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别把自己的快乐偷走
请别把自己的快乐偷走
细问之下,原来在去公园的路上,二姐手碰到榕榕的裤袋,察觉到里面有硬币。问她哪来的钱?榕榕支支吾吾说是拣的,可从哪儿拣的,却说不出来了……二姐很快明白了。公园自然是不去了,而是直接回到家里开始责问。榕榕很快“招供”了:在我家房间里玩的时候,看到抽屉里有几枚硬币,就拿出来放在口袋里了,准备买泡泡糖。
放下电话,我很担心。想着二姐怒气冲冲的口气,我知道外甥女这一关不好过。想了想,我又拿起电话,叫榕榕来听。
电话那边传来了哭哭啼啼的声音。
我问:“榕榕,知道错了?”
“嗯!”
“错在哪儿了?”
“我不该偷拿舅舅的钱。”
我说:“榕榕,你知道吗,你是偷了舅舅的钱,但也偷了你自己的钱和其他东西。想想看,你只不过偷了几块钱,爸爸妈妈就没带你上公园,不但浪费了属于你的那张30元钱的游乐券,还失去了一次玩耍的机会,你说,你是不是偷了自己的钱和快乐?”
榕榕大概没想到我会这样说,顿了一下说:“是。”
听着榕榕的回答有些犹豫,我知道她还没有真正明白,便继续说道:“一个人绝不能做坏事,做了就要付出代价。就拿一个小偷来说吧,他偷了别人的钱,被抓住坐了几年牢。如果他不去偷,而去劳动,肯定能挣到这些钱,他是不是偷了自己的钱和快乐?而且就算他没有被抓住,可成天担惊受怕的,也没什么意思,是吧?”
“是,我明白了,偷别人的东西,其实就是偷自己的东西。我偷了舅舅的钱,泡泡糖没吃上,公园也没去成。”
看来榕榕是真的明白了,我放心了。我让二姐听电话,把刚才的内容向她说明,同时再三叮嘱她不要再用其他方式惩罚孩子。她答应了,而且决定把我的这番话写下来,让女儿记住。
两周后,榕榕来我家,从小书包里拿出几枚硬币递给我,羞涩地说:“舅舅,我跟妈妈说,不买泡泡糖了,把钱还给你。”
我接过钱,掂了掂,又放在她的手里:“因为你明白了不能偷东西的道理,奖给你。”
她高兴得跳起来。我不失时机地问:“榕榕,不偷是不是可以获得更多的东西?”
“是!”听着她响亮的回答,我笑了。
防治幼儿偷窃行为的几个方法:
1.让孩子尽早树立“所有权”的观念
年龄太小的幼儿往往因不能区分“你的”、“我的”而随意将自己喜欢的东西拿走,如果是这种情况,家长无须责备孩子,但应及时让孩子了解“所有权”的含义。
2. 及时制止孩子偷拿家里的钱的行为
不要以为拿家里的不算偷,在发现孩子这种情形后,如果不问明原因、及时制止,孩子的偷窃行为有可能向家门以外的地方发展。
3. 让孩子了解偷窃的行为后果
用坚决的态度反对偷窃行为,并要求孩子将偷来的东西还回去;如果已经消费,则必须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偿还。
4. 不要用打骂等消极的方式惩罚孩子
打骂等方式只会疏离亲子关系,甚至将孩子推向反面。应关心孩子的心理感受,同时适当让孩子产生内疚感。有时让孩子想想自己心爱的东西被偷的感受,也便于他推己及人,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