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

首页 - 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按物品的用途分类》反思

时间:2023-04-22 09:30:09 A+

大班数学教案《按物品的用途分类》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按物品的用途分类》反思

1、大班数学教案《按物品的用途分类》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将物品按用途进行分类。

  2.能正确表述自己的分类理由。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掌握物品用途的相关经验。

  物质准备:若干实物,图谱标记、实物图片,分类盒,分类板等。

  活动过程:

  一、以认识物品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整理物品,让幼儿初步学习按物品的用途分类。

  1.引导幼儿将篮子里的物品,按照它们的特点分到篮子里的三个格子中,想想看可以怎么分。

  2.分好后和同伴说说你的分类理由。

  三、师观察幼儿操作并个别指导。

  四、师幼互动交流。

  师:谁来说说他是怎么分,为什么要把它们分在一起?

  五、运用图谱标记帮助幼儿梳理分类经验。

  1.师:出示嘴巴、手、苹果、积木、汽车等标记卡,引导幼儿从中选出分别代表“吃的”“玩的”“用的”的标记。

  2.师引导幼儿根据标记,将自己篮子里的物品按标记摆放好。

  六、分组练习,巩固按物品的用途分类。

  1.介绍操作材料。

  2.提出要求。

  3.幼儿操作,师巡视指导。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主要是让幼儿能将物品按用途进行分类,并且能正确表达自己的分类理由。在活动中,我首先以“认识物品”导入活动,并让幼儿“整理物品”,学习按物品的用途分类,幼儿个个都能将物品按食物、日用品和玩具等不同用途进行分类,也能说出分类的理由。接着引导幼儿运用图谱标记“送物品回家”,幼儿也都能将自己篮子里的物品按标记摆放好。可是在接下来的操作材料中,幼儿在给物品按标记分类中产生很大的分歧,有的标记相差非常细微,有很多小朋友容易看错,虽然在操作之前我有提示过了,但了解是一回事,真正做时有很大一部分幼儿不仔细观察标记,都分类错了。而这一切都反应出幼儿对画面的观察不够细心,做事太过于急促。

  进入大班以后,我发现有许多小朋友都对自己的行为缺乏信心,具体表现在:操作时总喜欢看别人的答案,甚至有的小朋友刚刚拿到操作材料就看别人是怎么做的,自己不爱动脑筋。

  要想从根本上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我觉得我们教师必须注意让幼儿真正掌握我们所要让他们掌握的,因为只有当他们真正懂了,学会了,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对自己产生认同感。另外,每节课结束以后,教师要做到及时反思、小结,及时的修改,累积经验,寻找幼儿更能接受的讲解方法,做到完善以及更好,让幼儿从兴趣开始培养,从根基开始打起,从基本习惯开始抓起,让幼儿喜爱上数学,喜爱上学习。

2、大班数学教案《分类》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分类让学生感知不同标准分类的意义。

  2,培养儿童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1按标准进行分类,并能说说什么是分类,

  2对不同物品分类,培养儿童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衣服,鞋子,书及作业本,瓶子,篮子,玩具狗。

活动过程

  评价等级:

  小朋友每6人一组,围成半圆形坐好,并在中间乱七八糟地堆放着各种杂物衣服,鞋子、瓶子、小狗、书等

  师;小朋友们,在我们这间教室堆放了好多东西,你们瞧都有哪些东西?

  生;有小狗、书、衣服、还有鞋子、瓶子,篮子。

  师;这些东西这样放在教室里,好不好?为什么?

  生;不好,鞋子、衣服、瓶子喝的放在一起不卫生。

  师;你能给老师好的建议吗?

  生; 应该把东西整理好。把同类放在一起。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把这些东西收拾、整理、分类摆放好。

  教师引导幼儿每组选择收拾一种物品,每组把东西一样一样地分类放好。

  师 :老师想看那位小朋友最能干,生兴趣很高,乐于参与。有序的上来捡本组物品。

  让幼儿感受到分类的好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老师觉得每组分得都好,很整齐、很漂亮。

教学反思

  在上节课分类学习中,孩子们对分类的内容已经掌握,我也做了一些提示,所以在每组捡物品当中,进行得非常顺畅。

  开始教师就把东西乱七八糟地丢在教室中间,让孩子们亲自体验杂乱无章的生活,即不美观、又不卫生,这样孩子们就产生了收拾的欲望。在收拾当中要按秩序有条有理,物品要按分类的摆放收拾。

  这节课较好的体现了理念。同样的东西,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分类、整理方法体现了动手能力、交流合作的良好行为习惯,孩子们有了这样的体念,达到了我们的教育目的。

3、大班数学教案《树叶分类》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按一定特征给物体多次分类并统计、记录。

  2.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分类的方法和结果。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两种不同大小、颜色、形状的树叶模切卡片每人一套,分类记录卡。

  2.音乐《找朋友》。

  3.幼儿学习资源3第20页。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讨论确定分类标准。

  幼儿操作模切卡片,将树叶抠下,仔细观察,讨论这些树叶的大小、颜色、形状有什么不同,如果把这些树叶分成两组,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2.清幼儿给树叶分类,并记录分类结果。

  3.汇报交流,分享成果。

  (1)请2~3名幼儿给大家讲讲是怎么分类的,分的结果如何。鼓励幼儿大胆连贯讲述,并进行集体验证。

  (2)引导幼儿知道同样的树叶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4.请幼儿阅读幼儿学习资源3第20页,分类并记录,相互交流分类的方法及结果。

  5.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1)玩法:幼儿站成一圈,请出6位幼儿站到圈里找朋友。《找朋友》音乐开始,幼儿随音乐节奏拍手,找朋友的幼儿边拍手边找和自己有相同特征的幼儿手拉手成为好朋友,音乐结束时请幼儿说一说找到的好朋友是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游戏可进行3次,教师提醒幼儿按衣着、性别、头发等特征来找好朋友。

活动延伸

  1.关注生活中的分类现象,如家庭中橱柜的物品、超市中各种物品的摆放等

  2.活动结束时,请幼儿分类收整玩具和材料。

活动反思

  设计本课时,我以主题内一个故事的内容激趣引入,幼儿兴致很高,在探讨分类的方法时,幼儿纷纷发言,在指名板演时欲欲跃试。在操作过程中,幼儿能通过协商的方法按某一特征把树叶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结束时,设计送树叶回家这个游戏,既进一步强化了分类,又使幼儿认识“叶落归根”的自然规律了,增长知识。整堂课,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学习,掌握了分类的方法,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了合作交流,享受了成功的乐趣。本课存在的不足是,对幼儿自主探索的重视不够,如果一开始直接去捡树叶回来就让他们试一试分类,效果是否会更好呢?

4、大班数学教案《交集分类》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摆放图形,学习交集分类,初步了解两集合相交部分所摆放的图形必须同时具有两个集合内图形的特征。

  2、继续学习10以内数的组成和加减去运算。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空心大圆4个(分别为红、黑、各一,绿2),标记若干(如南P333图二、三、四、五、六)。

活动过程:

  一、复习10的组成。

  开展拍手游戏和碰球游戏。复习10的组成。

  二、学习按标记将图形分类。

  1、出示教具(五),引导幼儿观察标记后说出这两个空心圆圈是谁的家。

  2、谁来将图片按标记分别放在两个圈内。分完后再请幼儿说说两个圈里各放的是什么样的图形。

  三、学习交集分类。

  1、出示图六,引导幼儿观察两个家怎么了:这两个家怎么了?有没有完全重叠,是谁的家和谁的家有部分重叠了,重叠的这一部分有谁的家。(是绿色、三角形的家。)

  2、出示图七,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你们想想什么图片可以住在绿色的家和三角形的家重叠的地方?

  3、教师和幼儿一起在两个圈重叠的地方放上绿色的三角形,并在重叠处的上方贴上相应的标记。

  四、运用交集分类经验。

  1、出示图八:请你们想一想板上的标记和两个空心圈,红心圈里放什么图形,黑心圈里放什么图形,他们重叠的地方又应该放什么图形?(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

  2、请一名幼儿分别将图形片送至红圈、黑圈和两圈重叠的地方,请其他幼儿检查他放得是否正确,并说说为什么。同时想想重叠的地方应该贴什么标记。

  五、幼儿操作。

  1、小朋友先看看材料上(两个相交的圆圈)每个圈上插着什么标记,想想在每个圈内应放什么图形,放好后,再想想两个圆圈重叠的部分内应该放什么图形,将图片放在里面。完成后告诉大家你是怎样做的。

  2、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六、结束活动。

  1、表扬上课表现好的孩子。

  2、和孩子一起收拾活动用具。

活动反思:

  这些图形是幼儿平时经常接触的图形,是幼儿比较熟悉的。要求幼儿通过比较分辨出每组图形的不同之处并进行分类,总的来说,孩子的表现还是比较不错的,幼儿对分类没有困难,只有稍部分幼儿还不能自行做好图形标记。活动后,我们都觉得可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难度,让孩子按物体的两个特征进行分类。

5、大班数学教案《8的组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同伴间团结协作的精神。

  2.发展幼儿观察、推理能力,能运用知识迁移学习。

  3.在理解、运用规律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习8的组成。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通过观察发现事物间的数量关系。

  活动难点:

  通过翻圆点卡片,自己探索找出8的组成。

活动准备:

  小圆卡片(每人十个)、数字卡片(1——9、分合号每人两套)、教师操作数字卡片一套、课件、找朋友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游戏“我问你答”,复习巩固7的组成。

  “小朋友,我问你,7可以分成1和几。”“高老师,我告诉你,7可以分成1和6,1和6合起来是7。”“7有6种分合法。”

  个别集体分别进行。

  幼儿集体完整读7的组成式。

  二、展开。

  1.观察图片,发现数量关系,列出组成式。

  引导语:春天来了,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请仔细观察图片,看看蝴蝶有什么不同?

  (1)幼儿观察、讨论发现图中蝴蝶的大小、颜色、方位、翅膀折合所隐含的数量关系。

  (2)谁能根据蝴蝶的一种不同,列出组成式。

  8 8 8 8

  1 7 2 6 3 5 4 4

  根据互换规律列出另外四组组成式。

  2.引导幼儿第二次探索操作圆点卡片,按照互补规律列出8的组成式。

  请小朋友操作圆点卡片,将8的组成式有序的进行排列,相互说一说。

  提问:你是怎么摆放的?这是按照什么规律摆放的?

  教师小结:一个部分数逐一增加,另一部分数就逐一减少,这是按互不规律摆放的。两个部分数交换位置,总数不变,这是按互换规律摆放的。

  一名幼儿上前在集体面前,摆出8的组成式。

  3.幼儿完整认读”8”的组成式。

  8 可以分成1和7,1和7合起来是8;8可以分成2和6,2和6合起来是8;8可以分成3和5,3和5合起来是8;8可以分成4和4,4和4合起来是8;8 可以分成5和3,5和3合起来是8;8可以分成6和2,6和2合起来是8;8可以分成7和1,7和1合起来是8;8一共有7种分合法。

  4.内化迁移——-幼儿游戏

  凑数游戏:

  老师说一个数,幼儿说一个数,两个数合起来是8。

  两名幼儿分别说一个数,两个数合起来是8。

  三、结束

  找朋友游戏:幼儿每人身上贴着一个数字,听到找朋友的音乐自己去找,和自己身上的数合起来是8,音乐一停,马上找到好朋友拉手站在一起。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选自山大版教材《学习8、9的组成》,我根据我班幼儿学习情况以及学习特点,只进行8的组成从一开始的问答游戏:复习7的组成到接下来的看图片发现蝴蝶的不同,再到后来操作圆点卡片自由探索8的组成,到最后的内化迁移的游戏巩固,整个活动环节流畅,《纲要》中明确指出数学是有用、有趣的。因此在此活动中贯穿了很多游戏,以便与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感到数学的乐趣。幼儿对这些游戏也非常感兴趣。

6、大班数学教案《按群计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1—20按群计数,两个两个数。

  2、建立数群概念。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两个两个 的数数

  难点:10—20之间两个两个的数数

活动准备

  教师演示板一套,幼儿人手一套学具。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教师和幼儿玩数单双数的游戏,从1到10,再到20。

  二、基本环节

  1、请小朋友在插板上的第一行插上两个红棋子,再插两个黄棋子,两个蓝棋子,两个绿棋子, 2个黑棋子,一共10个棋子。

  2、教师提问:

  一共插了几种颜色的棋子?每种颜色共有几个棋子?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棋子?先让幼儿按个数数,再按颜色数——2、4、6、8、10。

  3、请幼儿照第一行的样子插同样的棋子,同时说出12个棋子,14个棋子,16个棋子,18个棋子,20个棋子。

  4、请幼儿说说怎么数速度快?为什么?

  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两个两个数的练习,让幼儿借助颜色的区别进一步感知双数递进的规律。

  5、游戏“听声音拿棋子。”

  教师拍一下手,请小朋友拿掉2个棋子,同时让幼儿练习两个两个数,直至把棋子全部拿掉。

  三、结束环节

  收回插板。

活动延伸

  户外体育活动的报数游戏,数字表的点数游戏。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对两个两个数数的理念理解的不是很透彻,个别幼儿还不能独立数数,教师应该在设计几个游戏环节,训练幼儿掌握两个两个数数的技能。

7、大班数学教案《5的组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使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使幼儿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初步的自学能力,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幼儿认真做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 在游戏中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力,培养幼儿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

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5根小棒、5个小方块。

活动过程

  新旧迁移

  1.游戏复习数数。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数?谁能数组大家听?

  2.复习比较大小出示数字卡片1-5,谁能给大家提问题?

  进行新课

  1.创设游戏情境,小组学习5的组成。

  a.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做一个分小棒的游戏,想不想做?准备5根小棒,看谁动作又轻又快。把5根小棒分成两份,看谁方法多。分完和你的同位交流一下。(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能较好地把握知识起点,采用开放教学方式,先让幼儿动手操作摆小棒充分感知,然后再交流,使幼儿在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b.交流展示。

  指名分法不同的幼儿到前面来展示。

  ①刚才大家想了那么多办法,可是看起来又有点乱,请大家开动脑筋想个好办法: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又一个也不落下?同位商量,指名展示。

  ②(教师巡视发现有按顺序分的)老师发现这位同学有一种好办法,下面请他来教教大家。

  [在发散的基础上组织幼儿交流,引导发现。给幼儿充分展示的机会,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使幼儿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比较扎实。]

  c.全班幼儿再自己边说边按顺序分一分(板书分合式)。

  d.小结。

  通过分小棒我们得到了5的组成。

  e.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你发现了什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那么我们看到5能想到什么呢?(推小棒)

  2.做一做

  a.老师还准备了5个小方块,想请大家一个猜一猜的游戏,OK?

