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班综合活动《我换牙齿啦》教学设计与反思
学前班综合活动《我换牙齿啦》教学设计与反思
1、学前班综合活动《我换牙齿啦》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背景:
5、6岁时正是幼儿换牙的时期,所以经常可以看到孩子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谈论牙齿的话题,同时,龋齿问题在幼儿中也严重存在,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在本班开展《我换牙啦》的主题学习活动。由于这一内容较为枯燥,因此我们着重在教学形式上下工夫,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一是从孩子熟悉的事例入手,帮助幼儿体验龋齿的形成原因以及了解预防蛀牙的有关知识,从而逐步养成早晚刷牙的良好卫生习惯;二是利用实验材料、图片等多种操作材料来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活动目标:
1、了解保护牙齿的一般常识,增强保护牙齿的意识。
2、懂得刷牙是保持口腔清洁,保护牙齿的方法,养成每天早晚在家刷牙的好习惯。
3、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在活动室中张贴“保护牙齿的资料”,展示有关保护牙齿的图片、照片等
2、牙齿模型、牙刷、小镜子、食物(饼干)、龋齿形成的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认识牙齿
1、谈话:(1)小朋友的牙齿为什么会掉下来?请已经换过牙的幼儿向大家介绍牙齿脱落及长出新牙的过程。
(2)在换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幼儿以自身经验和已有知识开展讨论。
反思:幼儿对于换牙己经有了一定的经验,活动中教师集中了幼儿零星的经验,使经验更完整,谈话帮助幼儿掌握更多相关的知识。教师通过幼儿同伴之间的谈话与讨论,唤起孩子对换牙的回忆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了探究的欲望。
2、数牙齿。
(1)把准备好的小镜子发给幼儿,请幼儿拿着小镜子观察自己的牙齿,数一数自己有几颗牙?
(2)观察自己的牙齿,看看有几颗牙齿掉下来?其他的牙齿怎么样?
反思:本环节通过实际操作来吸引幼儿,淡化了说教。老师给幼儿提供充分的观察与探究的时间,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习的机会,使不同层次幼儿的认识水平都得到发挥,促使他们进行思考,提高幼儿的思维水平。
3、讨论:牙齿活动了怎么办?怎样保护刚刚长出的新牙?乳牙还没掉,新牙就长出来了怎么办?
反思:本环节主要是通过师幼的交流讨论,在民主、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在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换牙现象。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参与面也比较广。老师以支持者的身份出现,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使保护牙齿真正成为幼儿的需要。不经意中,幼儿的交流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与提高。
二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1、结合学过的儿歌《刷牙歌》,利用牙齿模型示范讲解正确的刷牙的顺序及方法:刷门牙竖刷几下,左边、右边各刷几下,向左上右上刷几下。
反思:故事、儿歌等作品的艺术形象有很强烈的榜样力量和感染力,幼儿很喜欢模仿,这些榜样对幼儿具有最直接、最具体、最形象的影响。通过学习一首朗朗上口的《刷牙歌》,效果会比枯燥的说教好很多。幼儿在儿歌中自觉地,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科普知识的教育。
2、学习《刷牙歌》
(1)欣赏歌曲,教师给歌曲按刷牙顺序加入动作,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跟唱歌曲。
(3)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幼儿跟着歌曲表演刷牙。
反思:经过调查发现,幼儿都知道刷牙可以保护牙齿,但事实上很多幼儿不喜欢刷牙,不知道怎样正确刷牙。活动中不仅让幼儿懂得如何正确刷牙,而且让刷牙有了音乐,有了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幼儿在意识上接受了,所以他们变得愿意刷牙,喜欢刷牙了。
三、预防蛀牙,保护牙齿。
1、组织幼儿讨论龋齿形成的原因。
(1)发给幼儿每人一个饼干,吃完饼干后,用小镜子观察牙齿上有什么?
(2)回答问题;牙缝里多了什么?饼干什么滋味?饼干为什么会甜?(3)出示龋齿形成的图片,讲解食物残渣中的糖在细菌作用下会分解成酸,酸会腐蚀牙齿变黑,成为龋齿。
反思:本环节通过吃饼干来吸引幼儿,淡化了说教。让他们吃饼干,然后利用小镜子观察,引导他们说出,从刚才这个过程中发现了:人只要吃过东西,牙缝就会塞食物残渣。通过师幼的对话交流,纠正幼儿普遍存在的不良习惯。在气氛热烈的讨论中,在真实生动的画面前,幼儿一下子就明白了,如果不及时改掉这些不良习惯,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2、通过课前调查,组织幼儿讨论交流:
(1)想一想,自己平时是怎样护牙的?
(2)你觉得哪些坏习惯是会影响牙齿生长的?
反思:经过课前调查和课堂上的讨论,幼儿了解了蛀牙的危害,以及几种保护牙齿的方法。并且知道了要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由于许多孩子都有保护牙齿的常识,所以在这一环节中师幼互动进行得比较顺利。】
四、活动延伸:
1、给娃娃家里的娃娃刷牙。
2、鼓励幼儿早晚刷牙,看看谁的牙齿保护得最好。
反思:本环节通过布置任务——给娃娃家里的娃娃刷牙,看看谁的牙齿保护得最好,以这样真实可行的方式,来督促幼儿在今后的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来引导他们过健康的生活,创造美好的生活,培养幼儿的成就感。
活动反思: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也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基本理念,《我换牙啦》这一主题活动,就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
首先,注重从生活中生成教学资源,像“照镜子、吃饼干、演示刷牙”等等都是在生活中生成、提炼的教学资源。学习是为生活服务的,通过教学使目标得到了真正的落实,幼儿刷牙的生活技能得到了实实在在地提高。
其次,教学过程呈开放性,让幼儿充分参与活动,让孩子在有趣的实际操作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使课堂充满了欢声笑语,使幼儿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向我们展示了乐学的可行性。
第三,这是一个开放的主题,体现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捕捉幼儿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及时地把他们生活中的新问题、社会中的新信息吸收到教学内容之中。一方面体现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渗透教育的因素,从而使教育对生活进行改造,如本主题中通过早晚刷牙促使孩子生活中自理能力的发展;从另一方面,也在这类教育中突出生活的特点,如随机自然地在相应的游戏环节中开展刷牙的练习活动。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幼儿学习的科学知识只有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把他们的生活经验变成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这样科学活动就变得富有生活气息。让科学源自生活,又走到生活中去,唤起幼儿学习的热情和欲望,并具有鲜活的情感体验,成为最具有价值的科学知识,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会喜欢学,乐于学。
2、幼儿园大班综合活动《有趣的绳编》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常见的绳编工艺品,知道简单的编织方法。
2.能够动手操作,使用绳子编织出简单的工艺品。
3.感受绳编艺术为生活带来的乐趣。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了解常见的绳编工艺品,知道简单的编织方法。
2.活动难点:能够动手操作,使用绳子编织出简单的工艺品。
活动准备:PPT、彩绳、背景图、双面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ppt,请幼儿观察了解常见的绳编工艺品,向幼儿简单介绍绳编工艺。
二、基本部分
1.学习双向平结编织法,编织手链:
(1)简单介绍编织方法。
(2)教师演示编织过程。
(3)请幼儿动手编织手链。
2.用双向平结编织法完成作品蜻蜓。
三、结束部分
用编织好的蜻蜓进行添画。
大班综合活动《有趣的绳编》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生活中常见的绳为基本载体,向幼儿介绍了民间传统手工制作--绳编,并学习了简单的双向平结编织法,一根根简单绳子经过孩子们的巧手编织,变成了美丽的工艺品。通过本次微课,激发了幼儿对民间工艺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如果能给孩子出示简单的绳编步骤图,孩子就能更加直观的了解绳编方法,掌握编织要领。
3、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食物的冒险旅行》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活动名称:食物冒险旅行
二、活动领域:科学
三、活动对象:大班幼儿
四、活动目标:
1.知道人体各主要消化器官的名称和作用。
2.初步了解食物在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
3.幼儿乐于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并及时改正不良饮食习惯。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五、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了解人体主要消化器官的作用。
难点:幼儿初步了解食物在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
六、活动准备:
(1)课件《食物冒险旅行》以及相关的视频。
(2)人体消化系统图,即时贴消化系统卡片图。
七、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1.小朋友,你们喜欢旅行吗?我们的食物也会在身体里进行旅行,你们知道他们在身体怎样旅行吗?会发生怎样有趣的事呢?
2.播放视频,“看,视频里面发生了什么事,小苹果它也到了一个特殊的地方去旅行了,我们一起看看吧。”
3.播放课件,讲述故事《苹果的旅行》。
故事:我是小苹果,今天我要进行一次冒险旅行,小朋友把我放到嘴里,嚼呀嚼,把我弄得痒痒的,一不留神,我就被吞了下去。不一会儿,我到了一条长长的管子里,就像坐滑梯一样,真好玩!还没等我玩够,就滑到了一个大袋子里,这大袋子可神奇了,它会一边分泌出一些液体,还一边慢慢地蠕动,把我磨得呀越来越碎,越来越碎...被磨碎的我接着到了一条弯弯曲曲的小管子里,像迷宫一样,好不容易出了迷宫,我就到了一条皱巴巴的大管子里,在这我的营养都被吸收掉了,最后我就被排出了体外。
4、听完小苹果的故事,你知道小苹果它去了什么地方旅行吗?
(二)观看动画,通过提问帮助幼儿认识主要消化器官,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
引导幼儿逐幅观看flash动画课件
1、播放第一段食物从口腔到食管的动画。
提问:食物从哪里进去?知道那叫什么名字吗?(口腔)它在我们的嘴巴里怎么样了?
(牙齿把食物嚼碎了,方便吞下去)
经过嘴巴后,食物被吞了下去,到了什么地方?知道那长长的管子叫什么吗?(食管)
2、播放第二段,了解胃的功能以及胃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提问:接着小苹果从长长的管子滑下去,到了一个在袋子里,这个大袋子叫什么名字呢?(胃)它有什么作用呢?(教师小结)
3、放第三段,知道小肠的作用
提问:刚才食物的旅行经过了嘴巴、食管、胃,它又要旅行了,下一站是哪里呢?那条弯弯曲曲的是什么呢?(小肠)它有什么作用呢?
4、放第四段,理解大肠的用途
提问:小苹果又到了哪里呢?这是什么地方呢?
5.结合消化系统图,进行总结
小结:食物在口腔里经过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变得又细又碎,接着进入狭长的食道,食物经过食道的挤压来到了胃部,在胃部的蠕动下,食物进一步消化,慢慢变成糊状,糊状的食物到达小肠,小肠壁慢慢吸收食物的营养,随后将食物的残渣传送到大肠里,最后经过肛门排出体外,就是粪便,这就是食物的消化过程。
(三)互动游戏《智慧大比拼》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每个重要消化取关的特点和作用,现在食物要来和小朋友玩捉迷藏的游戏了,徐爱哦朋友可以猜猜食物躲在哪个器官里。
幼儿游戏
(四)通过交流讨论,教育幼儿养成的饮食习惯。
1.播放视频,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视频里的小朋友遇到了什么麻烦?
2教师启发幼儿怎样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应该养成什么样的饮食习惯。
3.幼儿交流讨论。
小结:我们不能吃不干净的东西,饭前便后要洗手,注意卫生,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不能吃过冷,过硬或过烫的食物,多吃瓜果蔬菜,吃完饭不能剧烈运动,应该散散步,帮助胃部一起消化食物。
(五)活动延伸:幼儿操作,复习巩固食物旅行的过程。
1.请幼儿按照旅行路线将顺序排好,并说一说旅行过程。
2.在人体轮廓图画出人体消化器官。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教学反思
我设计的本节课《食物在冒险旅行》是希望幼儿对自己身体的消化系统有一定的了解,并且熟悉各个消化器官的功能,并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护自己身体的消化系统的认识,拥有健康的身体。本活动选取的内容接贴近幼儿的生活,深受孩子们的欢迎。活动的设计由浅入深,从感知到体验,层层深入,并把科学知识与健康、语言、等领域内容进行有机地整合,给孩子开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本节教学,我设计了三个活动,分别是认识消化器官和食物消化的顺序,了解食物消化的过程中各消化器官的作用,通过如何饮食促消化上升到健康话题。为了让孩子能更直观、逼真、有系统地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过程,以及食物进入消化器官后的消化情况,,我准备了活泼生动的多媒体课件,积极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进行主动探索学习,让幼儿看看、听听、说说,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掌握科学知识,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让幼儿合作拼一幅完整的消化系统图这是小朋友非常感兴趣的环节,既满足了幼儿动手的需要,又提高了幼儿合作能力,整个游戏过程中幼儿热情高涨,兴趣浓厚,每个幼儿都积极参与, 在愉快的氛围中把活动推向了高潮。同时,在孩子们玩得意味犹尽时,教师及时地抛出新问题,使活动向更深层次发展,达到了活动目标。不过也发现了细节上的很多不足,比如我还是按耐不住自己的性子或者说急于走环节不能细心听学生的讲解,这其实也是我课堂掌控能力欠缺的表现,我想作为一名教师我还要继续掌握各种教学技能,在课堂上善于捕捉细节,将教学与学生的已有知识能力和学生生活相联系,用智慧点亮科学课堂。在经历课堂的检验后,我将不断反思,充实课堂。
4、幼儿园大班综合活动《一个鸡蛋的故事》教学设计反思
一.活动目标:
1.了解鸡蛋营养结构,激发幼儿对探索蛋的兴趣。
2. 能用较完整的语言描述鸡蛋可以做成的美食以及尝试做一个煎鸡蛋。
3. 感受鸡蛋在日常生活饮食中的重要性,学会做到爱吃鸡蛋不挑食。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5.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二.活动准备:
鸡蛋实物、鸡蛋壳手工、煎锅 、 公鸡母鸡应图片等
三.活动过程:
1.以一个鸡蛋的口吻讲述鸡蛋的趣味小故事。
2.介绍鸡蛋的营养精灵(蛋白和蛋黄精灵)
3.介绍鸡蛋的多种用途。
4.鸡蛋可以做成什么美食。
5当小厨星,学习做怎么做煎蛋。
四.活动延伸:
1.请家长向小朋友询问以下问题:
1.鸡蛋的爸爸妈妈分别是谁?
2.鸡蛋都有些什么用途?
3.怎么判断“生鸡蛋”和“熟鸡蛋”?
4.请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一起做一道营养美味的鸡蛋营养餐。(拍照并上传到班级博客)
活动反思:
鸡蛋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十分常见的一类食物,且它的蛋白质含量很高,对小朋友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认识鸡蛋,并且从小培养幼儿爱吃蛋,不挑食的好习惯。这门课程中,在学习关于蛋知识的同时,也拓展学习到各鸡蛋所能做成的美食,更开拓了小朋友们的知识面。以实物和图片的方式,更直观生动形象地呈现出鸡蛋营养结构,从而让小朋友们自己进行语言的组织来描述。延伸的内容也让他们更多地了解蛋宝宝,训练他们的观察思考能力。
5、幼儿园大班健康活动《牙齿咔咔咔》教学设计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换牙开始时间一般在6岁左右,我们班的幼儿正处于换牙的人生阶段。经常听到孩子们讨论有关牙齿的话题。例如:怎样保护牙齿?刷牙的正确方法是什么?你的牙是黑色等一系列问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早晚刷牙,刷牙方法正确,饭后漱口 ”。因此,我设计了本节微课《牙齿咔咔咔》。
教学目标:
1、认识牙齿,了解影响牙齿健康的常见现象。
2、知道怎样保护牙齿,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3、养成爱护牙齿的好习惯。
4、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5、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出示谜语,引发幼儿活动兴趣,引出主题。
兄弟生来白又白,整整齐齐排两排。
切菜磨米快又快,人人吃饭离不开。(牙齿)
二、和幼儿讨论有关牙齿的问题,引导幼儿了解牙齿。
提问:1、我们的牙齿有多少颗呢?
(我们一生有两副牙,齿乳牙:20颗,恒牙:28-32颗。)
2、牙齿的作用?
(咀嚼、发音、健康、美观)
三、了解错误用牙及正确用牙的方式。
1、错误的用牙方式有什么?
(用舌头舔牙、吃糖果、单侧咀嚼、喝饮料)
2、正确的用牙方法是什么呢?
(每半年检查一次牙齿、不要吃过凉的食物、吃完热食物不要马上喝凉水、手不干净时禁止摸牙齿、多吃蔬菜水果、少吃糖果,少喝甜饮料)
四、通过看图,了解刷牙的正确方法。
1、先刷牙齿外侧面
2、刷上下牙齿内侧面
3、再刷咬合面
4、竖起牙刷,清洁牙齿内表面
5、轻刷舌头表面,保持口气清新
五、学习刷牙儿歌,看刷牙视频,巩固刷牙的方法。
小结:坚持刷牙就会把牙菌斑赶跑,让我们的牙齿更健康哦!小朋友们每次刷牙一定要坚持三分钟哦!
六、和幼儿一起念爱牙口诀,掌握爱护牙齿的方法。
《牙齿咔咔咔》教学反思
《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了“注意幼儿口腔卫生”。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同样指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为了能有效地培养起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我设计了本节活动。
在活动中,幼儿了解牙齿以及常见的用牙的方法。
通过学习了解了争取的用牙方法,学习了怎么样正确保护牙齿,还掌握了正确的刷牙方法,有利于养成早晚刷牙的良好卫生习惯,收到良好的效果。整个教学活动层层递进,从材料、形成到组织的各个环节,教师的语言以及幼儿的表现等,都是个性化浓郁的不断激发孩子欲望的,孩子主动探索,主动学习发现知识的一次活动。总之,是把枯燥的科学活动与语言活动、健康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达到了整合、教育的目的。
本节活动存在不足之处:在评价幼儿方面,应该更及时、更到位、更灵活,也许教学气氛就会更加活泼、更加精彩。在探索蛀牙形成的原因以及对身体危害了解不够。习惯是人生奠定美德的源泉,培养起幼儿的良好习惯,就能培养起幼儿健全的人格,也就等于给了幼儿一个幸福的人生。
6、幼儿园大班综合活动《街道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本篇是幼儿园大班活动,在游戏活动中根据物体的外形特征正确选择和使用不同类型的建构材料进行建构,感知材料的特征、性质,并能根据物体的外形特征学会正确选择和使用不同类型的建构材料,围绕主题进行建构。体验共同游戏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活动目的:
1.体验共同游戏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2.感知材料的特征、性质,并能根据物体的外形特征学会正确选择和使用不同类型的建构材料,围绕主题进行建构。
3.让幼儿学会分工合作,爱护建构材料和建构成果。
4.合理利用替代物,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同伴的游戏情况。
5.体验游戏中互相合作的快乐及获得成功的满足。
6.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本次活动目的:
1.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
2.根据物体的外形特征正确选择和使用不同类型的建构材料进行建构。
活动准备:
1.各种花片、插塑;
2.活动前,带幼儿到社区的街道参观。
教学流程:
一.师生谈话,引入活动:
师:平时,我们上学、放学经过社区时,你们看到了什么?(让幼儿说一说街道中有什么,如:房子、花圃等)
二.组织幼儿讨论:
1.师:街道里有各种各样的东西,我们该选择什么材料来建构呢?
2.幼儿分组讨论,学习根据物体的外形特征正确选择和使用不同类型的建构材料进行建构。
3.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4.教师小结,如:房子很高,要用大一点的插塑来建构,如炮筒;游乐器械就可以用童乐高来建构,等等。
三.幼儿建构,教师指导
1.幼儿自由分组,选择自己喜欢的物体进行建构。
2.教师巡视幼儿的游戏情况,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
3.指导幼儿根据物体的外形特征正确选择和使用不同类型的建构材料进行建构。
4.让幼儿将搭好的物体摆放到指定的地方。
四.教师讲评、结束
1.幼儿自评、互评游戏情况。
2.教师根据幼儿选择建构材料进行建构的情况进行小结,提出不足之处,提出下一次游戏的要求,结束。
活动反思:
当孩子想得到老师帮助时,老师并没有马上告之方法,而让他们自己想办法,经过一番努力,孩子们终于想出了解决办法,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7、幼儿园小班健康活动《哎呀我要嗯嗯啦》教学设计反思
课程分析:
小班幼儿初来幼儿园,总会带着一点紧张、一点焦虑。幼儿在对新环境的适应过程中,除了情绪上的稳定外,最大的挑战还是生活中的自我服务能力。在日常观察以及和家长的沟通中,我发现很多幼儿都不愿意在幼儿园大便,有的幼儿即使有便意也要忍到家里去解决,来不及就拉在了裤子里。如何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便意,并且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及时大小便,这是我现阶段思考的问题。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具有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目标,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因此,结合学习活动的开展,培养幼儿的生活意识,对小班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随着来园时间的增加和一日活动的开展,初入园的幼儿较以前活跃了,能够和同伴进行互动交流,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因此,我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需要和思维特点,设计了本次学习活动。
课程目标:
1.在猜猜讲讲中,对“噗噗”进行有趣的联想。
2.知道“噗噗”后有便意了不憋着,愿意表达自己的需要。
3.帮助幼儿了解身体结构,对以后的成长会具有一定的帮助。
4.了解保持个人卫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课程准备:
1.活动材料:小叮当PPT、律动《小星星》。
2.幼儿已有经验:知道憋大便不舒服,知道“噗噗”了以后可能要大便。
课程过程:
一、叮当“噗噗”啦——情境导入,激发活动兴趣
1.出示图片(小叮当),和小叮当打招呼。
2.播放律动,和“小叮当”一起动一动。
3.寻找小叮当。
总结:小叮当不要难为情,噗噗很正常,每个人都会噗噗的,小叮当你快出来吧。
二、猜猜讲讲小叮当吃了什么——对“噗噗”进行联想
1.吃了什么东西,会“噗噗”?
