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庭成为孩子创新的乐园
让家庭成为孩子创新的乐园
特约专家:
胡守钧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研究室主任
乐善耀
上海教科院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副主任
乐: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父母对教育孩子的期望目标、价值观念差别很大。如孩子放学回家,西方父母关心的是孩子今天在学校里给老师提了几个问题,中国父母关心的却是考了几分,在班上排第几名。
胡:父母关心孩子考几分,与目前的教育现状有关,也与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有关。古代中国实行的是科举制度,强调的是考试内容和考试结果,因为成绩不好就进不了好的学校。至于孩子提了几个问题,对家长来说并不重要。
乐:有一个学生在解题时,没有按照老师讲的思路去解,结果被老师批了个大叉。回家后,又被父母骂了一顿,说孩子是标新立异,自讨苦吃。
胡:创新精神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的能力,求异思维,逆向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父母如果用自己传统的观念去整合孩子的想法,很容易扼杀孩子的创新精神。
乐:一个中学生上了生物课后,挖了几条蚯蚓,带回家观察。妈妈见了,一声呵斥:“玩这么脏的东西,书不好好读。”随之将装有蚯蚓的瓶子扔出窗外。
胡:我看,每个家庭都要创造一种宽松的氛围,父母要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哪怕他的想法与你的格格不入,我看也应该允许他存在。
乐: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已明确提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我们又不得不面对应试和升学的压力,这是一对矛盾,也是家庭面临的困惑。
胡:当前,父母应为孩子筑起一堵保护墙,在应试的压力下,最大限度地把这种心理压力缓解掉,以保护孩子的创新意识。家庭教育的职能是把应试教育的危害尽可能地逐出家门,但又要面对现实,孩子要念书,要应试,要上大学,关键是要把握一个合理的度,这就是父母意识。
乐:同样如此,学校老师也要成为学生创新意识的保护者。如果让每个家庭都成为孩子创新的乐园,让每所学校都成为学生创新的天地,那么在这样的土壤里,一定可以培养出创新人才。
相关文章
-
让墙饰成为孩子的精神乐园
-
幼儿园音乐课程研究论文:让孩子享受音乐创造活动的快乐
-
让孩子走出家庭,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天空
-
让幼儿园真正成为孩子的天地
-
不要让孩子成为玩具的“奴隶”――运用高科技玩具促进幼儿创造性发展
-
让孩子体验大胆创作乐趣的教案:美丽的色块
-
幼儿园老师如何正确正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错误(原创)
-
幼儿园小班随笔《让最后离园的孩子也开心》(原创)
-
怎样上好幼儿园音乐课: 让孩子享受音乐的快乐
-
怎样教好幼儿园游戏课程:让民间游戏重新走入孩子的生活
-
幼儿园新教师成长 :幼教老师必备因素-学会爱孩子(原创)
-
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建议
-
数学说课评 让课堂成为学生智慧彰显的乐园
-
家长千万不让孩子成为“体育白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