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主题教案

首页 - 大班主题教案

大班教案《大脚丫班尼兔》反思

时间:2023-08-10 17:22:02 A+

大班教案《大脚丫班尼兔》反思

大班教案《大脚丫班尼兔》反思

1、大班教案《大脚丫班尼兔》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每个动物有不同的发声方式,声音也不一样。

  2.能够根据节拍指示用脚表示节拍并能跟着音乐完整合作表演。

  3.喜欢跟同伴一起享受合作律动的乐趣。

  4.随歌曲旋律唱出来。

  5.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课件,森林狂想曲音乐,小兔子发饰,节奏型卡片。

  经验准备:了解一些动物的叫声,用脚打过节拍。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认识主人公班尼兔。

  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兔子吗?它是什么样的呀?

  师:是呀,可爱的小兔子听到你们夸它可开心了,看,它露出了什么?它的脚丫怎么样?是的,可真大呀。

  二、初次完整欣赏音乐,了解兔子是没有声音的。

  1.完整欣赏,感受教师用手打节拍。

  师:大脚丫班尼兔在每天夜幕降临的时候最喜欢去听森林音乐会了,瞧,它正躺在草地上摆动它的大脚呢。

  2.学几个小动物发声,明白小兔子是发不出声音的。

  师:大脚丫班尼兔也想去参加森林音乐会呢,于是它开始练习动物们发出的声音了。

  第二天早上大脚丫班尼兔遇到了谁?这个小动物发出了什么声音?小兔子你来学一学。你能发出这个声音吗?还有哪个小动物?你来学一学。班尼兔低着头很沮丧地在森林里走着,忽然一只蝙蝠拍打着翅膀从它身边飞过。(播放蝙蝠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你觉得班尼兔会干什么?

  师:唉,看来我真的参加不了我最喜欢的森林音乐会了,就在这时,猫头鹰说:安静的班尼兔,你学别的小动物是发不出声音的,你就是你,你应该找到自己的声音。于是班尼兔就想:我就是我?对哦,我是一只可爱的小兔子,我有长长的耳朵,绒绒的毛,还有一双大脚丫,喜欢跳来跳去,现在我要回草地上去了,不然就会错过音乐会啦。就在这时跳得飞快的班尼兔“嘭”的一下撞到了一根空心的木头上。班尼兔发出声音了吗?它会用什么部位发出声音的呀?原来它也能找到自己的声音呀!

  三、学看节奏型,尝试用脚的不同部位打拍子。

  1.学看节奏型。

  师:班尼兔把用脚发出的不同声音的方法记录了下来,因为它想请它的好朋友们一起去参加音乐会!快看看有哪些,谁来试一试是怎么做的?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2.幼儿练习节奏组合。

  师:请小兔子们把班尼兔寄给你们的卡片拿出来看看自己会不会。

  师:有没有小兔子拿到的是这样的卡片,请你们来试一试,还有不一样的卡片吗?请你们一起来试一试,其他安静的小兔子用好奇的小眼睛看哦。

  3.跟着音乐集体练习。

  师:傍晚的太阳已经红彤彤了,小兔子们我们赶紧来一起练习一次吧。

  师:我的好朋友们,你们可真棒!不过音乐会的音乐可比现在的要快,我们再赶紧来试一下吧!

  四、小兔子们参加森林音乐会。

  师:夜幕就要降临啦,小兔子们一个跟着一个快去参加森林音乐会吧。(跟随音乐跳舞离场。)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幼儿还是比较投入的,都能够很快进入情境,也没有发出别的声音,而且在学习用脚打拍子的时候很认真,在练习的时候我采用了多种方式请幼儿感受音乐的节拍,但是很可惜的是,在第一次示范的时候我自己并没有很好地掌握节拍,也就没有起到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而且单个节拍共同练习的时间也是不够的,所以孩子们在看到一整段一整段的节奏图谱时并没有很快跟上音乐。另外我采用分组的方式表现节奏的方法由于图谱设计得过多,孩子们在短短的练习时间也是没有跟上,最好图谱能以动态的方式呈现,这样孩子们能根据音乐来理解图谱,从而理解节拍,最后表现出节拍。另外小兔子遇到很多小动物的环节其实还可以再适当删减,因为主要目标是用脚步表现节拍,让幼儿欣赏的次数应该再多一些。

2、大班教案《仓颉造字》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故事、动画,了解汉字的起源。

  2、学识一些简单的象形文字,并能与之对应的现代文字进行匹配,乐于参与活动。

  3、知道汉字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从而萌发身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5、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挂图54号、《仓颉造字》故事改编、动画短片(网上下载)、象形文字与对应的现代文字字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象形文字字卡“⊙”。

  提问:这个图案像什么?

  2、小结:这是古代的一种文字,叫象形文字。

  引问:它们是怎么来的呢?

  二、欣赏故事及动画,了解中国文字的起源。

  1、教师结合挂图讲述故事。

  2、提问:

  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古代的人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记录事情的?这些方法好吗?

  仓颉又是怎样想到用图画符号来表示事物的呢?

  3、小结:象形文字是仓颉这个人造出来的,是利用图形来作文字使用,而这些文字又与所代表的东西,在形状上很相像。

  三、学识象形文字与对应的现代文字。

  1、欣赏动画。

  2、猜测、验证。

  根据动画中出现的三十六个活动的象形文字,以鼠标点击、停顿等方法让幼儿进行猜测。

  如当出现“ ”时,动画表示为暂停,让幼儿通过刚才的动态画面,感知这是水在流动,象形文中如何表现?它又与我们现代文字中的哪个字相匹配?之后动画中出现现代文字。

  3、提问式小结:从古代的象形文字,到今天的现代文字,都是谁造出来的?(是我们中国人智慧的结晶)

  补充:现在,世界上有好多人都在学习我们中国的文字。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文字还会成为世界上的通行语呢!

  四、延伸活动:

  区角活动:找朋友(意在进一步激发幼儿对中国文字的兴趣)

  在区域角中摆放上象形文字卡及相对应的现代文字字卡,让幼儿开展“给文字找朋友”活动。还可渗透一些不曾认识过的象形文字字卡,让幼儿根据图形(象形文字特点)来找出与其相匹配的现代文字。

活动反思:

  1、我执教的这节课时间有点晚,是因为刚好那天去了烈士陵园,不过晚有晚的好处,我可以基于其他教师课堂上的经验与反思,对自己的教案进行修改。

  2、当然,活动前我对象形文字的相关知识也进行了考究。知道了象形文字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是老祖宗们从原始的描摹事物的记录方式的一种传承,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也是最形象,演变至今保存最完好的一种汉字字体(据我了解,埃及的象形文字比我国还早)。是纯粹利用图形来作文字使用,而这些文字又与所代表的东西,在形状上很相像。一般而言,象形文字是最早产生的文字。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

  3、晨间活动时,我就带了孩子去幼儿园的“文字墙”接触了象形文字(如:这个字像什么?)。因此当活动中出现“⊙”的象形文字时,小朋友很容易就说出来,这像太阳,于是很自然地引出故事《仓颉造字》,由于故事本身编写得比较枯燥、口语化不强,不为幼儿所理解,于是我根据三张挂图对故事进行了改编,使之简单、易懂。活动中通过提问,幼儿基本能理解故事内容。但是,如果单凭故事中(包括结合图片)的阐述想让幼儿了解象形文的由来,以及找与之相对应的现代文字,对幼儿来说比较抽象,比较难。即使一时间幼儿能理解,但他们的理解也是肤浅的、表面的。于是我又从网上找来了动画短片(老师所说的仓颉造字短片我找不到)——父亲教儿子识字。生动、形象的讲解,不但让幼儿更进一步地了解了中国文字的起源,还通过动画中活动的象形文字,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了象形文字和与之对应的现代文字的关系,猜测环节就得到了这一验证。在幼儿对中国文字兴趣盎然的时候,我顺势而下,运用提问式小结,把活动带向更高一个境界——让幼儿自然地萌发“身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为另一个目标的达成做了服务。

  应该说整个活动是比较成功的。只是本人略有困惑:在这个活动中,有两个概念如何诠释?一是现代文字;一是汉字。在活动中如何转变?

3、大班教案《木头人》含反思

教学目标

  能跟着音乐节奏创编中有趣的动作玩木头人的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提高幼儿的竞争能力,促进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使幼儿学会用肢体动作配和游戏的玩法。

重点难点:

  跟随节奏创编动作玩游戏

活动准备:

  有玩木头人的经验、音乐、统计表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玩过的木头人游戏吗?那我们再来玩一次怎么样?

  2、师幼共同游戏,关键提问:咦,那我想考考你们,木头人游戏说到哪一个字的时候就不能动了?

  3、追问:还有一个不许笑,那到底是哪一个字的时候要摆造型?

