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教案

首页 - 大班音乐教案

大班音乐教案活动《单簧管波尔卡》反思

时间:2023-01-13 11:22:09 A+

大班音乐教案活动《单簧管波尔卡》反思

大班音乐教案活动《单簧管波尔卡》反思

1、大班音乐教案活动《单簧管波尔卡》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跳跃、连贯的旋律特点,感知乐曲ABACA的曲式结构。

  2.尝试合作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曲式的结构,体验与同伴合作表现的快乐。

  3.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活动准备:

  《单簧管波尔卡》音乐、图谱

活动过程:

  一、导入--舞蹈《交换舞伴》

  师:今天来了那么多的客人老师,让我们用热情的舞蹈来欢迎他们吧。

  二、欣赏歌曲--感受乐曲旋律特点,感知乐曲曲式结构

  1.第一遍欣赏,初步感知乐曲旋律特点提问:这首乐曲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小结:这首乐曲非常欢快跳跃、连贯。

  2.第二遍欣赏,感知相同的乐段,进一步感受旋律特点,尝试用肢体表现A段提问:

  (1)我们再来听一听乐曲中有没有重复出现的音乐?重复出现了几次?

  (2)那么这段重复出现的音乐听上去感觉怎么样?

  (3)当这段重复的音乐出现时,画面上什么在随着音乐转动? 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风车的转动?

  小结:在这首乐曲中,一共出现了3次重复的音乐。这段音乐非常欢快和跳跃。

  3.第三遍欣赏,感知不同的乐段以及旋律特点,尝试用肢体表现B、C段提问:

  (1)除了这三段重复的音乐之外,还穿插着两段不同的音乐,我们来找找,在这两段音乐出现时,画面上又出现了什么?

  (2)枝条伸出手臂的时候音乐听上去感觉怎么样?那么长花、长树叶的时候呢?

  (3)我们用什么动作来表现枝条伸出手臂,然后长出小花和叶子呢?

  小结:还有两段音乐是不同的。当枝条伸展手臂的时候音乐很连贯,当长出嫩嫩的树叶和美丽的花朵时,音乐又很跳跃。

  4.第四遍欣赏,了解乐曲的ABACA的结构特点提问:这首乐曲分为几段?你是怎样分的?

  小结:这首乐曲分为五段。风车是一个乐段,这个乐段重复出现了3次,长花是一个乐段,长叶子又是一个乐段,它们穿插于三段重复的音乐中。这首好听的乐曲叫做《单簧管波尔卡》,它是用一种叫单簧管的乐器所演奏的。

  三、小组合作--体验与同伴合作表现的快乐

  1.集体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师:我们试试看用不同的动作表现不同的乐段。

  2.分组合作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乐曲结构师:接下来我们试试看每一组用不同的动作表示一段音乐。

  四、结束

  师:让我们一起去教室讨论一下还能用哪些好看的动作来表示不同的乐段。

教学反思:

  从曲式结构入手,通过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结构特点。欣赏音乐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欣赏音乐的方法,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采用整体---部分---整体欣赏的方法,沿着蜜蜂采蜜的路线,运用动起来的方法,引导学生认真地有步骤地听辨音乐,首先利用旋转的动作,抓住乐曲的主题(A段)。每听一遍乐曲,总要针对一定的问题去听、去思考。以诱发其好奇心,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和认真回答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比去听其他段落。在聆听中引导启发学生通过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的性质特点,它们都很喜欢,有较高的积极性,突破了音乐欣赏沉闷枯燥的缺点,达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用生动的故事、形象直观的图谱区分乐曲结构;用律动参与的方法感受音乐的情绪。

2、大班音乐活动教案《京剧》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京剧中老生、花旦、丑角的外形及演唱特征。

  2、能有情趣地模仿和表演,体验京剧欣赏和表演带来的乐趣。

  3、萌发喜爱京剧的情感。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1、老生、花旦、丑角的录象片段;

  2、道具:胡子、水袖、小丑帽、玉带、白鼻梁等;

  3、老生、花旦、丑角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示花旦剧照,引发幼儿学习兴趣。

  小朋友见过吗?他与我们现在穿的衣服有什么不同?

  我们经常在电视里看到演员们穿着这种特殊的服装,带上好看的道具边唱边做动作,这就叫戏曲,我们看见的这种叫京剧。

  二、幼儿看录象,体验欣赏、模仿京剧的乐趣。

  1、幼儿欣赏老生的片段。

  (1)观察老生的打扮,找出特点。

  (2)欣赏、感受老生的唱腔。

  (3)模仿老生的表演。

  小结:我们刚才学的这位脸上有长长的胡须,腰间佩玉环,脚穿厚底鞋,走路四方步的老爷爷,在京剧里叫老生。

  2、欣赏花旦片段:

  (1)介绍花旦:在京剧中她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花旦。

  (2)你们喜欢她吗?为什么?仔细看看花旦的打扮是是怎样的?

  重点介绍水袖:这长长的袖子叫水袖。

  (3)模仿花旦的表演

  (4)花旦唱戏时候的声音是怎样的?感受花旦的唱腔和表演。

  3、欣赏丑角片段:

  (1)刚才小朋友都笑了,能说说为什么吗?你觉得他那里滑稽?

  有白鼻梁,带小丑帽,表演起来动作很滑稽,在京剧里他是个丑角。

  (2)模仿丑角的表演。

  4、介绍京剧。我们认识了三个京剧中的角色,京剧是我国的国剧,只有我们中国才有,很多的外国人也喜欢京剧。

  三、通过模仿表演,巩固对三个角色的认识。

  (1)你们表演的真好,要是能带上道具肯定会更好。

  介绍道具,说说是谁用的道具。

  (2)戴上道具表演。

  四、结束:按自己角色的表演特点边表演边退出教室。

活动延伸:

  在其他领域中继续感受京剧带来的乐趣。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的设计中,我考虑到了不同层次的幼儿,但在活动过程中还是有所偏向,稍微忽略了有些能力较弱的幼儿。同时每个环节的衔接也稍显急促,没有给幼儿充分表达表现的时间,我想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会更好地把握每个环节。

3、大班教案《单簧管波尔卡》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的结构特点并体验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特征。

  2、大胆想象音乐表现的内容,尝试用语言和身体动作表现音乐。

  3、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自制《单簧管波尔卡》音乐图谱、《拔根芦柴花》节奏律动谱各一张、打击乐器、小鸟指偶一个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拉德斯基进行曲》拍手进活动室。

  2、复习节奏乐律动《拔根芦柴花》。

  教师指节奏谱,幼儿随节奏做跺脚、拍手、配器演奏等。

  二、出示小鸟指偶,引出课题。

  三、欣赏音乐《单簧管波尔卡》

  1、欣赏第一遍音乐,感受音乐情绪特点。

  (1)介绍作品名称。

  (2)引导幼儿理解音乐情绪特征。

  “你觉得这首音乐听起来有什么感觉?”(高兴的、活泼、欢快、热烈、跳跃等)

  (3)出示表情娃娃和色彩,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的情绪选择适合的表情和音乐色彩。

  2、欣赏第二遍,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感受。

  师:听了音乐, 你想到了什么、好象看到了什么?”

  教师讲述自编的音乐故事,幼儿欣赏。

  3、欣赏第三遍,感受乐句和结构的变化。

  (1)出示音乐图谱,教师随音乐演示。

  (2)引导:*小鸟来到花园中,看到了什么?

  “小鸟看到的花、树枝一样吗”?(引导幼儿理解音乐共有五个段落,第个段落有四个乐句,一朵花一根树枝代表一个乐句)。

  “你认为音乐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五个部分)

  4、欣赏第四遍。

  幼儿和教师一起伸手指跟图谱听音乐,感受旋律中乐句和结构的变化。

  四、引导幼儿根据音乐,自由想象创编动作。

  五、游戏“果树和小鸟”

  幼儿按自己意愿选择小鸟和果树的角色,听音乐自由做各种动作。

  六、 活动结束。

  随音乐自由模仿小鸟等动作出活动室。

  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将音乐表现的内容用绘画、节奏乐等方式进行表现。

教学反思:

  从曲式结构入手,通过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结构特点。欣赏音乐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欣赏音乐的方法,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采用整体---部分---整体欣赏的方法,沿着蜜蜂采蜜的路线,运用动起来的方法,引导学生认真地有步骤地听辨音乐,首先利用旋转的动作,抓住乐曲的主题(A段)。每听一遍乐曲,总要针对一定的问题去听、去思考。以诱发其好奇心,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和认真回答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比去听其他段落。在聆听中引导启发学生通过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的性质特点,它们都很喜欢,有较高的积极性,突破了音乐欣赏沉闷枯燥的缺点,达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用生动的故事、形象直观的图谱区分乐曲结构;用律动参与的方法感受音乐的情绪。

4、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喜洋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演奏《喜洋洋》乐曲,进一步熟悉音乐ABA的结构,感受乐曲喜洋洋的情绪。

  2.在掌握身体动作的基础上,尝试随着音乐教学打击乐器演奏。

  3.能跟着指挥的演奏乐器,享受集体合作的快乐。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或CD。

  2.打击乐器幼儿人手一个,具体为:铃鼓、碰铃、圆舞板、双响筒。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兴趣引入。

  在歌曲《恭喜恭喜》的音乐声中,营造一种欢快喜庆的气氛。表演完,引导幼儿谈话:我们这儿过节都有什么活动?过节时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2.完整欣赏,感受乐曲情绪。

  欣赏后提问:你觉得这首曲子听起来怎么样?你最喜欢哪一部分?

  教师小结:这首乐曲节奏活泼轻快,旋律优美,表现了一种喜洋洋的气氛,适合在热闹的场所播放。想一想,这么欢快的音乐,除了国庆节,还可以在什么时候播放?

  3.分段学习表演身体动作。

  教师唱A段乐曲,引导幼儿跟着音乐一拍一拍地做动作,如:拍腿、拍肩、拍头、拍手。

  教师唱B段乐曲,带领幼儿有节奏的做拍手合拢手腕颤抖动作。

  4.完整练习身体动作。

  (1)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完整连贯做身体动作。

  (2)幼儿独立听音乐,表演身体动作。

  5.幼儿分声部练习身体动作。

  (1)组织幼儿讨论分组动作的方案,每组明确做一个身体动作。

  (2)教师用身体动作指挥相应小组有节奏做相应动作。

  6.学习配器方法。

  (1) 教师(出示四种乐器):这是什么?可以怎样演奏?

  (2) 引导幼儿练习正确的打击乐器的动作。

  7.幼儿空手练习分声部打击乐器教师用演奏乐器的动作,引导幼儿看指挥,分声部进行徒手演奏练习。

  8.幼儿看指挥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1)教师先引导幼儿看指挥拿乐器,再用击拍指挥的动作,引导幼儿看指挥击拍。

  (2)引导幼儿看教师预令提示,有节奏打击乐器。

  活动反思:

  音乐审美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

5、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手指谣》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观察以及幼儿手形的变化,发展幼儿丰富的想象力。

  2、能够根据音乐形式创编歌曲。

  3、借助已有经验、图片和老师的提问,理解并记忆歌词。

  4、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四幅示范画

活动过程:

  1、与幼儿进行沟通,培养感情。

  ——小朋友谁最喜欢老师可以来抱抱老师,谁愿意做老师的大树桩(幼儿盘腿座地)

  2、手的游戏。

  ——老师伸出手,说:“这是我的手,小朋友你们的手呢?”(小朋友伸出手。)

  ——老师提问小朋友:“你的手可以干什么?”(小朋友用手做造型)。“老师的手可以变好多东西,小朋友看一看。”老师一边绕线转手一边用手变造型。“我用小手变小伞。”边拍手边做,老师演示完后,小朋友用手来做动作

  ——老师与幼儿一同跟音乐变换手形。

  ——比一比谁的小手变的东西最多。

  老师:“我用小手。”

  幼儿:“变XX。”

  3、学唱并创编歌曲。

活动反思:

  幼儿已经先接触到了手指变形时所说到过的手指名称和动词,所以在学习歌曲的时候会显得主动,乐意,学习起来也会更感兴趣更容易。歌曲的内容生动有趣,想象模仿的物体又是幼儿平日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易被幼儿接受

6、大班音乐教案活动《大中国》含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并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音乐活动《大中国》,旨在欣赏体验作品气势雄壮,音域宽广的特点,学习用多种手段表达、表现作品所展示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欣赏体验作品气势雄壮、音域宽广的特点,激发做个中国娃的自豪感。

  2、能运用多种手段表达、表现作品所展示的内容。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准备:

  1、事先听过歌曲。

  2、自制道具。

  教学过程:

  一、说说我们的大中国

  “你觉得我们中国是个怎样的国家?” (幼儿可以从多方面叙述)

  二、教师演唱歌曲,幼儿随意跟唱和表演。

  提问: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觉?

  三、感受、理解歌曲

  1、引导幼儿讲讲对歌曲旋律的感受和歌词内容的粗略理解。

  2、感受歌曲性质。

  3、欣赏歌曲一遍。

  (1)从这首歌中,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又感觉到了什么呢?

  (2)歌曲中用了一个比喻,把中国比做一个家,那兄弟姐妹指的是什么?(是指五十六个民族在中国大家庭里,就像兄弟姐妹一样相亲相爱)

  4、欣赏歌曲第二遍,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1)你听到歌里唱了哪些美丽景色?幼儿观看PPT

  (2)家里盘着两条龙,是哪两条?

  (3)我们中国的什么山峰是世界最高山峰?

  (4)你见过长城吗,是什么样的?

  (5)歌曲中为什么说“看那青藏高原比那天空还辽阔”?

  5、播放MTV,欣赏歌曲第三遍

  (1)喜欢这首歌吗?这首歌的前后节奏有什么不同吗?

  (2)歌曲中哪一句听上去感觉很激动、很自豪?

  (3)让我们一起来大声唱起来吧!

  6、动作创编

  让我们跟着音乐唱起来,跳起来吧。

  师丰富幼儿动作。

  四、进一步激发情感:

  “歌曲唱完了,你们觉得做一个中国人光荣吗?为什么?

  请幼儿用一句话说说对祖国的祝福。

  五、表达与表现。

  1、幼儿自由结伴,协商确定表演的形式(唱歌、舞蹈等),选择道具。

  2、幼儿分组展示。

  活动反思

  《大中国》是一首节奏感很强的乐曲,给人的感觉是热烈、奔放的,与我们平时教孩子唱的儿歌不同,可能孩子们的在幼儿园里接触到像这样的乐曲比较少,所以在听到音乐时,很快的随着乐曲美妙的音乐不自觉的有节奏的拍起手来,嘴里还不停的唱着。我想这就是音乐的魅力的吧,孩子们在无形中感受到了曲子的豪放所在,所以随着乐感不由自主的快乐的手舞足蹈起来。孩子们学的很开心。!来自快思老师教案.!有些句子因为比较成人化,孩子在学唱中有些困难,特别是对于“经过那个多少那个风吹和雨打”歌词的理解,我就用孩子们的语言给所以的孩子做了解释:因为我们祖国有许多的宝物,外国的人想来抢走我们祖国的宝物,所以他们来打我们,经过战争,我们中国人终于把这些外国人赶出去了。孩子们基本上能完整的演唱第一段的歌词,而且在演唱中,流露出一种自豪、开心的感觉。最后,请幼儿欣赏音乐,自由舞动起来,一些孩子还能合作表演,效果较好!通过倾听、理解、欣赏、表演,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景色,再次浮现在幼儿的面前,让幼儿在感受歌曲旋律的同时,既愉悦了身心,又丰富了幼儿的想像。我想音乐的魅力也就在于此。《大中国》在我们的歌声中圆满结束。

  不足之处:

  幼儿在交流探索结果时,有些幼儿回答的太罗嗦,我没有及时把他们的语言进行提炼,把孩子们局限在一个框框中,让他们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而没有发挥幼儿主动性。

  在音乐教学中适当引入流行歌曲进行教学有着多种的益处,会给我们的音乐教学带来很大的促进作用。

7、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哆来咪》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的旋律,学习用多种乐器演奏歌曲。

  2、学习根据歌曲的变化自下而上创编不同的身体动作,并能将身体动作变换成八种乐器进行演奏活动。

  3、鼓励幼儿在歌曲活泼、温馨旋律的感染下,积极愉快的投入演奏活动。

  4、学习看指挥演奏,培养幼儿之间的合作意识。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熟悉歌曲《哆来咪》。

  2、铃鼓、串铃棒、碰铃、三角铁、圆舞板、沙锤、单响筒、大鼓等乐器若干。

  3、背景图一幅、乐曲节奏图谱、八个音符的图片。

  4、把座位摆成三横排。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师生随着音乐进入“奇幻森林”。

  师:奇幻森林住着音乐仙子,每天清晨,音乐仙子演奏出好听的音乐和节奏,唤醒森林里的小动物。(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咦!小动物们都不见了,都睡着了吗?小白兔告诉我们音乐仙子被黑暗魔王抓走了,小动物们都睡着了醒不了,我们要演奏出像音乐仙子一样好听的音乐节奏才能救醒小动物!

