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1、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①前两句写的是石灰从开采到烧制的过程,歌颂了一种视死如归、从容不迫的精神。
②最后一句一语双关,诗人借石灰之口,表达了以身报国的宏伟抱负和绝不向世俗低头、绝不同流合污的坚贞精神。
2、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之池上课堂笔记
①主要内容: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天真机灵、调皮可爱的小娃形象,通过他的动作、细节,表现了纯真美好的童趣。
②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③字词解释:
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艇:船。
白莲:白色的莲花。 藏:隐藏。
不解:不知道,不懂得,不明白。 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3、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山行课堂笔记之精彩赏析
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山行课堂笔记之精彩赏析
《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是千古传诵的佳作。深秋在诗人笔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生机盎然的。前两句写出了诗人所看到的山中景致。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山势的高而缓。有人家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一驱寒山清冷之意,又照应了上一句的石径,将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停车欣赏的原因,这枫林晚景使他流连忘返,舍不得离去,并从中悟得了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4、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小池课堂笔记之理解诗意
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小池课堂笔记之理解诗意
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爱惜。
照水:映在水里。 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上头:上面,顶端。
5、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池上课堂笔记之译文
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池上课堂笔记之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6、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池上课堂笔记之理解诗意
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池上课堂笔记之理解诗意
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艇:船。
白莲:白色的莲花。 藏:隐藏。
不解:不知道,不懂得,不明白。 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7、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孤城:即边塞古城。 穿:指铠甲被穿破、磨破。
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8、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青海湖上蒸腾而起的漫漫云雾,遮得连绵雪山一片暗淡,远远地可以望见玉门关那座孤城。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战士们身上的铠甲,而他们壮志不灭,不将敌人打败誓不返回家乡。
9、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稚子弄冰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稚子弄冰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一个小孩子,早上起来,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用彩丝穿起来当钲来敲。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
10、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村晚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村晚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诗题是什么意思?由此你想到什么?
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可以知道这首诗是描绘乡村傍晚景色的。
2.衔和浸这两个动词用的好在何处?
衔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落日挂在山头的景象,富有画面感;浸字,写出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生动形象。
11、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村晚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村晚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池塘四周长满了青草,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红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寒冷的水中,闪动着粼粼的波光。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向家走去,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12、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村晚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村晚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
2.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牧童吹笛也不是认真地吹,而是信口吹,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悠闲自在。
13、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塞下曲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塞下曲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暗淡的月夜里,一群大雁惊叫着高飞而起,暴露了单于的军队想要趁夜色潜逃的阴谋。将军率领轻骑兵一路追杀,顾不得漫天的大雪已落满弓和刀。
14、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塞下曲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塞下曲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写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及背景。单于的溃败与逃跑时的狼狈,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也由此可见唐朝军队的英勇威武。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这两句写我军准备追击的场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满字让人感受到突如其来的雪很大,写出了天气的严寒,塞外环境的恶劣。
15、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墨梅课堂笔记之作者简介
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墨梅课堂笔记之作者简介
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元末明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才。诗作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
16、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墨梅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墨梅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墨梅:用水墨画出来的梅花。 痕:痕迹,留下的印记。 乾坤:天地间。
17、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2.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第三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挂桃符,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元日》这首诗就他任宰相后不久写的,那时他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推行新政。他觉得自己推行的新政能改变当时积贫积弱的现象,使底层劳动人民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实现千门万户瞳瞳日情景。所以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记录宋代的春节民俗,而是表达了他除旧革新的政治理想。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18、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清明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清明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路上行人为什么欲断魂?
因为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重要节日,照例应该家人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踏青游春。现在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赶路,心里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湿。此刻自然想在附近找个酒家,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饮点酒,祛祛寒,也可借酒驱散心中的愁绪。
2.牧童遥指杏花村的遥妙在何处?
牧童的回答以行动代替语言,行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一片红杏盛开的树梢,隐隐约约露出了酒馆的标帜。
19、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三衢道中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三衢道中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梅子、小溪、绿阴、黄鹂。
2.小溪泛尽却山行这句诗写了什么?