  4、小结:原来玩木头人在说到笑的时候就要停下来摆造型。

  5、过渡:今天,我想和大家来玩一个音乐木头人的游戏,用音乐来玩木头人,我带来一段音乐,里面有一段特别的声音,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要停下来做木头人了,我们来听听看!

  二、熟悉音乐,了解规则

  1、(播放音乐)提问:请大家来说说看,你听到的这段音乐里面有特别的声音吗?

  追问:那嘟嘟嘟,很长的声音是什么发出来的?

  追问:我们喇叭声响起来的时候我们要干嘛?

  2、教师示范听音乐玩游戏

  关键提问,我是在什么时候变木头人的呀?

  回应:就是在很长喇叭声后,听到“嘟”马上变木头人。

  小结:喇叭声“嘟~~~”响起是告诉我们要准备了,当喇叭声“嘟”响了就是变木头人的时候了。

  3、幼儿初次尝试游戏:你们都知道了,来一次怎么样?

  “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笑,不许动,123,就快变成木头人,123,就快变成木头人,嘟~~~,变!”

  4、这次我要把这个游戏加大难度了,听一听,这次音乐里有几个特别的声音?自己听啊!

  (播放音乐)

  关键提问:连续发出的两次喇叭声音,提醒我们怎么办?

  小结:有2次特别的声音,而且这2次要连续变2个不同的造型。

  5、幼儿跟着音乐尝试。

  三、挑战比赛,创编动作

  1、鼓励幼儿4组挑战比赛。1组比赛,另3组幼儿做评委,找一找哪些幼儿是不能跟着音乐来变?

  2、进入第二轮比赛。规则变了,要听好指令来玩。幼儿尝试玩一次。

  3、进行第二轮比赛。

  4、进入第三轮比赛。

  一组幼儿要统一动作。

  5、第四轮比赛,根据幼儿游戏情况及时间安排看。

活动延伸:

  音乐停,每组要变一座桥。

教学反思:

  维持纪律的技巧。活动中有小朋友不听指令,独自玩乐。发出很嘈杂的声音。这时候我指着吵闹的小朋友叫他们不要再吵闹,可效果不是很明显。游戏结束后,王老师对我这个事情做出了更好的解决办法——你可以表扬乖乖站好的小朋友,然后说“其他小朋友像他们学习!”这样可能更能让小朋友安静下来。

4、大班教案《种豆豆》含反思

活动目标

  通过种植活动,使幼儿获得有关种植的直接经验,了解泥土与植物生长的关系,学习简单的种植技能,培养爱劳动、爱科学的兴趣和情感。

  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重点难点

  要在一土地上面操作,而且种植之后还要随后观察。幼儿对种植基本是完全陌生而没有实操的经验。

活动准备

  豆种及种植工具若干,事先准备好种植场地。春天景色及种植图片各一幅。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提问:这是什么季节?(启发幼儿说出春天的季节特征)

  2、出示种豆图片提问,(启发幼儿说出种豆的步骤)

  3、通过谈话,激发幼儿种植的兴趣,交代劳动要求。

  4、幼儿帮助教师整理园地。

  5、种植。

  (1)教师示范种豆的方法:挖坑放豆种、培土、浇水。幼儿边观察边做模仿动作。

  (2)幼儿动手种植、浇水。

  (3)教师交代管理要求。要求幼儿以小组为单位,管理种植豆子、定时浇水。

教学反思

  活动过程中没有组织好幼儿,课堂有点乱,在活动中缺少详细的讲解。每节课都应该把所要传授的知识讲到位。令幼儿更易懂,及接受。

5、大班教案《大脚丫跳芭蕾》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绘本阅读,感受个体的多样性,并能大胆表达发现每个人的不同点。

  2.懂得欣赏自己、欣赏别人、不取笑别人与常人不同的地方。

  3.通过阅读,理解故事情节。

  4.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活动重难点:

  能理解故事情节,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从故事中感受个体多样性,懂得欣赏自己,尊重别人。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游戏《猜猜我是谁?》

  1.今天许多老师来我们班做客了,我们向老师们打个招呼吧,说声“老师好!”

  2.今天周老师要给你们玩一个游戏,叫做:“猜猜我是谁”,周老师来说他的特征,请你们来猜猜这个小朋友是谁?现在开始咯!(老师说说某个幼儿特别的地方,其他小朋友猜一猜是谁。)

  3.小结:根据这些特征,我们很快就能找出他是谁,原来这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4.提问:谁来说一说自己不一样的地方?(引导幼儿用“我和别人不一样,我……”的语句表述)

  二、基本部分

  1.谈话导入

  提问:你喜欢你不一样的地方吗?为什么?说说自己的理由

  2.出示绘本,倾听故事

  (1)小朋友们有的人喜欢自己不一样的地方,有的却很讨厌。和别人不一样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我们先来听一听、看一看这个故事,看完了你们再告诉我好吗?

  (幼儿欣赏配乐录音一遍。)

  (2)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呀?(贝琳达)她有什么不一样?(有一双特别大的脚)她喜欢自己的不一样吗?(很烦恼)为什么呢?

  (3)引导语:我们再次走进绘本看看吧!

  3、再次阅读绘本,尝试讲述。

  (1)可是,贝琳达有个大问题,嗯,应该说有两个大问题,仔细看图,猜猜看,她遇到了什么大问题?(她的左脚和右脚,她有一双大脚。)

  (2)其实贝琳达不觉得自己的脚有问题,可是参加一年一度的芭蕾舞表演选拔时,问题就来了。评审委员一看到贝琳达的大脚就大叫:他们会说什么?(暂停!)

  (3)我们一起学一学评审委员的话吧:“天啊!”、“你的脚大得像条船!” 、“简直和海豹的鳍没两样!” 、“回去吧。你那一双脚,永远跳不好!”

  (4)如果你是贝琳达,你听了这些话你是什么感觉?(伤心,难过)仔细观察图片,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贝琳达很难过,难过了好久好久。她想:“或许那些评审委员说得对,我的大脚真的不适合跳舞。”)

  (5)从这幅画上,我们可以看出贝琳达还跳舞吗?为什么要放弃呢?如果你是她,你会怎么做?会放弃吗?

  (6)(既然不再跳舞,她就得找别的事做,可是,她除了跳舞,什么都不会。她找啊找,终于在费莱迪餐厅找到工作。餐厅里的客人喜欢她,因为她动作快,脚步轻巧灵活。费莱迪先生也喜欢她,因为她做事很认真。)故事就这样结束了吗?“轻巧灵活”是什么意思?

  (7)贝琳达在费莱迪餐厅干得很出色,可是贝琳达快乐吗?贝琳达工作间隙看《舞蹈杂志》时若有所思的样子,她在想什么呢?(是呀!贝琳达虽然喜欢费莱迪先生和餐厅里的客人,不过她还是忘不了舞蹈。

  (8)有一天,有个乐团来餐厅表演,他们自称“费莱迪好友乐团”,在餐厅开门营业前,他们先练了一首轻快的曲子。贝琳达的脚尖忍不住一上一下地跟着打拍子。接着,他们开始演奏浪漫又抒情的乐曲,不知不觉中……贝琳达跳起舞来了!(从“忍不住”、“不知不觉”这两个词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9)这些音乐家每天到餐厅演奏,贝琳达每天趁客人还没上门,就随着他们的音乐跳舞。有一天,费莱迪先生问贝琳达愿不愿意跳给客人看。贝琳达微笑着回答:“噢,当然好啊!”餐厅里的客人都很喜欢她表演。他们高兴地告诉去他们的朋友,那些朋友第二天就来到了费莱迪的餐厅,他们也非常喜欢……他们又告诉其他朋友。很快地,每天都有很多人来费莱迪餐厅看贝琳达跳舞。大都会芭蕾舞团的指挥听说了这件事,他的朋友的朋友叫他一定要去看贝琳达跳舞。他去了。他很惊讶。他非常赞赏。他觉得好感动。“知道大都会吗?那可是一个世界级的歌剧院。指挥满意吗?他为什么会惊讶?赞赏?好感动?你能说说指挥的心里话吗?

  (10) “你一定要来大都会剧院表演!”他激动地说,“请你答应我!”  贝琳达笑着回答:“噢,当然好啊!”餐厅里的客人都鼓掌欢呼起来。就这样,贝琳达到了大都会剧院,随着“费莱迪好友乐团”美妙的音乐翩翩起舞。她好喜欢跳舞!评审委员们大喊:“太精彩了!多么像燕子、鸽子、羚羊啊!”他们全神贯注地看她跳舞,完全没有注意到她的脚有多大。贝琳达快乐极了,因为她可以跳舞、跳舞、一直跳舞……至于评审委员说什么,她一点也不在乎了。

  4、重温故事,加深印象

  引导语:这真是个温馨的故事啊!我们一起跟着录音再完整欣赏一遍吧!

  三、结束部分,总结深化

  1.现在,你觉得贝琳达是一个()女孩,她有没有因为自己不一样的大脚而感到难过了?