  二、基本部分

  1、认识八个音符。

  (1)教师出示背景图,随音乐出示八个音符的图片。

  师:我们现在一起来认识我们“奇幻森林”里的小音符吧!

  (2)幼儿指图再次认识八个音符。

  师:这首乐曲里有八个小音符呢!哪位小朋友带大家再次认识这八个小音符?

  2、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歌曲内容自下而上地创编身体动作。

  (1) 教师与幼儿讨论创编身体动作。

  师:小音符1~i唱起来,谁的音高?谁的音低呢?现在,把我们的身体当成一架小钢琴,1~i的音可以分别弹在身体的哪里呢?

  (2)教师帮助幼儿提炼梳理身体动作并带领幼儿随乐曲表演。

  师:我们把身体的部位从下往上想一想,有哪些部位?(幼儿自由回答)音低的1就弹在脚上,2弹在膝盖上,3弹在屁股上,4弹在腰上,5弹在胸上,6弹在肩膀上,7弹在脖子上,i弹在头上。现在我们一起跟乐曲表演一遍!

  (3)教师指挥,幼儿分八个声部表演八个音符。

  师:现在,请八个小朋友来分别表演这八个小音符。

  3、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打击乐演奏。

  (1) 教师引导幼儿自主讨论将身体动作转化成八种乐器,协商统一演奏方案,并在节奏型图谱上做上乐器示意标记。

  师:音乐仙子留给我们节奏图谱和八种打击乐器,我们看看分别是哪些乐器?你们觉得八个部位的身体动作分别用哪种乐器演奏?

  (2)看节奏图谱分析节奏,学念节奏。

  师:图谱设计好了,我们一起把节奏念一遍,念“╳”时就拍手一次,念“0”

  时就止音。

  (3)看节奏图谱,听音乐做乐器的声势。

  师:我们一起听音乐做乐器的声势。

  (4)教师按乐器节奏图谱指挥,幼儿看指挥演奏。

  师:下面你们来做小小演奏家,我来做指挥。我做什么乐器的声势,就请哪种乐器来演奏。

  (5)请一名幼儿当指挥,大家看指挥演奏。

  师:谁愿意当小指挥家来指挥演奏呢?

  4、教师即兴指挥,幼儿创造性地变化演奏方案进行演奏。

  (1)分析指挥的重要性。

  师:刚才小指挥带小朋友演奏乐曲的时候,为什么演奏的声音不好听呢?(小朋友的眼睛没有看指挥)指挥是非常重要的,演奏乐曲离不开指挥。

  (2)教师提出即兴演奏的要求,让幼儿随教师的指挥创造性演奏。

  师:这次不按照刚才乐器的演奏顺序进行即兴演奏,指挥的手指向哪一组,哪一组就演奏。演奏家们准备好了吗?

  三、结束部分

  与小动物共舞。

  师:小动物们被我们好听的音乐节奏唤醒了,我们和小动物一起跟随音乐跳舞吧!大家团结起来,一起去找黑暗魔王救回音乐仙子吧!

  活动延伸:

  教师在科学活动“乐音和噪音”中,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的录音片断——打击乐《哆来咪》和幼儿自由敲击各种乐器较响的声音,了解乐器正确的使用方法,知道要爱惜公用物品。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此活动选材符合幼儿的兴趣,整个活动以游戏情境贯穿,教学内容逐步推进,认识音符→用身体动作表现音符→用打击乐器演奏→创造性变化演奏。一改以往的教条和示范,即记歌词、掌握旋律,而以幼儿的创造和表现为主,幼儿在活动中始终保持着积极的状态,体验表现的快乐。虽然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教师的指导语过多,线索过多,控制过多。但总的来说,此次音乐活动是创新的,给予孩子的是全新的体验,是值得提倡的。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活动过程是音乐教学与否的关键所在,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设计充满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孩子主动学习。

8、大班优秀音乐教案《单簧管波尔卡》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跳跃、连贯的旋律特点,感知乐曲ABACA的曲式结构。

  2、尝试合作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曲式的结构,体验与同伴合作表现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单簧管波尔卡》音乐、图谱。

【活动过程】

  一、导入——舞蹈《交换舞伴》

  师:今天来了那么多的客人老师,让我们用热情的舞蹈来欢迎他们吧。

  二、欣赏歌曲——感受乐曲旋律特点,感知乐曲曲式结构。

  1、第一遍欣赏,初步感知乐曲旋律特点提问:这首乐曲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小结:这首乐曲非常欢快跳跃、连贯。

  2、第二遍欣赏,感知相同的乐段,进一步感受旋律特点,尝试用肢体表现A段提问:

  (1)我们再来听一听乐曲中有没有重复出现的音乐?重复出现了几次?

  (2)那么这段重复出现的音乐听上去感觉怎么样?

  (3)当这段重复的音乐出现时,画面上什么在随着音乐转动?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风车的转动?

  小结:在这首乐曲中,一共出现了3次重复的音乐。这段音乐非常欢快和跳跃。

  3、第三遍欣赏,感知不同的乐段以及旋律特点,尝试用肢体表现B、C段提问:

  (1)除了这三段重复的音乐之外,还穿插着两段不同的音乐,我们来找找,在这两段音乐出现时,画面上又出现了什么?

  (2)枝条伸出手臂的时候音乐听上去感觉怎么样?那么长花、长树叶的时候呢?

  (3)我们用什么动作来表现枝条伸出手臂,然后长出小花和叶子呢?

  小结:还有两段音乐是不同的。当枝条伸展手臂的时候音乐很连贯,当长出嫩嫩的树叶和美丽的花朵时,音乐又很跳跃。

  4、第四遍欣赏,了解乐曲的ABACA的结构特点提问:这首乐曲分为几段?你是怎样分的?

  小结:这首乐曲分为五段。风车是一个乐段,这个乐段重复出现了3次,长花是一个乐段,长叶子又是一个乐段,它们穿插于三段重复的音乐中。这首好听的乐曲叫做《单簧管波尔卡》,它是用一种叫单簧管的乐器所演奏的。

  三、小组合作——体验与同伴合作表现的快乐。

  1、集体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师:我们试试看用不同的动作表现不同的乐段。

  2、分组合作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乐曲结构师:接下来我们试试看每一组用不同的动作表示一段音乐。

  四、结束。

  师:让我们一起去教室讨论一下还能用哪些好看的动作来表示不同的乐段。

【活动反思】

  一、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本节课设计的导入上,我创设生动的学习环境,采用做梦,小蜜蜂采蜜的故事贯穿始终,使他们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故事讲完了,曲式结构也就出来了。将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感知生活,提高认识能力,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

  二、从曲式结构入手,通过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结构特点。欣赏音乐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欣赏音乐的方法,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采用整体---部分---整体欣赏的方法,沿着蜜蜂采蜜的路线,运用动起来的方法,引导学生认真地有步骤地听辨音乐,首先利用旋转的动作,抓住乐曲的主题(A段)。每听一遍乐曲,总要针对一定的问题去听、去思考。以诱发其好奇心,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和认真回答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比去听其他段落。在聆听中引导启发学生通过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的性质特点,它们都很喜欢,有较高的积极性,突破了音乐欣赏沉闷枯燥的缺点,达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欣赏教学首先要学会听,本节课所有教学形式都是在不影响听的情况下进行的,不做过多的花样分散听的注意力。选取最简单,最单纯的版本,让学生能很深刻的记住单簧管的音色。

  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表现音乐。在本节课中,乐曲欣赏次数较多,但由于每一次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并不感到重复乏味。相反多次的欣赏加深了学生对乐曲的印象。每次聆听后先听听学生的对音乐的理解,尊重学生的意见,此基础上教师再加以引导,不束缚学生的思想。

  五、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用生动的故事、形象直观的图谱区分乐曲结构;用律动参与的方法感受音乐的情绪。

9、大班音乐教案活动《鸭子上桥》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欣赏歌曲中,熟悉歌曲的旋律和内容,知道歌曲名称。借助图饰理解并唱准歌词,在动作的配合下,唱出1-8的递增和 递减,形象感受数量递增递减的关系。

  2、学习用轻快声音演唱歌曲; 幼儿能充分感受歌曲的旋律、理解歌曲的内容。

  3、享受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发展幼儿的肢体力量,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与平衡性。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小鸭子头饰和图片各8个、小桥和小桥的图片、歌曲、磁带,平衡木,轮胎若干,小椅子围成鸭宝宝的家。

  活动过程:

  一、 学小鸭子走路进场。

  (听《鸭子上桥》的音乐)今天,天气真好,鸭妈妈要带鸭宝宝们出去玩。听音乐入场。刚才你们玩得真开心,请鸭宝宝坐在小椅子上。

  二、幼儿有节奏地轻声念歌词并随数字变化拍手,做手势。

  感受数字的递增和递减郑老师知道你们特别喜欢小鸭子,现在真的来了一群小鸭子,那我们一起用拍手的方式来欢迎它们好吗?我们听到数字就拍一下小手,跟老师一起拍手。拍的真不错,接下来,换一种比较难的方法看能不能难到你们:扳手指听音乐数一数,听到数字"一"就出一个手指头,听到数字"二"就出两个手指头……

  三、在游戏中感受歌曲的旋律,初步感知歌曲的内容。

  老师想请小朋友做个游戏,游戏是这样玩的,大家围成一个圆圈,你的左手贴着他的右手,用你的右手拿东西送给他,老师示范,认真听音乐,听到数字就把手中的鸭子头饰传给下一位小朋友知道头饰全部传完,由八位小朋友拿着头饰,小朋友们数一数,一共有几只鸭子,(8只)想一想!他们在干什么?(上桥)八只鸭子上了桥,小小木桥怎么样?(摇呀摇) 那他们是怎么上桥的?是不是挤来挤去,推来推去的?(一个挨着一个)对,我觉着我们上桥肯定比他们走得还好,想不想试一试?看哪位小朋友模仿鸭子最像, (幼儿模仿)

  四、听音乐,教师演示教具。

  小鸭子是一个挨着一个上桥的,但是它们上桥的速度是不是一样的?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提问:开始的四只鸭子走得快还是慢?后边的四只鸭子走得快还是慢?1、2、3、4只鸭子走得慢,5、6、7、8只鸭子走得特别快,那大家有没有发现第三只小鸭子和第四只小鸭子上桥之后怎么了?有歌词吗?(没有)有音乐吗?(有)这叫间奏。

  8只鸭子都上了桥,它们把小小木桥弄得怎么样了?你能用动作模仿出来吗?

  小鸭子在桥上摇摇晃晃的,小鸭子怎么办呢?(下来了)咱们看看小鸭子是怎么下桥的?(也是一个挨着一个下来的)8只鸭子下来的一只,还有几只?(七只),七只鸭子下来一只还有几只?……

  五、 游戏。

  (出示平衡木)你们真棒,那你们想不想玩上桥的游戏啊?这是一座小木桥,等会儿,老师要请八只小鸭子上这座小木桥,当唱到第一只小鸭子的时候,第一只小鸭子就上桥;当唱到第二只小鸭子的时候,第二只小鸭子就跟着上桥。唱到第几只小鸭子,第几只就上桥。音乐唱到下桥你们就下桥,第二遍音乐起你们再上另一个小木桥,每个小木桥都不好走,你们怕不怕?(不怕)好样的,你们真勇敢。谁想来玩?(带上头饰)

  六、师幼一起唱歌曲并模仿鸭子鸭宝宝。

  快回家吧,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首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边拍手一边用好听的声音把这首歌唱一遍。嗯,大家唱得真好听!再来一遍,让我们一起来模仿小鸭子的动作再唱一遍。

  七、结束。

  小朋友们!跟郑老师玩的好不好?小朋友们再见!

  活动反思:

  通过学习奥尔福音乐教学法,受益非浅从中学到很多,使我安排的音乐活动,体现玩中学,学中玩。同时体现了多元智能共同参与,共同发展,感觉统合。

10、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四季轮换》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四季轮换

  教学目标:

  1、尝试利用熟悉的旋律进行歌词的即兴创作。

  2、感受四季的明显不同,知道四季轮换的顺序。

  3、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教学重难点:即兴创编歌词

  教学预备:幼儿绘画作品,律动音乐

  活动过程与指导:

  一、节奏火车“四季”,知道四季的轮换

  1、将全班小朋友分成两队:红队、黄队

  2、两队幼儿有节奏的相互问对方关于四季的问题

  3、过度:两列火车都安全快速的到达了终点,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呢?

  二、复习歌曲“心情歌”,巩固已有的旋律经验

  1、第一次演唱要求:红队演唱,黄队接唱,第二段交换

  2、第二次演唱提升要求:注重倾听别人和自己的声音,演唱是不要让自己的声音突出来,同时面部表情在演唱的时候也要表演出来。

  3、节奏复习:幼儿跟着老师拍节奏

  4、过度:夏天到了,你们发现幼儿园的变化了吗?谁可以用刚才的节奏说出幼儿园夏天的景色?

  三、结合绘画作品,进行歌词的初步创编

  1、教师示范

  2、引导幼儿有节奏的说出:“幼儿园,夏天到,夏天的幼儿园真漂亮”

  3、过度:幼儿园的夏天很漂亮,让我们一起把刚才编的歌词装进“心情歌”的旋律,唱一首“幼儿园的夏天”。

  四、歌曲即兴创编

  1、播放音乐,幼儿练习

  2、幼儿个别表演

  3、幼儿分组表演

  要求:每组创编两段歌词,并进行表演,演唱的形式不限

  4、过度:每组都利用了不同的演唱形式表演了夏天的歌,一年有四季,都不一样,让我们听着音乐去跳跳四季的舞吧。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能照顾到幼儿的理解能力。都是用一些幼儿经常儿歌来上课。做到层次分明,容易区分。趣味性强,能挑动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11、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国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感受4/4拍歌曲的强弱特地点;学习领唱与合唱,并能与同伴协调一致地演唱。

  2.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感情,激发我是中国人的自豪感。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师教学资源《山谷回音真好听》(音频)《国家》(音频)

  活动建议:

  一. 听《山谷回音真好听》音频,玩发声游戏。

  将幼儿的作为排成半圆形,教师引导幼儿科学发声的方法,双臂自然下垂,眼睛平视,保持发声时的口型。注意:呼吸、咬字、吐字、口腔共鸣、轻声等方法。

  (1) 先听音频,然后教师带领幼儿完整演唱歌曲。

  (2) 老师弹唱前半部分,幼儿唱回音部分。

  二. 熟悉歌曲《国家》旋律,感受4/4拍歌曲的特点。

  (1) 教师播放歌曲音频,请幼儿认真倾听。

  (2) 引导幼儿感受4/4拍歌曲的强、弱、次强、弱的弱点。

  (3) 请幼儿表达感受,理解歌词所表达的意思,重点在“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

  三. 带领幼儿学唱歌曲《国家》

  (1) 教师清唱,引导幼儿念歌词。

  (2) 教师引导幼儿采用领读+齐读的方式,感受歌词,为领唱和合唱打下基础。

  (3) 教师弹琴,幼儿站直身体,用自然的声音跟唱。

  (4) 教师领唱前四句,请一名幼儿领唱第五句到第八句,其他幼儿合唱后面的部分。

  (5) 鼓励两名幼儿演唱前八句,其他幼儿合唱后面的部分。

  (6) 教师引导幼儿看指挥,准确进行领唱和合唱。

  四. 欣赏歌曲《国家》mv,进一步理解歌词的含义,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感情。

  小结: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爱自己的祖国,祖国强大了,我们才会更加幸福快乐。

  教学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我出示国旗让孩子们来认识国旗。我还让幼儿讨论国旗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掌握歌词。我也注重发挥孩子们的参与能力,让孩子们自己解决活动的困难,这样孩子们才能真正的理解歌曲,在活动中学到知识。通过这节活动课,孩子们感受到国旗的美丽,知道了祖国的伟大,增强了“我是中国人”的自豪感,培养孩子们的爱国的情怀,但老师没有对幼儿的表现进行有效的总结和适时的表扬,有些幼儿可能跟不上节奏,在教幼儿拍手时,有些幼儿拍得不对,今后我要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

12、大班音乐活动教案《音乐反应》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受力和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2、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点:

  让幼儿学会基本的击拍方法和强弱变化,能听节奏变换。

  活动准备电子琴1台,打击乐器1套,各种瓶罐,沙子,石头,种子,水,筷子等等供幼儿操作的材料。

活动过程:

  一、随音乐律动进活动室,创设活动情境。

  二、练习击拍。

  1、练习基本的击拍方法,并注意强弱变化。

  2、听教师的节奏击拍。

  三、幼儿练习用各种方式为歌曲伴奏。

  1、教师用电子琴演奏同一首曲子两遍,第一遍带伴奏,第二遍不带伴奏,请幼儿听。提问:那一遍好听?为什么?如果要你来为一首歌曲伴奏,你会用什么方法?

