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水粉颜料游戏教案与教学反思散开的花
幼儿园水粉颜料游戏教案与教学反思散开的花
1、幼儿园水粉颜料游戏教案与教学反思散开的花
要求:
1、通过吹色游戏,巩固幼儿对几种常用颜色的认识,培养幼儿对色彩的兴趣。
2、能大胆选用色彩,表达自己对烟花的美的感受。
3、尝试与同伴合作作画,体验其中的乐趣。
4、培养观察,比较能力。
5、让幼儿体会游戏的乐趣,发展幼儿开朗,乐观的性格。
活动准备:
1、装有红、黄、蓝、绿、紫颜色的盘子若干。
2、幼儿人手一张较厚的纸。
活动流程:
回忆花→示范讲解→幼儿画花→观察作品
活动过程:
一、 回忆烟花
教师:春节的夜晚天空中升起了五颜六色的烟花就像一朵朵美丽的花朵,小朋友你们都看见烟花了吗?看见了哪些颜色的烟花?
教学反思:放烟花是春节要举行的活动,幼儿大多与家人一起观看过烟花,有较深的体验与感受。所以用烟花来作为题材,能够引起幼儿对此活动更为浓厚的兴趣。
二、示范讲解
教师:你们想放烟花吗?老师用一种新的方法也能放烟花。
1、示范讲解
老师把颜料滴在纸上,用力用嘴吹开呈烟花状。
2、请部分幼儿和老师合作一起放“烟花”,引起幼儿的兴趣。
3、引导幼儿说出老师和小朋友放的“烟花”,是什么颜色的?
教学反思:从培养幼儿说出的兴趣入手,选择了幼儿所喜欢的烟花作题材,设计“放烟花”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在想想、看看、讲讲、做做等活动中,逐步加深对几种常用色的认识。
三、幼儿画烟花
老师指导幼儿自由选择颜色放“烟花”,巩固对常用颜色的认识,培养幼儿对色彩的兴趣。
1、教师在巡回指导过程中,询问幼儿放了哪些颜色的“烟花”,以巩固对常用色的认识。
2、观察幼儿的作画情况,提醒幼儿嘴要对着纸面,用力吹。
3、提醒幼儿在玩色过程中注意不要把衣服弄脏。
教学反思:通过亲手作画“烟花”,使幼儿自己发现色彩的美妙变幻,激发其对色彩的兴趣,并初步学习与同伴合作作画,能大胆地用颜色作“烟花”,进而培养他们对美术活动的浓厚兴趣。
2、大班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水的游戏》
活动目标
1、体验玩水游戏的快乐,了解水的用途、教育幼儿要节约用水。
2、通过幼儿动手实验、游戏、感知水的特性。
3、让孩子养成遇事善于创新思考的好习惯。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游戏材料准备:空瓶子、装满水的瓶子、盖子、磁铁、泡沫、石块、木块、橡皮泥、塑料积木、水车等。
2、在活动区游戏和日常生活中,启发幼儿观察水的特点。
活动过程
1、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出"水"。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谜语,看哪个小朋友的小脑筋最灵,转的最快!
谜语:"在小溪里游玩,在池塘里睡觉。在江河里奔跑,在大海里欢笑。"
2、提问:孩子们,你们在哪里见到过水呀?你见到的水是什么样子的?(启发幼儿描述自己见到水的情形)。
3、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水和好多的玩具,请小朋友们做个实验,看看水有哪些变化?(体验玩水的快乐并从中获得发现)老师提出实验要求:a: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及发生的变化,b:不浪费水,c:看哪个小朋友的衣服保持的很干净没有弄湿。
4、分3个小组游戏,孩子们自选一组参加。
1组--水的沉浮:"把许多玩具放在水里,看有什么不同现象?"2组--水的流动:"为什么小篮子装不住水?"3组--水的冲力:水倒在水车上,水车为什么转了?
通过让孩子们亲手实验、观察、讲述让孩子产生实验的兴趣,观察的能力及分析,讲述能力等,通过实验引导孩子们说出水的用处,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
5、教师:"小朋友,快到这一组来看看,这些小朋友都发现了什么?"请全班小朋友一起观察水的沉浮、流动及冲力现象,并请一个小朋友讲述他们的发现:
A、了解水的冲力:大家看这一组小朋友的水车为什么会转呢?(大家讨论)教师小结:对呀!水是有冲力、有力量的,水可以通过它的力量来发电呢,你们知道水除了能发电还有什么用处吗?(发散思维让孩子们继续探索)我们再来看一看下一组小朋友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
B、沉浮组小朋友讲解:各种东西放在水里后,有的东西沉下去了(石头、铁块、橡皮泥、磁铁、装满水的瓶子等),有些东西浮在水面上(木头、泡沫、空的瓶子等),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共同得出结论:水是有浮力的。
共同讨论:为什么有的瓶子是浮的水面上、有的瓶子沉在水下呢?
借助孩子的讨论教师指导:空瓶子盖上盖会浮在水面上,因为它轻;盛水的子盖上盖就沉在水下,因为它重。
提高难度让孩子们实验:大家再实验一下我们用什么方法能使浮在水面上的东西沉下去,使沉下的东西浮起来?(再一次进行实验)
C、流动组的小朋友讲解:用小篮子舀不起水,说明水是流动的。
刚才小朋友说了水是会流动的,那你们知道水的流动对我们有哪些好处吗?(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引导孩子说出水可以通过流动来浇地、浇花、洗澡等)。
6、提问:"水有这么多的用处,那小朋友以后用水的时候应该怎样做呢?(孩子们先自由讨论后教师小结)教师小结:刚才通过实验小朋友知道了很多关于水的用处,并且知道以后要节约用水,不浪费水,我们不仅要节约用水,以后还要把学到的这些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7、结束活动孩子们你们刚才玩的高兴吗?老师也很高兴,因为我班的小朋友用他灵巧的小手和智慧的头脑在实验中发现了水的很多特性和用处。
我还知道我班的小朋友特别爱劳动呢。那我们就一起把活动室收拾好吧!教师和孩子们一起收玩具(培养孩子们良好的习惯,独立性的能力及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反思
优点:通过《水的游戏》这一活动,使孩子们通过各种游戏知道了水的特性、用途、怎样节约用水等,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都能积极参与活动,他们的想象力真的让我大吃一惊,在实验的过程发现了那么多的问题,那么多创新的玩法,而且沉浸在游戏的探索与乐趣之中,知道小伙伴之间相互合作、共同思考、发现问题并及时创新等,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把活动的目标完成的淋漓尽致,效果非常的不错。
缺点:活动场地有点小,孩子们的活动受到限制,并且在游戏玩水的时候,孩子们有点拥挤,有的孩子把水洒在了地上,搞的活动室有点脏。
3、小班户外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聪明的小兔》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双脚连续向前行进跳,掌握前脚掌落地的技能,锻炼腿部力量。
2、懂得遵守游戏规则,感受参加集体活动的乐趣。
3、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兔子头饰人手一份。
2、自制白萝卜、红萝卜,布置成菜地,篮子两个。
活动过程
1、师以“兔妈妈”的身份谈话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我们种的萝卜长大了,今天妈妈想请兔宝宝们把他收回来,你们愿意吗?”
2、准备动作
师:“干活之前,请小兔们和妈妈一起来做运动。”
韵律操
3、学习新动作:兔跳
①教师讲解、示范兔跳动作
a.师示范怎样到菜地干活。
师:“小兔们先仔细看看妈妈是怎样到菜地干活的?等一下,妈妈要来问问小兔。”
b.提问:妈妈是怎样去菜地的?
c.师讲解、示范兔跳动作。
师:“小兔们都很聪明,妈妈就是跳着去菜地的。今天,妈妈来教你们学这个新本领:兔跳。”
师:“请小兔们跟妈妈一起做:两脚并拢,屈膝,两脚同时跳起来,这时候脚要伸直;落地的时候,前脚掌轻轻的着地,一拍一拍往前跳。”
②幼儿练习兔跳动作,师指导。
a.先让幼儿自由练习一遍。
师:“现在,请小兔们在原地练习一下,跳的时候要注意双脚不能勾起来,要同时落地,轻轻地跳。”
b. 分角色练习。
师:“妈妈想请男的小兔先来练习一下,比一比到底是男兔宝宝厉害还是女兔宝宝厉害?”
4、幼儿游戏,师指导并提出要求。
师:“小兔们都认真地学会了跳的本领,现在可以到菜地帮妈妈干活了。妈妈有几个要求,请小兔们记牢了:A用妈妈教的本领‘双脚并拢,轻轻跳’,到菜地挑选自己喜欢的菜,一次只能挑一个,再将菜放到相应的篮子里。B跟着音乐跳,跳到菜地时不挤不抢,互相帮忙。”
①幼儿集体到菜地帮妈妈干活。
师:“好了,小兔们可以出发了,妈妈要看一看哪只小兔最棒,摘菜摘得又快又好。”
②师小结,指出幼儿所存在的问题,强调兔跳的基本动作要领。
③幼儿又一次集体到菜地帮妈妈干活。
师:“妈妈看到菜地里还有很多菜没摘完,请小兔们帮妈妈摘完好吗?记住,要把菜放到相应的篮子里。”
5.放松活动:谢谢你的小手摆一摆,谢谢你的小脚踢一踢,谢谢你的腰扭一扭,谢谢你的小腿拍一拍。
师:“小兔们都爱劳动,帮妈妈做了这么多的事情,妈妈非常高兴。<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现在我们一起把菜抬回家,妈妈做菜给你们吃。”
活动反思:
小班孩子很喜欢到户外活动,能到户外做游戏,孩子们都跃跃欲试。本次的体育活动我以兔妈妈带宝宝们去拔萝卜游戏导入活动,一开始就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及兴趣。感到不足的是:在活动中教师的调动做得不是很好,在场地设置方面也做不够,还有就是在讲解的时候语言不够精炼。
4、中班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谁的花样多》
活动目标:
1. 探索在平衡木上的各种游戏方法,提高站、走、跑、避让等身体平衡能力。
2. 在和同伴一起游戏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 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4.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 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材料准备:
长凳若干。
活动过程:
一、激发情趣,引入课题。
1.言语导入:我们一起来利用平衡木开展游戏,比一比谁动脑筋,玩的花样多。
2.幼儿模仿各种小动物,在平衡登上做小动物的游戏。
二、展示自我,发展能力。
1.站在平衡凳上原地踏步。
2.站在平衡凳上蹲下、起立。
3.站在平衡凳上原地踏步,同时向左转、再向右转。
4.左脚胯下,右脚在凳子上,听口令。
5.人在凳上的一边站立,听口令站在另一边。
6.在平衡凳上迎面走。
三、拓展练习,树立信心。
一张平衡凳,两边垫子保护,两组幼儿迎面走动,在一张平衡凳上交换位置。
教师小结:表扬与鼓励不怕困难,注意力集中做动作的小朋友。
四、放松活动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提高幼儿站、走、跑、避让等身体平衡能力,也培养幼儿勇敢、不怕困难的精神。而且在活动中通过比一比谁的花样多,幼儿不断的探索发现新的玩法,尝试出各种各样好玩的玩法,在游戏中获得了(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
5、幼儿园语言活动《小手拍拍》公开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一.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学习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2.丰富词汇:“举、转、握、藏、张开”。
3.感受拍手游戏的快乐。
4.感知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音乐光碟
2.日常生活中了解小手的作用,会玩小手游戏。
三.活动过程
1.播放音乐《小手在哪里》,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的小手在做什么动作。
3.引导幼儿说出:小手举起来,小手转起来,小手张开来,小手握起来,小手藏起来。
4.完整地欣赏儿歌:老师吧小动物的动作编成一首歌,儿歌的名称叫《小手拍拍》,老师边朗读边做动作。
5.分段学习儿歌:老师边朗读边做动作,幼儿逐句模仿学习。
6.学习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1)在读“举起来,转起来”时要柔美,读“握起来”时要有力,读“藏起来”时要轻。
(2)用好听的声音跟着老师朗读儿歌。
(3)儿歌表演:在表演时要用好听的声音一边朗读,一边表演。
反思:
小班孩子年龄小,还处在口语发展的阶段,这首朗朗上口的儿歌很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在整个活动中,我通过音乐游戏的导入,加上前期的经验做为铺垫,在活动中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导孩子,发展语言能力。让幼儿充分理解了儿歌内容,掌握了词汇:“举、转、握、藏、张开”等。
6、幼儿园分享阅读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蚂蚁》
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进一步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仔细观察画面,尝试用恰当词汇描述小蚂蚁的动作,初步理解动词“拉”、“推”、“搬”、“抬”、“撑”和“摇”的含义。
3、感知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大书、有关蚂蚁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
出现蚂蚁的图片,幼儿观察。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小动物,它长得怎么样,你们知道它们生活在哪里吗?它们喜欢吃什么?是怎样活动的?”
二、阅读活动
1、阅读封面。引导幼儿观察封面,了解故事名称,并初步知道一些蚂蚁的习性。
2、第1页:这是哪儿,小蚂蚁在干什么?旁边的草地上有什么?
3、第2页:小蚂蚁发现了什么?小蚂蚁要做什么?你想用什么词来描述它们的动作?你能学学它们的动作吗? 请幼儿一边念这个动词,一边做这个动作。
4、第3页:它们又在干什么?你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蚂蚁的动作吗?请你学一学,请幼儿一边念这个动词,一边做这个动作。
5、第4页:小蚂蚁又发现什么?它们是怎样运送这些小米粒的?用什么词来形容蚂蚁的动作,大家来学一学这个动作,请幼儿一边做这个动作,一边念这个动词。
6、第5页:小蚂蚁还发现什么食物?小蚂蚁是怎样运送碎饼干的?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蚂蚁的动作?我们来学一学蚂蚁的动作。
7、第6页:下雨了,谁去躲雨了?她们是怎么躲雨的?小蚂蚁是怎么躲雨的?
8、第7页:什么东西是小蚂蚁的船?小蚂蚁怎样把它的食物运回家的?
三、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四、阅读文本。
教师逐页展示图画,边观察图画,边阅读下面的文字,重点理解每页用到的动词。
教学反思:
小蚂蚁是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孩子已经有过接触小蚂蚁的经验,在家里的地板上,幼儿园的操场上,幼儿喜欢蹲下来观察小蚂蚁。读本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描述一群小蚂蚁勤劳、快乐的生活。在活动中,教师主要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画面,了解蚂蚁辛勤劳动的过程。通过仔细观察图画中蚂蚁的动作并结合肢体演示、游戏等手段理解和掌握动词“拉”、“推”、“搬”、“抬”、“撑”和“摇”的意义和用法。幼儿在表演这些动作的时候兴趣较浓,整个活动幼儿是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的,幼儿模仿小蚂蚁的动作更能深入地以第一人称的身份融入到故事情节,深刻地理解故事内容。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是观察法、游戏法,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对本故事的内容掌握较好,喜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经验讲述小蚂蚁的特点,了解小蚂蚁的习性。教师在幼儿了解小蚂蚁的基础上,结合小蚂蚁的特点,引导幼儿学习小蚂蚁勤劳、团结的特点。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学习帮助其他小朋友,和小朋友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7、幼儿园科学活动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轮子滚滚》
设计思路:
轮子在孩子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玩具汽车上有圆圆的轮子,溜冰鞋上有圆圆的轮子,自行车上有圆圆的轮子,摩托车上有圆圆的轮子。他们都因为有了轮子才跑得快。孩子们对圆圆的轮子很感兴趣,但他们只对轮子的滚动感到好玩,对轮子的作用等了解很少,为了让孩子们更多的了解轮子,设计了本主题。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轮子是圆形的,会滚动。
2.寻找生活中的轮子,发现轮子的用处。
3.激发思考与探索问题的兴趣。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图形轮子人手一套
手工制作的玩具小汽车配好集合图形的轮子
储物箱
幻灯片
大轮胎
活动过程:
开着火车进教室、与客人老师打招呼、课前律动
一:话题引入----车子
T:刚刚我们是怎么进教室的呀?(开着火车进教室)
那宝宝每天早上爸爸妈妈是怎么送我们来学校的呢?(用车子送来的)
T:噢!我们呐每天早上来学校的时候有些宝宝是步行来学校的,还有的是爸爸妈妈用可以带着我们走的车子,送宝宝来到我们的幼儿园。(启发幼儿了解各种车子可自载着人走)
二:引出轮子---知道轮子是圆形的,会滚动
(1)找出轮子
T:(出示幻灯片车子)有自行车、电动车、小汽车。诶!你们看看这些车子上面都有什么?(轮子)
(2)知道轮子能滚动的特点。
老师这也有一脸带有轮子的玩具汽车(出示玩具汽车)
宝宝们看看小汽车的轮子是什么形状的?向前推一推轮子会干嘛?(滚)对了会向前滚动,哎!那宝宝想想看如果把圆形轮子的换成其他的形状,看看我们的轮子还能滚动的起来吗?老师这准备了三角形还有正方形的轮子,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3)老师示范换轮子
(4)小结:三角形和正方形还有其他有棱角的图形因为他们向前推动时受到了角的阻碍所以只能向前移动。只有我们的圆形是没棱没角所以它才能一直向前滚!
(5)幼儿实验操作换轮子-----接下来老师也带来了几种形状的轮子,有三角形,有正方形还有圆形。让宝宝们感受一下什么形状的轮子能滚动?(老师交代滚轮子的规则,把筷子当车轴推动轮子,看看哪种形状的轮子能滚,哪种形状的轮子在我们的推动下只能向前移动。)
三、找轮子
(1) 在生活中找轮子
T:宝宝们真棒!(夸轮子顶呱呱)知道车轮是圆形的才能滚动,那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上面也有圆圆的轮子呢?(幼儿自由回答)
(2)认识轮子的物品
T:嗯····宝宝们真棒,在生活中找出这么多带有轮子的物品,付老师啊也找了一些带有轮子的东西,你们看付老师找到了什么带有轮子的东西?(出示幻灯片)
四:探索轮子省力的作用
(1)话题引入
T:哇!有这么多的东西上面都用上了轮子,那轮子肯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好处!你们看刚刚我们说过的小汽车有了轮子它就可以载着我们去我们想去的地方?就不用走很远的路了,是不是很方便?那轮子在这些物品上面又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帮助呢?
老师这有两个储物箱,我们看看轮子有什么作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便利?
(2)实验推箱子
T:一个是有轮子的,一个是没有轮子的,形状我们在储物箱里面都放上书本,你在推两个箱子的时候有什么感觉?你知道轮子的作用吗?
教师小结:轮子有省力的作用。轮子顶呱呱!掌声!
五:轮子的多样性
看了幻灯片之后老师总结:我们刚刚认识了这么多有轮子的东西,小汽车上面有轮子…………那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轮子是各式各样的?轮子有大有小,有的是橡胶的,有的是木头的,有的轮子是金属的。但是无论怎样的轮子什么材质制作成的它都是圆形的,因为这样才能滚动!
老师总结……..
六:游戏 老师交代游戏规则后开始游戏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过程愉悦活泼,能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通过探索活动积累直接经验,符合科学教育原则。活动目标都得以完成,但是活动中还存在着纰漏,比如在探索轮子省力作用的那一环节,在道具储物箱中放的书本稍微少了些,导致宝宝很容易的就把箱子推动了,如果这时老师在箱子里面放的书本很重,宝宝推起来很明显的感觉到了两个箱子的不一样……
8、幼儿园大班文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皮鞋车
活动目标
1、能认真倾听故事,理解小老鼠将旧皮鞋做成皮鞋车,帮助小伙伴的故事内容。
2、能根据故事情节,大胆续编故事,提高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引导幼儿充分想像合理的故事经过,锻炼自己口语的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创编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活动准备
故事皮鞋车课件
活动过程
一、设置悬念,导入活动。
引导幼儿观看课件,由局部到整体逐一出示“旧皮鞋”,破解悬念。
“草地上有一样东西,它要和我们捉迷藏呢!它把身体藏起来,一点一点地露出来,猜猜可能是什么?”(采用幼儿喜欢的藏猫猫的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孩子猜想的兴趣)。
(此环节中,教师要用简洁、幽默的语言回应幼儿的猜想,肯定幼儿的动脑,目的是调动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为下一步的活动开展作好铺垫。)
二、提出问题,激发思维。
教师:“这是一只怎样的鞋子?”
“你从哪里看出这是一只旧皮鞋?”
“奇怪,这支旧皮鞋怎么会在这儿?”
(这一环节的几个问题非常关键,能调动起孩子的各种感官,仔细去观察,去猜想,去倾听,去表达。教师要及时肯定、鼓励孩子的回答)。
三、演示课件,边讲边问,分段理解故事内容并进行续编。
1、讲述故事第一部分,引导幼儿大胆猜想。
草地上有一只旧皮鞋,小兔经过这儿,用脚踢了踢说:“多破的鞋子!”说完,蹦蹦跳跳的走了。小松鼠经过这儿,看见了这只鞋子说:“多臭的鞋子!”说完,捂着鼻子走开了。小老鼠经过这儿,发现了这只鞋子。
(教师此时的角色是回应幼儿,针对幼儿不同的回答进行总结并点睛提升,引导幼儿充分猜想、充分表达)。
2、讲述故事第二部分,理解小老鼠将旧皮鞋做成皮鞋车的过程。
教师讲故事:小老鼠找来了一块抹布,把旧皮鞋擦得干干净净,又找来了一瓶胶水,把裂缝粘得结结实实的,还采来了一束鲜花,把皮鞋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最后又按上了轮子和方向盘,一辆干净漂亮的皮鞋车就做好了。
“小老鼠用这只旧皮鞋到底做成了什么?是怎么做的?”
“我们一起来学小老鼠做皮鞋车吧!”
