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数除以分数评课稿
一个数除以分数评课稿
1、一个数除以分数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六年级数学上册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一个数除以分数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一个数除以分数计算法则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2.能利用计算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1.总结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并抽象概括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2.利用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检查
投影出示:把下面的算式补充完整。
问:根据是什么?分数除以整数的法则是什么?
投影出分数除以整数的法则。
问:根据是什么?整数除以分数的法则是什么?
投影出整数除以分数的法则。
问:这两个法则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分数除法的法则。
板书:一个数除以分数。
(二)新授教学
板书例题)
提问:
①谁会列式?
②为什么这样列式?根据什么?
生:根据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
③谁会计算这道题?试做在本上。
指名说过程。老师板书:
生:根据整数除以分数等于整数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可得出:
这个想法有道理吗?画出线段图理解一下。
投影出示线段图:
这说明同学们的思路是很正确的。整数除以分数和分数除以分数的法则相同。
你能总结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吗?
投影显示: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投影出三条法则(分数除以分数、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整数)。
问:这三条法则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都是被除数不变,除号变乘号,除数变倒数。
师:既然这三条法则都有这样共同的特征。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三条法则概括成一个统一的分数除法的法则呢?
板书:分数除法法则
师:为了便于总结和记忆,我们把被除数叫做甲数,除数叫做乙数。分数除法的法则该怎样总结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问:谁来说一说?(指名2~3人说)
板书:甲数除以乙数( )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问:为什么要空格?为什么要加0除外这3个字?
板书:0除外
同学们把法则完整的说一遍。
师:甲数、乙数可以是什么数?
法则不但适用于分数,也适用于整数除法。
2.做一做:(投影)
投影订正,错的同学要说明错因。
(三)巩固练习
1.做书上第36页第5题,学生们做在本上,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订正,找错因。
师:同学们做得非常好,看来同学们对分数除法的法则掌握、运用得很好。下面我们继续研究分数除法的一些特点。
2.投影:不用计算,你能知道下面哪几道题的商大于被除数?哪几道题的商小于被除数吗?为什么?
(1)谁来读一读题目要求?
(2)同桌同学互相讨论一下。
(3)指名说,老师板书。
(4)问:你是怎么想的?
问:谁还能说出几道商大于被除数的算式?
根据学生说的,老师可板书几道题:
观察上面几道算式,看一看商大于被除数的题有什么特点?
根据学生的发言,老师板书:除数比1小。
问:被除数呢?
板书:不等于0。
问:谁能说出几道商小于被除数的题?
商小于被除数的题又有什么特点呢?
板书:被除数不等于0,除数比1大。
师:利用分数除法的这一特点,我们就可以对一些题进行估算检查,看一看是否符合道理。
老师投影出示:下面的结果对吗?为什么?
(四)课堂总结
我们这节课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分数除法的法则是什么?你还学会了什么?商比被除数大的题有什么特点?商比被除数小的题有什么特点?你还有什么问题?
(五)布置作业
第36页练习九第6,7,9,10题。
2、比多少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多少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教学目标
⒈让学生在掌握原有知识(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知识面进行拓宽。除了会比较事物的多少、长短、高矮外,还会比较事物的远近、厚薄、宽窄等等。
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是无穷无尽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建立一个比较的概念 难点:根据实际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工具
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教科书上学过的知识。
⒈电脑显示:数学王国里的两只小精灵聪聪和明明出现在电脑屏幕上。这时聪聪说:同学们,我叫聪聪。明明接着说我叫明明。您们好!我们俩是数学王国的两只小精灵。你们想到我们的数学王国里游玩吗?那里有很多有趣的数学活动和游戏。可好玩啦!聪聪接着说:可是,去数学王国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而这些知识我们可能在教科书上没学过。你们有信心做对吗?
教师接着问学生:你们有信心吗?有信心的请举手。(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都举手,建立自信心。)
⒉出示复习题。
教师指出:同学们聪聪有话要跟我们说。我们一起安静地听听聪聪要说什么,好吗?(电脑放出聪聪的话)聪聪说:同学们你们要去数学王国必须到玩具房里面取两样东西。一是在最高的那个柜子上有三条钥匙,你们必须取最长的那条钥匙。二是在最多玩具的那个木箱里有一个多拉A梦,请你把他带上。你别小看他。有困难的时候他可是你的好帮手噢!只要你把多拉A梦按一下,他就会发出声音召集小朋友来帮忙。(老师提示学生把多拉A梦放在桌面的右下角的正方形筐里。)
⒊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复习题。
二、进入数学王国,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
⒈进入数学王国。
电脑放出明明的话:同学们,你们都很聪明。现在,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好吗?请大家跟我来。接着画面出现了一个写着数学王国四个大字的门口。但是通向数学王国有两条路,一宽一窄。这时老师引导学生说出两条路的异同,并提出问题:应该走哪条路呢?我们听听聪聪是怎样说的好吗?电脑放出聪聪的话:同学们请大家由较宽的路进入。然后,用你们刚才拿到的钥匙打开大门。(老师引导学生完成。)
⒉遨游数学王国。
⑴比大小。
老师引导学生参加游戏一:钓鱼。电脑显示一个小鱼池。鱼池里有大鱼和小鱼。请学生把钓到的大鱼放在大筐里,把钓到的小鱼放在小筐里。每条大鱼5分,每条小鱼2分。看看谁的分数最高。老师指出,请大家注意,放错了位置不给分。
⑵比厚薄。
老师说:同学们,你们肚子饿了吗?老师请大家吃三文治。(电脑显示两块厚薄不同的三文治。)在大家面前有两块三文治。它们有什么不同呢?(老师引导学生说出两块三文治的异同。)其中较厚的已经过期了,不能吃。请大家把厚的三文治放到垃圾筒。把薄的三文治放在碟子里。
⑶比远近、比直曲。
电脑显示两条河,一直一曲。在两条河上都分别有两条远近不一的船。老师指出河的对岸还有很多有趣的游戏。我们一起乘船过去玩,好吗?但是,直河上较近的船才是通向对岸的,别乘错船噢!(老师引导学生完成此题。)
⑷自由活动时间。
过河以后,老师指出在这里还有很多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你们可以自由活动,自己选择参加哪项活动和游戏。做对了会加分,还有奖品。相反,做错了会扣分的。你们要认真思考。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按一个多拉A梦,老师听到多拉A梦的呼叫就会来帮助你的。附近的同学听到哪位同学需要帮助的,也可以离开座位帮助他们。(电脑显示一个游乐园的环境。游乐园里有很多小动物和各种各样的活动和游戏等待着同学们的参加。)
3、四季评课稿
《四季》评课稿
《四季》评课稿
听了xx老师上的《四季》一课,我感到xx老师她对课文的处理和教学设计和思路还是清晰。
1、注重从生活入手创设情境。如开始上课时,潘老师先问学生现在是什么季节,你从什么地方观察到是秋天。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学会发现大自然,接着让学生直观的欣赏优美的春、夏、秋、冬的风景图,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到四季的美丽,从而激发他们对四季的探索和好奇心。
2、重视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四季》是学生刚刚接触的语文课文,所以潘老师在设计中也进行了精心处理,本节课中潘老师在教法上打破了以往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方法。以往学习课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孤立的认识生字词,再指导朗读课文。本节课,潘老师将生字词随同课文的句子一起学习,让学生在朗读课文中识字,落实扎实。同时,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潘老师事先让学生在句子中拼读生字,在,这样学生就有一定的语境。但本堂课上的效果还是缺少,由于学生刚刚从简短诗马上到课文学生的读书方法还是掌握不够,潘老师也感受到了,于是潘老师就马上进行逐个认识,让学生说说识记方法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 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识字,从而达到巩固识字的目标。
3、指导朗读,形式多样。大家知道,现在学生唱读的现象比较普遍,游老师在指导朗读时,形式是多样的,有指名读、教师范读、小组、开火车读等。在读中注意了纠正学生的唱读现象。
4、注重拓宽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想像能力。如在讲春天这一部分时,老师提出了草芽还对小鸟说些什么呢?这一问题,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但在这里,学生可以根据老师出示的图片去思考,如,桃花对小鸟说,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桃花是什么颜色?,从而让学生根据颜色说出:桃花红红,它对小鸟说:我是春天!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谁能把书中的小鸟也换掉? 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答,互相启发思维,充分展现自我。
4、0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年级数学上册0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初步掌握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2、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索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3、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感悟0是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使学生对身边及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初步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在认识0的情景中体验知识及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在黑板上画好田字格
学生: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揭示课题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讲讲《狼来了》的故事。(播放动画课件)
第一天放羊娃喊:狼来了,村里有5个人扛着锄头匆匆跑来帮助放羊娃,教师指导学生用5来表示;第二天放羊娃喊:狼来了,村里有4个人扛着锄头匆匆跑来帮助他,教师指导学生用4来表示;第三天放羊娃喊:狼来了,村里头再也没有人来帮助他,于是教师提出问题:没有人我们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当有学生回答用0来表示的时候,教师给与肯定,从而引出本节课题:0的认识(板书课题),引导学生理解0的第一个含义:没有。
二、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探究
1.找生活中的0
大家回忆一下生活中在哪见过0?(让学生尽情地说)
2.0表示起点
刚刚有同学说直尺上也有0,你们都找到了吗?指给同桌看一看。
师:同学们请大家认真观察直尺,你还发现了什么?生:这些数字,是按顺序排的。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右边数字越大,也就是说,数越大,离0也就越远。A、从0到1是一段,用数字1表示;从0到2是两段,用数字2表示;从0到3是三段,用数字几表示?从0到4是几段?用数字几表示?;从0到5呢?
师:刚才我们数数的时候都是从几开始的?0还在1的前面,那这里的0还是表示没有吗?那0还可以表示什么?人们在用直尺量东西的时候,都是从0开始,0在这里表示什么?(起点)。用直尺量东西,要用0对齐物体的一端,看直尺上另一端到哪个数字,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多少。这个数字越大,表示这个物体的长度也就越长。
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0除了表示直尺的起点,0还可以表示什么吗?
想想我们学校操场上的赛跑跑道,有没有见到0呀?看过跳远吗?0也可以表示跳远的起点。。注意强调:尺子的0起点对齐跳远起跳的0起点。
课中操
三、学习书写0
1. 师:仔细观察,你能说说0像什么吗? 我们给0编首歌吧。
听老师的儿歌:数字0,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
2. 教师在田字格示范写0
0是一笔写成的,起笔在右上角,向左下写在中线附近还与左线接触,然后向下拐,在下线接触在中间偏左部位,在向右上拐,收笔处与起笔处相连。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0的样子。然后伸出手指,在空中写一个0。
3.打开书描红30页,比一比看谁描写的准确又漂亮。
四、延续故事情境,讲授0的加减法
又是一天,放羊娃去山上放羊,一共有8只羊在山上吃草。引导学生用加法算式表示0+8=8;放羊娃觉得无聊极了,于是呼呼大睡起来。等他睡醒的时候,天已经黑了。羊不见了踪影。8-8=0时,进一步渗透思想教育:要认真做事,不能粗心大意。
五、尝试练习,巩固新知
1、摆铅笔游戏:你能列出怎样的算式?
摆铅笔,说算式。
a、摆3根铅笔,然后拿走3根铅笔,桌面上还有没有铅笔?怎样列式?0表示什么?
b、摆5根铅笔,然后拿走5根铅笔,桌面上还有多少铅笔?怎样列式
③学生自编一道得数是0的算式。
2、(课件:苹果树)
①苹果树上有几个苹果?(3个)图片一
②摘掉一个,树上还剩几个苹果?(3-1=2个)图片二
③摘掉两个,树上还剩几个苹果?(3-2=1个)图片三
④摘掉三个,树上还剩几个苹果?(3-3=0个)图片四
想一想 口算 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六、反思小结,巩固提高
教师点拨,让学生总结收获。收获最多的学生,教师奖励他(她)一颗小星星。
课外延伸:你们还在哪里见到过0?(提示:温度计)
想一想温度计上的0 表示什么意思呢?
5、一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数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数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生活中的数》评课稿
听了《生活中的数》单位换算一节课,有以下收获:
优点: 1.能联系生活实际学数学。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遇到的小数,从身边的生活入手学习数学,学生比较感兴趣。
2.能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师提出问题:按高矮顺序给小朋友排队,这些数据太乱了,怎么比呢?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3.敢于放手让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学习。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是为了学,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让学生自己动脑去探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实现知识的迁移,从而解决问题,掌握方法。
4.教师的作用重在设疑、引导、点拨、总结。
5.注意总结规律,教给学习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名数的互化方法:
⑴首先要明确哪个单位大,哪个单位小,改写时是把高级单位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名数,还是把低级单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名数,从而确定用进率去乘或用进率去除。
⑵要注意已知名数与所求名数的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是10,还是100,或是1000,不能搞错。注意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不是10,100,1000,改写时要特别小心,必须明确要改写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3600、24或12等,千万不要把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也当做10、100、1000来计算。
⑶要根据是乘或除以10、100、1000来确定小数点移动的方向,并注意根据进率确定小数点要移动几位。
⑷注意复名数的改写只是改写其中的一部分,另一部分一般不变。
建议:
课堂练习要充分。教师要设计有层次的练习题,及时巩固所学知识,练习要充分。
6、雪孩子评课稿
二年级语文上册雪孩子听课稿,分享雪孩子听课感受和记录
雪孩子评课稿第一篇:
说教材:
《雪孩子》这篇课文选自语文人教版第一册第六单元。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叙述了勇敢的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成了一朵白云的童话故事。文章易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借助图画阅读的能力。本篇课文为首次出现不注拼音的课文,让学生尝试着自己阅读,激发学习语文的成就感。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根据文章在本册中的安排位置及低段孩子现在的学习特征和学习情况,我为孩子们定了如下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1个偏旁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本文安排2课时,第1课时,认识生字初读课文,学习一、二自然段。第2课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课文3~8自然段,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体会雪孩子助人为乐的精神。会写瓜、衣来3个字。
说学生:
小学生在他们幼儿时期的具体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开始明显地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初级抽象逻辑思维的方向,一个是一般形象思维的方向。无论哪一个方向都离不开具体的物象,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这种学习特点,尽可能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把学生领进一个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中。当充满情趣的画面展现在孩子面前时,学生会积极主动地认字,自己想办法记字,再由教师根据学生的识记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就会事半功倍。
说教法:
低段孩子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形象思维又离不开具体的物象,故在设计本文的教学过程时,我采取情境教学的模式,声画同步、视听结合的教学手段,反映课文的内在意义,刺激孩子形象思维对具体物象的感知力,帮助他们从具体形象思维的比较粗糙的、外表的、现象的层次中,向一般形象思维的精确的、内在的和本质的较高层次过渡。
说学法:因本文是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故学习课文时,首先让学生采用图文结合、字句结合、互帮互助的方式,在游戏中学的形式,来学习文章及生字,其次让学生读中识字、读中观图、读中说话、读中想象、读中悟情。
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重点讲一讲我是如何运用教法及学法,来帮助孩子完成以上学习目标的。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雪花纷飞的场景)下雪啦!下雪啦!雪花可真美啊!(板书:雪)谁知道雪花是怎么样的?美丽的雪花下了一天一夜,房子上、树上、地上一片白。看雪地上来了一个孩子,(出示雪孩子图形剪影)同学们,你们知道它是谁?(雪孩子、雪娃娃、雪人)(板书:孩子)谁认识孩这个字?(说说孩的音形义)最后齐读课题。这一环节旨在为学生创设一个美丽的情境,通过板画雪花、出示雪孩子引起孩子们学习《雪孩子》这篇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
雪孩子长得怎么样?(可爱、很漂亮、很白)是的,它很美,很可爱。老师这里有一个关于这个可爱的雪孩子的非常感人的故事,你们想读吗?在读课文前,胡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遇到不认识的字,你会怎么办?(预设:问同学,问老师,看后面的生字表)这一环节在交流认字的办法的同时,教给学生学习生字的方法。1、下面老师就让大家读这个故事,请同学们注意,自己读一读课文,并圈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弄懂圈出的字的读音。这一步是想让学生先自己学会不认识的生字,这样的印象可能会更深。 2、学习生字词。
(出示以下生字词)让 往 /一起玩 化了 /休息 知道 /烧着了 睡觉 /玩累了 救出了 柴堆
指名学生领读(第一组都是后鼻音,第三组的第2个音节读轻声,第四组的着觉是多音字,第四组词中很多没出现过)。出现不带拼音的词语组合,及单字气球游戏,学生认读。(个别读,小组读,全班读)学生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
3、再自己读课文,思考这个故事讲了雪孩子的一件什么事?
预设:
1、这个故事讲的是雪孩子舍己救人的事。
2、这个故事讲的是雪孩子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从大火中救出了小兔子。
三、品读课文
教师为学生提供具体物象的目的不是单纯地让他们描述
1、学习第一自然段;那么这个故事发生前天气是怎么样的呢?请同学们大声
2、学习第三自然段;师讲述第二自然段内容导入(出示图片3)这幅图画了;你能看着图中小白兔和雪孩子的神态,用又又;汇报朗读
3、师讲述期间发生的事情导入第7、8自然段;雪孩子讲的是雪孩子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的故事
这个环节是学生整体感知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是说话能力训练。
三、品读课文。
教师为学生提供具体物象的目的不是单纯地让他们描述那是什么样子,更重要的是引发他们的想象。而想象是一种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自由度极高的思维活动,学生们可以根据生活中存在的事物或生活中尚未出现过的事物,让自己的思维自由地驰骋,任意变换和组合。老师在思维教学活动中只是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具体材料,给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的机会,使学生的想象力在自由的环境中得以增长。
1、学习第一自然段。
那么这个故事发生前天气是怎么样的呢?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第一段,然后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朗读课文)(故事发生前,天气是这样的,大雪一连下了好几天。)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雪下得大,下的时间也长呢?用波浪线画下来。( 一天一夜)谁能用读来表现雪下得很大,下得久的意思。(指名读,再齐读第一段的第一句)下了这么大的雪,屋外该是怎样的美景呢?(出示图片与句子:房子上、树上、地上一片白。)这是一幅多美的雪景图啊。(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这一步帮助学生读中观图,理解文本内容。
2、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讲述第二自然段内容导入(出示图片3)这幅图画了什么?(小白兔和雪孩子玩得很开心)从哪里看出小白兔和雪孩子玩得很开心?(引导学生从图中、文中找出体现开心的人物动作、神态及相关的词语)又唱又跳这个词你是怎样理解的?(两个动作同时进行)
你能看着图中小白兔和雪孩子的神态,用又又来说说他们的神态吗?(又说又笑)还能说说雪孩子的样子吗?(又白又胖)
汇报朗读。(学生在读中悟出要用高兴的语气来读这一自然段)除了又唱又跳,你想象一下,他们还可能玩什么?(生交流)小白兔和雪孩子玩得多高兴,多快乐啊,那他们玩累了坐下来休息时,会互相说些什么呢?(生交流)小白兔多高兴啊!那谁想做小白兔,来读一读这一段话呢?
3、师讲述期间发生的事情导入第7、8自然段。
雪孩子跑到小白兔的家门前,面对滚滚的浓烟,熊熊燃烧的大火,想到自己的好朋友就在大火中,它会怎样做呢?(生交流)的确,在雪孩子救小白兔的过程中,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深受感动。多好的雪孩子啊,面对将被大火吞没的小白兔,它不顾一切地冲进火海。烟是那么呛人,火是那么烫人,它全然不顾,在大火中寻找着小白兔,找啊找啊,终于找到了小白兔,它一把抱起小白兔向屋外冲去。让我们一起带着感情读读第7自然段吧。(学生齐读课文)由于雪孩子的舍身相救,小白兔得救了。
然而我们可爱的雪孩子呢?(放录象:雪孩子融化一段)是啊,当雪孩子抱起小白兔冲出屋来时,它已经没有什么力气了。它全身的雪在不住地融化,可它仍然紧紧地抱着小白兔,摇晃着身体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去。(声音越来越低沉)它想坚持把小白兔抱到一个最安全的地方,但它已经没力气了,最后,它的头也完全融化了,眼珠掉到了地上,我们的雪孩子化成了一地的水。
(停顿)现在,我们的男生有感情地读读第8自然段。(男生齐读课文)小白兔得救了,然而,当他醒来发现雪孩子不见了的时候,小白兔怎样了?多好的雪孩子啊,难道它真的就这样离小白兔而去,离我们而去了吗?不,它不会离开我们的,你们看,它不是还在吗?(放录象:雪孩子变成白云一段)
猜想故事的结局是训练学生想象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在猜想过程中,学生会根据课文中的某些提示,根据自己充满个性化的愿望,想象出丰富奇特的结局,运用这种常用的思维教学方法,可以开启学生的形象思维。雪孩子离开我们了吗?那它在哪儿呢?(学生想象说:我们可爱的雪孩子在天上,它变成了一朵美丽的白云。)兔妈妈看着那朵美丽的白云会说些什么呢?
小白兔又会怎样说呢?但那白云慢慢地飘走了,越飘越远,小白兔看见了,多么难过啊,同学们,我们给小白兔想个办法把雪孩子留住,让它永远和小白兔在一起吧。
五、情感的升华。
说得真好。学了这个故事,同学们也喜欢上了这个可爱的雪孩子,你们愿意永远和雪孩子在一起吗?(愿意。)那我们怎样才能让雪孩子永远在我们身边呢?同学们,只要我们心地善良,从小事做起,处处为别人着想,雪孩子就永远和我们在一起,我们也就是一个个可爱的雪孩子。(全班配乐朗读。)
六、写字指导
①根据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原则,学生看田字格的笔画笔顺,书空一遍。
②瓜和衣都有一长撇、一短撇,它们的写法有什么不同?(出示这两个字,并将字中的长短撇用红笔标明,以方便学生观察,特别要注意撇、捺两笔的对称。)指导写瓜和衣。注意两长撇的不同:一个竖撇,另一个是斜撇。两短撇的不同:一个是卧撇,另一个是短撇。 学生练写。学生自己写来。(注意撇捺两笔的对称)
学生展示写字本,互相评议。
七、阅读儿歌《堆雪人》
八、作业:续编故事《雪人回来了》
雪孩子评课稿第二篇:
这是一篇童话,讲述一个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快乐,为小白兔解除灾祸,最后自己变成了云朵的故事。课文将水的变化常识融于故事之中,易于激发兴趣。
教学目的: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唱、赶、旺、帝等8个汉字,认识1个偏旁子 。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
教学重点:认识13个生字,知道雪会变成云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学前准备:布置学生课前读通课文,为不认识的字词注上拼音,并标上段落。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激趣
1、板书孩子教认孩字,再出谜语让孩子们猜一猜:说是花,不长叶子不结果,没有树根没有杈,漫天遍地都是花。得出答案,再补上雪字。
2、激趣:雪孩子是什么样的
猜谜语:雪花飘,他就到, 站雪里,戴草帽。身穿一件白皮袄, 不怕冷来就怕热, 只能站岗不能跑。
3、课文说了什么事?今天我们学习21、雪孩子(孩子们读题)
二、看图自读课文
1、仔细看图,想想图上画了什么?
2、读读图旁的句子,画出不认识的字,请教同桌。
三、检查自读情况,读后正音组词:
累(劳累)(累了)
添(添加)(增添)
柴(砍柴)(柴火)
旺(兴旺)(旺盛)
渐(渐渐)(逐渐)
冒(冒尖)(冒雨)
奔(投奔)(嫦娥奔月)
冲(冲突)(冲向)
烫(烫手)(滚烫)
终(终于)(始终)
浑(浑水)(浑然)
淋(淋雨)(淋湿)
激(激动)(感激)
1、指名接读课文,互相评价。
2、正音后同位互相接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雪,下个不停,一连下了好几天。
这天早上,天晴了,兔妈妈要出门去。小白兔嚷起来:妈妈,妈妈,我也要去!
兔妈妈说:好孩子,妈妈有事,你不能跟着去。
兔妈妈在门外的空地上给小白兔堆了个雪孩子。小白兔有了小伙伴,就不跟妈妈去了。(交待雪孩子的来历)
小白兔跳舞给雪孩子看,唱歌给雪孩子听。他玩累了,就回家去睡午觉。
屋子里真冷,赶快往火堆里添把柴吧!
