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教案《乐器演奏》反思
小班音乐教案《乐器演奏》反思
1、小班音乐教案《乐器演奏》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认识并学习使用蛙鸣筒。
2.能根据图谱拍出相应的节奏性,并创编身体动作。
3.根据身体动作图谱来迁移配器,学习看指挥演奏乐器。
4.在对唱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同伴的声音,及时接唱。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乐器:木鱼,铃鼓,鸣蛙筒
2.幼儿用书,教学挂图,磁带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教学挂图,请幼儿边听音乐边观察,讲述歌曲的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师:“今天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群小客人,你们看看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教师用稍慢的速度弹奏乐曲,请幼儿学一学小乌龟的动作,感受歌曲的意境。
2.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为乐曲伴奏。
教师提问:“你听了这首乐曲自己有什么感觉啊?“
幼儿跟随教师随音乐做动作,感受乐曲节奏两遍。
3.引导幼儿感受图谱,将图谱转化为身体动过。
教师:“我们来看着图谱做一做身体动作。“
4.引导幼儿进行配器练习。
教师引导幼儿将图谱与乐器匹配,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坐在相应的位置上。教师介绍蛙鸣筒。
5. 看教师指挥,按顺序集体演奏。
教师放慢速度演奏乐曲的旋律,幼儿学习迅速的对教师的身体暗示做出节的反应。
6.幼儿自由选择,交换乐器演奏。
活动反思:
今天孩子们学得很开心,我让每个幼儿都当上的小音乐家,都掌握的很好。
2、小班音乐教案《苹果》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愿意和同伴一起参与歌唱活动,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特点。
2. 学习简单的仿编并演唱大家听。
3. 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4. 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物质准备:
1. 立体“苹果树”(制作成粘贴式,可随时取放“苹果”)及苹果、西瓜、葡萄、香蕉等水果实物或图片。
2. 幼儿已对这些水果有初步的认识。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 学唱歌曲。
1. 出示苹果实物或图片,引导幼儿讨论:苹果长在什么地方?
2. 出示立体苹果树,教师边有节奏地朗诵歌词“树上许多红苹果,一个一个摘下来”,边演示把“苹果”一一摘下。
3. 教师边朗诵“我们喜欢吃苹果,身体健康多快活”,边把摘下”的苹果“送给想要的幼儿,鼓励幼儿做出各种吃苹果的样子。
4. 请个别幼儿摘“苹果“。期于幼儿拍手念歌词。
5. 教师范唱,幼儿跟唱。
6. 请幼儿轮流摘苹果,教师与其余幼儿为其配唱。
二. 仿编歌曲。
1. 你还喜欢吃什么水果?这种水果长在哪里?
2.鼓励幼儿把自己喜欢的水果名称编进歌曲中,唱给大家听。
活动反思:
在这节课之前我们已学过歌曲《大西瓜》、《大苹果》,这类歌曲和水果有关。因为我们知道,托小班的孩子有部分很排斥吃水果,特别是苹果,此类歌曲活泼欢快,利用歌曲可以让幼儿亲近它们,达到喜欢吃苹果的目的。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初步学会创编歌词,幼儿的阅历,生活经验相对缺乏,所以教师在课前就可做些铺垫,让幼儿知道西瓜长在什么地方,橘子长在什么地方等等。这样在创编环节上,幼儿不会说不出,对于创编环节就容易进行下去。
3、小班音乐教案《小燕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感受歌曲优美、流畅的情绪,知道春天季节的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美,并能用歌声表达内心的感受
能根据歌词的内容,创编有关小燕子的动作。
能在熟悉曲调的基础上较为清楚的唱出歌词。
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之前活动中对春天和燕子的初步认识
物质准备:小燕子的图片(头饰)、歌曲磁带、歌词配图
活动过程
1、猜谜,导入
教师:小朋友,开动脑筋猜一猜什么动物白肚皮,黑衣裳,尾巴像把小剪刀,爱吃害虫保庄稼,我们大家都爱他?
2、教师出示小燕子的图片
小朋友,你们说它是谁啊?春天到了,小燕子飞到了小(二)班来做客,它还想教小朋友们唱一首歌,小朋友们要不要跟小燕子学本领?播放音乐,请幼儿仔细听"大家听一听这首歌唱的是什么?歌词里都出现了什么?播放完毕教师进行提问,幼儿边说教师变按照幼儿说的把歌词的配图按歌词的顺序粘贴在黑板上。遇到难点可再播放一次,帮助幼儿一起找出歌词演唱的内容。在幼儿说出歌词的同时可以让大家共同想想歌词可以配上怎样的动作。
3、学唱歌曲,并可适当的加上创编的动作
(1)教师有表情地范唱,边唱边指示歌词相应的图片。
(2)幼儿跟着伴奏学唱2~3遍,用图谱来提示幼儿来记忆歌词。可以配上之前想好的动作,以便幼儿记忆,感受歌曲的优美。
4、幼儿完整地进行歌曲表演。
(1)教师应用图谱轻声地带幼儿完整地表演歌曲,并提示之前一起创编的一些动作,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歌曲表演。
(2)请幼儿完整的演唱《小燕子》,可以带上肢体的一些动作,感受音乐的柔美。
5、结束部分
小燕子的歌很好听,小燕子的舞也可好看啦,我们一起来跳一个小燕子的舞蹈吧。(在歌曲音乐的伴奏下,边唱边跳,并引导幼儿用身体的其它部位舞蹈)
教学反思:
幼儿预期表现
能跟随音乐动起来,进入到情境中。
能将自己的已有经验,讲述燕子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仔细观察图片。
4、小班音乐教案《不倒翁》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会安静地倾听歌曲。
2、理解歌曲的内容,感受歌曲的趣味。
3、学会配合简单动作演唱歌曲“不倒翁。
4、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玩具“不倒翁”。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难点:
幼儿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在演唱歌曲时幼儿能加上简单的表演动作。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教师出示玩具不倒翁,针对其外貌特征进行提问,预热歌曲内容“胡子一把,样子像小孩。”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出示玩具)“你们瞧瞧,这位新朋友的样子和我们小朋友像不像?”
预设一。幼:“像。”
师: “(作观察状)哦。老师和你们一样,也觉得他样子像小孩(配合表演动作)。那么你们再仔细看看,他脸上有什么和小朋友们不一样的地方?这位新朋友的脸上有胡子一把(配合表演动作),我们小朋友脸上有没有胡子啊?”
预设二。幼:“不像。”
师:“你们说说看哪里不像?还有没有观察得更仔细的小朋友?原来这位新朋友的脸上长着一把胡子。”你们看这位新朋友的脸蛋儿红扑扑的,眼睛都笑得眯成了一条缝儿,样子可爱不可爱啊?是不是像小孩一样可爱。](实践中是第二种预设情况。)
师:我们一起来学学看好不好,‘胡子一把,样子像小孩(配合表演动作有节奏地念)。’再来一遍试试,表情夸张一点。(这一环节连接的略有突兀,可以在歌词内容全部理解完后再让幼儿感受歌曲节奏和旋律。)
2、引导幼儿发现不倒翁的特性,预热歌曲内容“推你倒下,你又站起来。”(在没有科学活动经验的基础上。)
师: “别看我们的新朋友一句话也不说,看起来呆呆的样子,其实他可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不倒翁’。有没有小朋友听说过‘不倒翁’?(请知道的小朋友或者教师亲自演示推倒不倒翁的情景)我们一起来对他说‘推你倒下,你又站起来(配合表演动作有节奏地念)’。不倒翁没听清楚,小朋友们大声一点,再来说一遍。” (同上,可取消,否则会导致音乐感受的时间过短,本末倒置的趋向。)
二、歌曲学唱
1、教师示范演唱歌曲“不倒翁”:钢琴伴唱一遍。
师:“今天,我们和不倒翁成为了好朋友,老师要唱首歌送给我们的新朋友,你们也来学学看,和老师一起唱给不倒翁,他一定会非常高兴。
2、根据图示教唱幼儿歌曲“不倒翁”:清唱两遍。
师:“歌曲唱完了,你们还记得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吗?你们在歌曲里都听到了哪些内容?”。(根据幼儿说出的句子出示图示,帮助幼儿在接下来的学唱起到提示作用。)
(1)第一遍清唱,幼儿看图示。
师:“小朋友们都听的很仔细,接着请小朋友看着图示听老师清唱一遍。”
(2)第二遍清唱,幼儿看老师动作。
师:“老师再唱一遍,这一次要加上一些有趣的动作,你们来跟着老师一起哼着歌曲做做看,好的吧?”
