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教育书摘] 北京著名中学校长等人经典剖析清华知名学子马宇歌
[热门教育书摘] 北京著名中学校长等人经典剖析清华知名学子马宇歌
(编者按)通过2005年全国统一高考,荣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大一女生马宇歌,她的绚丽成长经历及其折射出来的丰富教育内容,仅从互联网上搜索“马宇歌”三字来看,如筛选筛选其中的经典部分,足以出本厚厚畅销书了,甚至可以拍部热播的史实性电视连续剧。为什么人们十多年来,十分罕见地要持续不断关注她的成长及其教育实践呢?其实,这反映了我们心里正在不约而同思考同一重大主题:未来社会究竟需要谁?!
今天的孩子正在长大。未来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决定了我们本应持有怎样的教育理念。马宇歌以往的出色及其教育成功是公认的。她最主要的出色和成功就是在于,这个孩子的成长及其受到的教育,适合了人们对社会的预测和期待。未来的社会必定比今天更文明,也更复杂和富有竞争性。
在我们请教马宇歌的家长“一个人的素质怎样,如何判断”时,他给出的答案很经典,令编者拍案叫绝:“素质是人的综合表现,其中主要指能力。你让我具体说说,那我就打个比方吧――――现在有事,派了看似条件一样的两个去打电话找人。某甲回来说:打了 ,对方不在;某乙不然,想方设法联系到了要找的人。此事看似多么平常、多么简单,但已明摆显出二者孰优孰劣!类似这样的事,再多进行几次尝试,那个素质差或叫缺乏素质教育的,就会彻底显露出来了。通过实践检验,最能认定一个人的素质到底如何了。” (此话出自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3789900.html)
事后我们一想,按马宇歌家长的方法实际试试,自身素质不能适应需要的人,现实真不算少,并且还在不断地从一些学校里走出这样的人。这个很有创意的“马氏测试方法”,实在可靠、简单易行、便于操作,结论准确!中国目前进行素质教育,其实,不仅孩子需要,成人更需要,老师和“领导”还要更更需要!因为别忘了,是“青出于蓝”!素质提搞了,对自己、对家人、对单位、对社会、对下一代全有好处。
马宇歌家长的创新教育思想很丰富,也很有趣,讲求实践性,不脱离实际,并且自成一个开放性的逻辑系统,他是一个相当有学识、具有宽广深厚丰富人文情怀的人。马宇歌的成长经历,读后使人浮想联翩,长夜难寐。希望你将读后感设法能与大家一起分享。
* * * * * *
12 岁 ,我 登 上 首 都 高 校 讲 坛
(作者:清华附中12岁初一女生 马宇歌 )
北京服装学院的大学生从《跨世纪人才》杂志2000年第4期上看到一篇报道我的人物通讯,盛情邀请我课余去为他们作一场 “ 读书行万里路 ” 的报告。
2000年4月1日星期六下午,身系红领巾的我,刚从北京市西城区少年宫上完兴趣班出来,就被两名大学生接到了北京服装学院。走进校园,看到广告栏挤满了人,海报上介绍了我的简历,以及我怎样从小磨炼自己、何时开始独步华夏实现自定奋斗目标――――读书行万里路的情况,等等。旁边还贴着我与钱伟长爷爷的一张合影,彩照上的我当时9岁,正作为中央电视台有史以来年龄最小的记者,采访这位著名科学家。
16时,我走上了大教室的讲台,会场爆发出热烈掌声。我一再向台下行礼。摊开这些年写的日记,我在一堆录音话筒前开始发言: “ 大家好! 我是清华附中初一年级的12岁学生马宇歌。耽误各位宝贵的周末时间。感谢大家给我这样一次机会前来汇报和学习…… ” 台下一片安静,只有不断挤入的零星听众和首都一些电视台的记者摆弄摄像机发出的声音。
我提高音量,尽量和各个方位的师生进行神情交流,讲到哪,就把日记翻到哪:介绍自己的成长历程,谈当时的心得体会。我说我从小至今先后被评为三好生、体育锻炼优秀达标生、文明少年、优秀少先队员和 “ 北京市百名优秀红十字青少年”, 并获得一系列 “ 雏鹰奖章 ” 等,都是与各界人士对我的关爱,特别是学校师长们的教育培养及同学们的友爱互助分不开的。爸爸妈妈希望我终生 “ 仁慈博爱、心胸开阔、乐观向上 ”, 所以我一直把 “ 天下为公 ” 和 “ 博爱 ” 的胸章轮流别在胸前。9岁过后,我抱定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万名友 ” 的信念,在父母的赞同支持下,利用节假日,带上要读的课外书,先后只身到过了新疆、西藏、黑龙江、海南、上海等2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目的是:接近人群、了解社会、领略自然、开阔视野和心胸、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我结交了上万名海内外城乡各族小朋友。我说,我10岁定下的现实五大理想之一,是到14岁人生花季到来之时,踏遍神州大地,胸戴 “ 红十字青少年 ” 会徽,把爱心献给更多需要我的人,同时也学访到天下更多的人。
我的演讲不断被台下掌声打断。我还应邀表演了小提琴独奏、身着不同民族服装的独舞和独唱,以及慷慨激昂的《少年中国说》名篇朗诵。
这天的演讲、提问,一共进行了3个小时。会后大家还围着我聊个没完。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心理学专家邵道生研究员,当场站起来说: “ 什么是素质教育? 这个来自清华附中的小女孩儿,使我们感受到了真正的素质教育。我从她身上看到了跨世纪又一代新人的美好未来。”
回清华园的路上,春风把红领巾从我胸前吹起。我撩开头发,仰望星空,不禁想到:星移斗转,天外有天! 我一定要继续努力,因为明天还在期待着我们。 (作者系北京的清华附中12岁初一女生 马宇歌,原文发表在公开发行的清华大学校刊《新清华》2000年6月2日第4版头条位置,上网可查)
* * * * * *
