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教案《欢乐邀请舞》反思
大班音乐教案《欢乐邀请舞》反思
1、大班音乐教案《欢乐邀请舞》反思
【活动目标】
1、根据乐句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学跳邀请舞。
2、积极参与活动,表现大方,体验共同舞蹈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不同颜色的彩纸4张、记号笔
2、舞蹈音乐
【活动过程】
(一)熟悉音乐
1.欣赏音乐,初步感受音乐的欢快、活泼。
师:今天我们初次见面,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这份礼物需要用你的耳朵去听。(幼儿欣赏音乐)师:喜欢么?听了有什么感觉?
2.听辨乐句,在每一乐句的句首处拍一下手。
师:我们在乐句的第一拍拍一下手,找找有几个乐句。(教师边拍手边有语言轻轻提示)师:拍了几下手?也就是有几个乐句?
师:请你们自己试着在乐句开始时拍一下手。
(二)创编动作
1、幼儿听音乐自由表演,老师选择动作进行记录。
师:现在请你们在这里找个空的地方,让老师看到你们每个人的动作。跟着音乐让自己的身体动起来。(播放前半部分音乐,教师记录幼儿的动作)
2、幼儿根据图谱学习舞蹈动作。
师:这个动作怎么做?应该注意什么?像在做什么?(教师哼唱谱子)师:让我们边做动作边走起来吧,前奏的时候我们要做好准备。(手背后面,点头)(第一遍:他走的特别神气,我们再来试一试;第二遍教师语言提示)3、听音乐表演舞蹈动作师:刚才我们是看着图谱做动作的,如果我们不看图谱能记下这些动作么?(需要给你们一点时间去记一记吗?)(幼儿转身记忆动作)
(三)跳邀请舞
1、讨论并学习做邀请的动作。(坐在椅子上讨论)师:今天我们跳的是邀请舞,应该要有邀请的动作,你会怎样邀请朋友呢?请你来试一试?我们今天就先用这个宝贝的邀请动作!(教师示范,作提升:动作到位,一乐句做一次邀请)师:邀请朋友应该有礼貌,眼睛应该看谁?去找个朋友试一试邀请的动作。(关注眼神的交流)
2、老师完整表演邀请舞,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跳邀请舞的方法。
师:我先来做邀请者,你们在圈上做什么动作呢?
师:你们看,我在什么时候把朋友轻轻地请进来的?现在邀请者变几个了?我们两个现在去邀请啦。(2变4)师:现在有几个邀请者啦?1个变2个,2个变成几个啦?猜猜4个会变成多少个呢?8个呢?邀请者越来越多,到最后就全被邀请完了,这样的邀请舞喜欢吗?(如果发现到邀请时还没有找到朋友,应马上引导:我们应该在哪个乐句就应该找到朋友?)
3、幼儿学跳邀请舞,在舞蹈过程中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师:让我们继续跳舞吧。(老师离开至旁边用语言提示,3个开始邀请)师:跳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应该怎么解决呢?(如果多人找一个朋友,应该及时调整)4.集体跳邀请舞,感受共同舞蹈的快乐。
师:跳的开心吗?想再来一次吗?(3--6--12--24)
【活动延伸】
师:朋友都邀请完了,音乐还有好多,还可以怎么跳呢?那试试吧!
师:今天学的开心吗?原来大家一起跳舞是件这么快乐的事情,让我们把快乐带给更多的人,好吗?
反思:
今天,我开了一节舞蹈课《快乐邀请舞》,上完这节课后我感想很多。我很喜欢这节课,总体来说我对自己上的这节课还是很满意的。这个活动的教案设计是比较成熟的,环节设计循序渐进,遵循人体的生理机能能力变化规律,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并且活动选材也比较新颖,虽然也是学习舞蹈,但内容是学习一个邀请舞,邀请舞不会乏味枯燥,可以更多的引起幼儿的兴趣,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这个活动的重点主要把握在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和学跳邀请舞两个方面,创编动作环节相对把握较好,创编动作的时候,我在活动之前首先预设了许多的动作,都是幼儿容易想到容易做出来的动作,并且对这些动作的提问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最后把每个动作总结成优美的语言,这是为了在活动中更好的引导幼儿,启发幼儿的记忆,也有利于教师的课堂驾驭,以免发生语言障碍。在幼儿创编的时候,再发现较美观较有创造性的动作,进行简笔画记录,充分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体现了“动作创编从幼儿中来、到幼儿中去”这一个先进的教学理念。让幼儿在层层递进的环节设计中掌握舞蹈动作,但是在语言的指导上还是有所欠缺。
到后面的学习邀请舞的环节时,学习邀请的动作这个环节没有配合音乐尝试,所以幼儿比较生疏,因为还没有掌握,所以整个舞蹈连贯性不好。问题就是学习邀请动作与整体舞蹈的协调的要求讲的不够清楚,动作的节拍也没有讲述清楚,。其实教案原来设计是2拍一个动作,做4次。然后考虑到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稍作了修改,改成了4拍一个动作,做两次。在活动的时候还是没有讲清楚要求,导致有的幼儿4拍一个动作,有的幼儿2拍一个动作,甚至有的幼儿不会做。但是在这里注意到了细节的把握,如:做邀请动作的时候引导幼儿眼睛要看着对方,脸上要带着微笑,有礼貌的邀请。并且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有三个幼儿同时去邀请了一个幼儿,后来她们中有两个后到的主动离开了,这是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提问。“如果有两个或者三个邀请者同时去邀请一个人,怎么办呀?”问题抛出来,大多数幼儿没有反映,但是有几个幼儿说出来“晚来的去找其他的朋友”。也及时解决了问题。
其实,出现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我对这个活动的理解的不够深入彻底,虽然这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教案,幼儿的反映也是十分的好,她对整个活动的理解与我是不同的,我只停留在了活动的表面,理解的很浅,而她是把活动内化为了自己的东西,把握了活动的内在含义,再给孩子,孩子接受的东西就是不一样的
2、大班音乐教案《圆圈舞》含反思
设计思路:
大班下半学期开始尝试性的让幼儿接触各种形式的舞蹈,《圆圈舞》是一种起源与英国的舞蹈,它通过舞蹈中的"问好、握手、交换舞伴"等细节帮助一些陌生的人更快的成为朋友。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我觉得,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前提,只有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才能使活动具有生命力,活动才会真正的属于幼儿一、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幼儿的主动性学习。音乐教育作为幼儿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途径,应激发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主动性。《圆圈舞》出现于英国乡村舞蹈,肢体动作并不丰富,动作简单、规律、通常都包括交换舞伴的环节,十分简单易学,很适合大班年龄阶段的幼儿,幼儿的兴趣也非常高。
新《纲要》中指出:老师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要促进幼儿的主动性学习,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圆圈舞》活动中,教师都让音乐"说话"、让幼儿"说话"、让图谱"说话",引导幼儿倾听音乐并熟悉音乐旋律,从而更好的进行舞蹈的演绎。
活动目标:
1、学习英国民间舞蹈《圆圈舞》,感受4/4拍与3/4拍的交替音乐节拍
2、在音乐舞蹈中感受交换舞伴的快乐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重难点:
学习民间舞蹈《圆圈舞》中交换舞伴并向伙伴问好;学看图谱,根据图谱来排列相应的队型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音乐CD、PPT、图谱幼儿前期
经验准备:理解图谱中各个图形的含义(如:○代表妹妹;□代表弟弟等)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教室--《宾果》(Bingo)CD播放《宾果》音乐,幼儿在音乐伴奏下根据老师手势的暗示,改变队型进入教室。
A队型--1人变2人B队型--2人变4人C队型--4人变2人D队型--2人变1人,围成圆圈【设计意图:律动音乐《宾果》是一首节奏轻快、跳跃的曲子,它不仅能渲染现场气氛,更能帮助幼儿更快地进入音乐带来的奇妙世界,感受音乐的快乐。】
二、音乐舞蹈《圆圈舞》
1.《圆圈舞》的起源。
--师:"在英国有一种传统的舞蹈《圆圈舞》,它是种神奇的舞蹈,它能让原本彼此不认识的幼儿在跳完《圆圈舞》后很快的成为好朋友,因此人们也叫它《交谊舞》。"【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介绍,让幼儿了解一些关于欧洲等地区的民间舞蹈,拓展幼儿的音乐知识与眼界。】
2.《圆圈舞》的欣赏与音乐解读--师:"听听看,你发现了歌曲里的哪些秘密?"(《圆圈舞》是4/4拍与3/4交替的音乐节拍)--师:"听了这个曲子你的感受是怎样的?"【设计意图:《圆圈舞》的曲式结构是A、B两段体,幼儿可以非常容易地进行区分。但是《圆圈舞》的音乐节拍是有变化的,且变化不明显,幼儿不容易区分,需要在老师的暗示和反复欣赏音乐后才能进行区分。因此,在欣赏音乐环节,需要老师单独"拎"出来,幼儿只有在理解音乐的节拍后才能将舞蹈进行演绎。】
3.《圆圈舞》的图谱队型--师:"看看《圆圈舞》的图谱,你能根据图谱找到自己的位置吗,试试看!"图谱1(即动作分解1)--请幼儿们站成圆圈,一个男孩一个女孩组成一队舞伴。
图谱2(即动作分解2)--女孩手拉手向圆心方向走一个八拍,男孩原地站立。
图谱3(即动作分解3)--男孩向圆心行走一个八拍,行走到自己的女伴左边(位置不变),并将双手从女孩前面伸出。与两边男孩的手相拉,女孩原地站立。
图谱4(即动作分解4)--1.男孩将双手举起并翻到身后去,女孩从男孩双手举起时搭成的"小山洞"中钻过去,但不移动脚步。2.女孩将双手举起并反到后面去,男孩从女孩举起时搭成的"小洞"中钻进去,但不要移动脚步。此时,男孩女孩的双手都在身后且女孩的手在男孩手的上面。
图谱5(即动作分解5)--所有的幼儿都放开手,所有的幼儿向后转身并拉住自己舞伴的手,回到第一个大圆圈的位置。
图谱6(即动作分解6)--回到自己的位置后,舞伴面对面。
图谱7(即动作分解7)--女孩和自己的舞伴面对面并用右手相握,从舞伴的左边想圆圈方向走。
图谱8(即动作分解8)--幼儿们彼此背对自己的以一个舞伴,而面对新的舞伴。
图谱9(即动作分解9)--音乐结束,回到动作分解1开始重复整个舞蹈。
【设计意图:通过图谱即动作分解(PPT)的展示,帮助幼儿更快地学习舞蹈动作和舞蹈队型。】
4.《圆圈舞》视频观看【设计意图:通过《圆圈舞》的视频观看,帮助幼儿更直观地学习舞蹈。】
5.《圆圈舞》完整表演--师:"现在,我们一个个弟弟都是英国绅士,一个个妹妹都是英国淑女,让我们跟随音乐共同跳起这神奇的舞蹈《圆圈舞》。
三、音乐舞蹈出教室--《圆圈舞》
完整播放音乐,音乐舞蹈《圆圈舞》
【设计意图:完整表演舞蹈《圆圈舞》,体验舞蹈的快乐。】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教师在以彩带舞的轨迹请幼儿在圆圈上进行添画,完成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画讲述一个故事。老师在示范时更多地是添成太阳花朵等几幅简单的图画,没有更多给幼儿观看一些关于圆圈可以变成什么的案例,所以导致幼儿在画的过程中都是和老师一样的,并且在讲述故事时幼儿也不能很好的讲出。
3、大班音乐教案《挪威舞曲》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挪威舞曲》曲调,初步感知乐曲的ABA结构和音乐性质。
2、借助故事情节、结合音乐形象,创编鸭子步、油水以及大风等动作。
3、在游戏活动中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并以此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在活动中与同伴共舞,交流情感。
活动准备:
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1、倾听故事:清晨,鸭妈妈带着小鸭子在草地上走走……
2、完整倾听音乐,联想故事中的相关情节,感知乐曲的ABA结构。
音乐的什么地方是一样的?为什么觉得音乐的中间部分是刮风呢?
3、重复欣赏。鼓励幼儿边听边用双手在腿上表示小鸭子走和游水,听到刮风音乐时,控制不动。
4、创编鸭子走和游水动作。
5、随乐动作。A段做鸭子走,鸭子游水;B段控制不动。
6、游戏。
教后感:幼儿对于ABA结构还不能理解,在欣赏课中要让幼儿动起来。幼儿才会感兴趣。
教学反思:
音乐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活动,每次上音乐课幼儿的兴趣很高,作为幼儿教师,要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以此为出发点,来选择音乐活动。这次,我选择韵律活动《挪威舞曲》这节课,这首乐曲节奏鲜明、ABA结构鲜明,是一首名曲,这次活动,我以乐曲作为欣赏主体,以感受、体验、创编为基本活动,使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用自己的肢体动作来表现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在活动中,幼儿对音乐表现兴趣很大,能掌握《挪威舞曲》ABA曲式特点亦能借助故事情节,结合音乐形象,创编鸭子游泳、嬉水以及大风的动作,但是鸭子的形象局限了幼儿自主创编的空间,如果鸭子改为幼儿自主想象的各种动物,大风刮时,请幼儿根据自己想象发挥的动物做出躲避的动作,想象躲避的地点,这样能使自主创编的空间大大加大。
4、大班音乐教案《金蛇狂舞》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倾听音乐,感受乐曲热烈欢腾的气氛,萌发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2.了解乐曲的三段体结构,并尝试用舞龙和敲锣打鼓等动作表现。
3.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4.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活动准备:
1.观看舞龙和敲锣打鼓的录像,丰富有关经验。
2.录音机、磁带;红绸道具。
3.已学会儿歌。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回忆过新年情景。
1.师:小朋友们刚过完新年,你们觉得新年里最热闹的是什么事情?
2.幼儿交流。
3.师:新年里人们还敲起了锣、打起了鼓、舞起了龙灯呢!你知道怎样敲锣打鼓吗?你见过人们是怎样舞龙灯的吗?
二、完整欣赏乐曲,初步了解乐曲内容和三段体结构。
1.完整欣赏乐曲:今天我带来了一首新年里的乐曲和你们一起分享。
2.讨论:听了这首曲子感觉是怎么样的?
3.再次完整欣赏:我们再来听一遍,听听这首曲子中好象在讲哪些事情?
4. 师:这首欢快热闹的曲子,讲述了人们过年时舞龙舞狮子、敲锣打鼓的欢乐情景。音乐的名称就叫《金蛇狂舞》。
5. 第三次完整欣赏:我们再来听一遍曲子,人们什么时候在舞龙灯?什么时候在敲锣打鼓?这首曲子一共有几段?你可以轻轻地用动作表演出来。
6.交流:人们先是在干什么?接着呢?然后呢?曲子一共有几段?哪些是一样的?
7.第四次完整欣赏乐曲,师同时提示三段内容的变化。
三、尝试创编动作表现音乐。
1.欣赏、表现第一段乐曲:
(1)欣赏第一段:现在我们一起来仔细听听第一段音乐,想象一下人们是怎样舞龙灯的?
(2)个别幼儿交流、演示舞龙灯动作和情景,重点学习用手臂表现舞龙灯的姿态。
(3)全体幼儿排成一列共同手举红绸成一条长龙,随音乐扭摆前行表演舞龙,提示幼儿不挤、不断、不随意碰撞。
2.欣赏、表现第二段乐曲:
(1)欣赏第二段:我们以前学过一首闹新春的儿歌,你能跟着第二段音乐把儿歌念出来吗?
(2)将幼儿分成两组,将每一长句儿歌分成上下两句,随音乐一组念上句、一组对下句,最后的锣鼓节奏一起念。
(3)在音乐中,幼儿一组做敲锣动作、一组做打鼓动作进行对答,注意体态、表情等的应答。
3.完整欣赏、表现乐曲:
(1)完整欣赏乐曲,梳理乐曲表现内容:再来完整地听一听,可以轻轻地用动作表演一下。
(2)随音乐完整表演:第一段音乐时舞龙灯行进,第二段音乐时两组幼儿对念儿歌并表演敲锣打鼓,第三段音乐时继续舞龙灯,结束句时师说:“一二三四五六七。”所有幼儿一起站定说:“锵锵锵!”并将双手高举过头顶表示结束。
(3)重点练习结束句动作,再次完整表演,突出乐曲的欢乐气氛。
5、大班音乐教案《筷子舞》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的基础上,初步学跳双圈集体"筷子舞"。
2、通过使用道具,尝试探索"筷子舞"的舞蹈动作。
3、表现舞蹈欢快、热烈的情绪。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让幼儿欣赏乐曲,并准备好配套磁带或CD。
2、每人一副筷子(两双一捆,用橡皮筋扎紧,尾部系上绸带),幼儿腰扎红腰带。
活动过程:
1、跟随音乐拍手。
2、学习舞蹈动作。
(1)自由创编男、女小朋友的舞蹈造型动作(预备动作)。
(2)探索在身体不同位置敲击筷子的动作。
师:小朋友,筷子可以在胸前敲,还可以在身体的什么位置敲呢?
(3)和老师一起练习在身体不同位置敲击筷子的动作。
(4)看两位教师完整示范1~16小节的舞蹈动作。
(5)男女小朋友分别学习1~16小节的舞蹈动作。
(6)站成双圈(女内、男外),完整地跳1~16小节的舞蹈动作。
(7)听17~24小节的音乐,看教师的舞蹈示范动作。
(8)学做17~24小节舞蹈动作。
3、完整地跳双圈集体舞。
(1)第一、第二遍注意动作合拍。
(2)第三、第四遍,逐步能有表情地跳舞。
活动反思:
在课堂教学时,幼儿表现出对筷子的喜爱和熟悉,回答问题也十分踊跃积极,因为生活中筷子是非常熟悉的一样东西。但是在课程教学中,发现幼儿虽然对筷子十分的熟悉,但是会正确拿筷子的幼儿却不多,大部分幼儿只是用右手握着,不知道应该用手指头拿好。
在活动过程发现幼儿的积极性都很强,由于课堂提供的五香豆粒、花生粒和豌豆粒等食物,幼儿都十分兴奋的拿着(握着)筷子在夹小碟子里面的食物,正确拿着筷子的幼儿可以很快就夹起小碟子里面的食物,相反,其他的幼儿就有点困难了。
教师在课堂中的讲解幼儿是否还不够理解,所以我想,如果让幼儿在吃饭的时候尽量的抛开汤匙进而使用筷子这样会不会慢慢改进幼儿拿筷子的错误拿法呢?在实际生活中尽量让幼儿实行这一措施。
课堂的气氛还算稳定,幼儿的注意力基本上都有集中在教师身上,只是幼儿能不能正确的拿好筷子进餐这方面还需要大大的加强!
6、大班教案《欢乐邀请舞》含反思
活动目的:
1.根据乐句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学跳邀请舞。
2.积极参与活动,表现大方,体验共同舞蹈的快乐。
3.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4.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活动准备
1.不同颜色的彩纸4张、记号笔
2.舞蹈音乐
活动过程
一、熟悉音乐
(一)欣赏音乐,初步感受音乐的欢快、活泼。
1.师:今天我们初次见面,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这份礼物需要用你的耳朵去听。(幼儿欣赏音乐)
2.师:喜欢么?听了有什么感觉?
(二)听辨乐句,在每一乐句的句首处拍一下手。
1.师:我们在乐句的第一拍拍一下手,找找有几个乐句。(教师边拍手边有语言轻轻提示)
2.师:拍了几下手?也就是有几个乐句?
3.师:请你们自己试着在乐句开始时拍一下手。
二、创编动作
(一)幼儿听音乐自由表演,老师选择动作进行记录。
师:现在请你们在这里找个空的地方,让老师看到你们每个人的动作。跟着音乐让自己的身体动起来。(播放前半部分音乐,教师记录幼儿的动作)
(二)幼儿根据图谱学习舞蹈动作。
1.师:这个动作怎么做?应该注意什么?像在做什么?
2.师:让我们边做动作边走起来吧,前奏的时候我们要做好准备。
(三)听音乐表演舞蹈动作
师:刚才我们是看着图谱做动作的,如果我们不看图谱能记下这些动作么?(幼儿转身记忆动作)
三、跳邀请舞
(一)讨论并学习做邀请的动作。
1.师:今天我们跳的是邀请舞,应该要有邀请的动作,你会怎样邀请朋友呢?请你来试一试?(教师示范,作提升:动作到位,一乐句做一次邀请)
2.师:邀请朋友应该有礼貌,眼睛应该看谁?去找个朋友试一试邀请的动作。(关注眼神的交流)
(二)老师完整表演邀请舞,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跳邀请舞的方法。
1.师:我先来做邀请者,你们在圈上做什么动作呢?
2.师:你们看,我在什么时候把朋友轻轻地请进来的?现在邀请者变几个了?
3.师:现在有几个邀请者啦?邀请者越来越多,到最后就全被邀请完了,这样的邀请舞喜欢吗?(如果发现到邀请时还没有找到朋友,应马上引导:我们应该在哪个乐句就应该找到朋友?)
(三)幼儿学跳邀请舞,在舞蹈过程中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师:让我们继续跳舞吧。
2.师:跳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应该怎么解决呢?(如果多人找一个朋友,应该及时调整)
(四)集体跳邀请舞,感受共同舞蹈的快乐。
活动结束:
.师:今天学的开心吗?原来大家一起跳舞是件这么快乐的事情,让我们把快乐带给更多的人,好吗?
