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教案《有趣的0》反思
中班数学教案《有趣的0》反思
1、中班数学教案《有趣的0》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三个物体之间轻重关系,具有初步的轻重守恒能力。
2、有一定推理、比较的能力。
3、能用完整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感受过物体的轻重。
物质准备:
教具:实物鹌鹑蛋、鸽子蛋、鸡蛋各一个,天秤一架。
学具:《幼儿用书》(P32页),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可爱的蛋宝宝。
——教师:爸爸带宝宝出去玩,他们在小河边发现了一些可爱的蛋宝宝。你认它们吗?
——教师分别出示鹌鹑蛋、鸽子蛋和鸡蛋,请幼儿辨认。
2、谁轻谁重。
——教师:宝宝想知道它们哪个轻哪个重,你知道吗?
——请幼儿猜测、比较蛋的轻重,并讲述理由。
——教师分别引导幼儿比较鹌鹑蛋和鸽子蛋、鸽子蛋和鸡蛋的轻重,请幼儿将蛋放在天平上称一称,了解它们谁轻谁重。
——教师:现在我们知道了鸽子蛋比鹌鹑蛋重,鸡蛋又比鸽子蛋重,那么鹌鹑和鸡蛋谁轻谁重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启发幼儿从鹌鹑蛋、鸽子蛋和鸡蛋三者的轻重关系上进行推理。
3、幼儿操作活动。
——给重的打勾。观察画面上小动物坐跷跷板的情景,感知动物的轻重,认读字:轻、重。目测下面的三个动物,请你给最重的动物打勾。
——观察数字天枰,感知两边的数量,并填写二、<、>符号。
——观察天平称上的水果,感知水果的轻重。目测旁边三个水果的重量,请何最重的水果打√。
4、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大家检查,并引导幼儿讲述理由,进一步巩固推算轻的能力。
活动反思:
在进行本课教学的时候,我首先出示图片跷跷板。问大家:玩过跷跷板吗?现在出了一个问题:只有你爸爸一起玩跷跷板,那你怎样把爸爸翘起来呢?这个问题较具有激发性,学生能够较好的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发言。有的同学说可以自己报一块大石头,或者再找一个伙伴。这个时候,我强调一遍,只有你和爸爸,不能抱起她的东西,或者找一个同学。这样同学们的思维就只能从爸爸,自己和跷跷板身上进行找了。学生的思考方向被指引到这个较为情景较为单一的环境中,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的的思考。从学生的回答中看,学生能够进行较好的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下面的解决问题:利用杠杆尺怎样能够将另一侧进行翘起。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纷纷进行操作。在操作之前我给出的问题是在位置3处,挂3个钩码,问在另一侧挂几个钩码才能够将另一侧的钩码进行翘起。在操作的过程周中,学生在另一侧的挂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一个位置过一个,有的三三两两的挂。总之他们的将我提出的问题解决。但是这现象进行总结量化的时候就较为的复杂。而学生不需要进行这样的复杂的学习。至少不是全部需要这样复杂的探究。现在看来,可以在指导实验的时候,指导个别现在的同学进行计算,然后进行汇报得出结论。或者再探究之前将这个问题简化:比如在另一侧只能在固定的位置挂钩吗,要求挂一位置,要么2位置,这样学生就会更加明确的去操作了。然后在提出较为简单的要求,但是实际操作较为复杂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操作。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因为学生进行进行较为长时间的操作,学生的实验跨越两节课。我想在以后的安排中,要进行更为优化的安排效果会更好的。
2、中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桔子宝宝》含反思
教学目标:
1、在猜测、证实桔瓤数量的过程中,积累估算的初步经验和数数方法。
2、喜欢观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并乐意发表自己的观点。
3、能手口一直的点数,了解橘子大小与数量的关系。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教学准备:
1、大小不同的桔子、盘子、小碗、毛巾。
2、记录表、笔。
教学过程:
一、比较讨论大小桔子的数量。
1、教师语言导入:今天很冷,小朋友都吃早饭了吗?吃的什么?(请个别幼儿讲述,还可以请旁边的幼儿说刚才同伴说的答案,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
2、你能把喜欢吃的东西用动作表示出来吗?(一幼儿做动作,其余孩子来猜,看谁猜的最接近。)
3、猜猜老师最喜欢吃什么?(幼儿猜测)
看看,我最喜欢吃什么呀(出示大小两个桔子)他们有什么不一样?(提示孩子把话说长了,我们就会听的更清楚)
教师小结:原来有的大,有的小,而且颜色也不一样。
4、出示大小两盘桔子
小朋友来猜一猜,两盘桔子一样多吗?哪个多,哪个少?
你猜大桔子有几个?小桔子有几个?(引导孩子用目测的方法进行判断)
怎样就知道盘子里究竟有几个桔子了?(数一数)教师带领孩子一边数一边排成一排,然后进行记录(大桔子有X,小桔子有X)。
5、刚才一个一个数,数了几次(12次)。
(1) 还可以怎么数,就能快一点(两个两个数,2、4、6、8、10、12,带领孩子一起数一数,是不是快一点?)
(2) 还可以怎么数?再快一点?(3、6、9、12、)
(3) 还有没有更快的呢?(6、12)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找到了比一个一个数快的方法,可以两个一数或3个一数,其实还有更多办法,以后小朋友可以和爸爸妈妈去找一找,你会发现其中更多的奥秘。
6、刚才我们这个盘子里的大桔子多少个,小桔子呢?看看这两个盘子一样大吗?为什么一样大的盘子,装的桔子数量不一样呢?那我们把它装满,看谁装的多谁装的少(教师演示操作)
咦,同样大的盘子为什么大桔子装的少,小桔子装的多呢?(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原来大桔子长的大,占的位置比较多,几个就把盘子装满了,而小桔子长的小占得位置比较少,所以就能多装一些。
二、猜测记录大小桔子里的瓤数。
1、你们吃过桔子了吗?桔子里有什么?(肉、汁、籽)
2、桔子里面那一片一片的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瓤,你来猜猜大桔子里有几片瓤?(幼儿猜,教师用红笔进行记录,提醒孩子把话说长。)
3、小桔子里有几片瓤(幼儿猜,教师用红笔进行记录,提醒孩子把话说长。)
4、教师:你们猜的好像都是大桔子里的瓤多,小桔子的瓤少,究竟是不是这样的呢?想不想知道答案?那我们怎样来找答案?(剥开来)
三、验证大小桔子里的瓤数
1、桔子老师已经洗干净了,小朋友先把小手擦一擦,然后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桔子剥开来,把桔子皮放在中间的篓子里,保持桌面干净才像中班的哥哥姐姐哦!
2、幼儿自己动手剥桔子。
3、剥好的小朋友先数一数,有多少片瓤?你是用什么办法数出来的?
四、交流数的方法和结果。
请你回答我三个问题:1、你剥得是大桔子还是小桔子?2、有多少片瓤?是怎么数出来的?请你用一句长长的话一起告诉我。
(1)请若干个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方法.(以一片为中心开始数、一片一片数)
谁剥大桔子的,有几片瓤?是怎么数的?还有谁的结果和他不一样?你是几片?(教师记录结果)
剥小桔子的小朋友来告诉大家,有几片瓤?怎么数出来的?(记录结果)
(2)我是怎样数的呢?(教师演示分成两半,先数一半,再数一半)
(3)我还有一种数桔子的好办法,你们肯定会喜欢。(一片一片吃,边吃边数)
(4)你们想这样做吗?请小朋友用这个办法再数一次,边吃边数记在心里。
5、教师:桔子吃完了,刚才我们都猜大桔子的瓤多,小桔子的瓤少,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我们的记录结果。
大桔子最多多少片?(12)最少多少片?(9)
小桔子最多多少片?(11)最少多少片?(9)
那是不是桔子大瓤就多,桔子小瓤就少呀?对了,桔子瓤的多少和桔子大小没有太大关系。如果小朋友还不相信的话,回家后还可以再来试一试,看看我们今天找到的答案对不对。
五、看谁猜得准
1、拿出一个橘子,剥开后猜测里面的瓤数。
提问:现在我来剥一个橘子,请小朋友们来猜一猜,这个橘子里面有几瓤橘肉?
2、验证,看谁估计得最准确。
3、说出我是用什么方法数的,橘子就送给他们。
4、幼儿两两结伴,猜猜、吃吃橘子。
教学反思:
1、活动中通过猜一猜的形式,运用多种感官让孩子们来感受桔子的外形特征及颜色,能够更积极的激发孩子的思考同时更直观的帮助了孩子们积累巩固对于桔子的经验,活动形式比较“活”调动了兴趣,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了进来,整个活动过程更自主,更活泼了。
2、在活动中给与了每个孩子动手操作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操作中体验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同时也让孩子感受了成功的愉悦感,在剥一剥数一数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非常的认真投入,也很乐意把自己的发现来告诉大家。
3、最后分桔子的环节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和同伴互相分享,让孩子们在和同伴的交往中逐步感受到分享的快乐,做中学的活动给与了孩子们充分的自主空间,在这样的活动形式中让孩子们更积极的参与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之间的友情。
3、中班数学游戏教案《有趣的数字》含反思
设计意图:
数字对幼儿来说是枯燥的,为了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我设计这堂以游戏为主的课,并通过对实物的观察,让幼儿了解数字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以激发幼儿在生活中观察数字的兴趣。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2.发现生活中的数字,知道数字无处不在。
3.运用数字进行游戏活动,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两行五列表格一张,藏有数字的表格一张。
2.数字排列图若干.
3.数字连线画、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猜想数字,激发兴趣1. 出示空表格,让幼儿数数有几个格子。(10个)"小朋友你们喜欢捉迷藏吗?喜欢。今天有几个数字宝宝要和我们捉迷藏,你们想不想玩?(想)"
2.出示藏有数字的表格"你们看每个格子里都躲着一个不同的数字,它要小朋友的亮眼睛给找出来,谁来找一找。"
3.老师引导幼儿逐一寻找藏着的数字.
4.幼儿完整地读数字两遍。
二:用不同的方法给数字排队
1. 让小朋友找出最大和最小的数字。
"小朋友这10个数字中谁最大,谁最小?(9最大,0最小)"
2.让小朋友给数字从小到大排序"小朋友我们来给数字排排队,要求从小到大排,谁来排一排?"
3.让小朋友给数字从大到小排"刚才小朋友真能干,把数字从小到大排队,现在谁能它倒过来排一排?"
4.让小朋友想想还有什么不同的排法"小朋友你们还想到什么排法吗?"老师出示几张排列图标,问幼儿像什么?
三:在日常生活中数字的用处
1. 让小朋友找出平时接触的数字"小朋友你们平时在家里或其它位子看到过,用到过这些数字吗?谁来讲一件。"
2. 老师出示相关的数字实物"小朋友你们看这些是什么?上面有数字吗?你知道这些数字有什么用吗?"小朋友逐一回答后老师总结(有些数字是告诉我们时间的,比如说闹钟上的数字,日历上的数字.有些数字是告诉我们位子的,比如说小朋友在幼儿园茶杯摆放的位子,书目录上的数字。有些数字是告诉我们数量多少的,比如说药瓶上的数字,饮料上的数字.)
四、玩一玩,体验数字的有趣
1.如果老师把数字用一种画画的方式画下来,会发生什么情况?
2.小朋友们看看,这是什么东西?(小鸡)找找小鸡身上有数字吗?看3又跑到别的地方去了,找一找(冰淇淋)我们再来看一个,这次数字娃娃多起来了,小朋友仔细找找。
3.用数字来画画竟然能画出这么多好玩的东西,看,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
4.老师也用这些数字宝宝画了一幅画,不过,我每个数字只用了一次。
5 老师刚刚给小朋友看了这么多由数字画出来的画,你们喜欢吧?
6.小朋友们下课后你们自己也动手用这些有趣的数字宝宝来画一幅画好吗?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4、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圆形并用恰当的语言描述:××是圆形的,×××也是圆形的。
2、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想像力和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3、提高幼儿的竞赛意识和快速反应能力。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足球、乒乓球、篮球等一些具有圆形特征的物体。
2、水果如苹果、桔子、荔枝等。
3、大量具有各种形状的玩具。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1)请小朋友们猜一猜红布下到底藏了什么呢?引发幼儿讨论和有意注意。(足球、篮球、乒乓球、钟表、鼓等。)
(2)慢慢揭开红布,向幼儿展示物体,诱导幼儿边看边说它们的名称和形状,引出活动主题“有趣的圆”。
2、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感知“圆”的特性。
(1)请个别幼儿上前触摸各种球体,去发现其特征在老师下说出自己对“圆”的感受。(很光滑,圆溜溜的没有尖尖的角。)
(2)请小朋友们和老师比赛好吗?看谁在教室内找到的。又多又快(2分钟)。组织全体幼儿在室内寻找。
(3)让我们蒙起眼睛试试看,还能摸到“圆”吗(3分钟)。
3、室外发现,开拓思维。
小朋友,教室外面还有圆吗?(有)多吗?(多)让我们一起到室外去找一找。(5分钟)开拓幼儿想像力和创造性,丰富幼儿对“圆”的经验。
4、击鼓传花,听说竞赛。
(1)说明游戏竞赛规则:幼儿分为两队,各代表红花队和黄花①鼓点响起,两队各自传花:鼓点一停,两队持花者站起,红队持花者说上句:××是圆形的,后由黄队持花者说下句也是圆形的。说对者可由老师在黑板上相应花前贴上一枚圆片,如说错和重复别人的句子都不能贴磁片。
②游戏双方两队以圆形磁片多者为胜方。
(2)赛后,老师进行简单小结,为胜方鼓掌祝贺,同时也为败方增强信心鼓掌支持。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以“有趣的圆”为主题进行绘画。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5、中班数学教案《比较远近》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远近的含义,学习用工具测量的方法比较远近,并初步学会记录。
2、在游戏中体验比较远近的乐趣与成功感。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有自然测量的经验。
2、各种可以用来测量远近的工具:纸棒、盒子、绿茶瓶、书本、小筐……
3、6个装有(即时贴1条,记录表1张、记号笔1支、粉笔1支、五角星贴贴纸1枚的小筐。
4、地图一幅。
活动过程:
一、目测远近。
1、幼儿排成一队随老师进教室,立正站好。
师:谁离黄老师最远?谁离我最近?
2、幼儿坐成半圆形。
师:谁离我最远?谁离我最近?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原来用目测可以比较远近。
二、工具测量远近。
1、A和B(两个坐得比较近,目测不出来离老师的距离)谁离黄老师近?谁离我远?(出现争议)
2、目测不出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什么来测量远近?(工具:如手、脚等)
3、请一个幼儿用手或脚测量,老师观察指导。
师:现在我站起来,凳子就代表我的位置。
(预测:1.幼儿测量正确:他量得真好,开始量的时候手或脚会和他的凳子碰一碰,量到最后会和我的凳子碰一碰。
2.幼儿测量不正确:开始量的时候手或脚要和他的凳子碰一碰,量到最后要和我的凳子碰一碰。一只手要碰到另一只手,脚跟脚尖要碰住等。)
4、出示箱子里的各种物品(纸棒、盒子、绿茶瓶、书本、小筐……)。
师:我这有好多东西,它们能测量远近吗?
