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拉拉勾》音乐活动教学设计
幼儿园《拉拉勾》音乐活动教学设计
1、幼儿园《拉拉勾》音乐活动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目标:
1、学习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唱出歌曲中情绪的变化。
2、感受朋友间友好相处的乐趣。
3、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重点:
理解歌曲内容,能有表情地演唱。
活动难点:
在演唱、表演歌曲的过程中感受朋友间友好相处的快乐。
活动准备:
挂图、歌曲CD碟、播放器、纸袋偶(小朋友两个,也可用其他手偶代替)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听音乐拍手做律动。
(二)熟悉歌词。
1、请幼儿观察挂图,观察并讲述图画上的内容。
师:(1)画面上有谁?他们怎么了?
(2)他们有没有和好?
2、教师用纸袋偶讲述小故事:有两个小朋友在一起做游戏,不小心碰到了一起。唉呀,好痛!我不跟你玩了!两个小朋友生气了,他们谁也不理谁了。唉!没有朋友感觉真没意思,我们还是很好吧。两个小朋友伸出小手指拉拉钩,他们又成了好朋友。小朋友在一起做游戏,真快乐。
3、提问:你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讲述)当你生气的时候时怎么样的?你们是怎么和好的?(引导幼儿说出和好的多种方法)和好之后你的心情怎么样?
4、教师有表情的朗诵歌词,幼儿欣赏。
师:有一首歌也是唱了两个小朋友吵架后的发生的事情,请你们来听听歌词是怎么样的!
5、幼儿跟随教师学习朗诵歌词,可以加上一些简单的动作。
(三)教唱歌曲。
1、教师弹奏歌曲旋律,幼儿欣赏,尝试将学会的歌词填唱进去。
2、幼儿用集体跟唱法学唱歌曲。
(四)启发幼儿讨论演唱中的处理方法,唱出歌曲中情绪的变化。
1、想一想,说一说,唱一唱。
师:(1)怎样能唱出小朋友生气的样子?(启发幼儿用稍重、断顿的声音来唱)
(2)怎样能唱出小朋友想和好、却又有点不好意思的样子?(稍轻、断顿)
(3)怎样能唱出小朋友很好后快乐的心情?(连贯)
(4)引导幼儿用断顿和连贯的方法演唱两段歌曲,体验不同演唱方法表现出来的情绪。
2、完整演唱歌曲一遍。
(五)自由创编动作演唱。
1、请幼儿自由找伙伴两人一组,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协商创编动作来表演。可以两段分别进行。
2、请2至3名幼儿上前表演。
3、大家自由编配动作表演。
2、大班音乐教案《拉拉勾》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和表现歌曲中人物情绪的变化,学习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来演唱歌曲的前后两部分。
2.根据歌词内容按乐句创编表演动作。
3.体验与同伴合作歌唱的快乐,尝试用表情、动作和眼神与同伴交流。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活动准备:
教师熟悉乐曲谱子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讨论与同伴发生矛盾及同伴友好相处时的不同心情,探讨与同伴发生矛盾时应如何解决。
师:"小朋友,我们与小伙伴发生了矛盾,我们当时是怎样的心情?后来又是怎样解决矛盾的?"(幼儿可以边说边做样子)师:"有一首歌,里面讲了一对好朋友发生了矛盾,后来又和好了。他们是怎么和好的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师范唱)
二、初步感知:。
1.老师范唱,请幼儿体验歌曲中好朋友的情绪变化。
提问;你刚才听到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
提出进一步的要求让幼儿再听一遍。
2.幼儿学唱新歌,注意唱准切分音符和休止符。
(1)你听到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学习歌词。
(2)启发幼儿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来演唱歌曲前后两部分,即"用断顿的唱法演唱前半部分,用轻快活泼的唱法演唱后半部分"。
★小朋友,我们与同伴发生了矛盾,心里怎么样?
师:该怎样来演唱歌曲的前面部分呢?(快、重且断顿)★好朋友又和好了,我们开心吗?
师:该怎样演唱歌曲的后面部分呢?(慢、轻且连贯)
3.尝试用动作来表示师:"小朋友,歌曲中的好朋友由生气到和好,你们为他们感到高兴吗?老师想看看他们生气的样子,和好的样子,请你们来表演出来,好吗?
鼓励幼儿与邻座的同伴合作进行歌表演。
(1)启发幼儿根据歌词内容,歌曲中人物的情绪变化,按乐句创编相应的动作、表情
(2)请幼儿两两结伴有表情的边唱歌,边表演动作,帮助幼儿体验与同伴交流、合作进行歌唱活动的快乐。
活动反思:
《拉拉勾》这个音乐活动,是一个教幼儿之间发生矛盾后如何解决、和好的集体舞形式。其实应该分为两个活动来进行,第一节课必须先教会幼儿唱会歌曲,第二节课才是集体舞活动。我按照我知道的想法一遍又一遍的教幼儿唱歌,可幼儿只学了两三遍后便不再有爱好,无论我教唱的情绪有多饱满,孩子们就是不愿意配合我!于是我突发其想,放任幼儿自由玩耍,但条件是不能离开教室。话音刚落,全班幼儿一哄而散,玩的玩玩具,看的看书……一下子变得活力四射,刚才那没精打采的样子顿时无影无踪。这时,我意识到,孩子的学习模式应该是动静结合的,老师不能顾虑课堂纪律等而束缚孩子的学习模式,打压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3、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拉拉勾》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中人物情绪的变化,学习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来演唱歌曲前后两部分。
2.探索在歌表演中运用眼神、动作、表情与他人交往。
3.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4.体验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录音机、音乐磁带《拉拉勾》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情绪经验,为歌曲学习做好准备。
1.教师:你和好朋友之间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吗?事情发生后心情是怎样的?
2.教师:当你和好朋友不吵不闹在一起玩的时候,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3.教师:如果你和好朋友之间发生矛盾,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
(二)幼儿学唱歌
1.教师:示范唱歌曲《拉拉勾》,引导幼儿重点关注歌词内容。
教师:请你们仔细听一听,老师的歌里唱了些什么?
2.教师再次示范唱歌曲,引导幼儿重点关注歌曲中的情绪变化。
教师:你们感觉这首歌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3.教师引导幼儿初步学唱歌曲,注意在唱到切分音符和休止符处,教师要有较明显的动作暗示。
4.教师引导探索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演唱歌曲前后两部分(用断顿的唱法演唱前半部分,轻快的唱法演唱后半部分。)
(三)幼儿按歌词内容创编动作,学习与同伴合作表演。
1.幼儿根据每一句歌词内容,分乐句创编响应的动作和表情。
2.教师引导幼儿不仅注意动作还可以运用表情来表现歌曲内容,重点创编动作:生气、不理睬、翘嘴巴。
活动延伸:
熟悉歌曲后,启发幼儿在歌曲的最后两句做出各种友好的动作,如拥抱、触摸、拉手等。
教学反思:
《拉拉勾》是一首形式比较特别的歌曲,全曲分为前后两个部分,中间用间奏隔开。这首歌对于幼儿的学习存在一定难度,不仅曲子长,其中加入了休止符、倚音等修饰音,在演唱上较难以表现,且根据教学要求,还要求幼儿结合动作表演以及间奏的乐器演奏。因此,我将歌曲分为两课时教学,分别突破重难点。
4、幼儿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拉拉勾》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根据歌曲内容感受歌曲中人物情绪的变化,在音乐活动中体验快乐。
2.能用自然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
3.根据歌词内容,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进行即兴表演。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两幅幼儿表情图示 、 歌曲《拉拉勾》的歌词 、 歌曲《拉拉勾》音乐
【活动过程 】
一、音乐进场,引发幼儿兴趣
1.幼儿自由结伴随音乐进活动室,导入主题。
2.师:“孩子们,我们随着好听的音乐动起来吧!”
3.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自己讨论,图中的两个小朋友怎么了?
二、欣赏歌曲,理解歌词
1.教师生动地讲述歌词内容,帮助幼儿理解生气时的表情动作与和好时的难为情、互相友好拉拉勾的情景。
2.教师有表情地,重点地范唱部分乐句,然后带幼儿一起学唱歌曲。
三、分段字唱,幼儿进一步理解歌词
1.第一段:
师:“假如你真的生气了,你的好朋友也生气了,你们回怎么样?(教案出自:banzhuren.cn)想一想第一段是唱得快一点还是唱得慢一点?重点儿唱还是轻点儿唱?”
2.第二段:
师:“你现在和朋友和好了,一开始有点儿不好意思,该怎样唱?后来已经和好了,你心里觉得怎么样?这时应该怎样唱?”
3.整体跟唱分别采用集体无伴奏跟唱,要求幼儿节奏准确,并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唱,同时要求幼儿咬字清楚。
四、即兴表演,幼儿自由表演
师:“这么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随音乐跳起来吧,请小朋友每个人找一个小伙伴共同合作,表演时,注意表情哦!”
幼儿离开座位找朋友,边唱歌曲边即兴表演,让幼儿在自由、轻松、活泼的氛围中通过自编的动作表现歌曲内容,加深情感的体验。
【活动延伸】
孩子们,今天和老师一起进行了这次活动,你们开心吗?"和小朋友怎样才能做到每天都是高高兴兴的呢?小朋友们在一起有时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也会有一些小矛盾。只要我们能互相谦让,宽于待人,和这两个小朋友一样很快就能和好,那我们一定会很愉快的,让我们都来做好朋友吧!
活动反思:
在音乐课“拉拉勾”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是发声练习,师生共同问好!教师能注重在活动中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不断提高幼儿的活动情趣。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比较自然,在边走边看边中提问,比较自然轻松,孩子们没有压力,引导幼儿积极思考,积极猜测,教师不作答,让幼儿在讨论中寻求答案既增强了幼儿的探索意识又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
最后在尝试创编歌词的过程中表现得非常大胆、自由、认真。使每个幼儿都能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去,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激发了幼儿创造的欲望,同时教师让幼儿把创编的歌词填入熟悉的旋律中又大胆又很有创意,使幼儿的兴趣达到了高潮。歌声齐气又响亮,是孩子们对自己创编结果的肯定,也是孩子们有自信的一种表现,很棒!
5、中班音乐公开课教案《拉拉勾》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的情绪变化,体会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
2.学唱歌曲,唱准节奏
3.懂得朋友间要友好相处、互相团结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中班音乐拉拉勾教案
活动准备:
1.图片A:相互生气;图片B:高兴拉勾和好
2.音乐磁带、录音机
3.字卡“拉拉勾”、节奏卡
活动过程:
一、律动《拉拉勾》伴奏进入教室
师:小朋友们,让我们跟着音乐跳起来吧!
二、练声
发声练习:
1 2 3 4 5 - ︳6 6 6 6 5 - ︳2 2 2 3 4 - ︳
我们 来唱 歌 啦啦 啦啦 啦 挺起 小胸 膛
5 6 5 4 3 -︱ 1 2 3 4 5 4 3 2 ︳1 - - -︱
张开 小嘴 巴 啦啦 啦啦 啦啦 啦啦 啦
三、出示图A激发幼儿学习歌曲的兴趣
提问:小朋友们看,他们怎么啦?你从哪里看出他们生气了?
师:今天老师把这两个小朋友生气的事情编成了一首歌曲,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四、学习歌曲《拉拉勾》
1.教师清唱歌曲前半段,幼儿学习歌词
师:谁来说说,你听到歌曲里唱了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歌词)
2.学习节奏,唱准休止符和切分音符
师:老师发现了一个节奏比较难唱的地方(出示节奏卡)我们一起来学学好吗?
师:我们先来看下这张节奏卡,下面画横线说明这个音要唱得?(快一点)这个小黑点说明前面这个音要唱得(慢一点)这个数字0说明什么呀?(这个地方不能唱,表示停止的意思)对了,我们可以用握拳来表示。就像老师这样,你们也来试试吧
3学习歌词后半段,进行思品教育
师:小朋友,你们觉得他们俩这样不理不睬的做法对吗?好朋友应该怎么样?对了,我们中四班的小朋友们都是好朋友,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应该互相团结友爱,友好相处,不能因为小事就吵架就生气,那你们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这两个小朋友重新做回好朋友呢?(握手、拥抱、亲亲、拉勾勾)小朋友们真聪明,想了这么多方法帮助他们,他们呀也想了一个好办法,是什么办法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出示图B)。
5.师结合图片清唱歌曲后半段,幼儿学习歌词
师:这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和好的呀?对了,拉拉勾(出示词卡)这也是我们这首歌的名字,小朋友再跟老师说一遍。原来,拉拉勾是消除朋友之间的误会,重新做回好朋友的方法呀。这么好的办法我们也来学学吧!
6.引导幼儿看着图片学唱歌曲
师:老师又发现了一个难唱的地方,我们一起来学学
过渡:小朋友又把难的地方学会了,真厉害!现在让我们大家一起看着图再试着把歌曲唱一唱
7.完整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演唱的情绪变化
师:《拉拉勾》这首歌曲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歌曲有点不一样,前半段讲的是两个小朋友吵架了,后半段讲这两个小朋友和好了,那小朋友们想一想,这两段歌曲在唱的时候情绪上有什么不一样?(观察表情)
师:前半段生气,我们可以用什么速度来演唱?(较慢)后半段他们和好了,心情很高兴,我们又可以用什么速度来演唱?(较快)好,那等会儿我们唱这首歌曲时就要用上不同的速度来唱,那样就更好听了!
