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技巧

首页 - 教学技巧

幼儿园经验:培养幼儿良好好习惯能使幼儿健康成长

时间:2008-10-06 08:23:17 A+

幼儿园经验:培养幼儿良好好习惯能使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园经验:培养幼儿良好好习惯能使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园经验:培养幼儿良好好习惯能使幼儿健康成长
 
案例背景: 
   我班泽泽小朋友今年5岁,生性活泼好动,想象斩丰富,善于发现和观察事物的不同反应恰似。但由于泽泽的父母都在上海工作,从小由外公、外婆抚养,外公是一名警察,外婆又忙于经营“小果店”的生意,无暇顾及孩子,最后批抚养孩子的任务落在外公的身上。外公对他很纵容,不管合理,不合理的要求总给予满足,使得泽泽从小就非常霸道,无法无天,常以自我为中心,要求非常严格,管教严厉,对他的要求合理就尽量满足,不合理的不管他怎样吵闹,发脾气出不理不睬,对他的一些过激行为,常会加以严厉责骂甚至体罚,孩子不喜欢在父母身边。一年后,父母又将孩子送回到外公、外婆家抚养。由于长期 远离父母,缺乏父慈母爱,在幼儿园为引起别人的更多关注,而常常做一些不定期激行为。 
案例描述 
随着轻快的音乐响起,幼儿园的晨间活动开始了。泽泽和小朋友一起在老师的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了户外地上。老师告诉大家:“今天,我们来玩沙包……”没等老师说完泽泽就推开小朋友从玩具筐里拿了一个沙包就想玩。老师微笑着制止了他,说:“沙包玩在正在休息。我们让它们休息够了,再请它们出来和在家一起玩。”泽泽只好无楞奈何地将沙包送回了玩具筐里,回到了小朋友中间。 
老师开始向小朋友介绍各种玩沙包的方法,泽泽低着头,一边用脚尖踢着地面,一边自言自语:“沙包怎么还没休息好呢?”终于,老师将沙包分到了小朋友手中,泽泽松了口气,开始练习起来。玩了几次后,泽泽对旁边的小朋友说:“一点都不好玩。”这时,他眼睛一亮,隔壁班小朋友在玩呼啦圈,他丢下了手中的沙包,跑过去把小班小朋友推倒在地抢了他的呼啦圈。老师发现了他,对他说:“这是小二班小朋友玩的,我们班等一下玩,呼啦圈找不到它的朋友,会难过的。泽泽是个有爱心的孩子,把呼啦圈送回家吧!并且还要向小弟弟道歉。”泽泽显然有些不情愿,但也没有办法,他跑过去把小朋友扶了起来,然后把呼拉圈还给了小朋友。 
泽泽悻悻地又拿起了沙包玩起来,只见他诡秘地一笑“有了”,突然将沙包扔在一个小女孩身上,小女孩大哭起来。老师闻声走了过来,问:“怎么回事?”旁边的小朋友“检举”了泽泽。老师摸摸泽泽的头说:“玩的时候要小心一点,你看,把人家打哭了。你该怎么办才好呢?”泽泽很无辜地看着老师说:“我不是不小心,我在打雪仗嘛。”老师说:“哦,原来你在玩打雪仗,可是你不能打小朋友的头,你要有礼貌的请小朋友和你一起玩,两个人一起玩耍注意安全,好吗?”泽泽听了很自觉向小女孩道歉,然后就一起玩打雪仗。 
案例分析: 
从上面案例中,不难看出: 
(一)家庭教育方式的偏差是幼儿行为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 
首先,家庭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从亲子关系的角度分析父母家庭教育方式主要分为专制型、宽容型、民主型三类。专制型的教育方式是把孩子作为附庸,压制其独立性、创造性,对孩子的行为过多地干预,经常采取强制手段让孩子听

