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治病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扁鹊治病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1、扁鹊治病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扁鹊治病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课堂气氛较好,教学时间掌控较好,教态自然清新,教师用语幽默诙谐,语言文字运用落到了实处,基本上做到了一课一得双线并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有效发展。
教无定法,研无定论。参会的诸多专家针对我这一堂课给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及建议。
一、需调动学生的情绪。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是教师、教材、学生、编者之间的对话。有效的调动学生的情绪,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积极轻松的状态下学习。课前我和学生有过一定时间的交流和沟通,但是上着上着就拘谨了。经过深刻反思,借班上课要尽快熟悉学生的基本情况,课前可以和学生做一些互动的游戏,如韵律操,自我介绍等活动,缓和一下沉闷拘谨的氛围。只有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生双方才会全身心的投入。
二、教学设计需一条线贯穿始终。
本课我设计了三次朗读。第一次是补引语朗读,第二次是古今对照朗读,第三次是复述说话。这三次都和朗读有关,但都没有深入的去挖掘朗读的潜力。选点过多,有效性不强。以后我还是要在教学资源做减法方面多努力。
三、教学环节需层层铺垫。
一堂课是一个整体。教师要有板块意识,各板块之间要无痕过渡,需要层层铺垫,一层高过一层,有低潮和高潮,起伏有度,收放自如。
本次研讨活动我收获颇丰,我深切地体会到,老师要启发学生思考,就必须善于引导,并有效的引导。课堂真的是一门艺术,好的设计带给学生的是自然的习得,如何把一堂课设计好既需要博采众长又需要精心的思考。
2、雨点儿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雨点儿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教学反思一:
课堂上,我采用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通过自读自悟,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供学生机会,提供学生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再来回顾自己的课堂,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收获:1、在理解飘落这个词语时,我让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还有什么可以飘落的,孩子们说出了:树叶,雪花,花瓣等等。2、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我认为书是学生读懂的,而不是老师讲懂的。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强调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我充分运用读的手段,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引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朗读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中熟悉课文,理解课文,在读中学会朗读,学会合作。3、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层层递进,即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又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不足之处:
这节课上完,总体感觉两个字:仓促。仓促在学生的词语认读检测上,仓促在对学生课文分角色朗读指导上,甚至连课题的板书都是右上倾斜的本节课还应适当调整课文内容的先后顺序,先教学大雨点到的地方后的变化,再教学小雨点到的地方的变化,花草从无到有,再从有到茂盛的变化过成,符合一年级小朋友对事物的认知特点,有利于学生理解雨水对花草作用,更有利于孩子理解。
有个别学生在朗读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儿化音读不太准,有的学生胆小不敢上台表演。另外,还要给予学生更多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要面向全体,要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等。
3、比尾巴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比尾巴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在课堂的初始环节,我通过谈话导入,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从而引出课题比尾巴。随后出示生字卡片:猴、兔、松、鼠、公、鸭、最。运用各种形式的读,如开火车认读、全班齐读、去拼音读等形式,让学生对课文中出现的的必认字和必写字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而后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记一记生字,如:拼音法、加一加、组词法等,之后带生字入文,找出文中出现的小动物。接着,我展示出文中动物的图片,让孩子们一起来找一找动物们缺失的尾巴。在找尾巴的过程当中,我相机指引学生说出每种动物的尾巴特点,并让孩子们慢慢学会用完整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想法。
课堂进行到这里,氛围已经非常浓厚,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想帮助动物找出尾巴,并用自己灵活的语言表达出了自己对六种小动物尾巴形态的看法。此时,我又巧妙地引出课文中的内容,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让孩子们对课文内容更加熟悉,之后让孩子们用自己丰富的肢体语言来展示课文内容,期间,向孩子们传授关于疑问句的朗读方法,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沉浸于课堂,陶醉于知识的获取。
在这节课的教授中,我充分利用了图片的形式激发了孩子们的直观记忆,而后又用游戏的方式间接地将课文内容进行渗透,使整堂课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课后通过反思,我也发现了自己在课堂上欠缺的一些方面:课堂上,我没有及时地指出孩子们在轻声词语读法上的错误,也没有对孩子的惊喜回答进行及时点评与鼓励;语文教学的过程,我应多注重孩子们的朗读与所获;在孩子预习课文时,让他们提前把文中的主人公及其尾巴的特点圈画出来之后,可以让他们多读一读,并在书籍上的内容讲完之后拓展一些课外知识,让语文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之中,而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4、影子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影子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一:
1、本次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自发的游戏活动,贴近他们生活,深受孩子们喜爱。
2、本次活动,目标设置得当,尊重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让幼儿跳跳就能达成新的认知目标。
3、本次活动过程井然有序,过渡环节自然,消除了幼儿消极等待的时间。
4、在教师找幼儿影子,幼儿找其他幼儿的影子环节让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充分的互动了起来,活跃了课堂氛围。
5、在找影子环节,让幼儿主动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反思二:
公开展示课是学校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行动研究的一个方面,它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也具有积极的意义。所以,对于我来说,教学生涯的第一堂公开课,就显得格外重要。
本次公开展示课我选择的课题是《影子》的第一课时部分。课文是一首儿歌,它以简单、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影子和人形影不离的特点。我以猜谜的形式导入,让学生说出本课课题,再讲了影子的形成原理,学生都很有兴趣,听得很认真。
紧接着我介绍了本文的作者,台湾作家林焕章,由于作者籍贯的特殊性,我在课堂上特意强调了台湾是中国的,所以作者是中国台湾人,爱国教育要时刻灌输给学生。
正课开始,我先邀请学生朗读课文,再由其他学生点评,老师总结。一年级的学生不但要教朗读技巧、方法,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孩子正确的有感情的朗读。接下来是生字教学,这个环节我讲的很细致,从字义、字形,偏旁结构等方面让学生记住生字。本环节的生字组词部分我们班积极性非常高,全班都能举手发言,班级气氛达到了高潮,学习效果也很明显,同学们基本都能掌握认识本课生字。
本课到这里时间就差不多了,最后我用开小火车的游戏让学生们复习巩固了一遍生字,并让他们带着新学的生字一起指读课文,结束了本堂课的教学。
回顾课堂教学,教学设计脉络清晰,课堂节奏紧凑,学生发言积极,展示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但是作为新老师的第一节展示课,我还是有点紧张,没有掌握课堂时间,导致拖堂,以后还需更加精炼地组织自己的课堂语言,从而呈现更好的教学展示。
5、小小的船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小小的船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一:
教学反思:对于刚游历完拼音王国,即将步入汉字这个殿堂的一年级小朋友来说,《小小的船》这首优美的儿童诗会带给他们奇妙的想象,唤醒孩子们对自然的向往,让他们爱上文字。作为一名新教师,虽然做到了课程呈现的完整性,但欠缺之处还有很多,如:课堂上还做不到关注每一位学生;对学生的夸奖、鼓励形式语言单一;缺乏教育机智,对于课堂上学生提出的意料之外的问题不能妥善处理;教学过程中无法做到在亲切与激昂中灵活转换等等。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并在反思中提高,才能做到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教学目标:
1、幼儿随着音乐的旋律和歌词,展开关于月亮船的积极想象。
2、幼儿学唱和演奏时,能将内心的感受和想象表现出来。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准备:
1、钢琴伴奏
2、录音机、录音磁带
3、乐曲图谱
4、小乐器:碰铃、串铃和铃鼓若干
教学过程:
一、欣赏乐曲
1、请幼儿欣赏乐曲,并跟随音乐的旋律,两两相对,手牵手,好似乘着小船一般轻轻地摇动。
2、教师说:夜晚真安静呀,我们坐在月亮船上看看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吧。
请幼儿再次完整地欣赏乐曲一遍。
3、教师提问:听着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些什么?这段音乐给你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幼儿思考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这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是安静、优美的,!来自屈.老师教案.!好像坐在两头翘起的小船上,听闪闪的星星给我们讲述好听的故事。
二、学唱歌曲
1、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唱出随波荡漾、遐想绵绵的感觉。
2、教师提问:小小船像什么呢?幼儿回答(像月亮弯弯的)
歌曲中唱的小船是怎样的?幼儿回答(小小的船儿两头翘)
坐在小小的船里,你看到了什么?幼儿回答(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3、幼儿学唱歌曲三遍,教师进行指导。
4、教师播放录音,边听音乐边用小乐器为乐曲敲打节奏,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5、幼儿自由选择小乐器,尝试边听音乐边演奏乐曲。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轻轻地敲击小乐器,知道听着音乐演奏,知道歌曲是四三拍的,引导幼儿表现出三拍子强弱弱的变化。
6、师生一起听音乐演奏乐曲《小小的船》。
7、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幼儿参与度较高,但是对一些发展较快的幼儿来说,活动相对较简单,因此出现了个别幼儿的热情持久度不高的现象。今后在活动设计中这方面应考虑充分。以使得所有的幼儿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
6、秋天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秋天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一:
这节课,是多年前上的。现在回顾,是想通过与不断更新的教学观念与不一样的学情进行认真的对照,以期及时修正方向,不断追寻语文教学的真谛。
这节课的设计,紧紧抓住了诗歌教学以诵读为主的教学要领,引领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并借助多媒体和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的展示平台等方式,体会诗情,领略诗意之美。另外,教学的四个环节,引秋,诵秋,品秋,写秋,简练并体现学生学习的规律,以秋为主线,通过环环相扣的四个活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
虽然在当时的教学中,成功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但在作品展示环节,只是走了一个过场,最终用了几个训练题结束了教学,当时还觉得处理得好,因为学生得到了当堂训练。现在想来,其实当时的教学理念还是转变得不够彻底,还是被应试束缚住了手脚。本来是很好的教学设计,实施效果却不尽人意。由此可看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要的训练和答题技巧是需要的,但如果过早进行训练,势必会偏离语文教学的本质。不由得想起了任玲老师在谈到关于如何处理应试与语文的诗意的关系时,说到的那些话:在初中阶段,一定要推迟训练和技巧指导,七年级最好尽量减少训练和技巧指导,最好多培养阅读兴趣,多给学生读的机会,一定要牢记只有读,才能读!结合部编教材的编写理念,认真分析这份说课稿,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读诗歌、品诗歌、写诗歌的设计理念已经体现了语文教学要重在感悟积累的本质,但遗憾的是在实施中却戴着镣铐跳舞。其实,在每一节语文课中,只要在老师精心的引导下,学生一步步在多读中会读,那么还需要为学生成绩提不高发愁吗?而如果一味只是用课本教学生怎么答题,语文教学势必走入死胡同,就更谈不上提高成绩了!
教学反思二:
一年级学生刚刚走入校门,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还不是很强,但是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汉语拼音的直呼方法,初步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与学文。一年级的孩子对周围事物处于好奇状态,对于语文课亦是如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兴趣的养成是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保证。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打好基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为重要。学生们喜欢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的课文,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但能让学生了解秋天、观察秋天、感受大自然,还能体验在大自然中探索、发现的乐趣,同时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学会学习,打下扎实的语文学习基础。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边解读文本边站在学生的视角思索,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孩子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呢?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一年有四个季节,谁愿意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个?