五、活动延伸
师:这首歌小朋友都学会了,而且还能用不同速度的声音来表现生气与高兴的心情,真棒!如果小朋友们能边唱边用动作表演歌曲那就更棒了!这样吧,小朋友回去想想动作,我们下节课再来表演好吗?
活动反思:
《拉拉勾》这个音乐活动,是一个教幼儿之间发生矛盾后如何解决、和好的集体舞形式。其实应该分为两个活动来进行,第一节课必须先教会幼儿唱会歌曲,第二节课才是集体舞活动。我按照我知道的想法一遍又一遍的教幼儿唱歌,可幼儿只学了两三遍后便不再有爱好,无论我教唱的情绪有多饱满,孩子们就是不愿意配合我!于是我突发其想,放任幼儿自由玩耍,但条件是不能离开教室。话音刚落,全班幼儿一哄而散,玩的玩玩具,看的看书……一下子变得活力四射,刚才那没精打采的样子顿时无影无踪。这时,我意识到,孩子的学习模式应该是动静结合的,老师不能顾虑课堂纪律等而束缚孩子的学习模式,打压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6、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侦探社》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乐曲带来的快乐情绪,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2、创编不同的交通工具,并能做出相应变化的表演。
3、喜爱音乐游戏,感受与老师、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4、通过图片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
5、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活动准备:
PPT、音乐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侦探社的故事。
师:小朋友们好,欢迎来到我的侦探社,侦探社的任务是解决困难,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帮助别人吗?
幼儿:愿意。
师:(打电话)你好。
电话:我有五只丢了,你们能帮我找到吗?
师:现在我们去给农场主找羊。在找羊之前,作为探长的我,你们要看我是怎么探路的。
(老师随音乐进行表演)
2、初步欣赏乐曲,感知乐曲的内容和情绪特点。
师:"走走走走看一看,走走走走看一看”
师:小朋友们,谁能说一下我怎么探路的?
师:走路的动作,骑马的动作,看的动作。
师:"走走走走,看一看(停),走走走走看一看”
3、幼儿进行大胆想象与模仿。
师:考验你们观察力的时候了,刚刚我走了几步?我们一起数一数。
师:除了走路的动作我还做了什么动作?
4、教师与幼儿随音乐一起表演。音乐起,再一次动作。
A、准备出发,走走走走看
B、骑上马,走走走走看
师:谁发现我准备出发之前还做了什么动作?
师:戴好帽子,背好书包。
5、在随音乐舞蹈表演,边进行动作模仿。
师:现在我们集体操练一遍,准备好哦。
师:戴上帽子,背上书包,
师:"走走走走,看一看(停),走走走走看一看”
师:骑上马,看一看。
师:现在你们已经是合格的小侦探了,我们要去执行真正的任务了,去帮农场主找羊。你们有信心吗?
随音乐做动作,幼儿排队随音乐走走,找小羊
师:紧急集合,准备出发,
师:"走走走走,看一看(停),走走走走看一看”
师:骑上马,看一看。
结合PPT课件进行侦探游戏。
6、PPT课件第一页:出示小羊声音
A、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师:小羊在哪里?
幼儿:在树的后面。
师:谁能找到小羊?真的在树后面
师:我们成功的找到了一只羊,刚刚我发现,有的小侦探在找羊的时候哈哈大笑,差点把羊吓跑了。如果我们哈哈大笑能不能找到下一只羊?所以我们要保持安静。
B、除了骑马,我们还会用那些交通工具呢?
师:我们还有哪些交通工具?
幼儿:摩托车。
角色扮演:幼儿扮演摩托车探长,带领幼儿进行动作。
幼儿:紧急集合,准备出发,
师:"走走走走,看一看(停),走走走走看一看”
师:开摩托车,摩托车。
PPT课件第二页,出现羊的声音。
幼儿:小羊在这里。
师:我们来看看吧,真的呀,小羊在箱子里。
C、骑自行车去找小羊
师:我们还要换什么交通工具?
幼儿:自行车。
角色扮演:幼儿扮演自行车探长,带领幼儿进行动作。
幼儿:紧急集合,准备出发,
师:"走走走走,看一看(停),走走走走看一看”
师:骑自行车,自行车。
PPT课件第三页,出现羊的声音。
幼儿:小羊在这里。
师:有几只小羊?还有几只小羊?
D、开火车去找小羊
师:我们还要换什么交通工具?
幼儿:火车。
角色扮演:幼儿扮演火车探长,带领幼儿进行动作。
幼儿:紧急集合,准备出发,
师:"走走走走,看一看(停),走走走走看一看”
师:开火车,看一看。
PPT课件第四页,没有出现羊。
幼儿:小羊没有在这里。
E、开火车去找小羊
师:小羊越来越难找了。你们有信心找到最后一只羊吗?
师:我们要找一个最有纪律的探长。你有什么交通工具?
幼儿:潜水艇,潜水艇师怎么开动的?
师:大家跟他学一下潜水艇的开动。
师:谁是探长?我们都听他的好不好?
幼儿:紧急集合,准备出发,
师:"走走走走,看一看(停),走走走走看一看”
师:潜水艇,潜水艇。
PPT课件第五页,没有出现羊。
8、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继续运用自己的交通工具找羊
小结:送小羊回家
出示PPT第六张。
师:我们一共找到了几只羊?
幼儿:五只。
师:我们送这五只羊回家好不好?你们能完成最后一个任务呢?你们想用什么样的交通工具送小羊回家?
用自己的交通工具送小羊回家
活动反思:活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幼儿自己探索如何去寻找小羊过程较少,希望在今后的音乐活动中可以将时间把握的更好,使幼儿得到满足。
7、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冬天的花》教学设计反思
设计意图: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让幼儿喜欢唱歌、愿意唱歌,是每一位老师在歌唱活动中一直追求的目标,而游戏是最受幼儿喜欢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主要采用游戏教学法渗透到本节歌唱活动中,激发幼儿学习歌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幼儿在开心愉快的氛围中学唱歌曲。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学唱歌曲。
2.能够基本掌握歌曲中的节奏与旋律。
3.感受歌曲的优美意境,并愿意大胆的演唱。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体验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活动准备:图谱、课件、音乐伴奏、小雪人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
1、一个胖娃白生生,坐在雪地不吱声,不怕冻来不怕冷,只怕红红太阳升。(打一物)
谜底:雪人。
2、师:雪人一般出现在什么季节呢?(冬天)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冬天的歌,名字叫《冬天的花》,听一听歌曲中唱到了冬天的什么花?
二、学唱歌曲
1.幼儿带着问题倾听歌曲《冬天的花》。
2.引导幼儿说出歌词中有什么冬天的花?(梅花、冰花、雪花),并说出他们分别在哪里?(梅花开在树上、冰花贴在窗上、雪花天上落下)教师逐步出示相应的歌词图片,形成图谱。
3.幼儿根据图谱,和老师一起跟着伴奏试着唱一遍歌曲。
4.鼓励幼儿自己跟着图谱试着再唱一遍歌曲《冬天的花》。
5.图谱捉迷藏,图谱逐步退出。
(1)梅花藏起来了,让幼儿试着演唱;
(2)冰花藏起来了,再让幼儿试着演唱;
(3)雪花也藏起来了,鼓励幼儿再次进行演唱。激发幼儿兴趣,使幼儿加深和巩固对歌曲歌词的理解和记忆。
三、游戏结束活动——击鼓传花
1.小雪人要和小朋友一起学唱《冬天的花》,一起玩击鼓传花的游戏。
2.出示数字1-12,每一个数字背后都藏有一张花(冬天开的花)的图片。
3.游戏规则:请一位小朋友带着小雪人,当音乐响起,带着小雪人的小朋友一边唱歌一边做自己喜欢的动作,唱完一句就把小雪人递到下一位小朋友的手里,以此类推,当音乐停止,小雪人在谁的手里,谁就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数字,看一看数字背后藏着的是什么冬天开的花?
4.游戏结束后,引导幼儿发现在双数后面的花就是歌词中的梅花、冰花和雪花,在单数后面的就是冬天里开的其他的花。
四、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冬天的花》,回家后和我们身边的人一起分享这首歌,一起唱一唱、跳一跳、玩一玩吧!
《冬天的花》微课反思
在本节活动中,我采用了“游戏中学唱”的设计思路,运用了猜谜语、图谱捉迷藏、击鼓传花等游戏与歌唱活动有机渗透、有效结合,让孩子一边游戏一边用无意注意感知和学唱整首歌曲,并根据图谱理解歌词内容,在倾听、试唱、演唱中熟悉和掌握歌曲旋律,不仅使幼儿心情愉悦,更能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愿地去歌唱,大胆的表现自己,感受歌曲的韵味,恰到好处的把握游戏在歌唱活动中的作用。同时,在活动中我根据《纲要》的精神和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游戏学唱的艺术活动中渗透了科学领域,例如:认识在冬天开的各种花、巩固数学中的单双数等,真正让孩子享受由游戏中歌唱、歌唱中学习的快乐,玩中学、学中玩,让孩子们“动”起来,让歌唱活动“活”起来,从而在游戏歌唱中得到充分的、综合的、全面的学习与发展。
8、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邮递马车》教学设计反思
一、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及A、B两段不同的节奏,创编快递员动作。
2、能力目标:能够按照乐曲节奏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随节奏传递包衰。
3、情感目标:积极参与音乐表现活动,体验与同伴在乐曲中共同游戏的快乐。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5、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二、重难点:
1、重点: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及A、B段不同的节奏,创编快递员动作。
2、难点:能够按照乐曲节奏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随节奏传递包裹。
三、活动准备:
PPT、《邮递马车》音乐
四、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谈话,引导幼儿了解邮递马车。
1、幼儿结合已有经验进行交流,交流古代邮递方式的不同。
提问:在很久很久以前,在没有飞机、汽车的年代,我们是怎样寄东西的?
小结:在没有飞机、汽车的年代,我们就是用这种方式来运东西的。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乐曲,名字就叫做:邮递马车。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2、播放音乐,幼儿欣赏。
3、师幼交流,引出现代邮寄方式一一快递。提问:现在我们是怎样寄东西的?(快递员)
(二)欣赏音乐,初步感知乐曲A段的节奏变化。
1、播放音乐,感知乐曲旋律。
提问:小朋友们,那你们知道快递员都要做哪些事情呢?幼儿表述之后,鼓励幼儿用动作进行表征。
2、提取幼儿创编的动作,教师哼唱简谱,带领幼儿进行节奏练习。
3、领头人带领游戏,熟悉快递员的动作及乐曲旋律。
(1)教师做领头人,进行快递员游戏。
提问:今天我来做快递队的队长,带着你们做两个快递员的工作,你们看看是那两个动作?幼儿表述后,进行提升。
(2)个别幼儿做领头人,带领同伴进行快递员游戏。
提问:刚才小队长做了哪两个动作?鼓励全体幼儿大胆表征,创编动作进行引领游戏。
(3)幼儿集体做领头人,创编新动作。
提问:其他小朋友想不想当快递队长呢?今天,大家都是快递队长,我是快递员,你们带着我工作。哪位快递队长的动作有创意,我这个队员,就跟谁学!
(三)传递游戏,感知B段乐曲旋律,练习传递方法。
1、教师出示快递盒,组织幼儿进行游戏。
提问:你们收过快递吗?今天小朋友都是小小快递员,帮老师一起来运快递,看看老师手里这份快递会送到谁的手里!请小朋友们听着音乐的节奏来传快递,音乐停的时候,快递在谁手中,谁就要举起快递大声告诉小朋友:快递在我这里!
2、小结:小朋友们传递快递,要有节奏地轻拿轻放,爱护快递。
(四)完整游戏,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1、教师做领头人,完整进行游戏。
2、邀请幼儿做领头人,带领同伴进行游戏。
3、进行听声辨人游戏,体验音乐游戏乐趣。
提问:如果你不看小朋友的模样,只听声音,能猜出他是谁吗?
4、小结:小朋友们蒙着眼睛都能猜出是谁,真是一群相亲相爱的好伙伴!你们猜,快递盒里放着什么礼物?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课后延伸:
在音乐区投放快递盒、音乐,引导幼儿自主游戏:表演区可投放快递员饰品,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选择的乐曲《邮递马车》欢快活泼,节奏感强且旋律优关,句式整齐,幼儿对乐曲本身兴趣浓厚: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将快递员的工作融入乐曲中,引导幼儿进行创编、游戏,幼儿在乐曲中、玩玩乐乐中,发现美,感受类,表现关,启发幼儿对关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在日后的活动过程中,逐步增强幼儿对节奏的把握。不仅仅是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关,表征音乐的关,更要在音乐中感受节奏的变化之类,并能够运用身体动作进行表达,提升幼儿的表现力。
在本次活动中,本着幼儿为主的原则,调动幼儿的兴趣去参与活动,主动学习,逐步丰富已有经验。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能够对现代的邮寄方式有进一步的感受,对主题活动的开展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活动顺应幼儿兴趣与需要,鼓励幼儿大胆表现,提升幼儿的自信心,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更加自主。
9、幼儿园社会活动《猜猜乐》大班爱国活动教学设计反思
“猜猜乐”游戏的设计类似“做动作猜成语”,但又“颠覆”了传统猜谜游戏中只有两人互动的过程,游戏挑战着每一个幼儿。将“猜猜乐”游戏与“我是中国人”主题相链接,让幼儿积累了一定的前期经验,再找来许多与中国有关的图片……关键在活动的最后部分设计了图片展示,期望能通过一段声情并茂的朗诵进一步提升和激发幼儿的积极情感。
活动目标:
1.了解与中国有关的事物,并能抓住主要特征对事物进行描述。
2.能选择、捕捉事物有用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大胆猜测。
3.遵守游戏规则,在体验游戏乐趣的同时,升华热爱祖国妈妈的情感。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课件、记分牌、“我的祖国”相关内容的准备。经验准备:幼儿提前上网搜集与祖国相关的知识。
活动过程:
一、介绍游戏,了解游戏玩法和游戏规则。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名字叫“猜猜乐”。你觉得这是怎样的游戏?讲解游戏玩法和规则:
1.猜谜者不能看图片,但是猜谜者可以根据大家提供的信息猜谜,直到猜出才算胜。
2.提供信息的幼儿每次可用一句话来描述事物的特征,但不能说出图片中物体的名称。
环节评析:让幼儿明确游戏的规则,让每一个幼儿明确评判标准,这是开展游戏的关键。讲一遍之后要问幼儿“我说明白了吗?谁起来复述一遍?鼓励
幼儿复述规则,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掌握游戏规则,便于幼儿执行规则。二、热身运动,初次体验,真实理解游戏规则,尝试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进行描述。
(PPT 展示图片—熊猫)
师:我们来试试看,谁愿意上来猜?看图片的孩子们看明白了吗?谁来告诉他信息?千万不能把名字说出来哦!
