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主题教案

首页 - 小班主题教案

小班教案《大象和小鸟》

时间:2023-06-30 13:22:05 A+

小班教案《大象和小鸟》

小班教案《大象和小鸟》

1、小班教案《大象和小鸟》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音乐的旋律,感受ABA’的结构,能准确分辨低音与高音。

  2.创编与音色和节奏较相配的动作,随音乐自主地表现A段的抒情缓慢和B段的跳跃明快。

  3.在音乐的游戏中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喜悦。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

  1.课件

  2.经验准备:孩子们感受过低沉和轻快;听音乐分角色游戏。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故事,故事里说的是哪些小动物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故事:有一天早晨,森林里的空气真好,今天是哪位小动物第一个起床呢?(教师动作模仿)对了,是大象(播放课件),大象摇着长长的鼻子,踩着沉重的步伐,慢慢地向我们走来,(教师哼唱乐句)11|31|13|1—|,大象边走边说:“啊,新的一天开始了,小动物们都赶紧起床吧!”(教师用低沉的声音来说)提问:大象说话的声音听起来怎么样?(粗、低、重)这时大象说话的声音被一个小动物听见了,是谁呀?(教师身体模仿)对,是小鸟(播放课件),它拍着轻快的翅膀,飞起来了,(老师哼唱旋律)小鸟一边飞一边说:“新的一天开始了,大象先生,你好!”(教师用清脆的声音来说)提问:小鸟的声音和大象的声音比起来,小鸟的声音怎么样?(细、清脆)

  二、理解音乐

  1.第一次倾听音乐林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段音乐,这段音乐里说的就是大象和小鸟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听听在音乐里哪儿听起来像大象的声音?哪儿听起来比较像小鸟?我和你们一起听。

  倾听时教师的指导语:这里听上去是谁?记在心里,这里呢?注意听这里有几个声音?对两个一起的。

  提问:刚才这段音乐里你听到了谁?你们怎么听出来的?你听到的声音是粗的还是细的?你们听到的那个比较粗、比较低的声音,那是谁?(大象)还有个声音是谁?小鸟的声音怎么样?

  2.了解高音和低音教师小结:音乐除了有好听的旋律以外还有一种叫高音和低音,低音就像我们今天听到的大象的声音一样,听上去很沉、很重,好像在地上走路,音乐里还有高音的部分,听起来就像小鸟清脆的叫声,像小鸟在天上高高地飞翔,因为有了高音和低音的变化,所以小朋友一下子就猜出谁是大象谁是小鸟。

  3.第二次倾听音乐带着问题倾听音乐:这次我们来仔细听听在音乐里谁先出来,接着又是谁?最后音乐又有什么变化?

  三、角色游戏

  1.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形象你们都能听出哪里是大象,哪里是小鸟吗?那当你听出它们是谁,就学做它们的动作,可以吗?

  2.用两只手分别表现大象和小鸟。

  刚才小朋友是用整个身体来表演大象和小鸟的,那如果让你们用一只手当大象,一只手当小鸟,可以吗?如果听到大象的声音,我们就用右手慢慢地摆动,如果听到小鸟的声音,我们就用左手在天上飞翔?如果听到两个一起呢?对了,两只手一起动,我们把小手准备好,和着音乐来试一试。

  2.角色表演音乐

  (1)看大屏幕,找游戏规则。

  大象和小鸟也听着音乐做起了游戏,我们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玩的。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他们是随便走的,还是听着音乐走的?听到低音谁走?大象怎么走的?跟着音乐的节奏慢慢地、重重地走。听到高音呢?小鸟怎么飞?低音高音同时出现时,大象和小鸟做什么了?恩,它们走到一起,一只大象找一只小鸟做朋友,相亲相爱真温馨。

  (2)幼儿分角色表演孩子们想玩游戏吗?谁愿意表演大象?谁愿意表演小鸟?听着音乐来试一试。

  (3)创编动作大象们有什么更漂亮的动作吗?(喝水,抖抖脚、洗澡、喷水)小鸟们有什么更漂亮的动作吗?(旋转飞,高飞、低飞、吃虫子)幼儿交换角色,进行游戏。

  四、延伸活动

  大象和小鸟有点累了吧,我们找个位置休息一下吧,大家休息时,我请来了两个小乐器(鼓、三角铁)。

  教师演奏鼓,提问:你们觉得这是谁的声音?(大象)教师演奏三角铁,提问:这个听上去像谁?你们想敲吗?我们下次用小乐曲演奏出大象和小鸟的声音好吗?

  建议:老师可以选择低音、高音交替进行的音乐。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以故事——角色游戏为主线,贯穿活动始终,紧抓小班幼儿的兴趣点。幼儿在活动中兴趣浓厚、思维活跃、投入积极,获得了音乐素养、动作协调、有序游戏的多维度发展。活动过程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有效达成本次活动目标。具体表现在:

  1.在活动导入部分,直入主题。教师把乐曲的难点部分前置,以故事的形式开场,选择的故事角色与音乐特质非常吻合,形象可爱的大象和小鸟是小班幼儿最为常见、熟悉和喜爱的小动物。活动中,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进行辅助教学,课件画面直观、并富有动感,非常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采用这样的策略,既能很快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又能把难点进行化解,较好的帮助了幼儿初步感受音乐的低沉与轻快的特质。同时,为下面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作了很好的铺垫。

  2.第二环节是帮助幼儿理解、感受音乐阶段,也是本次活动的关键环节。因为幼儿对乐曲能否真正理解,直接关系到下一阶段的音乐游戏的水平。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关注到了小班幼儿的能力与水平,时时提示幼儿把音乐与动物紧紧联系在一起。同时,运用了边欣赏边提问、提示性的提问及启发式的提问方式,在幼儿欣赏音乐、理解音乐、感受音乐的过程中,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又为角色游戏环节——幼儿表现音乐,奠定了基础。

  3.角色游戏环节是本次活动幼儿表现音乐的重要环节。幼儿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关注幼儿音乐与动作的有机融合;关注幼儿音乐游戏规则的遵循;关注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但教师创设的游戏的难度是递进式前行的:

  (1)让幼儿用肢体表现音乐,体现了自主性。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各有差异,教师遵循了幼儿的这一特点,不作具体要求,让幼儿自由表现。采用这样的策略,好处是调动了每个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用指定的两只手表现音乐,锻炼了幼儿注意力分配能力,难度加大,对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3)增设游戏规则——要求幼儿在表现音乐时,既要关注音乐的特质,又要按音乐的节奏做动作,这对小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把制定游戏规则的权利完全交给幼儿,可以吗?这对小班幼儿来说是不现实的。在这里,林教师处理的很好,让幼儿在观赏课件、欣赏音乐中寻找游戏规则,既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又体现了教师主导性。

  (4)让幼儿尝试分配角色进行游戏,体现了合作意识的培养。个体表现音乐与和同伴合作表现音乐进行游戏,难度有所增加。但,因有前面环节的铺垫,幼儿的合作还是很愉快的。幼儿在合作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4.延伸活动,教师设计巧妙,也很新颖。乐器的呈现——你们想敲吗?调动了幼儿参加下次活动的欲望。

2、小班教案《浪花和脚丫》

◆活动目标:

  1.尝试跟随音乐分角色游戏。

  2.能用动作大胆表现浪花和脚丫的不同游戏。

  3.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4.在活动中增长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爱好和对大自然的爱。

  5.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活动准备:

  ◎幼儿有到大海边游泳、在沙滩上玩水的经验。

  ◎《浪花和脚丫》挂图(见教具盒)。

  ◎歌曲《浪花和脚丫》(见语言音乐光盘CD)。

  ◎游戏《浪花和脚丫》(见音乐光盘VCD)。

◆活动过程:

  ☆谈话出示《浪花和脚丫》挂图并提问,然后请幼儿边倾听故事《浪花和脚丫》(见资源包),边回忆海边的趣事。

  教师:看,这是什么地方?

  都有谁?在做什么?

  ☆模仿

  1.引导幼儿分成两组相隔一段距离面对面站好,分别用动作表现"小浪花"和"小脚丫"(见资源包),尝试扮演不同的角色。

  教师:小浪花在做什么?请一起手拉手来做小浪花吧。

  小脚丫又在做什么?请一起和小脚丫做做游戏吧。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用拍拍手、走走等动作来表现小浪花和小脚丫的嬉戏情节。

  教师:小浪花和小脚丫在一起做什么呢?

  ☆倾听

  引导幼儿边看《浪花和脚丫》挂图,边倾听歌曲《浪花和脚丫》,熟悉歌词内容。

  教师:听,浪花和脚丫要和音乐做游戏了。

  ☆游戏

  1.播放游戏《浪花和脚丫》(见音乐光盘VCD),引导幼儿观看、学习"浪花"和"脚丫"的游戏玩法,熟悉游戏的玩法。

  教师:请小朋友仔细地看一看,浪花和脚丫做了什么游戏?

  2.把幼儿分成男孩组和女孩组,分别扮演"浪花"和"脚丫",并播放歌曲《浪花和脚丫》(见语言音乐光盘CD),引导幼儿随音乐玩"浪花和脚丫"的游戏(见资源包),并能用相应的动作大胆表现浪花和脚丫的不同游戏。

  教师:"浪花"在唱歌时,请扮演"浪花"的小朋友一起做游戏;"脚丫"在唱歌时,请扮演"脚丫"的小朋友一起做游戏。

  3.提醒幼儿随音乐的结束部分,表现浪花和脚丫在一起嬉戏的情节(见资源包)。

  教师:小浪花和小脚丫碰到一起时做什么呢?

  4.引导幼儿完整随音乐反复游戏,并互换角色体验游戏的快乐。

  教师:让我们扮演'小浪花'和'小脚丫'的角色一起游戏吧。

◆活动建议

  《浪花和脚丫》是一首原创歌曲。借助大连海滨城市的地域特色,以轻快的曲调、优美旋律,富有童趣的歌词表现出海边嬉戏的快乐情境。

  为方便幼儿分角色表演,教师可事先在活动场地上画两条相距1.5-2米的直线,当幼儿游戏时,让幼儿分别站在线上扮演"浪花"或"脚丫"的角色。教授游戏的玩法时,可以请配班教师帮忙,分别扮演"浪花"和"脚丫",并分角色带领幼儿参与游戏。在最后的第二十一小节~第二十二小节的音乐出现时,可以用语言提醒幼儿手拉手一起做游戏,也可以让幼儿尝试做左右脚一拍一次交替抬起的动作,表现"脚丫"踩在"浪花"里嬉戏、玩耍。

  在幼儿熟悉游戏玩法后,可把幼儿分成多组扮演"浪花"和"脚丫",一排排、一组组前后站好。当"浪花"和"脚丫"分别在唱歌做游戏时,所有小朋友分组一起完整跟随音乐做动作。也可以让幼儿学唱这首歌曲,调式1=D或1=E,进行表演游戏。

◆资源包

  ●故事 浪花和脚丫夏天里,真热闹,大家都到海边来乘凉。看,蓝蓝的大海--浪花一朵朵,哗啦哗啦地冲上岸;小朋友们光着小脚丫在水里走呀走、跳呀跳-------浪花追着小脚丫,小脚丫躲着小浪花,它们追逐着、嬉戏着,玩得多开心啊。

  ●游戏玩法 幼儿分成两组在间距2米左右的地方面对面站成两排,两组的幼儿分别扮演"浪花"和"脚丫"。

  音乐开始,幼儿手拉手随音乐的前奏左右摇头。

  第一小节~第四小节:扮演"浪花"的幼儿,身体屈膝随音乐左右摇晃;表现"浪花"在海里游戏。扮演"脚丫"的幼儿原地站立不动。

  第五小节~第八小节:扮演"脚丫"的幼儿,左右脚随音乐节奏一拍一次踏地动作;表现"小脚丫"在水里游戏。扮演"浪花"的幼儿原地站立不动。

  第九小节~第十小节:扮演"浪花"的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XX|XXX|"拍手。扮演"脚丫"的幼儿原地站立不动。

  第十一小节~第十二小节:扮演"脚丫"的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XX|XXX|"拍手。扮演"浪花"的幼儿原地站立不动。

  第十三小节~第十六小节:扮演"浪花"的幼儿,一起手拉手跟随音乐节奏小碎步向前跑。扮演"脚丫"的幼儿原地站立不动。

  第十七小节~第二十小节:扮演"脚丫"的幼儿,一起手拉手跟随音乐节奏一拍一次向前走。扮演"浪花"的幼儿原地站立不动。

  第二十一小节~第二十二小节:面对面的两组幼儿手拉手随音乐节奏高高举起再落下;表现"浪花"和"脚丫"在嬉戏、玩耍。

  第二十三小节~第二十四小节:全体幼儿跟随音乐节奏小碎步转身跑回原处,音乐结束并站好慢慢蹲下;表现"浪花"退回到了海里;"脚丫"也回到了岸上休息。

3、小班教案《猫和老鼠》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乐意用动作进行表现。

  2.欣赏并学唱歌曲,学习歌曲的节奏。

  3.乐意做“猫和老鼠” 的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幼儿想象小老鼠的神态,指导幼儿注意猫叫的节奏。

活动准备

  1.歌曲《猫和老鼠》录音磁带、录音机。

  2.老鼠头饰幼儿每人一个,猫的头饰一个。

  3.活动场地内摆放自制的立体的树木、花草、蘑菇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猫和老鼠》

  1.教师:一天晚上,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进入了甜甜的梦乡,可是这时候有一只小动物却出了家门,它是谁呢?

  2.教师播放录音《猫和老鼠》,幼儿欣赏歌曲前半段(从开头至“出来偷米吃”。)

  3.幼儿参与讨论

  教师:猜一猜,是谁来了?请你们想象一下,小老鼠是怎么找米的?小老鼠找米时表情怎么样?

  教师重点引导幼儿想象老鼠的神态,如瞪着小眼珠、蹑手蹑脚等。可以请幼儿发挥想象自由表演。

  4.教师扮演猫,边播放歌曲后半段边表演歌曲。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注意猫叫的节奏。幼儿熟悉节奏并模仿动作“吓得老鼠赶快往回逃”。

  5.幼儿跟随教师学唱歌曲两遍。幼儿在学唱歌曲时可以表演自己创编的动作。

  二、游戏:猫和老鼠

  1.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幼儿扮演小老鼠,自己找好洞藏好。小老鼠一起唱着歌,蹑手蹑脚出了洞。结果碰到教师扮演的大花猫(后面游戏可换成一位幼儿扮演大花猫)。当大花猫唱完“喵喵”以后再拖长了声音叫一声“喵——”小老鼠们才能开始往回逃。

  2.教师播放歌曲《猫和老鼠》,和幼儿一起进行游戏。(游戏可进行2—3次,教师逐渐退出游戏。)

延伸活动

  组织幼儿观看猫和老鼠的动画片,如《猫和老鼠》等。

教学反思

  在设计和组织该活动时,我主要有以下三点体会:

  第一,创设情境。活动中教师用自制的立体的、色彩鲜艳的树木、花草等道具布置成森林的场景,分散在场地四周,形象而生动,深深地吸引了幼儿的视线。这样的场景不仅能使幼儿主动参与、融入游戏,而且能够帮助幼儿逐步制定和完善游戏规则。

  第二,变化玩法。本次活动的环节层层递进,教师通过变化玩法来调控游戏的节律。首先,是师幼共同游戏,由教师扮演“大猫”,幼儿扮演“老鼠”;接着,由一位幼儿扮演“大猫”,其余幼儿扮演老鼠;最后,引导幼儿根据场地特点任意躲藏在自己觉得隐蔽的地方,增加游戏难度,使幼儿在游戏中始终保持积极的情绪。

  第三,适时退出。在幼儿熟悉游戏规则后,教师给予幼儿自主学习的时间与机会,逐渐减少语言提示,引导幼儿专注地倾听音乐,并通过表情和肢体动作给予暗示,直到完全退出。孩子在自然、轻松的游戏氛围中各个跃跃欲试,热情高涨。

4、小班教案《小手和小脚》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够理解绘本故事内容,会看图简单讲述画面。

  2.能够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想象。

  3.感受相互合作带来的快乐。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ppt课件《小手和小脚》

活动过程:

  一、教师用提问引出问题。

  1.谁能告诉我,你的小手都有哪些本领?(幼儿讲述,大家做动作)

  2.请问你们的小脚又有哪些本领呢?

  评析:直接导入问题,可以帮助幼儿打开自己的思维,在说说讲讲中,幼儿对于小手和小脚都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够更好的为接下去的活动做铺垫。

  二、分段阅读,帮助幼儿理解图片内容。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小手和小脚》,我们来一块听一听。

  1.讲述图一、二

  针对第二幅图提问:

  (1)山坡上有又红又大的苹果,小手和小脚都很想吃,但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小手是怎么想的?小脚是怎么想的?

