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教案《水果图形对对碰》反思
小班数学教案《水果图形对对碰》反思
1、小班数学教案《水果图形对对碰》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物体的前后和上下方位。
2、复习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尝试区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集合。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小篮子5个苹果、草莓以及菠萝、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与幼儿人数相等(反面贴好双面胶),遮盖的报纸、教师相应的教具,大篮子3个,贴好三个图形标记。
活动过程:
一、 趣味游戏
1、今天教室里好热闹啊,许多水果宝宝要来和我们小朋友做游戏了。看看谁来了?小朋友和他们打个招呼(出示苹果、草莓、菠萝)。
2、还有谁来了(出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图形宝宝也来了,小朋友也和他们打个招呼。我们和他们一起玩个捉迷藏的游戏好吗?找找哪个图形宝宝不见了?(先是一个,后增加到二个不见了。)
3、接着和水果宝宝做游戏。给水果宝宝排排队。你想怎么排?
(1)请一名幼儿上来排,其余幼儿说说他是怎么排的?谁在最前面谁在最后面,感知前后方位。其余幼儿也可以学他的样子排排,还有什么不同的排法吗?
(2)全班一起尝试竖排水果,感知上下方位。
二、水果和图形配对操作
1、现在我们来换个游戏了,大家给一个水果找一个图形宝宝做一对好朋友好吗?是这样的,你觉得苹果和谁长得比较像就和谁做好朋友。比如:找到了苹果和圆形长得比较像,背对背贴在一起做一对好朋友。
2、幼儿操作,把水果和图形配对粘贴好。教师巡回观察与指导。
3、全班一起校对:苹果和圆形是好朋友,草莓和三角形是好朋友,菠萝和正方形是好朋友。
三、游戏:送图形宝宝回家
1、今天小朋友和水果宝宝还有图形宝宝玩得开心吗?天黑了,它们的妈妈叫它们回家了,我们把它们送回家里去好吗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图形宝宝的家在哪里?(展示三个贴好图形的盒子让幼儿认识)
2、小朋友千万不要送错地方啊,圆形宝宝要送到圆形的家里,不可以送到三角形的家里,记住了吗?
3、请一名幼儿试试,老师和幼儿观察他是否送对。
4、全班幼儿一起送水果。
5、教师检验幼儿送的结果并作小结。
6、全班和水果宝宝、图形宝宝再见,结束。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产生是根据本月的主题“好吃的水果” 来设计的,其基础是前阶段学习认识了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孩子对这三种图形有了基本的了解,同时对活动中的三种水果也十分熟悉了。根据小班幼儿喜欢游戏的年龄特点,教学形式采取三个游戏寓教于乐地贯穿在整个活动。本节活动有复习巩固,有趣味游戏、也有探索操作,充分发挥孩子动手动脑的能力,使孩子始终处在一个愉快而又积极的学习体验中。只有在游戏和操作的情境中,孩子们的学习才是最主动的、最自然的,孩子们也大都能达到老师的要求。但是,由于小班孩子年龄小,探索的水平还不是很高,因此他们还不能探索出水果竖排的规律来,这就需要老师给孩子再多点时间给孩子充分地操作和探索,这样或许效果更好些。
2、小班数学教案《水果排队》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范例和教师语言的引导,能发现实物交替排列的规律。
2.初步尝试按交替规律排列物体,并能边操作边讲述:一个xx,一个xx。
3.乐意帮水果宝宝排队,初步体验成功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水果:苹果、梨、橘子
2.图片:香蕉、橘子、苹果、梨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宝宝,看,谁来啦?(苹果宝宝)还有呢?(梨宝宝)
2.师:今天这些水果宝宝要出去秋游了,去秋游前要先排排队。
3.师:看,这是一个小红旗,水果宝宝们开始排队了,它们都排好了吗?它们是怎么排队的呢?(一个苹果,一个梨。。。)
小结:水果宝宝是一个隔一个排队的。
4.师:瞧,它们又是谁啊?这些水果宝宝也要去秋游,但是它们还没排好队呢?你们能帮帮它们吗?它们又是怎么排队的呢?(一个橘子、一个苹果、一个橘子、一个苹果)接下应该怎么排呢,谁能来排一排。(请个别幼儿排一排)
5.出示条卡
师:还有水果宝宝也在排队呢,它们没有排好呢,我们帮他们排排好吧?(一个xx,一个xx)接下来排什么呢?(排一排)
二、幼儿排一排
1.师:宝宝们,后面还有很多的水果宝宝需要你们帮忙,你们能帮它们排排队吗?记住哦,两种水果要一个隔一个排。
2.幼儿操作,师巡回指导
3.师:我们来看看宝宝们帮水果宝宝排好队了吗?排的对不对?
请一个对的幼儿,集体表扬;再请一个错误的幼儿,帮助纠正。
三、秋游
1.师:水果宝宝们都排好队了,那我们也来当水果宝宝,一起排排队吧。(每人一个水果图片,共两种水果)
2.幼儿排一排
3.师:水果宝宝们,我们去秋游吧。
活动准备:
我在本班进行了科学教学活动,本次的活动名称是《水果排排队》目标是体验物体从大到小的顺序关系并能根据全范例,用重叠对应的方法,按大小给5个物体排序,操作完后能整理材料,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在活动一开始我用了情景导入,让小朋友们帮妞妞给果园里的果子排排队,小朋友们都非常有兴趣。我特别强调要从小红旗开始,可能是因为过于强调了,在说明操作规则时语言显得有些啰嗦,用词不够严谨。作为一名新教师,这一点我一定要多加注意,尽量减少无效提问的出现。说明规则后小朋友开始动手操作材料,大家都很专心在操作材料,小朋友很快就做完了,但是在换组的时候还有小朋友忘了收材料就到另一组进行操作了。最后是讲评,我显得有些急于收尾,没有等所有小朋友都收拾完我就开始讲评了,我应该耐心的多等一等,等所有小朋友准备好了以后再进行讲评。
通过这次观摩活动,我发现了自己在教学当中的很多不足,也看到了其他教师的很多优点,我一定要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不断改进,多向他人学习。
3、小班数学教案《水果在哪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上、下、里、外等空间方位。
2、能按要求扮演角色参加游戏。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设置一个家的场景。白兔和黑兔的头饰。
2、实物水果。
3、《幼儿画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今天我们要到兔阿姨家去做客,做客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二、基本部分
1.看课件: 兔阿姨出远门回来了,给兔宝宝带来许多水果,看一看,说一说有哪些水果。
2. 看课件,(教师将水果藏在桌子上、椅子下、篮子里和篮子外)
师:兔阿姨把许多水果都藏在家里了,请小朋友找一找?找到以后告诉大家在哪里找到的。
3.继续看课件,(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我们再到另外的房间找一找,有没有藏着的水果了。
4.操作,完成幼儿用书上的作业。
按要求幼儿来藏水果。
三、结束部分
游戏:捉迷藏。
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幼儿扮黑兔,一组幼儿扮白兔。先请黑兔藏水果,白兔找水果,第二次游戏时交换角色。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4、小班数学教案《大和小》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会目测有明显大小差异的物体,懂得物体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来认识的。
2、通过游戏使幼儿初步体会到由大到小和由小到大之间的转变,初步发展幼儿的多向思维。
3、激发幼儿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硬纸鱼20条(有大小差别)、钓鱼竿若干、用大积木围搭成一个“池塘”。
2、吹泡泡用具:装有肥皂水的塑料瓶人手一份,吸管(单孔、多孔、粗细不一)数量多于幼儿人数,气球若干。
3、可变大或变小的食物若干种,如饼干、水果、青菜、木耳干等。
4、照相机、大白纸和画笔,幼儿自带小时候的照片和近照。
【活动过程】
游戏一:钓鱼
1、每次请一名幼儿来钓鱼,要求钓“池塘”中所有鱼中最大的一条和最小的一条。鱼钓上来后,分别放在大鱼筐和小鱼筐里。
2、尝试:请幼儿自由地钓鱼,仍旧要求钓最大的和最小的鱼。
游戏二:超级比一比。
1、请幼儿将手放在眼睛前当望远镜,大家一起来找找教室里的“大”和“小”。
2、将幼儿分成两组,玩超级比一比的游戏:比比谁的鞋子最大?谁的头最大?谁的嘴巴张得最大?谁的手最大?谁穿的衣服最大?……
游戏三:大人和小人
1、教师讲述故事《大人国小人国》。
2、照片分享:小时候的我……(小手小脚,坐在推车里,不会自己穿衣裤和穿鞋袜、吃饭。)
3、提问:如果有一天你变大了,你是什么样的?(个子高了,胖了,力气大了,穿大鞋,跑得很快,可以做许多的事情,上学等。)
4、启发幼儿运用想像力随意表现身体某部位的变化。将幼儿表现的身体轮廓印
香在纸上。(可将胳膊伸长,两脚分开来表示大人;用蹲下,胳膊、腿、脚收紧或绻起来的动作来表示小孩。)
游戏四:吹气球
1、引导幼儿想一想:有哪些能够变大和变小的物体?
(游泳圈、气球、蹦蹦床、折叠床、扇子、被子、雨伞。)
2、幼儿尝试让气球变大的方法。
(1)请几名幼儿用口将气球吹大。
(2)用口吹难度太大,可以用气筒打气。
3、思考用什么方法让气球变小。
(1)用自己的身体部位(用手戳破、用脚踩爆、用屁股压破)。
(2)借助外力的方法(用针刺破、用锤子或砖头砸破、用钉子戳破)
(3)将绑紧气球的绳子解开,直接放气。
4、幼儿自由地到户外玩气球。
游戏五:食物变变变
1、大家围坐在桌前,观察饼干、水果、青菜、火腿、干木耳、面粉等食物。
2、提问:怎样使食物变大、变小?:
(吃一吃、炒一炒、切一切、剁一剁、摘断、真空包装、晒干、浸泡、油煎。)
3、分享食物,把好吃的东西变小、变没有。
【活动延伸】
1、继续收集如望远镜、放大镜、充气椅、蹦蹦床、吹泡泡等材料,让幼儿主动探索以进一步加深对大和小变化的认识。
2、展示如蝴蝶的成长变化过程等各种动物的成长资料(书、图片、录音故事),帮助幼儿初步理解“长大”的概念。
3、充分挖掘一些潜在的、隐性的游戏。如从“拔河”可了解力气的大和小、从“独木桥”可比较胆子的大和小、从“大雨和小雨”可体验到声音的大小。
【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完成后,总的效果还是非常好的。幼儿的积极性非常高,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对知识理解还是非常准确的。对整个知识的学习都是通过一个故事完成的,是知识的学习不感到乏味枯燥。对幼儿表现好的,教师给予及时的奖励,让幼儿有一定的成就感。
这节课,我感到遗憾的是,有部分幼儿没有机会来表见自己,因为担心幼儿混乱,集体回答问题的机会多余幼儿的个别回答。整个课程让幼儿意犹未尽。
本次活动设计是从基础入手形成大小相对概念的教学活动,重点是让幼儿在掌握大和小概念的过程中发展多角度的、多层面的思维。
在教学上打破了过去数学课的传统模式,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的特点,寓数学教育于语言、游戏之中。一系列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在“大”和“小”的惊喜探索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5、小班数学教案《夏天水果真好吃》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5以内的等量判断,尝试用点数的方法验证。
2、初步认识数的不变性。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夏天水果若干、各种水果图片、5以内不同排列实物卡片。
2.材料配套:主题活动《摆一摆数一数》。
活动过程:
1.摸一摸,猜一猜。
出示装有各种水果的箱子,请幼儿摸一摸,并说说摸到的感觉。
将摸出的水果放在盘子里,供幼儿点数。
2.看一看,玩一玩。
出示水果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上水果的名称,并手口一致的点数水果的种类和相同水果的个数。
3.摆一摆,数一数。
介绍材料及操作方法:引导幼儿在不同的方格贴出不同排列的图案,引导幼儿感知,虽然每个格子摆的位置不一样,但数量是一样的。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引导幼儿表述配对活动的结果。
反思:
将数学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去,选择他们熟悉的情境进行游戏,他们很感兴趣。此次的教学活动进行的很顺利,也很完美。
6、小班数学教案《有趣的图形》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周围环境,继续加深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认识。
2、初步培养幼儿分析判断的能力。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并重点感知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
2.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体验参与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日常活动中注意引导幼儿找找周围环境中的几何图形。
2、幼儿人手一只小包,内装各种几何图形的“饼干”。幼儿人手动物卡片一份。
3、在户外草地上布置各种几何形大门,再用彩绳围成各种几何形状的湖。室内墙饰增添几何形图案的形象。
4、音乐磁带《郊游》、《划船》等舒缓音乐。录音机一台。
活动过程
(一)、以“郊游”为活动情节,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利用户外环境,巩固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认识。
1、让幼儿讲自己小包内“饼干”的形状 (互相讲+个别讲。)
2、走出户外,播放音乐。
3、钻自己喜爱的门,并说出它的形状。
4、辨认几何图形的湖。
(三)、(进教室。)找找室内环境中的几何图形。
1、引导幼儿观察墙饰。
2、分辨动物卡片上的几何图形。
(四)、说说你知道的一些物体是什么形状
教学反思
教幼儿辩认平面几何图形是小班数学教育中的难点。原因是几何图形的认识过程往往过于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这个活动中,我以“郊游”的游戏情节为主,使幼儿的情感得到了满足,这样效果会更好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然后再加以室内教学,使幼儿的认识从实物——图形过度,符合认知规律。结束延伸环节比较匆忙。
7、小班数学优秀教案《水果排队》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排一排的感知活动,学习按大小顺序将3以内的物体进行排序。
2、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物体排列的顺序。
3、能积极参与活动,对排序活动感兴趣。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教具:
1、2张背景图:一张丰收的果园,一张水果店;
2、2组3个大小不同的苹果,操作底板;
3、《去郊游》的音乐,录音机;
4、水果若干。
学具
1、每人一份3个大小不同的苹果,操作底板;
2、3个大小不同的梨子、桔子、石榴、香蕉各5份。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秋天来了,水果大丰收,让我们坐上车,一起去果园看看吧。
2、在音乐的伴奏下,教师带领幼儿参观果园。
二、学习按大小顺序将3以内的物体进行排序。
1、看看说说,引导幼儿观察并比较大小。
(1)提问:这是什么水果?数一数有几个苹果呢?
