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铁杵成针教学说课稿课案
四年级下铁杵成针教学说课稿课案
1、四年级下铁杵成针教学说课稿课案
四年级下铁杵成针教学说课稿课案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小古文《铁杵成针》。首先我们来看一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本节课,除了要学习课文的一些基础知识,更主要的是我们要学会读小古文的方法,并把学到的方法用来学习别的小古文。
本单元的卷首语是法国罗曼罗兰所说的一段话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在这个单元中介绍了许多人。有勤奋好学的车胤,有恪尽职守的船长,也有为国捐躯的英雄人物。《铁杵成针》是讲伟大诗人李白小时候的故事,学了这个故事你一定能有所收获,一定能从故事中感受到某种精神和力量。
同学们可以自己先读一读小古文。然后大家听老师读,注意小古文的节奏和断句。(范读)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日:欲做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同学们可以反复读一读,读通读顺。下面的这些生字,你能认识吗?我们听一听它们的正确读音。(逐个展示生字的读音)你会用这些生字组词吗?试着说一说。
同学们,课文你会读了吗?下面你们听一听别的小朋友是怎么读的?(放视频)我们学习小古文的第1个方法就是读通,读顺。
读通还不行,我们还要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课文中有许多词语旁边都标了序号,课文的下边有注释,我们只要把课文中的序号和下面注释中的序号相对应,就能找到关键词的意思。比如是旁边写的是2,我们在第2个解释中就能找到是的意思是这。同学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逐个理解词语的意思。我们学习小古文的第2个方法是:结合注释,理解词语意思。
除了注释,还有些词语的意思我们不理解,课文中也没有注释,那我们该怎么办呢?比如老媪是什么意思呢?媪我们在辛弃疾的《清平乐》中见过白发谁家翁媪得知媪的意思是年老的妇女。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姥姥的意思是老奶奶。问之,如果你是李白,你会问老奶奶什么呢?对了,你会问:你为什么要磨铁杵呀?之的意思也就弄懂了。我们学习小古文的第3个方法就是联系上下文和以前学过的知识,猜一猜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
我们来做一个小练习,你能给之选择正确的解释吗?你做对了吗?
读完课文。你能评价一下李白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还可以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想象。
同学们可以想一想李白是怎么迷途知返的。他看到了什么?他又是怎么想的呢?结果是如何?这就是我们学习小古文的第4个方法,品悟,体会,理解文章的中心。
我们来回顾一下学习小古文的方法。一要读通读顺,二结合注释理解词语大意,三联系上下文猜一猜了解课文内容,四品悟体会理解文章中心。
2、一年级下小猴子下山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年级下小猴子下山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教材分析:
我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作了以下的分析:《小猴子下山》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传统课文。新大纲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围绕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本册是低段的第二期,阅读训练的重点只是在教学活动中,注意诱发学生的兴趣,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同时也创设情境,引发参与、点拨思维、激发参与、图文结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二、学生情况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体系来看,这些学生经过低段一学期的学习及本期前两个单元的活动,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和口语表达能力,学习了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初步学习了结合词句的理解来理解课文内容的一些方法,具有初步的思维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点来分析,此时的学生大多六、七岁,还处于一个好动的阶段,他们的有意注意维持不了多久,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师生间民主、协作、自主、活动的实践激起学生的兴趣,发挥其主动性,学习效率才高。
三、教学目标设定
根据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以及语文教学跟其他学科的共同目的(也就是教学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生、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这一目的)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四个方面:第一是德育目标,就是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我们从小做事应该一心一意和不要乱摘别人的东西等道理。第二是智能目标:培养学生根据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和自己分析、推断、想象、表演的能力。第三是知识目标,就是能理解重点词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可爱、掰、找、扔、摘、捧、扔、抱、追以及相关的句子。第四是美育目标,通过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到小猴的可爱;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形式和想象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我根据教材所处的位置、内容及教学目标的确定,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会重点词句。教学难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成绩口头表达能力。理解课文重点词句。
五、教学思路设定
根据主导与主体这间的服务关系及学生的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思路设定为以下四个活动,老师只起导的作用,以启发学生讨论交流,发独立见解,培养学生从小在阅读实践中适时进行读的能力,说的能力,听的能力的训练。
六、教学准备
1.小黑板一块。小猴子头饰、玉米、桃子、西瓜的教具。
2.朗读磁带、幻灯片、音乐带。
七、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活动是激发情趣,导入课文。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引入下一个环节的活动,具体活动过程是这样的。首先借助幻灯片,出现一个可爱的小猴子下山的情景,一下子吸引了同学们,然后问:这是谁?你们喜欢吗?谁来描述一下?最后教师小:你们观察得很仔细,描述得好,可是你们知道吗?这只小猴今天已经是第二次下山了,它在前不久的一次下山时,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呢!你们想知道吗?
第二个活动是:师生协作,自主学习。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运用学生已学的方法,根据学习课文的体会,开展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见解和发表能力。具体活动过程中:
首先齐读课文题目,教师范读,学生找出有几个段,并找出与之相关的图画。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出示小黑板)①小猴子下山干什么?②它下山到过哪些地方?看到什么?是怎么做的?然后师生交流,学生分小组讨论第②个问题。然后再展示幻灯片,请各组代表一边看幻灯片,一边回答第②个问题。最后老师总结同学们的发言。启迪思考:课文二、三、四段与第一段的写法是一样的吗?(学生认真自由读)由学生归纳出课文二、三、四段在写法以上与第一段一样。
这时再让学生自主学习第二、三、四段,最后教师小组课文内容。这篇课文写小猴子小山,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了去摘桃子,看见西瓜又扔掉桃子,看见小兔又扔掉西瓜,就这样,最后一无所获。课文的前四段写法一样,所以我们学起来比较轻松,一下子就理解了。又提问:这只小猴子下山后,又回去了吗?结果怎样?引入学习最后一段,让生找出说明小猴子此时心情难受,没办法的一个词?(只好)学生找对了,再启迪思考:小猴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尽量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出自己独立的见解,最后再由老师点评、鼓励。)
第三个活动是创设情境,表演课文,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首先师发言:刚才我们较好地学习了课文,你们愿意扮演这只小猴子下山的过程吗?
(由二人次扮演小猴子下山,同时放课文朗读录音及活泼、欢快的音乐配音带,提示学生要注意掰扛扔抱追蹦蹦跳跳只好这些词的动作及表情)学生表演完毕,教师及时总结学生表演情况。
第四个活动是展开联想,延伸课文,这个活动的目的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表述见解的能力。具体活动过程是:老师问: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在路上它会想些什么?
学生在发言中说出给小猴子下山时想办法,说明做事要专心专意,不要再犯第一次下山的错误。教师肯定指出:学生的发言说明大家很聪明,会思考、有现代意识。让生再想想:这次小猴子下山,它将到一些什么地方,看见些什么,它又是怎么做的?布置思考以上问题,下节课再共同解决。
本课时的板书,完成后是这样的形式(展示出来)从板书中,同学们可以了解到小猴子下山到回家一无所获的全过程。几个动作词语,较好地体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3、一年级下春夏秋冬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年级下春夏秋冬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说教材
这是一节识字课,主要通过字词的学习和插图形象的再现,使同学们了解一年当中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通过了解这四个季节的特点,进一步感受到季节变换的美,激发同学们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说目标
1.会认读本课的八个会认字,能按正确的笔顺写出本课的七个会写字,认识两个新偏旁。
2.能够正确流利地熟读本课的词语。
3.使学生感受到春夏秋冬四季之美,激发学生观察自然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教学难点是通过字词的学习和插画形象的再现以及教师课件春夏秋冬图片的展示,使同学们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说教法
怎样在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从想学、乐学到主动学习呢?识字教学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在识字教学实践中,注意结合儿童心理特点,以灵活新颖的形式,为儿童创造了一个快乐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如:加减法识字,编字谜识字,编儿歌识字等等。
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发挥其主体性,引导他们自己想办法,发现行之有效的识记方法,独立掌握生字,并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形成识字能力。
四、说过程
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通过课件优美的图片分别展示春、夏、秋、冬四季的美景,请同学回答看到图片想到的是哪个季节,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春夏秋冬。读题。
3.学习会写字。理解春冬是四季中的两个季节,并指导写这两个字。
(二)检查预习,引导初读
1.自由读课文中的词语,圈划生字,读准字音。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会写字的巧记方法。
(三)重点品读,理解感悟
1.感悟春夏秋冬四季。
(1)教师领读词语春飞吹、下雨落、秋霜降、冬雪飘。教师课件展示四季美景。
(2)学生感悟四季之美。
(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春、夏、秋、冬还能分别联想哪些景物和现象。
(4)学生自己组织句子,用通顺的语言描述自己喜欢的季节和美景。
2.感悟草、花、鱼、鸟之美。
(1) 教师领读词语青草池草青,红花山花红,游鱼鱼出水,飞鸟鸟入林。教师课件展示草、花、鱼、鸟美景。
(2)学生感悟草、花、鱼、鸟之美。
(3)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草、花在四季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4)学生自己组织句子,描述草、花在四季分别的状态。
(5)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草、花、鱼、鸟分别生长在哪些地方。
(6)学生描述。
在本环节,学习字词的同时,注重学生句子的组织能力,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不管是老师带读还是学生感悟,都是精心设计,使学生通过字词的学习感受大自然之美,并让学生自己组织句子充分表达出来。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7个生字。
2.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笔顺,书空,记住笔顺。
3.怎样写才好看?学生交流写字的要领。
4.师范写,生练写,再投影作品展评。
5.引导学生巧计生字,比如加减法记忆:艹+化=花,比较记忆法:人和入比较。
在写字教学时,发挥教师的示范性作用。通过展示平台,教师一笔一画的来教学生书写。虽然,这样的书写速度很慢,但主要是为了培养孩子正确的书写习惯。
(五)课后巩固,布置作业
1.熟记会认字,掌握会写字。
2.去生活中寻找四季之美,寻找草、花、鱼、鸟之美。用你喜欢的方式把美景记录下来。如记日记、照相、画画等。
五、说板书
教师设计循环板书,把春、夏、秋、冬形成一个圆形循环,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四季关系,板书的艺术化是低年级教学的有力促进。
六、说效果
一年级是打基础和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候,而学生活泼好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对大量枯燥的字词不感兴趣,容易产生厌倦心理,教学中如果把握不好,有可能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显得很零碎,不扎实。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带领学生轻松学习,让学生感觉学习是一种快乐。
一堂课上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创设情境尤为关键。在教学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努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主动思考,学会思考,善于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从而使整堂课充满活力。
4、一年级下猜字谜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年级下猜字谜教学说课稿课案
【说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猜字谜》。这是两则猜字的谜语。生动有趣,语言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猜谜语寓知识性、趣闻性、哲理性于一体,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开动脑筋。结合本课、本单元的特点,以及《新课标》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制定了以下3个学习目标:
1、认识相、遇等12个生字。会写字、右等7个字。
2、朗读谜语,边读边想,总结猜谜语的好方法。
3、培养学生收集谜语和自编谜语的兴趣。
【说教法、学法】
基于对教学目标、教材的分析,结合新课标的相关理念,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仅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人的地位,而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同行者、伙伴。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强、求知欲望强、对能激起他们的兴趣的东西感触深的特点,我采用了情景教学、问题探究、直观教学等方法开展教学。
【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刘老师今天啊,是和同学们玩猜谜语游戏的,大家有信心猜出这些谜语吗?
告诉学生,今天这堂课, 是玩猜谜语游戏,意在扫除学生对于学习和上课的负重感、疲惫感,为本课打下一个轻松而活泼的氛围。
提问学生是否有信心,更利于煽动学生的热情。一年级的学生特别具有表现力,学习热情即时便可高涨。
随即提醒学生仔细听,教师用口头达的方式,抛出3个谜语,及时抓住学生的思维,学生一一猜出,并给猜对学生所在的小组加分。
3个谜语不难,给了学生足够信心,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入小组竞争的形式,更是把形成性评价运用到了实际课堂中。
这么多的谜语都没有难到大家。为了奖励同学们,刘老师特意带来了一个猜谜语的小窍门猜谜语,动脑筋,认真读,会观察,跳出谜面想一下,谜底就在话里藏(生跟读) 。有了这些小窍门啊,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学好今天的知识。
这篇课文很简单,而教师在传授这篇课文时的特色就是要在简单之中制造不简单,尝试着在快乐的猜谜语活动中交给孩子们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从而让他们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得以运用。
二、整体认知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
提问:在自读课文的时候,该注意些什么呢?
不要限定学生的思维,引导孩子自主的关注朗读的技巧,并适时的给予指点和引导
2、学习生字。
A提问:课文中有一些生字朋友,我们和他们打个招呼吧!(课件亮出生字)
B请学生把难度、难认的字多读几遍。请个别学生当老师,把难读的字和难记的字提选出来,教全班同学读和认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在这一环节中,我将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的空间,让孩子自主地根据学生们自身的情况,确定难认和难读的字,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
只要合情合理或有独到之处,就给予充分肯定,如果讲得不太合理,教师就给予适时点拨。
C隐去拼音,以演火车的方式,生字卡片,检测学生对读音和字形的认记情况。
三、学习三则谜语
三则谜语,是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的。我在授课的时候,不求在一成不变中交给学生所有知识,而是变中求变,通过采用不同的有侧重点的三种教法,带给学生不同的心灵感悟。
1、学习第一则谜语读鳌头。
本则谜语,很简单。通过自由读、分女读、加上动作的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顺利地猜出谜语。如此多层次的各种读法,让学生学起来不感到枯燥。
在学完谜语的时候,更是总结猜谜语的规律一认真读,展开想象,猜出谜语,学习生字。
常言:授之鱼,不如授之渔。教给孩子们一个好的方法,更利于孩子们今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2、学习第二则谜语以问促读,动画解谜。
让学习学会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在问题和反复的朗读中领悟课文意思,得出谜底。
本则谜语较上一则难,错综复杂的信息量较多,学生不知往哪入手。所以需要老师略微点拨,指明一个思维的方向。
在请个别同学起来范读后,老师提醒学生并不要急于回答谜底,带着老师提出的这个字是什么偏旁,什么时候会有很多.....等三个问题,反复读课文。谜底由此顺利得出。
3、学习第三则谜语以情促读,学以致用。
这是本文的重难点,是学生最难懂的一则谜语,也是最难教授的一则。
首先,通过创设一个日常的生活情景表演,引出表示互相尊重的请字通过换偏旁,引出晴、清、情得出谜底青。
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来识记生字,通过换偏旁,来引出谜底青字。如果学生能闪现出创新的火花,教师更要加以肯定、鼓励,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写字指导
1、示左、右,认读。
2、让学生观察字形和在田字格中的占位,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3、教师范写,边写边讲解字形。
4、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小组内互相评议,谁写的字最漂亮。展示好的作业,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鼓励没写好的学生争取写好。
低年级儿童荣誉感极强,希望被关注、被表扬,展示学生的好作业,可以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这种成就感会促使学生不断进步。
五、拓展
让学生现在编字谜,进行猜字谜大赛
本课教材就是让学生在猜谜时识字,为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鼓励学生收集谜语、自编谜语。这样既巩固了生字,也激发了学生今后学习新字,探究生字奥秘的兴趣。
5、五年级下自相矛盾教学说课稿课案
五年级下自相矛盾教学说课稿课案
教材分析:
《自相矛盾》选自《韩非子难一》是一篇精读课文,同时也是一篇寓言故事,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现,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创造。在先秦诸子百家著作中,经常采用寓言阐明道理,本节课一方面希望学生能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语言的寓意,同时希望能为以后的古文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1. 学生情况分析:对于文言文,学生虽然不是第一次接触,但是学习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2. 学生认知发展分析:我希望通过注释、插图及故事表演让学生理解故事的内容。
3. 学生认知障碍点:因为文言文在教学及生活中都较少出现,学生认知起来也较为困难,如何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懂、读出其中的寓意是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 吾、弗、夫3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矛、盾等4个会写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注释,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4.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难点
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明白其中道理,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1.通过播放广告视频,让学生发现问题,从而引出生活中的例子,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指导书写:矛的笔画是,横撇、点、横勾、竖钩、撇。盾的部首是厂)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 提出读书要求: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难度的句子多读几遍。
2.讲解生字词。
3.指名读,教师指导正音。
4.听范读,划分节奏。
5.全班齐读,再次感受文言文魅力。
三、小组合作,深入探究
1.回顾学习文言文方法。
2.自由朗读课文。
3.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4.小组讨论答疑。
5.分别指导朗读(读出夸耀的语气)。
6.分角色对话,试着背诵。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习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说话不顾事实,事实夸大到绝对的程度,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尴尬境地的人。告诉我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能自相矛盾。
2.推荐阅读《韩非子》
板书设计
自相矛盾
(莫能陷)盾矛(无不陷)
实事求是
6、五年级下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说课稿课案
: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尼、艄等7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尼、斯等15个会写字;正确读写纵横交叉、手忙脚乱、祷告、雇定等词语。
(2)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从几个方面介绍小艇的写作方法,并以此为依据理清课文层次。
(3)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写作方法,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4)了解威尼斯独特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感受威尼斯的风光美、小艇的形态美。
2.教学重点: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写作方法,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感受威尼斯的风光美、小艇的形态美。
3.教学难点:
了解威尼斯独特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感受威尼斯的风光美、小艇的形态美。
三、说学情:
小学五年级学生在几年的学习和阅读中已经初步具备了较强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能正确认知比喻等修辞手法;在与同学交流讨论时,能大胆发表自己和见解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课文描绘的是威尼斯的风土人情,这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学习课文时,还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这样才能有身临其境之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
四、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小组教学的优势,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所以我采用了阅读思考交流评议的教学模式,所谓阅读思考就是独立学习,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读自悟;交流就是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通过读课文提出问题,并尽可能自己解决疑问,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动脑、动口、动手,获得新知;评议就是对别人发言进行评价,也可以提出不同的见解。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的目标。
2.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运用读读、划划、议议等方法进行学习,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反复品读、感受、理解、欣赏优美的语言文字,然后组织学生广泛交流、展示、评价和积累,最后小结延伸,让课内外相结合。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积累阅读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五、说教学流程:
1.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威尼斯的有关资料,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激发了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思考交流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威尼斯的小艇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初读扫除了阅读课文的障碍,从整体上了解了课文内容,为深入理解课文提供了条件。
3.学习课文,了解小艇。
(1)了解小艇的重要作用。
通过阅读交流,了解这里的大街指的是河道,汽车指的是小艇。感受小艇在威尼斯的重要作用。
(2)了解小艇的样子和特点。
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小艇外形的词句,分析描写小艇的三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句,结合插图了解小艇的样子。启发学生在以后写作的时候也应该像作者那样做到仔细观察,也要学习这些描写的方法,抓住特点,合理想象,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使我们的文章也同样生动、形象。做到了读写的有机结合。
(3)了解坐在船舱里的感觉。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本段,感受坐在这种船舱里的舒服(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新鲜(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兴奋(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
组织学生进行说话练习,让学生展开想象,用坐在小艇里可以可以还可以的句式互相交流,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
(4)了解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
放手学生用读读、画画、议议、想想的方法自学课文。这样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己去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自主交流中引导学生了解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是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总领全段,下面几句话围绕中心句具体叙述。感受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操纵自如、挤过、穿过、急转弯等感受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指导学生了解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退是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反衬小艇速度之快,船夫驾驶技术高超。
安排说话练习:假如你坐在小艇上,你想对船夫说些什么?使学生说听读写的综合能力得以提高。
通过教师总结使学生了解船夫的驾驶技术如此高超,除了和熟练有关,和小艇奇特的样子也是分不开的。
(5)了解小艇和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
课文介绍小艇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文字浅显易懂,学生易于理解。在这一部分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我充分利用图表引导学生根据要求有目的进行自学和交流,从而突破难点。针对这部分内容安排了课堂练习,引导学生拓展交流:在威尼斯,除了课文中写的一些人,需要用小艇做交通工具外,还有哪些人也要用小艇做交通工具去工作、去学习呢?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畅所欲言,让学生认识到了小艇的重要性。
(6)感受人与景物密切相连,充满了生活气息。
引导学生自由阅读,了解威尼斯的动态美和静态美,通过动静对比,突出小艇和人们的关系极为密切。感受课文中的游客、商人、妇女、老人乘着小艇,穿行在河道纵横的水域威尼斯,人与景物密切相连,充满了生活气息。
六、说作业设计:
写写家乡的某处景或物,要写出特点来。紧扣本文的难点,让学生掌握本文的表达方法,并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爱。
东方威尼斯是苏州、亚洲威尼斯是泰国的曼谷、北欧威尼斯是斯德哥尔摩。让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去收集这些城市的资料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再次领略异国风情。鼓励学生搜集和阅读有关资料,把学生由课内带向课外,让他们去感受世界名城的神奇与美丽。扩展视野,提高阅读兴趣,增加课外知识。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简洁明了,既再现课文内容,让学生直观而轻松地了解课文内容,又十分自然地突出了课文的写法,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
威尼斯的小艇
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 大街上的汽车
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 比喻
船夫的高超驾驶技术 先总后分
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由动到静
7、五年级下童年的发现教学说课稿课案
五年级下童年的发现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童年的发现》是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
根据文章的特点,我选用了语文主题丛书《金色童年》中的《少年爱迪生》作为拓展。两篇文章主题相似,爱迪生小时候也遭受了和文中费奥多罗夫相似的遭遇: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写胚臂2个月字旁生字,总结书写规律 ,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读再读精读的过程读课文,完成教学目标。
(2)充分利用课内外资源和小组合作优势以及教师的引导点拨,完成教学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3.教学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理解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二、说学生情况:
学生已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学习习惯,具备了朗读默读的能力。随着年段的升高,一本薄薄的教科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他们具有了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量的心理需求,因此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与文本展开深层次的对话,还要为学生提供了大量阅读材料,语文主题丛书填补了阅读的空白,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阅读的窗户,使他们享受阅读的愉悦。
三、说教法、学法:
依据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确定的教法是:主要通过导学法开展教学,精读引领,以一带多,拓展提高。
学法是:质疑探究法、体验法,读写议结合。
四、说教学过程:这节课的教学我是以六个模块的形式呈现的:
(一)走进背景林
课前了解作者的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学习使学生深入文本,还原一个立体的人物形象。让学生在分析别人的时候审视自己,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和个性价值观念。
(二)一起学字词
小组学习完成字词检测,全班指导书写胚臂,总结书写规律 。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自主学习、课上合作学习掌握字词。通过指导书写部首同为月字但所处位置不同写法不同,来联系已有知识,掌握书写规律。
(三)初读知内容
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读书,初步了解课文,了解作者是怎样发现的。让学生在设置疑问过程中明确学习任务。
(四)品读解句子
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多读几遍试着理解。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这是我预设的难点句子,作为突破难点进行句子交流。
①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②听完这句话,你大概忍不住会哈哈大笑,愿意笑你就笑吧,反正笑声不会给你招来祸患。我跟你可不同,事情过去了三年,有一次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笑出了声音,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③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
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设计意图]品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领略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通过问题探讨,让学生体现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成就感。
(五)再读谈体会
从课文中,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生活,总结交流,根据作者发现的过程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读悟结合,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自豪和愤懑交织的情感。引导学生说说学习这篇课文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在生活中要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只有联系生活实际,知识的获得才像种子一样有生命力。,学生的体验才真实。
总结:
这节课的教学我主要采用提出阅读要求,指导读书方法。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通过以读为主的听说读写综合训练,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感悟、理解、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自读相关文章打下基础。
(六)拓展长见识。
结合《童年的发现》的主题,拓展学习主题丛书《金色童年》中《少年爱迪生》一文。
根据课程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我设计了自学提纲:
方法提示学习内容
一浏览,概括事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两句话概括。(时间、主要人物、主要事件、结果)
二朗读,扫障碍把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想办法认识、理解,扫清阅读障碍。
三品读:谈感受爱迪生的成功与他的童年有什么关系?用 在文中划出来。
四默读,学写法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学习真实的表达感受的方法。
[设计意图] 通过精读引领,教给学生方法,设计自主学习表格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掌握自学方法,提高基本素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上是本人针对《童年的发现》一课的教学设计,肯定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敬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
8、五年级下跳水教学说课稿课案
五年级下跳水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说教材
《跳水》是冀教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一单元的文化主题是:感受生活,领悟生活的智慧灵光。训练主题是:① 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词句,体会其表达效果。② 揣摩文章表达的顺序,学习基本的表达方法。本单元训练主题与各单元文化主题的融合:抓关键词句,品读文字中的生活,感受生活中智慧的灵光。
《跳水》一课讲述了发生在一艘外国帆船上发生的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顶端最高的横木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
教材的编排意图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船长在危急中,冷静,机智和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和了解作者记叙一件事情经过的方法。
本篇课文情节惊险,扣人心弦,易于激起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形象逼真的教材插图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二、说学情
孩子们在暑假读过《女水手日记》对文中所描述的内容,应该不是很陌生,对于作者列夫托尔斯泰也有一定了解,这篇课文不是很长,学生读起来比较好理解。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唬、咧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肆、唬、咧、瞄4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3、情感目标:体会人物的心情,感受故事的惊险,并从中受到启示。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大纲要求和本课特点,以及六年级学生的情况,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事情的发展,是由于帆船中人和猴子的联系而产生、发展、变化的。
教学难点:体会船长遇事冷静、机智、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
五、说教法
依据课标要求和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依据学生认知能力和已有知识经验,本课教学充分体现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情感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过程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
2.语言点拨
3.抓重点词句
4,朗读感悟等等。
六、说学法
1.抓重点词句,理解感悟:比如哭笑不得,气极了,惊呆了,40分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语言环境,对这些词句的未尽之意进行表象理解,体会孩子,水手们的心情。这是在巩固和运用以前的读书方法。
2.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本课教学中采用了指名读,自由读,默读,齐读等形式,引导学生读书感悟,说出自己的见解。比如:故事中你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引导学生从几个不同的角色身上去体会。
3.自觉运用和积累词语:比如第一自然段,写了哪两个角色之类间发生的事发生了什么事 强调用词来概括其主要内容和感受.在学习孩子处境危险时,用提示句当时的情形真是呀!引导学生用上千钧一发,万分危急,迫在眉睫等词语。
4.小组合作与交流。
七、说教学程序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过程大致分为如下步骤:
环节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指名读全文。
2.说说读懂了什么?