  (2)那小朋友们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它们吃到那些又红又大的苹果呢?轻轻地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幼儿讨论)

  (3)幼儿交流讨论结果。

  评析:通过一系列的提问,使幼儿能够根据画面进行问题的讨论,说说小手和小脚在遇到问题时的心理想法,通过讲述提高语言的表述。

  2.讲述图三

  (1)小手和小脚想到了一个什么好办法?(小手骑在小脚的身上)

  评析:这是针对上一个环节问题的答案,让幼儿通过各种猜测和想象,来了解小手和小脚是怎么样合租解决困难的。

  3.讲述图四、五

  师:我们看看小手和小脚在去摘苹果的路上遇到了哪些事情。

  (1)图四:小手和小脚遇到了什么困难?那他们是怎么过河的?(小手抱住一块木头,小脚用力的一上一下拍水)我们一块来做一下动作。想一想,小手会对小脚说些什么呢?

  (2)图五:小手和小脚游过了河又遇到了什么困难?山坡那么高,他们怎么办呢?(骑自行车,小手握着车龙头,小脚蹬脚踏板)谁来做一个动作。这时,小手和小脚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

  评析:通过画面,教师给出一个问题“怎么样过河”,来帮助幼儿了解小手和小脚时怎样相互合作的,怎样解决问题的,并且让幼儿进行动作的模仿,这样的话,能够在增加活动的趣味性的同时,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

  4.讲述图六、七

  (1)图六:故事中的小手和小脚有没有吃到苹果呢?它们是怎么摘到苹果的?(引导幼儿学习动作:小脚踮起,要踮得高高的,小手举起,要举得高高的)苹果摘到了吗?那小手和小脚是怎么吃苹果的?(幼儿讨论)

  (2)图七:看一下,小手和小脚是怎么样来吃苹果的?小脚没有手,小手喂给小脚吃。

  评析:针对“如何摘到苹果”老师给出问题,幼儿通过讲述后,用动作来表示,在相互的讨论中体验合作的快乐。

  5.讲述图八

  (1)小手和小脚成了一对好朋友,我们每天都在一块快乐的做游戏。我们一块去看看,他们在一块都做了些什么。

  (2)那我们小朋友的小手小脚合作,可以做哪些事情呢?

  评析:这是一个经验拓展的环节,幼儿在掌握故事内容的基础上面,再相互讨论手脚合作的事情,通过讲述,感知手和脚合作的重要性。

  三、完整欣赏故事

  小结:小手和小脚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相互团结合作,我们就能够克服困难,完成很多任务。

  下面我们来完整的边看图边听故事。

  评析:完整的欣赏故事,可以给幼儿一个系统的认识,在讲述中感知故事内容的趣味性。

  四、律动

  师:这个故事好听吗?下面我们一块听着音乐让你的小手小脚动起来吧。

  评析:以听音乐做运动来结束本次活动,把活动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让幼儿在手脚动起来的过程中,体验手脚运动的快乐。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对小手和小脚的重要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尤其是通过每一幅画面所提出的问题,幼儿都能够较为最准确的表述出来,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在本次教学中,发现存在的需要调整的地方是,在让幼儿做一做小手小脚一块游泳、骑车、摘苹果等动作时,可以让幼儿把动词做得更加到位点,这样的话就能够凸显出小手和小脚之间的合作

5、小班教案《小鸟的家》含反思

教学目标:

  1、了解鸟的生活环境以及与人们的关系。

  2、对小鸟有同情心,能用实际行动表达对鸟的爱。

  3、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4、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鸟的生活环境以及与人们的关系。

  2、对小鸟有同情心,能用实际行动表达对鸟的爱。

教学准备:

  1、鸟(猫头鹰、啄木鸟、杜鹃、海鸥)。

  2、茂密的森林挂图、小鸟无家可归的挂图。

  3、自制鸟窝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请幼儿听小鸟的叫声引入课题,让幼儿了解鸟的生活环境及与人们的关系:

  1、播放录音老师:你听,是什么声音?

  幼儿:鸟唱歌的声音,鸟叫的声音。

  老师:孩子们,听到这欢快、清脆的鸟叫声,我会想到好多漂亮的鸟,你能老师、伙伴说一说你知道的鸟吗?

  2、出示挂图,引导幼儿了解鸟的居住环境。

  老师:孩子们,鸟和我们一样,都有自己的家,鸟的家在哪里?(鼓励幼儿和同伴分享搜集的知识经验),高高的大树,绿绿的森林是小鸟的家。鸟儿们住在这美丽的家园自由飞翔、歌唱。鸟清脆、婉转的叫声能解除人得疲劳,多听鸟的叫声还能让人心情舒畅,你们知道知道的鸟还有哪些特殊本领?

  3、出示鸟的图片,让幼儿了解鸟的特殊本领及人们的关系。

  猫头鹰——年能吃掉1000只田鼠,相当于保护1000公斤粮食。

  杜鹃——有名的食虫专家,专吃松毛虫,让山上的松树绿葱葱。

  啄木鸟——坚硬的嘴巴把收藏在树皮里的虫子钩出来,被称为“森林医生”。

  海鸥——被誉为“海上清洁工”。

  4、分组讨论,鸟还有哪些特殊本领,扩展幼儿知识经验。

  小结:鸟对人类的贡献非常大,它不仅帮助人们消灭害虫,绿化森林在我们的交通工具。飞机也是受鸟的启发而设计出来的,还有小朋友喜欢的风筝。

  (二)通过故事,引发幼儿对小鸟的同情,说出爱护鸟的办法。

  1、出示故事挂图老师讲述故事:鸟儿们住在茂密的森林,每天自在歌唱,可是,有一天,森林里来了一群扛着斧子上网叔叔,他们扛起手中的斧头,把一棵棵大树砍倒了。茂密的森林变成了光秃秃的山岭(出示树木被砍伐、小鸟无家可归的图片)。失去了家的鸟儿在天空中盘旋着,哀叫声:我的家,我的家。

  2、提问:

  (1)孩子们,如果你是这只鸟,你的心情会怎样?

  (2)你想对砍树的叔叔说些什么?

  (3)小鸟的家没了,以后会发生什么事?

  (4)组织幼儿讨论:怎样爱鸟护鸟,鼓励幼儿大胆说出爱鸟护鸟的办法。

  (三)启发幼儿开展爱鸟的活动,用实际行动表达对鸟的爱护。

  老师:孩子们,你们说出了很多保护小鸟、爱护小鸟的办法。如果鸟儿们知道了一定非常高兴,你们都是些有爱心的孩子,刚才小朋友说让小鸟来我们美丽的幼儿园安家,这是个好主意,我们赶快行动起来吧!

  投放材料,组织幼儿做鸟窝。

活动小结:

  孩子们,你们是有爱心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做到爱鸟、护鸟,还要告诉我们的家人、身边的人,多种树、不乱砍树木,保护小鸟,保护环境,让人们和动物朋友安居乐业,和睦相处。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我们学习了“小鸟的家”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今后应怎么做?是的,小鸟是我们的朋友,让我们行动起来,爱护它,保护它,给它们创造一个美丽温暖的家。在本次活动中,我鼓励幼儿根据自己有关经验,大胆说出自己爱鸟护鸟的办法并积极参与制作鸟窝的活动,让孩子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社会领域的教育关键是增强情感体验,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体验、感受无家可归鸟的心情,从而引发孩子对鸟的同情心,萌发爱鸟护鸟的责任心。

6、小班教案《男孩和女孩》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外部特征区分男女,知道自己是男孩或女孩。

  2、尝试根据一些简单的符号标志和简单的指令进行分类、排序。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男孩、女孩影子图片两张;自制小火车一列。

活动流程:

  意图:能从外部轮廓判断男女,并知道自己是男孩或女孩。

  (出示两张男孩女孩的背影)

  1、这是两个小朋友的影子,他们有什么不一样?

  2、他们可能会是谁?(男孩或女孩)

  3、你是男孩还是女孩?

  游戏:

  ● 男孩女孩两边站

  儿歌:走走走,走走走,男孩女孩两边站!

  看清楚你应该排在哪一边?

  (继续) 互换男孩女孩照片的位置

  师:闭上小眼睛,看~现在你应该排在哪里?为什么?

  小结:原来做这个游戏一定要看清楚标志的变化,游戏才会做得开心。

  ● 男孩女孩谁来蹲

  儿歌:走走走,走走走,男孩女孩谁来蹲!

  (邀请幼儿来做小老师)

  ● 猜猜他是谁

  师:这两个人就是我们班的小朋友,猜猜是谁?

  小结:是啊,我们班里有男孩也有女孩,我们在一起真开心。

  意图:初步尝试男孩女孩一一间隔的排序

  (出示自制的小火车:男孩、女孩、男孩、女孩……后面略)

  1、看看火车上坐着谁?(男孩女孩)

  2、他们是怎么做的?(示范指读,了解规律)

  3、这节车厢里应该做谁?幼儿操作

  4、最后一节应该做谁?为什么?

  师:看看他们是怎么排队的?我们也来玩开火车的游戏,像他们一样排行不行?(检验)

  师:让我们一起坐上火车出发~!

活动反思:

  活动设计符合小班幼儿学习的特点。在游戏中感知男女的不同外形特征,通过按男女标志做不同的动作,强化孩子的性别意识,同时渗透了分类排序的数学知识。由于在设计中关注了孩子的学习特点,因此小班孩子的参与积极性很高。特别是在男孩女孩两边站和男孩女孩谁来蹲的游戏中,孩子们从慢到快,从错误到自己或在同伴提醒下纠正错误。体现了孩子自主探索和学习的过程,既有趣也有效。

  在活动的组织与互动过程中,我比较关注游戏活动积极氛围的渲染。通过变一变、猜一猜、试一试等手段,充分调动小班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他们身体的不同感官都调动起来,快乐的学习。

  当然,在活动中的回应还不够灵活,当孩子说“男人女人”时,只是直接纠正为“男孩女孩”,其实这里可以拓展验证。

7、小班教案《开始和停止》

活动目标:

  1、通过玩《开始和停止》的音乐游戏,幼儿感知音乐有反复地开始和突然停止的特点。

  2、在游戏中,幼儿尝试使用多种形式表现开始和停止这一音乐的特点。

  3、通过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与同伴、教师一起游戏的快乐。

  4、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5、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活动准备:

  1、《小汽车》、《开始和停止》音乐。

  2、方向盘人手一个、红绿灯指示牌、场地布置画一个大圈。

  3、《开始和停止》音乐图谱。

  4、开始和停止视频。

活动过程:

  一、 导入律动《小司机》开车进教室。

  师:今天的天气可真好,岳老师要带小朋友们一起开着火车去郊游,好吗?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拿起你们手里的方向盘,我们出发喽!—— 小司机音乐

  二、通过谈话启发幼儿发现生活中的“开始和停止”的事件。

  师:宝贝们,我们的目的地到了。请你们把手中的方向盘轻轻的放在自己椅子底下。

  师:刚刚我们小朋友都做了小司机,你们开心吗?(开心)

  师:小朋友知道看到红灯(出示)要怎么办吗?(停下)

  师:那么看到绿灯(出示)呢?(要开始走)

  师小结:嗯,回答的真好,小朋友都知道要遵守交通规则,那我们来试一试,我们坐在小椅子上开汽车,看到老师举红灯时,就怎样?举绿灯呢?嗯,真棒!来,我们系上安全带,双手扶好方向盘,开始开咯~看到红灯要停止,看到绿灯可以开始(教师适当的举红绿灯并用语言引导)嗯,真棒,每个小司机都非常的遵守交通规则。

  三、 感知音乐

  1、第一遍欣赏音乐,引导幼儿发现音乐反复开始和突然停止的音乐特点

  师:今天岳老师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音乐,现在请小朋友仔细的,认真的来听一听这首曲子和我们以前听过的曲子有什么不用?它有趣在哪里?——(教师播放音乐,在播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意摆动身体,音乐停止时教师定格不动)

  师:这首音乐和我们以前听的音乐有什么不一样呢?

  幼儿:没歌词、一会儿有音乐,一会儿没有

  师小结:这首歌曲就象我们开车子的时候一样,一会遇到红灯停止下来,一会遇到绿灯又向前进,遇到红灯又停止下来,等到绿灯亮的时候又开始向前开了。

  2、第二次感受音乐(出示图谱)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首音乐里开火车的时候遇到了几个红灯啊?(六个)

  师:我们现在,跟着音乐学小司机在座位上开车,音乐停止的时候我们要怎么样呢?

  师小结:原来跟着音乐做游戏是这么的有趣。

  四、表现音乐

  1、木头人游戏(请幼儿示范,走路,摆造型)

  师:你们玩过木头人游戏吗?(玩过)那我们玩一次,“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不许露出大门牙。不许动哦,

  师:很好,那你会跟着音乐玩木头人的游戏吗?音乐开始的时候你可以走一走,,音乐停止时就摆个好看造型停止在那不可以动哦!音乐又开始时又可以动,停止时呢?(可以找一个幼儿试玩一次)(随音乐玩木头人游戏)

  2、幼儿创造表演

  师:我们除了可以玩木头人游戏跟着音乐一起走一走,停止时摆摆造型,还可以学什么跟着音乐游戏呢?

  幼儿:跳舞、学小白兔………(请幼儿示范)(那你可以跟着音乐试一试吗?)音乐停的时候就不可以动哦,音乐开始就继续)

  师:刚刚他表演的好不好?那我们也一起来学一学。

  师:小朋友,太棒了

  五、跳圈游戏

  师:小朋友们看,地上有一个什么呀?(圈)

  师:对了,这个圈还可以玩一个好玩的游戏呢,老师讲游戏规则:待会我们小朋友拿起我们的方向盘围着这个圆圈站好,音乐开始时我们就围着这个圆开一开汽车,音乐停止时,我们就跳进圈内,停止在那不动,音乐开始时再跳出来,继续开汽车。听明白了吗?

  师:先看老师示范一次,看清楚了吗?你们会吗?

  集体幼儿跟音乐玩跳圈游戏。

  师:小朋友你们都会了吗?那我们把椅子底下的方向盘拿出来,围着圆圈站好,开始咯,音乐开始我们就开汽车,音乐停就跳进圈内怎么样?(不动)(师幼跟着音乐一起开汽车玩两遍然后带着幼儿开汽车出教室。)

  六、观看视频。

  师:小朋友们,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是突然停止又突然开始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教师播放视频)。

  师:小朋友们今天回家再去找一找,看一看,除了视频里今天看到这些,还有什么事情是突然开始又突然停止的。明天来告诉老师。

8、小班教案《两只小鸟》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学唱歌曲,知道用自然柔和的声音演唱。

  2、 在歌唱过程中,注意与同伴的声音保持一致。

  3、 鼓励幼儿大胆仿编歌曲,根据歌曲内容用恰当的动作表现。

  4、 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重难点:

  学唱歌曲,知道用自然柔和的声音演唱;

  在歌唱过程中,注意与同伴的声音保持一致。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两只小鸟的卡片、 CD、 钢琴。

活动过程:

  一、 入场

  在音乐《小鸟》声中,师生学小鸟飞翔的样子有节奏地进入教室坐下。

  二、 发声练习,提醒幼儿用自然柔和的声音演唱,并能唱准歌曲中的附点音符。

  附练声曲:小鸟睡着了

  1 2 | 3 . 4 | 3 3 2 2 | 1 - |

  (师)一只 小 鸟 慢慢 睡着 了,

  (幼)两只 小 鸟 慢慢 睡着 了,

  (师)三只 小 鸟 慢慢 睡着 了,

  (幼)四只 小 鸟 慢慢 睡着 了。

  三、引出歌曲内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教师引导幼儿在教室里找到教室布置的小鸟,并让幼儿知道一只叫丁丁,一只叫冬冬。

  2、师:今天,老师给宝宝们带来一个关于这两只小鸟的一个故事,宝宝们想听一听吗?

  3、幻灯片出示与歌词相对应的图片,让幼儿看图说说图上的内容,从而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内容,建立图谱。

  4、根据图谱再次记忆歌词内容。

  5、师:音乐家们把这两只小鸟的这一故事谱写成了一首歌,宝宝想听吗?

  6、播放CD中的音乐。

  四、幼儿一边看图谱,一边学唱歌曲。

  1、教师:这首歌好听吗?想学吗?

  2、教师边弹琴边唱歌,幼儿小声的跟唱。(2-3遍)

  五、幼儿尝试边表演边唱歌

  1、播放CD跟唱,边唱幼儿边自由用动作来表现。

  2、在教师的带领下边唱边表演。

  六、课后延伸:保护小鸟,保护小动物

  1、师:小鸟为什么会飞走啦?

  2、幼儿大胆假设

  3、教师总结要保护小鸟。

  七、退场

  在歌曲声中,幼儿边唱边走出教室。

活动反思:

  《两只小鸟》是一个韵律比较欢快的音乐。以幼儿感兴趣的故事情节导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通过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总的来说本次活动思路清晰,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但在环节的衔接上还有所欠缺,教师的音乐基本功和应变能力还有待提高,形式显得有些单调。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吸取经验,改进缺点,将教学活动组织得更好。

9、小班教案《小鸟找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知道同伴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关心。

  2 在欣赏故事和实践活动中,感受同伴间关爱的愉快情感。

  3 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4 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5 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活动准备:

  1 挂图一副,磁性教具,小鸟,星星,月亮,萤火虫。

  2 玩具若干[幼儿人数一半]

活动过程:

  1 活动导入

  师:有只小鸟在森林里迷路了,天黑了,他找不到回家的路,伤心的哭了,它好想妈

  妈,你们愿意帮助他回家吗?怎么帮助它?

