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主题教案

首页 - 大班主题教案

大班观察记录《从我不行到成功了》反思

时间:2022-11-29 12:11:01 A+

大班观察记录《从我不行到成功了》反思

大班观察记录《从我不行到成功了》反思

1、大班观察记录《从我不行到成功了》反思

  观察对象

  丫丫

  年龄段/班

  大班

  观察时间

  9:10——9:40

  观察背景

  丫丫喜欢在美工区进行手工制作或绘画,每周会去2-3次。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主动表达。这次主题意愿画《我的旅行》的时候,画了一个半身人便不再继续画了,直到活动结束。

  观察目标

  观察幼儿解决问题时的需求

  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观察过程

  第一天:在绘画活动就要结束的时候,大部分幼儿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作品,与同伴讲述、交流着自己的作品,而丫丫却一脸难色的站在椅子后面没有动,我边走到她身边问她:

  我:丫丫你今天画的什么啊?

  丫丫:我画错了!

  我:你把什么画错了啊?

  丫丫面无表情的盯着我没有回答。

  我:那你今天想画的是什么?

  丫丫眼睛向旁边看了一下依旧没有回答。

  我:那好吧!等你想好了告诉我哦!

  丫丫叹了口气,如释重放的走了。

  第二天:丫丫告诉我她想画个小女孩,她指着画说:这是头发,这是脸,我想用肉色,没弄好。于是我俩一起尝试了调肉色,尝试将“黑脸”遮住。同时在丫丫提出临摹作品,我表示认同和支持,最后她独立完成绘画作品

  观察分析与反思

  分析:

  第一天绘画是丫丫只说了四个字“我画错了”说明她在绘画过程中遇到了问题,然而之后并没想任何人求助而选择了沉默和逃避。可以看出她无法提出自己说遇到的问题。画了一半就停笔不在画了表示她想放弃这次绘画,因为大班幼儿已经幼儿审美能力,她对自己的作品失去了信心;

  第二天能够主动交流绘画内容,并继续画,可以看出丫丫对绘画活动的喜爱;

  我分析主要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1、画错了,觉得画得不好无法改正了。

  2、不能确定绘画内容(经验缺失)。

  3、不知如何表达自己想画的(技能缺失)。

  措施:

  1.认同并尊重每一个幼儿和他的作品,并帮助其与同伴进行交流学习。

  首先我肯定了丫丫在欣赏作品和创作作品时都非常认真,我又拿着同伴的画给丫丫看(因为在上一活动是另一幼儿也的画也画错了,但他进行了添画,继续完成了作品)请她欣赏。激发丫丫绘画兴趣。

  2.丰富生活经验,绘画的表现需要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她关心身边的事物,可以多观察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如在户外活动时与幼儿一起寻找春天,感受春天。看小草发芽了,迎春花,桃花…陆续的开了, 微风夹杂着花香吹过脸庞等。

  3.提高幼儿绘画技能。

  (1)培养幼儿观察能力

  幼儿观察事物喜欢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这样虽能突出重点,但由于他们概括能力差,组织能力弱,经常会忽视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省去自己不感兴趣的部分,所以绘画时不能把物体形象画得完整。为了更好地把握这一点,可以让幼儿对简单的图形进行添画。如圆形变成熊猫,扇子,小熊,小猪……;之后可以把几何图形组成的画给他们观察,利用拼、拆、搭、添等组织形式把没有完成的画添加完整,就好像搭积木一样,把几何图形(三角,方形,长方形等)拼在一起变成城堡。使幼儿进一步认识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还可以培养幼儿从整体到局部,在由局部到整体的正确观察方法。

  反思:

  《刚要》中指出:支持幼儿积极参与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所以虽然我们在做自主性意愿画,鼓励幼儿创造性的绘画,然而在丫丫提出这幅画是模仿几米画的草地上的小女孩时,我并没有阻止她去模仿。我们不应用一把尺子衡量评价所有幼儿,当幼儿需要一个“梯子”支持帮助时,我们不应武断的拒绝。

  所以在活动中我鼓励丫丫自己独立完成作品,支持她临摹的选择。在今天的作品完成后可以看出丫丫对绘画的兴趣更加浓厚且充满了自信。也能够初步的提出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就是一次成功的绘画活动,一幅成功的作品,不是因为它的美与不美,而是幼儿从中获取了自信,并能够从沉默到交流到提问。虽然能够创造性的绘画固然好,但模仿也是一种学习。关键是在过程中我们获得了什么,不是吗?

2、大班社会教案《我长大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体验长大了的自豪,能自由选择活动形式将“我”长大了的画面表现出来。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想象力、创造力。

  3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的情感,懂得关心自己的父母。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重点难点

  教幼儿热爱家庭、知道关心长辈,听大人的话。

活动准备

  1、幼儿小时候的照片、衣物、鞋。

  2、"人的成长过程"图片,卡片纸、彩笔、彩纸、剪刀、胶水等美工材料与工具若干,小时候的录像(或小中班在园的录像).

  3、音乐磁带、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1、让幼儿听音乐做律动。

  (1)让幼儿自由观察教室的环境。

  (2)老师:你在教室发现了什么?(小衣服、小鞋子等)这些你能穿的合适吗?

  2、引导幼儿简单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

  (1) 通过观察比较(小时候与现在)获得了最直接的经验,并在交流操作的过程中增进了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第二次分组操作把自己获得的经验再一次深化,通过制作、想象绘画、排序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成长的理解与期盼,体验成长的快乐。老师:小时候的衣服、鞋子你们都穿不合适了,为什么?长大了你们学会了哪些本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了吗?是谁辛苦把你们养育大的?我们要怎样对待他们?

  (2)自由探索(欣赏小时候的照片和用品):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让幼儿猜照片"照片上的人是谁?一起议论为什么猜不着?从而发现小朋友的变化。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真实地感受自己长大了。在这一过程幼儿的经验是浅显的,通过集中让幼儿互相议论的方法:现在与小时候比,自己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从更多的方面有目的进行比较。

  (3)、观看录像,积累经验:幼儿对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长大的,充满了好奇。通过观看录像把幼儿带到了神秘的生命起源时刻,他们深深地感受到妈妈怀孕的辛苦、父母养育的艰辛,增进了对父母的感情。幼儿自由讨论交流,让幼儿知道自己是从婴儿长大的,现在已经是大班的哥哥姐姐了,自己能做的事情应该自己做,爸爸妈妈辛苦把自己养大,要懂得感谢他们,关心他们。

  3交流体验(回忆童年趣事):让幼儿讲述自己小时候的趣事,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

  4 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自己的成长、了解成长的过程,让幼儿分组操作,一组制作"成长变化图"--我小时候是这个样子--我现在是这个样子--我将来会变成这个样子--请幼儿画一张自己将来的画像。一组排序:请幼儿给人的成长过程图片排序,表现人是怎样变化的?一组幼儿在每片树叶上画一件自己会做的事情,然后贴在树上。让幼儿自主选择,有领域的整合。

  5相互欣赏和介绍作品,结束活动。

  小结

  (1)引导幼儿体会成长的快乐并教育幼儿学会更多的本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更加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关心他们。

  (2)幼儿听音乐——《我长大了》

教学反思

  1、教学过程中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参与积极,准备的教具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2、幼儿动手操作方面,没能提供一些材料让幼儿进行实际操作,如果能够增加一个让幼儿亲自体验的环节,让幼儿感受一下自己长大了,能做事了的快乐与满足,并从不同的交流讨论中增强情感的体验。

  3、 幼儿的积极性调整上还有待提高,幼儿的发言面不广,有好多幼儿是想说而不敢说。对幼儿的激励语、评价语应该更丰富些,这样有待于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后应在这方面多加锻炼和提高。

3、大班主题教案《我长大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照片使幼儿知道自己会渐渐长大。

  2、帮助幼儿了解自己在身体和学习、生活能力等方面的变化。

  3、通过观看视频培养幼儿对帮助自己长大的人的感恩之情。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5、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帮助幼儿了解自己在身体和学习、生活能力等方面的变化。

  难点:让幼儿知道长辈的辛苦,培养幼儿对帮助自己长大的人的感恩之情。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 ⑴婴儿时期的照片(人手一张)

  ⑵婴儿时期用过的衣物、物品。 PPT :幼儿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⑴试用自己小时候的物品,感受自己长大了。(通过试穿小时候的衣物等,使幼儿发现现在与小时候的变化)

  小结:这些是我们小时候的东西。现在,我们长大了,所以都穿不上,用不着了。因为我们长大了。

  二、基本部分

  1、看从婴儿期到幼儿园大班期的视频资料。

  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自己长大了,能干很多事情了,同时也让幼儿感受父母养

  育自己的不易,老师教育自己的辛苦。

  2、谈话“我长大了,我会……”

  师:小朋友,现在你们是大班的哥哥姐姐了,在幼儿园应该怎么做?在家呢?

  3、“大带小活动”

  谈话:师:你们是幼儿园大班的哥哥姐姐了,你们应该怎么帮助弟弟妹妹呢? 为幼儿的谈话记录:

  三、结束部分

  主题小结: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会自己做许多事情,并愿意为成人或其他小朋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延伸活动

  家园共育

  致家长的一封信:尊敬的家长::您好!

  我们现在进行“我长大了”的主题活动,旨在树立幼儿尊重、关爱他人;能参与家庭分工及勇敢、负责任、守规则、解决问题等良好品质。

  请您协助幼儿将自己近期的进步或在家会做的事用图文形式做一本书(书名自定)。请下周三带来。

  感谢您的支持!

  后期对幼儿制作的图书进行分析,再制定下一阶段计划。

教学反思

  亮点

  1.目标提的比较全面合理,适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2.充分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以幼儿为活动主体的思想,在本活动中设计多出师幼,幼幼谈话的环节,围绕谈话主题,给幼儿充足的发言权。

  3.最后延伸活动不仅是教师进一步了解了幼儿在家的表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上进心理。

  不足:

  难点部分教学效果不太好。让幼儿看视频资料不能深入到幼儿的心里,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用现实的例子或情景表演让幼儿深切的体验长辈的辛苦和不易。

4、大班语言教案《我长大了》含反思

设计背景

  从中班升入大班,班上有很多幼儿已经知道自己是哥哥姐姐了,但幼儿对成人依赖的现象依然明显存在,许多力所能及的事情仍喜欢让成人一手包办。并且,幼儿的自己的父母欠缺关心的意识。因此,我开展了本次主题活动,将有目的有意识的引导参透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感受成长的快乐,尝试不依赖成人,能主动去做事情,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责任心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目标

  1、体验长大了的自豪,能自由选择活动形式将“我”长大了的画面表现出来。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想象力、创造力。

  3、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的情感,懂得关心自己的父母。

  4、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5、参与阅读与讨论,体验故事的奇特与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一步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幼儿热爱家庭、知道关心长辈,听大人的话。

活动准备

  1、幼儿小时候的照片、衣物、鞋。

  2、"人的成长过程"图片,卡片纸、彩笔、彩纸、剪刀、胶水等美工材料与工具若干,小时候的录像(或小中班在园的录像)。

  3、音乐磁带、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1、让幼儿听音乐做律动。

  (1)让幼儿自由观察教室的环境。

  (2)老师:你在教室发现了什么?(小衣服、小鞋子等)这些你能穿的合适吗?

  2、引导幼儿简单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

  (1) 通过观察比较(小时候与现在)获得了最直接的经验,并在交流操作的过程中增进了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第二次分组操作把自己获得的经验再一次深化,通过制作、想象绘画、排序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成长的理解与期盼,体验成长的快乐。老师:小时候的衣服、鞋子你们都穿不合适了,为什么?长大了你们学会了哪些本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了吗?是谁辛苦把你们养育大的?我们要怎样对待他们?

  (2) 自由探索(欣赏小时候的照片和用品):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让幼儿猜照片"照片上的人是谁?一起议论为什么猜不着?从而发现小朋友的变化。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真实地感受自己长大了。在这一过程幼儿的经验是浅显的,通过集中让幼儿互相议论的方法:现在与小时候比,自己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从更多的方面有目的进行比较。

  (3) 观看录像,积累经验:幼儿对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长大的,充满了好奇。通过观看录像把幼儿带到了神秘的生命起源时刻,他们深深地感受到妈妈怀孕的辛苦、父母养育的艰辛,增进了对父母的感情。幼儿自由讨论交流,让幼儿知道自己是从婴儿长大的,现在已经是大班的哥哥姐姐了,自己能做的事情应该自己做,爸爸妈妈辛苦把自己养大,要懂得感谢他们,关心他们。

  3、交流体验(回忆童年趣事):让幼儿讲述自己小时候的趣事,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

  4、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自己的成长、了解成长的过程,让幼儿分组操作,一组制作"成长变化图"--我小时候是这个样子--我现在是这个样子--我将来会变成这个样子--请幼儿画一张自己将来的画像。一组排序:请幼儿给人的成长过程图片排序,表现人是怎样变化的?一组幼儿在每片树叶上画一件自己会做的事情,然后贴在树上。让幼儿自主选择,有领域的整合。

  5、相互欣赏和介绍作品,结束活动。

  小结

  (1)引导幼儿体会成长的快乐并教育幼儿学会更多的本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更加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关心他们。

  (2)幼儿听音乐——《我长大了》

教学反思

  1、教学过程中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参与积极,准备的教具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2、幼儿动手操作方面,没能提供一些材料让幼儿进行实际操作,如果能够增加一个让幼儿亲自体验的环节,让幼儿感受一下自己长大了,能做事了的快乐与满足,并从不同的交流讨论中增强情感的体验。

  3、幼儿的积极性调整上还有待提高,幼儿的发言面不广,有好多幼儿是想说而不敢说。对幼儿的激励语、评价语应该更丰富些,这样有待于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后应在这方面多加锻炼和提高。

5、大班教案《从家到幼儿园》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观察了解生活中熟悉的街道和有特色的建筑。

  2.初步学习看地图,感知家与幼儿园的位置关系。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

  儿童经验基础

  已经观察了自己走过了那几条路,能说出一些有特色的房子。

  环境准备

  一张所在城市或乡村的地图。

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习看地图,感知家与幼儿园的位置关系。

  学会看地图。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引出课题。

  教师:小朋友们认识中国地图吗?(认识)它的外形像什么?(大公鸡、恐龙、翻过来看像河马--- ---)今天我也带来一幅地图,看看是什么地方?(幼儿回答)

  二、已有经验的交流分享。

  “现在我们在哪里?”

  “我们幼儿园附近有什么?”

  三、初步学看地图。

  1.“我从家到幼儿园走哪条路最近?”

  2.“找一找,你从家到幼儿园应该怎么走?”

  小结:教师引导、协助有困难完成的幼儿完成。

  3.师幼共同确定幼儿的位置及幼儿园附近的主要街道、建筑。

  4.教师在地图上介绍自己家所在的位置,请幼儿帮忙找一找从老师家到幼儿园的路线。

  小结:地图可以告诉我们不知道的地方,还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的寻找这些地方。

  四、在地图上走一走。

  1.幼儿找一找从自己家到幼儿园的路线,在地图上用手指走一走。

  2.幼儿互相介绍自己来园的路线和路上自己印象深刻的房子,还可以与同伴进行比较。

  结束部分:

  请幼儿讲述自己学到了什么?

活动反思:

  通过少讲多练多演示来让幼儿观察和认识地图,结合实物的演示,设计了观察和探究的思考题,但是发现幼儿年龄特点,对方位的感觉仍然很含糊, 幼儿对知识点的了解是一个操作感知的过程,能否说出知识点(科学原理),并不是活动的最终目标。科学活动的目的在于对幼儿进行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因此我们的科学教育应使孩子的探究更专注,更富有热情;孩子们的思考更严谨而深刻;孩子们的学习更生动而有效;孩子们更热爱科学,更愿意为此付出努力。

  在活动中幼儿是快乐的,大部分的幼儿很投入,表现也很积极。活动中和幼儿平行交流,充分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活动中,我自始至终都贯彻着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把课堂还给孩子”的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让幼儿自由地说、大胆地说。大多数孩子都能在活动中充分、大胆的表达。活动中,教师一直与孩子是平等的,是站在支持者、引导者的角度,去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从活动中可以看出,教师的支持是有效的。

  不足之处:

  1、在活动中还需更好地关注到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情况,尤其是能力较弱又不敢开口的幼儿。

  2、课时容量大,导致活动时间长。

  总之“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任何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对幼儿已有经验的把握,而每个幼儿的发展是不一样的,只有适合幼儿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也只有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6、大班主题教案《我要毕业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回忆、讲讲自己在幼儿园的生活经历,体会自己已经长大。

  2、乐意表达自己对老师、幼儿园的一份情感,体验共同生活中的师生情、同伴情。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小班时候幼儿的照片,鸡心(签名)、爱的密码卡片、幼儿的签名本。

【活动过程】

  1、一起看照片,帮助幼儿回忆自己初来幼儿园的情景。

  2、说说我的前后表现?哪些地方我进步了,长大了?

  3、对幼儿的回答,老师以即兴创编诗歌帮助幼儿进行总结。

  4、引导幼儿说说你最不舍得幼儿园的什么?

  5、在次基础上,引导幼儿试着想老师说说心里话。

  6、老师也要送一件礼物给你们――爱的密码

  (1)制作一个大鸡心展现在幼儿面前,里面放置一些色纸(上面写有“我爱你”,“祝你进步”……等字样)

  (2)旁边放有长放形的色纸,色纸上各有红、黄、蓝的小圆点,表示三个字、四个字等等含义

  7、幼儿每人一本签名本,邀请同伴,老师签名。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以后的日子里也可请其他班的弟弟、妹妹和阿姨去签名。

教学反思:

  这一话题,孩子们比较感兴趣,都愿意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

7、大班健康教案《我长高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正确的方法测量身高,并感知数字与身高的关系。

  2、通过讨论体会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能促进身体长高。

  3、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活动准备:

  尺、铅笔、报纸、本子、垫板、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幼儿3人一组互相帮助测量身高

  1、我们现在是大班小朋友了,你们知道自己现在有多高吗?我们来量一量好吗?

  2、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测量用的工具,你们可以利用这些工具,3个小朋友一组互相帮助测量身高,并把测量到的身高记录到这张表上,记录表前面一行写小朋友的号数,后面一行写小朋友测量到的身高。

  3、幼儿测量身高,教师用相机捕捉幼儿错误的测量方法。

  二、了解正确的测量方法

  1、教师播放幼儿测量时的照片

  假设可能出现的问题:

  1)帮头顶上扎有小辫子的幼儿测量身高

  你觉得这样测量出的身高正确吗?为什么?

  小结:使用的测量工具没有压在头顶上,而是压在小辫子上,所以测量的结果不正确。

  2)给没有站直的幼儿测量身高(预设一高两矮的幼儿为一组)

  你们看,他们这样测量对吗?为什么?