小白兔添了柴,把火烧的旺旺的,屋子里渐渐暖和了。他躺在床上,闭上眼睛,一会儿就睡着了。
火越烧越旺。哎呀,火把旁边的柴堆烧着了!小白兔睡得正香,他一点儿也不知道。
不好啦!小白兔家着火了!雪孩子看见从小白兔家的窗户里冒出黑烟,蹿出火星,他一边喊,一边向小白兔家奔去。
小白兔,小白兔!你在哪里?雪孩子冲进屋里,冒着呛人的烟、烫人的火,找哇找哇,终于找到了小白兔。他连忙把小白兔抱起来,跑到屋外。
小白兔得救了,雪孩子却浑身水淋淋的。
这时,救小白兔的雪孩子不见了。他已经化成水了。
不,雪孩子还在呢!瞧,太阳晒着晒着,它变成了很轻很轻的水汽。飞呀,飞呀,飞上天空,变成一朵白云,一朵美丽的白云。
1、议论:雪孩子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变成了什么?先小组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雪孩子救了小白兔后自己化了变成水)
雪孩子是怎样飞到天上的?还会回来吗?(让学生看黑板的简图,为孩子们了解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云变成雨和云变成雪的过程)
2、指导朗读
本课朗读中要注意读准字音,还要正确处理轻声的读法。
如:房子上、树上、地上的上
休息的息
不,雪孩子还在呢!瞧,太阳晒着晒着,它变成了很轻很轻的水汽。飞呀,飞呀,飞上天空,变成一朵白云,一朵美丽的白云。
要读得慢些,表达出赞美喜爱之情。
你喜欢雪孩子吗?用一句话夸夸他。
五、想想说说
1、看图,说说小白兔望着白云会说些什么?
2、你想对雪孩子说些什么?
这么可爱、善良、勇敢的雪孩子,我真希望他能再回来。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来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有创意的表达。这部分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的求证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六、续编故事
《雪孩子又回来了》,想像小白兔与雪孩子见了面会做什么,说什么。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回答课后练习题:雪孩子还会回来吗?
小结:一个多么可爱的雪孩子啊,他纯洁善良,助人为乐,舍己救人。危急时刻用自己的生命救出了小兔子,他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二、分小组自学生字
1、认字
注意读准柴、奔、烧、知4个字的字音。
起、玩、往、觉、知、化都可以利用熟字变化来记忆。
可以进行同音字比较化-画,到-到,只-知,还-孩。
2、写字
写好唱、轻、谁等。
三、复习巩固
1、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
雪孩子变成了一朵白云。
雪孩子变成了一朵白云,一朵美丽的白云。
雪孩子变成了水汽。
雪孩子变成了水汽,很轻很轻的水汽。
2、布置作业:
把课文中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雪孩子》
怎样的雪孩子? 哪里去了? 会回来吗?
为救小白兔 飞到空中 舍己救人
教学反思:
学生按照要求进行了预习,我预设学生可能说不清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但没想到,在读了两遍课文之后,有的学生就能讲清楚: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变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课文却读得很不流利,这说明学生的表达能力要强于朗读能力,原因就是在读明白故事情节之后,就懒得再读了。
为了再次激发起学生朗读的兴趣,学文时采用情景导入的方法: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大雪覆盖山川、房屋、田野的情境。学生观察后回答:看到什么景物?(天上下着纷纷扬扬的大雪,地面上、房屋上、树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白雪。)兔妈妈在堆什么?(堆雪孩子)这么漂亮的雪孩子你喜欢吗?(喜欢)不仅你们喜欢,小白兔也很喜欢,快去看看雪孩子跟小白兔是怎么玩耍的吧!然后引导学生边读书边理解,在读中感悟雪孩子舍己救人的品质。课文结尾他飞到了空中,成了一朵白云,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从很美很美一词中体会到什么?有的学生说:这朵白云很漂亮。对,这种美是外在的。学生从我的评价中马上反应过来:这里的很美很美是说雪孩子救了小白兔心灵美。这是我没想到的,没想到在我的点拨下学生能说出心灵美这个词语,我想这与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是分不开的。
7、解决问题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二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评课稿 解决问题一课是二年级下册第2~5页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初次接触用两步计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往的教材,两步应用题是用文字叙述的,新教材中的解决问题在呈现形式上较以往有很大的改变。教材选用了贴近学生生活且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快乐的游乐园,提供了小朋友在游乐园里看木偶戏、丢沙包等丰富活动的信息资源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如何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如何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掌握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呢?我在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对教材呈现的形式做了适当的补充和调整,具体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1、情境引入,激发学习兴趣。围绕喜欢什么活动的话题,从与学生交谈周六、周日喜欢到哪儿玩,喜欢玩什么,到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游乐园的小朋友在玩什么的情境,调动了学生认真观察的积极性。教师说的这里面还藏着许多数学知识呢!这句话激发了学生自主发现数学问题的兴趣,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为学生探究新知做准备。
8、线段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二年级数学上册线段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一、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体验,能直观形象地感受到知识产生的过程,进而理解并掌握知识。在认识线段这一比较抽象的概念时,教师先示范操作,再放手让学生人人操作体验。让学生在拉线的操作过程中,感受线段的特征,在这个环节中,老师能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线段,由摸一摸,指一指,有助于学生将数学与生活经验及事物建立联系。通过让学生折出不同长短的折痕,引导学生体会线段是有长短的。
二、教学设计层次分明,形式丰富
练习形式多样有趣,通过不同的途径来丰富学生的认识,有效地巩固了新知识。精心设计数线段折线段连线段简笔画等练习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来加强对线段特征的认识,并使学生在练习中感悟数学学习的意义。
三、注重观察比较,加深对线段特征的认识
线段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直的,二是有两个端点,在教学中教师始终不离开这两点。在练习中,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教师除了让学生找出哪些是线段,还要学生知道为什么是,而其他的又为什么不是。在画线段这一过程中,展示了学生画得两张图,其中一张没有画端点,一张在端点上也提了一些要求,通过观察比较,从而深化对线段两个特征的认识。
9、掌声评课稿
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听课稿,分享掌声听课感受和记录
掌声评课稿第一篇:
《掌声》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以小英自卑感激乐观的情感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作者以饱含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故事中,把少年儿童纯真善良、关爱别人的美好心灵生动地表现出来。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瞿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他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情为线、以读为主、以拓展为目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读悟体会。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
一、 评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瞿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1、紧扣关键点,突出内涵
所谓关键点指一篇文章中最敏感、关键部位,可以是一个词或一个句、一个过渡段等。本文的关键点是同学们的两次掌声。瞿老师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同学们的两次掌声,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的重点段第二至四自然段,体会同学们的两次掌声给小英的鼓励和赞扬,给小英带来的信心,由此突破口切入,突出掌声的内涵。
2、转换角色情,领悟内涵
当学生阅读文本时,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体会不到真切的情感。瞿老师就发掘学生善良天性,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如: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学,你想通过掌声告诉小英什么?如果你是小英,你听到同学们热烈、持久的掌声,你会想些什么?学生变成文中的人物,产生联想或幻想,激发出情感,走入人物内心世界,就更真切地体会到了掌声给小英变化,领悟掌声的内涵。
3、抓住掌声义,延伸内涵。
同学们的掌声给了小英鼓励、赞赏,给了她生活的信心,掌声的内涵就是给人的尊重、鼓励和关爱。瞿老师并没有让学生停止在对掌声内涵的理解,而是接着问:你想给同学或朋友送去勇气和自信,除了给他掌声之外,你还有什么办法?学生的回答延伸了掌声的内涵,可以直接说,可以写纸条,可以竖起大拇指等等,都对别人的鼓励和关爱。
4、出示《掌声》诗,升华内涵。
读完最后一节,瞿老师出示了一首小诗《掌声》,掌声的内涵都融化在这首短小精悍的诗中,一连串的比喻不仅读来朗朗上口,而且形象地升华了掌声的内涵,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和鼓励就是阳光、春风,温暖了我们的心,给了我们力量和信心,这就是一份真爱。学生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品读着这首小诗,会再次被感动,升华内心的体验,并将这暖暖爱意融人到他们的生活当中去。
二、评教学特色
本节课的主要特色有以下几点:
1、教学思路清晰严谨
《掌声》一课的教学紧紧围绕这四步进行:
(1)读第四自然段,找出课文写的两次掌声。
(2)品读小英上台演讲前的表现,体会两次掌声给小英带来的变化。
(3)结合小英演讲后变化,进而理解掌声的内涵。
(4)拓展阅读小诗,升华掌声的内涵。
这一教学思路,比较清晰地反映了文章的脉络,围绕掌声的内涵设计教学环节,自然而合理。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不仅仅定位在知识与能力上,更多的表现为对学习方法的掌握,情感态度的升华,价值取向的引领。
2、教学语言优美工整
最后瞿老师出示的是一首自己写的小诗,可以看出瞿老师的语言功底优美而工整。在整堂中我们可以听到瞿老师优美工整的过渡语与小结语:只有短短的几步路。可是要走完这几步路,对于小英来说该有多难啊。每走一步,小英的内心都在痛苦地挣扎。这是期待的掌声、这是安慰的掌声,这是鼓励的掌声!我们有太多太多的话想对小英说,此时,千言万语都汇成了热烈、持久的掌声,他们什么也没有说,只是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小英的鼓励、支持、理解这是多么的神奇的掌声啊!在小英最需要的时候,是掌声给了她勇气和力量,是掌声给了她自信的微笑。掌声能给我们带来温暖,带来力量,带来自信,带来关爱。在生活中,我们的要给别人带来温暖、带来力量,带来自信,带来关爱,除了鼓掌,还可以用什么方式呢?
3、教学细节扎实有效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朗读的指导。因为,我们现在的朗读指导趋于一种虚化,目标也不明确,好像练读的目标就是读好这一段,而瞿老师的朗读指导扎实有效。学习第二到四自然段时,瞿老师让学生找出演讲前小英的三处表现,在练读这三处表现时,不只是从朗读技巧上读好,更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的感情,读是为了促进悟,悟是为了提升读,朗读与感悟相结合。如:练读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来。这段话。
师:读读这句话,体会她的心情,你能读好吗?
指名读
师:你认为这样读比较好。
指名读
师:上一堂课我们知道小英是个自卑、忧郁的孩子,平时,总是默默地走向那个角落,她不愿别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她害怕别人注视的目光,而这时全班同学把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谁再来读。
指名读
师:此时的小英心里在想什么?
生:我不想让别人看我走路的样子,别人还逼我。
生:别人会说我很可怜的。
生:别人会笑话我的。
师:此时的小英胆小、害怕,把她的心里话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怎么读?
再次指名读
这已是第四次读了,但四次朗读层层深入,一步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小英演讲前的胆小、忧郁,也为后面理解掌声对她的重要奠定基础。
三、一点看法
1、课文5-6小节的学习不够深入,有点蜻蜓点水的感觉,而这次演讲之后小英的变化,更能体现别人鼓励、关爱对一个人的成长的重要性。
2、最后一小节是文章的中心,它告诉大家两点:(1)珍惜别人的掌声。(2)献给别人掌声。而瞿老师只是让学生齐读了一遍,有点囫囵吞枣的感觉。
但这只是我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掌声评课稿第二篇:
今天我要评的是xx老师执教的《掌声》一课,在评课之前,我想送给xx老师一些掌声,我觉得我不是在评这堂课,而是我在向xx老师学习这堂课,这是一节成功的课,让学生学的愉快,听课老师听得轻松。
这篇课文生动的叙述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姑娘英子在同学们掌声的鼓励下变得开朗自信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要我们体会到:人人需要掌声,特别是在身处困境的时候,要珍惜掌声,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掌声送给别人。作者以饱蘸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这个主题寓于这个动人的故事中,读起来十分感人。
全文以英子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英子一系列的情感变化都是由掌声引起的,因此引导学生理解掌声的内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这整节课中,梅老师抓住这一重点,以生为本,以情为线,以读为主,以拓展为目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句段朗读体会,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亮点:
一、识字扎实有效
二、正确把握重点,优化课堂结构
语文课不像数学课那样层次清楚,由难到易,环环相扣,语文课要求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环节,不做无用功,这样学生听起来才有所侧重。这堂课梅老师没有循规蹈矩的按照事情的发展按部就班,主要采用了对比的方式:原先的英子和后来的英子对比,比如梅老师在执教时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感悟出以前的英子是忧郁的。接下来梅老师又再让学生体会后来的英子是活泼、开朗、自信的,通过前后对比,老师不用刻意比较,学生自己就能在心里产生两次情感的巨大差异。然后老师在让学生说一说英子发生这么大变化的原因,学生很容易就说出来了,是两次掌声让英子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在这样一个隐形的对比中,梅老师轻轻松松就突破了本课的重点。
三、关注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培养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三年级正是学生从字词句向段篇过度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至关重要,学生只有掌握了读书方法,他才会读书,爱读书。梅老师这一点做得非常好,从识字开始,就启发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遇到难读的句子怎么办?到理解感悟课文时,梅老师更是注重了对学生理解感悟课文的方法指导,如: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抓住人物的语语言神态动作,体会人物的情感。在学生有了自己的读书体会后,梅老师又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感悟记下了,在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学习习惯的培养方面,梅老师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从昨天开始,我就在思考:如果由我来执教这一课,我会怎样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流程?今天又听了梅老师的课,我发现我们两个人在设计上,有一点是不同的,下面我说说我的设计:当孩子们说出是掌声让英子从忧郁自卑变得开朗自信时,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掌声的句子,然后到课文中去读一读,说一说这两次掌声的意义相同吗?学生练习上下文,很快就能感悟出这两次掌声是不同的,第一次掌声同学们为英子送去的是鼓励,第二次掌声同学们为英子送去的是赞赏。
最后,为xx老师提一个小建议:在老师配乐朗读时,音乐的声音太大,掩盖了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希望以后讲课的老师们注意这样的细节问题。
10、司马光评课稿
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听课稿,分享司马光听课感受和记录
司马光评课稿第一篇:
《司马光》评课稿
感谢白老师为我们上了一节这么好的高年级的语文示范课,我认为这是一节成功的课,为我们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白老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整节课教师以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温和的表情、友善的微笑、期待的目光、宽容的态度来有效地调控教学过程,使学生犹如坐春风、沐春雨,课堂总是勃勃有生机。
二、课前准备充分。白老师对课文的讲解十分娴熟,对文章的背景及相关知识熟悉,讲解内容正确、到位,过度自然,由此可以看出赵老师课前备课十分认真,没有这么认真的备课,就不能上出这么好的课,我认为,白老师这种敬业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三、学习方式上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在整节课,以学生为主体,老师通过组织、适当引导,让学生通过读书、质疑、讨论、交流等形式,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四、内容的感悟强调了朗读训练。课程标准强调对课文的理解要重感悟,教师较好地体现了读中感知、感悟,读中培养语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五、抓住重点内容,做到长文短讲。这篇课文的篇幅很长,如果老师逐段讲授,老师讲得辛苦,学生也听得辛苦。白老师在这节课中始终突出了这篇课文的训练重点,抓住人物的言行,突出人物的品质。如,在教学第二个故事的时候,教师在引导学生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之后,马上提出了训练的重点和。
六、组织交流感受和质疑问难。思源于疑,白老师在这节课中为学生设计了一个质疑问难的舞台,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且对学生的质疑引导学生自己解答,教师再分层次的加以引导,使学生改变了学习中的被动位置,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七、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司马光砸缸用评书的形式来讲,加深了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想象能力,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得到锻炼、提高和发展。
八、文本结合,重视思想教育。
不足之处:
一、教学的形式单一,不够多样。建议:设计如果能做到读、说、写、演相结合,如,先让学生读一读故事,说一说人物的言行、品质课堂气氛会更活跃。并且可以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升华学生对人物品质的理解。
二、词句的推敲与积累欠缺。教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脱离了重点词的教学,我认为应该结合重点的词句来理解重点的句子,再结合重点句子来理解课文的内容。另,语文的教学特别重视积累与运用,教师应该让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词句,并且摘录下来。
司马光评课稿第二篇:
总体感觉,这是一节充满激情的课,具体想法如下:
1.新授课由本单元主题聪明的小朋友导入课题,认识司的写法,采用谜语方式有个同学真粗心,同字丢掉一小竖。然后介绍司马是复姓根据课题巧妙导入,很棒!
2.由于充分利用了课件的演示功能,设计了假山出字水缸出字的巩固识字,激发了孩子们识字的兴趣和热情。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好地调动。
3.鼓励孩子们用多种方法识字,培养自主识字能力,相信长期训练一定会有成效。
建议:
1、本课的生字可以归类识字。如学生说了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后可以用石加皮组成破,砸破的破,读中强化,同时引导用加一加的方法还能记本课哪些字?这样会节约时间的同时,强化识字效果。换偏旁、加偏旁、多音字的识字方法也可用此方法引导识记本课生字。
2、朗读课文第一课时要读正确,但是也要养成读通顺和连贯,一字一字地读,需要在老师的范读和引导中纠正。
11、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经历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理解并体验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2.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二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导入语:同学们,前几天我们刚过完中秋节,你们有吃月饼吗?小明和小红两个人正在一起分月饼呢!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请看大屏幕,这里有4个月饼,分给他们2个人,怎么分公平?
生:每人分2个。
师:每人分2个也就是他们分得同样多,你们还记得在数学里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的这种分法叫做什么吗?
生:平均分。
师:如果是把2个月饼分给他们2个人呢,怎么分公平?
生:每人1个。
师:这也是什么分法?(平均分)
师:如果只有一个月饼呢,我想平均分给他们两人,你们知道每人分几个吗?
生: 每人一半。
师:那这一半的月饼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种新的数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认识1/2
师:同学们,老师准备了一个圆片代表这一个月饼(板书:一个月饼)接下来该怎么分?
预设1:平均分。师:怎么做可以平均分。生:对折。
预设2:对折。
师:你能上来折一折吗?生讲台操作
师:请你说一说你为什么要对折?对折的话会怎么样?
生:对折的话可以分得一样多。
师:对折能保证分到同样多,也就是能保证平均分,所以我们为了公平地分这个月饼, 一定要怎么分?(板书:平均分)
师:现在月饼分好了,那它的一半在哪里呢,谁能用手指一指。
生:这个饼的左边。师:那另外一部分呢?
生:也是这个月饼的一半。
师:好,老师把其中的一半涂上颜色。
师:这半个月饼我们就可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板书:)
师:那右边的呢?生:也可以用来表示。
师:月饼的一半可以用来表示,那么该怎么写呢?
师一边说一边示范写法:先画一条短短的横线,叫做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再在分数线下面写2,叫做分母,表示平均分成2份,分数线上面写1,叫做分子,表示其中的1份,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板书)
师:你们学会了吗?请在本子上写一写,并和同桌说一说每个部分的名称。
师:学会了的写法和读法,接下来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刚才分月饼的过程:把一个月饼怎么分?(平均分) 分成几份?(2份),涂色的部分是什么?(是这个月饼的)(板书:是这个月饼的)
师:那空白部分呢?(也是这个月饼的)
师:既然涂色部分和空白部分都是这个月饼的,所以我们可以直接用每份这个词来代替涂色部分和空白部分。(板书:每份)
师:现在谁能用一句话完整地说一说分月饼的过程。(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2.及时练习
师:我们已经找到月饼的1/2了,你能找到左边这些图形是谁的1/2吗?
3.折纸活动
师:看来这个小练习难不倒你们。月饼的已经表示出来了,那长方形的你会表示吗?请同学们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等方式表示出来,你能想出几种?
教师通过巡视挑选学生的作品展示:
生1:横向平均分表示1/2
生2:纵向平均分表示1/2
生3:对角线平均分表示1/2
先看生1的作品:
师:谁看懂了?长方形的1/2在哪里?
预设:把一张长方形对折成两半。
师:对折为了什么?(平均分)把对折这个词换成平均分再重新说一说。
生: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涂色部分是这个长方形的1/2。
师:那空白部分呢?
生: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空白部分也是这个长方形的1/2。
请多位同学说一说。
师:老师有一个疑问,这三位同学的折法都不一样,为什么都可以用1/2表示呢?
生:因为都是平均分成2份。
师:说的很好,只要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长方形的二分之一。
4.不同大小纸张1/2的比较
师:老师还有一个疑问,长方形和圆的形状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1/2来表示?
生:一个是长方形的1/2,一个是圆的1/2。
师:说得非常正确,他们都可以用1/2来表示,但是是不同图形的1/2。
5.认识其他的几分之一
师: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练习。根据我们对二分之一的理解,现在快速判断下面图形的涂色部分能不能用二分之一表示?能的打勾,不能的打。
1号能,生说一说理由:把一个六边形平均分成2份,涂色部分是它的1/2。
2号、3号不能,为什么?因为没有把图形平均分,即使是分成了2份,1份也不能用二分之一表示。
4号不能,它是不是平均分?是平均分,那为什么不能?(因为它平均分成了三份),既然我们把平均分成两份的用二分之一表示,那平均分成三份该用什么分数表示?(三分之一)太厉害了,老师教了一个二分之一,你就学会三分之一了,真太了不起了!
5号,不能用二分之一表示,请你猜猜可能是几分之一?学生猜。到底是几分之一,有什么好办法?要看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几份?一起来数,大声地告诉大家,几分之一?
6.归纳认识分数
师:既然平均分成两份、三份、四份分别用1/2、1/3、1/4,那我们还可以平均分成几份?如果我们继续写,还能写很多,写的完吗?
师:像1/2、1/3、1/4、1/5......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四)、巩固练习
1.用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形的涂色部分。
(四)课堂总结
师:不知不觉我们的课堂即将接近尾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12、周长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过程与方法
通过描一描、找一找、摸一摸、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感受、体验、探索图形的周长,感知周长的概念,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充分观察,体验感知周长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探索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
教学方法
讲述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一大一小树叶型纸板,钟表,习题纸
学生:一片树叶,彩笔,尺子,毛线
教学过程及步骤
师生活动
(一)初步感知,理解周长
现在正是秋季,许多同学都会跟着家长去汉阳陵欣赏银杏,老师收集了一片(课件出示图片)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收集的树叶。
1.感知、理解 一周。
(1)描一描
教师:你们能描出这片树叶的一周吗?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描的?
预设:从一点开始,沿着叶子的边线再回到起点,就将树叶的一周描出来了。
请同学们伸出手指跟随老师来描一描屏幕上银杏叶的一周。
(2)找一找,摸一摸。
在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表面也像树叶一样有一周。
① 同学们用一根手指摸一摸钟面的一周,再请同学们摸一摸课本封面的一周。
08 08 08 08
② 同桌互向找身边物体表面的一周。
2.感知周长的概念。
(1)感知树叶的周长.
教师:像这样从一点开始沿着边线绕一周再回到这儿,这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板书:长度、周长)
(2)感知图形的周长
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描一描,这些图形的周长。(学生动手独立完成)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学设计
教师:像这样,首尾相连的图形叫做封闭图形。(板书:封闭图形)
(3)完善周长的概念。
①出示: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学设计
教师:这个图形有周长吗?为什么?
预设:从一点开始,沿着边不能回到开始的这一点。
教师:看来,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周长的概念?
预设: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②找一找,下面哪些图形能描出它们的周长,哪些不能?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结合实例,让学生通过指一指、找一找、说一说、描一描等一系列体验活动,使学生经历丰富的感知过程,获得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
(二) 探究求周长的策略
我们已经认识了周长,要想知道下面图形的周长是多长,怎么办?(测量)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学设计
1.小组合作要求。
(1)测量准备了直尺、绳子,请大家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测量出它们的周长。
(2)小组4人每人选择1个图形进行测量。请先独立思考选择什么测量工具,有想法或者有困难的都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再动手。
2.动手测量。
3.展示方法。
谁来说一说你们测量的方法和测量的结果?
预设:可以将围成图形的所有边进行测量,再把测量结果加起来就行了。
(学生小组代表发言,汇报交流)
小结:先测量图形的各边有多长,再把几条边的长度加在一起,就是图形的周长。
(2)心形等曲边的测量方法。
预设:我们是用绳子直接沿着它的边绕一圈,再用尺子量出绳子的长度,绳子的长度就是心形的周长。
小结: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碰到无法直接用直尺测量的情况,就可以向同学们这样先用绳子围一围,再将绳子拉直,测量绳子的长度,这也就是化曲为直的方法。
【设计意图】在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之后,引导学生探究不同图形的周长,让学生在测量、计算中进一步体会周长的含义,同时感受到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学设计
2、下面的长方形分成两个部分,哪个部分的周长长?
01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辨析加深学生对周长含义的理解,体会图形的转化思想。
(四)归纳总结,内化新知
今天,我们认识了周长,并且用周长的知识解决了一些问题,你能谈谈你都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是对本课知识的梳理和加深,从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板书设计
周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化曲为直
教学反思
13、卡罗纳评课稿
《卡罗纳》评课稿
《卡罗纳》评课稿
我听了陈老师的课,受益非浅。陈老师为了突破重点,较好地达成情感目标(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把课文重组成两个版块。
一:找出描写卡罗纳的悲痛欲绝的语句,体会感悟,指导朗读,表现出卡罗纳的心情。
二:再读课文,找找卡罗纳身边有哪些人在关心他,并划出有关语句,细细品味,说说他们是怎样关心卡罗纳的。
课堂实录一:
师:失去母亲的卡罗纳悲痛万分,默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卡罗纳
心情的语句,再认真读读,用你的朗读声表现出卡罗纳的心情。
生默读找划语句,一会儿几个同学就认真地练读起来。
师:相信大家已经体会到了卡罗纳悲痛的心情。谁先来读一读。
生1: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两腿站不稳,好像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我从卡罗纳的脸色中体会到他失去母亲是多么的伤心、难过。
师:卡罗纳承受着多么巨大的悲痛呀!谁再读。(指名读)
师:你体会到了卡罗纳的悲痛。让我们一起读。(学生齐读)你还从哪句话体会到了卡罗纳的心情。
生2:过了一会儿,我发现卡罗纳独自站在一边端详着我,他的目光里充满着无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仿佛在说: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卡罗纳失去了母亲,他的内心充满了悲哀,他羡慕我还能拥抱妈妈。
师:你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走进卡罗纳的内心,读。(学生齐读)
师:卡罗纳失去了母亲是那样的痛苦、伤心。假如卡罗纳就在我们身边,你会怎么做?
