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9课古诗三首之雪梅评课稿教材分析反思
四年级上册9课古诗三首之雪梅评课稿教材分析反思
1、四年级上册9课古诗三首之雪梅评课稿教材分析反思
四年级上册9课古诗三首之雪梅评课稿教材分析反思
教材分析
本篇是一首咏物说理的七言绝句。咏物贴切自然,合乎情理,说理精辟深刻,很有启发性。尤其评梅之语,入木三分,非梅之知音不可然也。诗人从视觉雪比梅白,嗅觉梅比雪香入手,一色一香,一长一短,观察入微,评判独到。这种写得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巧妙地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揭示了诗人搁笔费评章的真正原因。在作品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是意在言外的,诗人借雪和梅的争春,告诫人们世上万物都各有千秋,无论何人都各有所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这首诗文字生动精粹,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诗,背诵本诗。
2.了解诗的大意,领悟诗歌所蕴含的道理。
3.了解有关雪梅的古诗词,学习梅花的精神。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本诗,背诵本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的大意,领悟诗歌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雪花飘飘,北风萧萧,一剪寒梅傲立雪中,雪花和梅花️都是冬天的景物,都是报春的使者,它们各自的长处是什么呢?
图片
顺势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
1.生字词
2.解题+背景介绍
3.听读古诗,边听边想象画面。
4.看视频,思考诗中描写的景物。
读完了这首诗,我们知道了梅和雪的长处分别是:()和()
三、精读
1.课件出示图片
梅花️和雪到底谁更美呢?我们看一看诗人是怎么说的。
学习梅雪争春未肯降
梅花和雪花各自占尽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2.骚人阁笔费评章
诗人放下笔,难以评论她们的高下
3.梅须逊雪三分白
梅花比不上雪花三分晶莹洁白
4.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思考:梅花和雪的优势在什么地方?
香 白
现在我们知道了每句诗句的意思,你能来完整的说出整首诗的意思吗?
梅花和雪花各自占尽春色,谁也不肯服输。诗人放下笔,难以评论她们的高下。梅花比不上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缺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学完古诗,想一想:雪和梅争春,为什么比不出高低?
假如没有梅花,就不能映衬出雪的洁白无瑕;没有雪的寒冷,也就不能显出梅花不畏风霜,吐露芬芳的好贵品格。
从他们的比较中,你明白了什么?
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取长补短,才能相得益彰。
四、拓展延伸,思维训练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2、二年级上册课文8古诗二首之望庐山瀑布评课记录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8古诗二首之望庐山瀑布评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望庐山瀑布》是一首七言绝句,是李白游历庐山时写下的风景诗。这首诗抓住了瀑布的动态美,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方法,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壮与美丽,反映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一、教学效果
我在教学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已经形成的读书习惯上初读古诗。在已经预习的基础上,自由诵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诗句,再全班齐读古诗,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环节。如在检查自读情况时,由字到词再到句,有易到难,对于易错的字进行重点分析讲解。如瀑读音是p而不是p,照是翘舌音,川是三拼音节等,将字词学习穿插在教学各环节。而且利用各种形式的识字方法,真正把字词教学落到实处。教学瀑字时,先让学生自由讨论,一起说说识字方法。如利用猜字谜暴露在水边、换偏旁、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强化学生记忆;在教学川字,通过PPT展示字形变化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使识字教学不在枯燥乏味,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成功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我在抓住重点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设置了齐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读、个人读等方式。我还利用媒体展示、课文插图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句意,让学生感受到庐山瀑布的壮美。
三、不足之处:
1.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教学过程中,没有注意到学生已经具备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是一味地牵引,反倒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2.我感觉其中最大的不足在于,虽利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但缺乏教师范读,学生只是机械的朗读,没有加入自己的理解来诵读古诗。
3.在评价学生时,评价语言匮乏、单一,原先精心设计的评价语被一些简单的口语所替代,没有让学生从评价语中获得成就感。
四、改进措施:
古诗所蕴含的意境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只能通过反复朗读,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特别是学生朗读不到位的地方加强教师的示范读,或及时播放音频视频,从而加强学生的朗读能力,提升学生朗读水平。
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时,可以通过联系诗人的生平遭遇或时代背景将诗人的情感展现在学生脑海,从而唤起学生生活体验,获得共鸣,再现诗人情感。这样,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突破学习难点,获得更好的发展。
教学反思2
当我上完这节课时,我觉得有些不足之处,在孩子们提起对古诗的朗读兴趣时,没有很好的反复朗读练习。在使用贴图画时,有些局限了孩子的想法,应该大胆的让孩子自由的发挥,开拓他们的思维、想象力、创造力。
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会让孩子们自由的发挥,让他们有无限的空间去开拓思维,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图。让他们对古诗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3、二年级上册19课古诗二首之敕勒歌评课听课记录
二年级上册19课古诗二首之敕勒歌评课听课记录
古诗因为文字形式不同、内涵的丰富、以及含蓄的表达,使古诗教学成为一件有挑战的事,挑战在于,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那么怎么让学生对精简难懂的古诗产生兴趣呢?
赵老师在课后的讲座上也给出了答案,那就是要让你的课吸引学生。课堂的精彩设计本身是吸引力的一部分,其次,我认为就在教师的及时而又精彩的评价语上。对于赵老师评价语的厉害之处,我总结为以下四点:
一、不断地在给孩子正面、幽默、富含强烈情感的评价
不管是孩子起立回答问题,还是孩子坐着热烈地回应赵老师,赵老师都会毫不吝啬地给予回应,他不停地使用:真了不起、我见过最棒的孩子、你是我的知音等具有激励性的话语来回应孩子。
当进行朗读比赛,孩子们要全班挑战他时,他说:原来你们喜欢打群架,要群殴我!这个类比太有趣了,我听着忍不住笑起来。
除了一直给孩子正面的反馈、语言幽默,赵老师的语调一直是充满感情的。他面对孩子的时候,完全是开启了爷爷疼孙模式,声音时而欢快、时而悠扬、时而搞怪,但总是充满感情、疼爱、惹人注意的,总让人想听他说话,想让他多说点,再多说点!
二、回答对的孩子可以被表扬,回答错的孩子获得加倍的表扬。
他说:答甲骨文的,我给100分,答金文的,我给200分。因为说明你课外很爱学习,因为甲骨文的后面,就发展出了金文。
我立刻就被点醒了,我要是孩子,我会好开心啊!会非常喜欢老师,我课外还要更努力地看书,课上也还要积极回答问题,因为这个老师懂我。
那么,我的收获就是,在课堂上,要想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那就得打着灯笼找孩子的优点来夸孩子。
三、通过评价语分配回答问题地机会,既满足优生,又照顾后进生。
由于优生的知识储备和表现欲强,课堂是很容易成为优生们的一堂言。这样,其他层次的孩子的学习兴趣,则无法通过和老师的互动得到唤醒。
接下来,又打趣地说:如果你的答案是对的,我就不让你说。你的答案不对,我就让你来说,这样才显得我有本事。
这样,既保留了优生的表达欲,又适当的把课堂练习机会匀给其他层次的学生,让各类学生都能在一堂课中得到发展。
这令我想到我的课堂,我总是管得太多了,我总是想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合规矩的,一个说话的声音太大我要指出来、一个孩子手脚乱放我要管,我希望他们面面都做好,每个人都做好。现在我察觉到,这样是不可取的。因为第一,一堂课只有40分钟,如果老师想什么都讲到,也可能什么都讲不深刻。第二,小学生就是还管不住自己,能规规矩矩坐在教室,已经很努力了,教师应当对于他们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行为多些宽容。
通过这堂课,我深切地感受到:教育的本质,的确是生命唤醒生命啊!我在台下竖起耳朵听着赵老师教诗词,我想起了我大学的时候,清晨在图书馆天台背诵唐诗宋词三百首的时光,那时的我是那么快乐和自在,光是吟咏诗词、光是想象诗中的一切,就令我内心感到充实和幸福。
4、二年级上册19课古诗二首之夜宿山寺听课记录评课稿
二年级上册19课古诗二首之夜宿山寺听课记录评课稿
《夜宿山寺》是第18课《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古诗,是李白的名篇,诗人用平易的语句,绝妙的想象,大胆的夸张表达了他夜宿山寺、身临高处的感受。全诗仅20个字,非常平白易懂,但足以令读者身临其境,亲感其情。内容就此敲定。
作为低学段的古诗课,我的目标非常简单,一是识字、写字,这是首要任务;二是读诗、悟诗、背诗。如果能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知李白夸张的创作风格,感受李白豪放的诗歌魅力,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那就能好了。针对这些教学目标,我进行了以下设计。
一是识字。本课共有六个生字:宿、寺、危、辰、恐、惊。识字做到随文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诗,让识字教学充溢着诗的味道。其中,宿寺是在释题的时候识记,其余四个字随文识记。在记忆的方法上,为让孩子们自主识字,调动孩子们识字的积极性。在方法上,一是危采用字理识字:我们老祖宗再创造这个危字时,是一个人走在高高的悬崖上,觉得非常危险,怕自己掉到深渊里去。后来,上面的人演变为斜刀头,悬崖演变为厂字,最后演变为危字,相机板书危的籀文,这样就更加形象地让孩子们理解了危的意思。二是采用比较识字,寺和诗的比较,有言就为诗;辰和晨的比较,用口诀帮助记忆:太阳出来是早晨,太阳回家有星辰。三是形声字的规律识字,惊和恐,都和心理活动有关,竖心旁和心字底都是心的变形。在现场教学中,孩子们大多能说出来,我只是稍作点拨和提炼,学习的过程就显得轻松而有趣。
二是写字,为保障课堂上的写字时间,我预留了5分钟的写字时间。先是观字,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和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布局,并用课件形象演示;其次是示范写,示范写的同时特别强调敢字中的反文旁不能写成折文儿;第三步是学生练写,强调写字姿势;最后是检测反馈;这样让写字真真实实落到实处。
三是读诗、悟诗。读准字音是第一步,接着采用老师学生配合读的方式再次明确诵读五言诗的节奏划分,从而读出诗歌的韵味。读出感情是最高要求,我的理解是读出感情不是滥用感情,不是拿腔拿调,要在理解古诗意思的基础上悟出感情,让真情流露。比如第一句,抓住高百尺危体会楼高,读出楼高。第二句,通过动作感受摘星星的容易和轻松,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来,同时思考:为什么能够如此轻松地摘星辰?再次验证楼高。第三四两句,正是因为楼高,所以都不敢大声说话,否则就会惊动天上的神仙,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放低声音,轻声诵读。学生自读自悟,围绕高字,学生的诵读感情在变化,语调在起伏,朗读指导水到渠成。
最后是用诗歌贯穿整堂课教学始终。首先用两首孩子们熟悉的李白诗《古朗月行》和《静夜思》引入,孩子们吟诵,从孩子们已有的认知出发,回顾旧知,引出新课。其次在理解危楼高百尺的时候,拓展《赠汪伦》当中有一句诗也用到了数字桃花潭水深千尺,表示潭水很深,《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写瀑布的长,这样以诗解诗,让孩子们初步感知李白夸张的写法和豪爽洒脱的创作风格。最后是在恐惊天上人时引导学生思考:天上人还有哪些人?到古诗词中去找找,引出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和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引领孩子们去探寻更广阔的古诗天空。
5、三年级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山行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山行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说教学反思
纵观本节课,自我反思,也有自己做的不够好的地方:
1.课堂内容的取舍,容量的把握都需教师做到心中有数,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在30分钟的教学时间里,想教得面面俱到,容量上显得过大。
2. 为了呈现教学中好的一面,课堂上没有更多的时间留给学困生,这是在平时教学中我要注意的。
总之,此次参加赛课,让我成长,让我收获,让我思索,我将以此次赛课为基点,继续努力,修炼自己的语文素养,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做一名风格独特,务实创新的语文教师。
6、三年级上册9课那一定会很好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9课那一定会很好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那一定会很好》是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变成手推车、椅子、木地板的一段生命历程。在这个历程中,种子不断产生愿望,而奇妙的是这些愿望竟然都实现了,最后种子在经历完生命的体验之后,又回到了生命的原点,觉得自己又变成了一棵树。这篇课文想象丰富,内容生动,适合学生继续学习在童话中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也为下单元培养学生预测做铺垫。同时课文情节反复,结构清晰,适合引导学生复述课文,讲讲故事 。让学生体会到种子坦然、乐观的人生态度及愿望实现之后的满足与幸福,引导学生体会生活的美好。
教学时,我关注到文中多次出现那一定会很好这句话,它既是童话主人公每一段历程中产生愿望时的心情独白,使文章的结构更加清晰,又突显了心怀美好,享受生命中每一段历程的积极人生态度,体现了本课的人文主题,因此我以那一定会很好为线索,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从上课伊始,就用那一定会很好练习说话,体会期待愿望实现的美好心情;接着找出种子四次产生愿望时想法,这四句话里都有那一定会很好让学生通过找读,进一步体会种子对愿望的期待之情和它盼望愿望实现的乐观态度;再从这四次那一定会很好出发,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体会种子只要有了愿望,愿望就能在自己的努力和别人的帮助下实现的奇妙而美好的历程;接着出示给学生其他植物和动物的图片,让学生用产生愿望的原因,有了愿望,做法,愿望实现这样的结构练习说话,学生在说的时候,就又一次感受到了那一定会很好中这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中,我遵循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扎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既重视抓单元语文要素感受童话中丰富的想象又绝不忽视本课的训练目标,教给学生复述课文的方法。课堂上,从最初回顾看过的童话,练说那一定会很好的句子,让学生既感受了童话中对真善美的追求,又让学生重新感受了学过的童话中神奇丰富的想象,到指导学生从易到难,由最简单的种子变化的几种事物的填空到有一定难度的种子的愿望和实现愿望之后的变化 ,再到最难的按课文描写种子每种变化时的结构:原因、愿望、做法、结果来进行复述,过程中采用了由扶到放的做法,学习复述的同时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种子产生了哪些美好的奇妙的愿望,又是怎么样奇妙地被实现了,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了充满希望的美好和梦想实现的神奇,感受到了童话中丰富的想象力,再将课文中种子的历程与人对比,初步感受到童话中的想象其实就缘自于人对真善美的追求,之后出示图片练说其它动植物生命成长中的历程,既为本单元习作编写童话进行训练,也是对复述训练的升华。