  小结:测量时人要站得直直的,这样两处的身高才正确。

  3)使用的工具没有在头顶上放平

  我们来看看他们测量的方法对吗?为什么?

  小结:测量时使用的工具要紧紧地贴在头顶上,测量的工具要平平的,不能往上翘,也不能向下斜。

  4)穿着鞋子测量的幼儿

  这个小朋友测量时穿了什么?我们来看看保健老师是怎样帮我们测量身高的。

  幼儿观看录像。

  你们发现保健老师与我们测量的方法那里不一样?为什么要脱鞋呢?

  小结:因为鞋子的底是有一定厚度的,穿了鞋子测量会影响身高的准确。

  2、幼儿第二次测量

  现在我们用正确的方法测量一次身高,和刚才一样还是和原来的这几个好朋友为一组,把测量的结果记录在最后一行上。[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3个小朋友都完成了,你们每组派一个小朋友到前面的大纸上找到你们这组小朋友的号数,派另一个小朋友报测量的结果,最后一个小朋友把测量的结果记录到前面这张大纸上。

  三、了解数字与身高的关系

  1、找找最高的和最矮的幼儿

  这是刚才我们量到的身高,我们从这行数字里找找,谁最高?为什么?(数字大说明身高高)我们再找找谁最矮?为什么?(数字小说明身高矮)

  小结:原来测量到的数字大,就表示人高,测量到的数字小,就表示人矮。

  2、根据数字大小,找小班、中班时的身高

  老师这里有两行数字,它们分别代表了小朋友不同时期的身高,你们猜猜这是你们什么时候的身高?为什么?

  小结:这3个数字分别代表了我们小班、中班、大班时的身高,随着年龄的增加,测量到的数字在增大,说明我们的身体也在长高。

  四、讨论健康的的生活方式

  我们小朋友为什么有的长得高,有的长的矮?怎样才能让自己快快长高呢?

  小结:影响长高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多加强营养、多运动,保证足够的睡眠都可以帮助我们快快长高。

  教学反思:

  在开始小组合作动手的时候,经常闹矛盾,所以在让学生小组合作时,要特别关注,正确的去进行引导,这样可以避免很多事情,也可以帮助自己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这堂课总的来说还是上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

8、大班社会教案《对不起我错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教育幼儿学习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如:“请”、“谢谢”“你好”、“对不起”、“再见”。

  2、培养幼儿友好相处,能处理好同伴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1、自编情景故事一个。

  2、挂图四张。

  3、歌表演磁带一盒、

  4、小红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讲故事(一天,阳光明媚、天气晴朗,老师带小朋友在院子里玩滑梯。大家都玩的非常高兴,只有方方和婷婷不玩。老师发现了,走过去问是怎么回事?婷婷告诉老师:刚才上滑梯的时候方方不小心踩我的脚,婷婷被踩疼了可方方也不理,婷婷感到既委屈又疼,于是,两人就谁也不理谁了。在老师的劝说下方方走到婷婷面前,用细小的声音说了一句“对不起……,”没想到这神奇的三个字一出口,婷婷顿时不哭了,原谅了方方,两个好朋友又重归了于好了。)

  2、提问:小朋友,你碰到过这样的事情吗?你是怎样做的呢?

  小结: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因为各种原因不小心碰到了别人,这个时候我们要主动向别人道歉;而当别人不小心碰到了我们,也要向我们道歉,我们才愿意原谅他。这样大家在一起才能和睦、愉快的相处。

  二、观看挂图。

  1、玩积木时荣荣不小心把实实的积木弄到了。

  2、喝水时鹏鹏不小心把水洒到了婧婧的身上。

  3、吃饭时龙龙不小心把饭汤弄到笛笛的手上了。

  4、睡觉时文文不小心蹬到了策策的身上了。

  小结;老师带领幼儿一起边看挂图边讨论:如果挂图上的小朋友是我,我会怎样做!

  三、欣赏歌曲《对不起,没关系》

  1、教师演唱歌曲,幼儿仔细倾听歌曲内容。

  2、教师和幼儿一起演唱歌曲,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创编动作。

  3、请两个小朋友到前面来进行情境表演。

  小结:为了我们的社会大家庭更加和谐、文明,我们从小就要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向歌词里唱的那样,勇敢的向人家道歉,说声“对不起”。这是多么具有神奇作用的三个字啊!——“对不起”。无论别人多么生气他也一定会转怒为喜向你说“没关系”的!

  教学反思:

  从执教的情况来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组织语言还有待加强,如何让孩子对你的提问或是小结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9、大班健康教案《我长大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结合幼儿的经历,通过展览讲述,使幼儿了解自己在不断成长,引导幼儿对自身发展变化的兴趣。

  2、鼓励幼儿找出自己的优点,并且愿意在集体面前展现出来。

  3、帮助幼乐极生悲初步认识自己的不足,增强自我意识。

  4、让幼儿知道愉快有益于身体健康。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准备:

  1、每位小朋友小时候的照片和现在的照片各一张。

  2、了解每位幼儿的特长,事先做一些准备和排练。

  活动过程:

  1、通过看照片,使幼儿了解自己在渐渐地长大。

  (1)、带领幼儿参观照片展览,边看边问照片上是谁?是什么时候的照片?

  (2)、组织活动,小的时候你是什么样子?是谁把我们养大?现在你又是什么样子?你学会了哪些本领?

  小结:小朋友们渐渐地在长大,学会了各种各样的本领,那么你觉得你的哪些本领学得最好呢?

  2、鼓励幼儿找找自己的优点,并且愿意在集体面前展示出来。

  (1)、教师和幼儿共同找找老师的优点,引起幼儿兴趣,激发他们说说自己的优点。

  (2)、请幼儿说说自己的优点,并且勇敢地在集体面前展示出来。

  请幼儿认读一篇寓言故事。(自选)请幼儿上来当众讲一讲自己的优点。

  (3)、展览幼儿的绘画作品。(各班贴在教室里的作品)(4)、童话剧表演。将平日排练的童话剧,请幼儿节选片段现场表演。

  (5)、请幼儿上来唱一首歌曲,让大家感受各种歌曲的不同风格。

  (6)、请幼儿上来跳一段优美的舞蹈,让大家感受到舞蹈动作的优美。

  (7)、表扬幼儿平时关心集体的行为,引起幼儿对其行为的赞扬。

  (8)、进行系鞋带的比赛,通过竞赛的形式看到别人的优点。

  (9)、诗歌朗诵,有表情地朗诵。

  (10)、现场表演做操,看到别人的认真精神。

  (11)、鼓励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让平时能力较弱的幼儿也有展示长处的机会,使幼儿懂得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要做得好。)

  (12)、看谁计算学得好,表演10以内的加减速算。

  小结:每个小朋友都说了自己的优点,能勇敢地将自己的优点在集体面前展示出来。

  3、找找自己的不足,鼓励幼儿今后努力。

  (1)、请幼儿谈谈自己在关心集体、参与体育活动、绘画等方面要向哪些小朋友学习。

  (2)、鼓励幼儿今后努力,争取不断进步。

  教学反思

  亮点

  1.目标提的比较全面合理,适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2.充分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以幼儿为活动主体的思想,在本活动中设计多出师幼,幼幼谈话的环节,围绕谈话主题,给幼儿充足的发言权。

  3.最后延伸活动不仅是教师进一步了解了幼儿在家的表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上进心理。

  不足:

  难点部分教学效果不太好。让幼儿看视频资料不能深入到幼儿的心里,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用现实的例子或情景表演让幼儿深切的体验长辈的辛苦和不易。

  当时听课的老师多我这节课的评价就是难点不突出。我觉得提得很好。

10、大班科学教案《从家到幼儿园》含反思

  设计意图

  地图有着多种用途,是我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小帮手”。会看地图,能从地图上获取有用信息。了解地图上的主要标识及功用。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使用它。因此开展了这次科学活动《从家到幼儿园》。从身边的知识出发,利用地图来确定位置。培养学生的学科精神及探索科学规律的兴趣,并且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技能。

  活动目标:

  1.观察了解生活中熟悉的街道和有特色的建筑。

  2.初步学习看地图,感知家与幼儿园的位置关系。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儿童经验基础

  已经观察了自己走过了那几条路,能说出一些有特色的房子。

  环境准备

  一张所在城市或乡村的地图。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学习看地图,感知家与幼儿园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学会看地图。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引出课题。

  教师:小朋友们认识中国地图吗?(认识)它的外形像什么?(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大公鸡、恐龙、翻过来看像河马--- ---)今天我也带来一幅地图,看看是什么地方?(幼儿回答)

  二、已有经验的交流分享。

  “现在我们在哪里?”

  “我们幼儿园附近有什么?”

  三、初步学看地图。

  1.“我从家到幼儿园走哪条路最近?”

  2.“找一找,你从家到幼儿园应该怎么走?”

  小结:教师引导、协助有困难完成的幼儿完成。

  3.师幼共同确定幼儿的位置及幼儿园附近的主要街道、建筑。

  4.教师在地图上介绍自己家所在的位置,请幼儿帮忙找一找从老师家到幼儿园的路线。

  小结:地图可以告诉我们不知道的地方,还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的寻找这些地方。

  四、在地图上走一走。

  1.幼儿找一找从自己家到幼儿园的路线,在地图上用手指走一走。

  2.幼儿互相介绍自己来园的路线和路上自己印象深刻的房子,还可以与同伴进行比较。

  结束部分:

  请幼儿讲述自己学到了什么?

  活动反思:

  通过少讲多练多演示来让幼儿观察和认识地图,结合实物的演示,设计了观察和探究的思考题,但是发现幼儿年龄特点,对方位的感觉仍然很含糊, 幼儿对知识点的了解是一个操作感知的过程,能否说出知识点(科学原理),并不是活动的最终目标。科学活动的目的在于对幼儿进行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因此我们的科学教育应使孩子的探究更专注,更富有热情;孩子们的思考更严谨而深刻;孩子们的学习更生动而有效;孩子们更热爱科学,更愿意为此付出努力。

  在活动中幼儿是快乐的,大部分的幼儿很投入,表现也很积极。活动中和幼儿平行交流,充分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活动中,我自始至终都贯彻着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把课堂还给孩子”的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让幼儿自由地说、大胆地说。大多数孩子都能在活动中充分、大胆的表达。活动中,教师一直与孩子是平等的,是站在支持者、引导者的角度,去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从活动中可以看出,教师的支持是有效的。

  不足之处:

  1、在活动中还需更好地关注到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情况,尤其是能力较弱又不敢开口的幼儿。

  2、课时容量大,导致活动时间长。

  总之“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任何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对幼儿已有经验的把握,而每个幼儿的发展是不一样的,只有适合幼儿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也只有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11、大班教案《我从哪里来》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胎儿的主要生长过程,能较完整表述观察结果,大胆地说出自己是从哪儿来的。

  2、通过观看课件,让幼儿了解人生命的由来。

  3、了解妈妈怀孕十月的辛苦及抚养自己长大的艰辛,激发幼儿爱母亲的情感。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课件《我从哪里来》。

  2、教学挂图。

  3、怀孕老师前后的照片。

  4、音乐《感恩的心》。

  5、小枕头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两张老师的照片,鼓励幼儿进行比较。

  1、师:这是谁?以前的老师和现在的老师有什么不一样?你从哪看出来的?

  2、师:原来现在的老师怀孕了,要生小宝宝了,小朋友,那你们是从哪来的呢?你们知道妈妈肚子里为什么会有小宝宝吗?

  二、播放课件《我从哪里来一》,让幼儿通过观看课件初步了解人生命的由来,同时鼓励孩子大胆发问。

  请幼儿发问:看了刚才播放的画面,你找到正确的答案了吗?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要问老师吗?

  1、师:小朋友,现在你们知道自己是从哪儿来的吗?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是怎样形成的呢?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观察结果,说出自己是从哪儿来的。

  2、师:原来爸爸妈妈结婚以后,爸爸把身体里一种叫**的东西送给了妈妈,和妈妈身体里叫做**的东西友好地结合在一起,他们在妈妈的身体里展开了游泳比赛,游得最快的**就会和妈妈身体里叫做**的好朋友友好地结合在一起,留在了妈妈肚子里的小房子里,在小房子里一天天长大,形成一个受精卵,受精卵长大后就是一个小宝宝了。经历了280天左右,就从妈妈肚子里出来了。

  三、创编活动:在妈妈的肚子里

  1、请幼儿猜想:

  “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都做了些什么?”先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同时用动作加以表现;再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看,并进行动作、表情模仿。

  2、请幼儿跟音乐一起表演:

  我要做个魔术师,把小朋友们都变回妈妈的肚子里,在妈妈肚子里做个小捣蛋鬼,听我口令(教师语言提示):肚子里的宝宝像个小蚕豆,紧紧地抱成一团,一动也不动。慢慢慢慢长大了些,宝宝说,我要当个拳击手,左边两下嗨嗨,右边两下嗨嗨;我还要学习踢皮球,左边两下,右边两下;我还会生气皱皱眉撅起我的小嘴巴;我还经常舔舔我的小脚丫,揪揪我的小耳朵;好困啊,打个哈欠睡一觉吧。妈妈妈妈我要出去,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出来出来终于出来了,好亮堂啊。(幼儿表演两遍,第一遍师领)

  3、让幼儿直观了解妈妈怀胎十月的辛苦,回忆抚养自己所付出的艰辛,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4、让幼儿初步了解怀孕妈妈的外形特征。

  5、怀孕老师出场,以召开记者招待会的形式,再次引导幼儿主动发问(关于怀孕妈妈—准妈妈的感受、生活习惯等),以直观印象更进一步了解准妈妈的艰辛。要求幼儿间所提问题不重复。怀孕老师根据幼儿提问做适当回答,如:带小朋友做操很不方便,弯腰很不方便,上楼梯很累,稍重一点的东西拎不动;有时候恶心、食欲很差,看见任何食物都不想吃,但告诫自己必须得吃,因为如果不吃,肚子里的宝宝就缺乏营养了,虽然爱美,但不能化妆,怕宝宝铅中毒。

  四、播放课件《我从哪里来二》,让幼儿通过观后课件初步了解胎儿的主要生长过程。

  1、师:小宝宝住在妈妈身体里的什么地方?

  2、师:开始的时候他有多大?后来慢慢的长出了什么?眼睛会睁开吗?

  3、师:小宝宝会在妈妈的肚子里做些什么呢?宝宝的耳朵能听见声音吗?后来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怎么样了?他会在妈妈的肚子里生活几个月?

  4、师:原来小宝宝一直住在妈妈身体里的一个叫做子宫的小房子里,开始的时候他像一粒种子那么大,慢慢地长出了眼睛、耳朵、嘴巴,到了180天的时候眼睛还会睁开。小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会游泳、吸吮手指、翻跟头,有时还会跟着音乐跳舞,后来小宝宝越长越大,妈妈的肚子再也装不下了,他就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了,他整整在妈妈的肚子里住了十个月。

  五、出示教学挂图,让幼儿观察进一步了解胎儿的主要生长过程。

  1、逐一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

  ——师:这时的宝宝是怎样的?他怎么吃食物呢?

  ——师:这时候的宝宝只能看见头和身体,还有腮和小尾巴呢!不过小尾巴会随着宝宝的长大消失的。小宝宝是通过脐带吸收妈妈肚子里的营养,一天天地长大。

  2、出示第二幅图片后提问。

  ——师:小宝宝慢慢长大了,现在他是什么样的?他有眼睛、鼻子、嘴巴了,他现在的眼睛、鼻子、嘴巴和我们的一样吗?

  ——师:现在的小宝宝刚刚有了眼睛、鼻子、嘴巴,和我们的不一样。

  3、出示第三幅图片后提问。

  ——师:你看见小宝宝的什么了?

  ——师:这时的小宝宝长了小手、小脚,他躲在妈妈的肚子里很安全。

  4、出示第四幅图片后提问。

  ——师:你看见小宝宝又有什么变化了?

  ——师:这时的小宝宝全身都覆盖着一层绒毛。

  5、出示第五幅图片后提问。

  ——师:你猜猜小宝宝这时候会长成什么样?

  ——师:这时候的小宝宝还在继续长大,骨骼也渐渐结实了,他有时还会调皮的踢妈妈一脚呢!

  6、出示第六幅图片后提问。

  ——师:小宝宝怎样了?

  ——师:小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生活了十个月,最后终于来到了人间,来到这个世界。

  六、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1、师:我们从妈妈的肚子里来到了这个世界肯定很开心幸福,但我们在妈妈肚子里一天天长大的时候,你觉得妈妈会怎样?为什么?

  2、出示老师怀孕之前带小朋友做操玩游戏的照片和怀孕之后做事情的照片让幼儿观察这两个时期老师身体状态的变化,体会妈妈怀孕的辛苦,从而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出示陈老师带小朋友做操的照片并提问:怀孕之前陈老师在和小朋友做什么呢?

  ——师:有了小宝宝之后,老师的身体有什么变化?还能和小朋友一起跑、一起跳、一起做操吗?

  ——出示老师弯腰捡东西不方便,上楼梯很累的照片让幼儿观察,体会妈妈怀宝宝的辛苦。

  ——出示老师看见食物不想吃,恶心及不得不吃的照片并提问:为什么陈老师吃不下还要吃呢?因为不吃,肚子里的宝宝就缺乏营养,长不大,所以妈妈是很伟大的,我们要更加爱我们的妈妈。

  3、师:小朋友都说的很好,老师现在怀了小宝宝上班很辛苦,常常感到很累,但是老师再累还是要带小朋友学习本领,所以小朋友要更加体谅老师,爱老师,不惹老师生气做一个听话的好宝宝。

  4、师:你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你们的妈妈也付出了很多,也很辛苦,现在你们上幼儿园了,长大了应该怎样感谢妈妈呢?可以对妈妈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

  5、播放音乐《感恩的心》,让幼儿表演。

  ——师:小朋友都说的很好,下面让我们一起怀着感恩的心来感谢我们的妈妈,感谢他们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感谢妈妈为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

  谈话——如何报答妈妈?