三、教师钢琴伴奏,幼儿看图谱演唱。
活动小结:
师: “我们的新朋友不倒翁听到小朋友们为它那么努力地学习歌曲,你们说它是不是非常开心呢?时间不早了,不倒翁要和我们说再见了,我们最后再唱一遍‘不倒翁’ 之歌,作为分别的礼物,好不好?所以大家打起精神来,用小朋友们最好听的声音向不倒翁说再见。”(幼儿直接说“再见”)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以教师为主体,单向发挥作用,违背了以幼儿为主体的理念,缺乏了师幼互动的过程。在活动中无论是欣赏,理解歌词、唱歌、表演,虽然教师尝试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来吸引和激发幼儿的兴趣,但是反复的播放,重复地练习让幼儿大部分时间花在消极地坐、听、等待上,严重束缚幼儿双手与大脑,禁锢了幼儿的思想与情感,活动过程中幼儿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更谈不上创造性,为了学会教师所教的内容而感到困难,感到苦恼,自然会毫无参与活动的兴趣,更不用说是大胆的表达表现音乐的愉悦感了。
5、小班音乐教案《理发》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用自然好听的声音学唱歌曲《理发》。
2、大胆尝试用肢体动作和声音来表现歌曲。
3、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4、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活动准备
1、双响筒、黑板、节奏卡、记号笔,电子琴。
2、木梳、剪刀、电吹风玩具各一个,
3、音乐《看朋友》、《理发》P167、《别吵,小宝宝睡了》,娃娃两个。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看朋友》
要求:唱准敲门的节奏。
二、幼儿学习歌曲《理发》
1、出示娃娃引出歌名《理发》
2、以提问形式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
A、理发需要哪些工具?(梳子、剪刀、吹风机)
B、这些工具分别是用来做什么的?(剪刀剪头发)
小结:剪刀是剪头发,梳子是梳理头发的,电吹风是把头发吹干的。
C、它们会发出什么声音呢?谁来试试?
小结:原来剪刀剪头发的时候会发出"嚓嚓嚓",梳子梳头发的时候发出"唰唰唰",电吹风工作的时候发出"呼呼呼"的声音。
3、放音乐让幼儿完整欣赏歌曲一遍。
4、请幼儿说说唱唱听到了什么。
5、教师清唱让幼儿再次欣赏歌曲。
6、再次请幼儿说说唱唱听到的歌曲内容。
7、幼儿跟着教师的琴声一起学唱歌曲。
8、重点、难点指导
(1)木梳、剪刀发出的声音。
(2)"小吹风,呼呼呼~~~"这一句歌词,演唱时注意音准。
9、幼儿继续学唱歌,教师关注个别幼儿,并进行个别指导。
10、幼儿边唱边用肢体动作和声音来表现歌曲。
11、请个别幼儿进行表演,其他幼儿给他伴唱。
三、复习歌曲《别吵,小宝宝睡了》
活动反思
本歌曲形象、具体的描述理发师理发的过程,赞美了理发师劳动时的美好形象,表达劳动是一件可贵的事迹。歌曲歌词口语化、形象、生动,便于幼儿理解。每个幼儿都有理发的经历,源于“生活即教育”,因此幼儿对理发过程中的基本步骤:洗头、剪头及理发时用到的工具:剪刀、刷子都有所了解。
以上都是幼儿课前所具备的生活经验,有助于幼儿理解歌词,便于幼儿记歌词。基于以上因素为解决本节课的重点创造有利的先发条件。但歌曲中出现了几处跳音,考虑到以往班级幼儿没有真正认识和试唱跳音,因此学唱跳音是本节课的难点。
6、小班音乐教案《乐器演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认识并学习使用蛙鸣筒。
2.能根据图谱拍出相应的节奏性,并创编身体动作。
3.根据身体动作图谱来迁移配器,学习看指挥演奏乐器。
4.在对唱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同伴的声音,及时接唱。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乐器:木鱼,铃鼓,鸣蛙筒
2.幼儿用书,教学挂图,磁带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教学挂图,请幼儿边听音乐边观察,讲述歌曲的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师:“今天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群小客人,你们看看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教师用稍慢的速度弹奏乐曲,请幼儿学一学小乌龟的动作,感受歌曲的意境。
2.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为乐曲伴奏。
教师提问:“你听了这首乐曲自己有什么感觉啊?“
幼儿跟随教师随音乐做动作,感受乐曲节奏两遍。
3.引导幼儿感受图谱,将图谱转化为身体动过。
教师:“我们来看着图谱做一做身体动作。“
4.引导幼儿进行配器练习。
教师引导幼儿将图谱与乐器匹配,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坐在相应的位置上。教师介绍蛙鸣筒。
5. 看教师指挥,按顺序集体演奏。
教师放慢速度演奏乐曲的旋律,幼儿学习迅速的对教师的身体暗示做出节的反应。
6.幼儿自由选择,交换乐器演奏。
活动反思:
今天孩子们学得很开心,我让每个幼儿都当上的小音乐家,都掌握的很好。
7、小班音乐教案《做客》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用自然的声音表现歌曲。
2、喜欢参加音乐情景表演,体验活动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鸡、兔、猫)的门标,歌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小朋友,今天天气很好,老师带你们到朋友家去做客,好吗?
二、情景表演,学习歌曲。
1、教师边唱《做客》歌曲,边带着小朋友到了小鸡家门口,教师边敲门边唱(彭、彭、彭彭彭彭彭,来把门儿敲)小鸡不在家。
2、教师和小朋友一起唱着作客的歌来到小兔的家,请一位小朋友来敲门其他小朋友唱(彭、彭、彭彭彭彭彭,来把门儿敲),小兔也不在家。
3、大家唱着这首歌来到小猫家,大家一起敲门(彭、彭、彭…来把门儿敲)喵、喵谁呀?大家一起说:“小猫你好!”小朋友在猫家玩了一会儿,与小猫说:“再见”
4、小朋友在教师的带领下又唱着歌来到了小兔家,(彭、彭、彭……来把门儿敲)小兔同样不在家。
5、小朋友在教师的带领下又唱着歌来到了小鸡家,(彭、彭、彭……来把门儿敲)小鸡同样不在家。
三、学习歌曲《做客》。
1、今天我们到朋友家去的路上,小朋友还和老师一起唱了一首新歌叫《做客》,我们大家现在再来一遍,(提醒小朋友用好听的声音唱歌,唱“彭、彭、彭时要唱得短点,不拖长音)
2、以后爸爸妈妈带你们去做客时我们小朋友把今天学的新歌唱给客人听。
教学反思:
本节教育活动,从内容到形式,都特别适合小小班的幼儿。因为小小班的幼儿年龄较小,集中注意的时间较短。整个活动过程,都是以“敲门”的情景游戏贯穿,运用幼儿喜欢的生动形象的小动物做角色,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8、小班音乐教案《小象》含反思
教学目标:
1、在熟悉歌曲旋律基础上学唱歌曲,并初步使用对唱形式演唱歌曲。
2、体验对唱形式给歌曲带来的不同感受。
3、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已经欣赏过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材料准备:歌曲
活动重点及难点:
活动重点:学唱歌曲。歌曲中的难句“你的鼻子真呀真正长”咬字清晰、连贯“对呀”二个字,对字高音不叫喊,呀字弱
难点:学用对唱的形式演唱歌曲,知道自己应该如何接着唱。
教学过程:
一、小乐器演奏
复习小乐器的伴奏,感受三拍子强弱弱的起伏。
——小乐器能够伴随音乐敲打出好听的声音,让我们用碰铃、响板、铃鼓来为歌曲小象一起伴奏吧。
二、小象来唱歌
1、 集体学唱
——上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歌曲《小象》的旋律,也用小乐器敲敲。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歌曲,唱一唱。
第一遍听(教师念歌词与唱)
提问:
1)小象的鼻子怎么样?它的鼻子像谁呢?歌曲里是怎么说的?(小象、小象、你的鼻子真呀真正长。对呀,我的妈妈鼻子也很长。小象的鼻子像妈妈,象妈妈有长长的鼻子所以小象也有。)
2)小象最最喜欢谁?(告诉你我最喜欢我的好妈妈)
第二遍听(教师完整演唱二次)
提问:听完歌曲,你觉得哪句歌词最难唱?
分析难句:
1)“你的鼻子真呀真正长”比较难唱,因为字有点多而且比较绕口,所以我们要咬字清晰、连贯。(单独练习,先念后唱)
2)“对呀”二个字也很难唱,虽然只有二个字可是“对“字高音,唱的时候不能不叫喊,把眼睛眉毛都打开。三拍子歌曲有强弱弱的特点,多以唱这二个字的时候要强弱弱(教师示范),呀字弱、要轻。(独句练习)
幼儿跟着教师一起学唱,教师用动作、手势提醒歌词和演唱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2、 对唱歌曲
——我们再来听听歌曲,听完歌曲请你告诉我,你觉得这首歌曲是一个人在唱,还是二个人在唱,你是怎么从音乐里发现的?(幼儿范谈)
小结:
这首歌曲是二个人演唱,一个人唱完一个人唱,有点一问一答得感觉(分析句)。我们还能从歌曲里你、和我二个字来发现这个歌曲是二个人演唱。
——那让我们用对唱的方法(一个人唱完问完另一个人来唱来回答)来尝试唱小象这首歌曲。
教师和幼儿之间对唱
幼儿与幼儿之间对唱
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一种新的演唱方式叫做对唱来尝试演唱小象这首歌曲。如果以后我们遇到的歌曲是一问一答,二个人唱的,也可以用这种对唱的方法来演唱,是不是感觉上更加有趣了。
三、我们爱妈妈
----小象在歌曲里唱到它最爱它的好妈妈,你们爱自己的妈妈吗?