  ①(右手拿3个小方块藏在背后,左手出示2个)右手有几个?

  ②右手藏1个

  ③右手藏2个

  刚才大家猜的都很准。那老师要问一问你们:为什么猜得这样准?有什么办法?

  b.抢答。

  下面我们来比赛,看谁反应快!对口令。

  3.小组自学4、3、和2的组成

  a.刚才我们通过分小棒编出了5的组成。下面请你在小组中试着编出4、3和2的组成。

  b.填方框

  [把练习设计成猜一猜的游戏,符合幼儿的特点,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了5的组成,突破了难点。4、3、和2的组成就可以完全放给幼儿,采取小组使用的方式学习,既培养了幼儿知识迁移的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教学层次清晰。]

  4.指导看书。

  边说边填。指名板演。

  5.做一做。

  a.动手操作。教师出示数字卡片5,幼儿摆学具,同桌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用5的组成连线。

  b.对口令。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首先要为幼儿营造出轻松、娱悦的学习情境。根据幼儿年龄特征,为了激发幼儿学习知识的欲望,努力体现教学的开放性,这节课我就为幼儿创设了“分小棒”的游戏,让幼儿在不断的动手操作与合作讨论中自己掌握知识,并初步培养幼儿的自学能力。在这种氛围下,幼儿的思维积极、主动,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学习积极性高,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分层练习,逐步提高要求。

  在练习的设计上,我也努力体现层次性。先让幼儿看实物猜组成,再让幼儿看图填组成,还要求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摆组成,最后才要求幼儿根据组成将数字卡片连起来。通过这一系列层次分明的练习让幼儿进一步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是一次由操作实物过渡到抽象出数的过程。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发展了抽象思维能力。

8、大班数学教案《图形分类统计》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巩固对颜色和几种几何图形特征的认识。

  2、初步学习按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统计,并记录统计结果。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认识的几何图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椭圆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

  2、黑板,水彩笔,几何图形若干,幼儿人手一份统计操作材料和白纸,集体操作材料两份。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特殊的小客人,在他们身上藏了许多的图形,把他们请出来吧!”

  2、学习统计方法。

  (1)请幼儿按图形的形状特征进行统计,教师记录或请个别幼儿进行记录。

  (2)请幼儿按图形的颜色特征进行统计,教师或幼儿记录。

  3、幼儿操作。

  (1)请幼儿观察操作材料,教师进行简单的介绍,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看清特征再进行统计记录。

  (2)请个别幼儿与大家分享自己的 统计结果。

  4、创意拼贴画。为幼儿提供几何图形进行图形拼画。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延续幼儿以往的学习经验,将图形融合在一起,拼画成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如:机器人、小汽车等,让幼儿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探索发现,初步学习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统计,活动材料注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幼儿都能通过操作发现数学活动的乐趣。

9、大班科学教案《按物体的用途分类》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将物品按用途进行分类。

  2.能正确表述自己的分类理由。

  3.初步了解其特性。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掌握物品用途的相关经验。

  物质准备:若干实物,图谱标记、实物图片,分类盒,分类板等。

  活动过程:

  一、以认识物品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整理物品,让幼儿初步学习按物品的用途分类。

  1.引导幼儿将篮子里的物品,按照它们的特点分到篮子里的三个格子中,想想看可以怎么分。

  2.分好后和同伴说说你的分类理由。

  三、师观察幼儿操作并个别指导。

  四、师幼互动交流。

  师:谁来说说他是怎么分,为什么要把它们分在一起?

  五、运用图谱标记帮助幼儿梳理分类经验。

  1.师:出示嘴巴、手、苹果、积木、汽车等标记卡,引导幼儿从中选出分别代表“吃的”“玩的”“用的”的标记。

  2.师引导幼儿根据标记,将自己篮子里的物品按标记摆放好。

  六、分组练习,巩固按物品的用途分类。

  1.介绍操作材料。

  2.提出要求。

  3.幼儿操作,师巡视指导。

  4.师小结。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主要是让幼儿能将物品按用途进行分类,并且能正确表达自己的分类理由。在活动中,我首先以“认识物品”导入活动,并让幼儿“整理物品”,学习按物品的用途分类,幼儿个个都能将物品按食物、日用品和玩具等不同用途进行分类,也能说出分类的理由。接着引导幼儿运用图谱标记“送物品回家”,幼儿也都能将自己篮子里的物品按标记摆放好。可是在接下来的操作材料中,幼儿在给物品按标记分类中产生很大的分歧,有的标记相差非常细微,有很多小朋友容易看错,虽然在操作之前我有提示过了,但了解是一回事,真正做时有很大一部分幼儿不仔细观察标记,都分类错了。而这一切都反应出幼儿对画面的观察不够细心,做事太过于急促。

  进入大班以后,我发现有许多小朋友都对自己的行为缺乏信心,具体表现在:操作时总喜欢看别人的答案,甚至有的小朋友刚刚拿到操作材料就看别人是怎么做的,自己不爱动脑筋。

  要想从根本上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我觉得我们教师必须注意让幼儿真正掌握我们所要让他们掌握的,因为只有当他们真正懂了,学会了,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对自己产生认同感。另外,每节课结束以后,教师要做到及时反思、小结,及时的修改,累积经验,寻找幼儿更能接受的讲解方法,做到完善以及更好,让幼儿从兴趣开始培养,从根基开始打起,从基本习惯开始抓起,让幼儿喜爱上数学,喜爱上学习。

10、大班数学教案《多角度分类》含反思

设计背景

  在进行数学教育时,进行分类、排序、对立等学习,有助发展幼儿的思维。分类是把具有相同特征的物体进行分组。幼儿可以学习按物体的某一个(或两个)外部特征(颜色、形状、大小)进行分类,按物体的特征进行多角度分类及按物体内在的包含关系进行层次分类。分类、排序和对应这三项活动可以为幼儿进一步学习数的概念打基础。

活动目标

  1、能从多个角度来分类,尝试自己说出分类的标准,在同一分类标准下能将物品分完。

  2、积极地参与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观察、分析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1.引导幼儿观察,找出物体的某种特征,并进行多角度分类。

  2.让幼儿明白自己在选择了一项分类特征时,要始终按同一标准进行。

活动准备

  1、 教具准备:“分类娃娃”。

  2、 学具准备:“分类娃娃”、水果图片、扣子、彩色积木、彩笔若干。

  3、 《操作册》。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1.预备活动。

  师生互相问候。

  游戏:五只猴子荡秋千。幼儿一边念儿歌,一边做相应的动作。

  2.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十个娃娃来做客,他们各有特色,如何分类想一想,找出相同的放一起。

  ①请幼儿操作学具“分类娃娃”,说说自己分类的方法,如按性别分,按衣服样式分,按动作分等,鼓励幼儿从多角度进行分类,发展幼儿扩散性思维。

  ②请幼儿翻开《操作册》,看图提问:图上有几只鸡宝宝?再请幼儿把这些小鸡分成两部分,试试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如按类型分,出壳的鸡宝宝有9只,未出壳的鸡宝宝有6只等。

  3.分组活动。

  第一组:分“水果”。将图片中的水果按颜色、大小、有叶无叶、单个或成串等不同特征分类,并动手摆一摆。

  第二组:分积木。先将积木按大小、颜色、形状等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再用彩笔在记录纸上记录,并思考:是积木多,还是红色积木多?

  第三组:分扣子。将盘中的扣子分成两类,说说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如按大小形状、颜色、材料、有眼无眼进行分类等。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请几名幼儿讲讲自己在活动中的分类方法,教师小结。引导幼儿收拾学具。

教学反思

  教学活动还可以延伸:

  1. 在区角活动中,对玩具、文具等进行多角度分类。

  2.利用日常活动中的排队游戏,练习分类。

  3.对于能力强的幼儿,可在分组活动过程中渗透物体的包含关系,例如分组活动中第二组,当幼儿将积木按颜色、大小、形状进行分类后,可请幼儿点数分类后的积木数量和积木总数,说说是红积木多还是积木多,是圆形积木多还是积木多等。

  4.家长和幼儿一起完成《操作册》。

11、大班数学教案《6的加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根据图中物体的不同点来列出算式,巩固对加法意义的理解。

  2、初步懂得交换加号前后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学习6的加法运算,初步懂得交换加号前后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熟练计算6的加法,巩固对加法意义的理解。

活动准备:

  课件、苹果树、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复习6的组成。

  美丽的春天,花婆婆要到我们大二班来做客,我们一起来做个碰球游戏欢迎她。

  二、学习6的加法运算。

  你们看,谁来了?(花婆婆),花婆婆要考考我们大二班的小朋友,看看那个小朋友表现最棒,大家有没有信心?

  1.出示幼儿用书第十二页图,幼儿根据树的不同列出算式。

  幼儿列式:1+5=6 你是根据什么来列的?各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还可以怎样列式?(5+1=6)每个数字又分别表示什么?

  (1)刚才我们根据树的高低不同来列式的,根据树的其它不同点还可以列出哪些算式呢?(2+4=6),你是根据什么不同来列式的?(种类)数字2、4、6各表示什么?根据种类的不同还可以列出什么算式?(4+2=6)

  (2)可以列出其它的算式吗?(3+3=6)根据什么来列式的?

  (3)除了这5道6的加法算式题,还有没有得数也是6的加法算式题?(6+0=6 0+6=6)

  (4)我们一起用好听的声音把6的加法算式题念一遍。

  (5)比一比:1+5=6和5+1=6、2+4=6和4+2=6、0+6=6和6+0=6这三组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发现交换加号前后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加法交换律)

  2.花婆婆要给小朋友送礼物了!看看这是什么呀?(苹果树)苹果树上有的苹果已经成熟了,有的还没成熟。现在我们要把成熟苹果的摘下来,但是只有得数是6的苹果成熟了,得数不是6的还没成熟,不能摘。(教师请个别幼儿摘苹果,并说出算式和得数。摘对了其他小朋友就说:对对对,1+5=6你的苹果成熟了,如果算对了,这个苹果就送给你;反之,就说:错错错,你的苹果没成熟,这个苹果就不能送给你)。

  3.看看花婆婆又带谁来和我们一起玩了?(小兔)糟了小兔有麻烦了,大灰狼张着血红的嘴来吃小白兔了,还好,小兔子身上有3个数字,只要把这三个数字编成一道6的加法算式题,小兔子就会隐身术了,请小朋友快来救救小兔子。

  三、总结

  小朋友们真能干,都帮小兔学会了隐身术,大灰狼也只好灰溜溜地走了,花婆婆看到小朋友们这么聪明、能干,她说还想和我们大二班的小朋友一起学本领,你们愿意吗?(幼儿用准备的数字卡片自己摆出6的加法算式。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碰球游戏复习巩固了6的组成,同时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结合季节特点“花婆婆”贯穿于整堂课中,通过让幼儿仔细观察、比较,根据图中的不同来列式,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孩子们。接着又用游戏让本节课的知识得以巩固,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不足之处:在操作材料的准备上应注重统一性。

12、大班数学教案活动《分类》含反思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因此,他们对操作比较感兴趣。但由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还不成熟,他们的对某一事物也许明白,却无法从具体转化为自己内在抽象的概念,所以通过活动我希望他们能把自己对事物的外部特征的认识转为内在的、有规律的思考。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能从生活、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关系,学会如何分类。

  2、通过幼儿的操作、探索,培养幼儿发现、观察比较、归纳事物特征的逻辑思维能力。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红、黄、蓝不同颜色的伞图片各2张,小动物图片各一张,各种水果图片若干、大小不同的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说呀!在美丽的大森林里,森林动物超市开业了,营业员小熊把一堆乱乱的伞放好,可突然听见这些伞说话了,“喂喂喂,你可别把我们这么放,我们不这样住,我们要一样得住一家”。听伞们这么吵,小熊可急坏了,“呀!这,这可怎么办呀?”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小熊,好吗?

  1、出示图片——红、黄、蓝不同样色的伞

  2、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擦亮你们的小眼睛,仔细观察下我们该把伞怎么放更合适呢?(要求幼儿分成三份,到黑板上粘贴)

  3、让幼儿说出自己分类的理由。

  二、森林超市开业,许多动物都来逛超市了,逛累了,小动物们就找了三间小洋房休息,小动物们都想去休息。我们来看一下都有哪些小动物?

  1、出示图片——小白兔、小花猫、啄木鸟、小喜鹊、小山羊、大老虎、大狮子、小麻雀、小蜻蜓、大象、小青蛙、小海豚、小乌龟

  2、师:只有三间房,这么多动物要住,怎么分才能使小动物们满意呢?小动物们都为难了,请小朋友帮忙分一下。请你讲一下这样分的理由。

  3、幼儿小组讨论分法。

  4、找幼儿试着分类并说出分类的理由。

  师总结:我们可以按照小动物的颜色、活动的范围:水中的、陆地的、空中的,按身体的大小,按凶猛程度或者其它特征来分。

  有的小朋友说“老虎和狮子最厉害,他们分一间屋”

  “小喜鹊、小麻雀、百灵鸟、啄木鸟、猫头鹰、小蜻蜓一间屋,他们都会飞”

  “小青蛙、小海豚、小乌龟一间屋,他们都会游泳”……

  小朋友们替小动物分好房子,小动物们都休息了,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轻松下吧!

  三、游戏——分球

  游戏要求:找三组幼儿进行比赛,把放在一起的球按大、中、小不同分类,那组分的又快又对获胜,可以获得小红花。

  四、幼儿动手操作自主分类:

  1、师:小朋友们分的本领着么大,来帮老师一个忙好吗?