  2.那你现在觉得你不一样的地方还是你的烦恼吗?你还会嘲笑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吗?

  3.总结语: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不一样,有时候不一样会让我们觉得很开心,也有时候我们会因为不一样感到难过,但是我们都应该正确的对待他们,小朋友们,其实有时候不一样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因为它让我们每个人都变得独一无二。

  4.我们来和贝琳达说再见吧!(再见,贝琳达,再见大脚丫女孩!)

  活动延伸:

  1.老师把这本书放在了图书室里面,你们可以去翻看,看看不一样的大脚丫—贝琳达的故事!

  2.你也可以告诉小伙伴们你的不一样,让别人知道你独一无二的地方!

活动反思:

  《大脚丫跳芭蕾》这个语言活动是围绕一个大脚丫女孩贝琳达讲述的励志故事,孩子们眼中的不一样一般都是直观的,显而易见的东西,但是往往一些内在的不一样并不能被孩子所发掘,他们不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那么在这时候,老师的引导就起了很大的作用,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到底哪里不一样,这些不一样对于我们来说是好还是不好,带着这些疑问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在活动进行时,都能被绘本中绚丽的图片所吸引,孩子们相比大人是单纯的,他们不会因为贝琳达的大脚丫而笑话她,更多的是好奇,当我讲述完整个故事,她们被贝琳达热爱芭蕾舞的精神所感动,觉得贝琳达是个很棒的女孩,她很值得我们学习。

6、大班教案《健康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自己的五官,识记儿歌内容。

  2. 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好习惯。

  3. 通过活动让幼儿创编动作。

  4. 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5.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重点难点

  通过活动,让幼儿掌握儿歌内容。

活动准备

  五官图卡.《健康歌》音乐

活动过程

  一. 课前导入

  1. 课前律动:教师播放音乐《健康歌》,全班一起做律动。

  2. 教师出示五官图卡,让幼儿说一说,摸一摸自己的五官。

  二. 学习《健康歌》

  1. 教师出示图卡耳朵,让幼儿说出名称和作用,如:耳朵是用来听声音的。师问:“耳朵能不能掏?”全班幼儿作答。师将儿歌内容导入“耳朵不要掏”,将图卡贴在板书内容的对应位置。

  2. 教师出示图卡眼睛,教学方法同上。

  3. 美丽的眼睛让我们看到了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小朋友们感到幸福吗?(师带幼儿一起做律动《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

  4. “鼻孔切勿挖”师要重点讲解,让幼儿理解意思。

  5. 耳朵.眼睛.牙齿.鼻孔相关内容学习完之后,全班律动《拍手拍手叉叉腰》。

  6. 幼儿根据贴图将儿歌内容说一说,教师可教读几遍,教师鼓励幼儿创编动作。

  7. 全班进行儿歌表演。

  三. 你一句,我一句。

  教师说出儿歌前一句,幼儿说出后一句,接儿歌游戏。或分组进行也可。

  四. 延伸:

  1. 师播放音乐《健康歌》幼儿创编动作。

  让幼儿说一说今后怎样保护自己的五官,师可介入引导。

教学反思

  幼儿对儿歌内容掌握较好,喜欢律动环节,自己创编动作。

7、大班教案《发霉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食品外包装上的数字都是有用的。

  2、能关注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初步具有初步的食品使用安全意识,会选择保质期内的食品。

  3、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知道发霉的东西不能吃。

  4、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观察统计表推算食品的保质期。

  2、游戏“苗苗糕点屋”——选择保质期内的“糕点”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食品外包装上的数字统计表”、“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统计表”一张;“1年挂历”一张;过期的食品;苗苗糕点屋场景

  2、经验准备:关注食品外包装上的数字;已做过关于“食品外包装上的数字”的统计调查

活动过程

  出示过期发霉的面包和苹果,让孩子仔细观察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颜色和味道,这样的食品还能吃吗?如果吃了会怎么样?引申出食品的保质期。

  1、巩固对食品外包装上的数字作用的认识。

  (1)观察统计表,请幼儿介绍数字在食品外包装上的作用。

  师:小朋友在食品的外包装上发现了许多的数字,这些数字告诉我们很多事情,现在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它们都告诉我们什么事情?

  (2)引导幼儿发现:每种食品的外包装上都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师:从这张表上,我们发现什么呢?

  (3)了解保质期的作用和重要性。

  师:每种食品都有保质期,保质期有什么作用呢?

  2、关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学习推算食品的保质期。

  (1)师:正是因为保质期很重要,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保质期的问题,假如你到商店去买食品,你会看保质期吗?你知道在什么时间内吃这样食品是安全的吗?

  (2)幼儿讨论后小结:要先看生产日期,再看保质期,然后从生产日期开始算一算,最后还要算出来的时间是不是过了今天的时间。

  (3)请幼儿推算食品的保质期。

  ①师:这里有几种食品,它们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都在上面,你们知道它们在什么时间内吃是安全的吗?

  ②幼儿讨论、推算。推算时可利用墙角上贴的挂历。

  3、游戏“苗苗糕点屋”——选择保质期内的“糕点”

  ① 介绍游戏玩法:请幼儿将过期的“糕点”找出来。

  ② 幼儿操作。

  ③相互交流操作结果。

教学反思

  1、 整节课上下来,孩子积极性较高,因为平时涉及这方面的问题较少,孩子兴趣较浓。

  2、 但是时间没有控制好,导致课还没有上完,就有孩子请假解便,我多不好意思的。

  3、 孩子们在推算食品保质期时比较困难,这是我的疏忽。我虽然布置家长带孩子到超市调查各种食品的保质期,但是我们农村幼儿的家长不重视,根本没有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我应该自己带孩子到超市做调查。

  4、 上完课我才想起有些食品包装盒上没有注明保质期,这就需要根据生产日期和安全日期推算保质期。

8、大班教案《玩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喜欢水,在玩水的过程中发现、探究问题,并想办法寻找答案,感受水的特性。

  2、了解物体在水中沉浮的现象,能给沉浮的物体进行分类。

  3、对水的浮力感兴趣,能积极参与活动进行探索。

  4、遵守玩水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5、体验游戏中互相合作的快乐及获得成功的满足。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知道水是一种无色、无味、无一定形状,能溶于水的透明液体。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杯子、醋、盐、糖、牛奶、塑料袋。

  2、经验准备:知道人的生命离不开水。

活动过程

  一、通过猜谜、谈话活动激发幼儿玩水兴趣。

  1、师:小朋友,给你们猜个谜语,好吗?双手抓不起,刀劈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幼:水

  2、我们在生活中需不需要水?你们喜欢玩水吗?水有什么秘密呢?那么这我们来一起玩水吧!

  二、桌子上有三人杯子,分别装有牛奶、水、白醋,请幼儿用什么办法来区分?

  (一)1、幼:有一只杯子里是白色液体的牛奶。

  2、幼:有一只杯子里的液体用鼻子闻起来酸酸的,是白醋。

  3、幼:有一只杯子里的既无色,又无味的是水

  4、幼:可以尝一尝,就会知道哪个杯子是什么。

  5、师:在生活中,我们对水有一定的了解,今天通过比较,更加深了水的特殊性质。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二)1、师:用塑料袋装水,通过塑料袋你看到了什么?

  2、幼:我看到了水可以流动,而且没有一定形状。

  3、师:扎破塑料袋你发现了什么?

  4、幼:水从小口喷散出来。

  5、师:通过这个原理我们来做一个小喷壶吧!

  (三)在容器中放入小石子,豆角籽、气球吹塑纸等物品,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看到?用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幼儿交谈之后师总结,因为水有浮力,所以比较轻的物体就会浮在水面上。

  (四)小实验

  通过实验、观察,发现水能溶解许多物质,如盐、糖、洗衣粉、药面儿等。

  三、讨论活动:

  1、水的用途有多大?无们的生活能不能离开水?

  2、假如没有水,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3、水资源是用之不竭的吗?我们应该怎样用水呢?(出示节约用水的标志)

活动延伸:

  组织幼儿清洗自己的水杯和小手帕,体验劳动的快乐。

9、大班教案《大风车》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讨论、看图示的方式,学习制作风车的方法。

  2、遇到困难能主动寻求解决方法,感受制作活动的快乐。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1、制作风车的步骤图5幅。

  2、各色正方形纸(数量多于幼儿人数)、吸管、透明胶、剪刀、大头针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风车,引发幼儿制作的兴趣。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好玩的玩具,你们看看是什么呢?(出示风车)

  2、师:你们想玩吗?你们自己也来做一个好吗?

