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教案《水果叠藏乐》反思
小班数学教案《水果叠藏乐》反思
1、小班数学教案《水果叠藏乐》反思
【教材简介】
《水果叠藏乐》是结合小班主题活动《果儿香》自主创新设计的一节数学活动。活动内容是以幼儿运用科学的观察方法、联系已有经验分析寻找两次难易不同的叠藏水果为贯穿,有机融合对大小、数量、颜色的认识。
【设计意图】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观察是思维的前提。本节活动我们将数学思维活动与幼儿园主题活动《果儿香》有机融合,针对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力易转移、缺乏观察方法的特点,采用了生动形象的课件、轻松有趣的游戏、丰富简便的操作活动,让幼儿在自主活动中获得观察思维的方法以及数学方面的经验。
【教学目标】
1、幼儿能运用整体观察、局部至整体的细致观察方法,结合已有经验的分析从叠藏在一起的水果图像中寻找水果。
2、感知物体的大小、颜色和数量。
3、巩固对水果特征的认识。
4、培养幼儿独立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6、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1、教具:A、课件1:整体水果叠藏在一起的课件2个。B、课件2:局部水果叠藏在一起的课件1个。
2、学具:A、幼儿人手一份整体水果叠藏在一起的大操作卡(下有插入袋)和相应的水果卡片。B、幼儿人手一份局部水果叠藏在一起的大操作卡(下有插入袋)和相应的水果卡片。
3、幼儿已积累了有关水果的经验。
4、学过的歌表演《水果宝宝》音乐。
【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你喜欢吃水果吗?
幼:喜欢!
师:你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呢?
幼1:我喜欢吃西瓜……
幼2:我喜欢吃桔子……
幼3:我喜欢吃哈密瓜……(在幼儿表述时,教师可适当地问一问个别幼儿喜欢这种水果的理由。)
师小结:哦!看来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喜欢吃的水果。水果有营养又好吃,所以我们小朋友都喜欢吃。
评析:直接从小朋友讲述喜欢吃的水果导入,符合幼儿的认知需要和已有经验,能调动孩子们讲述的愿望和积极性,使活动自然导入到下一环。找一找整体叠藏的水果
(1)共同找出叠藏中的水果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自己喜欢吃的水果。例门看!(出示叠藏在一起的水果课件。)老师喜欢吃的水果都叠藏在一起呢!(师做叠藏的手势和身体示范,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叠藏”的含义。)仔细看一看,是什么水果呢?(幼儿观察。)
幼1:是香蕉。
师:香蕉在哪里?你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幼儿用局部到整体的观察方法。幼儿指出后,师一点课件香蕉,香蕉就跑到下面的袋子里。)用这种方法我们再来仔细看一看还有什么水果藏在里面?
幼2:还有西瓜!
师:你们同意吗?
幼:同意……(师一点课件西瓜,西瓜就跑到下面的袋子里。)
幼3:还有菠萝……(师一点课件菠萝,菠萝就跑到下面的袋子里。)
师:小朋友!你们的小眼睛很亮!将老师叠藏在一起的、喜欢吃的水果都找出来了!最大的水果是什么?
幼儿:西瓜。师:哦!那我把大标记送给它。
(师一点课件,大标记就跑到西瓜的旁边。)这里的水果有什么颜色?
幼儿:绿的、黄的……
(2)独立寻找叠藏中的水果
A:幼儿独立操作师:小朋友!我们班的王老师也有自己喜欢吃的水果呢!就藏在小朋友面前的卡片上,请你把它翻开来。(幼儿翻开)哎呀!这些水果也叠藏在一起,请你们仔细观察哦!看出来后从小碟子里将水果拿出来,插在下面的透明袋子里。看谁能发现王老师喜欢的水果?(幼儿观察、寻找叠藏中的水果,并把它们分别插入透明袋中。)
B:组织幼儿交流(运用课件)师:你们找出王老师喜欢吃的水果了吗?是什么?幼:有苹果、葡萄、桔子、樱桃。(幼儿说时,老师运用课件,在得到孩子们的一致同意下点出相应的水果放到袋子里。)
师:看一看你都找对了吗?(引导幼儿检查并指导不太准确的幼儿。)
师:王老师喜欢吃的水果有几种?(4种。引导幼儿从左到右点数验证。)
师:葡萄是什么颜色的?(紫色)樱桃是什么颜色?(红色)哪种水果最小?
幼:樱桃。
师:樱桃最小,我们把什么标记送给它?(小标记。师一点课件,小标记就跑到樱桃的旁边。)
解析:了解老师的爱好可是孩子们很高兴的事,于是我让幼儿寻找王老师喜欢吃的水果,不仅激发了幼儿内在的求知欲望,而且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幼儿观察的专注力,巩固了观察方法的运用。
2、找一找局器叠藏的水果
A:幼儿独立操作。
师:水果宝宝还有一件更难的事想考考小朋友呢!它们说:我们把自己分成了一半,然后叠藏在一起,你们还能找出我们来吗?(出示课件。)
师:小朋友!这些叠藏在一起的水果宝宝和刚才可不一样,都是分开来的一半,然后叠藏在一起的。你们能找出来吗?
幼儿:能。师:那让我们来试一试吧!请小朋友翻到第二页操作卡,仔细看一看,想一想,找一找,然后把水果也插入到下面的透明袋子中好吗?(幼儿独立操作。)
B:组织幼儿交流(运用课件)
师:你们找出来了吗?
幼1:是苹果。
幼2:是桃子。
幼3:还有草莓、梨子。(幼儿说时,老师运用课件,在得到孩子们的一致同意下点出相应的水果放到袋子里。)
师:你们的小眼睛真亮!看一看你全找对了吗?(引导幼儿检查并指导找得不太准确的幼儿。)
师:刚才藏起来的水果宝宝有几个?
幼:4个……(引导幼儿点数验证。)
解析:观察寻找局部叠放的水果对幼儿来说,又有了更大的难度,既要观察局部,又要观察叠放部位。为了激发幼儿的挑战精神,教师运用了拟人化语言——“水果宝宝考考小朋友”引发幼儿操作的积极性,使孩子们在独立操作时做到静心观察和思考,并充分调动已有的经验,运用已有的观察方法。师:今天水果宝宝很高兴,它想和小朋友跳舞呢!请小朋友找一个自己喜欢的水果宝宝和它一起唱唱歌、跳跳舞吧!幼儿在音乐中表演《水果宝宝》舞。
【活动评析】
1、本活动设计遵循两个特点:第一,内容切入点小。刚进入小班的幼儿还不会观察,而观察是获取周围世界信息的源泉,是儿童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开端。于是,教师在整个活动中以水果叠藏为贯穿,有机渗透数学知识,使幼儿在自主寻找叠藏的水果活动中获得主动发展。第二,过程设计梯度化。本节活动主要有两次操作:寻找整体叠藏的水果和局部叠藏的水果,操作内容由易到难递进,从而使幼儿的能力在操作中不断得以提升。
2、本活动设计体现了三个理念:第一,体现幼儿的主体性。活动中教师充分让幼儿自己观察思考,通过有效的幼幼互动、师幼互动,使幼儿在自主操作中获得主动发展。第二,体现教学的游戏性。活动中教师创设了游戏化的教学情境,充分引发了幼儿的探索、操作欲望,使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第三,体现教学的趣味性。活动中教师依据刚入园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运用了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使幼儿在充满变化的观看中保持探索的积极性。
2、小班数学教案《认识正方形》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认识正方形,感知正方形有4个一样大的角和4条一样长的边。
2.能在周围环境中找到正方形物体或正方形物体的某一面。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1.学具:4根一样长小棒 图形卡片若干。
2.教具:画有各种图形的图片。
正方形的实物,如手帕、围巾、魔方、积木。
活动过程:
1.幼儿操作,拼搭正方形,感知正方形的特征。
⑴比比4根小棒是否一样长。
⑵请幼儿用4根小棒给小动物搭个四四方方的家。
⑶讨论:小动物的家是什么形状?数一数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⑷教师小结(用正方形彩纸演示):这种四四方方的图形叫正方形。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一样长;正方形还有四个角、四个角一样大。
2.出示实物,加深对正方形特征的认知。
⑴出示手帕。手帕是什么形状?它有几条边?几个角?
⑵出示正方体积木。积木的什么地方是正方形。
⑶想一想,找一找,教室里或者家里还有哪些东西也是正方形。
⑷出示教具图片,逐幅引导幼儿找出每个物体中哪些是正方形。
3.游戏:练习从众多图形中找到正方形。
游戏名称:
狐狸找家
游戏玩法:
⑴观察场地上哪些圈中是正方形;
⑵教师扮狐狸,幼儿扮小鸡,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听到“狐狸来了”的信号,小鸡赶紧躲到贴有正方形的圈中。
【活动反思】
运用游戏的形式开展数学活动,符合小班的年龄特点,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沉浸在游戏的欢乐中,兴趣很高。
老师针对低年龄的幼儿的特点,以出示神秘袋的方法吸引幼儿仔细观察老师出示的图形,幼儿果然变得专心了,进行对比之后,之后出示孩子们比较喜欢的交通工具火车,让孩子们进一步感知活动内容,继而通过游戏巩固所学知识点,在选饼干的过程中,使活动内容分回归生活。
本次活动的选材十分适合小班幼儿的认知年龄特点,抓住了他们的最近发展区,用多种形式达到了一个目标,逐层推进、逐步提高要求。各环节环环相扣,紧密联系,使幼儿的注意力始终处于集中状态。教师还注重了低年龄幼儿的语言、社会能力的发展。若在最后环节添上一些让幼儿的情绪得到高涨的游戏活动会更贴切小班幼儿的心理。
3、小班数学教案《水果在哪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上、下、里、外等空间方位。
2、能按要求扮演角色参加游戏。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设置一个家的场景。白兔和黑兔的头饰。
2、实物水果。
3、《幼儿画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今天我们要到兔阿姨家去做客,做客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二、基本部分
1.看课件: 兔阿姨出远门回来了,给兔宝宝带来许多水果,看一看,说一说有哪些水果。
2. 看课件,(教师将水果藏在桌子上、椅子下、篮子里和篮子外)
师:兔阿姨把许多水果都藏在家里了,请小朋友找一找?找到以后告诉大家在哪里找到的。
3.继续看课件,(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我们再到另外的房间找一找,有没有藏着的水果了。
4.操作,完成幼儿用书上的作业。
按要求幼儿来藏水果。
三、结束部分
游戏:捉迷藏。
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幼儿扮黑兔,一组幼儿扮白兔。先请黑兔藏水果,白兔找水果,第二次游戏时交换角色。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4、小班数学教案《颜色配对》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红色和黄色。
2.能按物体的颜色配对。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创设春天花园的情景,花园里有红黄良种颜色的花若干。
2.红黄蝴蝶胸卡若干,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幼儿伴随着轻柔的音乐,跟老师开火车到春天的花园里去参观。
1.教师:小朋友好!老师想带小朋友到一个神秘的地方玩,你们想去吗?
让我们开着火车去吧!
2.提问:花园里有什么颜色的花?
3.认识黄色和红色
二、出示胸卡黄蝴蝶红蝴蝶,引起幼儿兴趣,学习配对。
1.教师:今天有两只蝴蝶也来到这个花园里,他们说找不到好朋友,
想请小朋友帮它们一起找好朋友。
2.介绍黄蝴蝶红蝴蝶的好朋友分别是黄花和红花姐姐。
3.请个别幼儿带胸卡去找好朋友,找到后说出“××跟××是好朋友”
4.评价幼儿十分找对好朋友,对的给予表扬,错的给予评价改正的机会。
5.请小组幼儿带胸卡带好朋友回家玩,教师评价。
6.幼儿按颜色找花并把花带到相应颜色的拱门进去。
三、操作
每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巩固颜色配对,师巡视指导。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是我在备课过程中进行仔细研究过的,对幼儿的学习方法也是多样化,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对颜色是非常感兴趣的,上课注意力非常集中,回答问题也很积极幼儿的接受能力也很快,在游戏活动中去认识颜色并进行配对。整个过程是非常好的,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在最后一环节收拾学具时,有个别幼儿没能把自己的学具整理好。如果再让我上一次这节课,我会在这方面多对幼儿加强一下。我的专业水平也是有待提高。
5、小班数学教案《小猫钓鱼》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物体的大小顺序及排列关系。
2、能将5个物体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序。
3、体验操作活动的快乐。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5条泡沫纸做的鱼;纸做的大盘子。
2、学具准备:“小熊的一家”。
3、《操作册》第2册第7-8页。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导入语。
教师:小朋友排好队,看看老师的脚和你们的脚有什么不同呢?
幼儿:老师的脚大,我们的脚小。
幼儿:还有老师穿的是绿鞋子,我穿的不是绿鞋子。
教师:嗯,你看得很仔细,请你来说一说,我和你的鞋谁的大谁的小呢?