  游戏——《我来做妈妈》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增加幼儿体贴妈妈的感情。 请幼儿每人在自己的衣服里塞一个小枕头,跟着老师的提示表演一位怀孕的妈妈。老师按照小心走路—弯腰打扫卫生—蹲下系鞋带—扶着肚子散步—弯腰捡东西—轻轻坐下等进行语言提示。

活动反思

  在道德情感中爱是核心,激发幼儿爱的情感是我们重要的社会责任。然而,幼儿爱的情感不是教师直接“教”的结果,而是通过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经验感受和体验来获得的。让幼儿从小知道爱父母和长辈、同伴,老师,养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情感冷漠的习惯,那么长大以后就很难做到孝敬父母、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因此,从小加强对独生子女爱的情感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从小培养幼儿有爱心、爱父母、同伴、老师的品质,从小在幼儿心中播下爱的种子,会对孩子一生的幸福产生十分有益的影响。幼儿在环境的熏陶中,爱的情感不断升华。

12、大班观察记录《有趣的拼搭游戏》反思

  观察对象:铭铭、京京

  年龄段/班:大班

  观察背景:班级建构区

  观察目标:

  1.幼儿搭建过程中知道可以利用图形之间的转换找到自己需要的图形

  2.提高幼儿的竞争能力,促进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3.乐意参与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观察过程:

  建构区中铭铭、京京在合作拼搭,京京看着铭铭说:“铭铭我需要正方形的积木”铭铭起身去找正方形的积木,铭铭从左到右的看了个遍,眉头一皱的坐在地垫上对京京说:“怎么没有正方形的积木啊?好像被我们用完了!”。“我再去看看吧!”京京说。京京从左往右看了一遍,自言自语的说:“好像是没有正方形的积木”京京继续找,过了一会拿起两个长方形的积木大声的对铭铭说:“你看着两个长方形的积木拼在一起就是一个正方形了,我们可以找两个长方形的积木拼成正方形的积木”。京京和铭铭开始寻找,过了一会了京京突然跑到铭铭身边告诉她两个三角形拼在一起也可以拼成正方形。铭铭说:“我也来试一试!”铭铭拿起身份的两个三角形试了试说:“我的三角形怎么不可以呢?”京京看了看铭铭手上的三角形说:“你把三角形转一下,最长的面对齐就可以了”铭铭将积木转了转最后成功了,京京和铭铭继续创作他们的作品。

  观察分析与反思:

  分析:

  1、铭铭、京京在找正方形的积木过程中,铭铭小朋友没有找到正方形的积木就放弃寻找。京京小朋友第一次没有找到第二次换了一种思维去找(图形之间的转换))

  2、京京小朋友初步掌握图形之间的转换两个长方形、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铭铭小朋友这方面需要加强。铭铭是班级最小的幼儿和京京是班级较大大的幼儿,两名小朋友图形之间的转换发展有差距。

  反思:

  1、通过集体活动《图形之间的转换》让幼儿知道两个半圆形可以组成一个圆形,两个长方形可以组成一个正方形,两个三角形可组成一个正方形。

  2、铭铭喜欢玩建构区,在玩的过程中或收拾整理积木时,引导铭铭体验图形之间的转换。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生活既是教育。

13、幼儿园观察记录《我会自己穿衣服》反思

  观察背景

  我们班的小朋友zz总是喜欢依赖别人的帮助尤其是长辈的帮助

  观察目标

  增强幼儿自己动手的能力不依赖他人帮助解决不愿意自己穿衣服的小问题

  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观察过程

  观察一:zz小朋友每次一要户外的时候总的是拿着衣服自己在班中走来走去,总是不去自己穿衣服,一开始他确实不会我总是会让大班的小哥哥ygy帮助他,但时间久了我发现zz小朋友可以自己穿了并且也询问过他的爸爸妈妈,但是他还是会拿着衣服在班中走来走去有时一着急还会哇哇大哭起来总是想着让班中的哥哥帮他穿。

  观察二:喆喆每次睡醒觉时就会坐在自己的小凳子上拿着衣服呆呆的坐在那里,等小朋友们都穿完时他为了赶紧吃上加餐就会哇哇大哭,他一边哭一边说着自己不会穿衣服一定要别人帮着他穿。

  观察分析与反思

  我找到zz的妈妈我像妈妈反应了情况并且也对妈妈做出了一些询问发现着这虽然是学会了穿衣服但是由于家里的宠爱总是有大人帮助完成,甚至有些时候zz一闹情绪家里的老人就不忍心就会帮助他穿,久而久之zz在幼儿园也用上了在家用的方法。

  一、激励、奖励的方法:“今天的水果看着就很好吃,这是谁的,没有小朋友来拿,我就送给别的小朋友了。”这时有的孩子们会说:“这是zz的”也有的孩子会上来拿,当zz来的时候我会告诉他;“以后要抓紧出啊衣服和小朋友一起拿,不然就给别的小朋友吃了。”户外前我告诉他我会对穿衣服做快最好并且自己穿的小朋友给出奖励希望zz是能得到奖励的那个小朋友。

  二、家园合作改正孩子依赖他人的毛病,我和家长谈了孩子在园的一些表现,并且讲了在家教育孩子的方法:不要凡事包办,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孩子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做,家里的事情也让孩子多参与,帮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成人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学会劳动。开始时孩子的劳动效果也许会不太理想,甚至会出现帮倒忙的现象,成人要容忍孩子从不会到会的渐进过程。

14、大班健康活动《我感冒了》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知道感冒会影响身体健康和正常的学习生活,体验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必须预防感冒。

  2.初步掌握预防感冒的方法,有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学习擦鼻涕的正确方法。

  4.让孩子知道生病了,不怕打针吃药,做个勇敢的孩子。

  5.了解生病给身体带来的不适,学会预防生病的方法。

  二、活动准备

  1.课件幻灯片;

  2.幼儿已有经验(有过感冒的经历)。

  三、活动过程

  1.幼儿欣赏童话故事《感冒的快乐小兔》。

  《感冒的快乐小兔》

  秋天到了,刮起了秋风,下起了秋雨,其他小朋友们都回家避雨了,只有小兔自己还在外边玩耍。天晴了,太阳出来了,小猫和小猪想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他们的好朋友小兔玩。可是,小白兔把门反锁了,他们进不去。原来,小白兔在下雨的时候出去玩,让自己感冒了。他怕把感冒传染给小猫和小猪。小猫和小猪很感动,决定每人在小兔窗前讲一个昨晚做的梦,这让小兔子很开心。小猪说:“小兔,我在梦里和你在森林里捉迷藏,我跑着拍着就没影了,你怎么也找不到我,你猜怎么了?原来我掉进一个很深的树坑里,跳不上来了。”“哈哈哈......”小兔子躺在床上笑出了声音,但是声音哑哑的。小猫接着说:“小兔,我梦到和你一起荡秋千,我荡的特别高,一下子就飞到对面的树上了。” “哈哈哈......小兔又笑出来了声音,紧接着打了几个喷嚏。”小兔来到了窗前,看到了小猫和小猪,小兔向他们挥挥手。小猫和小兔也微笑着向小兔挥手。过了几天,小兔的感冒全好了,她蹦蹦跳跳的去找小猫和小猪去玩了。

  (1)小朋友,故事已经听完了。你们还记得这本故事叫什么名字吗?小兔子生什么病了?同时,它出现了什么症状?

  (2)小猫。小猪去看它的时候,小白兔为什么不见它们?

  (3)小兔子的朋友们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关心小白兔的呢?

  2.通过谈话,归纳感冒的主要症状。

  (1)你感冒过吗?你感冒出现了哪些?有什么样的感觉?

  (2)感冒了你们会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喉咙干痛,头痛等,你整个身体都会感觉不舒服。

  (3)看图分析,图中的小朋友感冒有什么症状。

  3.师生共同讨论感冒的原因。

  (1)人为什么会感冒?

  (2)感冒了怎么办?(引导幼儿谈一谈感冒时,爸爸妈妈是怎么照顾自己的。)

  (3)有鼻涕怎么办?(老师教幼儿正确的擤鼻涕的方法:用干净的餐巾纸或者手帕纸捏住一只鼻孔擤鼻涕;再捏住另一只鼻孔擤鼻涕。)

  (4)感冒了怎么预防?(当我们受凉或者是身体的抵抗力下降时,就会流鼻涕、咳嗽等;感冒时我们要及时就医,按时吃药,多喝白开水,注意休息,开窗通风,勤洗手等。)

  4. 教师小结:

  经常锻炼身体可以预防感冒,在天气变冷或者变热的时候及时增减衣服;不要和生病的人接触;还可以吃大蒜;喝伴郎冲剂以此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

  活动反思:

  每次季节变化时候感冒的幼儿就比较多。所以选择这一活动,一方面可以帮助孩子回忆感冒时的痛苦症状,在回忆中,孩子们能够感受到感冒了会很不舒服。另一方面可以让幼儿了解有效预防感冒的方法,如开窗通风、多锻炼身体等等,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不足方面:1.在活动中,个别幼儿未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今后还需加强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2. 本课用时较短,今后在活动中加强对时间的把控。幼儿有些意犹未尽,如果能让幼儿拿出健康书翻阅,结合本次活动效果会更好。

  在这个活动中,利用故事导入,渗透了情感的教育,幼儿对生病有体会,也能展开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锻炼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幼儿对如何预防感冒、自我保护意识、锻炼身体的重要性也有了解,经验得到了提升。

15、大班观察记录《捣蛋鬼大变身》

  观察对象:多多

  年龄段/班:大班

  观察背景:

  多多是幼儿园里出了名的“捣蛋鬼”,一刻都安静不下来,集体活动的时候,一会发出怪声影响其他小朋友,一会又碰碰身边的小朋友,玩到兴起便横冲直撞,殃及无辜,总之是一刻也安静不下来。

  观察目标:

  1.通过观察多多的行为表现,科学分析,“对症下药”,从而对多多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使多多改掉调皮捣蛋的坏习惯。

  2.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观察过程:

  记录一:

  有一天,我组织小朋友排队把小椅子搬到楼道摆好,突然听到图图哭了,我赶紧过去查看究竟,在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明中我听明白了,原来是图图搬椅子不小心碰到多多了,多多便“心生报复”伸脚绊倒了正在搬椅子的图图,图图委屈的哭了,我把目光转向多多时,多多一副“谁让他碰着我了”的表情,满不在乎。

  记录二:

  中午午睡时候,多多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一会没看见就爬到床底下了,过了一会把被套被芯“分家”了,并且伴着“咚”“咚”的噪音,多多在床上躁动不安,经常会把上铺及周边的小朋友吵醒,我尝试着想去陪他安静入睡,但他并不接受我陪他睡觉,并发出更大的响声来表达他的抗拒;我也尝试给他一本书让他安静下来,有自己的事情做,但是看完书之后他就又开始躁动不安……

  记录三:

  在练习篮球过程中,多多一开始很愿意加入我们的队列里面跟着一起练习,在练了一小会之后便偷偷跑出去钻到一个角落里玩其他的玩具,跟他要好的森森便把注意力放在了多多这里,“人在曹营心在汉”,于是森森被完全吸引了。这是在练篮球过程中经常会发生这种情况。有一次森森又在看着多多玩玩具,突然多多把手里的玩具扔向了森森,森森吓得连忙躲闪,现场引起了一片骚动……我询问原因,多多说他摔倒了森森嘲笑他,他很生气就用玩具砸过来了。

  观察分析与反思

  分析:

  根据多多的表现,我认为他的攻击性行为主要是自我控制力不够而表现出来的无意识的失控行为。在经过和家长沟通后发现,家庭教育的环境与多多性格的极端、情绪化也有很大的关系。我了解到多多在家的时候特别安静,老实,是个乖宝宝。但是在幼儿园却判若两人,这是为什么?再进一步的了解之后我知道了多多经常是由妈妈一人看护,只有周末才会和爸爸见一面,父母对多多的教育方式是很极端的,表现的好就对孩子特别宠爱,调皮了就用暴力解决,很不健康的一种教育方式。

  教育措施:

  1.针对多多无意识的失控行为特点,我认为如果过分关注他,只会扩大他的问题和缺点,如果就此采用一些特别的措施,反而会使他感到自己和其他小朋友的不一样,是个不好的典型,从而更加导致他不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因此,在他出现无意识失控行为时,我会设法加以阻止,但绝不斥责他,也不实施压服教育,暗示他努力改正缺点。

  2.多多很多行为都是不自信的表现,因此,我就维护他的自尊心,当他有进步的时候,我便立刻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让他逐步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和信任。当他帮助老师做工作的时候,我会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表扬他;当他中午能安静一点点的时候,我会鼓励他可以再坚持更长的时间,他可以做到的!通过各种方法使他逐渐树立自信,感受到集体生活的快乐。

  3.多与家长沟通,家长改变教育方式,用鼓励替代打骂,及时向老师反映幼儿在家状态,家长很配合,积极改变教育方式。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多多渐渐改掉了以前许多不好的行为习惯,而且还经常帮助老师工作,在集体活动中可以慢慢融入进去了,在本次篮球表演中表现的非常棒!在午睡也可以做到安安静静的躺着,偶尔会不小心发出声音,但是在老师的提醒下可以马上躺好,自控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

16、幼儿园大班观察记录《一名小朋友独立画画时的表现》

  观察目标:通过鼓励和表扬等方式,让他能够独立画画。

  观察对象:姜XX年龄段/班大班

  观察时间:2015年11月

  观察分析:

  姜宇航是个聪明的孩子,但是贪玩,不爱学习,画画时不踏实。为了降低难度,我选择了比较简单的太阳,并让他挨着踏实的孩子进行画画。如果他还是出现和小朋友说话或打闹的现象,我会及时提醒他并鼓励他完成。刚开始,姜宇航的表现还不错,积极地拿出了本和笔。但是,还不到二分钟,他就开始坐不住,抬头看见我正在看他,他又地下头接着画画。我适时表扬了他。但没过一会儿,他又回头和后面的小朋友说话,我告诉他,现在上课呢,下课再说。他乖乖的转了过来。可是不到五分钟,他又开始和旁边小朋友说话。这次,我坐到他旁边说;“我来看你画”。他是按照我的要求完成的,所以我表扬了他。这次他很高兴,也能安静的画画了。

  采取措施:

  1、充分接纳和鼓励幼儿练习,接纳他偶尔的小动作,不要过分批评,不断鼓励和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帮助他培养耐性和增强自信。

  2、继续锻炼他的耐性,在美术课上,通过鼓励和表扬等方式,让他更加有耐心的完成。

  3、培养他养成有序摆放工具、材料的习惯。

  4、作画时细心地蘸色,保持桌面和画面的干净,体验不同形式美术活动的乐趣。

  获取成效姜宇航从以前上课爱说话,不认真听讲,在我的帮助下能够比较独立安静的在短时间内画画,让我看到这段时间的教育成果以及对他充分接纳,鼓励和帮助的意义。

17、幼儿园大班观察记录《应对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

  观察目标: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和宽容的品格,减少告状行为的发生。

  观察对象:孙XX年龄段/班大班

  观察时间:2015年10月27日

  观察分析:

  生活活动中,有一些幼儿把自己从家里带入幼儿园的小粘贴分发给自己的小伙伴,这时,我便看见金堆小朋友把贴画纸分发给了离自己座位较近的孙鑫淼、李凯、王麟琳这些小伙伴。这时我便听到孙鑫淼小朋友面红赤耳地小声说:“你就给我一张,你给王麟琳两张呢!你不给我两张的话我就告诉老师你带小粘贴到幼儿园了!”(幼儿园规定幼儿不能从家带任何东西入园)于是我便故意装着没看见,让幼儿自己应对问题。这时孙鑫淼便跑到我面前对我说“老师,金堆带贴画到幼儿园来,还把它分给其他小朋友!”

  采取措施:

  这只是幼儿之间的小矛盾,教师也可将问题抛还给幼儿,引导他们自己学着处理;若是较严重的情况则需教师酌情处理。另外,平时注意多与幼儿沟通,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此外,与家庭配合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和宽容的品格,减少告状行为的发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获取成效:

  幼儿之间的小矛盾,我将问题抛还给幼儿让幼儿自行解决。 幼儿的告状行为看似小事,却与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很大的联系,幼儿对同伴的分享,在心里上存在异议,觉得不平均,从而产生矛盾,她希望教师与同伴进行制止,在心里上得到安慰,这是本班级常见的告状行为,同时也是幼儿在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后的告状行为,以此下去,会养成幼儿自私自利的品德。

18、大班观察记录《从我不行到成功了》

  观察对象:丫丫

  年龄段/班:大班

  观察时间:

  9:10——9:40

  观察背景:

  丫丫喜欢在美工区进行手工制作或绘画,每周会去2-3次。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主动表达。这次主题意愿画《我的旅行》的时候,画了一个半身人便不再继续画了,直到活动结束。

  观察目标:

  1.观察幼儿解决问题时的需求

  2.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3.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观察过程:

  第一天:在绘画活动就要结束的时候,大部分幼儿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作品,与同伴讲述、交流着自己的作品,而丫丫却一脸难色的站在椅子后面没有动,我边走到她身边问她:

  我:丫丫你今天画的什么啊?

  丫丫:我画错了!

  我:你把什么画错了啊?

  丫丫面无表情的盯着我没有回答。

  我:那你今天想画的是什么?

  丫丫眼睛向旁边看了一下依旧没有回答。

  我:那好吧!等你想好了告诉我哦!

  丫丫叹了口气,如释重放的走了。

  第二天:丫丫告诉我她想画个小女孩,她指着画说:这是头发,这是脸,我想用肉色,没弄好。于是我俩一起尝试了调肉色,尝试将“黑脸”遮住。同时在丫丫提出临摹作品,我表示认同和支持,最后她独立完成绘画作品。

  观察分析与反思:

  分析:

  第一天绘画是丫丫只说了四个字“我画错了”说明她在绘画过程中遇到了问题,然而之后并没想任何人求助而选择了沉默和逃避。可以看出她无法提出自己说遇到的问题。画了一半就停笔不在画了表示她想放弃这次绘画,因为大班幼儿已经幼儿审美能力,她对自己的作品失去了信心;

  第二天能够主动交流绘画内容,并继续画,可以看出丫丫对绘画活动的喜爱;

  我分析主要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1、画错了,觉得画得不好无法改正了。

  2、不能确定绘画内容(经验缺失)。

  3、不知如何表达自己想画的(技能缺失)。

  措施:

  1.认同并尊重每一个幼儿和他的作品,并帮助其与同伴进行交流学习。

  首先我肯定了丫丫在欣赏作品和创作作品时都非常认真,我又拿着同伴的画给丫丫看(因为在上一活动是另一幼儿也的画也画错了,但他进行了添画,继续完成了作品)请她欣赏。激发丫丫绘画兴趣。

  2.丰富生活经验,绘画的表现需要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她关心身边的事物,可以多观察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如在户外活动时与幼儿一起寻找春天,感受春天。看小草发芽了,迎春花,桃花…陆续的开了, 微风夹杂着花香吹过脸庞等。

  3.提高幼儿绘画技能。

  (1)培养幼儿观察能力

  幼儿观察事物喜欢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这样虽能突出重点,但由于他们概括能力差,组织能力弱,经常会忽视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省去自己不感兴趣的部分,所以绘画时不能把物体形象画得完整。为了更好地把握这一点,可以让幼儿对简单的图形进行添画。如圆形变成熊猫,扇子,小熊,小猪……;之后可以把几何图形组成的画给他们观察,利用拼、拆、搭、添等组织形式把没有完成的画添加完整,就好像搭积木一样,把几何图形(三角,方形,长方形等)拼在一起变成城堡。使幼儿进一步认识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还可以培养幼儿从整体到局部,在由局部到整体的正确观察方法。

  反思:

  《刚要》中指出:支持幼儿积极参与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所以虽然我们在做自主性意愿画,鼓励幼儿创造性的绘画,然而在丫丫提出这幅画是模仿几米画的草地上的小女孩时,我并没有阻止她去模仿。我们不应用一把尺子衡量评价所有幼儿,当幼儿需要一个“梯子”支持帮助时,我们不应武断的拒绝。

  所以在活动中我鼓励丫丫自己独立完成作品,支持她临摹的选择。在今天的作品完成后可以看出丫丫对绘画的兴趣更加浓厚且充满了自信。也能够初步的提出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就是一次成功的绘画活动,一幅成功的作品,不是因为它的美与不美,而是幼儿从中获取了自信,并能够从沉默到交流到提问。虽然能够创造性的绘画固然好,但模仿也是一种学习。关键是在过程中我们获得了什么,不是吗?