鼓励幼儿对已有经验说一说
2、吃了什么,会有圆形的噗噗?
师:这是形状很特别,是什么形状的?
师:小叮当可能吃了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有节奏的语言进行回应,如“西瓜西瓜圆圆,啊呜啊呜吃下去”,并配以肢体动作,增加趣味性。
师:小叮当吃了那么多,小肚子都圆了,又忍不住“噗噗”。
3. 吃了什么,会有噼啪的“噗噗”?
师:听,它还在吃什么? 这个声音好特别。
小叮当可能吃了什么啊?
(咕噜咕噜的声音、咔嚓咔嚓的声音)
总结:小叮当有可能吃了特别的食物,所以才会有不同声音的“噗噗”。而且不停地吃,肚子都吃撑了,难怪有那么多的“噗噗”。
三、每个人都会“噗噗”——知道“噗噗”后有便意,不憋着,要及时表达自己的需要
1.“噗噗”还会是什么样的?
师:“噗噗”除了有声音,还会……
2.想要“嗯嗯”了怎么办?
师:因为有时候“噗噗”了,会想要“嗯嗯”。
师:在幼儿园要“嗯嗯”了,怎么办?
师:每个人都会有“噗噗”和“嗯嗯”。想“嗯嗯”了,就要快点向老师寻求帮助,或者自己去找小马桶。
3.一起来跳跳“嗯嗯”舞。
师:小叮当还要教我们怎么自己去“嗯嗯”。让我们一起来和小叮当跳一个嗯嗯舞吧。(播放音乐)
师:找到自己“嗯嗯”的好方法了吗?
师:小叮当的“嗯嗯”舞,告诉我们“嗯嗯”的时候先要脱下裤子,稳稳地坐在马桶上,然后用力气,“嗯嗯”好了以后还要记得擦屁股。
课程反思:
★关注生活,让学习变得更有趣
本次学习活动来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需要,结合小班幼儿初来幼儿园,有便意后不愿意在幼儿园解决的情况,在活动设计时选择了有趣的游戏情境,讲讲关于“嗯嗯”的联想,同时关注幼儿其他素养的培育。
例如,在和“小叮当”打招呼的情境中,关注幼儿的礼貌养成;在寻找“小叮当”的环节中,运用过渡语提问“是谁‘噗噗’啦?小声地问一问,是不是小叮当啊”,从而引导幼儿理解、发现别人“噗噗”时不要大声询问,要注意顾忌别人的情绪,因为这是别人的“小秘密”,进而使生活习惯的培养不再教条化,让整个学习活动变得生动有趣。
★注重鼓励,让想象变得更精彩
活动中有较多的想象环节,对于初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这样的环节还需要适当的引导,尤其是借助画面展开想象的过程。因此,想象前,幼儿对画面的观察就显得至关重要。在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仔细看,多用鼓励的语言激发他们细致观察,引发他们观察想象。
例如,在对“圆形”食物进行想象的过程中,孩子们结合已有经验,想出了西瓜、龙眼、比萨饼、苹果、棒棒糖等食物,教师就要表示出对幼儿想象的欣赏,进而鼓励他们进一步借形想象。在借“声音”想象的过程中,幼儿也能够结合声响的特质,说出跳跳糖、爆米花、雪碧等。由于教师的不断鼓励和欣赏,幼儿充满了积极的情绪,想象过程也变得轻松精彩。
★启发模仿,让表达变得更清晰
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述常常渗透在师幼互动之中。在对食物进行联想时,教师引导幼儿表述“可能是……”“我猜是……”,随机创编了“××××圆圆,啊呜啊呜吃下去”等有节奏的语言,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时,启发幼儿通过模仿、替代的方式,让语言表述更完整、更清晰。
8、大班健康活动公开课教案《怎么办》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活动目标
1、 体验眼睛、耳朵、鼻子的作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 知道遇到突发事件时的安全处理方法。
3、 会正确判断日常行为,根据生活经验大胆表述。
4、 帮助幼儿了解身体结构,对以后的成长会具有一定的帮助。
5、 引导幼儿乐于交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二、活动准备
1、实物:七巧板拼图、醋、铃铛。
2、多媒体课件
3、标记图若干张、展示黑板一块
三、活动过程
(一)体验耳、鼻、眼的作用。
1、游戏活动“猜猜猜”,用耳、鼻、眼进行判断。
师:猜--猜--,猜一猜,我们大家一起猜,小朋友我问你
(1)什么乐器在歌唱?唱着什么歌?(铃铛x xxx x)
(2)什么气味飘过来?(醋 )
(3)七巧板,拼一拼,拼出什么图形来?(汽车、金鱼、手枪)
2、教师小结:哇,原来我们的眼睛、鼻子、耳朵,作用这么大啊!
(二)学习处理突发事件的安全方法。
事件一:虫子飞进耳朵里
1、观看录像1(内容:早晨,小姑娘和小伙伴们在草地上玩,突然一只小虫飞进了她的耳朵,嗡嗡的叫,真难受。)
问:哎呀,发生什么事了?小虫飞进了兰兰的耳朵里,这可怎么办?(相互讨论)
2、了解正确的处理方法。(观看课件:妈妈用手电筒照兰兰的耳朵,小虫飞出来了)
问:兰兰找到了谁呀?会发生什么事? 小虫为什么会从耳朵里飞出来?
教师小结:如果以后遇到小虫飞进耳朵里,我们不要着急,可以自己先用手电筒试一试,不行时马上请大人来帮忙。
事件二:积木塞进鼻子里。
1、 体验鼻子塞住的感觉。
教师:我们的鼻子有时也会生病,那会怎样?鼻子塞住会有什么感觉?(体验鼻子塞住的感觉)
2、观看录像2(内容:吃完午饭,玲玲在区角里玩积木,不小心把积木塞进了鼻子里,气也透不过来。)
(1)分组讨论:玲玲可能会用什么办法取出积木?
(2)小组汇报,取出积木的方法。
教师用图标展示:用棉签、镊子等工具取出来;用手挖、擤鼻涕、打喷嚏取出来;请医生、老师、长辈等大人帮忙解决。
(3)集体讨论:你觉得哪种方法是安全的,哪种方法是不安全的,为什么?
(4)集体模仿擤出异物的正确方法: 按住没有积木的鼻孔,用力往外擤,哼!
小结:遇到这种事情,可以自己先用擤的方法试一试,如果不行马上请大人来帮忙。
事件三:沙子掉到眼睛里。
1、观看录像3(内容:户外活动时,东东在沙池边玩沙子,不小心沙子弄到了眼睛里,眼睛睁不开了。)
2、幼儿选择处理方法
第一种:东东用手揉;第二种:请大人帮忙。
2、两队说出选择的理由。
3、教师小结:我们的眼睛用手揉很容易受伤,请大人帮忙才是最安全的。
问:在我们生活中,有时不小心也会发生危险的事情,如果发生了,我们怎么办?
总结:当我们遇到危险的事情时,应该先自己用安全的方法试一试,不行再马上请大人帮忙解决。
(三)判断日常行为。
1、观看录像4(三段内容:对着耳朵喊、用铅笔挖鼻子和耳朵、坐在汽车里看书)
问:你发现哪些行为是错误的?有什么危害?
2、观看录像5(五段内容:口含筷子去盛饭、倒滑滑梯、躺着看书、玩沙的手掏耳朵、看绿色植物)
问:请你用一句话告诉他:应该怎么做?
3、做《保健操》
轻轻捏捏小鼻子,再来深深吸吸气,吸—吐—吸—吐 ,我的鼻子真舒服;
轻轻按摩小眼睛,上刮刮,下刮刮,12345678 ,我的眼睛真舒服;
轻轻揉揉小耳朵,从上往下揉一揉,上揉揉,下揉揉, 我的全身都舒服。
[教学反思]
《纲要》强调:“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也就是说,教师只有对自己的角色进行正确的定位,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实际情况和主体发展,关注幼儿情感需要。因此,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努力使自己成为良好氛围的营造者、有效探讨的引导者、个性发展的支持者、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1、 良好氛围的营造者
安全、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是建构积极有效互动的基本前提。如果幼儿不想、不能、不敢参与活动,与教师自由、愉快的交往,那么任何正面的教育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我们教师就应成为良好氛围的营造者。在活动中,运用游戏“猜猜猜”激发幼儿的参与欲望,又用生活情景再现,个体、小组、集体的问题讨论等形式引发幼儿学习热情,最后用我们来做“保健操”进一步强化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有效探讨的引导者
“支架学习”理论提倡:幼儿主体性的建构和发展需要教师的帮助,幼儿是以自身主动的学来积极建构自己这一建筑物。而教师的“教”则是建筑物不可缺少的“支架”。在本教学中,我是以“引”的方式带领幼儿完成探讨过程的。首先通过问题:“如果小虫飞进了你的耳朵,你会怎么办?”“玲玲可能会用什么办法取出积木?”再为后面“你觉得哪种方法是安全的?”获取安全的处理方法做了有效的铺垫。在隐性的引导中,使幼儿积极、主动进行探讨,体验学习的快乐。
3、个性发展的支持者
《纲要》中指出:“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本次活动中,我抛出了问题:“你觉得哪种方法是安全的?”后,幼儿马上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当然有的意见是正确的,有的意见存在一定危险性。这时我没有马上否定幼儿的意见,而是鼓励其他幼儿大胆发表不同的看法,并说出自己的理由,最后加以梳理总结。在这里,我的观点是,倾听不同幼儿的声音,支持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
4、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在“沙子掉眼睛里了”的事件处理中,我与幼儿一起参与判断、辩论,充分感受师幼关系的平等和谐,也让幼儿在帮助、教导教师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幼儿探讨“哪种方法是安全的?”过程中,我们都发现有个别幼儿说理(如:医生是有丰富经验的、是专门给病人看病的……)比教师考虑的更全面,很值得我们去学习。确实,师幼互动是双向建构的过程,不仅幼儿在其中得到积极的影响和发展,教师也同样从中汲取经验与成长的养分,并在反思中逐步提高自己,达到自身主体的不断发展和提高,这正是我们每个教育者所期望的。
9、学前班科学活动《鞋子的用处大》教学设计与反思
《鞋子的用处大》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感知、了解不同鞋子的不同用途。
2、乐意与同伴交流,会说完整话。
3、体验积极参与探究带来的快乐。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设置走平衡木和找朋友的游戏情景。
2、家长提供的各种鞋子,平衡木,四季图片等
指导要点:
1、游戏“光脚丫走平衡木”。教师创设“光脚丫走平衡木”的游戏情景,以游戏来引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幼儿在游戏中通过身体感官,体验鞋子对脚的保护作用。
2、交流分享。教师创造宽松的氛围,引导幼儿大胆交流游戏的体验。感知鞋子保护脚的作用。
3、看看说说。以“帮老师想一想”为由,引导幼儿看看说说不同鞋子的用途。
4、游戏巩固。玩游戏“找朋友”,巩固幼儿对鞋子的运用,懂得不同的季节该穿什么鞋子。
5、儿歌结束。引导幼儿念儿歌夸夸鞋子,活动结束。
《鞋子的用处大》实录
一、游戏引入
1、师:小朋友们,今天黄老师要请大家玩“光脚丫走平衡木”的游戏,想玩吗?
幼:想。
2、请幼儿把鞋子脱下,摆在固定的地方,指导个别能力较差的幼儿脱鞋。
3、教师和幼儿一起随音乐《我是解放军》走平衡木。
4、师:穿鞋子走平衡木和光脚丫走有什么不一样呢?让我们把鞋子穿上走走看。
5、幼儿穿上鞋子再次走平衡木。
二、分享交流
1、师:小朋友们,我们坐下休息一会吧。走完平衡木,你们的小脚丫一定有很多感受,比如光脚丫走和穿鞋子走有什么不一样?能和大家说说吗?
2、请幼儿把自己的想法大胆的在集体中交流,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
幼儿A:光脚丫走的时候,我觉得小脚凉冰冰的。
师:那穿上鞋子后还会吗?
幼儿A:穿上鞋子小脚就暖和了。
幼儿B:我觉得光脚丫走脚好疼,穿上鞋子就不会了。
师:你说得真完整,真棒。
3、师:穿上鞋子脚就不疼了、不冷了,原来是鞋子在保护小脚丫,如果没有鞋子的保护,小脚丫会怎么样呢?
幼儿A:不穿鞋子小脚会被玻璃划破的。
幼儿B:不穿鞋子小脚会着凉。
幼儿C:不穿鞋子脚会脏了。
幼儿D:不穿鞋子脚踩在地上会很痛。
4、幼儿再次交流,提醒幼儿注意倾听。
三、看看说说
1、师:小朋友们说的真好,鞋子可真有本事,黄老师买了一些鞋子,可是不知道该什么时候穿,你能帮我想想吗?
2、出示各种鞋子,引导幼儿观察,说出名称和用途。
幼儿A:这是雨鞋,可以在下雨的时候穿。
师:为什么雨鞋是在下雨的时候穿呢?
幼儿A:因为下雨时穿雨鞋脚不会湿。
幼儿B:这是布鞋。
师:布鞋可以在什么天气穿?
幼儿B:布鞋可以天冷的时候穿。
幼儿C:夏天穿凉鞋。
师:哪一双是凉鞋?(请幼儿指出来。)
幼儿D:还有运动鞋,我也是穿运动鞋。
…
3、师小结:我知道了,夏天穿凉鞋,雨天穿雨鞋,天气冷了可以穿布鞋、皮鞋和运动鞋。
四、游戏巩固
1、师:小朋友们真能干,为了感谢你们,老师请了许多鞋子来和你们做游戏。如果老师拿出冬天的图片,小朋友们就找冬天穿的鞋子做朋友,如果老师拿出夏天的图片,小朋友们就找夏天穿的鞋子做朋友,如果老师拿出雨天的图片,小朋友们就找雨天的鞋子做朋友。找到鞋子朋友马上拿回来给大家看看。
2、教师随意出示图片,幼儿根据图片分散于活动室周围找相应的鞋子。
幼儿A:老师我找到一双凉鞋。
幼儿B:我只找到一个鞋。
3、集体
纠错,再次渗透“一只”“一双”“配对”的数学概念。
五、儿歌结束
1、师:小朋友的生活中有许多的鞋子朋友,他们的用处都很大,我们念一首儿歌来夸夸他们吧。
2、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诵儿歌:小鞋子,用处大,保护小脚不粗心。夏天热,穿凉鞋;雨天湿,穿雨鞋;冬天冷了也不怕,皮鞋、布鞋和棉鞋,还有帅气的运动鞋。
《鞋子的用处大》教学反思
鞋子是幼儿生活中的必需品,幼儿一年四季都离不开它。幼儿们常常会和同伴谈论自己穿的鞋子怎样漂亮,是谁买的。但是,作为一中生活用品,让幼儿知道它的用途和知道该什么时候用,是更有必要的。因此,我觉得“鞋子用处大”这个主题既是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又可以为幼儿的增加新的生活经验,正符合了纲要中指出的:“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整个活动我也正是本着这样的意图来开展,让活动能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根据本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我没有直接介入不同鞋子的不同用途这个知识点,而选择了先让幼儿感知鞋子保护脚的基本用途。幼儿对鞋子的熟悉已经导致他们忽略了为什么要穿鞋子了,为了让幼儿能够深有感触,我设计了“光脚丫走平衡木”的游戏,让幼儿通过身体的体验去感知鞋子的重要性。从活动结果来看,幼儿对游戏还比较感兴趣,也达到了体验的效果。但这一环节的场地安排不够恰当,使得幼儿活动时显得太拥挤,穿、脱鞋时不方便,影响了游戏的效果。
我的第二层目标是要让幼儿在知道鞋子的基本用途后再了解不同的鞋子有不同的用处。鞋子的种类很多,但小班幼儿所接触较多的只有布鞋、凉鞋、运动鞋、皮鞋、雨鞋等几种生活中常用到的鞋。因此,我选择了分夏天、冬天、雨天三个气候需要穿的鞋子让幼儿了解,这样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为了巩固幼儿的实际运用,我安排了“找朋友”的游戏。幼儿对游戏是感兴趣的,但这一环节中教师的指导存在许多不足。首先,上课用的鞋子都是幼儿自己的,教师事先没有和幼儿打招呼,交代游戏时可以不要找自己的鞋子,以至于幼儿在游戏时都急着要找自己的鞋子,有的幼儿开始争抢自己的鞋子。影响了游戏的正常效果。其次,游戏之前,教师的游戏规则没有交代清楚。
从这次的活动中,我充分的认识到,设计活动时应考虑到每一个细节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我将深刻的吸取活动中得到的教训,以此为鉴,指导今后的教学活动。
10、幼儿园小班综合活动《小兔玩具店》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简单的分类的方法;
2、能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玩具进行简单分类;
3、培养幼儿整理物品的习惯;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活动准备:课件《小兔的玩具店》,玩具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说一说,激发幼儿兴趣。请幼儿说说自己喜欢的玩具,并让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
二、基本部分
1、听一听,欣赏故事
小兔子开了一个玩具店,里面有许多的玩具。(教师播放课件)
幼儿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小兔?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把这些玩具都分类就容易找到了。
2、想一想,尝试分类
把小兔店里的玩具按照不同类型分类。
3、做一做,探索巩固
幼儿将手中的物品归类摆放。
三、结束部分
带幼 儿到区域整理玩具,伴随音乐《玩具总动员》离场
活动延伸:带幼儿到区域按种类、颜色收拾玩具,培养幼儿爱整理的好习惯!
综合活动《小兔玩具店》活动反思
《小兔玩具店》是小班的综合活动,讲述了一只小兔开了一家玩具店,它的店里有好多好多不同的好玩的玩具。可是它不会整理玩具,请孩子们帮忙。让孩子们在帮助小兔整理玩具的过程中,学会根据物体的软硬对玩具进行分类,并学会将物品摆放整齐。本次教学前,已经试教了两次,每次都能发现不同的问题,每次都在改进:
第一次试教时,我先让幼儿欣赏《小兔的玩具店》的故事,让幼儿通过看课件帮小兔想办法整理玩具,说说自己分类的方法,再让幼儿根据物体的软硬、形状、颜色等标准操作分类。
试教下来,出现了很多较大的问题:
1、纸质操作中的多次分类对于小班幼儿来说难度太大,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使孩子跟不上节奏。
2、活动中目标定位不明确,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玩具进行分类让小班幼儿在一节课时内掌握不实际,导致幼儿没有在原有的经验上有所提升。
根据第一次试教的效果,在第二次试教时,我对课程进行了大幅度的改动。我舍弃了课件和纸质的操作,将目标定位为按物体的软硬分类,更加符合小班幼儿的能力水平。首先,我以小黄鸭手偶的形式吸引幼儿的兴趣,接着以带幼儿去玩具店的形式引出小兔的玩具店,通过帮小兔整理玩具,把玩具进行软硬的分类,再到小兔的玩具店买玩具,最后将玩具放回家中,进行第二次巩固练习。总体来说,比第一次有了较大的进步,但也有许多大大小小的问题。
根据这两次试教出现的问题,和老师们的探讨。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更加合理,我把幼儿带到生活情境中,让幼儿在生活情境中学习。各个环节更加紧凑,达成情况良好。整个活动中我都注重调动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思维的方式,注重生活中的运用,引导幼儿了解根据物体的软硬对玩具进行分类,并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感受到了玩具整理后的有序和愉悦心情,从而掌握知识。幼儿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幼儿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且本次活动中,我更加注重教育的细节,用暗示的方法引导孩子,使幼儿在快乐学习中有所收获。
通过这样的一次次试教、一次次反思,就有了一次次的收获。
11、托班阅读活动《躲猫猫》公开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领域
早阅
设计思路
针对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选择了有游戏特色的课程,始终以游戏《躲猫猫》贯穿于始终,动静交替,寓教于乐,在玩中学。我觉得,本班幼儿还是对这堂活动挺感兴趣的,也很适合幼儿年龄特点。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2、尝试并学说句子:“妈妈,我找到你啦!”
