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教案反思《小老鼠和泡泡糖》
大班音乐教案反思《小老鼠和泡泡糖》
1、大班音乐教案反思《小老鼠和泡泡糖》
设计意图:
泡泡糖是小朋友们非常喜欢的零食。既然他们那么感兴趣,何不让他们高高兴兴、光明正大地品尝?为此设计了此次活动《小老鼠和泡泡糖》。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活动方式。展现着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游戏对儿童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合拍地做小老鼠走,较形象夸张地做出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
2、探索泡泡糖粘在身体各部位的动作,体验韵律活动的快乐。
3、知道泡泡糖会给别人和环境带来不方便,要爱护我们的环境。
4、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的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
5、利用课件和图谱,让幼儿直观的感知音乐。
6、结合故事让幼儿进行充分的创造性表演,增强音乐的趣味性,发展了幼儿的肢体表现力。
7、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准备:
1、课前玩过泡泡糖,对泡泡糖的粘性有感性的认识。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幼一起进场
师:今天天气真好,鼠宝宝们跟妈妈出去玩吧!
看,我们来到了哪呀?(拉幕)
我们走路时要小心点,东瞧瞧西看看,看看有没有大花猫。
(猫图)喵!不好,有大花猫,宝贝们赶紧坐到小椅子上去。
前几天,一只调皮的鼠宝宝乘妈妈午睡时悄悄溜出去玩,在路上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分段倾听乐曲,创编动作表现音乐内容
(一)、观看课件,学会合拍地做小老鼠走。
1、观看课件A片段。
师:调皮的小老鼠怎样跑出来玩的?是怎么走的?请你来走一走。它跑几步就会怎样?(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0)
2、师:你们瞧,老师把小老鼠的行动都画出来了,你们一起看着图,听老师读儿歌,你们拍节奏。
刚你们打的节奏是几拍子的?我们跟着小老鼠一起来试一次,边拍边念。仔细听一听,小老鼠说到哪个字的时候要停下来准备看看了呢?
那我们一起走起来,注意说到‘西’的时候要停下来左边看一下,右边看一下。
师:你们走的可真不错,小老鼠越走越快,我们快跟上去。
(二)、想象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
1、师:小老鼠走啊走,突然一不小心脚上粘到了一个大泡泡糖上,甩都甩不掉,怎么办呢?
幼儿思考并回答。
师:小老鼠是不是用的小朋友所说的办法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2、观看课件B片段。
师:小老鼠是怎么拽的?轻轻的还是怎样?(用力拉,使劲拉)谁用动作来学一学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呢?
它一共拽了几次呢?我们一起跟着小老鼠来拽泡泡糖啦!
三、引导幼儿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体部位的动作。
1、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体部位。
师:拽——弹回来了!想一想,泡泡糖弹回来,还会粘到身体的什么地方呢?(课件操作泡泡糖粘在各个部位)自由讲述表演。
2、幼儿分散练习,自由想象,大胆夸张地表现拽泡泡糖的动作。
师:让我们把粘在在这些地方的泡泡糖拽拽看。
3、教师总结几个有代表性的动作编成顺序,按顺序表演拉泡泡糖的动作。
4、师:小老鼠拽呀拽,可是怎么也拽不掉,你们猜小老鼠是怎样挣脱了泡泡糖,回家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5、看课件
幼儿回答:来了一只大花猫,小老鼠吓得使劲一拉,连滚带跑地逃回了家。
(BC)师:那我们一起来做做,音乐结束,小朋友要马上坐到座位上,表示小老鼠安全回家了。
四、完整感受乐曲并进行游戏。
1、教师交代游戏要求。
师:贪玩的小老鼠还想带着我们再走走玩玩呢,你们愿意吗?妈妈看看哪位宝宝玩泡泡糖弹回来粘的地方不一样。
2、看课件,师幼共同游戏。
五、结束总结。
1、师:小老鼠为什么会踩到泡泡糖呢?
师:吃过的泡泡糖应该怎么处理?(幼儿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2、师:泡泡糖乱扔的话会粘到很多的地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麻烦, 也不讲卫生,我们得把泡泡糖丢到垃圾筒,不污染环境。
教学反思:
活动中,教师运用夸张的动作来演示泡泡糖的粘性,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了游戏的内容,以及更好的掌握了音乐。活动中教师灵活运用了提问技巧,有效地引导幼儿理解动作,以更好的帮助幼儿掌握每个动作。
一、语言线索。
本次活动的难点之一是模仿小老鼠的有趣动作,因为音乐是三拍子,又比较快,这给孩子的表演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活动中是让幼儿反复的听音乐,找到那两个音,其实可以采取更好的对策就是运用语言线索帮助幼儿记住动作,比如说为前半段音乐配上“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的儿歌,以此来解决教学障碍。同时,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这个动作,可以提问“小老鼠说哪个字的时候停下来看的?”把动作进一步细化。
二、合作表演。
活动的难点之二是对拉泡泡糖的表演,在教学中,老师是用自己的示范让孩子看到了面部表情、手的变化,但是对于大班孩子的学习来说,有一种更好的方式,那就是同伴间的合作表演。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让幼儿观察同伴手以及面部表情的变化,通过互相学习,来提高表演能力,这样老师就能退出表演,以旁观的身份观察指导到更多孩子。
三、食物品尝。
活动中又让幼儿品尝泡泡糖,其实用意有两个,一是为了更好的感受拉泡泡糖与律动中夸张动作的联系,二就是为了进行生动的环保教育。(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比如对问题“吃完泡泡糖以后,应该怎么做才对?”的讨论,在活动中老师是采取先沉默后说理的方式进行,老师想到了泡泡糖的包装纸,并告诉孩子们,泡泡糖、口香糖的包装纸在解开后应该妥善保管好,当你想吐掉的时候可以将它们包在纸里,然后扔到垃圾桶里。其实老师应该将孩子们解开的包装纸收好,然后建议提问:“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些包装纸收好呢?”让孩子们自己来思考原因,主动地找到答案,而不是老师的直接说教,相信这样的方式能不断提高大班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还可以在活动的结束部分这样提问:“小老鼠为什么会在草地上捡到泡泡糖?”以此作为环保教育的延伸。
四、创想模仿。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互动也做得比较好。不过在小老鼠对泡泡糖的处理上以“用力拉”来表现,比较单一,老师的注意力也只集中在幼儿如何多样的表现“拉”上,而忽视了音乐本身。在泡泡糖的处理上,老师可以从小老鼠调皮的个性以及音乐欢快诙谐的特点入手,引导幼儿对泡泡糖甩不掉到处粘的现象进行大胆创想和模仿。这样的创想和模仿就能避免出现“一样的老鼠”了。
总之,一个活动包含的教育价值是丰富的,虽然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但就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而言,教师考虑的越周全就有可能提供给孩子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样的老鼠和不一样的泡泡糖就是这样做了全新的尝试。
《小老鼠和泡泡糖》,一节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活动,让我学会了很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
2、大班音乐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含反思
教学目标:
1、合拍地做小老鼠走,较形象夸张地做出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
2、探索泡泡糖粘在身体各部位的动作,体验韵律活动的快乐。
3、知道泡泡糖会给别人和环境带来不方便,要爱护我们的环境。
4、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的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
5、利用课件和图谱,让幼儿直观的感知音乐。
6、结合故事让幼儿进行充分的创造性表演,增强音乐的趣味性,发展了幼儿的肢体表现力。
7、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准备:
1、课前玩过泡泡糖,对泡泡糖的粘性有感性的认识。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幼一起进场
师:今天天气真好,鼠宝宝们跟妈妈出去玩吧!
看,我们来到了哪呀?(拉幕)
我们走路时要小心点,东瞧瞧西看看,看看有没有大花猫。
(猫图)喵!不好,有大花猫,宝贝们赶紧坐到小椅子上去。
前几天,一只调皮的鼠宝宝乘妈妈午睡时悄悄溜出去玩,在路上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分段倾听乐曲,创编动作表现音乐内容
(一)、观看课件,学会合拍地做小老鼠走。
1、观看课件A片段。
师:调皮的小老鼠怎样跑出来玩的?是怎么走的?请你来走一走。它跑几步就会怎样?(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0)
2、师:你们瞧,老师把小老鼠的行动都画出来了,你们一起看着图,听老师读儿歌,你们拍节奏。
刚你们打的节奏是几拍子的?我们跟着小老鼠一起来试一次,边拍边念。仔细听一听,小老鼠说到哪个字的时候要停下来准备看看了呢?
那我们一起走起来,注意说到‘西’的时候要停下来左边看一下,右边看一下。
师:你们走的可真不错,小老鼠越走越快,我们快跟上去。
(二)、想象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
1、师:小老鼠走啊走,突然一不小心脚上粘到了一个大泡泡糖上,甩都甩不掉,怎么办呢?
幼儿思考并回答。
师:小老鼠是不是用的小朋友所说的办法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2、观看课件B片段。
师:小老鼠是怎么拽的?轻轻的还是怎样?(用力拉,使劲拉)谁用动作来学一学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呢?
它一共拽了几次呢?我们一起跟着小老鼠来拽泡泡糖啦!
三、引导幼儿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体部位的动作。
1、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体部位。
师:拽——弹回来了!想一想,泡泡糖弹回来,还会粘到身体的什么地方呢?(课件操作泡泡糖粘在各个部位)自由讲述表演。
2、幼儿分散练习,自由想象,大胆夸张地表现拽泡泡糖的动作。
师:让我们把粘在在这些地方的泡泡糖拽拽看。
3、教师总结几个有代表性的动作编成顺序,按顺序表演拉泡泡糖的动作。
4、师:小老鼠拽呀拽,可是怎么也拽不掉,你们猜小老鼠是怎样挣脱了泡泡糖,回家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5、看课件
幼儿回答:来了一只大花猫,小老鼠吓得使劲一拉,连滚带跑地逃回了家。
(BC)师:那我们一起来做做,音乐结束,小朋友要马上坐到座位上,表示小老鼠安全回家了。
四、完整感受乐曲并进行游戏。
1、教师交代游戏要求。
师:贪玩的小老鼠还想带着我们再走走玩玩呢,你们愿意吗?妈妈看看哪位宝宝玩泡泡糖弹回来粘的地方不一样。
2、看课件,师幼共同游戏。
五、结束总结。
1、师:小老鼠为什么会踩到泡泡糖呢?
师:吃过的泡泡糖应该怎么处理?(幼儿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2、师:泡泡糖乱扔的话会粘到很多的地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麻烦, 也不讲卫生,我们得把泡泡糖丢到垃圾筒,不污染环境。
教学反思:
活动中,教师运用夸张的动作来演示泡泡糖的粘性,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了游戏的内容,以及更好的掌握了音乐。活动中教师灵活运用了提问技巧,有效地引导幼儿理解动作,以更好的帮助幼儿掌握每个动作。
一、语言线索。
本次活动的难点之一是模仿小老鼠的有趣动作,因为音乐是三拍子,又比较快,这给孩子的表演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活动中是让幼儿反复的听音乐,找到那两个音,其实可以采取更好的对策就是运用语言线索帮助幼儿记住动作,比如说为前半段音乐配上“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的儿歌,以此来解决教学障碍。同时,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这个动作,可以提问“小老鼠说哪个字的时候停下来看的?”把动作进一步细化。
二、合作表演。
活动的难点之二是对拉泡泡糖的表演,在教学中,老师是用自己的示范让孩子看到了面部表情、手的变化,但是对于大班孩子的学习来说,有一种更好的方式,那就是同伴间的合作表演。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让幼儿观察同伴手以及面部表情的变化,通过互相学习,来提高表演能力,这样老师就能退出表演,以旁观的身份观察指导到更多孩子。
三、食物品尝。
活动中又让幼儿品尝泡泡糖,其实用意有两个,一是为了更好的感受拉泡泡糖与律动中夸张动作的联系,二就是为了进行生动的环保教育。比如对问题“吃完泡泡糖以后,应该怎么做才对?”的讨论,在活动中老师是采取先沉默后说理的方式进行,老师想到了泡泡糖的包装纸,并告诉孩子们,泡泡糖、口香糖的包装纸在解开后应该妥善保管好,当你想吐掉的时候可以将它们包在纸里,然后扔到垃圾桶里。其实老师应该将孩子们解开的包装纸收好,然后建议提问:“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些包装纸收好呢?”让孩子们自己来思考原因,主动地找到答案,而不是老师的直接说教,相信这样的方式能不断提高大班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还可以在活动的结束部分这样提问:“小老鼠为什么会在草地上捡到泡泡糖?”以此作为环保教育的延伸。
四、创想模仿。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互动也做得比较好。不过在小老鼠对泡泡糖的处理上以“用力拉”来表现,比较单一,老师的注意力也只集中在幼儿如何多样的表现“拉”上,而忽视了音乐本身。在泡泡糖的处理上,老师可以从小老鼠调皮的个性以及音乐欢快诙谐的特点入手,引导幼儿对泡泡糖甩不掉到处粘的现象进行大胆创想和模仿。这样的创想和模仿就能避免出现“一样的老鼠”了。
总之,一个活动包含的教育价值是丰富的,虽然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但就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而言,教师考虑的越周全就有可能提供给孩子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样的老鼠和不一样的泡泡糖就是这样做了全新的尝试。
《小老鼠和泡泡糖》,一节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活动,让我学会了很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
3、大班音乐欣赏教案《小老鼠打电话》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体验歌曲诙谐幽默的情趣。
2、学会有节奏的说对话。
3、借助图片将歌词与乐句进行匹配并学唱。
4、能唱准附点音符、休止符处的歌词,较准确地接唱"嘭嘭嘭~~喵~~"这一乐句。
5、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6、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活动准备:
1、电话机2只、
2、图谱一张:题目:小老鼠打电话(图与图之间用箭头连接)第一幅:小老鼠 打电话第二幅:小老鼠想第三幅:小老鼠拿着电话本第四幅:54 32 6 7 8第五幅:小老鼠拿着话筒,电话线一直画到接电话的那一边第六幅:猫敲门。第七幅:小老鼠害怕。第八幅:老鼠无奈的画。
3、音乐:《小老鼠打电话》歌曲与伴奏、《粉刷匠》歌曲伴奏与二拍子节奏、猫敲门与猫叫、钢琴伴奏敲门与猫叫。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场:小老鼠们!(哎)鼠老师带你们去做游戏喽!(好)我是一只小老鼠,快乐的小老鼠。今天我们一起去,做呀做游戏。快快过来排好队,我们出发喽,哎呀我的好朋友,我们一起去。(蹲下)幼:老师老师请点名。师:好好,老师现在就点名,XXX~吱,男孩子~吱,女孩子~吱。小老鼠们~吱。乖乖,快快坐下来!
二、引出节奏对白
1、刚才老师在点名的时候,发现有一只小老鼠没来,你们知道他去干什么了吗?
2、那我们来看看他到底去干什么了?(出示图片小老鼠在打电话)
3、原来他在干什么呀?
4、那我们也来玩玩打电话好吗?
5、我们应该怎么说呢?(最后教师引出:喂喂,你好呀,请你快到我的家。)
6、我们来学学这个邀请的话吧!(幼儿学念,强调声音细、柔)
7、朋友接到电话,他会怎么回答呢?(最后教师用粗的声音引出:好好,知道了,马上就到你的家。)
8、我们来学学这句话吧!
9、现在老师来当小老鼠打电话,你们来接电话好不好?
10、现在你们来当小老鼠打电话,我来接电话.
三、出示图谱,学习朗诵歌词
1、(出示图片小老鼠在打电话.)小老鼠在干嘛?(打电话)
2、(出示图片小老鼠在想)小老鼠想找个朋友来干什么?(过家家)
3、(出示图片小老鼠手里拿着电话本)手里拿着什么?(那我们可以说:电话本呀手中拿)
4、(出示图片号码54 32 6 7 8)号码是什么?(并强调空拍)
5、现在我们一起来朗诵一遍(加二拍子节奏:小老鼠打电话,找个朋友过家家,电话本呀手中拿,54 32 6 7 8。喂喂,你好呀,请你快到我的家。好好,知道了,马上就到你的家。)
四、学习歌曲
1、现在,老师用唱歌的方法来唱这首歌。(钢琴弹奏,前奏与间奏时点头,小朋友也可以轻声跟唱。)
2、好听吧!其实呀,这是一首好听的歌。我们来听一下好吗?(放带有歌词的伴奏音乐边指图谱)
3、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这首歌吧。(放伴奏到打完电话为止)
4、朋友到底是谁呢?(放音乐敲门声:嘭嘭嘭和猫叫声:喵)
5、哇~~原来是猫呀!
6、那小老鼠看到猫会怎么样呢?(引导幼儿说出害怕)
7、那我们来做做害怕的动作。
8、哦,你害怕的时候是这样子的,我请你来表演一下。我再请一只猫吧。(引导猫嘭嘭嘭敲门和大声的叫,小老鼠害怕的样子。(配上钢琴伴奏)(看情况表演1~2遍并在图谱上贴上猫敲门、大叫、小老鼠害怕的图)
9、朋友怎么会是他呢?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号码打错了)老师直接唱:朋友怎么会是他,原来号码打错了。(张贴无奈的小老鼠)
10、我们也来学学小老鼠唱这一句。(幼儿跟唱1~2遍)
11、现在我们就看着图谱把这首有趣的歌来完整的唱一遍。(放伴奏音乐唱1~2遍)
12、现在我们终于知道了,原来粗心的小老鼠把号码拨错,居然把猫给请来了,你说可笑不可笑呢?所以小朋友以后打电话和做事情可要仔细了,要不然就给自己找麻烦了。
五、表演:
现在我们一起来表演这首有趣的歌曲好吗?女孩子当小老鼠,男孩子学猫唱歌部分一起唱。(表演1遍或男孩女孩交换角色再表演一次)
六、结束(音乐:音乐瞬间 舒伯特)这只小老鼠可真够粗心的,看来我们得去帮帮他,来我们出发喽!
教学反思:
这是一个比较活泼的曲调,带有一点游戏性。原来的歌曲虽然比较有趣,但缺少情境性,修改后使得歌词变成一件完整的事件,对白是歌曲的说唱部分,也是歌曲的转折点。另外歌曲的间奏部分也是点睛之笔,幼儿可以根据角色做出相应的动作,让歌曲更合理。而歌曲的最后一句则是伏笔所在,显示出幽默之感。
4、大班音乐教案设计《小老鼠打电话》
活动目标:
1、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2.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3.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不学习它的粗心和荒唐。
4.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5.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活动准备:
1.教学图谱。
2.胸饰:猫、老鼠各一半以上。
3.多媒体课件一份。
活动过程:
一、游戏 “打电话”导入,初步学习对话部分。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2、集体听节奏学说。
3、教师与幼儿互动游戏。
二、学习歌曲,体验情趣。(出示图谱,按节奏念歌词)
1、熟悉歌词,理解歌词内容,初步感知前半段音乐
2、学唱歌曲的前半部分。
3、初步感知后半段音乐,并游戏。
4、完整学唱歌曲《小老鼠打电话》
引导幼儿富有感情地演唱,表现出小老鼠的开心和害怕。
三、师生游戏。
1、师扮老鼠,幼儿当猫,引出最后一句
2、幼儿选择角色游戏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会经常与同伴、朋友打电话,以电话形式与同伴进行交流,但一不小心往往会拨错电话,就如歌曲《小老鼠打电话》那首歌一样,老鼠打的电话居然是一只猫,这首歌歌词诙谐幽默、曲调活泼节奏欢快,中间还有打电话时的对白之处,间奏较多,我在设计时重点巧妙设计了这些对白和间奏之处,注重了幼儿的生活性、情节性、游戏性,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充分运用感官、形体动作来感知和体验歌曲,让孩子在活动中为高兴而唱,为欢乐而舞。
5、大班优秀音乐教案《小老鼠找朋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歌词和教师动作的提示下,用“找朋友”的方法玩游戏。
2、迁移生活中的经验表现高兴和孤单的样子,并创编小老鼠寻找老猫的动作。
3、在游戏中体验卧底追讨游戏所带来的乐趣。
4、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5、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会玩“猫捉老鼠”的游戏。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有一只小老鼠它住在一楼,空空的房子里只有它自己,它觉得很孤单,想要去找好朋友,孩子们,你们知道孤单是什么意思吗?”(一个人)
2、“那你们一个人在家孤单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耸肩、无聊)”
3、我就是那只孤单的小老鼠,现在我要出门去找好朋友了,待会儿我请到谁,谁就和我一起坐电梯去找好朋友。
二、学习《小老鼠找朋友》游戏的玩法。
师:我就是那只孤单的小老鼠,现在我要出门去找好朋友了,待会儿我请到谁?谁就和我一起坐电梯去找好朋友。(第一遍音乐)
1、教师当老鼠边唱边随乐合拍走,做孤单造型不动,唱到“来来来”时双手伸向台下做出邀请状,然后双手拉着台下幼儿A的双手上台站好,
2、依次上二楼、三楼
师:二楼的小老鼠也在找朋友,它们是怎么找朋友的?请你仔细的看一看,继续出发上楼找好朋友,以此类推教师邀请幼儿B、幼儿C。
3、最后上四楼
师:“四楼,住着一只大老猫,它真的肚子饿,想要吃小老鼠,看看看、听听听,猫在哪?”哇!我们太幸运了,今天猫不在家,我们赶紧跑回家!
三、巩固游戏的玩法
师:“过了一天,我又觉得孤单了,我又想找好朋友,这次我要请你们来和我一起玩,刚才我是唱到哪一句的时候找好朋友的?我们一起做一遍!(教师和孩子一起练习“来,来,来好朋友”的动作)一会儿我来请你们的时候就不像刚才那样开火车找朋友。这次我先请一个好朋友,然后我和这个好朋友分别再去找其他的好朋友。”
1、教师当老鼠边唱边随乐合拍走和幼儿A手拉手,两人各自找一个朋友幼儿C幼儿、D“上二楼”。
3、教师和幼儿A、B、C四人两两合作(邀请者和被邀请者)手拉手边唱歌边随乐合拍走;四人各自找一个人“上三楼”。
4、“四楼,住着一只大老猫,它真的肚子饿,想要吃小老鼠,看看看、听听听,猫在哪?”
“哇!我们太幸运了,今天猫不在家,我们赶紧跑回家!”
四、变化游戏玩法,揭秘卧底猫。
“收到可靠的消息,猫今天在家,你们敢不敢和我去冒险?这次我会邀请更多的好朋友一起去挑战!但是我们一定要注意了,当猫“喵”的一声的时候,我们要赶紧跑回家哦!”
1、依照玩法依次上二楼上三楼,这次可一次邀请几个幼儿,直到把所有的孩子都邀请出来。
2、“四楼,住着一只大老猫,它真的肚子饿,想要吃小老鼠,看看看、听听听,猫在哪?”唱完老师大叫一声喵····小老鼠赶紧跑回家。
3、“现在你们知道谁是猫了吧?对,就是老师,我把自己伪装成一只小老鼠,一开始你们都没有发现我是猫,我可不是一只简单的猫,我是混在老鼠群里的猫,我是一只卧底猫。”揭秘卧底猫是老师。
五、请幼儿玩卧底游戏。
1、进一步熟悉游戏规则
提问:“你们想不想当卧底猫呀?怎样才可以当好卧底猫?要注意哪些问题?”
小结:“卧底猫要伪装好,不要被别人看出来,当唱到"猫在哪?”就要暴露自己的身份出来抓小老鼠。千万不要忘了自己是只猫哦!”
“现在请所有的小朋友闭上眼睛,把头埋在自己的膝盖上,老师摸到谁,谁就是那只卧底猫!”
2、幼儿随乐完整游戏,教师指导。
“你们喜欢这个游戏吗?找好朋友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一开始你觉得谁是卧底猫?当听见猫叫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你当卧底猫的心情是怎样的?
六、升级版卧底游戏,结束活动。(请家长做猫)
“接下来我们再玩一个升级版的卧底游戏,听说这只老猫非常非常的狡猾,它不仅可以假装成小老鼠,还会偷偷地溜进小老鼠的家里,我也不知道它是谁?到底藏在哪里?待会儿我们一定要看仔细、听清楚了。听到猫叫一定要赶紧逃跑,千万不要被抓住了!”
1、玩升级版卧底追逃游戏。
2、最后一段音乐,要求小老鼠们听到猫叫,往课室外面“逃跑”,结束游戏!
