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农庄小统计员》
大班数学教案《农庄小统计员》
1、大班数学教案《农庄小统计员》
活动目标:
1、学会分类记录"9"以内农庄里的农作物和动物数量,认识统计表。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统计,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农庄动物、蔬菜ppt,填有答案的蔬菜统记表ppt。种子统计表1份;
2、学具:每人一份种子、动物记录单,动物统计表每小组一份,农家菜园记录、统计表作业单每人一份;4个篮子里装有白果、花生、蚕豆、黄豆种子(数量在9以内),一次性杯子每人一个、记号笔每人一支,农庄小小统计员奖牌若干。每张桌上贴有水果标志2份。
活动过程:
一、农庄收种子,探索统计的方法
1、设置情景,"农庄里收获了许多种子,王爷爷不小心把种子混在一起了,今天我们学做农庄小统计员帮助王爷爷把种子分一分,记一记。"
2、初步了解统计的方法。
出示种子统计表,引导幼儿观察、认识统计表。明确统计时要找到相应的标志,在它对应的格子里记录数字。
3、师幼共同完成种子统计表。
二、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记录,小组合作完成统计表
1、幼儿观看农庄小动物ppt,初次尝试记录小动物数量
2、小组分工合作记录动物数量。
讨论:有什么方法把这么多动物又快又对的记录下来?教师引导幼儿小组合作记录小动物。
小组商量,幼儿自主选择统计的小动物。
观看ppt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记录,交流分享记录的方法
3、小组合作统计农庄里的小动物。
4、师幼共同检查每组统计情况。
三、独立完成蔬菜统计小统计员们,你能一个人独立的统计农庄里其它物品吗?那我们挑战一下吧!统计的又对又快、细心认真的小朋友活动后将颁发"农庄小统计员"奖牌。
1、幼儿观看农家菜园ppt。
2、教师提出比赛的要求。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自主评价统计表四、颁发奖牌,结束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大班的数学活动,这节活动有30名幼儿参加,分成三个小组,每组10人。第一个导入图片环节,动物是由不同形状的图形组合而成,每个图形外边框是不同颜色沟边,图形本身是白色,这样从视觉上很清晰的观察到每个图形。活动一开始,幼儿兴趣浓厚,每当提问某种图形有几个的时候,孩子们都争先恐后,有的幼儿伸出手指头,有的站起来,都抢着争当第一个说出答案的人。到了操作环节,幼儿自选一幅图片进行按两个特征统计。体现了孩子的自主性,满足了孩子的不同需求。在操作中,孩子们很认真的观察统计,因为提供的图片都是孩子们喜欢的图案,如机器人、小公主等等。在最后和幼儿一起检验结果时,有的幼儿还在低头统计着。可见孩子们很喜欢这节活动。大家参与的兴趣很高,到最后都完成了统计,虽然有的幼儿的统计结果不对,当得知漏数时,孩子们脸上认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表情,是那么美好。
2、大班数学教案《等分》
活动目标:
1.感知、尝试将规则图形二等分、四等分。
2.通过分蛋糕游戏感知理解图形的分合变化。
3.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探索发现的快乐。
4. 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动手操作能力.
5.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等分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能通过游戏操作把图形等分。
活动难点:感知理解一个图形能够分成相同的几部分。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学具:每小组若干正方形和长方形彩纸。剪刀,黑色水彩笔。每组一个空的小篮子。
2.教具 :自编故事《小熊过生日》,讲述小熊过生日请朋友吃蛋糕,随着来访朋友的人数多少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平分蛋糕。自制正方形、长方形蛋糕图片,小熊、小猪、小马、小牛图片。教师用正方形和长方形白纸若干张。水彩笔。黑板。事先画好的分割完成图(见教材,去掉分割长方形的不等梯形)。
活动过程:
一、复习拼图,感知回顾图形的分合关系。
1.用大小不一的三角形、长方形,找到一样的朋友拼成正方形、长方形。
2.幼儿操作的时候教师参与观察了解幼儿的拼法,了解现有经验。
故事引入,初步感知分蛋糕。
1.小熊过生日请朋友吃正方形的蛋糕,来了一只小猪好朋友,两个人怎么分吃蛋糕?
教师鼓励幼儿设想分蛋糕的方法,说明要把蛋糕分成两个一样大的部分,倾听幼儿表达想法,询问用什么方法才能使蛋糕分好的两块是一样的,肯定幼儿的设想并请幼儿前来尝试用纸尝试对角折、对边折的方法折出印痕、画线条,详细讲解过程,使幼儿看见正方形蛋糕被“画”成了两个三角形和两个长方形,将图形留在黑板上,问问幼儿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图形。
2.教师小结:先把正方形对角和对边折纸、再画线的方法可以把正方形蛋糕分成两块一样的。
二、初步尝试操作。
1.给小熊分蛋糕。幼儿用刚才看见的方法用剪刀把正方形彩纸折、画、剪成二等分图形,把分好的图形放在小组桌子中间的小篮子里。
2.幼儿分割的时候,教师观察、互动,和幼儿交流讨论自己是怎样分的,分好的两块蛋糕是不是一样大的,给幼儿分好的图形拍照。
3.看照片小结幼儿的成功尝试,说明一块蛋糕分成了两块一样大的,幼儿会发现在正方形里,对边折的时候竖线和横线分割出的图形是一样的。
4.故事继续,图形引申。
——教师 :小熊和小猪都喜欢吃蛋糕,小熊的蛋糕很快吃完了,其实小猪也带了蛋糕:长方形蛋糕!这该怎么分呢?
——鼓励幼儿思考用刚才折纸的经验进行对角折、对边折、画线条。
——发现长方形折后和正方形蛋糕的形状不同,也发现横对边折和竖对边折折出的图形是不一样的,把折好、画好线条的图形和正方形的一起陈列,观察它们的不一样。
——幼儿把长方形图形剪成二等分图形,放在小篮子里。
——幼儿操作的时候,教师给剪好的图形拍照。
5.观看照片小结。长方形也可以分成两个一样的图形,分享交流大家是怎样分的。
三、运用已有经验探索四等分,提升思考和实践能力。
1.教师 :又来了两个好朋友,小马和小牛,他们也带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蛋糕来祝贺。4个人怎么分蛋糕?
2.根据幼儿意愿例如先分正方形。师生讨论怎样把一个正方形分成4个一样的。教师:刚才我们用了对角折、对边折的方法,折了一次。现在要分成4份,还是用这个方法吗?怎么折?折几次?
——请幼儿示范,如对角折纸、画出线条。
——还可以怎么折?另取一张纸,对边折纸。
——还有其他方法吗?如幼儿说不出,教师可以鼓励幼儿思考折叠的不同方向,或者说出自己和大家不一样的办法,进行示范。
3.长方形的蛋糕怎样分成4份呢?
————请幼儿示范折纸、画出线条。
——还能怎么折?另取一张纸。
还有其他方法吗?如幼儿说不出,教师可以鼓励幼儿思考折叠的不同方向,或者说出自己和大家不一样的办法,进行示范。
——把折好、画出线条的图形出示在黑板上。
4.问问幼儿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图形?都是正方形和长方形变化出来的,它们和刚才只折一次的图形有什么不一样?
5.幼儿操作把正方形和长方形四等分。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帮助个别幼儿进一步梳理折纸分割的方法,对幼儿的细心提出积极的鼓励和肯定。并为幼儿的操作结果拍照。
——在长方形四等分中,幼儿可能会有竖着等分的现象,使得长方形被分成了4个长细条,这也是一种分法,教师应予以说明和肯定。
6.观看照片小结。把正方形和长方形分成4份,要用到和分成2份一样的方法,但需要多折、多画、多剪,分好的几个图形就是一样的。
四、回顾、总结。
1.在黑板上竖排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图片各一张,和幼儿一起回顾、讨论二等分、四等分的方法。
2.随着幼儿的回顾、表达,教师在每个图片的的右侧贴上事先画好的分割完成图,如对应正方形图片的是一张画着一条对角线的正方形,画着一条中间分割线的正方形,画着两条对角线的正方形,画着中心十字线的正方形,画着竖线分割成四块的正方形。长方形同理出示。
3.师生共同观看,用归纳、表述的方式整理思考,巩固习得经验。
延伸活动:
1、把幼儿操作剪好的小图形分类、压膜,放在科学区域,供幼儿练习拼图和分割,巩固对图形分合的经验认识。
2、在数学活动中继续开展图形认知活动。
3.鼓励幼儿在家里找一找由几个小图形拼成一样家具等的物品将数学经验运用到生活中去,又使幼儿的生活经验能够迁移到后续数学活动中,不断增长新经验。
小百科;等分等量划分。另“等分”就是将一个物体或数量等分几份的一种解题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解答有关多边形的面积问题,常会使人有“柳暗花明”的感受。
3、大班数学教案《统计》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学习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3、体验积极帮助他人的情感。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2、难点: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活动准备:
水果图片,统计图,展示板,多媒体课件,彩色即时贴。
活动过程:
一、探索新知
1.创设情景。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四种水果,看看是那四种水果?
(视频出示水果图片:草莓、梨、西瓜、菠萝等)师:你能一眼就看出每种水果有几个吗?
师:每组的操作盒里也有这些图片,请给它们排排队,数一数,比一比。
(排队的方法有很多,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师:今天老师准备了一张表格,从这张表格可以看出来,我们给水果排队应该是从哪边开始?
(从下往上排队,水果标识在下边。)小组合作完成表格。讨论哪种水果最多?哪种水果最少?并把表格贴到黑板上。
师:你是怎样摆的?哪种方法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水果的多和少?
幼:一个格子摆一个水果就能帮助我们比出多和少。
师: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幼:按从少到多排或从多到少排的方法比较好,一看就知道什么最多,什么最少。
2.介绍统计图。
师:你们在摆图片时有没有碰到困难?
幼:西瓜图片太大,一个格子放不下。
师:谁有好办法?
幼:也可涂颜色来表示。
出示多媒体课件(教师展示涂颜色的方法。) 一种水果有几个就涂几个格子。
师::涂颜色的看起来非常清楚。这时就会出现四个柱子。我们只要比较柱子的高低就能知道水果的多少。
(出示统计图展示板)想一想,图中的四个柱子、数字、水果标识都告诉我们什么?。
师:如果我们还想知道这种水果有几个,草莓比梨多几个,这图能告诉我们吗?我们该怎么办?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这张图,底下的图片可以告诉我们是什么水果。数字可以告诉我们哪种水果有几个,像这样的图叫统计图。
3.看图提问题。
师:请你说说从统计图中发现了什么秘密。
幼:统计图告诉我西瓜最多,梨最少。
幼:统计图还告诉我苹果有5个,比草莓少1个。
二、应用知识
1.创设情景。
师: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我们班要开联欢会,可是老师不知道小朋友们都喜欢吃什么水果,所以我们以组为单位,统计一下最爱吃的水果,老师这里有一张表格,请小朋友们把自己的即时贴贴到最喜欢吃的水果那栏里,统计好之后,讨论一下,什么水果是你们组最爱吃的?
2.小组讨论结果展示。
师:请每组出一名小朋友,拿着统计图说一说。
3.分析应用。
师:根据这些统计图,我们知道了哪些水果该多买一点,哪些水果该少买一点?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数学练习册》统计练习题。
活动反思:
静下心来思考,在整节课中存在许多以上不足之处外,还有一个就是自己本身存在的一些不太注意的细节,如:如果教学中语言更精练,提问更有针对性,让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多一些,大胆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练习设计更有坡度一些,我想本节课效果会更好。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要用自己的亲和力与学生溶为一体,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利用教师提供的丰富的生活事例,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分析,与他人的合作、交流、探索中,发现规律、自主构建、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学会求知、学会共处,并初步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为自己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大班数学教案《文具小超市》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
2,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
3,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从5~10)、每组一个塑料框
计算用的纸和笔。
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超市买文具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天,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从塑料框那那一份钱,请你用手中的钱去买文具,要求买的文具的总价格就是你手中的钱的数字。
3,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数字购买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购买的文具式题。
4,请个别幼儿说说:我买了……文具,算题是……。
二,讨论:哪些文具是一年级所必须准备的?
1,每组小朋友把买来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2,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并能做出适当调整。
鼓励幼儿把重复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认为是必须的的文具。
3,集体讨论
请个别小组展示所购买的文具。
(1),请大家看看,哪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说说你们的理由?
(2),幼儿边说老师边出示相应的文字卡片。
(3),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4),师生共同总结。
4,被排除的这些文具,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还是会用到,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文具吗?
课后反思:
1、重视对数学学习兴趣和情感的培养。
幼儿园的数学不象小学一定要掌握多少知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习数学活动的兴趣,所以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老师为某一个数学活动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材料,甚至会结合故事、情景进行数学活动。
2、将数学活动生活化。
生活中的数学比较零散,大班进行10以内加减运算总会结合角色游戏。例如在数学活动“小兔文具小超市”的情境展开:小猪有一张一次性消费的9元券,它想去小兔超市买牙膏,店里有2元、3元、4元、5元等不同价格的牙膏,小猪想了想,买了2支4元的牙膏。
这时老师提问:“小猪券上的钱用完了吗?你觉得怎样买才更加合理?”
出现了3种不同的答案:
1.券上还剩1元钱,小猪这样买就浪费了。
2.小猪应该买2支4元的和1支1元的牙膏,这样正好是9元。
3.买1支4元和1支5元。
3、让幼儿与材料互动。
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是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有关数学经验的。例如,在进行10以内的数的组成时,都是通过动手操作获得数的组成,经过老师的点拨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
5、大班数学教案《整体与部分》
教学目标 :
1,初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即整体包含部分,部分包含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
2,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教学准备:
图片一幅(被分成若干份) 幼儿每人一张卡片 剪刀 泡沫积木拼图每人一份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故事《盲人摸象》引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二,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出示被分成许多份的大图片,请幼儿和老师一起把它拼成完整的一幅图片。
小结:许多的部分拼在一起就成了一个整体。这里的每个部分都是这个整体里面的,整体包含部分,部分包含于整体中。
2,小游戏,自己制作拼图。请幼儿拿起剪刀把自己的卡片按老师的要求剪成几个部分,之后在把它们拼起来。进一步的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出示鱼的图片,请幼儿观察鱼的身体有哪几个部分组成,然后在讲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同时,可以联系到我们人,我们的身体是由那些部分组成的,每个部分都缺一不可,这里加入自我保护的教育。
三,分散活动:玩拼图泡沫积木。幼儿把自己的一块泡沫中的图形拼出来。
四,结束部分:小结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6、大班数学教案《七巧板》
【活动目标】
1、认识七巧板,学习看图完成简单的拼图。
2、激发幼儿对拼图游戏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
2、幼儿每人一套七巧板。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幼问好,稳定幼儿情绪。
(二)基本部分
1、七巧板的秘密游戏:快找快拿:
(1)师:我们都玩过七巧板,还记得七巧板中有哪几种形状的板吗?
(2)师:现在来玩一个快找快拿的小游戏,听清楚规则:
5秒钟时间内,请你们看图片,找出同样形状的板,放在操作板上。
时间到,手立即放膝盖上,不能再碰板。
幼儿根据图片找出红色大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师:这次请你们找两块板,而且摆放的方向要和我的图片一样。
师:红色三角形方向是向哪边?绿色三角形方向是向哪边?
小结:形状相同,放的方向不同,给我们的感觉也不同。
师:刚才两个三角形摆放的方向也是这样的,那这次是什么地方改变了呢?
小结:位置换了一下,给我们又是一种新的感觉。
总结:用7块大大小小、不同形状的板块,变一变方向、换一换位置,就会出现奇妙变化。
2、七巧板的组合
(1)幼儿尝试选择其中的三角形组合不同的形状师:其实啊,七巧板设计非常巧妙,巧在哪里你们知不知道?那请你在七块板中选择其中的两块三角形组合一下,看看能不能产生新的形状呢?
(2)交流:
师:你用哪两块三角形拼成了什么形状?
师:谁也一样拼出这样形状的图形了?怎么不一样呢?
小结:大三角和大三角组合在一起变大正方,小三角和小三角组合在一起变小正方。
师:有没有拼出不一样的形状?
小结:瞧,七巧板中选择不同的2个图形,可以变成xx、xx、xx、xx……新的形状,你们说七巧板巧不巧?
3、拼七巧板:
(1)师:正是因为巧,所以七巧板可神奇啦!还可以拼成各种各样的图案。看!我拼成了什么?(机器人)看看机器人的头是什么形状?身体呢?三角形做机器人的--脚,手用什么形状拼的?你们想不想拼?那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2)幼儿操作。
师:成功了吗?都成功啦!
4、拼图:
(1)师:七巧板真有趣,可以拼正方形,又可以拼机器人,那还可以拼什么呢?这样吧!我们来玩一个拼图游戏,怎么样?
(2)一分钟拼"小鱼":看!七巧板拼成了--小鱼。哎!这次我可是有要求的。听清楚!请你在一分钟时间内拼成这条小鱼。行不行?好!开始!谁成功啦?
