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学习

首页 - 知识学习

静夜思创作背景与课外拓展

时间:2023-04-23 13:45:06 A+

静夜思创作背景与课外拓展

静夜思创作背景与课外拓展

1、静夜思创作背景与课外拓展

①作者:

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②创作背景:

《静夜思》一诗的写作时间是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之治十四年)旧历九月十五日左右。李白时年26岁,地点在当时扬州旅舍。其《秋夕旅怀》诗当为《静夜思》的续篇,亦同时同地所作。李白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③课外拓展:

古人认为即使是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月亮也是一样的,他们认为月亮是可以超越空间的存在的。所以无论是那些浪漫的诗人还是现实的诗人,不管是豪放的还是婉约的,不管是写诗还是作词,都喜欢用月亮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在这些古代诗词当中月亮一般有这么几个象征意义:一是团圆,用月亮圆满了来比喻人是团员的,用月亮缺失了来代表着人分散了。第二则是代表着思念,思念自己的家人、思念自己的故乡、思念自己的爱人等等,其中最有代表意义的就是李白的那首,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第三就是将月亮当成了爱情的象征,美好的象征,最有代表意义的就是张若虚的那首《春江花月夜》。第四则是将月亮当成了纯洁没有瑕疵,没有任何污染的象征,进而代表了人心灵的纯洁,就比如李白的《玉阶怨》,这里就是把月亮当成了最为美好、最为纯洁的象征。

2、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静夜思》原文课文分析

《静夜思》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作品,是一首语言浅显却感情真挚的思乡曲。全诗虽然只有二十字,却成功地刻画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无声地拨动着诗人的心弦,触发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流传广泛,不少学生已经能够朗读与背诵,但往往是无心成诵,并不明白内容。特别是难读的字音读不正确,读不出古诗特有的节奏,所以读正确和读出古诗的节奏,需要老师的引领与指导。学习古诗,重在朗读、背诵。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当堂背诵。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 diyuan1901 (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1下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3、一年级语文下册静夜思课后题答案

易错的字

思:上面是田,不要写成因。

前:前下面的部分月的一撇要变成一竖。

光:光上部分先写中间的竖,再写两边的点和撇。

低:低右边第二笔是竖提,最后一笔是点。

多音字

思 sī思乡 sāi于思

地 d地上 de轻轻地

近义词

望--看 思--想

举头--抬头

反义词

举头--低头

了解诗人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课文解读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

4、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8课静夜思说课稿

一、说教材

《静夜思》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所描写的意境。

学习古诗,重在吟诵。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1.学习目标

a.认识9个生字,会写7个字。

b.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c.把自己看到的夜空说个同学们听,培养观察与说话的能力。

d.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2.教学重难点

识字、朗读、背诵古诗和写字

3.教具准备

4.课时划分:一课时

二、说教法学法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但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基于这一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方法:

1.正确引导,激发学生良好的兴趣

有人说:兴趣是一种魔力,它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而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初是对学习过程和外部活动感兴趣,对学习内容却兴趣不浓,因此,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然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非是生来就有的。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些课文在时间上跨度大,而一年级学生的生活阅历浅,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即使在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后,感情仍很淡漠,运用了多媒体资源教学能够使声画并存,生动直观地将教学信息再现于学生的感官。通过听觉、视觉的协作作用,打开学生的思路,由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资源为载体,创设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活动,如互动探索和课外拓展都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资源。对于小学语文来说,仅靠一本教课书是不可能让学生学好语文的,只有利用现代媒体做帮手,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发挥他们的潜能。

三、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能在视、听、说、思等几个环节中经历学习的过程,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过程如下:

1.观察交流、激发兴趣、情景导入

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体会静夜,我设计了这一环节。在上新课前一晚,布置学生去观察夜晚的天空,然后上课时把自己观察到夜空的内容和感受,说给同学听,大家互相交流下。交流后引入新课:静夜思。

课题引入后,给学生解释下课题,让学生思考一下,诗人是在什么时候思念,又思念些什么?

2.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我设计这一环节,是想让学生通过自己朗读课文,去发现这课的生字,并在这环节中,要求学生利用拼音帮助自己读准每个字,尤其是一些后鼻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欣赏完课文后,把整首古诗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把字的音读准,并在读的过程中,把不认识的生字圈出来。指名朗读,评议,注意读准后鼻音,如:静,床,光,望,乡,明,霜,上等。

老师出示生字卡片,带领学生认读生字的字音。请音读的准的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生字。读后,给学生一、两分钟的时间读记生字。然后再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记字的方法,如:夜亠,认识亠。故古攵,认识攵。

床广木,认识广等等。

交流后,为了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把远程教育资源切换到识字的画面,把生字逐个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复习生字。先让学生自己读和组词,读后让其他学生来评价,看他念的对不对,再在生字前显示出正确的拼读音节,全班一起念一遍,读的不准的地方一定要及时发现,及时个别学生的读音。如:先在屏幕上出现静字,先让学生拼读,再显示静的读音jng和词组寂静,夜y和夜晚,黑夜等,以供学生学习。

3.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为了让学生能跨越这道悠远的时间长河,去体会这首古诗,所以我设计了这个环节。在生字复习后,让学生自读古诗,互相交流,都读懂了哪些词句?让学生说说自己在什么时候见过霜,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示举头、低头的意思等。学生表演后,在自由练习朗诵,练习背诵。在背诵是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如:学生个别背,全班背和分组背等。在背诵时,如有不记得的地方,可以引背前两个字,再让学生接的背,完成整首古诗的背诵。还是不会背的同学,要求他们回家后要多朗诵,记住课文。

4.趣味练习,书写生字

设计这一环节是为了学生能掌握并正确书写本课所要求会写的7个简单的汉字的笔画顺序。把这课的远程教育资源切到写字画面,先让学生仔细的观察田字格中的字,认清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在书写要注意汉字的高度,不要超出田字格。先让学生看一边生字的书写笔画顺序,再把自己的右手举高,跟着远程教育资源在空中书写,练个一、两边后,让学生拿出本子书写生字。学生在书写是要随时提醒他们要注意坐姿与执笔的姿势要正确。

5、第九课静夜思课文复习重难点课堂笔记与思维拓展

①课文重难点探究:

1.你从哪里看出我是个胆小的孩子?

从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可以看出我是个胆小的孩子。

2.我不想去散步,爸爸为什么一定要拉着我去?

  爸爸希望我变得勇敢。

3.夜晚既然很黑,为何还能看到小鸟睡觉呢?

因为我变成了勇敢的孩子,逐渐地发现了生活中更多的美好。

4.我真的看见了小鸟睡觉吗?

  天黑了,是不容易看见小鸟睡觉的。这是我在想象,表达了我对夜景的喜爱。

②思维拓展:

1.从前,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这时的我可能在想些什么呢?

例:我可能在想:现在外面那么黑,会不会有妖怪?会不会有欺负孩子的华人?会不会有传说中的鬼

2.我还能发现夜晚的哪些美景呢?

例: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到星星调皮地朝我眨着眼睛。

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听到种子在地下说着悄悄话。

6、语文一年级下册9课静夜思诗句重点复习笔记

1.我从前胆子很小很小, 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

开门见山,告诉读者我的胆子很小。很小很小是叠词,它的作用是强调,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说明我是个胆小、怕黑(害怕夜晚)的孩子。

2.妈妈把勇敢的故事讲了又讲,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

这句话告诉我们妈妈用讲故事的方法教育我不要害怕夜晚。讲了又讲是讲了很多次的意思,可表示转折,一看窗外心就乱跳说明我对于夜晚依旧很害怕,妈妈的办法没能让我变得勇敢。

3.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

这句话告诉我们爸爸用拉我去散步的方法让我变得勇敢。偏要一次写出了我的不情愿却又无可奈何,微笑一词把花草人格化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明夜晚的美十分可亲,一点儿也不可怕。当我出去时,我发现原来外面和我想象的不同,外面的夜晚没有想象中的可怕,反而景色迷人,表现出了我惊讶又欣赏。

4.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

再黑再黑也起到了强调作用,说明我已经变得勇敢,不再怕黑。睡觉也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十分生动有趣,也反映了自然界中事物的美好。

7、静夜思创作背景与课外拓展

①作者:

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②创作背景:

《静夜思》一诗的写作时间是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之治十四年)旧历九月十五日左右。李白时年26岁,地点在当时扬州旅舍。其《秋夕旅怀》诗当为《静夜思》的续篇,亦同时同地所作。李白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③课外拓展:

古人认为即使是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月亮也是一样的,他们认为月亮是可以超越空间的存在的。所以无论是那些浪漫的诗人还是现实的诗人,不管是豪放的还是婉约的,不管是写诗还是作词,都喜欢用月亮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在这些古代诗词当中月亮一般有这么几个象征意义:一是团圆,用月亮圆满了来比喻人是团员的,用月亮缺失了来代表着人分散了。第二则是代表着思念,思念自己的家人、思念自己的故乡、思念自己的爱人等等,其中最有代表意义的就是李白的那首,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第三就是将月亮当成了爱情的象征,美好的象征,最有代表意义的就是张若虚的那首《春江花月夜》。第四则是将月亮当成了纯洁没有瑕疵,没有任何污染的象征,进而代表了人心灵的纯洁,就比如李白的《玉阶怨》,这里就是把月亮当成了最为美好、最为纯洁的象征。

8、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课静夜思课堂笔记

①主要内容: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绝小诗。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②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井上的栏杆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9、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8:人之初思维拓展

1.你的长辈是如何教你学习的?你喜欢他们的方法吗?