【活动反思】
《小老鼠找朋友》这是首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歌曲之一。不仅仅来自于它的曲调幽默诙谐,还有它那有趣的歌词。歌词的大意是:一楼住着小老鼠,它真的很孤单,想要去找朋友,来、来、来,好朋友,依次是二楼、三楼,到四楼的时候,住着一只老猫想要吃掉老鼠。如何再现这只“小老鼠”的形象、如何展现“老猫”在最后关头的机灵,可以抓到老鼠,正是我们孩子渴望表演的,活动一开始,教师就抓住这些细节。以游戏“谁来了”导入活动,让孩子的积极性很快得到了提升,在此基础上老师巧妙运用讲故事—唱故事—玩故事,让幼儿“玩”得自然、“玩”得快乐、“玩”成目标,减轻了孩子们枯燥学习的负担,更显趣味性。在活动中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个体差异、注重孩子的相互学习,从歌曲、游戏到表演,创造、表现、体验始终贯穿整个活动。
6、大班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能较形象地表现小老鼠走、望、拽的动作。
2. 敢于大胆想象、表现,体验参与游戏的乐趣。
3. 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4. 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1. 音乐《小老鼠和泡泡糖》
2. 有玩泡泡糖的经验,对泡泡糖的粘性有感性认识。
活动流程:
一、 故事导入
通过教师讲述自编故事《小老鼠偷油历险记》激发幼儿对表演的兴趣,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内容。请幼儿说一说小老鼠出去偷油吃会怎么走,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并请幼儿尝试表演。
二、引导幼儿欣赏第一段音乐,感受小老鼠偷东西时的动作和神态
1.教师边有节奏的说儿歌《小老鼠上灯台》边做小老鼠走路的动作和神态,为幼儿理解音乐的节奏做铺垫。
2.倾听分析第一段音乐,边说儿歌边做小老鼠走路的动作和神态,帮助幼儿理解音乐。
3.教师和幼儿边听第一段音乐边记录图谱。
4.师幼一起边听音乐边表演小老鼠走路的动作和神态。
三、引导幼儿欣赏第二段音乐,感受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
1.请幼儿欣赏第二段音乐,听到“咚——”的一声,提问:发生什么事了?老师以故事的形式引出小老鼠掉到泡泡糖上了。提问:小老鼠用手去拽泡泡糖时会怎么样?粘住了怎么办?引导幼儿练习拽泡泡糖的动作,突出用力拽的感觉。泡泡糖还会粘到哪里?让幼儿发挥想象,进行创造性的表演。
2.教师和幼儿边听第二段音乐边记录图谱。
3.师幼一起边听音乐边表演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
四、教师和幼儿随音乐做游戏
1. 请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同时教师手指图谱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并适时提示幼儿一起用夸张的动作表现。
2. 幼儿听音乐和老师一起游戏。
教师交代游戏规则,提示幼儿形象的表现小老鼠轻轻地走、东张西望、用力拽的动作和表情。教师当大花猫做两遍游戏后,在幼儿中挑选两名当大花猫,音乐响起时,大花猫会和小老鼠一起做动作,当听到猫叫时,大花猫就会捉小老鼠,小老鼠迅速坐回到椅子上。
附故事:小老鼠偷油历险记
一天,小老鼠想要上灯台偷油吃。鼠妈妈告诉它要当心屋子里面那只狡猾的大花猫,千万不要被它抓到。小老鼠跟妈妈告别后就出门了。屋子真大呀!小老鼠就东看看,西看看,一边寻找好吃的油,一边提防大花猫,心想:一定要当心啊,千万不要被它发现了,不然可就要没命了。正当小老鼠东看看西看看的时候,突然,哎哟,不好!小老鼠掉到什么东西上了?粘乎乎的?一看,原来是一块大泡泡糖。这可是大花猫设的计啊!小老鼠赶紧用手去拉,呀!泡泡糖粘到了手上,它用另一只手去拽,又粘到了另一只手上,拽来拽去,泡泡糖像根绳子一样把小老鼠捆了起来。”突然,“喵呜~~~”一声猫叫,呀!不好!大花猫来了,小老鼠使劲一拽,把自己从泡泡糖上拽下来了,然后匆忙地逃回家了。
活动反思:
《小老鼠和泡泡糖》是一首幽默、诙谐的乐曲,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已有能力分辨乐曲中A、B两段的不同,小老鼠和机灵、可爱,泡泡糖粘粘的特征,正好将乐曲A、B两段融合在一起。让幼儿通过游戏情境,熟悉乐曲,再通过听乐曲更好地表现小老鼠的动作,让整个活动变得生动有趣。根据乐曲特点和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这一韵律活动。根据《纲要》中艺术活动目标,遵循中班幼儿的发展水平,从而确立了本次活动的目标: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难点是在较快的乐曲旋律节奏下合拍地做动作。因为音乐是六八拍子,节奏又比较快,这给孩子的动作表现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我采取的对策是运用语言(也就是儿歌形式)和动作符号帮助幼儿感知节奏,在教学中,我根据音乐节奏特点边朗诵儿歌,边配上相应的动作,把乐曲中的节奏,直观、形象化,帮助幼儿理解掌握。为了落实走、看这两个重点动作的合拍,我采用由慢到快、由单音节奏到旋律跟进,循序渐进地将节奏、乐曲、动作融为一体。并通过提问,有意识的让幼儿观察到手、脚停顿以及头部的变化,来提高表演能力。另外,在活动中,通过创设游戏化的情境,引导幼儿根据小老鼠出来玩并被泡泡糖粘住的游戏情节,大胆、夸张地表现小老鼠不断拉拽泡泡糖却怎么也拉不掉的诙谐形象。在每一次的游戏中,通过同伴示范、教师提出的不同要求,激发幼儿主动模仿并不断创新的愿望,通过多次感受、体验,最终促进了幼儿音乐感受力、表现力等多方面的发展,从而体验活动的快乐。由于事前对教材分析比较透彻,对重点和难点把握比较准确,所以活动开展得比较顺利,幼儿在模仿小老鼠的“走”和“拉泡泡糖”上表演到位,而且在整个活动中他们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老师和孩子及孩子和孩子之间的互动也做得比较好。这次活动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比如:孩子们在表演小老鼠东张西望时,个别幼儿没有跟着节奏表演,教师需要个别引导。
7、大班音乐教案《小螃蟹吹泡泡》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感受歌曲欢快的旋律,有趣的内容。
2、学唱歌曲,尝试分组歌唱,体验快乐的情绪。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借助小图谱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5、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活动准备:
ppt、图片、音乐等
重点难点:
让幼儿尝试分组歌唱、理解歌词,体验快乐的情绪。
活动流程:
活动导入—欣赏理解歌曲—表演歌曲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春天到了,老师要带大家去郊游了。
二、欣赏理解歌曲
1、感受旋律
T:看,我们来到了一个什么地方?
C:池塘边。
T:噢。原来呀,我们来到了池塘边,接下来,让我们坐在池塘边,静静地听一首歌。
T:再听一遍,想想看,听了这首歌你感觉怎么样呀?
T:听了这首歌,你们感觉怎么样啊?
C:很开心。
T:噢,这首歌让你们觉得很开心很快乐是吗?老师听了也觉得很快乐。
T:其实这首歌里还有一些有趣的内容,让我们再来听一遍。
T:你们听到歌曲里面有谁啊?它们在干什么呀?
C:小青蛙在呱呱叫,小螃蟹在吹泡泡。
T:噢,原来小青蛙在呱呱叫,小螃蟹在吹泡泡。老师来把这首歌唱一遍,你们认真听
2、理解歌词
哦,等等老师有问题要考考大家的哦。
T:好听吗?歌曲中青蛙是怎么唱歌的?
C:青蛙呱呱叫。
T:噢,青蛙呱呱呱呱叫。我们一起来学学青蛙唱歌,青蛙呱呱呱呱叫。(让孩子做出青蛙的样子,学青蛙跳)
T:下面老师要给大家看几张图,看看这些图片和这首歌有关系吗?
C:这些图就是我们刚刚唱的歌。
T:原来这些图就是我们刚刚听的那首歌的内容。
3、老师唱一句,翻一句歌词。
T:我们一起跟着音乐看着图片来唱两遍。(提出唱歌的要求,坐在小椅子的前面,挺胸,嘴巴要圆圆的,很神奇的样子。)
T:这首歌里最有趣的是哪一句?
C:泡泡一阵啪啪响,吓了我一跳。
T:哦,你觉得泡泡一阵啪啪响,吓了我一跳。哪位朋友来做做看“吓了我一跳”是怎么样的。
4、跟着音乐看着图片唱歌,并且把“吓一跳”表现出来。(两遍)
三、表演歌曲
T:想不想把这首歌唱得更有趣啊?
C:想。
T:那老师先要考考大家了哦,小青蛙唱歌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啊?
C:呱呱。
(大家同意吗?)
T:小螃蟹吹泡泡发出什么声音啊?
C:嘙嘙。
(大家同意吗?)
T:接下来看看,老师用什么方法把这首歌表演得更加有趣?
T:老师表演得有趣吗?老师在哪里加了“呱呱”呀?在哪里加了“嘙嘙嘙”的声音啊?
在图片上做好标记。
T:我们跟着音乐也来表演。(手势要做出来,呱呱和嘙嘙嘙,两遍)
T:好玩吗?接下来啊,老师要请朋友们分组表演了,男孩唱歌,女孩发出呱呱和嘙嘙嘙的声音。(老师站在当中,男孩女孩分别站在左右,老师的手势做指令,指向哪边就轮到哪边唱。)
T:还想不想再来一遍,男女交换唱。
活动反思:
这是一个比较活泼的曲调,带有一点游戏性。原来的歌词比较有趣,富有情境性,另外歌词叠音字是点睛之笔,幼儿可以根据角色做出相应的动作,让歌曲更合理。而歌曲的最后一句则是伏笔所在,显示出幽默之感。再加上自制图谱的有效利用,幼儿很喜欢而且也很容易掌握。
活动采用情景导入法引导幼儿掌握歌词内容,首先让幼儿欣赏歌曲,老师能注意在示范演唱的时候注意自身的坐姿、气息,感染幼儿,不过在导入的时候可以让孩子表演体验其中的乐趣。接着以提问的方式熟悉歌词,边回答边出示小图谱,方便幼儿记忆。然后通过图谱,巩固歌词,图谱比较形象而且节奏鲜明幼儿很容易记忆。
歌词中的“呱呱”“啪啪”等叠词,是歌曲的精彩之处,幼儿非常感兴趣,所以这部分需要强调练习,满足幼儿表现的需要。层层深入的方法让幼儿边玩边学,在玩中学唱,减轻了幼儿枯燥学习的负担,使得歌曲的学习在游戏中自然进行,活动可以在幼儿的兴趣最高点结束。
8、大班优秀音乐《小老鼠和泡泡糖》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
2.尝试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
3.知道泡泡糖会破坏我们的环境,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4.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5.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图谱,音乐
活动过程:
1.小朋友们看,今天谁来班里了?
2.这只小老鼠啊,趁妈妈睡午觉的时候,悄悄地溜出去玩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一块来听一听?
3.你觉得小老鼠溜出去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4.小朋友们说得都很好,我们一块来看看这只小老鼠出去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讲到“左看看,右看看”时提问:她为什么没跑几步就左看右看?小朋友们来学学,刚才老师在哪个字上停顿了,一共看了几下?
5.就这样,小老鼠跑到了草地上,呀!一不小心踩到了黏糊糊的东西,是什么呢?原来是泡泡糖,于是她赶忙用手使劲拽,我们一块来学学小老鼠是怎么拽的,不好,泡泡糖粘到了手上,使劲拽,又粘到哪里了,就这样,泡泡糖像绳子一样把小老鼠捆了起来。这时候一只猫冲过来,小老鼠像个球似的飞快滚回家了。现在小朋友们再完整的听一遍音乐(教师画图谱)。
6.图谱哪个地方表示小老鼠东看西看的?我们一块打着节奏来表演一下,现在我们跟着音乐来一遍
7.哪个地方表示的是小老鼠拽泡泡糖?你能表演一下吗?小朋友们一块表演一下吧。
8.现在我们跟着音乐来做一遍。
9.现在请小朋友们排好队,我们完整的跟着音乐来做一遍。
10.小朋友们以后吃了泡泡糖可不能乱扔,要是我们也踩到了,那我们就跟小老鼠一样麻烦了。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都不断地模仿小老鼠以及小老鼠粘上泡泡糖后用力拽的动作,孩子们玩得很起劲,能根据音乐的旋律用动作表现整个故事。最后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教育幼儿养成不乱扔东西的好习惯。
9、大班音乐欣赏教案《小老鼠上灯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儿歌韵律。
2.能用动作表现滚动状态,体验表演的乐趣。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灯台、老鼠、猫的卡片及头饰。
活动过程:
1.出示老鼠图片
小朋友这是什么?(老鼠)小老鼠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偷吃粮食)
2.出示灯台图片
这是什么?小朋友不认识老师来告诉你,这叫做灯台,是以前的人们照明用的,上面有油和线,用火把线点燃,它就会像灯一样,帮我们把房间照亮。
小朋友,油是什么味道的?(香香的)小朋友都闻过吗?
小朋友猜一猜,小老鼠问道香味会有什么想法?(想去偷油吃)
小朋友的想法真丰富,老师把他编成了一首儿歌,小朋友跟老师来说一下“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
3.出示小猫图片
就在小老鼠偷油的时候,猫来了,小老鼠会怎样?(害怕,从灯台上掉下来)小老鼠一着急是从上面跑下来还是哧溜一下滚下来?(www.banzhuren.cn)(滚下来)找小朋友来表演一下小老鼠是怎样滚下来的?小朋友真棒,跟着老师一起把儿歌说完“猫来了,害怕了,叽里咕噜滚下来”
4.老师边操作图片,边带领幼儿完整的把儿歌说一遍
5.做游戏,巩固儿歌内容。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老鼠偷油”的游戏,找小朋友扮演猫、老鼠和灯台,边说儿歌边表演,当说到“猫来了”的时候,下面小朋友一起说“喵……”(增加幼儿表演兴趣)反复游戏。
教学反思
《小老鼠上灯台》是一首比较老的歌曲,但是歌曲诙谐幽默,深得孩子们的喜爱,有很多家长在家教孩子唱的也是这首歌。我在教学的时候,也有个别孩子已经会唱了这首歌曲。
活动时,我先出示手偶小老鼠,让孩子在《小老鼠上灯台》的音乐声中,和小老鼠一起锻炼,活动活动身体,激发幼儿的情趣,让幼儿投入到活动中。接着我根据歌词内容,用手偶讲述故事,我边操作,幼儿边学习,孩子的兴趣一下就提高了。在学唱时,我除了让幼儿完整欣赏以外,还和孩子们分段欣赏了歌曲。幼儿说出哪句,大家就一起学唱哪句,在这个过程中,我针对歌曲的难易、孩子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的练习歌曲。游戏是小班孩子的最爱,这个活动中自然也少不了。在游戏《猫和老鼠》中,配班的俞老师做猫,小朋友做小老鼠,孩子的兴趣一下就提高了,有个别孩子还被大猫的出现给吓哭了呢!在游戏中大家都比较关注的是猫什么时候出现,而不是歌曲本身。我想,小班孩子要求他们边唱边游戏还是有些困难的,因为孩子的注意点不是在歌曲的演唱上,而是担心自己会不会被猫给抓住,真的是很天真。
歌曲可以通过具体的音乐形象来表现、恰当地根据歌曲的内容创设生动具体的情景,使幼儿通过想象、联想来理解歌曲,使教学活动情趣盎然,生动活泼。音乐活动中让幼儿身临其境,增强了幼儿的主动参与意识,自然地将自己角色化,与角色融在一起。
活动虽然结束,但留给我的思考依然很多,需要在今后的活动中不断的磨练,不断的思考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10、大班音乐教案《小老鼠和啤酒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音乐的旋律、结构及各个乐曲的不同性质,根据故事情节的特点与结构,选择合适的音乐,体验感知、联想、参与的愉快。
2、学习用表情和动作创造性地游戏,能按音乐的实际结构、性质,随音乐表演、体验想象、创造和表演的快乐。
3、学习分角色和游戏,学习在表演中合理分配空间,相互交流、配合,体会有秩序的游戏和合作的乐趣。
4、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5、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活动准备:
课件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初步感知音乐的旋律结构及各个乐曲的不同性质,根据故事情节的特点与结构,选择合适的音乐,体验感知、联想、参与的愉快。
2、难点:学习用表情和动作创造性地游戏,能按音乐的实际结构、性质,随音乐表演、体验想象、创造和表演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在一个地窖里,有一群小老鼠和一大排的啤酒桶,有一次他们发生了一件事情?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是什么事情。
2、完整欣赏一遍音乐。
3、你觉得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幼儿想象猜测。
4、那我们一起到地窖里仔细看看、听听吧!
二、分段欣赏
(一)引子的音乐《安静的地窖》。
1、这件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呢?
2、这个时候,小老鼠和啤酒桶应该在做什么事情呢?你能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呢?
3、引导幼儿先学小老鼠坐在椅子上睡觉,再学啤酒桶抱成一团坐在地上睡觉。
(二)小老鼠跳舞的音乐
1、谁先出来跳舞的?小老鼠们怎样跳舞的?它们很灵活,你能用动作来表现它们吗?
2、小老鼠跳舞的时候心情是怎么样的?那它们的表情是怎么样的?
3、你能带着快乐的表情,用欢快的动作来表现小老鼠吗?
4、那你觉得这个时候啤酒桶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它们的表情又会怎么样?你来做一做?
(三)小仙女施魔法的音乐
1、这个时候来了谁?小仙女施了魔法,啤酒桶发生了什么变化?
2、你能用动作来模仿啤酒桶先长出头,然后长出手,脚,最后慢慢站起来的动作吗?啤酒桶很笨重,要慢慢的,跟着节奏。
(四)啤酒桶与小老鼠结伴跳舞的音乐
1、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你能和好朋友一起来表演吗?
2、幼儿分角色结伴创编舞蹈,教师引导幼儿用舞蹈动作表现出啤酒桶的笨重与小老鼠的轻巧灵活。
(五)啤酒桶失去魔法的音乐
1、突然,发生了什么事情?啤酒桶的魔法消失了,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现呢?
2、鼓励幼儿跟着音乐缩回头、手、脚,最后抱在一团坐在地上。
(六)小老鼠与啤酒桶告别的音乐
1、这段音乐表现的是什么呢?
2、小老鼠也要回去了,它们和啤酒桶告别,你觉得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现呢?
3、朋友告别时还可以说哪些话?小老鼠可以一边告别一边回到座位睡觉。
三、幼儿完整欣赏游戏的音乐,感觉每段音乐所表现的情节
1、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一遍音乐,你可以和你的好朋友一起讲讲这个音乐故事,想想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
2、你觉得这个音乐可以分成几段呢?每一段都讲了什么事情呢?
四、播放课件的游戏部分,进一步强化幼儿对音乐的旋律结构及各个乐曲的不同性质的了解。
1、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听一听老师播放的音乐,讲的是第几段音乐的故事。
2、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结构和性质。
3、你们觉得是第几段的音乐呢?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呢?
五、音乐游戏
1、小朋友们真能干,今天我们也来做一个小老鼠和啤酒桶的游戏,先请女孩子做小老鼠,男孩子做啤酒桶,可以运用我们刚才学到的动作来表现。
2、引导幼儿跟着音乐做相应的动作。(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表演)3、幼儿思考并讨论:啤酒桶与小老鼠怎样才能配合得更好?引导幼儿知道动作一致,跟着节奏。
活动反思:
以游戏贯穿于整个活动。活动中鼓励多听、多说,激发幼儿参与英语活动的乐趣,让幼儿在活动中发挥主动性,自由自在的倾听、感知、交流,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中发挥想象力多采用游戏教学法,让孩子在玩中学,生活中学。教学活动气氛活跃,容易被幼儿所喜欢,并且有利于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活动后,孩子很开心,活动目标基本达到。
不足之处:
有个别孩子不愿、不敢开口,有的孩子不能听懂老师用英语发出的指令等。
11、大班音乐教案反思《欢乐颂》
设计思路:
《欢乐颂》是一首名曲,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写的。孩子们对唱歌很感兴趣;唱歌本身就能抒发幼儿的情感,但他们缺乏一种唱歌的激情;《欢乐颂》正好能让幼儿在唱歌中体验欢快的情绪。因此我选择此课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能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2.学习二声部合唱,学唱歌曲。
3.能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歌唱。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点:
重点是引导幼儿和谐地进行二声部合唱。
活动准备:
节奏图谱、磁带
活动过程:
一、 感受音乐:
1、小朋友喜欢唱歌吗?唱歌时我们能感受到高兴、快乐。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我们先来听一听这首曲子,感觉怎么样?(快乐的、悲伤的)
2、我来表演,你来猜一猜,歌中会唱什么?
3、我来唱,但不出声,看着老师的动作和嘴,猜一猜歌中会唱什么?
二、 学歌词
1、这首歌到底唱了什么呢?听一听录音机里的小朋友市怎么唱的?(根据幼儿说的出示相应的图片)
2、歌中还唱了什么?听一听老师是怎么唱的?
三、 学唱歌
1、教师大声唱,幼儿小声唱。
2、幼儿一起唱。
3、这首歌曲的名字叫《欢乐颂》,什么是欢乐呢?[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找一找歌中表现欢乐的地方。小朋友应该怎么唱?
4、我们加上动作边唱边表演。
四、 学唱衬词
1、这首歌你会用“啦”来唱吗?(教师师范)
2、师幼一起用“啦”唱欢乐颂。
五、 二声部合唱
1、教师唱歌词,幼儿唱衬词(互换)
2、幼儿分组合唱二声部
活动延伸:
我们出去把这首好听的歌曲唱给别的小朋友听吧。
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中,我秉承艺术教育感受在前的理论,我先让幼儿欣赏感受乐曲,然后再通过动作、表情来猜歌词,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这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然后又通过提问让幼儿回答问题,接下来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孩子说歌词,这样有利于幼儿更好的记住歌词。再通过提问,让幼儿从歌词中找到快乐的地方,让幼儿能用欢快的情绪唱歌。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进行二重唱,在幼儿通过看谱会唱歌的基础上,幼儿分组演唱,从而解决了这一问题。
从本次活动的环节来看,孩子们学得还是可以的,但由于借班上课,幼儿的情绪没有调动起来。
12、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小老鼠和大老虎》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中弱小的老鼠和强大的老虎之间地位差异变化。
2、通过欣赏故事、观看表演以及讨论,知道朋友之间应该平等相处,才能得到幸福和快乐。
3、积极参与亲子共读活动,感知体验亲子共读过程的愉快氛围。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5、懂得在别人有难的时候要想办法去帮助他们。
活动准备:
1、事先在前面左右两边分别用积木搭起两个城堡,分别作为两次表演的场景道具。
2、根据故事内容,制作简单的老鼠和老虎的服装道具。
3、请一位家长和孩子事先熟悉故事,并进行简单的故事表演。
活动过程:
1、音乐活动《小老鼠上灯台》,引出主题。
-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表演,感受音乐活动滑稽的旋律。
-教师:刚才,我们小朋友扮演小老鼠,表演小老鼠上灯台滑下来的故事,你们还想知道小老鼠和大老虎的故事吗?
2、教师讲述故事,幼儿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教师: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说了些什么?你们还想听这个故事吗?下面我邀请一位小朋友的爸爸来给我们大家讲故事。
3、邀请小朋友爸爸讲述故事,让幼儿感受男同志讲故事的效果,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理解故事忠的人物特征。
4、教师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教师:刚才,一位小朋友的爸爸又给大家讲了一遍故事,请小朋友说一说,故事里说了些什么?刚开始,小老鼠和大老虎在一起的时候,小老鼠高兴吗?大老虎总是怎样?后来,小老鼠不愿意和大老虎成了好朋友,他们在一起师怎样玩的?
-教师:小老鼠和大老虎成了好朋友终于成了真正的、平等的好朋友,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谁想来扮演大老虎和小老鼠表演这个故事呢?
5、事先安排好的小朋友和爸爸一起表演故事,大家观看亲子故事表演,加深幼儿对故事的了解。
6、鼓励幼儿参与故事表演。
-教师:小朋友,你们想和这个大老虎一起表演吗?下面请小朋友扮演小老鼠,我们一起来表演故事。
-请爸爸继续扮演大老虎,其他小朋友扮演小老鼠共同表演故事,教师讲述故事忠的语言。
7、音乐活动《碰一碰》
-教师:小老鼠和大老虎变成了好朋友,小朋友,你有好朋友吗?今天我们班上还来了许多家长,他们也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找个朋友碰一碰吧。
-教师引导幼儿和家长一起表演。
活动反思:
虽然说每一个人对每一个绘本的解读都有不同之处。但是,我们在带着孩子走进绘本时,一定要清楚,要从哪一个点带儿童去走?以怎样的方式,让幼儿理解或体会怎样一种情感?这就需要执教者对文本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也是我在这次活动中的收获吧。
小老鼠和大老虎,从外表看看这两只动物,似乎不可能成为好朋友,但是在《小老鼠和大老虎》这个故事中它们是一对好朋友,但这对看上去很不相称的好朋友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小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在我们小朋友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的,比如:把人家的积木弄倒,和好朋友绝交后,会做一些好的事情让之感动原谅。这些情节似乎和孩子日常生活很贴近。在第一环节中,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讲讲小老鼠和大老虎它们俩是怎样的两种动物,并让孩子们来猜想它们俩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情,在激起孩子们兴趣的同时也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第二环节是分段讲述,主要是让孩子们感受小老鼠和大老虎是怎样从一对好朋友,慢慢出现问题,小老鼠和大老虎绝交的事情,为之大老虎做了哪些事情来赢得小老鼠的原谅。
在我讲述完大老虎为小老鼠做的事情后,幼儿根据听到的来回忆事件,加上之前的讲述,在这一环节中,孩子们都基本能讲出大老虎所做的事情,所以在这环节中,孩子们的倾听还是比较好的。在这个活动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导入环节时间过长可以采用直接导入的方法,让孩子来观察图片上的两个小动物。在让孩子理解故事发展情节的同时,可以让孩子去感受故事中角色的心情。可以让孩子扮扮小老鼠或者大老虎,学学它们说的话,说话时的语气等等。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参与性高、注意力集中、目标达成效果好。
经过这次活动让我深深感受到,作为老师,一定要站在幼儿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他们的经验背景、情感体验、思维方式和兴趣爱好,并要从多个角度去设想应对策略,为活动中的有效回应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同时,要善于赏识和鼓励孩子。因为老师的认可能唤醒孩子们潜在的自信,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13、大班音乐教案反思《月亮变变变》
设计意图:
月亮每天都陪伴在我们周围,在中秋节的时候,我们让幼儿做过观察记录,月亮有时像月牙,有时像镰刀,有时又变成圆盘,让幼儿感知月亮是每天都在变化的。通过本节课,让幼儿创编出关于月亮的画,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
1、幼儿初步的感知月亮的变化。
2、能够创编出有关月亮的想象画。
3、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让幼儿了解月亮是在不断变化的。
教学难点:
能够通过月亮的变化创编出关于月亮的想象画。
教学准备:
画纸;彩色笔。歌曲《小白船》磁带;关于月亮变化的图片;让幼儿注意观察月亮,帮助幼儿了解月亮的变化过程。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引出主题:教师讲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2、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在这个故事中听过月亮的几种变化?他们分别变成了什么形状?”