幼儿:你的大,我的小一些。
教师: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请小朋友们站到线上来,跟老师一起脚跟挨着脚尖走线吧。老师说“大脚大”,你们就说“小脚小”,然后我们一起说“小脚跟着大脚走。”
2、集体活动。
(1)学习3以内物品按从大到小排序。
教师:猫妈妈今天要带领猫宝宝去河边钓鱼,看,猫妈妈真厉害,一会儿功夫就钓了这么多鱼。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的3条鱼,提问:猫妈妈想把这3条鱼从大到小的顺序放在盘子里,小朋友一起来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部分幼儿开始跃跃欲试,教师请个别幼儿到黑板前试一试。
幼儿甲采用实验的方法,第一次把最大的放在了前面,可是最小的放在了中间,看看发现不对,又调整为将最小的放在了后面。
教师:甲排得对不对?
幼儿:排对了。
教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能一次就成功把它们排好队?
幼儿开始在下面小声议论,有几个小朋友开始举手。
幼儿乙:可以先找最大的,再找最小的,把不大不小的放在中间。
教师:好,请你也到前面来试一试。
教师请幼儿乙到黑板前来用刚才说的方法排了一下,果然比刚才那位小朋友更快。
教师:按大小排队时,可以先找最大的和最小的,这样排起来更快些。
(2)学习5以内物品按从大到小排序。
教师:这时,小花猫也钓到了2条鱼,它也想把鱼放在这个盘子里,要把鱼放进去,鱼儿还是要按从大到小排队,这次要怎么排呢?我请小朋友来试一试。
幼儿丙到黑板前,分别把这两条鱼和前面的三条鱼比大小,然后放在盘子里。可是发现总是有一条鱼她不知道放在什么位置好。
教师:谁能帮助她?
幼儿丁到黑板前,把所有的鱼全放在一起,然后找出最大的,再找出最小的,但很快,剩下的三条他又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教师:再请一位小朋友帮帮忙吧。
幼儿戊把剩下的三条又按先找最大的,再找最小的,最后放中间的排好队。这时幼儿丁把5条中最大的放在了最前面,最小的放在了最后面。
教师:小小鱼儿终于排好队了呢!你们看,这些鱼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排队的呢?
幼儿:从大到小。
教师:对,这5条鱼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前面的总比后面的大,后面的总比前面的鱼儿小。
(3)学习5以内物品按从小到大排序。
教师:可这时候,那条最小的鱼儿不干了,它说它也要排在前面。
教师:现在我还是请小朋友来试一试,帮最小的鱼排在最前面,我们来一起把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再排排队。
幼儿:好。
教师请幼儿到黑板前面来操作教具,这一次幼儿根据前面从大到小的经验,顺利地完成了排队的任务。
教师;按大小排队的时候,我们可以先找出最大的和最小的,再找出剩下中最大和最小的,这样就能按顺序把物品排好队了。
教师:小熊看到小朋友帮猫妈妈排物品,他拿来了自己的手套、袜子还有鞋子,它也想请小朋友来帮忙把这些物品按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
3分组活动。
第一组:请将“小熊的一家”中的鞋子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第二组:请将“小熊的一家”中的袜子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第三组:请将“小熊的一家”中的鞋子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的顺序排列。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猫妈妈夸我们小朋友真能干,帮助她和猫宝宝做了这么多事。不过我们也很有收获,因为我们学会了两种排列顺序的方法:一种是从大到小,一种是从小到大。真棒!让我们伸出大拇指鼓励鼓励自己!小朋友回家后,也赶紧将家里的物品按大小排排队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按大小排序,按大小排序是要建立在比较大小和区别最大和最小的基础上进行的。我班幼儿比较大小和区别最大和最小的经验是可以的,但排序的活动尤其是5个物品的排序可能做起来还是会比较困难。所以我在设计本活动时,就在集体活动的第一个环节,增加了先将3个以内的物品进行从大到小排序,然后再过渡到5以内的物品从大到小和从小到大排。
本次活动中我感觉做得较好的地方有:
1、情境能够贯穿始终,情境内容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需要。
2、教学过程脉络清晰,教学效果较好。
3、集体教学活动中我始终以幼儿主动探索为中心,给了幼儿充足的时间自己找出大小排序的办法和规律,虽然耗时较长,但我感觉是值得的。
当然,本次活动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如:
1、集体活动中只有一套教具,虽然给了幼儿探索的机会,但只是个别幼儿参与了操作,大部分幼儿没有机会操作,如果能在集体活动中给每一位幼儿准备相应的材料,如将上学期“彩色鱼”的学具留下来,效果会更好。
2、分组活动没有照顾到幼儿的个别差异,对于能力强的幼儿,没有使其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6、小班数学教案《饼干店》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正确感知图形的基础上,学习按图形的某一特征(形状、颜色)进行分类。
2、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学习说:“我把×形×色送给你吃”。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几何图形片若干、食物饼干、小碗和幼儿人数相等、盘子6个、小动物头饰6个、3个有标记的箩筐。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认认给饼干按形状分类。
师:宝宝们,今天兔妈妈开了一家饼干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师:宝宝看!这些饼干长得一样吗?幼:不一样。那现在请宝宝睁大小眼睛仔细观察一下盘子里的饼干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呢?(形状、颜色)谁来介绍一下,你看到的是什么形状的饼干?
师:总结:宝宝观察的真仔细,兔**的饼干店里,有红的、有绿的、有圆的、有方的、还有三角形的饼干。
2、师:兔妈妈店里的饼干真多呀!我们一起来把这写饼干分一分吧。怎么分呢?(幼儿讨论)好,我们一起回座位想个办法吧。
二、认识形状标记按形状分类。
师:宝宝看!这是兔妈妈准备的箩筐,这个箩筐是谁的家呢?你怎么知道的?(.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这是形状标记,启发幼儿想一想:这是什么标记呢?(带领幼儿读一读标记的名称)那么这个箩筐里放什么样的饼干呢?谁来放放看。提醒宝宝边送边说:×形饼干,我送你回×形的家。(依次出示三个箩筐,放完后师幼集体检查)
三、引导幼儿根据动物的嘴巴颜色形状喂饼干。
师:宝宝真聪明把饼干都整理好了,饼干店开业了谁来尝尝好吃的饼干哎,宝宝看谁来了?小猫喜欢吃什么样的饼干呢?(引导宝宝观察小猫的嘴巴)对呀!小猫喜欢吃圆形的绿饼干。
师:我先来喂,小猫我给你吃圆形的绿饼干。谁也想来喂小猫吃的呀?(幼儿2——3个)小猫说饼干真好吃,看又有谁来了?谁来喂他吃呢?(可以一人喂大家说)小猫、小狗吃的正开心的时候,看!又有谁来了,依次出示四只小动物,宝宝看看他们要吃上样的饼干呢?
师:一下子来了这么多的小动物,兔妈妈忙不过来了,谁愿意来帮助兔**的?(幼儿集体喂)饼干喂完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宝宝喂的对不对。
师:小动物们都吃饱了,他们高高兴兴回家了。(放进箩筐里)
四、品尝活动
宝宝真能干,兔妈妈为也感谢宝宝还给宝宝准备了奖品呢,这些奖品在这个箱子里,猜猜看会是什么奖品呢?(请一个宝宝上来看看箱子)师:宝宝喜欢吃什么样的饼干呢?好!我们一起去洗干净小手来吃饼干。
教学反思: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愉快地参与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的操作探索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习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活动过程中教师为幼儿充分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幼儿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以“游戏”贯穿活动过程,让幼儿在玩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7、小班数学教案《夏天水果真好吃》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5以内的等量判断,尝试用点数的方法验证。
2、初步认识数的不变性。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夏天水果若干、各种水果图片、5以内不同排列实物卡片。
2.材料配套:主题活动《摆一摆数一数》。
活动过程:
1.摸一摸,猜一猜。
出示装有各种水果的箱子,请幼儿摸一摸,并说说摸到的感觉。
将摸出的水果放在盘子里,供幼儿点数。
2.看一看,玩一玩。
出示水果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上水果的名称,并手口一致的点数水果的种类和相同水果的个数。
3.摆一摆,数一数。
介绍材料及操作方法:引导幼儿在不同的方格贴出不同排列的图案,引导幼儿感知,虽然每个格子摆的位置不一样,但数量是一样的。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引导幼儿表述配对活动的结果。
反思:
将数学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去,选择他们熟悉的情境进行游戏,他们很感兴趣。此次的教学活动进行的很顺利,也很完美。
8、小班数学教案《长短排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学习按物体的长短差异排出四个物体的序列。
2.培养幼儿能用语言讲述排列的顺序。
3.在操作活动中体验物体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排列的顺序关系,尝试按长短排序。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教具长短不一的绿色纸条4根,标记图1张。
学具第一、二组:长短不一的冰棒棍人手4根,(或长短不一的铅笔4支)每人1张标记图,操作卡片4、5;第三组:人手3张点卡(分别为I,2,3。),每人三色花片1盘(数量分别为1~3,如:1红片,2蓝片,3黄片。),每人1个计算盒,操作卡片11;第四组:人手1套动物卡片(§张,数量分别为1~3,如。1头猪,2头牛,3只羊。),每人1个圆点印章j计算盒,印泥2盒,制卡纸若干张,操作卡片12;第五组:人手l张实物排序材料纸 (见图一)、实物卡片4张,操作卡片13。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出示四根纸条,‘‘这里有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哪根是长的?哪根是短的?用什么办法证明你说的是对的呢?”(把两根放在一起比一比)“比的时候,要把两根纸条靠在一起,下端对齐,这样就能看出哪根长,哪根短了。”出示标记图,“谁会在红线上给这几根纸条排队?想想哪根纸条应该排在最前面,哪根纸条跟在它的后面,要把这几根纸条排得很整齐,一边排一边说:什么样的纸条请你排在最前面,什么样的纸条请你跟在后面。”请个别幼儿在绒板上操作。“请大家说说他是怎样给纸条排队的_?”(最长的,长的,短的,最短的,或者最短的,短的,长的,最长的。)
2.小组活动。
第一、二组,给冰棒棍,给铅笔排队。
“先把盘子里的冰棒棍、铅笔都拿出来,比比它们哪根长,哪根短,再把它们放在红线上排队,排好以后,从前到后地说说你是怎么排的。”
第三组,把相同的花片放在一起。
“看看盘子里的花片有什么不同,把相同的花片放在一起,数数每样有几个,再按数目的多少有顺序地送它们回家然后再给花片送点卡,一个花片送1的点卡,边送边说……,最后说说;几个什么花片送你几的点卡。,, .第四组,给动物排队。
“请你按卡片上动物数目的多少排队,再印圆点送给动物,最后说说:几只动物,送你几的点卡。” 。
第五组,接着给卡片排队。 .“先说说材料纸上前面的卡片是怎样排的,接着往下排,想想该是谁了,把卡片排完。再从前往后地说说卡片是怎样排的。”
3.活动评价。
展示铅笔排序的活动,请大家说说是怎样排的,体验排列的顺序和队列的整齐。
课后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发现幼儿之间在能力上还是有差异的,大部分幼儿能很好地进行比较,但在表达方面上就有所欠缺,部分幼儿不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在这点上还需要进一步思考,思考如何在数学活动中引导他们大胆讲出自己的想法,并帮助他们梳理总结。
9、小班数学教案《水果数一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1、2的点数。
2、能在三个物体中找出1、2的物体。
3、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音乐DVD一台、一只灰太狼头饰、两只灰太狼图片、两只喜洋洋图片、数字1、2、1-3的各种水果图片(若干)、实物:苹果3个、橘子3个、实物:玩具(若干)、小筐子(若干)。
【活动过程】
1、放歌曲“喜洋洋歌曲”,出示灰太狼头饰:“谁来了?”“干什么的?”
2、出示图片。
一只灰太狼和一只喜洋洋,领幼儿数数,有几只灰太狼,捉到了几只喜洋洋?(引导幼儿用数数用数字1表示)比较每只灰太狼都捉了几只喜洋洋。
3、出示图片。
两只灰太狼和两只喜洋洋,带领幼儿数一数,有几只灰太狼,几只灰太狼,(引导幼儿用数数用数字2表示),比较每只灰太狼都捉了几只喜洋洋。
4、按物点数。
灰太狼捉喜洋洋真辛苦,它的肚子饿了,请幼儿拿水果给它吃,每只灰太狼只吃一个水果,来了几只灰太狼,就拿几个水果给它吃。
教师分别出示、一只灰太狼、二只灰太狼,请幼儿拿出相应的一个水果、两个水果、三个水果,并检查对错。
实物:三个苹果、三个橘子(让幼儿点数,教师说出数字几,幼儿拿出相应数量的水果)
5、游戏“灰太狼捉喜洋洋”。
(1)学本领:老师当灰太狼,幼儿当灰太狼宝宝,灰太狼拍一下手,幼儿拍一下,灰太狼拍两下、三下,灰太狼宝宝也拍相应的下数。
(2)实物:玩具
教师给每一小组发放一小筐的玩具,幼儿听教师说的数字,从小筐中拿出相应的玩具。(教师巡回指导)
6、活动结束。
让幼儿在我的数学《水果数一数》作业中在三个物体中圈出1、2的物体来。
【教学反思】
数和形是幼儿身边常存的事物,也是小班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根据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在玩玩乐乐,拼拼摆摆中习得)以形象生动,深受幼儿喜欢的“灰太狼捉喜洋洋”为游戏情节,设计了此活动。让幼儿在玩玩乐乐中运用比较多的物体及手口一致点数1、2以内的事物。孩子们都能在复习的过程中掌握1、2以内的点数,而手口一致的点数,只有在实践操作中,让幼儿们去反复练习、反复操作,才能习得。但在实际教学中没考虑细节问题,是本次教学显得很失败,通过今天的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要掌握时间是细节中的关键,在不同混淆的物体中找出相应的物体,让孩子有更多的思考空间。
10、小班数学教案《比较长短》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让对同类物体进行长短比较,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
2、能够比较和区别物体的长短。
3、学习用并置的方法区别物体的长短。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比较概念(3-1 3-2)
2、长短不同物品、幼儿学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谈话导入:小朋友,老师这里有两根魔棒,你能看出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让幼儿发现长短不同。)
二、展开
1.通过操作,学习并置比较法。
教师出示长短不同的物品,让幼儿观察并说出物品的名称、颜色、哪个物品长?哪个物品短?
