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马诗教学说课稿课案
六年级下马诗教学说课稿课案
1、六年级下马诗教学说课稿课案
六年级下马诗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马说》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该文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作的。其时,作者出登仕途。,很不得意,心情郁郁,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本文正是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才可发挥才干,否则很可能遭埋没,极写知遇之难,寓意委曲深致,文气矫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势。全文寄托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
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用文字来书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
二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和课文自身的特点,本篇文言文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使学生了解作者韩愈怀才不遇的情感,理解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的主题。
3.明确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培养学生对人才的认识。
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领悟作者饱满于字里行间的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是本课学习的重点。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学习的难点。
三 、教学方法设计
新课标指出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 为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我加强了课文的朗读环节,以语气作为切入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法,带动学生体会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强烈愤懑不平的感情。
加强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所以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采用了开放式讨论法、提问法、练习法等等教学方法巩固学生的文学积累。
四、学法指导: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
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走进韩愈的生活经历,理解有才之人怀才不遇的痛苦,从而更深刻的感受到文中洋溢的强烈不平和悲愤之情。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由《神雕侠侣》中杨过遇小黄马的经历导入。
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文理解营造一个情感氛围。
(二)诵读感知:
1.听课文录音,正音正字,注意停顿节奏和重音。
2.领读,由教师带领全班学生一句一句的读,体会文中11个不字的语气。
3.学生对照课文注释小声读,体会句中关键字词表达的感情。
4.男女同学各一名代表朗读,针对学生朗读情况,学生自评,教师适当点拨。
教师提出讨论题:为什么韩愈会在文章中流露出这样强烈的愤懑不平之情?提示学生;联系韩愈的生活经历。请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作家、作品的资料;教师视学生交流的内容强调作者25岁已高中进士,但一直得不到重用的怀才不遇的经历。从而明确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
5.细读第三段,体会天下无马、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的语气。
让学生理解有才之人怀才不遇的痛苦,从而更深刻的感受到文中洋溢的强烈不平和悲愤之情,体会到明君对人才的重要性。
6.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韩愈,齐读全文。
本设计力求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课文材料,体现新课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理念。通过多层次诵读,师生共同研讨部分句段的朗读技巧。领悟作者饱满于字里行间的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三 )积累提升:
1.译读积累:
分小组合作串译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独立圈点总结出文中的重点词句。教师提示学生研究策、其、食的不同用法。
这个环节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学法,能使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课堂上来,成为课堂的主角
2.交流探究:
每组派出代表,或翻译全文,或交流重点词句,或提出质疑。
解词练习,教师提出:故、或、虽。以前在何处学习过?
3.知识迁移:
(1)以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有太多的中国文人有这样的遭遇了。为开头写一段话,融进这些失意的文人以及他们表现这种情感的文句诗句。
(2)讨论: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
这个环节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加深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人怀才不遇整体印象,认识到这是个时代的悲剧。然后再联系到今天的生活,拓宽其对人才的认识。更好的达到本文的情感目标。
附:板书设计
五、拓展探究
1.你还知道哪些怀才不遇的古代文人?写了些什么作品?
2.他们作品大多写些什么内容?
3.如果你怀才不遇,你学哪一位古代文人?
把你的探究结果,写成一篇小短文,下节课交流。
(识别人才的人)伯乐不常有不以千里称也 (痛惜)
(埋没人才的人)食马者不知安求其能千里也(愤怒)
(有才能的人)其真无马也邪 其真不知马也 (嘲讽)
2、一年级下怎么都快乐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年级下怎么都快乐教学说课稿课案
各位老师大家好,本次公开课我执教了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篇课文《怎么都快乐》一课,下面我就从说教材分析、教材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怎么都快乐》是本册书的第七篇文章,本单元围绕伙伴这个主题,编排了《小公鸡和小鸭子》《树和喜鹊》《怎么都快乐》三篇课文,其中前两篇是童话,后一篇是儿童诗,这些课文都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伙伴之间的情谊,互相帮助,快乐合作,友好共处,把生活中常见的伙伴之间的相处,通过生动的故事情境和朗朗上口的诗歌语言加以展现,道理不再直接告诉我们,而是在朗读和感受中细细体味。
本课语言生动有趣,结构简单,重复句式较多,语言浅显易懂,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充满童真童趣,情感乐观积极。
这首儿童诗十分易于学生朗读和识字。因此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到快乐的含义:
独处是一种快乐,与他人相处也是一种快乐,学会为别人付出更是一种快乐;游戏快乐,学习也快乐。
文中的词语搭配极为丰富,折纸船、踢毽子、听音乐、下象棋、打排球、讲故事等,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良好素材。因此,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了解这样的词组,积累动词。
《新课程标准》对一年级阅读的要求是:语文教学要将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所以本节课的目标我拟定为:
二、说教学目标:
1、多种形式巩固生字和词语,会写讲、许2个生字。
2、积累跳绳、讲故事等这类词语,引导学生建立初步建立归类的意识。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联系生活实际,读出诗歌的情趣,在反复朗读中感受诗歌的节奏,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快乐。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本课的重难点定为:
重点:
1、会写讲、许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积累跳绳、讲故事等这类词语。
难点:
在反复朗读中感受诗歌的节奏,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快乐。
四、说教法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本身特点以及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运用了,情境教学法、品读感悟法、快乐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对文本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教师引导学生以情感为纽带,通过自读自悟,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
五、说学法
教法和学法是相辅相成的,有怎样的教法就有怎样的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学本课时,我指导学生用听、说、读、写、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等学习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是一件快乐的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说教学流程:
一、字词教学奠基础,好习惯逐步养成。
于漪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教学已始,我就用快乐的歌曲《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导入,让孩子在开心快乐的氛围中开始学习,这种设计方法,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复习生字时,我采用了字卡变变变的游戏,让识字变得多样化,为课堂营造了一种和谐、宽松、愉快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师生平等对话的氛围。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的学习特点,积极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让孩子在观察中,实践中去学习字词。讲、许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属于左窄右宽,横要穿插在提里面。
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养成一个好的书写习惯,比什么都重要。写字前我强调读写姿势,并要求孩子书写时做到:一看、二描、三写、四比较,以便孩子养成一个好的书写习惯。
二、朗读教学激情感,读中去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对一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根据这一要求,在学文时,我减少无效的讲解,增强有效的朗读。我重视指导朗读,通过朗读培养语感。如,在学习独自、更有劲等词语时,我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一个人玩也是一种乐趣。
在学习第一、二小节时,我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地读文,然后思考: 一个人可以玩什么游戏?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折船、折马、踢毽子、跳绳、搭积木、看书、画画、听音乐并作出相应的动作,告诉孩子,像这样含有动作的短语叫动词短语。
本文配有精美的图画,教学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提示学生除了借助拼音识字,还可以借助图画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阅读信心,让学生认识到:借助拼音能阅读,没有拼音也能阅读,学过的字能读,没学过的字也能想办法多,这样使得学生不再惧怕生字这个拦路虎,不再一味依赖拼音这个拐杖,可以及早点燃阅读兴趣,扩大阅读视野。
本课也是第二课时,孩子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经验,所以在学习诗歌第三、四小节时,我只给个别字注音,逐渐激发学生阅读的信心。
三、想象文本,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茹贝尔说:想象是灵魂的眼睛。在学习第一、二小节,我引导学生,让学生自主发现省略号的用法特点,透过省略号你知道还有什么游戏?
一年级孩子的想象力极其丰富,根据这一特点,我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并通过个性化的朗读,把自己想到的读出来。
运用灵动的童心去体验,既发展了语言,又升华了情感,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语感。
部编教材倡导大量阅读,加强课内外沟通。教材每个单元都编写了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儿歌,提倡无压力亲子共读,是衔接幼小、口语向书面语过渡的重要桥梁。
根据部编教材编写的这一意图,我推荐孩子在课外读任溶溶的《大大大和小小小历险记》《我成了隐身人》《没头脑和不高兴》等书目,并把《没头脑和不高兴》中的精彩片段读给孩子,激起孩子的读书兴趣。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及本科的教学内容,在板书时,我采用了小人图简笔画,在孩子们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年级学生的起始阅读,重在培养兴趣,所以本节课的作业设计为:给爸爸妈妈读《怎么都快乐》这首儿童诗。让孩子在亲子阅读中,感受父母的爱,在阅读中有所发现,在发现中热爱阅读,从而爱上阅读。
3、一年级下棉花姑娘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年级下棉花姑娘教学说课稿课案
《棉花姑娘》一文是一篇充满童趣、童真的童话故事,课文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诉我们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害虫的科学常识。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段讲故事的起因,第二、三、四、五段讲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给自己治病和七星瓢虫吃掉蚜虫的经过,第六段讲故事的结果。
课文采用童话的形式,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策略和设计说明】
在教学中着重指导学生个性化的朗读,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让学生了解各种有益的鸟类和益虫的不同作用,重体验,轻说教,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科学常识的兴趣;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角色表演、示范、演示等。
【教学要求】
1.认识姑、娘等7个生字。会写只、星等6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请求的语气。
3.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
【教学重难点】
识字学词,了解益虫和害虫的概念,并树立保护益虫的意识。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老师带来一个新朋友,出示棉花。
2.学生用语言描述棉花。问:你知道棉花有什么用处吗?知道的说给同学们听。
3.师介绍棉花。
4.课件演示:一望无际的田野里一朵朵雪白的棉花绽开笑脸播放课件,教师描述,学生感受画面中的美丽景色。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认识姑娘这两个字。
[设计意图:本地孩子不了解棉花生长的过程,用棉花开花和结出棉桃这两幅简洁明了的图片,加以教师语言的描绘,来补充学生知识的空白。]
二、自主学习,读通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读后你知道了什么?小组内互相交流。
3.指名读课文,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三、自学生字,汇报交流
1.课件出示带拼音生字:姑、娘、蚜、盼、治、啄、斑。
这些字你认识吗?借助拼音读一读。
2.谁愿意当小老师领大家读一读,指名领读。
3.认读这些字应注意什么?互相提示治、啄是翘舌音,盼、斑是前鼻音。
4.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呢?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形声字:姑、娘、蚜。啄:小鸟用嘴吃东西。班──斑(换部件)
5.巩固识记汉字。
(1)同桌互读
(2)开火车读
(3)齐读
6.是谁让棉花姑娘生病?(出示:可恶的蚜虫)
指名读词组
放入句子中你读得到吗?
出示:棉花姑娘生病了,叶子上有许多可恶的蚜虫。指名读句子
生病了,最想看见谁呢?
引出句子: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你从哪个词看出最想见医生?(盼望)再读句子。
[设计意图:教师始终要把自己当做孩子的学习伙伴,努力成为学生中的一员,创设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
四、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请了哪些医生。
2.读后交流,板书:燕子、啄木鸟、青蛙。
3.棉花姑娘是怎样向医生请求的?
出示句子:请你帮我捉害虫吧!
棉花姑娘是怎么说的?提示:三次请求的话相同,语气也是一样吗?
创设情境:你就是棉花姑娘,看见燕子来了,你正被蚜虫一口一口地咬着,你会怎么对燕子说?蚜虫越来越多了,好痛呀,这时啄木鸟来了,你会怎么说?青蛙来了,请求它帮你,你又会怎么说呢?
[设计意图:教师巧妙地创设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童话中的棉花姑娘,感受棉花姑娘内心的着急和痛苦,并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4.三位动物医生应该怎么说呢?
出示三位动物医生的话。从它们的回答里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师板书:空中飞、树干里、田里、害虫。
5.练习读棉花姑娘和三位动物医生的对话。
师生合作读,小组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
6.练习:
壁虎______来了,棉花姑娘说:____________!壁虎说:____________。
蜻蜓______来了,棉花姑娘说:____________!蜻蜓说:____________。
7.谁可能帮棉花姑娘?请读第5、6自然段。
8.棉花姑娘为什么惊奇?惊奇是什么表情?谁愿意在同学们面前表演一下?怎么读?
9.谁帮了棉花姑娘?(七星瓢虫)
棉花姑娘不认识它,哪只小虫来介绍一下自己?
10.棉花姑娘被蚜虫危害时叶子什么样,现在她长出了什么叶子?碧绿一词还能形容什么?(青草、荷叶、柳树)
练习:
碧绿碧绿的____________
雪白雪白的____________
11.我们再用高兴的心情读一读后两段。
1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细致观察,写好每个字
1.分析要求会写的生字的特点,区分上下结构、左右结构:
本课要求写的字,上下结构的字有四个,雪、帮上大、下小,星、只上小下大;
左右结构的有两个:请字应写得左窄右宽,就字左右大致相等。
2.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写好汉字的每一笔。
3.师范写、强调雪、只的笔画的书写变化。
雪字中雨字头的书写有变化。
只字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4.学生练习、临写。
5.展示学生作品,将写得好的习作,展示给大家,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书写的自信心,也使其他学生受到鼓舞。
六、拓展知识
1.你是怎样向父母请教,收集有关益鸟益虫资料的?
2.全班交流文字资料,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有关益虫、益鸟的知识。
七、回读全文
1.指导朗读。
2.分角色朗读。
3.指导学生分组自编自演课本剧。
【板书设计】
棉花姑娘
燕子 空中飞
啄木鸟 捉 树干里 害虫
青蛙 田里
七星瓢虫 叶子里
4、一年级下动物王国开大会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年级下动物王国开大会教学说课稿课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物、虎、熊、通、注、意、遍、百、舌、鬼、脸、准、第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要、连、百、还、舌、点等六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通过本文告诉孩子通知一定要把时间、地点说清楚。培养孩子严谨、全面的思维。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本文告诉孩子通知一定要把时间、地点说清楚。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识物、虎、熊、通、注、意、遍、百、舌、鬼、脸、准、第 13个生字,学会要、连、百、还、舌、点6个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出示图片)同学们,这是哪?
生:动物园
师:同学们喜欢动物吗?
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动物王国开大会》这篇新文章。(板书课题:动物王国开大会)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动物王国怎么了?
师:动物王国怎么了?
生:动物王国要开大会。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物、虎、熊、通、注、意、遍、百、舌、鬼、脸、准、第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6个生字:要、连、百、还、舌、点,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本文告诉孩子通知一定要把时间、地点说清楚。培养孩子严谨、全面的思维。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生字。
2、听写生字。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指名分段朗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和。
1、学生分小组读,给生字正音。
2、文章有几个自然段?(18个自然段)
3、全班集体朗读课文。
三、课文详解。
师:文章里写了多少动物?
生:老虎、狗熊、狐狸、大灰狼、梅花鹿。
师:狗熊第一次用喇叭通知大家,少说了什么?
生:忘记了告诉大家开会的时间和地点。
师:狗熊第二次通知大家,为什么大会还是开不起来?
生:狗熊没有说地点和具体时间。
师:狗熊第三次通知大家,为什么大会还是开不起来?
生:狗熊没有说明地点。
师:从这个故事里,我们知道了什么?
生:通知一定要交代清楚地点和具体时间,做一个思维严谨、全面的孩子。
四、再读课文。
1、小角色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
五、总结全文。
1、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总结:通知一定要交代清楚地点和具体时间,我们要做一个思维严谨、全面的孩子。
板书设计:
《动物王国开大会》
第一次 忘记时间和地点
第二次 忘记地点和具体时间
动物王国开大会 第三次 忘记交代地点 通知要明确时间和地点
第四次 通知成功
课后反思:
动物是孩子们特别感兴趣的的东西,由此入手,我以动物园谈话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导入到初读课文,到识字、读文答题,每个教学环节都渗透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充分地把读书权教给学生。另外,我作为一个引导者的身份,让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导地位。
5、一年级下猜字谜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年级下猜字谜教学说课稿课案
【说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猜字谜》。这是两则猜字的谜语。生动有趣,语言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猜谜语寓知识性、趣闻性、哲理性于一体,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开动脑筋。结合本课、本单元的特点,以及《新课标》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制定了以下3个学习目标:
1、认识相、遇等12个生字。会写字、右等7个字。
2、朗读谜语,边读边想,总结猜谜语的好方法。
3、培养学生收集谜语和自编谜语的兴趣。
【说教法、学法】
基于对教学目标、教材的分析,结合新课标的相关理念,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仅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人的地位,而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同行者、伙伴。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强、求知欲望强、对能激起他们的兴趣的东西感触深的特点,我采用了情景教学、问题探究、直观教学等方法开展教学。
【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刘老师今天啊,是和同学们玩猜谜语游戏的,大家有信心猜出这些谜语吗?
告诉学生,今天这堂课, 是玩猜谜语游戏,意在扫除学生对于学习和上课的负重感、疲惫感,为本课打下一个轻松而活泼的氛围。
提问学生是否有信心,更利于煽动学生的热情。一年级的学生特别具有表现力,学习热情即时便可高涨。
随即提醒学生仔细听,教师用口头达的方式,抛出3个谜语,及时抓住学生的思维,学生一一猜出,并给猜对学生所在的小组加分。
3个谜语不难,给了学生足够信心,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入小组竞争的形式,更是把形成性评价运用到了实际课堂中。
这么多的谜语都没有难到大家。为了奖励同学们,刘老师特意带来了一个猜谜语的小窍门猜谜语,动脑筋,认真读,会观察,跳出谜面想一下,谜底就在话里藏(生跟读) 。有了这些小窍门啊,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学好今天的知识。
这篇课文很简单,而教师在传授这篇课文时的特色就是要在简单之中制造不简单,尝试着在快乐的猜谜语活动中交给孩子们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从而让他们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得以运用。
二、整体认知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
提问:在自读课文的时候,该注意些什么呢?
不要限定学生的思维,引导孩子自主的关注朗读的技巧,并适时的给予指点和引导
2、学习生字。
A提问:课文中有一些生字朋友,我们和他们打个招呼吧!(课件亮出生字)
B请学生把难度、难认的字多读几遍。请个别学生当老师,把难读的字和难记的字提选出来,教全班同学读和认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在这一环节中,我将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的空间,让孩子自主地根据学生们自身的情况,确定难认和难读的字,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
只要合情合理或有独到之处,就给予充分肯定,如果讲得不太合理,教师就给予适时点拨。
C隐去拼音,以演火车的方式,生字卡片,检测学生对读音和字形的认记情况。
三、学习三则谜语
三则谜语,是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的。我在授课的时候,不求在一成不变中交给学生所有知识,而是变中求变,通过采用不同的有侧重点的三种教法,带给学生不同的心灵感悟。
1、学习第一则谜语读鳌头。
本则谜语,很简单。通过自由读、分女读、加上动作的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顺利地猜出谜语。如此多层次的各种读法,让学生学起来不感到枯燥。
在学完谜语的时候,更是总结猜谜语的规律一认真读,展开想象,猜出谜语,学习生字。
常言:授之鱼,不如授之渔。教给孩子们一个好的方法,更利于孩子们今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2、学习第二则谜语以问促读,动画解谜。
让学习学会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在问题和反复的朗读中领悟课文意思,得出谜底。
本则谜语较上一则难,错综复杂的信息量较多,学生不知往哪入手。所以需要老师略微点拨,指明一个思维的方向。
在请个别同学起来范读后,老师提醒学生并不要急于回答谜底,带着老师提出的这个字是什么偏旁,什么时候会有很多.....等三个问题,反复读课文。谜底由此顺利得出。
3、学习第三则谜语以情促读,学以致用。
这是本文的重难点,是学生最难懂的一则谜语,也是最难教授的一则。
首先,通过创设一个日常的生活情景表演,引出表示互相尊重的请字通过换偏旁,引出晴、清、情得出谜底青。
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来识记生字,通过换偏旁,来引出谜底青字。如果学生能闪现出创新的火花,教师更要加以肯定、鼓励,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写字指导
1、示左、右,认读。
2、让学生观察字形和在田字格中的占位,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3、教师范写,边写边讲解字形。
4、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小组内互相评议,谁写的字最漂亮。展示好的作业,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鼓励没写好的学生争取写好。
低年级儿童荣誉感极强,希望被关注、被表扬,展示学生的好作业,可以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这种成就感会促使学生不断进步。
五、拓展
让学生现在编字谜,进行猜字谜大赛
本课教材就是让学生在猜谜时识字,为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鼓励学生收集谜语、自编谜语。这样既巩固了生字,也激发了学生今后学习新字,探究生字奥秘的兴趣。
6、五年级下祖父的园子教学说课稿课案
五年级下祖父的园子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祖父的园子》选自著名作家萧红的作品《呼兰河传》。文章描绘了祖父园子里的美丽景象,回忆了自己和祖父在院子里干活的趣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蚱、啃等10个生字,会写蝴、蝶等14个字,读准多音字晃,能正确读写蝴蝶、蜻蜓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祖父园子的特别之处,感悟作者表达方式。
3.体会作者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祖父园子的特别之处,感悟作者表达方式。
难点:
体会作者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与默读结合法
本课语言优美,要让学生多朗读,边读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象,感受景物之美。同时,本课有默读要求,通过默读,锻炼学生的默读能力,让学生通过默读,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祖父的园子的特别之处。
2.发现点拔教学法
教学本课,要引导学生品读课文中描写园子景物的句子,感受祖父园子的特别之处。要重点分析课文中的拟人句,正确体会句子中所蕴含的情感。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和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查找作者资料,了解萧红。课内主要是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之情。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二课时,课前要安排预习,教学流程如下:
(一)布置预习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童年是最纯真、最令人难忘的岁月。我们上节课感受了古时候乡村儿童自由闲适的生活,今天,就让我们跟着作家萧红走进《祖父的园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作者简介,自由谈谈从课题想到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出示生字,教师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生字:蝴 蚂 蚱 嗡 樱 拔 瞎 铲 锄 割 承 拴 瓢 逛
3.教师相机指导正音。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提示易错字:拔的右边是犮,不要写成发。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通读课文,边读边想:
祖父的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你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好玩、充满快乐、美丽、自由
画出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反复朗读
2.理清课文顺序和脉络,划分段落。(除第一自然段外,其余按时间顺序记叙)
第一段(1-3)对园子的印象;第二段(4-15)我和祖父在院子里的趣事;第三段(16-20)自由自在的园子。
3.默读课文,交流印象深刻的情景。
第二课时
一、回顾交流,导入新课
根据课文,说说对园子的印象。(昆虫丰富多彩,非常可爱,充满生机、热闹、美丽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
二、深入学习,感受情感
1.学习第二段,我和祖父在院子里的趣事。
说说这一段讲了我和祖父的哪些事?(种菜、铲地、摘黄瓜捉虫子、浇水)
我在院子里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联系生活,对比感受欢乐)
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朗读,读出快乐
2.学习第三段,感受院子里生命的自由。(找出印象深刻的词句,分享感受)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要就愿意就
院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快乐心情;
3.齐读第17自然段,有感情朗读,多种方式读。
4.谈谈自己的感悟。(觉得好的句子,为什么好)
描述的画面自由,给人的感觉自由自在
三、总结拓展,领悟写法
1.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吸引读者?