  2、引导幼儿试着用身体的某些部位发出声音,如拍手,拍腿,拍肩,跺脚,弹舌头等,并试着用这些方式为歌曲伴奏。

  3、请幼儿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教师为幼儿提供各种废旧材料,幼儿自己从中发现或寻找制作能发出声响的物品,作成伴奏乐器。

  1、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教师观察幼儿情况。

  2、请幼儿用自己制作的伴奏器具为歌曲伴奏。

  五、总结,结束。

教学反思:

  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13、大班音乐课教案《啤酒桶波尔卡》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打击乐演奏《啤酒桶波尔卡》,掌握XX|XXX|节奏型,能听出ABA段式。

  2、借助图谱及"小老鼠与啤酒桶"的故事情节,感知理解乐曲的旋律,掌握相应的节奏型。

  3、借助已有经验、图片和老师的提问,理解并记忆歌词。

  4、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活动准备:

  图谱一张、PPT、打击乐器(铃鼓、碰铃、沙锤)

活动过程:

  一、借助图谱理解"小老鼠与啤酒桶"的故事情节

  1、小朋友,老师这儿有一幅奇怪的图谱,你们这是什么?(啤酒桶)

  2、这幅图里藏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呢?(对照图谱,教师讲故事)

  3、我这儿还有一首好听的音乐,也是讲的这个故事,一起听一下音乐(边欣赏音乐,边讲故事)

  4、完整欣赏后提问音乐共分为几段?哪两段音乐是一样的?

  二、看图谱,在老师的指挥下听音乐做节奏训练

  1、故事中小老鼠是怎样数啤酒桶的?小老鼠是怎样来跳舞的呢?教师引导学打XX|XXX|

  2、看图谱拍身体部位并一起做节奏练习

  3、随音乐分组练习拍打音乐节奏

  三、感受打击乐加入后乐曲的音响效果

  1、讲解演奏方式以及乐器的用法,数啤酒瓶的时候用铃鼓,小老鼠跳舞的时候用沙锤和碰铃,小老鼠听到脚步声集体合奏,分组进行联系

  2、集体合奏并讲解注意事项

教学反思:

  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14、大班音乐教案活动《逛公园》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及歌词,学习音乐游戏“逛公园”。

  2.在反复游戏中学会唱歌曲,能注意弱拍起唱,唱出句首重音。

  3.积极参与音乐游戏,体验集体音乐游戏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谱、音乐、铃鼓一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律动引起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1.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听乐曲《幸福拍手歌》边律动。尝试在乐曲的强拍上拍手。

  2.师:你们觉得什么是幸福的事呀?(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大胆表达)

  3.小结:是呀,生活中有许多让人觉得幸福的事,尤其是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

  师:瞧!就有这么一家他们去逛公园了,可真开心!

  二、初步熟悉歌曲。

  1.教师范唱前3段音乐,并在强拍处出示图片。(唱出角色)

  2.师幼根据图谱一同唱。

  师:歌曲里哪些人来逛公园啦?歌曲里他们逛公园的顺序是怎样的?(爸爸、妈妈、小弟)

  3.教师范唱,幼儿尝试在强拍上拍手跟唱。

  师:他们是在音乐的什么时候出来逛公园的?(强拍上出来的)我们在他们出来时拍一下手表示。(注意引导幼儿弱起后唱重音)

  4.师幼合唱并拍准强拍。

  师:这一次我们看谁能最快听出强拍,提醒我们谁来了?

  5.出示小猫,范唱第四段。

  师:喵!看看谁来了?(小猫)小猫也想去,他们带它去了吗?听一听。(教师范唱)小结:原来小猫不抓老鼠他们不带它去(完整歌唱)小结:他们一家玩的真开心呀!我们也去“逛公园”吧!

  三、游戏《逛公园》

  1.第一次尝试游戏,探索在音乐的第一强拍“带人”的规则。

  师:我先来当爸爸,我要邀请小朋友和我一起逛公园啦!

  游戏前我有个要求,在爸爸出来时你们用拍手信号提醒我一下,在爸爸带妈妈时也要提示一下,妈妈带小弟时也要提示一下!被邀请到的小朋友就跟着后面走,别忘了哦!

  (配班老师分段弹琴,幼儿边跟唱歌曲,边用第一强拍拍手的方式参与游戏,初步了解游戏规则。)

  2.幼儿角色表演。

  3.请幼儿围成圆圈逆时针有节奏地走,连贯的游戏一遍。

  师:围公园的小朋友逆时针走,爸爸、妈妈是反方向走,游戏开始了。

  4.加入“猫捉老鼠”的环节,组织幼儿进行游戏。

  师:他们有没有带小猫去逛公园呢?用同样的方法我们来找个小朋友做小猫,但是小猫只需站在原地,其他小朋友用手指指着“小猫”边唱边表演。

  唱完后,“小猫”心里也想去逛公园,现在就去抓老鼠! “喵——”说完马上去捉老鼠(在场的人)。被捉住的就是“老鼠”,已跑上位坐下的幼儿就不能捉了,逃跑时请注意安全。

  (游戏若干次)师:想不想再来一遍啊?赶紧把公园围起来吧!

  太开心了,逛累了,我们一起休息一会儿吧!

  四、结束部分。

  师:我们玩得可真快乐啊,好,现在回家喽!(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逛公园》是一首愉快而又带些诙谐有趣的歌曲,节奏明快,根据活动目标主要是让幼儿注意弱起拍唱,并能拍准重拍,能在重拍处及时带人。在活动中不仅要学唱歌曲还要按照规则游戏,还要注意圆圈的顺逆时针走,对于大班上学期幼儿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掌握的知识点还是蛮多的。

  这个律动的加入可能会延长课堂时间,如果加入律动,可改为边唱边走,拍准强拍,也可作为课前准备。

  教师第一次范唱可改为清唱,让幼儿听清楚歌词。

  钢琴伴奏声音一定要低一些。

  在游戏中教师一定要清楚强调“带人”的规则——在第一强拍处。

  角色表演唱这部分可放在前面学唱歌曲时,放在后面会影响幼儿游戏的投入。

  游戏处应注意对幼儿情绪的收放自如,对于猫抓住了老鼠也应给写奖励(贴花纸)。当猫捉老鼠时教师应关注好“爸爸、妈妈、小弟”,从而不至于让他们感到冷场。

15、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拨弦》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音乐的诙谐、跳跃的特点。

  2、通过自由操作、听故事、自扮小动物、做游戏的方式,进一步表现和理解音乐的特点与情绪。

  3、能愉快的、主动的参与感受、体验活动,并能合作、创造性的进行游戏和表演。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5、随歌曲旋律唱出来。

活动准备:

  简单的场景布置,小动物的装饰物,弹簧小动物盒若干。

活动过程:

  1、在活泼有趣、诙谐幽默的音乐中进入场地。

  2、幼儿自由的操作弹簧玩具,体验玩具带来的快乐。

  3、教师使用弹簧玩具表演音乐的内容,让幼儿欣赏音乐。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他在做什么?

  4、教师用讲故事的口吻,帮助幼儿理解乐曲的内容。并请幼儿集体表现乐曲,重点理解音乐的跳跃与乐句中的重音停顿。

  5、请幼儿利用材料自由化装成各种小动物。

  6、进行游戏活动:《狐狸与小动物》。

  7、在优美舒缓的音乐中结束游戏。

活动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通过故事、游戏、图谱提示多种方式让幼儿在听音乐过程中感知音乐的重拍,循序渐进,层层深入,逐步让幼儿了解音乐的性质和结构,掌握乐曲中重音的出现。并引导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游戏中的乐趣。让规则教育在潜移默化中体现出来。我觉得这个活动有以下几个亮点:

  1、大灰狼的教具简便、轻巧:既能充分展示表现音乐的形象,又便于教师表演操作。以往的大灰狼都是由老师自己扮演,披上大大的披风,带上可怕的头饰,我的大灰狼手偶是用袜子制作而成,套在手上就可以表演,使大灰狼这一形象更加生动、可爱。

  2、图谱比较贴切:图谱有着强烈的视觉效果,它的出现,让孩子们很快找到了“笨老狼回头”的音乐(乐曲中的重音出现的地方),通过视觉与听觉的有效结合,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孩子们看图谱找重音、听音乐找重音,不同要求逐级提出加深难度,突破了重难点,达到了教学目的。

  3、结局出人意料:大灰狼最后和我们小朋友成为了好朋友,这样的结局从另一个视角告诉我们“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包括大灰狼,我们的生活要充满爱!大家共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4、整个活动始终以情境化的教学、游戏的方式,引领着幼儿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感知乐曲,体现着愉悦性、发展性。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尽可能地富有激情,因为只有我自己被音乐感动,才能感动孩子、感动大家。

  活动不足:

  1、在整个活动设计中,我觉得活动的量还不够,也就是说活动从深度广度来讲略显不足。根据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取不同的方式,设置不同层次的难度,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跳起来摘桃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发展,这是我所追求的,但也是让我感到迷惑的地方。

  2、在重音处拍手跺脚这个游戏环节中,由于我事先的游戏规则只说了“在大牙齿的地方拍手跺脚”,而没有反过来强调“在小牙齿的地方就不拍手跺脚”,以至于第一遍游戏时有几名幼儿在小牙齿处拍手,在重复了游戏规则后大部分幼儿都已掌握,只有亮亮小朋友仍在小牙齿处拍手,我告诉他下课后我俩再单独交流。下课后我才理解他对音乐重音的诠释方式:小牙齿处轻拍手,大牙齿处重拍。

16、大班音乐教案活动《小海军》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在语言课《我是三军总司令》后幼儿的情绪 特别激动。jiefangjun的形像植入幼儿的心中,根据这种情况我设计了这节课。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感受歌曲雄壮有力的气质。

  2、能较好地演唱附点音符。

  3、在演唱歌曲中,体验小海军的英勇与威武。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歌曲的性质和主要内容,学会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能较好地演唱附点音附。

活动准备

  海军图像、海军课件、词谱图、《小海军》伴奏。

活动过程

  一、 师生问好,复习歌曲,引出课题。

  1、师:小朋友们好,介绍了我们的客人老师,我还带来了一位叔叔,

  你们看他是?(出示海军图片)

  2、师:看来小朋友们都认识海军叔叔,你们想知道海军叔叔平日里主要做些

  什么吗?我们赶紧出发,老师带你们去参观海军基地吧!

  二、播放课件,引起对海军的崇高敬意。

  解说:我们勇敢、威武的中国人民海军踏上舰艇去执行护航任务,在我们祖

  国的大海上到处都能看到海军的身影,他们常年在海上作战,打击敌人,保卫我们祖国大海的安全。

  1、小朋友们参观了海军基地,海军叔叔每天在海上行驶怕狂风,怕海浪吗?他们表现的怎么样?(威武、勇敢、神气)

  2、海军叔叔在炮艇上不怕困难,非常勇敢,你们喜不喜欢海军?

  3、如果你是小海军,你会做什么?

  三、欣赏歌曲《小海军》

  1、师:小海军究竟会做什么呢?老师这里有一首歌曲,名字就叫《小海军》,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播放《小海军》Fhash动画)

  2、师:你们听到歌曲里唱了什么呢?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一句?你想用什么动作来表示这种感觉呢?

  四、学说歌词

  师:我们一起来朗诵一下歌词吧!比一比,谁的声音响亮、有力。

  词:我是小海军,开着小炮艇,不怕风,不怕浪,勇敢向前进,炮艇开的快,大炮瞄的准,敌人胆敢来侵犯,轰,轰,轰,打的他呀底海底沉。

  第一遍:在座位上拍手说歌词。

  第二遍:起立拍手说歌词。

  第三遍:跟老师一起边做动作边说歌词。

  五、学唱歌曲

  1、师:小海军多勇敢呀,我们跟上音乐来唱一唱吧!(逐句教唱两遍)。

  2、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唱这首歌曲,老师声音大一点,小朋友们声音小一点哦!(唱曲一遍)小朋友们再来一遍,这次你们要比老师唱的响亮哟!(唱曲一遍)

  3、师:我们只有用坚定果断的声音,才能唱出小海军威武神气的样子,小朋友们再试一次吧(唱曲一遍)。

  4、师:现在我们分成男孩子和女孩子两组来比一比,看看哪组小朋友唱的更像小海军(分组比赛唱)。

  六、动作表演,巩固唱曲。

  “小朋友们,这首歌曲真好听,我们边唱歌曲边学着小海军去海上巡逻吧!(正步走、端枪走唱曲)

  七、结束活动:

  小朋友们表现真棒!请你们想想还有哪些动作能表现出小海军的勇敢和神气,下节课我们来学习表演小海军。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师能够抓住幼儿喜欢海军这一特点,激发幼儿情感,通过学歌曲将海军的形象植入了幼儿的心中。幼儿能够较主动的说出唱出自己喜欢的一句歌词,尤其是三个“轰”字把歌曲的情趣表现的淋漓尽致,如果教师能够抓住幼儿的兴趣点给幼儿多一些表现的空间,让幼儿自由创编动作,教师做好引导,让幼儿在尽情表演中感受歌曲的优美。

17、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游戏圈圈》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看图识方位并随音乐的节奏合拍地做相应的动作。

  2、乐意与同伴合作探索与游戏,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

  3、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图谱、音乐。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幼儿随音乐进教室。

  二、引导幼儿学会看图并进行游戏。

  (一)师:小红和小兰也想和我们做游戏,大家来看看,他们在圈上玩的是什么样的游戏?(出示图1)师带领幼儿逐一观察图谱并做动作。

  请幼儿起立找到自己的朋友,跟着音乐玩一次。

  (二)游戏一:相同方向转圈。(图2)1、师:

  1、我们来看看小红小兰带来了什么样的游戏。

  2、他们在玩什么样的游戏?怎么站的?他们的方向呢?

  2、请幼儿扮演小红小兰站在内圈、外圈上。

  3、跟着音乐前四句玩一玩(重点是在走的时候要走到下一个点,避免有的小朋友丢了朋友。)

  4、出示(图3、4、5、6)交待玩法。

  5、请幼儿和着完整的音乐做游戏。

  (三)游戏二:"剪刀、石头、布"

  1、师:小红小兰想让游戏更好玩,来看看怎么玩的。(出示图7贴在图6上)

  2、在歌曲的那一部分玩的"剪刀、石头、布"?

