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纸站起来了》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纸站起来了》反思
1、大班科学教案《纸站起来了》反思
一、活动内容:科学:纸站起来了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自主探索,大胆寻找让纸站立与叠高的方法。
2.通过操作,了解简单的力学原理。
3.主动参与讨论,并乐意在集体中表达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PPT图片、数量多的纸相机、记号笔
四、活动过程:
(一)出示PPT,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有一个人我不知道小朋友认不认识,今天我把他的照片带来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好吗?
出示刘谦的图片,这是谁呀?(刘谦)你知道他最大的本领是什么吗?(变魔术)请幼儿来说说看他所知道的关于刘谦的事。他厉害吗?(厉害)你想和他一样厉害,变成一个出色的魔术师吗?(想)老师也想。要不今天我们也来变一变魔术,好吗?(好)那我们就一起开始吧。
(二)引入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出示一张白纸,"今天我们就来变一变关于纸的魔术。"让幼儿观察白纸,说出白纸的一个特点--软,立不起来,好象没力气一样的。"软软的纸站得起来吗?(站不起来的)那现在请你自己动动脑,动动手,来试一试,变一变,让纸站起来,好吗?"
1.幼儿第一次尝试。
2.尝试后交流,教师记录幼儿将纸站立的方法。
提问:
①你是用什么办法让纸站立在桌子上的。(请幼儿进行解释和示范)。
②为什么这个方法能让纸站在桌子上呢?
③我刚才看见有几个小朋友也用这个方法让纸站起来,但是后来又倒了,这是怎么回事?
④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⑤他这个方法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3.幼儿第二次尝试刚才小朋友想出了几种让纸站立的方法,现在老师请小朋友用这几种方法都去试一试,待会你来告诉大家,哪一种方法可以让纸在桌子上站的最稳。
4.尝试后交流
①你觉得这几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可以让纸在桌子上站的最稳?
②为什么?
(三)引导幼儿综合利用刚才的办法,将纸搭建的更高。
1.教师:刚才我们想出了不同的可以让纸站立的方法,而且也讨论了哪一种方法可以让纸站得更稳,现在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很多彩色的纸,干什么呢?老师要请你利用这些纸来变变变,搭房子,看看谁是神奇的魔术师,房子搭得又高又稳。
2.幼儿尝试3.交流搭建的不同方法。交流刚才在搭的时候有没有遇到困难,你是怎样解决的。
(1)教师:谁来介绍一下自己搭的小房子。(教师将事先拍好的照片放出来)
(2)你向小朋友来介绍一下自己的搭房子的办法。
(3)你刚才在搭房子的时候有没有遇到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谁有更好的办法来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
(四)延伸活动:幼儿合作搭建刚才小朋友搭的都很好,都是神奇的魔术师,待会我们到教室里大家一起设计图纸,和刘谦一样用更多的纸来变变变,搭更高的楼房好不好?
活动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站起来》,目标是探索纸站起来的多种方法,知道借助外力能让纸站起来并分享站起来的方法,在前两个环节使用夹子和橡皮泥探究让纸宝宝站起来的方法,在这两个探究环节中我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探索空间,积极激发孩子探究兴趣,在探究多种纸宝宝站起来的方式,从夹子到橡皮泥难处层层递进,整个活动的难点是:在没有任何事物的帮助下探究纸宝宝自己站起来的方法,孩子惯性思维定势纸宝宝两个环节下来有东西帮助,所以在没有任何帮助下孩子就觉得没有办法让纸宝宝站起来,这和第一环节探究纸宝宝的特性相呼应,纸是可折、可揉、可卷的。从这个方向看到孩子的思维一下得到解放,不受任何的束缚,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孩子也找到纸宝宝站起来的方法。活动的重点是激发孩子探究的兴趣,我们也看到动手操作探究中孩子的兴趣及其浓厚。因此,在这两次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的积极投入、享受探究的过程,并乐于分享自己的探究结果。整个活动实现了“玩中学、”“做中学”以幼儿自由发现、自主探索为活动核心,基本做到孩子在前,教师在后;尝试在前,指导在后;操作在前,结论在后。
2、大班科学教案《各种各样的纸》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硬板纸、餐巾纸、包装纸、皱纹纸等不同纸的质地,初步了解纸的种类和特性。
2、简要了解纸的制作过程,知道纸在生活中被广泛运用。
3、有初步的环保节约意识,懂得要爱惜纸张和书本。
4、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观念。
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的纸(如宣纸、皱纹纸、复印纸、餐巾纸、牛皮纸、瓦楞纸、白纸、电光纸等等)
2、各种纸制品(如纸杯、纸管、纸盒、纸盘、纸垫等等)
3、每人一个小水盆。
4、多媒体视频课件一份
活动过程:
一、认识纸
师:小朋友,今天有好多纸宝宝要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你们愿意和他们一起玩吗?(愿意)好现在我们一起将椅子底下的小箩筐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是些什么纸?(幼儿举手说)
二、探索纸的特性
1、师:这些纸,它们都一样吗?(不一样)这些不一样的纸都有自己特别的小秘密,你想不想知道他们有什么秘密呀?(想)好,请大家用各种办法玩一玩箩筐里的纸,看谁发现的秘密最多?(好)
(引导幼儿发现纸表面的颜色和光亮度不同及用手触摸纸的感觉不同,如有的光滑、有的粗糙等。)
2、现在请你吹一吹这些纸,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然后再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引导幼儿发现纸的厚薄与软硬)
3、师:现在请你撕一撕这些纸,它们撕起来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哪种纸容易撕破及撕纸过程中纸的变化。)
4、师:纸的本领真多呀,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些纸遇到水会变的怎么样呢?仔细看好哦,数到10后将你的发现高诉大家,看谁观察的最仔细。
(引导幼儿比比哪种纸吸水快,哪种纸吸水慢,哪些纸不容易吸水。)
5、师小结:原来纸有这么多的种类,像这种软软的、薄薄的纸叫宣纸;像这种白白的较滑实的纸叫复印纸;这种厚厚的硬硬的纸叫硬板纸;这种白白的摸上去有的毛的纸叫铅华纸,还有手工纸、牛皮纸、瓦楞纸、沙皮纸等等。
三、了解纸的用途
1、你知道这些不同的纸都有什么用吗?(请幼儿举手说)
2、师:除了这些纸,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其他的纸吗?他们又有什么用呢?(引导幼儿说说生活中见过的纸,并出示宣纸、牛皮纸、瓦楞纸、沙皮纸等供幼儿认识)
四、简要了解纸的制作过程
1、 看录象,介绍纸的发明者、造纸的过程。
师:生活中有这么多有用的纸,那这些纸是谁发明的呢?又是用什么材料怎么做出来的呢,你们知道吗?(不知道)那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看看纸是谁发明的,是用什么材料怎么做出来的好不好?(好)幼儿看录像
2、提问:纸是谁发明的?是用什么材料做出来的?是怎么做出来的?
3、纸可以做各种东西,在生活中你还见过用纸做的东西吗?(请幼儿举手说一说)
五、 懂得要爱惜纸。
师:我们在使用纸的时候要怎样做才是节约纸、爱惜纸呢?
六、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后我感触颇深。
一开始我将各种纸放在小箩筐里让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玩一玩等活动来发现各种各样纸的不同特征,如有些纸是厚的、薄的;有些纸是光滑的、粗糙的;还有些纸的颜色是不同的。课前我还让幼儿收集了各种材料,如铜板纸、宣纸、牛皮纸、皱纹纸等,以便让幼儿们认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纸,有意识地加大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欲望。同时在过程中我还借助纸的发明的视频让幼儿了解纸的制作过程,也将几种不同特征的纸放入水中,让幼儿观察纸在水中的变化,让幼儿在自己的实验过程中讲一讲自己的发现。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能以问题去引导孩子,给孩子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幼儿通过自身主动的观察、发现、感知、探索,从而在实践的过程中转化为自身的知识经验。但整个活动下来,我也发现幼儿对纸的用途还不是很了解,有些材料的准备也没有让幼儿得到有效利用。如各环节联系紧密,但各环节我对幼儿的自主活动时间控制的紧,幼儿在说纸的用途时,由于他们生活经验不丰富,对于纸的用途说的少,我没有进行强化,就草草收场,使幼儿对纸的用途的知识面没有延伸,还停留在原有经验。况且在活动中我的观察能力还欠缺,遇到意外事件不能及时引导幼儿去进一步探索。如在幼儿自由玩纸时,当我发现幼儿受经验所困时,没有及时引导幼儿。其实应提示一下,在幼儿拉、撕、折的过程中给幼儿具体的方法引导,并让幼儿多比较几种纸,全方位进行体验。由于我的失误,限制了幼儿的思维,使幼儿的经验不能得到提升。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认识到:在组织科学活动时,我还应该多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及课堂整体把握的能力,尽量做到授课不慌不忙,沉着稳重。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经验水平,重视幼儿的探究兴趣和积极性。
3、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纸杯》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参与探索活动和关心周围生活中的小科技产品;
(2)了解纸吸水后易变形的特点,比较发现经特殊加工后的纸杯所具有的轻便、卫生、不吸水、不污染环境的优点;
(3)在操作活动中仔细观察,善于发现问题,有初步的比较分析能力。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纸折的杯子、纸杯,每人一个;不同质地的杯子;毛笔;白纸;蜡烛若干。
活动过程:
(1)了解纸吸水易变形、变烂的特点。
A、玩“饮料店”游戏,请幼儿选一个杯子自己盛饮料;
B、请幼儿用纸折的杯子盛水,观察纸折杯子的变化。提问:纸折的杯子怎么样了?为什么会这样?
小结:纸遇到水后会吸水,这样纸就会变软,慢慢渗水、变形、烂掉。
(2)发现两种不同纸杯盛水后的不同点并寻找原因。
A、提问:纸杯也是纸做的,为什么却能盛水?请幼儿拿一只一次性纸杯,通过折折、刮刮、抠抠等方法去探索、发现。提问:你发现了什么?白白的是什么东西?(蜡)纸杯上为什么要涂蜡呢?
B、小实验:用蜡在纸上涂一层,再用毛笔蘸水涂,观察其现象。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蜡有什么作用?
小结:蜡不吸水,蜡涂在纸杯上就像给纸穿上了一件雨衣,纸在蜡的保护下,遇到水也就不会变形了。
(3)了解纸杯的优点。提问:你在哪里用过纸杯?纸杯有什么优点?
小结:让幼儿通过与其他材料做的杯子进行比较,发现纸杯具有轻便、卫生、不吸水、不污染环境等优点。
活动反思:
各种各样的杯子是幼儿非常熟悉而又经常使用的日用品,因此活动中我注意收集利用丰富多彩的材料,结合幼儿的实际经验,调动幼儿多感官参与,鼓励幼儿自由观察、操作、发现、比较、讨论与探究,充分展示了一个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发现学习的动态活动过程。让幼儿带着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探究欲望,对杯子的种类、材料、用途、细微特征及异同展开了多角度的联想和思考,在亲自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加深了认识,以致于在"我想发明的杯子"这一环节中都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其观察能力及创造思维能力得到了高度和谐的发展。
4、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小车跑起来》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小车制作,体验制作完成小车后的成就感。
2.大胆动手制作会跑的小车,积极参与想办法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制作车轮会转的小车,探索车轮与车轴连接的方法。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小朋友有玩过玩具汽车的经验。
物质准备:一辆会跑的玩具小汽车,在不同位置钻孔的牙膏盒和没有钻孔的纸盒,钻好孔的瓶盖,大小不同的圆形纸片,各种圆形积塑玩具,泡沫板,吸管,一次性筷子,橡皮泥,剪刀,双面胶,透明胶,音乐《雪之梦》。
活动过程
1.观察小车,了解小车的基本结构。
(1)指导语:看这辆小汽车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
(2)小结:小车由车身和车轮构成。(该部分略作详细观察车轮与车轴之间的关系,车轮与车身的高度)2.幼儿思考怎样做一辆会跑的小车。
出示准备的材料,让幼儿说一说,各种材料适合做什么,打算怎么做。
指导语: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想请你们亲手做一辆会跑的小车,请你们在做之前先看一看桌子上的材料,和你的身边的朋友他说一说,你打算用哪些材料来做什么?怎么做?
3.幼儿动手制作会跑的小车。(第一次操作)教师按半成品车、部分零件已组装配套、单一的材料分为几组摆放,幼儿自愿选择小组,尝试制作会跑的小车。
4.幼儿检查自己制作的小车。
(1)幼儿介绍自己做的小车。
指导语:你们的小汽车都做好了吗?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各小组在自己组内介绍自己做的车)
(2)检查小车能否跑起来。
指导语:请同伴相互检查,你做的小车能跑起来吗?看看能跑的小车和不能跑的小车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在相互检查和比较中,让幼儿发现车轮和车身位置、车轮之间距离的关系。
(3)小结:车轮要安在车身合适的位置上,车轮之间的距离要适当,小车才能跑起来。
5.幼儿改造自己的小车。(第二次操作)教师鼓励幼儿合作修理小车,让跑不动的小车都跑起来。
6.教师再次总结。
(1)先让在第二次操做中成功幼儿说一说,他是怎样改造自己的小车的。
(2)教师做总结。
活动反思
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力的一些知识,推和拉能够产了力,推力和拉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推力和拉力也有大小和方向。 为了让学生研究我让学生准备了科学材料袋,里面有《小车的运动》这节课需要的零件。我怕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开始,我让学生把零件都放进桌洞里。一开始,我让他们效仿的课本上的一位同学拉蹲在地上的另一位同学。感受一下他用力的大小与方向。做完这个试验后有位同学说:他都把我拉跑了,也没把我拉起来。另一位同学说他的力气太小了根本就拉不动我。这就让他们知道了推力和拉力也有大小和方向。然后我让学生把坐小车的零件拿出来,按照说明书上的要求先把小车拼装好,拼装小车的时候有某些动手能力差的同学犯难了,这怎么安啊?这个细线怎么系上啊?这些曲别针怎么才能挂到线上呢?我对其一一进行了指导。在要探究力在大小对小车速度的影响时,课堂就不好控制了,三年级的学生好动、好奇心也强。我还没说完学生就开始动起来了,全体同学就等着做这个实验了。我让他们仔细看了看实验说明的步骤,看着步骤做实验,同学们都乐此不彼的做了起来,“呀,我的小车跑的好快啊,挂一颗曲别针车子直往前动一点,挂到六颗的时候车子一下子就跑到了桌子边上了”。最后我又提了一个问题,李帅同学把他的水杯放到了小车上,车子不仅没动,反而被压的车轮都掉了。但是后来他重新组装好之后,又在曲别针的上面加了一块橡皮,重新拉他的水杯,终于拉动了。
最后,孩子们轻松地得出了结论:多加一块橡皮力可以使载着水杯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地越快。 课后,我兴奋不已,我为学生的聪明和善于思考而兴奋。我茅塞顿开,我应该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去设计活动方案,让他们在没有现成的活动器材的条件下如何寻找替代品而不影响活动效果,这样,我不但轻松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这才是科学课的最终目的。
5、大班科学教案《小灯泡亮起来》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懂得用电线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初步感知金属可以导电。
2.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3.对导电现象感兴趣,喜欢和同伴合作探究。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熟悉实验材料的名称,已初步了解电池、电线的外形特征及金属的种类。
2.材料准备:电池、电线(连着小灯泡),布条、毛线、塑料绳、回形针、铜钥匙、铁丝、记录纸、笔、断电线一截以上材料每两名幼儿一份;小熊布偶、电池演示梳理图、大张记录表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师:(出示小熊布偶)小熊家今天停电了,房间里黑乎乎的,真难受,小熊找蜡烛没找到,却找到了一个电池和一根绑着小灯泡的电线,它想用这些东西自己安装一盏灯,你们说小熊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小灯泡亮起来呢?
(二)引导幼儿自主探索“怎样让灯泡亮起来”。
1.介绍实验材料。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帮小熊家安装电灯。老师准备了电池、小灯泡和电线,电线的一头露出里面的电线丝,另一头的电线丝已经缠在小灯泡上了,电线的两头要连接在电池的什么地方,小灯泡才能亮起来?
2.交代操作步骤和活动规则。
师:两个小朋友合作进行实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试一试怎样让小灯泡亮起来。
3.幼儿两人合作开展实验探索,师重点引导幼儿尝试用电线连接在电池的不同位置。
4.以实物演示和图示演示的方式引导幼儿集体分享探索中收获的经验。
(三)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的导电现象,初步感知金属可以导电。
1.设置问题情境。
师:不好了,小熊刚安装好的灯泡电线被老鼠啃断了,电线断了灯泡又不亮了,用什么材料能帮助通电让小灯泡重新亮起来呢?
2.介绍操作材料,引发幼儿猜想。
3.幼儿实验,师指导。
4.集中交流。
(四)活动结束,提醒幼儿注意用电的安全。
【活动反思】
今天县里领导来校检查期初工作。教研员和包学科领导深入课堂,听了我们学科的三节课。说实话,心里真有点发毛,毕竟科学这一学科涉猎面广,而且我又是现学现卖。今天我和四年三班的孩子们一起学习的是《电》这一单元的第二节《点亮小灯泡》,课前虽然有点紧张,可自认为准备还是挺充分的。(刚刚接触这一学科,每节课都得细心准备,否则真不知道课该怎么上)但一节课下来,才知道毛病还真是不少。体现在以下几点:
1、有意识围绕课题,但操作有问题。本学期我的教研主题是《探知前科学概念的方法的策略的研究》,本节课上想运用一下画图法,通过画图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课堂伊始,我先让学生画出印象中的小灯泡。孩子们画的还真是五花八门,一个个灯泡残缺不全,但从外形上看还是很像的。只有两个孩子把灯泡的结构画完整了。这一环节占用了一定的时间,如果这一环节在课前完成,更便于老师调整教学策略。
2、还学生主体地位,但知识落实上有欠缺。课堂上让孩子们小组合作,想办法利用电池,导线,小灯泡,这三种材料点亮小灯泡。孩子们兴致很高,很快就操作成功,而且能够画出实物图。然后又检验了四种连接方式小灯泡能否被点亮。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很强,但我忽视了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如果每一个小实验后,及时引导学生总结,相信孩子们对本节知识掌握的更扎实。而本节课后,如果调查孩子们学习效果,会有很多孩子能点亮小灯泡,却说不出所以然来。
3、没有充分利用好生成的资源。课堂上学生在小组观察电池时,我再行间巡视,一男孩问我:“老师,电池里面的黑色的小棒是什么呀?”“那是碳棒”。看来孩子的研究兴趣很浓。如果我及时利用这一资源,让学生见识一下电池的内部结构,会对学生理解电流的形成有很大帮助,而我却忽视了这一资源。
4、多余的实验材料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前我告诉孩子们去实验室上课时带好学具袋。其实本节课用到的学具只有导线和小灯泡。很多孩子们出于好奇,课堂上不按照老师的实验步骤完成,却悄悄地弄起了别的实验材料。
针对以上课堂出现的问题,我把课件进行了修改与补充,还好《点亮小灯泡》这节课才上完一节,还有六个班级可以磨合。希望今天的课能避免这些问题。
6、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大力纸桥》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物体放置方法、改变桥面形状、桥墩多少与纸桥承重力的关系。
2、通过自我检验及与同伴之间的相互比对,不断探索增加纸桥承重力的方法。
3、积极动手动脑,体验探索与交流的乐趣。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积木桥墩(桥墩固定)、白纸、雪花片插在小木棒上(每份数量相同,用于操作与测量)
【活动过程】
一、纸桥有多坚固。
1、介绍纸桥和测量方法,让幼儿猜猜:纸桥上能放多少雪花片?