5、小组比赛。
(1)师:我有个建议,我们来一次拼图比赛,好不好?我们分成两队,你们两组是一队,你们选做红队还是绿队?你们两组是一队,就是红(绿)队。听清比赛规则:请你们在规定的时间里拼出图案,哪一队成功的人数多就得一个小动物头像,明白吗?
(2)看图拼七巧板:
第一轮拼"房子":第一轮一分钟,看!拼什么?(房子)准备好了吗?预备开始!你们队几个人成功啦?第一轮哪一队获胜啦?
第二轮拼"飞机":第二轮50秒,时间缩短、难度加大。有信心吗?这次拼什么?(飞机)好!开始!你们队几个人成功啦?第二轮哪一队获胜啦?
(3)记忆拼七巧板:
提要求:接下来我们换一个游戏,听清楚规则!请你先用眼睛看,把七巧板拼成的图记在脑子里,等我说开始的时候,再把它拼出来,明白吗?看的时候不能拼,只能记。【播放相应动画】
第一轮拼"火箭":是什么?先仔细地看,把它记在脑子里,大三角拼哪里?正方形怎么摆?记住了吗?开始!你们队几个人成功啦?哪一队获胜?
第二轮拼"轮船":这次拼什么?先仔细地看、认真记。看得仔细、记得清楚。船身用什么图形拼的?平行四边形怎么摆?记住了吗?开始!你们队几个人成功啦?哪一队获胜?
(三)结束部分
1、小结:孩子们,这个七巧板好玩吗?其实,它还能拼出许许多多的图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动画播放图片】
2、你们想来拼一拼这些图案吗?好,我们再来拼一拼,好吗?
3、还有最后一个任务,请你们把七块板不多不少,整理好放回正方形盒子里,好吗?
活动延伸: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进行拼图游戏。
7、大班数学教案《数字比大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 和 >”,理解符号的含义。
2.会比较10以内的数字大小。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填写对应的数字
2.数字卡1-10,符号卡片 “> < ”两套。
活动过程
一、复习数字1-10
1.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数字卡片,你能说出是数字几吗?
是数字几,你就可以拍几下手?
2.幼儿看数字几,并用拍手表示数量。
二、认识 >号和< 号
1.教师出示数卡6和7,引导幼儿判断谁大谁小。
(1)提问:6和7中间可以放哪种符号?
(< 放在6和7中间)
(2)小结:<这是小于符号,小屁股撅给小数看,所以6小于7。
2.练习:出示数字7和8
(1)哪个大?哪个小?中间放的什么符号?为什么?应该怎么读呢?
(2)小结:8大7小,中间放小于符号,因为屁股尖尖对着小数,所以7小于8.
3.出示6和5
(1)提问:这是数字几和几?哪个大哪个小?
(2)教师把“>“符号放在6和5的中间,告诉幼儿这是大于符号,大嘴巴朝着大数笑,所以6小于5。.
4.比较符号、观察不同
请小朋友看一看这两个符号有什么不同?
三、游戏巩固
1.请两个小朋友各选一个数字,再请一位小朋友上来选符号站在他们中间。
2.请一个小朋友拿着符号,让两个孩子分别站两边。
3.请小朋友看一看,他们站得对不对。
四、趣味练习:填写对应的数字
1.讲解作业要求
2.教师指导
3.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个新朋友,他们是大于符号和小于符号,用他们可以来比较数字大。
活动反思
今天的活动主要是引导孩子认识“〉”和“〈”,能准确区分“〉”符号和“〈”符号。整个活动的层次比较清晰,孩子通过观察、比较认识了“〉”和“〈”,通过老师的引导以及操作的过程,大部分孩子能正确区分符号,并能准确的在两个数字中选择符号,虽然孩子能进行区分,但在表达上有些孩子会出现读错现象,主要是对符号的认识还不够,我将在区域活动中进行个别辅导及帮助,让孩子在正确区分的基础上并能掌握正确的读法。
8、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时钟》
活动目标:
1、了解时钟的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行规律。学会看整点。
2、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3、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4、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5、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硬纸片钟
2、动物手偶
3、实物钟
活动过程:
一、引入并简单认识钟及其作用。
1、引入并简单认识钟的种类及其作用。
教师调闹钟闹铃引入
提问:⑴你们猜猜是什么声音?(闹钟的闹铃)
⑵家里还有哪些钟?是什么形状的?
(有闹钟,手表,挂钟和大座钟)
⑶钟有什么作用?
(钟不停的走,告诉人们几点了,人们就按照时钟上的时间进行学习休息)
2、简单认识钟面。
教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钟,看看它是什么形状的?(圆形)请你仔细观察钟面上有什么?
总结:有两根针和12个数字。
提问:⑴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长度不同)
教师:他们都有自己的名字,长的叫分针,短的叫时针。我们在看看数字,
提问:⑵正上面的是数字多少?(12)
⑶正下面的是数字多少?(6)
二、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教师:今天呀,时针和分针要进行依次跑步比赛,现在他们都摘在数字12的起跑线上了。请你们猜猜谁回赢?好,比赛就要开始了,预备—开始!(教师操作钟表)
提问:⑴谁跑的快?(分针)
议论:分针和时针跑的时候,他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呢?教师反复操作。
总结:分钟走一圈,时钟走一格,这就是一小时。
三、认识整点。
教师:那么分针和时针指的数字又表示几点呢?别急,老师来告诉你。看钟的时候,先看时针,在看分针。当时针正指着一个数字时,分针有正指着12时,就表示“几点了”边拨钟边和幼儿一起“一点钟,两点钟,三点钟……六点钟”
拨钟的时候,一定要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拨,顺时针的方向就是钟面上的数字从小到大的方向。
四、请个别幼儿练习。
练习拨7点,8点,9点,10点……12点。
五、全体练习。
请幼儿按照一日生活时间表“早上7点起床,上午9点上课,中午12点吃午饭,下午4点放学,晚上9点睡觉”另外请小动物来检查。
六、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
1、讲游戏规则:老师扮演老狼,请小朋友来当小羊。老狼在前面问“小羊,小羊几点了?”老狼呢就双手拿着一个钟,然后拨的时间,小羊一起说几点了。如果老狼拨到6点,那就要吃小羊了。
2、请几名幼儿和老师先示范一次。
9、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数学符号》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活动,感受电教活动乐趣。
2、操作课件,学习用">""<"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
3、通过课件认识">""<",理解符号含义。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知河马嘴巴的形象。
导入:小朋友,你们见过河马吗?它是什么样的?
教师:瞧,有一只小河马,它的嘴巴也是大大的,它呀还是一只贪吃的小河马,吃东西时,大嘴巴总是朝着多的方向张开。
二、结合课件讲述,知道河马大嘴巴总是朝着数量多的方向张开。
1.河马爸爸妈妈送食物,小河马的嘴巴总是朝着数量多的方向张开教师:小河马,胃口大,河马妈妈来喂它。食物来啦,看是什么?(出示课件)一个盘子里有 *个?一个盘子里有*个?小河马说:我要吃多的那盘,是哪个?
教师:小河马,胃口大,河马爸爸来喂它,食物来啦,看是什么?(出示课件)……
小结:(小河马的嘴巴总是朝着数量多的方向张开)
教师:小河马,胃口大,爷爷奶奶来喂它,食物来啦,香蕉一样多,这下小河马不知道要朝哪边张嘴巴了?小河马闭起嘴巴。(出示已经学过的=号)
2.小动物送果实,幼儿练习掌握小河马张嘴方向。
教师:"咚咚咚"谁来啦?(小马)小马给小河马送来了吃的?猜猜小河马的嘴巴会朝那边张开呢?(幼儿操作电脑)同样的方法引出小猫、小鸡。
教师:贪吃的小河马大大的嘴巴总是朝着多的方向张开。其实在这个大嘴巴里还藏着一些有趣的符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三、根据河马嘴巴,认识理解">""<"符号。
1.观察河马不同张嘴的方向,认识理解">""<"符号。
教师:小河马的这张大嘴巴是朝哪边张开的?
(大嘴朝前大于号,尖尖朝前小于号。嘴巴扁扁等于号。)教师: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2.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示符号,理解符号的正确运用。
教师:小河马家的食物真多呀,我们来看一看,比一比,应该用哪个符号。(出示课件,选择正确的符号)
四、农场摘果子比赛,集体练习符号的运用。
1.幼儿分组进行摘果子比赛。
教师:农场里的果子熟了,你们愿意帮助小动物们摘果子吗?我们来比赛,在一段音乐中,看看哪一队摘的多?(幼儿操作)
2.集体统计比赛结果,练习用数字记录,使用">""<"符号。
教师:用数字记录,读起来可真方便。刚才你们做的操作卡回到教室后也可以用数字记录一下,再读一读,好吗?
活动延伸
在区角活动中继续练习">""<"符号的运用操作。
活动反思
将数学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去,选择他们熟悉的情境进行游戏,他们很感兴趣。此次的教学活动进行的很顺利,也很完美。
10、大班数学教案《学号小人》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发现线段与数序、数字大小等的关系,提高观察、推理的能力;
2.对数字感兴趣,并感受生活中的数序。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知道自己和同伴的学号、自制学号小人;
2.物质准备:自制带箭头的直线(箭头可以拉伸延长)、数字卡片(0、10、20、30、40)、学号小人卡片(上面有幼儿头像和学号)、箭头、小红旗、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图示导入、激发兴趣意图:出示有趣的线,寻找线上的数字秘密
1、出示线条提问: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条有趣的线,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有箭头)你在生活中见过箭头吗?在哪里见过?代表什么意思?
小结:箭头有指示方向的作用,不过今天带着箭头的线上还藏着许多看不见的数字。
2、教师出示线条,请幼儿猜猜0-10之间的数字。
提问:0-10之间会藏着哪些数字?(1、2、3、4……)
小结:它们都比0大比10小,所以它们藏在1-10之间。
3、猜猜10后面的数字,将线拉长。
提问:从10再接着往后数,还会有什么数字呢?瞧,在这条变长的线上还会有一些数字,你能猜出来这些地方可能会是什么数字呢?
(请幼儿回答,回答对了大家一起鼓掌。)
4、如果我把这条线再拉长还会有数字吗?会有什么数字?还能再大点吗?
小结:如果再把这条线拉拉长,后面还会有数字几?如果神奇的线变得越来越长,上面的数字会越来越大。原来这些数字是从左往右、从小到大排队的。
二、探索实践、大胆表现意图:发现线段与数序、数字大小等的关系,提高观察、推理能力。
(一)在线上找学号的家
1.说了那么多的数字,有没有数字可以代表我们自己?(学号)提问:这条线上的数字是从小到大排队的,我们把学号也来排排队吧。
2.教师出示学号小人卡片,请幼儿找到自己的学号卡片,把它放到线上合适的位置。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4.学号小人都排好队了,是从小到大排队的吗?有没有问题?为什么有些学号靠得近,有些离得远?
小结:有些学号中间没有其他学号了,所以靠得近;而有些学号中间还有其他学号,所以分得开。刚才你们说有些学号中间还有其他学号,所以要分开一点,那现在请你们把这些学号小人也放到线上吧。
(幼儿将剩下的学号小人也摆放到线上合适的位置。)
5.现在我们的学号都从小到大排好队了。这条线除了可以表示数字的大小,还可以表示一种趋势,越来越大的趋势。
(二)游戏:猜学号
1.引导幼儿分成两队玩"猜学号"的游戏。
教师说明规则:
(1)两队轮流"猜学号",教师提示猜的数字是大了还是小了。
(2)谁猜中了,那一队即赢,获得一面小红旗。
2.第一次玩游戏。教师先在空白卡片上写下心中想的学号。提问:猜猜我心里想的学号是几号?
3.幼儿猜出一个学号,教师就给出提示,如11太小了。这时教师要追问:我说的11太小了是什么意思?11比谁小?那接下来要往哪个方向去猜?
4.让我们用一个小箭头来帮帮忙吧,请箭头来帮我们指明接下来应该往哪个方向猜。这个箭头可以怎么放?指向哪一边?现在有几个箭头?两个箭头是什么意思?我心里想的学号肯定在几和几的中间?
5.第二次玩游戏。请一位幼儿来选一个学号,教师将线上的学号卡片都拿走,再来玩一玩猜学号的游戏。
三、讨论延伸、经验迁移意图:对数字感兴趣,并感受生活中的数序。
1.今天玩的游戏都和数字排排队有关,在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数字是排好队的?数字排好队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方便?
2.幼儿分享生活中数序的经验。
提问:"电影院里有数字,座位是从小到大排好的。""马路上的红绿灯上也有数字。"
3.教师根据幼儿的经验进一步梳理:电影院里座位上的数字从小到大排好队是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找到座位。
活动反思:
大班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初步发展,在活动中我借助音乐、动作、语言、图片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了解运动,提高了幼儿自我观察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孩子自己的价值,从而使幼儿获得真正的满足。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性较高,学习效果较好,达到预期的活动目标。现我反思如下:
第一次上教研课,虽然事情做了很充分的准备。但是当老师一个个进班的时候,还是会有一点点紧张、有一点点担心,总怕自己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
一节课下来,觉得小朋友和自己的配合还是不错的。就是由于自己的一点点紧张,在教课过程中一些细节处理上还不是很到位,比如说:个别汉字发音不准、在幼儿操作前,没有很好的提醒幼儿场景布设时的一些注意事项。
我努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教育好学生,还会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11、大班数学教案《6的加减》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加减,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2.复习6的组成,练习用数的组成、分解知识进行6的加减运算。
3.培养幼儿从小敢于尝试、敢于探索的精神。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投影机、投影片、算式卡片。
幼儿学具、娃娃电脑学习机、磁性学具。
[活动过程]
一、准备练习
复习6的组成。
1.游戏“拼6”。
(1)按键发音:(采用娃娃电脑学习机)
老师按键发音与幼儿按键发音次数合起来是6次。
(2)拍手对数:
老师拍手和幼儿拍手数合起来是6下。
2.填数活动。
(1)将6的组成填上合适的数
(2)引导幼儿归纳6的组成。
二、尝试练习
1.出尝试问题。
启发幼儿根据组成6 可分成4和2 ,在磁性板上摆图、列出算式。
师:今天,我们根据6可分成4和2 这组分合,用盒子里的小图片在磁性板上摆图,然后根据所摆的图,列出算式来,能列出几个算式,越多越好。
2.幼儿操作练习,老师巡回了解幼儿的列式情况。最多列出以下4道算式:
2+4=6 6-2=4
4+2=6 6-4=2
全班约20%的幼儿能列出四道算式,70%的幼儿列出2~3道算式,10%的幼儿列出一道加法。
3.相互交流、讨论。
你是怎么摆的又是怎样列出算式的。
12、大班数学教案《图形分类统计》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巩固对颜色和几种几何图形特征的认识。
2、初步学习按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统计,并记录统计结果。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认识的几何图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椭圆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
2、黑板,水彩笔,几何图形若干,幼儿人手一份统计操作材料和白纸,集体操作材料两份。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特殊的小客人,在他们身上藏了许多的图形,把他们请出来吧!”
2、学习统计方法。
(1)请幼儿按图形的形状特征进行统计,教师记录或请个别幼儿进行记录。
(2)请幼儿按图形的颜色特征进行统计,教师或幼儿记录。
3、幼儿操作。
(1)请幼儿观察操作材料,教师进行简单的介绍,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看清特征再进行统计记录。
(2)请个别幼儿与大家分享自己的 统计结果。
4、创意拼贴画。为幼儿提供几何图形进行图形拼画。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延续幼儿以往的学习经验,将图形融合在一起,拼画成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如:机器人、小汽车等,让幼儿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探索发现,初步学习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统计,活动材料注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幼儿都能通过操作发现数学活动的乐趣。
13、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有用的统计》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统计物品,提高计数能力。
2.感受统计给生活带来的帮助。
3.体验同伴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记录纸4张、记录板8块、计数条4套、记号笔8支。
2.4个橱子内摆放4种物品:文具、食品、水果、玩具。
活动流程
1.创设情境,幼儿初次合作,分享统计结果。
(1)交代任务,分组记录。
"今天,请你们来统计每个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幼儿分组统计商品并记录,教师指导。
(2)交流分享统计结果。
"每组请一个小朋友来介绍,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你们是用什么办法记下来的?"(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小结:你们用了数字、图画、表格的办法进行了统计,知道了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有多少。可是不能很快看出哪种商品最多,哪种商品最少。
2.尝试用计数条进行二次统计,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1)介绍材料,提出要求。
"请你们用记录板和计数条再来做一次统计,看能不能很清楚地看出哪种东西最多?哪种东西最少?"