(2)这些苹果有什么不一样呢?哪一个最大?哪一个最小?
(3)请三位小朋友上台来分别摘一个苹果,让幼儿说出谁摘的小苹果,谁摘的大苹果,谁摘的最大的苹果。
2、学习将3个苹果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
(1)按从小到大排序。
师:刚刚长出来的苹果是很小的,后来才慢慢地长大,谁能把这些苹果从小到大一个个排一排,表示苹果是怎样一点点长大的吗?
(2)请幼儿先比较出大小,再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练习排序。
(3)幼儿和教师一起说排序的规则:小的——大的——最大的。
3、练习将3个苹果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
(1)按从大到小地排序。
师:果园的水果运到水果店了,我们去看看叔叔阿姨是怎样整理苹果的吧。咦,叔叔阿姨把最大的苹果排第一,后面应该怎么排呢?
(2)请小朋友尝试从大到小排苹果。
(3)幼儿和教师一起说排序的规则:大的——小的——最小的。
三、操作巩固,加深按大小顺序将3以内的物体进行排序方式的理解。
1、师:很多小朋友们给苹果排队排得可真好,可是水果店里还有许多水果没有摆放整齐,叔叔阿姨也想让小朋友帮忙,叔叔阿姨告诉吕老师一个秘密,这些水果喜欢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样子来排队,你们愿意帮忙吗?
2、幼儿操作活动,进一步掌握有规律的排序方法,教师适当指导。
3、评价幼儿的操作材料,鼓励幼儿说说自己的操作结果。
四、快乐水果宴
师:水果店的叔叔阿姨非常感谢小朋友的帮助,他们准备了香甜的水果,让我们一起去品尝吧。
活动反思:
我在本班进行了科学教学活动,本次的活动名称是《水果排排队》目标是体验物体从大到小的顺序关系并能根据全范例,用重叠对应的方法,按大小给5个物体排序,操作完后能整理材料,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在活动一开始我用了情景导入,让小朋友们帮妞妞给果园里的果子排排队,小朋友们都非常有兴趣。我特别强调要从小红旗开始,可能是因为过于强调了,在说明操作规则时语言显得有些啰嗦,用词不够严谨。作为一名新教师,这一点我一定要多加注意,尽量减少无效提问的出现。说明规则后小朋友开始动手操作材料,大家都很专心在操作材料,小朋友很快就做完了,但是在换组的时候还有小朋友忘了收材料就到另一组进行操作了。最后是讲评,我显得有些急于收尾,没有等所有小朋友都收拾完我就开始讲评了,我应该耐心的多等一等,等所有小朋友准备好了以后再进行讲评。
通过这次观摩活动,我发现了自己在教学当中的很多不足,也看到了其他教师的很多优点,我一定要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不断改进,多向他人学习。
8、小班数学教案《水果数一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1、2的点数。
2、能在三个物体中找出1、2的物体。
3、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音乐DVD一台、一只灰太狼头饰、两只灰太狼图片、两只喜洋洋图片、数字1、2、1-3的各种水果图片(若干)、实物:苹果3个、橘子3个、实物:玩具(若干)、小筐子(若干)。
【活动过程】
1、放歌曲“喜洋洋歌曲”,出示灰太狼头饰:“谁来了?”“干什么的?”
2、出示图片。
一只灰太狼和一只喜洋洋,领幼儿数数,有几只灰太狼,捉到了几只喜洋洋?(引导幼儿用数数用数字1表示)比较每只灰太狼都捉了几只喜洋洋。
3、出示图片。
两只灰太狼和两只喜洋洋,带领幼儿数一数,有几只灰太狼,几只灰太狼,(引导幼儿用数数用数字2表示),比较每只灰太狼都捉了几只喜洋洋。
4、按物点数。
灰太狼捉喜洋洋真辛苦,它的肚子饿了,请幼儿拿水果给它吃,每只灰太狼只吃一个水果,来了几只灰太狼,就拿几个水果给它吃。
教师分别出示、一只灰太狼、二只灰太狼,请幼儿拿出相应的一个水果、两个水果、三个水果,并检查对错。
实物:三个苹果、三个橘子(让幼儿点数,教师说出数字几,幼儿拿出相应数量的水果)
5、游戏“灰太狼捉喜洋洋”。
(1)学本领:老师当灰太狼,幼儿当灰太狼宝宝,灰太狼拍一下手,幼儿拍一下,灰太狼拍两下、三下,灰太狼宝宝也拍相应的下数。
(2)实物:玩具
教师给每一小组发放一小筐的玩具,幼儿听教师说的数字,从小筐中拿出相应的玩具。(教师巡回指导)
6、活动结束。
让幼儿在我的数学《水果数一数》作业中在三个物体中圈出1、2的物体来。
【教学反思】
数和形是幼儿身边常存的事物,也是小班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根据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在玩玩乐乐,拼拼摆摆中习得)以形象生动,深受幼儿喜欢的“灰太狼捉喜洋洋”为游戏情节,设计了此活动。让幼儿在玩玩乐乐中运用比较多的物体及手口一致点数1、2以内的事物。孩子们都能在复习的过程中掌握1、2以内的点数,而手口一致的点数,只有在实践操作中,让幼儿们去反复练习、反复操作,才能习得。但在实际教学中没考虑细节问题,是本次教学显得很失败,通过今天的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要掌握时间是细节中的关键,在不同混淆的物体中找出相应的物体,让孩子有更多的思考空间。
9、小班主题教案《水果对对碰》含反思
给家长的话:
幼儿的生活离不开水果,每当提起水果,幼儿就会有聊不完的话题,会引起他们无限的遐想,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当成人细心观察幼儿的这个话题时,你会发现水果里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
于是主题《水果对对碰》诞生了,我们希望幼儿在这个主题中,通过生活化,游戏化,情景化的教学获取与水果密切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了解水果的外形特征,知道水果在哪里卖,水果的生长过程以及品尝许多的水果制品,玩有关水果的创意游戏,不断丰富幼儿的知识,积累经验,还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主题目标:
1.乐于参加探索性活动,能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探索水果的主要特征。
2.能说出常见水果的名称,并简单讲述其典型特征。
3.能用多种方式创造性地表现水果。
4.喜欢参加团体活动,能主动与人打招呼,与同伴友好相处。
5.喜欢吃水果,能自己动手尝试做不同的水果制品,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6.能爱惜水果,不浪费,愿意与他人分享并能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家长配合的材料注意事项:
1、在这个主题中家长要配合幼儿园带水果。
2、还需要带幼儿做课前的经验储备,逛超市,买水果,吃水果制品等(水果干,水果罐头)
3、和孩子一起完成水果寻宝记录表4注意平时的物品搜集,如纸盒瓶子及其它废旧物品等让家长配合的,教师要在活动前就要通知到家长,这样可以使教学活动有个衔接和连贯性。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
10、小班数学教案《拼图形》含反思
教学目标:
1、教师给幼儿提供交往合作的机会。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
各种图形片。
教学过程:
1、初步认识基本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圆)
师:小朋友,今天图形来我们班做客,你们想不想知道谁来了?
幼:想。
师:出示背影图形,看,你们认识它们吗?谁来告诉老师它们的名字?
幼:小朋友知道的说出它的名字?不知道老师告诉小朋友这些图形的名字。
师:出示正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认识长方形,有两条边长,两条边短。认识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认识圆形,圆形没有边也没有角,很圆滑。认识梯形,四条边不相等的。认识半圆形,就是圆的一半。
2、生活中知道的正方形、长方形······的东西。师:给小朋友准备许多图形,放在前面。
幼:说出都有哪些图形。
师:说出图形,
幼:指出哪个是老师所说的图形。
幼:在图形里找出来,告诉老师你找的是什么样的图形,每们小朋友找一遍图形。小朋友都认识了图形。
3、图形宝宝还会变魔术呢?想知道它们都变成了什么吗?
师:出示粘贴好的拼图图形,如(小人、小房子)小鸡。
幼:试着指出小人都用哪些图形拼出来的。
师:问幼儿图形能拼出小人的什么呢?
(圆形能拼出她的头,三角形拼出了她的手和身体,梯形拼出了她的裙子,腿被裙子挡住了。老师用图形拼的是女孩。小房子用的是什么图形?正方形拼房子,三角形拼房顶。)
幼:小朋友拼一拼,说一说,小鸡用什么图形拼的?用圆形、三角形拼的。
4、你们想动手做一做吗?
幼:小朋友随便拿出你喜欢的图形,拼出小人和房子。
师:幼儿拼完后教师问幼儿拼的是什么?用的是什么图形拼出来的,都有哪些图形。
幼:互相交流拼的是什么,用什么图形拼出来的,看哪位小朋友拼的好。
师:看哪位小朋友拼的好,拼好给予表扬,没拼好的给予纠正。
5、延伸:小朋友这节课有哪些图形跟小朋友一起来上课,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
6、结束:①小朋友都认识了图形,知道图形的名字。我们一起轻松一下,做游戏,图形上车,老师当司机。
②教师准备好各站的图形,把!出自:快思老.师!准备好的图形贴在小朋友的手上,手上贴什么图形的小朋友就站在图形站上。
③今天我们图形去北京参加唱歌比赛。
教师开始:开车,开到什么图形站,教师就问这是什么图形?