(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将一个小孩所做所想所说如实记录,具有真情实感,才会引起读者共鸣。因此,我们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2.读读阅读链接,说说对课文新的体会。(凄凉)(怀念)
3.完成课后习题。
四、课文小结
园子是作者童年的乐园,给了她自由和快乐。祖父的慈爱与呵护,让作者的童年充满温馨。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深切感受到童年的纯真美好,作者对童年自由快乐生活的回忆,对祖父的怀念。
7、五年级下杨氏之子教学说课稿课案
五年级下杨氏之子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教材解析说目标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户九岁男孩机智聪慧地应对别人的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令人拍案叫绝。
课程性质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依据课标中第三学段的目标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的效果。,再结合本单元语文要素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及课后题,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1.熟读成诵。2.能借助注释、插图,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读懂意思。3.感受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陶行知说:语文教学就是要走一个来回,从教材中来,回到教材中去。再加上五年级学生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还很欠缺,我认为本课的重点是能借助注释、插图,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读懂意思。难点是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二、授之以渔说教法
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基于这样的角色定位和本课特点,我选择的教法是引导点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三、强调自主说学法
根据教学方法,我制定的学法是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欣赏。
四、 注重生成说过程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把教学过程分为导、研、品、延四个环节。
1.导:开门见山,直奔课题。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2.研:合作探究,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解掌握知识、训练能力,更深刻的领会课文。
3.品:品味语言,感受智慧。从整体出发突破具体,又再具体上升华拔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角色。
4.延:学以致用,推荐原著。让学生运用所总结的学习方法学习《咏雪》,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做到教练结合,让学生一课一得,达到教学最优化。推荐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能力。
板书设计是一节课浓缩的精华,是重点内容的展现。我本节课的板书内容是课题和甚聪慧,这样设计简洁明了,既清晰的将课文的主要内容传递给学生,又便于学生想象和理解。
8、五年级下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说课稿课案
: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尼、艄等7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尼、斯等15个会写字;正确读写纵横交叉、手忙脚乱、祷告、雇定等词语。
(2)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从几个方面介绍小艇的写作方法,并以此为依据理清课文层次。
(3)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写作方法,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4)了解威尼斯独特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感受威尼斯的风光美、小艇的形态美。
2.教学重点: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写作方法,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感受威尼斯的风光美、小艇的形态美。
3.教学难点:
了解威尼斯独特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感受威尼斯的风光美、小艇的形态美。
三、说学情:
小学五年级学生在几年的学习和阅读中已经初步具备了较强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能正确认知比喻等修辞手法;在与同学交流讨论时,能大胆发表自己和见解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课文描绘的是威尼斯的风土人情,这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学习课文时,还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这样才能有身临其境之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
四、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小组教学的优势,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所以我采用了阅读思考交流评议的教学模式,所谓阅读思考就是独立学习,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读自悟;交流就是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通过读课文提出问题,并尽可能自己解决疑问,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动脑、动口、动手,获得新知;评议就是对别人发言进行评价,也可以提出不同的见解。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的目标。
2.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运用读读、划划、议议等方法进行学习,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反复品读、感受、理解、欣赏优美的语言文字,然后组织学生广泛交流、展示、评价和积累,最后小结延伸,让课内外相结合。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积累阅读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五、说教学流程:
1.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威尼斯的有关资料,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激发了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思考交流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威尼斯的小艇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初读扫除了阅读课文的障碍,从整体上了解了课文内容,为深入理解课文提供了条件。
3.学习课文,了解小艇。
(1)了解小艇的重要作用。
通过阅读交流,了解这里的大街指的是河道,汽车指的是小艇。感受小艇在威尼斯的重要作用。
(2)了解小艇的样子和特点。
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小艇外形的词句,分析描写小艇的三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句,结合插图了解小艇的样子。启发学生在以后写作的时候也应该像作者那样做到仔细观察,也要学习这些描写的方法,抓住特点,合理想象,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使我们的文章也同样生动、形象。做到了读写的有机结合。
(3)了解坐在船舱里的感觉。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本段,感受坐在这种船舱里的舒服(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新鲜(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兴奋(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
组织学生进行说话练习,让学生展开想象,用坐在小艇里可以可以还可以的句式互相交流,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
(4)了解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
放手学生用读读、画画、议议、想想的方法自学课文。这样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己去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自主交流中引导学生了解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是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总领全段,下面几句话围绕中心句具体叙述。感受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操纵自如、挤过、穿过、急转弯等感受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指导学生了解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退是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反衬小艇速度之快,船夫驾驶技术高超。
安排说话练习:假如你坐在小艇上,你想对船夫说些什么?使学生说听读写的综合能力得以提高。
通过教师总结使学生了解船夫的驾驶技术如此高超,除了和熟练有关,和小艇奇特的样子也是分不开的。
(5)了解小艇和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
课文介绍小艇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文字浅显易懂,学生易于理解。在这一部分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我充分利用图表引导学生根据要求有目的进行自学和交流,从而突破难点。针对这部分内容安排了课堂练习,引导学生拓展交流:在威尼斯,除了课文中写的一些人,需要用小艇做交通工具外,还有哪些人也要用小艇做交通工具去工作、去学习呢?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畅所欲言,让学生认识到了小艇的重要性。
(6)感受人与景物密切相连,充满了生活气息。
引导学生自由阅读,了解威尼斯的动态美和静态美,通过动静对比,突出小艇和人们的关系极为密切。感受课文中的游客、商人、妇女、老人乘着小艇,穿行在河道纵横的水域威尼斯,人与景物密切相连,充满了生活气息。
六、说作业设计:
写写家乡的某处景或物,要写出特点来。紧扣本文的难点,让学生掌握本文的表达方法,并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爱。
东方威尼斯是苏州、亚洲威尼斯是泰国的曼谷、北欧威尼斯是斯德哥尔摩。让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去收集这些城市的资料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再次领略异国风情。鼓励学生搜集和阅读有关资料,把学生由课内带向课外,让他们去感受世界名城的神奇与美丽。扩展视野,提高阅读兴趣,增加课外知识。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简洁明了,既再现课文内容,让学生直观而轻松地了解课文内容,又十分自然地突出了课文的写法,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
威尼斯的小艇
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 大街上的汽车
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 比喻
船夫的高超驾驶技术 先总后分
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由动到静
9、五年级下跳水教学说课稿课案
五年级下跳水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说教材
《跳水》是冀教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一单元的文化主题是:感受生活,领悟生活的智慧灵光。训练主题是:① 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词句,体会其表达效果。② 揣摩文章表达的顺序,学习基本的表达方法。本单元训练主题与各单元文化主题的融合:抓关键词句,品读文字中的生活,感受生活中智慧的灵光。
《跳水》一课讲述了发生在一艘外国帆船上发生的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顶端最高的横木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
教材的编排意图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船长在危急中,冷静,机智和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和了解作者记叙一件事情经过的方法。
本篇课文情节惊险,扣人心弦,易于激起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形象逼真的教材插图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二、说学情
孩子们在暑假读过《女水手日记》对文中所描述的内容,应该不是很陌生,对于作者列夫托尔斯泰也有一定了解,这篇课文不是很长,学生读起来比较好理解。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唬、咧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肆、唬、咧、瞄4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3、情感目标:体会人物的心情,感受故事的惊险,并从中受到启示。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大纲要求和本课特点,以及六年级学生的情况,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事情的发展,是由于帆船中人和猴子的联系而产生、发展、变化的。
教学难点:体会船长遇事冷静、机智、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
五、说教法
依据课标要求和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依据学生认知能力和已有知识经验,本课教学充分体现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情感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过程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
2.语言点拨
3.抓重点词句
4,朗读感悟等等。
六、说学法
1.抓重点词句,理解感悟:比如哭笑不得,气极了,惊呆了,40分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语言环境,对这些词句的未尽之意进行表象理解,体会孩子,水手们的心情。这是在巩固和运用以前的读书方法。
2.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本课教学中采用了指名读,自由读,默读,齐读等形式,引导学生读书感悟,说出自己的见解。比如:故事中你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引导学生从几个不同的角色身上去体会。
3.自觉运用和积累词语:比如第一自然段,写了哪两个角色之类间发生的事发生了什么事 强调用词来概括其主要内容和感受.在学习孩子处境危险时,用提示句当时的情形真是呀!引导学生用上千钧一发,万分危急,迫在眉睫等词语。
4.小组合作与交流。
七、说教学程序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过程大致分为如下步骤:
环节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指名读全文。
2.说说读懂了什么?
3.明确本节课的探究目标。(由学生质疑时的疑点整理出来。)
预设:(1)这个孩子是怎样走上最高的横木的?从哪儿可以看出他的处境危险?
(2)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着孩子跳水?
(3)有没有其他方法救孩子?
【设计意图:回忆课文内容,了解船长要用枪逼着孩子跳水的原因,从而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给学生创造思考,归纳的空间。】
二、探究课文,师生交流。
1.自读课文,围绕目标进行感悟、探究。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个人收获,探讨疑点,教师巡视指导。
3.班上汇报与交流。
(1)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最高的横木的,以及孩子处境怎样?
A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戴在自己头上,爬上了桅杆,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
(猴子戏弄孩子,水手们又在一旁大笑,孩子很尴尬。)
B猴子不怕孩子的吓唬和喊叫,撕得更凶了。水手们不但不制止,反而笑得更欢了。孩子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下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
(这时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很生气,于是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想制服它。)
此刻,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
生:我一定要追上猴子,夺回帽子,再狠狠地教训猴子一顿。
生:我一定要挽回面子,不能便宜了这只可恶的猴子。
C猴子一边不断向上爬,一边回头逗孩子。爬到了桅杆的顶端把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然后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孩子气极了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猴子越来越放肆,竟然将孩子的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忍无可忍,气愤到了极点,于是走上了最高的横木去取帽子。)
孩子此刻处境如何?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①从水手们的表情可看出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②从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摇摇晃晃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难以回转身来发起抖来等词句的描述中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帮助:展示课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桅杆的高(与甲板之间的距离大),横木的窄,突现处境的危险。
形容处境危险,可以用什么词来概括?
生:千钧一发,危在旦夕,万分危急
指导朗读,读出孩子的气愤及他处境的危险。
(2)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
A船长手里正拿着枪。
B船长肯定很着急,他可能想:必须马上让孩子离开危险境地,怎样才能使孩子听从命令呢?枪是最有威力的,借助枪的威胁可督使孩子服从命令,尽快跳水。
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跳水是不是最好的办法?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救孩子?
跳水至少有如下优势:
①船长的儿子肯定水性好,淹不死。
②往水里跳因为水的浮力而不会摔伤。
③船上有水手可以救助。
④这样做比较节省时间。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自读自学的空间,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实现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
三、指导朗读精彩句段。
1、这个故事给你什么感觉?
生:趣、险、智
2、具体表现在文中哪些地方?找出有关句段读一读。
(1)趣 猴子、孩子的淘气、顽皮
(2)险 孩子爬上最高的横木顶端的危险处境
(3)智 船长的急中生智、化险为夷
提示学生:朗读时要联系生活实际,想象一下当时的情况,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一边谈感受一边带着感情读课文,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将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充分朗读,读中理解;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达成阅读的基本目的。】
五、想象表演。
1、孩子被救上甲板后,船上的人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小组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
2、然后以《孩子被救上甲板之后》为题,写一段话。
【设计意图:通过演一演这种学生喜欢的方法锻炼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复述能力;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八、说板书设计:
17 跳水
板书是借助视觉作用于学生大脑的重要教学手段,力求内容简单化、明确化,通过板书使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重点。
九、说课堂作业
作业设计以词语和课文理解为主,由易入难,层层递进,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以及词语在课文中的运用。
10、五年级下摔跤教学说课稿课案
五年级下摔跤教学说课稿课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2、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的作用,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3、认识课文中的生字,积累课文中描写人物的精彩句段。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文中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写片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本学期,我们结识了作家笔下的哪些人物?
2、怎样成功塑造人物形象?
3、揭题,板书。(板书课题: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二、汇报预习情况:
1、文章有关背景
2、检查词语,分两组出示。
课件出示:
精神抖擞推拉拽顶扳
塌着腰合了裆破绽别住
胖墩儿单褂儿虎势儿猴儿牛劲儿
开火车读,齐读。
开火车读,提示:儿化音要读得活泼、有趣。齐读。
3、故事的主要内容小嘎子和胖墩儿为什么比赛摔跤
三、初读课文说说小嘎子和胖墩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四、精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感受人物形象
1、这一次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句子画下来,圈出关键词,边读边想:你似乎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嘎子?怎样的胖墩儿呢?
2、交流
3、学习比赛结果部分。
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①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学生接着齐读?他求胜心切,使用了最后一招(板书:钩)却被胖墩儿别住了。(板书:别)
②这一钩,钩掉了什么?
5、回顾全文,感受写法。
课件出示填空:精彩的摔跤比赛开始了,俩人各自虎势儿一(),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围着胖墩儿猴儿似的()。胖墩儿()着腰,()了裆,()着眼珠子。两个人揪在一起,嘎子(),硬是()不动他。小嘎子用脚去()他的脚,结果被胖墩儿一(),摔了个仰面朝天。
齐读,填上合适的动词。
小结。
四、猜测后文,仿写运用
1、小嘎子摔跤输了,他会对胖墩儿说什么呢?
2、播放视频,欣赏原版的第二次摔跤。
3、把你想像中的第二次比赛写出来或完成小练笔的内容。
五、课外阅读作家徐光耀的儿童小说《小兵张嘎》。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2、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的作用,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3、认识课文中的14个生字,摘录课文中描写人物的精彩句段。
【学习重难点】
学习通过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紧扣主题,谈话导入
在灿烂的文学宝库里,作家们用他们神奇的妙笔,为我们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比如,神通广大的孙悟空,顾全大局的蔺相如,知错能改的廉颇,勇武过人的武松在作家的笔下,这些人物特点鲜明,让我们印象深刻,久久难忘。
今天开始,我们要走进一组新的课文,继续认识和亲近作家为我们塑造的人物形象,感受这些人物的特点。
板书课题:人物描写一组
11、五年级下手指教学说课稿课案
五年级下手指教学说课稿课案
《手指》说课稿
。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
故事
、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手指》说课稿,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一、说教材
我说的课文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二册中的《手指》。这篇课文通过写五个手指的不同特点,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以及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这篇文章的结构非常清楚,共有6个自然段,第一个自然段是总写手指的特点,25自然段是分写五个手指的不同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又总写,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文章的语言朴实又富有风趣,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手指的不同特点写得淋漓尽致。这样的写作顺序及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可用一个课时完成教学。根据以上教材的特点以及新课标所特别关注的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这三个维度的理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读带有拼音的生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窈窕、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写作顺序及写作方法。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3、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以及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而且语言也较通俗易懂,所以我主要采用从重点段突破,再由扶到放,层层引导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地学习,通过读读、划划、议议、说说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文章的道理。
三、说教学程序
第一步: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上课一开始我就用亲切,生动的语言让学生猜一猜谜语:同学们,我们先来猜一个非常简单又非常有趣的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 这是什么?学生猜后,课件出示手的图片。接着,我又说:我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每只手上又都有五个手指,让我们拿出我们的双手叫一叫这些手指的名字。学生叫后,我再让他们仔细观察自己的手指,说说有什么发现。请几个学生说后,我再导出课题:我们的丰子恺爷爷也把自己对手指的认识写成了一篇文章,题目就是《手指》。(板书:手指)这样用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快地进入以下的学习。
第二步:感知全文,了解内容
紧接着,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并课件出示以下自读要求:
1、边读边划出带拼音的生词,读正确。
2、标好自然段的序号,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从中又告诉了我们什么?
心理学表明:强烈的目标意识是导读成功的关键,阅读之前目标明确与否效果大不一样,无目的的读的效果是有目的读的效果的三分之一。基于这点,让学生在阅读之前就明确学习任务是非常必要的。学生自学完后,再检查自学情况,先课件出示带拼音的及容易读错的词让学生读一读,重点指导:搔、憎、窈窕的读音 。读后完成以下填空:这篇文章主要通过写五个手指的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填空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对自学课文的第三个要求的检查。学生在说告诉我们什么的时候,可能会说出很多不同的答案,我就用:如果这个地方叫你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你会用哪一句呢,赶快到文中去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
第三步:精读课文,感悟道理
这一步我又分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第一个环节,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了解大拇指的特点。
先指名学生读读这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描写大拇指特点的句子。然后,引导他们抓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这几个词来重点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联系实际生活说说除了课文中写的,还有哪些事情也需要大拇指吃苦受累呢?这里用联系实际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大拇指的优点,学生体会起来会更加深刻。接着,让学生设身处地把自己当成大拇指,把文中的他换成我再读一读这段话,体会大拇指的优缺点。最后,引导他们总结出大拇指有所长,也有所短的。(板书:所长 所短)
接着,我用:大拇指有自己的优点,又有自己的缺点,那其他几个手指是不是也像大拇指一样呢?这句话过渡到第二环节的教学。
第二环节,自学35自然段,完成以下表格。(课件出示表格)
手指名称
优点
缺点
大拇指
最肯吃苦
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
食指
中指
无名指
小指
叫学生在文中找到相关词句划出来,说说剩下四个手指的优点及缺点,在说的过程中,结合理解: 窈窕、堂皇、养尊处优、附庸的意思,并指导感情朗读,引导他们总结出每个手指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特点。(板书:各有 各有) 再引导他们联系到我们人是不是也各自有优缺点,谈谈假如自己就是这五个手指中的一个,你觉得自己是属于哪一个手指呢?这里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不仅是对所学知识、道理的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更是文本中的道理与实践的一次碰撞,更重要的是为下面理解中心句,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作了铺垫。接着再分角色读一读25自然段,体会各个手指的不同特点。
第三环节,找出总起句,读一读,我先说:同学们,其实文章一开始就用一句话写出了五个手指的特点,赶快找到这句话读一读。学生读后再引导他们说说本文的写作顺序及方法。
第四环节,理解中心句。是啊,我们人就像这五个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让我们再来读读丰子恺爷爷的这句话。(课件出示中心句齐读。)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小结,相机板书:团结、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人人有用、人人有力量。
第五环节,拓展延伸,深化认识。为了学生在课堂中不仅能学到书上的内容,而且还能积累到课外的知识,丰富、深化他们的理性认识,我又出示两句课外的关于团结的名言以及一篇写文具争功的童话让学生读一读,进一步体会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阅读《文具争功》这篇文章也是为学生完成作业题中的第三题作铺垫的。
第六环节,课外作业布置(课件出示以下作业)
1、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
2、积累关于团结的名言警句。
3、把这篇课文改写成一篇对话式的童话,
并演一演。
一二两题作业是学生积累课内外词句的练习。语文新课标中非常重视学生的积累,提到有厚积才能薄发。确实,语文学习永远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要脚踏实地地学好每一步,多阅读,多积累。而第三题则是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也是对学生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
四、说板书设计
手指 人
各有所长 各有所短 各有所长 各有所短
团结
根根有用 根根有力量 人人有用 人人力量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好的板书,应是文章结构的简缩,既体现文章的重点内容,又能反映文章的中心。我这样将手指和人对比起来设计板书,力求突出本文的教学重点及教学的难点,使学生看一看板书就能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中心,简洁又富有意义。
12、五年级下牧场之国教学说课稿课案
五年级下牧场之国教学说课稿课案
《牧场之国》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描写了荷兰美丽的田园风光,课文运用拟人、比喻等生动形象的描写方法,四次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以表达喜爱之情。我针对文本特点,循得意、得言、得方法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设计中,力求依托教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诵读感悟,丰富语言积累;关注语言形式,加强语言运用。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之美。
2.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3.学会运用积累的语言进行模仿或拓展性小练笔。
教学重点
在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可爱的基础上,感悟课文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拓展练笔。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准备
1.教师:查阅荷兰有关图片和数据,制作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通过询问、上网、阅读等方式搜集荷兰的相关数据。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图引入,把握主旨。
1.欣赏图片,初步感受荷兰特色。
配乐播放一组荷兰风光图片,教师介绍:这里是郁金香的王国,这里是风车的故乡,这里一条条运河纵横交错,这里,在蓝天白云下,绿色草原上,生活着快乐的牛羊,飞奔着自由的骏马,多么迷人的景色呀!
引导学生说出图片展示和教师介绍的是哪个国家的风光,并相机板书荷兰。
2.引入课文主题:同学们预习时,通过搜集资料,朗读课文,一定对美丽的荷兰有了一些了解,人们都说,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今天我们就在捷克作家卡尔恰比克的优美散文的引领下,一同来领略荷兰牧场独特的田园风光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
1.邀请学生做向导,通过朗读把大家带进荷兰牧场,去欣赏那一处处美丽的田园景色。(学生自主推荐同学朗读。)
2.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其它同学边听边想象课文中描绘的画面,并想一想:荷兰牧场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3.引导学生用一、两个词语、一句话或一段话说说对荷兰牧场的印象。
三、诵读感悟,丰富语言积累。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学生按要求自学。
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
(2.)想一想为什么喜欢这些语句,可以在书本空白处简单地写下批注。
(3.)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
2.全班交流: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师随机出示段落中相应的句子,并在交流中随机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3.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有感情地诵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4.品读课文,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让学生在品读课文中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画出这个句子,并独立思考: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2.)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讨论交流。
(3.)学生对比读第三自然段和第二、四、五自然段,说说作者的表达方法有什么不同?