幼:能。
师:我请一个孩子来试试。(师及时纠正和指导)
三、跳远比赛。
1、比赛: 刚才我们学习了用工具测量远近。你们想不想来一次跳远比赛?<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现在我请小朋友三个人一组去领一份材料,找到一空地,贴上及时贴,每个人轮流跳,跳到哪用粉笔做记号,其他两个人分别测量、做记录,记录表的上面一行写学号,下面一行写远近,最远的贴上代表冠军的星星。
2、检验(重点检查两份记录表)四、延伸活动--测量地图。
师:刚才的跳远比赛每组都产生了一位冠军,现在他们要代表我们班去体育馆参加比赛。这是一幅幼儿园到体育馆的地图,你们看得懂吗?
幼:有一条路上有酒店,有一条路上有医院,有一条路上有银行……师:你会选哪条路?为什么?
幼:近,可以节省时间。
师:到底哪条路最近呢?我们一起回教室量一量吧!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6、中班数学教案《住高楼》含反思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教育只有回归幼儿生活,选择其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为探索活动的对象,让幼儿在这其中获得建构数经验,使数教育更能关注孩子的基本经验、当前需要和热点话题,活动才更有价值。当前,我班正开展《我爱我家》的主题活动,在区域及集体活动中都涉及到了门牌号的概念,由此引发了孩子们对自己家的门牌号的关注及兴趣;同时有部分孩子不住在高层,对住高楼缺乏一定的经验。考虑到孩子当前的兴趣点、实际情况以及门牌号和孩子的生活密切相关,学习掌握之后又能回归于生活中继续实践这几点因素,我实施了本此活动。活动共分为两个环节:一、情境感知,理解门牌号和楼层及房间之间的对应关系;二、实践操作,在巩固和运用中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活动目标:
1、感受门牌号和楼层、房间之间的对应关系,感知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愿意积极思考,在交流、互动中努力解决找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能够根据门牌号找到正确的房间位置。
活动准备:
楼房平面示范图一张、楼房平面图人手一张、写有楼层号和门牌号的书信若干、标有幼儿门牌号的大头贴若干、固体胶
活动过程:
一、游戏感知(复习楼层及房间的数数方法)
1、数楼层时从哪里开始数?
2、数房间时从哪里开始数?
小结:数楼层时要从下往上数,数房间时要从左往右数。
3、幼儿贴照片,住高楼。
4、介绍一下自己住在第几层楼的第几间房间。
二、情境感知(感知门牌号和楼层及房间之间的对应关系)
1、问题引出:只有楼层号没有房间号的信送给谁?
2、得出结论:送东西或者找家的时候,一定要同时写上楼层号和房间号,这样才不会搞错。
3、学习看门牌号的方法:“0”前面的数字表示住在第几层楼,“0”后面的数字表示住在第几间房间。
三、幼儿操作
1、根据门牌号找家。
2、交代要求:
①看“0”前后的两个数字。
②数的时候注意方向。
四、集体检验。
1、介绍一下自己找家的好办法。
2、幼儿交流分享。
活动反思:
1、关于活动现场:
①照片的发放时机。活动预设时,照片本应该在活动之前就交与幼儿手中。在教师邀请孩子住高楼时,幼儿直接操作。但现场执教时,我交代了要求之后再分发照片,拖慢了环节的开展。这样的调整影响到了整个活动的节奏,对孩子思维的思考上也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在日后的教学现场,教师更应冷静思考,调整心态,更好地做好课前的准备。
②操作时对于幼儿的指导。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及时的指导非常必要和有效。!.快思.教案网!这是师幼之间一对一交流的好时机。但在本次活动中,我对孩子们个别指导的机会很少,偏向于对孩子操作结果对错的分类摆放。以后在处理指导环节时,教师可先收集一部分幼儿做好的结果,选择适当时机至前摆放,一方面不影响指导,另一方面也让先操作好的孩子有检验同伴操作的时间。
2、关于如何解释几零几这一概念的斟酌。
一开始,我采取的表述是第一个数字表示的是第几层楼,第三个数字表示的是第几个房间。但这样的解释过程中我发现不知如何解释中间的“0”这个数字。而且,第一和第三这样的概念,也需要孩子们运用到左和右两个方向的区分。所以,我换了一种方式:“0”前面的数字表示住在第几层楼,“0”后面的数字表示住在第几间,以“0”作为一个间隔符来解释,这样的表达对孩子来说似乎更加容易理解。
3、关于幼儿操作错误率较高的原因。
执教活动之前,我了解了孩子对于数数方向的掌握情况。基本上所有的孩子都知道从哪里开始数。但在操作门牌号的第几层第几间时,我发现孩子对于横向数数的错误率较高。这到底是为什么?我反复思考过,原来平时教学中,牵涉到数数时,孩子们都能按照自己的习惯,从左到右的点数,教师也习以为常了,不会用教学化的语言——从左到右来小结。因此,当活动中我以这样陌生的语言小结时,模糊了孩子至前的经验,有的孩子左右不分,不知道教师小结的含义到底是什么?由此产生了横向数数时错误率较高的现象。这样的情况让我明白到:无论是开放抑或平时的教学,数活动的语言一定要来源于孩子的小结,或是孩子们熟悉的言语,教师对幼儿行为背后的思考一定要更为深入,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7、中班公开课数学教案《有趣的图形》含反思
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对图形的兴趣,能寻找出生活中与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相似的实物,并能按形状进行分类。
2、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发现,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
3、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幼儿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熟悉音游《找朋友》
2、布置“图形乐园”,投放图形挂卡及其相似实物
3、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卡片,白纸、、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教师在《蓝精灵》的音乐中,带领幼儿到图形乐园寻找小熊宝宝赠送的礼物,激发幼儿探索图形活动的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小熊宝宝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份小礼物,让我们到图形乐园里去找一找吧!”
(“找礼物”游戏的开场白一出,令全体幼儿对即将参与的活动充满了好奇、期待与向往,这种轻松、积极的心理环境的营造是幼儿主动、兴趣地参与学习活动的前提)
2、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找到了什么礼物,它是什么形状的。 并与同伴玩一玩、比一比自己的礼物,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数一数正方形、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等。
(幼儿在“图形乐园”中,自由地找到“礼物”后,都自发地翻来覆去地看,有的迫不急待地挂到脖子上向他人展示;有的激动地与同伴用语言交流自己的发现……他们以欣喜尽情宣告:枯燥的图形特征的复习活动,已变成了幼儿与同伴,幼儿与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渗透、探索发现、体验交流、分享快乐的有趣自主的行动,教师仅有的引导与鼓励的语言,更充分体现了幼儿以认识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
3、音乐游戏《找朋友》:引导幼儿寻找身上图形挂卡相同的“图形娃娃”做朋友,找到朋友后,相互手牵着手,比一比谁找的朋友最多
音乐停止后,幼儿立即找到与自己挂卡相同形状的房子里休息。“嘘,天黑了,请图形宝宝都安静地回家睡觉吧!”
(喜欢音乐是幼儿的天性,将数学活动与音乐游戏科学有机地相结合,让幼儿运用肢体语言、团结协作,进行探索活动深受幼儿的喜爱。教师颇具亲和力的介入,更令幼儿热情倍增。)
4、出示各种与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相似的实物,引导幼儿把实物分别按图形分类送回相应的房子里,并让幼儿说说自己把什么形状的物品送到了什么房子里。
师:“小朋友们收到小熊宝宝的礼物高兴么?可是有些宝宝找不到自己的家正在伤心的哭呢,小朋友愿意帮帮忙、把他们送回家吗?”
幼:“愿意”。
(在分类游戏中,能力强的幼儿不仅将“相似实物”送回了相应的“家”里,甚至还主动热情地承担起了给能力差的幼儿“纠错”、帮助“一起送”的任务,(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逐层深入,循序渐进的认知结构,在拟人化的游戏情境的支撑下,吸引了幼儿以积极、饱满的情绪,通过比较、分析、判断、讨论等推理活动获得新的感性经验的同时,也渗透了对幼儿互助友爱、协作意识的培养。)
5、巩固活动:(1) 拼图:用不同的图形拼出各种实物模型。
(教师提供蕴含有关数学概念属性的材料,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制作自己喜爱的东西,运用多种感官,巩固体验,加深认识,并满足了幼儿表现自我,获得自信的价值体验。)
活动反思:
本活动彻底摆脱了传统教学教师“提问”、“灌输”,幼儿“回答”、被迫“接受”的动口不动手的机械模式,注重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索欲望。通过游戏寓趣味性、娱乐性于枯燥的数学活动中。宽松的认知环境的创设,使每个幼儿都饶有兴致,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偿试、探索、发现等活动。
其次,教师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选材并制定目标,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性材料,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秩序渐进地进行探索提供充分的条件,保障了幼儿认知过程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幼儿思维等能力的发展。
培养“完整儿童”是现代幼儿教育的新观念,活动设计重视幼儿认知发展的同时,关注个别差异渗透了友爱互助,交流分享,表现自我,建立自信等品质的教育培养,真正使《纲要》精神走进了课程,落到实处。
8、中班数学下学期教案《有趣的梯形》含反思
设计意图:
由于幼儿已经认识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此基础上认识梯形,对中班幼儿来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因为梯形是有且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概念比较抽象,是幼儿所要认识的平面图形中最难的一种。因此,中班幼儿认识梯形,只要理解其特征,能找出相应的图形即可,不必要求幼儿用语言描述梯形的特征。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认识平面图形的兴趣及探索的欲望。
2、发展幼儿较敏锐的观察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让幼儿基本掌握梯形的特征,找出梯形。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
2、活动难点:认识不同摆放位置的、不同的梯形。
活动准备:
音乐、幻灯片、梯形和长方形人手一份、图形石子路、小信封装着各种图形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出主题
1、出示小白兔的幻灯片,引导幼儿观察小白兔的房子是由什么图形组合而成的。
2、感知梯形的特征。(四个角、四条边、上下两条边平行、长短不一)
3、长方形和梯形相比较。
二、观察了解梯形的特征,加深对梯形的认识
1、出示小白兔家其他地方的梯形,让幼儿认识,加深对梯形的了解。
2、出示幻灯片的梯形,让梯形按不同的方向旋转,加深对梯形的了解。
3、教师再次总结。
三、游戏《寻找梯形》
1、出示小白兔设计好的石子路,让幼儿认识设计稿里面的图形。
2、请幼儿帮忙,完成梯形石子路的设计。
3、幼儿和教师一起检测梯形石子路。
4、放音乐,踩着梯形石子路去郊游。
活动反思:
我设计本节活动,主要从幼儿对平面图形认识开始,因为梯形的概念是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但由于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梯形的概念不易理解就不要求幼儿用语言来描述梯形特征。本节活动我通过三个环节来完成。首先让幼儿感知梯形的多样化,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真正理解认识梯形,最后用游戏巩固本节活动。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很高都愿意参与到活动中,互动也不错。我感觉本目标完成的很好。
9、中班数学教案《敲门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听觉数数的方法进行游戏。
2、通过听故事《小兔乖乖》,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倾听习惯。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配套课件: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敲门声》PPT课件
下载地址:www.banzhuren.cn/ppt/2442.html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故事《小兔乖乖》的课件、响板一个、数点卡。
活动重点:能正确数出听到的敲门声
活动难点:能说出总数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观看动画并提出倾听要求:
导入语:兔妈妈要出门了,她和小兔乖乖们有个特别的约定,悄悄地告诉小兔她回来时敲门的次数。
关键提问1:听一听兔妈妈约定敲了几下门?
关键提问2:看一看兔妈妈出门后,小兔在家里干了些什么?(小兔翻啦几个跟头?跳了几次?)<.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目标指向:幼儿了解故事情节,感知故事中的数教法学法:欣赏法
2、回忆兔妈妈和小兔的约定关键提问:兔妈妈回来时会敲几下门?
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敲门声》含PPT课件
关键提问:我的卡片上有几点?拍几下小手?
目标指向:感知拍手数与点子的对应教法学法:集体数数。
2、共同确定兔妈妈敲门的次数。
关键提问:我们商量一下,兔妈妈回家时,敲几下,小兔才开门?
目标指向:引导幼儿用数字来表示兔妈妈的敲门声
3、分角色扮演进行游戏游戏玩法:请两三位幼儿扮作兔妈妈,其他幼儿扮作小兔。老师背对扮小兔的幼儿,向扮兔妈妈的幼儿出示数点卡。"兔妈妈"按点子数演奏响板模仿敲门。当与事先商量的敲门次数相同时,"小兔"立即开门。请判断正确者轮换扮演兔妈妈。
活动反思:
生动形象的动画故事能很好地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也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通过响板道具的运用再次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也能有效地巩固加深幼儿对数的理解。
"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是小班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
10、中班下学期数学教案《有趣的叶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发现并比较不同叶子的差别,有重点地说出叶子的特征。
2、能按不同条件给叶子分类,了解几种特殊的叶子,感受叶子的多样性和奇特性。
3、培养细致的观察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重难点:
了解几种特殊的叶子,感受叶子的多样性和奇特性
比较不同叶子的差别,有重点地说出叶子的特征。
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采集的叶子。
2、不同的叶子实物和图片。
3、分类盒、纸、笔。
活动过程:
1、分享交流采集叶子的成果。
(幼儿的桌上陈列有采集来的各种叶子)师:大家来相互说一说,你采集到了什么叶子,它是什么样的?
2、比较不同叶子的差别,有重点地说出叶子的特征。
(1)师:这些叶子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说出叶子的不同之处,并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比较有关叶子。
教师小结:叶子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形状、大小、叶脉、边缘都不一样。
(2)师:叶子有共同的特征吗?
教师小结:每片叶子都有叶肉、叶脉和叶柄。
3、给叶子分类(1)教师:你会给叶子分类吗,看看谁和谁一家?为什么要这样分,给他们做个标记。
幼儿在分类盒中将叶子分类,并制作分类标记。
(2)请幼儿讲述分类情况。
4、了解几种特殊的叶子。
(1)了解可以吃的叶子。
师:叶子可以吃吗?你吃过什么样的叶子?
教师(出示一些蔬菜):你吃过这些菜的叶子吗?你还吃过哪些菜的叶子?