生1:安慰他,叫他不要再伤心。
生2:帮助他走出伤痛。
生3:鼓励他,让他重新快乐起来。
这堂课,陈老师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自读自悟,集体交流,有感情地朗读语句,学生体会到了卡罗纳失去母爱的悲痛,从而激发起了要关爱他、帮助他的情感。让听者也深深地被感染,引起共鸣。我觉得陈老师的既完美,又完整,是一堂很成功的语文课,让我受益非。
14、猫评课稿
四年级上册《猫》
教材分析
1.《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描写动物的文章,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表达了作者对猫十分喜爱的感情。
2.引导学生通过充分阅读体会猫的特点,感受猫的可爱,学习作者在语言和文章表达上的特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特别方式。
学情分析
猫是较常见的家养小动物,学生对猫比较熟悉,绝大多数学生见过,有的学生还养过猫。在教学中激趣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猫的性格特点。在读中整体感知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4、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通过理解和朗读重点词句,了解作者是抓住猫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的。
2、难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讨论探究,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蕴涵的感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导语:大家都知道著名作家老舍吧?他的作品言语朴实,语句优美,常常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篇他写的文章。
2.揭示题目:猫(读题)
学生齐读题目
了解作者,熟悉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条理
1.自由轻声读课文。
思考:①作者是从哪两方面来写猫的?
②给课文分段。
2.指名读,交流。
① 课文从猫的性格古怪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两个方面写猫的。(板书)
② 分段:第一段:13节,第二段:第4节
(一)概括第一段段意。
1.分节朗读,划出表述这一段内容的句子。(第一句)
师:这句话是这一段中的总起句。
2.理解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古怪是什么意思?(板书:古怪)
读出句子语气。
3.这一段抓住猫的什么特点来描写它的古怪呢?自由读第一段。
交流后出示板书:
老实、贪玩、尽职
胆小、勇猛
4.运用中心句归纳段意。
(1)温习学过的中心句归纳段意法。
(2)说说段意: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5.朗读第一段。
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同桌间相互交流,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小组讨论分段
代表发言总结分段
学生分节朗读,划出表示这一段主要意思的句子。
举例理解古怪一词
自由读句子,体会语气
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词语
积极表述中心句法归纳段意的方法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理清文章结构,善于从整体驾驭课文
语言组织能力
让学生学会寻找理解词语的方法
培养学生提炼概括的能力
三、落实训练目标
1.读文章第二段,思考句子间是什么关系?
(总分总)
2.用中心句归纳法概括段意:
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
(板书:淘气)
3.齐读第二段
默读课文,思考
先总结再交流
教学生读书的方法
四、总结并朗读全文
1、什么样的段落可以使用中心句法归纳段意?怎样使用中心句法归纳段意?
(有总起句、中心句、总结句的段落可以使用中心句法归纳段意,先找到中心句,然后进行整理归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同桌交流,试说出中心句法的主要方法
及时记录笔记
指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运用
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并学会总结
五、布置作业
①熟读课文,②默写词语。
板书设计
老实 贪玩 尽职
大时古怪
胆小 勇猛
猫:
小时淘气 玩耍 跌倒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主动参与的时间长,积极进行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2.通过认真观察,能够主动发现并提出问题,并能够有条理地进行表述。
3.善于倾听,并能够在倾听后评价他人发言、及时补充自己的想法。
4.善于思考,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表达自己的见解。
5.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主动与同学合作交流,并能够切实解决问题或产生新认知。
教学反思
《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描写动物的文章,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表达了作者对猫十分喜爱的感情。
我这节课主要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重点词句的意蕴,感受作者语言的魅力和字里行间蕴涵着的情感。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老实、贪玩、尽职等重点词,通过反复诵读,从而去体会猫的性格古怪。同时,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品味,体会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以及猫和人的和谐情趣。如学习第二节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并通过朗读并结合生活体验,深化对蹭的感受,体会人和猫的和谐情趣。
接下来朗读成了体会情感的主要手段,通过自由朗读第四节,让学生感受小猫满月时的可爱,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同时让学生了解到作者把猫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写,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在这节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缺陷:
首先,教学语言不精炼,情绪也不够到位。如果能尽量做到自然巧妙地过渡,学生兴趣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会更活跃。
其次,读的还少。应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受到熏陶,朗读指导还需要加强。
15、白鹅评课稿
四年级语文上册白鹅听课稿,分享白鹅听课感受和记录
白鹅评课稿第一篇:
听完xx老师《白鹅》这一课,我有许多感触。
老师在语言训练时紧扣文本,紧扣鹅老爷的高傲不放,且扎实有效。李老师摒弃了一切繁琐的讲解,从读重点词语,纠正读音,从中心入手好一个高傲的白鹅,并理清课文基本思路:从鹅的姿态、步态、叫声和吃相几个方面来展开全文。
邓世杰:老师全身心的指导学生,让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读书声中,品词析句,咬文嚼字,把鹅老爷的高傲所含着的内容都读了出来。
赵英杰:理解词语和句子是每个处级语文学习一个重要的目标,李老师注重了引导学生运用低年级段所习得的一些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方法,加强学习的迁移和运用,如:课前让学生选择一两个词语所说白鹅,看似简单,意在指导学生规范表达,准确地运用语言,而且还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白国华:李老师对这篇课文的词句处理,还善于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的词句,一定程度上也达到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比如:李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什么叫三眼一板的片段,是一个精彩的着力点,即白鹅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再干什么,这是白鹅吃饭时的一个规定,任何时候都不变的规定,叫三眼一板,经过老师的反复推敲、打磨,学生理解非常深刻。
孙晓芳:在解读环节上来看这章课,有详有略,有所侧重,李老师把本节课目标定位于通过三眼一板一丝不苟的吃相和鹅狗争食的有趣场景上来品味、感悟鹅的高傲经以及作者对它的喜欢。
朱冬梅: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紧紧抓住鹅老爷一词,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去读课文,到文本中去寻找鹅的那种老爷架势、去感受鹅的高傲。你说,他说,我说,说说自己是从哪些词句觉得这是一位高傲的鹅老爷,反复品读,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阅读后的独特理解。所谓一切感受尽在琅琅书声之中。
李淑敏:在这节课中,李老师还创设了宽松的教学和阅读环境,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主要体现在朗读上,你想通过怎样朗读来表现鹅的老爷相呢?通过朗读指导,师生评价,提升朗读的层次。
陈玉玲:学生理解后绘声绘色地美读,使语言文字变得鲜活起来,使学生真正走进了文本,与文本进行了对话。从而也在深化、美化的朗读过程中学生也进一步领略作者了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原先我们还担心学生,这是一篇较难的课文,毕竟对于四年级孩子来说类似文言文的半白话文的那种语言上的距离较难跨越。
王鑫坤:李老师引领孩子们从语态、语速上、精神上进行指导去感受的狗躲在篱边窥伺敏捷地跑过来,努力地吃它的饭甜立刻往篱边,蹲着静候等如小偷相,在感受狗的想偷吃又满心恐惧的同时感受鹅的高傲的老爷派头。
柳艳冰:丰子恺先生的语言风格以及学生喜爱鹅老爷的情感也在此再一次得到深化和强化,给大家呈现了一幅生动的鹅狗争食的画面,这个环节的浓墨重彩也为后来创作鸡鹅争食埋下了伏笔,水到渠成。当然如果时间充裕一些效果肯定会更好。善于发现和挖掘文本中语句间的内在联系,巧妙地进行教学设计。一个巧妙的设计往往会有事关功倍的效果。
白鹅评课稿第二篇:
《白鹅》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课文,作者抓住白鹅高傲这一性格特点,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鹅的特点,用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语言风格幽默风趣。冯老师能结合文章和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思路,努力营造一种读书感悟式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品词、品句,感悟文章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比较成功的方面主要有:
1、体现以生为本,注重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如在教学时3~7自然段时,冯老师在提出学习目标后,放手让学生通过自读小组(或同位)讨论反馈交流互相评议等,去了解文章的内容,感受白鹅的高傲。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气氛宽松,师生关系较和谐。
2、对教材的处理比较恰当,体现以读为本,努力营造从读中去理解,从读中去感悟,从读中去积累的教学氛围。在教学时,能突出重点,紧紧抓住描写白鹅特点的句子和段落,通过反复的读,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和抓住特点写的方法,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教师教学基本功较扎实,课堂教学组织能力较强。教态自然、大方,语言准确,富有启发性。能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媒体运用比较熟练、合理。
建议:教学时,一方面在品词品句方面要加大力度;另一方面就是感情朗读的指导,如果教师加以范读,效果就更好了。
16、四年级数学认识更大的数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更大的数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认识更大的数》
①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②个(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③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 都是数位;
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数位。
④从右边起,四位分一级。 个级包含的数位有: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
万级包含的数位有: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
计数单位有:万、十万、百万、千万。
亿级包含的数位有: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
计数单位有:亿、十亿、百亿、千亿。
⑤多位数读法:读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读几;
每级末尾如有零,不必读出记心里;
其他数位连续零,只读一个记仔细;
万级末尾加读万,亿级末尾加读亿。
⑥多位数写法:写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写几。
哪一位上无单位,用0顶位要牢记。
⑦多位数大小比较:大小比较看位数,位数多的数就大;
位数相同看高位,高位数大数就大。
⑧多位数改写:改为以万作单位,必须去掉4个0;
改为以亿作单位,必须去掉8个0。
⑨求近似数用四舍五入法:四舍五入方法好,近似数来有法找;
取到哪位看下位,再同5字作比较;
是5大5前进1,小于5的全舍掉;
等号换成约等号,使人一看就明了。
⑩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5,6都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自然数由单数和双数组成,如1,3,5,7,9,都是单数;0,2,4,6,8,10,都是双数。
17、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评课稿
温故知新
1、不计算,判断商是几位数,并说明理由。
2、笔算下列各题
43062= 19728=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之前所学除法笔算知识,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学习新知识。】
二、探索尝试
1、今天、老师很高兴和同学们见面一起探讨学习,老师带着几个问题想和同学起解决,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和老师一起完成?下面请看题。
学生齐读题:学校有612名学生加入环保小组,每组18人,可以分成多少组?
师:你得到什么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呢?
(学校有612名学生加入,每组18人,要解决的问题是可以分成多少组?)
师:怎么列式解答呢?
(61218= 教师板书)
2、想一想,商应该是几位数,并说明理由。
(指名学生回答,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引出课题: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问题从生活中来。同时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更乐于自己解决。】
3、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商是一位数的除法,那么商是两位数的除法会算吗?
自己试着列竖式计算,并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展示,精讲精评
谁愿意到黑板上计算这道题?请一名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计算过程。其他学生提问补充,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教师强调:在笔算除法时,先判断商的最高位在什么位,就能确定商是几位数,防止把商写错位置,这对保证计算正确是很重要的。】
三、小结
学生结合课本和刚才学习的知识先自己填写,再小组对答案。
当除数是两位数时,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够不够除,如果不够,再看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每次除后,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本节课通过复习前面的判断商的位数和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内容引入新课,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通过独立尝试和小组交流合作让学生对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有了初步的认知,然后小组展示,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教师引导让其他同学提问,通过说熟悉除的顺序和笔算方法,弄明白每一位商的位置及其道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合作交流的精神。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结论的形成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
以上是我对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这部分知识的分析与教学设计。有很多不当之处,希望各位老师多加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18、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四年级数学上册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内容:教材76页例3。
教学目标:
1、会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成整十数试商,从而能够正确的计算除数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除法。
2、经历试商和调商的过程,体验试商的方法。
3、在数学学习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和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用四舍五入法试商。
教学难点: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和调商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旧知引入 (一)复习
师:请快速抢答出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20( )﹤85 40( )﹤316 70( )﹤165 50( )﹤408 师:40( )﹤316,最大填几?(7)为什么填7?(因为40乘7乘积最接近316,但又小于316) (二)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请独立完成完成下面这一题。 73590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师问:商8,你是怎么想的?(生:8乘90等于720,最接近735,又小于735。) (三)引入新课
师: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同学们会算了,如果除数不是整十数,又该怎样计算呢?(只问不答)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笔算除法》(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2(1) 1、提出问题。
师:现在我们跟着王老师到文具店去看一看她们遇到了怎样的数学问题。请同学们看屏幕。
(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们了解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王老师在书店买了21个笔袋,付了84元。 师: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大家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2、生:一个笔袋多少元? 师:怎样列式呢? 生:8421(教师板书) 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生)
师:这道题和昨天学习的知识有什么不同?(除数不是整十数)这道题你会算吗?请你算一算。
2、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试算后,教师引导反馈算法。
师:谁能说说你用的什么方法计算?商是几?(生:想乘法、口算、估算、竖式计算)
师:今天我们重点来讲讲竖式计算。(展示学生的作业)提问: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学生说计算过程) 师:这道题中被除数和除数都比较小,同学们一眼就看出了它的商。如果被除数和除数都比较大,不能一眼就看出该商几,又该怎么办呢?(生:试商)我们可以试除,也就是试商。现我们就以(8421)这道题为例来重点学习试商的方法。(板书竖式 试商)
3、引导探究试商方法
师:首先在解决除数不是整十数的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时,我们可以利用上一节课的知识,把除数看成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这道题我们把21看成多少来试商呢?(生:20)想20乘几最接近84,但又小于84,(商4)接下来该干什么?(算乘)用谁去乘谁?(4乘21)这里要用4与原来的除数21相乘,千万不能用4与看成的这个20去乘,因为20实际是不存在的。4与21的乘积是多少?(84)乘得的积写在哪里?(被除数的下面)最后怎样?(再减)等于多少?(0)说明什么问题?(刚好商对了,没有余数)
教师引导学生集体口答这道题。
4、小结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做笔算除法时,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呢?(一商、二乘、三减、 四比)在这道题中我们还学了用什么方法帮助我们做笔算除法呢?(试商)
你会用试商的方法来做笔算除法了吗?我们来试一试,请同学们看屏幕(课件出示6923,32481)请同学用竖式计算这两题。
全班集体订正。
提问: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展示学生作业:6923)引导学生回答:这道题是把除数看成多少来试商的?(20)先试商几?(3)这时要用3与几相乘?(23)等于多少?(69)再算什么?(69减69等于0)说明什么?(商正好合适)
同学们做的非常好,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下面这一题(课件出示21472),在做题的过程中想一想你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学生独立完成)
3、把除数看成多少来试商?(70)你认为可以商几?(商3)我们乘一下你会发现什么?(不够减)这说明了什么?(商大了)哪该怎么办?(把商改小)你认为商几?(2)(课件出示)引导学生看课件完成这道题。
师:前面完成的两道题试商后刚好商准,而这一题试商后,商偏大需要改小,这就是笔算除法中的又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那就是调商。(板书)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道题的除数,它们的个位上的数字都是1、2、3这些比较小的数字,我们通常把它们个位上的数字舍去,看成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这样的试商方法叫做四舍法试商。(板书)
(二)教学例2(2)
1、引导学习试商、调商的过程:
师:现在我们一起再看看王老师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请看屏幕:王老师还有430元,要买62元一个的台灯,可以买多少个?还剩多少元?(出示例2(2))
师:你认为该怎样列式? 生:19639
师:为什么用除法?(生)
师:请你估一估王老师大约可以买几个?(生:4本)现在我们来算一算。这道题的被除数和除数都比较大,能一眼看出商几吗?该怎么办呢?(试商)
师:请同学们自己尝试一下做这道题 。(请一名学生交流思路) 全班订正。
2、小结:在计算这一题时,我们把62看成60来试商,先商7,发现商大了,这时改商6。在计算笔算除法时常常会遇到这样的调商过程,调商时有可能商一次、两次,甚至次数更多,这就需要同学们要有耐心,要很仔细。
2、强化练习:(课件出示)
师:现在就让我们练两道题。(课件出示:9029 18537)
全班订正:第一题商是多少?(商3余3)你是把29看成多少进行试商的?(30)这道题需要调商吗?(不需要)
第二小题商是多少?(商5,没有余数)你是把37看成多少进行试商的?(40)这道题要用到调商吗?先试商几?在怎么算?(先商4,再用4乘37等于148,用185减148等于37,余数等于除数,所以改商5。)
师提问:从上面的这两道题我们可以看出用五入法试商时,有时第一次试商就是准确的,有时也会出现试商偏小,需要调商,把商改大一点。
(三)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除数不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知道了笔算除法要经历试商和调商的过程,我们还知道了可以用四舍法和五入法把除数看成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进行试商,其实就是把今天学习的知识
4、转化成上一节课已经学过的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方法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三、巩固练习
(一)基本练习
根据试商情况,很快说出准确商。(课件出示)
引导学生完成每一小题后提问,左边两道是用什么方法试商的?(四舍法)后两道呢?(五入法)用这两种方法试商会出现哪些情况呢?(四舍法试商有时是第一次试商就是准确商,有时商大了要改小;五入法试商有时也是第一次试商就是准确商,有时商小了要改大)
(二)检查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过来。(课件出示)
生自己改。然后说一说,什么地方不对,我们今后在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三)解决问题。
师:图中有什么数学信息,怎样解答?(7212)为什么要除以12? 学生展示做的情况。
四、全课总结
师:谁来说一说今天都有哪些收获?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今天我们学习了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一般情况下,可以按照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注意,试商是不是合适,要用它和除数相乘的积与被除数比较,才能确定。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初商是否合适,如果不合适要调整商的大小。
19、落花生评课稿
《落花生》评课稿
《落花生》这篇课文是许地山先生回忆小时候和母亲一起种花生,收获花生后与家人一起品花生、议花生,从文中父亲所说的话中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要做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人。文章篇幅短小,语言文字朴实易懂,生活气息浓郁。是一篇以物喻理、借物喻人的好文章。在上课中,我遵循了以下原则:
一、重视课前积累,强化和树立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这节课前,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复习前面所学课文要求背诵部分,因为我平时注重对学生的指导积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尊重学生,调动了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积极参与
在这节课上,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热爱学生,把学生放在和教师平等的位置上,从课题入手,从搜集资料做起,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兴趣。质疑交流,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从而调动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积极参与。
三、循序渐进,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课堂上求异思维的气氛基本具备之后,学生兴趣浓厚,思维活跃。只要教师引导得好,学生自身的潜能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求异思维的火花将不时闪现。而教师应努力抓住求异思维的契机,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质疑问难,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四、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
读,是语文实践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环。教者在教学活动中,不但做到了在做上教,还做到了学生在做上学。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去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品味,在读中生情,在读中培养语感。本节课的教学中佘老师能够根据不同的内容和需要指导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读来加深理解。比如轻声自悟读、默读、男女生齐读等方法。但不管是采取了什么形式的读我都注意及时引导学生围绕一个问题进行思考,学生交流后能及时评价。
落花生评课稿第二篇:
目标:读准课文,重点在第一自然段。理解句子,学会懂得借物喻人,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
一、导入
的的游戏
出示图片:花生、糖醋花生,酥花生,落花生等
说说你对花生的认识,师小结:花生有很多用处。
过渡:你们只是画饼充饥,许地山比你们幸运,他与家人过了一个收获节。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闯关
(一)第一关:读四个生词
(二)第二关:小组合作
正确流利朗读第一自然段把你的发现和小组分享(某个关键词、标点)推选一名汇报
汇报
A生读文,同学评读
B那个字音难把握(种)联系上下文指导读音(据意定音)
C齐读。你发现了什么?提醒:抓住某个关键词、标点
D生:从居然我发现收获的时间短。师:引导联系上下文说说收获的条件(后园有半亩空地),
E引导读出喜出望外的心情。生读,评读,再读
(三)学习3-15自然段。
1、思考:默读,思考围绕花生写了哪些事情?
2、汇报:尝花生、议花生
3、师:议花生为什么要写得多。(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4、小组合作(直奔中心:议花生)
明白的,感受深刻的,有所发现的,做记号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互相修正推选2号汇报
A生汇报:提的问题实在很难得。师介绍背景,指导朗读一二句:生读,师导读,再读
B生汇报:提的问题花生的好处。
解决问题:对比的写作方法,读文完成表格
作对比
花生
桃、石榴、苹果
位置
外表
印象
其貌不扬、容易被忽视、不起眼
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出示图片重现花生,桃、石榴、苹果。
作者为什么用他们做对比,悟出花生的品格
读文。
小组探究:父亲觉得花生到底好用在哪?
C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理解只体面
哪些人对别人有用。
读句
E了解作者,深层理解句子。
许地山生平,许地山名言
F课题为什么叫落花生,许地山为什么用落花生做笔名
G小结:
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20、松鼠评课稿
《松鼠》评课稿
松鼠评课稿第二篇:
《松鼠》是一篇描写动物的课文,语言生动,内容浅显易懂,介绍了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表达了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因而,上课伊始,王春燕老师播放了一些松鼠的图片,通过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对松鼠的喜爱之情,他们的注意力也很快就被吸引到教学轨道上来。
王老师执教的《松鼠》一文,始终贯穿着引领学生体悟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这一主线。首先,通过比较文本的语言文字让学生来感受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王老师出示百科全书对松鼠的描述,让学生对照文本比较两者有何区别?生答:布丰笔下的松鼠是活泼灵动的,而百科全书对松鼠的描写是准确全面的。正因为布丰对松鼠的喜爱,才会用这样的文字来叙写松鼠。其次,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布丰是非常喜爱松鼠的。比如文中写道:松鼠的外形它的尾巴长得像帽缨;松鼠的习性喜欢坐着吃东西;松鼠的活动夏天喜欢在树下歇凉等等,作者处处采用拟人的手法来刻画松鼠的惹人怜爱,就如他熟稔的朋友,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作者对松鼠的喜爱。在文字的感染下,朗读时,学生们心怀浓浓的情意,用自己的声音来诠释对松鼠的喜爱。最后,王老师还想大家介绍了布丰的一些资料,借他的生活经验和思想,让学生进一步去感悟作者写作的初衷凸显对松鼠的喜爱。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王老师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从旁层层引入,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同时也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统一,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许多有关松鼠的常识,还学会了一些写作的手法,更激发起学生对松鼠的喜爱和对保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愫。
21、鲸评课稿
鲸评课稿第一篇:
鲸评课稿第二篇:
听了xx老师执教的《鲸》一课,感触颇多。课堂中有许多亮点都值得借鉴。这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不乏生动形象。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文章既展现了一幅幅关于鲸的生动画面,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众观毛老师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语文特点,渗透学科素养:
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我们始终牢记:语文课是姓语的。毛老师在教学过程,既注重突出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又没有在内容上做过多的纠缠,进行繁琐地分析理解,从而把它上成一节科学课。而是要以课文为例子,紧紧抓住语言文字,通过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写小标题、写批注,个性朗读增强学生对鲸的感性认识;通过写名片的特殊形式使书面语言得以内化,以此增强学生对鲸的理性认识,从而使学生对鲸这个庞然大物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乐意自己主动地作进一步的研究。
二、个性朗读,体现学科特色:
我们都知道:一千个读者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对同一篇课文都有各自不同的见解,而有感情地朗读其实就是学生对文本的外化理解。感情朗读应是受到文章的感染,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后的自然流露,达到其言皆若出之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之吾之心。而这种个性又不能放任自流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通过朗读不仅使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同时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在现在学生面前,唤起学生的想象,让学生与作者与文章产生共鸣。比如在让学生读出鲸很大这一特点时,毛老师力求做到不拿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而是要他们自己读,通过点评,引导学生把鲸的大通读朗读展现出来。还让学生说出为什么读,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在读中体悟。毛老师还在朗读指导中教给学生一点朗读的方法。学生在读中一遍遍的感受鲸的大,也一遍遍感受运用说明方法的效果,对感受着语言文字的魅力。虽然有些孩子读得让我们这些大人听来觉得不敢恭维,但这不就是一种科学态度的体现吗?
