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小百科-育儿类
时间:2022-10-08 01:24:06
A+
生活小百科-育儿类
1,孩子吃“饭”的学问
饭桌上,我们常常会听到许多家长鼓励孩子要多吃菜,少吃饭,这些家长认为菜(包括鱼、肉、蛋、蔬菜等)里面含丰富蛋白质,营养价值高,只要菜吃够了,饭少吃一点没有关系。许多孩子也乐意这么做,因为菜的品种多样,又有很好的色、香、味、形。其实这种吃法是不科学的。
谷类食物俗称粮食,是我国人民传统膳食中的主食,包括大米、麦(面)、杂粮(小米)、薯类,主要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碳水化合物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对婴幼儿来说,提供的能量要占总热能的50左右,而谷类食物是碳水化合物的最主要来源,所以谷类食物应该作为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与蛋白质相比,1克碳水化合物和1克蛋白质产生的热能是相等的,都是4千卡,而碳水化合物在体内代谢时对肝脏、肾脏的负担比蛋白质小得多,产生的代谢产物也要比蛋白质少得多,从这个角度讲,作为人体能量的来源,碳水化合物比蛋白质更理想。谷类食物除了提供热能外,还供给一定的蛋白质,其蛋白质含量约7~10。由于谷类食物缺少必需氨基酸赖氨酸,往往需要与富含赖氨酸的豆类或荤菜一起食用,这样可以提高其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谷类食物应如何食用呢?
谷类食物除了提供热能、蛋白质外,还提供大量的b族维生素,是维生素b1的主要来源。维生素b1是小儿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素,如缺乏会导致神经及心血管系统损害,出现一系列症状,严重者可致死亡。维生素b1主要存在于谷类的胚芽和外皮中,过度的碾磨和不合理的烹煮,可使之大量丢失。我们在食用谷类食物时,一定要减少维生素b1的损失,确保小儿的健康成长。具体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粗细粮搭配食用在谷类碾磨加工成精米、精白面时,维生素b1会随着外皮白白丢失。虽然精米、面吃起来细腻可口,但长期吃会影响健康,所以要粗粮细粮搭配着吃。
2.不要过度淘米淘米的目的是为了去除米粒中的杂质,有些人喜欢反复搓洗,但搓洗不仅除不掉米粒中的杂质,还会使米粒外层的营养素丢失更多。随着淘米次数的增多、浸泡时间的延长和水温的增高,各种营养素的损失也随之增加,所以淘米时最好是用手把米粒中的杂质拣去,不要长时间浸泡,不要用热水淘,不要反复搓洗,不要淘米次数过多。
3.不要吃捞饭做米饭时应采用蒸、煮的方法,但有些人喜欢做捞饭,即将大米煮到半熟,然后捞出再蒸,将剩下的米汤扔掉,这样会使得溶于米汤中的b族维生素大量损失,可达40以上。采用蒸、烤、烙等方法制作面食时,各种营养素损失很少,煮面条时,部分营养素溶于汤中,若面条与汤同时食用,可减少营养素的丢失。
4.烹煮时不要加碱维生素b1在碱性环境中极易被破坏,在煮稀饭或发面时加碱,都可使维生素b1被大量破坏,所以发面时最好用酵母而不要用小苏打。2,食欲不好的三种因素
有些孩子由于食欲不振、偏食甚至厌食,导致体格发育达不到正常的平均值,智力发育也受到影响,使他们的父母十分担忧。引起孩子食欲不好的常见原因有三种:
甜食影响食欲
甜食是大多数孩子喜爱的食品,这些高热量的食物虽好吃,却不能补充必需的蛋白质,而且严重地影响了孩子的食欲。食欲不振的孩子,大多数很少喝白开水,他们只喝各种饮料,如桔子汁、果汁、糖水、蜂蜜水等。这样就使大量的糖分摄入体内,无疑使糖浓度升高,血糖达到一定的水平,会兴奋饱食中枢,抑制摄食中枢,因此,这些孩子难有饥饿感,也就没有进食的欲望了。