幼:(回答):这是图形站,请图形上车,开到方形站,请正方形上车,······
图形都上车后,到北京站了,图形都下车,参加唱歌比赛,两班幼儿比赛唱歌。看哪班唱的好,奖励一些小物品,唱歌比赛完后,图形回家了,快上车,教师开车,到三角站,谁是三角形请下车,到哪个图形站,哪个图形就下车。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11、小班数学教案《图形拼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分辨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三种不同的图形。
2.能运用图形的特点进行组合拼摆。
3.体验图形组合变化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图形拼摆》挂图、《我认识的图形》游戏卡(见教具盒)。
2.《图形拼摆》游戏卡、操作白板(见幼儿操作包)。
3.胶棒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察出示《我认识的图形》游戏卡,引导幼儿观察辨别。
教师:图形宝宝来做客,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
二、游戏
1、依次出示《图形拼摆》挂图(见教具盒),引导幼儿感知图形拼摆。
教师:图形宝宝会变魔术,看看图形宝宝变出什么?
教师:它是由什么图形组合的?图形大小一样吗?
教师:它是由什么图形组合的?什么地方是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有几个?
2.出示《图形拼摆》游戏卡和操作白板(见幼儿操作包),引导幼儿进行拼摆、粘贴。
教师:这个魔术真神奇,一种图形、大小不同组合起来能变出好看的图案来,三种图形以不同的方法组合起来也能变出漂亮的图案!请你用图形宝宝试着摆一摆。
三、展示
1.请幼儿互相介绍展示自己的作品。
教师: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变得是什么?用的是什么图形?
2. 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
教师:请小朋友把你的作品说给大家听听。
活动建议
本活动是引导幼儿在学习运用图形的特点进行组合拼摆的过程中,加深巩固对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认知,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体验图形组合变化的乐趣。
在拼图之前,教师要先引导幼儿欣赏用不同图形拼成的画,在欣赏中既达到了辨识图形的目的,也满足了不同层次幼儿的学习需求。如依照范例进行模仿、在范例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想象创意进行变化,组合成新的图案。教师出示《图形拼摆》游戏卡时,要注意先出示同类图形拼摆图卡,引导幼儿感知一种图形可以根据大小进行组合拼摆;后出示不同图形组合拼贴图卡,引导幼儿观察感知可以根据大小不同的各种图形进行组合拼摆。
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根据幻灯片手段的可变性特点制作动画片,满足当前幼儿的学习需求。
活动反思
图形是由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基本形用相加合成或相减分割的方法获得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又可以构成更大的基本形。基本形的变化是极其丰富的,教材运用并列、对称、平移、重叠等方式组合成不同的新形象,图片充分体现了视觉上理性、明朗的美感。
12、小班数学教案《买水果篮》含反思
活动意图:
对幼儿进行数学的启蒙教育,是从数数开始的。“数数”是一个外延十分丰富的概念,它是“按照自然数列的顺序与客观事物的每个个体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进行清点的过程。因此开展了此次活动《买水果篮》。在生活中学习,运用生活,才是孩子们所需要的,让幼儿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富有情节的游戏,在轻松的环境中,在愉快的游戏中积累数经验。
活动目标:
1、学习点数对应的方法,根据提示卡数数,将水果装进水果篮。
2、学会分辨不同水果,感受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3、造就幼儿对数运动的爱好。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体验不同的数数方法,提高数数能力。
活动准备:
1、贴有水果图卡和点卡的篮子。
2、各种水果图片、操作材料包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交流
提问:最近水果店里都有哪些水果啊?你最喜欢吃什么水果。
小结:因为秋天到了,有许多水果都成熟了,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二、装水果篮
1、去水果店里买水果。我看到那里的水果篮很漂亮,水果也很新鲜,所以想挑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买回去。
出示大篮子,观察提示卡:
提问:看看我想买什么水果?要买几个?请你数一数,告诉大家。
小结:要根据提示卡的信息去买水果,看到数字几,就要买几个,不要数错了。
2、教师更换提示卡,个别幼儿演示操作。
3、集体交流验证:买得对吗?
三、买水果篮
1、现在水果店里有各种各样的水果篮,请你根据提示卡帮忙买水果篮。
出示操作材料包,提示卡1
提问:卡片上写着什么?我们需要买几个生梨、几个苹果、几个香蕉?
小结:要买5个生梨、2个苹果和1个香蕉
提问:那么应该挑选旁边四个水果篮里的那个呢?
小结:原来是第一个水果篮,我们把提示卡就贴在篮子上面,这样就买好啦.
2、幼儿操作买水果篮
3、交流验证。
活动延伸
谈话了解、感受水果的多样,学习手口一致地数数,交流分享不同的数数方式,从中获得经验和体验通过游戏情节学习按数取物。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孩子的兴趣很高,许多幼儿也很会动脑筋,在游戏中,让幼儿交流和分享数数的不同方法,并从中获得经验和体验,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一步感知理解数数。发展了幼儿的观察、比较、思维等综合的能力,这种学习能力和方式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总之,通过此次活动,我对如何上好一节课有了深刻的认识,积累了一些经验,对以后工作非常有帮助。
13、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图形朋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认识正方形,并能在多种形状中找出正方形。
2、引导幼儿感知正方形的特征。
3、幼儿能够找到与正方形相似的物体。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故事挂图《图形朋友》
重点及难点:认识正方形,并触摸正方形。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出示故事挂图《图形朋友》,请幼儿行欣赏故事并回答问题。
教师:"小树叶飞到了哪里?"
"小树叶和谁一起做游戏呢?"
"谁开着汽车来了?"
"故事里都来了哪些图形宝宝?"
2、教师引导幼儿复习圆形、三角形。
教师:"请小朋友看一看,这是什么图形?"
"请小朋友说一说,三角形是什么样子的?圆形是什么样子的?"
二、集体活动:
1、教师给每位幼儿发一张正方形卡片,引导幼儿通过触摸感知正方形的特征。
2、教师出示图形卡片组中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卡片,用三阶段教学法认识正方形。
(1)命名:教师分别触摸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用缓慢的语言重复说:"这是三角形。""这是圆形。""这是正方形。"
(2)辨认:教师引导幼儿回答:"哪一个是三角形?""哪一个是圆形?""哪一个是正方形?"
(3)发音:教师指着其中一个图形问幼儿:"这是什么图形?"
3、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视觉的记忆游戏,谈幼儿从众多图形中辨别出正方形。
4、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出触觉辨别正方形。
5、教师引导幼儿寻找生活中的正方形。
三、操作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将学具中几何图形嵌板与空心卡片进行配对。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能基本的了解正方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和形状。
14、小班数学教案《数学匹配》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知7以内的实物数量和数字。
2、能正确目测数群,并将数字与实物匹配。
3、积极愉快地参与数物拼板游戏活动。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磁性图片,3-7的实物卡若干、数字卡若干。
2、学具第一、二、三组:剪下幼儿用书第21页中数物拼板卡片,放在小筐子中。第四、五、六组:
幼儿用书第26页,数字印章,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目测数群,并按数量分类。
教师出示3-7的实物卡片,引导幼儿目测实物,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它们有多少个?幼儿分别说出实物相应的数量。接着,教师启发幼儿把相同数量的卡片放在一起。教师请个别幼儿上来操作,其余幼儿与教师共同观察并验证其正确性。
按数匹配实物。
教师出示3-7的数卡,启发幼儿将数卡与相同数量的实物卡相匹配。幼儿观察数卡并说说:这里有什么?是什么数字?幼儿一一讲述后,教师再引导幼儿尝试把相同数量的数字和物品放在一起。先请个别幼儿上来操作,要求幼儿边操作边用语言讲述:几个××,我送数字几做你的朋友。
2、操作活动。
第一、二、三组:数物拼板游戏。
引导幼儿观察残缺的实物和数字卡,目测实物数量,说说:图上有什么?(.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有多少?让幼儿根据实物数卡找到相应的数字,拼成完整的卡片。
第四、五、六组:
(1)引导幼儿看数字添画相应的圆点和实物。
(2)观察实物数量,引导幼儿在方框中印数字、画短线。
3、评比活动
幼儿间相互观摩,交流自己的成果,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进行简单的评比,对收拾操作材料快且整齐的幼儿进行表扬。
活动建议
将数物拼板放在数学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进行操作游戏活动。
教学反思:
活动的开始我创设了情境“帮鞋子找朋友”,让幼儿从关注自己脚上的鞋子出发,通过观察,使幼儿知道脚上鞋子有两只,两只鞋子是一样的,它们是一对好朋友。在“帮鞋子找朋友”环节中,请幼儿根据手里的单只鞋子到很多鞋里去找另一只一样的鞋子。在出现问题后,及时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讨论,讨论使幼儿相互吸取经验,这种相互的学习方式使幼儿接纳他人的观点,达到学习的目的。帮助幼儿解决了特征混淆的问题,使幼儿知道一样颜色、一样花纹、一样大小的两只鞋子是一双鞋子,丰富了一双的概念。在操作环节:材料的设计考虑到了鞋子大小花纹一样颜色不同、颜色花纹一样大小不同、颜色大小一样花纹不同,这几种在操作材料中都显示出来,由于在前面“找鞋子”环节中幼儿出现了问题,幼儿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在操作中都能正确成双配对鞋子。整个活动,老师的指导有针对性,由简到难,层层深入,有效的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目标。
最后环节“鞋子碰碰舞”,提供给幼儿的鞋子在颜色、款式、大小上有了帅选,方便幼儿在“碰碰舞”中快速寻找到和自己手中一样的鞋子的朋友,游戏中并不断和旁边小朋友交换不同的鞋子。以游戏形式引导幼儿继续学习配对,把数学的概念渗透于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学习和成长。
15、小班数学教案反思《图形要回家》
活动设计背景
因主题教育书中有相关的图形内容,为加深对图形理解和认识,故设计此活动。
活动目标
1. 认识长方形。
2. 辨别正方形和长方形,感知两者异同。
3. 进一步了解数字1-4的实际意义。
4. 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让幼儿准确的辨别长方形和正方形。
活动准备
1.若干张大小不同的长方形纸卡(长方形纸卡的长短差别要明显)。
2.若干张大小不同的正方形纸卡。
3.长方形物品,两个空盒子。
活动过程
1. 出示一张正方形纸卡,与幼儿一起复习正方形的特征:
·这是什么图形?
·正方形有多杀条边?(幼儿回答后,老师在正方形纸卡的边上写上数字1-4.)
·这四条边的长度相同吗?
2. 出示一张长方形纸卡,与幼儿一同讨论长方形的特征:
·这个图形有多少条边?(老师在纸卡边上写数字1-4.)
·这四条边是不是一样长?
·哪条边短?哪条边长?
·这是什么图形?