  让幼儿拿出课前老师发的各种水果、文具、球类图片让幼儿按自己所想动手分类。

  2、让幼儿说出分类理由。

  3、师总结:我们应该按照水果类、文具类和球类,也可以说是吃的、玩的、用的分类。

  五、结束活动:

  小朋友们这节课的表现可真好啊!老师决定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去操场做游戏,小朋友们听老师的口令,男孩站一队、女孩站一队,我们一起排着队去做游戏。

教学反思:

  在上节课分类学习中,孩子们对分类的内容已经掌握,我也做了一些提示,所以在每组捡物品当中,进行得非常顺畅。

  开始教师就把东西乱七八糟地丢在教室中间,让孩子们亲自体验杂乱无章的生活,即不美观、又不卫生,这样孩子们就产生了收拾的欲望。在收拾当中要按秩序有条有理,物品要按分类的摆放收拾。

  这节课较好的体现了理念。同样的东西,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分类、整理方法体现了动手能力、交流合作的良好行为习惯,孩子们有了这样的体念,达到了我们的教育目的。

13、大班数学教案《6的减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减法,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2、知道算式所表示的数量关系,能用语言完整表达。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环境创设:

  人手一张6以内的数字卡、汽车图。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学习6的减法。

  活动难点:

  能正确表述算式中表示的数量关系。

  活动过程:

  一、游戏碰球

  复习6以内数的组成

  二、学习6的减法

  教师说明玩法:

  幼儿当小司机、老师当警察,(.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玩开汽车的游戏。要求幼儿根据“警察”出示的红绿灯进行开汽车。

  先请6辆汽车上前,开走一辆,还剩几辆?要求幼儿列式,并引导幼儿说出算式中各数表示的意义。

  列式6-1=5

  以此游戏让幼儿学习掌握6的减法。

  教师出示6的减法题

  6-1=5 6-2=4 6-3=3 6-=2 6-5=1

  让幼儿完整读

  三、游戏:开汽车

  幼儿每人手中拿一张1—5的数字卡,看教师出示的题目如教师出示:6-1= ,手中拿数字5的幼儿出来开汽车。

  让幼儿互相交换手中的卡片后再次进行游戏。

  教学反思

  我觉得,这个活动让孩子们学会了很多,在快乐的心情中讲述,幼儿也很快乐的学习,而且6的加法算式他们全都学会了。最重要的是快乐,孩子们快乐,作为老师的我也很快乐。

14、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拼搭》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常见平面图的认识,初步体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2.发展幼儿创造力思维灵活性和动手操作能力。

  3.初步认识了解公用边,知道公用边的特征及含义。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PPT、美工垫、雪糕棒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巩固对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

  播放PPT 第1页请幼儿观看,这是什么呀?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变个魔术,小朋友可要看仔细哦。

  二、讲解"公用边"

  1.播放PPT第2---3页,老师拿掉一根雪糕棒还有几根雪糕棒?你们信不信用5根雪糕棒也能拼搭出两个三角形,我要变了,你们可要看清楚哦?

  2播放PPT第4-6页。成功了吗?我用5根雪糕棒也拼搭出了两个三角形,咦?奇怪了,同样是两个三角形,为什么前面我用了6根雪糕棒,而现在我只用了5根雪糕棒也能搭出两个三角形?(引导幼儿说出两个图形都用到中间的一根雪糕棒)

  小结:原来这根雪糕棒即是上面三角形的一条边,也是下面三角形的一条边,两个三角形都用到了这条边,我们就把这条两个图形都用到的边叫做"公用边"。

  三、创设情境,引发幼儿对闯关游戏的兴趣,启发幼儿用雪糕棒拼搭出图形,感知图形公用边的特征。

  1.播放PPT电话声音,教师模仿接电话,告知电话内容,引入闯关游戏。

  2.引导幼儿用公用边的方法拼搭出要求的图形,进行闯关游戏。

  第一关:播放PPT第7---10页,引导幼儿用6根雪糕棒,用公用边的方法拼搭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并找出它们的公用边。

  3.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幼儿展示自己拼搭成果,并找出公用边。

  小结:集体观看PPT第11---12页,原来6根雪糕棒可以拼搭出方向不同的图形,而且每个图形都有一条它们的公用边。

  第二关:播放PPT第13---14页,引导幼儿用公用边的方法,用最少的雪糕棒拼搭出2个正方形和1个长方形,并找出它们的公用边。

  5.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6.幼儿展示自己拼搭成果,并找出公用边。

  小结:集体观看PPT第15页,引导幼儿感知用最少的雪糕棒拼搭出的每一条边都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公用边,这些边共组成了一个长方形和两个正方形。

  7.集体观看PPT第16---17页,听音乐《大家一起喜洋洋》与同伴一起高兴的跳舞,体验闯关成功的乐趣。

  四、活动延伸。

  播放PPT第18页,羊村村长也想考考我们聪明的小朋友给我们小朋友出了一道题,请你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用公用边的方法,用最少的雪糕棒拼搭出5个正方形和3个三角形。

活动反思:

  《有趣的拼搭》是一年级学生第一次上的数学的实践活动课。这堂课学生学得很开心。在我的指导、组织下,学生们分组活动。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在拼、搭的活动中加深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与理解。教材先安排学生用相同的立体图形拼出各种各样的组合图形,再让学生用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拼搭出又高又稳的组合图形,其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在拼搭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二是在“看谁搭得又高又稳”的活动中,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在这个环节里,我首先引导学生读题和看图意,并提出“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的问题,以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审题和仔细观察的学习习惯。接着,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你想怎样搭呢?”让学生先思考搭一搭的策略,再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搭的游戏。

  在搭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小组难以把球放稳,于是问:“小朋友,你们在搭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当学生提出很难把球放稳时,我抓住时机,让成功了的小组介绍经验,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使其他学生在倾听、交流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然后让学生再次尝试,以验证方法。最后向学生提出:“有什么办法能知道谁搭得高?”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中两种搭法的差异,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在“搭一搭”的环节中,由于之前我没有向学生明确要求,且学生一看到了那些积木,就控制不住激动的心情,都争着、抢着来玩,根本不受控制。在每一次操作活动前,要向学生明确每一个操作活动的要求,且在交代要求时,必须让学生注意聆听,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并想尽一切办法调控好课堂纪律,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5、大班数学教案《按物体的特定规律排序》含反思

活动目的:

  1、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比较,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并进行排序。

  2、培养观察、比较能力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教具:黑白序列的排序图样。

  2、学具:①幼儿分组操作材料:a铺地砖b串彩链c围围墙d排排队②花片③黑白方块若干。

  3、环境创设:小动物的家。

活动过程:

  (一)以小朋友为“小动物布置新家”引入课题。

  (二)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简单的排序规律。

  1、幼儿分组操作。

  a、铺地砖:提供蓝、白两种颜色的泡沫地砖,让幼儿按颜色变化规律排序

  b、围围墙:提供四种颜色炮弹玩具,让幼儿按颜色及节数按规律排序。

  c、做彩链:提供不同长短、宽窄、颜色长条手工纸让幼儿根据纸条多种特征串成彩链条。

  d、种树:提供高矮、品种不同的树木,让幼儿按其形状、高矮不同的规律排序。

  2、自主探索活动内容的交流:

  1)取分组活动的内容若干,提问:你是怎么排的?

  2)引导幼儿想出不同的排法,请幼儿排一排,教师强调规律性。

  3)针对幼儿的疑惑进行讨论。

  4)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排序的方法有多种,可按形状、颜色、数量等多种特征排序。

  (三)出示三张大卡片,引导幼儿发现并说出它们的排列规律。

  (第一张蝴蝶不变,小花逐一增多;第二张蝴蝶不变,小花逐一减少;第三张蝴蝶逐一减少,小花逐一增多)。

  (四)让幼儿自取不同颜色花片,学习按物体数量的递增和递减的规律排序。

  (五)欣赏黑白序列

  教师出示黑白序列,让幼儿观察寻找序列中黑白两色是以几个为一组进行排列,知道黑白两色也可组成许许多多有趣的序列。

  (六)设计“黑白配”小毛巾

  1、运用以有的排序知识设计一条“黑白配”小毛巾。

  2、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黑白配”小毛巾,说明排序规律。

活动延伸:

  观察家里、大自然中具有规律的排序现象,让幼儿互相交流。

活动反思

  采用启发式教学深化幼儿对规律进行应用,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寓教于乐,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幼儿合作过程中,个别幼儿没参与到活动中,今后我会多关注能力弱的幼儿,让他们也有表现的机会。

16、大班数学教案《按物体量的差异性排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观察物体的特征,排除第二特征的干扰根据差异性进行排序。

  2.掌握并发现物体的序列规律。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秩序感,并乐于参与数学活动。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地垫20个、数字1-10两套、各类特征的学具20套、工作毯20块、照相机。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教学:

  师: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去探险,想去吗?(想),我们首先要经过一座音乐谷,让我们跟着好听的音乐出发吧!

  1.放音乐,幼儿随老师进入活动场地站成半圆。

  2.提出问题:

  ①在歌曲中听到了什么?(音符)②有哪些音符?(1。2。3。4。5。6。7。ⅰ)③它们有个秘密,你们发现了吗?引导幼儿说出音是从低到高唱的,手势动作也是从低到高的。

  3.手势表现音阶1、2、3、4、5、6、7、ⅰ,和幼儿边唱边做手势。

  二、基本教学

  1.点课题:刚才的1、2、3、4、5、6、7、ⅰ就是一组音阶由低到高的排序。

  2.示范教学:教师引语:"刚才我们走过了音乐谷,现在我们再看神秘门。这是一扇智慧之门,要给它镶上漂亮的宝石,它才会打开,看,这里有许多的宝石,①提问:小朋友看看它们一样吗?(不一样),哪里不一样?(颜色、数量不一样)对,这些宝石它们每一串的数量都是不一样的。

  ⑴这些宝石怎麽样镶上去呢?(看课件:门上提示由少到多的排列。)根据幼儿的观察回答出示宝石。老师小结。

  ⑵引导幼儿观察另一扇门怎样来镶宝石,(看课件,门上提示由多到少的排列。)根据幼儿的观察回答出示宝石。老师小结。

  (3)念咒语"芝麻开门",打开智慧之门

  2、游戏《走迷宫》

  智慧之门打开后出现了神秘老人,以他的口吻说:大家好,我是神秘老人,很高兴你们打开了智慧之门,下一站大家将要到达趣味迷宫,可是通往迷宫的路坏了,须要大家铺好路才能到达,我为大家准备了铺路用的材料,请你们来铺路吧。

  ①老师引导幼儿观察材料一样吗?(不一样),哪里不一样?(长短)②整理材料,从长到短排序(出示字卡)③铺路:从短到长搭,每一块搭时要拐弯(出示字卡)④一起走迷宫3、集体游戏《给数字排序》

  ①取智慧果,把每一块材料取下来,后面有数字②做游戏,请黄色数字宝宝到里圈,按1---10排队。

  ③继续游戏,请红色数字到里圈,按10---1排队。

  三、自主操作

  1、幼儿自主选学具。

  2、老师巡回指导幼儿操作。并照相。

  3、看屏幕说规律。

  四、结束

  1、以时钟做结束语,幼儿用肢体表现。

  2、随音乐走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本节课在对教材的把握上设计较好。环节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在师幼互动和幼幼互动时,孩子全身心的投入,兴趣很高。数学就是服务生活的,孩子在操作和游戏中掌握了区分长短的方法,理解了长短顺序的关系。

  在幼儿分组操作时,忽略了幼儿的个体差异,在对于接受慢的幼儿没有及时给与支持和帮助,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注重幼儿个体差异,并实施重点关注;

  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保持原有的基础上,在操作环节发现掌握不好的孩子,在游戏环节重点关注策略,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很好掌握;另外,在一日活动将此项活动延伸到各个环节,随机教育和引导。

17、大班数学教案《8的加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演示教具,教师与幼儿的活动,进行口头加法练习,理解8的加法的意义。

  2、培养幼儿计算的准确性、灵活性、敏捷性。

  3、理解8的加法的互换、互不规律。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让幼儿加强练习8的加法运算的准确性。

  2、难点:锻炼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辨别能力。

活动准备:

  1、挂图、雪花片、作业纸、贴图。

  2、8以内的数字头饰、音乐游戏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组织教学,老师戴8的数字头饰走进教室,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带来

  了数字娃娃8跟我们一起学习,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基本部分:

  (一)以对歌的形式来复习8的分成,先按互补关系,再按互换关系。

  老师:小朋友我问你8可以分成1和几?

  幼儿:刘老师告诉你8可以分成1和7……

  老师:小朋友我问你8有几种分合法?

  幼儿:刘老师告诉你8有7种分合法。

  (二)学习8的加法

  1、老师出示挂图,让幼儿观察,引导幼儿按花的不同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边观察边列出加法算式:

  图上有1朵黄花7朵红花一共有几朵花?

  1+7=8

  图上有2朵小花,6朵大花,一共有几朵花?

  2+6=8

  图上有3朵圆形的花,5朵椭圆形的花,一共有几朵花?

  3+5=8

  图上有4朵兰花,4朵紫花,一共有几朵花?

  4+4=8

  2、 实物练习

  分给幼儿每人8个雪花片,让幼儿边数雪花片,边填写上作业纸上相应的数字。

  3、老师巡回指导幼儿操作,对表现好的幼儿奖励贴图,差的幼儿加强指导。

  4、游戏:找朋友

  老师分发给每个幼儿一个数字头饰,音乐想起来,小朋友们去找和自己合起来是8的数字成为好朋友。游戏可交换头饰进行。

  5、引导幼儿观察一下自己的周围及教室里有什么物品合起来是数字8,回家后也可练习运算,如:糖、苹果、饼干、玩具等等。

  三、结束部分:

  老师讲评上课情况,对表现好的幼儿进行表扬,差的幼儿进行指导鼓励,结束本节课。

活动反思:

  在以后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我要多采用游戏的形式,因为幼儿对游戏是最感兴趣的,最能吸引他们,游戏的形式可以使幼儿对数学活动更感兴趣,更能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爱动脑、动手的好习惯。

18、大班数学教案《9的组成》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学习掌握数的组成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进一步理解数之间关系的标志,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在数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上数的组成经验。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活动目标

  1、学习9的分合,知道9分成两份可以有8种分法,并记录结果。

  2、在探索操作活动中,知道按序分合不易漏掉数字,在观察中发现两部分数之间的增1减1的关系。

  3、会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操作过程。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9的组成

  难点: 在探索操作活动中,知道按序分合不易漏掉数字,在观察中发现两部分数之间的增1减1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教具:放大的操作材料。

  2、学具:购物券、玩具图片卡。

  活动过程:

  一、复习8的组成

  玩“碰球游戏”,出示数卡,师问:这数是几?答“8”。师:今天玩碰球游戏,教师与小朋友的数合起来是8。(例如),师:我的1球碰几球?(答:你的1球碰7球)教师问,小朋友可集体回答,也可小组回答,也可个别回答。

  二、学习9的组成

  1、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熊猫阿姨的玩具店开业了,这个玩具店里的玩具都卖9

  元钱。熊猫阿姨还为我们小朋友每人准备了8张购物券呢。

  2、介绍购物券。

  师:购物券上有什么图形?(圆形)一个圆形表示1元钱,两个圆

  形表示2元钱。这张购物券是几元钱?!.快思.教案网出处!(5元)为什么?(因为上

  面有5个圆)想一想,哪两张购物券合起来是9元钱,正好可以买

  一种玩具?等一会你能买几种玩具?