2.用什么方法证明你说的是对的呢?
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比出来的?
小结:用并置比较的方法比较长短。与幼儿一起朗诵教师总结的儿歌,边说边操作。
两个朋友比长短,先躺下,左对齐;眼睛向着右边看,就能比出长和短。
3.趣味练习:比较长短观察图片,比较相同物体的长短。
请幼儿看看图片哪支铅笔长?哪支铅笔短?并在最长的铅笔下面的圆圈里图上红色,在短的铅笔下面的圆圈里图上蓝色。
4.分组操作,巩固方法。
请幼儿在小筐里分别拿出不同的物体进行比较,相邻两名幼儿相互交流,教师进行巡回指导,重点指导掌握不好的幼儿。
三、活动延伸
教师小结后,让幼儿通过寻找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学习比较长短,形成长于短的体验。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11、小班数学教案《水果的一家》含反思
活动目标:
一、在游戏情景中体验家的快乐。
二、学习3以内手口一致点数,并说出总数。
三、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四、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一、事先让家长帮忙为孩子挑选大、中、小区别比较明显的(苹果、梨子、橘子任选一种)水果三个;
二、请大班幼儿利用美工课将水果装饰成“爸爸、妈妈、宝宝”一家三口;
三、水果房子一座、玩具架三个(分别标有“爸爸、妈妈、宝宝”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认识苹果一家三口,学习3的点数。
1、鼓励幼儿用饱满的情绪演唱歌曲《我家有几口》。
提问:这个快乐的家中一共有几口呢?
2、出示苹果房子,以“苹果一家”来做客的游戏口吻引入,师逐位请出苹果的家人。
〈1〉请大家瞧瞧苹果爸爸、苹果妈妈、苹果宝宝分别是谁呢?为什么呢?(鼓励幼儿大胆表述:最大的是爸爸、第二大的是妈妈、最小的是宝宝)
〈2〉提问:这个漂亮温馨的苹果家中一共有几个?(引导幼儿手口一致的点数,并说出总数)爸爸亲亲小宝宝、妈妈也亲亲小宝宝、一家好快乐呀?(渲染幼儿感受家的幸福快乐)
二、点数水果一家,师巡回指导。
1、请你们找一找你们的水果一家藏在什么地方,数一数你们家中的水果一共有几个,谁是爸爸、谁是妈妈、谁是宝宝、为什么呢?(鼓励幼儿互相交流)
2、帮助能力差的幼儿进行手口一致的点数并和出总数。
三、分送水果一家。
1、请幼儿谈谈水果爸爸、妈妈、宝宝要做什么事情。
2、引导幼儿根据架子上的标志进行分送:送水果爸爸去上班,妈妈去买菜,宝宝去上幼儿园。
四、幼儿品尝水果。
1、引导语:苹果一家来做客,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美味的水果,让我们一起来尝尝吧。
2、幼儿在边吃边说的愉快气氛中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12、小班数学教案《瓢虫宝宝》含反思
教学目标:
小班数学活动瓢虫宝宝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手口一致地数5以内的数,说出总数,并尝试学习按数量分类,愿意大胆参与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瓢虫宝宝教案吧
1.手口一致地数5以内的数,说出总数,并尝试学习按数量分类。
2.愿意大胆参与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
1.画有1个斑点、2个斑点、3个斑点、4个斑点、5个斑点的纸制大小瓢虫若干。
2.树叶若干片,上画1—5的点子各4组。
3.小虫若干条。
4.儿歌《小瓢虫》。
教学过程:
一、游戏《小瓢虫》导入。
出示一只小瓢虫,师幼共同玩手指游游戏“小瓢虫”。
师:一(两、三)只小瓢虫呀,(上下弯曲手指);爬呀爬呀爬呀(四指作爬行状);追上坏坏虫呀(加快爬行速度);啊呜吃掉它呀(停下做吃状)。
二、利用图图片练习手口一致的数5以内的数,说出总数。
(通过数瓢虫和瓢虫身上的圆点,学习数数1、2、3、4、5。)
教师出示5只瓢虫宝宝,提问:
1、来了几只瓢虫?
2、背上有什么?
3、伸出食指数一数分别有几个圆点?(请个别幼儿上来手口一致的数瓢虫)
师:每个瓢虫宝宝背上的圆点数都一样多吗?
小结:原来每只瓢虫宝宝背上的圆点数是不同的。
师:请小朋友到后面去抓一只瓢虫宝宝,数数你的这只瓢虫宝宝背上有几个圆点?
三、利用游戏,培养幼儿按数量分类的能力。
1、瓢虫宝宝饿了,帮瓢虫宝宝抓害虫。
(1)师:“瓢虫宝宝们肚子饿了,我们帮瓢虫宝宝去抓害虫吧。(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但是有一个要求,捉的虫子的个数和瓢虫身上的点子的个数要一样多。
请同伴间相互检查结果,边检查边说:“我把几条虫子送给几个点子的瓢虫吃。”
(2)教师巡回指导。
2、瓢虫宝宝玩累了,送瓢虫宝宝去休息。
(1)让幼儿把不同斑点的瓢虫宝宝在树叶上画上相应圆点。
师:“瓢虫宝宝的妈妈出差去了,想请小朋友帮忙照顾瓢虫宝宝,请你们送它们去树叶上休息。请你到后面去捡一片树叶,如果你的瓢虫宝宝背上是1个圆点的就在树叶上画上1个圆点,那如果是2个圆点,你的树叶上应画几个圆点呢?
(2)集体验证。
师:我把*个点子的瓢虫送到个*圆点的树叶上,请个别幼儿讲述。
3、帮瓢虫宝宝找妈妈。
师: 瓢虫妈妈出差回来了,请你们跟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下,想一想这只瓢虫宝宝的妈妈会是谁呢?(教师出示三个圆点的瓢虫宝宝)请小朋友帮忙找一找,并说出理由。
小结:瓢虫宝宝身上的点子的个数跟瓢虫妈妈点子的个数必须一样多。
师:现在请你数数看上面这五只大瓢虫哪个是你瓢虫宝宝的妈妈?请你把瓢虫宝宝放到自己瓢虫***身边。
集体验证。
让我们一起来数数1个圆点的瓢虫妈妈有几个?
四、结束活动。
现在请拿蓝色瓢虫宝宝的小朋友带上你们的瓢虫妈妈一起到外面的草地上去玩耍吧!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13、小班数学教案《买水果篮》含反思
活动意图:
对幼儿进行数学的启蒙教育,是从数数开始的。“数数”是一个外延十分丰富的概念,它是“按照自然数列的顺序与客观事物的每个个体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进行清点的过程。因此开展了此次活动《买水果篮》。在生活中学习,运用生活,才是孩子们所需要的,让幼儿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富有情节的游戏,在轻松的环境中,在愉快的游戏中积累数经验。
活动目标:
1、学习点数对应的方法,根据提示卡数数,将水果装进水果篮。
2、学会分辨不同水果,感受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3、造就幼儿对数运动的爱好。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体验不同的数数方法,提高数数能力。
活动准备:
1、贴有水果图卡和点卡的篮子。
2、各种水果图片、操作材料包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交流
提问:最近水果店里都有哪些水果啊?你最喜欢吃什么水果。
小结:因为秋天到了,有许多水果都成熟了,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二、装水果篮
1、去水果店里买水果。我看到那里的水果篮很漂亮,水果也很新鲜,所以想挑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买回去。
出示大篮子,观察提示卡:
提问:看看我想买什么水果?要买几个?请你数一数,告诉大家。
小结:要根据提示卡的信息去买水果,看到数字几,就要买几个,不要数错了。
2、教师更换提示卡,个别幼儿演示操作。
3、集体交流验证:买得对吗?
三、买水果篮
1、现在水果店里有各种各样的水果篮,请你根据提示卡帮忙买水果篮。
出示操作材料包,提示卡1
提问:卡片上写着什么?我们需要买几个生梨、几个苹果、几个香蕉?
小结:要买5个生梨、2个苹果和1个香蕉
提问:那么应该挑选旁边四个水果篮里的那个呢?
小结:原来是第一个水果篮,我们把提示卡就贴在篮子上面,这样就买好啦.
2、幼儿操作买水果篮
3、交流验证。
活动延伸
谈话了解、感受水果的多样,学习手口一致地数数,交流分享不同的数数方式,从中获得经验和体验通过游戏情节学习按数取物。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孩子的兴趣很高,许多幼儿也很会动脑筋,在游戏中,让幼儿交流和分享数数的不同方法,并从中获得经验和体验,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一步感知理解数数。发展了幼儿的观察、比较、思维等综合的能力,这种学习能力和方式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总之,通过此次活动,我对如何上好一节课有了深刻的认识,积累了一些经验,对以后工作非常有帮助。
14、小班数学教案《小猫招工》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按物体的一种特征进行分类。
2.感受自由探索的乐趣,在游戏情景中享受快乐。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按物体的一种特征进行分类。
活动难点:
排除颜色的干扰进行物体的大小分类。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衣服:颜色不同、大小不同)。
2.一箩筐衣服的范例。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小猫开了一家洗衣店,可是洗衣店工人不够,所以请我们宝宝去当工人,好吗?小火车进入洗衣店座位。
2.出示一箩筐的脏衣服。今天早上送来了很多的脏衣服,你们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有不一样的颜色,有大有小)
3.小猫已经把脏衣服放在了桌子上,现在我们要开始工作咯!
二、自由探索。
1.在洗衣服的时候呀,小猫想让这些脏衣服的颜色不乱七八糟的混在一起,你有什么好办法,试一试吧。
2.幼儿自由探索:按物体的颜色进行分类。
3.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4.点评:请2——3名幼儿说一说用了什么办法,并说出怎么分的。
教师小结:原来可以将衣服按颜色分一分(红色和红色的分在一起;黄色和黄色的分在一起;绿色和绿色的分在一起),这样衣服的颜色就不会乱七八糟的混在一起了。
5.我们一起来洗衣服吧。(双手在材料上来回晃动)好啦,洗好之后要做什么了呀?
三、晾衣服。
1.小猫有要求了,洗好的衣服呀要整齐的晾在竹竿上。(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衣服有那么多,有红色、黄色、绿色的,又有大有小。大的衣服是妈妈穿的,很大很大;小的衣服是宝宝穿的,很小很小。所以小猫的要求是把妈妈穿的大大的衣服和宝宝穿的小小的衣服分开晾,请你们开始工作吧。
2.幼儿操作晾衣服(按物体的大小进行分类)。
3.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四、晒衣服。
1.请2——3名幼儿说一说是怎么分的。
2.师幼一同晒衣服。
活动反思:
生活中的各种事物都是孩子们观察的对象,在对颜色和大小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设计了这个活动,让幼儿自由探索,并按照物体的一种特征进行分类,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本次活动幼儿积极参与
15、小班数学教案《数学匹配》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知7以内的实物数量和数字。
2、能正确目测数群,并将数字与实物匹配。
3、积极愉快地参与数物拼板游戏活动。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磁性图片,3-7的实物卡若干、数字卡若干。
2、学具第一、二、三组:剪下幼儿用书第21页中数物拼板卡片,放在小筐子中。第四、五、六组:
幼儿用书第26页,数字印章,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目测数群,并按数量分类。
教师出示3-7的实物卡片,引导幼儿目测实物,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它们有多少个?幼儿分别说出实物相应的数量。接着,教师启发幼儿把相同数量的卡片放在一起。教师请个别幼儿上来操作,其余幼儿与教师共同观察并验证其正确性。
按数匹配实物。
教师出示3-7的数卡,启发幼儿将数卡与相同数量的实物卡相匹配。幼儿观察数卡并说说:这里有什么?是什么数字?幼儿一一讲述后,教师再引导幼儿尝试把相同数量的数字和物品放在一起。先请个别幼儿上来操作,要求幼儿边操作边用语言讲述:几个××,我送数字几做你的朋友。
2、操作活动。
第一、二、三组:数物拼板游戏。
引导幼儿观察残缺的实物和数字卡,目测实物数量,说说:图上有什么?(.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有多少?让幼儿根据实物数卡找到相应的数字,拼成完整的卡片。
第四、五、六组:
(1)引导幼儿看数字添画相应的圆点和实物。
(2)观察实物数量,引导幼儿在方框中印数字、画短线。
3、评比活动
幼儿间相互观摩,交流自己的成果,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进行简单的评比,对收拾操作材料快且整齐的幼儿进行表扬。
活动建议
将数物拼板放在数学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进行操作游戏活动。
教学反思:
活动的开始我创设了情境“帮鞋子找朋友”,让幼儿从关注自己脚上的鞋子出发,通过观察,使幼儿知道脚上鞋子有两只,两只鞋子是一样的,它们是一对好朋友。在“帮鞋子找朋友”环节中,请幼儿根据手里的单只鞋子到很多鞋里去找另一只一样的鞋子。在出现问题后,及时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讨论,讨论使幼儿相互吸取经验,这种相互的学习方式使幼儿接纳他人的观点,达到学习的目的。帮助幼儿解决了特征混淆的问题,使幼儿知道一样颜色、一样花纹、一样大小的两只鞋子是一双鞋子,丰富了一双的概念。在操作环节:材料的设计考虑到了鞋子大小花纹一样颜色不同、颜色花纹一样大小不同、颜色大小一样花纹不同,这几种在操作材料中都显示出来,由于在前面“找鞋子”环节中幼儿出现了问题,幼儿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在操作中都能正确成双配对鞋子。整个活动,老师的指导有针对性,由简到难,层层深入,有效的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目标。
最后环节“鞋子碰碰舞”,提供给幼儿的鞋子在颜色、款式、大小上有了帅选,方便幼儿在“碰碰舞”中快速寻找到和自己手中一样的鞋子的朋友,游戏中并不断和旁边小朋友交换不同的鞋子。以游戏形式引导幼儿继续学习配对,把数学的概念渗透于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学习和成长。
16、小班数学教案教案《颜色对对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感知三原色中两种颜色相混合都会产生一种新的颜色。
2.激发幼儿乐于观察、乐于发现、乐于表达的兴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小蓝和小黄》
2.红、黄、蓝三种颜料水若干瓶、一次性塑料杯、色卡、毛巾。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与小朋友们打招呼,播放课件《小蓝和小黄》第一部分
2.提出问题:小蓝和小黄是好朋友,小绿是谁?从哪里来的?