三、读书方法,促进学科发展:
在这堂课中,毛老师在预设中,多处精心点化,想不着痕迹的教给学生一些读书的方法。比如:通过鼓励巩固学生课前预习;通过操练,知道怎样自主学习生字;通过引导语告诉学生怎样写小标题;通过示范,掌握写批注等等。着力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学习语文的本领。
四、读写结合,重视基础训练:
这节课中,毛老师设计了一个读写结合的环节,就是以自传的形式向大家介绍鲸,这样既完成了对2至7自然段的复述,又能对常用的说明方法复习,还能完成课后习题:鲸的自述。在本课的教学中,毛老师本着一种与学生共同交流、共同学习、共同研究的态度,真正走到学生中间,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把课堂变成学堂,使师生成为学习的伙伴,让学生们感受到,老师是在和我们一起研究学问。这应当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的渗透吧。
应该说,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毛老师并没有故意讨好科学教育而把语文课与其进行生硬地捆绑。我觉得,语文课堂上其实时时处处都在体现着科学教育,而我们的实验就是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其中所蕴含的科学成分进行进一步的挖掘与整合,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更富有科学的气息,更具有生机和活力!
22、商的近似数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五年级数学上册商的近似数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多角度思考问题,灵活地取商的近似数。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为什么要求商的近似数,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能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多角度思考问题,灵活地取商的近似数。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一位小数。
6.03、7.98
2、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两位小数。
8.785、7.602、4.003、2.897、3.996
3、计算0.381.14。(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二、新课
1、教学例6:
教师出示例6,口述图意,再列式计算。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时,还除不尽。教师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要除到哪一位?为什么?(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只要算出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
教师问:表示计算到角需要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要除到哪一位?应该约等于多少?
教师要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求商的近似值?(首先要看题目的要求,应该保留几位小数;其次,求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
我们学习班了求积的近似值和求商的近似值,比一比这两者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P32做一做:
教师让学生按要求进行计算,巡视时,注意学生计算时取商的近似值的做法对不对。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按照不同的要求,取不同的商的近似值是怎样求出来的?(计算出商的小数的位数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
三、巩固练习
1、求下面各题商的近似数:
3.817、3242、246.413
2、P36第1题。
四、作业
P36第4题。
课后小结
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都有什么样的收获?
课后习题
1、计算下面各题(商保留一位小数)。
14.362.7 8.336.2 70.03 3)
2、计算下面各题(商精确到百分位)。
3242 1.251.2 2.410.7 4)
3、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得数保留到百分位)。
5.636.1 2.840.03 4.24.5 0.3820.13 6.643.3 38.22.7
23、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评课稿
小数除以整数第一课时第24页例1。
1.能理解例1中的解题思路和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1.计算:2244=
2.填空:10.7千米=( )米 4400米=( )千米
3.根据33614=24直接写得数
3360140=( ) 336001400=( ) 336014=( )
自 学 过 程
一、仔细阅读第24页的例1,思考:
1. 例1要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
2. 被除数是小数该怎样计算呢?
3. 教材中提供的几种计算方法你是怎样理解的?还有别的计算方法吗?
4. 与知识链接的计算题仔细进行对比,想一想:小数除以整数与整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计算小数除以整数时要注意什么?
二、我的收获:
1.我会计算22.44(会用几种方法计算就写出几种,把你最喜欢的方法标注出来)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2.我发现:
三、我的困惑:
2、教师进行批改,与不同层次的学生就导学案内容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
〖设计意图:导学案是学生自主探索的方向盘、指南针和路线图。将原来的过于细化的、限制学生思维的思路引导式导学案改为问题引领式导学案,利用例1的问题情境,设计了4个有梯度、具体化、针对性强的问题,引领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解答,独立探索小数除以整数(商大于1)的计算方法,同时提升数学思考力。〗
三、小组交流 共享收获
1.课件出示导学案知识链接2题和3题,指名填空。
2.全班交流1题: 224 4怎样算?要求学生仔细地说出竖式计算过程,教师相机板书。
〖设计意图:小数除以整数要用到以前所学过的整数除法、数的意义等知识,这时候通过简单的复习,特别是整数除法的计算,就能很好地唤醒学生的记忆,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小数除以整数的学习搭建认知桥梁。〗
3.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预习例1的收获。
(1)课件出示例1,指名回答:例1要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
(2)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怎样解决22.44= (千米)的问题?
相信每一位同学所得出的答案都有自己的想法,请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吧,把不明白的弄明白,比比看哪个小组解决困难最多。
(3)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小组内交流,师收集相关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两次实践和对于学生课前预习的检查,发现多数学生能在导学案的问题引领下,利用已有的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通过迁移类推独立解决问题,并探究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因此本环节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把自己的方法与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了解不同的计算方法,从而感受到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四、展示汇报 明确算法
(1)确定本组的汇报内容,派代表在全班展示。
(2)学生可能展示的以下算法:
1)22.4千米=22400米 224004=5600(米) 5600米=5.6千米;
2)22.44=52.4;
3)先把22.4扩大10倍,变成224,用2244=56,再把商缩小10倍,得出结果是5.6;
4)列竖式计算
在小组展示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没有汇报清楚的问题或者不理解的问题进行补充和质疑,教师要针对重点、难点问题及时进行追问。
(3)重点引导学生交流竖式计算方法,板书22.44的竖式计算过程。
1)竖式中的24表示什么?
2)商6表示什么?
3)怎样能区分商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设计意图:课堂实践证明,多让学生展示不但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让学生以一个更加认真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问题。通过这样的交流展示,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同一个问题,从而去比较各种方法解题时各有什么优缺点,对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以及优化思想都非常有效。〗
五、深化点拔 渗透思想
1.观察、对比:我们今天所学的22.44和我们以前学的整数除法2244相比,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得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与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相同,都要把商的数位和被除数的数位对齐。
2.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通过交流我们看到大家都运用了迁移类推的方法,利用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探索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3.讨论:经过上面的探讨,你觉得应该怎样计算小数除法呢?
总结小数除法计算方法:
1)一除按整数除法的方法计算。
2)二齐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设计意图:通过点拨指导使学生发现整数除法与小数除法的算理一致,从而不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小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同时感悟到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方法。〗
六、课堂检测 巩固提升
1.下发检测题卡,进行5分钟课堂检测。
检测题卡
1. 基础题:列竖式计算。
25.26= 34.515=
2. 变式题:请根据58233=1941,直接口算下列各题的结果。
58.233= 5.8233= 582.33=
3. 综合题:两个筑路队,甲队8天修路6.48千米,乙队9天修路10.35千米,哪个队的工作效率高些?先估一估再计算。
2.全班交流答案,学生自我批改。
3.通过举手的方式,了解学生检测题完成情况。
〖设计意图:课堂检测的内容在原来的基础上更为精简,更具有针对性,充分的利用了教材资源,使学生从掌握算理、正确计算上升为运用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相应的提升。〗
七、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在研究的过程中,不可能所有学生都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引导学生提出疑问,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板书设计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例1
22.44=5.6(千米)
22.4千米=22400米
224004=5600(米)
5600米=5.6(千米)
【教学反思】
1、导学案的编制怎样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去学习?
在一稿中设计了思路引导式导学案,把例1中的三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都给出了解题思路,实践证明把知识分解的过细,把孩子的思路框住了,反而束缚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结合试讲中存在的问题,采纳网友们的意见和建议,二稿设计中对导学案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设计了问题引领式导学案,即:以问题为线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众多网友在给予肯定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如:学习要求、知识链接、学习方法部分文字多又抽象,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都不会关注这部分内容的,那不是给学生看的,感觉是给老师或听课教师看的;导学案的内容不能过多,只要能达到启发学生自学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即可;导学案的内容应是要求学生课前应做些什么,而不是课堂上学生怎么做,练习什么针对网友的建议,我们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进一步深入的研读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导学案。知识链接部分以课前旧知检测的形式呈现,针对引领学生的课前预习设计问题:利用例1的问题情境,设计了四个有梯度、具体化、针对性强的问题,引领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解答,独立探索小数除以整数(商大于1)的计算方法,课堂实践证明,导学案的编制必须建立在读懂教材、读懂学生的基础之上,把握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问题具体化、问题针对化的原则,才能使其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索的方向盘、指南针和路线图。
2.怎样让学生更好地去积累数学学习经验?
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我们一直的追求,可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却往往主不起来,原因何在?值得我们去深思。一稿设计采用了复习旧知,重温算理自主合作,探究新知课堂检测、巩固提升的教学思路。课堂上学生分小组从不同侧重点展示了预习的收获,当学生展示汇报出现心理明白说不清楚的现象时,教师耐心地引导,不时地鼓励,当学生展示不到位时,当学生的错误未被指出时,当学生的质疑不能找出疑难抓住关键时,教师适时地提示、点拔、不断地追问,使学生在整个展示过程中明确了算理,掌握了算法,达成了既定的知识技能目标,但是一节课下来总觉得缺点什么:课堂活力不够,学生被动的经历着数学的学习过程,难以在此过程中主动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进行了认真的反思,课堂上哪些地方需要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哪些地方需要小组中交流完成,哪些地方需要展示汇报,哪些地方需要教师点拨都是要针对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所以在预设时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一定要分析准确,把握好课堂的脉搏!重新梳理两次教学实践的成功之处和不足,我们确立了课前预习、独立探索小组交流、共享收获展示汇报、明确算法深化点拔、渗透思想课堂检测、巩固提升的教学思路。使每个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充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让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不但能理解和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算理和算法,并且获得通过迁移旧知、类推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新知的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样由课堂实践得以证明:只有真正读懂课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的理念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24、积的近似数评课稿
《积的近似数》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积的近似数》,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进行一下阐述:
一、教材分析
《积的近似数》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根据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⒉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学会应用迁移的方法来求积的近似数。
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经历有条理的思考过程,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则是 :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求积的近似数。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心理,而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多种活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
三、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在教学中采用了情景创设法、观察发现法、活动探究法等教法学法。
四、教学流程: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即: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尝试探究,解决问题多层训练,深化知识质疑总结,反思评价。
每个环节的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课堂开始,我会播放动画片《警犬卡尔》的片段。
2、在学生欣赏完好看的动画片后,提出问题:看过动画片,你觉得卡尔为什么能够帮助警察破案呢?
3、孩子们思考后,会自然的回答出因为狗的嗅觉很灵敏。
师:是呀,正因为狗的嗅觉非常灵敏,所以才能够帮着警察屡次破案。
(精彩的开头,不仅能使学生很快由抵制状态进入兴奋状态,还能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自我需要,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我从学生喜欢的动画情境导入,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快速的进入学习高潮]
第二环节:尝试探究,解决问题。
本环节我设计了以下两个教学活动。
一、回顾旧知,理解积的近似数
1、首先我出示这张图片
接着向孩子们提问:根据这个信息你能够求出狗的嗅觉细胞大约有多少个吗?
让他们试着在下面列出算式
然后全班进行交流,我会把交流出来的算式:0.04945板书到黑板上。
接着启发他们思考: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交流后,我进行归纳并板书课题:积的近似值
然后让孩子们回顾旧知:我们原来学习过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谁能说一下方法?
学生思考后交流,我会根据孩子们说的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归纳总结。
二、探究新知探索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首先,出示例题6图片
请孩子们独立思考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着解决的时候,我会进行巡视,观察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同时对学困生进行适当的帮助和引导。
然后在学生交流做法的时候,我会板书整个算式
接着提出问题:你能说一下结果为什么是2.2亿个吗?(这个地方要让孩子们进行充分的说明,多找几个同学说一说,我会根据他们说的进行必要的纠正和补充,)。
接下来,向孩子们提问:谁能说一下解决这样的问题要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思考后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看好要求,也就是看问题中让我们保留几位小数
2、根据要求保留位数:看第几位。
3、根据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位数
4、计算的结果要正确
学生总结的注意事项,只要合理我都会给与鼓励和表扬。
然后教师小结
这一环节中我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分为两部分进行:第一步让学生回顾旧知识;第二步让学生利用已有的旧知识自行解决新知识。这样做可以有效地减弱学习的难度,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方法上给予良好的指导,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知识。
第三环节:多层训练,深化知识。
本环节我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习题组,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练习题组设计如下:(出示幻灯)(首先我设计了一组基本练:包括填空和判断题。练习题B是一组计算题。练习题C是三道实际应用题。)
(通过这样各种形式的的习题设计,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同时强化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第四环节:质疑总结,反思评价。
这一环节,我利用课件展示以下两个问题:
(1) 你有什么收获?
(2)你有什么感想?
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孩子充分发言,交流学习所得。在评价方面:先让学生自评,接着让他们互评,最后我会表扬全班学生,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
在本环节中通过交流学习所得,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也培养他们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五、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如下,这样的板书设计既条理清楚、简单明了、一目了然;同时又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帮助作用。
以上是我对《积的近似数》这部分知识的分析与教学设计。由于时间短促,可能会有一些不当之处,希望各位老师多加批评指正。
25、青山不老评课稿
《青山不老》评课稿
《青山不老》说课稿
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非常有幸参与区语文教研活动,通过这节课的备课、教学,让我也尝试了新教材略读课文的教法。下面我就来说说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意图。
一、 教学理念与目标。
新课程标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强调教育要体现人文性、实践性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我将此作为自己教学的指导思想,将此理念贯穿渗透在自己本节课的教学中,来制定教学方法。
《青山不老》是人教版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自读来学习课文,从而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提高他们语文学习质量。
根据以上这些,从三个维度出发,我将本课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能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
(2)能够利用导读解决疑难,培养略读课文的阅读方法。
(3)能够运用写作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并从中获得感悟。
3.知识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
这篇略读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我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
首先,提出质疑,初步感悟。
让学生第一次拿到文本时,通过阅读,整体感知,能捕捉并提炼课文的重要信息,对《青山不老》这篇课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补充课堂中学生的反馈情况)同时,在阅读过程中能产生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培养了学生细心读书、边读边想的好习惯。(补充学生提出的问题)今天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集中,实际只要解决了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那么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其次,利用导读,解决问题,升华感悟。
我利用略读课文中的导读,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解决问题。导读的三个问题是层层深入的,同时也揭示了课文的中心。前两个问题想一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通过读,学生都能找到答案。再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学生的情感也同时得到升华。对最后一个问题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我安排了写,主要意图是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是多方面的,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最后,以读代讲,体验感悟。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抓住把读书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自己认认真真地读书,应当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内容和最主要的工作。所以,我设计时教学时,主要想让学生靠在课堂上读通,读懂,读熟课文。 备课时,抓住备读。要多读,善读,每读一次有一次的要求,用什么方式读要有明确的目的。
在实际教学环节中,先安排初步感知课文,根据要求来自由读课文;交流老人创造的奇迹和什么情况下创造奇迹时,以读代讲,讲得少,用读去体会。最后对重点句子的理解,通过写感想后读一读。
以上这些是我的教学意图,但在实际教学中,可能还有很多问题(简单谈谈课的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一起探讨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最后,我以叶圣陶先生曾说的一段话来结束我的讲话,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叶老的主张是,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知识。和各位老师一起共勉。谢谢!
26、小数乘分数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分数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
《分数乘分数》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2单元第2课(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教材体现结合具体情境体会运算意义的要求,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计算过程去理解计算的意义。本课时是第1小节分数乘法计算的第二个层次的教学,学习分数乘分数,应该让学生在理解分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去理解和学习。
学情分析:
学生记住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并不困难。但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比较困难。另外学生容易把分数加法与分数乘法的计算混淆,所以要通过多种练习形式帮助区分。
教学目标:
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
养成计算仔细、书写规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理念:
在设计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创设现实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学习计算,体会计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分数乘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最近一位老师家在装修房子(出示粉刷墙壁的画面),提出问题:装修工人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1/5,4小时可以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学生列式解答:1/54=4/5 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刚才我们解决了4小时粉刷多少的问题,那么1/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算?
揭示课题:1/51/4如何计算呢?板书课题:分数乘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究算理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用它表示这面墙,先涂出1小时粉刷的面积,涂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学生动手操作,交流是怎样涂的。
师:求1/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小组讨论一下,1/5的1/4应该怎样涂?
小组汇报:把涂出的1/5部分再平均分成4份,涂出其中的1份。
师:从纸上可以看到,1/5的1/4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1/20)
我们可以得到1/51/4=1/20。根据涂色的过程,你能说说是怎样得到的吗?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教师小结:我们先把这张纸平均分成5份,1份是这张纸的1/5,再把这1/5平均分成4份,也就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54=20份,1份就是这张纸的1/20。所以,1/51/4=11/54=1/20(板书)。
三、迁移延伸,归纳法则
提出问题:3/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师:怎样列式?1/53/4表示什么?(表示1/5的3/4是多少)你能涂色表示1/5的3/4吗?
学生动手操作,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路:有前面一样,也是把这张纸分成54=20份,不同的是取其中的3份,可以得到1/53/4=13/54=3/20(板书)。
想一想: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
学生归纳的出:分数乘分数,应该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四、巩固练习,深化主题
师: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小的鸟是什么鸟吗?介绍蜂鸟的知识,出示例4。
让学生独立计算,再反馈计算过程,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乘,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重点说明约分的书写格式。
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分数和整数相乘怎样约分?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同样也是难点。我在教学中尝试着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以直观的方法让学生在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直接发现结果,然后根据折出来的结果探索计算法则,放弃了教材中两次折、画的方法。刚上完课,表面上感觉按部就班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可是总感觉缺少点什么,教学过程有点脱节。
敢于冲击教材。
一是改变了情景中的主人公,把教材中的粉墙改成了一位老师家的墙,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这样更能激起学生质疑的兴趣。
关注动态生成。
在课的开始,我激活了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的开始就面对老师家粉刷墙壁的信息,让学生提出问题,产生疑问,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冲动。在学生形成的关于问题的多种原始想法中,我关注了动态的生成,抓住鲜活的生成资源,筛选出了关键的问题,使本节课的目标及教学重点成为学生的探讨焦点,体现了教与学的主体地位。
敢于放手研讨。
为了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课堂上我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以折纸涂色活动为主线,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动手操作的时间和观察交流,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问题。折纸是为了理解意义。当学生由1/22的意义推测出1/41/2的意义是表示求1/4的1/2是多少时,我知道学生并不理解为什么这样说。正是通过折纸,学生理解了1/4的意义,1/2的意义,才能理解1/41/2的意义。因为学生只有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才能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27、求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六年级数学上册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例4,相应的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九中的题目。
【课程标准描述】能够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1、能够理解与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联系能够把分数问题的有关知识和方法迁移类推到百分数。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
2、能够正确解决各类百分数问题,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能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学习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评价活动方案:结合生活学校图书馆图书数量的变化实例的学习能够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与分数的相同,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解决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以完成评价学习目标。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复习铺垫
1.找出下面各题的单位1的量.(口答)
三好学生占全班同学的13% 。
六(1)班40名学生参加大扫除,其中37.5%的同学打扫教室。
2.出示题目:学校图书馆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3/25,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要求:(1)找出单位1的量,
(2)写出数量关系式。
(3)独立列式计算后,和同伴交流解题思路。
2、提出问题:把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3/25更改为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你还会吗?引出课题: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完成评价目标1)。
1.课件出示例4: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①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是什么含义。
②把谁看作单位1。
③画出线段图,写出数量关系式。
④列式计算
⑤和同伴交流自己的做法。
2.让学生大胆进行尝试分析解答。
3.完成后,让学生讲解,要求说出解题思路。
(1)方法一:原有册数+增加的册数=现在有册数
列式:1400+140012%
=1400+168
=1568(册)
(2)方法二:原有册数(1+12%)=现有册数
列式:1400(1+12%)
=1400112%
=1568(册)
4.学生说感受,使学生知道: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相同。
5.小结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完成评价目标1)
(1)抓住题目中的关键条件(分率句)分析。
(2)弄清楚谁与谁比,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根据多(或少)百分之几,找出所求量的对应百分率。
(3)再用乘法进行计算。
三、闯关练习,深化新知 (完成评价目标2)。
1.教科书第91页做一做第1题。
2.教科书第92页练习十九的第9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呢?
1.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百分数应用题和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 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联系。
2.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五、知识拓展
总经理向员工承诺:2013年我公司的月工资是3000元,我计划每年使大家月收入递增20%,到2015年大家月收入将达到4500元。总经理的承诺对吗?
【学习目标检测】第92页练习十九 第7题和第8题。
【板书设计】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例4: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方法一: 方法二:
28、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六年级数学上册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
2、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收集信息、发现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在共同探讨中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找准单位1的量。
教学难点:分析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具准备:小黑板,纸条,导学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导学案)
火眼金睛:谁是单位1?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4。
(2)柳树棵数的7/8正好是松树的棵数。
(3)一条路,已修了2/5。
(4)五年级一班中有2/3的人数是男生。
二、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板贴)
师:装一个绿沙包所需的玉米是红沙包的3/4,装一个黄沙包所需的玉米是绿沙包的7/9,看看谁还能找出单位1?
师继续加贴装一个红沙包需要60克玉米。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生答师板书:
①装绿沙包需多少玉米?
②装黄沙包需多少玉米?
③红沙包比绿沙包多用多少千克玉米?(或绿比红少多少?)
④黄沙包比红沙包少用多少千克玉米?(或红比黄多多少?)
⑤三个沙包共用多少克玉米?
(前两个问题板书在中间,其它问题板书在旁边)
师: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前两个问题,其它的放进问题口袋,等这节课之后有兴趣的同学再来解决。
三、合作探索,探究新知。
1、谁能说说装绿沙包需多少玉米?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生答师板书:603/4=45(克)
师:为什么用603/4?
小结:前面我们学过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板书),求绿沙包的重量就是求红沙包的3/4是多少,也就是求60的3/4是多少,所以用603/4。
2、(擦掉第一个问题)师:如果这道题直接问装黄沙包需多少玉米?又该怎样分析这道题呢?请同学们根据导学案二的提示,小组同学一起分析解决这个问题。
3、交流汇报,看书上的线段图,对比、补充、完善自己的线段图
学生交流教师补充引导:要求黄沙包需要多少玉米,必须知道谁的才能求出?(绿沙包),也就是说,得先求绿沙包,求绿沙包就是求红沙包的3/4是多少。求黄沙包需要玉米克数,就是求绿沙包的7/9是多少。
4、那么,黄沙包到底需要多少玉米,你能列出算式吗?谁来说?
生答师板书: 603/47/9
师:大家看,这道题实际上就是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板书:连续)
5、练习:请同学们看导学案第三项:我做的对吗?错的请帮我改正。
(1)第一题为什么用725/81/3?要求小明的年龄得先求爸爸,而爸爸是爷爷的5/8,小明是爸爸的1/3,连需求72的5/8的1/3是多少,所以用725/81/3。
(2)第二题为什么错了呢?舞蹈队是合唱队的3/5,也就是求60的5/6是多少,所以应列式603/5。注意看准单位1。
6、603/47/9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看好导学案第五项中的温馨提示,试着算一算。(抽生板书)
交流展示学生的做法,对比说说哪种方法好,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师强调:计算分数连乘时,要先约分,再把约分的结果相乘。注意不要漏数,行与行之间要留出约分的空间。
四、巩固练习(导学案中的第四项)
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五、自我检测,分层达标。
前两关要求学生全体都做,第三关要求有能力的同学来完成。
六、课堂总结
从上面的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看,与前一节课学的一步应用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怎样判断计算方法?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今天学的是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要能正确地判断第一步把谁看作单位1,第二步把谁看作单位1。
板书设计:(略)
29、整式评课稿
是 次 项式。
6、如图,用式子表示圆环的面积.当R=15cm , r=10cm 时,求圆环的面积( 取3.14)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认识了哪几类式子,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你认为难点在哪儿,你对同学们有什么提醒?还有哪个知识没理清?
六:延展提升:
1、已知多项式 是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则m,n应满足的条件是
2、观察下列单项式-a , 2a2, -3a3 , 4a4 , -5a5 ,
(1)写出第2012个和第2013个单项式:;
(2)试写出第m个和第m+1个单项式(m为正整数).
30、杞人忧天评课稿
七年级语文上册杞人忧天听课稿,分享杞人忧天听课感受和记录
杞人忧天评课稿: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读懂故事。
2.结合语境,分析人物。
3.转换视角,讨论寓意。
【教学重点】 疏通文意,读懂故事。
【教学难点】 分析人物,讨论寓意。
【教学策略】 一线串珠,层层推进。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用忧字引领课堂学习。
二、抓住忧字,理清情节,读懂杞人故事。
1. 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2. 按照为何而忧忧成何状谁来解忧何以解忧是否解忧的顺序,寻找对应原句,串译课文。
3. 教师小结:解释重要文言现象,强调重点文言字词用法和句式特点。
三、 紧扣忧字,分析人物,讨论故事内涵。
4.分角色朗读,体验杞人忧状,看作者如何看待他。
明确:讽刺不必要的担忧。
5.转换角度,联系杞人表现,谈我们如何评价他。
明确:杞人是一个善于思考、敢于质疑、乐于放下的人,是一位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人。以后的众多天灾地难,证明了忧者该忧。他是一位具有远见的人,是一位真正的智者。
6.学生质疑,解析晓之者是否解忧? 明确:智者非智。
7.教师小结:我们要深忧远虑,敢于问天。
四、创读忧字,研讨问题,赋予新的寓意。
8. 根据下面《杞人忧天新篇》提示,尝试寄寓新的寓意。
杞人在朋友圈发布了一则信息,内容是他将要在宜昌东山开辟旅游度假村。消息一传出,网友纷纷评点赞、吐糟。一时众说纷纭、热闹非凡。看到这些,杞人开始坐卧不安、茶饭不思了,他一会儿担忧降雨滑坡造成交通堵塞、一会儿又担忧环境污染破坏景区风光。
一筹莫展之际,他打电话把晓之者和一群朋友约来,对他们说出了他的忧虑,最后终于找到了解忧良策。
如今,他的度假村已经门庭若市,游客爆满。
思考:①杞人的忧虑对他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②展望我们的未来生活,你有什么值得忧虑的事情吗?