3. 指出这是长方形,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并说出长方形的对边一样长。
4. 给每位幼儿发一个长方形纸卡,请他们找出活动室中长方形的物品。
5. 出示一个盒子,里面装有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卡,,告诉幼儿这些图形迷了路,请幼儿带他们回家。
6. 出示两个空盒子,分别粘有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标识请幼儿吧图形放在适当的盒子里。
教学反思
在备课过程中我考虑到小班的幼儿比较喜欢游戏,从而在活动中加入了游戏的小环节,这样既可以让幼儿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和理解,并且不会觉得学习是枯燥的,寓教于乐。在活动中提出问题后,并没有把案直接告诉孩子,而是启发幼儿自己去寻答案。(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在情境中鼓励幼儿大胆的去尝试,让幼儿充分的感受科学的乐趣和作用。
16、小班科学教案《颜色宝宝对对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对对碰中得到亲切愉快的情感交流。
2、增进幼儿肢体各部位的协调能力。
3、帮助幼儿将常见的物品按照颜色归类。
活动准备:
1、幻灯片、轻音乐、音乐磁带《碰一碰》。
2、红、黄、绿、紫气球若干、小锤子三个。
3、有关红、黄、绿、紫的蔬菜、水果图片、实物若干。
4、透明星星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气球,复习颜色,引起兴趣。
分别出示红、黄、绿、紫气球,引导幼儿想象有哪些蔬菜、水果及物品与这4种气球颜色相同。
二、展开:
1、出示幻灯片,引导幼儿复习蔬菜、水果的外形及颜色。如幼儿答不出,可以准备实物帮助幼儿说出答案。
2、寻找周围环境中与这四种颜色相同颜色的物品,"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并请幼儿自愿用小锤敲击周围环境中四种颜色的蔬果或物品。
3、幼儿自由选择以上四种颜色的蔬果和物品,教师出示一种颜色的气球,如红色,拿红色物品的幼儿就按照老师指定的肢体部位(如手、脚、头、屁股、膝盖、耳朵--)来碰气球。
4、游戏:碰一碰幼儿听音乐在活动场地内自由按节奏边唱边跑找朋友,在音乐休止的地方,教师说碰什么地方,拿同色物品的幼儿就一起来相互碰一碰什么地方。
5、"奇妙的星宝宝",探索颜色的变化。
每人一个透明星星,试试两个星星碰在一起会有什么变化。
三、结束颜色的变化真有趣,下一次让老师带大家去探索发现室,去看看颜色还有什么变化。
活动反思:
颜色,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喜欢的,本次活动是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了解到两种颜色混在一起变成另一种颜色,也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颜色变化的快乐,活动开始,我是用魔术师的形式导入课堂,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活动中,让幼儿自己当小魔术师,从而体验魔术师带来的快乐,之后以爱护树宝宝,小精灵儿童网站引导幼儿做一个乐意帮助人的好孩子,整节活动达到了活动的目标,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发展了创造与想象的能力。导入的形式符合幼儿心理特点,就能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一节科学活动课,要让幼儿观察,然后有机会说,能说,大胆说,幼儿在先,教师在后。在我的教学活动中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讲解这环节要非常清晰,详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不足:
1.材料投放要充足。活动过程中,小精灵儿童网站由于用蜡笔和用颜料玩色时间不同,玩色用的塑料小杯很快就用完了,幸好阿姨进来帮忙,才使活动得以正常进行。
2.整节活动对幼儿的提问较少,针对性较欠,在科学的中小结部分比较重要,在教学活动中也漏掉了这一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学习与探索创新,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实践经验,给幼儿恰到其分的指导,并以幼儿的心态,兴趣和目光参与教学,融入孩子。
17、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图形分类》含反思
▲设计意图
小班的幼儿在已经基本认识图形后,对于图形的不同形状、特点比较感兴趣,能根据图形特征同一些事物相关联,并在排除物体的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的干扰下进行分类和配对,这为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解激发幼儿的想象能力及动手能力,让幼儿进行图形拼搭的探究很有必要。
在整个活动中让幼儿表述自己拼搭和配对成果是儿开展图形配对活动的重点难点。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指导语给幼儿适当的提示,(教案来源:快思教案网)引导幼儿一步步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述出来,还可以采用一边配对一边表述的方法,让幼儿先把想法用操作的方法表示出来,然后再用语言进行说明。
重点:在排除物体的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的干扰下进行分类和配对
难点:自己拼搭图形后,能够大胆表述自己所拼出的图形,由哪几种图形组成。
▲活动目标
1、巩固复习学过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2、引导幼儿按形状特点对平面图形进行分类、配对(不受大小和颜色的限制)。
3、丰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尝试对图形的拼搭进行表述。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
黑板、小动物喂食、各种图形的卡片、人手一个图形,拼图七巧板。
▲活动过程
一、请出图形宝宝
今天,我们要来和图形宝宝做游戏了!
(1)每个小朋友的椅子下面都有一个图形宝宝,我们大家来把它请出来,你可以跟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的图形宝宝是什么?
(2)谁愿意跟大家来说一说的?Xx,你来跟大家说一说,哦,还有谁也是圆形的,请大家来跟他碰一碰。
正方形(站起来)
三角形(拍拍手)
二、游戏:找朋友:
大家来瞧一瞧,我的图形宝宝是什么样的?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
谁跟我的是一样的?
(1)请小朋友们按照图形两两找朋友
(2)请小朋友们按照颜色找朋友
三、游戏:喂小动物吃饼干。
(1)原来,小朋友手里的卡片,还是小动物爱吃的饼干呢,我们来看一看小动物都爱吃什么饼干呢?
(2)引导幼儿说出(红色的正方形、)请圆形的小朋友上来喂。
(3)出示另外2个小动物,小猫和小青蛙的肚子也咕噜噜的叫了,请小朋友上来喂,并由幼儿自己说出应该喂(蓝色的正方形、黄色的三角形)
(4)我们来检查一下,小朋友有没有都喂对了呢?(将箩筐反过来,让幼儿看一看)
四、图形找家:
图形宝宝真顽皮,瞧,它藏在谁的身体里?我们来找一找,原来小鱼是由三个三角形、一个正方形、两个圆形组成的。
五、拼拼搭搭:
其实,我们的图形宝宝还可以搭出各种不同的图形呢,有小房子,小车子。你们也想拼一拼吗?
提出要求:
1、老师有一个要求,拼好的小朋友要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是由什么形状组成的?有几个?
2、请小朋友们走到桌边进行操作。
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鼓励探索、大胆表述。
(1)大胆表述自己拼的图形。
(2)用若干图形组合成另一图形
“拼搭的时候有时需要长方形,如果没有怎么办?”举例子(用2个正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
七、结束
图形宝宝玩累了,我们和他们一起去教室里休息一下吧!
活动反思
根据教材在设计这个活动的时候我在想形状对于小班幼儿应该不容易掌握,所以我就设计了几个环节让幼儿通过不同的游戏来反复认识形状,并分类。通过实际操作我发现孩子们掌握的还不错。
18、小班数学教案教案《颜色对对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感知三原色中两种颜色相混合都会产生一种新的颜色。
2.激发幼儿乐于观察、乐于发现、乐于表达的兴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小蓝和小黄》
2.红、黄、蓝三种颜料水若干瓶、一次性塑料杯、色卡、毛巾。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与小朋友们打招呼,播放课件《小蓝和小黄》第一部分
2.提出问题:小蓝和小黄是好朋友,小绿是谁?从哪里来的?
3.播放课件第二部分(小蓝和小黄融合变成绿)
二、验证蓝色和黄色抱在一起是否真的会变成绿色。
1.老师进行配色活动。
2.操作后,请小朋友说一说,变出的是什么颜色?!.快思.教案网!是怎么变出来的?
3.教师小结:蓝色和黄色抱在一起真的会变成绿色。(播放课件第三部分:蓝色和黄色融合变成绿)教师示范用记录卡记录。
4.绿色真漂亮,让你们想到什么东西是绿色的?
三、配色游戏,感知多种配色方案
1.探索红和蓝会变出什么颜色?
(1)出示课件第四部分:小红出现,
(2)幼儿分组,进行配色活动。
(3)投放记录卡,请幼儿把配色结果记录下来。
(4)请小朋友说一说,变出的是什么颜色?是怎么变出来的?
(5)教师小结:蓝色和红色抱在一起会变成紫色,黄色和红色抱在一起会变成桔色(课件第五部分:红色和蓝色融合变成紫色)。
(6)紫色真漂亮,还有什么物品是这个颜色的?
2.探索红和黄会变出什么颜色?并记录。
(1)幼儿分组,进行配色活动。
(2)投放记录卡,请幼儿把配色结果记录下来。
(3)请小朋友说一说,变出的是什么颜色?是怎么变出来的?
教师小结:黄色和红色抱在一起会变成桔色(课件第六部分:红色和黄色融合变成橙色)。橙色真漂亮,还有什么东西是这个颜色的?
四、你还知道什么漂亮的颜色?播放课件第七部分。
五、到室外找颜色我们去找找还有什么漂亮的颜色。
活动反思:
颜色,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喜欢的,本次活动是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了解到两种颜色混在一起变成另一种颜色,也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颜色变化的快乐,活动开始,我是用魔术师的形式导入课堂,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活动中,让幼儿自己当小魔术师,从而体验魔术师带来的快乐,之后以爱护树宝宝,小精灵儿童网站引导幼儿做一个乐意帮助人的好孩子,整节活动达到了活动的目标,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发展了创造与想象的能力。导入的形式符合幼儿心理特点,就能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一节科学活动课,要让幼儿观察,然后有机会说,能说,大胆说,幼儿在先,教师在后。在我的教学活动中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讲解这环节要非常清晰,详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不足:
1.材料投放要充足。活动过程中,小精灵儿童网站由于用蜡笔和用颜料玩色时间不同,玩色用的塑料小杯很快就用完了,幸好阿姨进来帮忙,才使活动得以正常进行。
2.整节活动对幼儿的提问较少,针对性较欠,在科学的中小结部分比较重要,在教学活动中也漏掉了这一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学习与探索创新,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实践经验,给幼儿恰到其分的指导,并以幼儿的心态,兴趣和目光参与教学,融入孩子。
19、小班数学教案《水果丰收了(感知5以内数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5以内数量,巩固对5以内数字的认识。
2、将相应的数量与数字相匹配。
3、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强参与活动的自信心。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果园(树上贴有有1—5的点子的不同水果)。
2、贴有1—5数字的汽车图。
3、1—5的水果图若干。
4、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参观果园
1、师: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水果丰收了,小朋友看一看,果树上有些什么水果呀?
2、出示果树
3、师:请小朋友说说看每种水果都有几个呀?
二、摘水果
1、师:先告诉老师你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呢?为什么呀?
(一看到果树上有那么多水果,小朋友高兴极了,都七嘴巴舌地说开了,有的说:我喜欢吃香蕉,有的说我最喜欢吃苹果!)
幼儿A:我看到了石榴,我最喜欢吃了。
幼儿B:果树上香蕉,我喜欢吃香蕉。
2、师:树上这么多水果,我们把这些水果摘下来,好吗?
3、听音乐把幼儿带到立体水果树前。
(听说要摘水果,小朋友已经迫不及待了,很快就摘到了自己喜欢吃的水果)
4、幼儿摘好水果,师提问:水果娃娃上面还藏着一个小秘密,你发现了吗?你摘的是几个圆点的水果?
幼儿A:我的苹果上有圆点,四个圆点。
幼儿B:我的香蕉上也有,是三个圆点。
三、送水果 嘀嘀嘀,开来了汽车。(出示汽车)
1、师:开来几辆汽车?帮汽车排排队。<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请一个小朋友按1-5的顺序排好)
2、小朋友摘了这么多水果,我们用汽车把水果运回去吧!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你的水果是几个点子,应该乘几号车呢?(幼儿讨论)
幼儿A:我的是苹果要坐第一辆,因为上面有一个圆点。
幼儿B:我香蕉上有三个圆点,我的香蕉要坐3号车。
3、送水果
师:请小朋友把水果送到点子和数字一样多的汽车上。(老师巡查,辅导)
4、运水果
“嘀嘀嘀,汽车出发了“(幼儿开着汽车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在主题活动背景下的计算活动课,我在设计这堂课的时候先想到了要从幼儿的兴趣入手,所以就把幼儿喜欢的水果放入课堂中,贴近幼儿的生活,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能与活动目标基本达成一致,同时我也有了丰富的教具,让幼儿有一个直观的感觉。
但这节课上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教学内容有点简单,对大部分幼儿来说没有挑战性,并且在送水果的环节有点混乱,在此之前我没有设想周到。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不断完善我的教学。
20、小班数学活动教案《鞋子对对碰》含反思
目标:
能按鞋子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
准备:
1、与幼儿共同收集各种不同的成双的鞋子,散放在教室的中间。
2、鞋架两个。
过程:
1、请幼儿帮猫妈妈(老师)收拾鞋子,初步学习按物体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
以游戏的口吻,请幼儿帮助猫妈妈一起收拾零乱的鞋子。
·幼儿分散收拾。
·讨论:你是怎样收拾的?这两只鞋子为什么要放在一起?
