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主题教案

首页 - 小班主题教案

小班教案《石头展》

时间:2023-05-23 11:22:05 A+

小班教案《石头展》

小班教案《石头展》

1、小班教案《石头展》

【活动目标】

  1、乐意参加玩石头的活动,体验玩石头的乐趣。

  2、能通过找、看、摸、闻等方式感知石头的基本特性与作用。

  3、培养幼儿大胆、连贯、完整的表述能力。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大小不一、颜色不一、形状不一、品种不一)的石头若干。

  2、请每位幼儿带一块石头。

  3、环境创设:收集各类石头风景及石头建筑物的图片在活动室内展贴。

  4、石头展区。

  5、PPT(风景、玉、手镯、石头房子、石头桥、石桌.....)

【活动过程】

  一、以观察“石头展览”谈话引入:

  师:今天我们办了一个石头展,小朋友想去参观吗?这里老师提个要求:参观时请小朋友摸一摸、看一看、捏一捏,比一比、踩一踩,然后说一说,这些石头的名字,有些什么秘密?可以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和同伴小声讨论。

  二、幼儿参观“石头展”,探究石头的特性。

  1、幼儿自由参观石头展,师引导幼儿从纹路、颜色、形状、大小、软硬光滑、粗糙等方面进行感知。

  2、请幼儿自由挑选两块石头,一块是自己带来的,另一块是自己喜欢的。

  三、幼儿集中交流,分享探究发现。

  1、幼儿互相介绍手中的石头。鼓励幼儿自由与同伴交流,说出自己的发现。

  2、师:小朋友参观石头展,谁愿意来告诉大家:你认识哪些石头朋友(要求说出石头的名称)?你发现这些石头朋友有哪些秘密?(要求说出颜色、形状等方面的特性)?还有谁发现跟大家不一样的秘密?

  四、师幼一起小结石头的特性及作用。

  1、引导幼儿小结石头的特性。

  师:大家认识了许多石头朋友,它们的颜色是怎么样的呀?(可用:五颜六色、许多颜色、五彩斑澜……)

  大小怎么样?(可用:大大小小、有大有小……)

  用手摸一摸、捏一捏,你发现了石头有什么秘密?(有的光滑、有的粗糙、很硬……)石头很硬小朋友玩石头时要注意安全。

  2、游戏找石头。了解石头的作用:

  ①师:石头有这么多的秘密,现在石头想跟我们小朋友玩捉迷藏,请小朋友来找一找它们。

  ②教师展示PPT请幼儿猜一猜。

  ③教师小结:原来石头有那么多的本领啊!它是一种很好的建筑材料,可用来盖房子、造桥、铺路……有些可以经过工人叔叔加工成我们的日常用品,如石磨、茶几和漂亮的工艺品石獅子、玉镯、玉佩……

  五、欣赏石头风景图(PPT)

  1、师:还有一些石头是我们不知道的,在大自然中,成为美丽的石头风景,现在请小朋友一起来欣赏,边看边想:这些石头风景你见过吗?是哪儿的?这些石头形状象什么?

  2、利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图片,引导幼儿展开想象。同伴互相交流。

  六、结束活动。

  师:石头不但作用大,而且很好玩,小朋友活动结束后可在各个区角中和石头一起做游戏,也可以回家把你们的发现石头的秘密告诉给爸爸和妈妈。

2、小班教案《五彩石头路》含反思

教学目标

  1、乐意参与活动,体验玩石头的乐趣。

  2、学习按石头的特征有规律的进行排序。

  3、发展幼儿的数数和分类、排序的能力。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教学准备

  石头若干,每人一只筐

教学过程

  (一)引题

  回忆故事,引导幼儿一起去铺路

  (活动一开始通过老师简短的话,既帮助幼儿复习了有关故事的角色,同时也揭示了本次活动的主题。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和去帮兔姐弟来引起幼儿铺路的兴趣。为整个活动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捡石头

  1、观察石头

  1)看看这里有多少石头?

  2)这些石头是怎么样的?

  3)小结:原来石头是各种各样的。有大有小,有的粗糙,有的光滑。

  (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进一步掌握、了解石头的特征,并突出了石头特征中的大和小,粗糙和光滑,为后面的根据石头的特征进行排序埋下了伏笔。同时在这一环节中,既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又使他们的语言得到了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幼儿不仅说出了石头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有粗糙的,有光滑的,有大的,有小的,还有的幼儿说出了石头是冷冷的,摸上去象冰一样,这些都说明了幼儿比较细致的观察能力。如果在教学中老师能及时的抓住幼儿的这一回答引导幼儿再细致的进行观察、描述,那么更加体现了多种教育内容的整合。可见老师心中应该时时装有整合的目标。使整合真正落实、体现,而不是单纯的为了整合而整合。)

  2、捡石头——能数量捡石头

  1)听口令捡石头

  2)听拍手声捡石头

  3)石头排队,你捡了几块石头?

  (第一次让幼儿捡石头的环节中老师给了幼儿多种的刺激,通过听口令、拍手、小铃的声音等不同的方法来让

  幼儿捡相应的石头。然后又让幼儿自己数数捡来的石头一共有几块。同时老师又把石头的数量控制在6以内。使的幼儿能数的清楚、正确。然后让幼儿根据石头的光滑、粗糙的特征分类,使得幼儿对于石头的这两个特征有了进一步的巩固了解,又为下一环节的捡石头奠定了物质的准备。)

  3、分类

  把捡到的石头送回家:光滑的石头放在红筐里,粗糙的石头放在绿筐里

  4、捡石头

  1)要求幼儿在规定的时间里捡不同的石头

  2)数数你捡到了多少石头?

  (再一次让幼儿来捡石头,而这次捡石头老师充分的放手,让幼儿自由的捡石头,但是在放手的同时又有一定的控制,如让幼儿一块一块的捡不同的石头,主要是为后面的排序作好准备。由于幼儿动作有快慢,捡的时候有的幼儿一块一块的在挑选,有的则见一块捡一块。因此幼儿捡的数量都不一样,这样在数数的时候也显示了差距。同时每位幼儿不同数量的石头也为后面的排序铺路造成了数量上的差距。但是在教学的时候,老师的时间没有很好的控制,给幼儿的时间稍长了点,导致有的幼儿捡了17、18块石头,数量过多。不仅为数数带来了难度,更影响了后面的排序。)

  (三)铺路

  1、幼儿自由铺路

  2、交流:你用石头是怎么铺的?(老师把幼儿的铺法陈列在黑板上)

  3、学别人的方法铺路

  4、学习按间隔的方法进行铺路

  (用石头铺路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有了前面对石头特征的了解的铺垫,因此在幼儿自由铺路的时候,有的幼儿是按照大的石头排好再排小的石头,有的幼儿则是先排光滑的石头再排粗糙的石头。而有的幼儿虽然整条路是没有规律的,但是在路

  的某一段有一定的规律,如有的幼儿用大小间隔的方法拍了四块石头。有的幼儿用光滑粗糙间隔的方法拍了三块石头。老师在孩子自由铺路的时候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敏锐的观察到孩子的排序方法。在孩子交流的时候让他们把好的方法说给同伴听,并通过在黑板上的现场图示,让幼儿更加的看清楚排序的方法。在图示的基础上让幼儿根据图示来进行对应的排序。在幼儿自己经验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提升,让幼儿学习间隔的排序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对于幼儿原有经验的提升显得着急了点,如果在提升的时候能更仔细、详细就更加完美了。)

  (四)延伸活动

  1、今天我们一起铺了一条石头路,上次我们去哪里走过?

  2、一起去踩踩自己铺的石头路

五彩石头路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在感知石头特征的基础上,学习按石头的特征进行排序的一个数学活动.其中也整合了数学中的一些数量,分类等内容.

  在这个活动中主要的教具就是石头,老师有意识的选择不同特征的石头作为本次活动的主角.石头是幼儿平时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也是幼儿十分很感兴趣的东西.通过这样的集体教学活动使幼儿对石头的认识更深了一步.同时也得到了数学方面的发展.在活动中老师所提供的石头数量应该更加充足,这样在幼儿排序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的补充一些自己所需要的石头.