此外,随着天气变热,各种冷饮将陆续上市,常喝冷饮同样会造成孩子缺乏饥饿感。一是冷饮中含糖量颇高,使孩子甜食过量;二是孩子的胃肠道功能还比较弱,常喝冷饮造成胃肠道功能紊乱,孩子食欲自然就下降了。
缺锌引起味觉改变
临床发现,厌食、异嗜癖与体内缺锌有关。通过检查发现,锌含量低于正常值的孩子,其味觉比健康儿童差,而味觉敏感度的下降会造成食欲减退。
锌对食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唾液中的味觉素的组成成分之一是锌,所以锌缺乏时,会影响味觉和食欲;2.锌缺乏可影响味蕾的功能,使味觉功能减退;3.缺锌会导致黏膜增生和角化不全,使大量脱落的上皮细胞堵塞了味蕾小孔,食物难以接触到味蕾,味觉变得不敏感。
肉眼观察一些缺锌孩子的舌象,可以发现其舌面上一颗颗小小的突起即舌乳头与正常孩子的舌乳头相比,前者多呈扁平状,或呈萎缩状态。有的缺锌孩子明显口腔粘膜剥脱形成地图舌。
心理因素不容忽视
正常情况下,孩子在就餐前,胃内空虚,血糖下降,开始有饥饿感,食欲很好。但是,某些原因会干扰这一规律。许多父母往往不知道孩子的胃肠功能可自行调节,总是勉强孩子吃,甚至有的采取惩罚手段强迫孩子吃,长此以往,这种强迫进食带来的病态心理,也是影响孩子食欲的原因之一。
另外,有些父母爱挑选那些他们认为最好的最有营养的食品给孩子吃,这种挑挑拣拣的做法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孩子自然就会趋向于那些所谓好的食品,而对所谓不好吃却又含丰富营养的食物,就少吃,甚至不吃。3,儿童近视有哪些危险信号
要想及早发现儿童眼睛异常,做父母的要对下面几种情况加以注意,以便采取一定的措施。
1.眯着眼睛看东西。是因为眼睛近视,眯细眼睛可以看清东西。近视度数高,眯着眼看也难看清。
2.看远处物体更容易紧皱眉头。
3.当全神贯注看电视时,有歪头现象。有歪头看东西习惯的儿童,最易成“对眼”。
4.看书、学习缺乏耐性,常有厌烦情绪。
5.学习成绩下降。学习花费时间较多,成绩却不见提高。
6.看书时眼睛距书太近,不够30厘米,看电视时,总喜欢靠近电视机。
7.常有头痛、疲乏、懒散的感觉,性情急躁,行动和思维能力突然减退,看到喜爱的东西,也不像以前那样激动。
如果孩子有上述现象,应及早检查,及早纠正。
当家长发现孩子的视力降低时,很焦虑,怕影响孩子的学习,急着给孩子配眼镜。其实,在小学、中学阶段,只要能看清黑板上的字,就可以不戴眼镜,一般讲,视力降到0.6之前,如果对生活无妨碍,就不需要戴眼镜。尤其假性近视,只要稍加注意,并借助于眼睛保健操的作用,一般都可以治好。可是,在假性近视阶段,只要戴上眼镜,就很容易发展成真性近视,即屈光性近视。
但是,如果视力明显减退时,就应及时配眼镜。一般所谓的“矫正眼镜”似乎被理解为要矫正视力达到1.2左右,这是极大的错误,其结果反而会造成视力进一步减退。实际上眼镜只要调节到能看清0.8左右就行了。使用这样的眼镜,眼睛既不疲劳又可防止视力减退:还应注意,只要不是相当严重的近视,就不要长久戴眼镜。如果不戴眼镜近距离的物体能看清楚,那么看近东西以摘掉眼镜为宜,以免加重眼睛负担。
有些低年级视力低下的孩子,并不是近视而是远视。因为儿童3―9岁是眼球发育的缓慢阶段,由于眼轴发育慢于屈光系统的发育,7、8岁视力低下的孩子往往是远视,如果采用配近视镜的方法矫治,就是乱加处理,导致眼睛近视。
有伪家长认为,孩子得了近视要配眼镜,但度数还是浅一点儿好。其实,这种说法并不科学,眼镜度数浅了,孩子看书仍然费劲,仍然会增加眼睛的负担,视力还会减退。
对于近视的矫正,原则上应该选用最佳矫正视力的最低度数的镜片,不合适的矫正会引起视力疲劳。
给孩子配好近视镜以后,还应到医院复查一下,看度数是否准确,散光轴的位置是否合适等等。半年或一年以后,还应再去验光,并适当更换镜片。4,多喝奶 早睡觉