3.明确本节课的探究目标。(由学生质疑时的疑点整理出来。)
预设:(1)这个孩子是怎样走上最高的横木的?从哪儿可以看出他的处境危险?
(2)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着孩子跳水?
(3)有没有其他方法救孩子?
【设计意图:回忆课文内容,了解船长要用枪逼着孩子跳水的原因,从而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给学生创造思考,归纳的空间。】
二、探究课文,师生交流。
1.自读课文,围绕目标进行感悟、探究。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个人收获,探讨疑点,教师巡视指导。
3.班上汇报与交流。
(1)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最高的横木的,以及孩子处境怎样?
A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戴在自己头上,爬上了桅杆,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
(猴子戏弄孩子,水手们又在一旁大笑,孩子很尴尬。)
B猴子不怕孩子的吓唬和喊叫,撕得更凶了。水手们不但不制止,反而笑得更欢了。孩子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下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
(这时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很生气,于是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想制服它。)
此刻,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
生:我一定要追上猴子,夺回帽子,再狠狠地教训猴子一顿。
生:我一定要挽回面子,不能便宜了这只可恶的猴子。
C猴子一边不断向上爬,一边回头逗孩子。爬到了桅杆的顶端把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然后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孩子气极了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猴子越来越放肆,竟然将孩子的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忍无可忍,气愤到了极点,于是走上了最高的横木去取帽子。)
孩子此刻处境如何?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①从水手们的表情可看出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②从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摇摇晃晃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难以回转身来发起抖来等词句的描述中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帮助:展示课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桅杆的高(与甲板之间的距离大),横木的窄,突现处境的危险。
形容处境危险,可以用什么词来概括?
生:千钧一发,危在旦夕,万分危急
指导朗读,读出孩子的气愤及他处境的危险。
(2)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
A船长手里正拿着枪。
B船长肯定很着急,他可能想:必须马上让孩子离开危险境地,怎样才能使孩子听从命令呢?枪是最有威力的,借助枪的威胁可督使孩子服从命令,尽快跳水。
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跳水是不是最好的办法?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救孩子?
跳水至少有如下优势:
①船长的儿子肯定水性好,淹不死。
②往水里跳因为水的浮力而不会摔伤。
③船上有水手可以救助。
④这样做比较节省时间。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自读自学的空间,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实现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
三、指导朗读精彩句段。
1、这个故事给你什么感觉?
生:趣、险、智
2、具体表现在文中哪些地方?找出有关句段读一读。
(1)趣 猴子、孩子的淘气、顽皮
(2)险 孩子爬上最高的横木顶端的危险处境
(3)智 船长的急中生智、化险为夷
提示学生:朗读时要联系生活实际,想象一下当时的情况,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一边谈感受一边带着感情读课文,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将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充分朗读,读中理解;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达成阅读的基本目的。】
五、想象表演。
1、孩子被救上甲板后,船上的人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小组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
2、然后以《孩子被救上甲板之后》为题,写一段话。
【设计意图:通过演一演这种学生喜欢的方法锻炼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复述能力;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八、说板书设计:
17 跳水
板书是借助视觉作用于学生大脑的重要教学手段,力求内容简单化、明确化,通过板书使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重点。
九、说课堂作业
作业设计以词语和课文理解为主,由易入难,层层递进,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以及词语在课文中的运用。
9、五年级下刷子李教学说课稿课案
五年级下刷子李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挖掘文本,说教材
《刷子李》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选自冯骥才的小说《俗世奇人》。文中刷子李是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奇人高手。作者在塑造主人公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形象时,非常注重细节的描写,这些细节描写,使刷子李这个人物活了,神了,更深深地刻在读者的脑海中。
本单元语文要素: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因此。结合本单元语文要素,体会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是本课的重中之重,在感受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同时,也要特别注重读写结合。这篇课文描写周围人的反映,间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是学生进行习作训练的好例子,实现从教课文向教语文的转变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写人的方法,即选择典型事例,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等的细致描写,具体的表现人物的特点。
二、联系实际,说学情
本文的主人公具有神秘的传奇色彩,文章突出这个奇人具有高超的刷墙技艺,渲染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可以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心,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基于文章语言的特色,学生读起来比较有趣、易懂。
根据五年级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和课标对该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能通过抓住关键词句、做批注的方法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意思。但这篇文章是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展现人物特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需要通过不断的朗读从语言文字中感受作家笔下人物的魅力,并借助视频、图片、文字材料作为补充教学。除了学段学情的差异,还应特别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三、基于教材,说目标
根据学段阅读目标,基于教材内容和学情特点,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默读、朗读、勾画批注、表演,自读与集中讨论相结合,感受刷子李粉刷技艺高超的特点。
2.了解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活动等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了解可以通过描写其他人的反应表现主要人物的特点,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其中,有感情地朗读文中描写最精彩的语句,通过反复朗读,抓住关键词句感受刷子李的特点丰富刷子李的形象是本课教学重点。
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人物描写方法,抓住周围人的反应来写人物特点的迁移运用,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立足发展,说理念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在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因此,阅读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积累,在积累中运用。努力做到既落实教学目标,又实现学习方法的自主建构。
五、突出主体,说方法
新课标主张,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法上,我将采用:读书指导法、直观教学法、情境创设法。学法有:圈点批注法、合作探究法、读一读演一演说一说写一写一系列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观的参与。
六、师生互动,说过程
在设计本课的教学过程时,我从语言文字入手,以思维训练为核心,把启发式教学贯穿到读写中去,唱响为学而教的新型课堂主旋律。本节课共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揭示课题,点拨质疑。
通过《人物一组》的学习,小嘎子、严监生、祥子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出今天我们要结识手艺人刷子李。学生看到这个题目,脑海中有什么疑问?或想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的质疑,并在课文中找到相关语段进行解答释疑,让学生的兴趣围绕着课题慢慢延伸开来。
第二个环节:整体感知,初识人物。
首先出示自读提示,学生根据自读提示自主阅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扫清阅读障碍,在此基础上,整体感知刷子李技艺高超的特点。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再来快速默读课文,画出刷子李对刷子李印象深刻的句子,体会他的技艺高超,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很直接的从刷子李刷墙的规矩、刷墙时的衣着、描写刷墙的动作和效果几个方面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从整体上把握人物形象。最后,让学生把这些表现刷子李技艺高超的语段连起来读一读,读出刷子李的自信,加深对刷子李的印象。
第三个环节:学习方法,明确要素。
本单元的语文学习要素是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学生已经学过的人物描写方法有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除此之外,本文有哪些人物,他们是什么关系,作者又是怎么写出刷子李技艺高超的特点的,我们又可以从中学到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呢?
第四个环节:感悟文本,聚焦写法
叶圣陶先生说,课文只是一个例子。在挖掘这一部分的语言训练点时,由阅读指向习作目标。
1.学习正面描写
出示学习任务一:默课文第3至11段,用 划出描写刷子李的句子,并在旁边批注人物描写的方法。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出人物特点的?通过边读边思边批注,学生可以体会到作者是通过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写出了刷子李技艺高超的特点。这样的描写就是正面描写。
2.学习侧面描写
作者除了描写刷子李,还花了很多笔墨写曹小三,请同学们读读描写曹小三的语句,他们会发现曹小三的心理变化和前面对刷子李的描写有所不同。然后出示学习任务二,完成学习单,任选一种情境写出曹小三当时的心理活动,通过描写曹小三在观察师傅刷墙时,从崇敬到质疑再到崇敬的心理变化,侧面反映出刷子李的技艺高超,学习侧面描写的方法。
第五个环节: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最后,总结文章对于刷子李的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就叫正面描写,曹小三的心理活动描写是对刷子李进行侧面描写。正是在这样多方面的描写中,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形象才变得越来越丰满,冯骥才先生写人叙事的高超技艺也让人拍案叫绝。推荐学生课后阅读冯骥才先生写的《俗世奇人》,补充推荐阅读《泥人张》,做到一文带整本,激发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六、浓缩文本,说板书
板书是教案的浓缩,是课文内容的主线,也是文章主题的升华。板书呈现了本课教学重点,即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人物描写方法,设计简洁明了,不仅体现了教材的重难点,而且有助于学生揣摩写法,重点突出,具有增强教学效果的作用。
七、总结回顾,说反思
为了用好统编教材,全面对接课标,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1.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
语文阅读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过程中,放手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发现、欣赏、品味。要想真正品出文章的味道,没有读的过程是不行的。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阅读能力。在学生充分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围绕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里?作者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有哪些描写最精彩的句子等问题交流讨论。
2.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体会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采用了直接描写刷子李刷墙的的情景:刷墙时的动作美,刷墙后的效果奇。组织学生一句一句地品读,边读边想象情景:刷墙时的动作的优美,刷墙时发出的声音动听,完成的作品好似一面天衣无缝的屏障等。学生通过动作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感受刷子李的技艺高超,也直观地了解了可以怎样突出技艺高超。除此之外,作者还通过徒弟曹小三的心理活动侧面描写烘托刷子李的技艺高超。本文采用的就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3.注重阅读兴趣的激发。
推荐学生读本文相似的文章,如《泥人张》等,将所学到的人物描写方法在实践中进行练习巩固,同时增加语言积累。
本课如果能有时间让学生用学到的人物描写方法写一个片段,读写结合,学以致用,教学过程可能就会更扎实。
10、五年级下清贫教学说课稿课案
五年级下清贫教学说课稿课案
预设点二:第2段国民政府士兵搜身的情景。
他们满肚子热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镯、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那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
课标中第三学段要求学生阅读叙事性作品,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我引导学生抓住这些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的摸、捏等动词进行品读体会。同时不着痕迹地渗透写作方法,体会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所起到的作用。
预设三:方志敏与士兵的对话内容以及国民政府士兵的情绪变化。
在解决方志敏为什么会如此清贫这一问题时,如果理解不透,就会对清贫的意义认识不深刻。所以我在倾听学生汇报到这一段时,抓住文中这样一句话突破难点:
我不比你们国民政府当官的,个个都有钱。我们革命不是为发财!首先让学生明白这是对比的写作方法。
然后马上追问:国民政府与共产党有怎样的区别?这样,教师适当的点拨,学生会更深刻的理解无产阶级的本质清贫,洁白,朴素。
同时可补充方志敏在《死》中的话,让学生明白方志敏是把自己所有的一切连同生命都融入了为了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了党的事业的成功中去了。为了这个崇高的目标,还有什么不能舍弃,还有什么不能付出,还有什么可感到畏惧的呢?设计上收放自如,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实现有效教学。
(四)、深化主题拓展读
对《清贫》的主题挖掘,仅仅满足于对方志敏的清贫形象的内涵把握上,让人感觉从课文的故事情节,感悟到深刻的人生道理,似乎存在着中间地带。于是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孩子们展示课前搜集的方志敏的资料。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在阅读、思索中了解到为了民族长处而舍生忘去世、勇于献身的开阔情怀。贫苦是共产党员自发的生活态度,是植根于革命者心底的不屈不挠的精力气力。使《贫苦》的精力真正融入孩子们的生命。
(五)、走出文本,结合生活,让语文知识与生活接洽起来。
学生对贫苦意义有所了解,但老师应该具备多角度对待题目标本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题目。以是我在本课的最后,引导学生讨论:
1、有人说方志敏义士贫苦而不富有,你同意吗?
2、如今人们的生活比较富饶了,那么人们还必要连结贫苦的品格吗?然后以读后感的情势,布置课后作业。
设计意图:在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加深学生在文本与情绪上的积淀,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操。
本节课的最后,以《贫苦颂》这首歌曲为配景音乐,把俭以养德,富而不奢这句话送给学生,学生把念书的感觉与劳绩,在歌声和语言的熏陶中孕育发生情绪共鸣,再一次领会念书的快乐。
五、教学设计特色
1、预设充实突出重点
课文学习的重点便是领会方志敏甘于贫苦的革命精力,我没有抛出题目后完全放手让学生办理。由于我思量到,其一,学生大概分析题目不敷全面,对文章人物了解浮于外貌;其二,学生分析题目抓不住重点,情势的感悟八门五花,使文章重点内容的明白得不到突出。
2、展示资料弥补空缺
课标中夸大受到良好作品的熏染和鼓励,向往和寻求优美的抱负。本课便是要教育学生放弃奢华的物质生活,养成不怕贫苦,寻求贫苦的生活地步。但是学生间隔谁人年月很迢遥,恐怕不可能很透彻地明白。我发动学生课前搜集方志敏的资料在课上展示,使《贫苦》的精力真正融入孩子们的生命,从而突破难点。
11、五年级下景阳冈教学说课稿课案
五年级下景阳冈教学说课稿课案
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小学语文教师的4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景阳冈》,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景阳冈》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一共包含四篇文章,它们都是古典名著,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本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依次写了武松喝酒,上冈,打虎到最后下冈的故事。通过本文的学习,能够引导学生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感受武松打虎的有勇有谋。
二、说学情
我所面对的是五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较快,自我意识增强,乐于交流,但是由于古典名著距离我们较远,部分文字晦涩难懂,学习这一章节的文章对于学生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老师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典名著的方法,真正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师生共同合作探究中学习本课。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以上教材内容的分析和对学生情况的把握,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能力:正确读写踉踉跄跄、霹雳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与体会,学习作者通过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武松的英勇无畏,有勇有谋,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要讲究分散重点,冲破难点,因此确定教学重难点是发展教学过程的必要步骤。
我的教学重点为:了解武松打虎的过程。
我的教学难点为:感受武松的英勇无畏,有勇有谋。
五、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师生双方共同完成教学活动内容的手段。德国教育家卡尔雅思贝尔斯也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为此,我主要采用了自学法、情境法、朗读探究法、品读感悟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会通过以下五个环节循序渐进地展开我的教学。
环节一:导入新课,激发求知欲
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到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抓住学生的兴趣也就取得了课堂的成功。
因此,上课伊始,我会采用视频导入,播放《武松打虎》的视频,引导学生猜一猜,并配合着慷慨激昂的《好汉歌》,引发学生对本篇课文的兴趣,走近水浒的世界。
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自然而然的确定了全课的基调。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提倡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提倡学生在读中学。
首先,我会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自由地朗读课文,同时,边读边解决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学生阅读结束后,我会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检查反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进行汇报学习,我会适当的进行指导。
首先在字词方面,我会指导易错字踉踉跄跄的读音,和霹雳的意思,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记忆这个词语。
解决完生字词后,我会提问学生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师生的共同补充下,归纳出本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依次写了武松喝酒,上冈,打虎到最后下冈的故事。
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环节做好铺垫。
环节三:析读课文,质疑问难
初读之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已经对课文有了初步的掌握,因此在析读部分,我会放手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我会再给学生十分钟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以下问题,那就是:你最喜欢这个故事当中的哪一个部分?我预设学生会找到以下内容:
内容一:武松打虎以守为攻
对于这一部分,我会首先提问学生从哪些句子能够感受到老虎的凶猛,并请学生说说大虫抓人有哪三般,简单的问题能够容易地从课本中得出答案,增强学生的信心后顺势提问学生,面对这只身手敏捷,兽性大发的恶虎,武松用了哪一招来应对?待学生回答后提问学生作者为什么一次又一次的用闪字,能否把它换成躲,在师生互动补充中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闪字能够体现出人物的机警敏捷,而躲字显得十分被动,不能体现出武松的机智勇敢。
内容二:武松打虎转守为攻
这里我会先提问学生武松是怎样转守为攻,成功打死老虎的?学生找出具体句子后请学生画出其中描写武松动作的词语,并提问学生从中体会到什么?因为学生的特点和生活环境,难以想象出武松打虎的画面,因此我会通过播放武松打虎电影片段的方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并通过学生上台表演的方式加深他们的理解。这时,学生就能够清晰的得到答案,文中用了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动作,凸显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概。最后,我会请学生谈谈从这一片段中能够感受到武松是一个怎样的人,并指导学生朗读,感受武松的有勇有谋。
环节四:重点品读,领悟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因此在这一环节,我会提问学生你认为武松景阳冈打虎与现在保护野生动物相矛盾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加深学生的认识。
通过这一环节,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的意识,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
环节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这里我会请学生自主汇报本节课的收获,交流学习心得,我会顺势对其内容进行补充,进而使学生的学习内容趋于完善。并布置这样一份作业:课外阅读水浒传,缩写《景阳冈》,或者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七、说板书设计
这一板书的设计,内容精当简约,布局合理,美观大方,既体现了课文重点内容,又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结束语: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耐心倾听,现在,我可以擦掉我的板书了吗?