(4.)引读第三、第四自然段。
四、练习仿写,学习运用语言。
1.出示课文插图,引入课文情境:是啊,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的画面,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走进了荷兰牧场。
【出示练笔内容:假如你是荷兰牧场的一头奶牛,一匹骏马,一只小猪或者是一枝郁金香,一架风车,一个荷兰小朋友,也来写写你眼中的荷兰吧。】
提示练笔方法:可以根据课文内容介绍你眼中的荷兰,也可以利用数据袋或课外数据介绍有关荷兰的其它特色;可以运用文中的优美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写;可以模仿作者的表达方法,也可以自由地写。
2.学生自由练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学生互相交流,师生共同评价,在交流与评价中作进一步指导。
(在结束时教师特别鼓励学生:作家卡尔恰比克用他优美的文笔,让我们领略到了荷兰牧场的美丽景色;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和真情的表述,让大家再次领略到荷兰独特的魅力。谢谢同学们!)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或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3.搜集阅读其它描写异国风光的文章。
板书设计:
牧场之国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3、五年级下军神教学说课稿课案
五年级下军神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说教材:
《军神》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九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讲课文,这一单元的内容体现了战争年代英雄人物的崇高品质和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强的革命意志,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本组重点训练项目是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因此,教学本组课文的重点,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且要围绕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军神》是这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它通过记叙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使用麻药的事,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的感情。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以沃克医生的神态、情绪变化为线索,先写沃克医生给刘伯承检查眼睛伤势,发现这个邮局职员是个军人;接着写沃克医生给刘伯承做手术,刘伯承拒绝使用麻药;最后写手术后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钦佩。
这篇课文的选编意图是:l、继续训练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2、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刘伯承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理解描写人物对话、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进一步学习快速阅读课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机结合的精神,结合本组教材的教学要求和本课内容、课型特点,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l、学会本课生字13个,认识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年龄、勉强、从容镇定等词语。
2、理解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及情绪变化的句子,体会刘伯承坚强的意志。
3、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将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教学中我将落实以下基本理念:
(1)创设宽松、愉悦、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孩子们乐于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快乐学习是我多年来一直追求的教学目标,而良好的教学氛围则是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只有在宽松、愉悦、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对话才能够畅通,孩子们才能够积极探究,个性才能够得以张扬。因此,在我的课堂上,我将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力求通过平等的对话、亲切的指导、愉快的合作、真诚的激励以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2)本课是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全文语言简洁、朴实,教学过程中,我将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在读中和作者产生共鸣,对刘伯承产生由衷的敬佩;在读中去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对话、神态等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教。而要想达到这一目标,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加强学法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通过渗透学习方法这一策略,提高学牛阅读能力。如,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利用工具书,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等。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批注法是我多年来一直所坚持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
(4)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学习过程中,我将组织学生以阅读批注一交流品味为主要学习方法,抓住课文重点词句去深刻理解课文,学习刘伯承那钢铁般坚强的意志。另外,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是小学五、六年级应培养的一种能力,学习本课时,将充分利用师生所搜集的一些课外资源更深刻地了解刘伯承这一人物。
三、说教学过程:
在学生课前认真做好预习的基础上,我准备用两个课时完成教学目标。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抓住重点语句深入探究、感悟,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第二个课时,以我眼中的刘伯承为专题进行交流。为了体现设计的整体性,我把两课时的教学流程放在一起来说。
(一)谈话入手,导入新课(第一课时)
1、同学们,战争年代,中国大地上产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涌现了千千万万个像狼牙山五壮士、雨来这样的英雄,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近一位堪称军神的人,他以钢铁般的意志博得了人们的敬佩。
(联系本单元前两篇课文导入,体现单元的整体性。)
2、好响亮,好威风的称呼,军神指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画出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的话,指名读、齐读。
(三)研读词句,理解感悟
l、沃克医生为什么会发出如此的赞叹?默读课文,画出你最感动的语句,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做上旁批。
(1)集体交流、研读、感悟。流程预设:朗读谈感受交流品悟感情朗读。
教师相机重点指导:感受疼痛、坚强
a病人一声不吭,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垫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垫单居然被抓破了。(抓住:一声不吭、紧紧、青筋暴起、汗如雨下、越来越、居然,,理解)
b 七十二刀
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数刀数的?
师:一刀、两刀、三刀、四刀足足七十二刀,手术经历了三个多小时。三个多小时,对于一个拒绝使用麻药的人来说该是多么漫长!七十二刀,刀刀连心啊,这对于一个拒绝使用麻药的人该是何等的疼痛!但是,刘伯承始终怎样?(一声不吭)一声不吭怎么理解?
学生反复朗读沃克称赞刘伯承的话。 感受伟大
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实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a这是一次怎样的手术?
(摘除右眼坏死的眼珠,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b面对如此大的手术,是什么力量让他拒绝麻药?
(引导学生理解:伟大的爱国情怀是刘伯承成为军神的动力。)
2、找出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体会刘伯承的钢铁般的意志。
(引导学生抓住冷冷惊疑柔和愣住惊呆慈祥肃然起敬谈感受)
3、播放《青年刘伯承》片断,学生再一次入情入境地感受刘伯承的坚强、伟大。
4、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四)品读悟情升华情感
l、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
2、深入理解: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及作者为什么以军神为题?
再一次齐读沃克赞扬刘伯承的话。
(五)专题交流资源共享(第二课时)
以我眼中的刘伯承为专题,结合自己收集到的有关资料进行交流。
14、五年级下金字塔教学说课稿课案
五年级下金字塔教学说课稿课案
教学目标:
1.认识译、愧等10个生字。
2.能结合两篇短文的内容,说出对金字塔的了解。
3.初步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能说出对两篇短文不同表达方式的感受。
教学重点:
能结合两篇短文的内容,说出对金字塔的了解。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能说出对两篇短文不同表达方式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一)激发兴趣
教师引导:一提到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埃及,同学们会想到什么呢?
(二)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金字塔。
二、交流预习内容,发现编排特点,明确学习任务
(一)交流预习内容,发现编排特点
1.师生交流中发现课文编排特点。
这篇课文的题目是《金字塔》,编排了两篇短文;一篇是散文《金字塔夕照》,重点描绘了夕阳下的金字塔美景。一篇是《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有文字、示意图等多种呈现方式,主要介绍了金字塔的相关信息。
2.教师小结。
(二)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1.教师引导: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先来读读阅读提示,说说本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2.师生交流中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
默读下面两篇短文,说说你对金字塔有了哪些了解。两篇短文用了不同的方式写金字塔,你更喜欢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三、阅读《金字塔夕照》,了解金字塔,体会作者情感
(一)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教师引导: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两个学习任务开始学习这篇课文。先来默读第一篇短文《金字塔夕照》,短文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二)师生交流阅读体会
1.整体感知:短文描写了夕阳下金字塔的雄浑之美及作者观赏时的万千思绪。
2.想象画面,感受美景,有感情朗读。
聚焦第二自然段,抓住金色,感受夕阳下金字塔的雄浑之美,有感情朗读。
3.关注思绪,体会情感,有感情朗读。
聚焦三、四自然段,关注作者看到金字塔后的万千思绪,感受金字塔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及作者对金字塔的赞美之情。
四、阅读《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进一步了解金字塔,初步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
(一)浏览短文,整体感知
1.教师引导:同学们,《金字塔夕照》中描绘的金色画卷让我们对金字塔心驰神往,下面让我们来学习第二篇短文《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先来浏览一下,看看短文写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说金字塔不可思议呢?
2.通过观察小标题,快速了解短文概况。
(二)自读第一部分,了解胡夫金字塔概貌
1.学生自读,梳理信息。
2.师生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图示、文字和数据了解胡夫金字塔的大小、规模、建造工艺、神奇的数据等信息,从而了解胡夫金字塔概貌,感受金字塔的不可思议。
(三)自读第二部分,了解建造金字塔的背景
1.学生自读,梳理信息。
2.师生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文字描述、插图等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进一步思考金字塔的不可思议。
(四)尝试运用文本信息,结合课外资料,大胆推测
1.教师引导:金字塔是如何建成的呢?试着借助短文中的内容,结合课外资料,大胆推测一下吧。
2.师生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以文本提供的信息为基础,联系整篇文本,结合课外资料,从不同角度大胆推测。
(五)师生交流对非连续性文本的认识
五、比较两种表达方式,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引导
同学们,两篇短文我们都学完了,这两篇短文用了不同的方式写金字塔,你更喜欢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二)师生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有理有据表达,畅所欲言。
(三)教师小结
六、布置作业
1.请你结合课文内容和查找的资料,用自己的话向身边的人介绍一下金字塔。
2.选择一处你最感兴趣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搜集并整理相关资料。
15、五年级下猴王出世教学说课稿课案
五年级下猴王出世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紧扣文本析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猴王出世》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走近中国古典名著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主要写了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这一节课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通过前面两篇课文的学习,对于古典名著有一定了解,对章回体小说已经有了初步认识,对学习古典名著积累了一些方法的基础上展开的。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到铺垫的作用,学完这节课,对学生今后进一步阅读古典名著,感受古典名著魅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学生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五年级的学生,绝大多数对孙悟空形象并不陌生,考虑到本文作为一篇古代白话文,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所困难,因此我把学习的重难点放在对文本的理解上,通过复述石猴出世成为猴王的过程,体会课文中的石猴(猴王)形象,品味语言,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结合单元学习要求及学生实际,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阅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
2.初步感知文中猴王的鲜明个性,品味语言,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文中猴王的鲜明个性,品味语言,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重难点分析:《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要了解事件梗概,所以我将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基于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为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我将初步感知文中猴王的鲜明个性,品味语言,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依据课标用教学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该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所以,我采用讨论法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运用讲授法、读中感悟法,引导学生理清情节线索,品味文章语言,感知猴王形象。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激发阅读兴趣,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因为教为学服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本文又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运用合作交流法、迁移学习法,让他们在自主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有所感悟和生成,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三、环环相扣道流程
通过对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把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整个教学过程共分为四个探究步骤:
(一)谈话导入,字词过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巨大推动力。通过课前交流,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了解学生对《西游记》的认知程度和学习起点,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奠定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接着板书课题,进入预习反馈环节。用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让学生通过开火车的方式认读词语,重点关注难理解的词语,如拖男挈女、瞑目蹲身等,启发学生运用前面精读课文学到的联系上下文猜读的方法来理解词语。把方法的运用融合在理解当中。
(二)初读课文,理清线索
课堂伊始,我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石猴出世和成为猴王这两个过程的相关语句,同时用自己的话复述整个过程。因为课文为古代白话文,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些难度,所以在预习反馈时已经解决了部分难理解的词语。在复述过程中,我提醒学生注意把事情复述完整,如在成为猴王的过程中,众猴的约定这个前提不可漏掉。学生理清线索后明确,石猴出世的过程为:仙石---仙胞---石卵石猴。成为猴王的过程为:众猴约定--发现水帘洞告诉水帘洞---入住水帘洞 ---拜为美猴王。然后教师用小标题的形式总结并板书:出世仙石迸裂,成王跳水寻源。最后再次小结石猴出世成为猴王的过程,帮助学生加深对故事情节的了解。通过播放石猴出世的影视片段,让学生初步感知石猴出身神奇。
设计意图: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提倡有目的的阅读,所以我设计全课由课前导读中的两个问题切入,即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重视了课前导读作为课文的一部分,与插图、注释、课后思考题一样,对于整节课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在默读时画出相关语句,筛选提取相关信息,理清思路。在学生复述的过程中,经过教师的点拨提示,课文的情节线索已然清晰。到这里,整个教学流程完成了本课的教学重点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通过播放石猴出世的影视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初步感知石猴出身神奇,为后文的教学埋下伏笔。
(三)聚焦文本,感受形象,品味语言
在学生理清课文的情节线索后,我让学生说一说脑海中猴王的形象,顺势引导学生研读文本。
1.再读石猴出世,感受石猴神性,品味语言诗性
学生通过自读石猴出世的相关文段,找出能感受石猴神奇之处,接着通过指名读、带着感受读的读书方式,品味经典语言。同时,我启发学生关注语言文字形式、内容、节奏上的规律,通过反复品读词句,学生自然走进文本,感受到石猴活泼可爱的个性、出身神奇的神性体现。
2.研读成为猴王,感受猴王人性
课文中成为猴王的部分,是猴王敢作敢为、有领导力的个性集中体现。所以在这里,我抛出问题石猴为什么被大家称为美猴王,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让学生快速浏览相关语段,并在课文旁做批注。通过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配上动作表演朗读,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猴王的勇敢机智、敢作敢为的形象深入人心。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在讲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这个基本理念时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包括听、说、读、写的实践,在阅读教学中,主要是读的实践。在这个环节中,通过自读、对经典语句的品读、带着感受再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与文本间的交流更加密切。阅读小说的方法有两个:理清情节线索与分析人物形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抓重点句子,如:感悟花果山的天造地设、感悟石猴出世的非比寻常等,运用朗读、感受、批注、交流的学习方法了解石猴(猴王)的鲜明个性,感受他集神性与人性于一身的奇妙之处,同时渗透课文中有特点的语言规律,在精读品味中引导学生感悟名著语言之精妙。这样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使语文味更加浓厚。
(四)拓展延伸,交流奇趣
这一环节,通过课件出示原著书本的图片,教师介绍《西游记》小说内容及章回体小说的特点,学生交流《西游记》中的奇人奇事,在总结时再次回顾了学习古典名著的方法:理清线索、分析人物,碰到难理解的词句可以结合上下文猜读、跳读。最后,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原著中去寻找能表现石猴(猴王)神通广大、活泼可爱、勇敢机智等鲜明个性的故事,把学生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布置课后作业为选择《西游记》你最喜欢的一个故事尝试写读后感,与本单元习作相衔接,体现了统编教材的三位一体阅读体制,即教读自读课外阅读,让学生从阅读文本走向体会文本。
四、画龙点睛说板书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紧扣目标,突出重点,让学生一目了然,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
设计意图:猴王活泼可爱是猴性的表现,勇敢机智又呈现出人性的一面,仙石迸裂而出又是他出身神奇之处。神性、猴性、人性集于一身,猴王形象,自然神采飞扬,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16、五年级下红楼春趣教学说课稿课案
五年级下红楼春趣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红楼春趣》选自《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耀眼的明珠。本课讲述的是宝玉、黛玉等人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对于本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对《红楼梦》不是很熟悉,因此本课在教学时,要多向学生介绍《红楼梦》的相关资料。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屉、鬟等12个生字,读记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3.了解文中各人放风筝的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难点:
了解文中各人放风筝的过程。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默读法
本课篇幅比较长,因此学习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默读。通过默读,让学生学会快速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2.拓展阅读与点拨法
课文节选自《红楼梦》,课文的语言属于古白话,学生读起来不容易理解。可以先让学生课外拓展阅读《红楼梦》,教师讲解《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让学生先了解小说的背景,再了解课文内容。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红楼梦》以及作者施耐庵简介,还包括课文生字、词语等内容,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初读课文,尝试读一读《红楼梦》前五回,查找资料,了解《红楼梦》的故事梗概。课内主要是了解课文讲述了什么内容。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一课时,课前要安排预习,教学流程如下:
(一)布置预习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通过这么几天的学习,大家说说我国的四大名著分别是什么?我们已经学了其中三部名著的片段故事了,今天就来看看《红楼梦》中的一段故事,请大家翻开书,齐读课题,说说你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板书)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齐读阅读要求,明确学习要点。
2.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生字和词语。
生字:屉鬟讳晦钗敞袭帕纨咯绞姊
指导读音,提示易错:钗读chāi,不读chā;讳读hu,不读wěi。
3.梳理层次:第1段(1-2)放风筝的起因;第二段(3-5)众人放风筝;第三段(6)剪断风筝。
三、合作交流,学习感悟
1.默读课文,归纳大意。
课文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人在大观园内一起放风筝的开心热闹场面。
2.自由提问,互相解答,教师点拨。
(对不解的词语引导归类,对人物分析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具体来说)
3.印象深刻的情节。(插叙、语言描写)
4.说说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关注人物语言、动作描写,具体分析)
黛玉:娇嫩柔弱、弱不禁风(用手帕垫着手,顿了一顿、我也要去歇歇去了)
紫鹃:利落干脆、明事理有主见(难道天下没有一样的风筝姑娘不放,等我放)
5.总结方法:经典的文本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的人物刻画精细,我们熟知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在一本经典著作中都是运用自如的,我们在读的时候要做到抓大,就是抓住大概内容,了解故事大意,不要被一些拗口的生僻的字词堵住,然后寻细,这个细就是关注人物的细节,譬如我们在分析感受人物时,老师总要求大家结合内容,具体分析,通过人物细节发现人物性格。
6.自读阅读链接,说说自己放风筝的趣事
四、课文小结
课文写了大观园的里的人们一起放风筝的开心热闹场面,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的追求和向往。
17、五年级下汉字真有趣教学说课稿课案
五年级下汉字真有趣教学说课稿课案
汉字真有趣
1.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2.通过学习多种途径搜集资料,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
3.通过了解字谜、谐音的特点,查找相关的故事,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
4.了解什么是形声字,初步把握形声字中声符、形符的特点和作用。
1.了解字谜、谐音的特点,查找相关的故事,体会汉字的有趣。
2.初步把握形声字中声符、形符的特点和作用。
一、激趣导入,揭示学习内容
1.教师板书汉字,引导学生了解汉字。
导语:我们平常看书、读报、写信、习作都离不开汉字。看,老师在黑板上就写了两个汉字(即汉字)。同学们对汉字有多少了解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点拨)
2.教师简单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出学习内容。
过渡:同学们,你们的发言和书上的介绍,只是对汉字的初步认识,你们想更多地了解汉字吗?好,让我们共同遨游在汉字王国中,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净化祖国的语言文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吧!(板书:遨游汉字王国)
二、合作讨论,制订计划
1.阅读活动建议,明确活动内容。
(1)指名读活动建议,说一说要求。
明确: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体会汉字的有趣;查找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故事等材料,了解汉字的起源,感受汉字的有趣;通过其他活动,体会汉字的神奇、有趣。
(2)点拨:围绕汉字真有趣有选择地开展活动,注意认真阅读提供的材料。
2.汇报交流,老师指导。
明确:①自由组成小组。②讨论活动内容。③制订活动计划。④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⑤活动结束后展示活动成果。
3.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明确:讨论时要做好分工: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讨论意见,专人拟定完整的计划。
三、讨论交流,完善计划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2.师生共同评议,教师相机引导,注意计划的完整性、合理性、可操作性。
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展示一份活动计划范例。
汉字真有趣活动计划活动时间:年月日活动地点:活动内容:1.搜集或自编字谜。2.搜集谐音笑话、谐音歇后语。3.了解形声字的特点。成果展示:把搜集到的资料编成小报,贴在教室里。人员分工:组长:搜集资料:编辑:抄写:插图:月日
4.课外实践,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学生根据制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四、阅读材料,感受趣味
1.出示学习要求。
(1)认真阅读课本上的阅读材料,思考:这五份材料分别从哪几个方面说明汉字的有趣?为什么说汉字是有趣的?
(2)除了书中所提到的五种有趣的汉字现象外,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汉字现象?
(3)阅读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3.学生按学习小组汇报,教师点拨。
【汉字字谜小组】
过渡:现在请大家张开想象的翅膀,一起领略汉字的魅力。请以小组为单位猜字谜,看哪组猜得又快又多。
(1)引导学生读一读教材中的《字谜七则》,小组同学间相互猜字谜,教师公布答案。
明确:①日②坐③也④口⑤休⑥斗⑦默
总结:刚才猜的字谜都是书本上的,①~④是文字谜,这四个字谜的特点是谜面像一首小诗,形象地描述了某一汉字的特征,我们可以从谜面所体现的形和意来猜测谜底;⑤⑥是画谜;⑦是故事谜。
(2)引导学生在课外搜集更多的字谜。
拓展:大家肯定也搜集了许多字谜,哪一组能展示出来,让大家再来猜一猜呢?
【汉字故事小组】
(1)指名学生阅读教材中的《门内添活字》这则传说故事。
(2)小组交流,教师指导。
明确:这是一个关于汉字的传说故事。杨修是一个极为聪明的人,他由曹操写在花园门上的活字即猜想是嫌园门太宽大了(门+活=阔),真不愧是东汉解谜猜字第一人。
(3)教师拓展,引导学生讲述自己搜集的汉字故事。
示例:
一人一口
曾有人送给曹操一盒酥饼,曹操便在盒子上写了一合酥三字,放于台上。杨修看到后,竟拿出来与众人分着吃了。曹操问他为何如此,杨修回答说:把合字拆开,就是人一口三个字,连在一起就是一人一口酥嘛。
【有意思的谐音小组】
(1)介绍歇后语的相关知识。
明确: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和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形象而俏皮的口头语言。它浅显易懂,语言幽默,深受人们的喜爱。
(2)课件出示教材中给出的五个歇后语,请学生读一读。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梁山泊军师无(吴)用
◎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明确:歇后语两部分之间有间歇,说的时候往往只说前一部分,把后一部分(真意所在)隐去,让听的人去猜测,所以叫歇后语。以上五组是谐音歇后语,借助音同或音近的联系,产生俏皮风趣的表达效果。
(3)教师给出几句谐音歇后语的前半部分,指名学生说出后半部分。
一根灯草点灯石头蛋腌咸菜
四两棉花关公打喷嚏
明确:无二心(芯)一言(盐)难尽(进)谈(弹)不上自我吹嘘(须)
(4)引导学生在课外搜集更多的谐音歇后语,进一步了解歇后语的相关知识。
(5)引导学生读一读教材上的《枇杷和琵琶》这则谐音笑话,了解谐音笑话的特点。
明确:这是因音同而产生的笑话。汉语同音字多,不能随意乱用,否则会闹出笑话。
(6)请学生讲述自己搜集的谐音笑话。
示例:有个外国人到中国来,给自己取了个中国名字,叫魏茂。一天,他到一家公司面试,面试官问他:你姓什么?他回答说:我姓魏。魏什么?面试官接着又问。他一听就诧异了,只好反问道:为什么?难道我姓魏也要说为什么吗?
【有趣的形声字小组】
(1)同桌互相说一说星凤蜀祭是怎样造出来的,然后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汉字的来历。
(2)学生自主发言,介绍有趣的汉字现象。
总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已经充分感受到汉字的有趣。同学们在课下要注意积累,进一步探究汉字的奥秘。
五、畅谈收获,总结拓展
1.指名学生畅谈自己的学习感受和收获。
2.布置课后活动:把自己搜集的字谜、有趣的谐音现象整理归类,然后出一期板报。
18、四年级下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教学说课稿课案
四年级下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教学说课稿课案
今晚来一些有诗意的内容吧!跟大家分享一下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轻叩诗歌大门》的教学设计吧!古今中外的诗人,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经过时间的筛选,流传下来的优秀诗歌已经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这次综合性学习就让我们一起踏进诗歌艺术的殿堂,在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里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魅力,寻觅属于我们的那份感动。
一、教学诗歌我们老师首先要知道诗歌的教学思路:
【习作思路】
怎样才能写出一首好诗?
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
读起来有韵味;
选择有趣有创意的内容;
生活中多观察,多发现,再加上自己的想象。
二、我们需要指导写诗歌常用的一些写作方法:
【写作方法】
1.明喻法──描写事物的特点,适合描写实物和大自然景象。
2.暗喻法──表现丰富的联想。
3.阅兵法──表现景物的层次。
4.排比法──表现节奏,加深印象。
5.拟人法──活泼可爱、有趣。
6.假设法──写出美丽的希望和想象。
7.夸张法──制造特别效果、加深印象。
8.疑问法──引起兴趣,深入思考。
9. 二重叠法──诗的心跳,节奏更明显。
10.故事诗──将故事写成诗。
11.呼告法──不论是否面对面相见,直接呼叫对方,使内容更深刻、生动。
12.对话法──平易近人,如在眼前耳边,易接受
三、设计好课堂教学思路:
【习作指导】
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常在我们耳边回响。我们也可以试着来写一写诗呢?怎么样才能写出有韵味的儿歌呢?很简单!
(1)多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抓特点)
(2)多发挥想象力,可以把许多事物联想在一起。(物化)
(3)情感升华,让文字传递自己独特的感受。
如:白云
好多的棉花糖啊,
谁把它举得那样高,
叫人看又让人尝不到。
这是二年级小朋友写的,文字简单,但是充满童趣,因为发挥了想象力!所以诗歌教学发散学生思维,发动学生的想象力至关重要,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启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呢?那就是要用心用眼看世界。
(3)身体的眼,是肉眼。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因为有了它,我们可以尽情欣赏这世界的多彩。
(4)心眼。其实,每个人除了两只眼睛外,还有第三只眼呢!那就是想象力丰富的心。
所以,平常除了要用肉眼细心观察身边的人、事物以外,更重要的是用最宝贵的想象力来写诗。如果你只是将肉眼看到的,耳朵听到的,不管三七二十一通通写下来,那这样的诗就少了美感,少了诗味呢!