  2 幼儿围绕这个主题,想象如何去帮助小鸟?

  请个别幼儿大胆的讲述自己的想法,帮助小鸟找家。

  3 老师讲述故事,小鸟找家

  师:有许多小动物也想帮助小鸟,让我们听听有谁也来帮助小鸟?它们是怎么帮助小鸟

  的?

  老师边演示教具,边讲述故事,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建议提以下问题?

  一 谁帮助了小鸟?

  二 小星星听到小鸟的哭声是怎么说的?

  三 月亮奶奶听到小鸟的哭声是怎么说的?

  四 萤火虫听到小鸟的哭声是怎么帮助小鸟的?

  4 引导幼儿讨论小朋友们之间应怎样互相帮助,互相关心?

  师:你是怎么关心别人的?别人又是怎么关心你的?

  5 幼儿两两合作玩玩具,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老是发玩具给单教幼儿,另一半幼儿没有玩具,让幼儿想象怎么玩?启发有玩具的幼

  儿找没玩具的幼儿玩,在后面的环节中给幼儿展示幼儿园小朋友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

  合作的图片,让幼儿观察感知,知道朋友间应该互相帮助。

  活动还增加了表演故事的情节。

活动反思:

  这这活动采用了讲故事的形式,故事新颖动人,孩子很有兴趣,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

  积极性很高,积极主动的发言,但在游戏环节,教师的引导不够,幼儿没有进入游戏情

  境,没有体验到游戏的乐趣,同时教师在设计角色游戏时,把头是给幼儿带上,应该放

  到最后游戏环节佩戴,这样幼儿较容易进入原预设情景。

10、小班教案《大象和小鸟》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身体动作,理解区分大象和小鸟两种音乐性质的不同。

  2.在音乐游戏中体验与同伴交流的喜悦。

  3.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4.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活动准备:

  大象和小鸟的图片和头饰、森林图片、音乐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小的故事,这个故事说的是大象和小鸟。有一天早晨,森林里的空气可真好呀,谁先醒了呢?原来是长鼻子的大象,大象摆着长长的鼻子踩着沉重的步伐,大象出来了,他说“新的一天开始了,小动物们该起床了”。

  师:大象说话的声音听起来是怎样的?

  幼:。。。。。。

  大象说话的声音被一只小动物听到了,天上飞的小鸟,小鸟也醒了,他拍着轻快的翅膀在天上高兴地飞起来了。“新的一天开始了,我也起来了,大象你好”?

  师:小鸟说话的声音是怎样的?

  幼:。。。。。。

  大象和小鸟两个好朋友手拉着手在森林里高兴地唱歌,跳舞。

  1、出示大象:问大象长什么样?

  2、出示小鸟:问小鸟长什么样?

  3、教师小结:大象长得大大的、胖胖的,走起路来慢慢地,说话声音粗粗的。

  小鸟长得小小的、轻轻的,飞起来特别轻快,说话声音细细的。

  二、欣赏音乐:

  1、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名字叫大象和小鸟。在听音乐时,请大家仔细听,哪段音乐听起来像大象,哪段音乐听起来像小鸟。

  提问:你听到音乐里有谁? 是粗的还是细的? 粗的听起来像谁?细的听起来像谁? 音乐里谁先出来的?然后是谁出来的?最后他们在干什么?想想大象和小鸟的动作可以怎样做?

  2、再次欣赏,幼儿边听音乐边做动作。

  3、教师小结幼儿编动作的情况。

  三、角色表演:

  1、交代表演的方法:仔细听音乐,大象的音乐小鸟站着不动,小鸟的音乐大象站着不动,最后一起跳舞。

  2.幼儿分角色表演,教师指导。

  四、结束部分:

  今天大象和小鸟玩得高兴吗?为什么?

  因为他们是朋友,小朋友们也要像他们一样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就会有好多小朋友跟你们交朋友。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传统的图片观察和音乐欣赏让幼儿区分这两段音乐,幼儿在音乐中尽情游戏。从活动过程看,本节课特别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很高,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回答,表演时能大胆的展现自我,体验着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化、趣味化、生活化的特点。在编动作这一环节,幼儿受我的影响,幼儿的动作较单一,而我又没有及时的加以引导,导致这一环节完成情况欠佳,作为教师今后应在课堂的引导方面多下功夫。

11、小班教案《爸爸和我》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围绕主题谈话,学会用简短的语言介绍自己的爸爸。

  2、鼓励幼儿养成安静地倾听同伴说话,轮流交流的习惯。

  3、培养幼儿关心和热爱爸爸的情感。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已进行了一次有关爸爸的活动;

  2、爸爸的照片爸爸和孩子活动的照片。

【活动过程】

  一、通过提问引出谈话话题。

  教师谈话,激发幼儿对谈论爸爸的兴趣。

  孩子们,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爸爸吧。(老师要随机追问,引导幼儿讲述)

  环节分析:从介绍爸爸的角度来拓展话题,让幼儿从有关纷繁的线索中抓住一两条要点来进行讲述,从而使讲述有重点有目标。

  二、启发幼儿谈一谈爸爸对自己的爱。

  孩子们,我们的爸爸很爱我们,但有时爸爸会把他的爱藏起来,你们发现了吗?

  引导幼儿从语言、动作等角度来表达爸爸的爱。

  环节分析:小班幼儿以直观感知能力为主,教师在引导幼儿时,先自己示范讲述,让幼儿在讲述时,知道从哪个角度来讲述爸爸对自己的爱。教师在幼儿讲述时,注重整理幼儿的语汇和句式,对于表达清晰完整的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要适时给予帮助。

  三、阅读图片

  教师指图大声朗读散文,引导幼儿一起复述。

  环节分析:因为这是第二课时,幼儿对散文的内容已经熟悉,再次欣赏散文,是在讲述的基础上的情感上的一个归纳提升,注重情感上的熏陶和情境的营造。

  四、拓展阅读

  教师播放图片,有各种爸爸和孩子相处时的情景。

  环节分析:情境的营造可以让孩子更深角度地去感受爸爸的爱,也许没有妈妈表现得那么明显,但爸爸的爱会藏在游戏中、读故事书中、和我们嬉戏中等等,与孩子相处的点滴中,但孩子会忽视这些细节,这些图片帮助他们重温父子相处时光。

  五、送一句“我爱你”给爸爸。

  鼓励幼儿回家对爸爸说一句“我爱你”,并抱抱自己的爸爸。

  环节分析:让幼儿把对爸爸的爱表达出来,是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

  在生活中,爸爸是幼儿身边亲近的家人,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很重要的责任。但在平时和孩子的交谈中知道,很多家庭中妈妈和奶奶、外婆等女性充当着重要角色,而爸爸的角色在家庭中被弱化,“爸爸天天去上班,不在家”“爸爸在外面挣钱”“爸爸回家就打游戏”等等,在这个活动中,帮助孩子寻找、理解、感受父亲的爱,也许没有妈妈的细腻,但爸爸对家庭的付出和责任同样重要。良好的亲子关系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尤其重要。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说说爸爸对自己的爱,让幼儿从内心激发爱爸爸的情感,通过图片的播放,帮助幼儿回温父子相处时的快乐时光。这一刻的孩子是幸福的,快乐的。

12、小班教案《大声和小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孩子能从给出的乐器(鼓和响板)的一表现中感知大声、小声,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2、引导幼儿总结出生活中的声音,哪些是大声发声,哪些是小声发声;

  3、让孩子自己大声、小声说话,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何时应该大声说话,何时应该小声说话。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孩子从乐器中感知大、小声,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2、 让孩子自己说出生活中的声音,哪些是大声、哪些是小声。同时,在生活中何时应该小声说话,何时应该大声说话。

活动准备

  两件乐器,鼓和响板各一个。生活中各种声音的音乐,大声的,如小猫、小羊、电话铃声、下雨的声音等;大声的,如小狗、老虎、钢琴及打雷等声音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引入鼓和响板两个乐器,听两乐器发出的声音,并让孩子自己感知并总结出大声、小声。

  1、小宝贝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乐器宝贝和我们做游戏。现在我们把它们请出来,好吗?

  2、分别介绍两个乐器的名称,外形及颜色;

  3、敲击两个乐器,请孩子说出两乐器发出声音的区别,引导孩子说出大声、小声。

  二、基本环节

  1、在开始环节,孩子初步感知大声、小声的的基础上,播放课前收集的音乐。多播放几遍,先让孩子说出在音乐中都听到了些什么声音?

  2、在孩子说出听到的声音后,引导孩子进行模仿,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在孩子听到并模仿出各种声音后,引导孩子对音乐进行分类,哪些是大声发声的,哪些是小声发声的,进一步巩固孩子对大声和小声的感知。

  4、引导孩子自由发言,说出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发声是大声或小声的,如小鸟、公鸡、火车、小汽车,敲击小碗和门发出的声音等等。

  通过这个环节,孩子对大声、小声有了很明确的认知。

  三、结束环节

  带领孩子模仿在前一环节找到的日常中大声、小声的发声及身体模仿律动,进一步巩固大声、小声的感知。

  四、延伸环节

  引导孩子生活中何时该大声说话,何时该小声说话。如上课回答老师问题时,在公共场合时,在医院时等等

教学反思

  1、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孩子在轻松、好奇及愉快的状态下,通过感知日常声音,知道了大、小声的概念;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总结出日常声音中哪些是大声、哪些是小声。

  2、通过对大、小声的教学,引导孩子的日常行为规范,告诉孩子在哪些场合应该大声、哪些场合应该小声。

  3、教学中如果在让孩子进一步模仿公共场合场合中大声和小声如何说话的游戏,就更能使孩子对日常行为规范进行学习和巩固。

13、小班教案《毛毛虫和蝴蝶》含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配对的形式增强对数、量与数字符号之间的联系。

  2.能够手口一致的对3以内的数量进行点数

  3.体验数活动游戏的乐趣。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能够按照一定顺序手口一致的对3以内数量进行点数报数。

  数字符号对应相应的数量。

教前准备:

  PPT 食物卡片 数字卡片 透明瓶子 蝴蝶翅膀

活动过程:

  1.引发幼儿兴趣

  手指游戏:《一个毛毛虫》

  有一只毛毛虫,它爬啊爬啊,它总是觉得自己长的丑丑的,只能在地上爬啊爬,它多想变得美美的在天上飞呀。

  PPT 蝴蝶

  有一天它在花园里散步,看,它一抬头看到了什么?

  2.复习1-2

  PPT女孩和蝴蝶。

  "有几只蝴蝶飞出来了?"

  幼儿:"一只"

  出示数字1"这是1,一只蝴蝶的1"

  "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这只小妹妹变成的蝴蝶有几只翅膀?"

  幼儿:"两只"

  出示数字2"这是2,两只翅膀的2"

  3.毛毛虫吃什么

  小毛虫见到了蝴蝶姐姐好羡慕啊,猜猜它会对蝴蝶姐姐说什么?

  蝴蝶姐姐安慰小毛虫说:每一只蝴蝶在变成蝴蝶之前,都是一只小小的毛毛虫。(PPT毛毛虫)它和小朋友们一样,要吃好多好多的食物,才能长大,变漂亮。

  看一看,毛毛虫都要吃哪些食物呢?(出示食物卡片)

  毛毛虫要吃树叶、我们来数一数我们有几片树叶?

  毛毛虫要吃水果、我们来数一数我们有几个水果?

  毛毛虫要吃粮食、我们来数一数我们有几盘粮食?

  今天我们的任务就是帮助毛毛虫变成小蝴蝶。

  4.喂养毛毛虫

  我们来给毛毛虫喂饭吧。

  请三位幼儿来抱毛毛虫罐子(由小到大的罐子上标有数字1 2 3 )

  (1)喂养1号毛毛虫 1号毛毛虫饿了 它说它想吃1片树叶 有哪位小朋友愿意去拿一片树叶喂1号毛毛虫?

  喂养2号毛毛虫 2号毛毛虫饿了 它说想吃2个水果 有哪位小朋友愿意去拿两个水果喂2号毛毛虫?

  喂养3号毛毛虫 3号毛毛虫饿了 它说想吃3盘粮食 有哪位小朋友愿意去拿三盘粮食喂3号毛毛虫?

  (2)毛毛虫还是没有吃饱,看,毛毛虫的肚子还没有被填满呢,我们继续喂毛毛虫好吗?

  这一次我请宝宝抱着毛毛虫去找吃的

  1号毛毛虫需要吃几片树叶?

  2号毛毛虫需要吃几个水果?

  3号毛毛虫需要吃几盘粮食?

  (3)集体游戏

  毛毛虫吃东西吃的真开心啊,我们每个人都领养一只毛虫帮助它变成蝴蝶好吗?

  发给幼儿数字卡片,介绍游戏规则。

  数字卡片1-3随机发放,谁拿到数字卡片几,谁就去拿几个食物给毛虫吃。

  教师指导幼儿的活动。

  5.结束活动

  幼儿将毛虫卷成蛹的样子。闭上眼睛等待奇迹出现。

  毛毛虫,醒来吧,变成小蝴蝶。飞呀飞,飞去美丽的花丛里。(在欢快的音乐伴奏下,跟着老师飞出活动室飞向布置好的植物园,观察各种蝴蝶的图片。)

活动反思:

  这节课的调整如下:我将整个情境统一起来,变成一个完整的情境,毛毛虫变蝴蝶,让幼儿变得更加有兴趣参与活动,也让幼儿能够通过这个完整的情境链体验到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在这个情境中,幼儿能够很热心的帮助小毛虫从而参与到活动中来。最后的环节省略掉,变得更加的简洁,也更加的直观。

14、小班教案《大熊和小熊》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比较物品的大和小。

  2、初步体验一一对应的关系。

  3、感受游戏的快乐。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5、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比较物品的大和小。

  难点:一一对应。

活动准备

  1、课件。

  2、 大熊和小熊图片、大和小的苹果图片每位幼儿一份。

活动过程

  一、 比较物品,说出大和小。

  1、 教师出示课件“熊、蛋糕、西瓜、菠萝、草莓、皮球、房子”孩子指出大和小。

  2、 按照物品的大小和相应的熊进行一一对应。

  二、 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1、 用身体动作来表示大和小。

  教师说:“大”。小朋友做表示“大”的动作。教师说“小”。小朋友做表示“小”的动作。

  2、 听口令,举苹果。

  每位宝宝手上有几个苹果?是什么样的苹果呢?教师说:“大苹果”。小朋友就把大苹果举起来。教师说:“小苹果”。小朋友就把小苹果举起来。

  三、 游戏:送苹果。

  每位宝宝把大苹果送给大熊,小苹果送给小熊,并能边送边说:“大熊:我请你吃大苹果。”“小熊:我请你吃小苹果。”并和大熊和小熊拥抱、唱生日歌。

  四、 延伸部分

  请孩子们分辨大、中、小熊和物品。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理解了大和小,并能积极举手发言,课堂气氛很活跃,对本节课所选的课件也很感兴趣,因为我选择了漂亮、鲜艳的西瓜、菠萝等物品让孩子们分辨大和小,这些都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东西。所以兴趣很高。如果让我以后再从新上这节课,我会利用实物让孩子区分大和小,这样会更形象、具体。课后,我园进行了评课,大部分老师都说这节课上的很成功,课件精致,课堂气氛融洽,很适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等等。使我更感到我所有的付出没有白费,以后要更加努力才好。

15、小班教案《太阳和月亮》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诗歌中“静悄悄”与“热闹”的氛围,体验诗歌带来的不同意境。

  2、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有感情地诵读。

  3、初步学习仿编。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有感情地诵读。

  进行仿编。

活动准备:

  两段不同风格的音乐、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今天有两位客人到我们班来了,我们看看是谁呢?

  环节简析:直接导入,抓住幼儿的兴趣。

  2、出示图片太阳

  提问:太阳是什么时候出来的呢?

  出示图片月亮

  提问:月亮是什么时候出来呢?

  环节简析:这两个提问,帮助幼儿对相关生活经验的回忆和整理。

  二、看图理解儿歌

  1、这儿有一首儿歌叫《太阳和月亮》,教师朗诵:太阳出来了,小花醒来了,小鸟醒来了,小兔醒来了,白天真热闹。月亮出来了,小花睡着了,小鸟睡着了,小兔睡着了,夜晚静悄悄。

  刚才老师念儿歌的题目是什么?

  2、引导幼儿用儿歌里的话说出来。

  太阳出来了,谁醒来了?

  白天怎么样呀?(引导幼儿用热闹一词,今天我们小二班来了这么多的爸爸妈妈,我们今天的教室里也很热闹)

  什么时候静悄悄呢?大家都要干什么?

  你们是怎样睡觉的?

  环节简析:教师富有感情的示范朗诵,帮助幼儿对儿歌内容的理解,同时能给幼儿正确的语音、语调的示范及情绪上的感染。适时的提问,帮助幼儿梳理儿歌的内容,加深对儿歌的理解。

  注意一:幼儿只能为点点涂色,不要涂在它的脸蛋上的脑袋上。不能够把颜色涂到黑色边框外面.