一溪、一山、一泛、一行,不仅表明作者的行程,还透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20、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三衢道中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三衢道中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梅子熟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都是苍翠的树木,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之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叫声,比来时更增添了几分幽静。
21、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绝句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绝句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春日照着江山,多么秀丽,春风吹来了花草的香味。燕子们衔着刚融化的泥土忙着筑巢,温暖的沙滩上睡着成对的鸳鸯。
22、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2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原本,原来。
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磨:折磨,挫折,磨炼。
击:打击。
坚劲:坚强有力。
任:任凭。
尔:你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24、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译文:
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重难点探究:
1.《石灰吟》这首诗是抓住石灰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
这首诗抓住石灰不怕击打、不怕烈火,甘愿粉身碎骨而把白粉末奉献给人们的特点来写的。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更突出石灰不怕击打。第三句粉骨碎身全不怕中粉骨碎身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粉,全不怕突出石灰甘愿经受磨炼,奉献自己的品质。
2.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
这首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25、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译文:
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近义词:坚劲坚韧 烈火猛火 焚烧燃烧
等闲平凡 清白纯洁 放松松开
千锤万凿千锤百炼
反义词:留去 尔吾 等闲不凡
清白污浊 坚劲泄气
26、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
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
等闲:平常。
浑:全,全然。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译文:
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27、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脉络 网络
锤 chu 锤子 锤炼
凿 zo 确凿 开凿
焚 fn 焚烧 焚毁
28、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译文: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什么时候才能给它带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燕 yān 燕山 燕国 劲 jn 劲头 使劲
yn 燕子 燕尾服 jng 坚劲 苍劲
似 s 似乎 相似 还 hi 还有 还没
sh 似的 hun 归还 还钱
29、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迢迢牵牛星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迢迢牵牛星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全诗以物喻人,构思精巧。诗人抓住银河、机杼这些和牛郎织女神话相关的物象,借写织女有情思亲、无心织布、隔河落泪、对水兴叹的心态,来比喻人间的离妇对辞亲去远的丈夫的相思之情。全诗想象丰富,感情缠绵,用语婉丽,境界奇特,是相思怀远诗中的新格高调。
30、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迢迢牵牛星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迢迢牵牛星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伸出纤细雪白的双手,札札地穿梭织布。(织女)一整天也织不了完整的花纹,哭得泪如雨下。银河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只隔一条清澈的河,相视而不能相互说话。
31、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①陂(bēi):池岸。
②衔:口里含着。本诗中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③浸:淹没。
④漪(yī):水中的波纹。
⑤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⑥腔:曲调。
⑦信口:随口。
32、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这首诗写了地、树、鸦、露、桂花、月等事物,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气氛,将离别思聚,希望与家人团聚、对月怀人大情怀表现的委婉动人。
2.体会诗歌中落的表达效果。
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
33、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课堂笔记之诗句解析
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课堂笔记之诗句解析
1.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第一句明写赏月环境,暗写人物情态,精炼而含蓄。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树栖鸦应该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全句无一字提到人,却使人处处想到清宵的望月者。冷露无声湿桂花紧承上句,借助感受进一步渲染中秋之夜。这句诗描写了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诗人选取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而且不只是桂花,那树下的玉兔,那挥斧的吴刚,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也是如此。古人以为霜露之类似雨雪都从天而降,因而诗人探桂时奇怪冰凉的露水把花枝沁得这么湿却没听到一点声音。如此落笔,既写出了一个具体可感的中秋之夕,又表现了夜之深和静,似乎桂香与寒气袭人而来了,带给人以美的联想。
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两句采取了忽然宕开的写法,从作者一人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赏月的活动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普天之下又有多少人在望月思亲:在家乡的人思念远离的亲人,离乡之人遥望家乡亲人。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这两句。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点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天下离人千千万万,怀人愁绪如绵绵秋草,逐处丛生;诗人在思谁是确定的,说不知秋思落谁家并非真不知,而是极写秋思的浩茫浑涵,似虚而实,深得诗歌含蓄之美。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34、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翊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烬之味。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泰平的歌咏。
35、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课堂笔记之诗句解析
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课堂笔记之诗句解析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一二两句,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浓郁,笼罩全城。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最后一句,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2.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外戚。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外戚。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36、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咬定:咬紧。 立根:扎根。 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千磨万击:指无数的磨难和打击。 坚劲:坚强有力。
任:任凭,无论,不管。 尔:你。
37、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请揣摩咬字在表达上的作用。
一个咬字,运用拟人手法,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2.这首诗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操?