  3、教师和幼儿玩"剪刀、石头、布",问:输的怎么惩罚?打平手怎么办?

  4、请幼儿和着音乐玩游戏,在音乐最后一句提醒幼儿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

  (四)游戏三:相反方向转圈找朋友。

  1、师:小红小兰想让游戏更有趣,我们看看怎么玩?(把图8贴在图2上)

  2、师:有什么变化?谁变了?

  3、请幼儿和着音乐玩相反方向转圈的游戏。

  三、延伸:变换走的动作游戏

  1、师:谁能走的更有趣、更好玩呢?请幼儿模仿有趣的走法。

  2、请幼儿站在圈上和着音乐玩有趣的走的游戏。

  3、师:你们还有这么多有趣的走法,我们到外面去玩一玩好吗?

活动反思:

  在备课前,我就一直构思如何来安排这节课,我班班额过大(77名幼儿,最近常到园的也有70或72名幼儿),对幼儿的分组活动也做了认真的思考,组分多了没人管理(一个老师、两个保育员),最终把每个游戏活动时分成三个组来完成。

  在 “自由玩圈”活动中,当老师让幼儿自己想出圈的玩法时,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每个幼儿都能拿着圈玩,有几个幼儿表现特别突出,能用圈套自己、手上转、地上滚,老师请出玩法好的幼儿玩给大家看时,别的幼儿都积极地跟着做,活动中老师说的不多,幼儿能自主练习,每个幼儿都能玩起来。

  在 “小球钻圈”活动中,老师分组示范动作后让幼儿自己尝试,幼儿跃跃欲试, 第一次滚球的时候,老有幼儿滚不到圈里,老师让他们多看(看别的小朋友滚)多练,经过尝试后最终能把小球滚进地上的圈里,开始距离要远些,看到幼儿能滚进的不多,及时缩短距离后效果好很多。这个活动中,幼儿参与意识强,看到自己能把球滚进圈里时都很激动,都期盼能再滚一次。

  “过小河”时,老师在讲双脚跳的要领时,幼儿在原地就跟着做,都能双脚多前一个圈跳进后一个圈,只有少数幼儿能连续跳,几个年龄小、个子矮小的幼儿跳时不能保持身体的平衡摔在地上,经过老师再次提醒方法以及同伴鼓励后,能坚持跳完,还有几个幼儿胆小不敢双脚跳,在老师的鼓励帮助下也敢跳了。

  “开火车”时,幼儿一个接一个做得非常好,用脚尖走比较平稳,用脚跟走时好些幼儿走不了几步就掌握不了平衡,这时我缩短了脚跟走的时间,幼儿就走得很好了。

  这次活动设计方案时幼儿我没把人数问题考虑周全,分成三个组活动,幼儿的等待时间都很长,后面没玩的幼儿玩的兴致受到一定的影响,有的幼儿开始不能约束自己,经过老师的提醒后方能管住自己。活动前没考虑到小班幼儿的能力,第一次滚小球时,距离远了,幼儿滚球的准确性差,第一轮幼儿基本都没把球滚进圈里。

  如果现在让我再上一次,首先我会考虑到人数的问题,尽可能让每次活动的人数少一些,把幼儿分成两部分来上,一部分由一名保育员安排在教室做别的活动,每个游戏活动前把游戏规则讲清楚,让幼儿在活动时安全方面有保障。活动前多推敲活动方案的可行性,并对教案进行说课,发现问题及时修改。

18、大班音乐活动教案《音乐接龙》含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大胆参与游戏,乐意与同伴共同体会游戏的乐趣。

  2.喜欢欣赏世界名曲,感受欢快的4/4节奏。

  3.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二、重点和难点

  1.幼儿欣赏世界名曲,感受快乐的4/4节奏是重点。

  2.与同伴合作,共同表现节奏是难点。

  三、设计思路

  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性逐步发展,在各项活动中与同伴合作相玩能体会游戏乐趣。音乐游戏“音乐接龙”就是在此思路上设计而成的。同时让大班的幼儿接触一些世界名曲,也能给予幼儿美的薰陶。

  四、材料准备

  1.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拉德茨基进行曲”录像。

  2.“拉德茨基进行曲”磁带一盘。

  五、流程

  感受、探索(角落活动)--欣赏、体会(集体游戏)--表达、表现(角落活动)

  1.角落游戏中自由欣赏曲子、感受节奏,探索乐曲的特点。

  ①在角落里让幼儿反复观看“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拉德茨基进行曲”录像,让幼儿知道这是世界名曲,感受乐曲的欢快,可让幼儿自由发挥翩翩起舞。

  播放录像可持续二个星期,让每个幼儿参与感受过。

  ②在角落里可以让幼儿尝试采用有多种节奏表现乐曲。比如|X X XX X|;比如| XX XX X X |;比如| X XX XX X|;还比如| XX X XX X|。幼儿在各种节奏型的后拍奏中,体会乐曲的欢快。

  可让幼儿在角落里以小乐队的形式来大胆尝试,感受4/4节奏。

  注:在角落游戏中的探索是轻松的,愉悦的,教师安排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反复熟悉,达到耳熟能详的效果。

  ③在体育游戏中玩“击鼓接龙”的游戏,熟悉“接龙”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幼儿排成一条长龙第一个幼儿击鼓四下再拍四下第二个幼儿的手即完成排到龙尾,由第二个幼儿击鼓四下再拍第三个幼儿四下手排到龙尾,接力依次。幼儿分成四队比赛谁最快。规则击鼓和击后面一位幼儿的手均四下。

  此游戏的玩需可以帮助幼儿参与“音乐角”的游戏。

  2.集体游戏中共同欣赏,合作相玩,体会游戏的乐趣。

  ①教师播放录像,幼儿听赏,说说听赏的感受。

  ②交代游戏名称、玩法、规则,激发幼儿游戏乐趣。

  第一遍全体幼儿组成一条龙(玩法如体育游戏“击鼓接龙”,幼儿先自己拍手四下再拍第二个小朋友手四下变成龙尾,再由第二个幼儿自己拍手四下再拍第二个小朋友手四下再变成龙尾,依次接龙,直至音乐结束)规则是听好音乐节奏。

  第二遍将幼儿分成二组变成二条龙,进行比赛,哪一组接龙正确又节奏合拍为赢,鼓励幼儿大胆参与,切准节奏。

  第三遍将幼儿分成四组变成四条龙,进行比赛,哪一组接龙正确又节奏合拍并能表现出欢快情绪的为赢,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③教师发音乐,幼儿自由表现:可以变化节奏接龙、可以用其他肢体语言表现乐曲。

  注: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感受欢快的4/4节奏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幼儿体会和同伴合作相玩、共同表现的乐趣。

  3.角落里的延伸活动,进一步感受节奏、欣赏曲子,并且各种方式表现与表达。

  引导幼儿在角落里可以继续运用自编舞蹈以及其他节奏表现乐曲,教师还可以运用“小舞台”的形式让幼儿大胆表现。

  教学反思:

  第一次上课学生的积极性不高,针对教案而言,我觉得刚开始设计学生用节奏进行音乐接龙,学生的接收力有限,感觉稍显难度大了一些,导致在后面的旋律、音乐接龙中,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得不是很充分,课堂上也略显单调了一些,基本上是我在唱主角,学生连配角都提不上。对于我来说,这算是一节失败的课堂。呵呵,不过失败乃成功之母嘛,所以过了二天我又选了一个班级上课。

  这次我将教学环节改动了一下,先将乐曲接龙放在了最前面,学生很喜欢这样的方式,天马行空的唱了很多歌曲(当然也包括流行歌曲,这是他们的最爱嘛),然后我再把节奏接龙放在乐曲接龙的后面,学生保持了刚刚乐曲接龙的兴趣,对于节奏接龙,他们也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更有调皮的学生除了击拍手掌外,还加入了一些敲打文具盒和桌子等一些不同的打击方法,这也是我始料未及的。这样的设计让我觉得学生的创造力也很大,学生也让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当然在结束环节中,我将原来的旋律接龙改变成了动作接龙,开始是我和学生进行接龙,后来变成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完成接龙。学生完全放开了,弄些很搞笑的动作,整个课堂气氛很是活跃。

  我觉得改动后的音乐接龙更能让学生发挥其创造性,而且从他们的创造中也让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正如您说的那样,音乐是玩与美的结合,我感觉这节课学生玩得很快乐,同时也感受到了音乐给他们带来的美。当然,要这样带到学生的积极性,老师调控课堂的能力也有待于加强。

19、大班音乐活动教案《羞答答》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学唱歌曲,学习唱出两句"哎呀呀,哎呀"的不同强度。

  2、根据歌词创编表演动作,学习用不同的姿态、神情表现羞答答的样子。

  3、体验并表现好奇、害羞的情绪。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事先玩过"眼睛藏朋友"的游戏。

  活动过程:

  一、幼儿理解"羞答答"的意思。

  1、猜测游戏:你的眼睛里藏着什么?

  和你的好朋友面对面坐好,仔细地看看他眼睛里藏着什么?大家一起说出"朋友的眼睛里藏着我,我的眼睛里藏着朋友"。

  2、幼儿与老师表演"羞答答"。

  "当我看着你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不看我的眼睛了?" 幼儿根据教师的提问回答:"如果别人一直盯着看我,我会不好意思,会害羞"。

  3、不好意思、害羞还可以用"羞答答"词语表示,!出自:快思老.师!请小朋友与同伴进行对视,体验"羞答答"情绪。

  二、幼儿学习歌曲。

  1、教师讲述歌词,幼儿熟悉。

  2、引导幼儿学唱歌曲2-3遍,注意唱准"藏"的发音以及唱出"哎呀呀哎呀"的不同强度。

  三、幼儿创编歌表演动作。

  1、启发幼儿创编"羞答答"的动作和神态,如:捂着脸、低着头、玩弄手指头、扭头、摆手等动作。

  2、幼儿迁移游戏中对看时好奇的样子和相对时的配合,创编第一、第二句的动作。

  3、引导幼儿完整地演唱歌曲,提醒幼儿唱第一、第二句时做好奇的动作,在唱到"看得我呀羞答答"时,自由地做害羞的动作。

  四、幼儿表演唱歌曲,并与同伴做相应的动作表现害羞的情绪。

  五、音乐表演:拉拉钩。

  刚才,我们小朋友和你的好朋友,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害羞不好意思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和好朋友拉拉钩做一个大方的好朋友好吗?幼儿结伴游戏。

  活动反思:

  “羞答答”这个词语是幼儿第一次接触,“如果老师一直盯着你看,你的心理会觉得怎样?”从难为情引出还可以用一个好听的词语“羞答答”来说,“你会用动作来做做羞答答的样子吗?”幼儿很兴奋的做出各种羞答答的动作,在做做玩玩的过程中理解了羞答答的含义。“哎呀呀哎呀”我采用了幼儿结伴表演的方式,用双手遮住脸从指缝中看好朋友和双手移开偷看好朋友的方式表演,把羞答答的样子表现的淋漓尽致,用个别示范与结伴表演的方式,巩固歌曲。

  在幼儿学习歌曲之后,我先请个别幼儿结伴进行表演,在此基础上请其他幼儿模仿表演的动作。在唱唱跳跳的过程中,增加了幼儿学习歌唱的兴趣,并巩固了幼儿对歌曲的掌握。

20、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捏面人》含反思

  【活动设计】

  陶艺是我园特色教学教研活动之一,孩子们在平时制作陶艺作品的过程中,常常会对自己制作出来的好的作品感到很满意、很开心,乐得边观赏边哼唱。看着孩子们的表现,我想,何不把让孩子们把作品编进歌曲里面,大家一起来唱一唱呢,结合孩子们喜欢唱歌的特点,我选择《捏面人》这首富有京韵风格的歌曲,让孩子们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利用平时制作的作品创编歌词,不仅让孩子们体验成功乐趣,从而激发孩子们创作更多作品的欲望和兴趣。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捏面人》,感受歌曲稚趣、生动、富有京韵的风格。

  2、在原有歌曲的基础上,借助平时制作的陶艺作品即兴创编,体验成功的快乐。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面人形象——唐僧师徒四人;

  3、幼儿制作的陶艺作品。

  【活动过程】

  一、欣赏课件,激发兴趣。

  1、幼儿每人带一件制作的陶艺作品进入活动室,将其放在合适的地方。

  2、师:“今天我们带来的这些陶艺作品都是我们小朋友平时用泥捏的,捏得真好,除了用泥捏,还可以用什么来捏呢?……”(对了,还可以用橡皮泥、面……等材料来捏,在我们幼儿园门口就有一位捏面人的老爷爷,他的本领可大了,会捏各种各样的面人,都捏了一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讲述,引出歌曲部分内容。

  (重点学习“捏出来的︱面人把~︱眼看︱花—︱”这一乐句的节奏)

  (1)师幼看幻灯片(快速放映很多),幼儿边看边说(要求幼儿都说)

  (2)师:哇,这么多啊,看都看不过来了,捏面人的老爷爷本领真大,捏出来的面人,把我的眼睛都看花了!

  师有节奏地说:老爷爷——捏出来的面人把~眼看花(轻声节奏伴奏)

  师带幼儿将这一句按乐曲节奏说2遍。(轻声节奏伴奏)

  二、感受乐曲,学唱歌曲。

  师:听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老爷爷吧!

  师有节奏地把第一部分(A段)说一遍(钢琴轻声伴奏)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几个老爷爷捏的面人,你们知道是什么吗?下面啊,老师要给大家表演一首歌,只要你们认真地听,仔细地看,就一定会知道哦)

  1、教师范唱歌曲,用身体动作表现说唱部分歌词。

  教师完整表演歌曲一遍(伴奏)

  2、运用已有经验,幼儿根据教师的身体动作学习说唱部分歌词,根据幼儿回答,教师逐一揭示面人,帮助了解歌曲的部分结构。

  (小朋友,老爷爷到底捏的是啥,你们看出来了吗?)(谁来说说看,再做一做,我们一起学一学。)

  老师做动作,幼儿随乐按节奏念B段歌词

  (“老爷爷捏的是哪个故事里的人物?”……)

  捏的是谁啊?按X XX︱XX X ︱X X ︱X - ︱把四句完整说唱一遍,并配上相应的动作。

  3、教师逐步退出动作引导,幼儿随音乐演唱歌曲。

  (1)老师带幼儿随音乐演唱歌曲。

  (“小朋友们说的真好,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把他们表演一遍吧。”(伴奏)

  ①完整表演第一遍,要求幼儿一边唱一边做动作)

  (小朋友,你们喜欢这首歌吗,为什么喜欢呢?

  哦,除了有……,还有啊,我来唱给你们听一听:

  教师有表情地唱“你说是啥就是啥~~~!”幼儿跟学哦,这首歌有唱又有说,还有京剧的韵味儿,听起来真好听。我们一起来唱一唱,看谁唱得更有味儿。(伴奏)

  ②完整表演第二遍)

  (2)教师逐步退出动作引导,让幼儿随音乐演唱歌曲。

  (小朋友们唱得太好了,我还想听呢,怎么办呢?……看谁唱得好。(伴奏)

  ③完整表演第三遍)

  三、结合特色,尝试创编。

  结合我园陶艺特色,让幼儿根据自制的陶艺作品尝试创编

  1、师:“老爷爷捏的是《西游记》故事里的人物,能不能也来把你们捏的这些陶泥作品编到这首歌里面唱一唱呢。”(幼儿讨论)

  你捏了什么……

  2、根据幼儿的即兴创编,对部分歌词进行替换,大家集体学唱。

  3、幼儿完整地表演唱。

  编得真好……(伴奏)

  4、继续创编,体验成功的快乐。

  还有小朋友想编吗?那好,去请客人老师和你一起来编。

  好了吗?我要来听了,我走到谁的面前,就要听到谁的声音哦,邀请客人老师和你一起上来表演吧!

