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儿中耳炎
谈谈小儿中耳炎
中耳炎尤其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多见于儿童,临床常表现为耳区胀痛、听力下降以及伴有发烧、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一旦鼓膜穿孔,可见脓液从耳中流出,此时肿胀的症状反而减轻。一些家长对耳内会有脓液流出大惑不解,常以为是水灌入耳中所致,其实这种看法并不正确。
中耳好比一个小小的火柴盒,有六个壁,前壁就是鼓膜,将外耳道(俗称耳孔)和中耳隔开,中耳腔内覆盖着粘膜,有三块起传音作用的听骨与内耳相连。一般情况下,洗澡时外耳道偶尔进水,只要鼓膜没有病变,水是进不了中耳腔的,也不可能引起中耳炎。所以婴儿洗澡时耳孔不慎进了水,只要用脱脂棉小心吸出就行了,但应该注意手势切莫太重。
那么,小儿怎么会得中耳炎呢?原来,在中耳腔内,有一条细管子通往鼻咽部,医学上称为咽鼓管。由于小儿的咽鼓管比较短、宽且直,呈水平位,加上小儿机体抵抗力较弱,容易患急性鼻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而某些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流感等常常会引起鼻咽部的分泌物增多,或由于婴儿吐奶、呛咳及拧鼻涕用力太猛时,细菌便很容易从咽鼓管进入到中耳而成为引起化脓性中耳炎最常见的原因。此外,给小儿掏挖耳朵,不小心损伤了外耳道粘膜或鼓膜导致了感染,也有可能蔓延到中耳发生炎症。
当中耳炎没有脓液流出时,稍年长的儿童能自行诉述病情,但婴幼儿一般只会烦躁哭闹,父母常常不知所措。但此时若用手指轻轻按压耳朵,如果孩子哭闹加重,或用手来自卫,则说明是耳内的毛病。另外,因重力的关系,将小儿抱立时,由于耳内的充血情况得到改善,疼痛常常有所减缓,这也提示中耳炎症的存在。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除了应注意休息、多饮水、给予富有营养的饮食以及保持大小便通畅外,应在医生指导下给予积极的抗感染处理,同时应加强中耳局部的消炎处理,另外应特别注意去除致病因素,以保持咽鼓管的通畅。若治疗及时得当,一般流脓会逐渐减少至痊愈,穿孔的鼓膜也可能愈合,对听力不会造成影响。若急性期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一旦转变为慢性中耳炎,不仅会导致听力下降,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相关文章
-
幼儿园小班教育心得:谈教师提问在幼儿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
-
妈妈注意:小儿急性中耳炎的防治
-
小儿腮腺炎症状和体征漫谈
-
小儿肝炎大解析――朱启教授访谈
-
浅谈让小班托班年龄段幼儿在游戏中学绘画
-
谈小班幼儿在游戏中学画画
-
谈谈幼儿怎么在玩中学习
-
幼儿园风险管理安全篇:春蚕----浅谈新《纲要》中安全探究氛围的创设
-
幼儿园管理经验浅谈:教师,在校本教研中成长
-
浅谈如何指导中班幼儿美术活动
-
幼儿艺术教育论文:试谈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评价
-
幼儿艺术教育论文:谈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儿童的观察力
-
幼儿园语言教育探讨: 浅谈方言在幼儿普通话教育中的影响
-
浅谈小班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
-
在日常谈话中培养3--4岁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
让幼儿爱上音乐课:浅谈符号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