  注意二:指引幼儿不要把油画棒的衣服弄掉了.

  注意三:涂色过程中指导幼儿换颜色涂。

  结束部分:

  将好的作品拿出来给其他幼儿观看,点评做的好的地方.

  涂好颜色的幼儿将油画棒放回盒子里,老师为其作品写名字,拍照。

  活动延伸:

  教师:小朋友们都为自己的好朋友蘑菇点点穿上了漂亮的花衣裳,可是,小雨伞也想穿上五颜六色的衣服,我们一起为小雨伞也穿上漂亮的衣服吧!

  出示图一当范画(五颜六色的小雨伞).给每位幼儿发一张未涂色的小雨伞.

教学反思

  根据小班孩子年龄特点,我选择了涂色课,由于小班孩子刚开始接触颜色,所以我并不要求他们认识颜色,先学会区分不同的颜色,知道变换颜色去涂.这节美术课我做了以下几点小结:

  刚开始的手指谣是个形象而又简单有趣的导入,孩子们都很感兴趣,但是因为重点在涂色方面,所以在手指谣上并没有要求孩子能够熟练.我发现一个让孩子感兴趣的导入游戏在是一个活动很关键的部分.而且孩子的注意力一旦都专注在老师这里,老师的情绪也得到良性的提高.

  在出示范画时,由于范画纸张过小,色彩没能充分引起孩子的注意,在引导孩子为蘑菇点点穿花衣裳方面,程序太多,引起孩子等待时间过长.给予孩子说话的机会比较少,应该让孩子有大胆猜测的机会,发散他们的想象力.

  在评课当中,发现这几幅范画可以再延伸做成绘本,给孩子更宽的想象空间 ,充分吸引到孩子.

  涂色前就应当告知孩子涂色要领,也不至于孩子随便的涂画,这一活动目标没有很好的体现.

  因为经验尚浅,对幼儿的反应不能很好的应对,活动中的引导不是很到位,在今后的活动中要多观察孩子的言行和心理,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

16、小班教案《大象和小蚊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集体协作能力。

  2、引导幼儿认识自制大鼓、手铃、响筒。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3、根据故事情节集体来演奏。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1、故事挂图

  2、大鼓一个、手铃若干、响筒若干。

活动重难点:

  引导幼儿认识自制大鼓、手铃、响筒。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根据故事情节集体来演奏。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认识大鼓、手铃、响筒. (以听辨三种不同乐器的声音,并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

  1、玩游戏“小鼓会唱歌”,感受声音的轻与重和快与慢。

  师:小朋友们,听谁在给我们唱歌?你们认识它吗?——小鼓。”(直接出示小鼓)

  师:“下面小鼓要唱两首歌,大家要仔细听一听,第一首歌和第二首歌唱得是不是一个样?”

  幼:不一样。第一首快,声音轻;第二首重,声音慢。

  2、听声音,感受乐器的音色,认识新乐器——响筒。

  师:接下来又是谁呢?请小朋友听一听这种声音。老师告诉小朋友:这件乐器叫响筒。(并让幼儿再次欣赏响筒的声音,并仔细地观察其外形)。

  3、师:“小朋友看一看,老师拿的是什么?手铃要讲故事了,请你们仔细听一听,手铃在故事里变成了什么?小鼓和响筒在故事里又变成了什么?”

  二、基本部分

  故事《大象和蚊子》。

  1、教师结合乐器响筒、手铃、小鼓讲述故事。(伴随乐器讲故事,不仅能够吸引幼儿,而且能够让幼儿了解到乐器的使用方法。)

  提出问题,巩固故事。

  师:“故事里面讲的是谁和谁的事情?”(是大象和小蚊子)

  2、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

  师:“咚——咚——咚——的小鼓声是谁发出的声音?它在做什么?”(是大象在走路,它在散步)

  师:“呱——呱——呱——的呱呱筒声在故事里是什么声?是谁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那样做?”(是大象在甩尾巴,它要赶走蚊子,不让蚊子叮自己)

  师:“在故事里,小鼓最后为什么发出了‘咚!咚!’两下重重的声音?”(大象生气了,使劲跺脚呢)

  师:“大象跺脚后,发生了什么?是什么样子?”

  (幼儿回答并表演蚊子晕倒的样子)

  3、老师和幼儿一同表演演奏。

  师:小朋友想自己来演奏吗?那么老师扮演大象,需要用小鼓和响筒;小朋友扮演小蚊子需要什么呢?(手铃)。

  4、老师讲故事,幼儿集体演奏。

  三、结束部分

  今天,小朋友们演奏的都非常好,现在这些乐器要回家休息了,咱们一起把他们送回去吧。(播放音乐)

活动延伸:

  在表演区投放乐器,鼓励幼儿在表演区进行表演。

活动反思:

  《大象和小蚊子》是一个打击乐的教学活动,其形象幼儿比较熟悉,并且可以在幼儿已知经验的基础上提升现实水平。整个的活动设计是由各种打击乐引出的故事情节,充分让幼儿感知打击乐与故事的融合,然后让幼儿亲身体验演奏的乐趣,大大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

  幼儿反应:

  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在刚开始了解各种打击乐的时候,孩子们就表现的很认真,因为他们对声音有天生的敏感性,然后故事的演示更加激起了孩子的兴趣,想自己能试试。第一遍老师讲故事个别幼儿配乐演奏时,孩子们能够积极配合,慢慢进入角色。等第二次表演时有的幼儿已经能够自己边说故事情节边配乐,可以说孩子们都乐在其中,积极参入,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

  不足和改进:

  首先我们的打击乐都是自制的,所以在感官上不是很理想,而且数量较少,这是需要克服的问题。

  在让个别幼儿表演之前应该先集体进行空手练习,等孩子们完全了解故事情节再演奏,为后面的集体演奏打下基础。

17、小班教案《表情和心情》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不同的心情有不同的表情。

  2.了解保持好心情的方式。

  3.培养幼儿清楚表述和大胆表演的能力。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和睦相处并珍惜这份友情。

活动重难点:

  知道不同的心情有不同的表情。

  了解保持好心情的方式。

活动准备:

  1.课件《表情和心情》。

  2.人手两张圆形卡纸,彩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心情和表情

  1.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开心的时候是什么表情?生气的时候是什么表情?伤心的时候呢?

  2.教师请个别幼儿表演一下不同的表情。请大家讨论下,开心和不开心的表情有什么特点。(眼眉 、嘴角的变化等)

  二、欣赏儿歌

  1.教师播放课件中的【儿歌欣赏】,幼儿欣赏。

  2.简单回顾儿歌的内容,开心的时候会怎么样,不开心的时候会怎么样。

  3.教师:我们开心时会笑,生气时会皱眉,难过时会哭。原来心情不同脸上的表情也不一样啊!那平时我们都要开开心心的,这样笑得才漂亮,对吗?

  三、画画表情娃娃

  1.【画表情娃娃】播放课件展示画表情娃娃的过程:开心的时候,眼睛向下弯弯的,嘴巴向上翘;不开心的时候,嘴巴向下翘等等。

  2.请每一位小朋友画一张开心的和一张不开心的表情娃娃。

  3.教师播放【好心情坏心情】"玩具被抢、不喜欢吃的菜、妈妈不给买、表扬别人、爸爸说错了"等按钮,呈现不同的容易生气和伤心的场景,帮助幼儿了解怎样做才能让自己保持好心情。

  教师:你们有过不开心的时候吗?什么情况下你会不开心呢?你会怎么表达自己的心情呢?

  你知道怎样才能变得开心吗?

  4.【资料包】成品展示不同表情。

附录:

  儿歌:表情和心情

  我高兴,我翘起嘴角嘻嘻笑;

  我生气,我噘起嘴巴皱眉毛。

  我难过,我眼泪涌出呜呜哭;

  我害怕,我长大嘴巴大声叫。

  我知道,人人会哭又会笑;

  还知道,心情可以在脸上找到。

  别人皱眉毛时,我去帮助他;

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让幼儿了解每个人的脸上都会有各种表情,一种表情代表着一种心情,所以,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表情知道他的心情。能让孩子在学习中缓解哭闹的情绪,让他们脸上画上笑的表情。课堂气氛活跃,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增强师生感情。

18、小班教案《糖和盘》

活动目标:

  1、 在情景中感知理解儿歌的内容,初步学习念儿歌。

  2、 体验过新年的快乐。

  3、 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 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红、绿、黄的糖和盘、圆形、方形的糖和盘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

  ——引起幼儿的兴趣,回忆新年的快乐时光

  1、提问:过新年的时候,你吃过糖果吗?怎么样的糖果?

  2、小结:糖果有不同的味道,还有软糖、硬糖,可好吃了。

  二、念一念

  ——熟悉理解儿歌内容

  1、老师今天也带来了糖(出示许多糖)有什么颜色的?

  我还带来了两个盘,是什么颜色的?

  2、老师边展示边念儿歌

  妈妈拿来两个盘:红的盘、绿的盘。

  妈妈拿来许多糖:红的糖、绿的糖。

  红的糖装进红的盘,绿的糖装进绿的盘 。

  大家看了笑眯眯,都夸宝宝“了不起”。

  3、儿歌里说什么?妈妈拿来几个盘?宝宝是怎么装糖的?(根据幼儿的回答老师用儿歌里的话小结)

  4、请个别幼儿边装糖边念儿歌

  5、幼儿学念儿歌

  三、编一编

  ——尝试根据不同特征仿编儿歌

  1、出示黄色的糖和盘,请幼儿一起编儿歌(可增加操作)

  2、师出示园糖和方糖,这下该怎么装呢?

  3、小结:我们可以根据颜色,还可以根据形状来装糖。

19、小班教案《方方和圆圆》

活动目标:

  1.感知方形与圆形的基本特征。

  2.能根据图形特征进行分类。

  3.愿意观察发现圆形和方形的物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圆形、方形的饼干,盘子,圆形与方形的图形片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认识方方和圆圆,了解其基本特征。

  1.圆圆的

  (1)请幼儿自由猜想饼干的样子。

  (2)出示圆形饼干,说说这块饼干是什么形状的?

  (3)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还有哪些东西是圆圆的。

  2.方方的

  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认识方形,并找找、说说身边还有哪些物品是方方的。

  3.小结:圆圆的东西是没有角的,方方的东西通常有四个角、四条边。生活中有许多物品都具有圆圆的或方方的特征。

  二、品尝饼干。

  1.请幼儿品尝饼干,说说自己手里的那一块是什么样子的?

  2.幼儿品尝与交流。

  三、按特征分类。

  1.由图形妈妈要找宝宝引入,请幼儿说说自己手中的是什么图形宝宝。

  2.分类。请幼儿分批对图形宝宝分类,并检查。

  四、延伸活动。

  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是圆圆的或是方方的。

20、小班教案《认识大象》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让幼儿知道大象的外形特征和它的生活习性。

  2、了解大象与人们的关系,知道大象本领大,使幼儿萌发爱护动物的情感。

  3、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4、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活动重难点:

  通过观察让幼儿知道大象的外形特征和它的生活习性。

  大象鼻子的作用。

活动准备:

  课件、拼图。

活动过程:

  一、导入:大象的叫声

  1、小朋友,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刘老师也很喜欢小动物,那我们一起来唱一首《我爱我的小动物》的歌曲,好吗?看谁唱得最好听哦。

  2、老师弹奏曲子,和小朋友一起唱。

  3、刚才小朋友唱歌的时候学了小鸡、小猫、小狗的叫声真好听。老师这里还有一种动物的叫声,小朋友仔细听听是哪一种动物叫的声音。

  4、播放大象叫的声音(没画面),小朋友听出来了吗,这是谁的叫声?(幼儿自由讲述)

  5、到底是谁的叫声呢?我们来看一看。(播放有画面的大象叫声)哇,原来是大象在叫呀,大象的叫声是什么样的,我们来学一学。

  6、大象叫累了,嘴巴要休息一会儿了。

  二、观察大象的外形特征。

  1、小朋友喜欢大象吗?为什么?(自由讲述)

  2、教师小结:小朋友都喜欢大象,有的小朋友喜欢大象的……,有的喜欢大象的……

  3、我们来看看大象长得什么样子(播放图片一)谁来说说大象长得什么样子?(幼儿自由说)说到象牙的时候,点击图片二:(没象牙的大象)

  4、教师有顺序地总结描述大象的外形:大象的身子胖乎乎的,像小山;耳朵大大的像一把大扇子;眼睛小小的;鼻子长长的,像管子;牙齿又尖又长;四条腿又粗又壮,像柱子;尾巴细细的,像辫子。

  5、我们一起来说说大象的样子,看谁说得好。

  6、大象长得这么大,那它走起路来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来学一学。

  三、大象的生活习性。

  1、你们知道大象生活在哪里吗?它的家在哪里?(森林里)

  2、那大象喜欢吃什么呢?(自由说)小朋友说得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图片三、四、五)原来大象喜欢吃树叶、草、水果等,它不吃肉。

  3、大象是怎么吃东西的呀?(它的长鼻子像手一样,摘树叶、果子,然后送进嘴巴里)

  四、大象鼻子的作用。

  1、大象的鼻子除了可以抓东西,还有什么本领呢?(幼儿自由说,说到什么就点击落相应的图片六、七)老师小结:大象的鼻子不仅能抓东西,还能呼吸、闻气味。大象生活的地方非常热,所以它就用它的长鼻子往身上喷水、喷尘土,保护它的皮肤不让太阳晒伤。

  2、大象的鼻子还有一种特别的作用,小朋友知道是什么吗?(点图片八:大象的鼻子勾一勾),

  小朋友看,这两只大象在干什么?(勾鼻子)表示什么意思?好像在说什么?(你好、你好)师:大象的鼻子就像我们的手一样,还可以用它打招呼和欢迎朋友,它的作用还真不少呢。我们来学学大象和朋友打招呼,好吗?请你找到一个好朋友来,学学大象打招呼。(教师带领幼儿边唱歌边游戏)

  五、大象的耳朵的作用。

  你知道大象的耳朵可以用来干什么吗?(大象生活的地方非常热,它就用它的大耳朵当扇子,使自己的身体凉快凉快。

  六、象牙的用途。

  谁知道大象这两根长长的象牙有什么用?(播放图片,欣赏象牙制品)

  七、大象能为人们做什么事?(幼儿自由说)看相应的图片。老师小结:大象能帮人们搬运东西,驮货物,训练好了的大象还能为人们表演节目呢。

  八、教育幼儿要爱护大象。

  大象能为我们做这么多的事,它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可是有个却捕杀大象,把大象杀死后取它的象牙卖。小朋友说这样做对不对,我们应该怎么办?(保护大象,不能捕杀大象)

  九、拓展:拼图游戏

  今天小朋友都认识了大象,也知道了大象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下面我们来做拼图游戏,找出一只大象,看谁拼得又快又好。

21、小班教案《小鸟找食》

  活动目标:

  1、教幼儿练习双脚站立由高20~25厘米处往下跳。

  2、培养幼儿勇敢和克服困难的品质。

  3、发展身体协调性。

  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团结、谦让。

  活动准备:

  高20~25厘米的塑料小凳子,分散在场地一端

  活动过程:

  1、进行队列练习,四队变两队——两队边四队——四队变

  圆圈——圆圈变四队

  (要求幼儿在变队时应该大步踏步)

  2、幼儿练习小鸟飞的动作,练习从小凳子上 往下跳的技能。

  (提醒幼儿在学小鸟飞时,两臂上下轻轻散动;在练习跳

  时前脚掌轻轻落地,双脚应该同时落地)

  3、幼儿游戏:“小鸟找食”(在游戏过程中,提醒幼儿注意

  安全)游戏可进行多次。

  4、放松运动,幼儿学小鸟啄食、小鸟飞、小鸟理羽毛等动

  作欢快地飞回课室。

  课后记录与分析:

  幼儿较好的掌握从小凳子上 往下跳的技能。如:骆文浩 钟雨 谢少鹏 他们起到了示范作用,但也有个别幼儿协调性不是很好,需多加练习.如马浩林 卢丽雅.

  活动结束:小朋友一起探讨。

22、小班教案《我和小猪》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乐意观察图片,在幼儿观察图片的基础上理解故事情节。

  2.丰富象声词汇“呼噜呼噜、啊呜啊呜、咕嘟咕嘟”。

  3. 结合已有经验,感受故事中愉快、 幽默的情感。

  4. 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5. 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重难点:

  乐意观察图片,在幼儿观察图片的基础上理解故事情节。

  结合已有经验,感受故事中愉快、 幽默的情感。

活动过程:

  1.出示“鲁尼”和“小猪”,谈话导入课题。

  分别出示鲁尼和小猪,引导幼儿跟他们打招呼,并说说他们的长相。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通过与小猪和鲁尼打招呼→说说他们的样子,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讲述画面内容,挖掘幼儿已有经验,感受鲁尼的可爱。为下面的环节做好铺垫。)

  2.分页观察画面,在故事情境中理解象声词。

  (1)鲁尼和小猪睡觉。

  引导幼儿观察鲁尼和小猪睡觉时的样子,并说出:鲁尼和小猪是怎么睡觉的?

