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学习

首页 - 知识学习

习作例文之《别了,语文课》课堂笔记

时间:2023-11-20 11:05:20 A+

习作例文之《别了,语文课》课堂笔记

习作例文之《别了,语文课》课堂笔记

1、习作例文之《别了,语文课》课堂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篇小说,记叙了主人公我在即将离开祖国时,对语文课产生的情感和态度变化,充满了对母语的热爱,表达了对祖国的依依不舍之情。

词句赏析:

1.我为什么忽然会喜欢上语文课,觉得张先生每一句话都那么一下子就听到了下课钟声。

这里是对我的心理描写,开篇设疑,引起读者的兴趣。忽然会喜欢上写出了我从不喜欢到喜欢的变化。在这堂课上,我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所以才会感觉过得特别快。

2.我一连两次默书都得到八十分,张先生每次都鼓励我一个字也没有错,得到一百分!

通过默书的成绩的变化,表达了我立志学好语文的决心。

3.别了,我亲爱的老师,我亲爱的同学!我一定不会忘记中文像这本默书簿的成绩那样。

结尾写自己的决心,深化了主题,强化了情感。

课文重难点探究:

1.还是同样的语文课,为什么我现在的感受不一样呢?

因为我即将要离开中国移民中美洲,今后不能再学习中文了,内心产生无限的留恋之情。同时也激起了我的强烈爱国之情,所以现在的感受不一样。

2.文章第7自然段运用了怎样的表现形式,刻画我的内心世界的?

第7自然段采用直接抒情的手法,用细腻的心理描写传达主人公丰富的情感,加上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读来既觉得符合人物的身份特征,还能引发深深的共鸣。

3.文章用哪些具体的事例来写我对语文课的情感变化?

(1)以前让我提不起劲的语文课突然有意思了;(2)我一口气读完了老师送给我的《怎样学好语文》,增进了对语文的了解;3)与父亲的交谈中感觉到今后将会失去学习母语的机会,感到烦恼;(4)我认真学习,在语文课上连续取得优异的成绩。

4.文章结尾写张先生和小朋们纷纷送给我礼物有何用意?

临别赠送礼物,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的礼仪。我即将要离开故土,作为老师和同学对我对我有着依依惜别之情。这些礼物都承载着祖国的语言文字,标志着祖国的文化,是我习惯了的文化符号的象征,也将继续标示我的文化身份,这些珍贵的礼物将永远陪伴我,把我和祖国连在一起。

2、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夜色课堂笔记

①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首有趣的儿童诗。作者用富有童趣的语言,以第一人称写出我原本胆子很小很小,很怕黑,后来在爸爸的帮助下,战胜了对困难的恐惧,从而学会欣赏夜色。

②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2个小节。

第1小节:写我从前胆子很小很小,怕黑。

第2小节:写爸爸晚上带我出去散步,我发现夜晚原来也像白天一样美好。

3、14课要下雨了语文一年级下册课堂笔记

①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讲的是生活中的气象常识。作者从燕子低飞、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三种现象,讲了下雨前的一些小动物的活动特点及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②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9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1):写小白兔在山坡上割草。

第二部分(2、3):写飞得很低的燕子告诉小白免天要下雨了。

第三部分(46):写游上水面的小鱼也告诉小白免要下雨了。

第四部分(7):写正忙着搬家的蚂蚁也说要下雨了。

第五部分(8、9);写小白兔回家告诉妈妈要下雨的消息时,大雨真的下起来了。

4、一年级语文下册20课咕咚课堂笔记

①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小兔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狮子问咕咚是什么,而且要去看看,这才让大家明白:咕咚原来是木瓜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

②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1部分(1、2):交代了故事的起因,木瓜掉进水里,发出咕咚声,吓得兔子拔腿就跑。

第2部分(3、4):写小猴子和其他小动物们也跟着跑起来。

第3部分(5):写野牛拦住大伙问咕咚在哪里。

第4部分(6、7):写兔子领着大伙来到湖边,亲眼看见了咕咚,大伙都笑了。

5、二下语文课文,14课小马过河说课稿

一、说教材

《小马过河》是第四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文章篇幅长,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但课文情节美、事物美、构图美,我们可以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语言。