3.播放课件第二部分(小蓝和小黄融合变成绿)
二、验证蓝色和黄色抱在一起是否真的会变成绿色。
1.老师进行配色活动。
2.操作后,请小朋友说一说,变出的是什么颜色?!.快思.教案网!是怎么变出来的?
3.教师小结:蓝色和黄色抱在一起真的会变成绿色。(播放课件第三部分:蓝色和黄色融合变成绿)教师示范用记录卡记录。
4.绿色真漂亮,让你们想到什么东西是绿色的?
三、配色游戏,感知多种配色方案
1.探索红和蓝会变出什么颜色?
(1)出示课件第四部分:小红出现,
(2)幼儿分组,进行配色活动。
(3)投放记录卡,请幼儿把配色结果记录下来。
(4)请小朋友说一说,变出的是什么颜色?是怎么变出来的?
(5)教师小结:蓝色和红色抱在一起会变成紫色,黄色和红色抱在一起会变成桔色(课件第五部分:红色和蓝色融合变成紫色)。
(6)紫色真漂亮,还有什么物品是这个颜色的?
2.探索红和黄会变出什么颜色?并记录。
(1)幼儿分组,进行配色活动。
(2)投放记录卡,请幼儿把配色结果记录下来。
(3)请小朋友说一说,变出的是什么颜色?是怎么变出来的?
教师小结:黄色和红色抱在一起会变成桔色(课件第六部分:红色和黄色融合变成橙色)。橙色真漂亮,还有什么东西是这个颜色的?
四、你还知道什么漂亮的颜色?播放课件第七部分。
五、到室外找颜色我们去找找还有什么漂亮的颜色。
活动反思:
颜色,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喜欢的,本次活动是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了解到两种颜色混在一起变成另一种颜色,也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颜色变化的快乐,活动开始,我是用魔术师的形式导入课堂,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活动中,让幼儿自己当小魔术师,从而体验魔术师带来的快乐,之后以爱护树宝宝,小精灵儿童网站引导幼儿做一个乐意帮助人的好孩子,整节活动达到了活动的目标,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发展了创造与想象的能力。导入的形式符合幼儿心理特点,就能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一节科学活动课,要让幼儿观察,然后有机会说,能说,大胆说,幼儿在先,教师在后。在我的教学活动中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讲解这环节要非常清晰,详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不足:
1.材料投放要充足。活动过程中,小精灵儿童网站由于用蜡笔和用颜料玩色时间不同,玩色用的塑料小杯很快就用完了,幸好阿姨进来帮忙,才使活动得以正常进行。
2.整节活动对幼儿的提问较少,针对性较欠,在科学的中小结部分比较重要,在教学活动中也漏掉了这一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学习与探索创新,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实践经验,给幼儿恰到其分的指导,并以幼儿的心态,兴趣和目光参与教学,融入孩子。
17、小班数学教案《水果丰收了(感知5以内数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5以内数量,巩固对5以内数字的认识。
2、将相应的数量与数字相匹配。
3、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强参与活动的自信心。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果园(树上贴有有1—5的点子的不同水果)。
2、贴有1—5数字的汽车图。
3、1—5的水果图若干。
4、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参观果园
1、师: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水果丰收了,小朋友看一看,果树上有些什么水果呀?
2、出示果树
3、师:请小朋友说说看每种水果都有几个呀?
二、摘水果
1、师:先告诉老师你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呢?为什么呀?
(一看到果树上有那么多水果,小朋友高兴极了,都七嘴巴舌地说开了,有的说:我喜欢吃香蕉,有的说我最喜欢吃苹果!)
幼儿A:我看到了石榴,我最喜欢吃了。
幼儿B:果树上香蕉,我喜欢吃香蕉。
2、师:树上这么多水果,我们把这些水果摘下来,好吗?
3、听音乐把幼儿带到立体水果树前。
(听说要摘水果,小朋友已经迫不及待了,很快就摘到了自己喜欢吃的水果)
4、幼儿摘好水果,师提问:水果娃娃上面还藏着一个小秘密,你发现了吗?你摘的是几个圆点的水果?
幼儿A:我的苹果上有圆点,四个圆点。
幼儿B:我的香蕉上也有,是三个圆点。
三、送水果 嘀嘀嘀,开来了汽车。(出示汽车)
1、师:开来几辆汽车?帮汽车排排队。<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请一个小朋友按1-5的顺序排好)
2、小朋友摘了这么多水果,我们用汽车把水果运回去吧!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你的水果是几个点子,应该乘几号车呢?(幼儿讨论)
幼儿A:我的是苹果要坐第一辆,因为上面有一个圆点。
幼儿B:我香蕉上有三个圆点,我的香蕉要坐3号车。
3、送水果
师:请小朋友把水果送到点子和数字一样多的汽车上。(老师巡查,辅导)
4、运水果
“嘀嘀嘀,汽车出发了“(幼儿开着汽车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在主题活动背景下的计算活动课,我在设计这堂课的时候先想到了要从幼儿的兴趣入手,所以就把幼儿喜欢的水果放入课堂中,贴近幼儿的生活,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能与活动目标基本达成一致,同时我也有了丰富的教具,让幼儿有一个直观的感觉。
但这节课上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教学内容有点简单,对大部分幼儿来说没有挑战性,并且在送水果的环节有点混乱,在此之前我没有设想周到。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不断完善我的教学。
18、小班数学教案《荡秋千》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建立平面位置对应的概念。
2.依照图上的线索提示找出下图中相应的空间位置。
3.培养探索和操作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红、黄、绿三种不同卡纸各一张,四种小动物卡片各一张。 2.形状不相同的枳木四块,教师和幼儿每人一份。 3.小兔、青蛙、小猫、小熊的头饰,幼儿每人一个。 4.在教室的地上并排用彩色纸条圈出红、黄、蓝、绿四个圆圈。 5.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导入:
1. 各位小魔术师你们准备好了吗?伸出你的小手和老师一起来变一个魔术吧。
2. 儿歌“一只手指变变变,变成一只毛毛虫,上爬爬、下爬爬、左爬爬、右爬爬。两个手指手变变变,变成一把大剪刀,上剪剪、下剪剪、左剪剪、右剪剪……”幼儿和教师一起边说儿歌边做相应的动作。
二、集体练习,帮助幼儿建立平面位置对应的概念。
1. 操作游戏:“分枳木”。
(1) 在黑板上贴出上下两张图片,上边的图片上有三个相同的盘子,里边分别放有红色、黄色、绿色的枳木,下边的图片上也有三个相同的盘子,盘子里没有枳木。
(2) 小朋友们请你们仔细看一看上边这幅图,找一找我手中的这三个枳木应该放在下边哪一个盘子里?!来自快思老师教案.!(出示红、黄、绿三种颜色的枳木,引导幼儿自由发言,并请三位幼儿分别上前将这三个枳木放在相应的盘子里。)
2. 拼图游戏:“搭枳木”。
(1) 看,老师摆出了企么造型?用了哪些形状的图形呢?
(2) 想一想、摆一摆,让你的枳木也变成这种造型吧。(引导幼儿在桌面上摆出相同的造型。)
3. 动作游戏:“跳圈”。
(1) 在黑板上贴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红、黄、蓝、绿,四个圆圈并排排列;老师估地上并排用彩色纸圈出红、黄、蓝、绿四个圆圈,但颜色的顺序与图片上不同;幼儿分别带着头饰,教师手中拿着这四种小动物的卡片。
(2) 小动物们来玩跳圈游戏,(教师把四个小动物的卡片分别贴入四个圆圈里),看一看你们应该跳入哪个颜色的圈中呢?试一试,跳一跳吧!(引导幼儿根据小动物中圆圈的颜色提示,跳进相应的圆圈内。)
4.引导幼儿操作幼儿用书,完成上面的练习。
活动反思:
准备这节课时,就有很多想法。音乐唱歌教学课究竟该怎么上?怎样上好?教学设计改了多次,变了多次。我一直在不断尝试中探究与反思。我就以《荡秋千》为例,把我想法归纳如下:
本课内容《荡秋千》是小学四年级下册的一首演唱歌曲。因为四年级涉及的音乐元素已很多,那么就决不应该以游戏化的方式来组织教学了。我们音乐老师就有必要遵照《纲要》精神,让学生从音乐的本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开始,通过音乐本体的积累,更理性的来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因此,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非常注重对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与优化。主要体现为在节奏的练习中巩固了前后十六分音符和附点四分音符及休止符的拍法;在歌曲学唱的过程中,是以“字—乐句—乐段—歌曲”的方式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用漂亮的音色来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我想一堂有效的音乐唱歌课应是学生在学了这首歌曲后能以作品的形式呈现出来。这也正是我本堂课的**终目标。
让学生在音乐唱歌课中“唱”起来,那是上好课的关键所在。在学唱曲子时,要给学生创造一切“唱”的机会。在初次聆听时的轻轻哼唱,在对难点乐句时的反复吟唱,在对整首歌曲时的有感情演唱,让他们用自己的歌声来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在《荡秋千》这堂课的歌曲教学环节中,我用“四唱”来解决唱的重难点,以达到预期效果。首先,我让学生从圆滑线中得到启发,单独并重复演唱几个一字多音的字,如“呀”、“响”、“欢”,唱得圆润,唱得舒畅。从而引申到句子“秋千荡得嘎嘎吱响哎呀”,把休止符在这个地方的作用唱出来,把句子唱得轻盈活泼。继而到唱准句子“上下来回荡呀荡呀”的七度跨音,同时要唱出荡秋千的感觉来。接着从第一乐段的教师范唱入手,进行歌曲的艺术处理,让学生由此及彼地处理第二乐段的演唱,达到能用漂亮的音色来有感情地演唱。以歌声为载体抒发自己内心的喜悦情感。学生在完成了这三“唱”之后,对歌曲就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后一“唱”——“完整的唱”时也就有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音乐唱歌课不单单只是唱唱。在有了一定基础之上要把“唱”的教学空间拓展到“创”的空间上。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将理论转化为实践,那就要动脑想一想,动手做一做。
《荡秋千》这堂课从课堂教学情况来看,各项教学目标都已达成,学生学习也颇有兴趣。但是我们的教育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不可能十全十美,在课堂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还有一些令人不满意的地方。以后教学中还需继续努力。
19、小班数学详案教案《水果叠藏乐》含反思
教材简介
《水果叠藏乐》是结合小班主题活动《果儿香》自主创新设计的一节数学活动。活动内容是以幼儿运用科学的观察方法、联系已有经验分析寻找两次难易不同的叠藏水果为贯穿,有机融合对大小、数量、颜色的认识。 设计意图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观察是思维的前提。本节活动我们将数学思维活动与幼儿园主题活动《果儿香》有机融合,针对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力易转移、缺乏观察方法的特点,采用了生动形象的课件、轻松有趣的游戏、丰富简便的操作活动,让幼儿在自主活动中获得观察思维的方法以及数学方面的经验。
教学目标
1.幼儿能运用整体观察、局部至整体的细致观察方法,结合已有经验的分析从叠藏在一起的水果图像中寻找水果。
2.感知物体的大小、颜色和数量。
教学准备
1.教具:
A:课件1:整体水果叠藏在一起的课件2个。
B:课件2:局部水果叠藏在一起的课件1个。
2.学具:
A:幼儿人手一份整体水果叠藏在一起的大操作卡(下有插入袋)和相应的水果卡片。
B:幼儿人手一份局部水果叠藏在一起的大操作卡(下有插入袋)和相应的水果卡片。
3.幼儿已积累了有关水果的经验。
4.学过的歌表演《水果宝宝》音乐。
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你喜欢吃水果吗?
