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准备之六
学习的准备之六
自我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儿童的自我意识从无到有,最后达到成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儿童生活的第一年没有自我意识。他们还没有把自己作为主体从周围世界的客体中区分出来,他们甚至还不知道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是属于自己的。大约到了第一年末,自我意识的萌芽产生了,儿童开始把自己与周围客体分开来,认识了自己与客体的关系,也认识了自己的力量。例如,知道由于自己推皮球,皮球就滚了。
在生活的第二年,儿童开始认识到自己的身体,并意识到自己的身体感觉。2~3岁的儿童开始把自己当作主体来认识。2岁儿童在表达自己愿望时,总要把自己的名字挂在前头,如“茜茜吃糖”。从称呼自己的名字变为称呼“我”,这是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
儿童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逐渐懂得哪些东西是属于自己的,哪些东西是属于别人的, 并且学会用“我的”物主代词来标志,以后过渡到使用“我”这一人称代词。从这个时候起,儿童不再把自己当作一个客体来看待,而是作为一个主体来认识了。
儿童进入小学前后,自我意识出现了加速发展的现象。一方面是由于儿童已能利用语言符号调节和指导自己的行动,另一方面是由于客观环境向儿童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迫使儿童经常按照这些要求来对照和检查自己的行为,加之成人和同伴也经常以这些要求来评定儿童的行为,因而使儿童对自我有了更多的了解。
学习的基本前提是分清物-我关系,即把自己的世界和外在的世界区分开来。倘若没有这一概念上的准备,学习就成了一句空话。在自我意识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成分,心理学上叫做“控制点”,它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
所谓控制点,就是一个人找出控制他生活的主要力量,也即人们对影响自己生活和命运的某些力量的看法。年龄越小越有可能到外部世界中去寻找这种力量,因为他们不知道“我”对“物”能起什么作用和影响。例如,年幼儿童对待学习的态度,往往不是出自自己的本愿,不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控制学习,而是把学习看作遵循父母的命令、迎合世袭的传统,或者出于对学习的新鲜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和活动的结果,关键不在外部,而在自己的内部。他们开始认真地看待自己,控制点更多地落在内部。控制点由外部转向内部的这个过程,一般到成年期才能完成。
在自我意识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成分,心理学上叫作“自我观念”。所谓自我观念,就是一个人对他自己的观念的认识和调节。一个人想做什么或已经做了什么,自我观念是非常清楚的,并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如果评价是积极的,那么他就会按那样的方式继续行动下去;如果评价是消极的,他就会进行分析、总结经验、修正已有的观念,使它在下一次行动中更合理、更适当。例如,有一部分儿童刚进入小学时,往往表现出很大的不适应,在最初几天,他们可能会一人独处,拒绝参加游戏和活动,上课时注意力难以集中。这说明,一部分刚离开幼儿园的儿童,一时难以尽快把幼儿园成员的自我观念转变成小学成员的自我观念,毕竟幼儿园与小学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必须花一定的时间来修正旧观念,形成新观念,以调节自己的行为。所以,在这一过渡阶段,一部分儿童往往表现出陌生、混乱,甚至敌意行为。当然,一旦他们形成了小学成员的自我观念,就会自觉地改变自己的行为,使之更现实。
有经验的父母往往不会急功近利,意欲让儿童在短时间内迅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因为他们知道,儿童形成新的自我观念是有过程的,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准备时期,即为适应新环境作观念上的准备。父母需要了解的是,儿童的自我观念是否同他们的年龄相适应,这样的自我观念作为学习的准备是否充分了,在哪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充实,怎样在儿童可以接受的前提下进行充实等等,使儿童在自我意识方面为学习作好充分的准备。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贝贝为什么会有攻击别人的行为?
-
1岁婴儿爱扔玩具
-
影响儿童心理发育的因素
-
陆峥回答:大的就一定要让小的吗?
-
儿童是怎样看待对与错的?
-
上海青少年的首要压力来自外界
-
儿童学习困难、行为偏离――这可能是病!
-
研究人员发现儿童抑郁症的早期征兆
-
小朋友为什么不跟我玩?
-
孩子为什么只怕他爸爸?
-
男孩与女孩的性角色
-
儿童逆反心理的正效应
-
幼儿园亲子游戏教案 :踩老鼠
-
名公钜人
-
寻找春天(科学)
-
漂泊在都市的流浪儿(图)
-
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
电子儿童睡衣通过网络传递拥抱
-
幼儿游戏软件的教育性行动研究
-
中班教案《小板凳的烦恼》反思
-
幼儿中班语言教案小狗抬花轿反思
-
大班能力说课稿《我能够》反思
-
行庆主题朋友圈文案40句
-
好识别最容易记忆的公司名字60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