研究表明,春天是少年儿童身高增长最快的季节。同时,儿童长高除了要在春天多吃、多睡外,还要注意把握0-1岁和青春期这两个长高“黄金期”。冬天过后,家长为孩子换上春装的时候也要多注意孩子的步态,因为冬天穿衣过厚,孩子缺乏阳光照射,一些缺钙引起的症状多数会在春季表现出来。
4、5月是生长黄金期
儿童在一年四季里,春季生长速度最快,尤其是4-5月。冬天主藏,人体经过一个冬季的“储藏”,不少“精气”积于体内,到了春天,万物复苏,这些“精气”也开始发散出来,从而促进人体生长。儿童要抓紧春天长个,除了依赖大自然的规律外,还要从内做起。要注意睡眠和增加营养,此外,由于人体的肾是主管骨骼生长的器官,所以饮食方面应该多吃补肾、健脾、去湿的食品,例如多吃山楂可帮助消化,用核桃或者海底椰煲瘦肉汤则可以补肾和健脾,用芡实、淮山、扁豆、冬瓜煲烫则可以去湿等。
警惕儿童春天“拖脚”
此外,到了春天,孩子步态上的一些改变也应引起家长的注意,否则同样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如走起路来右脚有点“拖”,好像没力,又好像刚刚扭伤了脚,一蹶一蹶的。阳光能刺激孩子身体对外源性维生素d3的吸收,冬天接触阳光少,骨骼对钙质的吸收就会减弱。钙质吸收减少了,但孩子骨骼的生长却不会减慢,这样一来就很容易导致孩子出现骨质疏松,直接表现就是下肢乏力,出现俗话说的“脚软”的症状。这种现象在冬天时因为衣服穿得多难以发现,一旦到了春天,症状就很明显。
x光可评估长高潜力
10岁的小明总是长不高,经x光检查,医生发现他的骨骼年龄只有7岁,所以,他最少还有3年长高的潜力。一般来讲,医生在测量孩子的骨龄后,如果发现骨龄低于生理年龄,还会为孩子测量生长激素水平是否正常,如果生长激素水平偏低,可以通过补充生长激素促进长高,但如果孩子的生长激素水平正常的话,医生就会开出一些饮食营养和运动处方,通过外在因素帮助孩子长高。不过,如果孩子已经过了15-16岁的青春期,骨骼基本上已经闭合,这时,用什么方法都很难再长高了。
晒太阳最好在上午10时后
专家认为,孩子要抓紧春天和“生长黄金期”长高,关键要从饮食、运动和睡眠几方面入手。孩子在春天应多喝牛奶,多进食豆类、鱼虾、瘦肉、禽蛋;蔬菜中,以青菜、大白菜、苋菜、菠菜等为佳;此外,橘子、柚子、枣类、山楂等也是长个的好食品。春季,家长最好能安排孩子在9时30分入睡,因为人体生长激素在深睡眠的时候分泌最旺盛,是白天的十几倍。家长还应为孩子安排合理的户外运动,尤其是要晒太阳。春天晒太阳最好在上午10点后。一些轻松的体育运动也有助于长高,如慢跑、跳绳、游泳等,最好不要做消耗体力过大的运动。5,维生素c筑就宝宝健康防线
感冒是经常困扰小儿的不速之客,数据显示,小儿每年患感冒的次数平均为4-8次。这是因为,儿童身体还没有发育成熟,对病毒感染的抵抗力弱;随着活动范围增加,他们接触公共场合的机会增多,容易遭到无所不在的感冒病毒的侵袭。维生素c能够促进胶原蛋白合成,构成抵御感染的屏障;能增强免疫细胞的噬菌能力,提高抗体水平,从而抵御感冒。
专家建议,儿童每天补充500毫克维生素c,能够增强免疫力,有效地预防感冒。如罗氏制药生产的力度伸泡腾片,含1000毫克高效能维生素c,每天只需半片,加入冷开水就成为一杯橙味饮料,方便而且口感好,宝宝爱喝,而且是像果汁一样,进入宝宝的肠胃,很快就被均匀吸收,所以不会伤害宝宝幼嫩的胃肠道。
贫血也是小儿的常见疾病。任何与红细胞生成有关的营养素的缺乏,都会引起贫血的发生。这些营养素包括铁、叶酸、蛋白质、铜、维生素c和维生素b12等,最常见的是铁、叶酸缺乏。事实上,在食物中并不缺乏铁,吸收不足是导致其缺乏的主要原因。维生素c可使较难被吸收的三价铁还原为易吸收的二价铁,促进肠道内铁的吸收。同时,维生素c还能促进人体对叶酸的吸收利用。所以贫血的儿童应当在保证摄入富含铁的食物,如肉、鸡、鱼等,或者含叶酸较高的食物,如菠菜、青菜、橘子等新鲜蔬菜和水果的同时,补充足量的维生素c。6,两岁宝宝要保护牙齿