  师幼一起表演

  唱得太好了,我们一起谢谢客人老师,和客人老师再见!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的参与度非常高,我充分利用肢体语言等手段,不断地启发诱导,通过退位策略,循序渐进,最终达到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活动中大部分孩子未能进行创编的,在活动结尾大家和客人老师一起都完成了创编。扬州市幼教研究会理事长徐晓莉老师用“精彩”两个字评价了这个活动,她还说:整个活动所体现出来的就是生动,有趣,老师通过多种手段,分解了重点、突破了难点,真是个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的渐进感觉,非常巧妙。

  本次活动有一点是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需要注意的,就是活动中老师和孩子可以再大胆一些、灵活一些,尽情地去发挥、表演,全身心地体验活动的乐趣。

21、大班音乐教案活动课《赛马》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知道乐曲的名称,初步理解乐曲的内容和性质。

  2、对中国民族乐器二胡有所认识。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创设内蒙古大草原环境(包括草原背景图及若干匹可抽拉的马)。

  2、录音磁带:开飞机音乐、《赛马》乐曲。

  3、民族乐器:二胡。

  活动过程:

  一、开飞机进活动室。

  1、师:小朋友,你们见过内蒙古大草原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内蒙古大草原上去玩,我们开着飞机去吧。

  2、指导幼儿看图。

  师:多美的大草原,蓝蓝的天、绿绿的草,图片上还有什么?(蒙古人在骑马)对了,蒙古人民勤劳勇敢最爱骑马。哦,今天草原上还有一场热闹的比赛呢,你们想知道是什么比赛吗?

  二、初步欣赏乐曲《赛马》。

  1、欣赏第一遍乐曲《赛马》后提问。

  师:小朋友,听出来是一场什么比赛?(幼:是骑马比赛)对了,是蒙古人民在举行赛马比赛,你们是从哪里听出来是在赛马?(幼:有马跑的声音、有马叫的声音)

  2、听故事、看图片欣赏乐曲《赛马》。

  教师边讲边操作活动教具:各位观众,赛马比赛开始了。现在跑在最前面的是一匹枣红马,马背上的小伙子很得意。后面一匹大黄马追上来了,骑马的还是个小姑娘呢!多勇敢!加油呀,后面又有一匹大马追上来了,比赛越来越激烈。观众有的喊加油,有的跳起了舞。比赛继续进行着,快到终点,马儿都不愿落在后面,使劲跑,看,枣红马一大跨步过了终点,它高兴地叫起来,向大家报喜!

  3、由“马叫”引起幼儿对二胡的兴趣。

  师:赛马比赛结束了,你们有没有从音乐中听到枣红马在叫?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其实刚才音乐中的马叫声音不是真的马在叫,它是用一种乐器模仿出来的,有谁知道是什么乐器?

  三、介绍二胡,分段欣赏,感受乐曲的内容及性质。

  1、教师介绍二胡的构造、特点。

  师:二胡是我国的民族乐器,它是用木头制成的,有两根细细长长的叫弦。右手拿的叫弓,弓毛是用马尾做成的,弓一拉一推就会发出声音。听,这是什么声音?(教师用二胡模仿马叫的声音)听,这又是什么声音?(教师通过拨弦模仿马跑的声音,让幼儿了解“拨弦”。)

  2、教师用二胡现场演奏《赛马》。

  3、分段欣赏乐曲《赛马》,了解各乐段的不同内容及性质。

  a教师演奏第一段。

  提问:这一段音乐的速度怎么样?你好象看到了什么?(讨论)

  小结:第一段音乐的速度很快声音越来越响,好象比赛开始了,很多马从远处跑来。

  师:小朋友,你们会骑马吗?现在老师来演奏第一段音乐,你们来赛马,再请一个小朋友上来让草原上的马也跑起来,比一比哪匹马跑得快。(要求按音乐节奏做动作)

  b教师演奏第二乐段。

  提问:第二段音乐和第一段音乐有什么不同?你好象看见了什么?(讨论)

  小结:第二段音乐速度比第一段音乐慢,很优美、抒情,好象看赛马的观众在喝彩、送奶茶、拍手、跳舞。

  c教师演奏第三段。

  提问:第三段音乐的速度怎么样?这段音乐好象讲了些什么?(讨论)

  小结:第三段音乐的速度更快,比赛更激烈,快到终点了,马儿飞快地向终点跑去,最后,取得胜利的大马高兴地叫起来。

  四、区别三段音乐,巩固感受音乐的结构性质。

  师:听,这是第几段?为什么?(放录音)

  五、通过身体动作的表演进一步感受乐曲。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来举行赛马比赛?好,我们一起骑上马,比赛马上开始。

  活动反思:

  在音乐课《赛马》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培养聆听音乐的兴趣和习惯,感受颇深,有值得保留的教学经验,同时也有一些需要推敲的地方。

22、大班音乐教案活动《猴子学样》含反思

  活动意图:

  模仿是幼儿的天性。5至6岁年龄段,是幼儿探究思维、分析能力发展比较迅速的时期,他们好奇、好问、爱模仿、爱体验。幼儿天生就喜爱各种小动物,渴望与他们亲近、游戏。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开展了此次活动。旨在让幼儿在趣味横生的游戏中,了解猴子爱模仿的特点,发展幼儿表演能力。

  活动目标:

  1、 用动作或表情表演歌曲中幽默与诙谐。

  2、 和同伴讨论、交流,提高表演水平。

  3、 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 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图谱、音乐磁带(幼儿园发的)。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

  1、用歌曲中的话来讲述故事《猴子学样》。

  张老汉喜洋洋,扁担草帽上山冈哟。太阳晒,山路窄,老汉走得汗直淌哟。

  有棵大树在路旁,树叶遮住大太阳。老汉树下来乘凉呦,老汉树下来乘凉哟。

  上岗上有群猴,看见老汉在乘凉哟。大草帽头上戴,这个样子真好玩哟。

  猴子跑来围着老汉看,拿着草帽也往上戴。学着老汉一个样哟,学着老汉一个样哟。

  2、故事中有谁?

  张老汉,在干什么?师幼一起说一说。

  二、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

  小朋友认真倾听。

  2、幼儿学唱。

  结合图谱理解歌词内容,哼唱。

  一段段地练习学唱。

  3、指出不妥之处。

  三、创编表演。

  1、你会用什么样的动作、表情表演,你觉得最好玩的地方?幼儿分组创编,鼓励幼儿和同伴一起讨论、交流动作设想,善于吸收别人的意见与建议。

  2、集体交流,学习其他组的经验继续创编。

  四、游戏:猴子学样

  一名幼儿扮演老汉,其余幼儿扮演猴子,音乐一响,老汉自由做动作,猴子跟着学,跟上歌曲节奏。

  活动反思:

  戏是幼儿的主体活动,模仿是幼儿的天性。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去“再现”成人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比如角色游戏)。整个活动寓教于情,寓教于乐,幼儿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互帮互学;教师成为幼儿的伙伴、朋友、倾听者、合作者,体现良好的生生互助、师生互动关系,营造出生动、活跃、协作的氛围,使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充分想象、大胆模仿,积极发言表演,共同内化知识、获取体验,达到既发展幼儿探究能力,又培养幼儿合作精神的目的。活动中幼儿情绪高涨,语言讲述流畅,层次分明而又衔接自然,在孩子们的兴奋期待中开始,在全身心投入中进行。让幼儿乐于在活动中表现和参与,这是整个活动的一大亮点。

23、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小树叶》含反思

  大班音乐歌唱--小树叶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感受两段歌词表达的不同情感。

  2、能初步结合两段歌词不同的感情色彩,运用"缓慢、跳跃、坚定"的歌声表现歌曲,进行有感情地演唱。

  3、体验小树叶的勇敢。学做勇敢的小树叶

  4、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词内容,跟唱歌曲,提高学新歌的兴趣。

  5、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的玩法,学习按游戏和音乐的要求,相应的按节奏变换动作,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点:

  理解歌词内容,感受两段歌词表达的不同情感

  活动难点:

  能初步结合两段歌词不同的感情色彩,运用"缓慢、跳跃、坚定"的歌声表现歌曲,进行有感情地演唱。

  活动准备:秋天树模型一个,小树叶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出事树模型。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一棵什么季节的树?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树叶都黄了,这个时候如果秋风吹来了,你猜树叶会发出什么声音?

  听上去像"沙沙"的声音,就像在唱歌一样。那我们就一起来学小树叶唱"沙沙"声。

  "33332 55553"

  二、教师范唱①秋风吹来的时候,小树叶除了会发出声音,还有可能会怎么样?

  会从树上飘落下来。小树叶离开了妈妈,飘呀飘呀飘向哪里,不知道会不会孤单害怕,现在老师就来问问小树叶。

  教师范唱第一段小朋友们也跟着老师一起来问一问小树叶吧幼儿跟唱②你觉得小树叶会害怕吗?

  那我们来听听小树叶是怎么说的。

  教师范唱第二段。

  小树叶是怎么说的?

  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树叶?(勇敢)所以这一段唱的时候应该怎么唱?(要勇敢)③这首歌有两段,表达了小树叶不同的心情。你来听听两段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完整范唱。

  第一段讲的是小树叶离开了妈妈十分难过,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连贯,缓慢)第二段讲小树叶勇敢坚强,我们又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断顿`跳跃)

  三、幼儿跟唱你喜欢这片勇敢的小树叶吗?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做一回勇敢的小树叶。

  幼儿人手一片树叶,边做动作,边学唱歌曲。

  分组唱。

  请个别幼儿上台唱四、活动延伸请幼儿将手中的树叶进行涂色,画上花纹,将它装扮在树妈妈身上。

  附件:

  秋风起来啦,秋风起来啦,小树叶离开了妈妈,飘呀飘呀飘向哪里,心里可害怕。

  小树叶沙沙,沙沙沙沙沙,好像在勇敢地说话,春天春天我会回来,打扮树妈妈。

  活动反思:

  歌曲《小树叶》是一首情感丰富的拟人化的歌曲,生动地表现了小树叶积极乐观的形象。歌曲把大树比作妈妈,树叶比作孩子,充满了童趣,也洋溢着人间的温情。歌曲要求孩子唱出了树叶宝宝对大树妈妈的不舍和期盼来年春天归来的乐观。由于歌曲的两段歌词表达两种不同的情绪,因此歌曲的学习是采用分段教学的方法。第一段表现了小树叶离开妈妈后的不舍与害怕,第二段表现了小树叶春天归来时的乐观情绪,为了让孩子们体验这种情感,我采用到方法配合曲调进行肢体动作表演和歌曲内容展现丰富的表情,在我的带动下,幼儿表现积极,以热情饱满的情绪表演“小树叶”。本节课是学唱歌曲,我并没有刻意以教唱为主,而是在幼儿亲身体验,直观感知、创设情境中去感受小树叶对妈妈的爱 ,让孩子们在表演唱中获得了最直观的知识。歌曲中有一个难点:“春天我会回来打扮树妈妈。”这句话孩子们不好理解,我没有特意去解释,而是以一种欢快的情绪带动幼儿情绪,来促使孩子对歌曲的理解。这首歌曲唱起来很美,孩子们很喜欢,只要一吹风,孩子们听到树叶在响,就会情不自禁的唱起《小树叶》这首歌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24、大班音乐教案活动《钟》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图谱的帮助下,尝试配合演唱两声部歌曲。

  2、感知两声部合唱的形式,体验合作演唱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5、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重点难点:

  在图谱的帮助下,尝试配合演唱两声部歌曲。

活动准备:

  1、歌曲录音

  2、图谱

  3、幼儿经验:

  (1)熟练演唱第一声部

  (2)合作朗诵两声部儿歌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钟》

  1、我们已经学习演唱歌曲《钟》,你们能用好听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吗?

  2、重点引导幼儿用轻巧跳跃的声音表现钟声。

  二、两声部儿歌朗诵。

  1、我们还学习了两声部的儿歌,你们能用响亮的、整齐的声音念出儿歌吗?

  2、教师指挥幼儿朗诵。

  三、尝试两声部合唱

  1、小朋友们的本领真大,不但会唱歌曲,还会念两声部的儿歌,听到你们的好听的声音,我也忍不住想唱歌了。

  2、教师范唱:要求——教师在唱歌时幼儿安静的听,听好举手回答问题。

  关键提问:今天老师唱的歌曲与以前有什么不一样?

  录音机唱的是什么?我唱的是什么?

  3、师小结:这首歌曲是一首两声部合唱的歌曲,并且两声部的歌词有不一样的地方。

  4、出示图谱

  请你们看着图谱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这首歌曲的两个声部是一起开始的吗?两个声部唱的歌词是一样的吗?

  5、跟着钢琴演唱第二声部:

  我们看着第二声部,跟着音乐一起来唱一唱第二声部。(弹琴)

  6、跟着录音机配第二声部

  (1)我们来给录音机配合第二声部好不好?(教师指图给予一定的提示)

  (2)我们这次不看图谱,一起跟着录音机唱的第一声部来合作,演唱第二声部。

  7、幼儿尝试两声部配合演唱歌曲

  (1)我们小朋友能不能像念两声部儿歌一样来唱第一声部和第二声部?

  (2)幼儿自主分成两大组演唱歌曲。

  (3)交换声部演唱。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前幼儿掌握了第一声部的歌曲演唱,两声部的儿歌朗诵,为活动解决了难点,但是从活动过程看,难点解决之后,孩子们对两声部的歌曲演唱没有了难度,很轻松的就合唱成功。所以活动中我进行了随机调整,请幼儿进行指挥,但是孩子们对指挥比较陌生,虽然都踊跃的举手参加,但是指挥的节奏与手势都存在问题,没有开始和结尾。

措施:

  1、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地完善指挥的作用、指挥的方法,提高幼儿的指挥能力。

  2、对活动的难度和幼儿的发展水平没有做出正确的评估,加强对幼儿年龄特点的掌握。

25、大班音乐教案活动《单簧管波尔卡》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跳跃、连贯的旋律特点,感知乐曲ABACA的曲式结构。

  2.尝试合作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曲式的结构,体验与同伴合作表现的快乐。

  3.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活动准备:

  《单簧管波尔卡》音乐、图谱

活动过程:

  一、导入--舞蹈《交换舞伴》

  师:今天来了那么多的客人老师,让我们用热情的舞蹈来欢迎他们吧。

  二、欣赏歌曲--感受乐曲旋律特点,感知乐曲曲式结构

  1.第一遍欣赏,初步感知乐曲旋律特点提问:这首乐曲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小结:这首乐曲非常欢快跳跃、连贯。

  2.第二遍欣赏,感知相同的乐段,进一步感受旋律特点,尝试用肢体表现A段提问:

  (1)我们再来听一听乐曲中有没有重复出现的音乐?重复出现了几次?

  (2)那么这段重复出现的音乐听上去感觉怎么样?

  (3)当这段重复的音乐出现时,画面上什么在随着音乐转动? 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风车的转动?

  小结:在这首乐曲中,一共出现了3次重复的音乐。这段音乐非常欢快和跳跃。

  3.第三遍欣赏,感知不同的乐段以及旋律特点,尝试用肢体表现B、C段提问:

  (1)除了这三段重复的音乐之外,还穿插着两段不同的音乐,我们来找找,在这两段音乐出现时,画面上又出现了什么?

  (2)枝条伸出手臂的时候音乐听上去感觉怎么样?那么长花、长树叶的时候呢?

  (3)我们用什么动作来表现枝条伸出手臂,然后长出小花和叶子呢?

  小结:还有两段音乐是不同的。当枝条伸展手臂的时候音乐很连贯,当长出嫩嫩的树叶和美丽的花朵时,音乐又很跳跃。

  4.第四遍欣赏,了解乐曲的ABACA的结构特点提问:这首乐曲分为几段?你是怎样分的?