幼:喜欢!
师:你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呢?
幼1:我喜欢吃西瓜……
幼2:我喜欢吃桔子……
幼3:我喜欢吃哈密瓜……
(在幼儿表述时,教师可适当地问一问个别幼儿喜欢这种水果的理由。)
师小结:哦!看来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喜欢吃的水果。水果有营养又好吃,所以我们小朋友都喜欢吃。
评析:直接从小朋友讲述喜欢吃的水果导入,符合幼儿的认知需要和已有经验,能调动孩子们讲述的愿望和积极性,使活动自然导入到下一环。 找一找整体叠藏的水果
(1)共同找出叠藏中的水果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自己喜欢吃的水果。例门看!(出示叠藏在一起的水果课件。)
老师喜欢吃的水果都叠藏在一起呢!(师做叠藏的手势和身体示范,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叠藏”的含义。)仔细看一看,是什么水果呢?(幼儿观察。)
幼1:是香蕉。
师:香蕉在哪里?你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幼儿用局部到整体的观察方法。
幼儿指出后,师一点课件香蕉,香蕉就跑到下面的袋子里。)用这种方法我们再来仔细看一看还有什么水果藏在里面?
幼2:还有西瓜!
师:你们同意吗?
幼:同意……(师一点课件西瓜,西瓜就跑到下面的袋子里。)
幼3:还有菠萝……(师一点课件菠萝,菠萝就跑到下面的袋子里。)
师:小朋友!你们的小眼睛很亮!将老师叠藏在一起的、喜欢吃的水果都找出来了!最大的水果是什么?
幼儿:西瓜。
师:哦!那我把大标记送给它。(师一点课件,大标记就跑到西瓜的旁边。)这里的水果有什么颜色?
幼儿:绿的、黄的……
(2)独立寻找叠藏中的水果
A:幼儿独立操作
师:小朋友!我们班的王老师也有自己喜欢吃的水果呢!就藏在小朋友面前的卡片上,请你把它翻开来。(幼儿翻开)哎呀!这些水果也叠藏在一起,请你们仔细观察哦!看出来后从小碟子里将水果拿出来,插在下面的透明袋子里。看谁能发现王老师喜欢的水果? (幼儿观察、寻找叠藏中的水果,并把它们分别插入透明袋中。)
B:组织幼儿交流(运用课件)
师:你们找出王老师喜欢吃的水果了吗?是什么?
幼:有苹果、葡萄、桔子、樱桃。(幼儿说时,老师运用课件,在得到孩子们的一致同意下点出相应的水果放到袋子里。)
师:看一看你都找对了吗?(引导幼儿检查并指导不太准确的幼儿。)
师:王老师喜欢吃的水果有几种?(4种。引导幼儿从左到右点数验证。)
师:葡萄是什么颜色的?(紫色)樱桃是什么颜色?(红色)哪种水果最小?
幼:樱桃。
师:樱桃最小,我们把什么标记送给它?(小标记。师一点课件,小标记就跑到樱桃的旁边。)
解析:了解老师的爱好可是孩子们很高兴的事,于是我让幼儿寻找王老师喜欢吃的水果,不仅激发了幼儿内在的求知欲望,而且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幼儿观察的专注力,巩固了观察方法的运用。
2. 找一找局器叠藏的水果
A:幼儿独立操作。
师:水果宝宝还有一件更难的事想考考小朋友呢!它们说:我们把自己分成了一半,然后叠藏在一起,你们还能找出我们来吗?(出示课件。)
师:小朋友!这些叠藏在一起的水果宝宝和刚才可不一样,都是分开来的一半,然后叠藏在一起的。你们能找出来吗?
幼儿:能。
师:那让我们来试一试吧!请小朋友翻到第二页操作卡,仔细看一看,想一想,找一找,然后把水果也插入到下面的透明袋子中好吗? (幼儿独立操作。)
B:组织幼儿交流(运用课件)
师:你们找出来了吗?
幼1:是苹果。
幼2:是桃子。
幼3:还有草莓、梨子。(幼儿说时,老师运用课件,在得到孩子们的一致同意下点出相应的水果放到袋子里。)
师:你们的小眼睛真亮!看一看你全找对了吗?(引导幼儿检查并指导找得不太准确的幼儿。)
师:刚才藏起来的水果宝宝有几个?
幼:4个……(引导幼儿点数验证。)
解析:观察寻找局部叠放的水果对幼儿来说,又有了更大的难度,既要观察局部,又要观察叠放部位。为了激发幼儿的挑战精神,教师运用了拟人化语言——“水果宝宝考考小朋友”引发幼儿操作的积极性,使孩子们在独立操作时做到静心观察和思考,并充分调动已有的经验,运用已有的观察方法。
师:今天水果宝宝很高兴,它想和小朋友跳舞呢!请小朋友找一个自己喜欢的水果宝宝和它一起唱唱歌、跳跳舞吧! "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幼儿在音乐中表演《水果宝宝》舞。
教学反思
1.本活动设计遵循两个特点:
第一,内容切入点小。刚进入小班的幼儿还不会观察,而观察是获取周围世界信息的源泉,是儿童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开端。于是,教师在整个活动中以水果叠藏为贯穿,有机渗透数学知识,使幼儿在自主寻找叠藏的水果活动中获得主动发展。
第二,过程设计梯度化。本节活动主要有两次操作:寻找整体叠藏的水果和局部叠藏的水果,操作内容由易到难递进,从而使幼儿的能力在操作中不断得以提升。
2.本活动设计体现了三个理念:
第一,体现幼儿的主体性。活动中教师充分让幼儿自己观察思考,通过有效的幼幼互动、师幼互动,使幼儿在自主操作中获得主动发展。
第二,体现教学的游戏性。活动中教师创设了游戏化的教学情境,充分引发了幼儿的探索、操作欲望,使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第三,体现教学的趣味性。活动中教师依据刚入园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运用了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使幼儿在充满变化的观看中保持探索的积极性。
20、小班数学教案《水果宝宝捉迷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常见的水果,知道它们的名字和颜色。
2、感知1-5以内的数,初步理解大、中、小和一些简单的量词。
活动准备:
1、苹果、香蕉、桃子各5只,切开的水果片,牙签棒、湿毛巾若干
2、用绳子圈出的大、中、小三个娃娃脸。
3、水果卡片,1-5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1、找水果 (幼儿进场)
小朋友们,在教室里有一些水果宝宝在和你们捉迷藏呢,请你们把他们找出来好吗?"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提醒每个幼儿找一样水果。)水果找到之后请坐下。
2、数水果 现在每个宝宝手中都有三种水果,听好老师的口令,请找到苹果的宝宝站起来,数一数,有几个?(幼儿数水果)
请找到香蕉的宝宝站起来,数一数有几个?
还有一样什么水果啊?(桃子),请找到的小朋友数一数,有几个。
3、给水果图片和数字宝宝配对。
你们看,在黑板上有一些水果宝宝和数字宝宝,可是水果宝宝找不着家了,请你数一数、找一找,把它们送回家好吗?
请幼儿把配对的水果和数字宝宝念一念,说一说,让幼儿学会用只、串、颗等量词。
4、画脸谱
宝宝们,看到你们面前的三个圈了吗?它们呀,是三个娃娃脸,可是他们没有眼睛鼻子,请你们用手中的水果给他们装饰一下好吗?(将幼儿分成三组进行),装饰好之后,请幼儿说一说用什么水果做的,说说水果的颜色。
你们仔细看看,这三个娃娃脸的大小什么不同?(区分大、中、小)
5、做水果串烧 刚刚你们真能干,现在老师要请宝宝们吃水果了。可是呀,在吃水果之前呢,我们先要来学做水果串烧。首先我们要把小手擦干净,再拿起一根牙签棒,注意哦,牙签棒的一头是尖尖的,不可以拿它戳人,也不能戳自己,会很疼的,然后拿起一片苹果串进去,再串一片香蕉,再串一片西瓜,这样一个水果串烧就做好了。(边讲解边示范)现在你们开始做吧。做完之后可以品尝你们的水果串烧了。告诉幼儿好的东西要与他人分享,请幼儿把做好的水果串烧给听课的老师品尝,体验分享的快乐。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在主题活动背景下的计算活动课,我在设计这堂课的时候先想到了要从幼儿的兴趣入手,所以就把幼儿喜欢的水果放入课堂中,贴近幼儿的生活,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能与活动目标基本达成一致,同时我也有了丰富的教具,让幼儿有一个直观的感觉。
21、小班数学教案《做客教案》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操作活动,并能按要求完成操作活动。
2、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物体的数量并说出总数。
3、学习按数取物,根据5以内的指定数量取出相等数量的物体。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带圆点的蘑菇形房顶用1―5的点卡表示;贴有小动物的房间,分别为五种不同的动物;大子两颗。
2.学具:幼儿人手一份操作学具“糖”、糖纸、数字卡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练习点数
唱歌《开车歌》到小动物家做客。依次出现小动物的房间:“看看我们先到谁家啊?”(小猪)“有几只小猪在家?”(3只)打乱顺序出示,请幼儿点数并说出总数。
小结:大家都数一数,知道每个房间住着几只 小动物。
(二)游戏“挂门牌”――将数字与数量对应匹配
“小动物的房子盖好了,可是它们都忘记挂门牌号了,我们大家来帮它们挂一下吧!”请幼儿分别用数字卡表示门牌号。[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并提问:“你怎么知道这个门牌号是ХХ家的呢?”
小结:小狗的房间里住着一只小狗,门牌号应该是1。(类推)
(三) 游戏“包糖果”――练习按数取物
1.教师掷有点卡的 子,幼儿根据点卡数量取出相应数 量的糖纸,边拿边说:一个点我拿一张糖纸。(重复游戏)
2. 教师掷有数字的 子,幼儿根据数字取出相应数量的糖纸,并边拿边说。
3.幼儿自由“包糖果”,把糖果送给自己想送的小动物。
小结:有几只小动物就包几颗糖果。
教学反思:
3岁半到4岁的幼儿已经开始掌握计数活动,并学会按计数活动的要素进行计数,形成了最初的数概念。我班幼儿现处于小班下学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和训练,已经能够按顺序口头数数,能够手口一致地点数4以内物体的数量,并说出总数。根据幼儿计数能力发展的顺序:按顺序口头数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特设计此次数学教育活动。
22、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2的形成》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引起数数的兴趣。
2、培养按数取物的能力。
3、理解“2”的实际意义,在操作的基础上尝试用语言来表达“2”的形成。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6、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7、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1、课件:大树、小鸟;
2、在教室里摆放许多小兔(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以小兔来做客的口吻,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今天有一种小动物到我们班里来做客,它是谁?在哪呢?请小朋友快快找找吧!”
二、展开
1、体验2的形成
(1)请幼儿从椅子下面找到1只小兔
教师:小兔藏在小朋友的椅子下面,每个小朋友找一只小兔来。
——你找到了几只小兔?
(我找到了一只小兔)。
(2)请幼儿再找一只小兔
教师:这一只小兔有些孤单,请小朋友再给它找一个伙伴好吗?
小兔的伙伴就藏在我们的教室里,请小朋友去找找吧!
幼儿找到另一只小兔。
(3)现在你有几只小兔?
(现在我有2只小兔)
教师:先从椅子下面找到1只小兔,后来又在草丛中找到1只小兔,变成了2只小兔,1添1是几?
(1添1是2)
(4)请幼儿复述:1添1是2。
2、课件感知2的形成
小兔来我们班做客,我们应该为小兔准备爱吃的萝卜和青菜
(1)课件播放:
先请1一只小兔吃1个萝卜,再请另一只小兔吃1个萝卜,
1个萝卜添上1个萝卜是几个萝卜?1添1是几?(1添1是2)
(2)教师用贴绒教具演示2的形成过程:
先请1只小兔吃1棵青菜,再请另1只小兔吃1棵青菜,
1棵青菜添上1棵青菜是几棵青菜?1添1是几?(1添1是2)
3、认读数字2
2只小兔、2个萝卜、2棵青菜用数字几来表示?(用数字2来表示)
幼儿认读数字2,2像什么?(2像小鸭水中游)
4、理解2的实际意义。
(1)问2能表示2只小兔、2个萝卜、2棵青草,还能表示2个什么?
小结:2能表示所有数量是2的物体。
(2)课件播放若干数量是的画面,帮助幼儿理解2的实际意义。
三、结束
播放音乐,请幼儿在教室里寻找能够用2来表示的物体.