·小结:外形一样、颜色一样、大小一样的两只鞋子叫一双,所以要放在一起,是好朋友。
2、游戏:对对乐。
·幼儿一人手中拿一只鞋,听音乐自由走动,寻找与自己鞋子一样的另一只,配对后,两人将鞋底相互有节奏地碰击,并念儿歌:“对对碰、对对碰,一对鞋子对对碰。”.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与其他小朋友交换鞋子,再次游戏。
3、依据配对的方法,幼儿再次收拾鞋子。
·教师提醒幼儿一双一双地收拾,并整齐地摆放在鞋柜中。
·师生共同检查鞋子配对情况。
建议:
1、活动分组进行,鞋子数量稍多一些。
2、在区域活动中,提供各种单只鞋子的图片,引导幼儿继续学习配对。
3、请幼儿操作幼儿用书中的“鞋子对对碰”练习,巩固按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的活动。
评价:
1、根据鞋子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并能说出配对的理由。
2、在“对对碰”游戏中能寻找与自己手中鞋子一样的另一只。
课后反思:
在”玩中学,玩中教,玩中求进步.”是孩子们愉快学习的方式.这节<鞋子对对碰>真正反应了这种学习方式.孩子们自由收拾中初步感受配对的含义,虽然有些孩子第一次整理时配错了鞋子,但他们也有一种尝试的愉悦心情.在讨论中,孩子们初步懂得了什么是一对,怎么样才是一对.在比较中认识了对.游戏也是孩子练习配对的方法,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在游戏中,孩子们对鞋子的配对也正确了,能够找出一只鞋子的另一个,同时也检测了孩子们对鞋子配对的掌握情况.
21、小班数学教案《水果店》含反思
教材分析:
此活动来源于生活,每个孩子都有过许多如帮妈妈分东西的分类经验,在生活中经常对接触到的事物进行分类。我通过模拟生活中的事情进行二级分类活动,既能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又能丰富生活经验。正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目标定位:
本主题《水果店》的发展目标是养成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参与活动时能大胆自信的表现自己。在主题目标的向导作用下,制定了本次活动目标如下:
1、建立大和小的概念,培养初步的比较判断能力。
2、能将统一集合中的物体依据不同的特征进行二级分类。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物质准备:
水果筐、大小不同的苹果、梨、橘子卡片知识准备:去过超市、水果店,知道物品的分类摆放。
教法分析: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得主体。本次活动的教法有:
1、情景法:活动导入部分既要让幼儿发现问题,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问及探索,又要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设置悬念,因而我设计了水果宝宝跑到地上来玩这一情节,启发幼儿思考。
2、互动法:让每个幼儿互动起来,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培养幼儿合作、学习、交往能力。
3、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领域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教学,在"邀请水果宝宝做游戏"中渗透了数的感知教学及社会情感教育等等。
学法分析: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他让幼儿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探究活动,选择方法时很重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年龄特点,紧紧围绕活动目标,创造适宜的条件让幼儿再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
1、 观察法――通过幼儿对周围环境与材料的观察、分析,提高幼儿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
2、 操作法――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3、 游戏是幼儿发展和学习的基本活动,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景,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活动流程分析: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共同探索操作,从一级分类到二级分类。
(三)活动延伸:巩固对数的感知及大小分类。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中,教师得到了幼儿的积极配合,让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想说的。幼儿始终有浓厚的兴趣,在不知不觉参加教学活动,教师也达到了教学目标。
22、小班数学优秀教案《水果店》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继续感知分类,认识区别大小。
2、初步积累按事物的某一特征进行摆放的生活经验。
活动准备:
1、水果筐子、橘子、苹果、梨若干。
2、有去过水果店的经验,水果店录像。
活动过程:
一、情景回忆
1、播放录像,这是什么地方?
2、播放水果分类摆放的特写镜头,水果店里的水果是怎么摆放的?(引导幼儿说出分类摆放的相关经验。)
二、摆放水果
1、今天,我们也来开个水果店,好吗?可是,橘子、梨、苹果这样乱七八糟放在一起能开水果店吗?"文.章出自屈a老师教.案网"(引导幼儿说出:橘子、梨、苹果分别放在三个筐子里。)
2、幼儿分放水果,教师观察并引导幼儿边放边说:苹果苹果在一起,梨和梨在一起,橘子橘子在一起。
3、现在,水果店里整齐多了。但是,大苹果和小苹果的价钱是不一样的,而且我今天想买大苹果送给朋友,可是大苹果、小苹果放在一起,我挑起来真是麻烦。那怎么办呢?(引导幼儿说出把同种水果按大小分开放,可播放录像帮助幼儿感知回忆。)
4、请3名幼儿示范将同种水果按大小分类。
5、幼儿按大小分类,最终分成六筐水果。
三、买卖游戏
1、教师当老板,幼儿买水果,一人可以买1——3个水果。
2、说说自己买了几个大或小的什么水果。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中,教师得到了幼儿的积极配合,让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想说的。幼儿始终有浓厚的兴趣,在不知不觉参加教学活动,教师也达到了教学目标。
23、小班数学优秀教案《鞋子对对碰》含反思
目标:
1、能按鞋子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
2、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准备:
1.与幼儿共同收集各种不同的成双的鞋子,散放在教室的中间。
2.鞋架两个。
过程:
1.请幼儿帮猫妈妈(老师)收拾鞋子,初步学习按物体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
以游戏的口吻,请幼儿帮助猫妈妈一起收拾零乱的鞋子。
·幼儿分散收拾。
·讨论:你是怎样收拾的?;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这两只鞋子为什么要放在一起?
·小结:外形一样、颜色一样、大小一样的两只鞋子叫一双,所以要放在一起,是好朋友。
2.游戏:对对乐。
·幼儿一人手中拿一只鞋,听音乐自由走动,寻找与自己鞋子一样的另一只,配对后,两人将鞋底相互有节奏地碰击,并念儿歌:“对对碰、对对碰,一对鞋子对对碰。”与其他小朋友交换鞋子,再次游戏。
3.依据配对的方法,幼儿再次收拾鞋子。
·教师提醒幼儿一双一双地收拾,并整齐地摆放在鞋柜中。
·师生共同检查鞋子配对情况。
建议:
1.活动分组进行,鞋子数量稍多一些。
2.在区域活动中,提供各种单只鞋子的图片,引导幼儿继续学习配对。
3.请幼儿操作幼儿用书中的“鞋子对对碰”练习,巩固按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的活动。
评价:
1.根据鞋子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并能说出配对的理由。
2.在“对对碰”游戏中能寻找与自己手中鞋子一样的另一只。
课后反思:
在“玩中学,玩中教,玩中求进步。”是孩子们愉快学习的方式,这节《鞋子对对碰》真正反应了这种学习方式,孩子们自由收拾中初步感受配对的含义,虽然有些孩子第一次整理时配错了鞋子,但他们也有一种尝试的愉悦心情。在讨论中,孩子们初步懂得了什么是一对,怎么样才是一对。在比较中认识了对,游戏也是孩子练习配对的方法,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在游戏中,孩子们对鞋子的配对也正确了,能够找出一只鞋子的另一个,同时也检测了孩子们对鞋子配对的掌握情况。
24、小班数学优秀教案《图形对应》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的形式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能按要求正确分图形。
2、体验游戏的快乐,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小兔、小猪、小熊图片各二张,各种图形饼干若干,画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车票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题,激发幼儿兴趣。
1、今天除了有很多客人老师来我们班做客外,还有几个朋友来做客。。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我们一起来是谁吧2、出示图片,说一说:说说它叫什么名字?并请幼儿像小动物问好。
噢,原来是小兔子,小熊,小猪来啦。
3、小动物来做客,你们拿什么好东西来招待他们呢? 你们带了吗,没有老师这准备了一些饼干,我们一起来分给他们吧!(通过教具吸引幼儿的眼球,更好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提出问题,认识图形。
1、你们看,老师准备了一盘饼干。(教师出示一盘有各种图形的饼干)2、师:咦,你们看看这盘子里的饼干是一样的吗?它们都有哪些不同?(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3、师:你们知道为什么不一样吗?因为小兔子说他喜欢吃三角形的饼干,小熊喜欢吃圆形的饼干,小猪喜欢吃正方形的饼干。(边说边在小动物的旁边贴一个相应图形的饼干)
三、分一分1、请个别幼儿来说一说。
师:现在老师已经告诉你们小动物们喜欢吃什么样的饼干了,老师要考考你们,看你们记住了没有。
2、分一分:请个别幼儿来分一分说一说。边分边说。
3、请幼儿集体来分一分。
4、一起看一看有没有送错的饼干。(通过认一认环节幼儿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并说出不同图形的名称。让幼儿进行初步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不同特征特征。分一分环节,通过幼儿亲身体验。在分和说的过程中幼儿进一步认识区别不同的图形。)
四、到小动物家做客师:小动物们今天都得到了自己喜欢吃的饼干,他们很开心。为了表示感谢,邀请小朋友到它们家去玩。不过,小动物们说家离这儿很远,需要乘火车去。你们看他们给我们寄来了火车票,这些火车票可有趣啦!上面都画有不同的图形,和小动物的照片。看,这张火车票上有什么图形?是谁的照片呢?是小兔子,上面还有他喜欢吃的三角形饼干图形。这张呢?唐老师说去谁家的时候你们就要拿出到他们家的火车票。
1、去小兔子家做客。
幼儿拿出相应的车票,老师看幼儿是否拿错了。小兔子拿出了它最喜欢的三角形饼干分给小朋友。谢谢小兔子。我们去小熊家吧。给小兔子再见。
2、去小熊家做客。同上3、去小猪家做客。
4、我们再开着火车到别的地方去玩吧。
结束活动:
这一环节起到一个加强巩固的作用,通过游戏让幼儿加深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认识,也保持住了幼儿高涨的兴趣和积极性。在体验游戏快乐的同时也激发了幼儿对书写活动的兴趣。
活动反思:
《图形分类》是要求幼儿能够按形状、颜色特征进行图形分类与排队的一次活动,为了更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高活动的兴趣,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用帮图形宝宝排队的情景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在组织形式上,我采用集体活动、游戏活动、小组操作。在活动中,幼儿的的思维很活跃,能把自己的发现主动的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幼儿的能力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在活动中我通过个别回答和集体回答提高表达的机会,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得到发展。
25、小班数学教案《复习几何图形》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复习巩固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认识。(重点)
2、能用简单的话说出图形的基本特征。(难点)
3、体验帮助他人的体验劳动成功的快乐。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精神准备:活动前已经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了解这几种图形的基本特征。
物质准备:户外场地:地上画有三角形等图形。用硬纸板铺一条弯弯的大路(挖出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简单布置场景兔妈妈的家,另一老师戴头饰扮兔妈妈,准备不同形状的小粘贴。幼儿每人胸前都戴上图形。《小汽车》音乐。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发活动兴趣。
1、师:今天兔妈妈请我们去做客,可是她家太远了,
我们得开车去,路上小司机们要小心哦,别撞车。
2、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开向兔妈妈家。
3、途经各图形处询问幼儿:这是什么图形?是什么样子的?(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在大路的处停下,师:哎呀路坏了,怎么办啊?(鼓励幼儿想办法——铺路)
二、帮兔妈妈修路
1、引导幼儿观察路面:“这些坑都是什么形状的?请你找出和坑一样形状的图形来”。
2、提出铺路的要求:现在我们就要用这些图形来修路了,小朋友在铺路时要看清楚坑是什么形状的,然后再把它修补好。
3、幼儿开始修路,师巡回观察指导:
“你用哪个图形修补路面的”;
“你用的图形是对的,可是你看看坑有没有修补好,怎么会这样的啊?”(提示幼儿注意图形的大小不同)
“你真棒,这么快修补好了路,* * *还没修好,能去帮助他吗”
4、共同欣赏修好的路,引导幼儿说说用什么样的图形来修补路面的(如:我用*形来修路的或我用*形来修路的),复习这三种图形的基本特征。
三、去兔妈妈家做客
1、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在修好的路上开汽车到兔妈妈家,体验成功的喜悦。
2、引导幼儿有礼貌地敲门:咚咚咚,我可以进来吗?兔妈妈出示圆形说:“和我一样的图形宝宝请进来!”幼儿按要求进入。依次进行。“正方形宝宝请进来”“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宝宝请进来”。
3、向兔妈妈问好。兔妈妈出个难题:请小朋友把散放在家里的图形分类收拾好。
4、老师拿出小粘贴说:“兔妈妈说谢谢你们帮它把家收拾好了,它准备了小礼物送给你们!”启发幼儿向兔妈妈致谢。然后去跟在座的老师说说自己拿到的是什么形状的粘贴,说对了旁边的老师会给你贴在衣服上。
5、和兔妈妈道别,随音乐开车回家。
延伸活动:
回教室拼摆添画图形。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性、形象性的特点,认识过程中,注意较易转移,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科学、有效地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是小班教学活动组织的难点。本活动设计尝试以趣味性、直观形象的游戏情境贯穿全程,使幼儿在轻松、愉快、自主的状态下,通过操作实践与周围的物质环境发生作用,动手动脑掌握数学知识。
之前孩子们已经认识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因此,我决定采取游戏的形式检验幼儿掌握情况,进一步巩固加深幼儿的知识点。于是,我设置了游戏情境:到兔妈妈家作客,以开车经过的路坏掉为主线,引领幼儿观察思考:“路面”(纸壳铺成)上坑坑洼洼的形状是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从而产生铺路的愿望,幼儿纷纷寻找相应的图形进行补拼,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图形的形状,启发幼儿说出:“我补上了XX图形,它是什么样子的”等等,然后给予表扬,幼儿的自信心、成就感得到了满足。
接下来的环节是“到兔妈妈家作客”,幼儿来到“兔妈妈家”,面对散落在地上的图形,幼儿根据要求,迅速按标志将图形正确分类……
最后,为了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设置了“奖励小粘贴”的环节,幼儿的兴趣浓厚,将活动气氛推向了**。他们拿到粘贴纷纷着旁边的客人老师讲述手中“小奖品”的特征。“我的小粘贴是三角形的,它有三条边、三个角……”大方的表现,流利的表达,令观摩的教师赞叹不已。
26、小班数学优秀教案《图形宝宝》含反思
一、教学目标
1、教幼儿学习按物体的颜色、形状进行分类,巩固对黄、绿两种颜色的认识。
2、初步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教幼儿学习按物体的颜色、形状进行分类。
难点:初步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教师示范材料一份,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图形宝宝的家两个。
四、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a)今天老师带来了图形宝宝,出示三角形,这是什么图形宝
宝?它穿什么衣服啊?出示其他三角形,请幼儿说一说。
b)出示正方形,这是什么图形宝宝?它又是穿着什么衣服啊?再出示其他图形,请幼儿们说一说。
二、教师讲解、示范
1、老师想把这些图形宝宝来分一分,我们一起把黄颜色的图形宝宝放在一起,把绿颜色的图形宝宝也放在一起,那你们知道老师是怎么把它们分类的吗?现在老师要把它们形状一样的也放在一起,有谁可以说说老师是怎么分的吗?