例:我妈妈是通过讲故事来教我学习的。妈妈讲的故事非常有趣,通过这些故事,我明白了许多道理,也喜欢上了讲故事,看故事书。我非常喜欢这种方法。

2.读了本课,你对《三字经》有了哪些认识?

例:本课虽然只是选取了《三字经》的部分内容,却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三字经》真是一个非常丰富的宝藏。它有那么多历史知识,那么多名人故事,那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10、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复习要点之词语拓展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可恶讨厌 盼望期望 忽然突然

热闹喧闹 拦住挡住 正好恰好

难过伤心 难看丑陋 高兴开心

反义词:

借还 笑哭 雪白漆黑

掌握控制 难过高兴 热闹安静

词语拓展:

捉害虫 七个斑点 掌握方向 高高的树 雪白雪白的棉花

捉蚊子 七颗星星 转过身子 可恶的蚜虫 碧绿碧绿的叶子

摇尾巴 一条蛇 高兴地说 圆圆的虫子 绿油油的叶子

赶蝇子 一个木瓜 惊奇地问 红红的果子 高兴得叫了起来

11、一年级下册第八课静夜思专项生字注音训练测试题

一、给下列生字注音

故望床思前

二、数一数下列汉字的笔画

床:( )画 光:( )画 举:( )画

乡:( )画 疑:( )画 前:( )画

三、给下列汉字注音并组词

夜( )( )( ) 思( )( )( )

床( )( )( ) 光( )( )( )

疑( )( )( ) 举( )( )( )

低( )( )( ) 前( )( )( )

乡( )( )( )

四、比一比,再组词

故( )( ) 望( )( )

做( )( ) 忘( )( )

12、传统节日生字组词拼音与造句

本文以儿歌的形式,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的习俗和人们的活动,表达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贴 tiē 贴画 贴心 他俩成了贴心朋友。

街 jiē 街道 大街 人民大街笔直而宽阔。

舟 zhōu 龙舟 渔舟 这次的龙舟大赛热闹非凡!

艾 i 艾草 艾灸 艾草有一股浓烈的香气。

敬 jnɡ 敬爱 敬礼 他是我最敬爱的老师之一。

转 zhuǎn 转眼 转身 她向我道别,然后转身离去。

团 tun 团圆 团结 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

热 r 热爱 热水 我们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闹 no 热闹 闹钟 节日的街上非常热闹。

13、镜与珠两个字之间的偏旁与什么有关?

镜与珠两个字之间的偏旁与什么有关?

答:古代的时候镜子是使用金属铜制作的,所以镜的偏旁是钅,表示的是跟金属有关,古时候的珠宝大多指的是玉石,所以偏旁大多是带有王字的,表示和玉石有关。

14、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三 加与减》运白菜 练一练 5.张老师不小心把下面的表格弄脏了,你能将表格填完整吗?与同伴交流你的方法。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三 加与减》运白菜 练一练

5.张老师不小心把下面的表格弄脏了,你能将表格填完整吗?与同伴交流你的方法。

原有本数科普类:785-190-315=280

借出本数传记类:190-110=80

剩余本数文学类:315-105=210

剩余本数科普类类:482-210-110=162

借出本数科普类类:280-162=118

借出本数合计:105+118+80=303

15、结合课外阅读链接,说说北风和铁罐之间有何相似之处

结合课外阅读链接,说说北风和铁罐之间有何相似之处

答:通过阅读链接我们可以看出,故事中的北风和铁罐一样,都是骄傲自大的人,总是夸大自己的长处,而忽视自己的短处,不会正确的对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16、 三年级语文下册17课《我们的奇妙世界》词语拓展

三年级语文下册17课《我们的奇妙世界》词语拓展

AABB式词语

千千万万 密密麻麻 密密层层 零零星星

AABC式词语

翩翩起舞 比比皆是 历历在目 津津有味 欣欣向荣

你还知道哪些样式的词语吗?和同学们说一说

17、数与代数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四年级数学上册数与代数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 数与代数》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

1.让学生回忆、掌握小数的相关知识(小数数位顺序表、小数性质、改写、化简、小数移动等)

2.对小数的相关知识有个清楚且有条理的归纳,使知识能科学、合理的总结归纳、吸收

3.使学生熟练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

亿作单位的小数

复习难点:小数相关的一些灵活题,

复习重点:数位顺序表

复习方法:自主学习

复习过程:

1.将第四单元的概念画出,让学生回家归纳在练习本上。

2.复习数位顺序表

请一学生说一说小数数位顺序表,引导学生注意数位、和记数单位的区别,帮助学生记忆。

小组比一比:

小数点( )是整数部分,( )是小数部分。

在小数中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 )

(1)小数点右面第二位是( )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左边第二位 是( ),它的计数单位是(

)。

(2)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 )

(3)小数一定比1小吗( )举例

(4)比1小的小数,它的整数部分一定是( )

(5)大于7小于8的小数有( )个

(6)大于7小于8的一位小数有( )个,二位小数有( )个

(7)由5个0.1,6个0.01和8个0.001组成的数是( )

(8)0.4里有( )个十分之一,有( )个百分之一

注:在小组比赛中复习小数相关易错知识

3.小数性质

(一) 复习概念

(二) 小数化简1.2300000,将1.23改写成5位小数

注:强调小数末尾去掉或者添上零,小数大小不变。但是如果是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或者去点零,小数大小有可能改变

。再强调3位小数就是小数点后面有3位,几位小数就是小数点后面有几位

练习:

0.6里面有( )个0.01 0.61里面有( )个0.01

3.61里面有( )个0.01 0.061里面有( )个0.001

7/100改写成小数( ); 23/1000改写成小数( )

34/10000改写成小数( ); 3/1000改写成小数( )

0.25写成分数( ); 0.312写成分数( )

把小数90.90100化简后是( )

将小数40.070化简后是( )。

4.小数点的移动

复习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注:在移动过程中要画出路线图,这样不容易出错。小数点前面要添零,小数点后面不必添零

练习 1) 把300缩小为原数的( )是0.3

(2)由0.56到0.056是( )。

a 缩小10倍 b 扩大10倍 c 缩小100倍

(3)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两位,再向左移动三位,得到的数比原数( )

5.小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计算及验算时的注意事项。

例如:

a) 小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除法怎样计算?

b)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计算?

c) 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为什么要把除数化成整数?

d) 怎样判断游戏是公平的?

小数除法:小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除法

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除法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近似数(积、商)

循环小数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复习运算律)

6.复习将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

(要求掌握好单位间的进率和小数点的移动)。

将分母是整十、整百、整千的分数改写成小数。

7.复习小数单位改写、小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

(1)复习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教师:想想,小数点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怎样的变化,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如何应用这个变化规律把一个数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缩小它的1/10、1/100、1/1000

练习:12.37610=( )100=( ) 1000=( )

(2)复习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教师提问:

这些题是从低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还是从高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低级单位的名数?

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

小数点向哪个方向移动,移动几位?

通过上面的改写,再想一想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名数和低级单位的单名数互相改写时应注意什么?

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名数和复名数互相改写时应注意什么?这个方法与以前学的名数的变化有什么联系?

(3)复习求小数的近似数和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小数。

练习:345670000千米=( )亿千米( )亿千米(保留二位小数)

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哪位?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哪位?

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哪一位?

18、(1)哪个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最小?哪个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最大?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一》练习题及答案

(1)哪个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最小?哪个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最大?

答:水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最小;海王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最大。

(2)木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是多少千米?其中两个7表示的意义一样吗?说一说。

答:7783000中亿位上的7表示7个亿:千万位上的7表示7个千万。

19、四年级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外拓展

四年级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外拓展

描写看的动作的四字词语:

左顾右盼 举目远眺 东张西望 目不转睛

表示怀疑的四字词语:

沉吟不决 半信半疑 将信将疑 疑神疑鬼 疑信参半

有关理想和志向的句子:

1.一个没有远大志向和崇高生活目的的人,就像一只没有翅膀的鸟,一台没有马达的机器,一只没有钨丝的灯泡。

2.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3.人类的心灵需要理想甚于物质。

20、统计与概率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五年级数学上册统计与概率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统计与概率内容变化及教学启示

统计与概率是实验稿所规定的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之一。由于这部分内容与传统的确定性数学存在较大差异,部分教师对统计与概率的核心思想、统计与概率的联系和区别、课堂上应当突出的关键和重点,以及不同年级学生应当达到的理解深度和应用能力等问题,或多或少还存在一些困惑和认识上的分歧。为此,新标准对这部分内容做了较大的调整:一方面明确统计课程的核心是数据分析观念,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统计教学的关键在于使学生想到用数据、愿意亲近数据,初步培养通过数据来分析问题的习惯,在活动中逐步提高对随机现象的把握能力;另一方面,重新梳理、整合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及相关教学要求,使得义务教育阶段三个学段的学习层次更加明确,从而有利于广大教师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和关键。