接下来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示动物朋友大雁南飞带来的一组图片,问道: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吗?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了,当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之时,我适时小结:大家观察得真仔细啊,那就让我们一起看看秋天到底都有什么变化吧!通过秋天里事物的变化,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从而给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新课伊始,借助多媒体课件,屏幕上出现了秋天的美景,在悠扬的背景音乐中,我仿佛置身于美丽的秋天,投入的范读让学生仿佛也沉浸其中,从而对课文有了整体感知。这时,学生很容易产生想读的愿望。根据课标一年级阅读要求,在学生自读前,我提出以下要求: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我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生读完一遍后,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我设计了第二遍读。在这里,我并没有直接要求学生读课文,而是先出示学生的动物朋友小老虎,告诉孩子们小老虎也想读读这篇课文,但它有几个字不认识,都着急了,大家都是有爱心的孩子,愿意帮帮他吗?这时再让学生边读课文边圈画出小老虎不认识的字,然后通过看拼音自己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赛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认识本节课生字的同时,又一次感知了课文内容。这一环节的设计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
7、拍手歌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拍手歌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一
我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了课件资源,在这样一个有谜语、有动画、有音乐的一个整合的课堂中上课,学生充满新鲜感,充满兴趣,既学习了生字,又读通了课文,还增强了自主学习的意识。
当然在一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课堂上疏漏的地方我会安排在第二课时再做强调。
教学反思二
低年级孩子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活泼好动,自制能力较差。而游戏是每个孩子们的最爱,他们的天性就是爱玩,所以这节课我以游戏为主,调动孩子们的兴趣,舒展身体,活跃课堂,带动环境氛围,给孩子们一个温馨舒适、放松的状态,把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
《拍手歌》是一首富有韵律性、节奏性的儿歌,一节一韵、语句简短、节奏轻快,充满了儿童情趣,适合低年级年龄段孩子的特点。
8、场景歌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场景歌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一: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把识字歌读熟,然后抓住低年级识字、写字的教学规律进行重点教学。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注重拓展学生的思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习探究的兴趣,活跃了思维,又教给孩子们一种很好的识字方法,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识字固然重要,写字方法指导也同样不可忽视。在写字方面,老师除了引导学生基本的写字方法的复习以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要有主动写好字的愿望。因此,要避免老师一味地说教,要重视学生对生字的观察,让学生充分观察,充分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然后同组之间交流,并且展开同组之间的评比,比一比谁观察得细致,谁写得美观。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自然态度就认真了,写好字也是水到渠成了。通过我对学生所写字的观察,结果发现学生自我写字的能力不可小觑。
教学反思二:
纵观本次送教活动,不仅让我上好了一节高质量的示范课,也给了我一次成长和锻炼。从最开始备课时的无从下手、方向不明,到课堂中我过多的讲解导致学生出现的低参与度,再到研磨时发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与短板,这一过程是一次不断的推翻重构和不断的自我否定所换来的成长历程,它不仅让我更好地把握了教材,掌握了教学方法,也让我找到了自己在专业发展上的短板。对于青年教师而言,这样的反思、否定、重构的教学经历,是助力我们专业成长最真实、最难得的一种方式,在经历一遍遍推到重来、不断否定的内心痛苦之后,换来的是在课堂上的涅槃重生,是在专业发展道路上迈出地重要一步。所以在最后定稿时,我忽然觉得自己的思路变得更开阔,语言的表述也更规范,当时的心情也从茫然疲惫中释然,变得轻松而豁达。仿佛置身山顶,有独揽众山之感。我的提升,换来的是示范课上学生的灵动,课堂氛围的融洽,小组合作交流的高效,整节课的精彩与丰富。
总而言之,执教《场景歌》这一次送教活动,是在专业上对我的一次重新塑造,它不仅让我更好的使用了统编教材,也让我认识到了自己在专业发展中的短板与不足,给我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带着这样的成长经历,不断探索更广阔的领域与空间。
9、普罗米修斯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普罗米修斯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教学反思】
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提坦神。他创造了人,同时仿造音神,终于使人类发出声来,而且教给人类知识和技术方法,同时他同众神之王宙斯及其对人类的统治霸权发起挑战。本文就是写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智慧,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说,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为民造福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
课文重点写了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后所受的残酷惩罚。宙斯让火神把普罗米修斯锁在悬崖上,让他日夜遭受风吹雨淋的痛苦,普罗米修斯不屈服,宙斯又派凶恶的鹫鹰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让他的肝脏日食夜长,痛苦没有尽头,普罗米修斯被折磨了许多年,依然没有屈服,直到被大力神所救。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对外国神话故事有所了解,知道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位神,是英雄的化身,具有为人类谋利益不畏强权、勇于牺牲的精神;二是进一步学习把每部分内容连起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三是激发学生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学习课文前,我首先让学生查找有关古希腊神话中诸神的资料,这样学生就对课文有了了解。在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通、读顺。对课文中难读的字音,不理解的词语,鼓励他们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或联系上下文等办法解决,也可以通过向老师,同学请教或和老师同学讨论来解决。
课文中普罗米修斯个性鲜明,主要是从他的语言和行动表现出来的,所以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来表现人物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语感。朗读指导中,我重点注意到这些句子: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决心冒着生命危险,到太阳神阿波罗那里去取火一句,要读出普罗米修斯盗火的决心。因为从一开始,他就已经看到了盗火的后果──冒生命危险,但他还是毅然决定去为人类盗火。
我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探究性读书的能力,围绕普罗米修斯、宙斯、火神、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是怎样的神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读中感悟,透过词句揣摩人物的心理,以此来认识人物的`不同特点。
由于学生年龄的特点,他们对故事特别感兴趣,发言涌跃,听的同学也十分认真。虽然学生都知道这并非是真实的故事,但大家都感受到了古代神话的魅力,了解了古代人民的想象力。
没想到学生查到的资料如此丰富,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让他们经常查资料,锻炼他们查找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普罗米修斯》是一篇古希腊神话故事。记叙了普罗米修斯为了让人类过上幸福、温暖的生活,不惜触犯天规,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说,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惜牺牲一切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这个故事情节生动感人,语言精炼,结构清晰。
在这个神话故事中,重点要让学生感受主人公普罗米修斯,他的善良、无私、勇敢、坚强的品质。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咀嚼,达到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体会到这位天神的这种精神,是在这一课教学中要落实的目标之一。这个目标的实现更要通过扎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来完成。
一、抓关键词
抓住重点词语是帮助孩子们理解文本的一种好的方法。比如第五自然段中的坚定、各种痛苦、决不会、更不会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坚定品质。第六自然段中重点抓住死死地锁高高的既不能也不能日夜风吹雨淋等关键词句,体会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漫长的痛苦。相机引导孩子想象:吹在他身上的风是什么样的风?淋在他身上的雨又是怎样的雨呢?接着进行语言训练:普罗米修斯被死死地锁在高加索山,他既不能 ,也不能 。第七自然段中的啄食、每天让学生体会出普罗米修斯遭受的痛苦,说明宙斯的手段很残忍,同时更加突出普罗米修斯坚毅的品质。
二、读中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中,我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来品悟语言,感受人物性格特点。
朗读指导中,我先抓住这个句子: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从一开始,普罗米修斯就已经看到了拿取火种的后果会有生命危险,但他还是毅然决定去为人类取火。每学习一段文本,我都让学生回到普罗米修斯的这句坚定回答,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感受他的坚定,感受他甘愿为人类牺牲自己的决心。紧紧围绕这句话,使它作为课文的主旋律,学生层层深入体会普罗米修斯为人类造福那坚定不移的决心。对于尽管如此,普罗米修斯就是不向宙斯屈服采用师生接读的形式感受普罗米修斯的不屈不挠,利用引读许多年来,普罗米修斯一直被锁在那个可怕的悬崖上。突出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苦难。在课件中,我安排了普罗米修斯被死死地锁在高加索山上,以及凶恶的鹫鹰啄食普罗米修斯肝脏的画面,画面真实可感,给学生视觉上很大的冲击。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层层推进的朗读训练,让学生感悟普罗米修斯,帮助学生不断完善对普罗米修斯的认识,学生的感受十分丰富,真正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人物内心。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力求让学生感悟普罗米修斯的精神,同时对语言文字进行了扎实有效地训练。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自己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对课文的第六自然段也就是普罗米修斯是受刑的地方处理不够细致精巧,教师牵引得过多。课堂教学还是应该让学生品读文本为主,只有学生有了自己的感受,才会有喷薄欲出的表达欲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以此为鉴,希望教学能力更上一个台阶。
10、普罗米修斯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普罗米修斯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提坦神。他创造了人,同时仿造音神,终于使人类发出声来,而且教给人类知识和技术方法,同时他同众神之王宙斯及其对人类的统治霸权发起挑战。本文就是写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智慧,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说,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为民造福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
课文重点写了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后所受的残酷惩罚。宙斯让火神把普罗米修斯锁在悬崖上,让他日夜遭受风吹雨淋的痛苦,普罗米修斯不屈服,宙斯又派凶恶的鹫鹰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让他的肝脏日食夜长,痛苦没有尽头,普罗米修斯被折磨了许多年,依然没有屈服,直到被大力神所救。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对外国神话故事有所了解,知道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位神,是英雄的化身,具有为人类谋利益不畏强权、勇于牺牲的精神;二是进一步学习把每部分内容连起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三是激发学生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学习课文前,我首先让学生查找有关古希腊神话中诸神的资料,这样学生就对课文有了了解。在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通、读顺。对课文中难读的字音,不理解的词语,鼓励他们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或联系上下文等办法解决,也可以通过向老师,同学请教或和老师同学讨论来解决。
课文中普罗米修斯个性鲜明,主要是从他的语言和行动表现出来的,所以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来表现人物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语感。朗读指导中,我重点注意到这些句子: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决心冒着生命危险,到太阳神阿波罗那里去取火一句,要读出普罗米修斯盗火的决心。因为从一开始,他就已经看到了盗火的后果──冒生命危险,但他还是毅然决定去为人类盗火。
我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探究性读书的能力,围绕普罗米修斯、宙斯、火神、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是怎样的神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读中感悟,透过词句揣摩人物的心理,以此来认识人物的`不同特点。
由于学生年龄的特点,他们对故事特别感兴趣,发言涌跃,听的同学也十分认真。虽然学生都知道这并非是真实的故事,但大家都感受到了古代神话的魅力,了解了古代人民的想象力。
没想到学生查到的资料如此丰富,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让他们经常查资料,锻炼他们查找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普罗米修斯》是一篇古希腊神话故事。记叙了普罗米修斯为了让人类过上幸福、温暖的生活,不惜触犯天规,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说,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惜牺牲一切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这个故事情节生动感人,语言精炼,结构清晰。
在这个神话故事中,重点要让学生感受主人公普罗米修斯,他的善良、无私、勇敢、坚强的品质。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咀嚼,达到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体会到这位天神的这种精神,是在这一课教学中要落实的目标之一。这个目标的实现更要通过扎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来完成。
一、抓关键词
抓住重点词语是帮助孩子们理解文本的一种好的方法。比如第五自然段中的坚定、各种痛苦、决不会、更不会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坚定品质。第六自然段中重点抓住死死地锁高高的既不能也不能日夜风吹雨淋等关键词句,体会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漫长的痛苦。相机引导孩子想象:吹在他身上的风是什么样的风?淋在他身上的雨又是怎样的雨呢?接着进行语言训练:普罗米修斯被死死地锁在高加索山,他既不能 ,也不能 。第七自然段中的啄食、每天让学生体会出普罗米修斯遭受的痛苦,说明宙斯的手段很残忍,同时更加突出普罗米修斯坚毅的品质。
二、读中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中,我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来品悟语言,感受人物性格特点。
朗读指导中,我先抓住这个句子: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从一开始,普罗米修斯就已经看到了拿取火种的后果会有生命危险,但他还是毅然决定去为人类取火。每学习一段文本,我都让学生回到普罗米修斯的这句坚定回答,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感受他的坚定,感受他甘愿为人类牺牲自己的决心。紧紧围绕这句话,使它作为课文的主旋律,学生层层深入体会普罗米修斯为人类造福那坚定不移的决心。对于尽管如此,普罗米修斯就是不向宙斯屈服采用师生接读的形式感受普罗米修斯的不屈不挠,利用引读许多年来,普罗米修斯一直被锁在那个可怕的悬崖上。突出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苦难。在课件中,我安排了普罗米修斯被死死地锁在高加索山上,以及凶恶的鹫鹰啄食普罗米修斯肝脏的画面,画面真实可感,给学生视觉上很大的冲击。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层层推进的朗读训练,让学生感悟普罗米修斯,帮助学生不断完善对普罗米修斯的认识,学生的感受十分丰富,真正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人物内心。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力求让学生感悟普罗米修斯的精神,同时对语言文字进行了扎实有效地训练。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自己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对课文的第六自然段也就是普罗米修斯是受刑的地方处理不够细致精巧,教师牵引得过多。课堂教学还是应该让学生品读文本为主,只有学生有了自己的感受,才会有喷薄欲出的表达欲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以此为鉴,希望教学能力更上一个台阶。
