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有方

首页 - 教子有方

您知道孩子不“出趟”的症结在哪?

时间:2022-10-07 21:34:39 A+

您知道孩子不“出趟”的症结在哪?

您知道孩子不“出趟”的症结在哪?


  常听见有的父母在客人面前尴尬地说,我的孩子不“出趟”。客人走后又数落孩子,你怎么怎么的……

  其实,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孩子也够冤的。他不知道如何称呼客人?他不知道客人送给他的礼物该不该收?他不知道如何讨客人的欢喜?等等。
  贝贝今年6岁,聪明活泼。有一次,他母亲的同事来他家,他躲在妈妈的身后瞅客人,妈妈拽出贝贝说:“叫阿姨,快叫!快叫!”贝贝不好意思又把脸埋进了妈妈的怀里。客人取出礼物――书包,贝贝高兴地跳起来“我要!”接过书包就欣赏起来。贝贝妈妈马上发出教导性的声调说:“贝贝,可以拿人家东西吗?”贝贝的手像触了电一样,迅速将书包递到客人手里。最后,在成人一番客套后,妈妈又叫贝贝收下书包并要道谢。贝贝捧着书包怎么也说不出“谢谢 ”两字。

  又例5岁的媛媛随父母参加一个宴会,当看见一蝶黄泥螺时,兴奋地举筷就夹。她的爸爸阻止道:“等大家一起吃。”媛媛很不高兴。宴会开始,客人首先夹了一只黄泥螺给媛媛,媛媛只顾吃而不愿道谢。

  是这些孩子不会说谢谢、不“出趟”吗?假如,事先告诉孩子来客的情况、应该的称呼、如何接纳客人的礼物、或者如何赴宴等等。情况也许不会这么糟糕;假如,家庭中平时就有良好的交往氛围,也许孩子会自然地“出趟”了呢!

  有位美籍华人告诉我:在美国的家庭中“Hi”“Bye”“Thanks”“Sorry”等这些交往性常用语是曲不离口的。即使母亲叫孩子拿样东西也要道谢。家庭中不管谁进出自己房间或家门都要招呼、道安;不管谁在公众场合(指家庭成员的场合)打个喷嚏也要道歉,等等。他刚去美国时,也感到在家庭中未必太客套了吧。但是,他发现对孩子成长很有利。孩子在家中练熟了,出门自然顺理成章。即使智力有障碍的孩子在这些基本的交往中也不会离谱。
  且不说中国文化背景的特殊性,对一个孩子来说,在家一套举止,出外又一套举止;对这个人的东西可以收下,对那个人的礼物要客套一番才能收下,实在太难了!而且没有人系统地教过他,全靠他的悟性,不“出趟”也是自然的。

  为此,笔者借鉴别人的经验和自己的看法建议如下,仅供参考。


  1.家庭成员彼此间要经常使用 “谢谢”、“请”、“对不起”等用语,即使夫妻间也不能忽略,在孩子面前能起到示范的作用。平时就餐要养成全家围坐一起举箸的习惯,不要因为孩子小可以先吃、可以尽情享用全桌的精华。

  2.家要来客时,最好事先告诉孩子,并向孩子介绍客人简单的情况,告诉孩子如何称呼,要求孩子与您一起热情地接待客人。如带孩子外出,应向孩子道明外出的方向、地点、事由,以及要求孩子做到的,尽量让孩子有所准备。

  3.要区别拿人东西与接受别人礼物的不同,乃是看物主是否自愿给与。至于要孩子在接受礼物时,也要像成人那样礼让一番,难度就大了,要酌情而定。

  4.不要等孩子大了、懂事了才施行这方面的教育。 2岁的孩子就有观察、模仿成人行为的能力。而且,这方面的言行主要靠家庭、周围环境长期的影响、熏陶而养成的。一旦养成,“出趟”也就不在话下了。



(责任编辑:暖暖的阳光)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