总得来说,本节课基本实现了我最初的设想,但因为这篇略读课文的教学时间只有一课时,因此时间的把控上还是有些紧张,在复述时也应该把文章结构板书出来,让学生能有更明确方法去概括复述,今后我还将再努力训练,真正实现既简约又丰满的课堂。
教学反思2
课文无论是种子钻出泥土,成长为一棵大树,还是大树被砍倒后被人们做成手推车,做成椅子,铺成木地板,很好二字一直贯穿其中。要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到这种无论在怎样的环境里快乐的心态很重要。因此,教学中抓住含有舒服的词语的句子反复读、感悟、体会,效果还不错。《去年的树》这个童话故事,意在让学生感悟信守承诺的重要,两篇课文的不同点因为学生年龄小,说不全面,需要好好引导。
7、三年级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之赠刘景文评课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之赠刘景文评课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赠刘景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2.认识本首诗中出现的生字,学写刘、枝、首、记四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古诗《赠刘景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这幅图上画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图上画的是秋天的景色,从一片片的红叶可以看出是秋天的景色。)
你从图上还看到了什么?(有一个小池塘,池塘里的荷叶已经枯萎,岸边开满了菊花。)
2.这幅图画就是诗人苏轼当年所看到的景色,于是,他写了一首诗送给他的朋友刘景文。板书课文题目,齐读。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1)出示生字卡片。
刘 菊 残 君 橙 橘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小组合作,交流记字方法。)
(3)学习书写刘、首、枝、记。
①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②分析字形。
③指导书写。
a.首:下半部分是自。 b.枝、记:左右结构,注意要写得左窄右宽。
c.刘:左右结构,文的第四笔写成点。
④学生描红、仿写。
2.自由读古诗,在诗中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圈出来。
3.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1)每人读一遍古诗。
(2)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一起讨论。
三、再读感悟,想象画面
1.自由读诗,说说你懂了什么,读懂了哪句就说哪句。课件演示擎雨盖,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甲:第一句的意思是说荷花已经凋谢了,连擎雨的荷叶都枯萎了。
学生乙:第二句的意思是说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不怕寒冷。
学生丙:第三句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
学生丁:第四句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2.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全班一起解答。
(1)尽:没有了,在诗中指荷花凋谢了。 (2)残:是说菊花已经开败了。
(3)君须记:你一定要记住。
3.读给你的伙伴听。
4.老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启发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1.诗人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幅秋末的美丽图画,并用优美的诗句描写了秋末时节美丽的景色,我们应该怎样读呢?
(自由读,指名读。)
2.说说你最喜欢哪句,试着背下来。
3.练习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五、启发思考
你认为一年中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说说为什么。
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你对这个季节的喜爱。(写、画、讲等形式。)
课后习题
背诵并默写《赠刘景文》。
教学反思:
在古诗教学中,我们要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情,活化古诗词的形式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8、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雪梅课堂笔记
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雪梅课堂笔记
雪梅翻译:
《雪梅》: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这可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
雪梅主题:
《雪梅》这首诗写法新颖别致,诗人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
雪梅鉴赏
1、前两句写梅雪争春,诗人难以评判高下。首句运用拟人手法,别出心裁、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早春梅花与雪花之美。
2、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概括写出了梅与雪的不同特点。这两句妙趣橫生,而且富有理趣,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才是正理。
9、四年级上册9课古诗三首之暮江吟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9课古诗三首之暮江吟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读写生字词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读出节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与体会,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教学难点:深入体会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谈话导入
请学生分享描写太阳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进而引入课题《暮江吟》。
四、初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纠正字音瑟,明确朗读节奏
五、析读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说说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你的理由。
(一)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1.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吗?(画面感)
2.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下这是怎样的场景吗?(傍晚太阳快要落山了的时候,柔和的阳光铺在江面上,一半是碧绿的,一半是鲜红的)
3.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喜爱、赞叹)
4.你能带着这样的心情为我们读一读吗?
(二)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呢?(比喻的修辞手法)
2.你能想象此时的画面吗?(在九月初三的夜晚,露珠尤为可爱就像一颗颗圆润的珍珠,而那天空的月亮是一弯新月就像一张弯弯的弓。)
3.你们见过月初的新月是什么样子的吗?(视频)
4.让我们边想象画面,边进行朗读。
六、品读
让我们将自己想象成白居易,配着音乐,一起来朗读这首诗。
七、小结作业
作业:用画笔将这首诗画出来。
八、板书设计(略)
10、四年级上册2课走月亮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2课走月亮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想让学生能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意境的美,就要把文字变成形象可感的东西,变成学生头脑中的画面,然后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去感悟文本。
在讲《走月亮》这篇课文时,我通过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联想生活中的景色,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具体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去触摸、去感受,使学生感受文章意境。例如在教学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时,我引导学生调动生活体验,发挥想象。我问:你读这句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这一问题将学生的思维由文本拉向了他们的生活,学生的回答缤纷多彩:老师,我看到皎洁的月光洒在溪面上,溪面是忽明忽暗的!老师,我看到了一条细长的小溪,溪面上银波荡漾;小溪潺潺地流着,一路欢歌;我闻到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泥土和野花的清香!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好像真的看到了那小溪流水含月,水塘映月如抱的美景,此时学生透过文字看到了一副动态的,有声音、有香气的画面,这时候学生再读文章,就是带着头脑中的画面,带着自己的感受美读了。
《走月亮》一文也展现除了母女之间的温情。于是我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自己和妈妈在一起时的情境,感受和妈妈在一起是多么的快乐、幸福,进而与作者产生共鸣。例如我让学生想象假如你就是这个小姑娘,妈妈在溪边洗衣服,你会做什么游戏?学生想到的不是文中的作者,而是自己,学生回想起妈妈在做事情,自己在一边玩耍的情境:我会趴在妈妈身上撒娇。我会和妈妈捉知了猴。、我会和妈妈听虫鸣,感受大自然的声音学生回忆起自己和妈妈在一起时的情形,是那样的快乐、幸福,这是学生联系生活、深入生活得出的情感体验,这时学生再读书,就是用心读书,用真情实感读书了。
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作为老师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文字时,也要联系自己、联系生活,感悟自己、感悟人生。
教学反思2
不足:
1.学习状态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谈的很少,大部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只是默默听讲,默默记笔记,不善于表达。而且我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也只是讲了流着抱着两个关键词。在课堂上,本该是学生对文本畅所欲言,但是大部分学生默不作声,教师单纯地讲解效果一般。
2.语段解读
本单元阅读重点训练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走月亮》中的景,都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寄情之景,每一处景物中,都有幸福的味道那是牵着妈妈的手一起走月亮时见到的、回忆起的景。边读边想象画面,一定是读者代入了情境中的想象,而非单纯地想象文字所能呈现的客观画面。
在第四自然段中,最后一句中的去看看的内容,都是前面所领悟的内容:
3.对文章情感的体悟
《走月亮》是学生课堂阅读的第一篇正式意义上的抒情散文。本文无论是语言、意象,还是情感,都富有诗意,并且文中描写的景,抒发的情,都是学生熟悉的,是具体的,形象的,可感可触。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在文中出现了四次,它是一根情感线,既层层深入地抒发了跟阿妈走月亮的欣喜和幸福之情,也起到了在结构上串连全文的作用。课文正是以这句话为线索,循着这样的情感脉络把读者一步步带入美好的画意诗情中。
在教学过程中,我对文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没有过的讲解,但我相信学生通过朗读能体悟。
11、四年级上册21课古诗三首之夏日绝句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21课古诗三首之夏日绝句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古诗。读出对文中项羽宁死不屈、李清照爱国情怀的赞美、敬佩情感。
2、朗读课文,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3、理解人杰、鬼雄,明白古诗大意。
4、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体会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人生价值。
5、了解历史背景,感受民族豪情。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2、、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及李清照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把握诗人复杂情感,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谁记住了本单元的主题?为什么称为民族之魂,这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他们所反映的民族魂是什么呢?我想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有所了解。
(二)新课
1.学习《夏日绝句》
(1)读古诗,有韵味
①读正确、通顺。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夏日绝句》。自由读两遍这首古诗,注意在读第一遍时可以查字典、看注释读准字音;读第二遍时注意读准停顿,把古诗读通顺。
指名读。
②读出古诗的韵律。
同学们,这首诗是几言诗?谁还记得五言诗怎样读,才能读出古诗的韵律?(前二后三)板书;有韵味
自己读,指名读。
(2)知作者,解诗题
想一想,读好了古诗,接下来做什么?
(了解作者及题目的意思。)板书;知作者,解诗题。哪位同学能带领大家学习?
引导学生答出:
① 绝句:
绝句?有五言或七言两种。
② 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介绍李清照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历城(山东济南)人。她少年时就颇有诗名。她的文学作品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作品情调活泼优美,主要抒写少女、少妇闺情与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后期金兵入侵,丈夫去世,她只身漂泊,在愁苦中度过晚年,作品情调低沉、凄苦、深厚的故土之情,悲凉的身世之感和慷慨的国家兴亡之痛,一并抒发其中。其词清新俊逸,擅长白描,善用口语,风格独特。我们看看,猜猜这首词是属于哪一时期的作品?(也可出示李清照前期作品,对照让学生发现其不同。)
(3)明诗意,悟诗情
①明诗意:
A、了解了诗的作者和诗歌的题目的意思,接下来你打算怎样
学?(可通过看注释、查字典、小组学习、与老师交流等方法学习)(板书:明诗意。)
B、自学古诗
提出不懂的问题
C、请同学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人杰:人中的豪杰。鬼雄:鬼中的英雄,指壮烈死去的人。这句诗的意思是:活着的时候,应该做人中的豪杰;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思:怀念。直到今天,人们还怀
念思忆着项羽,他在惨遭失败之时,宁可自杀,也不逃回江东。
D、请12位同学把整首诗的意思讲一讲。
② 悟诗情:抓住至今、思感受诗的情感
A、学古诗,仅仅知道意思是远远不够的。你还要怎样学?