3、感受玩“躲猫猫”游戏的快乐。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大图书、布置游戏活动场景。
活动名称
12、学前班科学活动《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与教学反思
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四个基本生长过程和外形特征;
2、启发幼儿对小动物的探索欲望和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盛有小蝌蚪的鱼缸
2、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3、挂图:小蝌蚪生长变化的四个过程;
4、集体排序图四张;
活动过程:
一、老师带领幼儿观察小蝌蚪引入活动主题
1、老师讲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提醒幼儿边听故事边观察“小蝌蚪长得是什么样子的,象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鱼缸中的小蝌蚪,讨论并讲述“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大大的头、有眼睛、没腿、象鱼等)。
二、逐步出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它的
四个不同的过程,并在活动中适当穿插各种提问。
参考资料:
1、卵子:一个青蛙妈妈在春天时会在池塘或小河里产下许多的卵子。每个卵子都是圆圆的,软软的,许多许多连在一起,在水中慢慢地蠕动着。
2、刚出生的小蝌蚪:过2——3天以后,小蝌蚪便从卵子里钻出来,大大的头,长长的尾巴,特别象鱼,并用头上的鳃从水中吸进空气,开始生活。
3、长大的小蝌蚪:大约需要50天的时间。慢慢地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变成了小青蛙的样子,嘴巴变大了,头上的鳃没有了,但尾巴还没有脱落。
4、小青蛙:70多天以后,它的尾巴完全脱落。这时,它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到陆地上去生活,自己找食物,变成了一个能干的小青蛙。
三、师生共同小结并请幼儿粘贴,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小蝌蚪生长变化过程的认识和理解。
1、小结:以上是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四个基本过程,从卵子到变成小青蛙大约需要70多天,可也有些小蝌蚪要花将近3年的时间才能变成它爸爸和妈妈的样子,世界上还有些小蝌蚪它不是在水里进行变化的,而是在它爸爸的嘴巴里进行变化,直到长成小青蛙才跳出来。
2、粘贴:请四名幼儿将小蝌蚪的变化过程小卡片按顺序粘贴到不同的四副图片中,全班幼儿集体观察并验证。
3、提问:
(1)为什么把小青蛙叫两栖动物?(可以生活在水里,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
(2)青蛙吃什么呢?(昆虫、蚯蚓、蜘蛛、蜗牛……)
老师提示:青蛙不停地脱皮,旧皮对它们来说也是最好的食物。
(3)为什么要爱护小青蛙?(它是捉害虫的能手,庄稼的好朋友,对我们人类来说是有益的,所以要爱护它、保护它)
附件(儿歌):小蝌蚪找妈妈
1、一个卵子圆又圆,
动一动,动一动,真好玩;(动作缓慢)
2、一只蝌蚪一条尾
游来游去找妈妈;(动作轻快)
3、两条后腿长出来,
妈妈妈妈在哪里?(欢快)
4、四条腿呀长出来,
妈妈妈妈在这里。妈妈……扑向妈妈的怀抱(老师头演青蛙妈妈去迎接“小蝌蚪”)。
教学反思:
设计本节活动主要是为了满足幼儿对于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好奇心而展开的,通过《小蝌蚪找妈妈》一故事让幼儿初步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四个基本生长过程和其外形特征;然后通过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四个过程的形象图片让幼儿进行排序,巩固幼儿在其变化过程的熟知,边排序边让幼儿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儿歌,不仅发展了幼儿的操作能力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最后用实物小蝌蚪来让幼儿观察,既调动了幼儿的观察兴趣,也满足其好奇心,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由于幼儿教多本节课的前半部分幼儿们还能全神贯注的听故事、回答问题,后半部分让幼儿排序和观察小蝌蚪的时候就显得很乱,如果分组上这节活动,我想效果会更好一些。教师的语言可能不够吸引幼儿,这也是一不足。
13、中班音乐活动公开课《躲猫猫》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看图谱,能听好音乐,合拍的模仿小老鼠晒太阳的肢体动作,尝试躲猫猫的音乐游戏。
2.积极参与游戏,体验分角色音乐游戏的乐趣。
3.通过图片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
4.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活动准备:
图谱,"樱桃小丸子"音乐,每张小椅子上贴标记,头饰
一 律动入场。
二 创编韵律动作依次练习。
三 学看图谱完整练习。
四 引出游戏内容。
五 游戏躲猫猫。
反思:处理细节问题,应让让幼儿积极充分尝试。
14、幼儿园数学活动教案《4的分解与组成》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名称:4的组成与分解
设计意图:通过以往对数学的教学活动中看出幼儿对数学兴趣还比较高,但由于数学活动逻辑思维性很强,很抽象幼儿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此次教学中,我通过情境创设这个环节让幼儿参与其中,自己去探索发现一个数原来有多种分法,了解4的分解与组成,以此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以及操作能力。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掌握4的组成,知道4的分合关系;
2、培养幼儿的分析、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猴子2只、桃子4个、数字牌7个、操作表每人一张、sticker、黑板
活动重难点:能通过观察、分析一个数多种分法,掌握4的组成。
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组织活动;
2、情境导入:“今天呀,我们教室里来了好多老师,小朋友们跟老师客人打招呼问好呀。咦,怎么还少了两位呢?咚咚,哦,他们来了,小朋友们把眼睛闭上我们数123再睁开眼睛看看到底是谁?(出示2只猴子),哇,原来是小猴子(贴在黑板上)”
“小猴子呀,你们两个怎么迟到了呢?”“唉,果园里的叔叔给了我俩4个桃子,可是我们俩不会分,所以才迟到了,怎么办嘛。”“哦,原来是这样呀,不用着急,你看,我这里有这么多聪明的小朋友,或许他们可以帮你们哟。”“小朋友们,你们愿不愿意帮助小猴子呀?哦,这里有4个桃子,你们想一想到底有哪些方法分配给这2只猴子呢?(幼儿讲出一种方法就将这种方法记录在黑板上,鼓励幼儿多想办法)”
“哇,原来可以有这么多的分配方法,跟着林老师一起念一下(4可以分成3和1,4可以分成2和2,4可以分成1和3,2和2合起来是4,3和1合起来是4,1和3合起来也是4)”
3、游戏互动:《找朋友》
请6位小朋友上台,分法数字牌,请他们两两找朋友,(其他小朋友唱歌拍手),然后再看看找到朋友的两个人手里的数字牌加起来是否等于4。(请2-3组)
4、操作环节:小手动一动
出示操作表贴在黑板上,示范应该怎样动手操作。
分发操作表以及铅笔,请幼儿根据表上的图案对应画画,然后讲操作表放于画夹内。
5、总结;
教学反思:
因为大多数幼儿觉得数学课上起来很枯燥,不敢兴趣,所以我设计的课程主要是用游戏的方式来体现,整堂课下来幼儿的积极性与兴趣蛮高的,课后都还在回味上课时的内容。我觉得我做的比较好的就是在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衔接上处理的比较好,过渡语也用的比较恰当,整个游戏也比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但是在一些细节处理上有一定失误,比如说把“合起来是”说成了“合起来等于”,在游戏的时候由于没有说清楚要求以及规则导致幼儿游戏时比较模糊,以后上课时一定要注意细节的处理以及语言的准确性,这些方面都有待提高。
15、幼儿园科学教案《我和我的影子》教学设计与反思
《我和我的影子》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目的:
1、初步感知影子与光的关系,发现有光的地方才有影子。
2、对探索影子产生兴趣,提高幼儿观察和运用较完整语言讲述自己发现的能力。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选择有阳光的日子。
2、能站立的布娃娃一个,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1、创设游戏情景,引出探究问题。
(1)找一找、猜一猜这是谁的影子。
(2)在阳光下观察自己的影子是怎样的。
ⅰ.幼儿在阳光下不断变换动作,观察影子的形状、颜色。
幼儿:我跳舞,影子也跳舞;我走,影子也走;我插腰,影子也插腰、、、、、、
ⅱ.幼儿在阳光下站立不动,观察影子。
幼儿:我不动,影子也不动。
老师:影子是跟着我们的,我们做什么动作,它们也做什么动作。
老师:咱们到大树下去休息一下,看看地上有什么?
幼儿:咦?影子哪儿去了?
老师:有光的地方才会有影子。
2、借助布娃娃,比较布娃娃和影子的不同。
老师:这是谁?
幼儿:布娃娃。
老师:娃娃漂亮吗?哪儿漂亮?
幼儿:黄黄的弯弯的长发漂亮,大大的眼睛漂亮。
老师:娃娃的影子漂亮吗?
幼儿:不漂亮,黑黑的,没有眼睛,也没有漂亮的衣服。
老师:娃娃和它自己的影子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娃娃的头发是黄黄的弯弯的,影子的头发是黑黑的;娃娃的眼睛大大的,影子没有眼睛、、、、、、
3、观察比较自己和影子的不同。
老师:娃娃和它的影子不同,那小朋友的影子有什么不同?
幼儿:我衣服上有花,影子上没有;我脖子上有项链,影子上没有、、、、、、
老师:影子是黑色的,我们有好多东西在影子上看不到,影子只是我们的一个轮廓。
4、实验记录:画自己和自己的影子。
老师:请你们做一个喜欢的动作,认真观察后把自己和影子画下来。
5、交流实验过程与结果。
老师:谁愿意说说自己的记录中哪个是自己,哪个是自己的影子?
幼儿 :漂亮的是我,黑黑的是影子、、、、、、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是我在一次户外游戏时发现孩子们对地上的影子十分的好奇而引发的一次教学。活动开始孩子在阳光下不断变换动作,观察影子的形状、颜色,并与同伴交流;再借助布娃娃让幼儿更具体形象,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实物与影子的区别;然后是对实验过程进行记录,幼儿能画出不同形式下的自己和影子。活动后,我发现有的孩子对影子有了一定的认识,而有的孩子却几乎达不到教学目的,问题可能是在活动前,我没有全面把握好孩子对影子的最初经验,来根据孩子的发展水平不一设计层次不同的活动,让孩子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另外由于是在户外进行的活动,我担心孩子们玩的过于兴奋收不拢不敢放手让幼儿大胆探索,作各种尝试,并及时介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但总的看来这次教学还是成功的,如果考虑更周到效果会更好。
16、学前班综合活动《我换牙齿啦》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背景:
5、6岁时正是幼儿换牙的时期,所以经常可以看到孩子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谈论牙齿的话题,同时,龋齿问题在幼儿中也严重存在,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在本班开展《我换牙啦》的主题学习活动。由于这一内容较为枯燥,因此我们着重在教学形式上下工夫,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一是从孩子熟悉的事例入手,帮助幼儿体验龋齿的形成原因以及了解预防蛀牙的有关知识,从而逐步养成早晚刷牙的良好卫生习惯;二是利用实验材料、图片等多种操作材料来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活动目标:
1、了解保护牙齿的一般常识,增强保护牙齿的意识。
2、懂得刷牙是保持口腔清洁,保护牙齿的方法,养成每天早晚在家刷牙的好习惯。
3、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在活动室中张贴“保护牙齿的资料”,展示有关保护牙齿的图片、照片等
2、牙齿模型、牙刷、小镜子、食物(饼干)、龋齿形成的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认识牙齿
1、谈话:(1)小朋友的牙齿为什么会掉下来?请已经换过牙的幼儿向大家介绍牙齿脱落及长出新牙的过程。
(2)在换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幼儿以自身经验和已有知识开展讨论。
反思:幼儿对于换牙己经有了一定的经验,活动中教师集中了幼儿零星的经验,使经验更完整,谈话帮助幼儿掌握更多相关的知识。教师通过幼儿同伴之间的谈话与讨论,唤起孩子对换牙的回忆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了探究的欲望。
2、数牙齿。
(1)把准备好的小镜子发给幼儿,请幼儿拿着小镜子观察自己的牙齿,数一数自己有几颗牙?
(2)观察自己的牙齿,看看有几颗牙齿掉下来?其他的牙齿怎么样?
反思:本环节通过实际操作来吸引幼儿,淡化了说教。老师给幼儿提供充分的观察与探究的时间,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习的机会,使不同层次幼儿的认识水平都得到发挥,促使他们进行思考,提高幼儿的思维水平。
3、讨论:牙齿活动了怎么办?怎样保护刚刚长出的新牙?乳牙还没掉,新牙就长出来了怎么办?
反思:本环节主要是通过师幼的交流讨论,在民主、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在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换牙现象。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参与面也比较广。老师以支持者的身份出现,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使保护牙齿真正成为幼儿的需要。不经意中,幼儿的交流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与提高。
二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1、结合学过的儿歌《刷牙歌》,利用牙齿模型示范讲解正确的刷牙的顺序及方法:刷门牙竖刷几下,左边、右边各刷几下,向左上右上刷几下。
反思:故事、儿歌等作品的艺术形象有很强烈的榜样力量和感染力,幼儿很喜欢模仿,这些榜样对幼儿具有最直接、最具体、最形象的影响。通过学习一首朗朗上口的《刷牙歌》,效果会比枯燥的说教好很多。幼儿在儿歌中自觉地,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科普知识的教育。
2、学习《刷牙歌》
(1)欣赏歌曲,教师给歌曲按刷牙顺序加入动作,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跟唱歌曲。
(3)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幼儿跟着歌曲表演刷牙。
反思:经过调查发现,幼儿都知道刷牙可以保护牙齿,但事实上很多幼儿不喜欢刷牙,不知道怎样正确刷牙。活动中不仅让幼儿懂得如何正确刷牙,而且让刷牙有了音乐,有了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幼儿在意识上接受了,所以他们变得愿意刷牙,喜欢刷牙了。
三、预防蛀牙,保护牙齿。
1、组织幼儿讨论龋齿形成的原因。
(1)发给幼儿每人一个饼干,吃完饼干后,用小镜子观察牙齿上有什么?
(2)回答问题;牙缝里多了什么?饼干什么滋味?饼干为什么会甜?(3)出示龋齿形成的图片,讲解食物残渣中的糖在细菌作用下会分解成酸,酸会腐蚀牙齿变黑,成为龋齿。
反思:本环节通过吃饼干来吸引幼儿,淡化了说教。让他们吃饼干,然后利用小镜子观察,引导他们说出,从刚才这个过程中发现了:人只要吃过东西,牙缝就会塞食物残渣。通过师幼的对话交流,纠正幼儿普遍存在的不良习惯。在气氛热烈的讨论中,在真实生动的画面前,幼儿一下子就明白了,如果不及时改掉这些不良习惯,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2、通过课前调查,组织幼儿讨论交流:
(1)想一想,自己平时是怎样护牙的?
(2)你觉得哪些坏习惯是会影响牙齿生长的?
反思:经过课前调查和课堂上的讨论,幼儿了解了蛀牙的危害,以及几种保护牙齿的方法。并且知道了要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由于许多孩子都有保护牙齿的常识,所以在这一环节中师幼互动进行得比较顺利。】
四、活动延伸:
1、给娃娃家里的娃娃刷牙。
2、鼓励幼儿早晚刷牙,看看谁的牙齿保护得最好。
反思:本环节通过布置任务——给娃娃家里的娃娃刷牙,看看谁的牙齿保护得最好,以这样真实可行的方式,来督促幼儿在今后的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来引导他们过健康的生活,创造美好的生活,培养幼儿的成就感。
活动反思: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也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基本理念,《我换牙啦》这一主题活动,就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
首先,注重从生活中生成教学资源,像“照镜子、吃饼干、演示刷牙”等等都是在生活中生成、提炼的教学资源。学习是为生活服务的,通过教学使目标得到了真正的落实,幼儿刷牙的生活技能得到了实实在在地提高。
其次,教学过程呈开放性,让幼儿充分参与活动,让孩子在有趣的实际操作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使课堂充满了欢声笑语,使幼儿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向我们展示了乐学的可行性。
第三,这是一个开放的主题,体现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捕捉幼儿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及时地把他们生活中的新问题、社会中的新信息吸收到教学内容之中。一方面体现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渗透教育的因素,从而使教育对生活进行改造,如本主题中通过早晚刷牙促使孩子生活中自理能力的发展;从另一方面,也在这类教育中突出生活的特点,如随机自然地在相应的游戏环节中开展刷牙的练习活动。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幼儿学习的科学知识只有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把他们的生活经验变成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这样科学活动就变得富有生活气息。让科学源自生活,又走到生活中去,唤起幼儿学习的热情和欲望,并具有鲜活的情感体验,成为最具有价值的科学知识,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会喜欢学,乐于学。
17、学前班《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内容:数学《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
活动目的:
1.复习5以内数的分解和组合,进一步了解分合式中的互换性和互补性。
2.懂得分工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一) 教具:
1.多媒体背景图4幅,音乐磁带一盒。
2.问题卡,磁性数字卡片、奖状、礼物、“货台”、“房子” 若干
(二)学具:
1.铃鼓、背心、线轴、笑脸若干;。
2.记录板、勾线笔、文具盒、油画棒、橡皮泥、剪刀、塑料筐若干。
(三)知识经验准备:
1.活动前幼儿已按意愿分成了5组。
2.活动前请幼儿观看超市大赢家节目。
活动过程:
(一) 以参加超市大赢家为题引入活动。
(二)幼儿随音乐拍手进入场,并亮出口号“超市大赢家,快乐你、我、他”。
(三)通过大比拼活动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
1.超市理货大比拼。
(1)介绍游戏玩法。
(2)理货大比拼活动:引导幼儿在实物操作中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
(3)小结:
①幼儿讲述操作结果,主持人评分。
②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分合式的互换性和互补性。
2.超市送货大比拼。
(1)介绍游戏玩法。
(2)送货大比拼活动: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借助数字符号巩固5以内数的组成。
(3)小结:主持人检查送货情况并评分。
3.超市答题大比拼
(1)介绍游戏玩法。
(2)答题大比拼活动:以指定答题和抢答的形式开展活动,引导幼儿脱离实物、标记的辅助,熟练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四)公布比赛名次,进行颁奖。
活动反思:
在开展了本次活动之后,我也发现了本次活动的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在“超市答题大比拼”环节中应重视让幼儿把数的分合式说完整,如3的分合式表述为:“3可以分成1和2,1和2合起来是3”,让幼儿对数的分与合有个完整的表象。还有,活动中教师多媒体的运用在每一个过渡环节之前,起到了烘托气氛的作用,以后在多媒体的运用上应再挖掘。
18、幼儿园教案艺术活动《小马车》教学设计与反思
艺术活动《小马车》教学设计与反思
这个活动的环节是我结合以前开展的音乐活动和看师傅的音乐活动进行正和设计出来的。这个活动的重难点放在了用象声词唱准歌曲中的附点音符上,因此我思考着怎么将这个重难点更好地解决在活动中,后决定将重难点前置,在活动的导入环节就直接引出。本来设计是引导孩子们着重听这一句带有附点音符的乐段,但是经过师傅的指导,后改为让孩子们自己倾听,在整段音乐中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当孩子们听不出时,再将这句乐段唱出,再进行引导。这样便能将这个重难点很好地把握住,并能有效地解决。
之后的环节中,结合师傅的指导,我将原有的环节进行了修改,但是开展下来,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学唱形式比较单一,容易让孩子们产生疲劳;引导孩子们唱了两三遍,但还是发现孩子们对歌词并不是很理解,导致歌唱时不流畅……其实这样的问题已经是屡见不鲜了,虽然时常反思,但是总是不能避免,这方面还需再思考。活动后,师傅和来调研的老师给我的建议是:
1.结合歌曲,我可以添加一些动作或者是图片,帮助孩子们更快更好地理解这首歌曲。
2.在我的伴奏上,我还需视情况适当地调整伴奏和范唱之间的协调性,如果孩子们不能很好地进行歌唱,那么我的伴奏就应该轻一点,突出范唱,有时候也可以只弹奏主旋律,并用嘴型帮助孩子们记忆歌词。
3.在我第一次范唱唱出时,我不需要直接就用“你听到了什么”,而是直接让孩子用说的方式将歌词填进去,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学习,提高孩子的兴趣。
有反思就会有进步,在每一次的艺术活动之后,在每一次的师傅的专项活动展示之后,我总是能学到点什么。这次活动后,师傅也对我有小小的表扬,说我在活动中也注意到了孩子的音色问题,并有意识地进行引导。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是我前进的动力。我相信在专项活动上,我的教学水平一定会有提升的。
19、大班活动优秀教案《找朋友》教学设计与反思
目标:
发现物体的对称性,根据提供的已有图形,画出与物体相对称的另一半。
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准备:三张对称图片:三角形,花朵,小鸟。对称及不对称图片若干。
操作纸每人一张:有找对称涂色的,有画对称图形的。
过程:一、猜一猜(分别出示三张对称图片的一半,让幼儿猜出后面是什么。三张全出示后引导幼儿观察左右两过的异同:形状、颜色、图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对称的意义)。
二、找一找(先出示若干半张图片,让其寻找对称的另一半。再在自己身上寻找对称的部位)。
三、做一做(用自己的身体做对称的动作)。
四、画一画(在操作纸上先找对称图案,再涂色对称图案,最后画对称图案的另一半)。
活动设计的反思:
这是一个对“对称”含义理解的活动,而“对称”的物体、图案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告诉幼儿“对称”的条件,幼儿能容易找到,但是这种方法回到了原来的“灌输、传授”式,幼儿在活动中永远是处于被动者。所以如何让幼儿主动学,乐意去寻找发现,这是活动设计的关键。如今有了首席备课人,但设计的活动思路不属于自己,要使这活动尽量减少纰漏,那就精心的构思活动方案,琢磨活动过程,把握每个活动中每个环节,活动后进行反思。因此活动前我仔细琢磨了原活动方案,总觉得不是自己的不能得心应手去实施,因此对活动进行了修改调整,让幼儿在“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的几个环节中,引导他们发现了“对称”所需的条件,每个环节清晰、明了,重点突出。
活动目标的反思:活动的目标实而在,不空不广也不难,并已在过程中很好的体现,特别是“发现物体的对称性”我觉得非常好,都是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而得到的正确答案。是一种主动学习的反映。
活动过程的反思:
“猜一猜”是活动的第一环节。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要让幼儿在快乐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寻找左右两边的异同点,这就是重点。在猜的过程中孩子们兴趣高涨,因为我对幼儿的猜测答案都没肯定也不否定,所以他们就特好奇,给下面的“寻找”增加了更大的兴趣。在我的鼓励下,他们都积极主动的寻找着每张图片两边的相同点与不同,最终自然的发现了“对称”的条件:形状、颜色、大小、图案相同,方向相反。然而就在让他们找不同点时,我提出了一个带有误导性的问题:“找一找两边有什么不一样”,因此幼儿就从细微之处找不同,还真的找到了线条不直、圆圈不圆之类,没有一个幼儿会从方向上去观察,我也就只能半提醒着他们“看看小鸟吧朝哪边”,幼儿才恍然大悟“方向相反”了。显然这是我的提问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的。这环节让我满意的是话比较简洁不多,灵活的面对幼儿的“猜测”。让我遗憾的就是:问题设计不妥,带来了误导或多或少的耽误了教学活动的时间。
“找一找”是对“对称”含义的理解后的初次应用。我就请班上学习、接受能力中偏下的幼儿回答,结果是多数幼儿对“对称”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还有极少幼儿有些模糊而出现错误,因此就在他们的错误中提出问题并极时帮他们解决了问题,使幼儿更加理解了对称的意思。
“做一做”是为了增加一点趣味性,前二个环节都是以说为主,而做一做即是让他们巩固“对称”的理解,又是能让他们好动的身体能得到轻松片刻。虽是动的一刻,但师幼配合非常默契。
“画一画”的操作活动有看、想、找、涂色、画的过程,是前面学习的综合反映。在此中我觉得不足的是:在幼儿操作前没有再次或是小结一下对称条件,也没有示范,因此很多幼儿出现了对称的颜色没有用上,他们只是涂色而已,如果能提一提,也许幼儿涂色时会主意到色彩的变化与对称。
这就是我对“有趣图案”整个活动的全面反思,只有在仔细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或者是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学途径。
20、大班健康活动示范课教案《怎么办》教学设计与反思
[设计意图]
“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我园生成了《安全你我他》主题系列活动。
在主题推进中,我们发现,处于身体迅速发展阶段的大班孩子,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活动欲望,随着他们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张,不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加,尤其是孩子的耳朵、鼻子、眼睛最易发生危险。如:在奔跑中,一不小心相撞鼻子就会受伤;在书写时,细细的笔尖不小心就会刺伤眼睛;在交流时,不经意地对着耳朵大声说话就会伤及耳膜等等。《纲要》明确指出:“教师要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作为教师,除了积极为幼儿创设安全的活动环境,避免危险事件发生外,更要关注幼儿的日常行为,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引导学习相关的自我保护方法。健康活动《怎么办》就是根据大班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所生成的活动之一。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要 “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经验和视野。”本活动主体部分讨论的三个事件和生活录像中的片断都是幼儿生活中所常见的,而这些事件中所隐含的不安全因素又常常是幼儿所忽视的,通过让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去发现问题,梳理提升原有经验,并将所获得的自我保护常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为幼儿的安全、健康起到了奠基作用。
[教学特色]
(一)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参与兴趣。
杜威说过: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究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研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在本次活动中,为幼儿创设了一系列问题情景,通过不断抛出问题, “小虫飞进了耳朵,怎么办?”“积木塞进了鼻子,怎么办?”“沙子弄进眼睛,怎么办?”“录像中哪些行为会伤害我们的身体?”在问题中引发原有经验的交流,在交流中促进同伴间思维碰撞,在碰撞中寻找正确的自我保护方法。有效地引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在问题中学习、探究、成长!