3、小班教案《开汽车》

活动目标:

  1、感知音乐中反复的开始和突然停止的特点,并能随音乐表现小汽车的开始和停止。

  2、体验音乐游戏和合作游戏的快乐。

  3、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音乐《开始和停止》,纸箱小汽车若干,软飞盘若干、PPT、红灯和绿灯指示牌。

活动过程:

  一 、活动导入

  1、 律动进场,师:“春游去喽!”幼儿自由地开小汽车,教师随机的出示红灯和绿灯。

  2、师:“休息站到了,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下给汽车加点油吧!”

  二、活动过程

  1、完整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旋律。

  (1)询问游戏中看到红灯停下来的幼儿,师:“刚刚你为什么会停下来,看到了什么?”

  (2)师:“我为大家请了一位小导游,我们来看看是谁?和她找个招呼吧!”

  (3)小导游朵拉,为我们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红绿灯就藏在这一段音乐中,我们一起听一听,找一找把!(完整欣赏,幼儿自由回答)

  2、分段欣赏音乐,感知音乐中反复的开始和突然的停止

  (1)师:“哪里表示红灯,哪里表示绿灯?”

  (2)幼儿上前示范,其余幼儿跟着音乐变换动作。

  3、尝试用开汽车的动作来表现音乐中反复的开始和突然停止。

  师:“欢乐城堡可好玩了!咱们跟着朵拉一起出发吧!”

  三、游戏《开汽车》

  1、到达城堡,小导游朵拉:车太多了,开不进开了城堡,怎么办?(换成大巴车)

  2、大巴车来啦!幼儿有序上车,出发游览欢乐城。

4、小班教案《大公鸡》

活动目标:

  1、 幼儿能够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跟着歌曲节奏来演唱歌曲。

  2、 激发幼儿爱护、喜欢大公鸡的情感。

  3、 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4、 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1、歌曲录音。

  2、歌曲的相关图片。钢琴。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1、 教师通过谈话“衣服脏了,怎么办呢?”(洗一洗),

  2、 “用什么洗呢?”(水来洗)。

  3、 “除了用水来洗,还需要其他东西吗?”(肥皂、洗衣粉)

  4、 教师总结:小朋友真聪明,衣服脏了可以用水,涂点肥皂或洗衣粉来洗衣服,那你知道大公鸡的衣服脏了,会怎么办呢?

  二、借助图片,理解歌词,学习歌曲《大公鸡》

  1、 教师出示公鸡图片,“你在哪里见过大公鸡?(菜场)”“谁会学大公鸡叫?”(喔喔喔)

  2、 “看,大公鸡的衣服漂亮吗?”“对呀,大公鸡,穿花衣。”引导幼儿一起说一说。

  3、 出示图片“衣服脏了,大公鸡会怎么办呢?”(它会洗个澡),“是啊,它会自己洗。”“但是不用肥皂也不用水,猜猜看,它会用什么来洗呢?”(沙子),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4、 教师引导幼儿有节奏的念歌词。教师:“大公鸡是怎么用沙子来洗澡的?”“扑棱扑棱用翅膀来洗澡的。”

  5、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歌曲《大公鸡》”,听两遍。第二遍的时候引导幼儿一起唱一唱。

  6、 教师弹钢琴,幼儿学唱歌曲。1~2遍。

  三、总结,结束活动。

  1、 教师:“除了大公鸡用沙子来洗澡,还有很多小动物也是用沙子来洗澡的,我们过后可以用其他小动物来代替,放在歌曲里。

  2、 结束活动。

5、小班教案《老鼠钻洞》

活动目标:

  1.能钻过60-70厘米高的障碍物,并乐意钻来钻去。

  2.能听指令做游戏,遵守游戏规则。

  3.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4.安静倾听同伴的讲话,并感受大家一起谈话的愉悦。

活动准备:

  1.60-70厘米高的拱形门,沙包若干,猫头饰一个。

  2.游戏音乐。

活动过程:

  1.游戏“小老鼠钻洞”。

  幼儿扮小老鼠,教师扮鼠妈妈带领“小老鼠”练习钻圈的动作。

  幼儿展示自己钻圈的方法。

  教师小结钻的动作要领:双膝弯弯,腰弯弯,低着头儿钻钻钻。

  引导幼儿去钻多个:洞“,反复练习钻的动作技巧。

  2.游戏“猫和老鼠”。

  将钻圈围成一个大圆圈,“小老鼠”站在圈里,圈外放若干“粮食”(沙包),教师扮猫,在圈外做睡觉动作。

  游戏开始,“小老鼠”钻圈出来搬粮食(一次只能搬一袋),再钻圈回到大圈内。提醒幼儿动作要轻,不要惊动“大花猫”。“大花猫”“喵喵喵”,站起来抓“小老鼠”,“小老鼠”要赶紧钻回到大圈里。

  3.放松游戏“小老鼠吹气球”。

  教师和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说儿歌:“小老鼠,吹气球,吹了一个大气球,呼呼呼,呼呼呼,嘭——”所有幼儿松开手蹲在地上。

6、小班教案《小花猫》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其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2.在情境活动中主动探究知识。

  3.激发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4.引发幼儿学习小花猫的兴趣。

  5.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自由观察过小花猫;各种猫的图片、饰品。

活动过程

  1.引起话题,激发兴趣。

  (1)师:今天小花猫来和我们一起玩,你们喜欢小花猫吗?

  (2)师:你为什么喜欢小花猫?

  幼:"我喜欢小花猫,它会打滚""它会用舌头洗脸""它会玩球""它会捉老鼠"(3)师即时插问:"老鼠有什么不好?"幼:"老鼠真坏,它要偷粮食吃"、"它还要偷蛋糕"、"它把我的一件新衣服咬了一个洞"……(爱憎分明的基础上,话题自然而然的转向猫捉老鼠。激发和保持幼儿的学习意向,调动和发展幼儿的思维参与。)2. 围绕"猫怎样捉老鼠"展开积极互动,探究猫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1)师:"小花猫用什么去捉老鼠呢?"幼:"用脚去捉老鼠。"(2)老师把小花猫的脚举起来,让孩子看看、摸摸。

  师:"小花猫为什么用脚捉老鼠?"幼儿仔细看、摸,然后回答:它有尖尖的爪子,这爪子像铁钩子,一勾就把老鼠勾住了。

  (3)师:"小花猫在夜里怎样捉老鼠呢?"幼儿讨论后小结:猫的眼睛像两盏灯,晚上看得清,猫的耳朵竖着,会转动,四面八方的声音都能听得见,老鼠一动就能捉住它。

  (4)师:"猫走路的声音给老鼠听见了怎么办?"幼儿回答:不会的,猫走路很轻很轻的。

  (5)师:"猫走路的声音为什么会这么轻呢?"老师给孩子看脚底的肉垫,幼儿恍然大悟:"呵!小花猫的脚底原来有一块厚厚的肉垫,怪不得它走起路来这么轻。"(6)师:"如果老鼠往上爬,猫怎样捉住它?"幼儿回答:猫跟着往上爬。

  (7)师:"如果老鼠往下跳,猫怎样捉住它?"幼儿回答:猫跟着往下跳。

  小结:原来猫会爬上跳下捉老鼠。

  (8)师:"猫跳下来会不会受伤呢?"教师将猫放在桌上,一松手,猫忽然从高处跳下来,一点没有受伤,幼儿高兴地拍手。

  (9)师:"为什么小花猫从高处跳下不会受伤?"幼儿回答:脚底上有肉垫。

  教师再请幼儿看猫第二次跳下时,观察尾巴怎么样?