2、老师跟图形宝宝们做了一个家|。;.教.案来自:快思老.师教.案网;你们看它们出来玩、忘记自己的在哪里了,怎么办啊?你们想想帮助它们啊?
三、幼儿操作
图形宝宝们为了谢谢小朋友们,它们想和我们交朋友,想试试我们小朋友是不是每一个都认识它们。
教学反思:
为了更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孩子对活动的兴趣,同时根据小班的年龄特点,我特别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三种图形比作图形宝宝与小朋友交朋友,还特别设计了一个故事情境作为导入,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27、小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图形》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小班幼儿生活经验还不丰富,参与活动时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游戏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活动形式。所以,本人通过“小老鼠上灯台”这个音乐游戏,让幼儿参与、表演,感受与同伴、老师一起玩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培养幼儿热爱幼儿园的情感。
2、情意目标:幼儿能理解歌词,并做相应的表演动作。
3、技能目标:引导幼儿记住游戏的角色和主要情节。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激发幼儿的参与度和提高他们的兴趣
难点:幼儿的组织
活动过程
“小老鼠上灯台”这个活动中,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活动环节。
A:激发兴趣。通过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来引出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孩子们的注意力很快的被我吸引过来了。
B:学念儿歌、学唱歌曲。通过播放flash让孩子更加形象的感受儿歌、歌曲的节奏。动画的出现使孩子们的兴趣更浓了,他们很自然的跟着flash有节奏地学念儿歌,学唱歌曲,他们快乐的学着。当我要求孩子们跟着钢琴学唱歌曲时,有几个孩子大胆地提出让我再打开flash,他们更加喜欢跟着动画来学唱。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对动画的喜欢程度。弹了一遍钢琴后,我满足他们的要求,再次播放flash。在这过程中孩子们都能用自然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
C:引导幼儿学做动作。在这一过程中我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热情,一下子拉近了孩子与老师的距离,教师一句亲切的呼唤:“鼠宝宝们!我们一起来学做动作吧……”把幼儿带入了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去,幼儿很快进入角色。这一环节的展开,幼儿和老师都起到了热身的效果。[.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为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我引导幼儿讨论用怎样的动作来表现“小老鼠爬上灯台偷油吃、当听到小猫叫声吓坏了和赶快躲到洞里”的情形。我采用了让个别幼儿上来做一做,集体跟着学一学,来完成目标。孩子们想出了各种肢体动作来表现歌曲内容。他们想到了把身边的小椅子当作灯台,爬上去做偷油吃的动作,听到猫叫做滚的动作,在这时候孩子们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D:幼儿大胆跟老师一起游戏。在游戏中让幼儿扮演小老鼠,在边唱边做中,反复的感受音乐旋律和歌词,充分体验着音乐游戏带给他们的快乐。游戏中有的孩子躲到椅子背后、椅子旁,有的孩子则想到了躲进后面小桌子的底下,还有一个孩子躲到了钢琴背后。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带着孩子们进行表演,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化、趣味化、生活化的特点,孩子们始终保持活泼、愉快的积极情绪,在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通过他们自己的“玩”、“动”、“学”,自然的跟着老师学习儿歌内容,并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使他们真正做到玩中乐,玩中学。
教学反思
活动结束后,我总结了一下觉得flash的安排使用不是最恰当,有很多时候觉得flash使用反而所播了我的手脚,当孩子们游戏的时候不应该使用flash,应该让孩子们自己边清唱边做动作,让孩子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游戏当中,这就是我的引导不到位,没掌握到关键的部分。但总的来说孩子们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兴趣都很浓厚,我自己也在这个活动中有了很大的收获。
28、小班数学教案《做客教案》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操作活动,并能按要求完成操作活动。
2、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物体的数量并说出总数。
3、学习按数取物,根据5以内的指定数量取出相等数量的物体。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带圆点的蘑菇形房顶用1―5的点卡表示;贴有小动物的房间,分别为五种不同的动物;大子两颗。
2.学具:幼儿人手一份操作学具“糖”、糖纸、数字卡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练习点数
唱歌《开车歌》到小动物家做客。依次出现小动物的房间:“看看我们先到谁家啊?”(小猪)“有几只小猪在家?”(3只)打乱顺序出示,请幼儿点数并说出总数。
小结:大家都数一数,知道每个房间住着几只 小动物。
(二)游戏“挂门牌”――将数字与数量对应匹配
“小动物的房子盖好了,可是它们都忘记挂门牌号了,我们大家来帮它们挂一下吧!”请幼儿分别用数字卡表示门牌号。[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并提问:“你怎么知道这个门牌号是ХХ家的呢?”
小结:小狗的房间里住着一只小狗,门牌号应该是1。(类推)
(三) 游戏“包糖果”――练习按数取物
1.教师掷有点卡的 子,幼儿根据点卡数量取出相应数 量的糖纸,边拿边说:一个点我拿一张糖纸。(重复游戏)
2. 教师掷有数字的 子,幼儿根据数字取出相应数量的糖纸,并边拿边说。
3.幼儿自由“包糖果”,把糖果送给自己想送的小动物。
小结:有几只小动物就包几颗糖果。
教学反思:
3岁半到4岁的幼儿已经开始掌握计数活动,并学会按计数活动的要素进行计数,形成了最初的数概念。我班幼儿现处于小班下学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和训练,已经能够按顺序口头数数,能够手口一致地点数4以内物体的数量,并说出总数。根据幼儿计数能力发展的顺序:按顺序口头数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特设计此次数学教育活动。
29、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宝宝送物品》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按物体的关联性将常见的物品归类。
2、愿意参与为家人送物品的活动。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6、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7、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能按物体的关联性将常见的物品归类。
活动准备:
1、教具:图片:手套(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各一)、人物图片:爷爷、奶奶、爸爸、妈妈。
2、学具:幼儿操作纸、鞋(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各一)、拐杖、女士包、领带等。(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了解物品与人的关联性。
出示人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图片。
师: 看,谁到我们教室来做客?你是怎么知道的?
幼儿进行观察并回答。
教师小结:小朋友的眼睛可真亮,从他们身上的不同物品就可以看出他们是谁了。
师:看,家里的手套都乱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找不到自己的手套了,谁能来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手套?
小班幼儿已经初步具有观察的经验,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幼儿通过观察了解不同人物的不同特征,能通过人物身上的物品分辨出人物的不同身份。同时,教师的小结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了"物品与人的关联性"。
2、宝宝送物品。
(1)个别幼儿送物品。(3分钟)请个别幼儿送手套并讲述原因。
师:你是怎么送的?为什么要这么送?
教师小结: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手套是不一样的,我们从手套的不同特征就可以看出来了。
用同一种物品--手套来引导幼儿通过细致观察、一一比较的方法来判断手套送给谁。
(2)全体幼儿送物品。(12分钟)师:家里还有很多其他的物品,我们首先来看看他们是什么。
介绍操作材料和操作要求。
师:我们一起来送一送,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东西放到他们下面,记住一边送要一边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送。
幼儿送物品并讲述原因。
幼儿集体操作时,教师所选材料有了递进,有一组(4双鞋子)同类的物品,还有一些其他特征比较明显的物品,如拐杖、领带等。引导幼儿在细致观察、一一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更全面的判断,进一步巩固幼儿对"能按物体的关联性将常见的物品归类"这一目标的达成。
3、展示幼儿作业,集体检验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送的?为什么要这样送?
教师和幼儿一起检验、纠错。
评价幼儿作业时,先选用操作正确,比较有序作业进行点评,再选用一些比较典型的作业,引导幼儿自评,利用幼儿间的差异资源进行互评。
课后反思:
本活动来源于主题《亲亲热热一家人》,目的是让幼儿按照物体的关联性将常见的物品归类,从而能增进宝宝与家长之间的情感。小班的孩子对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较感兴趣,但是他们对这些常见物品的认知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宝宝送物品》这一活动从幼儿实际生活出发,引导幼儿通过认一认、说一说、找一找、送一送进一步认识常见物品,并能给不同人物进行匹配。教师在教学具方面做了比较深入的思考,在教具方面,首先选用一组同类物品,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方法-- 比较,同一组物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很容易就能判断出物品该送给谁。在幼儿操作材料方面,又有了递进,用了一组同类物品,另外还选了4个特征较明显的物品,难度有所提高,对幼儿更具挑战性,幼儿对判断物品的关联性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判断物品该送给谁,不仅可以通过比较,还应从实际生活出发,明白物品的用途,从而进行判断。
30、小班数学教案《长和短》反思
活动目标
1.愿意参与比较活动。
2.尝试用一头对齐的方法比较两个物体的长短。
3.初步感知物体长短的相对性。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已经掌握用目测的方法直接比较长短。
课件准备:“耳朵长和短”图片。
纸面教具:《长和短》。
材料准备:短、稍长、长三种长度的绳子。
活动过程
一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直接比较长短
——小猫蜜蜜和兔一一最近遇到了一个难题,她们都觉得自己的耳朵比对方的长,争论了好久也没有得出答案,所以想请小朋友们看看,到底谁的耳朵长,谁的耳朵短。
——是蜜蜜的耳朵长?还是兔一一的耳朵长?