19、幼儿园大班观察记录《我是建筑师》反思

  观察背景

  建构坊,小小建筑师,萌发立体感官。

  观察目标

  以建构区材料为主,观察幼儿在建构过程中的空间感及稳定感及合作意识,教师如何介入引导幼儿进行设计、建构。

  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观察过程

  4月28日上午9:20分,幼儿分别进入选择的区域。快乐建构坊接待了14名幼儿的参与。其中,大中班幼儿2名,其他12名都是小班的。

  活动中,黄梓晨小朋友是年龄最小的孩子,因社会性发展不够好,梓晨宝贝不善于与其他幼儿分享、合作。

  具体表现:

  独自游戏时间不长。(游戏1-3分钟)

  破坏性强、有攻击性。(喜欢把别人的作品推倒或是随意抢其他幼儿的搭建材料)不喜欢合作、分享。(其他幼儿主动来和他搭建,但他拒绝;有幼儿向他借用搭建材料也拒绝。)

  观察分析与反思

  造成孩子不能与同伴分享与合作原因是多种的,一种是孩子的社会经验还不丰富, 受自身的年龄特点的影响, 虽然他们已经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识但还须加强培养。

  综合考虑多方面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支持策略:

  1.3岁左右的孩子处于“自我中心”的阶段,他还不会主动为别人考虑, 主动分享自己的“好东西”,让孩子懂得分享,就要引导孩子走出自我意识为中心的阶段。

  2.家园共育,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功能。逐步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正确引导孩子。

  3. 通过开展教育活动引导幼儿行为的转变,并在日常生活中具体指导孩子的行为。

  4.从小养成乐于与他人分享与合作的习惯, 体验到与他人分享与合作带来的快乐。

20、幼儿园大班观察记录:我想让灯泡亮起来反思

  观察背景

  在科学区经常看到孩子们一起操作探索好玩的小实验。今天,林林选择他很喜欢的电路玩具。在他自己尝试后灯泡没有亮他却依然坚持没有放弃去换玩具。

  观察目标

  幼儿在科学区游戏中专注情况分析。

  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观察过程

  林林选择了科学区电路玩具,认真操作着,选了一张提示卡,并按照提示卡上电路摆放位置往底座上插着,一次又一次的摆弄、尝试、失败在尝试。科学区里其他小朋友在玩纸杯游戏,热闹环境下他也只是看了看,接着玩他自己的。

  王梓洋走过来看了一会说:“咱们两一起玩多米诺吧?”,林林摇摇头仍没有放下自己的玩具,还是努力按照提示卡在研究着。这时,满意走过来,林林边摆弄玩具边和满意说自己在玩的玩具,但是从他们聊天中没有听到林林说灯泡不亮的原因,两人反复尝试直到最后也没有成功。

  观察分析与反思

  1.经验预测---5-6岁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刨根问底,幼儿多次尝试没有成功,可见对操作材料正确使用方法不清晰。

  2.逻辑推测---在游戏中老师发现他不断地摆弄、尝试失败后仍然在坚持,旁边幼儿也没有影响到他,受到同伴邀约时也没有放弃自己游戏,有良好的学习态度。

  3.尝试验证---从整个观察来看,幼儿能够坚持动手动脑寻找问题的答案。另外教师没有提供辅助性材料,(如:不同难易程度提示卡)幼儿无法独立完成体验成功。

  《指南》中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1.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观察,教师应给予幼儿及时的帮助,引导启发幼儿进行自主探究,教师有效介入指导是促进幼儿自主探究的关键,可选择平行介入的方式参与到幼儿游戏中,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快乐。

  2.大班幼儿应有动脑寻找问题答案的能力,教师可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思考原因,为幼儿提供支架、有效的线索引导幼儿有依据的猜想。在操作环节,教师应近可能创设安静的氛围给予充足操作时间和机会,满足探究需求帮助幼儿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态度。

  3.教师应针对班级幼儿不同的游戏水平,调整不同层次、难度的游戏操作材料,在区域小结时,对在游戏中幼儿坚持、遇到困难不放弃的学习品质给予肯定。

21、幼儿园大班观察记录优质范文反思

  观察背景

  大班的孩子在艺术领域目标二中明确指出:幼儿具有初步的艺术创造能力,能自编自演故事并为表演选择和搭配简单的服饰、道具或布景。

  观察目标

  观察戈戈的组织能力及小朋友的配合能力。

  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观察过程

  昨天午睡时间,我讲了《灰姑娘》的故事。今天自主游戏时,戈戈、柔柔、豆豆、辰辰几个人选择到表演区,表演故事《灰姑娘》戈戈自告奋勇选择自己当导演。接着他拿来纸笔分配角色,由柔柔来扮演灰姑娘,豆豆扮演继母,辰辰扮演仙女变身。角色分配的很顺利,可是在表演时孩子们开始不听戈戈的指令。

  戈戈叫他们按照他的意思去表演,可是其他小朋友没有采纳他的意见。戈戈说:“那好,我听你们的意见,你们来表演。”可是其他几个小朋友还是各说各的意见始终不一致。急的戈戈满头大汗,一场没有开始的《灰姑娘》就草草的收场了。

  观察分析与反思

  对照观察的场景,结合《指南》可以发现以下几点:

  社会领域:人际交往

  《指南》目标一: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5~6岁幼儿应该具有: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自己协商解决。知道别人的想法有时和自己的不一样,能倾听和接受别人的意见,不能接受时会说明理由。

  这几个孩子自我意识中心比较重

  《指南》目标二:喜欢与他人一起讨论图书和故事有关的内容。在一个星期连续的观察中可以看出:睿睿能够和同伴交流。

  《指南》目标三: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睿睿还是有很好的阅读和阅读理解能力,因为他能主动的向其他小朋友介绍书中内容。

  后期跟进:

  教师:作为教师,首先要能够看到幼儿行为,并且读懂幼儿行为,进而给予专业支持。

  看到、看懂幼儿行为:

  观察:老师要根据具体情况,指导幼儿学习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能。如:当幼儿与同伴发生意见不统一的时候,用协商,合作等方式解决冲突。结合具体情景,引导幼儿换位思考,学习理解别人。

22、幼儿园大班观察记录《图形拼搭》反思

  观察背景

  在“智育爱”课程《拼蜂窝》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尝试了利用图形块用不同方法做六边形的游戏,并对拼图形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们将各种图形投放到益智区中,支持幼儿继续开展相关活动。

  观察目标

  1.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不同三角形的特征以及拼摆前后的变化。

  2.能感知图形的结构特征,拼出正六边形。

  3.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观察过程

  区域活动开始了,三号桌小朋友选了拼图形和脸谱的游戏材料,游戏刚开始,天天、雨兰、童童三个小朋友便把放在子航面前正六边形盒子里的三角形拿给了然哲,然哲将这些三角形装到了三角形盒子里,这时,子航开始哭起来,我听到哭声询问他:“你怎么了?”子航边哭边指着然哲说:“他把我的三角形都拿走了!”然哲听到他这样说便主动还回几个三角形,于是子航停止了哭声,开始尝试将手中的三角形拼装到正六边形盒子里,中途童童从她手中借走了一块三角形,子航反复尝试了几次之后都没能拼出正六边形,一会童童将借走的那块三角形又还了回来,这时子航将原本放在盒子里的其它三角形拿了出来,把童童还回的三角形和另一块和其一样的三角形拼装进去,这次他很顺利的拼出了正六边形,可是却发现这个正六边形并不能将盒子填满,于是他将盒子里的三角形倒到桌子上开始拼摆,尝试一次后他发现盒子盖儿上也有正六边形,于是开始参照盖子上的图形拼摆,只拼了两块他又将三角形放回正六边形盒子里进行尝试......

  观察分析与反思

  子航在此次活动中乐于探索尝试用不同形状的三角形拼摆出正六边形,并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尝试发现不同三角形的特征以及拼摆后的变化,初步感知正六边形和三角形的结构特征,最终拼出正六边形。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三角形以及三角形和正六边形的盒子供幼儿探索。

  观察时我发现正六边形和三角形的盒子由于和拼图大小不匹配,对幼儿拼摆造成干扰,同时为了支持幼儿探索用三角形拼摆其他几何图形的机会,于是决定在第二次活动时将正六边形和三角形的盒子收回,在白纸上划出不同大小的三角形、正六边形以及其他简单几何图形,并将白纸铺设到桌垫下。

23、大班《我们的祖国真大》观察记录反思

  观察对象:

  许诩

  年龄段/班:

  大班

  观察背景:

  近期,孩子们对“测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在“国庆节”主题中,班级在益智区投放了中国地区、操作纸“各地娃娃到北京”,孩子们开展了测量地图的游戏。

  观察目标:

  1、学会运用多种测量工具在地图上沿直线进行测量,测量时要注意工具的首尾相接。

  2、记录测量结果,感受不同城市之间的距离是不一样的。

  3、在游戏中,感受祖国的地广物博。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观察过程:

  许诩和刘彤两个人玩了起来。经过商量,许诩用回形针测量,刘彤用火柴棒,一起测量“北京——南京”的距离。许诩把回形针一个一个连接,摆放在北京和南京之间,数一数用了多少个,记录在表格里,刘彤也迅速的用火柴棒摆放好完成了测量,“祖国一点都不大,北京到南京才用了7个回形针,8个火柴棒。”

  “看,回形针比火柴棒短,你们测量的结果是不是有问题呢?”我把两种测量工具放在一起对比了一下,“测量的时候要直线测量,第一个的结尾是第二个的开始。再试一下吧!”两个孩子听了我的话再一次进行了测量。“原来我们的结果真的有问题呢,应该是用了5个回形针,3个火柴棒。”“那你们知道拉萨到北京有多远吗?”“拉萨上有小花标记,我们一会就能测量出来。”话还没说完两个孩子已经开心的摆弄起自己的测量工具。

  第二天一早,许诩跑到我身边:“老师,昨天我用了回形针、火柴棒测量了地图,尺子也可以测量啊!我把尺子带来了,你看。”来到地图前,许诩已经用他的尺子开始了测量:“爸爸说一格是一厘米,一厘米、两厘米......老师,北京到南京有16厘米!”看到许诩兴奋的样子,小雅、乐乐也跑过来围观,“许诩真善于思考,除了我们用到的回形针、火柴棒、尺子,我们可以找到更多的测量工具吗?”“可以,长条积木、绳都可以作为测量工具。”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大家去教室找一找这些测量工具试试吧!”孩子们分头行动,不一会,几个孩子用自己收集来的各种工具开始了新的测量。

  观察分析与反思:

  为了进一步帮助幼儿了解中国,我从幼儿最近的兴趣点“测量”入手,投放中国地图,通过实践、探索让幼儿发现祖国之大,学会测量的方法,探索不同的测量工具,体验不同工具测量结果的差异性。在测量的过程中,测量结果出现偏差,老师及时介入,结合记录结果,引导幼儿发现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差异性,比较分析不同的测量结果,明白不同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并给予一定的引导,帮助幼儿进一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追随孩子的兴趣点,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学习探究品质,我对益智区材料进行了更新,投放了不同的贴纸,孩子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城市,用不同的工具继续测量。

  祖国各地还有其不同的特色,如拉萨的布达拉宫,北京的天安门等,可以引导孩子调查了解不同地域的特色,将其做成具有代表性的图片标记在地图和记录表上标识,孩子在测量的过程中,能获得更加多元的认识。

24、大班《鸟巢》观察记录

  观察对象:

  宸宸、早早、乐儿、阿尼尔、萌萌

  年龄段/班:

  5-6岁大班

  观察背景:

  幼儿在宽松、自主的过渡环节后,与同伴自由的聊天,自发引起的讨论,通过合作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从而自主的进行建构。

  观察目标:

  1、能够用清楚的语言,积极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

  2、搭建中遇到问题,愿意思考和尝试解决问题。

  3、增强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感受同伴合作成功后的愉悦感。

  4、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5、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观察过程:

  喝过牛奶,宸宸走进语言区,拿起语言区展示台散放的旅游门票,这时早早走过来:这个地方我知道,爸爸妈妈还带我去过,这是北京故宫。宸宸:我没有去过,不过我去过鸟巢,就是墙上钉的那个(班级文化墙),那个地方很大很大,妈妈给我讲那是中国举办奥运会的地方,工人叔叔用钢材建造的。一旁喝牛奶的阿尼尔说:我也进去过,里面还有一排一排的座位呢,妈妈还去里面看过演出。乐儿:阿尼尔,你进建构区吗?早早:我进我进我想进,一听几个人都连忙选择建构区。宸宸:萌萌你搭什么?早早:还没想好呢。我:要不要我们就一起也来搭个鸟巢?我拿出手机找出鸟巢的图片。乐儿、阿尼尔:赵老师,你和我们一起?我点点头。

  于是我们先用积木围成一个大圆搭建底座,在围拢上面,想要呈现交叉建筑时问题出现了:积木交叉搭,有点不稳,我:想一想,怎么让建筑更坚固呢?早早:我们把积木斜着放在外面。大家开始尝试,结果放到后面怎么也立不住,还把前面的也推到了。宸宸:要不我们在两个中间横着放一个。再次尝试终于成功了,不一会建好了。我:我先准备去售票,一会邀请小朋友来鸟巢,你们继续合作把鸟巢建的更好一点,或者设计一个更厉害的鸟巢都可以,一会见。15分钟以后,在鸟巢周围搭了楼房和在鸟巢上方和周围做了彩灯,场内做了座椅。

  观察分析与反思

  分析:

  1、幼儿能够根据班级文化墙“我是中国娃”,自发的讨论各自去过的地方,并分享自己的对著名建筑的了解。

  2、幼儿在搭建过程中,遇到困难,能够主动进行思考和坚持。

  反思:

  引导幼儿在建构区勇于尝试搭建,感受北京著名建筑的特点,感受祖国的文化和优秀,感知体验多样的建筑方法,丰富搭建经验。

25、幼儿园大班观察记录《游戏活动中的他们》反思

  观察背景

  今天是我园举行阳光体育活动的一天,孩子们在进行了一系列韵律操、集体活动之后,都兴致勃勃地开始了分散活动的准备。

  观察目标

  幼儿在球类竞技运动中的情感反应。

  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观察过程

  当我带领幼儿进行了全面的身体准备后,孩子们开始了自主选择分散区域及合作对象。由于我们班进行的是孩子们都相对感兴趣的球类运动,因此,孩子们全部对此投入了很高的热情。经过讨论,有六名幼儿自主选择了足球游戏区域,他们就是田艺涵、芦笛、邵禹铭、韩宜辰、杨嘉乐和马嘉霖。经过自由组合,我将他们六人平均分成了2个队:一队是由田艺涵带领的,二队是由韩宜辰带领的。

  比赛开始前,我这个“大裁判”特别宣布了比赛规定和游戏玩法。两队队员不能用传球,不可以越位等等。经过了一段激烈地讨论,两队队员分别选择他们的队长为守门员。

  比赛开始了,孩子们进行了激烈地角逐,开始的时候,大家总是会不自觉地用手碰球、运球,经过我的反复提醒,渐渐地,孩子们开始有了一定的球场规则意识,他们会互相发出警告:“老师,铭铭用手碰球了。”“老师,杨嘉乐出界了。”我开始感觉到了绿茵场上散发出的气息。原来孩子们可以通过游戏活动,懂得许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不能体会到的规则。

  渐渐的,我发现,经过了2—3轮的游戏,孩子们的脸上都开始冒汗了,作为裁判的我也被他们带的出了一头汗,但孩子的活动兴趣却是毫不减退。

  最终,经过了几轮的激烈比赛,一队胜出,所以的队员都相互击掌庆贺;二队的队员们开始讨论起来:“我们太多次犯规了。”“是啊,如果按照规则来,我们一定会赢!”