这课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马驮麦子去磨坊,路上要过一条河,老牛说水很浅,可以过,松鼠说水很深,他的伙伴刚被淹死。小马没了主意,只好跑回去问妈妈,妈妈要他亲自去试一试。小马又回到了河边,自己过了河。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说明遇事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找到答案。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说一段话。依据大纲要求,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教材特点,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能按事情发展顺序说出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过不了河的经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内容,懂得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去想,从实践中去寻求答案。

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理清,一段话的先后顺序,按顺序复述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的情况是本问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长期以来一直关注教师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在这节课中将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学生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交流。在此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我准备采用以下教法:

1)多媒体直观法。我利用笔记本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境,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自主、合作、探究法。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根据本组课文的训练要求,我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3)以读促悟法。通过朗读,让学生自己产生疑问,解决疑问。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感悟文本的内涵。

学生主要采用以下学法: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自读自悟法。

三、说教学流程。

1、图片导入,激趣引趣。

巧妙的开场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本课我用主人公小马的图片来提问,让学生马上进入角色。

揭示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小马过河》。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里我安排了一次听课文录音,听说读写最首要的是听,学生学会听是非常重要的。边听边思考:故事里都有谁?讲了一件什么事?听完之后和同桌讨论。在这里安排讨论是因为问题较简单,每个人都可以发表意见。农村的学生较少用到讨论,还不太习惯这种学习方法,所以简单的问题他们比较会发表想法。

在讨论结束后,我安排他们自由读课文,朗读时思考: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小马几次来到河边?小马过去了吗?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大意,初步知道故事情节。

3、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通过初读课文,学生已经了解了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几次来到河边。接着我按课文顺序分段进行教学。第一自然段主要训练用用什么地方住着谁说一句话。第二自然段主要指导学生用高兴的语气来朗读小马的话。三至五自然段对话较多,我注意指导学生以不同的语气去读不同人物的话。这个故事中主要人物是小马,还有老马,老牛伯伯、松鼠。这些人物的语气、语言的感情色彩不同,老马是妈妈,说话该用亲切的语气。老牛伯伯是老一辈,朗读时声音要粗,语气稳重。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时讲的话,语气要急切。小马天真、有礼貌,读时要用适当的语气表现出来。指导朗读时,这些都要向学生说清楚。根据事物出现的先后,用课件展示事物,边展示边朗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这样训练朗读,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故事中蕴含的美。第七段主要是小马与老马之间的对话,注意不同角色的不同感觉,。第八段主要训练用既不像也不像说话。在细读课文时,我主要用不同朗读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如齐读、指名读、自由读、默读等。

4、课堂小结,突出主题。

四、说板书。

6、二年级下册第五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课堂笔记

①主要内容:

这是一首儿童诗,语言优美,音韵流畅。诗歌以问答的形式,带领我们沿着长长的小溪弯弯的小路和乘着温暖的春风去寻找雷锋叔叔生前助人为乐的足迹的足迹,了解雷锋的先进事迹,感知平凡世界中的不平凡,学习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雷锋精神。

②脉络梳理:

全诗共5小节。

第一小节:写我们沿着小溪寻找雷锋叔叔的足迹。

第二小节:写小溪回答我们,雷锋曾在雨天抱着迷路的孩子路过这里。

第三小节:写我们顺着小路寻找雷锋叔叔的足迹。

第四小节:写小路回答我们,雷锋曾背着年迈的大娘路过这里。

第五小节:写我们发现,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7、沙滩上的童话二年级语文下册10课,课文重难点复习笔记

1.为什么说海边的沙滩是我们的快乐天地?

因为在沙滩上,我们可以用沙子垒起城堡,然后编织有趣的童话故事,度过幸福快乐的时光。

2.在我们编织的童话里城堡变成了什么?我们变成了什么?

城堡变成了魔窟,我们变成了勇士。

3.为什么连我也忘记了她就是我的妈妈?