反思:
今天,我开了一节舞蹈课《快乐邀请舞》,上完这节课后我感想很多。我很喜欢这节课,总体来说我对自己上的这节课还是很满意的。这个活动的教案设计是比较成熟的,环节设计循序渐进,遵循人体的生理机能能力变化规律,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并且活动选材也比较新颖,虽然也是学习舞蹈,但内容是学习一个邀请舞,邀请舞不会乏味枯燥,可以更多的引起幼儿的兴趣,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这个活动的重点主要把握在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和学跳邀请舞两个方面,创编动作环节相对把握较好,创编动作的时候,我在活动之前首先预设了许多的动作,都是幼儿容易想到容易做出来的动作,并且对这些动作的提问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最后把每个动作总结成优美的语言,这是为了在活动中更好的引导幼儿,启发幼儿的记忆,也有利于教师的课堂驾驭,以免发生语言障碍。在幼儿创编的时候,再发现较美观较有创造性的动作,进行简笔画记录,充分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体现了“动作创编从幼儿中来、到幼儿中去”这一个先进的教学理念。让幼儿在层层递进的环节设计中掌握舞蹈动作,但是在语言的指导上还是有所欠缺。
到后面的学习邀请舞的环节时,学习邀请的动作这个环节没有配合音乐尝试,所以幼儿比较生疏,因为还没有掌握,所以整个舞蹈连贯性不好。问题就是学习邀请动作与整体舞蹈的协调的要求讲的不够清楚,动作的节拍也没有讲述清楚,。其实教案原来设计是2拍一个动作,做4次。然后考虑到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稍作了修改,改成了4拍一个动作,做两次。在活动的时候还是没有讲清楚要求,导致有的幼儿4拍一个动作,有的幼儿2拍一个动作,甚至有的幼儿不会做。但是在这里注意到了细节的把握,如:做邀请动作的时候引导幼儿眼睛要看着对方,脸上要带着微笑,有礼貌的邀请。并且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有三个幼儿同时去邀请了一个幼儿,后来她们中有两个后到的主动离开了,这是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提问。“如果有两个或者三个邀请者同时去邀请一个人,怎么办呀?”问题抛出来,大多数幼儿没有反映,但是有几个幼儿说出来“晚来的去找其他的朋友”。也及时解决了问题。
其实,出现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我对这个活动的理解的不够深入彻底,虽然这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教案,幼儿的反映也是十分的好,她对整个活动的理解与我是不同的,我只停留在了活动的表面,理解的很浅,而她是把活动内化为了自己的东西,把握了活动的内在含义,再给孩子,孩子接受的东西就是不一样的
7、大班音乐教案《鞋匠之舞》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用肢体动作、律动感应节奏。
2.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3.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鞋匠之舞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师:你见过鞋匠吗?鞋匠是做什么工作的?
鞋子坏了,鞋匠会帮助我们修理好!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关于鞋匠的音乐,我们来听听小鞋匠是怎么帮我们修鞋的吧!
二、初步感受欣赏乐曲,了解作品主题。
1.倾听音乐《鞋匠之舞》。
师:你听到音乐里面有哪些声音像修鞋子发出的声音?(请个别幼儿回答)
2.师幼再次边欣赏边模仿锤子、针发出的声音。
师:老师也从小鞋匠那学来了一些修鞋子的本领,看看老师是怎么样来修鞋子的。(教师示范修鞋子的动作)
3.师:老师扮演的鞋匠是怎么修鞋子的?谁来学一学?(请幼儿演示)
我们一起来跟小鞋匠学习修鞋的样子吧。(集体练习)
师:鞋匠修完了鞋子是不是很开心呢?(带幼儿做快乐的动作。)
三、音乐游戏《鞋匠之舞》
1.幼儿集体游戏。
2.幼儿两人一组,做修鞋游戏。
3.三人修鞋游戏。
四、听音乐进行放松。
师:今天小鞋匠修了这么多鞋,好开心啊。让我们随着优美的音乐休息会吧。
上一篇:大班音乐欣赏教案《猴耍》 下一篇:大班音乐教案《冬爷爷的礼物》
【活动反思】
在本次幼儿园青年教师公开课展示活动中,我设计的是一节小班音乐活动《鞋匠之舞》。鞋匠之舞这首音乐节奏鲜明,形象性强,是作为一节小班音乐活动的很好的素材。活动结束后,针对这堂音乐活动,观摩的园领导和老师们给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
在设计这次活动时,活动的重点我是把节奏放在首位,预设先从感受音乐、熟悉音乐入手,结合打击乐和动作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和其他方面的能力,所以这是一节集打击乐和律动为一体的综合音乐活动,主要是通过乐曲节奏的变化,让幼儿感受节奏的快慢和长短,并通过肢体语言和打击乐器表现出来。这次活动的总体氛围还不错,幼儿很感兴趣,都能大胆、积极地表现。环节设计的也还清淅。首先,我用一段律动导入,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跟着音乐有节奏地拍手、搭肩、跺脚入场,由于人多、音乐不是很清晰,小朋友显得有些兴奋。在第二环节,模仿鞋匠修鞋的环节时,孩子们很感兴趣、要求我再来一遍,我满足了他们的要求,所以这个环节我拖得时间有点久,而之后的节奏又偏快了些。另外,课前由于对幼儿能力的质疑,我又临时做了调整,很多的环节都没有按照原设计的来进行,使活动缺失了重点。在第三环节,让幼儿用圆舞板敲击乐曲的节奏,显然小朋友很感兴趣,我班幼儿的节奏感不错,都能跟着乐曲有节奏地敲击,但我为了让教学保持有序,没让他们尽兴,真是得不偿失。如果能在敲击乐器时,加上图谱,教师能渗透一些游戏情节,效果会更好。
8、大班音乐优秀教案《小雨点跳舞》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初步学唱三拍子歌曲《小雨点跳舞》。
2.尝试用绘画的形式创编部分歌词。
3.在创编活动中体验歌唱带来的喜悦。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1.自制卡片式图谱(卡片背面贴磁条),其中两个,两种颜色的小雨点各两个,~(彩虹)两个。
2.人手一份绘画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学习副歌部分,探索用象声词表现小雨点跳舞的声音。
1.(出示图片~)教师边指图片范唱,带领幼儿学习彩虹唱歌。
师:这是彩虹,它会唱歌,让我们听一听彩虹是怎么唱歌的。
师:彩虹是怎样唱歌的呀?(幼儿随乐演唱)
2.教师引导幼儿探索小雨点跳舞的声音,并在音乐的伴奏下学习演唱歌曲的后半部分。
师:(出示图片小雨点)这是小雨点,它会跳舞,还有几个朋友和它一起跳舞呢!(依次出示图片小雨点)
师:小雨点从天上落到地上,它们跳舞的时候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
3.教师带领幼儿随乐演唱歌曲后半段。
师:这一次我们把彩虹唱歌和小雨点跳舞的音乐连起来唱一唱。
二、完整学唱歌曲
1.教师随伴奏逐一出示歌曲前半段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的含义,并学唱歌曲前半段。
师:我这里还有许多小图片,你们发现了什么?
2.幼儿欣赏教师完整范唱歌曲的前半段。
师:那小问号究竟唱了什么?请仔细听!
(教师范唱歌曲前四句。)
3.幼儿跟随教师学唱歌曲的前半段。
三、尝试用绘画的方式创编前四句歌词,同时在绘画活动中倾听教师完整范唱。
1.教师提出要求,幼儿作画。
师:小雨点可能会在哪里跳舞呢?请你用水彩笔在纸上画出你的想法。
2.幼儿交流绘画作品,教师选择合适的四幅答案贴在"?"处。
四、看教师指图,完整演唱歌曲
1.师幼问答式合作演唱歌曲。
师:有问号的地方我来唱,贴图片的地方你们唱,好吗?记住在我唱完四句问话后你们再唱,行吗?
2.教师更换四幅绘画作品,幼儿完整演唱歌曲。
活动反思:
课堂气氛活跃,课件使用合理,幼儿参与感强。但是活动节奏把握不够,时间有点长。
9、大班优秀音乐教案《瑶族舞曲》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能通过欣赏音乐,感受乐曲的意境,尝试用优美协调的动作来表现,情绪与乐曲相吻合。
2、在老师的启发下,能听辩出乐曲的曲式结构是ABA结构,并能根据结构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出来。
3、体验乐曲的优美和随音乐表演的快乐。
4、体验自主替换歌词的愉悦情绪。
5、初步感受歌曲中亲切的情绪,用亲切的语调唱歌。
活动准备:
瑶族的服饰图片或实物;有关光碟
活动过程:
一、播放光碟,幼儿观看
1、 瑶族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都穿什么衣服?
2、 全体小朋友学一学瑶族舞蹈的典型动作
二、欣赏:瑶族舞曲
1、 整首欣赏后提问
① 你听了这首乐曲有什么感觉?
② 这首乐曲有几段?每一段的旋律一样吗?哪些一样,哪些不一样?
2、 分段欣赏
第一段(A段):旋律优美柔和,速度较慢,表现了瑶族姑娘翩翩起舞的景象。
第二段(B段):旋律欢快跳跃,富有动感,是瑶族的小朋友在狂欢。
第三段(A段):回到全曲开始得意境。
① 每一段欣赏完后,幼儿了解了旋律后,随音乐用动作表现。
② 幼儿进一步了解ABA段落结构的形式。
三、幼儿随音乐表演
1、 不要求动作到位,只要能随音乐节奏表现,情绪与乐曲吻合即可。
2、 感受瑶族舞曲的民族风格,进一步感受ABA结构特点。
活动反思: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感受与鉴赏式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幼儿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应激发幼儿听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并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幼儿对音乐作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与感受。
通过对瑶族舞曲的学习,弘扬民族音乐文化,让幼儿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用音乐教育来培养幼儿热爱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正确的道德观念与高尚的生活情操。
10、大班音乐教案活动《圆圈舞》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阅读图示,理解舞蹈队形的变化,了解交换舞伴的方法,初步学会圆圈舞。
2.体验与同伴一起自主学会舞蹈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通过教师讲解舞蹈动作学会跳。
5.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欣赏过音乐《圆圈舞曲》,能分清左右手。
2.材料准备:《圆圈舞曲》音乐,表示圆圈舞队形的图示,红绿手环人手一对。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掌握节奏
1.引出内容:前两天我们听了一段欢快的音乐,叫作《圆圈舞曲》,还记得吗?其实这段音乐是舞蹈《圆圈舞》的音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一学圆圈舞,好吗?
2.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幼儿随音乐节奏拍手。
重点引导:中间三拍子的节奏。
师:中间有一段音乐比较特别,我们再来仔细听一听。随着音乐,找到重拍,拍拍腿。
3.完整欣赏音乐,随音乐叉腰踏步、拍手,巩固对节拍的听辨。
师:这个舞蹈最基本的一个动作就是叉腰踏步,让我们听着音乐试着做一做,好吗?听到中间一段特别的音乐时,我们就停下来,在重音处拍拍手。
过渡:音乐听明白了,这个舞蹈到底怎么跳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仔细看就能学会。
二、阅读图示,尝试学习圆圈舞
1.出示第一张图示,引导幼儿阅读并理解。
(1)跳圆圈舞时小朋友们要站成什么队形?(站成圆形)
(2)这个圆圈是随便站的吗?有什么要求?(引导幼儿关注男孩、女孩的标志)
师:一男一女就是跳舞的舞伴,要找好,而且要站在一起。
(3)男孩站在女孩的左边还是右边?(关注图示上的位置关系)
(4)站成圆圈的时候,脸朝向哪里?你怎么知道?(引导幼儿关注鼻子的方向)
小结:原来跳圆圈舞要先找好舞伴,一个男孩找一个女孩,站在一起。男孩站在女孩的左边,大家的脸都对着圆圈的中间。
(5)幼儿尝试找到舞伴,站成圆圈,脸朝向圆心站,男孩站在女孩的左边。
2.逐张出示图示2-3,共同阅读并理解。
(1)队形变了吗?谁变了?女孩怎么变?中间细细的线条代表什么?(拉手)男孩动吗?
(2)男孩该怎么变?男孩的手要做什么?男孩的手放在女孩的哪里?
(3)幼儿根据图示进行尝试,用叉腰踏步的方式变队形。
3.出示图示4-6,引导幼儿共同学习。
(1)阅读图示,教师重点引导幼儿关注拉手的位置。
师:男孩的手在哪里?手不松开,怎样才能放到女孩的后面呢?
现在女孩的手在哪里?
最后又变成了什么队形?他们的脸朝向哪里?
(2)幼儿进衍尝试(教师引导幼儿不变动位置,不放手)。
4.随音乐将前半部分连起来试一试。
(1)教师播放音乐变化图示,让幼儿感知队形与音乐的关系。
师:现在,我们的队形要变了,但是什么时候变呢?老师把音乐和这些图片同时放一放,请你们边听,边看,边记,记住哪一句音乐要变成什么队形,好吗?
(2)教师哼唱音乐,引导幼儿做动作(慢一些,并用简单语言提示)。
(3)随音乐跳舞,提醒幼儿音乐与动作要配合。
过渡语:真厉害,大家基本上都学会了圆圈舞。不过,一直和一个舞伴跳也没有意思。所以在舞蹈中还可以交换舞伴,和不同的朋友一起跳。该怎样交换呢?你们可要仔细听清楚了!
三、学习交换舞伴的方式
1.教师出示红手环,一边讲解一边引导幼儿进行尝试。
(1)请幼儿将红手环戴在右手上。
(2)教师运用儿歌的方式帮助幼儿记忆:红手握,交换背对背。
(3)重点关注:交换舞伴背对背时,要从握手的一边走成背对背。要看清楚新的舞伴后再面对圆心站好。
2.教师念儿歌,幼儿尝试交换舞伴。
3.幼儿听着音乐进行尝试。
过渡语:我们看了图示,学会了圆圈舞的队形,又带上了手环,知道了怎样交换舞伴。这样,你们就真的学会了圆圈舞。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跳起来,看看你能请到哪些舞伴和你一起跳舞!
四、跟着音乐集体跳圆圈舞
教师鼓励幼儿听着音乐跳舞,并提示幼儿动作。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教师在以彩带舞的轨迹请幼儿在圆圈上进行添画,完成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画讲述一个故事。老师在示范时更多地是添成太阳花朵等几幅简单的图画,没有更多给幼儿观看一些关于圆圈可以变成什么的案例,所以导致幼儿在画的过程中都是和老师一样的,并且在讲述故事时幼儿也不能很好的讲出。
11、大班优秀音乐教案《森林舞会》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律动游戏、乐器伴奏、动物扮演等活动感受音乐活动的快乐。
2.了解音乐的两种不同节奏并感受音乐的强弱。
3.在乐器伴奏活动中提升节奏感,掌握恒拍。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目标重点】:
听辨音乐速度(节奏),音乐的强弱。
【目标难点】:
对恒拍的掌握和合奏乐器表演。
【活动准备】:
道具:军鼓,碰铃若干,大小贴纸若干;
音乐:《鞋匠之舞》
【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
T:小朋友们,今天大森林里要举办一场森林舞会,你们想去参加吗?
那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我们先来听一听今天舞会上的音乐。
播放音乐《鞋匠之舞》。(教师编舞步),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跳。
2.分析音乐的强弱
T:音乐已经结束了,那我来问个问题,你们听到了几段音乐?
这两段音乐给你们什么样的感觉?谁来说一说?
T:我们发现了,第一段音乐听上去沉重一些、浑厚一些,那我们用大的音符来表示;第二段音乐听上去明亮一些、轻松一些,那我们用小的音符来表示。(教师分别在黑板上贴大小音符各一张,表示两段音乐。)
第一段音乐:
T:小朋友们已经知道这段音乐的声音比较沉重、浑厚,那我请小朋友来猜猜这段音乐适合哪些动物来跳舞呢?(请小朋友表演,可表演多种动物。先是个别表演,然后教师带领小朋友一起听着音乐表演)
第二段音乐同第一段
3.乐器伴奏(分析音乐的节奏)
T:小朋友们,你们还听出来两段音乐的其他不同的地方了吗?(回顾第一环节中的律动游戏,让小朋友想起两段音乐的节奏不同,同时听音乐贴大小贴纸,辅助幼儿掌握节奏。)
用不同的节奏,拍身体各个部位
T:沉重的一段音乐速度比较慢,是……的节奏,明快的一段音乐速度比较快,是……的节奏
T:今天舞会上为你们准备了好多乐器(军鼓、碰铃若干),小动物们想邀请你们来为他们伴奏,你们愿意吗?
T:小朋友们请拿出你们座位后面的乐器来。你们知道怎么伴奏吗?
军鼓的声音是怎样的?哪位小朋友来说一说。(碰铃的声音是怎样的?)
那跟前面两段音乐中的哪段音乐有一样的特点呢?
T:那么在待会儿的乐器伴奏中我们就邀请拿军鼓的小朋友听着第一段的音乐伴奏,拿碰铃的小朋友听着第二段音乐伴奏。
T:那现在我请拿到乐器的小朋友分为两队(播放音乐)
(强化幼儿对声音强弱的感知,使懂得不同的乐器对应不同的小动物跳舞的音乐)
4.森林舞会
T:舞会即将开始,我们需要十位小小音乐家,其余的小朋友就一起来模仿小动物跳舞吧。(选出十个小朋友,请其余的小朋友模仿小动物)
T:森林舞会开始罗~
音乐响起,小小音乐家们听着音乐敲打自己手中的乐器,其余小朋友听着音乐模仿动物跳舞(要求踩准节奏)
在欢乐的舞会中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我讲授了《森林舞会》一课,学生们发言很积极,课堂气氛很活跃。他们学会了很多的知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讨论的方法,学生们可以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能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他们的学习效率很高。
12、大班音乐优秀教案《问候舞》含反思
设计意图: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一种深受孩子们喜爱的音乐教育。也有人称为是"从钢琴凳上 (老师)、座位上(孩子们)解放出来的音乐教育",是世界着名、影响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我班曾组织过奥尔夫音乐活动,孩子们对奥尔夫音乐活动有一些经验,而且非常喜欢这样的活动,本次活动选自《奥尔夫音乐"跟我摇摆"》教材,我将多个素材根据教学需要进行改变与组合:借助"围着一棵大树",让孩子巩固节奏(X X | X X X 0 |),掌握集体舞中"拍手游戏"的部分;运用"宝宝的礼物",使活动张弛有度,动静交替。力图通过这样的组织形式激活幼儿参与的热情,为孩子带来了一个崭新的体验。
活动目标:
1.能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型X X | X X X 0 |。
2.学习《问候舞》,掌握新的集体舞中"互换朋友的方法"。
3.体验集体舞互动的乐趣,增进伙伴间的情感。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随歌曲旋律唱出来。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有集体舞的经验;玩过节奏游戏《围着一棵大树》。
物质准备:奥尔夫音乐《围着一棵大树》、《问候舞》、《给宝宝的礼物》音乐。
活动过程:
一、节奏游戏,激发参与热情。
(一)出示节奏图谱,巩固节奏型。
1.出示节奏。
"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个节奏吗?"
2.说出节奏。
"谁用把这个节奏读出来?"
(二)创编身体动作,表现节奏型。
1.个别示范。
"谁能用身体动作,把这个节奏表现出来?"
2.完整表现。
"让我们听着音乐一起来玩一玩节奏游戏吧!请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X X | X X X 0 |"
二、分步学习,掌握舞蹈要领。
(一)学习动作:拍手游戏。
1.独自拍手,练习节奏。
"我在花园散步,看见一棵大树,你看我是怎样做?"(教师带领做拍腿、拍手的动作)
2.互动拍手,掌握韵律。
"我还可以这样拍。"(教师示范)"我们听着音乐来玩一玩!"(幼儿练习)
(二)学习动作:交换朋友。
1.迁移经验,创编交换方法。
"你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换一位朋友吗?"
2.介绍方案,新授互换方法。
"我们还可以这样换!"(教师示范新的互换方式)
(三)学习动作:搭建小桥。
1.教师示范。
"刚才我们围圈走的时候,发现老师干什么了?"
2.要领讲解。
"我是怎样走进队伍的呢?"
三、完整表演,解决舞蹈难点。
(一)提出难点。
"小朋友你们在玩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二)商讨策略。
"有什么办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吗?"
(三)验证方案。
"让我们用想到的办法来试试!"
四、手指游戏,放松幼儿心情。
(一)总结评价"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支问候舞,小朋友们都跳的非常出色!"
(二)鼓励表扬"老师今天带来了8样礼物,来奖励大家!请小朋友把小手拿出来接受我的礼物吧!"