11、雪梅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雪梅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孩子们,梅花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别的花都是春天开,它却不一样,越是寒冷,越是风欺雪压,它就开得越精神,越秀气。所以,它象征着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它被称为岁寒三友之一,还被称为花中四君子之首。希望我们向梅花一样也能不畏严寒,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强不屈,好吗?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二
《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三首古诗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的侧重点,站在不同的角度描写不同的事物。而古诗教学更重要的是在了解古诗大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并懂得一定的人生哲理。
1.教学效果(思效)。
古诗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不好把握的,很多古诗学生早已是背得朗朗上口,但是对于其中的寓意学生又是极难掌握的,把握不好便会将课上得枯燥乏味,所以我试着用创设情境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如何指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这也是古诗教学的重难点。
古诗中有些语句不好理解,比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内在含义。我告诉学生一个道理: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句俗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讨论,懂得今后应如何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还有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也需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2.教学收获(思得)。
(1)古诗词学习以读为本。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能够做到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启发学生领读,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了资源开发。在理解重点词句的基础上,抓住读的根本,结合古诗情境美的特点,积极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理解感悟。然后让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的意境,培养读书能力,激发阅读兴趣。写字环节中若是能够到学生身边单独指导的话会更好。
(2)抓住关键词语加深古诗的理解。比如启发学生抓住铺瑟瑟等关键词,以及珍珠弓形象的比喻,涧、瑟的字形和字义的理解;比如可怜一词的理解;比如一道残阳铺水中的铺的巧妙之处,以点带面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保留了古诗的整体美,放手给学生自读感悟的个性空间。
(3)尊重学生的诵读意愿。课上我给足学生时间,放开手脚尽是让学生独立练读,而不是课堂上那种整齐划一的齐读,达到熟读成诵,培养他们对古诗句的语感,把古诗的语言纳入自己的语言中来。
3.不足之处(思失)。
古诗教学说起来简单,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例如,很多的问题可能并没有符合年级学生的领悟水平。最大的不足就是课堂局限于三首古诗的学习,没有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古诗的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这一首诗,而应该联系相关资料,拓展大量相关古诗词,横向纵向联系起来体会处处皆学问的道理。
4.改进措施(思改)。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以后再学习古诗,要引导学生借助想象,引导学生感受意境美。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的作用,还原再现诗中描绘的场景,使学生进入诗境,解决因古诗时空跨越度大而给小学生带来的学习困难。
12、太阳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太阳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太阳》这篇文章是一篇说明文,课文采用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了和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说明它与人类之间有者非常密切的关系。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分别从太阳距离地球远、体积大、 温度高三个方面介绍了太阳。第二部分(第4-8自然段),介绍了太阳与动植物生长、能源形成、自然气候变化、预防和治疗疾病等方面的关系。这两部分内容联系紧密,正因为太阳距离地球远、体积大、温度高,才能给地球送来适合人类生存的光明和温暖。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这个句子承上启下,将两部分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
本文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如,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数字具体说明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十分遥远。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运用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地球与太阳相比较,突出了太阳的体积大,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用步行和坐飞机到太阳上去的时间作比较,让人很容易感受太阳距离地球的遥远。这些说明方法的使用,使抽象复杂的知识通俗易懂,突出了太阳的特点。
在教学时,我教学条理清楚、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尽力突破教学难点。我比较注意让学生深入文本,来感受作者是如何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表现太阳的特点的。我采用小组合作、学生自学、教师导学等多种形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和文本接触。同时我也注意在朗读中体会、感悟。
教学设计时,让学生深入接触文本了解各种说明方法,以及它们的重要性。在讲授说明方法时,从最简单的列数字入手,引入其他的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找出来。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由于事先对说明方法的说明力度不够,所以学生出现了打比方和作比较混淆的情况。所以怎样让小学生比较清楚地区分这些说明方法是一个难点,可能还需要老师用比较直观的方法跟孩子们渗透。所以我觉得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将接受式学习和自主探究式学习有机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生接受新的知识时,要给孩子适当的点拨或示范,让他们有较明确学习方向,从而享受到学习成功的愉悦。
在教学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时,我旨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未进行拓展。其实在后续的学习或课外的作业时,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了解太阳与人类还有哪些联系、人类将如何合理利用太阳等等,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
13、桥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桥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教学反思一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怀,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党员书记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涵。
我让学生先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谈一谈自己读文后的感受,然后围绕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细读课文,画出描写老汉的有关语句,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之后与同学交流自己对老汉的认识。
在学生对老汉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我又让学生画出课文中令自己感动的句段,谈一谈原因,然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自己的感动,从而升华对老汉的理解和认识。朗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出洪水的肆虐,情况的危急,人们的慌乱和老汉的沉着、镇定。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加深对老汉的理解,并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从而使学生与作者、文本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在学生理解、感悟了课文内容之后,我还注意从表达方法这一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让学生再次深入到文本,看一看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指导学生从课文结构的安排、句式特点、语言描写等多个角度引发思考,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不过教学这篇课文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有些句子,学生体会得还不够深入。结尾处如果给学生树立一些优秀党员形象,让学生更清楚地明白像老支书这样的党员在人民生活中不仅仅只是这一个而有很多很多,老支书只是许许多多优秀党员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教学反思二
《桥》是鄂教版五年级上册16课,桥是丰富多彩的,让任何一个学生说说关于桥的事情,他们都会如数家珍般地告诉你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上课伊始我以猜家乡的桥引入,自然地把桥的结构和分类总结出来。在《桥》这一课中,为了实验论证哪座桥梁最坚固,我大胆让学生做出猜测,是平板桥、拱桥还是斜拉桥。在兴趣的引导下,孩子们各抒己见,做出了各种各样的选择。我们尊重所有学生的答案,越是离奇,探究活动就越有价值。就是在这种疑惑不解之下,教师此时的沉默,学生此时的实验论证金点子不断迸发,激烈而有序的探索活动由此开始。当记录单上真实的数据摆在眼前,有喜悦的笑声,更多的是猜测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为了验证拱桥是最坚固的这一科学结论,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观察三类桥,想办法验证谁最坚固,公平原则由此提出。相同的材料、相同的桥梁跨度和高度,相同的承重物,相同的放置方法,真实的科学结论一切都在公平的比较中诞生。公平原则掌握了课堂的生命,让学生掌握了科学比较实验中的要领,为今后进行的科学探究活动提供了必要经验的积累。
自主的探究活动才是猜测的延伸,课堂的灵魂。这节课中,教师的角色只是个引导者,一步步教学设计的实施,在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之下顺利开展。导课时桥梁的欣赏,激发学生建桥梁;为证实预测的准确性,积极开展建桥活动;从需要什么材料,到学生自主选择;从为确保实验顺利开展,到集体智慧凝聚而成的温馨提醒;从实验中的桥,联想到自己心中的桥一步步的自主探究,把活动引入了高潮,学生成了课堂的真正主人。在小组合作验证三种桥承受力的大小前,先明确实验要干什么验证刚才的猜测是否正确,思考桥墩间的距离、重物如何添加?然后明确活动的要求和分工,学生的活动会更有序、有效。同时,实验记录是学生各自在探究活动中思维过程的印迹。鼓励学生做好真实的记录,这是非常重要的科学行为习惯。
14、故宫博物院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故宫博物院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故宫博物院》是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三单元的略讲课文,单元目标是针对性阅读,而本课的指导性很强:
一、正文前有一个导语,明确提出了两个学习任务:
(1)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2)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
二、本文以四段材料展示相关内容,各有侧重点,且形式多样,有说明文,有记叙文,有网页截图,还有平面示意图。
因为有了这些便利,我对这堂课的印象深刻。现将第一个任务的教学反思总结如下:
开篇,我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根据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要求很明确,指令分明,所以在完成教学任务(1)时,黄玉辉、廖锦标等几位同学得意地提示大家可以模仿材料四来画,完全不需要耗费什么精力和时间。我欣赏他们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但批评了他们枉顾教学目标、急于求成、投机取巧的学习态度。有了这段插曲之后,全班非常安静,非常配合,教学秩序也顺利了。
在教学中,我先组织学生带着第一个任务快速浏览全文,去分析哪些材料能解决这个任务,且一边浏览一边勾画相应的语句;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分享阅读成果。在交流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去了解各材料的大意,从而筛选出哪些材料可以用来解决任务(1);引导学生重点分析材料一的写作顺序、结构,划分段落并概括主要内容。
接着,我让孩子们带着这些心得仔细阅读材料一,要求边读边画路线图。在巡视过程中,发现有学生还是会忍不住去模仿材料四,总有依赖和侥幸心理,我及时制止,并明确:自己根据阅读所得画完路线图后再和材料四核对,查漏补缺,回头再读文本核对、纠正。刚开始学生还是很不习惯,在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的淫威之下,他们不得不为之,看得我不禁暗自偷笑。所以,我在掌握进度大致接近尾声时喊了暂停,现场示范如何根据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去分析与任务有关的段落和关键句子,根据这些提示边画边确认,在画、纠正、读的循环过程中一步步完善路线图。
看起来啰嗦、耗时耗力的教学过程,孩子们却很享受,投入度极高,很多学生情不自禁激动起来,巴不得来黑板上画,但我不能在此时将主动权交给他们,因为示范教学注重第一印象的深刻。此时,就连平时投入度较低、容易走神的学困生也伸长了脖子看着黑板上的草图画了擦、擦了再画
看起来这是一个错漏百出的绘画过程,但我和我的学生却非常快乐。作为语文教学的方法强化课程,我自动摒弃了教学课时的规定,抱定要完成教学目标的初心。我引导着孩子们在这种游玩、给老师纠错的喜悦当中完成方法的内化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不按常规出牌的课堂,但在教学如何让学生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学习的角度来看,这是一堂有效果的课。
教学反思二:
《故宫博物院》这篇文章是按照参观顺序,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表达了对故宫的热爱和赞颂,歌颂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创造。
一、教学效果
本课教学效果很明显,有以下几点:
1.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有条不紊地展开教学,合理地设计教学问题,教学重、难点得到合理的体现和突破。
2.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比如课前展示由科代表主持,并由各组介绍课前搜集的关于故宫的知识,既为新课教学做了准备,使学生对故宫不再陌生;也锻炼了主持人和各组同学的胆量、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将自己最超卓的一面,在教室展示给老师和同学们。
3.学生自己能弄懂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弄懂。由于语文学科知识的琐碎性和答案的不确定性,决定了语文教学不能完全撒手给学生。这节课,我最大限度地放手给学生,学生能够自己学会的知识,我尽量将知识的传授权留给学生。比如:①故宫博物院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故宫特征的语句。②填写课后练习一的平面图,想一想,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③将课文划分段落,把握本文的结构方式。三个问题既有一定梯度,又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所以,我将它们安排在探究教材、合作交流环节中,由各小组通过合作学习,在小组长的讲解、组员的补充中予以解决。
二、成功之处
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成功的,现在把成功的几方面总结如下:
1.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本节课,我自始至终是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自学、引导学生展示汇报、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写法、引导学生谈收获。整堂课,由我告诉给学生的只有两点:一是怎样概括说明文的内容要点;二是拓展了驻足点的相关知识。
2、巧妙行使教具,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把握说明顺序是本文一个重点,要想完成这个教学目标,就要先完成课后练习一填写故宫平面图。为了节省教学时间,并全面了解七个小组的学习情况,我在课前制作了故宫平面图(网上搜了半天,都没找到与教材完全沟通的图片,于是,我将教材的图片扫描到电脑上,用图片处理软件对图片的大小进行了处理,并在各建筑的图例旁加上了序号。)每组一份,于课前粘贴到自己组的小黑板上。课上,接洽完这个问题后,各小组派代表将自己组的接洽结果写在小黑板上。检查时,由一组代表说明自己的答案,各组语文科代表检查下一组的回答情况。前后只用了三两分钟时间,全班同学便充分了解了本文的说明顺序。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不足之处
本课中,教学环节之间过渡处理得不太好,在学生自主探究这个环节中,学生从很多角度谈论太和殿,当超过我规定的时间时,我为了能尽快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并没有针对一些很好的想法而继续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而是直接过渡,没有做到教学生之所需要的课改思想,从整节课来看在一定层面上对课文的挖掘缺少深度。
四、改进措施
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克服以上的缺点,多和同组老师交流,更充分地备课,使授课内容更有力于学生的学习。在今后的备课过程中,不光备知识,还要背学生、背课堂的掌控方向,使今后的课堂更加完美。
15、七律长征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七律长征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一:
1.课堂教学时,我始终抓住朗读为主线,让学生从读中感悟红军战士那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读中,让学生在头脑中勾勒出这首词所呈现的画面:腾跃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2.学习点面结合的写法,并学会迁移,在平时的作文中加以运用。因此,教师要加强阅读与习作表达的联系,让阅读直接指向写作,这样语言的积累与内化,写作方法的灵活运用,一定会让习作妙笔生花!