我沉浸在编织的童话中,以至于忘记了那是我的妈妈,这说明我们玩得很开心。我们把妈妈当作童话中的公主,这说明了我们追求着真善美,以及对妈妈的爱。

8、3荷花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文,文中重难点复习笔记归纳

1.作者看荷花的时候,为什么会把自己也想象成荷花?

因为面对这满池美丽如画的荷花,作者看得入了迷,如痴如醉,和眼前的景物融为了一体。因此,一阵风吹来,我仿佛与花共舞;风停了,我仿佛与虫、鱼共语。

2.读了这篇课文,谁能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荷花的?

作者从荷花的香味、姿态、颜色等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花的美,尤其是对荷花三种不同的姿态描写得更是淋漓尽致。

3.作者观赏荷花时产生了怎样的想象?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象?

想象: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因为作者鼻子闻到的是荷花的清香,眼前出现的满池的荷花,作者看得入了迷,如痴如醉,和眼前的景物融为了一体,所以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一朵美丽的荷花,快乐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9、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守株待兔课堂笔记及翻译

①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写宋国一个农夫偶然捡到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就放下农具守着树桩等待再有兔子折颈而死,最后一无所获被人耻笑的故事,告诉人们不靠自己勤勤恳恳的劳动,而想靠碰运气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②字词解释:

耕:耕田种地。 耕者:耕田的人,农民。

株:树桩。 走:跑。 折:折断。 颈:脖子。

因:于是。 释:放下。 耒: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冀:希望。 复:再,又。 身:自己。

③译文:

有一个宋人在田里耕作。田中有一个树桩。一只兔子奔跑时撞在树桩上折断了脖子死了。于是这个宋人便放下手中的农具,守在树桩旁边,希望再捡到撞死的兔子。兔子(当然)不可能再得到,他自己反倒成了宋国的一个笑话。

10、11课赵州桥课堂词句赏析笔记,三年级语文下册

1.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

开篇介绍了赵州桥的地点,设计者,建造的年代,还告诉赵周桥是世界闻名的。世界闻名突出了赵州桥在世界建桥史上的影响力。一千四百多年说明了赵州桥历时之长,表达了作者对建桥技术的赞美之情。

2.赵州桥非常雄伟。

这是第二自然段的总起句,后面介绍了赵州桥的长度、宽度、建筑材料、形状特点等,都是围绕雄伟展开的具体描写。

3.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这里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介绍了桥的长度、宽度,从而表现了赵州桥的雄伟。两个多字,体现了文章用词的准确性。

4.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说明了桥的设计精巧;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列数字从长度上说明桥的设计坚固。

5.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这种设计指的是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用既又,这组表并列关系的关联词,从两个方面说明了赵州桥设计的好处,一是坚固,二是桥身轻,节省石料。创举是对赵州桥的赞美,也是对设计者的赞美,还包含着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6.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这是一个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精巧承接上文的内容,美观引出下文的内容。这样写使文章结构更紧凑,衔接更自然。

7.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运用排比的修辞,有的有的还有的生动地描写了龙的姿态,突出了栏板上图案的精美。赵州桥已有一千四百多年了,但雕刻的图案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说明雕刻很有深度,很有功夫。

8.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所有的指桥上栏板上雕刻的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是作者的想象。因为雕刻得太逼真了,活灵活现,给人一种游动的感觉。真像活的一样是因为雕刻的太精美了,精美绝伦,栩栩如生。这句话不仅是对这层内容的总结,也是对桥上所有图案的高度评价。

9.赵州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课文结尾点明了赵州桥的历史价值,赞扬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字里行间充满了自豪之情。

11、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7听听,秋的声音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7听听,秋的声音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

道别告别 叮咛叮嘱 掠过拂过辽阔宽阔 匆匆急忙

反义词

辽阔狭窄 匆匆慢慢

12、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7听听,秋的声音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7听听,秋的声音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大树抖抖手臂黄叶道别,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想象一下这幅画面吧!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秋风中树枝摇摆,一片片黄叶离开大树的怀抱,随风飘落。