(2)了解有特殊本领的叶子。
教师(出示盆栽含羞草、猪笼草和毛毡苔、合欢的图片):你认识这是什么植物吗?他们的叶子可有着特殊的本领。
教师演示、介绍这四种植物叶子的特殊本领。
5、总结性谈话。
师:你看了那么多有趣的叶子,觉得大自然奇妙吗?大自然中是个神奇的大宝库,有许许多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发现。
活动延伸:
孩子收集不同的树叶,使孩子积累有关叶子的经验。
教学反思
这次的活动,是孩子们发现叶子而引发的,通过今天的教学活动,可以看出,幼儿对此活动也很感兴趣,表现得非常活跃。也是从今天来看,孩子们的兴趣还远远不止是老师所想到的这些,而是更多、更加广泛。
11、中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数字》含反思
活动设计:
对幼儿的教学,首先课程的目标要明确,重难点要突出。在这节课中,可能我的重难点不是很突出,所以对幼儿来说挑战性缺少了。其次在老师介绍操作要求的时候,语言虽然说很简练,但是还需要更明确和更全面一点。这样孩子在操作的时候,就更有秩序了。还有一方面是,老师在请幼儿回答问题的时候,只是让幼儿说出了问题的答案,老师只注重了答案的对错,没有注重让幼儿把话说完整,缺少了语言的渗透。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在这些方面的经验积累还是需要不断努力。
活动目标:
1、感受数字的丰富变化,体验数字给生活带来的方便与有趣。
2、复习9以内的数字、数数,并区分6与9。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几何图形组合画三幅(还有小动物)。
2、幼儿每人一份数字卡片
3、每组提供白色纸条、浆糊、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看图编电话号码。
(1) 我们将要去春游了,我想邀请小动物一起去请大家想想办法用什么方法通知它们?(幼儿泛讲)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想了很多办法,那么,用什么方法最好呢?
(2) 打电话要查电话号码,我们来查一查动物家的电话。
教师分别出示图形卡。(小猴、小熊、小兔)
师:这是小猴家的电话。让幼儿观察发现小猴家只有图形,没有号码。
(3) 引导幼儿看图数数编号码。(三家全部观察后,人人翻译号码)(人手一份操作用具。可以用数字贴号码,也可用笔写号码)
请各组派代表在黑板上贴数字
集体念号码 583469 583496 582734
验证号码的正确性,老师拨打电话。
二、感知数字的丰富变化。
(1)思考:这些号码都有6个数字,为什么电话号码是不一样的?
(数字排列的顺序不同)
(2) 观察:在三个电话号码中有哪些是不一样的?
(小猴家的号码是有9、6,小熊家是6、9;小兔家没有这两个数子,有的是2、7)
相同的是什么?
(三个号码都是六位数,前两位数都有5、8)
(3)区分6和9
问:老师也常把6和9搞错,请你们帮助我记住它。
( 让幼儿说出6的圆圈在下面,9的圆圈在上面。)
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数字23456789
三、交流所收集的电话号码
增强幼儿有关电话方面的知识
(1) 请幼儿大声地读自己带来的电话号码。
了解电话号码是多位数的。
(2) 你们知道的电话是几位数的? (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
(上海地区的家庭电话是8位数的,手机是11位数的;常用的较特殊的电话是3位数的。)
四、给小动物编电话号码
(1)有许多小动物家还没有电话,我们用数字来帮它们编个电话号码吧。
提示:可以用贴数字的方法,也可以用笔写。
有意识地请几个孩子上来念所编的号码。
(2)教师巡视后提出新的要求。提示幼儿是否每个数字都用了,数一
你编的电话是几位数的。
5延伸活动:把小朋友编的电话号码做成电话簿。
课后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我首先让幼儿互相交流,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前我先请幼儿收集、寻找、记录一些生活中的数字,请幼儿将事先收集好的有数字的东西拿出来,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这些数字的作用。孩子们先个别交流自己带来的物品上数字的作用;因为孩子们都很想表达自己的发现,因此我让幼儿自己和边上的小伙伴说说自己的发现;接着我把我准备的有数字的物品和孩子们一起分析我的“发现”。第二是经验迁移,感知数字和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在第一环节中孩子们拿着自己的东西,在第二环节中要求幼儿脱离直观物体,引发幼儿已有的经验寻找生活中的数字。孩子们很会找,什么公交车的路线号,汽车摩托车的牌照,超市里也有很多的数字,他们基本上都能知道这些数字作用的一二。孩子们发现有数字的地方还真不少,就连衣服拉链头上有数字也被他们发现了。真所谓人多力量大,我们共同找到的有数字的东西还真多。第三部分是幼儿操作。利用幼儿的对生活中数字的理解运用到实际中去。
通过本次活动,让我收获不少,整个活动环节很清楚,一环一环之间紧紧相扣、层层递进,设计的问题也具有有效性,能开动幼儿的小脑筋。但缺点也有存在,一些细节方面还要注意。在这个活动中让我深刻地了解到孩子自己收集课堂所需的东西是很重要。在活动中孩子们愿意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自由自在地采撷自己感兴趣的“果子”,他们采来的“果子”是绚丽多姿的,然后回到课堂交流,共享到了“果子”的丰富,起到“以一当数十”的作用。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他们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相信孩子,多给孩子一些亲身实践活动的机会。
12、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0》含反思
【教学目标】
1、知道没有了可以用0来表示,引起幼儿对生活中出现的0的兴趣和思考。
2、初步知道0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懂得0比1小。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教学准备】
10只篮子,依次放入数量为9,8,7,6,5,4,3,2,1的实物玩具,第10只篮子内不放玩具。多媒体课件(有关0的课件,尺、温度计、门牌号、车牌、比分牌、球衣编号)。数字娃娃表演。每人一个数字。磁带《我的朋友在哪里》。
【教学过程】
一、引出数字0
1、依次出示篮子里的玩具。提问:篮子里有什么?用数字几表示?(复习数字1-9)
2、第10只篮子内没有放玩具,知道没有用数字0来表示。
3、感知0的形状。
4、让幼儿说说还有什么没有了也可以用0表示。
二、讨论
1、教师: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0。
2、幼儿自由讲。老师放多媒体幻灯片,帮助幼儿理解0,在生活中的不同作用。
(1)东西没有了用0表示,0表示没有。
(2)湿度计上的0表示湿度0度,越往上温度越高,越往下的温度越低。
(3)车牌、门牌、电话号码、年历、球衣上的0表示一个数字。
(4)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5)球赛时比分牌上的0表示没有进球,0:0表示平局,1:0表示一方进了一个球。
3、总结。0的作用真大,不同的0表示不同的含义。
三、观看表演
1、复习0-10的排序。
2、知道0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
3、启发幼儿说出0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比其它数字大。
四、游戏找朋友
1、要求两个数字娃娃做好朋友,比比谁大谁小,大数字娃娃站着,小的数字娃娃蹲下。
2、要求两个幼儿能听音乐找朋友,并能根据老师出示的数字用相应的身体表现出来。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13、中班数学教案《有趣的序数》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最近我们班有两个小朋友搬进了新家,他们特别喜欢用积木在搭建楼房,还把搭好的楼房当成自己的家向小朋友介绍,他的家住在某某家园,某某层,家里的新变化等等,我发现孩子在描述家住第几层时总是说:“我家住五层、我家住三层”,通过孩子们的谈话交流,我了解到孩子对楼房有一定的正确感知,知道楼层是从下往上数的,但缺乏对楼层的正确认知,只知道是妈妈告诉我的住几层,并不知道序数与数字的关系,对“第几第几”没有正确的认知,因此我就根据我们班近期发现的问题设计了这次活动,想通过这次活动使幼儿对序数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让孩子了解生活中的序数。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及操作活动,让幼儿从不同方向准确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并能用序数词表达出来。
2、掌握第几的概念,并能用完整的语句来表达。
3、感知10以内序数的含义及在生活中的意义,培养幼儿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游戏及操作活动,掌握第几的概念,能用完整的语句来表达,并能运用到生活中。
活动准备
教师演示板、动物卡、数卡、幼儿学具、小鼓。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随音乐有秩序的进入活动室。
二、感知活动。
1、幼儿报数落座。
2、听口令做动作。(如请第一排的小朋友起立,请第二排的小朋友拍手等。)
三、探索学习活动,从不同角度准确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一)游戏:小动物来排队。
教师:森林了举行运动会,一起来看看由谁来参加。
1、依次出示10只小动物,请幼儿分别说出是哪个小动物,排在第几?
2、个别提问:请幼儿分别说出从前向后数、从后向前数,小动物排在第几?
教师:跑步比赛开始了,请小朋友们看看你们的小动物谁跑在第一?
3、幼儿自己操作学具,教师巡视提问。
(二)游戏:搭高楼。
教师:比赛结束了,小动物要休息,我们来给小动物大哥高楼吧!
1、教师在演示板上从下到上依次出示数字1—10,请幼儿说出:1楼——10楼。
2、请幼儿为小动物安排房间,并说出如:小猴住在三楼第二个房间。
四、巩固活动
1、听力游戏:小猴翻跟斗。
请幼儿在自己的学具上操作,取出一摞小猴摆在第一行,教师敲小鼓,如:教师敲3下,就请幼儿把第3只小猴翻过来。(反复几次,敲小鼓的数量要不一样。)
2、趣味互动游戏:大家来排队。
邀请家长和幼儿一起随音乐自由展示,音乐停时迅速站队,教师提问如:从前向后数你站在第几,你的前面是谁?(反复几次。)
五、活动延伸。
回家后观察每个楼层有几个门,分别用数字几来表示。
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数学学习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的主要途径。序数是幼儿生活、游戏中经常接触的概念,但儿童对数感念的理解往往是零散的、经验化的,需要教师的梳理和提升。
本活动在幼儿生活中积累的数学经验基础上,充分利用游戏的动力性、趣味性,帮助幼儿理解序数的方向性,强化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活动设计操作性强,注重动静结合;儿童相关经验较为丰富,教学准备充分;在关注幼儿数学概念建立的同时,渗透语言教育、自我保护教育,突出融合课程的理念,注重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在组织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的语言表达,密切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给与积极应答。幼儿学习常规良好,能有序的参与教育活动,效果良好。
这也是一节邀请家长来观摩的数学活动,所以我尽量让每个孩子都展示他们的优点,对每个孩子也都给予了一定的评价,并让家长也参与进来,让孩子在鼓励、游戏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的学习,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但仍有个别幼儿表达不够完整,需要继续锻炼。
14、中班数学优质教案《有趣的夹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进行6以内的数数,学习按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
2.学习按卡片上的圆点数匹配相应数量的夹子。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乐意表达操作成果。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5.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活动准备:
夹子若干(大小、颜色不同),大统计表一张,小统计表1张,音乐磁带,录音机,自制小红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看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 (这是什么?)今天,我们用夹子来玩一个好玩的游戏。
二、幼儿第一遍玩夹夹子游戏,感知6以内的数量。
1.幼儿听音乐夹绿颜色的夹子,并进行数数。
2.请幼儿统计夹子的数量,并在统计表的相应数量边贴上标志。
三、幼儿第二遍游戏,引导幼儿进行颜色的分类并进行数量的统计。
1.幼儿听音乐夹夹子,并进行数数。
2.教师关注幼儿夹夹子的情况。你夹了几个夹子?两种颜色混在一起,数起来方便吗?
3.鼓励幼儿按颜色进行分类。
4.教师介绍统计表,请幼儿统计夹子的数量。
四、游戏:摸摸乐,引导幼儿按照卡片内容并进行夹子匹配。
1.出示摸箱,教师介绍游戏玩法,了解卡片上的相关信息(圆点数量、颜色),请幼儿一一对应夹。
2.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3.互相交流,验证。
4.请客人老师帮助检查幼儿的统计情况,获得小红花。
延伸活动:
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投放夹子,进一步感知数量,进行颜色大小的分类统计。
教学反思:
游戏是最适宜于促进幼儿主体性和个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将理念转化为行为,注重在活动中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把握时机及时引导,促使孩子们更深入进行游戏,让孩子在健康游戏中得到更多的发展。
15、中班数学教案《动物园里》含反思
活动意图:
喜欢动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他们能说出各种动物的名称。喜欢聆听动物故事,动物玩具,它们那生动有趣的形象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个孩子。于是顺应孩子们的热点和兴趣开展了本次教学活动《动物园里》。让幼儿在游戏中轻轻松松的学习数学,寓教于乐,让幼儿真正地体验到数活动的趣味性。
活动目标:
1.巩固7以内数与物的对应。
2.能对7以内数量比多少,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3.积极动脑,树立自己解决困难的信心,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PPT。
2.数字卡、画有1—7个动物的胸牌(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能对7以内数量比多少。
活动难点:
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活动过程:
一、 互动游戏:比比谁的反应快
1.导入语:你去过动物园吗?你认识哪些动物?
小结:动物园里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动物。
2.关键提问:数数动物园里共有几种动物?(5种)
每种动物有几个?(每种动物的数量有多少?)
小结:动物园里的草地上有1只大象、2只狮子、4匹马、6只猴子和7只羊。
3、互动游戏:比比谁的反应快。
要求:把数量记在心里,不要告诉其他小朋友。
游戏方法:比一比谁的反应快,我们每个宝宝的椅子下面有一个操作盒,里面有数字卡片,老师出示一张动物的图片,请你根据每种动物的数量举相应的数字卡。
5.集体检验(价值分析:练习7以内数与物的对应)
二、 学习与操作:多还是少
1.过渡语:刚才我们知道了每种动物的数量,那你知道这里面哪种动物最多吗?(羊)
2.关键提问:马的数量是多少?(4匹马)马比谁多?比谁少?你怎么知道的?
(了解多少具有相对性。可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来比较多少。)
4.现在看看后面每张桌子上放了4张纸,每个宝宝选一张纸,请你去看一看、比一比,哪种动物多?哪种动物少?(“多”的打勾)
5.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6.放至黑板上,集体检验
关键提问:请你们做检查员,看看这里哪些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价值分析:学习比较多少)
三、 游戏活动:找个朋友比一比
1、过渡语:我们刚刚都比出来了,动物园里的动物谁多谁少,现在小动物们想请你们一起做个游戏。
2、游戏规则
(1)每人挂一个画有1—7个动物的胸牌,边说唱边找朋友比多少:“找一个朋友比一比,找一个朋友比一比,数量多的站起来,数量少的蹲下去,如果遇到一样的转一下圈”
(2)数次以后,幼儿说说游戏中为什么一会儿蹲下,一会儿站起来,和谁比多了,和谁比少了,进一步体会多和少是比出来的。
(3)幼儿交换胸牌后再游戏,巩固多和少的相对性。
3、关键提问:是不是这个小动物和其他小动物比都是多的?