(首先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述制作皮鞋车的过程,然后重点引导幼儿模仿小老鼠做皮鞋车的动作:擦、粘、贴、安,从而理解做皮鞋车的过程。)
3、引导幼儿续编故事。
“小老鼠有了这辆干净漂亮的皮鞋车,会开着皮鞋车去做什么?请小朋友接着往下编故事。”
幼儿创编并讲述。
(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进行创编和表述,同时针对幼儿的语言表述、用词等方面进行指导和帮助,并启发幼儿讲的与同伴不一样。)
4、讲述故事第三部分。
“小朋友讲了这么多有趣的故事,听一听故事中的小老鼠开着皮鞋车干什么去了?
“嘀嘀!嘀嘀!,老鼠开着车送小兔子去上学,小兔子说:“谢谢你,小老鼠,你的车真漂亮!”嘀嘀!嘀嘀!小老鼠开着车帮小松鼠运松籽儿,小松鼠说:“谢谢你,小老鼠,你的车真好看,可惜我没有!”
小结:原来,小老鼠去帮助小兔子和小松鼠了。
四、播放配音课件,引导幼儿完整倾听故事,提升经验。
“小老鼠有一辆干净、漂亮的皮鞋车,小兔、小松鼠为什么没有呢?”
“你喜欢小老鼠吗?为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小老鼠的形象特点:聪明、能干、乐于助人、节约、废物利用)
“小老鼠又聪明、又能干、又爱帮助人,所以他有一辆干净漂亮的皮鞋车,开着它,小老鼠多威风啊!我们也来开汽车吧!”
五、在欢快的“皮鞋车”音乐中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1、悬念入手,层层深入。
故事《皮鞋车》简短易懂,蕴含了丰富的教育内涵和广阔的想象空间。本次活动将故事分为四个层次,配以生动形象的课件,从悬念开始,层层设计问题,由局部到完整逐步推进,将作品内容和幼儿的生活经验有机联结,互为一体,引导幼儿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充分表达,乐于助人等社会性教育同时也得以渗透。
2、教育价值,充分挖掘。
通过教学活动,我们可以感觉到,孩子们发展的不仅仅是语言能力,最重要的是在过程中他们思维、想象能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和创造。与故事本身的价值和想象思维的价值相比较,孩子们得到的远比故事本身的价值要多得多。这个故事给孩子们提供的空间十分广阔,活动中通过孩子思维的扩张促进他们语言的发展,比如他们的想象和表达、他们的思维与语言的有机结合,他们的句式与词汇的发展,整个过程中孩子不停地想,不停地说,最总又落脚到了语言的表达上,这个落脚是高层次的、深层次的,这也正是我们语言教育的最终目标。
附故事《皮鞋车》
草地上躺着一只破皮鞋,小兔经过这儿,用脚踢了踢说:“多破的鞋子!”说完,蹦蹦跳跳地走了。小松鼠经过这儿,看见了这只鞋子,说:“多臭的鞋子!”说完,捂着鼻子走开了。小老鼠经过这儿,看见了这只鞋子,说:“丢了多可惜呀!”它上看下看,左瞧右瞧,又想了想说:“嘿,有了!”
小老鼠找来了一块抹布,把皮鞋擦得干干净净;又找来了一瓶胶水,把裂缝粘得结结实实的;还采来了一束鲜花,把皮鞋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最后又按上了轮子和方向盘,一辆干净漂亮的皮鞋车就做好了。小老鼠擦擦汗,看着自己做成的皮鞋车,心里美滋滋的:“噢,我有车了,我有车了!”
嘀嘀!嘀嘀!小老鼠开着皮鞋车,送小兔去上学。小兔说:“小老鼠,谢谢你,你的皮鞋车真漂亮!”嘀嘀!嘀嘀!小老鼠开着车帮小松鼠运松籽儿,小松鼠说:“谢谢你,小老鼠,你的车真好看,可惜我没有!”小兔子和小松鼠都羡慕小老鼠有一辆干净漂亮的皮鞋车,可是,他们都忘记了自己经过草地时遇到的那只旧皮鞋。
9、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变了变了
本活动目标
1.感知常见的可泡发食品由小变大的有趣现象,愿意动手尝试泡发食品。
2.在探索中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初步培养幼儿喜欢探究科学的兴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透明玻璃杯两个,盆子一个,小碗、勺子、小碟、水杯幼儿人手一个;盛有温水的量杯1个;木耳、各种花茶、茶叶、胖大海、银耳、方便面、钙奶饼干若干;mp3。
活动过程
1.师幼共同唱手指歌,并做动作。
2.用手指游戏“变变变”,导入活动。
一个手指头,变成毛毛虫,爬呀爬呀爬一爬。……
过渡:小朋友们表现的太棒了,现在咱们坐下休息一会,老师给你们变一个魔术。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开始时注意力不易集中,因此导入部分,我设计了一个幼儿爱唱的手指歌,旨在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出示两块大小基本一样的木耳,动手实验
师:你们知道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吗?
幼:木耳。
师:我能把这两块一样大的木耳变得不一样,相不相信?
师:待会儿老师要把两块木耳分别放在两个杯子里,一个杯子里倒上水,另一个杯子里不放水,一会儿它们就会变得不一样了。小朋友猜一猜木耳会变成什么样?
4.幼儿进行猜想,并说说为什么
①木耳变大了;②木耳变小了;③木耳大小没变化。
(大部分幼儿说木耳会变大,理由五花八门。尽管孩子们的想法很夸张很幼稚,但我没有打断和干预,而是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和表述,因为那是孩子们智慧的火花在闪烁。)
5.幼儿验证猜想结果,并观察和比较干、湿木耳的区别。
把木耳放入小碟中,请几名小朋友上前面摸摸干、湿木耳,并说说区别。
6.组织幼儿自主选择泡发木耳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变这个魔术?
(让小朋友当魔术师,更容易使孩子产生积极的行为动机。在变木耳的同时幼儿观察木耳泡发的过程,并说:“木耳木耳快变大)
让幼儿回家给父母变魔术,和父母共同做好吃的木耳炒肉。
7.幼儿动手泡发木耳,进一步感知和验证
启发幼儿进行生活经验联想:你还知道哪些食物泡发后会发生变化,鼓励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教师出示实物,让幼儿近距离感知)
8.师幼共同游戏:变了变了
请幼儿变成会泡发的食物原地不动做准备,教师随音乐讲述泡发食品由小变大的过程,幼儿随音乐变化做动作,让自己越变越大,变到最大。
(科学与音乐活动相融合,引导孩子发挥想象,用肢体语言表现食品由小变大的过程,动静结合,并能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9、共同欣赏菊花在水中散开的美妙过程
请幼儿拿自己的小水杯喝菊花水,体验快乐。
活动延伸
让幼儿回家给父母变魔术,和父母共同做好吃的木耳炒肉。
活动反思
教材只是提供给教师可参考的活动内容和素材,不一定是最适用的。什么样的形式更能吸引幼儿呢?除了考虑到让幼儿亲历探究的全过程外,还要通过游戏、图片、音乐、肢体语言等多元化形式,引导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感受科学的奥秘。这次活动总的来说效果比较好,幼儿对活动内容非常感兴趣,发言积极踊跃,当看到水中的木耳慢慢变大了后,他们都兴奋地拍起手来,活动结束时好多幼儿还意犹未尽。我觉得活动效果比较好的原因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是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生活,从幼儿熟悉的一些生活用品(木耳、茶)入手;二是幼儿亲手验证,感受变化,满足了参与活动的愿望;三是活动是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的。
10、幼儿园科学活动停车场教案与教学反思
名称:停车场(科学)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停车场的功能,指导不能在停车场内玩耍,有初步的规则意识。
2、初步了解各种交通工具的停放场所。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二、活动准备:汽车玩具、停车场图片、飞机、火车、轮船图片,港口、飞机场、火车站等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有一辆小汽车开呀开,开了好远好远,它觉得好累好累,想休息一下,可是他不知道该去哪里休息,下朋友们你们知道该让它去哪里休息吗?
(二)基本部分:
1、师:原来汽车可以到停车场休息呀?那你们都知道哪些地方有提车场呢?(让幼儿回忆在哪些地方有提车场)
2、看图认识停车场
(1)师:我们看看提车场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特殊的标志吗?
(2)师:小朋友能在提车场里玩吗?为什么?
小结:停车场是汽车休息的地方,所以停车场内会有一个一个的车位,同时提车场会有P的标志,因为会有车时不时进进出出,所以我们是不能在停车场内玩的,这样会很危险的。
3、认识更多交通工具休息的地方
师:那你们知道这些交通工具休息的地方吗?(依次出示飞机、轮船、火车随后出示飞机场、港口、火车站图片)这些休息的地方都是什么样的?
(三)结束部分
反思:
科学活动《停车场》中,由幼儿比较熟悉的停车场作为切入点,初步了解了停车场的标识、构造,及在停车场的一些规则,从熟悉的汽车向外延伸,认识一些其他交通工具,极其它们停放的地方。
本次活动首先从幼儿自身经验出发,回忆自己在哪里见过停车场,印象中的停车场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再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停车场的一些特点,并告诉孩子们在停车场是不能玩耍的。由此为切入点,引出“那我们还有一些交通工具他们累了可以去哪里休息呢?”,由此拓展幼儿的知识。
这样活动过程充分唤醒幼儿的已有经验,不段回忆自己所知道的,然后再次认识的过程,更好的让孩子去记住所学知识,由此为切入点没,不断向外拓展,认识更多类似的知识,这种由点到面的学习方式,较适合的幼儿,幼儿也能较容易的去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
11、幼儿园12月优秀教案和教学反思:名曲欣赏《神气的玩具兵》
一、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利用多种形式感应特定音效。
2、大胆想象各种创意造型。
3、体验当玩具兵的乐趣。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二、活动重点:
活动重点:感应哨子声
活动难点:行进队形
三、活动准备:
奥尔夫音乐VCD碟一张、(均与幼儿人数相等)。
四、队形及教具的摆放:
幼儿用软垫半圆形就坐。
五、音乐分析:本首乐曲铿锵有力,进行曲的曲风明显,幼儿能够听着音乐模仿士兵精神抖擞踏步前进的样子,歌曲中不时会穿插哨子的特效音乐,幼儿很喜欢。本首乐曲有四段,使用了铃鼓来进行伴奏,每段选择的顽固伴奏节奏都是不一样的,可以锻炼幼儿的倾听能力。
六、活动过程:
一、音乐《行进的小乐队》,组织幼儿走各种步伐进活动室。
师:孩子们,愿意和我一起玩游戏吗?(愿意)那我们今天来玩士兵操练的游戏。我是你们的小队长,一会儿看看是最神气的小士兵。准备好了吗?(好了)那我们开始吧。
音乐《松鼠进行曲》,8×8拍,动作:踏步4×8拍;猫腰走:2×8拍;侧滑走:2×8拍;正步走2×8拍。
反思:暖身活动中,幼儿拍成一排,跟着教师做各种各样的动作,产生争当“神气的小士兵”的意愿。
二、暖身部分
导语:“谁最神气”(我最神气)作一个最神气的造型。
你们个个都是最神气的小士兵。好,请神气的小士兵们在绿色的圈圈上找个舒服的位置坐好。
反思:反复强调“神气的”,让幼儿更投入的进行游戏,幼儿听后真的挺直了背脊,面带笑容、身体前倾的坐在了小垫子上。教师的语言引导是否对幼儿起作用,可以从幼儿的肢体语言中看出来,幼儿的肢体语言告诉我,他们对自己是否是“神气的小士兵”非常的渴望,并希望从老师处得到肯定的答案。
1、故事引导:你们真棒,我给你们一个小奖励吧,讲一个好听的故事。冬天到了,天空飘起了雪花,天气变得好冷好冷。宝宝发现小动物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好开心呀。宝宝也想出去玩一会儿,他一推开门,一股冷风吹进来,宝宝抱成一团,好冷啊……
2、提问:你觉得冷的时候会做什么动作?(搓手、跺脚、呵气、发抖、抱手臂、打喷嚏等)
3、冷的节奏。老师击鼓,幼儿用肢体动作做语词节奏(冷,冷,冷冷冷)
反思:我首先肯定了幼儿的表现,让幼儿的情感得到满足,然后进行提问,幼儿对于“冷”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能将“冷”用肢体动作表达出来,他们搓手、跺脚、抱肩、发抖、缩脖表演的丝丝入扣。幼儿活动积极性高,教师将语词“冷,冷,冷冷冷”放入模仿中,幼儿很快便掌握了语词节奏。
三、创意造型。
1、故事引导。
天气太冷了,宝宝只好呆在家玩玩具了。(出示挂图,老师站)看看,宝宝有哪些好玩的玩具。(引导幼儿看图有序回答)宝宝刚到玩具房门口,就发现一件有趣的事:原来宝宝的玩具们在争论“谁是宝宝最喜欢的玩具”。后来,大家决定举行一场比赛,如果谁在比赛中让宝宝哈哈大笑,谁就是宝宝最喜欢的玩具。
2、提问:你最喜欢自己的哪些玩具?(引导幼儿从说到用动作造型表示)
反思:幼儿从说到用肢体表达自己所喜爱的玩具,其语言表达和创意想象都得到了一定的体现。在本环节中,幼儿争先恐后的将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告诉”大家。
3、老师击鼓,幼儿模拟各种玩具造型。
导语:你们真棒,我们来玩个游戏吧。我敲大鼓鼓面的时候,请你们四处走一走,我敲鼓梆,你们就做个玩具造型。请起立。(老师可采访个别造型有创意的幼儿,激发其他孩子的创意思维;游戏最后可给孩子们照相,调动活动气氛。)
反思:因为模仿的玩具是幼儿现实生活中的好朋友、好伙伴,是幼儿最喜欢的东西,所以幼儿在模仿的过程中都觉得很开心,很快乐。
四、听辨、感应哨子声。
1、肢体活动。
导语:玩具们都觉得比赛是个好主意,于是大家都马上操练了。有个小玩具很顽皮,和我们玩《藏猫猫》的游戏。它就是(出示哨子),真聪明,这小哨子它就藏在一首乐曲里。请仔细听,听到哨子声,请举手,看看哪个宝贝的小耳朵最棒。
第一遍音乐:幼儿盘腿坐,听到音乐中的哨子声就举手。(老师轻点头,哨子声举手)
第二遍音乐:幼儿盘腿坐,用语词感应哨子声。听到哨子声就打枪“啪”。 (老师轻点头,哨子声举手)
第三遍音乐:原地利用步伐练习,感应哨子声。听到音乐中的哨子声就跳。(老师轻点头,哨子声举手)
导语:士兵操练的时候,会怎样走。(引导幼儿创造步伐)
反思:幼儿能够听辨出音乐中的特定音效“哨子声”,并快速的做出肢体反映。幼儿的倾听水平和表现力较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能够不用老师提示就听辨出“哨子声”,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表达。
2、玩具兵造型游戏。
第一遍音乐:孩子们围成圆圈正步走,听到哨子声敬礼。(导语:队列练习马上要开始了,)
第二遍音乐:队列行进,听到哨子声做造型。(顽皮的哨子有魔法,)
反思:幼儿造型多样,特定音效的听辨准确。在游戏中,幼儿能轻松愉快的参与,笑容始终洋溢在他们的脸上。
3、阅兵式
第一遍音乐:分两组幼儿,音乐时领队发明各种步伐,哨子声时敬礼。
第二遍音乐:分两组幼儿,音乐时领队发明各种步伐,哨子声时换领队。(听到哨子声,领队的孩子按音乐节奏走到后面)
反思:最后一环节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进行游戏,让音乐一直循环播放,在游戏中幼儿听辩特殊音效“哨子声”及时换排头兵,让排头兵带领大家做不同的动作、步伐,幼儿能听音乐很好的进行游戏,但是幼儿也存在着一些不足:1、连续哨声的时候幼儿要连续变换两个动作会有困难,因为他们就记着想动作,但是第几遍音乐的时候有两声哨声就会忘记。2、因为排头幼儿个头和其他幼儿都差不多,导致后面的幼儿看不到排头幼儿的动作,教师不能同时兼顾两组幼儿,所以,本环节有一点乱。
12、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小兔和狐狸》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
目的:
1.在音乐游戏中激发幼儿模仿动物形态和动态的兴趣,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2.在游戏中培养幼儿随音乐做动作,进行自我表现,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对比鲜明的乐曲的快慢。
3.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4.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准备:游戏音乐、兔子、狐狸头饰,拱形门
过程重点:
1.听音乐《鸟飞、兔跳》进教室,引导幼儿有节奏的做简单的律动。用游戏的口吻激发幼儿参与面食制作的兴趣
2.故事《小兔和狐狸》,为幼儿创设游戏情景,引导幼儿熟悉游戏场景,自己戴头饰,进入角色。
3.听音乐、做游戏,引导幼儿体验、感知乐曲的快慢根据幼儿不同发展水平和活动中的需要,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
(1)第一遍游戏,老师扮演狐狸。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老师扮演狐狸的动作,体验乐曲的快慢。
(2)第二、三遍游戏,请幼儿扮演狐狸进一步体验乐曲的快慢,增加游戏的乐趣。
4.继续以游戏的方式,听音乐《采蘑菇》边表演边出教室。
13、幼儿园数学《探望熊奶奶》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1和许多以及他们的关系,理解许多是由一个一个的1组成的,理解一个一个1合起来就是许多。
2、在游戏中能明确指认数量是1和许多的相关事物,学习运用1和许多等词语表述。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兔妈妈和熊奶奶头饰各一个。
2、苹果、鲜花、糖果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初步感知1和许多。
(1)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师:兔妈妈听说大森林里面的熊奶奶生病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她吧!
(2)游戏:拣苹果
师:小兔子们,苹果成熟了,掉下来了,我们每个人去拣1个苹果放在篮子里带给熊奶奶。
小结:一个一个苹果放在一起就有许多苹果了。
2、进一步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
(1)理解一个一个1合起来就是许多
游戏:摘花
师:宝宝们,这里有许多漂亮的鲜花,我们摘一些送给熊奶奶,熊奶奶一定很高兴的,但是摘的时候记住每个人只能摘一朵。
让幼儿轮流将自己手中的鲜花放到熊奶奶的篮子里,边放边说:“我放一朵”
总结:原来一朵一朵的花放在一起就变成了许多朵花。
(2)理解许多是由一个一个的1组成的。
师:你们真是一群懂事的小小兔,给熊奶奶送来了许多苹果和鲜花,谢谢你们,看!熊奶奶也给你们准备了礼物(引导幼儿说出许多糖果),请幼儿轮流上来去糖果,一人一块。
教师总结:熊奶奶的许多糖果分给大家一人一块就没有了。
3、活动结束
师:兔妈妈说:天黑了,我们该回家了,和熊奶奶说再见!
(教案大部分参照教师用书)
反思:
次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让幼儿初步感知1和许多以及他们的关系,理解许多是由一个一个1组成的,理解一个一个1合起来就是许多,我运用了操作法和游戏法让孩子玩中学,感知1和许多两个不同的量。
在活动之前,我在其它生活环节和游戏中多次引导幼儿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比如拿毛巾,喝水。有了之前的铺垫,孩子对于1和许多两个不同的量有了很深的理解,而且还会运动到生活当中,可以找出教室里哪些物体是只有一个,哪些物体是有许多个。在游戏中,孩子每人手里拿着一朵鲜花,我提问:怎样才能让篮子里变出许多的鲜花?有个别孩子回答说,我们一朵一朵放进去就可以啦!由此可见,孩子对于感知1和许多以及他们的关系有了一定的理解。
14、幼儿园9月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社会《松鼠的眼泪》
一 活动目标:
1 了解经常哭会伤害身体,明白笑比哭好。
2 初步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
3 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 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 活动准备:
故事挂图
三 活动过程:
1 开始部分:教师通过谈话导入(你们喜欢爱笑的小朋友还是爱哭的小朋友,为什么?爱笑的,因为看到别人笑会让人很开心)
2 基本部分:教师通过挂图给幼儿讲故事《松鼠的眼泪》,并给幼儿提问:“医生告诉小松鼠爱哭会发生什么事?”“妈妈哭个不停,小松鼠很担心,医生给了小松鼠怎样的建议呢?”请幼儿说说日常生活中让自己发笑的事情,然后大家一起为他开心,鼓掌,知道笑受到别人的欢迎,笑对身体有好处。
3 结束部分
小结:每个人都有哭泣,伤心流泪的时候,但哭的时间不能太长,否则对身体不好,遇到伤心难过的时候多想想开心的事情,这样你就会快乐起来了。
活动反思:幼儿对故事很感兴趣,但在教师提问:“医生给了小松鼠怎样的建议呢?”幼儿回答不上来,教师只好补充回答医生是告诉小松鼠回家把笑传染给妈妈。不过,孩子们学了这个故事也懂得了上幼儿园要高高兴兴的。
15、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图形分类统计
一、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与数量关系并体验到学习数学的重要和乐趣。 大班幼儿已经能熟练的分辨出不同的几何图形,在此经验基础上,我将图形与分类统计结合到一起,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激发幼儿探索并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进而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活动目标:
1、巩固对颜色和几种几何图形特征的认识。
2、初步学习按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统计,并记录统计结果。
3、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三、活动准备:
1、幼儿已认识的几何图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椭圆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
2、黑板,水彩笔,几何图形若干,幼儿人手一份统计操作材料和白纸,集体操作材料两份。
四、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特殊的小客人,在他们身上藏了许多的图形,把他们请出来吧!"2、学习统计方法。
(1)请幼儿按图形的形状特征进行统计,教师记录或请个别幼儿进行记录。
(2)请幼儿按图形的颜色特征进行统计,教师或幼儿记录。
3、幼儿操作。
(1)请幼儿观察操作材料,教师进行简单的介绍,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看清特征再进行统计记录。
(2)请个别幼儿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统计结果。
4、创意拼贴画。为幼儿提供几何图形进行图形拼画。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延续幼儿以往的学习经验,将图形融合在一起,拼画成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如:机器人、小汽车等,让幼儿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探索发现,初步学习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统计,活动材料注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幼儿都能通过操作发现数学活动的乐趣。
16、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与教学反思:鸡妈妈和鸡宝宝
思路
根据小班幼儿学习数的特点来看。孩子学数比较形象、直观。因此,设计了这一教学活动。让幼儿通过教师所提供的特定材料来感知“1”和“许多”,使幼儿在愉悦的气氛中感知数概念。并通过游戏“找蛋”“还蛋”来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游戏,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2、感知 “1”和“许多”。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老师扮鸡妈妈,幼儿扮小鸡。
2、活动场地布置许多树、草(草内有若干鸡蛋和一只鸭蛋)。
3、一幅《母鸡生蛋》图,鸭木偶一个。
活动过程:
一、找蛋
1、老师和幼儿一起唱歌曲《母鸡下蛋》。
问:鸡宝宝你们听见了什么?