  小结:这首乐曲分为五段。风车是一个乐段,这个乐段重复出现了3次,长花是一个乐段,长叶子又是一个乐段,它们穿插于三段重复的音乐中。这首好听的乐曲叫做《单簧管波尔卡》,它是用一种叫单簧管的乐器所演奏的。

  三、小组合作--体验与同伴合作表现的快乐

  1.集体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师:我们试试看用不同的动作表现不同的乐段。

  2.分组合作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乐曲结构师:接下来我们试试看每一组用不同的动作表示一段音乐。

  四、结束

  师:让我们一起去教室讨论一下还能用哪些好看的动作来表示不同的乐段。

教学反思:

  从曲式结构入手,通过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结构特点。欣赏音乐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欣赏音乐的方法,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采用整体---部分---整体欣赏的方法,沿着蜜蜂采蜜的路线,运用动起来的方法,引导学生认真地有步骤地听辨音乐,首先利用旋转的动作,抓住乐曲的主题(A段)。每听一遍乐曲,总要针对一定的问题去听、去思考。以诱发其好奇心,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和认真回答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比去听其他段落。在聆听中引导启发学生通过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的性质特点,它们都很喜欢,有较高的积极性,突破了音乐欣赏沉闷枯燥的缺点,达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用生动的故事、形象直观的图谱区分乐曲结构;用律动参与的方法感受音乐的情绪。

26、大班音乐活动教案《花之舞》含反思

  活动意图:

  音乐活动《花之舞》是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的一种集体舞蹈。幼儿集体舞不仅需要教师自身的舞蹈素养、调控能力,更需要孩子的纪律、乐感、合作能力、空间方位感等诸多方面的配合,而幼儿空间方位感的培养是难上加难。

  活动目标:

  1、试用动作表现欧洲民间舞蹈。

  2、根据手腕花颜色,找出"S"队形规律。

  3、体验快速交换舞伴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

  活动准备:

  1、手腕花人手1朵(戴左手或右手)。

  2、活动前熟悉音乐,会做身体动作和游戏"捉迷藏"。

  3、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播放音乐,随音乐做身体动作。

  听音乐复习学过的动作。

  2、学习一、二乐句的舞蹈动作。(每一个乐句为4小节)师幼配合示范动作。

  教师利用口诀帮助幼儿学习舞蹈动作,"点--点--跳跳跳,我们一起来跳舞",模仿花儿开放闭合来调整队形)幼儿面向舞伴练习脚跟点地及侧向跨跳动作(见附图一。

  面向舞伴,学一学新的动作。

  学习手臂动作和头部姿态。

  小花跳舞时什么样子?<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手臂怎样?头又怎样?

  听教师唱曲谱练习动作。

  幼儿尝试随音乐表演第一、二、五、六乐句的舞蹈动作,第三、四、七、八乐句仍做原来拍腿、拍肩的动作。

  3、学习第三、四乐句的舞蹈动作。

  复习"捉迷藏"游戏,寻找 "S"形穿花队形的规律。(见附图二)

  学习和第三位新朋友拍拍手,做结伴开花的动作。

  请和第三位新朋友拍拍手,一起做开花的动作。

  教师唱曲谱,幼儿练习做动作。

  4、完整表演《花之舞》。

  幼儿完整地练习舞蹈动作。

  从头到尾完整地表演一遍舞蹈。

  幼儿尝试自己随音乐完整地表演舞蹈两遍。

  活动反思:

  为了让幼儿在活动中始终保持兴趣,教授的过程中采用动作不断累加,逐渐丰富的形式进行,让孩子在每个环节中既能感到成功的快乐也能获得新的体验。孩子们非常喜欢参与活动,他们在活动中能非常专注。让幼儿通过围着椅子“S”形转,轻松地了解了“S”型的队形方案。双人从不同方向围着椅子转,幼儿在玩玩闹闹中轻松地掌握了双“S”行进的队形及自己的空间方位,整个活动也变得快乐而有趣。成功来自找到好的方法解决问题。

  不足之处:

  幼儿对于左右方向的辨别,幼儿经常会混淆。

27、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春游》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说出春天的景色,尝试结合音乐创造性地表现旅游情景。

  2.用肢体语言感受活泼欢快的音乐。

  3.了解集体舞头尾轮换的游戏方法,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4.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音乐、写有数字的导游旗四面、纸、笔、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你们好!我是来自……的老师,姚庄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你们知道是哪里吗?--桃花岛

  2、现在春天到了,桃花岛上会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呢?你们想不想跟着老师一起去桃花岛春游呢?

  3、那我现在就带你们来参加我的音乐旅行团,现在我就是导游,大家叫我黄导吧!既然是音乐旅行团,那就一定有好听的音乐。请小游客们仔细听,音乐里有什么有趣的地方。

  二、游《桃花岛》

  1.你觉得这个音乐有什么特别有趣的地方?有没有听到里面的人们在喊什

  么?(酷,酷,酷气气)

  2.这声音是人们春游时看到美丽的景色的时发出的欢呼声。你们春游时有没有遇到好玩的事?(幼儿回答)这么开心我们也来欢呼一下!(集体欢呼"酷,酷,酷气气")

  3.上一次我去春游的时候呀!一路上看到了好多山,小朋友你们爬过山吗?

  爬山爬到哪里时最开心呢?(山顶)爬山的时候小脚要抬高哦!

  4.(1)那今天黄导也请你们上山(小凳子),请小游客们起立,向后转,爬到山顶。

  (2)到山顶了吗?看看远处,桃花岛,好美哦!你在桃花岛上看到了什么?(教师播放课件,幼儿自由说)

  (3)桃花桃花是什么颜色?

  (4)看到桃花了,那你们快乐吗?我们大声喊出来(桃花桃花桃花红)

  (5)还看了什么?那我们把梨花、菜花都喊出来吧!(梨花梨花梨花白;菜花菜花菜花黄)

  (6)好了,小游客们小心一点下山了。

  三、游戏《春游》

  1.刚才我们一起去爬山了,这次我还想带你们一起去春游!小游客你们看,黄导要带你们到哪里去春游啦!(播放音乐,教师画图谱)

  2.看,我带你们到哪里啦?(走过草地、爬山、走到山顶)指出来给我看!(幼儿根据音乐回答)

  3.(教师分段播放音乐)你们有没有听出来,我们先来到了哪里呢?音乐唱到哪个地方开始上山啦?到山顶一共要几步呢?(4步)

  4. 爬山的时候要经过山脚、山腰、山间、山顶。我们身体的哪里可以作山脚、山腰、山间、山顶呢?(膝盖-山脚,腰-山腰,肩-山间,头-山顶)

  5.让我们一起试试看,用我们的两根手指做小脚,身体做小山,听着音乐上山直到山顶!

  6.好玩吗?那让我们一起跟着我的音乐旅行团旅行吧!(游戏)

  四、大家一起去旅行

  1.刚才我们用小手去旅行啦!你们能不能用小脚去旅行呢?

  2.(出示导游旗)这就是我的导游旗,我要带着小游客去春游啦!你们都想去春游吧?可是我们的音乐旅行团导游不够啦!要招聘几名导游,四面旗代表要招聘四名导游,旗上面不同的数字代表可乘几名游客,把自己也算进去哦!

  3. 共同游戏两遍。

  4.你们喜欢当导游吗?大家都想当导游,怎么样才能让每个人都当上导游呢?(轮流)

  5.看好我们是什么时候换导游的?(先我来做导游,我先要大声地介绍一种美丽的景色,再把导游旗给第二个人,第一个到最后)

  6.师幼共同游戏。(共同结束)

  五、游嘉兴

  1.你看到的春天还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呢?请你们来告诉我

  2.那现在请你们来做导游,带我去春游吧!同样的形式创编。(如公园,公园美;小河,小河流。蝴蝶蝴蝶飞……)

  活动反思:

  教师在带领幼儿幼儿学唱歌曲的时候以游戏情境的方式来开展,可以根据地域不同,引导幼儿熟悉春游场所。教师可以采用随音乐朗诵歌词的方法帮助幼儿记忆歌词,如歌班上幼儿有识图谱的经验,本活动也可以用图谱来帮助幼儿记忆歌词,比如歌曲前后两句可以根据歌词内容画上手拉手,中间留四个空白,这样,幼儿的活动更能体现幼儿的自主性。

28、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大中国》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学会舞蹈的基础上,学习用打击乐器准确、协调地为乐曲《大中国》伴奏。

  2、尝试根据舞蹈动作节奏拍出行营节奏型,探索乐曲的配器放案。

  活动准备:

  1、《大中国》磁带;

  2、碰铃、铃鼓、圆舞板、大鼓、钹等打击乐器若干;

  3、彩带人手两条。

  活动过程:

  1、复习舞蹈《大中国》。

  集体随乐跳彩带舞,要求节奏准确、动作有力。

  2、指导幼儿学习打击乐《大中国》。

  (1)分段将舞蹈动作转换成拍手动作。

  (2)边看教师跳彩带舞,边用拍手的形式拍出动作节奏。

  (3)老师放慢速度演唱乐曲旋律,面对不同小组进行指挥各小组,幼儿学习迅速正确地对教师的指挥暗示,用拍手动作做出反应。

  (4)随着音乐,根据教师指挥准确迅速地做出反应。

  (5)在教师的指导和鼓励下探索乐曲的打击乐方法。"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如在彩带挥舞处用铃鼓颤摇演奏等)

  (6)引导幼儿看教师指挥分声部演奏打击乐器,幼儿交换乐器演奏。

  (7)教师出示大鼓、钹,集体探讨在什么地方累加演奏,体验乐器的热闹与有力。

  3、活动延伸

  幼儿学习歌曲《大中国》。

  活动反思:

  《大中国》是一首节奏感很强的乐曲,给人的感觉是热烈、奔放的,与我们平时教孩子唱的儿歌不同,可能孩子们的在幼儿园里接触到像这样的乐曲比较少,所以在听到音乐时,很快的随着乐曲美妙的音乐不自觉的有节奏的拍起手来,嘴里还不停的唱着。我想这就是音乐的魅力的吧,孩子们在无形中感受到了曲子的豪放所在,所以随着乐感不由自主的快乐的手舞足蹈起来。

29、大班音乐活动教案《种瓜》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感受歌曲中活泼愉悦的情绪,学习按歌词内容创编动作。

  2. 认识休止符,能完整正确地学唱歌曲。

  3. 体验与同伴一起表演的快乐。

  4. 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节奏卡 X X O | X X O | ,与歌词相对应的图谱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T: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种瓜》的歌曲,请大家来欣赏这首好听的歌曲!

  二、欣赏歌曲,熟悉歌词

  1. 教师弹唱第一遍歌曲

  T:这首歌里面种的是什么瓜?

  2. 再次欣赏第二遍歌曲(放慢一些节奏,可清唱)

  T:你最喜欢哪一句歌词?(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谱)

  3. 第三次欣赏

  教师将图谱按照歌词顺序排列,并依次提问:是谁种的瓜?在哪里种的?[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我是怎么种的?最后结了个什么?抱得动吗?(结合画面,巩固歌词)

  借助图谱,幼儿跟念歌词2遍

  三、学唱新歌

  1. 教师弹唱歌曲,幼儿尝试着跟唱(要求能连贯地跟唱)

  2. 重点示范休止停顿处

  出示节奏卡 X X O | X X O |,找出有休止符的歌词。

  T:老师发现很多小朋友都将休止符给忽略掉了。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句,休止符藏到哪儿去了?

  教师轻唱“大南瓜呀大南瓜,抱呀,抱呀,抱呀抱不下”。(拍手)

  T:休止符藏到哪儿去了呀?

  重点练习“抱呀,抱呀”这句,注意唱出休止符。(拍手+拍膝)

  3.完整演唱,再分男、女生唱

  四、歌曲表演

  1. 创编动作

  教师弹唱歌曲后

  T:小朋友们唱得都很棒,那现在老师请你们动动脑筋,你觉得哪几句歌词我们可以给它配上动作?

  根据歌词内容(关键词:浇水,看它,发芽,开花等),幼儿试着创编表演动作。

  T:老师看见许多小朋友都想出了适合的动作,让我们一起分享一下。

  教师请幼儿上来表演,选取较好的动作,根据歌词有节奏地做动作。

  教师完整地进行歌曲表演,幼儿跟随。

  2.表演歌曲

  教师扮演“瓜”,幼儿扮演“小朋友”进行表演;第二次互换表演。

  将幼儿分为两大组,分别扮演“小朋友”和“瓜”进行歌表演;第二次互换表演。

  活动反思:

  整体将课程教案预设内容上下来了,但是之后的表演环节有点混乱。其中在出示休止符的环节有些停顿(顿时忘记接下来的环节是什么了),当我的是种瓜的人,幼儿是瓜时,我们配合地不错,没想到幼儿都会自觉地蹲(趴)下来当小种子。但是接下来互换角色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所有幼儿都跑过来给我(做瓜)的来种,导致幼儿拥挤甚至有了碰撞摔倒的事件发生。没有合理地想到,并良好的改正。

  今天有特级教师来班里,所有在教室点评中除了我们的主班老师郑老师外,还有其他三位特级教师的评课。

  总体来说还是很不错的,尤其是开头,很简略显得紧凑。并且在唱歌的时候一直是面带笑容的,精神很饱满。若是表演环节可以紧凑一点,那么整堂课相对于实践的学生来说还是很不错的,值得小表扬一下。

30、大班音乐活动教案《郊游》含反思

  一.活动目标

  1.感受A段音乐的欢快B段音乐的优美,体验共同演奏的乐趣,

  2.探索歌曲的表演动作,以及演奏时乐器的配置方案。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幼儿已会唱歌曲《郊游》。

  2.铃鼓、碰铃、圆舞板、双响筒等乐器。

  三.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进一步感知歌曲结构的情绪。

  (1)这首歌有几段? 哪几段是一样的? 第一、第三段音乐听起来怎么样?

  (2)第二段音乐怎么样?

  2.创编动作。

  (1)在引导幼儿观察操作卡片画面进行讲述后,鼓励幼儿探索用什么动作表示手拉手、很高兴去郊游的情景。

  (2)鼓励幼儿探索怎样表演第二段音乐中表现的优美景色。

  (3)老师根据幼儿想象的动作组合成歌表演,并进行集体练习。

  3.讨论配器方案,"屈,老师.教,案,网"为歌曲伴奏。

  (1)请幼儿思考用什么乐器演奏音乐优美部分?

  B段的比较抒情,可以延长的,适合用什么乐器?

  (2)请幼儿思考用什么乐器演奏音乐大家欢快地去郊游的部分?

  提示幼儿A段脚步的适合用双响筒

  (3)请幼儿看老师指挥做现用乐器的模仿动作,用乐器看指挥演奏。

  (4)请幼儿和小伙伴交换乐器看指挥演奏。

  活动反思:

  本次音乐活动是一个歌唱活动。《郊游》这首曲子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ABA结构,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活泼欢快,中间第二段比较柔和,唱了郊游的风景。活动开始我以谈话导入,引导幼儿说说郊游地的风景,根据幼儿的回答我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了下来,从而引出第二段歌词。接着我用动作引导幼儿说出了第一、第三段的歌词。歌词理解后,让幼儿通过听教师清唱初步熟悉歌曲旋律,然后再用钢琴伴奏,一句句学习歌唱。等唱了两到三遍后请幼儿编动作,边表演边唱,这样比较能帮助幼儿记住歌词。虽然大多数幼儿能大概将歌曲唱出来,但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觉得兴趣缺缺;而且后面边表演边唱,孩子们会分散注意力,反而唱的更少更轻,应该在幼儿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再加动作比较好。

31、大班音乐详案教案《单簧管波尔卡》含反思

  设计意图:

  舞蹈作为一种生动、形象的艺术语言,一直都受到幼儿的特别亲 ,生性好动的孩子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跟随音乐的节奏摆头、动腿、挥动小手大班的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音乐的感受能力、表现力进一步提高,有时,他们已不满足于用绘画、色彩、形体动作等来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而舞蹈中丰富多变的队形是其非常重要的组成元素,这恰巧是幼儿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极少涉及的,于是,我选取脍炙人口的欧洲民间舞曲《单簧管波尔卡》作为音乐内容,在欣赏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把幼儿带入一个以队形变化表现音乐为主的舞蹈世界。通过活动,幼儿不仅能得到能力、知识上的提高,而且对幼儿团队协作性也是一次很好的练习。

  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流畅的基调,区分ABACA的曲式结构。

  2、了解队形变化是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尝试根据曲式结构变化舞蹈的队形。

  重点:

  感受乐曲ABACA的曲式结构,;.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并能根据其变化欢快地与同伴一起舞蹈。

  难点:

  听辩曲式结构变换集体队形。

  解决:

  1、借助图谱感受音乐。

  2、多媒体欣赏丰富感性经验。

  工具与材料;

  音乐图谱、各种队形图、多媒体、磁带等

  过程:

  一、音乐欣赏

  1、纯音乐欣赏:这首曲子带给你的感觉?

