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有方

首页 - 教子有方

遵奉行为和非遵奉行为

时间:2022-10-07 21:34:25 A+

遵奉行为和非遵奉行为

遵奉行为和非遵奉行为


  家庭教育中最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遵奉行为和非遵奉行为。
  孩子对社会文化、社会价值和社会标准绝对服从,毫无主见,在解决社会问题和道德问题时,不加分析地接受现成的结论,或附和别人的观点与行为,这样的行为便是遵奉行为。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很有可能自觉或不自觉地陷入遵奉的误圈。旁且不论,就以子女教育为例,我们中间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摆脱下述的模式呢?
  1.保护孩子免于逆境。为了孩子快乐, 我们做父母的有时会做得十分过分,那就是走在孩子前面为他们斩荆除棘,以防孩子遭受挫折。过度的保护易使孩子无法学会如何面对困难、解决问题或处理负面情绪。
  2.催促孩子。现今的社会生活节奏紧促。这不仅体现在父母身上,也通过父母折射到孩子身上。父母常赶鸭似地催促孩子上学、吃饭、做作业、习才艺。清晨催其起床,晚间催其就寝。如此急惊风似的作息,十分容易造成生活压力,使孩子没有时间自行安排、细心观察、分析事理、作出反应,甚至导致孩子做白日梦,大大减少了孩子创造和探索的机会。
  3.即刻满足孩子的需求。婴儿哭闹时,大多数父母会立即抱起孩子,喂奶或换尿片,由此建立起婴儿对父母的信任感。可是,当孩子步入童年时,他们渐渐有了“等待的能力”,但许多父母却忽略了这一能力,失去了训练孩子“等一下”的机会。相反,却争先满足孩子的要求,致使孩子逐渐养成没有耐心、缺乏自助的习惯。
  4.极端的评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父母的评价,因为评价为孩子提供了行为标尺,指出了追求的目标。然而,过高或过低的极端评价,对孩子的成长不仅无益,反而有害。许多父母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或者过度赞赏孩子,导致孩子高估自己的能力,甚至会因为经常被夸奖而不把父母的话当一回事;或者过度贬抑孩子,在孩子面前故意拔高其他孩子,用意是想通过孩子的比较来激励孩子,结果却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5.避免孩子无聊。 一个人在无聊时会主动地去找一些事情去做。孩子也不例外,在某种意义上说,无聊可以刺激孩子发掘内在资源,寻求探索或创造。可是,不少父母生怕孩子无聊,故而准备许多玩具、书本或各类活动。尽管这样的安排有助于加强孩子的智能发展,却同时也养成孩子过于依赖外在刺激来娱乐自己,阻碍了他们在无聊时如何自理或构念的主动性。
  6.不给孩子回答问题的时间。孩子常会碰到一连串的问题。当他们询问父母时,许多父母不去及时抓住机遇,创设情境,给予孩子思考问题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寻求答案。相反,却为孩子提供不必要的帮助,越俎代庖。结果,传递给孩子一个错误的信息:“我的能力不足以回答这个问题”, 或“我的能力不足以做成这件事情”。同理,父母也常会提出一连串问题要求孩子回答,但却不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或尝试,而是动辄指摘孩子回答不全面,思考不深刻,致使孩子逐渐认为凡事他的看法总是不重要、没价值的。
  7.安排活动很少征询孩子意见。 为人父母者都有这样的体会,当他们在自己的单位里为人随意差遣或武断安排时,心里总觉不适或不悦。可是,当他们回到家里,却忘记了孩子也有这种共同的人类心理。许多父母会未经孩子同意,或不与孩子商榷,而擅自为孩子安排各种活动。当孩子对此有异议时,遇到的否决常常多于采纳。
  8.介入孩子之间的争执。孩子之间难免发生冲突, 他们有他们看待问题的方式,他们有他们了结事态的手段。对此同伴之间的争执,大多数父母会尽快出面干预,迅速给予制止,从而使孩子失去了自我协调、处理纷争的机会。一般说来,当冲突并不威胁身心健康时,父母应该让孩子自行解决。
  9.期盼孩子实现父母未圆的梦。 父母总希望在孩子身上不再重演自己的人生遗憾,这也是人之常情。于是,常教孩子一些“醒世格言”,但却很少解释:人生常有例外。同理, 父母将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致使孩子身肩重任,颇感压力。一俟孩子发现这些训言与事实不符,或者觉得自己有负于父母的期盼时,不仅会产生对父母的内疚,而且会产生对自己的怀疑。
  10.过于注重孩子的外表。许多父母认为,孩子的穿着、礼貌、行为等反映了父母的素养,甚至认为他人对孩子外表的评议实际上是给父母打分,因而过于重视孩子的外在表现。相比之下,父母却很少注意孩子的内心世界,聆听孩子的意见,忽视了孩子也有追求尊重的权利。
  上述诸条,作为我们土地上的一种习俗,扎根于我们的文化传统,我们很少能够做到“独立其外”,而是遵奉效之。一则因为我们觉得“大家都是如此,我何必独自标新立异”,故而也就遵奉了;二则因为我们觉得“如此模式,总是利大于弊,否则也就难以为继了”,故而也就遵奉了。如此说,许多父母在子女教育问题上都是不同程度的遵奉者。
  孩子对社会文化、社会价值和社会标准横加反抗、我行我素,在解决社会问题和道德问题时,不加分析地对现成的结论一律予以排斥,或无视别人的观点与行为,这样的行为便是非遵奉行为。
  非遵奉行为的基本特征在于:非遵奉者往往表现出一种“成熟” 的能力和智慧,似乎合理的异思悖论,看似正常的越轨举动,常在特定场合发表一些哗众取宠的见解,同时伴随着虽属怪癖但多少可以为人接受的行为。非遵奉者在处理社会生活问题时,存在着潜在的失调,试图用没完没了的努力改变各种人际关系,以便证明自己的信念系统是正确的。一般说来,他们的言行与社会文化、社会价值和社会标准不符,与人们的常识相悖。他们之所以表现这样的行为,本意不在于有意推翻“常识”,而是在指摘众人遵奉的常识时,却在觅求或遵奉与该常识相去甚远或背道而驰的另一种常识。当另一种常识成为众人遵奉的对象时,又可能成为非遵奉者反抗的对象。



(责任编辑:暖暖的阳光)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