2、师:哎呀,我生了好多好多的蛋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请你们帮我找一找。
幼儿找蛋。
二、还蛋
1、引导幼儿发现其中有一只不同的蛋。
2、师:这一只蛋怎么不一样的?和你们手里的蛋有什么不同?(颜色、大小)它不是妈妈生的?会是谁生的?
3、鸭妈妈找不到自己的蛋会怎样?
4、请鸡宝宝把鸭蛋还给鸭妈妈。看看鸭窝里有没有鸡妈妈生的蛋。
三、玩蛋
1、玩蛋宝宝。(幼儿随意的在地上摆弄滚动)
2、师:请鸡宝宝把蛋放到篮子里,你给我一个,你也给我一个-----。现在我的篮子里有多少蛋?(许多蛋)。
四、画蛋
1、师:咯咯嗒,咯咯嗒谁在生蛋呀?(出示《母鸡生蛋》图)原来是这只鸡妈妈要生蛋了,看看它生了几只蛋?
2、师:咯咯嗒,咯咯嗒它又要生蛋了,我们一起把它生的蛋画下来。
3、教师和幼儿一起把画贴在墙上,请小朋友以后再来给鸡妈妈画蛋。
活动反思:
在教学活动中采用让幼儿直接参与的情景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景中,始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既符合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又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体验并感知了“1”和“许多”,引起幼儿对数的好奇和探索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17、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教案与教学反思:声音的舞会
一、教学目标:
⒈引导幼儿了解声音是通过振动传播的,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物品发出不同的声音。
⒉引导幼儿探索使物体发出声音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⒊ 辨听一些常听到的声音,区分乐音和噪音。
⒋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⒌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二、教学准备:
1、音乐:《小鸟飞》;声音准备:鸟叫声;刮风打雷下雨声;锯木声;电流声、一些优美的音乐等。
2、小鸟头饰若干;篮子、笑脸和哭脸若干。
3、提供多种物品,如:打击乐器、书、纸、各种不锈钢餐具等。
三、教学过程:
(一)、音乐《小鸟飞》进场,感知大自然的声音。
"今天天气真好,鸟妈妈想带鸟宝宝去森林玩好不好!"引出大自然的声音(鸟叫声,打雷声等)。
(二)、感知身体发出的声音"森林里举办音乐会,要邀请鸟宝宝参加。但要考验鸟宝宝谁最能干,看看那个鸟宝宝能让身体发出好听的声音。"让幼儿大胆尝试并说出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发出声音。
1、感应节奏× × ×× ×
2、请幼儿结合身体拍打出节奏
(三)、感知物体的声音
1、小鸟妈妈出示一件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请幼儿说说它能不能发出声音。
2、请幼儿自由挑选物品,鼓励幼儿探索并大胆尝试如何让手上的物品发出声音。
3、请幼儿结合物体拍打出节奏|×××××。
4、小结:声音是通过振动而产生的。而自然界、物体和人本身都会发出声音。
(四)、音乐游戏:《看谁的耳朵最厉害》区分乐音与噪音。
请幼儿静听一组声音,如果觉得好听的请举一个笑脸,如果不好听请举一个哭脸。并请幼儿说说为什么要举笑脸哭脸。
教师小结:
1、动听悦耳,让人感到舒服的声音叫乐音;刺耳难听,让人感到难受的声音叫噪音;让幼儿知道噪音对我们身体的危害,在生活中应如何减少噪音的产生。
2、让幼儿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噪音,引出"三轻"教育。(说话轻、走路轻、搬动物品轻)
(五)、退场:邀请小鸟们拿起物品跟着鸟妈妈一起去参加声音的舞会结束。
活动反思:
本次的活动来源于生活中很常见的声音 ,其教育资源来源丰富,生活中的大部分物品,我们都能使其发出声音,让幼儿亲身体验、探索并发现声音的多样性,并区分乐音和噪音。这样就能给幼儿一个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幼儿获得切身的体会。教师通过情景的教学引入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还注重孩子自发的探索和孩子的亲身体验。这样就能给幼儿一个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幼儿获得切身的体会。 结束部分教师还进行了随机教教育,让幼儿知道噪音对我们身体的危害,在生活中应如何减少噪音的产生。
18、幼儿园9月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美术《多变的花纹》
一、活动目标:
了解什么是花纹,及其花纹的基本样式。
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二、尝试运用各种花纹装饰“花瓶”和“手绢”。
二、活动准备:铅笔 蜡笔(各种颜色蜡笔)
三、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教师通过一个空白花瓶引发幼儿的兴趣,希望幼儿能回忆自己见过的各种花瓶,并说说这个花瓶可以如何进行装饰。
2、基本部分:教师通过一些图片,引导幼儿去观察各种类型的花纹,如何去设计花纹能让花瓶更加漂亮,告诉幼儿几种基本的花纹排列方式(“对称”“圆形排列”“层次排列”“不规则排列”),并示范这些花纹排列的画法。幼儿在事先准备好的“花瓶”和“手绢”用花纹进行装饰。
教师巡回指导,并在一些较有特色的花纹样式上,给出相应的点评。
3、结束部分:选一些有特色的设计进行点评。(最好各种排列类型的花纹都进行点评)
活动反思:
本学期的第一次美术活动是花纹装饰,对于孩子们来说,花纹这个概念是既熟悉又陌生的,熟悉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花纹装饰随处可见,陌生的是,该如何进行装饰才能物体更美观。考虑到多方面,我让孩子使用铅笔进行这次的美术创作,使用铅笔第一是考虑到幼儿更便于修改,同时,铅笔和白纸两种颜色上的反差,一样能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在整个活动的开始老师用花瓶引出活动,是希望幼儿看到花瓶后能引发幼儿生活经验的再现,并,通过这样的一个准备,是为后面的花纹的排列方式及幼儿创作打下基础。本次活动中我把花纹排列作为一个难点,花纹的绘画会与孩子们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但花纹如何排列则会让幼儿比较困惑,因此我在活动中花了一些时间讲了花纹的一些基本排列方法。
本次活动中,幼儿对花纹理解较为透彻,孩子们除了利用了老师提到的一些花纹,自己也设计出很多别的花纹样式比如“鱼”“蝴蝶”,并利用多种花纹排列方式进行组合,幼儿都能绘画出富有个性的花纹。
19、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有用的垃圾
设计意图
游戏时,回收管理员浩浩正在进行垃圾的分类回收:“老师,小朋友把垃圾乱放。这个塑料瓶是可以回收的,他们放在不可回收垃圾箱里了。”我仔细一看,果然,在不可回收垃圾箱里找到了很多像塑料瓶、易拉罐等可回收的垃圾。我想,虽然我们在每个班级都投放了可回收垃圾箱和不可回收垃圾箱,但是大部分幼儿对于有些垃圾到底可不可回收不是很清楚。《纲要》指出:“科学的内容要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从身边的事入手。”活动的内容要建立在幼儿的一定生活经验之上,是幼儿易于接受的。因此,我设计了这节活动,想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能清楚地分辨出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
活动目标
1.知道生活中有些垃圾经过回收处理后可以变成新的东西,认识循环再造标志。
2.能够正确区分出“废纸、玻璃、塑料、金属”类的垃圾为有用垃圾。
3.养成回收垃圾的习惯,增强保护环境及环保从我做起的意识。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调查表《垃圾有没有用》。
2.“轮胎从回收到再生”的视频;可回收利用的垃圾视频。
3.垃圾分类再生表。
4.可循环再造标志。
活动过程
1.了解幼儿已有经验
(1)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垃圾有哪些?你觉得垃圾有用吗?集体填写《垃圾有没有用》的调查表。
(2)集体看结果,请个别幼儿说明理由。
(评析:垃圾在人们的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幼儿都能列举出许多。那这些垃圾到底有没有用呢?幼儿的意见就不同了。通过调查表进行统计,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了铺垫。)
2.知道垃圾可以再利用
(1)请幼儿动脑筋想一想:这些垃圾真的就没有用了吗?
a.观看“轮胎从回收到再生”的视频。
b.讨论:说一说轮胎是如何变成崭新的橡胶制品的。
小结:很多垃圾回收后可以加工制作成新的东西。
(评析:通过观看录像,幼儿直观地了解了有些垃圾经过回收、加工后可以变成新的物品,引出了一个新的话题,这个环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区分出有用的垃圾
(1)桌子上哪些垃圾你觉得可以回收后再生利用的,请放到篮子里。
(2)讨论: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觉得它有用?
(3)看视频《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4)讨论:你看到了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利用的?
(废玻璃)字卡,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玻璃做的呢?玻璃回收后可以做成什么?
(废塑料)字卡,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塑料做的?塑料回收后可以做成什么?
(废纸)字卡,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纸制成的?废纸回收后可以做成什么?
我们再来看一遍课件(看课件时与幼儿一起讲讲)。
(5)幼儿再次操作,修正第一次的操作情况。
(评析:在科学活动中,猜测——验证——交流——反思是4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小结知识点之前请幼儿进行操作活动,让幼儿猜测一下,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后加工成新的物品的,这样一来,在进行验证小结时,幼儿对知识点的印像就比较深刻了,也能及时地纠正自己的错误观点。运用课件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各种垃圾是如何进行分类的,比老师直接口述效果要好得多。)
4.认识循环再造标志
(1)为了让人们知道这些东西是有用的,还有一个标志,我们来看一下。
(2)出示“循环再造标志”。如果上面印有这种标志的话,就千万不能随便乱扔哦!
(3)出示一些印有循环再造标志的实物。
(评析:大部分幼儿对于“循环再造标志”都比较陌生,因此我直接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并认识它,并通过出示印有这个标记的一些实物,加强幼儿对这个标记的印像。)
5.延伸活动
请幼儿回家寻找更多印有循环再造标志的有用的垃圾。
活动反思:
垃圾有没有用?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利用的?这个问题是科学性比较强、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在活动前,我反复思考,怎样让这样一个比较枯燥的科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幼儿又能较好地掌握,达成活动目标呢。新《纲要》指出,儿童是主动学习者,在科学教育活动中,他们是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儿童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儿童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亲身经历真实的研究过程”,要让儿童真正地“做科学”。因此,在设计活动时,要充分考虑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利用多种途径让幼儿进行操作探索、交流讨论。
于是,我设计了一份调查表和两次操作活动,并对从网上搜集到的一些资料进行筛选,最后选用了一个“轮胎加工再生”的视频录像和一个《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的课件。在活动流程上,我先通过调查表引出活动内容,然后设疑“垃圾是否真的没有用”?在观看了“轮胎加工再生”的录像后引出了活动的重难点——“哪些垃圾是有用的”,接着通过操作活动、观看课件、教师小结、纠正操作活动这几个环节进行重点掌握。在活动的最后我还出示“循环再造标志”,对幼儿的知识做进一步提升。通过这一个个逐步深入的环节,幼儿掌握的情况都比较好。
但每一个活动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在活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促使我去思考、改进:在进行分类总结时,讲到生活中的一些废纸是可以被回收利用的,有一个幼儿提到餐巾纸。由于我事先准备不充分,所以在幼儿提到这个问题时,我只是否定了幼儿的想法,但没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相信也给这个幼儿留下了一个疑问。这给了我一个深刻的教训:以后在活动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特别是科学活动中的知识准备。这样,当幼儿有疑问时,我就能及时地对幼儿进行科学的引导。
20、幼儿园美术活动教案及及教学反思“快乐的婚礼”
活动目标:
1、在婚礼的情境中体验小猪装扮服饰的美。
2、大胆想象服装的式样,为小猪装扮服装。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水粉颜料、排笔、抹布、“小猪的婚礼”课件、“婚礼进行曲”的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
教师播放“婚礼进行曲”的音乐导入主题。
二、教师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看动画片“快乐的婚礼”。
1、幼儿观看动画中 “小猪着装”片段。
师:今天是多哥的婚礼,小猪们为了隆重参加多哥的婚礼正在精心的准备!(播放着装片段)
2、欣赏PPT照片,讨论服装打扮的要素
边看边与幼儿一同讨论小猪们服装的款式、花纹和饰品,并与幼儿一同尝试命名,如彩条衣、花边服……
引导幼儿说说:纽扣、花边、口袋、绣花一般装饰在衣服的什么部位。
(截图照片有:条纹背带裤、圆点领结、波浪形花边、新娘吊带裙等)
3、与幼儿交流参加婚宴的快乐景象。
师:小猪们好聪明,都穿上了美丽的礼服参加婚宴,我们一起为它们鼓鼓掌——你们真棒!
他们精心的打扮自己,是表示对新郎新娘的尊重。我们和小猪一起共同为新郎新娘祝福。
三、引发讨论,引导幼儿为小猪设计服装。
1、导出小猪们没有漂亮的衣服。
师:多哥邀请了许多小猪参加结婚典礼呢!可是它们都没有漂亮的衣服,我们一起来帮助他们吧!
2、幼儿讨论如何打扮小猪
●那我们赶快动脑筋想想,能把什么可爱美丽的花样帮小猪穿上呢!
●你想帮哪只小猪的忙?帮它穿什么花纹的衣服?
请个别幼儿上前与老师合作示范:教师注重引导幼儿对所设计服装的命名和布局安排(注意:花纹是许多还是一个、花纹的布局是否有讲究、色彩搭配是否有讲究)。
●你帮忙的小猪是男宝宝还是女宝宝?你觉得它喜欢什么花纹的衣服呢?
●你已经想好了吗?想好了可以来找小猪去帮忙了。
四、引导创作,幼儿为小猪设计服饰。
1、介绍材料。
我们先帮衣服设计漂亮的花纹。
花纹设计好了之后,再让小老鼠的衣服染上亮丽的色彩。
最后还可以给小老鼠带点装饰品呢!
2、幼儿创作(背景音乐)。
(1) 幼儿联系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小猪身上用记号笔描画自己喜欢的熟悉的花纹,并有意识的对花纹和布局进行设计。
(2) 及时发现幼儿创造性的创作,对幼儿的创作给予建设性的指点。
五、交流分享,体验快乐。
1、幼儿陆续将着装完成的小猪送至版面。
师:XX小猪嘉宾前来参加婚礼了,XX小猪嘉宾也来了,请其它嘉宾赶快前来。
婚礼的红地毯已经铺好了,许多嘉宾已经入场了,新娘新郎也马上要到场了,婚礼马上要开始了。
2、婚礼正式开始了:新郎新娘在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中缓缓走上红地毯。
师:赶快拍拍手向他们表示祝贺!新娘新郎要给大家发喜糖了——谢谢你们
帮助小猪设计了这么华丽隆重的衣服参加我们的婚礼!
六、活动延伸.
用小猪装扮教室环境,继续欣赏“快乐的婚礼”后半段,请幼儿模仿里面新郎的方法为新娘设计“新房”。
活动反思:
本次美术教学活动打破了以往教师教幼儿学的固定模式,通过有趣的课件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感受各种服饰的美,对装扮服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学习起来又轻松又愉快,充分体现了快乐学习的氛围。
21、幼儿园律动游戏:游乐园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乐意参与游戏,体验在游乐场玩耍的快乐。
2、尝试用肢体动作感应曲式AB。
3、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4、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二、教学准备:
1、故事挂图:主题4;关于游乐园的设施图卡。
2、道具:呼啦圈、飘带若干。
三、教学队形:
1、听故事时围坐在教师身边,欣赏音乐时围半圆坐在地板上。
2、游戏时有围圈、散型、两人一组等。
四、活动的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在游乐场玩耍的快乐。
难点:用肢体动作感应曲式AB。
五、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
师:宝宝被逗得哈哈笑,这时候他才发现,原来他一点也不孤单,有那么多的好朋友陪他一块玩。现在宝宝要带大家去游乐园了……
(二)感应曲式
1、开小车
幼儿开车随老师去游乐园,A段开车,B段提醒幼儿“前面有车开来了,快按喇叭,” A段继续开车,B段提醒幼儿“要到游乐园了,我再按一下喇叭。”
2、幼儿学习动作:前后摇摆、左边拍手三下、右边拍手三下。
3、听音乐玩游戏:
全体围圈手拉手
A段:两大拍/前后摇摆。
B段:六拍/左边拍手三下、右边拍手三下。
(三)道具
1、谈话:你们在游乐场玩过吗?游乐场里有些什么玩具?
2、出示游乐园设施图卡,幼儿看看、说说。
3、游戏:呼啦圈咖啡杯
(1)幼儿幼儿每人一个呼啦圈咖啡杯,尝试创编玩法。
(2)教师小结并选出代表性的动作示范,幼儿跟学。
(3)幼儿听音乐玩游戏一遍。
A段:两大拍/拿呼啦圈左右摇摆,
B段:六拍/立持呼啦圈,于地面弹跳。
4、呼啦圈旋转木马
(1)幼儿尝试创编呼啦圈当马骑的玩法。
(2)教师小结并选出代表性的动作示范,幼儿跟学。
(3)幼儿听音乐玩游戏一遍。
两人面对面共持一个呼啦圈
A段:两大拍/两人持呼啦圈左右摇摆。
B段:六拍/手持呼啦圈前进跳。
5、飘带火车
(1)出示飘带,教师示范玩法。
(2)幼儿听音乐玩游戏一遍。
两人面对面手持两条飘带
A段:两大拍/左右摇摆。
B段:六拍/ 火车行进。
(四)结束活动
师:今天大家玩得开心吗?我们一起开火车回家吧!
幼儿排成一行队,双手搭前者的肩。
A段:两大拍/左右摇摆。
B段:六拍/ 小跑步前进。
游乐园(律动游戏1)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肢体的感应方式感应乐曲的AB曲式。
2、喜欢参与游戏,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呼啦圈、飘带若干,关于游乐园的设施图卡。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宝宝被逗得哈哈笑,这时候他才发现,原来他一点也不孤单,
有那么多的好朋友陪他一块玩。现在宝宝要带大家去游乐园了,我们
一起开车去吧。
反思:因为这是一整个主题的最后一个故事,所以我把挂图P1、P2、P3,都一 一按顺序出示,让幼儿回忆故事内容并进行复述。在幼儿进行简单的复述的基础上,我再对故事挂图P4进行讲述。让幼儿通过精心设计的结合了文字与音乐的故事主题,感受文学的魅力以及音乐的快乐。
二、暖身。A段开车,B段边开车边拍手做按喇叭状。
幼儿开车随老师去游乐园,A段开车,B段提醒幼儿“前面有车开来了,快按喇叭,” A段继续开车,B段提醒幼儿“要到游乐园了,我再按一下喇叭。”
反思:音乐开始之前我忘了提醒新来的插班生,要求他们一定要沿线“开车”,(本班幼儿经过上个学期的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游戏常规,只要教师的一个手势或者眼神就能按规则游戏。)所以,有几个新生开着“车”在教室里四处乱窜,虽然我及时走到这些孩子身边,提醒他们要沿线开车,但是这么一折腾,音乐已经结束了,我在这一环节中所设立的一个小目标——初步感应A、B乐段的不同,没有预期完成。
在幼儿没有养成一定的游戏常规之前,我们有必要在每一个游戏的开始时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教会幼儿游戏规则。
三、舞步
第一遍音乐:听音乐全体围圆圈手牵手,跟着老师做:A段前后摇摆,感应两大拍;B段拍手原地跳并拍手,感应六拍。
反思:教师用自己的肢体动作带动幼儿,让幼儿以自己的肢体语言感应A、B乐段的不同,使幼儿将音乐与肢体结合,更好的区分A段与B段。
第二遍音乐,请个别幼儿听音乐创作动作,表现A段音乐与B段音乐的不同。
反思:幼儿已能准确的分清A段与B段音乐的不同,在设计A段的动作时,他们都用荡秋千的动作完成(左右/前后/上下荡秋千),B段音乐的动作用游乐园里的常见游戏,如:打气枪、骑转马、骑咖啡杯、玩蹦蹦床……等动作完成,虽然他们的B段音乐设计的动作并不是非常正确的6小拍,但是音乐的A段做什么动作,音乐的B段做什么动作,他们都能听音乐正确的做出来,不需要老师的特别提示。
四、呼啦圈咖啡杯
师:小朋友们看,这里有很多的咖啡杯,来看看老师是怎样玩的:A段拿呼啦圈左右摇摆,B段拿呼啦圈套在身上原地跳转圈(提示幼儿咖啡杯会越转越快的)。
幼儿听音乐表演一遍。
A段:两大拍/拿呼啦圈左右摇摆,
B段:六拍/拿呼啦圈原地跳转圈
反思:在活动开始前老师的示范和指导语都很清晰,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能够很好的区分A段与B段的不同但在B段部分,有部分幼儿会转晕,因此我在玩第二遍音乐的时候,将原地转圈改为绕大圈跳。
四、呼啦圈旋转木马
师:宝宝还要邀请小朋友们一起玩旋转木马呢,先看看老师是怎样玩的。老师示范一遍,小朋友们看清楚了吗?现在,请小朋友们一起来玩吧。
A段:两大拍/双手持呼啦圈左右摇摆。
B段:六拍/骑持呼啦圈原地跳,做骑马状。
反思:有了之前的一系列铺垫,幼儿已经能非常好的表现AB乐段的不同,并且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能很好的用律动来表现两大拍和六小拍。
五、小结评价,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玩得真开心,宝宝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礼物,你们看,(出示飘带)让我们一起来庆祝一下吧。(出示飘带)小朋友,想一想我们用瓢带怎样玩游戏呢?