【教学反思二】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引导学生高声朗读课文,领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的音韵美和节奏美,逐步培养学生欣赏和朗诵诗歌的能力。在精读诗歌教学环节中,我通过引导学生研读诗句的方式,让他们体会诗句饱含的感情。
通过这首诗歌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诗歌的学习兴趣还是不太浓厚,对于诗歌的内容还没真正理解,也没有真正感悟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从自身找不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6、中国美食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中国美食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中国美食》是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四课。这篇课文比较特殊,内容就是中国比较出名的菜肴和主食,并配有精美的插图。这篇课文旨在弘扬中国的饮食文化,向学生介绍中国各地的美食。
在上这一课时,学生充满了兴趣,特别是介绍一道菜时,学生更是一身劲。但是我们要深思热闹背后的收获。这一课的教学,我达成了激发学生对于中国美食的兴趣,但是却没有让学生静下心来细思美食形成过程。于是在介绍自己最喜欢吃的菜时,学生不能有条理进行介绍。针对这一难点,我想出以下几个方法:
一、 录制(搜集)一段做菜视频。
利用视频来展示做菜的过程,整个过程清晰可见,有利于学生记住制作一道菜的食材和过程。
二、 借力家长,让家长带孩子买菜和做一道菜。
说得再多不如自己亲手去做一做,实践是最好的老师,这在语文的学习上也是一样的。亲身经历的事,才是记忆更深刻的事,也是最有话可说的事。让家长带着孩子买菜和做菜,相信孩子会对食材以及制菜过程更加了解。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可在一旁观看做菜过程,切不可让孩子独自做菜,以免发生安全问题。
三、 写一篇下水文,示范教学。
老师可以结合前面播放的视频,写一篇下水文。以自己写的文章为例,教学生如何介绍自己喜欢吃的菜。
1. 说出自己喜欢吃的菜菜名。
2. 介绍所需食材。
3. 有步骤地介绍制菜过程。洗切炒(烧、蒸、煮)
4. 介绍色泽和味道以及吃菜的感受等等。
17、赵州桥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赵州桥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赵州桥》是一篇传统的课文,怎样将传统课文上出新意?我从本单元语文要素出发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设计了一堂读写联动课。上完课后,从吕校长和几位语文老师及时评课及自己的上课感受反思一下每一个环节的优点和不足。
第一环节是复习导入。设计了两个问题:赵州桥的特点是什么?课文的哪一句话概括了赵州桥的特点?课文是怎么围绕雄伟把第二自然段写清楚的。顺势板书:雄伟 长 宽 桥洞 创举 在回顾中再次体会本单元语文要素的突破点。
第二个环节是学习第三自然段,习得方法 。再次引导学生齐读一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明确第三自然段学习的重点是什么?学习第三段,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怎样围绕美观把这段话写清楚的。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随机记录在课本上。交流阶段,特意提醒学生:我们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一定要认真听同学的发言,如果他讲到的发现是你刚才没有读出的内容,请及时补充在自己的课本上。给学生以学习方法的及时指导。先提出一个问题:作者是通过写什么让我们感受到赵州桥的美观。学生很轻松地答出:是栏板上雕刻的精美图案。那作者是如何向我们描述这些精美图案的呢?学生非常容易地发现第一个方法是采用了有的有的还有的排比句式。学生不容易关注到的是并列句子的标点,于是特意加以提醒。但是在巡回指导看学生习作片段时,发现好多学生还是依据惯例用了逗号,可见,知道是一个层次,运用又是一个新的层次。同时,在这个环节,教师还引导学生质疑:在双龙戏珠的后面,作者用的是句号,如果你是作者,你认为用什么标点会更好?说出为什么?张子沐就说用省略号会更好。因为栏板上的图案不可能只是这三组龙的图画。于是,让学生把课本上的。从而告诉学生:要有敢于质疑的精神,也许教材中的课文也有需要我们修改的地方。第二个方法是运用生动的词语,引导学生特别关注动词,如相互缠绕、相互抵着、回首遥望、戏珠。创设情境:现在,你们就是一条条可爱的小龙,同桌合作一起演一演。然后选了一组同桌到台前展示。学生在表演过程中也就明白了这几个动词的意思。学生也说出了吐游动等动词,一带而过。第三个方法的发现,对学生来是有些难度,教师及时把总起句和总结句的文字颜色变红,让学生说一说这两句分别是这段话的什么?学生才明白是总起句和总结句。特别是总结句,教师需要再加以强调。学习到这儿,设计了一个小环节:总结句中真像活了一样。可以用哪个成语来形容?这个问题指向性不明确,或者学生理解成了对龙的形容,答出画龙点睛和叶公好龙我只好出示答案比如栩栩生答:如生;活灵生答:活现;惟妙惟肖顺势让学生选择两个抄写积累在课本这句话后面。反思:当学生没听明白我的要求时,教师应该及时换一种问法,如:石匠们刻的龙就像真的一样,可以用你学过的哪个成语来形容?然后就是引导学生边想象画面边感情朗读课文,为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告诉学生:我搜集了这几幅精美图案的图片,如果你的朗读能够打动老师,老师就会展示给你们看。学生读得都非常认真。感情朗读的效果也还不错。欣赏了精美的图案图片后,再次齐读,感受赵州桥的美观。最后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升华情感。老师们评课提出的意见,这一环节学生读得还比较少。还可以采用其他朗读的方式,反思:比如可以设计师生合作读,师读总起句和总结句,学生读分句,可以让学生更加明晰本段的层次。只是担心:读得时间占用太多,后面的写作及评析时间就不够用了。提出修改方案:简化自己的教学语言,把时间再节省出来。反思:我的教学语言有时候过于啰嗦,确实需要精简再精简。
第三个环节就是学生习作训练。特意设计了三个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咱们学校里的选课走班活动真丰富啊!2.植物园里的花开得真是绚丽多彩。3.操场上,同学们在认真地训练运动项目。(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进行片段训练)温馨提示:1.可以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2.注意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3.有总起句和总结句。然后师生一起写作。只要课堂上有这样的习作片段的训练,我都会和学生一起进行训练。教师书写下水文,会发现学生写作时出现的困难,同时,更重要的是,当我每次朗读自己的作品给学生听时,可以让学生找出其中的优点给学生修改自己习作以示范。而且,学生往往也会投来崇敬的目光,响起热烈的掌声,觉得老师了不起,才会更加喜欢老师,更乐意向老师学习。当然,学生也会给我提出一些建议,让我进行修改,此谓教学相长。习作评析环节,出示评价标准后,让学生依据标准先自评,然后同桌互评。展示的方式是推荐同桌作品和自我推荐两种。学生边读师生随时进行修改。最后我读自己的习作片段。反思:这时,应该让学生说一说老师写的片段中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可以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以使下水文起到真正的示范作用。老师们给我的建议是第三个环节应该时间再充分一些,学生写大约15分钟,评析大约5分钟。而且,教师在巡回指导中,要善于发现学生作品特点,评析时就会有针对性地找到好、中、差三类习作进行评析,好的做示范;中的最好是这个学生以前写得不好,但这次有较大进步的,给学生以鼓励,感受到习作成功的乐趣;差的随堂修改,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
18、月迹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月迹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教学反思一:
1.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把握。在品读这个环节,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所蕴含的感情让学生来理解整个句子的内容,从而达到对整个段落的理解。
2.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初读课文这个环节,我让学生通过借助工具书或者向别人请教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从而达到对基础知识的把握。
美中不足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对个别学生关注不够,希望下次改进。
教学反思二:
本文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为了避免让学生读得支离破碎,不能体会其中的美妙,我就思考编者的意图,他们是想让学生提升文学修养,在读中领悟作者的美好情感,在读中明白只要我们有了美好的情感就会去发现美好的生活的道理。于是教学中,我就带领学生读课文,由分自然段读,到小组合作读、默读,一边读一边找出描写月亮的句子,把我想到的能读的方法都用上了。一节课下来,学生终于把课文读通了,可是情感的表达还是不够。怎么办呢?于是我从杂志上找到了一篇描写作者童年生活的文章,在授课前也读给同学们听了。在我的带动下,学生带着美好的情感来读文章,分析文章,效果的确很好。
102.月迹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第一次走进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有幸听了两节《月迹》的同课异构,但是更让人直呼过瘾、大快朵颐的却是精彩的评课。几位评课老师的唇枪舌剑,不见刀光剑影,但已深深刺中我内心。不停在脑海中反思自己教学的问题,以及疑惑,有一朝敲醒梦中人之感。
我对课文《月迹》研读不够,文本不太熟悉,但就评课给我的教学警示,教学思维的推进和提升,我有一两点思考:
一、文本定位
杨晓炜师兄一开始就关注到了文本本身的定位问题,这也是我在听课中的疑惑,《月迹》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如杨老师所说是定位为儿童文学还是当作一篇散文来讲?定位不同,教学目的的生成也就不同。第一位孙老师很快从奶奶切入课文,分析人物,我下意识的认为是讲写人叙事的散文,当翻开教材一看单元简介上赫然写了童年趣事。而第二节课的杨老师思路清晰,一直以散文定位文本,但对散文文本的特点又并不着重分析。我想一个老师在备课之时,首先应该关注单元的教学定位,然后落实课文在单元中的定位,这样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教学设计,文本定位是教学的宏观调控。
这两天我的教学也有了反思,正在上小说单元的我对单元所选的3篇课文也有不同的定位。比如鲁迅的《祝福》,我就扎扎实实把这篇课文作为小说鉴赏的范本课,从小说的三要素认真细致的推进教学,进而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出小说的主题,认真落实人物形象的分析,小说环境的描写,以及小说情节的展开。另一篇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的顶峰之作《红楼梦》,我因为这次听课的收获,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思路,根据文本的特点把《红楼梦》定位为欣赏课,目的是激发起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让学生了解《红楼梦》的经典之处。但是也不能脱离小说范畴教学。所以文本定位既要关注整体的单元设计,也要关注到文本自身的特点,教学才能有的放矢,学生才能有兴趣的学。
用师傅的一句话来说是如果三年每天上一样的菜,自然学生会腻,应三年变化着端上丰富的菜。学生才能有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文本解读
文本解读,应是一位教师的文学素养的体现,文学素养也不是一天两天就修成的,但是你如果只会参考各式各样的教参解读课文,那你也一定不能对文本有自己的想法,更不可能做到美读。这样如何去引导学生解读、美读课文呢?
所以教师首先应学会素读文本,评课中一位年级不大的教研老师封潇老师对《月迹》中字句很有自己的理解。比如文中三妹说月亮是个好,两位上课的老师对这句话没有太多的研读,很快就过了。封潇老师却认为这个好有内涵,是出自小朋友之口,带有儿童的认知性。站在儿童的视角去解读文本,才能发现美。
今天语文课上人物形象分析中,对王熙凤描写有这样一句: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掉梢眉,学生提问我:一个人的眼睛怎么会又是丹凤眼又是三角眼?这个问题好,让我发现教师素读文本对文本解读的重要性,因为这个问题教参里根本没有解释。丹凤眼应该是形容王熙凤的眼睛长得漂亮有神,而三角眼一般用来形容人性格阴险、狡猾,这里是否有作者曹雪芹对其暗贬之意?
借用师兄的一句话:想要引导学生美读文本,首先教师自己要能正真欣赏文本的美,才能去引导。
三、文本生成
这里我想说的文本生成是指,学生对文本主题的理解应是在老师教学引导之下自然解读出的。这个问题一直是高中教学的一个难点,往往我们都是直接告诉学生我们对文本的理解。在《月迹》两节课中关键的难点月迹其实就是孩子们成长的心迹,都是老师直接告诉学生的,学生并没有在老师的教学设计下悟出这一点,反而让文本的主题的生成显得很牵强,我当时就觉得为什么非要联系这个成长的心迹呢。如果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受到这一点,那么我觉得学生的课堂才是有收获的。
这也是我们教学中最难的一点,一堂课要让学生有所收获,不是教师不停的讲,而是学生能在教师的问题中有所思考,在思考中有所感悟,正真用心去读懂自己心中的文本,才是有收获的语文课。
就像精彩的评课一样,能让听的人有所思考,在思考中有所反省,在反省中推进我们的教学思维,最后才能提升我们的语文教学。
评课----虽然残酷,但是没有评课的公开课,难以让人进步!
19、元日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元日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上周三我讲了《元日》这首古诗,这首诗是北宋大诗人王安石描写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的一首颇为世人传颂的诗歌。让学生通过本课学习感受新春的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情景,人们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感受。本节课我通过以下几个层次进行渲染,进行教学。
一、结合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
春节,对于学生们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提到春节,总是会浮现许许多多美好欢乐的画面,因此在本课教学时,让学生先回忆一下,以往我们的春节是怎么过的?再看一下古人是怎么过春节的?
(1)学习爆竹声中一岁除时,引导学生放爆竹就是放鞭炮, 你们放过鞭炮吗?说一说你们当时放鞭炮是一副怎样的情景?那古人为什么要放爆竹呢?
(2)学习春风送暖入屠苏时,围绕这个暖字进行教学。人暖、心暖、天地暖,一片暖洋洋的景象,人们喝着屠苏酒,心里暖暖的,孩子们会说年轻人会说老年人会说,结合生活实际发挥想象。
(3)学习总把新桃换旧符时,引导学生换桃符就是我们现在的换春联,你帮家长换过春联吗?人们这个举动有什么含义呢?