  原来除了肉垫,尾巴也在保护它,使它跳下来不会受伤。

  教育幼儿懂得平时看见猫,不能拉它的尾巴。

  (从猫捉老鼠这个有趣的问题开始,了解猫的生活习性和主要特征,摒弃了对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枯燥的解说从一个饶有兴趣的话题打开"思维闸门",在情境游戏活动中达到预期的效果。)3.梳理拓展知识经验①幼儿摸摸小花猫,欣赏猫的图片和各种工艺品猫,感受它的可爱。

  ②游戏:猫捉老鼠。

  幼儿自愿选择扮演猫和老鼠角色,老师扮演猫妈妈,玩猫捉老鼠游戏,游戏中猫妈妈提醒小猫走路轻,从上往下跳轻,睁大眼睛,竖着耳朵……复习巩固对猫的特征和生活习性的认识。

活动评析

  我认为何种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幼儿愿意、快乐的学习,活动设计始终把孩子推在活动的前沿,关注孩子的兴趣点,围绕"猫怎样捉老鼠"展开积极有效地探究式互动,感知猫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幼儿始终伴随愉快的情绪体验。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寻找突破口:老鼠坏→猫捉老鼠→怎样抓。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求,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师幼互动,教师与幼儿的心智在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上汇合。幼儿丝毫不感到被要求、被限制,而且主动围绕话题,进行智慧的交流,是教师有目的的一种滋润,充分体现了教师心中有目标,教育无痕迹的境界。

7、小班教案《渔夫捕鱼》

游戏目标

  1.练习在一定范围内四散躲闪跑的能力,提高动作的协调性。

  2.感受与老师、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3.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4.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观念。

游戏准备

  渔网一个;在场地上画一个能容纳全体幼儿的大圆圈当池塘,画一个小圆圈当鱼篓;课前学习儿歌《小鱼游》。

游戏过程

  一、热身运动。

  二、学习小鱼游,为游戏活动做好铺垫。

  1.小鱼是怎么游的?(鼓励幼儿尝试学学小鱼的各种游的动作)

  2.教师带领边念儿歌边四处自由学习小鱼游。

  三、第一次游戏。

  1.小鱼们已经学会游泳了,现在要请你们游进小池塘,渔夫要来捕鱼喽!

  2.师幼游戏。

  教师介绍游戏玩法,明确游戏规则:教师扮演渔夫,手持渔网站在池塘边,幼儿扮演小鱼四散站在池塘里。游戏开始,幼儿边模仿小鱼游边念儿歌“小鱼小鱼游游游,摇摇尾巴点点头,向上游,向下游,游来游去乐悠悠。”念完后,教师说“捕鱼了”,并在池塘边来回跑动,用渔网捕鱼。“小鱼”在池塘里四散跑着躲闪,被捕到或跑出池塘的“小鱼”离开池塘站到鱼篓里。等捕到三四条“小鱼”后,游戏暂停,大家一起数数捕到几条“小鱼”,游戏重新开始。

  3.分享游戏体验,评价游戏结果

  刚才这几条小鱼为什么会被渔夫捕到呢?(点评游戏中幼儿的个别行为,通过“小鱼不能游出池塘,否则会渴死的”引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小鱼怎样才可以保护好自己不让渔夫抓到呢?(引出当幼儿将要被捕到时可以蹲下,表示游到深水区逃走了)

  4.再次游戏

  四、第二次游戏。

  玩法1.幼儿边模仿小鱼游边念儿歌“大鱼大鱼游游游……”当教师说到“X人来变鱼儿游时”,幼儿迅速按相应数量组合,此时渔夫说“捕鱼了”开始捕鱼,当鱼头和鱼身分开了算捕到,被逼出海面的鱼也算捕到。

  玩法2.每个幼儿分别头戴红、黄、蓝不同颜色的鱼头饰,模仿小鱼游边念儿歌“小鱼小鱼游……”,当教师说到“变成大鱼游游游”时,幼儿迅速按头饰相同颜色组合变成大鱼,此时渔夫说“捕鱼了”开始捕鱼,当鱼头和鱼身分开了算捕到,被逼出海面的鱼也算捕到。(或者可以分红、黄、蓝三种不同颜色的渔网捕不同颜色的鱼)

8、小班教案《豆芽种植》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豆芽的外型特征及生长过程,知道豆芽是蔬菜,有营养。

  2、学习给两种豆芽进行分类并品尝豆芽,养成爱吃蔬菜的好习惯。

  3、通过幼儿自己亲自种植豆芽,掌握一些基本的种植方法,培养幼儿参与种植活动的兴趣。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重难点:

  了解豆芽的外型特征及生长过程。

活动准备:

  1、黄豆芽,绿豆芽若干,小脸盆,每人一个,人手一把小铲子,黄豆种,绿豆种若干。

  2、多媒体课件。

  3、烧熟的豆芽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趣:

  演示画面“豆芽宝宝在跳舞”,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了解豆芽的特征。

  1、洗豆芽。

  请小朋友帮豆芽宝宝洗澡,提醒幼儿一边洗一边仔细观察豆芽宝宝是什么样子的?

  提问:“你洗的豆芽宝宝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自由讲述,老师出示电脑画面,帮助幼儿了解黄豆芽和绿豆芽的特征。

  2、分豆芽。

  请幼儿把脸盆里的黄豆芽和绿豆芽分在两个点心盆里,然后送它们回家,边送边说:“黄(绿)豆芽,我送你回家。”

  (三)了解豆芽的生长过程。

  提问:“你知道豆芽宝宝是怎样长出来的吗?“幼儿自由回答

  演示电脑画面,让幼儿了解豆芽的生长过程

  (四)了解豆芽的作用。

  “你们知道豆芽有什么作用?”

  出示烧好的豆芽,让幼儿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让幼儿知道豆芽是有营养的,要多吃豆芽。

  (五)师幼合作种豆芽。

  教师带领幼儿到自然角种豆芽。

9、小班教案《穿衣歌》

活动目标:

  1、 感知儿歌节奏和“子”字押脚。

  2、 学习自己穿衣服的顺序和方法。

  3、 获得自己事情自己做的成就感。

  4、 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5、 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 儿歌:《穿衣歌》、《叠衣歌》、《脱衣歌》

  2、 幼儿及大人的衣服各两件。

活动过程:

  一、 请小朋友一起观察一件开衫衣服,指导他们认识衣服的领子、袖子、扣子等。

  二、 与幼儿一起练习脱衣、叠衣,在活动中大家共同念儿歌《脱衣歌》、《叠衣歌》。

  三、 大家一起来念儿歌学穿衣!

  ——表演穿衣,引导幼儿观察先怎样穿,又怎样穿;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将之与穿衣动作联系起来,如“盖房子”(将衣服顶在头上)、“小老鼠出洞子”(两只手分别从袖筒中伸出)。

  ——边穿衣边念儿歌,引导幼儿快乐的参与。

  ——再拿出一件套头衫,请幼儿观察这件衣服与开衫的差别。念刚才的儿歌来穿穿看,哎呀,这样穿不起来。

  ——请幼儿讨论穿套头衣服的过程,并尝试将穿套头衫的儿歌内容与穿衣服的动作联系起来。如“抓边子,钻房子”(两手抓住衣服的边子,将头套进衣服内)。

区域活动:

  角色活动区

  投放略为宽松的衣服、裤子,让幼儿练习叠衣、穿衣、脱衣。

活动评价:

  1、 愿意自己学习穿、脱衣服。

  2、 能有节奏的念儿歌。

10、小班教案《彩色的石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彩色的美。

  2. 学习用各种大小的圆圈的做法。

  3. 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 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重点难点

  培养幼儿感知颜色的美丽,认识并记住自己喜欢的颜色。

活动准备

  1. 挂图,幼儿用书

  2. 油画棒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挂图,引出活动内容。

  老师:小兔子家门口修了一条小路,由于工人叔叔忙还没来得及给小路铺石子.小兔子想请小朋友们来帮忙为小路铺上彩色的小石子。

  2. 教师画出:油画棒示范画

  (1) 老师:请小朋友们拿上不同色彩的油画棒用大小不同的石头夹画。

  (2) 提醒幼儿要把不同颜色的“石子”搭配起来让小路更漂亮.画的路面不能留太大的空隙要把路都画完。

  3. 展示幼儿作品

  (1) 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出来。

  (2) 以小兔子的口吻向幼儿表示感谢。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孩子们不太会画圆圈,而且画的也不太密,色彩方面他们表现得很好,以后应该多在此方面加强他们的训练。

11、小班教案《家庭成员》

活动目标

  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

  愿意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热爱。

  初步了解自己及别的幼儿的父母的工作。

  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录音机、摄像机。

  幼儿与全家人的合影或生活录像。

  父母与幼儿曾交谈过其工作情况。

  彩色皱纹纸若干、橡皮泥及辅助材料。每人一本小册子。

过程建议

  1、谈话:我的家人

  (1)幼儿拿出与爸爸妈妈及家人的合影照片或集体观看生活录像。

  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和其他成员,注意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述。如“这是我爸爸”等。

  (2)幼儿大胆表述,教师记录在小册子上。讲讲自己的爸爸、妈妈是干什么工作的?在什么地方工作?如:我爸爸是工程师,在工厂里设计机器。

  2、幼儿思考、讨论

  (1)家中成员为你们都做了些什么?