四、教学重点,写诗的注意事项:
【应该注意以下五点】:
1、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人或事进行构思和立意,抒发情感。
2、语言精练,生动流畅,有韵律感,给人美的感受。
3、写诗时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和象征烘托等表现手法。
4、格式正确。平头:原则上每行第一个字要空两格,每行要对齐,但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诗句除外。
分行:每句一行,太长的也可以分成两行或三行。
分小节:根据意思等不同因素空一行不写,再写另一小节。
5.标点可加可不加,但具有特殊语气的句子最好加上疑问、惊叹等。押韵可押,可不押,但押韵较顺口。
我们只有了解了这些知识点,就会根据这些内容设计不偏离教学目标的诗歌教学设计,这种设计还需要老师根据喜好和学情来量身定制,今天就简单聊这些吧,希望给大家一些诗歌教学设计上的启发。
19、四年级下乡下人家教学说课稿课案
四年级下乡下人家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说教材。
《乡下人家》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了乡村生活,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展现了乡下人家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知识目标)
2. 自读课文想象画面,了解课文大意;在感悟、品味、运用语言的实践中,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能力目标)
3. 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情感目标)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随文章的叙述顺序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
说教法学法。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重视朗读,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在教法上运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法、以读代讲法和情景教学法。三分文章七分读,在学生自读课文的时候,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悟体会;朗读贯穿全课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使学生能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采用图文结合创设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并通过恰当的方式把学生完全带入乡下人家的美景中。
2.在学法上,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和读写结合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
五、说教学。
(一)创设情景,感受乡村的声音。
1.多媒体播放虫鸣的声音,让学生欣赏富有乡村特色的交响乐。让学生猜一猜,声音中有谁在歌唱?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纺织娘也是大自然中善于歌唱的高手,用多媒体出示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2.提问:像如此美妙的大自然的声音,知道在哪儿经常能欣赏到吗?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乡村、农村、乡下等。引出本课课题:乡下人家
(二)初读课文,梳理字词。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让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中带拼音的字读正确;
2.读认字词,识认准确。检查学生自认字词的情况,学生易认写错的字用多媒体出示:饰、冠、觅、瞧、耸、巢,教师相机指导渗透识字的方法;
3.猜词游戏,巩固字词。做猜词游戏,提高学生掌握词语的能力。
(三)再读课文,欣赏乡村美景。
1.观察插图,感受美景。观察分割好的美图插图,说说图上展现的是乡下哪些美景。
2.读文思考,理清层次。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片段,其他学生根据所读内容思考: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美景?再把描写这些场景的内容融入自己的情感读一读,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个场景。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以下几幅图画: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
3.读写结合,感受乡村景象。
从房前走到屋后,从春季看到秋季,从白天到夜晚,乡下人家总有着其独特的、迷人的美。用多媒体播放音乐,引导学生伴着音乐带着感情再次读课文。接着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场景,简单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四)整体回顾,激发热爱家乡之情。
1.多媒体课件出示:乡下人家, 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引导学生用板书内容说话)接着老师说:做为身在异国他乡的杰出书法家陈醉云先生,看到家乡如此的美景怎么能不留恋,怎能发出这样的感叹。多媒体课件出示: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布置作业,巩固所学。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20、四年级下塞下曲教学说课稿课案
四年级下塞下曲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说教材:
《古诗三首》是部编本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童年往事为主题的一篇课文,三首古诗的作者都是宋代诗人。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课本选入的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这是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一个场景的一首诗,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稚子弄冰》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一大块冰被穿上彩线,当作钲来敲打,声音倒也清越嘹亮。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水玉破碎的声音。诗写得清新明快,稚子的嬉乐与失望,宛然在目。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
《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便的吹奏。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全诗摄取的画面不大,写景则集中在池塘上,写人则集中在牧童上,又都紧紧围绕着村晚二字落笔,把人引入了江南优美的田园之中,使人对悠然恬静的乡村生活充满着向往。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读准生字的字音,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凭借语言文字注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2.教学重点:
自主学习字词,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凭借语言文字注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3.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在古诗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文本有独特的阅读体验。课文所描写的情景又都与儿童有关,反映儿童生活,学生也可能有着相似的亲身经历,符合学生的心理,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的共鸣,进而在阅读古诗中获得感知,加以模仿,发展想象力,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教学中,设置情景,激发学生认知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使学生这一教学主体主动积极地进行语言文字的学习和探究。
2.说学法:
教学过程体现以读为本的新课标理念,教学中,始终让读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古诗词的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入情入境的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说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古诗的特点,引导学生或交流与古诗内容相关的古诗,或交流与古诗作者相关的古诗,或交流古诗插图,其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使学习成为他们自身迫切的需要,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前提。
2.理解课题,了解作者。
古诗的题目或反映古诗的内容,或反映古诗的情感,或点明古诗发生的时间,或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因此,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题目有助于学生把握古诗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学生准确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知道诗人当时的处境和心态,然后再去理解诗意,体会感情就容易多了。同时通过了解作者,激发学生对作者的崇拜之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作者及出处,激趣导入新课。
2.借助注释,理解词语。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古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在此基础上互相交流,理解诗句的意思。
3.熟读深思,层层深入。
在理解题目、了解作者、理解重点词语、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品读、感悟。在熟读的基础上,梳理诗中的重点词句,进一步深入理解感悟整首诗的诗意,想象诗歌的意境,体悟作者表达的情感。在整个过程中,通过自学、小组交流、全班反馈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4.课堂总结,拓展阅读。
通过课堂总结,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深化学生情感。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现宝,古诗文富有鲜明的传统文化特点,博大精深,灿若星河,语言精炼,意蕴含蓄,意境深远,蕴含着大量的人文内涵,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小学生能更多地接受传统诗歌的浸润,在古诗词教学中进行延伸和拓展。有不少的古诗词虽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同主题作品拓展延伸,有助于学生在把握基点中生情。指导学生抓住同诗人作品拓展延伸,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感受力;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鼓励学生抓住同题材作品拓展延伸,以题材为桥梁,可以带动同题材不同主题的诗歌的学习。
在古诗教学中适度拓展学生阅读诗文空间,继承传统,弘扬中华文化,它不仅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思想,也顺应着时代发展的要求。对于拓展阅读的古诗,学生可能短时间内理解不够透彻,甚至不能理解,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储备的增加,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会水到渠成。长此以往,可以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想象,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
七、说作业设计:
通过课后作业,帮助学生背诵和积累古诗,理解古诗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21、四年级下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说课稿课案
四年级下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飞天梦想在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下今朝得以梦圆热情地赞扬了*航天人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锲而不舍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较为浅显六年级学生能够理清课文条理,抓住主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阅读科技内容的作品时,要注意体会作品中所体会出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学习本课要注重工具*和人文*的统一为此,我制定目标如下:
三、教学目标
1、抓住主要内容,了解*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
2、学习用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方法
3、体会*航天人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锲而不舍的精神
其中第一点是重点,第三点是难点
四、教法学法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读课文后获得的个*体验和独特感受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疑问导读法即以读为经,以问为纬,读、思、、想、展、理相结合,营造自主、合作、平等的教学氛围,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和创造*,力求达到无为而治的教学境界
五、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询问家人丰富背景知识,课中资料进入课堂,间以录像辅助教学,课后将其制成小报,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由于本课所处在第五单元,这部分内容尚未接触阅读单元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部分内容在课前已经解决
六、教学流程
第一部分整体感知,读中悟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文章开篇我让学生自己总结观点,然后全班交流感受最深的部分,鼓励学生进行个*化的解读
第二部分选准感悟点,精读精品
第二部分这是文章的精读部分,也是解决重难点和情感价值观的部分根据单元目标和本课目标,我预设了三处进行研析这三处都是通过精读感悟来完成的不同的是梦圆部分我采用的是看画面说感受读再说感受再读的方法来进行;杨利伟的三句话的精*部分我通过让学生想象读,说缘由,升华读来再现历史瞬间,大写激励人生;反映人们*勤付出的部分我注意引导学生搜集资料,结合文字,想象画面,走进文本再走出文本,最后辅以纪实文字,来强化情感
第三部分拨丝剥茧,萃取精华
古人的奇思妙想,万户的飞天及后来的人造卫星上天都是人们寻梦、尝梦、追梦、圆梦的过程这部分内容我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会概括并结合上下文、资料说明来体会人们对飞天梦的执着追求
第四部分*朗读,找准练笔处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课后布置的练笔等正是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
王国维先生的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固有高致,这种教学境界是我过去、现在、将来永远不变的追求
22、四年级下墨梅教学说课稿课案
四年级下墨梅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说教材: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全诗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的品格。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首诗,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读了那么多的书,老师考你们几个课外知识怎么样?
1、岁寒三友是哪三友?
2、你能背出有关岁寒三友的诗句吗?(指生背)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欣赏王冕的千古佳作《墨梅》,读课题
二、读诗
1、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检查读。
2、古人写诗有五言、七言,《墨梅》就是一首标准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出来,不仅要读,还要吟唱,七言绝句的节奏一般是///
请同学们试着有节奏地来读这首诗,读出诗的韵味。自由练习,再指读,齐读。
三、解诗
下面,老师给同学们一段时间,结合书上注释,自学这首诗。看自己能读懂多少,把读懂的内容用铅笔写在书上,把自己读不懂的地方打上?。
1、生自学。
2、小组内交流,并讨论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
A、①结合注释能理解的重点词有:淡墨、痕、清气、乾坤
②交流每句诗的意思。师小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作者采用淡墨手法画的一株盛开的梅花。
③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④带着对这首诗的理解自由读读这首诗。
B、师引导: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读了这么多,没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吗?
可能提出的问题:
①作者为什么要画墨梅,而不画鲜艳的梅花?
②这是一幅画,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
③为什么说不要人夸好颜色
师小结:这些问题提得好,可见同学们读诗时动了脑筋,有大疑必有大进,这就是会读书。当然,同学们不用着急,通过下面的学习,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四、品诗
1、品淡墨
①同学们,谁见过盛开的梅花?老师拍了好多幅梅花的照片,想不想欣赏?(课件:几幅盛开的梅花照片)照片中的梅花什么样子?你能用上一、两个词描述一下吗?
②王冕笔下的梅花从外表上看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默读前两句诗,思考一下。
生说:淡墨;痕迹一般浅;颜色不够骄人
③师点课件,出示《墨梅图》。这就是王冕的代表作《墨梅图》,仔细观察一下,这淡淡的墨梅又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生说:素洁、淡雅;美得有特色,不俗气
④指导朗读:你们说的老师深有同感。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读。
指点:淡墨痕淡雅的,要读得轻一点。
2、品清气
过渡:同学们,这梅花如此浅淡,貌不惊人,从没引起过别人的注意,从没受到过别人的夸赞,但它却在洗砚池边不畏严寒地怒放着,呈现出勃勃生机。
①老师这儿有一个问题不懂,墨梅这样做心里是怎样想的?揣摩一下,谁来帮一帮老师?
现在明白不要人夸好颜色了吗?指生说。
②正如诗中所说(课件出示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谢谢同学们,在你们的帮助下,老师读懂了墨梅。
师引读:这真是一株清香、迷人的梅花啊!女生读
这真是一株洒脱、淡定的'梅花啊!男生读
这更是一株自信、不俗的梅花!齐声读
3、品读
过渡:(对照板书)这梅花是痕迹一般的淡墨色,但却素洁高雅,而又清香怡人。可这是一幅画呀,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谁已经明白你们提出的问题了?生回答。
①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完整地读一读,让墨梅的形象走进你的心中吧。生自读。
②把书扣在桌上,闭上眼睛,让你的思维跨越时空,让你的想像飞起来,飞到元代王冕家的小院子里(老师的语气要饱含深情,有一种静谧之感)。(配乐)
师引读:淡墨色的梅花开了,多么淡雅,多么高洁啊!指一生读。 淡淡的清香弥漫在小院子里,充满了天地间,也飘到了我们的教室里,让我们静心闻一闻吧。指一生读。
五、品诗人
过渡:看得出同学们都陶醉于这梅香中了。回忆一下前面学过的《竹石》、《石灰吟》,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墨梅》与这两首诗对照一下,有什么相同之处?(板书:借物喻人,借物言志)
1、师:能提到借物喻人,借物言志,老师相信你们对这首诗的思想内涵已有所感悟了。如果能再了解一下作者的情况,你们的感悟会更深!课件出示:王冕资料。指生读
师:王冕把自己的情感倾注笔端,挥毫泼墨,晕染出一幅幅惊世之作。至此,墨梅与作者之间的联系你读懂了吗?(借梅自喻,借物言志,表达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2、师小结:对呀!王冕曾说: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作者已与墨梅融为一体,墨梅的形象就是作者的形象。
3、现在让我们回到课始提到的问题:
指名提出问题的同学:你明白作者为什么画墨梅了吗?生回答。
师评:你们真正读懂了《墨梅》,读懂了王冕,老师很高兴。
4、升华读:同学们,看着这幅墨梅图,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墨梅、对王冕说吗?
指生说,该生接着读出自己的情感。
师:同学们,让我们把千般喜欢、万般敬佩化成一首诗,表达出对墨梅对王冕的由衷赞美吧!
齐诵《墨梅》!
六、作业:搜集有关岁寒三友的诗句,办一期以岁寒三友为主题的小报。
五、说板书设计:
墨梅
墨梅借物喻人王冕
淡墨借物言志不与世俗
清气 同流合污
23、四年级下绿教学说课稿课案
四年级下绿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说教材
艾青的诗歌《绿》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树木、大地中的小草在春风的吹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绿是自然的颜色,是希望,是慰安,是快乐!艾青先生的名诗《绿》,更是写出了绿的摇曳、绿的美幻,绿的闻风而动,乃至绿的生命。绿色真是具有永恒的魅力!
二、说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生字,掌握墨水瓶、交叉、舞蹈、教练、指挥、按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节拍飘动。
3.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重难点:
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2.了解作者所描绘的绿。
3.品读课文,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节拍飘动。
三、说教法
文中最有创意的部分要数第三小节,作者将风、雨、阳光也视为绿色的,真可谓是独具匠心。教学中以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熟读成诵;并通过插图进行说话训练,一来帮助学生走进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之中,二来也为他们提供了语言实践的机会。拓展说话训练时,教师应尽可能引导学生使用已积累的好词佳句。
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出示春天图)这是一幅由各种绿色绘制而成的图画,知道画中画的是什么季节吗?它给你们带来什么感觉?2.师小结:我们刚从冰雪中走来,看到这生机勃勃的绿实在赏心悦目。绿是春天的象征,还是希望的象征。诗人艾青就写了一首诗《绿》,就让我们跟着他一起走进春天绿意盎然的画卷中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地把课文朗读一遍。自学生字词语。
2.检查生字词语:
(三)梳理内容,明确结构
1.学生分组讨论,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出每一段的意思。
2.学生汇报,教师明确:
(四)诵读课文,感悟体会1.听着录音(最好配有音乐)轻声朗读全文,边读边思:春姑娘用巧手为我们调出了哪些绿色?2.出示第一小节:
自己轻声读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3.感受绿的美:这各种各样的绿,却绿得发黑,绿得出奇?知道出奇是什么意思吗?(不同寻常)
4.齐读第一、二小节。5.这么多的绿集中在一起,会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读读课文三、四、五小节。(1)轻声地、自由读三、四、五小节。(2)你觉得哪个小节写得最有趣,挑选你最喜欢的一节再仔细读读。
第四节:
(1)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各种绿挤在一起,重叠、交叉在一起。(板书:挤、重叠、交叉)(2)指名读,男女生对读。第五节:
(1)为何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动?(板书:按着节拍飘动)
预设:这是因为,一阵风吹来,使所有的物体都随风摆动。
预设:这是作者看到风吹过后,春天的景物随风摆动,那么和谐,整齐划一。
(1)出示说话练习。
说一说:一阵风吹来,小草,柳条,树枝。
(2)指读,师范读,全班读。
(五)拓展运用,读写训练1.拓展运用:春天,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绿色,你见过所有的绿集中起来的情景吗?2.学生交流,句式训练。
3.试背课文。全文朗读。五、说板书设计
绿
黑绿 浅绿 嫩绿 翠绿 淡绿 粉绿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挤、重叠、交叉
按着节拍飘动
24、四年级下海上日出教学说课稿课案
四年级下海上日出教学说课稿课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部编版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1课《海上日出》。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先生写的一篇非常优秀的散文。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海上日出》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一篇非常优秀的散文。这篇课文通过描写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奇伟壮观的大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体现了对光明的追求和向往。课文是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观察顺序来记叙的。课文描绘了晴朗天气时日出和有云时日出两种景象,而有云时又分云薄和云厚两种现象进行描写。
二、说教学目标
第二课时的任务是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掌握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同时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默读课文。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立如下:
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课文,在脑海里构建海上日出美景。
2.读句子,抓住词语,通过图文结合、想象,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的方法,训练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的能力。
三、说教法
针对学习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我采用情景激情想象叙述感情朗读的方法进行教学。文中的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这些语句是从动态描写说出了日出的缓慢。单凭教师的讲解,很难让身处内陆很少见到海的学生们理解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更体会不到作者要抒发的情感。所以,我采用了海上日出的一段视频,这种直观的电教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对美的熏陶,较容易突破教学难点。本册教材说明中指出:特别要重视朗读的指导,教学时应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默读,并在默读的过程中加以理解。我对2至5自然段中的重点句子按以上的要求让学生在理解中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
以上几种方式交替使用,不断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点,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说学法
根据以上的教学方法,学生可采用看、说、读、想的方法完成本节课的任务。看是欣赏日出美景,说是说出自己理解的内容,读是读文中的重点语句,想是想自己对内容的感受。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整体感知课文
1.同学们见过日出的情景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道去观看太阳升起的样子。(播放图片。板书课题:海上日出,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画面,引入课题,引领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的学习中,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激起学生想要看到海上日出的欲望。)
2.检查学生上节课生词学习情况,让二位学生上黑板听写课后生词,其余学生在下面听写。
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学生书写情况,相机评价。学生齐读生词。
3.播放课文朗读,生想: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随文入境,品词析句
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课件出示句子:为了看日出,我早早起来,那时天还没大亮,周围很静,只听见船里机器的声音。(指名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相机出示写作背景。
2.指导朗读。
学习第二自然段
1.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张图片,思考:天空的颜色有什么变化?用划出颜色变化的词。
过渡:我这时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2.引导理解:指导学生用书中句子回答问题,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师:不转眼是什么意思?引导采用查字典或联系生活实际说一句话的方法理解词语。
从不转眼这个成语里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谁能读一读这个句子,试着把这种感悟读出来(指名读、评读、齐读)
(设计意图:把指导朗读与激发想象结合在一起,这种由蓝变红,逐步扩大亮点范围的描写,给学生一种日将出海,身置其地,静观其景的感觉,激起学生读下文的欲望,这正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日出时海面又是怎样的景象呢?下面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读第三自然段,出示思考题:果然一词说明了什么?接下来看见什么?我当时是怎么想的?后来的变化又怎么样?
2.分组讨论:指明学生回答问题:
预设:小组一:果然一词说明了太阳要从天边升起的想法是正确的,我终于看见海上日出的真实情景了;
小组二:接下来海边露出了红而无光的小半边脸儿;
小组三:在太阳升起的过程中,太阳就像向背着很沉重的东西似的慢慢地努力上升;
师小结:大家能根据课文内容把太阳向上升的过程具体表达出来,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这样描述:(课件出示)
太阳使劲向上升。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使劲向上升。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使劲向上升。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
比较着读一读,你认为哪一句写得更好?为什么?
小结:作者采用拟人的写法,表现出日出时的动态美。
3.课件出示日出动态变化的情景。
4.想像着太阳升起来时吃力的样子,你就一定能读好,试一试!
5.小结写法填空,整体导读。
这段话按()顺序一步一步地写出了日出时景象的变化,作者不仅抓住日出时太阳的()变化,还抓住太阳()和()的变化来写。
6.学生用彩色笔在画纸上画下想象到的画面,并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图画的意思。
学生互相评画,修改,推出代表作贴到黑板上。
7.引导学生看图口述日出时的情景,再次感受日出时颜色美,光线多变化快的壮观。
8.想像说说当时作者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心情怎样?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读读、看看、想想、说说、画画、填填,意在引导学生用心去看,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边看,口诵心惟,形成与文本的对话,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有共同讨论的机会,这样培养了学生在阅读中学会独立思考,自我检查、合作探究的能力,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读懂课文,更有益于自主能力的提高)
自学第四、五自然段
1.师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天晴时海上日出的景色。采用了在文中找重点词句体会的方式学习了课文。当太阳走进云堆里时又是什么情景呢?继续往下看。请大家采用上面的学习方法自己默读第4、5自然段,先用概括的词把这两段话的内容说出来。
2.交流学习内容:
(1)课件出示句子: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追问:为什么分辨不出水和天?
相机出示图片,指导朗读。
(2)出示幻灯片上的句组让学生品读,与课文比较说说哪一段话的描写更好。
太阳在黑云里发出的光亮,穿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画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走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涂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2)学生讨论说说:当作者看到太阳被黑云挡住时,心情会怎样?太阳冲出重围时云和周围的景物有什么变化?作者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师相机介绍作者当时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追求光明的感情。
相机出示图片,指导朗读。
3.师:看了海上日出的美景,作者有何感受呢?全班齐读第6自然段。
(1)提问:这是什么句型?句子中的这指的是什么?
(2)师出示句子,生选择表达这句话正确意思的句子,在括号里打。
①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
②这就是很伟大的奇观。()
(3)学生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师指导学生读好反问句。
4.师生一起看图口述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情景,加深对海上日出的印象。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归全文,既为学生完整地欣赏文中意境创造条件,又大大刺激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欲望;既能让学生全面地理解课文内容,又进一步内化学生知识,使老师、学生和文本之间进行了全面的对话和沟通)
谈话总结,学习写法。
1.师:今天我们通过品读课文,想象作画,充分感受了海上日出的壮观美景。虽然我们还没看过真正的海上日出,但读了巴金爷爷的这篇文章,就如同亲眼看见了大自然的这一伟大奇观。作者为什么能把日出的景象描绘得如此逼真形象呢?