二、欣赏图片
1、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月亮每天都在变化,有时像小姑娘的眉毛,有时像弯弯的小船,有时像一把镰刀,有时像个圆盘。教师出示不同形状月亮的图片,让幼儿了解有关月亮变化的常识。
2.引导幼儿欣赏《幼儿丛书》上的幼儿作品,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
三、讨论与想象
1.让幼儿在歌曲《小白船》的伴奏下相互讨论,自己还看过什么样形状的月亮,它们像什么。[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
2.请幼儿说说自己画过什么样的月亮,还可以创造出什么样的月亮,可以在月亮上画什么,它们可以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
四、作品创作
指导幼儿画出自己想象的月亮,在幼儿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和鼓励。
活动延伸:
幼儿画好自己的作品时,放到作品栏里展示并用完整的语句讲出自己画的是什么样的月亮。
活动反思:
在幼儿创作前,幼儿都能感知月亮的变化,本次活动,幼儿有的在月亮上画房子,说给嫦娥姑娘住,有的把月亮画在了自己的房间里,说不用灯就可以照明,这次的创作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创作的过程中,幼儿能用简单的线条表达出自己心目中关于月亮的想象画。活动结束后,幼儿用一句或两句话,描述出自己的画面。本次活动中,幼儿的画面上只体现了四种形状的月亮,这是我在图片中给幼儿看过的四种形状,其实月亮每天都在变化,还可以有很多种形状,这是我出示图片时给幼儿的想象空间带来的局限性,所以本次活动还有很多欠缺和不够的地方,以后在课中还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改进和提高。
14、大班音乐游戏教案《小老鼠和它的朋友们》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小老鼠和它的朋友们
设计意图:
一、选材
音乐素材来源于生活,这首加伏特舞曲其实是我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听到的,整个音乐灵动又非常美妙,让人听了非常愉快,怎样让幼儿来充分感知这段音乐?我借助了生活中幼儿最喜欢听的故事。《小老鼠的故事》简短、浅显,却告诉孩子们一个小小的道理,那就是与朋友在一起是快乐的。借助故事让音乐有了生命,也使音乐活动更生动有趣了。
二、对音乐和故事素材的分析和调整
舞曲表达的是一种欢快情绪,故事表现的是动物过桥会面好朋友的欢快情绪,它们虽然运用不同的语言符号,却表达着共同的快乐情感。
根据本班孩子的发展水平以及大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我试图让幼儿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去表现故事中的角色。但是,故事本身我作了部分调整和修改。如原本故事中的角色是大胖子、猫咪和小老鼠。但是很快我在试教中发现问题了,幼儿都不喜欢扮演大胖子,因为胖子不健康,幼儿更告诉我老鼠怕猫,是敌人,可见,大班幼儿已经有了自己的价值判断和是非观,因此我将故事中三个动物形象分别改变为狗熊、小花狗和灰老鼠,使素材更贴近生活,更为幼儿认同和探索。
三、思考:幼儿在本次活动中学什么?怎么学?
二期课改追随的,是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的培养,为幼儿的后继生活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本次活动中孩子们是一种对音乐的发现、探索和表达,是一种与教师、同伴互动的学习方式,是幼儿的主动活动。
四、目标定位和重难点的把握。
目标应该是整合的,因此我定位本次活动目标如下:
1、在理解故事情景的基础上,感知音乐的欢快节奏。
2、尝试用不同的节奏型表现动物角色,体验共同表演的快乐。
3、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重点:在故事的情景中运用不同的节奏感知并表现不同的动物形象。
难点:与同伴的共同表现时对节奏的把握,特别是灰老鼠过桥的节奏。
活动材料:
前期经验:
初步学习游戏:小老鼠和老猫
初步学习游戏:拉个圆圈走走
能正确使用乐器:鼓、小铃、双响筒
教玩具:
图谱一幅、泡沫垫板若干
乐器:鼓、小铃、双响筒
音乐:加伏特舞曲、拉个圆圈走走
音乐伴奏:小老鼠和老猫
活动设计:
一音乐游戏:小老鼠和老猫
重点指导:幼儿发个别字音的方法。
看来小老鼠和老猫是不能做朋友啦,今天,我就继续给大家讲讲小老鼠和它的朋友们的故事,听听发生了什么。
二小老鼠的故事
1、教师讲述故事
猜猜哪些朋友来了,并说说理由。
2、模仿小动物走路
出事图谱,欣赏音乐:加伏特舞曲
提问:听了这段音乐,你觉得怎么样?
小结:这段音乐听起来多欢快呀,见到朋友真快乐。
听音乐,认识图谱,模仿三种角色走路。
提问:大狗熊是怎样过桥的呢?
教师指挥,幼儿模仿大狗熊走路。
提问:小狗和大狗熊走路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1名幼儿指挥,其他幼儿模仿小狗走路。
提问:灰老鼠和小狗、大狗熊走路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1名幼儿指挥,其他幼儿模仿灰老鼠走路。
3、游戏:过独木桥
听音乐,个别幼儿模仿大狗熊、小狗、灰老鼠过独木桥。
听音乐,根据乐器打击的节奏,幼儿自选一种角色过独木桥。
三音乐游戏:拉个圆圈走走
小老鼠家一下子来了这么多朋友呀,它可高兴了,想和好朋友们一起跳跳圆圈舞呢,你们也和好朋友一起游戏舞蹈好吗?我们变成一个大圆圈。
想不想挑战难一点的,那么我们变成2个圈试一试。
要不要再难一点变成3个圈呢?
以后,我们还可以玩更难一点的,尝试变成四个圈做游戏好吗?
【活动反思】
《小老鼠找朋友》这是首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歌曲之一。不仅仅来自于它的曲调幽默诙谐,还有它那有趣的歌词。歌词的大意是:一楼住着小老鼠,它真的很孤单,想要去找朋友,来、来、来,好朋友,依次是二楼、三楼,到四楼的时候,住着一只老猫想要吃掉老鼠。如何再现这只“小老鼠”的形象、如何展现“老猫”在最后关头的机灵,可以抓到老鼠,正是我们孩子渴望表演的,活动一开始,教师就抓住这些细节。以游戏“谁来了”导入活动,让孩子的积极性很快得到了提升,在此基础上老师巧妙运用讲故事—唱故事—玩故事,让幼儿“玩”得自然、“玩”得快乐、“玩”成目标,减轻了孩子们枯燥学习的负担,更显趣味性。在活动中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个体差异、注重孩子的相互学习,从歌曲、游戏到表演,创造、表现、体验始终贯穿整个活动。
15、大班音乐优质教案《小老鼠打电话》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按节奏说打电话的对话,感受歌曲中节奏的特点。
2、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3、能明确"猫和鼠"的角色身份,在游戏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幼儿已学会唱"动物猜谜歌"
教学准备:图谱、老鼠(猫)胸饰、电话一部、电话本、座位呈半圆形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师:我要用唱歌的方法请你们猜谜,你们也要用歌声来回答我,好吗?你们听好啊!
脑袋圆圆的,嘴巴扁扁的,身体黄黄的,走路摇摇的……
脑袋小小的,身体灰灰的,尾巴长长的,走路轻轻的……
2、师贴老鼠胸饰,出示电话:对了,就是小老鼠。今天小老鼠要打电话给好朋友。
3、幼儿学习歌曲中打电话的对话部分。
师幼练习对话一次,交换角色练习一次。注意按节奏练习。
二、观察图谱、提炼歌词、学习歌曲
1、师:今天小老鼠带来一首好听又好玩的歌曲,师出示并贴歌名图谱,谁看懂了?歌名叫什么?《小老鼠打电话》。
2、幼儿欣赏部分歌曲,感受旋律和歌词。
(1)师范唱歌曲前半段:幼儿观察图谱,逐句学习歌词。
(2)幼儿欣赏歌曲后半段:小老鼠请的客人来了吗?你们猜猜会是谁呢?
(3)小老鼠听到什么声音知道是朋友来了?朋友怎么会是他?幼儿模仿害怕、发抖的样子。
3、熟悉音乐
幼儿完整的欣赏歌曲一遍。
4、学唱歌曲
(1)师帮助幼儿指图,这一次我们一起把这首歌曲唱出来,好不好?
(2)这一次我不帮你们指图片了,我也坐下来和你们一起唱歌。
(3)这次我是猫,你们是小老鼠,到我说和唱的地方,请你们不要唱。
三、结束部分:游戏
1、交代游戏规则,增加游戏情节:小老鼠往外面跑,猫在后外追。老鼠跑回座位,唱朋友怎么会是他?原来号码打错啦。
2、师幼游戏,邀请个别幼儿扮演小猫。
3、出示图片:猫和老鼠真的不能成为朋友吗?师幼互相拥抱。
教学反思:
这首歌曲活泼欢快,幽默诙谐,音乐情节让人始料不及,小老鼠形象活灵活现,游戏性、表演性极强,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新《纲要》提出:教师应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各种艺术活动,激发她们大胆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歌曲本身就给幼儿带来了很强的感染力,所以我运用了前置的教学方法在带领幼儿重点学唱电话号码,学说对话,让幼儿自然的学唱歌曲,在这一环节中突破了活动的难点,又通过老师的表演,配上木琴,以轻松愉快的学习方式,突出教学的气氛和情趣,最后让幼儿参与表演,鼓励她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感受,顺利完成了重点。整节课给幼儿创设的氛围很好,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也很高,通过气氛的渲染,引起幼儿情感的共鸣。
16、大班音乐教案反思《迷路的小花鸭》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理解三段歌词表达的不同情感。
2、体验小花鸭的心理感受,尝试用不同的声音或乐器来表现。
3、产生关心他人的情感,体会帮助别人的乐趣。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音乐、图谱、头饰、铃鼓等。
活动过程:
一、师幼儿以问答的形式进行发声练习进活动室。
二、引导幼儿依次理解讲述三段歌词内容,体会每段歌词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1、出示小花鸭的图片,引题迷路的小花鸭。
2、它在哪里?为什么哭的?依次出示图谱,边指图谱边唱谱嘎嘎嘎,小花鸭真伤心,我们一起来唱唱看。
3、如果你迷路了,怎没办?小花鸭迷路了,谁来帮助它?我们接着听歌曲里是怎么唱的?依次出示图谱(教师清唱第二段)。(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如果是你看见了小花鸭,会怎么做呢?原来你们都是帮助别人的好孩子,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小花鸭要回家了,可高兴了。也要有精神,把开心唱出来好吗?(全体幼儿唱一次)
4、小花鸭回家了,见到妈 妈会很开心,(出示图片3张)你说妈 妈会怎么说?(教师唱第三段)鸭妈 妈怎么说的?引导幼儿唱一次。
三、引导幼儿完整的唱一次。
1、提醒幼儿要记住第一段迷路的时候和第二段找到家的时候的区别,跟着图谱全体唱。
2、引导幼儿全体边看图谱边做动作。
四、乐器感应。
小花鸭找到了妈妈,我们来开个音乐会庆祝一下好吗?(出示铃鼓,沙锤、瓶子)
幼儿自由选择,幼儿自由选择乐器,形成三个声部,根据教师指挥伴随音乐即兴表演。第一段我们用瓶子,手掌指一下第一组,第二段我们用沙锤,第三段铃鼓加进去一起演奏。
五、游戏《帮助小花鸭》
请一个小朋友扮演一只小花鸭,老师扮演大朋友,我们一起去找小花鸭。教师拍手带领幼儿走成圆形,在黑板后找到,我们一起来送它回家
活动延伸:
小朋友帮小花鸭找到了妈 妈,妈 妈可开心了,夸你们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我们一起去找找看还有什么人需要我们帮忙的!
活动反思:
《迷路的小花鸭》这首歌旋律简单优美,因此我在设置教学目标时没有把学唱这首歌作为教学的重点难点,而把培养孩子对小动物的同情心,体会小花鸭找不到妈 妈而伤心难过寂寞的心情,和乐于助人的情感作为教学的重点难点。从教学效果来看教学重点难点已经突破了,
1、我在教学中孩子的主体地位的到了充分的发挥。我设计了很多的问题,比如:怎么唱才能把小花鸭伤心难过的心情唱出来呢?小花鸭迷路了怎么办呢?等等。把问题抛给孩子,给孩子足够的思考时间,我只是充当孩子的引导者。
2、为了加深孩子对歌曲的理解和把握,初次让孩子体验乐器感应,使用打击乐器给了孩子一个演奏的环节,这个环节不但可以锻炼孩子的表现能力。还能了解孩子对这首歌是否把握,最后的游戏环节点睛了整个活动的中心主题,起到了烘托的作用。
但是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这节音乐教学中自己的音乐素养有待提高。尤其是歌词部分一定要记住。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总结,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17、大班音乐优质教案《小老鼠和它的朋友们》含反思
【设计意图】
一、选材
音乐素材来源于生活,这首加伏特舞曲其实是我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听到的,整个音乐灵动又非常美妙,让人听了非常愉快,怎样让幼儿来充分感知这段音乐?我借助了生活中幼儿最喜欢听的故事。《小老鼠的故事》简短、浅显,却告诉孩子们一个小小的道理,那就是与朋友在一起是快乐的。借助故事让音乐有了生命,也使音乐活动更生动有趣了。
二、对音乐和故事素材的分析和调整
舞曲表达的是一种欢快情绪,故事表现的是动物过桥会面好朋友的欢快情绪,它们虽然运用不同的语言符号,却表达着共同的快乐情感。
根据本班孩子的发展水平以及大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我试图让幼儿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去表现故事中的角色。但是,故事本身我作了部分调整和修改。如原本故事中的角色是大胖子、猫咪和小老鼠。但是很快我在试教中发现问题了,幼儿都不喜欢扮演大胖子,因为胖子不健康,幼儿更告诉我老鼠怕猫,是敌人,可见,大班幼儿已经有了自己的价值判断和是非观,因此我将故事中三个动物形象分别改变为狗熊、小花狗和灰老鼠,使素材更贴近生活,更为幼儿认同和探索。
三、思考:幼儿在本次活动中学什么?怎么学?
二期课改追随的,是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的培养,为幼儿的后继生活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本次活动中孩子们是一种对音乐的发现、探索和表达,是一种与教师、同伴互动的学习方式,是幼儿的主动活动。
四、目标定位和重难点的把握。
目标应该是整合的,因此我定位本次活动目标如下:
1、在理解故事情景的基础上,感知音乐的欢快节奏。
2、尝试用不同的节奏型表现动物角色,体验共同表演的快乐。
3、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
4、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重点:
在故事的情景中运用不同的节奏感知并表现不同的动物形象。
难点:
与同伴的共同表现时对节奏的把握,特别是灰老鼠过桥的节奏。
【活动材料】
前期经验:
初步学习游戏:小老鼠和老猫
初步学习游戏:拉个圆圈走走
能正确使用乐器:鼓、小铃、双响筒
教玩具:
图谱一幅、泡沫垫板若干
乐器:鼓、小铃、双响筒
音乐:加伏特舞曲、拉个圆圈走走
音乐伴奏:小老鼠和老猫
【活动设计】
一、音乐游戏:小老鼠和老猫
重点指导:幼儿发个别字音的方法。
看来小老鼠和老猫是不能做朋友啦,今天,我就继续给大家讲讲小老鼠和它的朋友们的故事,听听发生了什么。
二、小老鼠的故事
1、教师讲述故事
猜猜哪些朋友来了,并说说理由。
2、模仿小动物走路
出事图谱,欣赏音乐:加伏特舞曲
提问:听了这段音乐,你觉得怎么样?
小结:这段音乐听起来多欢快呀,见到朋友真快乐。
听音乐,认识图谱,模仿三种角色走路。
提问:大狗熊是怎样过桥的呢?
教师指挥,幼儿模仿大狗熊走路。
提问:小狗和大狗熊走路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一名幼儿指挥,其他幼儿模仿小狗走路。
提问:灰老鼠和小狗、大狗熊走路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一名幼儿指挥,其他幼儿模仿灰老鼠走路。
3、游戏:过独木桥
听音乐,个别幼儿模仿大狗熊、小狗、灰老鼠过独木桥。
听音乐,根据乐器打击的节奏,幼儿自选一种角色过独木桥。
三、音乐游戏:拉个圆圈走走。
小老鼠家一下子来了这么多朋友呀,它可高兴了,想和好朋友们一起跳跳圆圈舞呢,你们也和好朋友一起游戏舞蹈好吗?我们变成一个大圆圈。
想不想挑战难一点的,那么我们变成2个圈试一试。
要不要再难一点变成3个圈呢?
以后,我们还可以玩更难一点的,尝试变成四个圈做游戏好吗?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18、大班音乐教案反思《小老鼠和泡泡糖》
设计意图:
泡泡糖是小朋友们非常喜欢的零食。既然他们那么感兴趣,何不让他们高高兴兴、光明正大地品尝?为此设计了此次活动《小老鼠和泡泡糖》。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活动方式。展现着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游戏对儿童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合拍地做小老鼠走,较形象夸张地做出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
2、探索泡泡糖粘在身体各部位的动作,体验韵律活动的快乐。
3、知道泡泡糖会给别人和环境带来不方便,要爱护我们的环境。
4、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的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
5、利用课件和图谱,让幼儿直观的感知音乐。
6、结合故事让幼儿进行充分的创造性表演,增强音乐的趣味性,发展了幼儿的肢体表现力。
7、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准备:
1、课前玩过泡泡糖,对泡泡糖的粘性有感性的认识。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幼一起进场
师:今天天气真好,鼠宝宝们跟妈妈出去玩吧!
看,我们来到了哪呀?(拉幕)
我们走路时要小心点,东瞧瞧西看看,看看有没有大花猫。
(猫图)喵!不好,有大花猫,宝贝们赶紧坐到小椅子上去。
前几天,一只调皮的鼠宝宝乘妈妈午睡时悄悄溜出去玩,在路上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分段倾听乐曲,创编动作表现音乐内容
(一)、观看课件,学会合拍地做小老鼠走。
1、观看课件A片段。
师:调皮的小老鼠怎样跑出来玩的?是怎么走的?请你来走一走。它跑几步就会怎样?(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0)
2、师:你们瞧,老师把小老鼠的行动都画出来了,你们一起看着图,听老师读儿歌,你们拍节奏。
刚你们打的节奏是几拍子的?我们跟着小老鼠一起来试一次,边拍边念。仔细听一听,小老鼠说到哪个字的时候要停下来准备看看了呢?
那我们一起走起来,注意说到‘西’的时候要停下来左边看一下,右边看一下。
师:你们走的可真不错,小老鼠越走越快,我们快跟上去。
(二)、想象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
1、师:小老鼠走啊走,突然一不小心脚上粘到了一个大泡泡糖上,甩都甩不掉,怎么办呢?
幼儿思考并回答。
师:小老鼠是不是用的小朋友所说的办法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2、观看课件B片段。
师:小老鼠是怎么拽的?轻轻的还是怎样?(用力拉,使劲拉)谁用动作来学一学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呢?
它一共拽了几次呢?我们一起跟着小老鼠来拽泡泡糖啦!
三、引导幼儿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体部位的动作。
1、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体部位。
师:拽——弹回来了!想一想,泡泡糖弹回来,还会粘到身体的什么地方呢?(课件操作泡泡糖粘在各个部位)自由讲述表演。
2、幼儿分散练习,自由想象,大胆夸张地表现拽泡泡糖的动作。
师:让我们把粘在在这些地方的泡泡糖拽拽看。
3、教师总结几个有代表性的动作编成顺序,按顺序表演拉泡泡糖的动作。
4、师:小老鼠拽呀拽,可是怎么也拽不掉,你们猜小老鼠是怎样挣脱了泡泡糖,回家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5、看课件
幼儿回答:来了一只大花猫,小老鼠吓得使劲一拉,连滚带跑地逃回了家。
(BC)师:那我们一起来做做,音乐结束,小朋友要马上坐到座位上,表示小老鼠安全回家了。
四、完整感受乐曲并进行游戏。
1、教师交代游戏要求。
师:贪玩的小老鼠还想带着我们再走走玩玩呢,你们愿意吗?妈妈看看哪位宝宝玩泡泡糖弹回来粘的地方不一样。
2、看课件,师幼共同游戏。
五、结束总结。
1、师:小老鼠为什么会踩到泡泡糖呢?
师:吃过的泡泡糖应该怎么处理?(幼儿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2、师:泡泡糖乱扔的话会粘到很多的地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麻烦, 也不讲卫生,我们得把泡泡糖丢到垃圾筒,不污染环境。
教学反思:
活动中,教师运用夸张的动作来演示泡泡糖的粘性,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了游戏的内容,以及更好的掌握了音乐。活动中教师灵活运用了提问技巧,有效地引导幼儿理解动作,以更好的帮助幼儿掌握每个动作。
一、语言线索。
本次活动的难点之一是模仿小老鼠的有趣动作,因为音乐是三拍子,又比较快,这给孩子的表演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活动中是让幼儿反复的听音乐,找到那两个音,其实可以采取更好的对策就是运用语言线索帮助幼儿记住动作,比如说为前半段音乐配上“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的儿歌,以此来解决教学障碍。同时,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这个动作,可以提问“小老鼠说哪个字的时候停下来看的?”把动作进一步细化。
二、合作表演。
活动的难点之二是对拉泡泡糖的表演,在教学中,老师是用自己的示范让孩子看到了面部表情、手的变化,但是对于大班孩子的学习来说,有一种更好的方式,那就是同伴间的合作表演。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让幼儿观察同伴手以及面部表情的变化,通过互相学习,来提高表演能力,这样老师就能退出表演,以旁观的身份观察指导到更多孩子。
三、食物品尝。
活动中又让幼儿品尝泡泡糖,其实用意有两个,一是为了更好的感受拉泡泡糖与律动中夸张动作的联系,二就是为了进行生动的环保教育。(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比如对问题“吃完泡泡糖以后,应该怎么做才对?”的讨论,在活动中老师是采取先沉默后说理的方式进行,老师想到了泡泡糖的包装纸,并告诉孩子们,泡泡糖、口香糖的包装纸在解开后应该妥善保管好,当你想吐掉的时候可以将它们包在纸里,然后扔到垃圾桶里。其实老师应该将孩子们解开的包装纸收好,然后建议提问:“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些包装纸收好呢?”让孩子们自己来思考原因,主动地找到答案,而不是老师的直接说教,相信这样的方式能不断提高大班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还可以在活动的结束部分这样提问:“小老鼠为什么会在草地上捡到泡泡糖?”以此作为环保教育的延伸。
四、创想模仿。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互动也做得比较好。不过在小老鼠对泡泡糖的处理上以“用力拉”来表现,比较单一,老师的注意力也只集中在幼儿如何多样的表现“拉”上,而忽视了音乐本身。在泡泡糖的处理上,老师可以从小老鼠调皮的个性以及音乐欢快诙谐的特点入手,引导幼儿对泡泡糖甩不掉到处粘的现象进行大胆创想和模仿。这样的创想和模仿就能避免出现“一样的老鼠”了。
总之,一个活动包含的教育价值是丰富的,虽然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但就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而言,教师考虑的越周全就有可能提供给孩子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样的老鼠和不一样的泡泡糖就是这样做了全新的尝试。
《小老鼠和泡泡糖》,一节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活动,让我学会了很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
19、大班下学期音乐故事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能较形象地表现小老鼠走、望、拽的动作。
2. 敢于大胆想象、表现,体验参与游戏的乐趣。
3. 能愉快地参与集体演奏活动。
4. 初步感受歌曲中亲切的情绪,用亲切的语调唱歌。
活动准备:
1. 音乐《小老鼠和泡泡糖》
2. 有玩泡泡糖的经验,对泡泡糖的粘性有感性认识。
活动流程:
一、 故事导入
通过教师讲述自编故事《小老鼠偷油历险记》激发幼儿对表演的兴趣,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内容。请幼儿说一说小老鼠出去偷油吃会怎么走,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并请幼儿尝试表演。
二、引导幼儿欣赏第一段音乐,感受小老鼠偷东西时的动作和神态
1.教师边有节奏的说儿歌《小老鼠上灯台》边做小老鼠走路的动作和神态,为幼儿理解音乐的节奏做铺垫。
2.倾听分析第一段音乐,边说儿歌边做小老鼠走路的动作和神态,帮助幼儿理解音乐。
3.教师和幼儿边听第一段音乐边记录图谱。
4.师幼一起边听音乐边表演小老鼠走路的动作和神态。
三、引导幼儿欣赏第二段音乐,感受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
1.请幼儿欣赏第二段音乐,听到“咚——”的一声,提问:发生什么事了?老师以故事的形式引出小老鼠掉到泡泡糖上了。提问:小老鼠用手去拽泡泡糖时会怎么样?粘住了怎么办?引导幼儿练习拽泡泡糖的动作,突出用力拽的感觉。泡泡糖还会粘到哪里?让幼儿发挥想象,进行创造性的表演。
2.教师和幼儿边听第二段音乐边记录图谱。
3.师幼一起边听音乐边表演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
四、教师和幼儿随音乐做游戏
1. 请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同时教师手指图谱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并适时提示幼儿一起用夸张的动作表现。
2. 幼儿听音乐和老师一起游戏。
教师交代游戏规则,提示幼儿形象的表现小老鼠轻轻地走、东张西望、用力拽的动作和表情。教师当大花猫做两遍游戏后,在幼儿中挑选两名当大花猫,音乐响起时,大花猫会和小老鼠一起做动作,当听到猫叫时,大花猫就会捉小老鼠,小老鼠迅速坐回到椅子上。
附故事:小老鼠偷油历险记
一天,小老鼠想要上灯台偷油吃。鼠妈妈告诉它要当心屋子里面那只狡猾的大花猫,千万不要被它抓到。小老鼠跟妈妈告别后就出门了。屋子真大呀!小老鼠就东看看,西看看,一边寻找好吃的油,一边提防大花猫,心想:一定要当心啊,千万不要被它发现了,不然可就要没命了。正当小老鼠东看看西看看的时候,突然,哎哟,不好!小老鼠掉到什么东西上了?粘乎乎的?一看,原来是一块大泡泡糖。这可是大花猫设的计啊!小老鼠赶紧用手去拉,呀!泡泡糖粘到了手上,它用另一只手去拽,又粘到了另一只手上,拽来拽去,泡泡糖像根绳子一样把小老鼠捆了起来。”突然,“喵呜~~~”一声猫叫,呀!不好!大花猫来了,小老鼠使劲一拽,把自己从泡泡糖上拽下来了,然后匆忙地逃回家了。
活动反思:
《小老鼠和泡泡糖》是一首幽默、诙谐的乐曲,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已有能力分辨乐曲中A、B两段的不同,小老鼠和机灵、可爱,泡泡糖粘粘的特征,正好将乐曲A、B两段融合在一起。让幼儿通过游戏情境,熟悉乐曲,再通过听乐曲更好地表现小老鼠的动作,让整个活动变得生动有趣。根据乐曲特点和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这一韵律活动。根据《纲要》中艺术活动目标,遵循中班幼儿的发展水平,从而确立了本次活动的目标: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难点是在较快的乐曲旋律节奏下合拍地做动作。因为音乐是六八拍子,节奏又比较快,这给孩子的动作表现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我采取的对策是运用语言(也就是儿歌形式)和动作符号帮助幼儿感知节奏,在教学中,我根据音乐节奏特点边朗诵儿歌,边配上相应的动作,把乐曲中的节奏,直观、形象化,帮助幼儿理解掌握。为了落实走、看这两个重点动作的合拍,我采用由慢到快、由单音节奏到旋律跟进,循序渐进地将节奏、乐曲、动作融为一体。并通过提问,有意识的让幼儿观察到手、脚停顿以及头部的变化,来提高表演能力。另外,在活动中,通过创设游戏化的情境,引导幼儿根据小老鼠出来玩并被泡泡糖粘住的游戏情节,大胆、夸张地表现小老鼠不断拉拽泡泡糖却怎么也拉不掉的诙谐形象。在每一次的游戏中,通过同伴示范、教师提出的不同要求,激发幼儿主动模仿并不断创新的愿望,通过多次感受、体验,最终促进了幼儿音乐感受力、表现力等多方面的发展,从而体验活动的快乐。由于事前对教材分析比较透彻,对重点和难点把握比较准确,所以活动开展得比较顺利,幼儿在模仿小老鼠的“走”和“拉泡泡糖”上表演到位,而且在整个活动中他们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老师和孩子及孩子和孩子之间的互动也做得比较好。这次活动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比如:孩子们在表演小老鼠东张西望时,个别幼儿没有跟着节奏表演,教师需要个别引导。
20、大班下学期音乐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合拍地做小老鼠走。
2、探索泡泡糖粘在身体各部位的动作,体验韵律活动的快乐。
3、知道泡泡糖会给别人和环境带来不方便,要护保我们的环境。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1、对泡泡糖的粘性有感性的认识。
2、《小老鼠和泡泡糖》音乐、图谱。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
1、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是关于小老鼠和泡泡糖的,你们觉得小老鼠和泡泡糖会发生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音乐听完了,你认为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呀?