一、进一步明确和强调的内容

实验稿在前言部分给出了各部分内容学习的关键词,也是相关内容中最为重要的核心。所谓核心,不是指具体的知识点,甚至不是指具体的知识本身,而是概括很多知识的共性所反映出来的思想和思维方式。[1]就统计而言,实验稿给出的关键词是统计观念,其内涵是: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对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容易看出,统计意识、统计过程、质疑评价是统计观念所关注的三个主要方面。相应地,新标准给出的统计学习的关键词是数据分析观念,其内涵是: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作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

数据分析观念与统计观念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它们的联系主要表现在对经历完整的统计过程,逐步培养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重视上;区别在于,后者更加关注数据在统计活动中的基础地位、数据分析方法的特点,以及数据处理过程所蕴涵的更为一般的数学思想。

1.统计研究的基础是数据,统计就是通过数据来进行分析和推断的。

当今世界,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所面临的数据越来越多,经济、科技、教育等各行各业中都存在大量需要通过数据分析来获取信息、作出决策的例子。因此,必须树立利用数据的意识,掌握一些分析数据的方法和模型。所谓数据,是指用来描述对客观事物观察测量结果的数值。当我们对某个随机变量(比如某个年龄的学生身高)进行观测时,事先不能预料会取到谁的身高,而一旦某位同学被抽取到,就称这个人的身高数值为这个随机变量(身高)的一个观测值,即数据。[2]广义地讲,数据不仅指具有现实背景的数,也包括图和语句。比如,网络中的搜索引擎就是用统计方法进行语句检索的,此时统计所处理的数据就是语句。[3]

作为统计研究基础的数据,往往具有随机性的特点。这种随机性主要有两层涵义: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是不同的;另一方面,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例如,记录某位同学每天的上学时间,每天得到的数据可能是不一样的,事先无法确定;但只要记录的数据足够多,就可以从中发现一些确定的信息,比如该同学每天上学时间大约是多少等。

构成数据随机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数据的抽样过程。首先抽样方法本身通常是随机的,因为按随机性原则抽取的样本,能够较好地排除人个主观的选择与成见,从而使得样本能够尽可能具有对总体的代表性;同时这种代表性也不是绝对的,相对于总体参数而言,它只是趋近于后者,而不可能完全等同于后者。其次,抽样过程中的数据本身也可能是随机的,特别是连续性数据的测量,由于测量工具、观察者角度、测量时间等各种各样的原因,每次测量的结果事实上都会存在误差,也就是存在一定的随机性。二是由部分推断总体的过程。统计推断不同于演绎推理,它总是归纳性的,其结论永远带有一定的或然性,不一定准确无误,甚至有可能是错误的。好的统计方法能够保证这种出错的可能性较小。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概率事件的随机性,而上述数据随机性则主要表现在统计活动过程中。换句话说,引导学生在统计活动过程中体会随机思想是数据分析观念的基本内涵之一,也是需要我们特别予以关注的一个重点。

2.数据分析的方法可以是多样的,不同方法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好坏之分。

对不同数据分析方法的选择源自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对样本数据的不同理解;二是基于研究问题的目的和解决问题的需要。例如,对于两家公司最近五年出口贸易额的数据,我们既可以逐年比较它们的绝对数额,也可以逐个分析每家公司近五年出口贸易额的增长幅度。前者有利于我们了解每家公司的实力,后者则有利于我们掌握每家公司的发展潜力。又如,有两组同学的投篮成绩,一组是10人,另一组是8人。对这样的两组数据进行分析是否一定要采用平均数呢?结论自然不是肯定的:如果我们要比较这两组同学投篮的整体水平,可以取每组成绩的均值──成绩相对比较均衡用平均数,有极端数据也可用中位数;如果想从中选拔投篮水平高的选手,则可直接比较每组的最高成绩或前三名成绩,等等。这就是说,数据分析方法的选择应该依赖于研究问题的目的以及解决问题的实际需要。

小学数学中对统计图形的选择以及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不同的问题,事实上也可以看作是用不同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同样的数据,希望研究的问题和获得的信息不同,所选择的数据分析方法自然也应有所区别。因为可以用各种方法对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判断,所以得到的结论可能不同也就十分正常了。同时,十分重要的一点是,各种数据分析方法本身通常很难区分对错,能够区分的只是好与不好──如果能够客观地反映实际背景,这样的方法就是好的;反之,则是不好的。这也是统计与确定性数学内容十分重要的区别之一。

3.统计体现了一种不同于确定性数学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创新意识。

传统数学由于其所研究的问题本质上是确定性的,基础是定义和假设,遵循约定的原则进行严格的计算或者推理,因而更多体现的是演绎;统计所研究的问题本质上是随机的,是非确定性的,需要通过较多的数据进行推断,也就是通过个别来推断一般,因而更多体现的是归纳。[4]

统计活动中的归纳还有别于一般数学规律和公式的归纳过程:公式和规律往往是确定的,学生用于归纳的素材可以不同,但得到的结论一定是相同的;统计活动中的归纳往往需要从一堆杂乱无章的数据中提炼信息、把握规律,或者从样本出发推断整体,这个过程本身就具有诸多不确定性,所以得到的结论也就具有个性化特点。显而易见,经历统计活动中的归纳过程,既有助于学生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结论,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们初步学会用不确定的思维看待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知道世界上大部分事情都处于随机状态,它们是否发生以及怎样发生尽管不能完全确定,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二、教学要求有所调整的内容

新标准在进一步明确要把数据分析观念作为统计内容核心的基础上,又依据广泛调研的结果,针对教材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重新梳理并整合了统计与概率的课程内容。就小学阶段而言,内容难度有所降低,容量有所减少,具体有以下几点:

1.第一学段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数据整理的结果。

这里所说的学生自己的方式,包括文字、图画和表格,但显然不是指规范的统计图表形式,如一格表示一个单位的条形图等。换句话说,只要学生能将数据整理的结果清楚地呈现出来,我们不仅无需提出方式上的要求,而且应该鼓励他们采取富有个性的不同方式。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避免学生把注意力过早集中于统计图表的认识和制作等技能的学习,从而影响对数据收集、整理和呈现等学习过程的兴趣;二是为了引导学生基于感兴趣的实际背景,从数据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从而体会数据是蕴涵信息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可以通过收集数据,以及相应的分析和交流作出判断。

2.对平均数的认识从第一学段移至第二学段,对中位数和众数的认识从第二学段移至第三学段。

对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开展统计活动时,关注的重点通常是一组数据内部所蕴涵的各种信息,例如,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最小值各是多少,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多少,哪个数值出现的次数最多,与学生自身有关的数据处于什么位置,等等。到了第二学段,学生则应该更多地学会把一组数据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学会从整体上描述一组数据的特征,或把一组数据与另一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而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用来刻画一组数据整体水平的统计量,因此,在学生初步积累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活动经验之后,再安排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学习是较为恰当的。

另一方面,尽管简单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并不复杂,但真正理解它在数据处理过程中的意义和价值,恰当地使用平均数,却并不是一个容易达成的目标。尤其是,如果在学习平均数之后,接着安排中位数和众数的学习,就势必会涉及这三种统计量的比较和选择,即: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在具体情境中到底选择哪种统计量更具有代表性?真正弄清这些问题,既需要对统计活动的现实背景以及相关问题的特点具有较为透彻的理解,而且还涉及函数概念以及相关的代数运算。所以,把中位数和众数的学习移至第三学段是较为务实的选择。

3.降低了可能性的教学要求。

统计和概率都是用来摹写、刻画随机现象的数学方法。所谓随机现象,是指结果与条件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的现象,即在一定条件下某种结果可能会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尽管统计和概率都研究随机现象,而且从知识逻辑看,统计学的研究需要以概率论为基础,但从认知角度看,统计比概率更为具体,概念和定义也少得多,因而小学阶段通常以统计内容的学习为主。

新标准在第一学段删除了可能性的教学要求,同时在第二学段只要求学生通过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能列出简单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随机现象中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这里有两点需要特别加以关注:一是明确所涉及的随机现象仅限于简单随机事件,即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是有限的、每个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亦是相同的;二是只要求对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而不要求进行定量表达。显然,这些教学要求的调整,一方面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试验、游戏等蕴涵随机现象的活动过程,在活动中逐步感受随机现象的特点,体会相应的思维方式,积累学习经验;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多地学会从数据的角度看待可能性大小,知道有些事情需要通过调查去估计或推断,养成用数据分析问题的习惯,而不是急于从定义和假设出发进行概率计算。

4.删除了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教学要求。

就一组数据而言,大部分情况下它们是符合或近似地符合正态分布的,但也有一些情况下数据的分布是偏态的,也就是存在极端数据。对于后一种情形,如果不加分析地采用某种统计量(如平均数)去表示它们的整体水平,则可能使人产生一种错觉,这就是所谓的数据误导。认识到数据有可能产生误导,就应根据数据特点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去选择适当的统计量,以便更为客观地反映数据特点以及相关现象的本质。同时,也可以进一步考察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通过计算极差、方差等使数据的特点从不同角度得以显现。显而易见,由于中位数、众数等知识的后移,对上述内容的认识和体会自然也不再适合放在第二学段。