  2、再次欣赏:请幼儿用蹲和站来表现对音乐变化的理解。

  3、借助图谱欣赏:进一步感受并标示ABACA结构。

  二、国外集体舞欣赏

  队形的变化

  三、 创编《单簧管波尔卡》的队形

  1、讨论队形变化

  2、确定并明确队形的变化

  3、第一次尝试

  4、合着音乐进行地二次尝试

  四、完整舞蹈

  活动反思:

  此次音乐活动是创新的,给予孩子的是全新的体验,是值得提倡的。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活动过程是音乐教学与否的关键所在,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设计充满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孩子主动学习。

32、大班音乐欣赏教案《玛丽波尔卡》

  【设计意图】

  《指南》中指出:"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打击乐器是幼儿较为容易掌握的乐器,也是幼儿表达音乐的一种最自然、最直接的工具。此次活动有利于幼儿听辨、节奏和合作能力的发展。大班下学期幼儿具有一定的节奏感,对打击乐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此次活动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使用打击乐器进行演奏,从而促进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

  【活动目标】

  1.观察图谱,根据音乐内容进行乐器的匹配并尝试合作演奏。

  2.体验与同伴合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幼儿欣赏过"超级玛丽"游戏并会随乐律动。

  2.物质:图谱、音乐、铃鼓、圆舞板、小叉,小鼓

  【活动过程】

  一、根据图谱随乐进行超级玛丽的律动游戏,再次感受游戏情节的乐趣

  1.出示图谱,介绍内容,说说简单的口令。

  2.发现音乐、图谱和身体律动三者之间的关系,(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整理玛丽闯关的路线

  3.看图谱,分组表演律动,逐步完整表现音乐。

  二、探索为音乐匹配合适的"乐器武器",并能看指挥大胆地进行闯关演奏游戏

  1.根据身体动作的暗示,探索用不用的乐器匹配音乐并分段演奏

  2.看指挥完整随乐演奏,初步感受用"乐器武器"进行闯关的乐趣(第一关)

  3.在游戏情节进展线索的提示下,累加小鼓进行合乐演奏。(第二关)

  (1)根据故事情节发展探索在(毒蘑菇)处累加小鼓,成功或失败根据幼儿演奏情况而定。

  (2)如果听到的是失败的音乐,师幼共同讨论失败的原因,再次进行闯关演奏。

  4.交换"乐器武器",体验用不同的武器进行闯关的乐趣(第三关)

  三、寻找闯关武器今天我们用了这四种乐器进行闯关,现在让我们一起回班里找找还有什么乐器可以用来闯关吧!

  【活动延伸】

  在区域中投放玛丽波尔卡音乐,引导幼儿发现不同乐器与音乐的匹配;为不同音乐匹配伴奏乐器。

33、大班音乐活动教案《买菜》含反思

  作为一名正在不断探索与积累经验的青年教师,很多时候,我们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而四处搜寻资源,度娘、幼教平台、各种优质课光碟、甚至不惜在网上花血本淘宝买课......模仿别人的优质课,但是效果好像并没有意想当中的好。其实,有时,我们可以根据本班现在阶段的课程安排,结合本班孩子的现有发展水平和发展需要,经过调整,设计出适合自己的一节课。

  设计意图:

  大班歌唱活动《买菜》是选自省编教材大班艺术领域的一节歌唱活动。大班的孩子角色表现意识增强了,生活经验也越来越丰富。和奶奶一起买菜,内容贴近孩子的生活经验。而且各种各样的菜也是孩子平常生活中看得到、吃得到的,便于孩子将具体形象思维转为抽象逻辑思维。歌曲好听,节奏欢快,孩子一定感兴趣。因此,我决定好好揣摩这节课。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的旋律,能用画的方法理解歌词内容,随着音乐有节奏地说唱。

  2.体验与同伴合作演唱的快乐。

  3.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分析:首先,我定位了活动目标,根据“知”、“情”、“能”三维目标,在教参的目标参考下,我增添了“能用画的方法理解歌词内容”,旨在尝试利用多种学习通道,帮助孩子学习记忆歌词。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1)歌曲图谱

  (2)扮演老奶奶的头巾、围兜、菜篮一个;画笔、白纸人手一份

  (3)音乐《买菜》

  2.经验准备:幼儿玩过角色游戏“菜市场”,初步认识各种蔬菜。

  3.环境创设:利用歌词中的蔬菜实物或图片布置菜市场的情境。

  分析:为幼儿创设“菜市场”的情境,更容易激发幼儿兴趣,提高表现力。

  活动过程:

  一、趣味练声

  1.大口吹气(像吹气球)

  2.大声笑“哈哈哈哈哈”

  3.拖长音,喊“喂~买~菜~咯”

  分析:以往,很多孩子总喜欢大声喊叫,扯着嗓子唱,这对孩子的声带和喉咙都是很不利的。而幼儿园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游戏的形式开展的,趣味练声就是其中一种。能够让幼儿在游戏中,练习发声。

  二、以“逛菜市场”谈话导入活动,引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有没有逛过菜市场?老师今天带你去逛逛菜市场吧!看看菜市场里面有什么菜?

  播放歌曲《买菜》教师带领幼儿逛菜市场。

  师:你知道菜市场里都有什么菜?

  师:青菜是什么样子的?西红柿呢?

  分析:利用情境导入的方法,引导幼儿再现生活情境,在逛市场中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各样的蔬菜,引发幼儿兴趣。

  三、欣赏歌曲,学习歌曲。

  1.师完整地范唱一遍歌曲,幼儿欣赏。

  2.结合图谱,引导幼儿记忆歌词。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歌曲名就叫《买菜》,你们要认真听,歌曲里面唱的是什么?

  师:我和谁去买菜?

  师:我和奶奶去呀去买菜。教师边按节奏念。

  师:很棒,还有没有小朋友听到歌曲里还唱了什么?

  分析:第一遍欣赏,幼儿对歌词还比较模糊。

  师:那我们再听一遍歌曲,听听歌曲里还唱了什么菜?歌曲里是怎么说这些菜的?

  3.第二遍欣赏,引导用画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师再次示范唱歌曲师:小朋友们仔细听,歌曲里面还唱了什么?(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这些空白的地方怎么办?如果我们用画的方法能不能更快记住呢?试试看?

  教师播放音乐,幼儿边听边用画笔在自己凳子上的白纸上画空白部分。

  师:歌曲里还有什么菜?是怎么说这些菜的?(请举手幼儿4~5个回答)师:鸡蛋,它是怎么样子的?鸡蛋圆溜溜啊(贴图谱,按节奏念)师:我们知道饮食要注意荤素搭配,那除了这些素菜外,还有什么肉类荤菜?

  师:鱼儿蹦蹦跳啊(贴图谱)还有什么肉类?母鸡算不算呢?

  师:母鸡咯咯叫啊师:奶奶买了这么多菜,实在是提不动了,哎呀呀,哎呀呀,拿也拿不了。嗨。(贴图谱)分析:启发幼儿回忆歌词内容,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一一出示相应图谱贴在相应位置上,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歌词顺序。

  4.所有图片都出来后,师带着幼儿完整演唱歌曲。

  阅读图谱,引导幼儿发现歌曲中哪些地方是用唱的,哪些地方是用说的?并引导幼儿学学说唱部分的歌词。

  师:哇,我和奶奶买了真多菜,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边指图谱,边完整唱一遍歌词。

  师:有没有小朋友发现,今天唱的歌曲跟平常唱的歌曲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幼:有些唱有些读的。(若不知,提醒,你们看看老师这一句是怎么唱的?是用唱的还是用念的?

  白话部分引导幼儿跟着一起来念,可以结合拍手打节奏。

  教师完整地按节奏来念一遍,幼儿看图谱按歌词的旋律节奏朗诵歌词,重点练习唱与说歌词的衔接。

  师:我们跟着节奏,跟着钢琴声,用好听的声音念一遍。

  活动反思:

  1、以往在歌曲教学中,往往碰到孩子对旋律较难掌握的问题,而孩子主要是靠反复听来掌握旋律,所以本课例我尝试用“一曲式”的方法。在异班试教时,我从进场的节奏训练到发声练习都采用歌曲的旋律始终贯穿,这让幼儿在没学歌曲之前已经对旋律有了完整的印象,到了基本环节学唱时,轻而易举,掌握得很快,所以我觉得“一曲式”的方法很好,尝试是成功的。

  2、学唱歌曲部分,我借助肢体语言,帮助幼儿理解圆溜溜、绿油油、咯咯叫、水里游等重点歌词,由于形象、生动,贴切,孩子们学得很快,也模仿得惟妙惟肖,效果也较好。

  3、将音乐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给幼儿创设充满生活情趣的音乐环境,孩子们兴致很高,在音乐中感悟劳动的乐趣,都能愉快地参与其中。

  4、由于是异班教学,对该班的幼儿不熟悉,不能进行很好的师幼互动,对歌曲的感情处理、歌曲演唱的节奏强弱等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在最后的创编部分,未能激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肢体语言尽情表现自己的理解,未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结束部分显得仓促。这提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尽量地弥补不足,特别要给予孩子充足的机会去展示他们的个性,更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34、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单簧管波尔卡》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感受乐曲ABAB的结构,能将乐曲与图片匹配。

  2、能想像乐曲所表现的情节内容,并用简单的动作表示。

  活动准备:

  《单簧管波尔卡》磁带,节奏图谱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谱,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图上是什么?(喇叭花)

  (2)花长在哪里?这些花长得这么样?这些花在干什么?

  二、欣赏音乐,感受乐曲ABAB的结构。

  (1) 第一遍音乐,音乐和图是不是一样的?

  (2) 第二遍音乐,请一个小朋友在老师的帮助下指图。

  (3)第三遍音乐,幼儿伸食指与老师一起指图。

  三、请幼儿做指挥

  其他幼儿做相应的动作(花的地方用跳,枝条用滑)

  四、游戏

  (1)老师在家擦桌子扫地,请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干活,什么音乐擦桌子? ;.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什么音乐扫地?

  (2)幼儿与老师一起听音乐做“打扫卫生”

  (3)小朋友在家还会做什么事?听音乐一起劳动

  (4) 你们到幼儿园又会干什么?听音乐活动。请幼儿想想,音乐快的时候,你在干什么?当音乐慢的时候,你又在干什么?

  活动反思:

  此次音乐活动是创新的,给予孩子的是全新的体验,是值得提倡的。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活动过程是音乐教学与否的关键所在,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设计充满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孩子主动学习。

35、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啤酒桶波尔卡》含反思

  设计意图:

  《啤酒桶波尔卡》是着名音乐家约翰.

  斯特劳斯写的一首世界名曲。

  该曲节奏欢快。今天上课我是截取了其中的一段,并我通过《小老鼠和啤酒桶》的故事,结合图谱,把复杂的乐曲变得具体化、简单化,更贴近幼儿生活便与幼儿理解,并让幼儿尝试用各种乐器为乐曲伴奏,感知、理解乐曲的旋律。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乐曲的旋律,并掌握∣××∣×××∣节奏型。

  2、根据乐曲旋律特点及图谱提示,探索乐曲的配器方案。

  3、能与乐队小组的同伴共同讨论,并协调地演奏。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图谱4幅。

  2.铃鼓、沙响、圆舞板等打击乐器若干,分组摆放。

  3.铃鼓、沙响、圆舞板图标若干。

  活动过程:

  1.看图谱听老师讲故事,理解图谱所表达的意思。

  师:这是一张图谱,介绍啤酒桶。这个是什么?

  听老师讲一个《小老鼠与啤酒桶》的故事。

  (幼儿专注地倾听故事。)

  2.看图谱听音乐讲故事,让音乐与图谱提示的节奏型及故事情节线索建立联系.

  师:好了,故事讲完了。有个外国的音乐家约翰.

  斯特劳斯先生把这个故事写成了一首很好听的乐曲,乐曲的名字叫《啤酒桶波尔卡》。现在,就请小朋友来仔细听听这段乐曲是怎么样的?

  (幼儿专注地倾听音乐。)

  3.看图谱在老师指挥下听音乐拍手,感受相应的节奏型。

  小朋友,你们听了这段乐曲以后有什么感觉?(欢快)师:你们也来讲这个故事,不过你们不用嘴巴说,用拍手来表现这个故事。

  先来试一试小老鼠跳舞怎么表现。

  (幼儿练习拍打∣××∣×××∣的节奏。)师:啤酒从桶里流出来可以做什么动作呢?

  (幼儿根据图谱提示创编啤酒流动的动作。)师:我们跟着音乐边看图谱边用拍手来表现这个故事。

  (幼儿随音乐完整地拍节奏。)

  4.用打击乐演奏,体验集体演奏的乐趣。

  (1)集体演奏,满足演奏的愿望。

  师:想不想用乐器来表现这个故事?

  你觉得这个乐曲可以分成几段呢?

  给图谱分段贴乐曲图标。

  (幼儿边看教师指图谱,边用乐器演奏。)

  (3)为乐曲配器演奏。

  (幼儿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借助图谱的提示进行初步的探索。

  师:我们要成立3支小乐队。

  每8位小朋友组成一个小乐队,然后推选一个小指挥,拿好图谱、乐器图标和乐器,找一个与别的小组不相互干扰的地方讨论演奏方案。

  (幼儿每8人自由组合成小乐队,为自己的小乐队取名,并推选出小指挥。)(教师连续播放《啤酒桶波尔卡》的乐曲,巡回观察各组活动情况,必要时作适当指导。各小乐队积极讨论,并作相应的试奏,小指挥根据讨论结果,在图谱上贴上乐器图标。

  教师请各小乐队把图谱挂在黑板上,然后请每组的小指挥根据图谱上的配器方案指挥小组成员演奏

  5、师:刚才我们3支小乐队的表演都很精彩,接下来让我们去为别的小朋友们也表演一下吧。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环节清晰,过程流畅,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很浓,能自然地参与活动,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从听故事的环节中就能跟着老师拍打∣××∣×××∣节奏;在用小手演示图谱环节也能积极开动脑筋,想出各种动作;在集体乐器演奏环节配合的很好,在最后成立小乐队自主探究学习的环节,虽然这一环节的安排有点乱,但以小组讨论的活动形式增加了幼儿发言的机会,使幼儿的思维发生碰撞,并能让幼儿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更多的与同伴互动,幼儿在活动中主动获得音乐技能,并体验到挑战自我的满足感。

36、大班音乐优秀教案《啤酒桶波尔卡》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打击乐演奏《啤酒桶波尔卡》,掌握XX|XXX|节奏型,能听出ABA段式。

  2、借助图谱及"小老鼠与啤酒桶"的故事情节,感知理解乐曲的旋律,掌握相应的节奏型。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准备:

  图谱一张、PPT、打击乐器(铃鼓、碰铃、沙锤)

  活动过程:

  一、借助图谱理解"小老鼠与啤酒桶"的故事情节

  1、小朋友,老师这儿有一幅奇怪的图谱,你们这是什么?(啤酒桶)

  2、这幅图里藏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呢?(对照图谱,教师讲故事)

  3、我这儿还有一首好听的音乐,也是讲的这个故事,一起听一下音乐(边欣赏音乐,边讲故事)

  4、完整欣赏后提问音乐共分为几段?;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哪两段音乐是一样的?