刷牙是预防牙病最行之有效、方便易行的方法。宝宝到了2岁以后,白生生的牙齿就基本长齐了,这时就该正式开始学刷牙了。
漱口
学会使用牙刷之前,首先要先学会漱口。
漱口能够漱掉口腔中部分食物残渣,是保持口腔清洁的简便易行的方法之一。将水含在口内、闭口,然后鼓动两腮,使口中的水与牙齿、牙龈及口腔黏膜表面充分接触,利用水的力道反复来回冲洗口腔内的各个部位,使牙齿表面、牙缝和牙龈等处的食物碎屑得以清除。可以先做给孩子看,让孩子边学边漱,逐步掌握。
民间习惯于用淡盐水和茶水漱口,这有助于口腔卫生。用含氟水漱口(0.1~0.2氟化钠应用在低氟地区)可以减少龋齿的发生。成人可以用0.12洗必泰漱口,以预防龋齿和牙周炎。但是对于宝宝,还是用清水或淡盐水漱口为宜,以防止氟水的误咽和长期使用洗必泰造成的牙齿染色及牙结石形成。
刷牙
握住牙刷柄的后半段(这样才有助于将刷头深入到长在最里面的牙齿),首先将牙刷头斜向牙龈,使刷毛贴附在牙龈上,稍稍用力,使刷毛顺着牙缝的方向旋转下去。刷上牙时要由上向下旋转着刷;刷下牙时要由下向上旋转着刷;刷上牙内侧时,由上向下拉动;刷下牙内侧时,由下向上拉动;刷臼齿的咬合面时,要将牙刷按压在咬合面上,前后来回地刷。臼齿的位置比较靠里,不太容易清洁;此外咀嚼食物后留下的残渣很多会残留在臼齿的凹陷处,容易被忽视,因此臼齿往往是最容易发生龋齿的,一定得更加注意。
刷牙的重点部位是牙的邻面、牙龈沟和牙冠的颈三分之一处。千万不要使用拉锯式横刷法,以免损伤牙齿和牙龈,而且刷牙的效果也不佳,长期下去还会造成牙齿近牙龈部位的楔形缺损并对冷热酸甜刺激过敏。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在帮助孩子刷牙时,若发现龋齿应立即带孩子看牙科,进行早期治疗,延误治疗会增加孩子将来的痛苦。
刷牙的时间应为2~3分钟,这样才能达到较为彻底的效果。每天至少早晚两次,饭后亦可进行。
牙刷的选择
父母首先应给孩子选择一支合适的牙刷。牙刷的类型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出牙情况等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一般2岁的孩子选择日常使用的普通牙刷的要求是:牙刷的全长以12~13厘米为宜;牙刷头长度约为1.6~1.8厘米、宽度不超过0.8厘米、高度不超过0.9厘米;牙刷柄要直且粗细适中以便于孩子满把握持;牙刷头和柄之间称为颈部,应稍细;牙刷毛要软硬适中、富有弹性,毛太软则不能起到清洁作用,毛太硬又容易伤及牙腿及牙齿,同时毛面应平齐或呈波浪状,毛头应经磨圆处理。
牙膏的选择
牙膏虽不是清洁口腔的主要因素,但它有增强机械性、去除菌斑(粘附于牙齿表面无色、柔软的物质)、抛光牙面、洁白牙齿、除口臭等功能。但由于孩子起先对刷牙的认识并不明确,刷牙的动作也不是很协调,所以很可能会发生讨厌牙膏的味道,或者不小心把牙膏吞进肚子的情况,因此在牙膏的选择上应格外注意。现在有一些幼儿用的牙膏是可吞食的,这样就安全多了。
在选择和使用牙膏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选择产生泡沫不要太多的牙膏;
②选择刺激性小、孩子喜爱的香型的牙膏;
③适当使用含氟的牙膏,有助于防止龋齿;
④选择含粗细适中摩擦剂的牙膏;
⑤不长期固定使用一种牙膏;
⑥不使用过期、失效的牙膏;
⑦选用性能稳定、使用保存方便的牙膏;
⑧尚未能掌握漱口动作时,暂不要使用牙膏,可改用淡盐开水。7,新生儿高热急救法
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尚不成熟,在过分保暖、患感染性疾 病或是在炎热的夏天喂水不足时,均可以引起发烧,而发烧过高时还可引起抽风。