三、几点教学启示

如前所述,小学生学习统计与概率,重要的不是制作统计图表、计算平均数,以及求某个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而是要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包括养成通过数据来分析问题的习惯;初步建立随机的概念,学习如何去判断事情的主要因素[5]。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关键应依赖于他们的经验,特别是他们亲身经历的经验。也就是说,让学生完整地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学会提出用数据表达的问题,通过收集、组织、展示数据以及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方法分析数据,进而回答问题、作出判断、进行预测,是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基本途径。

1.基于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数据。

收集数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回答那些无法立即找到答案的问题。事实上,培养数据分析观念的首要方面就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从数据的角度思考有关问题,也就是当遇到有关问题时能够想到通过设计简单的数据收集计划来回答这些问题,从而体会数据是有用的,数据中往往蕴涵着我们想要的信息,数据能够帮助我们作出判断和决策。

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差异,我们应该努力创设不同的情境,使学生有机会从这些情境中发现并主动提出一些需要借助数据来回答的问题,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展示和分析,获得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或使问题得到合乎情理的解释。对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应侧重于引导他们提出一些与自身有关的趣味性问题,并使他们提出问题的自然倾向得到保护和延续。例如,喜欢的小动物,喜欢的运动项目,喜欢的饮料,喜欢的电视节目,作业本上小红花的数量,等。对第二学段学生来说,应引导他们更多地关注与学校、家庭、社区有关的现实问题,并把兴趣从自己的周边环境逐步转向其他情境,包括社会现象、自然现象以及其他学科中具有特定意义的问题。例如,自己家一周扔几个垃圾袋,同学们收看某个电视节目的情况,全班同学的身高体重情况,当地的气温变化情况,某种植物的生长情况,等。

在提出一个问题之后,还应适当帮助学生明确具体的数据收集方法。第一学段可重点引导学生通过举手数数、逐个询问、投票等方式获取数据。第二学段则应鼓励学生多开展一些实际调查或测量活动,可以是在课堂上能够完成的,也可以是需要花上一段时间才能完成的。此外,作为收集数据计划的一部分,还可提醒学生:要根据数据收集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适当调整相关选项甚至是最初的问题;也要注意数据收集的一些具体环节,如提什么样的问题及向谁提问题,观察什么及什么时候观察,测量什么及怎样测量,等等。

2.用不同的方式整理和展示数据。

无论是调查、测量,还是试验,得到的数据通常都显得有些杂乱,此时就需要对这些原始数据进行必要的整理。整理数据在很多情况下并不仅仅是为了让自己更好地理解数据、获得信息,同时也是为了与别人进行交流,与别人分享对问题的理解,并引发对相关问题的讨论和思考,从而也就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进一步地展示数据。

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是分类。分类是需要标准的,不同标准下的分类结果往往是不同的,由此获得信息自然也会有所差异。就教学而言,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呈现每个数据逐步过渡到分类呈现数据,以及按不同标准分类呈现数据。例如,就家里有几口人这个问题,低年级可以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呈现小组里每个同学家里的人数,此后可以逐步过渡到要求他们按3人以下、3人及3人以上的标准分类呈现全班同学家庭人口的情况;到了中年级,除了要求按家庭人口数进行分类之外,还可要求按两代人、三代人、三代以上这样的标准重新分类,从而进一步体会标准对于分类的意义。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自己给出标准,并注意标准自身的严谨性。这里,数据类型标准通常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数据的数值范围标准则需要多一些指导。例如,就喜欢的小动物这个问题,学生通常不难给出标准;但如果进一步讨论你家饲养某种小动物的情况,那么大部分学生就会感到困难。此时要通过组织讨论,使他们认识到可以采用诸如不养、养1只、养1只以上这样标准去收集和整理数据。

至于数据的展示方式,一方面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表达对相关数据信息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合适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引入相关统计图表的必要性,并在统计图表的选择过程中不断把握各种统计图表的特点和作用,学会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合理选择恰当的数据展示方式。此外,还应适当引导学生从周围环境中了解各种富有特色的数据展示方式。

3.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数据。

从不同角度分析数据,以便从数据中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并发现蕴涵其中的一些规律,是数据分析观念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依据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一般认为,教师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学生从统计图表(包括各种自己的方式)中获取信息、作出估计或推断。

第一,要引导学生从只关心个别数据(尤其是极端数据)逐步过渡到关注一组数据的方方面面。例如,就全班同学身高情况这个问题,学生通常首先会关注这组数据中的最大值是多少、最小值的多少、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多少等问题。以此为基础,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这组数据中每个高度段各有多少人,哪些高度段的人数较多,哪些高度段的人数较少,自己处于什么位置等问题,从而使他们初步体会分析数据的一些基本方法。

第二,要引导学生逐步意识到把一组数据看作一个整体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对两组相关数据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要清楚地确定两组数据间的异同,仅靠说明每组数据中的最大值、最小值或数据分布情况是不够的,由此引入均值的概念;也可在讨论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最小值以及全部数据的分布情况后,要求学生找出一个能够代表这组数据整体水平的数值,从而感受平均数提供的是什么样的信息,它在相应现实背景中究竟具有怎样的意义。

第三,要引导学生从关注数据本身能够说明什么逐步过渡到基于数据进行一些有意义的推断。例如,从自己班同学中超过一半的人有蛀牙,是否可以推出同年级其他班级同学,乃至全校所有同学的蛀牙情况?上面哪个判断要可靠一些?要使推断更加可靠可以怎样做?事实上,这样的推断或多或少已经涉及样本与总体的关系。尽管小学生不大可能也无需理解样本与总体等概念,但可以借此初步感受样本与总体的关系。如果我们能够在活动中适当组织一些如上的讨论,或者将从全班同学中获得的数据与更大范围的相关数据进行一些有意义的比较,相信学生对数据的理解将更加透彻,基于数据所进行的思考也将更加深入。

4.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估计可能性的大小。

我们知道,判断一个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列举出这个随机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再根据这些结果作出判断。二是先进行试验,并记录由试验所产生的数据,再根据收集的数据去估计相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事实上,上述第一种方法是基于定义和假设的概率计算,而第二种方法则是基于数据的统计推断。在第二种方法中,尽管每次摸出的球的颜色是不确定的,但是只要摸的次数足够多,我们就能从中发现一些规律,进而做出相应的估计和推断,而这些正是数据随机性特点的基本内涵。因此,这样一种运用数据进行估计的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丰富对统计与概率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凸显随机思想。

此外,在上述摸球活动中,我们也可以适当组织学生讨论:要使估计的结果更准确,应该怎样做?通过讨论和相应的活动使他们进一步体会到:要使估计的结果更加准确,需要增加摸球的次数;摸球的次数越多,估计的结果就越准确。一般来说,这样的经历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增强数据分析意识,提高运用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自觉性。

21、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欣赏与设计》 通过轴对称或平移,可以设计出美妙的图案。 上面各幅图案是怎样得到的?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欣赏与设计》

通过轴对称或平移,可以设计出美妙的图案。

上面各幅图案是怎样得到的?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

图①是三角形、四边形、六边形的综合组合图形,是通过轴对称得到的。

图②是平移得到的。

图③是先进行平移,再轴对称得到的。

22、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倍数与因数》 下面哪些数是7的倍数?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倍数与因数》

下面哪些数是7的倍数?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18 ,这个数是(18 )

23、课外普及:五年级语文11课《军神》中的沃克医生是谁?

课外普及:五年级语文11课《军神》中的沃克医生是谁?是怎样的一个人?

沃克,德国人,是一名外科医生,在重庆临江门外开了一家诊所。

沃克医生是怎样的一个人?从文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来,他是一个正直,有责任心,是一个有敬业精神的医生。

24、五年级下册19课《牧场之国》课后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年级下册19课《牧场之国》课后思维创新大拓展

写出我国城市的别称。

如:重庆(山城)

哈尔滨(冰城)

广州( )

重庆( )

湘潭( )

重庆( )

长沙( )

成都( )

昆明( )

苏州( )

济南( )

答案:

广州花城,羊城 重庆山城,雾都 湘潭锰都,莲城

重庆雾都,山城 长沙星城,潭城 成都蓉城,锦城

昆明春城,花城 苏州水城 济南泉城

25、综合性学习之汉字真有趣课外积累

字谜:

1.山上还有山。(出) 2. 眼看田上长青草。(瞄)

3.一家十一口。(吉) 4.一人一张口,上下长只手。(拿)

5.挥手告别。(军) 6.遇水则清,遇火则明。(登)

7.夫人去何处。(二) 8.太阳东边下,月亮西边挂。(明)

9.十张口,一颗心。(思) 10.种花要除草,一人来一刀。(化)

故事谜:有人送给魏武帝曹操一杯奶酪,曹操吃了一点,就在杯盖上写了一个合字给大家看,没有谁能看懂是什么意思。按顺序传到杨修那里,杨修便吃了一口,说:曹公教我们每人吃一口啊,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谐音歇后语:

1.精装茅台好久(酒) 2.狗鼻子插葱装相(象)

3.一二三五六没事(四) 4.四两棉花谈(弹)不上

5.肚子里撑船内行(航) 6.秃子打伞无法(发)无天

7.龙王爷搬家厉害(离海)8.墙头上挂狗皮不像话(画)

9.老虎拉车谁赶(敢) 10.一条腿的裤子成了群(裙)

26、(1)读课外书的时间占全天时间的百分之几?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三练习题及答案

8.(1)读课外书的时间占全天时间的百分之几?