活动反思:
一、本次活动呈现的是一节原生态的集体舞教学。
没有过多的教具、太多的修饰,目的是希望幼儿在较少干扰的状态下初次体验与感受集体舞带来的快乐。由于本班孩子是第一次接触与尝试集体舞;加上之前的经验积累不多;改变了活动环境;听课人员太多而干扰了孩子的专注性学习,从而影响了最后听音乐连续舞蹈的流畅性。
二、之前的活动设计,一直考虑的是每个环节的教学重点,力求逐一攻破,达到教学目标。
构成集体舞是三个基本要素:音乐、动作、队形,要想把集体舞有序有有效的进行就必须把握好每个环节的关键点。
1、在熟悉音乐的环节中我把律动植入乐曲之中,轻松引导幼儿感受乐曲风格与节奏变化。
2、本次双圈行进式的集体舞中的男女生前进后退比较难,我就结合口令提示:123456拉手、2234伸手拉手、开花后退回到原位,明确清楚,便于记忆操作;B段的无旋律三拍子,我就结合简单的儿歌——握握手、敬个礼、换朋友、敬个礼;口令合拍紧凑,衔接自然。
3、在交换舞伴的环节是容易出现混乱的时候,所以,活动一开始我把椅子摆成两个同心圆,幼儿分男女生坐在椅子上,活动时再把椅子叠放在傍边。这样幼儿就非常清楚的知道里圈与外圈,避免重新因整理队形带来的混乱。
13、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欢乐秧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谱,学习秧歌的基本步伐和简单动作。
2.知道秧歌是汉族的一种传统特色舞蹈,感受秧歌热闹、喜悦的舞蹈特性。
3.乐意主动参与学习和表演活动,体验舞蹈的乐趣。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5.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活动准备:
1.秧歌舞录像、音乐资料。
2.秧歌道具手巾花、绸带等。
3.秧歌舞图片、十字步图谱、秧歌动作分解图谱
活动过程:
(一)看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1.展出秧歌舞的图片,让幼儿欣赏。
教师:老师带你们去个非常热闹的地方,看看那里的人们在干什么?
2.幼儿自由欣赏图片,模仿动作。
教师:他们在干什么呀?你可以学一学他们的样子。
(二)欣赏《秧歌舞》,了解它是我国汉族的一种传统特色舞蹈。
1.教师介绍秧歌舞,丰富幼儿知识。
教师:有谁知道这种舞蹈叫什么名字?你愿意学一学他们的样子吗?
2.欣赏《秧歌舞》录像,感受浓郁的民族风情。
教师:老师还带来了这些叔叔阿姨跳舞的录像呢,想看吗?
(三)学习《秧歌舞》
1.回忆录像内容,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动作。
教师:叔叔阿姨跳得真好啊!你特别喜欢哪一个动作?请你来学一学。
2.了解十字步是秧歌舞最基本的步伐,结合图谱练习。
教师:学习秧歌舞有一个秘诀,(神秘地告诉幼儿)那就是十字步。
3.幼儿选择动作的分解图谱,自由模仿跳秧歌舞。
教师:请你选自己喜欢的动作,看着图谱来学一学秧歌舞。学会了一个动作还可以换另一个学一学。
4.对于能力差的幼儿给予帮助,还可以建议他们看着电脑视频模仿。
教师:如果你遇到看不懂的,可以问一问其他小朋友或老师,也可以请教一下电脑博士。
(四)自由表演秧歌舞
1.引导幼儿大胆在集体面前表现。
教师:你学会秧歌舞的动作了吗?谁愿意把自己学会的动作和大家分享一下?
2.请大胆表现的幼儿当小老师,教大家学习动作。
教师:还有谁也学会了这个动作?你们一起来表演给大家看看。没学会的小朋友可以跟他们再学一学。
3.配合道具,集体表演秧歌舞。
教师:秧歌舞会开始啦,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舞起来吧!
活动延伸:
游戏活动:将秧歌舞的稠带和手绢花投放至表演区,幼儿继续表演秧歌舞。
创编活动:引导幼儿创编秧歌舞动作,并画出动作图谱,提供给大家模仿。
家园活动:利用网络视频资源,让孩子了解更多的民族风情。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14、大班优秀音乐教案《公主的舞会》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白故事梗概,在熟悉舞蹈与游戏的基本流程的基础上学会随乐而舞,并学习根据音乐的结构、情绪、和形象创造性的用表情和动作进行表现。
2、知道手腕花在舞蹈动作转换和交换舞伴时对方向、方位的提示作用。
3、体验集体舞中交换舞伴的快乐及与同伴合作表演的乐趣。
4、随歌曲旋律唱出来。
5、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手腕花幼儿每人在右手上佩戴一个手腕花,分为两种不同的颜色,且两种颜色的人数相同,目的在于帮助幼儿分组并辨识行走的方向。
2、音效和辅助音乐在主音乐"瑞典狂想曲"之后,添加适当的"敲门声"、"开门…脚步声"等音效以及。水族馆,音乐,将故事的游戏性推向高潮,使得整个故事更加完整。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很久以前在一个王国里有一位漂亮而又善良的公主,但是有一个巫婆总是想要害死她,一位英俊的王子救了她,后来他们过着幸福的生活。今天,公主要举行盛大的皇宫舞会,邀请在座的每一位小公主和小王子都去参加,你们想去吗?
二、欣赏A段乐曲,学习圆圈舞
1、学习基本动作,用动作感知音乐。
①幼儿坐着,模仿老师做上肢动作,用动作感知音乐。(拍手、左右看、点头、走一走)
②启发幼儿创编王子和公主相互邀请时的行礼动作。(遇到你喜欢的公主或王子,你要怎样邀请他和你跳舞呢?)
③全体幼儿模仿行礼的动作,提示幼儿动作要到位。
④幼儿站在凳子前,随音乐节拍做行礼的动作,再次用动作感知音乐。
2、学习圆圈舞
①教师邀请一位"王子"进行示范表演。
②启发幼儿发现、分析两人配合表演时的动作特征,如两人的站位、动作的顺序和方向以及公主移位的方向。
③请-xt"王子和公主"尝试示范表演。(教师可用语言提示)
④王子和公主们站成单圈双圆的队形,王子在内,公主在外,两人面对面尝试表演。(不加音乐,教师用语言提示,适当放慢节奏)
⑤一遍动作后,公主移位,发现换了新舞伴,引导幼儿继续表演。
⑥听音乐,按音乐的节奏完成圆圈舞,茌每段音乐的最后一句交换舞伴。(2遍)
三、欣赏B段乐曲,学习音乐游戏。
1、大家正在舞蹈时,音乐突然中断,播放敲门、开门及脚步声的声效,启发幼儿么了?谁来了?"引出巫婆这一角色。
2、第一遍游戏,交代要求:听到敲门声时,两人抱在一起变成木头人,可避免被抓。(教师扮巫婆)
3、第二遍游戏,交代要求:听到敲门声时,三人抱在一起变成木头人,可避免被抓。(教师扮巫婆)提前引导幼儿:如果落单了,要如何躲避巫婆。(如:在"木头人'之间躲避等)
4、第三遍游戏,选定一位幼儿来扮巫婆,听到敲门声时,三人抱在一起变成木头人,可避免被抓。落单的公主或王子则被巫婆带出教室。
四、解救公主(王子),结束活动。
师:公主(王子)被可恶的巫婆抓走了,我们应该怎么办?
激发幼儿的责任心、凝聚力,启发幼儿进行营救公主的行动,播放进行曲,幼儿听音乐,"武装"自己,去解救公主,离开教室。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15、大班音乐教案《鞋匠舞》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学习随音乐合拍地做鞋匠舞补鞋子的各种动作。
2. 尝试在图片的提示下创编动作。
3. 在和同伴合作舞蹈时注意动作的协调一致。
4. 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 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音乐合拍地做鞋匠补鞋的各种动作。
难点:在和同伴合作舞蹈时注意动作的协调一致。
活动准备
请幼儿在生活中观察鞋匠的劳动、教学挂图、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引导幼儿回忆观察到的鞋匠的劳动。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鞋匠的劳动。
二、基本环节
1. 引导幼儿观察教学挂图,进一步探索鞋匠的动作。
(1)引导幼儿观察图上的动作进行探索。
(2)教师对幼儿提出的动作进行一些简单的整理。
(3)教师:还有哪些动作看不懂?(引导幼儿大胆表述对图不理解的地方,并告诉幼儿,等一会会有办法帮助幼儿看懂图片。)
2.请幼儿欣赏乐曲,根据乐曲想像情境,创编鞋匠补鞋的动作。
(1)教师:我们来听一首乐曲,说说听了这首曲子,你想到了什么?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帮助幼儿整理出鞋匠补鞋的完整情境。
(3)师生根据想像出的情境创编相应的动作。
3.引导幼儿完整做鞋匠舞的动作。
(1)教师:现在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完整地做鞋匠舞劳动的动作。
(2)教师带幼儿完整做动作两三遍。
三、结束环节
引导幼儿创编两个人跳舞的动作。
四、延伸环节
选择幼儿创编的动作随音乐做一做,教师着重引导幼儿在两个人共同舞蹈时注意动作的协调,例如两个人要同时先出右脚等。
教学反思
在进行本次活动中,我在音乐技能方面,首先让幼儿随音乐合拍地做鞋匠做鞋子的各种动作,让幼儿能够对不同的节奏做出反应,自如地跟随音乐变化节奏动作。在情感与社会方面,我强调幼儿与同伴合作舞蹈能力的发展。让幼儿合作扮演不同的角色,也就是合作的幼儿要知道自己扮演的是鞋匠还是顾客,并在相同音乐的地方做出不同的动作反应,要求幼儿能够不受同伴动作的干扰,做自己的动作。在活动中,虽说事前准备了一些动作,但是我在活动中留给幼儿大量的学习空间,例如多次在活动中问幼儿“有没有动作看不懂”,当幼儿表达自己看不懂时,我不是直接告知答案,而是通过下面环节进一步引导让幼儿自己发现规律,把创造的空间留给幼儿。
16、大班音乐教案《螃蟹的舞蹈》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根据音乐的变化,大胆创编不同的、夸张的螃蟹动作;
2、乐意参与游戏活动,体验螃蟹跳舞、吹泡泡、饶痒痒等游戏情节所带来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观看有关螃蟹的录象或图片;
2、与音乐变化相符的螃蟹动态图示一份(跳舞、吹泡泡、饶痒痒);
3、螃蟹音乐;
4、螃蟹头饰(每人一份)。
活动进行:
一、引题:
1、说说螃蟹的事;
2、幼儿扮演小螃蟹自由玩耍。
二、播放螃蟹的音乐:
1、幼儿完整欣赏乐曲;
*引导讨论:音乐有变化吗?怎么变?
欢快的地方(快的地方),螃蟹在干什么?
优美的地方(慢的地方),螃蟹在干什么?
2、再完整欣赏,教师情节讲述,帮助幼儿整理出整首乐曲变化的规律,并同时贴出相应的螃蟹动态图示。
三、螃蟹的舞蹈:
1、引导分段创编螃蟹动作,鼓励大胆想象、夸张动作;
2、幼儿随乐完整动作;
3、加入“鲨鱼”角色进行动作。
*引导幼儿根据音乐变化进行游戏。
活动反思:
螃蟹对于幼儿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吃过螃蟹,捉过螃蟹。小朋友对螃蟹也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这节美术活动通过猜一猜,看一看,说一说使幼儿能很快的掌握螃蟹的主要特征。在活动的第一环节,我引用猜谜的形式让幼儿猜猜,激起幼儿的兴趣。第二环节让幼儿看一看范画,说一说常见的螃蟹,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讲述对螃蟹的认识,为欣赏下面千奇百怪的螃蟹打好基础。这样让幼儿进一步地了解螃蟹的特征,也为下面的画螃蟹奠定了基础。但是对于不常见的海底螃蟹,孩子们缺乏观察,需要老师及时引导,给他们观察的目的,指导他们观察的正确方法,从而准确的迁移到观察其他事物中去。
在欣赏这一环节中,我如果能及时肯定幼儿的回答,提升幼儿有关螃蟹的知识经验,那效果就更好了。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我没有让孩子用动作回答大螃蟹走路的姿势,也没有出示大螃蟹实物,让幼儿观察横着爬是什么样的?和幼儿一起学一学大螃蟹走路,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就非常高。这个环节没有是比较有缺憾的。
从幼儿的作品来看,大部分幼儿能很好的掌握大螃蟹的形(奇、新、怪),有些幼儿绘画的大螃蟹还有了情节。在幼儿绘画的过程中,幼儿的作品上动态的螃蟹很多(孩子站的方位不同,所以画的螃蟹动态也不同),
本活动在细节处理上还是不够,比如身体的和脚的连接。在教师示范画时,没有明确提出大钳子要画大一点,以致于有些幼儿绘画时会将大钳子画得很小,导致比例有些失调。在涂色方面我没有加强指导,因为幼儿已有经验,幼儿颜色涂得比较均匀。从幼儿的作品来看,孩子们都发挥了自己的创作能力,整幅画面效果不错,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17、大班音乐教案《音乐小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感受歌曲轻松愉快的情绪。
2.学习歌曲中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演唱。
3.体验师生与生生之间合作学习的快乐。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
1.歌曲《音乐小屋》原唱及伴奏CD;歌曲《郊游》;
2.多媒体课件;
3. 邀请卡一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
二、导入课题:
1.小朋友,今天老师的心情特别好,为什么呢?因为我收到了一张邀请卡,里面写了什么呢?我打开来,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好吗?
2.教师读邀请卡内容,提问:“你们有信心战胜困难吗?(有)那让我们出发吧!”
三、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学习节奏与主要乐句。
(一)碰到第一个困难,引导幼儿通过努力解决。
1.一条小河挡住去路,怎么办?
2.出示节奏图X X|XX 0|XX XX|X 0||,引导幼儿学习。
3.幼儿学习节奏。
4.克服困难,划小船继续前进。
(二)遇到第二个困难,鼓励幼儿共同克服。
1.大石块挡住了去路,怎么办?
2.出示乐句:音乐 小屋 |在 欢迎 |你 欢.迎 |我 0 ||。
3.幼儿学唱,着重练习欢.迎的唱法。
4.成功移走三块大石块,继续前进。
(三)遇到第三个考验,请大家一起努力。
1.出示三个敲门声:
(1) 5 3 |5 3 0 ||(2) 4 2 | 4 2 0 ||(3) 5 0 i 0 ||2.师幼一起按门铃。
3.音乐小屋终于开门了。
四、完整欣赏歌曲,用多种形式学唱歌曲。
1.欣赏后提问:这首歌一共有几段?第二段和第一段有什么不一样?来到了音乐小屋,你觉得快乐吗?歌曲里面是怎么唱的?(引导幼儿学唱:我们的快乐都在里面装)。
2.引导幼儿完整学唱一段歌曲,根据幼儿的学唱情况,教师小结指出问题。
3.完整地学唱歌曲。
4.以对唱的形式师幼共同演唱歌曲。
5.幼儿分组对唱歌曲。
6. 家长与幼儿对唱歌曲。
五、结束:出现神秘人——海宝。
活动反思:
歌曲《音乐小屋》是一首儿童歌曲。歌曲风趣、轻松、愉快。旋律以三度下行的音程起句,构成起伏的旋律,和着舒展的节奏,给人以柔和的感受。描绘了“叮咚”作响的音乐小屋给人们的快乐,抒发了热爱音乐的孩子们的愉快心情。
整堂课我以“去游玩音乐小屋”为主线,首先我让学生模唱“音乐小屋”的门铃声,来解决了难点节奏,这个环节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了难点,并且自然的了解了音乐知识点“四分休止符”。也引起了学生想去看音乐小屋的好奇心,使我能顺利的进入下一个环节,走进音乐小屋来学习歌曲。然后学生走进音乐小屋之后,我设计了各种接唱的小游戏来让学生学唱歌曲,并加入身体的律动体验。最后在学生掌握歌曲后,就引导学生加入打击乐器为歌曲配乐。整堂课学生仿佛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快乐地体会音乐带来的无线乐趣。
当然在该堂课中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在歌曲学唱中,学生对于音乐的完整感受体现地还不够深刻,我让学生分句学唱歌曲,破坏了歌曲本身的整体性。
2、创编打击乐节奏的时候课堂纪律显得有点乱,教师没有调控好学生的课堂纪律。
3、教学语言还欠生动活泼,导致教学的每个环节衔接地不够自然、流畅。
18、大班音乐教案《欢乐满山谷》含反思
目标:
1、感受乐曲欢乐的气氛,运用不同的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
2、感应乐曲中的特定节奏型,并尝试对音乐进行顽固伴奏。
3、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4、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准备:
CD铃鼓图片
过程:
一、入场
果园里的果子都成熟了,我们一起去果园玩玩吧,出发喽!(师引导做顽固节奏)
二、感受乐曲、节奏
1、我们到喽,哇!苹果都成熟了,红彤彤,金灿灿的,我们一起来摘果子吧,你是怎么摘果子的?(欣赏乐曲)
2、摘了这么多的水果,我们来榨果汁喝吧,你榨过果汁吗?是怎样榨果汁的?
3、出示图谱:师幼讨论榨果汁过程
1)老师这里有个榨果汁的秘方,只要按照这个秘方榨就一定能榨出美味的果汁,谁来试一试?
2)教师指图,幼儿拍打出塔、塔、踢踢塔的节奏型。
3)我们来榨果汁喽(播放音乐)
三、道具律动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神奇的榨汁机,只要轻轻地拍出密码就能榨出美味的果汁了(出示节奏卡),谁会拍出密码?
2、我们一起用神奇的榨汁机榨榨看
3、你们喝饱了吗?我们榨点给客人老师喝一喝,客人老师帮我们看看谁能榨出最美味的果汁。
4、神奇的榨汁机不仅可以榨出美味的果汁,还可以和我们一起跳跳舞吧!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19、大班健康教案《欢乐时光》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活动,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2、能听口令进行前后左右的运动,提高身体协调性。
3、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
4、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5、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活动准备:
长条绸布、篮球、遥控汽车各一个。
活动过程:
1、热身活动:前后左右。
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幼儿听教师口令进行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地走动。
2、游戏:齐心协力。
(1)幼儿共同手持长条绸布,合作进行前进行走、下蹲起立、旋转奔跑等动作。
(2)幼儿分别站在长条绸布两旁,双手用力将长条绸布绷紧。教师将皮球、遥控汽车在绸布上来回滚动、行走,让幼儿感受合作玩游戏的快乐。
3、游戏:同舟共济。
(1)创设游戏情境:现在我们在海面上划着船,(.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海面上的浪很大,我们要齐心协力到达岸边。
(2)幼儿4人一组用力"划船",教师及时表扬有坚持性、勇敢到达岸边的幼儿。
(3)遭遇暴风:幼儿听教师口令前后左右摆动身体,共同战胜困难。
4、放松活动:爱的传递。
幼儿围站成一个大圈,相互传递爱的亲吻,活动结束。
课后反思:
在活动中,主要是引导幼儿学习跨跳、钻爬的动作技能,我们努力为孩子们创造条件,给他们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组织和帮助他们投入到活动中。孩子们不仅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观察力,而且发展了动作的协调性和敏捷性,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目标明确又兴趣盎然,在老师一个又一个更高的要求下不断小结和提高匍匐前进的技能,很快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这个难点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突破了。孩子们要通过各种障碍物才能到达投掷点,这个挑战不太容易可又能够做得到,所以孩子们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游戏中,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20、大班音乐优秀教案《采茶舞》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采茶动作:大拇指与食指相捏的同时,手臂略弯曲并有后缩的感觉。
2.通过学习《采茶舞》律动,能用肢体动作表达出自己热爱劳动的美好情感。
3.发展幼儿的表现力、想象力。
4.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5.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活动重难点:学习采茶的动作;跟着音乐的节拍采茶。
活动准备:磁带、多媒体放映江南人民采茶图片。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迁移幼儿的生活经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小朋友说说茶的种类、喝茶的知识,"小朋友平时喜欢喝茶吗,知道茶是怎么来的吗?""你们都喝过什么茶?";教师小结:先种茶再采茶然后再制茶。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把采茶过程配上采茶的音乐编成一个好看的采茶舞,大家有没有信心!
2.介绍采茶知识,观看形象的江南人民采茶的图片;(放映多媒体)师:"茶叶树是生长在江南的一种植物,它很矮,高度大概到成人腰的部位,一排一排的生长,排之间有空隙,方便人走在中间采茶叶,为了能喝到又鲜又香的茶叶,人们通常都是采树尖上的叶子,最嫩的地方,所以要用大拇指和食指来捏,然后把它放到篮子里。"
3.欣赏音乐磁带、感受活泼欢快的旋律;教幼儿律动《采茶舞》
(1)教师示范引导幼儿学习采茶动作要领:
大拇指与食指相捏的同时,手臂略弯曲并有后缩的感觉,眼睛一定要看着手。
放茶:采茶后手翻一下,手心向下放入篮中,眼睛同样要看手。
(2)教幼儿律动要领。
引导幼儿用语言编出采茶动作的要领:
左边采一片放进小篮子,右边采一片放进小篮子;连采集片放进来,连采集片放进来;拨开树枝采一片放进来,拨开树枝采一片放进来;太多了,两只手一块采了放进来。
4.幼儿掌握动作要领后,幼儿自由进行创编。
(1)要求:跟着音乐的节奏,编出跟别人不一样的采茶动作。
(2)幼儿自由分组随采茶的音乐尝试创编,教师巡视,启发幼儿手眼协调地做采茶的动作。
指导语:有一些长得很好的茶被遮了要怎么采(拨)?你采得是这边的茶叶,那那边的茶叶要怎么采?低的茶叶要怎么采?高的要怎么采呢?四周的茶叶都长得很好,要怎么采才能都采到?站着采茶,可不可以蹲着采茶?