  3、分组进行活动。

  (1)每组一个营业员(挂牌),其他幼儿去营业员那买玩具,营业员一定

  要严格验证小朋友是不是付够了9元钱。

  师:营业员一定要把好关,看看买玩具的人是不是付够9元钱,不

  然会赔钱的。

  顾客买了玩具后,要将自己用的是哪两张购物券、买的是什么玩具

  记录到作业本上,记录好后,再去买,看看谁买的多。

  (2)幼儿把自己买的情况记录到作业本上,例如我用1元钱和8元钱买了

  只小狗。

  4、展示个别幼儿的记录情况,发现互换关系。

  师:谁来告诉大家,用哪两张购物券合起来正好是9元?

  5、知道9的8种分法并板书。

  师:哦,原来9有这么多的分法呢,让我们一起来按顺序说一说吧。

  9可以分成1和8…… 9有几种分法呀?(8种)

  三、活动延伸:

  在角色游戏中开设银行、菜场、超市,把所学的组成经验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幼儿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探索出9的8中不同分法。

  本活动注重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主动探索,获得知识。活动中,运用去玩具店购物这一情节贯穿,为幼儿提供多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积极地探索出9的最佳分合方法,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

  注重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活动中让幼儿来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既是幼儿思维的过程,又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

  最后知识巩固时,为孩子创设了多个生活情景,让他们把所学的组成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使得孩子们感受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19、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图形》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图形来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平时的游戏活动中,小朋友对拼图特别感兴趣,于是我设计了“有趣的图形”这一活动。活动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观察法、启发法、操作法等。整个活动,通过欣赏拼图引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拼图,说一说拼图的拼法及组成,再通过幼儿示范拼图激起其他幼儿的操作欲望和兴趣,最后自己尝试剪出各种图形,利用图形进行拼搭出有主题、有情节的画面,共同欣赏,体验成功。

  活动目标

  1. 能够利用各种几何图形拼搭出多种物体及主题画面。

  2. 拓展幼儿空间知觉,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精神。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说出拼图的拼法和组成,难点是利用各种几何图形拼搭出有故事情节的画面。

  活动准备

  拼搭图若干布置成展览区,各种颜色的卡纸、剪刀、浆糊,范例一幅。

  活动过程

  一. 组织小朋友进入教室欣赏拼图并仔细观察这些图画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同(放轻音乐)

  二. 出示范例《小兔晒太阳》拼图,让幼儿说一说这幅图的拼法及组成

  1. 太阳:一个红色的圆形作脸,许多黄色的三角形作太阳光芒。

  2. 树:三个绿色不同大小的三角形作树叶,一个细长的紫色的长方形作树干。[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3. 花:一个黄色的圆形作花心,五个桃红色的梯形作花瓣,一个蓝色长方形作 花茎,两个绿色的半圆形作叶子,一个大的紫色的梯形作花盘。

  4. 两个红色的椭圆形作长耳朵,一个黄色的大圆作头部,三个小圆分别作眼睛、鼻子,一个红色的三角形作嘴巴,一个浅蓝色的扇形作身子,一个紫色的半圆形作口袋,两个深蓝色的半圆形作腿。

  小结:各种各样的不同颜色的图形都是好朋友,它们可以相互组合在一起,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图画。

  三. 请幼儿示范拼图

  1. 拼房子(几种不同的房子)

  2. 让幼儿知道同一种东西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拼法。

  四. 提供2—3张卡纸给每位幼儿,让幼儿尝试剪出各种图形,然后进行自由组合拼图,教师巡回指导,要求拼出有情节的画面。(播放音乐)

  五. 欣赏及展示作品,并说说怎么样拼的。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操作、学习,幼儿的认知由抽象变具体,由单一变多样;给幼儿充分展示和交往合作的机会,注重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拼完后让幼儿说一说拼的过程,因为是幼儿真正亲手操作的,幼儿都会说,说得都非常好,很有条理;通过幼儿动手操作,可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果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第三环节幼儿个人在示范拼搭时,不会忽视了下面的幼儿,改为小组合作,效果可能会好些;还有那些拼图范例会充分利用;第四环节的剪图形改为课前准备,把更多的时间给幼儿动手拼更有主题、情节的画面,这样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20、大班数学教案《7的分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了解7的组成有6种分法。

  2、运用游戏活动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让幼儿初步感知数的分合的有序性。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图片小猪7只(1只大的,6只小的;4只白色的,3只红色的;2只戴帽子的,5只不戴帽的)

  2、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和一份记录表。

  3、礼物:大挂图,笔,磁铁。小数字1-7和分解条数份。

  活动过程:

  一、游戏:“毛毛虫”复习6的组成 。

  “昨天我们学了6的组成,小朋友还记不记得呀?好,现在老师就来考考你们。”(复习6的组成分解)小朋友表现真棒!现在老师请你们来玩个毛毛虫的游戏。小朋友分成3组,看看自己身上的数字宝宝找到相对应组成6的数字宝宝,比一比看哪组速度最快又准确。(老师开音乐,游戏开始)

  二、学习7的组成

  今天小朋友玩游戏都表现非常棒,可是今天我们班上也来了几位小客人,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它是谁呀?”“那待会小客人来时小朋友要点数看看来了几位小客人?”教师依次请上小猪,让幼儿点数,并让幼儿瞧瞧这些小猪有什么不同?教师引导幼儿按小猪的大小,颜色等来分,并引导幼儿找找还可以怎么分(反过来分)。最后幼儿和老师一起口述一次:7可以分成1和6,1和6合起来就是7;7可以分成2和5,2和5合起来就是7等。(得出的分解式:)同时把相应的算式列出来让幼儿有所了解。

  7 7 7 7 7 7

  ╱╲ ╱╲ ╱╲ ╱╲ ╱╲ ╱╲ 1 6 2 5 3 4 4 3 5 2 6 1

  三、游戏:

  “好!小朋友表现真棒!现在老师再来跟小朋友玩一个游戏,看看小朋友是不是真的那么厉害。”现在呢老师这里有很多数字宝宝,分别都是1、2、3、4、5、6,请小朋友听音乐找相对应7的分成的数字朋友。

  游戏2-3遍后,请家长和小朋友一起做亲子游戏。

  四、解拼图游戏

  “哇!小朋友今天表现真棒!小猪们都很开心,它们有一份礼物要送给小朋友,想知道是什么吗?”“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好!数3声睁开眼睛哦!”教师出示 “礼物”“咦?礼物呢?哈哈!秘密就在里面。(.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小朋友只要算对了这6道分解题,礼物就会自然出来啦!小朋友有没有信心闯关呀?好!加油哦!”其中,当幼儿答对一道分解题时,就翻开一角,等答完题时礼物就会出现了。激发幼儿探索的意识,让幼儿加深巩固7的组成。

  “ 原来小猪要邀请我们去它的农庄做客,好!小朋友现在我们就开火车出发到小猪的农庄吧!出发罗!!!”结束课程。

  五、亲子作业

  活动延伸:

  幼儿分成三组,每一组的桌子上都有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和记录纸,让幼儿在操作中掌握,在记录中巩固。其中每一个桌子上的记录材料都不同。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重点是让幼儿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学习7的分成,在这教学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兴趣点非常浓,游戏参与率高。通过操作、游戏等活动让幼儿能了解7的组成有6种分法。并能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很好的掌握教学知识,达到我上课的一个教学效果。

21、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七巧板》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剪拼“七巧板”,加深幼儿对简单图形的认识。

  2.动手与动脑结合,培养幼儿的空间观念、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

  3.以动激趣,在实践中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七巧板教具一份 幼儿人手一份标有数字地正方形 剪刀人手一份

  图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动激趣、剪拼“七巧板”

  1.剪“七巧板” (出示“七巧板”)

  师:小朋友,这张正方形的纸上写了什么?几个数字?<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这七个数字把正方形纸分成了七块不同的形状,我们一起把正方形纸剪一剪,分一分有哪些形状。

  (利用板书的形式,把图形进行分类)

  师:这是七块神奇的形状,它能变化出许多图案。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七巧板”,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一种有趣的益智游戏。

  2.拼“七巧板”

  师:你能把这七个图形拼成剪开前的正方形吗?拼不出的小朋友可以看看黑板上的图示。

  二、拼实物图、手脑结合展开想象

  1.自由创作、充分发挥想象能力

  师:用这七个图形能拼出房子、小树或随便什么东西,给你们两分钟的时间比比看谁拼的漂亮。

  小结:我们拼七巧板时一定要把这七块板都用上去,图形之间不能留有缝隙。 向同伴介绍自己用七巧板拼了什么、是如何拼的。(鼓励大胆想象、积极拼摆的幼儿)

  2.出示“七巧板房子”,观察、讨论是如何拼的、还能用七巧板拼出什么。

  3.幼儿操作。

  用剪刀沿实线将操作材料剪成七巧板。

  摆一摆,拼一拼。

  相互欣赏、交流。

  (出示欣赏图片)师:你们瞧,这些都是由七巧板拼出的图形。想拼一拼吗?

  师:老师这儿还有好多的图形,你们再来试一试,好吗?

  小结: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七巧板”,希望你们下课后用它再拼出一些图形,比比看谁拼得最多、漂亮,我们评他为我们班的小小建筑师、设计师。

  教学反思:

  1、从孩子喜欢的游戏入手,让孩子边动手摆边说。激发了孩子的活动兴趣,使孩子在看、听、想、摆、说的游戏过程中掌握了七巧板的“玩法”。使孩子体会到了“玩中学”的乐趣。

  2、在游戏中孩子以集体、个人、小组等方式进行。特别是在小组活动中孩子体会到了合作、分享、参与的快乐。

  3、此次活动虽是一节拼图活动,但是孩子把已有的知识进行了综合运用,并有个别孩子进行了再加工,如:拼出了主题是“自己的梦”、“大地”、“家”等画面。

  如果再上这节活动课,我不仅要充当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还要充分参与到游戏中去,与孩子共同探索,共同成长,共同欢笑。

22、大班数学教案《7的组成》含反思

教学目标

  1、复习5、6的组成,学习7的组成。

  2、通过操作活动感受数字增减的规律。

  3、探究数学互换与7的组成关系。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6个小皮球

  数字卡片1——7

  小汽车模型若干

  笔本人手1份

  幼儿用书每人一本

活动过程

  一、复习活动

  1、通过游戏复习5,6的组成。

  2、教师出示卡片和幼儿做《碰碰碰》游戏。

  如师:小朋友我的2球碰几球?幼:老师你的2球碰3球?

  二、学习7的组成

  1、小汽车要停进两个停车场,现在把小汽车分成两份,并记录下来。

  2、让幼儿尝试着分一分,启发幼儿用多种方法分,把结果你记录下来。

  3、教师把7的分法写在黑板上,让幼儿自己对照,看看自己的分法对不对?

  三、探究数学

  1、让幼儿想想组成有什么规律。

  2、自己动手数数一共有几种分法。

  3、教师启发幼儿找出小汽车数量一样,位子却不一样的数量组合。

  四、操作练习

  1、出示幼儿用书,打开看一看。

  2、让幼儿自己操作分一分,答一答。

活动反思

  经过之前对数学数字的练习,我班的幼儿对数字组合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教学的开始,我们对5、6的组成进行了复习,这样用之前学过的知识先做了一个简单的铺垫,对幼儿接下来的学习也打下了基础,让幼儿在学习新知识会更容易更轻松。

  本课活动完成后,幼儿对7之内数字组合还是有了一定的掌握,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23、大班数学教案《趣味统计与分类》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2、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师事先选择好实践的场地(幼儿园内),并亲自实践一遍做好记录,心中有数;纸、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

  1、你能从1数到几?数数看。

  2、更快的数数方法: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3、100以内的随便一个数你会写吗?试试看(请几个幼儿到黑板上听写)。

  (注: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教师了解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必备的一些相关知识掌握如何,以便在活动中更好地把握。)

  (二)联 系生活:

  1、在生活中,你碰到什么东西要用数来数?举例子。

  2、在幼儿园里也藏了许多数,请小朋友们说说。

  3、用什么方法统计方便?(每5个或10个记录一次,然后5个5个或10个10个地数;列表统计等)

  (三)提出任务:

  1、分组统计并分类统计幼儿园里的一些物品(教师根据幼儿组的能力差异进行分配)。

  一组:车棚——车有几辆?自行车几辆?摩托车几辆?每种颜色的车各几辆?

  二组:前操场、后操场——树有几棵?前、后操场各几棵?大树、小树各几棵?

  三组:架空场地——柱子有几根?白色的几根?绿色的几根?圆的、方的各几根?

  (前三组让幼儿“统计——分类——再统计”,从中明白总数比分出

  去的数多,几个分出去的数合起来等于总数)

  四组:电脑室——电脑有几台?在场办公的教师有几位?其中长头发几个?短头发几个?(检验幼儿如何解决“判断头发长与短的标准”)

  五组:教师办公室——教师办公用的桌子有几张?椅子有几张?哪个多?[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多多少?哪个少?少多少?(数的比较和一对一对应)

  六组:一楼架空——吊灯有几盏?(70多盏,幼儿要数准确不太容易,检验幼儿100以内的数数)

  七组:楼道——从一楼到五楼要爬几层楼梯?共有几级台阶?每层楼分别有几级台阶?(每层楼的高度不一样,让幼儿发现楼层高台阶就多)

  2、要求:①合理分工与合作;

  ②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与记录;

  ③学会验证所统计的数。

  3、幼儿执行任务,教师观察、了解个别组幼儿实践情况。

  4、幼儿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新任务。

  5、集中交流(每组选派一名幼儿汇报与交流):

  ①你们统计什么?统计结果如何?