幼儿想出各种表示AB两种不同乐段的方法。如:
A段:两大拍/左右摇摆。
B段:六拍/ 双手持飘带跳绳。
活动反思:
在前面的“舞步”部分我已经尝试的让幼儿进行创造性的表演,但是在“舞步”之前没有做好铺垫,幼儿不可能一下子就创造出表现AB乐段的动作,而且同时又兼顾表现出A段的两大拍和B段部分的六小拍。在活动的最后,用瓢带来让幼儿创造表现A、B两种不同的乐段的动作,是可行的,是循序渐进的。
22、幼儿园 特色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学具棒
活动名称:找规律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归纳推理能力。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4、学习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活动过程:
(一)、游戏按颜色规则进行推理
1、出示图一,请幼儿照图拼摆,找出图中颜色排列的规律。
2、幼儿动手操作,照图拼摆。
3、要求幼儿找出规律后在后面用3根学具棒再摆出一组来。
4、幼儿动手操作。
5、正确答案是按红黄蓝三种颜色规律排列的。幼儿自己对照检查、验证。
(二)、按数量、颜色规则进行推理
1、出示图2,要求幼儿找出图中插接棒排列的规律后,再摆出一组来。
2、幼儿动手操作。
3、让幼儿说说图案排列的规律及答案。幼儿自己对照检查、验证。
附图:︱︱︱︱︱︱︱︱︱???
红黄蓝红黄蓝红黄蓝
图1
︱︱︱︱ ︱︱︱︱ ???
黄红黄,红黄红
图2
教学反思:
一个假期的休息,孩子们对学具盒的操作好像生疏了很多,再加上班上又新进了几个新生,一点基础都没有,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学,所以开始的教学多以复习为主。
这节“找规律”的活动中,第一个按照颜色规律进行推理的环节中,大部分幼儿能很快的进行正确的操作。在第二个按数量和颜色规律进行推理的环节中,部分幼儿掌握得不是很好。只能从一个角度来进行思考,数对了数量就忘记按颜色排列,排对了颜色就忘记了数清数量。经过老师的引导和强调,大部分幼儿才能找出正确的规律。幼儿在观察注意方面还需要加强训练,相信在以后的操作活动中会有更大的进步。
23、幼儿园语言活动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 鸟窝里的树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片段,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理解故事内容。
2、了解故事中“多为别人着想”的道理。
3、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二、活动准备:课件、故事录音。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引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讲故事,但是在讲故事之前,老师先问一个问题你们都认识哪些树?那么这些树长在哪里?那么老师今天的故事里的树很特别,它不是长在地上的,那么它长在哪里呢?让我们来看今天的故事。
(二)基本部分:讲述故事
1、分段讲述
(1)图片一:
师:春天,鸟先生用粘土和干草造了一个坚固的窝,鸟太太就在他们的窝里孵她的蛋宝宝,一天她感觉一个蛋动了一下,难道是宝宝要出生了,但是……
(2)图片二:
A、师:你们看鸟太太的宝宝出生了吗?那么鸟太太孵出了什么?那么你们觉得小树苗长在鸟窝里是好还是不好?为什么?(开放式的问题,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活跃课堂气氛。)
B、教师小结:你们讲的很好,鸟先生和鸟太太很担心小树越长越大,会把鸟窝撑破,心里很是害怕。
(3)图片三:
A、师:鸟太太孵出一棵树,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整座森林,许多动物都纷纷赶来帮忙,我们来看看谁第一个来帮忙,它想到了什么办法呢?你觉得鸟太太会同意吗?他们他们之间可能说了什么?谁能用完整的话把这张图片的故事说出来?(引导幼儿观察故事中出现的人物,所发生的事情,并让幼儿大胆想象他们的对话,最后将这些信息串起来,进行较为完整的讲述。)
B、教师小结:教师将孩子们说的故事组合加工再次复述。
(4)图片四:
A、师:螳螂的办法已经不能用了,让我们来看看接着又发生了什么,谁能直接把图片上的事情说出来。(尝试让幼儿在老师不提示的情况下进行讲述,教师不断提示,让幼儿自我完善故事内容。)
B、教师小结
C、(图片五)那么甲虫先生的办法鸟先生也不同意了,那么还有什么办法呢,那么你们也来帮忙想想办法吧?(开放式问题,让幼儿猜想接下来发生的事情。)
(5)图片六、七、八
师:让我们接着听故事,这时鸟先生和鸟太太一起想出了一个办法,不如我们来把小树移个地,于是甲虫和螳螂先生挽起袖子就动手搬小树,鸟先生叮嘱“可别碰坏了我筑的窝”,“也不许碰坏了我的蛋宝宝”鸟太太赶快加了一句,于是大家就都轻手轻脚的把小树搬到地上,把它种到土里。鸟太太和鸟先生想办法和螳螂先生和甲虫先生的办法,谁的最好,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我们要为别人着想,不能光顾着自己,要懂得关爱别人。)
(6)图片九
一天鸟太太觉得又有一个蛋动了下,鸟先生尖叫起来“天啊!难道又要孵出一棵树了”,鸟太太瞪了鸟先生一眼“我哪能总是孵出树来,这回准是我们的宝宝要出生了”,果然这次鸟太太一连孵出四只鸟宝宝,鸟先生成了四只小宝宝的爸爸,小树也在鸟先生和鸟太太的照顾下茁壮成长,当来年春天到来时,小树上多了四个小窝。(教师讲述故事的结局)
2、幼儿小结故事
我们的故事讲完了,但是故事还没有名字,你们觉得故事叫什么名字好呢?我们来回忆一下故事中都出现了谁,发生了什么样的一件事情?(引导幼儿幼儿回忆整个故事)
3、完整倾听故事:
故事讲完了,但是我们还有一个问题的答案没有找到,就是为什么这棵树是什么树,它怎么就长在鸟窝里了呢?那让我们完整听一遍,答案就在故事中。(给幼儿再次倾听故事的动力,希望借此让幼儿能更认真的完整倾听。)
三、结束部分:活动延伸
那么故事录音中最后也留给我们一个问题,他说“这课合欢树上的四个小窝还会长出小树吗?”(让故事得以延伸,课后让幼儿继续创编故事……)
活动反思:
《鸟窝里的树》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本次活动我选择了一种较为传统的方式进行,先分段讲述,然后再完整去倾听故事,这种模式是希望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并能通过语言的提炼概括所看到的内容,在看图讲述的部分我选择了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先是一些图片中的重要信息,然后让幼儿将这些信息进行串联,进行较为完整的讲述,接着下一幅图则希望幼儿能在没有老师的提示的情况下直接进行讲述。分段讲述中,我穿插了一些较为开放式的问题,希望幼儿可以大胆想象,表达自己的观点,整体设计较为合理。
在实际活动中,整个活动整体比较流畅,但在一些细节上把握的不够好,比如说一些引导语太过模糊,造成孩子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应该关注的部分,对幼儿讲述造成了障碍,连锁反应的影响了下一个环节的进行。本次故事的语言非常优美,但我把这些优美的语言全部压缩到最后的完整讲述进行,这样做,孩子很难体验掌握这些优美的语句,应该把这些优美的语句融入到分段讲述当中。
24、幼儿园音乐游戏《小手小脚动起来》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快和慢的变化。
2.愿意参与活动中让手脚动起来。
3.在音乐活动中感到快乐。
4.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5.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活动准备:
1、录音机、录音带
2、一只鼓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教师说:“我是小狗”,小朋友说:“小狗、小狗汪汪叫”
依次模仿小猫、小鸡、小鸭、小羊、老牛叫
教学反思:幼儿对动物很熟悉,所以模仿起来有模有样,兴趣很高,做为活动的热身,小朋友们一边模仿一边表演幼儿还是乐于参与的。
(二)动动手
教师:“程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小鼓,现在我来敲一敲这个小鼓,请小朋友来听一听,我先敲第一遍:XXXX
我再敲第二遍:XXXXXXXXXXXXXXXXXXX
提问:“刚才老师敲的两遍声音一样吗?(第一遍慢,第二遍快。)
教师:“我们现在跟着小鼓的声音来拍拍手吧,请你仔细听好老师敲的是快还是慢。”游戏反复两次。
教学反思:幼儿能够听出鼓声的快和慢,并用拍手来表现出来。
(三)动动脚
教师:“现在我再敲一敲这个小鼓,请小朋友来听一听我这次敲的声音,我先敲第一遍:XXX(声音重、有力)
我再敲第二遍:XXX(声音轻巧)
提问:“刚才老师敲的两遍声音一样吗?(第一遍声音大,第二遍声音小。)
教师:“我们现在跟着小鼓的声音来踏踏脚吧,请你仔细听好老师敲的是重还是轻。”游戏反复两次。
教学反思:幼儿在分辨快慢的基础上,很快就能够分辨出来两种鼓声的不同,表现轻重比上一个环节表现快慢的兴趣更高,而且幼儿更喜欢用小脚来表现。
(四)听听音乐
1、教师:“小朋友能听懂小鼓说话,有时候声音可以大有时候可以小,有时候可以快,有时候可以慢,现在我们来听听录音机里的两段音乐,听听他们有什么不一样,我们先听第一段,”——播放快节奏音乐,幼儿可以随音乐拍手
提问:“这段音乐听起来怎么样?”——节奏快
2、我们再来听一段音乐——播放慢节奏音乐,幼儿可以随音乐拍手
提问:“这段音乐听起来怎么样?”——节奏慢
3、根据音乐模仿动物形象
师:“现在我们来根据音乐模仿小动物,想一想听到快节奏的音乐我们可以模仿什么动物?(哪些小动物动起来非常快);想一想听到慢节奏的音乐我们可以模仿什么动物?
比如快节奏音乐模仿小鸟、小鱼、小马;慢节奏音乐模仿大象、乌龟、小牛等
教学反思:
本环节是活动中的重点和难点,从音乐的快慢和轻重联想出各种动物,这对小朋友有一定难度,但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小朋友说出了很多行动快和慢,还有根据动物的形体找出走路轻和重的动物。
本活动是一节训练幼儿听力的节奏活动,幼儿在活动中参与活动的主体性强,能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的问题,师生互动环节配合默契,能达到预设目标。
25、幼儿园社会活动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让社会充满爱》
一、活动目标
1、对灾区人们有同情心,产生帮助他们的愿望。
2、了解地震对人类的危害,感受学习灾后人们的互助互爱精神。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一张灾区孩子照片、地震、灾后救助相关录像、
三、活动过程
(一)观看照片,引出主题内容。
(二)聊聊汶川地震,了解地震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师:你所知道的汶川地震是怎样的?(幼儿个别回答)
(三)看看汶川地震后的图片及人们生活,引发共鸣。
师:地震使人们失去了什么?(地震毁坏了人们的房屋,造成人们财产的损失;引起山体滑坡,造成桥梁断裂;使我们的生命受到威胁,损害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人们生活上的不便利,使小朋友无家可归,同时失去读书学习的机会。)
(四)了解灾区朋友当时的生活及感受,萌发同情心。
老师讲故事:刚才大家说了自己对地震的看法,我们来看看灾区小朋友在地震后生活是怎样的?听听他们说些什么?
(五)观看经过他人帮助后的灾区小朋友的幸福生活图片,明白帮助别人的重要性。
师:他们现在心情怎样?怎么做灾区的小朋友才会开心起来呢?(幼儿个别回答) 地震后大家都在默默地关注着灾区的人们。我们来看一下,都有谁在帮助他们,最后宋馨懿他们生活开心起来了吗?(帮助可以使人战胜困难,获得开心快乐,你打算怎样帮助别人呢?)
(六)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将怎么帮助别人。
(七)教师总结,活动延伸。
师:我们要学会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爱与幸福。现在,我们回去把自己刚才所说的记录下来,贴在爱心墙上,让大家都知道生活需要爱与帮助。
教学反思:
在社会活动中主要要联系孩子的已有社会经验进行教学,让孩子在教学过后获得经验的升华。在我的活动设计中,教学环节是层层递进,突破重点。在教学中,我使用了幻灯片播放以及教师讲故事等手段进行,由于教具的生动性及生活性不够,不能很好地激发孩子的情感体验。经过改动,孩子能再次看到地震当时的情景,受到感染。在最后的环节,孩子们能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畅谈,相信这次活动也给他们带来了一次新的体验。
26、幼儿园音乐示范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歌曲:小鸭子
一、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理解歌词内容,唱准歌曲的附点音符。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体验参与歌唱活动的乐趣。
3、借助已有经验、图片和老师的提问,理解并记忆歌词。
4、能愉快地参与集体演奏活动。
二、活动准备
小鸭图片、小鸭头饰若干、歌曲录音带
三、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完整学唱歌曲。
2、活动难点:唱准歌曲的附点音符。
3、指导要点:视听的结合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四、活动过程
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进教室。
1、活动导入
出示小鸭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练声:我学小鸭叫,嘎嘎嘎嘎嘎 (C-F)
2、理解歌词
讲述故事
教师范唱
3、请幼儿欣赏新歌
4、老师发现小朋友们在欣赏的时候都好认真,现在请你们用啦跟着老师一起唱这首歌。
5、跟唱歌曲
(1)小鸭子这首歌真好听,现在请小朋友跟老师一起学唱这首歌,老师大声唱你们小声的跟着一起唱好吗?
(唱完一遍后教师重点强调附点音符部分的正确唱法。)
请小朋友用好听的声音再唱一遍。
(2)请幼儿大声跟唱(强调唱歌的时候要用自然的好听的声音来唱,不能大声的喊。)
好,那现在我们用好听的、自然的的声音再来唱一遍吧。
6(1)集体唱
(2)分组唱
7、表演唱(请个别幼儿上台表演唱歌,幼儿互评)
8、情景表演
五、教师小结
反思:
这个音乐活动首先由小鸭子的图片导入自然过渡到练声环节,接着通过故事,歌曲欣赏等来感知音乐,接着就是学习环节,最后通过游戏环节来巩固所学的歌曲。总的来说环节是走得挺顺的,老师的范唱清楚、明了,且设计课程时加入幼儿互评这一环节挺好的就是评价不过深入,在唱准歌曲附点音符部分老师没有重点教学,只是点到,且方式有点不恰当。还有就是课程在实施的时候存在一些细节方面的不足,比如:我想通过讲故事环节让幼儿理解歌词,但是幼儿的理解不够,其实可以用其他方式深入理解歌词。活动过程老师的主体地位太强了,老师忽略了让幼儿体验及表现歌曲的情感。通过这次的活动让我深入了解自己的不足,知道以后音乐教学的方向,我将通过今后的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27、幼儿园音乐优质课教案级教学反思:表情歌
一、活动目标
1.能用动作、表情表现歌曲不同情绪,唱准切分音。
2.体验编唱歌曲的乐趣。
3.通过图片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
4.在活动中与同伴共舞,交流情感。
二、活动准备
1.表情的面具(高兴、生气、伤心)
2.乐曲《表情歌》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用不同的表情表现歌曲不同情绪。
2.活动难点:唱准切分音符。
四、活动过程
1.练声活动
2.导入语: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有趣的表情图片,看看图片中的小朋友他们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
(一)出示高兴表情图片
师:看,这个小朋友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他是高兴的啊?那你高兴时你会做什么动作?
(二)出示生气表情图片
师:看,这个小朋友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他是生气的啊?那你生气时你会做什么动作?
(三)出示伤心表情图片
师:看,这个小朋友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他是伤心的啊?那你伤心时你会做什么动作?
3.看面具,玩游戏
师:现在老师要跟你们玩一个好玩的表情游戏,老师出示什么表情图片,你们就做什么表情,看谁学的最像。
4.熟悉旋律,学唱歌曲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关于表情的歌曲,歌曲的名称叫《表情歌》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听歌曲唱出小朋友什么心情,做了什么动作?
(1)老师范唱歌曲,幼儿欣赏
提问:歌曲唱出了小朋友什么心情?做了什么动作?
师:是不是啊,我们再来听一遍歌曲。
提问:小朋友高兴时做了什么动作?(那我们一起来学拍拍手的动作)
师:歌曲里面的小朋友很高兴的唱歌,那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情来唱歌啊。(表扬语:小朋友真棒)
5.动作创编
师:歌曲里小朋友高兴时会做拍拍手的动作,那你高兴时你会做什么动作啊,那我们把你高兴时喜欢做的动作编到歌曲里面来唱歌吧。高兴的声音很轻松,很轻快,脸上是笑的,那我们用很轻松,很轻快的声音来唱出你高兴的心情。
师:那你生气时你会做什么动作?那我们把你生气时喜欢做的动作编到歌曲里面来唱歌吧,生气的声音很紧张,比较快,那我们用紧张,比较快的声音来唱出你生气的心情。
师:那你伤心时你会做什么动作?那我们把你伤心时喜欢做的动作编到歌曲里面来唱歌吧。伤心的声音比较缓慢,那我们用缓慢的声音来唱出你生气的心情。
师:那我们把刚才演唱的三段歌曲,连起来完整的演唱一遍。
师:今天小朋友表现的都很好,今天我们学的歌曲有三种心情,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教师小结:老师也喜欢高兴的心情,我们要保持好高兴的心情,高兴的心情会给我们带来健康,快乐,老师也希望小朋友们每天都开开心心的上幼儿园,高高兴兴的跟同伴们一起玩。
师:今天我们把这首表情歌学会了,那我们回到班上把这首好听的歌曲听给别的小朋友听吧。
6.自然结束
课后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学习歌曲《表情歌》的教学目标是,不但让幼儿学会歌唱歌曲表演歌曲,而且让幼儿在此基础上,启发幼儿根据各种編新歌词演唱,并尝试用不同的表情表现不同的情绪。
音乐是孩子的天性,为了使枯燥平淡的歌唱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和富有儿童情趣,顺利完成本次教学活动目标。首先,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当各种表情的参考图出现在幼儿眼前时,让幼儿激起兴趣的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整首歌歌词的记忆。然后,我在整个活动过程,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清晰明了。组织教学——游戏导入——学唱歌曲——活动延伸。我觉得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除了准备充分之外,以幼儿最喜爱的游戏方式导入,激起幼儿的学习热情也是亮点之一,当老师出示图片幼儿就做相应的“表情图片”游戏时,掀起了活动的第一次高潮。其次,为了让幼儿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人,发挥幼儿的主体性,鼓励幼儿大胆运用表情和肢体语言表现自己在不同心情时做什么动作,使幼儿的各种感官得到运用的同时,幼儿的创造性也得到了发展。我觉得亮点之二。
但我也体会到了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由于老师的语速太快,让幼儿听的不是很清楚,在今后的教学当中老师应该要放慢速度,这样幼儿听清楚了才能学到东西,还有的不足之处就是幼儿的主动参与意识还不是很强,导致在学唱歌曲环节中,课堂气氛不够热烈,小部分幼儿在我的再三鼓励下,才自由表演起来。在以后的音乐教学活动中,要加强幼儿对音乐的大胆表现能力的培养,提高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参与意识。
28、幼儿园语言活动《神奇的奶牛》公开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一、 活动目标
1、体会故事的夸张与想象,学习用“我给奶牛吃××(颜色)的××(食物),就挤出×颜色的牛奶。”句式说话。
2、借助故事中的神奇想象,关注蔬菜的颜色特征与作用。
3、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二、 活动准备
PPT课件《神奇的奶牛》、奶牛手偶、蔬菜指偶、蔬菜图片
三、 活动过程
1、 利用奶牛手偶,引出故事。
导语:牛奶是什么颜色的?你们见过彩色的牛奶吗?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神奇的奶牛》。这头神奇的奶牛怎么变出彩色的牛奶呢?我们一起来听听。
提问:
(1) 牛大叔带来的奶牛什么地方很神奇?
(2) 故事里说道了那些小动物?
(3) 有那些颜色的牛奶?它们是怎么变出来的呢?
2、 分段理解故事。
利用PPT课件《神奇的奶牛》,逐步出现图片,教师边讲边指图,注意故事夸张的语调,及语速,给孩子观察思考的空间。
提问:
(1) 橙色的牛奶是怎么来的?小白兔喝了橙色的变成了什么兔?
(2) 绿色的牛奶是怎么来的? 谁喝了?结果是怎么样的?(紫紫的牛奶、红红的牛奶)·······
(3) 小动物们喝了会变颜色的牛奶心里觉得怎么样?小动物能变回原来的颜色吗?怎么变?
小结:牛大叔带来的奶牛真是太神奇了,吃了不同颜色的蔬菜就挤出不同颜色的牛奶,小动物们喝了什么颜色的牛奶就变成什么颜色小动物。不同颜色的蔬菜有不同的营养,小朋友要什么菜都吃,身体才会健康强壮。
3、 学习用句式说话。
(1) 幼儿自由说一说:吃过的各种颜色的蔬菜名称和颜色
(2) 教师操作指偶,示范使用句式说话 “我给奶牛吃××(颜色)的××(食物),就挤出×颜色的牛奶。”
(3) 幼儿选自己喜欢的蔬菜图片练习用句式说话 “我给奶牛吃××(颜色)的××(食物),就挤出×颜色的牛奶。”
4、 讨论:这个故事有趣吗?你觉得哪里比较有趣?
