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教案

首页 - 三年级语文教案

《一份爱心》教学设计

时间:2022-10-08 02:07:44 A+

《一份爱心》教学设计

《一份爱心》教学设计

《一份爱心》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一、教材分析
   1.背景知识
    第四册教材中曾学过《一位盲人的感谢信》一课,写的是一位少先队员天天接送一位言人,把爱心奉献给残疾人。《一份爱心》是写“我”把平时节省的零花钱,如数捐给灾区,为灾区人民献爱心。教学时,可结合1998年夏,我国南北发生的特大洪涝灾害,人民群众和解放军战士与洪魔作斗争的情景以及全国上下为灾区踊跃捐款捐物的感人场面。还可以结合《雷锋日记》运行教学。
    这是篇选学课文,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项目,可放手让学生学习,教师作必要的指导。
   2.教材特点
    《一份爱心》记叙了“我”从电视里得知江南大地遭受洪对袭击,心里很不平静,把平时节省的零花钱捐给灾区的感人故事,表达少先队员对灾区人民的一片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共分为三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写洪水袭击江南大地,造成重大损失,“我”心里很不平静,决定向灾区捐款,并得到了妈妈的支持。这一段叙述了“我”心里很不平静的原因:洪水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人民群众和解放军战士奋不顾身的抗洪精神深深打动了“我”,激起了“我”对灾区人民的同情心和社会的责任感。这也是事情的起因。
    第2自然段写“我”抱着储蓄罐,来到募捐站捐款,受到了叔叔的称赞。文章与第1自然段一样开头点明时间。这段文章写得很具体。准确,是本文的重点,在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句子比较,体会怎样把句子写具体,写准确。
    第3自然段写“我”为这“爱的奉献”而高兴。“回家路上”点出了“捐款以后”这个隐含的时间。回家的路上,“我”脚步特别轻快,哼起了最喜欢的歌。文章的结尾,写得很含蓄,以作的描写反映人物愉快的心情。
  二、教学目标
   1. 能正确读出注拼音的生字,能理解“袭击”、“捐助”、小心翼翼”、“奋不顾身”、“赞许”、“奉献”等词语,读懂相关的句子。
   2.通过比较,体会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通过朗读,欣赏写得好的句子。
   3.培养学生以实际行动向灾区人民献爱心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上下文通过理解词语意思来读懂句子。
   教学难点:生字组成的新词在文中意思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
   《爱的奉献》录音带。有条件的学校可放1998年夏洪水席卷中国大地,军民奋力抗洪的片断。
  五、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读准生字。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袭击”、“捐助”、“小心翼翼”等词的意思,读懂相关句子。
   3.比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我”对灾区人民献爱心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1)揭题,读题。
  (2)讨论:什么叫“爱心”?课文是写谁对谁献上了一份爱心?为什么要献上这份爱心?
  (3)教师播放或介绍1998年夏洪水袭击祖国大地,军民奋力抗洪的录像片断。
  2.自学课文。
  (1)教师提出自学要求:
  ①本文是选学课,主要靠同学自学为主,大家要用这个单元我们学到的“通过理解重点词读懂句子”的方法,在自学中加以运用。
  ②能正确认读生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③读通句子。
  ④结合揭题谈话的问题,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一件什么事?
  3.检查自学情况。
  (1)词语认读。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评议正音。
  (3)回答思考题。
  4.再读课文,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1)教师板书重点词(略)。
  (2)学生轻声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并划出不理解的其他词语。
  (3)师生共同讨论重点词的意思。
  (4)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师生共同讨论。
  5.读懂句子。
  (1)用“……”划出有下列重点词的句子。
  (袭击捐助小心翼翼赞许奋不顾身奉献)
  (2)四人一组(前后两桌)讨论这些句子,要求:
  ①读句子。
  ②理解这些词在句中的意思。
  ③说说整句话的意思。
  (3)全班交流分组学习情况。
  (4)教师对汇报情况进行评价和点拨。
  6.朗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些地方最让人感动?(读后讨论)
  7.课堂练习。
  (1)据义定词:
  ①奋勇向前,不考虑自己的生命安全。()
  ②不计回报,恭敬地交付。()
  ③做事非常谨慎,不敢疏忽。()
  ④认为好而加以称赞。()
  (2)朗读课文。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比较句子意思的不同,体会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的爱心。
   3.懂得我们也应该向“我”学习,奉献自己的爱心。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认读词语,说说带点字的意思。
  袭击冲垮搏斗救灾捐助
  呼唤奉献赞许奋不顾身小心翼翼
  2.朗读课文,思考:
  (1)课后第(3)题。
  (2)“我”是怎样去参加捐款的?(找出相关句子)
  ①读一读这些句子。
  ②师生共同讨论。
  3.比较句子,体会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
  (1)结合第(2)题的第(2)小题,引导学生读句子进行比较:
  我抱着小猪储蓄罐,来到募捐站。
  我抱着心爱的小猪储蓄罐,急匆匆地来到募捐站。
  ①说说这两句话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点。
  ②第(2)句中带点词分别用来说明什么,
  ③用上这些词,有什么作用?(或说明了什么?)
  (2)用上述方法比较下列句子。(分小组进行)
  队伍向前移动,轮到我了!
  长长的队伍向前移动,终于轮到我了!
  “……全捐吗?”叔叔问。我点点头。
  “……全捐吗?”叔叔问。我使劲地点点头。
  ①分组讨论。
  ②检查讨论情况,教师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4.指导朗读,激发爱心。
  (1)学生轻声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第4题。
  (2)讨论:哪些句子写得好?(不必强求统一)
  (3)读一读这些句子。
  (4)指名朗读自己觉得读得最好的句子。
  (5)师生共同评议。
  5.朗读全文,汇报学习课文的收获。
  (1)师生串读全文。
  (2)谈谈自己学了课文的收获。
  ①学了课文有什么感想?
  ②除了向灾区献爱心外,还有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可以献爱心?
  (当别人有困难时,我们应当努力去帮助他,献出自己的爱心。特别是学校有些同学家境比较困难,交不起书费,通过大家的努力,让他们安心读书。)
  6.播放《爱的奉献》。
 

《一份爱心》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