12、五年级下红楼春趣教学说课稿课案
五年级下红楼春趣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红楼春趣》选自《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耀眼的明珠。本课讲述的是宝玉、黛玉等人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对于本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对《红楼梦》不是很熟悉,因此本课在教学时,要多向学生介绍《红楼梦》的相关资料。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屉、鬟等12个生字,读记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3.了解文中各人放风筝的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难点:
了解文中各人放风筝的过程。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默读法
本课篇幅比较长,因此学习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默读。通过默读,让学生学会快速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2.拓展阅读与点拨法
课文节选自《红楼梦》,课文的语言属于古白话,学生读起来不容易理解。可以先让学生课外拓展阅读《红楼梦》,教师讲解《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让学生先了解小说的背景,再了解课文内容。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红楼梦》以及作者施耐庵简介,还包括课文生字、词语等内容,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初读课文,尝试读一读《红楼梦》前五回,查找资料,了解《红楼梦》的故事梗概。课内主要是了解课文讲述了什么内容。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一课时,课前要安排预习,教学流程如下:
(一)布置预习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通过这么几天的学习,大家说说我国的四大名著分别是什么?我们已经学了其中三部名著的片段故事了,今天就来看看《红楼梦》中的一段故事,请大家翻开书,齐读课题,说说你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板书)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齐读阅读要求,明确学习要点。
2.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生字和词语。
生字:屉鬟讳晦钗敞袭帕纨咯绞姊
指导读音,提示易错:钗读chāi,不读chā;讳读hu,不读wěi。
3.梳理层次:第1段(1-2)放风筝的起因;第二段(3-5)众人放风筝;第三段(6)剪断风筝。
三、合作交流,学习感悟
1.默读课文,归纳大意。
课文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人在大观园内一起放风筝的开心热闹场面。
2.自由提问,互相解答,教师点拨。
(对不解的词语引导归类,对人物分析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具体来说)
3.印象深刻的情节。(插叙、语言描写)
4.说说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关注人物语言、动作描写,具体分析)
黛玉:娇嫩柔弱、弱不禁风(用手帕垫着手,顿了一顿、我也要去歇歇去了)
紫鹃:利落干脆、明事理有主见(难道天下没有一样的风筝姑娘不放,等我放)
5.总结方法:经典的文本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的人物刻画精细,我们熟知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在一本经典著作中都是运用自如的,我们在读的时候要做到抓大,就是抓住大概内容,了解故事大意,不要被一些拗口的生僻的字词堵住,然后寻细,这个细就是关注人物的细节,譬如我们在分析感受人物时,老师总要求大家结合内容,具体分析,通过人物细节发现人物性格。
6.自读阅读链接,说说自己放风筝的趣事
四、课文小结
课文写了大观园的里的人们一起放风筝的开心热闹场面,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的追求和向往。
13、四年级下小英雄雨来节选教学说课稿课案
四年级下小英雄雨来节选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教材分析
《小英雄雨来》选自管桦的同名中篇小说,主要写了在抗日战争时期,雨来为了掩护李大叔,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刻画了一位机智、勇敢的小英雄形象。课文比较长,用序号的方式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写雨来游泳本领高;上夜校读书;掩护交通员李大叔;雨来和鬼子进行不屈的斗争;芦花村的人们以为雨来牺牲了,十分难过;雨来仍然活着。
本课插图清新自然,描绘了美丽的还乡河边,妈妈正拿着笤帚追雨来,可爱的雨来从水面露出小脑袋,正望着妈妈笑。插图表现了雨来的调皮可爱,更显示了雨来的游泳本领非常高超,为下文雨来的机智逃脱埋下了伏笔。
二、学情分析
著名的特级教师靳家彦曾经讲过:顺应学情,是教育的生命线。新课标关于第二学段的目标与内容,其中就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不是第一次在统编教材中出现。从三年级开始就安排了一系列训练,专项提升语文能力。从四上第四单元就提出了:根据起因、经过、结果归纳一件事的主要内容;再到关注人物和事件,归纳几件事的主要内容;接着是本单元的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样说来,学生从三年级就已经初步学会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三、教学目标
1. 认识晋、絮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吧、塞、哇,会写晋、炕等15个生字,会写芦花、发愣等13个词语。
2. 学习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雨来被称为小英雄的原因。
3. 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4. 体会还乡河景色描写的作用。
四、教法学法
本文内容较长,但故事性强,引人入胜。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逐步把握长文章阅读的方法。可先从课题入手,让学生带着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这个问题尝试快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根据泡泡的提示引导学生边读边想、瞻前顾后,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再结合课后练习第二题,指导学生学习用列小标题的方式,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抓住雨来和敌人进行斗争的描写,体会雨来的机智勇敢与坚强不屈。
五、教学过程
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本课第二课时的设计:
1. 关注提示,自主阅读。
本单元语文要素是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学时,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如;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课文分为六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写了什么?利用课文中泡泡的提示,指导学生学习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瞻前顾后,从而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 循环渐进,提炼标题。
根据课后第二大题的提示:照样子给其他四个部分列出小标题,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首先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用谁+干什么的句式来概括。接着我们可以在概括段意的基础上,进入到课后习题的例子,从句子中找出最简练的词或词组,提炼小标题。
3. 环境描写,体会情感。
课文中三次写到还乡河的景色。我们可以通过范读、自读,让孩子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比如第三次环境描写,发生在众人以为雨来牺牲了之后: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旋涡哗哗地向下流去。虫子在草窝里叫着。
这一段看似写景,实际在写人们的心情。人们多么盼望雨来会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啊!连那河水都在静静地等待着,草窝里的虫子都在呼喊着雨来。
课文中三次景物描写,都营造了故事的特定氛围,表达了一定的情感。
4.话题引领,品读感悟。
感受人物品质特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话题引领,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内容,聚焦重点词句,进行品读感悟,体会人物的品质特点。围绕从哪些地方看出雨来是个小英雄进行讨论,找一找描写雨来的有关语句,特别是引导学生抓住第四部分雨来三次说的没看见,思考雨来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的,从中体会到,面对敌人的训斥与盘问,雨来机智勇敢;面对敌人的哄骗与利诱,雨来沉着冷静;面对敌人的威胁与毒打,雨来坚强不屈。
5.灵活运用,延效生长。
结合本单元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小英雄雨来》,组织学生讲一讲这个故事。
14、四年级下习作:我学会了_教学说课稿课案
四年级下习作:我学会了_教学说课稿课案
教学目的:
1.能把自己学会的让自己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按顺序写清楚。
2.能够写出学做这件事的经历和体会,积极和同学互换修改。
3.注重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唤起记忆。
同学们,成长的经历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一天天长大,学会的事情也越来越多。
回想一下,你学会的哪件事情让你印象最深、最有成就感?(学会了轮滑,学会了弹曲子,学会了包饺子,学会了打乒乓球)
二、畅所欲言,确定选材。
1.一起来看一组图片。(学本领的照片)
学会的本领,有体育类、有文艺类、有家务类。
你想到了哪次学本领的片段?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说说为什么让你印象深刻。(因为初次尝试所以印象深刻,因为学习的过程、特殊的体验)
2.指名讲,引导提示:
先讲清楚自己印象深刻的是学会什么事情(本领)。然后用简单一两句话说说为什么要学这个本领。再想想自己是怎样一步步克服困难学会的,还有什么有趣的经历,心情有哪些变化。
3.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可以提问、追问,也可以提建议。
4.学生交流,师生评价。
评价点拨:
不会到会的学习过程,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描写;
遇到困难时的想法,克服困难学会后的感受;
按顺序,有条理(首先,接着,然后,最后)。(板书:讲清楚按顺序有条理)
三、片段赏析,指导习作。
明确本次习作要求,重点是把学做这件事的经历和体会写清楚、写具体。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作家是怎么把过程写具体的。
出示片段:
1.毕淑敏作品:《学会看病》。
2.学生作品:《我学会了捣大蒜》。
读一读,说说读后的收获:受到了什么写法启示?
回想一下本单元课文,出示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的句子。(板书:写具体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
四、不吐不快,妙笔生花。
同学们,静下心来想一想,你准备写什么,然后将题目补充完整。认真构思一下,可以简单列出提纲或思维导图。
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五、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把你认为自己写得最精彩、最得意的部分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待会儿我们再来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修改。
教师总结:
回顾本次作文的全过程,你收获了哪些写作的经验?(选材方面:选择印象最深的来写有话可说;按顺序写更有条理;要抓住人物特点,描写具体;要把有趣的经历和心情的变化突出写,让作文更打动人;要有真情实感。)
我学会了
讲清楚、按顺序、有条理
写具体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
15、四年级下习作:我的奇思妙想教学说课稿课案
四年级下习作:我的奇思妙想教学说课稿课案
各位老师好:
非常的惶恐,但更多的是激动和开心,今天能跟大家借《中国教师报》的平台分享课例。《我的奇思妙想》是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单元习作,这个单元关于习作能力的要求就是展开奇思妙想,写一写自己想发明的东西。这个单元大家并不陌生,因为在新教材刚刚开始用的时候,第二单元(四年级、五年级)都是阅读策略单元。既然这个单元如此的注重阅读策略,特别是这一单元是提问题的策略,那么这一单元的习作教学该如何做呢?我们做了这样一个思考: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习作在习作教学的序列性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统编教材习作中,同样是介绍一种事物,但它的目标是螺旋上升的。二上第三单元习作《我喜爱的玩具》要求写玩具的样子和玩法。本次习作要求将自己想象的事物的样子和功能描写清楚。今天因为是展示课只有4050分钟的时间,所以我们忍痛割爱,把样子这一部分割掉了,今天只写奇妙的功能。这个单元的习作又为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单元《介绍一种事物》做了铺垫,要求学习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件事物介绍清楚。在二年级学习了介绍一个现实中存在的事物的基础之上,本次习作要求介绍一个现实中没有的想象的事物,所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抓住这个事物的样子和功能介绍清楚是我们本次学习的重点。将事物介绍清楚,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要求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而本单元四年级安排的教材中像《琥珀》《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也使用了举例子、作比较等,这个要求低于五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
所以本次习作,它是一个学生从未知走向有知的过渡,是本次习作的难点。针对教材编排,我们做了这样的努力,大家可以看一下:
第一句话: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有一些奇思妙想,想发明一些神奇的东西。这是习作的主题,从下面的几个例子,还有下面这段文字告诉了我们本次作文的选材,是要写样子和功能,下面的思维导图,这也是统编版教材第一次出现思维导图,要求大家写清楚、突破难点。最后一句话,提倡同学们互相进行评改。所以这堂课是从这四个方面进行编排,让孩子们拾级而上。下面,我就从这四个方面跟大家分享:大胆想、想奇妙、写清楚、善评改。
1.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想。
统编版教材对写作教学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乐于表达,易于动笔,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我的奇思妙想》这一习作是基于学生以观察身边的事物、对生活的一些思考为出发点来大胆想象的,针对这一目标,我在上课伊始使用孩子们最亲切熟悉的哆啦A梦这个动漫形象来导入,激发孩子们对奇思妙想这个词语的初步感悟。通过这个导入让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再说一说,如果是你,你会有怎样的发明?为了打开孩子们的思维,在与孩子们的交流过程中,我有意的引导孩子们联系自己平时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于是就出现了像手写的发麻的这个数学老师这种实际生活。
2.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想奇妙。
这一部分我们是在学生想好发明一件怎样的奇妙的东西以后,要求学生讲自己的发明具有奇妙的特点。大家会发现这些奇妙的发明之所以很神奇,是因为两个原因:一是他们具有奇妙的功能 另外一个就是这些奇妙的功能发挥的独特的妙用。让孩子们想象他们为什么会发明这样一个事物,强调这些功能的实际的用处,不仅给孩子们在发挥想象的过程当中搭建了一把梯子,也让孩子们的想象能够合理,符合实际的生活。思维导图就是我们为学生提供习作支架、梳理习作内容常用的方法,通过思维导图让学生梳理好自己的发明具有哪些奇妙的功能,这些功能是否具有独特的妙用,都可以让学生根据导图自主的构思和发现,在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学生完成了选材和构思的部分。我们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就是将如何将自己的发明奇妙的功能写清楚,所以这个思维导图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也帮助孩子们梳理了写作的顺序,有条理。
3.结合教材例文,启发学生写清楚。
为了让学生学习如何将功能写清楚,我选用了教材中的课文《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第三自然段,让学生回顾课文中举例子的方法来进行写作迁移,孩子们很快就能明白举例子这样的方法可以让我们发明的这些奇特的功能更加的具象化。紧接着,我出示了自己的另外一篇课外习作例文《会飞的木屋》片段,这个片段展示了两个不同的功能。具有怎样的妙用之处,我通过标红、加粗等有颜色的字体让学生在快速阅读的过程当中一下子就能发现。这个例文使用了课堂中我们还没有细聊的关键句开头、关联词连接、表示假设的排比句等方法,更清楚、更具体的举例子,帮助孩子们将功能的妙用写清楚,也为五年级学习说明方法的运用做了一个简单的铺垫。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在打磨时用时最多,我们怎样才能让孩子知道什么是举例子,他从弄明白,到懂得,再到运用,这是一个很难的跨越。
4.关注书写质量,提倡学生善评改。
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我们提倡孩子们能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自评、互评和修改,我们需要给孩子们提供一些评价的标准和等级,重视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当中提高写作能力,让学生在我们设计的有梯度、有层级的习作评价标准的引导下、在评价的过程当中拾级而上,步步提高,逐渐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同时,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的过程,也是一个课堂上难得的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16、四年级下习作:故事新编教学说课稿课案
通过让学生续编故事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发掘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多看书多思考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续编故事,体会故事带给我们的乐趣。
教学难点
让学生续编故事,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发掘创新思维。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交流,揭示课题
1.让学生说说《龟兔赛跑》这一故事的大概内容:【课件出示2】从前,有一只乌龟和一只兔子在互相争辩谁跑得快。于是他们决定进行一场比赛一决高下。兔子带头冲出,它奔跑了一会儿,就已遥遥领先。心想,早着呢,还可以在树下歇一会儿,放松一下,然后再跑。兔子就在树下坐下,不一会儿就睡着了。而笨手慢脚的乌龟则一路不停地爬呀爬,不一会儿到了终点,成为货真价实的冠军。等兔子一觉醒来,才发觉它输了。
2.如果让重新编一个故事,你会怎么编呢?(板书:故事新编)
二、指导选材,体验难忘。
1.先设想一下故事的结局。
【课件出示3】
(板书:设想故事结局)
先设想一下故事的结局:
乌龟和兔子都赢了。
乌龟和兔子都没赢。
兔子赢了。
乌龟又赢了。
分4组,设计4个故事:由学生分组完成,教师引导。
例文引路:【课件出示4-7】
①龟兔共赢。
兔子和乌龟是一对好朋友,它们决定再来一场比赛!它们一起出发,但是这次却是兔子扛着乌龟,直奔到河边。在那里,乌龟下来,背着兔子过了河。
到了河对岸,兔子再次扛着乌龟,两人一起到达终点。
②龟兔都没赢。
乌龟和兔子是两个竞争激烈的对手,两个人非要争个你高我低。一开始兔子跑得飞快,但是它昏头转向,跑反了方向。乌龟呢,一不小心掉进了陷阱里了。
③兔子跑赢了:然而故事并没有结束!
兔子非常不服气,它要求乌龟再进行第三场比赛,而乌龟也同意了。这一次,兔子全力以赴,从头到尾,一口气跑完,领先乌龟不知多少里也。
④乌龟跑赢了:然而故事并没有结束。
乌龟也不服气了,它想了一会儿,然后要求再来一场比赛,但是这一次的路线由乌龟来定,兔子欣然同意。于是,两人同时出发。兔子飞驰而出,急速奔跑,却在前面遇到一条宽阔的大河,而比赛的终点就在河的对岸。兔子呆坐在河边,不知怎么办才好。这时候,一路姗姗而来的乌龟却滑入河里,游到对岸,继续爬行,到达了终点。
2.如果选择的是乌龟赢了。下面是新的故事情节。【课件出示8】(板书:设想故事情节)
假如我们选乌龟又赢了这个结局,下面是新的故事情节:
河流挡道,撞上树桩,掉进陷阱(路遇不测)
跑反仿写 这回比谁跑得慢(急中出错)
路过一个片萝卜地,看到水灵灵的萝卜(遇到诱惑)
新增了一段下坡路,乌龟头一缩迅速滚下(赛程变化)
借助滑板,利用宝葫芦(借助工具)
分成5个小组,设计5个故事:由学生分组完成,教师引导。
3.例文引路
【课件出示9】
《龟兔赛跑》故事新编(河流挡道)
乌龟也不服气了,它想了一会儿,然后要求再来一场比赛,但是这一次的路线由乌龟来定,兔子欣然同意。于是,两人同时出发。兔子飞驰而出,急速奔跑,却在前面遇到一条宽阔的大河,而比赛的终点就在河的对岸。兔子呆坐在河边,不知怎么办才好。这时候,一路姗姗而来的乌龟却滑入河里,游到对岸,继续爬行,到达了终点。
请同学们来看一看,屏幕上的本领,你都会几种,把它们的序号写在一张纸上。
4.学生讨论:听了例文的讲述,你知道我学会了什么?当时的心情如何?怎样学会的?
四、认真审题,明确要求。
【课件出示10】
1.可以新编《龟兔赛跑》,也可以另选一个熟悉的故事,如《坐井观天》《狐假虎威》《狐狸和乌鸦》,创编新故事。
2.可以配上插图。
五、学生习作
学生习作,师巡视,发现习作效果:写得好与存在问题。
六、指导修改,完善习作。
佳作展览,营造氛围自我欣赏,同伴交流集体会诊,集思广益。
1.佳作展览,营造氛围。
欣赏精彩词、句、段,让学生上台有感情地朗读,请同学说说读后感受。
2.自我欣赏,同伴交流。
小组欣赏。请同桌同学一起交流,读读自己文章中最满意的片段,学习彼此的长处,互相提出修改意见,再推荐一篇精彩佳作或一个优秀的片段,参加全班交流、欣赏。
3.集体会诊,集思广益。
4.请小作者上台朗读。
5.生共同评议,教师边听意见边用红笔在习作上做适当修改。总结习作中的优点和不足,供小作者修改习作。
七、教师小结与拓展。
【出示课件11】
1.通过这种形式的尝试,我们品尝到了作文创新的乐趣。同学们还可深入思考、认真讨论,想出更好的形式,把作文写得更精彩。
2.下面布置今天的作文题目及要求:
(1)请将今天课堂上的要点扩充成一篇文章。
(2)请写一篇周记,可对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人们熟知的人物,或是历史人物、成语、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等等,进行改写新编,要求有新意,反映现实生活要深刻。
板书设计
故事新编
设想故事结局 设想故事情节
17、四年级下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说课稿课案
四年级下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我们家的男子汉》是一篇成人写孩子趣事的文章,童年生活在人的一生中是最美好最纯真的,它是璀璨夺目的,它是熠熠闪光的!充满童真童趣的孩子在令成年人哑然失笑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们纯粹的感动和震撼,当代女作家王安忆的四岁的小外甥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小男子汉!课文以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用生动、风趣、幽默而又含蓄的语言描写了一个逐渐成熟、自主自立、刚强勇敢的男子汉形象。
(二)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当前素质教育的理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品味欣赏生动、风趣、幽默而又含蓄的语言。
能力目标:学习以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的方法;学会细致的观察和细腻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情感目标:感受男子汉逐渐成熟、自主自立、刚强的性格特征。
2.教学重点:
男子汉逐渐成熟、自主自立、刚强的性格特征;以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的方法。
3.教学难点:
细腻传神地刻画人物的方法;生动、风趣、幽默而含蓄的语言
二、说教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采取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1.自主学习,感知课文:我将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充分给学生一个展现自学能力的平台。
2.合作学习,理解课文:交换苹果不如交换思想,闭门造车不如互通有无这是我经常教育学生的一句话,合作学习不仅能够互通有无,更可以提高学习的幸福指数,因此我在本节课安排了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
3.探究学习,拓展能力:学以致用我认为这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学习一篇课文,掌握其中的知识固然很重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更加必不可少,所以我采用了探究学习法,帮助学生能够从课本中走出去,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男子汉,用高昂的姿态去争当生活中的男子汉。
三、说学法
基于学生欢新奇酷爱玩耍的年龄特点,我把央视演播厅、绚丽大舞台、高档写字楼搬上三尺讲台,让学生摇身一变,成为著名播音员、大腕歌唱家、资深文学家、神秘预言家,这其中的细节我会在说教学过程中详细介绍。
四、说教学过程
我设计的这节课分课前准备、导课、导读、作业、小结四部分,导读部分又分自主学习,感知课文、合作学习,理解课文、探究学习,拓展能力三个环节。
(一)说课前准备
为了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更重要的是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我在上课前将与孩子们谈论一些周杰伦等诸如此类的孩子们感兴趣的热门话题,这样使课堂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拉开序幕。
(二)、说导课
我首先用男儿有泪不轻弹、男儿膝下有黄金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引出男子汉这一话题,然后亮出《现代汉语词典》中男子汉的定义是指男人,强调的是男性的健壮或刚强,进而与王安忆的4岁的小外甥也被冠之以男子汉的美称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水到渠成地引出那么,这个男子汉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进而导入新课。
(三)说导读
1.自主学习,感知课文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扫除生字词障碍、初步了解文章结构、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一环节是整个一节课的基础,是这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我会尽可能的采用一些有效的方法来捕捉学生的兴奋点,例如:我先告诉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6分钟后比谁的自学能力强,然后鼓励学生用最自信的声音大喊老师我来当,比谁能力强,在6分钟的自学之后,突破问题之前再次鼓励学生用最自信的声音大喊老师我来当,我最谁能力强从而让学生在兴奋中找到自信,快乐学习!
2.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主要部分,我将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真诚合作中突破重点和难点。同样采取了与上一环节相同的教学理念快乐学习,不同的是学生在这一环节中由老师摇身一变为百态众星这就是我在说学法一环节中提到的著名播音员、大腕歌唱家、资深文学家、神秘预言家。 我首先播放写有下列文字的幻灯片:
我是著名播音员你最喜欢哪些段落?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并分析语言特色。
我是大腕歌唱家你怎样评价文中的男子汉?由男子汉联想起了哪首歌?并大方地唱几句。
我是资深文学家文章成功的塑造了男子汉的形象,有哪些好的写作方法?