  观察分析与反思

  大班幼儿的运动能力,协调能力,合作意识都较之前有了非常大的提升,但是依然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否则幼儿就会出现害怕输赢,不愿参加竞技类运动的逆反情绪,这对于幼儿来讲是莫大的伤害。因此,我们作为教师更应当告诉他们如何面对失败,通过合作战胜困难的道理。

  回班后,我把阳光体育活动中足球区域发生的事情讲给了小朋友们听,并请孩子们进行了讨论,让大家说一说,“如果你是一对或者二队的队员,当你听到一对胜利的消息时,心情如何,反过来,心情又如何?”经过讨论,我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道理讲给了孩子们听,大家都说,二队的队员也很棒!我们都是一个集体。

26、大班《我想让灯泡亮起来》观察记录反思

  观察对象:林林

  年龄段/班:大班

  观察背景:

  在科学区经常看到孩子们一起操作探索好玩的小实验。今天,林林选择他很喜欢的电路玩具。在他自己尝试后灯泡没有亮他却依然坚持没有放弃去换玩具。

  观察目标:

  1.幼儿在科学区游戏中专注情况分析。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观察过程:

  林林选择了科学区电路玩具,认真操作着,选了一张提示卡,并按照提示卡上电路摆放位置往底座上插着,一次又一次的摆弄、尝试、失败在尝试。科学区里其他小朋友在玩纸杯游戏,热闹环境下他也只是看了看,接着玩他自己的。

  王梓洋走过来看了一会说:“咱们两一起玩多米诺吧?”,林林摇摇头仍没有放下自己的玩具,还是努力按照提示卡在研究着。这时,满意走过来,林林边摆弄玩具边和满意说自己在玩的玩具,但是从他们聊天中没有听到林林说灯泡不亮的原因,两人反复尝试直到最后也没有成功。

  观察分析与反思:

  1.经验预测---5-6岁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刨根问底,幼儿多次尝试没有成功,可见对操作材料正确使用方法不清晰。

  2.逻辑推测---在游戏中老师发现他不断地摆弄、尝试失败后仍然在坚持,旁边幼儿也没有影响到他,受到同伴邀约时也没有放弃自己游戏,有良好的学习态度。

  3.尝试验证---从整个观察来看,幼儿能够坚持动手动脑寻找问题的答案。另外教师没有提供辅助性材料,(如:不同难易程度提示卡)幼儿无法独立完成体验成功。

  《指南》中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1.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观察,教师应给予幼儿及时的帮助,引导启发幼儿进行自主探究,教师有效介入指导是促进幼儿自主探究的关键,可选择平行介入的方式参与到幼儿游戏中,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快乐。

  2.大班幼儿应有动脑寻找问题答案的能力,教师可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思考原因,为幼儿提供支架、有效的线索引导幼儿有依据的猜想。在操作环节,教师应近可能创设安静的氛围给予充足操作时间和机会,满足探究需求帮助幼儿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态度。

  3.教师应针对班级幼儿不同的游戏水平,调整不同层次、难度的游戏操作材料,在区域小结时,对在游戏中幼儿坚持、遇到困难不放弃的学习品质给予肯定。

27、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老师我不想躺下》反思

  许明博是一特别怕午睡的小男孩,很乖但是孩子非常没有安全感,通过观察记录培养幼儿能自愿午睡的好习惯,初步引导幼儿学会等待。

  观察背景

  这名幼儿从开学来两个月了都不想躺这睡,每天午睡时都坐在床上睡觉。

  观察目标

  1、培养幼儿能自愿午睡的好习惯。

  2、初步引导幼儿学会等待。

  3、 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4、 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观察过程

  他是我班一名特别怕午睡的小男孩,每天午睡时都是靠在床边做着午睡的,刚开始老师不能去陪着他,不能对他说:你可以躺下睡觉啊,这样多不舒服啊,这样他就会大哭起来,说:我不要、、过几天他会经常问老师:老师几点了?老师到点了没有啊?老师可以起床了吗?是不是吃个饭就可以回家了?其他时间都还好,每天到中午午睡他就会担心很多很多,其实他是个很乖的小朋友,他从来不调皮,他是怕他睡着了,每人叫他起床,里没有安全感,不会穿衣服,担心自己穿不上,就恐惧脱衣服午睡,老师有时候在批评别的小朋友的时候,他觉得会是在说他。

  观察分析与反思

  后来我告诉他,你很乖,也很听老师的话,我知道你不想躺下午睡是因为你怕自己睡着了,到点了没人叫你起床,就回不了家了,对吗?他说:是的。你不想脱裤子衣服,是不是因为你自己还不会穿,穿不好啊?他说:是的。那你相信老师吗?他点点头,我是说:那我以后叫你起床,你不会穿衣服我可以帮助你,但是你自己也要学习,好不好,他答应了。你不要担心好不好呀?一个星期的时间他终于自己愿意把衣服脱下来躺到自己的小床上了,虽然偶尔他不想睡,坐在小床上,但是他就是在一点一点的进步,虽然很小,但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是一个难点,我会一直鼓励他,帮助他,让他在减少焦虑的同时能自愿开心的午睡。

28、幼儿园大班观察记录《设计车票》

  观察目标:观察幼儿对数字的敏感度。

  观察对象:陈XX年龄段/班大一班

  观察时间:2015年9月7日

  观察分析:

  陈自有小朋友是这学期从个体幼儿园转来的新生,动手绘画及操作能力与其他 幼儿有一定差异。

  在《旅行去》这节活动中,需要幼儿设计自己的车票,车票上要有票价及座位号。所有小朋友都在精心设计自己的车票,陈自有却大声喊道:“老师我画完了。”我走到他座位前,他指着绘画纸说:“老师你看我画的”我一看一张绘画纸上有几个数字,还有几个用笔点过的点。我说:“这就是你设计的车票吗?”他很兴奋的说:“是呀,漂亮吗?”我说:“很有想法,要是上面能在多设计一些别的图案就更漂亮了。”他说:“我不会啊,我只会画点啊,老师帮我画吧?”我把着他的手在他的车票上画上了两个圆圈。

  采取措施:

  1、 鼓励幼儿,教师给予自己的作品加以肯定增强了幼儿自信心。

  幼儿提出需要老师帮助时,教师蹲下来与他共同完成作品,注重师幼过程的情感体验。

  2、据幼幼儿个体差异,降低作品的难度,让他从内心上拥有成功感,

  3、家园合作,及时与家长沟通。互相了解幼儿的具体情况,并加以分析。

  获取成效:

  陈自有设计的车票对于其他幼儿来说虽然简单,但对于他来说却有成功的喜悦。由最初的几个点,到能够绘画出圆圈是一个质的飞跃。

29、观察记录范文《我要搭楼房》反思

  建构区是幼儿比较喜欢的区域活动,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要“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因此在建构区内投放了一些幼儿比较感兴趣的材料,如何让幼儿有效的利用材料,是我们教师介入的重点问题。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足够的空间、充足的材料以及充分的时间,保障幼儿的建构游戏开展。

  观察对象

  建构区的幼儿

  年龄段/班

  3岁——4岁小班

  观察时间

  2019年12月区域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要“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对幼儿来说,游戏的重要性在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其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和发展离不开游戏。小班的孩子从入园开展游戏活动以来,建构区就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我们发现经常到建构区游戏的幼儿能够带来极大的快乐

  观察目标

  1.能够运用建构区材料进行自主、自由玩耍。

  2.喜欢与同伴一起玩游戏。

  3.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观察过程

  区域游戏时间到了,小朋友们全部找到自己喜欢的区域进行游戏。过了一段时间,翌翌拿着一根长长的木板来到涵涵搭建的地方想把自己的木板搭在上面,涵涵伸出小手说“不行”,翌翌直接把木板放在上面,翌翌的木板放下木板就掉在地面,翌翌把另外的积木扔到地面上,一边扔还一边说:“就是这个我的才掉下去”,清泽赶紧站起来说:“看嘛,你把我的弄掉了”。翌翌站在原地一动也不动。涵涵把地面上的积木捡起来又重新进行垒高搭建。翌翌看见涵涵重新搭建的楼房很开心,于是他又开始去拿积木认真地进行搭建,可是他刚把木板拿起来时,清泽已经在圆柱体上面进行了覆盖搭建,他只好尝试把自己的木板从第二层穿过去,可是放了几遍都会触碰到上面的圆柱体积木,清泽赶紧把旁边的圆柱体积木取下来,翌翌高兴地把自己的木板放了上去,他的手刚离开木板,他们搭建的楼房全部倒了。于是清泽就对翌翌说:“看嘛,倒了”,翌翌看着清泽说:“它自己倒的,我没有打它”。说完翌翌就到另外的地方去玩了。

  观察分析与反思

  小班时期幼儿的游戏形式以平行游戏为主,喜欢根据自己的爱好各自开展同种游戏,我们需要逐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在游戏中孩子们的合作意识还是有的,他们能够共同尝试搭建一座楼房,在第一次翌翌想去搭建楼房时,虽然涵涵和清泽有点不乐意各顾各玩自己的游戏,翌翌的加入很快就让他们有一定的合作意识,但是他们在建构的经验上是很缺乏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已有的垒高经验在玩,翌翌的出现让楼房倒了两次,第一次在涵涵的坚持下翌翌又重拾信心进行搭建,第二次全部倒了后翌翌跑到另外的地方去玩了。

  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多地丰富幼儿生活经验,为幼儿提供足够的空间、充足的材料以及充分的时间,保障幼儿的建构游戏开展。

30、幼儿园大班观察记录范文《我来帮助你》反思

  观察背景

  孩子在老师讲完课后,进行活动材料的操作,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让孩子在操作中激发学习的兴趣。

  观察目标

  孩子能主动帮助别人,乐意接受别人的帮助,在帮助中激励孩子的兴趣。

  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观察过程

  人和动物都有不同的成长过程,我讲课的时候,孩子们都在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地听着,李成德却低着头自己玩的不亦乐乎。我提醒他几次后,眼睛看着我,但心好像还“飞”在其他地方。随后我组织孩子进行操作活动。孩子们都在认真细心的完成贴图的操作。不一会儿,李成德这一组的宋怡卓已经正确的贴好了人和动物的成长顺序。

  其他孩子也在加速进行自己的操作活动。这时,李成德拿着数字卡这儿贴贴,哪儿贴贴,怎么贴也觉得不对。突然着急地说:“这应该贴哪儿呢?这怎么贴呢?”边说边哭了起来。宋怡卓听见后,忙对李成德说:“李成德,别急、别急,我来帮助你,你一定会贴好的。”李成德点点头,宋怡卓就做起了“小老师”。边指着图边说:“你看,这是妈妈肚子里有宝宝,就像我们小时候在我们的肚子里,所以我们要把这幅图排在第一,下面贴数字1宝宝。这幅是妈妈把宝宝刚生出来……”

  在宋怡卓声情并茂的讲述中,李成德也在一丝不苟的完成着操作活动。这时旁边又有两个小朋友也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一起加入到这个帮助活动中,终于李诚德在宋怡卓和其他小朋友的热心帮助下,耐心认真的完成了所有贴画操作内容。宋怡卓和同组的其他孩子在看到李诚德贴好最后一个后,心有灵犀的一起鼓起掌来。宋怡卓还笑着说:“李诚德你真棒!”李诚德更是开心的笑了起来,然后害羞地低下了头。

  观察分析与反思

  观察分析

  有些孩子在学习或参加活动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挫折时,就会产生急躁、厌烦,甚至是退缩的情绪,如果不及时给予孩子引导和帮助,就会导致孩子产生厌学的情绪。

  观察反思

  孩子们之间的热心帮助,可以激发孩子迅速接受知识,完成任务,更好的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或者老师的适时介入,让孩子打开思路,有效地提高学习。孩子们之间主动出现的互相帮助更能有效地激励孩子学习、参加活动的兴趣。以后我们应多鼓励、表扬孩子们的帮助行为,并要积极倡导这种行为。让孩子们在主动帮助,乐意接受帮助中共同学习,共同发展,共同成长。

31、大班综合活动《我从哪里来》教案反思

  这是一节关于性教育的大班综合活动,初步感知生命的由来,在传统的教育中,父母总是避讳和孩子谈“性”问题,让孩子自己去摸索,在遇到孩子问 “我是怎样来的?”“我是由哪儿生的?”一类的问题时, 有的父母是采用欺骗和怒斥的做法,使孩子在性问题上产生了神秘感和不正确的态度。许多孩子因 一时的“性好奇”、“性无知”而造成一生难以弥补的伤害。因此本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初步感知生命的孕育和成长过程,理解爸爸和妈妈之间生理上的不同,获得初步的两性知识,树立正确的性意识,萌发对爸爸妈妈的感激之情和对生命的爱惜。

  二、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生命的由来,知道自己从哪里来;

  2.能正确的认识胎儿孕育的过程,理解爸爸和妈妈之间的不同;

  3.萌发对爸爸妈妈的感激之情和对生命的爱惜。

  三、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初步感知生命的由来,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理解爸爸和妈妈之间生理上的不同,萌发对爸爸妈妈的感激之情和对生命的爱惜。

  2.活动难点:认识胎儿孕育的过程,理解爸爸和妈妈之间生理上的不同。

  四、活动准备

  《我从哪里来》PPT课件

  五、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以三只小动物询问妈妈,自己从哪里来为情景导入,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和课堂兴趣。

  2.三只小动物从哪里来

  讲解三只动物的孕育成长过程,萌发对自己生命的好奇。

  3.我从哪里来

  以讲故事的形式结合PPT图片让幼儿初步感知胎儿孕育和胎儿在妈妈肚子里成长的主要过程,理解爸爸和妈妈之间的不同,知道自己从哪里来。

  4.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自己从哪里来,引导幼儿萌发对爸爸妈妈的感激之情和对生命的爱惜。

  六、活动延伸

  回家后,对爸爸妈妈表达感激。

  七、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我利用讲解法,结合课件图片,生动直观地让幼儿初步感知生命的由来,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能正确的认识胎儿孕育的过程,理解爸爸和妈妈之间的不同,萌发对爸爸妈妈的感激之情和对生命的爱惜,很好的完成了活动目标。

  但在两性关系的教育上较为浅显的涉及,只是提到了爸爸妈妈在孕育幼儿过程中生理上的不同,在之后的教学活动中可对幼儿进行更为深入的性教育,帮助孩子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两性之间的不同,树立正确的性意识,学会保护自己。

  总的来说,本次活动较为成功,以科学的态度回答了幼儿常见的问题“我从哪里来” 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帮助他们初步建立了正确的两性认识,很好的完成了活动目标,达到了教育目的。

32、幼儿园大班观察记录《爱报复的小涵》

  观察分析:

  小涵生长在一个比较特殊的家庭里,刚来幼儿园的时候,小韩的爸爸就把家里的特殊情况告诉了我们,所以,平时我们都比较注意这个孩子的一举一动。在观察中,我发现这个孩子特别聪明,而且也能和其他孩子玩在一起。但是,慢慢地,我发现了小涵的另一面。

  今天户外活动时,小涵和平时一样,在和几个要好的伙伴玩耍,看他们玩得很开心的样子,我就没太多注意他们,而是开始观察其他孩子的户外活动情况,正当我把视线转向他们的时候,我发现小涵正在和其中一个伙伴争吵,于是我上前询问,谁知,小涵看到我走到面前,不但没有停止,反而出手打了一下那个伙伴。当我制止之后,我便询问了事情的缘由,小涵大哭着说:“上次,他就和其他人打我了,还把我打哭,这次我也要把他打哭,这样才算公平我爸说了,谁打我我就也打他。”

  分析:

  《指南》健康领域目标二的内容是情绪安定愉快,其中对大班幼儿的要求是控制自己的情绪;合理适当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并转换情绪。在小涵的案例中,他的情绪就没有进行适当的转换,还是停留在上次游戏的不愉快中,所以这个案例中的孩子在有关情绪的目标方面,还需要老师的重新制定。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一)家庭的影响

  小涵生长在单亲家庭里,爷爷奶奶都特别关心、宠爱他,可以说近乎溺爱,不论孩子要求什么,家长都会满足,所以,造成小涵抗挫能力低,已受到伤害就会记在脑子里。而且幼儿的情绪易受感染,尤其容易受家庭变化的影响。案例中,尽管家人都很疼爱小涵,但是孩子因为失去母爱,还是表现出了反常情绪和行为。

  (二)控制情绪的能力差

  大班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交际圈,但是他们和成人仍然有一定的差距,相比语言,他们更喜欢用行为来表达高兴、悲伤、生气、害怕等情绪。正如案例中的小涵,虽然和自己的好朋友产生了矛盾,但是,他并没有学会控制自己情绪,也没有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反而采取了“报复”的手段。尽管这些情绪的表达方式,对孩子来说比较正常,但我们更应该引导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采取措施《指南》中针对这方面目标,提出了两点教育建议:1.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2.帮助幼儿学会恰当表达和调控情绪。结合这两点教育建议和实际工作中经验,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帮助幼儿调整情绪。

  (一)接纳幼儿的各种情绪,让幼儿体验到安全和信赖。孩子的情绪容易失控,在情绪失控时,孩子们往往会大哭、打闹,有的还回在地上打滚儿以示抗议,在这个时候,我们不能呵斥孩子,我们应该理解孩子的这种反应,先平复孩子的情绪,再问清楚事情的缘由,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不让孩子留下阴影。在我们静静地倾听孩子说话的时候,孩子会认为我们是他们的依靠,从而让孩子对我们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并慢慢地把这种情绪转移到他们所处的环境当中。

  (二)和家长沟通,转变他们的观念。经过不断的观察,我发现小涵的情绪极易受到爸爸的影响。爸爸因为小涵没有妈妈的事情,所以特别在意小涵是不是在幼儿园受了什么委屈,因此,每次孩子回去说一些事情的时候,爸爸总以为孩子是在告状,所以就告诉孩子一些不正确的处理方法,这样不仅不利于孩子解决问题,还让孩子对幼儿园产生不好的感受,影响孩子在幼儿园的正常生活。和家长沟通时,我们应该把这些不好的方面说清楚,让家长配合,以此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三)帮助幼儿摆脱不愉快的情绪。鼓励幼儿把心中不愉快和愉快的事情说出来。让幼儿用活动来发泄不愉快的情绪,当幼儿情绪不好时,可以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不要将注意力继续集中在引起冲突或挫折的情景中,而应尽快摆脱那种情景,让他投入到感兴趣的活动中去。

  (四)老师的调解很重要。孩子们发生冲突时,很容易向老师求助,这时,老师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每个可能受到影响的孩子进行调节,当然我们要针对孩子的不同性格采取不同的方法,有的孩子可以让老师当面说,有的就不行。我们一定要尽量让每个孩子都能去除心里的阴影。

  对于一些聪明、懂事的孩子,老师可以多讲一些道理;对于一些比较皮的孩子,我们可以适当的给予惩罚;对脾气很犟的孩子,老师可以把前两种结合在一起。

  获取成效

  经过一段时间的家园配合及不同方法的采用,我慢慢感觉到孩子已经有意识的在收敛自己的脾气了,虽然有时候还会和其他小朋友发生争执,但是,小涵的态度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变,不像原来那样直接出手打小朋友了,而是先和小朋友说清楚,如果小涵实在是很生气的话,他就会来和我说,让我来帮忙。不过,这已经算是很大的进步了,最起码他懂得了要和别人沟通,而不是使用暴力。有人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幼儿期是身、心、行急剧发展的时期,这个阶段的发展,对孩子今后乃至一生发展至关重要,此时所造成发展的偏落差都会给孩子今后的成长及教育带来很大困难,所以我们要注意观察、了解幼儿的行为表现、正确认识和分析孩子的行为,寻找成因,以使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33、优质观察记录范文《我爱吃月饼》反思

  观察背景

  结合班级主题活动,老师在班级区域中投放了不同种类的月饼,幼儿开始在活动区观察、品尝月饼。吴俊扬是中组小朋友,活泼、好动。升入中班后中班幼儿年龄特点比较鲜明,也很少参加集体探究活动。

  观察目标

  1、 幼儿不参加集体活动原因

  2、 调查月饼丢失原因

  3、 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 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观察过程

  早来园活动:

  云云跑到老师这来说:“老师,娃娃家的月饼少了一块。”

  区域活动:

  大部分幼儿都在与同伴进行自主、分散游戏,扬扬从早来园到现在一直在娃娃家。一会儿摸摸老师投放的月饼,一会儿走到小朋友中间转转。不一会儿,娃娃家的月饼又少了一块。小朋友纷纷指责说是扬扬偷吃了月饼,扬扬没有承认,而是生气的走了。

  月饼是结合综合主题活动投放到区域中的,在区域游戏前,老师引导幼儿在主题活动中观察、品尝了月饼。那个时候扬扬没有参与进来。当他看到小朋友都对老师准备的月饼赞不绝口时,他也产生了兴趣,可没有人主动邀请他,他就拒绝参加。看到娃娃家的月饼,没吃过月饼的扬扬大口吃了一块,觉得很好吃,就一直在娃娃家观察不同形状、口味的月饼,不一会儿又吃了一块。