  师:奥,困了的时候,鲁尼和小猪一样“呼噜呼噜”睡觉,(小朋友学一学他们睡觉的样子)那小朋友再想一想,爸爸妈妈睡觉时的呼噜声是怎样的?爷爷奶奶呢?

  (此环节让幼儿闭上眼睛,师幼轻声细语地交谈,在温馨的氛围中拓展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回忆、想象——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呼噜声是怎样的?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小朋友细细的、轻轻的呼噜声→爸爸大一点的呼噜声→爷爷奶奶更大一点的呼噜声。在故事情境中体验生活乐趣。)

  (2)鲁尼和小猪吃饭。

  引导幼儿观察鲁尼和小猪吃饭的样子,并说出:鲁尼和小猪是怎样吃饭的?

  师:饿了的时候,鲁尼和小猪一样“啊呜啊呜”吃饭。但是,鲁尼吃完饭还做了两件非常讲卫生的事情,你知道是什么吗?

  (此环节采用先合后分的办法,先出示鲁尼和小猪仔一起吃饭的图片,给孩子们一个完整画面,引导幼儿说出:饿了时候,鲁尼和小猪一样“啊呜啊呜”吃饭。然后单独出示鲁尼吃饭的图片,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述说,角色形象更清晰。从鲁尼和小猪吃饭联想到自己在幼儿园吃饭,结合已有经验,鼓励幼儿大胆表达——鲁尼吃完饭后漱口、帮助成人打扫卫生、洗手等关键环节。把故事与自己的生活有效地结合起来,使静态的内容生活化。)

  (3)鲁尼和小猪喝水。

  引导幼儿猜想后说出:鲁尼和小猪喝水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师:对,渴了的时候,鲁尼和小猪一样,“咕嘟咕嘟”喝水。小朋友要注意了:他们会喝什么样的水呢?白开水、橙汁还是别的饮料?

  (抓住幼儿喝水的环节,引导孩子们讨论:为什么要多喝水?应该喝什么水,为什么要喝白开水,引导幼儿尽量不喝饮料。)

  (4)鲁尼和小猪生气。

  引导幼儿观察画面,逐一说出:

  呀!鲁尼和小猪这是怎么了?

  猜一猜他们为什么会生气?

  生气好不好?

  那应该怎么做?

  (此环节为幼儿创设情境,让孩子们猜测想象他们可能是为了什么生气,让孩子们体验生气的样子,老师倾听孩子们的表述,此时老师可继续跟进:他们还可能为了什么生气?将生活中一些不愉快的情境说出来并予以解决。)

  (5)鲁尼和小猪高兴。

  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后,分别说出:鲁尼与小猪高兴时的样子。

  师:高兴的时候,小猪喜欢干什么——摇-尾-巴;鲁尼呢——蹦呀、跳呀、笑呀﹍﹍。

  (此环节利用课件引导幼儿观察、猜测小猪和鲁尼高兴的时候会做什么,满足幼儿用不同的方式表达高兴的愿望。通过回忆讲述,进一步巩固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引导孩子们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高兴的事情,与故事中的角色形成共鸣。并懂得“开心是最重要的”,让幼儿的情感得到泻泄。)

  3、完整欣赏故事,感受故事情节的愉快和幽默。

  观看课件,在轻松的音乐中完整欣赏故事。

  (此环节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引导幼儿在视听双重感觉中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的愉快和幽默,体验相亲相爱在一起的感受。)

活动延伸:

  在表演区,提供鲁尼和小猪的手偶,引导幼儿表演故事。

  在美工区,投放圆形纸板,引导幼儿绘制高兴、生气时的表情图

附:故事

  我的小猪说:鲁尼,你像我一样可爱呀!

  是吗?

  是的是的是的——

  困了的时候,我像小猪,呼噜呼噜,睡觉。

  饿了的时候,我像小猪,啊呜啊呜,吃饭。

  渴了的时候,我像小猪,咕嘟咕嘟,喝水。

  生气的时候,我也像小猪,什么样?撅嘴。

  高兴的时候,我可不像小猪了,小猪喜欢摇尾巴,我没尾巴,不能摇尾巴。那我摇什么?我什么也不摇,我蹦、我跳、我笑,我蹦呀、跳呀、笑呀······

  小猪说:“鲁尼,你在干嘛呀?哼!吓我一跳。”说着他又把嘴撅起来了。

  哈哈,我才不管呢!我知道,他那是在假装生气,你没看见,他的尾巴也在不停的摇呀摇吗?

活动反思:

  1、教学活动生活化,童话故事和孩子的生活经验相结合。

  小班幼儿语言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界的环境刺激,“我们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所以我充分运用直观性的课件,引领孩子观察、讨论,同时将教学活动生活化,童话故事和孩子的生活经验相结合,静态的内容变成了动态的情境,孩子们喜欢看,喜欢说,愿意说,为理解故事内容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从而为突破活动的重点目标——“乐意观察图片,在幼儿观察图片的基础上理解故事情节。”提供了有效的解决策略。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阅读的兴趣,培养了初步的阅读能力。

  2、模仿象声词,丰富语言内容。

  故事中将睡觉、吃饭、喝水等生活环节用生动的象声词加以表现,非常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所以活动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模仿“呼噜呼噜”、“啊呜啊呜”、“咕嘟咕嘟”等象声词,丰富他们语言的内容,增强幼儿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3、迁移生活经验,积极表达自己的情绪。

  孩子们从家庭走进幼儿园,要适应集体生活,“学会自理、学会与人相处,”这样的目标要求应该渗透在我们的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在今天的活动中,我通过“鲁尼吃完饭还做了两件非常讲卫生的事情,你知道是什么吗?”“小猪和鲁尼为什么生气?”“怎样才能让他们变得高兴起来?”等问题迁移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并引导他们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4、借助教学资源优势,体验故事内涵。

  在讨论讲述之后,完整的欣赏故事,充分利用我们教材中教学资源的优势,引导幼儿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体验故事的愉快和幽默,从而为幼儿的完整表达提供模仿表现的机会。

23、小班教案《大象和蚊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能用动作、表情表达自己的理解。

  2.认识呱呱筒、手铃、小鼓的名称,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3.养成倾听的兴趣和习惯。

  4.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5.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鼓励幼儿用动作、表情表达自己的理解。

  难点: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活动准备

  一、开始部分

  1.听声音,感受乐器的音色,认识新乐器--呱呱筒。

  老师将乐器藏在身后,发出刮奏乐器的声音,请小朋友听一听、学一学这种声音,并猜一猜这个乐器的名字。

  2.玩游戏"小鼓会唱歌",感受声音的轻与重和快与慢。

  (以听辨三种不同乐器的声音进入活动,锻炼幼儿倾听的能力,并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

  二、基本部分

  1.看提线纸偶戏《大象和蚊子》。

  教师事先做好一群小蚊子,用线将小铃铛和纸折的蚊子串在一起;纸偶大象,注意突出大象胖胖的形象。

  (伴随着乐器进行木偶表演,使木偶表演更加生动有趣,突出了角色形象的特征,还能让幼儿了解到乐器的使用方法。)

  2.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

  (咚--咚--咚--、呱--呱--呱--、咚!咚!三种不同的声音起到了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和记忆故事的作用。)

  3.分角色表演故事。

  (小小的手铃使幼儿很快进入到角色之中,并将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表现出来。)

  三、结束部分

  再次表演,大象、小蚊子的形象都由孩子扮演。

  (从认识乐器到自选角色的表演,总有新内容、新要求,幼儿始终有最近发展区。由老师带领、引导,到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表演,幼儿的倾听、理解、表演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四、延伸活动

  在表演区投放乐器、木偶和靠垫,鼓励幼儿在表演区进行表演。

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的制定: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因此我依据本班幼儿的语言发展特点制订了以下目标:1.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能用动作、表情表达自己的理解。2.认识呱呱筒、手铃、小鼓的名称,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3.养成倾听的兴趣和习惯。

  重难点的突破:本次活动的重点是: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鼓励幼儿用动作、表情表达自己的理解。难点是: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活动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对幼儿和教学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后,就如何突破重难点提出了有效的指导方法。如在第二个环节中,我伴随着乐器进行表演,使表演更加生动有趣,不但突出了角色形象的特征,还能让幼儿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轻松突破了重难点,优化了活动内。

  教学方法: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情景体验法和介入法。情景体验法是以兴趣为催化剂,以乐器的声音、肢体的动作、故事的情节带动幼儿一起参与角色游戏,注重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们具有积极参加语言活动的兴趣。通过介入法有效地突破了重难点,进一步提升了幼儿语言的运用能力。

  活动过程的组织:结合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以听辨三种不同乐器的声音进入活动,锻炼幼儿倾听的能力,并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第二个环节是教师伴随着乐器进行表演,使表演更加生动有趣,不但突出了角色形象的特征,还能让幼儿了解到乐器的使用方法。第三个环节是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咚--咚--咚--、呱--呱--呱--、咚!咚!三种不同的声音起到了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和记忆故事的作用。角色表演中孩子们戴上小手铃表演小蚊子。小小的手铃使幼儿很快进入到角色之中,并将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表现出来。从认识乐器到角色的表演,总有新内容、新要求,幼儿始终有最近发展区,他们的倾听、理解、表演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提升和发展。

  活动的不足: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让孩子们自选角色表演,在以后的引申活动中应让幼儿多自由表演。

  当然在教学中还有一些我看不到的不足,望各位同仁指正。

24、小班教案《狐狸和兔子》

[游戏目标]

  1、在幼儿感受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能根据音乐曲调的变化做游戏。

  2、能用动作创造性地表现小兔子和狐狸的音乐形象,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3、能遵守规则玩游戏。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游戏准备]

  1、事先教会幼儿歌曲《快乐的小兔》。

  2、小兔子头饰若干,狐狸头饰6个,树丛图片一幅。

  3、录音机一台,磁带一盘。

[游戏过程]

  1、通过讲故事《狐狸和兔子》,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2、学习音乐游戏。

  (1)完整欣赏两段音乐。

  提问:这两段音乐,哪一段是表现小兔子的音乐,哪一段是表现狐狸的音乐,为什么?

  (2)分段欣赏音乐,并启发幼儿创编动作。

  ①欣赏表现小兔子的音乐。

  ②启发幼儿用动作创造性地表现小兔子的音乐形象。

  ③请个别幼儿园示范动作。

  ④欣赏表现狐狸的音乐。

  ⑤启发幼儿用动作创造性地表现狐狸的音乐形象。

  ⑥请个别幼儿表现自己的动作。

  3、教师讲解游戏玩法,交代游戏规则:当狐狸出现时,小兔子们要马上跑回家或者躲到草丛里蹲下不动。

  4、幼儿玩游戏。

  (1)教师扮狐狸,幼儿扮小兔子玩游戏。

  (2)请几名幼儿扮狐狸,教师和其他幼儿扮小兔子,强化游戏规则。

  5、小结游戏情况。

25、小班教案《公公和冬冬》

活动目的:

  1.会说绕口令,乐意学习绕口令。

  2.能清晰地发"冬"和"公"的音。

  3.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知道"上""下"方位词,懂得尊敬老人。

  2.物质准备:一个老人(公公)和一个小孩(冬冬)的图片。

  3.材料准备:亲子手册《领域活动 买柿子》

活动过程:

  1.导入。

  出示冬冬和公公的图片。

  引导语: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客人,小朋友叫冬冬,还有一个老爷爷叫公公,冬冬住在楼下,公公住在楼上。冬冬小朋友和老爷爷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念念。

  2.引导幼儿理解绕口令的内容。

  教师操作图片,朗诵绕口令;幼儿倾听。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教师再次念绕口令,提问:

  楼上住的是谁?楼下住的是谁?

  小东东问老公公什么?

  老公公走路为什么要扶小冬冬?

  最后冬冬说什么?老公公又说什么?

  幼儿自由讲述。

  3.引导幼儿念绕口令。

  引导语:今天学的这首儿歌是绕口令,注意念的时候别念错了。

  教师知道幼儿念,提醒幼儿念准ong音。

  幼儿集体练习,注意提醒幼儿要咬准字音、完整地念。

  教师示范快速念,引导幼儿由慢速念到快速念。

  幼儿分散练习。

26、小班教案《大象的长鼻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观察认识大象,了解大象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2、通过拼图和模仿表演大象的长鼻子,进一步感知大家的主要特征。

  3、爱护动物,初步具有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公象、母象图片各一张,不同姿态的大象拼图若干幅。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可用谜语导入,老师说一个大象的谜语,请幼儿猜出出谜底。

  二、观察大象,认识其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出示大象图片,请幼儿观察:大象是什么样子的?

  大象看上去怎么样?它的眼睛是什么样子的?耳朵呢?它的尾巴看上去怎么样?它的腿呢?

  出示公象和母象的图片,提问:这两头大象长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小朋友都喜欢大象的长鼻子,这长鼻子有什么用呢?

  大象喜欢吃什么?

  三、智力游戏:拼图

  引导幼儿将画面剪成块状,进行拼大象的活动,比谁拼得快。

  四、游戏活动《碰一碰》

  提问:你拼出了什么?你喜欢大象的什么地方?我们一起用双手合起来做大象的长鼻子,你想用长鼻子做什么呢?

  让幼儿自主地做一做动作并带领小朋友学大象走路。

  下面我们一起跟着音乐玩“碰一碰”好吗?

  教师带领幼儿随着边唱边表演大象走路,并根据教师的评议指令,碰一碰身体的相应部位。 活动准备时除了准备了教学挂图,还从网上搜集了不同姿态的大象图片若干。为了让幼儿理解因为环境问题导致动物们生活困难的图片,让幼儿通过直观的感知来激发保护自然的情感。

活动反思:

  用谜语导入活动一下就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另外因为教学挂图很清晰,很直观,便于幼儿观察、比较。加上幼儿对大象充满了好奇和喜欢,所以活动中幼儿始终很认真。很多孩子对大象已经有所了解(平时在电视里、动物园里和书上看见过,也听过大人讲过),因此在活动中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对于不了解的地方也能专心听老师讲解。通过活动幼儿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了大象,知道原来公象长着长长的象牙而母象没有,知道象喜欢站着睡觉,象的鼻子会做很多事情等。幼儿都表示要爱护大象,要保护自然。

27、小班教案《橙子和橘子》

【活动目标】

  1、能主动观察、了解橙子和橘子的外形特征,比较出它们相似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培养孩子探索的欲望。

  3、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1、橙子和橘子若干。

  2、集体记录观察表两张(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活动过程】

  1、我知道的水果。

  师:我们一起认识了许多水果,你都知道现在冬季有哪些水果吗?

  鼓励幼儿畅所欲言,介绍自己知道的冬季盛产的水果。

  2、观察橙子和橘子并进行记录。

  (1)橙子和橘子,实体出现。

  师:我带来了两种好吃的水果,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好吗?

  师:这是什么呢?(橙子、橘子)

  (2)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找出它们相似的地方。

  师:我们来找一找它们相似的地方,都有哪些?你可以用手去摸一摸。

  教师请幼儿下位置观察,分成3组。

  (3)教师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将幼儿所讲的内容在大表格中进行记录。

  小结:两种水果的颜色都是橘黄色的,里面的蒗也都是一粒粒的,尝起来都是甜甜酸酸的。

  3、引导幼儿观察橙子和橘子,观察它们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并记录。

  (1)师:刚才,我们找到了他们许多相似的地方,现在我们来找一找它们不一样的地方有哪些?并且把它记录在记录表格中。

  (2)幼儿观察并记录。

  (3)师请个别小朋友上前介绍记录表,并将幼儿的发现记录在大表格中。

  小结:虽然它们都是水果,可是它们却有着不同的地方。橘子的皮只软软的,是可以用手剥的,而橙子的皮是硬硬的,是需要用刀切的。

28、小班教案《大风和秋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熟悉歌曲旋律。

  2.能用肢体动作大胆表现,树叶飞舞的样子。

  3.感受音乐活动的快乐。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看到过树叶飘落的情景。

  2.树叶飞舞的图片一张、塑料凳、画笔、纸。

  3.图谱一张。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场

  1.播放《秋天呀秋天》孩子秋风飘的动作进场。

  2.播放树叶飞舞图片提问:看看这张图片,你觉得这个是什么季节?(秋天)你看到空中飞舞的是什么?(小树叶)

  二、熟悉歌词和旋律

  1.边念歌词边出示图谱。

  教师朗诵“秋天呀秋天呀,树叶到处飞呀飞,树叶到处飞呀飞、秋天呀秋天呀,秋天多么美”引导幼儿进入意境。

  2.你在诗歌中听到了什么?(飞呀飞)

  3.请孩子上来做小树叶不同飞的动作。

  4.小树叶飞起来是多么的好玩,我们大家找个空位置飞一飞。

  5.在音乐旋律中,孩子们随音乐做飞动作,在音乐结束时,找个你喜欢的地方停下来。

  三、学唱歌曲

  1.老师把这首好听的儿歌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 我们也来唱唱这首歌曲。

  2.提醒幼儿用好听的声音再唱一遍(重点让孩子感唱出歌曲优美感觉)。

  四、结束

  我们一起到外面去玩一玩、学一学小树叶飞舞吧!