引导学生认识到通过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板书:悟诗情
B、教师引导:凡是历史上脍炙人口的诗歌,都有着独特的思想艺术魅力。这首绝句,是李清照的传世名作,我们就品一品这首诗的绝妙之处。请你边读边想,你有什么感受?
你先感受到什么?(项羽是英雄豪杰,他虽然失败,但不屈服。)
你是从哪感受到的?(至今、思:到现在人们还怀念项羽。人们赞美项羽什么?)
C、这首诗为什么写项羽?为什么诗人要至今思项羽呢?深入思考一下。提示:可以结合李清照生活的时代背景来体会,你又体会到什么?
引导学生感受到:在动荡的年代,李清照亲眼看到宋朝统治者仓皇逃窜,北方沦入敌手,与项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诗人借赞扬项羽来批评南宋王朝的投降、逃跑,苟且偷生的可鄙行径。从诗中,体会出李清照的抗击侵略、收复故土的爱国之情。
教师小结:正像同学所体会的那样,诗人把满腔的爱国情,集中在对项羽这一英雄形象的思念与赞美中。你能把诗中含着的意思读给大家吗?
总结学法;你是怎样体会出诗人深层的含义?(先看字面上的意思。再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句子、联系时代背景体会诗歌的深层含义。)
(4)总结全文,感情朗读
①品味了这首诗,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②你会怎样读,表达出诗人这复杂的情感?自己读,指名读,背诵。
(5)总结学法,拓展阅读
①总结学法:
回忆我们刚学的古诗,我们怎么学的?
②你能试着用刚刚学到的方法分小组读下面两首古诗,试着品一品这两首诗,感受诗人的情感吗?
(6)自学古诗
①介绍两首诗的作者.
②解决字词。
出示:千锤万凿、焚烧、粉身碎骨、千凿万击读词语。
拓展词语:千()万()
③朗读古诗。想一想古诗的意思,想一想这两首古诗的特点?
12、四年级上册21课古诗三首之凉州词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21课古诗三首之凉州词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指导学生能有板有眼、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②、引导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培养语感,加深体验,提升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积累诵读中,发展语感,加深体验,提升审美情趣。感受古诗的意境,读出古诗蕴含的情感。
教学方法:引导法、 情境教学法、 点拨讨论法
学习方法:自读感悟、讨论探究 、诵读法
教 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谈话,揭题导入
1、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古代那些才华横溢的诗人们,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优秀诗篇,使每一个中国人为之骄傲。今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古诗的魅力,咱们来个赛诗会,看谁记的古诗多。
(1)谁能背出和黄河或者长江有关的诗?
(2)老师开诗头,看谁能接下去:
▲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琶琵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出示课件唐代地图,介绍边塞地理位置及历史背景,引出边塞诗。
3、了解诗人及凉州词这种曲调名。
(1)简介王之涣。
(2)凉州词不是诗题,是凉州歌的唱词,它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设计意图: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边塞诗很少,对于当时的历史、地理情况了解甚少。从几首反映战争的边塞诗引入,出示唐代地图,帮助学生了解中原地区和塞外的区域划分,了解边塞地理位置和历史情况,为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中戍卒的怨情打好感情基础。】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多读几遍,读到字正腔圆为止。
2、指名读。
3、指导仞的读音和羌的书写。
4、读诗不仅要读的字正腔圆,还要读的有板有眼,读出节奏。谁来试试?
5、师生合作读古诗。
6、齐读古诗。
7、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更要读出感觉、读出情绪来。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完这首诗的感觉,你想到的是哪个词语?(学生自由汇报,并将词语板书到黑板上)
8、请大家静静地默读《凉州词》,想一想,诗的哪些地方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层次、按步骤进行练读,每个环节注重落实,做到读有层次,读有要求,读有指导,读有评价。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自读自悟,读出感觉,读出情绪,然后引导学生在古诗词句中捕捉感受的来源,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理念。】
三、抓诗象,入诗境,悟诗情
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引导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预设一:学生对孤的感悟
1、诗象:孤城、万仞山
(1)这座孤单单的城。指的是哪座城?引导学生从注释中获取玉门关相关知识,师补充介绍玉门关。(出示图片 )
(2)为什么作者称之为孤城?
引导感受:a看荒漠图景,感受玉门关的荒凉与寂寞 。玉门关在茫茫戈壁滩上,四周荒无人烟,显得那么荒凉、孤寂、冷清――这就是诗句中所说的――孤城。
b这样的一座城,不远处就是万仞高山,在万仞高山的衬托下,显得那么(渺小、孤单)这就是诗句中说的孤城。
(3)了解片的用意。
师抛疑:片在这可以换成什么词?诗人这里为什么不用座而用片?(一片是唐诗习惯用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孤城在万仞高山的衬托下,像一片落叶,显得单薄。)
(4)指导朗读本句,可以把一片孤城 和万仞高山对比读,读出戍边城堡的孤。
引导:孤城周围除了高山,还有什么?
2、诗象:黄河
(1)读读这句诗,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2)回顾黄河入海流的观察角度,了解本句诗的视角:逆着黄河流向,自下而上远眺黄河。
(3)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从白云中流出来的黄河像 。(想象练说,引导学生用比喻句表达)
(4)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条黄河?
(5)指导朗读:让我们读出黄河的源远流长,读出黄河奔腾万里的气势。
3、深化孤城的意境。
巍巍高山、滚滚黄河,荒凉的地理环境,更加衬托了这座戍边城堡的孤!仅仅是城孤孤单单吗?(守城将士的心更是孤独的)与其说城孤,不如说人孤、心孤、情孤啊!
4、带着我们的感觉,自由读两句,读出古诗的意境。
预设二:学生对怨的感悟。
1、感悟杨柳的双关。
(1)理解怨,思考:埋怨杨柳什么?(不发芽)为什么杨柳不发芽呢?――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吹不到,杨柳自然不会发芽。战士们是多么盼望见到春风轻拂,杨柳吐绿啊?但在这茫茫高原,那只是奢望。埋怨杨柳有用吗?所以作者说读后两句
(2)杨柳在这里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指的是战士吹奏的是《折杨柳》曲子。介绍古人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
(3)在古诗中,有许多诗句都提到了折柳风俗。(课件出示:出示跟杨柳有关的一些诗句,让学生和老师轻声诵读。)
长安陌上无穷树,惟有垂杨管别离。――唐刘禹锡《杨柳枝词》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隋代无名氏《送别》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当戍边将士听到羌笛吹奏的悲凉的折杨曲时,会是怎样的心情?理解后两句的意思。
(5)指导读后两句。
2、感悟春风 的深意。
春风,表面指的是自然界的风。它另一种意思即是朝廷的恩惠和关心。戍边将士们盼望着朝廷早点让他们回家,可是,春风不度玉门关,朝廷似乎忘记了他们的存在,根本不顾他们的死活。很多将士魂归关外。
3、拓展:有关描写战争的诗句。轻声地跟老师一起读。(配哀伤的乐曲)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唐李颀《古从军行》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晚唐曹松《已亥岁二首》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4、 激情创境,配乐齐读古诗。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初读感悟,以情为突破口,以孤城为主要意象,引导学生体会边塞的荒凉地理环境,感悟戍卒的离愁别恨。以读为依托,引导学生品读感悟,进入古诗的情境,感悟诗人的情感。以一首带动多首古诗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古诗,同时深化了古诗的内涵,让学生在陶冶情操的同时也积淀了古诗的文化底蕴。】
四、情感渲染,拓展运用
1、写话练习:羌笛发出的悲切之音,让将士黯然泪下。如果他家有年迈的父母,如果他已经有了妻儿,他会对父母妻儿说些什么?请你任选一种角色,写一写戍边将士的心里话。(写好后交流)
2、亲人们能听到他的诉说吗?将士们只好把滔滔的思念寄托在幽幽的羌笛声里,含泪回忆那依依惜别的情景!有感情背诵《凉州词》。
3、结课升华:连年的战争,长年的戍边,毁掉了原本幸福的家庭。战争带给人们多少苦难啊!让我们反对战争,维护和平,让天下所有的家庭幸福安宁!
【设计意图:充分挖掘文本内涵,引导学生写一写戍边将士的心里话,学生情之所至,定会言之有物,读写结合,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深化古诗内涵,将立意提升至反对战争,维护和平,赋予了古诗新意。】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积累其它的边塞诗。
板书设计:
凉州词
唐王之涣
一片城 孤 万仞山
羌笛 怨 杨柳
13、四年级上册9课古诗三首之雪梅评课稿教材分析反思
四年级上册9课古诗三首之雪梅评课稿教材分析反思
教材分析
本篇是一首咏物说理的七言绝句。咏物贴切自然,合乎情理,说理精辟深刻,很有启发性。尤其评梅之语,入木三分,非梅之知音不可然也。诗人从视觉雪比梅白,嗅觉梅比雪香入手,一色一香,一长一短,观察入微,评判独到。这种写得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巧妙地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揭示了诗人搁笔费评章的真正原因。在作品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是意在言外的,诗人借雪和梅的争春,告诫人们世上万物都各有千秋,无论何人都各有所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这首诗文字生动精粹,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诗,背诵本诗。
2.了解诗的大意,领悟诗歌所蕴含的道理。
3.了解有关雪梅的古诗词,学习梅花的精神。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本诗,背诵本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的大意,领悟诗歌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雪花飘飘,北风萧萧,一剪寒梅傲立雪中,雪花和梅花️都是冬天的景物,都是报春的使者,它们各自的长处是什么呢?
图片
顺势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
1.生字词
2.解题+背景介绍
3.听读古诗,边听边想象画面。
4.看视频,思考诗中描写的景物。
读完了这首诗,我们知道了梅和雪的长处分别是:()和()
三、精读
1.课件出示图片
梅花️和雪到底谁更美呢?我们看一看诗人是怎么说的。
学习梅雪争春未肯降
梅花和雪花各自占尽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2.骚人阁笔费评章
诗人放下笔,难以评论她们的高下
3.梅须逊雪三分白
梅花比不上雪花三分晶莹洁白
4.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思考:梅花和雪的优势在什么地方?
香 白
现在我们知道了每句诗句的意思,你能来完整的说出整首诗的意思吗?
梅花和雪花各自占尽春色,谁也不肯服输。诗人放下笔,难以评论她们的高下。梅花比不上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缺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学完古诗,想一想:雪和梅争春,为什么比不出高低?
假如没有梅花,就不能映衬出雪的洁白无瑕;没有雪的寒冷,也就不能显出梅花不畏风霜,吐露芬芳的好贵品格。
从他们的比较中,你明白了什么?
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取长补短,才能相得益彰。
四、拓展延伸,思维训练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4、四年级上册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评课稿听课记录及反思
四年级上册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评课稿听课记录及反思
《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文章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先生写的一篇科技类说明文,文章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语文学习真实有趣,激发了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网络中的信息浩如烟海,面对如此庞大的信息量,我们的学生该怎么办呢?我们既不能过高地估量网络的功能,认为网络上的信息足能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在教学时,先提出学习的任务,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到网上查找,而自己却很少了解网络上的信息,也不能怕学生在网上迷失方向,直接提供给学生几个相关的网站,让他们在其中学习。教师省却了让学生查找资料的过程,而学生的视野被禁锢了。
为了使学生更有效地使用网络资源,方便快捷地学习,课前我先让同学们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同时,基于网站内容来源于书本,而要高于书本;专题网站要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专题网站应具有扩展性等特点。我查阅大量资料制作了网络课件。这样的网页中有学生自己搜集的学习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倍增。
课前我还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能较充分地对网页中的内容进行阅读了解,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可以帮助认知速度慢的同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其目的是想用这种方式来构建学习内容。让学生在网络化教材的学习中,去决定他的学习方向。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而教师也由学习内容的传播者变成学生的学习导师,合作伙伴和学习顾问。教师的主要作用是知道学生如何选择学习方向,筛选信息,判断信息,这些实际都是一个学习化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甚至可能会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学习内容,丰富课程本身的内容。这也给了他们充分思考问题的时间。
上课时,我就从三个方面入手,与学生交流谈话,让学生发现问题主动质疑。
(1)齐读课题,当你看到这个课题,在你的脑海里闪现过哪些疑问
(2)在你初读课文之后,你又有哪些疑问?