二发放纸面教具让幼儿用一头对齐方法比较长短
1.发放纸面教具,引导幼儿在纸面教具上比较两支笔的长短。
2.引导幼儿在纸面教具上比较两把尺子的长短。
3.引导幼儿在纸面教具上比较两把伞的长短。
4.教师操作课件,验证幼儿的答案。
三
发放材料鼓励幼儿比较长短感知长短的相对性
1.幼儿第一次比较绳子长短。
2.幼儿第二次比较绳子长短。
教学反思
1、本活动能充分调动幼儿积极参加游戏的兴趣, 促使学生更好的发现生活中的知识。
2、师生配合较好,学生愿意参与,具有积极的表现欲。
3、再次上的话,材料选择应更丰富点。最好是现成的物品。更能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东西直接区分描述。
31、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按量归类》反思
活动目标:
1、准确感知5以内的数量,学习把相同数量的实物卡归放在一起。
2、让幼儿练习有规律的交替排列实物。
3、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判断能力。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6、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7、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PPT表格
活动过程:
一、准确感知5以内的数量
1、将水果教具贴在果树上,引出故事情景:
师:小朋友你们看,小猴家里有一个果园,它种的水果都熟了,就请小兔、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一起到他的果园做客,现在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小猴家的果园里都有些什么水果?(梨、苹果、桔子等水果)
2、引导幼儿点出各种果树上的水果,说出各水果的总数,并用相应的数字表示。
师:哎呀!果园里有这么多的水果,那你能告诉我,果园的梨树上有几个梨子?苹果树上有几个苹果?桔子树上有几个桔子等?
3、师:小猴今天请了很多的客人,那小猴都请了哪些客人?出示小动物,(一起数)有这么多的小动物,你们知道,每种小动物来了几只吗?提问:如:小兔有几只?(小兔1只、小猫2只、小狗3只、小鸡4只、小鸭5只),请幼儿点数小动物,说出总数,并用数字表示出来。
小结:嗯!小朋友们都数的很对。
二、按量归类
1、今天来了这么多的客人,小猴有点忙不过来了,它想请你们帮帮忙,一起来招待客人,给动物们送水果,好吗?(启发幼儿按数字分水果,在小动物下面1对1地粘贴1个水果。)
2、师:你们看,这里有几只小鸡?(4只)。那谁知道要给四只小鸡送几个水果吗?请小朋友找一找,什么水果和小鸡的数量一样也是(引导幼儿寻找与4只小鸡一样多的水果并点数验证。)小结:对了,他们的数量都是4,所以我们就把数量相同的卡片放在一起。而且要边放边说:4只小鸡和4个橘子放在一起。(老师示范)。
3、师:谁知道小鸭子吃什么水果呢?你来找一找,把水果送给它吃,好吗?
师:小朋友真棒!但是还有一些小动物没有吃到水果,谁能把水果送给它们,你想先送给谁呢?(请个别幼儿上来操作,其他幼儿验证。)
4、师:他放得对吗?说说谁和谁放在一起,为什么把他们放在一起?(引导幼儿大胆的表述)。
三、幼儿操作
1、师:小动物们吃了小猴果园里的水果,都很开心,天快黑了,小动物们想要回家了,它们都住在动物王国里,动物王国里的房子呀!它们的门牌号是用点点来表示的。(老师展示房子,并认出与1-5相对应的点点数),第一组:小朋友一起来把它们送回家,好吗?这只小兔是单独的一只,我们呀就要把她送到门牌号是一的房子里。(做示范,将这只蝴蝶插摆在门牌号为一的房子里)
2、第二组:这组游戏和刚做的游戏时一样的,给小动物找水果的时候,小朋友首先要看看卡片上有什么动物,数一数每种动物有几只,再找找什么水果的数量和它的数量是一样多的,最后把它们放在同一个格子里。而且要边放边说:把几的什么和几的什么放在一起。
3、第三组:我这里还有一些图片,图片上印了小动物,这些小动物要去旅行,请小朋友先数数有几个小动物,有几辆交通工具,把相同的数量用线连起来。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评价幼儿操作情况。
六、结束活动。
让幼儿按照老师的要求收拾整理操作材料。小朋友,我们一起去外面玩吧,和老师说再见。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32、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2的形成》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引起数数的兴趣。
2、培养按数取物的能力。
3、理解“2”的实际意义,在操作的基础上尝试用语言来表达“2”的形成。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6、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7、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1、课件:大树、小鸟;
2、在教室里摆放许多小兔(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以小兔来做客的口吻,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今天有一种小动物到我们班里来做客,它是谁?在哪呢?请小朋友快快找找吧!”
二、展开
1、体验2的形成
(1)请幼儿从椅子下面找到1只小兔
教师:小兔藏在小朋友的椅子下面,每个小朋友找一只小兔来。
——你找到了几只小兔?
(我找到了一只小兔)。
(2)请幼儿再找一只小兔
教师:这一只小兔有些孤单,请小朋友再给它找一个伙伴好吗?
小兔的伙伴就藏在我们的教室里,请小朋友去找找吧!
幼儿找到另一只小兔。
(3)现在你有几只小兔?
(现在我有2只小兔)
教师:先从椅子下面找到1只小兔,后来又在草丛中找到1只小兔,变成了2只小兔,1添1是几?
(1添1是2)
(4)请幼儿复述:1添1是2。
2、课件感知2的形成
小兔来我们班做客,我们应该为小兔准备爱吃的萝卜和青菜
(1)课件播放:
先请1一只小兔吃1个萝卜,再请另一只小兔吃1个萝卜,
1个萝卜添上1个萝卜是几个萝卜?1添1是几?(1添1是2)
(2)教师用贴绒教具演示2的形成过程:
先请1只小兔吃1棵青菜,再请另1只小兔吃1棵青菜,
1棵青菜添上1棵青菜是几棵青菜?1添1是几?(1添1是2)
3、认读数字2
2只小兔、2个萝卜、2棵青菜用数字几来表示?(用数字2来表示)
幼儿认读数字2,2像什么?(2像小鸭水中游)
4、理解2的实际意义。
(1)问2能表示2只小兔、2个萝卜、2棵青草,还能表示2个什么?
小结:2能表示所有数量是2的物体。
(2)课件播放若干数量是的画面,帮助幼儿理解2的实际意义。
三、结束
播放音乐,请幼儿在教室里寻找能够用2来表示的物体.
教师:在我们的教室里有许多物体能够用2来表示,请小朋友听着音乐去找找吧,
音乐停止,到老师身边来说给小伙伴听,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33、小班数学教案《给图形宝宝排队》
活动名称:给图形宝宝排队
活动来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告诉我们:"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扩宽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而本次活动中的图形是幼儿在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图形,这让幼儿既会感到亲近熟悉,又感到新奇,对于老师来说,既符合现实水平,有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初步感知一一交替排序规律。
2.情感目标:乐于参与游戏活动,体验到数学排序活动的乐趣。
3.行为能力目标:尝试按一一交替的方式给图形宝宝排对,并尝试大胆的讲述出来,获得一定的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大图形宝宝一组,若干组小图形宝宝,盒子一个,颜色交替的闪光纸一串,大的红花一朵,小的红花若干朵,有马车的图片,关于喜羊羊和灰太狼排序的PPT,欢快、有节奏的音乐。
2.经验准备:提前让幼儿认识几种常见的图形,能清晰的知道自己的性别。
重点难点:
重点:在教师引导下找出图形排序规律。
难点:动手操作,能按一一交替的方式排序。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排序
师:今天图形宝宝送给了我们宝贝一件礼物,我们一起来猜一猜是什么呢?(教师拿出一个小盒子,幼儿回答)
师: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结:彩色的闪光纸交替出现,先是蓝色,再是绿色,通过幼儿观察,初步感知排序。
二、集体探索
(一)图形排队,找出图形排序规律。
1.图形宝宝是怎么排队的--学习图形间隔排序规律。
师:刚才就在我们看完图形宝宝送给我们礼物的时候,图形宝宝说要到我们班上来做客,哪个图形宝宝来了?来了几个圆形宝宝?还来了谁?(三角形),请你排在圆形的后面。(让圆形和三角形交替出现)师:现在我们来告诉图形宝宝,它们是怎么排队的?(幼儿回答)师:一个圆形,一个三角形(教师引导幼儿一起叙述)师:排在最前面的是谁啊?后面又是谁啊?
小结:圆宝宝与三角宝宝是一个一个间隔着排队的。
2.图形宝宝不见了--初步尝试图形间隔排序
师:"这里还有一个三角形宝宝和圆形宝宝没排好队,我请一个小朋友来帮忙,就像前面图形宝宝一样,一个交替着一个排好队,谁愿意?"(幼儿上去操作)
师:这两个图形宝宝和前面排得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吧,告诉图形宝宝他们是怎样排队的吧。(教师引导幼儿一起叙述)
3.游戏--什么图形不见了。
师:你们都将记住图形宝宝是怎样排队的吧,现在宝贝们都闭上眼,不许偷看哟!哪个调皮的图形宝宝藏起来啦!我们一起把它喊回来好不好?(教师从其中抽去一个图形,然后问幼儿哪个图形宝宝不见了。)
三、幼儿自主探索,操作"图形宝宝来排队"
师:我们玩到现在正方形宝宝和心形宝宝有些不开心了,它说为什么你们一直都在帮助三角形宝宝和圆形宝宝排队,都没有帮它们排队。
师:宝贝们,我们现在就帮正方形宝宝和心形宝宝排下队吧,就像,刚才三角形宝宝和圆形宝宝那样,一个接着一个,一个间隔着一个。
幼儿进行自主操作,教师在旁观察指导,提醒幼儿图形宝宝是一个间隔着一个排队。
四、交流讨论,总结分享
师:我们看一下宝贝们是怎么样帮助正方形宝宝和心形宝宝排的队呢?
(幼儿完成后,进行交流讨论,展示幼儿的作品)
小结:图形宝宝要一一间隔的排好队。如果出现二二间隔等的创新排序,应该给予幼儿充分的肯定。
五、游戏"男女宝宝排排队"
师:我给大家看一样东西,你们看下这个是什么?(幼儿回答)
师:这个是图形宝宝们回家用的马车。唉,玩了这么久图形宝宝也累了,它们现在要回家了,它们邀请我们去家里做客。除了邀请了我们,还邀请其他小动物去它家玩。让我们看看都是什么小动物呢?
(一只喜羊羊,一只灰太狼,一一排列)。
师:啊,它们都准备上马车了。可是我们也要像它们那样排好队才能坐上大马车。我们这里有男孩子和女孩子,该怎么办呢?(幼儿回答)师:我们要一个男孩子和一个女孩子一一间隔的排好队。
小结:男孩子和女孩子一一间隔的排好队。
六、结束活动
那我们现在就乘上马车出发吧!(在音乐中结束)
活动延伸
在本次活动以后,幼儿对一一间隔排列有了一定的经验。因此在本次活动结束以后可以让幼儿找一找周围的生活环境中一一交替排序的物品,与他人交流分享。
34、小班数学教案《好玩的轮子》反思
活动目标:
1、创设玩具城情境,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和同伴共同学习的愉快情绪。
2、通过看看、说说、粘粘等形式感知4以内数量,发展思维能力。
3、能有序的进行操作,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玩具车幼儿人手一辆、幼儿操作材料每人一份、教师示范教具一套
活动过程:
一、激发去玩具城的兴趣
1、我们小朋友喜不喜欢玩玩具?你喜欢玩什么玩具?(幼儿自由讲述)
2、随律动《开火车》进入活动室
二、玩玩具,初步感知4以内的数量
1、幼儿第一次玩玩具,感知轮子能滚动的特性,初步学习点数4以内的数量小结:原来轮子都会滚动,而且都不一样。
2、幼儿互相交换第二次玩玩具,感知不同数量的轮子,巩固对数量的认识
3、送玩具回家,幼儿按点送物
三、帮玩具宝宝数轮子
1、玩具宝宝要去参加装轮子大赛,可是他们还不知道自己该装几个轮子,怎么办呢?
2、出示范例,引导幼儿思考这是什么车?它应该装几个轮子?(根据幼儿讲述示范粘贴一种,其他的请幼儿思考并轻轻告诉老师)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相互进行验证,适当启发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
4、集体验证引导幼儿说一说你帮什么车装了几个轮子?是不是每一个玩具宝宝都会数自己的轮子了?
四、我们也来变一变
1、我们小朋友想不想跟着玩具宝宝一起去参加比赛?