(二)看图谱欣赏音乐
1、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想不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3、原来呀,小老鼠趁妈妈睡着的时候偷偷溜出去玩,你们看,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你们谁能表演一下小老鼠是怎样东跑跑西看看的呢?那在第一句小老鼠看了几次?(2次)那是朝一个方向看还是朝两边看呀?(两边)那小老鼠是慢慢地看还是快快的看?(快)因为小老鼠很紧张,所以要快看。那小老鼠是一边跑一边看,还是跑跑再停下来看看?(跑跑再停下来看看)到哪里停?(红点)红点就像我们交通的红灯,红灯就要停下来了。
4、幼儿与教师一边拍手一边念儿歌。
(三)想象拽泡泡糖的动作。
师:小老鼠走啊走,突然一不小心踩到了一个粘呼呼东西,粘在了一个大泡泡糖上,甩都甩不掉,怎么办呢?
幼儿自由创编小老鼠被泡泡糖粘住时的动作。
(四)引导幼儿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体部位的动作。
1.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体部位。
师:拽--弹回来了!想一想,泡泡糖弹回来,还会粘到身体的什么地方呢?
2.幼儿分散练习,自由想象,大胆夸张地表现拽泡泡糖的动作。
师:让我们把粘在这些地方的泡泡糖拽拽看。
3、听音乐,感受音乐旋律并做拽泡泡糖的动作。
师:小老鼠拽呀拽,可是怎么也拽不掉,我们一起来看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教师总结:哎呀,不好了!来了一只大花猫,小老鼠吓得使劲一拉,连滚带跑地逃回了家。
4、根据整首音乐旋律幼儿反复游戏。(请幼儿扮演猫)
(五)活动结束。
师:小老鼠被泡泡糖粘住,没有完成偷跑出去玩的计划!它今天开不开心呀?它不喜欢这泡泡糖,也不喜欢乱扔泡泡的人,那你会把泡泡扔到地上吗?那小朋友想想应该怎么处理吃过的泡泡糖呢?
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总结:泡泡糖乱扔的话会粘到很多的地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麻烦,也不讲卫生,我们要把吃过的泡泡糖用纸巾包起来,把泡泡糖丢到垃圾筒,不污染环境。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在公共场合注意个人卫生,不乱扔垃圾,保护周围的环境。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是一个韵律活动,从中班教到现在,我还没有开展过一个韵律活动,基本上都是歌唱活动,打击乐活动也非常地少。由于审议那天,我出门听课了,放学后问了其他老师,说网上的教案很详细,可以借鉴。但我在备课时却发现有个问题,网上的教案整体都围绕一个课件来开展的,而这个课件在教案中还是比较模糊的,并没有形象地说明,因此我犯难了。后去问沙老师,沙老师只有这个活动的音乐。只有音乐,教案还比较模糊,那这个活动怎么办。想请教师傅时,沙老师主动提出借大班给我们开展这个示范课。救星啊~~~
观摩了沙老师的示范课后,我的思路一下子开明了许多。活动的环节、活动的递进性、活动的重点把握,我都能掌握好了。因此,之后就这次的活动,我开展了师徒结对展示课。
活动的环节基本上都是按照沙老师的示范课开展下来的,因此在环节上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在活动中,我放得比较开,情绪投入地相当多,孩子们也在我的情绪调动下表演得很开心。但也由于这个,我情绪放的太开了,因此在学习常规上,我没能孩子们收住。比如在请孩子们在班级中间表演之后,回到座位,我没有及时地用语言加以引导,使得孩子们开始肆无忌惮,有的都趴到地上去了。我那个时候应在在让他们回到座位上前,引一句“现在请你们轻轻地回到座位上。”相信这样一句简单的语言提示会让孩子们的常规有所好转。
另外,师傅提出,在活动中虽然我自己对音乐的把握非常的到位,但是这并不是孩子们的。整个活动中,只见我在用语言动作领着孩子们,而并没有看见孩子们领着我,说明我把让孩子们倾听音乐的习惯隐去了。韵律活动重在音乐和动作,但是我关注到了动作,音乐这个元素没有起到特别大的作用。像音乐中“duo”的声音和像滑滑梯一样滑下的声音,其实都是引导孩子们去认真倾听音乐的提示声,而我应该退居二线,让孩子们倾听着去表演,这样才有利于他们对音乐的感知,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才能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想来也是,我已经对我们班孩子们的音乐素养有了深入的了解,我本可以放手让孩子们去学习,但还是有些不敢,不过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会尝试着放手让孩子们去主动地学习。
21、大班音乐教案《小老鼠和波斯猫》含反思
设计意图:
流行音乐作为音乐表达的一种最为直接、能最快让人理解接受的方式,他的影响范围已逐步由年轻人向幼儿和中老年人延伸,特别是一些节奏欢快、曲调变化简单,容易上口的歌曲,尤其受到孩子们的喜欢和青睐,在孩子的生活中已占据一定的位置,有的甚至俨然一位超级小"泛丝",对很多歌曲达到了张口就来的程度。自从she的歌曲"波斯猫"在街头巷尾唱响以后,经常在幼儿园的孩子口中能听到她们的"童声版"演唱,而且通常都是一人演唱众人和,气势雄壮之极,尽管他们对其中歌词的意义理解不是非常深刻,但对乐曲的曲调和节奏却可以丝毫不差的进行演绎和模仿。而偶然的一次,我接触到了奥尔夫音乐智能教学中的一首"波斯集市"的乐曲,乐曲那跌宕起伏--活泼、舒缓与气势宏大的叙事诗般的曲调风格,一下子引起了我的注意,特别是其中一段和歌曲极其相似的乐曲,更是让我激动,于是,一个流行音乐与古典交响乐的融合点所触发的教学思路,在我脑海中渐渐形成了。根据新《纲要》中艺术指导的内容与要求: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想象……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我通过一个很古老又很经典的"猫和老鼠"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自由地感知、理解音乐的内容,提升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简单的故事情节,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结构、内容,感知乐句力度的强弱变换以及曲式风格的不同。
2、借助简单而有节奏的念、唱和体态律动,丰富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表达形式。
3、能利用已有的道具对自己进行简单装扮,以更好的表现作品内容,感受表演的乐趣。
4、培养幼儿独立与合作表演的基本技能,激发幼儿对音乐情景剧的兴趣。
5、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6、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活动准备:音乐:"波斯集市"剪辑、有关背景图4幅、化装脸彩棒人手一份、尖嘴巴12只。
活动流程:分段欣赏并用身体动作表现--整体表演--装扮自己--汇报演出
活动过程:
一、导入:师:出示小老鼠,问:
1、小朋友看,这是谁?(幼儿回答后,教师有节奏地朗诵我是一只小老鼠,快乐的小老鼠。)
2、小老鼠长得什么样子?(启发幼儿说出尖尖的嘴巴长胡须,长呀长胡须。)听说,今天小老鼠的很多朋友也要出来逛逛,瞧,他们来了。听,他们一边走一边还在唱歌呢。(播放曲一,同时出示图谱,老师有节奏地进行儿歌朗诵:我是一只小老鼠,快乐的小老鼠,尖尖的嘴巴长胡须,长呀长胡须,朗诵儿歌的声音由轻到响。)
二、分段欣赏并表演:
(一)、欣赏表现第一段音乐。
1、提问:小老鼠在唱什么?
2、小老鼠唱的歌前后声音有什么变化啊?(先轻后响,表现老鼠越走越近,越来越大的样子,请幼儿用身体动作和声音表现这种变化。)
3、小老鼠今天出来干吗?这段音乐中,你能感觉小老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教学反思:
音乐中的弱--强渐变的过渡通过儿歌的声音渐变表现了出来,结合幼儿自己日常的生活经验,幼儿容易感知距离远近、声音强弱和身体大小变化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幼儿的身体和有节奏的语言的帮助,可以进一步加强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表现力。
幼儿园主题音乐案例
背景:
在组织孩子集体活动前,通过节奏的练习、音乐欣赏活动,让孩子们运用语言及身体的动作去表现音乐。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体会、欣赏到音乐的美感。我们都会采用一些方法,让专注于课间游戏活动的孩子们安静下来,从兴奋中归位,如:拍手、念儿歌、听音乐、手指游戏等。灵活运用这几种方法,效果很好,但时间久了,孩子们也会失去新鲜感,不灵验。
案例描述及分析:
案例一:
一听到"12345671"旋律的琴声,幼儿开始搬动自己的小椅子。这样的旋律响过三次后,几乎所有的幼儿都坐好了,唯独陈泽宇小朋友还在后面玩积木。我叫道:"泽宇,搬小椅子坐好了!"泽宇在兴致十足地搭积木,好像没听到老师在叫他。我皱起眉头喊道:"泽宇,没听见老师在叫你啊?快点坐好"泽宇小朋友回头看看老师,说:"听见了!"但没有收拾积木的意思,我见泽宇还在磨蹭,马上走过去夺过泽宇手中的积木,厉声的说:"没有看见其他小朋友在等你吗?快点给我回到位子上去!真没有见过向你这样的小朋友。"说完推了泽宇一把,泽宇小朋友只好乖乖地找小椅子坐好了。
分析:其案例一,幼儿在教师准备组织教育活动时,还在玩积木。教师对幼儿的这一违规行为进行两次言语警告仍无济于事,于是采用言语批评并动用非言语行为来干预。"真没有见过向你这样的小朋友"这句带有点讽刺性的话语,会无意中刺伤幼儿的自尊心。教师的非言语行为使用不当,含有潜在的安全隐患,易造成幼儿的意外伤害。
活动反思:
根据新《纲要》中艺术指导的内容与要求: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想象……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我通过一个很古老又很经典的“猫和老鼠”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自由地感知、理解音乐的内容,提升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22、大班音乐优质课教案反思《小老鼠和波斯猫》
设计意图:
流行音乐作为音乐表达的一种最为直接、能最快让人理解接受的方式,他的影响范围已逐步由年轻人向幼儿和中老年人延伸,特别是一些节奏欢快、曲调变化简单,容易上口的歌曲,尤其受到孩子们的喜欢和青睐,在孩子的生活中已占据一定的位置,有的甚至俨然一位超级小"泛丝",对很多歌曲达到了张口就来的程度。自从she的歌曲"波斯猫"在街头巷尾唱响以后,经常在幼儿园的孩子口中能听到她们的"童声版"演唱,而且通常都是一人演唱众人和,气势雄壮之极,尽管他们对其中歌词的意义理解不是非常深刻,但对乐曲的曲调和节奏却可以丝毫不差的进行演绎和模仿。而偶然的一次,我接触到了奥尔夫音乐智能教学中的一首"波斯集市"的乐曲,乐曲那跌宕起伏--活泼、舒缓与气势宏大的叙事诗般的曲调风格,一下子引起了我的注意,特别是其中一段和歌曲极其相似的乐曲,更是让我激动,于是,一个流行音乐与古典交响乐的融合点所触发的教学思路,在我脑海中渐渐形成了。根据新《纲要》中艺术指导的内容与要求: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想象……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我通过一个很古老又很经典的"猫和老鼠"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自由地感知、理解音乐的内容,提升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简单的故事情节,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结构、内容,感知乐句力度的强弱变换以及曲式风格的不同。
2、借助简单而有节奏的念、唱和体态律动,丰富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表达形式。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音乐:"波斯集市"剪辑、有关背景图4幅、化装脸彩棒人手一份、尖嘴巴12只。
活动流程:
分段欣赏并用身体动作表现--整体表演--装扮自己--汇报演出
活动过程:
一、导入:师:出示小老鼠,问:
1、小朋友看,这是谁?(幼儿回答后,教师有节奏地朗诵我是一只小老鼠,快乐的小老鼠。)
2、小老鼠长得什么样子?(启发幼儿说出尖尖的嘴巴长胡须,长呀长胡须。) 快思教案网;;;听说,今天小老鼠的很多朋友也要出来逛逛,瞧,他们来了。听,他们一边走一边还在唱歌呢。(播放曲一,同时出示图谱,老师有节奏地进行儿歌朗诵:我是一只小老鼠,快乐的小老鼠,尖尖的嘴巴长胡须,长呀长胡须,朗诵儿歌的声音由轻到响。)
二、分段欣赏并表演:
(一)、欣赏表现第一段音乐。
1、提问:小老鼠在唱什么?
2、小老鼠唱的歌前后声音有什么变化啊?(先轻后响,表现老鼠越走越近,越来越大的样子,请幼儿用身体动作和声音表现这种变化。)
3、小老鼠今天出来干吗?这段音乐中,你能感觉小老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教学反思:
音乐中的弱--强渐变的过渡通过儿歌的声音渐变表现了出来,结合幼儿自己日常的生活经验,幼儿容易感知距离远近、声音强弱和身体大小变化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幼儿的身体和有节奏的语言的帮助,可以进一步加强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表现力。
23、大班音乐优秀教案《小老鼠捉迷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初步唱准切分音和休止符。
2.在歌曲情境的提示下,学习歌唱游戏的玩法。
活动准备:
1.眼罩一个2.幼儿围坐成圆形。
活动过程:
1.教师讲故事,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幼儿玩歌唱游戏的兴趣。
(1)教师:有一只小老鼠,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他蒙上了眼睛,走进房间,东摸摸、西摸摸,摸到了小伙伴的尾巴,就又蹦又跳,开心极啦!
(2)教师:看看我这只小老鼠是怎么找到小伙伴的哦!
2.教师边演唱歌曲,边示范游戏玩法,幼儿观察并初步熟悉歌词内容及歌曲旋律。
(1)教师清唱歌曲两遍,示范游戏玩法,幼儿观察。
(2)教师第三遍演唱歌曲,示范游戏玩法,引导幼儿了解歌曲结束时的对话。
(3)教师第四遍演唱歌曲,示范游戏玩法,引导幼儿了解结束时两个小伙伴要做亲热的动作。
(4)教师第五遍演唱歌曲,引导幼儿了解完整的游戏玩法。
3.在教师的带领下,个别幼儿尝试摸小伙伴。
4.引入猫捉老鼠的游戏情境,调动幼儿游戏的兴趣。
(1)老师示范游戏玩法,幼儿观察。
教师:房间里除了老鼠,还会有谁呢?
老师继续示范玩游戏,幼儿观察。
(2)引导幼儿用手指动作表现老鼠尾巴、猫尾巴。
教师:如果请你用手指表现小老鼠洗洗的尾巴,可以怎么做?
教师:怎么用手指表现小猫粗粗的尾巴呢?
(3)在老师的带领下,幼儿尝试游戏。
师幼共同游戏,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教师如何摸尾巴。
5.幼儿完整玩游戏。
教学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特别倡导要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但到底如何在你张我弛的歌唱活动中体现幼儿的主动性,如何让枯燥平淡的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是常常困扰我们教学的一个难题,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也在努力探索能够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小老鼠捉迷藏》是一首大班的音乐歌唱活动课。以前的音乐课基本上是结合着图谱进行教唱歌曲,而这次,我是结合《猫捉老鼠》的游戏进行歌唱教学。;.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从图谱改游戏进行教学,这样的改变打破了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幼儿从游戏中学,不仅减轻了幼儿的负担,还提高了幼儿对学歌曲的积极性,可谓是一举数得。
课的开始,我结合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玩歌唱游戏的兴趣。接着,教师扮演老鼠,边唱歌曲,边示范玩游戏的方法,让幼儿进行观察;当我唱第三遍歌曲时,引导幼儿了解歌曲结束时的对话,第四遍唱完时,再第三遍的基础上加一个亲热的动作;教师唱完第五遍歌曲后,引导幼儿了解完整地游戏方法。最后教师和幼儿进行游戏。这节课不仅学唱了歌曲,还引导幼儿与同伴愉悦的玩音乐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整节课,教师没有主动地要求幼儿演唱歌曲,完全是幼儿自发地演唱。以往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教,幼儿学”,幼儿是被动地学习,一节课当中老师要无数次地强调课堂纪律,教学效果也不尽人如意,而今天,幼儿是在游戏中不需要老师要求,主动地唱,课堂效果非常地好。在合作表演时,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体验音乐的快乐和美。
让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不能单靠说教,更重要的是靠熏陶,靠参与。本次活动我采用逐层深入的方法,让幼儿边玩边学,在玩中感受音乐,在感受音乐的同时玩游戏,减轻了幼儿枯燥学习的负担,使得学习在游戏中自然进行,更显趣味性。
24、大班音乐游戏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合拍地做小老鼠走、玩耍和较形象夸张地表现拉泡泡糖的动作。
2、探索泡泡糖粘在身体各部位的动作,体验韵律活动的快乐。
3、知道泡泡糖会给别人和环境带来不方便,要护保我们的环境。
4、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5、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对泡泡糖的粘性有感性的认识。
2、《小老鼠和泡泡糖》音乐、录音机、磁带、小老鼠胸贴
活动过程:
(一)律动《小老鼠上灯台》
师:小老鼠最怕的就是大花猫了,这只贪玩的小老鼠乘花猫午睡时悄悄溜出去玩。小朋友,你想想如果小老鼠来到草地上,它会怎么做呢?
(二)听音乐,感受老鼠心情,做小老鼠玩耍的动作。
师:调皮的小老鼠是怎么玩的?请你来学一学。
(三)想象小老鼠摔跤的造型及拽泡泡糖的动作。
师:小老鼠走啊走,突然一不小心摔到了草地上,粘在了一个大泡泡糖上,甩都甩不掉,怎么办呢? 幼儿自由创编小老鼠被泡泡糖粘住时的动作。
(四)引导幼儿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体部位的动作。
1.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体部位。
师:拽——弹回来了!想一想,泡泡糖弹回来,还会粘到身体的什么地方呢?
2.幼儿分散练习,自由想象,大胆夸张地表现拽泡泡糖的动作。
师:让我们把粘在在这些地方的泡泡糖拽拽看。
3、听音乐,感受音乐旋律并做拽泡泡糖的动作。
师:小老鼠拽呀拽,可是怎么也拽不掉,我们一起来看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教师总结:哎呀,不好了!来了一只大花猫,小老鼠吓得使劲一拉,连滚带跑地逃回了家。
4、根据整首音乐旋律幼儿反复游戏。
(五)活动结束。
师:小老鼠被泡泡糖粘住,狠狠地摔了一跤,多疼啊!;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那小朋友想想应该怎么处理吃过的泡泡糖呢? 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总结:泡泡糖乱扔的话会粘到很多的地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麻烦,也不讲卫生,我们得把泡泡糖丢到垃圾筒,不污染环境。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在公共场合注意个人卫生,不乱扔垃圾,保护周围的环境。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教师大胆将韵律活动与游戏融为一体,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做韵律,在韵律中玩游戏,愉悦身心与提高音乐表现力同步进行,相得益彰。乐曲《小老鼠和泡泡糖》为6?M8拍、AB结构,A段中的八分音符具有欢快、跳跃的音乐特点,B段中九拍的连音及旋律的模进使人略带紧张,与小老鼠机灵、警觉、可爱的音乐形象恰好相符。
25、大班音乐优质课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合拍地做小老鼠走。
2、探索泡泡糖粘在身体各部位的动作,体验韵律活动的快乐。
3、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1、对泡泡糖的粘性有感性的认识。
2、《小老鼠和泡泡糖》音乐、图谱。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
1、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是关于小老鼠和泡泡糖的,你们觉得小老鼠和泡泡糖会发生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音乐听完了,你认为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呀?
(二)看图谱欣赏音乐
1、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想不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3、原来呀,小老鼠趁妈妈睡着的时候偷偷溜出去玩,你们看,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你们谁能表演一下小老鼠是怎样东跑跑西看看的呢?那在第一句小老鼠看了几次?(2次)那是朝一个方向看还是朝两边看呀?(两边)那小老鼠是慢慢地看还是快快的看?(快)因为小老鼠很紧张,所以要快看。那小老鼠是一边跑一边看,还是跑跑再停下来看看?(跑跑再停下来看看)到哪里停?(红点)红点就像我们交通的红灯,红灯就要停下来了。
4、幼儿与教师一边拍手一边念儿歌。
(三)想象拽泡泡糖的动作。
师:小老鼠走啊走,突然一不小心踩到了一个粘呼呼东西,粘在了一个大泡泡糖上,甩都甩不掉,怎么办呢?
幼儿自由创编小老鼠被泡泡糖粘住时的动作。
(四)引导幼儿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体部位的动作。
1.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体部位。
师:拽--弹回来了!想一想,泡泡糖弹回来,还会粘到身体的什么地方呢?
2.幼儿分散练习,自由想象,大胆夸张地表现拽泡泡糖的动作。
师:让我们把粘在这些地方的泡泡糖拽拽看。
3、听音乐,感受音乐旋律并做拽泡泡糖的动作。
师:小老鼠拽呀拽,可是怎么也拽不掉,我们一起来看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教师总结:哎呀,不好了!来了一只大花猫,小老鼠吓得使劲一拉,连滚带跑地逃回了家。
4、根据整首音乐旋律幼儿反复游戏。(请幼儿扮演猫)(五)活动结束。
师:小老鼠被泡泡糖粘住,没有完成偷跑出去玩的计划!它今天开不开心呀?"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它不喜欢这泡泡糖,也不喜欢乱扔泡泡的人,那你会把泡泡扔到地上吗?那小朋友想想应该怎么处理吃过的泡泡糖呢?
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总结:泡泡糖乱扔的话会粘到很多的地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麻烦,也不讲卫生,我们要把吃过的泡泡糖用纸巾包起来,把泡泡糖丢到垃圾筒,不污染环境。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在公共场合注意个人卫生,不乱扔垃圾,保护周围的环境。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教师大胆将韵律活动与游戏融为一体,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做韵律,在韵律中玩游戏,愉悦身心与提高音乐表现力同步进行,相得益彰。乐曲《小老鼠和泡泡糖》为6?M8拍、AB结构,A段中的八分音符具有欢快、跳跃的音乐特点,B段中九拍的连音及旋律的模进使人略带紧张,与小老鼠机灵、警觉、可爱的音乐形象恰好相符。
26、大班音乐教案《聪明的小老鼠》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剪影艺术的美,并对这种表现形式感兴趣。
2、在掌握一定的剪纸技能的基础上,大胆想像,积极创作,充分体现活动的自主性和合作性。
3、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4、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活动准备:
1、教师用的演示板、剪影范例、台灯,幼儿用的演示板(制作方法附后)。
2、黑卡纸、剪刀、双面胶、吸管、塑料筐若干。
3、幼儿具备一定的直接剪出物体外形的经验。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
①今天老师要放映一部自制的特别的动画片,你们看!