——马上就是三八妇女节了,是我们亲爱的妈妈的节日,你能做哪些事情来表达你对妈妈的爱呢?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美术区角中制作一些送给妈妈的三八节贺卡。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9、小班音乐教案《袋鼠》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组织幼儿两人一组按节拍协调地做蹦跳步,并能根据音乐变化表现游戏情节。
2.启发幼儿创编与同伴不同的亲热动作。
3.培养幼儿与同伴共同协调一致地做动作,玩游戏。
4.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袋鼠的图片
2.袋鼠妈妈的头饰一个,袋鼠的头饰若干,狼的头饰若干
3.录音机和磁带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跟老师做动作
二.新教歌曲
1.教师出示图片你们看今天袋鼠妈妈来到我们小一班做客了!咦!袋鼠宝宝呢?(在袋鼠妈妈的口袋里)袋鼠妈妈有个袋袋,袋袋里面有个乖乖,乖乖喜欢妈妈吗?喜欢!)对了,乖乖和妈妈相亲相爱!
2.学唱歌曲袋鼠妈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歌的题目就叫《袋鼠》。我们先来听一听。(教师放录音机一遍。)刚才歌曲里面袋鼠妈妈有个什么啊?(袋袋)袋袋里面装了什么?(乖乖)解释歌词,乖乖是袋鼠妈妈的孩子叫乖乖。乖乖和妈妈好不好?用录音机的歌词怎么说?(乖乖和妈妈相亲相爱)教师再讲述歌词一遍!那我们再来听袋鼠妈妈给我们唱一遍好不好?(教师放录音机一遍。)请幼儿跟着老师一起跟着音乐一起学唱袋鼠两遍(教师放录音机两遍。)
3.学习蹦跳步幼儿学会了唱歌,袋鼠妈妈听见了:“我的小乖乖们唱的可真好听啊,妈妈带你们出去玩好不好?那你知道我们袋鼠是怎么走路的吗?我们是双臂弯曲在胸前,两手自然下垂两腿屈膝,两脚蹬地跳起,落下时前脚掌着地,两膝弯曲,要轻巧而有弹性。教师示范蹦跳步,幼儿学习。小袋鼠们一起来和袋鼠妈妈去森林里吧!(请幼儿听音乐,跟随教师学做蹦跳步)(教师放录音机一 遍。)请幼儿听音乐,与袋鼠妈妈两人一起来做蹦跳步。(要求幼儿已经会听前奏提醒幼儿两人动作协调一致,同时一下一下地跳,没小节跳一下)(教师放录音机一遍。)
4.启发幼儿用不同动作表现“相亲相爱”袋鼠乖乖很喜欢妈妈,和妈妈相亲相爱,那我们可以做什么动作来表现妈妈与宝宝相亲相爱?(引导幼儿想出相互抚摸、拍打、搂抱等动作)袋鼠乖乖和妈妈相亲相爱,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和妈妈相亲相爱。(教师放录音机一遍。)
三.学游戏《袋鼠》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1.教师边放音乐边讲述故事:今天天气可真好,袋鼠妈妈把她的孩子乖乖放在她的口袋里,带着乖乖一起去森林里玩,袋鼠妈妈和乖乖相亲相爱,非常高兴。森林里来了一只大灰狼,慢慢的寻找着小袋鼠。猎人叔叔及时赶来,举起猎枪打死了。小袋鼠们又可以高高兴兴的和妈妈一起相亲相爱了!(教师完整放录音机一遍。)
2.教师先讲解示范游戏规则:音乐一时,幼儿两人一组(一前一后),前者做小袋鼠,双臂弯曲在胸前,两手自然下垂,后者做袋鼠妈妈,双手搭在前者身上,两人同时做蹦跳步,每小节跳一下。唱到地三句时,两人相对拥抱,互相拍拍、抚摸,表示两人相亲相爱。到结束句时,袋鼠一起蹲下不动。音乐二时,大灰狼听音乐按节拍大步走,做找袋鼠的样子。等音乐结束,猎人“砰”开枪,“大灰狼”一下倒地装死。猎人说:“大灰狼死了,袋鼠出来吧!”袋鼠们又做蹦跳步继续游戏。
3.第一遍游戏教师当袋鼠妈妈,请能干的幼儿扮演“狼”和“猎人”提醒幼儿:“狼”出来时,“袋鼠”们蹲下不动。第二边音乐再响起时,提醒“袋鼠”们按节拍做蹦跳步上位。(教师完整放录音机一遍。)
4.第一遍游戏结束后教师简单讲评。玩第二遍游戏,游戏结束时袋鼠妈妈带领小袋鼠们离开活动室。 (教师完整放录音机一遍。)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学唱 《袋鼠》歌曲,让幼儿能按节拍协调做蹦跳步,再让幼儿根据音乐变化表现游戏情节。
幼儿在这活动中,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我让幼儿肢体动作表现袋鼠走路的神态,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以各种各样的动作表现袋鼠蹦跳和袋着宝宝的神态,真是惟妙惟肖,使人忍俊不禁。这时,孩子们学习歌曲的兴趣激发了出来。孩子们在欣赏歌曲的同时已被歌曲深深吸引。“袋鼠妈妈有个袋袋,袋袋里面有个乖乖,乖乖和妈妈相亲相爱。”幼儿自发地创编出和自己的妈妈亲昵的动作。
10、小班音乐教案《小蜗牛》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小蜗牛》的内容,鼓励幼儿根据儿歌内容创编动作。
2、感受儿歌中的上行、下行旋律,并能辨别音的高低,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3、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4、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活动准备:
1、木琴、铃鼓、木鱼等敲击乐器与幼儿人数相等。
2、小蜗牛图片、树、滑滑梯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小星星》做简单韵律活动。
二、通过小蜗牛,初步感知儿歌内容。
1、把蜗牛套在手上,提问:这是什么?
2、出示树的图片,师说:今天小蜗牛想爬到树上去看看。
3、教师演示,小蜗牛从树下爬到树上。师说:一、二、三、四,小蜗牛,爬上树。
4、教师演示,小蜗牛从树上溜到树下。师说:四、三、二、一。小蜗牛,溜滑梯。
三、游戏《小蜗牛》,再次巩固儿歌内容,尝试创编动作。
1、学小蜗牛爬一爬,左手握拳放置于伸出食指和中指的右手手背之上。师说:我们来做小蜗牛一起玩玩吧。
2、身体当树,边念儿歌,边爬一边。
3、把图片树放中间,请小朋友当小蜗牛爬过去。先个别再小组。
四、感受乐曲的上行和下行旋律。
1、教师利用木琴,边念儿歌,边让幼儿感知上行和下行的旋律。
2、游戏《到哪边》。将树和滑梯图片放置在教室中间,请个别幼儿玩游戏,教师用木琴进行敲击,敲上行的旋律就走到“树”图上,敲下行就走到“滑梯”旁边。
3、集体玩游戏《走那边》。
五、节奏练习。
1、听音乐《小星星》,教师示范拍手。
2、幼儿和老师一起根据《小星星》节奏,进行拍手。
3、发放乐器,幼儿进行敲击,练习节奏。
节奏如此:……○(大圆处拍手)
4、幼儿边念儿歌,边打击乐器。
活动反思:
在前几次的教学中我们学习了用螺旋线绘画小花花朵的方法,所以孩子们对今天的这个绘画技法还是比较熟悉。在讲解示范环节我将重点放在了怎么样将螺旋线在小蜗牛的背上完美的布局,引导孩子们要画的饱满,并尽可能的使线与线之间的距离均等一些。从孩子们的操作上看,还是把握的不错的,基本上小蜗牛的壳都能撑得满满的。
11、小班音乐教案《丑小鸭》含反思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在熟悉乐曲的基础上,根据歌词内容模仿和创编各种动作,培养幼儿的尝试创新精神。
2、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初步学会用动作和表情表现小鸭子笨拙可爱的样子。
3、培养幼儿从小爱护动物的优良品质。
4、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鸡住新楼》和《丑小鸭》的音乐磁带两盒、录音机、小鸭子的挂图若干张、小鸭子头饰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复习舞蹈《小鸡住新楼》,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二、引入课题,复习歌曲,进一步熟悉歌曲的内容。
1、出示挂图。“小鸡住进了新楼可高兴了,它的好朋友也来了,祝贺它搬进了新房子,看看,它是谁呀?”(小鸭子)
2、复习歌曲《丑小鸭》,幼儿和老师一起听录音跟唱歌曲,感受小鸭子的形象。
3、教师通过挂图和提问的形式,让幼儿进一步熟悉歌曲,了解小鸭子的外形和生活特点。
4、幼儿有表情地演唱歌曲《丑小鸭》。
三、幼儿尝试创编舞蹈动作。
1、幼儿自由尝试。
①激发幼儿尝试的编舞的兴趣,启发幼儿边听音乐边想动作,动作可以自己编。
“小朋友唱的呀,可真棒,小鸭子一定很喜欢你们的,那你们喜欢它吗?(喜欢)那我们都变成小鸭子,和小鸭子一块玩耍好吗?(好)那我们带上头饰吧!老师要看看个小朋友跳得最像小鸭子了。
②幼儿跟着音乐自由编舞练习。
2、教师引导幼儿分别创编动作。
“小朋友跳的可真不错,有些小朋友编的可好了,那我们现在来比比赛看谁编的最好看。我请他上来表演给大家看。
①教师逐句引导幼儿编动作。
②对幼儿创编的动作,教师进行补充修改然后再传授。
3、完整练习。
①根据幼儿自编的动作组合起来连贯地跳两遍。
②请部分幼儿表演舞蹈。
四、教育幼儿要热爱小动物,保护小动物。
“小朋友你们和小鸭子玩玩的开不开心呀,那我们和小鸭子做朋友好吗?那能不能伤害小鸭子呀?(不能)对了,我们不仅要和小鸭子做朋友,还要和小鸡、小松鼠、小熊和所有的小动物做朋友,那我们就应该爱护它们,不去伤害它们。
【活动结束】
现在我们和小鸭子去找很多很多的朋友好吗?