(3)幼儿展示创编的动作,教师帮助幼儿积累创编动作的经验,并将将动作进行提炼、美化、并引导幼儿学习提示:让幼儿生动、活泼的表现动作,充分感受采茶时的喜悦心情。
5.教师小结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在一起很开心,小朋友都学会一个本领会自己编舞蹈,其实生活中有很多我们在做的事情都可以把他编成舞蹈,以后我们再来编。
活动延伸:
通过学习采茶律动,幼儿能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热爱劳动的美好情感。
教学反思:
在活动开始时,出示的采茶的图片,让幼儿仔细观看是如何采茶的,观察茶树的特点。那如何用舞蹈动作表现采茶呢,这儿我做了一个夸张的动作,左手抱篮子,右手采茶,眼睛到处乱看,故意把采到的茶放篮子外面,惹得孩子们哈哈大笑。同时又巧妙的让幼儿注意:放茶时眼睛要看好,不要把茶叶放。在篮子外面。孩子们表演的很投入。张远皓指着前面说:“老师,前面有好多茶叶呀!快采!”还有的说:“哎哟!采满了,好沉呀!”其中也有较叛逆的孩子在捣乱。李奋飞每次在音乐的第17-18小节,总是别出心裁:“我不要了!太满了!我全倒了!”也许他有自己的想法吧!在跟孩子们表演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快乐与微笑!
21、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挪威舞曲》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挪威舞曲》曲调,初步感知乐曲的ABA结构。
2、借助故事情节,结合音乐形象,创编鸭子游泳、嬉水以及大风的动作。
3、在游戏活动中,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并以此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鸭子、大风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幼儿伴随音乐《鸭子走路》进教室。
二、幼儿欣赏音乐: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音乐,请小朋友仔细地听,听完后告诉大家你有什么感觉,或者听完后你想到了些什么?
三、教师讲述故事: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说了自己听了这首音乐后的感觉,有的小朋友把自己听了音乐后想到的告诉了老师,老师听了这首音乐后,想到了一个小故事:清晨,鸭妈妈带着她的鸭宝宝来到草地上,走走、玩玩,有的鸭宝宝池塘里去游泳、嬉水,玩得真高兴。突然,天气变了,刮起了大风,鸭宝宝可害怕了,鸭妈妈说:“孩子们,别怕,赶快找个地方躲起来,一动不动,大风就不会把你刮走。后来,风停了,鸭妈妈继续和她的鸭宝宝在草地上走走、池塘里游游,玩得很高兴。
四、幼儿完整欣赏音乐,联想故事情节,鼓励幼儿自由表现对乐曲的理解。
师:现在请小朋友再来听一遍音乐,听听音乐的哪里是鸭妈妈和鸭宝宝在草地上、池塘里玩耍,哪里是大风来了,如果你听出来就用动作表示出来。
五、分段欣赏,引导幼儿创编动作,感知乐曲的ABA结构。
(1)欣赏第一段,师引导幼儿创编鸭子游泳、嬉水的动作。
(2)欣赏第二段,师引导幼儿创编大风的动作。
(3)欣赏第三段,师引导幼儿理解乐曲的ABA结构。
六、完整欣赏音乐。
师:现在请小朋友边听音乐边做动作,老师师扮演大风,小朋友扮演鸭宝宝,记住大风来了,一定要一动不动,不然就会被大风刮走。
七、结束活动:
鸭妈妈带着鸭宝宝在草地上开心地玩了一天,现在她们也累了,鸭妈妈带着她的鸭宝宝们回家休息了。(幼儿随音乐,模仿鸭子走路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
音乐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活动,每次上音乐课幼儿的兴趣很高,作为幼儿教师,要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以此为出发点,来选择音乐活动。这次,我选择韵律活动《挪威舞曲》这节课,这首乐曲节奏鲜明、ABA结构鲜明,是一首名曲,这次活动,我以乐曲作为欣赏主体,以感受、体验、创编为基本活动,使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用自己的肢体动作来表现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在活动中,幼儿对音乐表现兴趣很大,能掌握《挪威舞曲》ABA曲式特点亦能借助故事情节,结合音乐形象,创编鸭子游泳、嬉水以及大风的动作,但是鸭子的形象局限了幼儿自主创编的空间,如果鸭子改为幼儿自主想象的各种动物,大风刮时,请幼儿根据自己想象发挥的动物做出躲避的动作,想象躲避的地点,这样能使自主创编的空间大大加大。
22、大班上学期音乐教案《欢乐邀请舞》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根据乐句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学跳邀请舞。
2、积极参与活动,表现大方,体验共同舞蹈的快乐。
3、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准备
1、不同颜色的彩纸4张、记号笔
2、舞蹈音乐
活动过程
(一)熟悉音乐
1、欣赏音乐,初步感受音乐的欢快、活泼。
师:今天我们初次见面,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这份礼物需要用你的耳朵去听。(幼儿欣赏音乐)师:喜欢么?听了有什么感觉?
2、听辨乐句,在每一乐句的句首处拍一下手。
师:我们在乐句的第一拍拍一下手,找找有几个乐句。(教师边拍手边有语言轻轻提示)师:拍了几下手?也就是有几个乐句?
师:请你们自己试着在乐句开始时拍一下手。
(二)创编动作
1、幼儿听音乐自由表演,老师选择动作进行记录。
师:现在请你们在这里找个空的地方,让老师看到你们每个人的动作。跟着音乐让自己的身体动起来。(播放前半部分音乐,教师记录幼儿的动作)
2、幼儿根据图谱学习舞蹈动作。
师:这个动作怎么做?应该注意什么?像在做什么?(教师哼唱谱子)师:让我们边做动作边走起来吧,前奏的时候我们要做好准备。(手背后面,点头)(第一遍:他走的特别神气,我们再来试一试;第二遍教师语言提示)
3、听音乐表演舞蹈动作师:刚才我们是看着图谱做动作的,如果我们不看图谱能记下这些动作么?(需要给你们一点时间去记一记吗?)(幼儿转身记忆动作)
(三)跳邀请舞
1、讨论并学习做邀请的动作。(坐在椅子上讨论)师:今天我们跳的是邀请舞,应该要有邀请的动作,你会怎样邀请朋友呢?请你来试一试?我们今天就先用这个宝贝的邀请动作!(教师示范,作提升:动作到位,一乐句做一次邀请)师:邀请朋友应该有礼貌,眼睛应该看谁?去找个朋友试一试邀请的动作。(关注眼神的交流)
2、老师完整表演邀请舞,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跳邀请舞的方法。
师:我先来做邀请者,你们在圈上做什么动作呢?
师:你们看,我在什么时候把朋友轻轻地请进来的?现在邀请者变几个了?我们两个现在去邀请啦。(2变4)师:现在有几个邀请者啦?1个变2个,2个变成几个啦?猜猜4个会变成多少个呢?8个呢?邀请者越来越多,到最后就全被邀请完了,这样的邀请舞喜欢吗?(如果发现到邀请时还没有找到朋友,应马上引导:我们应该在哪个乐句就应该找到朋友?)
3、幼儿学跳邀请舞,在舞蹈过程中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师:让我们继续跳舞吧。(老师离开至旁边用语言提示,3个开始邀请)师:跳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应该怎么解决呢?(如果多人找一个朋友,应该及时调整)
4、集体跳邀请舞,感受共同舞蹈的快乐。
师:跳的开心吗?想再来一次吗?(3--6--12--24)
5、延伸。
师:朋友都邀请完了,音乐还有好多,还可以怎么跳呢?那试试吧!
师:今天学的开心吗?原来大家一起跳舞是件这么快乐的事情,让我们把快乐带给更多的人,好吗
教学反思:
今天,我开了一节舞蹈课《快乐邀请舞》,上完这节课后我感想很多。我很喜欢这节课,总体来说我对自己上的这节课还是很满意的。这个活动的教案设计是比较成熟的,环节设计循序渐进,遵循人体的生理机能能力变化规律,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并且活动选材也比较新颖,虽然也是学习舞蹈,但内容是学习一个邀请舞,邀请舞不会乏味枯燥,可以更多的引起幼儿的兴趣,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23、大班音乐活动教案《红绸舞》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和喜爱民族文化,感受民族乐曲中热烈欢腾的气氛。
2.感知乐曲A—B—A的结构。
3.能大胆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与见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磁板一块。
2.彩笔、画纸人手一份。
3.录音机、磁带。
4.在过渡环节播放《红绸舞》。
活动过程
1. 创设情境,引起幼儿欣赏的兴趣。
师:刚才这首乐曲听起来怎么样?听了以后你有什么想法?
2.完整欣赏,感受乐曲情绪。
完整欣赏乐曲后提问:你觉得这首曲子从开始到结尾旋律是一样的吗?[.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你最喜欢哪一部分?
3.分段欣赏,初步理解乐曲的结构。
师:我们再欣赏一遍乐曲。
(1)欣赏第一段并提问:听了这一段音乐感觉怎么样?节奏是快还是慢?
(2)欣赏第二段并提问:这一段乐曲和第一段乐曲一样吗?怎么不一样?你觉得这一段音乐表现了什么?
(3)欣赏第三段:最后一段乐曲和第几段乐曲一样?
(4)分段欣赏完,请幼儿用符号把自己的感受画出来,要求旋律相近的两段要用相同的符号表示,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想法大胆表达。
(5)分享、交流自己的画并贴到磁板上。
4.再次完整欣赏乐曲,教师告诉幼儿这首乐曲的名字叫《红绸舞》,并引导幼儿小结:这首乐曲节奏活泼、轻快,表现了一种喜洋洋的热闹气氛;乐曲分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旋律基本相同。
活动反思
通过开展上述活动,我班幼儿充分了解和感受了民族音乐的快乐情绪以及表现形式的多姿多彩,充分体验了彩绸飞舞的热闹情景,为幼儿了解并喜爱民族民间舞蹈,进而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整个活动中,教师仔细观察幼儿在集体活动和区角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及时发现孩子们的需求和问题,在充分考虑幼儿原有经验、学习特点的基础上,适时通过提供支架式的教学方法,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体验到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快乐。
24、大班音乐优秀教案《挪威舞曲》含反思
设计思路:
《挪威舞曲》是一首十分优美、形象鲜明的乐曲。全曲ABA三段式结构明显,变化清晰,A段轻快活泼,B段紧张急促适合大班幼儿欣赏。在这个活动中,我以情景和游戏贯穿整个活动。赋予音乐小动物在森林中玩乐遇到险情的音乐形象,让幼儿进行有主题的音乐想象与表现帮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表现音乐,感受音乐带来的美感和乐趣.
活动目标:
1、 体验音乐欣赏活动及参与音乐表演的乐趣。
2、 结合音乐形象,尝试用语言、打击乐器和动作表达表现, 在游戏活动中有一定的自控能力。
3、 熟悉《挪威舞曲》曲调,初步感知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和音乐性质。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录音机、课件、动物图片、音乐符号卡片、打击乐器(圆舞板、沙球)手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PPT1)在《森林狂想曲》(能听出大自然动物的声音)的伴奏下,激发幼儿到“森林”游玩的兴趣,引导幼儿做动物模仿动作走进活动室,(课件上呈现出森林背景图)。
二、基本部分
1、引出主题激发幼儿欣赏音乐的兴趣。
孩子们, 昨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遇到了一些事情,这些事情就藏在一首叫《挪威舞
曲》的音乐里,我们一起听听音乐猜猜看
2、(PPT2)幼儿完整欣赏音乐(教师自然地做拍肩和在音乐速度发生变化的时候一直保持做倾听的动作引起幼儿的注意),鼓励幼儿自由表达对乐曲初步的理解,教师进行启发引导。
提问:
(1)、你感觉发生了什么事情?(老虎、狮子……来了)
你听到了什么样的音乐让你觉得是……来了。(主要从速度方面引导)
小动物们的心情怎么样?(紧张、害怕)它们会做什么?(逃跑、藏起来)
(2)、老虎(假设)没来的时候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呢……?(玩、做游戏、跳舞)
小动物们玩的时候音乐听起来有什么感觉?(慢、轻松、快乐、愉快)
小结:结合音乐性质,肯定孩子们的猜测。小结出小动物们玩乐中遇到险情的音乐故事情境。
3、幼儿完整欣赏音乐。(依然放PPT2中的音乐)
(这一遍重点是引导幼儿在听完第一遍音乐的基础上,对音乐再有一个整体的感受,初步进入音乐故事情境并梳理故事发展的前后顺序,为下一步的分段做铺垫。老师会启发幼儿用与音乐故事情境相符的动作进行表现,但肢体表现在这一环节中不是我设计的教学重点,所以不做太多的提升,重点是让幼儿再次感受轻松快乐、与紧张着急的音乐情绪。)
提问:音乐的一开始小动物们在干什么?(玩)心情怎样(轻松快乐)
后来呢?(假设大老虎来了)心情怎样(紧张着急)
再后来呢?(老虎走了小动物们又玩了)心情怎样(轻松快乐)
那你觉得这首曲子分了几个乐段。(有的孩子能说出有三段,但多数孩子不会很明白,老师在这儿并不告诉孩子们答案)
4、幼儿完整欣赏音乐,用符号把音乐画出来,并用简单的肢体动作表现。重点引导幼儿感知ABA三段式的音乐结构,感受音乐性质。(PPT3)
老师这儿有两种符号,请你选出代表轻松玩乐音乐的符号( )和代表紧张躲藏音乐的符号( )
(1)、边放音乐边在课件上呈现图谱。
(2)、教师指导:当听到、看到轻松玩乐音乐 时请小朋友们拍打自己的身体部位表示欢迎,每当听到、看到一句紧张着急的 的音乐时,小朋友们就要向它挥手一次。(设计意图是在感受节拍与乐句的同时为下一步配打击乐器做铺垫)
(3)、结合图谱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三段体结构,并感知第一段和第三段是相同的。(PPT4)
5、用打击乐器表现乐曲的ABA三段式的音乐结构,再次感受不同的音乐性质。
(1)、选择与音乐性质相匹配的打击乐器(A段圆舞板,B段沙球),并引导幼儿正确演奏。
(2)、空手练习(看图谱分段练习)(幻灯片5、幻灯片6中的图谱加音乐)。
(3)、幼儿选择乐器练习并合作演奏,教师指挥(幻灯片7中的完整音乐)。
(4)、交换乐器。(幻灯片7中的完整音乐)
6、分段欣赏与表演(让幼儿扮演小动物,重点引导幼儿用肢体表现音乐故事情境)
(1)、欣赏第一段(A段)音乐。(PPT8中的音乐)
●小动物们听着音乐都做了哪些快乐地动作(幼儿坐在小椅子上听音乐表现);
教师请个别幼儿演示自己的动作,大家模仿,教师指导。
●启发幼儿加上脚的动作,小动物们听着音乐站起来表现
教师请个别幼儿演示自己的动作,大家模仿,教师指导。
●教师带领幼儿围着圆圈一个跟着一个走进行表现。
(2)、欣赏第二段(B段)音乐。(PPT9中的音乐)
●幼儿听着B段音乐表现急忙逃跑的情节(幼儿坐在小椅子上听B段音乐快跑)。
教师请个别幼儿演示自己的动作,大家模仿,教师指导。
●启发:小动物们可以躲到哪里去?(引导幼儿用肢体表现,在B段音乐快结束的时候摆一个造型,表明自己藏起来了)。
●教师带领幼儿围着圆圈一个跟着一个走进行表现。
(3)、欣赏第三段(A段)音乐。(PPT10中的音乐)
大老虎走了,我们快去找我们的朋友一起跳舞吧!