  二、看图谱,在老师的指挥下听音乐做节奏训练

  1、故事中小老鼠是怎样数啤酒桶的?小老鼠是怎样来跳舞的呢?教师引导学打XX|XXX|

  2、看图谱拍身体部位并一起做节奏练习

  3、随音乐分组练习拍打音乐节奏

  三、感受打击乐加入后乐曲的音响效果

  1、讲解演奏方式以及乐器的用法,数啤酒瓶的时候用铃鼓,小老鼠跳舞的时候用沙锤和碰铃,小老鼠听到脚步声集体合奏,分组进行联系

  2、集体合奏并讲解注意事项

  教学反思:

  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37、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单簧管波尔卡》含反思

  设计思路:

  音乐能够启迪人们的智慧,音乐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对于在幼儿期的幼儿来说,音乐的教育作用功不可没。

  《单簧管波尔卡》这一国外名曲,以其明快、简洁的2/4旋律,悠扬、流畅的曲调广为流传。在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活动中,加入本曲的介绍,使幼儿初步了解”波尔卡“这一音乐曲式的

  特点,进一步掌握2/4旋律的节奏:×××× ,× ×, × ×

  使幼儿在音乐的熏陶中,插上想象的翅膀,在音乐的王国中漫游,翱翔。

  活动重点:

  感受乐曲的结构特点并体验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活动难点:

  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能够根据老师的指挥进行演奏。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结构特点并体验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2、尝试用各种身体动作创意地表现滚动、飘扬等运动方式。

  3、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4、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活动准备:

  1、自制音乐图谱一幅。

  2、乐曲《单簧管波尔卡》,录音机。

  3、碰铃、铃鼓、双响筒各14个。

  活动过程:

  1、谈话:昨天晚上老师做了一个好玩的梦……引入新课。

  2、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

  A、请幼儿听音乐,看老师演示图谱。

  B、鼓励幼儿伸出食指和老师一起演示图谱。

  C、说一说音乐一样的时候你看到的是什么?。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风车)音乐不一样的时候看到的是什么?(不一样的枝条)

  3、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创变动作。

  风车是怎样旋转的,可以做什么动作?

  枝叶是怎样飘扬的,可以做什么动作?

  选取三个动作,请幼儿听音乐做动作。

  4、跟着音乐演奏:

  A、 请幼儿跟音乐节奏进行徒手练习拍手。

  强调幼儿要学会看教师的手势指挥。

  B、 幼儿分组手拿碰铃、铃鼓与双响筒跟音乐演奏。

  在演奏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的演奏情况进行及时纠正,注意各乐器的相互配合,能够服从教师指挥。

  5、总结幼儿活动情况,予以适当鼓励。

  活动反思:

  一、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本节课设计的导入上,我创设生动的学习环境,采用做梦,小蜜蜂采蜜的故事贯穿始终,使他们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故事讲完了,曲式结构也就出来了。将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感知生活,提高认识能力,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

  二、从曲式结构入手,通过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结构特点。欣赏音乐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欣赏音乐的方法,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采用整体---部分---整体欣赏的方法,沿着蜜蜂采蜜的路线,运用动起来的方法,引导学生认真地有步骤地听辨音乐,首先利用旋转的动作,抓住乐曲的主题(A段)。每听一遍乐曲,总要针对一定的问题去听、去思考。以诱发其好奇心,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和认真回答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比去听其他段落。在聆听中引导启发学生通过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的性质特点,它们都很喜欢,有较高的积极性,突破了音乐欣赏沉闷枯燥的缺点,达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欣赏教学首先要学会听,本节课所有教学形式都是在不影响听的情况下进行的,不做过多的花样分散听的注意力。选取最简单,最单纯的版本,让学生能很深刻的记住单簧管的音色。

  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表现音乐。在本节课中,乐曲欣赏次数较多,但由于每一次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并不感到重复乏味。相反多次的欣赏加深了学生对乐曲的印象。每次聆听后先听听学生的对音乐的理解,尊重学生的意见,此基础上教师再加以引导,不束缚学生的思想。

  五、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用生动的故事、形象直观的图谱区分乐曲结构;用律动参与的方法感受音乐的情绪。

38、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摇篮》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继续学习用连贯、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2、尝试根据图片、动作的提示理解歌词,并填词进行演唱。

  活动准备:

  相应的图片6张

  活动过程:

  一、练声《山谷回音真好听》

  二、复习歌曲《柳树姑娘》

  1、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分角色合唱衬词。

  三、学习歌曲

  1、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出示小娃娃:小娃娃玩累了,想睡觉了,怎么办呢?

  (2)怎样来哄娃娃睡觉?

  (3)你们听,老师是怎样来哄娃娃睡觉的?"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老师深情的哄娃娃睡觉,范唱歌曲一遍)

  2、根据图片、动作,理解歌词。

  (1)歌曲哪些是摇篮?(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2)摇着哪些宝宝呢?(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3)还有谁呢?

  (4)白云、浪花、风儿在干什么?(引导幼儿分别做飘、翻、吹的动作)

  3、完整地演唱歌曲。

  (1)欣赏旋律一遍,感受旋律恬静、优美的意境。

  (2)用动作、图片提示,尝试把词填入,完整地演唱这首歌曲。

  (3)第二遍引导幼儿用连贯、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

  (4)第四遍合作演唱,两位幼儿结伴,用手搭成摇篮,深情地演唱歌曲。

  4、分角色合唱衬词。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39、大班音乐优质课教案《单簧管》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跳跃、连贯的旋律特点,感知乐曲ABACA的曲式结构。

  2.尝试合作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曲式的结构,体验与同伴合作表现的快乐。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单簧管波尔卡》音乐、图谱活动过程:

  一、导入--舞蹈《交换舞伴》

  师:今天来了那么多的客人老师,让我们用热情的舞蹈来欢迎他们吧。

  二、欣赏歌曲--感受乐曲旋律特点,感知乐曲曲式结构

  1.第一遍欣赏,初步感知乐曲旋律特点提问:这首乐曲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小结:这首乐曲非常欢快跳跃、连贯。

  2.第二遍欣赏,感知相同的乐段,进一步感受旋律特点,尝试用肢体表现A段提问:

  (1)我们再来听一听乐曲中有没有重复出现的音乐?重复出现了几次?

  (2)那么这段重复出现的音乐听上去感觉怎么样?

  (3)当这段重复的音乐出现时,画面上什么在随着音乐转动? 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风车的转动?

  小结:在这首乐曲中,一共出现了3次重复的音乐。这段音乐非常欢快和跳跃。

  3.第三遍欣赏,感知不同的乐段以及旋律特点,尝试用肢体表现B、C段提问:

  (1)除了这三段重复的音乐之外,还穿插着两段不同的音乐,我们来找找,在这两段音乐出现时,画面上又出现了什么?

  (2)枝条伸出手臂的时候音乐听上去感觉怎么样?那么长花、长树叶的时候呢?

  (3)我们用什么动作来表现枝条伸出手臂,然后长出小花和叶子呢?

  小结:还有两段音乐是不同的。当枝条伸展手臂的时候音乐很连贯,当长出嫩嫩的树叶和美丽的花朵时,音乐又很跳跃。

  4.第四遍欣赏,了解乐曲的ABACA的结构特点提问:这首乐曲分为几段?,!来源:屈,老,师教.案网"你是怎样分的?

  小结:这首乐曲分为五段。风车是一个乐段,这个乐段重复出现了3次,长花是一个乐段,长叶子又是一个乐段,它们穿插于三段重复的音乐中。这首好听的乐曲叫做《单簧管波尔卡》,它是用一种叫单簧管的乐器所演奏的。

  三、小组合作--体验与同伴合作表现的快乐

  1.集体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师:我们试试看用不同的动作表现不同的乐段。

  2.分组合作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乐曲结构师:接下来我们试试看每一组用不同的动作表示一段音乐。

  四、结束师:让我们一起去教室讨论一下还能用哪些好看的动作来表示不同的乐段。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孩子只有对它有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力,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40、中班下学期音乐教案《单簧管波尔卡》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体验乐曲欢快、流畅的情绪,通过图谱感受这首歌曲的结构特点。

  2、探索用各种创造性的身体动作,来表现翻滚和飘扬的感觉和动作。

  3、在创编动作活动中,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4、感受音乐节奏,乐意参与音乐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5、体验自主替换歌词的愉悦情绪。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学习DVD、教学CD。

  2、碰铃、铃鼓、双响筒各14个。

活动过程:

  1、谈话:昨天晚上老师做了一个好玩的梦……引入新课。

  2、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

  (1)请幼儿听音乐,看老师演示图谱。

  (2)鼓励幼儿伸出食指和老师一起演示图谱。

  (3)说一说音乐一样的时候你看到的是什么?(风车)音乐不一样的时候看到的是什么?(不一样的枝条)

  3、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创变动作。

  风车是怎样旋转的,可以做什么动作?

  枝叶是怎样飘扬的,可以做什么动作?

  选取三个动作,请幼儿听音乐做动作。

  4、在教师的带领下,随音乐指图玩游戏。

  (1)请幼儿打开,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听着音乐指图2-3次,跟随音乐的节奏感受翻滚和飘扬的感觉。

  教师:请大家和我一起去花园玩一玩吧。要注意什么时候是在路上走的,什么时候是在花园里洒水、和小蜜蜂一起飞舞的。

  (2)幼儿尝试来跟着音乐指图2遍,教师在旁边根据幼儿的情况进行帮助。

  教师:谁愿意来做小指挥,带大家一起去花园玩呢?

  5、跟着音乐演奏:

  (1)请幼儿跟音乐节奏进行徒手练习拍手。

  强调幼儿要学会看教师的手势指挥。

  (2)幼儿分组手拿碰铃、铃鼓与双响筒跟音乐演奏。

  在演奏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的演奏情况进行及时纠正,注意各乐器的相互配合,能够服从教师指挥。

  6、总结幼儿活动情况,予以适当鼓励。

活动延伸:

  当幼儿比较熟悉音乐时,可以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表现翻滚的感觉,一组表现飘扬的感觉。让幼儿进行合作舞蹈。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41、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歌曲《数高楼》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根据乐曲的旋律尝试用身体动作的变化表现高楼。

  2、能唱准歌曲中的休止符和念白部分,表现出歌曲欢快的情绪。

  3、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唱的情绪。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5、喜欢听音乐,体验随乐表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念白部分的节奏卡,《数高楼》歌曲磁带。

  活动建议:

  1、请幼儿会议并说一说:你见过什么样的高楼?最高的有几层?

  2、教师引导幼儿尝试用身体动作的变化表现高楼。

  (1)教师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表现一座高楼,如:下蹲,半蹲,高举双手等, 请幼儿猜一猜是几层楼,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请幼儿自由想象还可以用什么样的动作表现高楼。

  (3)分别请幼儿表演,其他幼儿模仿。

  (4)出示节奏卡,引导幼儿变化手的动作表演念白部分。

  3、学唱歌曲,并进行表演。

  (1)播放录音或教师弹奏歌曲,请幼儿欣赏。

  (2)请幼儿分句跟唱。

  X XX |X XX |X XX X |X X X |

  一层 楼两层 楼 三层 四层 五层 楼拍腿插腰拍肩拍头 上举

  (3)请幼儿完整学唱歌曲。

  4、请幼儿进行表演唱,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1)请幼儿边唱边变化手的动作进行表演。

  (2)引导幼儿多人合作表演高楼,如:五人站成一排蹲好,在歌曲的伴奏下,第一名幼儿抬头,第二名幼儿半蹲,第三名幼儿跪撑,第四名幼儿立正站好, 第五名幼儿踮脚并双手上举。

  (3)请幼儿合作表演,并创新更多的表演方法,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可再次进行 1-2 遍。

  活动反思

  《数高楼》是一首叙事性歌曲,歌词富有情境性,描述了我教小弟弟数高楼的有趣情景。歌曲本身特点鲜明,表现为歌词简单,多重复,富有动作性。歌曲有唱和念白两部分,歌曲中蕴含的象声词“哩哩哩、恰恰恰”节奏鲜明、跳跃,变化丰富,增添了歌曲演唱的幽默感和趣味性;(一层楼、二层楼……层层叠叠是高楼) ,的念白节奏朗朗上口、富有韵律,整首歌曲说唱结合极富感染力,激发了幼儿的演唱兴趣,并为幼儿创编适宜的动作表现“哩哩哩、恰恰恰”、两人合作用手势表现“搭高楼”以及开展快速反应游戏提供了创造和表现的空间。更是吸引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因素。歌词中有个别词组句子幼儿不太容易理解,如:“白云来回走”“全在云里头”“答数没法求”,为此在学唱歌曲时,我采用了图片法,使幼儿很容易的记住歌词;采用节奏卡,使幼儿更轻松地掌握节奏;采用手势法,使幼儿能分清唱“哟”。因为有几句后面加了个 “哟”字,小朋友初步会唱的时候,每句后面都加了个“哟”字,我通过语言提醒幼儿好几次,都没有效果,当时我想,这样下去不行,要是唱的时间长了,就更难改过来了,所以我必须马上纠正过来。我想用语言不行,就用手势提醒法试试看,我和小朋友说好了,唱过去这一句后面有“哟”字的时候,我就提前用手臂交叉在胸前,要是没有,我就不做动作。一试之后,效果真不错,就这样在多次用手势的提醒下,幼儿终于正确的演唱歌曲了。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整个活动我注重强调让幼儿主动地学习在浓郁的音乐氛围中,通过团体的情感互动,激发孩子的表现欲望。

42、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歌曲《柳树姑娘》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唱出句首重音,感受三拍子歌曲的优美旋律。

  2、能用连贯、优美和活泼、轻快的歌声演唱三拍子歌曲,能互相合作用唱衬词的方法学习简单的二声部演唱。

  3、体验二声部演唱的快乐,感受春天柳树的姿态美。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带幼儿到院子里或小河边观察柳树。

  可提问:春天来了,柳树有什么变化?柳枝随风飘舞,像什么?引导幼儿想象拟人化的柳树姑娘形象,并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柳枝随风飘摇的优美姿态。

  2、幼儿熟悉儿歌《柳树姑娘》,和声图示。

  活动建议:

  1、教师范唱,以多种形式引导幼儿学唱新歌。

  (1)教师有感情、准确、清楚地翻唱歌曲《柳树姑娘》,在句首重音处以琴声暗示,提醒幼儿感受句首重音。

  可提问:这首歌是几拍子的?引导幼儿了解这首歌曲是三拍子的,并拍出三拍子的强---弱---弱变化。

  (2)教师画出图谱内容,引导幼儿理解、学习歌词内容。

  教师边画边说歌词内容,引导幼儿通过跟图谱、琴声说歌词等方式掌握歌词内

  2、幼儿学唱歌曲,可采用集体唱、男女孩分组唱、表演唱等方式。

  可引导幼儿说一说:前面 4 句表现柳树姑娘拖着长长的辫子,随风轻轻摆动, 我们应该怎么唱?(连贯、优美)后面几句表现柳树姑娘在池塘里高兴地洗头发, 我们的演唱会有什么变化?(活泼、轻快)让幼儿学习用连贯优美、活泼轻快两种演唱方法唱出歌曲的情绪变化,从中感受柳树的姿态美。

  3、教师引导幼儿学习简单的二声部合唱。

  (1)出示二声部图谱,引导幼儿学唱衬词。

  教师可引导幼儿:春风也想来和你们一起唱歌,看它是怎么唱的?教师指图示引导全体幼儿在前 4 句每句最后一个字后唱“啦啦啦”,从第 5 句开始全体合唱。

  (2)采用教师与幼儿合作、将幼儿分成两部分并互换等形式学习简单的二声部合唱。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领幼儿倾听别人的歌声,注意与同伴声音协调。

  活动反思:

  《纲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孩子们有对春天现象的回忆与经验,在本次活动中,学习简单的二声部合唱时重点,孩子们第一次接触,有学习的兴趣,却总掌握不了学习的关键,后来我做起了指挥,让孩子们看指挥来唱衬词,并提醒他们要唱的清,主唱的呢要唱足三拍,这样多练习了几遍以后,效果就好了许多。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