我是神秘语言家你认为这个男子汉将来的命运会怎样?大胆预测一下吧。
然后把主动权拱手相让给四人一组的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使一贯的枯燥而被动的学习变成有趣而主动的学习,在快乐的氛围中靠合作的集体的力量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最后抽学生汇报小组的成绩,老师适当点拨和总结。
3.探究学习,拓展能力
这一环节是这节课的能力拓展延伸部分,也是实现学习的最高境界学以致用的部分,更是碰撞思想火花、启迪亮丽人生的部分。首先我鼓励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自己身边的具有男子汉精神的人,并试图用有条理的语言表达出来;然后再出示一系列诸如《亮剑》剧照、《士兵突击》剧照、抗击非典、抗击风雪和抗震救灾的图片,我会适时引导:不必说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也不必说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时期,单是新时期的军队,面对新时期的挑战,我们的战士从来就没有退缩过,他们始终站在我们的前列!由此点燃学生的心中的激情与热望,照亮学生成长路上的正确航标,启发学生做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并自然而然的引出你打算怎样做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这一话题。让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谈谈自己的想法,推动他们做深入思考,从而完成情感目标,升华人文情操。
(三)说作业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让学生描写自己心目中的男子汉形象;基于以人为本的社会理念和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我并不局限于用本节课学习的以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和细腻的描写人物的方法,而是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写作方法去描写自己心目中的男子汉形象。
(四)说板书设计
我个人认为:板书是一节课的重点,更是一节课的灵魂。既是重点,就不能过于烦琐;既是灵魂,就不可过于平淡。根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我是这样进行板书设计的:一个简笔画男子汉形象双手高举率真可爱、崇拜父亲、自主自立、刚强勇敢、沉着成熟的条幅,把争做男子汉五个大字自信的踩在脚下。条幅上的率真可爱、崇拜父亲、自主自立、刚强勇敢、沉着成熟的内容正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争做男子汉正是本节课的情感价值目标,中间的简笔画形象自不必说。
18、四年级下挑山工教学说课稿课案
四年级下挑山工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挑山工》是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单元第一篇课文。课文通过记叙泰山上的挑山工负担重,走的路程比游人长,但都走在游人的前面,揭示了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坚持不懈地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地做下去,就一定能达到目的。课文先从泰山上的挑山工谈起,引出疑问,再通过我的经历解决了疑问,最后写我从中受到的启发。
(二)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阅读明确指出:能借助
字典
、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结合四年级的学生将进入第三学段,需要整体提高语文素养,结合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学会本课生字新词。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的道理。教育学生学习挑山工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理解挑山工登山的特点,并说说他们为什么这样登山。
教学难点:理解挑山工说的话中蕴含的哲理和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根据此要求,同时为了达到上述各项教学目标,我在教学本课时选用的基本教法是:1.以疑促读,以读促思法。让学生带着疑问充分地读书思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以读为本,读中悟情法。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本课时,我采用多种形式、各种层次的读书方式,让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悟情明理。3、为了解决好重点、突破难点,我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让学生画两种路线图。
三、说学法
人们常说:授人以鱼,仅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
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学法:1.读书质疑法。2.批注图解法。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在课本的空白处,用精练的词句写下自己对文本的点滴感受,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对语文文字的理解、感悟,而感悟文字的方法很多,能根据语言文字画出相应的图,也是一种方法。教学本课时理解挑山工的折尺形路线,让学生边读书边画出图形。3、合作探究法。
四、说教学程序
鉴于以上教材的分析,教法学法的确定,我是这样设计教学流程的:本课教学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扫清阅读障碍。二、整体感知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在弄懂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文章层次。四、自由练读课文。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第二课时:复习检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挑山工说的话中蕴含的哲理和最后一段话的含义。下面我主要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二、学习第三段(第6自然段)。
1、教师边指图边感情引入:是的,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2、齐读第六自然段,让生质疑。
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①它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我需要它?
②一直这个词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
③为什么要把因为我需要它放在句子的后部分?
3、过渡,引出上文:
师: 要弄清它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我需要它?就要联系上文理解好以下三个问题:(幻灯片出示三个问题)
(1)、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
(2)、从哪儿看出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可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3)、为什么挑山工反而走到游人的前面去了?
(设计意图:读书最大的收获在于:从读书中提出疑问。这一环节,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学习第一、二段(第15自然段)。
(一)品读第一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用──划句子。
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1)他们肩上......保持平衡。作者用简短的语句,形象地描画出挑山工挑着重物上山的样子。(登山姿势的特点)
(2)他们走的路线......扁担换一次肩。(登山的路线是折尺形的)
(学生上讲台画挑山工登山的路线图。并让学生上讲台用线示意:理解折尺形线路图。依据课文说理由。)
2、老师小结:边读文字边想象,动手画图,也是一种理解句子的方法。
3、指名看图说话(挑山工登山的特点)。
4、引读: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
5、从哪儿看出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可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边听边想,交流。
6、师:对此,我觉得很奇怪。我的疑团是怎样解开的?课文讲了我和一个挑山工4次相遇,经过了解,终于解开了不解之谜。
(二)品读第二段。
1、快速默读,我和挑山工在哪4个地方相遇?用()括出。并且找出表现我们和挑山工速度变化的句子,用── 划出。
师小结:这几次相遇,每次都是开始时我们很快超过了挑山工,但结果又总是他走到了前面。
2、那为什么挑山工反而走到我们前面去了?这使我感到很惊异,所以走过去跟他交谈,挑山工的哪些话解开了我的疑团,用~~划出。
3、汇报后,抓住以下问题,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师: 随便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为什么一步踩不实不行?耽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能耽误工夫,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4、总结主题。
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的。
体会: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位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
5、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如:讲一讲龟兔赛跑的故事等。)
6、分角色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以上教学环节设计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让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的过程中训练思维,提高阅读能力。)
四、探究第三段,解疑。 师:是啊,从泰山回来,我就画了这样的一幅画,(指挂图)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1、出示幻灯片(文章末句和学生质疑的3个问题) 它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指什么?第二个意思指什么?我需要的究竟是什么?为什么我需要它? 2、师小结:(1)作者体会到挑山工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奋发向上的精神,受到了教育、感染、启发,所以一直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让这种精神时时刻刻激励自己做好每一件事。 (2)师小结:边读边思,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同样是重要的读书方法。 3、一直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 4、为什么要把因为我需要它放在句子的后部分?(这样处理起强调作用,强调什么?) 5、师:对,这种精神不但作者需要它,老师同样需要它,同学们更加需要它。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标的。(齐读总结主题一段话。)(设计意图:通过解疑,让学生学生真正理解挑山工的精神,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去。) 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布置课外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试用耽误、朴素造句。 3、背诵第五自然段。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挑山工(不怕吃苦、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挑山工 背负重物 走折尺路线 上山是工作游 人 轻装上山 走 直 线 上山是游玩、享受(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挑山工与游人有什么不同一目了然,同时对文章的中心也一清二楚。)
19、四年级下塞下曲教学说课稿课案
四年级下塞下曲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说教材:
《古诗三首》是部编本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童年往事为主题的一篇课文,三首古诗的作者都是宋代诗人。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课本选入的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这是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一个场景的一首诗,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稚子弄冰》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一大块冰被穿上彩线,当作钲来敲打,声音倒也清越嘹亮。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水玉破碎的声音。诗写得清新明快,稚子的嬉乐与失望,宛然在目。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
《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便的吹奏。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全诗摄取的画面不大,写景则集中在池塘上,写人则集中在牧童上,又都紧紧围绕着村晚二字落笔,把人引入了江南优美的田园之中,使人对悠然恬静的乡村生活充满着向往。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读准生字的字音,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凭借语言文字注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2.教学重点:
自主学习字词,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凭借语言文字注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3.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在古诗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文本有独特的阅读体验。课文所描写的情景又都与儿童有关,反映儿童生活,学生也可能有着相似的亲身经历,符合学生的心理,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的共鸣,进而在阅读古诗中获得感知,加以模仿,发展想象力,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教学中,设置情景,激发学生认知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使学生这一教学主体主动积极地进行语言文字的学习和探究。
2.说学法:
教学过程体现以读为本的新课标理念,教学中,始终让读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古诗词的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入情入境的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说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古诗的特点,引导学生或交流与古诗内容相关的古诗,或交流与古诗作者相关的古诗,或交流古诗插图,其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使学习成为他们自身迫切的需要,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前提。
2.理解课题,了解作者。
古诗的题目或反映古诗的内容,或反映古诗的情感,或点明古诗发生的时间,或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因此,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题目有助于学生把握古诗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学生准确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知道诗人当时的处境和心态,然后再去理解诗意,体会感情就容易多了。同时通过了解作者,激发学生对作者的崇拜之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作者及出处,激趣导入新课。
2.借助注释,理解词语。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古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在此基础上互相交流,理解诗句的意思。
3.熟读深思,层层深入。
在理解题目、了解作者、理解重点词语、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品读、感悟。在熟读的基础上,梳理诗中的重点词句,进一步深入理解感悟整首诗的诗意,想象诗歌的意境,体悟作者表达的情感。在整个过程中,通过自学、小组交流、全班反馈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4.课堂总结,拓展阅读。
通过课堂总结,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深化学生情感。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现宝,古诗文富有鲜明的传统文化特点,博大精深,灿若星河,语言精炼,意蕴含蓄,意境深远,蕴含着大量的人文内涵,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小学生能更多地接受传统诗歌的浸润,在古诗词教学中进行延伸和拓展。有不少的古诗词虽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同主题作品拓展延伸,有助于学生在把握基点中生情。指导学生抓住同诗人作品拓展延伸,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感受力;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鼓励学生抓住同题材作品拓展延伸,以题材为桥梁,可以带动同题材不同主题的诗歌的学习。
在古诗教学中适度拓展学生阅读诗文空间,继承传统,弘扬中华文化,它不仅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思想,也顺应着时代发展的要求。对于拓展阅读的古诗,学生可能短时间内理解不够透彻,甚至不能理解,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储备的增加,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会水到渠成。长此以往,可以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想象,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
七、说作业设计:
通过课后作业,帮助学生背诵和积累古诗,理解古诗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20、四年级下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说课稿课案
四年级下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飞天梦想在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下今朝得以梦圆热情地赞扬了*航天人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锲而不舍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较为浅显六年级学生能够理清课文条理,抓住主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阅读科技内容的作品时,要注意体会作品中所体会出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学习本课要注重工具*和人文*的统一为此,我制定目标如下:
三、教学目标
1、抓住主要内容,了解*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
2、学习用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方法
3、体会*航天人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锲而不舍的精神
其中第一点是重点,第三点是难点
四、教法学法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读课文后获得的个*体验和独特感受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疑问导读法即以读为经,以问为纬,读、思、、想、展、理相结合,营造自主、合作、平等的教学氛围,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和创造*,力求达到无为而治的教学境界
五、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询问家人丰富背景知识,课中资料进入课堂,间以录像辅助教学,课后将其制成小报,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由于本课所处在第五单元,这部分内容尚未接触阅读单元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部分内容在课前已经解决
六、教学流程
第一部分整体感知,读中悟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文章开篇我让学生自己总结观点,然后全班交流感受最深的部分,鼓励学生进行个*化的解读
第二部分选准感悟点,精读精品
第二部分这是文章的精读部分,也是解决重难点和情感价值观的部分根据单元目标和本课目标,我预设了三处进行研析这三处都是通过精读感悟来完成的不同的是梦圆部分我采用的是看画面说感受读再说感受再读的方法来进行;杨利伟的三句话的精*部分我通过让学生想象读,说缘由,升华读来再现历史瞬间,大写激励人生;反映人们*勤付出的部分我注意引导学生搜集资料,结合文字,想象画面,走进文本再走出文本,最后辅以纪实文字,来强化情感
第三部分拨丝剥茧,萃取精华
古人的奇思妙想,万户的飞天及后来的人造卫星上天都是人们寻梦、尝梦、追梦、圆梦的过程这部分内容我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会概括并结合上下文、资料说明来体会人们对飞天梦的执着追求
第四部分*朗读,找准练笔处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课后布置的练笔等正是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
王国维先生的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固有高致,这种教学境界是我过去、现在、将来永远不变的追求
21、四年级下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教学说课稿课案
四年级下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教学说课稿课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兵、乓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率,会写纳、拥等15个字,会写纳米等16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把科技术语读正确。
3.能提出不懂的问题,与他人交流。
4.能结合查找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能提出不懂的问题,与他人交流。
教学难点:能结合查找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 古事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西游记》片段
行者见了欢喜,嘤的一翅,飞在茶沫之下。那罗刹渴极,接过茶,两三气都喝了。行者已到她肚腹之内,现原身厉声高叫道:嫂嫂,借扇子我使使!
《西游记》第五十九回
2.导入新课。
出示医用纳米机器人工作时的图片。
利用《西游记》中的经典片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学习字词句
1.读准字音
杀菌(jūn) 死亡率(lǜ)
2.认准字形
蔬 康 需
3.理解词语
癌症 病灶
4.读好科学术语
纳米技术 碳纳米管 碳纳米管天梯 纳米吸波材料 探测雷达 纳米缓释技术
5.读好句子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本课生字新词较多,而且科技术语较多,因此教学时引导学生主动识字读词,力求识用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关于纳米的哪些知识?
2.理清课文层次。课文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呢?
l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介绍纳米技术。
l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介绍了在我们身边的纳米技术以及纳米技术的应用。
l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纳米技术的未来发展。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落实《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回顾前面学过的提问的主要方法。
①针对课文局部和整体提问。
②多角度提问。
③筛选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2.展示学生阅读后提出的问题
3.交流问题给问题分类
4.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回顾《琥珀》《飞向蓝天的恐龙》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
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搜集资料、向他人请教
① 为什么说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②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是否可以用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5.总结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本环节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在交流时适时引导学生运用方法解决问题,感受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让学生直观具体地感受到纳米技术的神奇,又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五)拓展延伸,发挥想象
1.在科学探索中,要有勇于创新的精神。
思考:如果让你利用纳米技术,你会把它运用到生活中的哪些方面?
(1)结合资料想象
(2)结合生活想象
2.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遨游了科技的世界,领略了纳米技术的神奇,体验了阅读的快乐,课后同学们还可以继续了解有关纳米科技的最新知识,感受它的神奇魅力。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课下运用解决问题的办法尝试去解决。
22、四年级下母鸡教学说课稿课案
四年级下母鸡教学说课稿课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母鸡》,下面我将从说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对本课题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母鸡》这篇课文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的课文,本文记述了一只母鸡关心爱护它的小鸡的事例,抒发了对纯洁无私的母爱的赞美之情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文的具体教学内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讨 厌等1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母鸡的特点,体会作者用词的严谨和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4.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
情感目标:感受伟大的母爱。
教学重点: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取的教学方法如下: 1.情景设置法2.提问法3.点拨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学法具体如下: 1.圈点标注法2.讨论法。3.自主探究法4.朗读法,5质疑法
三、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按照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母鸡在悠闲的啼叫,啄食的图片这样做的目的,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接着提问学生喜欢它,还是讨厌它,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
板书:母鸡。要求学生齐读课题简要阐述课文的主要内容,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疏通字词,联系课文,理解词义。同时可提出问题:作者开始讨厌母鸡,后来为什么又不讨厌母鸡了。
哪些自然段写作者讨厌母鸡,哪些自然段写作者为什么 不讨厌母鸡了?
学生读后汇报,师 板书 一向讨厌 不敢再讨厌
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铺垫。第三环节:研读赏析,体验情感。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鉴于此,在本环节中,我首先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部分,了解作者对母鸡的情感态度安排学生根据老舍先生对母鸡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态度快速地把课文分为两大部分。
第三环节:精读课文
接下来学习第一部分
1.先要求大家默读1-2自然段,想:老舍先生为什么讨厌母鸡?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2.母鸡的叫声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找出 板书 如怨如诉等词 发了狂
3.老舍先生观察母鸡十分细致,写了三种不同情况下的母鸡的叫声,都是为了说明什么?(我一向讨厌母鸡),作者听到母鸡没结没完的叫声讨厌母鸡;听到母鸡如怨如诉的叫声十分讨厌母鸡;听到母鸡发了狂的叫声再也受不了啦。要求学生读出作者厌烦的情绪。分三种叫声层层递进指导朗读(厌烦、再厌烦点、十分厌烦)。作者对母鸡的讨厌是一次次加深,让学生明确我一向讨厌母鸡。
学习第二部分
1.安排学生齐读,思考为什么后来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呢? 课文有一个自然段明确地告诉了我们原因,要求学生找到课文的第八自然段,要求学生谈谈为什么说母亲是伟大的,作者为什么称母鸡为母亲呢?为什么说母亲就是英雄?
2.让学生带着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前面4-7自然段中的一些感人的具体事例。
(1)我们先学第四自然段,同学们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划出最让学生感动的句子或关键词。思考划的词或句表现了母鸡什么样的品质,同桌互相说一说。(板书:负责、勇敢)
课件出示句子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 立刻警戒用拟人的手法把母鸡的负责写得活灵活现。它是怎么警戒起来的?要求学生读一读描写母鸡警戒的句子,课件出示,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歪,挺。看,警告,等动词写出了母鸡的负责。教师适时指导朗读(要求学生试着通过母鸡警戒的动作读出它的认真负责来)。让学生回忆一下,刚才怎么学习第四自然段?首先,老师请大家(读),在读的同时,老师还要求大家(划),接着(思考)自己划出的句子表现了母鸡什么样的品质,再跟同桌(说),最后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2)请同学们就按照这种学习方法 ,从5、6、7自然段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开始自学。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①品读句子: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
朗读提示:吃了食的小鸡雏身体有什么变化?小鸡有了圆圆的肚子,可是它自己的身体却怎么样了?(引导学生找到消廋这个词)它为什么会消廋许多呢?这体现了母鸡什么样的品质?(让学生明确母鸡是慈爱的)
是呀,母鸡的心里只装着小鸡雏们,为了小鸡雏的健康成长,它自己却消廋了许多。这一句话运用了对比的写法,指导学生读时要注意情感的变化:读小鸡雏的变化,心情(高兴),读母鸡的变化,要带着心疼和敬佩的语气去读。指名读,齐读。
②读一读,比一比
它若伏在地上,有的鸡雏便爬到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在夜间若是有了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自由读读这两句话,说说母鸡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它什么情况下一声不哼,什么情况下放声啼叫?小鸡啄,母鸡会疼吗?母鸡为什么会一声也不哼?这体现了母鸡什么样的品质?(慈爱)夜间有了一点动静,他为什么放声啼叫,而且那么尖锐,那么凄惨?这体现了母鸡什么样的品质?(负责、勇敢、辛苦) 作者用对比的写法写了母鸡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十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它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男女生比赛读。
3.学完了母鸡带养小鸡雏的一些感人事例,引导学生了解母鸡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引导学生说说母亲为什么是英雄。
让学生明确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它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是一位英雄。让学生带着对这只母鸡的无比尊重与赞美再读这几句话。(齐读)
(板书:母亲)难怪作者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这个时候,(作者喜欢上了母鸡,而且无比地尊重这只有了一群小鸡雏的母亲),让学生带着无比尊重的敬意齐读课文第二大段。
4.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猫》和《母鸡》在表达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预设:相同之处是:叙述动物的特点时:作者善用总分段式。如写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写母鸡时,先写我一向很讨厌母鸡,再写它令人生厌的三个方面。
预设:不同之处是:《母鸡》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方法,而《猫》从头到尾都运用了扬的表达方法
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目的。
第三环节: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新课标指出: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
因此在对课文做出总结和评价后,我通过布置作业 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说话妈妈关心自己的一件事,把最想对妈妈说的话用一两句话写在书中的空白处,回家说给妈妈听。
这个作业,能又一次激发学生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这是我教学过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不仅是一份微型教案,而且要具有美感。根据本课的具体内
容和特点,我是这样设计了板书的:
14母鸡
一向讨厌 不敢再讨厌 没结没完 如怨如诉 发了狂
负责 母亲 慈爱 (伟大) 勇敢 辛苦
该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同时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总之,本节课我试图通过朗读、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以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力求通过语文课堂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3、四年级下口语交际:自我介绍教学说课稿课案
四年级下口语交际:自我介绍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口语交际是自我介绍,旨在帮助学生学会根据对象和目的,在不同的情况下介绍自己,更好地与他人沟通。教材通过列举交际情境,帮助学生打开自我介绍的思路。教材第一段提示学生在很多场合需要向别人作自我介绍,教材第二段提示了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明确自我介绍的对象、目的、注意事项。教材还提供了四个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交际情境:转学、应聘、报名、接站,供学生选择,也可以自己创设交际情境。这些情境的侧重点不同,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能够让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自我介绍,让学生有内容可说,有兴趣进行交流。
教材中的小贴士明确提出了本次口语交际的学习重点:对象和目的不同,介绍的内容有所不同。贴士提示学生注意两件事:一是交际对象,对方最想听你介绍什么;二是交际目的,为了达成目标,你需要重点介绍什么信息。
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视频、录音等媒介,认真倾听别人说话,明白自我介绍的基本内容及场合。
2.通过情景创设,学会自我介绍,能根据对象和目的的不同,调整自我介绍的内容。
3.能听取他人的意见,完善自己的介绍。
三、设计理念
立足学生实际,以培养学生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为前提,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课文情境,提炼方法进行反复训练。让每个学生能大胆自我介绍,并能在不同场合,根据对象和目的不同,选择合适的介绍内容。
四、教学准备
制作ppt、情境音频、学生展示视频
五、教学过程
板块一游戏导入 走进自我介绍
1.看信息介绍,猜人物。
(1)嘴咨牙弼马温,心高要做齐天圣。(孙悟空)
(2)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诸葛亮)
(3)女士,马尾辫,笑容满面,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熊老师)
(4)引出老师的自我介绍:我叫熊美玲,是一名热爱生活、热爱诗词的语文老师,喜欢阅读、亲近大自然,兴致来了会写一写小诗。
【设计理念:通过游戏看信息介绍 猜人物导入课题,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能水到渠成地引出老师的自我介绍,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自我介绍。】
板块二 了解内容,明确自我介绍场合
(一)自我介绍的基本内容
1.在老师的自我介绍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姓名、身份、兴趣爱好。这些都是自我介绍的基本内容。)
2.走进动画,了解自我介绍内容。(视频播放:光头强的自我介绍)
(1)在光头强的自我介绍中,你了解了哪些内容?
(2)小结:你瞧,第一次露面,光头强向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介绍了姓名、身份和愿望等内容。
3.语音认识新朋友。(播放录音)
(1)交流:这是我们隔壁班级的小峰同学,他想认识大家,所以作了自我介绍,你听到了哪些信息?
(2)借助名片了解自我介绍的内容。
4.小结:小峰的介绍内容很全面,让我们快速了解了他。看来初次见面、想认识新朋友时都要作自我介绍,这样就能让对方快速了解自己。因为自我介绍包含了很多内容:有姓名、年龄、身份、兴趣爱好、特点特长、理想愿望等方面。
(二)自我介绍的场合
1.交流:想一想,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场合要自我介绍呢?