母 校 北 京 的 清 华 附 中 校 长 评 说 小 宇 歌 :“ 马 宇 歌 惊 人 的 毅 力 打 动 了 我 ”
―――这话出自小宇歌中学母校赵庆刚校长之口。他是小宇歌一辈子也不会辜负的恩师。在马宇歌总共六年的中学生活中,他一直任该校一把手,只在最后一个学期才因升迁被调走。宇歌小学毕业前,二者谁也不认识谁。但到这所中学里来上学,却是还在宇歌正上小学六年级时,那年下学期刚开学,赵校长主动打电话到现已并入北京市西城区四根柏小学的(当时该区)后广平小学,将刚刚11岁的她“挖”到了清华附中的。记者日前,专门采访了这位上世纪末屈尊求才的“伯乐”。
“马宇歌是一个有着明确奋斗目标和远大理想的孩子,清华的环境最适合她的成长发展了。搞教育,做老师的,一旦发现这样的好学生没有不抢的。”原北京的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赵庆刚,谈到自己当年怎样亲自招到得意门生马宇歌时,十分骄傲,爱才之情溢于言表,“当时我们经过长时间追踪,从多种渠道间接了解到马宇歌的整个情况以后,共同觉得,她那么小的年龄就能坚持一个人到全国各地去做调查和进行学访,这样的孩子太少见了,的确不简单。其实小学阶段,每个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别不是很大,可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差别那就大得太多了。宇歌的自觉行为,正体现了她自身的勇气和素养。我觉得我们学校能给具备这种素质的孩子,以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1999年早在她小学毕业前一个学期,我就亲自给他们学校打电话找到了她,希望马宇歌最好能到我们清华附中来上中学。”
赵庆刚说,事实上不仅校长本人,宇歌从小学毕业一踏入清华附中的大门以后,在所有人的眼睛里留下的印象都很难忘:“宇歌中学六年的各方面表现情况,包括门门课程学习成绩,也确实没有辜负所有老师们的期望。她是校优秀学生干部,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如在组织、主持和外交等等方面,表现很出众,即大方得体,同时又能待人真诚谦逊有礼。她在生活学习上很有目标。这些都是宇歌最大的优点。在全校众多优秀的同学中间,她一直本着一种发自内心,发现和赞美别人优点、主动向别人学习、十分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心态,影响着集体、影响着大家。尽管自己本是社会各界经常关注的焦点,可她一点儿都不张扬,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特殊了不起的。至今,马宇歌持之以恒地,还一直在默默地为了自己的远大梦想而付出着。正是有了这些让我们最最赞赏的可贵品质与实践,她才走到了今天。” (截自2005年11月25日北京市教委《现代教育报》新闻周刊)
* * * * * *
跨 出 国 界 的 思 考 :未 来 社 会 究 竟 需 要 谁 ?
采访手记: 一个从500个小朋友中考了第一,成为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小记者的8岁小女孩;一个10岁时被父亲从车站送行独立到外地旅游、13岁利用各种节假日完成了独自走遍中国大陆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许多市、县、乡、村的女孩;一个10岁始不用讲稿就可在大学演讲、与海内鸿儒座谈的小学生;一个从小学二年级起记日记、写了四十多万字生命成长史、目前正在准备自费出书的女孩;一个读了300多部各类字书、可同时用双语(中英)与中外各届人士进行交流的女孩;一个目前在北京清华大学附中初中“一条龙试验班”上学的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干部;一个正在步出国门开始在海外赢得声誉的漂亮女孩;一个登上门去交了上万名海内外各民族、各界朋友的奇女子;她是如何被培养出来的?为此,我们慕名采访了这个名叫马宇歌女孩的父亲马弘毅先生。为了不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马先生安排我们接受采访的时间是晚上11点钟。马弘毅先生,是北京某机关一名处级干部,高级经济师,中国著名民主人士,曾在十多个中央国家机关工作,包括在中央国家机关、军队、国外大型跨国公司和中央直属企事业大单位都工作过。他有三个高等教育文凭,大学分别学的是历史学、经济管理学,后在北京大学还读研进修过经济法学。回族人。曾向有关中央或地方部门上书建议创立“人民建议征集制度”等100多项重大调研报告书,被党和国家各级领导答复采纳者近九成,许多内容已经成了后来中国社会走向进步的生活现实。CCTV1995年3月5日《东方之子》栏目,曾对他的事迹作过专题采访报道,内容收录在华夏出版社出的《东方之子访谈录》一书 “ 社会名流 ” 章下, 人民出版社大型重要文献《共和国的记忆》一书也有专章予以记载。香港所出《中南海新智囊》一书共记载了目前活跃在大陆的十几个人物,其中一章专门写的就是马弘毅先生。(在采访之前,安排好家人休息的马弘毅先生,让我们看了记录马宇歌成长过程五、六十本照片像册和几十本录像带中的一部分。我们看到了马宇歌从小到大的照片。录像中,看到了她与大学师生在专题座谈会上交流发言的片断和她拉小提琴、朗诵、唱歌、跳舞、绘画、雕刻、独自出去采访等等多姿多彩的生活剪影)
受访人:马弘毅(马宇歌之父,北京一普通干部,高级经济师)
采访人:冯林、陈舰平
时间:2001年5月12日晚23时至13日晨3时30分
地址:北京市西直门某居民区马先生家(宅电010-66154382转)
冯:马宇歌第一次独自出去旅游是什么时候?是怎样的一个契机?
