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孩子不“出趟”的症结在哪?
您知道孩子不“出趟”的症结在哪?
常听见有的父母在客人面前尴尬地说,我的孩子不“出趟”。客人走后又数落孩子,你怎么怎么的……
其实,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孩子也够冤的。他不知道如何称呼客人?他不知道客人送给他的礼物该不该收?他不知道如何讨客人的欢喜?等等。
贝贝今年6岁,聪明活泼。有一次,他母亲的同事来他家,他躲在妈妈的身后瞅客人,妈妈拽出贝贝说:“叫阿姨,快叫!快叫!”贝贝不好意思又把脸埋进了妈妈的怀里。客人取出礼物――书包,贝贝高兴地跳起来“我要!”接过书包就欣赏起来。贝贝妈妈马上发出教导性的声调说:“贝贝,可以拿人家东西吗?”贝贝的手像触了电一样,迅速将书包递到客人手里。最后,在成人一番客套后,妈妈又叫贝贝收下书包并要道谢。贝贝捧着书包怎么也说不出“谢谢 ”两字。
又例5岁的媛媛随父母参加一个宴会,当看见一蝶黄泥螺时,兴奋地举筷就夹。她的爸爸阻止道:“等大家一起吃。”媛媛很不高兴。宴会开始,客人首先夹了一只黄泥螺给媛媛,媛媛只顾吃而不愿道谢。
是这些孩子不会说谢谢、不“出趟”吗?假如,事先告诉孩子来客的情况、应该的称呼、如何接纳客人的礼物、或者如何赴宴等等。情况也许不会这么糟糕;假如,家庭中平时就有良好的交往氛围,也许孩子会自然地“出趟”了呢!
有位美籍华人告诉我:在美国的家庭中“Hi”“Bye”“Thanks”“Sorry”等这些交往性常用语是曲不离口的。即使母亲叫孩子拿样东西也要道谢。家庭中不管谁进出自己房间或家门都要招呼、道安;不管谁在公众场合(指家庭成员的场合)打个喷嚏也要道歉,等等。他刚去美国时,也感到在家庭中未必太客套了吧。但是,他发现对孩子成长很有利。孩子在家中练熟了,出门自然顺理成章。即使智力有障碍的孩子在这些基本的交往中也不会离谱。
且不说中国文化背景的特殊性,对一个孩子来说,在家一套举止,出外又一套举止;对这个人的东西可以收下,对那个人的礼物要客套一番才能收下,实在太难了!而且没有人系统地教过他,全靠他的悟性,不“出趟”也是自然的。
为此,笔者借鉴别人的经验和自己的看法建议如下,仅供参考。
1.家庭成员彼此间要经常使用 “谢谢”、“请”、“对不起”等用语,即使夫妻间也不能忽略,在孩子面前能起到示范的作用。平时就餐要养成全家围坐一起举箸的习惯,不要因为孩子小可以先吃、可以尽情享用全桌的精华。
2.家要来客时,最好事先告诉孩子,并向孩子介绍客人简单的情况,告诉孩子如何称呼,要求孩子与您一起热情地接待客人。如带孩子外出,应向孩子道明外出的方向、地点、事由,以及要求孩子做到的,尽量让孩子有所准备。
3.要区别拿人东西与接受别人礼物的不同,乃是看物主是否自愿给与。至于要孩子在接受礼物时,也要像成人那样礼让一番,难度就大了,要酌情而定。
4.不要等孩子大了、懂事了才施行这方面的教育。 2岁的孩子就有观察、模仿成人行为的能力。而且,这方面的言行主要靠家庭、周围环境长期的影响、熏陶而养成的。一旦养成,“出趟”也就不在话下了。
相关文章
-
“问题孩子”主要出在“问题家长”身上的相关知识
-
鲸课文在介绍鲸的时候,使用了一些说明方法。如,例举数字“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课文还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来和同学们交流。
-
父母知不知道孩子多动症的原因
-
我的孩子是“多动症”吗?
-
培养“会说话”的孩子并不难的知识
-
李维回答:怎样看待孩子的“不合群”?
-
为什么不能对自己的孩子说“你真笨”?
-
别对孩子说“不知道”
-
不知道从哪儿出去的?
-
说说在“我”的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场景?哪个场景给你的印象最深。
-
蟋蟀的住宅我有一些问题想提出来和大家讨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它的住宅为什么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
让孩子知道空气存在的教案:找空气
-
教孩子初步知道哪些菜属于冷菜的教案
-
多元智能:每个孩子的“聪明”都不同
推荐文章
-
如何提高孩子的成绩
-
家长如何让孩子喜欢学习?
-
批评孩子的五种技巧
-
如何让孩子不受欺负
-
母亲最应该给孩子的六种东西
-
司马光教子俭朴
-
叶圣陶教育女儿:要为他人着想
-
“一只手”托举起你的孩子
-
自己努力,自己收获--洛克菲勒家族的家教
-
能庆来的家庭教育
-
泰戈尔的家教
-
大胆去玩自己的吧
-
兵藏武库,马入华山
-
云南之旅之(一)------乘飞机
-
小兔子为什么来晚了
-
宝宝,根据宝宝的气质调整游戏
-
独自玩乐中产生的创造力
-
如何选择厨具
-
出差说说最火一句话150句
-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膨胀》反思
-
小班健康活动《我会上厕所》教学设计反思
-
蛋糕店开业朋友圈文案32句
-
清新唯美的游戏名字268个
-
好记的公司名字有寓意86个
-
千人糕二年级语文下册词句赏析复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