反思:古人为什么要放爆竹?应该有学生讲出这个传说故事。换春联这个举动有什么含义?学生在这不能够很好的表达出来,在这引导的不够深入。
二、通过读理解古诗的含义
通过放爆竹、喝屠苏、迎朝阳、换桃符四个画面,边读边来体会每句古诗所表达的情景。
反思:在教学时边讲边让学生通过读来理解,但最后应让学生通过齐读、小组读、展示读等来体会整首诗所表现出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结合拓展内容进行教学
拓展时,出示王安石写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让学生理解王安石写这首诗不仅是描绘新年新气象,更是表达了他革新政治的抱负。
反思: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体会王安石这种革新政治抱负的精神,他们不能够理解,三年级对古诗的理解应不要过深的挖掘。此处可以出示几首描写欢度佳节情景的古诗,l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作为拓展的内容。
反思自己整节课的教学课堂,通过生活实际,设计几个教学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但总觉得是在牵着学生走,没能让学生更好的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因此,我觉得应该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会学生质疑问题,启发学生质疑,让学生在学习的一开始就处于主动地位。应鼓励学生敢问,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使课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0、咏柳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咏柳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优点之处:
1.抓关键字词,体会情感。在设计中我抓住诗句中的重点字词,体会作者把景写活,在体会中,我善于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想像,每一句诗即是一幅画,引导学生抓好这些关键字词,想像画面读出情感,感悟诗人的喜爱之情。
2.学习生字时,由于是二年级的学生不用像一年级那样,我适当放手让学生从己有的知识想出识记的办法,注意了低中年级的对接,而且我还运用了字理识字的方法来辅助学生识字,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识记和积累。
3.注意语文课听说读写练相结合,实现学生的双基训练。在设计中,我将这五要素融入到课堂中。古诗以诵读为主,我在指导读时,则结合自己参加语文朗读培训班时学到的古诗朗读技巧来指导,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时,注意横看三字尾,竖看起承转合,教师范读指导,激发学生读古诗的兴趣。
4.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差异,培养团结合作的能力。在课堂中,问题简单的给后进生回答,难的,同桌互助,如有自学后两句时,这方面的关注会更突出一些。
不足之处:
1.教学时间的安排不适当,出现前松后紧的情况,在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把握不是很好,这还需不断地进。
2.在引导学生理解诗句进,方法增换调补没有落实到位,出现学生在回答理解诗句时,还是停在按字解释上,只有几个尖子生可以用,这个方法有一定的难度,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多使用。
3.在指导朗读时,由于时间的分配不妥,所以在悟情环节中,没能更深入地去体会诗人的情感,所以学生在读时,诗人味没读出来。通过《古诗两首》的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改进措施:
1.上课时间时刻提醒自己注意时间,每到一个环节都有意识的去看看时间,严格按照备课教案来上课。
2.低年级重视多读,以读助讲。减少老师的废话。
21、燕子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燕子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燕子》是郑振铎的一篇散文,文章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文静优雅的休息场面,都一一跃然纸上,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和燕子的喜爱之情。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一些熟知的修辞手法,也懂得了去品读散文优美的语言,加上本篇课文插图意境优美,对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很有帮助。
基于以上,我是这样开展教学的:首先,我采取谈话的方式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看燕子的情景,说说记忆中的燕子是什么样子的,且在板书课题时相机教学燕字。第一课时便是基础的读准生字、读通句子、读懂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根据课文描写燕子的情景将其分成四个部分:外形、习性、飞行和休息。在教学第二课时时,我先将第二自然段提取出来先讲,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如微风吹拂、柔柳舒展、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等词句一一品悟,从而来感知春天的烂漫无比,而这些美丽灿烂的春景因燕子而更富有生趣。接着,顺理成章地以燕子怎样给春光增添生趣的?为中心问题,开展第一、第三和第四自然段的教学。我详细讲解了短小的第一自然段,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这就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第一自然段虽短,但其写作手法十分出色。作者采取了从整体到部分、从前部到后部的描写顺序,抓住了燕子外形最显著的特点进行描写,从而刻画出一只活泼机灵的小燕子。这些写作手法是学生学习了之后可以学以致用的,所以我在这里重点强调了。接着,燕子的飞行和休息我放手让学生去品读,感悟散文的语言美。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关注到了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几痕细线这句话为什么要用痕?对此,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小组讨论,通过积极地发言,学生们一致认为用痕会比用条、根等字来得好,有的同学点出电线杆离我们较远,电线抬头看去不甚明朗,甚至有些模糊不清,而痕字恰好写出了这种模模糊糊、朦朦胧胧的感觉,假如换成条和根就看得太清楚了。还有学生说,痕字如同山水画一般,浅描淡画间自然有其画面的美感,假如换成条便失了美感。学生的见解都很独到,我一一肯定了他们。
通过《燕子》两课时的教学,让我感悟到在教学散文时,还是要回归课本语言,让学生一遍遍地去读、去品读、从读中他们自然会有所悟。在朗读中,读出春天的美丽烂漫,读出燕子的活泼机灵。而在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的教学上,我过于放手了,假若能够第三自然段我来引导,然后让学生学习到品读的方法,从而自己去品悟第四自然段,这样子教学应该会更加流畅。至于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我觉得也是有必要的,这样可以丰富教学的形象性,避免一些枯燥乏味的分析,图文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读好课文、读懂课文、读悟课文。
22、姓氏歌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姓氏歌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姓氏歌》为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识字部分第二课内容,本课教学目标为:
1、正确朗读课文并背诵全文;
2、认识姓、氏、李、张、古、吴、赵、钱、孙、周、王、官这十二个生字,并认识弓字旁、走字旁和金字旁;
3、会写姓、什、么、双、国、王、方七个生字,知道笔画顺序、会组词。
本课以《百家姓》儿歌拉开帷幕,通过百家姓出示了一部分读音相近或者形似的姓氏,通过难区分的姓氏引出本课课题《姓氏歌》。通过学生自己读课文以及互读,整体感知课文,学生能够较通顺通读全文,部分学生可以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引领学生细致领会全文,重点讲解其中的生字,如李,引导学生认识李字的结构,并能找到其中分出的两部分木和子,通过李字,学生能自己分解张字,通过学生的反馈,引导学生认识新部首弓字旁,并通过课件展示形象的弓箭,引导学生记住弓字的形状,再通过笔顺展示,引导学生认识弓字旁的书写方法。再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认识胡、吴、徐、许几个字,引导学生自己对生僻字进行拆分,根据结构或者偏旁记忆不同的字。第二段主要是对单姓和复姓的认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诸葛、欧阳等复姓。此后,对开篇出示的难区分字加以讲解,学生通过同桌互助或者小组讲解的形式能快速认识难区分的姓氏。下一个环节为指认生字环节,老师通过课件出示认读生字,学生通过抢答、举手回答等形式认读生字,最后环节为课堂总结,并出示课下思考问题。
在本节课中,引导部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出示的音近字或者形近字过难过多,没有较好的联系课文中出示的生字,导致课堂节奏过慢,没有完成教学设计中应有的环节。在读书部分,学生能分角色进行朗读,但是读的环节安排过快,没有给学生充分认识和朗读课文的时间,应该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的展示角色朗读,在讲解张字时,出示的弓箭和弓字旁的引导能正确指引学生认识并书写,但出示的词语过难,学生认起来存在问题,特别是张牙舞爪这个词语,没有在课堂上更正学生出现的问题。在提示学生圈字时,没有做出区分,导致认读和书写的生字没有加以区分,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整堂课中,我用了较多的时间和语言组织课堂纪律,如果以表扬为主,会加快我课堂的步伐,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23、乡下人家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乡下人家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乡下人家》是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组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专题中的第二篇精读课文。作者陈醉云先生用细腻、优美的笔触向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充满温馨的田园风光画卷。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赞扬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品质。
我执教的学校地处农村,同学们对文中描写的很多场景比较熟悉,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一些情景学生又相对陌生,如:屋前搭瓜架、院中吃晚饭等。教学中我充分考虑到了这些因素,做好了相应的准备。教学完毕,反思如下:
1. 抓住主线,层层深入。这篇课文结构清晰,语言朴实自然,教学中我围绕最后一段: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来进行教学。引导同学们找出每幅图中能体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之处的句子,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头脑中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然后交流品味。
2. 抓取重点,扶放结合。这篇课文描写了六幅不同的乡村生活画面:瓜藤攀檐图、鲜花绽放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秋夜虫鸣图。因为每一幅图画都很美,但是教学中不可能平均用力,这就要老师有选择地进行教学。因此,我主要引导学生学习了瓜藤攀檐图和雨后春笋图,让学生在石狮子和瓜藤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对比中,感受到别有风趣一词的含义。雨后春笋一段抓住一个探字,通过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如果你是小笋芽,从土里探出头来,可能看见什么?会说些什么?让学生体会到拟人化手法运用的巧妙。学完后及时总结学法,然后让同学们用学到的方法自主学习自己喜欢的画面,在学生交流时及时点拨引导,做到了扶放结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 多形式朗读,加深理解。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感受到乡村生活的诗情画意,我安排了不同形式的朗读。课伊始,我安排学生自由读,边读边画写体会,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品读感悟环节通过指名读、评读、男女生赛读、抓住重点词感悟读、师生合作读等方式交错使用,最后的欣赏读、配乐读,把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这样不同形式、多层次地读,加深了学生对自然和谐的乡村生活的理解,让学生与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4. 自主作业,注重延伸。课文教学完后,我布置了一些作业供同学们选择: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画画自己喜欢的乡下人家画面;喜欢摄影的同学可以走到房前屋后或是田间地头,拍一拍乡下人家的独特美;喜欢诗歌的同学找一张古诗中描写乡下人家生活的古诗,读一读,抄一抄或者唱一唱;喜欢写作的同学写一写我们身边的乡下人家风景或者是你喜欢的一处景物,用上我们今天学到的一些写法,比如: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对比的方法,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等。这样,让每个同学都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走进乡下人家。
当然,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虽然这节课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同学们一直以来的朗读指导缺乏,只有少数同学敢读,能读出画面感。虽然这节课我运用了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但还是有一些学生不敢朗读,即使鼓起勇气读也缺乏情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一直注重引导学生朗读感悟的。
24、乌鸦喝水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充分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通过听故事,讨论,悟出其中的道理,使幼儿明白,遇到任何事情要学会冷静,开动脑筋想办法,才能解决问题。活动通过添画的方式,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并进行动手操作,孩子们的兴趣非常浓!只是孩子们在添画时存在一定的难度,今后将加强引导幼儿的画画水平,期待有更高的提升!
小结及反思
《乌鸦喝水》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刚看到这个故事时,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太熟悉了,而就是因为太熟悉,又让我感到了把握这次活动的难度。作为传统的语言活动,要给予幼儿的可能更多的是理解故事,懂得其中的道理。按照原先的预设思路,我是准备先欣赏故事,再做小实验。但这样的想法很快就被自己推翻,这样做很有可能会得到一致的实验答案:扔石头,那么实验也就失去了意义。如果将这两个环节互换一下位置,或许故事的内容能在实验的过程中被理解,被再现。调整后的预设环节果然效果颇佳,幼儿不仅对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初次尝试和体验到了小组实验的成功,而且创编故事时能根据实验结果创出不一样的故事情节,效果很好!
25、司马光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司马光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当我得知授课内容为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课文《司马光》时,我一头雾水。因为,《司马光》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文章篇幅短小,但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有难度,因为这是他们与文言文的正式相遇。对于我而言,也是第一次讲述文言文课文,并且要体现随文练笔,更是难上加难。用近一个月的时间解读《语文课程标准》,查阅教师教师用书,研读课文,挖掘文中随文练笔训练点,精心准备备课。12月21日实战课堂授课结束后,根据课堂效果,我反思本节课有闪光点,但是主要以存在的问题:华而不实、全而不精、高而无效三个方面进行剖析。
一、华而不实
在信息化泛滥的时代,我作为现当代人民教师行列中的一员,也难逃电子化办公、信息化教学的浪潮。
确定授课内容为《司马光》这一课文的时候,第一时间我上网查阅相关的资料:文言文、详细的司马光故事、《语文新课标》、随文练笔。现在反思备课,我的第一步就没有了解学生的学情,没有研读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是盲目的借助信息技术,眉毛胡子一把抓,直接导致备课内容过于华丽而没有做到务实,脱离了学生这一主体而演独角戏。
华而不实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这节课给人的感觉有点海棠无香。纪伯伦关于习作曾说过:一些作者用字典的补丁,来遮住他褴褛的思想,同样我在想,我的这节课在某种程度上是否是在用形式多样化的PPT补丁来填补本节课文言文教学的困难,当然这是不可取的。
改进一 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学生,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做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改进二 研读教学目标
备课是一节课的开始,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优质的备课,可以为一节优质课锦上添花。备课要备课标、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而备课标是备教材、备教法的前提。
改进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每上一次公开课,我会有这样的困惑:假使这次公开课没有形式多样的PPT课件,没有网络查阅资料借鉴他人的思想,我的课堂效果会如何?同样的一节课,我将传授给孩子们哪些知识,哪些信息呢?《司马光》这节课,学生第一次和文言文遇面,我也是第一次上文言文的课,难免会借鉴他人的思想,但是如何能做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人之事,我事之师呢?这是值得我思考的问题。科学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就不会被天花乱坠的信息迷惑,而影响你自己对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二、全而不精
从教一年来,我不论是作为一名实战的语文老师,还是作为一名听、评其他语文课的老师,发现小学阶段语文课堂的一些共性:语文课堂的立足点都是围绕字、词、句、段、篇、情、写。《司马光》这节课,我从字词拼音、字词释意、句子翻译、写作指导、故事寓意等多方面授课,导致这节仅40分钟的课是面面俱到,这样的结果就是填鸭式的课堂和老师的喋喋不休,未做到新课改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
改进一聚焦学情
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知识储备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改进二聚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总的将语文课程目标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板块: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备课时,老师就应该研读教学目标,确定这节课你最想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方法和思想,确定一节课的目标,不提倡多多益善,贵在启发性。
改进三聚焦内容
确定目标,以目标为导向,有舍有得,突出重点,做到一课一得。我上《司马光》这节课时,应课题组需求,课堂要体现随文练笔,所以我的这节课应该依据课文文本,挖掘训练点,聚焦随文练笔这一教学内容,其他内容可以适当删减。
三、高而无效
《司马光》这节课,我的侧重点是随文练笔,所以就尽可能挖掘文中可以体现随文练笔的训练点。这节课我设计了三个训练点:
1、我会夸夸人
司马光的故事得到世人传颂,我们也要夸夸司马光以这个主题展开习作练习,让学生们夸夸身边的人,但是由于没有让学生动嘴说就直接动手写,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要求过高,而导致效果不佳。
改进先说后写
大人们夸司马光,你真是个__________的孩子。
老师夸司马光,同学们应该______________。
伙伴们夸司马光,我真________________你。
同学们,从这个小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生:(乐于助人,勇敢,沉着冷静)
2、巧用动词
这篇简短的30字文言文,有戏、登、跌、没(m)、弃、持、
击、迸8个动词,并且这几个动词生动形象的体现了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和遇事沉着冷静。我的课堂设计是让学生看图填动词:
他双手( )着球,深( )一口气,然后( )起脚尖,原地( )了三四下,接着,他突然如离弦的箭一般朝着篮下( )去。离篮架足有四五米远,他把球( )到右手中向篮板( )去,球碰的一声反弹下来。说时迟,那时快,他三步就( )到篮下,蹭地( )起来,双手( )飞来的球,( )到头顶,腰一( ),然后嘿地( )了一声,把球( )进了篮筐......