小结:你们刚才玩的很好,上来猜和坐在下面说的小朋友都积极动脑了, 说的抓住了图片上事物的最主要的特点来说,猜的孩子认真听、很快说出了答案。
环节评析:试猜的图片可以简单些。试猜,关键是提供幼儿实际操作的机会,以帮助他们真正了解规则、掌握规则。当然,试猜时提供的图片最好也与
“我是中国人”主题有关,这样能使整个活动一脉相传。幼儿每次猜对后,教师还可以鼓励他们回忆:还记得刚才哪几个朋友为你提供了信息?和他们一一握握手!事实上,这样的过程能渐渐地让幼儿意识到自己的成功与多个同伴提
供的信息有关。
三、抢答游戏竞赛,了解一些与中国有关的事和物。
1.讲解竞赛规则和要求:
规则一:每队依次派出一个幼儿参赛,比如第一轮,每队的排头参加;第
二轮,每队的第二个幼儿参加。依次类推。
规则二:游戏开始后,每队的代表进行抢猜,谁先猜出谜底,他所代表的队为胜,并可加 10 分。
规则三:竞赛过程中如果下面提供信息的幼儿直接说出答案,对方队即可直接加 10 分。比赛结束,总分多的一队为胜。
规则四:每队的排头负责记分,但必须听到教师说“请加分”才能翻牌。环节评析:在玩法不变的基础上,规则有了改变,同样需要教师掷地有声
地传递给每一个幼儿,让幼儿知道下一环节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是公平、公正开展竞赛的关键。
2.抢猜游戏
五星红旗---提示:什么形状、颜色?上面有什么?(红色的长方形,上面有五颗黄色的星星,是我们国家的国旗……)
天安门-----提示:是什么?在哪里?房子上都有什么?(是一座伟大的建筑、在北京,上面有红红的灯笼和五星红旗……)前面有一个很大的广场,每天早晨,解放军叔叔会在天安门前升起五星红旗,特别壮观。
万里长城-----提示:在哪里?很长很长,在飞机上看就想一条长龙。长城是我们中国很著名的一个名胜古迹,世界各国的人到中国来就一定要去长城参观。
筷子-----是一种生活用品。多用筷子会让我们的小手更灵活、大脑更聪明呢!筷子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一种吃饭的工具,是独一无二地的,外国人都不会用筷子,现在很多外国人都学着我们中国人用筷子呢!
毛笔------书法工具。古代的人都是用毛笔写字,写出来的字非常漂亮。现在有许多外国人都学习用毛笔写字呢。这也是我们中国的骄傲!
粽子-----什么时候吃?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谁?
福-----什么时候贴福字?春节是我们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时除了贴福字,还干哪些事情?对,贴福字、贴对联、放鞭炮……
放鞭炮时很热闹,我们要注意什么呀?对,要注意安全,你们都是安全小模范呢!
过年的时候吃什么?对,过年时,中国人都要从很远的地方赶回家和家里人团圆、吃饺子,这是一家人最最幸福的时刻
环节评析:在设计中,除了提供幼儿非常熟悉的天安门、长城、月饼、毛笔等图片外,还可提供一些稍有难度的图片,如国花牡丹、长城。为了帮助幼儿猜出结果,教师特意为幼儿建构“脚手架”,让幼儿在聆听歌曲《牡丹》《长城长》中寻找正确答案。
在两组竞猜环节中,教师根据幼儿的猜谜情况,灵活地给予幼儿不同回应。当幼儿太过顺利时,教师可通过追问“还能提供什么信息让别人猜出答案呢”, 来鼓励其他幼儿从不同角度描述事物;当提供信息的幼儿屡屡讲不到要点时, 教师可亲自为幼儿提供信息以作示范;当信息提供已相当完整,而猜谜者却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则可以公布答案结束猜谜。
3.查看记分牌,公布竞赛成绩……
师:今天,你们每个人都猜过谜了,你是用什么好办法猜出答案的?你们每个人也都做过提供信息的人,你觉得提供信息的人怎样说才能让别人明白呢?
环节评析:提出这样的问题,未必会收获具体答案。但提出这样的问题, 能让幼儿回忆游戏的过程,并且能渐渐地引领幼儿掌握提供信息的要领,知道
我们不仅要会说话,还要学着把话说准确,这样才能让人听得明白。四、观看短片,升华幼儿对祖国妈妈的热爱。
师:我们祖国的骄傲还有很多很多,老师把一些与中国有关的图片,做成了一个小电影,来,我们一起看看,看我们的祖国有多么了不起!
……
孩子们,看了这些,你们心里想到了什么?老师相信,只要你们努力学习本领,将来你们每个人都会成为祖国妈妈的骄傲!现在,我们站起来,手拉着手,一起大声说:祖国妈妈,我爱你!(音乐起……)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与其说是游戏,不如说是一次游戏化的集体教学活动,从激发大班幼儿的好胜心与集体荣誉感出发,创设了一个你说我猜、抢答抢猜的游戏情境;选择猜猜的每一件事物都与“中国”息息相关,凝聚了中国元素的精华,在巧妙设置其次第出现的前后顺序中,蕴含的是对幼儿前期学习经验的唤起与挑战;活动环节的层层深入却始终围绕以“提供有用信息”为线索让幼儿来学习正确表述自己对不同事物的认识与理解,结合了对遵守游戏规则和同伴合作理解沟通意识的培养;虽然教师是借班上课,但现场的师幼互动非常融洽,体现在教师对幼儿的兴趣激发、与幼儿的情感交流,也体现在每一位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同伴间在游戏中的默契配合;整个活动过程,呈现的是一种水到渠成的流畅,是孩子学得愉快、教师教得有效,值得我们学习。
10、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变变变》教学设计
一、目标:
1、在探索活动中,能发现不同颜色混合后发生的变化,激发幼儿对颜色的兴趣。
2、在操作中能仔细观察、乐于探索。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二、准备:
1、分别装有红、黄、蓝颜料的一次性透明杯若干,各种颜色的彩带若干。
2、水粉笔、盘子、变色记录表。
三、过程:
1、出示彩带,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出示彩带,并提问幼儿,这些五颜六色的彩带可以用来干什么?(装饰舞台、渲染节日气氛等)用这些彩带来装饰舞台,舞台定会绚丽多彩、漂亮极了。那你们知道这些颜色是从哪里来的?(染料厂)染料厂的工人叔叔真聪明,像魔术师,能变出各种各样的颜色。今天,老师也来当一回魔术师,给大家表演几个节目。(评析:教师以魔术师的身份出现,使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起来,进入了一种安静、急于求智的状态。)
2、请幼儿观察杯中的颜色,并提出活动的要求。
(1)出示红、黄两种颜色的杯,让幼儿看清后,把两色混合,仔细观察它们的变化结果。
师:变成什么颜色了?
幼:橙色。
幼:深黄色。
师:原来的红色、黄色呢?
幼:不见了。
(2)将变色结果记录在表上。
师:颜色真奇,红颜色与黄颜色混在一起,变成了橙色。小朋友想不想也来当一回魔术师,变出漂亮的颜色来?
幼:想。
3、幼儿小组操作:(1)请幼儿将红与蓝、黄与蓝混合,看看能变出什么颜色,并将结果记录在表内。
(2)引导幼儿说一说“颜色与颜色混在一起变成了颜色”。
4、幼儿讲述自己尝试的过程和结果。
幼:我把红颜色与蓝颜色混合变成了紫颜色。
幼:我把黄颜色与蓝颜色混合变成了绿颜色。
(评析:这里让幼儿通过观察,自己发现颜色的变化,并通过语言讲出来。不仅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还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
老师归纳:小魔术师表演得真精彩,红颜色与蓝颜色混在一起变成了紫色,黄颜色与蓝颜色混在一起变成了绿色,那么,把三种颜色放在一起,能不能变呢?变成什么颜色?小朋友想不想试一试?(想)
5、幼儿尝试把三种颜色相互混合,观察颜色的变化,并把结果填入表中。
(1)幼儿讨论:
A、我变出了黑色。
B、我变出了棕色。
(评析:这里让幼儿观察三种颜色的变化,使幼儿不局限于两种颜色,多种颜色也可以变,而且混合时颜色的多少,决定了变化的结果。激发了幼儿的求智、探索的欲望。)
(2)老师小结:小魔术师的本领真大,把红、黄、蓝三种颜色放在一起,有的变成了黑色,有的变成了棕色。在混合时,各种颜色的多少变出来的颜色也不一样。现在每个小魔术师都来动一动手,给水果宝宝穿上漂亮的衣服,比一比,谁的本领大。
6、幼儿操作涂色:可爱的水果宝宝
幼儿人人动手,运用活动中取得的调色经验,给各种水果图上相应的颜色。
(评析:幼儿操作时,教师不强调颜色的深浅,搭配的是否合理,而是让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喜爱。这样,有利用幼儿大胆操作,也有利用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11、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数鸭歌》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完整地聆听歌曲,用听唱的方式学会歌曲。能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数鸭子》。
2.分小组边唱边表演,能够自编动作。
3.启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创造力。为歌曲创编歌词。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5.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活动准备:数鸭子视频,PPT课件
活动过程:
舞蹈动作:
1.双手叉腰,头左右摆动。
2.换着迈左右脚,双手摆动。
3.招手。
4.左手叉腰,右手指向前方,数数。
5.身体右倾。
6.身体微微下蹲。
7.身体左倾。
8.摆手。
9.双手上举,做抱的状态。
10.双手伸展开,平举。
11.双手叉腰,随着音乐起蹲。
活动反思:
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我要求自己既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又是活动的参与者,同时也是听众和观众,如:当孩子们想到了一些东西,但不知道自己该这么表达的时候,我要和孩子们一起想办法,该怎么样把它加到适当的地方去;当孩子们唱歌、跳舞时,我要细心观察他们的表情、感觉等,进而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幼儿在和谐的气氛中发展。该活动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激发了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但是,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我发现孩子们的语言词汇积累不多,语言表达力不是很好,在一会的活动中有待加强培养。
12、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刷牙歌》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尝试创编不同的刷牙节奏和快乐的象声词。
3.愉快的进行音乐游戏。
4.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5.体验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活动准备:故事《不爱刷牙的小狮子》、音乐、牙刷
活动过程:
1.故事分享《不爱刷牙的小狮子》。
师:故事里的小狮子开始为什么没有人跟他玩?不刷牙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2.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听出间奏。
(2)听教师唱歌,在第一段歌曲的间奏处做刷牙的动作,在第二段歌曲的间奏处,发出表示漱口和牙齿健康的快乐象声词。
(3)跟教师学唱歌曲,并在间奏处做刷牙动作以及漱口声,快乐象声词。
3.创编刷牙节奏和象声词。
引导幼儿创编漱口的水声,如“咕噜咕噜噜”“咕噜噜噜”等,创编表示快乐的象声词和节奏,如“哗啦啦啦,嘻嘻嘻嘻”等。
使用幼儿创编的内容完整进行演唱。
4.幼儿分组进行演唱表演。
活动延伸
出示小狮子吃零食的场景,让幼儿自己来说吃完东西应该怎样做?怎样保护牙齿?
附故事《不爱刷牙的小狮子》
小狮子不讲卫生,不爱刷牙,他的嘴巴越来越臭。有一天,小狮子来找小熊玩,他刚开口说:“小熊,我···”话还没说完呢,只听小熊说了句:“什么味儿!”接着,“扑通”一声,倒在了地上。“小兔,我们···” 小狮子看了小兔走过来,想和他一起玩。可他话还没说完呢,小兔头晕晕地说了包:“好臭!”接着,也“扑通”一声,倒在了地上。小狮子呆呆地看着,不久,小象甩着鼻子走过来,小狮子张开嘴巴,对小象说:“小象,我们来玩···”“好难闻的气味!啊···啊···啊嚏!”小象打了个大喷嚏,接着,也摇摇晃晃地倒在了地上。小狮子没有找到一个朋友玩,他闷闷不乐地回到家。这时,他看到出远门的爸爸回来了,小狮子张嘴巴,高兴地喊:“爸爸!”爸爸突然把鼻子捂住,向后退。他对小狮子说:“天哪,你多久没刷牙了?”小狮子挠挠脖子上的毛,不好意思地说:“好像···好像两个星期···”爸爸急忙给小狮子找出牙刷和牙膏,让他仔细刷牙。不一会儿,小狮子把牙齿刷干净了,他的嘴巴一点都不臭了。小狮子把今天的经历说给爸爸听。“宝贝,以后你一定要早晚按时刷牙,不然,嘴巴臭臭的,小伙伴都不爱和你玩啊!”爸爸对小狮子说。小狮子听了点了点头。从那以后,小狮子每天都按时刷牙,小伙伴们再也没有被他熏到了!