教学反思:
幼儿园小班的孩子在这节课之前已经对故事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他们对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乐于想象故事以外的事件发生。喜欢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并对问题的答案进行充分联想。孩子的表现欲望很强烈,喜欢模仿故事中的人、事物的形象。对于故事情节中的喜怒哀乐很容易被同化。乐意与同伴或者老师分享自己的意见想法。课程结束之后孩子们都能理解故事主人公的内心感情思想并善良的想尽办法帮助丑小鸭。
12、小班音乐教案《下雨》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碰铃,掌握碰铃的使用方法。
2、用动作和语言表达对两种不同雨声的感受。
3、初步学习看老师手势指挥演奏。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铃鼓、碰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律动、练声
1、《这是小兵》
2、《我们大家做得好》
3、《我爱我的小动物》
4、《扮家家》
二、复习歌曲
1、教师弹奏乐曲旋律,引导幼儿回忆歌曲名称:刚才老师谈的歌
曲叫什么名字?
2、大雨的声音是什么样的?请小朋友唱着歌回答老师。
3、小雨的声音是什么样的?
4、教师和幼儿一同演唱歌曲。
5、大雨和小雨谁的声音更大一些,我们要怎么样唱大雨和小雨的声音?!.快思.教案网出处!(引导幼儿分别用大声和小声演唱大雨和小雨)
三、表演歌曲
1、如果请你来表演下雨,你会怎么表演?(幼儿自由表演后教师引导幼儿集中学习一、两种比较好的动作)
2、下雨可以这样表演,下大雨可以怎么表演,下小雨又可以怎么表演呢?
3、教师带领幼儿完整表演歌曲。
四、演奏歌曲
1、刚才我们用声音和动作表演了大雨和小雨,老师还为小朋友带来了一些乐器,用他们来表演歌曲也非常好听。
2、教师出示铃鼓和碰铃,引导幼儿认识乐器,学习这两种乐器的演奏方法。
3、教师分别演奏两种乐器,引导幼儿倾听哪种乐器演奏大雨,哪种乐器演奏小雨。(哗啦啦处连续摇铃鼓,滴滴滴滴嗒处用碰铃,一字一次。)
4、将乐曲分配给孩子们,教师组织幼儿演奏歌曲。(引导幼儿看手势指挥演奏,明确自己的演奏任务。没有乐器的小朋友拍手唱歌)
5、请另外一些孩子用乐曲演奏歌曲。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13、小班音乐教案《噜啦啦》含反思
设计意图:
《指南》指出,内容的选择应以观察了解幼儿为基础,源于幼儿的现实生活。在《奇妙的水》主题中,我们从好玩的水,会变的水,进入到有用的水,在天气逐渐炎热的夏天,孩子们往往玩得满头大汗,“出汗了怎么办?”孩子们说了很多办法,如:吹电风扇、洗澡、开空调等,尤其说到洗澡,孩子们更是按奈不住激动,说起来没完没了。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结合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确定了本次活动内容。
活动目标:
1.大胆用动作表现洗澡时的快乐有趣,并随着乐曲的变化表现。
2.知道洗澡可以让自己变得干净健康。
3.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动作图谱,记号笔,白纸
2.音乐
活动过程:
一、自由表现洗澡
现在是什么季节呀?出了汗怎么办呀? 你是怎么洗的?(.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让我们一起听着音乐来洗洗吧 。(幼儿听音乐洗澡)
二、创编洗澡的动作。
1、讨论:你是怎么洗澡的?洗了什么地方?
2、自由创编
3、梳理创编的动作: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教师根据幼儿所说出示动作图谱或即兴画出洗澡动作
4、看图表演
5、提要求后再次表演。
刚才小朋友洗了很多地方,想一想还有什么地方没有洗干净?现在让我们听着音乐把我们的身体洗得干干净净的。
三、辨别音乐节奏快慢。
1、完整欣赏音乐,感受节奏快慢
有个小朋友喜欢一边洗澡一边听歌,你们听一听这首歌哪个地方快哪个地方慢?快的音乐应该怎么洗呢?慢的地方呢?
2、分段感受并表演。
3、完整听音乐表演。
让我们一起听着音乐洗个澡吧!小耳朵要仔细听,什么地方要快快洗,什么地方要慢慢洗。(1遍)
四、完整表现:帮同伴洗澡。
教学反思:
这一话题,孩子们比较感兴趣,都愿意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14、小班音乐教案《小金鱼》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风格,能愉快地演唱歌曲。
2.听音乐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
3.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提前让幼儿认识了小金鱼,了解金鱼的外部特征
2.背景音乐
3.金鱼头饰
4.彩虹伞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请幼儿自由表演小鱼游。
1、幼儿边听音乐边跟老师做小鱼游的动作进入教室。
师:小朋友小鱼都会怎样游水呢?
师:哇,原来小鱼可以有这么多的姿势游水呀,那现在让我们一起听着音乐,来做小鱼游吧!
2、小鱼们游得可真愉快呀!刚才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觉呢?<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你觉得音乐欢快吗?)
二.学唱歌曲:
1、请幼儿完整的欣赏第一遍歌曲。
师:让我们再来仔细地听一遍这首好听的《小金鱼》吧。
2、欣赏第二遍歌曲,让幼儿熟悉歌词。
师:刚才你都听到小金鱼怎么样了?
老师按着幼儿说出歌词的顺序贴出图片,并按着图片将歌词配着音乐说一遍。
3、跟音乐说歌词。
请幼儿跟老师一起跟着音乐说歌词(两遍)歌词:我是小金鱼,住在池塘里,游过来游过去,总是不适宜。努力游努力游,游过了小河,一天又一天,来到大海边。
4、加上肢体动作唱歌。
师:小朋友们说的可真好呀,你瞧,小金鱼来了(老师戴上头饰边唱歌边做动作)
5、学唱歌曲。
师:小朋友也想做漂亮的小金鱼吗?(给幼儿带上头饰跟老师一起边表演边演唱)
6、请幼儿有感情、有表情的演唱歌曲。(表扬:XXX小朋友是一条快乐的小金鱼,你们瞧他唱歌的时候多高兴呀!)
三.结束游戏:网鱼幼儿唱最后一遍歌曲时,老师在最后一句时出示"渔网"网住小鱼。
师:我们一起到大海里去网鱼吧。
带领幼儿离开教室。
活动反思:
1、幼儿对本节课内容掌握还可以,字宝宝掌握得较好,基本上理解儿歌的含义。
2、教具做得不够好,幼儿不是很感兴趣。
3、与幼儿的互动较少,应该要多一点。
15、小班音乐教案《走路》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学唱歌曲,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词内容。
2、启发幼儿创编四种动物走路的不同姿势。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认识小兔、小鸭、小乌龟、小猫四种动物。
2、四种动物的头饰若干。
3、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发声练习。(小动物学唱歌)
2、进行语言节奏训练,熟悉歌词。
(1)教师:今天,有四个小动物要来我们班做客,小朋友们猜猜看,小兔子是怎么来的呀?“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小鸭子走路的时候怎么样?小乌龟走路的速度怎么样?小花猫走路时有没有声音?(提问时教师依次出示小动物的头饰)
(2)教师:这四种小动物走路的样子真可爱,老师把它编成了一首儿歌,并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走路》,今天老师就带着小朋友们学唱这首儿歌。
(3)进行节奏训练,教师示范念一遍儿歌,然后教幼儿念出歌词的节奏。
3、学唱歌曲。
(1)教师示范清唱儿歌,并边唱边把小动物按顺序贴在黑板上,以便帮助幼儿记住歌词顺序。
(2)教师再次弹琴示范唱儿歌,幼儿听旋律。
(3)教师教唱儿歌:教师范唱时幼儿可以小声跟唱,提醒幼儿唱准节奏,根据幼儿学习的情况,多跟音乐唱几遍。
(4)幼儿熟悉歌曲旋律后,分组唱儿歌比赛。
(5)幼儿熟悉歌曲旋律后,教师鼓励幼儿创编四种动物不同的走路姿势。表现好的小朋友,教师要及时的给以表扬鼓励。
4、表演。
(1)教师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边唱歌边做动物走路的动作。
(2)幼儿听音乐表演。
教学反思
1、这次活动根据幼儿对小物们那种特别喜爱,喜欢模仿它们走路的一些动作来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幼儿的发展经验水平以及学习特点,通过音乐活中的唱与跳,使幼儿语言上的表述与动作协调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也增强了幼儿表演的自信与欲望。特别是最后一个游戏环节,到结束,小朋友还玩得意犹未尽。这样为后面的延伸环节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2、小班幼儿因为生活经验少,所以对创编动作有了一定的难度,如果能让家长配合,提前带小朋友多观察一些小动物走、跑的样子。或者做些有更多小动物走、跑的课件,相信这节课就上得更加丰富生动了。
16、小班音乐教案《排排坐》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每次给孩子们发点心吃的时候,孩子们总是吵闹争执不休,所以决定通过一首儿歌,让他们简单感知分享谦让的道理。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理解并掌握儿歌内容。
2,通过学习,懂得谦让分享,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谦让与分享的道理
活动准备
1,准备足够孩子人手一个的水果。
2,孩子争抢玩具大哭的图片。
活动过程
1,展示图片,引发讨论。
观察图片,讨论图片上的孩子们在干嘛?