小结:这个故事实在有趣,奶牛吃了不同颜色的食物就挤出不同颜色的牛奶,小动物们喝了什么颜色的牛奶就变成什么颜色的小动物。自然界是个五彩斑斓的世界,有许多神奇的植物,有许多有趣的现象,小朋友们下次吧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把它变成一个好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教学反思:
这节语言课《神奇的奶牛》,其中牛奶是孩子们在生活中最熟悉的食品,而通常我们喝的都是白色的牛奶,为什么会有彩色的牛奶?这一问题是幼儿很好奇的一个话题。这个活动我共设计了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引起幼儿的兴趣,完整的欣赏故事。第二个环节是分段欣赏故事,感受故事中神奇的想像。第三个环节是学习用句式“我给奶牛吃××(颜色)的××(食物),就挤出×颜色的牛奶”说话。第四个环节是讨论,幼儿自由发言说说自己对故事的印象,自己觉得故事哪里比较有趣,进一步体验想象的乐趣。第一个环节中通过引出课题,完整欣赏故事并提问:“为什么说牛大叔的奶牛是一头神奇的奶牛?引起幼儿的兴趣。第二个环节,主要是请幼儿分段透过图片欣赏故事,二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通过看课件倾听故事兴趣还是比较浓的。注意力也很好,也能很好的关注蔬菜的颜色特征与作用,达到目标二的效果,第三个环节是学习用句式“我给奶牛吃××(颜色)的××(食物),就挤出×颜色的牛奶”说话。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幼儿熟悉故事的具体内容,并使用句式,可是在句式使用进行的时候,我发现这样的设计对幼儿来说,比较简单了,于是临时改成一个人连着说几种食物或是几个小伙伴说而连起来,并创编故事,但效果比较差,以至于出现有些失控了。也让我想到出现问题的两个原因,一是材料的不足,如果是加上合适的图片,即前面两句让幼儿看着图说,后面的在幼儿熟悉了之后再让幼儿想象的去说。二是环节设计中前面没有为创编故事做铺垫,例如:分段欣赏后没有再次完整欣赏故事,只是单方面的注意到句式的使用,所以临时的急性加上创编对于孩子们来说就有很大的难度了。三是孩子们在这方面的合作意识很弱。我想这在以后的语言课中是非常值得我去思考的问题。第四个环节,它是主要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体验想象的乐趣,在这个环节孩子们很兴奋,很乐意讲自己喜欢的故事环节,而且通过这样交流结束也能很正面的了解到孩子对故事的理解。
通过了这个活动我得到了很大的教训,在以后的语言活动中,在课前要更多从孩子的角度能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29、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优质课教案与教学反思:认识几何图形
目标:
1、进一步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
2、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和灵活的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教学准备:
1、三张白纸上分别画好几何图形。
2、儿人手一支铅笔、一个几何图形、一把剪刀、一张空白的纸以及一张画有几何图形的作业纸;每桌几何图形若干;擦手毛巾;糨糊。
3、用的几何图形一套(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椭圆形)教学过程:
一、兴趣激发:
1、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些朋友要来我们班作客,它们是谁呢?(师出示正方形、圆形)问: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圆形有什么特点?
2、咦!有什么事让正方形、圆形娃娃这么高兴呢?原来今天它们要一起过生日。许多朋友要来祝贺。你们看!它们是谁?(师分别出示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椭圆形)
3、师:哟!这么多客人,你们看看谁长得和正方形有些象呢?你们帮正方形娃娃找到了相象的朋友,那跟圆形相象的朋友在哪儿呢?我们也来帮它找找。
二、兴趣体验:
(一)观察探索
1、捉迷藏三角形虽然没有相象的朋友,但大家都愿意和它一起玩。这会儿它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
(1)找图形并填表格。师巡回指导。
(2)说一说找到什么图形有几个。师:小朋友真能干,躲在一起的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椭圆形都被你们找出来了。
(3)说一说在生活中这些几何图形喜欢躲在哪里?
(二)趣味游戏1、变魔术现在齐要请小朋友来当魔术师,用这些图形变出许多小图形娃娃来。
(1)变魔术(大图形变小图形)
(2)问:你能告诉我你用什么图形变成哪些小图形?
2、拼图案师:你们变出这么多的图形娃娃,今天是正方形、圆形娃娃的生日。我们就用小朋友变出的小图形和为你们准备的图形拼一幅漂亮的画当作生日礼物送给它们好吗?
(1)拼贴(师巡回指导)
(2)说一说用什么图形拼成什么送给正方形、圆形娃娃。
三、活动结束:
哎呀!天快黑了,正方形、圆形娃娃要回家了,我们赶快把礼物送给它们吧!
四、活动延伸:
在活动区投放几何图形,自愿组合几何图案。
活动反思:
大大班综合活动《图形宝宝》的设计思路是:大大班幼儿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椭圆形,对几何图形有着浓厚的兴趣。本活动是尝试将领域与艺术领域相结合。活动以图形娃娃过生日为主线,通过听听、看看、找找、剪剪、拼拼、讲讲等不同途径,帮助幼儿进一步感知、并掌握有关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满足幼儿探索发现、尝试创作的欲望,符合大大班的年龄特点。
30、幼儿园科学活动《简单的电路》教案与教学反思
一、活动目标:
1、能够根据电路图连接简单电路。
2、知道一个基本电路的组成要素,认识电池的正负极与科学符号。
3、体会探索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二、活动准备:
电池和导线若干,小电珠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活动材料,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二、幼儿认识、操作探索:利用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
1、观察了解灯泡。
师:看!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什么?请你们观察一下小灯泡,想一想你们小组发现了什么?我们发现小灯泡里面有钨丝。中间有灯丝。(它是灯泡的发亮部分)灰色的小圆点叫连接点,一共有两个。
2、观察了解电池。
师:我们生活中用到电池吗?谁能说说电池的外形是怎样的。电池分为两极,正极和负极。负极为锌皮的一端,正极是一根碳棒上有铜帽的一端。电池上有两个符号,正极用“+”一样的符号表示,负极用“-”一样的符号表示。
3、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电池。
师:你能说说你见过哪些电池吗?遥控器里的圆形的7号电池,手电筒里的1号电池,圆形的5号电池,手表里的圆形的电池。
4、幼儿合作尝试,点亮小灯泡
师:大家观察了小灯泡、电池,现在想不想点亮小灯泡呀?
幼:想。
师:每个小组的桌上已经准备好了材料,先尝试一下,好不好?
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哪几组亮了?我们请接亮小灯泡的小组上来展示一下。
5、幼儿探究小灯泡电路的连接方式。
师:小灯泡亮了,说明有电流过小灯泡了。那你猜测一下,电是怎样流过小灯泡的?
师:说得没错,通常我们是这样认为的:电从电池的正极出发,从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另一个连接点流出,流到电池的负极,形成了回路。这条路一通,小灯泡马上就亮了。
6、教师总结。
三、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幼儿对活动材料的探索兴趣很高,有些孩子不断地反复试验。在操作过程中,许多幼儿之间也都进行合作,各组幼儿在找准备的材料探索连接。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连接材料,并且体验到活动成功的乐趣。在活动中,有些知识内容孩子的理解还是不够,影响到试验的操作,还有个别孩子的试验操作习惯还有待继续加强。
31、幼儿园歌曲游戏优秀教案和教学反思:《我爱妈咪》
目标:
1、感应休止。
2、语词替换练习。
3、唱名旋律。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5、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活动重点:感应休止。
活动难点:乐器感应节奏和休止
活动准备:
1、故事挂图P1、2,音乐CD。
2、布娃娃、纱巾、木鱼、手摇铃人手一份。
3、大、小五线谱各一幅。
活动队形:坐位半圆形;活动时,分散站立。
活动过程:
(一)肢体意识
老师弹钢琴伴奏,孩子随音乐做各式律动。
老师:小朋友,你们去过公园吗?有没有和你认识的朋友遇见过呀?遇到你的朋友你是怎样和他打招呼的。(幼儿回答,并要求大家来学他的动作)
音乐:学生自由散步。
音乐停:学生互相拥抱或碰触肢体。
反思:在一开始的肢体意识暖身中,让孩子放开肢体,轻松融入活动。通过自由散步,相互拥抱、碰触身体,为下一环节活动的常规做好铺垫。
(二)故事引导:
小朋友,有一个节日是妈妈的节日,你知道是什么节日吗?(母亲节)今年的母亲节又快到了,大家都欢天喜地得准备庆祝这个快乐的日子。宝宝和小熊、小花猫、小狗也热烈地讨论着要送什么礼物给妈妈。(出示图2)看看小猫和小熊,它们在想送什么给妈妈呢?点在一旁听到了,虽然她没钱买礼物,但也想给自己亲爱的妈咪一个惊喜。妈妈爱宝宝,你们爱妈妈吗?你们是怎么爱妈妈的呢?(幼儿发言)现在我带来了一首歌,叫“我爱妈咪”,里面有宝宝对妈妈,妈妈对宝宝的爱。我们一起听听看。
反思:老师用故事引导,述说小动物送礼物给妈妈,为什么小动物的礼物妈妈最喜欢。从了解妈妈的喜好出发,让幼儿讨论怎么样爱自己的妈妈。孩子都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如这时老师能进一步提问孩子怎样去关心身边的亲人,也许更能让孩子表达自己对亲人的爱。
(三)感应曲风
1、肢体
A段快板:休止/飞吻两下(或拍手)。
B段慢板:乐句/双手随音乐舞蹈。
老师:宝宝是怎么爱妈妈的?(送妈妈一个吻,亲亲妈妈)那妈妈对点点说什么呀?(“亲爱的宝贝,你最可爱,妈妈爱你”教师边说边做动作。)如果你是妈妈,你会怎样爱你的宝宝的呀?。
2、布娃娃
两人一组双手共持纱巾
老师:我这有些娃娃,你们来当爸爸、妈妈。组成一个家,照顾一个宝宝。用摇篮带着宝宝出来散步,
A段:休止/亲布娃娃或轻拍。
B段:乐句/带着娃娃慢走散步或摇摇篮。
句尾/娃娃、爸爸妈妈之间相互问候。
老师:领着你的小宝宝回到位置上休息一下吧。
反思:孩子们很喜欢照顾布娃娃的游戏。通过道具来感应乐曲中的休止,孩子完成的很好。这个环节的逐步解决活动的重点。
(四)语词游戏
语词替换及感应休止
教师:你们除了爱妈妈,还爱谁?爱谁就唱歌给谁听。教师引导幼儿大胆创编、替换歌曲中的语词。
A段:旋律/替换人物名称“我爱爸爸”“我爱爷爷”“我爱……”
幼儿自主创编词语,教师给予肯定与指导。
A段: 休止/创作呼应词语之动作。
B段:替好朋友或爸爸、妈妈等扇风、按摩等。
反思: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在故事的引导下,孩子表达了自己对家人的爱。也知道如何从别人需要出发去关心他人。所以这一环节,老师重点鼓励幼儿大胆创编、替换歌曲中的语词。
(五)乐器感应节奏和休止
师:你们会听着音乐,爱自己的家人,那你们想不想用乐器来演奏出来?
(1)教师用手摇铃敲出旋律节奏,幼儿徒手跟着拍。
(2)师:休止的地方我们用木鱼来演奏,谁知道要怎样敲?(可请一名幼儿上来试试)
(3)听音乐演奏乐器。
A段:旋律/轮手摇手摇铃。
休止符/敲木鱼。
B段:探索手摇铃音色或以木鱼槌于空中画图。
反思:节奏练习是一个比较困难的环节,教师先让幼儿幼儿徒手跟着拍来感知节奏,初步熟悉节奏,然后在让幼儿用乐器来拍节奏,从浅入深地学习节奏,过度自然、轻松。逐步解决活动的难点。
(六)唱名旋律
复习五线谱,认知唱名:do, re, mi, fa, sol.
1、教师讲解五线谱:五线谱是由五条线和四个间组成。
2、认知唱名:do、re、mi、fa、sol。
3、介绍级进与跳进。
反思:幼儿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唱出唱名并进行模唱。
(七)幼儿听音乐《我爱妈眯》拍手出教室。
32、幼儿园故事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甜甜的办法》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欣赏,理解故事内容,人物形象,并学习归纳主题。
2、树立环保的意识,养成不破坏绿化的好习惯。
3、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做事要认真、要有耐心。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
活动流程:
学习理解故事—观察活动—美工活动—延伸活动
活动过程:
一、学习理解故事
1、老师告诉幼儿故事名称,引起幼儿的兴趣。
2、老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采用提问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和情节线索。
(1)故事名称叫什么?
(2)小兔家门前有一片怎样的空地?
(3)小兔是怎样整理这片垃圾地的呢?
(4)草地给破坏了,小兔想了什么办法来弥补呢?
(5)如果你是小兔,你怎么办呢?
(6)最后小兔想了个什么办法,为什么说这个办法是甜甜的办法?
(7)这个办法给大家带来的是什么,小动物们是怎么说的?
教学反思:老师在讲述故事时可采用插问方法,请幼儿想办法。讲述完毕,可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小兔最后想的办法是甜甜的办法,围绕“甜甜”两字展开一些讨论。
二、观察活动
老师带领幼儿观察美丽清洁的幼儿园和又脏又乱的农贸市场,给幼儿一个强烈的对比,由此引发幼儿保护周围环境清洁,自觉爱护公共场所卫生的心愿。
教学反思:通过参观对比这一活动,产生对清洁整齐环境的向往,初步树立一种环保意识。此环节亦可以用一些宣传画来让幼儿观察,这些画可以是老师、幼儿共同收集的。谈话可以围绕“我所看到最美的地方是……,我见到过最脏的地方是……”进行。
三、美工活动
1、绘画前老师与幼儿共同讨论:如果我们生活的环境乱七八糟,你觉得怎样?你喜欢住在什么样的地方?
2、引导幼儿将讨论内容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启发幼儿大胆想象,画出一个优美整洁的环境。
教学反思:此环节让幼儿有一个大胆表现的机会,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环保的理解。
活动延伸
将幼儿画好的画作为宣传画贴在画廊,提醒他人保护环境。
教学反思:此环节旨在教育大家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33、幼儿园语言教案与教学反思《我想帮忙》
一、活动目标
1.理解图片的重要内容,感受帮助别人所带来的乐趣。
2.学习用较完整的、连贯的语言进行讲述。
3.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二、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我想帮忙》
2.幼儿用书
三、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启发幼儿观察,初步了解其内容
图1:提问(1)这是什么地方?(2)动物们都在做什么事?(3)为什么河马弟弟张大嘴巴在打哈欠?(了解河马的特点)(4)发生了什么事情?
图2至图4:
提问:河马弟弟为什么要帮助兔妹妹?它怎么做?
图5至图7:
提问(1)河马弟弟为什么要帮助鸡宝宝?它怎么做?(2)鸡宝宝得到河马弟弟的帮助后,它们怎么做?(3)河马弟弟为什么要帮助小羊儿?它怎么做?(4)大家对河马弟弟说:"你真棒!你最会帮大家的忙,我们好开心!”河马弟弟听后会觉得怎么样?
2.我想办法
小动物们能用什么办法救自己?你会用什么方式帮助动物的忙?自己遇到危险的时候怎么办?(鼓励幼儿结合经验充分讨论、想象)
3.教师讲述或者个别幼儿讲述
4.分组讲述。
活动反思:
在《我想帮忙》的社会活动中,运用挂图让幼儿能集中注意力观察图片内容,幼儿大部分能大胆讲述,同时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基本能达到教学目标。在这个活动过程当中,对各个问题的提出具有衔接作用,但幼儿在第一幅图的观察时观察的力度不够,不能看出河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不能了解图中发生什么内容,可以事先给孩子了解河马,以顺利展开教学。在“我想办法”环节中,可以多给机会给平时能力稍弱的孩子,并且可以增加情景表演的环节,让能力强的孩子与能力弱的孩子搭档,显示自救和帮忙,让孩子在实践中真正的想办法。
34、幼儿园音乐课教案与教学反思歌曲游戏:吹泡泡
一、教育目标
1、学唱歌曲,感应曲式及拍号。
2、大胆进行创意肢体造型。
3、认识新节奏。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二、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感应ABA曲式。
活动难点:感应3∕4拍、4∕4拍的拍号。
三、音乐分析:整首歌曲分ABA三段,A段为4∕4拍,B段为3∕4拍,间奏有2个8拍,分别是一组上行音阶和一组下行音节,歌词简单反复,便与幼儿学习、记忆。
四、活动准备
奥尔夫音乐VCD碟一张、呼啦圈(均与幼儿人数相等)、泡泡水和吹管各一个。
五、队形
站位:全体牵手围圈
坐位:半圆
六、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春天来了,蝴蝶姑娘在天空中翩翩起舞,小兔子、大鸟和宝宝一起在草地上玩游戏,宝宝在玩吹泡泡游戏,泡泡慢慢变大、变大,一个一个飞满天。泡泡像是泡泡帽子、像是泡泡耳环,美丽极了!
(二)吹泡泡游戏:观察与模仿
1、吹泡泡---气的运用
(1)一个大泡泡:气轻轻地吹出。
(2)许多小泡泡:气快快地吹出。
2、幼儿谈谈:何时可看见泡泡?形状?颜色?重量?
(三)感应曲式及拍号
1、全体牵手围圈
(1)前奏:音阶上下行/双手做呼应上下行之律动。
(2)A段:拍手小跑唱歌。二句顺时钟,二句逆时钟。
(3)B段:(渐强)大泡泡/牵手缓步后退,围成大圈。
(渐弱)小泡泡/牵手缓步前走,围成小圈。
(4)A段:同上A段。
(5)间奏:身体随音效学泡泡飞高飞低,最后拍破。
2、拍号感应
(1)画拍感应
(2)拍肢体节奏感应
(四)肢体造型:甜甜圈游戏
1、观察挂图泡泡造型:床、皇冠、耳环……
2、道具组合造型:泡泡床、泡泡裙、泡泡帽子……
3、幼儿创造:全体或小组/造型可渐大、破掉。
(五)节奏练习
1、分析B段:拍子与节奏/唱唱名旋律→画拍→音值长短。
2、透过节奏线认识附点TU。
3、介绍附点二分音符的念法和写法。
反思:
吹泡泡是小朋友们比较喜欢的一种游戏活动,有了这种生活经验做为铺垫,玩游戏时,孩子们都能很开心的参与,并能倾听音乐进行游戏。 由于本曲音乐节奏变化比较明显,歌词简单易懂,孩子们很快就学会演唱歌曲。同时在游戏时不用老师做过多的暗示,就能跟着音乐节奏轻轻地走成大圆——变成小圆——泡泡飞高——泡泡飞低——泡泡破了。做肢体律动时,孩子们能发挥想象,根据歌词做出相应的造型,夸张有趣,大家互相模仿互相学习,教室里笑声一片。在拍号感应环节,本曲子里有两种节奏型4/4拍和3/4拍,单独拍奏时,幼儿掌握较好。但听音乐画拍时,4/4拍的歌曲幼儿接触比较多,画拍感应较好;但音乐过度到3/4拍时,有的孩子一下子接受不了,显得手忙脚乱。后来,老师根据情况及时做了调整,在音乐旋律变为3/4拍时,提前做了提醒,幼儿进步较大。呼啦圈泡泡造型时,幼儿能大胆进行创意肢体造型,但合作不是很好,有待改进。最后学习了新的节奏tu.,引导幼儿认识了附点二分音符的念法和了解了音值长短。
35、幼儿园奥尔夫音乐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波浪舞
一、教学目标:
1、律动感应曲式AB;
2、听辨上下行音高的变化;
3、借助已有经验、图片和老师的提问,理解并记忆歌词;
4、喜欢听音乐,体验随乐表现的乐趣。
二、教学准备:音乐CD、纱巾、打棒(人手一份)
三、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导
宝宝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到郊外去野营,这是宝宝的第一次野营,宝宝觉得好新鲜,会发生什么好玩的事情呢,,,,,,,,,
(二)*律动—营地活动
1、去野营
A段:跟老师一起边说边拍手(一起去野营)X X XX X的节奏。
B段:1、问句:小手放低,唱唱名(噜。。。。。。噜)
2、答句:小手举高,唱唱名(啦。。。。。啦)
2、搭帐篷
A段:用拳头在地上钉木桩(一起钉钉子)
B段:1、问句:弯腰唱唱名(噜。。。。。。。。。。。噜)
2、答句:昂首唱唱名(啦。。。。。。。。。。啦)
(三)*纱巾游戏
A段:边念语词边搭帐篷。
B段:问句 :用纱巾遮住脸,幷唱唱名。
答句:把脸露出来,幷唱唱名。
(四)*打棒演奏
A段:敲奏语词节奏。
B段:问句:将乐器藏在身后,幷唱唱名。
答句:出示乐器,幷唱唱名。
教学反思:
“波浪舞”音乐节奏感强,故事贴近孩子的生活,都是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在教学中,我们加入了一些简单的(如:一起拍拍手;一起来烤鱼等等)语词来感应XXXXX 的节奏,并运用动作来感应上下行音高的变化,在本次活动中,大多数孩子都能够很好XXXXX的节奏,并能积极、活跃的参加到音乐游戏中来,但还是有个别孩子不乐意参加集体活动。
36、幼儿园水粉颜料游戏教案与教学反思:散开的花
要求:
1、通过吹色游戏,巩固幼儿对几种常用颜色的认识,培养幼儿对色彩的兴趣。
2、能大胆选用色彩,表达自己对烟花的美的感受。
3、尝试与同伴合作作画,体验其中的乐趣。
4、培养观察,比较能力。
5、让幼儿体会游戏的乐趣,发展幼儿开朗,乐观的性格。
活动准备:
1、装有红、黄、蓝、绿、紫颜色的盘子若干。
2、幼儿人手一张较厚的纸。
活动流程:
回忆花→示范讲解→幼儿画花→观察作品
活动过程:
一、 回忆烟花
教师:春节的夜晚天空中升起了五颜六色的烟花就像一朵朵美丽的花朵,小朋友你们都看见烟花了吗?看见了哪些颜色的烟花?
教学反思:放烟花是春节要举行的活动,幼儿大多与家人一起观看过烟花,有较深的体验与感受。所以用烟花来作为题材,能够引起幼儿对此活动更为浓厚的兴趣。
二、示范讲解
教师:你们想放烟花吗?老师用一种新的方法也能放烟花。
1、示范讲解
老师把颜料滴在纸上,用力用嘴吹开呈烟花状。
2、请部分幼儿和老师合作一起放“烟花”,引起幼儿的兴趣。
3、引导幼儿说出老师和小朋友放的“烟花”,是什么颜色的?