●幼儿随音乐表现,教师请能够合作表演的幼儿演示自己的动作,大家模仿,教师指导。
●教师带领幼儿围好一个大圆圈进行表现。
7、拉好大圆圈随音乐进行完整的音乐故事情境表演。(PPT11中的完整音乐)
三、结束部分:
今天小朋友们学会了小动物的本领:玩的时候很快乐,遇到危险又能躲避,那现在老师就更有信心带你们到别的地方去玩了!随音乐(挪威舞曲)走出活动室。(PPT11中的完整音乐)
四、活动延伸:
1、 引导幼儿分角色进行表演。一部分幼儿扮演小动物,另一部分幼儿扮演躲藏的地方。
2、该音乐的音乐形象与内容可以根据需要改变。
五、PPT课件使用说明:
1、根据教案的流程,我设计了相对应的幻灯片,这在教案的后面都有简要的提示)
2、为了节约教学活动的时间,我将音乐都插到了相应的幻灯片里,有的是完整的音乐,有的是分段音乐,也就是说在每一张幻灯片里,都能找到相应的音乐,这大大方便了活动组织者。;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为了方便操作者使用及评委审阅,在每张幻灯片的音乐旁边我都加了简单的说明与提示。
3、根据每一步教学目标的不同,在幻灯片中我设计了情境画面、动态音乐图谱及不动的整体或分段呈现的图谱。
活动反思:
自2010年11月份起,烟台市芝罘区教研室李老师便组织各园进行音乐教研活动,重点对音乐欣赏进行研讨,我在本次活动中开放组织了大班音乐欣赏活动《挪威舞曲》,除去在自己幼儿园试讲之外,我前后在云龙幼儿园、福泰幼儿园、海航幼儿园组织了本节音乐欣赏活动,应该说,我的教案每次都会有改动,教学方法和策略每次都会有调整。高尔基曾说:“当你听音乐时,你会忘记这是白天还是晚上,忘记自己是老人还是小孩,忘记一切……”确实,参加音乐研讨活动,让我的耳边仿佛一直有优美的音乐在回旋。我认识到:
1、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要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整体感受和理解能力。
幼儿艺术教育不以幼儿掌握艺术技能为目标,而是希望幼儿在自由、宽松的艺术活
动过程中逐渐喜欢艺术,获得艺术感受,学会用艺术自由、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凭借具体的艺术欣赏活动,比如通过欣赏一首乐曲,一首歌,让幼儿亲近艺术,热爱艺术。通过不断研讨,我也总结了一些音乐欣赏教学活动的规律。当然,教法永远都是灵活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音乐欣赏活动中,第一步首先要进行的一般都是:请幼儿安静、完整地倾听音乐(结合奥尔夫教学理念老师可以在不影响孩子倾听的情况下,配上一些与音乐性质相符的动作,如简单的拍手、拍腿、拍肩。这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使欣赏变得更加有效)。欣赏者只有全神贯注,才能敏锐地感受到音乐的灵魂所在,其精神才能在音乐的空间里自由奔驰,捕捉到音乐的细微之处。这样的精神活动,是音乐欣赏者最重要的参与。完整地欣赏音乐也是音乐欣赏活动的重要前提。一首乐曲,一首歌曲,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它表现了一个完整、丰富的音乐形象。
2、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调动多种感观(视觉、动作、语言)参与并丰富和强化已听到的音乐形象及内容。打破学科界线,建立学科之间的生态。
《纲要》强调:“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可以采用综合艺术教育的形式,说、唱、舞、画、演奏等艺术活动是有机成一体的,这种多艺术形式的自然融合是艺术学习的最佳环境,它使艺术学习变得更自然、更容易、活泼多样,更能让幼儿感兴趣。让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幼儿都能主动参与音乐,创造音乐,表现音乐,从中体验成功与快乐。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调动多种感观(视觉、动作、语言)参与并丰富和强化已听到的音乐形象及内容。打破学科界线,建立学科之间的生态。在《挪威舞曲》中结合音乐形象我引导幼儿运用语言、动作、打击乐器等进行表达、表现,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性质,图谱的呈现则更直观地让幼儿感受到了音乐的旋律特点,段落一目了然。在音乐慢的时候,感受到的是稳定的节拍,在音乐快的时候感受的是急促的乐句。教学方法到位了,教学效果才会明显。
3、音乐欣赏的选材非常重要,教师的提问也很重要。
音乐欣赏活动还应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音乐素材,而不应拘泥于课本、教学大纲的内容。有很多乐曲都是非常适合幼儿欣赏。《挪威舞曲》从选材上很适合大班的幼儿。芝罘区教研室李老师一再强调教师的语言要简练,不要在活动中说无效的话,这一要求已经渗入到了组织活动的教师师心里,虽然有时难免还是会多说话,但明显的感觉是:活动中自己的无效语言越来越少了,提问越来越简练了。
而我想说的是,在组织具体教学活动中老师的提问真的会影响教学效果。在《挪威舞曲》第一遍欣赏音乐后,我一直在想,“什么样的提问最有效”。我曾经设计的提问是“这首曲子,从一开始到结束给你的感觉是一样的吗?”,教学效果也可以,但引导起来就有一种很绕的感觉,好像是打破了音乐的故事情境,一下子让提问变得很严肃、很紧张、很教条的感觉。后来我调整成了“你觉得发生了什么事”。我认为这个提问更符合幼儿的特点,孩子们更善于用具体的形象去表达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而不太习惯直接去用一些比较专业的语言词汇。他们会说老虎来了、小动物们在开音乐会等等等等。有了孩子们的第一次回应,老师再引导幼儿去回想这些情境背后的音乐,例如,“是什么样的音乐让你感觉是老虎来了”?这种提问就变得很顺,不难让幼儿去理解,因此,在老师的启发下,幼儿才能能说出轻松活泼、紧张急促的音乐性质。在海航幼儿园组织《挪威舞曲》的时候,我觉得我这一问题提问的改变,让整节教学活动有了一个轻松的开始,作为组织活动的老师,我的感受是最明显的,孩子们给我的回应增加了我的信心,让我接下来的环节都比较顺利。当然,每一节具体的音乐欣赏活动,都会有自己的特点。因此,老师问题提问的切入点也会不同,这是灵活的。只要心中有目标,心中有孩子,我们就会找到最好的方法,设计出最简单有效的提问。
音乐的天空是广阔的,我们只有帮助幼儿插上想像的翅膀,孩子们才能在音乐中高飞。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幼儿教师只有用心,才能演绎出一节节优秀的音乐教学活动,才能和孩子们一起在音乐殿堂里共同享受、快乐生活!愿孩子们在音乐的陪伴下度过快乐的童年。
25、大班音乐优质教案《摇摆舞》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集体舞,感受和表现乐曲轻松、愉快的情绪。
2.借助简单的节奏型,尝试在乐句开始部分做出即兴动作。
3.在乐句结束部分准确交换舞伴,享受交换舞伴和与舞伴共舞的快乐。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重点:
初步学会跳双圈集体舞。
活动难点:
能听清教师指令交换舞伴。
活动准备
1.《田纳西摇摆舞》音乐CD,活动前熟悉音乐,了解音乐的结构。
2.游戏准备。
3.手腕花人手一个。
4.椅子圆形摆放,中间隔开距离,便于进出。
活动过程
1. 随音乐玩“老狼游戏” 进入教室,活动幼儿身体
引导幼儿倾听音乐, 发挥想象创编动作,感受音乐简单的节奏型。
2.玩“照镜子” 游戏,了解固定的动作模式。
(1) 玩“照镜子” 游戏,提供“拍、拍,扭一扭”的动作模式让幼儿模仿,前两拍拍手。(www.banzhuren.cn)后两拍扭屁股。
(2)引导用新动作替代拍手:如拍肩、拍膝等。也可自行创编。
(3)全体幼儿随音乐玩“照镜子”的游戏,邀请几个幼儿做领头人。
3.双圈玩“照镜子”游戏,尝试两人配合游戏。
(1)面对面玩,请一对幼儿示范,其他幼儿观察模仿。
(2)幼儿按不同腕花围成里外两圈并对面站好,随音乐玩照镜子游戏,教师检查指导动作。
4.学习交换舞伴。
(1)听指令换舞伴。外圈幼儿不动,内圈幼儿按顺时针方向跑动一个人的位置,和新朋友面对面站好握握手。
(2)听音乐换舞伴,随音乐找新朋友并握手。
5. 完整随音乐跳双圈集体舞。
把三个游戏连起来随音乐跳舞,教师邀请舞伴示范,全体幼儿随音乐跳舞。
活动反思
这节活动首先是符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的。但是整节活动下来感觉孩子们有点蒙,不是我预期想到的。首先在出示魔法棒和魔法棒做游戏时就呆呆的,跟不上。其次,就是在第二环节中幼儿感受乐曲得快慢这是重点反复听了几遍跟不上节奏。在第三环节中幼儿可以慢慢的初步跟着音乐的变换做出不同的动作了。在幼儿还不很熟练的情况下第四环节时装秀表演以失败告终原先我是想再提高一个难度但没想到音乐快幼儿变换不办动作都是匆匆地就过去了,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26、大班音乐教案《音乐火车》含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目的是挖掘和发展人自身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能力,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萌发幼儿初步感受美,表现美。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引导他们参加音乐活动并且对音乐活动有浓厚的兴趣这并不难。然而要在音乐活动中发展幼儿创作能力和提高幼儿音乐素质则需要长时间地培养与不断地给予感受。在音乐活动中,让幼儿充分去体验音乐,去感知音乐,才能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使他们有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本领,在能唱、会跳、能欣赏的基础上尝试创作,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根据我班幼儿音乐素质发展水平和幼儿对创作节奏的浓厚兴趣,便生成此活动《音乐火车》,让幼儿尝试创作2/4拍的节奏型,并不是通过一个活动就可以解决的,它需要较长时间,在多种手段、多种刺激下才能形成。因此在本活动之前孩子们已经掌握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鼓励幼儿把平时学的音乐知识大胆地运用到创作中去,真正将自己的作品在同伴面前展示、分享。它需要幼儿有一种经验,更需要有一种勇气。而事实上如果幼儿能在活动中发展创作能力、大胆表现自己,那么音乐活动的真正魅力就体现了。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创编节奏型的活动,能在活动中大胆表现自己。
2、熟悉2/4节奏型,有一定音乐节奏感。
3、尝试创编2/4节奏型,发展幼儿创作能力。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幼儿已经认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以及掌握其时值。
物质准备:
磁带《萤火虫》、《小火车》、录音机、小鸭头饰、一列带有音符的火车、和火车车厢一样大小的卡纸、记号笔。环境准备:幼儿坐成马蹄形,卡纸和记号笔放置每个幼儿的椅子下。
活动流程:
感受乐曲、分析节奏型-尝试创编节奏型-大胆表现自编节奏型-进一步创编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萤火虫》的音乐,师生一起做律动进活动室。
2、师生有节奏地拍手问好。
二、基本部分
1、感受《萤火虫》的乐曲,熟悉2/4节奏型。
教师播放乐曲,请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出2/4节奏型的乐曲。
2、引导幼儿分析乐曲的节奏型。
教师神秘地出示一列长长的火车,引导幼儿观察火车车厢上的《萤火虫》节奏型,请幼儿分析每节车厢上的音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小结:相同的是每节车厢里的音符合起来都唱2拍。
不同的是每节车厢里的音符都是不一样的。
3、出示小鸭的头饰,小鸭要上火车,引导幼儿用开口音“嘎”唱出车厢上的节奏型。
4、引导幼儿观察火车后面车厢,你们想上火车吗?。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激发幼儿创作2/4节奏型的欲望。
5、提出要求:只创作一节车厢的节奏,可以用各种音符,但是它们合起来只有2拍。
6、幼儿尝试创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7、创作完的幼儿轻声唱出节奏,也可以和同伴一起互相交流、互相欣赏。
8、幼儿将作品接在车厢后面,大胆地表现自己的作品。
9、引导幼儿互相欣赏、互相评价。
三、结束部分
1、今天小朋友自己创作了2/4节奏型的一节车厢,太棒了!想不想创编2/4节奏型的一列火车呢?那我们下次活动来试试吧!
2、播放《小火车》的音乐,教师和幼儿一起开火车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在本活动之前孩子们已经掌握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鼓励幼儿把平时学的音乐知识大胆地运用到创作中去,真正将自己的作品在同伴面前展示、分享。它需要幼儿有一种经验,更需要有一种勇气。而事实上如果幼儿能在活动中发展创作能力、大胆表现自己,那么音乐活动的真正魅力就体现了。
27、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洋娃娃跳舞》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感受和表现乐曲ABCA的结构,理解乐曲中的强弱变化并学习、表现这些强弱拍的特殊情感:因热烈与轻盈对比所造成的诙谐感。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运用已学过的简单基本舞步创编能与该音乐相匹配的双人舞。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重难点
学习感受和表现乐曲ABCA的结构,理解乐曲中的强弱变化并学习、表现这些强弱拍的特殊情感:因热烈与轻盈对比所造成的诙谐感。
活动准备:
1、已能较熟练地掌握3~4种基本舞步,如小跑步、蹦,跳步、侧点步等。
2、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欣赏、理解、熟悉音乐作品《洋娃娃》。
教师请幼儿倾听作品的A段音乐。!来源:屈,老,师教.案网"要求幼儿能听出洋娃娃的舞蹈时轻巧活泼的还是热烈欢快的。
教师请幼儿把双手当作洋娃娃,在自己的大腿"舞台"上跟随A段音乐"跳舞"。
师:你们觉得应该用拳头跳,用手掌跳,还是用手指跳?应该重重跳,还是轻轻跳?应该用很大的动作跳,还是用很小的动作跳?
教师请动作轻盈、节奏准确,且动作方式新颖别致的幼儿轮流担任小老师,带领其他幼儿跟随音乐用手在腿上跳舞。
教师请幼儿完整地倾听音乐。
师:你们在听到"手指跳舞"的音乐时,做手指跳舞的动作;在听到新的音乐时,不做动作。听完后,告诉我新的音乐出现了几次?两次出现的新音乐是否相同?
2、幼儿倾听音乐进行舞蹈创编。
教师引导幼儿为A段音乐创编舞蹈。请幼儿两两结伴,探索在两人手拉手(可有不同的拉手方法)的情况下,如何用简单的基本舞步跟随音乐跳舞。如锺趾小跑步或其他舞步。
教师引导幼儿为B段音乐创编舞蹈。请幼儿注意对比A段音乐,感受B段音乐的热烈气氛。(如幼儿年龄较大、基础较好,还可以请幼儿用拍手等方式进一步感受乐曲中的各个重音)。最后,引导幼儿两两结伴,探索如何用手和臂的动作跟随音乐表演舞蹈,(基础较好的班级还可尝试用脚配合的方式跟随音乐表演舞蹈。如在重音处与五班对击掌或做蹦跳步。)师:你们觉得B段音乐和A段有什么不同?B段可以用什么样的动作来跳呢?
教师引导幼儿为C段音乐创编舞蹈。先请幼儿注意倾听其结构中的强弱对比和对答感觉,再请幼儿在两两结伴的情况下自由探索用动作表现:一方在单句"用强烈的语气提问",另一方在双句"用轻快的语气应答"。
3、教师引导幼儿练习舞蹈。
教师将幼儿在创编活动过程中提取出的某些典型的动作(较新颖且更贴近音乐特点的动作)按音乐的结构组织起来,带领全体幼儿进行练习,直至初步熟练。
教师请幼儿自由地两两结伴,完整地随音乐用教师教的方案合作舞蹈。
教师鼓励幼儿自由交换舞伴,完整地随音乐用即兴创造的方案合作舞蹈。
教师请个别动作新颖,符合音乐情绪、结构及强弱变化,交流合作好的幼儿为全体幼儿做示范表演;并组织去全体幼儿进行观摩、讨论和模仿。
活动反思:
我给本课设计的歌曲的教学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多形式活动,帮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激发学唱歌曲的兴趣和积性;能跟着音乐有表情的进行律动,感受乐曲欢快、愉悦的情绪;引导学生能够用欢快、愉悦的情绪歌唱;初步训练学生歌词创作的能力,发挥学生的想像、创造能力。
28、大班音乐优秀教案《孔雀舞》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接触傣族舞,学会傣族舞中“孔雀指”“三道弯”的基本动作。
2.体验傣族舞优美的旋律和舞姿。
活动过程:
一.舞蹈欣赏:(感受舞蹈,感受音乐)
1.欣赏教师舞蹈。
2.“你发现老师跳舞的时候像什么?”
“老师是怎么做的?”
3.请幼儿学习动作。
4.引导幼儿学习“孔雀指”和“三道弯”。
5.介绍孔雀舞的由来
小朋友你知道孔雀舞是哪个民族的吗?
“傣族人民喜爱和崇尚孔雀,不但许多人家中饲养孔雀,而且把孔雀视为善良,智慧,美丽和吉祥幸福的象征。”
6.看一下傣族人民的服装。
二.创设情景,学习舞蹈。
1.“今天,老师来做孔雀妈 妈,也来跳跳孔雀舞。”(教师唱谱)小孔雀跟着妈 妈散步。
2.孔雀是怎样散步的?"屈,老师.教案,网出,处!
3.小孔雀们可爱比美了,他们的羽毛很漂亮。我们来看一下孔雀开屏的图片。
4.可以怎样理羽毛呢?
5.这一次,孔雀们要比造型,他们抬起高傲的头。
三.完整舞蹈
1.戴上头饰舞蹈。
“老师发现小朋友跳舞的时候像一只只美丽的小孔雀,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漂亮的头饰,请大家按着你标记的颜色来戴相应的头饰。”
2. 请幼儿间隔站,面向圆上。
3. 完整舞蹈。提醒幼儿比美时变成单圈面对面。
4. 听音乐退场。
活动反思:
我们在活动中所看到的,是幼儿通过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活动,在音乐、舞蹈、语言、创造、合作等方面获得的综合发展。这样的高质量的发展,是教师精心培养的结果。同时,也正是因为有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在这次活动中该班级的幼儿才能够有这样精彩的表现。
29、大班音乐教案《快乐的舞会》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设计思路来源于孩子们最喜欢最感兴趣的,家长们最熟悉的,也是时下最时尚的动画大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为题材而构思的。通过耳熟能详的背景音乐烘托整个游戏气氛,让孩子们以最高涨的激情快速投入到游戏中。游戏的情节设计和装扮过程也是动画片“真人版与搞笑版“的体现,可谓“寓教娱乐,妙趣横生”。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旋律和结构的基础上学习集体舞,创编并合作表演挖陷阱,织网的动作。
2、能在腕花和标记的帮助下,迅速变化往圆心交替走和圆上走的队形并结伴交换舞伴。
3、体验集体舞中战胜灰太生狼参加舞会带来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幼儿创编出了挖陷阱织网的动作。
教学难点:结合挽带和标记迅速变化圆心交替走及圆上走。
活动准备
音乐《喜洋洋》、红黄花40朵,面具、演出服装
活动过程
师生随喜羊羊和灰太狼音乐入场
(一)、动画一:村长:小羊们,我们青青草原要开舞会了,我们还请了许多客人到我们青青草原来,你们慢慢去准备吧!
动画二:灰太狼,羊村要开舞会了……
师说:唉呀,灰太狼要在开舞会的时候来抓我们,怎么办?(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你们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先抓住他呀?
(二)、老师引导幼儿想办法,并创编动作。
1、学习音乐第一部分打招呼,交朋友动作。
2、学习音乐第二部分挖陷阱的动作。
3、学习音乐第三部分织网的动作。
(三)、完整的随音乐跳二遍。
师:这灰太狼可不容易对付,我们要多挖几个陷阱它才会上当。
(四)、师:舞会快要开始了,灰太狼也快来了,我们要加油干呀!(幼儿随师跳集体舞途中,放灰太狼录音)舞会要开始了,我得想办法混进去,然后一个一个把它们吃掉。一位教师扮灰太狼进入场地,说:我要吃掉你们,唉呀,我掉到陷阱里了,求求你们饶了我吧!
师:快快,我们牵起双手把网拉紧。
(五)参加舞会
师:小朋友们真勇敢,唉呀,舞会快开始了,我们还没打扮自己呢。快快抓紧时间把自己打扮得要多美有多美。(师生换装)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我选择了一节大班集体舞活动《快乐的舞会》,这是一节以幼儿集体创编舞为主线的课程。之所以选择了这一类型的音乐活动,是因为喜羊羊与灰太狼是我们小朋友所熟悉和喜爱的好朋友,在活动中幼儿通过挽带和标记的帮助能迅速变化往圆心交替走和圆上走的队形,通过这节课,能让幼儿体会到大家齐心协力战胜困难所带来的快乐。整个活动,目标基本达到。从目标的完成度来看,尤其是中间的难点环节,幼儿创编出了挖陷阱织网的动作并结合挽带和标记迅速变化圆心交替走及圆上走这一环节目标基本完成,但同时,我感觉整体安排欠紧密,难点没有加强,其实挖陷阱这个简单的动作幼儿已经能够很快掌握,在实施中可以适当地根据进度减少练习次数,同时,织网这环节是难点中的复杂之处,老师应一步步引导幼儿(先脚——手——打结)多花点时间练习,并且,由于踏脚等细则没有说清楚,使幼儿很迷茫,操作时就显得不顺畅了。
30、大班音乐活动教案《面条舞》含反思
一、设计意图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凡健康的儿童无论是游戏、散步或工作,他们本能的都爱唱歌,表现出音乐的律动。"是的,幼儿从小就具备了学习音乐的潜力,而游戏是孩子表现生活、表现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活动。如何将音乐与游戏有机地整合,让幼儿在游戏中更好地掌握音乐的性质、领略音乐的神奇,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我首先选择幼儿熟悉的、与生活经验相关的面条,作为活动的内容。并充分抓住孩子爱游戏的天性,以最自然的方式抒发情感、表现自我。让幼儿将生活经验迁移到音乐中,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领略到音乐的三段体结构(中速,慢板和快板),并理解音乐的性质,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的表现。
二、活动目标
1、在了解煮面条的基础上,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的表现;
2、能理解音乐的性质,根据音乐内容进行表现。
三、活动准备
1、生活中有见过煮面条的经验;
2、音乐磁带、录音机、大锅(帖在地板上)教学拼图(没煮前的面条,放在锅里的面条,水沸后的面条。
四、活动过程
(一)回忆表现的对象
1、集体交流师:你们见过爸爸妈妈煮面条吗?(有)面条没煮之前是什么样儿?(丰富硬梆梆,直楞楞的,脆脆的等词汇)面条下锅之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慢慢变软,慢慢变弯)水开了,面条又变成什么样子了?(绕来绕去,面条粘在一起)面条煮好了,还要做什么呢?(加调料让面条更好吃,还要记住关火,对幼儿适时进行安全教育)(过渡语)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曲子,小朋友们仔细地听,这首曲子表现得是什么,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觉,好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二)倾听与想象
1、第一遍:倾听与感受提问:这曲子好听吗?那你们觉得有几段?(三段)小朋友的耳朵真灵都听出来这首曲子有三段,(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第一段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觉呢(雄壮有力很有节奏)第二段和第一段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慢、柔、舒缓)第三段有什么样的感觉?(越来越快,让人听了很兴奋、很激动―――)
教师小结:老师觉得这首曲子很像我在家煮面条的过程,第一段雄壮有力就像没煮的面条一样硬梆梆,直楞楞的,第二段很慢很柔就像慢慢变软的面条,第三段音乐节奏越来越快一听就像在锅里打结的面条绕来绕去的。
(过渡语)我们边听音乐边把它画下来吧。
2、第二遍:倾听与匹配(过渡语)王老师今天带来了几幅图,请你们一起来看看,这幅图应该放在这在3段中的哪一部分呢?
3、第三遍:倾听与匹配------请幼儿根据音乐贴相应的图,并想象动作。
(出示图片2:放在锅里的面条)提问:这一张呢是什么样的面条呢?可以用什么样的动作来表现(集体表现,教师融入适时鼓励表扬)。
(出示图片1:没煮前的面条)提问;这一张是什么样的面条呢?(硬梆梆的直愣愣的,像没下锅的面条)应该放在哪儿呢?你觉得用怎样的动作来表现呢?(幼儿随音乐自由表现,教师融入)(出示图片3:水沸后的面条)最后一张图片,应该放在哪里呢?这一段可以怎样表现呢?(集体表现,教师融入适时鼓励表扬)。面条煮熟了,关火了,面条不会再动了,我们摆个造型吧。
(过渡语)小朋友刚才想了好多的不同动作,我们来听音乐把动作连起来表现出来吧!
4、感受音乐随音乐表现各段动作(过渡语)刚才小朋友都表演得非常好,可是这首曲子里有一个很特别的声音,大家听出来了吧?
5、难点:寻找滑音(面条下锅的音乐)刚才这个声音就像是有东西掉下来一样,那我们一起来听听看这声音到底在哪里呢?(放第一段音乐和第二段的开头)这时候面条下锅了,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呢(集体表现,教师融入)。
(过渡语)小朋友想了很多面条下锅的动作,那现在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完整地来表演一次吧,记住一听到这个特别的声音面条就要下锅了。
6、完整表现乐曲(启发幼儿做出不同的动作)(三)音乐游戏第一遍游戏:
(老师穿围裙拿勺子)我是厨师,在我要正式开始煮面条了,今天我准备了一口大锅,请面条们都站在锅的外面,听到了特别的声音时才能下锅。
第二遍游戏:
我要请个小朋友来当个厨师,其他小朋友都来请客人老师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吧。
五、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评委点评:
优点:
1、图谱的出现对幼儿理解曲式提供抓手。
2、活动设计结构合理,环节流畅。
不足与建议:
1、教师对幼儿动作评价较为单一、宽泛,应针对动作与音乐联系,动作表现音乐的程度评价。
2、活动目标与活动过程缺乏联系,没有准确地把握欣赏活动的特点。
3、幼儿的欣赏活动要尊重幼儿的想象和自我感受,为何赋予面条形象的匹配,这是来源与幼儿还是来源于教师。
活动反思: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凡健康的儿童无论是游戏、散步或工作,他们本能的都爱唱歌,表现出音乐的律动。”因此,我首先选择幼儿熟悉的、与生活经验相关的面条,作为活动的内容。并充分抓住孩子爱游戏的天性,以最自然的方式抒发情感、表现自我。让幼儿将生活经验迁移到音乐中,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领略到音乐的三段体结构(中速,慢板和快板),并理解音乐的性质,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的表现。
31、大班音乐游戏教案《欢乐邀请舞》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根据乐句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学跳邀请舞。
2、积极参与活动,表现大方,体验共同舞蹈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不同颜色的彩纸4张、记号笔
2、舞蹈音乐
【活动过程】
(一)熟悉音乐
1.欣赏音乐,初步感受音乐的欢快、活泼。
师:今天我们初次见面,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这份礼物需要用你的耳朵去听。(幼儿欣赏音乐)师:喜欢么?听了有什么感觉?