教学反思
幼儿都知道刷牙可以保护牙齿,但事实上幼儿不喜欢刷牙,不知道怎样正确刷牙。活动中不仅让幼儿懂得如何刷牙,而且让刷牙有了音乐,有了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幼儿在意识上接受了,所以他们变得愿意刷牙,喜欢刷牙了。
13、幼儿园公开课教案小班音乐活动《大象和小蚊子》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乐曲表现的故事情境,会听辨乐曲典型乐段特点,能随乐曲旋律自由大胆表现大象走、蚊子叮等游戏动作。
2.能根据音乐变化及时变换动作,较完整连贯的与同伴共同游戏。
3.在与伙伴的互动中体验游戏中蚊子“叮”,大象“赶”的情趣。
4.能愉快地参与集体演奏活动。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活动重点:理解乐曲表现的故事情境,会听辨乐曲典型乐段特点,能随乐曲旋律自由大胆表现大象走、蚊子叮等游戏动作。
活动难点:
能根据音乐变化及时变换动作,较完整连贯的与同伴共同游戏。
活动准备:
《大象和小蚊子》图谱 1 张,分段音乐(五段:大象散步、小蚊子叮大象、大象赶蚊子、小蚊子又飞回来叮大象、大象生气踩蚊子)
活动过程:
一、幼儿感受音乐,理解游戏情境。
1.教师介绍音乐:“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音乐,它讲了一个大象和小蚊子的故事。请你们听一听大象和小蚊子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2.幼儿完整欣赏音乐,联想音乐中表现的故事情境。
提问:大象和小蚊子之间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幼儿自主表达,教师予以鼓励。
3.教师讲述游戏故事,幼儿完整了解游戏线索。
音乐游戏情境故事:
从前在森林里住着一只小象,它长得肥嘟嘟、胖乎乎的。妈妈就对他说:“小象,看你吃的这么胖,赶快到森林里去走一走,跳一跳,锻炼锻炼减减肥吧。”于是小象抬起它肥肥的大脚到森林里去散步了。走、走、跳跳跳,走、走、跳跳跳,走、走、跳跳跳,走、走、跳跳跳(教师表现出上气不接下气)小象太胖走一会儿就累了,它偷偷躲起来睡觉了。小象刚刚睡着,有一群小蚊子飞来了。小蚊子飞到小象这
一看,哇!胖乎乎的大屁股看见就想叮,看准了……叮(3 次)哎呀!这是谁啊,叮的我好痒,小象就站起来赶蚊子。赶、赶、赶蚊子(2 )……小象一看蚊子都赶走了就又睡着了。小蚊子一看小象又睡觉了,又出来叮小象。飞……停!(4 次)看见了肥肥的屁股,看准了……叮!(8 次)哎呀,小象实在是太生气了!我刚一睡着蚊子又来叮我了说:我生气啦!我要踩扁你!他抬起自己的大脚把所有的蚊子都踩扁了。(伸舌头)哎!
二、解读音乐图谱,学习游戏动作,初步互动游戏。
1.教师出示图谱,幼儿边图谱边完整欣赏音乐第二遍。
教师:“这个有趣的故事就叫《大象和小蚊子》,我们一边听着音乐一边看一看图谱。”(教师伴随音乐指读图谱)
2.分析图谱意义,学习表现大象和小蚊子的典型动作。
(1)问题:图谱上有几种颜色?蓝色代表谁?红色代表谁?最后的大大的脚印是什么意思?
教师小结:蓝色代表大象,红色代表蚊子,大脚印表示把蚊子踩扁了。
(2)逐段解读图谱意义,伴随音乐学习游戏动作。
理解大象走路的图谱,提问:“这是大象在干什么?”师幼共同练习大象散步走、走、跳跳跳的节奏,伴随音乐鼓励幼儿稳定、有节奏地表现大象走跳。
理解小蚊子叮咬的图谱。提问:“小蚊子在干什么?用什么动作表现蚊子叮咬?师幼共同练习小蚊子飞、停、叮大象的动作
问题:小蚊子为什么要飞一飞、停一停?小蚊子可以怎样飞?”师幼共同练习小蚊子飞飞、停停的动作,强调听音乐旋律有节奏的停顿,不急不抢,鼓励幼儿创造性表现小蚊子飞舞。
理解大象赶蚊子图谱。提问:“大象会用身体的什么地方赶蚊子?”鼓励幼儿有节奏的运用身体各部分表现大象赶蚊子的动作,并伴随听音乐完整练习。
听音乐,看图谱,引导幼儿按节奏表现“大象生气,踩扁小蚊子的动作,强调控制脚步动作。
3.师幼伴随音乐,完整表现游戏情节。
重点评价:动作的节奏、小蚊子叮咬分散不聚集、蚊子叮咬大象的位置、
大象赶蚊子、踩扁蚊子的情绪与动作控制(通过语言节奏“我生气了”,帮助幼儿把握音乐最后乐段的长音部分)
三、扮演角色开展游戏
1.师幼分角色进行游戏
重点关注:幼儿在分别扮演大象和蚊子过程中的表现的角色情趣、倾听音乐有节奏表现动作的情况。
3.幼儿分组扮演大象和小蚊子,独立互动游戏。(根据幼儿游戏情况进行1-2 遍)评价重点:大象和小蚊子动作表现的创造性、情趣性;大象睡觉的位置、小蚊子叮咬的力度、大象散步时走跳的脚步力量等。
活动延伸:
1.教师面向家长提供乐曲及游戏规则要求,支持家长在家中开展亲子音乐游戏。
2.教师可在户外活动、区角活动中提供乐曲、图谱、乐器,支持幼儿创造性的利用多种途径再现音乐。
中班音乐游戏《大象和蚊子》课后反思
1.在反复游戏中感受音乐。
此活动体现了音乐贯穿始终的特点,幼儿在反复倾听、反复游戏中加深了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教师通过设计的小蚊子叮大象的情境帮助幼儿理解进一步音乐结构,使幼儿逐步由教师带领到自主听音乐游戏,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
2.活动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凸显幼儿的主动学习。
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自身示范、幼儿创编、独立练习、同伴合作分享等方式,使每个幼儿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这种循序渐进的特点,逐步将游戏渗透给孩子,让孩子获得自主探索、自主表现的机会,习得游戏的规则和玩法,获得自己掌控游戏、创新游戏的成功体验。
3.捕捉提升共享游戏经验。
幼儿游戏中,教师细致观察、捕捉幼儿富有个性的动作,引导其大胆展示并适宜提升,使幼儿在游戏中提升感受音乐、创编动作的节奏感和美感,体验同伴相互学习、彼此欣赏的美好情感。游戏中每位孩子都能积极的参与游戏,开展互动,激发了幼儿对音乐游戏的喜欢。
14、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我的小黄鸭》公开课教学设计反思
教学目标:
1、在情景中学唱歌曲《我的小黄鸭》,能唱准附点节奏。
2、在边玩边唱中体验和朋友共同歌唱的快乐。
3、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
PPT、吉他、歌曲伴奏MP3。
教学过程:
一、水中游来小黄鸭---引入和体验
1、今天我请来的是一位喜欢水的朋友,猜猜可能会是谁?
(引导幼儿联想,如:鱼、乌龟、螃蟹、鸭子等)
二、小小黄鸭呷呷叫---感受和游戏
1、你们喜欢小黄鸭吗?为什么?
2、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喜欢小黄鸭吗?请你来听一听。
(教师弹奏吉他歌唱A段第一遍,引导幼儿倾听歌词)
3、小结:是呀。有了小黄鸭做伴和我一起玩水,真高兴。请你们来做小黄鸭,把这里当成一个大浴缸,一起来做游戏吧。
(教师带领幼儿跟随歌曲A段一同做“玩水”的游戏1-2次,让幼儿充分感受附点节奏)
4、我的小黄鸭连叫声都特别动听,你们知道它是怎样叫的吗?
5、教师追问:请你来听一听,找一找,这两种叫声中哪一种是我的小黄鸭的?
6、师生合唱A段2遍。
三、玩玩唱唱
1、我的小黄鸭不仅叫声好听,还有三个本领呢?请你来听一听我的小黄鸭有什么本领?
2、可不可以加上一些有趣的声音呢?
(教师引导幼儿在“它会游”、“它会唱”、“它会吹许多泡泡”后根据适当节奏添加象声词“哗哗”“嘎嘎”“bobobo”)
3、你听出来小黄鸭吹的泡泡时往哪儿飞的吗?
4、这样一来这首歌更有趣了,一起来唱唱吧!
5、你们的歌声把一群小黄鸭都吸引来了,瞧瞧来了几只?
(引导幼儿观察ppt,出现许多小黄鸭,引导幼儿数一数)
6、小黄鸭要去海滩表演啦,想邀请你们一起去,你们愿意吗?让我们来排练一下吧!
7、正式表演的时间到了,我们快来表演吧!
教学反思:
这次我选择了一首旋律轻快、朗朗上口,由不同旋律演绎的二段体式歌曲,非常富有感染力,整个歌曲它不由自主地就可以吸引孩子学唱歌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5、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铃儿响叮当》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轻松欢快的旋律,学习用塑料袋,小棒,易拉罐,小铃随音乐有节奏的演奏。
2.尝试小组探究多种动作和节奏的演奏方式,并合作整齐的演奏。
3.体验用生活中的物品演奏表现劳动的快乐。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重点:学习用塑料袋,小粹,易拉楚,小铃随音乐有节奏的演奏。
活动难点:尝试小组探究多种动作和节奏的演奏方式,并合作整齐的演奏。
活动准备:了解《圣诞爷爷》的故事绘本。生活物品:易拉罐、小棍、塑料袋。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初步感受音乐,熟悉游戏动作。
1.教师讲述《圣诞爷爷》故事,引起活动兴趣。
“圣诞老人住在遥远的北国森林,他们一年只派发一次礼物,你们知道平时他们都做什么吗?”
2.引导幼儿创缩播种、浇水、修雪械、收获礼物的动作。“圣诞老人在四个季节都做了什么事情?做了曝些动作?”
3.教师和幼儿一起随音乐做动作,感受乐曲旋律和节奏。
二、探究生活用品的声音,尝试讨论配器。
1.幼儿自选倾听生活用品发出的声音,为不同的劳动配器。
2.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共同讨论出配器方案。
3.一起和圣诞老人劳动,随音乐有节奏整齐的完整演奏,体验用乐器表现劳动的快乐。
(1)幼儿自选一项劳动内容,第一遍随乐演奏。
(2)提问:劳动的心情怎样?会用自己的工具吗?(用情境性语言启发幼儿轻轻播种子、扎礼物一下一下的系、修雪梯要一下一下修整齐)
(3)幼儿再次合作演奏,教师语言指令提示音乐的转换。
4、启发幼儿让小工具跳舞,分小组探究多种动作和节奏的演奏。
(1)分小组讨论,指导幼儿的动作和节奏,体验劳动的有趣。
你们想编一个什么队形?做什么动作劳动?
(2)集体随音乐完整演奏一遍,体验更有趣的劳动。
(3)用自己喜欢的演奏方式自由演奏表达。
(4)加入小铃请幼儿劳动后坐着雪橇回家,反思自己的演奏和加入小铃后的音效,思考怎样演奏渐弱的声音?
5、教师小结:生活中还有许多生活物品能发出许多有趣的声音,让我们一起去试一试玩一玩吧!