  观察分析与反思

  月饼是本月综合主题的主角,在区域投放目的在于鼓励幼儿多观察、了解、知道中秋节吃月饼的传统习俗,同时了解月饼的种类、寓意等。扬扬一直不主动参与集体活动,但是又对老师准备的月饼十分感兴趣,看到活动区的月饼,就不禁像集体活动时小朋友一样大口品尝起来。

  这个现象可以看出扬扬对于主题活动材料的兴趣和参与主体探究活动的欲望。但由于扬扬在家经常被忽视,在幼儿园就习惯自己一个人游戏,也不善于与同伴友好地交往,导致其没有参与到这次的活动中。但可以看出老师准备的材料完全吸引到扬扬,扬扬很好奇的关注着老师准备的月饼。

  教师支持策略和方法:

  1、主动邀请品尝月饼对于幼儿讲述的扬扬在活动区偷吃月饼的事情,我并没有在集体活动时和小朋友们一起解决,而是在小朋友都进行游戏时单独和扬扬一起,我首先拿起月饼说:“今天的月饼看着就好吃,闻闻也好香啊,扬扬,你愿意跟我一起品尝月饼吗?”面对我的邀请,扬扬起初是犹豫的,看到我真的打开月饼吃了之后,点头同意了。

  2、聊天引出话题,了解幼儿真实想法

  吃了吃着,我和扬扬主动说起月饼的故事,扬扬也很自然的加入进来。他说他看到我拿出月饼就想跑过来,可是又怕老师拒绝他。原来不是他不想加入我们的活动,而是我自以为是的以为他不会加入,而没有主动邀请他。

  3、约定

  了解到扬扬真实想法后,我十分自责,主动和扬扬说:“你愿意和我做一个约定吗?如果你想参加,你就主动走过来,老师肯定会第一时间邀请你的!”扬扬听后,高兴地点点头,继续吃着他喜欢的月饼。

34、大班观察记录《冰山寻宝》

  观察背景:

  在炎热的天气下孩子们都会比较喜欢亲近水,因此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一系列关于水的特性、存在形式等的活动让孩子们自由探索,并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个“冰山寻宝”活动为孩子们展现了水的另一种存在形式——冰,同时老师为孩子们提供了很多工具例如塑料小刀、锤子等,供幼儿自行探索。

  观察目标:

  1. 能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所在,并自己想出或通过观察别的小朋友发现多种解决方法。

  2. 会操作一些简单的工具。

  3. 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 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观察过程:

  在冰山寻宝的活动过程中,大嘟嘟首先看到了桌上的工具,他选择了一把塑料小刀想要把包裹在玩具小汽车外面的冰块给切开。但很快他发现冰块太硬了,塑料小刀很难切动冰块。然后他尝试把小刀翻过来,用刀背去用力敲冰块,想要把它敲破,但还是没能成功。不一会儿,他又想到了新的方法——用两只手把冰块紧紧地握住,想让它在手里化掉,但是冰块融化的速度又太慢了。

  这时他发现旁边有小朋友直接举起冰块往地上砸,很快就砸开了。于是他也学着这个方法把冰块举得高高的,用力往地上砸,也砸开了冰块,拿到了里面的玩具。

  观察分析与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方面的教育要求提到,幼儿园要引导幼儿接触自然环境;结合和利用生活经验,帮助幼儿认识自然;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和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幼儿也很喜欢这种操作性很强的科学探索活动,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在这个案例中,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了用塑料小刀敲碎冰块的方法,又通过生活经验得出了用手上的温度融化冰块的方法,最后通过观察和模仿别人得到了把冰块摔碎的方法并成功解决了问题。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老师全程是扮演观察者的角色,在幼儿没有提出要求的情况下,成人尽量不要干预幼儿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只需要为他们准备充足的工具和材料,让他们自行大胆探索;或是通过平行游戏的方式,为幼儿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在科学活动中,给幼儿创造与他人交流分享的环境也很重要,幼儿可以在和他人交流合作或平行游戏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思维碰撞,得到更多的发现成果。

  在活动结束后,成人可以和幼儿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小组回顾,讨论自己做了什么,怎么做的。对大班幼儿来说,可以学习做一些简单的探究计划和对探究结果进行简单的记录。这样一来,幼儿对整个科学探究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刻。

35、幼儿园大班观察记录《海边那些事儿》范文反思

  观察对象

  艺艺治治可欣致远琳琳

  年龄段/班

  5-6岁大班

  观察时间

  下午游戏时间3.00-3.40

  观察背景

  材料加油站,这里收集着各种各样的材料,一直是孩子们追捧的“游乐园”,孩子们每一次总会赋予材料的新生命,这里常常会变成小超市,小银行,恐龙馆,小医院......今天的材料加油站在孩子们的商讨和互动中,又有怎样精彩的故事?

  观察目标

  1.观察幼儿在活动中合理创造性地使用材料的能力。

  2.观察幼儿在活动中运用适宜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观察过程

  材料加油站一直是孩子们追捧的“游乐园”,每次区域活动时,丰富多变的材料等待着孩子们的如约而至,今天这里的小主人是张艺、治治。治治似乎早就有了“计划”,迅速铺上红色的海绵垫:“张艺,我们今天玩沙滩的游戏吧!”“怎么玩?”艺艺问道,治治一边从材料箱里倒出些许贝壳一边说:“沙滩上有许多贝壳,还有许多水草、葫芦,我去斐济爸爸那里就见过!”“嗯,那我给你拿,你来搭吧!”艺艺应道,他们取来养乐多的瓶子,边插上塑料花束,边商量着:“这就是海边的“水草”吧?”“嗯,好!”治治又从一旁取来几何图形——圆锥体:“那这就是 水葫芦吧!”,美妙的“沙滩景”忽隐忽现,两个小伙伴拍手叫好!艺艺说道:“哇,好像听到海浪的声音,好想住在这里,冰雪奇缘的公主就住在海边!”治治:“那我们就来搭个城堡吧”他们又取来泡沫球、纸筒、丝瓜等材料,就这样,两个好朋友分工合作、相互配合,“沙滩上的城堡”的“建筑工程”静静开展着.....

  从小舞台前来取材料的可欣看到这一景:“哇,好漂亮的城堡!”“还是沙滩上的城堡呢!”治治提高音调,介绍着他们的“作品”,可欣想了想说:“如果海浪吹来,你们搭的东西肯定全部吹倒的!”“那怎么办呢?”艺艺问道,可欣取来纸筒:“用这个搭个围墙!”“再把矿泉水瓶放在纸筒里,更加牢固些!”艺艺的“金点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大家又一次投入紧张工作中......

  时间静止在“搭建围墙”中,这时建构区的致远和琳琳来到加油站取水管,迟迟未离开,他们凑过去,与治治、艺艺、可欣说了些什么,一会儿他们也加入游戏中,利用纸板铺成了小路、纸板垒高筑成了眺望台,致远提议:“小院子里需要一些水管,才能有水浇花!”于是孩子们又一次忙碌起来......

  观察分析与反思

  1.经验再现,有独特的游戏思维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游戏中,孩子们自主选择材料,积极动手动脑,体验着游戏的乐趣,并且乐此不疲,兴趣浓厚,他们的主动性正是源于生活经验所得。治治的爸爸常年生活在斐济,靠近海边,每逢假期他都会和妈妈一起去海边玩,因为对海边有着别样的感情,所以他首先发出了游戏的提议:玩沙滩,在游戏中治治主动选择、确定目标、设置计划、实施计划,引起了同伴们的交流、思考与创新,并且颠覆了以往的建构模式,为沙滩的风景添上了绚烂的一幕。

  致远的爸爸和爷爷都是水电工,平时邻居家里犯难的事情都请他们解决,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致远很有挑战性地在“地底”下接了水管,有效地链接了大家的思维水平,有效地推动了游戏的发展,并在游戏中解决了一系列的问题。

  2.积极交往,有主动地邀约意识

  《指南》的社会领域中,5-6岁的孩子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一起克服;能主动发起活动或在活动中出主意,想办法。活动中,孩子们都能主动地加入游戏,并能合理性地创造游戏、解决问题。如可欣提出的问题“海浪来了,怎么办?” 致远的提议:“小院子里需要一些水管,才会有水浇花!”……他们启发性的问题与建议,为游戏注入了新的能量。游戏过程中,他们交流分享、友好协商、相互合作,在交流中取长补短,有效整合了他人的经验,组成了一个很好的游戏团队。

  3.自主建构,有层次的游戏水平

  从孩子们的游戏水平来看,他们的建构水平已经具备搬运、垒高、围合、早期表征和进一步表征等阶段。在认知方面,治治对他和同伴的作品均有一定的了解,他首先利用红色的海绵垫围出了一个区域,并且关注了其中细节的建构,用贝壳、圆锥体、泡沫球等进行了建构,还用养乐多的瓶子插上塑料花束,纸筒、丝瓜等材料进行了装饰,在活动中他们还运用了模式与对称、架高的技能。

  4.以物代物,有丰富的游戏经验

  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角色游戏的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与认识,代替行为在他们的游戏中日益增多。虽然是捕捉了班级了5名孩子的游戏瞬间,但足以粗浅地看到大班幼儿的游戏水平,如将养乐多的瓶子,插上塑料花束,变成海边的“水草”;几何图形圆锥体,变成海边的“水葫芦”;矿泉水瓶放在纸筒里,变成了更坚固的“围墙”…… 凸显了孩子们“以物代物”的行为意识,孩子们在自由自主的游戏氛围中,体验了游戏的乐趣,获得了愉悦的感受。

  支持策略:

  《指南》把幼儿游戏水平发展提示锁定在以下四个观察点,即“表征行为”、“构造行为”、“合作行为”、“规则行为”。而“此物彼用”,或 “以物代物”的游戏替代行为正是表征行为的一种,它标志着幼儿想象力、创造力、思维的抽象性、变通性、灵活性的萌芽与发展。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及时看到幼儿的这种游戏行为及其背后所预示的发展,使我们对幼儿游戏的支持更适合他们的游戏需要与发展需要。

  1.宣扬——推介孩子的“以物代物”行为

  游戏活动后,有意识地保留孩子们的作品,组织全班孩子参观他们的作品,请他们向小朋友介绍自己的想法与经验,比如在搭建过程中是怎么搭的,用了哪些材料,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让其他孩子也能直观地体验替代物的作用和快乐,从而激发其他孩子在今后也能主动使用替代物的行为。一方面,老师要肯定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过程(如坚持性、积极主动地学习态度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组织孩子分享交流,在此过程中取长补短,整合他人的经验。最后,提出一些启发性提问,比如说:今天在游戏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有没有成功?大家想了一些什么办法?引导大家积极的讨论思考,共同帮助解决问题。

  2. 支持——投放适宜的替代材料

  皮亚杰指出:幼儿是在周围环境和材料的互动中获取经验的。权衡好高低材料的比例,留给幼儿更多新情节的延伸空间。游戏中,材料加油站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半成品和废旧材料,孩子们利用地也非常好。在后续的游戏活动中,老师可以根据游戏的主题添加一些小石头、小树等等。或者利用一些问题的设疑,不断鼓励和强化幼儿的替代行为,从而使某些材料成为幼儿的替代物的同时,又有新的发展和创造,有能极大地激发幼儿建构的兴趣,提高孩子的观察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遵循——确立孩子心中的“主题”

  孩子是游戏的主体,但游戏内容确立有时往往由老师来确定,而在今天的游戏中发现,孩子们一起商讨、确立游戏主题,在游戏中他们往往会表现得更加积极与主动,而且会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孩子们在协商、交换的游戏氛围中,学会了分享与合作,一次又一次尝试开拓与创新。作为老师,我们需要由“重结果”到“重过程”,“重预设”到“重生成”,遵循孩子心中的想法,给予他们更多自主探究、创造、表达的机会,使其在原有的思维水平上更绽异彩!

36、大班观察记录《关注留守儿童》反思

  观察背景

  陈博涵是个典型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远走他乡离开年幼的孩子,缺少了父母的爱。外出打工的父母很少才回一次家,孩子都是有由爷爷奶奶照顾的,他身上呈现出了留守儿童的一些共同特点。

  观察目标

  本学期大一班陈老师在收家园联系手册时,发生的一件事:小朋友按吩咐交了,只有陈博涵躲在角落里,头拉得很低,两手紧紧地拽着手册不肯交给老师,陈老师问:“博涵,你怎么不交呀”?博涵慢慢地抬起头,无奈地说:“老师,奶奶没有看也没有写”,说完博涵委屈地哭了,陈老师摸了摸他的头说:“别哭,不要紧,我有办法的,等放学的时候奶奶来接你,我就和她聊一聊,看你在家里的表现乖不乖?老师帮你写下来就行啦”,

  观察过程

  经过我的调查和细心观察、分析、发现博涵小朋友的家庭教育的主体一般为祖辈,老人们认为,农村孩子不会有多大出息,只要能认识几个字,会算账就行了,不管学历高低,将来都是外出打工,因而认为读书无用,让子孙早打工早挣钱更现实一些。他们对留守儿童的学习不闻不问,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乏动力,更缺乏责任感。

  观察分析与反思

  由于博涵与父母长期分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陪伴和教育。近年来的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

  根据以上的观察分析,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1、幼儿园做好留守儿童统计工作,对新入园幼儿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家长情况,幼儿在家情况,是否有监护人,监护人情况,有父母都外出的,都做好的登记,因为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

  2、利用校讯通,公众号平台,让每天都要远在千里外的父母,了解孩子的在园情况,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就在身边,感受到父母深深的爱。

  3、幼儿园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沟通,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通过举办家长会和留守儿童监护人学习或专题讲座,加强对教育者或监护人的培训。

  希望我们大家关爱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家园氛围,让许多过早缺失父母温暖的幼儿,感受到幼儿园大家庭的温暖和老师的关爱。极大的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促进了幼儿与老师、老师与监护人之间的良好沟通,为留守儿童创设快乐、平等、和谐的环境,健康快乐的成长。并让每一个留守儿童不再孤单,不再无助,在幼儿园同样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37、大班《我看到是这样》观察记录

  观察对象:小烁

  年龄段/班:大班

  观察背景:

  最近开展的主题活动“妙妙屋”以“房子”为主线,幼儿在探究中感受房屋世界的奇妙。为了拓宽幼儿视角,周末时间我推荐孩子们观察自己的家周边的环境,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各种建筑之间的高低,形状,颜色等方面的不同,再通过大胆的绘画,讲述激发孩子们热爱家园,设计家园的兴趣。

  观察目标:

  1、 了解幼儿对自己生活环境的关注以及兴趣点;

  2、 能够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愿意与人分享;

  3、 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 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观察过程:

  今天的晨间活动是户外绘画,我们的主题是“我看到了。。。。。。”,将自己周末里的发现用画笔画出来。看着你拿着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两条大大弯弯的曲线,然后停下来,想了想,接着又开始在曲线的中间用画了无数小线段。你的曲线画得真大,占了黑板的一半位置,我好奇的问你:“这是什么呢?”你眨巴着大眼睛告诉我:“这是公路啊,中间是线段,在我家看到就是这样的。”我点点头,“那公路上还有些什么呢?”我问你,你转悠着一双大眼睛:“哦,我知道了!”然后歪着小脑袋边画边说:“公路的车可多了。”“必须要有人行道!”“对了,还有我的家也在公路边上的,嘻嘻”就这样,你的画面变得越来越丰富,哇,不知何时,周围已经围满参观的小伙伴。

  观察分析与反思:

  分析:整个晨间活动,你一直在不停的完善着你这幅大气恢弘的公路鸟瞰图。凭借着生活记忆,你把公路上的标识牌,红路灯,人行道,建筑都逐一添画到作品中,看得出你是一个善于观察和发现的孩子!更让我惊讶的是,“请走斑马线”的标识牌大于红路灯标识,这样刚刚好的比例,足以证明你观察得多么认真和仔细。也许,你曾经做过两个标志大小的比较!还有公路转弯处,也添画上“急转弯”的警示标志。更让我惊喜的是,公路上来来往往的汽车居然会跟随公路的转向变化不同的方位,你的空间感不得不让老师为你点赞。听着你滔滔不绝的讲述,看,好多伙伴被你吸引来过来,边欣赏着你的公路鸟瞰图,边聆听着你的向导式讲解呢!

  反思:你的坚持让我惊叹,你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表达能力让我惊喜!看吧,欣赏了你的公路鸟瞰图,伙伴们纷纷回忆着在自己家望出去的景象,餐前讲述活动也因此变得生机盎然,谢谢你为大家找到一个熟悉又喜欢的谈话主题。相信下一次的绘画活动,我们一定能欣赏到更多从你们眼睛里看到的小美好。相信下一次,你有更多的惊喜带给我们!

38、大班健康《我从哪里来》教案反思

  活动名称:《我从哪里来》

  执教年龄段:大班

  执教领域:健康领域

  活动目标:

  1.了解人是从哪来的,知道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生长过程,萌发爱妈妈的情感。

  2.知道男孩与女孩的不同点,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部位。

  3.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4.帮助幼儿了解身体结构,对以后的成长会具有一定的帮助。

  活动难点:懂得妈妈的辛苦,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部位。

  活动重点:了解宝宝是从哪里来的,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生长过程。

  活动准备:图片、课件、音乐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小婴儿照片,使幼儿初步感知生命的起源,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出示小婴儿的图片,并交流自己知道“他们是从哪里来的”

  提问:他们是谁?这些小婴儿是从哪里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你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小结:原来小朋友们都是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

  二、看图听故事,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宝宝是怎样到妈妈肚子里的。

  提问:小宝宝是怎么到妈妈肚子的?这还要从爸爸妈妈刚认识的时候说起呢。

  图一:叔叔和阿姨见面

  提问:他们见面后会做些什么?

  叔叔阿姨觉得对方很不错,很合适自己,就准备结婚了。

  图二:爸爸妈妈结婚

  提问:结婚后有一件事让他们特别高兴,是什么事情呢?怎么样才能有一个小宝宝呢?

  图三:精子和卵子

  提问:原来需要爸爸放一颗种子到妈妈的肚子里,爸爸的这颗种子长得像什么?叫什么?妈妈肚子里的种子长得像什么?又叫什么呢?

  只要精子和卵子成为好朋友就可以生出一个小宝宝了。

  提问:由哪一颗精子和卵子成为好朋友呢?什么样的精子能和卵子成为好朋友呢?精子和卵子在一起后变成什么了?

  图四:受精卵

  提问:精子和卵子成为好朋友后变成什么?那小宝宝在肚子里是怎么长大的?请小朋友按照小宝宝长大的顺序来摆一摆。(幼儿操作)

  提问:宝宝要在妈妈的肚子里呆多长时间么?宝宝慢慢长大,妈妈的肚子发生什么变化?妈妈肚子越来越大,会给生活、工作带来哪些不方便呢?