②教师边讲述故事边操作影子
戏:夜晚,风轻轻地吹着。小草伸了个懒腰(在演示板后贴上草的剪影)
小花儿打着哈欠(贴上花的剪影)
树妈妈轻轻唱着摇篮曲(贴上大树的剪影)
这时传来“呜呜”的哭泣声,原来一个小姑娘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操作小姑娘剪影)
大家都劝她别害怕,月亮姐姐为她照路(贴上月亮剪影)
还请来热心的狼大哥为她带路(操作大灰狼剪影)
狼大哥对小姑娘说:“别害怕,这儿我可熟啦!来!让我送你回家吧!”森林里的伙伴们都为她唱起了歌。小姑娘再也不害怕了,她发现黑夜竟然是这么美好!你们瞧,她坐在狼大哥的背上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
2.组织讨论
①你们发现老师是怎样表演的吗?(是用剪纸表演的,有的直接贴在“电视机”后面,有的粘在棒上表演。)
②你们发现老师采用了哪些材料?(黑卡纸、白色吸管、台灯、双面胶等。)为什么要选用这些材料?
③我们试着用其他颜色的卡纸和吸管来表演,看看会怎样?
④为什么我们能看见“电视机”屏幕后面的图形呢?;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因为“屏幕”纸又薄又透明,灯光一照就能看见黑卡纸的影子。这就叫剪影。)
3.引导创作
①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②组织讨论:怎样才能完成得又快又好?
③鼓励幼儿自由组合,合作编故事、剪纸、表演。
④组织幼儿分组上台交流。
幼儿自编表演故事1《聪明的小老鼠》:
一天,小老鼠碰到一只大灰狼。大灰狼说:“喂!你给我磕三个头,我就让你过去,不然我就把你吃掉!”小老鼠机智地说:“我是大象的朋友,你该让我过去!不然我叫大象把你踩扁!”大灰狼害怕了,就让小老鼠过去了。小老鼠说:“你还没给我磕头呢!”大灰狼刚想发火,小老鼠说:“别忘了,大象可是我的好朋友喔!”大灰狼一听只好说:“好好好,我磕我磕……”磕完头就灰溜溜地跑了。小老鼠大笑着说:“今天我可是占了大便宜啦!哈哈!”
幼儿自编表演故事2《大鱼和小鱼》:
海草、珊瑚、岩石都是小鱼儿的家。一天,小鱼们不敢出去玩了。原来不知从哪儿游来了一条大鱼,它每天都要吃掉许多小鱼。看到同伴被大鱼吃掉,小鱼们想出了对付大鱼的办法。这天,小鱼们故意在一起玩,当大鱼张开大嘴想吃小鱼时,小鱼们赶紧躲到大珊瑚后面,只听“格崩”一声,大鱼的牙齿断了,再也不能吃小鱼了,不久它就饿死了。这以后,小鱼们又可以愉快地在海里游来游去了……
活动延伸:
1.鼓励幼儿剪出各种形象,编出不同的故事,表演给同伴们欣赏或自娱自乐。
2.可给小班、中班的弟弟妹妹们巡回表演。
附:“电视机”制作方法
①用KT板制作“电视机”外框,屏幕位置挖空。
②在“屏幕”上贴一层透明的拷贝纸。
活动反思:
我们常说:“三思而后行。”意在于要经过多重考虑再去实践。在这次的评优课中,我觉得“三思而后行”,做到的应该是思一次,做一次,不行,再思,再做。只有通过不断地思考和实践,才能发现活动中的问题所在,并不是纸上谈兵就能达到想要的结果的。
27、小班音乐欣赏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诙谐、欢快的风格,能跟着旋律合拍地做小老鼠走、张望的动作。
2.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体验游戏活动的快乐。
3.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欣赏过乐曲A段。
2.物质准备:乐曲完整及分段音乐,皮筋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幼儿兴趣。
引导语:有一群小老鼠,趁着妈妈睡午觉的时候,偷偷溜出去,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二、感受乐曲旋律,理解音乐情节。
1.完整欣赏乐曲,初步感受音乐的性质并想象音乐所表现的含义。
2.播放A段音乐,引导幼儿随音乐旋律合拍地做小老鼠的动作。引导幼儿讨论:小老鼠是怎么走的?它一边走一边在干什么?
3.播放第二遍A段音乐,引导幼儿听音乐感受老鼠的心情,能合拍地做小老鼠东看看西看看的动作。
引导语:小老鼠们,我们一起出去玩吧,一定要转头看看,说不定大花猫就在附近看着我们呢。
三、结合故事,引导幼儿完整欣赏音乐B段。
1.结合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1)教师讲述故事:小老鼠走着走着不小心摔了一跤,手被一块大大的、粘糊糊的泡泡糖粘住了,它用另一只手去拽,却粘在另一只手上了,它用脚踩住用力拉,脚被黏住了;它再用手去拽,手和脚粘在一起了,它再用力一拽,差点跌倒了,但终于把泡泡糖甩开了。
(2)提问:小老鼠拉泡泡糖的动作、表情是怎么样的?
(3)结合问题“泡泡糖可能会黏在小老鼠身体的什么位置?”引导幼儿尝试从身体不同部位用夸张的动作和神情创造性地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4)引导幼儿在乐曲伴奏下,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2.引导幼儿在完整乐曲伴奏下大方表现故事内容,提醒幼儿注意音乐的旋律变化。
四、游戏《小老鼠和泡泡糖》,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音乐旋律。
1.以“猫叫声”引入,介绍游戏玩法及规则。
游戏玩法:个别幼儿扮演“猫”,音乐开始时小老鼠们跟着音乐节奏大方的进行表现,听到猫叫声要赶紧跑回家里躲起来,否则会被猫抓到。
规则:必须跟着音乐节奏进行表现,听到“猫叫声”后才能跑回家;若没做动作或被猫抓到者停止一次游戏。
2.师幼共同游戏。
(1)第一次游戏:提醒幼儿注意合着音乐节奏进行表现,提醒幼儿注意遵守游戏规则。
(2)第二次游戏:提供橡皮筋,引导幼儿借助橡皮筋,形象的表现小老鼠拉扯泡泡糖的情境。
(3)第三次游戏: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运用橡皮筋表现小老鼠拉扯泡泡糖的情境,提醒幼儿注意皮筋的弹力。
五、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一个活动包含的教育价值是丰富的,虽然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但就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而言,教师考虑的越周全就有可能提供给孩子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样的老鼠和不一样的泡泡糖就是这样做了全新的尝试。
《小老鼠和泡泡糖》,一节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活动,让我学会了很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
28、中班音乐游戏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
活动目标:
1. 知道泡泡糖吃完后应该放到哪里,增强环保意识。
2. 创造性的表现玩泡泡糖的有趣动作,提高动作的表现力。
3. 学会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大胆表演律动。
4. 乐意参与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5. 培养幼儿清楚表述和大胆表演的能力。
重难点分析:
重点:能够大胆合拍地表演律动动作。
难点:引导幼儿夸张地、创造性地表演玩泡泡糖的动作。
活动准备:
律动音乐、猫咪头饰、小老鼠头饰。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创设游戏化情境,幼儿跟随音乐做热身律动。
二.展开:
1.教师讲述《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
教师有声有色地讲述音乐情节中得故事,使幼儿对音乐内容有所感知与了解。
故事内容:
有一只小老鼠,在妈妈睡午觉的时候,悄悄地溜出去玩。它跑几步就东瞧瞧、西瞧瞧,跑几步就东瞧瞧、西瞧瞧。到了草地上,小老鼠不小心踩到了一个粘糊糊的东西。它不知道这是泡泡糖,于是赶紧用手去拽,呀!泡泡糖又黏到了手上,它用另一只手去拽,又黏到了另一只手上,拽来拽去,泡泡糖像根绳子一样把小老鼠捆了起来。这时,一只猫冲了过来,小老鼠像个球似的滚回了家去了。
2.引导幼儿探索表现小老鼠的动作
(1)师:小老鼠跑出去玩,它是怎么跑的呀?
引导幼儿一边说,一边在座位上做动作。
(2)提问:小老鼠跑到草地上玩,它踩到了什么?
泡泡糖小朋友都吃过,泡泡糖是很粘的,它要是粘在了身上,可是不容易弄下来的,小老鼠踩到泡泡糖是怎样做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引导幼儿一边说,一边做动作。
4. 幼儿自主探索泡泡糖黏在身上的动作
教师及时指导,引导幼儿夸张的把动作表现出来。
5. 请一名幼儿与教师合作表演泡泡糖粘到身体不同部位后拽泡泡糖。
师:老师手上也粘到了一个泡泡糖,谁想来和老师一起玩一玩?
6. 幼儿分组练习动作。
幼儿之间合作做动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规范动作并引导幼儿夸张的表现出来。
7. 播放音乐,引导幼儿初步感受音乐
师:现在请小朋友听一段音乐,这段音乐就是告诉我们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请你们在座位上按故事情节把它表现出来吧。
8. 跟随音乐,师幼共同表演音乐游戏
(1) 第一遍:幼儿与教师一同听音乐做动作。教师引导幼儿跟随音乐的节拍,并把拽泡泡糖然后又弹回来的动作夸张地表现出来。
(2) 第二遍:教师提醒幼儿在游戏中注意,泡泡糖弹回来时可粘在身体的不同部位。
如:胳膊上、腿上、脚上、脸上。
(3) 第三遍:教师一边放音乐,一边讲故事,并加上猫咪冲出来的情节,增加活动的趣味性。猫咪出现后,教师带领幼儿连忙跑回家。
活动总结:
1、“小老鼠为什么会在草地上踩到泡泡糖?”(环保教育)
2、“吃完泡泡糖以后,应该怎么做才对呢?”
活动结束:
组织幼儿共同讨论:小老鼠可被这乱丢泡泡糖的人给害惨了,那我们吃完了泡泡糖应该放到哪里呢?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活动中,教师运用夸张的动作来演示泡泡糖的粘性,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了游戏的内容,以及更好的掌握了音乐。活动中教师灵活运用了提问技巧,有效地引导幼儿理解动作,以更好的帮助幼儿掌握每个动作。孩子们在诙谐幽默的乐曲声中嬉戏、理解、融入音乐情景,玩的不亦乐乎,特别是对泡泡糖的粘性有很丰富的表现力,这是我始料未及的。在活动中我特别注意要关注全体,有针对性的教学,对内向、不爱表现的幼儿给于积极的引导、互动、带动效果好。
温馨提示: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和基本形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活动方式。
设计意图:自然界中人与动物的关系是非常亲密的,虽然小老鼠在生活中是人人喊打的动物,但动物王国中的小老鼠却机灵好玩常常引人发笑,深得孩子和成人喜爱。因此我设计了此活动。另外,泡泡糖也是幼儿比较喜欢的糖果之一,对于它的特性——很黏、和给人们带来的麻烦有一定得了解,所以本活动设计以生活迁移的方式让活动更贴近幼儿生活,使幼儿的创编表现更自然、丰富,发展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29、中班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含反思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
2.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3.体验游戏带来的愉悦,发展音乐表现力。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教学准备:
1、改编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并带领幼儿说唱;经改编、剪辑的音乐、音效。
2、生活中了解泡泡糖有粘性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在较快的乐曲旋律节奏下合拍地做韵律动作。
教学过程:
一、说唱童谣,游戏导入,初步渗透A段乐曲的节奏。
教师带领幼儿边说童谣“小老鼠 上灯台|偷 油 吃 0|小老鼠 上灯台|下 不 来 0|小老鼠 上灯台|偷 油 吃 0|小老鼠 上灯台|滚 下 来 0|”,边进入场地,渗透A段乐曲 XXX XXX|?Χ Χ Χ 0 ?的节奏。
二、设置情景,引导幼儿用动作和眼神创造性地表现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并进行合拍练习。
1.引导幼儿讨论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并进行合拍练习。
“小老鼠最喜欢上灯台偷油吃,可是在屋子里藏有一只大花猫,小老鼠在上灯台的时候应该怎样走?”
“小老鼠只是悄悄走不行,还得边走边看,应该怎么看?看哪里?”
教师小结:小老鼠要偷偷的、快速的、盯住看的地方,还要上下、左右、前后四处看一看,才不会被大花猫发现。
2.带领幼儿边说童谣边进行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合拍练习。
3.由声势练习自然过渡到乐曲跟进,完整地进行老鼠走、张望的合拍练习。
三、引导幼儿尝试用夸张的神情、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1.播放“掉落”声音,引导幼儿讨论、猜想:
“这是什么声音?”
“小老鼠正在上灯台偷油吃,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教师小结:原来小老鼠掉在了一块大大的、粘粘的泡泡糖上,这是大花猫设的一计,小老鼠真的中计了。
2.引导幼儿尝试从胳膊、牙齿、眼睛、身体等不同部位用夸张的动作和神情创造性地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讨论:“泡泡糖可能会粘在小老鼠的哪里?”
“怎样把泡泡糖快点从身上拉下来?”
教师小结:拉泡泡糖时,胳膊硬硬的,拳头攥得紧紧的,眼睛、嘴巴、身体都要用力。
3.带领幼儿在乐曲伴奏下,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四、播放乐曲
播放完整的乐曲,引导幼儿欣赏、感受完整的音乐形象。
五、游戏
指导幼儿在乐曲的伴奏下玩“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游戏,尝试完整、合拍、夸张地表现老鼠走、张望及拉泡泡糖的音乐形象。
六、增加“大花猫”角色,韵律中玩游戏,在放松和愉悦中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幼儿可以将《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和家长一起表演。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教师大胆将韵律活动与游戏融为一体,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做韵律,在韵律中玩游戏,愉悦身心与提高音乐表现力同步进行,相得益彰。乐曲《小老鼠和泡泡糖》为6?M8拍、AB结构,A段中的八分音符具有欢快、跳跃的音乐特点,B段中九拍的连音及旋律的模进使人略带紧张,与小老鼠机灵、警觉、可爱的音乐形象恰好相符。
无论是乐曲的音乐形象,还是乐曲本身,都具有很强的游戏性。同时也为了避免韵律活动的单一、枯燥,教师将游戏自然融入,在游戏中完成韵律动作的合拍,在韵律活动的合拍中又有游戏的愉悦和轻松。
为了让幼儿表现小老鼠悄悄走、偷偷看、用力拉泡泡糖的动作,教师紧紧抓住“轻轻走没有声音、眼睛盯住不动、咬紧牙、攥紧拳”等动作要点,引导幼儿讨论剖析,帮助幼儿理解并进行表现,达到神似和夸张的效果。在拉泡泡糖的过程中,幼儿对九拍的节奏不容易掌握,教师及时借助声势的引导,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形象并进行表现。
不足之处:
幼儿对于表现拉泡泡糖的动作还不够夸张、形象,对于音乐的节奏把握还不是很到位,对以后教学的建议在泡泡糖的处理上老师可以从小老鼠调皮的个性以及音乐欢快诙谐的特点入手引导幼儿对泡泡糖甩不掉到处粘的现象进行大胆创想和模仿。这些都有待提高。
30、中班下学期音乐游戏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含反思
教学目标:
1、体验韵律活动的快乐,知道泡泡糖会给别人和环境带来不方便,要爱护我们的环境
2、合拍地模仿小老鼠走,较夸张的做出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探索及用身体动作表现泡泡糖粘在身体各部位的情景
3、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准备:
1、音乐《小老鼠和泡泡糖》。
2、图谱。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谜语
两撇小胡子 油嘴小牙齿 贼头又贼脑 喜欢偷油吃。
二、提问:
小朋友见过老鼠吗?你喜欢动画片里的老鼠吗?为什么?老师也认识一只小老鼠,他也有杰瑞的优点,他也很调皮,今天他还和泡泡糖发生了一个故事。小朋友一起来听音乐,猜一猜小老鼠和泡泡糖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三、听音乐
四、猜一猜
小朋友来猜一猜小老鼠和泡泡糖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五、看图谱听音乐。
六、教师讲述故事,引出游戏情节
故事:《小老鼠和泡泡糖》
今天天气真好!小老鼠决定去草坪上晒晒太阳!从小老鼠的洞到草坪上,需要经过老猫的家,所以,小老鼠要非常小心。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跑一跑,就要停下来,观察老猫醒了没有。终于跑到草坪上了,小老鼠可开心了!一打滚,就在草坪上翻了一个大跟头。突然,小老鼠发现脚上沾上了一颗大大的泡泡糖,怎么甩也甩不掉!小老鼠使劲的拽呀拽,哎哟!哎哟!泡泡糖就像长在小老鼠身上一样,刚从脚上拽开,又弹到手上,小老鼠不停的拽呀拽,可就是拽不下来!哎呀,不好了!老猫醒了,喵的叫了一声,小老鼠吓得使劲一拉,泡泡糖终于掉到地上,小老鼠连滚带跑地逃回了家。
七、游戏:
1、教师与幼儿倾听音乐,并与幼儿讨论音乐,跟随音乐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
2、练习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的动作
教师引导幼儿结合音乐练习小老鼠跑的动作,要求幼儿跟上音乐节拍
3、拽泡泡糖
教师:“怎样把沾在脚上的泡泡糖拽下来?”
幼儿模仿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
4、玩音乐游戏
教师播放音乐,与幼儿一起玩“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游戏
提醒幼儿根据音乐进行表演,鼓励幼儿大胆的表现动作。
5、提问:泡泡糖还可以沾在身体什么地方?
幼儿讨论,并模仿动作,结合音乐进行游戏
活动延伸:
师:小老鼠被泡泡糖粘住,狠狠地摔了一跤,多疼啊!那小朋友想想应该怎么处理吃过的泡泡糖呢?
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总结:
泡泡糖乱扔的话会粘到很多的地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麻烦,也不讲卫生,我们得把泡泡糖丢到垃圾筒,不污染环境。
教学反思:
幼儿由于事前对教材分析比较透彻,对重点和难点把握比较准确,所以活动开展得还是比较顺利,幼儿在表演小老鼠的“走、看”和“拉泡泡糖”时能积极参与,表演得很还比较到位,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互动也做得比较好,虽然幼儿有些兴奋,但在老师的提醒下也还是能“收得住”。
不足之处:
如果班里的孩子如果能分俩批上课,孩子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机会去表现自己。
设计意图:
小老鼠就是孩子们身边最常见的一种,它风趣、诙谐的动物形象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小老鼠和泡泡糖》通过活泼欢快的乐曲,形象地表现出小老鼠跑、看、拽等各种动作,并通过游戏,让幼儿感受活动的无限乐趣。
31、中班韵律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
实施策略
1.手偶表演 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2.绘画图谱 感知理解音乐结构
3.以物代物 体验泡泡糖的弹性
4.设计情节 启发幼儿创编游戏
5.师幼互动 引导幼儿快乐游戏
活动目标
1.能根据乐曲的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跑、左右张望的动作,体验游戏的快乐。
2.尝试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发展音乐表现力。
3.讲卫生,增强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小老鼠手偶
2.《小老鼠和泡泡糖》、《我爱洗澡》音乐
3.彩色松紧带
活动重点、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活动的重点、难点确定为:
1.重点:能根据乐曲的旋律,合拍地做动作,快乐地进行游戏。
2.难点: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发展音乐表现力。
活动过程 1.听音乐,激发游戏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看,今天谁来了?(师出示老鼠的手偶)嗯,这只小老鼠在妈妈睡午觉的时候,偷偷溜出去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听。(欣赏音乐)
提问:小老鼠偷偷溜出去玩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幼儿自由回答)
2.听故事,了解游戏情节
师用布偶,边表演边讲故事。
3.画图谱,理解音乐结构
(1)师随音乐画图谱
看图谱,理解A段音乐
看图谱,欣赏A段音乐。
(2)随A段音乐,合拍做老鼠跑、左右张望的动作。
(3)看图谱,理解B段音乐
看图谱,欣赏B段音乐。
随B段音乐表现小老鼠玩泡泡糖。
玩松紧带,体验泡泡糖的弹性和玩泡泡糖的乐趣。
4.随音乐,快乐创编游戏
(1)集体游戏
请幼儿随音乐完整进行游戏,掌握游戏玩法。
(2)创编游戏
说说自己喜欢的小老鼠形象,创造性地玩游戏。
5.讲卫生 增强环保意识
(1)泡泡糖不乱扔
提问:吃完的泡泡糖放哪里,引导幼儿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2)大家一起来洗澡
随音乐幼儿自由表现洗澡的动作,并和同伴互动,感受洗澡的快乐。
附故事 一只小老鼠,在妈妈睡午觉的时候,悄悄溜出去玩。它跑几步就左看看、右看看,跑几步就左看看、右看看。小老鼠来到了草地上,一不小心,踩到了一个粘乎乎的东西上,什么呢?泡泡糖,它赶忙用手去拽,拽来拽去,拽来拽去,泡泡糖像根绳子一样把小老鼠捆了起来。一只猫冲了过来,小老鼠吓得飞快的跑回了家。
32、中班优秀科学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合拍的做小老鼠、拉泡泡糖的动作。
2、有节奏的语言和动作帮助自己更合拍的表演。
3、知道泡泡糖会给人和环境带来不方便,我们要爱护我们的环境。
4、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5、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磁带。
活动过程:
1、(师)有一种小动物,走路走得很快,还会吱吱叫得,它是谁?小老鼠是怎么走路的?有一天,有一只小老鼠跑到草地上去玩,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教师有节奏的念四遍,一边念一边用手在腿上做动作)
(1)小老鼠在什么时候往两边看的?在哪两个字看的?我们一起来一边念一边学,好吗?你觉得自己做得怎么样,好在哪里?
(2)我们一起用小手跟着音乐来学小老鼠走路,好吗?
(3)刚才我们用手做游戏,现在要用小脚玩游戏,好吗?
(4)我们现在来听磁带来做,音乐快了一些,你们有没有信心做好呢?
2、(师)小老鼠在草地上玩呀玩呀,它发现了一个大大的泡泡糖,于是它吃呀吃呀,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听磁带)幼儿想想猜猜。泡泡糖爆炸了,会粘在哪儿?那怎么样才能拿下来呢?
(1)我的手上就有一个泡泡糖,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帮我拉泡泡糖。
(2)谁的手上有泡泡糖,我来帮他拉。
(3)拉的时候是什么表情?(用劲、手抖、咬牙、身体歪)现在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拍手做拉泡泡糖的动作。
(4)听到什么音乐要拉泡泡糖,什么音乐要合起来呢?
