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住在大海边》教学设计之一
《我家住在大海边》教学设计之一
《我家住在大海边》教学设计之一
陆春燕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爱大海、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会用“有……有……还有……”的句式说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磁带、碟片、投影片、贝壳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导入:今天这节课,老师继续带领小朋友去海边玩儿。
2、谁上来写一个“海”字,评评写得怎么样?
过渡:哪儿是大海?哪儿是海滩?我家又在哪儿呢?我们来看图片!
(教师放幻灯?图片一)
二、理解课文第一段
1、学生上台指出位置,教师板书:大海、海滩、海边
2、小朋友,你们看大海多美!(手指幻灯片)现在啊!就请小朋友一起跟陆老师去看海?
3、放录像(教师制作好像带)
4、刚才,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随意交流)还看到了什么???注意让学生充分发言,尽可能说完整。)
小结:多美的大海!海浪一遍遍冲洗着沙滩。
5、沙滩是怎么样的,请小朋友从书上找一找!(出示句子:家门口不远,就是金色的海滩。)
6、对呀!这就是金色的海滩!(手指投影片)为什么说是金色的海滩?
7、导读:金色的海滩多美啊!我们读读这个句子!
三、理解课文第三段:
1、过渡:你们去过海边吗?玩过什么呀,说说看!(学生介绍玩沙子的情景,又要让学生说话说完整,说清楚)
2、启发诱导:(沙子是怎么样的呢?)又松又软(读好又松又软)
为什么这样读(如果你在又松又软的沙子上散步会觉得怎么样?)再引导读这个句子;
小结:海滩是金色的,沙子又松又软,真舒服!
四、出示幻灯,引入??我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1、出示句子:“我们躺在上面,听大海哗哗地歌唱。”
(1)谁愿意读读这个句子?谁再来读!
(2)我们躺在沙子上,听到了什么呀?(听听录音)
(3)歌唱:大海是怎么歌唱的???哗哗地(读好这个词语)??哗哗地歌唱就是指(谁知道?)(浪涛的声音)(教师点:对呀!就是刚才我们听到的海浪声。)
(4)请小朋友闭上眼睛,老师读以上句子。问:你有什么感觉?读好这个句子。(要引导学生出情)
激情过渡:在又松又软的沙子上躺下,听这么动听的海浪声,真舒服啊!
下面,我们就来读这一段!(指导好朗读)
五、理解第三段
过渡:我们在大海边不仅能听大海歌唱,还能干什么呢?请听??(放第三段课文录音)
1、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捡贝壳
2、这就是贝壳,(拿出实物)。你们看,陆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你们想不想捡贝壳。(学生分组捡贝壳,并放音乐“小螺号”)
3、交流:你们捡到贝壳是什么颜色?(学生上台自由发言,要让学生发散好)
4、书上是怎么写贝壳的呀?从书上找找!
5、教师出示句子:“海滩上有各种颜色的贝壳,有红的,有黄的,有白的,还有绿的。”
(1)谁先来读读这一句!
(2)你们说贝壳美吗?从哪儿看出来?(放幻灯,出示名种色彩的贝壳。)
教师引导理解:各种、几种颜色
(3)导读,同心壳多美呀!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6、句式训练:(我们也来学学书本,说说我们的贝壳。)
(1)海滩上有各种颜色的贝壳,有()的,有()的,还有()的形的。指名回答。
(2)交流:你捡得贝壳是什么颜色的?指名上台说。
(3)出示句式:海滩上有各种形状的贝壳,有()形的,有()形的,还有()。(先小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7、贝壳真漂亮,小朋友是怎么捡贝壳的?(我们看书封面,学生说说)
8、书上是怎么说的?教师出示句子:“我们在海滩上捡贝壳,一会儿就捡了一小篮。”(读好这一句)
9、有感情朗读第3 段。
六、理解最后一段:
大海哗哗地歌唱着,在金色的沙滩上,我们可以静静地躺在又松又软的沙子上,听听这美妙的声响,还可以一起捡捡美丽的贝壳。多么幸福的海边的生活,多么幸福的渔家孩子的生活!我为自己生活在海边而高兴,齐读最后一段。
七、朗读深化
小朋友,学了课文,你们爱金色的海滩吗?你们喜欢海边的生活吗?下面,我们就带着这种心情读读全文。(配乐)
八、作业:
1、课后1;
2、连一连读一读(练习册)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春风吹 -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
我选我 -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
下学期 第七单元测试题 -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
王冕学画 -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
第一册第二单元 汉语拼音7 -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
小山羊 -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
小兔运南瓜 -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
14《画》教学设计之四
-
14《画》教学设计之三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实录之三
-
6《哪座房子最漂亮》备课资料
-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之一
-
运用“感知—运动”的方法提高学生节奏能力的研究
-
三条虫
-
嘴眼睛鼻子和耳朵
-
对婆家失望心寒的句子125句
-
农产品合作社朋友圈文案38句
-
游戏网红名字男生合集373个
-
好听的lol游戏id436个
-
《明星策划前传》第一章养成攻略
-
第三课天窗结合课文第二段说说孩子们是从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