小结:物体的多少是相对某一个物体来说的,单独一个不能比出多与少。
活动延伸:
刚才我们比了小动物,你们知道我们班级男孩子多还是女孩子多吗?我们空了也去比一比,数一数。
活动反思:
幼儿数学活动的内容应从幼儿身边取材,让幼儿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让幼儿主动的参与活动,有信心,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意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简单的问题。
不足之处:
1、对多媒体设备及演示经验不足,影响了课堂效果。
2、对幼儿现有水平了解欠缺,影响了课堂效果与气氛。
活动不仅激发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的能力,从交流、讨论、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而且还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和解决困难的能力。通过每一次活动的磨砺,无论是优点,还是不足,都给了我教学经验的积累,相信自己今后遗憾更少,一定会做得更好。
16、中班幼儿数学教案《有趣的排序》含反思
设计意图:
3、4岁幼儿对排序处于探索的状态,他们在游戏的时候,常常会很有兴趣地按颜色或形状有规律地用间隔排列的方法穿木珠,玩积木,拼搭玩具等。为了引导幼儿将这些经验加以统合整理,使幼儿对物体按规律排列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形成初步的逻辑思维,我们根据中班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多元的排序材料,引导幼儿自己动手给材料排队,学习从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为以后探索和发现各种不同的排序规律做基础,促进幼儿观察、比较、思考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提高幼儿的思维水平。由此便产生了本次活动课《有趣的排序》。因幼儿刚接触排序,本节课主要以AB型的排列为主。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排序,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尝试和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
2、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排序材料:积木、动物小人、雪花片
课件(有关排序图案的衣服、杯子、帽子、项链、毛巾、水果等等)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活动
提问:
1、活动室和原来有什么不同(板凳是两种颜色的)
2、再看看我们今天排的队伍和原来排队一样吗?哪里不一样?(排的是一队,一个男孩一个女孩)
3、手指游戏:《合拢放开》
今天,张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排序》,什么是排序呢?(把物体按照一定的规律排排队。就像刚才小朋友的队伍,小板凳的队伍还有手指游戏中的合拢放开、小手指爬这些都是排序)排序有好多种方法,看看他们是怎样排的。
二、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
A、根据课件,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
B、提供材料,引导幼儿一起尝试排序。
C、观察图片,说出解决方法。(排序的方法可真多,我们可以按物品的大小、形状、颜色、数量、长短、种类等特征来排队。下面我们看看这些排序,有问题吗?)
D、欣赏了解更多种排序方法,巩固对排序的认识。
三、结束部分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许多种排序的规律,刚才图片里小朋友操作的材料老师也带来了,小朋友想试一试吗?
四、课后延伸活动
1、操作活动,为幼儿提供多种排序材料供幼儿练习;
2、手工活动《美丽的项链》(用手工纸条粘合、串联的方法)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17、中班优秀数学教案《有趣的夹子》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进行6以内的数数,学习按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
2、学习按卡片上的圆点数匹配相应数量的夹子。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乐意表达操作成果。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夹子若干(大小、颜色不同),大统计表一张,小统计表1张,音乐磁带,录音机,自制小红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看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 (这是什么?)今天,我们用夹子来玩一个好玩的游戏。
二、幼儿第一遍玩夹夹子游戏,感知6以内的数量。
1、幼儿听音乐夹绿颜色的夹子,并进行数数。
2、请幼儿统计夹子的数量,并在统计表的相应数量边贴上标志。
三、幼儿第二遍游戏,引导幼儿进行颜色的分类并进行数量的统计。
1、幼儿听音乐夹夹子,并进行数数。
2、教师关注幼儿夹夹子的情况。你夹了几个夹子?两种颜色混在一起,数起来方便吗?
3、鼓励幼儿按颜色进行分类。
4、教师介绍统计表,请幼儿统计夹子的数量。
四、游戏:摸摸乐,引导幼儿按照卡片内容并进行夹子匹配。
1、出示摸箱,教师介绍游戏玩法,了解卡片上的相关信息(圆点数量、颜色),请幼儿一一对应夹。
2、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3、互相交流,验证。
4、请客人老师帮助检查幼儿的统计情况,获得小红花。
延伸活动:
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投放夹子,进一步感知数量,进行颜色大小的分类统计。
18、中班数学教案《有趣的几何图形》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区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并能按标记进行分类。
2、通过情景游戏等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4、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1、学会了各种图形的特征。
2、自制的“小路”,上面镂刻大小不同的图形“土坑”,将镂刻下来的图形作成铺路的“石头”。小篮同幼儿人数。
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标记,音乐。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捡石头”,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小朋友,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郊外捡石头!”(随音乐进入活动室)
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快看!有那么多五彩缤纷的小石头,大家可以挑自己喜欢的捡。”
3、引导幼儿观察、操作,鼓励幼儿边操作边交流。
4、请小朋友大胆介绍自己喜欢的石头 (颜色、形状)。
5、游戏:按标记举“石头”。
二、铺石头:
1、“大家捡了那么多漂亮的石头,我们用它来铺一条石子路,好吗?”
2、幼儿自由操作:把捡到的“石头”一一对应地嵌入相应形状的 “坑”里。
3、出现问题:“小石头没有了,但是还有坑没有铺好,该怎么办?”
4、幼儿再次操作。
5、发现问题:“老师发现这里有块石头很特别,是用两种颜色的石头拼起来的。”请个别幼儿介绍他的方法。
6、引导幼儿想办法互相合作,用捡来的“石头”铺平“地上”的“坑”。
7、教师小结: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
三、踩石头:
1、“路铺平了,我们来玩踩石头的游戏!” 教师介绍玩法:“音乐一响,小朋友就一边念儿歌一边动起来,音乐一停就立即踩到“石头”上,并说说踩的是什么形状、颜色的“石头”。
2、游戏重复2"3次。
3、让幼儿找找在幼儿园里有没有这样的图形,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幼儿操作材料放入活动室计算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中继续操作。
2、让幼儿回家找一找、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东西的形状是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及正方形,回园告诉老师,并列出图表。
课后反思:
在幼儿的活动过程中,确有许多的知识、技能需要教师以直接的方式予以支持。比如,那些幼儿无法凭借现有的条件通过探索获得的经验,教师要直接给予一些替代性的经验,当出现一些新型复合材料的时候,需要给幼儿演示其基本的用法,当幼儿出现无法克服的客观困难的时候,及时的予以解除。图形变变是幼儿喜欢的数学活动,我没有给任何提示,首先让孩子们自己尝试,中间稍微介入一下,最后放手让孩子们变,孩子们的探索有了别样的成功体验。
19、中班优秀数学教案《有趣的笔》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识别各种特征的笔,尝试按笔的不同的特征进行一维、二维的分类。
2、发展幼儿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蜡笔,油画棒(红黄两色)各4支,勾线笔、铅笔(红黑两色)各40支,篮子若干,托盘若干,蒙氏架两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感知一维
1、师:你们知道制笔厂吗?(是生产笔的地方)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制笔厂帮忙好吗?
他们生产的第一批笔就放在你们的凳子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笔?(蜡笔、油画棒)那跟旁边的好朋友比比看,有什么不一样呢?(颜色、粗细、高矮、种类)解释种类小结:工厂里的叔叔请我们帮忙,要给这批笔分一分,你们愿意吗?
师:那怎么分呢?他们的第一道工序给了我们两个标志,你们说怎么分?
小结:刚才我们根据男孩、女孩的标志把笔分了一次。看看第二道工序可以怎么分呢?
2、第二道工序,给我们准备了两个笔筒请我们把笔放进去,那我们可以怎么分呢?请两个小朋友来操作,提问:为什么这么分?
请男孩子、女孩子根据不一样的一维分笔。贴上标志。
小结:刚才我们按颜色(**)分法完成了第二道工序。
二、进行二维的示范练习操作
1、你们干的太好了,制笔厂又生产了一批新的笔,你们看有什么笔?(勾线笔、铅笔)他们有什么不一样?(颜色、种类、有盖无盖、长短)
2、那看看我们又能帮什么忙了呢?工作人员给了我们4个笔筒,他会请我们怎么做呢?(按照标志把笔分放到各个笔筒)不会回答的话,提问:笔筒上有什么?(标志)我们看看这些标志告诉我们什么?
出示"红色的勾线笔""黑色的铅笔""红色的铅笔""黑色的勾线笔"四个笔盒。
一个个笔筒解说,教师示范两个笔筒,其余两个请幼儿操作。
3、这个工序怎么做你们明白了吗?那好,请你们每个人找到一份工作材料,按照笔筒上的要求完成这道工序。完成以后请把笔筒放到货架上。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检验小结:看看分对了没有?
三、活动延伸,感知三维
1、师:看看制笔厂还有些不同的标志,你们看看是什么?谁知道?
2、出示几张三维的标志,让幼儿认识标志,感知三维
3、师:你们真棒,瞧,制笔厂的厂长要来夸我们了。(请一个老师来夸小朋友工作做的好,送给每个孩子一支笔)
4、在给孩子送笔的环节中,自然结束教学活动。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20、中班数学教案《有趣的0》含反思
教学目标:
1、 知道没有了可以用0来表示,引起幼儿对生活中出现的0的兴趣和思考。
2、 初步知道0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懂得0比1小。
3、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10只篮子,依次放入数量为9,8,7,6,5,4,3,2,1的实物玩具,第10只篮子内不放玩具。多媒体课件(有关0的课件,尺、温度计、门牌号、车牌、比分牌、球衣编号)。数字娃娃表演。每人一个数字。磁带《我的朋友在哪里》。
教学过程:
一、 引出数字0
1、 依次出示篮子里的玩具。提问:篮子里有什么?用数字几表示?(复习数字1-9)
2、 第10只篮子内没有放玩具,知道没有用数字0来表示。
3、 感知0的形状。
4、 让幼儿说说还有什么没有了也可以用0表示。
二、 讨论
1、 教师: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0。
2、 幼儿自由讲。老师放多媒体幻灯片,帮助幼儿理解0,在生活中的不同作用。
(1) 东西没有了用0表示,0表示没有。
(2) 湿度计上的0表示湿度0度,越往上温度越高,越往下的温度越低。
(3) 车牌、门牌、电话号码、年历、球衣上的0表示一个数字。
(4) 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5) 球赛时比分牌上的0表示没有进球,0:0表示平局,1:0表示一方进了一个球。
3、 总结。0的作用真大,不同的0表示不同的含义。
三、 观看表演
1、 复习0-10的排序。
2、 知道0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
3、 启发幼儿说出0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比其它数字大。
四、 游戏找朋友
1、要求两个数字娃娃做好朋友,比比谁大谁小,大数字娃娃站着,小的数字娃娃蹲下。
2、要求两个幼儿能听音乐找朋友,并能根据老师出示的数字用相应的身体表现出来。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21、中班数学游戏教案《有趣的0》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没有了可以用“0”来表示,引起幼儿对生活中出现的“0”的兴趣和思考。
2、初步知道:“0”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懂得0比1小。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大数卡、花朵图片、《找朋友》歌曲、多媒体课件(有关”0”的课件,尺、温度计、门牌号、车牌、比分牌、球衣编号)。
学具:每人一个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出“0”娃娃。
1.今天郦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数字娃娃排队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先请出数字朋友,请小朋友做拍手游戏,你拍几下,相应的数字娃娃就会出来排队了。
2.讲故事:数字娃娃排队。
(故事大意:数字朋友出去玩,大家都排好队,可是0宝宝排在哪里数字朋友都说不对,请小朋友帮帮忙。)讨论:小朋友,你们说“0”娃娃应该排在哪里?它们为什么不让“0”娃娃排在那里?
二、讨论“0”娃娃的含义。
1.它们来到花园里,花园里的花真多。数字娃娃要和花儿交朋友,你们来帮帮忙好吗?
2.老师指没有花瓣的花:“它应该和哪个数字做朋友?”
3.还有什么没有可以用“0”表示?
三、讨论“0”娃娃在生活中的含义1.教师:你觉得“0”娃娃像什么?
2.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0”?
幼儿自由讲。老师放多媒体ppt,帮助幼儿理解“0”,在生活中的不同作用。
(1)电话机上的“0”表示号码中的一个数字。
(2)湿度计上的“0”表示湿度0度,越往上温度越高,越往下的温度越低。
(3)车牌、门牌、电话号码、年历、球衣上的“0”表示一个数字。
(4)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5)球赛时比分牌上的”0”表示没有进球,0:0表示平局,1:0表示一方进了一个球。
3.总结。“0”的作用真大,不同的“0”表示不同的含义。
四、“0”娃娃作用。
1.比较1、0和10,知道0不可缺少。
2.让小朋友操作0来让数字宝宝变大。
五、游戏“找朋友”
听音乐,要求两个数字娃娃做好朋友,比比谁大谁小,大数字娃娃站着,小的数字娃娃蹲下。如果一样大,就拥抱一下。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22、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有趣的0》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有趣的0
教学目标:
1、知道没有了可以用"0"来表示,引起幼儿对生活中出现的"0"的兴趣和思考。
2、初步知道"0"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懂得0比1小。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10只篮子,依次放入数量为9,8,7,6,5,4,3,2,1的实物玩具,第10只篮子内不放玩具。多媒体课件(有关"0"的课件,尺、温度计、门牌号、车牌、比分牌、球衣编号)。数字娃娃表演。每人一个数字。磁带《我的朋友在哪里》。
教学过程:
一、引出数字"0"
1、依次出示篮子里的玩具。提问:篮子里有什么?用数字几表示?(复习数字1-9)
2、第10只篮子内没有放玩具,知道没有用数字"0"来表示。
3、感知"0"的形状。
4、让幼儿说说还有什么没有了也可以用"0"表示。
二、讨论
1、教师: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0"。
2、幼儿自由讲。老师放多媒体幻灯片,帮助幼儿理解"0",在生活中的不同作用。
(1)东西没有了用"0"表示,"0"表示没有。
(2)湿度计上的"0"表示湿度0度,越往上温度越高,越往下的温度越低。
(3)车牌、门牌、电话号码、年历、球衣上的"0"表示一个数字。
(4)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5)球赛时比分牌上的"0"表示没有进球,0:0表示平局,1:0表示一方进了一个球。
3、总结。"0"的作用真大,不同的"0"表示不同的含义。
三、观看表演
1、复习0-10的排序。
2、知道"0"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
3、启发幼儿说出"0"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比其它数字大。
四、游戏"找朋友"
1、要求两个数字娃娃做好朋友,比比谁大谁小,大数字娃娃站着,小的数字娃娃蹲下。
2、要求两个幼儿能听音乐找朋友,并能根据老师出示的数字用相应的身体表现出来。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23、中班数学教案《0》含反思
设计背景
引导幼儿理解数字0,以及数字0的用法。
活动目标
1、 知道没有了可以用"0"来表示,引起幼儿对生活中出现的"0"的兴趣和思考。
2、 初步知道"0"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懂得0比1小。
3、 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 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5、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知道没有了可以用"0"来表示,引起幼儿对生活中出现的"0"的兴趣和思考。
活动准备
6只篮子,依次放入数量为5、4、3、2、1的实物玩具,第6只篮子内不放玩具。电视机、录像带(有关"0"的录像,尺、温度计、门牌号、车牌、比分牌、球衣编号)。数字娃娃表演。每人一张泡沫板数字。磁带《找朋友》。
活动过程
一、 引出数字“0”
1、 依次出示篮子里的玩具。提问:篮子里有什么?用数字几表示?(复习数字1-5)
2、 第6只篮子内放有玩具,知道没有用数字"0"来表示。
3、感知"0"的形状。
4、 让幼儿说说还有什么没有了也可以用"0"表示。
二、 讨论
1、 教师: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0"。
2、 幼儿自由讲。老师放录像,帮助幼儿理解"0",在生活中的不同作用。
(1) 东西没有了用"0"表示,"0"表示没有。
(2) 湿度计上的"0"表示湿度0度,越往上温度越高,越往下的温度越低。
(3) 车牌、门牌、电话号码、年历、球衣上的"0"表示一个数字。
(4) 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5) 球赛时比分牌上的"0"表示没有进球,0:0表示平局,1:0表示一方进了一个球。
3、 总结。"0"的作用真大,不同的"0"表示不同的含义。
三、观看表演
1、 复习0-10的排序。
2、 知道"0"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
3、 启发幼儿说出"0"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比其它数字大。
四、游戏"找朋友"要求两个数字娃娃做好朋友,比比谁大谁小,大数字娃娃站着,小的数字娃娃蹲下。
教学反思
从教案上来看,你的教学目标还是比较恰当的,但是教学过程的设计就显得比较复杂一些,甚至于超出了你预设的教学目标。如:。“(2) 湿度计上的"0"表示湿度0度,越往上温度越高,越往下的温度越低。(3) 车牌、门牌、电话号码、年历、球衣上的"0"表示一个数字。(4) 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5) 球赛时比分牌上的"0"表示没有进球,0:0表示平局,1:0表示一方进了一个球。”这些地方太复杂,太难,反而会分散孩子对你要在教学活动中达到的主要的教学目标——“1、 知道没有了可以用"0"来表示,引起幼儿对生活中出现的"0"的兴趣和思考。2、 初步知道"0"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懂得0比1小。”的理解。建议将说道的环节简单化,目的性更明显、突出一些!
