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探索

首页 - 教育探索

让幼儿爱上音乐课:浅谈符号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时间:2008-10-31 16:09:07 A+

让幼儿爱上音乐课:浅谈符号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让幼儿爱上音乐课:浅谈符号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让幼儿爱上音乐课:浅谈符号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内容提要:
幼儿园音乐教学主要包括歌唱、韵律活动、打击乐、欣赏、游戏五大领域,在一些音乐活动特别是欣赏乐和打击乐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如果不借助一些教学辅助材料如变通图谱,幼儿要理解、表现一些音乐材料是有一定困难的。也就是说,与有着丰富的感性经验、思维水平已发展到较高程度的成人相比,幼儿由于受到年龄、生活经验等方面的限制,他们缺乏各种必要的感性经验,他们的思维发展也尚处在直觉形象阶段,这些局限使得他们不可能用成人的思维去理解或再加工那些复杂的音乐材料。这时,象图谱这样的视觉符号就起到了把音乐材料简单化、形象化的作用。由此也说明,在幼儿音乐教学中运用符号辅助教学是可行的,而且将会是有效的。但我们发现,以往在教学中符号的运用大都只限于一些图谱之类的视觉符号,而且图谱也是老师在充分吃透教材之后创作出来的。而从幼儿“学”的这一头看,符号化活动也只限于一些动作的表演。可以这样认为,在现行的一些教学中,符号这一辅助手段的使用是非常有限的,幼儿的学习也比较被动。本文作者立足于符号这一点,从语言符号、视觉符号、动作符号等方面论述了符号在音乐活动中的辅助教学作用。
正文:
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乃是一种使人迷恋善良、美和人道主义的最美妙、最精细的手段……” 人们爱音乐、孩子们更爱音乐,他们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在演演奏奏中感受和表现音乐的美,产生愉快的心情,使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
幼儿园音乐教学主要包括歌唱、韵律活动、打击乐、欣赏、游戏五大领域,在一些音乐活动特别是欣赏乐和打击乐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如果不借助一些教学辅助材料如变通图谱,幼儿要理解、表现一些音乐材料是有一定困难的。因为成人在欣赏音乐时,可以通过无外显行为的内部操作来设置期待和追求期待的满足,而缺少音乐经验的幼儿,只能通过外部可见的操作来产生期待和追求期待的满足。也就是说,与有着丰富的感性经验、思维水平已发展到较高程度的成人相比,幼儿由于受到年龄、生活经验等方面的限制,他们缺乏各种必要的感性经验,他们的思维发展也尚处在直觉形象阶段,这些局限使得他们不可能用成人的思维去理解或再加   工那些复杂的音乐材料。这时,象图谱这样的视觉符号就起到了把音乐材料简单化、形象化的作用。由此也说明,在幼儿音乐教学中运用符号辅助教学是可行的,而且将会是有效的。
符号化活动,是指人作为主体有意识有目的地根据某种理由,将某一事物作为另一事物的替代物的过程。艺术符号化活动的基本心理转换机智,主要就是类比思维。而类比思维的基本机制是用替代事物的某种特性来反映被替代事物的某种特性。我们知道符号化活动的的材料有声音符号、视觉符号、动作符号、语言符号等等,在以往的一些教学实践中我们比较多地使用了图谱这一视觉符号,如《单簧管波尔卡》图谱中表现反复旋律的旋转的花朵和表现轻柔旋律的飘动的树枝;如《狮王进行曲》图谱中表现狮王出场的由小至大的脚印和表现吼声的弧形锯齿;再如打击乐《土耳其进行曲》图谱中表示小铃的“,”、表示串铃的“  ”和表示木鱼的“·”。这些符号对幼儿理解和再现乐曲的特性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提示作用。但在这些教学中我们也发现,从老师“教”的这一头看,符号的运用大都只限于一些图谱之类的视觉符号,而且图谱也是老师在充分吃透教材之后创作出来的。而从幼儿“学”的这一头看,符号化活动也只限于一些动作的表演。可以这样认为,在现行的一些教学中,符号这一辅助手段的使用是非常有限的,幼儿的学习也比较被动。这给我们探索如何运用更丰富、新颖、多样化的符号辅助教学,并以此为手段促进幼儿音乐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留出了一个很大的空间。笔者就此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语言符号在教学中的运用
结合幼儿的学习特点,语言符号在幼儿动作表演的学习活动中运用得比较多。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曾提出:个体的自我控制可以通过语言的自我指导来实现,并认为儿童言语思维的发展需要经历外部社会言语、自我中心言语、内部言语三个部分。
根据维果斯基的理论,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编制一些描述性的以及有明确提示作用的儿歌来启发、控制幼儿的行为。如中班韵律活动《小老鼠和泡泡糖》重点乐句“1 1 3 ┃5 3 1┃ 7 0 6┃5┅┃”中,我们可以编制这样的儿歌“小老鼠┃东跑跑┃西┛穿Э穿┅А苯??璧慕谧嗪屠智?慕谧嗥ヅ淦鹄矗?紫瓤梢杂衫鲜?仕卸?枥粗傅己涂刂朴锥?男形?ㄍ獠可缁嵫杂铮??缓笕糜锥?约罕呃仕斜叨?鳎?床捎贸錾?杂镒晕抑傅嫉姆椒ń?凶晕业髡?ㄗ晕抑行难杂铮??詈笤倥湟砸衾止?傻接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