马:有好多都是全国各地的小学校与小学生及其家长邀请的。你看,这些邀请信,(马先生向我们出示了全国各地的大批来信) 都是些笔友、文友。他们有的是从小宇歌5岁起,就开始跟踪媒体报道不断了解她的。那时小宇歌经常在电视、广播、报刊上露面,主要是发表个人绘画、雕刻作品,还有朗诵、独唱等。原先小宇歌也曾出去,到过外地。那是她独自跟CCTV组织的小记者团出去的,是集体行动,又有大人记者与领导带队配合。真正由小宇歌独自一人只身远行的开端,是因江苏有位女作家,要出一本以小宇歌成长经历为原型的素质教育书。她说,利用暑假专程来北京直接采访小宇歌,入住我家附近的宾馆里。我们听说后,为这位女作家着想,认为她写这本书花费也太大了。这位女作家说:“要不然,就让小宇歌放暑假到我这里来吧。”可是要到她那去,我和小宇歌的母亲却上班,谁也不能陪小宇歌去。干脆让她自己一个人去吧。反正小宇歌什么都行,从小培养得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强。这就成为了我们让小宇歌独立远行的契机。小宇歌第一次独自出去,那天是1997年7月18日,晚上18时多,乘的是北京K65次到南京的列车。中途停不了几站,整个行程都在夜间。宇歌那年刚进入10岁,正上小学4年级。她从小魄力大,加之“初生牛犊不怕虎”,听说同意她独自一人去江南,高兴死了。
冯:第一次放小孩儿出去,你们心情是怎样的?
马:很复杂。 当时我们对她叮嘱了又叮嘱,把她路上可能发生的什么情况如何应付,再次作了提醒。我怕她妈妈到时放不开,对孩子心理有影响,就让她在工作单位,由我一人送小宇歌走的。我还清楚地记得,她坐在车内第118号,是硬座火车加厢。我对小宇歌说,宇歌啊,你这次去,如果遇上意外,那就是咱俩最后一面了。独自行走、外出的意义,我们都知道,我就不重复了。如果现在你害怕了,不能做勇敢的人,就说。列车一开,便来不及了。小宇歌说:爸爸,我都明白。我要做一个勇敢的人。我不后悔。她停了一下,笑着说:您们别担心,我一定会按时到达、好好回来的。当火车开动的时候,我先在月台上挥手送别,但后来我不由转过身去。因为心里一酸,泪,就陡地涌上来了。为了怕给女儿看到,只好先转过身去。我在想:这,可是真的单独放飞了。说不定,一个好女儿从此就再也见不着了。我自认为是一个还算坚强的人,我们说过临送别时,谁也不许流泪的。但我还是不能 …… (进入当时情景进行回忆的马先生,仿佛又回到了当时现场,情绪明显有了变化,声音也有些变了。但他随即把情绪稳定下来。) 不过,这关总算过来了。哈哈!
相关文章
-
[语文常识] 古典名著:人物知多少
-
[文学趣事] 外国人的中国姓名
-
知名学子马宇歌生活
-
素质教育论文 让学生在符合自身认知规律的教学活动中成长
-
关于清华学子马宇歌的故事
-
幼儿园中班教案案例[数学] 感知6以内的数量
-
幼儿园中班教案案例[数学] 等号、不等号
-
幼儿园中班教案案例[数学] 有趣的夹子
-
[文学趣事] 歌德儿童时代的教育
-
[文学趣事] 名人苦读趣事
-
中班数学教案 活动名称快快长高反思
-
幼儿经典体育游戏《造房子》中班教学设计
-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节余多少钱》 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有名的画家、科学家,留下了许多名画和科学研究成果。你知道他出生于哪一年吗?将下图中得数在400至500之间的算式涂上颜色,就会知道答案了。
-
知名幼儿园“绿色学校”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