2、交代操作要求:
(1)可以通过折一折,卷一卷的方法改变桥面形状。
(2)雪花片可以随意摆放,但必须要放在桥面上。
(3)听到教师的口哨声必须马上集合。
3、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1)提醒幼儿正确取放雪花片。
(2)引导幼儿尝试新的方法。
4、交流。
(1)请成功的幼儿介绍优秀经验。
(2)对比和评价操作方法相似,结果却不同的纸桥,分析原因。
(3)让操作失败(桥倒塌,雪花片散掉)的幼儿分析失败的原因。
教师小结,引出第二次操作。
二、谁的纸桥最坚固。
1、提出操作要求:让所有的雪花片都站在纸桥上就是胜利者。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1)引导幼儿验证成功幼儿归纳的优秀经验。
(2)引导幼儿探索能让纸桥更坚固的方法。
3、交流。
(1)评出最牢固的纸桥。(如果成功者不多,教师可以演示桥面折成波浪的方法)
(2)请成功的幼儿归纳优秀经验,并记录在记录表上。
A桥面更宽更厚能承受更多的力。
B桥面折叠后拱起来能承受更多的力。
C桥面折叠成波浪能承承受更多的力。
D把雪花片放在桥墩上能放更多。
三、我们的长江大桥。
1、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桥墩和纸,要求小组成员合作造出长江大桥,放上所有的雪花片。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引导创新方法。
(2)引导幼儿相互合作。
3、展示幼儿作品。
4、教师小结:桥墩能起到支撑的作用,改变桥面形状能增大桥的承受能力,所以能让我们的纸桥更坚固。
建筑师们也是根据这些原理,建造了许多坚固的桥,如美国的金门大桥和中国的赵州桥。小朋友只要多动脑筋多动手,也能成为伟大的工程师。
【活动反思】
1、实践活动的要求应该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次活动我只安排了一次总体要求,忽略了学生们在实践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错失了层次的把握,应该分阶段设计活动内容,指导学生由浅入深,逐步理解“改变形状”是承重力不同的关键。
2、实践活动中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并给予客观的评价。本节课中我用“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记录单”的办法给学生一个评价的平台,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有评价他人和自我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有利于今后的实践活动的开展,这个“评价单”会起到一个无形指挥棒的作用,让合作学习在有序的组织下,和谐的进行,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通过这节课的实践操作,使我认识到我对综合实践学科特点的把握还有不足之处,今后我会严谨的学习课程改革的理论,将最新的理念运用到活动设计上,提高自我的设计综合活动的能力,提升业务素质,做一个践行综合实践改革的教育者。
7、大班科学教案《让硬币浮起来》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尝试使用多种辅助材料让硬币浮起来,激发幼儿对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2.大胆猜想并进行验证,探索哪些物体更容易使硬币浮起来,学习记录沉浮实验结果。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让幼儿动手操作硬币怎样浮起来。
2、难点:幼儿学习记录试验结果。
活动准备
1.材料盒三组(各种类型的纸一组,大小不同的塑料瓶盖一组,铜块、铜片木块一组)
2.一元硬币、装有清水的大盆3个,干抹布,记号笔,记录表(与幼儿人数相同)。
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操作兴趣。
师:(出示一元硬币)这是什么?
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把这枚硬币放进水盆里,它会沉下去还是会浮起来?(幼儿讨论。)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说会浮起来,有的说会沉下去。到底会怎样呢?我们大家一起来试一试吧。
2.讨论。
师:我们大家都看到了,硬币一放入水中就怎么样了?(沉下去了。)那么现在请你们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让硬币浮在水面上呢?
幼儿自由讨论,大胆回答。鼓励幼儿想出与别人不同的方法。
3.猜想并操作实验。
(1)出示实验材料。
师:刚才小朋友们想出了很多办法。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几种材料,让我们来看看是些什么?(一一出示材料并让幼儿了解其名称。)
(2)出示记录表,讲解记录方法。
师:猜一猜,在这些材料中,哪些材料会使硬币浮在水面上?(www.banzhuren.cn)你觉得会使硬币浮在水面上的材料下面打“√”。
(3)动手操作,验证结果,并记录。
师:下面就让我们用这些材料来试试吧,看谁能使硬币浮起来。
提醒幼儿注意几点要求:
a.每组一个大脸盆,玩的时候,不能挤,更不能抢,要互相谦让,遵守纪律。
b.注意别把水洒到桌上或地上。
c.每一种材料都要试一试,将用过的材料和未用的材料分开摆放,同时看看成功了没有?等所有的材料都试过后,在记录表“结果”一栏后面记录,在成功了的材料下面打“√”。
(4)相互交流,分享经验。
提问:哪些材料能帮助硬币浮在水面上,那些不能,你是怎样操作的?
你的猜想与实际操作结果一样吗?
小结:不同的纸帮硬币浮起来的程度不同,有的纸不能帮硬币浮起来。
塑料瓶盖的大小不同,尽管它能自己浮起来,但却不能帮助硬币浮起来。
当物体的形状改变时,就可以帮助硬币浮起来。
铜块可以沉到水底,但将它变成铜片后就能浮起来了。
(5)小结。
硬币放进水中会沉下去,但我们借助一些会浮的材料来帮助它,它就会浮起来了。有些小塑料瓶盖尽管自己能浮起来,但却不能帮助硬币浮起来。纸船开始会浮起来,也能帮助硬币浮起来,但吸水后就会沉下去。
4.教学延伸。
硬币放进水中会沉下去,但我们借助一些会浮的材料来帮助它,就让它又浮起来了。在我们的生活中,类似的现象还有很多,例如,不会游泳的人借助游泳圈,就能浮在水面上。你们还知道哪些呢?(如铁块放入水中会沉下去,但造成了船以后,船会浮在水面上……)
活动反思
为了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幼儿园对年轻教师进行磨课活动。(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我选择《科学课让硬币浮起来》,此活动方案是在有经验教师的帮助下修改的,结果比第一次的课堂效果要好的多,我总结如下:
1.材料的投放
(1)有目的的投放材料。材料的投放要为达成课程目标服务,选择大小不同的同种材料,目的在于让幼儿探索能否让硬币浮起来与辅助材料的大小有关。
(2)教师的教具要有利于孩子观察。第一次我使用不透明且小的水盆作为演示教具,孩子们观察不到,导致课堂乱而无序。
2.有效的记录
为了节约时间,第一次猜测记录,我采用集体记录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间接的交给了孩子们辅助物的表示符号和记录方法。
第二次操作的记录,小组一份记录表不仅有利于小组的合作,而且更有利于观察操作结果,从而进行总结。
3.活动环节,层层深入,重难点分明
活动我设计了四个环节:导入、猜测、探究、拓展,其中第三个环节是重点,感受物体沉浮的变化,探究硬币浮起来与辅助材料的大小、是否沾有水沾有多少水、硬币放在辅助材料的位置有关。第四个环节是难点,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8、大班科学游戏教案《纸张大力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愿意积极想办法,让纸张站起来。
2、通过实践,了解纸的承载力。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操作卡若干、小筐、卡纸、记号笔、若干本同样的书、双面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有几位纸家族成员要来我们班做客,我们来看看它们是谁。它们想考考小朋友们,怎么样让它们站起来。
二、引导幼儿积极动脑,想各种办法让纸站起来。
1、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纸,请小朋友动手试一试。
2、幼儿自由操作。
3、请小朋友介绍自己的方法。
三、幼儿猜测,实验站起来的纸能否承载书本。
1、教师出示记录纸。
2、猜一猜哪种折法放的书最多。
3、教师提出要求。
4、幼儿分组操作并记录。
四、集体交流。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9、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纸绳承受力》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积极合作,体验团结起来力量大的快乐。
2、大胆尝试,学习制作有力量的纸绳。
3、通过实验,萌发探索纸绳承受力的兴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餐巾纸若干,卷纸若干,箩筐若干,油桶若干(有重有轻)
【活动过程】
1.出示餐巾纸师: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
师:这是我们生活中的餐巾纸,人们喜欢用软软的餐巾纸擦脸、擦汗、擦手……
师:你们玩过餐巾纸吗?
师:那今天再跟老师一起玩一次。
2.鼓励幼儿做纸绳,尝试提水桶。
师:首先谁能把餐巾纸做成一个纸绳?
师:它有力量吗?能拎起东西吗?
师:有人说可以,有人说不可以,到底怎样,我们来试试吧!
师:听清楚要求,小朋友在"1"号筐里拿一张餐巾纸,把它做成纸绳,然后来到这里拎起水桶,要这样拎,做好了就可以上来试一试了!
3、谈论纸绳的秘密师:请拎起水桶的小朋友站这边,暂时没有拎起水桶的小朋友站另一边。
师:我给你们同样地餐巾纸做成的纸绳,为什么你们可以拎起来,你们暂时拎不起来呢?
师:我们一起讨论下。
师:那到底是为什么呢?你们像不像知道其中的秘密?
(两边各拿一个纸绳)
师:你们发现了它们有什么不同?告诉你们哦这里藏着一个秘密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啊?仔细看好啊!
(教师示范做一个有力量的纸绳,延纸绳的不同边来做纸绳)
师:现在你会做一个有力量的纸绳了没有?
师:知道了这个秘密,我们再来试一试。
师:纸绳一定要拧紧,越紧就力量越大。
4、尝试拎水桶师:现在纸绳可神气啦!它想拎更重的水桶,谁来试试?
师:想不想挑战更重的水桶?
师:如果要提起更重的水桶你有什么办法?
师:现在难度增加要提起两个水桶,我们可以用几根绳子来帮忙?谁想来试试的?
师:团结起来的纸绳力量大!
5、经验拓展师:你们想不想做一根有力量又长的纸绳?
师:我们两个小朋友合作完成一个又紧又长得纸绳,然后用你的这个纸绳去拎起更重的东西去吧!
活动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强调的是孩子借助于教师的指导和自身所从事的活动,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操作和感知,不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孩子在已知的基础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断尝试中取得成功,最终获得知识。在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表现积极,但忽视了能力弱的幼儿的表现,在下次活动中需要个别指导。
10、大班优秀科学教案《蛋宝宝站起来》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探索蛋宝宝站起来的方法,体验探索带来的乐趣。
2、通过幼儿动手探索,学会积累经验,并做个记录。
3、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物体支撑的经验。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为幼儿准备鸡蛋,人手一份。并涂成彩蛋或加上图案,使其具有蛋宝宝的特征。
2、辅助材料:米、沙包、尾巴、纸、铅丝、海绵、积木、电线、布、瓶子、各种盖子等等。
3、《运动员进行曲》音乐。
活动过程:
一、蛋宝宝想要站起来。
1、跟随音乐节奏,幼儿精神饱满的行走,音乐结束时做立正动作。
2、蛋宝宝非常想象小朋友一样神气的站起来,你们能让它在桌子上站起来吗?
幼儿进行探索,看看鸡蛋能否在平面上站起来。
二、我帮蛋宝宝站起来。
1、引导幼儿尝试各种在平面上让蛋站起来的方法。
2、你怎样让蛋宝宝在桌子上站起来的?
3、为什么蛋宝宝不容易站起来?
引导幼儿说出蛋的特征,蛋的两头是尖尖的。
三、帮蛋宝宝找朋友帮忙,并记录下来。
(一)
1、我们请一些朋友来帮蛋宝宝站起来,你们想想找谁呢?
2、幼儿进行操作,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尝试,比较什么方法能让蛋宝宝站得更稳,并作好记录。活动记录表
OO
所用材料
√或×
3、组织幼儿进行交流,分享各自的好办法。
(二)、二次操作:
1、有的桌上的材料和另的桌上的是不一样的,你可以尝试一下其它材料,看看它能不能让蛋宝宝站稳?
2、幼儿继续探索发现,并做好记录。
3、再次交流,让幼儿说出更多更好的让蛋站起来的办法。
四、拓展思维,寻找材料以便投入区域中。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11、大班科学教案《纸杯电话》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玩纸杯电话发现声音是通过线绳进行传播。
2、能够看懂流程图,并按步骤制作。
3、能与同伴友好合作,积极动脑解决遇到的困难。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纸杯电话流程图。
2、纸杯电话、纸杯、线绳、透明胶、双面胶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纸杯电话,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教师:看,老师这里有一个纸杯电话,谁愿意来玩打电话的游戏呢?(教师请一位幼儿配合演示拉直线互打电话)
(2)“哎,纸杯电话有趣吗?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个玩呢?”
(评析:教师和个别幼儿玩打电话的游戏,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为幼儿更好地投入到活动中做好铺垫)
2、引导幼儿学习合作自制纸杯电话。
(1)“看后面的桌子上有一些纸杯电话,请小朋友去玩玩看看它是怎么做得?”
(2)“谁来说说纸杯电话需要哪些材料?”(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材料)
(3)“纸杯电话怎么做呢?先做什么呢?(纸杯上钻个洞)怎样钻纸杯上的洞呢?可以用什么东西帮助我们呢?(牙签)哦,第一步是先在两个杯底上用牙签钻两个洞。(教师出示第一步流程图)
(4)“那第二步做什么呢?(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把线穿进两个洞里)可以请什么东西帮我们把线穿进洞里呢?”(牙签)(教师出示第二步流程图)
(5)“线穿进去后怎么固定呢?(可以用牙签,也可以用透明胶、双面胶)(教师出示第三步流程图)
(6)“小朋友真棒,在你们的指导下,老师一步步又做了一个纸杯电话,你们想不想也来试试看呢?那在制作时遇到困难怎么办呢?现在去找个好朋友一起做纸杯电话吧
(评析:幼儿在玩纸杯电话的过程中,探索纸杯电话的制作方法,寓教于乐,教师也给了幼儿充足的探索机会,让幼儿在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学到纸杯电话的制作方法)
3、幼儿玩打电话,感知声波的存在。
(1)“你的电话打通了吗?真的能听到好朋友说话的声音了吗?你和好朋友说了些什么?”
(2)“为什么有些人的电话能听得清楚,而有些人的电话就听不清楚了呢?”(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纸杯电话线的曲直与声音清晰度有直接的关系。)
(3)“线到底拉成什么样才能听得清楚呢?你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好朋友耳朵里的?”
(4)“现在和好朋友再去试一试吧!”
(评析:幼儿用自己做的纸杯电话打电话,可以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且在幼儿玩的这过程中,教师引导探索声波的存在,充分激发了幼儿探索欲望)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备受幼儿喜欢,在制作活动中,幼儿能始终保持饱满的情绪和极大的兴趣。在实践活动中,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更是得到升华。
1、本次活动的良好成效。
《纲要》指出,老师应该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在活动中我把能力强的和能力弱的幼儿分成一组,给了他们足够的时间和材料,让幼儿自己去操作,去探索,结果每个幼儿在活动中都处于积极的状态,就连平时很调皮的孩子也一直非常认真地在活动。
在活动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孩子的智慧是无穷的。在利用牙签尖穿线的时候,由于牙签尖太细了,不容易把线穿过。结果有个别幼儿发现把牙签反过来,用粗的这头更容易把线穿过,而且他们还把这经验传给了其他小朋友。
在制作活动和实践活动中,从孩子们的笑脸上我能看出他们体会到了合作的愉快和成功的乐趣。
2、本次活动的不足
在准备材料时,我应该多准备一些长短不一,质地不一,粗细不一的线,让幼儿去探索线的长短、质地、粗细对声音的传递有没有影响。这样更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探索欲望。
12、大班科学教案《怎样站得稳》含反思
一、活动题目:怎样站得稳
二、活动目标:
幼儿通过怎样使纸板站得稳的实验,感知不同物体重心的位置不同,激发参加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培养观察和口语表达能力。
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三、适用对象: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圆形纸板、方形纸板、不规则三角形纸板、多边形纸板、图书、粗细不同的棍子、牙膏盒、小花片等。
五、活动过程:看一看纸板的形状。
探究的问题。
(1)用棍子把不同的东西稳稳顶起来的位置一样吗?
①顶在方形和圆形纸板的中间,能顶起来。
②顶在三角形和多边形物体的不同位置,能顶起来。
(2)用粗细不同的棍子顶相同纸板,在上面放花片,看谁的花片放得多?
①粗的棍子顶得多而且稳。
②细的棍子顶得少还不稳。
记录实验结果。
你能让纸板小动物站起来吗?
(1)用铁夹子夹住纸板小动物,就可以立起来。
(2)用橡皮泥包住纸板小动物的下面,小动物就站起来了。
(3)把纸板小动物插在泡沫上。
六、拓展思路
1、提供积木、易拉罐、瓶子等能搭高的实物,让幼儿比一比,同类物品谁搭得高,说一说为什么。
2、让幼儿利用积木、易拉罐等材料进行搭高楼比赛。在竞赛活动中使幼儿进一步感知只有将重物放在下面,底面搭得大,才能搭得高,而且不容易倒。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13、大班科学教案《纸》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尝试让纸站起来,并探索让纸站得稳得多种方法。
2.探索通过改变纸的形状,增加纸的支撑力。
3.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白纸人手若干张、书若干本、记号笔、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书和纸
1、老师:书和纸这对好朋友,今天发生了争执。
瞧!书神气地说道:"当我站起来的时候,能稳稳地站住!"老师操作:书本稳稳地站着。
可是,纸听了很不服气,说:"你能站,我也能稳稳地站着!"
2、猜想:你们觉得纸能站起来吗?
请幼儿交流介绍自己的猜测,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二、幼儿第一次实验。
1、到底你的好办法能不能帮助纸稳稳地站起来?
2、老师在后面的每个桌子上都放了许多纸,待会请你去试一试你的办法,并把你的方法用绘画的形式记录在记录纸上。(出示记录纸)
3、幼儿操作,老师巡回了解幼儿操作情况。
4、集合幼儿,请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方法。
小结:纸真神奇,大家通过折、卷等方法,改变它原来的形状后,使纸站了起来,纸开心极了,它在你们的帮助下终于稳稳地站起来了。
三、幼儿第二次实验。
可是,书又说了:"我不仅能站站住,而且还能把你纸稳稳地托起来呢!"老师演示,书托起一张薄薄的纸。
1、纸也能托起书吗?幼儿猜测。
2、教师交代操作要求请幼儿再次实验。
幼儿根据记录表讲述,教师进行小结。
四、提升难度(幼儿第三次实验)。
你们听,书又说了:"你才托起一本书,我可是能托起好多纸呢!"老师演示,书托起好多纸。
1.纸也能托起很多书吗?幼儿猜测。
2.教师交代操作要求,幼儿实验。
小结:教师统计托书最多的是哪一种形状的纸?
五、总结。
纸的支撑力跟它接触的地方、高度都有关,上下接触的面大,它的支撑力就大,相反,接触的面小,力就小。在这个活动中,还有好多科学知识呢,我们以后再去慢慢探索。
六、拓展生活经验。
1、在生活中有好多东西也使用这种方法使它们的力气大起来的。
2、教师举例讲述。
七、延伸活动。
请幼儿找找幼儿园里有哪些东西也是使用这种方法的?
活动反思:
我一走进教室,学生眼睛一亮,大声拍掌欢呼“欢迎欢迎!热烈欢迎!”分别两个月的第一次见面,学生让我很感动。教室里刚安静下来,立刻又有学生站起来说,“高老师,你不在的时候,老师都不让我们到外面去观察!”我真不知道该如何和他们解释。是不是他们把科学课理解成了游戏。
纸张对于三年级的孩子已经不陌生,他们一口气说出了纸的很多特点:很滑、有点硬、有点软、很白、什么颜色都可以。
我让他们把我提供给他们的实验纸揉成一团,然后再展开,观察有什么变化,他们又说出一大堆来;我让他们将纸撕开一个边,观察边缘有什么特点,他们惊喜地跳了起来:“有毛毛!”其他孩子立刻也撕开看毛毛,有的孩子不断地揉纸,然后惊喜地举手告诉我,不用撕开,只要使劲地揉,纸也会“生毛毛”的。教室里立刻出现了“嚓嚓嚓”的揉纸声,立刻又出现了一大片的惊叹:“真的有毛啊!”“老师,‘纸毛’是从哪来的?”“从树上来的,因为纸是树做的,对吧,老师?”“哎呀,好多灰啊,不要搓啦。”。
我无奈而又欣喜地看着这群调皮蛋,心里好开心。教室里的声音很吵,我注意到在我的提醒下,一部分孩子已经开始将纸的特点向科学本上记录了。这个习惯,是我最想他们培养的:及时记录,及时思考。
下课了,一个孩子突然跑上前来,搂着我的脖子,附在我耳边说,“老师,我知道一个秘密,明天,有一个人要送你礼物。”说完,他飞似地跑回座位。
14、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纸的吸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比较水滴在不同纸上的结果,能进行简单地实验记录;
2、能发现由于纸质的不同产生吸水速度和程度不同的现象,并运用此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增强对实验活动及探索事物的兴趣。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玻璃缸,纸花,各种纸片,白纸两张;记录纸每人一份,水、布、箩筐每组一份。
活动过程:
(一)发现纸吸水的现象
1、出示纸花,现在把纸花放入水中,会有什么变化?(花打开了,花瓣湿了)
2、为什么纸花会在水中开放呢?
