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般行为”不应该提倡
“小丑般行为”不应该提倡
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一些儿童喜欢扮鬼脸,一天到晚没个正经样子,不是皱鼻子,就是挤眼睛,要么就歪嘴吐舌的,像个马戏团的小丑。随着年龄的增大,儿童会逐渐成熟,幼时的一些鬼脸、洋相、小动作渐渐地被抛掉。但是,也有的孩子,虽然年龄在不断地增加,这种小丑式的行为却并没有改掉,相反地却变成了他们人格行为的一部分。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小丑般行为”。
对儿童做鬼脸的行为,许多父母刚开始觉得孩子很逗,甚至有的父母还在客人面前得意地夸奖孩子,后来发现孩子不分场合、地点都要做鬼脸,长大了也改不掉,于是走向另一极端:对孩子非打即骂。事实上,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父母发现儿童扮鬼脸的毛病时,首先应分析他这种行为背后所隐藏的心理。
为了引起他人对自己的注意。有的儿童,看到大人对自己很冷漠,很少注意到自己的存在,便想方设法地吸引大人的注意力,这种令人发笑的行为就是他们寻求注意的对策转移成年人的注意力。有的儿童不小心做错了事,或弄坏了家里的东西,为了逃避父母的责罚,他们往往用这种古怪可笑的行为来转移家人的注意力。
为了缓解与父母或别人之间的矛盾。有的儿童,也爱通过做一些鬼脸来打破尴尬紧张的局面。有的孩子看到父母生气了,或者得罪了别人,就想用这种办法逗别人发笑,从而缓解双方的矛盾。
为了达到幽默的效果,除上述几种目的性很强的扮丑心理以外,为了模仿别人的幽默也是其中的一种心理。有些孩子,看到电影里的一些幽默情节,或卡通片中的幽默故事,觉得趣味无穷,于是便想自己也演示一下。正因为他们无法理解真正的幽默行为,便自以为扮鬼脸、装小丑就可以达到幽默的效果。
要儿童改掉这种行为,父母首先应分析孩子出现这种行为的动机,以帮助他们戒掉这种不好的行为。
其次,父母不要对儿童的扮鬼脸行为加以赞扬或处罚,最好能采取“冷冻”的办法。对于孩子的小丑行为,父母无论是夸奖或处罚,客观上都会满足儿童吸引他人注意力、转移他人注意力、缓解与别人之间的矛盾等心理,从而强化、鼓励了儿童的小丑行为。
第三,要治疗孩子做鬼脸、滑稽逗趣的行为,最为有效的办法是教给儿童真正的幽默。一些高雅的幽默电影、幽默的故事,都是儿童学习幽默、体会幽默的极好教材。父母可以和儿童一起观看或阅读,最好能边看边给儿童做出分析,使孩子认识到小丑行为并不等于幽默。如果儿童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并不美时,就会自动放弃那些让人看了不舒服的行为了。
相关文章
-
专家认为,学龄前儿童应提倡“养成教育”
-
关于小半幼儿“攻击性”行为案例的研究报告
-
小学教学 “运用商不变性质进行简便计算”案例
-
妈妈“瘙痒”应该及时检查,不然宝宝要遭殃
-
应该警惕特别“乖”的小孩
-
不要让你的孩子成为“小胖墩”
-
家长应该如何对孩子说“不”
-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
小孩子出现跟“性”有关的行为
-
急,孩子玩“小鸡鸡”屡禁不止――陆为之回答
-
该不该跟小孩子谈“钱”
-
家,不该成为“第二课堂”
-
“不做手机派 我们在行动”文明朋友圈文案及倡议36句
-
蟋蟀的住宅我有一些问题想提出来和大家讨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它的住宅为什么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
幼儿园安全管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幼儿园安全管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推荐文章
-
口吃影响孩子的智力吗?
-
想交友为何迈不动腿?
-
怎样对待孩子的性兴趣
-
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的五大优势与四大问题
-
呵护孩子的独立性
-
孩子不合群怎么办
-
自闭症儿童的语言
-
陆峥回答:大的就一定要让小的吗?
-
得了抑郁症可以不吃药吗?
-
男孩与女孩真的有什么不同吗(二):男孩有暴力想象
-
小朋友为什么不跟我玩?
-
如何对待幼儿之间的拥抱行为
-
这可真没想到
-
21《称象》教学设计之五
-
学习“丢垃圾”_小学生作文:五年级
-
[中学班主任论文]重视班级建设中的心理作用
-
大班益智游戏教案《我来找、我来看、我来玩》
-
幼儿园教案大班安全《小熊追逐小伙伴》
-
小班健康教案《小青蛙跳跳跳》
-
最好听的两个字的昵称440个
-
最吉利旺财的公司名字,房地产销售公司怎么取名37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