命于父母,漠视孩子的兴趣和意见,不允许孩子对自己的事情有发言权,要求子女随时都要遵守父母的规定,稍有违背就会遭到训斥或惩罚,有时甚至是过于粗暴的惩罚。与之相反的宽容型的教育方式主要表现为亲子关系的淡漠。父母与孩子各有自己的活动范围及方向,父母任孩子自由地、不受约束地发展,他们虽然也与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但对孩子的行为没有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很少奖励或惩罚。民主的教育方式是建立在亲子关系平等基础上的。其主要表现是父母把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注意培养孩子的主动精神,培养他们的自理、自制能力,对孩子的期望、要求及奖励、惩罚等比较恰当,经常与孩子进行思想与价值观的交流与沟通,尊重、听取孩子的意见,及时纠正自己在教育孩子中的失误。在案例研究中发现了这一点,泽泽第一个抚养人外公、外婆,因为孩子不是自己的,生怕过于严厉的管教会招来他人的非议,因此不敢用纪律约束孩子,采取宽容型的教育方式,对孩子过分纵容、放任,养成孩子粗暴、反叛的性格。而轮到孩子的父母抚养时,父母意识到对孩子采取宽容放纵的严重性,又过分控制、约束孩子,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结果非但没有纠正孩子的坏行为,反而激起孩子更强烈的反抗。可见,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行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其次,缺少父母的直接抚养对幼儿心理发民有消极影响。孩子由于种种原因都不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虽然孩子的抚养者都非常爱孩子,但这种爱毕竟代替不了父母的爱。如此往往造成行为上的不协调或是心理方面的不平衡。 
(二)幼儿园教育原因: 
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过于注重游戏规则,并没有摆脱预定计划和目标。泽泽在活动时,由于他的性格好奇急躁,缺乏耐心,有攻击他人行为,活动中出现了先想玩沙包、抢呼啦圈、打雪仗。教师没有做到照顾个体差异,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反思: 
幼儿的行为问题一般指对换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障碍的行为的情绪方面的异常表现。弗洛依德的儿童精神发展理论告诉我们,0-6岁是一个性格行为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在这外阶段,儿童身心需要堵降临到满足和受到父母良好的教养,儿童就会成为人格健全的人,否则,儿童可能会出现异常行为。家庭教育因素和幼儿园教育因素在幼儿行为问题发生中起着最重要的和最直接的作用。 
一、创设良好的幼儿生活环境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环境,父母对待孩子的正确态度、和谐的家庭气氛、严而适当的教育方式及父母的榜样示范作用是孩子形成健康个性和行为的必要条件。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应当是和睦的、平等的、互相关心和互相爱护。孩子在良好的情感环境中生活、成长,他们会感到自由、舒畅、温暖、幸福,从而形成健康的人格。家长还应做个有心人,多注意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注意他们的心理变化,特别是在环境发生变化时,如转学、家庭搬迁等以便使一些不良情绪在开始产中时就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幼儿园生活环境是幼儿接触的第二个生活环境,教师要给幼儿创设一个和谐的环境来熏陶幼儿的情操。平时教师应以积极的方式与幼儿进行目光、身体和语言的接触与交流,更多地用启发、引导、鼓励的方式与幼儿交往,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别差异,尊重幼儿的主体性与参与权,给予幼儿亲切感、信赖感和温暖感,以建立一种开放平等、和谐温暖的师幼关系。幼儿拥有了活动的自主权,拥有了必要的心理安全感、舒适感、愉悦感,就具务了健康成长,和谐发展的良好条件。 
二、改变教育方式 
家长要重视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及时进行教育。孩子辩别能力较差,模仿能力强,各种传播媒介中接触到暴力行为,攻击性行为都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冲击。泽泽父母所看的动画片有所规定,暴力性片子不能看或者大人陪同。并对泽泽在家在外的攻击性行为马上制止。孩子有悔过之意及时给予表扬,并给予更多的关管。经常带他去大自然中去,开阔眼界。培养多种兴趣,提供宽松的环境。 
教师应淡化等级观念,确立平等的参与意识,尊重幼儿的人格、意愿和需要。教师不需要去“教”幼儿掌握某种器械的玩法,而要帮助他们利用各种器械进行身体动作和练习,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培养幼儿爱运动的良好习惯。《纲要》指出:“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泽泽在活动中想先玩沙包,这时老师应让他玩,让他发言沙包可以怎么玩,同时要求他表现好可以当组长,对他既有约束力,又让他这种不配合老师的行为习惯给予改正。同时,教师应加强对泽泽这样的小朋友在注意力方面的训练。把他们安排在老师容易顾及到的地方,在各项活动中注意他们的注意力并多于表扬肯定。根据他们接受能力较强,在学习活动内容上适当增加难度,延长活动时间,逐步培养其耐心,专注的行为习惯。 
三、幼幼儿园有针对性的培养幼儿行为习惯措施。 
在幼儿园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好榜样。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行为,必须先从教师自身做起,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教师的言谈和行为是心灵的声 形,孩子会在耳濡目染中引起思想感情的共鸣。例如,在幼儿园教师们的种种谈论,对某些不正之风的痛心疾首,对周围生活中的好人好事的赞扬,对不良行为的谴责,对别人的热情帮助,待人谦虚礼让等,都会在孩子心理产生影响,教师切不可忽视这些生活细节,琐碎小事。孩子纯洁的心灵如同一张白纸,最容易接受光辉形象的感染,也最爱听故事。教师要向孩子多讲古今中外杰出人物的童年、少年时代的故事,给孩子多读一些名人传记,以崇高的人物形象之感染孩子。此外,教师要做孩子行为习惯的表率。平时幼儿园的琐事,教师要以身作则并严格要求,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早上来园教师之间要互相问好等……这些都是“小事”,然而,孩子的行为牲就是由这些家常小事而点点滴塑造起来的。可见幼儿园要建立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氛围。家庭教育要与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使幼儿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中国儿童教育网www.cnfirst.net致力于提供给广大幼儿教师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每天将会整理当天由我们的老师团队提供的参考教案和各种教育相关资源,让广大老师轻松备课。大家有任何问题和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谢谢大家的支持了,因为你们的支持我们将做得更好 o(∩_∩)o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