  (2)爸爸妈妈天天要上班,可辛苦了。如果小朋友们天天跟着爸爸妈妈,那他们会怎么样呢?小朋友不能跟着爸爸妈妈,那到哪里去呢?你喜欢到幼儿园来吗?为什么?

  3、为家庭成员送一件礼物

  (1)说说自己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本领(说、唱),教师录音记录。

  (2)拿出摄像机:你们在幼儿园学到那么多本领,想告诉爸爸妈妈吗?将幼儿的讲述记录下来。

  (3)激起幼儿为爸爸、妈妈制作礼物的愿望。教师引导:爸爸妈妈下班回家一定又累又饿,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制作面条、点心等)

  让幼儿自主选择完成。教师可在幼儿遇到困难时,进行帮助指导。

延伸提示

  把幼儿与父母的合影,布置于活动室的墙面,幼儿随时可向同伴介绍自己的父母。家人为小册子添加相关的内容(趣事、爱好)。

12、小班教案《拇指歌》

活动目标:

  1、通过模仿象声词,初步唱出歌曲中的休止符。

  2、能根据词意做相应的模仿动作。

  3、爱爸爸妈妈、爱周围的人,体会表演活动的快乐。

  4、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观察手指的特征,认识大拇指和小指;红五星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

  二、复习音乐游戏《小手爬》

  1、老师与幼儿用较慢的速度,随乐边唱边游戏

  2、 改变游戏速度,教师引导幼儿能较合拍的改变动作速度玩游戏。(教师应较好的把握前奏的速度,用较快或较慢的速度暗示幼儿。)

  三、学唱新歌

  1、 玩手指游戏:幼儿根据老师的提示,伸出相应的手指,

  2、教师问:大拇指像家里的谁啊?(像爸爸)爸爸旁边这个手指猜猜像谁?(是妈妈)个子最高是谁?(哥哥),哥哥旁边是谁?(姐姐),小小指头就是谁?(我),老师边说边检查幼儿伸出的手指是否正确。

  3、 引导幼儿说说每个人爱做的事情,了解歌词内容。

  4、 幼儿欣赏歌曲《拇指歌》

  5、教师做开汽车等模仿动作,并发出相应的象声词,请幼儿猜老师做了哪些事情?

  6、 幼儿学习做各种模仿动作并发出相应的象声词声音。

  7、幼儿完整说歌词

  8、幼儿学唱歌曲,注意唱出休止符。

  四、边唱歌曲边做动作

  1、鼓励幼儿做开汽车、洗衣裳、打篮球、敲小鼓的模仿动作。

  2、 集体边唱边慢速做动作

  3、 听着音乐边唱边做动作

  4、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演唱,表扬唱的好的幼儿,给她们贴上一颗红五星。

13、小班教案《鹿柴》

  教学目标:

  1.学习《鹿柴》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正确背诵《鹿柴》这首诗。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5.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言激趣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鲜花,它以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精练的语言,含蓄的表达,博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古诗,齐读课题。

  二、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以前,我们学过许多古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的?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出示投影,明确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解诗题。

  2.解词连句知大意。

  3.展开想象悟诗情。

  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上述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鹿柴》这首古诗。

  三、学习古诗《鹿柴》。

  1.知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画家、音乐家王维所写。

  请学生补充介绍有关王维的资料。

  2)解诗题。

  “柴”,通“寨”,指导有篱落的乡村别墅。

  2.读诗解意。

  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画出不懂的词语。

  2)指名读全诗,纠正以下字的读音。

  “鹿柴”的“柴:读作“zhài”,不要读作“chái”。

  “返景”的“景”读作“jǐng”,不要读作“yǐng”。

  “青苔”的“苔”读作“tái”,不要读作“tāi”。

  3)自学诗中的生字。

  “景”,不要多加“彡”。

  “复”中间是“日”不是“目”。

  3.解词连句知大意。

  1)根据书的注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白的字词画下来。逐一解释。

  青苔:深绿色的苔藓植物,生长在潮湿的地面上。

  2)自己试着把句子的意思说一说。

  一、二句句意:在深邃幽静的山林里,只听见有人在说话,但看不见人。

  三、四句句意:只有阳光透射过密密的丛林,照在青苔上。

  4.展开想象,悟诗情。

  1)自由练读、背古诗,体会诗的意境。

  2)请学生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讲的是诗人感受到的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这首诗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空山深林中的幽静景色。前两句以人的话语声来反衬空山的幽静,着重从听觉方面描写环境的寂静。后两句以明亮的夕阳返光,反衬出山林深处的幽暗,是从视觉上来描写环境的幽美。听觉与视觉相结合,构成一幅空山人语、深林夕照的画面。诗中写返照的阳光、幽暗的树林、深绿的青苔,色彩丰富、绚丽。空山中有“人语”,深林中有阳光,使描写的环境有了生字。这样描写有声有色,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3)给点时间让学生讨论:

  ①在这首描绘的景象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②学生这首诗你还有哪些疑问?

  (为什么前两句明明写“人语响”,我们却说它写空山的寂静?后两句写“返景”“复照”,我们却说它写深林的幽暗?)

  4)教师小结:

  《鹿柴》这首诗描绘了山林的幽静,写出了诗人在山林深处,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妙感觉。

  5.练习朗读,试背诵。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意境。读时注意自然停顿,读出韵味。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2)自己试背。

  3)同桌互背。

  4)集体背。

  四、作业:

  背、默古诗;预习下一首古诗,查有关作者资料。

14、小班教案《夹花生》

【活动目标】

  发展奔跑能力和手的灵巧性。

  懂得遵守游戏规则,感受参加集体活动的乐趣。

  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在各队的回转线上放置两个小碟,其中一个盛有花生5—10粒,另一个为空的,碟子放在桌子上。两双筷子,布置好场地。

【活动过程】

  把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分别站在起跑线后。

  游戏开始,各队排头幼儿快速跑到碟子前,将碟子内的花生米逐颗夹入空碟内,全部夹完后,跑回起跑线,拍第二个幼儿的手。如此依次进行,先完成的队为胜。

【活动规则】

  1、起跑时不得踩线。夹花生时如果掉地上必须用筷子夹起,不得用手捡。

  2、夹完后将筷子放在原位。

  注意事项:人数较多时,花生米可少放一些,也可分四队进行。花生米可用玉米等代替。

15、小班教案《做煎饼》

活动目标:

  1、在帮助小猪做小煎饼的情境中,体验帮助朋友的快乐。

  2、尝试用四角往中心折的方法制做小煎饼。

  3、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4、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在帮助小猪做小煎饼的情境中,体验帮助朋友的快乐。

  尝试用四角往中心折的方法制做小煎饼。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价值取向:在小猪开煎饼店的情境中,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师:小猪在街上开了一家早餐店,猜猜它在卖什么好吃的早餐呢?

  ★小结:原来小猪卖的是暖暖的、香喷喷的煎饼。

  二、尝试做煎饼

  (价值取向:通过观察,知道四角往中心折的方法,并尝试制作煎饼。)

  (一)观察制作方法

  师:煎饼太好吃了,一大早饼就全部卖光了,小猪忙得都来不及做了,我们和小猪一起做煎饼吧。

  1、观看视频。

  2、交流制作煎饼的方法:小猪是怎么做煎饼的?