教师:在我们的教室里有许多物体能够用2来表示,请小朋友听着音乐去找找吧,
音乐停止,到老师身边来说给小伙伴听,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23、小班数学教案《好玩的轮子》反思
活动目标:
1、创设玩具城情境,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和同伴共同学习的愉快情绪。
2、通过看看、说说、粘粘等形式感知4以内数量,发展思维能力。
3、能有序的进行操作,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玩具车幼儿人手一辆、幼儿操作材料每人一份、教师示范教具一套
活动过程:
一、激发去玩具城的兴趣
1、我们小朋友喜不喜欢玩玩具?你喜欢玩什么玩具?(幼儿自由讲述)
2、随律动《开火车》进入活动室
二、玩玩具,初步感知4以内的数量
1、幼儿第一次玩玩具,感知轮子能滚动的特性,初步学习点数4以内的数量小结:原来轮子都会滚动,而且都不一样。
2、幼儿互相交换第二次玩玩具,感知不同数量的轮子,巩固对数量的认识
3、送玩具回家,幼儿按点送物
三、帮玩具宝宝数轮子
1、玩具宝宝要去参加装轮子大赛,可是他们还不知道自己该装几个轮子,怎么办呢?
2、出示范例,引导幼儿思考这是什么车?它应该装几个轮子?(根据幼儿讲述示范粘贴一种,其他的请幼儿思考并轻轻告诉老师)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相互进行验证,适当启发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
4、集体验证引导幼儿说一说你帮什么车装了几个轮子?是不是每一个玩具宝宝都会数自己的轮子了?
四、我们也来变一变
1、我们小朋友想不想跟着玩具宝宝一起去参加比赛?
2、请你们动一动小脑筋,变一变,你想变成什么车去?
3、幼儿随音乐出活动室
五、延伸
1、在数学区投放相应材料供幼儿巩固。
2、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由的变成轮子数量不同的玩具。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24、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大小分类》反思
今天,咱们上的这一课的题目叫做《大小分类》,因为小朋友把大的物品和小的物品分开了并放进了大小不一样的箱子,所以它的名字叫做《大小分类》。来,跟老师一起说--《大小分类》。
小班公开课数学教案《大小分类》
教学目标:
(1)认识物品,并能发现特征。
(2)两个相同的物体比大小。
(3)能按物体的大小进行分类,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教学准备:
(1)小熊、纸箱子、橡皮泥、汽车、篮球、雨(样子一样,大小不一)各两个。
(2)纸盒子(魔盒)一个。
(3)小班幼儿用书10月分册第19页。
教学重点:
按照物体的大小分类。
教学难点:
能准确说出物品的名称,并发现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当魔术师。
教师:"今天,李老师想当一位魔术师,带着咱们贝贝班的小朋友去看看魔幻的世界,小朋友想不想去呀?"
幼儿:"想!"
创设情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变魔术。
教师:"那好,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呀?"
幼儿:"盒子"
教师:"它呀可不是一个普通的盒子,它能变出好多好东西呐!小朋友想不想看看它都能变出什么东西来呢?"
幼儿:"想!"
教师:"好,现在请小朋友来跟老师一起变变看吧!"
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认一认,并发现特征。
教师:"魔盒、魔盒。"
师生:"变、变、变。"
(一一出示物品)
教师:"看,咱们变出了什么呀?"
幼儿:"小熊、纸箱子、橡皮泥......"
教师:"那么小朋友来看看它有几个(只)呀?"
幼儿:"两个。"
教师:"噢!两个,那它们两个长得一样吗?"(同一物品作比较)
幼儿:"一样。"(伴随说出一些明显特征,比如:颜色等)
教师:"那小朋友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幼儿:"一个大,一个小。"
教师:"啊!咱们贝贝班的小朋友真棒。那小朋友还能告诉老师它们两个到底是哪个大哪个小吗?"
幼儿:"能"
教师:"好,现在李老师请一位小朋友上来给老师指一指,好不好?"(幼儿举手,请一位幼儿上前)
教师:"好,谢谢***小朋友,请回坐。"
教师:"刚刚***告诉老师了,是它(大)它(小)。"(教师先举起大的一个物品,随后举起小的一个物品)
教师引导幼儿,让幼儿自主发现特征。
三、物品按大小分类
教师:"刚刚小朋友都认识了这些物品,也知道了它们哪个大哪个小是不是?
幼儿:"是"
教师:"可是老师把它们都放在了这个桌子上面,小朋友看看这样放着整齐不整齐呀?"
幼儿:"不整齐。"
教师:"那么小朋友想一想咱们把它们怎么放就变整齐了呀?"
开动幼儿的脑筋,让幼儿思考。
幼儿:"分开放。"
教师:"唉!对了,小朋友真聪明。"
教师:"现在小朋友看看老师拿的这是什么呀?"
幼儿:"纸箱子。"(出示一大一小纸箱子)
教师:"它们......一个(大)一个(小)"
教师:"咦!我看见它里面有一个东西,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呀?"
幼儿自由猜想,再次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教师:"噢!原来是一个字宝宝呀!"
教师:"小朋友看看这个字宝宝在大的纸箱子里放着还是在小的纸箱子里放着?"
幼儿:"在大纸箱子里。"
教师:"所以这个字宝宝和这个纸箱子一样。"
教师:"来,跟老师念:大、大、大。"
幼儿:"大、大、大。"
教师:"这个字念什么?"
幼儿:"大。"
教师:"老师在这个小的纸箱子里也看见了一个字宝宝,小朋友猜猜在这个纸箱子里找到的字宝宝念什么呀?"
教师:"小、小、小。"
幼儿:"小、小、小。"
教师:"小朋友记住了没有?"
幼儿:"记住了。"
教师:"那好,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来给它们分分类。大的物品放进大的纸箱子,小的物品放进小的纸箱子,好不好?"
幼儿:"好。"
请幼儿上前自主操作,激发幼儿的动手能力。
四、小结
教师:"看看,现在这个桌子上面变整齐了没有?"
幼儿:"整齐了。"
教师:"为什么它变整齐了呀?"
师生:"因为小朋友把它们都分了类,所以它变整齐了。"
教师:"谢谢小朋友。"
幼儿:"不用谢。"
教师:"今天,咱们上的这一课的题目叫做《大小分类》,因为小朋友把大的物品和小的物品分开了并放进了大小不一样的箱子,所以它的名字叫做《大小分类》。来,跟老师一起说--《大小分类》。"
幼儿:"《大小分类》"
教学延伸:
教师:"好,现在老师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给书上的这些物品也分分类,好不好?"
幼儿:"好"
给每名幼儿各发一本幼儿用书并打到第19页。
活动反思:
根据教材在设计这个活动的时候我在想大小对于小班幼儿应该不容易掌握,所以我就设计了几个环节让幼儿通过不同的游戏来反复认识大小,并分类。通过实际操作我发现孩子们掌握的还不错。
25、小班数学教案《排序和分类》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观察与发现物品之间的相同特征。
2、能按物品的大小进行排序,并能说出排序操作的过程和结果。
3、积极参与数学分类与操作活动,初步学会按物品的用途分类,懂得整理与收拾操作教具,初步养成爱护学习用品的意识。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重点难点
1、能按物品的大小进行排序,并能说出排序操作的过程和结果。
2、学习按物品的用途分类。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幼儿常见的吃的、玩的、用的玩具和材料若干,如常见的水果、蔬菜、饼干、小蛋糕、棒棒糖、糖葫芦、积木、布娃娃、七巧板、汽车、插塑玩具、各种服饰材料、分类筐。
2、知识准备:请家长带幼儿参观超市,初步知道“服饰”的概念。
活动过程
1、游戏:“服饰超市有什么”。
(1)教师出示各种玩具和自制材料,引导幼儿说说这些物品的名称,并说出其用途(吃的,玩的,穿的)。
(2)我们班要增设一个服饰超市,请小朋友帮老师布置“服饰超市”好吗?小朋友想想,我们的服饰超市里有哪些东西呢?这里有这么多的商品,哪些商品才能放到”服饰超市”里呢?
(3)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
总结幼儿的发言,引导幼儿可按物品用途进行归类。
(4)认识与制作分类标志:“吃的(嘴巴图)”、“玩的(小朋友在玩的图)”、“穿的(小朋友穿衣服的图)”。
(5)给物品按用途分类。
请幼儿看标志给物品分类,说说摆放的理由,并请其他幼儿评价摆放的结果,看看哪些物品摆放的不对,为什么。难点:装饰物的分类(属于服饰类)。
2、给“服饰”分类。
(1)请幼儿观察“服装超市”里的物品,说一说都有什么物品。
(2)现在超市里有许多商品了,但是太多太乱了,我们给他们分类再摆好它,好吗?
(3)出示几个专柜:帽子、上衣、裤子、裙子、鞋子、袜子、装饰物。请幼儿认识专柜名称,讲述分类的方法。
(4)请幼儿给“服饰超市”里的商品按专柜进行分类摆放。
(5)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操作方法,摆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摆?
3、给“服饰”商品按大小分类。
(1)请幼儿观察每个专柜里的物品摆放是否整齐?物品品种和大小不同,可不可以想办法再摆得整齐些?
引导幼儿用大小排序的方法给不同品种的物品进行排序。
(2)“服务员”摆放商品,给每种商品按大小排序。
(3)请幼儿说说摆放商品的方法;先把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如:短裤“,再按大到小的顺序排序。
(4)请“商店总经理”作巡查,给每个专柜的服务员评分,看谁摆的整齐。
4、伸活动:“服饰超市”开张啦!
请幼儿扮演顾客和服务员进行买卖游戏。
活动反思
该活动的操作材料与游戏角色都和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幼儿特别感兴趣。我们利用实物和图片,让幼儿进行操作和游戏,幼儿能边操作边讲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游戏设置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操作材料有趣、便于操作,幼儿积极投入。在游戏与实际操作中,幼儿的逻辑思维、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归类能力、讲述能力都有了提高。
26、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可爱的瓢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致点数1-5,并说出总数。
2.练习按数量对应匹配、等量归类。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6.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7.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围坐成大半圆。
2. 画有点子1-5的瓢虫教师一份,幼儿人手一只(用双面胶贴在椅子背上)
3.背面有少许双面胶的小虫若干⒋树叶房子,上面有1-5的数字码。
活动过程:
一、游戏:这是几星瓢虫——手口一致点数1-5,并说出总数。
1.出示一星瓢虫)
师:看,谁来了?这只瓢虫背上有什么?(点子)谁知道它的名字叫什么?它身上有几个点子?是几星瓢虫?(一星瓢虫)。
2.手口一致点数2,并说出总数。
(出示二星瓢虫)
师:又来了一只瓢虫,这回来的是几星瓢虫?你怎么知道的?
3.手口一致点数3-5,并说出总数。
(出示三星、四星、五星瓢虫)
师:哎呀,来了这么多瓢虫,它们又是几星瓢虫呀?为什么?我们来数一数,看是不是*星瓢虫。(幼儿手口一致点数,并说出总数)
二、游戏:瓢虫抓害虫——点子与实物数量匹配
1.师:我们班还来了许多的瓢虫呢,找找它们躲在哪里?把你的小瓢虫找出来贴在手上,你就是小瓢虫啦。
2.讨论游戏规则
师:你是几星瓢虫?谁也是*星瓢虫,拍拍你的小翅膀。*星瓢虫在哪里,走到中间来抱一抱。(请1-2个幼儿回答)
3.幼儿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小瓢虫最喜欢吃虫子,可是要吃多少虫子吗?
原来呀,*星瓢虫就吃几条虫子,那我们就按照他们的办法去捉虫子。(将篮子里的虫子分散放在地上)师:害虫来啦,小瓢虫们,快来抓虫子吧。
4.评议
师:你是几星瓢虫,捉了几条害虫?为什么?
三、游戏:送瓢虫宝宝回家——按数量对应匹配、等量归类
1.出示树叶房子
师:瓢虫要回家了,看看它们的家在哪里?树叶房子上有什么?数字5会是几星瓢虫的家呢?
2.幼儿送瓢虫回家。
师:你是几星瓢虫?家在哪里?我们送瓢虫回家吧,别忘了把抓到的虫子也带回家。
(幼儿送瓢虫和虫子到相应的房子里,教师观察指导。)
3.将树叶房子贴在展板上,集体评议验证
师:看看瓢虫都回到自己的家里了吗?(集体纠正错误)哪只瓢虫找错家了?为什么?
瓢虫们都回家了,我们也休息一会吧。
活动反思:
一般来说,幼儿对于数学活动会显得很不感兴趣。但在这个数学活动中我看的出幼儿一直处于好学、兴奋的这个状态中。优:让幼儿体验到了对数学活动的乐趣,让他们变的主动在学。目标也有基本达到。环节设计比较清晰,新颖,难度也层层递进,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幼儿在不停的围绕我的思维转。缺:在有些细节方面我想的还不够周到。导致幼儿在找树叶这个环节中进行了过于简单的操作,幼儿没有动脑筋,没有去数数。在请个别幼儿上来介绍瓢虫和纠错的时候可以请下面的孩子也参与进来。而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增加了难度,却并没有进行讲解示范,导致幼儿盲目操作,一片混乱。作为一名新教师我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磨练,不断进步,不断完善。
27、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好玩的糖》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好玩的糖
活动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运用各种感官感知5以内的数量,提高幼儿点数、计数、匹配等数学操作能力。
2、训练幼儿思维的正确性、敏捷性,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锻炼幼儿手指小肌肉,提高手的灵活性、协调性。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
1、糖(幼儿每人15颗)、小篮子20只、保鲜袋幼儿每人5只(里面装有数量为1-5的点卡)
2、数字卡片1—5.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小朋友,看看篮子里装着什么呀?(糖)
鼻子凑上去闻一闻,有什么味道?(很香)
你们喜欢糖吗?那我们先来玩糖,再来吃糖,好吗?