急救措施
饭桌上,我们常常会听到许多家长鼓励孩子要多吃菜,少吃饭,这些家长认为菜(包括鱼、肉、蛋、蔬菜等)里面含丰富蛋白质,营养价值高,只要菜吃够了,饭少吃一点没有关系。许多孩子也乐意这么做,因为菜的品种多样,又有很好的色、香、味、形。其实这种吃法是不科学的。
谷类食物俗称粮食,是我国人民传统膳食中的主食,包括大米、麦(面)、杂粮(小米)、薯类,主要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碳水化合物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对婴幼儿来说,提供的能量要占总热能的50左右,而谷类食物是碳水化合物的最主要来源,所以谷类食物应该作为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与蛋白质相比,1克碳水化合物和1克蛋白质产生的热能是相等的,都是4千卡,而碳水化合物在体内代谢时对肝脏、肾脏的负担比蛋白质小得多,产生的代谢产物也要比蛋白质少得多,从这个角度讲,作为人体能量的来源,碳水化合物比蛋白质更理想。谷类食物除了提供热能外,还供给一定的蛋白质,其蛋白质含量约7~10。由于谷类食物缺少必需氨基酸赖氨酸,往往需要与富含赖氨酸的豆类或荤菜一起食用,这样可以提高其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谷类食物应如何食用呢?
谷类食物除了提供热能、蛋白质外,还提供大量的b族维生素,是维生素b1的主要来源。维生素b1是小儿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素,如缺乏会导致神经及心血管系统损害,出现一系列症状,严重者可致死亡。维生素b1主要存在于谷类的胚芽和外皮中,过度的碾磨和不合理的烹煮,可使之大量丢失。我们在食用谷类食物时,一定要减少维生素b1的损失,确保小儿的健康成长。具体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粗细粮搭配食用在谷类碾磨加工成精米、精白面时,维生素b1会随着外皮白白丢失。虽然精米、面吃起来细腻可口,但长期吃会影响健康,所以要粗粮细粮搭配着吃。
2.不要过度淘米淘米的目的是为了去除米粒中的杂质,有些人喜欢反复搓洗,但搓洗不仅除不掉米粒中的杂质,还会使米粒外层的营养素丢失更多。随着淘米次数的增多、浸泡时间的延长和水温的增高,各种营养素的损失也随之增加,所以淘米时最好是用手把米粒中的杂质拣去,不要长时间浸泡,不要用热水淘,不要反复搓洗,不要淘米次数过多。
3.不要吃捞饭做米饭时应采用蒸、煮的方法,但有些人喜欢做捞饭,即将大米煮到半熟,然后捞出再蒸,将剩下的米汤扔掉,这样会使得溶于米汤中的b族维生素大量损失,可达40以上。采用蒸、烤、烙等方法制作面食时,各种营养素损失很少,煮面条时,部分营养素溶于汤中,若面条与汤同时食用,可减少营养素的丢失。
4.烹煮时不要加碱维生素b1在碱性环境中极易被破坏,在煮稀饭或发面时加碱,都可使维生素b1被大量破坏,所以发面时最好用酵母而不要用小苏打。2,食欲不好的三种因素
有些孩子由于食欲不振、偏食甚至厌食,导致体格发育达不到正常的平均值,智力发育也受到影响,使他们的父母十分担忧。引起孩子食欲不好的常见原因有三种:
甜食影响食欲
甜食是大多数孩子喜爱的食品,这些高热量的食物虽好吃,却不能补充必需的蛋白质,而且严重地影响了孩子的食欲。食欲不振的孩子,大多数很少喝白开水,他们只喝各种饮料,如桔子汁、果汁、糖水、蜂蜜水等。这样就使大量的糖分摄入体内,无疑使糖浓度升高,血糖达到一定的水平,会兴奋饱食中枢,抑制摄食中枢,因此,这些孩子难有饥饿感,也就没有进食的欲望了。