教学反思:从培养幼儿说出的兴趣入手,选择了幼儿所喜欢的烟花作题材,设计“放烟花”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在想想、看看、讲讲、做做等活动中,逐步加深对几种常用色的认识。
三、幼儿画烟花
老师指导幼儿自由选择颜色放“烟花”,巩固对常用颜色的认识,培养幼儿对色彩的兴趣。
1、教师在巡回指导过程中,询问幼儿放了哪些颜色的“烟花”,以巩固对常用色的认识。
2、观察幼儿的作画情况,提醒幼儿嘴要对着纸面,用力吹。
3、提醒幼儿在玩色过程中注意不要把衣服弄脏。
教学反思:通过亲手作画“烟花”,使幼儿自己发现色彩的美妙变幻,激发其对色彩的兴趣,并初步学习与同伴合作作画,能大胆地用颜色作“烟花”,进而培养他们对美术活动的浓厚兴趣。
37、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案与教学反思《车子叭叭叭》
活动一
活动名称:马路上的车子
重点领域:社会、科学
活动方式:集体
预设目标:
1、通过观察认识马路上的各种车子,了解汽车在马路上行驶的实况。
2、培养幼儿仔细观察的能力及口语表达的能力。
3、培养幼儿初步的交通安全与意识。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5、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1.提醒幼儿按时入园。
2.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活动预设:
1、观察活动前组织谈话,引起幼儿参观的兴趣,并告诉幼儿到马路去看什么,怎么去,并提出注意事项。
2、带领幼儿步行到马路边进行观察活动。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马路上种来来往往的车子。
看看自己认识哪辆车?它叫什么名字?它的样子是怎样的?外形大小怎样?颜色怎样?有什么用?车子是怎样在车道上行使的……
(2)引导幼儿观察红绿灯、人性横道线及当时车辆、行人过路口的情景,对幼儿进行交通安全知识教育。
3、鼓励幼儿大胆的将自己观察到的所见所闻和同伴、老师、家人交流分享。
观察记录:
1、由于是第一次集体外出,所以孩子们
都显得高兴及兴奋。在听完我介绍后,他们纷纷议论 “哗,老师和我们上街看车啊!”“嘻嘻,真好啊!”(我特别叮嘱几个特别活泼的小男孩要遵守纪律,他们一脸认真地点头答应。)
2、“出发了”“到了”“哇,好多车!”走了一段路后,我们顺利地来到了目的地——南环路,并一字排在接到护栏内刊车道上的车。
不用我多提醒,孩子们一直认真地观察、议论一辆辆过往的车 ,从颜色、名称、车速……无所不谈。
由于当时位置看不见“红绿灯亭”,所以一些幼儿自言自语:为什么这些车一时好多,一时没有车过?李安小朋友听见了便说:“当然了,路口有红绿灯控制的啊!”
在孩子们的提议下,我们等前面年龄班的幼儿走了,我们便前去观察了路口的车辆行驶情况,并观察了人行横道线、红绿灯、车拐弯……
3、第二天,便有大部分幼儿一回到幼儿园便把口述作业交到班上了,还一脸的高兴与回味。
活动反思:
出于考虑安全等因素,我们已经很少带幼儿外出。但在安全保障的前提下,相信,老师和幼儿都喜欢外出观察、参观,实地地看、现场地说,比空洞的说教更有实际意义。
看着孩子们高兴地和同伴议论,高兴地向家长讲述,我心里也很高兴,毕竟也是成功的一次外出参观,尽管时间很短,但意义与作用却很大。
活动二
活动二
活动名称:我是小司机
重点领域:健康
活动方式:分组
预设目标:
1、能依据交通指示标记,看信号改变走跑方向。
2、初步建立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
活动准备:
胶圈若干、交通指示标记(停车P拐弯)、绕杆4支
活动预设:
1、幼儿手握方向盘(胶圈)做开车状,随音乐进入操场。教师与幼儿一起做准备活动。
2、“小司机 ”练本领。
教师扮“警察”叔叔扮“小司机”。
3、幼儿在教师的囗令下走跑交替。 出示相应的交通指示标志,幼儿按指挥信号做模仿动作。
“绿灯”:小司机做开车快跑状。
“红灯”:小司机原地走跑状。
“弯道”:小司机转动方向盘做转弯状。
“停车场”:小司机模仿刹车动作。
教师出示不同交通标志,幼儿做
“小司机”游戏。
4.游戏:过隧道
让幼儿自由两人搭成“小隧道”,轮流当小司机穿过小隧道。
5.放松动作。带领幼儿做擦车、洗车的动作。
观察记录:
1、2 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握着方向
做钻走跑的动作 ,一会停一会开,孩子还提议钻过滑梯的山洞,在门囗的斜坡来回“开汽车”(提醒孩子注意控制上下坡的速度)。
3、我先向孩子认识所要懂的交通标记,他们很聪明,马上领会其游戏的要领,分成两组进行游戏。
有个别的孩子为争着排第一,碰撞到旗
杆,于是与他们讨论怎么解决。前一组上的幼儿和后一组上的幼儿有不同的表现,先上的孩子要教师来解决,后上的孩子则提出解决的方法。
4.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在玩“过隧道” 时,我马上调整游戏方案,和他们一起定下规则。他们在自己定的规则中愉快的游戏,并了解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
5.放松的环节幼儿则跟着教师做同样
的动作 。
活动反思:
在这个游戏设计上,孩子所要遵守的游戏规则很简单,因此玩起来很容易进入角色,教师不仅是他们的设计者、支持者,还是他们的监督者。在发现孩子违规时给予指出,使孩子不致于把游戏规则丢弃,由此至终向目标靠近。教师也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当出现孩子的需要时,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能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还学会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活动三
活动名称:我喜欢的车
重点领域:科学、语言
活动方式:集体、小组
预设目标:
1、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玩具车。
2、根据车子的特征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玩具汽车若干
活动预设:
1、请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车子。
向幼儿问一些问题,帮助幼儿与大家分享。如:这是什么车,是什么颜色的,车子是谁送给你的,为什么喜欢,车子要怎么玩,玩的时候要注意哪些事情……
2、介绍之后,请幼儿将车子排列
整齐,放在教室的桌子上观察这些车子,说一说:哪些车子是红色的;哪些是车子的大手;哪些车子的大门可以打开;哪些车子只有轮子……
3、请幼儿对车子进行分类,并说
出他是怎么分的,如颜色、大小、功能轮子、天窗……只要说得有理即可。
4、请幼儿听教师指令分类游戏。
如颜色、大小、功能轮子。
5、游戏:《各种各样的车子》
由教师出题让幼儿回答:
——你要上车,告诉开车的人要到哪里。(出租车)
——失火的时候,一定需要它帮忙。(消防车)
——抓坏人的时候,警察就会开着它出来。(警车)
车子前面有一个长长的手臂,很有力气,可以挖土。(挖土机)
——专门装垃圾的车子。(垃圾车)
——可以救人的车子。(救护车、警车、消防车)
——搬家时用到的车子。(卡车)
观察记录:
1、让幼儿拿自己的车向别人介绍,也
许是孩子的天性,一拿到车子,他们会交换来玩,从孩子的语言交流中多数围绕:车子怎样玩?有什么功用?所预设的问题只有在教师的提示下,有的会回答,有的不会回答。
2、孩子之间根据自己的车子的类型、颜色,进行区分。从他们语言、手势看得出,孩子很了解自己的车子,能主动向别人介绍。潜移默化中促进孩子之间的交往能力有了提高。
3、4所提的问题是孩子不理解的,于是拿颜色来示范分类,是示范过后,孩子的思维一下子打开了,有按车轮的数量分;有的按车门打开与不打开……
在活动中,孩子发现几个人一组进行归
类好玩一些,其中有一个人做主持、裁判,玩起来公平些,可以各抒己见,学会包容。
5、孩子要通过答问题,都聚精会神的
听,每听到一个问题,他们马上找相应的卡片来抢答。看来他们对车子有一定生活体验,所以喜欢,感兴趣。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预设中,幼儿可以彼此交换车辆来玩,他们会找平时好伙伴来分享。也使得一些遥控车、轨道车在孩子的介绍中,彼此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培养孩子有玩具大家玩的意识。
在给车子分类时,有孩子提出按颜色分类;按车子的用途来分……,还学会几个一组,看来孩子们渐渐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这个活动成功在于是幼儿所熟悉的、喜欢的,他们在活动就表现积极主动,会的帮助不会的孩子,从中学会互相帮助,互相体验成功的喜悦。也使我感到孩子喜欢内容,课就上得得心应手,常规就好。所以,课的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更易提高幼儿与教师的能力。
活动四
活动名称:到车子里看看重点领域:社会、艺术
活动方式:分组、集体
预设目标:1、初步了解汽车的基本构造。
2、丰富词汇:引擎、方向盘、安全带。
3、学习遵守参观规则。
活动准备:.事先联络有车子的家长,提供车子让幼儿参观。
活动预设:
1、活动前组织幼儿谈话,引起幼儿参观活动的兴趣,明确参观时应注意的规则。
2、将幼儿分组进行参观,提醒幼儿进入车子里要专心听,看车子里有哪些重要的部分。
3、请讲解人员介绍汽车的基本构造,如车门、车窗、引擎、轮子、方向盘和安全带等,并让幼儿看清楚。
4、回到教室之后,请幼儿说说参观的心得,并将看到的情况画下来,与大家分享。
观察记录:
1.一听说要参观汽车,孩子们都兴奋不已,有的说自己坐过汽车,有的模仿开车时手握方向盘的转弯动作……
我特别叮嘱班上几个较调皮活泼的小
男孩要遵守参观规则,李俊泽说:“是不是不能乱动车上的零件?”陈俊宇说:“要遵守纪律……”
2.全班幼儿分成三组逐一在小操场参观梁晓文爸爸开来的小汽车。
3.梁晓文爸爸妈妈像专职售车人员一样,分别向幼儿详细地介绍了汽车的标志、外形、颜色、内部构造……还让孩子们逐一当驾驶员学开车的样子,孩子们叽叽喳喳,围着车子转悠,听完介绍后上上、下下车子,兴奋不已。
4.孩子们迫不及待的将自己刚才参观的情景告诉梁老师和同伴,还沉浸在刚才的兴奋之中。
他们根据参观情况画出了别人不容易看懂的画,但他们能清楚地介绍自己所画的画的内容。
活动反思:
由于梁晓文父母的积极配合,使得活动能顺利开展。生动、直观的过程让孩子们易于接受和理解,亲自的观察、触摸相信一定比看图片观察的印象要深刻。
活动前注意和家长交流,说明活动的目的、要求,所以家长的表达、配合较到位。他们的参与使教学活动形式更丰富,也袮补了一些幼儿园欠缺的资源。充分利用家长、社会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是开展好各项活动的途径之一。相信,只要是从孩子角度出发,合理利用,家长是会鼎力支持的。
主题活动《车子叭叭叭》总结与反思:
在这个主题活动中,我们和孩子们一起通过观察、欣赏各种各样的车子,玩形象逼真的玩具车,共同分享玩车、坐车的经验。让幼儿从中认识到不同的车子,知道它们的名称,认识它们各自的外形及主要内部结构,并了解它们的用途,还学习了按照车子的特征进行分类,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车子的认识,还知道了为什么要遵守交通规则及如何遵守交通规则,建立了基本的交通安全观念,并养成良好的过马路、乘车习惯。
回忆过去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学习活动,我们今天所开展的主题活动较以往有了根本性的改变。这种改变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在尝试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也获得了许多启示……
启示一:从“学”到“做”,让孩子亲身实践。
有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这样形象地比喻“孩子的学习是听过就忘记,看过就记住,做过就理解。”这句话很好地阐明了孩子的思维和学习方式:直接行动思维接受知识的速度优于具体形象思维,更优于抽象逻辑思维。因此,为幼儿创设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的机会,是帮助他们获得知识的最迅速、最便捷的途径。 所以,活动中,我们带幼儿到马路上看来来往往的车子;将小汽车开到幼儿园让幼儿仔细观察车子的内部结构;看特别录制的车子vcd 片;搜集各种玩具车子和幼儿玩车子的相关游戏;学“小司机”开车,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建立基本的交通安全观念;用纸盒制作“环保小汽车”……在主题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们为孩子的亲身实践创设了大量的机会,变以往被动的知识接受,为如今主动的操作、探索和学习。
启示二:从“教师”到“家长”,充分把握家庭教育资源。
通过对一些平时对班级的主题开展关心较多、并对孩子的探索活动支持较多的家长,和另一些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对孩子主题探索活动支持较少的家长的比较,我们发现:那些参与较多的家长在教育观念上更新得较快,教育理念更先进,教育方法也更科学。同时,这一部分<<
幼儿对主题活动及其它探索活动的兴趣也明显增强了。他们的探索能力不断提高,已经开始积累一套属于自己的探索方法,相应的知识经验也日渐丰富。因此,我们将如何充分发掘家长资源放到了重要的位置上。
我们通过“家园园地”、“温馨通知栏”“早送晚接面谈”“家园户外联谊活动”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和介绍有关主题的内容及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反应情况等。还不时布置一些小任务(如搜集各种车子玩具模型、图卡、图书、挂图、vcd等;收集牙膏纸盒;带孩子到街上观察各种车子;听孩子口述,并记录孩子的发言……)在孩子回家后,协助和支持幼儿完成任务。并邀请有车子的家长进一步到园协助主题活动的开展。
从主题活动开展以来,我们逐渐将主题活动由幼儿园单方构建,推向了家园共建,展开以“主题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家园话题。不少家长谈到了孩子在班级开展主题活动后的变化、自己在教育观念上获得的启示,以及是如何随之改变家庭教育的方法和策略的,给其他家长不少启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8、幼儿园中班体育教案和教学反思――有趣的筷子
活动目标
一.通过摸、看、玩筷子让幼儿了解各种筷子的用途、特点。
二.发挥幼儿的想象思维,用筷子创造各种图形。
三.让幼儿练习使用筷子做到姿势正确并用筷子学会夹物品。
四.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五.让幼儿初步具有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体验健康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样式及色彩的筷子数十双,用盘子装好的豆子、玻璃球、纸条等少许。
活动过程
一、发声练习《小心过马路》,提醒幼儿“马上就要开始上课了”,意在集中小朋友的注意力。
二、老师的话:“亲爱的小朋友,老师在上课前要出个谜语让大家来猜,看看哪个小朋友能最先猜出来,”-----两姐妹,一样长,酸甜苦辣她先尝。(筷子)
“筷子是每天都要和我们见面的小伙伴,它在吃饭的时候帮助了我们,是我们大家的好朋友,今天聂老师就要请小朋友们一起来重新认识一下我们的朋友―筷子!”
三、老师拿出一双筷子,教幼儿大声说出:“筷子,两根筷子,一双筷子”。让幼儿了解筷子表达该用的量词。
四、将小朋友带来的筷子和老师收集的筷子全放在桌子上,像个筷子家庭大聚会一样,“长的是爸爸,细的是妈妈,短的是儿子,你们看这家人多热闹啊。”让幼儿对筷子产生兴趣。
五、小朋友可以随意下位观察每双筷子的不同,通过摸一摸、看一看、玩一玩回答老师在观察过程中提出的问题。
“筷子有哪些颜色?”
“请将长的和短的筷子分出来。”
“摸摸看,每双筷子是不是都是同一种材料做成的?”
“你喜欢哪双筷子,为什么?”
六、让幼儿讨论,筷子有哪些作用?
“小朋友们,筷子我们非常熟悉,它有哪些作用呢?”(用餐、敲打、玩具等)
老师说:“筷子啊,还会变戏法呢,不信你们看。”老师将一些筷子摆成好看的形状,调动小朋友的想象力,让他们自己动用在桌上也摆出各种图形。老师与孩子一起动手。
七、小朋友人手一双筷子,老师教用筷子的正确方法:手捏在筷子的中下方,不能太低和太高,两支筷子不能分得太远,中指与大拇指碰头,其他做辅助。老师考验小朋友的学习效果:“现在老师要来考考大家,看到底你们学得怎么样?”在桌上分组放上几盘豆子、玻璃球和纸条,让幼儿试着来夹物,从一个盘里夹到另一个盘里,看谁夹得稳,夹得快,并在活动过程中纠正错误的拿筷姿势。老师也参与其中。
八、结束语:“小朋友们,老师又要给你们出个谜语了-----两兄弟,一般高,一日三餐不长膘。(筷子)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我们重新认识的筷子,以后我们要和筷子做好朋友们,我们要去爱护它,不能伤害它。好不好?
反思:整个活动当中,安全教育是首要的,在安全的前提下,我们的幼儿人首一双筷子,发挥他们的想象,自己玩,自己练习,这是幼儿最感兴趣的,也起到了让幼儿认识筷子和练习使用筷子的目的。活动的时间也很合适。幼儿兴趣很浓。
39、幼儿园大班美术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有趣的图案
目标:
发现物体的对称性,根据提供的已有图形,画出与物体相对称的另一半。
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准备:具有两组相对称的图形若干,幼儿活动材料第二册第19页《有趣的对称图案》、水彩笔。人手一张长和宽为4厘米和3厘米的彩色纸、剪刀、水彩笔。已拼插好一半对称图案的玩具或插粒若干套,玩具、插粒若干。
过程:
一、后面躲着谁(教师先出示已折成一半的图形或实物,让幼儿猜猜后面会是什么。再是让幼儿折对称图形)
二、找朋友(展示图形片,请幼儿在提供的图形中找找每个图形的朋友,说说它们为什么是朋友,再集体观察两个图形的异同:形状、颜色、图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对称的意义)。
三、找一半(让幼儿说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对称物体和自己身体上有没有对称的地方,指导幼儿操作活动材料,找出对称的图画并涂色请幼儿观察已经拼好一半的图案,用相同的玩具材料拼出相对称的另一半)。
修改后活动方案:
目标与上面同。
准备:三张对称图片:三角形,花朵,小鸟。
对称及不对称图片若干。
操作纸每人一张:有找对称涂色的,有画对称图形的。
过程:一、猜一猜(分别出示三张对称图片的一半,让幼儿猜出后面是什么。三张全出示后引导幼儿观察左右两过的异同:形状、颜色、图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对称的意义)。
二、找一找(先出示若干半张图片,让其寻找对称的另一半。再在自己身上寻找对称的部位)。
三、做一做(用自己的身体做对称的动作)。
四、画一画(在操作纸上先找对称图案,再涂色对称图案,最后画对称图案的另一半)。
活动设计的反思:
这是一个对“对称”含义理解的活动,而“对称”的物体、图案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告诉幼儿“对称”的条件,幼儿能容易找到,但是这种方法回到了原来的“灌输、传授”式,幼儿在活动中永远是处于被动者。所以如何让幼儿主动学,乐意去寻找发现,这是活动设计的关键。如今有了首席备课人,但设计的活动思路不属于自己,要使这活动尽量减少纰漏,那就精心的构思活动方案,琢磨活动过程,把握每个活动中每个环节,活动后进行反思。因此活动前我仔细琢磨了原活动方案,总觉得不是自己的不能得心应手去实施,因此对活动进行了修改调整,让幼儿在“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的几个环节中,引导他们发现了“对称”所需的条件,每个环节清晰、明了,重点突出。
活动目标的反思:活动的目标实而在,不空不广也不难,并已在过程中很好的体现,特别是“发现物体的对称性”我觉得非常好,都是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而得到的正确答案。是一种主动学习的反映。
活动过程的反思:
“猜一猜”是活动的第一环节。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要让幼儿在快乐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寻找左右两边的异同点,这就是重点。在猜的过程中孩子们兴趣高涨,因为我对幼儿的猜测答案都没肯定也不否定,所以他们就特好奇,给下面的“寻找”增加了更大的兴趣。在我的鼓励下,他们都积极主动的寻找着每张图片两边的相同点与不同,最终自然的发现了“对称”的条件:形状、颜色、大小、图案相同,方向相反。然而就在让他们找不同点时,我提出了一个带有误导性的问题:“找一找两边有什么不一样”,因此幼儿就从细微之处找不同,还真的找到了线条不直、圆圈不圆之类,没有一个幼儿会从方向上去观察,我也就只能半提醒着他们“看看小鸟吧朝哪边”,幼儿才恍然大悟“方向相反”了。显然这是我的提问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的。这环节让我满意的是话比较简洁不多,灵活的面对幼儿的“猜测”。让我遗憾的就是:问题设计不妥,带来了误导或多或少的耽误了教学活动的时间。
“找一找”是对“对称”含义的理解后的初次应用。我就请班上学习、接受能力中偏下的幼儿回答,结果是多数幼儿对“对称”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还有极少幼儿有些模糊而出现错误,因此就在他们的错误中提出问题并极时帮他们解决了问题,使幼儿更加理解了对称的意思。
“做一做”是为了增加一点趣味性,前二个环节都是以说为主,而做一做即是让他们巩固“对称”的理解,又是能让他们好动的身体能得到轻松片刻。虽是动的一刻,但师幼配合非常默契。
“画一画”的操作活动有看、想、找、涂色、画的过程,是前面学习的综合反映。在此中我觉得不足的是:在幼儿操作前没有再次或是小结一下对称条件,也没有示范,因此很多幼儿出现了对称的颜色没有用上,他们只是涂色而已,如果能提一提,也许幼儿涂色时会主意到色彩的变化与对称。
这就是我对“有趣图案”整个活动的全面反思,只有在仔细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或者是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学途径。
40、幼儿园语言领域活动优质课教案与教学反思《点点和多咪的信》
一、活动目标:
1、感受同伴间互相关爱所带来的快乐。
2、理解故事,并尝试有序的讲述故事中信的内容。
3、培养幼儿大胆讲述的能力。
4、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5、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二、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
活动难点:尝试有序的讲述故事中信的内容
三、活动准备:
(1)课前准备:让幼儿了解,认识信封,信的基本格式,和简单的文字符号。
(2)课件《点点和多咪的信》、书信三封、动物图片。
四、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出示图片,引出故事。)
2、分别出示三封信,引导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理解图片上的内容。(主要从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方面引导)
3、引导幼儿大胆表述故事中信的内容。
(1)第一封信请个别幼儿大胆表述信的内容。
(2)第二封信请幼儿一起来讲述信的内容。
(3)第三封信请幼儿一起讲述。
4、完整欣赏故事。
5、请幼儿说说你会怎么去关心好朋友(进一步感受幼儿同伴间要互相关爱)。
延伸活动:给好朋友画信。
活动反思:
1、这次活动选择了整合教材的内容,对整合教材的研讨起到推动作用,活动流程也较清晰,活动重点突出。
2、课前铺垫内容比较丰富,幼儿对“信”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参与性比较好,效果还可以。
3、幼儿在整个活动中的讲述能力不是很好,说明平时对幼儿语言讲述能力培养不够,今后还对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多下功夫。
41、幼儿园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金鸡独立》
活动目标:
1、练习两臂平举,单脚站立3秒钟,动作协调。
2、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练习金鸡独立的动作。
3、提高幼儿的竞争能力,促进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4、让幼儿体会游戏的乐趣,发展幼儿开朗,乐观的性格。
活动准备:
鸡妈妈标记一个;狐狸头饰一个;垫子、大圈、小圈、泡沫垫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队列队形。
原地踏步——大圆——高人走——矮人走——偏步走——解放军走——切断分队——四路纵队。
2、热身操。
师:让我们一起来活动活动身体吧!