  小结:妈妈肚子变大后,身体变重,走路、睡觉都会觉得很难受,还要时刻关心保护肚子里的小宝宝。

  提问:宝宝九个月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结:原来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是由一颗受精卵慢慢长大的。我们一起来听听妈妈讲小宝宝的生长过程吧。(看视频)

  图五:宝宝从受精卵到出生的过程图

  小结:爸爸和妈妈很相爱,他们想要有一个自己的小宝宝。于是爸爸的精子和妈妈的卵子成为了好朋友变成了受精卵,受精卵慢慢长大,一个月的宝宝像条鱼,三个月的宝宝开始吸收营养,6 个月的宝宝开始长头发,8 个月的宝宝睁开眼睛,9 个月的宝宝身体头朝下,马上要出生了。

  图六:宝宝通过脐带吸收妈妈营养

  提问:宝宝在妈妈肚子里靠什么东西长大?这跟管子叫什么名字?妈妈的营养从哪里来?这些有营养的东西妈妈都爱吃吗?为什么坚持吃下去?

  小结:为了小宝宝健康成长,妈妈虽然吃了不舒服,还要坚持吃下去

  图七:听,这是什么声音?为什么有救护车声音?听,这又是什么声音?你出生的时候哭了没有?猜猜老师哭了没有?

  小结:其实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会哭,哭代表我们是健康的。

  图八:小宝宝出生后,需不需要这根脐带了,不需要了怎么办?

  小结:肚脐就是宝宝和妈妈爱的纪念。

  三、 了解男孩与女孩的不同,懂得保护自己保护隐私部位。

  引导幼儿通过讨论,发现男孩女孩的不同

  提问:小宝宝出生后,怎么知道到底是男孩还是女孩?慢慢长大后,怎么区分男孩和女孩呢?

  小结:男孩与女孩生殖器不同,爱好、声音、性格、穿着、相貌都不一样,但每一个男孩女孩都有自己的优点。

  引导幼儿讨论交流男孩女孩保护自己的方法

  提问:小便的地方要怎样保护?

  小结:小便的地方不要让陌生人看到或者碰到,注意小内裤的卫生、勤洗澡,学会操屁股的正确方法。

  四、活动延伸

  我们每一个人在妈妈肚子带了十个月来到这个世界,是妈妈辛苦的保护肚子里的你,又忍着疼痛勇敢生下你,陪伴你成长,感受生活的美好,你现在有什么感觉?那我们可以为妈妈做哪些事情呢?

  课后反思:

  活动前,我曾通过个人谈话的形式了解幼儿对于“我从哪里来”是怎样认知的,答案几乎是相同的,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因此,我把“精子”、“卵子”、“受精卵“这些科学性极强的词语汇到故事中,让幼儿从正面了解”我从哪里来“。从爸爸妈妈最初的认识到结婚有小宝宝,渗透了身心和谐健康发展,让孩子正确勇敢面对身体的认知,幼儿的一点一滴的情绪感染了我。通过图片拼摆的方式,让幼儿更加直观形象看到宝宝的变化,感知生命的神奇与伟大。看到小宝宝每一个月的变化,我也讲述着自己怀孕时期的点滴,让幼儿更加真实的感受到了妈妈怀小宝宝的不容易,从而萌生一种疼爱妈妈的情感。为什么我是女孩,你是男孩呢?孩子们的细心观察与发现是我没有想到的,从生活各个方面发现男孩女孩的不同,知道保护自己的隐私处,感知身体对自己的重要性。在活动结束后,我还听见一些孩子在讨论为什么有双胞胎呢?我想,我们又可以延伸下一个活动内容了。

39、观察记录范文《夹子小桥站起来了》反思

  观察对象

  康康(绿白条纹男孩)

  年龄段/班

  中班

  观察时间

  2017年5月中旬

  观察背景

  班上不少女孩子都有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发夹,中午睡觉时,为了小朋友的安全,所有的发夹都放在电脑桌上,几个女孩子看了说:“发夹真漂亮!”有的男孩子忍不住摆弄起来,并好奇地问:“为什么夹子会张开又合拢呢?”追随孩子的兴趣,在家长的配合下班级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夹子,投放到区域游戏中。

  观察目标

  探索让“夹子桥”站立的方法

  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观察过程

  今天康康在“智慧探索屋”玩起了塑料夹子,他一个一个耐心地接起来,很快就变成了弯弯的形状,还骄傲地告诉旁边的萱萱:“看,我搭的是小桥。” 萱萱看了看,说道:“不像,小桥都是立在那里的,你的小桥只会躺在桌子上。”听了萱萱的话,康康并没有灰心,反而不断得尝试将小桥立起来。

  康康先在弯弯的小桥下面两边都固定了两个夹子,可是桥面有点重,倒了下来。接着,又多放了两个夹子,可由于方向没有掌握好,还是没有成功。

  “怎么办呢?”,康康突然发现“建筑区”的小伙伴用罐子做了一盆花,很牢固,没有掉下来,就去拿来了一个罐子,把小桥放在上面。可是桥的弯度高,搭在罐子上也不是很牢固。突然,他又发现罐子上有一个孔,就试着将一头塞了进去。不错,正好,于是又去找来了一个罐子。夹子小桥终于能站起来了。康康把它送到了“建筑区”,小伙伴都称赞你:“康康,你真能干!能不能再做一座呀?”康康一口答应,拿着罐子、夹子又开始做起来。这次很快就完成了第二座小桥,其他孩子也争相模仿

  观察分析与反思

  1. 关注幼儿的一日生活,借助生活材料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生活用品虽然极其普通,但却能引起孩子们玩耍和探究的兴趣。老师以此为切入点,巧妙运用生活中大大小小不同的夹子,帮助幼儿探索、感知夹子与力度的关系、平衡等科学现象,以此提升幼儿对身边生活科学的关注度,激发幼儿的探索2. 适时调整介入方式,给予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从游戏现场可以看出,康康是一个非常有耐心的孩子,通过不停地摆弄夹子,找到了夹子连接起来的方法。他还是一个肯动脑筋的孩子,遇到困难能积极思考,不断地去尝试新方法。加上对区域游戏非常感兴趣,平时最喜欢的就是去“建筑区”了,所以康康对罐子、瓶子等辅助材料比较熟悉。当发现罐子上面有小孔时,马上能想到将夹子小桥塞进去,顿时解决了“小桥不能站起来”的难题。在其一系列探索、尝试的过程中,我始终以旁观者的身份,在视线范围内任其自由探索,给予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一步培养了自信心,让其品尝到与众不同的那份快乐:经过努力之后获得成功更幸福!

  3. 发挥问题导向作用,进一步促进学习品质养成。

  由于这种塑料夹子比较小,需要依靠罐子这些辅助材料才能站立起来。“那如果没有罐子,就只有夹子,怎样才能让小桥站起来呢?”在交流环节,孩子们展开了交流:“下面用大架子。”“小桥的脚多夹一些夹子,夹结实一点。”“我觉得可以全部用大架子。”……对于孩子们的建议,我没有否定或肯定,而是请他们自己在游戏中把自己的想法来试一试,给孩子更多创意的空间,激发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40、幼儿园大班健康活动《我从哪里来》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讲讲,让幼儿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生长过程。

  2、在游戏中体会妈妈怀胎十月的辛苦,从而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3、帮助幼儿了解身体结构,对以后的成长会具有一定的帮助。

  4、引导幼儿乐于交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ppt课件:胎儿的发育过程

  2、音乐《我的好妈妈》

  活动过程

  一、讲述,我从哪里来。

  1、以谈话形式引出话题。

  教师:“小朋友,你知道你是从哪里来的吗?”

  (让幼儿互相说说自己的猜测)

  教师:让我们来看一看吧,爸爸、妈妈怎样才能有一个孩子。

  2、播放课件,进行演示。

  (1)让幼儿观看图片,初步知道精子和卵子。

  (2)哦!原来我们就是那个小圆球慢慢长成的小宝宝呀!

  小宝宝躺在什么地方?(解释“子宫” )

  (3)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名字叫什么?(胎儿)

  (4)胎儿在肚子里呆了多长时间才出来呀?

  师:在这十个月里,小胎儿又是怎样慢慢长大的呢?

  二、观察图片,互相讨论图片内容。

  1、引导幼儿自由提问。

  (教师依据幼儿的问题随机做好直接回答或把问题抛给幼儿进行讨论)。

  2、老师也有几个问题要问大家。

  (1)胎儿在妈妈肚子里会吃东西吗?

  脐带是母体孕育婴儿时母体和婴儿交流物资的通道,

  婴儿在出生之前所需要的所有营养都是通过脐带来运送的。

  (2)“胎儿在妈妈肚子里会怎么动呢?”

  (3)小宝宝马上就要和妈妈见面了。咦!宝宝怎么出来呢?

  (幼儿猜测)

  小结:其实,每个妈妈的“子宫”都有一扇通向外面的门和走廊,

  当宝宝把妈妈的肚子撑得很疼的时候,在医生的帮助下,

  宝宝就沿着走廊出来啦!哇!哇!哭着叫妈妈啦!

  三、游戏:体验母恩。

  教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体验一下妈妈大肚子时候的生活?

  请小朋友在自己的衣服里塞上一个皮球,跟着老师表演

  教师按照慢慢起床

  小心走路

  弯腰打扫卫生

  扶着肚子散步

  弯腰捡东西

  轻轻坐下

  生下宝宝)

  四、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1、宝宝出生了,妈妈还要做哪些事情呢?

  2、妈妈生了我们,养育了我们,她是最值得我们爱的人,

  我们一定要非常地爱妈妈,听妈妈的话,帮妈妈做些事情……

  3、《我的好妈妈》的音乐响起,自然结束活动。

  课后反思:

  活动前,我曾通过个人谈话的形式了解幼儿对于“我从哪里来”是怎样认知的,答案几乎是相同的,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因此,我把“精子”、“卵子”、“受精卵“这些科学性极强的词语汇到故事中,让幼儿从正面了解”我从哪里来“。从爸爸妈妈最初的认识到结婚有小宝宝,渗透了身心和谐健康发展,让孩子正确勇敢面对身体的认知,幼儿的一点一滴的情绪感染了我。通过图片拼摆的方式,让幼儿更加直观形象看到宝宝的变化,感知生命的神奇与伟大。看到小宝宝每一个月的变化,我也讲述着自己怀孕时期的点滴,让幼儿更加真实的感受到了妈妈怀小宝宝的不容易,从而萌生一种疼爱妈妈的情感。为什么我是女孩,你是男孩呢?孩子们的细心观察与发现是我没有想到的,从生活各个方面发现男孩女孩的不同,知道保护自己的隐私处,感知身体对自己的重要性。在活动结束后,我还听见一些孩子在讨论为什么有双胞胎呢?我想,我们又可以延伸下一个活动内容了。

41、幼儿园大班健康活动《我从哪里来》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人是从哪来的,知道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生长过程,萌发爱妈妈的情感。

  2.知道男孩与女孩的不同点,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部位。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难点:懂得妈妈的辛苦,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部位。

  活动重点:了解宝宝是从哪里来的,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生长过程。

  活动准备:图片、课件、音乐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小婴儿照片,使幼儿初步感知生命的起源,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出示小婴儿的图片,并交流自己知道“他们是从哪里来的”

  提问:他们是谁?这些小婴儿是从哪里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你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小结:原来小朋友们都是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

  二、看图听故事,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宝宝是怎样到妈妈肚子里的。

  提问:小宝宝是怎么到妈妈肚子的?这还要从爸爸妈妈刚认识的时候说起呢。

  图一:叔叔和阿姨见面

  提问:他们见面后会做些什么?

  叔叔阿姨觉得对方很不错,很合适自己,就准备结婚了。

  图二:爸爸妈妈结婚

  提问:结婚后有一件事让他们特别高兴,是什么事情呢?怎么样才能有一个小宝宝呢?

  图三:精子和卵子

  提问:原来需要爸爸放一颗种子到妈妈的肚子里,爸爸的这颗种子长得像什么?叫什么?妈妈肚子里的种子长得像什么?又叫什么呢?

  只要精子和卵子成为好朋友就可以生出一个小宝宝了。

  提问:由哪一颗精子和卵子成为好朋友呢?什么样的精子能和卵子成为好朋友呢?精子和卵子在一起后变成什么了?

  图四:受精卵

  提问:精子和卵子成为好朋友后变成什么?那小宝宝在肚子里是怎么长大的?请小朋友按照小宝宝长大的顺序来摆一摆。(幼儿操作)

  提问:宝宝要在妈妈的肚子里呆多长时间么?宝宝慢慢长大,妈妈的肚子发生什么变化?妈妈肚子越来越大,会给生活、工作带来哪些不方便呢?

  小结:妈妈肚子变大后,身体变重,走路、睡觉都会觉得很难受,还要时刻关心保护肚子里的小宝宝。

  提问:宝宝九个月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结:原来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是由一颗受精卵慢慢长大的。我们一起来听听妈妈讲小宝宝的生长过程吧。(看视频)

  图五:宝宝从受精卵到出生的过程图

  小结:爸爸和妈妈很相爱,他们想要有一个自己的小宝宝。于是爸爸的精子和妈妈的卵子成为了好朋友变成了受精卵,受精卵慢慢长大,一个月的宝宝像条鱼,三个月的宝宝开始吸收营养,6 个月的宝宝开始长头发,8 个月的宝宝睁开眼睛,9 个月的宝宝身体头朝下,马上要出生了。

  图六:宝宝通过脐带吸收妈妈营养

  提问:宝宝在妈妈肚子里靠什么东西长大?这跟管子叫什么名字?妈妈的营养从哪里来?这些有营养的东西妈妈都爱吃吗?为什么坚持吃下去?

  小结:为了小宝宝健康成长,妈妈虽然吃了不舒服,还要坚持吃下去

  图七:听,这是什么声音?为什么有救护车声音?听,这又是什么声音?你出生的时候哭了没有?猜猜老师哭了没有?

  小结:其实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会哭,哭代表我们是健康的。

  图八:小宝宝出生后,需不需要这根脐带了,不需要了怎么办?

  小结:肚脐就是宝宝和妈妈爱的纪念。

  三、 了解男孩与女孩的不同,懂得保护自己保护隐私部位。

  引导幼儿通过讨论,发现男孩女孩的不同

  提问:小宝宝出生后,怎么知道到底是男孩还是女孩?慢慢长大后,怎么区分男孩和女孩呢?

  小结:男孩与女孩生殖器不同,爱好、声音、性格、穿着、相貌都不一样,但每一个男孩女孩都有自己的优点。

  引导幼儿讨论交流男孩女孩保护自己的方法

  提问:小便的地方要怎样保护?

  小结:小便的地方不要让陌生人看到或者碰到,注意小内裤的卫生、勤洗澡,学会操屁股的正确方法。

  四、活动延伸

  我们每一个人在妈妈肚子带了十个月来到这个世界,是妈妈辛苦的保护肚子里的你,又忍着疼痛勇敢生下你,陪伴你成长,感受生活的美好,你现在有什么感觉?那我们可以为妈妈做哪些事情呢?

  课后反思:

  活动前,我曾通过个人谈话的形式了解幼儿对于“我从哪里来”是怎样认知的,答案几乎是相同的,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因此,我把“精子”、“卵子”、“受精卵“这些科学性极强的词语汇到故事中,让幼儿从正面了解”我从哪里来“。从爸爸妈妈最初的认识到结婚有小宝宝,渗透了身心和谐健康发展,让孩子正确勇敢面对身体的认知,幼儿的一点一滴的情绪感染了我。通过图片拼摆的方式,让幼儿更加直观形象看到宝宝的变化,感知生命的神奇与伟大。看到小宝宝每一个月的变化,我也讲述着自己怀孕时期的点滴,让幼儿更加真实的感受到了妈妈怀小宝宝的不容易,从而萌生一种疼爱妈妈的情感。为什么我是女孩,你是男孩呢?孩子们的细心观察与发现是我没有想到的,从生活各个方面发现男孩女孩的不同,知道保护自己的隐私处,感知身体对自己的重要性。在活动结束后,我还听见一些孩子在讨论为什么有双胞胎呢?我想,我们又可以延伸下一个活动内容了。

42、幼儿园大班综合活动《我从哪里来》教案反思

  这是一节综合活动,适合社会健康领域,本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初步感知生命的孕育和成长过程,理解爸爸和妈妈之间生理上的不同,获得初步的两性知识,树立正确的性意识,萌发对爸爸妈妈的感激之情和对生命的爱惜。

  一、设计意图

  性教育是孩子早期生理和心理发展到一定年龄的需要,而儿童早期是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性教育,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今后一生的“性认同感”,影响以后的性别行为以及性向目标的选择。在传统的教育中,父母总是避讳和孩子谈“性”问题,让孩子自己去摸索,在遇到孩子问 “我是怎样来的?”“我是由哪儿生的?”一类的问题时, 有的父母是采用欺骗和怒斥的做法,使孩子在性问题上产生了神秘感和不正确的态度。许多孩子因 一时的“性好奇”、“性无知”而造成一生难以弥补的伤害。因此本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初步感知生命的孕育和成长过程,理解爸爸和妈妈之间生理上的不同,获得初步的两性知识,树立正确的性意识,萌发对爸爸妈妈的感激之情和对生命的爱惜。

  二、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生命的由来,知道自己从哪里来;

  2.能正确的认识胎儿孕育的过程,理解爸爸和妈妈之间的不同;

  3.萌发对爸爸妈妈的感激之情和对生命的爱惜;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初步感知生命的由来,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理解爸爸和妈妈之间生理上的不同,萌发对爸爸妈妈的感激之情和对生命的爱惜。

  2.活动难点:认识胎儿孕育的过程,理解爸爸和妈妈之间生理上的不同。

  四、活动准备

  《我从哪里来》PPT课件

  五、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以三只小动物询问妈妈,自己从哪里来为情景导入,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和课堂兴趣。

  2.三只小动物从哪里来

  讲解三只动物的孕育成长过程,萌发对自己生命的好奇。

  3.我从哪里来

  以讲故事的形式结合PPT图片让幼儿初步感知胎儿孕育和胎儿在妈妈肚子里成长的主要过程,理解爸爸和妈妈之间的不同,知道自己从哪里来。

  4.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自己从哪里来,引导幼儿萌发对爸爸妈妈的感激之情和对生命的爱惜。

  六、活动延伸

  回家后,对爸爸妈妈表达感激。

  七、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我利用讲解法,结合课件图片,生动直观地让幼儿初步感知生命的由来,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能正确的认识胎儿孕育的过程,理解爸爸和妈妈之间的不同,萌发对爸爸妈妈的感激之情和对生命的爱惜,很好的完成了活动目标。

  但在两性关系的教育上较为浅显的涉及,只是提到了爸爸妈妈在孕育幼儿过程中生理上的不同,在之后的教学活动中可对幼儿进行更为深入的性教育,帮助孩子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两性之间的不同,树立正确的性意识,学会保护自己。

  总的来说,本次活动较为成功,以科学的态度回答了幼儿常见的问题“我从哪里来” 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帮助他们初步建立了正确的两性认识,很好的完成了活动目标,达到了教育目的。

43、大班观察记录《从我不行到成功了》反思

  观察对象

  丫丫

  年龄段/班

  大班

  观察时间

  9:10——9:40

  观察背景

  丫丫喜欢在美工区进行手工制作或绘画,每周会去2-3次。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主动表达。这次主题意愿画《我的旅行》的时候,画了一个半身人便不再继续画了,直到活动结束。

  观察目标

  观察幼儿解决问题时的需求

  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观察过程

  第一天:在绘画活动就要结束的时候,大部分幼儿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作品,与同伴讲述、交流着自己的作品,而丫丫却一脸难色的站在椅子后面没有动,我边走到她身边问她:

  我:丫丫你今天画的什么啊?