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不对?
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2, 学习儿歌。
老师朗诵儿歌,孩子认真听。
回答问题,儿歌中说的什么意思?
儿歌中的小朋友和图片中的小朋友谁做的好?
你会向谁学习?
跟读儿歌,掌握儿歌内容。
3,表演儿歌,玩游戏。
做游戏, 孩子们将凳子摆成一排,表演儿歌内容。<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表演结束孩子们亲亲抱抱。
4,分发水果,巩固儿歌内容。
请个别幼儿为小朋友分发水果,边发边念儿歌。
孩子在分发的过程中,老师注意让孩子坐好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
大家一起分享共同吃水果的乐趣。
5,小结。
我们以后在相处的过程中,要懂得谦让,不争不抢 ,好的东西不仅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 ,更要懂得和爷爷奶奶爸妈分享。
教学反思
在组织课时侯,就是因为孩子们在吃东西时候爱争抢打闹,为了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和和睦相处共同分享, 就选择了这首儿歌,同时为了让他们印象更深刻,特意从开始就是使用反面图片教材 ,让孩子在讨论的 过程中初步意识到应该怎样做对怎样做不对,为后面快速理解儿歌内容打下基础。从而在理解掌握儿歌内容的基础上达到我所期望的目标。但在组织这节课 时,可能过于偏重常规培养,忽略了对孩子 进行语言方面的比如发音的准确清晰等方面的锻炼,以后在组织任何活动时,一定要做到面面俱到,要做到让孩子全面发展全面进步。
17、小班音乐教案《小碗》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会评出来好与坏。
2、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折纸图解一张。
彩色折纸数张。
《小碗》儿歌。
活动过程
1、孩子们我们平时在家都用什么盛饭啊?哪能不能说说你们吃饭的小碗是什么样子的啊?引出主题。
2、你们学过用纸这小碗吗?.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那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一下用纸喜爱的'颜色来折小碗,我们折完以后看看那个颜色的小碗最好看。
3、教师先讲解折法,给孩子们示范折纸的折法,先让孩子们认真的看一遍。
4、教师再给孩子们讲解如何看折纸图,让孩子们看着折纸图进行折小碗。
5、在孩子们进行折纸的时候,教师要来回进行巡视,帮助不会的孩子。
6、等孩子们折完后,让孩子们展示出自己的小碗,共同点评说说哪折的好?哪折的不好?
7、拿着自己的小碗,说儿歌《小碗》,走出教室。
儿歌:
小瓷碗圆又圆,好像一只碰碰船
盛热菜盛热饭,船儿开到我面前
米饭香小菜鲜,啊呜啊呜全吃完
活动反思
《小手歌》是小班的一个音乐活动,主要是让幼儿感受歌曲活泼、欢快节奏的同时,用手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物体。并在原有动作的基础上,学习创编。在表演歌曲时我尽量引导幼儿用更多动作去表演,关注每位幼儿,使他们能更加大胆的参与。
18、小班音乐教案《惊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感受音乐神秘感,突出表现的强力度带给人的惊愕、震撼的感觉。
2、 学习一下一下地跟音乐做简单的身体动作,用身体动作的幅度、力度来表现音乐力度的变化。
活动准备:
磁带、录音机、图谱、小猫的头饰
活动过程:
1、 播放乐曲,并通过故事帮幼儿理解曲子。
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非常好玩的曲子,咱们一块来听听吧”放完后问幼儿:“你们听出来里面有什么声音?还听出了什么?……好我们再来听一遍,听完后继续问幼儿,然后引导幼儿说出吓一跳的感觉。教师:“这首曲子还藏着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呢,这是一个关于猫和老鼠的故事。
2.教师出示图谱,引导幼儿欣赏音乐。(教案出自:快思老师)“老师还把这个故事画了下来,你们看这是什么?……”小朋友发现没有它们的提问:小老鼠的脚印颜色一样吗?为什么?教师小结:离大懒猫远时,走路重一点,脚印颜色深;当走到大懒猫身边的时候,小老鼠走路特别轻,脚印颜色浅。
3.幼儿听音乐,指图谱。
引导语:咱们也顺着小老鼠的脚印去找东西吃吧?4.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动作:“小朋友,咱们也学着小老鼠的样子找东西吃吧?小老鼠怎样走路?吃东西?跳舞?”
5.听音乐做游戏。
活动延伸:
可将此游戏发展为戏剧表演,咱家园联欢中演出。
附:故事《小老鼠和大懒猫》
一只小老鼠肚子饿得咕咕叫,他想到厨房里偷吃东西,可去厨房的路上有一只大懒猫正在睡觉,这可怎么办呢?小老鼠想了想,于是就轻轻的轻轻的往厨房走去,当走到大懒猫身边的时候,它走得更轻了,这时大懒猫突然伸了个懒腰,可把小老鼠吓了一大跳,大懒猫醒了没有?没有,它接着又睡着了,小老鼠这才轻轻的走到了厨房,来到厨房后她又吃又喝,吃饱喝足后还跳起了舞呢。
活动反思:
本活动音乐简单,内容浅显生动,在活动中通过让幼儿听一听、拍一拍、动一动、玩一玩,在游戏中使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也发展了幼儿的注意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19、小班主题教案《小兔乖乖》反思
设计思路:
1、活动来源于“小兔乖乖”的主题活动。在活动前期我们请班内家长带来了小兔,饲养在教室里。并且也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谈话:认识小兔。故事、歌曲:小兔乖乖等活动。在区域里也让孩子们喂小兔吃草、捏小兔等等,通过活动,让孩子对小兔的特征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也激发了他们爱兔子的情感。
2、在本次活动中,我以情景的方式导入:我做兔妈妈,孩子们做兔孩子。(妈妈和孩子的形式孩子在体育活动中一直开展这样的形式,孩子兴趣也很高。与孩子们一起练习小兔双脚并拢跳的技能。在第二环节的游戏中,我通过层层递进的方法:
(1)天黑了,小兔回家,躲到三角形洞里。
(2)大灰狼来了,要抓躲在三角形洞里的兔子
(3)抓躲在红色方形洞里的小兔。三个游戏来达到层层递进的效果。既帮助幼儿对图形的巩固认识,有发展幼儿听指令游戏的能力。
活动名称:小兔找山洞
活动目标:
1、在小兔找山洞的游戏中,巩固认识各种图形。
2、初步练习听指令进行游戏。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兔、大灰狼头饰、地上画有各种图形、青草等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练习双脚并拢行进跳
(1)(老师戴兔子头饰)我是谁?妈妈戴你们到山上吃青草好吗?
(2)小兔怎样跳?(个别、全体双脚并拢行进跳)
2、兔妈妈与兔宝宝跳着,来到场地上。
二、游戏(巩固双脚并拢行进跳)
1、兔妈妈和孩子一起念“小白兔,跳跳跳,跳到草地上,吃吃嫩青草,吃饱肚子睡一觉。”当妈妈说到“天黑了,快快回家吧。”就躲到山洞里。
2、听妈妈的指令:到三角形洞里。
游戏后提问:你躲进什么样的山洞?这个山洞里一共有几只小兔?
3、躲开大灰狼,根据游戏指令躲进相应的山洞里。
(1)大灰狼要抓躲在三角形洞里的兔子。
讨论:为什么有的小兔被大灰狼抓走了?
(2)大灰狼要抓躲在红色方形洞里的小兔。
三、活动延伸:
战胜大灰狼回家。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配合,认真尝试,在自主练习里获取了经验,又在集体练习里感受到了快乐和喜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圆满的完成。
20、小班数学教案《糖果屋》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2.尝试运用长方形、三角形、圆形,进行自由拼贴。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重建糖果屋”情景图片。
纸面教具:《糖果屋》。
材料准备:剪刀、胶水。
活动过程
一:操作课件,初步了解房屋的基本结构和形状
——糖果屋由哪些部分组成呢?
——屋顶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二:放情景图并操作课件,令幼儿进一步认识图形
—重建糖果屋的屋顶需要用到什么形状的糖果?