(二)层层推进教学,提升自护能力。
《纲要》指出:“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是个体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也就是说,当我们的教育在激发幼儿的内在动力,唤醒其主体意识时,才能促进幼儿的持续发展。本活动先通过游戏 “猜猜猜”,让幼儿体验耳朵、鼻子、眼睛的作用,自然地激发了幼儿自我保护的欲望。再设置问题情景,让幼儿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在参与讨论中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安全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最后,将真实的日常生活行为以录象的形式呈现给幼儿,让他们在判断他人行为和发自肺腑的告诫声中,内化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通过游戏体验、情景创设、行为判断层层推进,寓安全教育于真实的情景之中,十分有效地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切实提升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三) 保持积极互动,提高参与实效。
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主导与主体的辨证统一,突出了幼儿的参与和体验。在教学中,我灵活变化教学形式,引导幼儿自始至终饶有兴趣地参与活动,保持积极有效的互动。
一是游戏化的体验。《猜猜猜》游戏简单有趣,师幼互动气氛热烈,幼儿在富有韵味的对话中既感受到游戏的乐趣,又体验了眼睛、耳朵、鼻子的重要作用。并自然地引出了主题,为怎么办的讨论作了情感上的铺垫。
二是互动式的讨论。本次活动通过幼儿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与材料(课件、图片)互动,同伴间互动,师幼间互动,在不同环节根据不同需要采用不同形式,提高了互动的实效。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结合:
1、个体交流与录像呈现正确方法相结合。“小虫飞进耳朵”如何正确处理对幼儿来说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讨论中,首先是通过个体交流呈现原有经验,然后通过集体观看课件掌握正确的方法,使幼儿的原有经验得到了提升。
2、小组讨论与集体验证相结合。在事件“积木塞进鼻子”的讨论中,则采用先分成小组自由交流方法,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那么如何让幼儿得到其中的正确方法,则通过让幼儿集体验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而教师只是把幼儿的讨论结果加以梳理,将幼儿个人经验(安全的、正确的)推广为集体经验。
3、判断选择与说理分析相结合。如事件“沙子进了眼睛”,通过让幼儿判断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方法,进行双方的观点碰撞和说理分析,在辩论中形成了正确的处理方法。
4、观察寻找与情景表达相结合。在观看录像寻找错误行为的环节中,所创设的氛围更为宽松自由,当幼儿观察到问题时即可自主表达,使交流更为积极主动。
三是适时性的练习。适时练习正确的方法,有利于帮助幼儿进一步掌握巩固自我保护的知识。出现在活动过程中的三次行为练习:擤积木、看书、做保健操,既强化了正确行为,又调节了气氛。
[教学方案]
一、活动目标
1、体验眼睛、耳朵、鼻子的作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知道遇到突发事件时的安全处理方法。
3、会正确判断日常行为,根据生活经验大胆表述。
4、帮助幼儿了解身体结构,对以后的成长会具有一定的帮助。
5、体验游戏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实物:七巧板拼图、醋、铃铛。
2、多媒体课件
3、标记图若干张、展示黑板一块
三、活动过程
(一)体验耳、鼻、眼的作用。
1、游戏活动“猜猜猜”,用耳、鼻、眼进行判断。
师:猜--猜--,猜一猜,我们大家一起猜,小朋友我问你
(1)什么乐器在歌唱?唱着什么歌?(铃铛x xxx x)
(2)什么气味飘过来?(醋 )
(3)七巧板,拼一拼,拼出什么图形来?(汽车、金鱼、手枪)
2、教师小结:哇,原来我们的眼睛、鼻子、耳朵,作用这么大啊!
(二)学习处理突发事件的安全方法。
事件一:虫子飞进耳朵里
1、观看录像1(内容:早晨,小姑娘和小伙伴们在草地上玩,突然一只小虫飞进了她的耳朵,嗡嗡的叫,真难受。)
问:哎呀,发生什么事了?小虫飞进了兰兰的耳朵里,这可怎么办?(相互讨论)
2、了解正确的处理方法。(观看课件:妈妈用手电筒照兰兰的耳朵,小虫飞出来了)
问:兰兰找到了谁呀?会发生什么事? 小虫为什么会从耳朵里飞出来?
教师小结:如果以后遇到小虫飞进耳朵里,我们不要着急,可以自己先用手电筒试一试,不行时马上请大人来帮忙。
事件二:积木塞进鼻子里。
1、 体验鼻子塞住的感觉。
教师:我们的鼻子有时也会生病,那会怎样?鼻子塞住会有什么感觉?(体验鼻子塞住的感觉)
2、观看录像2(内容:吃完午饭,玲玲在区角里玩积木,不小心把积木塞进了鼻子里,气也透不过来。)
(1)分组讨论:玲玲可能会用什么办法取出积木?
(2)小组汇报,取出积木的方法。
教师用图标展示:用棉签、镊子等工具取出来;用手挖、擤鼻涕、打喷嚏取出来;请医生、老师、长辈等大人帮忙解决。
(3)集体讨论:你觉得哪种方法是安全的,哪种方法是不安全的,为什么?
(4)集体模仿擤出异物的正确方法: 按住没有积木的鼻孔,用力往外擤,哼!
小结:遇到这种事情,可以自己先用擤的方法试一试,如果不行马上请大人来帮忙。
事件三:沙子掉到眼睛里。
1、观看录像3(内容:户外活动时,东东在沙池边玩沙子,不小心沙子弄到了眼睛里,眼睛睁不开了。)
2、幼儿选择处理方法
第一种:东东用手揉;第二种:请大人帮忙。
2、两队说出选择的理由。
3、教师小结:我们的眼睛用手揉很容易受伤,请大人帮忙才是最安全的。
问:在我们生活中,有时不小心也会发生危险的事情,如果发生了,我们怎么办?
总结:当我们遇到危险的事情时,应该先自己用安全的方法试一试,不行再马上请大人帮忙解决。
(三)判断日常行为。
1、观看录像4(三段内容:对着耳朵喊、用铅笔挖鼻子和耳朵、坐在汽车里看书)
问:你发现哪些行为是错误的?有什么危害?
2、观看录像5(五段内容:口含筷子去盛饭、倒滑滑梯、躺着看书、玩沙的手掏耳朵、看绿色植物)
问:请你用一句话告诉他:应该怎么做?
3、做《保健操》
轻轻捏捏小鼻子,再来深深吸吸气,吸—吐—吸—吐 ,我的鼻子真舒服;
轻轻按摩小眼睛,上刮刮,下刮刮,12345678 ,我的眼睛真舒服;
轻轻揉揉小耳朵,从上往下揉一揉,上揉揉,下揉揉, 我的全身都舒服。
21、中班音乐活动优秀教案《躲猫猫》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内容:躲猫猫
年龄段:中班
重点领域:艺术
设计意图:
躲猫猫,即为捉迷藏,是幼儿喜欢的一种游戏。此次活动,为了结合这个有趣的游戏,特此选用活泼、轻快的音乐为载体,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自编肢体动作,并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来,并在游戏中体验分角色音乐游戏的趣味。
活动目标:
1.学习看图谱,能听好音乐,合拍地模仿小老鼠晒太阳的肢体动作,尝试躲猫猫的音乐游戏。
2.积极参与游戏,体验分角色音乐游戏的趣味。
3.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4.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重、难点:
重点:合着音乐有节奏地动作,并快乐游戏。
难点:学习看图谱,听辨音乐做动作并游戏。
活动准备:
1.音乐图谱、“樱桃小丸子”的音乐
2.扮演大猫的一位老师、弹奏音乐的老师
3.每张小椅子上贴上标记
活动过程:
一、律动入场
师:老鼠宝宝们,来,跟我去草地上吧。(在“樱桃小丸子”的音乐中,进行简单的律动入场)
二、创编韵律的动作,依次练习
1.来,找棵大树,坐下来吧。(教师带领幼儿找座位)听着音乐休息一会儿。(一位老师完整弹奏音乐,幼儿第一次欣赏音乐)
2.音乐真好听,阳光也真好,我们晒晒太阳吧,你们说先晒哪里呢?(幼儿讨论音乐表演的肢体部位)
3.那我们先来晒晒我们的手吧。
4.接下来晒晒我们的肚子吧。晒小肚子可以怎么做动作呢?
5.再来晒晒我们的小屁股吧。
6.最后来晒晒我们的小脚吧。
三、学看图谱,完整练习
1.出示完整的图谱,提问:谁会看这图谱的?图谱上小手晒了几次?小肚子呢?小屁股呢?小脚呢?(都是两次)
2.那这块图谱呢?什么都没有表示什么?(没有动作)没有动作的这个地方应该怎么办呢?(这地地方我们要认真听)
3.我们看着图谱,听着音乐来试一试吧。(根据幼儿的练习,可重复1到2次)
四、引出游戏内容
1.晒完了身体,怎么还有音乐呢?这段音乐要干什么呢?仔细听。
2.听谁走过来了?(大猫)我们该怎么办?(躲起来)为什么要躲起来呀?(因为大猫会把我们都吃掉)那我们躲的时候能不能发出声音?为什么?(要被大猫听见)
3.快快快,我们躲到大树后面。(快速跑到椅子后面)
4.大猫走了,我们继续晒太阳吧。(回到凳子上)
5.刚刚宝宝们躲起来的时候,出现了什么问题?(撞到一起)那应该怎么躲树后才能不撞到一起?
6.看到椅子上的标记了吗?这个标记提醒我们什么?
7.我们再来试一试,躲一躲,听好音乐,当我唱到“躲起来”的时候,我们才能躲哟。
五、游戏“躲猫猫”
1.那我们完整地来玩这个游戏吧。(将部分要求再提醒一下,引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进行游戏)
2.快乐游戏。(根据幼儿的游戏情况做一些小结和和提示,如果幼儿游戏地好,教师可以扮演大猫,玩一玩:“这次我来扮演大猫,没有示范拉,你们是不是也能遵守游戏规则呢”。如果幼儿游戏地不好,可请一位老师来扮演大猫。最后也可以请一个幼儿做大猫,增加趣味性。)
六、小结: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我上了之后,感觉活动的环节很清晰,但是在细节上不能很好地根据幼儿的反应进行引导。这个问题一直都是我长时间开展音乐活动下来一直争持不下的难题。怎么样的语言既能让孩子们自然而然去完成这个动作或者是目标,也能让自己觉得“赏心悦目呢”?
其次:是我没有把情绪调动起来,我在细节上的确还是没能做到该放的时候放,该收的时候收。
22、幼儿园综合活动《听指挥》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学思路:
对于刚进入幼儿园小班的孩子来讲有一明显的特点即“自我为中心”。在游戏中也是以“自说自话”的个体活动为主,还不习惯于听他人的指令集体行动。因而让孩子通过游戏活动积累有关“只有听得清,才能做得对,玩得开心”的经验和体会是很有必要的、从情感人手,培养孩子逐步养成注意倾听的态度、习惯也是可行的。
本活动设计的内容编排思路是:指令的语句从短到长,语速有快有慢,指令所包含的信息量由少到多:要求孩子完成的动作由小到大,游戏时的环境干扰因素由少到多。这样的编排意图旨在使孩子的有意控制时间增加,有意记忆的信息量不断扩大。
本活动设计的过程是以游戏为主,在游戏中激发孩子倾听的兴趣,并在游戏中体会儿歌的意义,乐意跟着学念。同时结合体育活动、认识秋季的活动,及相关的数活动开展游戏,综合地完成教育目标。
一、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体验按指令活动的愉快。
2、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态度和习惯。
3、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听清完整的指令才能行动。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1、场景布置:草地、 路。(山洞、蚂蚁洞)。
2、录音“小鸟的叫声”“秋天的树叶”沙袋等。
四、活动流程
室内听指令动作--室外听指令动作
(一)室内听指令动作。
1、引发倾听兴趣。
放录音:“小鸟的叫声”
设问:听听是什么声音,你是用什么来听的?
说明
主要是突出耳朵能听的主题,并提出以听为要求的游戏规则。强调听得清楚,听完整游戏会玩得开心。
2、听指令动作。
(1)脸部动作。
A翘起嘴巴,做只小猪。
B捏下鼻子,做只狐狸。
C一眼睁,一眼闭,做只调皮的小猴子。
说明
一开始语速可慢些,接下来可快一些并变换指令例:“拉拉小耳朵,捏捏小鼻子,梳梳黑头发,拍拍小嘴巴。”
小结:玩得开心吗?为什么开心?因为你们听得仔细做得对。老师念儿歌:“小耳朵,真正灵,听得清,做得对,我们玩得真开心。”
(2)手指动作。
A变把手枪“嗒嗒嗒”,
B变个相机“喀嚓,喀嚓”,
C变把小鎯头,修修小椅子,“叮咚,叮咚”。
小结:小耳朵,真正灵,听得清,做得对,我们玩得真齐心。
(3)身体动作。
A站起来,转个圈,
B做只母鸡,拍拍翘膀,下个蛋。
C做只青蛙,呱呱跳,去抓花蝴蝶,
D打鼓,敲锣,吹嗽叭,放鞭炮。
说明
要求听完指令,并把每一个指令用动作表现,教师可以示范,并视实际情况,指令可以反复。用儿歌小结,并引导幼儿跟着念。
(二)室外听指令动作。
1.小兔子捡落叶。
教师可先念儿歌例:小兔子,蹦蹦跳,跳到树下捡树叶,一只小兔捡一片,许多小兔捡许多。
说明
孩子捡了以后可检查一下是否捡一片,渗透“1”和“许多”数概念。
2、小蚂蚁搬豆。
可以布置场景,有草地,有“蚂蚁洞”,有房子等。
听指令动作
(1)小蚂蚁,快快爬
(2)小蚂蚁,慢慢爬
(3)小蚂蚁,去搬豆,一只蚂蚁搬一粒,搬进洞里放放好。
《听指挥》课后反思
这次活动,由于没有试教过,有的地方考虑得不周到,在实践活动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同时也设想了一些改进思路。
1、在第一环节中,个别动物(大象)的选择不当。因为大象是我们农村小班孩子不易见到的一种动物,尤其是它的叫声一般难以听到,幼儿较难分辨得出,此时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给倾听带来一些干扰因素。同时今天的重点是倾听,不是认识动物,因此应选择一些常见的动物叫声作为小班幼儿倾听分辨的对象较适宜。
2、大树妈妈的家选用的材料空间范围太狭小、太高。小兔把捡到的一片树叶送回到树妈妈家时,由于我选用了一只直径大约50厘米,高度90厘米左右的滚筒,孩子们在操作时,就难以直观地观察到一片一片树叶怎么形成许多树叶的过程。因此,小兔的家应该面积大些,围栏最好选用有空隙的的栅栏。
3、蚂蚁搬豆这个环节不到位。这个环节原来是可以让孩子有多次活动机会的,但在具体操作时,感觉成了蜻蜓点水,一略而过,没有真正发挥出应有的教育作用。其实这是一个幼儿理解1和许多的概念,又是动作技能练习的很好环境,老师可以让孩子们搬着豆豆走过对应的各种不同的路后,从各个洞口钻进蚂蚁的家,直观地观察一粒一粒小豆是怎么形成许多,再以蚂蚁搬家的形式让孩子观察到许多又是怎样变成一粒一粒的过程,同时还可让孩子走另外一条路回家等方法,让孩子的各种动作技能得到发展。
23、学前班《快乐的小松鼠》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活动背景
感觉统合训练器材中的羊角球,色彩鲜艳、造型美观,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起幼儿的兴趣。当幼儿看到它们时,都想去摸一摸、试一试、玩一玩。抓住幼儿的好奇心,我以羊角球为器材,设计了中班体育活动《快乐的小松鼠》,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赋予活动以故事情节,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基本动作练习,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时丰富与深入,逐步提高动作难度和运动的负荷程度,让幼儿在自由、宽松、愉快的环境中自身去玩、去尝试、去探索。
二、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通过玩羊角球,练习双脚连续向前跳,使肌体协调、灵活。
2、有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勤劳、勇敢的品质。
3、培养幼儿不怕困难、坚强、勇敢、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
4、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二)活动准备
1、羊角球若干(与幼儿人数相同),平衡木四个,小树16棵(空气塑料玩具制作),大灰狼头饰一个。
2、录音机和磁带。
(三)活动过程
1、开始局部:"小松鼠"模仿操(动作自编),要求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听音乐有精神地做动作。
(评:这一环节,既达到了热身的效果,又是提高幼儿兴趣的前奏曲,更为后面的正式活动打下了基础。)
2、基本局部:
(1)"小松鼠"玩球:幼儿人手一只球,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用多种方法发明性地玩球,如:抛、滚、拍等,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评:幼儿在玩羊角球时,想了很多种玩法。有的把羊角球当背包背在身上过小桥;有的拉住两只羊角在地上拖、有的拍、有的滚、还有的和好伙伴一起抛着玩。教师用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话语,启发、暗示的口吻,如:"你玩得真好,还有没有其他种玩法呢?"、"你真行,这方法棒极了!"等,进一步引导幼儿发现新的玩法。)
(2)"小松鼠"学跳:在幼儿刚才玩的基础上,重点练习双脚连续向前跳。
①教师一边请个别幼儿示范跳的动作,一边讲解动作要领"两手抓住羊角,坐在球上,双脚蹬地和球一起前进"。
②幼儿四散练习,教师观察、指导,提醒幼儿跳的稳,协助个别能力差的幼儿,纠正不够正确的动作。
③"比比谁的身手学得好":幼儿分组练习跳得动作,练习跳一段距离,不从球上掉下来,能力强的幼儿跳的距离可长一些。
(评:教师集体讲解并示范,便于幼儿做些休整;而在分散练习中,幼儿二人或多人结伴一起练习,能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3)"小松鼠"采松果
启发幼儿说出冬天来了,"小松鼠"要协助妈妈一起准备很多松果,幼儿四散跳到场地两边的"树林"采松果,进一步练习跳的动作,教师注意观察和个别指导。
(评:这一环节,充沛利用了场地上的自然资源,以真正的树林来吸引幼儿,幼儿的兴趣十分高涨。)
4)"小松鼠"运松果回家,综合发展幼儿的平衡、跳、后退走等动作。
(评:在这个游戏中,教师特设了三座不同的桥,一座又低又宽,一座又高又窄,还有一座是带斜坡的。过桥时还要求幼儿把羊角球背在身后,失去了手的平衡作用,幼儿确实有些害怕。但是,当他们一个个小心翼翼地走过独木桥时,原先严肃、紧张的小脸顿时绽开了绚烂的笑容,这说明幼儿在老师的鼓励下,通过自身的努力,体验到了胜利的喜悦。)
3、结束局部:听音乐做放松动作。
(评:在抒情的慢三拍音乐中,幼儿悠闲地趴在羊角球上,摇来摇去,和老师一起做放松运动,幼儿的身体也逐渐恢复到相对静止状态。
活动评价
1、活动的游戏性强。本活动是针对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游戏为主,将故事情节贯穿于整个活动之中,由浅入深,环环扣紧,衔接自然。在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始终坚持着角色身份,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很高。
2、组织形式多样化。活动中既有自由玩球的分散活动,又有组织的集体活动,在采松果时,还考虑到幼儿发展水平的差别性,特设了远近两条路线,注重了个体差别。多种形式的有机结合,使幼儿在反复练习中不觉枯燥乏味,跳的能力得到了充沛提高。
3、充沛体现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在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用多种方法发明性地玩球,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并能按教师的要求,积极、主动地完成活动的要求,整个活动是在愉快、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进行的。
4、良好的情绪促进了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活动中,教师始终以松鼠妈妈的身份贯穿活动,处处以游戏的口吻引导幼儿,幼儿兴趣盎然,达到了身心锻炼的目的。活动中,教师赞许的目光、小伙伴的掌声、加油声,给胆怯的幼儿增加了胆量,使他们获得了情感上的满足,也发展了他们适应群体的社会能力。
24、幼儿园科学活动《青蛙》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青蛙,初步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及生长过程。
2、使幼儿知道青蛙与人类的关系。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教学准备:硬件方面:青蛙玩具或图片 青蛙的生长过程图 小蝌蚪
软件方面:事先饲养小蝌蚪
教学过程:一、(出示幻灯:小蝌蚪)引出课题,激发幼儿观察青蛙的兴趣。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朋友,请你们看一看是谁呢?(小蝌蚪)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青蛙)
二、(出示幻灯:青蛙)让幼儿观察青蛙的外形特征。
“呱呱呱,呱呱呱”小朋友你们好!我是玩具厂的叔叔根据青蛙的样子做成的青蛙玩具。
提问:1、青蛙长得怎么样的?