五、齐读课文,小结忧字,强调学习态度。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人觉得遥不可及的忧虑大可不必,是因为那时认识局限或发展缓慢。在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当今,防患未然的深忧远虑确实必须。
我们学习寓言,既要走进去追根求源,把握本意,又要走出来结合当今,获得新知。
六、延伸阅读,推荐书目。
1. 出自《列子》的其它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
2.《伊索寓言》。
【板书设计】
杞人忧天
《列子》
讽刺不必要的担忧
提倡深忧远虑,敢于问天
31、狼评课稿
七年级语文上册狼听课稿,分享狼听课感受和记录
狼评课稿第一篇:
《狼》评课稿
有幸欣赏了周老师这节洋溢着创新气息、人文关怀的《狼》。总的来说,这一课课型新颖,过程流畅,方法新颖,合适有效,调动合理,应该是一节很不错的古文教学课。但任何人、任何一堂课,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瑕疵,下面略微谈谈,与周老师商榷。
周老师的这堂课,按照设置情境,导入新课;疏通字词,读顺句读;变换角度,读评故事;读出情境 整体欣赏;拓展迁移,思维创新等思路依次展开,清晰有序,易于把握。下面分点说说。
一、关于导入环节。
导入环节采用话题导入法,与文本有关联,但关于狼的动物性生性凶残,是由其生物性所决定,所以需要讲究立意准确,切入合适。但类似问题是狼的凶残之中,又渗透着智慧的成份这样的表述有点童话化,基于《狼》这一课凸显狼的凶残、狡猾、贪婪与人的勇敢、机制、无畏的主题,我才给出这样的评论。
二、关于内容感知。
对于此课的文意感知,周老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再参照注释,或者运用已经掌握的一些文言文知识尽力自行解决文字障碍问题。对于文本中实词和虚词的解释,周老师采用小组合作探讨,学生主动质疑,教师解释,注重引导和启发。如果能对文本中出现的知识点筛选梳理,分门别类,有指向性的给予理解层面的辅导,效果可能会更好。
至于周老师主张要学生多说,我个人认为:作为教师,针对古文学习,一定要教会学生相当一部分可以作为工具的知识类的东西,这是教师必须要讲的。还有一点要说明的是,理解文言文意,朗读是很好的办法。朗读可以正音,可以明确停顿节奏,感受人物情态(动作、语言),因此学习文言文,利用多种形式的读是必不可少的。很显然周老师辅导学生读的少了,缺少朗朗读书声的语文课堂注定是缺少灵性的!
三、关于变换角度,读评故事。
第三个步骤变换角度读评课文可谓新意迭出,让学生揣摩屠户的心理来进行表演,再让学生以狼的角度表演,学生一方面兴趣十足,一方面也能更好地理解课文与进行思考。这个环节应该是很好的,课程标准也主张教学形式多样化,有效利用课程资源。
四、关于拓展迁移,思维创新。
拓展延伸这样的设计,每每公开课,竞赛课,研究课,展示课,大都会见到这样的设计。个人认为,并不是所有的课型都需要这样的设计,即使需要这样的设计,也要讲究合情合理合适。
《狼》是则故事,现实生活中,狼也会袭击人,故事中是狼主动攻击人的,请把我们的语文课还原生活化吧,毕竟不是童话。我们能不能改变一下审视问题的传统视角,从狼的角度说一说,它们听完故事后会有什么想法?作为狼,它从同类失败的遭遇中,又能汲取哪些教训呢?有的学生说知彼知己才能百战百胜(不应以身强力壮并手持快刀的屠夫为敌),有的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抓住时机(在屠夫弛担持刀之前下手)最重要,有的说不要自作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贵有自知之明,这倒有一点误导之嫌,功利味道太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倘若这样的策略,学生记在心里,以后......想想都害怕。所以,迁移拓展一定要合情合理合适,把握好一个度,切勿为求新而求新,哗众取宠。
以上纯属一家之拙见,欢迎批评指正。
狼评课稿第二篇:
《狼》
蒲松龄
教学目标:
1、熟读古文,积累文言词汇,正确理解、背诵、翻译课文。
2、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理解故事的寓意及其现实意义,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学习本文语言简炼生动、在记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4、引导学生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熟读、理解古文,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难点:故事复述,多角度地阐释自己对古文的理解与感受。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故事讲述,激趣引读
1、故事讲述:教师呈现狼的图片。
同学们,你们读过、听过有关狼的故事吗?谁能给同学们讲一个呢?(狼外婆、狼与东郭先生等)听了以后,谁能说说狼是怎样一种动物呢?
2、激趣引读:
同学们,一提起狼这种动物,我们马上就会意识到它是我们人类最狡猾、凶残的敌人之一。当然,对于狼的本质的认识,也是经历了一段过程的,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不是险些被它吃掉吗?幸亏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今日屠夫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又会怎样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篇发生在屠户和狼之间的故事,相信它会给你带来独特的感受的。
3、作家作品:
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志异是记载奇闻异事的意思。据说,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文思枯竭,难以下笔。于是他便变卖家产,在路口摆下席子,煮绿豆汤、茶水供路人歇息、解渴。他不收分文,只求路人讲一则故事。之后,他把这些路人口述的故事,整理成篇,写成小说。
《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属短篇小说集。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现实意义,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为大家所熟悉。
二、熟读课文,积累理解
1、读一读:学生自读课文。
先叫一学生范读;然后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要求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遍读得顺畅;第三遍读出语气、节奏和表情。
正字正音:
缀zhu 窘jiǒng 苫shn 蔽b 弛ch
眈dān 瞑mng 隧su 尻kāo 黠xi
2、译一译:
①圈点勾画,解决重要字词,粗通文意。如果文中还有不懂的字词,要求学生当场提问,师生共同解决。
实词: 惧:恐惧。 从:跟随。 故:原来(一样)。
驱:追赶。 窘:困窘。 恐:恐怕。 顾:看到。
瞑:闭眼。 暴:突然。 毙:杀死。
股:大腿。 寐:睡觉。 黠:狡猾。
缀:原意是连结,文中意是紧跟。 弛:原意是放松,文中意是卸下。
一词多义:
止:同只 止有剩骨 停止 一狼得骨止
意:神情 意暇甚 想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敌:攻击 恐前后受其敌 敌方 盖以诱敌
前:前面 恐前后受其敌 向前 狼不敢前
词类活用:
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其一犬坐于前
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 止有剩骨
②学生试译短文,弄清内容大意,师生共同点评,纠正错误。
重要语句翻译:
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恐前后受其敌(屠户)恐怕前后都受到狼的攻击。
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似的。
犬坐一一像狗似的坐。
洞其中在其中打洞。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狼也是很狡猾的了,可一会儿功夫两只狼先后毙命,禽兽的欺骗手段又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3、述一述:学生默读课文,准备复述。
这篇文章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本文叙述了屠夫和狼搏斗的故事。学生可按照遇狼、惧狼、御狼、杀狼这样一个过程进行复述。)
三、合作探究,创作提升
1、合作探究:
①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狼的贪婪凶恶、狡诈阴险的本性的?
贪婪凶恶: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狡诈阴险: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②文章是如何来刻画屠户的形象的?(要求从人物描写方法并以课文例句加以分析)
讨论明确:a心理描写:
惧投骨避狼;大窘骨尽狼仍从 ;恐前后受其敌;悟刀劈两狼。
一开始,屠户采用投骨之法,试图摆脱狼的跟从,说明他对狼的贪婪凶恶的本性缺乏认识并抱有幻想,一再妥协退让,结果失败。他有刀不敢斗,因狼有两只,而自己孤身一人,恐前后受其敌。发现麦场积薪后,急忙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抢占有利地形保护自己。后来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他抓住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由被动转为主动。他警惕性高,又转视积薪后,杀死了另一只正在柴草堆里打洞的狼,这才悟出狼的狡诈阴险。
B动作描写:
投以骨复投之写屠户试图投骨避狼,结果无效。
顾奔倚弛持五个动词,写屠户迅速抢占有利的地形,保卫自己,准备反击。
暴起劈毙写屠户趁一狼径去,一狼假寐的有利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取得胜利。
转视断毙等动词写屠户高度警惕,果断出击,再获全胜。
这些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③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文章结尾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写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④本文从整体倾向看,主要写的是人呢,还是狼?(让学生自由讨论,要求自己的观点必须在文中找到根据。)
讨论明确:A标题。以狼为题,体现出作者的着眼点。B行文。通过屠夫的种种情态变化来反映狼的贪婪、狡诈。每段描写均落在狼上。C结尾。作者直接评论狼性及其结局,表明落脚点是在狼。
由此可知,屠夫在文中的出现,是作为表现狼的对立面,其用意并不仅仅在赞扬屠夫的机智勇敢,更在于突出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这一中心的。
⑤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屠户胜利的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示?
明确:作者写《聊斋志异》这部书主要是借狐仙鬼怪来讽喻当时社会的黑暗、腐朽,所以作者嘲讽的不仅仅是恶狼,而是借狼来讽喻当时社会上像狼一样的恶人、恶势力。
启示:△一切像狼一样的恶人都是以害人始,以害己终,最后都自取灭亡的。
△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
△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能战胜狼,战胜像狼一样的恶势力。
△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要善于识破他们的假象,并且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做一个机智勇敢的人,才能取得胜利。
△除恶务尽,要像屠夫那样两狼齐毙,不留后患。
四、体验反思,互动释疑
1、体验反思:
①从投、复投等词看,屠户为什么不一次将骨投尽,使两狼并止,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屠户对狼的心态是怎样的?后来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又可看出当时屠户是怎样的心态呢?
②从骨已尽矣,两狼之并驱如故。可以看出狼此时的心态是怎样的?后来狼眈眈相向 又可看出狼当时是怎样的心态呢?
③如果此时两狼有一番对话,它们会说些什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④如果你遇到像狼一样的坏人你会怎么办呢?
明确:*要冷静、镇定,利用周围有利地形摆脱对方。
*要大声喊救命,向周围人求救。
*万一对方有利器,要智取,先保住性命,再寻找有利时机摆脱,并记住对方相貌特征,及时报警。
2、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五、总结存储,拓展延伸
1、总结存储:
这篇故事揭露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故事的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要明白: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2、拓展延伸:
①请大家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本文改写成一篇现代版狼故事。
②收集有关狼的资料,以我眼中的狼为题,写一篇短文,全方位多角度的认识狼,并在班上开展交流活动。
③课外阅读《聊斋志异》并收集与 狼有关的成语和故事。
④解释下列其的含义:
a恐前后受其敌。(指狼) b场主积薪其中。(指代麦场)
c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 d一狼洞其中。(指代柴草堆)
e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指屠户) f屠自后断其股。(指狼)
⑤请用原文回答:
两狼的计谋: 前狼假寐的姿势:
前狼假寐的神态: 前狼假寐的目的:
后狼径去的目的:
附板书:
狼
遇狼 狼:缀行--------狡
惧狼 屠:投骨--------惧
狼:并驱如故----贪
御狼 屠:窘 恐
倚薪、弛担持刀-----智
杀狼 前狼:犬坐于前
后狼:径去、洞其中-------黠
屠:暴起、刀劈----------勇敢
1 缀行甚远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2 请结合图片思考:课文开篇向我们交代了几大要素?分别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3 屠夫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
4、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体现了狼的什么品性?
5并驱如故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6请指出描写屠夫心理的句子
7、 他采取了怎样的行动?(原文回答)
8、狼的表现呢?
9请用原文回答
两狼的计谋:
前狼假寐的姿势:
前狼假寐的神态:
前狼假寐的目的:
后狼径去的目的
10请结合图片说出屠夫杀前狼的经过,从中可以看出屠夫的什么特点?
11请结合图片说出屠夫杀后狼的经过,体现屠夫的什么特点?
12、朗读最后一段,作者的感叹是怎样的?
13、用现代汉语解说这句话的意思?
分析小说的情节。可用评狼二字概括
首先,引导学生明确,全文分为两大部分,前4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叙述故事情节;第5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作者发表评论。然后要求学生分析第一部分,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概括每一层次的大意,讨论后明确
第一自然段 写屠户遇狼,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这是故事的开端。
第二自然段 写屠户惧狼,表现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狼的凶恶贪婪。这是故事的发展。
第三自然段 写屠户御狠,表现屠户的果断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这是故事进一步发展。
第四自然段 写屠户杀狼,表现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狠的狡诈阴险。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教后感:初一学习文言文,属起步阶段,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所以设计了说狼入题的导入形式。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语感、帮助理解的主要方法,指导学生通读全文、读准字音、读好节奏,应作为教学本文的重要环节。之后,就可以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进行自读理解、疏通文义。其间,教师起到指导作用,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可用合作探究的形式围绕思考题,分析理解课文的内容、形象和寓意,并联系实际,谈谈得到的启示。这是学习本文的主要目标。课文拓展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求异思维,拓展思路,全方位认识事物。
32、鸟评课稿
适应飞行生活的特征
流线型,减少空气阻力
减轻体重,呈流线型身体
胸肌发达
轻而坚固,胸骨发达
用肺呼吸,气囊辅助
食量大,消化快;无牙齿;心脏四腔;体温恒定;卵生,卵壳坚硬。
1.体形 2.羽毛 3. .肌肉 4.骨骼 5 呼吸 6 其他
生:完成下列表格:
课堂小结:略
五、板书设计:
一、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的特点:
1、体形、体表
2、骨骼、肌肉
3、消化
4、呼吸
5、体温
二、鸟的主要特征
1、体表覆羽,前肢变翼。
2、有喙无齿。
3、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鸟的评课稿第二篇:
【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生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多角度描写的方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悟作者爱鸟、爱自由的情感,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多角度描写的方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学习多角度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看一些鸟的图片,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检查预习
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 检查课文诵读及字词掌握情况。
3. 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等情况。
梁实秋(1903~1987)中国作家,文艺理论批评家,翻译家。原名治华,笔名秋郎。浙江杭县(今余杭)人。1915年考入清华学校。后与闻一多等成立清华文学社,开始写批评文章和新诗。1923年留学美国。1926年回国,先后在东南大学、暨南大学任教。1928年与叶公超、徐志摩等人成立新月社。先后与鲁迅等就人性描写诸问题展开论战。他反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文学没有阶级性,宣传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后到青岛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任教。抗日战争爆发后,只身南下到四川,在重庆《中央日报》编辑副刊。1949年到台湾,曾在编译馆、台湾大学 、师范大学任职 。论著有《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文艺批评论》、《偏见集》、《文学因缘》,散文《雅舍小品》、《槐园梦忆》,编著有《英国文学史》、《英国文学选》,译有莎士比亚剧本20种、詹姆斯巴利的《彼得潘》、E.勃朗特的《呼啸山庄》,还曾主编《远东英汉大字典》。
论《雅舍小品》。小品文的作者要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怀,须在悠闲中才有所获得。我们都很清楚梁实秋先生是来自学院的教授学者,他既继承了晚明以来舒适的小品文风格,又接收了英国散文的个人笔调。他追求所谓雅的文调,批评市井之流的语气、村妇骂街的口吻,他的散文表现出一种闲和的雍容雅态。梁实秋自己嘴上常常挂着阿诺德的名言:文学是沉静地观察人生,并观察人生的全体。《雅舍小品》正是这种精神的写照,小品集中雅趣横生。
三、整体感知
通读课文,看课文可分为那三部分,并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本文大致可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节)写自己因为爱鸟而感受到鸟的苦闷。
第二部分(35节)生动细腻地描写了鸟悦耳的鸣叫和优美的体形,表达了对鸟的欣赏喜爱之情。
第三部分(6-7节)写鸟在带给人喜悦的同时也给人悲苦。
四、品析课文
1. 整理出描写鸟声音、外形的词语。
描写声音的词语:清脆、嘹亮、圆润、不单调、和谐、凄绝。
描写外形的词语:俊俏、玲珑饱满、细瘦而不干瘪 、丰腴而不臃肿、高踞枝头、临风顾盼
2. 这些词语在感情色彩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它们都是褒义词,都是表示作者喜爱、赞美之情的词语。
3. 在课文中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反复诵读,并在该句的空白处写上旁批,说明喜欢的理由。
(1)第二节:有时是独奏,有时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
它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鸟叫声的美妙动听。交响乐是艺术中最美的艺术,凡是懂音乐的人都喜欢交响乐,它是阳春白雪,作者把鸟叫声比做交响乐,可见作者对它声音的喜爱、赞美之情。
(2)第三节: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秾纤合度。
生动地体现了鸟美妙的体形,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身材堪称完美的风华绝代的美女形象,无限的欣赏和赞叹渗透在字里行间,可见作者对这些鸟是何等的喜爱啊!
(3)伫立着一只白鹭,拳着一条腿,缩着颈子,有时候一行白鹭上青天,背后衬着黛青的山色和釉绿的梯田。
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向我们呈现出一幅美丽的图画。色彩明快,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动静结合,引人入胜,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美丽的中国画。作者把对鸟浓浓的喜爱化作一行行精美生动的文字,又用一行行精美生动的文字勾画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在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共鸣。
4. 通过前面四节的语言品味,我们深深感受到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可为什么后面两节会出现悲苦、伤感这样的字眼,这跟前面的感情是不是矛盾呢?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如果说前面四节是真实而生动地体现了作者喜爱着鸟的可爱的话,那么后面两节却是诉说了作者悲苦着鸟的悲苦,同样反映了作者对鸟的关爱,这种爱比前面四节可能要显得更深刻更丰富。
5. 鸟被关在笼子里引起作者的同情,世界爱鸟组织有两句宣传标语:一、你爱谁,就把谁关起来吗?二、如果你爱鸟,就去观鸟,切勿关鸟!谈谈你的想法。
爱一样东西,不应该把它关起来,那不是真正的爱,而是占有,为满足一己私欲的占有!真正的爱应该给它自由,应该放飞它,给它空间,自由翱翔的空间!
6. 第五段中我对鸟并不存任何幻想的原因以及幻想的含义是什么?
作者爱鸟只爱其声音形体,并非受人们赋予鸟身上的各种文化意蕴的影响。含义:指历代诗文在杜鹃、夜莺、云雀等身上长期形容、渲染而成的象征意蕴。作者表明客观地看待事物的态度。因为鸟会带给人联想,比如杜鹃让人想到杜宇、望帝,想到啼血、客愁,所以往往忽略这种鸟的本性,作者虽爱鸟,但却是一种冷静的爱,单纯的爱,并不赋予过多的牵强的感情色彩。
7. 最后一段说自从离开四川以后,再也看不到那些跳荡的鸟儿,听不到悦耳的鸟鸣了,字里行间蕴含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明确:对鸟类自由、活泼、俊俏的尽情赞美。深深的故土之念。
五、文章主旨
1. 梁实秋谈散文:
散文是没有一定格式的,是最自由的,同时也是最不容易处置,因为一个人的人格思想,在散文里绝无隐饰的可能,提起笔便把作者的整个性格纤毫毕现地表现出来。
2. 在这篇散文里,体现了梁实秋怎样的性格特点?
本文描绘了鸟的各种生动的情态,并且由鸟及人,借物抒情,通过写鸟来写自己对那种自由自在、潇洒自信的美好生活状态的向往和喜爱。 (本文主旨)
六、拓展延伸
1. 作家笔下的动物。
我们从来没有要求过猫做什么事。他吃的不只是溪鱼,睡的也不只是毛毯,我们的住处没有鼠,他无用武之地,顶多偶然见了蟑螂而惊叫追逐,菁清说这是他对我们的服务。我们吃饭的时候他常蹲在餐桌上,虎视眈眈,但是他不伸爪,顶多走近盘边闻闻。喂他几块鱼虾鸡鸭之类,他浅尝辄止。他从不偷嘴。他吃饱了,抹抹脸就睡,弯着腰睡,趴着睡,仰着睡,有时候爬到我们床上枕着我们的臂腿睡。他有二十六七磅重,压得人腿脚酸麻,我们外出,先把他安顿好,鱼一钵,水一盂,有时候给他盖一床被,或是搭一个篷。等我们回来,门锁一响,他已窜到门口相迎。这样,他便已给了我们很大的满足。
猫和人一样,有个性。白猫王子不是属于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那个类型。他好像有他的尊严。有时候我喊他过来,他看我一眼,等我喊过三数声之后才肯慢慢的踱过来,并不一跃而登膝头,而是卧在我身边伸手可抚摩到的地方。如果再加催促,他也有时移动身体更靠近我。大多时他是不理会我的呼唤的。他卧如弓,坐如钟,自得其乐,旁若无人。至少是和人保持距离。
梁实秋《白猫王子五岁》
2. 诗歌中鸟的形象。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微风燕子斜,细雨鱼儿出。
七、小结
1. 梁实秋的散文小品,大都是从一己的人生经验出发,取材平易,亲切如话。他学识丰富,思路宽广,旁征博引,收纵自如,能在一个平凡的题目下,抒发人生的感慨和况味,发人深省,引人思考;他天性幽默,文笔轻松,篇幅适中,简洁明微,让人读来感到亲切自然,并于文中获得真趣与愉悦。
2. 老师寄语:
人和世间万物都属于自然,地球是人和一切生灵的共同家园。人们在享受自然的同时,别忘了尊重自然,尊重生命,爱护一切生灵。正是有了千千万万的生灵,地球才生机勃勃,地球才风情万种,才姿态万千!
八、达标检测
九、作业
观察我们本地的一些小鸟,写一写这些小鸟。
33、病毒评课稿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通过观看资料及回忆调动课堂气氛,联系学生亲身体验打过
1.打过乙肝疫苗的同学请举手?
提问乙肝是由什么引起的?
学生叙述病毒发现过程了,了解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师引导并归纳
观察,认识病毒结构。强化记忆病毒结构。
幻灯片展示病毒结构、病毒的生活,繁殖。
请学生阅读两则有关禽流感和非典的新闻。感受病毒给人类带来的害处。
请学生回答所知道的由病毒造成的各种各样人体疾病、家禽、家畜疾病。
学生谈收获。 在学生谈的基础上,幻灯展示病毒自我总结,进一步巩固所学。
根据教师提供的题来巩固知识。
让学生总结本节所学,利用课件练习
教后反思:1、导入新课的反思我通过提问下列问题引入新课:、我们班最多人患的是什么病?、大家最担心的、最难对付的有些什么病? 3、一个小东西能对付比它大几万倍的庞然大物,大家会相信以小能制大吗?用提问法导入新课一下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整一节课学生的神经无比兴奋。2、用图片说明病毒是伊万诺夫斯基和贝杰林克前后共同努力所发现的!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病毒的发现过程,教学简明直接学生印象深刻。3、通过课件展示各种电子显微镜下的病毒图片,比较细菌和病毒的大小,认识病毒的形态:杆状、球状、蝌蚪状。认识病毒的寄生类型: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这节有大量图片,学生的形象记忆效果明显。课件展示三种病毒的结构模式图,让学生找出病毒结构的共同点,归纳病毒的结构特点。还通过对比病毒、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学生都能记住病毒的结构。5、病毒的生活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所以用了比较多的时间进行教学。首先介绍了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寄主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再介绍病毒要是离开了它寄生的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了病毒的生活特征。6、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是本节的第二个重点知识,应该重点突破!我除了介绍病毒的有害方面:使动物、植物、细菌致病和有利方面:制作各种疫苗、杀虫、帮助基因转移、基因治疗等。
34、真菌评课稿
八年级生物册真菌听课稿,分享真菌听课感受和记录
真菌评课稿
《真菌》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重点)
2、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知道真菌与人类息息相关。
能力目标:
1、制作及观察酵母菌、青霉、黑根霉临时装片。(难点)
2、尝试绘制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合作精神。
2、通过真菌的学习体验从正反两方面辩证地看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真菌的主要特征、真菌的营养和繁殖方式。
2.难点:真菌的主要特征、真菌的营养和繁方殖式。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利用图片视频及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质疑,逐步探究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并区分青霉和曲霉,使学生对酵母菌和霉菌有一个确切的认识;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客观理解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礼物,其中一件是一物生来像小伞,林中树下把家安,小伞撑开收不拢,做汤做菜味道鲜。猜一猜是什么?