2.听辨乐句,在每一乐句的句首处拍一下手。
师:我们在乐句的第一拍拍一下手,找找有几个乐句。(教师边拍手边有语言轻轻提示)师:拍了几下手?也就是有几个乐句?
师:请你们自己试着在乐句开始时拍一下手。
(二)创编动作
1、幼儿听音乐自由表演,老师选择动作进行记录。
师:现在请你们在这里找个空的地方,让老师看到你们每个人的动作。跟着音乐让自己的身体动起来。(播放前半部分音乐,教师记录幼儿的动作)
2、幼儿根据图谱学习舞蹈动作。
师:这个动作怎么做?应该注意什么?像在做什么?(教师哼唱谱子)师:让我们边做动作边走起来吧,前奏的时候我们要做好准备。(手背后面,点头)(第一遍:他走的特别神气,我们再来试一试;第二遍教师语言提示)3、听音乐表演舞蹈动作师:刚才我们是看着图谱做动作的,如果我们不看图谱能记下这些动作么?(需要给你们一点时间去记一记吗?)(幼儿转身记忆动作)
(三)跳邀请舞
1、讨论并学习做邀请的动作。(坐在椅子上讨论)师:今天我们跳的是邀请舞,应该要有邀请的动作,你会怎样邀请朋友呢?请你来试一试?我们今天就先用这个宝贝的邀请动作!(教师示范,作提升:动作到位,一乐句做一次邀请)师:邀请朋友应该有礼貌,眼睛应该看谁?去找个朋友试一试邀请的动作。(关注眼神的交流)
2、老师完整表演邀请舞,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跳邀请舞的方法。
师:我先来做邀请者,你们在圈上做什么动作呢?
师:你们看,我在什么时候把朋友轻轻地请进来的?现在邀请者变几个了?我们两个现在去邀请啦。(2变4)师:现在有几个邀请者啦?1个变2个,2个变成几个啦?猜猜4个会变成多少个呢?8个呢?邀请者越来越多,到最后就全被邀请完了,这样的邀请舞喜欢吗?(如果发现到邀请时还没有找到朋友,应马上引导:我们应该在哪个乐句就应该找到朋友?)
3、幼儿学跳邀请舞,在舞蹈过程中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师:让我们继续跳舞吧。(老师离开至旁边用语言提示,3个开始邀请)师:跳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应该怎么解决呢?(如果多人找一个朋友,应该及时调整)4.集体跳邀请舞,感受共同舞蹈的快乐。
师:跳的开心吗?想再来一次吗?(3--6--12--24)
【活动延伸】
师:朋友都邀请完了,音乐还有好多,还可以怎么跳呢?那试试吧!
师:今天学的开心吗?原来大家一起跳舞是件这么快乐的事情,让我们把快乐带给更多的人,好吗?
反思:
今天,我开了一节舞蹈课《快乐邀请舞》,上完这节课后我感想很多。我很喜欢这节课,总体来说我对自己上的这节课还是很满意的。这个活动的教案设计是比较成熟的,环节设计循序渐进,遵循人体的生理机能能力变化规律,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并且活动选材也比较新颖,虽然也是学习舞蹈,但内容是学习一个邀请舞,邀请舞不会乏味枯燥,可以更多的引起幼儿的兴趣,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这个活动的重点主要把握在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和学跳邀请舞两个方面,创编动作环节相对把握较好,创编动作的时候,我在活动之前首先预设了许多的动作,都是幼儿容易想到容易做出来的动作,并且对这些动作的提问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最后把每个动作总结成优美的语言,这是为了在活动中更好的引导幼儿,启发幼儿的记忆,也有利于教师的课堂驾驭,以免发生语言障碍。在幼儿创编的时候,再发现较美观较有创造性的动作,进行简笔画记录,充分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体现了“动作创编从幼儿中来、到幼儿中去”这一个先进的教学理念。让幼儿在层层递进的环节设计中掌握舞蹈动作,但是在语言的指导上还是有所欠缺。
到后面的学习邀请舞的环节时,学习邀请的动作这个环节没有配合音乐尝试,所以幼儿比较生疏,因为还没有掌握,所以整个舞蹈连贯性不好。问题就是学习邀请动作与整体舞蹈的协调的要求讲的不够清楚,动作的节拍也没有讲述清楚,。其实教案原来设计是2拍一个动作,做4次。然后考虑到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稍作了修改,改成了4拍一个动作,做两次。在活动的时候还是没有讲清楚要求,导致有的幼儿4拍一个动作,有的幼儿2拍一个动作,甚至有的幼儿不会做。但是在这里注意到了细节的把握,如:做邀请动作的时候引导幼儿眼睛要看着对方,脸上要带着微笑,有礼貌的邀请。并且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有三个幼儿同时去邀请了一个幼儿,后来她们中有两个后到的主动离开了,这是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提问。“如果有两个或者三个邀请者同时去邀请一个人,怎么办呀?”问题抛出来,大多数幼儿没有反映,但是有几个幼儿说出来“晚来的去找其他的朋友”。也及时解决了问题。
其实,出现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我对这个活动的理解的不够深入彻底,虽然这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教案,幼儿的反映也是十分的好,她对整个活动的理解与我是不同的,我只停留在了活动的表面,理解的很浅,而她是把活动内化为了自己的东西,把握了活动的内在含义,再给孩子,孩子接受的东西就是不一样的
32、大班音乐优秀教案《鞋匠舞》含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对线有很大的兴趣,为了使幼儿知道更多线的用途,而且大班幼儿的身体动作的发展较快,故设计此创编舞蹈的活动。
活动目标:
1、熟悉旋律及歌词内容,边唱歌边按歌词合拍地绕线,拉线,钉鞋等动作。
2、借助修鞋的经验及歌词情境,自己创编动作。
3、体验鞋匠劳动时的愉快心情,并了解线的用途。
活动准备:
录像机、录像带《老鞋匠的故事》。。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录音机,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柳树姑娘》进入活动室。
二、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 做拍手、拍脚、拍肩的动作,感受音乐 的旋律和节奏,进一步熟悉歌词内容。
三、看录像《老鞋匠的故事》,让幼儿感受鞋匠师傅劳动时的愉快心情,知道线的用途。
四、听音乐创编动作。
1、鼓励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按自己的意愿大胆地表现绕线、拉线的动作。
2、将幼儿编的动作与老师编的动作串起来,师生随音乐共同表演。
3、引导幼儿在前奏是迅速找一个同伴,在音乐开始时面对面地共同白哦眼。
五、复习音乐游戏《抬花轿》,并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这一节音乐欣赏活动。孩子们忘情地随乐拍手,尽情地随乐舞蹈,享受着音乐带来的快乐与满足。活动中尊重幼儿的目标、多通道参与的方法、注重冗余度的程序等,对于幼儿园音乐欣赏来说,是最为合理和有效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音乐欣赏的最高境界——让孩子发自内心地喜欢。
33、大班音乐游戏教案《挪威舞曲》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挪威舞曲》曲调,初步感知乐曲的ABA结构和音乐性质。
2、借助故事情节,结合音乐形象,创编鸭子步、游水以及大风等动作。
3、在游戏活动中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并以此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录音机,自编故事,图谱,A、B段标志。
2、鸭妈妈和鸭宝宝头饰。
【活动过程】
1、幼儿欣赏音乐(播放《挪威舞曲》)
师:今天要请你们听一首很好听的乐曲,请小朋友仔细地听,听完后告诉大家你有什么感觉,你会想到什么?
幼儿完整倾听音乐,自由发言。
2、教师讲述故事
教师结合幼儿的感觉和想到的内容,然后引出故事。
师:小朋友听了乐曲想到了这么多有趣的事,真好玩。我听完乐曲后也想到了一个故事,一起来听听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在绿色的大森林里……(教师在《挪威舞曲》中讲故事)
3、幼儿完整欣赏音乐,联想故事情节,鼓励幼儿自由表现对乐曲的理解。(播放《挪威舞曲》)
师: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
4、分段欣赏,引导幼儿创编动作,感知乐曲的ABA结构。
(1)教师引导幼儿创编A段动作—清晨鸭妈妈带着小鸭们在草地上走走,游泳做游戏。(跟音乐表演两遍)
音乐的第一段是鸭妈妈和小鸭散步,游泳,做游戏,我们用一个符号A表示。(出示图谱)
(2)师引导幼儿创编B段动作—刮大风:音乐的那里是刮大风?刮大风的时候鸭妈妈是怎样说的(孩子们,别害怕,快蹲下,(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一动也不要动,大风就不会把你刮走了)?师:你猜猜看,这一段音乐讲了什么?刮大风的时候鸭妈妈会怎样说的(孩子们,别害怕,快蹲下,一动也不要动,大风就不会把你刮走了)?}
师:来,我们要听妈妈的话一动也不动,直到风停(跟音乐表演两遍)。
音乐的第二段是刮大风了,我们用B来表示。(出示图谱)
(3)接下来我们来欣赏第三段:你觉得第三段和前面两段有什麽相同和不同?
师:第三段和第一段的旋律是一样的,风停了以后鸭妈妈和小鸭又在一起快乐的玩,来学一学他们。
师:第三段是讲述风停了以后鸭妈妈和小鸭又在一起快乐的游泳、游戏了,来学一学他们。跟前面的哪一段一样?这一段应该用哪个图谱表示呢?
(4)教师引导幼儿理解乐曲的ABA结构。(出示课件)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这首乐曲的名字叫《挪威舞曲》,是一首ABA结构的乐曲。
5、分角色跟音乐进行游戏,(教师作适当的语言提示)。
(1)老师扮演鸭妈妈,小朋友扮演鸭宝宝游戏。
提醒幼儿在第二段刮大风的时候要一动不动,A段音乐响起时才能动。
(2)请一名幼儿扮演鸭妈妈,部分幼儿扮演鸭宝宝游戏
6、结束延伸:
今天我们欣赏了一首ABA结构的乐曲《挪威舞曲》,在音乐的伴奏下小鸭们玩的可真开心,像小鸭子一样的动物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都要爱护小动物。好,接下来我们就听这好听的乐曲,学一学鸡妈妈带着鸡宝宝是怎样玩的。
活动反思:
自2010年11月份起,烟台市芝罘区教研室李老师便组织各园进行音乐教研活动,重点对音乐欣赏进行研讨,我在本次活动中开放组织了大班音乐欣赏活动《挪威舞曲》,除去在自己幼儿园试讲之外,我前后在云龙幼儿园、福泰幼儿园、海航幼儿园组织了本节音乐欣赏活动,应该说,我的教案每次都会有改动,教学方法和策略每次都会有调整。高尔基曾说:“当你听音乐时,你会忘记这是白天还是晚上,忘记自己是老人还是小孩,忘记一切……”确实,参加音乐研讨活动,让我的耳边仿佛一直有优美的音乐在回旋。我认识到:
1、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要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整体感受和理解能力。
幼儿艺术教育不以幼儿掌握艺术技能为目标,而是希望幼儿在自由、宽松的艺术活
动过程中逐渐喜欢艺术,获得艺术感受,学会用艺术自由、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凭借具体的艺术欣赏活动,比如通过欣赏一首乐曲,一首歌,让幼儿亲近艺术,热爱艺术。通过不断研讨,我也总结了一些音乐欣赏教学活动的规律。当然,教法永远都是灵活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音乐欣赏活动中,第一步首先要进行的一般都是:请幼儿安静、完整地倾听音乐(结合奥尔夫教学理念老师可以在不影响孩子倾听的情况下,配上一些与音乐性质相符的动作,如简单的拍手、拍腿、拍肩。这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使欣赏变得更加有效)。欣赏者只有全神贯注,才能敏锐地感受到音乐的灵魂所在,其精神才能在音乐的空间里自由奔驰,捕捉到音乐的细微之处。这样的精神活动,是音乐欣赏者最重要的参与。完整地欣赏音乐也是音乐欣赏活动的重要前提。一首乐曲,一首歌曲,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它表现了一个完整、丰富的音乐形象。
2、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调动多种感观(视觉、动作、语言)参与并丰富和强化已听到的音乐形象及内容。打破学科界线,建立学科之间的生态。
《纲要》强调:“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可以采用综合艺术教育的形式,说、唱、舞、画、演奏等艺术活动是有机成一体的,这种多艺术形式的自然融合是艺术学习的最佳环境,它使艺术学习变得更自然、更容易、活泼多样,更能让幼儿感兴趣。让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幼儿都能主动参与音乐,创造音乐,表现音乐,从中体验成功与快乐。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调动多种感观(视觉、动作、语言)参与并丰富和强化已听到的音乐形象及内容。打破学科界线,建立学科之间的生态。在《挪威舞曲》中结合音乐形象我引导幼儿运用语言、动作、打击乐器等进行表达、表现,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性质,图谱的呈现则更直观地让幼儿感受到了音乐的旋律特点,段落一目了然。在音乐慢的时候,感受到的是稳定的节拍,在音乐快的时候感受的是急促的乐句。教学方法到位了,教学效果才会明显。
3、音乐欣赏的选材非常重要,教师的提问也很重要。
音乐欣赏活动还应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音乐素材,而不应拘泥于课本、教学大纲的内容。有很多乐曲都是非常适合幼儿欣赏。《挪威舞曲》从选材上很适合大班的幼儿。芝罘区教研室李老师一再强调教师的语言要简练,不要在活动中说无效的话,这一要求已经渗入到了组织活动的教师师心里,虽然有时难免还是会多说话,但明显的感觉是:活动中自己的无效语言越来越少了,提问越来越简练了。
而我想说的是,在组织具体教学活动中老师的提问真的会影响教学效果。在《挪威舞曲》第一遍欣赏音乐后,我一直在想,“什么样的提问最有效”。我曾经设计的提问是“这首曲子,从一开始到结束给你的感觉是一样的吗?”,教学效果也可以,但引导起来就有一种很绕的感觉,好像是打破了音乐的故事情境,一下子让提问变得很严肃、很紧张、很教条的感觉。后来我调整成了“你觉得发生了什么事”。我认为这个提问更符合幼儿的特点,孩子们更善于用具体的形象去表达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而不太习惯直接去用一些比较专业的语言词汇。他们会说老虎来了、小动物们在开音乐会等等等等。有了孩子们的第一次回应,老师再引导幼儿去回想这些情境背后的音乐,例如,“是什么样的音乐让你感觉是老虎来了”?这种提问就变得很顺,不难让幼儿去理解,因此,在老师的启发下,幼儿才能能说出轻松活泼、紧张急促的音乐性质。在海航幼儿园组织《挪威舞曲》的时候,我觉得我这一问题提问的改变,让整节教学活动有了一个轻松的开始,作为组织活动的老师,我的感受是最明显的,孩子们给我的回应增加了我的信心,让我接下来的环节都比较顺利。当然,每一节具体的音乐欣赏活动,都会有自己的特点。因此,老师问题提问的切入点也会不同,这是灵活的。只要心中有目标,心中有孩子,我们就会找到最好的方法,设计出最简单有效的提问。
音乐的天空是广阔的,我们只有帮助幼儿插上想像的翅膀,孩子们才能在音乐中高飞。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
34、大班音乐活动教案《瑶族舞曲》含反思
一.活动目的:
1.运用多媒体让幼儿欣赏乐曲,感受优美欢快热情的节奏。
2.启发幼儿创造性地运用动作、颜色、线条、绘画等形式表现乐曲的各段不同特点。
3.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学会用绘画的形式表现音乐。
2.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彩色笔、画纸、录音机、乐曲磁带。
三.活动过程:
1.律动进场《真善美的世界》。
2.直接引题:“我国有许多少数民族,其中瑶族不仅山美、水美、人美,音乐也很美。我们一起来听听《瑶族舞曲》。”
3.完整欣赏乐曲。
第1遍:你听了这首曲子有什么感觉?有几段?
第2遍:哪几段听起来的感觉是一样的?是什么感觉?
小结:这首曲子有三段,第一段与第三段感觉是一样的,都是缓慢优美的节奏,第二段是欢快热烈的节奏。
4.音乐欣赏与美术欣赏相结合。
(1)曲子里快的节奏、慢的节奏,我们可以怎么表现?(动作、线条、颜色、绘画)
(2)出示色块图,让幼儿讲讲图上有哪些颜色?快的节奏可以用些什么颜色?慢的节奏可以用些什么颜色?
师小结:红色、橙色、黄色让人感觉很热情,同它来表现快的节奏;蓝色、白色、粉色让人感觉柔和,用它表现慢的节奏。
(3)出示多媒体课件。今天,老师带来了4幅画,现在请小朋友一边看着这些画,一边听音乐,找一找哪张画给人的感觉与第一段音乐给人的感觉差不多,为什么?
A: 借助多媒体课件听第一段音乐。
B: 听第二段音乐,找找哪张画给人的感觉和第二段音乐给人的感觉差不多,为什么?
5.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乐曲。
小朋友听了这么好听的音乐,看了这么美的画,也想自己动手来画。你喜欢哪一段,就把这一段的感觉画下来。画完了告诉小朋友你画的是哪一段?为什么要这样画?
6.幼儿相互欣赏交流,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瑶族舞曲》是一首非常著名的乐曲。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体验歌曲优雅高贵的旋律和轻盈明快的节奏,感受歌曲表达的欢乐情绪,幼儿对音乐活动很感兴趣,虽然在演奏中不是很熟悉。但是对幼儿来说已经是很棒了。通过此次活动,我深切地感受到。要让幼儿真正喜欢音乐,就必须做到贴近他们的生活兴趣和欣赏角度,相互交流、相互沟通,让他们真正走进音乐的实践中去,发挥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亲身体验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欢乐。这样,音乐活动才会受到幼儿的欢迎和喜爱。
35、大班音乐活动教案《问候舞》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循环往复的曲式与尾音的长短。
2.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尾音的长短变化。
3.体验与同伴共同跳问候舞,表现音乐的乐趣。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报纸人手一份、白纸一张、记号笔、音乐
活动过程:
1.初步感受乐曲旋律,听辨乐曲中的尾音。
◆完整欣赏音乐,听辨乐曲中的尾音。
◆提问:老师做有变化的动作时乐曲中出现了一个怎么样的音?
◆还可以做什么动作来配这个音?请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听音乐做身体声势。
2.感受乐曲结构和尾音长短变化。
◆幼儿边欣赏乐曲边看老师画图谱。
◆提问:在图谱上你发现了什么?重点提示幼儿欣赏尾音的变化。
◆撕报纸:师幼听音乐撕报纸。
◆提问:给你一张报纸,你能把尾音的长短撕出来吗?怎么撕呢?
3.表现尾音的长短变化。
◆问候舞:随音乐的尾音长短变化边说"你--好"边握手再把手弹回来。
◆幼儿围成圈,教师发起邀请孩子跳问候舞。
◆幼儿创编邀请动作,再跳一次问候舞。 活动反思:
《问候舞》来源于奥尔夫音乐,是一首曲式结构循环往复,尾音部分音长变化明显的曲子,每一段旋律中尾音出现的次数各不相同,而且尾音的节奏都有变化,有长有短,完全没有重复,这对于幼儿理解记忆乐曲有一定难度。
在幼儿园进行研究音乐开始,图谱昂视是非常受用的,因为图谱方法是用符号把听到的音乐元素符号化,通过视觉艺术的载体形式将听觉艺术展现出来,帮助幼儿从听觉到感受,从感受到思考和体验,再将这种体验转化为表达。符合孩子的学习过程,也符合孩子的接受能力。
36、大班音乐教案《问候舞》含反思
设计意图: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一种深受孩子们喜爱的音乐教育。也有人称为是"从钢琴凳上 (老师)、座位上(孩子们)解放出来的音乐教育",是世界着名、影响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我班曾组织过奥尔夫音乐活动,孩子们对奥尔夫音乐活动有一些经验,而且非常喜欢这样的活动,本次活动选自《奥尔夫音乐"跟我摇摆"》教材,我将多个素材根据教学需要进行改变与组合:借助"围着一棵大树",让孩子巩固节奏(X X | X X X 0 |),掌握集体舞中"拍手游戏"的部分;运用"宝宝的礼物",使活动张弛有度,动静交替。力图通过这样的组织形式激活幼儿参与的热情,为孩子带来了一个崭新的体验。
活动目标:
1.能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型X X | X X X 0 |。
2.学习《问候舞》,掌握新的集体舞中"互换朋友的方法"。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有集体舞的经验;玩过节奏游戏《围着一棵大树》。
物质准备:奥尔夫音乐《围着一棵大树》、《问候舞》、《给宝宝的礼物》音乐。
活动过程:
一、节奏游戏,激发参与热情。
(一)出示节奏图谱,巩固节奏型。
1.出示节奏。
"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个节奏吗?"
2.说出节奏。
"谁用把这个节奏读出来?"
(二)创编身体动作,表现节奏型。
1.个别示范。
"谁能用身体动作,把这个节奏表现出来?"
2.完整表现。
"让我们听着音乐一起来玩一玩节奏游戏吧!请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X X | X X X 0 |"
二、分步学习,掌握舞蹈要领。
(一)学习动作:拍手游戏。
1.独自拍手,练习节奏。
"我在花园散步,看见一棵大树,你看我是怎样做?"(教师带领做拍腿、拍手的动作)
2.互动拍手,掌握韵律。
"我还可以这样拍。"(教师示范)"我们听着音乐来玩一玩!"(幼儿练习)
(二)学习动作:交换朋友。
1.迁移经验,创编交换方法。
"你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换一位朋友吗?"