2.小结:咱们利用导图来总结一下,在初次见面、转学到新学校、竞选应聘、参加比赛、主持活动、打电话等这些我们生活中会经常遇到的场合,都需要做自我介绍。
是不是所有场合的自我介绍内容都是一样的呢?不同的场合,选择介绍的内容很关键,千万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有侧重点。有个同学就遇到了选择介绍内容的难题,请大家来帮帮她。
【设计理念:在视频和音频的引导中了解自我介绍的场合及基本内容,寓教于乐。这样不仅能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还能打开学生的交际思路。】
板块三 不同场合,学会自我介绍的方法
(一)确定场合,选择重点内容。
1.情境录音:大家好!我是精英小学四年5班的王默,今天要去应聘校报记者,负责人要我介绍下自己,我该怎么介绍呢?
图片
2.交流:选择②③④⑥,这些都是当小记者的优势。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擅长体育运动和跆拳道学龄更适合竞选体育委员或者参加跆拳道比赛的自我介绍。
3.小结:我们向校报负责人介绍自己的目的就是要展现自己在小记者这方面的才能或优势。所以要重点抓住能力优势来介绍。
4.同桌互相练习:根据选择的②③④⑥条信息,帮王默组织下语言,作一个自我介绍。说给同桌听。
5.小伙伴展示
6.小结:不同的场合,选择合适的内容来介绍,这也是一门艺术!
(二)思考三问,学会方法。
1.介绍前三问法。
在作自我介绍前,要思考三个问题。一是弄明白向谁介绍自己,二是介绍的目的是什么,三介绍的要点是什么。
2.借助表格,理解三问。
(1)分析第一个情境的对象、目的以及介绍重点内容。
(2)请你根据老师的三问法,分析其它三个场合的对象目的及重点介绍内容,一边思考,一边对着表格说一说。
(3)交流反馈,出示表格。
4.小结:你瞧,只要弄清楚三问,自我介绍就变得简单了。下面我们就进入实战环节。
【设计理念:利用情境明确介绍对象、目的,分析介绍要点,总结出自我介绍前的三问法,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掌握自我介绍的方法。】
24、四年级下巨人的花园教学说课稿课案
四年级下巨人的花园教学说课稿课案
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选择的课文是《巨人的花园》,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宏观掌控,说教材
《巨人的花园》一文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本单元以中外童话为专题,旨在带领学生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巨人的花园》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他在花园周围筑起了高墙,将孩子们拒之墙外。从此,园里花不开,鸟不语,春、夏、秋都不肯光临,只有冬天永远留在这里。一天,孩子们从墙洞爬进来,春天也随之而来,园里立刻变得生机勃勃。当他再次把孩子们赶出花园之后,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后来,在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随即拆除了围墙,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无比的幸福。从这篇童话中,我们能深深体会到与人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本文语言优美、生动,以动作、神态描写来反应人物内心活动,特别适合该年段学生进行想象说话和朗读的训练。
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本课安排为2个课时,第一课时抓住写景主线,品味本文的语言,了解写作上的特点,第二课时是抓住课文的人文内涵,了解巨人的性格,并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这里我主要进行本课第二课时的说课。
二、深思熟虑,说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课文想象画面,并能用较优美的语言进行形容。
2、通过朗读、品味,体会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及其心理变化,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感受。
重点:通过朗读、品味,体会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及其心理变化。
难点:体会这篇童话在情节表达上的突出特点对比。
三、联系实际,说策略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本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文中有许多处进行了对比,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情景的对比,巨人砌墙与拆墙后态度的对比、感觉的对比,正是在这些对比中,故事的情节变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针对教材特点,我以变为中心,辐射全文,围绕花园的变化和巨人的变化为中心展开教学。
四、循序渐进,说流程
(一)冷美对比,引发疑问
1、通过诵读《巨人的花园》,我们认识到一开始的花园是:鲜花盛开绿树成荫鲜果飘香白雪一片草翠花开洋溢笑声
可是,后来巨人的花园是:北风呼啸 隆冬来临刺骨寒风狂风大作雪花飞舞瑟瑟发抖
2、当村子里春天来临的时候,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为什么他今年春天
这么冷,这么荒凉呀?引导学生用课文里的话来回答(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二)细读课文,认识自私
1、巨人的心究竟是怎样地任性,冷酷,使春天都变得如此寒冷了呢?请大家自
由读课文38自然段,去找一找,划一划,然后集体交流。
板块一:有一年秋天,巨人突然回来了。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
(1)你从巨人的言行中感受到了(冷酷,凶恶)
(2)当时孩子们都在干什么欢乐地玩耍,这突如其来的吼声让他们四处逃散。
(3)巨人他赶走了孩子,也赶走了快乐。
版块二:赶走孩子以后,巨人在花园周围砌起围墙,而且竖起禁止入内的告示牌。
(1)你从哪里感受到他的任性冷酷砌起围墙禁止入内。
(2)当春天来临,村子里又开出美丽的鲜花,不时传来小鸟的欢叫时,围墙里却是引读(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
(3)当巨人迷惑不解时,我们多么希望能站在他的面前告诉他,引读:唤来寒冷的,是你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板块三: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1)谁来学学巨人如此大声的训斥和斥责
(2)面对巨人,你多想说(巨人,你太自私了,你太任性了!你也太残酷了吧!你的斥责只会将美丽,欢乐,幸福赶走。)
(三)再读课文,感悟孤独
1、巨人的任性,冷酷的心唤来的难道仅仅是寒冬吗?请大家在自由读第6,7自然段,他还唤来了什么(孤独,冷清)
2、在这个村子里,谁最不幸(孩子们是不幸的,但,没有花园他们还有别的地方。巨人却被封闭在寒冷的花园中,饱受孤独寂寞。)
(四)三读课文,领会幸福
1、巨人最终明白这个道理了没?是谁告诉他的?用什么告诉他的?(会说话的眼睛凝望巨人)他的眼睛会说些什么呢?
2、巨人终于明白了,巨人拆除了围墙,拆除的仅仅是围墙吗?他还拆除了(寒冷,孤独)
3、巨人想要自私地享受快乐,却迎来了寒冷,孤独,寂寞;无私地和大家一起分享快乐,终于大家都快乐!至此我们领会了文章的人文思想。
为了使小组讨论不流于形式,我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交流意见,全班交流的同时,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自读自悟,逐步体会出无私的分享才是真正的快乐。
课文最后,我安排了写话练习,
1、请为这个美丽的花园起个名字并说明理由。
2、我的警言送巨人。这一环节主要锻炼学生的表达及概括能力,形成自己的名言,告诫巨人的同时自己也受到教育。
通过这几个问题,使阅读与说话相结合,使人文教育融入学习中。
五.画龙点睛,说板书
板书设计本着为教学服务的目的,我主要以学生的思路为中心,根据课堂实际随机生成,大致设计如下:
巨人的花园
对比
快乐孤独
美丽荒凉
25、四年级下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说课稿课案
四年级下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说课稿课案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送别好友时依依不舍与惆怅的思想感情,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深深地怀念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记得哪些诗人?关于王昌龄的诗歌你记得多少?能背一下吗?
2、朋友之间的离别让人难忘,你又知道那些关于送别的诗歌?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由唐代大诗人王昌龄写的关于送别的诗歌。板书课题。
二、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看看谁是第一个有快又通顺的读完本诗的人。
2、指名读,纠正不正确发音。
3、再读,要求:连贯。
4、赛读,(分小组进行)。
5、你把诗歌读的这么好,可你知道里面的意思吗?
(1)学生说自己认为的诗意,教师进行辅导,鼓励学生大胆的说,不要害怕说错。
(2)学生看图,听教师描述诗的意境。
(3)先学注释,再学诗意。
注释:学生做笔记
芙蓉楼:芙蓉楼:原名西北楼,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
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平明:天亮的时候。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楚山:楚地的山。这里的楚也指南京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
孤:独自,孤单一人。
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冰心:比喻纯洁的心。
玉壶:玉做的壶。比喻人品性高洁。
(4)教师提问诗句意思,学生讲解诗句意思。
教师总结诗意:
冷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后,独自面对着楚山离愁无限!
到了洛阳,如果洛阳亲友问起我来,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纯洁!
(5)生自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师巡视指导。
6、朋友之间的离别让人难忘,来吧,让我们走进作者,体会他的情感,体会那份伤感。
(1)生自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师巡视指导。
1.关注预习习惯培养。
古诗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将课外资料搜集与课内学习相结合进行教学,课前让学生搜集和古诗有关的资料。为古诗学习和进一步的课外延伸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2.抓住关键词语学习。
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通过对关键词寒孤夜满淡墨痕清气等词语的理解,进一步感受诗歌表达的情感和人物品质。
3.注重在读中促进品读。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加深理解。特别是激情引读的创设,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了学生的感悟和理解,内化了学生积淀。
《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选自课外的送别诗,本诗构思新颖,淡写朋友间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前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了送别时的孤寂心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阔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必须要指导学生在了解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主诵读,从整体上去感知诗的音乐美、节奏美,把握古诗的韵律美,让学生自主诵读。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个性特征采取不同的诵读方式,或听读、或范读、或领读、或齐读。初步朗读,读准诗的节奏,要求在语言层面上读通全诗,做到停顿正确。在初读古诗时,让学生自读三遍,要求读准字音,句子读通。在此基础上按照七言诗二二三的规律读出诗的节奏和停顿,同时穿插七言绝句的相关知识及朗读技巧,然后范读,指名读,师生互读等等。正确停顿、富有节奏的朗读可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赏析古诗的角色。
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诵读,学生被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深深感染,从而加深对诗文的感知。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究古诗的欲望,而且为学生理解、体味古诗的意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技能:
《芙蓉楼送辛渐》优秀教学设计
1、会认5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方法: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体会朋友间的离别之情。
情感态度:体会朋友间的离别之情。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搜集王昌龄的诗歌,或者关于送别的诗歌。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 同学们,你记得哪些诗人?关于王昌龄的诗歌你记得多少?能背一下吗?
2 朋友之间的离别让人难忘,你又知道那些关于送别的`诗歌?
3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由唐代大诗人王昌龄写的关于送别的诗歌。
板题读题
二、学习古诗:
1 自由读诗,看看谁是第一个有快又通顺的读完本诗的人。
2 指名读,纠正不正确发音。
3 再读,要求:连贯。
4 赛读,(分小组进行)。
5 你把诗歌读的这么好,可你知道里面的意思吗?
(1)学生说自己认为的诗意,教师进行辅导,鼓励学生大胆的说,不要害怕说错。
(2)学生看图,听教师描述诗的意境。
(3)播放配乐FLASH,师范读(出示朗读记号),学生边听边体会意境。
(4)生自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师巡视指导。
6 朋友之间的离别让人难忘,来吧,让我们走进作者,体会他的情感,体会那份伤感。
(1)生自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师巡视指导。
(2)指名想象画面读诗,师生共评
(3)播放配乐FLASH,指名配乐读。
7 要是能背下来哪就好了,你能吗?
(1)试背互背
(2)指名背齐背。
(3)学生个人诵读展示。(配乐)
(4)集体诵读(配乐)。
三、总结。
板书:(古诗全文)
知识链接:王昌龄(?~约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任秘书省校书郎。曾与孟浩然交游,二人数年同笔砚(孟浩然《送王昌龄之岭南》)。开元二十二年,王昌龄又应博学宏词科登第,授□水(今河南巩县东北)县尉。开元二十七年,因事被贬谪岭南,途经襄阳时,孟浩然有诗送他(《送王昌龄之岭南》)。经湖南岳阳,他有送李白诗《巴陵送李十二》。次年,他由岭南北返长安,并于同年冬天被任命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世称王江宁。在江宁数年,又受谤毁,被贬为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李白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寄予深切的同情与怀念。安史乱起,王昌龄由贬所赴江宁,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诗在生前就负盛名,人称诗家夫(一作天)子王江宁。他的七绝前人往往以之与李白并称。
26、四年级下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学说课稿课案
四年级下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说教材
本单元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这个单元以中外童话主题选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三篇童话,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习作为:按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从课文到习作,各部分内容环环相扣,相互配合,加强了单元整合,形成一个系统。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讲读课文。《宝葫芦的秘密》是一篇童话故事,选自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中一小部分。本文讲述了宝葫芦的主人王葆在得到宝葫芦之前,如何经常听奶奶讲许多关于宝葫芦的故事,得到宝葫芦的人都过上了好日子要什么有什么幸福极了,于是王葆开始联系自己,非常希望自己也有这么一个宝葫芦,为自己排忧解难,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二、说学情
对于童话故事,孩子们并不陌生。在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也是童话单元,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为:感受童话的丰富想象。试着自己编故事,写故事。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编排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编排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的奇妙。
从语文要素上看,体现了部编教材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发展梯度。
四年级学生是心理健康成长的关键时刻,他们对于课外阅读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量,他们喜欢看童话、讲童话、对童话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
三、说教法学法
教学时,要从整体上把握本单元教材特点。本单元课文都和童话有关,非常有趣,在教学时运用多媒体教学,采取问题引导法,让学生在读中质疑、解疑、感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激发其对童话故事的热爱之情。
四、课时安排
两个课时(本次说课是第二课时)
五、说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通过自主学习,预习交流,能正确认读妖、矩等8个字,会写介、绍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利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了解故事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3.自读感悟,感受王葆人物的形象。
第二课时
1.通过分析对比故事,感悟奶奶给王葆讲故事的奇妙之处,感受宝葫芦的神奇作用。
2.通过交流合作,展开想象,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
3.通过拓展阅读,激发学生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
五.说重难点
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和本单元语文要素,从学生出发,我确定了以下重难点;
【重点】
1.通过分析对比故事,感悟故事的奇妙之处,感受宝葫芦的神奇作用。
【难点】
1.通过交流合作,展开想象,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图片激趣,复习导入新课
1.出示王葆的图片,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王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吗?
2.生交流。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看看宝葫芦的秘密到底是什么吧。
【意图:通过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通过提问能再次感受王葆这人人物形象。回顾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这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深入理解,探讨故事的奇妙。
1.生自由读第二部分的内容(5-18自然段),想一想奶奶给我讲了哪些故事?用笔在文中用直线勾画出来。
2.生根据课文回答。
3.奶奶每次讲故事还不同,那不同在哪里呢?
(预设:好像有不同的主人公,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情节)
4.师:除了故事的情节和主人公不同之外,这些故事都和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区别。这就是童话故事的神奇之处。(板书:童话故事 奇妙)
5.师问:除了情节和主人公,你觉得最奇妙的是什么呢?
这些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点.
师:你看宝葫芦有什么神奇的作用呢?
生答: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会得到一个宝葫芦。
6.师生一起总结。如果需要故事更奇妙,我们需要符合童话故事的人物,还有神奇的想象和生动有趣的情节,这样你的故事肯定就会很吸引人。
板书: 主人公 生动有趣的情节 大胆神奇的想象
【意图:抓住重点段落,从读课文,做笔记,找不同之处,感悟最神奇的宝葫芦。一步一步,从思考到真切体悟有一个阶梯状的加深,让学生能更容易去体会童话故事的奇妙和宝葫芦的神奇之处。】
(三)扶放结合,创编故事。
奶奶给王葆讲的宝葫芦的故事,有很多,你能否选择其中一个,根据已有的内容创编一下,讲给同学们听?
1. 出示例子,认识四格漫画,学习方法
2. 出示故事《拔萝卜》进行对比。问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
3. 对比两个高潮部分,看看哪个写的好?说说为什么?引出创编的方法。
预设:语言 动作 神态 心理等细节描写。(板书)
4. 问题引导,运用方法。
5. 运用四格漫画,小组合作,创编故事。
6. 小组代表分享。
【意图:创编故事是本堂课的难点,我首先给学生一个创编故事的框架,在举例加以具体的运用,对比不同的写法,进而引出创编需要进行细节描写,才能有趣生动。当学生明白了之后,让他们学会运用方法,用四格漫画的导学单,给出一些提示,由扶到放,一步一步去创编然后分享,让学生能够达到举一反三效果。】
(四)回归课文
1.请生默读第19-21自然段,王葆想要宝葫芦干些什么呢?
2.请生答。
预设:王葆很想要一个宝葫芦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为他排忧解难。
【意图:这是本篇课文的第三部分,作为过渡的一部分和孩子们交流,为下一环节进行一个铺垫。】
(五)拓展阅读,激发阅读童话的兴趣
1.图片出示王葆得到宝葫芦之后做成的事情。
2.得到宝葫芦之后反而变成了烦恼。这是怎么回事呢?
【意图:阅读后面的部分,更能激发孩子们阅读这本书的兴趣。孩子们就抱着一颗好奇心去看这本书了。进而推荐阅读。】
(六)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宝葫芦的秘密》。
(七)板书设计
【意图:比较注重直观的系统的板书设计,体现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注重方法的引导,以便学生能够及时的理解掌握。】
27、三年级下燕子教学说课稿课案
三年级下燕子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简介
《燕子》是现代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的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佳作,长期以来就是小学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文质兼美,这篇散文描绘了春天里燕子活泼机灵的外形体态,特别是在春光飞掠和憩息的画面,着力写出了它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充分表现了小燕子的可爱。全文按照主要意思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燕子的外形特点;第二部分写燕子为春光增添生机;第三部分写燕子飞掠和憩息的特点。我设计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思路及方法。
2、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设计
根据教学大纲对本册的要求,即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陶冶爱美情趣,拟定本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⑴、找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⑵、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⑶、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摘抄积累句子。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还要求教师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根据课标精神,我的整个教学设计立足点在于:教学中,一方面要灵活地利用教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启迪联想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的灌输,用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燕子》篇幅短小,描写生动,文笔优美,很适合学生朗读品味,读中品味,读中感悟,因此,本课教法以朗读教学为主,新课标倡导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包括引导、点拨、范读以及必要的讲解、归纳和小结。
三、说学法
课堂是学生活动的舞台,我们学校提出的教学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所以课堂上应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预习质疑可以采取自学方式,因为每个学生的个体素质是存在差异的,自学阶段,学生容易有自己的独特体验,交流探讨则是互学阶段,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己之短,通过小组讨论或单独发言,达到解疑的目的。课堂积累可以算是共学阶段,在全体学生的诵读中感受知识的魅力,体会习得的快乐。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出示课题,激发兴趣
谈话引入课题。这样导入,让学生对本文的主角燕子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为我们更好的学习它做好铺垫。
第二环节:初读,整体感知
首先自由通读课文,因为通读课文能为识字教学创设语言环境,为感情朗读打基础,为理解语言作铺垫。学生通读时,教师提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同时巡回指导,然后检查学生的生字词认知情况。
第三环节:
学习课文,知道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五、说板书设计
随机抓住学生汇报过程中出现的闪光点进行板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更好的把握文章的重点,起到引领的作用。
我说课的题目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组的第二篇精读课文《燕子》。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进行说课。本组课文以可爱的生灵为主题。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意在引导学生试着学习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燕子》一课以烂漫无比的春天为背景,描写了燕子的外形以及飞行、休憩的姿态,表达了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因此,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学情及编者意图,我设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一至三自然段。
2、积累剪刀似的尾巴等词语,体会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
3、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为了顺利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把进一步交流并积累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理解和感受燕子的可爱与春光的美好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把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确定为本课教学的难点。
在教学中,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紧紧围绕为用而教,为用而学的原则,灵活采用点拨法、抓关键词品读词句法和朗读感悟等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让学生通过圈画、批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读懂课文,更好的理解和感受燕子的可爱与春光的美好。
本教学预计两课时,我今天上的是第二课时。基于我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情的把握,本节课我准备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复习导入,回顾内容
首先,我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入手,理清课文是从燕子的外形、飞行、休憩这三个方面来写燕子的,唤醒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从而提出本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将学生带入到本节课的学习情境中来,为课文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品词析句,体会情感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因此,在此环节中,我紧紧围绕本节课主要问题从这段文字里,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展开教学,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赶集、聚拢等进行品读感悟.在学生交流汇报中,有意识关注学生发展的两个基本点,即生成点和生长点。适当利用学生的回答加以引导,不断追问,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感受燕子的可爱与春光的并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新的突破和收获,最后达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
(三)迁移应用,落实语用
语文新课标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最基本的性质。所以在学生感悟文本内涵的同时,我特别关注文本的表达。本节课我通过预如毛的细雨、赶集似的聚拢等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关注到了就是这些画面感的词语才使得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了,就是这些有画面的词语从让我们看到了一幅烂漫无比的燕子春光图,并以此为训练点,让学生积累了更多这样优美的词语,从而提高了学生语言结构的能力,落实了语文双主题的教学。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一节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活动的终结。而应该以此为一个新的起点,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基于此,在本节课,我布置了课后将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摘抄到积累本上并背会有的作业。由此把语文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这也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板书设计
在板书设计方面,我坚持简洁明了、突出重难点的原则。此板书简洁的将讲述的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地凝聚着强烈的情感。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更突出了主题,给整节课起到画龙点睛,总结全文的作用。
总之,这节课我将会尽大量的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争取让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有所感悟。但教学设计只不过是一种设计,在教学过程中,也会有很多生成性的问题,我会随机改变教学策略的。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聆听。
28、三年级下守株待兔教学说课稿课案
三年级下守株待兔教学说课稿课案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守株待兔》。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守株待兔》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一篇寓言。《守株待兔》这一则寓言故事主要讲述的一个种田的人在一次偶然得到了一支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就自认为不用耕作,守在树桩胖等着兔子的到来,最后结果是毫无收获,还被人耻笑。这篇寓言蕴含着哲理:要想有所收获,必须要付出,不能心存侥幸,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懂得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二、说学情
分析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我所面对的学生是三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在不断发展,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讨论中理解文本。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结合文本,创设情境,比如,在讲解文本时,可以播放相应的图画,这种直观的形象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让学生劝一劝这位农夫,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外,这是一篇文言文,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积累文言词汇也是一教学重点。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基于新课标理念,我确定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梳理文章大意。
2.通过朗读,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创设情境、小组合作,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
3.懂得不劳动就不会有收获这一道理。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
难点: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基于学情以及教学目标的确立,在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情境创设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因此,在导入环节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的主要力,我采用的是谈话导入法,并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同学们,我们都爱听故事,那谁能给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喜欢的故事呢?(《逃家小兔》《郑人买履》《狐狸与乌鸦》),感谢同学们的分享,大家都听得很入迷呢,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课文就是一篇寓言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寓言故事讲了什么内容吧。(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赏析文章的前提,通过初读,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到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图,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
首先,我会带领学生解题,齐读课题,想一想: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呢?你们有什么疑问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守株待兔是守在树旁,等待兔子的到来。预设学生也会提出疑问:为什么要等兔子到来呢?兔子真的会来吗?