2.叶子、小花、汗水、谷粒里都有秋天的声音,想一想它们都说了什么?叶子、小花向人们传递着秋的信息;晶莹的汗水向人们诉说着劳动的艰辛;饱满的谷粒向人们诉说着丰收的喜悦。

3.你从秋的声音,从远方匆匆地来,向远方匆匆地去中体会到了什么?秋天是美好的,也是短暂的,它来去匆匆,我们应该珍惜。

4.为什么说秋是辽阔透明的音乐厅呢?小林:因为秋天的大自然充满了各种声响,这些声响像音乐厅里的音乐一样动听。小美:我们可以像在音乐厅里欣赏音乐一样在秋天欣赏大自然美妙的声音。小东:因为作者喜爱秋天的大自然,喜爱秋天的声音。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你听到了秋天的哪些声音。我既听到了具体可感的声音,有落叶声,蟋蟀、大雁的声音;我还听到了只可心领神会而利听见的声音,如第五节中叶子里、小花上、汗水里、谷粒里的声音

6.秋的声音实在太丰富、太美妙了,你能仿照第一、二小节的格式,用听听,/秋的声音写一写吗?(1)听听,/秋的声音,/稻海翻起波浪,/哗啦,/是水稻欢快的歌声。(2)听听,/秋的声音,/秋雨落在地上,/滴答,/是秋雨正在弹琴。

13、习作例文之《我爱故乡的杨梅》课堂笔记

习作例文之《我爱故乡的杨梅》课堂笔记

①主要内容:

本文课文按先总述爱故乡杨梅分述爱杨梅树爱杨梅果的顺序,通过用眼睛看,用手触摸,用嘴品尝等方法,向我们介绍了他最爱的故乡的杨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故乡、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②段落大纲:

全文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开门见山,表达了我对杨梅的喜爱。

第二部分(2):写了故乡杨梅树的美丽。

第三部分(36):作者抓住了杨梅果形状、颜色、滋味三方面的特点描述了可爱的杨梅果。

③词句赏析:

1.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这是个拟人句,贪婪吮吸写出了杨梅树旺盛的生命力。

2.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

这一段话从外皮果肉汁水几个方面写出了杨梅的颜色,说明作者不但观察得认真,而且还是做了长期的观察,不只是看,还要亲口尝一尝。

④课文重难点探究:

1.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描述得很有条理呢?

从整篇文章来说作者采用了总一分的写法;从文章的重点部分写果的特点来看,作者仍是先总后分;在写果的三个特点时作者都是按照由生到熟的顺序来写,所以使人读起来感到顺序很清楚。

2.从哪些地方可感到作者的描写内容具体呢?

在写果的特点时都是从变化中描述的,写形状特点抓住了小刺的变化;写颜色特点时围绕红的变化;写滋味的特点中紧扣酸甜的变化,使读者感到好像也经历了变化的观察过程;还有在描述果的三个特点时,都写到放进嘴里的情况,使读者感到也是在尝,这些效果都是因为作者描述得非常具体。

14、四年级上册第24课延安,我把你追寻课堂笔记之课文主题

四年级上册第24课延安,我把你追寻课堂笔记之课文主题

本课是一首诗,诗的第一、二两节写对延安精神的追寻,第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第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该诗表达了作者对延安精神的赞扬和对人们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发扬延安精神的希望。

15、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精卫是个什么样的人?意志坚定、不屈不挠、锲而不舍、人定胜天、自强不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人。

2.精卫为什么要填海?精卫痛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希望通过日复一日的努力将大海填平,不让它再夺取别人的生命。

3.你认为精卫能把大海填满吗?不能,虽然精卫填海的精神可嘉,但神话反映的是上古先民美好的愿望,因为他们无法战胜自然、解释自然,所以将愿望付诸神话中,这是神话的本质。精卫填海的最后结局只是精卫鸟衔西山木石以填东海,没有点明它填平了大海。