  (评析:孩子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表达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给他们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在相互交流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互相启发。)

  二、引导幼儿一起讨论制作风车所需材料及制作方法。

  1、师:做风车我们需要哪些材料呢?需要哪些工具呢?怎样用这些材料呢?(引导幼儿自己思考并提出意见。)

  2、师:怎样制作风车呢?老师今天带来了做风车的步骤图,你们要按顺序一步一步地看,就能学会做风车的。

  3、引导幼儿观察步骤图:

  师:一共有几步?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里面要用到哪些材料和工具?

  重点让幼儿掌握两个注意点:

  剪刀剪折痕时不要全剪开。

  第4步中的四个角要按图中箭头的方向分别折向纸的中心点,

  并加以固定,防止散开。

  (评析:步骤图的出示,可以帮助幼儿明确探索的方向,调动了幼儿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丰富了幼儿的知识经验,在这一环节中幼儿的兴趣与活动的预设自然的相融合了起来,从而引发了幼儿新的探索行为。)

  三、幼儿自由探索制作风车。

  1、师:老师准备了你们想要的材料,请你们看着步骤图做一个风车吧。如果你们在做的过程中碰到了困难,你会怎么做呢?

  2、幼儿自由操作,制作风车。

  3、教师鼓励幼儿遇到困难看图示或向同伴、老师寻求帮助,并注意观察幼儿不同的制作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评析:在操作活动中,有二门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充分享有自主性,而教师作为孩子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给予了孩子更多的探索时间和相应的材料,引导幼儿自己去探索,进而使幼儿的潜能充分开发和释放。)

  四、师幼一起玩风车。

  1、引导幼儿通过相互对比发现风车制作的问题:为什么我的风车不转?为什么我的风车比他的转得慢?

  2、师:你在玩风车时发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引导幼儿就制作风车的材料、方法提出自己的想法。)

  (评析:问题是幼儿学习的开端,也是教师了解孩子的窗口,幼儿在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习发展的过程,是他们积极思维、发展个性、培养良好学习态度和方法的过程。)

活动反思:

  这一次,我也被感染了,拿着小风车和孩子们一起玩。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和对知识无穷的探究深深地我。那一打动了个个新的为什么从他们小小的脑袋中奇异地冒出来,让人惊叹他们的思维原来如此的奇特。

  美国华盛顿图书馆墙上挂有这么一条标语;“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颇有哲理的标语说明了光听不行,过后就会忘记。光看还不行,虽比听效果好,能记住了,但能理解吗?若亲自做了,其中道理就明白了,运用起来就得心应手了。由此看来,探究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学习过程,它注重让幼儿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从而达到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增强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并且总结出探究在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注重实践性,在实践中探究

  好动。爱玩是小朋友的天性。在活动中探究学习,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将学习中的智力活动和操作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在玩中探究知识。克服传统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

  二、培养合作精神,在合作中探究

  课堂教学中是否体现幼儿学习的合作性,是新课标下凸显幼儿主体地位的关键一环,本课在制作过程和讨论过程中都放手让幼儿进行小组合作。在玩中发现问题,互相探究,共同解决问题,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习惯和合作精神。

  三、加强开放,促进探究

  课堂开放性,是教学改革的主要标志,更新教育理念。根据教材的需要。选择开放的教学形式,提供广阔的空间,让幼儿进行活动实践,放手让幼儿展开思维的翅膀去猜想。去操作,去讨论,去验证结论。有不少教育专家都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幼儿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开放式的课堂,要确保幼儿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发表意见的时间和空间,使幼儿敢于质疑,敢于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在问题的讨论中促进信息的探究,以获取知识和技能。

10、大班教案《停车场》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停车场的功能,指导不能在停车场内玩耍,有初步的规则意识。

  2、初步了解各种交通工具的停放场所。

  3、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汽车玩具、停车场图片、飞机、火车、轮船图片,港口、飞机场、火车站等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有一辆小汽车开呀开,开了好远好远,它觉得好累好累,想休息一下,可是他不知道该去哪里休息,下朋友们你们知道该让它去哪里休息吗?

  (二)基本部分:

  1、师:原来汽车可以到停车场休息呀?那你们都知道哪些地方有提车场呢?(让幼儿回忆在哪些地方有提车场)

  2、看图认识停车场

  (1)师:我们看看提车场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特殊的标志吗?

  (2)师:小朋友能在提车场里玩吗?为什么?

  小结:停车场是汽车休息的地方,所以停车场内会有一个一个的车位,同时提车场会有P的标志,因为会有车时不时进进出出,所以我们是不能在停车场内玩的,这样会很危险的。

  3、认识更多交通工具休息的地方

  师:那你们知道这些交通工具休息的地方吗?(依次出示飞机、轮船、火车随后出示飞机场、港口、火车站图片)这些休息的地方都是什么样的?

  小结:同《幼儿园教育指导》

  (三)结束部分

反思:

  停车场是幼儿较为熟悉的一个地方,此次活动让是让幼儿更深入去了解这里的规则极其作用,首先活动我从幼儿的经验出发,让幼儿先回忆自己印象中哪里有停车场、停车场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标志等等。

  然后通过观看图片,通过老师介绍的方式,去深入了解停车场的一些共通特点,并告诉孩子们停车场的作用极其在这里的一些规则。

  对停车场有更深入的了解,我们的活动逐渐延伸扩展到更多的交通工具,让幼儿去了解其它交通工具所需要停靠的地方。

11、大班教案《蔬菜汤》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语言念诵《蔬菜汤》,感知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并能进行节奏型的变化组合。

  2、初步感知休止符,能在稳定的节拍下变化休止符的位置。

  3、积极参与活动,感受节奏游戏的快乐。

  4、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的用语言或动作表现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及休止符的节奏型。

  能通过自主摆放图片,进行节奏型的变化和念诵。

活动准备:

  会唱《摘菜歌》

  蔬菜图片:青菜、胡萝卜、两只蘑菇、葱

  手、脚的提示图片

  4个锅图片

活动过程:

  (一)歌曲表演导入活动

  1、小朋友,你们平时喜欢吃什么蔬菜呀?(幼儿回答)对,蔬菜里有丰富的营养,各种蔬菜都吃,身体才会棒!

  2、那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菜园摘一些新鲜的蔬菜做一道美味的蔬菜汤好吗?(幼儿回答)

  3、师生表演唱《摘菜歌》

  (二)感知学习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

  1、啊!新鲜的蔬菜摘回来了,看看有些什么呢?

  教师逐一出示蔬菜图片。重点提问几只蘑菇(两只)

  2、我呀要把这些蔬菜一样一样的放进锅里,开始做蔬菜汤了。我这道蔬菜汤是一道魔法蔬菜汤,念几遍咒语就能把它变熟了,想不想听我念咒语呀?

  3、教师在预示动作后按|X X|XX X|XX XX| X—|的节奏型有节奏的念青菜、胡萝卜、两只蘑菇、葱。

  4、愿意帮我一起来念魔法咒语吗?

  5、念魔法咒语的秘诀:要根据蔬菜的排列顺序正确念出蔬菜的名字。

  (三)节奏中加入肢体动作

  1、我来尝尝汤的味道怎么样了?(教师做尝的动作)咦,奇怪,怎么一点味道都没有啊!(幼儿思考)原来不能只念咒语,还要加上魔法动作才能让汤的味道鲜美可口。

  2、教师在预示的动作后边有节奏的边念读边间隔加入拍手、拍腿的动作。

  3、刚才,我念魔法咒语的时候做了哪些动作呢?(幼儿举手回答)

  4、哪个蔬菜是拍手的?拍几下呢?(幼儿回答)念哪个蔬菜的时候是拍腿的?拍了记下呢?

  5、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在图片下方贴上相应的手脚图。

  (四)进行节奏的变化组合练习

  1、我们把锅里的蔬菜翻一番,让它熟的更快、更入味。

  2、教师随机变换蔬菜图片顺序。蔬菜的顺序变了,新的魔法咒语该怎么念呢?

  3、不断变换图片顺序,幼儿探索正确念诵变换后的节奏型,并加上拍手拍腿的动作。

  (五)感知、练习休止符,学习用动作稳定内心节拍

  1、蔬菜汤的香味把一个馋嘴的小猫引来了,它偷吃了锅里的菜。(教师随机把一张图片反转)它偷吃了什么菜呢?

  2、教师示范对消失图片的处理。休止符 O

  3、提问胡萝卜没有了该怎么办呢? |X X|OO O|XX XX|O—|

  4、依次做处理,到最后所有的蔬菜都没有了。

  (六)分组合作,自主变化节奏进行练习

  1、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做蔬菜汤呢?

  2、把小朋友分成4组,每组4个小朋友,每组发放一口锅图片,4个蔬菜图片(青菜、胡萝卜、两只蘑菇、葱)

  3、提出要求:a每个小朋友选一种蔬菜,然后互相商量4个蔬菜怎样排队,b大家一起看着图片有节奏的念咒语加动作。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并评价。

活动结束:

  小朋友们,大家一起去找偷吃了蔬菜的小猫。

活动后反思:

  1、 您设计的活动是否适合儿童?