(3)有没有让你感兴趣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学生的思维如有源之水,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什么是呼风唤雨?一世纪是多长时间?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一个世纪?为什么说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发明和发现有什么区别?呼风唤雨的英雄是谁?它是靠什么来呼风唤雨的?怎样理解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学生的回答使我明白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有了兴趣,他们已完整地构建了自己的学习内容。我认为按照这种方式构建新的语文课程体系,将使语文教育发生根本的变革。
2.培养创造性思维,学生是主体,教师做引导。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信息由单一化到多元化,学生由被动接受到自由选择,自主探索,部分学生极易在信息的海洋里迷失,使课堂处于失控状态,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容易导致学生水平的两极分化。所以,信息化教学在对学生的学习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的同时,也对我们教师驾御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在课件设计的问题,导向性一定要强。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我的纵向栏目主要帮助读懂课文。我的横向栏目重在激趣,升华主题,开阔视野。
其次,注重思维策略的训练。
(1)用发散思考思维活策略训练小学生如何质疑。启发:当你看到这个课题,在你的脑海里闪现过哪些疑问?在你初读课文之后,你又有哪些疑问?当你浏览网页时,有没有让你感兴趣的?强调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想问题,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
(2)用理解深刻有见解策略训练学生如何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提问:科学永无止境,本文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查阅阅读平台,了解科技历史,关注科技发展,形成了深刻的见解,自然也会对科技的未来充满信心。
注重对学生的帮助引导。教学决不能放任自流,学生如果目标不明确的,就等于在大海捞针,花时间多,收获却不大,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世纪呼风唤雨的意思,知道20世纪到底是多长时间,我让学生直接进入第一部分进行学习,使同学们一目了然;20世纪都有哪些科学技术成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相互探讨,然后有理有据地讲明自己的理解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学生通过对比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的不同,对这句古诗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想说明什么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3)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要让学生积极发言,但敢说的前提是会听,我要求学生要特别注意听,他们会听老师提出的重点和要点,同学回答问题时也认真地听,并做到了回答问题时不说重复话、不说半句话,敢讲自己的发现和见解。真正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
3.用美好的心灵畅想未来。
教育的责任在于帮助学生从美好的角度,想象人类的前途,追求生命的意义。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看阅读平台,听新闻联播,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学生明白了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艰辛的努力,才有丰硕的果实。课堂上还安排了一次畅想活动,我长大了大家谈。我长大了要开通星际航班,让地球上的人们都能到外星球去旅行。我长大了一个爸爸妈妈是医生的孩子说,大了要当个医学家,发明一种药,为生病的人解除病痛,健康长寿。
给学生一次想象与表达的自主空间,能将爱与理想的种子种植在孩子们阳光灿烂的心田,唤起学生真诚、善良、自信、拼搏的情怀,谁能说这不是教学的精彩和感动呢?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科学常识性说明文,设计不好就容易成为资料展示厅或者科学常识课,失去了语文的本真,缺少语文的味道。因此,我在教学这课时始终围绕理解、品味、运用语言来进行,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凸现语文学科特点;在引领学生理解、品味、运用语言的同时,让学生体验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体会说明文的特点。
三、不足之处
上完本课后,我认识到自己在落实方面到位,重难点突出,但在上课时的语速过快,没有给足孩子们思考的时间,小组合作交流时间太短。教学过程中,遗漏了一些知识点。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通过理解课题引起学生探讨20世纪科技迅猛发展的热情,引入重点段的学习。接着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地学习。品读词句,学习表达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联系所查阅的资料,想到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等事情的意义,想到电视、电话等事物的飞速发展;再通过课件出示有关文中列举例子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科技的发达;同时,通过朗读的指导,使学生感受科技的巨大成就,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最后拓展升华办一张科技手抄报 。
15、四年级上册6课夜间飞行的秘密评课稿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6课夜间飞行的秘密评课稿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之所以要印问题清单、写问题清单、收问题清单,就是为了避免在教学中把个体发言当全班水平,要是以掩耳盗铃的心态来开展教学,那教学必然是无效的。所以明知道学生的提问一定是有很多不足的,也要鼓起勇气去做这件事,越有不足,越要面对。如我所料,学生提出的问题还是以针对内容提问为主,在表述上也存在问题,所以以其中一张提问清单为例示范点评提问,再让学生讨论、修改问题清单中的问题,像这样直观地在例子中看懂问题的分类,然后就重点教怎么针对写法提问。在练习册中有一道习题要求写下问题并尝试解答,就要求学生写针对写法进行的提问。
那么什么叫针对写法进行提问呢?我认为朱老师的解析是很清晰的,他又往下细分为字词、句段、结构三部分,针对字词,主要解决为什么用,针对句段,解决有什么作用可否省略,针对结构,解决选材组材、写作顺序、文题与文章关系。我也从这三方面引导学生尝试对写法提问。学生对句段作用的概念还不够清晰,我根据学情,在这个地方又进行了补充,要求孩子格外关注三点:一重复,二标点,三手法。第一,关注文中重复出现的词句;第二,关注文中有别于常用句号逗号之外的标点,如分号、省略号、问号等,其实就是关注句式,但是说句式,孩子们不一定能很快转过弯来,但是找标点,对他们来说难度就降低很多了;第三,关注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从这三个方向去问为什么,往往就是针对写法来提问。在这篇文章中,补充提的问题有:
作者为什么在第2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中用了问句?(关注句段中的标点)
为什么课文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关注详略)
为什么作者要用横七竖八这个词语来描述实验中的绳子?(关注词语用法)
这篇课文原本的题目是《蝙蝠和雷达》,你觉得哪个题目好,为什么?(关注文题,这个问题也可以用另一种问法:为什么作者要以夜间飞行的秘密为题。)
梳理完问题的下一步是筛选问题,我们选出了课上要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因为在这一课中要了解提问的三个分类,所以关于内容、写法、启示的内容各选一个关键问题,然后就逐一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一直在强调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先要解决什么问题,以此让学生发现问题和问题之间的关系,这也是筛选问题的关键。比如说,要想解决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有什么关系,就要先解决飞机夜间怎么飞,蝙蝠又怎么飞,再去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要想解决为什么课文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就要先解决科学家们做了几次实验,实验的准备、过程、结果分别是什么和这些和实验相关的内容有哪些是必须要写的,哪些可以不必写。这样也就顺势做完了练习册上梳理表格的练习。
练习册也是备课必看的好工具,练习册上这一课的习题中,选择题是针对终于提问,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是针对写法提问。在做这两题时,我还让孩子们站在命题者的角度去想想,这几题其实是在考什么,问什么?试着用提问的形式给这几道题改改措辞,这也是锻炼提问的能力。
教学反思2.
《夜间飞行的秘密》属于科普知识短文,富有趣味,主要将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文章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能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野。 本文的教学重点:了解飞机能在夜间安全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激发学生爱科学从小就探索科学的兴趣;难点:弄清蝙蝠探路和飞机空间安全飞行的联系。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课题质疑,引发探究。在课堂开始,我出示了蝙蝠的图片和雷达的图片,并请学生说说自己对蝙蝠和雷达的了解。学生课前已经进行了预习,很快便说出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而雷达是人类发明的探测仪器,学生答后我再质疑:一个是动物,一个是科技产品,课题用和字连接是为什么呢?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设疑是探究学习的开始,一下子学生的学习情绪被调动起来,将学生的学习思维置于一定的情景中,学生乐于参与,兴趣浓厚,也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继而引导学生在文中寻找关于描写蝙蝠和雷达的句子,为概括全文内容作铺垫。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课前,我加强了预习指导,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课堂中,我设计同桌合作探究,找出蝙蝠探路靠的是什么,并完成表格。在阅读了蝙蝠探路方法和雷达探路方法后,我又让学生用卡片在黑板上摆一摆整个过程,激发了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同时我又指几名学生上台分别介绍三个试验过程,让他们在众人面前勇于展现自我。通过活动,学生在玩中学,不但牢固地掌握了知识,了解了蝙蝠和雷达探路方法,而且使学生得到了主动和谐全面的发展。3. 渗透方法指导 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方式是影响学习方法掌握的重要外部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较强的指导学习方法的意识,有坚实的语文知识基础,能凭借学习内容,把指导学生学习语文内容与如何学习统一在同一过程中,寓学法于教学之中,久而久之,学生领悟各种学习方法。本组课文的教学要求是阅读课文,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如果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有效方法,运用到其他课内阅读或课外阅读,就是很好的方法指导。我让学生仔细阅读完课文后,找出课文中既写了蝙蝠又写了雷达的句子,因为这些句子合起来正好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当学生找到后,就让他们连起来说一说,并且告诉他们有时候利用文章中的主要句子就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以后的自己阅读中也可以试试。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课前,我加强了预习指导,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课堂中,我设计同桌合作探究,找出蝙蝠探路靠的是什么,并完成表格。在阅读了蝙蝠探路方法和雷达探路方法后,我又让学生用卡片在黑板上摆一摆整个过程,激发了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同时让他们在众人面前勇于展现自我。通过活动,学生在玩中学,不但牢固地掌握了知识,了解了蝙蝠和雷达探路方法,而且使学生得到了主动和谐全面的发展。 三、不足之处 在学习科学家三次实验的经过,填写表格这一学习环节没有处理好。学生在复述这部分内容时,没有很好地运用到课文中的语言,只是用自己的话来组织语言,没有达到复述课文的真正目的。复述完后,如能带领学生再回到课文中读一读,回味课文语言,感悟课文语言,体会作者写作思路的缜密,我相信效果会更好。读的训练还显得较为薄弱。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创设情景,激发参与兴趣,现在咱们开个小小的招聘会,这里有两种职业供大家选择,一种是记者,一种是科研工作者 。接着自学课文,记者朋友们把你要提的问题罗列在纸上;科研工作者要把你研究的过程按要点罗列到纸上。然后合作探究:蝙蝠是怎么探路的?再谈一谈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最后,拓展练习,培养创新精神: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创造发明也是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的?你现在最想发明什么?这一拓展练习,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课外,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同时,激起了学生创造的欲望。
16、四年级上册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本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五粒豌豆在豆荚成熟裂开后,飞向广阔的世界后,各自经历了不同的事情。重点描写了第五粒豆落在了顶楼一个长满了平台的裂缝里,默默发芽、长叶、爬藤、开花,给病床上的小女孩带来了无限的愉快和生机,成为了她生活的动力。
昨天晚上在备课的时候,我觉得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有点困难,不知道如何入手。思考半天,正好看见了第二单元的引导语: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意思是学习最怕的是没有疑问,有疑问学习就能有进步。)正好用疑这个字,让学生知道在学习中多多提问非常重要。所以,我们本课的第一步提问是针对课题进行提问,即让学生在读课题的时候养成提问的习惯,也对本课阅读策略提问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教学本课之前,因为这篇童话较长,所以我们首先是通过默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印象。这是第一次默读的要求,学生知道了课文的大概内容。第二次默读,我就要求他们边读课文边提问,随便什么问题都可以。(这个时候,主要是让学生积极提问,不论问题好坏,树立学生提问的信心。)我选择了一部分写到了黑板上。
接着学习课文内容,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问题在哪里提的?有没有质量?