  ●对边折

  ★小结:小猪刚开始做煎饼的时候使用对边折的方法:煎饼不动,从下往上折,从左往右折,一共折两次。

  ●四角往中心折

  个别尝试四角往中心折

  ★小结:做煎饼的第二步:找到中心点,四个角往中心折,煎饼就做好了。

  ★总小结:原来做煎饼的时候我们先对边折,然后再四角往中心折,香喷喷的煎饼就做好了。

  (二)做煎饼

  1、幼儿制作煎饼

  2、教师随机指导

  三、煎煎饼

  (价值取向:在帮助小猪煎煎饼的过程中,体验帮助朋友的快乐。)

  1、帮小猪煎煎饼

  2、卖煎饼

16、小班教案《动物洗澡》

活动目标:

  1、了解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洗澡方法。

  2、培养幼儿多向性思维,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兴趣。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活动准备:

  1. 幼儿用书《动物洗澡》,亲子单《动物洗澡》。

  2. 配套挂图。

  3. 音乐《大公鸡》。

  4. 大象、鸡、猫和八哥洗澡的视频。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 “有一天,天气很好,太阳很大,很热,小朋友乐乐和一群小动物们快乐的做游戏,有大象、河马和一群小鸡等,他们唱呀他跳呀,玩的非常开心,一会儿就出了满身的汗。乐乐觉的难受极了,请小朋友帮他想个办法,他怎么样就可以感觉到舒服了呢?”(让他去洗澡)

  2. 幼儿发言回答,鼓励幼儿想的方法和别人的不一样。

  “乐乐听了小朋友的方法,回家拿水洗了个澡舒服极了,那小动物们怎么样洗澡呢?我们来猜猜。”

  二、出示亲子单,让幼儿用铅笔猜猜,连连。

  向幼儿介绍操作纸以操作方法。

  “右边是大象、河马和鸡,左边是它们洗澡的方式。请小朋友给他们连一连,猜猜它们用什么洗澡的。”

  “这是表示用什么洗澡呀?”(大象用水洗澡、河马用泥洗澡、鸡用沙子洗澡)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提醒幼儿快速的完成。

  三、通过视频和图片揭秘动物洗澡的方式及原因。

  ①通过视频了解大象洗澡的方式。

  “刚才你猜大象是怎么洗澡的吗?”(用自己的鼻子吸了水,再冲在自己身上洗澡的。)

  “真的是这样吗?”

  播放大象洗澡视频。

  “哇,真的是这样!大象为什么这样洗澡啊?”(鼓励幼儿大胆的表述)

  教师小结:大象喜欢往自己身上喷水,这样即使很热的太阳下也能觉得很凉爽。

  ②了解河马洗澡的方式及原因。

  “河马是怎么洗澡的呢?”(用泥洗澡的)

  展示河马用泥洗澡的图片。

  “谁知道河马为什么要把自己身上裹上厚厚的泥浆呢?”(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原来泥浆可以除掉身上的苍蝇和害虫。这些泥浆干了之后就的“皮肤”,这样就不会被太阳晒伤,而且蚊子也咬不动了。”

  ③了解鸡洗澡的奇特方式及原因。

  “大象是用水洗澡的,河马用泥浆洗澡的,小鸡们是怎么洗澡的?小朋友知道吗?”(幼儿回答不出的话播放《大公鸡》的歌曲提醒幼儿)

  “歌曲里面唱,鸡是怎么洗澡的?”(用沙子洗澡的)

  “你们见过鸡用沙子洗澡吗?”(没有)

  播放《鸡洗澡》视频。

  “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好奇怪啊,你们知道为什么鸡不用水洗澡也不用泥浆洗澡,而是用沙洗澡呢?”

  教师告诉幼儿:“因为鸡用沙洗澡不仅能洗掉身上的脏东西,还能让它身上的寄生虫也通通逃走呢。”

  四、请幼儿说说自己知道的动物洗澡方式。

  “有谁知道其他小动物洗澡的方式呢?”

  五、请幼儿再次用水笔连线,巩固大象、河马和鸡的洗澡方式。

  “现在小朋友知道它们是怎么洗澡的了吧!那么我们用水笔再来连连看。”

  教师总结:

  “在动物世界里,还有许多不同的有趣的洗澡方式,让我们再来看看吧!”

  播放“猫洗澡”“八哥洗澡”的视频。

17、小班教案《认识猕猴桃》

活动目标:

  1、感知苹果和猕猴桃明显的特征。

  2、体验装扮活动的快乐。

  3、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漂亮的布袋一个

  2、苹果、猕猴桃若干

  3、装扮所需的材料 ---- 红色、黄色、绿色、橙色的亮手环;苹果、橘子、猕猴桃、梨的头饰;红色、黄色、绿色、橙色的皱纸做的裙子。(每份材料与幼儿人数相同)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用变魔术的方法,引起幼儿兴趣。)

  1、老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神奇的口袋,可以变出好吃的水果宝宝。(老师做变魔术的动作)现在请小朋友用小手把你的小眼睛藏起来,老师开始变魔术了!变变变,好了,请你们把小手放下吧。老师已经变了好吃的水果宝宝,现在我要请一个小朋友来摸一摸,猜猜老师变出了什么水果。好,谁愿意来?

  (请个别幼儿用手摸一摸布袋里的水果,猜一猜是什么水果?)

  2、老师:请你说说你摸到了什么水果?(幼儿自己说,然后请幼儿拿出来看一看自己猜的对不对?猜对了就表扬一下。由此引导幼儿认识苹果和猕猴桃。)

  二、看一看 (尝试用眼睛看的方法来找出苹果和猕猴桃不同的颜色和形状。)

  1、老师:现在你们用小眼睛看看苹果和猕猴桃,苹果宝宝什么样子的? 猕猴桃什么、样的?(引导幼儿说出颜色不一样,样子不一样。)

  2、老师总结:苹果宝宝是圆圆的,红红的。猕猴桃宝宝是椭圆的,像个鸡蛋,有点黄黄的。

  三、摸一摸(尝试用小手摸的方法感知苹果和猕猴桃的不同特征。)

  1、老师:那苹果宝宝和猕猴桃宝宝摸上去是怎么样的呢?(开火车让幼儿摸苹果和猕猴桃。)我们来摸一摸。来,摸摸苹果宝宝,什么感觉呀?再摸一摸猕猴桃宝宝。

  2、老师:刚才我们摸了苹果宝宝和猕猴桃宝宝,苹果宝宝摸上去怎么样?哦,滑滑的。猕猴桃宝宝摸上去怎么样?哦,毛毛的。

  3、老师总结:苹果宝宝滑滑的,猕猴桃宝宝毛毛的。

  四、闻一闻(尝试用鼻子闻的方法来感知苹果和猕猴桃的不同气味。)

  1、老师:恩,什么东西好香啊,我来找找,哦,原来是苹果的香味啊!来,我们来闻一闻苹果。(老师拿出切好的苹果,做用鼻子闻苹果的动作。)请幼儿闭上眼,闻苹果的味道。那猕猴桃宝宝?我们一起来闻闻吧。

  2、老师总结:苹果是香香的,猕猴桃熟了后闻起来酸酸的。

  五、尝一尝(尝试用嘴巴尝的方法来感知苹果和猕猴桃的不同味道。)

  1、老师:苹果宝宝和猕猴桃宝宝看起来真好吃啊,我们用嘴巴来尝尝他们的味道吧。(老师拿出切好的苹果和猕猴桃给幼儿吃。)

  2、老师和幼儿一起品尝,然后问幼儿苹果什么味道,猕猴桃什么味道?

  3、老师总结:苹果甜甜的,猕猴桃酸酸的,水果宝宝的营养很好,我们小朋友除了要吃苹果和猕猴桃,还要吃其他水果,吃各种各样的水果我们会越来越健康。

18、小班教案《爸爸妈妈》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地说出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护,体验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

  2、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爱,增进与爸爸妈妈的情感。

  3、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4、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活动准备:

  1、小鸟一家的图片各一张。

  2、生活中爸爸妈妈照顾孩子的PPT。

  3、幼儿已会唱歌曲:《好妈妈》,会念儿歌《我的爸爸》。

  4、贴了爸爸妈妈照片的爱心相框。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讲故事:《小鸟的爸爸妈妈》。

  2、故事中有谁?鸟爸爸鸟妈妈是怎样爱护小鸟的?

  3、小结:小鸟真幸福,有鸟爸爸鸟妈妈为它找食物、做游戏、遮风挡雨。你的爸爸妈妈是怎样爱护你的呢?

  二、讲讲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护。

  1、鼓励幼儿大胆讲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

  2、看PPT,说说图上的爸爸妈妈在做什么?

  3、小结:爸爸妈妈为你们做了这么多事,这么爱你们,你们应该怎样爱护爸爸妈妈呢?

  三、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爱。

  1、和边上的小朋友讨论交流一下,说说想为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事。

  2、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想为爸爸妈妈做的事,并进行角色表演。

  四、结束部分。

  鼓励幼儿回家后用刚刚想到的好办法多爱爱爸爸妈妈,这样的话,你们的爸爸妈妈会更开心更爱你们的。

延伸:

讲起自己的爸爸妈妈,有很多话要说,这里的爱心相框里贴了许多爸爸妈妈的照片,游戏结束后,可以跟好朋友介绍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让他们知道你爸爸妈妈叫什么名字、他们的属相、做什么工作等等,好吗?