大班节奏乐《铃儿响叮当》活动反思
《铃儿响叮当》是一首节奏鲜明活泼跳跃的音乐,ABA的形式便于幼儿进行演奏。活动中我将音乐与《圣诞老人的王国》绘本故事结合,以故事中圣诞老人劳动的情节为故事情境,选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小瓶子、塑料袋、小棍激发幼儿演奏兴趣,旨在敲敲、玩玩、演演中提高幼儿演奏水平。在不断尝试中组织了此活动。
一、借用动作形象,迁移表现节奏。
蒙台梭利说过:“我做过了就会理解了”。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性。所以是动作思维在前,然后是形象恩维,再到抽象思维。在组织本次活动中,幼儿学习抽象的节奏型时比较枯燥,我引导幼儿通过模仿劳动时数种、修雪梯、包礼物的动作,然后创编了“玩具送给你”的语言节奏,鼓励幼儿与节奏型进行匹配,他们的印象更加深刻,理解也更如丰富和全面。配以简单的“绕、锤、摆手”等动作引导幼儿边念儿歌边进行节奏练习,无形中渗透了所学的节奏型。
二、巧用生活材料,增加演奏的兴趣。
奥尔夫节奏乐中强调:生活化的物品引用节奏训练中能增加幼儿演奏音乐的乐趣。生活中的物品是孩子们熟悉的感兴趣的,纲要中也指出:“贴近幼儿生活,途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所以生活化材科着眼于幼儿的生活,以兴趣为出发点,以材料为依托,以游戏化的情境为生活化材料演奏为桥梁,使活动有效展开。活动中我尝试运用了装着豆子的小瓶子、塑料袋、小木棒,鼓励幼儿探索材料的演奏方式,并与撇种子、修雪松、包礼物的节奏进行匹配,幼儿探索出“摇、敲、绕、拽”等方式掌握了节奏型,提高了演奏兴趣。三、合作创编队形,拓展演奏的空间
《纲要》指出:“使幼儿在生活、学习、游戏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幼儿时期逐步形成了创造表现的意识,所以要给幼儿提供表达的机会,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认知方式去理解音乐表现力。而人际合作的增加,给幼儿打开了想象和创造的空间,使幼儿充分感受到创造性表现乐趣。所以教师有意识的帮助幼儿创造与同伴合作学习的机会更能使幼儿积极探索演奏的成功感。
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在掌握节奏的基础上与同伴合作设计队形演奏音乐,“播种组”的小朋友设计了双排队形,并设计了内外交替撒种的演奏动作,“包礼物”组的幼儿设计了圆形礼物,并用上举的动作扎丝带等。幼儿在愉快的合作中提高了演奏技能,体验到了合作创造的快乐。此外,在活动设计中创造性的设计趣味游戏方面、观察幼儿表现能力方面、鼓励幼儿创造性演奏等方面我还需提高。
16、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小雨沙沙》教学设计反思
设计意图:《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适宜的,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丰富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中班的幼儿喜欢倾听自然界中各种好听的声音,比如风声、雨声、水声等。他们也喜欢唱唱跳跳,渴望参加歌唱,律动,舞蹈,表演等活动,同时对音乐已经有了初步概念和欣赏潜力。因此,本次活动主要通过倾听,歌唱,律动,舞蹈等多种形式来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帮助幼儿更好的去欣赏、体验音乐,并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歌曲大致内容,知道种子发芽离不开雨水的道理。
2.能力目标:能活泼,亲切的演唱儿歌,用动作大胆地表现“沙沙沙”、“在说话”、“真甜”、“发芽”等歌曲内容。
3.情感态度目标:体验歌唱与表演的快乐,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4.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5.体验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活动重点:理解歌曲内容,初步学会演唱歌曲,并加入简单动作。
活动难点:鼓励幼儿根据歌词进行动作创编并演唱。
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PPT课件、小雨滴手指偶、小雨、种子头饰各五个,儿歌图谱,音频等。
2.经验准备:幼儿倾听过下雨的声音,见过种子发出来的小芽。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趣味性导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小雨滴手指偶导入,吸引幼儿注意力。
2.初步欣赏音乐,仔细倾听儿歌内容。
二.基本部分
(一)幼儿跟图谱学唱歌曲。
1.展示图谱,幼儿熟悉。
2.教师带领幼儿跟着图谱学唱。
(二)加入简单动作进行演唱。
1.幼儿跟老师共同演唱。
2.幼儿在座位上跟老师学做动作。
(三)鼓励幼儿进行动作创编。
1.引导幼儿创编新动作。
2.加入新动作,共同演唱。
三.结束部分
教师讲评,趣味性结尾。
鼓励幼儿活动后练习歌曲,创新动作。探索一下可以用什么乐器演奏,下
次活动一起演奏。
活动延伸:1.回到家后,把儿歌唱给爸爸妈妈听,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探讨加入乐器和新的动
作。
2.可以在自然区,种下种子,并观察它的生长过程。
附儿歌《小雨沙沙》
小雨,小雨,沙沙沙,沙沙沙
种子,种子,在说话,在说话
哎呀呀,雨水真甜
哎哟哟,我要发芽
中班音乐活动《小雨沙沙》活动微反思
《小雨沙沙》这首儿歌选材贴近生活,贴近大自然,符合中班幼儿语言表达的规律和特点。本次活动。既可以让孩子知道种子生长离不开雨水的道理,又启发他们学会细心观察生活及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由于歌词内容简单,不适合作为单独的歌唱活动来组织,因此又大活动组织过程中加入了韵律动作,可以说,本次活动是将歌唱与韵律相结合的综合性音乐活动。活动过程充分的调动了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去体验和欣赏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1.活动中应添加下小雨以及种子发芽的动画视频,更生动形象的为幼儿展示自然界中的场景。2.活动中,应给幼儿提供更多表达和创编的机会。3.活动组织形式单一,应加入游戏让幼儿进一步感受音乐,体验音乐。
17、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捏泥人》公开课教学设计反思
设计意图:
《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利用艺术活动激发幼儿情趣,帮助幼儿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因此,对于大班幼儿,我想通过引导其欣赏中国经典乐曲,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让幼儿体会到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活动目标:
1、随音乐做团、搓、捏、刻泥人的动作,感受乐曲的欢乐。
2、尝试将自己的想法运用动作进行创造性的表现。
3、与同伴合作完成,体验游戏的快乐。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5、体验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活动重点:
学习团、搓、捏、刻等动作,感受乐曲的欢乐。
活动难点:
尝试将自己的想法运用动作进行创造性的表现。
活动准备:
1、音乐《喜洋洋》
2、捏泥人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完整欣赏音乐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音乐,请小朋友们仔细听。听了这段音乐后,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小结:我们的心情是开心的,就像过年一样。北方的人们在过年会吃饺子、放鞭炮、贴对联,那南方的人们在过年时还会做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学习“捏泥人”
1、教师先做一遍动作,请幼儿猜猜这是什么活动。
2、请幼儿观看图片:捏泥人。
3、请配课老师配合当泥人让幼儿观看捏泥人的整个过程。
(1)提问:捏泥人的时候要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丰富幼儿捏泥人的动词:团、搓、捏、刻)
(2)师:我们要团泥巴,捏身体,搓手臂,刻眼睛和嘴巴。
4、幼儿完整的将动作连起和跟教师一起表演。
5、幼儿随音乐进行练习,教师观察幼儿动作。
6、幼儿再次欣赏,进行分解动作练习。
三、游戏:捏泥人
1、幼儿两两合作游戏。
要求:两个小朋友商量好,谁捏泥人,谁是泥匠,进行表演。
3、交换角色表演。
四、小结
师:我们今天不仅学会了小泥匠的本领,而且还学会了根据小泥匠刻刀的变动变成小泥人,你们真棒!
活动延伸:
请幼儿把学到的本领展示给爸爸妈妈。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以喜庆的乐曲贯穿始终,增强了活动氛围。活动一开始我引导幼儿说说做做捏泥人的动作,为下面做游戏做了铺垫。在引导幼儿听音乐做捏泥人的动作时,幼儿的动作比较单调,可能是女生多的原因,有点受拘束。幼儿两两合作的环节是活动高潮,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较高。
18、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螃蟹波尔卡》公开课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基本把握乐曲AB的二段体结构,尝试用动作、图谱匹配的方法感受、表达音乐;
2、享受游戏学习的快乐。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通过教师讲解舞蹈动作学会跳。
活动准备:
1、精神准备:熟悉幼儿,了解幼儿基本情况;
2、物质准备:电脑、课件、图谱一张;
活动过程:
一、语言导入主题:
1、教师引出话题:在池塘里生活这一群小螃蟹,听一听他们在干什么?及时幼儿共同倾听乐曲第一遍。
①幼儿和老师共同欣赏课件一遍。
②幼儿和教师交流欣赏后的感觉。
2、教师幼儿共同倾听乐曲二遍。
①教师幼儿交流:小朋友觉得小螃蟹们在干什么呢?
②教师幼儿交流听了乐曲之后的感受。
二、动作匹配--感受乐曲
1、教师出示节奏图谱,引导幼儿视听结合,分段欣赏乐曲。
2、感受A段:教师播放乐曲的A段。
①教师提问:小螃蟹们是怎么跳舞的呢?
②引导幼儿用动作表达A段,幼儿用动作表达小螃蟹的跳舞,教师引导幼儿交流小螃蟹的动作。
3、感受B段:教师播放乐曲的B段。
①教师提问:现在小螃蟹们在干什么呢?
②引导幼儿用动作表达B段,教师幼儿尝试用动作表达小螃蟹吹泡泡。
③重点引导幼儿把握最后一拍,先引导幼儿数拍子,拍好最后一拍;再引导幼儿配合着吹泡泡的动作,心里数拍子,拍好最后一拍;最后让幼儿听乐句进行表达B段乐句。
4、完整感受AB段乐曲:教师幼儿完整地合着音乐,用动作进行表达乐曲。
三、游戏匹配--表达乐曲
1、教师撤回节奏图谱,利用游戏提升幼儿对乐曲的理解与表达。
①教师提问:螃蟹妈妈来数一数,小螃蟹都回来了吗?教师交待游戏规则:螃蟹妈妈带小螃蟹做一个圆圈游戏,妈妈点到的小螃蟹跟着妈妈……妈妈和小螃蟹再见,小螃蟹就回家。教师在A段第一个乐句按着节拍一一点数幼儿围成圆圈,第二个乐曲围成圆圈;在B段以大圆圈和小圆圈收放的方式,表达B段的乐句,并在每一个乐句的最后,以拍手的动作表达每一个乐句的最后一拍(即泡泡破了),引导幼儿重点感受B段的最后一个节拍。
②教师带着幼儿合着节拍,做圆圈游戏2遍。
2、互动游戏
①教师语言引导:请上小螃蟹的大朋友(客人老师)一起做圆圈游戏,教师AB音乐结构循环三次结束。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19、大班音乐《拉拉勾》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来演唱歌曲前后两部分,感受歌曲中人物情绪的变化。
2.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3.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音乐拉拉勾
活动过程:
1.导入
(1)师:小朋友,你和好朋友之间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吗?事情发生后心情怎样?
(2)如果你和好朋友之间发生矛盾,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
(3)当你和好朋友友好地在一起玩的时候,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2.教师范唱歌曲《拉拉勾》,引导幼儿重点关注歌词内容。
师:你在歌曲里听到了什么?
3.教师再次范唱歌曲,引导幼儿重点关注歌曲中的情绪变化。
4.有节奏地朗诵歌词,熟悉歌词及歌曲节奏。
5.幼儿小声跟唱歌曲,教师教师引导幼儿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演唱歌曲前后两部分。
6.分组演唱,引导幼儿增加肢体动作表现歌曲。
活动延伸
请幼儿讨论除了拉拉勾能和好朋友和以外,还有什么动作可以让两个小朋友和好?一起把幼儿的答案运用到歌曲中进行歌曲改编。
活动反思:
《拉拉勾》这个音乐活动,是一个教幼儿之间发生矛盾后如何解决、和好的集体舞形式。其实应该分为两个活动来进行,第一节课必须先教会幼儿唱会歌曲,第二节课才是集体舞活动。我按照我知道的想法一遍又一遍的教幼儿唱歌,可幼儿只学了两三遍后便不再有爱好,无论我教唱的情绪有多饱满,孩子们就是不愿意配合我!于是我突发其想,放任幼儿自由玩耍,但条件是不能离开教室。话音刚落,全班幼儿一哄而散,玩的玩玩具,看的看书……一下子变得活力四射,刚才那没精打采的样子顿时无影无踪。这时,我意识到,孩子的学习模式应该是动静结合的,老师不能顾虑课堂纪律等而束缚孩子的学习模式,打压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20、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设计及活动反思——《玩偶进行曲》
乐曲《玩偶进行曲》选俄罗斯著名音乐家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乐曲的旋律欢快活泼、诙谐有趣。乐曲为ABAC的结构形式,A段音乐兼有进行曲和双拍子舞曲的特点,优美活泼的旋律生动描绘了木偶兵们吹着小喇叭,昂首挺胸,神气十足的神态;B段音乐诙谐有趣,富有动感,就好象老鼠王带领一群老鼠兵东瞧瞧西看看,鬼鬼祟祟出洞捣乱的样子;接着A段又重现,表现了木偶兵在操练的紧张场面;C段的音乐激烈、变化丰富,让人仿佛亲临到激烈的争场面,并能通过起伏的音乐来了解木偶兵与老鼠兵紧张的况。音乐跌宕起伏的旋律、诙谐有趣的形象以及木偶兵与老鼠兵激烈的争场面,深深地吸引。通过欣赏活动,有助感受乐曲优美活泼、诙谐有趣、紧张激烈的特点,有助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同时,通过世界名曲的欣赏,打开了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窗口,为今后欣赏世界名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活动目标:
1、根据故事和图谱提供的线索,初步了解作品结构及不同的旋律。
2、根据音乐特点,用不同的动作表稀木偶与小老鼠的形象。
3、体验乐曲诙谐的风格,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4、通过图片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
5、体验自主替换歌词的愉悦情绪。
二、活动准备:
1、有音乐欣赏的基础,能够分辨不同旋律的音乐
2、制教具:木偶、老鼠等音牢象。
三、活动过程:
1、听音乐学木偶进教室。
2、结合图谱欣赏音乐,引起的兴趣。
(1)听音乐教师画图谱。
(2)欣赏后提问:
小朋友听完音乐之后有什么感觉?
你在听的时候都想到了什么?
