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家关于孩子成长问题的建议
心理专家关于孩子成长问题的建议
一、我们看到的——孩子经常表现出的问题
学习方面:主要表现为不愿意上学、不爱写作业,有的孩子每次作业都写到夜里1、2点,学习成绩不理想;一到考试就紧张,脑子一片空白;上课说话、迷恋电脑游戏等,在我们了解的案例中,很多男孩子表现为对网络游戏的狂热迷恋。
情绪方面:表现为对某些课的厌恶,也可能泛化为对学习本身及学校情境的厌恶,家长一提到与学习或学校相关的话题,就会引发孩子强烈的负面情绪反应;还有的学生情绪不稳定,心理承受力差,因学习、家庭或外貌方面的原因缺乏自信。
人际交往:有的学生过于自我中心,与同学关系紧张;还有的学生虽然愿意与他人交往,但不知道如何交往;有些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一见到异性就紧张脸红、手足无措。有些学生因为友谊破裂等问题而影响了学习和情绪。
上述现象都是学生经常表现出来的问题,这些问题互相影响,很多学生往往在几个方面同时表现出问题。
二、我们看不到的———问题背后的原因
面对孩子,很多家长和老师的做法是针对已经表现出的问题进行纠正或改善,如有的学生上课说话情况严重,老师希望通过纠正行为使学生上课说话的频率下降,但是这些表面现象的背后都有错综复杂的原因,厌学、不自信、迷恋网络游戏等都是某些心理问题或社会问题的反应,我们可以看看下面的案例:
案例A:某男生,16岁,高一,老师反映学习兴趣极低,成绩差。上课经常说话,违反纪律,与同学关系差,并且总是用言语激怒其他同学,迫使同学先做出打人的行为,多次找家长谈话,但效果不明显。
我们对该学生的母亲进行了访谈,了解到该学生从出生就一直和奶奶一起生活,上小学的时候,学习成绩不好,老师对他的态度也不好。有一次和同学打架,老师在没有问清楚原因的情况下,就严厉地惩罚了该学生,母亲知道后心理十分不平衡,就到学校和老师大闹了一场,从此以后,这个老师一直对该生有意见,并多次让他转学,还用一些伤害孩子的话侮辱他,在该老师做班主任期间,类似的情况还有几次。
在和该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他说由于父母离异,自己很自卑,又加上学习不好,所以同学和老师都看不起他,从打架事件之后,他就厌恶学校和老师,觉得老师都像怪物。遇到和同学有矛盾,就用难听的话激怒别人,报复别人,以求得心理平衡。
学生自身的心理问题:由于该生一直和奶奶一起生活,与父亲感情淡薄,父母离异后,自卑感更加严重,爱与交流的需要得不到充分满足,因此通过上课说话等行为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再加上对老师印象很差,所以做出一些违反纪律的行为进行报复。由于没有性别认同和模仿的对象,所以采用母亲教的一些处理冲突的方式,如用激烈的言辞骂人等。
老师处理方式不当带来的问题:该学生老师在处理问题时有严重的偏差,不问原因就惩罚孩子,无疑会对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伤害,由于离异家庭的孩子都比较敏感,因此对老师这样的态度就更加在意。家长处理这件事的方式也不可取,但是老师不能把矛盾进一步转嫁到学生身上,并用侮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报复,不断激化学生和老师、同学之间的矛盾。
案例B:某女生,17岁,高二,学习成绩中等,与同学关系不错,主要问题是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不一致,有些行为经常表现得像个12、13岁的孩子。
在对该生母亲的访谈中了解到由于孩子父亲工作很忙,在家的时间很短,所以母亲从生了孩子之后,就全职在家照顾孩子。现在还每天接送孩子上学,孩子甚至自己没有坐过公交车、日常的购物等简单社交活动也没有。孩子与同学交往,都要向她做详细的汇报,和谁在一起,干什么,几点回来等。该母亲说就是担心社会太乱,孩子又小,容易被别人带坏了,所以一直不敢放手,但是也意识到自己的教养方式不正确,家长不可能照顾孩子一辈子,也曾经试着让孩子买东西,但孩子不知道怎么跟售货员说。她现在也觉得自己的孩子各方面表现的都不像17岁的孩子,特别幼稚,可是不知道怎么放手,所以心理很矛盾。
家长的过度保护:由于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家长担心孩子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孩子的成长需要从各种活动中获得经验,并促进感知能力、思维能力等的发展,家长的过度保护,人为地剥夺了孩子参与各种活动、与人交往的机会,因此行为表现与心理成熟度都落后于实际的生理年龄也就不足为怪了。
家长存在的心理问题:该学生家长在交谈过程中表现得十分理性,但同时也表现出了明显的焦虑感和不安全感。这可能是由于她长期在家,失去自我,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孩子身上,孩子成了她与世界联系的主要渠道,所以她不愿意放手,因为这样她可能就会失去对孩子的控制;但是她又觉得由于自己的过分保护,已经对孩子的发展造成了一些问题,因此想放手,但不知道怎么办。如果该家长不能解决好自身的问题,孩子的问题也无法彻底解决。
三、建议
家长首先要了解孩子,同时了解自己的问题。因为焦虑、恐惧、敌对等负面情绪和不良行为是可以传递的,家长的很多情绪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如果家长的问题不能解决,孩子的行为也无法彻底改善,因此,家长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寻求帮助。父亲的角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上面的两个案例中,父亲在家庭教育中都没有太多的参与,对于男孩来说,是性别认同和模仿的对象,对女孩子而言,是学习与异性相处的途径。
如果说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奠定了孩子发展的基础,那么孩子上学之后,学校和老师对孩子的影响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一个案例中,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进一步加剧了他厌恶学校和老师以及学习的负面情绪,所以对于一些有问题的学生,教师应该从发现问题原因的角度入手,与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郭启荣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