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探索

首页 - 幼儿园教育探索

儿童两性化人格新视点

时间:2022-10-11 17:55:09 A+

儿童两性化人格新视点

儿童两性化人格新视点

  

一、两性化人格的定义:

幼儿教育应当培养个性健康发展的人,而两性化人格正是个性健康发展的新模式,因此幼儿教育教学的教师应以此研究结论为依据,在工作实践中,通过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调控和对幼儿的教育与影响,真正培养出新一代符合社会需要的人。

两性化人格是一个人身上同时具备较强的肯定性男性特质和肯定性女性特质的人格类型。具有这种人格的人表现为既独立又合作,既敏感又豁达,既果断又沉稳,既自信又谨慎,既热情又成熟。这种人格类型的人心理健康,水平高,工作胜任能力强,有较强的可塑性和适应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社会对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通过不断提高男女两性中的优秀心理特征,才能提高人类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

二、性别因素对两性化人格的影响:

幼儿由于性别角色尚未成型,教育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都非常重视幼儿的性别角色形成问题,比如幼儿教师男女比例失调导致女性教师一统天下,女性教师在幼儿园占绝对多数,不利于幼儿人格的健全发展,它会导致幼儿的“女性化”。

在现实生活中养护人员以女性为主,不论是母亲、保姆、祖母还是外祖母。她们在对儿童的养护过程中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依据孩子的性别鼓励或限制孩子的某些行为。在幼儿园,教师也常常以既微妙又显而易见的方式鼓励孩子们的性别分离,如老师喜欢把幼儿按性别排座位,按性别结成游戏小组,按性别分开来排队等等。甚至在游戏角色扮演上也有性别差异,如勇敢、冒险的角色通常给男孩子;温柔、乖戾的角色通常给女孩子,似乎男孩就不可以扮演妈妈,女孩就不可以扮演海盗。

虽然女性从事幼教工作是她们的长处,比较耐心细致,富于爱心和母性,和孩子容易亲近、沟通等。但由于性别和天性的不同,女教师和男教师在教育方式和言行举止方面毕竟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对幼儿心理或个性的发展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孩子不小心摔了一跤,女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