——请你从一堆糖果中找出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糖果吧。
三:出示教具,鼓励幼儿运用几何图形拼贴糖果屋
1.发放纸面教具及材料“胶水”,鼓励幼儿运用几何图形自由拼贴。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幼儿互相欣赏构建作品并交流。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21、小班社会教案《汉堡男孩》反思
活动设计
如何纠正孩子的偏食,一直是许多家长非常头疼的事。在故事《汉堡男孩》中,偏食大王维尼竟然变成了大汉堡!在成人的世界里,这样的故事完全不合逻辑,可是孩子们的神情告诉我,这是他们喜欢的故事。所以我把这个诙谐有趣的故事设计成了亲子活动。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知道不挑食、对健康有益。
3、分享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快乐进餐的有效经验。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6、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7、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根据故事内容做成的PPT(图一:维尼大口大口地吃汉堡,图二:维尼被狗追,图三:维尼被牛追,图四:维尼被送往汉堡店,图五:预设的快乐进餐的有效经验);
2、靠垫、地毯:布置“蔬果一条街”场景;
3、每个家长腰间围一条小围裙。
活动过程
一、亲子进场,在温馨谈话中导人活动。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把你们的妈妈请到了这里,高兴吗?我们一起欢迎妈妈。
2、师:你们喜欢吃妈妈做的菜吗?妈妈平时都给你们做哪些好吃的菜?
3、师:小朋友们说了很多喜欢吃的菜,今天老师这里来了一个小男孩,看看他最喜欢吃什么。
二、绘本阅读,在有趣的情节中体验男孩变成汉堡后的惊恐与危险。
1、出示图一,引导幼儿观察小男孩最喜欢吃什么。
(1)师:小男孩叫维尼,他不吃任何蔬菜,像红萝卜、青菜,他统统都讨厌,他最喜欢吃汉堡。
(2)讨论:妈妈们,如果你的宝宝也像维尼一样,你会担心吗?担心什么呢?
2、出示图二,边讲故事边提问。
师:嘣、嘣、嘣,维尼真的变成了一个大大的汉堡。有一天,他从汉堡店走出来,他碰到谁了?
预设提问:
(1)猜猜这只狗狗想干什么?
(2)维尼拔腿就跑,他跑到了哪里?(养牛场)
(3)猜一猜,牛为什么会这么生气?(原来汉堡是牛肉做的)
3、出示图三。进一步体验危险的情境。
师:“我不是汉堡!我是人!”维尼坐上了面包车,车在汉堡店的门口停了下来,一个冰冷的声音传了出来,“大家快来品尝超级大汉堡!”
预设提问:
(1)眼看这个汉堡就要切成两半了,绝望危急时刻,谁会来救他呢?
(2)妈妈们,如果是你的孩子遇到这样的危险,你会怎么做?
(3)我们一起来听听维尼的妈妈怎么说。(别碰他,他是我的孩子)
师:从那以后,维尼决定听妈妈的话。蔬菜水果样样都吃,慢慢地,汉堡男孩又变成原来那个健康的小男孩了。
三、亲子表演,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男孩偏食带来的危险后果。
幼儿扮演小男孩,妈妈们分别扮演狗、牛等,教师旁白,配上音乐进行亲子表演。
四、交流互动,分享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快乐进餐的有效经验。
预设提问:你们喜欢吃水果吗?喜欢吃蔬菜吗?宝宝们真棒,我相信爸爸妈妈们也很厉害,你们是用什么办法让孩子喜欢吃蔬菜水果的呢?
教师总结:每一种蔬菜和水果都含有身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只有样样都吃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五、逛“蔬果一条街”,在有趣的游戏中感受营养丰富的食物对健康的益处。
亲子玩“买蔬果”游戏,并请个别家庭介绍,激发幼儿喜欢吃蔬果的情感。
教师小结:每一种食物都含有小朋友生长需要的营养成分,只有均衡膳食,我们才能长得健康、强壮!
活动反思
1、座位巧妙安排。在本节活动中,我让孩子们坐在地毯上围成半圆,家长坐在靠垫上离孩子稍远一点。这样排座位让孩子和家长在互动时很方便,又避免了孩子过于依赖家长、家长干扰孩子自主思考情况的发生。
2、环节有效设计。社会领域的教育离不开知、情、意、行。本次活动我巧妙利用讨论、交流、表演、分享、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孩子在认知的基础上进行体验和感受,最后达到喜欢吃蔬果、不偏食不挑食的活动目标。
3、家园融洽沟通。活动让家长学到了培养孩子良好饮食习惯的多种方法,明白了在家庭教育中尊重孩子年龄特征的重要性。虽然一次教学活动不可能全方位提高家长的教育观念和能力,但是能给家长带来很多的启示,从而配合幼儿园,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22、小班数学教案《长和短》反思
活动目标
1.愿意参与比较活动。
2.尝试用一头对齐的方法比较两个物体的长短。
3.初步感知物体长短的相对性。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已经掌握用目测的方法直接比较长短。
课件准备:“耳朵长和短”图片。
纸面教具:《长和短》。
材料准备:短、稍长、长三种长度的绳子。
活动过程
一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直接比较长短
——小猫蜜蜜和兔一一最近遇到了一个难题,她们都觉得自己的耳朵比对方的长,争论了好久也没有得出答案,所以想请小朋友们看看,到底谁的耳朵长,谁的耳朵短。
——是蜜蜜的耳朵长?还是兔一一的耳朵长?
二发放纸面教具让幼儿用一头对齐方法比较长短
1.发放纸面教具,引导幼儿在纸面教具上比较两支笔的长短。
2.引导幼儿在纸面教具上比较两把尺子的长短。
3.引导幼儿在纸面教具上比较两把伞的长短。
4.教师操作课件,验证幼儿的答案。
三
发放材料鼓励幼儿比较长短感知长短的相对性
1.幼儿第一次比较绳子长短。
2.幼儿第二次比较绳子长短。
教学反思
1、本活动能充分调动幼儿积极参加游戏的兴趣, 促使学生更好的发现生活中的知识。
2、师生配合较好,学生愿意参与,具有积极的表现欲。
3、再次上的话,材料选择应更丰富点。最好是现成的物品。更能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东西直接区分描述。
23、小班语言教案《好朋友》反思
设计意图
2-3 岁儿童由于动作、语言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扩大了社会交往的范围,逐渐习惯也愿意与同龄伙伴及其成人的交往,但在交往有的孩子常常会害羞,不敢主动交往,且交往过程中带有自我中心倾向,常常以自己的需要作为唯一的标准,例如想与同伴共同玩玩具时,不会用语言交流,而直接抢玩具,小熊系列绘本《好朋友》以一只小狸猫想参与朋友的游戏而不敢主动交往为线索展开,绘本内容生动有趣,书中的对话大多为重复式对话,“我也一起玩好吗?”“好呀 来呀,”简单精炼,非常适合2-3 岁的幼儿阅读,因此我选择此绘本为切入点开展了语言活动《好朋友》,在活动中我通过绘本阅读,教师示范和幼儿亲身体验等教学法,鼓励 2-3 岁刚入园的孩子大胆表达想同伴交往,并引导孩子在想与同伴共同游戏时用语言沟通交流。
活动目标
1、鼓励孩子大胆与同伴交往。
2、大胆完整的说出“我也一起玩,好吗?
3、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4、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够大胆说出:“我也一起玩,好吗?
活动难点:能够迁移经验,在想与同伴游戏时说:“我也一起玩,好吗?”
活动准备
绘本 PPT《好朋友》,小象、小熊、小猪 、小狸猫、小兔、小鼹鼠图片,玩具 3 框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教师出示绘本观察封面进行导入
师:“今天老师为宝宝们带来了一本图书,它的名字叫《好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好朋友呢,带领幼儿观察故事中的人物后,提问好朋友之间有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设计意图:围绕主题简明的导入,让孩子简单了解故事中的人物,迅速的进入到本次活动的主题。
二、教师播放 PPT 并讲述绘声绘色的完整讲述绘本讲述绘本并提问
1、小狸猫最有有没有参与到好朋友的游戏里?
2、大家一起玩好玩吗?
设计意图:
教师完讲述可以引导幼儿能够初步掌握故事的内容,2—3 岁幼儿语言理解能力较弱,因此我设计的提问教简单,便于孩子理解,这两个看似简单的提问概括了这个绘本的中心思想,让孩子能够与小狸猫产生共情
三、教师出示图片精讲绘本,并引导幼儿尝试学习绘本中的对话
1、小兔和小熊正在开心的玩沙,这时候小鼹鼠从地理钻出来了,它大声的说:“我也一起玩好吗?” “好呀,快来呀”这时小狸猫在旁边悄悄的看着不敢说出来,
2、阅读 P5,小象来了他也想参与游戏,小象甩甩鼻子说:“我也一起玩好吗?”我们一起来学学大象吧!
3、精读 P7 页,小狸猫非常想参与到朋友的游戏中,于是它小小声的说:“我也一起玩好吗?小狸猫小小声的说,朋友们听见了吗?它参与到游戏里面了吗?我们一起来帮帮小狸猫大声的说:“我也一起玩,好吗?声音还有一点点小,小伙伴们没有听见我们大声一点试一试
4、阅读 P8 页,谢谢小朋友的鼓励,看小狸猫大声说出:“我也一起,好吗?小伙伴们都听见了,他们一起玩真开心
阅读完提问:“小动物们想参与朋友的游戏都会怎么说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和朋友一起玩吗?你想和朋友一起玩会说什么呢?