  ②你们在实践过程中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③你们碰到过什么困难吗?有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

  (四)布置作业——课后实践:

  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家中或周围环境中有哪些事物可数,数数看,并用图表的形式记录下来。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第四个目标提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这一目标理念出发,我设计了此活动。实施后,效果非常好,预定的目标得到很好地达成,幼儿在实践过程中,各种综合能力(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克服与战胜困难的能力、应变能力等)得到了有效发展。

  观察小记:

  (一)第四组汇报员李琰小朋友先跑过来汇报:“黄老师,我们组完成任务了,电脑37台,办公的老师17个,5个长头发,5个短头发。”黄老师:“5个长头发,5个短头发,共有几位老师?”“10位”黄老师:“那么17位老师中,其他的老师头发怎么样?”“啊——??”整组小朋友又冲向电脑室 (孩子们已经意识到分类统计时出错了)。第二次汇报时说:“黄老师,看长头发、短头发太难了,老师们有的坐在很后面,有的一直走来走去的,我们都数乱掉了,还有一位长头发的老师说我们吵死了,我们只好下来了。”

  (是啊,这一分类难度太大了,况且长头发、短头发要以什么标准来判断都不确定,我本是有意试试,可是孩子们却是如此认真。我的过失是:没有事先与电脑室的老师通个气,更没有交代孩子们到了电脑室应如何处事,以致出现了“吵死了,只好下来”的结局。)黄老师:“你们小组谁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跟老师们说我们是在学习,不是吵”;“我们讲话要小声点,不要影响老师办公”;“我们每人数一排”;“头发超过肩膀就是长头发,没有超过就是短头发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第三次上了电脑室……

  (二)第一组汇报员苏菲楠小朋友说:“黄老师,车棚里的摩托车有19辆,自行车有3辆。按颜色数,我们一直忘了这个数字的车是什么颜色的,让我们再数数看。”(孩子们认真地在执行任务,只是碰到了困难,可是他们并不想放弃。)过了一会儿,又来汇报了:“黄老师,摩托车19辆,11辆黑色的、6辆白色的、2辆红色的;自行车3辆,1辆绿色的、2辆白色的。我们是用水彩笔做记号的,这样就不会乱掉了。”(这一群小家伙想到了解决困难的方法,而且统计得非常准确。)

  (三)第二组汇报员杜倩云小朋友说:“黄老师,我们完成任务了,第二个任务是什么?我们可以到别组去数数看吗?等一下就可以看看是他们数得对还是我们数得对。”(孩子们对此活动如此热情,有继续执行任务的欲望,并向老师提出了他们想执行的任务,多么有主见的一群孩子呀。)

24、大班数学教案《6的分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分成。

  2.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会感受数学应用的乐趣,激发幼儿喜欢上数学。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6的分成》;

  2.幼儿画册、水彩笔、操作小鱼等。

  活动过程:

  一、碰球游戏《2、3、4、5的组成》

  在教师的带领下做《2、3、4、5的组成》碰球游戏。

  二、出示多媒体课件

  1.幼儿观察图片,发现了什么?(灰太狼,六条鱼)

  2.幼儿进行操作将小鱼进行不同的分法。

  3.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分类的情况。

  三、学习6的分成

  1. 教师:你们有5种分法,那我们来看看羊村里的小羊们是怎样分的,好吗? 2.幼儿自主讲述边看边说,如6条鱼可分成1条和5条等。(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懒羊羊、喜羊羊、美羊羊、沸羊羊、)那我们来看村长给他们评分了,,他又一个表格,我们来看他们是对的吗?他们真厉害灰太狼可难不倒我们小羊们!我们一起来说说6分成:6有5种分法,6可以分成1和5,6可以分成2和4,6可以分成3和3,6可以分成4和2,6可以分成5和1。还可以反过来说,一起来说说:1和5合起来是6,2和4合起来是6,3和3合起来是6,4和2合起来是6,5和1合起来是 6。

  2.介绍游戏玩法

  接下来老师带来了想请你们帮助小动物,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家是第几层,在左边的空格里天上相应的数点,填好的这个数点就是这个小动物的楼层,再用线将右边的楼层连起来,谁愿意来帮助熊猫的,你来!你们会了吗?做之前老师有两个要求:做作业自己动脑筋;做作业不说话。小朋友轻轻的拿材料操作。

  3.幼儿操作材料《合起来是6》,老师巡视指导。

  4.集体评价。

  活动反思

  在6的分解和组成这一教学内容中,我注意创设有意义的活动情境,给孩子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允许孩子用自己不同的方法去学习,使不同的孩子在数学的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过程。1、创设情景,在活泼气氛中引发兴趣。这节课,我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孩子的个性特点,大胆地创造、使用教材,以“分彩珠”这一游戏情景出发引入课题,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使孩子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状态中,激发孩子的思维,激起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2、动手操作,在合作交流中感受快乐。因为孩子们已有一定的分解组合知识经验,于是我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探索,去记录、去交流尝试的结果。在这个探索、交流的过程中,孩子印象必然较深,同时增强了自信心,激发了成功、愉悦感。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环节,不断地激发孩子学习的乐趣和欲望,不断地使孩子得到鼓励,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孩子积极的情感。

25、大班数学教案《漂亮的礼盒》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球体、圆柱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的特征。

  2.能尝试按图纸制作立体纸盒。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球体、圆柱体积木、长方体,易拉罐、乒乓球等实物若干。

  2.自制图形纸若干、剪刀、胶带、浆糊等。

  活动过程

  1.观察比较球体与圆柱体,感知图形的特征。

  (1)出示球体与圆柱体。让幼儿通过滚动实验,感知两个形体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个很有趣的图形,是什么图形呢?有谁认识吗?它们有什么地方一样,又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

  (2)师小结:不管从哪边看,球体都是圆的,可以向任何方向滚动,叫球体。看起来像柱子,从上向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并且两个圆一样大,叫圆柱体。

  (3)进行游戏:看谁找得对。

  请幼儿找一找老师提供的物体中有哪些东西是球体的,有哪些东西是圆柱体的。

  师:现在请你们来找一找球体和圆柱体,找到后请你大声说出这个物体是球体还是圆柱体。

  2.认识长方体,并尝试根据图纸制作礼物盒。

  (1)出示一个长方体纸盒,先认识长方体,再请幼儿将盒子拆开,仔细观察长方体的构造图,引导幼儿发现折痕。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图形,这个图形的名字叫做长方体,那么它是怎么组合而成的呢?从盒子来看,看的不清楚,我们一起来把纸盒拆开来看一看,好么?

  (2)将拆开的纸盒还原,进一步感知如何制作立体纸盒。

  3.根据图形纸,自己制作长方形纸盒。

  师:看看,老师今天带来了许多美丽的图形纸,让我们一起来跟着这些图形纸制作一个漂亮的纸盒吧。

  4.装礼物:互相欣赏礼物盒并装礼物。

  活动反思

  《漂亮的礼盒》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教师进行精心设计的活动环节较为清晰流畅!制作的课件PPT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孩子们能够开心的学习制作。

  刚开始的观察球体和圆柱体,引导他们自主发现图形的特征!还请幼儿亲自做实验,充分感知图形的特征!之后,教师请幼儿在给出的图形中找出球体、圆柱体,进一步的巩固图形特征(.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幼儿对长方体的构造很感兴趣,对做礼物盒很感兴趣,在引导幼儿做纸盒前,可以先示范下,孩子制作礼盒的过程中就会不易出错!

26、大班数学教案《有用的统计》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统计物品,提高计数能力。

  2.认识并掌握条形统计图的计数方法,知道用条形图进行统计更清楚。

  3.感受统计给生活带来的帮助。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记录纸每组两份,每份4张;记号笔

  2.4个橱子内摆放4种物品:文具、食品、水果、玩具。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幼儿初次合作,分享统计结果。

  1.交代任务,进行记录。

  师:“又到了超市需要进货的时候,请你们来帮经理统计每个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

  幼儿分组统计商品并记录,教师指导。

  2.交流分享统计结果。

  师:“请一个小朋友来介绍,你统计的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你们是用什么办法记下来的?”

  小结:你们用了数字、表格、画点点的办法,知道了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有多少。<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可是不能很快看出哪种商品最多,哪种商品最少。

  二、尝试用条形图涂色的办法进行第二次统计,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1.介绍条形统计图和记录方法。

  师:这也是一个统计图,叫条形统计图。有横坐标和纵坐标,横坐标下代表统计什么东西,纵坐标上的刻度代表统计的数量。如果统计出来苹果有2个,那么就画两个格子。

  2.师幼共同完成一份条形统计图

  3.再次统计,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师:货架上有几种商品?哪种最多?哪种最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小结:用条形图统计,能够很快地知道货架上哪种东西最多,哪种东西最少

  4.引导幼儿根据统计结果确定进货商品。

  三、观看课件,激发兴趣,拓展生活经验

  师:在我们生活中,很多时候还会用到统计,能帮助我们解决更多更复杂的问题。我们来看看,还有什么时候会见到统计图。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27、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房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巩固形体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猪造房子的活动,了解拼搭材料的数量与不同面积或相等面积之间的数量守恒关系。

  3、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难重点:

  了解拼搭材料的数量与不同体积或相等体积之间的数量守恒关系。

  活动准备:

  教具:ppt学具:1、房子轮廓卡片人手一份、三种大小型号不同的蓝色砖块;2、三座大房子和砖块记录表;3、记号笔、便签纸。

  操作音乐《肖邦钢琴曲-雨滴》《三只小猪》

  活动过程:

  一、三只小猪造房子。

  1、激发兴趣。

  --你们听说过《三只小猪》的故事吗?故事里的哪座房子最牢固?

  --今天叶老师也请来了三只小猪,看,这是谁?他们知道《三只小猪》的故事后,也决定造砖头房子,看,这是他们房子的设计图?!来自快思老师教案.!有什么相同的?不同在哪里?

  2、小猪造房子--三只小猪太心急了,砖块还没有造好呢,瞧,这是他们要用的砖,什么形状?猜一猜最小的房子要用几块这样的砖呢?

  --猜测中间房子所需砖块数量。

  --猜测最大房子所需砖块数量。

  3、讨论:砖块的多少和房子的大小关系?

  4、小结:砖块相同时,房子越大,所需的砖头越多,房子越小,所需的砖头越少。

  二、造房子比赛。

  1、介绍材料和比赛内容。

  2、幼儿操作3、集体验证4、讨论:造一样大的房子,砖块的大小和数量的关系。

  5、小结:造相同的房子,砖块越大,所需的砖越少,砖块越小,所需的砖越多。

  三、帮助小猪造新房。

  1、观察大房子,激发帮助小猪的愿望。

  2、提出要求。

  3、幼儿分组操作记录。

  4、集体验证--这组用了多少块砖?查看记录表。

  5、活动延伸--刚才我们用到所有型号的砖块进行造房子比赛,而且发现每组所用的砖块数量不同,有多有少,下次我们还可以进行用最少砖或最多砖进行造房子,一定一很有趣,好吗?

28、大班数学教案《按群数数》含反思

  设计意图:

  基础阶段的数学教育要求幼儿能解决问题,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在利用和运用数学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数数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技能,而对于有一定数概念的大班孩子有必要探索、学习群数的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群数方法来解决生活中数数问题。本次活动根据孩子对糖果很喜爱这一特点,并充分利用了罗山的糖果资源,以让幼儿当"小工人"帮忙数、装糖果的方式,积极践行《指南》精神,在轻松的氛围中引导幼儿快乐、自主地学习群数,并引导幼儿在操作中探索群数的方法,找出自己喜欢的群数方法,以便应用到生活中。

  活动目标

  1、用糖果探索和发现按群数数的方法。

  2、尝试用不同的数数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乐于参加数数活动,体验不同方法数数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已有按数取物的经验。

  物质准备:糖果图片、糖果、盘子若干;记录表、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有吃过糖果吗?糖果厂的老板找不到工人来帮忙装糖果,他很着急,想邀请小朋友当小工人把糖果装进盒子里。

  (二)提出要求,初次探索

  1、教师出示糖果图片(10个)引导幼儿观察点数。

  师:现在请小朋友看一看,数一数图上一共有几个糖果?你是怎么数的?

  2、引导幼儿猜想两种不同的数数方法哪种较快。

  师:小朋友们,你们觉得一个一个数比较快,还是两个两个数比较快呢?!来自banzhuren教案.!为什么?我们动手试一试就知道了。

  3、提出操作要求师:糖果厂的老板帮小朋友准备了一些糖果和一个小盘子,等等请用你想尝试的数数方法把糖果装进盘子里。(1)在数糖果时,要注意控制你的音量,不要打扰到旁边的小朋友。(2)要积极开动脑筋,用多种办法来装糖果。

  4、幼儿集体操作验证,教师分别观察指导。

  (1)幼儿操作,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数数的方法并进行个别指导。

  师:你是怎么数的?那这样数快吗?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2)集中分享数数方法,教师记录并归纳小结。

  师:王老师准备了一张记录表要把你们分装糖果的方法记录下来。现在请小朋友们把自己数数方法跟大家分享一下。

  小结:因为一个一个数要数10次,两个两个数只要数5次,所以用两个两个数比一个一个数的方法来得快一些。

  (三)再次探索,提升经验师:老板看到刚刚小朋友都做得很好,所以又给我们新的任务啦,你们看这次老板给了我们一张糖果的卡片订单,要求我们用很快的速度把糖果数出来。

  1、引导幼儿讨论,用什么数数方法装糖果更快。

  师:除了按一个一个数、两个两个数的方法装糖果,还可以怎么装更快呢?

  2、介绍记录方法师:老师已经把糖果都画在纸上了,请你把你数数的方法用笔圈在一起,比如:你是用两个两个数的办法,就用笔把两个两个的糖果圈在一起,然后,在后面写出总共圈了几次,并看看,哪种数数的办法最快。

  3、幼儿尝试记录,教师全面观察指导。

  师:你们看,每个小朋友的位置上已经准备记录表和笔。等会装糖果的时候,请小朋友控制好自己的声量,并在记录纸上记录尽量多的办法。

  4、集体分享记录的方法和结果。

  师:请已经完成的小朋友带着你的记录表回到位置上与同伴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四)活动延伸,迁移运用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用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的方法来数数。以后在我们的生活中,小朋友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中一种方法来继续数数量更多的数。比如100、200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数会更快呢?小朋友可以把这个问题带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来想一想!