4.学完这篇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这则神话故事刻画了不屈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卫鸟形象,我们应该学习这种精神,做事不能半途而废。

16、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普罗米修斯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普罗米修斯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拿取火种?可见他是个怎样的神?(1)因为人类没有火,只能吃生的东西,在无边的黑暗中度过漫长的黑夜,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同情人类,决定到太阳神那里拿取火种。(2)可见普罗米修斯是个为民造福、心地善良的神。

2.普罗米修斯是怎样拿取火种的?他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变化?(1)普罗米修斯看到太阳神阿波罗驾着太阳车从天空中驶过,就跑到太阳车那里,从喷射着火焰的车轮上,拿取了一颗火星,带到人间。(2)人类有了火,可以烧熟食物,驱寒取暖,用火驱赶猛兽。

3.普罗米修斯拿取火种后遭受了哪些惩罚?他是如何面对的?体现了他什么精神?(1)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后遭受了残酷惩罚:宙斯让火神把普罗米修斯锁在悬崖上,让他日夜遭受风吹雨淋的痛苦,普罗米修斯不屈服;宙斯又派凶恶的鹫鹰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让他的肝脏日食夜长,痛苦没有尽头,普罗米修斯被折磨了许多年,依然没有屈服,直到被大力神所救。(2)这体现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权、坚持正义、为造福人类不惜牺牲生命的精神。

4.课文是怎样表现普罗米修斯这个英雄形象的?课文主要通过描写普罗米修斯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普罗米修斯这个英雄形象。比如:他跑到太阳车那里,从喷射着火焰的车轮上,拿取了一颗火星,带到人间。这里的动作描写表现了他的勇敢。又如:普罗米修斯摇摇头,坚定地回答: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这里的语言描写表现了他不畏强权、坚持正义的精神。

17、课文词句赏析,五年级语文17课跳水笔记

课文词句赏析,五年级语文17课跳水笔记

1.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

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写出了猴子的放肆和灵活。

2.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

猴子的逗弄和水手的笑让孩子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所以他要去追猴子。

3.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

这些都是有经验、有胆量的水手,他们都吓呆了,说明孩子的处境很危险。

4.孩子只要一失足即使他走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只要就即使也两个关联词的连用交代孩子的处境和严重后果,让人不禁为孩子捏了一把汗。

5.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孩子吓得两腿发抖了,说明此时的他已经意识到危险的存在了,刚才那股奋勇的劲已经没有了,事情到了性命攸关的时刻。

6.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孩子落入海中的冲击之大,说明孩子距离海面很高。

7.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破折号表示意思转折。这里前后半句并不矛盾。四十秒钟,在平时看来的确不算长,可是,当孩子落入大海之后,他的生命随时都会有危险,每一秒对于大家都是煎熬;所以大家觉得时间太长。这种感觉,突出了孩子处境的危险,也表现了人们对于孩子的担心和不安。

18、习作例文之《我的朋友容容》课文内容解读手抄笔记

①主要内容:

讲了一个叫容容的小女孩每天帮我取报纸和给我寄信这两件事,表现了她天真、可爱的特点。

②词句赏析:

1.我订了一份报纸,每天早上奔来把报纸交给我:任叔叔,报纸来啦!

这句话运用了动作、语言描写。搬爬踮等动词具体描写了容容取报纸时的动作,可见她十分热衷于做这件对她来说很费力的事。

2.我正在看报,容容走来挺委屈地走了。

这句话运用了神态描写,将容容没取到报纸失落的心情表现出来。

3.容容似乎对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好奇地问:任叔叔,这是什么?