(5)你们听最后的音乐,是谁来啦?(猫)
3、(师)想不想学学小老鼠到草地上玩泡泡糖呢?那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做游戏。(完整游戏一次)
(1)泡泡糖还会粘在哪儿?那我们在玩一次,好吗?(第二次游戏)
(2)泡泡糖还会粘在哪儿?你们做得和我不一样,好吗?有信心吗?需要我帮忙吗?(第三次游戏)
4、(师)泡泡糖拿下来容易吗?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不方便,对不对?你们说,吃过的泡泡糖扔在哪儿?为什么?(把它包包好,带出去扔掉)
活动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我感觉孩子们对这个音乐活动非常感兴趣,每个孩子都积极地参与着,并且“小老鼠”这个形象也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在游戏中孩子们都尽情的表演着。特别是活动中“拉泡泡糖”的动作为孩子们带来了许多的想象空间,有的粘在头发上,有的粘在鼻子上,有的粘在身上、脚上等,这样就使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增强了,也使游戏的趣味性大大提高了。在活动中,我也考虑到孩子们在整个游戏中避免模仿老师的动作,而抑制住孩子们的创造力,于是我就在第二次和第三次玩游戏时注意了“退位”及我退在后面,让孩子们自己听音乐来做动作,这样孩子们的创造性就发挥了出来,活动中可以看到每个孩子都在表演不同的动作。应该说,这个音乐A段和B段比较明显,孩子们都能跟着音乐玩游戏。在“合拍的做小老鼠”的动作时,因为小朋友先用手做,再到用小脚做,然后过渡到跟着磁带做,念的歌词也由慢到快,音乐也由漫到快,所以孩子们掌握得较好。而在做“拉泡泡糖”的动作时,孩子们对音乐的节奏把握不够,缺少倾听理解的过程,因此在做动作时还不能和音乐合拍。我想:在拍手做拉泡泡糖的动作时,教师可以把这段的音乐清唱出来,带着孩子们做动作,然后再跟音乐做,效果会更好一些的。
33、中班优秀音乐故事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能较形象地表现小老鼠走、望、拽的动作。
2.敢于大胆想象、表现,体验参与游戏的乐趣。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音乐《小老鼠和泡泡糖》。
2.有玩泡泡糖的经验,对泡泡糖的粘性有感性认识。
活动过程
一、 故事导入
通过教师讲述自编故事《小老鼠偷油历险记》激发幼儿对表演的兴趣,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内容。请幼儿说一说小老鼠出去偷油吃会怎么走,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并请幼儿尝试表演。
二、引导幼儿欣赏第一段音乐,感受小老鼠偷东西时的动作和神态
1.教师边有节奏的说儿歌《小老鼠上灯台》边做小老鼠走路的动作和神态,为幼儿理解音乐的节奏做铺垫。
2.倾听分析第一段音乐,边说儿歌边做小老鼠走路的动作和神态,帮助幼儿理解音乐。
3.教师和幼儿边听第一段音乐边记录图谱。
4.师幼一起边听音乐边表演小老鼠走路的动作和神态。
三、引导幼儿欣赏第二段音乐,感受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
1.请幼儿欣赏第二段音乐,听到“咚——”的一声,提问:发生什么事了?老师以故事的形式引出小老鼠掉到泡泡糖上了。(教案出自:banzhuren)提问:小老鼠用手去拽泡泡糖时会怎么样?粘住了怎么办?引导幼儿练习拽泡泡糖的动作,突出用力拽的感觉。泡泡糖还会粘到哪里?让幼儿发挥想象,进行创造性的表演。
2.教师和幼儿边听第二段音乐边记录图谱。
3.师幼一起边听音乐边表演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
四、教师和幼儿随音乐做游戏
1.请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同时教师手指图谱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并适时提示幼儿一起用夸张的动作表现。
2.幼儿听音乐和老师一起游戏。
教师交代游戏规则,提示幼儿形象的表现小老鼠轻轻地走、东张西望、用力拽的动作和表情。教师当大花猫做两遍游戏后,在幼儿中挑选两名当大花猫,音乐响起时,大花猫会和小老鼠一起做动作,当听到猫叫时,大花猫就会捉小老鼠,小老鼠迅速坐回到椅子上。
附故事:小老鼠偷油历险记
一天,小老鼠想要上灯台偷油吃。鼠妈妈告诉它要当心屋子里面那只狡猾的大花猫,千万不要被它抓到。小老鼠跟妈妈告别后就出门了。屋子真大呀!小老鼠就东看看,西看看,一边寻找好吃的油,一边提防大花猫,心想:一定要当心啊,千万不要被它发现了,不然可就要没命了。正当小老鼠东看看西看看的时候,突然,哎哟,不好!小老鼠掉到什么东西上了?粘乎乎的?一看,原来是一块大泡泡糖。这可是大花猫设的计啊!小老鼠赶紧用手去拉,呀!泡泡糖粘到了手上,它用另一只手去拽,又粘到了另一只手上,拽来拽去,泡泡糖像根绳子一样把小老鼠捆了起来。”突然,“喵呜~~~”一声猫叫,呀!不好!大花猫来了,小老鼠使劲一拽,把自己从泡泡糖上拽了下来,然后匆忙地逃回家了。
活动反思:
1、教学内容接近生活实际,幼儿也对此很感兴趣,利用图普及儿歌的形式帮助幼儿掌握乐曲的节奏,让幼儿充分想象小老鼠在干什么,并学一学,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到一定的知识技能,
2、教学过程中,启发幼儿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动作,发展音乐表现力。
3、发散幼儿思维,拓展了教学内容。知道泡泡糖会给别人和环境带来不方便,要爱护我们的环境。
34、中班音乐欣赏说课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含反思
【活动设计】
《小老鼠和泡泡糖》是一首幽默、诙谐的乐曲,形象突出。它分为AB两段,A段表现小老鼠走,B段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A、B两段融合在一起较好地表现了小老鼠可爱、调皮的有趣形象。因此,设计本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游戏情境,熟悉乐曲,用自己的动作、姿态结合音乐去表现小老鼠、泡泡糖这些来自生活的又比较熟悉的对象,从中体会音乐游戏的快乐,感受音乐的魅力,丰富情感体验,提升艺术表现力。同时,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导向作用。根据4—5岁幼儿的特点以及他们的表现欲望,根据中班幼儿艺术活动的目标,结合新《纲要》中艺术活动的目标,从而把本次活动的目标确定为:
1、尝试用有节奏的语言、动作结合音乐大胆地表现小老鼠走、拉泡泡糖的可爱形象。
2、在表演中体会音乐游戏的快乐,并从中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3、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准备】
有玩过泡泡糖的经验、音乐、PPT。
【重点难点】
1、能结合音乐有节奏地学小老鼠走。
2、大胆、夸张地表演拉泡泡糖。
【活动教法】
新《纲要》艺术领域指导要点中指出: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充分发挥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根据幼儿好模仿好游戏的心理特点,积极创设语言环境、游戏化情景,大胆充分地运用丰富夸张的肢体语言去感染幼儿,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针对这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在活动过程中应用了故事法、游戏法、示范法、发现法、问题法、激励法等,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活动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我通过引导、提示,让幼儿积极地参与模仿,愉快地参与游戏,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去创编动作,并指导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用有节奏的语言和动作,帮助自己表演。
【活动过程】
一、暖身活动。
谜语来导入整节课堂,活跃氛围,让幼儿首先拥有一份愉快的心情。此环节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还为解决第一个教学难点做了铺垫。
二、欣赏故事《小老鼠和泡泡糖》
韵律活动就是用有节奏的动作、姿态结合音乐去表现音乐形象。首先,教师用故事导入法,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姿态将一个有趣的故事展现给孩子,让幼儿对将要表现的音乐形象和音乐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引起了幼儿的注意力。
三、随音乐玩游戏:小老鼠和泡泡糖。
在幼儿的注意点上,教师一句“现在,我们就变成这只可爱的小老鼠,一起到草地上看热闹去吧!”随即引发了幼儿的表现欲,满足了幼儿好游戏的心理特点。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并初步完整地感知了音乐。
四、探索A、B段动作。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之一就是在A段音乐模仿小老鼠走的有趣动作,因为音乐是三拍子,又比较快,这给孩子的表演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我们采取了运用语言线索的对策帮助幼儿记住动作,为A段音乐配上了“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的儿歌,以此来解决教学障碍。同时,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这个动作,提问“小老鼠说到哪个字的时候停下来看的?”把动作进一步细化,活动的重难点之二是对B段音乐拉泡泡糖的表演,教师有意识地让幼儿观察教师、同伴手、面部表情的变化,引导幼儿怎样用夸张的动作表演用力拉泡泡糖,同时,为了避免拉泡泡糖动作的单一,引导幼儿对泡泡糖到处粘的现象进行大胆创新动作。在A、B段动作的探索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模仿、思考、相互学习,从徒手练习到配乐表演,逐步提高幼儿的表演能力,遵从了循序渐进和启发开放的原则。
五、完整表演。
在完整表演的过程中,每一遍表演教师都给幼儿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不知不觉中幼儿提高了音乐欣赏和表现能力,在表现音乐形象的同时,在心理上获得了极大的宣泄的满足,把活动推向高潮。在活动中,结合了环保教育,幼儿在表演的同时,环保意识得到了增强。活动虽然结束了,但从中还可以延伸出更多具体的环保主题,生成更有价值的系列活动。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中教师大胆将韵律活动与游戏融为一体,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做韵律,在韵律中玩游戏,愉悦身心与提高音乐表现力同步进行,相得益彰。乐曲《小老鼠和泡泡糖》为6?M8拍、AB结构,A段中的八分音符具有欢快、跳跃的音乐特点,B段中九拍的连音及旋律的模进使人略带紧张,与小老鼠机灵、警觉、可爱的音乐形象恰好相符。无论是乐曲的音乐形象,还是乐曲本身,都具有很强的游戏性。同时也为了避免韵律活动的单一、枯燥,教师将游戏自然融入,在游戏中完成韵律动作的合拍,在韵律活动的合拍中又有游戏的愉悦和轻松。为了让幼儿表现小老鼠悄悄走、偷偷看、用力拉泡泡糖的动作,教师紧紧抓住“轻轻走没有声音、眼睛盯住不动、咬紧牙、攥紧拳”等动作要点,引导幼儿讨论剖析,帮助幼儿理解并进行表现,达到神似和夸张的效果。在拉泡泡糖的过程中,幼儿对九拍的节奏不容易掌握,教师及时借助声势的引导,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形象并进行表现。
35、中班上学期音乐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根据乐曲节奏和旋律做小老鼠走路、左右张望及拽泡泡糖的动作。
2.尝试大胆、夸张地表现小老鼠的表情和动作。
3.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课件,小老鼠手偶每人一个,泡泡糖一个。
活动重难点
重点:幼儿根据音乐合拍地做小老鼠走、东张西望的动作表演。(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让幼儿根据音乐合拍做小老鼠走对中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也失去了小老鼠诙谐动物形象的特点,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将活动重点放在能根据音乐合拍做小老鼠停下来东张西望的动作表演)
难点:尝试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
教学过程
1.随着《幸福拍手歌》音乐入场。
2.出示课件,请小朋友欣赏音乐,尝试创编动作表现音乐内容。
(1)结合图谱,请小朋友猜想小老鼠发生了?
(2)请小朋友来尝试表演小老鼠走路、左右张望的动作。
3.欣赏乐曲,通过故事引导幼儿感受乐曲中的音乐形象。
(1)利用图谱和泡泡糖,让幼儿想象故事的发展进度。
(2)完整讲述故事,请幼儿结合音乐夸张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音乐形象。
4.通过各种场景,如:动物园、沙滩等,表演“小老鼠和泡泡糖”。
5.活动延伸:这么干净的草地上怎么会出现泡泡糖?
6.播放《我爱洗澡》,活动放松。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中教师大胆将韵律活动与游戏融为一体,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做韵律,在韵律中玩游戏,愉悦身心与提高音乐表现力同步进行,相得益彰。乐曲《小老鼠和泡泡糖》为6?M8拍、AB结构,A段中的八分音符具有欢快、跳跃的音乐特点,B段中九拍的连音及旋律的模进使人略带紧张,与小老鼠机灵、警觉、可爱的音乐形象恰好相符。无论是乐曲的音乐形象,还是乐曲本身,都具有很强的游戏性。同时也为了避免韵律活动的单一、枯燥,教师将游戏自然融入,在游戏中完成韵律动作的合拍,在韵律活动的合拍中又有游戏的愉悦和轻松。为了让幼儿表现小老鼠悄悄走、偷偷看、用力拉泡泡糖的动作,教师紧紧抓住“轻轻走没有声音、眼睛盯住不动、咬紧牙、攥紧拳”等动作要点,引导幼儿讨论剖析,帮助幼儿理解并进行表现,达到神似和夸张的效果。在拉泡泡糖的过程中,幼儿对九拍的节奏不容易掌握,教师及时借助声势的引导,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形象并进行表现。
36、中班优秀科学活动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合拍的做小老鼠、拉泡泡糖的动作。
2、有节奏的语言和动作帮助自己更合拍的表演。
3、知道泡泡糖会给人和环境带来不方便,我们要爱护我们的环境。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磁带。
活动过程:
1、(师)有一种小动物,走路走得很快,还会吱吱叫得,它是谁?小老鼠是怎么走路的?有一天,有一只小老鼠跑到草地上去玩,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教师有节奏的念四遍,一边念一边用手在腿上做动作)
(1)小老鼠在什么时候往两边看的?在哪两个字看的?我们一起来一边念一边学,好吗?你觉得自己做得怎么样,好在哪里?
(2)我们一起用小手跟着音乐来学小老鼠走路,好吗?
(3)刚才我们用手做游戏,现在要用小脚玩游戏,好吗?
(4)我们现在来听磁带来做,音乐快了一些,你们有没有信心做好呢?
2、(师)小老鼠在草地上玩呀玩呀,它发现了一个大大的泡泡糖,于是它吃呀吃呀,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听磁带)幼儿想想猜猜。泡泡糖爆炸了,会粘在哪儿?那怎么样才能拿下来呢?
(1)我的手上就有一个泡泡糖,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帮我拉泡泡糖。
(2)谁的手上有泡泡糖,我来帮他拉。
(3)拉的时候是什么表情?(用劲、手抖、咬牙、身体歪)现在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拍手做拉泡泡糖的动作。
(4)听到什么音乐要拉泡泡糖,什么音乐要合起来呢?
(5)你们听最后的音乐,是谁来啦?(猫)
3、(师)想不想学学小老鼠到草地上玩泡泡糖呢?那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做游戏。(完整游戏一次)
(1)泡泡糖还会粘在哪儿?那我们在玩一次,好吗?(第二次游戏)
(2)泡泡糖还会粘在哪儿?你们做得和我不一样,好吗?有信心吗?需要我帮忙吗?(第三次游戏)
4、(师)泡泡糖拿下来容易吗?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不方便,对不对?你们说,吃过的泡泡糖扔在哪儿?为什么?(把它包包好,带出去扔掉)
活动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我感觉孩子们对这个音乐活动非常感兴趣,每个孩子都积极地参与着,并且“小老鼠”这个形象也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在游戏中孩子们都尽情的表演着。特别是活动中“拉泡泡糖”的动作为孩子们带来了许多的想象空间,有的粘在头发上,有的粘在鼻子上,有的粘在身上、脚上等,这样就使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增强了,也使游戏的趣味性大大提高了。在活动中,我也考虑到孩子们在整个游戏中避免模仿老师的动作,而抑制住孩子们的创造力,于是我就在第二次和第三次玩游戏时注意了“退位”及我退在后面,让孩子们自己听音乐来做动作,这样孩子们的创造性就发挥了出来,活动中可以看到每个孩子都在表演不同的动作。应该说,这个音乐A段和B段比较明显,孩子们都能跟着音乐玩游戏。在“合拍的做小老鼠”的动作时,因为小朋友先用手做,再到用小脚做,然后过渡到跟着磁带做,念的歌词也由慢到快,音乐也由漫到快,所以孩子们掌握得较好。而在做“拉泡泡糖”的动作时,孩子们对音乐的节奏把握不够,缺少倾听理解的过程,因此在做动作时还不能和音乐合拍。我想:在拍手做拉泡泡糖的动作时,教师可以把这段的音乐清唱出来,带着孩子们做动作,然后再跟音乐做,效果会更好一些的。
37、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体验韵律活动的乐趣。
2.初步学习合拍地模仿小老鼠走和夸张地表现拉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
3.探索泡泡糖粘在身体各部位的动作。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1.《小老鼠和泡泡糖》音乐。
2.图谱。
3.老鼠手偶、泡泡糖。
活动重点
提高幼儿身体协调性和表现能力。
活动难点
能够主动探索各种动作,并随音乐做律动。
活动过程
一、出示老鼠和泡泡糖,讲述故事并激发幼儿兴趣
师:这是什么?你们吃过泡泡糖吗?吃完泡泡糖拿在手里有什么感觉?看这是谁呀?
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间还发生了好玩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有一只小老鼠,趁妈妈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地溜出去玩。(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它跑几步就左看看、右看看,跑几步就左看看、右看看。到了草地上,哎呀,小老鼠不小心踩到了一个黏乎乎的东西。他使劲地拽呀拽呀,拽来拽去,泡泡糖像根绳子一样吧小老鼠捆了起来。这时一只猫冲了过来,小老鼠像个球似的飞快地滚回家去了。
师:“小老鼠小老鼠偷偷跑出来是什么心情?哪个小朋友可以来表演一下小老鼠的表情呢?”
二、幼儿完整欣赏音乐并出示图谱
1.师:“这个故事还用音乐的形式表现了出来”,名字叫《小老鼠和泡泡糖》,让我们一起听一听吧!
师:“音乐听完了,小朋友们听完后有什么感觉?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曲子?”
2.随图谱完整欣赏音乐第二遍。
师:“这么好听的乐曲老师还用图谱表现了出来,我们一起来看着图谱再来完整的欣赏一遍音乐!”
师:“小朋友,这首曲子一共分为了几段?”幼儿回答。
小结:音乐共分为了AB两段,第一段表现了小老鼠偷偷跑出来玩,左看看、又看看,第二段表现了泡泡糖粘到了小老鼠的手上,小老鼠拽来拽去,怎么也拽不下来。
3.再完整听一遍音乐,感受小老鼠的心情。
师:“在第二段泡泡糖粘在小老鼠身上,小老鼠又是什么心情呢?它怎么拽泡泡糖的?我们再听一遍乐曲,来感受一下小老鼠的心情。”
三、幼儿根据故事内容随音乐表演动作
1.故事中提到“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谁来表演一下小老鼠是怎样东跑跑西看看的?
你认为小老鼠是向一个方向看还是向两边看?是慢慢看还是快看?(幼儿模仿)
2.幼儿随音乐表现A段音乐。
3.小老鼠又走到了草地上,踩到了黏黏的泡泡糖,小老鼠脚踩到泡泡糖会怎样?那可怎么办?谁来学学使劲拽?(幼儿做动作)我们一起拽拽看!老师看到每只小老鼠都很用力!
4.幼儿随音乐表现B段音乐。
四、创编动作并随音乐完整表演
1.师:“小朋友表现的都很棒,我们一起来看着图谱随着音乐完整表演一遍,要注意表演的时候要体现出小老鼠的夸张表情,看看谁学的最像”
2.幼儿根据音乐进行表演,鼓励幼儿大胆的表现动作。
师:“泡泡糖还可能在身体什么地方?幼儿模仿动作,结合图谱和音乐再次进行表演。鼓励幼儿大胆的进行创编。
3.最后将创编完整的律动随音乐完整表演。
五、随音乐做律动并玩游戏《猫捉老鼠》
随音乐完整做律动,音乐结束时引出猫叫声。
师:“孩子们,现在我们来玩一个《猫捉老鼠》的游戏,小朋友们当老鼠,自己的小椅子就是老鼠的家,小老鼠随着音乐做律动,老师来当花猫,音乐结束时花猫就去捉老鼠,我们来一起试一试吧!”
师:“听到猫叫就回家,你们真是一群机灵的小老鼠!”
活动反思:
韵律活动是随音乐而进行的有感情、有节奏的身体动作的过程,对于发展幼儿用身体动作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积累一定的音乐词汇和艺术动作词汇,享受参与韵律活动的快乐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动作是韵律活动的“色彩”。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和基本形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活动方式。幼儿通过游戏表达意愿、宣泄情绪、展示能力,其游戏行为折射着幼儿的情感、个性、经验和智慧,是反映幼儿心灵的窗户。
本次活动中教师大胆将韵律活动与游戏融为一体,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做韵律,在韵律中玩游戏,愉悦身心与提高音乐表现力同步进行,相得益彰。
38、中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含反思
教学理论依据:
韵律活动是随音乐而进行的有感情、有节奏的身体动作的过程,对于发展幼儿用身体动作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积累一定的音乐词汇和艺术动作词汇,享受参与韵律活动的快乐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动作是韵律活动的"色彩"。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和基本形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活动方式。幼儿通过游戏表达意愿、宣泄情绪、展示能力,其游戏行为折射着幼儿的情感、个性、经验和智慧,是反映幼儿心灵的窗户。
本次活动中教师大胆将韵律活动与游戏融为一体,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做韵律,在韵律中玩游戏,愉悦身心与提高音乐表现力同步进行,相得益彰。
实施策略:
1.把握教材,合理改编。
乐曲《小老鼠和泡泡糖》为6∕8拍、AB结构,A段中的八分音符具有欢快、跳跃的音乐特点,B段中九拍的连音及旋律的模进使人略带紧张,与小老鼠机灵、警觉、可爱的音乐形象恰好相符。但两段乐曲长度略显短促,于是我将A段和B段的音乐做了适当的延长,并在两段乐曲中间增加了一个"掉落"的音效,缓解了从A段乐曲转到B段乐曲时紧张、突兀的感觉,为幼儿随音乐表现小老鼠的音乐形象做了必要的准备。
2.改编童谣,巧妙铺垫。
幼儿对《小老鼠上灯台》这首经典童谣耳熟能详,教师提取其中主要内容巧妙地将它和A段乐曲的节奏相吻合,既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参与兴趣,又降低了幼儿学习节奏的难度,对小老鼠走和张望的节奏合拍也做了铺垫。
3.剖析要点,抓住神韵。
为了让幼儿表现小老鼠悄悄走、偷偷看、用力拉泡泡糖的动作,教师紧紧抓住"轻轻走没有声音、眼睛盯住不动、咬紧牙、攥紧拳"等动作要点,引导幼儿讨论剖析,帮助幼儿理解并进行表现,达到神似和夸张的效果。在拉泡泡糖的过程中,幼儿对九拍的节奏不容易掌握,教师及时借助声势的引导,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形象并进行表现。
4.由慢到快,循序渐进。
为了落实走、看这两个重点动作的合拍,教师采用由慢到快、由说唱童谣到旋律跟进,循序渐进,步步递进地将节奏、乐曲、动作融为一体。
5.游戏中韵律,韵律中游戏。
无论是乐曲的音乐形象,还是乐曲本身,都具有很强的游戏性。同时也为了避免韵律活动的单一、枯燥,教师将游戏自然融入,在游戏中完成韵律动作的合拍,在韵律活动的合拍中又有游戏的愉悦和轻松。隐藏的猫和大松紧带的巧妙运用,更为提高游戏的趣味性增添了重要一笔,也为幼儿保持长久的游戏兴趣埋下了伏笔。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张望的动作。
2.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教学准备:
改编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并带领幼儿说唱;经改编、剪辑的音乐、音效;松紧带一条。
教学重点:
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教学难点:
在较快的乐曲旋律节奏下合拍地做韵律动作。
教学过程:
1.说唱童谣,游戏导入,初步渗透A段乐曲的节奏。
教师带领幼儿边说童谣"小老鼠 上灯台︱偷 油 吃 0︱小老鼠 上灯台︱下 不 来 0︱小老鼠 上灯台︱偷 油 吃 0︱小老鼠 上灯台︱滚 下 来 0︱",边进入场地,渗透A段乐曲 XXX XXX︱▏Χ Χ Χ 0 ▏的节奏。
2.设置情景,引导幼儿用动作和眼神创造性地表现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并进行合拍练习。
(1)引导幼儿讨论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并进行合拍练习。
"小老鼠最喜欢上灯台偷油吃,可,!来源:屈,老,师教.案网"是在屋子里藏有一只大花猫,小老鼠在上灯台的时候应该怎样走?"
"小老鼠只是悄悄走不行,还得边走边看,应该怎么看?看哪里?"
小结:小老鼠要偷偷的、快速的、盯住看的地方,还要上下、左右、前后四处看一看,才不会被大花猫发现。
(2)带领幼儿边说童谣边进行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合拍练习。
(3)由声势练习自然过渡到乐曲跟进,完整地进行老鼠走、张望的合拍练习。
3.引导幼儿尝试用夸张的神情、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1)播放"掉落"声音,引导幼儿讨论、猜想:
"这是什么声音?"
"小老鼠正在上灯台偷油吃,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小结:原来小老鼠掉在了一块大大的、粘粘的泡泡糖上,这是大花猫设的一计,小老鼠真的中计了。
(2)引导幼儿尝试从胳膊、牙齿、眼睛、身体等不同部位用夸张的动作和神情创造性地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讨论:"泡泡糖可能会粘在小老鼠的哪里?"
"怎样把泡泡糖快点从身上拉下来?"
小结:拉泡泡糖时,胳膊硬硬的,拳头攥得紧紧的,眼睛、嘴巴、身体都要用力。
(3)带领幼儿在乐曲伴奏下,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4.播放完整的乐曲,引导幼儿欣赏、感受完整的音乐形象。
5.指导幼儿在乐曲的伴奏下玩"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游戏,尝试完整、合拍、夸张地表现老鼠走、张望及拉泡泡糖的音乐形象。
6.增加"大花猫"角色,韵律中玩游戏,在放松和愉悦中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1、教学内容接近生活实际,幼儿也对此很感兴趣,利用图普及儿歌的形式帮助幼儿掌握乐曲的节奏,让幼儿充分想象小老鼠在干什么,并学一学,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到一定的知识技能,
2、教学过程中,启发幼儿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动作,发展音乐表现力。
3、发散幼儿思维,拓展了教学内容。知道泡泡糖会给别人和环境带来不方便,要爱护我们的环境。
4、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在于没能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这样课堂内容不够绘声绘色,感染力不足,今后在这方便还得加强研究,实践。
39、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借助儿歌内容,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2、通过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与同伴、教师一起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借助儿歌内容,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活动难点:在较快的乐曲旋律节奏下合拍地做韵律动作。
活动准备:
儿歌《小老鼠上灯台》、音乐、松紧带一条
活动过程:
一、说唱儿歌,游戏导入,初步渗透A段乐曲的节奏。
1、教师带领幼儿边说儿歌边进入场地,渗透A段乐曲的旋律。
二、设置情景,引导幼儿用动作和眼神创造性地表现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并进行合拍练习。
1、师:小老鼠最喜欢上灯台偷油吃,可是屋子里藏着一只大花猫,可吓人了,你是小老鼠在上灯台的时候应该怎样走?
2、教师带领幼儿边说儿歌边随音乐练习老鼠走的动作。;.教.案来自:快思老.师教.案网;
3、师:小老鼠不光要悄悄的走,还要在停下的时候到处的看一看,怎么看?看哪里?
小结:小老鼠要偷偷的、快速的、盯住看的地方,这样才不被大花猫发现。
4、教师带领幼儿边说儿歌边随音乐练习老鼠走和张望的动作。
三、引导幼儿尝试用夸张的神情、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1、播放“掉落”声音,引导幼儿讨论、猜想“这是什么声音?小老鼠正在上灯台偷油吃,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小结:原来是小老鼠掉下来了,掉在了一块大大的、粘粘的泡泡糖上,这是大花猫设的一个计,小老鼠真的中计了。
2、引导幼儿尝试从胳膊、牙齿、眼睛、鼻子等身体不同部位用夸张的动作和神情创造性地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师:你觉得泡泡糖可能会粘在小老鼠的哪里?怎样把它拉下来?
3、幼儿随音乐用夸张的神情和动作拉泡泡糖。
四、播放完整的音乐,引导幼儿欣赏、感受完整的音乐形象。
师:小老鼠可真不容易,本来想高高兴兴的去偷油吃,结果呢。掉在了泡泡糖上,还要使劲拉,我们刚才听的音乐就是讲了这样一件事情,现在让我们把音乐完整听一听。
五、指导幼儿在乐曲伴奏下玩“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游戏,尝试完整、合拍、夸张地表现老鼠走、张望及拉泡泡糖的音乐形象。
六、增加“大花猫”的角色进行游戏。
活动反思:
韵律活动是随音乐而进行的有感情、有节奏的身体动作的过程,对于发展幼儿用身体动作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积累一定的音乐词汇和艺术动作词汇,享受参与韵律活动的快乐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动作是韵律活动的“色彩”。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和基本形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活动方式。幼儿通过游戏表达意愿、宣泄情绪、展示能力,其游戏行为折射着幼儿的情感、个性、经验和智慧,是反映幼儿心灵的窗户。
本次活动中教师大胆将韵律活动与游戏融为一体,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做韵律,在韵律中玩游戏,愉悦身心与提高音乐表现力同步进行,相得益彰。
40、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小老鼠和大老虎》教案反思
【教材依据】
《小老鼠和大老虎》,一个是微不足道的小老鼠,一个是强悍威武的大老虎,作者让这二位成为好朋友,真是用心良苦啊!选用这个绘本,是因为在幼儿园里,很多幼儿在玩玩具的时候容易发生抢夺、争吵。用这个故事,让幼儿明白友谊的珍贵,珍惜朋友!