(头部运动、上肢运动、下蹲运动、体侧运动、腹背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
二、基本部分。
1、角色扮演,引起兴趣。
师:我是鸡妈妈,你们来做我的小鸡好不好?你们指导小鸡都有哪些本领呢?
2、自由探索,分散练习。
3、请幼儿集中,示范。
师:你们练的怎么样啦?谁愿意表演给大家看?
4、幼儿练习。
师:让我们一起来学学他,一条腿抬起来,两条腿要靠拢,抬头挺胸,手臂伸直。
5、游戏:狐狸捉小鸡。
(1)熟悉场地。
师:妈妈肚子饿了,你们肚子饿不饿?我们一起出去找好吃的小虫子好不好?我们要爬过草地,钻过山洞,跳过小石阶,绕过小树林,来到小石林,找一找有没有好吃的小虫子。
(2)介绍游戏玩法。
师:有没有找到好吃的小虫子呀?那我们再去找一找。不过到了小石林就要当心了,那里有可怕的狐狸!当我们遇到狐狸怎么办?刚刚我们学过什么本领呀?(金鸡独立)请小鸡站在石头上,这样狐狸就害怕了。
(3)幼儿游戏。(2次)
6、总结
7、放松操。
活动反思:
针对自己上的这节中班体育活动,做一下反思。
记得在第一次观摩教学活动中,特别强调了幼儿的活动量。这一次是平衡类的动作,其本身的运动量比较小,在设计课的时候,特别注意了这一点。在开始环节,教师带领中班小朋友进行了队列练习和热身操。在队列练习中,设立了高人走和矮人走,也是对幼儿的腿部肌肉进行了初步的锻炼,也是为了之后单脚站立做了基础。加上之后的热身操,充分让幼儿达到热身的效果。
在基本过程中,通过幼儿尝试、个别幼儿示范、教师示范讲解、幼儿练习等教育策略让幼儿学习单脚站立3秒中的动作要领。在幼儿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自己的示范动作较少,可多示范2次,让幼儿从教师的规范动作中学习动作要领,这样幼儿能更好的掌握。最后,通过游戏的形式,来提升幼儿单脚站立的动作要领,游戏通过爬、钻、跑、跳等基本动作贯穿整个游戏,也是为了加强幼儿的运动强度。在第一遍游戏时,教师没有引用单脚站立的动作,是为了让幼儿先熟悉一下游戏的场地;在第二遍游戏时,加上了单脚站立的动作,在讲解游戏情景时,教师没有讲解清楚,使这个游戏的逻辑性有点牵强,教师在讲解游戏规则时应该讲清楚,小鸡站在高高的时候头上,做金鸡独立的动作,看上去就像老鹰一样,狐狸就害怕不敢捉你了。在老师组织幼儿游戏时,由于站位的原因,也是教师缺乏现场的调控能力,使得摆放的石头比较密集,幼儿站在石头上做金鸡独立的动作时比较拥挤,使其效果较差,所以在执教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适宜的调整活动场地,空出充分的空间来摆放器材。在整个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运用个各种基本动作来增加幼儿的活动量,但是幼儿掌握这些基本动作比较欠佳,特别是钻的动作上,幼儿不能很好的掌握动作要领,使其器材经常倒下。所以在设计上,教师可以将钻的基本动作去掉。
42、幼儿园科艺整合活动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感觉味道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多种感官感受味道,并进行通感联想、感受味道与音乐、色彩的互通性。
2、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准备: 课件 各种苦蜡酸甜的食物 小镜子 表情挂饰 音乐(好朋友)
活动过程:
1、看动画听故事(酸酸甜甜的故事)
2、这四个酸甜苦辣小朋友今天也来到我们班要和小朋友一起来做游戏。咱们一起来找一找
3、幼儿根据老师提供的物品利用各种方法初步探索找到自己所认为的好朋友。(请幼儿各自介绍自己所找到的好朋友,你的找到的好朋友是啥味道?是用啥方法找到的?)
4、生活中哪些东西是酸酸。甜甜、苦苦、辣辣?幼儿举手回答
5、带问题再次探索尝试6、请幼儿上台表演刚才自己品尝东西时的表情,并请幼儿猜一猜他吃的东西是啥味道的。
7.幼儿带表情挂饰和酸甜苦辣食物图听音乐做“找朋友游戏”
课后反思
一、目标可以做以下修改:
1、在愉快的游戏氛围中,让幼儿大胆地猜、说、画,引导幼儿观察表情的变化,加深幼儿对味道与表情的体验。
2、让幼儿运用多种途径表现味道与表情,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二、在故事讲述中在最后大师傅是如何找到酸甜苦辣时可以先请孩子来说一说用啥方法可以找到那四个朋友,然后老师再接着讲述。这样也就为以下幼儿游戏找朋友作好了铺垫。
三、幼儿第一次尝试时可以请幼儿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后直接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不要还是围在老师提供物品那乱哄哄的,请他,们拿好回到各自的座位上。再请孩子们说自己是怎样找到好朋友的。
四、幼儿再次进行尝试时可以要求幼儿品尝东西照照镜子,看看自己当时的表情)
五、请幼儿表演品尝味道的表情时,老师可以先示范:比如说如果让你们来猜老师尝到的是什么味道?你会从老师脸上的什么来猜?(眼睛、眉毛、嘴巴的变化)
老师可以根据幼儿表演和孩子一起依次进行小结,并再集体模仿
教师小结:品尝甜味的表情——他在笑呢,嘴角向上,眼睛弯弯地象月亮
教师小结:品尝辣味的表情——舌头伸出来了,还在吸凉气,脸都变红了,手还在不停地扇。
教师小结:品尝酸味的表情——眼睛、鼻子、嘴被酸的团在了一起。
教师小结:品尝苦味的表情——咧着嘴,皱着眉头,吐着口水……
注意教育孩子说完整话。
43、幼儿园音乐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小兔和狼 》
教材分析:
《小兔和狼》是一首富有故事性的歌曲,二拍子,旋律简洁流畅、活泼有趣。特别是趣味故事性的歌词,形象生动,便于幼儿记忆。还有幼儿熟悉喜欢的小兔子,都是他们很感兴趣的,也有助于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最后大灰狼的出现,更是在游戏时把活动气氛推向一个新的高潮,让幼儿在玩玩乐乐中学习,体验快乐,很适合中班幼儿进行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玩游戏,熟悉乐曲旋律,演唱歌曲《小兔和狼》。
2、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内容,创编不同的造型。
3、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乐趣。
4、借助已有经验、图片和老师的提问,理解并记忆歌词。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1、背景图
2、大灰狼头饰、小兔头饰
3、小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 、故事导入
1、师:孩子们,看,谁来我们班做客了?(小兔子)我们和小兔子打个招呼吧!
小兔子:小朋友们好!幼儿:小兔子好!
2、小兔子:小朋友们,今天我给你们讲个故事!你们想听吗?(讲述故事)
一天,小小兔子跳呀跳呀跳到树林里玩,它竖起耳朵仔细听,听到风儿在呼呼地吹,树叶沙沙地响。正当小兔子玩的开心的时候呀,只听!嘭!嘭!哎呀,不好,来了一只大灰狼,吓的小兔赶紧躲了起来,聪明的小兔子躲在大树丛中,大灰狼没有发现它,灰溜溜地走了,小兔又高高兴兴地出来玩了。
3、师:故事好听吗?谁来说说在故事里你听到了什么?
幼儿:小兔子、狼。(出示背景图,图片小兔子、狼)
4、师:小朋友们听的真仔细!
二、熟悉旋律、学唱歌曲
1、师:这个有趣的故事还能编成一首歌曲呢!你们想听吗?
(教师跟着琴声进行第一次范唱)
2、师:好听吗?在歌曲里你听到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小图片)
3、师:这么好听的歌曲,老师还想再来唱一遍呢!你们要竖起耳朵仔细听老师是怎么唱的?(教师跟着琴声进行第二次范唱)(教师边唱边手指图)
4、师:你们想来唱一唱吗?我们一起跟着琴声来唱一唱!(师幼一起在座位上唱两遍)
5、小朋友们唱的真棒!
三、幼儿根据歌词创编相应的动作、以及造型。
1、师:在歌曲里小兔子是怎么样走路的?(请幼儿表演)谁来学一学小兔竖起耳朵听的动作?风儿怎么样?树叶怎么样?(动作)哎呀,谁来了?小兔看到狼后是什么样子的呀?小兔害怕极了,吓的躲了起来。
3、师:宝宝们,我们一边唱一边来完整的表演这个故事。
四、游戏《小兔和狼》。
1、师:《小兔和狼》还能做成游戏,你们想玩吗?听到狼来了,小兔要想个办法不让狼发现,应该怎么办呀?在唱到“哎呀”的时候声音不能很响,不然被狼发现的。
2、配班教师扮演狼,幼儿扮演小兔玩游戏。
3、一幼儿戴上头饰扮狼玩游戏。
五、结束部分。
师:小兔子们真聪明,大灰狼啊!没捉到小兔子,灰溜溜的走了,我们又可以高高兴兴的到别的地方去玩了!走喽,去玩啦!(音乐声中,幼儿边唱边跳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小兔和狼》是一首富有故事性的歌曲,二拍子,旋律简洁流畅、活泼有趣。特别是趣味故事性的歌词,形象生动,便于幼儿记忆。还有幼儿熟悉喜欢的小兔子,都是他们很感兴趣的,也有助于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最后大灰狼的出现,更是在游戏时把活动气氛推向一个新的高潮,让幼儿在玩玩乐乐中学习,体验快乐,很适合中班幼儿进行活动首先,从选材上看,我从幼儿的兴趣出发,精心选材,小兔的形象是幼儿比较熟悉、喜爱的,能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积极参与,热情投入。在活动中,改变了以往教师示范的教学方式,而是让幼儿创造性地探索小兔各种高兴的动作,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动性。幼儿在活动中以自身特有的可爱的动作和形态为集体做出示范,毫不胆怯,动作自然协调。具有节奏感。
整歌教学过程动静交替,幼儿在不断地动静交替中,丝毫未觉疲劳,一直兴趣盎然。教案设计中,通过提问采取了层层递进的方法,活动的每一步都让幼儿充分展现自己的经验,然后对幼儿的经验进行及时地整理归纳,使幼儿的经验得到提升,幼儿在整歌活动中都使主动的,积极的,充满了乐趣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整堂课中,我说的太多,示范的太多,没有留足够的空间让孩子自己创编。
44、幼儿园大班优秀教案和教学反思有趣的图案
目标:
发现物体的对称性,根据提供的已有图形,画出与物体相对称的另一半。
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准备:具有两组相对称的图形若干,幼儿活动材料第二册第19页《有趣的对称图案》、水彩笔。人手一张长和宽为4厘米和3厘米的彩色纸、剪刀、水彩笔。已拼插好一半对称图案的玩具或插粒若干套,玩具、插粒若干。
过程:
一、后面躲着谁(教师先出示已折成一半的图形或实物,让幼儿猜猜后面会是什么。再是让幼儿折对称图形)
二、找朋友(展示图形片,请幼儿在提供的图形中找找每个图形的朋友,说说它们为什么是朋友,再集体观察两个图形的异同:形状、颜色、图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对称的意义)。
三、找一半(让幼儿说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对称物体和自己身体上有没有对称的地方,指导幼儿操作活动材料,找出对称的图画并涂色请幼儿观察已经拼好一半的图案,用相同的玩具材料拼出相对称的另一半)。
修改后活动方案:
目标与上面同。
准备:三张对称图片:三角形,花朵,小鸟。
对称及不对称图片若干。
操作纸每人一张:有找对称涂色的,有画对称图形的。
过程:一、猜一猜(分别出示三张对称图片的一半,让幼儿猜出后面是什么。三张全出示后引导幼儿观察左右两过的异同:形状、颜色、图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对称的意义)。
二、找一找(先出示若干半张图片,让其寻找对称的另一半。再在自己身上寻找对称的部位)。
三、做一做(用自己的身体做对称的动作)。
四、画一画(在操作纸上先找对称图案,再涂色对称图案,最后画对称图案的另一半)。
活动设计的反思:
活动过程的反思:
“猜一猜”是活动的第一环节。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要让幼儿在快乐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寻找左右两边的异同点,这就是重点。在猜的过程中孩子们兴趣高涨,因为我对幼儿的猜测答案都没肯定也不否定,所以他们就特好奇,给下面的“寻找”增加了更大的兴趣。在我的鼓励下,他们都积极主动的寻找着每张图片两边的相同点与不同,最终自然的发现了“对称”的条件:形状、颜色、大小、图案相同,方向相反。然而就在让他们找不同点时,我提出了一个带有误导性的问题:“找一找两边有什么不一样”,因此幼儿就从细微之处找不同,还真的找到了线条不直、圆圈不圆之类,没有一个幼儿会从方向上去观察,我也就只能半提醒着他们“看看小鸟吧朝哪边”,幼儿才恍然大悟“方向相反”了。显然这是我的提问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的。这环节让我满意的是话比较简洁不多,灵活的面对幼儿的“猜测”。让我遗憾的就是:问题设计不妥,带来了误导或多或少的耽误了教学活动的时间。
“找一找”是对“对称”含义的理解后的初次应用。我就请班上学习、接受能力中偏下的幼儿回答,结果是多数幼儿对“对称”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还有极少幼儿有些模糊而出现错误,因此就在他们的错误中提出问题并极时帮他们解决了问题,使幼儿更加理解了对称的意思。
“做一做”是为了增加一点趣味性,前二个环节都是以说为主,而做一做即是让他们巩固“对称”的理解,又是能让他们好动的身体能得到轻松片刻。虽是动的一刻,但师幼配合非常默契。
“画一画”的操作活动有看、想、找、涂色、画的过程,是前面学习的综合反映。在此中我觉得不足的是:在幼儿操作前没有再次或是小结一下对称条件,也没有示范,因此很多幼儿出现了对称的颜色没有用上,他们只是涂色而已,如果能提一提,也许幼儿涂色时会主意到色彩的变化与对称。
这就是我对“有趣图案”整个活动的全面反思,只有在仔细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或者是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学途径。
45、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及反思教学反思:有趣的图案
目标:
发现物体的对称性,根据提供的已有图形,画出与物体相对称的另一半。
尝试通过动作和色彩来感知美、创造美。
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准备:具有两组相对称的图形若干,幼儿活动材料第二册第19页《有趣的对称图案》、水彩笔。人手一张长和宽为4厘米和3厘米的彩色纸、剪刀、水彩笔。已拼插好一半对称图案的玩具或插粒若干套,玩具、插粒若干。
过程:
一、后面躲着谁(教师先出示已折成一半的图形或实物,让幼儿猜猜后面会是什么。再是让幼儿折对称图形)
二、找朋友(展示图形片,请幼儿在提供的图形中找找每个图形的朋友,说说它们为什么是朋友,再集体观察两个图形的异同:形状、颜色、图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对称的意义)。
三、找一半(让幼儿说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对称物体和自己身体上有没有对称的地方,指导幼儿操作活动材料,找出对称的图画并涂色请幼儿观察已经拼好一半的图案,用相同的玩具材料拼出相对称的另一半)。
修改后活动方案:
目标与上面同。
准备:三张对称图片:三角形,花朵,小鸟。
对称及不对称图片若干。
操作纸每人一张:有找对称涂色的,有画对称图形的。
过程:一、猜一猜(分别出示三张对称图片的一半,让幼儿猜出后面是什么。三张全出示后引导幼儿观察左右两过的异同:形状、颜色、图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对称的意义)。
二、找一找(先出示若干半张图片,让其寻找对称的另一半。再在自己身上寻找对称的部位)。
三、做一做(用自己的身体做对称的动作)。
四、画一画(在操作纸上先找对称图案,再涂色对称图案,最后画对称图案的另一半)。
活动设计的反思:
这是一个对“对称”含义理解的活动,而“对称”的物体、图案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告诉幼儿“对称”的条件,幼儿能容易找到,但是这种方法回到了原来的“灌输、传授”式,幼儿在活动中永远是处于被动者。所以如何让幼儿主动学,乐意去寻找发现,这是活动设计的关键。如今有了首席备课人,但设计的活动思路不属于自己,要使这活动尽量减少纰漏,那就精心的构思活动方案,琢磨活动过程,把握每个活动中每个环节,活动后进行反思。因此活动前我仔细琢磨了原活动方案,总觉得不是自己的不能得心应手去实施,因此对活动进行了修改调整,让幼儿在“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的几个环节中,引导他们发现了“对称”所需的条件,每个环节清晰、明了,重点突出。
活动目标的反思:活动的目标实而在,不空不广也不难,并已在过程中很好的体现,特别是“发现物体的对称性”我觉得非常好,都是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而得到的正确答案。是一种主动学习的反映。
活动过程的反思:
“猜一猜”是活动的第一环节。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要让幼儿在快乐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寻找左右两边的异同点,这就是重点。在猜的过程中孩子们兴趣高涨,因为我对幼儿的猜测答案都没肯定也不否定,所以他们就特好奇,给下面的“寻找”增加了更大的兴趣。在我的鼓励下,他们都积极主动的寻找着每张图片两边的相同点与不同,最终自然的发现了“对称”的条件:形状、颜色、大小、图案相同,方向相反。然而就在让他们找不同点时,我提出了一个带有误导性的问题:“找一找两边有什么不一样”,因此幼儿就从细微之处找不同,还真的找到了线条不直、圆圈不圆之类,没有一个幼儿会从方向上去观察,我也就只能半提醒着他们“看看小鸟吧朝哪边”,幼儿才恍然大悟“方向相反”了。显然这是我的提问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的。这环节让我满意的是话比较简洁不多,灵活的面对幼儿的“猜测”。让我遗憾的就是:问题设计不妥,带来了误导或多或少的耽误了教学活动的时间。
“找一找”是对“对称”含义的理解后的初次应用。我就请班上学习、接受能力中偏下的幼儿回答,结果是多数幼儿对“对称”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还有极少幼儿有些模糊而出现错误,因此就在他们的错误中提出问题并极时帮他们解决了问题,使幼儿更加理解了对称的意思。
“做一做”是为了增加一点趣味性,前二个环节都是以说为主,而做一做即是让他们巩固“对称”的理解,又是能让他们好动的身体能得到轻松片刻。虽是动的一刻,但师幼配合非常默契。
“画一画”的操作活动有看、想、找、涂色、画的过程,是前面学习的综合反映。在此中我觉得不足的是:在幼儿操作前没有再次或是小结一下对称条件,也没有示范,因此很多幼儿出现了对称的颜色没有用上,他们只是涂色而已,如果能提一提,也许幼儿涂色时会主意到色彩的变化与对称。
这就是我对“有趣图案”整个活动的全面反思,只有在仔细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或者是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学途径。
46、幼儿园优秀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猴卖“○”
目标:
1、能安静地听故事,并积极思考和参与活动。
2、感受故事中小猴的特点,根据故事情节推断出小鸭、小狗、小猫、小老虎和小白兔所要的“0”各表示什么。
3、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准备:
1、小猴毛绒玩具一个,小鸭、小狗、小猫、小老虎和小白兔的头饰各一个。
2、故事磁带、录音机。
3、小猴头饰、“0”图片。
4、黑板上贴好各种“0”图片。
5、聪明豆、磁力豆
过程:
一、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非常聪明的小客人,大家看,它是谁啊?(出示毛绒玩具小猴)
二、欣赏故事、理解故事
师:(在黑板上出示小猴头饰和“0”图片)小猴儿是动物百货商店的售货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一听《小猴卖圈》的故事。“0”是什么东西呢?(在“0”图片中板书“?”)请小朋友仔细听故事,听完后老师要请你回答问题。(放故事录音)
(一)欣赏第一遍故事录音
师:嗯,小朋友听得真认真,现在请仔细听老师提问:
1、谁知道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都是有谁来小猴儿的商店买圆圈圈了呢?(有小鸭、小狗、小猫、小老虎和小白兔)(幼儿边回答老师边在黑板上出示相应的头饰图片)
(二)欣赏第二遍故事录音
师:这么多小动物都来小猴的商店里买圆圈圈,那么它们买的圆圈圈是同样的东西吗?(不是)那小动物们告诉小猴子自己买的东西叫什么名字了吗?(没有)聪明的小猴子是怎么知道小动物们要买的东西是什么的呢?你能猜出小猴都是把什么东西卖给了这五名顾客吗?下面我们再欣赏一遍故事,从故事中找一下答案。(放故事录音)
师:我们又带着问题把故事欣赏了一遍,请回答老师的提问:
1、聪明的小猴子是怎么知道小动物们要买的东西是什么的呢?(它问了小动物们几乎同样的一句话:“你买圆圈圈干什么用啊?”)
