行观察这个神奇的瓶子和我们平时普通的瓶子有什么不一样?
——让幼儿观察,提问:谁来告诉老师哪里不一样?(请幼儿来说一说)
——瓶身上有一条水位线,瓶盖上有一个洞(开关),现在这个非常神奇的瓶子要产生魔力了,它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魔力洒水瓶”。
——现在我要来变魔术了哦,仔细看。
——将水掺到水位线处。
——在水里将盖子盖好。
——按住开关。
——提出水面,远离身体。
——现在魔力洒水瓶要开始变魔术咯,仔细看。
——老师念“魔力洒水瓶洒水”,“关闭”
——我的魔力洒水瓶它能听口令洒水对不对?
——提问:刚刚老师在操作魔力洒水瓶的时候念了一句什么咒语?还做了一个什么动作?
——请幼儿操作,再次提醒操作的几个重要步骤,老师巡回观察。
5.带领幼儿回教室总结。
——刚刚谁的魔力洒水瓶成功了?是什么让魔力洒水瓶听口令洒水的?
老师总结:是空气从开关的小洞进入瓶子里,产生了神奇的力量挤压到水,所以水就流出来了,关闭开关就没有空气进入瓶子里,也就不会产生力量挤压水,水就留不出来了。
活动总结
本节活动活动目标比较明确,所选内容以及整个设计过程,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活动过程紧紧围绕着目标,环环相扣,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在活动第一和第二个环节,孩子们都能够回答出正确的答案,对空气的认知来自于生活经验。第三个环节,让纸杯“跳出来”,大部分孩子知道要往下面一个纸杯向下吹气才能让上面的纸杯“跳”出来,但是对空气产生力量的理解还不清晰。第四个环节“魔力洒水瓶”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让孩子掌握空气产生压力的几个重要步骤,在活动中,我几次重点提出了关键的地方,第一让他们观察瓶子的不同。第二重点提出了瓶身上的水位线和瓶盖上的“开关”。第三在演示操作时,反复提示了操作时的关键“将水掺到水位线处,在水里将盖子盖好,按住开关提出水面”。
这几个步骤。在孩子操作“魔力洒水瓶”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成功率高达 90%以上。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蜘蛛买鞋
-
我们来学6的形成和数数
-
中班数学教案:教幼儿找规律
-
幼儿园中班:中秋节送给爸爸的礼物(中班数学)
-
幼儿园中班数学:认识2-3的相邻数
-
幼儿园教孩子比较数的大小
-
教幼儿认识梯形的教案
-
中班数学:摘果子
-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 数字是我们的好朋友
-
幼儿园数学活动《认识椭圆形》中班教案反思
-
中班数学教案《1―5的序数对应》反思
-
中班数学好玩的数字教学设计反思
-
我看老师眼中的好作文
-
中班健康教育活动:好吃的野菜
-
让孩子自己吃饭、搭积木……
-
美丽的鼎湖山_小学生作文:三年级
-
买一条高速公路
-
中班美术教案《有趣的手》反思
-
中班音乐教案《打击乐―小小音乐家》反思
-
大班欣赏教案《邀约迪士尼》
-
关于家居饰品的朋友圈文案33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