  答:适合,本次活动主要想通过音乐、图片和游戏等多种形式激发儿童对蔬菜的喜爱,鼓励儿童在饮食习惯中多吃蔬菜,不挑食。

  2、 有几个儿童参与不积极,为什么?

  答:有两个儿童参与不积极。原因是个别幼儿对音乐、节奏等不感兴趣,加之性格比较内向,无法达到激励的目的。

12、大班教案《蚕豆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通过图片让幼儿观察、感知蚕豆花的外形特征。

  学唱歌曲《蚕豆花》,掌握附点、顿音的唱法。

  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学习用动作表现歌曲。

  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实录及评析:

  一、出示图片认识蚕豆花

  师:这是什么花?

  幼:蚕豆花。

  师:你见过蚕豆花吗?

  幼:见过,我家就种了这个蚕豆。

  师:它是什么样子的?

  幼:它的花像一只只蝴蝶

  幼:像是一只只小喇叭

  师:什么颜色的?

  幼:紫紫的,有点白,中间是黑黑的。

  师:它喜欢生长在什么地方?

  幼:长在泥土里的。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歌的歌名就叫‘蚕豆花’。

  分析:通过观察画面,随机设疑,和幼儿共同观察蚕豆花的外形特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激发幼儿学唱歌曲的兴趣。@_@我是分割线@_@

  二、欣赏歌曲

  1、教师清唱一遍,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旋律和优美的歌词。

  2、你听到歌曲里面都唱了什么?

  3、教师再次唱歌曲一遍,并根据幼儿回答教师唱相应的歌词。

  4、让幼儿感受附点音符和顿音的唱法,按节奏唱念歌词。

  5、你们有没有发现第一句唱的时候和下面几句是不一样的,我们来看看。”(老师出示,第一句的节奏图,请幼儿感受并掌握第一句中的附点并按歌曲节奏念一念歌词。)你们还发现什么地方不一样?(引出顿音)并学一学带有顿音的歌词。

  分析:教师范唱歌曲,培养幼儿仔细倾听,找出歌曲中附点、顿音的位置,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感受到歌曲的欢快。

  三、学唱歌曲

  1、现在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跟歌曲的节奏来朗诵歌词。”

  2、等幼儿熟悉后,小声哼唱,并唱准有附点的部分,在跳音部分,指导幼儿用轻快的声音演唱。

  3、请幼儿完整地跟教师学唱歌曲几遍。

  4、分小组(男女)唱。

  4、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设想的动作表演此歌曲。

  5、请幼儿边演唱边表演,表演出蚕豆花像蝴蝶一样漂亮一样在风中飞舞。

  分析:以歌曲的节奏朗诵歌词,让幼儿熟悉歌曲,并根据歌词创编动作帮助幼儿更快,更好地演绎歌曲。

教学反思:

  歌唱活动《蚕豆花》我们安排了两个教时,在第一课时中我们班幼儿已经学会歌曲还能用简单的动作进行匹配。第二课时的目的是让幼儿进一步学唱歌曲,学习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活动的难点就是让幼儿练唱“哟哟哟哟”两音,要求唱出跳音,重点是启发幼儿唱出快乐的感觉。

13、大班教案《海洋动物》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用深浅不同的兰色丙稀印出大海,掌握水浸转印画的方法。

  2、能用水粉画出有趣的海洋生物。

  3、体验水浸转印画的快乐与成功。

  4、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1、调好的深蓝、湖蓝的丙稀颜料、各色厚颜料。

  2、平扁有边不漏水的托盘、一次性桌布、自制的大头棉签、A4大小的水粉纸、小塑料勺子、抹布 。

  3、提前将托盘装适当的水,摆在教室四周备用。

  4、范例、转印好的底色纸、作品展示区。

〔活动过程〕

  一 出示转印好的深浅颜色明显的大海底色。

  引导幼儿大胆讲述。蓝色象什么?

  (看,这片蓝色象什么?天空、大海、小河、池塘)

  教 师示范讲解“大海”的绘画方法,理解水浸转印画的概念。 鼓励幼儿大胆猜想。

  (这片漂亮的大海是怎样画出来的呢?这是用了一种和我们平常不一样的画法画的。)

  二 水浸转印概念:这些蓝颜料是什么颜料?水粉吗?不是。是丙稀,融于水在水面会自然洇开,再用水粉纸轻放在水面上,提起颜料就会转印在纸上。

  示范讲解:

  1、将深蓝丙稀用勺子盛满,倒在有水的托盘里靠近你的一边,再将浅蓝丙稀用勺盛满倒在靠近深蓝丙稀的地方,让两种颜色自然过渡,融合在一起。

  2、将水粉纸平放在托盘中,用手轻轻的捏在纸边,用手在水中晃动,让深浅不同的蓝丙稀均匀沾满白纸。

  3、 轻轻晃动十下,抖干水,放到桌上晾干。

  三、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

  (范例与蓝底色同贴在黑板上。)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要画出的各种海洋生物。

  (大海里都有什么海洋生物?你想在你的那片大海里画些什么?)

  教师边用大棉签在蓝底色上绘画幼儿说出的生物。

  提出要求:

  1、绘制大海底色时先用深蓝色再用浅蓝色丙稀。

  2、注意用手抖水时的动作要轻。

  3、画面内容丰富,与别人不同。

  4、注意作品及桌面卫生。

  四、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能力强幼儿可以用丙稀在水中倒出波浪形状,画出丰富的海洋生物。

  鼓励能力弱幼儿大胆用丙稀绘制底色,大胆绘画。

  五、 作品展览讲评。

  鼓励幼儿从底色转印的颜色,画面内容的丰富来进行讲评。

〔活动反思〕

  幼儿在活动中比较有序的分组去进行水浸转印,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了解丙稀和水粉颜料的不同特点,较好的掌握了水浸转印的方法,在自己已有去海边赶海,见过的各种海洋生物的经验基础上,教师直观生动的示范,使幼儿进一步提高了绘画海洋生物技能。在评价部分幼儿能从画面的内容丰富程度、底色转印的方法掌握进行讲评,幼儿对这种新奇的绘画方法感兴趣,掌握较好。

14、大班教案《认识球体》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知道球体的名称及外形特征,即不论从哪个方向看球体都是圆的,不论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都能滚动。

  2.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4. 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球体的特征,能向任何方向滚动。

  难点: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1. 每个幼儿一个小塑料筐,筐内有乒乓球、硬币、操作材料各一。

  2. 地球仪、活动室内角落放有球体形状的物体和各种球。

活动过程

  一、游戏《奇妙的口袋》引出主题。

  教师出示口袋,我们用这个口袋来玩一个游戏《奇妙的口袋》。玩法:请第一名幼儿上台摸口袋里的一件物品出示给全体幼儿看看并说说是什么,在用同样的方法请第二、第三名幼儿摸出另外的物品。咦,那么多的东西,你们要不要玩一玩。(幼儿回答)那我们就一起来玩玩吧。

  二、玩硬币。

  1.(出示硬币)这是什么?(硬币)是什么形状的?我们先来玩玩硬,玩好后请幼儿告诉老师你是怎么玩的?

  2.请个别幼儿示范,教师总结:吧硬币立起来会朝前后滚动,也会转,如果不立起来就会滚。

  3.我们再一起玩把硬币立起来在桌子上转的方法,请小朋友仔细看看像什么一样?

  三、玩乒乓球。

  1.(出示乒乓球)问:这是什么?从上(下)面、前(后)面、左(右)边等方向看乒乓球是什么形状的。我们现在来玩玩乒乓球,玩好后也请幼儿告诉老师你是怎么玩的?

  2.谁愿意告诉刘老师刚才你是怎样玩乒乓球的?(个别幼儿说)教师小结:乒乓球能向任何方向滚动。

  四、摸摸、看看。

  1.请幼儿摸摸硬币和乒乓球,然后告诉刘老师这两样东西摸上去是不是一样(请幼儿触摸后回答)。

  2.教师小结:硬币摸上去扁扁的,平平的,而乒乓球摸上去鼓鼓的,放在手心里要抓起来才能抓得住的。

  3.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评判球和硬币是不是一样的(请幼儿观察后回答)。

  4.硬币看上去只有一个圆形的,而乒乓球不论从哪个角度看过去都是圆形的(教师展示请幼儿观察)。

  5.教师小结:原来像乒乓球这样会朝任何方向滚动,摸起来鼓鼓的,不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形的物体是球体(出示词语“球体”并认读)。

  五、找找、做做、说说。

  1.好,现在老师给你们很多东西,请你们找找哪些是圆形,哪些是球体,找到后吧它放在不同的篮子里。

  2.教师检查幼儿操作结果,及时给予评价。

  3.刚才小朋友在这么多玩具中找出了球体,看看我们活动室内还有什么东西是球体的,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还看到过那些东西是球体呢?