3、小结:因为纸会吸水,纸做的花吸了水以后就会开放了。
(二)比较水滴在不同纸上的结果
1、设疑纸都会吸水吗?教师交代实验方法:将水滴在纸上,耐心地观察一会,然后在吸水的纸旁作个记号;
2、幼儿操作实验,教师巡回观察;
3、幼儿讨论实验结果,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师把幼儿的讨论结果贴到纸上,分成吸水和不吸水两类;
4、小结:生活中的各种纸有的吸水、有的不吸水,当水滴到纸的表面上,水马上消失了,或是慢慢地渗透进去了,那这些纸会吸水的;当水一直停在纸的表面上,那这些纸是不吸水的。
(三)发现纸的吸水速度不同
1、设疑纸的吸水速度一样吗?
2、教师操作实验:纸的爬色比赛,幼儿观察讨论,你发现了什么?你发现纸片有什么不同?请个别幼儿摸摸看看(厚薄、光滑粗糙之分);
3、小结:不同的纸吸水的速度是不一样的,材料不一样,吸水的速度也不同,比如餐巾纸绉纸很薄又粗糙吸水快而多,白卡纸光滑又厚吸水慢又少。
(四)选纸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纸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人们根据需要制造出各种吸水和不吸水的纸,请选一选合适的纸;
2、天气热擦汗该选哪种纸?画水粉画该用哪种纸?包吃剩的食品如饼干糖果等该用哪种纸?并说明理由。
活动延伸:
生活中还有一些很特殊的纸,如不怕水的纸等等,在接下去的活动中我们进一步来研究。
活动反思:
孩子们发现生活中有着那么多不同的纸,感受到了纸的多样性,在实验操作中幼儿积极进行讨论,通过做实验得到求证,懂得要科学地对待事物,不能以主观意见代替实验结果。在活动中感知体验并能清楚得讲述结论,整个活动幼儿的整体状况都很好,积极主动的参与,兴趣浓厚。
15、大班科学教案《纸的由来》含反思
【活动思路】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古代就有四大发明驰名海外,哪四大发明呢: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还有造纸术。纸是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很大的作用,为了让幼儿养成珍惜纸张、知道环保的重要性,所以就以“纸”为出发点。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口头表述能力,通过幻灯片,能独立完整的将造纸过程的大意概述出来。
2、让幼儿了解纸的由来,学会利用纸,包括废物利用和循环利用。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纸、剪刀、双面胶,造纸过程图、蔡伦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老师这儿有一个谜语想请你们来猜一猜,小耳朵听好了。“四四方方,又白又薄,既能写字,又能画画。”
幼儿:纸
二、引导幼儿了解纸的用途。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纸有什么用途吗?在平时,我们怎样用纸的呢?
幼儿:纸可以写字,画画,折纸等。
三、通过PPt,引导幼儿了解纸的由来及制作过程。
师:原来纸是这么有用的东西,那么,你们知道纸是从哪里来的呢?
幼儿:商店里买来的、工人叔叔造出来的。
师:老师这儿有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就知道了。(出示造纸过程图及蔡伦图片,教师边看图边讲述)
师:小朋友,现在你们知道纸是从哪里来的吗?是由谁造出来的呢?(小朋友概述,老师点评。)
四、讨论:怎样节约用纸。
师:我们知道了造纸的过程十分的不简单,而纸的用途又很大,用到纸的地方也很多,浪费也很大,有什么办法可以节约用纸呢?
幼儿自由讨论后回答。
五、分组进行操作活动。
师:我们一起收集了很多不同的纸,现在先来认识一下都有些什么纸呢?
教师介绍各种各样的纸。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也说了很多节约用纸的方法,那请你们利用这些纸来玩一玩、做一做吧!
六.点评。
有的小朋友用废纸折出了许多漂亮的东西,装饰了我们的活动室。有的小朋友用剪刀将废纸剪出了美丽的花,将废纸变废为宝。希望小朋友在以后的生活中,都要节约珍惜每一份资源。
【活动反思】
纸是小朋友最常见的学习用具,也是最不起眼、最容易浪费的。为了让孩子们珍惜和爱护纸,这次活动的作用相当的大,孩子们在活动中观看了有关浪费的资料和数据,在他们心里有了一定的准备,然后发散他们的思维:“怎样珍惜我们的纸?”孩子们的答案固然千奇百怪,但是他们都动了脑筋,投入了其中,想了不少的办法,当然也有不少的好点了,再让他们把点子运用实际,动手操作,作品不一,也十分的有新意,看着孩子的“精心设计”,老师笑了,孩子们也笑了。
16、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纸的由来》含反思
活动思路: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古代就有四大发明驰名海外,哪四大发明呢: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还有造纸术。纸是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很大的作用,为了让幼儿养成珍惜纸张、知道环保的重要性,所以就以“纸”为出发点。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口头表述能力,通过幻灯片,能独立完整的将造纸过程的大意概述出来。
2、让幼儿了解纸的由来,学会利用纸,包括废物利用和循环利用。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纸、剪刀、双面胶,造纸过程图、蔡伦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老师这儿有一个谜语想请你们来猜一猜,小耳朵听好了。“四四方方,又白又薄,既能写字,又能画画。”
幼儿:纸
二、引导幼儿了解纸的用途。
师: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纸有什么用途吗?在平时,我们怎样用纸的呢?
幼儿:纸可以写字,画画,折纸等。
三、通过PPt,引导幼儿了解纸的由来及制作过程。
师:原来纸是这么有用的东西,那么,你们知道纸是从哪里来的呢?
幼儿:商店里买来的、工人叔叔造出来的。
师:老师这儿有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就知道了。(出示造纸过程图及蔡伦图片,教师边看图边讲述)
师:小朋友,现在你们知道纸是从哪里来的吗?是由谁造出来的呢?(小朋友概述,老师点评。)
四、讨论:怎样节约用纸。
师: 我们知道了造纸的过程十分的不简单,而纸的用途又很大,用到纸的地方也很多,浪费也很大,有什么办法可以节约用纸呢?
幼儿自由讨论后回答。
五、分组进行操作活动。
师:我们一起收集了很多不同的纸,现在先来认识一下都有些什么纸呢?
教师介绍各种各样的纸。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也说了很多节约用纸的方法,那请你们利用这些纸来玩一玩、做一做吧!
六.点评。有的小朋友用废纸折出了许多漂亮的东西,装饰了我们的活动室。 有的小朋友用剪刀将废纸剪出了美丽的花,将废纸变废为宝。希望小朋友在以后的生活中,都要节约珍惜每一份资源。
活动反思:
纸是小朋友最常见的学习用具,也是最不起眼、最容易浪费的。为了让孩子们珍惜和爱护纸,这次活动的作用相当的大,孩子们在活动中观看了有关浪费的资料和数据,在他们心里有了一定的准备,然后发散他们的思维:“怎样珍惜我们的纸?”孩子们的答案固然千奇百怪,但是他们都动了脑筋,投入了其中,想了不少的办法,当然也有不少的好点了,再让他们把点子运用实际,动手操作,作品不一,也十分的有新意,看着孩子的“精心设计”,老师笑了,孩子们也笑了。
17、大班科学教案《小纸片站起来》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剪、折、粘训练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思维敏捷力。
2、让幼儿自主探索使纸站立的方法,激发其对纸探索的欲望。
3、培养同伴间的合作能力。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幻灯片、 剪刀每人一把 、双面胶每组两卷、 纸篓五个 、展台一个、城堡模型一个、手工纸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 故事导入(幻灯片出示)
1、师:来,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一个故事。
小纸片生来扁扁的,非常孤独它好想像小鸡一样站起来,来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美!
2、故事后提问:小朋友小纸片想干什么呀!(站起来)(评析:利用幻灯片中的形象画面,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索欲)
幼儿讨论
1、师:小朋友想想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使它站起来?
2、幼儿自由讨论3、师:小朋友有那么多好办法,下面大家试一下。看谁的办法最多。
三、幼儿自主探索活动
1、幼儿第一次探索(1)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2)分享探索成果。
2、幼儿第二次探索(1)再次投放材料--剪刀和胶水师:今天还请来了两位好朋友给大家帮忙,剪刀和胶水,大家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和卫生。好,下面咱们看谁的办法最多。(幼儿操作,师指导)(2)分享成果(评析:这两次探索活动的进行,使孩子们自发地感受到了纸片的站立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第一次探索:只投放了纸片,使幼儿感受到用折的方法能使纸片站立;第二次探索:又投放了辅助工具剪刀和双面胶,幼儿感受到可用粘、剪使纸片站立。对这两次探索的结果都做了展示,幼儿间相互分享,使孩子们感受到了成功,使其更有信心进入下一环节,而且两环节后的幼儿小结,幼儿也清楚的表达出来了。)
3、幼儿第三次探索(1)出示城堡,幼儿感受纸的变化。
师: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们准备了一处美丽的景观,一所城堡,小朋友观察一下它是由什么做成的?
(2)幼儿讨论。
(3)教师提出问题,幼儿操作。
师:城堡中的每一个模型都是由一张纸变成的,下面请每一个小朋友来拿其中的一个模型,把它变成一张纸师:你们是怎么变出来的?他们现在变成了什么形状?
师幼小结:长方体变成了长方型,圆锥体变成了扇形,他们是由几张纸变成的?这样小纸片又扁扁的了。
小纸片又提要求了,它们说请小朋友再想办法使他们站起来,请每组五个小朋友合作把它们拼成一个漂亮的模型,看哪个组能使纸片站的好,组合得漂亮。
4、幼儿合作制作成型的纸站立模型,教师指导。(每组投放篮子,篮子里有剪好的圆形和长方形及正方形供幼儿用。)5、参观作品。幼儿讲解,相互分享。
(评析:城堡环节中幼儿通过拆合纸片,进一步感受纸片的变化:一张纸片可以变多种形状,幼儿在拆做的过程中有了亲身的探索体验,而且请幼儿将拆开的纸片重新站起来,请每组五个小朋友重新组合漂亮模型,当时考虑到每位幼儿手中只有一个纸片造型,他们在组合小组模型时有些单一,于是在最后这一环节我又在每组投放了纸,供幼儿组合模型装饰用。在合作制作模型环节,也体现了幼儿间的合作能力,同时,在此过程中训练了幼儿在美工方面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小结:
小朋友们表现真棒,不但想了好多办法使小纸片站起来了,而且还用它们组合了漂亮的模型,纸片站立的奥秘多不多?好咱们去告诉别的小朋友这个秘密好吗?
(评析:这是一节科学教育活动。整个活动的设计都充分考虑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教育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紧紧围绕教育目标进行,而且是由浅入深逐步深入的一个教育过程。通过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玩纸的兴趣。)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18、大班科学教案《纸张魔术师》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玩纸张游戏,了解简单的力学原理。
2、在操作探索活动中培养幼儿爱动脑思考、爱尝试的意愿。在尝试操作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各种纸张、剪刀、书本等。
活动过程:
(一)会站立的纸张
教师提出游戏的问题:“怎样才能让你手里的纸站立起来。”引导幼儿在操作中尝试不同的办法让纸站起来。
(二)站立的纸张承受力量
提出问题:“怎么才能让纸撑起一本书?”引导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折叠方法是纸张有力量。
(三)用纸撑起一个人的力量
提出问题:“一张纸的力量到底有多大?总不能达到撑起一个人的力量吧?”尝试动手让纸变一变让纸能撑起一个人的力量。
活动反思:
以变魔术为题材,我还是第一次上这种类型的课,对我来说是很新奇的。光光是变碎餐巾纸还原的魔术我就练了好久。师傅跟我说:“上这节课的关键就在于,你要相信你就是魔术师!你要把变魔术的感觉上出来。”为了这句话,我又摸索了好久,摸索着魔术的感觉,我看了很多刘谦的魔术视频,学习他的那种魔幻、迷惑、手势、眼神、吸引人的感觉。这节课上,我尽力呈现出一种很神奇的感觉,希望可以吸引幼儿。课上幼儿也很配合,他们地一惊一乍,一声声“哇”,一个个期待又迷茫的眼神是我想象中幼儿感觉神奇的样子。
但是我在课堂上缺乏一种机智,或者说是缺乏一种应变能力,我不能很好地处理幼儿抛给我的“球”。比如,我问幼儿“相不相信我”之类的问题时,有些幼儿说相信,有些幼儿说不相信,我对他们的回答就一带而过了,课后想想,我可以先对相信我的幼儿表示一句感谢:“谢谢你们相信我。”也应该对不相信我的幼儿有所回应:“我真佩服你们的怀疑精神。”这两句话不仅可以对幼儿的猜测有个回应,更是对不相信我的幼儿有了一种肯定,不相信是实话,现在的幼儿更多的都很相信老师,不管老师怎么样,他们都相信,所以我觉得这种“怀疑精神”是很值得表扬的,这样下次他们就更加敢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另外幼儿给我的回答,我还不能很好地进行提炼,或者说是不懂得“见好就收”。比如,我在问幼儿知不知道魔术里的小秘密时,我请了几个幼儿来回答,但是不管他们说没说对,我的回应都差不多,可是如果我请到的小朋友说对了,我及时表扬他,并让他来演示一下或者怎么样,总比忽略他的思考好吧?这样他就会觉得“我很棒”,就会更有自信。
这节课后面部分,幼儿会离开座位走到桌子前进行操作,操作完回到自己的座位坐好,这种情况不可避免的是,肯定会有个别的幼儿操作的比较慢,迟迟没有回到座位。我的课堂处理方法是,就让操作完的幼儿在座位上苦苦等待,其实没操作完的幼儿心理肯定也急,课后,我想:为什么我不让操作完的幼儿一起鼓励还没操作完的幼儿呢?这样一举两得,既不让已完成的幼儿消极等待,以至于他们互相讲话,没事情做;而且也不会让未完成的幼儿那么紧张,让他们感觉幼儿都在为自己加油,也是给幼儿一个动力。
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是我一直在改进,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犯同样的错。以后我还要多挑战挑战自己很少接触过的领域,累积经验,经验是前进的良药!
19、大班科学教案《做纸球》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纸的硬软、厚薄、光滑、粗糙、弹性等不同质地和特性。
2、萌发初步的废物利用意识,知道一些废旧的材料也能做成有用的东西,体验探索的乐趣与游戏的快乐。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的各种材质的纸。
2、双面胶、浆糊、扭扭棒、及时贴、封装带、橡皮筋等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纸可以做什么——萌发废物利用意识
1、最近我们一直在研究有趣的纸,收集了各种各样的纸,我们一起想一想这堆看上去没什么用的纸材料,可以做些什么好玩的东西?(引导幼儿思考,自由讲述:用纸盒做成汽车或房子、用手工纸折纸工玩等)。
2、小结:看上去没有用的纸,只要通过我们动脑筋,就可以做这么多好东西。所以只要我们动脑筋,就能把一些废物利用起来。
二、尝试做纸球——第一次操作
1、今天我们来用纸做一个大家一直会玩到的东西——纸球。你用纸球玩过那些游戏?(小投手、保龄球……)桌子上面有各种各样的纸,你可以选择一样试试看,把它做成纸球,看看是不是所有的纸都能做成纸球呢?(引导幼儿自主选择操作材料,尝试捏成纸球,了解体会各种纸制品的不同特性与质地。)
2、大家都做得差不多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做的纸球吧!(在操作时观察有用相同材料做的纸球,请这几个幼儿先逐个拿着自己做的纸球上来介绍,再请幼儿对他们的纸球观察比较。)
3、你选什么纸来做纸球?为什么要选这种纸?
4、用一样的纸,做出来的纸球一样吗?为什么?(引导幼儿表述:有的捏得紧,有的捏得松)
5、谁没有做成纸球?我们来一起想一想,为什么没有做成功呢?(引导幼儿表述:纸硬或滑它捏不紧,会弹出来。)
6、小结:原来做纸球也是有秘密的。不同的纸大小、硬软、厚薄都不一样,有的能用来做纸球,有的就不容易成功。
三、把不容易团起来的纸做成纸球——研究问题、探索解决:
1、有什么办法可以把这些不容易团起来的纸做成纸球?
2、幼儿积极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出示操作材料:剪刀、双面胶、扭扭棒、透明胶、橡皮筋等,启发幼儿思考。)
3、请幼儿自主尝试刚才想出的方法,尝试做成纸球。(鼓励幼儿尝试多种不同方法,如用透明胶、扭扭棒等)
4、请幼儿上来展示做好的纸球,并介绍自己用了什么方法?
小结:在各种各样材料和工具的帮助下,我们还是可以做成纸球。开动脑筋,我们就能解决问题!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设计层次非常清晰,时间安排合理,过渡非常自然,动静交替。
活动中,教师作为一个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为孩子们创设一个宽松、愉快、亲切的氛围,让他们大胆、自主地表达和实施自己的想法.并给予相应的信息反馈。我积极地与他们交流情感,如摸头、微笑、竖大拇指等,在这样的互动中不是以从上而下“倾泻”或灌输的方式将知识传递给他们,而是一种哺育,一种滋润。教师的智慧应该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引导。一种巧妙的顺应和调整,如果我们能和孩子同欢乐,永远站在他们的高度去预设和生成教育活动,我想那样的活动才是真正让师生都能共同成长的。
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始终兴趣盎然,这与活动设计科学合理、用材恰当、真正从孩子兴趣出发,是分不开的,这些都值得在以后活动中继续发扬学习。整个活动气氛活跃,孩子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非常圆满地完成了教育目标。
20、大班科学教案《纸的力量》含反思
设计理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究欲望。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随着幼儿园科学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开展探究式科学活动已成为我们教师关注的重点。幼儿作为科学活动的主体,活动设计就必须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让幼儿在主动探究、经历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乐学、会学这些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教育价值。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报纸、宣纸、牛皮纸的不同承受力并尝试改变纸的承受力,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
2、学习用记录表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在“纸条提水”实验中,发现不同的纸力量也不同,及时做好实验记录。
活动难点:
尝试改变纸的力量。
活动流程:
感知了解“纸的材质”---猜测验证“纸的力量”---尝试改变“纸的力量”---拓展延伸“纸制品的方便”。
活动准备:
幼儿操作材料:纸条(报纸、宣纸、牛皮纸)、矿泉水若干;有柄小筐、记录表人手一份;
教师操作材料:报纸做的购物袋一只;有柄小筐一只;矿泉水若干。
活动过程:
一、了解纸的材质是不同的
1. 今天老师带来了三种纸:报纸、宣纸、牛皮纸,这三种纸一样吗?(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有什么不同?
2. 师幼小节:它们的颜色、用途不同,有的软软的、薄薄的,有的硬硬的、粗糙的,它们的材质是也不同的。
3. 如果用这三种纸来做购物袋,谁能装最重的物品,为什么?
(环节自评:报纸、宣纸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性接触到的物品,此环节加上牛皮纸后直点主题式的导入,鼓励幼儿再现对报纸、宣纸的已有经验,通过观察、比较感知发现这三种纸的材质不同,形成新经验。在此基础上,大胆进行推测和假设。)
二、纸条提水实验:找出承受力最大的纸
1. 究竟谁做购物袋最合适呢?我们来做个“纸条提水”实验。
2. 教师讲述操作要求:取一张纸条,两手提起装有水的小筐,看看这张纸最多能提几瓶水(从装一瓶水开始),然后,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每种纸条都要试一试。
3. 幼儿实验,教师巡回观察。
4. 分享孩子实验结果:说说你的发现,那种纸条提的水最多?