2、眼睛、嘴巴怎么样的?
3、肚皮、背是什么颜色的?
4、青蛙有几条腿?
5、青蛙有颈吗?头能转动吗?
6、青蛙生活在什么地方?
三、初步引导幼儿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现在,小朋友们都认识我了,但你们知道我是怎么变成青蛙的吗?
1、幼儿先借助已有的经验讲述青蛙的生长过程。
2、(出示幻灯:青蛙的生长过程图)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青蛙爸爸和妈妈身下宝宝的时候是怎么样的?慢慢长大后又变成怎么样了?最后又变成怎么样了?
3、游戏《蝌蚪宝宝变青蛙》,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青蛙的生长过程。
① 假如你是一只蝌蚪宝宝,圆溜溜的,用身体的动作怎么做?②变成小蝌蚪了怎么做呢?③长出后退怎么做?④长出后退怎么做?
⑤脱掉尾巴怎么做?
最后,教师做青蛙妈妈,幼儿做宝宝一起游戏,将青蛙的生长过程用身体动作来表现。
四、知道青蛙与人类的关系。
1、青蛙有什么本领?
2、青蛙对我们人类有这么大的用处,我们应该怎样保护青蛙呢?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青蛙》结束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首先,从选材、设计、准备到教学,虽然我能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季节和兴趣需要出发,详细地考虑了各个方面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但在课后发现还有一些方面有待改进的。如:科学活动中,教师提供给幼儿观察的玩具青蛙科学性不够,幼儿的探索、尝试机会不够,就此问题,本人认为这节课还可作以下的调整和改进。
25、学前班主题活动《我长大了》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在长大,了解“长大了”的含义。
2、感受长大了的喜悦。
3、欣赏自己和别人的长处,也能找到自己的不足。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5、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一张学生小时候的照片、西瓜、天线宝宝、调查表、双面胶和课件
学生准备:几张小时候和现在的照片、自己小时候用过的东西(如小鞋、小帽子、小衣服)、苹果造型的硬纸片
活动过程:
一、长大了,我快乐
师:(出示一张婴儿照片)同学们,这是我们班的一位小朋友小时候的照片,瞧,多可爱、多漂亮,大家猜猜他是谁?
生:仔细观察照片,猜猜照片上的小朋友是谁。
师:(故作神秘)他到底是谁呢?请大家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数“1、2、 3” ,让他自己走出来好吗?
生:数1、2、3。
师:这位小朋友与照片上的小朋友有什么不同?
生:他长大了。
生:他长高了。
生:他长胖了
师:我们也和这位小朋友一样,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天起,就在许多人的关心、爱护下一天天成长起来。
师:请把你们搜集的自己小时候的衣服拿出来吧!
生:展示自己小时候的衣服。
师:这里有三件衣服(一件婴儿时的衣服、一件上幼儿园时的衣服、一件现在的衣服)。(师指着婴儿时的衣服和上幼儿园时的衣服)你们看这两件衣服还能穿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不能穿了?
生:小了。
生:廋了。
师:是啊,小小的一件衣服,就让我们看到我们的成长足迹。
师:除了衣服,还有哪些物品也能说明我们长大了?
生:我们小时候使用的物品。
师:请把你带来的小时候使用的物品在小组内介绍一下吧。
生:小组内介绍自己小时候使用的物品。
师:谁愿意把自己小时候使用的物品向同学们展示一下。
生:这是我小时候使用的奶瓶。
师:你现在还使用奶瓶吗?
生:我现在不用奶瓶了。
师:你为什么不用奶瓶了?
生:因为我长大了。
生:这是我小时候用过的磨牙棒。
师:你现在还用磨牙棒吗?
生:我现在不用磨牙棒了。
师:你为什么不用磨牙棒了?
生:因为我长完牙了。
师:同学们展示的时候,我发现了一张出生证,他清楚地记录着李帅小朋友刚出生时的体重、身高,我们请小主人来读读吧.
李帅:介绍自己出生时的体重是3千克、身高是50厘米。
师:你们知道3千克有多重吗?
生:不知道。
师:捧出一个西瓜,这个西瓜正好3千克,你小时候就跟它一样重。请你的好朋友来抱抱它吧。
生:抱起西瓜。
师:那你再抱抱他,看他现在的体重怎么样?
生:吃力地把他抱起来,好重啊!
师:你为什么抱得这么辛苦呀?
生:他长大了。
师:是呀,你看,他现在都这么大了,哪能不重呢?
师:你出生时3千克,那你知道现在自己多重吗?
生:我现在16千克
师:你们知道他刚出生时有多高吗?
生:我刚出生时有50厘米。
师:大家比画一下,50厘米有多长?
(生在比画的时候,师拿出一个50厘米高的天线宝宝,立在那位同学的身边,大家看了十分惊讶)
师:那你知道自己现在多高吗?
生:我现在有120厘米。
师:(出示多媒体配乐画面)请同学们拍着手跟老师一起来读儿歌。
鞋子小了,脚长大了;裤子短了,人长高了。
妈妈说我变样了,我高兴得拍手笑了!
师:对比小时候和现在,你有哪些变化?咱们先来填好成长表,然后在小组说一说。
生:独立填表,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我的成长
我的变化 小时候 现在
身体
生活
学习
其他方面
师:同学们长大了,个子长高了,身体也长壮了,而且还学会了许许多多的本领,想不想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能?
二、我能干、我快乐
师:有一位小朋友叫淘儿,他也一直希望自己能快快长大,我们来看他的故事吧!(多媒体演示情境故事)
生:观看情境故事
师:淘儿真了不起,不用父母接送,自己能独立上下学,这可是一个了不起的变化。
师:淘儿不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帮助父母做家务,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长大了。
师:长大的你有哪些变化?
生:我自己袜子。
生:我会弹钢琴。
生:我会跆拳道。
师:对呀,在一天天的成长中,你们学会了许多本领,养成了许多好习惯,这也能说明你们在长大。
师:现在你了解自己吗?老师想考考你们,一起看大屏幕——老师为大家带来的小小档案卡。
师:看来同学们对自己都很了解,你对其他同学了解吗?
生:了解
三、别人眼中的我,我快乐
师:下面我们一起玩个小游戏“猜猜他是谁”
师:说明游戏规则,把自己的档案卡折一折,放到前面的盒子里,老师将其随意分给每个小组,游戏在小组内进行,一人抽出一张签读,其他人来猜他是谁。
生:做游戏。
师:你想知道别人眼中的你是什么样子的吗?现在我们就以小记者的身份去采访别人。
师:采访别人时,你知道要注意什么?接受采访时又要注意什么?
生:汇报采访别人的注意事项和接受采访的注意事项
师:采访他人要有礼貌、注意倾听,并作好记录。接受采访时,要多说别人的长处,说缺点要真诚,要注意说话的语气。
生:自由采访,然后作简短汇报。
四、本领树上本领多,我快乐
师:同学们,成长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情呀!我们在成长中学会许多本领,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梦想,让我们一起把这些“本领苹果”挂到“本领树”上吧。
(师制作一棵大树贴在黑板上,作为本领树)
师:同学们请在苹果上写下自己会做的事和未来想做的事。(多媒体播放轻快的音乐)
生:在苹果上写下自己会做的事和未来想做的事
师:请把写好本领的苹果贴到树上。
师:苹果树上的苹果越来越多,我们的本领也越来越大,把自己的心里话回去和爸爸妈妈交流一下,让他们竖起大拇指来夸夸你。
五、健康成长、永远快乐
师:从今天的学习中,老师知道了你们不仅长高了、变重了,还学会了许多知识,养成了好习惯,这些也能说明你们长大了。更重要的是,你们知道要去关心他人、体贴父母了。老师衷心地希望你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六、感谢父母,快乐成长
孩子们,快快行动起来,加入我们的感恩系列活动中吧!我们在尊敬师长、关心他人的同时,更应该感谢我们的父母。怎样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回报他们呢?把我们的成长快乐记录下来吧,课后让我们来为自己设计一本“成长相册”,记录下你生活中的每一个令人难忘的经历,把它作为礼物送给爸爸妈妈吧。
教学反思:
1、本课的设计我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加了解自己,使他们充满自信。“长大了,我快乐”,真实地体会自己在长大;“我能干,我快乐”,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别人眼中的我,我快乐”,让学生加深彼此的了解,并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找出自己的不足;“本领本上本领多,多快乐”,让学生对自己有了更全面、更准确的认识,从而增强自信心。处处贯穿“成长快乐”这一主线,结尾处更升华了情感,感谢父母,学会感恩!
2、在课上,自始至终都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而赋予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学生们有探求新知的好奇心,有主动探究知识的愿望,有积极的学习态度,这些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是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所具有的,为此请学生猜一猜照片上的小朋友是谁,看一看这个小朋友的变化过程,从而感受成长的历程和成长的快乐。在教学过程中,我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改进了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
3、我认为自己还重视与学生的对话,注重与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分享。在课上,努力做到将自己融入孩子们当中,谈了自己小时候的事情,与学生一起分享成长中的乐事。但是,学生的积极性调整上还有待提高,学生的发言面不广,有好多学生是想说而不敢说,因此,课堂“冷场”的局面还是发生了。本是一节轻松快乐的思品课,而因为这样的原因出现了遗憾!还有,在板书设计上,还应该追求新的思路,不能光顾及了多媒体而忽略了板书的作用!
26、学前班语言教案《不怕冷的大衣》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出乎意料的故事结局。
2、能大胆地用较连贯的语言进行讲述和表达。懂得运动能使身体暖和,冬天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3、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4、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参加体育锻炼的经验。
2、故事图片,小兔子头饰。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激发幼儿兴趣。
1、 老师:“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不怕冷的大衣》。请小朋友先猜一猜,这《不怕冷的大衣》是什么样的大衣呢?”请幼儿大胆想象和表达。
2、 老师:“你们想得都很棒!让我们听一听故事里是怎么说的,看看故事里的不怕冷的大衣和你们想得一样不一样。”
(二)、讲述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1、 教师边出示图边声情并茂的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2、在故事结尾时提出:“猜猜姥姥会说什么?”请小朋友根据故事情节大胆地猜想,并请幼儿说一说理由。教师讲述故事结尾:姥姥对陶陶说:“你浑身冒汗,不就像穿了一件不怕冷的大衣吗?陶陶拍了拍脑袋说:哦,我明白了,原来妈妈说的不怕冷的大衣就是让我多做运动啊!”。
3、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奶奶、妈妈说运动是不怕冷的大衣?”可请幼儿说说自己运动后的感受,使其理解运动能使身体出汗,变暖和,感受奶奶、妈妈想法的有趣独特。
4、老师:“小朋友们,刚开始时你们想到是这样的结局吗?这个结尾真有意思,是我们没有想到的” 。
(三)、看图分段讲故事,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1、老师生动讲述前两幅图后提问:“小兔子为什么不肯起床?妈妈对他说了什么?”
2、讲第3幅图:“小伙伴们为什么笑啊?”
3、讲第4幅图:“在去姥姥家的路上,陶陶做了什么?他滑了一会儿雪后,感觉怎么样?他做什么了?”
4、讲第5幅图。
(四)、集体讲述故事。
1、 教师和幼儿一起结合图片讲述故事。
2、小白兔:“小朋友,你们讲得真好!我给你们带来一本书,书里面有故事《不怕冷的大衣》,你们可以边看图边讲,也可以给好朋友讲一讲。”
3、幼儿自由讲述。
反思:
勇敢,既是一种精神力量,又存在于一系列具体的行为表现中。4--5岁的孩子,他们的认知能力,情感和意志力正处在发展过程中常常会有害怕黑暗,害怕疼痛,害怕寒冷与困难等表现。主题“勇敢的我”当中有一活动内容《不怕冷的大衣》其活动目标:1.理解儿歌内容,知道运动能让自己暖和起来。 2. 初步运用不同的语气表现儿歌内容。 活动的开始部分我抛给了孩子一个问题“天气冷吗?这么冷的天气里你会做什么事?那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让自己暖和起来?”孩子们想了很多办法,但是他们想的办法基本上是借助现代技术产物了来保暖。之后我又抛给孩子们一个问题:“什么是不怕冷的大衣?”请幼儿之间可以共同的讨论,并随着小兔子的想得到不怕冷的大衣而跑去奶奶那里去过程发现到底什么才是不怕冷的大衣。这期间引导孩观察小兔子的身体变化。从而使孩子知道运动能使自己的身体暖和起来。为了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加体验运动的好处,活动后我带小朋友一起到户外活动。鼓励幼儿在寒冷的季节里要勇敢的战胜寒冷。
27、幼儿园美术活动《有趣的图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目标:
发现物体的对称性,根据提供的已有图形,画出与物体相对称的另一半。
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具有两组相对称的图形若干,幼儿活动材料第二册第19页《有趣的对称图案》、水彩笔。人手一张长和宽为4厘米和3厘米的彩色纸、剪刀、水彩笔。已拼插好一半对称图案的玩具或插粒若干套,玩具、插粒若干。
活动过程:
一、后面躲着谁(教师先出示已折成一半的图形或实物,让幼儿猜猜后面会是什么。再是让幼儿折对称图形)
二、找朋友(展示图形片,请幼儿在提供的图形中找找每个图形的朋友,说说它们为什么是朋友,再集体观察两个图形的异同:形状、颜色、图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对称的意义)。
三、找一半(让幼儿说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对称物体和自己身体上有没有对称的地方,指导幼儿操作活动材料,找出对称的图画并涂色请幼儿观察已经拼好一半的图案,用相同的玩具材料拼出相对称的另一半)。
修改后活动方案:
目标与上面同。
准备:三张对称图片:三角形,花朵,小鸟。
对称及不对称图片若干。
操作纸每人一张:有找对称涂色的,有画对称图形的。
过程:一、猜一猜(分别出示三张对称图片的一半,让幼儿猜出后面是什么。三张全出示后引导幼儿观察左右两过的异同:形状、颜色、图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对称的意义)。
二、找一找(先出示若干半张图片,让其寻找对称的另一半。再在自己身上寻找对称的部位)。
三、做一做(用自己的身体做对称的动作)。
四、画一画(在操作纸上先找对称图案,再涂色对称图案,最后画对称图案的另一半)。
活动设计的反思:
这是一个对“对称”含义理解的活动,而“对称”的物体、图案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告诉幼儿“对称”的条件,幼儿能容易找到,但是这种方法回到了原来的“灌输、传授”式,幼儿在活动中永远是处于被动者。所以如何让幼儿主动学,乐意去寻找发现,这是活动设计的关键。如今有了首席备课人,但设计的活动思路不属于自己,要使这活动尽量减少纰漏,那就精心的构思活动方案,琢磨活动过程,把握每个活动中每个环节,活动后进行反思。因此活动前我仔细琢磨了原活动方案,总觉得不是自己的不能得心应手去实施,因此对活动进行了修改调整,让幼儿在“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的几个环节中,引导他们发现了“对称”所需的条件,每个环节清晰、明了,重点突出。
活动目标的反思:活动的目标实而在,不空不广也不难,并已在过程中很好的体现,特别是“发现物体的对称性”我觉得非常好,都是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而得到的正确答案。是一种主动学习的反映。
活动过程的反思:
“猜一猜”是活动的第一环节。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要让幼儿在快乐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寻找左右两边的异同点,这就是重点。在猜的过程中孩子们兴趣高涨,因为我对幼儿的猜测答案都没肯定也不否定,所以他们就特好奇,给下面的“寻找”增加了更大的兴趣。在我的鼓励下,他们都积极主动的寻找着每张图片两边的相同点与不同,最终自然的发现了“对称”的条件:形状、颜色、大小、图案相同,方向相反。然而就在让他们找不同点时,我提出了一个带有误导性的问题:“找一找两边有什么不一样”,因此幼儿就从细微之处找不同,还真的找到了线条不直、圆圈不圆之类,没有一个幼儿会从方向上去观察,我也就只能半提醒着他们“看看小鸟吧朝哪边”,幼儿才恍然大悟“方向相反”了。显然这是我的提问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的。这环节让我满意的是话比较简洁不多,灵活的面对幼儿的“猜测”。让我遗憾的就是:问题设计不妥,带来了误导或多或少的耽误了教学活动的时间。
“找一找”是对“对称”含义的理解后的初次应用。我就请班上学习、接受能力中偏下的幼儿回答,结果是多数幼儿对“对称”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还有极少幼儿有些模糊而出现错误,因此就在他们的错误中提出问题并极时帮他们解决了问题,使幼儿更加理解了对称的意思。
“做一做”是为了增加一点趣味性,前二个环节都是以说为主,而做一做即是让他们巩固“对称”的理解,又是能让他们好动的身体能得到轻松片刻。虽是动的一刻,但师幼配合非常默契。
“画一画”的操作活动有看、想、找、涂色、画的过程,是前面学习的综合反映。在此中我觉得不足的是:在幼儿操作前没有再次或是小结一下对称条件,也没有示范,因此很多幼儿出现了对称的颜色没有用上,他们只是涂色而已,如果能提一提,也许幼儿涂色时会主意到色彩的变化与对称。
这就是我对“有趣图案”整个活动的全面反思,只有在仔细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或者是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学途径。
28、幼儿园音乐活动优秀教案《摇篮曲》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的:
1、通过让幼儿反复欣赏乐曲,感受摇篮曲的安静、缓慢、抒情等情感。
2、能体验爸爸、妈妈对宝宝的爱,并有兴趣地用动作表现哄娃娃睡觉的情节。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教学准备:
音乐伴奏,布娃娃,(幼儿人手一个),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歌曲:《小小的船》
教师语言:天黑了,整个大地变得静悄悄的,月亮姑娘来唱歌了,星星来为他伴奏,他们的歌声让静静的夜显得更美丽。听--(师生合唱,引导幼儿看老师的指挥手势)
(二)欣赏摇篮曲
1、感受音乐的特点
教师语言:夜晚真美呀,就在这时不知从那户人家的窗子里传出了一段很好听的音乐。(完整听赏音乐)
提问:这段音乐好听吗?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呢?
小结:听了这段音乐你们想到了那么多的事,你们真是用心在听。那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些事的呢? 这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呢?(再次欣赏,讲讲感觉,教师哼唱加以肯定)
小结:你们说得真好,这段音乐给我门的感觉就是很柔和,很安静的,缓慢的。
2、感受音乐的内容
教师语言:其实音乐就像人说话,每一段音乐里都藏着一个优美又动听的故事,那么这段音乐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起来看吧!(欣赏舞蹈和音乐)
提问:现在你们都知道这段音乐讲了什么故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结合动作理解:妈妈在哄宝宝睡觉,并开心安慰地跳起舞了)
小结:这段音乐讲述了妈妈在哄自己心爱的宝宝睡觉,像这样的曲子我们叫它《摇篮曲》。
3、幼儿表演音乐内容
教师语言:在幼儿园里老师就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就是老师的好宝宝,天黑了妈妈要哄宝宝们睡觉了。
教师语言:妈妈哄你们睡觉心里怎么样?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次小爸爸小妈妈哄自己的娃娃睡觉呢?(幼儿也来扮演妈妈爸爸哄娃娃睡觉)
难点:哄娃娃的动作可以引导幼儿变换动作。(幼儿个别示范 ) 表演得逼真(引导幼儿用动作体现对娃娃的宝贝)
4、结束语:小娃娃真的睡了,让我们轻轻地把他放到小床上,我们也该休息了
活动反思:
在小班上学期我想让孩子接触到比较典型的曲子,例如摇篮曲、进行曲等,让他们初步了解音乐有不同的类型,在音乐的活动中能够有稍深一点的探索。
而在这节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能够分辨什么样的曲子才是适合睡觉的曲子,而小班的幼儿也特别容易进入情境,能用入境的语言、动作带娃娃睡觉。活动的目标很容易达成。
不足的是在环节的设置上还不够流畅,哄娃娃睡觉的时候想轻柔的语言、动作和情景有些不匹配,最好在孩子自然地抱娃娃听音乐入睡地时候观察他们的自然表现,在之后的环节中加以提炼。
29、幼儿园音乐课优秀教案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教学设计与反思
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目的:
1、跟着音乐学唱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尝试用拍手动作拍打音乐的节奏
2、感受歌曲愉快、跳跃的情绪
3、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 天安门挂图
活动过程:
一、 交流喜爱天安门的理由
1、昨天夜里老师做了个很美很美的梦,梦到自己变成了一个孙悟空,乘着筋斗云去了北京,北京好大好大,景色可美了,你们猜猜看我到了北京的哪些地方?
2、我梦见我去了天安门,那你喜欢天安门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喜欢天安门的理由有许多,不仅我们喜欢,所有中国人都喜欢,因为天安门是我们中国最大的一个广场,它也成为了首都北京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二:欣赏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
1、听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2、这首歌里唱了些什么?
3、尝试用双手拍打节奏。
4、讨论:这首歌中唱了几遍我爱北京天安门?唱的旋律一样吗?