2.介绍方案,新授互换方法。
"我们还可以这样换!"(教师示范新的互换方式)
(三)学习动作:搭建小桥。
1.教师示范。
"刚才我们围圈走的时候,发现老师干什么了?"
2.要领讲解。
"我是怎样走进队伍的呢?"
三、完整表演,解决舞蹈难点。
(一)提出难点。
"小朋友你们在玩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二)商讨策略。
"有什么办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吗?"
(三)验证方案。
"让我们用想到的办法来试试!"
四、手指游戏,放松幼儿心情。
(一)总结评价"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支问候舞,小朋友们都跳的非常出色!"
(二)鼓励表扬"老师今天带来了8样礼物,来奖励大家!,!来源:屈,老,师教.案网"请小朋友把小手拿出来接受我的礼物吧!"
活动反思:
《问候舞》来源于奥尔夫音乐,是一首曲式结构循环往复,尾音部分音长变化明显的曲子,每一段旋律中尾音出现的次数各不相同,而且尾音的节奏都有变化,有长有短,完全没有重复,这对于幼儿理解记忆乐曲有一定难度。
在幼儿园进行研究音乐开始,图谱昂视是非常受用的,因为图谱方法是用符号把听到的音乐元素符号化,通过视觉艺术的载体形式将听觉艺术展现出来,帮助幼儿从听觉到感受,从感受到思考和体验,再将这种体验转化为表达。符合孩子的学习过程,也符合孩子的接受能力。
37、大班音乐教案《小精灵的舞》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旋律,体味乐曲中那清新愉悦的大自然气息。
2.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3.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4.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活动准备
1.小精灵图片、。
2.《森林狂想曲》VCD碟片
活动过程
一、倾听感受
1.初次欣赏乐曲,用语言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奇妙的音乐,我们一起来听听好吗? (播放音乐)孩子边倾听边轻声讨论听到了什么声音?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一般需要孩子安静地倾听。老师根据音乐风格适当用优美的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司以吸引孩子关注音乐、倾听音乐、体会音乐。)
(2)师:你们听到什么声音了?(小水滴滴答滴答的声音,猫头鹰、小蝙蝠的声音……。)
(3)师:听到这段音乐后,你想干什么?(想去跳舞,想像小鸟一样飞,想去划船……)
二、在游戏中再次欣赏乐曲。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根魔仙棒,他想和你们做游戏,听好了,它想请你们看着他的样子,挺着音乐的节奏一起来动动你的身体。
(1)师:告诉我,刚刚听着音乐,看着魔棒,摆动身体的时候,感觉怎么样?(开心、美丽、优美、快乐、抒情)
(老师试图通过简单的游戏帮助幼儿再次感受音乐。精心创编的、与音乐风格相吻合的游戏能使孩子感觉新鲜有趣。又能始终沉浸在音乐中,对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加深印象。)
三、观看课件,尝试表演。
(1)师:(神秘地)咦,音乐把谁也吸引过来了呢?;.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出示动态小精灵(如图1、图2)。
师:小精灵在干什么?(跳舞。)
师:它们是怎样跳舞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孩子自由模仿动作。)
(2)师:小精灵,随着音乐跳起了舞。
(在音乐旋律中欣赏并连贯地模仿小精灵的舞蹈。)
(3)师:刚才,你们跟着画面跳舞时是不是随便跳的呢?(不是)那是怎么样的呢?(有节奏的,一会慢,一会快)
(4)师:什么时候慢,什么时候快我们跟着音乐再来跳一次 小结,对了,前边的两句是慢动作,后边的两句是快动作。而且,在一个乐句中跳了两个慢动作,四个快动作。分两组,一组随音乐跳慢动作,另一组跳快动作。
四、运用自己喜欢的动作创造性地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1)小精灵要去参加森林舞会了,它想让小朋友和它一起去,你们愿意吗?可是小精灵说了,它不想和你们跳同样的舞,小朋友,你们能不能跳出和小精灵不同的舞蹈呢?(选出四个小朋友随着音乐跳舞)
(2)时装秀表演
要求:请小朋友上台来轮流摆不同的造型听着音乐跟着节奏轮流做不同的动作、结束 晚会结束了,我们一起来摆出不同的造型面向老师。
活动反思
这节活动首先是符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的。但是整节活动下来感觉孩子们有点蒙,不是我预期想到的。首先在出示魔法棒和魔法棒做游戏时就呆呆的,跟不上。其次,就是在第二环节中幼儿感受乐曲得快慢这是重点反复听了几遍跟不上节奏。在第三环节中幼儿可以慢慢的初步跟着音乐的变换做出不同的动作了。在幼儿还不很熟练的情况下第四环节时装秀表演以失败告终原先我是想再提高一个难度但没想到音乐快幼儿变换不办动作都是匆匆地就过去了,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38、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欢乐邀请舞》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根据乐句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学跳邀请舞。
2.积极参与活动,表现大方,体验共同舞蹈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不同颜色的彩纸4张、记号笔
2.舞蹈音乐
活动过程
(一)熟悉音乐
1.欣赏音乐,初步感受音乐的欢快、活泼。
师:今天我们初次见面,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这份礼物需要用你的耳朵去听。(幼儿欣赏音乐)
师:喜欢么?听了有什么感觉?
2.听辨乐句,在每一乐句的句首处拍一下手。
师:我们在乐句的第一拍拍一下手,找找有几个乐句。(教师边拍手边有语言轻轻提示)
师:拍了几下手?也就是有几个乐句?
师:请你们自己试着在乐句开始时拍一下手。
(二)创编动作
1.幼儿听音乐自由表演,老师选择动作进行记录。
师:现在请你们在这里找个空的地方,让老师看到你们每个人的动作。跟着音乐让自己的身体动起来。(播放前半部分音乐,教师记录幼儿的动作)
2.幼儿根据图谱学习舞蹈动作。
师:这个动作怎么做?应该注意什么?像在做什么?(教师哼唱谱子)
师:让我们边做动作边走起来吧,前奏的时候我们要做好准备。(手背后面,点头)(第一遍:他走的特别神气,我们再来试一试;第二遍教师语言提示)
3.听音乐表演舞蹈动作
师:刚才我们是看着图谱做动作的,如果我们不看图谱能记下这些动作么?(需要给你们一点时间去记一记吗?)(幼儿转身记忆动作)
(三)跳邀请舞
1.讨论并学习做邀请的动作。(坐在椅子上讨论)
师:今天我们跳的是邀请舞,应该要有邀请的动作,你会怎样邀请朋友呢?请你来试一试?我们今天就先用这个宝贝的邀请动作!(教师示范,作提升:动作到位,一乐句做一次邀请)
师:邀请朋友应该有礼貌,眼睛应该看谁?去找个朋友试一试邀请的动作。(关注眼神的交流)
2.老师完整表演邀请舞,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跳邀请舞的方法。
师:我先来做邀请者,你们在圈上做什么动作呢?
师:你们看,我在什么时候把朋友轻轻地请进来的?现在邀请者变几个了?我们两个现在去邀请啦。(2变4)
师:现在有几个邀请者啦?1个变2个,2个变成几个啦?猜猜4个会变成多少个呢?8个呢?邀请者越来越多,到最后就全被邀请完了,这样的邀请舞喜欢吗?(如果发现到邀请时还没有找到朋友,应马上引导:我们应该在哪个乐句就应该找到朋友?)
3.幼儿学跳邀请舞,在舞蹈过程中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师:让我们继续跳舞吧。(老师离开至旁边用语言提示,3个开始邀请)
师:跳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应该怎么解决呢?(如果多人找一个朋友,应该及时调整)
4.集体跳邀请舞,感受共同舞蹈的快乐。
师:跳的开心吗?想再来一次吗?(3——6——12——24)
5.延伸。
师:朋友都邀请完了,音乐还有好多,还可以怎么跳呢?(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那试试吧!
师:今天学的开心吗?原来大家一起跳舞是件这么快乐的事情,让我们把快乐带给更多的人,好吗?
活动反思
1、 难度较低幼儿能随音乐很快学会动作。
2、 邀请同伴共舞的时候,有的幼儿不善表达,所以没有积极跳起来。
3、 活动环节较薄弱幼儿情绪不够高涨。
4、 如果能在课堂上让幼儿急性创编动作幼儿积极性会更高。
39、大班音乐优秀教案《筷子舞》含反思
一 活动目标
1学习民间传统舞蹈的表演形式,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舞谱”教学,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自学能力。
3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4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二 活动准备
1为幼儿准备每人两束“筷子”,筷子尾部系上小彩带。
2舞谱
3磁带,录音机。
三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以歌曲“幸福拍手歌”进入活动室。
谈话:感到幸福的时候,你还想干什么?
你们从电视上或其他地方见到小朋友跳舞手里拿什么东西。(幼儿充分回答)
2谈话引出舞蹈“筷子舞”,"屈,老师.教案,网出,处!欣赏教师表演的筷子舞,引起幼儿对舞蹈的学习兴趣。
3引导幼儿观看舞谱,学习基本动作,培养幼儿的自学能力。
4按照音乐节奏教幼儿练习每个动作,掌握动作要领,集体练习。
5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让幼儿自己设计更美的舞蹈动作,按音乐节拍,创造性的进行表演,发展幼儿的音乐创造力。
6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向老师们表演舞蹈,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四 结束部分
小朋友真棒,舞蹈表演的真好!欢迎老师们六一儿童节那天到我们小朋友在舞台上演出好吗?跟老师们再见吧!
活动反思:
在课堂教学时,幼儿表现出对筷子的喜爱和熟悉,回答问题也十分踊跃积极,因为生活中筷子是非常熟悉的一样东西。但是在课程教学中,发现幼儿虽然对筷子十分的熟悉,但是会正确拿筷子的幼儿却不多,大部分幼儿只是用右手握着,不知道应该用手指头拿好。
在活动过程发现幼儿的积极性都很强,由于课堂提供的五香豆粒、花生粒和豌豆粒等食物,幼儿都十分兴奋的拿着(握着)筷子在夹小碟子里面的食物,正确拿着筷子的幼儿可以很快就夹起小碟子里面的食物,相反,其他的幼儿就有点困难了。
教师在课堂中的讲解幼儿是否还不够理解,所以我想,如果让幼儿在吃饭的时候尽量的抛开汤匙进而使用筷子这样会不会慢慢改进幼儿拿筷子的错误拿法呢?在实际生活中尽量让幼儿实行这一措施。
课堂的气氛还算稳定,幼儿的注意力基本上都有集中在教师身上,只是幼儿能不能正确的拿好筷子进餐这方面还需要大大的加强!
40、中班音乐教案《欢乐舞曲》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合着音乐《欢乐舞曲》,用打击乐器x x x x ︱x x x x︱和x x ︱x x︱等节奏型。
2、能把随音乐律动的动作节奏用手拍出来。
3、学习看指挥演奏打击乐器,并在活动中保持欢乐的情绪。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已学过《欢乐舞曲》随音乐律动。
人手一件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
一、 练习随音乐律动《欢乐舞曲》。
(1)、幼儿在乐曲的伴奏下,边做律动边进教室。
(2)、自由找空间站立,练习随音乐律动,并表现乐曲的欢乐情绪。
活动实录:
孩子随音乐进入教室,刚开始的时候就熟悉的音乐,老师也有了很好的开场白。[.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孩子在音乐中体验了旋律和节奏的不同,脑海里有了一定的印象。而且孩子的情绪被优美的音乐调动起来了。
点评:
第一部的开场使幼儿与老师的互动升华到高潮,老师与幼儿一起用一种很轻松的氛围,熟悉了旋律。
二、学习抽取随音乐律动中的节奏型。
(1)、教师随音乐律动,要求幼儿边看老师做动作,边根据动作的不同快慢,用双手拍出动作的节奏。(练习前教师提出特定要求:老师做“双手高举转动手腕”时,大家和老师做一样的动作。)
(2)、请部分幼儿上来做随音乐律动,教师和其余部分幼儿一起边看表演边拍出律动的节奏型。
(3)、教师和幼儿一起随音乐拍整音乐曲的节奏型。
(4)、教师带领大家随音乐拍整音乐曲的节奏型。
三、学习做分声部动作。
(1)、将全班幼儿分成三部分。教师讲解指挥手势并与幼儿的理解相呼应。
(2)、教师指挥幼儿随乐曲分声部做动作。(指挥前,确定“说手高举转手腕”动作,由那一部分幼儿担任,其余节奏动作根据指挥要求做出反应。)
四、打击乐器演奏。
(1)、根据指挥着的暗示,做好演奏准备。
(2)、随乐演奏打击乐器,注意用合适的力度,正确的方法演奏。
(3)、演奏时,保持欢快的情绪,享受演奏活动的快乐。
活动实录:孩子在演奏时由于经验不足在合奏时有点混乱,这一段音乐旋律可以说是比较欢快的。孩子的情绪很活跃,脸上都是洋溢着笑容。打击乐器配合的比较默契,演奏水平提高了许多。
点评:打击乐在音乐活动中不是常见的课程,但是本学期打击乐的课程很多,孩子水平不够,没有前期的经验,演奏这首音乐可以说有点难度,而且孩子的演奏的姿势也欠缺。总体说目标是勉强达到了。但是不是很完美。
活动反思:
孩子经验 不足和老师的指导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一般在教研课的时候才上音乐打击乐的活动,应该将它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区域中。在孩子生活中不断的给孩子充足经验,提高孩子的演奏水平。增长孩子对节奏的感受!本节课目标虽以达到但是效果不是预期的完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更多的去尝试音乐活动的方法。使孩子在音乐方面功能有更大的进步。
41、中班音乐优秀教案《欢乐舞曲》含反思
设计思路:
前阶段我们开展了《春天来了》的主题,幼儿在主题中知道了春天的花,春天的小动物,尤其对幼儿园春天的小花园特别的感兴趣,在小花园里幼儿欣赏着各种各样美丽的花,玩着小动物等一些运动器械,在幼儿玩的过程中,我发现幼儿会边玩边发出小动物的声音而且还有几个小伙伴一起学着小动物走路的样子在小花园里散步,他们发出的汪汪汪、嘎嘎嘎的声音非常的具有节奏性,所以我抓住幼儿的这个兴趣点,借助小动物这个载体,帮助幼儿感受理解音乐,来体验每一个乐句。在活动中,我设计了许多的情景,层层递进,通过激活幼儿的已知经验,并引导幼儿运用这些已知经验运用到新的情景中来解决新的问题。
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他们已经能熟练的掌握42拍的节奏,会使用小铃鼓、沙锤等小乐器来表现节奏,所以这次我选用的是幼儿熟悉的42拍的音乐,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来感知乐句。
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应该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识,合作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非常的重要的,所以在活动中,通过幼儿初步的感受分奏和合奏,来体验和感受集体合作给他们的带来的快乐。整个活动是以小动物为主线,幼儿在互动中感受小动物的可爱和对小动物的热爱之情。
活动目标:
1、会根据乐句的变换做不同的动作,并初步进行分奏、合奏。
2、在游戏中感受对小动物的热爱之情。
3、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4、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三种打击乐(小铃、圆舞板、铃鼓)每人一份
2、欢乐的小鸭子的律动
3、PPT、活动音乐
活动过程:
一、律动《欢乐的小鸭子》
师:鸭宝宝我们一起去散步吧(音乐起,做律动进教室)(做下的小鸭子一直跟着做这个动作)
二、小乐器来唱歌
师:今天天气可真不错,看看鸭妈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乐器宝宝)我们一起和乐器宝宝做个游戏吧。
我来请个小指挥(听音乐小指挥开始进行)(结束后教师弹1531)
三、复习歌曲《两只小鸟》
师:喳喳喳,喳喳喳……两只小鸟也来和我们做游戏了,我们用好听的话来介绍一下这两个可爱的小鸟好吗?(音乐起,幼儿开始语言节奏)
师:哦,真好听,这次我们用好听的声音来介绍唱唱看,那什么是好听的声音呢?(不是很响也不是很轻的,嘴巴要张张圆的等)
幼儿演唱。
四、欣赏感受音乐
1、初步感受音乐
师:哦,唱的真好听,小鸟给我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你听到这个歌曲有着什么样的感觉呢?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很欢快,高兴,想拍手)
2、再次感受音乐
师:我们听到这个音乐都感到很快乐、高兴,这次我们用小手来拍拍这个音乐,你觉得这个音乐讲了几句话给我们听。(音乐起)
3、在游戏中理解乐句
师:你们做了拍手的动作,现在我也来做几个动作,但是我要请你们来帮帮忙,你们大声的来数数看,我做了几个动作。
教师开始做动作(拍球、跳绳、打拳、打枪)
问:我做了几种动作,第一个是什么动作,第二个是什么动作,第三个,第四个。哦,刚刚我是怎么变的呢?我是在什么时候变的呢(我是在一句的开始来变动作的,是一句话来变一个动作)刚刚是我变的,现在轮到你们变行不行?我相信你们变的一定比我还要好。这次你们来变,我来给你们数,记住一句只能变一个动作。(注意:在幼儿变换动作前教师提前说变)
师:哦,真好,真是一句话变一个动作。我们再用小动物来试试看,我来做小动物,你们能为我伴奏吗?那用什么来伴奏啊?我做一种小动物的时候,你们就用一种方法来伴奏,我变一种小动物,你们也要变一种动作。
4、进一步感受乐句
(1)看拍球来感受音乐的节奏
师:哦,这是什么?我来拍拍看。
(第一种:X X X X)这是第一种啊,还有第二种啊,你们来听听看这两种有什么不一样的。(第二种)一样吗?(第一种我是一下一下一样快的,第二种我是有快有慢的,那我是怎么快的呢,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师:好,现在我们就可以玩我拍球你拍手的游戏来,开始。
2、敲鼓来感受节奏
师:哦,真棒,这个游戏玩好了,我们来看看这是什么?(鼓)
你们来听听看,鼓面和鼓边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的?(鼓边的声音高,细)
你们来拍拍手跺跺脚听听声音是一样的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
好,那么我们来做一个我敲鼓你伴奏的游戏,一定要看清楚我敲的是哪儿,鼓面是……鼓边是……好,游戏开始了。
五、幼儿演奏
(出示PPT、小动物全部出示)
师:我们看看马路上都有什么?都有谁来了?这些小动物说话的声音是什么样子的呢?你觉得哪种小乐器最像小猫、小狗、小青蛙的声音。哦,我们来问一问这些小动物是不是像我们说的一样,(出示乐器图谱)哦,真的是这样啊。
师:那我们用小乐器来唱唱他们的声音好吗?那谁来做小青蛙、小狗和小猫呢?我请数字宝宝来帮帮忙,谁知道数字宝宝这样站是什么意思呢?好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幼儿操作)
这次我们数字宝宝又换位置了,我们马上把自己的乐器宝宝变出来好吗?(幼儿操作)
活动延伸:
刚刚你们演奏的真好听,你们回去在想一想数字宝宝还可以怎么样排队,让我们演奏出更好听的歌好不好。(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音乐审美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
42、中班音乐优秀教案《欢乐舞》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合拍地跳舞,体会集体舞中找朋友及跳舞动作的交替规律。
2.迁移已有经验,替换舞步,学习创编两人跳舞的对称动作。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欢乐舞》音乐、手腕花。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进场,体验A段舞步规律。(4A)
1.T:“宝贝们,伸出你的小手,抬抬你的小脚,让我们听听音乐、跳跳舞吧!”(幼儿听音乐进活动室)
2.教师喊节奏,幼儿按规律跳A段舞蹈。
3.幼儿在口令结束后能找点站立。
T:现在请你们每人找个点站好,小手拍起来。
(音乐停)
4.感受双圆队形,分清里圈和外圈。
(1)T:“看看,我们现在变成什么形状了?”
(2)T:“你是站在外面的圆上还是里面的圆上?外面的圆叫外圈,里面的圆叫里圈。”
5.讨论如何移点。
(1)T:“宝贝们,能不能想想办法,让我们里外两个圆圈都转动起来呢?”
探索出每名幼儿沿着一个方向,往前走一个点,让我们的圆圈转动起来。
T:“对呀,只要每个小朋友沿着一个方向,往前走一个点,让我们的圆圈就会转动起来。我们一起试一试。”
(2)教师示范一次移点的方法。
T: “看老师是怎样边跳边让圆圈转动的?”
(3)幼儿原地练习。
T: “请你们在原地练习一下。”
二、感受《欢乐舞》音乐旋律,按规律跳A段舞蹈。
1.幼儿跟着音乐一个人跳A段舞蹈。
T: “我看你们都跳得很开心,让我们一起跳段欢乐舞,好吗?注意:往前跳四步,到你前面一个点站好。”(2A)
2.两两结伴跳舞T: “我发现你们每次都是和同一个朋友跳舞,你们想不想和别的好朋友一起跳啊?那我们可以怎么办呢?
T: “恩,外圈的小朋友往前跳一个点,里圈的小朋友不要动,在原地跳,这样就可以和别的小朋友跳舞。我们试一试。”(4A)
三、B段舞蹈“蝴蝶找花”
1.幼儿欣赏B段音乐,自由说说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动作体现。
T: “我们累了,让我们在点上坐下,休息一会。听,你觉得这段音乐怎么样?”“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 (2B)T: “这是蝴蝶和小花在做拍手游戏呢,他们会怎么做游戏?”