5. 师幼小结:每种纸的材质不同,他们的力气也不同,报纸和宣纸比较薄,容易破,做购物袋不合适,牛皮纸最坚韧,力气最大,那么,最适合做购物袋的是牛皮纸。
(环节自评:这是活动重点环节,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自然引出验证的方法,激发幼儿探索最大力量的纸的兴趣。教师实验前的要求明确具体、方法简单到位,促使幼儿养成边实验边记录、从少到多逐渐递增等科学实验的方法与态度,并在集体分享孩子实验结果的过程中,找到共同的答案,让全体幼儿都获得了成功的乐趣。)
三、尝试改变纸的承受力
1. 如果老师想用废旧的报纸做购物袋,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增加报纸的力量,使它也能提起7瓶水,甚至更多。
2. 幼儿实验,教师巡回观察。鼓励幼儿放入更多瓶水。
3. 分享孩子实验结果:你用了什么好办法,提了几瓶水?
4. 师幼小结:纸的力量是可以改变的,可以把纸条叠在一起或扭一扭增加纸的力量,那就能提更重的物品了。
5. 教师演示自己用报纸做的购物袋能放几瓶水。
(环节自评:这是活动难点环节,幼儿凭借已有经验,最先想到多拿些纸条的方法来增加纸的力量,在讲述理由的过程中,难点得以突破:重叠加厚可以增强纸的力量。经验提升内化后,幼儿又想到扭转纸条的方法也能增强纸的力量。最后,教师利用报纸做的购物袋进行演示,不仅巩固幼儿的知识经验,而且回归生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
1. 生活中还有很多不同材质的纸,它们做成的物品都能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你们见过吗?
2. 下次请你们老师再用其他不同的纸跟你们做实验吧!
(环节自评: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生活是基础的源本,利用生活促进幼儿的持续发展是幼儿教育的价值取向,此环节帮助幼儿做到知识与经验的迁移,促进在生活中发展与成长。)
活动反思:
1、提供适宜的材料
材料是幼儿探究和学习的中介,只有主动地与材料互动,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使幼儿的探索活动更加深入,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经验。本次活动为幼儿提供的物化着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材料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而且是幼儿有持续探究欲望的,它支持幼儿运用原有的经验进行充分猜测和验证,有助于幼儿多方面经验的主动建构,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体验。
2、设计探究的过程
整个过程设计体现了教师的规范性和严谨性,更体现了幼儿亲历科学探究的主体性。活动从幼儿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对问题答案进行推测,为证实推测而设计“纸条提水”实验,收集数据(记录表),进行交流,得出结论,提出新问题,提升经验,解决问题拓展迁移经验于生活。承上启下、层层递进的流程,提升了幼儿的思维空间。
3、要求及时的记录
实验记录是幼儿在探究过程中所获得的重要信息,能使幼儿关注探究的过程。本次活动要求幼儿在每尝试一种纸条后就记录下数字结果,有助于幼儿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有助于幼儿同伴间的交流和经验分享。
21、大班科学教案《鸡蛋浮起来了》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在活动中,几乎每个孩子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当他们看到死海里人可以浮在水面上觉得很新奇。为此,我们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实践、交流,获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生活经验,提高动手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探索欲望。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激发幼儿对探索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验、记录,获得有关鸡蛋在盐水中变化的具体经验。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验、记录,获得有关鸡蛋在盐水中变化的具体经验。
活动准备
塑料瓶、鸡蛋、筷子、记录纸、盐、白糖。
活动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实验主题
师: 小兔妈妈在做饭时候把鸡蛋掉到水桶里,沉下去了,它捞不起来,请朋友们帮帮忙,有什么办法能让鸡蛋浮起来?
二、讨论
引导幼儿自由讨论,看看大家都有些什么办法让鸡蛋宝宝从水桶里浮起来。[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并请小朋友们自己操作一下,看他们想的办法可不可行。
三、引入课题
老师这里有几样厨房里用的材料,不知道可不可以帮助你们,出示盐、白糖,可以请小朋友感知一下。我们就分组进行试验,看这些东西可不可以让鸡蛋浮起来。
1、第一次往水里放白糖,每个小朋友都可以往水里放入白糖,请小朋友们观察鸡蛋有没有变化,并做好记录。
2、第二次往水里放盐,每个小朋友都可以往水里放入盐,请小朋友们观察鸡蛋有没有变化,并记录好鸡蛋的变化。
3、交流
(1)我们的鸡蛋都浮起来了吗?请每组派一名幼儿介绍自己的实验结果,
(2)教师小结:在我们小朋友的一起努力,相互配合下,我们发现鸡蛋在盐水中会渐渐地浮起来。
四、结束活动
我们已经找到了让鸡蛋浮起来的方法了,让我们快去告诉小兔妈妈,好吗?走吧!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主要是通过分组活动让幼儿在实验中获得知识,激起他们探究的兴趣。活动中幼儿思维活跃,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两次实验都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的,孩子们自主组合、合作默契。在分组实验的时候,加入糖的时候鸡蛋始终没有变化,幼儿显得很沮丧。而加入盐的时候,鸡蛋随着盐的增加而逐渐升起来时,幼儿很兴奋,也很投入。通过实验,幼儿基本了解了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这一现象,完成了既定的目标。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水应该少放点,放盐的时候要用量杯,一杯一杯地放,在导入的时候最好用多媒体,放出人在死海里漂浮的画面,提出问题,激起幼儿的兴趣。
22、大班科学教案《风来过了》含反思
活动意图:
风是由空气流动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风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风是无形的,对风的认识只能凭感知觉来完成。开展此次活动《风来过了》。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积极引导他们的自然科学兴趣和探索意识。
活动目标:
1、了解风,体验与风游戏的乐趣。
2、想象表现风来了的各种情景,仿编诗歌。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观察有风的各种情景用图画形式记录。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炎热的天气越是谁给大家带来凉快?
2、风看不见,摸不到,你发现风来过的秘密了吗?
二、诗歌《风》
1、展示交流幼儿观察风的图画记录。!.快思.教案网出处
说说自己从哪些地方发现的秘密。
2、让我们听听诗歌里的风是怎样的?
3、师幼共同讨论风来过了的影响。
三、仿编诗歌
1、结合生活经验,尝试仿编诗歌。
活动延伸:
回忆风对物体的影响,如街上飞舞的报纸,吹落的帽子,飘落树叶等。
附:《风》
你没见过风,我也没见过风,你听树叶沙沙沙,那是树儿和风在谈话。
你没见过风,我也没见过风,你看树叶在点头,那是风儿在树林里走。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欣赏了诗歌《风》,知道了风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从其他事物的变化上发现风的存在。让小朋友知道,怎样知道风来了,有什么方!法是可以知道。风来了又有哪些东西在动了。通过对诗歌的创编,扩大了孩子思维的角度,他们发现我们不仅可以用眼睛,还能用耳朵、鼻子、皮肤等等去发现风来过了。
23、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纸的吸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的纸在水中的结果,能进行简单地实验记录;
2、能发现由于纸质的不同产生吸水速度和程度不同的现象,并能知道大概时间。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皱纹纸、锡箔纸、卡纸、吹塑纸、牛皮纸、白板纸、宣纸等。
活动过程:
1 教师提问请幼儿猜想:把这些纸放到水里,会有什么结果?
2 幼儿操作实验。
幼儿可以选择在水盆里做实验、也可以自己找容器来做实验。
教师指导:
①指导幼儿将纸放在水里,耐心的观察一会数一数几秒钟后,纸会完全吸入水,沉到水底
②比较一下哪种纸吸水快,哪种纸吸水慢。
③纸吸水后和没有吸水的纸有什么不同?
④观察一下,除了吸水以外,还有哪些现象。
3 选纸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纸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人们根据需要制造出各种吸水和不吸水的纸,请选一选合适的纸:天气热擦汗该选哪种纸?。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画水粉画该用哪种纸?包吃剩的食品如饼干糖果等该用哪种纸?擦桌子用哪种纸?并说明理由。
延伸:生活中还有一些很特殊的纸,如不怕水的纸等等,在接下去的活动中我们进一步来研究。
活动反思:
孩子们发现生活中有着那么多不同的纸,感受到了纸的多样性,在实验操作中幼儿积极进行讨论,通过做实验得到求证,懂得要科学地对待事物,不能以主观意见代替实验结果。在活动中感知体验并能清楚得讲述结论,整个活动幼儿的整体状况都很好,积极主动的参与,兴趣浓厚。
24、大班科学教案《变大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观察充气过程,感受物体充气前后的大小变化。
2、能用动作表现玩具充气前后的大小变化。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充气玩具,如气球、塑料袋、游泳圈等,打气筒
2、轻松欢快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好玩的玩具,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出示玩具气球,与幼儿一起讨论:气球如何变大?
二、给气球充气
1.教师给气球充气,请幼儿观察。
师:“小朋友仔细看一下气球发生了什么变化?”
幼:变大了、、、、、、
教师引导幼儿感受气球的变化:越来越大。
2.教师引导幼儿猜想:如果气球一直充气,会发生什么变化?
三、教师分给每个幼儿一只气球,!来自快思老师教案.!请幼儿尝试给充气玩具充气并提醒幼儿不要充的过满。
四、师幼共同游戏:变成一只大气球。
1、请幼儿想象自己是一只气球,教师给气球充气
师:“现在请宝宝一起变成一个小气球,老师要开始充气了,气球变大了变大了、、、、、、”
教师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气球渐渐变大的样子。
2、幼儿手拉手拉个圆圈,给气球充气。
师:“现在我们所有的宝宝一起变成一个小气球,我们一起来充气吧!”
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合作表现气球逐渐变大与破掉的情形。
3.幼儿手拉手拉个圆圈,合作表现气球逐渐变大、漏气、越来越小的情形。
五、鼓励幼儿随着音乐变一变。
请幼儿随着越来越强的音乐表现气球逐渐膨胀的过程,随着音乐减弱表现气球越来越小的情形。
六.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尝试用身体的其他部位(如嘴巴、手)来表演变大变小的形象,增加活动乐趣。
活动反思:
气球本身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玩具,通过让幼儿亲自尝试给气球充气,直观形象的让幼儿感受到气球充气过程中的变化。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大胆的用肢体动作来表现充气前后的大小变化。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对此活动非常感兴趣,教师带动起幼儿,使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很浓厚,每个环节也初步达到预设的目标。
25、大班优秀科学教案《纸上奏乐》含反思
活动目的
1.通过操作实践,运用多种方法体验不同纸质敲击的声音,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2.运用提供的材料进行“乐器”制作,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动手能力。
3.选择纸张为乐曲伴奏,享受音乐的美。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1.白板纸、牛皮纸、皱纹纸、彩箔纸、瓦棱纸、硫酸纸、报纸等。
2.纸杯、皮筋、剪刀、豆子、毛线、双面胶、蛋糕盒等辅助材料。
3.各种纸乐器欣赏ppt。
4. 抒情、缓慢、安静的3/4拍的乐曲和一段欢乐、喜悦的2/4拍的乐曲
活动过程
1.试一试,说一说。
(1)提供各种纸张,请幼儿试一试:用哪种方法可以让纸发出声音。比如,用筷子敲、用指头弹等。
(2)把自己的做法和感受告诉大家。比如,将纸做成小鼓,进行敲打。
2.比一比,想一想。
(1)请幼儿互相比较,体会各种不同的纸发出的不同声音。
每个幼儿进行展示,将不同的声音发声方式进行集体模仿。
(2)引导幼儿想一想,同一种纸张用什么方法,纸的声音会有不同的效果。(banzhuren.cn)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互相合作,体验各种纸的音色特点。
(3)展示纸乐器,让幼儿自选乐器进行操作游戏。
3.听一听,找一找。
(1)请幼儿分别欣赏一段抒情、缓慢、安静的3/4拍的乐曲和一段欢乐、喜悦的2/4拍的乐曲,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觉,找一种与乐曲相配合的纸;来进行配乐演奏,并引导幼儿说出选择的原因。
(2)幼儿用自己选择的纸乐器进行演奏操作
4.自制小乐器并进行演奏。
(1)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纸张、材料进行小乐器的制作。
(2)看节奏谱进行打击乐练习。活动中,鼓励幼儿不断交换纸张或变换方法进行“演奏”。
活动延伸
将纸杯、皮筋、剪刀、豆子、毛线等辅助材料投放到音乐区中,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进行纸“乐器”的制作,并进行合作演奏。
活动总结
教育活动的综合性是幼儿园教育活动发展的一个趋势,本次活动融合了科学教育与音乐教学,它们之间的结合有效互补。生动活泼的音乐游戏为幼儿探索提供了一个愉悦的氛围和安全的心理环境,使幼儿在科学探索活动中获得美的享受。感受音乐——节奏训练——乐器制作,这三个环节促进了幼儿不同能力的发展,并把活动引向课堂之外的区域活动,让孩子能够真正地得到个别化学习的发展,将区域活动和教育活动进行互补,从而达到幼儿自主学习的目的。
活动反思:
通过这节科学活动,整个活动层次清晰,层层推进,幼儿很感兴趣,在操作活动中尝试、观察、比较,发现问题,成分体现了“玩中学”的理念。但现在如果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教学准备上建议提供给幼儿两个套桶,让幼儿同时感知声音的不同,同时,最好选择声音差别大一点的物品放在套桶里。
26、大班科学详案教案《纸宝宝站起来了》含反思
活动背景
纸是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品,幼儿平时都接触过,也比较熟悉和喜欢,便幼儿对纸的认识仅仅是一些感性的经验,扁扁的绝版如何通过幼儿的帮助站起来,如何通过幼儿的帮助变成漂亮的模型……针对这一情况我设计了这节教育活动,目的是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也为幼儿创设一个能充分探索、尝试、感知的空间以激发幼儿对纸探索的欲望。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自主探索使纸站立的方法,激发幼儿对纸探索的欲望。
2、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反复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重难点
幼儿能自主的探索出纸宝宝站立的方法。
活动准备
1、各种纸片若干、积木、发圈、夹子、双面胶、固体胶等辅助工具。
2、 展台一个、纸制楼房模型一个。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出示纸宝宝不高兴的表情,告诉小朋友纸宝宝是因为自己不能站起来,所以不高兴,请小朋友帮助它站起来。
2、 幼儿首次探索:幼儿依靠辅助工具帮助纸宝宝站起来。
3、 幼儿第二次探索:幼儿讨论后,不依靠辅助工具让纸宝宝自己站起来。
4、 幼儿第三次探索:出次楼房请幼儿观察、拆卸后,;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请幼儿自己用双面胶和固体胶自己做出纸宝宝站立的模型。
5、 参观作品,幼儿自己讲解,相互分享。
6、 小结:请小朋友把纸宝宝站立的奥秘告诉别的小朋友和自己的爸爸、妈妈,还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出更多的让纸宝宝站立的漂亮的模型。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我上过的一堂公开课,活动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活动设计层次清楚,由易到难,一环扣一环的完成了整个教学活动。活动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参与性和操作性。课堂氛围很活跃,孩子们一直都非常快乐。
第一次探索中,我刻意介绍了辅助工具,但我感觉介绍得有点多,反而让孩子感觉有点茫然。我觉得应该简单介绍(或带过)辅助工具的介绍。可能这个一环节收到的效果可能会好一些。
第二次探索中,我只是适当引导了幼儿怎样帮纸宝宝站起来,有很多孩子都做到了。不过我们如果在这时能制作有立体感的动画。效果一定会更好,更能激发幼儿想帮助纸宝宝的愿望。
第三次探索中,我以魔术方式出示了楼房,孩子们都很激动,也很新奇。通过观察和孩子们自己的拆卸,孩子们知道了这些普通的纸都可以做成漂亮的模型,很好的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孩子们做出来的模型也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他们做出了很多我没有想到的,我想如果我做的模型能再丰富一些,孩子们一定可以做出更多更好的模型。
27、大班科学教案《纸张大力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激发探索纸张承载力的欲望,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
2、学习自己动手实验,探索纸张站起来的方法及纸的承载力。
活动准备:
大记录表1份,小记录表、笔、书本、卡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探索纸张站立的方法
1、猜一猜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纸,它们现在平躺要这儿,我想要它们站起来,你们觉得可以吗?
2、试一试
引导幼儿积极动脑,探索纸张站立的方式并进行记录。
3、交流分享
幼儿展示纸张站立的方法。
二、探索纸张是否可以承重
1、猜一猜
师:宝贝们真厉害,用你们的方法让纸站起来了,那么,站立的纸张上能不能放东西承载力量呢?
2、试一试
幼儿自由实验。
3、交流分享
师:为什么把书放在站起来的纸上有的纸会倒下来,"文.章出自屈a老师教.案网"有的纸仍然站立着呢?
教师小结:每张站立起来的纸折叠方法不一样,它的承载力也会不一样。
三、探索纸张承载力大小
1、猜一猜
师:刚刚宝宝们都实验站起来的纸可以承载重量,那能不能承载更大的重量呢?
2、试一试
引导幼儿尝试让纸站立的不同方法及它的承载力。
3、比一比
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记录表,并评出纸张大力士。
小结:纸的折法不同,它的承载力也会不同。宝贝们的实验都做得很棒,只要动手,动脑去探索就值得大家学习,宝贝们回家以后再用各种各样的纸去探索它的承载力吧!
活动反思:
活动进行的比较顺利,整节课幼儿们的兴趣很高,每个幼儿都动起来了,活动目标也完成的很好,从中我也得到启发,科学课就得让幼儿自己动起手来,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科学活动的积极性,才会让孩子们热爱探索、热爱科学。
28、大班科学教案《小灯泡亮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懂得用电线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初步感知金属可以导电。
2.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3.对导电现象感兴趣,喜欢和同伴合作探究。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熟悉实验材料的名称,已初步了解电池、电线的外形特征及金属的种类。
2.材料准备:电池、电线(连着小灯泡),布条、毛线、塑料绳、回形针、铜钥匙、铁丝、记录纸、笔、断电线一截以上材料每两名幼儿一份;小熊布偶、电池演示梳理图、大张记录表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师:(出示小熊布偶)小熊家今天停电了,房间里黑乎乎的,真难受,小熊找蜡烛没找到,却找到了一个电池和一根绑着小灯泡的电线,它想用这些东西自己安装一盏灯,你们说小熊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小灯泡亮起来呢?
二、引导幼儿自主探索“怎样让灯泡亮起来”。
1.介绍实验材料。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帮小熊家安装电灯。老师准备了电池、小灯泡和电线,电线的一头露出里面的电线丝,(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另一头的电线丝已经缠在小灯泡上了,电线的两头要连接在电池的什么地方,小灯泡才能亮起来?
2.交代操作步骤和活动规则。
师:两个小朋友合作进行实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试一试怎样让小灯泡亮起来。
3.幼儿两人合作开展实验探索,师重点引导幼儿尝试用电线连接在电池的不同位置。
4.以实物演示和图示演示的方式引导幼儿集体分享探索中收获的经验。
三、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的导电现象,初步感知金属可以导电。
1.设置问题情境。
师:不好了,小熊刚安装好的灯泡电线被老鼠啃断了,电线断了灯泡又不亮了,用什么材料能帮助通电让小灯泡重新亮起来呢?
