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和幼儿玩游戏: 幼儿自主性游戏的观察与指导
怎样和幼儿玩游戏: 幼儿自主性游戏的观察与指导
怎样和幼儿玩游戏: 幼儿自主性游戏的观察与指导
都说观念指导行为,的确,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我们的教育行为就会带来偏差。过去的各类活动主要以预设为主,强调了先确定目标,然后再根据目标设计整个活动,游戏活动也是如此,无论是所谓的幼儿自主性活动还是游戏式的学习活动,都不外乎如此,目的性非常的强,但是到了教育过程中,行为往往就会偏差于目标,目标与过程就偏离了。因此,在每次的活动中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指导幼儿的活动,只要孩子与老师的预设活动有了一些偏差,老师就会马上千方百计的引导孩子朝着自己的预设目标走去,老师的干预是非常多的,影响了幼儿的自主性发展,控制了幼儿活动的自由度。
今天我要讲的主要是幼儿的自主性游戏,虽说以前我们也讲幼儿的自主性游戏,但是通常出现这样一个现象:就是由于老师对游戏的重视变成了对幼儿游戏的控制。将幼儿自主性游戏的时间剥夺了,却还是自认为对游戏非常的重视,因为时间安排中清楚的显示了语言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等由老师组织发起的教学性游戏,认为这既是学习也是游戏。同时出现的另一个现象是在幼儿自主性的活动中,老师干预的非常的多,在幼儿非需要的情况下,将自己的教育意图强加在幼儿的游戏之中,认为这既是游戏也是学习。
在二期课改之后的今天,我们不禁要问:到底什么才能称之为幼儿的自主性游戏呢?那它到底有没有目标?它与学习性的游戏区别在哪里呢?《课程指南》中明确的指出: 幼儿的游戏活动主要指他们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能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交往合作能力,促进幼儿情感、个性健康的发展。可见,作为幼儿的自发性游戏,是幼儿的一种内在动机行为,游戏本身就是目的,因此没有外在目标。但是游戏具有促进幼儿各方面发展的功能,这不是我们为游戏提出的目标,而是游戏本身就有这样的价值存在。它与我们所说的学习性游戏的最大的区别在于:一个是老师预设的活动,而另一个是幼儿自发生成的活动。
然后我们再回头看看以前我们的自主性游戏活动,才知道原来那根本不能真正的称之为孩子的自主性游戏活动,因为里面不允许孩子违背老师的目标,朝着另一个方向发展。通过对新纲要、新课程的解读、理解之后的今天,我们正在不断的探索、尝试着改变这种现象,尽可能的将我们的目标淡化,隐形于我们的操作材料之中,取而代之的是老师在活动中的细心观察和适时介入,要学会从幼儿游戏行为和情感态度中分析他们的需要、经验背景以及动作、语言、情感、认知和社会性等方面的现有发展水平。我们最主要的任务就是通过观察游戏了解幼儿,通过环境的创设和适当的介入支持幼儿的游戏。
为什么说是细心观察和适时的介入呢?因为如果不是细心的观察,我们很容易从以前的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由以往过多的干预转变成现在的放羊式的活动,孩子走到哪里是哪里,似乎这样就能体现出尊重孩子,殊不知这样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而如果不恰当的介入活动,也会抑制孩子的发展,如果过早的介入孩子的活动,他们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而如果介入的晚了可能就会引起一些不安全因素的发生或使孩子形成一种在遇到困难时退缩的习惯等等。因此在游戏中我们应该细心的观察 幼儿的各种行为表现,应该适时、适度的介入孩子的活动之中,而且还应该注意介入幼儿游戏活动的方法。
那么我们应该在活动中怎么观察孩子的游戏行为?《课程指南》中大致将幼儿的游戏行为分成了4类:表征行为、构造行为、合作行为和规则行为,而每个行为中又详细的列出了老师的观察要点以及幼儿的发展提示,大家可以仔细的翻阅一下(课程指南14、15页),而在新教材中也专门提供了能反应幼儿发展的游戏行为的案例分析供大家参考。
