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幼教

首页 - 国外幼教

与我国幼教对比:国外追逐游戏研究概述

时间:2008-10-06 09:01:01 A+

与我国幼教对比:国外追逐游戏研究概述

与我国幼教对比:国外追逐游戏研究概述

与我国幼教对比:国外追逐游戏研究概述
 
[摘要]追逐游戏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儿童的游戏中,本文对国外学者关于追逐游戏的概念、产生以及追逐游戏与认识发展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做了介绍和分析,并指出了追逐游戏的研究意义和趋势。

[关键词]追逐;玩耍;游戏;认知发展世界各地的儿童都曾玩过追赶、追逐和躲藏的游戏,并因文化差异而有所差别。追逐游戏在儿童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追逐游戏的探讨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但国内尚无相关研究。基于此,本文对国外已有的研究结果作一整理和介绍,以期引起大家的关注。

一、有关追逐游戏的概念分析

关于追逐游戏,至今尚无明确定义,我们只能通过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所做的概括和描述来尝试澄清其的基本内涵和外延。

追逐游戏首先让人联想起孩子们相互追逐嬉闹的情景,我们会说他们正在玩耍。但游戏和玩耍之间还是存在区别的。当一位儿童沉浸在游戏之中时,我们说他是在玩耍,这时“游戏”与“玩耍”同义;但当儿童一个人在玩耍时,我们会说他没有参加游戏,这时“游戏”与“玩耍”的区别就显现出来了。游戏的典型特征被认为与儿童的技能、策略等密切相关。例如婴儿游戏的作用是促进生存和运动所必需的肌肉和技能的发展,当儿童长大些后,其游戏的作用是帮助他们处理生活和社会问题。例如“躲猫猫”和“躲藏与寻找”游戏被认为是用来帮助儿童发展对客体永久性的认识的。可见,游戏不同于单纯的玩耍在于游戏必然涉及规则,并且不允许玩耍中那些自发的和随心所欲的自由。

研究者们把追逐游戏划分成了许多类型。比较普遍的一种分类是按照组织形式把追逐游戏分为四种:a)单个的一个人追赶另一个人+)一个人追赶一群人;c)一群人追赶一个人;d)一群人追赶另一群人。追逐游戏包括了捉迷藏、追赶、躲藏、抓捕和狩猎等游戏,属于Brian Sutton-Smith所划分的‘似人为核心的游戏”。还有学者提出追逐游戏主要涉及身体技能,比如一个人需要依靠速度和敏捷性才能取得胜利;或涉及策略问题,比如在“躲藏与寻找”中,游戏的双方必须安排旨在抓获对方而不被对方抓获的策略等。技能和策略是所有游戏共有的特征,追逐游戏也不例外。

二、有关追逐游戏产生与发展的理论分析

第一种解释是本能论。一些学者认为躲藏游戏是儿童天性的体现,是为他们练习狩猎和围捕等生存所需技能做准备。另一个相似的理论认为追赶是出自追求对方、得到对方、与对方结婚的本能。

第二种理论是复演论。一些学者认为,追逐游戏是一种文化的重现,是人类祖先为生存而进行狩猎和围捕活动在现今生活中的复演。这一理论存在的问题是,在许多种族中,从事狩猎和围捕的是男性,而参加追逐游戏的多为幼童和女性。

第三种解释是平衡论。这一种理论是从个体心理的角度来解释的,认为儿童沉浸在游戏中是为了寻求内心的平衡状态。如有些学者认为当儿童沉浸在追逐游戏中时,因疾病、愚笨、秃顶之类的原因所引起的羞耻感会消失。另一些人认为儿童沉浸在这类游戏中是为了消除由于身体接触而产生的焦虑,或者是为了获得控制的能力。

第四种理

论是认知论。由于游戏与儿童认知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因此有一些研究者运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躲藏与寻找”和·“躲猫猫”游戏是用来让儿童学习客体永久性的。

上述理论和解释并不相互矛盾或排斥,它们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追逐游戏与人类或个体发展之间的深刻联系,但都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探索和证明。


三、追逐游戏与儿童认知发展的关系

美国研究者Flavell和Miller在运用皮亚杰的认识发展理论研究追逐游戏时,发现存在这样一个问题:迫谭衅戏的发展顺序是否与儿童的认知发展相对应、相一致呢?为此,他们运用实验法做了一个较为详细的研究。