2.介绍操作材料,引发幼儿猜想。
3.幼儿实验,师指导。
4.集中交流。
四、活动结束
提醒幼儿注意用电的安全。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极大的探索欲望,乐于参与到活动中来,刚开始时孩子们并没有实验成功,但每个孩子都在轮流的努力尝试着实验,并且期待着成功,在实验中孩子们都能体现出合作的精神,最后大家在一个小朋友尝试成功中收到了启发,各组中都纷纷让小灯泡亮了起来,孩子们很开心也很兴奋,有的鼓掌有的都发出了赞叹的声音,但我知道这并不是课堂“失控”了,是孩子们对于活动的热情和兴趣来了,不足的是材料的投放还是有些欠缺,如果能够多准备些材料对幼儿的探索更加有利。
29、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纸的力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面巾纸的纤维走向特性。
2.感受面巾纸的神奇,萌发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面巾纸若干,带拎把的瓶子(里面装水)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游戏:拎一拎
1.教师出示面巾纸和瓶子:今天面巾纸要和瓶子做游戏,游戏的方法是:用一张薄薄的面巾纸把这么重的瓶子给拎起来,不可以直接用手拎,只能请面巾纸来帮忙。你有什么好办法?
2.幼儿试一试、玩一玩,教师巡视。
3.组织交流,邀请幼儿展示拎法,教师讲评。
4.幼儿再次游戏。
5.组织交流:为什么有的能拎起来,有的在拎的时候面巾纸就断了呢?
6.分男女角色尝试面巾纸不同方向的卷法,再拎一拎。男:顺着短边卷。女:顺着长边卷。再互换尝试。
7.组织交流: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长边的承受力大)
二、游戏:撕一撕
1.教师:为什么用长边拎的时候就不断,而短边会断呢?其实面巾纸里藏着秘密。想解开面巾纸的秘密吗?让我们来玩一个撕纸的游戏吧,先撕一撕短边,再撕一撕长边,看看能发现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组织交流:有什么不一样?(沿长边能撕成条条,沿短边撕成碎片。)
4.揭示纸纤维的走向特性:面巾纸里藏着的秘密是纸的纤维走向(边讲边用记号笔做上纸纤维的走向记号)。<来.源快思教.案网>我们顺着纤维走向把面巾纸拧成绳,纸的纤维结合在一起,就能共同抵御外界拉的力量,这样纸绳就能拎起瓶子了。
三、游戏:拉大锯
1.介绍游戏玩法:抽一张面巾纸,先在纸的边边上撕一撕。找准纸的纤维方向,再卷一卷,做成面巾纸绳与桌子对面的好朋友勾一勾、拉一拉,边玩边念儿歌:"拉大锯。拉大锯,姥姥家门口去看戏,你也去,我也去,大家一块儿去看戏。"
2.幼儿游戏。
四、联系实际,拓展思维
1.师:面巾纸里有纸纤维,还有什么纸也有纸纤维呢?(幼儿自取报纸、白纸、皱纹纸,寻找里面的纤维走向,并用笔做上记号。)
2.师:这些纸里有纤维,你还能找到有纤维的其他东西吗?(出示布,请幼儿回家跟家人一起玩布,找一找布的纤维走向。)
活动反思:
1、提供适宜的材料
材料是幼儿探究和学习的中介,只有主动地与材料互动,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使幼儿的探索活动更加深入,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经验。本次活动为幼儿提供的物化着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材料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而且是幼儿有持续探究欲望的,它支持幼儿运用原有的经验进行充分猜测和验证,有助于幼儿多方面经验的主动建构,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体验。
2、设计探究的过程
整个过程设计体现了教师的规范性和严谨性,更体现了幼儿亲历科学探究的主体性。活动从幼儿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对问题答案进行推测,为证实推测而设计“纸条提水”实验,收集数据(记录表),进行交流,得出结论,提出新问题,提升经验,解决问题拓展迁移经验于生活。承上启下、层层递进的流程,提升了幼儿的思维空间。
3、要求及时的记录
实验记录是幼儿在探究过程中所获得的重要信息,能使幼儿关注探究的过程。本次活动要求幼儿在每尝试一种纸条后就记录下数字结果,有助于幼儿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有助于幼儿同伴间的交流和经验分享。
30、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纸的制造》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纸制品,感受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讨论及观察图片等活动,初步了解纸的制造过程以及造纸的原料。
3、培养幼儿清楚表述和大胆表演的能力。
4、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
2、各种纸制品(书、报纸、纸巾、纸杯、纸盒等)及各种非纸类物品,相应的标志图两张。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小朋友,你们看一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东西?。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纸) 你们看老师手上都拿着各种各样的纸,黄老师想知道我们班哪一个小朋友最聪明啦,谁来说一说这些纸用来干什么的?(让幼儿来回答。)
2、我们班的小朋友都非常棒,知道纸的用处可大了,它可以写字、画画、可以折纸、可以做漂亮的头饰、可以做各种各样不同形状的盒子装东西等等,但小朋友想不想知道纸是怎样制造的呢?(想)
这节课黄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学习纸的制造。
二、认识各种纸制品,感受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板书:纸的制造。
2、出示教学挂图进行教学。
(1)、讨论做河粉的过程。
(2)、告诉幼儿:我们的纸跟做河粉一样也要有它的原料,做纸的 原料是树皮和草。
(3)、学习纸制造的过程:第一步,先将树皮切碎,浸泡在水中加热。第二步,清洗树皮后加漂白剂浸泡,让树皮变白。 第三步用搅拌器搅拌成纸浆。第四步,把纸浆分布在抄帘上就是一张湿纸。第五步,用木头把湿纸压平,并挤出多余的水分。最后,在热热的烘板上把纸烘干整。
3、让幼儿感觉纸在生活的重要作用。
小朋友都知道我们的纸需要树皮和草做的,纸做出来的过程可不容易了,所以我们在使用纸和纸制造时应注意什么呢?(让幼儿讨论回答)
三、认识各种各样纸制品及非纸制品。
1、师:看一看老师的桌面上有些什么?幼儿:有卫生纸、书、报纸、纸巾、纸钞、纸杯、玻璃杯、塑料袋、等等。
2、按纸制品和非纸制品进行分类。
3、集体检查,交流分类情况。
四、收集各种纸制品。
活动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后我感触颇深。
一开始我将各种纸放在小箩筐里让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玩一玩等活动来发现各种各样纸的不同特征,如有些纸是厚的、薄的;有些纸是光滑的、粗糙的;还有些纸的颜色是不同的。课前我还让幼儿收集了各种材料,如铜板纸、宣纸、牛皮纸、皱纹纸等,以便让幼儿们认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纸,有意识地加大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欲望。同时在过程中我还借助纸的发明的视频让幼儿了解纸的制作过程,也将几种不同特征的纸放入水中,让幼儿观察纸在水中的变化,让幼儿在自己的实验过程中讲一讲自己的发现。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能以问题去引导孩子,给孩子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幼儿通过自身主动的观察、发现、感知、探索,从而在实践的过程中转化为自身的知识经验。但整个活动下来,我也发现幼儿对纸的用途还不是很了解,有些材料的准备也没有让幼儿得到有效利用。如各环节联系紧密,但各环节我对幼儿的自主活动时间控制的紧,幼儿在说纸的用途时,由于他们生活经验不丰富,对于纸的用途说的少,我没有进行强化,就草草收场,使幼儿对纸的用途的知识面没有延伸,还停留在原有经验。况且在活动中我的观察能力还欠缺,遇到意外事件不能及时引导幼儿去进一步探索。如在幼儿自由玩纸时,当我发现幼儿受经验所困时,没有及时引导幼儿。其实应提示一下,在幼儿拉、撕、折的过程中给幼儿具体的方法引导,并让幼儿多比较几种纸,全方位进行体验。由于我的失误,限制了幼儿的思维,使幼儿的经验不能得到提升。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认识到:在组织科学活动时,我还应该多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及课堂整体把握的能力,尽量做到授课不慌不忙,沉着稳重。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经验水平,重视幼儿的探究兴趣和积极性。
31、大班主题教案《纸飞机飞起来了》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纸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品,幼儿平时接触过,很熟悉,也知道它的用处处,扁扁的纸片为什么会飞起来了!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自主探索纸为什么会飞起来的方法,激发幼儿对纸探索的欲望。
2.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反复实践能力。
3.体验探索成功的乐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在折飞机的时候比容易折对称,因为幼儿的手很小,还没有对称的概念。
活动准备
操作纸若干.展示台.彩笔一盒.纸制飞机一个(涂了颜色的).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师:出示纸飞机,告诉小朋友,飞机很漂亮,但是它看起来不是很高兴,告诉小朋友飞机要在天上飞才会高兴的.
2.提问:飞机到底想干吗?怎样才会飞起来.[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3.大家都在想到底是为什么呢?
二:幼儿初次探索:
1. 幼儿依靠辅助工具帮助自己把纸变成能过飞起来的飞机.(教师指导)
2. 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自己想怎么涂几怎么涂。
3. 分享探索成果.
三:幼儿第二次探索:
1. 看来大家做得都很好,把纸边成了能够飞的飞机。那我们这样让它飞起来呢?
2. 幼儿自由讨论。
3. 幼儿自主探索(教师看情况引导)
4. 分享成果。(飞机可以通过自己的手向上挥动,飞机就能飞上天了)
教学反思
小朋友表现得真棒, 能够积极参加,还能过自己探索,思考,小朋友与老师之间哟很好的沟通,老师在教的时候小朋友能够跟着老师的思路来思考问题,师生关系很密切,沟通没有什么障碍,但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果下次再上的话一定帮自己现在不足的地方改正过来,不过总的来说这节课我自己还是比较满意,但我也希望老师们能给我更多更好的意见.
32、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纸绳力量大》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萌发探索纸绳承受力的兴趣。
2、大胆尝试,学习制作有力量的纸绳。
3、积极合作,体验团结起来力量大的快乐。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餐巾纸若干,卷纸若干,箩筐若干,油桶若干(有重有轻)
活动过程:
1、出示餐巾纸师: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
师:这是我们生活中的餐巾纸,人们喜欢用软软的餐巾纸擦脸、擦汗、擦手……
师:你们玩过餐巾纸吗?
师:那今天再跟老师一起玩一次。
2、鼓励幼儿做纸绳,尝试提水桶。
师:首先谁能把餐巾纸做成一个纸绳?
师:它有力量吗?能拎起东西吗?
师:有人说可以,有人说不可以,到底怎样,我们来试试吧!
师:听清楚要求,小朋友在"1"号筐里拿一张餐巾纸,把它做成纸绳,然后来到这里拎起水桶,要这样拎,做好了就可以上来试一试了!
3、谈论纸绳的秘密师:请拎起水桶的小朋友站这边,暂时没有拎起水桶的小朋友站另一边。
师:我给你们同样地餐巾纸做成的纸绳,为什么你们可以拎起来,你们暂时拎不起来呢?
师:我们一起讨论下。
师:那到底是为什么呢?你们像不像知道其中的秘密?
(两边各拿一个纸绳)师:你们发现了它们有什么不同?告诉你们哦这里藏着一个秘密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啊?仔细看好啊!
(教师示范做一个有力量的纸绳,延纸绳的不同边来做纸绳)师:现在你会做一个有力量的纸绳了没有?
师:知道了这个秘密,我们再来试一试。
师:纸绳一定要拧紧,越紧就力量越大。
4、尝试拎水桶师:现在纸绳可神气啦!它想拎更重的水桶,谁来试试?
师:想不想挑战更重的水桶?
师:如果要提起更重的水桶你有什么办法?
师:现在难度增加要提起两个水桶,我们可以用几根绳子来帮忙?谁想来试试的?
师:团结起来的纸绳力量大!
5、经验拓展师:你们想不想做一根有力量又长的纸绳?
师:我们两个小朋友合作完成一个又紧又长得纸绳,然后用你的这个纸绳去拎起更重的东西去吧!
教学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强调的是孩子借助于教师的指导和自身所从事的活动,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操作和感知,不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孩子在已知的基础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断尝试中取得成功,最终获得知识。在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表现积极,但忽视了能力弱的幼儿的表现,在下次活动中需要个别指导。
33、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小纸片站起来》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剪、折、粘训练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思维敏捷力。
2、让幼儿自主探索使纸站立的方法,激发其对纸探索的欲望。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幻灯片、 剪刀每人一把 、双面胶每组两卷、 纸篓五个 、展台一个、城堡模型一个、手工纸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 故事导入(幻灯片出示)
1、师:来,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一个故事。
小纸片生来扁扁的,非常孤独它好想像小鸡一样站起来,来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美!
2、故事后提问:小朋友小纸片想干什么呀!(站起来)(评析:利用幻灯片中的形象画面,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索欲)
二、 幼儿讨论
1、师:小朋友想想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使它站起来?
2、幼儿自由讨论
3、师:小朋友有那么多好办法,下面大家试一下。看谁的办法最多。
三、幼儿自主探索活动
1、幼儿第一次探索
(1)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2)分享探索成果。
2、幼儿第二次探索
(1)再次投放材料--剪刀和胶水师:今天还请来了两位好朋友给大家帮忙,剪刀和胶水,大家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和卫生。好,下面咱们看谁的办法最多。(幼儿操作,师指导)
(2)分享成果(评析:这两次探索活动的进行,使孩子们自发地感受到了纸片的站立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第一次探索:只投放了纸片,使幼儿感受到用折的方法能使纸片站立;第二次探索:又投放了辅助工具剪刀和双面胶,幼儿感受到可用粘、剪使纸片站立。对这两次探索的结果都做了展示,幼儿间相互分享,使孩子们感受到了成功,使其更有信心进入下一环节,而且两环节后的幼儿小结,幼儿也清楚的表达出来了。)
3、幼儿第三次探索
(1)出示城堡,幼儿感受纸的变化。
师: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们准备了一处美丽的景观,一所城堡,小朋友观察一下它是由什么做成的?
(2)幼儿讨论。
(3)教师提出问题,幼儿操作。
师:城堡中的每一个模型都是由一张纸变成的,下面请每一个小朋友来拿其中的一个模型,把它变成一张纸师:你们是怎么变出来的?"屈,老师.教,案,网"他们现在变成了什么形状?
师幼小结:长方体变成了长方型,圆锥体变成了扇形,他们是由几张纸变成的?这样小纸片又扁扁的了。
小纸片又提要求了,它们说请小朋友再想办法使他们站起来,请每组五个小朋友合作把它们拼成一个漂亮的模型,看哪个组能使纸片站的好,组合得漂亮。
4、幼儿合作制作成型的纸站立模型,教师指导。(每组投放篮子,篮子里有剪好的圆形和长方形及正方形供幼儿用。)
5、参观作品。幼儿讲解,相互分享。
(评析:城堡环节中幼儿通过拆合纸片,进一步感受纸片的变化:一张纸片可以变多种形状,幼儿在拆做的过程中有了亲身的探索体验,而且请幼儿将拆开的纸片重新站起来,请每组五个小朋友重新组合漂亮模型,当时考虑到每位幼儿手中只有一个纸片造型,他们在组合小组模型时有些单一,于是在最后这一环节我又在每组投放了纸,供幼儿组合模型装饰用。在合作制作模型环节,也体现了幼儿间的合作能力,同时,在此过程中训练了幼儿在美工方面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四、小结:
小朋友们表现真棒,不但想了好多办法使小纸片站起来了,而且还用它们组合了漂亮的模型,纸片站立的奥秘多不多?好咱们去告诉别的小朋友这个秘密好吗?
(评析:这是一节科学教育活动。整个活动的设计都充分考虑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教育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紧紧围绕教育目标进行,而且是由浅入深逐步深入的一个教育过程。通过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玩纸的兴趣。)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34、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搭纸桥》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发现改变桥面形状可以使纸桥承重力发生改变。
2.通过自我检验及与同伴之间的相互比对,获得不同造型桥面有着不同承重力的经验。
活动准备:
“家家红”瓶子每人2个、A4纸每人半张、自制小河每人一条、雪花片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发现改变桥面形状可以使纸桥承重力发生改变。
活动难点:探索增加纸桥承重力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情境故事导入:《小马过河》,激发幼儿兴趣。
1.师:小马带着三个雪花片怎样才能过河呢?
2.引导幼儿了解桥的结构。
师:今天让我们用纸和瓶子来帮小马造一座桥吧!桥都有哪些部分组成呢?
3.提出要求,幼儿尝试搭建纸桥。
二、探索增加纸桥承重力的方法。
1.引导幼儿把三个雪花片放到桥面上,看纸桥是否能承受。
师:桥除了美观,最重要的就是可以承载物体。刚才你们造了各种各样的纸桥。现在我们就来试一试,你设计的纸桥能不能帮小马顺利地带着雪花片过河?请把雪花片放在桥的中间试一试!
2.抛出问题:发生了什么?"屈;老师.教案网出处"你的纸桥能承受住三个雪花片的重量吗?那怎样才能让纸桥承受住三个雪花片的重量呢?
3.幼儿尝试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请成功的幼儿上前演示自己的操作方法。
5.教师小结:原来改变桥面的形状可以增大纸桥的承重力。
三、再次操作,看谁的纸桥最坚固。
1.提出操作要求:在不改变桥的长度和桥墩数量的情况下,让所有的雪花片都站在纸桥上就是胜利者。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1)引导幼儿验证成功幼儿归纳的优秀经验。(如果成功者不多,教师可以演示桥面折成波浪的方法)
(2)评出最牢固的纸桥。引导幼儿探索能让纸桥更坚固的方法。
四、集体交流总结
1.归纳小结:桥面折叠后拱起来能承受更多的力,桥面折叠成波浪能承受更多的力。改变桥面形状能增大桥的承受能力,所以能让我们的纸桥更坚固。建筑师们也是根据这些原理,建造了许多坚固的桥,如美国的金门大桥和中国的赵州桥。小朋友只要多动脑筋多动手,也能成为伟大的工程师。
2.播放PPT,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拱形桥。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在区角中探索能让纸桥更坚固的方法。
活动反思:
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通过情境式设计鼓励幼儿挑战困难,运用对纸张的改变进行自由探究、分享经验、逻辑推理,鼓励幼儿在多次的互动探究中发现不同形式的纸桥面的特点。
35、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纸盒一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比较大和小,根据纸盒的特征进行分类和配对。
2.体验动手操作的快乐。
3.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与幼儿人数相等的鞋盒,大小各半,将大小配对的两只鞋盒用相同的包装纸包装:一只特大纸盒;大小不等、形状相同的球和雪花积木若:一大一小两只塑料筐;自制示意网两张;音乐《大雨和小雨》。
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认识纸盒一家,两两对应区分大小
1.教师变出一大一小两个盒子,请幼儿观察。师:(1)这两个盒子一样吗?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2)你知道谁是盒子妈妈?谁是盒子宝宝?为什么?
2.幼儿每人取一个纸盒,盒子包装相同的两人组成一组,分组比较,区分大小。
(1)根据相同的包装特征两两分组。师:找一找,哪两个是一家人,一家人坐在一起。
(2)比较相同图案的纸盒。区分大小。师:比一比,谁是纸盒妈妈?谁是纸盒宝宝?