此外,随着天气变热,各种冷饮将陆续上市,常喝冷饮同样会造成孩子缺乏饥饿感。一是冷饮中含糖量颇高,使孩子甜食过量;二是孩子的胃肠道功能还比较弱,常喝冷饮造成胃肠道功能紊乱,孩子食欲自然就下降了。
缺锌引起味觉改变
临床发现,厌食、异嗜癖与体内缺锌有关。通过检查发现,锌含量低于正常值的孩子,其味觉比健康儿童差,而味觉敏感度的下降会造成食欲减退。
锌对食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唾液中的味觉素的组成成分之一是锌,所以锌缺乏时,会影响味觉和食欲;2.锌缺乏可影响味蕾的功能,使味觉功能减退;3.缺锌会导致黏膜增生和角化不全,使大量脱落的上皮细胞堵塞了味蕾小孔,食物难以接触到味蕾,味觉变得不敏感。
肉眼观察一些缺锌孩子的舌象,可以发现其舌面上一颗颗小小的突起即舌乳头与正常孩子的舌乳头相比,前者多呈扁平状,或呈萎缩状态。有的缺锌孩子明显口腔粘膜剥脱形成地图舌。
心理因素不容忽视
正常情况下,孩子在就餐前,胃内空虚,血糖下降,开始有饥饿感,食欲很好。但是,某些原因会干扰这一规律。许多父母往往不知道孩子的胃肠功能可自行调节,总是勉强孩子吃,甚至有的采取惩罚手段强迫孩子吃,长此以往,这种强迫进食带来的病态心理,也是影响孩子食欲的原因之一。
另外,有些父母爱挑选那些他们认为最好的最有营养的食品给孩子吃,这种挑挑拣拣的做法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孩子自然就会趋向于那些所谓好的食品,而对所谓不好吃却又含丰富营养的食物,就少吃,甚至不吃。3,儿童近视有哪些危险信号
要想及早发现儿童眼睛异常,做父母的要对下面几种情况加以注意,以便采取一定的措施。
1.眯着眼睛看东西。是因为眼睛近视,眯细眼睛可以看清东西。近视度数高,眯着眼看也难看清。
2.看远处物体更容易紧皱眉头。
3.当全神贯注看电视时,有歪头现象。有歪头看东西习惯的儿童,最易成“对眼”。
4.看书、学习缺乏耐性,常有厌烦情绪。
5.学习成绩下降。学习花费时间较多,成绩却不见提高。
6.看书时眼睛距书太近,不够30厘米,看电视时,总喜欢靠近电视机。
7.常有头痛、疲乏、懒散的感觉,性情急躁,行动和思维能力突然减退,看到喜爱的东西,也不像以前那样激动。
如果孩子有上述现象,应及早检查,及早纠正。
当家长发现孩子的视力降低时,很焦虑,怕影响孩子的学习,急着给孩子配眼镜。其实,在小学、中学阶段,只要能看清黑板上的字,就可以不戴眼镜,一般讲,视力降到0.6之前,如果对生活无妨碍,就不需要戴眼镜。尤其假性近视,只要稍加注意,并借助于眼睛保健操的作用,一般都可以治好。可是,在假性近视阶段,只要戴上眼镜,就很容易发展成真性近视,即屈光性近视。
但是,如果视力明显减退时,就应及时配眼镜。一般所谓的“矫正眼镜”似乎被理解为要矫正视力达到1.2左右,这是极大的错误,其结果反而会造成视力进一步减退。实际上眼镜只要调节到能看清0.8左右就行了。使用这样的眼镜,眼睛既不疲劳又可防止视力减退:还应注意,只要不是相当严重的近视,就不要长久戴眼镜。如果不戴眼镜近距离的物体能看清楚,那么看近东西以摘掉眼镜为宜,以免加重眼睛负担。
有些低年级视力低下的孩子,并不是近视而是远视。因为儿童3―9岁是眼球发育的缓慢阶段,由于眼轴发育慢于屈光系统的发育,7、8岁视力低下的孩子往往是远视,如果采用配近视镜的方法矫治,就是乱加处理,导致眼睛近视。
有伪家长认为,孩子得了近视要配眼镜,但度数还是浅一点儿好。其实,这种说法并不科学,眼镜度数浅了,孩子看书仍然费劲,仍然会增加眼睛的负担,视力还会减退。
对于近视的矫正,原则上应该选用最佳矫正视力的最低度数的镜片,不合适的矫正会引起视力疲劳。
给孩子配好近视镜以后,还应到医院复查一下,看度数是否准确,散光轴的位置是否合适等等。半年或一年以后,还应再去验光,并适当更换镜片。4,多喝奶 早睡觉