案例反思:

  本次活动是我们小班《落叶飘飘》主题中的一个音乐活动,活动基本上让孩子在歌曲的旋律中做小树叶飘的动作。为了让小班小朋友想出不同的飘的动作,我事先铺垫了经验,让孩子室外观察小树叶飘的动作。孩子们有了前期的经验,表现的比较好,有的是左右飞、转圈圈飞等等。飘好了,小树叶累,你觉得它会在哪里休息?问题一提出课堂氛围马上又很活跃,孩子说地上、水中、房子上等等,这次活动我也出示了图谱让孩子把一首难懂的歌词简化,孩子学唱部分还是记得比较牢的。这次活动的设计比较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们在活动中玩的很开心,在玩的过程中轻松的学会了这首歌曲。

29、小班教案《大象和小鸟》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音乐的旋律,感受ABA’的结构,能准确分辨低音与高音。

  2.创编与音色和节奏较相配的动作,随音乐自主地表现A段的抒情缓慢和B段的跳跃明快。

  3.在音乐的游戏中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喜悦。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

  1.课件

  2.经验准备:孩子们感受过低沉和轻快;听音乐分角色游戏。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故事,故事里说的是哪些小动物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故事:有一天早晨,森林里的空气真好,今天是哪位小动物第一个起床呢?(教师动作模仿)对了,是大象(播放课件),大象摇着长长的鼻子,踩着沉重的步伐,慢慢地向我们走来,(教师哼唱乐句)11|31|13|1—|,大象边走边说:“啊,新的一天开始了,小动物们都赶紧起床吧!”(教师用低沉的声音来说)提问:大象说话的声音听起来怎么样?(粗、低、重)这时大象说话的声音被一个小动物听见了,是谁呀?(教师身体模仿)对,是小鸟(播放课件),它拍着轻快的翅膀,飞起来了,(老师哼唱旋律)小鸟一边飞一边说:“新的一天开始了,大象先生,你好!”(教师用清脆的声音来说)提问:小鸟的声音和大象的声音比起来,小鸟的声音怎么样?(细、清脆)

  二、理解音乐

  1.第一次倾听音乐林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段音乐,这段音乐里说的就是大象和小鸟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听听在音乐里哪儿听起来像大象的声音?哪儿听起来比较像小鸟?我和你们一起听。

  倾听时教师的指导语:这里听上去是谁?记在心里,这里呢?注意听这里有几个声音?对两个一起的。

  提问:刚才这段音乐里你听到了谁?你们怎么听出来的?你听到的声音是粗的还是细的?你们听到的那个比较粗、比较低的声音,那是谁?(大象)还有个声音是谁?小鸟的声音怎么样?

  2.了解高音和低音教师小结:音乐除了有好听的旋律以外还有一种叫高音和低音,低音就像我们今天听到的大象的声音一样,听上去很沉、很重,好像在地上走路,音乐里还有高音的部分,听起来就像小鸟清脆的叫声,像小鸟在天上高高地飞翔,因为有了高音和低音的变化,所以小朋友一下子就猜出谁是大象谁是小鸟。

  3.第二次倾听音乐带着问题倾听音乐:这次我们来仔细听听在音乐里谁先出来,接着又是谁?最后音乐又有什么变化?

  三、角色游戏

  1.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形象你们都能听出哪里是大象,哪里是小鸟吗?那当你听出它们是谁,就学做它们的动作,可以吗?

  2.用两只手分别表现大象和小鸟。

  刚才小朋友是用整个身体来表演大象和小鸟的,那如果让你们用一只手当大象,一只手当小鸟,可以吗?如果听到大象的声音,我们就用右手慢慢地摆动,如果听到小鸟的声音,我们就用左手在天上飞翔?如果听到两个一起呢?对了,两只手一起动,我们把小手准备好,和着音乐来试一试。

  2.角色表演音乐

  (1)看大屏幕,找游戏规则。

  大象和小鸟也听着音乐做起了游戏,我们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玩的。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他们是随便走的,还是听着音乐走的?听到低音谁走?大象怎么走的?跟着音乐的节奏慢慢地、重重地走。听到高音呢?小鸟怎么飞?低音高音同时出现时,大象和小鸟做什么了?恩,它们走到一起,一只大象找一只小鸟做朋友,相亲相爱真温馨。

  (2)幼儿分角色表演孩子们想玩游戏吗?谁愿意表演大象?谁愿意表演小鸟?听着音乐来试一试。

  (3)创编动作大象们有什么更漂亮的动作吗?(喝水,抖抖脚、洗澡、喷水)小鸟们有什么更漂亮的动作吗?(旋转飞,高飞、低飞、吃虫子)幼儿交换角色,进行游戏。

  四、延伸活动

  大象和小鸟有点累了吧,我们找个位置休息一下吧,大家休息时,我请来了两个小乐器(鼓、三角铁)。

  教师演奏鼓,提问:你们觉得这是谁的声音?(大象)教师演奏三角铁,提问:这个听上去像谁?你们想敲吗?我们下次用小乐曲演奏出大象和小鸟的声音好吗?

  建议:老师可以选择低音、高音交替进行的音乐。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以故事——角色游戏为主线,贯穿活动始终,紧抓小班幼儿的兴趣点。幼儿在活动中兴趣浓厚、思维活跃、投入积极,获得了音乐素养、动作协调、有序游戏的多维度发展。活动过程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有效达成本次活动目标。具体表现在:

  1.在活动导入部分,直入主题。教师把乐曲的难点部分前置,以故事的形式开场,选择的故事角色与音乐特质非常吻合,形象可爱的大象和小鸟是小班幼儿最为常见、熟悉和喜爱的小动物。活动中,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进行辅助教学,课件画面直观、并富有动感,非常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采用这样的策略,既能很快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又能把难点进行化解,较好的帮助了幼儿初步感受音乐的低沉与轻快的特质。同时,为下面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作了很好的铺垫。

  2.第二环节是帮助幼儿理解、感受音乐阶段,也是本次活动的关键环节。因为幼儿对乐曲能否真正理解,直接关系到下一阶段的音乐游戏的水平。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关注到了小班幼儿的能力与水平,时时提示幼儿把音乐与动物紧紧联系在一起。同时,运用了边欣赏边提问、提示性的提问及启发式的提问方式,在幼儿欣赏音乐、理解音乐、感受音乐的过程中,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又为角色游戏环节——幼儿表现音乐,奠定了基础。

  3.角色游戏环节是本次活动幼儿表现音乐的重要环节。幼儿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关注幼儿音乐与动作的有机融合;关注幼儿音乐游戏规则的遵循;关注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但教师创设的游戏的难度是递进式前行的:

  (1)让幼儿用肢体表现音乐,体现了自主性。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各有差异,教师遵循了幼儿的这一特点,不作具体要求,让幼儿自由表现。采用这样的策略,好处是调动了每个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用指定的两只手表现音乐,锻炼了幼儿注意力分配能力,难度加大,对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3)增设游戏规则——要求幼儿在表现音乐时,既要关注音乐的特质,又要按音乐的节奏做动作,这对小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把制定游戏规则的权利完全交给幼儿,可以吗?这对小班幼儿来说是不现实的。在这里,林教师处理的很好,让幼儿在观赏课件、欣赏音乐中寻找游戏规则,既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又体现了教师主导性。

  (4)让幼儿尝试分配角色进行游戏,体现了合作意识的培养。个体表现音乐与和同伴合作表现音乐进行游戏,难度有所增加。但,因有前面环节的铺垫,幼儿的合作还是很愉快的。幼儿在合作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4.延伸活动,教师设计巧妙,也很新颖。乐器的呈现——你们想敲吗?调动了幼儿参加下次活动的欲望。

30、小班教案《狐狸和石头》

活动目标:

  1、知道在音乐A段小狐狸转身和B段小狐狸挠痒痒的地方控制住自己的身体保持不动并能创编各种造型。

  2、能够迁移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创编不同的动作造型。

  3、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4、随歌曲旋律唱出来。

  5、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小狐狸和老虎头饰

活动过程:

  一、 欣赏并熟悉音乐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来拍拍小手,跟我一起拍!

  ——播放音乐A段,幼儿拍手、拍腿欣赏音乐各一次。

  二、 讲述故事

  师:在这首好听的音乐里,还藏着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听!

  ——教师讲述故事

  三、 学玩游戏

  师:那我们也来玩玩捉迷藏的游戏吧,现在我来做小狐狸,你们来当小动物,当小狐狸转身后,你们就要变成石头哦。

  ——教师哼唱,带领幼儿玩一遍游戏。

  师:你是怎么做石头的,谁愿意表演给大家看。

  ——请几个小朋友做动作,其他幼儿进行学习

  ——教师再次哼唱,幼儿集体离开位置玩游戏

  师:你们刚刚变的都是小石头,现在有没有什么办法变成大石头?

  ——幼儿自由变各种大石头。

  师:这次我们要到树林里散步了,小动物们准备好了吗?跟在小狐狸后面哦!

  ——播放A段音乐,跟着音乐来玩游戏

  师:哇,这么多的石头,真的还是假的的啊?我来试试

  ——教师做挠痒痒的动作

  师:真的是石头耶,看来我只好再去森林里了

  ——完整播放音乐,学玩游戏

  师:你们都是石头呀,那我的好朋友到底在哪?你是谁呀?

  ——教师看幼儿造型,找到动物朋友

  师:现在我们去森林那边找好朋友玩吧,路上可能会遇到老虎的,你们别害怕,悄悄的跟着我就可以了。

  ——老虎出现,完整游戏一遍

  四、 活动结束

  师:耶~~这只厉害的老虎,他没有发现我们呀,嘘~~现在我们悄悄地回家吧,不要被老虎听见我们的声音呀。

  ——教师带领幼儿离开活动室。

31、小班教案《滚动和滑动》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区分物体斜面滚动和滑动状态。

  2.对滚动和滑动有积极兴趣。

  3.培养尊重事实的态度。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重难点:

  能够大胆猜想和验证,通过操作区分滑动与滚动。

  用标记记录猜想。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1.有滑滑梯、滚轮胎等游戏经验。

  2.了解斜面,知道物体放在光滑斜面上可以滑下来。

  材料准备

  1.滑动宝宝的家和滚动宝宝的家。

  2.操作的玩具宝宝。

  3.使用姓名标记。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

  1.以游戏引出滚动和滑动。

  2.运用动作和语言帮幼儿区分滚动和滑动。

  二、猜一猜、试一试

  1.集体猜想验证。

  用标记记录猜想,感受验证过程,尊重事实。

  2.个人猜想验证。

  猜想与验证是否一致、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尊重事实。

  三、用一用

  1.滚动宝宝的身体什么样?滑动宝宝的身体什么样?

  2.有些宝宝说它既是滚动宝宝又是滑动宝宝,怎么变换?幼儿尝试。

活动延伸:

  回家与家长一起发现属于“滚动”或“滑动”的生活现象。

活动反思:

  活动内容取材于幼儿日常生活,从幼儿的游戏中发现其中蕴含了滚动和滑动的科学原理,培养和保护了幼儿好奇心,设计重视科学探究过程。通过猜想——记录——验证——记录的过程,培养幼儿尊重事实的态度,丰富了幼儿经验,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和社会沟通能力。在此基础上,幼儿获得的经验得以归纳、提升。为其树立良好的科学意识和科学态度奠定基础,充分体现科学活动的价值取向。

32、小班教案《轻和响》

活动目标:

  1、体验轻、响不同的声音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

  2、知道自己发出的声音有时需要轻,有时需要响。

  3、尝试在不同的情境中,发出轻、响不同的声音。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在园生活已有一段时间。

  2、录有幼儿嘈杂声的磁带、相关图标等。

活动过程:

  1、以讲故事的方式引出轻、响不同的声音,帮助幼儿体验什么时候该用响的声音说话。

  (1)教师创设讲故事的情境,声音越说越轻,体验轻的声音有时会让大家听不清楚。

  (2)幼儿用响亮的声音说出自己的名字,体验一个人发言时声音应该响亮。

  2、听录有幼儿嘈杂声的磁带,帮助幼儿体验什么时候该用轻的声音说话。

  (1)播放一段幼儿游戏时发出的嘈杂声。

  (2)体验大家都在说话的时候应该用轻轻的声音。

  3、回忆幼儿园的生活,想一想什么时候需要轻,什么时候需要响。

  (1)提问:我们在幼儿园里,每天要做哪些事情呢?

  (2)提问:什么时候需要轻?什么时候需要响呢?(幼儿回答,教师摆放图标。)

  4、情景练习,深入体验不同的情境需要不同的声音。

  (1)发出响响的声音:向客人老师问好;学习jiefangjun有精神地走路,用响响的声音喊口令。

  (2)发出轻轻的声音:轻轻地搬椅子;大家一起轻轻地唱摇篮曲,哄宝宝睡觉;宝宝睡觉了,大家轻轻地走到活动室门口

33、小班教案《云朵和雨点》

活动目标:

  1.感知5以内的数,学习手口一致点数。

  2.愿意参加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小雨点(每人一张白色的小雨点,小雨点上有1-5不等的小圆点),人手一份,以4和5点居多;

  2.五片蓝色的云朵,依次有1—5的数字

  3.有1--5编号的飞机5架

  4.人手一张机票(上有数量不等的小飞机)

活动过程:

  (一)(引题,创造情景)小雨点迷路了

  1.师:(教师出示一张哭脸的小雨点)问:这是谁?他怎么了?他为什么会哭呀?(幼儿回答)

  2.师:原来,她找不到云朵妈妈了,要请小朋友们帮忙,把他送回到他妈妈身边。(出示5朵云)

  3.看看这里有几个云朵妈妈?哪一个才是小雨点的妈妈呢?

  4.你怎么知道这就是小雨点的妈妈?

  小结:原来,云朵妈妈身上有两个小黑点,小雨点身上也有两个小黑点,他们的标志是一样的,所以送对了。每个云朵妈妈身上都有小黑点,我们一起来数数。

  5.那这些云朵妈妈的宝宝在哪里呀?原来,他们藏在了你们的凳子底下,我们把他们找出来,数一数,你的小雨点上有几个小黑

  点?

  (二)帮小雨点找妈妈

  1.幼儿自由探讨

  师:请小朋友们想想你的小雨点要送到哪个云朵妈妈身边?

  (1)探讨完,再请小朋友们送小雨点回家。

  (2)检查是否送对,请小朋友们来改。

  师:我们来看看小雨点是不是都找到妈妈了。

  (三)游戏:去云朵妈妈家做客

  1.师:小雨点都找到云朵妈妈了,他们可高兴了。云朵妈妈,要请小朋友们坐飞机去她家做客。我们来看看这里停了几架飞机,那老师问问3号飞机在哪里?4号飞机在哪里?

  (1)坐飞机去云朵妈妈家,我们要什么?(机票)凭机票上飞机,拿到黄颜色的机票,请你看看机票上有几个小飞机?就坐几号飞机。

  登机了,请小朋友站在飞机前面排好队,站好,看看自己坐的飞机对不对。

  (2)全体幼儿操作,去找自己要上的飞机。(幼儿互相检查是否上正确)。

  2.幼儿操作,去云朵妈妈家做客

  (1)教师小结:你们坐好了吗?飞机开始起飞了,我们一起飞到云朵妈妈家。云朵妈妈家到了,飞机降落。(去敲门)师:云朵妈妈我们到了,请开门

  (2)哇,来了这么多的小客人,云朵妈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五张桌子,每张桌子上都有一个桌号,请你们拿出红颜色的桌号去找对应的桌子。找到了,请坐下来。

  (3)云朵妈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很多水果给小朋友们品尝,每个小朋友拿一种水果,数一数有几个?

  (四)结束(以游戏结束)

  师:云朵妈妈还想跟小朋友们跳舞,我们一起来跟云朵妈妈跳舞,谢谢云朵妈妈。

34、小班教案《白盐和白糖》

活动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糖和盐的名称、特点及用途。

  能比较出糖和盐的简单相同点和不同点。

  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

  糖、盐、杯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通过尝的方法让幼儿了解里面装的是什么水)

  1、出示两杯水问:你们知道这两个杯子里放的是什么?

  2、请幼儿来尝一尝,并说一说杯子里的是什么水?

  二、引导幼儿观察糖和盐。(通过操作培养幼儿善于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请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说说糖和盐是什么样子的。

  2、请幼儿打开纸包,看看纸包里是什么?想想用什么办法知道?那一包是糖,那一包是盐,糖是什么样子的,盐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想方法自己去试一试用自己的方法来知道。

  请幼儿将糖和盐倒在水里,用筷子轻轻搅拌,待糖和盐溶化后。问:糖和盐到那里去了?

