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亚裔学生为何成绩好
美国的亚裔学生为何成绩好
在美国,中国及日本族裔的学童在科学、机械技术、数学、电脑、天文等方面的专业成就尤为出色。亚裔家庭的孩子似乎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所取得的成就表现受到教育及心理学者关注,并引发了追踪研究。
美国密西根大学的H・史蒂文森教授及其研究小组对1985年以美、日、华裔学童为对象,进行了一项大型的跨文化研究,结果发现亚裔学童并非全都是开赋认知能力特高,而可能是亚裔家庭父母的期望及亚洲文化价值观念驱使学童向上发奋,所以学业成就比欧美学童高。
普通常识与数学能力
研究详细分析了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课堂表现,大多数美国学童其实比华裔学童反应出色。美国学童大多数懂得回答老师(成人)的问题,而华裔学童大多是沉默的一群,所谓见而不闻(Seen but heard)。另一项韩美学童的研究结果显示,4-6岁的美国学童在数算和判断数量方面,比韩裔学童表现出色。不过7-8岁间,韩裔学童显然胜于美国学童。小学一年级至中学十一年级的美籍亚裔学童在数学能力方面冒出头来,但是普通常识却与美国学童程度相若。由于数学成绩多从学校课堂教授而获得,显示良好的教学方式对亚裔学童大有裨益;反之,美国学童的丰富常识可以从课余生活中吸取,显示美国学童未必单从传统教学过程中受惠。
教育方式的影响
跨文化研究比较美亚文化的差异确实显示了不同的教育效应。亚裔学童每天以至每个学年均投入时间学习数学,内容依照国家颁发的课程大纲及范围,亚裔教师亦使用3/4的时间教授整班学生,而美籍学生多以个别或小组形成协助学生。整体而言,虽然美国学童获得较多个个别关注及照顾,但是学童较少接受一致性、里统一的教学规范和由国家社会导向的学习期望。
家庭与文化态度
在日本,学童入学被现为重要庆祝事项,远比小学或中学毕竟典礼重要。例如刚入读小学一年级的日裔学童会获得赠名贵文具,添置新的书桌和椅子。日裔和韩裔的父母愿意花大部分时间陪伴及督导子女的学校功课,日裔父母更积极安排成绩稍逊的子女补习、修读增益性的课余活动等。1990-1997年间的研究显示,华裔与日裔的母亲均视学业成就为最重要的追求目标,对子女有较高的标准和期望。例如美国比华、日裔的母亲更易因子女的学业表现而感到满足,而华、日裔的子女都愿意在课余时间继续完成课堂作业,部分亚裔子女真的比美国子女较喜欢做功课,遇上学习问题也会寻求父母的帮助。
攀升社会阶梯最佳途径
另一项研究发现,90年代的美籍亚裔家庭视教育为晋升社会阶层的最佳途径,因此亚裔父母鼓励子女全情投入研习,美国青少年则会在下课后做兼职、交友约会、参加运动或从事其他社群活动。部分有难民背景的东南亚裔(如越南新移民)父母更刻意免去子女回家做家务的责任,目的是激励子女订立学习目标。一般来说,近代亚裔父母亦对男女一视同仁,儿子和女儿都获得教育机会。
培养子女成才的推动力
史蒂文森等人(1993)和凯普兰等人(1992)的研究发现亚洲价值观占据重要地位。亚裔父母积极培养子女发解“学习”是珍贵的过程,掌握学问会令人满足,成就非靠个人天赋,而是靠自己的努力,借个人努力奋斗才可做一番事业和获得成就等观念。
综观以上因素,研究学者认为,亚洲文化并非天赋资质优越。再者,一般说法误以为日裔及华裔学童均在心理上饱受压力,事实上,成绩逊色或落后的美国学童也常经历心理压力和焦虑,而他们认为学校是压力的来源,因此才酿成一些枪杀教师的不幸事件。
面向2世纪,身为华裔父母,我们需要小心了解各地的文化与期望,才可为自己的子女选择适当的教育模式,以偏概全或夸大研究的表面结果都是不可取的。其实每一种民族都有优秀的人才,成就卓越者并不单凭开赋优异,家庭对学业及个人成就的期望及教养,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倾向崇尚或贬低学术成就等,都可以正面或负面地影响子女的成长与发展。(摘编)
相关文章
-
学习美国妈妈如何为宝宝买衣服的
-
关于如何提高中下学生的数学成绩
-
美国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
美国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
幼教动态:学习国外幼教方案 法国的父母如何“望子成龙”
-
如何管理好幼儿园系列:让沟通成为园长的职业习惯
-
如何管理好幼儿园系列:让幼儿成为常规管理的主角
-
如何管理好幼儿园系列:让幼儿在生日的烛光中学习感恩
-
师幼如何更好的互动:假如我是我们班的一名学生
-
培养和激发学生爱国的教案 《我为祖国绘蓝图》教学设计
-
柳玉芳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好数学的相关论文
-
数学学习论文 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
品德与生活课程论文 让活动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载体
-
故事型教学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关系的探索
-
小学Excel在学生成绩统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