第一自然段,我先让学生读第二句,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胡浩彬起来回答说:为什么豌豆以为整个世界都是绿的呢?这个问题想对比较简单,孩子们都能够回答出来,我相机跳到了第三自然段,让孩子们在刚刚的问题上,加深一下。就这样,有些部分的问题,我让学生来提,其余学生来回答。他们很喜欢来提问题,虽然有时候提的点和我预设的不一致,我也耐心的引导着。课堂就这样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
教学反思2: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提问策略单元,这个单元围绕阅读训练要素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课文学习内容和任务的编排有系统性,有设计感,应该能够保障学生熟练掌握提问策略,促进学生阅读思考的能力和品质。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应该教导学生在充分阅读和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习主动提问,更进一步地培养和训练自己的问题意识。
在本文的课前导语中写道:读课文,积极思考,看看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这是第一次在教科书中正式要求学生读课文提出问题,所以是常识性的看看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课后练习中的三个问题,难度相比课前导语来说更大,要求更高不仅要求提问,还要给问题分类,旨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提问。一是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角度,二是通过教科书来提醒,即在小组问题清单的旁边以小泡泡的形式来提醒:可以针对部分,也可以针对全文来提问。还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提出更多的问题,课后第三题旨在通过问题,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17、四年级上册17课爬天都峰评课稿教学分析反思
四年级上册17课爬天都峰评课稿教学分析反思
《爬天都峰》这篇课文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事。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这课的重点是我爬天都峰的过程,难点是读懂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都抓住天都峰的高和陡这两个特点,通过对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及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等句子,让学生理解天都峰的高和陡,以及抓住小女孩和老爷爷爬山时的动作词。如:奋力、一会儿一会儿、爬呀爬、终于等词语,从中体会到爬山的艰难。
在教学中,我还把重点放在朗读感悟上,以读促思。在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陡这两个特点时,让学生对第二段进行朗读,在读中让学生体会特定。并且引导学生充分地朗读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揣摩我和老爷爷各自的内心的复杂心情,体会他们是怎样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不过在引导突破难点时,提问设计有点抽象,如果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和大爷那种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学生就容易明白,两个人爬上天都峰之后,为什么会互相道谢,学生就更易理解爸爸说的话了。
18、四年级上册14课普罗米修斯评课稿教学分析反思
四年级上册14课普罗米修斯评课稿教学分析反思
《普罗米修斯》是一篇希腊神话,写了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智慧,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说,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为民造福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
教学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感悟普罗米修斯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扎根语言,引导想象,让普罗米修斯的英雄形象在学生自主的阅读中丰厚而饱满。
我让学生用抓住关键词句层层推进的方法,让学生感悟普罗米修斯的善良,勇敢,顽强,富有同情心。帮助学生不断完善对普罗米修斯的认识。学生的感受十分丰富,真正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人物内心。
教学本课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聚焦痛苦,感悟坚强
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68自然段,画出普罗米修斯受惩罚的句子,找出反映他承受痛苦的词语,然后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词语旁边批注上自己的感受。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我让他们抓住 锁和啄两个词,体会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漫长的痛苦。然后引导学生想象他还会受到怎样的灾难。再让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普罗米修斯所遭受的痛苦。这一环节,我从同学们看到普罗米修斯受难时紧锁的眉头,凝重的神情,看得出同学们体验到了这种巨大的痛苦和精神的折磨,从同学们深情的朗读中,感受到同学们同情着普罗米修斯,并被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为人类造福的精神所折服。
为了人类,普罗米修斯忍受了多大的痛苦! 为了人类,普罗米修斯作出了多大的牺牲!他动摇了吗?屈服了吗?从哪里看出来?我用这样的质疑将学生引到普罗米修斯的惊天动地的回答: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抓住绝不会更不会体会他的态度坚定,不动摇不屈服。再通过师生对读:(所以当宙斯将普罗米修斯死死地锁在高加索山上时,他摇摇头,坚决地回答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所以当普罗米修斯忍受着日晒雨淋的痛苦时,他果断地回答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所以当凶恶的鹫鹰啄食他的肝脏时,他坚定地回答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来升华情感。这一次次地对读,燃起了学生的情感之火,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二聚焦造福,感悟善良
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忍受这非人的折磨?他心里又想到了什么?那人类没有火是怎样的情景?有了火又是怎样的情景?我将学生带到学习普罗米修斯取火的部分。通过让学生找句子,用句式想象来明白没有火人类生活的悲惨,有了火给人类带来的幸福生活,同时我还穿插安排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为提升人物形象一次次作铺垫,如:把两个画面结合起来感悟:自从有了火:人们从黑暗走向______,从寒冷走向_____,从痛苦走向____,从疾病走向______,从野蛮走向_____。然后及时总结提升普罗米修斯看着人类灿烂的笑脸,看着人间富有的生气,看着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炊烟,他的那份信念更加坚定了,这一切都是为了造福人类。然后我让学生读火神对普罗米修斯的态度的句子,让学生领悟火神为什么敬佩普罗米修斯,从而使学生再次聚焦在造福上,体会到普罗米修斯的善良。
三聚焦英雄,升华情感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通过评价众神,为普罗米修斯的英雄形象作进一步的衬托,在比较中让学生更加感到普罗米修斯的可敬,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在评判的过程中,学生们对人物进行了充分的解读,并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众神,闪现出个性的光芒。在教学中,对学生独特的体验和感悟,因势利导,于是课堂上新的观念,新的问题不断生成,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展现和提高。
四聚焦神话,拓展阅读
有位诗人雪莱也写了一首诗来赞美他,我们一起读一读。学生深情地诵读,又一次深化了主题。我乘势利导:读到这里,相信你们对这位英雄有了许多感受,他勇敢、坚强、博爱、无私,这正是英雄高尚品质的真实写照。或许你对课文内容还有些疑问:比如宙斯为什么不给人类火种?赫拉克勒斯是谁?他为什么就不怕宙斯,敢去解救普罗米修斯?太阳神阿波罗又有着怎样的故事?课文虽然不能给我们解答,但是有一本书会给我们答案,那就是《希腊神话》这样让学生产生对神话的阅读兴趣,将课堂延伸到课外,有效地推荐了阅读书目,使学生的阅读得到拓展。
19、四年级上册26课故事二则之扁鹊治病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26课故事二则之扁鹊治病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扁鹊治病》这则语言通俗易懂,学生能通过自读自悟明白其中的道理。因此在教学时,让孩子课前查阅资料,课堂上抓关键词理解文本,课后拓展阅读,让学生理解寓意掌握学习寓言的方法。
一、潜心研读,让语文课堂更灵动
课前,让孩子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查阅有关扁鹊和齐桓公的资料,了解历史故事,认识人物,拉近与文本的距离。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教学目标,根据单元语文要素的要求,设计自己的教学目标。为了更好地把握每个学段的教学要求,我通读了一到六年级的教材,在教学中,注意教学内容的前后勾连,目标的层层递进。始终保持一颗学习的心态,积极主动地去研究反思自己的课堂,优化教学方法,逐渐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渗透方法,让学生学习更主动
《扁鹊治病》是四上第八单元内容,这一单元进入简要复述的学习,语文要素中提出了解故事情节及简要复述课文的要求。在备课时,经过纵向研读教材,发现简要复述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简要复述是在之前详细复述课文的基础上,学会信息提炼,语言取舍,要求理解更深入,同时为后续的创造性复述中达到对课文重点化感悟奠定坚实基础。在学习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先回顾学习前一课《西门豹治邺》时学习的复述方法,读读我们总结的复述方法儿歌,引领学生用过的复述方法和经验来学习复述这个故事。
叶圣陶先生所言教是为了不教,教材本身只是个例子,教师要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学生要在教师的引领下积极主动地探究、体验。教学中,我采用提取关键信息填表和根据关键信息简要复述故事内容的方法来指导学生学会简要复述故事。先扶着学生学习第一次见面的情景,然后让学生根据第一次填表和讲故事的经历,讲述后面几次的经过。这样由扶到放,让学生对已有方法和经验进行运用。学法的迁移,培养了学生搜集提取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分段复述完后,我创设了秦王宫殿扁鹊见秦王的情景,让学生以扁鹊的身份向秦王讲述整个故事。这样既整体把握故事内容,个性化解读文本,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课外拓展,让语文学习更广阔
学生掌握了学习寓言故事的常用方法,又鼓励他们阅读《韩非子》,一篇带多篇,精读带博读,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积累。促使学生学会简要复述的诀窍,还有效地对接后续的创造性复述,为学生复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打好坚实的基础。学完这一课,让孩子们小组合作表演课本剧《扁鹊治病》。他们积极准备稿子,反复修改,在推敲语言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物的性格。在表演的过程中,揣摩人物的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故事的寓意,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教学反思2:
这两则寓言分别告诉我们要有恒心和毅力;要防微杜渐,不讳疾忌医的道理。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多读多感悟,同时,我还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现自身价值,并体会寓言的深意,从而运用到学习、生活中。
20、四年级上册26课西门豹治邺评课稿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26课西门豹治邺评课稿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根据课文的特点,我把西门豹是怎样利用送新娘的办法破除迷信的这部分内容作为重点,并以西门豹的言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西门豹破除迷信的过程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其中,惩办巫婆和教训官绅是主要部分。尤其是惩办巫婆的部分,西门豹的语言十分重要,他用了一个借口,将计就计。教学中我抓住课文中西门豹说的三个重点句,让学生先找到这些句子,读懂意思,再进行语言的转换练习,然后各自根据自己的水平和习惯反复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并借助准确、有感情地朗读把各自研究学习的收获告诉大家。
教学反思2:
先结合小标题把握好复述内容的条理;再创设写奏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长话短说;最后,利用表格,要求学生把重点内容讲清楚。课后鼓励学生挑战选做题,小组合作写剧本,准备元旦举办班级戏剧节。
21、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暮江吟好词好句摘抄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暮江吟好词好句摘抄
白居易古诗名句: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放言》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白居易《杨柳枝词》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赋得古原草送别》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 《卖炭翁》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22、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题西林壁之雪梅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题西林壁之雪梅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雪梅》知识点
课文主题:
《雪梅》这首诗写法新颖别致,诗人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
[注释]
①降:服输。②骚人:诗人。③阁:同搁,放下。这里读。④评章:评议。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⑤逊:不及;比不上。
鉴赏
1、前两句写梅雪争春,诗人难以评判高下。首句运用拟人手法,别出心裁、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早春梅花与雪花之美。
2、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概括写出了梅与雪的不同特点。这两句妙趣橫生,而且富有理趣,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才是正理。
2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题西林壁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题西林壁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题西林壁》和《雪梅》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这两首诗的相同之处就是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题西林壁》先描写了看到的庐山景色,然后阐述了道理: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雪梅》在末句点明了雪和梅的特点,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进步。
2.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3.说说本课三首古诗的异同点。
本课的三首古诗都是描绘景物的。其中,《暮江吟》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题西林壁》和《雪梅》则在描写景物之余寄寓了一定的道理。
24、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暮江吟课堂笔记诗词翻译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暮江吟课堂笔记诗词翻译
译文:
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亮似珍珠,新月形如弯弓。
25、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题西林壁之雪梅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题西林壁之雪梅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降xing(投降)jing(降落)
26、五年级上册21课古诗词三首之长相思教案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21课古诗词三首之长相思课案教学反思
我想,全新的理念就像一篇文章的魂,应该紧紧地系住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我试图抓住古词的情和味,从小学生实际出发,以移情想象、质疑、情景诵读等多种教学方法,从一读到七读几个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体验感悟、入境动情。首先,通过借助注释、观看插图、穿插诵读、静心默读和教师点拨,引领学生走进作者所处的征程,初步感受作者矛盾、痛苦、煎熬的感情。之后,我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空间,精心设计,通过声情同构出征程中的艰辛和故园其乐融融的安逸生活,引发学生对作者此刻矛盾心情的进一步感受。再用诗一般的语言和情调,用鲜明对比而又层层递进的引读,使学生和作者思乡到几近破碎的心灵碰撞,使学生自然走进了作者的心灵,以至理解,作者的离愁中有痛苦,也有豪情。穿插的语言练习和课堂小练笔,旨在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更好的理解词的特点和对仗的用法。教学中我觉得也存在一些不足:时间安排的不够合理,最后的拓展延伸部分如果能有时间让学生当堂大量背诵交流就更好了。练笔时,有些学生填词没有押韵,这虽有些难度,但我的指导还是不够到位。
27、五年级上册12课古诗三首之己亥杂诗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12课古诗三首之己亥杂诗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教学三首诗时,我都由诗题入手,引导学生释题,从诗题中了解信息,再结合相关资料,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情感。学会总体掌握全诗的感情基调,学生理解诗意的情况较好。
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拓展其它的爱国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合理地安排时间。
教学反思2:
《己亥杂诗》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更加复杂,诗人所表达的思想不易理解。我让学生结合资料和注释来理解诗意,适时点拨,帮助学生读懂古诗。如果可以再给予孩子更多的交流资料的时间相信效果会更好。
28、五年级上册12课古诗三首之题临安邸评课稿听课记录
五年级上册12课古诗三首之题临安邸评课稿听课记录
⚪导入
上课。
孩子们好,请坐。
点评:老师整节课都是称呼孩子们,听起来非常亲切。
古语云,诗言志,歌咏言。自古以来,诗歌都是人类心灵的窗户。无数爱国诗人用诗歌来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孩子们,你们了解哪些爱国诗歌呢?谁能来说一说,你来。
点评:这几句导入很精彩。
生:我想起了以前学的从军行。
会背的孩子可以跟着一起背一背。
生跟着齐朗诵。
点评:学生的朗读功底非常好,可见老师平时下了不少功夫。
真好,请坐。谁还知道哪些爱国诗歌?