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细心观察,用心感受,用词准确,抓住特点,发挥想像)
作业(选择其中一道题完成作业。)
(1)你注意到日落、刮风、下雨、叶落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了吗?可以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描述一种变化中的自然现象。
(2)课外搜集相关描写日出景色的古诗或短文读一读,并比较与本文写法的不同之处。
六、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对于提纲了解课文内容,对于把握住课文的关键问题,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我设计如下板书:
板书设计:
海上日出
日出前浅蓝红色越来越亮
日出时上升冲破跳出
日出后薄云:直射水面
厚云:镶上金边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25、四年级下白桦教学说课稿课案
四年级下白桦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说教材
本文作者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除了感受诗歌意境的美之外,还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这首诗前两节重在描摹白桦的外在形象,后两节重在表现白桦的内在气质。为了突出白桦的形象气质,作者从多方面、多角度或正面刻画,或侧面烘托,力求塑造的形象鲜明、生动。
诗歌采用四行一节的形式,各节偶句押韵,全诗押通韵,读来音韵回环和谐,如一首欢快的小夜曲。加之作者在字里行间充溢着对白桦由衷的喜爱、赞美和崇敬之情,所以使这种欢快之情增加了几分深沉。
二、说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本课桦、涂等11个生字,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4.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5.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重难点
1.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2.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学习现代诗。
三、说教法
围绕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细读诗歌,合作探究交流。接着借助几个短语描述这棵白桦,说说白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深入理解诗歌。
在学生理解、感悟了诗歌内容之后,我还注意总结区别现代诗、古诗的区别,总结现代诗的特点。这一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介绍作者
1.上节课,我们欣赏了艾青的《绿》,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下叶赛宁的《白桦》。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白桦》)
3.简介作者
(二)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1.生自由地读诗歌,并边读边想象:
(1)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
4.读一读,选择以下几个短语描述这棵白桦,说说白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洁白的流苏 姗姗来迟的朝霞 灿灿的金晖
晶亮的雪花 白雪皑皑的树枝 银色的光华
(三)再读课文,总结特点
1.学习饱含感情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你发现现代诗与古诗的区别是什么?
3.诗歌有什么特点?
(四)课后练笔,延续感情
1.你知道哪些与植物有关的诗歌,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出示:
梨树(希尔达杜利特尔)
银色的尘雾
从地面升起
我的手够不着
你升得那么高
哦,白银
我手够不着
你花团锦簇向着我们
没别的花能开出
如此坚挺纯白的花瓣
没别的花能从如此罕见的白银
再分离出白银
哦,洁白的梨花
你一簇簇花团
怒放在枝头
用你紫色的心
带来夏天,带来成熟的果实
2.师:试着当一回小诗人,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写的时候注意分行。写完后,和大家分享。
3.同学们,学习新诗,我们分享了白桦的美,领略了白桦高洁的品格,体会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五)说板书设计
白桦
看到:披银霜,绽花穗
想到:高尚人格
情感:热爱之情
新诗:高度概括抒情言志
丰富的想象具有音乐美
26、三年级下守株待兔教学说课稿课案
三年级下守株待兔教学说课稿课案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守株待兔》。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守株待兔》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一篇寓言。《守株待兔》这一则寓言故事主要讲述的一个种田的人在一次偶然得到了一支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就自认为不用耕作,守在树桩胖等着兔子的到来,最后结果是毫无收获,还被人耻笑。这篇寓言蕴含着哲理:要想有所收获,必须要付出,不能心存侥幸,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懂得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二、说学情
分析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我所面对的学生是三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在不断发展,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讨论中理解文本。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结合文本,创设情境,比如,在讲解文本时,可以播放相应的图画,这种直观的形象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让学生劝一劝这位农夫,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外,这是一篇文言文,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积累文言词汇也是一教学重点。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基于新课标理念,我确定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梳理文章大意。
2.通过朗读,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创设情境、小组合作,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
3.懂得不劳动就不会有收获这一道理。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
难点: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基于学情以及教学目标的确立,在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情境创设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因此,在导入环节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的主要力,我采用的是谈话导入法,并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同学们,我们都爱听故事,那谁能给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喜欢的故事呢?(《逃家小兔》《郑人买履》《狐狸与乌鸦》),感谢同学们的分享,大家都听得很入迷呢,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课文就是一篇寓言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寓言故事讲了什么内容吧。(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赏析文章的前提,通过初读,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到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图,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
首先,我会带领学生解题,齐读课题,想一想: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呢?你们有什么疑问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守株待兔是守在树旁,等待兔子的到来。预设学生也会提出疑问:为什么要等兔子到来呢?兔子真的会来吗?
接着,就是初读文本,我会播放名家范读,引导学生圈画难认或难理解的生字词。为了解决生字词,我会通过多媒体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并对重点生字词和文言词汇进行强调,引导学生积累。
然后,我会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因为这是一篇文言文,所以对于断句我会进行指导。
最后就是疏通文意,让自读课文,同桌交流,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在这一环节的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能够为深入研读环节做好铺垫。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表达方式理解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为了让学生能够懂得寓言中的道理,并能够自主地分析,我会创设相应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基于此,我设置了层层深入的问题:
1.想一想,这个种田人守在树桩旁,在想什么呢?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
2.同桌交流,分享感受。学生可能会答出:
①农夫很懒惰,想不劳而获。
②农夫是等不到兔子的,会被饿死的。
③上次的兔子撞到了树桩上,只是一个意外。
3.你们都是从哪里知道的,农夫不会等到兔子的呢?要求学生用原文中的话回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4.读完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会进行总结,要想有所收获就不能懒惰,要有所付出。
5.这样简短的文章却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这种文体的故事跟我们平时所听到的有什么不同呢?得出文言文语言简洁,内涵丰富。
这几个问题的设置是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文本的,环环相扣,更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
(四)延伸作业
语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终结点,而是引导学生从这个问题走向另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构建起大语文学习观。所以我的拓展延伸为: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你能劝一劝农夫吗?
(五)小结作业
最后,我会让学生谈收获,我进行总结,结束本课。作业是课堂的眼神,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将这个故事写成现代文,下节课分享。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学内容的浓缩。通过板书,学生能直观抓住要点摒弃繁琐,我的板书就力求体现这一点:
27、三年级下荷花教学说课稿课案
三年级下荷花教学说课稿课案
尊敬的各位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荷花》,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分析内容
《荷花》这篇文章描写了夏日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喜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分析学生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望,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去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的美。我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为:
1、会认3个生字,学会写草字头的字。能正确读写荷花、清香、挨挨挤挤、碧绿、莲蓬、破裂、仿佛衣裳、翩翩起舞等词语。
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的方法写荷花和荷叶,并学习运用有的有的仿写片段。背诵第二自然段。
3、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让学生感悟描写的细腻以及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挨挨挤挤、冒等词语好在哪里。
2、理解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感受荷花的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身理和心理特点,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特设计如下教法、学法: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美景。并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
三、教学策略
以读为本,读写结合,充分利用信息仅技术资源。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依据教学思路我诊断出四个整合点。
四、教学过程
(一)利用谜语创设情景
教学这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进入猜谜语这个环节,根据学生在生活中看到的荷花谈谈自己的感受,然后进入新课教学,让学生初步体会荷花的美。
(二提出关键字词在文中的作用
我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抓住重点词语来感受荷叶和荷花的美。
1、理解挨挨挤挤,体会作者用词准确恰当,以及感受荷叶的茂盛之美。
2、体会冒的妙处。
(三)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1、了解荷花的三种姿态
师:在了解荷花的三种姿态时,利用书上插图找出三个句子所写的相应的荷花,图文并茂,直观理解作者的用词。
2、以填空的形式指导背诵,不仅加深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学生对优美词的积累内化。
3、出示几幅图片,选择其中一种进行仿写,练习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3、荷花
闻到:清香
看到:荷花姿态多样
荷叶
28、三年级下海底世界教学说课稿课案
三年级下海底世界教学说课稿课案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面试小学语文的6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我们奇妙的世界》,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自报家门说教材
《我们奇妙的世界》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章,这一单元以探索、发现为主题,所编排的课文,体裁不尽相同。而本课则是一篇短小精美、条理清晰、语言生动的散文,通过具体描写天空中的缤纷色彩、奇妙形状和大地上丰富的财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美妙世界的热爱。本文在本单元中起到了引领主题、深化情感的作用。
二、联系实际说学情
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对于本文抓关键词感悟世界的奇妙,具有一定的见解。但是在深入体会语句以及本文背后的情感仍有难度,因此需要教师加以启发,引领点拨。
三、有机整合说目标
基于以上教材学习分析,并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我制定如下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和体会,了解世界的奇妙所在。(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留心观察,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相长说方法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教法上:将情教学法贯穿教学始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感情朗读,读中悟情,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完成本课教学。
学法上: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读书方法,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画一画、写一写等方法学习本课。
五、立足发展说过程
纸上得来终觉浅,下面我将具体说说教学流程。
环节一:谈话交流,导入奇妙
兴趣是一把金钥匙。在上课伊始,请学生分享自己眼中的世界,并与学生亲切谈话:大自然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把世界万物变得绚丽多彩。刚才的交流中,老师看出了你们眼中的世界五彩斑斓,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是呀,大家是不是也觉得我们的世界非常美丽和奇妙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这个奇妙的世界吧。顺势引入课题《我们奇妙的世界》。触动学生头脑中对大自然的情感,以谈话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为下文教学铺垫。
环节二:分层朗读,梳理奇妙
首先,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接着,用鲜花传递这个游戏检查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明确鲜花传到了谁手中,谁就按顺序读出相应的字词。我适时地强调字词雕的读音和记忆方法。
随后,请学生继续用喜欢的方式读文,边读边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世界的奇妙?交流讨论中明确文章按照时间顺序从天空和大地这两个方面来展现世界的奇妙。最后,深入字里行间,通过朗读进一步感知奇妙。这样以游戏的方式巩固学生基础知识,同时理清文脉。
环节三:扶放结合,研读奇妙
本环节旨在创造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以探索家和新闻发布会两种不同形式的活动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请学生以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细细品味世界的奇妙体现在哪儿?
预设交流讨论分以下步骤:步骤一扶:探索天空之奇妙一方面,创设探索情境,鼓励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化身探索家,学生不难发现太阳升起、云彩飞行、雨点降落、落日余晖、群星闪烁等奇妙现象。另一方面,深入推敲。
首先,当学生读出天空呈粉红色,慢慢变成了蔚蓝色这一句时,引导他们抓住粉红色、蔚蓝色等表示颜色变化的词语,联系生活,开启想象的门闸;在此基础上,出示图片、提示学生闭眼想象旭日东升的画面,进而指导学生带着画面感,边读边感受太阳升起时的奇妙。接着,聚焦云彩。
从学生朗读中抓住关键词雕塑,联系其本意,引导学生感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并请学生联系实际想象天空中云彩的各种形状,顺势拓宽思维,引导他们说一说不同形状的云朵可能诉说的故事,鼓励畅所欲言,进而请学生带着赞叹和喜爱之情,朗读此部分。
随后,在深入情境的朗读中,目光牵引至落日余晖这一奇妙之景,引导学生抓住好像有谁在天空涂上了金色、红色和紫色这句感受落日色彩丰富的奇妙。并播放落日余晖的视频,鼓励学生配合文字,有感情地朗读。
继而,在学生分享夜空群星闪烁这一画面时,围绕比喻,指引他们说出将群星闪烁比喻成蜡烛,淋漓尽致地展现群星多且发光的特点。最后,全班齐读,感知这充满诗意的天空奇妙之景。
步骤二放:发布大地之奇妙创设奇妙大地新闻发布会这一情境。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文中提取有用信息,做好发言的准备。
首先,春日组读出极小的一粒种子种到地里,生根发芽,不久就开花这句时,在提示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植物生长同时,想象这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其次,在夏日组汇报中,紧扣关键词颜色十分诱人,体会各色水果的奇妙。
再次,引导秋日组汇报,发现秋天鸟儿衔泥、秋风吹落叶等现象,并且通过抓住树枝颤动,树叶飘落等词领略秋风劲吹!
最后,结合图片,与冬日组共同感受如锋利刀剑似的冰雪,融化时似透明的玩具气球一般变化之大!顺势感悟归纳:一年四季无不彰显大地之其妙!
环节四:拓展延伸,交流奇妙
请学生联系实际说说,还能从天空或大地发现哪些奇妙的现象?相机教育学生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至此教学目标得以实现,重难点不攻自破。
环节五:
总结回顾,蔓延奇妙
课的尾声,学生汇报收获,我予以补充;并请学生课后观察身边一处景物,写一写你的发现。
六、画龙点睛说板书
好的板书是一堂课的袖珍版,我的板书图文结合,重难点突出,力图给学生清晰直观的感受。
结束语: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耐心聆听,下面我可以擦掉板书了吗?
29、三年级下方帽子店教学说课稿课案
三年级下方帽子店教学说课稿课案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认识蕉、叩等4个生字。
2.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的哪部分是你最意想不到的,再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部分。
3.懂得世界一天天在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应该随着改变的道理。
教学重点:
懂得世界一天天在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应该随着改变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2.启发谈话:同学们,我们现在戴的帽子各种各样,可是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都是圆帽子。非常奇怪的是,从前有一家帽子店只做方帽子,从来没有做过别的帽子。这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26课《方帽子店》。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请你打开课本,结合注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
香蕉形、扣子、人山人海、密密麻麻、一溜烟、圆筒形、橱窗、古董
3.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事?这篇课文讲了从前有一家帽子店只做(),从来没有做过(),方帽子戴着又()又()。小孩子们不喜欢(),他们喜欢(),戴着又()又()。后来,方帽子店对面又开了一家卖()的帽子的商店,顾客们最后都进了()。那些不舒服的(),慢慢地成为()。
【设计意图:因三年级学生的概括能力还不是很高,所以利用填空法可以降低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让孩子们有法可循,降低学习的难度。】
三、再读课文,感悟理解
1.出示自学提示一:
自由读课文16自然段,想一想:
(1)这家帽子店为什么只做方帽子,从来没有做过别的帽子?用直线画出相关的语句。
(2)人们戴着方帽子舒服吗?为什么还要戴呢?用曲线画出相关的语句。
2.汇报交流。
出示相关句子:
(1)我们从来都是做方帽子,方帽子才是好帽子,不能改的。
(2)它们圆圆的脑袋藏在方帽子里,紧的地方太紧,宽的地方太宽,冬天戴着不太暖,夏天戴着却热得满头汗。舒服吗?真不舒服!
大人们总是这样回答:因为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
抓住关键词来理解课文内从来真不舒服一直等词进行理解人们的`思想保守、不愿改变。
【设计意图: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往往是通过各段落中的重点词句来体现的,抓住了反映课文内容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课文,就能达到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四、深入体验、深入理解
1.出示自学提示二:
小组合作学习710自然段,想一想:
小孩子们喜欢戴方帽子吗?他们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2.汇报交流。
出示相关句子:
小孩子们可不喜欢戴方方的帽子,他们喜欢用纸做出圆的、尖的、香蕉形的帽子,戴在头上,又舒服又漂亮。
假如我们用布做成真的帽子
那戴在头上就更舒服了。
他们设法找到一些布,试着做了几顶圆帽子,像碗一样扣在头上,很舒服。
孩子们慢慢地长大了,想出了许多帽子的式样,圆的、香蕉形的、圆筒形的
(1)学生读相关句子,通过重点读可不喜欢、喜欢又舒服又漂亮假如等词语来理解孩子们不愿默守陈规,喜欢创新。
(2)说一说,除了圆的、香蕉形的、圆筒形的帽子,你还能想出什么式样的帽子?
3.出示自学提示三:
自由读课文1720自然段,想一想:后来的人们还喜欢方帽子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4.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的哪部分是你最意想不到的,再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部分。
【设计意图:复述,是在积累词语,也是在练习运用词语,是提高识字能力的有效方法。】
5.读了这一篇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世界一天天在改变,我们的思想观念也应该跟着转变。
五、课后作业:
如果让你设计一种帽子,你会设计什么样的帽子呢?
板书设计:
方帽子店
方帽子 又奇怪又不舒服
圆帽子(其他式样)又漂亮又舒服
30、三年级下池子与河流教学说课稿课案
三年级下池子与河流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说教材
本课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池子与河流》是一首寓言诗,描述了池子与河流的对话,文章巧妙运用对比烘托人物形象。文中的对比,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生活态度的对比,池子贪图安逸,沉迷享受,而河流积极进取,奔流不息;二是不同结局的对比,池子枯干,河流长流不断,通过鲜明的对比,赞美了河流积极进取的精神。
说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能够正确读写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懂得河流长流不断,池子一年年淤塞的原因。
3.学习河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河流长流不断而池子却一年年于思的原因。
难点:
体会河流与池子两种截然不同的处世态度,学习河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四、说教法
1.美读感悟法。
本文是一首寓言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美读是本课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更不必要过多的讲解分析,最主要让学生多读,同时教师要巧妙地借助课件,借助对学生读书的评价,帮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领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描述的事物与情景的关注,入情入境,促进学生自悟自得,受到美的熏陶。
2.多媒体情景法。
因为小学生生活经验少,但好奇心强,容易激发兴趣,因此,我运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展示课文相关图片,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述的情景的同时,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感悟到语言文字带来的美,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也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质疑问难法。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手段质疑问难,能激发浓厚的思考性趣和创新思维。
五、说学法
语文学习教无定法,重在得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因此,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变我学会为我会学。
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池子和河流是邻居,河流每天奔流不息,池子却安于享受自己安逸的生活,他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各自的命运也截然不同。让我们共同走进文中去看看河流和邻居池子的对话,去了解他们不一样的人生轨迹。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学生自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圈出生字。
2.教师指名读,检查朗读情况。(正音:忙碌、遵循、实验等)
3.教师领读,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并相机正音。
4.小组选出代表,朗读课文,教师给予评价。
(三)情境教学,解读文本。
1.学习诗歌第15节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并说说诗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预设:(拟人)
(2)你一会儿背着沉重的货船,一会儿驮着长串的木筏,这里连用两个一会儿表现了什么?(PPT出示河流繁忙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
预设:(表现河流十分忙碌,再现了河流承载着沉重的货船、长串的木筏的景象。)
PPT出示一会儿一会儿句式,让学生练习口头说话。
A.小猫钓鱼三心二意,它一会儿,一会儿。
B.天上的云真是多变,一会儿,一会儿。
2.你几时才能抛开这样的生涯?(激趣提问:这是个什么句式?池子为什么会提议河流抛开这样的生涯?
2.学习诗歌610节
(1)学生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诗歌610节,思考下面问题:
A.在睡梦中推究哲理说明了什么?
B.河流为什么受到尊重?
C.池子与河流的下场有什么不一样?请学生代表发言。
D.为什么说才能一旦让懒惰支配,就会一无所为呢?(相机解释懒惰的意思,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想。)
(2)举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比赛(男女生读、开火车读、小组读、配乐读)
(四)说作业
1.课后将诗歌朗读给爸爸妈妈听。
2.收集其他关于勤奋上进的小故事。
31、六年级下竹石教学说课稿课案
六年级下竹石教学说课稿课案
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面试小学语文的4号考生,我抽到的说课题目是《竹石》,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首先,说教材
《竹石》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古诗。本单元共包含四篇文章,本单元的主题是理想和信念,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竹石》是清代郑燮的一首题画诗,这首诗主要写生长在岩石破缝中的竹子经受各种磨难艰难地生长,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学习本文有助于学生感受到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体会诗人的高洁情怀,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学古诗的方法,能借助工具书或注释从表面理解古诗的意思。但是由于本人阅历不够,理解诗人刚正不阿的内心世界仍然是一个难点,因此需要教师从作者的资料,时代背景入手,引导学生感悟诗人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逐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三、说教学目标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与交流,领悟古诗的含义,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感悟诗人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单元和本课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特点,科学的确定:
我的教学重点: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感受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
我的教学难点:感悟诗人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说教学方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主要采用了朗读法、情景设置法、点拨法,配合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领学生走进诗文,品味意境。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的学习新知识,我共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开课之初,我会以轻松愉悦的语调引导学生围绕花中四君子、岁寒三友展开交流,学生会发现两者都含有竹,体会竹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进而引出本课课题《竹石》。
这样的导入,既消除了学生上课的紧张感,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探究的欲望。
环节二:初读梳理,知情入境
叶圣陶说,非读无以训练语感,非读无以激发美感。因此,在这一环节,我会带领学生以诵读为主,边读边解决相关问题:
比如,课题的理解,诗人的相关介绍,朗读节奏的把握。
读毕,我会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检查反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进行汇报学习,我会适当的进行指导。
诗题方面:竹石,指的是竹子从岩石缝中长出来。
字词方面:我会针对学生易读错、易写错的字词进行重点强调,比如劲的读音。
诗人简介: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清代书画家,尤其擅长画竹、画兰。
最终,通过点名读、齐读、名家范读等阅读方式,读准确读通顺课文。
这一环节,在回顾人物背景和题目意思的基础上,初步把握诗文的主题,为后面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
环节三:析读课文,援疑质理
在这一环节,我会再给学生十分钟的时间,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这样一个问题:竹石最打动你的地方是什么?我预设学生会找到如下内容:
内容一:竹子坚韧不拔的特点
这主要体现在古诗的前两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当学生汇报到此处时,我会首先询问学生:文中的哪个字用的极为用力?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引导学生找到咬字,体会到这里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坚韧不拔的性格,并在表演中加深感悟。接着我会继续提问:破岩是什么?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不难想到,这里写出了竹子的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在此基础上我会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两句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的意境美,最后在朗读中加深体会。
内容二:竹子顽强斗争的精神
学生汇报到此处时,我会引导其读出相关内容,就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顺势提问坚劲是什么意思?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汇报,是坚定强劲的意思。通过提问:竹子遇到哪些磨难、打击?学生会找到东西南北风。
接着询问学生:风吹来,雨打来,竹子害怕吗?引导其找到任尔,并体会到其不畏艰难的风骨和坚强不屈的信念。到此,学生对竹子的特点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悟,我会继续进行点拨,请他们发挥想象,说说竹子还会遇到哪些磨难?学生可能会想到霜冻和雪落。最后通过提问,诗人仅仅是在写竹子吗?你还看出了什么?在师生交流中明确:表达了作者对竹子的喜爱之情,作者是在借竹子表明自己坚韧不拔、刚毅正直的信念。
析读环节,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交流中,指导学生开展有效诵读,让学生真正在语文实践中感受诗文的意境美。
环节四、品读课文
朱熹认为,读诗之法,只有熟读涵味,自然和气从胸中流出,其妙处不可得而言。因此,在这一环节,我会引导学生再次回归诗文本身,指导学生进行配乐诵读。
这样的设计,通过音乐刺激学生的感官,引导其再次走进诗文,入情入境。
环节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我会在课堂即将结束时,以教师小结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加以回顾,并布置这样一份作业:搜集古今中外具有同样高洁情怀的人物资料,下节课分享。
七、说板书设计
32、六年级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说课稿课案
六年级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说课稿课案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来自江源区实验小学,我叫牟忠杰。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小学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科学精神主题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题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课文通过三个科学发现的具体事例,向我们展示了科学家是如何敏锐的抓住常见的或不为人注意的现象,不断发问,反复实践探索,进而找到真理的。
一、紧扣特点 说教材
本课是著名科普作家叶永烈的作品。这篇议论文观点明确,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文本在事例的选取和用事例证明观点方面都有一定的特点,文本的观点是从常见的现象出发,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便不断探索,这样的表述使事例与观点在结构上形成了一致,也就产生了证明的关系。本文由两课时完成,我所讲的是第二课时。
二、据生依文 说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特点我把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能力目标:默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概括文中列举的三个事例,体会课文是怎样用事例来说明观点的。
3、情感与价值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和探索发现的热情。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又确定了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知道每个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正确理解课题的含义。体会课文的写作特点,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实例说明一个观点。
三、联系实际 说策略
首先我想说说我的教法:特级教师孙双金教授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16个字:书声琅琅、议论纷纷、高潮迭起、写写练练。我受到他的启发,这堂课我主要采用读、悟、品教学法,读写结合法,设计引读、速读、默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此外,我还设制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接下来,我说一下学法:我先对学生进行分析,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要读通这篇课文并不难,课文的语言注重逻辑性、准确性和严密性,但在概括抽象与生动具体结合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要读懂并不容易。所以我想通过读、悟、议、说让学生走进文本,体验文本,并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文意的方法。
四、循序渐进 说流程
(一)质疑激思,自然入题
在这个环节中,我以课题为问题激起学生对真理的思考,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我不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带着一种思考,走进文本。
(二)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读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本文是按照提出观点举出实例总结观点的思路写作的。我设计填空练习,为学生搭建支架,为后面学习做了铺垫。
(三)自主探究 ,体会科学精神
这个环节是作者为了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观点,举了三个事例,第一个是谢皮罗教授发现洗澡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与地球的自传有关。第二个是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中推论出地球上大陆和海洋的形成。第三个是奥地利医生发现人做梦时眼球会转动。结合高年段学生的特点,我采用的方法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师生合作填完第一个事例后,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多种方式地读,大胆放手,小组合作完成表格,概括作者写这三个事例的顺序: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的追问;再进行反复的研究和试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让学生结合实际说说,瓦特从水蒸气推动壶盖的现象中受到启发,改良了蒸汽机。鲁班的手被植物叶子划伤,后来他发明了锯子。牛顿在苹果树下被掉下来的苹果砸到了头,后来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情感是小学语文的灵魂。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体现科学家精神的关键词读一读,使学生心中升腾起敬佩之情。
(四)延伸拓展,交流升华。
这时,让孩子们从文本中走出来对比这篇课文跟以前学过课文写法有什么不同,交流后汇报。文本写法:先点明观点、然后通过具体事例说明观点,最后总结观点。我还设计了仿写练习,失败乃成功之母、团结就是力量、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志者事竟成等格言为题写小练笔。这样的设计,即为学生创设写作机会,又实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五)综合作业,读写结合。
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教授说:教师应成为学生童年阅读的点灯人,而我很愿意做这个点灯的人。一节语文课的结束,正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我向同学们介绍语文主题丛书上叶永烈作家的《指纹的秘密》、黄全愈作家的《只有科学家才能做研究吗》达到读写相结合效果。最后总结全文,让学生谈收获,出示课件,送孩子一段话,结束全文。
五、画龙点睛 说板书
我以思维导图形式设计板书,中间突出写作方法。这样的设计,层次性强,课文内容一目了然,紧扣课题,有助于学生对写作方法把握。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提出观点 证明观点 总结观点
真理诞生于 洗澡水的漩涡 见微知著
一百个问号之后 蚯蚓的分布 善于发问
做梦时眼珠转动 不断探索
33、六年级下阳光的两种用法教学说课稿课案
六年级下阳光的两种用法教学说课稿课案
教学目标
1.能就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学习收获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2.认真聆听其他同学对于本单元学习内容的交流。
3.能用几句话描写自己的心情,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1.回顾课文,说说从课文中的发现。
师:同学们,回顾《匆匆》《那个星期天》这两篇课文,它们分别讲了什么?