124=0.042=4.2%

答:读课外书的时间占全天时间的百分之四点二。

27、每个人都有各种回忆,一起来说说《十六年前的回忆》写作背景吧!

每个人都有各种回忆,一起来说说《十六年前的回忆》写作背景吧!

十六年前的回忆其实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李大钊遇难16周年写的。

内容中回忆了她父亲在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的情形,体现了李大钊同志对于革命事业的热爱,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精神还有就是作者对父亲的怀念。

28、“玩也能玩出个名堂”结合课外资料,说一说具体的一件事

玩也能玩出个名堂结合课外资料,说一说具体的一件事

电话也是被玩出来的,大家相信吗?电话是我们现在通信很重要的一个工具,说它其实是被玩出来的,大家可能都还不相信。有一天戴尔的助力托马斯在摆弄夹住的芦苇,贝尔却听到了从邻居家传来的拨动的琴弦。通过这一件事情,他们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终于在1876年3月10日,贝尔通过送话机喊道:沃森先生,请您过来!我找你有事!助理听到了召唤也是很开心,发疯一样的跑去贝尔的寝室,边跑边喊我刚刚听到了贝尔在叫我~!

29、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评课稿

小雨 中雨 大雨 暴雨 大暴雨 特大暴雨

降水量(㎜) 12小时降水量5㎜

24小时降水量10㎜ 12小时降水量5~15㎜

24小时降水量10~24.9㎜ 12小时降水量15~30㎜

24小时降水量25~49.9㎜ 12小时降水量30~70㎜

24小时降水量50~100㎜ 12小时降水量70~140㎜

24小时降水量100~200㎜ 12小时降水量>140㎜

24小时降水量>200㎜

板书:二、降水的变化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利用多媒体展示北京春、夏、秋、冬四季景观图,要求学生阅读后思考:北京一年四季降水量是否一致?

学生回答:不一致。

教师归纳、总结:其实不仅仅是北京,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降水量是有差别的,我们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表现出一个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

向学生介绍:各月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方法:横坐标表示月份,纵坐标表示降水量的多少。从全年各月降水量的分配状况可以看出该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情况。

展示课件中的A、B两地各月降水量柱状图,要求学生读图思索两地全年哪个季节降水量多?哪个季节降水量少?各季节的降水分配是否均匀?

学生回答:A地降水较均匀;B地降水各季节差异大,5~9月降水多,其他月份降水少。

教师归纳、总结:由A、B两地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我们可以看得出来A地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均匀,B地降水量的季节差异很大。各月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主要抓住三点:①年降水量是多还是少;②全年各季节降水分配是否均匀;③哪个季节降水量多哪个降水量少。

利用多媒体展示如何利用北半球某地各月降水量资料绘制各月降水量柱状图,向学生介绍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步骤:①绘出横坐标,平均分为12段,表示1~12月,标出月份;②绘出纵坐标,根据最大降水量和最小降水量的数值,确定纵坐标取值范围为0~200毫米,以25毫米为单位刻度平分纵坐标;③在坐标图的相应位置,逐月标出降水量的高度,画出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活动: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几种不同的各月降水量柱状图,让学生阅读后用自己的话来描述。

学生回答:依次是全年多雨、年降水量较多且集中于夏季、年降水量较多且集中于冬季、常年湿润、全年少雨。

教师归纳、总结:这就是降水季节变化的类型:全年多雨型;夏季多雨型;冬季多雨型;常年湿润型;全年少雨型。

向学生介绍:我们依据降雨形成的原因将降雨分为了四大主要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台风雨。

板书:三、降水的分布

向学生介绍:等降水量线指在地图上,将同一时间里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某地降水量线示意图,要求学生阅读后回答:A地降水量是多少?B地降水量取值范围在多少之间?C地降水量比D地多还是少?

学生回答:A地降水量是60mm,B地降水量取值范围在80~100mm之间,C地降水量比D地多。

教师归纳、总结:等降水量线类似于以前学过的等高线,相对而言比较简单。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并结合图片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要求学生阅读后思考:赤道附近降水多还是两极地区降水多?北回归线附近年降水量状况如何?中纬度大陆呢?

学生回答:赤道附近降水较多,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西岸多,中纬度大陆沿海地区降水较内陆多。

教师归纳、总结: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不均

①赤道地区降水较多,两极地区降水较少。

②南北回归线上,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

③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多,沿海降水较少。

④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赤道地区;

世界降水量最贫乏的地区: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

活动:

利用多媒体给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要求学生阅读后分析:中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

学生回答:东部降水多,西部降水少;南方降水多,北方降水少。

教师归纳、总结:中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不均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总体上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目的:培养学生的读图、归纳总结与自主学习能力。

向学生介绍:世界干极在智利的阿塔卡马沙漠,雨极在印度的乞拉朋齐;中国干极在新疆托克逊,雨极在台湾火烧寮。

活动:

利用多媒体展示地形雨的相关材料,让学生阅读后初步分析乞拉朋齐成为世界雨极的原因。

学生回答:乞拉朋齐降水多与地形雨有关,其位于海洋气流迎风坡上。

教师归纳、总结:山脉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板书设计:

一、降水的概念

1.降水的概念

2.降雨的等级

二、降水的变化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三、降水的分布

1.等降水量线

2.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教学反思:

本节主要介绍降水的变化和降水的分布,学习的要点有降水的概念及主要形式、降水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及绘制及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将教材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从而养成对地理知识强烈的好奇心,提高其学习地理的兴趣。

同时在教学中,还要尽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例如在介绍降水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时可利用多媒体从多角度、多方面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在分析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等等,以便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的兴趣与能力,同时力图完成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升华过程。此外要尽可能给学生多动口、多动脑的机会,以便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考题:

思考:如何才能正确判读与绘制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30、与三角形有关的角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八年级数学上册与三角形有关的角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熟练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外角性质

数学思考

1. 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外角性质

2. 培养学生分解基本图形及添加辅助线构造基本图形的能力

3. 通过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外角性质证明几何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4.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讨论,发展学生的求同和求异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联系与转化的辩证思想。

解决问题

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

通过猜想、推理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及学习热情。

重点

添加辅助线构造基本图形的能力

难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外角性质

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图

活动内容和目的

活动1 复习回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外角性质

活动2 创设情境,探究尝试

活动3 设问质疑,类比联想

活动4 拓展思维,变式训练

活动5 小结,布置作业

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回忆巩固并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同时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考问题方法。

综合运用新旧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体验数学活动的运动变化。

小结及课后探究习题梳理所学知识,达到巩固、发展、提高的目的。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1

问题1:你还记得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外角性质吗?

问题2:你还记得如何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吗?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并对学生的问答做出总结:

三角形内角和是1800;

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添加辅助线,运用平行线的知识)教师着重指出添加辅助线是几何证明中常用的方法,正确合理的添加辅助线往往能简单、迅速的解决问题

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回忆唤醒学生已有知识,有助于后继问题的解决

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发现新知识创造一个最佳的心理和认知环境。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2

问题1:画一个形状类似下图的图形并测量、 、 及 的度数,看看它们存在怎样的关系?

问题2:由刚才活动得到的结论你能猜想出什么吗?

问题3:你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证明这个结论吗?你能想出多少种不同的证明方法?

学生动手用测量工具量出指定角的度数,通过测量计算得出四个角之间存在的关系。

教师注意观察学生对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及测量结果的精确性,并指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猜想:

= + +

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图形,与熟悉的、常见的图形进行类比分析,提示学生回忆前面所学过的证明方法,联想到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使用到的添加辅助线的方法;

分析图形找出三种不同的添加辅助线的方法:

提问:为什么要画这条线?画这条线有什么作用?

通过作图、测量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学生在几何方面的动手、动脑能力,根据自己测量的数据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计算和观察能力,并为下面探索问题作好铺垫。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这一探索问题的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

通过实例让学生知道辅助线是以后解决几何问题有力的工具。它的作用在于充分利用条件;恰当转化条件;恰当转化结论;充分提示题目中各元素间的一些不明显的关系,达到化难为易解决问题的目的。

亲手操作寻求数学结论,有利于引起学生兴趣。此活动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寻找到多种添加辅助线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多种思考形式,有利于深刻领会如何添加辅助线以及添加辅助线的本质─构造基本图形,转化图形各个量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通过观察─猜想─论证这一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感受有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推理过程和数学思考方法。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问题4:你能正确的书写出证明过程吗?