接着,就是初读文本,我会播放名家范读,引导学生圈画难认或难理解的生字词。为了解决生字词,我会通过多媒体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并对重点生字词和文言词汇进行强调,引导学生积累。
然后,我会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因为这是一篇文言文,所以对于断句我会进行指导。
最后就是疏通文意,让自读课文,同桌交流,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在这一环节的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能够为深入研读环节做好铺垫。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表达方式理解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为了让学生能够懂得寓言中的道理,并能够自主地分析,我会创设相应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基于此,我设置了层层深入的问题:
1.想一想,这个种田人守在树桩旁,在想什么呢?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
2.同桌交流,分享感受。学生可能会答出:
①农夫很懒惰,想不劳而获。
②农夫是等不到兔子的,会被饿死的。
③上次的兔子撞到了树桩上,只是一个意外。
3.你们都是从哪里知道的,农夫不会等到兔子的呢?要求学生用原文中的话回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4.读完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会进行总结,要想有所收获就不能懒惰,要有所付出。
5.这样简短的文章却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这种文体的故事跟我们平时所听到的有什么不同呢?得出文言文语言简洁,内涵丰富。
这几个问题的设置是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文本的,环环相扣,更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
(四)延伸作业
语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终结点,而是引导学生从这个问题走向另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构建起大语文学习观。所以我的拓展延伸为: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你能劝一劝农夫吗?
(五)小结作业
最后,我会让学生谈收获,我进行总结,结束本课。作业是课堂的眼神,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将这个故事写成现代文,下节课分享。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学内容的浓缩。通过板书,学生能直观抓住要点摒弃繁琐,我的板书就力求体现这一点:
29、三年级下鹿角和鹿腿教学说课稿课案
三年级下鹿角和鹿腿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教材解析
《鹿角和鹿腿》是根据《伊索寓言》相关内容改编而成,讲了一只鹿在狮口脱险前后对自己的角和腿的不同态度。故事告诉我们:看事物不要光图美丽的外表,更要讲实用价值;同时还告诉我们事物各有各的长处和短处,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美和实用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都有存在的价值。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先写鹿在池塘边欣赏自己美丽的角,抱怨自己细长的腿;接着写细长的腿帮它狮口逃生,而美丽的角差点让它送了命。全文情节紧凑,前后对比突出,语言丰富优美,在生动的故事中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称、禁等9个生字,学写鹿、塘等10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能读出鹿的心情变化。读懂故事内容,明白看事物不要光看美丽的外表,更要看重实用价值和辩证全面地看事物的深刻道理。
3.能根据几组词语提示,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鹿的心情变化,并能借助词语讲故事。
难点:明白故事中的深刻道理,能够说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2课时详案)
一、写好一个汉字,引读寓言故事
1.激趣引入,演变识字
谈话:(出示图片)小朋友们,瞧!老师带来了一只美丽的鹿。古人创造的甲骨文,鹿是这样写的(出示甲骨文),鹿字头上长着两只美丽的角,这角是长在头上的,不是腿脚的脚哟!接着头、身体、四肢和尾清晰可辨,图字对照,一个汉字多像一幅画呀!中国的语言文字真奇妙。后来,字形发生了变化(出示小篆),这是下面四只有力的长腿。我们一起观察楷体的鹿字是怎样写的,注意笔顺(出示动态图,学生书空)。
2.板书文题,教授锦囊
谈话:汉字不仅要正确书写,还要写端正、写规范,尽量写好看。老师送给小朋友们一个书写小锦囊:美丽鹿角写漂亮,点画居中央;横扬竖撇立骨架,身段宜匀称;前后鹿腿有力量,收笔露锋芒。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书空。(范写)
请同学到黑板上写一个。评价之后,谈话:我们接着学习鹿角和鹿腿,将文题补充完整。(齐读课题)关于鹿角和鹿腿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咱们接着走进故事。
【设计意图:写好一个汉字,引读寓言故事:基于学生特点,切入板块采取图画引入,字源识字,激发学生学习祖国文字的兴趣;编制口诀,提供书写锦囊,让学生写有方法。由图及字,由字到题,由题入文,环环相扣,自然适切。】
二、读好几处话语,体会心情变化
1.任务驱动,自主发现
谈话:请小朋友们,轻轻打开书,自由轻声读课文,找出文中鹿的四处话语,用横线画下相关句子,想想鹿的心情分别是怎样的?
生自主先学,读中思考。
2.同桌互读,交流感悟。
3.集中反馈,交流分享。(导读重点句段,感悟心情变化。)
交流一:鹿忽然发现了自己倒映在水中的影子:咦,这是我吗?
指生读,出示读书小锦囊:联系下文,读有发现。引导学生结合下文鹿摆摆身子,水中的倒影也跟着摆动起来。他从来没有注意到自己是这么漂亮!读好第一句话的咦和?,表现出鹿的惊喜之情。(板书:惊喜)
交流二:他不着急离开了,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的美丽: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1)指生读。引导看图理解匀称和对比珊瑚图理解精美别致。
(2)出示读书小锦囊:重复出现,必有奥妙。让学生读好两个多么美丽和两处!
(3)质疑两个我的,是否可省去一个?引导读出鹿的自豪和兴奋之情。(板书:自豪)
交流三: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1)指生读。出示读书小锦囊:动作表情,语气语调。
(2)师生评读,点拨: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就是抱怨的样子,读书要有表情;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其实就是说这四条腿太细了,配不上这两只美丽的角!(板书:抱怨)
(3)让生注意说话时的动作表情,也就是提示语,练习有表情地读;注意语气语调,读出情感,练习有感情读。
(4)指生再读。评读。嗯,
交流四:鹿跑到一条小溪边,停下脚步,一边喘气,一边休息。他叹了口气,说: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1)指生读,出示小锦囊:心情变化,对比思考。(板书:惊叹)引领回读第六自然段。
(2)抓住有力的长腿、蹦来跳去、远远地、甩感悟鹿腿的功劳;灰心丧气、却体会角带来的凶险;使劲一扯、挣脱、拼命向前奔、再也没有追上体会鹿起死回生后的感激和反思。
(3)再次引导读最后一句,读出惊讶和叹息之语的强烈对比感。
【设计意图:读好几处话语,体会心情变化:此板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带着任务自主读文,发现四处关键的话语;进而自读互读,素面朝天地读;集中交流时,逐个指导朗读,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指导读出鹿的心情变化时,用联系下文,读有发现;重复出现,必有奥妙;动作表情,语气语调;心情变化,对比思考等不同的小锦囊,多元并举,帮助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培养语感 ,提高朗读能力。】
三、明白一些道理,发展语文思维
1.质疑引思:鹿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言外之意是需要琢磨的,语文学习是需要思维的。
2.出示:下面的说法,你赞成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美丽的鹿角不重要,实用的鹿腿才是重要的。
鹿角和鹿腿都很重要,它们各有各的长处。
3.让学生自主思考,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和各自占有的资料去判断,要言之有理,做到有理有据。
关于第一种说法,学生可能赞同的比较多,教师要引导结合课文内容去说(其实也是训练学习概括地讲故事),相机提示相关的名言警句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不要被美丽的外表所迷惑,它可能是致命的。随后,教师可以追问:鹿角华而不实,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差点让鹿丢了性命,要它何用?引发第二种说法的交流。
关于第二种说法,要引导学生全面地看问题,必要时补充鹿角的相关资料(雄鹿用美丽的角来吸引异性,繁衍后代;可以角力,保护自己;形状似珊瑚,也似树枝,便于隐藏自己;到一定时期,可以自动脱落,是珍贵的药材),进而揭示:鹿角和鹿腿各有各的长处,同样重要,这种说法也有道理。
4.小故事,大道理。由故事引出普遍意义的道理揭示寓意。(出示)
评价事物,不要光图外表美丽,更要讲究实用价值。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事物各有各的作用。
【设计意图:明白一些道理,发展语文思维:语文学习是需要思维的,语文教学是要发展语文思维的。此环节,借助课后的习题设计,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自主思考、辨别,在有理有据的讨论交流中,顺理成章地明白故事揭示的深刻道理,多元地理解故事的寓意,突破教学的难点。】
四、讲好一个故事,链接整本读物
1.谈话:读一个故事,能明白一些道理,这就是寓言故事的魅力。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弟弟妹妹或者是爸爸妈妈听吗?老师再送你们一个小锦囊,这些词语就是故事的关键点,也是故事的线索,试着讲一讲。(根据学生的情况,可以分层要求:用上提供的词语概括地讲,把故事大致内容讲完整;以提供的词语为线索,把故事情节讲具体;根据提供的词语,结合鹿的心情变化,把故事讲生动。)
图片
2.自由练讲,同桌互讲,指生讲。
3.链接整本读物。
本文仅仅是《伊索寓言》一书中的一篇故事,《伊索寓言》相传为古希腊奴隶伊索所著,共357篇。多通过拟人化的动物故事,讽刺现实,给人启示。同学们,课后可以找来仔细地读一读,有时间我们举行班级寓言故事会。
【设计意图:讲好一个故事,链接整本读物:根据课后提供的词语,基于不同学生的能力层次,讲故事也有内容概括式的讲,情节具体化的讲,人物生动性的讲等不同层面的要求。由一篇文章,引出一整本书的阅读;由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实现精读、略课、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大语文的阅读理念。】
30、三年级下昆虫备忘录教学说课稿课案
三年级下昆虫备忘录教学说课稿课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10个生字,学习积累本课的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课文中所介绍的几种昆虫的特点。
2.品味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来将这些特点表达出来的,学习作者活泼生动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自然万物的好奇心与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所介绍的几种昆虫的特点。
教学难点
品味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来将这些特点表达出来的,学习作者活泼生动的语言。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一定都很熟悉昆虫吧!因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能碰见它们。谁能说说你最了解或最喜欢的一种昆虫吗?(学生交流)
看来同学们都对昆虫有所了解,不过,昆虫世界博大精彩,还有很多大家所不知道的知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昆虫的文章《昆虫备忘录》,相信我们会有新的收获。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中的生字。重点指导翘舌音绸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
(1)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巨距(距离)拒(拒绝)矩(规矩)
周绸(丝绸)调(调整)稠(黏稠)
莫膜(隔膜)模(模糊)摸(摸黑)馍(馍馍)
(2)多音字。
mǎ:蚂蚁蚂蟥
m:蚂蚱
mā:蚂螂
辨析:蚂在组成蚂蚁蚂蟥时读mǎ;在组成蚂蚱(蝗虫的俗称)时读m;在组成蚂螂(蜻蜓的俗称)时读mā。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课文用生动有趣的笔调向我们介绍了蜻蜓、瓢虫、独角仙、蚂蚱等昆虫,表达了对大自然和自然万物的好奇与热爱。
2.课文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课文可以分成四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小标题就是它的主要内容,即作者在每个部分分别介绍了复眼、花大姐(瓢虫)、独角仙和蚂蚱。
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学习复眼部分。
(1)这部分小标题叫复眼,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复眼是什么意思。
明确:是好多小眼睛合成一个大眼睛。
(2)补充介绍关于复眼的知识。
复眼是一种由不定数量的小眼组成的视觉器官,主要在昆虫及甲壳类等节肢动物的身上出现,同样结构的器官亦有在双壳纲身上出现。复眼中的小眼面一般呈六角形。复眼是相对于单眼而言的,是昆虫的主要视觉器官,通常在昆虫的头部占有突出的位置。多数昆虫的复眼呈圆形、卵圆形或肾形。
(3)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复眼对昆虫有什么作用。
明确:复眼能让昆虫的视觉更灵敏。
(4)文中提到了哪些有复眼的昆虫?
明确:蜻蜓、苍蝇。
2.学习花大姐部分。
(1)在北京方言中为什么会把瓢虫叫作花大姐?
明确:因为多数瓢虫外壳的颜色艳丽,而且鞘翅上面有美丽的斑点,形成一种别有情趣的美丽图案,所以被俗称为花大姐。
(2)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运用了比喻(暗喻)的修辞手法,把瓢虫的膜翅比作黑绸衬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膜翅的颜色和质地,以及薄而透明的特点。
教师点拨:
暗喻的特征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有时不用比喻词。
(3)补充介绍关于膜翅的知识。
膜翅为昆虫中最常见的一类翅,膜质翅,其薄而透明,翅脉明显可见。如蜂类、草蛉、蝉和蜻蜓的前后翅,蝇类的前翅,甲虫、蝗虫和蝽的后翅等。
(4)这部分还有一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吗?
明确: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颜色鲜艳的小圆点,特别漂亮,把瓢虫的硬翅比作瓷漆。
(5)瓢虫是害虫还是益虫?
明确:根据圆点数不同,瓢虫的益害属性是不同的。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虫,如七星瓢虫、十四星瓢虫;有的瓢虫吃马铃薯嫩叶,是害虫,如十一星瓢虫、二十八星瓢虫。
3.学习独角仙部分。
(1)这部分第1自然段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它摔得很重,摔晕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幽默地写出了独角仙的动作。
(2)独角仙为什么被称作昆虫中的霸王?
明确:因为它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从头到脚,约有两寸。
(3)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一句中,可能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明确:不能删掉。 可能表示独角仙是甲虫中最大的是作者的推测,不一定是事实;如果去掉,就表示独角仙在甲虫中一定是最大的,不符合作者的原意和客观事实。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据说给它套上一辆泥制的小车,它拉着就走中据说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明确:不能删掉。据说表示甲虫会拉泥制的小车只是作者听来的,不一定是事实;如果去掉,就表示甲虫一定会拉车,不符合原意。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学习蚂蚱部分。
(1)文中提到了蚂蚱的哪些种类?分别找出描写这些种类的段落。
明确:
①尖头蚂蚱。提到它的地方在第1、2自然段。
②土蚂蚱。提到它的地方在第4自然段。
(2)第3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呢?
明确:写蚂蚱飞行时的声音和膜翅的颜色。
(3)土蚂蚱有哪些特点?
明确:身体粗短,方头,色黑如泥土,翅上有黑斑,一被抓住就会吐出一泡褐色的口水。
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1)课文第一部分介绍复眼,提到了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种昆虫;第二、三、四部分分别介绍了______ __、________和________这几种昆虫。
明确:蜻蜓、苍蝇、花大姐、独角仙、蚂蚱
(2)课后,用你喜欢的方式,如表格、配有文字说明的图片,做一份自己的昆虫备忘录。
2.总结。
这篇课文以有趣的方式、生动活泼的语言介绍了多种昆虫的相关知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一定也有其他自己喜欢的昆虫,可以学习这种方式写一写。
六、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七、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积累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能说出你最感兴趣的内容。
3.用喜欢的方式做一份自己的昆虫备忘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探索昆虫奥秘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选择文中你最喜欢的昆虫,总结它的特征。
2.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探索昆虫奥秘的兴趣。
31、六年级下石灰吟教学说课稿课案
六年级下石灰吟教学说课稿课案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虽然石南小学和我们英雄小学相隔不远,但是我一直未曾有机会走进这座美丽雅致的校园。今天有幸来这里参加手拉手教育科研活动,我首先要感谢学校领导和老师的热情,也要感谢孩子的积极配合。
今天,我执教的是一首古诗《石灰吟》。现在我来和大家说说我备课的一些想法。
我选择这个教学内容,出于这样几个原因:1、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教学内容的体裁丰富多*,我想,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必须适应各种体裁的教学;2、平时,我也观摩过不少执教古诗的课,很是羡慕大师们的挥洒自如。而自己在公开课的教学中,也从未尝试过古诗的教学。于是,就有了这一次的尝试。
《石灰吟》这首诗大家一定耳熟能详,对于文本的分析,我就不多说了。我主要和大家说说我的教学设计。
对于这堂课,我根据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以及自己的理解,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能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联系诗人的生平,通过多种形式、不同要求的反复诵读,让学生真切而深入地感受诗人高洁的品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凭借具体的文本材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立志、做人的情感熏陶。
基于这样的目标预设,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第一步,整体通读
把诗歌读正确、读通顺是学习古诗的前提。对于本首诗,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指名学生进行朗读,相机指导学生把生字焚读准、读懂。焚这个字是前鼻音,以往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学生很容易读成后鼻音。在我看来,词语教学在高年级段依然要扎扎实实。同时,对于粉骨碎身这个词,和我们现在的语言习惯不大一样,学生感到不明白,这很正常,因为我读这首诗时,对为什么是粉骨碎身也很疑惑,我通过查资料整合了其中的原因,所以提出来强调,一是提醒学生读正确这个词。二是通过直接告诉的方法,让学生能消除心中的疑惑,以加深对这个词的了解。
第二步,理解诗意
学习一首古诗,理解诗歌的含义无疑是教学的重点。对于司空见惯的石灰,不要说学生,就是我自己,如果不看相关的资料,对于采制石灰的过程也不是很清楚的。如果能了解石灰的采制过程,当然能有助于诗歌的理解。试教时,我用石灰的自述介绍了一段文字,让学生自己读了一下。课后,我发现如此的做法不仅是蜻蜓点水,而且冲淡了语文课的味道。那如何让学生用语文的学习方式在语言文字的品读中了解石灰的采制过程呢?于是,我反复读教材,读着读着,惊喜地发现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正是石头锻造成石灰的三个步骤。我就紧扣这三个词语,通过指导学生把词语所蕴含的意思给读出来。在进行简单的小结后,指导学生理解并读好若等闲和全不怕,这样,学生不仅了解了采制石灰的过程,同时对诗歌的前三句也就能准确地理解了。让学生交流对石灰是否有新的认识,学生通过反思,就能很自然地对习以为常的石灰有了深入的认识,知道作者吟诵石灰,就是要吟诵石灰高洁的品格。
第三步,了解诗人
生活在当代的孩子,要真正读懂时隔甚远的古代诗歌,当然必须结合诗人的生平来理解。对于于谦,学生有所了解,但了解得不是很全面,于是,我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指名一生把于谦的相关事迹进行介绍。对于这份介绍材料,我是自己根据教参提供的相关材料进行了重新组合和加工,使于谦的生平介绍变得充实,同时,介绍的语言直白、生动,使学生易于接受。介绍之后,让学生交流对于谦的认识,在相互的交流中,同学们对于谦这个人就有了深入、全面地了解。
第四步,指导朗读
朗读也是诗歌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我看来,对于诗歌的朗读节奏和重音处理不该是老师直接的告诉,不能仅停留在技巧的层面,而应让学生反复品读文本,深入到情感的内核,这样,学生才能与文本产生共鸣,朗读才能情动而辞发。在学生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我结合先前于谦的生平介绍,按照于谦年少时步入仕途走上刑场这样的经历让学生想象于谦的感受,创设情境让学生朗读,看得出来,因为走入了于谦的内心,学生的朗读深情并茂,我想:在这样的朗读训练中,学生或多或少会受到一点立志和做人的情感熏陶。
第五步,课堂总结
体会、理解托物言志这种写作方法应该是本课的教学难点。课堂中,我两次让学生反思是否有新的认识,其实就是促进学生自己思考与表达学习所得,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淀和情感体验。此时,出示托物言志这个写作方法,学生可以自然地接受。这时,再把无限的感动化作深情的诵读时,学生的朗读完全是一种自然、真切情感的流露。因为背诵也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课上,让学生互相背,指名背,齐背,就给了每一个学生均等的机会,从效果看,还是比较好的。
第六步,书写古诗
在平时的公开课教学中,老师很少让学生在课上书写诗。因为对于一首诗,让学生会读会背这是我们老师很注重的,对于书写一般放在课后。今天,我之所以要放在课上,出于这样几个原因:1、写字教学也应该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平时,学生的书法要考级;考试时,试卷上有卷面分。2、从我平时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在课堂上书写一定会比课后认真得多,长此以往,学生就能习惯成自然。而且在课上书写,也便于老师进行指导。3、平时,让学生抄写古诗,学生都把它看作是一种作业,兴致不是很高。现在,我提供了这两种书法样式,让他们完成一幅作品,学生感觉很新鲜,同时配上舒缓的音乐,更让他们觉得这样的书写是一种艺术的享受。4、我提供的范字就是我们班的学生写的,因为我觉得写得字要比电脑直接打印的更有一种书法的味道,虽然学生写得还比较幼稚。
古诗,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文化的传承,才意味着真正的立人,我想:这也应该是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非常神圣而又十分艰巨的使命。今天,我就尝试着让孩子们在读读写写中受到文化的浸润,期待能将文化的种子自然地植入学生的心田。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以上的想法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今天的课堂教学也是我一次不成功的尝试,期待大家的批评指正。谢谢!
32、六年级下腊八粥教学说课稿课案
六年级下腊八粥教学说课稿课案
语文要素
阅读:
1.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内容,分清详略并体会到详略安排的效果。
2.能找出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并体会这种表达方式的好处。
写作:
能模仿课文第1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能写出其特点及自己对它的喜爱之情。
人文主题
感受腊八粥的香甜、家庭生活的温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把握课文内容,分清详略并体会到详略安排的效果。
2.难点:能模仿课文第1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能写出其特点及自己对它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1.课文内容相关的补充资料,如图片等。
2.《新解新教材》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完成预习卡。
2.搜集资料,了解腊八节的民风民俗。
课时目标
1.会写腊、粥等12个字,会写腊八粥、感觉等18个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初步领会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3.模仿课文第1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能写出其特点及自己对它的喜爱之情。
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走进腊八
1.导入话题:农历十二月初八,即腊八节,俗称腊八。在这一天,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方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老舍笔下的《北京的春节》中就有对腊八粥的描写: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那么,沈从文笔下的腊八粥又是怎样的呢?