3、教师以故事的形式讲述音乐的思想内涵。
4、欣赏音乐
(1)第一遍分段欣赏乐曲
每段欣赏后提问:请小朋友将图片贴到相应的图谱前方。
(2)第二遍完整欣赏乐曲
鼓励边欣赏音乐边由地表演动作。
5、分段欣赏乐曲。
(1)分别欣赏每段音乐的旋律。
(2)引导说出每段音乐的不同旋律及旋律变化。
(3)尝试用动作表现各铸律变化及不同的音乐形象。
分段欣赏后教师的提问:
第一段的音乐是什么样的?小木偶兵是怎样操练的?请你用动作表现出来。
第二段的音乐是什么样的?小老鼠出来干什么?用动作怎么表现?
第三段的音乐和第几段的音乐是一样的?木偶兵会怎样来迎?
第四段的音乐是什么样的?争的过程是什么样子的?请你用动作来做出来。
6、完整听音乐分角色表演。
教法分析:
“故事导入法”:帮助理解音乐。教师将作品背景内涵用生动的故事展现给,让复杂的旋律简单化,让在了解木偶兵与老鼠兵争的起因、过程及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欣赏,从而让更好的理解作品内容。
“情境表演法”:让分角色进行表演,为对音乐的表现搭建了一个表现的平台,使幼儿对音乐的理解感受有了进一步的升华。同时也为教师评价提供了契机。在轻松愉快的情境,情绪高涨,其乐融融,使活动在高潮结束。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时,师引导幼儿模仿木偶进教室,生动、有趣。而听音乐学木偶进教室,使音乐的旋律自然地走进了的记忆,为欣赏音乐做了很好的铺垫。巧妙地创设课堂情境,把孩子们带入新奇有趣的音乐会中,让他们在快乐的音乐活动中遨游,使每个孩子都洋溢着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如在模仿小木偶兵操练、迎接等动作,让学生始终沉浸在音乐会的氛围之中,不但感受了歌曲活泼、快乐、幽默的情绪,而且在欣赏和活动中学会唱歌词。这样的设计与安排,不仅提高乐幼儿活动的兴趣,且自始至终都让学生徜徉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之中。
21、幼儿园语言活动《采野花》教学教学设计和反思
目标:
1、学习朗读儿歌,感受儿歌节奏美。
2、学习发好“采”“花”“编”“圆”等音。
3、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4、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组织幼儿到户外观赏野花、采野花,了解野花的特征。
2、准备编织好的花环及儿歌录音带。
活动过程:
1、出示花环,教师和幼儿共同交流采野花的感受。
2、学习儿歌。
(1)教师示范朗读。
(2)幼儿学习儿歌,注意本首儿歌的特殊节奏,念出儿歌的意味。
(3)着重学习“采”“花”“编”“圆”等音。
3、通过多种形式巩固儿歌、
编织或画出美丽的花环。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说说“你想把花环送给谁?”
活动反思:
在练习这首儿歌的节奏时,教师采用了多种方式,如拍手,跺脚,拍肩等形式,巩固儿歌,效果较好。
22、大班音乐活动《拉拉勾》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石头的外形及属性,能用肢体造型来表现软和硬。
2、初步学会念儿谣,尝试用石头堆叠游戏、语词节奏来感应音效次数。
3、尝试能看指挥进行合奏。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熟悉语词并感应音效次数。
活动难点:肢体造型感应柔软与尖硬,并尝试能看指挥进行合奏。
活动准备:
1、音乐VCD、故事挂图
2、大布袋1个,袋子里装一些软、硬、粗糙、平滑的物品。
3、纱巾、布球、石头、水袖、蛙鸣筒、软垫若干。
四、队形
幼儿半圆就坐在软垫上
活动过程:
一、暖身部分
1、故事引导
今天我们继续来听〈石头和泡泡〉的故事。还记得上节活动我们说到哪了吗?滋滋小蜜蜂也想
飞来玩泡泡。可是,蝴蝶小姐们一看到小蜜蜂,就急忙要将它赶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小蜜蜂身
上有又尖又硬的刺,蝴蝶小姐们怕小蜜蜂会刺破泡泡,所以联手起来将小蜜蜂赶走。你们看看,蝴
蝶们手里拿着什么呀?小蜜蜂有什么表情?(请幼儿看挂图)这个时候,小石头挺身而出帮助小蜜
蜂,他要大家想想有谁能和小蜜蜂一起玩呢?
2、造型活动
(1)老师:有什么东西不是轻轻的,也不是软软的,不怕小蜜蜂的针(引出石头)。
(2)你们会用身体做出坚硬的造型吗?
(3)幼儿:做各种坚硬的造型。
(4)老师:推压学生,测试是否如石头坚硬
二、儿谣《石头》
(一)软与硬的触感
1、游戏《摸一摸》::请幼儿逐个闭目老师事先准备在大袋子里的物品,并描述触感。
2、出示石头,请幼儿说说触摸石头的感受。
3、石头可以做什么?(建筑、作画、游戏……)
(二)观察外形、练习堆叠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小石头的儿谣,请大家一起来听听儿谣里说了是什么?(第一遍音乐)
1、小朋友们来说说,儿谣里都说了什么?(启发幼儿学念儿谣)
2、请幼儿欣赏第二遍音乐,教师念谣并随音乐做相应的语词动作。
3、幼儿每人手拿三颗石头(先随老师念谣练习放石头和捡石头,注意休止符),依语词做动作。
4、请幼儿欣赏第二遍音乐,边学念谣边玩石头游戏。
(三)石头乐器
感应次数:刚才,我们和几个石头玩游戏啦?如果只有两颗石头还能玩游戏吗?怎么玩
1、幼儿每人两个石头
(1)语词节奏:念儿谣并走出语词节奏。
(2)石头数目:步伐停止,依语词数目来互敲石头演奏数目。
2、两部合奏
(1)语词节奏:小石头数颗包入水袖,揺奏语词节奏。
(2)石头数目:依语词数目来互敲石头。
3、三部合奏
(1)前奏:蛙鸣筒∕刮奏拍子
(2)语词节奏:小石头放入水袖∕揺奏
(3)石头数目:两个石头∕依语词数目来互敲石头
(四)石头造型,创意想象排图案
1、分成4人一小组,各组在软垫上模仿老师排出一样的图案。
2、创作:自由创作各式图案,大家欣赏。
23、幼儿园音乐活动优秀教案《摇篮曲》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的:
1、通过让幼儿反复欣赏乐曲,感受摇篮曲的安静、缓慢、抒情等情感。
2、能体验爸爸、妈妈对宝宝的爱,并有兴趣地用动作表现哄娃娃睡觉的情节。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教学准备:
音乐伴奏,布娃娃,(幼儿人手一个),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歌曲:《小小的船》
教师语言:天黑了,整个大地变得静悄悄的,月亮姑娘来唱歌了,星星来为他伴奏,他们的歌声让静静的夜显得更美丽。听--(师生合唱,引导幼儿看老师的指挥手势)
(二)欣赏摇篮曲
1、感受音乐的特点
教师语言:夜晚真美呀,就在这时不知从那户人家的窗子里传出了一段很好听的音乐。(完整听赏音乐)
提问:这段音乐好听吗?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呢?
小结:听了这段音乐你们想到了那么多的事,你们真是用心在听。那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些事的呢? 这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呢?(再次欣赏,讲讲感觉,教师哼唱加以肯定)
小结:你们说得真好,这段音乐给我门的感觉就是很柔和,很安静的,缓慢的。
2、感受音乐的内容
教师语言:其实音乐就像人说话,每一段音乐里都藏着一个优美又动听的故事,那么这段音乐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起来看吧!(欣赏舞蹈和音乐)
提问:现在你们都知道这段音乐讲了什么故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结合动作理解:妈妈在哄宝宝睡觉,并开心安慰地跳起舞了)
小结:这段音乐讲述了妈妈在哄自己心爱的宝宝睡觉,像这样的曲子我们叫它《摇篮曲》。
3、幼儿表演音乐内容
教师语言:在幼儿园里老师就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就是老师的好宝宝,天黑了妈妈要哄宝宝们睡觉了。
教师语言:妈妈哄你们睡觉心里怎么样?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次小爸爸小妈妈哄自己的娃娃睡觉呢?(幼儿也来扮演妈妈爸爸哄娃娃睡觉)
难点:哄娃娃的动作可以引导幼儿变换动作。(幼儿个别示范 ) 表演得逼真(引导幼儿用动作体现对娃娃的宝贝)
4、结束语:小娃娃真的睡了,让我们轻轻地把他放到小床上,我们也该休息了
活动反思:
在小班上学期我想让孩子接触到比较典型的曲子,例如摇篮曲、进行曲等,让他们初步了解音乐有不同的类型,在音乐的活动中能够有稍深一点的探索。
而在这节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能够分辨什么样的曲子才是适合睡觉的曲子,而小班的幼儿也特别容易进入情境,能用入境的语言、动作带娃娃睡觉。活动的目标很容易达成。
不足的是在环节的设置上还不够流畅,哄娃娃睡觉的时候想轻柔的语言、动作和情景有些不匹配,最好在孩子自然地抱娃娃听音乐入睡地时候观察他们的自然表现,在之后的环节中加以提炼。
24、幼儿园教案音乐《小花狗》教学活动设计及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模仿小狗的动作过程中获得快乐体验。
2、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3、学会模仿小狗蹲、吃骨头、摇尾巴等典型动作。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在活动中与同伴共舞,交流情感。
活动重点:熟悉歌曲内容,能够大胆地进行歌唱表演。
活动难点:根据歌曲内容有节奏地进行动作模仿。
活动准备:
1.有关小狗的谜语;与幼儿人数相同的小狗头饰。
2.室内张贴各种小狗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请幼儿听音乐进教室。《小动物走路》(2分钟)
(二)展开:
1.发声练习:(1分钟)
我爱我的小狗,小狗怎么叫?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
2.提问:小狗最爱吃什么?怎样吃?请幼儿模仿小狗吃肉骨头的样子。(2分钟)
指导语:你还会模仿小狗的哪些动作?请你来做一做。
3.小游戏《我来说,你来做》。(熟悉歌词内容)(1分钟)
4.教师示范表演歌曲《小花狗》,激发幼儿的表演兴趣。(3分钟)
第一段歌词:
(1)小节:两手五指并拢放在头的两侧当耳朵,同时上下摆动手指两次。
(2)小节:两臂胸前屈肘,两手交叉搭臂,两腿半蹲。
(3)小节:身体直立,两手大拇指与食指搭成圆圈放在眼前。
(4)小节:两手握拳放在嘴边作吃骨头状,身体稍向左右转动。
第二段歌词:
(1)小节:两手五指并拢放在头的两侧当耳朵,同时上下摆动手指两次。
(2)小节:两手握拳放在嘴边作吃骨头状,身体稍向左右转动。
(3)小节:身体前倾,双手叉腰,双腿屈膝,两膝并拢,左右扭屁股。
(4)小节:两脚并拢,身体直立,双手叉腰,点头两次。
5.幼儿完整学唱歌曲,熟悉之后,学做动作。(1分钟)
6.播放音乐,师生头戴小狗头饰围成圆圈进行表演,体验集体表演的快乐心情。(4分钟)
(三)结束:(1分钟)
教师评价,表扬大胆表演的幼儿,鼓励胆小的幼儿,教育幼儿关爱小动物。
附教学反思:
幼儿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呢?那一定是小动物了。我班幼儿也不例外,小狗那可爱的形象深受幼儿的喜欢,但是,我以前上的都是数学、美术,在音乐教学上我的经验少得可怜,对音乐教学的方法还刚处于一个摸索的阶段。而且孩子们又是小班的新生,课堂常规还没有很好地形成,那该如何开展这次的音乐活动呢?
于是我先翻看了以前的听课笔记,其中有一节是中班的音乐活动《小老鼠打电话》,使我学到了很多:在音乐活动上要达到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要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题材,有适合幼儿使用的教具,场景等;要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教师还要大胆运用夸张、亲切的身体语言来拉近幼儿间的距离。这样幼儿才会学的轻松、有趣。
于是,我把这位老师的优点运用到了我的教学上。在听老师范唱后,我引导幼儿回忆歌词内容:歌里唱的是什么小动物?小花狗在做什么?,小朋友一般都能回忆出来。然后我又引导幼儿按歌词内容创编动作,并分句练习边唱歌边做表演动作,在这一部分幼儿也都能很好地掌握。但由于是小班幼儿,在独立演唱时唱的声音较小。在控制“汪汪”叫之前的停顿时间是该活动的难点,有的幼儿掌握得不是很好。不过在最后的音乐游戏时幼儿的兴趣又达到了高潮,他们争先恐后地扮演角色,玩了几次都不尽兴。
总结这次的音乐教学,我觉得在选材方面适合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对于小狗的形象幼儿都很愿意去模仿。活动中幼儿的参与性较以往积极,能大胆表演。在活动的设计上思路清晰,过渡自然。教态也能做到大方、亲切,与幼儿建立平等、融洽的关系,使幼儿学得轻松、愉快。不过也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在活动的过程中,让幼儿欣赏歌曲时可适当增加次数;幼儿表演的空间拥挤,走动得较少。今后,我要发扬优点,改掉缺点,并不断地向其她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使自己在音乐教学上有更大的进步。
25、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母鸡孵蛋》
设计意图:
音乐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如今,倡导“让幼儿主动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如何在你教我学的歌唱活动中发挥孩子的主体性,使枯燥平淡的歌唱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和富有儿童情趣,是我们常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本次活动意在打破传统单一教学模式,通过师幼互动,运用形象生动的肢体动作配合轻快的节奏,以鼓励、赏识的方法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愉快地投入整个活动中。本次歌唱活动来源于奥尔夫音乐活动《母鸡孵蛋》,乐曲节奏轻快活泼、旋律优美。在本次活动中,我从幼儿的生活经验、体验出发,运用原歌曲的旋律,为三个鸡蛋设定了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产生了歌曲中的棒棒鸡、打嗝鸡、害羞鸡。让幼儿在趣味的游戏中学习歌曲,能用不同的声音和肢体语言来表现歌曲中小鸡害羞、自信的情绪,从而发展幼儿的艺术表现力。
中班音乐活动《母鸡孵蛋》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感受鸡蛋数量的变化。
2、理解、感受不同节奏小鸡的叫声,用洪亮、轻、慢的声音来表现歌曲中害羞、自信的情绪。
3、学会用肢体语言来表现歌曲中小鸡的形象,并在游戏中感应小节末拍的休止。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通过图片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
活动准备:
①、教学具准备:小鸡图片、鸡蛋图片、音乐cd带,录音机、铃鼓、纱巾、小米等
②、场地准备:凳子围半圆形、铃鼓与纱巾放在凳子下面。
活动过程:
一、 导课:
①、师:今天,母鸡妈妈要孵蛋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做和歌词相应的动作进入教室。
歌词:叽叽、叽叽、母鸡要孵蛋、叽叽、叽叽、孵出一个蛋;一!