容容对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下文发生的事情做铺垫。

③课文重难点探究:

例文是怎么写容容这个人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例文通过具体事例和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通过对容容取报纸这件事的描述,表现出了容容助人为乐、忠于职守的特点;通过用旧信封给我寄信这件事的描述,表现出了容容的天真可爱。在记叙具体事例时,作者还对容容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动作描写如搬着椅子,爬上去,踮起脚弃来把报纸交给我,语言描写如任叔叔,我告诉你,我给你寄了一封信!真正的信!,神态描写如忽然起嘴,挺委屈地走了。典型的事例、传神的描写,使一个天真、可爱、执着的小女孩的形象跃然纸上。

19、五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搭石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搭石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多么可亲可敬的乡亲们啊!他们还会把什么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呢?一位孤寡老人家没有水,邻居帮忙往他家挑水,老人家的水缸总是满满的,大家把这种事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2.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指的是什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指的是他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的情感。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1)摆搭石:①人们把精心挑选的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②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直到满意了才离去。(2)走搭石:①一行人紧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②如果有两人同时走到溪边,总会止步,招手礼让;③年轻人在溪边遇到老人,会背老人走搭石。

3.课文为什么以《搭石》作为题目?课文以《搭石》为题,是因为:(1)作者以搭石为线素,按话搭石一摆搭石一走搭石一赞搭石的顺序叙述了所见所闻;(2)借任人走,任人踏的搭石,赞扬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4.秋凉以后,人们为什么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秋凉以后,如果人们来来去去还趟着水走,是很凉的)

5.为什么人们会谴责没有摆好搭石的村民懒惰?(因为十里八村的乡亲都要在寒凉的水里走,所以这个村子的人会受到谴责)

6.那一排排搭石还仅仅是一排排联结故乡小路的石头吗?它还联结着什么呢?(联结着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20、五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搭石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搭石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汛xn(汛情、汛期、防汛兵)

访fǎng(采访、访友、访问)

鞋xi(拖鞋、鞋子、皮鞋)

挽wǎn(挽留、挽裤、挽袖)

隔g(相隔、间隔、隔三差五)

懒lǎn(懒散、懒惰、好吃懒做)

惰du(惰性、惰心、怠惰)

稳wěn(稳定、稳重、平稳)

衡hng(平衡、均衡、衡量)

协xi(协作、协商、妥协)

我会认:

间ji(间隔、间断、亲密无间)

谴qiǎn(派遣、谴责、遣送)

绰chu(宽绰、阔绰、人影绰绰)

21、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小岛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小岛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瞒:mn(瞒着、隐瞒、欺上瞒下)

域:y(地域、海域、两河流域)

艇:tǐng(快艇、潜艇、游艇)

矛:dn(矛盾、长矛、矛头)

盾:dn(盾牌、矛盾)

炊:chuī(炊烟、炊事员、无米之炊)

哼:hng(哼,走着瞧 )

喉:hu(喉咙、咽喉、喉头)

咙:lng(喉咙、胡咙、黑咕咙冬)

勺:sho(汤勺、勺子、铁勺)

搅:jiǎo(搅拌、搅乱、搅拌机)

舀:yǎo(舀水、舀汤、舀取)

22、习作例文之《别了,语文课》课堂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篇小说,记叙了主人公我在即将离开祖国时,对语文课产生的情感和态度变化,充满了对母语的热爱,表达了对祖国的依依不舍之情。

词句赏析:

1.我为什么忽然会喜欢上语文课,觉得张先生每一句话都那么一下子就听到了下课钟声。

这里是对我的心理描写,开篇设疑,引起读者的兴趣。忽然会喜欢上写出了我从不喜欢到喜欢的变化。在这堂课上,我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所以才会感觉过得特别快。

2.我一连两次默书都得到八十分,张先生每次都鼓励我一个字也没有错,得到一百分!

通过默书的成绩的变化,表达了我立志学好语文的决心。

3.别了,我亲爱的老师,我亲爱的同学!我一定不会忘记中文像这本默书簿的成绩那样。

结尾写自己的决心,深化了主题,强化了情感。

课文重难点探究:

1.还是同样的语文课,为什么我现在的感受不一样呢?

因为我即将要离开中国移民中美洲,今后不能再学习中文了,内心产生无限的留恋之情。同时也激起了我的强烈爱国之情,所以现在的感受不一样。

2.文章第7自然段运用了怎样的表现形式,刻画我的内心世界的?