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腊、粥两个字。提醒学生注意:粥字由三部分组成,左中右距离相等。
二、初读课文,认识字词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学习字词。
(1)出示:是啊!孥孥说得对。
教学生读准孥孥一词,了解这是湘西地区对男孩子的称呼。
(2)出示词语:
甜甜的 腻腻的 糊糊涂涂 大碗大碗 大匙大匙
要点:发现这些词的特点,都是叠词,读起来有节奏感,且富有童趣。
(3)学生自主学习生字,交流易错笔画。
(4)指导书写,重点指导易错的腻字。要提醒学生注意:腻字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因为腻和肉有关系,左边是月字旁。右边贝的上方是两个短横,斜钩要写得舒展,不能加撇。
三、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理清主次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围绕腊八粥,作者主要写了什么事?
(1)学生边读边圈画。
(2)学生交流。
预设:腊八这一天,妈妈在灶台熬制腊八粥,馋粥的八儿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后,终于和家人一起心满意足地喝到了粥。
交流后概括:围绕腊八粥,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喝粥这两件事。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旨在在学习了前一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后第二题分清详略,从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请学生说一说课文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
学生交流文章的详略安排。(等粥写得比较详细,喝粥写得比较简略)
3.学生思考:详写的部分,作者写了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
(1)学生默读并思考。
(2)学生交流:八儿盼望喝到腊八粥、八儿设想如何给一家人分粥、八儿对腊八粥样子的猜测、八儿看到腊八粥。
指导学生将等粥部分概括为: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四个小部分,相机板书。
(设计意图: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第一部分,教学时让学生结合关键词句品味语言,旨在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是如何写出事物特点的。)
四、聚焦腊八粥,感受美味
1.学生默读第1自然段,圈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词句,并交流感受。
预设1:我圈画的是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这几个称呼,我能体会到大家对于腊八粥的喜爱已经超越了年龄的界限,就算是老爷爷也像个孩子一样爱吃腊八粥,可见腊八粥真的好喝。
预设2:我圈画的是甜甜的腻腻的糊糊涂涂这样的用语,我能体会到作者用词之妙:叠词的使用使得文字读起来有韵味,且富有童趣。
预设3:我圈画的是叹气似的,感觉这样的描写,使腊八粥有了生命力。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旨在在学生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的基础上,落实课后练笔的要求,也为本单元的习作奠定基础。此外,选取自己喜爱的食物,能够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表达时能够更自然地融入喜爱之情。)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梳理总结:这段话中,先写了腊八粥给人的总印象甜甜的、腻腻的,接着写了腊八粥的食材、制作过程等。人们对粥的喜爱之情隐含其中。
2.请学生完整地读一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体会字里行间的声、色、味,以及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
五、仿写练笔,练习表达
1.学生讲一讲自己喜爱的食物有哪些,并说明理由。
2.仿照课文第1自然段,写一写自己喜爱的食物。
要求:要抓住食物的特点,可从食物的材料、味道、做法等方面去考虑,尽可能写出对食物的喜爱之情。
学生完成初稿后交流。
六、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完成仿写练笔的初稿,并作修改。
图片
课时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领悟作者是怎样把主要部分写详细的,并能体会到详略得当的好处。
2.朗读课文,感受腊八习俗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温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1.听写词语,回顾作家笔下的腊八粥。
(1)听写词语:腊八粥 腻腻的 糊糊涂涂 浓稠
(2)学生用上这些词语说说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腊八粥给人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板书课题,回顾课文等粥部分可分为哪几个小部分。
板书:盼粥 分粥 猜粥 看粥
图片
二、聚焦等粥部分,体会作者是怎样详写主要部分的
1.细读课文第2~8自然段,文章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八儿的馋?圈画出来,写上批注。
2.交流要点:
(1)动作: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
要点:从进进出出都已预备整齐好久,可以看出八儿早就盼着吃粥了,他已经迫不及待了,我们仿佛看到一个小小的八儿在灶边跑来跑去忙碌的身影。
(2)神态:听妈妈说要到夜里,八儿眼睛可急红了。当他说饿了时,一副要哭的样子。
(3)最生动具体的语言: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那我饿了!
要点:他把碗盏早早预备好,妈妈却总是说时候还早。八儿已馋得迫不及待。抓住那这一个字体会,当妈妈说要到夜里时,他马上就说自己饿了,看来小小的八儿为了早点喝上腊八粥还用上了苦肉计。多么天真可爱!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
要点:虽然腊八粥还在锅里叹气,八儿却已经充满了期待。他已经在心里为全家人分好了粥。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他正好借机可以多吃两碗,展现了孩子的天真童趣。我们仿佛已经看到了八儿那窃喜的表情。怕妈妈不答应,又为妈妈也安排了吃三碗,连续两句吃三碗,小孩子的馋样儿跃然纸上。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要点:读到这里我们不禁笑了,八儿的馋让他得寸进尺,跟妈妈讨价还价,答应了三碗还不够,哪怕只是多吃半碗。
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
要点:比灶矮了许多的八儿,看不到锅中的一切,只能猜想,充满了对锅中各种食材的想象。八儿可爱的馋样儿跃然纸上。
提示:对话中,妈妈的话不多,但是对于孩子是宠溺的。八儿说要吃三碗,妈妈说是啊!孥孥说得对。八儿说要妈妈抱他起来看看,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对话中,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呈现了一幅和谐温馨的生活画面。
3.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导:喝腊八粥是我国传统节日腊八节的风俗。作者不仅写了八儿期盼、喜爱腊八粥,其实他更想写出的是所有中国人对腊八粥的期待、喜爱。
4.教师小结:之所以把等粥写得如此详细,就是因为这部分能够把这种期待和喜爱之情表现得特别充分。
三、学习喝粥部分,体会文章谋篇布局的妙处
1.请学生自读课文第18、19自然段的喝粥部分,结合文中词句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预设1:一家人喝了不少腊八粥,最后都很满足。
预设2:一家人在一起喝粥的场景非常温馨。
2.思考:喝粥部分,作者没有具体写喝粥的过程,而是侧重描写喝粥后的家庭场景,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1)学生交流感受。
(2)教师小结:作者对喝粥的过程一笔带过,却将喝粥后的家庭场景形象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充满诗意而又妙趣横生,更能充分激发读者的想象,让人如临其境:腊八节这一天,八儿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粥,场面温馨。这样的结尾更有余味。
3.引导学生联系整篇课文的详略安排,思考为什么详写等粥而略写喝粥,说说作者在谋篇布局上的巧妙。
(1)学生交流。
预设:等粥的过程中,人与腊八粥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腊八粥,诱人;人,馋腊八粥。等粥的过程越长,人对粥的期盼就越强烈,腊八粥就更让人觉得美味、诱人。
(2)教师小结:作者通过描写人的感受来写腊八粥的特点,将腊八节风俗根植在普通人家的日常生活中,更能让读者感受到腊八粥的香甜、腊八节风俗的美好。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将课文的两大部分(第1自然段与后面的等粥喝粥部分)联系起来,进行整体审视,旨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体会作者谋篇布局的巧妙。)
四、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1.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
(1)引导学生关注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这些富有童趣的称谓,提出问题:在腊八节,只有八儿一个人期盼腊八粥吗?
(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喝腊八粥是我国传统的节日腊八节的风俗。作者不光写了八儿期盼、喜爱腊八粥,其实他更想要表达的是所有中国人对腊八粥的期待与喜爱。
2.教师小结:之所以把等粥部分写得如此详细,就是因为这部分能够把这种期待和喜爱之情表现得特别充分。
五、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阅读冰心的散文《腊八粥》,并和本篇课文进行比较。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发现。
板书设计
33、六年级下北京的春节教学说课稿课案
六年级下北京的春节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课《北京的春节》,本篇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子们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在本课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醋、饺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腊月、展览、风筝、空竹、口琴、更新、鞭炮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能分清文章详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对比文中孩子们过春节的情景,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
4.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5.拓展阅读文段,对比舒乙、斯妤笔下的春节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
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本课的教学难点:学习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二、【说学生】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学习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查找有关老北京的各种习俗的资料。课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学习本篇文章。课后,学生可以将家乡的春节与老北京的春节习俗进行对比或了解更多有关春节习俗的信息,感受中华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
三、【说教法与学法】
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创设情境、精读感悟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四、【说过程】
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回忆春节
上课伊始,我播放了一首老北京过春节的歌谣,学生对歌谣一定很感兴趣,以此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继续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重温那京味儿十足的春节,感受那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新年文化。
2.回顾写作顺序,分清详略
接着,我让学生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动?学生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在这些节日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并让学生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然后教师做板书。
3.深入详写片段,感受民俗,体会表达方法。
为了让学生学习得更加有效,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我让学生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选择最喜欢的一天深入地读文,读到印象最深的地方,就把它画下来,并结合自己过年的感觉,简单地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写完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整个交流过程要注意读悟结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节习俗的同时,感受过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语言的魅力。
4.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学生学习了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也感受到了老北京春节的热闹和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写法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于是我问学生:中国的春节是个非常隆重的节日,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有一个月的时间,详细说起来恐怕一天一夜也说不完,为什么老舍先生让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给我们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呢?此处让学生感受老舍先生写作的详略得当,语言的简练。
5.课后小练笔
学习文章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帮助自己提高习作水平,所以,在本课的结尾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中华儿女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但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正在变成电视机前对一场春节晚会的观看。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
五、【说板书设计】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板书应该简洁明了,具有概括性、指导性、艺术性。
34、二年级下蜘蛛开店教学说课稿课案
二年级下蜘蛛开店教学说课稿课案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来自西安高新第二小学的语文老师刘艳,我今天要说课的课题是《蜘蛛开店》,下面我从以下七点进行本次说课。
一、说教材
《蜘蛛开店》是部编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围绕改变为主题安排了四篇妙趣横生的童话故事,编排这个单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会借助提示讲故事。本课在结构上有反复的特点。卖口罩、卖围巾、卖袜子三个故事中,蜘蛛思维方式简单,处事方式简单,偏偏迎来了三位特殊的顾客,让他吃尽苦头,情节类似,写法也相似。
二、说学情
从学情出发,童话故事本身有很强的趣味性,再加上学生有类似的相关生活经验,更能与故事揭露的道理产生共鸣。二年级学生已经基本具备独立识字的能力,并且在上学期多次练习了借助图片讲故事,但如何搭建讲故事、编故事的支架,怎样把故事讲得有趣,还需要老师的指导。
三、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根据教材与学情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以下三点:
1.认识蹲、劲、匆等6个生字,会写商店一个词语,理解匆忙、足足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示意图讲故事,让学生明白任何事情做起来都不容易,在坚持的同时学会思考。
3.能利用童话故事结构反复的特点,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设定目标说明:教学目标一贴合了《新课标》低段教学识字与写字的要求。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我设置了教学目标二,能根据示意图讲故事,并能在反复地读与讲中,感知蜘蛛的形象特点,引起共鸣。
童话故事具有结构反复的特点,拥有巨大的想象张力,非常适合学生续编,教学目标三正是以此为基准设定。
在设定教学目标的同时,我进一步提炼出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结合第七单元的语用训练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学生学会借助示意图讲故事。发挥想象力不难,但利用童话故事结构反复的特点编故事需要教师引导,所以我将难点落在了续编故事。
四、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童话故事极具趣味性,所有教法我都将趣字打头。学生多种形式地读,也能读出不同动物的特点,针对顾客,蜘蛛的三次改变是课文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情境,利用朗读、想象、角色体验等阅读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启迪联想,达成续编故事的教学目标。
(二)说学法
《新课标》提出: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情境、品味语言、发挥想象、读说结合,弥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全身心地感悟童话故事的精髓。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优化课堂结构的原则,本课教学拟用两个课时。本次说课内容是第二课时教学,我打算安排如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回顾旧知、梳理情节、感知童话结构
首先从知识上,我简单地回顾前一课内容,提问蜘蛛开店的原因,做到新旧知识联系。
接着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词句梳理故事情节。默读课文后,通过几个问题的串联,板书列出故事结构图。最后复习故事语言中隐藏的规律,为后面的讲述故事做好准备。
(二)品读词句,落实语用,感悟内涵。
第二环节是这节课的主体,根据课文结构特点,我会结合朗读重点指导第2-4段的学习,理清蜘蛛第一次开店的过程;第5-11段的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梳理,再通过交流加深理解,以汇报学习单的方式检测学习效果。以下摘选的教学环节既落实了教法与学法,也逐一达成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先让孩子帮助蜘蛛把大招牌挂起来,随文识字商、店两个字,既是对两个教学环节的自然衔接,更能激发学习兴趣。孩子新学的生字常常被已学过的字所干扰,提前找出学过的形近字,通过识字儿歌辨析比较会学得更扎实。
教学2-4自然段:
围绕卖什么、写招牌、来顾客、结果怎样展开教学,通过梳理这几个问题,理清蜘蛛第一次开店的过程,感知故事里的逻辑关系,发展思维能力。
随文识词工夫,正确读出读音,理解其意思。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创设情境,指导朗读,体会蜘蛛随意、简单的想法,也最直观地让口罩难织放在孩子感官跟前,再通过那么大、一整天感受蜘蛛开店的辛苦。
如果说教学蜘蛛第一次开店重在方法指导,那么自学后两次开店便是利用本课最大的特点落实方法的运用了。
教学5-11段:
学习单以表格形式呈现卖什么、写招牌、顾客来了、结果怎样四个问题,让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学习,在思考的同时,画下自己想分析学习的句子。
汇报交流时,我还会引导学生重点关注不同之处,如,写两位顾客样貌特点的句子,写蜘蛛编织过程的句子。从学生的汇报分享中指导朗读、体会辛苦。例如交流第二次开店,创设每天织围巾的情境,在反复的朗读中理解足足。交流第三次开店时,重点抓住课文插图和匆忙、竟是两个词语,将这些词语放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学习,感受蜘蛛的震惊心理以及行动变化。
自主学习后,我和孩子们再次整合课文,找出共同点,让学生说出蜘蛛开店一共换了三次商品,但它的想法和价钱是不变的。本环节的设计都是在为问题蜘蛛开店为什么失败而服务,通过教师引读、学生提建议等方式产生思维碰撞,让学生明白做事情要全面考虑。
(三)森林剧场
森林剧场是检验本节课是否学扎实的有效环节。首先我来总结板书,一边画出蜘蛛网,一边口述重点词语,引导学生会看示意图,会用示意图。其次给孩子两分钟静心思考环节,引导学生从有趣入手;最后我将创设情境贯穿到底,摸透孩子的心,创设森林剧场,比一比谁是故事大王,灵动的音乐能烘托氛围,放松学生紧张的心理。抓住结构特点,一人讲一个部分,教师随时指导,让孩子们绘声绘色地讲出这个故事。
课后习题中有要求学生展开想象,续编故事,学生不仅要会思考,还要善于表达。学生可以回到课本,续编蜘蛛织袜子的故事;也可以新编故事,从蜘蛛继续开店这个角度展开,学生们相互间思维的交流和语言的交汇,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学到此处,黑板上的板书足够清楚,因此我用简单的话总结板书,布置课后作业。这样设计作业巧妙地将课内学到的方法引申到课后,《月亮姑娘做衣裳》出现在《语文园地七》,之后会进行课堂交流,做到真正的内化吸收。
六、板书设计
为了教会孩子如何提炼关键信息,画出示意图,我力求将板书设计的:直观、简洁,又有趣,吸引每个孩子的注意力。这则板书的全过程精要地揭示了蜘蛛开店的故事脉络,为落实教学重难点打下扎实基础。
35、二年级下小马过河教学说课稿课案
二年级下小马过河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说教材
《小马过河》是第三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小帮妈妈驮麦子去磨坊,路上要过一条河,老牛说水很浅,可以过,松鼠说水很深,他的伙伴刚被淹死。小马没了主意,只好跑回去问妈妈,妈妈要他亲自去试一试。小马又回到了河边,自己过了河。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说明遇事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找到答案。文章篇幅长,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我们可以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
2、通过小马过河这个童话故事,使学生懂得做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要亲自去试试,实践第一这个道理。
3.在读文中识字,认识本课14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中老马对小马说的话。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说教法、学法
在这节课中我关注学生的学法,以学定教,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首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受到熏陶感染,然后把学生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交流、分享。
在此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我采用以下教法:
(1)多媒体直观法。我配合课文的主体部分,制作了不同片段的多媒体课件,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多种情境,充分唤起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满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使他们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眼、耳、口、手、脑多种感官得到运用,在言、行、情融为一体的感染下,获得真知,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自主、合作、探究法。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根据本组课文的训练要求,我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3)以读促悟法。通过朗读,让学生自己产生疑问,解决疑问。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感悟文本的内涵。
学生主要采用以下学法: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自读自悟法。
三、说教学流程。
1、故事导入,激趣引趣。
巧妙的开场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本课课文较长我用课文1、2、3自然段引入课文。揭示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小马过河》。
2、检查前置作业。
3、精读课文,读出感情
通过初读课文,学生已经了解了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几次来到河边。接着我按课文顺序分段进行教学。首先学习文章46自然段,四至六自然段中对话较多,我注意指导学生以不同的语气去读不同人物的话。这个故事中主要人物是小马,还有老马,老牛伯伯、松鼠。这些人物的语气、语言的感情色彩不同,老马是妈妈,说话该用亲切的语气。老牛伯伯是老一辈,朗读时声音要粗,语气稳重。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时讲的话,语气要急切。小马天真、有礼貌,读时要用适当的语气表现出来。同时用课件展示,边展示边朗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这样的朗读训练,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故事中蕴含的美。然后学习第七自然段,第七自然段主要是小马与老马之间的对话,注意不同角色的不同感觉。最后学习第八自然段,通过齐读第八自然段,理解小马的感受。
4、在今后的生活中,如果你遇到困难,你会怎样做?
让学生从中既领悟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观点,又接受了分析、比较、综合等思维方法训练,并联系学生实际,挖掘教材的内在思想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5、课文延伸。
小马终于把麦子送到了磨坊。同学们想一想,小马过河回来以后,会对老牛、松鼠和妈妈说些什么呢?
36、二年级下雷雨教学说课稿课案
二年级下雷雨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说教材】本课是山东教育出版社(鲁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篇课文。这篇课文是向学生展示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火,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送来阵阵蛙鸣,是多么令人舒畅。课文用精练、自然简朴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自然景象。文章内容生动,课文插图优美,比较适合低年级阶段的学生,让学生以学习本文为契机,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学会观察,增添生活的乐趣。
二、【说学情】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好奇、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了生动、有吸引力的情景。心理学也表明当刺激物是生动的,新异的,就能给学生短时记忆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能会转变成长时记忆。在课上我会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雨前、雨中、雨后的生动景象。
三、【说教学目标】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
1、会认压,乱,垂,虹等生字,会写一个生字垂。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感受雷雨前、雷雨时的情景,初步感知雷雨后的景象。
3、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有观察天气变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感受雷雨前、雷雨时的情景。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感知,有感情的朗读雷雨前、雷雨时的描写。
四、【说教学方法】根据上述的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三种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教学;
在课堂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集中注意力,能启发学生运用多维视角去思考解决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满足他们的探究欲、表现欲。
2、朗读想象感悟;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我借助学生生活经验,以学生为主体对文本展开自主阅读。通过读,学生与文本面对面地进行接触,品尝着课文原汁原味的语言,培养着学生语感;通过读,课文规范的语言储藏在了学生的头脑中。学生学着,读着,感悟着语言,仿佛置身与那场雷雨中。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理解了语言,感悟了语言,积累了语言。
3、师生合作学习。
二年级学生在学习中需要老师的帮助,在教学中我采用师生合作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在指导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感悟能力。现在,我就本课的第二课时来说本课的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雨家族中最威猛的一员雷雨(课件出示图片)
这节课让我们更深入的认识一下雷雨吧。(板书课题)
2、课件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边听边回忆课文哪些自然段描写雷雨前、中、后的。
板书雷雨前 (1-3)雷雨中 (4-6)雷雨后(7-8)
意图:
本环节利用图片导入,来吸引学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朗读感悟
1、默读1--3自然段,划出雷雨前有哪些景色?
学生会很快找出以下句子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指导学生朗读体会压的妙用,感受乌云来势汹,厚重,有压迫感。)
(2)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3)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指导学生朗读体会忽然乱的妙用,感受雨前风来的急;体会垂的妙用,感受蜘蛛的害怕。)
(4)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越越句式的妙用,感受闪电、雷声的变化。)
学生交流,老师总结,课件出示
乌云──大风──闪电──雷声
2、老师读雷雨中的段落,学生交流雷雨中有哪些景象。
课件出示雷雨中图片及雷雨声,帮助学生想象理解。
指导学生多种方式的朗读。以读促悟。
学生交流,老师总结,课件出示
雨越下越大 雷声越来越小
3、请同学朗读雷雨后的段落,看看描写了哪些情景,用笔划出来。
学生会画出以下句子
(1)天亮起来了。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
(2)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挂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坐在网上。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了起来。
(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挂的妙用,感受彩虹像一条绸带挂在空中,十分美丽)
学生交流,并总结出以下内容
太阳、彩虹、蝉、蜘蛛、青蛙
课件出示雷雨后情景图片,帮助学生感受雨后美景。
面对这么美的景象,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现在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吧!
意图:1、本环节的设计利用多媒体的特点向学生展示雷雨不同时段景象,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让学生交流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适时指导,体现了师生的互动合作。
3、教师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重点字、词的运用,以读促悟,落实学习目标,解决生生互动中的低效性。
(三)朗读想象
1、多么神奇的雷雨啊!请同学们想象自己就是图中的小朋友,面对雷雨的景象是怎样的心情呢?用你的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吧!