一、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绘本是以小老鼠和大老虎之间的友谊为主线。他们是一对好朋友,可是,在他们之间存在着种种不平等,这使得小老鼠做出了离开大老虎得决定……最后结果会怎么样呢?这个图画故事的"核"终干显露出来了:什么是真正的朋友?真正的朋友是需要以诚相待、平等互利的,真正的朋友是需要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的。当发生冲突的时候,更需要双方都付出努力:一个要学会妥协,一个要学会原谅--这是化干戈为玉帛的最有效方法。这个风趣的故事让孩子明白:友情就意味着平等相待、同甘共苦。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初步理解小老鼠、大老虎的情感及其变化的过程,尝试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方法与途径:通过阅读、猜想、表演等方式,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情感与评价:初步懂得友谊必须建立在真诚、平等的基础上。
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3、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小老鼠、大老虎的情感及其变化的过程,尝试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4、教学难点:初步懂得友谊必须建立在真诚、平等的基础上。
二、教学准备
1.PPT《小老鼠和大老虎》、绘本《小老鼠和大老虎》
2.玩偶小老鼠、大老虎
3.小老鼠、大老虎图片若干(不同形象)
三、教学过程
导入部分:
教师出示玩偶,引导小朋友观察了解小老鼠和大老虎的形象。
基本过程:
(一)了解角色形象,猜测故事情节。
1.尝试用动作表现大老虎、小老鼠角色形象。(教师做引导)
2.大胆猜测大老虎和小老鼠之间会发生的事情。
教师:高大的大老虎和矮小的小老鼠它们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3.自主探索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老鼠和大老鼠的内心独白 。
教师:小老鼠和大老虎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小朋友可以在图片上找一找答案!
4.简单分析角色特征。
教师:在小老鼠和大老虎发生的这些事情中,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老鼠?
教师:在故事中这又是一只怎样的一只大老虎呢?
(二)感受故事情节的转折,大胆猜测角色的心理变化。
1.倾听讲述,感受小老鼠的心理变化。(教师播放故事)
2.猜测小老鼠和大老虎分开后各自的心情及心理变化。
教师:小老鼠和大老虎分开后,它的心情会如何呢?
教师:大老虎没有了小老鼠这个朋友了,它心里会怎样啊?
教师:如果你是小老鼠你会怎样?如果你是大老虎呢?
(三)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1.通过看一看、听一听、模仿等方式,主动探索故事情节的发展。
2.了解小老鼠和大老虎和好后的样子,懂得真正的朋友之间是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的。
(四)完整倾听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五)尝试用动作、表情、语气表达角色的心理变化。
1.分析角色的心理变化过程。
教师:在这个故事里,小老鼠的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能说一说发生了哪些变化吗?
教师:大老虎的心理也发生了变化。小朋友能说一说,表演一下吗?
2.用动作表现角色的心理变化。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把小老鼠和大老虎的心理变化演一演,好吗?(老师和部分幼儿扮演大老虎,另一个老师和部分幼儿扮演小老鼠。)
结束:教师小结:懂得和好朋友平等相处。
四、活动延伸
1.把绘本放到图书区,指导幼儿在区域活动时自主阅读。
2.在表演区提供相关道具,鼓励幼儿自由进行表演。
活动反思:在本次活动中,我一直尊重幼儿,让幼儿成为整个课堂的主体,每一个环节都会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纲要》中指出: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利用多媒体课件,抓住幼儿爱看动画片的心理,带他们完整欣赏故事,从而使得幼儿全身心投入。通过这篇故事的学习,孩子们都懂得了朋友之间的友谊,做事的时候应该考虑到朋友和自己之间的平等。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参与性高、注意力集中、目标达成效果好。
五、教学反思
绘本《小老鼠和大老虎》主要是讲述了小老鼠和大老虎从一开始相处不平等,小老鼠害怕高大威猛的大老虎而不得不让着大老虎,可是他的心里很不开心,最后由于大老虎踢倒了自己最爱的城堡而使矛盾激化,和大老虎绝交。最后大老虎改正所有的缺点,小老鼠原谅他,两个好朋友真正平等、友好的游戏的故事。
如今,孩子们的自我意识膨胀,在游戏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争抢玩具、争抢角色的事情,本次活动很好的告诉了孩子们怎样和自己的好朋友玩游戏。通过活动孩子们知道了玩游戏时怎样做是公平的、大家都开心的。在游戏中大家能够互相谦让,不再理所当然,能够顾及到同伴的心情与感受。
在此次绘本活动活动中,我首先让幼儿看小老鼠和大老虎的形象对比,然后在讲述故事中,让幼儿模仿小老鼠和大老虎的对话,体验小老鼠的不开心。同时通过移情作用,想一想,如果你是大老虎在小老鼠生气以后你会怎么做?让幼儿自我认识自己在平时游戏活动中的不足,并且改正。
此次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在玩游戏时能够更好的分工与合作!
附:故事《小老鼠和大老虎》
我是一只老鼠,看见了吧,一只很小的小老鼠。我身后那个又高又壮的家伙是大老虎,我们俩是好朋友。可是,怎么说呢,我们之间还是有点小问题。
每次玩"西部牛仔"的游戏,大老虎总是当好人,我总是当坏人。大老虎说:"好人最后总是会赢的!"唉,我能说什么呢?我不过是一只很小的小老鼠。
每次分甜面圈,大老虎分到的那块总是比我的大。大老虎说:"这样分才对嘛!" 唉,我能说什么呢?我不过是一只很小的小老鼠。
每次看到想要的花儿,大老虎总是命令我跳下去采给他。大老虎说:"好美的花啊!"唉,我能说什么呢?我不过是一只很小的小老鼠。
有一天,我用积木搭了座城堡,这是我搭过的最大的一座城堡!"快看--大老虎!"我得意极了。大老虎头也不回,只是怪声怪气地说:"呦,不错嘛。"突然,他跳起来,大吼一声"呀--"用他刚刚学会的空手道把我的城堡踢飞了!
"够了!"我气得大叫起来,"我再也不跟你玩了!虽然我只是一只很小的小老鼠,但是,你也不过是个很大的大坏蛋!哼,拜--拜!"我好生气,好伤心啊!其实,我更多的是害怕。以前,我哪敢这样对大老虎大喊大叫?只是这一次……
大老虎找到我了!我的心吓得"咚咚"直跳。完了,这下他会像踢飞我的城堡一样,一脚把我踢飞。"走开!"我冲他叫起来,"我才不怕你呢!别过来!"
奇怪的是,大老虎并没有踢我。原来他重新搭好了我的城堡。真的呐!可是,我告诉他:"我还是不想跟你做朋友。"
大老虎说:"玩不玩'西部牛仔'的游戏啊?这样吧,你当好人,我当坏人。"哈,终于可以当好人啦!可是,我告诉他:"我还是不想跟你做朋友。"
大老虎又说:"吃不吃甜面圈啊?这样吧,你吃大的,我吃小的。"哈,我终于可以吃大的那块啦!可是,我告诉他:"我还是不想跟你做朋友。"
最后,大老虎说:"要不要花啊?这样吧,我下去给你摘!"哈,我随便指了一朵,他就勇敢地跳了下去……"嗯……可能吧。"我闻着花香告诉他,"我可能会再跟你做朋友,不过,只是有可能喔。"大老虎听了,很开心。
从那天起,我们又高高兴兴地在一起玩了--有时候我当好人,有时候他当好人。有时候我去摘花,有时候他去。对了,吃甜面圈时,我们一人一半了!这真是太好了!可是,我们还是出现了一个问题……
又来了一个更高更壮的家伙!天哪……
41、幼儿园教案中班音乐游戏《小老鼠和泡泡糖》反思
活动目标:
1、借助儿歌内容,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2、通过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与同伴、教师一起游戏的快乐。
3、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6、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7、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借助儿歌内容,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活动难点:在较快的乐曲旋律节奏下合拍地做韵律动作。
活动准备:
儿歌《小老鼠上灯台》、音乐、松紧带一条
活动过程:
一、说唱儿歌,游戏导入,初步渗透A段乐曲的节奏。
1、教师带领幼儿边说儿歌边进入场地,渗透A段乐曲的旋律。
二、设置情景,引导幼儿用动作和眼神创造性地表现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并进行合拍练习。
1、师:小老鼠最喜欢上灯台偷油吃,可是屋子里藏着一只大花猫,可吓人了,你是小老鼠在上灯台的时候应该怎样走?
2、教师带领幼儿边说儿歌边随音乐练习老鼠走的动作。
3、师:小老鼠不光要悄悄的走,还要在停下的时候到处的看一看,怎么看?看哪里?
小结:小老鼠要偷偷的、快速的、盯住看的地方,这样才不被大花猫发现。
4、教师带领幼儿边说儿歌边随音乐练习老鼠走和张望的动作。
三、引导幼儿尝试用夸张的神情、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1、播放“掉落”声音,引导幼儿讨论、猜想“这是什么声音?小老鼠正在上灯台偷油吃,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小结:原来是小老鼠掉下来了,掉在了一块大大的、粘粘的泡泡糖上,这是大花猫设的一个计,小老鼠真的中计了。
2、引导幼儿尝试从胳膊、牙齿、眼睛、鼻子等身体不同部位用夸张的动作和神情创造性地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师:你觉得泡泡糖可能会粘在小老鼠的哪里?怎样把它拉下来?
3、幼儿随音乐用夸张的神情和动作拉泡泡糖。
四、播放完整的音乐,引导幼儿欣赏、感受完整的音乐形象。
师:小老鼠可真不容易,本来想高高兴兴的去偷油吃,结果呢。掉在了泡泡糖上,还要使劲拉,我们刚才听的音乐就是讲了这样一件事情,现在让我们把音乐完整听一听。
五、指导幼儿在乐曲伴奏下玩“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游戏,尝试完整、合拍、夸张地表现老鼠走、张望及拉泡泡糖的音乐形象。
六、增加“大花猫”的角色进行游戏。
活动反思:
韵律活动是随音乐而进行的有感情、有节奏的身体动作的过程,对于发展幼儿用身体动作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积累一定的音乐词汇和艺术动作词汇,享受参与韵律活动的快乐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动作是韵律活动的“色彩”。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和基本形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活动方式。幼儿通过游戏表达意愿、宣泄情绪、展示能力,其游戏行为折射着幼儿的情感、个性、经验和智慧,是反映幼儿心灵的窗户。
本次活动中教师大胆将韵律活动与游戏融为一体,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做韵律,在韵律中玩游戏,愉悦身心与提高音乐表现力同步进行,相得益彰。
42、幼儿园中班艺术活动《小老鼠与泡泡糖》音乐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泡泡糖是小朋友们非常喜欢的零食,既然他们那么感兴趣,为此我选用此次活动《小老鼠与泡泡糖》,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活动方式,展现着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游戏对儿童学习的重要性。
活动目标
1.根据乐曲旋律合拍的做老鼠走路左右张望的动作。
2.较形象夸张的做出小老鼠吹泡泡糖的动作,探索泡泡糖粘在身体各部位的动作,体验韵律活动的快乐。
3.发挥想象力,学做其它小动物走路、踩到泡泡糖的样子。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5.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泡泡糖粘在身体各部位的动作。
难点:发挥想象力,学做其它动物走路、踩泡泡糖的样子。
活动准备
1.课前玩过泡泡糖,对泡泡糖的粘性有感性的认识。
2.音乐、图谱。
活动过程
(一)、师幼儿念儿歌进场。
师: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学一学小老鼠的样子进入活动室,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喵喵喵猫来了,叽里咕噜滚下来。。。。。
(二)、活动导入
1、出示小老鼠玩具和泡泡糖激发幼儿兴趣。
师:刚才我们唱了一首什么儿歌?今天老师也带了一只小老鼠来,除了小老鼠,还有一颗泡泡糖。
2、请小朋友带问题听音乐
师:现在请小朋友听音乐,动脑筋想一想小老鼠和泡泡糖发生了什么事情?
(三)、出示图谱
师:老师把这件事情用图画的方式记录了下来,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是怎么回事
(四) 、分段倾听乐曲,创编动作表现音乐内容 。
1、观看图谱,听A段音乐,学会合拍地做小老鼠走。
师:有一只调皮的小老鼠偷偷跑出来了,它在路上走走走走,看看,走走走走,看看看,走走走走,看看,走走走走,看看。
师:小老鼠它怎么走、怎么看?(轻跳走,左看右看)邀请请个别小朋友表演小老鼠怎样走,请小朋友跟音乐学一学动作。
1观看图谱,听B段音乐,做老鼠踩到泡泡糖,夸张的音乐。
师:小老鼠走着走着,突然踩到了泡泡糖,请小朋友猜一猜小老鼠会怎么办?(用力拉、使劲拉)
3、引导幼儿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体部位的动作。
师:拽——弹回来了,想一想泡泡糖弹回来,还会粘在身体的什么地方呢?自由讲述表演。.幼儿自由想象,大胆夸张地表现拽泡泡糖的动作。
师:让我们把粘在这些地方的泡泡糖拽拽看。
4、.教师总结几个有代表性的动作按顺序表演和幼儿听音乐做拉泡泡糖的动作。
5、.师:小老鼠拽呀拽,可是怎么也甩不掉,你们猜小老鼠是怎样挣脱泡泡糖,回家了呢?一起来看一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6、.看图谱,听C段音乐,学小老鼠回家的动作。
这时候,来了一只大花猫,小老鼠吓得使劲一拉就跑回了家。
(五)完整感受乐曲并进行游戏。
1幼儿跟图谱完整欣赏音乐一遍。
2、幼儿一起完整跟音乐表演故事一遍。
(六)幼儿自由创编。
1.师:我们除了可以用小老鼠来表演,还可以用什么动物来表演?幼儿说一说。
2、幼儿自由选择动物跟音乐来表演。
(七)结束活动
师:泡泡糖乱扔的话粘到很多的地方,给我们生活带来一些麻烦,我们得把泡泡糖包起来丢进垃圾筒,不污染环境。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幼儿都能够学习小老鼠踩泡泡糖的样子。活动中不但培养了孩子的反应能力及想象力,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想象能力。
43、幼儿园说课稿《小老鼠和泡泡糖》中班音乐欣赏教案反思
怎诙谐幽默的音乐活动让小朋友学会表现自己,并从快乐的游戏中丰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这节课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活动设计】
《小老鼠和泡泡糖》是一首幽默、诙谐的乐曲,形象突出。它分为AB两段,A段表现小老鼠走,B段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A、B两段融合在一起较好地表现了小老鼠可爱、调皮的有趣形象。因此,设计本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游戏情境,熟悉乐曲,用自己的动作、姿态结合音乐去表现小老鼠、泡泡糖这些来自生活的又比较熟悉的对象,从中体会音乐游戏的快乐,感受音乐的魅力,丰富情感体验,提升艺术表现力。同时,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导向作用。根据4—5岁幼儿的特点以及他们的表现欲望,根据中班幼儿艺术活动的目标,结合新《纲要》中艺术活动的目标,从而把本次活动的目标确定为:
1、尝试用有节奏的语言、动作结合音乐大胆地表现小老鼠走、拉泡泡糖的可爱形象。
2、在表演中体会音乐游戏的快乐,并从中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3、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6、感受音乐节奏,乐意参与音乐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有玩过泡泡糖的经验、音乐、PPT。
【重点难点】
1、能结合音乐有节奏地学小老鼠走。
2、大胆、夸张地表演拉泡泡糖。
【活动教法】
新《纲要》艺术领域指导要点中指出: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充分发挥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根据幼儿好模仿好游戏的心理特点,积极创设语言环境、游戏化情景,大胆充分地运用丰富夸张的肢体语言去感染幼儿,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针对这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在活动过程中应用了故事法、游戏法、示范法、发现法、问题法、激励法等,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活动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我通过引导、提示,让幼儿积极地参与模仿,愉快地参与游戏,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去创编动作,并指导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用有节奏的语言和动作,帮助自己表演。
【活动过程】
一、暖身活动。
谜语来导入整节课堂,活跃氛围,让幼儿首先拥有一份愉快的心情。此环节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还为解决第一个教学难点做了铺垫。
二、欣赏故事《小老鼠和泡泡糖》
韵律活动就是用有节奏的动作、姿态结合音乐去表现音乐形象。首先,教师用故事导入法,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姿态将一个有趣的故事展现给孩子,让幼儿对将要表现的音乐形象和音乐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引起了幼儿的注意力。
三、随音乐玩游戏:小老鼠和泡泡糖。
在幼儿的注意点上,教师一句“现在,我们就变成这只可爱的小老鼠,一起到草地上看热闹去吧!”随即引发了幼儿的表现欲,满足了幼儿好游戏的心理特点。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并初步完整地感知了音乐。
四、探索A、B段动作。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之一就是在A段音乐模仿小老鼠走的有趣动作,因为音乐是三拍子,又比较快,这给孩子的表演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我们采取了运用语言线索的对策帮助幼儿记住动作,为A段音乐配上了“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的儿歌,以此来解决教学障碍。同时,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这个动作,提问“小老鼠说到哪个字的时候停下来看的?”把动作进一步细化,活动的重难点之二是对B段音乐拉泡泡糖的表演,教师有意识地让幼儿观察教师、同伴手、面部表情的变化,引导幼儿怎样用夸张的动作表演用力拉泡泡糖,同时,为了避免拉泡泡糖动作的单一,引导幼儿对泡泡糖到处粘的现象进行大胆创新动作。在A、B段动作的探索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模仿、思考、相互学习,从徒手练习到配乐表演,逐步提高幼儿的表演能力,遵从了循序渐进和启发开放的原则。
五、完整表演。
在完整表演的过程中,每一遍表演教师都给幼儿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不知不觉中幼儿提高了音乐欣赏和表现能力,在表现音乐形象的同时,在心理上获得了极大的宣泄的满足,把活动推向高潮。在活动中,结合了环保教育,幼儿在表演的同时,环保意识得到了增强。活动虽然结束了,但从中还可以延伸出更多具体的环保主题,生成更有价值的系列活动。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中教师大胆将韵律活动与游戏融为一体,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做韵律,在韵律中玩游戏,愉悦身心与提高音乐表现力同步进行,相得益彰。乐曲《小老鼠和泡泡糖》为6?M8拍、AB结构,A段中的八分音符具有欢快、跳跃的音乐特点,B段中九拍的连音及旋律的模进使人略带紧张,与小老鼠机灵、警觉、可爱的音乐形象恰好相符。无论是乐曲的音乐形象,还是乐曲本身,都具有很强的游戏性。同时也为了避免韵律活动的单一、枯燥,教师将游戏自然融入,在游戏中完成韵律动作的合拍,在韵律活动的合拍中又有游戏的愉悦和轻松。为了让幼儿表现小老鼠悄悄走、偷偷看、用力拉泡泡糖的动作,教师紧紧抓住“轻轻走没有声音、眼睛盯住不动、咬紧牙、攥紧拳”等动作要点,引导幼儿讨论剖析,帮助幼儿理解并进行表现,达到神似和夸张的效果。在拉泡泡糖的过程中,幼儿对九拍的节奏不容易掌握,教师及时借助声势的引导,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形象并进行表现。
44、中班音乐活动《小老鼠和泡泡糖》获奖教案
设计意图
在中班幼儿的眼中小老鼠代表着机灵、活泼又可爱的形象,本节音乐律动活动《小 老鼠和泡泡糖》中,我和幼儿通过讲故事、伴随音乐节奏一起练习各种各样有趣、夸张的动作、合作创编动作等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使幼儿掌握节奏并培养幼儿的
音乐表现力。
活动目标
1、能根据乐曲的节奏和旋律做老鼠走路、左右张望及拽泡泡糖的动作。
2、尝试大胆、夸张地表现小老鼠的表情和动作.
3、喜欢和同伴愉快的进行音乐游戏。
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能根据乐曲的节奏和旋律做小老鼠走路、东张西望以及拽泡泡糖的动作。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让幼儿根据音乐合拍做小老鼠走对中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也失去了小老鼠诙谐动物形象的特点,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将活动重点放在能根据音乐合拍做小老鼠停下来东张西望的动作表演)
难点:尝试配合夸张的表情来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
活动准备
1、生活中了解泡泡糖有粘性的特点;复习童谣《小老鼠上灯台》。
2、《小老鼠和泡泡糖》教师教学资源、音乐课件、图谱。
3、老鼠头饰、皮筋、老鼠洞。
活动过程
一、通过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引出本次活动主题。
(播放《小老鼠上灯台》音乐)
(一).老师和幼儿一起伴着《小老鼠上灯台》的音乐边做动作边进入教室。音乐结束,幼儿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
(二).教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随着《小老鼠上灯台》的音乐来到了教室里面, 今天小老鼠除了上灯台还发生了更有趣的事情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呀?
幼儿:想。
教师:好的,那接下来先请小朋友们来听一段音乐,听完了音乐小朋友们猜猜小老鼠发生了什么事?
(三).教师播放《小老鼠和泡泡糖》音乐,幼儿安静听音乐并思考。
教师:音乐已经听完了,接下来,请小朋友们来回答一下你从刚才的这段音乐里, 感觉到小老鼠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小朋友们想了这么多有趣的故事?那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播放音乐动画,教师讲故事内容)
故事内容:老鼠妈妈睡着了,小老鼠偷偷跑出来玩,它怕被猫发现,跑几步就停下来左看看右看看,突然它踩到一个粘乎乎的东西,哎呀!它拽呀拽!可是越拽越长,粘到手上、头上、腿上到处都是,最后像绳子一样把自己捆了起来,喵,不好了猫来了,小老鼠吓的叽里咕噜地滚回了家。
教师:听完了故事,那接下来我们来模仿一下小老鼠偷跑出门时动作。
二、欣赏音乐《小老鼠和泡泡糖》,帮助幼儿理解音乐节奏并创编动作。
(一).教师带领幼儿完整的欣赏音乐,并边听音乐边模仿小老鼠的样子做动作。(小老鼠走路的样子、东张西望的样子,被泡泡糖黏住的样子)
(二).分段欣赏音乐和 PPT,并引导幼儿分段学做动作。1.播放 A 段音乐和 PPT,并引导幼儿根据 A 段音乐表现的故事情节以及 PPT 图
片的画面学做动作。
教师:在刚才 A 段的音乐中,小老鼠在妈妈睡觉时偷偷跑到外面去玩,怎样是偷偷地走出去?(教师边说边引导幼儿模仿“偷偷走出去”的动作)那走出去以后小老鼠怕被大花猫发现它,就要东张西望的,(教师边说边引导幼儿模仿“东张西望”的动作),教师引导幼儿学做“东张西望”的动作时注意着重表现出东看看西看看的样子。
2.播放 A 段音乐,教师和幼儿完整的表演动作。
教师:哦,原来小老鼠走路的步伐是这样的“小老鼠东走走西看看”(教师师范小老鼠走的节奏)小老鼠东走走西看看是向一个方向看还是向两边看?(两边看)那它是边走边看还是走几步停下来看?在说哪个字的时候停(引导幼儿按节奏做动作)在说西的时候用不用看?看了几次(两次)谁来走走看?
3..播放 B 段音乐和 PPT,并引导幼儿根据 B 段音乐表现的故事情节以及 PPT 图片的画面学做动作。
教师:小老鼠走呀走,不小心踩到了泡泡糖,这可怎么办啊呀?当然是用力地拽呀, 怎么拽呢?(给小朋友一人拿一根皮筋,用手拉一拉皮筋,感受一下什么是“用力拽的感觉)
感受完皮筋后,教师引导幼儿学做大花猫来了,小老鼠”叽里咕噜“滚回老鼠洞的动作。
三、教师和幼儿随音乐完整的进行表演。
(一).幼儿戴好小老鼠头饰,听音乐坐在椅子上跟随老师从头到尾进行表演。(表演结束后,教师总结表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提醒,重点关注幼儿是否按照音乐节奏做动作)
师:刚刚小朋友做的都很形象,在出来走的时候都知道停下来看看,拽泡泡糖的时候也很用力把泡泡糖拉的很长很长,下面我们一起来听音乐,小朋友在小椅子上学学小老鼠,我要看看哪只小老鼠最机灵。
(二).第二遍表演,教师和幼儿离开椅子,站在教室里听音乐进行表演,表演到结尾处,小老鼠”叽里咕噜“滚回洞里时,教师带领幼儿跑回到小椅子上坐好。(站着表演时,教师带领幼儿做动作时要表现的更夸张一些)
(三)第三遍表演,教师请幼儿听音乐自己创编动作,并随时注意提醒幼儿创编动作时要按照音乐节奏进行创编,教师巡回指导。
(四).师:想不想玩这个游戏?这里有好多小老鼠,赶快找一个你喜欢的带上吧! 李老师来当一只大老鼠,老鼠宝贝们,我们现在一起来玩这个游戏,走的时候要注意停下来看看,别被猫发现啊!我们用小椅子来当我们的家吧!
师:听音乐!注意哦!妈妈没睡着不能出去玩。(引导幼儿注意前奏)
3、第三遍表演:引导幼儿夸张的表演拽的动作(钻山洞)
师:有没有被猫捉住啊?你们真是太聪明了,刚刚我发现有的小老鼠拽的力气可真大啊,谁还能用更大的力气来拽泡泡糖,你觉得使劲拽泡泡糖的时候表情应该是什么样的?这回我们要用最大的力气把泡泡糖拽下来好吗?