第7自然段采用直接抒情的手法,用细腻的心理描写传达主人公丰富的情感,加上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读来既觉得符合人物的身份特征,还能引发深深的共鸣。

3.文章用哪些具体的事例来写我对语文课的情感变化?

(1)以前让我提不起劲的语文课突然有意思了;(2)我一口气读完了老师送给我的《怎样学好语文》,增进了对语文的了解;3)与父亲的交谈中感觉到今后将会失去学习母语的机会,感到烦恼;(4)我认真学习,在语文课上连续取得优异的成绩。

4.文章结尾写张先生和小朋们纷纷送给我礼物有何用意?

临别赠送礼物,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的礼仪。我即将要离开故土,作为老师和同学对我对我有着依依惜别之情。这些礼物都承载着祖国的语言文字,标志着祖国的文化,是我习惯了的文化符号的象征,也将继续标示我的文化身份,这些珍贵的礼物将永远陪伴我,把我和祖国连在一起。

2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青山不老课堂笔记文中句子解析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青山不老课堂笔记文中句子解析

1.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窗外满山的杨柳浓密葱郁,在风的吹拂下,高低起伏,犹如海上的波浪。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着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2.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面临享福与吃苦的抉择,老农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吃苦,选择了开辟山沟、改造山林的艰苦之路,因为他知道自己还有许多事没有完成,这条山沟还需要他,需要他不断地种树绿化,因此他愿意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这山沟,将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这青山。

3.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黄土和绿树是互依互存,不可分割的。黄土提供了绿树成长所需的养料,而绿树的根则扎紧、牵绊着黄土,使之不至于流失。这正如老农与青山是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的。这片青山养育了老农,而老农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创造了这片绿色的奇迹,作为对青山的回报。其实人与自然又何尝不是如此?

4.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5.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这是总结全文的中心句,点明中心,升华主旨。老人留下的不仅是这片青山,还有更宝贵的东西保护环境的意识,造福后代、造福人类的精神。老人植树造林、保护家园的精神永远流传,青山必将长青。

24、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桥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桥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咆:po(咆哮、咆号、咆哮如雷)

哮:xio(哮喘、哮吼、咆哮西风)

嗓:sǎng(嗓子、嗓门、嗓音)

淌:tǎng(流淌、淌汗、淌眼泪)

哑:yǎ(沙哑、哑语、哑口无言)

揪:jiū(揪住、揪心、揪出)

呻:shēn(呻吟、悲呻、无病呻吟)

废:fi(废物、废话、废水)

25、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盼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盼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写了我有了一件长有两个袖筒的新雨衣后就盼望下雨,盼望雨滴打在新雨衣上,最后终于如愿以偿的事。

2.默读课文,想想我盼的是什么。

我盼着下雨,盼着穿上新买的雨衣,盼着体验雨点打在雨衣上的感觉。

3.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1)走在放学路上盼着变天。

(2)放学回家时天上下了几个雨点儿,盼着出去买酱油。

(3)继续寻找借口出门,盼着雨别停。

(4)吃过晚饭,没有机会出门,怕雨下完了明天就没有雨下了,又盼着雨停。

4.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

穿上这件情况就不同了,你认为会有什么不同呢?试着写一写。

手不用缩在雨衣里,想接雨滴就接雨滴,想拍水花就拍水花:胳膊也不用抱在雨衣里,想学鸟儿扇动翅膀就学鸟儿扇动翅膀,想学飞机起飞就学飞机起飞

5.可是还差半小时呀。我嘟囔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这句话中的省略号是什么作用,去掉好吗,为什么?

不好。此处的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语意不连贯。刚进门的我是想出去的,又不知道怎么跟妈妈说。这里的省略号运用巧妙,体现了我此时的内心世界,所以不能去掉。

26、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青山不老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青山不老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将毕生的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创造了一篇绿洲,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子孙后代。

2.文中的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答:文中的老人用十五年的时间,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将原来狂风肆虐、沙暴盘踞的山沟改造成了绿意盎然的青山。

3.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转化为的另一种东西指的是什么?