  教学反思:

  能将物体以2、5、10单位进行按群数数。让幼儿当糖果厂的小工人,在数糖果的过程中,幼儿也初步了解了按群数数的含义,本次活动我以设计糖果厂的场景切入主题,幼儿都能积极回答,说出自己的想法,以游戏形式幼儿很感兴趣,提供的让幼儿操作的糖果幼儿都很感兴趣,在操作探索的时候积极性都比较高,但是在让幼儿操作环节前提的要求不够详细,常规的要求也是要提,比如我没有说操作完的糖果要排整齐放框框里,个别幼儿就开始玩,虽然是大班但是我发现常规的要求还是要求,有时就因为小小的环节,以前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常规又慢慢的松散掉,本节课还存在着一点不足是:我没有把握整个环节的重点,让幼儿的知识经验得不到进一步的提升,这也是数学活动中非常关键的一点,接下去我会观摩平行班的数学活动,思考我设计的合理吗,考虑周全了吗?

29、大班数学教案《20以内的分类计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让幼儿积极探索尝试,引导幼儿进行20以内的分类计数。

  2.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理解并读懂统计表,进行连加练习。

  活动准备:

  挂图一张、备用挂图一张 提前画好的统计表、无色的图片、备用挂图一张(磁性教具摆上方,统计表下方) 颜色卡红黄蓝各一个、鸭子、鱼、蝴蝶无色的各一个、(红黄蓝)若干 数字卡1(2)2(4)3(2)4(2)6 (1)7(2)9(1) 铅笔、橡皮

  活动过程:

  一. 情境主题导入

  师:小朋友,我们先和客人老师问个好。今天呀老师接到一个来自数学王国的电话,国王先生邀请我们去数学乐园玩。;.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高兴吗?好的,让我们做上火车出发吧。(师幼做韵律操、出示挂图)小朋友们你们看路上多热闹啊!

  1.小朋友数数路上红、黄、蓝色的汽车分别有几辆?共有辆汽车?

  2.谁的手里有气球?红、黄、蓝色的各有几个?一共有几个气球?

  3.马路边红、黄、蓝色房子各有几栋?一共有几栋房子? 我们继续(师幼做韵律操)

  二. 布题

  师:哎!是鸭子、鱼和蝴蝶,他们排好队在干嘛呀?咱们过去问问。你们好!你们在干什么呢?

  -----我们正准备比比谁的速度快,

  师:哦原来是在进行比赛呀。我们来看看参赛的鸭子、鱼和蝴蝶都有些什么颜色的?

  幼:红、黄、蓝。(出示统计表)

  师:1.哦有红黄蓝三种颜色。咱们来数数红黄蓝三种颜色的鸭子、鱼和蝴蝶各有多少只?

  2. 请小朋友数数鸭子、(鱼、蝴蝶)公有多少只?

  3. 鸭子、鱼和蝴蝶要进行比赛,小朋友们想想该怎们比呢?是的相同颜色的为一组,小朋友帮忙数一下红(黄、蓝)色的参赛的有多少?

  师:(请小朋友贴出相应的数字宝宝。)

  三.评价练习

  师:鸭子、鱼和蝴蝶都有点累,咱们听一段音乐吧,小朋友喜欢看《小鲤鱼历险记》吗?那动画片里都有些呀? (有泡泡、小美美、阿酷还有小龟)

  师:瞧!泡泡小美美、阿酷正在研究呢。他们想按照红、黄、蓝进行分类统计。

  1. 他们想知道按红、黄、蓝三种颜色分,数数各有多少?

  2.然后泡泡想知道三种颜色的共多少个?小美美想知道三种颜色的共有多少个?阿酷想知道三种颜色的共有多少个?

  3.最后还想知道红色(黄、蓝)的图形共有多少个?

  师:现在老师邀请小朋友们来帮帮他们,愿意吗?(每个小朋友发一张)

  师:集体讲解。

  四.延伸

  泡泡、小美美、阿酷特别感谢小朋友们,想不想邀请他们来咱们班区域里玩玩呢?我们邀请他们玩串项链的游戏,我们区域里有红黄蓝色的珠子,请小朋友用细绳子穿好后按颜色分类并算出红黄蓝色珠子各有多少个?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以“幼儿的发展为本”精心设计,抓住幼儿好动的天性,巧妙地创设数学王国这一情境。在活动中,提高幼儿主动参与性在动手操作中体会和掌握知识,使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幼儿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虽然此次活动环节清晰,重点突出,难点也有所体现,但是活动并不是很让我自己满意,有部分牛幼儿参与时有困难、不积极,总结有以下几点:一、幼儿对统计图的认识还不是很好,虽然统计图的学习在前面已经接触过,我想在本次活动前应再次做铺垫,这样可以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能按时完成练习;二、因为大班幼儿刚刚接触10以内的加减运算,而此次活动涉及到连加的运算,并且我出示的实物数量太多,导致给幼儿的连加计算加深难度,这是今天的活动超时的主要原因。在以后的活动前应该对幼儿的已知水平做出一个准确的判断。这样,才能达成目标。

30、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按物品的用途分类》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将物品按用途进行分类。

  2.能正确表述自己的分类理由。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掌握物品用途的相关经验。

  物质准备:若干实物,图谱标记、实物图片,分类盒,分类板等。

  活动过程:

  一、以认识物品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整理物品,让幼儿初步学习按物品的用途分类。

  1.引导幼儿将篮子里的物品,按照它们的特点分到篮子里的三个格子中,想想看可以怎么分。

  2.分好后和同伴说说你的分类理由。

  三、师观察幼儿操作并个别指导。

  四、师幼互动交流。

  师:谁来说说他是怎么分,为什么要把它们分在一起?

  五、运用图谱标记帮助幼儿梳理分类经验。

  1.师:出示嘴巴、手、苹果、积木、汽车等标记卡,"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引导幼儿从中选出分别代表“吃的”“玩的”“用的”的标记。

  2.师引导幼儿根据标记,将自己篮子里的物品按标记摆放好。

  六、分组练习,巩固按物品的用途分类。

  1.介绍操作材料。

  2.提出要求。

  3.幼儿操作,师巡视指导。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主要是让幼儿能将物品按用途进行分类,并且能正确表达自己的分类理由。在活动中,我首先以“认识物品”导入活动,并让幼儿“整理物品”,学习按物品的用途分类,幼儿个个都能将物品按食物、日用品和玩具等不同用途进行分类,也能说出分类的理由。接着引导幼儿运用图谱标记“送物品回家”,幼儿也都能将自己篮子里的物品按标记摆放好。可是在接下来的操作材料中,幼儿在给物品按标记分类中产生很大的分歧,有的标记相差非常细微,有很多小朋友容易看错,虽然在操作之前我有提示过了,但了解是一回事,真正做时有很大一部分幼儿不仔细观察标记,都分类错了。而这一切都反应出幼儿对画面的'观察不够细心,做事太过于急促。

  进入大班以后,我发现有许多小朋友都对自己的行为缺乏信心,具体表现在:操作时总喜欢看别人的答案,甚至有的小朋友刚刚拿到操作材料就看别人是怎么做的,自己不爱动脑筋。

  要想从根本上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我觉得我们教师必须注意让幼儿真正掌握我们所要让他们掌握的,因为只有当他们真正懂了,学会了,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对自己产生认同感。另外,每节课结束以后,教师要做到及时反思、小结,及时的修改,累积经验,寻找幼儿更能接受的讲解方法,做到完善以及更好,让幼儿从兴趣开始培养,从根基开始打起,从基本习惯开始抓起,让幼儿喜爱上数学,喜爱上学习。

31、大班数学教案《8的减法》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我上的是《8的减法》,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幼儿根据老师所出示的图案写出8的减法算式,让幼儿知道整体去掉部分应该用减法算式计算,并由幼儿自由创编8的减法数学问题。

  活动目标

  1、通过看图列算式,学习8的加减法。

  2、整体去掉部分应该用减法算式计算。

  3、会口编8的减法数学问题,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知道整体去掉部分应该用减法算式计算。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 复习8的组成

  8只小鸟飞啊飞,1只小鸟飞在前面,后面跟着几只小鸟呢?(7只),你是怎么知道的?(8可分成1和7)8还可以分成几和几,以此类推说出8的组成。

  2. 组织幼儿学习8的减法

  出示课件:

  (1)树上有8只小鸟,飞走了1只,树上还剩多少只小鸟?

  幼儿说出老师提出的问题:

  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幼儿说出8去掉1还剩7 即整体去掉部分应该用减法算式计算,<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引导幼儿列出8-1=7并知道8,1,7代表什么,教师版书。

  (2)草地上有8蝴蝶,飞走2只,草地上还剩多少只蝴蝶?

  教师组织幼儿根据要求列算式8-2=6,教师板书

  (3)天上有8架飞机,飞走3架,还剩多少架飞机?

  教师组织幼儿根据要求列算式8-3=5,教师板书

  (4)小红有8个气球,送给小花4个,还剩多少个气球?

  教师组织幼儿根据要求列算式8-4=4,教师板书

  3.让幼儿自由创编8的减法数学问题

  引导让幼儿口述有关8的减法数学问题,如:姐姐有8颗糖,吃了5颗,还剩多少颗?河边有8条鱼,游走了6条,还剩多少条鱼?等等。

  小结:教师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按照减数从1到7的规律说出8的减法算式:

  8-1=7,8-2=6,8-3=5,8-4=4,8-5=3,8-6=2,8-7=1。

  教学反思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32、大班数学教案《6的组成》含反思

  活动设计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大班的孩子们已经学过了《5以内各数组成》,对于数的组成他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平时执教这样活动所运用教育过程与手段都注重记忆与训练,于是在选材后思考:如何增强活的趣味性,运用操作和游戏覆盖传统记忆和训练。新《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目标定义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之重要和有趣。”找了在计算教学中有丰富经验老教师讨教,他们给我建议是:不要花哨要实用;不要枯燥要趣味。细细研读他们给我的建议,回忆着以前听过的优秀计算活动,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我在设计教案时也时刻遵循着这个原则。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6可以分成5和1,4和2,3和3,1和5,2和4,并知道它们合起来是6。

  2、培养幼儿归类的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具:6个小熊

  2、幼儿用具:(雪花片,吹塑圆片),作业单,铅笔人手各一份。

  活动过程

  1、复习5的组成

  玩碰球游戏

  2、教学6的组成

  ⑴请幼儿观察小熊特征。

  ⑵请幼儿根据小熊特征分类。

  幼儿和老师一起说分合,知道两队调换合起来是6。<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教师小结6的分解

  3、分圆形图片,练习6的组成。

  ⑴教师提示幼儿象刚才分小熊站队那样分。

  ⑵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玩“捉迷藏”的游戏

  ⑴、请6名幼儿藏好,请几个站起来。

  ⑵、幼儿说出藏了几个,并引导说出6的分发。

  课后反思:

  本节课目标很明确,就是学习理解“6”的组成,懂得交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的规律。因为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特别强的特点。我们应该在数学活动中应该提供一些渗透着正确的、幼儿可接受的、可感兴趣的数概念的活动材料,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33、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按图形分类》含反思

  直接目的:

  学习按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两次分类。

  间接目的:

  1、感知集合与子集合的关系。

  2、良好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准备材料:

  1、三级分类组合板一套。

  2、压膜图形一套:大小不等、颜色不一的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六边形、三角形。

  3、标记卡:颜色标记(红色、非红色)各一张,图形标记(圆形、非圆形)各两张。

  4、装图形及标记卡的小碟子个,夹标记卡和分类组合板的夹子两个,托盘一个。

  活动提示:

  1、介绍教具,搬到操作毯上。取出分类组合板,在操作毯中央摆好二级分类板,剩下的三级组合板放在卷毯右边。

  2、用二级分类板进行分类:

  (1)取出碟中图形散放在大长方形框内。

  (2)取出红色、非红色标记卡分别放在左右两个小长方形框外的左上角和右上角。指着分类标记卡问:"它表示什么?"帮助幼儿理解两张标记卡分别指示下框应该放入什么颜色的图形。

  (3)提问:框内图形有哪些颜色? 哪些是红色,那些不是红色?

  (4)提示幼儿具体识别某种颜色的图形。例如:"请你拿一个红色的图形。""请你指出一个不是红色的图形。"

  (5)请幼儿将大框内红色图形一个一个地找出并放入左下框内。

  (6)请幼儿将大框内剩下的非红色图形一个一个取出并放入右下框内。

  3、用三级分类板进行图形分类:

  (1)用剩下的分类组合板,将三级分类板拼好。并将剩下的四张分类标记卡按"圆形"、"不是圆形"放在左边两个和右边两个框的左上角和右上角。

  (2)提问每张标记卡表示什么,帮助幼儿确认。

  (3)分别指着颜色标记卡下的两个框提问:哪些是圆形? 那些不是圆形?;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圆形应放在有那个标记卡下的框里?

  (4)请幼儿按标记进行再次分类。

  4、活动结束时有秩序的整理教具。

  错误订正:

  分类标记卡。

  延伸变化:

  1、提供剪成各种形状的单色和花色的布,请幼儿分类。提示幼儿,二级分类标记:有花纹、没花纹;三级分类标记:三角形、不是三角形。

  2、提供红豆、黄豆、黑豆、花生米、木珠各八粒,蚕豆、绿豆、塑料珠若干粒,请幼儿分类。二级分类标记:够八个的、不够八个的;三级分类标记:是豆类的,不是豆类的。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开展的拼图游戏环节,比较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经验,激励了幼儿自主探索。

34、大班数学教案《按物品的用途分类》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将物品按用途进行分类。

  2.能正确表述自己的分类理由。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掌握物品用途的相关经验。

  物质准备:若干实物,图谱标记、实物图片,分类盒,分类板等。

  活动过程:

  一、以认识物品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整理物品,让幼儿初步学习按物品的用途分类。

  1.引导幼儿将篮子里的物品,按照它们的特点分到篮子里的三个格子中,想想看可以怎么分。

  2.分好后和同伴说说你的分类理由。

  三、师观察幼儿操作并个别指导。

  四、师幼互动交流。

  师:谁来说说他是怎么分,为什么要把它们分在一起?