(3)加深幼儿对大小的认识。师:请纸盒妈妈们一起打个招呼,请纸盒宝宝们也相互亲一亲。
(4)将小纸盒放进大纸盒里。再次比较。师:纸盒宝宝要玩捉迷藏的游戏呢,快把纸盒宝宝藏到纸盒妈妈的怀里去。
二、情境游戏,根据物体的大小特征进行分类和配对
1.游戏一:运果果。教师扮纸盒爷爷,拖来一个大盒子,里面装满大小不同的球。
(1)师:嗨哟嗨哟,我是纸盒爷爷,今年我的果园大丰收,(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收了好多果子,可是我年纪大了,没力气了,想请盒子妈妈和盒子宝宝帮我运果子。
(2)师:大小不同的果子,应该怎么运呢?纸盒爷爷把要求都画在图片里了,请你们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图一,请幼儿看图说出要求,并根据要求操作:用大纸盒装大果子,小纸盒装小果子;将大果子放进大筐子,小果子放进小筐子,
2.游戏二:吃饼干。出示大小不同的两种雪花片。师:纸盒爷爷为了感谢你们,给你们准备了饼干。谁吃大饼干?谁吃小饼干?一共吃几个’盒子爷爷全都画在图里了,你们看一看就明白了。
出示图二,幼儿看图操作:大纸盒里放两片大雪花积木,小纸盒里放两片小雪花积木。完成后,师生一起检查操作结果。
三、拓展延伸,体验乐趣
1.纸盒来唱歌。师:纸盒妈妈和宝宝都吃饱了,今天真开心,我们一起唱首歌吧。(播放歌曲《大雨和小雨》,教师指挥,幼儿有节奏地摇晃放有雪花片的纸盒,表演大雨和小雨。)
2.送纸盒回家。
活动反思
鞋盒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轻便且容易收集。它们也是孩子们喜欢的玩具,常看到区角中的鞋盒子成了“小拖车”叫房子,孩子们乐此不疲地用它们来堆砌、拖拉。为帮助孩子们学会区分大小,并按照物体的特征配对,我借助大小不同的盒子、球、雪花积木、筐子等多组物体,在游戏的情境中让幼儿反复操作、比较、分类、配对,感知物体的大小及数量。
在最初设计这节活动时,我用两只纸盒和孩子们一起操作,采取“教师示范、幼儿操作”的教学方法,孩子们操作的正确率很高,但是在后续的其他活动中却发现,孩子们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如何区分大小,如何根据大小不同进行分类和配对。于是,我重新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原先设计的每个环节都是教师带着孩子走,缺少让孩子自己思考、主动发现的过程。导致孩子们在活动中“会做”,其实并没有真正“学会”。
于是,我重新修改活动方案,每一个环节都让孩子“学习在先”。在第一个环节,我出示两个盒子,让幼儿自己观察寻找到答案后再进行操作,将大、小盒子配对。接下来的环节,我采用作业单的形式,将操作要求用图示展示,让幼儿自己看图理解要求,并进行操作。
对小班的孩子用图示的方法进行示范是一个尝试,也是一次挑战。有部分教师认为,直接用语言提示可能会比图示更节省时间,但是。我觉得孩子读图、理解图的过程,同样也是学习的过程。为便于小班的孩子看懂图示,我尽量使用实物照片,活动中始终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教育原则,每个环节都让幼儿先行探索、理解,教师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再进行引导。事实证明,孩子们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才能真正“学会”。
36、大班科学教案《大力纸桥》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物体放置方法、改变桥面形状、桥墩多少与纸桥承重力的关系。
2、通过自我检验及与同伴之间的相互比对,不断探索增加纸桥承重力的方法。
3、积极动手动脑,体验探索与交流的乐趣。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积木桥墩(桥墩固定)、白纸、雪花片插在小木棒上(每份数量相同,用于操作与测量)
活动过程:
(一)我的纸桥有多坚固
1、介绍纸桥和测量方法,让幼儿猜猜:纸桥上能放多少雪花片?
2、交代操作要求:
(1)可以通过折一折,卷一卷的方法改变桥面形状。
(2)雪花片可以随意摆放,但必须要放在桥面上。
(3)听到教师的口哨声必须马上集合。
3、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巡回指导(1)提醒幼儿正确取放雪花片。
(2)引导幼儿尝试新的方法。
4、交流。
(1)请成功的幼儿介绍优秀经验。
(2)对比和评价操作方法相似,结果却不同的纸桥,分析原因。
(3)让操作失败(桥倒塌,雪花片散掉)的幼儿分析失败的原因。
教师小结,引出第二次操作。
(二)谁的纸桥最坚固1、提出操作要求:让所有的雪花片都站在纸桥上就是胜利者。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1)引导幼儿验证成功幼儿归纳的优秀经验。
(2)引导幼儿探索能让纸桥更坚固的方法。
3、交流
(1)评出最牢固的纸桥。(如果成功者不多,教师可以演示桥面折成波浪的方法)
(2)请成功的幼儿归纳优秀经验,并记录在记录表上。
A桥面更宽更厚能承受更多的力。
B桥面折叠后拱起来能承受更多的力。
C桥面折叠成波浪能承承受更多的力。
D把雪花片放在桥墩上能放更多。
(三)我们的长江大桥
1、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桥墩和纸,要求小组成员合作造出长江大桥,放上所有的雪花片。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引导创新方法。
(2)引导幼儿相互合作。
3、展示幼儿作品。
4、教师小结:桥墩能起到支撑的作用,改变桥面形状能增大桥的承受能力,所以能让我们的纸桥更坚固。
建筑师们也是根据这些原理,建造了许多坚固的桥,如美国的金门大桥和中国的赵州桥。小朋友只要多动脑筋多动手,也能成为伟大的工程师。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科学区中继续探索桥的秘密。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37、大班科学教案《顶纸板》含反思
活动设计
《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强调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任何物体都有一个重心,而且只有一个重心,怎样把这个抽象的科学知识变成孩子能理解的、能亲身感知到的、触手可及的现象呢?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学习特点,我设计了《顶纸板》这一科学活动。《顶纸板》活动共分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是顶几何图形纸板,第二课时是顶不规则图形纸板,第三课时是探究支撑物接触面的大小与纸板之间的关系,本节活动是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1、对探索顶起纸板感兴趣。
2、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点,并积累使几何图形平衡的有益经验。
3、提高手眼协调的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探究顶几何图形纸板的方法,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点。
活动难点
幼儿能够平稳的顶起几何图形纸板,在能顶起纸板的地方准确的做出标记。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引导幼儿看杂技顶碗。
物质准备:18套规则图形纸板,18根新铅笔,18根记号笔,视频。
活动过程
一、欣赏《顶碗》杂技表演节目,引发幼儿尝试欲望。
引导语: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杂技表演好不好呀?(好)
师:那老师现在先给小朋友们看下视频里的杂技演员是怎么表演的好不好?(播放视频)
师:表演结束了,小朋友们是不是觉得很神奇,视频里的杂技演员可以顶着碗那么久都不会掉下来。那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也来尝试当一下杂技表演员呀?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玩顶纸板的杂技表演。
二、引导幼儿初步探究顶圆形纸板的方法,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得点。
引导语:瞧!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许多图形娃娃的纸板,请你们看,这是什么形状?(圆形)
1、提出问题,幼儿猜想:如果用铅笔顶圆形纸板,能顶起来吗?
2、教师介绍材料,提出探究要求。
引导语: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支新的铅笔和圆形纸板,请你们动手试一试,用铅笔能顶起纸板?
提出探究要求:你们看,圆形纸板的身上有好几个点,小朋友在每个点上都试一试,在能把纸板顶起来的那个点上画,试好了之后,请你们带着你的圆形纸板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3、幼儿操作探究顶圆形纸板的方法,并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4、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引导语:你们都成功了吗?铅笔能将圆形纸板顶起来吗?你是怎么顶的?<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吸管顶在哪个点上圆形纸板能被顶起来?其他的点能将它顶起来吗?
5、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平衡的经验。
小结:原来,在圆形纸板上只能找到一个能把圆形宝宝顶起来的点,而且这个点就在圆形纸板的中心位置上。
三、迁移经验,幼儿探究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纸板的方法,再次感知发现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中心点。
1、介绍材料,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猜想。
引导语:今天,老师还准备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如果,也用铅笔顶,这些纸板有几个地方能被顶起来?在什么位置?请你们猜一猜,试一试吧!
2、教师提出探究记录的要求:在能把纸板顶起来的地方用小圆点做个记号。做完之后再用笔顶到那个点上试一试验证一下你做的标记对不对,然后请你们带着你的纸板坐到自己的位置上
3、幼儿探究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的方法,并记录。
4、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你们都试成功了吗?每个图形有几个地方能顶起来呢?在图形的哪个位置上铅笔能顶起纸板?你又是如何做标记的?
5、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使几何图形纸板平衡的经验。
四、出示不规则的图形,提出问题,引发拓展活动。
刚才小朋友们都试了顶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知道它们都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点,那这个点就叫做它的中心点,那这个图形能被顶起来吗?请你们下次再试试看吧!
延伸活动:
在科学区投放几何图形引导幼儿继续探究顶纸板,探究顶纸板的物体接触面的大小与顶纸板之间的关系。
反思:
活动层次清晰、目标达到,但是大三班孩子能力较强,本活动没有挑战性,孩子兴趣不太高,可以适当提高难度。例如:纸板可以做大一些、增加不规则图形,目标设定可以加上孩子语言表述能力的提高。
38、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站起来》含反思
设计意图:
一次,班里一个爱好摄影的孩子从家里带来了照相机的三脚架,这引发了孩子们的极大兴趣。有孩子问:“这照相机的三脚架稳吗?照相机会倒下来吗?为什么不能做成两脚架呢?”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站起来”的物体。于是,我想到可以收集生活中的各种材料,让幼儿设法使物体“站起来”,以此激发孩子们对生活中各种“站起来”的物体的关注与思考,并感受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这个活动有三个大环节:第一环节,以轻松的“站起来”游戏导人,丰富幼儿的体验。第二环节,尝试使物体“站起来”,其中又分两个小环节:(1)操作与交流方法;(2)按归纳出的三种方法将作品分类放置。第三环节,寻找生活中“站起来"的物体,将幼儿探索出的使物体“站起来”的方法与生活中各种“站起来”的物体相联系,感受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环节的安排上我们力求互有承启,小步递进,以有效达成目标。
目标:
1.尝试让物体“站起来”,感受使物体“站起来”的方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自己的发现。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准备:
1.媒体准备:游戏音乐mp3。
2.经验准备:幼儿喜欢玩“站起来”的游戏。
3.材料准备:剪刀、扭扭棒、木质积木、塑料积木、雪花片、塑料圆环、泡沫板、游戏棒、拱形纸片、手工纸、卷筒纸芯、木夹、书、三个呼啦圈、八幅图片(东方明珠塔、花瓶、帐篷、屋顶、相机三脚架、路牌、支撑大树的三脚木桩、相架)。
过程:
一、游戏:站起来
师:孩子们,让我们跟着轻松的音乐玩喜欢的游戏“站起来”吧。
(随着音乐每小段的自然休止,教师报出数字指令,让幼儿做“站起来”的动作。如教师报数字“3”,孩子们就立即两腿站立并加一只手伏地,或者两手撑地加一条腿站立,另一条腿腾空抬起。)
师(小结):大家用了各种动作使自己站起来、站得稳,真棒!
(析:在轻松的音乐中,幼儿听着教师的数字指令,参与“站起来”的游戏,为下一环节探索使各种材料“站起来”的方法做好经验方面的铺垫。)
二、尝试使物体“站起来”
(一)操作与交流
1.简单认识材料。
师:看到大家玩得那么开心,桌子上那么多材料也想玩“站起来”的游戏。这些东西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吧。
指导要点:(1)请幼儿走到操作桌前看一看各种材料,并与同伴自由说说材料的名称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2)提醒幼儿在接下来的操作中小心使用剪刀、游戏棒等尖锐物品。
2.探索让各种材料“站起来”的方法。
师:想一想、试一试怎样帮助这些材料“站起来”。
指导要点:(1)鼓励幼儿在帮助一种材料“站起来”后,再去尝试帮助其他更多材料“站起来”,使幼儿在有限的操作时间里操作更多种类的材料。(2)在幼儿能用一种方法帮助某种材料“站起来”后,鼓励幼儿探索更多方法帮助此材料“站起来”,拓展幼儿思路。
3.交流与小结。
师:你让什么“站起来”了?你是怎么让它“站起来”的?
指导要点:根据幼儿叙述的方法,将基本方法概括为三类(有的物体可独立站起来;有的物体可找与它一样的物体帮忙站起来;有的物体可找与它不一样的物体帮忙站起来)。例如:
幼:我把书打开,书本就能独自站在桌面上了。
师:原来有的物体是可以自己独自站立的。
幼:我把两片雪花片插在一起,雪花片就站了起来。
师:一片雪花片找到了和它相同的朋友帮忙,互相一插就站起来了,真棒。你还尝试过什么方法也能使雪花片站起来吗?
幼:我用剪刀把卷简纸芯剪出两道口子,将雪花片插在纸芯的口子上,雪花片也站起来了。
师:你帮雪花片找了和它不一样的纸芯朋友帮忙,还使用了工具剪刀,使纸芯有了小小的改变,这样也能帮助雪花片站起来。
幼:我用扭扭棒把三根游戏棒绑在一起,(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像照相机架子一样,游戏棒就站了起来。
师:你帮游戏棒找来了和它不一样的朋友——扭扭棒来帮忙,结果三根游戏棒一起站了起来。
师(小结):有的物体是可以自己站起来的;有的物体找来了和自己一样的朋友帮忙,站了起来;还有的物体找来了和自己不一样的朋友帮忙,站了起来。
(析:幼儿在游戏中尝试了用各种肢体动作使自己“站起来”,在这里教师引导他们将方法迁移到帮助生活中的各种物品“站起来”中,并拓展幼儿思维,鼓励幼儿尝试多种方法。)
(二)送物体回家
师:请你们用小科学家亮亮的眼睛找找看,哪些物体是自己“站起来”的,请把它们送到第一个家。哪些物体是请和自己一样的朋友帮忙“站起来”的,请把它们送到第二个家。哪些物体是请和自己不一样的朋友帮忙“站起来”的,请把它们送到第三个家。
师(小结):我们成功地将这些物体送回了家。小科学家们的眼睛真亮!
(析:鼓励幼儿按之前总结出的使物体“站起来”的三种方法,将众多作品分别送回三个“家”,了解幼儿是否已理解这种分类方法。)
三、发现生活中“站起来”的物体
师:生活中也有很多站起来的物体。看看你的作品和哪张照片像。
幼:我的作品是用扭扭棒把三根游戏棒绑在一起,让游戏棒“站起来”了,它和图片上东方明珠塔的底部、照相机的三脚架、还有撑帐篷的架子都很像。
幼:我的作品是用长方形积木撑住一本书,和图片上的相架很像。
师(小结):其实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站起来”的方法和我们想出来的办法差不多,说明我们很会动脑筋。那就让我们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到生活中再去找一找、看一看更多用各种方法“站起来”的物体吧。
(析:本环节引导幼儿将自己的作品与图片上的物体进行观察比较,从而发现“站起来”的方法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使源于生活的教学最终又服务于生活。)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我上过的一堂公开课,活动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活动设计层次清楚,由易到难,一环扣一环的完成了整个教学活动。活动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参与性和操作性。课堂氛围很活跃,孩子们一直都非常快乐。
第一次探索中,我刻意介绍了辅助工具,但我感觉介绍得有点多,反而让孩子感觉有点茫然。我觉得应该简单介绍(或带过)辅助工具的介绍。可能这个一环节收到的效果可能会好一些。
第二次探索中,我只是适当引导了幼儿怎样帮纸宝宝站起来,有很多孩子都做到了。不过我们如果在这时能制作有立体感的动画。效果一定会更好,更能激发幼儿想帮助纸宝宝的愿望。
第三次探索中,我以魔术方式出示了楼房,孩子们都很激动,也很新奇。通过观察和孩子们自己的拆卸,孩子们知道了这些普通的纸都可以做成漂亮的模型,很好的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孩子们做出来的模型也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他们做出了很多我没有想到的,我想如果我做的模型能再丰富一些,孩子们一定可以做出更多更好的模型。
39、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纸巾》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探索让纸巾力气变大的办法,感受纸巾的神奇。
2.积极参与操作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
3.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纸巾、装有半桶水和不同重量的彩色水的油桶、筐子、拧好的纸绳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纸巾、装有半桶水的油桶,引导幼儿结合经验,大胆猜测。(问题引入,激发兴趣)
你觉得纸巾能把这半桶水提起来吗?为什么?
2.幼儿操作探索用纸巾提起半桶水的方法,初步感受纸巾的神奇。(探索操作,尝试验证)
(1)提出任务与要求:想办法用一张纸巾把油桶提起来。
(2)幼儿尝试探索,教师观察,鼓励幼儿积极动手,大胆尝试,重点观察幼儿用纸巾提起油桶的方法。
(3)交流分享:你用纸巾把油桶提起来了吗?(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你是怎么做的?
3.幼儿再次探索用纸巾提起油桶的多种办法。(自主探索,分享交流)
(1)幼儿操作探索,教师观察指导,鼓励幼儿想出更多用纸巾提起油桶的方法。并引导能力强的幼儿探索如何让纸巾变更有力气,把水瓶提的更久。
(2)交流分享:
①你想出什么不一样的办法?
②发现那种办法纸巾更有力气,水瓶提的更久。
4.探索让纸巾更有力气的办法,鼓励幼儿挑战提起更重的油桶。(再次探索,提升经验)
(1)出示装有彩色水的油桶,提出新的任务与要求:想办法让纸巾更有力气,提起更重的油桶,可以用多张纸巾或与朋友合作。
(2)幼儿尝试探索,教师观察指导。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大胆尝试各种办法。
(3)交流分享:你发现那种办法使纸巾更有力气,提起更重的油桶。
5.迁移经验,初步感受团结起来力量大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继续引导幼儿探索让纸巾更有力气多种办法。
活动反思
对孩子而言,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在最直接的体验中学习,在动手中去发现。在这个活动中。我选择了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材料“纸”和“积木”给孩子进行操作实验,把有关力的科学转化为孩子可亲自操作的游戏,依托幼儿熟悉的、直观的材料。让孩子在富有挑战的活动中感受到生活中那些让人惊讶的科学现象,努力让孩子从探究游戏中感受快乐,获得智慧。
一、感受
1 感受惊讶。
思考:让孩子在活动中感受神奇,产生探究欲望和兴趣,不断体会神奇,增加新经验。
策略:选择孩子最常用的学习用品纸张和游戏用品积木进行操作实验,而结果是让孩子想象不到的:一张薄薄的纸,经过自己的变形居然能放上那么多的积木。
2 感受亲历,
思考:鼓励孩子亲历实验的过程,感受物体变化带来的心理体验。
策略:活动不是一种事先安排、因果必然的过程,而是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亲历探险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感觉。
3 感受兴趣。
思考:对孩子来说感受科学的趣味,比“懂得科学”更重要,让孩子体会实验是有趣的,像游戏一样,从而感到科学的趣味,
策略:观察自己和同伴的不同实验结果,激发了孩子的竞争意识,为了超过同伴而产生继续实验的兴趣。
二、提炼
1 提炼经验。
思考:纸张的变化与力的关系,这方面的经验是孩子所缺乏的,在自然状态下即使看到也想不到。
策略:让孩子从最初的自由操作中提取经验,过渡到与同伴交流经验,逐渐到进行有_定要求的实验。在操作中逐渐积累经验,从而发现实验结果的神奇。
2 提炼习惯,
思考:成功来源于好的习惯,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为幼儿入小学后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策略:将活动设计成具有挑战的游戏,通过游戏规则的要求。提出科学实验中的习惯要求,为大班孩子的继续成长打下基础。
40、大班优秀科学教案《顶纸板》含反思
【活动设计】
《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强调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任何物体都有一个重心,而且只有一个重心,怎样把这个抽象的科学知识变成孩子能理解的、能亲身感知到的、触手可及的现象呢?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学习特点,我设计了《顶纸板》这一科学活动。《顶纸板》活动共分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是顶几何图形纸板,第二课时是顶不规则图形纸板,第三课时是探究支撑物接触面的大小与纸板之间的关系,本节活动是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1、对探索顶起纸板感兴趣。
2、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点,并积累使几何图形平衡的有益经验。
3、提高手眼协调的能力。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重点】
探究顶几何图形纸板的方法,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点。
【活动难点】
幼儿能够平稳的顶起几何图形纸板,在能顶起纸板的地方准确的做出标记。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引导幼儿看杂技顶碗。
物质准备:18套规则图形纸板,18根新铅笔,18根记号笔,视频。
【活动过程】
一、欣赏《顶碗》杂技表演节目,引发幼儿尝试欲望。
引导语: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杂技表演好不好呀?(好)
师:那老师现在先给小朋友们看下视频里的杂技演员是怎么表演的好不好?(播放视频)
师:表演结束了,小朋友们是不是觉得很神奇,视频里的杂技演员可以顶着碗那么久都不会掉下来。那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也来尝试当一下杂技表演员呀?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玩顶纸板的杂技表演。
二、引导幼儿初步探究顶圆形纸板的方法,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得点。
引导语:瞧!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许多图形娃娃的纸板,请你们看,这是什么形状?(圆形)
1、提出问题,幼儿猜想:如果用铅笔顶圆形纸板,能顶起来吗?