2、请你们动一动小脑筋,变一变,你想变成什么车去?
3、幼儿随音乐出活动室
五、延伸
1、在数学区投放相应材料供幼儿巩固。
2、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由的变成轮子数量不同的玩具。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35、小班数学教案《排序和分类》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观察与发现物品之间的相同特征。
2、能按物品的大小进行排序,并能说出排序操作的过程和结果。
3、积极参与数学分类与操作活动,初步学会按物品的用途分类,懂得整理与收拾操作教具,初步养成爱护学习用品的意识。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重点难点
1、能按物品的大小进行排序,并能说出排序操作的过程和结果。
2、学习按物品的用途分类。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幼儿常见的吃的、玩的、用的玩具和材料若干,如常见的水果、蔬菜、饼干、小蛋糕、棒棒糖、糖葫芦、积木、布娃娃、七巧板、汽车、插塑玩具、各种服饰材料、分类筐。
2、知识准备:请家长带幼儿参观超市,初步知道“服饰”的概念。
活动过程
1、游戏:“服饰超市有什么”。
(1)教师出示各种玩具和自制材料,引导幼儿说说这些物品的名称,并说出其用途(吃的,玩的,穿的)。
(2)我们班要增设一个服饰超市,请小朋友帮老师布置“服饰超市”好吗?小朋友想想,我们的服饰超市里有哪些东西呢?这里有这么多的商品,哪些商品才能放到”服饰超市”里呢?
(3)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
总结幼儿的发言,引导幼儿可按物品用途进行归类。
(4)认识与制作分类标志:“吃的(嘴巴图)”、“玩的(小朋友在玩的图)”、“穿的(小朋友穿衣服的图)”。
(5)给物品按用途分类。
请幼儿看标志给物品分类,说说摆放的理由,并请其他幼儿评价摆放的结果,看看哪些物品摆放的不对,为什么。难点:装饰物的分类(属于服饰类)。
2、给“服饰”分类。
(1)请幼儿观察“服装超市”里的物品,说一说都有什么物品。
(2)现在超市里有许多商品了,但是太多太乱了,我们给他们分类再摆好它,好吗?
(3)出示几个专柜:帽子、上衣、裤子、裙子、鞋子、袜子、装饰物。请幼儿认识专柜名称,讲述分类的方法。
(4)请幼儿给“服饰超市”里的商品按专柜进行分类摆放。
(5)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操作方法,摆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摆?
3、给“服饰”商品按大小分类。
(1)请幼儿观察每个专柜里的物品摆放是否整齐?物品品种和大小不同,可不可以想办法再摆得整齐些?
引导幼儿用大小排序的方法给不同品种的物品进行排序。
(2)“服务员”摆放商品,给每种商品按大小排序。
(3)请幼儿说说摆放商品的方法;先把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如:短裤“,再按大到小的顺序排序。
(4)请“商店总经理”作巡查,给每个专柜的服务员评分,看谁摆的整齐。
4、伸活动:“服饰超市”开张啦!
请幼儿扮演顾客和服务员进行买卖游戏。
活动反思
该活动的操作材料与游戏角色都和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幼儿特别感兴趣。我们利用实物和图片,让幼儿进行操作和游戏,幼儿能边操作边讲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游戏设置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操作材料有趣、便于操作,幼儿积极投入。在游戏与实际操作中,幼儿的逻辑思维、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归类能力、讲述能力都有了提高。
36、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春季运动会》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点卡,理解点卡的符号意义,知道点卡与物体数量的关系并会匹配。
2、学说句子“X个XX,我送给你X个点子的点卡。”
3、能按规则取放材料。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6、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7、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重点难点:
认识点卡,理解点卡的符号意义,知道点卡与物体数量的关系并会匹配。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套。
2、数量分别为一至五的动物卡片(小鸡、小鸭、山羊、奶牛、小马)。
3、画有春季运动会背景图的分类板一块,上面贴有五面红旗,红旗上分别贴上五种动物的图标。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师:春天来了,小动物们都出来了。今天,它们要在森林里举行春季运动会,你们看,有谁呀?
教师引导幼儿拿出自己椅子底下的动物图片,说说动物的名称。
评析:活动开始,让幼儿拿出自己椅子底下的动物图片,通过各种动物的图片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在幼儿相互讨论各自的动物名称中,充分地激发的幼儿活动的兴趣。
2、学习用点卡表示5以内的数量。
(1)练习分类。
师:要进行比赛,首先要排好队,谁来帮助它们呢?
引导幼儿根据红旗上图标,把同类的动物排成一排。
评析:让每位幼儿把自己手中的动物图片贴到分类板上进行分类,既关注了每位幼儿,激发了每位幼儿活动的兴趣,又缩短了个别操作的时间,同时还很好地检查了幼儿的操作结果。并为下一个环节作好了铺垫。
(2)认识点卡,理解点卡的符号意义,学习用点卡表示数量。
师:在进行比赛时,为了使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每种动物有多少个,我们可以给每种动物送上点卡,点卡在哪儿呢?
教师出示点卡。
师:谁愿意为每种动物送上点卡呢?
请个别幼儿为每种动物送上相应的点卡,并说说为什么。引导幼儿边送边学说短句“X个XX,我送给你X个点子的点卡”。
教师小结:点卡上有几个点,就表示数量几。
评析:教师不直接讲解点卡的符号意义,而是先让幼儿为动物送点卡,允许幼儿出错。在幼儿操作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提问“为什么要给这种动物送这张点卡”,在幼儿的讲述和教师的小结中,使幼儿更好地理解了点卡的符号意义,并进行点卡与实物的匹配。此环节很好地体现了在玩中学的理念,使幼儿在操作中加深认识,学会知识,而不是教师灌输式的学习。
3、幼儿操作
师:刚才,小朋友帮每种动物都送上了和它们一样数量的点卡,你们真棒!可是还有许多动物还没有找到它们的点卡,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出示幼儿操作材料,引导幼儿先数一数动物的数量,再贴上相应的点卡。
教师巡视指导。
评析:本次集体操作过程,很好地巩固了幼儿对点卡的认识。教师在巡视指导的过程中,对于幼儿出现的错误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对幼儿的操作结果进行了检查。
4、结束活动
师:刚才,我们帮每种动物都送上了点卡,小动物们很感谢我们,请我们去看它们比赛呢!
评析:整个活动始终围绕春季动物运动会展开,最后以小动物请我们去观看比赛自然地结束活动,使整个情境创设非常完整,而且使幼儿较好地感受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
课后反思:
点卡相对实物来说更加直观,能使人一目了然,但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对点卡的认识有一定的困难。为了使幼儿能顺利地从实物过渡到点卡,我为幼儿创设了“小动物运动会”的情境,通过各种动物形象,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并通过给动物分类、送点卡等过程,由浅入深,让幼儿在轻松、愉快地操作中,很好地理解了点卡的符号意义,加深了对点卡的认识。在整个过程中,幼儿表现非常积极,活动参与性较高,很好地达到了预期的活动目标。
37、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5的认识》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5的认识
重庆丰都栗子中心幼儿园王晓蓉
活动目标 :
1、让幼儿正确读写数字5,并能数出5以内的物体数量。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学习数字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小圆片、小正方体、数字卡、铅笔、多媒体课件、白纸
活动过程:
一、情景激趣。
师:小朋友,喜欢漂亮的小金鱼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小金鱼,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它们有多少条,好吗?播放课件。课件内容:鱼缸里有四
只小鱼游来游去的玩耍,换一幅场景后,一个小男孩又放了一只小鱼。出示问题:现在有几条鱼啊?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鱼缸:(里面有4条鱼)师:小朋友,我们来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鱼,好吗?(老师边引导数边在黑板上贴小圆片)
2、教学认识“5”
教师又出示一个里面有1条金鱼的鱼缸,将两个鱼缸并列放在一起,问:现在一共有几条鱼啊?教师用另一种颜色的圆纸片在4后加1个。(让幼儿认识到比4多1就是5和4过后就是5)
3、认识5的组成
数出下列每组图形中物体的数量。
4、找一找
让幼儿相互看一看,摸一摸,看看身体哪些部位的数量是5?
三、我是小画家
教师展示自己用5个图形组合的图形,要求幼儿用自己喜欢的图形画一个物体,但图形的数量必须是5个。
四、游戏活动:(站圆圈)
教师在室外操场上画若干圆圈,幼儿围成一个大圆,然后师生一起数:1、2、3、4、5,当数到5时,幼儿迅速站到圈里,每个圈只能站5人。给站得快又好的小朋友进行奖励。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38、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1和许多》反思
小班上学期数学教案《1和许多》
【活动目标】
1、认识1和许多,感知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1个1个合起来是许多。
2、鼓励幼儿大胆参与活动和讲述。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事先布置好场景:萝卜地、玩具城、小熊家。
2、大树一棵、与幼儿人数相同的树叶。
3、与幼儿人数相同的小兔头饰和萝卜。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引入:
师扮兔妈妈:“刚才,妈妈收到一封信,信上面说熊妈妈病了,她的孩子们都不在家,她一个人很孤单,很想念我们,宝宝们,我们一起去看看熊妈妈吧。”
二、初步感知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1个1个合起来是许多:
1、兔妈妈带宝宝出发,途径一块萝卜地,兔妈妈提醒小兔每人拔一个萝卜送给熊妈妈。
(1)让宝宝们拔完后看看自己拔的是几个?(1个)并且要说出来。
(2)师:“宝宝们真能干,每人不多不少都拔了1个萝卜,现在把萝卜先给妈妈帮你们拿着吧。”——宝宝把萝卜都交给兔妈妈,这时引导宝宝们说“小白兔,拔萝卜,一个一个是许多。”
2、继续前进,兔妈妈带小兔们来到了玩具商场,妈妈再次引导幼儿每人给熊妈妈带一个玩具去。
(1)先引导宝宝们说出商场有“许多玩具”,然后每人拿一个。
(2)在兔妈妈的引导和鼓励下,宝宝和妈妈一起编出一句儿歌“玩具娃娃有许多,分成一个又一个。”
3、来到熊妈妈家里,兔妈妈请孩子们排队把礼物送给熊妈妈,提醒宝宝们边送边说“熊妈妈,我送给你一个玩具”、“熊妈妈,我送给你一个萝卜。”
三、进一步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
1、师:“宝宝们,刚才我们去熊妈妈家的时候,我们家的大树上的叶子都给风吹落了,大树爷爷都伤心了,我们该怎么办呢?(帮助树爷爷长上叶子。)
2、请宝宝们每人拿一片叶子给大树爷爷贴上,边贴边告诉树爷爷“大树爷爷,我给你贴一片叶子。”。
3、在兔妈妈的鼓励下,孩子们再次和妈妈一起编出一首儿歌“许多树叶飞满天,宝宝一人分一片,一片一片合起来,树上叶子许多多。”
四、教师小结,鼓励孩子,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老师在课前首先吃透教材,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来设计教学方法,课后还要善于认真反思,找出不足,进行完善,提高教学水平。在小班数学《认识“1”和“许多”》的教学中,我根据小班幼儿生活经验不丰富,参与活动时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采用让幼儿直接参与的情景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景中,始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既符合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又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体验并感知了“1”和“许多”,引起幼儿对数的好奇和探索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小班数学活动设计)好玩的糖
-
认识形状标记(小班数学)
-
数学活动:给“大大”与“小小”送礼物
-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比较大小》反思
-
小班数学教案计算——《正方形》反思
-
小班数学教案和教学反思鼓娃娃
-
小班数学活动《有趣的大和小》观摩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
小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补城墙
-
小班数学教案《小兔采蘑菇》教学设计与反思
-
小班数学教案《变大变小》
-
幼儿园教案小班数学认识许多反思
-
小班数学教案帮瓢虫找家反思
-
儿童日常饮食要注意了,这些食物不能一起吃。
-
小班活动:我的小脚
-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期中试卷(A)
-
littlefox英语故事voyage
-
幼儿园教育教学计划
-
哪串珠子更好看?
-
中班社会教案《找朋友》反思
-
手机报朋友圈文案35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