19、小班教案《好吃的瓜》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认识冬瓜、南瓜、黄瓜、西瓜和它们的主要特征。

  2、喜欢与同伴一起参加活动。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教学准备:

  1、各种瓜果实物及图片。2、切成小片的哈密瓜、西瓜等。

教学过程:

  1.回忆交谈:出示图片,“这是什么?你认识它吗?”引导幼儿说出各种瓜的名称及特征。

  2.指认瓜果:“这些瓜看上去一样吗?你可以来摸一摸、抱一抱。感觉怎样?”

  3.引导幼儿回忆生活经验:“你吃过这些瓜吗?怎么吃的?什么味道?”

  4.品尝瓜果:(1)请幼儿说说西瓜、哈密瓜的明显不同点。

  (2)幼儿自由品尝、分享。

20、小班教案《小兔请客》

活动目标:

  1、能区分"1"和"许多",并能用语言表达。

  2、感知"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1个1个……合起来是许多。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 大信封一个,信封上画有小兔子头像

  2、 图片:1只兔妈妈和许多小兔子、1个苹果和许多苹果、1个玩具和许多玩具

  3、 蘑菇、萝卜每人1个,筐子两个

  4、 兔子头饰1个,请一位老师扮演小兔子

  5、 糖果每人1个

  6、 能直观辨别"1个"物体和"许多"物体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初步学习区分"1"和"许多"。

  1、师:宝宝们,今天我收到一封信,你们猜一猜这是谁写的信?

  2、师:信封里有什么呀?我们一起看一看吧!

  (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图片,教师引导幼儿用"1"和"许多"表达图片上的物体。)

  3、师:原来是小兔写的信。信上说:小朋友,你们好!我很想念你们!我的生日到了,请所有小朋友到我家做客!

  二、感知"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1个1个……合起来是"许多"。

  1、师:宝宝们,小兔请我们到它家里做客,你高兴不高兴?小兔过生日,我们应该给小兔准备什么礼物呢?(请幼儿简单讨论小兔喜欢什么?给小兔准备什么礼物?)

  2、师:小兔喜欢吃蘑菇,咱们去采些蘑菇送给小兔吧!

  3、游戏:采蘑菇

  (1)请幼儿观察,说一说地上有多少蘑菇?(许多)

  (2)请每个幼儿采1个蘑菇,鼓励幼儿边采边说:"我采了1个蘑菇。"

  (3)观察并讨论:地上还有蘑菇吗?你采了几个蘑菇?

  (4)教师总结:许多蘑菇分成了1个1个……。

  (5)请幼儿把蘑菇放到筐子里,鼓励幼儿边放边说:"我放了1个蘑菇。"

  (6)观察讨论:现在筐子里有多少蘑菇?

  (7)教师总结:1个1个……合起来是许多蘑菇。

  三、进一步感知体验"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1个1个……合起来是"许多"。

  1、师:宝宝们,咱们一起到小兔家做客吧!(到小兔家后,可以渗透简单的礼仪,如:敲门、问好等)。

  2、游戏:拔萝卜

  (1)小兔:我种了许多萝卜,你们愿意帮我拔萝卜吗?

  (2)请每个幼儿拔1个萝卜,鼓励幼儿边拔边说:"我拔了1个萝卜。"

  (3)观察讨论:地里还有萝卜吗?你拔了几个萝卜?

  (4)教师总结:许多萝卜分成了1个1个……

  (5)请幼儿把萝卜放到筐子里,鼓励幼儿边放边说:"我放了1个萝卜。"

  (6)观察讨论:现在筐子里有多少萝卜?

  (7)教师总结:1个1个……合起来是许多萝卜。

  四、品尝糖果,进一步体验"1"和"许多"。

  1、小兔子拿出许多糖果,每个幼儿分一个,请幼儿说一说:"你有几个糖果?"

  2、请幼儿品尝糖果。

活动延伸:

  1、在区域中投放各种水果图片,请幼儿将许多水果1个1个……放在盘子里,再将水果1个1个……放回筐中。

  2、请幼儿找一找教室里或家里什么东西是1个,什么东西是"许多"。

21、小班教案《狐狸和石头》

活动目标:

  1、知道在音乐A段小狐狸转身和B段小狐狸挠痒痒的地方控制住自己的身体保持不动并能创编各种造型。

  2、能够迁移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创编不同的动作造型。

  3、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4、随歌曲旋律唱出来。

  5、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小狐狸和老虎头饰

活动过程:

  一、 欣赏并熟悉音乐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来拍拍小手,跟我一起拍!

  ——播放音乐A段,幼儿拍手、拍腿欣赏音乐各一次。

  二、 讲述故事

  师:在这首好听的音乐里,还藏着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听!

  ——教师讲述故事

  三、 学玩游戏

  师:那我们也来玩玩捉迷藏的游戏吧,现在我来做小狐狸,你们来当小动物,当小狐狸转身后,你们就要变成石头哦。

  ——教师哼唱,带领幼儿玩一遍游戏。

  师:你是怎么做石头的,谁愿意表演给大家看。

  ——请几个小朋友做动作,其他幼儿进行学习

  ——教师再次哼唱,幼儿集体离开位置玩游戏

  师:你们刚刚变的都是小石头,现在有没有什么办法变成大石头?

  ——幼儿自由变各种大石头。

  师:这次我们要到树林里散步了,小动物们准备好了吗?跟在小狐狸后面哦!

  ——播放A段音乐,跟着音乐来玩游戏

  师:哇,这么多的石头,真的还是假的的啊?我来试试

  ——教师做挠痒痒的动作

  师:真的是石头耶,看来我只好再去森林里了

  ——完整播放音乐,学玩游戏

  师:你们都是石头呀,那我的好朋友到底在哪?你是谁呀?

  ——教师看幼儿造型,找到动物朋友

  师:现在我们去森林那边找好朋友玩吧,路上可能会遇到老虎的,你们别害怕,悄悄的跟着我就可以了。

  ——老虎出现,完整游戏一遍

  四、 活动结束

  师:耶~~这只厉害的老虎,他没有发现我们呀,嘘~~现在我们悄悄地回家吧,不要被老虎听见我们的声音呀。

  ——教师带领幼儿离开活动室。

22、小班教案《葱花荷包蛋》

目标:

  1.能用对折剪的方法剪出荷包蛋圆圆的蛋黄,巩固剪圆的技能。

  2.在“撒”葱花的过程中体验剪纸的乐趣。

  3.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4.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准备:

  剪刀,PPT,浆糊,记号笔,黄色小正方形、绿色长条形彩纸 ,16K白纸,展板画上一个大大的盘子

过程:

  1.香香的荷包蛋

  ——师放荷包蛋PPT,问:这是什么?你吃过荷包蛋吗?味道怎么样?在家谁会做荷包蛋?今天我们用剪刀来做荷包蛋,你们想来试试吗?

  ——引导幼儿观察荷包蛋的颜色、形状。师:荷包蛋里面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荷包蛋的外面是什么颜色?形状象什么?

  2.葱花荷包蛋

  ——师引导幼儿看葱花荷包蛋图片,问:你觉得用哪些颜色的纸来做荷包蛋比较合适?(白色、黄色、绿色)

  ——这三种颜色的纸分别做荷包蛋的什么?(白色做蛋白,黄色做蛋黄,绿色做葱花)

  ——师:荷包蛋要下油锅喽!先做蛋白:让幼儿用记号笔在白纸上尽量大地画一个圆(随意、不规则的圆),用剪刀沿线剪下。再做蛋黄:黄色正方形的纸对边折,用爬山坡的方法剪出半圆,展开后贴到蛋白中间。

  ——撒葱花:荷包蛋在油里面快煎好了,如果撒一点葱花在上面那会更香,我们在荷包蛋上再抹点油(浆糊),尽量在荷包蛋上把“油”抹均匀,然后用绿色的纸剪出一点一点的葱花撒在荷包蛋上,香香的荷包蛋煎好喽!

23、小班教案《水果车》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猜测故事情节,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学说短句。

  3、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4、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通过开汽车游戏,活跃课堂氛围,同时也为接下来理解故事内容做好铺垫。)

  师幼随着歌曲《汽车轱辘辘》的音乐做律动进入活动室,来到美丽的森林。

  提问:你开的是什么车?