(2)指导幼儿使用计数条再次统计。
(3)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货架上有几种商品?哪种最多?哪种最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小结:用计数条统计,能够很快地知道货架上有几种商品,哪种最多,哪种最少。还会知道最高的计数条代表的商品是最多的,最矮的计数条代表的商品是最少的。
(4)引导幼儿根据统计结果确定进货商品。
"一起说说看,需要进哪种货?"小结:你们用不同的统计方法让我知道了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还能很快知道哪种商品最多,哪种最少。
3.观看课件,激发兴趣,拓展生活经验。
"在我们生活当中,很多时候还会用到统计,能帮助我们解决更多更复杂的问题。一起来看一看,还有什么时候会用到统计。"分别观看幼儿身高、营养搭配、全年平均气温、奥运会奖牌榜统计图表,再次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幼儿对统计的兴趣。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14、大班数学教案《小熊请客》
活动目标:
1、操作中发现物体不同的组合方法,发展幼儿的初步推理能力。
2、感知数学活动的有趣。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1、黑板、教师用笔、纸
2、操作材料人手一分:每人5个半圆片、10张方纸、7个圆片。
活动过程:
一、小熊弟弟过生日
1、教师边画图1边提出问题情景: 小熊弟弟过生日,要请好朋友来做客,准备了许多糖果。为了让每个朋友都可以吃到,它为每一位客人准备了一个或者两个糖果。朋友来了,小熊真开心!可是直到朋友走了,它也没有搞清楚今天来了几位小客人,它在整理房间时发现,小客人在废物筐中剩下10张糖纸。
2、引导幼儿思考:
(1)客人一共吃了几个糖果?
(2)帮小熊弟弟算一算,今天可能来了几位小动物?
(3)如果每个客人只吃一个糖果,那来了几个客人?
(4)如果客人每人吃两个糖果,那来了几个客人?
(5)如果每个客人可以吃一个糖果也可以两个糖果,那来了多少个客人?
3、幼儿操作。
4、比较三种分法,最多来几人,最少来几人?
二、小熊哥哥请客
1、教师边画图2边提出问题情景: 小熊哥哥也要请客了。它为每一位客人准备了两个或者三个食品,直到客人都走了,小熊哥哥也不知道来了多少客人。[.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在收拾屋子的时候,它发现废物箱里有5个果冻壳、6张糖纸、7个桃核。
2、思考:猜猜看来了多少客人?
(1)客人一共吃了几个食品?我们一起来数数?
(2)如果每个客人只吃两样食品,那来了几个客人?教师操作。
(3)如果每个客人都吃三样食品,那来了几个客人?我们也来算算,请幼儿操作。
3、进一步思考思考:想想还有没有有另外的分法,如果每个客人有的吃两样有的吃三样食品的话,那来了几个客人呢?
4、比较一下,最多来几人。最少来几人?
三、总结:今天我们帮小熊弟弟和哥哥解决了难题,他们都夸小朋友聪明,下次有困难还请你们来帮忙,如果小朋友遇到这样的困难,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算。
15、大班数学教案《超级擂台赛》
活动目标:
1、在听听说说绘本故事中,对统计活动感兴趣。
2、尝试对比赛的结果进行目测及统计,学习用简单的符号进行记录。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教具:《最佳守卫》PPT、投票工具。
2、学具:四项比赛的记录表、总的统计表,笔。
活动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导入。
1、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森林里……(观看PPT),阅读绘本。
2、师提问:
(1)瞧!广告上写着什么?
(2)为什么要聘请守卫呢?
二、体验统计的益处和乐趣。
师:广告一贴出来,就来了许多小动物来报名,你们瞧!
师提问:
1、来了几位小动物前来应聘?
2、这么多动物来了,但只聘请一名守卫,那可怎么办呢?(幼儿自由讨论)
师:我们来看一看山羊公公选择了什么办法?(超级擂台赛)
3、什么叫超级擂台赛?(幼儿自由讲述)
4、有哪些很厉害的比赛项目呢?(观看PPT后幼儿自由讲述)
师:这四场比赛只有山羊公公一个人做裁判,来也来不及,想请小朋友帮忙一起做裁判好吗?但是作为一名小裁判我们首先要知道每场比赛的裁判标准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幼儿相互讲述)
师:现在每场比赛的裁判标准我们都知道了,你看山羊公公还为我们准备了裁判用的记录纸,小裁判们赶快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比赛项目去记录吧!(幼儿分组进行)
5、了解擂台赛的各比赛项目,请幼儿做裁判,尝试对比赛的结果进行统计。
幼儿分成四组,分别选出举重、跑步、接飞盘、身高获胜的动物。
(1)幼儿为自己喜欢的比赛记录成绩,统计出每个项目获胜的动物。
(2)每组选一名幼儿宣布比赛获胜的动物。
(3)统计“身高比赛”、“举重比赛”、“接飞盘比赛”这三个项目的总成绩。
三、揭示结果明白道理
意图:揭示结果,幼儿感悟
1、幼儿帮助小羊投票,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2、公布结果,展开讨论
重点提问:最后,谁获得了胜利?为什么小羊们都选猎狗呢?
小结:猎狗虽然不如老虎勇猛,不比大猩猩灵活,力量不及狗熊,但是它会动脑筋,做事认真。所以才会过了一关又一关,最终获得胜利。
16、大班数学教案《小动物搬新房》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6以内的序数,根据门牌号码找到相应的房间。
2、在活动中体验帮助小动物搬新房的快乐。
3、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幼儿分别对横的、纵的两方面的序数已有了解。
材料准备:
1、 PPT,(有五间房子的平房一座,高五层、每层只有一个房间的高楼一座,高三层、每层有两间房子的高楼一座);维尼、小猪、猫头鹰、小袋鼠、跳跳虎、小驴的图片各一张。
2、 幼儿操作用楼房每人一份;身上写有门牌号码的小动物若干。
重点难点:
根据门牌号码找到相应的房间。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谁啊?(小熊维尼)原来维尼昨天去城里玩了,他见到了
很多他们村庄里没有的好东西。现在正要回家和他的好朋友们说说呢。
晚上,维尼把他的好朋友们一起叫过来,大家坐在一起同维尼说着他到城里看见的东西。维尼要告诉大家:“昨天我去城里玩了,发现那里的人们都住的都是住在楼房里面,又宽敞又明亮,可漂亮了,真羡慕呀。
小猪给大家出了个主意:要不,我们也来盖楼房吧!”“好呀,好呀!”小动物们都欢呼起来。
2、巩固经验
师:小动物们说干就干,他们决定把房子造在村庄里最好的地方。不多久就盖出了一座只有一层的平房。小猪它见了这么漂亮的新房子可开心啦,他说:我要第一个搬进这个新房。
提问:
(1)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栋新房一共有几间房间?
(2)小猪住在第几间?
(3)你是怎么数的?
师:看见小猪搬进了这个新房,其他的小动物也都准备着搬进新房子呢。
提问:……住第几间?
(此处要巩固的经验是:从左往右数房间,依次是:第一间,第二间------以巩固幼 儿在横的方面的序数经验)
小结:嗯,我们的小朋友很聪明,我们数房间就要从左往右数。你们都数对啦。小猪觉得这新造的房子虽然很宽敞,可是看不到远处的风景,这可怎么办呢,于是小动们又聚在一起商量,要再盖一坐楼房。
师:看,他们的第二幢楼房盖好啦。
你们看看这是一幢怎样的楼房?
小结:这次,他们盖的是一幢高楼,每层都有一个房间。猫头鹰看见这么高的楼说到:这么高的楼。我最喜欢了,我要第一个搬进去。
提问:
(1)这幢楼一共有几层?
(2)小猫头鹰住在第几层?
(3)你是怎么数的?
师:我们来想想看,小动物们造房子的时候是先造那、哪一层的?所以啊我们原来数高楼是从下往上数,第一层,第二层……
练习:比一比
师:我们现在要比赛,老师说小动物,你们说他第几层。看看谁说的又快又好。
(此处要巩固的经验是:从下往上来数楼层,依次是:第一层,第二层-----以巩固幼
儿在纵的方面序数的经验)
3、幼儿讨论
师:猫头鹰住进了这么高的楼很开心,但是发现这栋楼房的虽然很高,可是每一层就一家,找好朋友一起玩还要上上下下,真不方便。于是小动物们又开始商量着要盖第三座房子。
(1)你们猜猜小动物们盖的第三座房子会是怎样的?
(引导幼儿说出每层有两个或三个房间)
(2)哇!果然和你们说的一样,我们来数一数,这栋楼一共有几层?每层有几个房间出示高三层,每层有两个房间的楼房)跳跳虎看到这样的楼房真想立刻住进去,你们看看小动物们的旁边都有一个号码,这是什么号码呀?
师:嗯,这个号码就是小动物们的门牌号,这个名牌号对应的就是他住的房间的号码。那么有没有能谁来帮跳跳虎搬新房?
(1)若住错了,这样讨论:跳跳虎住得对不对,为什么?
(2)若住对了,这样讨论:你为什么请跳跳虎住这里?
教师小结:原来门牌号码的第一个数字表示第几层,第三个数字表示第几间。
(3)说出一个门牌号码请幼儿来找出房间:
教师说出202,请幼儿来找出相应的房间
他找得对不对,为什么?
——教师在此处可重新小结:门牌号码的第一个数字表示第几层,第二个数字表示第几
个房间。找房间时我们先找到第几层,然后再找到第几个房间。
4、教师提出要求,幼儿尝试操作。
(看到跳跳虎住进了新楼房,大家也迫不及待的都想快快住进新楼房。——请按小
动物身上的门牌号码帮他们住进新楼房。
提醒幼儿操作步骤:
(1)门牌号码的第一个数字表示第几层,第二个数字表示第几个房间。
(2)先找到楼层,再来找房间。
(3)按小动物身上的门牌号码来找房间,每个房间都只住一只小动物。
5、教师讲评。
师:你们都帮他们搬好家啦吗,那老师也来给他们搬搬家,首先我们来看维尼的门牌号。
住对的:
(1)你的小猪身上的门牌号码是多少?
(2)应该住那个房间?
(3)你怎样找到这个房间?
住错的:
(1)小猪住得对不对?为什么?
(2)201在哪里?
(3)请帮小猪住到201。
小结:我们的小朋友真是聪明,给每个小动物都搬好了家。躺在这么舒服的家里真是开心极了,小驴子他对其他的小动物说到,新造的楼房真舒服,我们造一幢,让其他的小动物也能住进来。这回他们在旁边又造了一幢房子,可是小驴子遇到问题了,他耷拉着脑袋想不出,这新造的房子门牌号要怎么写。你们能不能帮帮他呀?。
提问:这栋楼有几层?每一层有几间房间?
6、体验帮助小动物的快乐。
师:我们的小朋友真棒,小动物们都搬进了新楼房,很开心,他们举办了一个盛大的庆祝会,邀请你们一起去,你们想不想去啊,那我们回教室和他们一起庆祝吧。(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大家一起起舞欢庆乔迁之喜)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此活动环节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让幼儿为小动物搬家,巩固横向(从左到右)点数楼房的方法。第二部分设置故事情节:引导幼儿为房子设置门牌号、贴门牌号。引导幼儿在设置门牌号的过程中慢慢探索认知门牌号上各数字的意义和功用。第三部分小猪提出房子的弱点,幼儿重新造新房,让幼儿为小动物二次搬家,巩固纵向(从下到上)点数楼房的方法。幼儿讨论环节,我用猫头鹰提出房子的弱点来推进故事的进一步发展,让幼儿讨论小动物下一幢高楼的样子,引出第三幢楼房。让幼儿自己来找门牌、贴门牌,以此巩固幼儿认知门牌号的实际意义。幼儿尝试操作环节旨在让幼儿根据已学的知识,用门牌号找到相应的房间。教师讲评环节除了教师进行个别的点评以外,还利用了公共资源进行了集体点评。我以让幼儿去小动物家做客庆祝乔迁之喜来结束整个活动。
17、大班数学教案《金牌送货员》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按物体特征进行分类,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2.探索用多种方法给手套分类。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副手套;
2.记录卡、标记卡;
3.展板;
4.自制金牌若干。
【活动过程】
1.明确任务:以游戏“帮妈妈送手套去专卖店”的情节导入,请幼儿看清自己的手套是什么样的。
乘上汽车,播放音乐,出发。
2.第一次分类:
(1)活跃气氛:和自己的手套跳个舞。
(2)讲讲自己的手套是什么样的?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标记。
手套分为毛线织的,棉布做的,有手指的手套和没有手指的手套。
(3)按手套的形状不同进行分类。
出示形状标记(有手指的和没有手指的)的汽车头,引导幼儿根据手套特征上相应的“汽车”。
乘上汽车,播放音乐,出发。
(4)按手套的材质不同进行分类。
出示材质标记(棉布做的和毛线织的)的汽车头,引导幼儿根据手套特征上相应的“汽车”。
乘上汽车,播放音乐,出发。
3.再次分类:
按手套的形状、材质两种特征进行分类。
到达“手套专卖店”,按展板上的要求送手套到相应的筐中。
展板上标记:
(1)没有手指的棉质手套标记
(2)有手指的棉质手套标记
(3)没有手指的毛线手套标记
(4)有手指的毛线手套标记
4.对分类进行记录。
统计各种手套的数量,用自己的方式记录。
5.检查记录结果,评出金牌送货员,结束活动。
给孩子们带上金牌,“坐车”回家。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心情愉悦,在进行一次分类时,几乎没有错误。在探索按两次特征分类时,有一小部分幼儿速度慢了些,但最终还是能顺利完成。记录时,方法略显单一,半数幼儿能有创新,应多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总体的教学效果很好。
18、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农庄小统计员》
活动目标:
1、学会分类记录"9"以内农庄里的农作物和动物数量,认识统计表。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统计,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教具:农庄动物、蔬菜ppt,填有答案的蔬菜统记表ppt。种子统计表1份;
2、学具:每人一份种子、动物记录单,动物统计表每小组一份,农家菜园记录、统计表作业单每人一份;4个篮子里装有白果、花生、蚕豆、黄豆种子(数量在9以内),一次性杯子每人一个、记号笔每人一支,农庄小小统计员奖牌若干。每张桌上贴有水果标志2份。
活动过程:
一、农庄收种子,探索统计的方法
1、设置情景,"农庄里收获了许多种子,王爷爷不小心把种子混在一起了,今天我们学做农庄小统计员帮助王爷爷把种子分一分,记一记。"
2、初步了解统计的方法。
出示种子统计表,引导幼儿观察、认识统计表。明确统计时要找到相应的标志,在它对应的格子里记录数字。
3、师幼共同完成种子统计表。
二、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记录,小组合作完成统计表
1、幼儿观看农庄小动物ppt,初次尝试记录小动物数量
2、小组分工合作记录动物数量。
讨论:有什么方法把这么多动物又快又对的记录下来?教师引导幼儿小组合作记录小动物。
小组商量,幼儿自主选择统计的小动物。
观看ppt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记录,交流分享记录的方法
3、小组合作统计农庄里的小动物。
4、师幼共同检查每组统计情况。
三、独立完成蔬菜统计小统计员们,你能一个人独立的统计农庄里其它物品吗?那我们挑战一下吧!统计的又对又快、细心认真的小朋友活动后将颁发"农庄小统计员"奖牌。
1、幼儿观看农家菜园ppt。
2、教师提出比赛的要求。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自主评价统计表四、颁发奖牌,结束
19、大班数学教案《趣味统计与分类》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2、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师事先选择好实践的场地(幼儿园内),并亲自实践一遍做好记录,心中有数;纸、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
1、你能从1数到几?数数看。
2、更快的数数方法: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3、100以内的随便一个数你会写吗?试试看(请几个幼儿到黑板上听写)。
(注: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教师了解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必备的一些相关知识掌握如何,以便在活动中更好地把握。)
(二)联 系生活:
1、在生活中,你碰到什么东西要用数来数?举例子。
2、在幼儿园里也藏了许多数,请小朋友们说说。
3、用什么方法统计方便?(每5个或10个记录一次,然后5个5个或10个10个地数;列表统计等)
(三)提出任务:
1、分组统计并分类统计幼儿园里的一些物品(教师根据幼儿组的能力差异进行分配)。
一组:车棚——车有几辆?自行车几辆?摩托车几辆?每种颜色的车各几辆?
二组:前操场、后操场——树有几棵?前、后操场各几棵?大树、小树各几棵?
三组:架空场地——柱子有几根?白色的几根?绿色的几根?圆的、方的各几根?
(前三组让幼儿“统计——分类——再统计”,从中明白总数比分出
去的数多,几个分出去的数合起来等于总数)
四组:电脑室——电脑有几台?在场办公的教师有几位?其中长头发几个?短头发几个?(检验幼儿如何解决“判断头发长与短的标准”)
五组:教师办公室——教师办公用的桌子有几张?椅子有几张?哪个多?[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多多少?哪个少?少多少?(数的比较和一对一对应)
六组:一楼架空——吊灯有几盏?(70多盏,幼儿要数准确不太容易,检验幼儿100以内的数数)
七组:楼道——从一楼到五楼要爬几层楼梯?共有几级台阶?每层楼分别有几级台阶?(每层楼的高度不一样,让幼儿发现楼层高台阶就多)
2、要求:①合理分工与合作;
②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与记录;
③学会验证所统计的数。
3、幼儿执行任务,教师观察、了解个别组幼儿实践情况。
4、幼儿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新任务。
5、集中交流(每组选派一名幼儿汇报与交流):
①你们统计什么?统计结果如何?