生背夏日绝句。
那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首流传千古的爱国诗歌,南宋诗人林升的代表作。请孩子们齐读课题。
临安是南宋的都城,也就是现在的杭州。
请孩子们读课题的时候注意断词。
再来。(手势引导)
邸(画出)是这一课的生字,我们齐读两遍。
那邸是什么意思呢?提问。
生答。
看样子你做了不少的准备功夫。
题呢?题又是什么意思?
生答:题是指写的意思。
是呀,古人都有题诗的习惯。
那么题目是什么意思呢?谁能完整地说一说?
题写在临安一家客栈墙壁上的一首诗。
那这首诗究竟写了什么呢?请孩子们翻到162页,第21课。
点评:教师身体放低前倾,亲切温和。
导入环节通过回顾学生们学过的两首爱国古诗入手,一开始其实就点明了这节课的主题:爱国,而看完这节课后回头才发现,这个主题思想贯穿了整节课,环环相扣,令人感叹其设计之精妙。
⚪初读
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练习吧!
好,谁愿意来读给我们听一听?
其他孩子要注意听清他有没有读准字音。
生读。
你把这里面的平翘舌音读得特别准。
我希望待会儿孩子们读的时候也能注意读准平翘舌音。
点评:具体的点评语+引导语。
谁还想再来读一读。
生读。
点评:学生停连节奏读得特别好。
不仅读准了字音,还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孩子们,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题临安邸,预备起。
古诗呢,如同音乐一样,有着它的节奏美和韵律美。要读出古诗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孩子们,有没有信心挑战?
点评:这段引导语很精彩,接下来的朗读指导也是围绕着读出节奏美和韵律美展开的。
那我们先来听一段范读。
播放范读视频。
听完了,我们像他这样练习读一读。自己读自己的。
点评:还没读完孩子们的手就举得高高的了,非常积极。
提问生读。
老师听出来了,你是按照这样的节奏在读。(划出节奏符号)
每一句诗的最后一个字都是韵脚,我们要拖长一些。这些古诗呢要读得慢一些,才更能读出他的味道来。
点评:通过划分节奏停顿和韵脚来指导朗读。
老师的语言高低起伏,有轻有重,十分优美,声音洪亮。
现在呢,孩子们就按照老师教给你们的小窍门,自己去练习读一读吧,自己读自己的。开始。
点评:没读完孩子们的手又举起来了,太积极了。
提问生读。
读得真不错,读出了节奏美,掌声送给她。
点评:掌声整齐统一,课堂组织做得很好。
还有谁想读一读。
来,马子涵,你来。
声音真清脆,真好听。但是老师想提醒你,如果读的节奏能再放慢一些,停顿能再长一些,就更棒了。
还有谁想读一读。
真不错,读出了感情。
现在呢,老师想听所有男孩子读一读,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预备起。
声音响亮,很有气势。
还想听女孩子来读一读。女孩子准备吧,预备起。
好,我们全班孩子一起来读一读。
真不错,老师情不自禁地都想为你们鼓鼓掌,你们确实读出了它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点评:古诗教学离不开读,初读部分通过个人读、分男女读、配乐齐读来反复朗读,形式多样,指导有方。
⚪精读一
那这首诗究竟写了什么意思呢?
老师给孩子们导出了一些词的注释,现在就请你根据注释说说整首诗的意思,悄悄地练习一下。
点评:手很快又举起来了。老师全程姿态端正优美,双手端着放在身前,面带微笑。
嗯,真不错,谁还想来说一说?
生:西湖中的歌舞。
老师纠正:西湖边的歌舞。
嗯,也说得很不错,对不对?
那刚才两个孩子译的时候都把游人译做游玩的人,该不该这样译呢?(划出游人)
点评:这个词抓得非常关键,老师用这个词引出了这首诗的历史背景,引出了这首诗的主要人物达官权贵,再引出了这首诗的情感,实在是妙。
这就需要我们联系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谁能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生答。
他说是在北宋灭亡时写下的这首诗,同不同意?
生:不对
不同意,有的孩子说。可能她在收集资料时出了一点小差错,不过没关系,你来说。
嗯,你谈到了诗人的心情,老师也找到了一些资料。孩子们可以自己小声读一读。
好,那我们再来看一看这首诗。游人,你们读完资料后认为应该译做什么?
生答,应该是南宋的那些达官贵人们。
嗯,那就是南宋的权贵们。
那这些南宋的权贵们究竟在杭州西湖边上干什么呢?课文中哪些诗句写出了他们的生活状态?
现在把那两句诗勾画出来。
好,李志野,你来说说你找到了哪两句诗?
同意吗?同意。
一起读一读。
醉(三角符标出),是什么意思?
生答:沉醉,陶醉。
是什么人沉醉、陶醉了?
展开想象的翅膀,想一想是什么让他们沉醉陶醉了?
生答:美丽的歌女,香喷喷的美酒和饭菜。
还有吗?
生答,美丽的景色、金钱。
是呀,种种都让他们陶醉。
点评:这几个问题设计得很好,让学生说自己的理解,再加以引导,做到了以生为主。
那,究竟是怎样的画面呢?我们一起到杭州城西湖边上去瞧一瞧吧。
播放视频,欣赏达官贵人们饮酒作乐的古画。
是呀,达官贵人们就在这香醇的美酒、如云的美女、美妙的歌舞中深深的陶醉,早已忘记了身在何处。
看着他们老师呢,不由得想起了另一群人你们知道是谁吗?
百姓。
被他们遗留在中原的北宋遗民。
他们过的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呢?我们也去瞧一瞧。
播放画面,战火不断,兵荒马乱。
达官贵人们,纵情声色,花天酒地,遗民们痛失亲人,流离失所。
孩子们,看着这截然不同的两种生活,再读这个醉字,你认为这是怎样的一种醉叹?能用你自己的词语来说一说吗?
醉生梦死,纸醉金迷,烂醉如泥。
是呀,孩子们,在这一群酒囊饭袋的眼中,我们的杭州城还是杭州城吗?
点评:通过播放视频引出第一组对比,达官贵人和遗民的生活对比。教师语言流畅,声音激昂,质问有力,直击人心。
生:不是
手势引读最后一句:直把杭州作汴州。
杭州是南宋的都城,汴州是北宋的都城,一南一北,相隔数千里,这究竟是两座怎样的城市?老师就带着孩子们先去瞧一瞧。
播放视频。(古画配乐欣赏)
师随着视频开始解说,声情并茂。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就是这样一座美丽的城市。它那连绵起伏,如屏障般的青山,那层层叠叠的楼台,那西湖里柔柔的碧波,无不令人心生向往。杭州也是一座繁华的城市,早在南宋时期,它就是一座足以媲美汴梁的大都市了,孩子们,好好地瞧一瞧吧。
汴州又称汴梁,汴京,北宋的都城,它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一座城市,北宋画家张择端的这幅清明上河图就生动地再现了它的繁华,孩子们可以看那风景如画,街道纵横,人来人往,店铺林立,好一派国泰民安的景象啊!但这一切的一切,从城门被金兵攻破的那一刻起,就已经不复存在了。
汴州已经被活活地断送了,不知道杭州的明日会不会和汴州,一个模样呢?
点评:老师随着视频的这一番解说紧扣课文,将汴京和杭州进行对比。这是第二组对比,两组设计得非常巧妙。教师的解说也非常有感染力,抑扬顿挫。
汴州和杭州都是一样的风景如画,一样的繁华,难怪南宋权贵们会:引导生齐读最后一句。
你从这句诗里读明白了些什么?想一想。
生答担忧及原因。
说的多好呀,你真是一个会读书的孩子,掌声送给她。
生答痛恨及原因。
是呀,无论是在杭州还是在汴州,权贵们都是这样,日日饮酒,朝朝做乐,他们已经忘记了江山,忘记了黎明百姓。
⚪精读二
那孩子们现在再读这两句诗,你们的心情是怎么样的?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
生答。愤怒,怜悯,及原因。
你读出了很多的感受。老师用一个词来概括你的感受,就是怒。
(板书:怒)读一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确实读出了自己的愤怒。
那后面的孩子能不能像老师这样惜字如金,用一个字来表达你的感受?
生答,恨。
板书,为什么恨?恨什么?
把你的恨读出来。嗯,也读出了自己的痛恨。
你还读出了什么感受?
忧。读出你的忧。
读的真好?
还读出了什么感受
怜。嗯,我们可以换一个词,他是在替黎民百姓们感到痛苦,悲伤。
板书:悲
那你能读出你的悲吗?读一读吧
点评:用四个字精准概况情感,并抓住情感进行朗读指导。
诗人林升也和孩子们一样,他为南宋权贵们的花天酒地而怒,为他们的不思进取而恨,为杭州城的明天而忧,替黎民百姓而悲。
孩子们,现在我们在一起来读一读这两句诗吧!
读到这里,老师不禁想起了南宋另一位诗人陆游的那一首秋夜将晓出篱门饮凉有感。在这首诗里,诗人写道(出示)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清兵肆虐,遗民泪尽,国破家亡,民不聊生。
陆游在写这首诗的时候,遗民们已经整整盼望了65年了。
一年过去了,读:遗民
可那令人心凉的南宋王师们干什么去啦?
读:暖风
十年过去了,读:遗民
可那令人心凉的南宋权贵们干什么去啦!
读:暖风
整整六十五年过去了,遗民们读:遗民
可那令人心凉的南宋皇帝又干什么去了!
读:暖风
南宋权贵们在西湖边上花天酒地,乐不思蜀,什么江山,什么黎民,他们全然抛在了脑后。可我们的遗民们却在苦苦等候着,等了一年又一年。我们的诗人陆游,直到死的那一天,他都没有等到。
而我们的北宋遗民们,直到南宋小朝廷被元朝所灭,他们也没有等到。(痛心)
点评:这个环节是整个课堂的第一个情感高潮部分,非常精彩,教师结合陆游的诗进行对比教学,一层一层地推进情感,学生不自觉地就在朗读中加入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情感体验。老师的引导语言也声情并茂,步步推进,情绪高涨,直击人心。
孩子们,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这首诗的第二个句子。
齐读,西湖歌舞几时休。
是一个问句,谁问谁?
生答,诗人问达官贵人。
谁愿意替诗人问一问?
生读。
问得真好。
老师现在就把这些南宋的权贵们请到了我们的课堂当中。(出示图片)
谁愿意走上前来问一问他们?
生指着图片愤怒地读。
老师也把南宋皇帝请到了我们的课堂当中(出示图片)谁愿意像何伟乔那样指着鼻子来问一问他?
真棒。全班孩子,我们一起来问一问!