研究表明,春天是少年儿童身高增长最快的季节。同时,儿童长高除了要在春天多吃、多睡外,还要注意把握0-1岁和青春期这两个长高“黄金期”。冬天过后,家长为孩子换上春装的时候也要多注意孩子的步态,因为冬天穿衣过厚,孩子缺乏阳光照射,一些缺钙引起的症状多数会在春季表现出来。
4、5月是生长黄金期
儿童在一年四季里,春季生长速度最快,尤其是4-5月。冬天主藏,人体经过一个冬季的“储藏”,不少“精气”积于体内,到了春天,万物复苏,这些“精气”也开始发散出来,从而促进人体生长。儿童要抓紧春天长个,除了依赖大自然的规律外,还要从内做起。要注意睡眠和增加营养,此外,由于人体的肾是主管骨骼生长的器官,所以饮食方面应该多吃补肾、健脾、去湿的食品,例如多吃山楂可帮助消化,用核桃或者海底椰煲瘦肉汤则可以补肾和健脾,用芡实、淮山、扁豆、冬瓜煲烫则可以去湿等。
警惕儿童春天“拖脚”
此外,到了春天,孩子步态上的一些改变也应引起家长的注意,否则同样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如走起路来右脚有点“拖”,好像没力,又好像刚刚扭伤了脚,一蹶一蹶的。阳光能刺激孩子身体对外源性维生素d3的吸收,冬天接触阳光少,骨骼对钙质的吸收就会减弱。钙质吸收减少了,但孩子骨骼的生长却不会减慢,这样一来就很容易导致孩子出现骨质疏松,直接表现就是下肢乏力,出现俗话说的“脚软”的症状。这种现象在冬天时因为衣服穿得多难以发现,一旦到了春天,症状就很明显。
x光可评估长高潜力
10岁的小明总是长不高,经x光检查,医生发现他的骨骼年龄只有7岁,所以,他最少还有3年长高的潜力。一般来讲,医生在测量孩子的骨龄后,如果发现骨龄低于生理年龄,还会为孩子测量生长激素水平是否正常,如果生长激素水平偏低,可以通过补充生长激素促进长高,但如果孩子的生长激素水平正常的话,医生就会开出一些饮食营养和运动处方,通过外在因素帮助孩子长高。不过,如果孩子已经过了15-16岁的青春期,骨骼基本上已经闭合,这时,用什么方法都很难再长高了。
晒太阳最好在上午10时后
专家认为,孩子要抓紧春天和“生长黄金期”长高,关键要从饮食、运动和睡眠几方面入手。孩子在春天应多喝牛奶,多进食豆类、鱼虾、瘦肉、禽蛋;蔬菜中,以青菜、大白菜、苋菜、菠菜等为佳;此外,橘子、柚子、枣类、山楂等也是长个的好食品。春季,家长最好能安排孩子在9时30分入睡,因为人体生长激素在深睡眠的时候分泌最旺盛,是白天的十几倍。家长还应为孩子安排合理的户外运动,尤其是要晒太阳。春天晒太阳最好在上午10点后。一些轻松的体育运动也有助于长高,如慢跑、跳绳、游泳等,最好不要做消耗体力过大的运动。5,维生素c筑就宝宝健康防线
感冒是经常困扰小儿的不速之客,数据显示,小儿每年患感冒的次数平均为4-8次。这是因为,儿童身体还没有发育成熟,对病毒感染的抵抗力弱;随着活动范围增加,他们接触公共场合的机会增多,容易遭到无所不在的感冒病毒的侵袭。维生素c能够促进胶原蛋白合成,构成抵御感染的屏障;能增强免疫细胞的噬菌能力,提高抗体水平,从而抵御感冒。
专家建议,儿童每天补充500毫克维生素c,能够增强免疫力,有效地预防感冒。如罗氏制药生产的力度伸泡腾片,含1000毫克高效能维生素c,每天只需半片,加入冷开水就成为一杯橙味饮料,方便而且口感好,宝宝爱喝,而且是像果汁一样,进入宝宝的肠胃,很快就被均匀吸收,所以不会伤害宝宝幼嫩的胃肠道。
贫血也是小儿的常见疾病。任何与红细胞生成有关的营养素的缺乏,都会引起贫血的发生。这些营养素包括铁、叶酸、蛋白质、铜、维生素c和维生素b12等,最常见的是铁、叶酸缺乏。事实上,在食物中并不缺乏铁,吸收不足是导致其缺乏的主要原因。维生素c可使较难被吸收的三价铁还原为易吸收的二价铁,促进肠道内铁的吸收。同时,维生素c还能促进人体对叶酸的吸收利用。所以贫血的儿童应当在保证摄入富含铁的食物,如肉、鸡、鱼等,或者含叶酸较高的食物,如菠菜、青菜、橘子等新鲜蔬菜和水果的同时,补充足量的维生素c。6,两岁宝宝要保护牙齿