生:蘑菇
师:呈现蘑菇实物。
问:蘑菇属于哪类生物?
生1:植物
生2:菌类
进一步引导:蘑菇能进行光合作用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体内没有叶绿体
师:所以蘑菇不能属于植物,那么它属于细菌还是真菌?为什么?
生:真菌,因为细菌都是单细胞个体,我们用眼是看不到的。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真菌世界,认识真菌这类生物。
二、探究新知
真菌的种类很多,世界上已被描述的真菌种类约有12万种,我国大约有4万种。有个体微小的单细胞个体,也有个体较大的多细胞个体,还有一些结构较为复杂的大型真菌。
师:今天中午我们就来一个真菌大聚会。
(一)、真菌的形态结构
1、酵母菌
过渡:老师这里还有一件礼物,(出示酵母)这里面是什么?
生:酵母菌
师:我们家里做什么的时候用到它?
生:做馒头
师:想想看,还有做什么也要用到它?
生:做面包,酿酒。
师:想不想看看酵母菌的庐山真面目?
生:想
1:观察酵母菌
师:出示实验的目的要求、利用图片和视频了解酵母菌
生交流自己的发现:有的学生能发现酵母菌是单细胞的,有的说是多细胞的。
师给予表扬:你们观察得很仔细。
师:展示酵母菌在显微镜下的图片
讲:酵母菌的确是单细胞生物,两个长在一起的是一个酵母菌在进行出芽生殖。
补充:酵母菌在条件适宜时进行出芽生殖,在环境营养缺乏时进行孢子生殖。
生对照视频,填出教师出示的PPT课件上酵母菌结构:
2、霉菌
酵母菌是真菌中的单细胞菌类,在真菌中还有些多细胞菌类非常常见,例如霉菌,在学习了解霉菌前我们先来欣赏一段有关霉菌的震撼的视频
过渡:老师还给大家带了些橘子和核桃但没保存好。(师展示带来的发霉的橘子和核桃)
生:长毛了, 发霉了
师:这些毛我们称它什么?
生:霉菌
师:霉菌长什么样?下面你可以仔细观察你桌上的霉菌。
分组实验2:观察青霉、黑曲霉
师:出示实验的目的要求、材料用具及方法步骤
生:检查自己的材料用具后按照方法步骤操作
师:巡视指导
问: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疑问?
生:橘子上的霉菌是绿色,面包上的霉菌是黑色。
师:长在橘子上的是青霉,长在面包上的是黑根霉。
生:霉菌下面是白色, 它是一丝一丝的
师:生物学上叫它菌丝,也就是说霉菌是由菌丝构成的。
生:上面有很多小点点,小点点是什么?
师:小点点与生殖有关,你猜是什么呢?
生:孢子
师:你看到的青霉是绿色,其实就是因为它的孢子是绿色的,黑根霉是黑色的,也是因为它的孢子是黑色的。
师:还有什么疑问?
生:菌丝里面是什么样?
生:孢子是什么样的?
生:青霉和黑根霉有什么区别?。
师:展示显微镜下的青霉、黑根霉的孢子排列图片,学生区分。
师总结:青霉、黑根霉都是丝状真菌,菌丝内不含色素,是无色的,霉菌的颜色是由孢子囊中孢子的颜色决定的。
讨论:霉菌与酵母菌的形态结构有什么区别?
生:酵母菌是椭圆形的单细胞个体,霉菌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构成,霉菌的直立菌丝顶端有孢子囊。
3、大型真菌
师:你吃过或者听说过哪些蘑菇?
生:介绍自己吃过的蘑菇
师:你知道蘑菇的各部分名称吗?
生:对照图2.313识记
师:蘑菇,被称为21世纪的健康食品,富含维生素和氨基酸,同学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应该多吃点,有利于大家的生长发育。
过渡:是不是所有的蘑菇都可以食用呢?
生:毒蘑菇不能食用
师点击图片:这是一些毒蘑菇。专家建议,不熟悉的野生蘑菇最好不要采摘食用,小心中毒。
哪位同学来说说我们当地的食用菌有哪些?
师出示各种大型真菌:大家看你认识这些真菌吗?
生介绍自己认识的各种真菌:木耳、香菇、银耳、金针菇、平菇
(二)、真菌的生命活动
师:酵母菌能发面、酿酒,那你能不能推测出它的营养方式?
生:腐生
师:酵母菌在条件适宜时进行 生殖?在环境营养缺乏时进行 生
生:在条件适宜时进行出芽生殖,在环境营养缺乏时进行孢子生殖。
师:霉菌靠什么生活呢?
生:分解橘子、面包里的有机物。
师:它们的营养方式是?
生: 腐生
师:你知道蘑菇的培植过程吗?
生:交流
师:同学们根据蘑菇的生活环境,你能不能推测出蘑菇的营养方式?
生:它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应该属于腐生。
师:霉菌和蘑菇依靠蔓延到营养物质内部的菌丝吸收有机物。
问:我们吃的蘑菇大多是种植的还是野生的?
生:种植的
师:那种蘑菇是种种子吗?
生:种孢子
师:孢子是什么样的呢?你见过吗?
生:没见过,太小了
师:我们可以通过制作蘑菇的孢子印来认识它们, 这是课前老师和部分同学制作的几个孢子印(出示孢子印),想做一个吗?课下向小组长请教就会了。
设计意图:通过制作孢子印激发学习的兴趣,加深记忆,培养学生课下动手能力。
师:我们今天探究的这三种真菌:酵母菌、霉菌、蘑菇,它们有没有共同的特点?
生:有
师:哪些共同特点?
生:交流
师补充:有的真菌在其他生物体上营寄生生活,如我们皮肤上的癣就是由真菌引起的。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归纳的就是真菌的特征。
点击屏幕出现真菌的特征:
细胞的结构基本相似,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它们主要营腐生生活,有的寄生;大多靠孢子繁殖。
生: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而其它都有成形的细胞核。
师:和细菌的最主要区别是,植物、动物、真菌细胞中有明显的细胞核,有核膜将细胞核与细胞质分开,由这种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真核生物。动物、植物和真菌都属于真核生物。
小结:真菌多数对人类有益,也有的有害。
三、延伸:师:真菌和细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我们下节课继续探究。
四、小结巩固
1、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学习了
(课件展示小结内容)酵母菌是单细胞的个体,霉菌、蘑菇是多细胞个体,但细胞的结构基本相似,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它们主要营腐生生活,有的寄生;大多靠孢子繁殖;多数对人类有益,也有的有害。
2、关于本节课的内容大家还有什么问题?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
生:提出自己感到疑惑的问题,讨论、交流。
五、课堂达标:
六、板书设计:
一、真菌的种类
二、真菌的形态结构
三、真菌的繁殖
35、哺乳动物评课稿
八年级语文上册哺乳动物听课稿,分享哺乳动物听课感受和记录
哺乳动物评课稿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生明确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2、通过对兔、狼牙齿种类的观察、比较、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意识到动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习性相适应、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二)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强化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兔狼牙齿的比较。
难点:引导学生明确动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习性相适应、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形态各异,水、陆、空三种环境的哺乳动物的图片情境。请学生辨识这些动物,讨论这些动物是否都属于哺乳动物?并说出理由。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评价】教师评价并补充。
【设计意图】识别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差别很大的哺乳动物,初步讨论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探究新知,合作升华
任务一:体表特点
绝大多数哺乳动物体表被毛,但生活在不同环境里的动物体表的毛还是不同的。
展示生活在非洲等热带地区的河马和生活在北美北部的灰狼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动物及其生存环境。
思考:河马和灰狼分别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为什么河马几乎无毛发,而灰狼在寒冷的冬季有厚厚的体毛到夏天则变薄?哺乳动物的体毛起到怎样的作用呢?
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小组讨论等,能更深入地理解并认同哺乳动物体表被毛这一特征,更重要的是理解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的生物学观点。
【评价】生生、师生评价
【设计意图】比较不同环境中的哺乳动物皮毛不同,理解哺乳动物体表被毛的主要作用是保温,体毛的长短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任务二:生殖方式:
过渡:除了体表被毛这一外在特征之外,哺乳动物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呢?
学生自学课本,P42第二段,思考:和其他类群的动物相比,为什么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师补充考拉、袋鼠等有袋目的哺乳动物,加深学生对哺乳动物哺乳这一重要特征的理解。
为什么说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胚胎在雌性体内发育,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
师展示鸭嘴兽图片,解析它是卵生,但是用乳汁哺育后代,属于原始的哺乳动物。
【评价】复习初二知识,进行知识性评价。
【设计意图】和其他类群的动物相比,突出哺乳动物胎生、哺乳可提高后代成活率的优越性。
任务三:牙齿特点
与其他类群的动物相比,哺乳动物可以用牙齿撕咬、切断和咀嚼食物。它们的牙齿有什么特点呢?
请学生观看视频,比较兔、狼的牙齿,思考教材上的讨论问题。
通过此活动,学生会发现哺乳动物的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拓展:请同学互相看一下同桌的门齿、犬齿和臼齿,想一想门齿、犬齿和臼齿各自有什么作用。
学生:门齿啃咬或切断食物,臼齿主要是磨碎食物,犬齿主要是撕裂肉食。牙齿的分化使得哺乳动物能更好地摄取和消化食物。
教师:上述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评价】通过观看视频,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生生评价。
【设计意图】对比草食哺乳动物和肉食哺乳动物牙齿分化的不同,渗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任务四: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提供捕食者猎豹,被捕食者斑马、老虎捕食鸡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哺乳动物灵敏的动作。
请学生思考:哺乳动物是靠哪个系统对外界复杂多变的环境作出反应的?
学生会想到是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教师总结:哺乳动物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此外哺乳动物的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都很发达。
【评价】教师评价并总结
【设计意图】观察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灵敏的动作,体会哺乳动物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归纳总结: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拓展:为什么哺乳动物是最高等的动物类群?(提示:从哺乳动物主要特征考虑,以及生理功能考虑)
生生讨论并回答,教师点拨总结。
【评价】小组互评
【设计意图】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明确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抓住要点,会灵活运用到实际题目中。
课堂小结: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感受。教师最后进行知识性总结。
板书设计 :
【评价】利用概念图的形式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总结性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概念图让学生明确本节的知识点,形成知识框架。
36、鱼评课稿
特点 生理功能
背部呈深灰黑色,腹面为白色 不易被敌人发现,具保护作用,是一种保护色
身体呈梭形 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
覆盖鳞片,并分泌黏液 保护和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
分偶鳍和奇鳍两类,共7个鳍 运动器官
数量(片) 生理功能
2 保持鱼体平衡,转换方向的作用
2 保持鱼体平衡,辅助升降的作用
1 保持鱼体平衡
1 协调其它各鳍,起平衡作用
1 产生前进的动力,控制运动方向
2(条) 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的作用
(3)鱼的呼吸过程:水(含氧气)口鳃鳃丝,溶解在水中的氧气渗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毛细血管里的二氧化碳渗出毛细血管鳃盖后缘的鳃孔排出体外,完成呼吸。
例题:对鲫鱼侧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侧线与神经相连
B.侧线在鲫鱼身体两侧都有
C.侧线能减少水的阻力
D.侧线能测定方向,感知水流
练习:鱼能在不同的水层间游泳或停留,主要依靠哪个器官( D )
A.口腔 B.鳃 C.鳍 D.鳔
变式练习:下列鱼的生活习性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生活在水中 B.鱼的体温随水温的变化而变化
C.都有洄流 D.鲫鱼最适合的生长温度是15℃-30℃
问题3、总结鱼类的主要特征有那些?
鱼儿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大多成流线型,体表大多覆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例题:鱼在水中不停地用口吞水,由鳃孔排水,这是鱼在进行( C )
A.取食 B.饮水 C.呼吸 D.排泄
练习:鱼鳞片上的粘液的作用 ( A )
A.保护身体,减少阻力 B.保护身体,感知水流
C.测定方向,减少阻力 D.测定方向,感知水流
变式练习:下列是鲫鱼的外部形态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鲫鱼在水中游泳时靠〔 ⑤ 〕 胸鳍 和〔 ⑥ 〕 腹鳍 维持身体平衡。靠〔 ③ 〕 尾鳍 掌握前进的方向。靠 尾部和躯干部左右摆动 提供前进的动力。
2.鲫鱼是高度近视眼,它在水中依靠〔 ⑦ 〕 侧线 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鲫鱼在水中游泳时口和鳃盖后缘在不停的张合,这是鱼在 呼吸 ,它的呼吸器官是 鳃 ,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是 鳃丝 ,其内密布大量的 毛细血管 ,所以适于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
问题4、鱼类和人类有何关系?
鱼类养殖为千百万人提供职业; 鱼类为人类提供富含蛋白质的实物; 鱼融入文化之中(年华、成语等)。
例题:挑选新鲜鱼的办法是( A )
A腮丝颜色鲜红的 B体表湿润的 C鳞片完整的 D体表无伤的
六、本课小结
1、鱼的种类;
2、鱼的主要特征;
3、鱼与人类关系。
七、课后作业
完成《课时掌控》练习P7-P8。
37、农业评课稿
运量 运费 运速
较大 较低 较快
较小 较高 较快
最大 最低 最慢
最小 最高 最快
农业部门 分析差异原因
种植业、林业、渔业 气候(热)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畜牧业
耕地类型 作物熟制 主要农作物
旱田 一年一熟
小麦、花生
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
水田 一年两熟
水稻、油菜
甘蔗、棉花
(3)分析原因:气候(气温、降水)、地形
第二课时
板书: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4.活动四: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为什么同一种植物生长在南方结出又大又甜的橘子,生长在北方却结出又苦又涩的枳子呢?(学生回顾以前所学知识,畅所欲言。)
教师活动:水土异也也就是同学们所说的南北方气候、地形、土壤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在发展农业生产时,我们能照搬其它地区的生产模式吗?
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南北方地区是如何根据气候条件的差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
播放视频:南、北方农业发展差异
展示四幅景观图片:A 皖南山区的茶园、B呼伦贝尔的牧场、C渤海的水产养殖场、D东北平原农场,回答每幅图片的农业生产部门各是什么?
多媒体展示问题:
北方地区热量___,降水___,适宜发展____种植业;南方地区热量___,降水___,适宜发展____种植业;西北内陆地区和青藏高原草地___,适宜发展____业。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要充分利用各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我们还要知道,发展农业生产还要受当地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这也是遵循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表现。
板书:四、走科技强农之路
1.教师可以介绍一些我国科技兴农的典型案例,并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或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指导学生完成P99页的活动题。
课后作业:完成书本上的活动题。
38、交通运输评课稿
八年级地理上册交通运输听课稿,分享交通运输听课感受和记录
交通运输评课稿
《交通运输》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交通运输是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的开篇章节, 交通运输的发展状况直接影 响着经济的发展, 因此, 本节的学习在本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且与人们 的生活联系紧密, 是学生必备的地理基础知识, 同时也能够着力体现地理课程标 准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基本理念。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能够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 能够在地图上找出我国南北、东西向的铁路干线,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及 命名方法。
3. 能够在地图上分析交通枢纽的重要性。
4. 能运用地图说出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学会使用列车时刻表。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以上知识的学习,能够设计经济、合理的旅游路线。
2. 学会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交通运输网络的学习, 形成热爱祖国、 奋发图强, 力争使祖国早日富强起 三、教学重点
1. 我国主要铁路线的名称,我国重要交通枢纽名称。
2. 我国交通运输网络地区分布特点。
3. 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四、教学难点
设计经济合理的旅游路线。
五、教法、学法
教法:讨论法、资料分析法、多媒体直观演示法、活动法等。
学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六、教具准备
绳子、收集的资料、活动设计的资料、多媒体课件等。
七、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第二课时 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线
第三课时 转换灵活的交通运输枢纽 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八、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布置预习题:
交通运输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通枢纽,都可以办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业务。
交通枢纽可分为 型的枢纽和 型的枢纽
2、预习检测:检查与习题的完成情况
(二课堂教学
1、明确目标
学习目标 :
知识目标:能够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记住我国主要的铁路线。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分布格局, 学会使用列 车时刻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树立遵守交通规则、爱护交通设施、注意交通安全的 观念
2、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1、
读图 图 4.1(分析 :交通运输工具的不断发展, 证明了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 由原来只利用自然的原始运输工具改为了利用人工制造的先进工具。 同时也可以 就此提问学生:三个阶段的交通工具相比, 哪个对环境的影响最大?这说明了什 么?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观念 。
(显示插入投影片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 内河航运、海洋运输、其他运输方式,管道运输。
(解释前面几种运输方式都可以兼顾货运与客运,而管道运输只能用于货运。 (活动请看下面的图, (插入各种运输工具的图片判断他们分别属于何种交 通运输方式。 (介绍高速公路。 (放映高速公路的资料片,在放映的同时简单介 绍与画面相关的高速公路的有关知识。
合作探究 2、
(阅读课本 96页的两段阅读材料,学生读或将它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点击后 播放。
(提问 刚才的两段阅读材料给了你什么信息? (说明了交通运输对于一个地区 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讲解 无论是对发达的城市来说, 还是对落后偏僻的农村而言, 交通运输都是关 系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补充 材料一提到以中关村为核心的一区五园, 它们分别是海淀中关村科学 城、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丰台高科技园区、昌平科技园区、酒仙桥电子城和上 地信息产业基地。
(活动:小组讨论请同学们再来看下面的两个实例:
实例 1 我国的四大米市
(显示 四大米市的图片。
(提问历史上,我国有四大米市,它们分别是哪几个城市?(长沙、九江、芜 湖和无锡
(提问 请大家从地理位置的角度, 分析它们当时能够成为著名米市的原因。 (提 示 既然是米市,米从哪里来?米又卖给谁?
(总结 人口密集, 消费大米的市场广大; 气候以及土壤适宜种植生产大米, 是我 国重要的稻米产区;位置紧靠运河,交通便利
实例 2 五岭县的变化
(显示插入两张反映五岭县 80年代和 90年代面貌的图片,或看课本图 4.3 ,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相关的资料分析书本上所提出的四个问题。 五岭县自然条件件怎么样 ?
五岭县有哪些自然资源 ?
比较两幅图 , 你认为哪方面变化最大 ?
如何使五岭县进一步发展 , 同学们向县政府进言献策 .
(角色扮演 假如你是五岭县的县长 , 你将怎样加快本县经济发展 , 提高人民生活 水平 ?
(评出最佳县长
(与学生同分析 从 A 图上看, 五岭县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地形上属于山地, 有 一条河流穿过,东北部有温泉,南部有煤矿。 B 图与 A 图相比,新建了铁路线和 公路线, 乡村土路也比过去密集了, 并且有些乡村土路改建成了公路。 尤其应该
注意的是, 温泉和煤矿附近盖起了建筑, 铁路通到了煤矿, 图中最东侧的南北向 土路延伸到了山脚下。这些都是五岭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在分析了五岭县的自然条件之后,就可以问学生:当地适合发展什么经济项 目?(山区的多种经营、温泉旅游、煤矿生产等接着看第二幅图,从基本建 设上来看, 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在温泉和煤矿的附近新建了建筑?说明这里已 经发展了哪些项目?新增的铁路、公路是否发挥了作用?至于书上提到的第 4个小题,可以让学生自由回答,大家讨论,不一定要有统一的答案 (这个事例与 实际紧密联系,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地理头脑。
(讲述 :以上两条新闻及两个实例充分说明了交通运输的重要性,交通运输不 仅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而且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它在实 际的经济生活中,扮演的是先行官的角色 !
(显示板书:交通运输的重要性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3、交流展示
小组合作展示合作探究结果,对表现好的学生和小组奖励加分。
4、精讲点拨
交通运输的重要性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5、达标检测
1、填空题:
(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有 _________、公路 ___________、 __________和管道运输等。
(2从铁路的基本延伸方向看,我国的铁路干线大体可以分为 __________向和 _____________两大组。
(3我国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的密度 ______,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网的密度 ________。 2、单项选择题
(1下列经济部门被称为发展经济先行官的是(
A. 商业 B.旅游业 C.交通运输业 D.农业
(2目前我国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最重要的运输方式是(
A. 铁路 B.公路 C.航空 D.水运
(3下列铁路干线既跨黄河又过长江的是(
①京沪线 ②宝成线 ③焦柳线 ④湘黔线
A. 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④
(4下列铁路线中,穿过山东省的是(
A. 京广线 B.京沪线 .C焦柳线 D.京哈线
(5对我国南方地区东西交往和经济发展起了十分重要作用的铁路线是( A. 陇海兰新线 B.宝成成昆线
C. 焦柳线 D.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三课后拓展:1、完成中国铁路干线图 ;
2、 《地理填空图册》 。
九、板书设计
交通运输的重要性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39、自然灾害评课稿
名称 含义 危害及影响 发生的时间
气象
地质
3、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哪些特点?
学生浏览课文完成任务。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解惑。重点强调发生的时间。
头脑风暴 达成目标1
活动一:分析所述现象是否属于自然灾害,为什么?
A、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把田地里很多西瓜砸烂了。
B、化工厂废水泄露,水田被污染,有刺鼻的臭味。
C、一游客违反规定在林区吸烟,乱扔烟头,引发森林火灾。
D、楼上一块广告牌被一阵瞬时大风刮落,正好砸在楼下的两辆汽车上。
活动二:看图片识灾害
看图片说出各属于哪一种灾害。
活动三:是真是假?
1、我国很少发生自然灾害。( )
2、同一时间,一个地区发生自然灾害的同时,其他地区则不会再发生自然灾害。( )
3、同一地区,只会发生一种自然灾害,而且不会再连续发生其他灾害。 ( )
4、自然灾害不会造成重大的损失,对人们的生活影响不大。( )
由活动三小结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小结:什么是自然灾害,常见自然灾害的分类及特点。
环节三:合作交流----- 析分布 探成因 达成目标2、3
将学生分成两个大组,气象灾害专家小组和地质灾害专家小组,组长分任务:干旱组,洪涝组,台风组,寒潮组,地震组,滑坡组,泥石流组,结合地图讨论:探究每种灾害的主要分布地区及成因。
出示的地图有:气象灾害分布图 ,地质灾害分布地区。
百宝箱-------地图册
1、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14页
2、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16页
3、中国气候分布图 18页
4、季风图 19页
5、中国地形图 10页
课堂展示---识图达理
每一组派一名代表讲解,其他人补充。
找出主要气象灾害-----寒潮、洪涝、台风和干旱的分布地区,并简要分析原因。达成目标2
找出主要地质灾害-----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分布地区,并简要分析原因。 达成目标3
答案预设:
洪涝灾害:南方地区。 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多。
干旱灾害:华北地区。 因为 降水少,需水量大。
寒潮:北方广大地区。 纬度较高, 受冬季风影响明显。
台风灾害:东南沿海地区。台风最早在南部沿海登陆, 之后势力逐渐减弱。
地震灾害:西南地区、 东部沿海。 位于火山地震带上。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中西部山区,西南地区最集中。 因为中西部地区多山,坡陡,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环节四 学以致用 达成目标2、3
人们常说,祸不单行,想想看, 台风、洪水会引发什么地质灾害? 在山区的河谷地带,地震会引发什么灾害?
答案预设:台风带来的强降水可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洪水可引发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
在山区的河谷地带,地震可造成崩塌灾害,在适当的降雨条件下,可进一步引发滑坡、泥石流灾害:岩石在河谷堆积会阻断河道形成洪水灾害等。
讲解:自然灾害的关联性
各种自然灾害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常常在某一时间或某一地区相对集中出现,形成灾害群。自然灾害具有并发性,当某种自然灾害发生 后,往往会诱发其他灾害的发生。这些自然灾害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环节五 当堂检测
1.下列现象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C ) 检测目标1
A. 地震 B. 滑坡 C. 台风 D. 泥石流
2.有关自然灾害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检测目标1
A .春夏季节我国江淮地区常见洪涝灾害
B.一个地方发生旱灾后,不会再发生其他自然灾害
C.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D.不同自然灾害有时会连续发生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检测目标2、3
A. 山区是我国地质灾害的多发区
B. 我国旱涝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冬季风的不稳定
C. 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干旱的多发区
D. 我国地势的第三阶梯是泥石流的多发区
4、能力提升: 南部沿海降水多,为什么也常发生旱灾?而新疆降水很少,为什么没有发生旱灾?