设计意图:
通过精读绘本,引导孩子体验故事中角色心理,尝试说出故事中的对话,进一步掌握故事情节,为小一环节情景的进行经验的铺垫, 2—3 岁的幼儿好模仿,具有很强的泛灵性,因此我带领幼儿模仿故事中的角色,让孩子更深入到角色的体验,和情景中四:情景模拟,迁移经验,帮助幼儿将经验实际运用
1、教师示范,一名教师正在玩玩具,另一位教师走到旁边大声说:“我也一起玩好吗?”“好呀,快来呀”
2、幼儿体验,教师:”宝贝们,你们想和老师一起玩吗?谁会说:“好听的话”鼓励幼儿大声说我也一起玩好吗?并参与游戏
设计意图:为升华孩子的经验,解决班级因不会语言交流产生争抢玩具的行为,我采用了真实的情景模拟
活动反思
2-3 岁的幼儿以无意识注意为主,常常注意力不集中,达成目标首先一部是要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为此我 做了以下思考。
1、从选材方面,内容简洁童趣,图书画面温馨丰富。
2、讲述时绘声绘色,用声调的抑扬顿挫吸引幼儿,且在讲述过程中带领幼儿模仿故事中的角色,让孩子更深刻的体验故事情节。
3、活动层层递进,每一个环节都为下一个环节做足了充分的经验铺垫,不断刺激幼儿的兴趣。
24、小班安全教案《安全用电》反思
活动过程:
1、了解安全使用电器的粗浅知识。
2、学习词汇:插头、插座、触电。
3、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4、引导幼儿初步掌握日常生活中的用电安全。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6、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知道在发生危险时如何自救。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卡片。
2、电线若干、插座若干。
活动过程:
1、通过提问,引起幼儿谈话兴趣,启发幼儿讲述电的用途。
(1)、天黑了,什么都看不见,这时候我想看书怎么办?
(2)、天气非常热,我想在一个凉爽的环境里工作,怎么办?
(3)、房间的地毯上落了许多灰尘,我想把它打扫干净,用什么?
(4)、灯、电风扇、空调、吸尘器,要让它们工作起来,都需要用什么?
(5)、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需要用电?
小结:电有这么多的用处,它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我们在生活中越来越离不开它了,它是我们的好朋友,但这位朋友有时候也会发脾气伤人的。
2、请幼儿取出操作卡片,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帮助幼儿了解安全使用电器的粗浅知识。
(1)、提问:这只小熊做得对不对?这样做会怎样?为什么?
出示一段电线,让幼儿观察它的基本结构和作用,让幼儿知道电线的内层是一根铜线,可以传电,外层是塑料,包裹着铜线,是保护层,它没有电。如果电线的保护层被损坏,人们就可能碰到电,电就会给我们带来危险。
(2)、提问:这只小兔在干什么?它这样做对不对?会发生什么问题?
出示一个插座,让幼儿观察插座的基本结构和作用,让幼儿了解插座内有铜片或是铜丝是带电的,外层是塑料做的盒子,起保护作用。如果将手或其它东西伸进插孔,接触到铜片,电就会传到我们身上,伤害我们。
(3)、提问: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这样做会发生什么事?
小结:水是可以传电的,如果将电器放在潮湿的地方使用,会发生漏电。
3、总结:
电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好处,但如果不正确使用电器,就会给我们带来危险。所以小朋友一定要注意安全用电,还要提醒周围的人也要安全用电。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让小朋友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看见电线段落在路上,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25、小班主题教案《我自己》反思
主题目标:
1、认识自己的五官、身体的主要部位和性别,了解自我,形成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2、乐意用语言、音乐、美术等手段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主要内容:
《我的身体》《我的小手》《可爱的小脚丫》《身体变变变》《男孩女孩》《捏拢放开》《什么乐器在歌唱》《让我来听一听》《闻闻看》《比比看》《衣服和身体》《头发肩膀膝盖脚》
环境和材料:
1、创设一个“家”的墙饰。
2、在墙上张贴一幅男孩像和一幅女孩像。
3、在各个活动去提供相应的材料,观察幼儿的关注点,了解幼儿对自我认识的现有水平,并以此作为进一步提供材料的依据。
区域活动:
科学类:镜子、纸、笔;软、硬的材料,光滑、粗糙的材料;装有不同的材料的响罐;装有不同气味物品的广口瓶。
语言类:有关人体知识的图片和书籍。
音乐类:各种打击乐器及幼儿熟悉的歌曲磁带。
角色区:继续培养幼儿的角色意识,能够按照分配的角色进行游戏,产生游戏的角色语言;学习整理各个区域的材料。
家长工作:
1、家长十分自然地向孩子介绍性别的特征。
2、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地自我保护意识和爱清洁、讲卫生地习惯。
3、尽可能让幼儿利用各种感官感知事物的属性(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等)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26、小班数学教案《好玩的轮子》反思
活动目标:
1、创设玩具城情境,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和同伴共同学习的愉快情绪。
2、通过看看、说说、粘粘等形式感知4以内数量,发展思维能力。
3、能有序的进行操作,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玩具车幼儿人手一辆、幼儿操作材料每人一份、教师示范教具一套
活动过程:
一、激发去玩具城的兴趣
1、我们小朋友喜不喜欢玩玩具?你喜欢玩什么玩具?(幼儿自由讲述)
2、随律动《开火车》进入活动室
二、玩玩具,初步感知4以内的数量
1、幼儿第一次玩玩具,感知轮子能滚动的特性,初步学习点数4以内的数量小结:原来轮子都会滚动,而且都不一样。
2、幼儿互相交换第二次玩玩具,感知不同数量的轮子,巩固对数量的认识
3、送玩具回家,幼儿按点送物
三、帮玩具宝宝数轮子
1、玩具宝宝要去参加装轮子大赛,可是他们还不知道自己该装几个轮子,怎么办呢?
2、出示范例,引导幼儿思考这是什么车?它应该装几个轮子?(根据幼儿讲述示范粘贴一种,其他的请幼儿思考并轻轻告诉老师)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相互进行验证,适当启发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
4、集体验证引导幼儿说一说你帮什么车装了几个轮子?是不是每一个玩具宝宝都会数自己的轮子了?
四、我们也来变一变
1、我们小朋友想不想跟着玩具宝宝一起去参加比赛?
2、请你们动一动小脑筋,变一变,你想变成什么车去?
3、幼儿随音乐出活动室
五、延伸
1、在数学区投放相应材料供幼儿巩固。
2、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由的变成轮子数量不同的玩具。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27、小班音乐教案《夏天来了》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尝试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够结合生活经验创编部分歌词。
3.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夏天到》歌曲音频及伴奏;“夏天到”歌曲图谱。
活动过程
一
谈话激趣,引出活动主题
——夏天是什么样的?
——我们怎么知道夏天来了?
二
播放歌曲及伴奏,出示图谱,熟悉内容并学唱
1.播放歌曲音频,根据歌词顺序出示图谱,帮助幼儿熟悉歌词。
2.播放歌曲伴奏,教师带领幼儿学唱歌曲。
三
播放伴奏,鼓励幼儿结合生活创编歌词并演唱
1.鼓励幼儿创编部分歌词。
2.幼儿先合唱歌曲,再分组演唱歌曲。
教学反思:
《夏天到》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旋律活泼欢快、内容形象生动,问答式的歌词描绘了一幅极富童趣的夏天场景。歌词内容浅显易懂,音乐情绪活泼欢快,比较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及认知特点,适合小班幼儿演唱。想一下子学会有点困难,但让孩子在熟悉音乐后,唱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并不难。根据幼儿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我采用游戏对唱的方式,在这环节中,我先采用老师与幼儿问答对唱的方式,再请幼儿自由分组进行对唱,随后请个别幼儿与集体对唱……让幼儿在不同的演唱过程中体验歌曲愉快的情绪,以及三拍子的强弱节奏。
28、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胆小鬼》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的诙谐情绪,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
2、能根据歌词内容及蕴涵的情绪有表情地进行演唱。
3、学习歌曲,能较好地接唱歌曲中的衬词。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6、通过图片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
7、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图谱、相关图片。
2、幼儿经验准备:见过三角衣架。
活动过程:
一、运用游戏帮助幼儿感受歌曲中的主要旋律与节奏。
二、幼儿欣赏歌曲,熟悉歌曲旋律,掌握歌词。
1、幼儿完整欣赏歌曲。
提问:你在歌中听到了什么?(幼儿自由回答,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谱)
2、幼儿再次欣赏歌曲,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歌曲。
歌里还唱了什么?(教师引导幼儿按歌曲节奏说唱)你觉得冬冬是个怎样的小朋友?他半夜起来遇到的是妖怪吗?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
《胆小鬼》这首歌曲和你原来听到的歌曲有什么不同?