  4.既然我们小朋友都是火眼金睛,那刘老师现在就想看看我们班的小朋友是不是小小魔术师,能不能把老师给的橡皮泥变成(球体)“汤圆”。

  六、带领幼儿把做好的“汤圆”送到厨房,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1.在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探索圆与球体的区别时,我的目的是让幼儿能够自己想办法来区别二者,在活动中,我放手让幼儿自己想办法,这样既发展了幼儿思维能力又能达到活动目的。

  2.在指名让幼儿说说圆与球体的区别时,教师的启发不到位,造成幼儿不能非常准确的说出它们之间的区别。

  3.为了能给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我准备了很多的活动材料,比如:在让幼儿通过摸、看、滚来区别圆与球体的区别,尤其是我准备乒乓球,用拳头抓一抓,让幼儿很快就能掌握球体的特征。

  4.在找找、做做、说说这一环节中,目的是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培养幼儿动脑、动口、观察、比较等能力。从幼儿的操作结果来看,幼儿对于球体的认识是比较到位的,只有个别幼儿出了点小错。

  5.总之,整个活动还是比较完整的。幼儿学习积极性高,兴趣浓,情绪高涨,能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15、大班教案《摩擦力》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摩擦力。

  2、摩擦力对生活的影响。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课件3个,两次实验的材料。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出示爬雪山和冰上芭蕾以鞋底特写图片。

  两双鞋底有什么不同?

  换穿可以吗?为什么?

  二、第一次实验,感知物体表面与摩擦力的关系。

  1、这里藏着什么秘密吗?实验。

  2、2条滑道——纸滑道和绒布滑道,2个纸筒。轻轻放上去,轻轻放手,会发生什么?

  3、四人一组进行。

  4、小纸筒从滑道上滑下来是有什么不一样?(距离远近、速度快慢)并记录(出示课件一)

  5、为什么同样的纸筒有不同的结果?

  出示课件二, 教师小结:纸筒划下去时,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会牢牢拉住纸筒,不让它滑下去,这种力叫做摩擦力。当物体粗糙时,摩擦力就大,当物体光滑时,就拉不住纸筒了,摩擦力就小。

  三、第二次实验,感知

  1、实验要求:同样的滑道,给纸筒穿上不同的衣服(卫生纸、瓦楞纸、毛巾),与光纸筒的比较。

  2、交流:你用了什么办法?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毛巾最粗糙)

  四、讨论

  如果登山员穿上冰刀去爬山,会怎样? 如果…… 会怎样?

  小结:登山员只有穿上鞋底粗糙的登山鞋才能稳步爬山,冰上运动员只有穿上光滑的冰刀鞋才能翩翩起舞。

  五、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出示课件三:厕所里为什么要垫防滑垫?(增加摩擦力,防滑)

  滑梯的光滑(减少摩擦力)

  活动延伸:

  手太滑打不开瓶盖,怎么办?

活动反思:

  活动中体现了“做中学”的思想。在实验活动中,充分引导幼儿操作各种不同的材料,探索摩擦力是一种阻力,不断感受、体验摩擦力现象的问题。体验到发现、探索的快乐,产生“我想做、我愿做、我能做”的学习态度。让孩子探索了解生活中离不开摩擦力。

16、大班教案《绿色食品》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绿色食品标志,知道绿色食品是纯天然、无污染的健康食品。

  2、通过活动,使幼儿知道只有有了干净的水源、纯净的空气,有了树木、草地的保护才会生产更多的绿色健康食品。

  3、激发幼儿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1、课件。

  2、绿色食品的标志一个,绿色食品和非绿色食品的字卡三张。

  3、幼儿收集的绿色食品和非绿色食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标志,直接引题。

  1、请幼儿仔细观察标志上的图案,猜想像什么?

  (本环节主要是让幼儿认识绿色食品标志,直接引题,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标志上的图案,从而了解标志的真正含义。)

  2、教师向幼儿讲解标志上图案表示什么以及它所蕴涵的意义:绿色食品的标志由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培蕾组成,寓意为植被在阳光的照耀下长的枝繁叶茂,从而形成一片绿色的环境。整个标志为正圆形,寓意为保护。

  3、幼儿操作:绿色食品、非绿色食品分类。

  找一找,把绿色食品的放在有绿色食品字卡的一边,把非绿色食品放在有非绿色食品字卡的一边。

  4、为什么这些食品不是绿色食品?可能是什么原因?

  以同样品牌的牛奶作对比。

  小结:同样的牛奶一个有绿色食品标志说明它是纯天然的食品,而另一个则是在加工生产的过程中往牛奶里添加了香料、防腐剂、色素等有害的东西,所以不能称绿色食品。

  (本环节在认识标志的基础上进行亲身体验,尝试把所带的食品按照标志分成绿色食品和非绿色食品两大类,进一步加深对标志的认识,并通过验证比较给幼儿一个明确的答案。)

  二、了解绿色食品的生产标准。

  1、观看课件讲述:怎样才能生产出绿色食品?

  看一看这些地方生产出来的东西能不能加工成为绿色食品?

  (1)奶牛在黑烟冲天的工厂旁的草地上吃草,提问:这里的牛奶、牛肉能否加工成绿色食品?

  为什么?说出你的理由。

  (2)农田里用脏水浇灌,旁边也有黑烟。

  提问:这农田里生产的东西能加工成绿色食品吗?为什么?

  (3)山清水秀风景地。提问:这里的牛奶、牛肉能否加工成绿色食品?为什么?

  2、师生共同总结:只有有了干净的水源、纯净的空气有了树木、草地的保护才会生产出更多的绿色食品,我们就可以吃到更多的绿色食品,身体才会更加健康。

  (本环节让幼儿了解怎样才能生产出绿色食品?是活动的难点,通过直观的教具,运用明显的对比,启发幼儿想象、了解生产绿色食品的条件。)

  三、创造绿色环境从我做起。

  1、讨论: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环境被污染的现象,我们应该怎样做呢?(重点突出废旧电池和塑料制品的危害)

  2、争做绿色小卫士。

  幼儿相互交流,把自己的想法和同伴说。

  (本环节的重要提问:“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会有更多绿色的环境?”引起幼儿的共鸣。在幼儿相互交流中产生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想法。)通过活动使幼儿真正了解绿色食品来之不易,并且学会了看绿色食品的标志,从而幼儿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反思:

  由于幼儿年龄小,自制力弱,要求幼儿自觉抵制垃圾食品,还有一定的难度,还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配合,耐心的对幼儿正确引导,达到教育幼儿拒食垃圾食品的目的 。

17、大班教案《大蛀牙》含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感受和表现音乐的美感,培养幼儿的审美观念。

  2、初步认识钢琴键盘。

  3、通过创意肢体造型,培养幼儿创造潜能。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5、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教学准备:

  1、响筒、纸、笔、娃娃、键盘垫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玩泡泡游戏。

  (反思:以游戏的引入,可以提高幼儿的兴趣,把幼儿带入音乐的世界。老师在与幼儿一起玩游戏时可以更加自由、轻松。)

  二、节奏游戏。

  1、老师敲鼓,幼儿用手拍出节奏。

  老师:请小朋友听鼓声,用手拍出节奏。

  2、模仿老师拍肢体节奏。

  老师:我们玩猴子学样的游戏,请小朋友模仿老师拍出身体节奏。

  (反思:老师在以上的活动就是为了下一个目标做铺垫的。幼儿对老师所拍的节奏和动作大部分是可以掌握的。但当幼儿遇到较困难的节奏时,老师只是一带而过,没有继续深入。在老师出拍时,老师应考虑到幼儿的接受能力,可以从易到难开始。当幼儿拍错时,老师可以重复3――5次,动作要夸张些,拍子放慢些。)

  三、请幼儿听歌曲中有几颗大蛀牙。

  老师:小朋友你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牙齿的?