看图填动词是本节课最大的败笔,基础好的学生只会填写几个动词,大部分学生不会填写。原因主要有:一是所选图片不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二是动词设计过于难。
改进开源导流,返璞归真
捷普洛夫说过:一个空洞的头脑是不能进行思维的。这就要求老师在设计随文练笔教学的时候要立足于课文,选材要贴近学生生活,这才是学生思维开始的源泉,然后在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练笔。
3、巧用对比
众皆弃去和光持石击瓮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司马光的人物品质。
出示范文欣赏:海鸥在大海上飞窜,轰隆隆的雷声把海鸭吓坏了,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躯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没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海燕》高尔基
(海鸥、海鸭、企鹅的惊慌衬托出海燕的勇敢,突出重点)
由于时间原因,只是欣赏了对比的写法,但未设计写和说。改进句子练写
随文练笔不是大篇幅的习作课,可以练写简单的句子。给学生不同的动物、人物和景物的图片,指导学生写对比句。
四、总结
古人告诫我们: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正是对于这节课的不断反思,我才有了对于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的初步思考。课堂设计聚焦化是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突破口,这样可以让文言文教学不再成为小学语文老师的心头病,让学生不再成为文言文学习的学困生。
26、少年闰土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少年闰土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今天的《少年闰土》,自我感觉上得还可以,比原来随意发挥的课堂强很多,全面完成了教学内容,重难点也有所突破。
1.《小小少年》的歌曲引入,介绍一位更厉害的少年闰土。这是教案上面的导入,其实直接从介绍作者导入,效果更好。
2.很久没有在课堂讲字词,5年级开始训练学生自学字词,但是有部分学力不足的同学,可能根本没有自学。其实6年级的学生自学字词,基础没有问题,但是梳理一下,效果显然更好。特别是一些难字,那些学生就是不认识,有些会写错,这部分工作主要就是为那些学力不足的学生做的。当然做了,效果确实好很多。
3.初读课文,弄清楚课文里面的主角闰土有什么特点?(机智能干,见多识广,活泼可爱)
4.再读课文,那么课文怎么写出他的这些特点的呢?(具体事例)
找事例,读事例,分析事例。
重点:4个不知道;四角天空。
5.落实较好的点一:印象中的闰土第一自然段,读,讲景美,人美,从美学角度分析构图之美,颜色之美,词语修饰之美。
6.落实较好的点二:扩展《故乡》,讲了二点,一是成年闰土的样子和少年的时候对比,问:为什么?二是闰土对作者的称呼老爷的分析。
总的说来,作为日常课堂,本课还是完成较为成功的,从后面的《导学案》作业情况也可以看出来,当然也许是凑巧,讲的几个拓展内容,正好里面都有,毕竟备课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导学案》作业。
一天一反思,成长不停步!
27、青山不老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青山不老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基础教育界享有声誉的叶澜教授曾提出这样的观点:一个教师写30年教案不一定有效果,但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一定能成为优秀教师。同时新教育实验的领军人物朱永新教授也开办了教育保险公司,公开承诺,一个教师坚持写十年教学反思,如果不能成为一位名师的话,教师可以向他索赔巨额保金。虽然有些老师对这些观点颇有异议,但是不懂不承认一个事实反思是一个老师教学进步的重要渠道。
回顾今天的课堂有喜、有忧、有笑、有累,亦有花、有果,还有一笔难得的经历财富。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放在本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的位置,编者意在通过这一片课文来检查本单元的学习效果,提升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在授课之前,我根据文章特点,尽可能把学习的时间、思考的主动权交回给学生。
一、从连接语入手,带着问题自习
编者设计略读课文的连接语是有目的的,意在引导学生能自行地抓住连接语,自主学习。在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在连接语中找到问题,带着问题阅读文章,画出相关句子,写批准。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反复阅读,读懂了文本。以后遇到略读课文时,学生也可以沿用这种方法自学。
二、抓住重点句子,次次研读,层层挖进
高年级文章篇幅长,如何做到长文短教,找准重点句,引导学生品读是一种常见教法。如何避免学生在阅读重点句子时流于表面,避免学生眼中只有一棵树而忽略整片森林呢?在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时,引导学生一次次研读,一层层地推进,也是一种常见策略。这样的策略能让文章形成一个整体,让一个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
例如: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学生的回答是: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难道不是了不起的奇迹吗!学生说出了他的理解:作者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了老人创造出了奇迹。可是,我没有就此罢休,还继续穷追猛打,问:创造奇迹的是些什么人?那里的环境是怎样的?学生通过联系上文,结合生活实际,展开联想等方式,读懂了八名年过古稀之年的老人,在如此恶劣的晋西北地区,植树造林的不容易。在反复的朗读中,学生对于奇迹的理解就更加丰满了。它不再只是数字说明的问题,环境恶劣、参与绿化人员的势单力薄的反衬,更能让人体会到老人的了不起。
从这个教学处理策略,让我明白:文段之间他们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引导学生能通过使用有效的学习方法,便能把有效信息整合,在沙子中间掏出我们需要的金子,优化教学。
三、尊重个体差异,课堂上多一分钟等待。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表现为不同的方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才能,在语文学习中也表现为不同的潜能。我们必须承认,学生学习存在着个体差异。意识到这些差异,尊重这些差异,把更多关注的目光放在语文学习较弱的学生身上。课堂需要我们多一分钟的等待,这也是对学生一种尊重,是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的表现。
因此,课堂上,我们要耐性地多一分钟等待,等待他们的思考,不要把课堂全力集中在成绩好的那一部分学生身上;多一分钟的等待,给他们不完善的回答以启发、指导,让他们能求得更好;多一分钟的等待,给所有的同学都有机会发言,做课堂真正的参与者。
学生自学部分,我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讨论,学生只有在文本中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才能真正融入课堂中,不做听众,做积极的参与者。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经历由少知到多知真学的过程,。
四、阅读指导贯穿全课,方法总结让学生更上一层楼
课文只是个例子,通过例子提高学生的阅读、作文能力,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把阅读指导贯穿全文,在学生阅读开始前指导他们回顾已学过的阅读方法,尝试用上方法阅读文章。阅读过程中,点拨他们认识新的阅读方法,即将下课时,引导他们对小结新的阅读方法。在这堂课上,李俊龙总结出了:可以结合文章的说明方法理解文意;刘焌林提到了:独立思考讨论汇报的学习方法。这些方法将为学生将来的阅读指明了方向。
五、重视课堂生成资源
上课前我们可以有千万个预设,让教案熟悉于胸,但是真正开始上课时,我们就不能全盘按照剧本走,必须根据学情,根据课堂生成资源做到顺学而导,以学定教。在这堂课中,钟梓元回答提到了我们要秉承老人的精神,于是我抓住这一契机,提问:我们要秉承老人什么精神?老人还有什么愿望呢?接下来理解文章的难点青山不老就如破竹,一顺到底。
课堂的生成资源是课堂中稍纵即逝的火花,是课堂的智慧,如果老师能抓住它,我们就能点燃学生学习的兴趣,燃起课堂的高潮。
六、示弱也是一种智慧
示弱有时也是一种智慧,教师示弱能成就学生。今天上课伊始,我实话实说:昨晚帮年轻老师改演讲稿,凌晨两点才睡觉。没有好好备好课,请同学们多多支持、帮助我。这时不少同学使出了浑身解数,要帮我度过难关,这一举措已经调到了学生的积极性。
这是本人教《青山不老》一课的反思,坚持反思,在反思中进步。
28、梅花魂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梅花魂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寓意非常深刻的文章,课文记叙了身在异国的老华侨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深深的热爱,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文章的篇幅比较长,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从课题《梅花魂》入手,先质问学生课题《梅花魂》从字面上理解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是梅花的精神。这时我在课题魂字的底下批注精神二字,我紧接着问:课文哪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梅花的精神 学生很快的找到了是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我让学生品读思考:从第十三自然段中,你知道了梅花的精神是什么 你是从哪体会到的。通过思考,学生体会到了梅花是不畏严寒,寒冷对其他的花意味着死亡,而对梅花则意味着生存。面对严寒傲然屹立,不屈服。而且体会到梅花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
不仅如此学生还体会到了,这不仅仅是梅花的精神,而且也是中华儿女,无数中国人的精神他们顶天立地,从不肯低头折节,构筑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魂。于是我问:中华儿女千千万,具有梅花精神的人数不胜数,你都知道哪些人物 学生纷纷发言,列举出了许多的古今我国具有梅花精神的英雄人物。我让他们怀着对英雄的崇敬之情来有语气的朗读第十三自然段的时候。令我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个同学在读到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这句话的时候,突然举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觉得这句话中的她字用错了,应该用这个它。从思维的碰撞,情感的升华,体会深深的思乡情。
29、腊八粥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腊八粥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鉴于昨天对《北京的春节》一课的教学反思,今天在《腊八粥》一课的备课与执教过程中,我对先学后教进行了再次尝试,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并有了一些收获:
1.注重预学和预学检测
昨天,《北京的春节》一课,对于学生的预学检测还是依照以往的形式:自由读课文、生字检测、生字指导这对于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只有一个笼统的感知。而且在进行检测的时候,课件出示的是一篇课文中所有的生字,这样就导致教师对学生在先学中已经掌握的知识,再次进行了重复教学,这先学后教是相违背的。鉴于此,课堂一开始,我就对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进行了检测词语听写!听写的时候,我挑挑选的了班里处于不同水平的三位孩子,到黑板上书写,其他同学在两人小组内交换批改。我在巡视的过程中,一下子就发现了大家哪些词语错的多,接下来重点指导错的多的生字,这样就做到了学生会的不再教,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也使得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
2.借助思维导图,搭建自学支架。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时候,我借鉴了同步课堂中的思维导图,给学生搭建支架,降低了理解课文内容的难度,也为学生给每部分内容起一个小标题做出了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再去读课文,很快就梳理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但下课后我突然意识到,这个思维导图线条过于繁多,影响了思维的清晰度,如果稍作更改,会更好一些。这启发我不要过分相信权威,要在前人的基础上,依据自己的理解去做出改变,这样才能做到教学设计真正地符合自己的学生。
3.今日课堂之小惊喜与大鼓励。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备课的过程中专门搜集了关于腊八由来的视频,但是在课堂上,学生进行交流的时候,发现班里有一位女生搜集了和我一样的视频,她的积极与主动给我今天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惊喜,让我坚定了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多事情,要试着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同时更让我明确,今后布置预习任务时,要做到任务明确、有针对性!课堂上我就此为例,对王旭同学进行了积极的鼓励不只是善于在预习中收集资料,而是在预习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尝试自己去解决!