  三、了解糖和盐的用途。(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你们知道糖和盐有什么用吗?(家家户户烧菜离不开它们。工厂很多地方也要用到盐。)

  四、比较糖和盐。(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能力)

  糖和盐什么地方是一样的?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小结:糖和盐都是白颜色的,一颗一颗亮晶晶的它们都能溶化到水里,它们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糖和盐的味道是不同的因此它们的用途也是不一样的。

35、小班教案《小黑和小白》

【活动目标】

  1、幼儿触摸感受不同线条。

  2、能大胆运用各种线条来进行装饰。

  3、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4、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画好的花瓣、马克笔(若干)、曲线、直线、圆圈(线条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1、教师讲述《小黑和小白》的故事,色彩王国来了一个魔术师,小黑和小白一起都来看表演,小黑很认真的观看魔术师变魔术,小白没有仔细观看,这时小黑把魔术师的本领都学会了,一会变成了黑色三角形,一会变成圆形,一会又变成长方形,(教师分别出示变好的图形),幼儿仔细倾听故事内容。

  2、教师提问:故事里这些图形都变成了什么形状。(幼儿回答)

  二、感受线条并进行绘画。

  1、教师请幼儿感受事先准备好的各种线条,并请幼儿说一说摸完线条的感受。

  2、教师出示不同线条绘画作品,请幼儿欣赏。

  3、请幼儿再次触摸感受各种线条。

  4、教师示范各种线条的基本运用方法。

  三、幼儿进行绘画。

  1、教师请幼儿大胆运用各种线条来进行装饰。

  2、教师巡回指导,不干预幼儿绘画。

  3、进行互评,教师请幼儿互相欣赏同伴的作品。

  4、将幼儿作品放到活动区域处。

36、小班教案《左手和右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并背诵儿歌。

  2.引导幼儿掌握目的字:帮、漱、离、右、左、愁和词语宝宝:漱口、帮手、发愁、分手。

  3.引导幼儿理解左手和右手的用处。

  4.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儿歌。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6.能简单复述儿歌。

活动准备:

  黑板简笔画、字卡和词卡各两套、小礼物

活动过程:

  1.课前常规口令调控及课前问候。

  2.提问导入:

  师:小朋友们,我们都是用什么来写字和指字读书呢?

  小:我们用我们聪明的小手来写字和指字读书。(教师引导幼儿使用完整的句子进行)

  师:对了,是我们聪明的小手。我们聪明的小手啊,分为什么手和什么手。(教师先伸出左手,再伸出右手,引导幼儿运用所学过的《左右好朋友》的知识回答)

  小:左手和右手。

  师:对了,有左手和右手。左手和右手呀,是两家好朋友,一共有十个手指头,它们既能够洗脸又漱口,又能画画和打球。如果左手离右手,做事没帮手,干啥都发愁,左手和右手,应该永远不分手,永远是朋友。今天,王老师就带小朋友们学习一首《左手和右手》的儿歌,看看儿歌中的左手和右手是不是像王老师所说的一样?

  3.学习儿歌

  (1)呈现儿歌,考考幼儿回家预习情况,让幼儿齐读儿歌。

  (2)老师示范读儿歌,要求幼儿认真听,读完儿歌,幼儿自觉给儿歌鼓掌,引导幼儿学会欣赏别人。

  (3)老师带读儿歌,引导幼儿指字读,在读的过程中及时给与表扬。(先全班齐读,再分小组进行。)

  (4)老师采用比赛方式与幼儿接接读儿歌,在读的过程中注重表扬。

  (5)小组接接读和男女生接接读并进行评比。

  (6)引导幼儿注重指字齐读儿歌。

  4.提目的字和词

  (1)玩“开火车”游戏提目的字和目的词,老师当司机,幼儿当乘客。

  (2)老师带读操练目的字和词。在操练的过程中使用各种方式读。(如:扭屁股读、跺脚读、拍手读等等)

  5.巩固目的字和词

  (1)运用“点兵点将”游戏巩固目的字。

  (2)运用“节日到”游戏巩固目的词。

  (3)运用“字卡字卡,谁想要?”“小小邮递员”小口令送字、词卡。

  6.小结课堂内容

  (1)告诉幼儿左手和右手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小手,它们不能分手,缺了都不行。

  (2)全班背诵儿歌,并结束课堂。

  7、课后延伸

  (1)完成绘画内容:

  把课本上的图画内容涂上最漂亮的颜色。

  (2)与爸爸妈妈完成“我爱我家”任务。

  (3)课后告诉其他人左手和右手是好朋友,永远是好朋友,要爱护左手和右手。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授课过程中,幼儿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地去学习儿歌内容,在课堂中使用比赛的方式去学习儿歌,孩子们很喜欢,很愿意去挑战比赛,但对于幼儿读书的美度还不够,还有存在严重的拖音现象。幼儿在读儿歌的过程中,还存在有少部分的幼儿没有做好指字同步读,相对比其它儿歌内容,本首儿歌的内容,幼儿接受较慢,流利度不够。老师的导入和游戏吸引幼儿,相对来说比较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但老师自身的肌体语言不够幽默,老师自身的语言缺少亲和力,这是我自身不得不加强的方面。

37、小班教案《蜘蛛和蝴蝶》

教学目标

  表演蜘蛛和蝴蝶的对话。

  不要随便听信别人的话。

  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教学准备

  外婆讲故事《蜘蛛和蝴蝶》

  蜘蛛和蝴蝶头饰。

教学过程

  1、拿出蜘蛛和蝴蝶头饰,看老师手里拿着是什么啊?

  2、知道老师为什么会拿出蜘蛛和蝴蝶吗?老师想用它们俩给你们说个故事听。

  3、这个故事讲的就是蜘蛛和蝴蝶对话发生的事,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就知道了。

  4、教师讲故事要体现出蜘蛛和蝴蝶的对话,可以用配音的方式讲出来。

  5、故事我们听完了,蝴蝶怎么啦?那蝴蝶为什么成了蜘蛛的美餐啦?因为蝴蝶听信蜘蛛的话上去试试。

  6、那要是蝴蝶不听信蜘蛛的话,是不是蝴蝶就不会被蜘蛛吃掉啦?那我们要是见到不认识的人,千万不要随便的听信他说的话,明白了吗?

  7、现在我们来互换角色两人一组,来表演一下蜘蛛和蝴蝶的对话,看哪组表演的最棒。

  8、多给孩子们投去相信的目光,经常鼓励孩子,这样孩子才会有进步。

38、小班教案《小猫和狮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真听音乐,感受旋律的活泼流畅和低沉缓慢。

  2、模仿小猫和狮子的动作自由表现,体验游戏的乐趣。

  3、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准备】

  小猫胸饰人手一个,狮子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一、幼儿欣赏两段音乐。

  1、听小猫的音乐。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很好听的音乐,你们想听吗?”

  “你们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觉?”

  2、听狮子的音乐。

  “老师还有一段音乐让小朋友听听看。”

  “听了这段音乐又有什么感觉呢?”

  二、故事引出。

  1、“老师还带来了一个故事:森林里住着一大群小猫,它们每天都会在一起唱歌、跳舞、玩游戏,开开心心地生活着。另外,森林里还住着一只大狮子……”

  2、再次听音乐。

  “你觉得哪句是表现小猫的?哪句是表现狮子的?为什么?”

  3、模仿小猫的动作和狮子的动作。

  “那我们一起来学学小猫是什么样子走路的。”

  “狮子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4、跟随音乐表现小猫和狮子的动作。

  三、游戏《小猫和狮子》

  1、继续故事“这群小猫和大狮子住在一起可不是那么幸福的,因为这只狮子非常的凶猛,肚子饿的时候就会抓小猫吃,不过小猫们也很聪明,会想出变石头的办法逃过狮子的魔爪。”

  2、交代游戏规则:听猫的音乐时,模仿小猫的动作自由表现;当听到狮子的音乐时,小猫静止不动,变成石头,狮子就会失望地离开。发现会动的小猫就会被狮子抓走。

  3、游戏数遍。

活动反思:

  本课《小猫和狮子》是一堂乐曲欣赏课,有别于其他的乐曲教学活动。由于中班幼儿听辨音的分化能力有所提高,逐渐能辨别声音的细微变化。因此本课就需要幼儿会倾听,了解乐曲的名称和特点,辩听乐曲中明显不同的音的高低、快慢、轻重的变化。通过幼儿熟知的两种不同类型动物形象(一种柔和,一种威武),来对应感受乐曲中两种不同的风格。让幼儿知道轻柔的乐曲是代表小猫,而低沉的乐曲是代表狮子。而这些体验强调的是由幼儿的直接经验获得的,不是老师间接知识的传授。

39、小班语言教案《大象和蚊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能用动作、表情表达自己的理解。

  2.认识呱呱筒、手铃、小鼓的名称,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3.养成倾听的兴趣和习惯。

  4.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鼓励幼儿用动作、表情表达自己的理解。

  难点: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声音,感受乐器的音色,认识新乐器--呱呱筒。

  老师将乐器藏在身后,发出刮奏乐器的声音,请小朋友听一听、学一学这种声音,并猜一猜这个乐器的名字。

  2.玩游戏"小鼓会唱歌",感受声音的轻与重和快与慢。

  (以听辨三种不同乐器的声音进入活动,锻炼幼儿倾听的能力,并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

  二、基本部分

  1.看提线纸偶戏《大象和蚊子》。

  教师事先做好一群小蚊子,用线将小铃铛和纸折的蚊子串在一起;纸偶大象,注意突出大象胖胖的形象。

  (伴随着乐器进行木偶表演,使木偶表演更加生动有趣,突出了角色形象的特征,还能让幼儿了解到乐器的使用方法。)

  2.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

  (咚--咚--咚--、呱--呱--呱--、咚!咚!三种不同的声音起到了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和记忆故事的作用。)

  3.分角色表演故事。

  (小小的手铃使幼儿很快进入到角色之中,并将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表现出来。)

  三、结束部分

  再次表演,大象、小蚊子的形象都由孩子扮演。

  (从认识乐器到自选角色的表演,总有新内容、新要求,幼儿始终有最近发展区。由老师带领、引导,到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表演,幼儿的倾听、理解、表演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四、延伸活动

  在表演区投放乐器、木偶和靠垫,鼓励幼儿在表演区进行表演。

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的制定: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因此我依据本班幼儿的语言发展特点制订了以下目标:1.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能用动作、表情表达自己的理解。2.认识呱呱筒、手铃、小鼓的名称,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3.养成倾听的兴趣和习惯。

  重难点的突破:本次活动的重点是: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鼓励幼儿用动作、表情表达自己的理解。难点是: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活动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对幼儿和教学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后,就如何突破重难点提出了有效的指导方法。如在第二个环节中,我伴随着乐器进行表演,使表演更加生动有趣,不但突出了角色形象的特征,还能让幼儿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轻松突破了重难点,优化了活动内。

  教学方法: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情景体验法和介入法。情景体验法是以兴趣为催化剂,以乐器的声音、肢体的动作、故事的情节带动幼儿一起参与角色游戏,注重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们具有积极参加语言活动的兴趣。通过介入法有效地突破了重难点,进一步提升了幼儿语言的运用能力。

  活动过程的组织:结合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以听辨三种不同乐器的声音进入活动,锻炼幼儿倾听的能力,并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第二个环节是教师伴随着乐器进行表演,使表演更加生动有趣,不但突出了角色形象的特征,还能让幼儿了解到乐器的使用方法。第三个环节是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咚--咚--咚--、呱--呱--呱--、咚!咚!三种不同的声音起到了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和记忆故事的作用。角色表演中孩子们戴上小手铃表演小蚊子。小小的手铃使幼儿很快进入到角色之中,并将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表现出来。从认识乐器到角色的表演,总有新内容、新要求,幼儿始终有最近发展区,他们的倾听、理解、表演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提升和发展。

  活动的不足: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让孩子们自选角色表演,在以后的引申活动中应让幼儿多自由表演。

  当然在教学中还有一些我看不到的不足,望各位同仁指正。

40、小班教案《白鹅和狐狸》

【活动目标】

  1、幼儿愿意并愉快地参加游戏活动。

  2、幼儿能清晰地回答教师的提问,能听懂并理解简单的游戏规则,提高对指令性语言的倾听水平。

  3、帮助幼儿发准带e、g、h音的字。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狐狸头饰1个,鹅的头饰10个(1个大的,9个小的)。

  2、在教室的中间画好一条线,作为河界。

  3、白鹅和狐狸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并指着图片朗诵儿歌,帮助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接着,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会游戏儿歌。可以提出下列问题:

  东边有什么?西边有什么?

  鹅儿在干什么?

  谁跑过来了?鹅儿怎样了?

  着重帮助幼儿发准“鹅、河、歌”等相似着,纠正幼儿的不正确发音。接着,教师可带领幼儿念儿歌2—3遍。然后告诉幼儿:“今天我们要玩一个‘白鹅和狐狸’的游戏,我们一起玩好吗?”

  二、向幼儿简单地介绍游戏的玩法和动作。

  1、小白鹅在河边,边念儿歌边做鹅的动作。

  2、儿歌念完后,小白鹅才能跳下河,同时狐狸才能跑出来抓鹅。若小白鹅被抓住,可停止游戏一次,也可与狐狸对换角色。

  三、戴上头饰扮鹅妈妈,请另一教师扮狐狸与部分幼儿开展游戏活动。

  引导幼儿运用对话的形式,选出10个“小白鹅”进行游戏。可以这样提示幼儿:

  谁想当小白鹅呢?想当小白鹅的小朋友必须告诉鹅妈妈“我是小白鹅,我会水里游”,这样他才能成为白鹅妈妈的小宝宝呢!

  游戏开始时,被请到的幼儿分别站起来说:“我是小白鹅,我会水里游。”讲对了,教师给他戴上头饰说:“对,对,你是我的小白鹅。”如果发音不对,教师及时纠正。

  接着,全体幼儿念儿歌,扮小白鹅的小朋友沿着“河”边,边做鹅的动作,边念儿歌。在念到“一只狐狸跑过来”时,狐狸从座位上站起来。儿歌念完后,小白鹅急忙往河里跳,狐狸迅速去抓尚未跑进河里的小白鹅。

  这个游戏可请两批

  幼儿上来玩,共进行两遍,使幼儿进一步了解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四、分别请两名较能干的幼儿扮鹅妈妈和狐狸,让幼儿独立开展游戏活动。

  游戏活动前,教师再提醒幼儿念完儿歌后,鹅才能跳下河,狐狸才能跑出来抓小白鹅。

  游戏结束后,再换一批幼儿扮狐狸和小白鹅,继续进行游戏活动。

附游戏儿歌:白鹅和狐狸

  东边一条河,

  西边一群鹅。

  鹅儿,鹅儿,唱着歌,

  一只狐狸跑过来。

  鹅儿,鹅儿,跳下河。

41、小班下学期音乐教案《大象和小鸟》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音乐的旋律,感受ABA’的结构,能准确分辨低音与高音。

  2.创编与音色和节奏较相配的动作,随音乐自主地表现A段的抒情缓慢和B段的跳跃明快。

  3 . 在音乐的游戏中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喜悦。

  4 .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 .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课件

  2.经验准备:孩子们感受过低沉和轻快;听音乐分角色游戏。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故事,故事里说的是哪些小动物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故事:有一天早晨,森林里的空气真好,今天是哪位小动物第一个起床呢?(教师动作模仿)对了,是大象(播放课件),大象摇着长长的鼻子,踩着沉重的步伐,慢慢地向我们走来,(教师哼唱乐句)11|31|13|1—|,大象边走边说:“啊,新的一天开始了,小动物们都赶紧起床吧!”(教师用低沉的声音来说)提问:大象说话的声音听起来怎么样?(粗、低、重)这时大象说话的声音被一个小动物听见了,是谁呀?(教师身体模仿)对,是小鸟(播放课件),它拍着轻快的翅膀,飞起来了,(老师哼唱旋律)小鸟一边飞一边说:“新的一天开始了,大象先生,你好!”(教师用清脆的声音来说)提问:小鸟的声音和大象的声音比起来,小鸟的声音怎么样?(细、清脆)

  二、理解音乐

  1.第一次倾听音乐林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段音乐,这段音乐里说的就是大象和小鸟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听听在音乐里哪儿听起来像大象的声音?哪儿听起来比较像小鸟?我和你们一起听。

  倾听时教师的指导语:这里听上去是谁?记在心里,这里呢?注意听这里有几个声音?对两个一起的。

  提问:刚才这段音乐里你听到了谁?你们怎么听出来的?你听到的声音是粗的还是细的?你们听到的那个比较粗、比较低的声音,那是谁?(大象)还有个声音是谁?小鸟的声音怎么样?

  2.了解高音和低音教师小结:音乐除了有好听的旋律以外还有一种叫高音和低音,低音就像我们今天听到的大象的声音一样,听上去很沉、很重,好像在地上走路,音乐里还有高音的部分,听起来就像小鸟清脆的叫声,像小鸟在天上高高地飞翔,因为有了高音和低音的变化,所以小朋友一下子就猜出谁是大象谁是小鸟。

  3.第二次倾听音乐带着问题倾听音乐:这次我们来仔细听听在音乐里谁先出来,接着又是谁?最后音乐又有什么变化?

  三、角色游戏

  1.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形象你们都能听出哪里是大象,哪里是小鸟吗?那当你听出它们是谁,就学做它们的动作,可以吗?