检测目标2
尾声:地理服务于生活
给叔叔的建议:春暖花开下江南,夏季避暑上高原。秋高气爽飞九寨,冬季逍遥在海南。
结束语: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气候差异大,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会加剧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危害。面对如此严峻的自然灾害形势,我们该怎么办?这将使我们下节课学习的内容,让我们齐心协力为防灾减灾献计献策。
40、气候评课稿
纬度 正午太阳高度 昼长时间
漠河 5329N 134 7时30分
北京 3954N 2640 9时12分
广州 238N 4325 10时43分
(读表)(1)比较一下,在冬至日,三地正午的太阳高度角和昼长时间有什么不同?(学生:冬至日,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白昼时间越长,反之,白昼时间越短)
(2)想一想,在冬至日,为什么我国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昼长也比南方短?(学生:因为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愈往北去,太阳高度角愈小,白昼时间愈短)
(3)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大、白昼时间越长,反之,白昼时间越短。这往往意味着什么?(学生:白昼时间越长往往意味着接受太阳光热越多,气温越高;反之,气温越低)
(教师小结)可见,纬度位置是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重要因素。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很大,与南北纬度位置高低不同很有关系。(板书)
教师强调:冬季风也是影响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另一因素
2.夏季普遍高温
(过渡)刚才,我们搞清了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我国夏季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特点?
《中国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图2.14)
(读图思考)①与1月气温分布特点相比,7月等温线分布的疏密程度如何?我国七月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多少摄氏度?这说明了什么?②等温线在何处出现明显弯曲?什么地形区平均气温明显低于全国其他地区?③七月南北气温的极值是多少?南北平均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引导学生根据这些问题阅读《中国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并总结7月气温分布特点。
(教师小结)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后,教师小结:①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7月等温线分布比1月等温线分布稀疏,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20℃以上,说明我国夏季气温的南北差值较小,全国普遍高温;②等温线在四川盆地的西部出现明显向南的弯曲,并且青藏高原的气温明显低于全国其他地区,这主要是由于青藏高原的地势很高造成的。③我国最北的黑龙江省北部七月平均气温在16℃,最南的海南省七月平均气温在28℃,七月南北平均气温相差12℃。由此可见,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夏季南北温差不大,全国(除青藏高原等地区)普遍高温。
(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阅读《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小字材料,扩大其知识面。
(课堂活动)我国气温冬夏季分布特点的形成,与地势有没有关系?说说你的理由。
(分组讨论)分A、B两大组(若干四人小组)讨论,A组结合《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讨论,B组结合《中国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讨论。各大组讨论后,小组代表发言,相互补充。
(教师小结)①从《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上可看出,等温线分布比较密集,说明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较大。特别是1月0℃等温线穿过秦岭淮河一线,之所以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南弯曲,主要是因为受青藏高原地势高的影响。②从《中国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上可看出,等温线分布比较稀疏,说明我国夏季南北气温相差不大。但等温线在四川盆地西部(即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向南出现明显的弯曲,并且青藏高原的气温明显低于全国其他地区。这主要是因为青藏高原的地势很高造成的,因为地形地势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3.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
(过渡)前面,我们搞清了我国冬夏季南北气温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下面再来了解一下我国的温度带。
《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图2.17)
(读图观察)同学们读图2.17,观察一下我国自北向南划分为哪5个温度带?在我国西南部还有一个什么气候区?(学生: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还有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
(提问)我国的温度带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呢?(学生: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和农业生产的实际)这里的农业生产实际指的是什么?(学生阅读书中资料回答后,教师补充:这里的农业生产实际主要指一个地方气候农作物所能提供的热量条件)那么,我国的各温度带都包括哪些地方呢?请同学们仔细阅图。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我国温度带的分布图,并将温度带的分布与地形区、省级行政区等有关地图相对应,尤其应着重指导学生观察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并将其与0℃等温线相对应,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同时使学生明确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它既是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又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教师小结)学生观察判断后,教师归纳小结:寒温带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内蒙古东北部;中温带位于东北和内蒙古大部分、新疆北部;暖温带位于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和新疆南部,亚热带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热带位于滇、粤、台南部和海南省。
(课堂活动)阅读下面的资料,再补充有关资料,说说不同的温度带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
(1)不同的温度带内,生长着不同的果树。如暖温带内适合种苹果、梨,柑橘只能在亚热带生长,芒果、香蕉主要分布在热带。
(2)在不同的温度带内,作物能够成熟的次数也不一样。如中温带内一般只能一年一熟,到了热带就可一年三熟。
(3)南北气温的差异在传统民居的建筑上也有一定反映。如北方的房屋大多数坐北朝南,密闭程度较高,墙体较厚,尤其是东北地区的房屋多有双层窗户,房内或以炕代床,或有地炉、火墙,利于取暖保暖;南方的房屋则高大宽敞,比较注重通风透气。
(4)不同的温度带内,同一种粮食作物(如小麦)选择的播种时间也不同。暖温带适合于秋季播种小麦,收获的是冬小麦;中温带只适合于春季播种小麦,收获的是春小麦。
上述资料说明了温度带与人们的生产、生活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了解南北方不同温度带内生长的不同水果树及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
(分组讨论)分A、B、C、D四大组(若干四人小组)讨论,每大组讨论一个问题,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补充。
(教师小结)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小结如下:
(1)不同的温度带,地面的植被不同,因而生长的水果也不同;
(2)不同的温度带,农作物生长期内的温度高低和热量多少不同,因而农作物的作物熟制也不同;
(3)不同的温度带,冬、夏的气温高低差异很大,因而居民的建筑特色很不相同;
(4)不同的温度带,所处的纬度位置高低不同,接受的太阳光热多少不同,气温高低不同,因而农作物(小麦)播种时间也不同。
结合实际:谈一谈我们这里属于什么温度带?有什么特点?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着重了解了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南北气温的差异和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明白了冬夏气温的分布与纬度位置高低不同有关,也与地形的地势影响有关,不同的温度带有不同的地面植被,有不同的作物熟制和农作物,民居的建筑特色也不同,温度带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
●活动与探究
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它与纬度位置的影响有什么关系?想一想,我国气温分布还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地形、地势的高低,冬季气温分布还受冬季风的影响)
2.我国划分为哪几个温度带?东北和内蒙古大部分、新疆南部和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海南岛各属于什么温度带?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呢?(寒温带、中温带、亚热带、热带和高原气候区;中温带、暖温带、热带;暖温带、亚热带、高原气候区)
反思:这节课所学内容,结合当地实际,兴趣较高,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分析问题较准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和原因。
2.记住几条特殊的等降水量线。
3.知道我国的主要干湿地区。
能力目标:学会分析阅读等降水量图。
情感目标: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点
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教学难点
1.有关降水图的分析判读。
2.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观察对比等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1.投影仪、录像带以及有关图片。
2.绘制有关复合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搞清了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这节课,再来看看我国东西干湿的差异(板书)。
[讲授新课]
看图:《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我国地形分布图》和《中国行政区划图》。
(读图观察)引导学生按照阅读等值线地图的步骤和方法阅读上述图,从中找出并观察判断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和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分别穿过我国哪些地形区、省级行政区?
(学生活动)
①16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江南丘陵、两广丘陵、云贵高原东南和西部、青藏高原东南部;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山东丘陵、黄淮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北部、青藏高原东南部;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大兴安岭西侧、东南侧,内蒙古高原南部、黄土高原北部、青藏高原东部;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内蒙古高原中部、青藏高原东北部、中部。②16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的省区有浙、赣、闽、台、粤、桂、云、藏、琼等;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鲁、皖、豫、陕、甘、川、云、藏等省区;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内蒙古、黑、吉、辽、冀、晋、陕、宁、甘、青、藏等省区;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内蒙古、宁、甘、青、藏等省区。在上述基础上,引导学生将800毫米、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用彩色笔描出,并对照《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图2.13)观察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与哪条等温线几乎重合,其东部穿过什么东西走向山脉和什么东西流向的河流?(0℃,秦岭、淮河)以加深对秦岭淮河这条我国南北方的自然分界线的印象。
(提问)从《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中可看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或规律?
(教师小结)学生答后,教师补充:从图中可看出:我国各地区的降水差别很大,既有南北向的差异(南多北少),又有东西向的差异(东多西少),年降水量空间(地区)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板书)1.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年降水量空间分布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阅读材料)同学们从《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上可看出: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年降水量较多,超过1600毫米,而西北大片地区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那么,我国降水最多和降水最少的地方在哪里呢?同学们阅读并勾画一下课本P34小字资料就明白了。
(过渡)前面我们了解了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特点)和总趋势,下面再来了解一下我国的干湿地区。
(板书)2.干湿地区的划分与分布
(1)引导学生观看我国不同干湿地区的植被录像,并出示有关图片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尝试着说明这个地区气候的特点,特别是降水的特点。
(2)引导学生阅读年降水量分布图,验证自己的想象与图像中反映的降水量特点是否吻合。
(3)引导学生阅读干湿地区分布图,将植被与干湿地区相对应,进一步验证自己的想象是否与干湿地区的划分相吻合,是否有不吻合的地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可能对东北地区的湿润区产生疑问,教师可针对这一疑惑,解释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是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板书),而非单纯用降水量多少进行衡量。
(讲解)一个地方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了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若降水量远大于蒸发量,则该地为湿润地区;若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则该地为半湿润地区;若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则该地为干旱地区;若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则该地为半干旱地区。
(提问)从《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上可看出,我国分为哪四类干湿地区?(学生: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地区)其中,什么干湿气候区面积广大,主要位于我国西北部地区?(学生: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引导学生阅读、观察、对照复合投影图《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这个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及《我国行政区划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提问)
1.我国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相当于哪条等降水量线?(学生: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哪条等温线?(学生:0℃等温线)哪两个温度带的分界线?(学生:暖温带和亚热带)大致通过什么东西走向山脉和什么东西流向河流?(学生:秦岭、淮河)什么自然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2.为什么东北地区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长白山以东地区属于湿润地区?(学生答后,教师小结:东北地区纬度位置较高,气温相对较低,蒸发量小,降水量相对较大,因此气候较为湿润,属于湿润气候区)
3.地跨三个以上温度带或干湿地区的省级行政区各有哪些?(学生:①内蒙古、陕、甘、新、云;②内蒙古、陕、甘、藏)
4.我国四类干湿地区分布在什么地区?各以什么植被为主?各干湿地区年降水量有什么特点?(学生读图回答后,教师小结)
干湿地区 干湿状况 分布地区 植被
湿润地区 年降水量>800 mm
降水量>蒸发量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东北三省东部、黑龙江西北、内蒙古东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森林
半湿润地区 年降水量>400 mm
降水量>蒸发量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 森林草原
半干旱地区 年降水量>200 mm
降水量<蒸发量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分 草原
干旱地区 年降水量<200 mm
降水量<蒸发量 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和青藏高原西北部 多荒漠
5.哪一条等降水量线将我国分为东西两部分,东西部各为什么干湿气候区和农业区?(学生答后,教师小结:400 mm等降水量线,将我国大致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为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是我国主要农业区;西部为半干旱、干旱地区,是我国主要草原放牧业地区)哪一条等降水量线又将我国东部地区划分为南方和北方,南北方各为什么干湿气候区和农业区?(学生答后,教师小结:800 mm等降水量线;南方为湿润地区,是我国主要水田农业区;北方为半湿润地区,是我国主要旱地农业区)
(课堂活动)1.降水量的不同,会影响到建筑、饮食、民俗等许多方面。比较图2.23中房屋的建筑形式有何不同,这与当地的降水情况有什么关系?
《两种不同特色的民居》(图2.23)《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和《这个干湿地区的划分》图。并引导学生观看图,将不同的民居景观图、年降水量分布图和干湿地区分布图联系起来,在年降水量和干湿地区分布图上找出活动题中提到的四个地区,对应年降水量的多少和干湿状况比较、讨论后,说明民居的不同风格与当地降水情况的关系。
(教师小结)学生比较、讨论和发言后,教师补充:甘肃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年降水量较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房屋修建成平顶,可以用来晾晒粮食或其他农作物;吐鲁番年降水量很少,蒸发量很大,房屋通风效果很好,通风可以加速水分的蒸发,利于水果的晾晒;绍兴位于我国东南部地区,年降水量较大,斜顶房利于排水;黄土高原年降水量较少,气候较为干旱,因此人们利用黄土的直立性修建了窑洞,窑洞冬暖夏凉,防风避雨,很适合北方黄土高原人民的生活。
(课堂活动)2.不同的干湿地区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不同的影响,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加以补充,说明干湿地区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1)气候湿润程度,直接影响到植被的生长。因而湿润地区林木繁茂,干旱地区主要适合于草木植物生长。
(2)气候干湿程度不同,会影响到农业类型,如东部地区以耕作业为主;西北干旱地区以畜牧业为主。此外,还会影响到主要农作物的生长,如南方湿润地区主要以水田种植为主,北方地区主要以旱作为主。
(3)气候湿润程度影响了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进而影响到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如南方人爱吃米饭,北方人喜食面。
(4)气候干湿程度不同,对人们的身体也有很大影响。如南方降水多,人们易患风湿病、关节痛,因而爱吃辣椒、爱喝麻辣汤;北方降水少,气候干,人们易上火,体力消耗大,因而爱吃菠菜,爱喝绿豆米汤。
(提问)上述材料究竟说明了不同的干湿地区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不同的影响呢?
(学生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一下,然后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干湿地区影响地面植被: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因而林木繁茂;干旱地区,降水稀少,因而草木矮小。
干湿地区不同,植被不同,农业类型不同,农作物(经济作物)也不同。
干湿地区不同,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不同,人们的饮食习惯和身体状况也不同。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秦岭淮河一线为什么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解线?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学习,搞清了我国的降水不仅有南北的差异,也有东西的差异。年降水的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四类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分布,懂得了不同的干湿地区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不同的影响。
●活动与探究
1.试分析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为什么呈现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总趋势?(提示:可结合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加以分析。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东南沿海地区地势相对较低,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很大,形成的降水较多;而西北内陆地区远离海洋,海洋湿润气流在向西深入内地过程中受到重重山岭的阻挡,势力大为减弱,西北内陆地区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很小,因而形成了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我国年降水空间分布的总趋势)
2.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关系?请举例说明。(可参考P37活动题2回答)
反思: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明白了秦岭淮河一线为什么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冬、夏季风的成因和特点。
2.了解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分析冬、夏季风的形成原因。
2.培养学生判读分析季风形成图的技能
德育目标
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点
我国冬夏季风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教学难点
有关季风形成图的分析判读。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观察对比等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1.投影仪、录像带以及有关图片。
2.绘制有关复合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两课时,我们已了解了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降水的空间差异及我国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与分布。那么,从气温和降水两个主要因素来看,我国气候有什么特征呢?为何会形成这样的气候特征?这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何关系?它们各有什么优越性呢?同学们带着以上四个问题自学课文。
[讲授新课]
(指导自学)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浏览课文一至两遍。
《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图2.24)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观察地图。
(提问)从图2.24上,你能发现什么呢?(学生:除了季风气候,我国还有其他气候类型:东部地区主要是北方的温带季风气候和南方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南地区是高原山地气候,云南南部、广东南部和台湾南部及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从图2.24中,能否看出我国还有一个什么重要的气候特征?(学生:气候类型多种多样或气候复杂多样)(教师板书:气候复杂多样)
(提问)我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气候类型?这种气候特征的形成与哪些因素的影响有关呢?(提示: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等)
引导学生观察图2.28《中国的冬季风和夏季风示意》图,在引导学生回忆或回顾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我国的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从图上观察出我国冬夏季风的源地、风向及海洋与大陆气压状况的区别后,进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冬(或夏)季风从大陆吹向海洋,还是从海洋吹向大陆,为什么?
(教师小结)学生读图、观察、思考、回答后,教师补充讲述:①冬季风从亚欧大陆内部纬度较高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高原一带,吹向低纬的太平洋、印度洋热带洋面,主要是由于北半球冬季大陆内部气温较低,气压较高,而热带洋面气温较高,气压较低,于是寒冷干燥的气流从大陆吹向海洋,从纬度较高的地方吹向纬度较低的地方,使沿途所经地区普遍降温,进一步加大了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的差异,这样就形成了干冷的偏北风(西北风、东北风)即冬季风。可以说,我国南北受冬季风影响程度大小不同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的主要原因之一。②夏季风从低纬的太平洋和印度洋热带洋面吹向纬度较高的大陆内部,主要是由于北半球夏季低纬的热带洋面气温相对较低,气压较高;而大陆内部气温较高,气压较低。于是温暖湿润的气流从纬度较低的热带洋面吹向纬度较高的大陆内部,形成了温暖湿润的偏南风(东南风、西南风)即夏季风。
(提问)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除了受纬度位置的影响,还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学生:冬季风)为什么?(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补充小结)
(教师小结)冬季风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一带频频南下,我国北方地区首当其冲;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冬季风在南下过程中,受重重山岭的阻挡,势力逐渐减弱。南方受冬季风影响而降温的程度,远比北方小。因此,寒冷干燥的冬季风的盛行,也是导致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总结)综上所述,我国东部广大地区之所以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除了纬度位置的影响外,还有海陆位置的影响。
由《中国的冬季风和夏季风示意》图引导学生边观察边填写下表。
季风名称 成因 发源地 风向 陆地海洋
海洋陆地 性质 影响范围(地区)
冬季风 由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 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高原一带 偏北
(西北、东北) 从陆地吹向海洋 寒冷
干燥 我国东部广大地区(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台湾岛)
夏季风 太平洋、印度洋热带洋面 偏南
(东南、西南) 从海洋吹向陆地 温暖
湿润 东南季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西南季风:我国西南、华南、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
问题探究:.阿拉伯半岛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处在大体相同的纬度位置上,但是气候差别却很大,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学生答后,教师补充小结: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洋流、气压和风等)
(讨论)阿拉伯半岛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纬度位置大致相同(同处北纬15~30之间),但前者降水很少,气候干旱,沙漠广布,后者却气候湿润,物产丰富,人们称之为鱼米之乡,你认为影响二者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吗?(学生:不是)那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了二者的气候差异呢?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刚刚学的知识四人一组讨论一下。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补充小结:根据刚学过的知识可知,我国东部背靠亚欧大陆,面临太平洋,地处季风气候区,受夏季风影响非常明显,因而夏季高温多雨。由此可知,造成两个地区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不是纬度位置而是海陆位置。正是由于海陆位置的影响,才使地处同纬度大陆西岸的阿拉伯半岛气候干旱,沙漠广布,而地处同纬度大陆东岸的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位于世界上著名的东亚季风气候区而且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极为有利,因而成为气候湿润、物产丰富的鱼米之乡。
拓展活动: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这对我国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请你举例说明。
气候多样,可以使世界上大多数动植物在我国都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在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下,可以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和旅游资源。如夏天可以去海滨、湖岸或山上避暑。
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人们的饮食习惯也有不同。如四川、湖南、贵州等地一年四季,特别是冬季比较阴冷潮湿,当地居民爱吃辣椒,以驱寒抗风湿。
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人们种植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瓜果蔬菜也不同,如东北种植的是春小麦、甜菜;华北、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南的地区种植的是冬小麦、甘蔗;华北、东北种植的油料是花生、大豆;长江以南种植的油料作物是油菜;北方种植的是温带水果瓜菜,如苹果、梨、葡萄、萝卜、大白菜等,南方种植的是亚热带、热带水果瓜菜,如柑橘、菠萝、荔枝、香蕉、辣椒、绿茄子等。(教师及时表扬学生)
分组交流: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对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呢?
由各组代表发言,教师进行归纳。
[课堂小结]
我们在第二节中学了哪些主要知识?各小组同学归纳后小组代表发言:我们明白了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东西干湿的差异及成因,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及分布,我国冬季最冷、夏季最热的地方,我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方,在此基础上,着重学习了我国的两大气候特征(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及其成因,阿拉伯半岛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纬度大致相同,为何气候差别却很大。
41、杨辉三角评课稿
每行端点与结尾的数为1. C(n,m)= C(n,n-m)
第n行共有n项,数字和为2n-1
每个数等于它上一行的左右两个数字之和:
C(n,i)= C(n-1,i-1) + C(n-1,i)
第n行的第一列数字是1
第n行中,笫m列的系数等于
C(n,i)
1.每个数等于它上方两数之和(第n行的第m个数数等于第n-1行的第m-1和第m个的两数之和。
2.每行数字左右对称,由1开始逐渐变大。
3.第n行的数字有n项。
4.第n行数字和为2n-1。
5.第n行的m个数可表示为 C(n-1,m-1),即为从n-1个不同元素中取m-1个元素的组合数。
6. 第n行的第m个数和第n-m+1个数相等 ,为组合数性质之一。
7. 每个数字等于上一行的左右两个数字之和。可用此性质写出整个杨辉三角。即第n+1行的第i个数等于第n行的第i-1个数和第i个数之和,这也是组合数的性质之一。即 C(n+1,i)=C(n,i)+C(n,i-1)。
8. (a+b)n的展开式中的各项系数依次对应杨辉三角的第(n+1)行中的每一项。
9. 将第2n+1行第1个数,跟第2n+2行第3个数、第2n+3行第5个数连成一线,这些数的和是第4n+1个斐波那契数;将第2n行第2个数(n1),跟第2n-1行第4个数、第2n-2行第6个数这些数之和是第4n-2个斐波那契数。
10.
杨辉三角应用
性质5和性质7是杨辉三角的基本性质,是研究杨辉三角其他规律的基础。
与杨辉三角联系最紧密的是二项式乘方展开式的系数规律,即二项式定理。例如在杨辉三角中,第3行的三个数恰好对应着两数和的平方的展开式的每一项的系数(性质 8),第4行的四个数恰好依次对应两数和的立方的展开式的每一项的系数,即
,以此类推。
又因为性质5:第n行的m个数可表示为C(n-1,m-1),即为从n-1个不同元素中取m-1个元素的组合数。因此可得出二项式定理的公式为:
因此,二项式定理与杨辉三角形是一对天然的数形趣遇,它把数形结合带进了计算数学。求二项式展开式系数的问题,实际上是一种组合数的计算问题。用系数通项公式来计算,称为式算;用杨辉三角形来计算,称作图算[3] 。
杨辉三角数在杨辉三角中的出现次数
由1开始,正整数在杨辉三角形出现的次数为,1, 2, 2, 2, 3, 2, 2, 2, 4, 2, 2, 2, 2, 4, ... (OEIS:A003016)。最小而又大于1的数在贾宪三角形至少出现n次的数为2, 3, 6, 10, 120, 120, 3003, 3003, ... (OEIS:A062527)
除了1之外,所有正整数都出现有限次,只有2出现刚好一次,6,20,70等出现三次;出现两次和四次的数很多,还未能找到出现刚好五次的数。120,210,1540等出现刚好六次。(OEIS:A098565)
因为丢番图方程
有无穷个解,所以出现至少六次的数有无穷个多。解为
,其中Fn表示第n个斐波那契数(F1=F2=1)。
3003是第一个出现八次的数。
这也是多项式(a+b) n 打开括号后的各个项的n次项系数的规律 即为
0 (a+b) 0 (0 nCr 0)
1 (a+b) 1 (1 nCr 0) (1 nCr 1)
2 (a+b)2 (2 nCr 0) (2 nCr 1) (2 nCr 2)
3 (a+b)3 (3 nCr 0) (3 nCr 1) (3 nCr 2) (3 nCr 3)
. ... ... ... ... ...
杨辉三角最本质的特征是,它的两条斜边都是由数字1组成的,而其余的数则是等于它肩上的两个数之和。
因此 杨辉三角第x层第y项直接就是 (y nCr x)
我们也不难得到 第x层的所有项的总和 为 2x (即(a+b) x中a,b都为1的时候)
[ 上述yx 指 y的 x次方;(a nCr b) 指 组合数]
nCr的数学意义是从n个元素中选r个,一共有几种选法.数学公式
y nCr x=y![(y-x)!x!]
!是阶乘
n!=n(n-1)(n-2)...321
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
在线性写法中被写作C(n,m)。
组合数的计算公式为
n 元集合 A 中不重复地抽取 m 个元素作成的一个组合实质上是 A 的一个 m 元子集和。如果给集 A 编序
成为一个序集,那么 A 中抽取 m 个元素的一个组合对应于数段
到序集 A 的一个确定的严格保序映射。组合数
的常用符号还有
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sequence of number).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排在第一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1项(通常也叫做首项),排在第二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2项排在第n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n项.