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根据不同的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分别写出证明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指出其中不完备的地方,并以规范的格式板书一种证明强调证明过程的逻辑严谨性及正确的书写格式。教师应关注:

(1)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学生进行简单说理的准确性、规范性。

(3)是否能用几何符号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解题过程。

培养学生能用准确的运用数学符号语言书写证明过程,规范书写格式,锻炼、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今后复杂的推理论证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活动3

问题1:在上面第三个图中,将点P的位置特殊化:若点P是 与 角平分线的交点,且 =700,那么 的度数是多少?你能找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在独立思考、探究的基础上,分组交流研讨,并汇总所得的结论。

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活动,指导、倾听学生交流。针对不同认识水平的学生,教室可以在测量、计算等感性活动基础上,在引导学生利用上述例题的解题思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本次活动中,教师应关注:

(1)学生能否在独立思考问题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

(2)学生能否用文字、字母符号等清楚的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增加题目的复杂性,再一次经历猜想、论证这一思维过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及灵活运用能力。

在探索中再一次发展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推理能力。

通过交流,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清楚的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4

问题:你能否再给点P确定一个特殊位置?此时上述结论还成立吗?如果不成立,那么你能得出新的结论吗?(点P是 与 外角平分线的交点)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教师总结结论。

本次活动中,教师应关注:

(1)学生能否参与认识和联想

(2)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进行判断、解答。

(3)学生能否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经过这样的变式、发展、学习,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也使学生体验了数学的运动变化观,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培养和锻炼。

通过对不同问题的分析与讨论,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掌握与提高,同时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练习、讲评等教学环节中,形成师生之间的、学生之间的双向反馈。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5

(1)小结

(2)布置作业

教科书第97页第7、8、9题。

教师结合本节课内容,通过提问方式回顾本节课所讲的知识点和方法、技能,出示练习题,巩固本节知识。

学生利用当堂所学的知识、方法解决问题,自检掌握情况。

本次活动中,教师应关注:

(1)学生在做习题的过程中能否正确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学生在学习中对知识的归纳、整理、总结的养成性习惯

(3)学生能否通过自我评价了解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给学生提供有针对性、有创意的练习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在做练习的过程中,自主探索来巩固知识和获得技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研究的思想。

复习、巩固本节的知识,学会总结反思,学会自我评价学习效果。

通过课后作业,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进行适当调整,并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与适时的指导。

自评

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外角性质的证明,掌握这二者之间的联系并能熟练应用于分析和证明。

2. 让学生动手作图、测量一系列的活动,既能让学生自我猜想,获取知识,又能为证明的思路提供启发。培养了学生在几何方面的动手、动脑能力;和由特殊到一般这一探索问题的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

3. 在思考证明途径过程中通过一题多解,既能让学生在一连串的变化中熟练使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外角性质,同时也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通过观察──猜想──论证这一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感受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推理过程和数学思考方法。

4. 通过改变题目的条件,让学生再一次经历猜想、论证这一思维过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及灵活运用能力。在探索中再一次发展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推理能力。

5. 通过交流,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清楚的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1、化学式与化合价说课稿

九年级语文上册化学式与化合价听课稿,分享化学式与化合价听课感受和记录

化学式与化合价说课稿:

化学式与化合价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式的涵义

2、能用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

3、能根据物质的名称书写化学式

课型:新授

课时:第1课时

教学重点:

1、化学式的意义;

2、化学符号中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

化学符号中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见多媒体展示(二人互查,教师个别抽查)

二、导入新课

一位徒步游爱好者,在国外旅游时路过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庄,由于烈日当空,他急需补充水,于是寻求村民的帮助,可是由于语言不通,比划了半天也没能解决,突然他灵机一动,在纸上写下H2O这个符号,终于解决了一时之困。

【师问】H2O表示什么?(是水的化学式,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符号)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化学式的学习之旅。(多媒体展示课题,板书课题)

三、明确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多媒体展示,学生阅读明确目标,教师重难点说明)

四、新课讲授

知识点一:

1、化学式的含义

【师】观察多媒体展示的水和二氧化碳的化学式,独立阅读课本P83第一二段课文,了解化学式的含义及化学式的特点,完成学案当堂检测知识点一化学式的含义,完成后教师个别抽查。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重点说明】

(1)只有纯净物才能用化学式表示其组成。

(2)一种物质只能用一个化学式来表示。

(3)一个化学式不一定只表示一种物质,如白磷的化学式是P,红磷的化学式也是P

(4)化学式的书写必须依据实验的结果

2、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独立阅读课本P83图4-27化学式H2O的意义,了解化学式表示的意义,并归纳总结一般化学式所表示的意义。

宏观:表示一种物质;表示一种物质的元素组成

微观: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物质一个分子的构成情况

当堂检测:(1)、见学案知识点一化学式表示的意义的1题

(2)、练习CO2和3CO2表示的意义

【小组讨论】见课本P83讨论(二人小组讨论,④号展示,教师巡视)

【小结】

①元素符号之前加数字不再表示某元素,不再有宏观的意义,只表示n个这样的原子。

②化学式前加数字也不再表示该物质,不具有宏观的意义,只表示n个这样的分子。

当堂检测:见学案化学式表示的意义2题(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抽查,尤其是④号)

【拓展延伸】见多媒体展示,二人小组讨论完成,并归纳总结。

知识点二:化学式的写法和读法

学生阅读课本P84表格,通过多媒体展示的内容找规律,了解单质和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

1、化学式的写法

(1)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①由原子构成的单质(如金属单质,某些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如Fe、Al、Cu、P、S、C、 He、Ne

②由分子构成的单质,如气态或液态非金属单质,用元素符号及其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如O2、N2、H2、Br2

(2)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

①氧化物化学式写法:

一般氧元素写在右边, 另一元素写在左边.如: H2O , CO2 , HgO

②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一般金属元素排在左边,非金属元素排在右边.如: NaCl , KCl , ZnS.

【师】阅读课本P84第八段内容,了解化学式的读法

2、化学式的读法

①单质:读元素的名称。 Fe:铁,Al :铝

若是气体在元素名称后加气。 O2:氧气,N2 :氮气,He:氦气,Ar:氩气

②化合物:分类说明,一般从右往左读作某化某。 NaCl:氯化钠 KCl:氯化钾

当堂检测:见学案知识点二的1、2题。

五、本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对所学的知识还存有哪些疑问?你还想了解哪些有关知识?

六、布置作业:

1、见学案巩固训练

2、见学案能力提升(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

七、板书设计

课题3 化学式与化合价 化学式

(一):化学式

1、化学式的含义: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宏观:表示一种物质;表示一种物质的元素组成

微观: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物质一个分子的构成情况

(二):化学式的写法及读法

八:教学反思:

32、敬业与乐业评课稿

九年级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听课稿,分享敬业与乐业听课感受和记录

敬业与乐业评课稿第一篇:

《敬业与乐业》

一、教材结构分析

1、课标要求及理解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和材料,发现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2、内容安排及意图

《敬业与乐业》是九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思想风采,文体是演讲和书信,旨在体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

《敬业与乐业》这是一篇思路清晰的演讲词,有口语化的特点,为学生学习演讲词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范本;其次,本文大量引经据典,增强文章的理性色彩,是教学生筛选整理信息并形成积累习惯的好范文。第三,还会让学生对人生事业有逐渐深入的领悟和思考。

文章开明宗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着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精神旨意。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学习本文,意在引导学生感受先哲的思想风采,品味哲理。

3、重点确定及理由

《敬业和乐业》的文本优势是大量的精彩的语言材料的集中呈现。学生就算是什么也不做,就把这些语言材料背记下来,也是了不起的。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和材料,发现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故此我将以下教学重点:

1、积累词句。

2、能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能分辨清楚论据的类型;

3、有自己的思考认识。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对议论文这种文体还比较陌生,在上课之前需要为学生讲解一些关于议论文的知识,知道什么是议论文,以及议论文结构的几部分。另外,学生的思想还不够深刻,还需拓展一部分知识来帮助学生认识人生的价值。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积累征引、旁骛、敬业乐群、断章取义、不二法门等词语;积累记诵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

2、过程与方法:根据自学提示,能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能分辨清楚论据的类型;通过质疑,学生明白应有的人生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梁启超对人生与事业关系的宣讲,培养学生敬学爱学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四、教学策略选择设计

1、圈点勾画法 不动笔墨不读书,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2、合作探究法 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互相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

3、质疑法 尽信书不如无书让学生提出与作者不同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

ppt

六、教学具体过程及师生互动预设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你有一个原本志向高远、成绩优异的好朋友,最近因不堪忍受寒窗苦读的学习生活,开始产生了厌学情绪。你很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导他重新迸发学习的激情,但却感觉心有余而才不足,不能用中肯的观点说服他。学完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你会获得行之有效的方法。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希望通过相关图片,创设特定审美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新课的同时复习旧的知识,增强学生的积累,出示问题,引起学生的关注。

(二)读课文,自学字词

1、现在快速把全文浏览一遍,了解一下主要内容。请给自然段标上小序号。

2、浏览完课文之后,在书法本上抄写字词。字要写规矩,这个时候是可以出声的,一边写,一边读背。抄完之后读读注释。

3、重点强调:赦、骛、聒的读音与写法。

4、简介梁启超:这个人物非常了不起的,王老师是要经常读他的作品的。他是中国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戊戌变法的领导人物。而且他还是个著名的教育家,他的八九个孩子,每一个都极为出色。我经常看他的家庭教育信件,很受启发。这是中国历史上早期的学贯中西的人。他的《少年中国说》更是给每一位中国人注入一支强心剂。大家齐读:《少年中国说》的最后部分。(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三)速读,梳理基本内容

1、自己阅读关于议论文的知识,勾画出关键词句。

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用来告诉别人你的观点、看法和态度

注意:1.分论点为中心论点服务,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的。

2 .论题是论证的对象,不等于论点。例如:《谈读书》。

论据:用来证明观点、看法、态度的材料

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是正确的过程

论据的类型:事实、道理

论证方法: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2、思考下列问题,在书上勾画出来。

中心论点在第一段,快找

分论点在第五段和第八段快找

全文有很多理论论据,比如

全文有很多事实论据,比如

本文用了讲道理论证

本文用了摆事实论证

本文用了对比论证

可以把敬业和乐业交换顺序吗?