  2.用两只手分别表现大象和小鸟。

  刚才小朋友是用整个身体来表演大象和小鸟的,那如果让你们用一只手当大象,一只手当小鸟,可以吗?如果听到大象的声音,我们就用右手慢慢地摆动,如果听到小鸟的声音,我们就用左手在天上飞翔?如果听到两个一起呢?对了,两只手一起动,我们把小手准备好,和着音乐来试一试。

  2.角色表演音乐

  (1)看大屏幕,找游戏规则。

  大象和小鸟也听着音乐做起了游戏,我们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玩的。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他们是随便走的,还是听着音乐走的?听到低音谁走?大象怎么走的?跟着音乐的节奏慢慢地、重重地走。听到高音呢?小鸟怎么飞?低音高音同时出现时,大象和小鸟做什么了?恩,它们走到一起,一只大象找一只小鸟做朋友,相亲相爱真温馨。

  (2)幼儿分角色表演孩子们想玩游戏吗?谁愿意表演大象?谁愿意表演小鸟?听着音乐来试一试。

  (3)创编动作大象们有什么更漂亮的动作吗?(喝水,抖抖脚、洗澡、喷水)小鸟们有什么更漂亮的动作吗?(旋转飞,高飞、低飞、吃虫子)幼儿交换角色,进行游戏。

  四、延伸活动

  大象和小鸟有点累了吧,我们找个位置休息一下吧,大家休息时,我请来了两个小乐器(鼓、三角铁)。

  教师演奏鼓,提问:你们觉得这是谁的声音?(大象)教师演奏三角铁,提问:这个听上去像谁?你们想敲吗?我们下次用小乐曲演奏出大象和小鸟的声音好吗?

  建议:老师可以选择低音、高音交替进行的音乐。

  活动评析:

  整个活动以故事——角色游戏为主线,贯穿活动始终,紧抓小班幼儿的兴趣点。幼儿在活动中兴趣浓厚、思维活跃、投入积极,获得了音乐素养、动作协调、有序游戏的多维度发展。活动过程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有效达成本次活动目标。具体表现在:

  1.在活动导入部分,直入主题。教师把乐曲的难点部分前置,以故事的形式开场,选择的故事角色与音乐特质非常吻合,形象可爱的大象和小鸟是小班幼儿最为常见、熟悉和喜爱的小动物。活动中,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进行辅助教学,课件画面直观、并富有动感,非常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采用这样的策略,既能很快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又能把难点进行化解,较好的帮助了幼儿初步感受音乐的低沉与轻快的特质。同时,为下面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作了很好的铺垫。

  2.第二环节是帮助幼儿理解、感受音乐阶段,也是本次活动的关键环节。因为幼儿对乐曲能否真正理解,直接关系到下一阶段的音乐游戏的水平。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关注到了小班幼儿的能力与水平,时时提示幼儿把音乐与动物紧紧联系在一起。同时,运用了边欣赏边提问、提示性的提问及启发式的提问方式,在幼儿欣赏音乐、理解音乐、感受音乐的过程中,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又为角色游戏环节——幼儿表现音乐,奠定了基础。

  3.角色游戏环节是本次活动幼儿表现音乐的重要环节。幼儿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关注幼儿音乐与动作的有机融合;关注幼儿音乐游戏规则的遵循;关注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但教师创设的游戏的难度是递进式前行的:

  (1)让幼儿用肢体表现音乐,体现了自主性。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各有差异,教师遵循了幼儿的这一特点,不作具体要求,让幼儿自由表现。采用这样的策略,好处是调动了每个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用指定的两只手表现音乐,锻炼了幼儿注意力分配能力,难度加大,对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3)增设游戏规则——要求幼儿在表现音乐时,既要关注音乐的特质,又要按音乐的节奏做动作,这对小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把制定游戏规则的权利完全交给幼儿,可以吗?这对小班幼儿来说是不现实的。在这里,林教师处理的很好,让幼儿在观赏课件、欣赏音乐中寻找游戏规则,既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又体现了教师主导性。

  (4)让幼儿尝试分配角色进行游戏,体现了合作意识的培养。个体表现音乐与和同伴合作表现音乐进行游戏,难度有所增加。但,因有前面环节的铺垫,幼儿的合作还是很愉快的。幼儿在合作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4.延伸活动,教师设计巧妙,也很新颖。乐器的呈现——你们想敲吗?调动了幼儿参加下次活动的欲望。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传统的图片观察和音乐欣赏让幼儿区分这两段音乐,幼儿在音乐中尽情游戏。从活动过程看,本节课特别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很高,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回答,表演时能大胆的展现自我,体验着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化、趣味化、生活化的特点。在编动作这一环节,幼儿受我的影响,幼儿的动作较单一,而我又没有及时的加以引导,导致这一环节完成情况欠佳,作为教师今后应在课堂的引导方面多下功夫。

42、小班音乐优秀教案《小鸟和大象》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的旋律,能听辨出轻快、沉重的音乐变化。

  2、在教师的带领下能根据音乐的变化做出小鸟飞、小鸟吃食,大象走路、大象喝水的动作。

  活动准备:

  小鸟飞、小鸟吃食,大象走路、大象喝水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欣赏音乐《小鸟和大象》。 提问:

  1、这两段音乐听上去有什么不同?

  2、哪里是轻快的、活泼的?

  3、哪里是缓慢的、沉重的?

  二、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变化。"屈,老师.教案,网出,处!提问:

  1、用什么动作表示欢快的音乐呢?

  2、用什么动作表示沉重的音乐?

  三、音乐与图片匹配。

  1、教师出示图片,幼儿观察并讲述图片内容。

  2、根据音乐匹配图片内容,并提问。

  四、听音乐分段练习做动作。

  A段做小鸟飞和小鸟吃食的动作。

  B段做大象走和大象喝水的动作。

  五、在教师的指导下听音乐,完整的开展韵律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动作,并用语言提示幼儿根据音乐的变化做动作。

  六、小结。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传统的图片观察和音乐欣赏让幼儿区分这两段音乐,幼儿在音乐中尽情游戏。从活动过程看,本节课特别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很高,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回答,表演时能大胆的展现自我,体验着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化、趣味化、生活化的特点。在编动作这一环节,幼儿受我的影响,幼儿的动作较单一,而我又没有及时的加以引导,导致这一环节完成情况欠佳,作为教师今后应在课堂的引导方面多下功夫。

43、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大象和小鸟》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音乐的旋律,感受ABA’的结构,能准确分辨低音与高音。

  2.创编与音色和节奏较相配的动作,随音乐自主地表现A段的抒情缓慢和B段的跳跃明快。

  3.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4.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活动准备:

  1.课件

  2.经验准备:

  孩子们感受过低沉和轻快;听音乐分角色游戏。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故事,故事里说的是哪些小动物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故事:有一天早晨,森林里的空气真好,今天是哪位小动物第一个起床呢?(教师动作模仿)对了,是大象(播放课件),大象摇着长长的鼻子,踩着沉重的步伐,慢慢地向我们走来,(教师哼唱乐句)11|31|13|1—|,大象边走边说:“啊,新的一天开始了,小动物们都赶紧起床吧!”(教师用低沉的声音来说)提问:大象说话的声音听起来怎么样?(粗、低、重)这时大象说话的声音被一个小动物听见了,是谁呀?(教师身体模仿)对,是小鸟(播放课件),它拍着轻快的翅膀,飞起来了,(老师哼唱旋律)小鸟一边飞一边说:“新的一天开始了,大象先生,你好!”(教师用清脆的声音来说)提问:小鸟的声音和大象的声音比起来,小鸟的声音怎么样?(细、清脆)

  二、理解音乐

  1.第一次倾听音乐林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段音乐,这段音乐里说的就是大象和小鸟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听听在音乐里哪儿听起来像大象的声音?哪儿听起来比较像小鸟?我和你们一起听。

  倾听时教师的指导语:这里听上去是谁?记在心里,这里呢?注意听这里有几个声音?对两个一起的。

  提问:刚才这段音乐里你听到了谁?你们怎么听出来的?你听到的声音是粗的还是细的?你们听到的那个比较粗、比较低的声音,那是谁?(大象)还有个声音是谁?小鸟的声音怎么样?

  2.了解高音和低音教师小结:音乐除了有好听的旋律以外还有一种叫高音和低音,低音就像我们今天听到的大象的声音一样,听上去很沉、很重,好像在地上走路,音乐里还有高音的部分,听起来就像小鸟清脆的叫声,像小鸟在天上高高地飞翔,因为有了高音和低音的变化,所以小朋友一下子就猜出谁是大象谁是小鸟。

  3.第二次倾听音乐带着问题倾听音乐:这次我们来仔细听听在音乐里谁先出来,接着又是谁?最后音乐又有什么变化?

  三、角色游戏

  1.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形象你们都能听出哪里是大象,哪里是小鸟吗?那当你听出它们是谁,就学做它们的动作,可以吗?

  2.用两只手分别表现大象和小鸟。

  刚才小朋友是用整个身体来表演大象和小鸟的,那如果让你们用一只手当大象,一只手当小鸟,可以吗?如果听到大象的声音,我们就用右手慢慢地摆动,如果听到小鸟的声音,我们就用左手在天上飞翔?如果听到两个一起呢?对了,两只手一起动,我们把小手准备好,和着音乐来试一试。

  2.角色表演音乐

  (1)看大屏幕,找游戏规则。

  大象和小鸟也听着音乐做起了游戏,我们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玩的。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他们是随便走的,还是听着音乐走的?听到低音谁走?"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大象怎么走的?跟着音乐的节奏慢慢地、重重地走。听到高音呢?小鸟怎么飞?低音高音同时出现时,大象和小鸟做什么了?恩,它们走到一起,一只大象找一只小鸟做朋友,相亲相爱真温馨。

  (2)幼儿分角色表演孩子们想玩游戏吗?谁愿意表演大象?谁愿意表演小鸟?听着音乐来试一试。

  (3)创编动作大象们有什么更漂亮的动作吗?(喝水,抖抖脚、洗澡、喷水)小鸟们有什么更漂亮的动作吗?(旋转飞,高飞、低飞、吃虫子)幼儿交换角色,进行游戏。

  四、延伸活动大象和小鸟有点累了吧,我们找个位置休息一下吧,大家休息时,我请来了两个小乐器(鼓、三角铁)。

  教师演奏鼓,提问:你们觉得这是谁的声音?(大象)教师演奏三角铁,提问:这个听上去像谁?你们想敲吗?我们下次用小乐曲演奏出大象和小鸟的声音好吗?

  建议:老师可以选择低音、高音交替进行的音乐。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以故事——角色游戏为主线,贯穿活动始终,紧抓小班幼儿的兴趣点。幼儿在活动中兴趣浓厚、思维活跃、投入积极,获得了音乐素养、动作协调、有序游戏的多维度发展。活动过程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有效达成本次活动目标。具体表现在:

  1.在活动导入部分,直入主题。教师把乐曲的难点部分前置,以故事的形式开场,选择的故事角色与音乐特质非常吻合,形象可爱的大象和小鸟是小班幼儿最为常见、熟悉和喜爱的小动物。活动中,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进行辅助教学,课件画面直观、并富有动感,非常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采用这样的策略,既能很快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又能把难点进行化解,较好的帮助了幼儿初步感受音乐的低沉与轻快的特质。同时,为下面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作了很好的铺垫。

  2.第二环节是帮助幼儿理解、感受音乐阶段,也是本次活动的关键环节。因为幼儿对乐曲能否真正理解,直接关系到下一阶段的音乐游戏的水平。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关注到了小班幼儿的能力与水平,时时提示幼儿把音乐与动物紧紧联系在一起。同时,运用了边欣赏边提问、提示性的提问及启发式的提问方式,在幼儿欣赏音乐、理解音乐、感受音乐的过程中,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又为角色游戏环节——幼儿表现音乐,奠定了基础。

  3.角色游戏环节是本次活动幼儿表现音乐的重要环节。幼儿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关注幼儿音乐与动作的有机融合;关注幼儿音乐游戏规则的遵循;关注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但教师创设的游戏的难度是递进式前行的:

  (1)让幼儿用肢体表现音乐,体现了自主性。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各有差异,教师遵循了幼儿的这一特点,不作具体要求,让幼儿自由表现。采用这样的策略,好处是调动了每个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用指定的两只手表现音乐,锻炼了幼儿注意力分配能力,难度加大,对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3)增设游戏规则——要求幼儿在表现音乐时,既要关注音乐的特质,又要按音乐的节奏做动作,这对小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把制定游戏规则的权利完全交给幼儿,可以吗?这对小班幼儿来说是不现实的。在这里,林教师处理的很好,让幼儿在观赏课件、欣赏音乐中寻找游戏规则,既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又体现了教师主导性。

  (4)让幼儿尝试分配角色进行游戏,体现了合作意识的培养。个体表现音乐与和同伴合作表现音乐进行游戏,难度有所增加。但,因有前面环节的铺垫,幼儿的合作还是很愉快的。幼儿在合作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4.延伸活动,教师设计巧妙,也很新颖。乐器的呈现——你们想敲吗?调动了幼儿参加下次活动的欲望。

44、小班教案《蚂蚁和西瓜》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看看、听听、讲讲故事,体验“小”蚂蚁想办法搬“大”西瓜的快乐。

  2、大胆地表现故事中简单的语词和动作,感受故事情节的有趣。

  3、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4、能简单复述故事。

活动准备:

  故事PPT、图片。

重点难点:

  理解动词“趴”“啃”“捧”等。观察每只小蚂蚁用的不同动作,有“推”“踢”“背”等。

活动过程:

  一、感知大小差异,激发阅读兴趣。

  1、师:这是什么?是什么样的西瓜啊?

  2、师:大西瓜引来了一些小小的动物,会是谁呢?

  二、愿意大胆表现,感受情节有趣。

  1、蚂蚁怎样吃西瓜。

  (1)师:说了那么多小小的动物,请它出来吧。谁呀?来了几只小蚂蚁?会想什么,说什么呢?

  (2)他们在干嘛?他们是怎么吃的?

  (3)坐在西瓜上的蚂蚁是怎么吃的?有一只小蚂蚁的打扮有些特别,哪只呀?小黑帽在干什么呢?

  (4)它说了什么?

  2、蚂蚁怎样搬西瓜。

  (1)第一个冲上来的是谁?用了一个什么动作呢?那这样吧,我来叫上我的一个朋友,看看我是怎么叫的。谁是我的好朋友?我用背在干什么?我的好朋友呢?

  (2)再请两个朋友,怎么说?

  (3)看来四个朋友不行,怎么办?来了那么多好朋友。快一起来搬西瓜吧。

  (4)动了没有?是不是哪只小蚂蚁偷懒?为什么没人偷懒,都搬不动呢?所有的朋友都来了,为什么还是搬不动?

  3、搬不动怎么办?

  师: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到底怎么办呢?我也想了一个好办法,看看到底是什么好办法。

  4、西瓜皮有什么用?

  师:西瓜吃完了,剩下什么了?小蚂蚁扛着西瓜皮要干什么?西瓜皮除了可以做小蚂蚁的滑滑梯,还可以做什么呢?

活动延伸:

  介绍绘本,引发继续阅读的兴趣。

  师:其实这个故事里还有一些地方老师没有放出来。这个故事的名字叫《蚂蚁和西瓜》。我有这本书,等会我们一起来看看故事里还有什么好玩的,好吗?

活动反思:

  小班年龄段的幼儿,经常会关注粗浅的东西,更深些的细节方面的内容并没有意识关注,本次活动内容是让孩子既关注大的方面(大西瓜的变化),也关注到小的方面(小蚂蚁在流口水、小蚂蚁的动作等)。为达到目标的有效性,我主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蚂蚁的动作,学一学小蚂蚁的动作,从学习动作中体验情趣。活动中,我班幼儿表现出了相当不错的表达能力。最后在整理故事内容讲述的环节,故事的优美度欠佳,应该再对语言进行斟酌,让幼儿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和故事的优美。

45、小班语言《如何留住小鸟》教案

  活动目标:

  1、在轮流交谈的过程中,养成耐心倾听别人说话的好习惯,体验谈话的快乐。

  2、能仔细地观察课件,看懂图意,懂得如何爱鸟。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4、引导幼儿充分想像合理的故事经过,锻炼自己口语的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创编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一套

  活动过程:

  1、播放课件,谈话导入,引发幼儿兴趣。

  一只可爱的小鸟没有了家,它多想有个温暖的家呀。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有哪些动物给它一个什么样的家?

  2、播放课件,读懂图意。

  (1)、出示第一段

  小狗送给小鸟一个什么样的家?它会对小鸟说些什么?小鸟见了会怎样回答?

  (2)、出示第二段

  梅花鹿送给小鸟一个什么样的家?它会对小鸟说些什么?小鸟见了会怎样回答?

  (3)、出示第三段

  小兔送给小鸟一个什么样的家?它对小鸟说些什么?小鸟见了会怎样回答?

  (4)、讨论:谁能留住小鸟,为什么?

  教师小结:大树不仅能为小鸟挡风遮雨,给小鸟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而且还能让小鸟自由飞翔。所以小朋友要爱护大树,保护好小鸟的生活环境,留住小鸟。

  (5)、出示第四段

  从此以后,小鸟在这棵树上快乐地生活下去……

  3、鼓励幼儿和教师边看课件边讲述故事。

  4、轮流讲述,体验谈话的快乐。 现在请小朋友也来给小鸟设计一个家,你会送给小鸟一个什么样的家?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