那么什么是介入,老师又应该从那些方面来介入呢?《课程指南》中也指出了:为了保证幼儿的安全和游戏的顺利开展,老师应该适时、适度的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之中。比如:当孩子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挫折,难以实现自己的游戏愿望的时候;当幼儿在游戏中有不安全的倾向时;当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寻求帮助时;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过激行为时;当幼儿在游戏中反映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消极内容时等等,老师都可以适度的介入。
当然,游戏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大家都知道自主性游戏活动中,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互动来进行探索和学习的,因此在创设环境时我们应该了解哪些环境因素会影响幼儿的游戏行为,怎样的环境能吸引幼儿游戏,并在游戏中激发多种经验的产生等等,在投放游戏材料时数量应该充足、种类要丰富全面,以满足每个幼儿的游戏需要,而且应该适合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并且能及时的更新和添置,游戏空间的划分也是不可忽视的,以免造成各个区域之间的相互干扰。
总之,老师在游戏活动中角色和作用是:游戏环境的创设者:满足幼儿游戏需要,体现选择的自由度,创设一种可选的环境;游戏开展的支持者:主 要指老师介入游戏的时机,出发点是幼儿自己游戏的内在需要,而不是教师处于教育的意图,即幼儿需要的时候介入,老师的介入使他们更好的实现其游戏的愿望;游戏过程的观察者:游戏提供了教师了解幼儿的窗口,观察是重要的,观察是教师介入游戏的前提,通过观察得到的信息也能成为教师预设教育活动的依据,更是评价幼儿发展水平的机会。
相关文章
-
怎样和幼儿玩游戏: 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
-
怎样和幼儿玩游戏: 谈谈对幼儿结构游戏的指导
-
怎样和幼儿玩游戏: 农村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与实施
-
怎样和幼儿玩游戏: 漫话游戏活动与创新教育
-
怎样和幼儿玩游戏: 游戏过程中得到的启示
-
怎样和幼儿玩游戏: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探索
-
怎样和幼儿玩游戏: 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
怎样和幼儿玩游戏:浅谈民间游戏在幼儿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
怎样和幼儿玩游戏: 和小班孩子做角色游戏
-
怎样和幼儿玩游戏: 有感于“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
怎样和幼儿玩游戏: 幼儿民间游戏集锦
-
怎么教好幼儿园游戏课:浅谈游戏中如何发挥幼儿的自主性
-
幼儿游戏课怎么教:自主性游戏开展的研究
-
怎么样的游戏幼儿会喜欢--幼儿角色游戏的主题内容及其指导
-
怎么样的游戏幼儿会喜欢--游戏的发展和指导
推荐文章
-
巧用便条和短信与家长沟通
-
幼儿园办园报园刊和参考实例
-
怎样做个受欢迎的老师: 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研究
-
怎样做个受欢迎的老师: 师幼互动中教师的进行式支持策略
-
师幼如何更好的互动:活动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
老师与幼儿沟通技巧的论文:师幼互动调查报告
-
幼儿园音乐课教育方法和论文:音乐教育探索与实践
-
让幼儿开开心心的玩:盒子引发的游戏——看自主游戏活动
-
让幼儿开开心心的玩:浅谈结构游戏的作用
-
让幼儿喜欢你的游戏:浅谈游戏在我园的实施
-
怎样教好幼儿园游戏课程:浅谈游戏中师幼互动的节奏把握
-
怎样教好幼儿园游戏课程:浅谈幼儿园如何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
丰台区人事局机关效能建设自查报告
-
春天到
-
春天
-
当书被撕烂以后
-
大班语言教案《请进来》反思
-
大班健康教案《我们爱吃黑色食品》
-
大班数学活动《区别左右》教案与教学反思
-
面膜销售话语31句
-
扶贫致富朋友圈文案33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