②你们在实践过程中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③你们碰到过什么困难吗?有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
(四)布置作业——课后实践:
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家中或周围环境中有哪些事物可数,数数看,并用图表的形式记录下来。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第四个目标提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这一目标理念出发,我设计了此活动。实施后,效果非常好,预定的目标得到很好地达成,幼儿在实践过程中,各种综合能力(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克服与战胜困难的能力、应变能力等)得到了有效发展。
观察小记:
(一)第四组汇报员李琰小朋友先跑过来汇报:“黄老师,我们组完成任务了,电脑37台,办公的老师17个,5个长头发,5个短头发。”黄老师:“5个长头发,5个短头发,共有几位老师?”“10位”黄老师:“那么17位老师中,其他的老师头发怎么样?”“啊——??”整组小朋友又冲向电脑室 (孩子们已经意识到分类统计时出错了)。第二次汇报时说:“黄老师,看长头发、短头发太难了,老师们有的坐在很后面,有的一直走来走去的,我们都数乱掉了,还有一位长头发的老师说我们吵死了,我们只好下来了。”
(是啊,这一分类难度太大了,况且长头发、短头发要以什么标准来判断都不确定,我本是有意试试,可是孩子们却是如此认真。我的过失是:没有事先与电脑室的老师通个气,更没有交代孩子们到了电脑室应如何处事,以致出现了“吵死了,只好下来”的结局。)黄老师:“你们小组谁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跟老师们说我们是在学习,不是吵”;“我们讲话要小声点,不要影响老师办公”;“我们每人数一排”;“头发超过肩膀就是长头发,没有超过就是短头发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第三次上了电脑室……
(二)第一组汇报员苏菲楠小朋友说:“黄老师,车棚里的摩托车有19辆,自行车有3辆。按颜色数,我们一直忘了这个数字的车是什么颜色的,让我们再数数看。”(孩子们认真地在执行任务,只是碰到了困难,可是他们并不想放弃。)过了一会儿,又来汇报了:“黄老师,摩托车19辆,11辆黑色的、6辆白色的、2辆红色的;自行车3辆,1辆绿色的、2辆白色的。我们是用水彩笔做记号的,这样就不会乱掉了。”(这一群小家伙想到了解决困难的方法,而且统计得非常准确。)
(三)第二组汇报员杜倩云小朋友说:“黄老师,我们完成任务了,第二个任务是什么?我们可以到别组去数数看吗?等一下就可以看看是他们数得对还是我们数得对。”(孩子们对此活动如此热情,有继续执行任务的欲望,并向老师提出了他们想执行的任务,多么有主见的一群孩子呀。)
20、大班数学教案《钓鱼真有趣》
活动目标:
1、能从画面中,对应出每个人钓鱼的数量,并转换成数字。
2、让幼儿练习多少关系的比较以及10以内的减法列式计算。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图画纸、回纹针、磁铁、竹筷子、蜡笔、毛线、海报纸、笔、大水盆。
2、1-5数字卡三份,减法卡、等于卡。
活动过程:
㈠引起兴趣
1、问幼儿有没有看过钓鱼?告诉幼儿我们要自己来做一些鱼,这样就可以准备进行钓鱼比赛了。
2、教师示范一次钓鱼道具的制作:
⑴用图画纸画鱼,并用剪刀剪下来,再用回形针夹在鱼的嘴巴上,一只鱼就完成了,鼓励幼儿制作不同种类的鱼。
⑵接着,利用竹筷子、毛线、磁铁制作钓竿:将毛线的一端绑上竹筷子,另一端绑磁铁。如果担心不牢,可用胶带固定,不要缠太厚的胶带即可。
㈡团体活动
1、将幼儿制作的鱼,全部放在一个在水盆里面,让幼儿可以尽情地钓鱼。但同时要告诉幼儿,现实生活中钓鱼,不能钓太多,够吃就好。
2、教师限定时间,时间到后,请幼儿收竿,带着钓到的鱼,请教师帮忙把数量记录在海报纸上。
3、教师回收所有的钓鱼道具,请幼儿集合,让幼儿专心于学习数学活动。
4、教师随意举两个人为例,提问:这两个人谁钓得多?谁钓得少?多多少?少多少?并问幼儿怎么判断多多少?少多少?
5、引导幼儿以算式表达数学概念,教师用数字卡、减法卡、等于卡,进行示范。
6、在黑板上,以图卡排出表达式,并用口语表达,例如:强强钓了五条鱼,珊珊钓了两条鱼,谁钓的比较多?多多少?幼儿可能会以手指头或自己的方式找出答案,教师可加入表达式,让幼儿学习抽象符号,并说明,强强比珊珊多钓了三只鱼,五减二等于三:5-2=3
7、让幼儿运用上述方式,任选两位同伴钓鱼的数量做比较。
8、请幼儿将自己练习的成果与同伴分享。
21、大班数学教案《森林旅馆》
活动目标:
1.在森林Party的情境中感知左上、左下、右上、右下这四个方位,发展空间方位知觉。
2.活动中能有序,细致地进行观察,清楚、响亮地表述自己的见解。
3.感受圣诞聚会的快乐,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白板课件《森林Party》。
2.操作材料、自制跳舞毯各人手一份。
3.自制储物柜及圣诞礼物。
活动过程:
(一)参加森林Party,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圣诞节快要到了,我们一起到森林里参加一个快乐Party吧。
(二)通过住旅馆情境分房间,巩固上、下、左、右。
1.用一根直线给旅馆分房间、摆家具,复习上下。
师:旅馆只有一个房间,我们有男生和女生怎么办呀?
2.探索另外一种分房间方式,复习左右。
(三)利用两根直线分房间,认识左上、左下、右上、右下。
1.引导幼儿利用两根直线把旅馆分成四个房间。
2.幼儿第一次操作。
3.认识左上、左下、右上、右下。
师:你们的房间都分好了吗?这个是哪个小朋友分的?你上来介绍一下。你再说一下小动物分别住在哪个房间?和他一样分的小朋友举手。你们都是这样分的。可是刚才这个小朋友介绍小动物住哪个房间的时候,说的是这个、那个的,有点介绍不清楚。我们能不能帮这四个房间都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呢?我们先来看看小猫住哪个房间?先看看它住在左边还是右边,上面还是下面呢?那我们就给它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左上。"那小羊、河马、大象它们住在哪个房间呢?
4.根据动物要求进行第二次操作。
(四)举行森林Party,巩固左上、左下、右上、右下。
1.根据指令找寻神秘圣诞礼物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的舞会要开始啦。让我们把今天的舞伴请出来。我数到123,你们把坐的地垫翻过来,这就是你们的舞伴。看看你的舞伴什么样?
2.Party游戏:跳舞毯。
活动延伸:
日常生活:继续了解生活中的其他方位,如东南西北等。
22、大班数学教案《晒小鱼》
活动目标:
1、学会用多种方法组成“5”。
2、能认识重量和数量间的关系:在总重量一定的情况下,单位重量越小数量越多,单位重量越大数量越少。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各种不同重量的鱼卡片(身上的不同点数代表一斤鱼、两斤鱼、三斤鱼、四斤鱼),麻绳人手一根,教师用展示板
活动过程:
导入:教师展示鱼串,让幼儿认识点数和斤数对应的三种鱼(一斤鱼、两斤鱼、三斤鱼、四斤鱼)
1、介绍大中小鱼,及鱼上面点的含义
师: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啊(出示鱼串)?那有没有发现这些鱼有什么不一样啊?
幼……(例,颜色、大小、点数)
师:对啦,它们身上的点点不一样哦。(适当引导点数代表的意义)那一个点点的就是一斤的鱼,两个点点的就是…………(指着鱼让幼儿说出鱼点点对应的斤数)
幼……
2、教师让幼儿自由晒5斤鱼,即把鱼上的回形针夹到麻绳上。
师: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来帮忙晒小鱼,第一次晒的要求,要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哦。我们要晒5斤鱼,就是说,鱼身上的点点数一数合起来刚好是5,我们要开动脑筋想出和旁边小朋友不一样的方法。去晒鱼的时候,我们不用带凳子直接从两边走到后面的小桌子上晒鱼,每四个小朋友一组。晒好的小朋友把小鱼晒到第一块板子上。
3、请幼儿自主表达5斤鱼的不同晒法,同时教师在展示板上呈现各种晒法。
师:小朋友们都非常棒,这块板子上已经晒满了我们的小鱼,那现在谁愿意和我们大家分享一下你晒鱼的方法呢?
幼……(请幼儿自主表达鱼的组合,并把这串鱼挂在展示板上)
师:说的真棒!有跟XXX小朋友一样的麽,举手我看看。
哦,有这么多啊。那有没有不一样的?xxx,你来。(请表现好的幼儿在板上写5斤来控制幼儿的纪律和气氛)
幼……
重复上述步骤,尽量让幼儿把他们的不同方法都展示出来,若未完全呈现4种方法,则:
师:我们上面已经有x种不同的晒法了,小朋友们再开动脑筋想想还有什么不一样的晒5斤鱼的方法呢?
幼……
4、 教师让幼儿晒5斤鱼,要求条数最少,并把晒法和条数记录在展示板上。
师:第一次的晒鱼成功!现在我们要开始第二次晒鱼咯。听清楚我的要求,我们还是晒5斤鱼,但是,我们要晒得条数最少(配动作以清楚示人)。晒完之后挂在第二块板子上。
幼……
师:这次谁能给我们讲讲晒鱼的方法呢?
幼……
师:这是一种方法,这样有几条呢?(一边在展示板上挂鱼一边记录鱼的条数,请表现好的幼儿记录条数以控制现场。展示对错几个晒鱼方法,但是由幼儿在条数对比中发现正确的方法。)
5、教师让幼儿晒5斤鱼,要求条数最多,并把晒法和条数记录在展示板上。
师:给第二次晒鱼任务中晒对的小朋友鼓鼓掌吧!现在我们要开始第三次晒鱼了,要求是:同样晒5斤鱼,条数是最多的。晒好的小朋友把鱼挂到第三块板子上,我们看看这次谁晒的又快又好!
活动总结:
师:我们今天学会晒5斤鱼了。那10斤鱼要怎么晒呢?我们继续开动小脑筋,下课讨论讨论,我们下次课再来分享方法吧。现在把材料整理好,排好队伍,回教室了!跟客人老师说再见!
活动延伸:
幼儿以小组合作方式快速晒出10斤鱼,串成鱼??链送给客人老师。
师:现在大家都学会要怎么晒鱼了吗?我们刚刚都晒的是5斤鱼,这样穿起来挂在脖子上像什么啊?
幼……
师:我们今天来了很多客人老师,让我们每个小组一起用一条长绳子,串出有十斤的鱼项链,把不同的小鱼都夹上去串起来漂亮点,送给我们的客人老师吧。记住哦,是十斤的鱼项链,来!动手吧!
23、大班数学教案《蜻蜓捉害虫》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6的组成。
2、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及多维度思维能力。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稻田背景图一张,木珠做成的虫子一条,刀笔一只,记录卡一张,练习卡片若干。
学具:木珠做成的虫子若干,记录卡人手一份,刀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老师扮演蜻蜓妈妈,幼儿扮演蜻蜓宝宝
师:我是蜻蜓妈妈,你们都是我的蜻蜓宝宝,现在我要带你们去稻田捉害虫,好吗?来,出发啦!(小蜻蜓音乐起,幼儿学教师做小蜻蜓飞的动作。)
教师带领幼儿进场后转一圈坐在位置上。
2.无意间发现虫子。
师:(出示稻田图)呀,这块稻田真漂亮,黄灿灿的稻子长的多好呀!
师:咦!这边的稻子怎么怎样乱?(有虫子)
师:让我们来看看到底怎么了,(出示隐藏在稻田里的害虫)原来是虫子在捣乱。
3、认识虫子。
师:这条虫子长的怎么样?(长长的、有一个个圆圈、一节一节的……)
师:这条虫子一节一节的,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我们就叫它“六节虫”。(教师出示数字“6”贴在黑板上)
师:“六节虫”很厉害,大家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来对付他们好呢?
幼儿讨论回答。
老师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得办法真多,现在妈妈就来教你们怎样消灭“六节虫”。
4、学习捕虫本领。
师:(教师拿出灭虫武器——刀)这是消灭“六节虫”的专用武器,看我的。(教师用刀将虫子一分为二)
师:我的刀砍在虫子的那里?把虫子分成了几段?(两段)左边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右边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边讲边出示数字)
师:这是我捉到的第一条“六节虫”,现在我它把分成的两段数字记录下来,这样别人一看就知道,我捉了一条虫子。
师:“六节虫”被我的刀砍在第一节分成两段死掉了,还可以砍在虫子的那里,虫子也会变成两段死掉呢?
师小结:看来只要把“六节虫”砍成两段它就会死掉。小朋友要把每次捉到的虫子怎么砍的记录下来,看谁砍的方法最多。
5、尝试捉“六节虫”
师:在后面的稻田里还有许多的“六节虫”,能干的蜻蜓宝宝跟着妈妈一起去捉害虫吧!
幼儿自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师:宝宝们,回家啦!(组织幼儿坐回原来位置)
6、交流捉虫经验
师:宝宝们,你们都捉到虫子了吗?谁来告诉我,你是怎样捉到的?
提问:(1)你砍在第几节?(2)分成了几和几?(3)6可以分成几和几?
幼儿讲述教师演示,教师相应摆出“6”的分解式,重复的去掉。找出记录方法——有序排列。
教师小结:6有5种分法,6可以分成1和5,6可以……
7、游戏《给蜻蜓宝宝送虫子》
师:我收到昆虫医院的一封信,说有许多的蜻蜓宝宝生病了,正在住院,想请你们给生病的蜻蜓宝宝准备晚餐。你们愿意吗?
一只蜻蜓宝宝一天只能吃6只虫子,早上已经吃了2只,晚餐还要吃几只虫子?6可以分成2和几?
8、结束
师:宝宝们今天学到了新本领真能干,现在我们飞回去,休息一会儿吧!
24、大班数学教案《小水兵军工厂》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观察、比较中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并能够拓展。
2.能与同伴共享材料。合作完成操作任务。
3.借助情境导人,激发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教学重点
发现物体排列的规律,并进行拓展,设计出新的规律。
教学难点
与同伴友好协商,共同设计新的排列规律。
活动准备
1.丰富幼儿有关军舰的知识,海军制服一套(供“厂长”穿着)。
2.小水兵军工厂场景:用纸板制成隔断,将活动场所划分成六个区域,代表六个工作车间。
海魂衫车间:配备游戏桌、椅,海魂衫(范画和底板),油画棒;
栏杆车间1:配备游戏桌、椅,用KT板制成军舰底板(同游戏桌大小一致),制作一般的栏杆(有规律排列),栏杆材料(彩色木棒);
栏杆车间2:配备游戏桌、椅,用KT板制成军舰底板(同游戏桌大小一致),栏杆排列样本5张(AB、ABB、ABC、AABB、ABCC规律),栏杆材料(用各色瓦楞纸剪成的栏杆);
军舰装备车间:用KT板制成航空母舰造型,小型飞机和大炮卡片若干;
铁锚铁链车间:配备游戏桌、椅,制作好的铁锚,彩色回形针(当铁链);
彩旗车间:用包装绳将车间拉成军舰外形,配备红黄蓝绿四色彩旗、胶棒。
活动过程
1.情境导人,激发幼儿参观军工厂的兴趣。
(1)师: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小水兵军工厂已经同意让我们去参观了,现在我们就一起过去吧。
(2)厂长:欢迎小水兵们来参观我们的军工厂,快请进。
(3)厂长带领幼儿参观军工厂的各个车间。
(进入军舰护栏车间)师:看看军舰护栏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彩色木棒)有几种材料?(长短两种)
用同样的方法介绍铁锚铁链车间、彩旗车间、航空母舰装备车间、海魂衫加工车间,引导幼儿发现样品或半成品的排列规律。
2.组织幼儿谈话,介绍小组活动。
师:小朋友们已经学过排列物品,今天我们也来当小水兵,参加军工厂的生产劳动,愿意吗?
厂长:老师,他们能行吗?我们的要求可高了。
师:那你给我们说说看,有什么样的要求?
厂长:(出示海魂衫)比如制作海魂衫,必须做成这个样子的。(AB规律)
师:这件海魂衫是一道蓝一道白交替排列,小水兵们会做吗?
厂长:(出示栏杆材料)这是给军舰安装栏杆用的,有一艘军舰已经安装了一半,看看是什么规律?(ABB)要按照它的规律接着安装下去。另一艘军舰还没开始安装,这里有几个样本,可以从中选择一种样本进行安装。
师:这么大的军舰一个人做太慢了,大家可以怎么办?几个人一起安装时要注意什么?(要先商量好排列的规律)
厂长:还有这艘航空母舰,需要在上面装备飞机和大炮。
师:这个要求让我们的小水兵来说说看,飞机和大炮应该安装在哪儿?(十字标记处)该怎样排列呢?(幼儿自己设计规律)
厂长:(出示铁链、彩旗)铁链和彩旗要求用你们自己设计的规律来排列,你们会做吗?