  老师:有个小丑特别喜欢吃糖,又不爱刷牙,结果长了大蛀牙。请你们听一听,他长了几颗大蛀牙。

  四、幼儿边听音乐边用手指表示每句蛀牙的次数。

  (反思:在这个环节中,引起许多听课老师的争议,认为老师的节奏拍错了。在课前,我听过多次的音乐,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想法,觉得乐曲中的牛铃声小,速度快,幼儿较难听出来。老师有太多的不放心,也低估了幼儿的能力。)

  五、幼儿边听音乐边用敲出每句蛀牙的次数。

  (反思:在活动中我侧重于让幼儿感受音乐里的蛀牙次数,忽略了幼儿心理对兴趣需求,兴趣点的激发不是很高。出现了幼儿不想再次听音乐的现象。当出现这些情况时,老师应该邀请幼儿一起动起来,多准备游戏,激发幼儿的兴趣。)

  六、认识键盘。

  老师出示第一张小丑,引导幼儿:你们看这个小丑有几颗大蛀牙?(两颗)

  老师:你们觉得小丑的蛀牙象哪种乐器。

  老师介绍键盘:这个是钢琴键盘,有黑有白。白的叫白键,黑的叫黑键。

  老师:你能在键盘上找出两个黑键吗?(幼儿轮流触摸黑键)

  老师出示第二张小丑,引导幼儿:你们看这个小丑有几颗大蛀牙?(三颗)

  老师:你能在键盘上找出三个黑键吗?(幼儿轮流触摸黑键)

  (反思:幼儿游戏兴趣非常浓郁,因为在钢琴键上玩游戏化的情节对幼儿的吸引非常大。不足之处:游戏时,始终是老师与幼儿玩,没有音乐的加入,略显呆板。我们每做的一件事情,最后都要回归音乐。)

  七、蛀牙造型。

  老师:有一颗大蛀牙,变一个造型。

  幼儿:原来你没刷牙,模仿一个造型。

  老师:有两颗大蛀牙,变两个造型。

  幼儿:原来你没刷牙,模仿两个造型。

  老师:有三颗大蛀牙,变三个造型。

  幼儿:原来你没刷牙,模仿三个造型。

  (反思:幼儿能够模仿出老师的动作,但幼儿更愿意自己去创造。)

  八、牙防所游戏。

  (反思:幼儿很喜欢玩这个游戏,老师在组织中没有注意到游戏的氛围,结束也显得有点仓促。)

课后思考:

  1、自己应该更充分相信班中孩子的能力、潜力。在某些环节中使教育更加放手与开放,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暗示。

  2、应提高自己捕捉幼儿在讨论中想法与信息的能力。

  3、老师在活动中还应具有自由自主、灵活变通的能力。

18、大班教案《象形字》含反思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纸、笔、连线纸

活动目标

  知道从象形文字到简化汉字历经的几次演变,了解汉字演变的意义。

  了解象形字,知道象形文字是最早产生的文字,象形文字与所代表事物在形状上有相像。

  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观察象形字,感知与代表事物的联系

  观看幼儿用书上的文字,说说这些分别是什么字?为什么?

  二、了解演变过程,知道汉字的演变历史

  1、你看“羊”字经过了几次变化到现在你认识的羊字?

  2、了解其他典型字的演变

  3、教师小结:每个字经过几次的变化,让我们的汉字越来越完善,书写越来越容易。

  三、欣赏象形字,说说写写

  观看幼儿用书,学写象形字

  为象形字的演变编故事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在前一天了解文字来历的基础上,对古代汉字和现代汉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对于文字是比较抽象的符号,本来认识起来就比较枯燥乏味,于是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学,让孩子更有学习的欲望。

  首先,活动前一天先让幼儿通过自学或亲子共学的形式了解一些古代汉字的知识。

  其次,第一环节教师写出一些古代汉字即象形字,先让孩子在猜测游戏中激发兴趣,并使前一晚的知识准备得以显现,孩子们发言很激烈可见知识准备很有效;第二环节则是验证猜测的过程,通过幼儿用书去校对,然后对汉字演变过程的熟识,进行配对连线在操作过程中让孩子进一步思考,了解象形字与现代汉字的联系,孩子们学得很认真,同时在操作、验证、经验共享的过程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环节三作为学习的延伸,发挥幼儿的想象编故事,让整个活动更以幼儿为主体,自主学习。

  最后,此活动将在区域中进行延伸,开展拓印汉字,一字开花等与汉字有关的活动,调动幼儿学习汉字的积极性,在游戏中获得识字的乐趣。

  但在活动中也发现一部分孩子的兴趣不够,需要在区域活动中个别指导,帮助提升。

19、大班教案《黑白画》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黑色和白色搭配也能画成一幅很美的画。

  2.让幼儿大胆的发挥想象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可以黑白两种颜色构成。

  3.作画时细心地蘸色,保持桌面和画面的干净,体验不同形式美术活动的乐趣。

  4.感受作品的美感。

重点难点

  1.重点:教育幼儿怎样使用涂改液和使用时应该注意什么。

  2.难点:使用黑白两种颜色画出自己喜欢的图画。

活动准备

  涂改液 黑色卡纸

活动过程

  开始环节:

  1.启发幼儿如果只有黑色和白色搭配画成的画会是什么样子的?

  2.我们生活中经常看到什么东西是由黑白两种颜色组成的?

  3.让幼儿充分讨论,如果是让你用黑白两种颜色搭配画出一幅画你画什么?

  4.让幼儿观察老师事先准备的画。

  基本环节:

  5.教师:小朋友们刚才你们看到老师手中的画和你们脑海里想的一样吗?那你们觉得和平时我们的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幼儿:和我们想得不一样。

  幼儿:刚才老师手中的画纸是黑色的,笔是白色的。

  幼儿:平时我们看到的画是五颜六色的。

  ………

  教师:小朋友都说得没错,这幅画用的是黑色卡纸,用涂改液来替代了画笔,画出来的。

  让幼儿发挥想像

  小朋友们可以想一下,除了刚才老师给你们看的房子和马路上的车子可以画成黑白的,还有什么可以画成黑白的?

  老师示范如何使用涂改液,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结束环节:

  6.引导幼儿大胆的作画,将想象的画画出来。并询问幼儿画的是什么?让幼儿画完后与同桌交换互相讨论和欣赏。

  延伸环节:

  5.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来代替黑色卡纸,也是黑色也能画出漂亮的画.

  幼儿:黑色塑料袋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大部分的幼儿都能正确的使用涂改液,而且幼儿对这种新鲜的画法很感兴趣,也能够大胆的想象。幼儿也明白了不止有五颜六色才能画出漂亮的画,白色和黑色搭配起来也很好看。但还是有一小部分的幼儿部不会使用涂改液,有的太用力,有的太轻,画出的线条不一样。

20、大班教案《蔬菜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在已有数数经验的基础上,寻找最佳的数数方法。

  2、启发幼儿根据实物图上的价格,灵活运用 8的运算方法。

  3、幼儿在富有情境中学习数学,体验其中的快乐。

  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1、各种蔬菜的图片及价格。

  2、人手一张买菜单,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我们来玩一个报菜名的游戏,老师说一样菜,你说出它的菜名?

  师:小朋友,你们真厉害,有那么多美味菜肴。今天老师想来开一家饭馆,想大赚一笔,在我们魏村大有名气。

  评析: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让他们充分说出有关菜肴的名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起幼儿主动思考的欲望。创设情境,从而使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逛菜场

  1、感知蔬菜数量,说出数数的方法。

  出示各种菜的图片。

  师:菜场上的菜有多少种?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快?

  评析:在此环节中,我充分给予幼儿说出自己数数的方法, 并告诉幼儿一个一个数方法是不错,但速度好像有些慢了,引导幼儿将数数最快的方法运用到以后的生活中。

  2、幼儿观察蔬菜,准确的报出菜名。

  师:我们再来玩一个游戏,老师报第几行,第几个,你们报出它的菜名?

  我们来换一下,我说菜名,你们说出它在第几行,第几个?

  找出荤菜,并请你说出它在第几行,第几个?

  师:看来你们都认识菜了,接下来我们就来买菜吧!

  评析:此环节以游戏的形式来设计给原本简单地活动,增强了几份乐趣,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一下子又调动了起来。

  三、买菜师:我们拿多少钱来买菜呢?

  教师示范买菜。我先买个丝爪吧,把丝爪画下来,丝瓜是几元呀? 那,还剩下几元呀?只能买什么呀?

  师:接下来,你们来买菜。

  幼儿操作。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买的什么菜?

  评析:此环节以满足幼儿个性化学习兴趣的需要,让幼儿在自由操作、探索的过程中去积累经验。在买菜的这一过程中,孩子们灵活地进行了8的运算,并用绘画的方法记录买菜的过程,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画下来的菜来介绍,如:有的幼儿用8元钱买了青菜1元、土豆2元、黄瓜1元、金花菜2元、茄子2元,用8 元钱买到了这么多的菜,是幼儿对已有知识的复习巩固和迁移运用。

  四、烧菜,结束活动

  师:我们买了这么多的菜。那,我们就来烧一道菜,让我们的饭馆开张吧!