2.学生讲述从课文中的发现。
教学预设:《匆匆》第4自然段,作者用一连串的设问,表达了对时间飞逝的惋惜和感叹,很能打动读者,容易使读者产生相同的感受。
《那个星期天》中,有一段叙述了我挨时光: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借助写跳房子看着云彩走这些举动,真实自然地表达了我等待时焦急又兴奋的情感。
3.学生围绕抒发真情实感进行交流。教师指导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说说自己的发现。
(1)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
(2)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4.课件展示抒发情感的精彩片段。
《我的老师》片段:
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直接抒情的部分: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在叙述中流露感情的部分: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5.教师总结在文章中抒发真情实感的好处。
我们要想写好一篇文章,让读者感动,就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要抒情,就需要运用一些表达情感的方法,或直接抒情,或将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运用这样的方法,可以使文章主题更突出、人物形象更生动。
二、学习初试身手。
1.创设情境:临时抽查课文背诵,询问被抽查的同学和其他同学的心情。(担心、害怕;窃喜、开心。)
2.师: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当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不同。
3.出示不同的情境,体会不同心情的不同表达。
(1)分组交流,具体说一说自己有哪些新的发现。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对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提问、补充。
(2)每组推荐一位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共享发现的乐趣。师生共同评价,培养学生准确、有条理地进行交流的能力。
(3)再读课本中的示例,说说这两个例子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愿望实现高兴;打球失败遗憾、压抑、难过。)
4.同学们,你们一定也有心情好与不好的状态,现在就让我们选取一两个情境,用几句话写下自己的感受吧。
从下面的情境中选择一两个,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分别写几句话,把当时的情感自然地表达出来。
走在小巷里 奔跑在田野中 弹琴 钓鱼
5.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6.完成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读一读自己写的内容,互相倾听,发表意见。
优秀示例:(1)走在小巷里
①心情好: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洒在小巷里,带给我温暖的感觉。我一蹦一跳地走在长长的小巷里。今天,我的一篇作文在报纸上发表了。老师、同学们都向我祝贺。正当我回想时,小巷的大杨树上一只喜鹊喳喳喳地叫着,好像在夸赞我:好好好。一条大黄狗对我笑脸相迎,冲着我汪汪汪地叫了几声,仿佛在说:你真棒!②心情不好:夕阳西下,我垂头丧气地走在长长的小巷里,感觉小巷昏暗而又狭长,怎么也走不到尽头。因为马虎今天考试做错了一道题,我感觉非常遗憾和懊悔。这时,小巷的大杨树上一只喜鹊喳喳喳地叫着,好像在嘲笑我:羞羞羞。连往日对我笑脸相迎的那条大黄狗也冲我汪汪汪地叫个不停,好像也在看我的笑话。
(2)奔跑在田野中
①心情好:我奔跑在田野中,许多小鸟在自由地飞翔着,它们一高兴,便唱出清脆悦耳的曲子。和煦的春风吹拂着小河,一群顽皮的孩子正欢快地在河边吹着柳笛。一切是那么美好,我情不自禁地吹起了愉快的口哨。②心情不好:我在田野中伤心地跑着,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水中一圈一圈的涟漪缓缓荡开。我轻轻叹了口气,望着灰蒙蒙的天空,顿时觉得周围的一切都变成了黑灰色,花朵不再微笑,风儿不再温和,小鸟停止了歌唱,连路也变得更长了。
三、学习习作例文。
1.阅读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
(1)课件出示书中的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学生自由朗读。
(2)思考: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我对中国语文课的情感变化:由不喜欢到喜欢得不舍得放弃。)
(3)讨论: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情感的变化的?(以情感变化为线索,通过具体的事例、内心的独白来表达真实的情感。)
(4)指名说,教师小结。
2.阅读习作例文《阳光的两种用法》。
(1)轻声读课文,思考: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幸福、感恩)
(2)说说文章围绕老阳儿写了哪些内容。(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
(3)默读,批画,说说文章是怎样写出作者的情感的。
(4)全班汇报交流:
文章融情于事,将情感融入事件的叙述中,借助生活中的小事,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34、六年级下学弈教学说课稿课案
六年级下学弈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说教材
首先谈一谈我对于教材的理解,《学弈》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组第1课《文言文两则》的第一篇,本文通过两人同名师弈秋学下棋,虽师出同门,却结局不同,说明了做事要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决不能三心二意。本篇课文语言凝练,寓意深刻,是孟子的传世之篇。
二、说学情
学生之前学习过文言文,所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解读文言文的能力,比如结合书下注释理解本篇文章的大体意思。但是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文在表达形式上差距较大,对于学生来说深刻理解其内涵还有一定的困难,所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如何正确断句,如何理解文章的深刻寓意。
三、教学目标
根据对于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生情况的了解,设立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讨,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锻炼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理解本文深邃的寓意。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三维教学目标的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重点是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难点则为体会文章深邃的寓意。
五、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我本堂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设置情境法。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播放现代下棋大赛的视频,并顺势导入新课《学弈》。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本篇文章的兴趣。
(二)知人论世,整体感知
1.释题:学弈的意思。
2.教师配乐范读全文,同学听读,初步感知文意。要求学生理解生字词,体会语气。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指导学生如何断句。
4.结合书下注释,翻译全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文言文断句的正确方式。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
学生按语文兴趣小组分组讨论PPT展示的问题串,10分钟时间后,指名学生具体分析问题的答案。
1.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2.主人公如此厉害,他的徒弟是否都像他一样厉害?
3.两个徒弟分别是如何学习的?找到原文中与之对应的语句。
4.这两个徒弟师出同门,结局却完全不同,原因是什么?作者首先排除了什么因素?你从哪句话得知?那么结局不同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设计意图:这样几个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能够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也能养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
(四)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通过这两位徒弟不同的学习方式,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设计意图:发散学生思维,从课上体会的道理结合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当中去。
(五)小结作业,巩固提高
1.师生共同总结。
2.分角色表演课本剧《学弈》。
设计意图:掌握学生本堂课的学习情况,并通过表演课本剧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在教学《学弈》时,我确定了两个核心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渗透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课堂上,我设计了文言导入、朗读训练、探究研讨、读书明理等环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扎实训练,注重积累,学文明理,有效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一、重视朗读,渗透方法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课堂上我创设了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为学好文言文奠定了基础。
1.范读引路,激发兴趣
在当代语境下,文言太难,音难读、句难通、义难懂、文难用,因为难,所以学生对学习文言文不是很感兴趣。小学阶段,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不要让孩子产生畏难心理。此时,课堂上教师的有效引导、范读引路则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能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只有让孩子们感受到文言有味,他们才会对其感兴趣,才乐于去探究,去学习。我在初读课文的环节,进行了范读,孩子们眼前一亮,也想模仿老师朗读,积极性一下子调动了起来,或自由读,或同桌读,或分男女读,齐读书声朗朗,尤其动听。朗读,为课堂注入了一池活水,也成为师生走进文本的一把金钥匙,促进了学习目标三的有效达成。
2.指导学法,提高能力
课堂上,我给学生留有充分的学习探究的时间,引导他们结合课后注释弄懂字、词、句的意思,并通过独立说、同桌互说、全班交流等形式予以落实,特别是对课文中的之字出现一词多义现象,引导学生在逐字精读的基础上,通过进行比较归纳,弄清他们的不同意思,总结出它们在用法上的规律。除此之外,我还指导学生学习通过多读、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文意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的熏陶。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去品味文言的结构之美,言辞之美,思想之美,
有效达成了学习目标二和四。
二、积累背诵,学文明理
《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显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课堂上,在学生熟读、完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尝试背诵,达到丰厚课堂积累的目的。在背诵之余,启发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感悟、思考、分析、讨论如下问题:
1.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总结出一个什么道理?
2.你还从文中哪个人物身上有所感悟和收获呢?联系你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
此环节,经过师生平等互动,个体感悟思考、集体分析讨论,最终达到共识:两个学下围棋的人,在学习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学习态度的专心与否决定着学习结果的好坏,因此,我们无论干什么事都要专心致志。同时也应认识到,如果弈秋能对一心两用的人严加管教,那么结果就会大不一样。有效达成了学习目标三。
纵观整堂课,我以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为主线,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完成了既定的学习目标,为今后学习文言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5、六年级下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教学说课稿课案
六年级下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教学说课稿课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习作围绕让真情自然流露,引导学生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真实自然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写作时,可以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也可以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能选择合适的内容,把内容写具体。
2.能真实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习作前,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经历带来的不同情感体验,选择一种最深的感受,回顾事情经过,回忆当时心情,能有条理地写下来。
2.习作中,能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真实自然地表达情感,如果情感有所变化,也能把变化写清楚。
3.习作后,和同学分享习作,能自评、互评习作,并修改习作。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经历,唤醒情感
1.回顾小学生活,唤醒情感体验。
2.围绕情感体验,绘制思维导图。
二、明确要求,选择事例
1.明确习作要求,梳理习作要点。
(1)写什么:通过具体事例表达印象最深的感受。
(2)怎么写: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真情实感表达出来。
2.借助思维导图,选择合适的内容。
3.教师总结,点明选材的重要性。
三、课文典例,回顾写法
1.回顾表达情感的方法:
(1)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
(2)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2.出示课文片段,感悟表达情感的方法。
四、例文赏析,运用写法
1.出示例文,播放录音。
2.师生赏析例文。
重点分析:小作者是怎样把情感表达出来的?
五、总结写法,完成习作
同学们在习作中可以情将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也可以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相信你一定能写出动人心弦的好文章。完成后,请对照习作评价单自我评价,或请他人为你评价。
36、六年级下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说课稿课案
六年级下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说课稿课案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作者回忆父亲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被审,被害的经过,从而表达了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不惜献身的嵩高品质,也使我们认识到当时反动军阀狠残暴的本质。
【说目标】
根据这一课文的内容,在这一课时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体会语感,辨析沉重、沉着等词,并用词造句。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大钊忠于革命、忠于党,不惜献身的高贵品质。
3、学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方法。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基于以上的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
我们可以看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1、理解课文被捕与被审两部分,体会李大钊同志沉着,临危不惧的革命精神和坚贞不屈、大义凛然、不惜献身的革命气概。
2、通过学习用简练、通俗的语言对李大钊的描写,学习家人的方法。
教学难点:
是让学生弄清文中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句子及运用这种写法的好处,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说过程】
小语大纲五年级识字、写字中提出:
五年级学生要提高辨析词语的能力,通过对沉重沉着的辨析经进一上理解李大钊的品质。本课是一篇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文,指导学生理解李大钊忠于革命、忠于党,不惜牺牲的精神和对反动军阀的凶狠、残酷的憎恨,这也是《大纲》提出的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的反映。这样既加强了学生的爱党、爱祖国的教育,也培养了学生在为人处事时能爱憎分明。本课编排在本册教材中每五组,本组的训练重点是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这是小学阶段最后一篇指导写法的训练项目,为此,指导学生弄清文中的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句子,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很必要的。根据教材编写的意图,本组训练特点以及高年级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我班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结构:
一、从忆入手,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阅读教学要从整体着眼,这一点就告诉我们,使学生获得一个整体的印象是很重要的,这个印象即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避开文章的主题,分散教学,就会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支离破碎,所形成的知识概念就是松散、孤立的,对课文的理解也可能片面的理解或以篇概全的弊端。为了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感知课文。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忆作统领提出:
课文忆了谁?忆了他哪几个时间段的事情?忆了哪一天使我忘不了?(幻灯片出示)再运用自读──讨论法理解这些问题。
这样既使学生从感知上了解课文大意,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这符合高年级学生认识理解规律的。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理解重、难点
突出对课文重、难点的理解,既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减轻学生负担,膈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更透彻。为此,在理解重、难点时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1、在理解被捕这一部分时,我采用讲授法对比法的训练方法。通过讲解,指导朗读,使学生了解李大钊在被捕时神态以体会他对革命的追求。通过划出我和宪兵表现的词语,采用对比法教学求理解李大钊的沉着镇定,从容不迫的精神,从而学习这种对比写人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在理解被审时,我采用自学法演示法直观法教学,通过学生自学默读这部分课文
要求学生画出描写破大钊在被审时的神态词语,然后讨论这些词语。提出:
你从中体会到李大钊有什么样的品质?是什么力量使李大钊能在凶狠的敌人面前沉着冷静呢?找出原因句,体会李大钊的内心活动,来更深入的理解课文,以达到新旧知识的融洽。如:复习了事情的前因后果。通过学生扮演角色,演课本剧的形式,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表演、朗读、理解课文的能力,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出示挂图,指导读图,理解安定、沉着等词语。
3、在指导学生理解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这个难点时,我采用讲授法,使学生了解前后照应的含义,而后采用列举法列举几篇课文中的前后照应关系,理解前后照应。通过学生举一反三的训练,弄清这种写法的好处,以便在以后作文中应用。
三、指导朗读,升华情感,产生共鸣
在学生理解课文基础上,产生语感,和作者产生共鸣,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去朗读课文。以指导学生读出爱憎分明之感,通过指名、默读、齐读、自由读等形式,读出对李大钊的怀念之情,读出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好处。最后用朗读带并配乐的形式,把学生带入情境,最后再一次体会课文情感,总结课文。
这节课我依据教材特点,师生特点。采用多种教法,朗读形式,即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和表演概括能力。
37、六年级下骑鹅旅行记节选教学说课稿课案
六年级下骑鹅旅行记节选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说教材
《骑鹅旅行记》是享誉世界的童话作品。课文节选了小男孩尼尔斯变得很小很小后,遭到了鹅、鸡、猫咪、牛的报复,对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感到懊悔,试图阻止大雄鹅飞走却被带上了高空的故事片段。想象奇特有趣,告诉我们要善待身边的事物。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习快速默读课文,概括故事大意,能对人物建立初步印象。
2.能概括尼尔斯骑鹅旅行的原因,对尼尔斯的性格进行评价。
3.通过阅读指导,使学生会读童话,乐于读童话。
学习快速默读课文,概括故事大意,能对人物建立初步印象是教学的重点,能概括尼尔斯骑鹅旅行的原因,对尼尔斯的性格进行评价是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启发引导法、分角色朗读入景体验法,同时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法,仔细品味重点词、句、段,体会文中的情感,做到读中悟,悟中读,既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锻炼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以动画片《骑鹅旅行记》片段导入,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解决生字词,读通课文。我检查预习情况,出示课文注音的字和词语,指导学生认读
接着让学生默读课文,理清层次,概括段落大意。
启发思考:小男孩尼尔斯变成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三)学习课文内容
1.读第1-3自然段,小男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觉得最聪明的做法是什么?
提示:这三个自然段是第一部分,讲的是小男孩发现自己变成小人,决定去找小狐仙讲和。
过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找小狐仙的过程中都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
2.读第4-9自然段。从家禽们的对话中,你觉得小男孩是个怎样的人?(调皮捣蛋)
3.分角色朗读家禽们的对话,感受童话语言的趣味性。
4.分角色读第10-21自然段猫和小男孩的对话,体会课文描写猫发怒的场面。概括段意:这一部分写男孩被猫给打败了。
5.读第22-30自然段,这三头牛为什么这么讨厌小男孩?(因为小男孩曾经恶作剧捉弄过它们)
6.男孩想对她们说,过去他对她们不好,现在后悔了,只要告诉他小狐仙在哪里,以后他就再也不捣蛋了。这句话反映出了什么?(小男孩本性善良,只是有些淘气,现在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7.读第31自然段,这里的描写写出了男孩怎样的心理?(这里细致描写了男孩环顾自己的家,房屋、耕地、牛棚的景象,表现出男孩对家的留念,写出了男孩失落和伤心的心理。)
8.这天天气好极了。水渠里流水潺潺,树上嫩芽满枝,小鸟在耳边欢唱。这句话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提示:这里属于环境描写和对比描写,用优美欢快的环境与男孩的沮丧难过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表现了男孩内心的难过和失落。
9.读第37自然段,引导学生注意老母鹅说的话。老母鹅的话为后文男孩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埋下伏笔,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10.读第44-45自然段,探究尼尔斯骑鹅飞行的原因。因为尼尔斯急切地想要阻止雄鹅飞走,所以他忘记了自己弱小无力。他想到了父母亲发现雄鹅飞走了后会很伤心,他不想他们伤心。
11.概括第31-48自然段主要内容。(这一部分写男孩与雄鹅一起飞向北方)
12.深入探究,分析人物形象。在课文中尼尔斯的性格发生了怎样的转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换?
提示:课文开始时的`尼尔斯是凶狠、喜欢恶作剧、非常调皮的孩子,后来变成了一个安静忧郁的孩子,再后来变成了一个能为父母着想的勇敢的孩子。他变小之后在鸡的嘲笑下变得礼貌,在与猫争斗后感到羞愧,又在牛的数落下认识到自己从前的错。
(四)课文小结
本文节选了小男孩尼尔斯变得很小很小后,遭到了鹅、鸡、猫咪、牛的报复,对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感到懊悔,试图阻止大雄鹅飞走却被带上了高空的故事片段。告诉我们要善待身边的事物。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是师生思维活动留下的轨迹。本课板书我围绕故事的主要情节发展,分别概括各部分的内容,表现尼尔斯的心情变化,展现童话想象的趣味。
38、六年级下马诗教学说课稿课案
六年级下马诗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马说》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该文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作的。其时,作者出登仕途。,很不得意,心情郁郁,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本文正是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才可发挥才干,否则很可能遭埋没,极写知遇之难,寓意委曲深致,文气矫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势。全文寄托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
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用文字来书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
二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和课文自身的特点,本篇文言文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使学生了解作者韩愈怀才不遇的情感,理解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的主题。
3.明确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培养学生对人才的认识。
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领悟作者饱满于字里行间的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是本课学习的重点。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学习的难点。
三 、教学方法设计
新课标指出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 为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我加强了课文的朗读环节,以语气作为切入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法,带动学生体会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强烈愤懑不平的感情。
加强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所以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采用了开放式讨论法、提问法、练习法等等教学方法巩固学生的文学积累。
四、学法指导: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
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走进韩愈的生活经历,理解有才之人怀才不遇的痛苦,从而更深刻的感受到文中洋溢的强烈不平和悲愤之情。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由《神雕侠侣》中杨过遇小黄马的经历导入。
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文理解营造一个情感氛围。
(二)诵读感知:
1.听课文录音,正音正字,注意停顿节奏和重音。
2.领读,由教师带领全班学生一句一句的读,体会文中11个不字的语气。
3.学生对照课文注释小声读,体会句中关键字词表达的感情。
4.男女同学各一名代表朗读,针对学生朗读情况,学生自评,教师适当点拨。
教师提出讨论题:为什么韩愈会在文章中流露出这样强烈的愤懑不平之情?提示学生;联系韩愈的生活经历。请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作家、作品的资料;教师视学生交流的内容强调作者25岁已高中进士,但一直得不到重用的怀才不遇的经历。从而明确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
5.细读第三段,体会天下无马、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的语气。
让学生理解有才之人怀才不遇的痛苦,从而更深刻的感受到文中洋溢的强烈不平和悲愤之情,体会到明君对人才的重要性。
6.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韩愈,齐读全文。
本设计力求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课文材料,体现新课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理念。通过多层次诵读,师生共同研讨部分句段的朗读技巧。领悟作者饱满于字里行间的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三 )积累提升:
1.译读积累:
分小组合作串译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独立圈点总结出文中的重点词句。教师提示学生研究策、其、食的不同用法。
这个环节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学法,能使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课堂上来,成为课堂的主角
2.交流探究:
每组派出代表,或翻译全文,或交流重点词句,或提出质疑。
解词练习,教师提出:故、或、虽。以前在何处学习过?
