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来疯

首页 - 人来疯

孩子“人来疯” 不要强制止

时间:2008-11-30 05:21:23 A+

孩子“人来疯” 不要强制止

孩子“人来疯” 不要强制止

  弄清孩子“人来疯”的原因,就能设计一些对策,让孩子表现得既有教养又不失活泼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一方面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注意,另一方面则不太容易意识到别人的需要

  不少家长都感觉到,一旦家里来了客人,孩子总是特别兴奋,不像平日那样听话,而且人前人后还会做出一些特别的举动,怎么也不听管教。这时,父母不但要分析孩子这种表现的原因,而且也要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内因:孩子希望得到更多的注意

  在2~7岁这个年龄段,孩子虽然已有初步的主客体区分能力,但是自我的认定还是主要来自客体,特别是成人的评价和肯定。孩子的思维还保持了幼儿自我中心的特点。一方面非常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注意,另一方面不太容易意识到别人的需要。所以在客人到来的序幕中,孩子往往演得非常出色。但是当大人们开始谈论自己的话题时,孩子往往不能理解大人的需要。心想:凭什么说撤就让我撤了?另外一个主观原因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其神经系统的抑制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全,兴奋了不容易平静下来。

  外因:客人到来是一种新感觉

  在家庭中,如果孩子总是父母和爷爷奶奶注意的中心,当客人来到时,孩子自然就觉得自己是中心。客人的到来,对孩子也是新鲜的刺激,例如客人的表扬常常让父母感到高兴,孩子能敏感地发现这种场景的互动,就会越发得意。再者,有时当大人开始谈自己的话题时,没有给孩子明确的停止“疯”的提示。

  应对:满足孩子合理需求

  当客人没有来到前,就要让孩子知道在不同的时间应该扮演不同的角色。客人到来后,给孩子一些表演的机会,例如让孩子背诵一首唐诗或者让孩子弹一曲钢琴,然后给孩子一个明确的停止的提示,帮助孩子完成角色的转换。

  例如:当孩子背完诗词后,父母可以说:“很好,下一次我们再学一首有关鸭子的唐诗背给叔叔听,好吗?”这既是在肯定孩子,同时又是在暗示孩子:今天的表演就到这里了。如果需要,再明确地说:“下面叔叔要和爸爸说一些事情,你让妈妈给你讲故事好吗?”这时最好不要马上让孩子从事一个人的活动,这样反差太大,孩子不容易接受。

  由此可见,如果能搞清孩子“人来疯”的原因,就能设计一些对策,帮孩子表现得既有教养又不失活泼,同时,孩子在与客人交流中也增强了交往能力。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