  丫丫:我画错了!

  我:你把什么画错了啊?

  丫丫面无表情的盯着我没有回答。

  我:那你今天想画的是什么?

  丫丫眼睛向旁边看了一下依旧没有回答。

  我:那好吧!等你想好了告诉我哦!

  丫丫叹了口气,如释重放的走了。

  第二天:丫丫告诉我她想画个小女孩,她指着画说:这是头发,这是脸,我想用肉色,没弄好。于是我俩一起尝试了调肉色,尝试将“黑脸”遮住。同时在丫丫提出临摹作品,我表示认同和支持,最后她独立完成绘画作品

  观察分析与反思

  分析:

  第一天绘画是丫丫只说了四个字“我画错了”说明她在绘画过程中遇到了问题,然而之后并没想任何人求助而选择了沉默和逃避。可以看出她无法提出自己说遇到的问题。画了一半就停笔不在画了表示她想放弃这次绘画,因为大班幼儿已经幼儿审美能力,她对自己的作品失去了信心;

  第二天能够主动交流绘画内容,并继续画,可以看出丫丫对绘画活动的喜爱;

  我分析主要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1、画错了,觉得画得不好无法改正了。

  2、不能确定绘画内容(经验缺失)。

  3、不知如何表达自己想画的(技能缺失)。

  措施:

  1.认同并尊重每一个幼儿和他的作品,并帮助其与同伴进行交流学习。

  首先我肯定了丫丫在欣赏作品和创作作品时都非常认真,我又拿着同伴的画给丫丫看(因为在上一活动是另一幼儿也的画也画错了,但他进行了添画,继续完成了作品)请她欣赏。激发丫丫绘画兴趣。

  2.丰富生活经验,绘画的表现需要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她关心身边的事物,可以多观察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如在户外活动时与幼儿一起寻找春天,感受春天。看小草发芽了,迎春花,桃花…陆续的开了, 微风夹杂着花香吹过脸庞等。

  3.提高幼儿绘画技能。

  (1)培养幼儿观察能力

  幼儿观察事物喜欢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这样虽能突出重点,但由于他们概括能力差,组织能力弱,经常会忽视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省去自己不感兴趣的部分,所以绘画时不能把物体形象画得完整。为了更好地把握这一点,可以让幼儿对简单的图形进行添画。如圆形变成熊猫,扇子,小熊,小猪……;之后可以把几何图形组成的画给他们观察,利用拼、拆、搭、添等组织形式把没有完成的画添加完整,就好像搭积木一样,把几何图形(三角,方形,长方形等)拼在一起变成城堡。使幼儿进一步认识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还可以培养幼儿从整体到局部,在由局部到整体的正确观察方法。

  反思:

  《刚要》中指出:支持幼儿积极参与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所以虽然我们在做自主性意愿画,鼓励幼儿创造性的绘画,然而在丫丫提出这幅画是模仿几米画的草地上的小女孩时,我并没有阻止她去模仿。我们不应用一把尺子衡量评价所有幼儿,当幼儿需要一个“梯子”支持帮助时,我们不应武断的拒绝。

  所以在活动中我鼓励丫丫自己独立完成作品,支持她临摹的选择。在今天的作品完成后可以看出丫丫对绘画的兴趣更加浓厚且充满了自信。也能够初步的提出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就是一次成功的绘画活动,一幅成功的作品,不是因为它的美与不美,而是幼儿从中获取了自信,并能够从沉默到交流到提问。虽然能够创造性的绘画固然好,但模仿也是一种学习。关键是在过程中我们获得了什么,不是吗?

44、幼儿园大班综合教案《我从哪里来》教案反思

  一、设计意图

  性教育是孩子早期生理和心理发展到一定年龄的需要,而儿童早期是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性教育,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今后一生的“性认同感”,影响以后的性别行为以及性向目标选择。在传统的教育中,父母总是避讳和孩子谈“性”问题,而让孩子自己去摸索,往往使许多孩子因一时的“性”好奇,而犯下错误。遇到孩子的性问题如何回答 “我是怎样来的?”“我是由哪儿生的?” 有的父母对孩子的这种提问,是采用欺骗和怒斥的做法,使孩子减少了对父母的信任和尊重,在性问题上产生神秘感和不正确的态度。其实在孩子年幼时,即可以自然的方式和科学的态度与孩子谈“性”问题,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两性认识。因此本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初步感知生命的孕育和成长过程,理解爸爸和妈妈之间的不同,获得初步的两性知识,并萌发对爸爸妈妈的感激之情和对生命的爱惜。

  二、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生命的由来,知道自己从哪里来;

  2.能正确的认识胎儿孕育的过程,理解爸爸和妈妈之间的不同;

  3.萌发对爸爸妈妈的感激之情和对生命的爱惜;

  4.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初步感知生命的由来,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萌发对爸爸妈妈的感激之情和对生命的爱惜。

  2.能正确的认识胎儿孕育的过程,理解爸爸和妈妈之间的不同;

  四、活动准备

  《我从哪里来》PPT课件

  五、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以三只小动物询问妈妈,自己从哪里来为情景导入,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和课堂兴趣。

  2.三只小动物从哪里来

  讲解三只动物的孕育成长过程,萌发对自己生命的好奇。

  3.我从哪里来

  以讲故事的形式结合PPT图片让幼儿初步感知胎儿孕育和胎儿在妈妈肚子里成长的主要过程,理解爸爸和妈妈之间的不同,知道自己从哪里来。

  4.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自己从哪里来,引导幼儿萌发对爸爸妈妈的感激之情和对生命的爱惜。

  六、活动延伸

  回家后,对爸爸妈妈表达感激。

  七、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我利用讲解法,结合课件图片,生动直观地让幼儿初步感知生命的由来,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能正确的认识胎儿孕育的过程,理解爸爸和妈妈之间的不同,萌发对爸爸妈妈的感激之情和对生命的爱惜,很好的完成了活动目标。但活动过程较为简单,可增添一些让幼儿亲身体验的环节,比如,让幼儿体验妈妈怀孕的过程,明白妈妈的辛苦。

  因为本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初步感知生命的孕育和成长过程,理解爸爸和妈妈之间的不同,获得初步的两性知识,并萌发对爸爸妈妈的感激之情和对生命的爱惜。所以在两性关系的教育上较为浅显的涉及,只是提到了爸爸妈妈在孕育幼儿过程中生理上的不同,在之后的教学活动中可对幼儿进行更为深入的性教育,帮助孩子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两性之间的不同,树立正确的性意识,学会保护自己。

  总的来说,本次活动较为成功,以科学的态度回答了幼儿常见的问题“我从哪里来” 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帮助他们初步建立了正确的两性认识,很好的完成了活动目标,达到了教育目的。

45、优质观察记录范文《我家的混世魔王》反思

  观察背景

  轩轩刚刚升入幼儿园大班,活泼好动,由于长期和爷爷奶奶生活,所以爱说方言不爱说普通话,性格又快又急,最近多次和其他小朋友产生冲突。孩子性格倔强,父母对待孩子很严厉,经常因为小事对孩子批评打骂,家长意识到教育存在问题多次和老师反映情况。

  观察目标

  1、学习说普通话与同伴交流。

  2、具有一定的同伴意识,愿意敞开心扉进行分享。

  3、和家长沟通,帮助家长和孩子建立正确的沟通桥梁。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观察过程

  户外活动回来,轩轩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到自己的座位上,这时候门是关着的,于是他使出了全身力气用身体撞门,边撞边大声喊“开门,开门”;在课间活动的时候他又带着全班男生一起在教室里追逐打闹,嘴里喊得都是时下最热门的游戏——“吃鸡”,他拿着积木和玩具框当成各式各样的武器;玩玩具的时候,他把玩具筐里的玩具都倒在地上,根本不听老师的引导,自己做自己的。

  在老师进行集体活动时他拿起水彩笔在桌子上涂涂画画。因为他平时不太爱说普通话,不喜欢在活动中发言,在教师提问的时候他又像往常一样沉默不语,只是低头玩手指,问的多了就小脸憋得通红开始掉眼泪。

  今天在建筑区玩积木的时候,轩轩和嘟嘟发生了肢体冲突。开始的时候,两个人有说有笑地在用积木搭城堡,嘟嘟从轩轩的城堡中抽了一块积木放在自己的城堡上,轩轩的城堡塌了一小块。轩轩立刻把嘟嘟的城堡推倒了还把积木扔到嘟嘟的身上。

  观察分析与反思

  一、 观察分析

  1、 在与轩轩父母沟通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轩轩父母工作都很忙,孩子很长时间是由爷爷奶奶来照顾的,老人把孩子捧在手心里,让孩子成了家里的“小霸王”,只要犯错就哭闹喊叫,爷爷奶奶就要哄着赔礼道歉。轩轩的父母和孩子相处时间不长,对孩子缺少耐心,经常因为孩子的毛病对孩子进行打骂,孩子的脾气暴躁,容易与朋友产生冲突,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家是孩子的第一座学校也是孩子心灵得以依靠的安全感来源,这样的孩子更需要关心和呵护!

  2、 轩轩精力旺盛,对他不知道的世界充满好奇心,且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家长的行为,他看到过的事情都会让他产生模仿的欲望。观察中轩轩对吃鸡游戏的模仿可以看出大体情况,事实上,孩子所表现出的恶作剧和小破坏并不一定是坏的行为,但在某种程度上对其他幼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 措施与反思

  1、在观察开始我就和轩轩的父母提前进行了沟通,时刻把轩轩在幼儿园的表现反馈给家长,他们也意识到教育孩子的方法不正确,也尝试改变方法,但是一直没有静下心来和孩子好好地交流。现在轩轩已经5岁了,他的爸爸妈妈也终于意识到了他们自己需要改变了,在这小半个月的时间里,家长和孩子沟通的次数越来越多了,但是改变一个孩子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办到的,作为家长和教师的我们更要多些耐心,静待花开。

  2、在课上课下我开始找机会夸奖轩轩。夸奖他这一次开门并没有使劲摔门、夸奖他涂鸦的小人色彩搭配的很好、夸奖他搭的城堡又高又稳固……我发现每次夸奖,他都会特别地开心,眼睛里都发着光,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3、针对轩轩练习说普通话的情况我也和家长进行了沟通,家长愿意花更多的时间陪孩子练习用普通话对话。在日常生活中,我安排喜欢说话,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孩子坐在他的旁边,我也尝试着让他接受分享,现在孩子还是抵触情绪比较明显,但是也尝试着开始和别人用普通话交流了。对于轩轩的每一次进步,我都看在眼里,喜在心头,鼓励的话越来越多,这个孩子的进步也越来越大了。

  在鼓励中成长的孩子会比其他人更有自信,我也希望轩轩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慢慢地改变,用他的善良与爱心,收获更多的朋友与关爱。

46、幼儿园大班观察记录《变废为宝》反思

  观察背景

  1.艺术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

  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大班的孩子已经进入了形象期。他们对表现自己的经验、情感和想象有明确的目的,能用简单形状逐渐深入的标新实务。有趣的材料更好地激发孩子对于绘画制作活动的兴趣。

  2.变废为宝提供艺术创作平台

  变废为宝是将手工与绘画相融合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环保又有新意。制作中既动手又动脑,符合孩子对各种绘画艺术活动的浓厚兴趣,对培养孩子精致细巧的劳作能力,提升儿童的创造力,形成装饰环境的能力以及意识,加强美感都是一种良好的艺术尝试。

  综合以上两点考虑和废旧材料的可塑性较强,孩子可以随意变化造型、颜色的这一特性。所以在我们班级美工区创设了变废为宝的区域。通过一段时间对于变废为宝区域的蹲点式观察,我发现孩子们对于废旧材料创意制作兴趣越发的浓厚。

  观察目标

  幼儿在变废为宝的活动中学习素养的体现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观察过程

  区角活动开始了,jelly、金宝、嘉言选择了美工区里面的变废为宝内容。“做什么呢?”金宝问,“我们做鲸鱼吧,我之前说的新闻就是,就是那个鲸鱼吃了很多垃圾,然后鼻子里面也是的很多塑料袋。”jelly激动的说着。“好呀好呀。”嘉言和金宝附和道。三个人就开始画鲸鱼设计图了。她们推选嘉言画画,她先画了一条大大的鲸鱼在纸上,然后他们就开始商量可以用哪些材料进行制作。“身体我们就用纸箱吧,像花车巡演一样”“我去看看箱子还有吗?”“只有小箱子了”“那我们就拼一起呗。”然后嘉言就在鲸鱼的身体上方画了一个箭头,上面画了很多的箱子。三个人从材料箱里面拿出了大大小小的七个箱子,jelly把箱子折了起来,嘉言把透明胶打开把箱子封起来。看到他们两个在封箱子,金宝说道“鲸鱼都有喷气口,我们不要把箱子都封起来,让它打开来,随时能喷气。”他们想了想,最后把两个大箱子上面没有封起来,其他都组装好封好了。然后他们就选了粗的双面胶,良好长度,撕下来,贴在纸箱的边上,把两个纸箱粘在了一起。就这样,鲸鱼的身体搭好了他们还想着要做嘴巴,三个人商量着还要在嘴巴里面放牙齿,牙齿是用塑料瓶,还有鲸鱼的鱼鳍也用塑料瓶做。就这样,他们热火朝天的讨论着,选择要用的材料进行制作。在最后的分享环节,他们也将自己的设计图和鲸鱼的身体给大家看,介绍喷气口。

  观察分析与反思

  观察分析:

  幼儿在自然感受、自主表现、自由创作的前提下,在自主探索懂得过程中,大胆,创造性的表现出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获得了发展。

  1.孩子的坚持性

  今天的区角活动中,三个小朋友立刻搬着小椅子快速进入,然后安静专注,坚持游戏。

  2.孩子的创新意识越发丰富

  在纸箱出来的时候还根据自己对于鲸鱼的认知要有喷气口,所以并没有把所有的箱子都封起来。你们在不断探索和尝试之后最终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让老师也为你们感到骄傲!其实,老师也从你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做事的专注、创意去发掘新的玩法。这些都是老师也需要学习的优秀品质。

  3.孩子合作设计的能力在增强

  今天,我看到了一个会共同讨论一起学习的jelly、金宝和嘉言。当我以为他们会是寻找材料边想变做,没想到他们是一起商量,然后开始画设计图,寻找材料。孩子们能商量着制作设计图,三人之间是有分工的。

  反思及进一步想法:

  1.环境创设、材料提供显情境

  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可利用的资源中,对各类表现素材进行富有创意的设计和操作。我们将废旧材料的框子进行整理,让孩子们将百宝箱进行分类,在箱子的正面做好标识,让幼儿在变废为宝的过程中更加投入,以更适宜于幼儿的自主探索和创意表现。

  2.活动展开注观察

  老师通过解读幼儿的作品,从而了解幼儿的想法,这就需要教师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注重观察。美术特色日活动的展开,提高了教师观察的能力。从幼儿的情绪、活动的投入性、幼儿探索过程中的表现,最后呈现出的作品中教师的观察必不可少。在活动中,老师们学会了站在孩子的角度来阅读他们的作品,立足孩子的思维来欣赏各类作品。通过活动,教师观察、分析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从而也能及时调整活动内容,丰富活动。

  3.分享交流注提升

  再次,教师统整和提升幼儿经验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在每一次生活化美术特色日活动中,教师着重思考每一次活动观察的重点,根据幼儿活动出现的问题,思考出活动中要提升的经验点,经验点的选择要考虑到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在平时的积累中,促进了教师统整和替身幼儿经验的能力。有效的提升。

47、幼儿园大班观察记录《发现淘气孩子的闪光点》

  观察目标: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利用孩子的长处改掉坏习惯。

  观察对象:张XX年龄段/班大班

  观察时间:2015年10月

  观察分析:

  班里有个叫磊磊的孩子,一直让我很头疼。每天都有好多小朋友来告他的状,有打人,骂人,抢小朋友玩具,弄小朋友衣服、头发等。我感觉,每天在耳朵里,都总是听着磊磊的名字。我尝试和他的家长多交流,找出原因。经过几次谈话,感觉到家长对于孩子的行为表示无能为力,而且基本已经放弃,认为孩子是无可救要的。我意识到,原因就在于此。家庭、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对他的排斥在他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阴影,他也对自己放弃了。一个对自己不报希望,心里没有爱的孩子,又能期望他有什么表现呢?我抛弃了自己先前对他的所有认识和评价,开始关注他,重新了解他。

  采取措施:

  发现一:区域活动结束后,磊磊收拾好玩具后,看到地上有纸屑,拾了起来。我立刻在"我是小明星"榜上给他贴上小星星,向全班小朋友介绍了他维护班级卫生的好行为,让全班给他鼓掌。告诉他老师很喜欢他这样做,还亲切的抱抱他。

  发现二:早晨,磊磊通常来园很早,帮助老师整理图书,从大到小整理的井井有条,还照老师的样子,把破损的图书全部粘好,晾干,然后很有耐心的摆放整齐。我决定抓住他的这个"闪光点",以此为突破口,改变他。我选他做班级里的小小图书员,负责班里所有的图书的整理、发放和保护,他干的可认真了。而且通过图书的桥梁,与小朋友交往的也十分愉快。

  发现三:区域活动中,在智力魔珠游戏中,磊磊拼的又快又好,而且还帮助新来的小朋友心心,教她怎么玩,小老师做的十分好。当天的评价活动,心心就讲了磊磊帮助自己的事,还有几个小朋友说磊磊改正了错误,现在很棒。我看到了磊磊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我也相信磊磊以后会越来越好。

  获取成效:

  通过磊磊这件事,我深深感受到,教师正确的看待每个孩子有多重要。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而幼儿教育又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孩子进行幼儿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尤其现在的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就意味着孩子的启蒙教育重任落在了幼儿教师身上。我们在幼儿教育中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作为老师,在工作和生活当中要注意并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根据孩子的特点,因人施教。当他们有了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增强自信,从而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我们要努力探索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怎样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他们以信心,使他们茁壮成长早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