二、猜糖、夹糖游戏:
1、猜糖
教师:看看我的手里有糖吗?(没有)
请你闭上眼睛,我要变糖了。
2、(教师拿一粒糖放在手心里后)
好,把睁开眼睛,请你猜一猜我的手里有几粒糖?
你们可以在1、2、3、4、5这5个数里猜一个数)。
(幼儿猜对后请全体幼儿都拿出和教师一样多的糖)
(把糖送给猜对的那位小朋友。)
幼儿游戏数次
3、手指夹糖
教师:来,把手做成夹子(幼儿用两只手指头做“剪刀”状),
伸到篮子里去夹一夹糖,能夹住吗?
现在,我们来玩夹糖
游戏,我来数“1、2、3”,你来把糖一粒粒夹到桌子上,
老师数到“3”你马上停下来,然后数一数你夹了几粒糖?
准备好了吗?
开始------停!数一数,你夹了几粒糖?(幼儿点数,并讲述结果“我夹了X粒糖。)
(提问:谁也夹了X粒糖?;站起来去数一数别的小朋友的糖,找一找谁的糖和你一样多?)
三、装糖游戏:
1、请小朋友把椅子下面的小篮子拿起来。篮子里是什么呀?
抓住袋袋的口,把塑料袋倒过来,数一数有几只塑料袋?
(幼儿点数塑料袋一共5只)
2、每只塑料袋里都有一张圆点卡片,等一下请小朋友来装糖,先数数口袋里的卡片上有几个圆点,然后往口袋里装和圆点一样多的糖,听清楚了吗?
3、幼儿装糖,教师观察与指导。
四、买糖、品糖游戏:
糖都装好了,我想买你们的糖,行吗?
(我想买有X粒那袋糖)
结束语:还有一袋糖有几粒?(一粒)你喜欢吃糖吗?好,这袋就奖给小朋友吃吧!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28、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过生日》反思
活动目标:
1.运用角色游戏活动,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角色意识,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2.复习区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外形特征,尝试描述图形的二维特征。
3.启发幼儿用礼貌用语,进行简单的交往,积累美好的情感体验。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6.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7.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在游戏活动中积累生活经验,并愿意描述。
难点:区分物体图形、颜色的二维特征。
活动准备:
1.小熊两个;小鸭、小兔、小猫挂饰若干;各种形状的礼物若干。
2.供幼儿操作的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大小、颜色不同的饼干若干,贴有圆形、三角
形和正方形标记的盘子各一。
活动设计:
一.引起兴趣:
1.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扮小动物,你愿意扮谁就选一个挂饰挂在身上。
2.幼儿带上挂饰,你扮谁呀?(我是小兔、我是小鸭……)
3.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是小熊小黑和小白的生日,我们一起去为它们庆祝好吗?
4.怎么去呢?买些什么礼物呢?
5.每位选一件礼物,你选的是什么?告诉你的好朋友。
6.出发——小熊家到了。(敲门进入)
二.送礼物:
1.告诉小熊自己送的是什么礼物,并祝小熊生日快乐。
2.按小动物分组把礼物送给小熊。
3.请个别幼儿把礼物按图形分类。
三.小熊请客人吃饼干:
1.小黑和小白准备了点心给你们吃,(出示两盆饼干)小黑准备的是奶油饼干,小白准备的是葱油饼干。
2.小黑请每位吃一块饼干,与你的好朋友比一比,饼干有什么不一样?让幼儿描述自己拿的
是什么颜色、什么图形的饼干?
3.小白请大家动脑筋:
(1)请小鸭吃红的三角形饼干;
(2)请小兔吃黄的圆形饼干;
(3)请小猫吃绿的正方形饼干。
四.结束部分:
1.我也准备了一份礼物(出示生日蛋糕),引导幼儿一起唱“生日快乐歌”。
2.时间不早了,我们该回家了,等到明年再来给小黑、小白过生日。
活动反思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过生日”是孩子们喜欢的游戏之一,尤其是小班孩子,他们活泼好动,对此更是感兴趣。《指南》强调:幼儿是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与接受能力相吻合,以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
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活动过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开始时,注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起幼儿兴趣,从幼儿已有的自己过生日经验来谈起,自然过渡到给小兔过生日,手口一致点数小动物、生日礼物。重点是:手指一个物品,嘴里数一个数。难点是:能说出总数。知道数到最后一个数是总数。从一个数到两个,再数到5个,逐渐提高难度。不同的小动物、不同的水果礼物依次出现,吸引了孩子的好奇心,专注力,使孩子能够积极主动进行点数,新颖性与合理性、可行性、操作性紧密结合。难易适度,各环节衔接自然,符合小班幼儿的发展需求。整个过程体现了目标性、启发性、主体性、整体与个别相结合等一系列原则,整合了科学、语言、艺术等领域,层次清楚,教具、学具的使用,促进了教学的发展,教师始终以一个参与者、启发者、指导者的身份和孩子一起活动,使孩子们在愉快的气氛中,身体和心理都得到发展。
由于小班孩子刚入幼儿园,他们的能力、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点数过程中,有手口不一致的现象,有个别孩子出现手点得慢,嘴数得快,还有的孩子数到了3,却不知道数量是3,还说是2。依据《指南》精神,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创设不同的方式和环境,因人施教,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因此,我想在活动室里投放了一些操作材料,让幼儿练习手口一致点数物品来加深理解。同时还将幼儿手口一致点数贯穿于一日生活中。以便深化和扩展幼儿的点数能力。
29、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大小标记》反思
设计思路:
日常生活中幼儿接触到的许多事物都存在有量的特征,尤其是大、小这一特征是3-4岁幼儿容易感知和体验的。因此,我设计了“大小标记找朋友”的游戏,首先让幼儿通过形体动作感知、体验大小标记的含义,再为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大大小小的物体匹配相应的标记,最后将大小物体归类并匹配大小标记。通过这个数学活动让幼儿感知、体验和比较物体的大小,认识大小标记从而初步建立对大小概念的认识。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使幼儿的感知能力和比较能力得到发展。
活动目标:
1、认识大小标记。
2、学习为大小不同的物体匹配相应的标记。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6、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7、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寻找身边大小不同的物体,对大、小有初步的认识。
2、教学具准备:大小标记人手3-4张;活动室内布置大小不同的物品若干,如玩具柜中提供大小不同的玩具、书架上摆放大小不同的图书、以及大小不同的杯子、盆、盘子、勺子、照片等;大小不同的椅子若干(与幼儿人数相同);大小不同的玩具筐各一。
活动过程:
一、认识大小标记。
教师出示大小标记,引导幼儿用动作模仿大和小标记的形态,理解标记所代表的含义。“老师送给小朋友每人一张卡片,卡片上画的是一个娃娃。请小朋友看一看你的卡片上的娃娃是什么样子,请你来学一学它的样子。”
二、巩固认识标记的含义,学习为标记匹配相应的物体。
1、为标记找椅子。
“教室里有许多椅子,它们一样吗?”(有大有小)“想一想拿大标记的小朋友应该坐什么椅子?拿小标记的小朋友坐什么椅子?”幼儿根据标记找到相应的椅子坐下,并检查“你拿的什么标记?坐的是什么椅子?”。
2、为物品匹配标记。
“在我们的教室里有许多大小不同的物品都想和标记做朋友,请你选一张标记,给它找一个好朋友。”幼儿自由选择标记贴在相应物体上,游戏反复进行3-4次。
3、将大小物品归类并送标记。
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筐子,请幼儿思考:“这两个筐子一样吗?哪些物品应该住进大的‘家’(筐子)中?哪些应该住小的‘家’中?”请幼儿将物品按大小进行归类。
“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让我们知道哪里是大玩具的家,哪里是小玩具的家?”幼儿为物品送标记。
活动延伸:
1、这样的游戏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进行。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可以引起幼儿活动的环境,提供丰富、有趣的材料,让幼儿在给大小物体送标记的过程中,获得对事物的体验,认识到物体之间大小的差异。
2、在数学活动角中,教师可以提供各种小游戏让幼儿感知、比较物体的大小。如:摸箱游戏,让幼儿摸出一个玻璃球,再摸出一个比这个球大(小)的球,并按照标记放在相应的筐子里;又如,做果子游戏,让幼儿用油泥制作大小不同的果子,再将果子按照标记挂在“树上”,幼儿通过揉、团的动作,触摸、观察比较果子的大小不同。
3、在认识大小的基础上,还可以进行大小排序的活动,如:给大小不同的鞋子排队,给大小不同的碗排队等。并可进一步进行大小对应的活动,如:给大小不同的瓶子找瓶盖、给大小不同的动物喂食物,从而获得大小对应的经验。
教学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幼儿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老师的互动很好。老师的有些引导还不够到位,要多让幼儿表达,以后上课要多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30、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大小排序》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列三个物体。
2.用语言讲述操作结果。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6.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7.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1、幻灯片教学。
2、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 出示图片,激发兴趣。
1、 师:“咦,我们来听一听有什么奇怪的声音?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
“呀,原来是一幅漂亮的图片发出的声音,小朋友们看看图片上有谁?(红太狼、灰太狼、村长、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沸羊羊)
2、 师:“今天,它们要邀请我们豆豆四班的小朋友去青青草原作客,你们高兴吗?”
“嘘!要到青青草原作客,小羊们提出了闯关的要求!我们一起来加油努力吧!”
二、出示幻灯片教学。
(一)出示图3-4,请幼儿在相同的图片中找出谁最大、谁最小,并用自己的语言完整地表达出来。
1、第一关(出示图3)
师:“到羊村,我们要经过一片树林,小朋友们,仔细看下,这三棵树中哪棵最大?哪棵最小?
2、第二关(出示图4)
3、师:“现在要闯第二关了,路边上有三朵花,谁能说一说三朵花中哪朵最大?哪朵最小?”
(二)出示图5,让幼儿在不相同的图片中找出谁最大、谁最小,并用自己的语言完整地表达出来。
1、第三关(出示图5)
师:“穿过树林,我们来到羊村了。看,谁来迎接我们呢?”(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
师:“它们让我们小朋友看看它们谁大谁小?谁来说一说?”
(三)出示图6-7,让幼儿按照从“小到大”、“大到小”的规律排队。
1、第四关(出示图6)
师:“现在开始闯第四关了,看,灰太狼一家也来凑热闹了,它们也要我们小朋友看看它们一家谁大谁小?谁来说一说?”
师:“请小朋友帮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应该怎么排呢?”(小灰灰、红太狼、灰太狼)
师:“我们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的。”
2、第五关(出示图7)
师:“我们要进入第五关了,谁能帮它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队?应该怎么排?”(沸羊羊、村长、喜羊羊)
师:“我们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队的。”
(四)出示图8
师:“我们闯关成功了!我们一起来鼓鼓掌吧!但是,喜羊羊还给我们布置了终极任务,完成终极任务才能得到终极大奖!就是喜羊羊与灰太狼的贴画纸,你们想要吗?”
三、幼儿操作活动:小动物来排排队。巩固三个物体的大小排序。
师:“我这有两组小动物的图片,还有一张标记图,请小朋友帮图片上的小动物们排排队,你可以按照“从大到小”也可以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排好后说说排成什么样?”
教学反思:
一环又一环的情境创设抓住了幼儿学习的兴趣,使幼儿在兴趣中学会了能按从大到小排序或从小到大排序,真正做到在玩中学。
本节课幼儿操作的材料很多,能力差的幼儿有的操作没能完成,这需要教师课下帮助幼儿完成,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1、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水果叠藏乐反思
【教材简介】
《水果叠藏乐》是结合小班主题活动《果儿香》自主创新设计的一节数学活动。活动内容是以幼儿运用科学的观察方法、联系已有经验分析寻找两次难易不同的叠藏水果为贯穿,有机融合对大小、数量、颜色的认识。
【设计意图】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观察是思维的前提。本节活动我们将数学思维活动与幼儿园主题活动《果儿香》有机融合,针对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力易转移、缺乏观察方法的特点,采用了生动形象的课件、轻松有趣的游戏、丰富简便的操作活动,让幼儿在自主活动中获得观察思维的方法以及数学方面的经验。
【教学目标】
1、幼儿能运用整体观察、局部至整体的细致观察方法,结合已有经验的分析从叠藏在一起的水果图像中寻找水果。
2、感知物体的大小、颜色和数量。
3、巩固对水果特征的认识。
4、培养幼儿独立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6、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1、教具:A、课件1:整体水果叠藏在一起的课件2个。B、课件2:局部水果叠藏在一起的课件1个。
2、学具:A、幼儿人手一份整体水果叠藏在一起的大操作卡(下有插入袋)和相应的水果卡片。B、幼儿人手一份局部水果叠藏在一起的大操作卡(下有插入袋)和相应的水果卡片。
3、幼儿已积累了有关水果的经验。
4、学过的歌表演《水果宝宝》音乐。
【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你喜欢吃水果吗?