课件出示雷雨不同时段景象图片。
图1: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空中狂风怒吼
图2:大雨哗哗、树枝乱摆;小朋友关上窗户欣赏雨景。
图3:蓝天白云、彩虹高挂、空气清新、树木新绿,小朋友惊喜若狂。
2、你喜欢课文的那部分?用朗读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3、请同学展示朗读。
你们的声音也感染到了老师,老师也想读了。
教师朗读更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
师生评议,教师指导学生对他人的朗读做出合理评价。
意图:1、在上一环节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朗读,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展示朗读,再共同评议,活跃课堂气氛。
(四)写字指导
本课生字我重点指导彩、越、垂三个生字。
彩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起笔处要在一条垂线上,第二撇起笔处在横中线上;
越半包围结构,走的一捺要写舒展,长一些,上面的部分不要写作成;
垂中间宽,上下两头窄,第一笔撇要短而平,下面的四横长短不同。
3、学生书写生字,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错误并提示书写姿势。
意图:二年级学段写字是教学重点,本环节的设计将教师的示范指导与学生的练习结合,使写字教学落到实处,达到教学目标,落实课标精神。提示书写姿势,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解决了师生互动中存在的低效性。
(五)课堂小结 1、老师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雷雨有了认识,其实大自然是一副多姿多彩的画卷,还有很多神奇的景象呢。就请大家做个有心人,去欣赏她吧!
2、让我们向小作者学习,也来写写天气日记。
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以精炼的语言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同时布置任务,给学生拓展的空间,帮助学生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落实了教学目标。
六、【说板书设计】 雷雨前(1-3)
20 雷雨 雷雨中(4-6)
雷雨后(7-8)
本课的板书设计,我分三个方面设计: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整个板书简洁,条理清晰。能很直观的体现本节课所学的重点知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37、二年级下彩色的梦教学说课稿课案
二年级下彩色的梦教学说课稿课案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是低年级阅读的要求。基于此理念,本次教案设计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上,感悟彩色的梦在小朋友的画里,小朋友的画在小朋友的心里。另外,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将识字与读文融合在一起,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同时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自读自悟,在情境中感受语言,增强语感,激发学生想象力。同时,在说一说、写一写中锻炼学生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含课文插图及葱郁的森林图片)。
2.学生的彩笔想象画作品若干。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
2.生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幅小朋友的作品。瞧,(出示学生画的想象画)说说你最喜欢哪幅画及喜欢的理由。
2.指名说。
3.揭题:对呀,每一幅画其实就是小画家最美丽的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儿童诗,题目是彩色的梦。(板书课题)
4.指名读题,注意轻声的。
5.激趣:题目中哪个词语吸引了你?(彩色)
(1)开火车读词语彩色。教师重点强调彩是平舌音。
(2)尝试用彩色说句话。
6.过渡:彩色的梦到底是怎样瑰丽和神奇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读一读这首儿童诗。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想象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题目中哪个词语吸引了你?的问题,在潜移默化中指导学生在读题目时要尝试抓住题眼,提高学生语感能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第一遍读课文,要求:
读准生字字音;标出小节序号,圈出生字,画出新词,用学过的方法识记。
2.第二遍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有困难的地方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
(2)边读边想象彩色铅笔画出的梦。
3.学生按要求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4.同桌互相读课文正音。
5.检查自学字词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学生开火车读词语,教师相机正音。
铅笔盒 聊天 草坪 葱郁 烟囱 苹果般的 精灵 叮咛
(2)学生当小老师提醒大家需要注意的字音,教师相机指导。
囱是平舌音;坪、囱、精、叮、咛是后鼻音;聊是三拼音节。
(3)去掉拼音,小组赛读词语。
(4)理解苹果般的是什么意思。除了苹果般的太阳,你还知道什么般的太阳?
(5)出示生字,学生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6.指名分小节试读课文。
7.教师重点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模仿读。
(3)学生赛读。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梯度、不同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逐渐读通课文,对字音加以重点指导,用读准字音创造生字反复再现的机会,帮助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巩固生字的读音。
三、品读第1小节
1.导学:老师发现同学们读书很认真,读了一遍又一遍,不仅声音响亮,而且读书的姿势也非常正确。现在,老师还想听你们读一读,谁愿意把第1小节读给大家听?
2.过渡:你真行!这小节可不太容易读,里面有两个生字,谁能再来读一读?
3.读着读着,我们从文字里发现这个梦是靠什么实现的?(相机板书:彩色铅笔)
4.再读这1小节,你知道关于彩色铅笔的哪些信息?
预设一:我有一大把彩色的梦,有的长,有的圆,有的硬。
(1)学生朗读句子后简单交流。
(2)教师指导学生抓住长、圆、硬有感情朗读。
(3)引导学生围绕一大把彩色的梦,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话。
课件出示:
我有一大把彩色的梦,有的( ),有的( ),有的( )。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
预设二:他们躺在铅笔盒里聊天,一打开,就在白纸上跳蹦。
(1)出示词语铅笔盒、聊天,学生开火车领读。强调聊字的读音。
(2)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盒、聊。
①盒可采用字谜识记:会上同心盛况空前;也可采用图片识记: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联想,帮助学生识记字形。
②聊可用加一加识记:耳+卯=聊。
(3)你能给聊天换个词,使意思不变吗?
(4)你什么时候、和谁、在哪儿聊过天?
(5)想象一下:彩色铅笔们可能会聊些什么呢?
(6)再读这一句,你从跳蹦这个词中读懂了什么?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1小节。
设计意图:此环节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鼓励学生采用猜字谜加一加等多种方法识字,教师相机结合图画、字理等引导学生理解字义,使识字活动妙趣横生。同时引导学生用换一换想象等方法理解词语并进行说话训练和朗读指导,将识字与学文、学文与锻炼表达能力有机结合。
四、指导书写,共同评议
1.找出生字中上下结构和品字形结构的字。(梦、森、苹、灵)
2.课件出示这些生字,先指名朗读,然后分别说说怎样记住它们的字形,并尝试着给它们组词。如:
美梦 梦幻 森林 阴森 苹果 青苹果 灵动 精灵
3.指导书写梦、森、苹、灵。
(1)梦上面的林要写得扁一点,左边的木最后一笔是点,右边的木最后一笔捺要写得舒展,下面的夕起笔撇穿插在两个木的底部中间。
(2)森由三个木组成,品字形结构,左下边的木因为避让,捺变成点,写的时候注意三个木的穿插,让笔画错落有致。上面木的撇、捺都要写得舒展。
(3)苹的第三个横画最长,字的重心落在竖上,竖写在竖中线上。
(4)灵上短下长,上部的倒山右边不出头,火
的撇、捺要写得舒展。
(5)演示书写动漫,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6)教师范写。
(7)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并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8)反馈交流,展示评议。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有层次、有目的地让学生观察字形、找规律记字、模仿写字、欣赏字,有利于学生写好生字,培养书写能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铅笔盒 聊天 草坪 葱郁 烟囱 苹果般的 精灵 叮咛
(1)开火车朗读词语。
(2)小老师领读词语。
2.指生朗读第1小节。
3.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品读这首儿童诗,让我们一起读课题彩色的梦。
设计意图: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奠基石,复习上节课的词语,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第1小节的朗读与背诵,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厚学生的积淀。
二、品读课文,逐节感悟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想象梦境。
1.品读第2~4小节,边读边想象彩色铅笔画出的梦,再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汇报交流。
出示:第2小节。
(1)指名朗读第2小节并汇报。
(2)根据学生汇报相机板书:草绿 花红 天蓝
(3)相机识记坪字。
①出示词语:草坪。指生开火车领读。
②谁读懂草坪的意思了?
③说说是怎么记住坪字的。
④出示草坪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说看后的感受。
(4)指导学生质疑:这小节中你有没有没读懂的地方?
预设一:脚尖滑过是什么意思?
①学生提问。
②指生尝试解决。
③引导学生联系第1小节,想一想:脚尖指的是什么?
④简单感悟拟人写法:这样把彩色铅笔当成人,你喜欢吗?为什么?
⑤指导朗读脚尖滑过,感悟童趣。
预设二:蓝得透明!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①学生提问。
②指生尝试解决。
③指导学生对比读读A、B两个句子,说说喜欢哪个,为什么。
A.蓝得透明!
B.蓝得透明!
④指导读出对蓝天的赞美之情。
出示:第3小节。
(1)指生朗读第3小节并汇报。
(2)根据学生汇报相机板书:森林 雪松 小鸟 小屋 烟囱 太阳
(3)相机识记郁、囱、般。
①出示词语:葱郁、烟囱、苹果般的。指生开火车领读。
②出示生字,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A.字理识记:
囱:囱是象形字。古文像古代半地下穴居房屋坡顶上的简易窗棂形。囱的本义为开在屋顶上的天窗。后引申为灶突。
B.字谜识记:
般:又把船下口挤走。
郁:有右耳。看图片说一说葱郁是什么意思。
(4)指导朗读第3小节。
出示:第4小节。
(1)指生朗读第4小节并汇报。
(2)指导学生朗读第一句。
(3)相机学习生字精。
①出示词语精灵,指名当小老师领读。
②交流识记精的方法。
(4)指导学生联系第2、3小节说说:我的彩色铅笔为什么是大森林的精灵?带给我哪些美好和幸福?
(5)指导学生朗读第一句。
(6)指导学生朗读第二句并想一想:我的彩色梦境里都有什么?
①学生汇报。
②相机出示词语:叮咛。学生当小老师朗读词语。
③学生猜测叮咛的意思。相机指导学生看偏旁猜测意思。
④猜一猜紫葡萄会叮咛些什么。
(7)我的彩色梦境里还会有什么?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
屏幕出示:我的彩色梦境,有( ),有( ),还有( )
(8)指导朗读第4小节。
三、绘画练笔,拓展延伸
1.你想用彩色铅笔画些什么?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2.把想画的内容用几句话写下来,可以试着仿照第2小节或第3小节写一写。
四、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一)指导书写。
1.找出本课会写字中左右结构的字。(彩、拉、结、般、精)
2.课件出示这些生字,先指名朗读,然后分别说说怎样记住它们的字形,并尝试着给它们组词。如:
彩色 彩带 拉手 拉走 结果 结出 一般 百般 精灵 精神
3.指导书写彩、精。
(1)观察字的结构,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彩左上爫的第一笔平撇要短小有力,两点要与撇呼应,采的捺笔变成点,避让右边的彡;彡的笔画纵向平行排列,短小舒展,间距匀称,第一撇和第二撇起笔上下对齐,最下面的撇稍长。
精的米字旁最后一笔是点;右边是青字,月的第一笔变竖。左边的点、撇要呼应,右边的横画间距均匀。
(2)播放书写动漫,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3)教师范写。
(4)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并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5)反馈交流,展示评议。
4.指导书写结、般。
(1)观察字的结构,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结右部上面是士,不是土,下面的口上宽下窄。
般左部的第五笔是提;右边不出头,右边的第二笔是横折弯,不要写成横折弯钩。注意几个撇的不同写法。
(2)播放书写动漫,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3)教师范写。
(4)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并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5)反馈交流,展示评议。
5.合作书写拉。
(1)观察字的结构,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扌瘦长,右边要写得短一些,最后一横略长。
(2)播放书写动漫,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3)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并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4)反馈交流,展示评议。
(二)布置作业。
1.把课文读给喜欢的人听,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尝试背诵。
2.把自己的彩色的梦境画下来,并配上自己写的诗句,参加班级评比。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巩固书写基本功,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对书法的审美能力,提高审美情趣。通过读一读说一说画一画巩固所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课内外有机结合。
板书设计
彩色的梦
彩色铅笔
草绿 花红 天蓝
森林 雪松 小鸟 小屋 烟囱 太阳
精灵 梦境
38、二年级下贝的故事教学说课稿课案
二年级下贝的故事教学说课稿课案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学生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因此,本课的教案设计中,我重点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合作学习。通过反复朗读、在读中想象、讲解字理等形式提高识字教学效率;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欣赏图片说话等形式,为学生搭建理解词语和运用词语的平台,锻炼并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将学与用有机结合。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课件:贝字的字理演变图,大海退潮的视频,生字卡、词语卡。
2.搜集有关汉字的故事。
学生准备:尝试朗读课文,圈画生字并认读。查找资料,搜集汉字小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导入:你去过海边吗?你在那里看到过什么?(多媒体出示大海退潮时的情景,并定格到贝壳图片。)你喜欢它们吗?说说你见过的贝壳都是什么样的,它们带给你哪些快乐。
2.揭题:这一个个色彩斑斓的贝壳不但漂亮,还有一个个美丽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贝的故事》。
3.教师板书:贝的故事。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美丽的海滨,漂亮的贝壳,承载着孩子们一个个瑰丽的梦。新课伊始,引导学生交流在海边的所见所感,直接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而多媒体演示更使没有去过海边的孩子在了解海趣的同时充满遐想,在潜移默化中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学习做好有效铺垫。
二、整体感知,初步识字
1.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根据自学提示,自主识字,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提示:
①自由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自学字词。
②边读边想: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2)小组合作互相读词,互相纠正读音。在小组中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2.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
平舌音:随 损 财
翘舌音:珍 饰 赚
多音字:漂
3.出示词语,学生自主认读。教师提示甲骨一词两个字都是三声,注意甲的变调。
甲骨文 贝类 漂亮 珍贵 饰品 随身携带 容易 损坏 钱币 钱财 赚钱 赔钱 购买 贫困
4.自学反馈。
(1)先请四名同学合作读,再请一名同学领着大家读。
(2)把大屏幕上的生字的拼音去掉,再连词读。先自己小声练读,再开火车读。
(3)把大屏幕上的生字变成红色,指名连词读、单个读。
(4)只剩下生字,指生读并组词。
5.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好方法,教师相机指导。
(1)利用图片或实物识记。出示甲骨文的图片或视频,认识甲、骨;出示由贝壳做的饰品,认识饰、品;出示人民币,认识币。
(2)归类识记。财、赚、赔、购、贫都是贝字旁的字。
(3)利用熟字识记。甲、币两个字可以用加一笔的方法识记:曰甲、巾币。
(4)相同结构归类的方法识记。品字可以对比熟字晶、森、众记忆。
(5)组词识记。如:
随:随身、随手、随从;
类:人类、分类、种类;
珍:珍惜、珍爱、珍宝;
贫:贫苦、贫穷、贫困。图片 也可巧记贫:分发宝贝。
6.把这些生字送回到课文中,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7.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课文介绍了贝字的由来、演变及发展,共有两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本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只是在学生需要的时候进行点拨指导,帮助学生由读文、读词、识字,再到读文,层层夯实。
三、观察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贝 壳 甲 骨 钱 币 与 财 关
(1)学生朗读生字并组词。
(2)引导观察会写字中的9个字,发现规律。
2.同桌相互交流:在书写这些生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图片 注意贝、甲、与、币是独体字,书写在田字格的正中间。
3.本节课指导书写贝、甲、与、币、关。
(1)贝:竖与横折的折段一样长,撇从竖中线起笔向左下格撇出,最后一笔是长点。
(2)甲:曰要写得扁而宽,第四笔横写在横中线上,末笔悬针竖写在竖中线上,要写得挺拔有力。
(3)与:第一笔是横,第二笔竖折折钩的第一折写在横中线上;上横稍短,下横稍长。
(4)币:起笔是撇,巾的末笔竖写在竖中线上。
(5)关:第二笔是撇,第二横长,写在横中线上,撇、捺要写得舒展。
4.教师范写,学生临摹感悟。
5.同桌间交流反馈,根据反馈结果,再临摹。
6.通过实物投影,让学生评价展示的写字作业,说说自己的建议。
设计意图:识写结合是识字、写字的有效途径。本环节的教学注重教师导的作用,即引导学生分析字形,掌握书写的要点,又注重同桌间的学习交流,扶和放有机结合。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学生谈收获。
2.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
(2)朗读课文。
(3)搜集汉字故事。
设计意图:作业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现,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夯实基础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
(1)比一比谁眼明手快:迅速在课文中找出本课生字。
(2)男女生开展词语接龙认读比赛,读课后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
2.导入: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字,我们的祖先在造字的时候赋予了每一个汉字独特的意义,你发现汉字里的秘密了吗?让我们到课文中去找一找吧!
设计意图: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学生对生字识记得快,忘记得也快。这就需要教师有目的地帮助学生强化巩固生字,夯实语文基础知识。此环节的设计不仅巩固了生字词语,还为学习新课做了铺垫。
二、朗读感悟,随文识字
(一)默读课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想好了先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二)引导朗读,感悟第1自然段。
1.指生朗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在学生朗读并汇报第一句话的内容后,指导学生抓住水里、贝壳进行朗读指导。
(2)在学生朗读并汇报第二句话的内容后,教师相机指导理解词语甲骨文并识记生字。
①出示词语甲骨文、贝类,学生开火车领读词语。
②出示图片并讲解甲骨文:
图片
古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最早的汉字。
③教师边画简笔画边讲解甲的演变。
甲骨文图片,像纵横交叉的握柄。甲字的甲骨文图片图片图片(十的变形,握柄)+图片(囗,抵御矛枪的硬牌,表示可持握的护牌)。造字本义:古代士兵作战时手持的用来保护身体的硬牌,装有握柄,可以抵御矛枪进攻;士兵一手持甲牌抵御防守,一手持戈戟展开进攻。
④教师边出示字源边讲解骨的演变。
骨的古文字形图片,上部图片像人体均匀排列的肋骨;下部图片像肉,表示骨与筋肉相连。造字本义:与肌肉、筋脉组织所相连的保护性支架。
⑤观察课文中的插图,了解贝的变化,指生朗读第1自然段的第2句话。你知道贝字的由来了吗?(贝字就是根据贝壳的形状演变而来的。)
图片教师可指导学生讲述贝字的故事,可以尝试用上因为所以等关联词语。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三)引导朗读,感悟第2自然段。
1.指生朗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在学生朗读并汇报第一句话的内容后出示词语漂亮、珍贵、饰品。
①指生开火车朗读词语。
②出示各种各样的漂亮贝壳图片。
③欣赏后指导学生用漂亮说句话。
让学生动手查字典,指出读音并组词,如:pio,漂亮;piāo,漂流;piǎo,漂洗。图片
④指导学生区别漂与飘,识记漂字,并巩固它的3个读音。
⑤出示各种贝壳制成的饰品,相机指导学生理解饰品的意思。相机识记生字饰。
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话。
(2)在学生朗读并汇报第二句话的内容后出示词语随身携带、容易、损坏、钱币。
①指生认读词语。
②指导学生看看自己身上都带了什么,理解词语随身携带,相机识记生字随。
③教师分别拿一张纸币和一个贝壳,引导学生造句,要用上容易、损坏、钱币等词语。
④相机识记生字易、损、币。
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句话。
(3)在学生朗读并汇报第三句话的内容后出示汉字财、赚、赔、购、贫、货。
①指生朗读汉字并组词。
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几个汉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③讲解贝字作为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④你还知道哪些带贝字旁的字?
⑤出示课后习题看图,猜猜加点字的偏旁与什么有关。
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3句话。
(4)指生分句朗读第2自然段。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将识字与学文有机结合,重点指导学生用结合图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来理解词语甲骨文、随身携带、饰品;结合对甲骨文词义的理解,借助汉字演变识记生字甲、骨、贝等,体现了学习方法和识字方法的多样化。
三、巩固练习,指导书写
1.出示课后习题中的词语,学生开火车领读。
2.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贝 壳 甲 骨 钱 币 与 财 关
学生朗读生字并组词。
3.本节课指导书写壳、骨、钱、财。
(1)壳:上面是士,不是土,士的竖写在竖中线上,秃宝盖的横钩在横中线上,最下边的几的撇和横折弯钩要写得舒展。
(2)骨:上半部分的笔顺是竖、横折、横折、点、横钩。
(3)钱:第五笔是竖提。注意右边是两短横、一短撇,而不是三横。
(4)财:贝末两笔撇尖低,点高。
4.教师范写,学生临摹感悟。
5.同桌间交流反馈,根据反馈结果,再临摹。
6.通过实物投影,让学生评价展示的写字作业,说说自己的建议。
设计意图:写字指导是低年级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师范写,及时展评反馈,表扬优点,指出不足,这些都是对学生写字的引导。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总结全文。
汉字是美妙的、有趣的、灵动的。希望同学们课后搜集有关汉字的故事,领略中国汉字的美妙神奇。
2.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汉字的故事。
(2)把贝的故事讲给你身边的人听。
设计意图:学语文是为了用语文。将课堂学习的收获与身边的人分享,是对所学知识的积淀,而课外搜集汉字故事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板书设计
图片
教学反思
1.识字写字扎实。
本课教学中,我安排大量时间指导学生识字写字,结合本课特点,在学生理解甲骨文的意思后,我出示甲、骨的简笔画,学生既加深了对甲骨文的理解,又能够高效识记生字甲、骨。同时,我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随文识字,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对学生书写指导到位。
2.词语理解多元。
学生对甲骨文一词很陌生,但是,甲骨文作为汉字的起源,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却是学生应该了解的。教学中,我通过图片讲解什么是甲骨文及通过简笔画讲解甲、骨、贝的汉字演变,让学生在看一看、想一想中感悟到词语的意思。饰品、漂亮等词以图片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在直观理解词语意思的同时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一年级上册四季课堂笔记
-
二年级上册妈妈睡了生字组词
-
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课堂笔记课堂笔记之课文主题思想
-
课文是怎样将老麻雀的无畏写清楚的?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
简要概括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三个事例
-
一年级人之初生字组词并造句
-
四年级下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优缺点
-
少年闰土的多音字近义词怎么写
-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
一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题
-
为什么树和喜鹊都很快乐
-
专家提醒:孕妇锻炼应注意方法
-
礼物
-
六年级写人作文--爱“唠叨”的奶奶
-
躲藏游戏
-
烛光赞_小学生作文:四年级
-
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数的序数》反思
-
教学设计中班数学游戏《鞋子上的号码》反思
-
大班科学活动《4的分解》教案反思
-
幼儿园安全教育教案 我不挖耳朵反思
-
新注册洋气的公司名称大全98个
-
《宏图霸业》战争计谋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