24、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三角形》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三角形的多种变式,体验图形的翻转与变化。
2、理解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3、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不同形状三角形共21个(钝角5个、直角等腰3个、等边3个、直角5个、等腰5个)
城堡拼图底版2幅、磁性板3块
【活动过程】
一.认识不同的三角形
(出示不同形态的三角形)
----这些是什么图形?这些三角形都一样吗?你喜欢哪个三角形,它看上去像什么呀?
小结:有的三角形像屋顶,有的三角形像手枪……三角形有这么多不同的样子,真有趣!
----如果将这些三角形“转一转、翻一翻”,你们还认识它吗?
小结:三角形“转一转,翻一翻”,虽然它们的方向改变了,但形状是不变的,还是原来那个三角形。
二.游戏:三角形找朋友
交代玩法
导入语:我们一起来玩一个“三角形找朋友”的游戏吧!钱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个“三角形”,请你看清楚三角形的摸样,等钱老师发出:“3、2、1三角形找朋友”的口令以后,小朋友马上去找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三角形做朋友,找到后把2个三角形放在黑板上,人马上回到位置上。
游戏后分享:
----这两个三角形是好朋友吗?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它们是一模一样的呢?
小结:把两个三角形“边对边,角对角”重叠在一起比一比,不大也不小、是一模一样的三角形。比的时候还可以转一转、翻一翻。
三.游戏:造城堡
交代玩法:这里有两座“图形城堡”,它们是用什么图形建造的吗?这两座城堡还差一些墙砖就能造完了,要请你们来帮帮忙。怎么贴墙砖呢?请小朋友们分成两组,每组每次派一名队员来贴墙砖。这里有许多三角形的“墙砖”,小朋友可以选一块贴到城堡“合适”的位置上。
规则:
(1)两组小朋友一个接一个上来取“墙砖”贴城堡。
(2)选择一块三角形的“墙砖”贴到城堡合适的位置上。
(3)哪组先为城堡贴好“墙砖”就获胜。
重点提示:当自己的队员在修城堡的时候出现困难时,要赶紧提醒他用“转一
转、翻一翻”的方法。
拼搭后分享:城堡修好了吗?
小结:谢谢你们造好了城堡,转一转、翻一翻的方法真有用!
这节活动《有趣的三角形》,主要是要感知三角形的一种多种的变式,体验图形翻转和变化,在平时对孩子们的观察中发现,幼儿对一些规则的三角形是认识的,但是对一些特殊的不规则三角形,就会产生混淆,而且当它们发生翻转的时候,有些孩子就会产生不认同它是三角形的情况。在这节活动中就是要帮助幼儿去感受各种各样的三角形,用看上去像什么的问题,去帮助幼儿认识感知这些不同三角形的特征。我们老师在进行这个活动的时候,尤其是进行图形的翻转这样的活动时,我们一般是如何设计?
抛问:
1、简述学龄前儿童认识几何图形(平面、立体)的顺序与特点?
2、在中班阶段教师设计、组织开展“有趣的三角形”活动的价值是什么?
教学反思
我上这节数学课,就是让孩子们认识三角形,在这教学过程中,通过让他们动手操作,让孩子们进一步认识到了1、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2、三角形的三条边可以不一样长,三个角可以不一样大。
25、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有趣的夹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掌握环形数数的方法,体验环形排列现象在生活中的运用。
2、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环形数数和记录,体验与同伴分享交流的快乐。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夹子、鼓、音乐。
2、每人10个夹子、1个小筐子、1个圆片、1张记录单、1支水笔。
3、环形排列的物品若干:花片、飞碟、衣架、调色盘、杯垫等。
4、每组星星、夹子、扭扭棒、回形针、皮筋、毛线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夹子,简单导入。
二、游戏“夹夹乐”,练习数数和比较多少。
教师敲鼓,幼儿游戏。让幼儿数数夹了多少,并和同伴比一比谁多谁少。
三、游戏“夹子变魔术”,尝试环形计数。
1、引导幼儿将夹子和圆片变成太阳,体验环形排列。
2、尝试环形数数。
(1)数夹子,尝试环形计数。
让幼儿数数自己用几个夹子变成了太阳,并说说是怎样数的。
(2)引导幼儿讨论其他环形数数的方法。
(3)教师小结。
四、游戏“数一数”,进一步探索、掌握环形数数的方法。
1、教师出示收集的各种环形排列的物品,提出操作要求。
2、幼儿尝试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个别记录单,并请幼儿说说操作情况。
4、教师小结。
五、拓展练习。
1、幼儿听音乐拉圆圈。
2、小结,结束。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26、中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排列》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两种颜色的花片按一定规律排序,初步掌握两种物品的不同排序规律和方法。
2.感受多种有趣的排序现象,体验排序在生活中的运用。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人手一面镜子、一张已经折叠好的餐巾纸、水彩笔,两面镜子不同组合方式的标志贴在展示板上。
2.花片、皇冠若干。
活动过程:
(一)学习排序1.第一次排序:
(1)指导语:小朋友看看桌上有什么?请你找到这个红宝石做为起点,让这些小花片有规律地在这上面排一排队。(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幼儿操作后交流:你是如何排的?
(2)请你再次设计花边,最好和别人不一样。幼儿操作后出示一个个排列方法,并小结:原来两种花片就可以有这么多不同的排法。指导语:小朋友,你们真棒!请你让小花片回到小篮中休息一下。
2.第二次排序:
(1)指导语:有个小朋友要过生日了,邀请我们一起参加生日会,我们来做个生日皇冠,去参加生日会吧!请你先在这上面有规律地排上花,要和刚才排得不一样,再把它围起来,变成个皇冠,请你试试吧!
(2)幼儿操作后:你成功了吗?有什么问题?谁来帮助他。
(3)纠正幼儿封闭形曲线的排序中出现的问题:这是一个圆,我们排的时候要是按这个特征排的话,就要注意这一组的完整性,这样会更美。
(4)请幼儿把生日皇冠上有规律的排列进行一下调整,注意一组的完整性。
(5)幼儿操作,并把生日皇冠戴上头上。
(二)镜子里的排序,体验排列方式的不同1.制作生日礼物:花手帕。做花手帕也有一个要求:上面的图案也要有规律地排列。
2.指导语:这儿有张餐巾纸,请你用笔在这上面添画一下,我们来请这两面镜子帮忙变戏法,把礼物变出来。幼儿画完后,看看我们的画在小镜子手拉手时会发生什么变化?幼儿用两面镜子,探索,观察镜中的变化。
3.交流发现:镜子里的图案排列得有没有规律?象什么?这么多图案是怎么排列的呢?
4.我们从镜子里把礼物请出来,好吗?打开餐巾纸。
5.指导语:其实,生活中很多东西都会用到这些有规律的排列,瞧!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能发现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秘密!
6.现在,我们戴上皇冠,捧好礼物,准备去参加生日会吧!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27、中班数学优秀教案《有趣的排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运用视听触觉各种感管引导幼儿主动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并根据发现的规律进行排序。
2、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大小不同雪花片若干、颜色不同的枪管玩具、小长短不同的吸管、排序卡
活动过程:
1、织幼儿玩拍铃鼓游戏,引出活动主题。
小朋友们,请你们听听老师是按什么方法拍铃鼓的?
2、引导幼儿发现拍铃鼓中的秘密,并运用图示记录其中的规律。
老师这有一些雪花片,请你想想怎样用雪花片表示我们刚才拍鼓的规律?
(1)大声——小声——大声——小声
(2)大声——小声——小声——大声——小声——小声
3、教师出示排序图,引导幼儿发现其中的规律并请幼儿用拍手的方式表示出来。
(1)、小朋友看看这些雪花片是按什么规律排序的?
(2)、你们能按这个规律拍拍手吗?
小结:这种按照一定规律把物体排排队的方法就叫做排序。大;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刚才我们都是根据物体大小不同按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序。其实我们还可以根据物体的长短、颜色、粗细、高矮等不同进行排序呢。
4、补充排序卡。
出示已排好的排序卡,请幼儿来找找看什么地方排错了。
5、导发现物体的差异,进行创编排序。
(1)、请幼儿根据颜色的不同排序拼插枪管玩具。
(2)、请幼儿根据吸管的大小或长短的不同进行排序
(3)、请幼儿根据幼儿性别的不同进行排序。
6、排队游戏
幼儿分男女站成两竖排,按教师要求进行排队游戏。如高人、矮人、高人、矮人或拍头、拍肩、叉腰的排列规律进行排序游戏。
7、延伸活动:
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事物都是按一定规律排序的,如美丽的项链,好看的花边,围墙的栏杆……,请幼儿将生活中有趣的排序现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在排序卡上。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28、中班数学优秀教案《有趣的梯形》含反思
设计意图:
由于幼儿已经认识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此基础上认识梯形,对中班幼儿来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因为梯形是有且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概念比较抽象,是幼儿所要认识的平面图形中最难的一种。因此,中班幼儿认识梯形,只要理解其特征,能找出相应的图形即可,不必要求幼儿用语言描述梯形的特征。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认识平面图形的兴趣及探索的欲望。
2、发展幼儿较敏锐的观察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
2、活动难点:认识不同摆放位置的、不同的梯形。
活动准备:
音乐、幻灯片、梯形和长方形人手一份、图形石子路、小信封装着各种图形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出主题
1、出示小白兔的幻灯片,引导幼儿观察小白兔的房子是由什么图形组合而成的。
2、感知梯形的特征。“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四个角、四条边、上下两条边平行、长短不一)
3、长方形和梯形相比较。
二、观察了解梯形的特征,加深对梯形的认识
1、出示小白兔家其他地方的梯形,让幼儿认识,加深对梯形的了解。
2、出示幻灯片的梯形,让梯形按不同的方向旋转,加深对梯形的了解。
3、教师再次总结。
三、游戏《寻找梯形》
1、出示小白兔设计好的石子路,让幼儿认识设计稿里面的图形。
2、请幼儿帮忙,完成梯形石子路的设计。
3、幼儿和教师一起检测梯形石子路。
4、放音乐,踩着梯形石子路去郊游。
活动反思:
我设计本节活动,主要从幼儿对平面图形认识开始,因为梯形的概念是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但由于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梯形的概念不易理解就不要求幼儿用语言来描述梯形特征。本节活动我通过三个环节来完成。首先让幼儿感知梯形的多样化,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真正理解认识梯形,最后用游戏巩固本节活动。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很高都愿意参与到活动中,互动也不错。我感觉本目标完成的很好。
29、中班数学优秀教案《有趣的0》含反思
教学目标:
1、 知道没有了可以用"0"来表示,引起幼儿对生活中出现的"0"的兴趣和思考。
2、 初步知道"0"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懂得0比1小。
3、 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 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教学准备:
10只篮子,依次放入数量为9,8,7,6,5,4,3,2,1的实物玩具,第10只篮子内不放玩具。多媒体课件(有关"0"的课件,尺、温度计、门牌号、车牌、比分牌、球衣编号)。数字娃娃表演。每人一个数字。磁带《我的朋友在哪里》。
教学过程:
一、 引出数字"0"
1、 依次出示篮子里的玩具。提问:篮子里有什么?用数字几表示?(复习数字1-9)
2、 第10只篮子内没有放玩具,知道没有用数字"0"来表示。
3、 感知"0"的形状。
4、 让幼儿说说还有什么没有了也可以用"0"表示。
二、 讨论
1、 教师: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0"。
2、 幼儿自由讲。老师放多媒体幻灯片,帮助幼儿理解"0",在生活中的不同作用。
(1) 东西没有了用"0"表示,"0"表示没有。
(2) 湿度计上的"0"表示湿度0度,"文.章出自屈a老师教.案网"越往上温度越高,越往下的温度越低。
(3) 车牌、门牌、电话号码、年历、球衣上的"0"表示一个数字。
(4) 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5) 球赛时比分牌上的"0"表示没有进球,0:0表示平局,1:0表示一方进了一个球。
3、 总结。"0"的作用真大,不同的"0"表示不同的含义。
三、 观看表演
1、 复习0-10的排序。
2、 知道"0"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
3、 启发幼儿说出"0"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比其它数字大。
四、 游戏"找朋友"
1、要求两个数字娃娃做好朋友,比比谁大谁小,大数字娃娃站着,小的数字娃娃蹲下。
2、要求两个幼儿能听音乐找朋友,并能根据老师出示的数字用相应的身体表现出来。
教学反思:
从教案上来看,你的教学目标还是比较恰当的,但是教学过程的设计就显得比较复杂一些,甚至于超出了你预设的教学目标。如:。“(2) 湿度计上的"0"表示湿度0度,越往上温度越高,越往下的温度越低。(3) 车牌、门牌、电话号码、年历、球衣上的"0"表示一个数字。(4) 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5) 球赛时比分牌上的"0"表示没有进球,0:0表示平局,1:0表示一方进了一个球。”这些地方太复杂,太难,反而会分散孩子对你要在教学活动中达到的主要的教学目标——“1、 知道没有了可以用"0"来表示,引起幼儿对生活中出现的"0"的兴趣和思考。2、 初步知道"0"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懂得0比1小。”的理解。建议将说道的环节简单化,目的性更明显、突出一些!