提示:运用的那些名人名言,就是理论论据。

设计意图:提炼文中观点,使学生对课文有整体认知,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能力。

2、出示文章结构图:

一、开篇提出演讲主旨(中心论点)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地1段)

有业:做人之根本(第25段)

二、从三个方面分述 敬业:主一无适便是敬(67段)

乐业:生活的最高境界(8段)

三、总结全篇(9段):责任心、趣味应是人类合理的生活。

点评:这是最典型的议论文的基本结构,一点玄妙都没有。全文就是总分总。

第二课时

(四)共鸣:

1、接下来我们还是采取共鸣和争鸣的议论文的学习模式来学习。先努力共鸣。我们为共鸣做点儿热身运动。这是一篇演讲稿,好,现在我们就尝试演讲,在演讲中感受作者的观点。请听要求(尝试演讲):

如果你是梁启超,你正站在演讲台上请各自选择3、4、5、6段的部分内容,设计现场演讲。语气、神态、动作都要恰当。每人讲一分钟。提醒,每个人都要有准备,可以尝试着讲给同伴听听。

2、现在我们就尝试共鸣。梁启超这篇文章好,年龄越大越感觉几乎每一句都是警句。

完成 梁氏警句整理:请勾画背诵至少五句很大声地朗读出来。不用解释。朗读,背诵,宣传。

学生勾画的可能有:

⑴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⑵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⑶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⑸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⑹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⑺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⑻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⑼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⑽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⑾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⑿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⒀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⒁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⒂敬业就是责任心,乐业就是趣味。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单独朗读,男女生配合朗读,在朗读中感受名句,记忆名句,增加学生的积累,为以后的写作准备素材。

(五)争鸣

1、梁启超真的很了不起。你们长大一定更要多读他的书,多听他的演讲,这个人太有智慧了,所以他才能够把他的九个孩子,全部培养成中国近代的生物学家、数学家等等。好,现在,我们进一步思考,刚才我们说了梁启超的很多好,现在,我们进入争鸣阶段,梁氏的观点,你是不是都同意?有没有不同意的?

引起学生质疑的可能有: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

2、故事引领:我带来了几个故事,看对你们的思考有没有一些帮助。好,很多问题需要大家在以后的成长中慢慢去思考。

⑴野田圣子是日本现内阁最年轻的、也是惟一的女性大臣邮政大臣。她的工作经历是从负责清洁厕所开始的。 现年37岁的邮政大臣野田圣子,既是日本现内阁中最年轻的阁员,也是惟一一位女性大臣。然而有谁能想象得到,她的事业起点却是从喝厕水开始的呢。 野田圣子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帝国酒店当白领丽人,在受训期间负责清洁厕所,每天都要把马桶抹得光洁如新才算合格。是自出娘胎以来,她从未做过如此粗重的工作,因此第一天伸手触及马桶的一刻,几乎呕吐,甚至在上班不到一个月时便开始讨厌这份工作。有一天,一名与圣子一起工作的前辈在清洁马桶后居然伸手盛了满满一杯厕所水,并在她面前一饮而尽,理由是向她证明经他清洁过的马桶干净得连水也可以饮。此时,野田圣子方发现自己的工作态度有问题,根本没资格在社会上肩负起任何责任,于是对自己说:就算一生要洗厕所,也要做个洗厕所最出色的人。 结果在训练课程的最后一天,当她清洁马桶之后,也毅然喝下了一杯厕所水,并且这次经历成为她日后做人、处事的精神力量的源泉。

⑵我怕你变成画长颈鹿的提摩,不是因为他没钱没名,而是因为他找不到意义。 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如果我们不是在跟别人比名比利,而只是在为自己找心灵安适之所在,那么连平庸这个词都不太有意义了。平庸是跟别人比,心灵的安适是跟自己比。我们最终极的负责对象,安德烈,千山万水走到最后,还是自己二字。因此,你当然更没有理由去跟你的上一代比,或者为了符合上一代对你的想象而活。同样的,抽烟不抽烟,你也得对自己去解释吧。

至于金钱和名声,哪里是快乐的核心元素呢?假定说,横在你眼前的选择是到华尔街做银行经理或者到动物园做照顾狮子河马的管理员,而你是一个喜欢动物研究的人,我就完全不认为银行经理比较有成就,或者狮子河马的管理员平庸。每天为钱的数字起伏而紧张而斗争,很可能不如每天给大象洗澡,给河马刷牙。

⑶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极致,自己也会随之充盈而美丽起来。

设计意图:适当地拓展,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认识人生价值。

总结:所以,不管我们做什么,都需要经历敬业然后到乐业的过程。这个你得慢慢去体会,你会明白刷马桶也会有刷马桶的境界。这堂课大家不仅积累了一些思想,还积累了许多好的语言材料,

(六)板书设计

一、开篇提出演讲主旨(中心论点)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地1段)

有业:做人之根本(第25段)

二、从三个方面分述 敬业:主一无适便是敬(67段)

乐业:生活的最高境界(8段)

三、总结全篇(9段):责任心、趣味应是人类合理的生活。

七、教学评价设计

八、总结和反思

敬业与乐业评课稿第二篇: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

2、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3、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4、掌握议论文的相关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条理清晰的论证和生动有力的论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树立敬业乐业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学习条理清晰的论证和生动有力的论据

教学难点:学习条理清晰的论证和生动有力的论据 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旨意

三、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勾画圈点法 3、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大家知道我的职业是什么吗?对,是老师,那你们呢?嗯,也对,是学生,非常好。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职业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梁启超先生的一篇文章《敬业与乐业》,看看七十多年前的梁启超先生是如何说的。 (板书课题与作者)

(二)课前思考与新课准备

看了这个题目,《敬业与乐业》,我们先来个课前思考: 1、你所理解的业指什么? 2、你觉得敬业是什么意思? 3、你觉得乐业又是什么意思? (生思考后回答)

好,那就让我们来通过学习本课,看看题目中的敬业与乐业到底是不是这个意思。不过,为了更好地学习本课,我们还要先解决一些基本问题。

1、作者介绍: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戊戌变法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2、背景介绍:《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于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官本位文化,人们奉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信条,主张学而优则仕,鄙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以显亲扬名、出人头地为人生价值取向。因此有很强的针对性。这是一篇演说词,可看作议论文体。

3、文体介绍: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解决疑难生字词 2、初读课文,自主学习,思考: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个部分提出的?

(2)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 (生回答,教师明确)

明确:(1)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在文章开头部分提出来的。

(2)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三个问题。 那我们现在结合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结构来理清文章的思路。

第一部分(1):提出敬业乐业的主旨(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28):分别论述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

(25)论述中心论点前的铺垫,强调有业是敬业乐业的基础。

(6、7)论述要敬业的原因以及怎样敬业。

(8)论述要乐业以及怎样才能乐业。

第三部分(9):总结全文,强调敬业、乐业即责任心、乐趣。

3、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生发言踊跃,教师反馈点拨)

点拨:首先要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能满腹牢骚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享受自己工作带来的乐趣。

(四)拓展延伸

在了解了梁启超先生的观点之后,请同学们畅谈这两个问题: 1、你向往的职业是什么?

2、有些同学总以为学习学习是一件很苦的事,请根据本文的观点写一段劝告他的话。

(五)小结与作业布置

结束语:感觉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基本都能领会到了梁启超先生的敬业与乐业观点的含义了,所以,我们现在大家也应该知道了敬业与乐业的真正意思,即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和以业为乐、享受工作,希望同学们能培养这样的人生态度来面对我们的生活。至于作者是怎样条理清晰地论证,运用了哪些有力的论据,我们下节课讨论,同学们也可以自己做一点预习准备。

作业:

1、摘录并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

2、完成《基础训练》中四、整体感知部分的练习

3、推荐阅读胡适的《致毕业生》

附板书设计 5、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提出论点: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分析论证:有业是前提

敬业最为必要

乐业最高境界

总结全文:敬业和乐业也就是责任心和乐趣

33、一年级下册识字8人之初课堂笔记之思维拓展

一年级下册识字8人之初课堂笔记之思维拓展

1.你的长辈是如何教你学习的?你喜欢他们的方法吗?

例:我妈妈是通过讲故事来教我学习的。妈妈讲的故事非常有趣,通过这些故事,我明白了许多道理,也喜欢上了讲故事,看故事书。我非常喜欢这种方法。

2.读了本课,你对《三字经》有了哪些认识?