2.在幼儿原有经验基础上归纳、提升出B段舞蹈“蝴蝶找花”
T: “让我们变成美丽的蝴蝶和花,一起做拍手游戏吧。”
“外圈的小朋友做蝴蝶,里圈的小朋友做花。”(4B)
四、讨论如何交换舞伴。
1. T: “小蝴蝶们,前面还有许多漂亮的花儿呢,你们想找其他的花儿做朋友吗?那小蝴蝶往前飞,小花要不要动?”
讨论出蝴蝶往前飞一个点,花儿原地不动点头等待新朋友。
2.听完整音乐,练习交换朋友。(4AB)五、学习创编动作。
“蝴蝶和小花除了做拍手游戏,还会做什么游戏?”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4AB)
教学反思:
本次舞蹈活动《欢乐舞》的目标是让幼儿学习合拍地随着音乐舞蹈,初步懂得在集体舞中找朋友以及与朋友跳舞的交替规律。体验不断交换舞伴跳舞的快乐。活动一开始,我让幼儿欣赏音乐,让他们说一说这是一首什么样的音乐。孩子们听了以后,有的说很开心、有的说很欢快、还有的说想到了高兴地事情。在幼儿熟悉乐曲的基础上,我边放音乐边示范舞蹈动作,小朋友们刚开始还能认真看老师做动作,看了一会儿就忍不住站起来学着老师的样子一起做起来。等我一遍跳完以后就兴奋的拍起手来。由于幼儿有过找朋友游戏的经验,舞蹈的动作也很简单,因此在学的过程中没什么难度,我把几个动作强调了一下,小朋友就很快学会了。
43、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我爱你》反思
设计意图
本次歌唱活动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考虑大班的孩子还有半年的时间就毕业了,孩子们总是会说马上我们就上小学了,舍不得老师和小朋友,但中国人对爱的表达比较含蓄。“我爱你”只是简单的三个字,却蕴含了许多的感情色彩,所以我抓住这个教育契机,在幼儿感兴趣和关注的事情上选了了我爱你这首歌曲。是想让孩子明白爱是要大声说出来的,一个人的心中只要充满爱,就会变得幸福,就会感到快乐。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我爱你》,能够理解并记忆歌词。
2、大胆创编歌曲前半段歌词, 初步感知了解后半段旋律和歌词。
3、能主动大胆地向亲近的人表达爱的情感,感受爱的温暖和快乐。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在图谱的支持下理解歌词内容,能有感情的歌唱。
难点:尝试用我想对着某某说我爱你的表达方式,创编歌词。
活动准备
图谱、视频、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律动《节奏练习》入场
2、发声练习
3、复习歌曲《声音滑梯》
二、基本部分:
(一)熟悉歌曲,理解前半部分歌词。
1、教师演唱歌曲前半部分,并根据歌词内容依次出示图谱,幼儿欣赏图片,引出前半部分歌曲歌词。
2、幼儿根据图谱熟悉歌词内容。
3、随音乐有节奏地朗诵前半部分歌曲歌词。
目的:帮助幼儿理解歌词,熟悉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二)有感情的学唱歌曲前半段。
1、教师示唱,幼儿小声看着图谱跟唱。
2、幼儿试唱(根据幼儿学唱中出现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鼓励幼儿通过自主学习来解决)。
3、配合动作进行演唱。
师:除了用语言表达我爱你,还可以用什么样的动作表达我爱你。
目的:在跟唱、试唱过程中掌握歌曲旋律,并运用肢体语言表达歌曲中爱的情感。
(三)感知了解后半部分歌曲歌词内容,并尝试演唱。
师:小朋友来认真听一听,蜜蜂、蝴蝶、星星、葵花除了说我爱你,还说了什么?
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后半部分。
(2)师幼配合演唱,幼儿唱前半部分,老师唱后半部分。
(3)师幼完整演唱歌曲。
目的:通过提问,了解后半部分歌词内容,感受音乐旋律。
(三)播放视频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段视频,看一看我们生活中的爱是什么样的。
目的:丰富情感,加深对爱的理解。
(四)创编歌曲前半部分歌词。
1、把前半部分的歌词改成幼儿自己创编的歌词,并伴随音乐进行演唱。
师:蜜蜂对着鲜花说,我爱你,你想对着谁说我爱你。
幼儿展示自己替换的歌词,进行演唱。(根据创编歌词演唱的情况来引导幼儿主动解决)
完整演唱。
目的:体验创编的乐趣,大胆表达自己对亲近的人爱的情感。
三、结束部分
跟随《我爱你》音乐离场,活动自然结束。
四、活动延伸
我们一同创编了前半部分的歌词,下节课我们可以来试一试学习后半部分的歌词。
制作爱心卡片送给你爱的人,对她勇敢的表达你的爱。
活动总结
本课以“爱”为主题,为了让幼儿更直观的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的点点滴滴的爱,我选用了视频的方式,我把视频放在创编歌词的前边,为了让孩子通过视频增加对爱的理解,大胆的进行创编和表达。引导幼儿说出我要对某某说我爱你的句式。孩子体验到了创编的乐趣。
整节活动孩子们很积极踊跃,课堂氛围始终包围着浓浓的爱,孩子们歌唱的声音也从一开始的生硬慢慢变得温暖有爱,整节课的目标达成。
44、教案幼儿园大班音乐《草原上的舞会》反思
设计意图
一、选材理由:
本班幼儿是一群 3—4 岁的小班年龄段的孩子。从婴班开始,我就非常的喜欢给他们分享和欣赏一些音乐。我发现小班的幼儿不仅仅只是喜欢那些节奏简单、舒缓的音乐。其实对于节奏明朗、欢快,甚至有一些激烈的音乐都是很喜欢的。如果在音乐中还有一些有趣的声音、节奏起伏较大的乐曲,他们更是喜欢得不得了,然后就会不由自主的随着音乐的节奏手舞足蹈起来。我们班级的孩子每天都会主动的要求我给他们播放不同的音乐,他们喜欢歌唱、能用不同的表情、动作以及和老师、同伴的互动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因此,本次的活动我就构架了这样的一次音乐活动。
二、音乐的分析和调整:
本次活动使用的乐曲《草原上的舞会》,选自奥尔夫音乐材料。在刚开始听到这首乐曲的时候,我将活动的第一个目标定为了:初步的感知音乐中的节奏。但很快我又发现了此乐曲的旋律中掺杂着一些鼓声、笑声,节奏过快,不太有利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们去感知和掌握。但在音乐中又有一个非常特显的特别音效(口哨和哟呼)声,小班幼儿对这种特别的音效又非常的感兴趣。于是,我将此次活动的第一个目标调整为了:能听辨音乐中特别音效(口哨和哟呼),并对乐句有初步的感知,但在音乐的一开始就出现了特别音效(口哨和哟呼),之间相隔的时间跟后面规律的出现的特别音效(口哨和哟呼)又不一样,这样就会打乱幼儿倾听特效音,所以,我将前面一开始的特效音和较快的节奏的那段音乐也做了删减。那让幼儿倾听音乐中的特别音效,其实养成小班幼儿在专注力和倾听习惯的基础。同时,这首乐曲还带有非常浓烈的异域风情旋律和节奏,小朋友们目前很难接触到这种的音乐类型。《指南》中也指出: 艺术是幼儿感性地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表达对世界的认识的另一种“语 言”。因此,通过这首乐曲也让幼儿能感受到不同地域的音乐和文化。
三、活动设计思考:
在活动的前期,孩子们也有了一些前期经验:由于我的另一半在非洲工作, 我也有去到非洲,回来后就给孩子们分享了关于非洲的文化,孩子们也对非洲的文化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整个环节的设计上,我用了一个非洲的小朋友作为我编排的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让他带着我们一起去到非洲草原做客,根据故事的主线我还设计了看动物、吃烤肉、数星星的游戏情景,让孩子们在愉快的、轻松的游戏氛围和情景中学习,这些游戏的设计也非常有机的结合到音乐中,让孩子们不但能去感受到音乐中的特效音,还能一直都保持着对活动的兴趣。这些游戏的设计也都是基于在孩子们的兴趣点上的,比如:烤肉片的环节设计,班级的创游也开展了烧烤的游戏,孩子们知道了怎么去串烤肉片,怎么翻面,撒作料等基本的游戏经验,也对此非常的感兴趣,于是我就把这个设计到了本次活动的游戏里。在本次活动中,我还有一个主要的设计点是:难点前知。
在孩子们感受到了音乐中的特效音之后,我会用真的口哨声来和孩子们做练 习,然后再让孩子们跟随音乐来倾听特效音,这就是难点前知。它帮助孩子们
降低了活动中要掌握的难点,更好的去达成活动的目标。
活动目标
1、 能听辨音乐中的特别音效(口哨和哟呼)
2、 能愉快的投入到游戏中,大胆的创意肢体动作。
3、 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4、 通过图片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
重点难点
能大胆的创意肢体动作
活动准备
PPT 图片(非洲小朋友、大草原)、《草原上的舞会》音乐选段、吸管人手一根、
打孔的肉片、红外线笔一只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非洲小朋友的图片,让幼儿观察有什么不同之处,引出音乐。
T:图片上的小朋友跟我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这是非洲草原上的小朋友,他们来迎接我们去他们那里玩,还给我们准备了一段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二、感受音乐,听特定音
(一)、欣赏音乐
T:刚刚听到了什么有趣的声音呢?(口哨声、哟呼)
小结:刚刚小朋友们听到的口哨声就是非洲小朋友们打招呼的声音,当听到口哨的声音时,就要准备来打招呼说:“哟呼”。
(二)、第一次感受音乐,并引导幼儿听到口哨声后就要说出”哟呼”!
1、T:“我们也来试一试,学习非洲小朋友们打招呼吧!”
难点前知:“现在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口哨,当我吹起口哨的时候,你们就要说
什么?”“我们一起来练习一下吧!”
2、听音乐玩打招呼的游戏。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真的是太棒了,大家都已经学会听到口哨声就要说:
“哟呼”的打招呼的方式呢!
(三)、第二次感受音乐,摆动物的造型
1、激发幼儿想象动作的模样,并能大胆的用肢体创意动作的造型。
T:“刚刚我们已经学会了非洲小朋友打招呼了,他很高兴,决定要带我们去非洲大草原的野生动物园去看看,你们知道在非洲的大草原上都有什么动物吗?”
T:“你能用动作来表现一下吗?”
2、鼓励其他幼儿说出不同的动物,并用动作来模仿。
T:“还有什么动物呢?”“你能来模仿一下吗?”“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一学”
3、听音乐摆动物造型。引导幼儿听到口哨声后就要摆出“各种动物造型”
T:“当听到口哨声,小朋友们就要准备摆出动物的造型,你可以摆跟别人不一
样的,自己喜欢的动物造型哟!”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刚刚都能在听到“口哨声”的时候就摆出了不同的动物造型,真的都太棒啦!
(四)、第三次感受音乐,游戏《烤烧烤》。
1、激发幼儿回忆烤肉的步骤
T:“看完了小动物,我的肚子都有点饿了,你们饿了没有?”“瞧,非洲的小朋友都给我们带来了他们当地最出名的烤肉,但是需要我们自己来烤 哟!”
T:“烧烤要怎么烤啊?”
激发幼儿使用椅子来当烧烤炉
T:“没有炉子怎么办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来代替?” 2、 第一次游戏
T:“当听到音乐的时候我们就要来刷油、当听到口哨声的时候,我们就要给肉翻面啦!”
3、 第二次游戏
T:“刚刚的肉肉都没有放佐料,不好吃,现在我们要来继续烤。记住,当听到音乐的时候我们就要来刷油,当听到口哨声的时候,我们就要撒佐料啦!”教师小结:你们的烧烤都烤的太好吃了,都没有烤糊吧!刚刚我看到了小朋友们都是在听到口哨声的时候就准备要翻面和撒作料了,你们真是太棒啦!
(五)、游戏《找星星》
T:“吃饱了,我们要去散步啦!哇,你们看天都已经黑了,我们来天上的星星吧!看,到底那颗最亮?”
播放音乐 ,孩子们随着音乐散步,当听到特别音效“口哨声”时,老师就准备用红外线笔,听到“哟呼”的时候,“星星”就出现了。三、 活动结束
T:星星们回家了,我们也该回去睡觉了呢!来跟大家说晚安吧!
在本次的活动中,我的第一个目标是:能听辨音乐中的特别音效。这个目标的达成情况还是比较的好,通过难点前知的实行,我觉得孩子们还是比较快
活动反思
的就掌握了特别音效(口哨和哟呼声)。再通过每一个环节中游戏的烘托,孩 子们一遍又一遍的感知到特别音效,而且每一个游戏的设计也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非常的感兴趣,全程都保持着对活动的积极性。我的第二个目标是:能愉快的投入到游戏中,大胆的创意肢体动作。这个环节的目标达成
主要是依靠我的第二个环节,引发幼儿说出非洲大草原的动物,并且能够用肢体来表现动作的形态。在这一环节中,我尽可能的让更多的孩子们用他们自己的想法来创意他们所想的动作。在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在说的时候, 只是安静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模仿,有个别害羞的孩子就不愿意来表现自己。为了解放孩子们的天性,我临时就调整成了让孩子们站起来,走着进行动物造型,这样的处理之后,我发现了那些比较害羞和内敛的孩子们也就慢慢的放开了自己。
我的感悟:通过这次的活动,给我体会比较大的就是:虽然老师们在每一堂活动中,都会事先预设很多的内容和孩子们的反应,然后随之而产生了一些预设的环节。但是,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更应该在活动中去仔细观察孩子的表现,通过孩子们的表现作出一些及时的调整。我知道其实这还是比较难的,也比较的考验老师的功底。那么我们就更应该不断的丰富自己的能力, 让这群可爱的孩子们更健康、快乐的成长。
45、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老鼠画猫》反思
设计意图
《指南》中对于大班幼儿艺术领域的目标中指出:艺术欣赏时常常用表情、动作、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能用基本准确的节奏和音调唱歌。
《老鼠画猫》活动主要目的在于幼儿能用准确的节奏和音调,尝试说唱的形式学唱歌曲,本次活动的采用图谱方法进行。我们班级幼儿比较喜欢看《猫和老鼠》动画片,会在班级和小朋友之间互相哼唱主题曲。根据此兴趣和经验,我寻找关于猫或者老鼠的歌曲。同时大班幼儿在歌曲的节奏和音调方面还需要加强培养 ,因此,设计本次活动旨在提升幼儿的歌唱能力;改变了以往老师唱孩子学的传统模式;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感受,让幼儿通过想象来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
同时,这种以弱战强,以智取胜的诙谐生动的反串角色的表演,使幼儿的兴趣和好胜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幼儿在听听、唱唱、玩玩的过程中能够掌握这首歌唱难度较大的歌曲。
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感受歌曲幽默诙谐的演唱方式,在音乐活动中体验快乐。
2.认知经验:在听听、唱唱、玩玩的过程中理解歌词内容。
3.技能方法:尝试用拍手唱、对唱、部分说唱的形式学唱歌曲《老鼠画猫》。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理解歌词内容,可以边拍手边唱歌。
活动难点:体验说唱的形式演唱歌曲《老鼠画猫》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对猫的认知。
物质准备:音乐《老鼠画猫》,猫的示范图1张,图谱1份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指导语】:有一天小老鼠在洞里饿的肚子咕咕叫,突然闻到一股香喷喷的味道,小老鼠走到洞口一看,原来是猫熬了一锅香喷喷的汤,猫这时正在睡觉,小老鼠偷偷的走过去(发出喝汤的声音),恩,喝饱了,小老鼠散步去了。这时,猫伸了个懒腰(拍着嘴巴配班老师钢琴伴奏,幼儿进行发声练习),猫醒了之后,一看,我的汤呢?不远处看见了正在散步的老鼠,蹭的向老鼠扑去,吓得老鼠没命似的跑,
回到洞里,心想猫的眼睛那么大,爪子那么尖,脚那么长,每次都差点被猫抓到,我得想个办法,于是晚上睡觉时老鼠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有一个神奇的笔,重新画了一只猫,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它画了什么样呢?
【核心提问】:
小朋友们仔细听,小老鼠画了一个什么样的猫呢?
二、基本部分
1、教师播放音乐,幼儿欣赏并适时的出示示范图。
【指导语】:小朋友们,你们在歌词中听到了什么呢?
【核心提问】:
竖起小耳朵仔细听呦!听听歌曲里面都出现了什么呢?
2、教师出示图谱(按歌词顺序出示)
【指导语】:你们都听到了有小猫 眼睛画小 腿画少 胡子翘 (孩子说一个贴对应的图谱)
【核心提问】:
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们说一下老鼠是怎么画猫的?
先画的哪里呢?再画的哪里呢?
现在咱们一起来指着图谱把歌曲听一遍吧!
教师用图谱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教师示范滑音的唱法,引导幼儿学唱。
教师引导幼儿学习说唱的唱法,引导幼儿学习。
再次欣赏音乐,幼儿跟着图谱一起唱。
【指导语】:我们一起跟着图谱把歌曲唱一遍吧!
4、游戏活动《走迷宫》
【指导语】:
1.老师啊,给大家设计了迷宫探险,一共有三关, 每一关都会有任务。谁想去探险举手?
2.第一关:小朋友们拍手唱歌
3.第二关:幼儿分成两组,进行对唱。
4.第三关:尝试用说唱的方式演唱整首歌曲。
5.大家都非常棒 我们的探险迷宫顺利通过了 小朋友们 悦悦老师在户外也给大家设置的大迷宫,小朋友们补充点水分一起去走迷宫了!
【核心提问】:
1.第一关是什么内容呢猜一猜?
2.第二关是什么呢猜一猜?
3.第三关是什么呢猜一猜?
三、结束部分(出示真正的猫的图片)
【指导语】:今天我们的小朋友都特别棒,我们一起学习了新的有趣的歌曲.其实,猫是长歌词里唱的那样吗?原来这个猫是小老鼠梦里的猫,因为小老鼠害怕猫,所以梦里的猫就不那么厉害!希望小朋友在生活中,常常开动小脑筋,这样你们就会捕捉到很多有意思的事。把普通的变得更加有意思。老师希望你们和小老鼠一样拥有开心的梦,开心的世界。
四、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
美工区:幼儿可在美工区进行“画猫”的活动。
建构区:搭建“猫和老鼠”的家
科学区:设置三条不同的路,光滑的路、棉花路、有瓦楞的路,可设置情境当猫捉老鼠时,老鼠走哪条路最快。
2.家园合作:家长引导幼儿多观察、善于思考、激发想象力。
3.日常生活:开展“猫和老鼠”的主题活动。
附:歌曲简谱
活动总结
本首儿歌有14个乐句、D大调4/4拍,适合大班年龄阶段幼儿开展,首先用猫的示范图引出歌曲,感知歌词内容。其次出示图谱,幼儿熟悉歌词并了解歌词顺序。最后采取了走迷宫的游戏方式进行设计,第一关是拍手唱歌,熟悉了歌词同时感知节拍。第二关是根据歌词做自己喜欢的动作,幼儿可以即兴创编动作。第三关是找一个好朋友面对面边唱边做自己喜欢的动作。活动重点是根据图谱唱歌曲,感知歌词的幽默诙谐。
针对本次活动的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1.在教学方法上可以运用问题导入的方式开始本次活动,通过有效的提问,幼儿带着问题欣赏歌曲,在目标和问题情境之间,通过自己的主动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进一步理解歌词内容。
2.在教学形式上大班幼儿能够掌握对唱、接唱、领唱、齐唱、轮唱等表演形式,在闯关过程中,可设置多样的演唱形式。
3.在教学内容上带有歌词的音乐能具体形象的呈现歌曲想要表达的内容,歌词具体描述出了小老鼠“希望的”猫的样子,可以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导幼儿大胆的对歌词进行创编,鼓励幼儿积极主动思考,大胆表现自己的想法,“画”出小老鼠“喜欢的”猫,使接下来的活动更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并且可由此活动延伸,激发幼儿探索解决问题。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神奇的列车旅程——选至约翰.斯特劳斯的作品《豪华列车》
-
大班美术活动:有趣的房子
-
教孩子了解京剧的教学方案
-
引导幼儿创编歌词的教学方案
-
大班音乐欣赏《小鱼和水草》
-
幼儿园大班韵律活动方案:兔子音乐会
-
让孩子了解北方戏曲拖长腔的教案:蝈蝈和蛐蛐
-
导幼儿学会二人合作表演动作的教案:小雨和花
-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盖房子》反思
-
大班音乐教案《青蛙唱歌》反思
-
大班音乐教案《熊与石头人》
-
大班音乐教案《大蛀牙》反思
-
美术活动教案:亲近蓝色
-
中班活动案例--水果
-
吃快餐_小学生作文:三年级
-
心灵桥梁的名句121句
-
大班健康教育教案《厨房小帮手》反思
-
大班语言教案《吃吃、编编、讲讲》反思
-
面膜品牌朋友圈文案35句
-
网名女生霸气御姐范带符号457个
-
《长嫂为母》姬无戏线投资攻略
-
《《【南风】不能说的秘密》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