30、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有趣的数字》含反思
设计意图:
数字对幼儿来说是枯燥的,为了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我设计这堂以游戏为主的课,并通过对实物的观察,让幼儿了解数字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以激发幼儿在生活中观察数字的兴趣。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2.发现生活中的数字,知道数字无处不在。
3.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两行五列表格一张,藏有数字的表格一张。
2.数字排列图若干.
3.数字连线画、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猜想数字,激发兴趣
1. 出示空表格,让幼儿数数有几个格子。(10个)"小朋友你们喜欢捉迷藏吗?喜欢。今天有几个数字宝宝要和我们捉迷藏,你们想不想玩?(想)"
2.出示藏有数字的表格"你们看每个格子里都躲着一个不同的数字,它要小朋友的亮眼睛给找出来,谁来找一找。"
3.老师引导幼儿逐一寻找藏着的数字.
4.幼儿完整地读数字两遍。
二:用不同的方法给数字排队
1. 让小朋友找出最大和最小的数字。
"小朋友这10个数字中谁最大,谁最小?(9最大,0最小)"
2.让小朋友给数字从小到大排序"小朋友我们来给数字排排队,要求从小到大排,谁来排一排?"
3.让小朋友给数字从大到小排"刚才小朋友真能干,把数字从小到大排队,现在谁能它倒过来排一排?"
4.让小朋友想想还有什么不同的排法"小朋友你们还想到什么排法吗?"老师出示几张排列图标,问幼儿像什么?
三:在日常生活中数字的用处
1.让小朋友找出平时接触的数字"小朋友你们平时在家里或其它位子看到过,用到过这些数字吗?谁来讲一件。"
2.老师出示相关的数字实物"小朋友你们看这些是什么?上面有数字吗?.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你知道这些数字有什么用吗?"小朋友逐一回答后老师总结(有些数字是告诉我们时间的,比如说闹钟上的数字,日历上的数字.有些数字是告诉我们位子的,比如说小朋友在幼儿园茶杯摆放的位子,书目录上的数字。有些数字是告诉我们数量多少的,比如说药瓶上的数字,饮料上的数字.)
四、玩一玩,体验数字的有趣
1.如果老师把数字用一种画画的方式画下来,会发生什么情况?
2.小朋友们看看,这是什么东西?(小鸡)找找小鸡身上有数字吗?看3又跑到别的地方去了,找一找(冰淇淋)我们再来看一个,这次数字娃娃多起来了,小朋友仔细找找。
3.用数字来画画竟然能画出这么多好玩的东西,看,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
4.老师也用这些数字宝宝画了一幅画,不过,我每个数字只用了一次。
5 老师刚刚给小朋友看了这么多由数字画出来的画,你们喜欢吧?
6.小朋友们下课后你们自己也动手用这些有趣的数字宝宝来画一幅画好吗?
课后反思:
因刚接班不久对幼儿掌握数学方面知识的了解不是很清楚,所以我设计一节以游戏形式为主的课,以此来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在活动过程中我以捉迷藏导入课题,小朋友积极性很高,对数字也很有兴趣。在后面的操作过程中,我选了个别幼儿操作,让其他幼儿的等待的时间过长,假如我把它改成每人操作,也许小朋友对数字就更感兴趣了。在生活中找数字时,准备材料不够充足,没能很好的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幼儿连线画时有些幼儿找不到数字点,假如我把点改成彩色点,就会引起幼儿的注意,连线就更完美,也就会一下找到数字中的小动物了。
31、中班数学详案教案《有趣的盒子》含反思
教材分析:
盒子是生活中到处都能看到的物品,他们对此有丰富的感性经验。盒子中蕴藏着“大小”“形状”“高低”“功能”等方面的信息,有很大的教育价值。让幼儿试着整理盒子,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整理物品的习惯以及发展幼儿空间概念有很大帮助,于是让幼儿学会合理整理盒子的设想就浮现出来。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盒子的大小、形状和用途,尝试大胆表达。
2、整理各种大小不同的盒子,初步感受空间利用与合理摆放是有关系的。
3、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重难点:
重点:整理各种大小不同的盒子,初步感受空间利用与合理摆放是有关系的。
难点:两人合作整理盒子,大胆表述自己的操作。
活动准备:
1、 各种大小不同的盒子若干、5个相同大小的鞋盒及鞋盒盖;
2、教师自制从大到小的套盒一套;
活动过程:
一、说“盒子”
1、找一个盒子,与大家说说:“你的盒子是什么样子的,里面是装什么的?”
2、师小结:“这么多盒子宝宝,他们形状、大小都不同,里面装的东西也 不一样,有的盒子是专门装好吃的东西的,有的盒子是放有用的东西的。”
3、送盒子宝宝回家:
师:看看你手里的盒子宝宝是装吃的还是装用的,把它们送回家。
重点提问:这个盒子(牙膏盒)是装什么的?牙膏不是也要放到嘴里的吗?为什么不放在吃的这边?
二、猜“盒子”
1、师:今天我还带来了一个盒子,猜猜看,哪个盒子里的小盒子最多?为什么?
2、集体验证:看一看,数一数,哪个盒子里的盒子最多?
3、讨论:为什么看起来有的多有的少,其实却是一样多的呢?
4、小结:堆的高的看起来多,堆的整齐的看起来少。如果我们能整齐摆放,大盒子就能放更多的小盒子。
三、装“盒子”
1、师:我们也来试一试,把小盒子放进大盒子里,看哪组放的小盒子最多
2、幼儿探索操作:5人一组,看哪组动作最快,放的小盒子又多。
3、讲评:哪个盒子看起来最少?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整理的?大家想不想和他们放得一样?
4、2人一组再次操作。
5、小结:除了整齐摆放,我们还可以把大盒子放在下面,或者把盒子竖起来,把盒子靠紧,也可以在盒子里放盒子,都能让盒子看起来更少,让空间变得更大。
6、(出示盒盖)这是什么?试试你们的盒子,盖得上吗?“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好像都不能。现在我们要重新放盒子,用我们刚才学到的好方法来放,最后把盖子盖得平平整整,里面的盒子不能破坏。
7、幼儿重新整理盒子,将盒盖盖好。
活动延伸:
1、 运用盒子进行创意建构并探索新的玩法。
2、 协助班级整理盒子。
活动反思:
幼儿通过<<有趣的盒子>>,深入积累了相关的生活经验,在活动中,了解了整理物品的一些方法.整节活动按设计环节流畅进行,目标基本完成.
活动中,孩子们对盒子非常感兴趣,提问后,能够大胆的发言,把自己的经验和同伴快乐的分享,在猜盒子环节,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动脑筋回答的很热闹.
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1. 说盒子环节:占有时间有点常,到教师总结时,孩子们有些乱了.
2. 活动中有一两位小朋友性格内向,没有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我没有很好的关注这些孩子,今后要特别关注这些性格内向的孩子,在提问,举例环节要主动提问不爱举手的孩子,让大家都感受到活动带给每一位孩子的快乐.
32、中班数学教案《有趣的“0“》含反思
设计背景
引导幼儿理解数字0,以及数字0的用法。
活动目标
1、 知道没有了可以用"0"来表示,引起幼儿对生活中出现的"0"的兴趣和思考。
2、 初步知道"0"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懂得0比1小。
3、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知道没有了可以用"0"来表示,引起幼儿对生活中出现的"0"的兴趣和思考。
活动准备
6只篮子,依次放入数量为5、4、3、2、1的实物玩具,第6只篮子内不放玩具。电视机、录像带(有关"0"的录像,尺、温度计、门牌号、车牌、比分牌、球衣编号)。数字娃娃表演。每人一张泡沫板数字。磁带《找朋友》。
活动过程
一、 引出数字“0”
1、 依次出示篮子里的玩具。提问:篮子里有什么?用数字几表示?(复习数字1-5)
2、 第6只篮子内放有玩具,知道没有用数字"0"来表示。
3、 感知"0"的形状。
4、 让幼儿说说还有什么没有了也可以用"0"表示。
二、 讨论
1、 教师: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0"。
2、 幼儿自由讲。老师放录像,帮助幼儿理解"0",在生活中的不同作用。
(1) 东西没有了用"0"表示,"0"表示没有。
(2) 湿度计上的"0"表示湿度0度,越往上温度越高,越往下的温度越低。
(3) 车牌、门牌、电话号码、年历、球衣上的"0"表示一个数字。(.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4) 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5) 球赛时比分牌上的"0"表示没有进球,0:0表示平局,1:0表示一方进了一个球。
3、 总结。"0"的作用真大,不同的"0"表示不同的含义。
三、观看表演
1、 复习0-10的排序。
2、 知道"0"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
3、 启发幼儿说出"0"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比其它数字大。
四、游戏"找朋友"
要求两个数字娃娃做好朋友,比比谁大谁小,大数字娃娃站着,小的数字娃娃蹲下。
教学反思
从教案上来看,你的教学目标还是比较恰当的,但是教学过程的设计就显得比较复杂一些,甚至于超出了你预设的教学目标。如:。“(2) 湿度计上的"0"表示湿度0度,越往上温度越高,越往下的温度越低。(3) 车牌、门牌、电话号码、年历、球衣上的"0"表示一个数字。(4) 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5) 球赛时比分牌上的"0"表示没有进球,0:0表示平局,1:0表示一方进了一个球。”这些地方太复杂,太难,反而会分散孩子对你要在教学活动中达到的主要的教学目标——“1、 知道没有了可以用"0"来表示,引起幼儿对生活中出现的"0"的兴趣和思考。2、 初步知道"0"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懂得0比1小。”的理解。建议将说道的环节简单化,目的性更明显、突出一些!
33、中班数学优秀教案《有趣的图形》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使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自制的“小路”,上面镂刻出大小不同的几何图形;供幼儿操作的图形、小筐若干;小熊头饰、小动物的家;音乐磁带等。
活动过程:
一、引入环节,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石头”的不同。
2、引导幼儿捡起自己喜欢的石头,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二、创设情境,引发幼儿探索、操作。
1、以小熊摔跤的故事情境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引导幼儿观察小路,。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说说小路上的坑是什么样子的,启发幼儿想办法把坑填好。
3、幼儿思考并尝试操作,教师根据情况适时引导。
4、引导幼儿发现,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变出一个新的图形来。从而理解图形之间存在的转换关系。
三、伴随着音乐,幼儿和教师一同欢快地走出活动室。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有趣的图形》是我们中班教研组的一次数学研课活动,教学目标是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三种几何图形。活动前我们对活动的内容进行了讨论,在确定这一内容时,教研组的老师们都觉得这一内容很简单,但经过对中班幼儿认知特点的分析发现,中班的幼儿已有了粗浅的几何概念,这一阶段的幼儿虽然能正确地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但他们不是从这些形状的特征来认识,而是将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对照。因此,我们最终确定了《有趣的图形》这一活动,让孩子在游戏探索中对图形产生兴趣,并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动手等,感知不同图形的不同特征。 本次活动,除了让幼儿感知图形特征外,还有一个活动目的是探索两种不同导入方式在同一教学内容中的课堂运用实效。因此,执教的两位老师在基本确定了活动过程后,对导入环节进行了重点的设计。两个活动,我们分别运用了两种导入方式:一种是实物直接导;入,教师出示魔术袋引起幼儿兴趣,然后通过让幼儿摸一摸,通过对摸出的实物形状的区别来初步感知三种图形的基本特征。另一种是手指游戏变魔术导入,教师通过魔术变出三种图形,然后通过与实物的对比感知三种图形的基本特征。在执教过程中我们发现,两种不同导入方式,都能激起幼儿的活动兴趣,只是游戏的方法具有神秘感,并与下面环节有较好的衔接,因此能更快地调动幼儿的情绪,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两次活动,幼儿参与性都较高,但同时活动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虽然我们在活动前对这一内容的目标定位进行了仔细的考虑斟酌,但在活动后发现,我们设置的其它几个环节还是过于简单,没有将活动目标真正的达成,在最后环节中,孩子们在找找身边的三种形状时,对于正方形的认知出现了偏差。针对这一问题,我对自己的活动进行了反思。 根据活动目标, 我除了运用游戏让幼儿感知图形特征外,还必须在认识时让幼儿用语言来描述图形特征,通过多次的描述巩固幼儿对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如:三角形:三个角三条边;圆形:没有角,圆溜溜;正方形:四边一样长,四角一样大:教师在向幼儿正确描述图形特征时,让幼儿也来描述,通过多次寻找图形,描述图形来认知图形特征。这样在最后环节时或许就不会出现图形区别时的偏差,而活动目标也会达成的更好。 一次教研组的研课活动,从内容的选择确定到执教,从活动后的研课到反思,都给了老师很大的启发,及时地反思,总结会给我收获更多。
34、中班优秀数学教案《有趣的图形》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对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认识,帮助幼儿进一步掌握椭圆形、梯形的特点。
2.引导幼儿大胆尝试用自己用数字来记录图形的数量。
3.提高空间知觉的敏锐性。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1.自制课件:图形、图形拼贴的小鸡、小猪、小金鱼、 房子、 乌龟、小狗等等。
2.幼儿人手一份作业纸 笔
活动过程:
一、播放图形PPT。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来了几位图形宝宝,看看都有谁?”出示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正方形(四个角一样大,四条边一样长)、长方形(两条对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
2.出示椭圆形
“它是不是圆形呢?”(不是)“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不是圆形的呢?”(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我们一起来比一比。”(将前面的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进行比较,证实椭圆形比圆形长。)“那么这个图形叫什么名字呢?”(椭圆形)
3.出示梯形。
“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你们看,它上面的边短,下面的边长,上下两条边平平的,旁边两条边斜斜的。这个图形像什么? (小结:这个像滑梯的图形,名叫——梯形。)
“不过,梯形宝宝可调皮呢,它一会儿翻跟头,一会儿躺下睡觉,你们看这样还是梯形吗?”(小结: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睡着放,它们都是梯形。)
二、播放图形拼贴图案PPT。
师:图形宝宝啊还会变魔术呢,你们看,他们都变成了什么?(小鸡)
小鸡都有哪些图形宝宝变的,他们分别有多少,快来数数,可别数落了。
小猪、小金鱼、 房子、 乌龟、小狗等等都有哪些图形宝宝变成的,如何记录呢?(引导幼儿可以用数字、线条、点子)
三、幼儿操作:
有趣的图形拼贴,并做好记录
四:评价,结束活动:
要求幼儿把拼贴好的图案及记录讲给爸爸妈妈或同伴听。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配合,认真尝试,在自主练习里获取了经验,又在集体练习里感受到了快乐和喜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圆满的完成。
35、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叶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发现并比较不同叶子的差别,有重点地说出叶子的特征。
2、能按不同条件给叶子分类,了解几种特殊的叶子,感受叶子的多样性和奇特性。
3、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重点:
了解几种特殊的叶子,感受叶子的多样性和奇特性活动难点: 比较不同叶子的差别,有重点地说出叶子的特征。
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采集的叶子。
2、不同的叶子实物和图片。
3、分类盒、纸、笔。
活动过程:
1、分享交流采集叶子的成果。
(幼儿的桌上陈列有采集来的各种叶子)师:大家来相互说一说,你采集到了什么叶子,它是什么样的?