鉴于此,我将明天《古诗三首》的导入和学生分享带有节日习俗的诗句,变成了一项预习任务自主搜集带有节日习俗的诗句。
PS:今日之反思,关注点非常小,小到自己都感觉有些微不足道,对于自己之前教学设计中的漏洞进行的一些总结,随手记录下来,勉励自己以往的停滞不前,也希望可以为自己今后的教学带来一丝帮助
30、绝句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绝句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绝句》是杜甫在四川成都的杜甫草堂所作,描绘了浣花溪旁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舒畅愉悦的心情也蕴含于景中。整首诗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远近交错,动静结合,有声有色,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清新开阔的画卷。
本诗是统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二首》中的第二首古诗。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是联系生活经验,了解课文。结合课后习题,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在:品读诗句,想象画面。旨在让学生通过欣赏画面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围绕这一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这样做的:
一、游戏导入,诗画关联
课堂伊始,以看图画猜故事的游戏导入。运用课件出示几幅图画,让孩子们看图画猜古诗。老师相机引导:一幅图画能让我们想到许多美妙的诗句。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
这样的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把诗和画联系起来,为后面理解诗中美景打下基础。
二、抓住景物,想象画面
在初读古诗后,要求学生能够在划出停顿的基础上再读古诗,边读边圈画出诗中的景物,进行整体感知。
教学片断:
师:这首诗就像一幅画,请同学们再读读古诗,看看画面中有哪些景物,边读边把它们圈出来。(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千秋雪、万里船)
师:杜甫将窗外的美景写成了一首诗。我们读了这首诗,仿佛看到了草堂周围那迷人的景色。这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呀!其实,这首诗的每一句也是一幅画。不信,我们就来读读看。
品读第一、二句时,抓住关键词鸣和上。展开想象,理解鸣,说一说歌声动听的黄鹂在唱什么,体会黄鹂的欢快,把对春光的赞美融入到婉转的鸟鸣声中,指导朗读。理解上,说一说白鹭飞上了什么样的天空,小白鹭们边飞边看,看到了什么,感受飞得高远、自由飞翔的白鹭心情怎样,并读出黄鹂和白鹭的喜悦。结合课本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品读第三、四句时,借助插图,突破难点。理解窗含,图文结合,诗人在什么地方看美景?他看到了什么?西岭雪山被包含在窗框之中,像画框中镶嵌着一幅壮美的雪山图。理解千秋雪万里船,感受诗人用夸张的写法写时间久远、路途遥远。相机利用学生比较熟悉的地点进行对比,帮助理解东吴离成都很远。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船只一路畅行无阻的情景只有在和平环境里才会出现,引导学生说一说诗人看到这种情景,心情怎样。
三、走进画面,感受美好。
在学生根据诗句想象画面之后,引导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如:这天清晨,天气晴好,微风徐徐。我们正在窗前研读诗文,忽然听见窗外鸟叫的声音,现在,我们往窗外看一下,看见了什么?正当我们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弧线,这白色的弧线是什么?
这样的设计,学生自然而然置身于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他们的眼睛始终跟随着诗人杜甫的眼睛在观察。之前静止的画面,在学生的眼前丰满起来,灵动起来。
例如,学生感受 色彩美的教学片段:
师:你能根据诗人的描写判断出当时是什么季节吗?
生:春天。
师:他笔下的春天是什么颜色的?你能把藏在诗句中的颜色找出来吗?
生:黄、翠、白、青
师;这么多的色彩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生1:春天生机勃勃。
生2:春天非常美丽,绚丽多彩。
师:黄鹂与翠柳,黄绿相间;白鹭与青天,白青互衬,真是色彩艳丽,有声有色。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赞美这生机勃勃的春天吧!
《绝句》短短的四句诗,仅仅28个字。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带领学生借助想象,欣赏了一幅美妙的春景图。此外,我还注重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古诗,从自由朗读到品析美读再到深情诵读,把古诗所展示的形象与诗的韵律、节奏和激荡的情感相结合,孩子们在读中受到了美的熏陶。
本课的不足之处,教学目标定位有点高。我总担心学生领略不到诗歌的画面美及用字的绝妙,所以分析得有点多。
今后的古诗教学,我一定要依据目标和学情合理预设,课堂上多多放手,让学生去感悟、去体会、去品味,去学习,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实现恰到好处的引领。
31、江南春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江南春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教后反思:
诗歌的声律美学生非常感兴趣,读得陶醉在其中,对诗歌的意境美学生理解得也很到位,并且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美景,时间、地点、景物表现全面。由于学生历史知识有限对诗歌中蕴含的感情理解有一定的难度,需老师引领理解。对杜牧的诗、描写春天的诗学生拓展得很好,小组比赛热情高涨。
教学反思
《古诗三首》选编了《浪淘沙》《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三首诗歌。从内容上看,都是描写自然景色的;从形式上看,都是七言绝句。
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的,第一节课教学刘禹锡的《浪淘沙》,基本教学步骤是导入后,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释题、了解作者,熟读古诗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重点词语,说说诗句的大意。接下来,学生合作学习,按照提示逐步完成练习,教师检查指导。最后的环节是质疑探究,抓住重点句子,深入理解,从中读懂诗句蕴含的感情,进而深刻理解全诗。
第二课时,按照同样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第二首和第三首诗。学生在掌握了学习方法后再来学习新课,没遇到什么障碍,可谓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我认为这一课的教学还有很多的不足,首先是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在个别问题提出后,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这也是造成学生思维阻碍的一个原因。第二是对教材的解读能力不够。 在第一句中的绿映红中的映字,学生体会得很好,学习完第二句后,我想让学生通过对比体会前两行的江南的明朗绚丽之美,但在这一环节中,我的引导还不够巧妙,让学生体会得不够细,其实这两种美也是相互映衬的,可惜我没有点到。
认真备好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只要多学习、多钻研,我想我们会上出更多高效的课。总而言之,一节有效、精彩纷呈的课,离不开教师精心的预设,也不能没有学生精彩的生成。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处处闪现的生成点,学习处理好生成点中的智慧火花。
32、灰雀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灰雀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灰雀教学反思(一)
新《课标》对此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一般仍表现为一种外在的接触语言的心理,还不能真正地向演播艺术家那样,感受语言文字,并力求来表现它。所以,促使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必须让学生先转变读的角色,来真切地感受语言。在训练朗读的过程中,如果有合适的情境,学生会自觉地转变这种心理。
《灰雀》一课中,学生对这几句话,不容易读出味来: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一定会飞回来!于是我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请同学们来对着我读 我现在是列宁,学生读着。一定会飞回来!我摇头,还说真的会飞回来?学生马上又着急地再读,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这么一争辩,读出味来了。
朗读训练艺术化,是引导学生反复读,多读,读出情味来的重要手段,说到底,让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肯读书才是根本。指导学生朗读,忌形式化,忌为指导而巧设各种环节;同时,还要注意,让学生读熟,培养在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大声读的习惯,把课文耐心地读完的习惯等,于永正老师提出的五重教学法,其中一个就是重习惯。
训练学生读书,老师在课堂中要帮助读书有困难的学生,从习惯到方法,从字词到句子到一篇文章个班出现几个读书出色的学生不难,难的是让全班同学能够有滋有味地读书,爱读书,这就不容易了只要做有心人,多从名家学起,掌握朗读训练的方法与技巧,学生就会学会朗读,就会爱读书,爱语文。
33、琥珀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琥珀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琥珀》是四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是德国作家柏吉尔写的一篇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作者用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发挥充分合理的想象,介绍了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假想了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从而判断了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在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了琥珀的图片,让学生对琥珀的形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接着我设置了一系列的问题引入课文:琥珀是怎样形成的?琥珀形成需要什么条件?由此引出课文内容。学生自主地探索课文内容。课文既有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记叙,又有科学的说明,因此是一篇富有情趣、引人遐想的课文。因此,在讲解这篇课文时,我充分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琥珀的形成过程。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从而提炼出关键词句,总结出琥珀的形成过程。在小组内继续讨论第二个问题琥珀形成过程中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学生由第一个问题延伸到第二个问题,学生在小组内一起探讨一起学习,想出办法解决问题,这个方式很好地解决了老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的弊端,让学生在探索中想象,在想象中学习到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推测一词的教学,先是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地深刻理解推测的词义。然后以琥珀的特点为根据,紧紧抓根据推想的练习,引导学生深入地感受琥珀形成的环境,使学生了解琥珀的科学价值,进一步理解推测一词在句中的意思,学习由已知推想未知的思维方法,有层次地展开琥珀的特点、形成、发现的教学过程。我们在教学中就要针对重点难点的词句展开重点教学,而不能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我们不应该面面俱到,而是有所侧重,课堂内容的安排有详有略。可能我讲得不全面,但是我们应该力求把每个探究的问题研究透。并非老师自己,而是在课堂上多点拨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在质疑和释疑的过程中,逐渐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
不足之处,本节课中学生的朗读训练不够,针对学生朗读的情况,没有做过多的指导,也没有展开范读、引读、分角色读、分小组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一些重要的段落和句子,更不应一带而过,应当在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读出情感,读出滋味。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引导孩子们多朗读,进行多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后朗读,老师和朗读水平高的学生可以多进行范读,以点带面,活跃全班学生朗读的氛围。
34、寒食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寒食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是古代重要的民俗节日之一。相传晋国国君重耳为了纪念介子推,而下令清明节前一两天不准生火煮饭。而本文的后两句诗诗人写的则是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跟寒食节的传统明显不符。诗人借用古诗委婉的表达了对权贵们这种做法的不满,运用了借古讽今的写法。
在教学这首诗时,我继续用第2课摸索出来的故事讲述法介绍作者韩翃。我抛出的问题是同学们,诗人韩翃出名原因有二,有谁知道吗?因为对诗人不是太了解,所以孩子们纷纷摇头表示不知道。接着我便开始了我的故事讲述法。韩翃出名首先是因为他写了《寒食》这首诗,这首诗里面的这句诗春城无处不飞花更是脍炙人口。但是,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知道吗?同学们继续摇头。想知道吗?我卖着关子问到。同学们纷纷点头。同学们,学习古诗一定要充分预习,广泛查阅资料,才能更好的帮助我们理解诗歌。我继续唠叨着学习古诗的方法。郭老师接着跟大家分享的故事也是我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的。这第二个出名的原因是:韩翃是唐朝唯一个皇帝降旨从武官手里夺回妻子的人。相传韩翃和妻子柳氏非常恩爱,
可是由于战争,长安城失守以后,诗人在这场战乱中与自己的爱妾柳氏分离,他在战乱中流于都下,直到永泰元年,他才随淄青节度侯希逸使返回京城。回到京城的家中,柳氏早已不见踪影,他四处寻访才知,原来当年叛军攻入京城,皇帝借助外祖军队的帮忙才平定了叛乱,被留在长安城中的柳氏,被一个名叫沙吒利的外族将领霸占。
得知此事以后,韩翃知道对外族将领由于屡立功绩,在京城的权力颇大。可是韩翃并没有放下柳氏,他与和朋友喝酒的时候都怅然若失,这样身边的人都感到奇怪,平日里总是谈笑风生的韩先生,为何如今却神色惨然。无奈之下,韩翃只能对友人讲述了实情。他身边的一名小将,被韩翃打抱不平,便趁着沙吒利出门之时去他的家中替韩翃将柳氏抢了回来。
韩翃自知友人闯下大祸,并将此事告知了侯希逸。他去皇上面前求情,最后皇上下旨,柳氏仍然归韩翃所有,赏赐给了沙吒利两千匹丝绢,此事才得以平息,韩翃也终于和爱妾得以团圆。韩翃与柳氏团圆以后,写下了《章台柳》这首诗,来纪念这段经历了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讲到这里,我便顺便拓展古诗《章台柳》的朗读。听了故事后的学生,再读古诗时这种对情感的怀念和珍惜之情自发就出来了。
章台柳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35、古人谈读书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古人谈读书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由三则文言文组成,记录了古人有关读书学习的言论。
教学这篇课文,我主要采取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汇报,再根据交流情况,有重点地对难读、难懂的词语或句子进行指导,从而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一、取得效果
1、指导读好长句子
本课中的长句子比较多,学生读起来有些困难。于是,我让学生先借助注释猜一猜句子的意思,再读文言文,注意断句。遇到难读的,适时范读,再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这样断句的理由,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读好了长句子。
2、以读促悟,熟读成诵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大意时,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出每句话的大意,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鼓励学生结合注释或者上下文先猜一猜,再和同学、老师交流,理解意思的时候,结合整句话来理解。然后我来说大意,学生读背对应的文言文,这样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加强记忆,达到熟读成诵。
3、分享交流,习得方法。
教学完三则文言文后,我结合课后第三题让学生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谈一谈学习本课的收获和启发,引导学生梳理总结这篇文言文所提到的读书方法和读书态度。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思考古人的读书态度和方法对自己的启发,谈一谈自己平时有没有做到这三点。这个环节我只是作为一个学习的伙伴参与其中,引导学生积极分享读书经验。
二、存在不足
1、课前预习任务不够明确。对于这样的课文,其实课前的预习指导很有必要,应引导学生先熟悉课文,去搜集相关资料;
2、可以让学生准备必要的工具书,如《古汉语常用词典》,对于有些字词,可以让学生查一查和现代汉语的常用意思有什么不一样,这样让学生在比较、发现、交流的过程中正确理解词义,效果可能会更好。
36、村居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村居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村居》一诗时,我采用了以读代讲,以疑促思的教学思路。先让学生谈谈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一句,并说说为什么?有的学生说喜欢忙趁东风放纸鸢一句,这是意料之中的,孩子们爱放风筝嘛。也有学生说喜欢草长莺飞二月天一句,也不足为怪,草啊,莺啊,都是春天里美丽的景物。突然,一个学生说喜欢拂堤杨柳醉春烟一句,问他为什么,他却答不上来。于是,我引导他联系旧知,问:这句诗和学过的哪首诗描写的同是春天的景物?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咏柳》。我不失时机地说:《咏柳》写出了柳树之绿,这句诗写出了柳树的什么?柳树醉了。柳树为什么会醉呢?因为它陶醉在春天的美景里了。你能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一下春天的美景吗?顿时,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起来,学生的潜能被激发了,学生对春天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可见,教师在课堂上若抓住一些片言只语,抓住一些稍纵即逝的感受,及时诱导学生放飞思维的空间,将会使课堂充满活力。
37、从军行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从军行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
1.了解边塞诗歌的特点 。
2.品味诗人笔下的思乡之情与誓死杀敌的精神
3、.鉴赏同类诗歌,进一步了解诗人边塞诗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的艺术技巧。
2.品味诗人笔下的思乡之情与誓死杀敌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解题
《从军行》是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内容叙述军旅战争之事。本诗体现了出征将士报国御敌,以身许国的壮志。
二、总体感知边塞诗歌的代表人物和风格
盛极一时的边塞诗是构成盛唐之音的一个基本内容,它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是前无古人的。在盛唐边塞诗人中,高适、岑参向来并称齐名。
三,王昌龄背景介绍 。
详见《学海导航》
王昌龄边塞诗的代表作是《出塞》和《从军行》。《出塞》共有两首(均从《全唐诗》)。其一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四、词语点拨:
1.青海:指青海湖。今青海省西宁市西。古名鲜水或仙海,北魏时始名青海。唐朝和吐蕃经常在这一带发生战争。暗雪山:使雪山晦暗无光。雪山:指河西走廊南面的祁连山。
2.玉门关:今甘肃省敦煌县西。汉时是边境的一个重要关隘。唐时是通往西域的要道,是突厥的势力范围。
3.楼兰:汉西域国名(今x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汉武帝时,遣使通大宛,楼兰阻挡道路,攻击汉使。昭帝元凤四年(前七七),大将军霍光派平乐监傅介子前往楼兰,用计斩其王。唐时已无楼兰之称。这里借用此典,意指消灭侵扰唐朝边境的外敌。还:归,回家。
五、总体感知
诗开始两句,次第展现出广阔地域的画面:青海湖的上空,长云弥漫;浓厚的云层,使湖北面绵延千里的祁连雪山也显得隐隐约约;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塞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着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短短七个字,我们可以看出环境的险恶,战争的频繁,以及将士们不畏艰险、英勇战斗的英雄形象。百战极言战事之多;黄沙二字,极力突出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的艰苦激烈和将士们所做出的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们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消磨,而是在连年战争和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这些将士们豪壮的誓言。
这首诗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两句转折有致,对照鲜明,抒写出了戍边将士的豪情斗志。整首诗的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体现出王昌龄绝句的突出优点,也是盛唐边塞诗中的优秀篇章。
全诗前两句是铺垫,是烘托,是渲染;后两句是抒情,是显志,是歌赞。景中寄情,以实代虚;情中有物,以实化虚。整首诗不仅格调高昂豪迈,蕴含深邃,而且用语也十分洗炼、精道。
六、重难点分析 :
1.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作具体分析。
答:黄沙形象点出边塞战场的特征,百战极言战事之频繁,穿金甲是说金甲都磨穿了,形容时间之长,战斗之艰苦。短短七个字,高度概括了边地之荒凉、条件之恶劣、时间之漫长、战争之频繁艰难。
2.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有什么作用?