点评:这个设计是第二个小高潮部分,非常生动精彩,孩子们情不自禁地指着这些权贵们的图片,把这句诗的情感读得淋漓尽致。
是呀,北方山河沦陷,遗民受苦,南宋权贵们却在西湖边上花天酒地,饮酒作乐,眼见如此,诗人不由得质问生读:西湖歌舞几时休。
不由得怒骂生读:直把杭州作汴州。
孩子们,你从中感受到了诗人一颗怎样的心?
生答:爱国;忧国忧民
嗯,这个词用得真棒。
板书:忧国忧民
诗人林升只是一介文人,空有一颗忧国忧民的心,是无处施展。唯有将诗歌言志,将满腔爱国之情都化做了这一首生齐读题目。
⚪精读三
孩子们,现在让我们再回到这首古诗,来读一读。相信你一定能读得更好。自己练习再读一读,读自己的。
老师呢,想请孩子配上音乐来读一读。
何伟桥读的是声情并茂,多有感情啊,掌声送给他!
谁还想向何伟乔挑战,再读一读?
你的朗读听得老师的心都揪起来了,你把诗人林升的那种悲和忧读得是淋漓尽致啊!
还有谁想向他们挑战?
从你的表情,从你的朗读中老师能够感受到你那满腔的怒火和痛恨,你读得可真好,掌声送给她!
全班孩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题林安邸,预备起?
真棒,老师都想情不自禁地为你们鼓鼓掌,自己给自己鼓鼓掌吧!
点评:深入分析完古诗的情感后,再自由读、个人读,感受更加深刻,老师的点评语也更加具体精彩。
北方山河沦陷,百姓受苦,面对如此的情况,无道昏君沉沦了,无耻佞臣堕落了,但与此同时,一位位爱国志士站起来了,除了林升以外,南宋还有无数的诗人,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诗篇,孩子们就让我们饱含感情,一起去读一读吧!
出示三首古诗。
范成大在州桥当中如此写道,读。
陆游在示儿当中这样感慨道,读。
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读。
点评:最后进行了主题拓展,加深对古代文人爱国思想的体会。
类似的爱国诗歌还有很多很多,下课以后可以去做一些收集,我们可以在班上开展一个爱国诗歌的吟诵比赛,好,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
下课。
29、五年级上册12课古诗三首之示儿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12课古诗三首之示儿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陆游是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一生留下了近万首诗,其中有不少就是专门写给他儿子们的。如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就是给儿子们传授写诗的经验,要想写好诗,功夫在于写诗之外的博览群书和生活阅历。对于执教完的教研课《示儿》,我的感悟就是汝果欲教诗,功夫在诗外。
功夫之一:搜集资料
要想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示儿》是陆游的绝笔之作。简短的28个字,饱含着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强烈的爱国热情。但仅让孩子们知道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为此,我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有关陆游的资料;利用音频软件,听杨雨教授讲《侠骨柔情话陆游》,听孙丹林教授讲《陆游》;认真阅读《陆游传》《陆游的英雄梦》等相关书籍
通过这些途径,陆游一生的点滴仿佛就在我眼前真实上演,我悲伤着他的悲伤,快乐着他的快乐,幸福着他的幸福,追逐着他的追逐
功夫之二:诵读诗作
陆游的诗有九千多首留存下来,内容极为丰富,在不断地吟诵涵咏中我渐渐明白
一杯齑餺飥,手自芼油葱。天上苏陀供,悬知未易同。这是一位精通烹饪的美食家;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这是一位喜爱动物的宠物控;
乘除尚喜身强健,六十登山不用扶。这是一位注重养生的健身族;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更是一位为报国而生,为忧国而死的爱国者!
功夫之三:推敲教学
每一次教研课都是组内教师教研水平、团队力量的一个集中体现。为了上好这次教研课,大到选课、教学设计,小到课堂上老师说的一个字,一句话,组内老师都给予了悉心地指导。
整首诗,团队在朗读指导上做了精心设计: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受,读中感悟,读中升华;教学中还着眼一个悲字,拓展了《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题临安邸》两首诗,把学生的情感串起来,使学生的视野得到提升,情感得到升华,也越能使他们走进诗人悲的心境。
课后,通过向老师们请教,我也发现了这节课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首先,对高学段古诗教学的侧重点把握不清,应该在指导学生悟诗情,扩充学生诗词积累方面下功夫;其次,应该在诗眼悲上做足功夫,可用一篇带多篇的方法,拓展陆游不同时期的爱国诗,通过对比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诗人所要表达的悲天悯人的情感;再次,我的课堂评价语过于单调,教学语言还需凝练,教学应变能力还需加强。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今后我还需要深挖教材,课前认真备课,在对学生学情的了解上做到细致入微,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30、五年级上册21课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评课稿听课记录
五年级上册21课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评课稿听课记录
课前,教师先将课题板书在黑板上,随后问学生:刚才老师在黑板上写课题的时候,你们在干什么?以此提醒学生今后要养成跟着老师写课题的习惯。接着,薛老师请学生当堂核对暝的写法,及时订正后,通过对文旁注释的关注,了解暝的意思。这就是薛老师的课前谈话,虽曰课前,始终围绕这一课的教学进行暖场。同时,还时时不忘帮助学生养成诸如跟着老师写课题关注注释学古诗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揭题之后,薛老师请学生读了三遍题目。学生读完第一遍,以有速度为由,让学生读了第二遍;学生读完第二遍,教师又以读得太硬了为由,让学生读了第三遍;等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读完第三遍,教师这才心满意足,直夸学生语感好。就在这电光石火的几个来回里,薛老师把朗读古诗课题的方法教给了学生。
读完课题,便开始解题。教师先帮学生弄清题目中的居有居住的意思,在知道山居即住在山中的基础上,通过反复地追问,帮学生拓展了住在村里村居住在家里家居住在异国他乡客居/旅居住在山中隐居,并将题中山居的理解引申到住在山中,不想让人知道隐居。弄清了山居的意思,教师一边讲解一边板书,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到,王维隐居的山,叫终南山;他在山中修建的别墅,叫辋川别业。接着,教师再次将学生的目光引向暝,先从偏旁入手,知道它和太阳有关;再联系注释,知道它指日落时分,也即傍晚或黄昏;接着,在讲到代表暝字意思的傍晚和黄昏时,教师还以诗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为例,让学生感受到,相比于傍晚,黄昏显得更有诗意诗歌的课堂,处处须有诗意。
解读完课题的意思,教师请学生齐读课题后,让学生关注题目《山居秋暝》地点+时间的诗题结构,并以课文中的下一首诗歌题目《枫桥夜泊》为例,让学生巩固了对于古诗常常在题目中点明时间、地点的现象。最后,教师让学生带着如上的认识再次齐读课题之后,解题的工作,才告一段落。
解题之后,教师请学生带着王维在秋日黄昏的终南别业中,看到、听到、想到了什么的思考自读全诗。学生自读之后,教师指名朗读,开始了他的诗歌朗读指导。第一名学生站起来把诗读得字正腔圆、韵味十足,他生听罢,不由地鼓起了掌。教师在肯定他的朗读的同时,心知此时大概无法再用谁能比他读得更好的方法激励学生举手朗读了,遂反其道而行之地问学生有谁觉得自己读得比他差一点。在这别出心裁的一问之下,果然,又有学生站起来展示朗读了。第二名学生读过之后,在教师的引导下,从情调的角度谈了自己的朗读和第一名学生的差距。第二名学生的朗读,当然比第一名学生略逊一筹,但教师抓住了该生发言中的情调,充分肯定了他对古诗的感觉,保护了他的自尊心在后续的教学中,这名读得比同学差的学生,始终对薛老师的课堂保持着高度的参与热情。接着,教师还顺着这名学生发言中提到的情调告诉学生,要想读出诗歌的情调,就得在朗读时读出诗的节奏感。那么,什么是节奏感呢?教师趁热打铁,立即以《山居秋暝》的空山新雨后和《枫桥夜泊》的月落乌啼霜满天为例,让学生关注格律诗后面的三个字,分别将五、七言律诗朗读停顿的三字结构(五言二三,七言二二三)教给学生。学生了解三字结构后,教师先请学生用师读前二字,生读后三字的方式与自己合作着将全诗朗读一遍;再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为例,让学生在这样的停顿中师生合作,拉长第二个字的读音,读出诗歌的节奏;接着,在上述两轮朗读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诗中押韵的秋流舟留等字,以将押韵字读长音的方法进行第三次师生合作朗读。最后,学生脱离教师的帮助,独立而完整地将诗读出了节奏。
31、五年级上册19课父爱之舟评课稿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19课父爱之舟评课稿教学反思
《父爱之舟》是散文体裁的文学作品。在一般人的笔下,母爱如水般温柔,父爱如山般厚重,而著名画家吴冠中记忆中的父爱,却能载于小舟之中,飘入他的梦境。它不是以斐然的文采见长,而是平白的语言里,蕴含着深厚的父子之情,令人感动不已。
本节课围绕训练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流程,切实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现总结如下:
1、名言赏析,走进生活。
赏析歌颂父爱的名言,引导学生聊一聊对父爱的看法。把生活中父亲爱你的场景复述复述。这一环节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大部分孩子在交流中坦言,父亲几乎不管,比较严厉,很忙。只有一小部分同学能从细节中发现爱的体现。其实这也揭示了一个社会问题,怎样透过本文引导孩子们去发现爱也变成了课堂的教学要点。
2、自读自悟,感知场景。
首先,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接着在小组内交流,争取将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为阅读教学扫清朗读障碍。接着引导观察文章开头和结尾,从整体上把握前后照应的写法,并知道本文是以梦境呈现的形式来回忆父亲的点点滴滴来抒发情感的。接着抛出问题:默读课文,说说梦境中出现了几个难忘的情景,在你感触很深的地方写下批注。学生在此与文本对话,课文选取的场景逐渐明朗,感受也越来越深。
3、聚焦场景,感受情深。
通过交流归纳,在理清了文章的主要场景之后,我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阅读来体会当时那个年代作者的小幸福:比如第一个场景,你平时的零食如何获得?数量及口味如何?从而感受今天的自己是多么的幸福,这都源于一个家庭收入后的付出,即爸爸妈妈的辛苦换来的。以此类推,有哪些玩具?住宿条件如何?交学费困难吗?阴雨天气如何去上学?等等的问题都与作者的经历反差很大,从对比中去让孩子们震撼,去进行心灵的碰撞,从而学会感恩,也为理解父亲的伟大和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4、合作交流,探究感悟。
文章为什么以父爱之舟做题目,从文章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谈一谈。学生的阅读一下子又深入了一步,交流中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感受能力可窥见一斑。
如果再重新学习,我会增加课堂容量,如加大背诵力度,小练笔等,让教学更圆满,语文味更浓!