例:本课虽然只是选取了《三字经》的部分内容,却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三字经》真是一个非常丰富的宝藏。它有那么多历史知识,那么多名人故事,那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34、一年级下册第8课静夜思课堂笔记之重难点探究

一年级下册第8课静夜思课堂笔记之重难点探究

1.当时诗人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

诗人处在一个静静的夜晚,月色如霜照耀着大地,透过窗户照在窗前。

2.望着空中的明月,诗人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望着空中的明月,诗人不禁想念起远方的家乡和亲人来,孤独之感油然而生。

35、一年级下册第8课静夜思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一年级下册第8课静夜思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井上的栏杆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36、一年级下册第8课静夜思课堂笔记之创作背景

一年级下册第8课静夜思课堂笔记之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静夜思》一诗的写作时间是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之治十四年)旧历九月十五日左右。李白时年26岁,地点在当时扬州旅舍。其《秋夕旅怀》诗当为《静夜思》的续篇,亦同时同地所作。李白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37、一年级静夜思生字组词与笔画

9画 思念 思考

床 7画 起床 木床

前 9画 前后 前面

光 6画 发光 光明

低 7画 低头 低下

故 9画 故乡 故事

乡 3画 家乡 乡亲

38、一年级静夜思生字组词带拼音

一年级静夜思生字组词带拼音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绝小诗。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一、会认字注音及组词

夜 y(夜晚) 思 sī(思乡)

床 chung(起床) 光 guāng(阳光)

疑 y(怀疑) 举 jǔ(举手)

望 wng(看望) 低 dī(低头)

故 g(故乡)

二、会写字及组词

思sī 反思、思念、相思

床chung 木床、起床、冰床

前qin 前方、先前、从前

光guāng 光明、光头、阳光

低dī 高低、低头、低下

故g 故乡、故友、故人

乡xiāng 乡下、同乡、乡村

39、一年级静夜思生字组词词语理解

思念 思考

床 起床 木床

前 前后 前面

光 发光 光明

低 低头 低下

故 故乡 故事

乡 家乡 乡亲

字词理解

静夜思:静静的夜里, 产生的思绪。 疑:好像。

举头:抬头。 望:看。 思:思念。 故乡:家乡。

40、一年级静夜思常见多音字与近反义词

一年级静夜思常见多音字与近反义词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绝小诗。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多音字

思 sī思乡 sāi于思

地 d地上 de轻轻地

近义词

望--看 思--想

举头--抬头

反义词

举头--低头

41、一年级彩虹生字组词与笔画

6画 那里 那边

着 11画 看着 走着

到 8画 到处 到底

高 10画 高兴 高大

兴 6画 高兴 兴趣

千 3画 千万 秋千

成 6画 变成 成为

42、五年级第五单元复习要点课堂笔记课外拓展

五年级第五单元复习要点课堂笔记课外拓展

常见的说明方法的作用:

(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更容易理解,从而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

(2)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3)列数字: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使说明更具说服力,让人信服。

(4)打比方:使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或把事物的特征解说得确切具体、浅显易懂。)

(5)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从单方面不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43、五年级第三单元复习要点课堂笔记课外拓展

五年级第三单元复习要点课堂笔记课外拓展

民间故事:指群众集体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不断地集体修改,加工而成的一种文学形式,这些故事大多直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我国的四大民间故事是:《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孟姜女》。

神话故事:民间文学的一种。远古时代人民的集体口头创作。包括神鬼的故事和神(鬼)化的英雄传说。其产生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它是一种精神寄托。中国神话故事有《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

44、三年级燕子生字组词与笔画

凑近 凑合

拂 8画 吹拂 拂过

集 12画 集中 集合

聚 14画 聚集 聚拢

形 7画 图形 形状

掠 11画 掠过 掠夺

偶 11画 木偶 偶然

尔 5画 尔后 偶尔

沾 8画 沾惹 沾手

倦 10画 倦怠 疲倦

纤 6画 纤尘 纤细

痕 11画 痕迹 伤痕

闲 7画 悠闲 空闲

45、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生字组词与笔画

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生字组词与笔画

池子与河流池子以为自己过着安逸、清闲、平静的生活,十分得意,而河流奔流不息,负载船只的生活。而且年年用盈满和清澄的水,带给了人们利益,所以河流受到人们的尊敬 。

滔 13画 滔天 滔滔不绝

涯 11画 天涯 生涯

妇 6画 妇女 贵妇

碌 13画 忙碌 碌碌无为

遵 15画 遵守 遵循

循 12画 循环 循例

尊 12画 尊敬 尊重

验 10画 实验 灵验

46、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常见多音字与近反义词

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常见多音字与近反义词

池子与河流池子以为自己过着安逸、清闲、平静的生活,十分得意,而河流奔流不息,负载船只的生活。而且年年用盈满和清澄的水,带给了人们利益,所以河流受到人们的尊敬 。

多音字

应yng(答应) yīng(应该)

近义词

疲劳疲惫 安闲安逸 清闲悠闲

衰退衰弱 无忧无虑无牵无挂

反义词

疲劳一轻松 蜿蜒一笔直 安闲一忙碌

清闲一繁忙 遵循一违背 衰退一旺盛

无忧无虑一优心忡( chōng)忡

47、牛与鹅生字组词

牛与鹅生字组词

我会写组词

摸:mō(摸底、摸索、摸黑)

甚:shn(甚好、甚是、甚至)

跪:gu(跪拜、跪谢、长跪)

捶:chu(捶背、捶击、捶腿)

顽:wn(顽强、顽皮、顽固)

脖:b(脖颈、脖套、脖子)

脱:tuō(脱下、脱落、脱贫)

概:gi(大概、概貌、概括)

惹:rě(招惹、惹事、惹是生非)

昏:hūn(昏暗、昏庸、昏乱)

握:w(握住、握笔、把握)

摔:shuāi(摔跤、摔碎、摔跟头)

凭:png(任凭、凭吊、凭靠)

掐:qiā(掐算、掐住、掐头去尾)

我会认组词

谓:wi(所谓、无谓、称谓)

拳:qun(拳头、拳术、握拳)

襟:jīn(衣襟、后襟、捉襟见肘)

膊:b(胳膊、臂膊、赤膊上阵)

瓶:png(酒瓶、瓶子、保温瓶)

怖:b(恐怖、可怖、白色恐怖)

欺:qī(欺负、欺生、仗势欺人)

48、二年级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课堂笔记之知识拓展

二年级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课堂笔记之知识拓展

我国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

49、二年级下册识字1神州谣课堂笔记之知识拓展

二年级下册识字1神州谣课堂笔记之知识拓展

长江,全长6387公里,亚洲第一长河,在世界大河中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居世界第三位。长江是中国水量最丰富的河流,水资源总量9616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河流径流总量的36%,为黄河的20倍。

50、池子与河流新鲜句子有哪些

池子与河流新鲜句子有哪些

字词解释

抛开:摆脱;扔掉。 蜿蜒:比喻(山脉、河流、道路等)曲折延伸。

代替:以甲换乙,起乙的作用。 任凭:无论;不管。

哲理: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原理。 推究:探索和检查(原因、道理等)。

遵循:遵照。 安逸:安闲舒适。

尊敬:重视而且恭敬地对待。 遗忘:忘记。

淤塞:(水道)被沉积的泥沙堵塞。懒惰:不爱劳动和工作;不勤快。

应验:(预言、预感)和后来发生的事实相符。

衰退:(身体、精神、意志、能力等)趋向衰弱。

无忧无虑: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

忙忙碌碌:形容事务繁杂、辛辛苦苦的样子。

奔流不息:水流奔腾永不停止,也形容事物永不停息。

词语搭配

沉重的货船 柔软的泥土 清闲的生活 清洁的水 源源不断的水

蜿蜒地贯穿 安闲地躺着 抛开生涯 推究哲理 遵循规律

词句赏析:

1.这是怎么回事?/池子对她的邻居亲爱的姐姐,你难道不会疲劳?/

以问句开头,引起读者的兴趣。总是表示经常,滚滚滔滔写出了河流奔流不息的状态,反问句从侧面反映了河流的忙碌,也写出了在河流眼里,河流这样的状态是非常疲劳的。

2.我总是看见,/你一会儿背着沉重的货船/简直数也数不完。/

总是一会儿一会儿说明河流经常这样,突出了河流的忙碌。数也数不完写出了河面上的船只很多。

3.你几时才能抛开这样的生涯?//比起来,你我相差竟这么大!/

这样的生涯是指河流整日忙忙碌碌,不知疲倦地流着,身上负载着船只、竹筏。因为池子觉得河流的生活的太累,负重太多,所有他提议河流抛开原有的生活。多好差这么大表现出了池子对自己生活的自豪。

4.可是,我安闲地躺在柔软的泥土里//在我的胸膛上轻轻摇荡。/

池子将自己躺在柔软的泥土里比作贵妇人躺在鸭绒垫上,写出了池子生活的安逸。不用至多进一步表现了池子的无所事事及对自己生活的满意。

5.这清闲的生活无忧无虑,//我只在睡梦中推究哲理。

反问句强调了自己的生活无可代替,表现了池子对这样生活的满意。大家在忙忙碌碌追求自己幸福生活的时候,池子却什么也不做,只在睡梦中空想。

6.啊,你在推究哲理?/河流说道,//这个自然规律,难道你已经忘掉?

河流用有力的语气反击池子的说法,告诉池子不要忘记自然规律水要流动才能保持清洁。

7.我是一条伟大的河流,/那是因为我/可你早被遗忘,不再有人提起。/

用源源不断的水,年年给人们带来利益是河流的行动,与池子的生活形成对比。河流用自己的具体行动告诫池子要遵循这条自然规律,才能收到人们的尊敬,生活才有意义,否则就会被遗忘,不再有人提起。

8.河流的话果然应验。/河流至今长流不断,/遮掩,/到头来完全枯干。

这段话揭示了不同生活观带来了不同的结局。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