转化为的另一种东西是指转化为青山绿水,转化为不屈服于恶劣环境,顽强执著地开辟荒山、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4.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奇迹的?

(1)山沟环境十分险恶。

(2)生活条件艰苦。

(3)老人年老、瘦小。

(4)同伴、老伴相继离世。

5.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创造了这片绿洲,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他的生命的意义在这茫茫的绿洲中得到延伸,他的精神与青山共存,永垂不朽。

27、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清贫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清贫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方志敏,江西弋阳人,我国早期革命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1935年1月,北上抗日途中,他不幸被捕,在敌人的监狱里,方志敏用敌人让他写供词的纸笔写下了《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等名著。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英勇就义,时年36岁。

生字词:

筹chu(筹措)(筹划) 矜jīn(矜持)(矜夸)

俘f(俘虏)(俘获) 镯zhu(镯子)(手镯)

吓h(恐吓)(威吓)【xi】(吓唬)(吓人)

裆dāng(裤裆)(裆部) 企qǐ(企鹅)(企业)

彼bǐ(彼此)(由此及彼)褂gu(褂子)(裤褂)

坞w(山坞)(船坞)

28、二下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课堂笔记知识点

二下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课堂笔记知识点

中心思想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是一首儿童诗,语言优美,音韵流畅。诗歌以问答的形式,带领我们沿着长长的小溪和弯弯的小路寻找雷锋叔叔生前助人为乐的足迹,了解雷锋的先进事迹,学习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雷锋精神。

释义

足迹:脚印。例:如今,人类已经在月球留下了足迹。

泥泞:因有烂泥而不好走。例:战士们踏着泥泞的山路为灾民送去物资。

晶莹:光亮而透明。例:雨后,树叶上挂满了晶莹的水珠。

29、二年级下册第5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二年级下册第5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课文写了雷锋叔叔做过的几件事?

(1)在下雨天抱着迷路的孩子回家;(2)背着年迈的大娘在路上行走。

2.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雷锋叔叔总会在需要献出爱心的时候出现,他时时处处都想着别人,把爱心洒遍了祖国各地。现在雷锋叔叔已经不在了,可是他的精神却永存,并被继承和发扬。

3.你身边有雷锋吗?结合具体事例说一说。

我身边有雷锋。有一次,我的同桌看到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奶奶准备过马路,他忙走过去小心翼翼地搀扶着老人过了马路。

30、二年级下册第5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二年级下册第5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沿着长长的小溪,寻找雷锋的足迹。

长长的说明小溪很长,暗示雷锋叔叔走了很长的路。     

2.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你在哪里反复出现,写出了我们对雷锋叔叔的怀念,以及我们寻找雷锋叔叔的迫切心情。

3.小溪说:昨天,他曾路过这里那泥泞路上的脚窝,就是他留下的足迹。

冒着泥泞两个词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雷锋叔叔在雨中抱着孩子艰难行走的声影。

4.顺着弯弯的小路,寻找雷锋的足迹。

  弯弯的说明小路弯曲狭窄,路不好走。

5.小路说:昨天,他曾路过这里,背着年迈的大娘,踏着路上的荆棘。

  背着踏着两个词描绘出朴实、善良的雷锋叔叔的形象。

6.瞧,那花瓣上晶莹的露珠,就是他洒下的汗滴。

这句话是比喻句,写出了雷锋不顾自己辛苦,也要帮助大娘的美好品质。

7.乘着温暖的春风,我们四处寻觅。

用温暖来形容春风,暗示雷锋叔叔助人为乐的精神给我们带来了春天般的温暖。

31、二年级下册第5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课堂笔记之段落划分及大意

二年级下册第5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课堂笔记之段落划分及大意

全诗共5小节。

第一小节:写我们沿着小溪寻找雷锋叔叔的足迹。

第二小节:写小溪回答我们,雷锋曾在雨天抱着迷路的孩子路过这里。

第三小节:写我们顺着小路寻找雷锋叔叔的足迹。

第四小节:写小路回答我们,雷锋曾背着年迈的大娘路过这里。

第五小节:写我们发现,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