三:学唱歌曲
1、跟上乐曲的节奏学唱歌曲
2、有表情地歌唱,表达热爱天安门的感情。
《我爱北京天安门》教学后记
这节课我的整体安排是先欣赏《我爱北京天安门》。
在欣赏《我爱北京天安门》的环节中,我先没有将歌曲名称告诉学生,而是先让学生听一遍,然后猜一猜歌曲讲了些什么,当第二遍欣赏时我要求学生认真听,听一听歌曲一共分为几段,哪一段和哪一段一样;由于我认为大部分学生在幼儿园听过这首歌曲,所以在一次备课中我想学生可以回答出来,但经过上课下来,我发现有的学生天赋很好,能够听得出来,但是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不上来,经过我认真的反思,我想小朋友能够会唱的歌不一定能够分析它,而这正是本节课的难点,逐步的叫学生来了解掌握分析理解歌曲的能力,所以在二次备课的时候,我仍然是先让学生自己听,尽量用动作等形式提醒他们,当学生实在理解不上去,我再随音乐打手势分别出示第一二三段,然后再来说一说为什么我是这样分的,接下来我再问哪一段和哪一段一样时,我发现多数学生很快就感受到了,能够及时的做出回答。
在一次备课欣赏的部分我安排了两个环节,分析完段落后,先是“听到独唱时把小手举起来,听到齐唱时将小手藏起来,看看谁听得最仔细,反应的最快”,然后再“随音乐让学生加上美丽的舞蹈”,但是经过第一节课上完,我觉得听独唱举手部分学生的兴趣极高,所以我在接下来的课中将两部分调换了一下,现编舞蹈再听独唱或齐唱,这个环节结束以后,伴着学生热烈的氛围,直接问一问“同学们感觉快不快乐啊?”学生很自然的回答:快乐。“那么老师这里有一首《多快乐》,同学们听一听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呢?”这样很自然的就过渡到了学习歌曲的环节,在歌曲学唱的过程中仍然要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强调,学唱完后再拿打击乐器来为歌曲边唱边伴奏。有的班级接受能力好时间有剩余也可以分组来比一比赛,点评一下优缺点。
30、学前班语言活动《好朋友》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学习儿歌。
2.感受好朋友见面时的快乐心情,尝试用合适的方式进行表达。
3. 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4. 引导幼儿充分想像合理的故事经过,锻炼自己口语的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创编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活动准备:
1.挂图;小朋友的书。
2.小狗、小鸭的头饰若干。
过程:
1.谈话,引发幼儿回忆与好朋友见面的情景。
你有好朋友吗?见到好朋友时,你的心里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好朋友见面时都会有不同的问好方式,有的握握手、有的抱一抱、有的会鞠躬说“你好!”
你见到好朋友时,会怎么问好?
2.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出示挂图,告诉幼儿小动物见到好朋友时也很高兴和它们是怎么问好的。
教师朗诵儿歌两遍,告诉幼儿儿歌名称。
教师再次朗诵儿歌,提问:
两只小狗见了面,怎样问好?为什么它们要互相亲亲鼻
幼儿学念儿歌数遍。
3.听儿歌录音,引导幼儿边说儿歌边表演相应的动作。
4.引导幼儿创编儿歌,说说什么动物见面了,再根据动物的特征创编互相问好的方式。(如:两只小象见了面,伸出鼻子勾一勾)
5.请幼儿戴上头饰边说儿歌边表演找朋友。
课后反思:
1.这个活动很切合幼儿入园时开展,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可是到了幼儿园,孩子要学会与同伴友好交往,针对这一现象,我选择《好朋友》对孩子进行教育。
2.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注重的是给孩子自由的空间,让孩子在自由的空间中学习,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量减少对他们的限制,多给他们表现自己,展现自己的机会。幼儿对本活动很感兴趣,活动游戏化激发了幼儿学习的热情。
3.在创编儿歌的环节中,由于幼儿年龄偏小,想象还不够丰富。
31、中班科学活动优秀教案《好玩的电线》教学设计与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园改造线路留下的零散的废旧电线引发了孩子们极大的玩的乐趣:有的将电线弯一弯当“蛇”来吓唬同伴;有的绕成圈当手镯;有的当发箍戴在头上,孩子们被电线这一独特、新颖的特殊材料所深深吸引。
依据新《纲要》在科学领域中提出的“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这一指导思想,我捕捉孩子们的兴趣与需要,精心设计了这一科学探究活动,意在帮助孩子们在有目的地玩的过程中构建电线可随意弯折的知识经验,同时在尝试借助物体让电线造型站起来的探索活动中获得关于事物间关系的认识。
活动目的:
1、感知电线可随意弯折的特点。
2、尝试借助辅助材料让自己创意的电线作品站起来。
3、培养幼儿大胆想象、乐于探索的精神,提高言语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1、彩色胶皮电线若干。
2、橡皮泥、积木、积塑、牙膏盒、易拉罐、夹子、笔、记录纸等。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激发学习兴趣。
师:(出示电线)这是什么?你在哪儿见过它?
幼:电线,我在电视机(电脑、手机充电器、电话、三用机……)的后面见过电线。
小结:电线是电器的亲密朋友,它会导电,有了它,可以使电灯发亮,使电器正常工作。
——幼儿对在哪儿见过电线有亲身感受,他们在回答问题的同时,眼睛还在教室周围四处寻找,有效激发幼儿关注身边事物的兴趣。
二、变一变,引导创造想象。
1、师:今天,老师要用这废旧的电线来变魔术,瞧!我让电线弯弯腰,变成了什么?
幼:变成了彩虹(拱桥、眉毛、山洞、头箍、、、、、、)
师:换个方向看,象什么?
幼:象微笑的嘴巴、象一片西瓜、象小船、、、
师:再换个方向看,还象什么?
幼:象天上的月亮。
——在引导幼儿想象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改变物体方向,尽可能地进行多方位启发,提高幼儿想象的空间。
2、师:你们也想变魔术吗?在椅子底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电线,小心取出来,想一想自己要变什么,再动手试一试吧!
3、幼儿自由弯曲电线变造型,教师观察指导。
4、和同伴交流:你把电线变成了什么?
幼:我变的是气球,也很象捞鱼的勺子。
(眼镜、蜗牛、气球、耳机、烟斗、、、、、、)
——教师前一环节的引导有效推进了孩子们对电线造型的兴趣与思考,他们能对自己变出的造型进行大胆想象与表达)
小结:电线真好玩,可以根据我们的想法把它弯曲成各种各样的东西。
三、试一试,鼓励探索发现。
1、师:把你变的电线造型放在地上试试,它可以站起来吗?(不能),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让它站起来?
2、幼儿自由猜想让电线造型站起来的方法。
幼1:把它靠在椅子腿上,就站起来。
幼2:把它插在鞋子里也可以站起来了。
、、、、、、
——教师简短、有效的提问关系到孩子思维活动的质量,推进了孩子的活动。
3、师:老师在你们身后的桌子上准备了许多的材料,你可以带上自己的电线造型去试试,怎样让这些材料帮助你的电线造型站起来。实验成功了,就把这个方法画在纸张上。想出的办法越多越好。
4、幼儿尝试操作,并记录。
——让幼儿借助自己常见的物体帮助电线造型站起来,孩子们有足够的自信心,同时,丰富的材料既满足了孩子们探索要求,又能进行多方位组合,孩子们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积极探索,获取经验。
四、评一评,构建知识经验。
(在展示板上展示幼儿记录结果)
1、师:说说看,你用什么办法让你的电线造型站起来。
幼:我把它靠在积木上,让它站起来。
幼:我用橡皮泥粘住,让它站起来。
师:你愿意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办法告诉大家吗?
幼:我把它插在牙膏盒里,让它站起来。
、、、、、、
——教师通过让孩子介绍自己认为最棒的经验,既给予了多数幼儿表达的机会,又能让介绍的办法不重复,充分发挥了经验分享的功效,促进每位幼儿得到发展。
小结:看来你们真有办法,运用插、靠、粘、挂的办法让自己的电线造型站都起来了,真了不起。
五、玩一玩,提升探索难度。
1、师:瞧!我也变了一副眼镜,还能自己立起来呢!你们也能想出办法,不用别的材料帮忙,让电线造型自己站起来吗?
2、幼儿再次尝试不借助材料,让电线造型站起来。
师:如果你試成果了,就把它摆到老师的跟前来。
3、交流:这些能自己站起的电线造型身上都藏着一个秘密,知道是什么吗?
幼:他们的下面有底座。
幼;它们有弯弯的支撑点。
、、、、、、、
——层层递进的提问,让孩子们对探索活动充满期待,他们在一次次挑战中充满激情和乐趣,大部分幼儿能在玩弄电线的过程中,摸索出让电线造型自己站立起来的方法。
活动延伸:
生活中还有许多让物体站起来的方法,回家后,你们还可以继续和电线交朋友,变一变,试一试、还有什么办法让你的电线造型站起来。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高效、过渡自然的科学活动,整个活动教师轻松,孩子们喜欢。其主要特点表现为:
一、材料“新”
教师追随孩子的兴趣与需求,深入发掘、利用电线这一特殊有趣的材料的潜在价值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电线特有的可变形与多变性玩法能强烈吸引幼儿,与幼儿产生积极共鸣,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二、层次“清”
在教学设计上,教师以电线为主线,设计层层推进式教学环节,从起初自由表现富有创意的平面电线造型到尝试借助材料帮助电线造型站起来,再到表现电线立体造型,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同时,每个环节对幼儿充满挑战,能很好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是遵循幼儿循序渐进认知规律的自主学习。
三、身份“眀”
活动始终,幼儿是自主学习的主体,在教师提供的可支持性的宽松环境中自由探索。教师以支持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活动指导,给幼儿足够的探索时间与空间,以开放性提问为中介诱发幼儿积极思维、大胆操作,自主表达,教师问题设计巧妙、简明、针对性强,能有效诱发幼儿的思维与行动,让幼儿在猜猜、变变,试试的活动中获得主动发展,充分体现了新《纲要》中幼儿科学教育的精神。
32、学前班《瓷都景德镇》教学设计和反思
《瓷都景德镇》这个活动是目前正在江西全省幼教机构推广实施的新教材《幼儿多元能力实践课程》里中班主题教学《美丽的家乡》中的一堂社会活动。这套《幼儿多元能力实践课程》是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许卓娅教授主编的,这套教材力求凸显江西特色,其中有30%的内容具有丰富的江西元素,旨在引导幼儿从小熟悉江西、亲近江西,并以自己的家乡---江西感到骄傲和自豪。这也正符合了《新纲要》所指出的:幼儿园社会活动应该“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从小爱家乡、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本次活动的目标有三个,第一:让幼儿知道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有青花瓷、粉彩瓷、颜色釉瓷和玲珑瓷这四大传统名瓷。第二:引导幼儿大胆表述自己对于瓷器的感受和理解。第三:初步培养幼儿对于家乡传统特色文化的兴趣,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本次活动的准备包括:活动前幼儿对于瓷器的制作过程具备一定的了解,平时对于各种瓷器有一定的观察。活动中将要使用的教学挂图、幼儿用书、多媒体课件、部分瓷器实物等。
活动重点是要让幼儿知道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有青花瓷、粉彩瓷、颜色釉瓷和玲珑瓷这四大传统名瓷。难点则在于引导幼儿大胆表述自己对于瓷器的感受和理解。
整个活动的过程包括四大部分。一、以挂图和瓷器实物的展示导入主题。二、逐一观察了解中国四大传统名瓷。三、结合幼儿用书以游戏的形式加深幼儿对四大传统名瓷的了解。四、总结分享,结束活动。
由于《瓷都景德镇》这个活动需要感受瓷器的多种颜色的区别,我带幼儿在之前就作了很多有关知识上的铺垫。例如“青”色到底是什么色?通过涂画七色彩虹,让孩子们明确了青色在科学上准确的诠释是介乎蓝色和绿色之间的颜色,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多解释为天蓝色,如“青天”,就是指蓝天。这样在活动中认识青花瓷时,孩子们很快就理解了为什么上面只有蓝色花纹的瓷器叫作青花瓷。我还带孩子们一起请出“白色宝宝”来调出各种粉色,对比没加白色以前的鲜艳,孩子们亲身感受到了粉色的粉润和柔和。当活动中我出示粉彩瓷问孩子们有什么感觉时,他们都说上面的颜色粉粉的、柔柔的,很像放进了“白色宝宝”。还有,在教材上的活动准备中需要带孩子参观瓷窑了解瓷器的制作过程,由于现实条件的局限,我就上网搜集了制作瓷器过程的图片和视频,在多媒体教室播放给孩子们观看。有了这样比较直接的感官接触,孩子们很好地记住了瓷器制作的五大步骤:拉坯、利坯、施釉、画坯和烧窑。当活动中介绍颜色釉瓷时,我说颜色釉瓷就是制作瓷器第三个步骤不用透明色施釉而是用各种颜色的釉施在瓷器身上,小朋友们一下就明白了,还大声告诉我他们觉得颜色釉瓷最漂亮,最神奇。至于玲珑瓷,是四大传统名瓷中幼儿接受最快的。我播放了几张在手电筒照射下闪闪发光的玲珑瓷,还有一张没施釉之前上面很多小洞的瓷盘图片,然后告诉孩子们这种瓷器上用镂雕技术雕刻了很多有规律的“玲珑眼”,所以名叫玲珑瓷。
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和实物展示相结合的学习认识了四大传统名瓷之后,我利用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和孩子们一起玩“我说你猜”的游戏,以此加深孩子们对四大传统名瓷的印象和了解。另外,我还用准备好的四个瓷器(青花瓷、粉彩瓷、颜色釉瓷、玲珑瓷各一个)实物和他们玩游戏,我指到哪个瓷器,谁先说对名称的,就可以来抱一抱、摸一摸这种瓷器,孩子们对这个环节特别感兴趣,个个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
整个活动基本实现了三个教学目标,幼儿绝大部分都能说对四大传统名瓷的称谓,并且对号入座,不会弄错。在大胆表述自己对瓷器的感受和了解方面,很多孩子的表现都还不错。还有一小部分幼儿无法做到运用恰当的语言诠释自己的想法,这还需要我继续加强日常生活和教学中的注重幼儿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3、学前班音乐活动教学设计与反思《锅碗瓢盆交响曲》
设计思路:
音乐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充满着乐音,节奏与生活具有形式上的同构。通过通感可以感受和了解生活中所蕴含的音乐。我们将美术、音乐、表演、创作等形式加以融合,用生活中幼儿感兴趣熟悉的形象、动作,启发其艺术灵性,为幼儿开辟一种艺术感受和表现的创作空间,运用不同的形式把感受到的节奏表现出来。我们发现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以及动手操作的过程里,所表现出来的是积极的态度、真实的情绪和情感。通过活动,幼儿们不仅感受到生活艺术而且也得到了快乐的体验。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影片,使幼儿感受厨房的工作以及厨房的节奏。
2、通过音乐,启发幼儿感受生活中的动作和声音。感受节奏的美。
3、通过运用厨房用具,创作表演厨房的工作,表现生活中的节奏,培养幼儿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4、安全教育——使用厨房的用具,要注意安全。
5、通过图片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
6、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厨具和餐具:不同材质的锅碗瓢盆(铝锅、塑料盆等)、筷子、碗、盘、勺、瓢、菜板、擀面杖、捣蒜器、打蛋器。
2、道具:背景图、录制的音乐磁带,录音机。
3、服装:厨师的围裙以及帽子
活动过程:
一、感受与体验:厨房序曲
(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厨房,了解厨房的叔叔阿姨都做些什么。)使幼儿初步了解厨房的工作,激发幼儿对厨房中的兴趣。(记忆训练)
1、教师请幼儿回忆厨房的情景,并进行系列提问:
(1)叔叔阿姨工作的地方叫什么?
(2)叔叔、阿姨在厨房里是怎样工作的?
(3)你看到了什么?
(4)说一说厨房用具的名称。
2、请幼儿用动作表现一下自己所看到的。(最好可以一边学动作,一边发出相应的声音)
二、神奇的韵律
(通过播放音乐听一遍,启发幼儿感受厨房的节奏和生活中的节奏,发现节奏的生命力。)
1、教师引领幼儿倾听不同节奏的音乐,根据自己的感受说出每段的音乐节奏像在厨房里做什么?并随音乐作出动作。(让幼儿联想生活里还有什么动作也是这样的动作)
2、随音乐节奏的变化自由表现自己。
三、厨房交响曲
(在桌子上放各种家庭中的厨具)
1、教师将幼儿带到已经布置好的厨房场景中,那里有很多真的厨房用具,让幼儿说出其名称,这个用具可以做什么。有一些危险的用具应提示幼儿注意安全。(播放音乐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用具,分别模仿出使用各种用具的动作。)
2、教师随机提问幼儿在做什么,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工作不同,一起随音乐演奏厨房交响曲。
教学反思:
“锅碗瓢盆交响曲”属于综合性艺术教育活动。构思新颖、内容充实、形式贴近幼儿情趣。将音乐的节奏与生活中厨房的情景相联系,将艺术教育形式回归生活。尤其是活动由浅入深,从感受到体验,从生活再现到音乐表现。符合艺术教育的规律和幼儿认知事物的规律。活动中教师的引导,突显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是一次比较成功的艺术教育活动。
34、学前班综合活动《帮助兔妈妈》教案及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按物品的形状或颜色有规律的进行排序,感知数学中的规律美。
2、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初步学会相互合作。
3、培养幼儿清楚表述和大胆表演的能力。
4、增强幼儿与同伴合作的游戏的意识,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硬纸制作的大房子一幢、正方形、圆形若干
2、红色、黄色、蓝色的彩色长方形若干、胶棒若干
3、硬纸和彩纸做的规律物品若干(如:栅栏、各色花朵、串彩环、串珠)
活动过程:
1、以地震为话题,引出主题。
教师:“我是兔妈妈,今天我可伤心啦,地震把我家的房子菜园都毁坏啦,小朋友我们一起帮助兔妈妈重建家园好吗?”
2、引导幼儿观察地上路面并发现排列规律。
提问:
①去往兔妈妈家要经过一条路,可是小路也在地震中毁坏了,请小朋友和兔妈妈一起把路修好,请小朋友先观察一下,脚下的路是由什么形状铺成的?
②这条路是按一定规律铺成的,小朋友看一看有什么规律?请你按照规律帮兔妈妈铺路。(正方形—三角形—正方形—三角形)
帮助兔妈妈修建家园
①教师引导幼儿发现规律,请小朋友按照规律操作。
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A:按规律进行操作。
B:小朋友要共同使用材料。
②幼儿分组操作
第一组:修补栅栏——为幼儿准备两种颜色的栅栏,请幼儿按颜色有规律排列。
第二组:种花——为幼儿准备两种颜色的花,请幼儿按颜色有规律排列。
第三组:粘彩砖——为幼儿准备2—3种颜色长方形彩砖,请幼儿分别按不同难度进行操作。
第四组:串彩环——为幼儿准备2—3种颜色彩纸,请幼儿根据提示按不同难度进行操作。
第五组:串项链——为幼儿准备2种形状的彩珠,请幼儿按形状进行操作。
第六组:修补窗帘——为幼儿准备2种颜色的材料,请幼儿按颜色进行操作。
重点指导:重点指导粘彩砖的幼儿能按要求有规律的进行操作。教师给幼儿一定的提示,并按能力进行分组,能力弱的幼儿按两种颜色(红—黄—红—黄),能力强的幼儿按三种颜色(红—黄—蓝—红—黄)。
4、教师小结,师幼合影留念。
“兔妈妈今天真开心呀,感谢小朋友们对兔妈妈的帮助,把我的家按照我喜欢的规律修建,让我的家又重新回到了以前的样子,兔妈妈的家刚刚修建好,没有什么可以送给小朋友的,那我们就在重建的家园前合影留念吧。”活动延伸:
1、美工区:提供彩环及操作卡片,让幼儿按照颜色规律制作。
2、益智区:按提示有规律的串项链、串彩环。
3、建筑区:按一定的规则进行插塑。
4、户外活动时或回家后观察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物品,与小伙伴们一同分享。
《帮助兔妈妈》课后反思
1、 情境创设更适合小班幼儿
活动除执教教师外,又出现兔妈妈的角色,一下子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了孩子帮助兔妈妈的情感。
2、 验证过程体现了孩子的自主性
验证过程幼儿的自主性凸现。本次活动老师能给予孩子自己查看,利用同伴的力量共同改正,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判断能力、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3、 孩子的情感充分得到了张扬
本次活动的情感主线是帮助兔妈妈,在一系列的问题情景中,孩子们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帮助别人的欲望,在整理房间、收拾玩具、请兔妈妈坐上汽车上医院等情景中孩子们那帮助别人的快乐情感获得了满足。
有待研究问题:
1、 情景创设了小兔的家,但是家的感觉、氛围还不够,家中的摆设、衣服的摆放与真实家庭中的具体情况更接近的话则更好。
2、 活动中在幼儿积累生活经验的过程中还可以渗透数活动中的方位概念(上下、里外等);在整理物品的过程中还可以出现配对等要求,给予孩子更高的挑战目标。
《帮助兔妈妈》课后反思
1、 情境创设更适合小班幼儿
活动除执教教师外,又出现兔妈妈的角色,一下子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了孩子帮助兔妈妈的情感。
2、 验证过程体现了孩子的自主性
验证过程幼儿的自主性凸现。本次活动老师能给予孩子自己查看,利用同伴的力量共同改正,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判断能力、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3、 孩子的情感充分得到了张扬
本次活动的情感主线是帮助兔妈妈,在一系列的问题情景中,孩子们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帮助别人的欲望,在整理房间、收拾玩具、请兔妈妈坐上汽车上医院等情景中孩子们那帮助别人的快乐情感获得了满足。
有待研究问题:
1、 情景创设了小兔的家,但是家的感觉、氛围还不够,家中的摆设、衣服的摆放与真实家庭中的具体情况更接近的话则更好。
2、 活动中在幼儿积累生活经验的过程中还可以渗透数活动中的方位概念(上下、里外等);在整理物品的过程中还可以出现配对等要求,给予孩子更高的挑战目标。
35、小班语言活动教案《微笑》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散文的内容和情感基调,知道为人做事是愉快的,微笑能使人快乐。
2、知道语言表达的快乐。
3、通过多媒体教学,初步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
4、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教学挂图、音乐
活动过程:
1、社交游戏:找朋友
幼儿两两对坐,边唱边表演,感受同伴之间交流的快乐。
教师小结:“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朋友,和朋友在一起真快乐。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有关动物朋友的故事。”
2、教师配乐朗诵散文第一段,幼儿倾听
教师:“刚才散文里说了哪些动物朋友,它们为朋友们做了什么事情,让大家高兴?”