叽叽、叽叽、母鸡要孵蛋、叽叽、叽叽、孵出二个蛋,一、二!
叽叽、叽叽、母鸡要孵蛋、叽叽、叽叽、孵出二个蛋,一、二、三!
②、音乐结束,幼儿围坐成半圆形。
二、 基本部分
师:小朋友,刚才母鸡妈妈孵了几个蛋?(教师给予适当的手势提醒)
---幼儿:母鸡妈妈孵了三个蛋。
---师:我们来看看,母鸡妈妈孵的蛋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随乐曲逐一出示“鸡蛋”。(鸡蛋形状从大到小,竖贴在磁性黑板上。)
---师:咦,母鸡妈妈孵了三个蛋,你们来说说看,这三个蛋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通过观察,自由回答:“有的大一点,有的小一点”,有一幼儿跑到黑板前,指到上面的鸡蛋说:“它最大,”指着中间的说:“这个小点,”指着最下面的说:“这个最小。”最后教师和幼儿一起得出结论:母鸡妈妈孵的蛋是不一样的,有大、中、小。
---师:那蛋里面会藏着什么呢?
---幼儿:“会藏着小鸡:”
---师:哦,是小鸡呀,那我们来请小鸡出来吧!
2、棒棒的小鸡——感受1/4小鸡的叫声,能用洪亮、有力的声音表现自信。
教师从蛋后面拿出第一只小鸡。(第一只小鸡的形状胖胖的。)
---师:看到这只小鸡,你觉得它是怎样的小鸡呢?
---幼儿:大大的、胖胖的、黄黄的。
---师:它叫棒棒鸡,和棒棒鸡打个招呼吧!
---幼儿:棒棒鸡好!
---师:为什么棒棒鸡这么棒?它的声音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放歌曲第一段)
(歌曲:叽叽,叽叽,我是棒棒鸡;叽叽,叽叽、我是棒棒鸡)
---师:你觉得棒棒鸡的声音是怎样的呢?为什么呀?
---有的幼儿:棒棒鸡的声音大,有的幼儿说:棒棒鸡的声音很有力。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因为棒棒鸡这么棒,我要把它的声音画下来。
(再放歌曲第一段)教师画图谱。
(教师随乐曲有节奏的画四个大圆圈,再次让幼儿感受棒棒鸡响亮的声音。)
---师:你们看到棒棒鸡的声音是怎样的?
---幼儿:大大的。有力的,响亮的。
小结:棒棒鸡的身体胖胖的,声音是响亮的等。
---幼儿学习唱这一段。
教师带领幼儿学唱这一段,重点让幼儿用大的、响亮的声音唱这一段,并用有力的动作来边唱边做。
动作:双手曲肘在胸前,随节奏有力的上下动,脚也随着有力的踏。
---师:跟着音乐一起来做棒棒鸡吧!
(再放第一段)教师和幼儿一起表演。
3、打嗝的小鸡——感应小节末拍节奏。
---师:(指第二只小鸡)棒棒鸡这么棒,我们来请这只小鸡出来吧!
---师:(做呼喊状)小鸡,小鸡,快出来吧!我们来听听她是怎么叫的?
---师以游戏的形式引出打嗝鸡。打嗝鸡形状小点。
(幼儿一听到打嗝的声音很高兴。)
---师:这只小鸡看到棒棒鸡那么棒,她也想变得棒棒的,所以吃了很多的小米,吃得太饱了,所以它打嗝了。
---师:你们吃饱了会打嗝吗?打嗝的时候是什么样的?
让幼儿做打嗝游戏。幼儿非常喜欢这个打嗝的游戏,争先恐后的来做这个游戏。
---我们一起来听听看,这只小鸡是怎样打嗝的?
(放第三段音乐)教师用笔画出打嗝鸡的唱声。
(歌曲:叽,叽,叽,嗝,我是打嗝鸡,叽,叽,叽,嗝,我是打嗝鸡。
---师:她是只打嗝鸡,和她打招呼吧!
---听出打嗝小鸡在小节末拍打嗝的规律,引导幼儿学习在结尾处做打嗝动作:
---师:小朋友,打嗝鸡是唱几声叽,再打嗝的?
---幼儿:打嗝鸡是唱三声叽打嗝的。
---师: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唱吧!
(再放第三段音乐)教师和幼儿一起唱。这段课堂气氛很热烈。
4、害羞的小鸡——用轻的声音进行表现害羞。
---老师以游戏的形式请出害羞鸡。师:打嗝鸡真好玩,它还有个小妹妹呢!我们请它出来吧!
---师:咦?这只小鸡有点不想出来哟。它说它很害羞,很难为情,原来这是一只害羞鸡。
(放第三段音乐)
(音乐:叽,叽,叽,叽,我是害羞鸡;:叽,叽,叽,叽,我是害羞鸡。)
---害羞鸡的声音和刚才两只小鸡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幼儿:害羞鸡的声音更小,更慢,柔柔的。没有棒棒鸡的声音大。
---师:我把害羞鸡的声音也画下来,看看有什么不同。
(再放第三段音乐)老师画四个小圆圈的图谱。
---师:老师画的和刚才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幼儿:小小的。
---师:害羞鸡的声音是小小的,柔柔的,害羞的,难为情的。
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唱吧!
(再放第四段音乐)教师和幼儿一起唱。
6、师:母鸡妈妈今天孵了三个蛋,每个蛋里鸡宝宝
都不一样,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将三段连起来)唱的过程中,提示幼儿用不同的声音表示不同的小鸡。
7. ---(出示铃鼓)这是什么?
---师:(拍拍铃鼓)这象是哪种鸡的声音?
---幼儿:象棒棒鸡的声音。
---师:(摇摇铃鼓)这象是哪种鸡的声音?
---幼儿:象打嗝鸡的声音。
---重点学习打嗝鸡末拍休止的动作。末拍时可以将铃鼓放在肚子上表示休止。
---(将纱巾遮住脸)这可以表示什么鸡呢?
---幼儿:纱巾遮住脸,很害羞。可以表示害羞鸡。
---(放完整的音乐)教师和幼儿一起做动作。(拍铃鼓表示棒棒鸡,摇铃鼓表示打嗝鸡,用纱巾遮住自己的小脸,表示害羞鸡)
---这一过程将整堂课推向了高潮。幼儿很喜欢。
三,结束部分:
---师:母鸡妈妈孵了这么这么好玩的小鸡,她还会孵出什么蛋宝宝呢?我们到外面去找找吧!
教师和幼儿随乐曲做动作走出教室。
活动反思:
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中会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音乐活动《母鸡孵蛋》旋律优美,整个课堂表现了一种活泼、轻快的气氛。本节课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多种感官让幼儿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而且,幼儿参与学习活动时思维活跃,情绪高涨。本节课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在不同方面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参与面广,并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教学目的达到了。课堂气氛民主、平等,师幼情绪饱满,幼儿充分地体验到了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喜悦。课堂教学环节设计新颖,幼儿比较感兴趣,乐于去完成老师给他们的任务。
爱唱爱跳是每个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的一种语言,很多幼儿听到音乐就会手舞足蹈,这种表现正是幼儿对音乐的领悟,更是他们艺术创造的源泉。过去我们的音乐教学活动,大部分都是以老师教,幼儿学为主,一首歌曲老师反复教唱,幼儿机械地练习,一个舞蹈或者音乐游戏都是老师活动前设计好动作,再手把手地教给孩子,不难发现幼儿在机械模仿过程中缺少幼儿自己对歌曲、舞蹈和各种音乐游戏的理解,也忽视了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和体验。这种以老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大大禁锢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来让幼儿亲身感受体验有趣的小鸡形象,整个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让幼儿在唱唱、听听、看看、想想、动动的轻松气氛中,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26、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大鞋小鞋》教学设计反思
鞋子对幼儿来说再熟悉不过了,贴近生活选题更容易理解,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鞋子的大小,体验穿大小鞋的不同感受,使幼儿知道穿适合自己脚的鞋子才是最好的,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帮鞋子配对,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有快乐的情感体验。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有快乐的情感体验。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表现力,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3、启发幼儿根据歌曲内容及大鞋和小鞋发出的不同声音自编动作进行表演。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程序:
一、导入
1、"幸福拍手歌"进教室
教师:"今天能和小朋友一起唱歌做游戏,我真是高兴极了,你们高兴吗?那让我们唱起幸福拍手歌吧!"(放音乐)
2、复习歌曲"大鞋小鞋"
二、展开
1、试穿大鞋和小鞋
教师:"你有没有在家穿过爸爸的鞋呢?穿爸爸的鞋是什么感觉的?快坐下说给我听听。"
教师:"我拿来了几双大鞋,谁来穿穿试一试?""你穿过娃娃的小鞋吗?穿的谁的?谁来试一试这几双小鞋啊?"(引导幼儿观察穿大小鞋的不同,听不同的声音)
2、根据歌曲编前两句歌词的动作
教师:"你想一想在穿大鞋和小鞋的时候感到有意思吗?你能用有趣的动作来表演一下吗?先用一个有趣的动作表演我穿爸爸的鞋?我穿娃娃的鞋用一个什么有趣的动作来表演呢?"
3、引导幼儿分组创编后半部分
教师:"大鞋和小鞋走起路来的感觉不一样,动作不一样,发出的声音不一样,一个是踢踏一个是的笃,这怎么用动作表演啊?你可以和小朋友商量一下,踢踏用什么动作表现?的笃又用什么动作表演?"
商量后提问:"谁来说说你们商量的结果?"谁还编出了不同的动作?(引导幼儿用各种动作表现,不管用什么动作一定按节奏表演)
4、教师示范
教师:"小朋友都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动作,可真棒,我也学会了,我想先给大家表演一遍,小朋友同意吗?"
提问:"我刚才在表演的时候,有站起来的动作有坐着的动作,你看清楚了吗?哪里是站着做的?哪里是坐着做的?你觉得这样好不好呢?为什么?"
5、幼儿表演
教师:"那我们小朋友都来这样试一试吧。"
三、结束
教师:"我们玩的真开心,刚才还有很多小朋友没有试穿我带来的大鞋和小鞋呢,还想不想穿?好我们先给老师再见,回幼儿园再做游戏好吗?"
教学反思:
本活动选择幼儿生活中天天接触的物品---鞋子,作为活动的主题,是一个帮助幼儿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活动。在活动中幼儿通过游戏找找、穿穿、摆摆、试试、、说说、唱唱、画画,爸爸妈妈和自己的鞋子,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鞋子的大小,体验穿大小鞋的不同感受,使幼儿知道穿适合自己脚的鞋子才是最好的,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帮鞋子配对、学会了歌曲《大鞋和小鞋》,并设计自己喜欢的鞋底图案, 整个活动以幼儿为中心,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好模仿的年龄特点,将活动的要求用自己的亲身示范来强化并传递给幼儿,使得幼儿在轻松自如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和健康成长。
27、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宝贝虎》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不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容易引起蛀牙。
2.了解对牙齿有好处的食物,知道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3.通过多媒体教学,初步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
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各种食物图片、故事PPT、老虎图片
活动过程:
1.问题导入
出示哭泣的老虎。师:为什么老虎会哭?他发生什么事情了?
2.讲故事
(1)逐页出示故事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讲述故事内容,猜测故事发展。
(2)师:小老虎在哪里吃饭?这样做对不对?
(3)妈妈的态度是怎么样的?
(4)小老虎是怎么吃糖的?这样吃糖对它的身体有影响吗?
(5)小老虎的牙齿怎么了?
(6)医生是怎样说的?
(7)小老虎改正他那些不好的习惯了吗?
(8)教师完整的讲述故事。
3.讨论:保护牙齿的方法。
4.讨论什么食物对我们的牙齿好?请幼儿在食物图片中选出对牙齿好的食物。
5.故事表演。
活动延伸
请幼儿与爸爸妈妈一起找到更多对我们牙齿好得食物。
28、大班音乐活动《拉拉勾》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来演唱歌曲前后两部分,感受歌曲中人物情绪的变化。
2.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3.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4.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活动准备:音乐拉拉勾
活动过程:
1.导入
(1)师:小朋友,你和好朋友之间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吗?事情发生后心情怎样?