  五、运用图谱标记帮助幼儿梳理分类经验。

  1.师:出示嘴巴、手、苹果、积木、汽车等标记卡,引导幼儿从中选出分别代表“吃的”“玩的”“用的”的标记。

  2.师引导幼儿根据标记,将自己篮子里的物品按标记摆放好。

  六、分组练习,巩固按物品的用途分类。

  1.介绍操作材料。

  2.提出要求。

  3.幼儿操作,师巡视指导。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主要是让幼儿能将物品按用途进行分类,并且能正确表达自己的分类理由。在活动中,我首先以“认识物品”导入活动,并让幼儿“整理物品”,学习按物品的用途分类,幼儿个个都能将物品按食物、日用品和玩具等不同用途进行分类,也能说出分类的理由。接着引导幼儿运用图谱标记“送物品回家”,幼儿也都能将自己篮子里的物品按标记摆放好。可是在接下来的操作材料中,幼儿在给物品按标记分类中产生很大的分歧,有的标记相差非常细微,有很多小朋友容易看错,虽然在操作之前我有提示过了,但了解是一回事,真正做时有很大一部分幼儿不仔细观察标记,都分类错了。而这一切都反应出幼儿对画面的观察不够细心,做事太过于急促。

  进入大班以后,我发现有许多小朋友都对自己的行为缺乏信心,具体表现在:操作时总喜欢看别人的答案,甚至有的小朋友刚刚拿到操作材料就看别人是怎么做的,自己不爱动脑筋。

  要想从根本上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我觉得我们教师必须注意让幼儿真正掌握我们所要让他们掌握的,因为只有当他们真正懂了,学会了,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对自己产生认同感。另外,每节课结束以后,教师要做到及时反思、小结,及时的修改,累积经验,寻找幼儿更能接受的讲解方法,做到完善以及更好,让幼儿从兴趣开始培养,从根基开始打起,从基本习惯开始抓起,让幼儿喜爱上数学,喜爱上学习。

35、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线路图》反思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在平时的生活中能够运用空间方位解决问题,例如在平时的一些活动中幼儿能够主动介绍自己的家在出了幼儿园的大门向左走然后在一直往前走就是我的家了。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表明丰富幼儿空间方位识别的经验,引导幼儿运用空间方位经验解决问题,也能够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并且能够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在本次活动中让孩子们自主操作课件,在过程中体验数学带来的乐趣。

  活动目标

  1、理解“↑、↓、←、→”箭头表示的意义。

  2、通过数箭头的方法比较路线图的长短,并找出终点的位置。

  3、积极参与活动,在设计出行路线的同时感受其带来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重点:理解“↑、↓、←、→”箭头表示的意义。

  活动难点:

  通过数箭头的方法比较路线图长短,并找出终点的位置。

  活动准备

  PPT课件,线路图教具图片(每位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初步认识四个箭头的含义

  1、出示四个不同方向的箭头,幼儿讨论

  师:你们在哪见过,知道这四张标记图表示什么意思?

  2、用手指出箭头所指方向。

  小结:上面的箭头为大家提供了出行的路线,以及在户外迷路时也可以观察这些指示牌。

  二、展示另外两幅路线图,通过箭头找出在路线图上到达的位置

  1、出示线路图

  师:今天,我们就为小弟弟一家找一找他们的出行路线。

  (1)请你们看一看这幅线路图上都标出了什么地方?

  (2)地图上一道一道的方格表示的什么?表示你走的步数。

  2、出示另两幅路线图,并按箭头找出正确的路线。

  师:你们能看懂这个路线图表示的意思吗?是从哪里出发呢?(上面的是妈妈的出行路线,下面的是爸爸的出行路线)

  3、幼儿操作路线图并讲述过程。

  请你们选择一条路线,想一想,你是想帮助妈妈还是帮助爸爸。等会你们帮助爸爸或妈妈看一下,他们到底去哪里了,并且要用完整的语句说出来以及数出你走了几步。

  小结:小朋友们都能根据爸爸妈妈的箭头提示,为他们找到了正确的路线。

  三、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1、小弟弟现在想从家出发去医院,但是中间想要经过理发店,最终到达医院,那他该怎么走呢?

  (1)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小弟弟从家出发向前走了几步,在向右走了……”

  (2)请几位幼儿上来在图片上找一找,并在画路线的同时用完整的语言说出方向,以及数一数走了几步?

  (3)比一比自己画的路线并比较出路线的长短。

  小结:这些小朋友走的步数都是一样的,可是他们的路线不一样。

  四、幼儿自由设计出行路线

  1、现在请小朋友们自由设计自己出行路线,并用箭头画出,想一想可以怎么走?并数出你走了几步?

  2、可以怎么走?请你设计一条出行路线。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我以图片的导入,大大提高了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整个过程中都被活动环节所吸引,幼儿能在活动中积极发言,大胆表述自己的猜想,达到了教学活动的目标,同时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教师的在表述方向的语言不够准确,最后的延伸活动教师言语上应更简洁明了。

  活动过程增添了白板中的多种功能,使活动变得更有趣味性,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更好的去感受到在线路图上用箭头来行走,。但我深知自己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上还不够充分,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我会不断的加强自身学习,真正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充分相结合。

36、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的数量守恒》反思

  原来这些图形宝宝颜色不一样、形状不一样、排列顺序也不一样,但是它们的数字宝宝都是一样的,说明它们的数量一样多,这就叫数的守恒。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等量物品的数量不随实物的大小、颜色、种类及排列形状的变化而改变,准确计数10以内物品的数量。

  2、体验数守恒的有趣现象。

  3、逐步树立自信心和创造意识。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1、PPT(兔子背影、米老鼠背影各1只、兔子7只、米老鼠10只)

  2、幼儿操作卡、记号笔、小筐。

  活动过程:

  一、(弹琴律动引入)以到米奇家玩引入活动出示米老鼠图片引入活动:"嗨,小朋友,我是米奇要不要到我的妙妙屋玩啊?"师:"进入妙妙屋要念什么神奇的咒语呢?"(幼儿念咒语米斯嘎、木斯嘎、米老鼠!师出示PPT米奇妙妙屋)

  二、玩游戏-"猜影子"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师:妙妙屋里有两种小动物,是谁呢?这些是它们的背影,小朋友们来猜一猜。

  三、通过和妙妙屋里的动物表做游戏,初步得知等量物品的数量不随实物的大小、颜色、种类及排列形状的变化而变化,体验数守恒的有趣现象。

  (一)先来看小兔子们做游戏(复习6的守恒)

  1、师出示PPT,两排兔子,红色、灰色,大的、小的分别有6只。

  提问:

  ①"小朋友们看到了什么?"

  ②"这些只兔子都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小结:原来它们的大小、颜色不一样,但是数字宝宝是一样的,数字宝宝一样,说明它们的数量一样。

  2、提问:

  ①小灰兔子很调皮,想和小朋友做游戏,请小朋友把眼睛闭上,数到10,看一看,看它们发生什么变化?

  ②小朋友数数现在有几只兔子,跟原来一样多吗?我觉得灰兔子少了两只,还剩4只,因为它的队伍变短了。

  师小结:原来它们的队形发生了变化,但是数字没有变,6只还是6只,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

  (二)米奇妙妙屋的小主人来了,快看(感知新知识点数量:10的守恒)

  1、师出示PPT:10只性别、大小、造型不同的米老鼠,提问:

  ①"一共有几只米老鼠?"

  ②"这么多米老鼠,它们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2、米老鼠们开始做游戏了,当变换一种队形后提问:

  ①"你们看米老鼠发生了什么变化?"

  ②"我们来数数变了队形后,和原来一样多吗?"师小结:虽然这些米老鼠的大小、颜色、造型都不一样,队形也发生了变化,但是它的数量始终都没有变。

  四、操作活动:图形操作卡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为了奖励小朋友,米老鼠带我们去图形城堡玩一玩(开汽车律动)

  1、出示PPT,图形城堡到了,提问:看一看有哪些图形?这些图形一样吗?

  哪里不一样?有一样的地方吗?哪里一样?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

  2、验证:小朋友们都做完了吗?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总结:原来这些图形宝宝颜色不一样、形状不一样、排列顺序也不一样,但是它们的数字宝宝都是一样的,说明它们的数量一样多,这就叫数的守恒。

  五、活动延伸:家长游戏请10位家长到前面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随着音乐转圈,音乐停止时各做出一个不同的造型或变换一个不同的队形,让幼儿说一说哪变了,哪没变。

  六、结束部分站队,带小朋友到外面去玩一玩这个游戏。

  活动反思:

  本节课教学结构合理,幼儿兴趣,培养了幼儿手、口一致的数数,并复习数字1—10。通过让幼儿数出皮球的个数,在下图涂出出相对应的数量并圈出正确的数字这个过程,使幼儿学习数量的对应,感知把具体的量抽象成数的过程。幼儿非常积极的上前做题。但有一点,就是有个别幼儿还不会点数的,要加强数数的能力了。

37、大班数学教案《测量我们的身高》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测量我们的身高

  一、活动目标:

  了解测量的概念、条件和方法,形成比较的概念。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二、活动准备:

  塑料绳、卡纸、纸绳、皮尺等。

  三、活动过程:

  1、情景引入:小朋友都上大班了,大家都长大了一岁了,今年我还发现小朋友都长高了。

  2、设置疑问:但是你们知道哪位小朋友最高呢?有的小朋友说他最高,有的小朋友却说他最高,你用什么方法能准确的知道它是最高的呢?

  3、幼儿猜想及记录:请幼儿以玩游戏的方式猜想哪位小朋友最高,在他的名字后面贴上他猜想的最高的小朋友,并填上他选择的工具。

  4、验证:请每位幼儿找一位好朋友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贴到记录纸上进行比较。

  5、活动延伸:我们想比较某件事物的长短光靠目测是不准确的,要用比较的方法才能准确的知道。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

  6、引发新问题:我们的高度通过小朋友的聪明才智现在知道了谁最高,你们猜猜他的腿是不是也是最长的呢?

  活动反思:

  本节课教学中,我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入手,组织学生通过自主的活动,逐步学会整理数据的方法。学生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感受到统计与身边的人和事是息息相关的,体会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统计的基本过程即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制作图表、分析数据。在本课中,我初步让学生感受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过程。只有让学生经历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把知识纳入原有的认识结构中,才能成为有效知识。活动中,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整理信息,组织学生讨论并确定较好的统计方法,变教师的“教”为“引”,学生的“学”为“探”。

  2.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

  注意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组织学生参与统计活动时,设计了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数据整理,读懂统计信息,思考质疑的教学过程。这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机会,增强了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从而有效了提高了学生的统计能力。

38、大班数学教案《按物体的特定规律排序》反思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按物体的特定规律排序》

  【活动目的】

  1、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比较,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并进行排序。

  2、培养观察、比较能力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黑白序列的排序图样。

  2、学具:①幼儿分组操作材料:a铺地砖b串彩链c围围墙d排排队②花片③黑白方块若干。

  3、环境创设:小动物的家。

  【活动过程】

  (一)以小朋友为“小动物布置新家”引入课题。

  (二)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简单的排序规律。

  1、幼儿分组操作。

  a铺地砖:提供蓝、白两种颜色的泡沫地砖,让幼儿按颜色变化规律排序。

  b围围墙:提供四种颜色炮弹玩具,让幼儿按颜色及节数按规律排序。

  c做彩链:提供不同长短、宽窄、颜色长条手工纸让幼儿根据纸条多种特征串成彩链条。

  d种树:提供高矮、品种不同的树木,让幼儿按其形状、高矮不同的规律排序。

  2、自主探索活动内容的交流:

  1.取分组活动的内容若干,提问:你是怎么排的?

  2.引导幼儿想出不同的排法,请幼儿排一排,教师强调规律性。

  3.针对幼儿的疑惑进行讨论。

  4.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排序的方法有多种,可按形状、颜色、数量等多种特征排序。

  (三)出示三张大卡片,引导幼儿发现并说出它们的排列规律

  (第一张蝴蝶不变,小花逐一增多;第二张蝴蝶不变,小花逐一减少;第三张蝴蝶逐一减少,小花逐一增多)。

  [评析: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图形排序的规律。这是对幼儿进行初步判断推理能力的训练。]

  (四)让幼儿自取不同颜色花片,学习按物体数量的递增和递减的规律排序。

  (五)欣赏黑白序列

  教师出示黑白序列,让幼儿观察寻找序列中黑白两色是以几个为一组进行排列,知道黑白两色也可组成许许多多有趣的序列。

  (六)设计“黑白配”小毛巾

  1、运用以有的排序知识设计一条“黑白配”小毛巾。

  2、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黑白配”小毛巾,说明排序规律。

  【活动延伸】

  观察家里、大自然中具有规律的排序现象,让幼儿互相交流。

  [评析:让幼儿带着问题观察生活,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渗透到生活情景之中并进行再运用,有利于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促进其创造能力的发展。

  活动反思

  采用启发式教学深化幼儿对规律进行应用,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寓教于乐,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幼儿合作过程中,个别幼儿没参与到活动中,今后我会多关注能力弱的幼儿,让他们也有表现的机会。

39、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按群计数》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1—20按群计数,两个两个数。

  2、建立数群概念。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6、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7、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两个两个 的数数

  难点:10—20之间两个两个的数数

  活动准备

  教师演示板一套,幼儿人手一套学具。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教师和幼儿玩数单双数的游戏,从1到10,再到20。

  二、基本环节

  1、请小朋友在插板上的第一行插上两个红棋子,再插两个黄棋子,两个蓝棋子,两个绿棋子, 2个黑棋子,一共10个棋子。

  2、教师提问:

  一共插了几种颜色的棋子?每种颜色共有几个棋子?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棋子?先让幼儿按个数数,再按颜色数——2、4、6、8、10。

  3、请幼儿照第一行的样子插同样的棋子,同时说出12个棋子,14个棋子,16个棋子,18个棋子,20个棋子。

  4、请幼儿说说怎么数速度快?为什么?

  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两个两个数的练习,让幼儿借助颜色的区别进一步感知双数递进的规律。

  5、游戏“听声音拿棋子。”

  教师拍一下手,请小朋友拿掉2个棋子,同时让幼儿练习两个两个数,直至把棋子全部拿掉。

  三、结束环节

  收回插板。

  活动延伸,户外体育活动的报数游戏,数字表的点数游戏。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对两个两个数数的理念理解的不是很透彻,个别幼儿还不能独立数数,教师应该在设计几个游戏环节,训练幼儿掌握两个两个数数的技能。

40、大班数学教案《按厚薄、高矮、粗细排序》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的厚薄、高矮、粗细进行7以内的正、逆排序

  2、发展幼儿思维的可逆性、传递性和双重性。

  3、培养幼儿爱动脑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7张厚薄不同的图书图片;7张高矮相同、粗细不同的树干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老师这里有一些你们的好朋友,想不想知道是谁呀!