3.幼儿自选操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1)制作海魂衫(AB规律),操作要求:独立操作,必须按蓝白相间的规律涂色。
(2)给军舰安装栏杆(半范例ABB规律),操作要求: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按照已安装一半的栏杆的规律接着安装。
(3)给军舰安装栏杆(样本为AB、ABB、ABC、AABB、ABCC),操作要求: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商定选择其中一种样本给军舰安装栏杆。
(4)装备航空母舰(自己设计规律),操作要求:独立操作,按自己设计的规律进行装备。
(5)穿铁链(提供六种颜色的回形针,自己设计规律),操作要求:独立操作,按自己设计的规律穿。
(6)挂彩旗(提供四色彩旗),操作要求:与同伴两两合作,共同设计排列规律,并按规律悬挂彩旗。
重点指导:挂彩旗、穿铁链,与同伴友好合作,用多种规律进行排列。
4.交流不同规律的排列模式,拓展幼儿的思维。
师:哪些小水兵玩了挂彩旗、穿铁链的活动?说说看你们是按照什么样的规律挂的、穿的?有没有跟他们不一样的?
师:厂长,你看我们的小水兵做得怎么样?
厂长:太棒了,谢谢小水兵帮我们完成了任务。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25、大班数学教案《小矮人上楼梯》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愿意跟着老师一起进行10以内的唱数活动。
2.能按正确的顺序唱数1-10。
3.能合着身体动作有节拍地唱数。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学具:小矮人指偶,卡纸制作的10步阶梯。
活动过程:
一、游戏:小矮人上楼梯
1.老师操作纸偶讲故事:
小矮人很想爬到高高的楼梯上去玩玩,看看上面有什么。小矮人一边爬楼梯一边有节奏地唱数:12345,678910。小矮人爬到了10步高的楼梯上,他高兴得跳呀跳,向小朋友们挥挥手。
2.请幼儿用手点桌子或身体某部位,老师操纵小纸偶,师生一起有节奏地学小矮人唱数,反复唱数几遍。
3.幼儿操纵小指偶玩上楼梯唱数游戏。教师观察幼儿唱数的情况,能否按正确的顺序唱数,是否有节奏,手口能否配合一致等。对不能正确唱数的幼儿老师可操作教具同小朋友一块玩游戏,带领幼儿唱数。
二、音乐游戏:《十个小矮人》
1.请十个小朋友当小矮人。老师一边唱一边轻轻摸小朋友的头。边唱歌曲《十个小矮人》。
2.十个手指头当做十个小矮人,一边唱一边伸出手指头。
三、户外游戏:小朋友上楼梯。
带小朋友到教室外楼梯处,边上楼梯边唱数。
活动反思:
这是一个数前教育活动,目的在于让幼儿熟悉10以内各数词的顺序。在幼儿学习点数之前,首先要学会按照顺序念数词,为幼儿正式学习数数打下基础,这种唱数活动常常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比如:一边走路、或者上楼梯,一边和孩子念数词;通过儿歌进行唱数练习,如《上山打老虎》等。当然,也可以组织一些典型的游戏活动,有目的地对幼儿进行强化训练。上面这个教学活动就是一个典型的唱数练习活动。在组织这个活动是要注意三点:
(1)趣味性。整个活动以游戏的口吻贯穿,使活动充满趣味,这样才能激发两岁多到三岁左右的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以动作伴唱数。在唱数的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幼儿做各种不同的动作伴随口头唱数,这样有利于幼儿从口头数数逐步发展到按物点数。
(3)注意练习的密度。老师要少讲,幼儿要多练,变换不同的形式,不断地练习。
26、大班数学教案《简单的统计》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乐意与同伴交流学习过程,体验同伴互助的快乐。
2.初步认识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学会用统计的方法认识事物(事件)。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数据。
活动难点:
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和感受统计的过程,体验从实物分类整理到表格统计的过程。
活动准备:
动物面具四个、水果图片四个、统计表、方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了解统计
1.教师:昨天,老师收到了森林国王的一封信,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参加他们的化妆舞会,你们想不想去呀?不过我想看看男孩子多还是女孩子多。<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你们有什么办法能一眼就看出来吗?请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2.幼儿自由讨论,交流方法,推出一种方便又快捷的方法。(引出统计图,初步了解统计图)
3.小结:原来这个统计图可以又快有准确的看出男孩多还是女孩多。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教师:在舞会上每位小朋友都要戴上面具,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四种面具(教师出示四种动物面具,分别是:老虎、熊、兔子和青蛙),你们喜欢哪一种?
2.请小朋友们自由选择。
3.小朋友们喜欢的面具都不相同,老师不知道每种面具要做准备多少个,怎么办呀?
4.请幼儿在喜欢的面具下面贴方片,再数一数,就可以知道每种面具各有多少个了。
5.师生共同整理,教师画出统计表。
三、操作练习,巩固游戏
1.教师:舞会上还得准备点水果,那我们带上一些吧!老师准备了四种水果,请小朋友们帮助老师统计需要各种水果的数量(教师出示四种水果:苹果、桔子、梨和西瓜)。
2.请小朋友们自由选择水果,找出小组最喜欢的水果。
3.整理并完成统计表,找出大家最喜欢的水果。
小结:小朋友们,我们在舞会的准备中学习了一个很重要的数学知识——统计(板书课题),填写的表格就叫统计表,我们通过统计知道了小朋友喜欢什么面具,喜欢吃什么水果,统计的用处可真大呀。
活动反思:
在引导幼儿的学习过程中,我力图打破以往的幼儿数学学习以看和听为主,而操作大多是为了验证老师传授的知识;打破孩子们意识中“教师是知识的来源”、“教师是真理的化身”,让孩子们通过动手动脑,面对真实,与真实接触,探索解决问题,真正接触到数学知识。在幼儿探索和尝试的过程中,力图让幼儿更多地通过真实的问题情景产生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需要,并且亲自实践,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高,在十分生活化的情境中反复体验了统计的乐趣和意义。
27、大班数学教案《小猴子摘桃子》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我所带的班级是小班,孩子们最喜欢听故事。在设计课时,我特别选用孩子们熟悉的猴子,桃子。我发现孩子们兴趣很高,并且愿意参加到活动中。戴上头饰后有的孩子居然也像小猴子一样蹦跳着。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一和许多的关系。
2、知道“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一个一个合起来就是“许多”。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一和许多”及他们的关系
活动准备
1、课前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2、磁性教具:小房子一座,小猴子一只,许多桃子(个数与幼儿数相等)
3、小篮子一只。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语言导入:“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新故事,小朋友要认真听,我们来比一比哪位小朋友听得最认真。”
二、基本部分:
1、教师边讲述故事《小猴子摘桃子》,边演示磁性教具,帮助幼儿认知“1”和“许多”。
教师:“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座小房子(出示磁性教具小房子),房子里面有一位小主人,你们看它是谁?(出示磁性教具小猴子)。
小朋友:“小猴子”
教师:“这是几只小猴子?”
小朋友:“1只”
教师出示萝卜问:“这只小猴子在干什么呀?”(出示磁性教具桃子)。
小朋友:“摘桃子”
教师:“小猴子的桃树上有多少桃子?”
小朋友:“许多桃子。”
2、幼儿做游戏《帮小猴子摘桃子》,感知“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
教师:“小猴子很爱劳动,桃子一天天长大了,小猴子忙呀忙呀,怎么都忙不过来。它想请小朋友们来帮忙,小朋友高兴吗?”(幼儿做游戏)幼儿摘下一个桃子时说:“我摘了一个桃子。”
教师总结:“原来树上有许多桃子,小朋友你一个,我一个,一个一个摘走了,树上还有多少桃子?”
小朋友:“一个也没有了”
教师:“对!许多能分成一个一个……,一个一个摘走了就没有了。”幼儿说:“一个也没有了”
3、幼儿做游戏《帮小猴子把桃子送回家》,感知1个1个合起来就是“许多”。
教师:“小朋友帮小猴子摘完桃子,现在咱们把桃子给小猴子送回家好不好?”
小朋友:“好!”
请小朋友把桃子放进篮子里,并说:“我放上一个桃子。”
教师:“篮子里现在有多少桃子?”
小朋友:“许多桃子。”
总结:“一个一个合起来是许多。”教说:“一个一个合起来是许多。”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朋友今天帮小猴子摘桃子,并帮它把桃子送回了家,小朋友们累不累呀?”
小朋友:“累。”
教师:“天也快黑了,咱们也该回家休息了,小朋友和小猴子再见吧!”
小朋友:“小猴子再见!再见!”
放律动音乐让幼儿学小猴子跳蹦出教室。
教学反思
首先,在选课上,我认为这节课比较简单,就围绕(一和许多),(.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真的上课了,我发现孩子虽然兴趣很浓,上课一直能跟随老师的教法,但我还是觉得做得不够,比如说我的活动设计的有一点单一,就围绕这么一个故事,还有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时候没有给孩子初步的一和许多的概念,孩子的掌握效果不是很好。
其次,在上这节课上,我刚开始的语速适中,声音柔美,但当孩子的兴趣过浓,课堂显得没法控制时,我的声音就有一点大了,语速也有一点快。
通过这次示范课,我发现自己的教学设计上问题还真是不少。选材还是满足不了孩子,过于单一,缺乏创新精神。以后一定更加努力。
28、大班数学教案《有用的统计》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统计物品,提高计数能力。
2.认识并掌握条形统计图的计数方法,知道用条形图进行统计更清楚。
3.感受统计给生活带来的帮助。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记录纸每组两份,每份4张;记号笔
2.4个橱子内摆放4种物品:文具、食品、水果、玩具。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幼儿初次合作,分享统计结果。
1.交代任务,进行记录。
师:“又到了超市需要进货的时候,请你们来帮经理统计每个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
幼儿分组统计商品并记录,教师指导。
2.交流分享统计结果。
师:“请一个小朋友来介绍,你统计的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你们是用什么办法记下来的?”
小结:你们用了数字、表格、画点点的办法,知道了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有多少。<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可是不能很快看出哪种商品最多,哪种商品最少。
二、尝试用条形图涂色的办法进行第二次统计,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1.介绍条形统计图和记录方法。
师:这也是一个统计图,叫条形统计图。有横坐标和纵坐标,横坐标下代表统计什么东西,纵坐标上的刻度代表统计的数量。如果统计出来苹果有2个,那么就画两个格子。
2.师幼共同完成一份条形统计图
3.再次统计,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师:货架上有几种商品?哪种最多?哪种最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小结:用条形图统计,能够很快地知道货架上哪种东西最多,哪种东西最少
4.引导幼儿根据统计结果确定进货商品。
三、观看课件,激发兴趣,拓展生活经验
师:在我们生活中,很多时候还会用到统计,能帮助我们解决更多更复杂的问题。我们来看看,还有什么时候会见到统计图。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29、大班数学教案《找相同》
活动目标
1、复习6—10各数的组成,能正确地记录分合方法,并将重复的记录去掉。
2、会看一组分和记录读出两组分合记录。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主动地回答问题。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学过6-10的组成
2、物质准备:记录纸和笔、操作用书
活动过程
一、复习10以内各数的组成
1、师:我们已经学会那些数字的组成?它们各有几种分法?是哪集种呢?
2、请2-3名幼儿自主选择一个总数,介绍它的分合方法,教师进行记录,师幼共同检查。引导幼儿说说这些分合记录是有序还是无序的?按什么顺序记录的?
二、找相同
1、师:看看谁的眼睛象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能发现9的分法中有相同的吗?
引导幼儿找出相同的分法,如9和 9
∧ ∧
4 5 5 4
2、师:9有8种分法,其中许多是相同的,我们把这些相同的分法去掉一个
3、引导幼儿去掉相同的方法,然后观察发现记录结果少了,更方便看了。
4、引导幼儿看一种记录读出两种分合方法,!出自:快思老.师!使幼儿感受到,虽然记录少了,但分法没少,可以看一种记录就想到两种分法。
5、再出示一组幼儿的组成记录单,请幼儿比赛找到相同的,并去掉相同的。
三、幼儿操作活动
1、找相同
观察数字组成记录单,圈出相同的分合式,读一读其他分合式的两种分法。
2、组成填空
请幼儿先读一读总数,在看一边的部分数是几,想一想缺少的部分是几,在方格上填上该数字。
四、活动评价
展示幼儿“找相同”记录单,请大家看一组记录说出两种分法。
30、大班数学教案《比较面积大小》含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习用数图形的方法,测量面积,比较面积大小。
2、培养幼儿主动探索、尝试的精神,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3、培养幼儿耐心、细致的品质。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1、画有坐标点和花园的作业纸每人两份;铅笔、橡皮每人一份
2、正方形图形若干;小动物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出示小猪)小猪在这块土地上建造了一个大花园,(出示花园)老师要来做回设计师,帮小猪把这个花园打扮的漂亮一些。
二、学习活动小朋友,花园铺好了,漂亮吗?那么这个花园有多大呢?不知道了吧!那么老师再问你,这个花园有多少个正方形合起来那么大呢?
1、小朋友点数正方形(默数)
2、师幼齐数(老师一个个拿下来数)
3、小结:用什么方法不容易出错小结:这个花园有18个正方形合起来那么大。
三、引导实践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知道了花园的大小(数正方形)可是这样一个一个的放上去,再一个一个地拿下来数是不是太麻烦了。你们还有其他更简单更方便的办法吗?
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小鸡、小兔、小猴、还有小羊的花园,我们来试试算算他们的花园都有多大?
1、幼儿尝试。通过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得出花园的面积有多大?并把结果记录在()里。
2、讨论、交流
a你算的花园有多大?你用什么好办法知道的?
b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才不容易出错?
c你觉得谁的办法最好?(做标记、标数字)3、再次尝试:用一边数一边做记号或标数字的方法,准确得出花园的大小。
4、总结:原来他们的花园虽然形状不一样,可是他们的大小都一样。
四、比较大小小兔和小公鸡看到小动物们都设计了一样大小的花园,又给自己的花园做了修改,还铺上了漂亮的颜色,你们想不想看看?(.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教师出示两个相同个数三角形、不同个数正方形的花园)可是他们却吵了起来,小兔说:“我的花园大。”小公鸡说:“我的花园才大呢!”小朋友我们来给他们帮帮忙,到底他们俩的花园谁的更大一些呢?
1、说说两个花园与刚才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多了三角形)
2、那我们用什么方法呢?(分别数出正方形的个数和三角形的个数填在相应的()里
3、幼儿猜测谁的面积大
4、教师验证结果。老师将正方形和三角形拿下来,放成上下两排做对比,得出小公鸡的花园要比小兔的花园大。
5、给小公鸡的花园打上★★,给小兔的花园打上★。
五、幼儿练习(引导幼儿算出正方形和三角形个数都不一样的花园面积)小公鸡得知了这个消息后,可不服气了,它又悄悄地在自己的花园上加了两个三角形,它想:小兔只比我多了一个正方形,现在我比你多两个三角形,这回我的花园肯定比小白兔的大了!小朋友,小公鸡的花园真的比小白兔的大吗?请你们赶紧仔细想一想。
1、幼儿回坐位操作练习后猜测大小
2、教师引导得出结论(引导幼儿得出两个三角形的大小等于一个正方形的大小)
3、给小兔也加上一个五角星。
六、活动延伸
小朋友,你们知道两个正方形和四个三角形谁大谁小呢?明天告诉你们自己的老师好吗?