答:通过境界壮阔、环境恶劣的景物描写,衬托戍边将士不畏艰难,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
七、比较鉴赏:
比较分析本诗与《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在抒情上各有有什么特色?在环境与心理描写上又有什么不同?
提示:抒情(其一曲笔抒情,虚写征人家乡的妻子的无奈而痛苦的思念之情;其四是直接抒情,抒发戍边将士为国杀敌、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
环境与心理描写(其一侧重环境的凄凉孤独,通过写羌笛的声音,从听觉上抒写思乡之情,心理描写采用虚写方式,以想象写情;其四侧重写边塞环境条件的艰苦,心理描写上采用实写方式,直接写戍边将士为国尽忠,慷慨豪情的激情)
八、课堂小结
九、布置作业:背诵全诗
38、出塞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出塞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教学反思
《出塞》是四年级上册第一节阅读课,这个的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所以,导入选用这个单元导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话题,和《出塞》这首诗歌保家卫国的情怀相契合。
古诗重在朗读,在读中悟情。所以在这一课中,利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读诗,让学生把诗读熟并完成背诵。《出塞》虽然仅仅四句话,27字,但营造的意境却非常的宏大。尤其是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文字意象简单,但时空的跨度极其大,四年级的学生难以理解。所以我以明月、边关两个意象,来营造意境。诗解一二句,先是让学生回想或引入有关明月的诗句,引出征人在外思乡之情,征人和亲人的彼此牵挂与思念。其次引入描写边关的悲惨景象的诗句,引发学生对征人命运的同情。从而引导学生对这种人间悲剧在历史长河里,亘古不变的理解,进而引出造成这种悲惨命运的思考。征人都憎恨战争但却没有退却,戍守边关、亲人分离的悲惨,引出结束战争的呼喊,引发学生想象作者和征人、亲人们发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呼喊,在读中悟情。并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体会诗人借对前朝名将的怀念,表达了希望边关能够巩固、国家安全与统一能够实现,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壮志情怀。
这节课上,我的课堂评价形式过于单一,也不够简洁。在迁移学法,拓展学习其他边塞诗时,由于紧张而忘记总结学法,贸然就拓展,课堂衔接不够自然,需要我耐心磨练。
本课教学我注重了课堂预设,忽略了课堂生成。而课堂生成才是一堂课中最闪亮之处。课堂上,预设虽然重要,但是生成更不可缺少,只是我经验不足,在课堂上担心学生偏离,不敢去抓住生成的东西,也没有能力去抓。
《出塞》这堂课,让我深刻地体会到,提高自我文学修养和课堂的驾驭能力的重要性,这也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
39、扁鹊治病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扁鹊治病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教学目标:
1. 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理睬、肠胃、汤药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的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
3. 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读好人物的对话,揣摩人物的想法,理解寓言的寓意,明白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4.简要复述扁鹊治病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难点:
根据病历表抓关键词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讲述故事《银针救太子》
师:战国时期,有个医术高超的医生,叫扁鹊。有一天,扁鹊行医路过虢(lu)国,虢国举国上下一片哀痛!原来他们的太子突然去世了!扁鹊觉得十分奇怪,请求进宫察看,没想到,经过他的治疗,太子竟然活了!从此,神医扁鹊的美名家喻户晓!天下人都知道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
2、说一说:你们了解扁鹊吗?谁来说一说。板书:扁鹊
3、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了解到扁鹊是一个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神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扁鹊的故事。
4.板书:扁鹊治病(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认读生词: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相机出示投影)
过渡:同学们真能干!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读懂这么多的内容。
4.引导学生质疑:
通过读课文,听同学的交流,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看看谁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起大家的思考。
梳理学生的疑问:
蔡桓公为什么不相信扁鹊说的话呢?
既然蔡桓公不相信,为什么扁鹊还反复的前去劝说?
扁鹊后来为什么又逃跑了呢?
5.引导自学,解决疑问: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再来读课文,注意一边读一边思考,在自己读懂的地方做个记号。
三、细读课文
过渡:同学们真认真!能够用心的读书,静静的思考。那么第一个问题你读懂了吗?从哪儿看出蔡桓公对扁鹊的话不相信呢,请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1. 指名学生读一读句子:
图片
A:学生读一读这个句子
B:想一想:蔡桓公因为自己感觉身体无恙,才不相信扁鹊说的话,想想蔡桓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他心理会想些什么呢?
C:从你们的交流中,我们知道了蔡桓公当时非常的生气,不以为然。那么这个句子应该怎么样读呢?自己体会着读一读句子。
2. 说一说除了这个地方,你还从哪些地方看出蔡桓公不太相信呢?
过渡:尽管蔡桓公很不相信扁鹊,对他不加理睬,扁鹊为什么还三番五次地去拜见他,告诉他病情的发展,想给他治病呢?请大家自由地再来读一读这三个句子。
3. 扁鹊为什么三番五次地想给蔡桓公治病呢?谁来说一说。
4.蔡桓公的病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加剧,扁鹊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那怎么读才能够读出扁鹊当时的心情呢?
5.请同学们体会着读一读这几句话。
过渡:课文读到这儿,你是怎样看待扁鹊和蔡桓公这两个人呢?
1. 学生思考
2. 引导回答:
蔡桓公:不听劝告 自以为是 固执己见
扁 鹊:医术高明 医德高尚 是个令人尊重的神医
四、复述课文内容,学会讲故事。
(一)试填病历表,梳理故事内容。
1、立人之本就是德!作为一名医生,扁鹊不仅医术高明,最重要的是他医德高尚。瞧,这里有一份扁鹊写给蔡桓公的病历表,这张病历表能更好地帮助我们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2、请学生快速从文中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按照先后顺序说一说。
3、指导学生填写第一次治病的过程。
(1)抽学生说一说第一次的病情皮肤上有点小病,概括为病在皮肤。
(2)治疗方法用热水敷烫。提取关键词敷烫。
(3)治疗把握能够治好。
(4)蔡桓公的态度不相信。
4、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表中所填的第一行关键词连起来说一句通顺的话。
第一天
皮肤
敷烫
能够治好
不相信
5、小结建议:讲故事有小技巧,可以借助蔡桓公的病历表,围绕其中的关键词来组织语言,还可以适当地加上自己的理解,这样能讲得更加通顺、连贯。请同学们完成后面的病历表。
(二)完成病历表,分段讲故事。
1、分发学习单,先自主完成再小组交流补充。
2、根据关键词,试着讲第二至五次的故事,如果有困难可以向课文求助。
(三)梳理病历表,复述故事。
1、梳理表中的病情治疗方案两栏,了解故事的发展。
2、教师抽取几个学生讲故事,师生再评议。
五、领悟道理:
蔡桓公本来能够好好地活着,品尝着山珍海味,享受着人间富贵,可是最后他还是死去了,一切对于他来说都没有任何意义了。读过这个故事,大家肯定有许多感受,你最想对谁说些什么呢?让我们畅所欲言,尽情地说一说吧!
1. 对蔡桓公说
评议:对啊,如果能够在一开始的时候,蔡桓公就能够引起重视,病情一定会治好的,事情就会得到有效控制的,这就叫做防微杜渐。
2. 对扁鹊说
评议:立人之本就是德!
3.对所有的同学说:
评议:善意的批评,会让我们不断的进步!
金无足金,人无完人,我们要学着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六、总结:
同学们,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小错不改,大祸不远。这则寓言故事给人们的教训是深刻的!希望我们所有的人都引以为戒,不要让蔡桓公的悲剧在我们现代人的身上重演。
40、白桦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白桦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文章的篇幅虽然不长,但是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故学课文时让同学们抓住白桦林、看
林人、林业工人这样几个词语进行理解、感悟,这样就能把握住本文的思想内容,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课上引导学生抓住这几方面来感悟:白桦林是茫茫林海的缩影,没有白桦林,就不会有大森林。白桦林是朴素的,是平凡的,也是美丽的,它是守林人的象征。看林人为了这篇大森林的安宁,为了保护好这厚厚的绿毯,强忍烟瘾,严控酒量,瞪圆双眼,时刻观望,甚至拒听自己喜爱的歌曲,用一颗纯洁的心,经年累月,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甘做牺牲,这难道还不伟大,不可爱吗?白桦林象征看林人,看林人是林业工人的一个代表,一个缩影。所以说,本文写看林人就是写林业工人,赞颂看林人就是赞颂林业工人。赞颂林业工人苛求自己,牺牲自己的一切所爱的奉献精神。
《白桦》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了一种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开课时,我用课件播放白桦树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白桦的形体美,再结合诗歌的语言,让学生可以十分深刻地介绍白桦的形态美。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先熟读诗歌,然后开始品味诗歌的修辞手法,如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桦树被雪覆盖的真实情景,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这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桦在雪花的映衬下像朵朵花穗争相开放,洁白的流苏就像一幅画一样美,学生学习起来可以理解诗歌更深刻一些。
本节课遗憾的是少部分学困生不理解诗歌意思,不懂作者表达的情感。教学中在写作技巧方面也没有过多介绍,在今后的诗歌教学中,应让学生学习诗歌的写作手法,让学生仿写诗歌。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二年级上册第11课葡萄沟必考多音字
-
第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 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说说你的感受。
-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
5.写出下面各数。 二亿四千万 八百四十亿九千三百万 五亿零六百二十万
-
太阳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
小练笔:给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写一顿话说说来历
-
小练笔: “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沉默中,桑娜会想些什么呢?联系课文内容,写一写桑娜的心理活动。
-
散步评课稿
-
纸船和风筝的多音字近义词怎么写
-
四下语文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生字组词
-
四年级上册千年梦圆在今朝分段段意
-
二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知识梳理课堂笔记近反义词
-
我爱上海 摄影远足活动
-
巧取豪夺
-
对渣男最好的报复句子135句
-
中班健康教案《好玩的丝巾》反思
-
小班教案《庆祝新年》反思
-
中班安全教案反思《交通安全要注意》
-
幼儿园观察记录《有趣的普通话》反思
-
中班打击乐教案昆虫音乐会反思
-
电子产品网上商城朋友圈文案35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