2、教师介绍材料,提出探究要求。
引导语: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支新的铅笔和圆形纸板,请你们动手试一试,用铅笔能顶起纸板?
提出探究要求:你们看,圆形纸板的身上有好几个点,小朋友在每个点上都试一试,在能把纸板顶起来的那个点上画,试好了之后,请你们带着你的圆形纸板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3、幼儿操作探究顶圆形纸板的方法,并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4、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引导语:你们都成功了吗?铅笔能将圆形纸板顶起来吗?你是怎么顶的?吸管顶在哪个点上圆形纸板能被顶起来?其他的点能将它顶起来吗?
5、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平衡的经验。
小结:原来,在圆形纸板上只能找到一个能把圆形宝宝顶起来的点,而且这个点就在圆形纸板的中心位置上。
三、迁移经验,幼儿探究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纸板的方法,再次感知发现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中心点。
1、介绍材料,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猜想。
引导语:今天,老师还准备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如果,也用铅笔顶,这些纸板有几个地方能被顶起来?在什么位置?请你们猜一猜,试一试吧!
2、教师提出探究记录的要求:在能把纸板顶起来的地方用小圆点做个记号。(快思 www.banzhuren.cn)做完之后再用笔顶到那个点上试一试验证一下你做的标记对不对,然后请你们带着你的纸板坐到自己的位置上
3、幼儿探究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的方法,并记录。
4、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你们都试成功了吗?每个图形有几个地方能顶起来呢?在图形的哪个位置上铅笔能顶起纸板?你又是如何做标记的?
5、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使几何图形纸板平衡的经验。
四、出示不规则的图形,提出问题,引发拓展活动。
刚才小朋友们都试了顶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知道它们都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点,那这个点就叫做它的中心点,那这个图形能被顶起来吗?请你们下次再试试看吧!
延伸活动:
在科学区投放几何图形引导幼儿继续探究顶纸板,探究顶纸板的物体接触面的大小与顶纸板之间的关系。
反思:
活动层次清晰、目标达到,但是大三班孩子能力较强,本活动没有挑战性,孩子兴趣不太高,可以适当提高难度。例如:纸板可以做大一些、增加不规则图形,目标设定可以加上孩子语言表述能力的提高。
41、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纸的力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面巾纸的纤维走向特性。
2.感受面巾纸的神奇,萌发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面巾纸若干,带拎把的瓶子(里面装水)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游戏:拎一拎
1.教师出示面巾纸和瓶子:今天面巾纸要和瓶子做游戏,游戏的方法是:用一张薄薄的面巾纸把这么重的瓶子给拎起来,不可以直接用手拎,只能请面巾纸来帮忙。你有什么好办法?
2.幼儿试一试、玩一玩,教师巡视。
3.组织交流,邀请幼儿展示拎法,教师讲评。
4.幼儿再次游戏。
5.组织交流:为什么有的能拎起来,有的在拎的时候面巾纸就断了呢?
6.分男女角色尝试面巾纸不同方向的卷法,再拎一拎。男:顺着短边卷。女:顺着长边卷。再互换尝试。
7.组织交流: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长边的承受力大)
二、游戏:撕一撕
1.教师:为什么用长边拎的时候就不断,而短边会断呢?其实面巾纸里藏着秘密。想解开面巾纸的秘密吗?让我们来玩一个撕纸的游戏吧,先撕一撕短边,再撕一撕长边,看看能发现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组织交流:有什么不一样?(沿长边能撕成条条,沿短边撕成碎片。)
4.揭示纸纤维的走向特性:面巾纸里藏着的秘密是纸的纤维走向(边讲边用记号笔做上纸纤维的走向记号)。我们顺着纤维走向把面巾纸拧成绳,纸的纤维结合在一起,就能共同抵御外界拉的力量,这样纸绳就能拎起瓶子了。
三、游戏:拉大锯
1.介绍游戏玩法:抽一张面巾纸,先在纸的边边上撕一撕。找准纸的纤维方向,再卷一卷,做成面巾纸绳与桌子对面的好朋友勾一勾、拉一拉,边玩边念儿歌:"拉大锯。拉大锯,姥姥家门口去看戏,你也去,我也去,大家一块儿去看戏。"
2.幼儿游戏。
四、联系实际,拓展思维
1.师:面巾纸里有纸纤维,还有什么纸也有纸纤维呢?(幼儿自取报纸、白纸、皱纹纸,寻找里面的纤维走向,并用笔做上记号。)
2.师:这些纸里有纤维,你还能找到有纤维的其他东西吗?(出示布,请幼儿回家跟家人一起玩布,找一找布的纤维走向。)
活动反思:
1、提供适宜的材料
材料是幼儿探究和学习的中介,只有主动地与材料互动,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使幼儿的探索活动更加深入,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经验。本次活动为幼儿提供的物化着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材料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而且是幼儿有持续探究欲望的,它支持幼儿运用原有的经验进行充分猜测和验证,有助于幼儿多方面经验的主动建构,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体验。
2、设计探究的过程
整个过程设计体现了教师的规范性和严谨性,更体现了幼儿亲历科学探究的主体性。活动从幼儿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对问题答案进行推测,为证实推测而设计“纸条提水”实验,收集数据(记录表),进行交流,得出结论,提出新问题,提升经验,解决问题拓展迁移经验于生活。承上启下、层层递进的流程,提升了幼儿的思维空间。
3、要求及时的记录
实验记录是幼儿在探究过程中所获得的重要信息,能使幼儿关注探究的过程。本次活动要求幼儿在每尝试一种纸条后就记录下数字结果,有助于幼儿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有助于幼儿同伴间的交流和经验分享。
42、大班体育教案《纸的游戏》反思
▲课程名称:大班体育《纸的游戏》
▲课程分析:(500字以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处都需要用到纸。绘画、做手工、写数字等等。在小朋友的世界里,除了这些,纸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呢?有一次自由活动时间,小豆花和玥玥在拿着一张废旧的手工纸,她们把它用力吹起,想试试看这张纸能不能飞到屋顶上,试了很久没有成功,于是两个人又把纸揉成一个球,玩起了抛球的游戏。看着她们玩得这么高兴,我突发奇想地想让孩子们自由地去探索纸的多种玩法,如何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变成有趣的玩具呢?这将是考验孩子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时候了。
▲课程目标:(500字以内)
1、探索纸的多种玩法,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和探索欲望。
2、进一步发展平衡、跑跳、投掷以及手眼协调等能力。
3、培养参与活动的兴趣,体验互相协作的乐趣。
4、培养幼儿不怕困难、坚强、勇敢、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
5、幼儿能自主结队进行游戏,学会与他人协作,提高团结协作能力。
▲课程准备:
1、纸若干、蓝牙音箱一个
2、场地布置(起点、终点线)
3、两个箩筐、纸球若干备用
▲课程过程:
■1、导入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跑步进入活动场地,做热身操。
教师:孩子们,今天教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瞧瞧这是什么?(出示用纸做的小棒)天气真好,我们拿着小棒一起到外面去玩吧。(引导幼儿跑步进入场地)
■2、热身运动
师:我们到达目的地啦!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动一动把!
幼儿随老师舒展各个关节。
■3、自由探索
(1)师:“孩子们,请问你手里拿的是什么呀?我们想想纸可以怎么玩”?(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小结幼儿讨论情况:纸有好多种玩法,有的小朋友说可以做成球来踢着玩,有的说可以当成小河来跳着玩,孩子们可真聪明,现在我们就比一比,看谁和纸玩得最高兴。
幼儿四散在场地上自由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2)请个别幼儿依次上来演示不同的方法。
师:刚刚我看到了有几个小朋友玩纸玩得很高兴,我们请他们来讲一讲和做一做他们是怎么玩的吧!
师:你发明了什么游戏,你是怎么玩的?你遇到问题吗?是怎样解决的?
(3)引导幼儿两人或多人合作,再次探索纸的新玩法。
师:刚才小朋友玩的方法,你可以再去试一试;也可以找几个好朋友一起玩,试试几个人一起把纸合起来发明新的玩法。(幼儿分散玩)
师:你和谁一起玩的,发明了什么新的玩法吗?是怎么组合在一起的?(讲评后再玩一次)
每当有幼儿想出一种好玩的方法时,教师可以先请这个幼儿示范,然后带领大家跟这个孩子一起玩。
■4、游戏活动:男女大PK。
师生共同布置场地,幼儿分队进行比赛。
鱼贯式游戏:带纸球双脚跳到终点后投篮。
接力赛: 带纸球单脚跳到终点后投篮。
合作游戏: 平衡报纸上的小球到达终点。
(视情况可重复一遍)
■5、放松活动。
全体幼儿听音乐做放松动作。
师:孩子们,现在让我们一起像纸一样轻轻地做做放松运动吧!
师:今天我们跟纸玩了好多有趣的游戏,请小朋友们把地上或者手上的纸带回家吧!
▲课程反思:
自主探索是幼儿游戏中最重要的环节,在幼儿初次探索时,鼓励他们想出办法探索纸的玩法;再一次自主探索游戏时,可以引导幼儿合作游戏,探索纸的新玩法。通过幼儿自主探索和合作游戏,孩子们能够对纸有更深的了解,也为后续纸的玩法奠定基础。
在探索环节后的分享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师请个别幼儿演示玩法,极大鼓励了幼儿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为幼儿增加了活动的信心和乐趣。在集体游戏环节幼儿们通过竞赛的方式进行游戏,也增加了幼儿团结协作的兴趣。
通过这次活动,我体会到了活动中每个环节都是环环相扣的,要给幼儿充分地表达探索的机会和时间,让幼儿在游戏中不断发现新玩法,提高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和探索欲望。
43、大班科学教案《怎样使纸落得快》反思
一、教学内容
新《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我在选材上考虑了源于生活,缘于兴趣。《怎样使纸落得快》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缘于幼儿探究的兴趣。幼儿几乎每天都要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纸,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习惯玩纸,通常把纸用来折、画、撕、裹,却没有进一步探索其中的奥妙。结合这一点,我选择了这个来源于幼儿生活,又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作为科学活动内容,既是幼儿熟悉的,又基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只要动手做了,就会有体验,有收获。同时又有挑战性,因为在实践的过程中幼儿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而幼儿这种积极参与活动的态度、情感,以及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科学品质正是幼儿终身发展所要具有的。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探索成功的乐趣。
2、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反复实践能力,学会在比较中得出结论。
3、组织幼儿与同伴交流,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科学探索结果和独特的感受。
4、学会用自己的方法记录活动过程和结果。
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6、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过程
突出探究,强化实践 。《怎样使纸落得快》科学活动按“探究——实践——讨论交流----记录----再探究——再实践--- 再讨论交流----再记录----结论”这个流程来组织。教师组织幼儿经历了三次“探究与实践”活动:
1、分组探究把纸变成纸团会怎么样:首先幼儿把同样的两张纸,一张揉成纸团一张不变,发现纸团落得快。教师请幼儿进行演示。初次的成功激起了幼儿的好奇心,引发幼儿继续探究的兴趣,出现了活动中的第一个高潮。
2、探究把纸折叠了会怎么样:到底怎么折叠,教师没有告诉幼儿,而是让幼儿自己去探究,去实践。“本文来源:大,考;吧幼师.网”幼儿在自我探究和反复实践中发现了,把纸简单折叠成飞机、帽子等和另一张比较落得快。发现问题:在实践活动中反映出幼儿间存在动手能力上的差异,有一小部分幼儿一下子找到了好的折叠方法,而大部分的幼儿还要进行反复研究,甚至有的幼儿面露难色。这时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大胆尝试,让幼儿相互展示、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第二次实践活动时,由于幼儿的基础不同,有的幼儿已经开始探索自己的纸变形后落得快了,有的还没有改变。因此,教师要打破统一要求,提出分层要求,因人而异,量力而行,使每个幼儿都在第一次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
3、探究如何使纸落得更快:幼儿通过探究与实践让纸落得快以后,教师没有满足于此,而是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究“怎样使纸落得更快”,又将幼儿的探究活动推向新的高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是鼓励幼儿通过自己的反复实践,这样幼儿又得出了,把一张纸对折、对折、再对折后变成了长方形,和另一张纸比较落得更快;把一张纸用水打湿后纸的重量增加了,和另一张纸比较也落得更快;把一张纸用透明胶贴上其他的重的东西也落得更快……
四、活动延伸
活动结束时,教师又将幼儿的探究活动引向生活,让对此类课题感兴趣的幼儿继续探究,告诉幼儿可以回家后自己尝试、探索,如果是不同的纸张(厚薄、宽窄)进行比较,怎么才能落得快,把操作过程用自己的方法记录下来,上幼儿园的时候再进行交流探讨,使活动终而不止。
教后感
整个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不仅仅是单一的, 一些隐性的目标有机地整合在科学活动之中的,教师注重了活动课程的整合性。如:幼儿在用水打湿纸张时,教师 “提醒幼儿要注意不玩水,不打湿衣服”,是渗透了健康领域的目标;“善于与同伴交流,敢于说出自己探索的结果和感受”,是渗透语言领域的目标;“积极主动地参与操作活动,感受成功的乐趣,唤起自信心”,则是社会领域的目标。活动中,老师特别注意把促进幼儿科学探究的情感、态度、能力放在首位,鼓励幼儿全身心地参与科学活动,鼓励幼儿大胆地尝试,反复地实践。当幼儿遇到问题时,老师又激励幼儿合作探究,集体克服和解决困难。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所以教师对纸张变形后为什么会落得快的知识并没有作为活动的重点要求,而是变知识传授为幼儿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变接受学习、机械模仿为引导幼儿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与交流的能力。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能充分尊重幼儿,给幼儿充足的时间实验,鼓励他们大胆尝试,教师边让幼儿讲解自己的做法,边让孩子们在探索、观察、比较中获得进步。老师不仅注重孩子们探索这一问题的结果,更重视探究的过程,关注孩子们是否有独到的见解,能否设法解决问题,能否接纳同伴的观点等等,这中间真正渗透了“做中学”的理念,让他们从事实中得到反馈,构建新的知识经验。
44、大班科学教案《磁铁的秘密》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磁铁的秘密》是一节大班科学活动,生活中孩子们对磁铁能吸住物品的现象很感兴趣,大部分幼儿对磁铁已有初步的认知,但仅仅觉得好玩、神奇却不明白其中的原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教育”。利用磁铁这一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抓住幼儿的兴趣点,设计本节微课,让孩子在轻松愉悦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其中的奥秘。这样做孩子既易于接受,又会对这一现象背后的科学奥秘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想要探索、敢于探索、乐于自主探索的学习品质。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幼儿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乐意主动探索;
2.知识目标:了解磁铁的特性,初步感知磁铁在人类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能力目标:发现磁铁相同两极相斥,不同两极相吸的特性;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重难点:
1.重点:了解磁铁可以吸住铁制品;
2.难点:能发现磁铁的“秘密”相同相斥,异极相吸。
活动准备:
1.教学Prize PPT;
2.游乐场操作材料每人一套、小猫钓鱼操作材料两人一套;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介绍可爱的小猫可可,激发幼儿兴趣,并示范可可在游乐场乖乖听话的演示。;
2.教师提问“小猫可可为什么这么听话?”引导幼儿发现磁铁可以吸住小猫身后的曲别针。
二.基本部分:
1.为幼儿提供材料,(游乐场图片、小猫卡、磁铁)让幼儿也变出一只听话的小猫;
2.提问幼儿“究竟是什么东西让小猫变得听话”引导幼儿说出磁铁能吸住小猫身后的回形针;
3.让幼儿进行操作,给筐子里的东西分分类,找出还能被磁铁吸住的东西;引导幼儿总结:磁铁的特性是可以吸铁制品;
4.游戏“小猫钓鱼”利用小猫可以抓住小蓝鱼却怎么也抓不住小红鱼的奇怪现象引导幼儿发现磁铁相同两极相斥,不同两极相吸的特点。
三.结束部分:
观看教学PPT,看一看磁铁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哪里还藏着磁铁。
【活动反思】
在开始上课时,我首先拿出块磁铁问:这是什么?现在想来这样导入新课的方式很少不好。没有激发学生的探究和思考的兴趣。我应该这样设计一个问题:电冰箱的为什么能够没有锁照样关上呢?这样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就会非常容易的得出答案。而且问题来自学生的中间,而且学生在生活中有经验,不是十分的困难。
在下面的环节就是学生玩自己的磁铁的时间。我是这样的安排的,首先让学生自己想法去玩磁铁,然后分享给大家。也就是说学生在玩之前先动脑思考,怎样去玩,然后再将自己的方法分享给大家。然后大家再一起在玩的过程中发现磁铁的性质。现在想来,是否能够让学生直接去玩,不先想。这样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去发现,在玩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在玩的过程中,没有刚才一些其他学生的思考的限制,可能会有更好的玩法,这样可能有更好的发现。在学生在体验发现的过程中,会有更多的成功的喜悦。
还有就是小组进行合作玩。我现在思考这个活动不适合人数过多的小组玩。可以两个人小组玩,这样合作,他们都能够参与进去,而且手中都物品。这样就不会出现一半学生在操作,另一半在玩的情况。
我先现在的合作探究,需要学生在小组内,但是操作时候可以更为小的分组。这样效果会更好的。
45、大班科学教案《马路上的汽车》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活动,激发幼儿探索各种汽车功用的兴趣。
2.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大胆表达交流对汽车的感性经验。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6.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7.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教学准备:
1.拍摄录像:马路上的各种汽车、垃圾车在清扫马路、洒水车在洒水。
幼儿收集各种玩具汽车。
2.录音:轿车、卡车、消防车、救护车启动声或鸣叫声。、
教学过程:
一、组织幼儿观看录像,引起幼儿的兴趣
老师:在录像中你看见马路上有哪些汽车?
老师:马路上的汽车可多了,请再看一遍录像,边看边记马路上有哪些汽车?
二、探索汽车的不同功用
1.玩自己带来的各种玩具汽车
教师扮警察,幼儿当司机。
警察问司机“你开的是什么车?有什么用?”
2.引导幼儿区分客车和货车
谁带来了可以乘乘客的汽车?(专门用来乘乘客的汽车是客车。)
谁还带来了可以运货的汽车?(专门用来装运货物的汽车是货车。)
幼儿从自带的玩具汽车中分别挑选出客车、货车、并向大家介绍该辆汽车的名称。
3.了解特殊用途的汽车
这是一辆什么汽车?(铲车)你在哪里看见过的?它有什么用?(或:是用来乘人的吗?是用来装货的吗?)
看录像:垃圾车在马路上清扫垃圾。
这又是一辆什么汽车?瞧,它有什么用?垃圾车是怎样把马路上的垃圾清扫干净的?
小结:铲车、垃圾车都有一个特殊的本领,能为人们工作。
还有哪些汽车也有特殊本领,可以为人们工作的?(幼儿找出有特殊功用的玩具汽车)
三、探索按汽车不同功用进行分类
1.游戏(一)汽车开进停车场
天黑了,汽车要进停车场休息了,这里有1号(2号、3号)停车场,你把带来的玩具汽车分一分,准备让哪些汽车进1号(2号、3号)停车场?
一幼儿示范操作
(引导幼儿在按颜色、形状等分类基础上按功用进行分类)
幼儿集体操作幼儿将手中的玩具汽车按客车、货车、特殊功用的车分别停放进1号、2号、3号停车场。
幼儿集体检查停车场内的汽车停对地方了吗?
2.游戏(二)听什么汽车开来了
引导幼儿听各种汽车发出的声音,辨别出这是什么汽车?该进几号停车场?(救护车、大卡车、轿车、消防车)
延伸活动:这是一辆什么汽车?(坦克车)是不是在马路上开的汽车?还有哪些不是在马路上开的汽车?