  二、大胆猜测,理解故事。(运用PPT的生动画面,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画面的内容。以谈话的方式进行,为幼儿创设宽松的氛围,让幼儿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欲望。初步感知故事的情节变化,猜测故事的发展,并能用自己的理解积极讲述。)

  (一)森林新发现。

  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房子,小动物们也想找房子,看看有哪些小动物来找房子了?小动物们找到了什么?

  (二)变成水果房。

  讨论:这些是房子吗?房子是怎么样的?没有房子怎么办?

  小动物们想了什么办法?

  (三)动物运房子。

  小动物们怎样把水果房运回家?在运房子的过程中碰到了谁?警察叔叔怎么说?

  (四)变成水果车。

  讨论:不能在马路上滚,那房子怎么运回家呢?房子怎样变成水果车。

  三、自由想象,开水果车。(自由想象各种水果车,以欢乐的情绪开着水果车回家,在愉快地氛围中结束活动。)

  小兔、小老鼠、小蚂蚁开着有趣的高高兴兴地回家喽。森林里的其他小动物也想变出有趣的水果车,我们现在就来帮助它们,好吗?让我们也开着水果车回家吧。

附故事:有趣的水果车

  今天森林里真热闹,小猪、小兔、小老鼠出来找房子,它们在森林里没有找到房子,却在森林里发现了西瓜、苹果和菠萝。小猪把西瓜变成了一座西瓜房子,小兔把苹果变成了一座苹果房子,小老鼠把菠萝变成了一座菠萝房子,它们就滚着“房子”在马路上走。警察叔叔看见了,说:“停!马路上不准滚房子。”哎呀,那可怎么办呢?怎样才能把西瓜、苹果、草莓带回家呢?

  小猪想了一个办法,它在西瓜上装上方向盘,装上小轮子,轱辘辘,轱辘辘,西瓜变成西瓜车。小老鼠把苹果变成了苹果车,小蚂蚁把草莓变成了草莓车。它们开着车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24、小班教案《采野花》

活动目标:

  1、能从诗歌中体会大自然的美丽和尽情游戏的快乐情感。

  2、仔细观察换面,用较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对画面的理解。

  3、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重点:

  认读重点字词:灿烂、戴。

活动准备:

  1、幼儿准备:小图书人手一册。

  2、教师准备:大图书、录音带、大字卡、鲜花。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出示一束漂亮的鲜花: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漂亮吗?这是XX小朋友昨天到郊外去玩,采来送给我们的野花!你们喜欢吗?我们的这本书里,有一首诗就叫《采野花》,请小朋友们打开看一看,画面上都有些什么?

  (二)、自由阅读

  1、幼儿自由观察诗歌画面,猜测诗歌内容。可边看边与同伴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

  2、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都有些什么?小朋友们在干什么?请幼儿用自己的话较连贯的讲出来。

  (三)、大图书阅读

  1、大图书阅读,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1)先整体的看图,你看到了什么?

  仔细观察画面,小朋友在干什么?(菜花)采了多少花?(一大把)

  (2)请幼儿仔细观察花儿的各种颜色。引导幼儿学习“五颜六色”。这些颜色看起来很美!请小朋友用一个词来形容它,鼓励幼儿多想多说,教师出示“灿烂”的大字卡,幼儿学习认读“灿烂”一词。

  (3)小朋友用花干什么?花环编的怎样?

  小朋友们把花环怎么样了?戴在头上漂亮吗?

  2、教师:“刚才小朋友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了这首诗歌的意思,现在就来听听诗歌里是怎么写的。”引导幼儿关注诗歌的节奏。

  3、理解体会诗歌中大自然美好的意境和快乐的情感。

  交流讨论:诗歌里说了一件什么事?为什么说我们变成春姑娘?大自然美吗?你喜欢大自然吗?学了这首诗歌后你的心情怎样?帮助幼儿体会诗歌中大自然美好的意境和诗歌蕴含的快乐情感。

  4、幼儿听录音,跟读诗歌一遍。

  (四)、朗诵诗歌

  1、再一次欣赏诗歌,引导幼儿边听边打节奏,发现诗歌的节奏特点。

  2、学习按照诗歌的节奏,边表演边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五)、结束活动

  师幼共同整理、收拾物品。

活动延伸:

游戏:采野花。

  玩法:幼儿分组从贴满“花”的背景墙上“采”下自己最喜欢的两朵花,看看藏在里面的字卡念什么,大声念出来,并将采到的花分别放入装有“灿烂”、“戴”的字卡花篮里。

25、小班教案《黑白斑马》

活动目标:

  1、正确区分白与黑。

  2、初步尝试按物体某一特征分类。

  3、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皮毛是黑白颜色的动物图片 、构好线的牛、斑马、熊猫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斑马,引起幼儿兴趣

  提问:这是谁呀?(斑马)这只小狗长的什么样啊?

  教师:身体是白的脸是黑的真有趣,那你们想不想知道这只斑马的事情呀?

  二、想想说说

  教师:猜猜斑马想干什么?

  斑马是来找朋友的,它找的朋友是要和它身体黑白颜色一样的动物

  三、找朋友

  1、教师:请你帮助斑马找朋友,好吗?

  2、教师出示动物图片请幼儿找找黑白动物

  提问:你找到了谁? 它是什么样子的?

  3、教师:你们为什么帮小狗找这些好朋友呀?

  小结:原来,你们为斑马找了黑白毛皮的小动物做好朋友,它们的毛皮都是一样白的和黑的。

延伸活动:

  1、教师:这里还有许多小动物,还没有穿上漂亮的的衣服,我们一起来帮帮他们好吗?

  2、提醒先要看清楚,这个动物穿的是什么衣服,是条纹的,还是花,好吗?

26、小班教案《认识菠萝》

活动目标:

  1、通过运用各种感官,感知认识菠萝的特性。

  2、在观察、交流中,了解削菠萝的正确方法。

  3、幼儿在活中能仔细观察、主动探索。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个菠萝,一份削好的菠萝。

  2、菠萝拼图四张,观察图片一张。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回忆感知菠萝的特征

  1、 猜谜

  师:“今天我们小六班来了一位水果客人,想知道它是谁?

  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进行猜谜,发现这种水果是菠萝。

  2、 交流

  师:你们是怎样猜出它是菠萝的?幼儿自由回答。

  小结:我们发现菠萝

  二、玩菠萝,感知菠萝外部特征。

  3、 玩菠萝

  幼儿用眼看、用手摸、用鼻闻,充分探索菠萝的特征。

  4、 讲菠萝

  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和感受,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字卡。

  (菠萝的皮很粗糙,摸上去有刺,叶子上有刺,叶边有锯齿,硬等)

  5、 削菠萝

  菠萝为什么又重又硬?它里面到底藏着什么?(幼儿根据已有经验猜测。)

  请出水果超市的叔叔,当场示范削菠萝――观察第一步:去表皮,第二步:去疙瘩。

  在看削菠萝时,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因为菠萝表皮又厚又硬,凹凸不平,所以要用特殊的工具来削。

  三、吃菠萝,品尝菠萝果实的味道。

  1、泡菠萝

  师问:菠萝削好了,我们可以吃了吗?

  为什么切好后菠萝必须经盐水浸泡才能吃?

  2、吃菠萝

  幼儿品尝,讲出味道酸酸的,甜甜的。

27、小班教案《大麻花》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泥工活动的兴趣。

  2、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3、引导幼儿学习拧麻花的方法,学习和巩固搓泥、分泥的技能。

  4、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

  5、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活动前已进行过搓长条的练习。

  物质准备:麻花图片 、麻花制作流程图、泥和盘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欣赏与感知

  实物导入,欣赏泥泥狗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看看它是什么小动物?它有什么颜色?