3.知识迁移:
(1)以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有太多的中国文人有这样的遭遇了。为开头写一段话,融进这些失意的文人以及他们表现这种情感的文句诗句。
(2)讨论: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
这个环节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加深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人怀才不遇整体印象,认识到这是个时代的悲剧。然后再联系到今天的生活,拓宽其对人才的认识。更好的达到本文的情感目标。
附:板书设计
五、拓展探究
1.你还知道哪些怀才不遇的古代文人?写了些什么作品?
2.他们作品大多写些什么内容?
3.如果你怀才不遇,你学哪一位古代文人?
把你的探究结果,写成一篇小短文,下节课交流。
(识别人才的人)伯乐不常有不以千里称也 (痛惜)
(埋没人才的人)食马者不知安求其能千里也(愤怒)
(有才能的人)其真无马也邪 其真不知马也 (嘲讽)
39、六年级下腊八粥教学说课稿课案
六年级下腊八粥教学说课稿课案
语文要素
阅读:
1.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内容,分清详略并体会到详略安排的效果。
2.能找出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并体会这种表达方式的好处。
写作:
能模仿课文第1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能写出其特点及自己对它的喜爱之情。
人文主题
感受腊八粥的香甜、家庭生活的温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把握课文内容,分清详略并体会到详略安排的效果。
2.难点:能模仿课文第1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能写出其特点及自己对它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1.课文内容相关的补充资料,如图片等。
2.《新解新教材》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完成预习卡。
2.搜集资料,了解腊八节的民风民俗。
课时目标
1.会写腊、粥等12个字,会写腊八粥、感觉等18个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初步领会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3.模仿课文第1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能写出其特点及自己对它的喜爱之情。
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走进腊八
1.导入话题:农历十二月初八,即腊八节,俗称腊八。在这一天,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方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老舍笔下的《北京的春节》中就有对腊八粥的描写: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那么,沈从文笔下的腊八粥又是怎样的呢?
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腊、粥两个字。提醒学生注意:粥字由三部分组成,左中右距离相等。
二、初读课文,认识字词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学习字词。
(1)出示:是啊!孥孥说得对。
教学生读准孥孥一词,了解这是湘西地区对男孩子的称呼。
(2)出示词语:
甜甜的 腻腻的 糊糊涂涂 大碗大碗 大匙大匙
要点:发现这些词的特点,都是叠词,读起来有节奏感,且富有童趣。
(3)学生自主学习生字,交流易错笔画。
(4)指导书写,重点指导易错的腻字。要提醒学生注意:腻字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因为腻和肉有关系,左边是月字旁。右边贝的上方是两个短横,斜钩要写得舒展,不能加撇。
三、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理清主次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围绕腊八粥,作者主要写了什么事?
(1)学生边读边圈画。
(2)学生交流。
预设:腊八这一天,妈妈在灶台熬制腊八粥,馋粥的八儿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后,终于和家人一起心满意足地喝到了粥。
交流后概括:围绕腊八粥,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喝粥这两件事。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旨在在学习了前一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后第二题分清详略,从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请学生说一说课文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
学生交流文章的详略安排。(等粥写得比较详细,喝粥写得比较简略)
3.学生思考:详写的部分,作者写了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
(1)学生默读并思考。
(2)学生交流:八儿盼望喝到腊八粥、八儿设想如何给一家人分粥、八儿对腊八粥样子的猜测、八儿看到腊八粥。
指导学生将等粥部分概括为: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四个小部分,相机板书。
(设计意图: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第一部分,教学时让学生结合关键词句品味语言,旨在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是如何写出事物特点的。)
四、聚焦腊八粥,感受美味
1.学生默读第1自然段,圈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词句,并交流感受。
预设1:我圈画的是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这几个称呼,我能体会到大家对于腊八粥的喜爱已经超越了年龄的界限,就算是老爷爷也像个孩子一样爱吃腊八粥,可见腊八粥真的好喝。
预设2:我圈画的是甜甜的腻腻的糊糊涂涂这样的用语,我能体会到作者用词之妙:叠词的使用使得文字读起来有韵味,且富有童趣。
预设3:我圈画的是叹气似的,感觉这样的描写,使腊八粥有了生命力。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旨在在学生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的基础上,落实课后练笔的要求,也为本单元的习作奠定基础。此外,选取自己喜爱的食物,能够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表达时能够更自然地融入喜爱之情。)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梳理总结:这段话中,先写了腊八粥给人的总印象甜甜的、腻腻的,接着写了腊八粥的食材、制作过程等。人们对粥的喜爱之情隐含其中。
2.请学生完整地读一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体会字里行间的声、色、味,以及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
五、仿写练笔,练习表达
1.学生讲一讲自己喜爱的食物有哪些,并说明理由。
2.仿照课文第1自然段,写一写自己喜爱的食物。
要求:要抓住食物的特点,可从食物的材料、味道、做法等方面去考虑,尽可能写出对食物的喜爱之情。
学生完成初稿后交流。
六、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完成仿写练笔的初稿,并作修改。
图片
课时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领悟作者是怎样把主要部分写详细的,并能体会到详略得当的好处。
2.朗读课文,感受腊八习俗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温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1.听写词语,回顾作家笔下的腊八粥。
(1)听写词语:腊八粥 腻腻的 糊糊涂涂 浓稠
(2)学生用上这些词语说说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腊八粥给人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板书课题,回顾课文等粥部分可分为哪几个小部分。
板书:盼粥 分粥 猜粥 看粥
图片
二、聚焦等粥部分,体会作者是怎样详写主要部分的
1.细读课文第2~8自然段,文章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八儿的馋?圈画出来,写上批注。
2.交流要点:
(1)动作: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
要点:从进进出出都已预备整齐好久,可以看出八儿早就盼着吃粥了,他已经迫不及待了,我们仿佛看到一个小小的八儿在灶边跑来跑去忙碌的身影。
(2)神态:听妈妈说要到夜里,八儿眼睛可急红了。当他说饿了时,一副要哭的样子。
(3)最生动具体的语言: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那我饿了!
要点:他把碗盏早早预备好,妈妈却总是说时候还早。八儿已馋得迫不及待。抓住那这一个字体会,当妈妈说要到夜里时,他马上就说自己饿了,看来小小的八儿为了早点喝上腊八粥还用上了苦肉计。多么天真可爱!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
要点:虽然腊八粥还在锅里叹气,八儿却已经充满了期待。他已经在心里为全家人分好了粥。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他正好借机可以多吃两碗,展现了孩子的天真童趣。我们仿佛已经看到了八儿那窃喜的表情。怕妈妈不答应,又为妈妈也安排了吃三碗,连续两句吃三碗,小孩子的馋样儿跃然纸上。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要点:读到这里我们不禁笑了,八儿的馋让他得寸进尺,跟妈妈讨价还价,答应了三碗还不够,哪怕只是多吃半碗。
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
要点:比灶矮了许多的八儿,看不到锅中的一切,只能猜想,充满了对锅中各种食材的想象。八儿可爱的馋样儿跃然纸上。
提示:对话中,妈妈的话不多,但是对于孩子是宠溺的。八儿说要吃三碗,妈妈说是啊!孥孥说得对。八儿说要妈妈抱他起来看看,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对话中,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呈现了一幅和谐温馨的生活画面。
3.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导:喝腊八粥是我国传统节日腊八节的风俗。作者不仅写了八儿期盼、喜爱腊八粥,其实他更想写出的是所有中国人对腊八粥的期待、喜爱。
4.教师小结:之所以把等粥写得如此详细,就是因为这部分能够把这种期待和喜爱之情表现得特别充分。
三、学习喝粥部分,体会文章谋篇布局的妙处
1.请学生自读课文第18、19自然段的喝粥部分,结合文中词句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预设1:一家人喝了不少腊八粥,最后都很满足。
预设2:一家人在一起喝粥的场景非常温馨。
2.思考:喝粥部分,作者没有具体写喝粥的过程,而是侧重描写喝粥后的家庭场景,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1)学生交流感受。
(2)教师小结:作者对喝粥的过程一笔带过,却将喝粥后的家庭场景形象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充满诗意而又妙趣横生,更能充分激发读者的想象,让人如临其境:腊八节这一天,八儿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粥,场面温馨。这样的结尾更有余味。
3.引导学生联系整篇课文的详略安排,思考为什么详写等粥而略写喝粥,说说作者在谋篇布局上的巧妙。
(1)学生交流。
预设:等粥的过程中,人与腊八粥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腊八粥,诱人;人,馋腊八粥。等粥的过程越长,人对粥的期盼就越强烈,腊八粥就更让人觉得美味、诱人。
(2)教师小结:作者通过描写人的感受来写腊八粥的特点,将腊八节风俗根植在普通人家的日常生活中,更能让读者感受到腊八粥的香甜、腊八节风俗的美好。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将课文的两大部分(第1自然段与后面的等粥喝粥部分)联系起来,进行整体审视,旨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体会作者谋篇布局的巧妙。)
四、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1.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
(1)引导学生关注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这些富有童趣的称谓,提出问题:在腊八节,只有八儿一个人期盼腊八粥吗?
(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喝腊八粥是我国传统的节日腊八节的风俗。作者不光写了八儿期盼、喜爱腊八粥,其实他更想要表达的是所有中国人对腊八粥的期待与喜爱。
2.教师小结:之所以把等粥部分写得如此详细,就是因为这部分能够把这种期待和喜爱之情表现得特别充分。
五、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阅读冰心的散文《腊八粥》,并和本篇课文进行比较。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发现。
板书设计
40、六年级下口语交际:辩论教学说课稿课案
六年级下口语交际:辩论教学说课稿课案
教学目标
1.能表达清楚自己对朋友相处的看法,每个小组至少提出三条大家认为最重要的意见。
2.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认真倾听,会根据讨论目的,记录重要信息。
3.能分类汇总小组意见,有条理地汇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说到朋友,你先想到了谁?(我的同桌,我的邻居小伙伴,舞蹈班的同学)你们认识多长时间了?(四五年,两三年,几个月)
2.在你心目中朋友是什么样的人?(一起玩的,有共同爱好的,有困难出手相助的,彼此信任的,能讲心里话的,一同分享快乐、分担痛苦的)
3.在讲起我们的朋友时,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是什么浇开了友谊之花呢?也许是共同的喜好,也许是知心的交流,也许是彼此的欣赏,也许是困难时的温暖相助那么和朋友相处,最重要的是什么呢?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朋友相处的秘诀。
二、分组讨论,各抒己见。
1.同学们,想想自己与朋友相处的过程,思考:你认为和朋友相处最重要的是什么呢?
小组同学讨论,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出示温馨提示。
(1)小组确定组长、发言序号、记录员、时间提醒员。
(2)每个人都要发表观点,表达清楚。当前面有同学表达了和自己相同的观点时可以表示赞同后,再说其他观点。
(3)记录员要认真倾听,把握主要内容,简要记录每个同学的想法。
(4)小组同学要积极表达,对同伴给予鼓励和肯定。
2.刚才各小组同学积极参与,讨论得热火朝天,大家也记录了很多的想法。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组视频,评价一下视频中交流的怎样。
预设:
(1)确定组长和发言序号后,有一个同学不想发言,只是表示他对同学的赞同,同伴鼓励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同伴互助,从而做到了人人积极交流。
(2)有同学在讲完自己的观点后开始嘀嘀咕咕讲话,有同伴及时提醒,询问他的观点与刚才同学的观点有什么不同,友善提醒小组讨论的有效参与。
(3)记录员没有记清刚才同学的观点,同伴一起回顾,补充记录内容,体现合作交流。
3.投影展示几组记录,看看你又有什么收获。(记录简要,关键词记录,姓名代号)
4.接下来我们要进行小组汇报,此时应该如何汇总同学们提出的观点呢?
我们来看这个例子:
出示某小组在讨论怎样表达对父母的爱时做的记录。
师生共同总结方法:
第一步:先分别记录同学的观点。
第二步:把相同或相近的观点整合在一起。
第三步:根据大家的意见,标记出大多数同学认同的想法。
小组尝试来做,教师巡视指导。
三、小组汇报,师生评价。
小组推选代表上台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进行适时补充。
根据要求,师生评价。
要求:
1.仪态大方,文明礼貌。
2.表达口齿清楚,条理清晰。
3.小组人人发表观点,至少提出三条大家认为最重要的信息。
4.汇总简要清楚,其他成员补充。
四、课堂总结,提升情感。
今天,我们和同学们一起讨论了和朋友相处的秘诀。是共同的喜好收获了友谊,是诚信和热心稳固了友谊,是分享和交流促进了友谊,是信任和互助加深了友谊。同学们能够积极发表观点,根据讨论主题提出意见,并能认真倾听,把握别人说话的主要内容,做复述或记录,还能分类整理小组意见,有条理地汇报。
那么在以后与朋友的相处中,我们要做到什么呢?(彼此信任、乐于分享、互相帮助)
板书设计
朋友相处的秘诀
积极发言 认真倾听 记录要点
分类整理 条理汇报
41、六年级下回忆往事教学说课稿课案
六年级下回忆往事教学说课稿课案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于渏的《往事依依》。
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往事依依》是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中的第6篇课文。它是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回忆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散文。本单元主题是金色年华,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相似的年龄、类似的经历能激起他们的共鸣,学生能够理解作者的经历,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本文词汇量大,语言丰富优美,诗句引用多达十多处,且多为耳熟能详者,易于学生积累语言、拓展联想与想象。本文中的人物、景物描写简洁生动,易于学生模仿练习。因而,无论是从情感上,还是从内容上,都能发掘出使学生深入体味、拓展创造的切点。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概括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能通过朗读,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能积累歌咏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诗词。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理解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意义,自觉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同时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教学重点:
品味和积累优美的文学语言,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4、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意义,自觉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
据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美读散文,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提出的疑问,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小结中赏析课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2、本文文质兼美,适于朗读,教学中引入诵读法。
《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回忆性散文,适于朗读,所以在文章的讲析中引入了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描景绘物的美。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
等学习方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本篇为文质兼美的散文,我打算一课时完成。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每当我们在不经意间翻出故友的礼物时,或是翻看珍藏已久的相册时,我们的思绪便会不由自主的进入了回忆的世界。时光匆匆而过,很多事已随岁月的流逝变得模糊不清了,但有些事却仍记忆犹新、历历在目。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于漪的往事依依,看看她追忆了怎样的一些往事。
(二)、检查预习情况,初步感知课文
1、检查字词
涟漪()徜徉()水浒()水泊()停泊()浩淼()歌咏()重读()阴晴雨晦()镌刻()谆谆教导()绚丽()
2、问题一、作者叙述了那几件往事?
问题二、这些是分别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问题三、这些事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点?(根据对这三个问题的思考,学生可以大致了解本篇文章的内容,对文章整体有一个初步感知。)
3、精读课文
问题一、课文第四段中中引用的《千家诗》中的诗句能否颠倒?为什么?问题二、同学们还能说出哪些描写四季风光的诗句?
问题三、第五段所举事例都是初中国文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有何异同?
(四)、品位精彩的语句
好的文章往往通过一些精彩的语句来表达感情。你觉得课文中哪些语句最精彩、最能打动你的心、最能引起你的联想?请将它们有感情地读出来。
(年华似流水。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可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通过大家的合作学习,我们体味作者用词达意的匠心独运,也品味到到文中蕴涵的诗情画意。诸多小事给了作者良好的影响,它们为于漪老师打开了一扇文学之门。那么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过像作者一样的经历?你能否能举一例来谈一谈文学和你的成长有什么样关系?(提示:结合自己想一想,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或电影。)
(六)、布置作业
课外搜集名人好读书的事例
那一()感动了我在()中填上合适的词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作文。
往事依依
42、六年级下藏戏教学说课稿课案
六年级下藏戏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说教材:
《藏戏》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它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顺序、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别具一格,内容侧重介绍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语言丰富多样、生动传神,颇具文学色彩。
二、说学情:
六年级学生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学习体系,具备了对具体事物的认知能力,但学习缺乏稳定性,所以,针对这种趣味性较强的文章,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出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
三、说目标:
1、认、读、记文章中的九个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2、了解藏戏特点以及形成程。
3、激发学生对藏戏的喜爱之情。
四、说重点:
1.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2.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生动形象的表达。
五、说准备
1、通过网络查询藏戏的历史、剧目、图片、录像等六、说方法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我班学生知识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酸甜苦辣样样都有。
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1、以读代讲,让学生采取多种朗读形式充分读文,使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
2、创建学生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合作性。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表现自己,培养学生的说话、思考、总结能力。
六、说过程
(1)、播放录像,悬疑导入:即利用个开头的三个排比式反问句进行导入。世界上
(2)、阅读质疑,自主探究:学生解决生字词,体会文章大意。
(3)、多元互动,合作探究:
1、学生自主研读藏戏的形成部分,了解了一个年轻的僧人唐东杰步带着仅有七位姑娘组成的班子劝人行善积德,为民修桥造福,没想到竟然创造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藏戏的感人故事后,孩子们被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和七位姑娘的义举深深的打动了,这时孩子们兴趣浓厚,在愉悦中积极朗读,朗读出了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朗和七位姑娘的善举。
2、同桌间互相提问、阅读读文章中介绍藏戏特色的部分,感受藏戏的自然、古朴、神秘。最后老师问,学生读,营造朗读气势,再次感受藏戏的无穷魅力和中华文化的悠久。
3、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将藏戏的形成、特色进行汇总发言,不完整的学生间进行补充,教师适当引领和总结。在此穿插欣赏藏戏的图片。
七、训练检测,目标探究:
难理解、易混淆字词的解释。预设问题解答。学生自主总结中心思想。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我班学生知识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酸甜苦辣样样都有。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八、迁移应用、拓展探究:
将藏戏和其他的剧种做对比,进一步感受藏戏的独特艺术魅力。
九、说板书设计:
藏戏唐东杰布为民造福开创藏戏。戴面具没有舞台演出三五天十、说时间安排:
导课(3分钟)阅读:(7分钟)互动(25分钟)训练(5分钟),拓展(5分钟).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我班学生知识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43、二年级下祖先的摇篮教学说课稿课案
二年级下祖先的摇篮教学说课稿课案
大家好!我是 9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语言活动,诗歌《摇篮》,本次说课将从说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等四部分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本次活动内容选自:福建省幼儿园领域活动指导大班下册。纲要指出:引导孩子接促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诗歌《摇篮》是在大班上册学习了《风在哪里》、《好孩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习《毕业诗》做好铺垫。可以看出本课在诗歌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
2、教材处理:(下面我来说说教材的处理)诗歌摇篮是一篇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构思独特,想象丰富,富有儿童情趣,形象的把大海、天空、花园、妈妈的手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摇篮,描绘出了小宝宝分别在不同的摇篮里睡觉的那种宁静、温馨的画面。能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向往大自然的情感。非常适合幼儿的学习。大班幼儿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词汇,具有一定水平的口语表达能力,选择这一教材符合大班幼儿学习特点。根据纲要中指出,各领域的教育要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的精神。我巧妙的将语言与艺术、社会相整合。(在欣赏诗歌摇篮的同时,结合游戏《送宝宝回家》、情境表演加深幼儿对诗歌摇篮的理解和体验。)我将单纯的语言活动《摇篮》处理成游戏式、互动式、表演式的活动。本活动原教材安排一课时,我根据教材特点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重点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和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初步学习仿编。第二课时是巩固仿编,并把它画成画册,制作成图画书。本次活动是第一课时。
3、说目标:(接着说活动目标)
大家都知道,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几点目标:
(一)认知目标:通过欣赏,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温馨、宁静的优美意境。
(二)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使用飘、翻、吹,引导幼儿大胆进行想像,学习初步仿编
(三)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4、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幼儿要感受诗歌语言的丰富和优美,需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因此,我把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朗诵,感受诗歌意境美作为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
幼儿要仿编散文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且需要丰富的想象力。而大班幼儿知识经验不够丰富,想象力比较薄弱,因此如何引导幼儿如何根据摇篮的句式,进行仿编也就成了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
5、活动准备:
为了帮助幼儿对活动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我为本次活动做了以下准备
(一) 经验准备:课前我利用散步活动、谈话活动、影视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诗歌所提到的景物:天空、花园、大海,让幼儿亲自感受大自然的美,为诗歌《摇篮》教学的开展奠定情感基础。
(二) 物质准备:将诗歌《摇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能整首播放也能分段播放。还制作了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背景图、和各宝宝的贴绒教具,以及歌曲《摇篮曲》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针对活动内容的特点和幼儿的生活经验,本次活动所采用的教法有:(情境创设法、)多媒体演示法、启发提问法、分段教学法等主要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幼儿的学习总是伴随着特定的情境。针对幼儿对文学作品难以感受、理解的特点,我积极创设情境,在活动始,我创设了《摇篮曲》温馨、宁静的情境,导入新课;在活动中,我创设了《送宝宝回家》的游戏情境。帮助幼儿理解内容。通过情境化教学,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多媒体演示法:现代教育学研究认为,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能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针对幼儿动作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活动中我将诗歌《摇篮》制作成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音像结合进行教学,这样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形象,增强幼儿对文学作品内容的理解。
分段教学法:幼儿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从整体入手,分段教学是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教法之一。在活动中,在让幼儿完整欣赏的基础上,根据诗歌《摇篮》内容中结构的不同变化分成三段,按扶半扶半放放的认知序,进行分段教学,从而加深幼儿对作品理解和感受。)
此外,我还应用了表扬激励法、归小结法等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本次活动我预设了以下几种学法帮助幼儿学习:
1.游戏体验法:学前教学学家陈鹤琴指出,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符合幼儿爱玩的天性,应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有活动中,我组织幼儿玩送宝宝回家的游戏,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2.多感官参与法:有一句世界教育名言是这么说,听过了就忘记了,看过了就记住了,做过了就理解了。因此在活动中让幼儿看一看《摇篮》的课件、做一做轻轻飘、轻轻翻动作帮助幼儿理解体验诗歌的意境美。
3.合作讨论法: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合作讨论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有利于通过同伴互助、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在《摇篮》仿编中,我让幼儿合作讨论:小朋友,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当做摇篮?它的宝宝是谁?谁摇宝宝睡觉?让幼儿在合作讨论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自主性。
四、说教学程序
本次活动突出了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把教育融入到生活、游戏中,因此,我遵循以人为本,层层深入的原则,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1、律动引入,激发兴趣。
2、完整欣赏,初步感知。
3、分句感知,加深理解。
4、回归整体、情感升华。
5、引导仿编、体验创造。
第一部分:律动引入,激发兴趣。
环节目标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兴趣,让幼儿处于最佳学习状态。
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情境教学法、启发提问法。
我设计了2个环节:
1、表演体验:活动一开始,我播放《摇篮曲》创设温馨、宁静舒服的情境,让幼儿学小宝宝走进入活动室。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谈话引题:播放摇篮的画面,提出问题:小朋友,这是什么?你知道摇篮是干什么用的吗?通过提问让幼儿对摇篮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后面学习做好铺垫。同时引出活动内容和活动课题。
第二部分:完整欣赏,初步感知
环节目标是:完整欣赏,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情境教学法、启发提问法、多媒体演示法,本环节我设计了2个环节:
第1环节是教师配乐有表情完整朗诵散文一遍。提问:诗歌的名字叫什么?你听到了什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初步感知散文内容。
第2环节是教师播放课件,完整欣赏儿歌第二遍。提问:小朋友,诗歌里讲了什么?你听完这散文有什么感受?通过这概括性的提问,让幼儿有了想象和自由讲述的空间,提高幼儿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引导幼儿用好听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温馨、宁静、舒服。
第三部分:回归整体、情感升华
环节目标:进一步体会诗歌的内容
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游戏法、启发提问法
教师和幼儿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结合动作,完整朗诵诗歌一遍,然后提出问题:小朋友,你喜欢诗歌中的哪一句?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小朋友听一听。给幼儿提供一个说的机会。为什么说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是摇篮?这个问题是难点,我将用送宝宝回家的游戏帮助幼儿理解他们之间的依存关系。我准备了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背景图,请小朋友将各宝宝的图片贴在相应的背景图上。教师进行小结,帮助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对幼儿进行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
44、二年级下中国美食教学说课稿课案
二年级下中国美食教学说课稿课案
【教材说明】
本课是以形声字为主体的归类识字,形声字分布在美食名中,主要包括艹火灬3个偏旁。美食包括7种菜肴和4种主食。以图片配汉字的方式呈现菜肴名,以列举的方式呈现主食名。
7种菜肴名,每种包含着一种烹饪方法,表示烹饪方法的有煎、烤、煮、爆、炖5个生字,表示蔬菜名的有菠、茄、蘑、菇4个生字,都是需要识记的形声字。
每种菜肴均配有色彩鲜明的图片,图文并茂,让学生在识菜名的同时又能了解制作方法、理解字义,一举多得。4种主食名包含需识记的蒸、炸、饺、酱等形声字。
本课出现的美食均为生活中常见的,利于学生自主朗读以及识记与美食相关的形声字,了解丰富的中国美食,感受中国特有的饮食文化。
【教学目标】
1.认识表示烹饪方法的煎、烤、煮、爆、炖5个生字,表示蔬菜名的菠、茄、蘑、菇4个生字,会写烧、烤、炒3个字。
2.正确、流畅地读好凉拌菠菜等五道菜名。
3.能说出用蒸、煎、煮等方法制作的美食。
4.能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灶、烫、烈等字,发现偏旁火和灬的联系。
【教学重点】
1.认识表示烹饪方法的煎、烤、煮、爆、炖5个生字,表示蔬菜名的菠、茄、蘑、菇4个生字,会写烧、烤、炒3个字。
2.利用多种形式正确、流畅地读好凉拌菠菜等五道菜名。
【教学难点】
本课的学习难点是理解煎、煮、蒸和烤、爆、炖等字的意思,能说出用炒、烤、烧等方法制作的美食;能发现偏旁为火和的字在意义上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美食烹制片段,请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记
1.学生借助课文图片和拼音,自由朗读课文,难读的生字多读几遍。
2.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介绍了11道美食,分为7种菜肴和4种主食。
3.教师出示生字,检查生字读音,重点关注易误读的字。认读多音字炸。
4.教师出示带生字的菜名,学生开火车认读。做到不破词、不拖腔;读准确、读响亮。
5.回到课文,圈出食材。
三、走进文本,随文识记
情境一:一起认食材
1.看图片,认读菜名,识记带有艹的生字。
(1)出示图文:菠菜、茄子、蘑菇,指名认读。
(2)引导学生观察3个词语: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带有艹的字在字义上的共性。
(3)教师指导学生结合图片以及生活经验,总结带有艹的字大多与植物有关。
(4)回到课文,食材分类。
情境二:一起学做菜
2.看美食,讲做法,识记偏旁为火和的生字。
(1)出示凉拌菠莱、红烧茄子、小鸡炖蘑菇动态图片,认读这3种菜名。
(2)了解这3种菜的烹饪方法,并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其它的烹饪方法。
(3)识记烤、爆、炖,并引出其它火字旁的字,归类识记。
(4)由同一种食材鸡蛋烹饪出不同口味的美食,感受中国特有的饮食文化。
(5)联系烤、爆、炖和蒸、煎、煮,发现偏旁灬与火在意义上的联系。
(6)说说用蒸、煎、煮制作的美食;认读香煎豆腐、水煮鱼两种菜名。
(7)出示凉拌菠莱、红烧茄子、小鸡炖蘑菇、香煎豆腐、水煮鱼5种菜名,多种形式认读。
四、抓住要点,指导写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烧、烤、炒。
2.引导学生观察共性,提示要点。
(1)说一说字形特点。
(2)交流偏旁笔画发生了什么变化(捺变点)。
3.老师范写。
4.学生练写,个别指导。
5.书写展示,评价反馈。
45、二年级下千人糕教学说课稿课案
二年级下千人糕教学说课稿课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
难点: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生字新词,开火车读。
2、用你喜欢的词语说话。
3、说说千人糕一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探究课文,了解千人糕名字的来历。
1、小组合作,任务:
(1)找出千人糕名字来历的句子,用横线勾画出来,并分角色读一读。
(2)用自己的画说一说千人糕的制作过程。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为什么米糕又叫千人糕?