  二、基本部分

  1、厚薄的排序

  (出示厚薄不同的图片,7张)。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

  可是他们没有名字,很伤心,我们来帮他们把名字起了好吗?<让幼儿按照从薄到厚的顺序〉

  你们看看那一本书是最薄的?它就叫老小。

  我们把老小送回家,剩下的谁是最薄的?那它就是老六。

  再看看剩下的谁是最薄的?……

  下一个应该是谁呢?……

  依此类推,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能够找到一个既快又准确的方法。

  他们又要出来玩了,这次他们是老大现出来的(让幼儿自行操作,用每次都选出最厚的方法按从厚道薄的顺序排列)

  2、粗细的排序

  这些书门出来玩,感到很累,这个时候他们发现了一些树桩。他们就商量在树桩上坐一会儿,休息一下,可是他们应该怎样安排呢?

  (出示7张高矮相同、粗细不同的树干图片)他们想把这些树桩按从细到粗的顺序排,怎样排?

  引导幼儿用前边的方法,依次找到最细的方法进行排序.

  这时,他们想换换位置,把这些树桩从粗到细排,哪有怎样排?

  请几个幼儿用相同的方法上来亲自操纵,进行排序。

  高矮排序

  他们玩得很开心,你们想不想也出去玩?但我们要排队才行。

  将全班幼儿按人数分成六组,进行从高到矮,从矮到高排序

  结束部分

  排好队,和幼儿一齐开火车出去。

  活动反思:

  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为幼儿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达到教学活动的目标幼儿的积极性、主体性得到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1、大班数学教案《按规律排序》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生活中有规律的序列,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辨认图形排列的规则,并按照其序列延伸该图形。

  3、发展观察、分析的能力。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6、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7、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1、课前在活动室布置四个活动区域:“超市”、“书店”、“展示大舞台”、“数学角”。

  2、在“超市”里摆满五颜六色的项链、花纹有一定规律的发饰、桌布、衣服、包装纸,卡片花边、国际象棋棋盘,美人痣。

  3、“书店”里摆设按事件变化的先后顺序排列的图片:有种子发牙、蝌蚪变青蛙、月圆月缺、小孩长大成人。

  4、“展示大舞台”里准备了各种颜色的纸环、五颜六色的彩色纸、串珠、纯白色的衣服、裤子、围巾、裙子、手套、袜子、剪刀、画笔、花边、各种颜料、针线、双面胶。

  5、“数学角”里准备了按故事情节变化的先后顺序的小卡片、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一)感知活动――逛“超市”

  安排、布置适宜的学习环境,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老师以朋友身份带领幼儿“逛超市”,“超市”里摆满了的各式各样的东西,让孩子们感知事物的序列变化,从而感知事物的美,进一步让幼儿们说出你所见到的物体是用怎样的规律排序的,然后记录下来,看谁记录的画面最美,就在额头中间贴上一颗“美人痣。”

  (二)合作活动――逛“书店”

  老师带幼儿们逛完了“超市”,又带领幼儿们来到了“书店”,这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故事书、图片。老师说“孩子们,今天书店阿姨把图片的顺序搞错了,我们来帮助阿姨给图片分类排序好吗?”大家等不急了,忙说:“好!”接着幼儿自主的三五成群的自发的组织成一组,开始按事件变化的先后顺序排列图片,幼儿拼拼说说,合作活动,这样既发展了幼儿的口语,又培养了幼儿热爱集体的好品德。接着,每组推选一名代言人起来表述本组的排列结果,说出小组的队名、口号,展示交流,要求发言的幼儿用“先……后……最后……”的句式来讲述。

  (三)操作活动――展示大舞台

  老师带领孩子们帮“书店”阿姨把图片整理好后,又带大家来到“展示大舞台”,这里是幼儿们动手操作的区域;在这里,幼儿们可以充分自主的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里,老师给他们准备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材料;在这里,小朋友们可以尽情的享受创造的乐趣,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心趣,一举几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操作活动开始,老师以一个主持人的身份出现在小朋友的活动中,小朋友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后,带上或穿上自己的作品走向展示舞台,在轻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向模特一样展示自己的风采。每一个“模特”展示完毕,“主持人”采访“模特”:“你脖子上的项链的创作灵感来自怎样的排序规律?”他非常自豪地回答:“我制作的项链是用红、黄、蓝、绿,红、黄、蓝、绿.....的规律来排列制成的,记住我哦,我是二十号选手,投我一票!”主持人接着喊:“下一个。”一个个都是那么自信,一个个都是那么出色,一个个都是那么充满活力,最后主持人讲评:每一个参赛选手都表现不错,都发给一份优秀奖。

  (四)延伸活动――有趣的小卡片

  延伸活动中,我又以朋友的身份带小朋友们走进数学区域,为幼儿提供录象故事和故事小卡片,让幼儿边听故事边按故事情节顺序排列故事小卡片。听完故事后,我又带小朋友们到室外去找有一定规律排列的物品,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的操作为主,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孩子们在展示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总结。活动的目的基本达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规律排序。活动的过程能兼顾全体幼儿的需要,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都有成功和进步的体验。

42、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2的分成》反思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学习数的组成的兴趣。

  2. 初步理解分解组成的含义,认识分合号:"∧""∨",初步理解部分数与整体数的关系,发现数分解方法。

  3.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 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6. 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7. 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认识分合号:"∧""∨",初步理解部分数与整体数的关系,发现数分解方法。

  活动难点:认识分合号:"∧""∨",初步理解部分数与整体数的关系,发现数分解方法。

  活动准备:

  苹果两个、盘子两个、雪花片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 讲解示范:

  把两个苹果分到二个果盘里,提问:2可以分成几和几?再把两个果盘中的苹果放到一起,提问:1和1和起来是几?

  用数字表示算式并讲解算式:2整体数,∧分解号,1和1部分数。

  二、 自身体验:

  幼儿自由结合2人一组,按老师的口令进行分合练习,如老师说:2可以分成1和1,两人迅速分开,老师说:1和1合起来是2,两人便迅速拉手站在一起。

  三、 请幼儿自由尝试:

  充分利用操作雪花片进行组成分解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鼓励他们发现数的组成方式。

  四、用手势口述游戏、"拍手对歌"进行巩固。

  如:练习2的分解,在胸前拍球2下,并同步口述:"1、1",然后,两手指尖相对,腕部分开,做出分解号∧"的样子,口述:"分"表示分解,再分别在左右肩上方各手手一下,并同步口述:"1""1"。

  拍手对歌师:小朋友,我问你,2可以分成几和几?

  幼儿:某老师,我告诉你,2可以分成1和1

  五、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生活中练习数的组成,如在家中分水果,在幼儿园分午点等。

  活动反思: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对幼儿来说,学数学算是他们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自身需要。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数的组成是加减法运算的基础,是幼儿数学教育内容之一,也是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必备知识。

43、大班数学教案《4 的分解》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愿意参与操作活动,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操作结果。

  2、初步感知4的分解规律,认识分合号。

  3、通过游戏、操作,学习4的分解。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学图片--帽子、分合号、1-4数字。

  2、纽扣、纸盘、PPT。

  活动过程:

  一、集体游戏:撒纽扣,学习4的分合。

  1、教师:请每位小朋友数出4颗纽扣,小手放在盘子的上方。松开手后把钮扣撒下去,仔细看看盘子里有几颗纽扣,盘子外有几颗纽扣。

  2、幼儿进行游戏,大胆的讲出自己的操作结果。请老师帮助记录数字。(结果相同不重复记录)

  3、学习记录4的分解,认识分合号。

  记录444

  221331

  4、教师出示分合号,幼儿观察。

  二、出示教学图片—帽子,学习分类,进一步学习4的分解。

  教师:羊妈妈给羊宝宝们织了好多顶漂亮的帽子,请你帮助羊宝宝把相同颜色的帽子整理在一起吧。

  整理4

  13

  22

  31

  三、引导幼儿观察4的分解规律。

  教师总结:左边的数字从小到大,右边的数字从大到小。

  四、游戏---拍手打节奏。

  4可以分成几和几

  4可以分成1和3

  4可以分成几和几

  4可以分成2和2

  4可以分成几和几

  4可以分成3和1

  活动延伸

  在区域提供相应材料,供幼儿操作。

44、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6的分解》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组成,了解6有5种不同的分法,能按序分合。

  2、感知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6、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教具

  【活动过程】

  一、 问答游戏“对答歌”,复习5以内数的分解。

  师:“小朋友,我问你,3可以分成2和几?”

  幼:“田老师,告诉你,3可以分成2和1。”

  师:“小朋友,我问你,5可以分成几和4?”

  幼:“田老师,告诉你,5可以分成1和4.”

  … …

  二、 操作探索6的分解。

  1.给幼儿每人发一袋大小、颜色、形状不同的花。

  师:“今天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带了一袋礼物,看看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

  2、幼儿操作探索,感知6的分解。

  师:“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送了相同的6朵花,请小朋友根据花的特征分一分,看看都能分成几和几?”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幼儿说出操作结果,教师在电脑上演示组成式。

  6 6 6 6 6

  ∧ ∧ ∧ ∧ ∧

  1 5 2 4 3 3 4 2 5 1

  4、引导幼儿观察组成式并发现6的分解特点。

  教师小结:6有5种分法。每组左边的数一个比一个大1,右边的数一个比一个少1,这种分解的方法叫互补法。

  三、出示电脑动画游戏,巩固6的分解

  1、师:“小朋友都知道了6的分解方法,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抢答的游戏,老师出题,小朋友回答,答对的就可以得到小企鹅的夸奖,答错了小企鹅就会摔倒。”

  2、电脑显示6的分解填空式,幼儿以抢答的形式进行回答。回答的答案正确,小企鹅跳起来说:“嘿,你真棒。”答错了,小企鹅随着音乐声眼冒金星摔倒在地。

  活动反思

  学习数的分解,可使幼儿初步理解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并为学习加减法打基础。学习数的分解对幼儿来说有些难度,掌握起来不太容易。幼儿只有在实际动手操作中感知,才能真正理解、掌握数的分解。因此,本次活动,我以幼儿的操作探索为主,让幼儿在操作中发现6的分解方法,再辅助与教师的总结概括,使幼儿对6的分解有清晰的认识,最后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巩固,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知识。但由于幼儿的操作、分析、概括能力有个体差异,有的幼儿不能完整的掌握6的所有分解方法,所以还需要在今后的自选活动中进行个别指导

  小百科:分解,数学名词,即和差化积,其最后结果要分解到不能再分为止。

45、大班数学教案《美丽的花图形》反思

  活动目标:

  1.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菱形、长方形、梯形几种平面图形的认识。

  2.通过观感知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够正确的区分六种几何图形。

  3.发现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1.几何图形组成的花,动物图片。

  2.给每位幼儿准备一盒七巧板。

  活动重点:能正确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几种平面图形的形状。

  活动难点:

  1.正方形和菱形的区别。

  2.六种图形的基本特征。

  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激趣导入本课。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伸出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举起来;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抱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转起来;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藏起来。

  2.春天来了,各种各样的花开了。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两幅美丽的花,小朋友们想看吗?出示由菱形、三角形、长方形、圆组成的两幅美丽的花。

  3.让幼儿说说这些美丽的花漂亮吗?(漂亮)它们分别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的特征是什么?

  4.出示手工折的燕鱼,让幼儿观察,指名说说燕鱼身体的外形各是什么图形?

  5.出示小鸡、小猪、小狗的图片,分别让幼儿观察说说他们的外形各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6.让幼儿观察我们活动的教室和生活的地方,说说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菱形和梯形。

  7.指导幼儿区别正方形和菱形的区别。

  小结;正方形和菱形都有相等的四条边,正方形的四个角相等,菱形的两个对角相等。

  8.拼图游戏。(给每个幼儿发一副七巧板)

  9.拼好自己喜欢图案的幼儿自由汇报说说自己拼的是什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分别表示的是什么景物?

  活动延伸:开展图形拆分和拼搭活动,让幼儿感知图形的变化关系。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时幼儿的兴趣较浓,人人参入观察美丽图案各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再联系生活实际让幼儿说说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菱形和梯形的时候,幼儿对生活中物体的表面是三角形、圆、长方形、正方形说的较多,难点对物体表面是菱形和梯形说的较少,区别的不太清。也许幼儿平时不注意观察,见的较少教师引导的不到位的缘故。在拼搭游戏活动中,幼儿只能拼搭常见的景物。想象拼搭的能力较差,今后要加强幼儿动脑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46、大班数学教案《小狗的明信片》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多种梯形,巩固对梯形基本特征的认识。

  2、尝试用正方形纸折或剪出梯形。

  3、愿意在尝试操作活动中动手动脑。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已认识等腰梯形、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等腰梯形、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若干

  幼儿用书、正方形纸、剪刀

  活动过程

  1、找出梯形的明信片。

  (1)小狗给好朋友小猫寄了一张明信片、这真是一张特别的明信片,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出示等腰梯形的明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它象梯子,是张梯形的明信片。

  (3)小动物们都觉得小狗的梯形明信片真有趣,它们也都想要一张梯形的明信片。看看小狗这儿还有梯形的明信片吗?

  (4)教师出示多种形状的明信片,请幼儿观察并找出梯形。

  2、幼儿操作活动。

  (1)给梯形涂色。

  (2)记录图形数量。

  (3)变梯形。

  3、活动评价。

  我在导入时提供的形状一种是幼儿认识的图形,一种是幼儿不认识的图形,如平行四边形,帮助幼儿辨别什么是梯形。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认识梯形,难点是探索不同形状的纸变出梯形的各种方法。活动一开始,我出示了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梯形请幼儿观察、比较。帮助幼儿辨别梯形的基本特征:梯形有两条平平的边,还有两条斜斜的边。

  动手操作,让孩子在操作中获取新知。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两个动手操作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变梯形”,我准备了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请幼儿想办法把这些形状的纸变成梯形的纸,一开始,很多幼儿都不太会,我提醒幼儿可以把它先折一折,让它变成梯形后再沿着折痕把多余的部分剪掉。幼儿通过折一折、剪一剪,把这些图形都变成了梯形,本来这里还要请幼儿把变梯形的方法记录下来,但这里时间太长了,所以我临时改变了计划,请幼儿变好后说说自己是怎样变的就可以了。

  第二个操作活动是“给梯形涂色”,我准备了有各种图形拼成的人、房子、马,请幼儿找一找梯形在哪里,找到后给梯形涂上颜色。这一活动,让幼儿对梯形有了更深的印象。第二个活动中幼儿的成功率明显的提高。以上两个活动让幼儿很好地感受了知识形成的各个过程,通过操作、观察、交流等学习行为更加主动,有效。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