他们选择了位于得克萨斯州中部的两所小学作为观察现场,在儿童课间休息时段进行观察。此外,参与者还包括研究人员自己的孩子和朋友们的孩子:一个三岁的女孩和三个男孩。其中两个男孩分别是两岁和五岁,另一个男孩在其三个月时进行观察,到一岁时再观察一次。对这些孩子,则主要是观察他们在室内环境中发生的追逐游戏。

结果发现,追逐游戏的发展顺序(见表)与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阶段是相对应的,其中追逐游戏发展的1-3阶段与皮亚杰所说的感知运动阶段相对应,4-7阶段与前操作阶段相对应,第8阶段与具体操作阶段相对应,第9阶段与形式操作阶段相对应。

在婴儿期,成人发起的与儿童一起玩耍的“躲猫猫”游戏可以帮助儿童认识到成人是有意离开的,并且总是会再出现的。对于儿童来说寻找成人是一件有趣的事,通常在整个过程中会伴随着微笑和大笑。当儿童的运动能力还没有很大发展之前,这类游戏处于静态。当儿童长大一些并且获得了较强的身体运动能力之后,他们学会了通过挪动成人与他们之间的物体来寻找躲藏起来的成人,这是追逐的开始,尽管它仍然处于静止状态。当婴儿再稍稍长大些后,他们就开始乐于玩耍由成人发起的“我要抓住你”的游戏,这时通常会爆发出大笑声和尖叫声,最后以抓痒和拥抱结束。当儿童的运动能力更强时,成人同样地发起“我要抓住你”的游戏并且爬向婴儿时,婴儿也会爬向成人。这时候,婴儿没有逃离成人,反而会去追逐成人。

到了二岁左右,如果儿童是追逐游戏的发起者,他们就开始逃离成人,这时游戏多以搂抱在一起或者拥抱结束;如果儿童是追逐者的话,结果就比较模糊,往往是不了了之。儿童在两岁期间其社会性有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开始和同伴一起玩追逐游戏。这时游戏通常是随意的,没有任何清楚的结果。然而当想像游戏开始发展以后,也就是在两岁期间,玩具、动物和交通工具通常会成为追逐游戏的一部分。在儿童三岁末之前,追逐游戏一直都没有清楚的结果,当一个儿童被触碰到或者被紧紧抱住以后,角色就转换了,要么转换为被追逐者,要么转换为追逐者。

表:追逐游戏的发展

表 追逐游戏的发展


 年龄
 追逐的行为表现
 行为结果
 各阶段典型要素
 
1
 出生到两岁
 类似于静态的“躲藏与寻找”或“躲猫猫”游戏,儿童的脸被遮住,然后成人须去发现儿童的脸。
 儿童惊奇地大笑。儿童学会隐藏自己和寻找躲


藏起来的成人。
 没有明确的追逐。
 
2
 出生到两岁
 成人吸引儿童进入其发起的静态的追逐游戏中。当儿童开始追逐玩耍后,成人用语言或非语言的方式发起游戏。
 整个活动多以搂抱、抓痒或打架结束。
 起始于静态游戏,当儿童会爬后就发展为追逐游戏。
 
3
 出生到两岁
 儿童会爬动,或在成人后面追随行进。由于儿童追随成人,行为会偶有互换。
 活动仍以搂抱、抓痒、打架结束。若儿童是追逐者则多无明确结果。
 成人和儿童开始发起追逐游戏。当儿童开始蹒跚行步时,成人便演变成为儿童的同伴。
 
4
 两到三岁
 儿童以互换和随机的方式一个接一个地追随或跑离对方。
 没有明确的结果,儿童经常碰撞。
 蝣戏的互换仍是随机的,儿童会一个追赶另一个。
 
5
 两到三岁
 当一个儿童移向或离开另一儿童时,游戏便发生了。一件玩具用来做被逐物,或用动物去追逐其他儿童。
 仍没有明确结果。当一个儿童接近或碰撞到另一儿童时,角色多发生转换。
 有明确的为快乐而追逐的游戏目的。玩具或动物经常用来发起游戏或在游戏中玩耍。
 