三、幼儿学唱歌曲,教师引导幼儿运用两声部演唱歌曲。
1、幼儿尝试与教师一起边看图片边完整演唱歌曲。
2、教师与幼儿进行两声部演唱。
3、教师将图片递减,幼儿尝试独立演唱歌曲。
4、幼儿分组进行两声部合唱,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评价。
四、幼儿自由地边歌边舞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优点:
1、在今天的活动中,幼儿对活动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通过幼儿的回答和演唱时的表演也能看出幼儿体验到了歌曲诙谐的情感,达成了第一点目标。
2、第一环节以“打招呼”的形式进行练声,不仅将主旋律让幼儿提前练习,幼儿也有浓厚的兴趣。
3、图片的利用不仅简单、便于操作,也能很好地帮助幼儿记忆歌词。活动中教师采取图片递减的方式,逐步让幼儿成为演唱的主体,这样既让幼儿感受到了挑战性也体现了活动的主体性。
不足:
这一活动对于才升入中班的孩子来说有一定难度,并且因为是借班教学,在每一次活动中幼儿出现的问题都不一样。在今天的活动中,教师并没有根据孩子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例如:
1、音乐活动中提倡让幼儿乐唱、勤唱、敢唱、善唱,我想这些都与是否会唱有关。今天的活动中幼儿的情绪一直没有达到**,这与一些幼儿没记牢歌词、不会唱有关,不会唱就不敢唱。而图片可以帮助幼儿记忆歌词,但教师将图片撤得太早。因此活动中当教师发现幼儿对歌词的记不牢的时候可以采取图片重现的方式,进一步帮助幼儿记忆并巩固歌词。
2、今天的活动中幼儿未能明白衬词的意思,导致不能很好地进行分声部演唱,这时教师可请协教老师一起来进行示范,用示范代替烦琐的语言解释,从而更好地突破这个难点。
29、小班语文教案《洗手歌》反思
一、目的要求:
1. 在看看讲讲的过程中,理解木偶表演的内容,学说短句“大象,不要怕,我来扶你起来”、“摔倒了,不要怕,一、二、三自己爬起来”。
2. 鼓励幼儿不怕困难,摔倒了自己爬起来,做个勇敢的孩子。
3.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4.通过图片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
二、活动重点:
理解木偶表演的内容,学说短句“大象,不要怕,我来扶你起来”、“摔倒了,不要怕,一、二、三自己爬起来”。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木偶:大象、小兔、小猪、小猫四个角色;事先请两位老师排练好表演内容,布置表演场景。
四、设计思路:
二十一世纪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从小培养幼儿勇敢自信、不怕困难的品质相当重要。根据小班下学期目标,其中有一条:“初步培养幼儿不依赖别人,学习克服简单的困难。”结合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在家中比较依赖父母长辈;孩子们碰到一点点小事就哇哇哭个不停;独立自理能力较弱、怕困难。由此我设计了《一、二、三自己爬起来》这个活动。作为一个语言活动,又结合认知目标中“引导幼儿学习普通话,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我将语言目标重点定位于学说两个短句:“大象,不要怕,我来扶你起来”、“摔倒了,不要怕,一、二、三自己爬起来”。而且采用了小班幼儿感兴趣的木偶表演,通过边看边议,以及让幼儿与木偶对话,为木偶们动脑筋想办法等手段,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大胆地用比较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小朋友不怕困难,摔倒了自己爬起来,做个勇敢的孩子。
五、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位小动物来表演节目,你们想看吗?
(二)初步感知:(分段观看表演,边看边讨论)
1、从开始——小兔说:“哎,你太重了,我扶不起”
问:(1)大象怎么啦?
(2)小兔看到大象摔倒了,它怎么说?
(学说短句:“大象,不要怕,我来扶你起来”。先个别幼儿回答,后集体练习。)
2、从小猪出场——“哎,你太重了,我扶不起”。
问:谁又来帮助大象,它是怎么说的?(集体练习以上短句)
3、小猫出场“喵喵喵”
问:(1)谁又来帮助大象了?
(2)小猫会对大象说什么?
(请个别幼儿上台来对大象说“大象,不要怕,我来扶你起来”)
4、过渡提问:
三个小动物都扶不起大象,这可怎么办?
(1)请幼儿讨论有什么办法让大象起来?
(2)个别幼儿讲自己的办法(2-3名)。
5、看最后一段表演
问:小动物对大象说了什么话,大象爬起来了吗?
(练习短句“摔倒了,不要怕,一、二、三自己爬起来”)
(三)反复感知:(完整观看表演,引导幼儿学着讲讲)
1、交代表演名称。
2、要求幼儿一边看表演,一边可以和小动物一起表演。
(四)迁移运用:
1、出示小熊,它走着走着就摔倒了。(师:哎呀,小熊摔倒了,我们怎么对它说?)
2、如果你摔倒了,你怎么办?
3、小结:鼓励幼儿摔倒了不要怕,自己爬起来,做个勇敢的孩子。
评析:
从教师制定的目标来看,还是比较合理的。既有语言活动的要求,练习短句。同时也渗透了德育教育,对幼儿进行勇敢教育。因此,从活动的选材和制定的目标都是非常适合小班年龄阶段的幼儿的。对重点的把握也是比较准确的,突出了语言活动的语言性。
从整个活动的过程来看,采用木偶表演的形式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在看看讲讲的过程中,自然地融入到故事的情节中,幼儿的主动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教师活动的设计过程中注重了每个环节之间的衔接比较紧凑,过渡较自然。良好的教学形式使幼儿的参与性较好,师生间的呼应体现较好。
但作为语言活动,总的说来幼儿学的对话量比较少,尤其是需要掌握的短句,可让更多的幼儿练习讲讲。此外,还可在分段表演中采用不同的形式让幼儿学说对话,如小熊的对话由老师来讲,小猪和小猫的话可请个别幼儿、集体幼儿练习和分组练习,让幼儿到台前与木偶直接对话,更好地体验师生间、幼儿与木偶间的情感交流,从而也可让幼儿感受同伴间互相关心、帮助的情感。另外,教师在操纵木偶要注意方向的一致性。总之,在活动中教师还缺乏一定的随机应变能力,根据幼儿的能力及时地调控。
30、小班安全教案《安全小卫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安全知识。
2、初步建立自我保护意识。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6、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7、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活动准备:
1、课件;
2、实物:鞭炮、气球
3、录音机、图片、方向盘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今天,大班哥哥姐姐到我们这来玩,看!他们在干什么?
(大班幼儿表演放鞭炮不小心炸伤手的事情)
老师问:大班哥哥姐姐这样做安全吗?为什么?我们能不能这样做?
2、观看录像,讨论娃娃丫丫的行为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娃娃、丫丫的妈妈不在家,他们做了许多不安全的事,请小朋友仔细看,他们做了哪此错事,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做?”
①不能戴大人的眼镜;不能玩煤气;不能玩插头;不能玩刀。
②手破了不能用脏抹布擦;不能乱吃药;喝水前要试试水温;不能用手捡碎玻璃。
③不能在看电视时离电视太近;不能给陌生人开门;不能玩锤子;不能乱掏耳朵、眼、鼻。
3、平时在幼儿园还有哪些地方要注意安全,请幼儿讲述。
4、电话铃响,原来是邀请小朋友去看健康安全图片展(征求小朋友的同意)
幼儿判断图片上安全行为的对与错,并说出原因。
当幼儿讲到玩滑滑梯注意安全时,与幼儿一起唱滑滑梯歌曲,并与幼儿一起出去玩滑滑梯,然后结束。
活动延伸:
①在滑滑梯过程中再次渗透安全教育;
②可将活动中的一些安全知识编排成情景游戏,让幼儿自己比比谁对谁错,进一步增强和巩固幼儿的安全意识;
③结合阶段安全教育的要求,在教室设置“安全小卫士”评比栏,巩固教育的内容。
④通过亲子活动家园配合,进一步增强和巩固幼儿和家长的安全意识。
教学反思
幼儿的宣传安全小卫士活动,相信这样更能让孩子在活动中成长起来!
31、小班游戏教案《表情娃娃》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8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培养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3、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二、重点及难点:
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数量;通过触摸感知数量。
三、活动准备:
屏风一个,纸箱制操作人手一个,上有魔法书(红、黄、绿、黑)4本及圆点卡片(2-8)一套,内藏一串珠子(4颗)、录音机、磁带。
四、活动过程:
(一)语言引导、激发兴趣
表情娃娃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动动脑筋把它们找出来。
(二)感官练习、感知数量
1、运用视觉感知数量。
(1)打开红色魔法书:6只苹果,找出6号房间的娃娃:鬼脸娃娃。
(2)打开绿灯魔法书:8条鱼,找出8号房间的娃娃:惊讶娃娃。
说明:注意幼儿点数习惯的培养,巩固幼儿手口一致点数的能力。
2、运用听觉感知数量。
打开黄色魔法书,请小耳朵帮忙一起找娃娃。
(1)5下鼓声,举起5点卡片,找出5号房间的娃娃:开心娃娃。
(2)7下鼓声,举起7点卡片,找出7号房间的娃娃:生气娃娃。
说明:听、默数对大部分幼儿来说尚有困难,老师予以适当指导并提醒幼儿数在心里。
3、运用触摸觉感知数量。
打开黑色魔法书,请小手帮忙一起找娃娃,摸出箱子内的珠子数(4颗),举起4点卡片,找出4号房间的娃娃:伤心娃娃。
说明:通过触摸感知数量是幼儿从来未尝试过的形式,教师可提醒幼儿摸一颗、数一颗,使幼儿能获得成功体验并了解方法。
4、请宝宝们学做各种表情,随着音乐欢快起舞。
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采用变魔术的形式,能让幼儿在神奇、魔幻的快乐体验中,积极参与到游戏之中,首先让幼儿打开魔法之书,谁也不知道魔法之书里藏着什么,当出现物体时,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有了足够的动力去开展剩下的游戏,本次活动重点是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7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摸一摸、猜一猜、看一看、点一点等多种形式,能达到更好地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