活动反思:
今天的活动主要是引导孩子认识“〉”和“〈”,能准确区分“〉”符号和“〈”符号。整个活动的层次比较清晰,孩子通过观察、比较认识了“〉”和“〈”,通过老师的引导以及操作的过程,大部分孩子能正确区分符号,并能准确的在两个数字中选择符号,虽然孩子能进行区分,但在表达上有些孩子会出现读错现象,主要是对符号的认识还不够,我将在区域活动中进行个别辅导及帮助,让孩子在正确区分的基础上并能掌握正确的读法。
31、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农庄小统计员》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会分类记录"9"以内农庄里的农作物和动物数量,认识统计表。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统计,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教具:农庄动物、蔬菜ppt,填有答案的蔬菜统记表ppt。种子统计表1份;
2、学具:每人一份种子、动物记录单,动物统计表每小组一份,农家菜园记录、统计表作业单每人一份;4个篮子里装有白果、花生、蚕豆、黄豆种子(数量在9以内),一次性杯子每人一个、记号笔每人一支,农庄小小统计员奖牌若干。每张桌上贴有水果标志2份。
活动过程:
一、农庄收种子,探索统计的方法
1、设置情景,"农庄里收获了许多种子,王爷爷不小心把种子混在一起了,今天我们学做农庄小统计员帮助王爷爷把种子分一分,记一记。"
2、初步了解统计的方法。
出示种子统计表,引导幼儿观察、认识统计表。明确统计时要找到相应的标志,在它对应的格子里记录数字。
3、师幼共同完成种子统计表。
二、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记录,小组合作完成统计表
1、幼儿观看农庄小动物ppt,初次尝试记录小动物数量
2、小组分工合作记录动物数量。
讨论:有什么方法把这么多动物又快又对的记录下来?教师引导幼儿小组合作记录小动物。
小组商量,幼儿自主选择统计的小动物。
观看ppt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记录,交流分享记录的方法
3、小组合作统计农庄里的小动物。
4、师幼共同检查每组统计情况。
三、独立完成蔬菜统计小统计员们,你能一个人独立的统计农庄里其它物品吗?"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那我们挑战一下吧!统计的又对又快、细心认真的小朋友活动后将颁发"农庄小统计员"奖牌。
1、幼儿观看农家菜园ppt。
2、教师提出比赛的要求。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自主评价统计表四、颁发奖牌,结束。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大班的数学活动,这节活动有30名幼儿参加,分成三个小组,每组10人。第一个导入图片环节,动物是由不同形状的图形组合而成,每个图形外边框是不同颜色沟边,图形本身是白色,这样从视觉上很清晰的观察到每个图形。活动一开始,幼儿兴趣浓厚,每当提问某种图形有几个的时候,孩子们都争先恐后,有的幼儿伸出手指头,有的站起来,都抢着争当第一个说出答案的人。到了操作环节,幼儿自选一幅图片进行按两个特征统计。体现了孩子的自主性,满足了孩子的不同需求。在操作中,孩子们很认真的观察统计,因为提供的图片都是孩子们喜欢的图案,如机器人、小公主等等。在最后和幼儿一起检验结果时,有的幼儿还在低头统计着。可见孩子们很喜欢这节活动。大家参与的兴趣很高,到最后都完成了统计,虽然有的幼儿的统计结果不对,当得知漏数时,孩子们脸上认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表情,是那么美好。
32、大班数学教案《招聘售货员》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操作活动学习按群计数。
2、能与同伴友好地进行数学游戏,能采取轮流、协商等方法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
活动准备:
5个文具店,文具用品若干、5个进货筐、记录纸。摆放图示一张、五角星贴纸若干
活动过程:
1、招聘售货员。
——我们班开了很多文具店,我是经理,我要为文具店招聘一些售货员,你们愿意来招聘吗?售货员要有什么样的本领呢?一要会又快又准确地统计商品;二要会整齐地摆放商品;三就是要学会友好地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我们一共有5个文具店,每个文具店需要3个售货员,请你们3个3个手拉手,自由组合,就坐。
2、第一次统计,学习2个2个点数。
——文具店里到底有哪些文具用品,有多少呢?现在就要请小售货员们互相合作去统计一下,先想想怎样合作?
——提出点数要求:原来我们都是1个1个去数,想想除了这样数,还可以怎么数呢?你们可以看看这些文具用品都是怎么摆放的,你找一个又快又简单的方法去数。
——幼儿统计记录,教师有意识地倾听幼儿点数,指导幼儿2个2个数。引导先统计完的小组学习自己验证。
——交流:你们文具店的商品有多少?你们是怎么数的?
——教师总结:2个2个数以后又快又简单,可以节省我们很多时间,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3、进货、摆货。 ——经理发现我们文具店的商品已经卖掉了不少,有的已经空了,所以我要去进货了。
——出示5个货筐。这些货要怎么放进去呢?原来是两个两个放,有没有其他的方法了呢?
——出示摆放图。这张图能看懂吗?表示什么?
——提出摆放要求:按照图示摆放;互相合作。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验证摆放的是否正确。
4、第二次统计,学习各种点数方法。
——进货后文具用品又有多少了呢?我们又要进行第二次统计了。.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这次统计时想想你可以怎么数了呢?
——幼儿统计记录,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幼儿运用各种方法点数。
——交流:你们文具店的商品有多少?你们是怎么数的?
5、特殊的奖励。
——今天经理发现我们这些来招聘的小售货员每一个都很聪明能干。我宣布,你们全部被录取了。而且今天我们的客人老师还有一份特殊的奖励呢,就是五角星贴纸,请每个小售货员去找一个客人老师,用各种方法数一数你的五角星有几个,然后告诉客人老师。
活动反思:
按群计数就是计数时不以单个物体为单位,而是以群体(物体群)为单位。幼儿按群计数的能力不是突然产生的,而是在熟练掌握10以内数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今天的数学活动我们就和小朋友一起学习了按群计数的方法,孩子们懂得了计数还可以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或十个十个地数……不过对部分幼儿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
33、大班数学教案《小银行》含反思
设计背景
现在大部分孩子,不会理财,乱花钱。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经验感知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尝试运用不同策略进行10元以内人民币之间的兑换。
3、能自主结伴三至四人开展小银行游戏。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运用已有经验感知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尝试运用不同策略进行10元以内人民币之间的兑换。
活动准备
个人操作材料人民币替代玩具,同色数卡5两张、2五张、1十张同组幼儿玩具不同色教具……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人民币若干,大数卡,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投影各面值钱币,引导幼儿认识各种人民币。
教师提问:你们认识这些钱吗?这些钱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它们分别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知道的?
比这小的钱币还有什么?
小结:
我们中国只有1、2、5,10、20、50,100这几个数字面值的钱币。不管你要多少钱都要由这几个数来组合。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10以内面值钱币支取的不同策略。
教师提示:
我们来玩小银行游戏,你们做银行职员,老师来取钱,试试看你们能否让顾客满意。
游戏形式:
教师出数卡,表示要取多少钱,幼儿用自己的操作材料在面自己前摆放。[.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你用哪几张钱币组合成顾客想要取的钱数?
(1) 引导幼儿观察同伴间有没有不同方法,正确吗?
(2)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玩具摆出不同的取钱策略。
(3) 同组幼儿讨论摆放出各种不同的取钱策略,越多越好。
3、幼儿自主结伴三至四人开展小银行游戏。
教师提示:
下面我们来开银行,我们自由组合三到四人,玩具合并在一起,银行柜台可以用桌子或椅子来代替,场地和角色大家商量,可以轮流做银行职员和顾客。
游戏形式:
幼儿分组,自主游戏。
教师指导:
(1)对能力强的幼儿,启发他们分类整理钱币,以提高操作效率。
(2)在玩具充足的情况下,鼓励幼儿尝试10以外的取钱额度。
4、总结讲评。
(1)宣传教师指导中幼儿成功的尝试。
(2) 鼓励幼儿在今后的游戏中大胆运用和尝试。
教学反思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选题,钱币虽然不是幼儿每天要接触的东西,但是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设计这样的活动,能有计划地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启发和引导幼儿尝试把所掌握的简单数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游戏之中,不断丰富经验促进能力提高。但是原活动的设计并不令人满意,原因一,活动形式的设计以个别演示、集体讨论、自己记录的方式,游戏性不强不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操作活动以个人书面的形式,教师不能快速有效给予帮助,也将影响教学效果。原因二,探索钱币的不同兑换策略,限定兑换7元钱,过于死板,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发挥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同时以数字、符号等方式记录策略,增加了幼儿的思维难度,也没有考虑幼儿间个体的差异性。
34、大班数学教案《旅游统计表》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通过交流国庆出外旅游的情况,激发幼儿对旅游景点的向往,培养幼儿(幼儿食品)热爱祖国的情感。
2、 对已有的简单资料进行汇总,学习用最初步的统计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
1、 前一阶段都在进行“我是中国人”的主题活动。
2、 国庆放假以前发过一张旅游去的统计表,国庆过后资料已回收。
3、 前一次活动中幼儿对去过的地方进行过交流,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旅游景点。对每一个旅游景点都统一了标记。
4、 幼儿操作用的统计表、笔等。
活动过程:
一、 问题讨论,集体探索
1、 提出问题:今年国庆节,很多小朋友都跟着父母外出旅游去了。隔壁班的老师问我,你们班到底有几个小朋友出去了,有几个人没去?都到哪几个地方去过了?去哪个地方的人最多?我一下子回答不出,小朋友,你们帮帮忙,你们能帮我算一算吗?
2、 展示幼儿有关旅游去的绘画作品以及交来的表格。告诉幼儿凡是旅游去的孩子都交来了一张表格,请幼儿用自己的办法统计。(1)逢双数(2)5个5个数(3)逢单数(4)6个6个数(5)一个一个数
3、 我们班共有35个小朋友,外出旅游的有26个,那么没有出门的有几个呢? (1) 减一减(2)数用来表示没去的人的花片等
4、 26个出去玩的小朋友当中,有的去的地方是一样的,那么26个人一共去了几个地方?去哪个地方的人最多?(1)教师出示空白统计表格。告诉幼儿小格子里表示旅游景点,用标记表示,大格子里用画勾的方式统计去过的人数。(2)按着顺序统计,从第一张第一个景点开始统计,再一张一张往下。(3)统计人数时,也要挨着顺序往下找,有1个人打一个勾。(4)不重复景点,也不重复人数。
5、 观察得出结论:一共去过18个地方,到杭州去的人最多。。屈,老师.教案.网出处。验证:看一共有几个勾,是否是26个?
二、 提出问题,小组积累资料
1、 现在我想知道,我们在座的小朋友中,弟弟朋友一共去过几个地方?去哪个地方的人最多?妹妹朋友一共去过几个地方?去哪个地方的人最多?
2、 分成弟弟组,妹妹组,分别把自己旅游去的景点和弟弟妹妹的标记做出来,分别帖到两块黑板上去。
三、 个别探索,集体交流,了解统计小方法
1、 弟弟拿着表格,统计妹妹去过哪几个地方,去哪个地方的人最多?
2、 妹妹拿着表格,统计弟弟去过哪几个地方,去哪个地方的人最多?
3、 两个两个交流检查,看统计结果是否一样。
4、 小组绘制成一张大统计表。
5、 交流弟弟组和妹妹组的统计结果。若发现不同答案,则及时寻找原因:景点重复记或去过的人重复统计等。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35、大班数学教案《人民币里的小发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索的方式进一步了解人民币。
2.在仔细观察、比较中发现人民币里的不同与相同之处。
3.在讨论交流中,感受人民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课件、字卡、人民币若干。
【活动过程】
一、看看说说人民币
(一)谈话活动,引出话题人民币
师:“昨天我去超市买东西,看见一个人拿了罐饮料,刚想打开喝的时候,售货员阿姨急忙上前阻止了他,这是为什么呢?”(没有付钱)
师:你知道钱还可以用来干什么?
(幼儿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说)
(二)认识人民币
1.师:“在我们生活的很多地方都要用到钱,看来钱真的很有用,看看我的钱包里有哪些钱?”
出示人民币(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
2.根据一定的规律给钱排排队,请个别幼儿操作
师:这么多钱,让我们来给它们排排队吧。你想给它们怎么排队?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别的吗?”(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规律)
(三)认识字宝宝:“钱”“人民币”
出示“钱”的字宝宝“它们都是钱,其实除了钱这个名字以外啊,它们还有另外的名字,有谁知道?”(出示字卡,人民币)
二、比比说说人民币
(1).观察游戏“局部小推测”
(2)人民币的相同之处
1.师:这么多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我们找出了很多不同,它们有一样的地方吗?请幼儿自主观察,鼓励幼儿说出一样的地方。
2.教师小结:原来每张人民币上都是长方形的,上面的文字“中国人民银行“、国徽都是一样的,小朋友的眼睛真厉害。
三、人民币背后的小秘密
1.师:那人民币的背面是怎样的呢?它和正面一样吗?(幼儿观察,发现其中有图案)
2.ppt出示人民币背面各种不同的风景。
师:“原来人民币背面还藏着这个小秘密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5元——泰山,10元——长江三峡,20元——桂林山水,50元——布达拉宫,100元——人民大会堂,并做简单介绍)
3.师:“原来人民币的背面还藏着我们祖国各地的美丽风景呢。
“小朋友们仔细看,人民币上还有这么多细微的地方不一样呢。刚才小朋友都发现了,那现在你们都认识它们了吗?”
四、认识“特殊”的钱。
1.师:“听!这是什么声音?(硬币)原来是硬币的声音。瞧,这是什么硬币?这些是钱吗?”
(区分硬币和纸币)
2.教师小结:“对,它们也是钱,虽然它们是小小的,不起眼的硬币,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些硬币也是必不可少的。”
五、看不见的人民币
1.师:前几天老师想去超市买东西,可是我忘了带钱,只带了张银行卡,你觉得我能买到东西吗?
2.小结:“原来刷卡也能买到东西。”
延伸活动:找找人民币上的其它秘密。
——师:“今天我们发现了人民币正面和反面的一些秘密,那它还有秘密吗?今天太阳出来了,等会我们一起到太阳底下把人民币竖起来瞧一瞧,看看还会有其它秘密吗?
36、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小小统计员》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学习用统计表按图形的两个特征统计图形数量。
2. 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3. 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4.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各种几何图形卡片若干。
2. 大象、小鸟、鱼、乌龟、图片。
3. 统计表图一、图二、铅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用图形拼搭的小动物,激发兴趣。
师:今天有小动物来和我们做游戏了,看看谁来了(鱼、小鸟、小鸡)?(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这些小动物身上藏着什么秘密呢?(都是用图形拼成的)都用到了哪些图形?分别用了多少呢?
二、学习用统计表统计几何图形数量。
1. 出示乌龟图片,幼儿尝试用各种办法按形状记录每一种图形数量。
2.出示统计表(图一),指导幼儿按照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的顺序和方法,学习按形状统计出乌龟图案中每一种图形的数量。
3. 幼儿尝试用各种办法按形状、颜色记录乌龟每一种图形数量。
4. 出示统计表(图二),学习按形状、颜色统计乌龟图案中的图形数量。
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用统计表统计乌龟的图形数量,统计时要仔细观察,从上到下,或者从左到右的顺序统计,不容易出错。
三、幼儿操作,能用统计表按图形的形状、颜色统计图形数量。 为每组幼儿提供小动物图片3幅及统计表(图二),幼儿自选图片进行统计。
四、师幼一起对统计结果进行检验。
五、结束。
师:今天小朋友们表现真棒,我们学习了用统计表按形状、颜色对图形进行统计,而且小眼睛观察的仔细认真,学会了有序地观察。老师还有一些图形图片,小朋友可以自己进行拼搭,并用统计表统计。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大班的数学活动,这节活动有30名幼儿参加,分成三个小组,每组10人。第一个导入图片环节,动物是由不同形状的图形组合而成,每个图形外边框是不同颜色沟边,图形本身是白色,这样从视觉上很清晰的观察到每个图形。活动一开始,幼儿兴趣浓厚,每当提问某种图形有几个的时候,孩子们都争先恐后,有的幼儿伸出手指头,有的站起来,都抢着争当第一个说出答案的人。到了操作环节,幼儿自选一幅图片进行按两个特征统计。体现了孩子的自主性,满足了孩子的不同需求。在操作中,孩子们很认真的观察统计,因为提供的图片都是孩子们喜欢的图案,如机器人、小公主等等。在最后和幼儿一起检验结果时,有的幼儿还在低头统计着。可见孩子们很喜欢这节活动。大家参与的兴趣很高,到最后都完成了统计,虽然有的幼儿的统计结果不对,当得知漏数时,孩子们脸上认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表情,是那么美好。
37、大班数学教案《图形分解与组合》
活动目标
1、感知几何图形之间分解与组合的关系,探索图形组合方式的多样性。
2、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探索的结果。
3、积极参加数学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重点难点
操作探索图形组合方法的多样性。
活动准备
1、教具:地砖、地板、黑板若干块
2、学具:人手8张操作板、记录纸、铅笔
3、经验准备:有分工与记录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观察“地砖”的外形特征。以故事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小白兔开了一家装修公司,需要招聘铺地砖的工作人员呢!他说只有最会动脑筋的孩子才能成功,你们要不要试一试?
出示图1——8张地砖,引导幼儿认识、观察、比较它们的外形特征。
师:这些就是用来铺地的地砖,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观察地砖形状、颜色、数量、方向等特征。)
小结:他们的颜色、形状、方向、图形数量都不同,并且有的图形相同,但是方向是不同的!
二、运用已有经验尝试进行图形的匹配与转换(小猫家的地板)
1、出示地板小猫家的地板,引导幼儿观察地板上的阴影部分,选择合适的地砖进行匹配.
师:这是小猫家需要我们铺地砖的地板,黑色的部分表示可以铺地砖的空位,仔细观察地板上空位的形状,找找看第几号地砖铺进去后,不多不少刚刚填满。(请个别幼儿操作)谁愿意来试试!
2、验证操作结果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地板铺好了吗?是不是不多不少刚刚填满呢?
小结:要观察地板空位与地砖的形状、方向是否匹配,这样我们才能又快又准确地将地板不多不少刚好铺满。
三、感知不同的图形可以组合成一个新的图形(或大图形分割成其它的小图形)
1、出示小狗家的地板,引导幼儿观察。
师:看看小狗家的地板的空位有什么不一样?需要放入哪些地砖,能让这些空位不多不少刚好铺满。
2、幼儿操作、分享、验证。
操作要点:用两块不同形状的地砖进行多种组合,填满地板上的空位。
师:谁愿意来分享一下自己的方法?