  通过图片欣赏其他泥塑作品,知道泥塑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了。

  教师:小朋友,其实啊这些东西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我们叫它们泥塑,泥塑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了,以前的人就用泥土捏出了许多好玩的东西,等泥土干了就做成了泥塑。

  二、出示实物麻花,引导幼儿观察麻花的形状,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也想请你们来玩玩泥土,我先请你们看看这是什么?(出示麻花)这个的名字叫“麻花”,是一种在天津这个地方很流行零食,吃起来香香脆脆的,很好吃的!你们看,这个麻花是什么形状的呀?(长长的,弯弯曲曲的)

  三、教师利用儿歌进行示范操作

  1、利用儿歌进行示范

  教师:紫砂泥儿拉拉长(取一段橡皮泥,给它拉拉长),放在板上搓搓长。搓成亮亮细圆棒(搓成小泥条),捏起两端轻轻拧(再把它折过来两端靠在一起,折好后,双手持两端,轻轻拧一拧)。小小棒儿变了样,变成麻花的模样。这样一根麻花就做好了!然后,把它轻轻放入盘子中。

  2、 强调拧的动作

  教师:把两条橡皮泥拧在一起,可以像老师这样用手捏住橡皮泥的两头,两只手向两个不同的方向转动,这样麻花就拧好了。

  四、幼儿学拧麻花,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现在我请小朋友都来当大厨师拧一拧大麻花吧!

  (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学习和巩固分泥,搓泥的技巧。对已经会搓泥条的孩子进行拧麻花的动作指导。)

  五、结束活动

  教师:刚刚老师接到一个紧急的电话是超市了的叔叔打过来的,说现在超市的麻花都卖完了,要求我们小朋友马上把做好的麻花送到超市里去吧!

活动建议:

  在拧麻花的这个动作上可以探索更加简单适合孩子拧的方法,比如对折拧,或者利用甩的动作达到拧的效果,还有在示范过程中忽略了儿歌,可以将儿歌加入使拧麻花更加生动,让孩子便于理解。

活动花絮:

  孩子们对泥土有着特有的兴趣,他们觉得新奇好玩,在活动中孩子们都很认真,一个个都对泥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孩子在拧的过程中充分表现自己,有的麻花拧的很紧,有的麻花拧的松,麻花也有大有小,形状各异。

28、小班教案《鹅软石》

活动目标

  1、学习画大大小小的圆形,能用多种颜色画画,画得多。

  2、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感和美感。

  3、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4、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鹅软石小路 (森林小道)

  2、画、油画棒、画纸

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

  出示图片-鹅软石小路

  幼儿观察图片,提问:

  小朋友,你们看看这条漂亮的小路是用什么铺成的?(鹅软石)

  教师:鹅卵石的小路,既漂亮又可以锻炼身体。

  提问:仔细看看,鹅软石是什么形状的?

  2、欣赏感受,激发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想不想铺一条鹅软石小路呢?

  启发幼儿讨论,自己想铺一条什么样子的小路,用什么颜色的鹅软石?

  (引导幼儿知道用五颜六色的鹅软石更漂亮。)

  3、解示范

  教师示范鹅卵石的画法。

  4、幼儿创作

  鼓励幼儿大胆下笔,一起来铺路。能用多种颜色来画,画得满。

  5、互相欣赏

  大家看一看,评一评,谁铺的路鹅卵石多又好。

延伸活动

  大家一起走鹅卵石小路。

29、小班科学优秀教案《石头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乐意参加玩石头的活动,体验玩石头的乐趣。

  2、能通过找、看、摸、闻等方式感知石头的基本特性与作用。

  3、培养幼儿大胆、连贯、完整的表述能力。

  4、体验游戏的快乐。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大小不一、颜色不一、形状不一、品种不一)的石头若干。

  2、请每位幼儿带一块石头。

  3、环境创设:收集各类石头风景及石头建筑物的图片在活动室内展贴。

  4、石头展区。

  5、PPT(风景、玉、手镯、石头房子、石头桥、石桌.....)

  【活动过程】

  一、以观察“石头展览”谈话引入:

  师:今天我们办了一个石头展,小朋友想去参观吗?这里老师提个要求:参观时请小朋友摸一摸、看一看、捏一捏,比一比、踩一踩,然后说一说,这些石头的名字,有些什么秘密?可以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和同伴小声讨论。

  二、幼儿参观“石头展”,探究石头的特性。

  1、幼儿自由参观石头展,师引导幼儿从纹路、颜色、形状、大小、软硬光滑、粗糙等方面进行感知。

  2、请幼儿自由挑选两块石头,一块是自己带来的,另一块是自己喜欢的。

  三、幼儿集中交流,分享探究发现。

  1、幼儿互相介绍手中的石头。鼓励幼儿自由与同伴交流,说出自己的发现。

  2、师:小朋友参观石头展,谁愿意来告诉大家:你认识哪些石头朋友(要求说出石头的名称)?你发现这些石头朋友有哪些秘密?(要求说出颜色、形状等方面的特性)?还有谁发现跟大家不一样的秘密?

  四、师幼一起小结石头的特性及作用。

  1、引导幼儿小结石头的特性。

  师:大家认识了许多石头朋友,它们的颜色是怎么样的呀?(可用:五颜六色、许多颜色、五彩斑澜……)

  大小怎么样?(可用:大大小小、有大有小……)

  用手摸一摸、捏一捏,你发现了石头有什么秘密?(有的光滑、有的粗糙、很硬……)石头很硬小朋友玩石头时要注意安全。

  2、游戏找石头。了解石头的作用:

  ①师:石头有这么多的秘密,现在石头想跟我们小朋友玩捉迷藏,请小朋友来找一找它们(快思 www.banzhuren.cn)。

  ②教师展示PPT请幼儿猜一猜。

  ③教师小结:原来石头有那么多的本领啊!它是一种很好的建筑材料,可用来盖房子、造桥、铺路……有些可以经过工人叔叔加工成我们的日常用品,如石磨、茶几和漂亮的工艺品石獅子、玉镯、玉佩……

  五、欣赏石头风景图(PPT)

  1、师:还有一些石头是我们不知道的,在大自然中,成为美丽的石头风景,现在请小朋友一起来欣赏,边看边想:这些石头风景你见过吗?是哪儿的?这些石头形状象什么?

  2、利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图片,引导幼儿展开想象。同伴互相交流。

  六、结束活动。

  师:石头不但作用大,而且很好玩,小朋友活动结束后可在各个区角中和石头一起做游戏,也可以回家把你们的发现石头的秘密告诉给爸爸和妈妈。

  活动反思:

  石头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是一种十分容易获取的教育资源,在这个活动里我以“石头”为学习材料。以“玩石头”为脉络设计了活动过程。活动中,我让孩子们听石头的声音,看石头,摸石头,敲石头,充分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认识,了解石头,激发幼儿对石头的兴趣。在活动组织中,我以游戏形式贯穿整个活动,让整个活动生动有趣,凸显了小班孩子活动的游戏性,让孩子的知识在游戏中得到积累和提升。整个活动中我与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敲,一起玩,共同体验学习的乐趣。我感到孩子们是快乐的,我也是快乐的。幼儿的参与度、参与热情高涨。

30、小班教案《石头剪刀布》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掌握石头剪刀布的游戏规则,初步学唱歌曲。

  2.初步感受歌曲中说唱的演唱形式,体验歌曲与游戏结合的乐趣。

  3.培养幼儿反应的敏捷性和对动作的控制能力。

  4.培养幼儿清楚表述和大胆表演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巩固猜拳游戏方法和规则。

  1.提问:你们会玩石头剪刀布吗?怎么玩的?怎么才算赢?

  2.幼儿示范,教师总结方法:石头剪刀布,布包住石头、石头锤剪刀、剪刀剪破布。

  二、在歌曲中开展猜拳游戏,帮助幼儿熟悉歌曲旋律与歌词。

  1.幼儿在歌曲中自由结对开展猜拳游戏。

  2.提问:游戏时有没有听到歌曲里输的一方是怎么做的?(输的跟我走)

  三、学唱歌曲,尝试配很简单的动作。

  1.完整欣赏歌曲。

  2.师幼共同整理歌词。

  3.教师带动幼儿有节奏的念唱歌词。

  4.跟着音乐练唱歌曲。

  5.在熟练的基础上配合相应的动作进行两两合作表演。

活动反思:

  本首歌曲以猜拳这个幼儿熟悉的游戏为素材进行创作,节奏鲜明,情境丰富,幼儿活动兴趣十分的高涨。虽然通过游戏的开展和歌词的练习,但是由于歌曲本身的速度有点快,幼儿跟唱起来有点困难!活动前应该要对速度做好调整准备,让有趣的歌曲能成为更适合小班的合适教材。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