有时候也表示成:
(在旧版本里,排列数的字母写作P)
组合公式的推导是由排列公式去掉重复的部分而来的,排列公式是建立一个模型,从n个不相同元素中取出m个排成一列(有序),第一个位置可以有n个选择,第二个位置可以有n-1个选择(已经有1个放在前一个位置),则同理可知第三个位置可以有n-2个选择,以此类推第m个位置可以有n-m+1个选择,则排列数为
,而组合公式对应另一个模型,取出m个成为一组(无序),由于m个元素组成的一组可以有m!种不同的排列(全排列
),组合的总数就是
递推公式:
c(m,n)=c(m-1,n-1)+c(m-1,n)
等式左边表示从m个元素中选取n个元素,而等式右边表示这一个过程的另一种实现方法:任意选择m中的某个备选元素为特殊元素,从m中选n个元素可以由此特殊元素的被包含与否分成两类情况,即n个被选择元素包含了特殊元素和n个被选择元素不包含该特殊元素。前者相当于从m-1个元素中选出n-1个元素的组合,即c(m-1,n-1);后者相当于从m-1个元素中选出n个元素的组合,即c(m-1,n)。
42、黄鹤楼评课稿
八年级语文上册黄鹤楼听课稿,分享黄鹤楼听课感受和记录
黄鹤楼评课稿第一篇:
《黄鹤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积累字词,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2、理解诗意和意境,品味语言,体会作者蕴含在诗中的感情。
教学重点:积累知识,背诵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诗意和意境的把握,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整体感知:
黄鹤楼是位于武汉市蛇山上的一座名楼,号称天下江山第一楼。当仕途失意,飘泊无依之际的崔颢登临此楼,自然会有一种吊古伤今,人去楼空的寂寞之感,加之神话传说触动,蓄积在胸中的诗情便喷涌而出,面对无限的时空唱出了一曲悠远的千古绝唱。
作者简介: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盛唐诗人。开元十年进士及第,曾出使河东节度使军幕,天宝时历任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等职。足迹遍及江南塞北,诗歌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诗名早著,影响深远。著有《崔颢集》。
二、分组读译,概括意思:
1、自由诵读,积累字词
2、范读指导,体会感情
3、小组合作,概括诗意
诗句翻译: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三、研读共品,自由赏析:
1、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古代的仙人已乘黄鹤飞去,这里只剩下一座黄鹤楼。从楼的命名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板书:人去楼空)
2、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仙人驾鹤而去不回转,只剩下白云千载浮荡在空中。一去不复返,令人深感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板书:岁月苍茫,探究:体会两个空字的意思)
明确:前面的空余写的是黄鹤楼,此处的空悠悠的空写的是白云,黄鹤楼与白云相映,更突出空的意境,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怎不令人生发岁月悠悠,世事茫茫的无限感慨!(板书:惆怅、失落、孤寂)
3、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晴空下的汉水,历历可见,对岸的古木,那芳草茂盛的江中鹦鹉洲。写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历历萋萋描绘出山川清楚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状貌。(板书:写景抒情)
4、尾联日暮时思念起遥远的故乡?烟波中涌动着不尽的离愁。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板书:悠长缠绵)
四、试题点睛,研讨探究:
1、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势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眺望,由渺不可知的感受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
C.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中的历历和萋萋描绘出了什么样的景致?
明确:晴空下的汉水,历历可见,对岸的古木,那芳草茂盛的江中鹦鹉洲。写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历历萋萋描绘出山川清楚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状貌。
五、拓展阅读:
欣赏李白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到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题诗,使李白搁笔,崔颢从此名气大盛。
六、布置作业:
朗读并背诵默写这首诗。
板书设计:首联↘ ↗人去楼空
登临怀古 惆怅、失落、孤寂
颔联↗ ↘岁月苍茫
颈联↘ ↗晴朗明丽
写景抒情 思乡、忧愁
尾联↗ ↘悠长缠绵
黄鹤楼评课稿第二篇:
《黄鹤楼》教案
教学目标:
1.采取多种朗读形式,感受诗中的气韵。
2. 学习诗人借助神话传说和景物描绘抒发内心情感的表达手法。
3.品味感受诗歌所体现的物是人非、归思难禁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难点:学习诗人借助神话传说和景物描绘抒发内心情感的表达手法。
重点:品味感受诗歌所体现的物是人非、归思难禁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黄鹤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历代有很多诗人都曾到这里游览,留下了不少诗篇。据说李白也曾来到黄鹤楼观赏景色,一时诗兴大发,正准备拿笔题诗,谁知一抬头看到了崔颢的《黄鹤楼》。李白再三吟诵,大为折服,于是李白不题诗了,只在下面留下了两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崔颢的这首《黄鹤楼》,看看这是一首怎样的诗竟能令李白折服。
二、整体感知
1.抽一个学生读,纠正读音。
2.集体朗读,圈出表达诗人情感的字(愁)。
3.作者为何而愁呢?请结合注释,大致了解诗的意思。看看诗人登上黄鹤楼之时,他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三、研读诗句
1. 想到:传说
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并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了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另一说是有一位名叫费炜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怀念费炜,便在这黄鹤山上建造了一座黄鹤楼。崔颢的诗与此有关。
诗中借用仙人故事的诗句是?引用神话传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昔日的仙人和黄鹤都已飞去,其实千百年来,飞逝的何止是仙人和黄鹤呢?还有王朝的更迭、功名利禄、恩怨是非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2.看到:草木茂盛,欣欣向荣;暮色沉沉,烟波浩渺。
描写登黄鹤楼所见江上情景的两句诗句是?请你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
3.作者为何而愁?
明确:诗人由黄鹤楼的名字由来想到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鹤而去,只留下这座楼和千年不变的悠悠白云;再眺望眼前汉阳城一带,草木茂盛苍翠;继而想起自己的故乡,不禁抒发了怀旧、思想的感慨,一股世事苍茫的愁绪涌上心头。
4.五、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七、八两句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归宿的向往。
5.齐读,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画面。
6.小结:全诗描写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思,抒发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故乡的情怀。
四、拓展阅读
李白受崔颢诗的启发,后来在金陵凤凰台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黄鹤楼(七律)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引用神话传说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景:草木茂盛 欣欣向荣
日暮乡关何处是, 景:暮色沉沉,烟波浩渺
烟波江上使人愁。 情:漂泊异地的伤感和思念故乡的情怀
43、空气评课稿
颜色 状态 气味 标准状况下的密度 熔点 沸点 是否易溶于水
无色 气体 无味 1.251 gL-1 -209.9 ℃ -195.8 ℃ 不易溶于水
[过渡] 空气中除了氧气和氮气外,还有一类很重要的气体就是稀有气体。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稀有气体的有关知识。
3.稀有气体
[分析] 稀有气体曾叫做惰性气体。这是由于稀有气体性质不活泼,人们在发现它们的时候普遍认为这些气体不能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有些惰性气体在一定条件下也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其他物质,于是又把它们改作为稀有气体。在空气的成分中,稀有气体所占比率虽然不大,但却很重要。
[思考]稀有气体的用途[通过阅读让学生总结稀有气体的用途]。
[回答] ①可用作保护气;②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③可用于激光技术。
[思考]除了课本上讲到的稀有气体的用途外,谁还知道稀有气体的其他用途呢?
[回答] ①广场、体育场、飞机场等场所所用的灯里充了氙气,通电时能发出比荧光灯强几万倍的强光,因此叫做人造小太阳。
②航空、航海的指示灯里充入了氖气,通电时发出红光,这种光能穿透浓雾。
[总结]通过大家刚才的回答和讨论,我们可以总结出稀有气体具有如下用途:
(1)保护气 (2)电光源 (3)激光技术 (4)冷却剂 (5)麻醉剂
[分析] 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和其他动植物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成年人每天吸入的空气约为12 m316 m3。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被污染的空气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故保护我们的空气已成了全世界人民都关注的问题。
四、保护空气
[分析]少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依靠大自然的自我净化能力,仍能保持空气的洁净。如果进入空气的有害物质的种类和数量超出了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就会造成空气的污染。
[图片展示]大气污染
[讨论] 1.在你身边发生过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
2.大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
3.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你能做些什么?
[结论]1.汽车尾气、工厂废气、沙尘暴、酸雨、使用含氟冰箱造成臭氧空洞、温室效应等都属于大气污染。
2.使人发生呼吸道疾病、农作物不能正常生长、水中生物濒临死亡、温室效应使沿海城市下陷、酸雨使建筑物被腐蚀、臭氧空洞使人受到紫外线的伤害而易得皮肤病和影响视力等等。
3.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爱护花木,向周围的人宣传保护空气的重要性及保护空气应采取的措施。
[思考]假如你当了市长或省长,你会如何去改善当地的空气质量呢?
[回答]1.大量植树造林。鼓励市民种草养花。
2.把工厂建在人口不太集中的地区。
3.使用和开发化石燃料以外的清洁能源。
4.汽车不再用汽油,而用车用乙醇汽油。
5.加大检测汽车尾气的力度,禁止没达到环保标准的汽车上路。
6.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课堂练习] 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2.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曾被称为惰性气体 B.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C.都不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D.稀有气体有广泛用途
答案:1.B 2.C
[课堂小结]本课题我们重点学习了空气的组成和用途,同时还知道了纯净物和混合物等概念。另外,还了解了洁净的空气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以及保护空气的一些措施。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二、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可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氧气的用途
(1)供给呼吸 (2)支持燃烧
2.氮气的用途
(1)重要的化工原料 (2)保护气 (3)提供低温环境
3.稀有气体
(1)保护气 (2)电光源 (3)激光技术 (4)冷却剂 (5)麻醉剂
四、保护空气
布置作业
1.上册课本P33习题3、5、7
2.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矿泉水 B.白酒 C.米醋 D.干冰
3.我们已经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下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燃烧匙里为什么要盛放过量的红磷?
(2)这个实验除了可以得出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的结论外,还可推出氮气____________(填难或易)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____________(填活泼或不活泼)的结论。
(3)此实验过程中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
答案:2.D
3.(1)让O2尽量消耗完全,使测得O2的体积更接近空气O2的实际体积 (2)难 不活泼 (3)不能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的实验为中心,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经验和第一单元的知识出发,先是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感知空气的存在,接着由学生举实例证明空气含有的多种物质,进而提出探究空气中多种成分(主要是氧气)含量的任务。这样就创设了一个生动而真实的问题情境。真正体现了引导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学习的新理念, 这样效果会更好。
44、故乡评课稿
变化
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十一二岁,紫色圆脸,头戴小毡帽,颈上套一个银项圈,有一双红活圆实的手。健康壮实。 身材增加了一倍,脸色灰黄,有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头戴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提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饱经风霜。
活泼刚健,动作干脆利落,说话脱口而出,朴质、生动;有智有勇,热情、纯真。活泼机智。 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谦恭而又含糊,显得迟钝麻木。
只是不怕我,送我贝壳和鸟毛,告诉我很多希奇的事。对我友好,热情,和我建立了纯真的友情。 对我恭恭敬敬,称呼我为老爷,和我之间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热爱生活,知识丰富。天真活泼,无忧无虑。 悲哀、痛苦,生活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而他把幸福的希望寄托在神灵身上。
二十年前 二十年后
终日坐着,人称豆腐西施,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说明杨二嫂年轻漂亮,安分守己。 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外貌描写说明杨二嫂老、丑且瘦。
终日坐着 那豆腐西施的杨二嫂,自从我家收拾行李以来,本是每日必到的。(贪婪)
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语言描写。表现杨二嫂尖刻、势利。
虽靠姿色招揽客人,但仍是本分生活。 搬弄是非。前天伊在灰堆里,掏出十多个碗碟来,议论之后,便定说是闰土埋着的,他可以在运灰的时候,一齐搬回家里去。(贼喊捉贼)
【交流点拨】通过肖像、语言、神态、动作的细节描写,表现了杨二嫂的自私、尖刻、贪婪、势利。
(2)小组讨论:杨二嫂为什么也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交流点拨】农村小城镇的破败、贫困的生活,小市民市侩的恶习使杨二嫂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总结:小说塑造的闰土和杨二嫂这两个人物形象,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表现他们在二十多年里发生的巨大变化,说明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生活的破产,农民和小市民生活的穷困,以及封建社会传统观念对他们的精神毒害,造成人们纯真的人性被扭曲。作者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真切地抒发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希望有新的生活的炽热感情。
3.分析我的形象
(1)小组合作研讨:在文中找出描写我的心情的句子,试勾画出我的心情变化脉络。
【交流点拨】①回故乡急切
②见故乡悲凉
③忆故乡沉重、忧愤
④忆闰土高兴、佩服、依依不舍
⑤见杨二嫂惊吓、困窘
⑥见闰土兴奋、惊异
⑦离故乡茫然、气闷、悲哀、希望
(2)我是小说中又一个重要人物。小说中的我并不等于作者,而是作者塑造的一个人物。想想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交流点拨】我二十多年前远离故乡,过着辛苦辗转的生活。回到故乡,看到故乡的衰败萧索,看到故乡人的生活穷困悲苦,看到故乡人纯真人性的扭曲,感到痛苦悲哀。但我不失望,我憧憬着美好的故乡,我希望故乡人过上新的生活。所以说我不是消沉的知识分子,而是一个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具有民主进步思想倾向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
三、板书设计
四、拓展延伸
思乡诗句积累。
【交流】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第三课时
一、新课导入
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安排,依据我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的形象,从而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生活痛苦的现实;同时深刻揭示了由于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劳苦大众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缚,造成的人性的扭曲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真切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希望有新生活的炽热感情。我们现在进入对文本的深入探究,体会鲁迅的洞察力和语言魅力。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一)语言品析
1.高墙比喻什么?我为什么感到气闷?
【交流点拨】高墙比喻封建等级观念造成的人们精神上的厚障壁,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儿时亲密的伙伴闰土与我隔膜了,杨二嫂对我不了解,也隔膜了,导致我四面像竖起了高墙,所以气闷。
2.我为什么感到悲哀?西瓜地上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中模糊与清楚是否矛盾,为什么?
【交流点拨】西瓜地上小英雄的影像中寄托了我对美丽故乡的回忆,对理想生活的憧憬和追求。清楚是说追求的目标是清楚的,模糊是因为故乡的现实使我感到美好未来的渺茫,正因为这些所以我感到悲哀。
3.我为什么寄希望于下一代?
【交流点拨】一方面,我对自己这一代的社会表示否定,另一方面又感到美好未来的渺茫,所以只有寄希望于下一代了。
4.我想到希望,为什么害怕?
【交流点拨】想到希望,就想到希望的实现,如此凄惨的故乡现实,又使我觉得希望实现的渺茫,所以害怕。
5.如何理解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交流点拨】闰土的愿望就是在对神灵的膜拜中得到安慰,相对而言,他的愿望就在最近的神灵上,所以切近;而我的愿望却是希望有新的生活,这是遥远的,不可知的,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迷惘和希望新的生活变成现实的迫切心情。
6.你是怎样理解文中最后两句话的?
【交流点拨】希望的有无取决于人是否努力,光有希望而不努力奋斗,希望就不会实现,即希望本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努力奋斗、实践,希望就有可能实现,即希望本无所谓无。全句强调了要为新生活的到来而努力奋斗。以路为喻,形象且富含哲理,深化了主题,给人以信心和鼓舞。
7.三个辛苦各指哪三个人?在当时,他们各自的社会性质是怎样的?
【交流点拨】第一个辛苦指的是我,在当时是一个向往美好生活的知识分子;第二个辛苦指的是闰土,是一个辛苦民众的代表;第三个辛苦指的是杨二嫂,是一个典型的人格被扭曲的庸俗小市民。
8.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这一句中的新的生活是一种怎样的生活呢?
【交流点拨】新的生活实质上就是消除了封建思想意识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的生活。
(二)主题探究
作品发表以来,人们对其主题产生许多分歧,下面列举了四种。读完文章后,你赞同哪一种?请你根据本文内容,说说理由。
1.隔膜说。渴望理想的人与人的关系:隔绝一气。
2.人的生命和活力被扼杀:天真活泼、健康聪明反应迟钝、精神麻木。
3.纯真的人性被扭曲了:迅哥儿老爷;看守西瓜,捕鸟磕头、打拱。
4.愚昧、落后、贫穷的轮回:叫闰土管祭器要香炉和烛台;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
【交流点拨】《故乡》的主题思想是相当丰富、深刻的。它反映兵,匪,官,绅也就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造成了城乡劳动人民从物质到精神、从外表到内心的十分可悲的变化。物质和外表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可以不必多说。精神、内心的变化,则不仅表现在闰土成了封建思想俘虏的木偶人,杨二嫂成了令人愕然、厌恶的畸形人,而且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严重隔膜,互不了解。闰土、杨二嫂尽管性格悬殊,表现各异,但我同他们之间都无话可说,则是共同的。反过来说,闰土、杨二嫂对于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在他们看来,我已经成了老爷,或已经放了道台,我们之间已经存在厚障壁,也就是隔着一道阶级的鸿沟。这阶级的鸿沟,不仅是千百年的传统观念问题,主要还是现实的阶级存在问题。对于闰土、杨二嫂既有同情也有批判:同情闰土的疾苦并批判他的愚昧和麻木,同情更多些;厌恶和讽刺杨二嫂的庸俗和卑劣,也同情她的疾苦和灵魂的扭曲。
三、板书设计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我们都生活在农村,十几年间也看到了故乡的变化,但我们的家乡不是变坏了,而是变美了:天蓝了,路宽了,人富了,心情舒畅了,家乡人经济上富裕了,政治上平等了,有了做人的尊严。这些变化都得益于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现在,请大家拿起笔,以《家乡变了》为题,写一段文字,描述这些变化,抒发自己的感想。
(学生朗读自己写的文段,班内交流。)
【交流】生甲:湛蓝的天,湛蓝的水,涌起了朵朵浪花。哗哗的水声那是欢乐的歌唱。你还记得吗?以前我们村里人喝的都是一些不卫生的池塘水、水沟水,现在喝的是比清泉还甘甜的地下水,这难道还不足以说明家乡的变化吗?
生乙:瞧,洋溢着温馨气息的图景,是居民房,啊,多气派。以黄、粉红为主色的房子,周围种满生机盎然的树木,犹如雨后春笋竞相拔地而起,原先低矮破旧的瓦房已经旧貌换新颜了,在树荫下有孩子的笑脸,时常传出老人们的欢笑声。
故乡评课稿第二篇:
《故乡》评课稿
今天我听了xx老师的《故乡》。这是一节最真实的课,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校语文教师的基本水平。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如下:
一、旧知回放与预习检查1.引导学生回忆作者及学过的作品。2.引导学生回忆小说三要素等文体知识。3.让学生依据资料介绍课文的写作背景。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三、理解景物描写作用师:请同学们读课文,找出有关的景物描写的句子并试分析其内容。本课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评价人物,探讨人物与主题的。
这堂课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环节齐全。
师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反馈讨论效果,就学生写的小传进行交流。文中塑造的人物有:闰土、杨二嫂、我,我母亲、水生、宏儿;其中闰土、杨二嫂、我着墨较多,刻画得比较详细,人物形象丰满。为他们写小传,要从全文着眼,筛选与之有关的材料与信息,然后将其连缀在一起。陈老师的这一环节做得很好,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是丰富多样的,有概括介绍,也有形象描绘;有外貌和内心描写,也有行动和对话描写;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老师对闰土的分析非常到位。主题挖掘地很深.
教学本课,陈老师本着一种潜入深处的原则,在分析文本时,简单入手,在挖掘主题是,注重由浅入深,这样,学生既轻松地学习了课文,有深刻地了解了本文的主题。
45、水调歌头评课稿
九年级语文上册水调歌头听课稿,分享水调歌头听课感受和记录
《水调歌头》评课第一篇:
《水调歌头》一课,教学设计非常好,其优点大致总结如下:
一是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到位。首先让学生自己读诗句,然后对学生的读进行评价,借机向学生指明哪个字应该重读,哪个应该拖音读,才能读出感情来。如久、娟读得慢一点儿、悠长一点儿,留给人一种余音袅袅的感觉。进而再让学生读,从而步步提高朗读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更是注重让更多的孩子投入到朗读中,给更多的孩子起来朗读的机会,用音乐营造朗读氛围,调动孩子的朗读积极性。
二是评价语贴切到位。让每个孩子起来读一句的时候,教师评价说每个孩子都在努力试着读出自己的味道,对孩子们的读进行肯定和鼓励。当理解课文内容时,学生说借助资料了解到的内容,教师马上强化结合资料是学习古诗词的好办法。
三是教学步骤清晰,由读引入到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使学生对词感情的把握步步引向深入。充分读课文之后,让孩子自己先看注释,了解课文的内容。思考苏轼身在哪,心在哪,由浅层次的身在密州,心怀子由,让学生体会当时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之情,然后通过老师的朗读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看到了把酒问天起舞弄影辗转难眠望月祝愿四幅画面。进而注重对孩子句式的训练,按句式来训练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循循善诱,通过文章的步步深入学习,让学生最终体会到身处失意,心怀天下的情感,文章写时只是兼怀自由。最后,更是在歌声中结束本课的学习,留下诗意的美。
四是不仅注重课文讲解深入到位,更是注重教学内容详略得当。把酒问天的画面详细讲解,让孩子思考问的内容,想象其动作,想象其心理活动,通过想象画面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后三个画面,先让孩子们自己分小组讨论想象,注重从动作、心态、语言几个角度去想象画面,然后把想象到的内容用笔写下来,并配乐营造氛围。紧接着分画面交流体会,通过每个画面学生的描写和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体会每个画面所代表的心情矛盾坦然怨恨豁达的变化过程。
五是教师的素质极好,善于对孩子引导,板书字迹非常好,板书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板书内容注重师生共同完成,发挥了孩子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
《水调歌头》评课第二篇:
《水调歌头》教案
目标导学:
1、自读课文,借助可下注释疏通文意。
2、理解这首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想象和联想的写作手法。
定向自学:
1、请同学们借助字典和工具书,自读课文,疏通文意,讲疑难的地方做上记号。
2、查阅与苏轼有关的资料及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3、收集咏月的诗词,背诵这首词。
自主领悟:
导入:公元1082年,被贬于黄州的苏轼在一次大病初愈之后游览了清泉寺,看到兰溪的美丽景致,心情为之一振,顿时豁然开朗,写下了千古名句,大家知道吗?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对,这首诗体现了苏轼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呢?热爱生活,旷达乐观。对,同学们回答很正确。苏轼在经历了人生的重重波折之后,依然保持着一种乐观的性格和积极向上的热情。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词《水调歌头》,再次来体会他积极乐观的情感和豁达的胸怀。
1、苏轼说:三分诗,七分读,并是十分。这句话告诉我们诗歌要多读。首先请同学们来倾听我国著名的朗诵家为我们朗诵的《水调歌头》。同学们听完之后你们是不是也想试试?给大家三分钟时间同桌之间互读,然后大家再推荐两名读得好的同学在班上读。
2、一生读完之后,纠正他读错的字音,说明想把诗歌朗读好首先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节奏和情感。再请另一生读,读完点评之后让全班大声的齐读。
3、大家读得很不错了,但是大家读懂了吗?请同学们看屏幕上的重点词重点句,这些是打开诗词大门的钥匙。
4、请女同学齐读词的上片,男同学思考苏轼为什么要写这首词,答案在哪儿呢?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文中的小序点明了写作的时间和缘由。)
5、在中秋节的晚上作者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月亮,想到了天上的宫阙。
6、作者想去吗?为什么?
想去,因为现实生活的不如意和寂寞孤单。(联系这首词的写作背景理解。)
7、作者去了吗?为什么?
没去。害怕天空中的高寒,觉得现实中的生活比清冷的月宫好。
8、词的上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热爱现实的生活。
9、请男同学读词的下片,女同学思考:词的下片有月亮的踪迹吗?
转朱阁,低绮户。
10、谁在这样的一个晚上无眠?为什么?
苏轼,他想到了他远在千里之外的弟弟。
11、作者由月亮的阴晴圆缺联想到什么事情呢?
人世的悲欢离合。
12、二者之间有相似之处吗
此事古难全。这些不完满和缺憾自古以来就无人能够解决,是无人能够改变的。
点拨释疑:
1、面对人生的缺憾和不完满,苏轼的态度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讨论这个问题。)
豁达乐观:欢饮达旦;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词的下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思念亲人;旷达乐观的情怀。
拓展延伸:
清人评价苏轼的这首词: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首词到底好在哪里?(提示:从情感、内容、写法等角度分析。)
A这首词表现出的豁达乐观的情怀和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热爱打动人心,给人力量,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B全词以月贯穿,借月抒怀,情景交融。C作者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充实了诗词的内容,丰富了情感。
小结:在我们人生的路途中总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热爱生活、情怀旷达,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作业:请同学们展开联想和想象,写写你眼中的月,心中的月。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古诗二首课文生字词
-
读一读,说说你见过什么样的雨,当时是怎样的情景
-
3.算出红星小学参加3项体育活动的总人数。
-
小狗学叫生字词组词造句
-
第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 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说说你的感受。
-
五年级语文下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随堂笔记词语理解
-
五年级语文12课清贫生字注音专项训练答案
-
(1)10月比9月节约用水百分之几?
-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课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多音字近反义词
-
四年级下册第7课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
司马光新鲜感的句子有哪些
-
富饶的西沙群岛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
太阳,你生男生女的关键?
-
交通安全手抄报
-
桔子月亮
-
心如死灰的句子134句
-
大班科学教案《纸上奏乐》反思
-
餐厅促销活动朋友圈文案32句
-
宣传手机的话语33句
-
300个吉祥公司名字大全,农业开发公司取名大全383个
-
识字 9、日月明,课后练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