师:首先,我们来看看A组的方法是2、4和5号组合起来的,你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方法呢?(依次看第二种、第三种方法)
(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1、没有将地板空位铺满;2、出现地砖重叠的现象;)
小结:这一次是用不同形状的地砖进行组合铺满了地板上的空位,所以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还可以完成更复杂的铺地砖任务。
四、通过探索了解图形组合的多样性(小猪)
氛围的营造:你们不仅要把地砖不多不少刚刚铺满地板的空位,而且还要想出多种组合的方式,比比看最会动脑筋。
1、出示小猪家的地板
师:“小猪说这就是我家的地板,你们要把想到的不同组合的方式记录下来哦!看看你们在三分钟内有多少图形组合的方式”。
2、幼儿两人一组合作操作
指导重点:图形的多种组合方式
五、分享验证
1、教师将幼儿最后一次操作的结果贴在黑板上
师:我们来看看你们的方法是几号和几号组合起来的,你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方法呢?(依次看第二种、第三种方法)
2、小结
师:每一组地板上的空位都是一样的,我们能通过操作发现这么多种不同的组合方式来将地板铺满,也许不止这几种组合方式,小朋友们下来还可以继续和好朋友一起寻找。
3、结束部分
师:今天你们的表现真的很棒,小兔经理决定将你们都录取了,恭喜你们!
活动总结
通过这个活动,大部分幼儿能利用教师提供的操作材料进行感知几何图形之间分解与组合的关系,探索图形组合方式的多样性,个别幼儿在操作后不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探索的结果,记录不够详细,教师需多指导幼儿的记录方式。
38、大班数学教案《图形联想》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图形在孩子们现实生活中到处可见,世界上各种物体都是由各种形状和它们的变体而构成。小班的时候,孩子们就认识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当我们把各种图形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时,他们就能自发的用稚气的小手拼出很多物体,为了满足孩子们强烈的探索欲和求知欲,特设计这一活动,旨在让幼儿更好地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已经学过的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认识。
2、在了解这几种图形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能创造性地进行图形的组合拼搭。
3、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发展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套图片、胶棒、白纸、白板课件
活动过程:
(一)复习对图形的认识
出示各种图形,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小朋友回答后,贴到黑板上,教师有意识的把出示的图形组合成一副画面,让幼儿观察。现在老师变成了一个魔术师,把图形组合在一起,发生了什么奇妙的事情呢?
(二)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⒈点击乌龟。引导幼儿观察。提问:这是什么?它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⒉点击狐狸。方法同上
(三)运用图形拼搭物体
1、提供图形和图片,让幼儿尝试拼搭
2、扩散幼儿的思维与想象力,激发幼儿拼搭的兴趣
师:图形不仅可以拼搭成一个个物体,而且还可以变成不同的数字。你们觉得好不好玩?
3、幼儿尝试运用多种图片组合拼搭物体
(四)动手操作,自由想象拼搭
幼儿自由拼物体,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老师拼的不一样。
师:你们想不想像老师一样也做一名魔术师,用图形组合成各种各样的物品呢?
(五)活动评价与延伸
1、请个别有代表性的幼儿拿作品到前面,让他说出他拼的图片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并把制作理由讲给大家听。
2、教师积极评价。
3、老师鼓励幼儿用手中的图形自由组合画面,幼儿用自己的理解把这幅画编成故事讲述。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39、大班数学教案《小小理货员》
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能够仔细观察,发展观察、比较能力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通过动手操作、比较,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乐于创编新规律。
设计意图
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是有规律的,《指南》指出大班幼儿应该能发现事物的简单排列规律,并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自从实行值日生制度,发现我班孩子对一周的规律排序以及学号的规律排序等概念很模糊,所以我设计了此次活动,希望通过活动,引导孩子初步了解规律。
活动目标
1.能够仔细观察,发展观察、比较能力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2.通过动手操作、比较,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
3.乐于创编新规律。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学习abcd的排序方式
活动难点:能用替代物排列出aabc的规律
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 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小熊开了一家超市,他批发了好多好多的蔬菜水果。有一些已经摆在了货架上,还有一些还没来得及摆。
(一)出示货架1,让幼儿明白一定的规律。
1.提问:货架上有哪些水果?剩下的水果谁愿意帮小熊来摆一摆?
2.你为什么这样摆?
3.这样摆的货架整齐吗?为什么?
(二)出示货架2,让幼儿明白整齐是因为有一定的规律。
提问:1.这个货架上有哪些水果?
2.剩下的水果谁愿意帮小熊来摆一摆。
3.为什么这样摆?
4.他们整齐吗?为什么?
二、学习aabc的排序方式。
师:昨天,小熊家的超市生意特别好,很多水果都被顾客买走了。所以货架需要重新补货。
(一)出示有规律的相同种类的水果货架
引导幼儿观察货架,提问:
1.这个货架上有哪些水果?
2.顾客有没有从这个货架上买水果呢?
3.买了什么水果?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引导幼儿观察第一层:顾客有没有从第一层买水果?买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观察货架第二、三层,这一层的水果有没有人买?买了什么?为什么?
提问:1.这个货架的摆放规律和刚刚的货架一样吗?
2.那么这个货架是什么规律呢?
三、出示不同种类水果的货架,引导幼儿发现其规律。
那我们来看一看下面这个货架是不是也是这个规律呢?在发现规律之前,我们首先要将顾客买走的水果补到货架上,看看哪个聪明的小朋友可以查出来缺了那些水果。
1.出示水果货架,引导幼儿观察货架第一层。
师:小熊在货架的第一层都摆了哪些水果? 顾客有没有从这一层买水果呢?买了什么水果?你是怎么知道的?
2.引导幼儿观察货架的第二层。
提问:小熊在第二层摆了哪些水果?
顾客有没有买这一层的水果?
买了什么?你是怎样发现的?
3.观察货架第三层,你觉得第三层货架的水果有没有人买?为什么?
4.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规律和上面的水果一样吗?
小结:原来他们都是按照2个一样的和两个不一样的规律排列的。
四、用替代物替代aabc格式。
师:摆完了水果,现在我们来到了蔬菜区,小熊的要求是:必须按照刚刚摆水果的方法来摆,谁来试一试?
五、尝试创编新规律。
(一)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发现新的不同的规律。
师:老师在后面给你们准备了很多的图形宝宝,请你们按自己的想法给这些图形宝宝排一排规律,记住是跟我不一样的规律哦。
(二)分享:
挑出规律:例如aabb,aaac,aabcd等不同的规律进行分享。
活动延伸
还有很多有规律的东西,请你们在平常生活中去找一找
活动总结
活动以故事的形式为串联,巧妙地融合和数学认知,让孩子们在玩中学,符合纲要和指南的精神,同时活动过程层层递进,充分的让孩子在循序渐进的自我建构和经验提升中获得认知帮助,在活动中重难点把握适宜,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完成了活动目标。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完整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
40、大班数学教案《乘车去朋友家》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看路线图,找出最合适的路线。
2、在乘车游戏中学习8以内的加减计算。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学过8以内的加减。
2、去朋友家的路线图(如图,大图一份,小图若干。图上的粗线表示汽车行驶的路线,圆圈里的数字表示在这条路线上的公交车编号,格子数可以表示路程数。两个数字放置在一起表示这里两路车都经过,例如①③表示1路车和3路车都要经过这里。①路车是往左开的,如果想往前走就得换乘③路车)。
3、自制的标有数字1~7的钱币。
4、站牌。
活动过程
一、讨论去亮亮家的方法
师:亮亮已经好几天没来幼儿园了,你们都很想去他家看望他。今天我们就来讨论几个问题。你们准备怎样去亮亮家?如果乘公交车去,需要做些什么准备工作?
二、看路线图
1、寻找出发点和目的地。
师(出示大路线图):这是一张公交车行车路线图。你能看出我们在哪里,亮亮的家在哪里吗?
2、观察路线的走向。
师:这张图上还有些什么?你们有没有看不懂的地方?
师:你们两个两个结伴先在小图上找一找,一共有几条路线可以到达亮亮家。
(幼儿回答,教师在大路线图边上记录:①路车换乘③路车,④路车换乘②路车,⑥路车直达。)
三、选择路线
1、找出最近的路线。
师:你们认为哪条路线最近?怎样才能知道哪条路线最近?为什么?
(记录每条路线的路程并比较。)
2、找出最省钱的路线。
a、了解每路车的票价:①路车2元,②路车2元,③路车2元,④路车3元,⑥路车5元。
b、哪条路线最省钱?为什么?
(幼儿回答,教师记录每条路线的价钱。)
四、模拟乘车
1、幼儿每人拿8元自制钱币,分别站到自己选择的路线(站牌)前。
2、每辆车上有一个幼儿当售票员,一个幼儿当司机。乘客买票上车,随音乐做开汽车动作绕活动室一圈。换车时,售票员提醒乘客再次买票。
五、延伸活动
1、请幼儿想一想原来有多少钱,算一算用去多少钱,比一比谁最省钱。
2、带幼儿乘公交车去亮亮家。
活动反思:
该活动内容来自幼儿生活,“到亮亮家去”这一情景激起了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去亮亮家,乘公交车必须知道什么等问题勾起了幼儿对生活经验的回忆。在看路线图时,教师没有直接介绍,而是鼓励幼儿提问。这样不仅激发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培养了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寻找最近的路线和最省线的路线的过程中,幼儿想出了各种方法.应用了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最后的模拟乘车,让幼儿体验了乘车过程,应用了8以内加减的知识。
41、大班数学教案《糖果店的秘密》反思
设计意图
这是有关初步感知概率和统计的活动,孩子们前期听过《蜘蛛和糖果店》的故事,因此非常感兴趣,这节课通过三个步骤两次操作逐步感知概率和统计,非常有挑战性的地方在于,让孩子理解概率就是生活中可能性的大小是很困难的,但是孩子们可以理解买的次数最多的糖果就是小顾客最喜欢的糖果,喜欢的糖果下一次也最有可能购买。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概率和统计。
2、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幼儿进行大胆推理与预测。
3、愿意探索生活中事物之间的关系,体会数学活动的乐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重点难点
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幼儿进行大胆推理与预测。
活动准备
PPT、音乐、白纸足量、统计表、水彩笔、胶泥板、糖果图片、托盘、双色棉花糖。
活动过程
一、激情部分
师:小朋友们,美好的一天开始了,今天我们又会遇到什么好玩的事儿呢,听着音乐一起去看看吧。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还想和你们玩变大变小的游戏,你们想不想玩,看看谁的反应最快?准备好:大——,大——,大——,小——,哎,你们猜老师接下来会说大还是会说小?你怎么知道我会变什么?秘密就藏在糖果店的购买记录里。秘密是什么呢?一起来看。
二、激趣部分
(一)初步感知概率:猜测小顾客会买什么商品
1、师:第一个顾客叫小美,请小朋友仔细看,小美第一次买了什么?第二次买了什么?第三次买了什么?第四次买了什么?已经买了几次?其中,一共买了几次棒棒糖?几次QQ糖?哪一种糖果出现的次数多呢?
过渡语:你们猜,她第五次会买什么东西?为什么?
小结:小朋友们真聪明都猜对了,小美第五次买了棒棒糖,从她前四次买糖记录就可以看出,买棒棒糖的次数最多,次数多,下一次还买棒棒糖的可能性就大,所以下一次她最有可能还买棒棒糖。
2、师:洋洋来糖果店第一次买的是什么?第二次买的是什么?第三次买的是什么?第四次买的是?洋洋已经买了几次东西?其中,买了几次棒棒糖?几次QQ糖?几次跳跳糖?仔细观察这个记录表,猜猜第五次洋洋会买什么呢?为什么呀?还有其他理由吗?
过渡语:是这样的吗?听洋洋说话。真厉害,小朋友都猜对了。洋洋买跳跳糖的次数最多,所以他下一次还会买跳跳糖。
小结:小朋友们,哪一种糖果买的次数多,就说明他喜欢这种糖果,下一次客人也最有可能买这种糖果。买的次数越多,下一次买的可能性就越大;买的次数越少,下一次买的可能性就越小。
(二)运用概率猜测幼儿会选择的物品
师:小朋友们,糖果店最近进了很多受欢迎的糖果,你们想不想去选购?糖果店欢迎你们听着音乐搬板凳轻轻地上座位,选购糖果有要求,今天限购三次,听我的口令一次选一种糖果,将你要选的糖果图片依次摆在你的胶泥板上,安静等待,音乐结束就要面向我坐好,听懂了吗?播放上座位音乐
引导语:小朋友们,你们准备好了吗?播放操作音乐
第一次购物开始,选好了吗?第二次购物开始,选好了吗?第三次购物开始,选好了吗?请小朋友放好糖果,调整板凳面向我坐好。
师:谁来说一说你三次都买了哪些糖果?
一位幼儿回答。
师:你第一次买了?第二次买了?第三次买了?这三次中你一共买了几次XX糖果,几次XX糖果,在这三次中哪一种糖果出现的次数多,那下一次他会选什么糖果呢?我们猜下次你会选择XX糖果,对吗?
(幼儿:对)
师:看来只要了解购买糖果次数的多少,我们就可以比较准确得猜测下一次小朋友有可能会买什么东西。
(幼儿:不对)
激励语:你的思维很清晰,表述得很完整,小朋友们把掌声送给她,请坐。
师:虽然我们已经知道了购买糖果的次数多少,但是购买次数多的糖果有时下一次也不会被选择,我们觉得很可能的结果也会发生想不到的意外,不能保证百分百正确。
师:还有谁想说一说你买了哪些东西?
引导语:你第一次买了,第二次买了,第三次买了,其中,买了XX-次,XX-次,哪一种糖果出现的概率大?谁来猜测下一次他会买什么糖果?
过渡语:XXX,他猜对了吗?
(对)掌声送给他们俩。
师:小朋友们,你们相互介绍自己选购的商品,互相猜一猜下一次会买什么东西。
师:小朋友们,你们都选了这么多,可是我要知道所有小朋友购买各种糖果的次数就要一次次数,真的好麻烦,怎么办呢?
幼:记录下来
师:你的办法真好!老师有个好玩的魔法游戏就需要小朋友记录,看看我是怎么操作的?
师:这是一个有魔力的棉花糖,一面是红色,一面是黄色,抛棉花糖落地时哪一种颜色的棉花糖会朝上呢,我该怎么记录面朝上的棉花糖呢?老师给每位小朋友准备了一张记录表和一个魔力棉花糖,请小朋友抛五次,抛一次记录一次,只记录落地后颜色朝上的棉花糖,在次数对应颜色的格子里打勾,最后计算数量。(教师在大的统计表里示范一次)请你们现在开始安静的游戏。播放操作音乐
师:小朋友们,现在放下记录表和棉花糖,面向我坐好。
师:谁想分享你的游戏结果?