(4)还有哪些东西也是由许多人做出来的?你们能举例说一说吗?
2、分小组讨论。
3、请小组成员汇报:
生1:爸爸说:是啊,大米是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来的。农民种稻子需要种子、家具、肥料、水
生2:爸爸接着说:糖呢,是用甘蔗汁、甜菜汁熬出来的。甘蔗、甜菜也要有人种。熬糖的时候,要有工具,还得有火就算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售,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劳动。
生3:爸爸拿起面前的糕,说:你想,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4、孩子们说得真好!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5、师:米糕要做、包装、送货、销售,需要很多人才能完成,而做米糕所需要的材料却更复杂。那做米糕需要哪些材料呢?
生:稻子、甘蔗汁、甜菜汁。
师:那稻子、甘蔗汁、甜菜汁又需要怎样做呢?
生:种稻子需要种、肥料、家具、水;甘蔗汁需要种出新鲜的甘蔗,再压榨成汁;甜菜汁也需要种子、阳光、水、肥料种出甜菜,再压榨成汁。师:是啊!做一个米糕,需要这么多材料,需要这么多工序,需要这么多人合作。所以我们由衷的发出感叹:
生:爸爸,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师:孩子们再读。
三、深层探究,认识千人糕的真正含义。
1、探究不同千人糕的含义。
(1)师:请孩子们看看这句赞美中的千人糕与前面的千人糕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这个千人糕加了引号。
师:同学们真聪明,真是观察入微。那你知道为什么这里的千人糕加了引号吗?
2、文前的千人糕。
(1)请孩子们找出前面的千人糕。用波浪线画出来。
(2)读一读,说说在孩子们的心里,千人糕是什么样子的?
(3)学生汇报:
A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的糕。爸爸说。
B孩子想:这糕要好多好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别大,也许比桌子还大吧?
(4)师:从一定一词看出孩子们是怎么想的?千人糕真的特别大吗?真的比桌子还大吗?
(5)生汇报。
生1:从一定看出孩子的想法很坚定。
生2:其实千人糕就是平常吃的米糕,一点也不大。
师:这里的千人糕是什么意思? 生:这里的千人糕指的就是这普通的米糕。
3、回文尾领悟。
(1)师:那文末加引号的千人糕又指的是什么呢?师引导学生说一说。
(2)生1:是千人糕的制作过程。
生2:是说千人糕是很多很多人制作的。
(3)师小结。 文前没加引号的千人糕是指一般的米糕,而文尾加了引号的千人糕是指经过很多很多人制作出来的千人糕。是成千上万劳动人民的成果。
四、拓展升华。
1、你还知道哪些东西也是由很多很多人制作的?举例说一说。
2、学生与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五、思想教育。
1、千人糕是由这么多人做出来的,你想对这些劳动人民说些什么?
2、你应该怎么做?
3、引导学生珍惜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勤俭节约,做到不浪费一点粮食。
六、总结全文。
七、作业。
46、二年级下大象的耳朵教学说课稿课案
二年级下大象的耳朵教学说课稿课案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个童话故事,它主要讲了大象耷拉着一对大耳朵,森林里的小兔子、小鹿子、小马、小老鼠都认为它的耳朵有问题。见到小动物都这么说,大象开始不安了,以为自己的耳朵真的有问题。于是,它用竹竿把耳朵撑起来,结果总有小虫子钻进它的耳朵里,吵得它又头痛又心烦,后来,大象终于明白了自己耳朵的作用,最后又把耳朵放下来的故事。故事内容生动有趣,富含哲理,能给学生很好的启示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对动物都非常感兴趣,学习本课时会有较强的积极性。但学生在理解课文最后一段时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要注意引导。
教学建议:
指导学生读好问句,给予较多的时间让大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勇于表达。
课时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扇、痛、遇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扇。
2.初读课文,指导读好问句。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
重点:会认7个生字,会写扇、痛、遇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扇。
难点:初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问句。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 师:孩子们喜欢读故事吗?那就来说说你都读过哪些有趣的故事呀?
2.咱们班的孩子不仅爱读书,而且会思考,真了不起!今天就和张老师一起学习一篇有关大象耳朵的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指导耳朵的轻声)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老师范读课文
想不想听张老师读一读这个有趣的故事?那就认真听老师读,注意听清字音,一边听一边圈出文中带拼音的生字。
2、学生自由读课文
想不想像老师这样读课文?那就要先和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交朋友。
(1) 读生字:把刚才圈出来的生字多读几遍。
(2) 读课文:你觉得生字能读准了,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3、学习识记形声字。
生字都会了吗?下面要进行识字闯关游戏了,有勇气挑战吗?
(1) 出示本课要求认的 10 个生字,带拼音让学生开火车读一读。
(2) 生字会拼读了,咱们来看看如何能更快地记住这些字呢?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生字:遇、咦、竿、痛
① 遇:我们可以先找到它的声旁禺,再记住它的形旁辶,他们就像两个人走着走着就相遇了,课文中就是这样说大象和小兔子的相遇,谁来读:这一天,大象正在路上慢慢地散步,遇到了小兔子。
②咦:根据刚才的方法,谁来猜猜咦的声旁是哪一部分呢?对,声旁夷和形旁口,嘴巴张大表示十分惊讶,课文中小兔子也十分惊讶,谁来读: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
③同样的方法识记竿: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竿?(鱼竿、旗杆)
④痛:并不是所有形声字的声旁都和这个字的拼音完全相同,比如痛的声旁甬和痛只是韵母相同,拼音相似,我们也称它为形声字。学习新词头痛,你能不能给痛换个偏旁:桶、诵、勇、通
(2)去掉生字的拼音帽子,还认识吗?
(3)第三关加大难度,出示词语。
(4)识记多音字扇。
①识记扇的读音:教师手拿一把扇子让学生看,当它作为扇风的工具时就读第四声:扇子;当它表示动作的时候就读第一声:扇动。
②结合字理识记扇: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扇呢?(加一加,换一换)老师还知道这个字的来历呢?古人用美丽的羽毛或花草装饰在小门的两旁用来遮风避沙
③扇有时还能当量词呢,你看这是一扇门,一扇窗。
④巩固多音字:老师把这两个字藏在句子中,看你还会不会读?
三、感知内容,读好问句
生字、词语和句子都会读了,老师相信你们就能把课文读通顺了,下面找学生分段读课文。
1、 找生读第一段,根据图片理解耷拉的意思。
2、 找生接着读课文,相机完成板书。
3、指导学生读好问句。
出示小兔子的话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
(1)找生读。师:你为什么要用这种疑问的语气来读呢?
(2)有问号,你知道关注标点呢!指导注意语气词咦的读法。
(3)师范读,再找生读。
(4)练习说疑问句。咱们班的班长每天都是第一个到校,今天不知道什么原因迟到了,你有点不明白,你就会这么问他:咦,班长啊,你今天怎么迟到了?
(5)接着出示小羊的话,找生读,齐读。
4、指导朗读:用表情带动声音
出示句子:大象也不安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
(1)谁发现了这个句子中的好词:自言自语
(2)谁知道自言自语的意思,再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3) 把自言自语带进句子中,带着表情,读出大象的不安,师表演读。
(4)找生上台表演。
5、把这些难读的句子送进课文中,相信这次你就能把课文读流畅了。
6、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7、大象有没有把耳朵竖起来呢?竖起来之后又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快乐书写,写好生字
1.出示扇、痛、遇3个生字,认一认。
2.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结构。
3.说一说在写这几个生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扇:半包围结构,竖撇要写得伸展,两个习大小略有不同。
遇:半包围结构,捺画要写得伸展,要先写被包围部分。
4、师生书空。
5.教师范写。
6.学生描红、临写。
板书设计:
大象的耳朵
大象 小兔子
耷拉 竖起
47、二年级下贝的故事教学说课稿课案
二年级下贝的故事教学说课稿课案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学生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因此,本课的教案设计中,我重点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合作学习。通过反复朗读、在读中想象、讲解字理等形式提高识字教学效率;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欣赏图片说话等形式,为学生搭建理解词语和运用词语的平台,锻炼并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将学与用有机结合。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课件:贝字的字理演变图,大海退潮的视频,生字卡、词语卡。
2.搜集有关汉字的故事。
学生准备:尝试朗读课文,圈画生字并认读。查找资料,搜集汉字小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导入:你去过海边吗?你在那里看到过什么?(多媒体出示大海退潮时的情景,并定格到贝壳图片。)你喜欢它们吗?说说你见过的贝壳都是什么样的,它们带给你哪些快乐。
2.揭题:这一个个色彩斑斓的贝壳不但漂亮,还有一个个美丽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贝的故事》。
3.教师板书:贝的故事。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美丽的海滨,漂亮的贝壳,承载着孩子们一个个瑰丽的梦。新课伊始,引导学生交流在海边的所见所感,直接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而多媒体演示更使没有去过海边的孩子在了解海趣的同时充满遐想,在潜移默化中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学习做好有效铺垫。
二、整体感知,初步识字
1.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根据自学提示,自主识字,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提示:
①自由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自学字词。
②边读边想: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2)小组合作互相读词,互相纠正读音。在小组中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2.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
平舌音:随 损 财
翘舌音:珍 饰 赚
多音字:漂
3.出示词语,学生自主认读。教师提示甲骨一词两个字都是三声,注意甲的变调。
甲骨文 贝类 漂亮 珍贵 饰品 随身携带 容易 损坏 钱币 钱财 赚钱 赔钱 购买 贫困
4.自学反馈。
(1)先请四名同学合作读,再请一名同学领着大家读。
(2)把大屏幕上的生字的拼音去掉,再连词读。先自己小声练读,再开火车读。
(3)把大屏幕上的生字变成红色,指名连词读、单个读。
(4)只剩下生字,指生读并组词。
5.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好方法,教师相机指导。
(1)利用图片或实物识记。出示甲骨文的图片或视频,认识甲、骨;出示由贝壳做的饰品,认识饰、品;出示人民币,认识币。
(2)归类识记。财、赚、赔、购、贫都是贝字旁的字。
(3)利用熟字识记。甲、币两个字可以用加一笔的方法识记:曰甲、巾币。
(4)相同结构归类的方法识记。品字可以对比熟字晶、森、众记忆。
(5)组词识记。如:
随:随身、随手、随从;
类:人类、分类、种类;
珍:珍惜、珍爱、珍宝;
贫:贫苦、贫穷、贫困。图片 也可巧记贫:分发宝贝。
6.把这些生字送回到课文中,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7.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课文介绍了贝字的由来、演变及发展,共有两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本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只是在学生需要的时候进行点拨指导,帮助学生由读文、读词、识字,再到读文,层层夯实。
三、观察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贝 壳 甲 骨 钱 币 与 财 关
(1)学生朗读生字并组词。
(2)引导观察会写字中的9个字,发现规律。
2.同桌相互交流:在书写这些生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图片 注意贝、甲、与、币是独体字,书写在田字格的正中间。
3.本节课指导书写贝、甲、与、币、关。
(1)贝:竖与横折的折段一样长,撇从竖中线起笔向左下格撇出,最后一笔是长点。
(2)甲:曰要写得扁而宽,第四笔横写在横中线上,末笔悬针竖写在竖中线上,要写得挺拔有力。
(3)与:第一笔是横,第二笔竖折折钩的第一折写在横中线上;上横稍短,下横稍长。
(4)币:起笔是撇,巾的末笔竖写在竖中线上。
(5)关:第二笔是撇,第二横长,写在横中线上,撇、捺要写得舒展。
4.教师范写,学生临摹感悟。
5.同桌间交流反馈,根据反馈结果,再临摹。
6.通过实物投影,让学生评价展示的写字作业,说说自己的建议。
设计意图:识写结合是识字、写字的有效途径。本环节的教学注重教师导的作用,即引导学生分析字形,掌握书写的要点,又注重同桌间的学习交流,扶和放有机结合。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学生谈收获。
2.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
(2)朗读课文。
(3)搜集汉字故事。
设计意图:作业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现,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夯实基础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
(1)比一比谁眼明手快:迅速在课文中找出本课生字。
(2)男女生开展词语接龙认读比赛,读课后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
2.导入: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字,我们的祖先在造字的时候赋予了每一个汉字独特的意义,你发现汉字里的秘密了吗?让我们到课文中去找一找吧!
设计意图: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学生对生字识记得快,忘记得也快。这就需要教师有目的地帮助学生强化巩固生字,夯实语文基础知识。此环节的设计不仅巩固了生字词语,还为学习新课做了铺垫。
二、朗读感悟,随文识字
(一)默读课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想好了先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二)引导朗读,感悟第1自然段。
1.指生朗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在学生朗读并汇报第一句话的内容后,指导学生抓住水里、贝壳进行朗读指导。
(2)在学生朗读并汇报第二句话的内容后,教师相机指导理解词语甲骨文并识记生字。
①出示词语甲骨文、贝类,学生开火车领读词语。
②出示图片并讲解甲骨文:
图片
古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最早的汉字。
③教师边画简笔画边讲解甲的演变。
甲骨文图片,像纵横交叉的握柄。甲字的甲骨文图片图片图片(十的变形,握柄)+图片(囗,抵御矛枪的硬牌,表示可持握的护牌)。造字本义:古代士兵作战时手持的用来保护身体的硬牌,装有握柄,可以抵御矛枪进攻;士兵一手持甲牌抵御防守,一手持戈戟展开进攻。
④教师边出示字源边讲解骨的演变。
骨的古文字形图片,上部图片像人体均匀排列的肋骨;下部图片像肉,表示骨与筋肉相连。造字本义:与肌肉、筋脉组织所相连的保护性支架。
⑤观察课文中的插图,了解贝的变化,指生朗读第1自然段的第2句话。你知道贝字的由来了吗?(贝字就是根据贝壳的形状演变而来的。)
图片教师可指导学生讲述贝字的故事,可以尝试用上因为所以等关联词语。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三)引导朗读,感悟第2自然段。
1.指生朗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在学生朗读并汇报第一句话的内容后出示词语漂亮、珍贵、饰品。
①指生开火车朗读词语。
②出示各种各样的漂亮贝壳图片。
③欣赏后指导学生用漂亮说句话。
让学生动手查字典,指出读音并组词,如:pio,漂亮;piāo,漂流;piǎo,漂洗。图片
④指导学生区别漂与飘,识记漂字,并巩固它的3个读音。
⑤出示各种贝壳制成的饰品,相机指导学生理解饰品的意思。相机识记生字饰。
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话。
(2)在学生朗读并汇报第二句话的内容后出示词语随身携带、容易、损坏、钱币。
①指生认读词语。
②指导学生看看自己身上都带了什么,理解词语随身携带,相机识记生字随。
③教师分别拿一张纸币和一个贝壳,引导学生造句,要用上容易、损坏、钱币等词语。
④相机识记生字易、损、币。
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句话。
(3)在学生朗读并汇报第三句话的内容后出示汉字财、赚、赔、购、贫、货。
①指生朗读汉字并组词。
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几个汉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③讲解贝字作为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④你还知道哪些带贝字旁的字?
⑤出示课后习题看图,猜猜加点字的偏旁与什么有关。
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3句话。
(4)指生分句朗读第2自然段。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将识字与学文有机结合,重点指导学生用结合图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来理解词语甲骨文、随身携带、饰品;结合对甲骨文词义的理解,借助汉字演变识记生字甲、骨、贝等,体现了学习方法和识字方法的多样化。
三、巩固练习,指导书写
1.出示课后习题中的词语,学生开火车领读。
2.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贝 壳 甲 骨 钱 币 与 财 关
学生朗读生字并组词。
3.本节课指导书写壳、骨、钱、财。
(1)壳:上面是士,不是土,士的竖写在竖中线上,秃宝盖的横钩在横中线上,最下边的几的撇和横折弯钩要写得舒展。
(2)骨:上半部分的笔顺是竖、横折、横折、点、横钩。
(3)钱:第五笔是竖提。注意右边是两短横、一短撇,而不是三横。
(4)财:贝末两笔撇尖低,点高。
4.教师范写,学生临摹感悟。
5.同桌间交流反馈,根据反馈结果,再临摹。
6.通过实物投影,让学生评价展示的写字作业,说说自己的建议。
设计意图:写字指导是低年级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师范写,及时展评反馈,表扬优点,指出不足,这些都是对学生写字的引导。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总结全文。
汉字是美妙的、有趣的、灵动的。希望同学们课后搜集有关汉字的故事,领略中国汉字的美妙神奇。
2.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汉字的故事。
(2)把贝的故事讲给你身边的人听。
设计意图:学语文是为了用语文。将课堂学习的收获与身边的人分享,是对所学知识的积淀,而课外搜集汉字故事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板书设计
图片
教学反思
1.识字写字扎实。
本课教学中,我安排大量时间指导学生识字写字,结合本课特点,在学生理解甲骨文的意思后,我出示甲、骨的简笔画,学生既加深了对甲骨文的理解,又能够高效识记生字甲、骨。同时,我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随文识字,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对学生书写指导到位。
2.词语理解多元。
学生对甲骨文一词很陌生,但是,甲骨文作为汉字的起源,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却是学生应该了解的。教学中,我通过图片讲解什么是甲骨文及通过简笔画讲解甲、骨、贝的汉字演变,让学生在看一看、想一想中感悟到词语的意思。饰品、漂亮等词以图片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在直观理解词语意思的同时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时间说明
-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是什么意思
-
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课堂笔记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枫桥夜泊》。
-
五年级十八课威尼斯的小艇近义词反义词
-
想想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
-
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根据课文内容说说我是个什么孩子
-
散步评课稿
-
五年级下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优缺点
-
五年级下册第9课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生字词
-
千人糕新鲜感的句子有哪些
-
二年级找春天生字组词带拼音
-
上海卷高考优秀作文:跟时代一起改变
-
无私的母爱_小学生作文:三年级
-
跳舞的好处的唯美句子230句
-
晚餐大排档广场广告朋友圈文案40句
-
卫生护理产品-湿巾纸品牌朋友圈文案35句
-
家纺文案朋友圈文案38句
-
使命召唤名字大全古风370个
-
《世代帝王》妃子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