幼儿将手中的玩具汽车按客车、货车、特殊功用的车分别停放进1号、2号、3号停车场。
幼儿集体检查停车场内的汽车停对地方了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开展就是建立在孩子的兴趣之上的,以幼儿的发展为主体。活动是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活动的目标定位是科学、合理的。本次活动运用基本图形表现常见汽车的外形特征,体验不同车辆在生活中的不同用途。整个活动以“游戏”为载体,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懂得了道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46、中班科学教案《让纸立起来》反思
活动目标:
1、探索并尝试让纸立起来的多种方法。
2、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让纸立起来的方法。
3、增强探索精神,感受成功让纸立起来的喜悦。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6、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7、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纸、积木、盒子、胶水
活动过程:
一、引入
1、老师想问小朋友们一个问题,我们人为什么能站起来?
2、那小狗是靠什么站起来的?
3、我们的桌子、椅子是怎么站起来的?
4、这个盒子没有脚,它为什么能站起来?
5、老师这里有一张纸,纸能不能站起来?(教师将纸放在地上检验纸是否能立起来)
6、你们有没有办法让纸站起来?请你们来试一试。
二、操作探索
1、我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样让纸站起来的?(请幼儿上来展示让纸站起来的方法,展示过程中用语言进行表述)
2、还有没有小朋友用的方法是不一样的?
3、(教师作一个小结,总结幼儿让纸站起来的各种方法)
三、再次探索
1、刚刚我们没有用到工具就让纸站起来了,你们都很能干,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工具,我们请这些工具来帮帮忙,让纸站起来。
2、现在我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用了什么工具?是怎么样让纸站起来的?(请几个幼儿上来展示让纸站起来的方法)
四、总结
教师总结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让纸站起来的各种方法
指导老师建议:
1、缺少幼儿的主动性。引入部分“人为什么能站起来”、“桌子、椅子为什么能站起来”实际上已经给幼儿提供方法。可以直接引入纸,请幼儿来想办法让纸站起来。让幼儿在探索之后来总结道理,而不是由教师来告诉他们这个道理。这个活动还可以将团队合作加进去。
2、活动顺序方面: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探索可以换一下,有工具帮忙相对于没有工具要简单一点,最后可以再加上一个环节,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能够站得稳稳的,请幼儿来说一说这些东西站起来的理由,最后作个总结。科学活动最终的价值或意义要与幼儿的生活相关联。
3、材料准备上:盒子这个工具不是很好,盒子的可塑性不强,如果用胶水把纸粘在盒子上的话,就用到了两个工具,弄不清楚到底是哪个工具起到了作用。
4、教学点的问题:在幼儿把纸立起来的时候,可以让他们来比一比哪个更牢固,再来找一找牢固的原因是什么,使教学内容更深入一点。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感觉自己的思路不是很清晰,面对幼儿各种各样让纸站起来的方法的时候,没有进行很好的总结,可能是事先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没有对可能存在的方法进行分类,考虑得还不够周全,导致在上课的时候觉得思路不清晰。在活动过程中,没有对“纸怎样才算是站起来”这个概念没有跟幼儿交代清楚,事先自己有在思考纸应该是不离开地面的立才算是站起来,脱离地面就是悬空的,不算站起来。但是在活动进行的时候,看到有些小朋友是用积木将纸撑起来,这张纸是横躺在积木上的。看到这个现象后我还是没有将这个问题提出来。设计教案的时候,我在考虑到底应该是先提供工具还是先徒手操作,在听了指导老师的讲评之后,这个问题迎刃而解了。
47、大班科学教案《动物园里装电话》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动物园里装电话
设计意图:
1、关于目标制定与载体选择。本次科学活动的知识目标定位在对6个数字进行排列组合。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引导孩子们设计电话号码,为可爱的小动物进行设计。为什么选择这样的载体?我以为:“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身边取材”,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顺利实现活动目标;同时,让他们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和对科学本身的兴趣。
2、关于目标的“度”的把握。排列组合的知识可以把我们引向概率学,但对大班幼儿而言,他们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根据皮亚杰的认知理论,5岁幼儿的思维处于前运算阶段,其思维特征是单向的线形思维。因此,我把它定位在排出6个具体的号码。
3、关于活动过程的设计。科学活动离不开一个基本的程序,即“激趣——探索——成功”。本次活动中,对家中电话号码的讨论旨在激趣,也为后面的自主设计奠定基础;帮小动物们设计电话号码是展开探索过程,最终走向成功。当然,在探索的过程中,由易而难,循序渐进则是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活动目标:
1、尝试将数字1—6进行6次不同的组合,排列成6个不同的号码。
2、体验为小动物设计电话号码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份记录单、铅笔、1—6数字卡;
2、动物图片、教师使用的数字卡
活动过程:
一、讨论电话号码的秘密
1、回忆家中的电话号码(教师作记录)
2、分析、讨论:
(1)这些电话号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是由哪些数字组成?
(2)每家的电话号码有重复的吗?为什么?
(3)怎样让电话号码不重复?
二、设计电话号码
1、出示小动物图片,告诉幼儿:请大家为小动物设计电话号码。
2、提出设计要求:必须是8位数;前两位数为86,后六位为1—6,不能少其中一个数字;每家一个电话号码,不能重复。
3、第一次操作:幼儿摆弄数字卡,为其中一只小动物设计电话号码。
4、第二次操作:幼儿摆弄数字卡,为六只小动物设计不同的电话号码,并作记录。
5、交流、检查。
活动反思:
1、这个教学活动选自建构式课程,在原来基础上我进行了调整。活动重点放在了目标一和目标二。
2、活动准备充分,尤其是记录纸采用表格式,这点非常好,能帮助幼儿直观地了解我们使用的电话号码都是7位数。
3、活动过程层层深入,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寻找电话的秘密,在理解的基础上设计新的电话号码,老师也能关注到全体幼儿,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高,效果好。
4、整个活动进行非常顺利,似乎没有难点,寻找原因,发现幼儿练习本上只需要设计4个电话号码,选择余地大,最好调整有6个或以上的动物,设计6个或以上的号码,提高数字排列难度。
48、大班科学教案《蛋宝宝变魔术》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蛋宝宝变魔术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游戏中蕴涵的一些简单原理。
2、培养幼儿善于发现问题并能针对问题进行进一步探究的能力及与同伴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一张教师示范图示、少量沙子、鸡蛋壳若干、小瓶子若干、蜡烛
活动过程:
一、出示蛋宝宝,引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前段时间有一位世界上最有名的魔术师来中国了,你们知道他是谁吗?那你们想不想做魔术师呢?好,那今天就请你们这些小小魔术师和蛋宝宝以及它的助手沙子一起来变个魔术吧!”
二、引导幼儿在实验中发现游戏中蕴涵的一些简单原理。。
1、出示图示1,引导幼儿通过尝试来完成图示中的三个任务。
(1)蛋宝宝横躺
(2)蛋宝宝站立
(3)蛋宝宝在小药瓶上站立
“小朋友,你们看看这些蛋宝宝在沙子的帮助下都能变一些什么魔术呀?哦,这个魔术能不能成功吗就得看看你们这些小小魔术师的本事了!那现在就请你们赶快来试试吧!”
2、幼儿演示实验过程,教师将幼儿的实验过程中沙子的变化在图示中进行记录。
“好,你们的魔术成功了吗?那请你们来表演给大家看看吧!好你真能干,表演的真棒!那请你告诉我你把沙子放到蛋宝宝的什么位置魔术成功了?你们还有没有别的方法?”——成功的情况
“你们的蛋宝宝都站起来了,但他的魔术失败了,我们看看他为什么失败了?”(放置沙子的多少)
3、对实验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小结。
“原来蛋宝宝变的魔术是否成功和你们放的沙子有关系,只要放得少少的就能成功了,原来只要知道其中的奥秘,变魔术也是很简单的哦!”
三、将蜡烛油滴在沙子上固定沙子的位置,再次进行实验。
1、请幼儿进行第二次实验前的猜想并说明原因。
“金老师这里就有一些沙子放的较少的蛋宝宝,那现在请你们再来变变魔术看,看看能不能完成这三个魔术。”
2、出示图示2,请幼儿再次进行尝试,并自己寻找答案。
(1)蛋宝宝横躺
(2)蛋宝宝站立
(3)蛋宝宝在瓶子上站立
3、幼儿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你们发现了什么呀?它能不能完成呀?”
4、幼儿再次操作并引导幼儿了解实验的原理。
“刚刚那只蛋宝宝为什么可以完成魔术,而这只蛋宝宝为什么就不能完成魔术呀?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两只蛋宝宝有什么不一样?”
“原来肚子上有沙子的蛋宝宝只能完成横躺的魔术,而脚上有沙子的蛋宝宝也只完成站立和瓶子上站立的两个魔术,而这些蛋宝宝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不倒翁哦!”
四、幼儿扮演蛋宝宝,愉快的进行游戏结束活动。
“好,现在今天我们自己也来做回不不倒翁蛋宝宝,来跟着音乐动起来吧!”
活动反思:
调色其实是一个比较传统的活动,如何使传统的活动有一定的新意,是我组织这个活动必须考虑的问题。班级的角落里有许多空的饮料瓶,这是我们给美工区准备的,但我经常看见幼儿把水灌在里面倒来倒去玩得非常的开心,于是我想是不是可以把调色这样一个过程和瓶子结合在一起呢?让幼儿在玩瓶子的过程中调色,又在调色的过程中玩瓶……
这个活动,初步激发了幼儿探索的欲望,巩固了对三原色的认识。考虑幼儿对调颜色没有丰富的经验水平,我把重点确定为调配新的颜色,并学念儿歌;难点为尝试创编儿歌,并把自己想到的事物绘画下来,并且乐意在师生面前大胆讲述自己的作品。
仔细分析整个活动,觉得的问题就是老师自身的预见性不够强,应该在活动前就要考虑到活动中会出现的问题,在调色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变化一下调配的方式,把有红色的颜料水慢慢加入黄色的颜料水中。还有,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总是过多地考虑自己的想法,总想引导幼儿跟随自己的设计走,让孩子来适应老师,这其实违背了教学规律,也是不适合孩子的。如果我当时能针对出现的意外“将计就计”:既然孩子们看见了红黄两种颜色调成的颜色不一定是橙色,可以让孩子逆向思维并敢于尝试,如何将红黄两中颜色变成橙色,那就是要在黄色中加入少许,让孩子有不断探索的机会。其实这也是活动最宝贵的教育价值。
49、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让灯泡亮起》反思
和老师的实验结果一样的小朋友都帮助了小白兔把灯亮起来了,小白兔到了晚上就再也不担心看不见东西了。小白兔要我代它谢谢大四班的孩子们。老师这里有一段电线,仔细观察一下这段电线怎么了?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让灯泡亮起》
【活动目标】
1、对导电现象感兴趣。
2、能自主动手操作探索灯泡发亮的方法。
3、初步感知金属能导电的特性。(重点)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灯泡与单节电池的连接图示、小兔子情景图片。
2、每组一套实验材料:毛线、塑料绳、回形针、铁钉、铁丝、电池、小灯泡、记录纸、水彩笔、裸漏的电线。
【活动难点】
自主探索用电线等物体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出示情景图片,谈话引出主题,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今天老师的一位好朋友小兔子,它呀搬新家了,可是到了晚上屋里就黑乎乎的,怎么回事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那么安装电灯需要些什么呢?(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初步了解使电灯亮起来的条件。)
小结:要想让黑黑的屋子里亮起来,需要安装电灯。安装电灯需要有电线、灯泡,还要有电源,比如:电池。这些就可以让灯泡亮起来了。
二、探索活动怎样让灯泡亮起来。
引导幼儿合作实验,探索电线与电池连接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大胆交流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果。
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
师:今天老师要就请你们来做实验,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电池和一头缠着灯泡的电线,想一想,你们怎样让灯泡亮起来呢?
2、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步骤与方法。
师:在实验之前我想先请孩子听清楚操作要求,每两个人一份操作材料,不要讲话,安安静静地动脑认真操作,当听到老师结束活动的口令后,要及时放下材料,然后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你的实验结果,说一说你的灯泡亮起来了吗,你是怎么做的,听明白了吗?(听明白了)好,现在就请孩子们把小板凳轻轻地面向小桌子,开始操作吧。
3、幼儿自主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关注能力弱得幼儿完成操作。)
4、集中交流,梳理小结。
师:好了,孩子们,大部分小朋友已经完成实验了,通过实验让灯泡亮起来的小朋友请举手。(观察幼儿完成情况)哇,这么多小朋友都成功了,孩子们表现非常棒!(快思 )那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看,这些成功让灯泡亮起来的小朋友他是怎么做的?
小结:(出示灯泡与单节电池的连接图示)将连着电线丝的灯泡按在电池的凸起的一头也就是电池的正极,将另一段的电线丝按在电池的另一头也就是电池的负极,这样电就接上了,小灯泡就亮了。
三、探索活动“接电线”。
引导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的导电现象,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鼓励幼儿鼓励幼儿探索实验并记录。
1、设置问题情景。
师:孩子们,小兔子又遇到麻烦了,它家的电线不够长,灯还没有接上,用什么材料可以接上这段电线通电让灯泡亮起来呢?
2、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材料,提出要求。
师:今天,老师给孩子们准备了许多材料,除了桌子上孩子们刚才操作的电池、灯泡、电线以外,还有毛线、塑料绳、回形针、铁钉和铁丝,这些东西里面什么能接上电线导电呢?想不想亲自试一试,帮助小兔子家通上电呢?(想)
师:(出示记录表)这是什么?(记录表)用你们桌子上的材料和小盘子里的物品连接起来,看看什么材料能让灯泡亮起来,如果能导电让灯泡亮起来你就在记录表上相应的图片下面画一个“对号”,不能导电的材料,你就在记录表上画一个“错号”,把结果都记录好。还有把能导电材料放在一起,把不能导电的材料放在一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操作的时候要保持安静,听明白了吗?(听明白了)好下面,先把你们的小板凳轻轻的面向小桌子,我开始发材料。把记录表和彩笔在盘子里拿出来,开始操作和记录吧。
(1)幼儿动手操作并做记录,老师巡回指导。
(2)交流经验,分享实验结果。
师:刚才,孩子们玩得很开心,你们发现了什么?哪些材料能导电,哪些材料不能导电,请举手说一说?(请2-3个小朋友回答)
(3)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再次实验分享结果。
师:我们根据记录的答案再来进行一次实验,看我们验证的对吗?一起再来实验一次。
小结:回形针、铁钉、铁丝都是金属制品,而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这些材料接触电线和电池后,能让灯泡亮起来,说明这些金属材料制品是能导电的。而像毛线、塑料绳等材料在接触电线和电池后,没有让灯泡亮起来,说明毛线、布条、塑料绳制品是不能导电的。
四、出示裸露的电线,教育幼儿注意用电的安全。
师:和老师的实验结果一样的小朋友都帮助了小白兔把灯亮起来了,小白兔到了晚上就再也不担心看不见东西了。小白兔要我代它谢谢大四班的孩子们。老师这里有一段电线,仔细观察一下这段电线怎么了?(破了)露出了里面的金属,我们实验后已经知道了,金属能导电,那当你看见这种裸露的电线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呢?(不接触,尽快告诉大人)
小结:孩子们回答的非常正确,今天实验活动中小电池里的电流和这种裸露的电线接触都在我们使用的安全范围内,但当你在生活中看见这种裸露的电线的时候,是一定不可以用手去触摸的,而应该及时告诉大人来处理。
活动延伸:
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材料,什么东西可以导电,什么不能导电,我们可以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说一说、试一试。
教学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强调的是孩子借助于教师的指导和自身所从事的活动,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操作和感知,不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孩子在已知的基础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断尝试中取得成功,最终获得知识。
50、教案幼儿园大班科学《纸宝宝站起来了》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用折、卷等方法,让纸独立站起来。
2.尝试发现让纸站得更牢固的方法,并愿意表达自己的发现。
3.在反复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探索尝试,让纸站起来。
难点:在操作中,发现让纸站得牢固的方法。
解决策略:通过探索操作,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绘画纸若干。
2.积木若干、记录表人手一份、小组记录表、记号笔、书、实物展示台。
活动过程
一、设置问题情境,引出让“纸宝宝站起来”的话题
1.出示书和纸。
2.猜想:你们觉得纸能站起来吗? 二、幼儿第一次实验
1.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幼儿操作情况。
2.请个别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方法。
3.幼儿再次操作,寻找出站得最稳的方法。
小结:纸宝宝说:你们很棒,大家通过折、卷等方法,改变了我原来的样子,使我站了起来,特别的开心。
三、再次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幼儿探索
1.引导幼儿猜测纸折叠后能摆放积木。教师:站起来的纸上能摆放积木吗?
2.幼儿尝试,教师观察。
3.教师将幼儿操作的结果投放在电脑上,幼儿表达自己操作的过程。
小结:你们想到了用自己的方法帮助了纸宝宝,原来它也可以像书那样支撑起积木。
四、幼儿探索,寻找稳固的方法
1.幼儿操作。
2.表达自己的操作结果与发现。
教师:你在操作时用了什么方法?放了几块积木?
小结:原来纸折或卷的层数越多,支撑的积木就越多,而且要找到纸和积木的支撑点,这样才能摆放更多的积木,让纸站的更牢固。五、幼儿分组探 索,寻找稳固的方法。
1.小组操作。
2.小组代表介绍自己组的操作结果与发现。六、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通过探索,一张薄薄的纸可以站起来,而且它的上面可以承受一定的重量,还有各种其它的纸放在科学角中,他们能不能站起来撑起积木,你们再来试试。
本次活动是我执教的一次公开课,我的重点放在给幼儿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活动反思
让他们发自内心地去探索、发现让纸站起来,且站的牢固的方法,并将探索到的发现和结果记录下来并转化为语言表达出来,与同伴一起分享。
活动设计层次清楚,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参与性和操作性。氛围很活跃,孩子们一直都非常快乐。
从开始探索怎么让纸站起来,孩子们感到很惊讶,认为薄薄的一张纸不可能站起来的,经过探索,有孩子尝试将纸对折后发现纸真的站了起来,其余孩子纷纷效仿,在探索中,他们发现折纸的方法不同也能让纸站起来,于是,我便请孩子们再次探索让纸站起来的方法有哪些,并把每次的探索结果记录下来, 孩子们都沉浸在“发现”中,收到的效果较好。探索中,我只是适当引导了幼儿怎样帮纸宝宝站起来,有很多孩子都做到了。不过我如果在这时能制作有立体感的动画。效果一定会更好,更能激发幼儿想帮助纸宝宝的愿望。
第三次探索中, 引导孩子探索纸怎么站的更稳?借用了积木的压力和支撑点的原理进一步探索那种方法可以支撑更多的积木?通过观察和孩子们自己的探索与记录,孩子们知道了这些普通的折、卷等方法支撑更多的积木,很好的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孩子们折出的纸可以支撑很多的积木,也大大出乎我的意 料。他们的记录很多是我没有想到的,我想如果我提供的探索材料能再丰富一 些,孩子们一定可以探索更多的结果。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幼儿园科学教案:有趣的车牌
-
大班科学活动:教孩子了解空气是什么
-
幼教教案:认识常绿树和落叶树
-
教孩子认识毛细现象的教案:神奇的小细管
-
大班科学教案:我见过的影子
-
大班科学综合活动教案:有趣的鹅卵石
-
教孩子认识磁铁的活动方案:磁铁找朋友
-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多多鞋店
-
大班科学教案:你猜,我猜,大家猜
-
教小孩了解怎样让纸发出声音的教案
-
激发幼儿探索影子现象的教案
-
培养关心植物的行为的教案
-
元旦和新年的由来和意义
-
幼儿教师儿童手工制作:小猫和小猪的手工制作
-
让宝宝的玩具安全可亲
-
看电影《精武门》有感
-
幼儿园英语教案Finger
-
这九类食品不要买
-
小班语言诗歌教案《梦》反思
-
中班数学教案《0的认识和书写》反思
-
团购推广朋友圈文案36句
-
推销牛仔裤的话35句
-
售后服务朋友圈文案39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