幼儿回答,教师根据幼儿的发言出示相应的图片,并学说短句。
教师:“小蜗牛能为朋友们做些什么呢?请小朋友帮帮小蜗牛想办法吧。”
3、教师配乐讲述散文第二部份
教师:“小蜗牛为朋友们做了什么事,让朋友们高兴”
请小朋友学学小蜗牛的微笑。
4、完整朗诵散文
5、教师:“我们小朋友能为朋友们做什么事,让他们高兴呢?”
引导幼儿用“我愿意。。。。。。让他高兴”的句式回答问题。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选自福建版小班语言活动,是一首非常优美的散文活动,体现“为人做事是愉快的,微笑使人快乐”的情感基调,适合培养孩子健康积极的社会交往能力。
配有现成的阅读用书,因为字迹偏小,所以在第一课时没有采用,可以放在延伸活动或第二课时。我为活动准备了几张色彩鲜艳、稚态可掬的动物图案,选用优美悦耳的《十分爱》钢琴曲,帮助幼儿更好理解散文内容。
在课程实施中,根据幼儿现场表现及时调整了活动流程,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是我用语言不断为活动目标做铺垫:比如象客人老师问好,第一次未做提示,第二次提醒幼儿面带微笑再次向客人老师问侯;活动开始玩《找朋友》社交游戏,我巧妙地把最后一句“再见”改为“抱抱,微笑,”增进了同伴间的情感交流,在微笑对视中每个孩子都是愉快的。分段讲述时,我发现孩子们对“我愿意为朋友++,让他们高兴”这一句型复述有困难,马上减缓坡度,调整预设中的第二环节:“我们小朋友能为朋友们做什么事,让他高兴呢?”,通过角色表演学习句子,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在最后表演环节,孩子们说的已经比较流利了,付诗琪等小朋友的表演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孩子们倾听、感受、学说、表演、角色转变中较好的达成了活动目标。在活动的最后部分,我用语言做了一个提升:“微笑是最好的礼物,会让人感到快乐,舒心,我们可以把微笑送给所有爱我们的人和我们爱的人,让大家都快乐。”自微笑始,至微笑终。
不足之处:
一、在第二次配乐朗诵时,由于播放器的不灵敏造成音乐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上了朗诵效果。
二、教师提出的问题:“小蜗牛为朋友们做了什么让朋友们高兴?”幼儿想象力没有充分发挥,讲述比较贫乏,出现短暂的冷场现象。如果课前有进行相关的知识铺垫,幼儿的回答会更精彩,表述会更有质量。
36、幼儿园识字活动《秋》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目的:
1、学习生字词:树叶、落、果实、香、地、黄、秋等
2、引导孩子朗读儿歌,理解儿歌所表示的自然界景色。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孩子课前去户外观赏秋天的景色,秋天的挂图,字卡等
活动过程:
1、孩子回忆自己看到的秋天的景色,说说秋天里叶子是什么颜色的,什么颜色的叶子落下来了。
2、结合背景图逐步展示字卡,带孩子认读,教师讲解字卡的意思。
4、引导幼儿朗诵儿歌,感受儿歌里自然界的景色。
5、识字游戏:看谁举的快。教师出示图片或做动作,请幼儿根据图片或动作出示相应的字卡。
活动反思:
结合背景识字幼儿更容易记住字,通过多次游戏幼儿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水平都会有相应提高,而且我们还可以看出幼儿感兴趣的内容,熟悉的故事情节仍然是他们主动识字的前提与契机。
37、学前班教案《破译密码》活动设计与反思
《破译密码》活动设计与反思
一、活动目标:
1. 通过游戏活动,感知8以内物体的数量与数字的对应关系。
2. 能用比较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3. 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 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二、活动准备:
1.密码箱若干
2.纸制钥匙若干
3.糖果人手一份
三、活动过程:
(一)破密码
出示海宝:打招呼“嗨,小朋友你们好!”
师:海宝来我们班做客,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神奇的箱子。
1.出示一个“密码箱”,观察点数上面的实物数量。
师:看看,箱子上有什么?我们一起数一数。
3.箱子上的这些实物可以用数字密码几来表示?
总结:我们只要数清箱子上的实物的数量按顺序找到数字密码,就能打开这箱子。
(二)寻钥匙
1.感受数量与数字对应的关系。
2.尝试寻找打开密码箱的钥匙,说说为什么。
总结:先要点数清楚密码箱上的实物数量,按顺序找到对应的数字
(三)破密码得礼物
师:这里有些密码箱,箱子里有许多的礼物,还送给我们每人一把密码钥匙,看看谁最幸运,用你的钥匙打开这密码箱,得到礼物。
1、请幼儿用自己手中的钥匙去解开相应的密码箱。
出示一个箱子,谁的钥匙能打开,请到前面来
再出示一个,看清楚了,这次谁的钥匙能打开这箱子,赶快上来。
2.集体检查钥匙上的数字与密码箱上的点数是否相同,是否能够打开。
3.鼓励幼儿自己手中的钥匙去打开客人老师准备的密码箱,获得礼物。
4.结束本次活动:
共同分享:品尝自己获得的礼物,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反思:
活动都在情境中进行,幼儿在老好似出示的密码箱时,能主动观察发现图片实物的数量,并在出示的钥匙上找到匹配的数字,掌握开解密码箱的正确方法,然后逐步提升要求,密码箱的图片分几组出示,幼儿能马上找到相应的多个数字的密码钥匙,最后是幼儿攻破密码取得礼物。整个活动幼儿都积极的参与,对于老师抛出的问题能争这回答。并幼儿能自己产生问题:“看到钥匙上多个数字时,一位幼儿说这数字要排队吗?”边上的另一幼儿马上接着回答:“当然要,密码箱上的图片也是排着队的,只有这样才能打开呀。”幼儿在问题的互动中自己初步了解了匹配的规律,活动有效,积极性高涨。并在最后赢得礼物的同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竖立解决困难的信心。
38、学前班健康优秀教案《我会洗手》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要求:1、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知道在饭前饭后、点心及大便后要洗手。
2、学会念《洗手》儿歌
3、教育幼儿养成清洁卫生的好习惯。
4、能够将自己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身边的人。
教学准备:一条脏毛巾
教学过程:
一:用游戏口吻,引起幼儿学习洗手的愿望
老师:今天我听到毛巾架上有哭的声音,我走过去一看(举起脏毛巾)这条毛巾对我说:“有一个小朋友手没洗干净就在我身上擦了,你看,把我身上擦脏了。”
提问:1、谁在哭啊?
2、毛巾为什么哭?
3、怎样让毛巾不哭?
二、学习正确洗手的方法,手心手背都要搓到,洗手后在水池上把手甩三下,不把水溅到地上。
1、老师边示范边念儿歌;“搓搓搓,搓手心,搓搓搓,搓手背,换只手,再搓搓,冲冲冲,冲冲手,冲冲冲,冲干净,关上龙头甩三下,一二三。”
2、幼儿先在坐位上边学儿歌边练习洗手方法,学念儿歌,老师边检查幼儿洗手方法是否正确,边对个别幼儿进行辅导。
3.组织幼儿在水池边,,实地练习一次洗手。
活动反思:幼儿通过有趣的游戏,学会了正确的洗手方法。
39、幼儿园综合活动教案《小刺猬捡水果》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在活动中能主动运用滚、爬、跳、钻等技能,进行游戏。
2、幼儿在游戏中能正确区分红、黄等各种颜色。
3、鼓励幼儿勇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
4、 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 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律动音乐、小刺猬头饰若干。
2、垫子、圈、牛皮筋、呼啦圈等布置成圆形场地。
3、各种水果若干。
4、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标记和篮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准备活动
(放音乐)做准备运动。
2、谈话活动
(做起床的动作)天气越来越冷了,宝宝们,看来我们要出去捡一些水果过冬了,
以前都是妈妈一个人出去捡,今天妈妈要请宝宝们一起去捡好吗?
来,我们先来运动运动,锻炼一下身体。
二、活动过程
1、交代场地
宝宝们练的真棒,在我们家附近有许多的水果,我们可以走过这里的草地、小桥、石头、矮墙、山洞去捡水果,宝宝们走的时候要勇敢一点,不要害怕,要想个好办法走过这些地方去捡水果,现在宝宝们可以出发了!
2、幼儿尝试练习,师指导
3、幼儿讨论所用的方法。
宝宝可以相互说一说,你是经过那些地方去捡水果的,是怎么走过去的?
你捡到的是什么水果?也可以和妈妈来说一说。
5、幼儿进行捡水果比赛.(一到两次)
(1)队员分配
妈妈知道我们宝宝都很能干,还有更好的办法走过这些地方,那我们来个比赛吧!
幼儿自由选择分成红、黄、蓝、绿四队。
(2)交代要求
现在宝宝们分成了四队,妈妈说“开始”,宝宝就可以找个地方去捡水果了,捡了水果红队宝宝应该放在哪个篮子里呢?…….
妈妈说“停”的时候,宝宝就要停下来,不能再捡水果了。
(3)幼儿比赛,师指导
表扬、鼓励赢的一队。
三、活动结束
宝宝们!捡了这么多的水果,也很累了,来跟妈妈一起放松放松!
活动反思:
幼儿在自由选择自己的颜色队时,过分的依赖老师,或者跟着大家挤到一起,说明幼儿缺少自主性,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这方面的培养。
40、幼儿科学活动教案《太阳公公本领大》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目标:
简单了解太阳的作用(发光、发热、光合作用、发电等),知道太阳给生物带来的好处并激发探索自然的情感。
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准备:
1、纸、笔每人一份。
2、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用猜谜的方式导入活动。
(天上有位老公公,圆脸庞,红面孔,天一亮就出工,从东到西照大地,直到傍晚才收工。)
2、小组讨论,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太阳的作用。
(1)教师提出要求。
(2)幼儿分小组讨论,教师巡回观察。注意倾听幼儿间的交流。
3、集体交流太阳的作用。
4、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了解太阳的作用。
5、提出问题,结束活动。
(想想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可以怎样发挥太阳的作用,回家可以收集一些资料,再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
反思:通过老师对孩子们讲述内容的提升,孩子们懂得了太阳对人类的更多更大的用处。在活动中,由于幼儿对太阳已有前期经验,所以在活动中幼儿发言很积极。
41、学前班健康教案《我是小司机》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名称:我是小司机
重点领域:健康
活动方式:分组
预设目标:
1、能依据交通指示标记,看信号改变走跑方向。
2、初步建立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
3、引导幼儿乐于交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4、能够将自己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身边的人。
活动准备:
胶圈若干、交通指示标记(停车P拐弯)、绕杆4支
活动预设:
1、幼儿手握方向盘(胶圈)做开车状,随音乐进入操场。教师与幼儿一起做准备活动。
2、“小司机 ”练本领。
教师扮“警察”叔叔扮“小司机”。
3、幼儿在教师的囗令下走跑交替。
出示相应的交通指示标志,幼儿按指挥信号做模仿动作。
“绿灯”:小司机做开车快跑状。
“红灯”:小司机原地走跑状。
“弯道”:小司机转动方向盘做转弯状。
“停车场”:小司机模仿刹车动作。
教师出示不同交通标志,幼儿做
“小司机”游戏。
4.游戏:过隧道
让幼儿自由两人搭成“小隧道”,轮流当小司机穿过小隧道。
5.放松动作。带领幼儿做擦车、洗车的动作。
观察记录:
1、2 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握着方向做钻走跑的动作 ,一会停一会开,孩子还提议钻过滑梯的山洞,在门囗的斜坡来回“开汽车”(提醒孩子注意控制上下坡的速度)。
3、我先向孩子认识所要懂的交通标记,他们很聪明,马上领会其游戏的要领,分成两组进行游戏。
有个别的孩子为争着排第一,碰撞到旗杆,于是与他们讨论怎么解决。前一组上的幼儿和后一组上的幼儿有不同的表现,先上的孩子要教师来解决,后上的孩子则提出解决的方法。
4.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在玩“过隧道” 时,我马上调整游戏方案,和他们一起定下规则。他们在自己定的规则中愉快的游戏,并了解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
5.放松的环节幼儿则跟着教师做同样的动作 。
活动反思:
在这个游戏设计上,孩子所要遵守的游戏规则很简单,因此玩起来很容易进入角色,教师不仅是他们的设计者、支持者,还是他们的监督者。在发现孩子违规时给予指出,使孩子不致于把游戏规则丢弃,由此至终向目标靠近。教师也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当出现孩子的需要时,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能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还学会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42、幼儿手工活动课《好玩的纸》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目标 :
1、看看、说说生活中常见的纸。
2、尝试用团、抛、踢等不同的动作玩纸,体验活动的快乐。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准备:
餐巾纸、手工纸(红黄蓝绿)、 报纸、超市的广告纸;纸箱等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这是——出示纸袋。可以放什么?我在纸袋里放了,宝宝喜欢的纸,猜猜看是什么纸?
2.看看讲讲。
(1)餐巾纸 (生活)---边出示边说 这是---餐巾纸。
教师提问:餐巾纸帮宝宝擦什么? 你是怎么擦的?
儿歌:餐巾纸,折起来,擦鼻涕,真干净。
(擦过的餐巾纸放哪里?)
(2)我的纸袋里还有——出示手工纸 (颜色)
提问:这是什么颜色的手工纸?(红黄蓝绿) 手工纸可以干什么?(可以剪、可以撕)
游戏:手工纸变变变,变架飞机飞飞飞……
(3)超市的广告纸 (认说日常用品)---
提问:小朋友在广告纸上看到了什么?
讨论:你想到超市买什么东西?
(4)我们再看看,纸袋里还有—— 报纸 (新闻)
提问:报纸是谁看的?报纸上有什么?
小结:宝宝长大了,也来看新闻、看故事。
3.玩报纸
(1)超级捏捏捏!(团成球)
捏捏捏,用力捏。谁的球小?谁的球大?
(2)抛——我的报纸球,飞起来喽!
踢——我的报纸球,踢起来喽!
滚——我的报纸球,滚过来喽!
4.送纸球宝宝回家。
教学反思:
科学活动《纸宝宝朋友》中,我们收集了幼儿身边的餐巾纸、广告纸、手工纸、废旧报纸,幼儿在认识了这些纸的名称与用途后,还了解了利用这些废旧纸可以玩许多游戏,引起了幼儿对这些纸的兴趣。在活动中幼儿都很积极参与,踊跃地回答问题,是一次快乐的活动。在课后的延伸活动中我们将幼儿收集来的各种纸盒、空瓶,供幼儿开展建构活动,他们在玩的过程中逐步感知了“垒高”的技巧,虽然玩得不是很成功,但在他们的大脑里已经初步萌发了科学探索的意识。
43、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艾玛捉迷藏》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艾玛的体色和大森林的关系。
2、获得动物体色是保护色的经验。
3、萌发对动物的兴趣,乐意亲近小动物。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课件、每人一张大象图片。
活动过程:
一 、出示课件,引起兴趣。
1、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件礼物,是什么礼物呢?
2、什么是捉迷藏?
师:今天艾玛和小动物一起捉迷藏,你们看看艾玛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怎么玩游戏的。
二、观看课件,分段理解故事。
1、艾玛可能会躲在什么地方呢?小鸟找到艾玛了吗?
2、小鸟发现了谁?它为什么一下就发现了熊猫和七星瓢虫?
小结:原来我们发现一个秘密,这些小动物都找了一个颜色跟自己身体很接近的地方躲起来,这样就不容易被发现了。小动物们也就是利用这个本领来保护自己,躲避天敌。
4、故事中的艾玛可以去哪些地方躲一躲?
5、在生活当中,艾玛还可以去哪些地方躲一躲?
三、拓展
1、观看图片中有谁躲起来来了?他们躲的好吗?
2、小结:原来解放军叔叔也是向动物学来的本领,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也是从动物那学到的本领,我们回去再发现发现。
四、帮助艾玛的朋友躲起来。
1、出示大象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你喜欢哪只大象?为什么喜欢它?它们身上的颜色怎么样?
小结:原来这些大象身上的颜色都是相近色。
2、请你们去想办法,让艾玛的朋友躲起来。
3、展示幼儿作品。说说哪知大象藏的最好,哪知大象最容易被发现?为什么?
《艾玛捉迷藏》活动反思
《艾玛捉迷藏》是一节很有趣的课,它让幼儿对动物保护色有了更进一步的探索。活动选材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是幼儿特别感兴趣事物和问题,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这节科学活动不仅增加幼儿的科学知识,还让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
读本《艾玛捉迷藏》主要是通过对图画的观察和学习来理解故事,并发展幼儿的细节观察能力:发现大象藏在哪里?从哪里看出来?发展幼儿的换位思考能力等,同时,把从读本中获得的经验迁移到生活和游戏中,丰富他们的相关经验,这也是活动的重点。
在第一环节经验时,对于捉迷藏幼儿是非常喜欢的,但对于怎样藏才安全?怎样藏才不容易被找到?幼儿的经验明显不足。
在第二环节阅读图书中,幼儿在教师的提示下,能够通过画面信息,很清楚的知道艾玛躲在什么地方,并说出大象所在的位置,如大象藏在彩色树的后面等等。图画中的地方都是幼儿能直观感受的,因而幼儿比较容易理解,学习的兴趣也比较浓,课堂气氛较为活跃。故事的结局也颇有幽默感,孩子们对这个结局兴趣盎然,津津乐道。过程中我一直都是利用提问的方式让幼儿能够更清楚的理解故事,在整节课中,我留给孩子的空间太少了,一个问题下去,就有点破不急待的寻求答案,或自己讲出来。幼儿没有太多思考的时间。
第三个环节帮助艾玛的朋友躲起来主要是加深幼儿对花格子大象身体相近色的认识,并给它找个合适不易发现的地方躲藏。在操作的过程中,幼儿能将自己的感知与思考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个环节中幼儿的活动积极性强,操作环节花的时间长了些。
虽然这节课得到了老师的一些肯定,但对我来说,要学的还有很多很多,反思的也还有很多很多……。今后,在如何准确引导孩子观察发现、如何回应孩子抛过来的问题等方面要不断实践、探索、提高,增强自己在教学中的随机能力。
44、幼儿游戏活动《美美和丑丑》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设计:
无论是绚丽多彩的春天,还是骄阳似火的夏天,大自然中随处可见蝴蝶忙碌的身影:在美丽的花丛中,在茂密的树林里。大人们对蝴蝶或许会不屑一顾,而孩子们却会欢呼雀跃,用充满好奇的眼睛去观望,用充满灵性的耳朵去聆听,还会迈开活泼好动的小脚去追逐,美丽的蝴蝶引发了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了孩子探索的欲望。因此,我便设计了这一活动,通过活动带领幼儿进入广阔的学习天地,去结识蝴蝶朋友,了解它的有趣之处,让幼儿用一颗真挚的童心,去关注、体验蝴蝶的生活、探索蝴蝶成长的奥秘,与此同时培养孩子发现美、表达美、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
活动目标:
1、知道蝴蝶是由毛毛虫变过来的。
2、 从蝴蝶的生长变化中感知其他昆虫的生长过程。
3、 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4、 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美美和丑丑》
2、蝴蝶翅膀若干
3、卵、毛毛虫、蛹、蝴蝶的图片
4、自备一段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故事《美美和丑丑》
1、我今天带来了一位昆虫朋友, 你们认识它吗?它叫美美,你们喜欢美美吗?为什么?
2、有一天,美美在花园里飞来飞去,非常快乐,突然,它看见了一只叫丑丑的动物,你们知道丑丑是谁吗?美美和丑丑在花园里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猜猜它们会说些什么?
二、欣赏课件中的故事《美美和丑丑》
1、毛毛虫为什么听了蝴蝶的话会伤心地流泪?
2、蜜蜂对蝴蝶说的话是不是真的?
3、那么丑陋的毛毛虫是怎样变成美丽的蝴蝶的呢?
三、观看课件《蝴蝶是怎样成长的》
1、原来蜜蜂的话是真的,美丽的蝴蝶小时候还真是一只毛毛虫,它是怎么变的呢?
2、幼儿描述动画的情景,教师出示蝴蝶成长过程的环形图,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先是小小的虫卵,然后变成毛毛虫缓缓蠕动,再后来变成蛹,最后变成蝴蝶展翅而飞。
3、出示卵、毛毛虫、蛹、蝴蝶的图片,让幼儿按照蝴蝶的生长顺序来排列这些图片。
四、我想变成一只蝴蝶
1、带领幼儿边念儿歌《我想变成一只蝴蝶》,边做动作,表现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2、教师放背景音乐,幼儿用肢体来表现蝴蝶的成长过程,当念到我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碟,幼儿戴上蝴蝶翅膀,在音乐下翩翩起舞。
五、长大的秘密
1、你们还能发现哪些昆虫也和蝴蝶一样,小时候的样子和长大后的样子不一样?