2、比较不同叶子的差别,有重点地说出叶子的特征。
(1)师:这些叶子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说出叶子的不同之处,并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比较有关叶子。
教师小结:叶子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形状、大小、叶脉、边缘都不一样。
(2)师:叶子有共同的特征吗?
教师小结:每片叶子都有叶肉、叶脉和叶柄。
3、给叶子分类
(1)教师:你会给叶子分类吗,看看谁和谁一家?为什么要这样分,给他们做个标记。
幼儿在分类盒中将叶子分类,并制作分类标记。
(2)请幼儿讲述分类情况。
4、了解几种特殊的叶子。
(1)了解可以吃的叶子。
师:叶子可以吃吗?你吃过什么样的叶子?
教师(出示一些蔬菜):你吃过这些菜的叶子吗?你还吃过哪些菜的叶子?
(2)了解有特殊本领的叶子。
教师(出示盆栽含羞草、猪笼草和毛毡苔、合欢的图片):你认识这是什么植物吗?"屈,老师.教案,网出,处!他们的叶子可有着特殊的本领。
教师演示、介绍这四种植物叶子的特殊本领。
5、总结性谈话。
师:你看了那么多有趣的叶子,觉得大自然奇妙吗?大自然中是个神奇的大宝库,有许许多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发现。
活动延伸:
孩子收集不同的树叶,使孩子积累有关叶子的经验。
活动反思:
这次的活动,是孩子们秋游吃桔子发现叶子而引发的,通过今天的教学活动,可以看出,幼儿对此活动也很感兴趣,表现得非常活跃。也是从今天来看,孩子们的兴趣还远远不止是老师所想到的这些,而是更多、更加广泛。
36、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数字》含反思
活动设计:
对幼儿的教学,首先课程的目标要明确,重难点要突出。在这节课中,可能我的重难点不是很突出,所以对幼儿来说挑战性缺少了。其次在老师介绍操作要求的时候,语言虽然说很简练,但是还需要更明确和更全面一点。这样孩子在操作的时候,就更有秩序了。还有一方面是,老师在请幼儿回答问题的时候,只是让幼儿说出了问题的答案,老师只注重了答案的对错,没有注重让幼儿把话说完整,缺少了语言的渗透。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在这些方面的经验积累还是需要不断努力。
活动目标:
1、感受数字的丰富变化,体验数字给生活带来的方便与有趣。
2、复习9以内的数字、数数,并区分6与9。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几何图形组合画三幅(还有小动物)。
2、幼儿每人一份数字卡片
3、每组提供白色纸条、浆糊、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看图编电话号码。
(1) 我们将要去春游了,我想邀请小动物一起去请大家想想办法用什么方法通知它们?(幼儿泛讲)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想了很多办法,那么,用什么方法最好呢?
(2) 打电话要查电话号码,我们来查一查动物家的电话。
教师分别出示图形卡。(小猴、小熊、小兔)
师:这是小猴家的电话。让幼儿观察发现小猴家只有图形,没有号码。
(3) 引导幼儿看图数数编号码。(三家全部观察后,人人翻译号码)(人手一份操作用具。可以用数字贴号码,也可用笔写号码)
请各组派代表在黑板上贴数字
集体念号码 583469 583496 582734
验证号码的正确性,老师拨打电话。
二、感知数字的丰富变化。
(1)思考:这些号码都有6个数字,为什么电话号码是不一样的?
(数字排列的顺序不同)
(2) 观察:在三个电话号码中有哪些是不一样的?
(小猴家的号码是有9、6,小熊家是6、9;小兔家没有这两个数子,有的是2、7)
相同的是什么?
(三个号码都是六位数,前两位数都有5、8)
(3)区分6和9
问:老师也常把6和9搞错,请你们帮助我记住它。
( 让幼儿说出6的圆圈在下面,9的圆圈在上面。)
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数字23456789
三、交流所收集的电话号码
增强幼儿有关电话方面的知识
(1) 请幼儿大声地读自己带来的电话号码。[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了解电话号码是多位数的。
(2) 你们知道的电话是几位数的? (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
(上海地区的家庭电话是8位数的,手机是11位数的;常用的较特殊的电话是3位数的。)
四、给小动物编电话号码
(1)有许多小动物家还没有电话,我们用数字来帮它们编个电话号码吧。
提示:可以用贴数字的方法,也可以用笔写。
有意识地请几个孩子上来念所编的号码。
(2)教师巡视后提出新的要求。提示幼儿是否每个数字都用了,数一
你编的电话是几位数的。
5延伸活动:把小朋友编的电话号码做成电话簿。
课后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我首先让幼儿互相交流,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前我先请幼儿收集、寻找、记录一些生活中的数字,请幼儿将事先收集好的有数字的东西拿出来,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这些数字的作用。孩子们先个别交流自己带来的物品上数字的作用:因为孩子们都很想表达自己的发现,因此我让幼儿自己和边上的小伙伴说说自己的发现;接着我把我准备的有数字的物品和孩子们一起分析我的“发现”。第二是经验迁移,感知数字和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在第一环节中孩子们拿着自己的东西,在第二环节中要求幼儿脱离直观物体,引发幼儿已有的经验寻找生活中的数字。孩子们很会找,什么公交车的路线号,汽车摩托车的牌照,超市里也有很多的数字,他们基本上都能知道这些数字作用的一二。孩子们发现有数字的地方还真不少,就连衣服拉链头上有数字也被他们发现了。真所谓人多力量大,我们共同找到的有数字的东西还真多。第三部分是幼儿操作。利用幼儿的对生活中数字的理解运用到实际中去。
通过本次活动,让我收获不少,整个活动环节很清楚,一环一环之间紧紧相扣、层层递进,设计的问题也具有有效性,能开动幼儿的小脑筋。但缺点也有存在,一些细节方面还要注意。在这个活动中让我深刻地了解到孩子自己收集课堂所需的东西是很重要。在活动中孩子们愿意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自由自在地采撷自己感兴趣的“果子”,他们采来的“果子”是绚丽多姿的,然后回到课堂交流,共享到了“果子”的丰富,起到“以一当数十”的作用。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他们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相信孩子,多给孩子一些亲身实践活动的机会。
37、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有趣的跷跷板》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三个物体之间轻重关系,具有初步的轻重守恒能力。
2、有一定推理、比较的能力。
3、能用完整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感受过物体的轻重。
物质准备:
教具:实物鹌鹑蛋、鸽子蛋、鸡蛋各一个,天秤一架。
学具:《幼儿用书》(P32页),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可爱的蛋宝宝。
——教师:爸爸带宝宝出去玩,他们在小河边发现了一些可爱的蛋宝宝。你认它们吗?
——教师分别出示鹌鹑蛋、鸽子蛋和鸡蛋,请幼儿辨认。
2、谁轻谁重。
——教师:宝宝想知道它们哪个轻哪个重,你知道吗?
——请幼儿猜测、比较蛋的轻重,并讲述理由。
——教师分别引导幼儿比较鹌鹑蛋和鸽子蛋、鸽子蛋和鸡蛋的轻重,请幼儿将蛋放在天平上称一称,了解它们谁轻谁重。
——教师:现在我们知道了鸽子蛋比鹌鹑蛋重,鸡蛋又比鸽子蛋重,那么鹌鹑和鸡蛋谁轻谁重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启发幼儿从鹌鹑蛋、鸽子蛋和鸡蛋三者的轻重关系上进行推理。
3、幼儿操作活动。
——给重的打勾。观察画面上小动物坐跷跷板的情景,感知动物的轻重,认读字:轻、重。目测下面的三个动物,请你给最重的动物打勾。
——观察数字天枰,感知两边的数量,并填写二、<、>符号。
——观察天平称上的水果,感知水果的轻重。目测旁边三个水果的重量,请何最重的水果打√。
4、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大家检查,并引导幼儿讲述理由,进一步巩固推算轻的能力。
活动反思:
在进行本课教学的时候,我首先出示图片跷跷板。问大家:玩过跷跷板吗?现在出了一个问题:只有你爸爸一起玩跷跷板,那你怎样把爸爸翘起来呢?这个问题较具有激发性,学生能够较好的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发言。有的同学说可以自己报一块大石头,或者再找一个伙伴。这个时候,我强调一遍,只有你和爸爸,不能抱起她的东西,或者找一个同学。这样同学们的思维就只能从爸爸,自己和跷跷板身上进行找了。学生的思考方向被指引到这个较为情景较为单一的环境中,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的的思考。从学生的回答中看,学生能够进行较好的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下面的解决问题:利用杠杆尺怎样能够将另一侧进行翘起。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纷纷进行操作。在操作之前我给出的问题是在位置3处,挂3个钩码,问在另一侧挂几个钩码才能够将另一侧的钩码进行翘起。在操作的过程周中,学生在另一侧的挂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一个位置过一个,有的三三两两的挂。总之他们的将我提出的问题解决。但是这现象进行总结量化的时候就较为的复杂。而学生不需要进行这样的复杂的学习。至少不是全部需要这样复杂的探究。现在看来,可以在指导实验的时候,指导个别现在的同学进行计算,然后进行汇报得出结论。或者再探究之前将这个问题简化:比如在另一侧只能在固定的位置挂钩吗,要求挂一位置,要么2位置,这样学生就会更加明确的去操作了。然后在提出较为简单的要求,但是实际操作较为复杂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操作。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因为学生进行进行较为长时间的操作,学生的实验跨越两节课。我想在以后的安排中,要进行更为优化的安排效果会更好的。
38、教学设计中班数学游戏《有趣的图形》反思
设计意图
游戏时间到了,小朋友们都很喜欢玩儿七巧板,他们会用认识的图形,来拼出新的图案,但我观察到大多数时候,孩子们都一直重复这几种简单图形的拼搭。
《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对于促进儿童空间能力发展提出:
1、不同的图形可以组合成一个新的图形,或分割成其他图形2、图形变换包括移动、翻转和旋转变化等。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提出:“5-6岁幼儿应体验人与人相互交往、合作的重要和快乐”。
基于以上两点,我预设了此次的活动,活动目标有二点:1 通过合作游戏的方式,感受图形拼搭组合的变化,发展空间能力。2、尝试将三角形装入盒,在图形的移动、翻转、拼接中,体验图形变化的乐趣。
整个活动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说说图形,(目的: 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
中途丰富平行四边形和菱形。第二个环节、在多次游戏中尝试拼搭图形(目的: 感受图形拼搭组合的变化)第三个环节送三角形回家,幼儿运用之前的图形拼搭经验解决问题,大胆猜测哪个图形才是十二个三角形的家,在游戏的过程中进行验证。
活动目标
1、通过合作游戏的方式,感受图形拼搭组合的变化,发展空间能力。
2、尝试将三角形装入盒,在图形的移动、翻转、拼接中,体验图形变化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将不同数量的三角形拼搭、组合成新的图形难点:尝试将12个三角形装入盒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认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并会正确命名;幼儿有图形拼搭的经验。
材料准备:图形小卡片、三角形若干、几何图形底板三个
(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磁性板一块。
活动过程
一、说说图形(目的: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①展示图形卡片,幼儿指认并正确说出它们的名称。
②提问:这里有许多图形卡片,你们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丰富: 平行四边形)
③关键提问:转动图形卡片,你还认识卡片上的图形吗?(边说边变换图形的方向)
④教师小结:原来转动卡片,图形的方向改变了,但形状是不会改变的。
二、拼搭图形(目的: 感受图形拼搭组合的变化)
1、游戏:图形碰碰乐
玩法: 根据儿歌指令,用相应数量的三角形拼搭组合出新图形。
儿歌: 碰碰乐、碰碰乐,X个三角形碰碰乐; 你碰我、我碰你,碰在一起真快乐。
规则:
①听清楚“几个三角形碰碰乐”。
②三角形的一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必须全部“碰”
(重合)在一起。
③三角形“碰”在一起后,马上回到坐位上。
2、第一次游戏(2个三角形碰碰乐)
①师幼一起念儿歌进行图形拼搭
②拼搭后交流,教师记录拼搭的结果
③关键提问: 你用2个三角形碰出了什么图形呀?你是怎么碰出来的?还能碰出什么图形呢?
④教师总结: 原来 2 个三角形碰一碰,能碰出那么多和自己不一样的图形。(一个正方形、一个比自己大一点的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3、第二次游戏(4个三角形碰碰乐)
①关键提问:你们觉得多几个三角形碰在一起,会碰出什么图形呢?(鼓励幼儿猜测)
②儿歌:碰碰乐,碰碰乐,4个三角形碰碰乐。你碰我,我碰你,碰在一起真快乐。
③师生共同记录拼出的图形
④关键提问: 4个三角形碰出了什么图形?
⑤小结:真神奇,4个三角形转转转,能碰出这么多的图形(三角形 正方形 长方形 梯形……);
追问: 那如果用5个三角形、6个三角形碰在一起,会碰出什么图形呢?我们到区域里再去试试。
三、图形回家(目的:运用图形拼搭经验解决问题)
(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底板各一个)
①问题情境:三角形玩游戏玩累了,它们想回家了,可是这里只有一个,才是12个三角形的家。要把这12个三角形不多不少、全部送回一个家,你们觉得哪一个是它们的家?请说说理由。
②教师小结:大部分小朋友都认为**形是12个三角形的家; 也有的认为是**形(或**形),我们来试一试吧。
③幼儿一个接一个,轮流将三角形送进“家中”(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小结:三角形的家太大,再多几个才行;正方形的家又太小
12 个三角形住不下;长方形不大不小正好是 12 个三角形的家。
活动延伸:
原来长方形才是12个三角形的家,那其它的图形,比如梯形、平行四边形行,它们可以是12个三角形的家吗?
待会老师会这些游戏材料,放到区域里,小朋友接下来还可以再去试一试。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孩子们都能在我的引导下探索各种形状的组合。活动第一环节我主要是巩固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丰富幼儿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同时,通过“转动”几何图形、改变几何图形的方向,加深幼儿对几何图形主要特征的认识, 并为后续的“图形拼搭”活动作铺垫。但在这一环节中,幼儿对平行四边形没有足够的认识,经我一再的引导后,只有个别幼儿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第二环节中我用第一、第二……的方式宣布游戏规则,为的是帮助幼儿有意识、有条理地记忆。在4个三角形拼搭的过程中,我引导了两次,但两次游戏后孩子们拼搭的结果只有三种,这也是我比较困惑的地方,该如何引导呢?在执教时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让孩子们继续拼搭下去,只引导他们活动结束后再去试试能不能拼出其他图形
39、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分类有趣的笔》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分类:有趣的笔
温州三幼 得胜园区钱 聪
活动目标:
1、识别各种特征的笔,尝试按笔的不同的特征进行一维、二维的分类。
2、发展幼儿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4、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活动准备:
蜡笔,油画棒(红黄两色)各4支,勾线笔、铅笔(红黑两色)各40支,篮子若干,托盘若干,蒙氏架两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感知一维
1、师:你们知道制笔厂吗?(是生产笔的地方)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制笔厂帮忙好吗?