这首诗用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写法,全诗借立根破岩之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决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意思对即可)
38、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①一个咬字将竹拟人化,一个定字写出竹目标之明确,不放松写出意志之坚定。
②千磨万击写竹遭受的打击之大。一个任字,表现出诗人无惧无畏、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
39、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堂笔记之诗句解析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堂笔记之诗句解析
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诗的第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首先把一个挺立峭拔的、牢牢把握着青山岩峰的翠竹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在作者郑板桥诗、画中的竹又往往与石是分不开的。有时侯,石构成竹的对立面,如画根竹枝插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它高,年来看我掀天力;有时候石成为竹的背景,如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在这首诗里,竹石则形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无石竹不挺,无竹山不青。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
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有了前两句的铺垫,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两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里竹有个特点,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在作者郑板桥的诗画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顽强意志的象征,而风则往往是恶势力的代表,如前面提到的秋风昨夜渡潇湘这几句,又如: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在这首诗中同样竹子经受着东西南北风一年四季的千磨万击。但是由于它深深扎根于岩石之中而仍岿然不动,坚韧刚劲。什么样的风都对它无可奈何。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这时挺立在我们面前的已不再是几杆普通的竹子了,我们感受到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又都蕴涵在那萧萧风竹之中。
40、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石灰吟》这首诗是抓住石灰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
这首诗抓住石灰不怕击打、不怕烈火,甘愿粉身碎骨而把白粉末奉献给人们的特点来写的。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更突出石灰不怕击打。第三句粉骨碎身全不怕中粉骨碎身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粉,全不怕突出石灰甘愿经受磨炼,奉献自己的品质。
2.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
这首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41、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①前两句写的是石灰从开采到烧制的过程,歌颂了一种视死如归、从容不迫的精神。
②最后一句一语双关,诗人借石灰之口,表达了以身报国的宏伟抱负和绝不向世俗低头、绝不同流合污的坚贞精神。
42、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前两句诗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环境描写,描写这幅悲凉肃杀战场景色,也代表有志之士报国的决心。
2.《马诗》中抒发自己情怀的诗句是那句?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3.《马诗》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写出了一匹骏马渴望驰骋疆场,表达了建功立业的热切愿望和不被重用的感慨。
4.马诗是怎么样运用比兴手法的?
《马诗》开篇以雪喻沙、以钩喻月,是比;全诗借马喻人,借咏马及其命运,来抒写志士的远大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感慨、愤懑,通篇是比。开篇两句从富有沙场特征的景色写起以引发驰聘疆场的豪情,这是起兴。全诗抒发了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的郁闷。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
43、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课堂笔记之诗句解析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课堂笔记之诗句解析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这两句是描写边塞风景中的经典,以雪比喻沙,以钩比喻月,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得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着异乎寻常的吸引力。大漠燕山是边塞征戍之地。自汉迄唐,这些地方,曾经有过无数次的鏖战,历来成为热血男儿显身手的处所,造就了无数叱咤风云的英雄。沙如雪月似钩,略作点染,极精炼地勾勒出战场的典型环境。平沙漠漠,朔风浩浩,塞外恶劣的气候条件。更加浓悲壮的气氛。如果说战争是威武雄壮的正剧。那么,这景象就是其舞台背景。唐代的边塞诗人们,正是连同这背景一并摄入彩笔下,写出许多豪壮的诗章的。此诗说砂砾飞扬如雪,突出其酷烈,说峰巔残月似徇,烘托其惨澹,可谓传神之笔。这两句写边塞,境界阔大,气势磅礴。
2.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二句借骏马喻怀抱。边塞为骏马驰骋的广阔天地,但骏马能否有机会一效千里之足,就要看是否有人赏识。诗人说自己就如这千里马,一旦得展骥足,即可万里腾骧。主人饰马以金络脑,表明特见赏爱。诗人借此以憧憬身当恩遇的荣宠。但这不过是诗人一己的愿望,所以说何当。何当一语承上启下,既写出对建立勋业的向往之情,又表现出对自己能够见用于时的渴念,以千钧之力逼出结尾这一句:快走踏清秋。这十个字,感慨奋发,是诗人火一样的热情所化成。
44、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45、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知识点
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知识点
译文
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得以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注释
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
等闲:平常,轻松。
浑:全。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万凿 一作:万击)
(浑不怕 一作:全不怕)
诗人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石灰吟》一般认为是明代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这首咏物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整首诗笔法凝炼,一气呵成,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很强;尤其是作者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更给人以启迪和激励。
46、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村居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村居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相关文章
-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
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绝句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
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
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三衢道中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稚子弄冰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
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
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
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三衢道中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
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清明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推荐文章
-
红润的反义词
-
小狗学叫生字词组词造句
-
根据角和腿的提示,用自己的话讲讲鹿角和鹿腿这个故事
-
剃头大师和我给小沙剃头有什么不同
-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24司马光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
语文三年级上古诗三首山行课堂生字词笔记
-
四年级上册第7课生字组词
-
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根据课文内容说说我是个什么孩子
-
四季之美常见多音字及近反义词
-
三下池子与河流课堂笔记知识点
-
三年级语文第八单元复习要点课堂笔记形近字
-
一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题
-
炮龙烹凤
-
10.1国庆节手抄报
-
学习计划书
-
新龟兔赛跑
-
班务计划(小班下学期)
-
怀孕初期你应该做些什么
-
孩子在幼儿园和家里表现不同,是怎么回事
-
心房缺损大杂音也响吗――唐为勇回答
-
4个半月的孩子会说梦话吗――杜亚松回答
-
[童话故事] 世纪龟
-
英语培训学校创意朋友圈文案39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