这次大老鼠带你们去洞里玩吧?到洞里玩的时候可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能推不能挤,做一只文明的小老鼠好吗?(再次强调前奏:音乐会告诉我们老鼠妈妈什么时候睡着了)
(四).第四遍表演,教师和幼儿分角色进行表演。
教师扮演大花猫,幼儿扮演小老鼠,在表演过程中幼儿自由创编动作,教师随时关注幼儿表现。
四、活动延伸
(一).教师:小朋友们开心吗?(幼儿回答)
教师:今天呀,我玩的非常的开心,因为我们听了音乐,玩了小老鼠和大花猫的音乐游戏,小朋友们开心吗?(幼儿回答)
教师:小朋友们说得非常好,和老师和同伴在一起听音乐做游戏真是一件太快乐的事情了。今天的活动我们就进行到这里,晚上回家以后小朋友们可以给爸爸妈妈讲一下《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然后教爸爸妈妈做这个音乐游戏,好不好?(幼儿回答)
(二).播放《小老鼠上灯台》音乐,教师和幼儿伴着音乐边做动作边离开教室。
草地上为什么会有吃剩的泡泡糖呢?如果乱扔泡泡糖会有什么影响呢?那吃完应 该扔到哪里?(幼儿回答)对了我们要把吃剩的泡泡糖用纸包裹好扔进垃圾桶里, 这样能更好的保护我们的环境。还有一点老师要提醒你们,在吃泡泡糖的时候不能将泡泡糖吞掉,那样会很危险的哦!你遇到这样的事会怎么做?那除了吃过的泡泡糖,还有什么会破坏我们的环境?好了,我们现在就到外面将影响环境的垃圾都捡
到垃圾桶里去吧!(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走去。)
活动总结
本节活动中,教师运用夸张的动作来演示泡泡糖的粘性,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了游戏的内容,以及更好的掌握了音乐。活动中教师灵活运用了提问技巧,有效地引导幼儿理解动作,以更好的帮助幼儿掌握每个动作。孩子们在诙谐幽默的乐曲声中嬉戏、理解、融入音乐情景,玩的不亦乐乎,特别是对泡泡糖的粘性有很丰富的表现力,这是我始料未及的。在活动中我特别注意要关注全体,有针对性的教学,对内向、不爱表现的幼儿给于积极的引导、互动、带动效果好。
45、幼儿园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根据乐曲的节奏和旋律做老鼠走路、左右张望及拽泡泡糖的动作。
2、尝试大胆、夸张地表现小老鼠的表情和动作。
3、喜欢和同伴愉快的进行音乐游戏。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5、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能根据乐曲的节奏和旋律做小老鼠走路、东张西望以及拽泡泡糖的动作。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让幼儿根据音乐合拍做小老鼠走对中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也失去了小老鼠诙谐动物形象的特点,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将活动重点放在能根据音乐合拍做小老鼠停下来东张西望的动作表演)
难点:尝试配合夸张的表情来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
活动准备
1、生活中了解泡泡糖有粘性的特点;复习童谣《小老鼠上灯台》。
2、《小老鼠和泡泡糖》教师教学资源、音乐课件、图谱。
3、老鼠头饰、皮筋、老鼠洞。
活动过程
一、通过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引出本次活动主题。
(播放《小老鼠上灯台》音乐)
(一).老师和幼儿一起伴着《小老鼠上灯台》的音乐边做动作边进入教室。音乐结束,幼儿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
(二).教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随着《小老鼠上灯台》的音乐来到了教室里面, 今天小老鼠除了上灯台还发生了更有趣的事情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呀?
幼儿:想。
教师:好的,那接下来先请小朋友们来听一段音乐,听完了音乐小朋友们猜猜小老鼠发生了什么事?
(三).教师播放《小老鼠和泡泡糖》音乐,幼儿安静听音乐并思考。
教师:音乐已经听完了,接下来,请小朋友们来回答一下你从刚才的这段音乐里, 感觉到小老鼠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小朋友们想了这么多有趣的故事?那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播放音乐动画,教师讲故事内容)
故事内容:老鼠妈妈睡着了,小老鼠偷偷跑出来玩,它怕被猫发现,跑几步就停下来左看看右看看,突然它踩到一个粘乎乎的东西,哎呀!它拽呀拽!可是越拽越长,粘到手上、头上、腿上到处都是,最后像绳子一样把自己捆了起来,喵,不好了猫来了,小老鼠吓的叽里咕噜地滚回了家。
教师:听完了故事,那接下来我们来模仿一下小老鼠偷跑出门时动作。
二、欣赏音乐《小老鼠和泡泡糖》,帮助幼儿理解音乐节奏并创编动作。
(一).教师带领幼儿完整的欣赏音乐,并边听音乐边模仿小老鼠的样子做动作。(小老鼠走路的样子、东张西望的样子,被泡泡糖黏住的样子)
(二).分段欣赏音乐和PPT,并引导幼儿分段学做动作。
1.播放 A 段音乐和 PPT,并引导幼儿根据 A 段音乐表现的故事情节以及 PPT 图片的画面学做动作。
教师:在刚才 A 段的音乐中,小老鼠在妈妈睡觉时偷偷跑到外面去玩,怎样是偷偷地走出去?(教师边说边引导幼儿模仿“偷偷走出去”的动作)那走出去以后小老鼠怕被大花猫发现它,就要东张西望的,(教师边说边引导幼儿模仿“东张西望”的动作),教师引导幼儿学做“东张西望”的动作时注意着重表现出东看看西看看的样子。
2.播放 A 段音乐,教师和幼儿完整的表演动作。
教师:哦,原来小老鼠走路的步伐是这样的“小老鼠东走走西看看”(教师师范小老鼠走的节奏)小老鼠东走走西看看是向一个方向看还是向两边看?(两边看)那它是边走边看还是走几步停下来看?在说哪个字的时候停(引导幼儿按节奏做动作)在说西的时候用不用看?看了几次(两次)谁来走走看?
3..播放 B 段音乐和 PPT,并引导幼儿根据 B 段音乐表现的故事情节以及 PPT 图片的画面学做动作。
教师:小老鼠走呀走,不小心踩到了泡泡糖,这可怎么办啊呀?当然是用力地拽呀, 怎么拽呢?(给小朋友一人拿一根皮筋,用手拉一拉皮筋,感受一下什么是“用力拽的感觉)
感受完皮筋后,教师引导幼儿学做大花猫来了,小老鼠”叽里咕噜“滚回老鼠洞的动作。
三、教师和幼儿随音乐完整的进行表演。
(一).幼儿戴好小老鼠头饰,听音乐坐在椅子上跟随老师从头到尾进行表演。(表演结束后,教师总结表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提醒,重点关注幼儿是否按照音乐节奏做动作)
师:刚刚小朋友做的都很形象,在出来走的时候都知道停下来看看,拽泡泡糖的时候也很用力把泡泡糖拉的很长很长,下面我们一起来听音乐,小朋友在小椅子上学学小老鼠,我要看看哪只小老鼠最机灵。
(二).第二遍表演,教师和幼儿离开椅子,站在教室里听音乐进行表演,表演到结尾处,小老鼠”叽里咕噜“滚回洞里时,教师带领幼儿跑回到小椅子上坐好。(站着表演时,教师带领幼儿做动作时要表现的更夸张一些)
(三)第三遍表演,教师请幼儿听音乐自己创编动作,并随时注意提醒幼儿创编动作时要按照音乐节奏进行创编,教师巡回指导。
(四).师:想不想玩这个游戏?这里有好多小老鼠,赶快找一个你喜欢的带上吧! 李老师来当一只大老鼠,老鼠宝贝们,我们现在一起来玩这个游戏,走的时候要注意停下来看看,别被猫发现啊!我们用小椅子来当我们的家吧!
师:听音乐!注意哦!妈妈没睡着不能出去玩。(引导幼儿注意前奏)
3、第三遍表演:引导幼儿夸张的表演拽的动作(钻山洞)
师:有没有被猫捉住啊?你们真是太聪明了,刚刚我发现有的小老鼠拽的力气可真大啊,谁还能用更大的力气来拽泡泡糖,你觉得使劲拽泡泡糖的时候表情应该是什么样的?这回我们要用最大的力气把泡泡糖拽下来好吗?
这次大老鼠带你们去洞里玩吧?到洞里玩的时候可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能推不能挤,做一只文明的小老鼠好吗?(再次强调前奏:音乐会告诉我们老鼠妈妈什么时候睡着了)
(四).第四遍表演,教师和幼儿分角色进行表演。
教师扮演大花猫,幼儿扮演小老鼠,在表演过程中幼儿自由创编动作,教师随时关注幼儿表现。
四、活动延伸
(一).教师:小朋友们开心吗?(幼儿回答)
教师:今天呀,我玩的非常的开心,因为我们听了音乐,玩了小老鼠和大花猫的音乐游戏,小朋友们开心吗?(幼儿回答)
教师:小朋友们说得非常好,和老师和同伴在一起听音乐做游戏真是一件太快乐的事情了。今天的活动我们就进行到这里,晚上回家以后小朋友们可以给爸爸妈妈讲一下《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然后教爸爸妈妈做这个音乐游戏,好不好?(幼儿回答)
(二).播放《小老鼠上灯台》音乐,教师和幼儿伴着音乐边做动作边离开教室。
草地上为什么会有吃剩的泡泡糖呢?如果乱扔泡泡糖会有什么影响呢?那吃完应 该扔到哪里?(幼儿回答)对了我们要把吃剩的泡泡糖用纸包裹好扔进垃圾桶里, 这样能更好的保护我们的环境。还有一点老师要提醒你们,在吃泡泡糖的时候不能将泡泡糖吞掉,那样会很危险的哦!你遇到这样的事会怎么做?那除了吃过的泡泡糖,还有什么会破坏我们的环境?好了,我们现在就到外面将影响环境的垃圾都捡到垃圾桶里去吧!(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走去。)
活动总结
本节活动中,教师运用夸张的动作来演示泡泡糖的粘性,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了游戏的内容,以及更好的掌握了音乐。活动中教师灵活运用了提问技巧,有效地引导幼儿理解动作,以更好的帮助幼儿掌握每个动作。孩子们在诙谐幽默的乐曲声中嬉戏、理解、融入音乐情景,玩的不亦乐乎,特别是对泡泡糖的粘性有很丰富的表现力,这是我始料未及的。在活动中我特别注意要关注全体,有针对性的教学,对内向、不爱表现的幼儿给于积极的引导、互动、带动效果好。
46、幼儿园活动课《小老鼠和泡泡糖》公开课教案反思
1、今天有一位特殊的动物小客人来到了我们班,猜猜看会是谁呢?(藏在一个自己方便取放的地方)它藏在这呢,是谁啊?(是一只可爱的小老鼠)。小老鼠今天来是要跟我们大家一起分享它自己的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是关于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这个故事藏在一段好听的音乐里,我们一起来听
2、播放音乐(完整)
3、音乐听完了,说一说,你觉得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
教学反思:
幼儿由于事前对教材分析比较透彻,对重点和难点把握比较准确,所以活动开展得还是比较顺利,幼儿在表演小老鼠的“走、看”和“拉泡泡糖”时能积极参与,表演得很还比较到位,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互动也做得比较好,虽然幼儿有些兴奋,但在老师的提醒下也还是能“收得住”。
47、幼儿园音乐活动《小老鼠和泡泡糖》中班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中班幼儿热爱动物,模仿能力越来强,平时也喜欢模仿小动物;他们对音乐节奏有了初步的理解能力。《小老鼠和泡泡糖》是活泼欢快的 AB 两段乐曲,节奏感强;小老鼠风趣、诙谐的动物形象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活动中通过,鼓励幼儿夸张、形象地表现出小老鼠跑、看、拽等各种动作,并通过模仿老鼠偷走、拽泡泡糖、被猫吓倒等有趣的内容,让幼儿感受音乐游戏的无限乐趣。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的欢快活泼的节奏和旋律。
2.尝试大胆、夸张地表现小老鼠走路、左右张望和拽泡泡糖的动作。
3.愿意与同伴一起进行音乐游戏,初步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4.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1.生活中了解泡泡糖有粘性的特点;复习童谣《小老鼠上灯台》
2.《小老鼠和泡泡糖》音乐
活动建议
1.手指游戏《小老鼠上灯台》导入,引导幼儿回忆小老鼠的动作。提问:小老鼠的走路(吃东西)时什么样子的?
2.欣赏音乐《小老鼠和泡泡糖》,尝试创编动作表现音乐内容。
(1)完整欣赏,幼儿自由表演。(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2)分段欣赏,并引导幼儿说出两段音乐所表现的不同故事情节。
A 段音乐表现小老鼠从洞里跑出来的情景;B 段音乐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情景。
(3)引导幼儿分段进行创编活动,鼓励幼儿按节奏表现小老鼠走路、左右张望的情景,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时表情尽可能夸张一些,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助。
3.请幼儿完整欣赏乐曲,引导幼儿感受乐曲中的音乐形象。
4.游戏“小老鼠和泡泡糖”。
(1)提示幼儿按节奏,夸张地表现小老鼠走路、左右张望、拽泡泡糖的音乐形象。
(2)老师或一名幼儿扮演“大花猫”,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在放松和愉悦中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1、教学内容接近生活实际,幼儿也对此很感兴趣,利用图普及儿歌的形式帮助幼儿掌握乐曲的节奏,让幼儿充分想象小老鼠在干什么,并学一学,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到一定的知识技能,
2、教学过程中,启发幼儿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动作,发展音乐表现力。
3、发散幼儿思维,拓展了教学内容。知道泡泡糖会给别人和环境带来不方便,要爱护我们的环境。
48、中班音乐教案《小老鼠与泡泡糖》主题教学设计反思
《小老鼠与泡泡糖》是一节中班韵律活动,音乐旋律活泼轻快,形象突出,更让幼儿在活动中夸张、大胆的进行表现。同时鼓励幼儿勇于探索,将韵律游戏与表演融为一体,自信的展示自己,体验韵律活动带来的快乐。音乐会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活动目标
1.认真倾听音乐,能听辨 A、B 段的音乐,感受不同节奏。
2.能合节拍地用各种动作进行表演。
3.愿意大胆表现体验韵律活动的快乐。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重点难点
重点:认真倾听音乐,能听辨 A、B 段的音乐,感受不同节奏。
难点:能合节拍地用各种动作进行表演。
活动准备
1.《小老鼠和泡泡糖》音乐、光盘
2.图谱
活动过程
一、律动
边听音乐《动物模仿操》边模仿小动物走路,然后坐到自己的位置上。教师:我们开着小火车要出发到动物王国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二、欣赏
请幼儿倾听 A 段音乐,欣赏教师表演,感受 A 段音乐旋律。
三、模仿
1.在熟悉音乐的基础上,教师边说儿歌边模仿小老鼠玩耍的动作,让幼儿猜测, 请小朋友模仿小老鼠玩耍的动作,并能按照节拍模仿小老鼠走路。
教师:谁愿意来学一学这只小老鼠啊?(教师哼唱音乐)
2.出示图谱,感受节拍,模仿小老鼠做动作
感受老鼠心情,按照图谱的节拍做小老鼠走、玩耍的动作,根据节奏用身体的各部位打节拍。如:拍手、拍肩膀等。
3.听音乐,进行表演。
教师:调皮的小老鼠是怎么玩的?请你来学一学。四、再次欣赏
播放 B 段音乐,教师表演,想象小老鼠摔跤的造型及拽泡泡糖的动作。
教师:小老鼠发生了什么事情啊?
五、再次模仿
1.播放 B 段音乐,模仿小老鼠脚粘到泡泡糖时拽泡泡糖及摔跤的造型,请小朋友模仿。
2.出示图谱,感受节拍,模仿小老鼠做动作。
按照图谱的节拍做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根据节奏打节拍。如:拍退、抬脚模仿走。
3.听 B 段音乐,感受音乐旋律并做拽泡泡糖的动作。教师: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帮助小老鼠拽泡泡糖吧!
4.根据整首音乐旋律幼儿反复游戏。
要求结合 A、B 段音乐进行韵律表演,A 段音乐要结合节拍模仿小老鼠的动作,
B 段要表现拽泡泡糖的动作。
六、探索
1.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体部位。
教师:拽—弹回来了!想一想,泡泡糖弹回来,还会粘到身体的什么地方呢?
2.幼儿分散练习,自由想象,大胆夸张地表现拽泡泡糖的动作。
七、活动结束。
小老鼠被泡泡糖粘住,狠狠地摔了一跤,多疼啊!那小朋友想想应该怎么处理吃过的泡泡糖呢?
教师总结:泡泡糖乱扔的话会粘到很多的地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麻烦,我们得把泡泡糖丢到垃圾筒,不污染环境。
活动总结
我本次展示的活动是《小老鼠和泡泡糖》,它是一节中班韵律活动,音乐旋律活泼轻快, 形象突出。韵律中小老鼠和泡泡糖都来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对于中班幼儿来说,都有吃过泡泡糖的经历,也对小老鼠的形象非常熟悉。在教具上我设计了图谱,制作图谱时我利用废旧材料,把 A、B 两段音乐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让幼儿感受小老鼠动作的节奏,节奏图谱浅显易懂,为孩子们感受节奏、理解节奏做好了铺垫。
活动的环节、活动的递进性、活动的重点把握我都能基本掌握。在活动中虽然我自己对音乐的把握的到位,但是这并不是孩子们的。整个活动中,只见我在用语言动作领着孩子们,而并没有看见孩子们领着我,说明我把让孩子们倾听音乐的习惯隐去了。韵律活动重在音乐和动作,但是我关注到了动作,音乐这个元素没有起到特别大的作用。让孩子们倾听着去表演,这样才有利于他们对音乐的感知,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才能有更进一步的发展。想来也是,不过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会尝试着放手让孩子们去主动地学习。
49、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小老鼠和大老虎》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小老鼠、大老虎的情感及其变化的过程,尝试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
2.通过阅读、猜测、想像、讨论、表演等方式,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3.初步懂得友谊必须建立在真诚、平等的基础上。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5.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活动准备:
1.PPT《小老鼠和大老虎》。
2.绘本《小老鼠和大老虎》三本、MP3若干、电脑2台。
3.相关故事情节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了解角色形象,大胆猜测故事情节。
1.尝试用动作表表现大老虎、小老鼠角色形象。
教师:瞧,是谁来了?它们长的怎样呢?
2.大胆猜测大老虎和小老鼠之间会发生的事情。
教师:高大的大老虎和矮小的小老鼠它们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3.自主探索故事情节,学说小老鼠心理独白。
教师:小老鼠和大老虎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你们可以到图画上去找一找答案!
4.简单分析角色特征。
教师:在小老鼠和大老虎发生的这些事情中,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老鼠?
教师:这又是一只怎样的大老虎呢?
(二)感受故事情节的转折,大胆猜测角色的心理。
1.倾听讲述,感受小老鼠的心理变化。
2.猜测小老鼠和大老虎分手后各自的心情。
教师:小老鼠和大老虎分手后,它的心情会如何呢?
教师:大老虎没有了小老鼠这个朋友了,它心里会怎样啊?
(三)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1.通过看一看、听一听、看听结合等方式,主动探索故事情节的发展。
2.了解小老鼠和大老虎和好后的表现,懂得真正的朋友之间是相互平等的。
(四)完整倾听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五)尝试用动作、表情、语气表达角色的心理变化。
1.分析角色的心理变化过程。
教师:在这个故事里,小老鼠的心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能说一说发生了哪些变化吗?
教师:大老虎的心理也发生了变化。你能说一说,演一演吗?
2.用动作表现角色的心理变化。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把小老鼠和大老虎的心理变化演一演,好吗?(教师和部分幼儿扮演大老虎,配班老师和部分幼儿扮演小老鼠。)
(六)懂得和好朋友要平等相处。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1.将绘本放入语言区,指导幼儿在区域活动时自主阅读。
2.在表演区提供相关道具,鼓励幼儿自由进行表演。
3.开展续编故事的活动,根据故事的最后一句,幼儿想像故事的可能发展。
活动建议:
平时关注幼儿之间相处的方式,和幼儿讲述如何与同伴相处。
活动点评:
本次活动环节清晰,重点明确,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把内容含量较大的故事进行适当分解,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中理解故事。活动中比较注重故事角色的情感变化,并在最后一个环节通过表演的方式加强理解,效果非常好。整个活动中幼儿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能用语言较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阅读、猜测、想像、讨论、表演中很好地理解了故事内容,懂得了如何与同伴很好地相处。
资料附录:
故事《小老鼠和大老虎》
我是一只老鼠,看见了吧,一只很小的小老鼠。我身后那个又高又壮的家伙是大老虎,我们俩是好朋友。可是,怎么说呢,我们之间还是有点小问题。
每次玩"西部牛仔"的游戏,大老虎总是当好人,我总是当坏人。大老虎说:"好人最后总是会赢的!"唉,我能说什么呢?我不过是一只很小的小老鼠。
每次分甜面圈,大老虎分到的那块总是比我的大。大老虎说:"这样分才对嘛!" 唉,我能说什么呢?我不过是一只很小的小老鼠。
每次看到想要的花儿,大老虎总是命令我跳下去采给他。大老虎说:"好美的花啊!"唉,我能说什么呢?我不过是一只很小的小老鼠。
有一天,我用积木搭了座城堡,这是我搭过的最大的一座城堡!"快看--大老虎!"我得意极了。大老虎头也不回,只是怪声怪气地说:"呦,不错嘛。"突然,他跳起来,大吼一声"呀--"用他刚刚学会的空手道把我的城堡踢飞了!
"够了!"我气得大叫起来,"我再也不跟你玩了!虽然我只是一只很小的小老鼠,但是,你也不过是个很大的大坏蛋!哼,拜--拜!"我好生气,好伤心啊!其实,我更多的是害怕。以前,我哪敢这样对大老虎大喊大叫?只是这一次……
大老虎找到我了!我的心吓得"咚咚"直跳。完了,这下他会像踢飞我的城堡一样,一脚把我踢飞。"走开!"我冲他叫起来,"我才不怕你呢!别过来!"
奇怪的是,大老虎并没有踢我。原来他重新搭好了我的城堡。真的呐!可是,我告诉他:"我还是不想跟你做朋友。"
大老虎说:"玩不玩'西部牛仔'啊?这样吧,你当好人,我当坏人。"哈,终于可以当好人啦!可是,我告诉他:"我还是不想跟你做朋友。"
大老虎又说:"吃不吃甜面圈啊?这样吧,你吃大的,我吃小的。"哈,我终于可以吃大的那块啦!可是,我告诉他:"我还是不想跟你做朋友。"
最后,大老虎说:"要不要花啊?这样吧,我下去给你摘!"哈,我随便指了一朵,他就勇敢地跳了下去……"嗯……可能吧。"我闻着花香告诉他,"我可能会再跟你做朋友,不过,只是有可能喔。"大老虎听了,很开心。
从那天起,我们又高高兴兴地在一起玩了--有时候我当好人,有时候他当好人。有时候我去摘花,有时候他去。对了,吃甜面圈时,我们一人一半了!这真是太好了!可是,我们还是出现了一个问题……
又来了一个更高更壮的家伙!天哪……
活动反思:
虽然说每一个人对每一个绘本的解读都有不同之处。但是,我们在带着孩子走进绘本时,一定要清楚,要从哪一个点带儿童去走?以怎样的方式,让幼儿理解或体会怎样一种情感?这就需要执教者对文本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也是我在这次活动中的收获吧。
小老鼠和大老虎,从外表看看这两只动物,似乎不可能成为好朋友,但是在《小老鼠和大老虎》这个故事中它们是一对好朋友,但这对看上去很不相称的好朋友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小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在我们小朋友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的,比如:把人家的积木弄倒,和好朋友绝交后,会做一些好的事情让之感动原谅。这些情节似乎和孩子日常生活很贴近。在第一环节中,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讲讲小老鼠和大老虎它们俩是怎样的两种动物,并让孩子们来猜想它们俩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情,在激起孩子们兴趣的同时也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第二环节是分段讲述,主要是让孩子们感受小老鼠和大老虎是怎样从一对好朋友,慢慢出现问题,小老鼠和大老虎绝交的事情,为之大老虎做了哪些事情来赢得小老鼠的原谅。
在我讲述完大老虎为小老鼠做的事情后,幼儿根据听到的来回忆事件,加上之前的讲述,在这一环节中,孩子们都基本能讲出大老虎所做的事情,所以在这环节中,孩子们的倾听还是比较好的。在这个活动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导入环节时间过长可以采用直接导入的方法,让孩子来观察图片上的两个小动物。在让孩子理解故事发展情节的同时,可以让孩子去感受故事中角色的心情。可以让孩子扮扮小老鼠或者大老虎,学学它们说的话,说话时的语气等等。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参与性高、注意力集中、目标达成效果好。
经过这次活动让我深深感受到,作为老师,一定要站在幼儿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他们的经验背景、情感体验、思维方式和兴趣爱好,并要从多个角度去设想应对策略,为活动中的有效回应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同时,要善于赏识和鼓励孩子。因为老师的认可能唤醒孩子们潜在的自信,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情感的教案
-
学习边唱边用动作表演的教学方案
-
培养幼儿表演音乐能力的教学方案
-
假如你是一只小兔(音乐)
-
培养幼儿对音乐感受能力的教学方案
-
大班音乐活动《双层汽车开来了》
-
感知歌曲前后节奏的音乐欣赏教案《大路歌》
-
大班音乐教案《聪明的孩子和笨老狼》反思
-
大班音乐教案《快乐椅子舞》反思
-
大班音乐教案《青蛙唱歌》反思
-
大班音乐教案《小星星》反思
-
大班音乐教案《穿大鞋真有趣》反思
-
母乳相关:母乳能治疗奶癣吗?
-
买空调
-
我家的水族馆
-
大班美术:花园里的故事
-
双顶径偏大可能与什么原因有关――郁凯明回答
-
戏票
-
中学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
大班数学教案《学习7的组成》反思
-
大班语言教案《数数歌》反思
-
网络游戏玩家名字,好听的游戏玩家名字272个
-
公司起名吉祥的常用字60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