他们生产的第一批笔就放在你们的凳子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笔?(蜡笔、油画棒)那跟旁边的好朋友比比看,有什么不一样呢?(颜色、粗细、高矮、种类)解释种类
小结:工厂里的叔叔请我们帮忙,要给这批笔分一分,你们愿意吗?
师:那怎么分呢?他们的第一道工序给了我们两个标志,你们说怎么分?
小结:刚才我们根据男孩、女孩的标志把笔分了一次。看看第二道工序可以怎么分呢?
2、第二道工序,给我们准备了两个笔筒请我们把笔放进去,那我们可以怎么分呢?请两个小朋友来操作,提问:为什么这么分?
请男孩子、女孩子根据不一样的一维分笔。贴上标志。
小结:刚才我们按颜色(**)分法完成了第二道工序。
二、进行二维的示范练习操作
1、你们干的太好了,制笔厂又生产了一批新的笔,你们看有什么笔?(勾线笔、铅笔)
他们有什么不一样?(颜色、种类、有盖无盖、长短)
2、那看看我们又能帮什么忙了呢?工作人员给了我们4个笔筒,他会请我们怎么做呢?(按照标志把笔分放到各个笔筒)不会回答的话,提问:笔筒上有什么?(标志)我们看看这些标志告诉我们什么?
出示“红色的勾线笔”“黑色的铅笔”“红色的铅笔”“黑色的勾线笔”四个笔盒。
一个个笔筒解说,教师示范两个笔筒,其余两个请幼儿操作。
3、这个工序怎么做你们明白了吗?那好,请你们每个人找到一份工作材料,按照笔筒上的要求完成这道工序。完成以后请把笔筒放到货架上。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检验小结:看看分对了没有?
三、活动延伸,感知三维
1、师:看看制笔厂还有些不同的标志,你们看看是什么?谁知道?
2、出示几张三维的标志,让幼儿认识标志,感知三维
3、师:你们真棒,瞧,制笔厂的厂长要来夸我们了。(请一个老师来夸小朋友工作做的好,送给每个孩子一支笔)
数学分类《有趣的笔》反思:
整节课在一次次的修改中得到呈现,对于没有涉足过的数学活动,让我着实伤了脑筋。在设计课程开始,我一步步踏入数学的领域,分类是时常出现在我嘴边的话。
整个活动按照课的设计流程进行着,在活动中,常出现在语言活动中的话语与思考缠绕在这次活动中,环节虽清楚,但小结的话语不够到位。对于孩子的回答不能很好的去提升与点评。课后教师的点评让我收获极大,理清了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同时也让自己对于分类的概念上问题提升了一个层面。针对提供分类的材料上,要更细心的去挖掘孩子的想法,与材料所带来的问题,可以再第一环节的材料上进行更改,也可以换种方法给孩子出示标志进行操作,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更好的去设计。
一次数学的分类,给我开启了一扇数学领域的小门,虽然课上的并不是很好,但思想上却开始被奥妙的它所吸引。相信继续去学习,大门会为我敞开。
40、中班数学活动示范课教案《有趣的排序》反思
教学目标:
1、运用视听触觉各种感管引导幼儿主动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并根据发现的规律进行排序。
2、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让幼儿在自由的探索活动中,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大小不同雪花片若干、颜色不同的枪管玩具、大小长短不同的吸管、排序卡
活动过程:
1、织幼儿玩拍铃鼓游戏,引出活动主题。
小朋友们,请你们听听老师是按什么方法拍铃鼓的?
2、引导幼儿发现拍铃鼓中的秘密,并运用图示记录其中的规律。
老师这有一些雪花片,请你想想怎样用雪花片表示我们刚才拍鼓的规律?
(1)大声——小声——大声——小声
(2)大声——小声——小声——大声——小声——小声
3、教师出示排序图,引导幼儿发现其中的规律并请幼儿用拍手的方式表示出来。
(1)、小朋友看看这些雪花片是按什么规律排序的?
(2)、你们能按这个规律拍拍手吗?
小结:这种按照一定规律把物体排排队的方法就叫做排序。刚才我们都是根据物体大小不同按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序。其实我们还可以根据物体的长短、颜色、粗细、高矮等不同进行排序呢。
4、补充排序卡。
出示已排好的排序卡,请幼儿来找找看什么地方排错了。
5、导发现物体的差异,进行创编排序。
(1)、请幼儿根据颜色的不同排序拼插枪管玩具。
(2)、请幼儿根据吸管的大小或长短的不同进行排序
(3)、请幼儿根据幼儿性别的不同进行排序。
6、排队游戏
幼儿分男女站成两竖排,按教师要求进行排队游戏。如高人、矮人、高人、矮人或拍头、拍肩、叉腰的排列规律进行排序游戏。
7、延伸活动:
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事物都是按一定规律排序的,如美丽的项链,好看的花边,围墙的栏杆……,请幼儿将生活中有趣的排序现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在排序卡上。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41、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二等分》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将不同形状的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四份,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萌发对等分的兴趣。
3.发展观察能力、比较能力。
4.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活动准备:
1.剪刀,不同形状(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彩纸。
2.操作卡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今天小刘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请你们在看故事的同时,想想两个问题:1.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2.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看完故事,师:发生了什么事情?
幼:两只笨熊在分面包。
师:后来呢?
幼:被狐狸吃了很多。
师:总结:哦,他们没有分成大小一样的面包。
2.师:老师这里有一根非常漂亮的彩绳,要讲给今天非常听话的2个小朋友(强调2个),谁能来帮老师把这一根长绳分成长短一样的2段呢?
幼:就从中间剪。
师:好,那你来操作一下。
幼指着绳子:就是这里。
师:你来用手比划来剪一下。
幼:随便指个地方比划剪。
师:把绳子折起来问:这样是一样长吗?
幼:不是。
师:那怎么样剪才能剪成一样长短的绳子呢?
幼儿再次尝试。
师:你是怎么把它分成相同的2段的呢?
幼儿说完教师总结:两端相对,从中间对折就可以吧一个彩绳分成2个长短一样的彩绳。
二、操作过程
1.圆形:今天大黑和小黑熊没有吃到蛋糕,老师这里有1个圆形饼干,想把它分给大黑和小黑,但是该怎么分才能把一个饼干分成2个大小一样,形状相同的部分。
幼儿进行操作。
师:这两个是一样大小,形状相同吗?
幼:是的。
师:你是怎么观察他们是一样大小,形状相等的?
幼儿说完教师总结:从中间对折,分开的两个形状能完全重合。
师:引出2等分的概念:二等分就是把一个物体分成大小相同(教案来源:快思教案网),形状一样的2个部份就叫二等分。
2.幼儿探索将不同的图形进行2等分,进一步感知2等分的含义。
正方形:对折可以得到2个长方形(请幼儿演示)教师请幼儿继续探索还有什么办法?(有一块正方形的饼干,但是两个熊宝宝都喜欢吃三角形的饼干,怎么办?)长方形:
师:长方形呢?对折后能有几种分法?也能折出相同的三角形吗?
幼儿折出的三角形是交叉不重叠的,会犹豫长方形能不能分出2个相等的三角形。
师:剪出三角形让孩子比对。
3.每人一把剪刀,把长方形对角后二等分剪开变成2个三角形。
师:请幼儿仔细观察看2个三角形能完全重叠吗?能完全重叠的就是相同大小的2个等分。
把其他图形也剪开试试剪下的2个图形是否能重叠?
三、比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给幼儿发操作卡师:看看老师发给你们的饼干跟操作卡上的是一样大吗?
幼:是的。
尝试用我们刚学过的方法把他们分成二等分,把剪下的1个等分还原到操作卡上的各种图形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整体由部分组成,整体大于部分。
四、在二等分的基础上,发放圆形材料探索四等分的方法。
五、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引导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经验分享、交流。
六、活动结束
师:小朋友们今天很厉害,学会了2等分发操作选择题,有空可以当堂完成。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42、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7的加法》反思
【活动目标】
1、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从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2、理解交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乐于讲述探索结果。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城堡图一副(分为三层,每一层分别有表示7的加法的三副图,用纸覆盖)、水果单一张。
2、学具:城堡图人手一份、水果单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复习7的组成
师:城堡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去他的国家玩,你们愿意吗?那让我们快点乘上7次列车(出示数字7)出发吧。
师: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你的火车X点开?
幼: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我的火车X(6)点开。
二、情境感知——登城堡:看图学习7的加法
1、师:看,城堡王国已经到了,国王说了,他在城堡里藏了许多的问题想考考我们小朋友,那我们就先去这座最大的城堡去看看好吗?
2、师:我们先登上城堡的一楼,原来这层楼上有三幅图,谁愿意来讲讲呀?
国王想考我们的是看了这三幅图谁能列出一道算式?回答出来后就可以上二楼、三楼。
3、幼儿操作
师:那我们每人都去一个城堡回答问题吧,速度慢的呢,可以只在一楼回答,速度快的可以去二楼三楼。别忘了把你的答案写的清楚一点。
4、总结:
师:你刚刚碰到了什么问题?(用三句话表达三幅图)你是怎么回答的?(幼儿列的算式)老师记录
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
师总结: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7,而且都是加法,那么这6道算式就是7的加法算式。
师:象1+6=7、6+1=7这两道算式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数不变,所以看到1+6=7马上就想到6+1=7,我们把他们称为朋友题,同样我们看到2+5=7就会想到什么呢?看到…
三、内化迁移——游戏:买水果
1、师:城堡国的国王夸我们都很聪明,送了我们每人一张水果券(出示水果券),我们先来看看水果的价钱。
2、国王又想考我们了,他说,7元钱只买两样水果,你会买什么?为什么?还可以买哪两样?
3、幼儿操作
4、讲评:你有几种方法?买的是什么?
5、师:如果7元钱买三样水果呢?
四、结束:
好,我们一起去水果店选购吧。
教学反思
本节课用游戏开始,调动了幼儿的活动积极性。这节课的活动气氛也很好,达到了本节课的目标。 反思:这节课在幼儿进行分组操作时,我没能全面的关注每一位幼儿的操作,下次教学时在这上面我会多关注反应较慢,及时给予他们指导。
43、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找相邻数》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的相邻数。
2、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多1或少1的关系。
3、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小房子10座,小动物形象10个(小猫、小兔、小狗、小猪、小青蛙、大象等),数字卡片1~10。
2、《粉刷匠》儿歌视频和《找朋友》音乐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用儿歌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唱唱《粉刷匠》放松一下
师:我们是小小粉刷匠,刷了屋顶又刷墙,看我们刷的房子漂亮吗?
幼:漂亮
师:那数一数我们一共刷了多少座小房子
幼:10座
师:现在老师给这10做小房子装上门牌号,让我们的小房子更加整齐。
师:就在我们刚才刷房子的时候,他们的主人回来了,看看他们都是谁?
幼:小猫、小兔、小狗、小猪、小青蛙、大象、小猴、小马、熊猫、小牛
给小动物们找邻居
师:小动物回到家后,看到自己的房子焕然一新,还安上了门牌号,可高兴了,都急急忙忙的进去看看。现在小朋友也来看看,你喜欢的动物和谁是邻居?
(幼儿自由回答)
师:刚才小朋友都回答正确了,邻居就是紧挨着他的小动物,那你喜欢的小动物房子的门牌号是多少,邻居的门牌号又是多少呢?
(幼儿自由回答)
讲解相邻数,和数字宝宝做游戏
师:咱们小朋友都回答正确了,小动物也记住了自己和邻居的门牌号,为了表示对我们的感谢,他们要出去买些吃的奖励我们(把小动物撤走)
师:小动物刚走,门牌号上的数字宝宝们说话了,3号数字宝宝“你们还记得我的邻居门牌号是什么吗?”
幼:2和4
师:“谁在叫我”4号数字宝宝摇摇晃晃的走了出来。看到3号数字宝宝说“干嘛,吵什么”“我在考考小朋友的记忆力,看看他们还知不知道我们邻居的门牌号是什么。”数字宝宝4一听,来了精神,说“小朋友,我的邻居是谁?”
幼:3和5
师:“恭喜你,答对了!我的邻居就是紧挨着我的两个,他们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相邻数,知道了吗?”
幼:知道了
师:刚才数字宝宝告诉我们他们的邻居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什么?
幼:相邻数
师:嗯,刚才小朋友看样都仔细听了数字宝宝4的话。这时候,所有的数字宝宝都出来了,请小朋友帮着找找他们的相邻数是多少
(幼儿自由回答)
师:小朋友,我们帮助每个数字宝宝找到自己的相邻数,那你发现每一个数字宝宝和他的相邻数有什么关系吗
(引导幼儿说出多1少1的关系)
师:小朋友说的都对,每个数字宝宝的相邻数比他自己不是多1就是少1。数字宝宝们找到自己的相邻数,为了感谢我们,要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幼儿戴上数字头饰,当《找朋友》音乐停止后,两个或三个小朋友抱在一起)
巧答难题,和小动物们一起做游戏
师:正当我们在玩的时候,小动物们回来了,听说我们小朋友刚刚学习了相邻数,准备用他们买的东西考考我们,看看这些东西,哪些是相邻数?
师:小朋友回答的真好,小动物们决定请我们一起去和他们吃这些好东西,来,让我们走吧!(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幼儿掌握了相邻的数以及相邻数之间的关系,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在愉悦的活动氛围中学习了知识。效果比预期的要好。
2、在教学活动中有个别的幼儿不能太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所以,在教学中注重个别幼儿的接受能力,
3、通过活动了解到关于相邻数的学习,如果能在活动中添加一些加减法的练习(加1和减1)来辅助相邻数的学习。
4、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特别游戏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让他们更透彻地理解你所表达的内容以及他们应该怎样去完成你的要求,从而更好的完成活动内容。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蜘蛛买鞋
-
丑丑虫学数学
-
聪明的小动物 聪明的小朋友
-
复习6以内数数、认数
-
复习认读数字1—10
-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小裁判
-
教孩子认识长方教案形的
-
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 漫游魔法王国
-
幼儿园数学活动《认识椭圆形》中班教案反思
-
中班数学教案《送给老师的项链》
-
幼儿园教案中班数学活动认识椭圆形反思
-
中班数学活动《5以内的相邻数》教案反思
-
保护牙齿 (学前班)
-
8个月大的孩子懂事了吗――陆为之回答
-
怎样教孩子认识钱
-
大班元旦节教案《庆元旦活动方案》反思
-
幼儿园绘本故事《鳄鱼爱上长颈鹿》大班语言教案了解爱的义
-
科学探究游戏《密室逃脱之神奇的眼镜》大班教案
-
邮件头广告问候语、朋友圈文案30句
-
烤鱼朋友圈文案34句
-
农博会朋友圈文案38句
-
超酷的微信网名女生霸气高傲457个
-
《迷雾空城》角色印象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