刷牙是预防牙病最行之有效、方便易行的方法。宝宝到了2岁以后,白生生的牙齿就基本长齐了,这时就该正式开始学刷牙了。
漱口
学会使用牙刷之前,首先要先学会漱口。
漱口能够漱掉口腔中部分食物残渣,是保持口腔清洁的简便易行的方法之一。将水含在口内、闭口,然后鼓动两腮,使口中的水与牙齿、牙龈及口腔黏膜表面充分接触,利用水的力道反复来回冲洗口腔内的各个部位,使牙齿表面、牙缝和牙龈等处的食物碎屑得以清除。可以先做给孩子看,让孩子边学边漱,逐步掌握。
民间习惯于用淡盐水和茶水漱口,这有助于口腔卫生。用含氟水漱口(0.1~0.2氟化钠应用在低氟地区)可以减少龋齿的发生。成人可以用0.12洗必泰漱口,以预防龋齿和牙周炎。但是对于宝宝,还是用清水或淡盐水漱口为宜,以防止氟水的误咽和长期使用洗必泰造成的牙齿染色及牙结石形成。
刷牙
握住牙刷柄的后半段(这样才有助于将刷头深入到长在最里面的牙齿),首先将牙刷头斜向牙龈,使刷毛贴附在牙龈上,稍稍用力,使刷毛顺着牙缝的方向旋转下去。刷上牙时要由上向下旋转着刷;刷下牙时要由下向上旋转着刷;刷上牙内侧时,由上向下拉动;刷下牙内侧时,由下向上拉动;刷臼齿的咬合面时,要将牙刷按压在咬合面上,前后来回地刷。臼齿的位置比较靠里,不太容易清洁;此外咀嚼食物后留下的残渣很多会残留在臼齿的凹陷处,容易被忽视,因此臼齿往往是最容易发生龋齿的,一定得更加注意。
刷牙的重点部位是牙的邻面、牙龈沟和牙冠的颈三分之一处。千万不要使用拉锯式横刷法,以免损伤牙齿和牙龈,而且刷牙的效果也不佳,长期下去还会造成牙齿近牙龈部位的楔形缺损并对冷热酸甜刺激过敏。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在帮助孩子刷牙时,若发现龋齿应立即带孩子看牙科,进行早期治疗,延误治疗会增加孩子将来的痛苦。
刷牙的时间应为2~3分钟,这样才能达到较为彻底的效果。每天至少早晚两次,饭后亦可进行。
牙刷的选择
父母首先应给孩子选择一支合适的牙刷。牙刷的类型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出牙情况等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一般2岁的孩子选择日常使用的普通牙刷的要求是:牙刷的全长以12~13厘米为宜;牙刷头长度约为1.6~1.8厘米、宽度不超过0.8厘米、高度不超过0.9厘米;牙刷柄要直且粗细适中以便于孩子满把握持;牙刷头和柄之间称为颈部,应稍细;牙刷毛要软硬适中、富有弹性,毛太软则不能起到清洁作用,毛太硬又容易伤及牙腿及牙齿,同时毛面应平齐或呈波浪状,毛头应经磨圆处理。
牙膏的选择
牙膏虽不是清洁口腔的主要因素,但它有增强机械性、去除菌斑(粘附于牙齿表面无色、柔软的物质)、抛光牙面、洁白牙齿、除口臭等功能。但由于孩子起先对刷牙的认识并不明确,刷牙的动作也不是很协调,所以很可能会发生讨厌牙膏的味道,或者不小心把牙膏吞进肚子的情况,因此在牙膏的选择上应格外注意。现在有一些幼儿用的牙膏是可吞食的,这样就安全多了。
在选择和使用牙膏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选择产生泡沫不要太多的牙膏;
②选择刺激性小、孩子喜爱的香型的牙膏;
③适当使用含氟的牙膏,有助于防止龋齿;
④选择含粗细适中摩擦剂的牙膏;
⑤不长期固定使用一种牙膏;
⑥不使用过期、失效的牙膏;
⑦选用性能稳定、使用保存方便的牙膏;
⑧尚未能掌握漱口动作时,暂不要使用牙膏,可改用淡盐开水。7,新生儿高热急救法
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尚不成熟,在过分保暖、患感染性疾 病或是在炎热的夏天喂水不足时,均可以引起发烧,而发烧过高时还可引起抽风。
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