6
 四到五岁
 活动包括追逐别人或被人追逐。追逐游戏可以涉及支持者。
 以碰撞、捉捕另一儿童或搂抱、抓痒、擒抱、吵闹和打架结束。
 发起者不仅是追逐者,还可能是被追逐者。
 
7
 四到五岁
 主题和想像主导着追逐游戏。制定了规则,角色转换不再是随机的,而是有意识的。
 结果因主题不同而各异。如:监狱,被怪物追逐,过家家等不同主题必然产生不同的结果。
 追逐游戏发展成为有计划的活动,通常涉及一定主题。
 
8
 六到十一岁
 追逐游戏发展成为有规则的规范的游戏。但规则可依游戏者需要而改变。
 游戏决定结果。经常发生有关规则的争吵。
 追逐游戏成为有规则的规范的游戏。
 
9
 十二岁到成年期
 防守性游戏者追逐进攻性游戏者,游戏具有确定不变的规则。如足球比赛。
 若防守者胜利则进攻者不得分。以赢输为结果。
 游戏不仅按规则进行,而且有胜利者和失败者。
 

三岁到五岁期间,儿童语言能力得到发展,可运用语言发起追逐游戏。游戏目的较为明确,无论是追逐者还是被追逐者都可以发起游戏。游戏以触碰或捉捕结束,经常会引起打架。当儿童接近五岁时,随着认识发展水平的提高,在追逐游戏中开始出现简单的策略。参加游戏的,人安排谁追赶谁,假设存在一个安全基地,假设有边界,等等。在这一阶段,许多主题经常是合并在一起的(例如监狱、怪物),规则是有意设定的,而非随意的。

之后,儿童的追逐游戏就有了固定的规则,一般是从大街上或学校里学来的,或者两者兼有。在这一水平上经常发生与规则相关的争论。另外,追逐被合并到许多规范的体育活动当中。例如,攻击者拥有球(如篮球、橄榄球、足球),防守者追逐他,不让他们得分等。因此,追逐并没有必然地在儿童期消失,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延伸到了成年期,与儿童的认知发展基本呈对应关系。

追逐游戏普遍存在于人类和非人类的游戏之中,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儿童一直以多种方式玩耍着追逐游戏,然而,有关研究却极为有限。国外学者们对追逐游戏的研究使我们不仅认识到这一问题非常有价值,也使我


们认识到对某类具体的游戏进行深入探究的必要性。同时,有关追逐游戏的研究本身还有待深入,诸如为什么几个世纪以来不同文化背景的儿童一直热衷于玩耍这类游戏,追逐游戏对于儿童的发展究竟具有什么样的作用,以及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应该如何引导儿童玩耍这类游戏等,都是今后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Babcock,W.H.Games Of Washington Children.American Anthropologist.Washington, DC:American Anthropological Association,1888,V01.1.

2、Barrie Thorne.Gender Play:Gids and Boys inSch001.Brunswick,NJ:Rutgers University Press,1993.

3、Brewster,P.G.Four games Of tag from lndia.BrianSutton-Smith(Ed.).A Children’s Games Anthology:Studies in Folklore and Anthropology.New York: Arno Press,1976.

4、Brian Sutton-Smith.The Ambiguity Of Play.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7.

5FlavellJH,MillerP.H.&MillerS.A.MiddleChildhoodandAdolescence.J.Tully(Ed.)CognitiveDevelopment.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1993.

6、Kirchner,G.Children’s Games from Around theWorld.Dubuque,IA:Wm.C.Brown,1991·.

7、Loretta J.Clarke. Development Reflected in ChaseGames.Reifol,Stua~.Play&Culture Studies,Volume 2:Play Contexts Revisited.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1999.

8、Marc Bekoff and John Alexander Byers. Animal Play:Evolutionary,Comparative,and Ecological Perspective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9、Parker,S.T.Playing for Keeps.Smith,Peter K.(ed).Play in Animals and Humans.Oxford,England:BasilBlackwell,1984.

10、Schwartzman,H.B.Transformations:The AnthropologyOf Children’s Play.New York:Plenum Press,1978.


中国儿童教育网www.cnfirst.net致力于提供给广大幼儿教师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每天将会整理当天由我们的老师团队提供的参考教案和各种教育相关资源,让广大老师轻松备课。大家有任何问题和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谢谢大家的支持了,因为你们的支持我们将做得更好 o(∩_∩)o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