32、六年级上册18课古诗三首之书湖阴先生壁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18课古诗三首之书湖阴先生壁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分析
《书湖阴先生壁》是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的内容,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作品。这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墙壁上的。前两行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行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人,但写山水就是写人,景与人处处照应,句句关合,融化无痕。院内洁净雅致、花木成畦,院外绿水青山,让学生在诗句中品味诗画意趣。
二、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3.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享受田园生活愉悦的心境。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4.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感情背。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1.体会诗人借景抒发的情感;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2.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课解题
1、谈话导入(由熟知的古诗词引入,切题解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圈画生字)
2.点名试读,生评价,(师相机指导畦、闼正音。)
随文识字教学。师范读,引导学生采用多形式朗读,体现古诗节奏与韵律美,实现整体感悟。
(三)精读古诗,解诗意,悟诗境
回顾古诗词内容学习的方法,做好教学先导。
采用边读边圈画出诗画所描述景物,想象画面。让学生进去情景之中,适时地提问让学生将脑海中的画面表达出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去理解院落之美,湖阴先生勤劳,热爱生活高雅的生活情趣。(指导朗读)
(四)赏析写法。修辞手法运用及好处,回顾旧知,积累古诗词。由课堂走向课外,再回到课内。加强理解与记忆。
五、总结收获。立足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进行总结回顾。
六、作业布置。(趣味赏析。欣赏古诗新唱,体会诗词趣味。为作业布置做铺垫)
(作业布置具有灵活延伸性、发散性,利于张扬学生个性,拓展新思维空间,立足古诗由课内走向课外,体现学科综合性,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3、六年级上册18课古诗三首之江南春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18课古诗三首之江南春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难点:透过《江南春》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古诗抓景物写出江南春天的特点,让学生由景物来感受自然之美,有景入情体会作者的情感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这首诗中,诗人由景物来表现自然地美,又由景入情,流露出为国担忧的淡淡哀愁。这种感受学生不太容易体会到,因为这高于六年级学生的情感经验和生活经验。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情境诵读和想象,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2.通过讨论及问题探究,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图片展示江南美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看完图片的感受,说说自己看到的美景。
2.引入主题。诗人杜牧用了28个字就描绘出了一幅江南春景图。(激发兴趣)
(二)知识讲解
3.初读感知,读出诗味。
(1)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读中体会如何把诗读出节奏来。(语调的轻重、语音的延长以及停顿等。)
4.圈画景物,明意悟情。
(1)学习前两句诗赏今。
①圈出诗句中描写的是景物,病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千里]这里的千里并不是真的有千里,而是虚指,指的是辽阔的江南地区。
[绿映红]绿叶映着红花,这里用颜色指代景物,给人丰富的联想。如绿叶衬红花,桃红映柳绿。
[水村山郭]傍水而居的小村,依山而建的城。
[酒旗风]酒旗迎风招展。
②说说这两句诗是从哪些感官来写景物的。
明确:听觉莺啼 视觉绿、红、水村、山郭、酒旗 触觉风
③再读诗句,说景色。
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婉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④透过这些景物你仿佛想到了一个怎么样的江南春天?
课件展示:我仿佛看到了,这是一个()的江南春天;
我仿佛听到了,这是一个()的江南春天;
我仿佛闻到了,这是一个()的江南春天;
我感受到了,这是一个()的江南春天。
(花红柳绿、莺歌燕语、鸟语花香、充满生机)
你在这样的春景中心情是怎么样的?作者和你的心情是否一样呢?
(愉悦、轻松、快乐
(2)学习后两句诗怀古。
自读后两句诗,理解词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①体会情感基调:这两句诗中诗人的心情还是愉悦的吗?你们知道这是因为什么吗?学生展示收集的背景资料。教师及时补充背景知识:
南朝 公元420年至589年,是东晋灭亡之后隋朝统一之前存在于我国南方以建康(今南京)为都城的四个朝代(宋、齐、梁、陈)的总称。这一时期,当权者曾大兴建设寺庙,祈求神明保佑。由于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让百姓的生活雪上加霜。
杜牧生活的时代 诗人所处的晚唐时期,国家渐渐衰落,战乱不断,民不聊生。而当朝的统治者却仿效南朝,大建佛寺,想祈求神灵保佑,永保江山稳固。
诗句中的哪些地方最能让你感受到了作者的伤感、担忧?
(四百八十寺、烟雨中)
交流后明确:这两句诗的情感基调不是愉悦的,而是伤感的、担忧的。诗人在赞美风景秀丽的江南时,暗含着对国家命运深深的忧虑。借景抒情的写法是古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
②理解背景知识后,再读这两句诗,感悟诗人的担忧。
理解诗意:
昔日到处是香烟缭绕的深邃的寺庙,如今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此时作者心里会想写什么?
示例:诗人可能在想:希望通过建造寺院保佑江山的稳固是不可能的,南朝修了那么多寺庙都灭亡了,物是人非,我们的国家竟然还在仿效这种做法,这不仅不会巩固国家的统治,相反,会加速国家的灭亡啊!
③引导学生带着感情重读全诗。
过渡:同学们,你们能尝试读出作者的赞叹之中隐含的哀愁吗?自己先试试。(再指名读。)
(三)课堂巩固练习
5.带着感情,吟出诗韵。
看着花红柳绿感受着鸟语花香的杜牧想:
齐读诗句千里莺啼绿映红。
看着江南山村喜爱美景的杜牧想:
齐读诗句水村山郭酒旗风。
看着细雨迷蒙的寺庙忧心忡忡的杜牧想:
齐读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
看着细雨迷蒙的寺庙关心国事的杜牧想:
齐背诗句多少楼台烟雨中。
(四)小结
诗人杜牧用了28个字的向我们展开的是千里江南春天的美丽画卷,寄托的是对江南春景浓浓的爱和淡淡的愁。学了这首诗,你们是否已经感受到了作者那份独特的情感了呢?那么就让我们伴着《江南好》这首曲子,带上对江南春天的喜爱之情为这首诗配上一幅你心中的江南春景图吧!
34、六年级上册11课宇宙生命之谜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11课宇宙生命之谜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宇宙生命之谜》用大量的材料说明,地球以外是否还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在探索的宇宙生命之谜。教学重点是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学会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求知的好奇心。我根据本课课文较长,课文是说明文的特点,安排了如下的教学结构:先以学生感兴趣的星空知识导入课题,然后梳理文章的说明顺序,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我把教学的主要精力放在第210自然段。把学生分成五组,每个小组围绕问题学习,看每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是怎样讲道理的?组内进行交流,小组间进行汇报。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教师班内指导,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自我分析文章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每一部分的指导都出示课件,为全体同学的分析提供范例,明确课文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运用什么说明方法讲的。
通过学习,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围绕宇宙中除地球外是否还有生命存在进行分析,学生兴趣浓厚,发言积极,课堂气氛活跃。各方学生论据充足,辩驳有力。学生成了真正的学习小主人。在辩论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内容,活跃了思维,拓展了知识,做到了课内与课外知识的有机结合,而且也激发了学生学科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应辩能力,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反思2:
1.让学生主动查阅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的相关资料,培养了学生从小热爱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运用《宇宙》的音频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了解了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学习中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读书,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充分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习兴趣。
3.运用微课导学《宇宙之谜》,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谈出自己观看后的收获,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5、六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之宿建德江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之宿建德江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会写生字德,通过字形了解德的内涵。
2、借助注释抓住关键词理解诗意,想象秋江暮色中诗人孤身一人停宿于建德江的画面,体会诗人客居异乡的孤寂愁苦之情,初步了解羁旅之思。
3、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景色的美,并分析感悟景色的特点, 初步了解借景抒情。
4、背诵全诗。
重难点
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景色的美,并分析感悟景色的特点, 初步了解借景抒情。
难点:
借助注释抓住关键词理解诗意,想象秋江暮色中诗人孤身一人停宿于建德江的画面,体会诗人客居异乡的孤寂愁苦之情,初步了解羁旅之思。
教学过程
一、诗文回顾,情境导入
师简介羁旅诗后展示相关诗句,全班齐读,而后师创设情景导入。
PPT展示: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师引入《宿建德江》:唐代诗人孟浩然孤身一人,漫游吴越途径建德江的时候也写下了一首流传至今的羁旅诗《宿建德江》,我们今天一起来感受感受孟浩然的情思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羁旅诗有个初步认识,初步了解羁旅诗大多抒发思乡思亲之情,便于体会诗人在《宿建德江》抒发的客居异乡的孤寂愁苦之情。
二、解读诗题,初读感知
1、学生字:齐读课题,师指导书写德, 通过字形讲解德的内涵
2、解诗题:读了诗题后,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宿的意思,宿住宿、留宿。建德江是一个地名。诗人正在建德江留宿。
师生对话中点出理解诗意的方法:借助注释
3、初读诗歌,疏通字词,读出节奏
(1)个人读师点评,指导读音:烟渚的渚,多音字宿泊
(2)自由读
(3)点名读,点名学生评价
(4)PPT展示节奏,师生合作读,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多种方式朗读,把握朗读节奏,体会诗歌的味道。
三、再读古诗,明意悟情
1、借助创作背景悟情
介绍诗人写作背景,PPT展示,全班齐读
师:你们觉得求官不成、仕途失意的孟浩然是什么心情呢?
预设 :愁愁苦(板书:仕途失意)
设计意图:联系写作背景有助于帮助理解诗情,是学诗的重要方法。
2、细品字眼,感受愁苦(赏析诗句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1)思考:因为没有办法做官,诗人原来就已经愁绪满怀,此刻面对黄昏的落日,诗人还在愁苦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预设:还在发愁。愁新。
(2)思考:为什么诗人还是在愁苦呢?从这句诗的哪一些字眼可以看出诗人发愁的原因呀?他在愁什么呀?
预设生回答:客、日暮
根据生的回答,师引导详细分析,层层追问,总结得出诗中情感是思乡之愁。(板书:思乡之愁)
(3)全班齐读多遍,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设计意图:抓住诗歌中表情达意的字眼,更易于把握情感。同时通过朗读,加深学生对诗歌情感的体会。
3、分析景物特点,初悟借景抒情(赏析诗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思考:在书本中把第三第四句诗中写到的景物圈划出来,并且静下心来想象画面,找一个词来形容形容这些景物带给你的感受,动笔写下你的批注。
生分析诗中景物天树月的特点,了解到景物带有诗人的情感。(板书:天 树 江 月)
四、紧扣单元要素展开课堂练笔
1、小练笔: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就是孟浩然身边的月亮,你想对孤独的孟浩然说些什么?请展开你想象的翅膀,用孟浩然啊孟浩然开头,写一写月亮对孟浩然的回应吧。
PPT展示:
此时此刻,你就是孟浩然身边的月亮,你想对孤独的孟浩然说些什么?
句式:这月亮仿佛在说:孟浩然啊孟浩然, 。
播放月亮视频素材,生随着音乐,想象写话。
师追问:听了月亮的回应,孟浩然又会对月亮说什么呢?
师:同学们,是啊,这一轮月亮的陪伴,给诗人孟浩然孤寂愁苦的内心带来了一丝丝喜悦,一点点慰藉。是月亮安慰了孟浩然啊!
2、点明抒情方式为借景抒情。(板书:借景抒情)
五、师范读,创设情境引读全诗(PPT出示诗句,播放配乐)
六、小结情感,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全班齐读导入时出示的诗句
师总结,布置作业:是啊,诗人的思乡之愁、怀人之情,都寄托在了(停顿)那一轮皎皎的明月上。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来寄托情感是很常见的,月亮已成了古人抒发情感的凭借。在月亮的光影里,每一个诗人都曾经陶醉,每一次陶醉都是一幅美的画面。请各位同学课后继续去积累通过月亮来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同时还请同学们背诵本首古诗。
相关文章
-
四年级上册9课古诗三首之题西林壁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
四年级上册9课古诗三首之暮江吟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
四年级上册9课古诗三首之雪梅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
四年级上册21课古诗三首之凉州词评课稿教学反思
-
三年级上册17课古诗三首之饮湖上初晴后雨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
五年级上册21课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评课稿教学反思
-
五年级上册12课古诗三首之己亥杂诗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
二年级上册19课古诗二首之敕勒歌评课稿教学反思
-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雪梅好词好句摘抄
-
三年级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山行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
三年级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之赠刘景文评课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
四年级上册3课现代诗二首之花牛歌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题西林壁之雪梅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
三年级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夜书所见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
四年级上册9课古诗三首之暮江吟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推荐文章
-
5.(1)小布想玩一次过山车和一次旋转木马,共需多少钱?
-
风娃娃生字组词结构笔画及造句
-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是什么意思
-
不懂就要问课堂笔记之好词好句积累
-
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堂笔记
-
四年级语文上册23课梅兰芳蓄须读后感
-
简要概括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三个事例
-
一匹出色的马的好词好句
-
五年级下册第9课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生字词
-
四下语文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生字组词
-
司马光新鲜感的句子有哪些
-
二年级找春天生字组词带拼音
-
幼儿园托班健康教案:打开来,看一看
-
幼儿安全相关:孩子在幼儿园发生事故后
-
建筑安装工程招标书范文
-
参加镇党委班子竞选的自我介绍
-
11岁吴任力:可怕的儿童暴力
-
个案分析
-
大班结构游戏教案《秋天的公园》反思
-
茶叶批发市场广告文案32句
-
青蛙吆喝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