幼儿分享。
师:你第一次抛出了XX颜色的棉花糖;第二次抛出了XX颜色的棉花糖;第三次抛出了XX颜色的棉花糖;第四次抛出了XX颜色的棉花糖;第五次抛出了XX颜色的棉花糖;其中,红色棉花糖出现了X次;黄色棉花糖出现了X次,哪一种棉花糖出现的次数多?就从这五次结果看,下一次最有可能抛出哪种颜色的棉花糖?谢谢你的分享,掌声送给她。
师:请小朋友们相互说一说你的游戏结果。
师小结:小朋友们,学习了推测下一次可能性的这个技能,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可以用到这个技能,现在让我们也去告诉别的小朋友们吧!播放离场音乐。
活动反思
这是有关初步感知概率和统计的活动,孩子们前期听过《蜘蛛和糖果店》的故事,因此非常感兴趣,这节课通过三个步骤两次操作逐步感知概率和统计,非常有挑战性的地方在于,让孩子理解概率就是生活中可能性的大小是很困难的,但是孩子们可以理解买的次数最多的糖果就是小顾客最喜欢的糖果,喜欢的糖果下一次也最有可能购买。这节课一定不能啰嗦,多让孩子探索发现、表达,统计表的使用规则一定要说清楚,必要时可以做示范,两次操作材料都非常多,因此要提醒孩子自己收拾操作材料。
42、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数组成》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10以内数组成》
引导幼儿探索、体验、感受10以内数组成中所蕴涵的数学关系,如总数与部分数的包含关系、等量关系、互换关系、互补关系以及分合的有序性,是幼儿园大班开展数组成教学活动的关键所在。
大班数组成教学要强调相关经验的获得和积累,同时重视对各种数学关系的理解,重视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从中探索发现规律,切忌把学习数的组成变成一种死记硬背的过程。教师在设计大班10以内数组成教学活动时,可参考如下步骤:
1.第一阶段:分与合的经验积累建议选择数量"5"作为幼儿开始学习数的组成的内容,因为5大小适中,而且它可以避免幼儿常规的"平分"思维。教师可以向幼儿提供大量有关5的分合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进行各种探索活动,如"分水果"、"剪贴格纸"、"撒花片"、"分玩具"、"翻片片"、"组成连线"等,使幼儿通过这些活动理解分合的意义及基本的操作规则,如什么是分、什么是分两份,以及记录的内容要与分的结果一样等。
当幼儿积累了相当多的"5的分合"操作经验时,就可引导他们迁移运用5的分合的经验,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完成2~4的分合学习。由于2~4的分合组数均不如5,且幼儿对于分合活动规则已熟悉,因此让他们独立完成学习并不困难。
2.第二阶段:探索发现数的分解规律在幼儿学习5以内数的分合经验基础上,开始学习6的分合时,教师应引导幼儿探索数的分解规律。首先要引导幼儿探索将一个数分成两份时,如何能穷尽所有的分法,例如5分成两份有4种分法,6分成两份有5种分法……在操作和观察的基础上,再通过分析、比较不同的分合记录单,发现哪一种方法分得既快又不会遗漏,从而引导幼儿体验分合的有序性。
3.第三阶段:掌握数的分合结构当幼儿已能熟练进行8以内数的分合后,教师要打破幼儿的认知平衡,引导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各组分合的异同点,感知和体验两个部分数的互补和互换关系。
针对数的组成学习中需处理和解决好的几个问题,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不但要明确每个阶段的重点和幼儿需要积累的相应经验,还要清楚地认识到每个阶段应运用何种教学方法引导幼儿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每个阶段应提供何种适宜的教学具帮助幼儿理解其中的数学关系:
(l)当幼儿不理解什么是分两份时,教师可采用情景演示法,运用一些实物和幼儿一起进行分合活动,帮助幼儿理解什么叫分,什么叫分两份,充分体验分和合的过程,体验数的可分性。
由于幼儿已有平均分的经验,为了避免干扰,教师应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不易进行平分的物品,如图书、长毛绒玩具等进行操作。以游戏"分书"、"分皮琼"的形式为例,在引导幼儿观察教师手中的物品及数量的同时,让幼儿思考将5个皮球分成两份的分法,再分别邀请两名幼儿根据各自的办法演示分合过程,并鼓励幼儿用简明的语言表达分球的分合过程。
(2)当幼儿在一次操作活动中不能做到取一定数量(总数)的物体分两份时,教师可在分物板上为每个幼儿提供两个人物或动物形象,使"分两份"的要求具体形象;然后,边请幼儿按要求操作尝试,边在绒板上进行演示,强调先要取总数,然后再分,帮助幼儿明确规则,体验总数与两个部分数的关系。
(3)在幼儿多次活动后,当教师发现一部分幼儿对分合活动规则仍不很清楚时,教师应在幼儿完成小组活动后,展示几份存在不同问题的分合记录,引导幼儿观察,通过逐条对照规则检验,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提出改正意见,使分合的规则在此过程中得以明确、强化。
(4)当幼儿在某个数的分合活动中不能穷尽所有结果时,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操作活动,如分玩具、分花片、分水果、分豆子等,让幼儿进行充分的探索,积累丰富的相关经验。在幼儿进行多次操作活动后,展示3~4名幼儿的作业,通过强调分合规则,引导幼儿共同观察、讨论,找出遗漏和重复,并分析不同的答案。
(5)当大部分幼儿已能穷尽数的所有分法时,教师应在评价活动中,展示部分幼儿的作业,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向同伴学习,尝试将无序的分合记录调整成有序的分合记录。
(6)当幼儿对某些活动不感兴趣时,教师应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原因,适时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操作材料。如将"分玩具"、"分水果"等游戏内容和操作材料更换成"剪方格"、"翻片片"或"按特征分类并记录",促进其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不断丰富相关的数学经验。
(7)当多数幼儿在多次分合活动中,既能穷尽所有分法,又能反映不同的分合顺序时,教师应在评价活动时,展示部分幼儿的作业,以"谁的分合最容易记住"为话题,引导幼儿观察讨论,体验分合的有序性,观察两个部分数的互补关系。
(8)当多数幼儿在分合活动中能注意到进行有序的分合时,教师应启发和鼓励幼儿用符号记录,并表达自己所寻找发现的相像的分合式,同时肯定幼儿的创造,让幼儿进一步体验互换关系。
43、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5个小人来搬家》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5个小孩的搬家,发现新旧房子的人数变化,了解数量分合的含义。
2.喜欢参加操作游戏,并愿意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结果。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6.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7.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人物和家具形象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5个小人找不同
提问1:有几个孩子住在里面呢?
提问2:每个孩子的身上都有一个和其他孩子不一样的装扮,请为5个小人分成两组,选择一个特征作为分组依据。可以怎么分成两组呢?
提问3:寻找小人身上独一无二的地方,并用他的独一无二为他取个有趣的名字。
小结:通过观察,根据小孩的主要特征为每个孩子起了名字,5个小孩今天要搬新家了。
二、5个小人来搬家
1.猜测搬入新房的人数
导语:今天5个孩子要搬家了,这是他们的旧房子,屋顶是梯形的,这是他们的新房子,屋顶是长方形的。
猜测1:第一次搬家,有几个孩子搬走了?为什么?
小结:5可以分成4和1,剩下4个,说明搬走1个。
猜测2:第二次搬家,新房里有几个孩子了呢,你能猜出是哪几个孩子搬走了吗?
小结:5可以分成3和2,原来观察的仔细,就可以记得牢,还能够在这个游戏中玩得又快又好。
2.游戏:搬家
导语:5个孩子来搬家,两间房子里都要有人,每一次房子里的人数不能重复。直至5的几种分法都出现,就表示游戏成功。
小结:运用交换的方法,可以快速获得成功。数字5有4种分法。
3.游戏:“搬家”请闭眼
导语:了解数字的分合规律以后,就能很快根据一边的数量判断出另一边的数量。
游戏规则:一名幼儿来摆放房子里人数的变化,通过旧房子的人数猜测新房子里的人数。(或搬动不同数量的家具)
小结:原来搬家时,搬动物品的数量越多,搬家的次数也越多,分合的种类也就越多。
三、6个小人来搬家
尝试进行6个小人搬家的游戏,进一步发现数字越大分法越多。
活动反思:
给幼儿与同伴足够交流、解决问题的机会。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我都会让他们先自己想办法,大胆去尝试。重视区域活动。活动结束后,重视活动延伸的指导,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自由操作并做好记录。整个活动,尽力体现以孩子为主,教师为主导的和谐师生关系。大多数孩子能主动去学、愿学、乐学,达到预期的目的。
44、大班数学教案《4 的分解》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愿意参与操作活动,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操作结果。
2、初步感知4的分解规律,认识分合号。
3、通过游戏、操作,学习4的分解。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学图片--帽子、分合号、1-4数字。
2、纽扣、纸盘、PPT。
活动过程:
一、集体游戏:撒纽扣,学习4的分合。
1、教师:请每位小朋友数出4颗纽扣,小手放在盘子的上方。松开手后把钮扣撒下去,仔细看看盘子里有几颗纽扣,盘子外有几颗纽扣。
2、幼儿进行游戏,大胆的讲出自己的操作结果。请老师帮助记录数字。(结果相同不重复记录)
3、学习记录4的分解,认识分合号。
记录444
221331
4、教师出示分合号,幼儿观察。
二、出示教学图片—帽子,学习分类,进一步学习4的分解。
教师:羊妈妈给羊宝宝们织了好多顶漂亮的帽子,请你帮助羊宝宝把相同颜色的帽子整理在一起吧。
整理4
13
22
31
三、引导幼儿观察4的分解规律。
教师总结:左边的数字从小到大,右边的数字从大到小。
四、游戏---拍手打节奏。
4可以分成几和几
4可以分成1和3
4可以分成几和几
4可以分成2和2
4可以分成几和几
4可以分成3和1
活动延伸
在区域提供相应材料,供幼儿操作。
45、大班数学教案《农庄小统计员》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会分类记录"9"以内农庄里的农作物和动物数量,认识统计表。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统计,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农庄动物、蔬菜ppt,填有答案的蔬菜统记表ppt。种子统计表1份;
2、学具:每人一份种子、动物记录单,动物统计表每小组一份,农家菜园记录、统计表作业单每人一份;4个篮子里装有白果、花生、蚕豆、黄豆种子(数量在9以内),一次性杯子每人一个、记号笔每人一支,农庄小小统计员奖牌若干。每张桌上贴有水果标志2份。
活动过程:
一、农庄收种子,探索统计的方法
1、设置情景,"农庄里收获了许多种子,王爷爷不小心把种子混在一起了,今天我们学做农庄小统计员帮助王爷爷把种子分一分,记一记。"
2、初步了解统计的方法。
出示种子统计表,引导幼儿观察、认识统计表。明确统计时要找到相应的标志,在它对应的格子里记录数字。
3、师幼共同完成种子统计表。
二、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记录,小组合作完成统计表
1、幼儿观看农庄小动物ppt,初次尝试记录小动物数量
2、小组分工合作记录动物数量。
讨论:有什么方法把这么多动物又快又对的记录下来?教师引导幼儿小组合作记录小动物。
小组商量,幼儿自主选择统计的小动物。
观看ppt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记录,交流分享记录的方法
3、小组合作统计农庄里的小动物。
4、师幼共同检查每组统计情况。
三、独立完成蔬菜统计小统计员们,你能一个人独立的统计农庄里其它物品吗?那我们挑战一下吧!统计的又对又快、细心认真的小朋友活动后将颁发"农庄小统计员"奖牌。
1、幼儿观看农家菜园ppt。
2、教师提出比赛的要求。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自主评价统计表四、颁发奖牌,结束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大班的数学活动,这节活动有30名幼儿参加,分成三个小组,每组10人。第一个导入图片环节,动物是由不同形状的图形组合而成,每个图形外边框是不同颜色沟边,图形本身是白色,这样从视觉上很清晰的观察到每个图形。活动一开始,幼儿兴趣浓厚,每当提问某种图形有几个的时候,孩子们都争先恐后,有的幼儿伸出手指头,有的站起来,都抢着争当第一个说出答案的人。到了操作环节,幼儿自选一幅图片进行按两个特征统计。体现了孩子的自主性,满足了孩子的不同需求。在操作中,孩子们很认真的观察统计,因为提供的图片都是孩子们喜欢的图案,如机器人、小公主等等。在最后和幼儿一起检验结果时,有的幼儿还在低头统计着。可见孩子们很喜欢这节活动。大家参与的兴趣很高,到最后都完成了统计,虽然有的幼儿的统计结果不对,当得知漏数时,孩子们脸上认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表情,是那么美好。
46、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单数双数》反思
数字对幼儿来说是空洞枯燥,但幼儿对生活中的物品充满了乐趣,于是我将一个个的数字融入幼儿的生活,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亲身经验来感受单、双数的概念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10以内单数、双数》
一、设计意图:
数字对幼儿来说是空洞枯燥,但幼儿对生活中的物品充满了乐趣,于是我将一个个的数字融入幼儿的生活,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亲身经验来感受单、双数的概念、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本次活动设计的主导是让幼儿在游戏的情景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依据:《指南》提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等。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尝试操作,能熟练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培养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的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依据:《指南》指出5-6岁幼儿能发现事物简单的排序规律,并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
三、活动准备:
1、课件、音乐《小树叶》、玩具小火车。
2、幼儿分组操作材料(树叶、小猫小狗图片、纽扣、瓶盖)依据:《指南》指出5-6岁幼儿能发现事物简单的排序规律,并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同时,教师应充分运用废旧品,让幼儿在有效的探索中充分发展。
四、活动重难点:
正确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知道两相配的是双数,余下的一个不能两两相配的是单数。
依据:《指南》指出5-6岁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五、活动过程:
(一)以歌曲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二)学习新知,让幼儿找出10以内的单数、双数。
1、出示挂图,让幼儿感知什么是单数,什么是双数。
2、幼儿分组操作(小猫小狗图片、纽扣、瓶盖废旧品),尝试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三)开火车体验学数学快乐,结束教学。
依据:《指南》指出要让幼儿在生活中感知数学,幼儿每天接触的各种事物都会和数、量、形有关,教师应充分运用废旧品,让幼儿在有效的探索中充分发展。
六、活动反思:
首先我以歌曲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自然导入新知,其次我运用课件让幼儿学习新知,最后我引导幼儿进入操作区巩固新知。
依据:《指南》让我认识到了应该怎样更好的去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
47、大班数学教案《整点与半点》
活动目标:
1. 在自由操操作,感受时针与分针的运转关系。
2. 通过观察、比较,能正确的辨认整点和半点。
3.通过游戏体验、拓展延伸,感受时间的宝贵,有珍惜时间的意识。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了解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格子、时针、分针、秒针。
物质准备:大时钟一只(可拨动操作),八点整、五点整钟表图片两张,上学放学图片,收餐和吃水果图片,八点半和两点半钟表图片、操作钟一人一个、视频《时钟在说话》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一)谜语引出课题:兄弟三个好朋友,围着柱子转呀转,老大要比老二短,老二要比老三短,如果不去珍惜它,时间悄悄就溜走。这是什么呀?请小朋友们一起猜一猜。
二、基本过程
(一)认识时钟(复习时钟的组成的主要部件)
1.幼儿猜出谜底,教师出示时钟。
2.教师提问,与幼儿一起复习时钟的主要组成部件。
师:钟面上有数字……个,有格子……个,还有三颗……针?(教师提问时,只提出关键词,引导幼儿回答。)
(二)探索整点
1.教师出示上学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上学的钟表图,上学时间为八点整。
师:“孩子们,图片里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呀?我们看看旁边的钟表,猜猜这时是多少点呢?”
2.教师出示放学图片,再次引导幼儿观察放学钟表图片,放学时间为五点整。
3.请幼儿观察两张整点钟表图,讨论他们的相同和不同,总结整点的特点。
师::“宝贝们,八点整与五点整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师:“原来整点的时候,分针都指向数字‘12’的,八点整时时针指向‘8’五点整时时针指向‘5’”
4.操作时钟,复习整点。
师:“小朋友们12点整睡午觉,你们来试一试将手里的时钟转到12点整。”
(三)探索半点
1.教师出示收餐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收餐的钟表图,收餐时间为八点半。
师:“孩子们,图片里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呀?我们看看旁边的钟表,猜猜这时是多少点呢?”
2.教师出示吃水果的图片,再次引导幼儿观察吃水果钟表图片,吃水果时间为两点半。
3.请幼儿观察两张半点钟表图,讨论他们的相同和不同,总结半点的特点。
师::“宝贝们,八点半与2点半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师:“原来半点的时候,分针都指向数字‘6’的,八点半时时针指向‘8’和‘9’的中间,2点半时时针指向‘2’和‘3’的中间。”
4.操作时钟,复习半点。
师:“爷爷奶奶们每天七点半跳广场舞,你们来试一试将手里的时钟转到七点半。”
(四)感受时针与分针的运转关系
1.请幼儿操作钟表,观察是时针跑的快还是分针跑的快。
2.当幼儿了解了分针跑的快后,提高对幼儿的要求,请幼儿仔细观察分针跑一圈时,时针跑几个格子。
3.最后,在请幼儿仔细观察,如果分针跑半圈,时针会跑几个格子呢?
三、结束活动:视频“时钟在说话”
1.视频:时钟在说话,引导幼儿珍惜时间。
师:“时间不停在溜走,时间不会回头。我们要怎样去珍惜时间呢?”
师:“希望小朋友们可以相歌里唱的一样,做事不要拖,珍惜时间。”
相关文章
-
大班数学教案《农庄小统计员》反思
-
幼儿园有趣的教案《农场里的小动物》大班数学柱状统计
-
大班数学教案《小小统计员》反思
-
大班科学领域统计数学活动教学设计《小兔开店》
-
小学数学《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设计
-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
-
小学数学《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
一年级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二册第八单元统计《组织比赛》教学设计
-
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
-
数学教学说课稿《小数的性质》说课设计
-
《小小飞行员》(数学)
-
大班数学:“分类统计”――《我们的超市》
-
大班数学:“分类统计”――《我们的超市》
-
大班数学:“分类统计”――《我们的超市》
推荐文章
-
帮幼儿复习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教案
-
数字邻居(大班数学教案)
-
教孩子学习8组成的教学方案
-
教孩子学习5以内数的口头加减法
-
教孩子学习9组成的教学方案
-
教孩子学习数字9的教学方案
-
幼儿园大班数学主题教案:我会看时钟
-
大班蒙氏数学教案 滚一滚
-
大班数学教案《看图学习4的加法》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滴答滴答一分钟》
-
大班数学教案《看谁的豆豆多》反思
-
大班数学课教案《6的分解和组成》反思
-
孕妇旅游准备工作指南
-
《只有一个地球》读好感
-
您认为互联网怎么样?What do you think of Internet
-
生成性主题活动――风 筝(托班主题)
-
古风伤感句子句句心痛187句
-
小班音乐课教案《小小萤火虫》反思
-
中班健康教案《鼻子出血了》反思
-
中班科学教案《谁会这样》反思
-
中班美术教案《吹画―疯狂的头发》反思
-
山核桃产品朋友圈文案32句
-
饮料和山珍商标名及朋友圈文案36句
-
气质好听惊艳的游戏id32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