师:小朋友一起学着小猴子的样子问一问“你买圆圈圈干什么用啊?”
2、分别请幼儿学一学小动物的回答,回答正确的奖励聪明豆。
小鸭是怎么回答的?谁来学一学?(我要用它学游泳。)
小猫是怎样回答的?(我用它照着洗脸、梳头。)
小狗是怎样回答的?(我要用它来洗脸。)
小老虎又是怎么说的呢?(我新球鞋都买了,就等着圆圈圈踢呢。)
小白兔又是怎么回答的呢?(明天早晨,我要用圆圈圈当早点。)
师小结:嗯,真是一个聪明的小猴子,问清楚了小动物们买圆圈圈干什么用,当然就能猜出它们要买的东西是什么了。
小朋友,你猜出来了吗?我们来看看你猜的和小猴子猜的一样不一样?
3、猜商品
小鸭子买圆圈圈干什么用啊?(在小鸭子头饰下出示0卡)一起学着小鸭子的样子说一说(我要用它学游泳)能用来学游泳的圆圈圈叫什么名字呢?水猜出来了请举手。(救生圈)我们看他猜的和小猴猜的一样不一样?(把圈卡反过来,猜对了的奖励一个聪明豆)
(用同样的方法猜出小猫、小狗、小老虎和小白兔各买了什么。)
师小结:嗯,小朋友都猜对了,你们都是像小猴子一样聪明的小朋友。
三、游戏《小猴卖0》
师:现在,五名小顾客都买到了自己满意的商品。嗯,老师知道小朋友们最喜欢做游戏了,现在老师想和小朋友们玩一个小游戏,请一名小朋友来做小猴子,再请五名小顾客,咱们一起来把《小猴卖0》这个故事表演一遍好吗?(戴头饰、对话表演故事)
师:小猴看到小动物们这么爱买圆圈圈,它今天打算再进一批新货。小朋友猜小猴会进哪些商品呢?红领巾会不会进?(不会)为什么?(因为它是三角形的)毛巾会不会进?(不会)为什么?(因为它是长方形的)小猴要进的东西是什么形的呢?(圆形的)那小朋友猜一猜小猴会进哪些商品呢?(生说师画)
师:小猴到底都进了什么商品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翻图片,师一边翻幼儿一边说出此商品名字)
师:今天的动物百货商店真热闹啊,听说小猴子进了一批新货,大家都想去看一看。小朋友我们也去买一样东西好吧?(好)不过到小猴子的百货商店买东西有一个规定,就是不能说出你要买的东西叫什么名字,只能说出你要用它来干什么,能做到吗?(能)老师再找一名小朋友扮演小猴来卖圆圈圈。
师:好,小猴的商店开张,这里是银行,买东西的顾客可以先到银行来取钱,谁先来买?注意来买东西的顾客要大点声音说出你要买的东西是用来干什么的,让小猴子听清楚,后面等待的顾客要保持安静。
四、结束
时间不早了,动物百货商店也该下班了,明天小猴子又要去进货了,这次它想进一些长方形的商品,他能进些什么商品呢?这种商品又有什么用呢?请小朋友回家帮小猴想一想,明天告诉小猴好吗?今天小朋友就先跟小猴说再见吧。(出示小猴毛绒玩具)
小猴卖圈反思
《小猴卖○》是一个童话故事,“○”是什么,故事的题目刚一出现,就一下子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因为5岁的孩子本身就已经有了探索问题的欲望,随着故事内容的一步步深入,孩子们的兴趣就更浓厚了,因为故事的内容来源于生活,是幼儿所熟悉的,他们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分析思考,一次次的解决问题,找到答案,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听:为了使孩子们根据故事中动物的语言,分析出他们所需要的“○”是什么东西,就要培养孩子们善于倾听。因此,在讲故事前先给孩子们提出问题,让孩子们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听故事,提高兴趣,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和习惯。
讲:为了让孩子们很快地讲述故事,为下一环节表演故事打基础,我首先抓住重点词语让孩子们复述,然后再利用“○”与物相对应的形式,拓展幼儿对“○”的理解及对实物作用的了解,吸引幼儿注意力,帮助幼儿记忆。
演:幼儿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环境,为此我设计了表演故事这一环节,并为孩子们准备了头饰及钱票,创设了商店的情景氛围,使孩子们很快就融入到了表演当中。
延:“小猴商店的东西都卖完了,小朋友们,让我们帮小猴再进一点货吧!注意你进的货可一定能用圈圈来代替呀!”在孩子们刚表演完兴趣正浓的时候,我突然话题一转,把孩子们又送到了思考探索的情景当中,使孩子们的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为孩子们续编故事做了充分的知识储备。
编:为了激发幼儿创编的兴趣,我故意激发幼儿说“小猴的生意越做越火,他又开了两家分店,不过这两家分店可不是卖○,而是卖△和□,赶快想一想生活当中什么是三角形的,什么是方块的?”让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说说什么是三角形的,什么是方块的,他们都有什么用处,抓住孩子的思维,引导孩子去理解,激发孩子的想想,然后师幼共同创编故事,很好的完成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47、幼儿园语言活动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糖果雨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糖果雨”的乐趣。
2、引导幼儿大胆想像,并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3、理解词:糖果。
4、激发幼儿主动复述故事的欲望,培养幼儿高自控性和高兴奋性。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感受“糖果雨”的乐趣,理解词:糖果。
难点:引导幼儿大胆想像,并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
挂图13号。
活动过程:
一、说说“雨”,激发兴趣。
你见过下雨吗?雨点是怎么样的?它是怎么落下来的?
引导幼儿结合生活说一说、做一做。
今天有个地方在下雨,下的可是一场奇怪的雨,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吧!
二、欣赏故事,理解内容。
1、引导幼儿观察图片①,看看这些雨是怎么样的?
2、教师结合图片讲述故事。
3、引导幼儿在说说、做做中理解故事内容。
a故事中的雨有些什么颜色?
b孩子发现奇怪的雨后是怎么做的?是什么味道的?
c原来下的是什么雨?引出故事题目《糖果雨》。什么叫糖果?
d发现糖果雨后,他们是怎么喊的?
讨论:图片上的糖果雨还有什么味道?
e大家捡起糖果雨都放到了哪里?
f你见过糖果雨吗?喜欢吗?为什么?
三 、欣赏故事,理解内容。
1、引导幼儿再次倾听故事,并尝试讲述。
2、你们想不想我们这里也下一场糖果雨呢?你还想下什么味道的糖果雨呢?
四、延伸活动,激发幼儿大胆制作糖果雨的欲望。出示大雨点,激发幼儿的制作欲望。
大雨点落下来了,可是还没有糖果味道,等下请你们添上奇特的糖果雨吧!
幼儿尝试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学反思:
在活动前我认真的分析了活动教案,我觉得最后画画的环节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他们也许能说、会表达,但是不一定能把自己说的用画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考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我把最后一个环节改成了在教室里下一场糖果雨,我想小班孩子的天真和童趣,会更喜欢这种有趣的情景体验,也更容易让他们感受故事中人们的快乐状态。
在整个活动的执教过程中,自己觉得还是比较流畅的,当然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当我抛出第一个开放性问题,如果那么多好看的糖果从天上像下雨一样落下来,你会怎么做时,一下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的空间。有人说拿一把伞打开,把糖果接住;有人说伸出双手接住;有人说快去捡;还有人说拿个网把它们网住。孩子们的回答让我觉得欣喜不已,没想到他们的小脑瓜里有这么多的鬼点子。通过分段讲述故事,幼儿基本能在老师的提问中,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开放性的提问如果你是天空里的魔法师,你会下一场什么雨?又一次为幼儿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有人说下一场蜜蜂雨;有人说下一场伞雨;有人说下一场蝌蚪雨等,最后我变成了魔法师,在教室里下了一场糖果雨(撒糖果),孩子们看到那么多五颜六色的糖果激动不已,都想去捡来吃了,在快乐的氛围中结束了此次的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不足的地方没有在分段讲述后完整讲述一遍故事,让孩子们有一个对故事整体的欣赏。从家长的反馈来看,她们觉得这样的活动孩子的思维活跃了,想象力得到了培养,让孩子在快乐中学到了一些知识。当然我也会认真听取有些家长的意见,如要多关注那些不主动举手发言的孩子,调动他们思考和回答的积极性。
48、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小熊赏月
设计意图:
我们班的孩子做事情总是不能独立完成,依赖性强,除了父母,老师,似乎就不能前进了,如果身边没有了可以帮助的对象,就经常做事半途而费,而且还向周围的人抱怨这事太难了。《小熊赏月》是个即渗透科学道理,又蕴涵着做事要有执着不灰心的精神,遇事要有积极乐观的童话小故事。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和学习的兴趣,我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排图,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能大胆运用连贯较完整的语言讲述故事。
2、鼓励幼儿会运用丰富的词汇。
3、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体会到小熊做事执着不灰心的精神,教育孩子遇事要有乐观积极的态度。
4、激发幼儿主动复述故事的欲望,培养幼儿高自控性和高兴奋性。
5、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活动准备:
1、根据故事情节制作5幅画面。
2、幼儿人手一套与画面相同的图片。
3、幼儿熟悉的歌曲吉祥三宝,听过《猴子捞月亮》的故事。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幼儿与教师随着《小熊和洋娃娃跳舞》的音乐入场。
(二) “昨天晚上小熊出去赏月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三)请幼儿集体观看五幅图片。(请幼儿仔细的一幅一幅观看,把内容记在心里。)“老师把其中的五幅图片给你们排一排,看一看,说一说,编出一个有趣的故事。”
二、讲述部分:
(一)幼儿用老师准备的图片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排图讲述。
(二)幼儿之间相互讲述。(三三,两两讲述)
(三)师生互动(将创编的故事讲给客人老师听)
(四)请个别幼儿讲述。教师在每个幼儿讲述完后予以评价。(1、提问:这个故事有趣吗,什么地方最有趣了?2、启发运用了丰富词语的孩子,运用了丰富词汇的孩子进行表扬。)
(五)利用五幅图片让幼儿完整的欣赏故事。我故事里的小熊赏到了月亮吗?老师以前还讲过一个什么小动物也去捞月亮了?(小猴捞月)。小猴捞到了月亮么?(没有)为什么?那我的小熊就能捞到月亮呢?(动脑筋,想办法。。。。。。。)他想了哪些办法,或他是怎么动脑筋的?(用了手,箩筐,盆子。)用手捞上来了吗?为什么?箩筐呢?盆子呢?为什么用盆子就能捞上月亮来呢?小熊用盆捞到了月亮,后来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为什么盆端到家里月亮就没有了呢?(盆中的月亮是天上月亮的倒影。)为什么在外面又能看见看见月亮呢?小熊捞月亮遇到了困难,它是怎么做的呢?(执着、不灰心、坚持。)故事里的小熊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赏到了月亮,我们应该学习小熊什么呢?小朋友你们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和难做的事,你们又是怎么做呢?(可以让孩子举例说。)引导幼儿遇事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很小熊一样想着自己的运气真好。
三、音乐游戏《小熊赏月》。
我觉得今天我们也特别的幸运,有这么多的客人老师和我们一起欣赏了这个有趣的故事。我还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你们喜欢的歌曲,你们先听听,下次再交给你们唱。
四、延伸部分:
回家做平面成像的实验。
活动反思:这一活动我把目标定位在:
一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排图,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能用连贯较完整语言进行讲述。
二是鼓励幼儿运用丰富的词汇。
三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体会小熊做事不灰心的精神,教育孩子遇事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
一、在实践中我基本上做到了:(1)、准备为目标服务,过程围绕目标展开。(2)、遵循了《纲要》的精神,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3)、以语言活动为主,科学,社会,艺术活动有机联系,相互渗透,体现整合精神。(4)、尊重幼儿,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并能关注幼儿的语言差异,创设了一个让幼儿有机会说,想说,敢说,喜欢说的氛围。
二、活动过程中落实目标的反思
(一)教师引导、鼓励不够
在生生互动这个环节,我让幼儿之间推选出一个代表讲述最有趣的故事时,幼儿表现出胆怯,不主动,都想把这个任务推让给别人,就是被推选上去的幼儿也是硬着头皮去讲,讲述的时候也比较拘束,不敢大声的说,语速很快,平淡,情节的描述也不够生动,讲完后犹如释重负的感觉。看到这样的情景非常诧异,这与《纲要》中要求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的精神相差甚远,当时我在众目睽睽之下,显得很紧张,一时忘了作为教师,该有的随机教学的能力。说出的话也显得生硬,没有用积极的语言进行引导。那一幕令我久久思索这和教师的引导和鼓励有关。我在活动中没有很好的关注孩子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没有察觉到他们的需要,没有及时的鼓励孩子积极的表达。没有很好的体现《纲要》的精神,在活动中做孩子的支持者,参与者,引导者。
(二)在师生互动环节,孩子和老师之间有比较好的配合。通过我有感情的将故事讲述给孩子们听,让孩子体验了故事的美感,以及感受到平面成像的科学道理。使得孩子的兴趣顿时上升,我感受到孩子的配合,紧张情绪也消除了,带着轻松的情绪与孩子在聊天式的提问中,孩子们积极动脑筋,争先恐后的回答而且还运用了很多丰富的词语,活动达到了高潮。
(三)活动前的准备不够充分。
最后一个部分我想让孩子从歌曲中体验小熊遇事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本来也是这个活动的亮点,可是在活动中,效果没有体现出来。这和我活动前的准备不够充分有关。在活动前我自认为《吉祥三宝》这首歌曲应该是家喻户晓的,孩子也应该很熟悉,所以在平时我也没有花时间让孩子去感受这首歌曲。在活动中,反应出孩子们对《吉祥三宝》旋律还不够熟悉,另外我自己也省略了互动对唱的环节。所以这个部分没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
我按照《纲要》的精神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乐趣。由于我情绪紧张,使得我说话就象背书一样,所以自己讲了什么,提出了什么要求都不是很清楚,因此,在引导的过程语言不够精练,话说不到点子上,关注启发孩子方面也做的不够,显得孩子不够配合,使整个教学活动的气氛都不够活跃。
通过这个研讨活动,使我进一步深入理解了《纲要》的精神,让我在“集体活动中如何准确把握活动目标”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以《纲要》的精神为指导,努力将理论的精髓,转化为实践行为。
反思后调整
在活动后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整改方案如下:
一、进场部分。将原来的律动换为《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音乐入场。
二、图片的改进。图片增加了两幅,更好的体现了故事情节。在入场后请孩子集体观看图片,把看见的记在心里,激发的孩子接下来排图讲述的兴趣。
三、由原来推选代表上来讲述故事改为孩子自愿上来。这样更好的发挥每个孩子的主动性,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宽松自由的表现环境。
四、幼儿在倾听完我的讲述后,设计的一些问题更精练了。避免我在不知不觉中说教成分会加重,重新设计后的问题能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有机的和平时生活经验相结合,发散孩子的思维。让孩子通过说,去体会从中的科学道理,以及人生态度。
五、结尾部分,将歌词重新的创编,围绕着小熊三次捞月亮所用的道具进行修改,让孩子在课后多熟悉这首歌旋律。
49、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漂亮的脸谱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漂亮的脸谱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京剧艺术的美,初步了解脸谱知识。
2、尝试用线条、色彩夸张地表现脸谱特征。
3、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4、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二、重点与难点:
尝试用线条、色彩夸张地表现脸谱特征。
三、活动准备:
一段京剧片段光碟,红脸、蓝脸、绿脸、黄脸、白脸、黑脸脸谱各一,用白纸剪好脸谱轮廓(幼儿人手一张),彩笔。
四、活动过程:
(一)观察讨论
1、导入:观看一段京剧片段,提醒幼儿仔细观察京剧演员的脸和现实生活中的人有什么不一样。
2、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像面具一样的东西,你们知道它是什么东西吗?告诉幼儿这些是脸谱。脸谱非常的漂亮,很多人把它当做艺术品挂在家里。脸谱有非常多的颜色,人们根据它的颜色给脸谱取名字。
3、师逐一出示红脸、蓝脸、绿脸、黄脸。向幼儿介绍京剧脸谱的基本知识:
京剧脸谱的颜色是以一种颜色象征某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这种颜色称为“主色”。艺术家用红、蓝、白、黑、金、紫、银等颜色,表现人物的忠、好、善、恶。红色脸谱表示忠勇侠义,如关羽;黑色脸谱表示刚烈、正直、勇猛甚至鲁莽,如包拯、张飞、李逵等;黄色脸谱表示凶狠残暴,如典韦;蓝色或绿色的脸谱表示一些粗豪暴躁的人物,如窦尔敦、马武等;白色的脸谱一般表示奸臣、坏人,如曹操等。
4、讨论:脸谱是一种神奇的化妆,你们知道脸谱是什么时候化的妆?(唱京剧的时候)脸谱是一种化在脸上的妆,我们来找一找脸谱与脸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左右对称,都有眼睛、嘴巴、鼻子、眉毛)哪些地方不一样(颜色不一样,脸谱分成几个块面,五官有了变化)。引导幼儿讨论颜色如何变,五官有什么变化,脸上的块面是如何分的,为什么要这样分。
(二)尝试绘制脸谱
1、教师示范脸谱画法。①在剪好的脸谱外形上定出左右的中轴线。②定出眉、眼、口、鼻的位置。③用笔勾画脸谱纹样,注意左右对称。4着色时先勾边线再涂染,每个脸谱至少有三种颜色,要按由浅入深的顺序涂,最后着黑色。
2、今天我们一起来当化妆师,设计一张漂亮的脸谱。(播放京剧片段作为背景音乐,同时给幼儿以参考)
提示幼儿:先想一想,自己要画一张什么脸谱;化妆的时候要仔仔细细,要把脸画得两边对称;脸谱怎样分块,眼睛嘴巴要夸张一点,还要像我们化妆时一样,眼睛上要涂眼影,腮上要涂上胭脂。
(三)评价作品
1、教师任意选取幼儿作品,请幼儿介绍自己画的是什么脸谱,请其他幼儿进行评论(主要从颜色、块面、线条的流畅等方面进行评价),表扬有创意的作品。
2、幼儿相互欣赏作品,看看谁是最有才华的艺术家。
3、将幼儿的作品陈列在活动室,布置成“京剧小舞台”。
(四)延伸活动
学唱京剧幼儿歌曲《戏说脸谱》
(五)反思:
美术欣赏是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非常有效的手段之一。本活动通过传统艺术鲜明、独特的风格来刺激幼儿的视觉、听觉,达到欣赏美、表现美的目的,同时也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中华艺术宝库的奇葩——京剧,激发热爱我们伟大祖国的情感。
脸谱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它浓烈的色彩,鲜明的艺术风格为世界各民族所公认。脸谱中优美流畅的线条,让幼儿绘画的笔触变得灵活,扩大、夸张表现的五官满足了幼儿喜欢表现新奇的思维;脸谱中明显的对称装饰,对幼儿创作思路中的逻辑性作了进一步的要求。将脸谱装饰安排在大班后期,能够从脸谱的选色中逐步让幼儿感受主色与配色的映衬效果,为幼儿在今后作画中运用色彩表现情感打下基础。
活动设计《漂亮的脸谱》将美术目标中对色彩、线条、装饰等多个要求较自然的揉进一个内容中,使幼儿通过一个创作活动获得了社会、情感、艺术三方面的发展。孩子们在活动中异常活跃,有的央求我让他把作品带回家,挂到自己的卧室墙上;有的兴奋地向家长介绍自己的作品;还有的一边哼着京剧腔,一边手拿脸谱遮住小脸蛋,做着京剧表演的动作。
活动的不足之处:幼儿绘制的脸谱中划分脸部块面的线条,未能突破教师的范例,缺乏创意;对京剧脸谱知识的介绍过于生硬。
相关文章
-
幼儿园游戏《小花狗》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
幼儿园美工制作《花儿越开越大》中班游戏教案反思
-
幼儿园科学发现区《可爱的蚕宝宝》中班游戏教案反思
-
幼儿园综合活动桃花朵朵开教学设计与反思
-
幼儿园教案《机器人》游戏教学设计与反思
-
幼儿园听读游戏识字教案《小花猫找汗》教学设计反思
-
幼儿园体育游戏《荷花荷花几时开》中班教案反思
-
幼儿园音乐课教案与教学反思歌曲游戏吹泡泡
-
幼儿园音乐游戏《小手小脚动起来》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
-
幼儿园教案小班数学游戏好饿的毛毛虫反思
-
幼儿园体育游戏《好玩的轮胎》中班自由活动教学设计反思
-
幼儿园美术教案《桃花朵朵开》教学设计与反思
-
幼儿园水粉画《紫藤花儿朵朵开》中班美术教案反思
-
幼儿园科学活动《盛开的紫藤花》中班教案反思
-
幼儿园户外体育《有趣的梅花桩》大班游戏教案反思
推荐文章
-
教小孩识字的游戏教学方案大全
-
培养小孩责任心和自信心的教学方案
-
节奏和律动游戏的教学方案
-
培养孩子灵活和创造能力的教案:赛龙舟
-
幼儿园大班体育游戏活动:捡豆豆
-
幼儿园大班游戏活动教案:玩彩瓶
-
大班优质课榻米游戏:军事演习
-
幼儿园大班亲子游戏 袋鼠妈妈和小袋鼠
-
大班亲子游戏教案:脚踏车
-
大班游戏教案《小猴摘桃》反思
-
大班游戏教案《多变的沙子》反思
-
大班游戏教案《报纸》反思
-
牛衣岁月
-
提高孩子记忆力的好办法
-
与2岁孩子一起玩的游戏
-
房间隔缺损有自愈可能,往往是通过房隔瘤
-
我的“小银行”_小学生作文:四年级
-
幼儿园给孩子吃隔夜菜
-
中班科学教案《水不见了》反思
-
阀门朋友圈文案33句
-
特别静心的微信名404个
-
建筑工程公司起名大全参考415个
-
好听大气服装厂名字15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