2、鼓励幼儿回家通过各种途径寻找答案。
活动反思:
因为在设计这节课之前,我发现幼儿非常喜欢蝴蝶,但对于蝴蝶是怎么来的,却不知道,所以从幼儿的兴趣入手,针对幼儿的好奇心理设计了这个教育活动。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动感的画面,很受孩子们地喜欢,孩子们观看时都很专注,对小蝴蝶的生长过程有了初步的感知,我有利用清晰的图片和孩子们一起看一起说,就这样,孩子们轻松愉快的获取了蝴蝶的成长的知识,最后设计了对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演示,幼儿在这个环节中表现很积极,在接下来的肢体表演中兴趣很高,唯一不足的是,活动场地不够宽敞,使幼儿不能尽兴的表演。在活动中,还应重点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大胆表达。
45、大班语言活动优秀教案《梨子小提琴》教学设计与反思
设计思路:
这个故事运用夸张的文学手法,会引领孩子们走进一个美好的世界,让他们在故事当中感受到音乐的神奇力量,故事中,美妙动听的音乐竟然改变了狐狸和狮子凶恶的本性,学生通过看图讲故事进一步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萌发幼儿对艺术的热爱。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初步能够看图讲成简单的小故事。
2、体验音乐带给人们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乐意参与表演,大胆学说角色对话。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梨子小提琴若干、课件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有一只可爱的小动物要来了,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让我们一起倒数五个数,欢迎它的到来好吗?(师幼一起倒数迎接小松鼠的出现)
二、播放课件,逐幅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1、出示第一幅图的上半部分,让幼儿猜测讲述。
师:瞧!它是谁呀?它手里抱的是什么?大家来猜一猜,小松鼠抱个梨会什么呢?
2、出示第一幅图的下半部分,让幼儿边看图边欣赏小松鼠用小提琴演奏的音乐。
师:小松鼠把梨子做成了什么?咱们一起来听一听小松鼠用梨子小提琴演奏的音乐好吗?(点击响音乐,音符随音乐的节奏缓慢出现)音乐好听吗?听到这样美妙的音乐,你想干什么?这美妙的音乐传到森林里,森林里的小动物会怎么样呢?咱们一起来看一看。
3、出示第二幅图,引导幼儿讲述狐狸和狮子听到音乐后的变化。
师:瞧! 狐狸在干什么?狮子在干什么?它们听到音乐了吗?美妙的音乐传到了狐狸和狮子的耳朵里,大家猜一猜,狐狸和狮子听到音乐后会怎么样?
4、出示第三幅图,引导幼儿边观察图片边欣赏音乐。
都有谁被这美妙的音乐迷住了呀?(点击音乐中断,梨籽从小提琴上掉下来)咦?什么东西掉下来了?小动物们看到掉下来的梨籽会怎么办?
5、出示第四幅图上半部分,让幼儿观察讲述。
师:瞧!它们拿梨籽做什么了?
6、出示第四幅图下半部分,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师:他们看到梨树上结了这么多梨子,又会怎么做呢?
7、出示第五幅图,让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师:都有谁在拉小提琴?森林里的小动物都在拉小提琴,森林里会怎么样?
三、完整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讲述。
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有了一把梨子小提琴,你们想不想也得到一把梨子小提琴呀?今天谁能看着图把这个故事讲一讲,老师也会送你一把梨子小提琴。
1、分组练习给同伴讲故事。
2、每组请一个代表给大家讲述。
3、请幼儿为故事起名字,只要幼儿起的名字适合故事内容,就让幼儿用自己起的故事名字来讲。
4、请个别幼儿在小提琴音乐的伴奏下,完整讲述故事内容,注意提醒幼儿先讲出故事名字。
四、欣赏小提琴演奏,结束活动。
教师和幼儿一起拿着自制的梨子小提琴,跟随音乐演奏。
活动延伸:
1、指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上的画面内容,体验和感受故事所表现的美好意境。
2、和幼儿一起欣赏用小提琴演奏的名曲,进一步让幼儿感受音乐的美。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注重了孩子的主体地位,始终以自己丰富的情感感染孩子,将鼓励的目光投射给孩子,在和孩子对话的过程中,我把评析与激励两种方式有机结合,极大地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在预想后果时的提问,对孩子思维起到了点拨的作用,点在了孩子思维的生长点上,让每个孩子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想象、“异想天开”。使活动生动、有效,孩子真正成为了活动的主人。
出示图片的过程中,我巧妙地利用课件的播放,把讲述难度大的图片分成两部分出示,降低幼儿讲述的难度,当所有图片出示后,要求幼儿讲述,我采用同伴互相讲述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活动时间短,而要讲述的人数多这一矛盾。幼儿在分组讨论讲述的时候,人人都可以开口讲,参与讨论,老师再进行巡回指导,既可以照顾个别幼儿,又可以面向全体。并且教师通过奖励方式激发幼儿讲述的热情。等到最后分组派代表讲述的时候,代表的讲述已经是全组幼儿智慧的综合了。这样做,每个幼儿都有讲话的机会,可以培养幼儿相互间取长补短的合作精神,也可以满足各个层次幼儿的需求。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把图片的内容讲得很丰富,完整,能力弱的幼儿可以讲得很简短,只要表达清楚就行了,但不管怎样,他们都得到了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46、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我会保护自己》教学设计反思
设计意图:
近年来关于儿童性侵害的案件频繁发生,很多人感叹这个社会怎么了?怎么忍心对这些花朵下手,在我看来是我们的性教育缺失和幼儿没有自我保护意识导致的。中国著名儿童性教育研究专家——胡萍老师曾在她的《善解童贞》一书中提到:幼儿在三岁左右时,可以通过自己的性器官与异性性器官的不同来确认并理解自己的性别。孩子的全面成长,这期间当然也包括了他们的性成长,希望通过我们的教育让我们的孩子学会爱自己并且提高对自我的保护意识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部位。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身体,知道男女有别并知道身体的隐私部位及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部位。
2.让孩子知道危险来临如何保护自己。
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PPT、音乐
活动重点:通过活动让孩子知道自己及如何保护隐私部位。
活动难点:让孩子知道在遭遇危险时敢于反抗,并积极想办法让自己人身得到安全。
活动过程:
一、出示PPT《远离陌生人》。
通过讲述PPT让幼儿知道不能随便接受陌生人的零食玩具,并能够勇敢的拒绝。
二、出示PPT《单独在家不开门》。
通过讲述PPT让幼儿知道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坚决不能给陌生人开门,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三、出示PPT《特殊部位要保护》。
通过观看PPT让幼儿知道自己的隐私部位在哪里,并且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部位。
四、听儿歌《提防怪叔叔》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教学纲要》指出,要培养孩子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识,知道关心和保护自己,幼儿不是被动的“保护者”,教师要尊重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在保护幼儿的同时,锻炼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为了让小班幼儿掌握发生危险时的保护,逃离方法,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更好的健康成长,因此我设计和组织了《我会保护自己》这个活动。
在本次活动中,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他们的接受能力,所以在活动中采用了综合性、趣味性、直观性较强的图片PPT,充分调动了孩子的各种感官,让他们更直观的了解危险及求救方法。活动中幼儿的参与感十足,对活动的内容很感兴趣,但我觉得活动的形式还应该再丰富些,力求与各个领域相结合,可以适当的配上琅琅上口的儿歌、形象有趣的谜语等,来唤起幼儿对自我保护方面知识的了解欲望 ,效果会更好。
在幼儿进行思考过程中,我始终以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在幼儿角度进行思考,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及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让幼儿得到满足。
47、幼儿园小班健康活动《洁白的牙齿人人爱》教学设计反思
牙齿是非常重要的,应该怎么保护我们的牙齿呢?一起来看有事ok网小编新整理的小班健康活动教案范文,一起学习吧。本活动注重学习过程 ,孩子们主动探索,主动学习,引起他们的注意以达到让幼儿产生主动求知的欲望。幼儿学会正确刷牙的方法,养成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的良好卫生习惯。
设计意图:
牙齿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对小孩来说,有一口好牙才能吃得好,吃好了才能吸收足够的营养来帮助孩子成长。幼儿期是最容易出现蛀牙的时候,多部分孩子知道要刷牙,但是意识不强,且刷牙方法不正确,作为小班孩子,已经很有必要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让孩子们拥有健康美丽的牙齿。
活动目标:
1.知道要经常刷牙,保护牙齿。
2.学习正确刷牙的方法。
3.养成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的良好卫生习惯。
活动重难点:
学习正确刷牙的方法,养成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的良好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牙齿的模型一副、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牙齿主题。
师:宝宝们微笑一下,老师看看谁的牙齿白白的。
幼儿微笑,老师看幼儿牙齿,并肯定(白白的牙齿、整齐的牙齿、健康的牙齿......宝宝们都长一口美丽的牙齿。)
二、观察讨论,找到保护方法。
1.出示图片(一位哥哥牙疼的表情图),请幼儿说说看到了什么?(哥哥牙疼很痛苦。)
哥哥为什么会牙疼的这么厉害呢?(吃零食、不刷牙......)幼儿大胆猜测后出示蛀牙图。
引导幼儿说说哥哥为什么得牙病?相继出示糖果图。
2.怎样保护牙齿呢?请幼儿分享保护牙齿的方法。
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不咬硬东西、不吃零食......
三、示范刷牙,儿歌中学习刷牙。
1.出示刷牙五步法,模具示范演示刷牙。
提醒幼儿注意:刷牙的方法如果不对啊,也对牙齿不好,正确的刷牙应该是上下竖着刷,里里外外都要刷,在同一部位反复刷几次,力度要适当,太轻了刷不干净,太重了会损害保护膜,科学的刷牙时间是2分钟。
2.播放儿歌,引导边听读儿歌边模拟刷牙,教师随机指导。
四、倾听总结,养成卫生习惯。
牙齿有很多用处,我们应该养成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睡前不吃零食的好习惯,牙齿才会不发黄,不发黑,不生病,让我们的牙齿一直是白白的、人人爱,好看又健康。
活动延伸:
21天家园携手晒坚持。好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家园携手,每天监督坚持,方可在一段时日后养成。
小班健康《洁白的牙齿人人爱》教学反思
由于幼儿的思维还是形象思维为主,在本节活动前,我做了充分准备。在教具上有牙齿模型刷牙视频、图示及幼儿学习刷牙视频。活动开始后,循序渐进启发诱导地提问,充分调动孩子的感官学习,让幼儿观察小猴子牙疼的表情,说出小猴子牙疼的原因,认识到牙齿健康的重要性。这样,注重了学习过程 ,孩子能主动探索,主动学习,更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以达到让幼儿产生主动求知的欲望。在整节活动中中始终围绕学习目标进行操作,幼儿知道了刷牙的好处,掌握了正确的刷牙方法,养成了保护牙齿的良好习惯,达到了本节活动的活动目标。考虑到卫生的原因,在活动中我并没有让幼儿直接用牙刷刷牙,而是和幼儿一起的,那就是让幼儿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整活动中幼儿表现积极踊跃,能够认真准确的回答我的问题。利用手做动作模拟刷牙的方法,虽然形式不同但教学的目的是相同,我想如果在示范讲授刷牙方法这一环节中能够再细致再全面些(刷牙不仅要里里外外刷,还要前后左右、上下都要刷。)
48、幼儿园大班综合活动《田鼠太太的项链》教学设计反思
微课目标:
理解故事内容,在故事中初步理解物物交换、一物会逐步减少,最后归零的数学现象。
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发展幼儿空间辨别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微课重点:
学习运用减法算式解决问题,进一步感知“0”的实际意义。
微课难点:
理解减法的实际意义,并能懂得如何选择对自己最重要的东西。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由动物过冬话题导入,吸引幼儿倾听故事。
二、分段讲述故事,解决问题
1.第一段:田鼠太太找到了哪些过冬的粮食?分别有多少呢?(复习数物对应)
2.第二段:田鼠太太捡到了项链,猜猜她会怎么做?
3.第三段:它带上了它的宝石项链,显的特别高贵,半路上碰见了大公鸡,公鸡说,你说项链确实很高贵,但是你的裙子太破,快回家拿四袋麦子,三个玉米,三瓶花生仁来换一条新裙子吧!
4.田鼠太太会去换吗?还剩下多少粮食? 我们能不能用几道减法算式题给她提个醒呢?
8-4=47-3=4 6-3=3
5.第四段:田鼠太太带着它的宝石项链,穿上新裙子,显的更高贵了,兔子跑过来跟它说,你的项链很高贵,但是你的裤子太旧了,配不上,赶快回家拿四袋麦子,两个玉米,两瓶花生仁来换一条新裤子吧!
田鼠太太会去换吗?还剩下多少粮食? 我们再用几道减法算式题给她提个醒吧?
4-4=04-2=23-2=1
6. 第五段:田鼠太太带着它的宝石项链,穿上新裙子,新裤子神气的走着大街上,可是刺猬和乌龟却跑来跟它说,你的项链真高贵,可惜你的鞋子破配不上,快回家拿两个玉米,一瓶花生仁来换一双新鞋子吧!
田鼠太太会去换吗?还剩下多少粮食? 她这样做值得吗?这时,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她冬天怎么过呢?我们再用几道减法算式题给她提个醒吧?
2-2=01-1=0
现在田鼠太太的粮食全都变成零了,它们是怎么一步一步变成零的呢?
8-4-4=07-3 -2-2=06-3-2-1=0
7.第六段:就这样田鼠太太的粮食全都变成零了,它回家看了看粮袋都空了,秋天很快就过去了,冬天来到了,空中呼呼的刮着西北风,冷极了,田鼠太太和他的宝宝们都饿极了,田鼠宝宝饿的直哭,田鼠太太只好带着它高贵的项链,穿着新裙子新裤子新鞋子在这白雪皑皑的大地上到处去找吃的东西。
三、归纳小结,情感升华
现在的田鼠太太是又冷又饿,她会找到吃的吗?她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到底是漂亮重要还是安全过冬重要?如果你是田鼠太太,捡到项链你会怎么做?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呢?
课后反思:
大班幼儿目测的能力已经比较的强,从一个个数,一行行数,最后再提出要求的来数,这对他们的数数也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本次活动中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幼儿看图片来理解减法算式和如何来运用减法算式,这似乎对本次活动中的幼儿来说是个难点,因为在活动中大部分的幼儿并不能理解。通过此次教学,作为教师可能更多的是要先对幼儿的认知度和学习程度有一个大的理解才能设计好一堂好的课程。当然课前教师的准备必然也是十分重要的!
49、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我做哥哥了》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境中,感受野田心理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2、尝试帮助弟弟妹妹的快乐。
3、体验当哥哥的快乐。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5、通过讨论、猜测等多种方式,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活动准备: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观察讲述画面,感受野田做哥哥的心情。
二、理解故事内容,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达故事的主要情节,感受野田心情变化的过程。
(一)教师讲述情节一 “爬树”。
(二)教师讲述情节二 “遇到大灰狼”。
(三)引导幼儿观察、讲述情节三“过独木桥”。
(四)视听结合,继续引导幼儿感受野田做哥哥的心情。
教师讲述:最后,野田把弟弟妹妹全部都带回了家。瞧!妈妈正在门口高兴地迎接他们呢。妈妈说,野田,你真是妈妈的好孩子,弟弟妹妹的好哥哥。野田真高兴啊,野田心想:做哥哥虽然有些烦恼,但也很有趣呀。
三、幼儿完整欣赏故事内容。
提问:你觉得野田是一位怎样的哥哥?(勇敢、会照顾弟弟妹妹)小结:虽然做哥哥有些烦恼,可是也很有趣呀!我知道我们班里也有好多小朋友有弟弟妹妹的,希望你们也能像野田一样帮助、照顾、保护弟弟妹妹,做一位好哥哥好姐姐。
《我做哥哥了》微反思
《我做哥哥了》是一个与幼儿生活有关的情景阅读活动,大班的孩子似乎能在野田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成为大班哥哥姐姐了,家里可能也有了弟弟妹妹,孩子们会觉得老师不再关注自己,妈妈也不再什么都帮助自己了,野田的心路历程也就是孩子们的心理变化孩子们非常喜爱。现在的独生子女独占意识比较强,他们不愿意跟弟弟妹妹分享各种关怀与爱。在幼儿园里,我们在开展“大带小”活动时,也常发现大班孩子虽然做哥哥姐姐了,但他们的责任心还不强,不知道怎么样照顾弟弟妹妹、谦让弟弟妹妹。因此,我利用这一契机开展本次活动。活动开始时,首先我用轻切地、有激情的谈话导入活动,一下子就把幼儿的注意力拉回了我的活动中。然后在听故事——回答问题——讨论中理解故事内容,大部分幼儿都能复述出故事中野田三次想丢掉弟弟妹妹的过程,而且体会到野田三次前后的心理变化。最后让幼儿体验当哥哥姐姐的感觉,讨论你是怎么当哥哥姐姐的?虽然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兴趣浓,活动目标很好的达到,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我也从中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1)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欠缺,不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2)教师在讲述故事情节时深情并茂不够夸张,不能很好的吸引幼儿的注意力。(3)活动准备还不够充分,在以后的活动中课前准备一定要充分。
50、幼儿园中班健康活动《保护牙齿》教学设计反思
设计意图:
中班孩子即将面临换牙,大部分幼儿没有保护牙齿的意识,蛀牙问题在幼儿中严重存在,因此我设计了《保护牙齿》这节健康活动,想通过活动教育幼儿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知道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活动目标:
1、了解蛀牙形成的原因以及预防蛀牙的有关知识。
2、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3、喜欢刷牙,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教育幼儿养成清洁卫生的好习惯。
活动重点:
了解蛀牙形成的原因以及预防蛀牙的有关知识。
活动难点:
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食品奥利奥、每人一杯漱口水、盆子,小镜子。
活动过程:
一、老师请幼儿吃奥利奥引出活动内容。
1、谈话:认识你们很高兴,老师请你们吃好吃的东西。
2、吃完后让幼儿两两相互观察吃过奥利奥后的牙齿,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牙齿上有什么?(黑色的饼干渣子)
3、谈论:怎样把它去掉?
4、如果不漱掉的话会怎样?
5、教师总结:如果不把附在牙齿上的东西去掉,时间长了就会形成蛀牙,蛀牙对我们有什么危害呢?看看这段视频你就知道了。
二、观看动画片《帮帮龙出动之保护牙齿》引出问题:
1、帮帮龙喜欢吃什么?
2、结果它的牙齿怎么啦?
3、牙医告诉它怎么做才不会蛀牙?
三、了解对牙齿健康的食物
启发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说说吃哪些食物容易使牙齿变黑,形成蛀牙,哪些食物能使牙齿坚固,强壮而又健康。
引导幼儿讨论后知道:糖果、甜饼干、巧克力、冰淇淋、蛋糕等含糖量高的食物,容易形成过多的酸腐蚀牙齿;牛奶、鸡蛋、鱼、虾等食物含钙量高,多吃能强壮牙齿。
小结:要保证牙齿健康,除了多吃强壮牙齿的食物外,重要的是养成饭后漱口,早晚按时刷牙的好习惯。
四、游戏:儿歌“刷牙歌”
内容:小牙刷,手中拿,每天早晚要刷牙。
上牙往上刷,下牙往下刷。
咬合面,来回刷。
《保护牙齿》微课活动反思
的刷牙方法及养成爱刷牙的还习惯。在实际生活中孩子们都明白爱护牙齿的道理,但是在行动上却不怎么主动。所以在设计活动时我始终将趣味性和教育性相结合,借助多媒体课件,利用动画这一幼儿最感兴趣的形式进行教学,一方面给活动营造了轻松的氛围,让他们能很快就进入状况。另一方面,动画课件能让孩子们有直观的印象,使他们能准确地领悟正确的刷牙方法,轻松的达到活动目标。
通过学习,幼儿了解蛀牙形成的原因以及对人身体的危害,解了怎么样正确保护牙齿,还掌握了正确的刷牙方法,有利于养成早晚刷牙的良好卫生习惯,收到良好的效果。整个教学活动层层递进,从材料、形成到组织的各个环节,教师的语言以及幼儿的表现等,都是个性化浓郁的不断激发孩子欲望的,孩子主动探索,主动学习发现知识的一次活动。总之,是把枯燥的科学活动与语言活动、健康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达到了整合、教育的目的。
本次活动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评价幼儿方面,应该更及时、更到位、更灵活,也许教学气氛就会更加活泼、更加精彩。
相关文章
-
学前班主题活动《我长大了》教学设计与反思
-
大班综合活动《月亮姑娘做衣裳》教学设计反思
-
中班健康活动《保护牙齿》教学设计反思
-
大班综合活动《田鼠太太的项链》教学设计反思
-
小班健康活动《洁白的牙齿人人爱》教学设计反思
-
小班综合活动《大茶壶,小茶杯》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
小班综合活动《小兔玩具店》教学设计反思
-
小班综合活动《好宝宝不挑食》教学设计反思
-
中班综合活动《不是每个抱抱都美好》教学设计反思
-
中班健康活动《牙齿上的小洞洞》教学设计反思
-
大班综合活动《街道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
大班综合活动《包饺子》教学设计反思
-
大班综合活动《一个鸡蛋的故事》教学设计反思
-
大班综合活动《有趣的绳编》教学设计反思
-
学前班音乐活动教学设计与反思《锅碗瓢盆交响曲》
-
大班艺术活动教案《夸夸我的好朋友》教学设计与反思
推荐文章
-
幼儿园大班英文综合活动 caterpillar butterfly ladybug
-
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能力的教学方案
-
大班综合教学方案策划:垃圾车引发的争论
-
引发幼儿对身边人工作的关注的教学方案
-
大班综合活动花婆婆教案反思
-
幼教大班综合手工教案《爱心记录册》
-
大班综合活动教案《小小运动会》
-
幼儿园综合活动教案名称扇子
-
幼儿园综合活动桃花朵朵开教学设计与反思
-
幼儿园综合活动教案 快乐玩布包
-
大班综合教案反思漂亮的糖纸
-
大班综合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神奇的小麦》
-
妈妈饮食:乳妈妈如何吃出更多奶水来
-
我的小房间
-
风的印记
-
My Teacher-我的老师
-
好玩的沙(体育)
-
大班安全教案《你学会了吗?》反思
-
推销爆米花的朋友圈文案37句
-
武汉开公司好听的名字大全58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