幼:喜欢!
师:你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呢?
幼1:我喜欢吃西瓜……
幼2:我喜欢吃桔子……
幼3:我喜欢吃哈密瓜……(在幼儿表述时,教师可适当地问一问个别幼儿喜欢这种水果的理由。)
师小结:哦!看来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喜欢吃的水果。水果有营养又好吃,所以我们小朋友都喜欢吃。
评析:直接从小朋友讲述喜欢吃的水果导入,符合幼儿的认知需要和已有经验,能调动孩子们讲述的愿望和积极性,使活动自然导入到下一环。找一找整体叠藏的水果
(1)共同找出叠藏中的水果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自己喜欢吃的水果。例门看!(出示叠藏在一起的水果课件。)老师喜欢吃的水果都叠藏在一起呢!(师做叠藏的手势和身体示范,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叠藏”的含义。)仔细看一看,是什么水果呢?(幼儿观察。)
幼1:是香蕉。
师:香蕉在哪里?你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幼儿用局部到整体的观察方法。幼儿指出后,师一点课件香蕉,香蕉就跑到下面的袋子里。)用这种方法我们再来仔细看一看还有什么水果藏在里面?
幼2:还有西瓜!
师:你们同意吗?
幼:同意……(师一点课件西瓜,西瓜就跑到下面的袋子里。)
幼3:还有菠萝……(师一点课件菠萝,菠萝就跑到下面的袋子里。)
师:小朋友!你们的小眼睛很亮!将老师叠藏在一起的、喜欢吃的水果都找出来了!最大的水果是什么?
幼儿:西瓜。师:哦!那我把大标记送给它。
(师一点课件,大标记就跑到西瓜的旁边。)这里的水果有什么颜色?
幼儿:绿的、黄的……
(2)独立寻找叠藏中的水果
A:幼儿独立操作师:小朋友!我们班的王老师也有自己喜欢吃的水果呢!就藏在小朋友面前的卡片上,请你把它翻开来。(幼儿翻开)哎呀!这些水果也叠藏在一起,请你们仔细观察哦!看出来后从小碟子里将水果拿出来,插在下面的透明袋子里。看谁能发现王老师喜欢的水果?(幼儿观察、寻找叠藏中的水果,并把它们分别插入透明袋中。)
B:组织幼儿交流(运用课件)师:你们找出王老师喜欢吃的水果了吗?是什么?幼:有苹果、葡萄、桔子、樱桃。(幼儿说时,老师运用课件,在得到孩子们的一致同意下点出相应的水果放到袋子里。)
师:看一看你都找对了吗?(引导幼儿检查并指导不太准确的幼儿。)
师:王老师喜欢吃的水果有几种?(4种。引导幼儿从左到右点数验证。)
师:葡萄是什么颜色的?(紫色)樱桃是什么颜色?(红色)哪种水果最小?
幼:樱桃。
师:樱桃最小,我们把什么标记送给它?(小标记。师一点课件,小标记就跑到樱桃的旁边。)
解析:了解老师的爱好可是孩子们很高兴的事,于是我让幼儿寻找王老师喜欢吃的水果,不仅激发了幼儿内在的求知欲望,而且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幼儿观察的专注力,巩固了观察方法的运用。
2、找一找局器叠藏的水果
A:幼儿独立操作。
师:水果宝宝还有一件更难的事想考考小朋友呢!它们说:我们把自己分成了一半,然后叠藏在一起,你们还能找出我们来吗?(出示课件。)
师:小朋友!这些叠藏在一起的水果宝宝和刚才可不一样,都是分开来的一半,然后叠藏在一起的。你们能找出来吗?
幼儿:能。师:那让我们来试一试吧!请小朋友翻到第二页操作卡,仔细看一看,想一想,找一找,然后把水果也插入到下面的透明袋子中好吗?(幼儿独立操作。)
B:组织幼儿交流(运用课件)
师:你们找出来了吗?
幼1:是苹果。
幼2:是桃子。
幼3:还有草莓、梨子。(幼儿说时,老师运用课件,在得到孩子们的一致同意下点出相应的水果放到袋子里。)
师:你们的小眼睛真亮!看一看你全找对了吗?(引导幼儿检查并指导找得不太准确的幼儿。)
师:刚才藏起来的水果宝宝有几个?
幼:4个……(引导幼儿点数验证。)
解析:观察寻找局部叠放的水果对幼儿来说,又有了更大的难度,既要观察局部,又要观察叠放部位。为了激发幼儿的挑战精神,教师运用了拟人化语言——“水果宝宝考考小朋友”引发幼儿操作的积极性,使孩子们在独立操作时做到静心观察和思考,并充分调动已有的经验,运用已有的观察方法。师:今天水果宝宝很高兴,它想和小朋友跳舞呢!请小朋友找一个自己喜欢的水果宝宝和它一起唱唱歌、跳跳舞吧!幼儿在音乐中表演《水果宝宝》舞。
【活动评析】
1、本活动设计遵循两个特点:第一,内容切入点小。刚进入小班的幼儿还不会观察,而观察是获取周围世界信息的源泉,是儿童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开端。于是,教师在整个活动中以水果叠藏为贯穿,有机渗透数学知识,使幼儿在自主寻找叠藏的水果活动中获得主动发展。第二,过程设计梯度化。本节活动主要有两次操作:寻找整体叠藏的水果和局部叠藏的水果,操作内容由易到难递进,从而使幼儿的能力在操作中不断得以提升。
2、本活动设计体现了三个理念:第一,体现幼儿的主体性。活动中教师充分让幼儿自己观察思考,通过有效的幼幼互动、师幼互动,使幼儿在自主操作中获得主动发展。第二,体现教学的游戏性。活动中教师创设了游戏化的教学情境,充分引发了幼儿的探索、操作欲望,使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第三,体现教学的趣味性。活动中教师依据刚入园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运用了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使幼儿在充满变化的观看中保持探索的积极性。
32、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1和许多》反思
小班上学期数学教案《1和许多》
【活动目标】
1、认识1和许多,感知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1个1个合起来是许多。
2、鼓励幼儿大胆参与活动和讲述。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事先布置好场景:萝卜地、玩具城、小熊家。
2、大树一棵、与幼儿人数相同的树叶。
3、与幼儿人数相同的小兔头饰和萝卜。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引入:
师扮兔妈妈:“刚才,妈妈收到一封信,信上面说熊妈妈病了,她的孩子们都不在家,她一个人很孤单,很想念我们,宝宝们,我们一起去看看熊妈妈吧。”
二、初步感知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1个1个合起来是许多:
1、兔妈妈带宝宝出发,途径一块萝卜地,兔妈妈提醒小兔每人拔一个萝卜送给熊妈妈。
(1)让宝宝们拔完后看看自己拔的是几个?(1个)并且要说出来。
(2)师:“宝宝们真能干,每人不多不少都拔了1个萝卜,现在把萝卜先给妈妈帮你们拿着吧。”——宝宝把萝卜都交给兔妈妈,这时引导宝宝们说“小白兔,拔萝卜,一个一个是许多。”
2、继续前进,兔妈妈带小兔们来到了玩具商场,妈妈再次引导幼儿每人给熊妈妈带一个玩具去。
(1)先引导宝宝们说出商场有“许多玩具”,然后每人拿一个。
(2)在兔妈妈的引导和鼓励下,宝宝和妈妈一起编出一句儿歌“玩具娃娃有许多,分成一个又一个。”
3、来到熊妈妈家里,兔妈妈请孩子们排队把礼物送给熊妈妈,提醒宝宝们边送边说“熊妈妈,我送给你一个玩具”、“熊妈妈,我送给你一个萝卜。”
三、进一步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
1、师:“宝宝们,刚才我们去熊妈妈家的时候,我们家的大树上的叶子都给风吹落了,大树爷爷都伤心了,我们该怎么办呢?(帮助树爷爷长上叶子。)
2、请宝宝们每人拿一片叶子给大树爷爷贴上,边贴边告诉树爷爷“大树爷爷,我给你贴一片叶子。”。
3、在兔妈妈的鼓励下,孩子们再次和妈妈一起编出一首儿歌“许多树叶飞满天,宝宝一人分一片,一片一片合起来,树上叶子许多多。”
四、教师小结,鼓励孩子,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老师在课前首先吃透教材,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来设计教学方法,课后还要善于认真反思,找出不足,进行完善,提高教学水平。在小班数学《认识“1”和“许多”》的教学中,我根据小班幼儿生活经验不丰富,参与活动时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采用让幼儿直接参与的情景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景中,始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既符合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又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体验并感知了“1”和“许多”,引起幼儿对数的好奇和探索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33、小班数学教案《1和许多》反思
活动目标
1、区分“1” 个和“许多” 个物体。
2、理解 “1”和“许多”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会区分“1”和“许多”个物体;
活动难点:知道“许多”是由1个1个组成的。
活动准备
1.花园、大海背景图,鲨鱼1条、小鱼图片若干;蝴蝶1只、花朵图片若干。
2. 实物:碗1个勺子许多,花瓶1个花许多,橡皮擦1块铅笔许多。3.与幼儿人数相同的“萝卜”; 兔妈妈头饰一个、小兔子头饰许多。4.动画视频。
活动过程
(一)以儿歌引入
1条小鱼水里游,摇摇尾巴点点头;许多小鱼水里游,快快乐乐做朋友。
(二)区分“1”个和“许多”个物体
1、初步感知“1”和“许多”
师:今天天气真好!宝贝们,我们一起坐小火车去旅行。好,呜…小火车开了,停!看,我们来到了美丽的花园。花园里有许多漂亮的花,还有蝴蝶,数数有几只蝴蝶?(一只蝴蝶)。
小结:我们在花园里看见了1只蝴蝶,还有许多花朵。
师:小火车继续出发,呜…翻山越岭,呜…停!看,我们来到了大海边,看海里有什么?(幼儿回答:1条大鲨鱼,许多小鱼儿)。
小结:花园里有1只蝴蝶,大海里有1条鲨鱼;花园里有许多花朵,大海里有许多鱼儿。
2、巩固“1”和“许多”(观看动画视频)
3、区分“1”和“许多”
师:看完动画片,宝贝们知道了有些物品数量是“1”个,有些物品数量有许多个,接下来老师要考考你们。
提问:老师手里有几个碗?(1个碗)有几个勺子?(许多)。桌上有几个花瓶?(1个花瓶)有几朵花?(许多花)。
老师手里有几块橡皮擦?(1块)有几支铅笔?(许多支铅笔)
4、找出“1”和“许多”
a找出教室里数量是1和许多的物品。
b找出自己身上或衣服上数量是1和许多的东西。
(三)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
游戏:“小兔拔萝卜”老师扮兔妈妈,小朋友扮兔宝宝。兔妈妈带宝宝们去菜园拔萝卜。
a教师给幼儿发头饰,强调“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又1个。
师:瞧!我这里有“许多”小兔子头饰,分你1个,分你1个。(许多分成了1个1个又1个)
b拔萝卜游戏,强调每个小兔子拔1个萝卜。
师:宝宝们,准备好了吗?记住,每个兔宝宝拔1个萝卜。小白兔,跳跳跳,跳到菜园拔萝卜。哇!菜园里有许多萝卜,每个宝宝快快拔1个。兔妈妈也拔1个萝卜。
c教师请幼儿把萝卜放进篮子里,放时请说:我拔了1个萝卜,我拔了1个萝卜、、、、、
小结:1个1个1个的萝卜合起来变成了许多个萝卜。
d分享萝卜
师:吃萝卜喽。分你1个,你1个、、、、、
小结:许多萝卜又分成了1个1个的萝卜。
活动反思
幼儿接触数是从“1”和“许多”开始的。认识“l”和“许多”是幼儿认识数的开始,适合3岁左右的孩子。根据他们年龄小、好玩、好游戏、有意注意时间短的特点,我选择了情景游戏“小兔拔萝卜”帮助幼儿理解“l”和“许多”之间的关系,活动涉及的内容都是孩子们熟悉的,活动过程比较形象直观,满足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性,让幼儿在游戏中建立粗浅的数概念。在活动中始终围绕目标开展活动,帮助幼儿理解“l”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认识形状标记(小班数学)
-
数学教案:小手比一比
-
幼儿园小班教案:水果照相馆
-
小班数学教案与教学反思鸡妈妈和鸡宝宝
-
小班数学《有趣的图形》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
小班数学教案大和小
-
小班数学教案大商场反思
-
小班数学教案认识数字6反思
-
小班数学教案《5的认识》反思
-
幼儿园数学活动《海底世界》小班教案
-
小班数学教案《长方形》反思
-
教案小班数学《图形王国》反思
-
幼儿园社会教案:大楼里的孩子
-
幼儿园大班主題教案:认识图书用处多
-
中考满分作文--真诚浇开友谊花
-
我游张家界
-
结缘艺术,让孩子受益无穷
-
做金工_小学生作文:三年级
-
大班安全教案《小熊追逐小伙伴》反思
-
小班游戏课教案《数小鸡》反思
-
中班安全教案《消防安全防火知多少》反思
-
男生低调霸气游戏名412个
-
悲伤失望微信网名383个
-
三界纳夫客栈90日养成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