(2)如果你和好朋友之间发生矛盾,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
(3)当你和好朋友友好地在一起玩的时候,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2.教师范唱歌曲《拉拉勾》,引导幼儿重点关注歌词内容。
师:你在歌曲里听到了什么?
3.教师再次范唱歌曲,引导幼儿重点关注歌曲中的情绪变化。
4.有节奏地朗诵歌词,熟悉歌词及歌曲节奏。
5.幼儿小声跟唱歌曲,教师教师引导幼儿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演唱歌曲前后两部分。
6.分组演唱,引导幼儿增加肢体动作表现歌曲。
活动延伸
请幼儿讨论除了拉拉勾能和好朋友和以外,还有什么动作可以让两个小朋友和好?一起把幼儿的答案运用到歌曲中进行歌曲改编。
活动反思:
音乐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如今倡导“让幼儿主动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如何在你教我学的歌唱活动中发挥孩子的主体性,使枯燥平淡的歌唱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和富有儿童情趣,是人们常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本活动意在打破传统单一教学模式,通过师幼互动,运用形象生动的音乐图谱及节奏图、以鼓励、赏识的方法来调动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愉快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音乐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幼儿感情,启迪幼儿智慧,培养良好的个性。在教学活动中我主要采取了整体教唱法、情绪感染法和节奏朗诵法。
第一种方法整体教唱法,整体教唱是把歌曲作为一个完整的形象呈现在幼儿面前,幼儿也把它作为一个完整的形象来接受的,这样幼儿容易进入歌曲特定意境,引起幼儿一定的情感体验带着感情演唱。整体教唱法比较适合音乐艺术的特点。
第二种方法是节奏朗诵法,主要在学习理解歌词的环节运用。这是帮助幼儿掌握歌曲节奏和记忆歌词的既简单又有效的方法。
第三种是情绪感染法。
新大纲要告诉我们艺术是情感启迪、情感交流、情感表达的良好手段,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工具,幼儿在音乐活动时很容易受到情绪的感染。运用情绪感染法在引导幼儿欣赏歌曲的过程中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以上几种教学方法在活动中交替使用、相互补充,使教学活动动静交替。注意发挥了音乐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视了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另外,由于这首歌曲表现的是两个小朋友从一开始的“你也生气了,我也生气了……”到后来的“拉拉勾……”这一故事情节,本身就具有游戏情节性,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时能始终都让幼儿沉静在表演游戏的快乐之中,效果会更好。
29、幼儿园中班音乐《毛毛虫》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喜欢倾听音乐,感知乐曲 ABA 结构特点。
2.能够大胆创编毛毛虫“吃东西、长大、变蛹、破茧、变蝴蝶”等动作,表现音乐的不同情绪。
3.体验创造性地运用身体动作表现毛毛虫变蝴蝶的乐趣。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5.通过图片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
活动准备:
1.毛毛虫“吃树叶”、“长大”、“变蛹”、“破茧”、“变蝴蝶”的图片 5 幅;
2.自制课件(音乐、视频);黑板。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倾听音乐,感受音乐的节奏及旋律。
提问:你觉得是什么小动物来了?它在干什么?
二、引导幼儿分段赏析音乐,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动作。
1.欣赏毛毛虫“吃树叶”音乐。
提问:毛毛虫在干什么?
鼓励幼儿随音乐大胆表现毛毛虫吃树叶,感受音乐欢快的节奏。
2.欣赏毛毛虫“越长越大”音乐。
提问:毛毛虫吃了好多树叶,越长越大,可以怎样表现毛毛虫越长
越大的样子?
鼓励幼儿随音乐大胆表现毛毛虫越长越大,感受音阶逐渐升高。
3.教师表演毛毛虫“蜕皮”。
提问:猜一猜,毛毛虫在干什么?
鼓励幼儿随音乐表现毛毛虫“吃树叶”、“长大”、“蜕皮”,完整感受
A段音乐。
4.观看毛毛虫“变蛹”的视频,感受 B 段音乐的悠扬。
提问:毛毛虫吃了好多树叶,经过运动越长越大,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蛹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小小的“蛹”,并跟随音乐表演毛毛虫在蛹里睡觉、做美梦的样子。
5.观看“破茧而出”、“变蝴蝶”视频,再次感受 A 段音乐的欢快。提问:毛毛虫变成了什么?毛毛虫是怎样从蛹里出来的?
鼓励幼儿大胆创编毛毛虫破茧而出和变蝴蝶的样子。
三、完整欣赏音乐,结合图片理解音乐的整体结构。
1.结合图示完整欣赏音乐。
四、幼儿表现音乐,感受音乐表演的乐趣。
第一遍:师幼共同随音乐完整表演毛毛虫吃树叶变蝴蝶。
第二遍:创设“去果园吃水果”的情境,并随音乐进行表演。
第三遍、第四遍:创设“毛毛虫自己找食物吃”的情境,鼓励幼儿独立完成表演。
五、观看各种各样蝴蝶翩翩起舞的视频,感受蝴蝶的美。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跟随音乐模仿蝴蝶飞舞的样子,感受音乐带来的乐趣。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30、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98k》公开课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熟悉音乐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来表现乐曲节奏(如肢体动作);
2、按照节奏进行整齐的打节拍,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欣赏音乐、发现美感知乐曲;
3、乐于参与游戏,正确对待网络游戏带来的利与弊;
4、启发幼儿按照原歌词的结构,创编新歌词并演唱;
5、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重点:按节拍正确、整齐击打乐器
难点:不同节奏变换式的演奏。
活动准备:音乐《98k》、铃鼓、手摇铃、蛙鸣筒、沙锤、A4纸
一、活动开始
1.师幼问好、幼儿就坐;
2.师播放音乐《小了白了兔》,让幼一起唱并做动作,最后让幼儿说说在哪学到、听到此歌曲(抖音)。
3.播放第二首打枪的声音,引导幼儿说出在(吃鸡)游戏听过这首歌,师正确引导幼儿生活中比吃鸡、抖音有更好的玩的游戏,导入本节活动——《98k》
二、活动过程
1.播放一段音乐,让幼儿感知乐曲。
2.再次播放音乐让幼儿跟着乐曲自由拍打节奏,请节奏感强的幼儿分享,大家一起边熟悉节奏边用肢体演奏。
3.发乐器并介绍名称、用途。
4.让幼儿试着跟随音乐节拍演奏。
5.师幼一起跟着拍子演奏。
6.按照乐器将幼儿分组演奏、合奏表演,师按节拍引导幼儿分组打击乐器。
三、活动延伸:
1.让幼儿画一把自己喜欢的枪
教学反思:本节活动幼儿参与性高、节奏感很强,能按照节拍正确的演奏。教师需进一步注意细节,引导幼儿发挥想象用更多不同的演奏。
31、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戏说脸谱》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歌曲独有的京韵唱腔,初步学会演唱歌曲。
2.能根据不同的脸谱角色,用合适的力度及动作来演唱歌曲。
3.感受京剧的特点和魅力,为京剧是中国特有的艺术而自豪。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活动准备:
1.欣赏过京剧表演的片段。
2.视频、图谱、课件
活动过程:
一、播放视频,体会京剧的唱腔,引导幼儿学唱拖长腔乐句。
1.播放视频,初步感知京剧唱腔。
(1)他们在表演什么?
(2)他唱了些什么?是怎么唱的?
小结:张飞生气的时候就爱乱叫、叫喳喳。
2.再次观看视频,学唱拖长腔乐句。
(1)引导幼儿尝试演唱
(2)出示图谱,学唱拖长腔乐句
图谱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怎么唱呢?引导幼儿随图谱进行学唱。
小结:京剧是我们中国的国粹,拖长腔是京剧的特点。
二、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幼儿理解人物特点与脸谱的关系,初步感知歌曲内容。
1.出示脸谱,回忆已有经验。有哪些颜色的脸谱?
2.教师范唱歌曲,介绍不同颜色的脸谱及人物
(1)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曲?
(2)你听到蓝脸的、红脸的、黄脸的、白脸的唱的是谁?
(3)为什么会有不同颜色的脸谱?
小结:京剧的脸谱真有趣,颜色不同,代表的人物性格也不同。
3.范唱第二遍歌曲,鼓励幼儿与老师一起演唱最后一句。你听到歌曲唱了什么?怎么唱的?
4.范唱第三遍歌曲,感受演唱的不同力度。
你听到老师唱张飞和窦尔敦的声音是怎样的?黄脸和白脸的怎么唱的?每一句的声音大小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初步学唱。
三、学唱歌曲,引导幼儿用合适的力度及动作来演唱歌曲。
1.老师大声唱,幼儿跟着一起小声唱一唱。
小结:不同颜色脸谱代表的人物特点不一样,因此他唱歌的声音也是不一样的。
2.幼儿集体唱。
3.引导幼儿用合适的力度及动作来演唱歌曲。
四、播放视频,幼儿随音乐加动作演唱歌曲。
1. 观看演唱京剧的视频。
(1)小演员是怎样表演的?
(2)你想加上什么动作?
请个别表现,教师提升,幼儿互相学一学。我们一起来加上动作唱唱试试。
2.幼儿随音乐边唱边表演。想不想像小演员一样来试试?幼儿随音乐一起表演。
五、教师演唱歌曲,激发孩子继续演唱的兴趣。
小朋友,这首歌还唱了很多颜色的脸谱,老师唱给你们听听怎么样?
你还听见有什么颜色的脸谱?我们回到教室再把这些颜色的脸谱唱出来吧!
课后反思
《纲要》中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已有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现的乐趣。
本次活动中,活动开始时教师以“戏说脸谱中唱张飞的片段视频”引出活动,充分的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了幼儿学习京剧的热情。并且将难点前置,通过出示唱“啊”部分的图谱,引导幼儿观察图谱,通过发现图谱中图片大小的差异,引发幼儿有目的的感知拖长腔中的节奏变化及音高转换,主动学唱拖长腔的唱法。
在学唱歌曲环节,教师出示各种颜色的图谱课件,采用“幼儿说-教师唱-再模唱”的形式,帮助幼儿有效解决对歌词及旋律的理解和记忆,更加激发幼儿对学习京剧的兴趣。分析歌曲内容,使幼儿了解不同脸谱代表不同的人物性格。通过教师对比范唱,幼儿对难点唱句进行了模唱练习。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引导幼儿用合适的声音唱出不同脸谱的人物特点,很好的解决了本次活动的难点。最后在幼儿运用动作表现歌曲环节,教师出示“小演员唱京剧”视频,引导幼儿了解京剧动作的基本特点,并能够在模仿的基础上创造性表现,这一环节掀起了活动高潮。在这一环节中我给了孩子充分展现的机会,鼓励孩子们大胆在集体面前表演,让每个孩子感受到音乐活动的快乐。
在整节活动中我一直围绕音乐活动的目标和幼儿年龄特点,引导幼儿在充分欣赏感受、理解的基础上,激发幼儿大胆演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孩子们在整节课对歌曲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能够大胆的用动作表
现人物特点,很好地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教师教态自然亲切,教具准备恰当。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教师提问能激发幼儿的思考,使幼儿能够主动参与到演唱活动中。在教师回应方面,能够随时接过孩子的问题,加以肯定和引导,并能激发幼儿大胆的表现自己。总之,通过这次教学活动,使我有了更深的感悟。要上好每一堂课,教师要深入的分析教材,挖掘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去设计教学活动。要研磨一节好课,需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同时也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和打磨自己。当然丰富幼儿的课前经验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相关文章
-
幼儿园教案小班音乐活动《大象和小蚊子》教学设计反思
-
幼儿园教案音乐《小花狗》教学活动设计反思
-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摇篮曲》教学设计与反思
-
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设计及活动反思——《玩偶进行曲》
-
小班音乐活动方案《我上幼儿园》教案设计
-
幼儿园音乐游戏《小手小脚动起来》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
-
幼儿园活动设计《迷路的小花鸭》中班音乐教案反思
-
幼儿园美术教学设计及活动反思《月亮生日快乐》
-
幼儿音乐活动教学设计《秋天的落叶》反思
-
幼儿园音乐活动《鸭子上桥》教案设计反思
-
幼儿园美术教研课教学设计及活动反思《月亮生日快乐》
-
幼儿园观摩课一等奖大班音乐活动《小树叶》教案设计及说课稿
-
幼儿园社会活动《猜猜乐》大班爱国活动教学设计反思
-
春节幼儿园活动教学设计《快乐大拜年》反思
推荐文章
-
培养孩子善于观察事物的教案
-
大班音乐教案:学唱歌曲小鱼的梦
-
感受音乐的速度的大班音乐教案:走路
-
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音乐教案:奇妙的伴奏
-
培养幼儿节奏感的音乐教案《我的小花园》
-
导幼儿学会二人合作表演动作的教案:小雨和花
-
大班音乐教案《火车舞》
-
大班音乐教案《欢乐秧歌》反思
-
大班音乐教案《青蛙唱歌》反思
-
大班音乐教案《小蜜蜂》反思
-
大班音乐教案《三个和尚》反思
-
大班音乐教案《火车舞》反思
-
父母教育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
-
我的一家——六怪
-
《识字1》教学设计之一
-
中彩那天 -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
老师辛苦的句子261句
-
大班音乐教案反思《小音符的房子》
-
小班数学教案《大自然的收集》反思
-
卖奶粉创意朋友圈文案35句
-
清爽干净的男生昵称合集36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