  评析:我以烧菜的口吻结束活动,使环节与环节之间呼应、衔接。

活动反思:

  让幼儿的学习回归幼儿的生活,关注幼儿的生活情境和生活经验,创设一个有趣生动的情境,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这是我们每位教师都想努力做到的。我认为在一定的情境下,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学习一定的知识技能,能使幼儿的学习变得更有目的性,更能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活动中要关注幼儿学习方式,使学习成为幼儿真正的自主活动,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游戏性的体验,提高对数学的敏感性,了解实际生活中数学的作用,将数学融入情境化、生活化,让幼儿学习得十分轻松,也越来越爱数学。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不断地探索,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1、大班教案《好玩的气球》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大胆探索气球的多种玩法,感受游戏的快乐。

  2、积极参与活动,激发幼儿快乐情绪,体验合作的乐趣。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体验合作创编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吹好气的气球若干个,搏击操音乐、气球组成的按摩床若干个,羽毛球网一个。

活动过程

  一、 热身活动

  准备一段搏击操热身。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去锻炼吧。出发。(进场)

  师;哇,来了这么多客人老师啊,给他们打声招呼吧,客人老师好。我们来打打拳吧。

  二、 基本活动

  1、让幼儿自由的发现如何才能使气球飞起来,不会掉下。

  师:小朋友们,元旦就要到了,何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神秘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想)(教师拿出礼物)(很重的拖出礼物,迅速举起)

  师:猜猜里面是什么呢。(让幼儿摸一摸)我们一起数一二三,解开秘密。

  师:那我们来一起玩吧,让气球飞起来,不能掉下来哦。(教师把气球抛向幼儿,让幼儿自由的玩)

  @教师发现一名幼儿用手向拍球,让气球飞起起来了

  师;你们看,这个小朋友用手拍向上拍气球,让气球飞起来了,我们也来玩一玩吧。

  @ 教师又发现一名小朋友用另一种办法使气球飞起来了(集合幼儿,让幼儿发现身体还有那些部位能让气球飞起来)

  师:哇,小朋友们,过来过来,你们看这个小朋友是用什么地方使气球飞起来的(头),原来头了可以让气球飞起来,那你们想想还有什么办法也可以使气球飞起来(肩、肚子、屁股、大腿、脚)哦,原来我们的身体还有这么多地方能够让气球飞起来的,那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些部位使气球飞起来吧。(幼儿自由的用身体其他部位玩气球)

  2、教师小结刚才玩的方法,引出两人玩一个气球,进入比赛。

  师:嘘,小朋友们,小气球很累了,让他们休息一下吧。(幼儿围教师坐下休息)

  师:原来我们的身体这么能干,不仅手能让气球飞起来,还有头、肩、肚子、屁股、腿、脚。。。这么多部位也能让气球飞起来。那你们觉得两个朋友能不能玩一个球呢?请两个好朋友手牵手,然后送一个气球回家休息,接下来让我们试试吧。两个好朋友合作,不让气球掉下来。

  @发现两名幼儿把球你拍给我,我拍给你。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对好朋友把球你拍给我,我拍你给你,配合的很好,好像在像打拍球一样,干脆我们来个拍气球比赛好不好。(好)那五个好朋友手牵手组成一个队,你们这组是红队,你们黄队,你们是蓝队,请小朋友们记住自己的队名了。

  师;听好游戏规则了,1、身体不能接触球网2、不能让球掉下来,如果球在那边掉下,那边就输了。

  师: 首先请红队和黄队来比赛,蓝队当拉拉队,站在这条线外,你支持哪个队就为哪个队加油。何老师是裁判员。预备。。。开始。。(幼儿开始比赛)

  @结束一局比赛,教师小结比赛的情况,为什么能赢。

  师:问啦啦队,为什么这队能赢呢?因为这组的小朋友是向前拍球的,而且很用力,他们的站位的时候也是分散开的,球落到哪里都有人接起来。配合的很好。接下来我们继续比赛,请xx队来比赛,xx对当啦啦队。准备。。。。开始。。。。

  3比赛结束,放松休息,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都累了,让我们放松一下(边拖出垫子)到气球按摩垫上休息。教师按一按,真软,真舒服。何老师也想躺上去休息休息,你们说气球会破吗?(猜猜)让我试试,谁也想来试试,(请三个幼儿示范)你们想不想气球按摩垫上玩一玩?请三个人找好朋友,然后开始玩。

  三、 结束活动。

反思:

  教师在这节课中充当的是一个引导者得角色,引导幼儿自由探索,探索出各种让气球飞起来的方法,通过各种玩法,教师提出了一种最好的基本动作,就是用手让气球飞起来,提出这个动作后,教师不是以往的枯燥单一的动作来练习,而是创设了情境活动,就是拍气球比赛的形式来进行,孩子们在游戏中不知不觉的掌握了。这节课设计也非常好,一环扣一环,一个人练习,两个人练习,进入球赛,让孩子们步步挑战,加强难度,一浪比一浪高,把活动推向了高潮。

22、大班教案《消灭老鼠》含反思

教学目标:

  1、激发幼儿学习投掷的兴趣,培养不怕苦、不怕累的优良品质。

  2、幼儿初步掌握持轻物投掷的正确动作。

  3、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4、商讨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教学准备:

  1、小皮球若干、老鼠头饰、可背的小篮子若干。

  2、事先画好场地。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提问:孩子们知道老鼠最爱干的坏事是什么?(幼儿讨论)老鼠太坏了,今天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消灭它。

  2、带领幼儿抛接球热身:提示幼儿一次击掌后的接球、两次击掌后的接球、三次击掌后的接球。

  3、幼儿探索球的玩法

  两人对抛、投远、投准、拍球、滚球等。

  4、教师带领幼儿原地侧面投掷小皮球练习。教师讲解投掷小皮球的方法.握球手型等。口诀:投掷动作很重要.肩上屈肘要做好,蹬地转体要及时,出手要快要牢记。

  (幼儿自由练习)

  5、游戏:消灭老鼠

  ⑴教师示范讲解游戏的玩法、规则及注意事项,并强调安全。

  玩法:各小组轮流扮小老鼠穿过小卫士的防线,扮小卫士的幼儿将手中的小皮球掷向移动中的“老鼠”的篮子里,到终点时,哪组小老鼠篮子里的球越少,那组则为胜。

  ⑵幼儿进行游戏,教师指导。

  6、结束:

  ⑴教师与幼儿共同总结本次活动情况。

  ⑵音乐律动“落叶”。

  ⑶组织幼儿收拾器材后回教室。

活动反思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而体育游戏孩子们似乎更加钟爱,在活动中孩子得到一种宣泄与释放,可以任意的活动身体的每一部位。

  大部分幼儿对游戏活动很感兴趣,积极性很高,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交流自然轻松。孩子们很喜欢教师在引导语言中用"玩"这个字眼,听到老师说要让大家一起来"玩",孩子们表现出了异常的兴奋和创意,语言表达的积极性也比往常高了许多,这时,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频率也大幅度的提高了。

  其实有些体育游戏不要以“安全”为由而不进行,给孩子们讲好规则以及活动要求,游戏会很安全、顺利的进行的。孩子喜欢玩,喜欢刺激,在今后的活动中多给孩子提供这样的机会,同样老师的组织与指导能力也会在游戏中得到提高。

23、大班教案《小牧民》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音乐,感知音乐的情绪与节奏,初步学习分析乐句及节奏谱。

  2、学会看节奏谱,正确地运用乐器完整地演奏。

  3、喜欢进行打击乐活动,感受音乐活动的乐趣。

  4、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1、《小牧民》的磁带、节奏谱、录音机。

  2、双响筒、铃鼓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1、欣赏音乐,导入课题。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曲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欣赏后提问:听了这首曲子,你有什么感觉?好象看到了什么?点出曲子的名字是《小牧民》。

  2、分析乐句,感受节奏。

  教师和幼儿一起分析乐句。

  (1)乐曲中哪些地方是表现马儿在奔跑的?我们来用手拍出马蹄的节奏。

  (2)下面的乐句表现了什么?可以用什么节奏来表示呢?这一句节奏比较舒缓、悠扬,我们用慢一点的节奏表示。

  (3)小牧民看到这些心里非常高兴,看在眼里喜在心,喜在心,我们一起来拍一拍。

  (4)最后一个乐句表现的是什么呢?

  师:小朋友拍得真棒!那你们能听着音乐从头到尾拍一遍吗?我们来试试看。(提醒幼儿眼睛看节奏谱,听好前奏)

  3、出示乐器,讲解角色的分配。

  (1)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双响筒和铃鼓,你们认为哪种乐器能表示马跑的声音?(双响筒)对,双响筒发出的声音就象马跑的声音。(教师指节奏谱第一乐句)下面一句用什么乐器来演奏呢?你是怎么知道的?这个笑脸表示什么呀?(表示很高兴,两种乐器一起演奏)幼儿初步学习分析节奏谱,知道要看节奏谱上的标记分角色。

  (2)幼儿拿出乐器,看着图谱,自己练习一下节奏。(自由练习)

  (3)听音乐,看图谱,演奏两遍,教师评价并纠正。

  (4)交换乐器演奏两遍。

  4、结束部分:

  师:听了小朋友的演奏,老师真想立刻骑上马在草原上奔跑,你们想吗?好,我们一起来骑马吧!(幼儿学骑马听音乐走出教室)

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非常动听的曲子,讲述的是小牧民在大草原上骑马飞奔、高声欢呼的情景。课堂上,孩子们积极动脑,气氛活跃。对于音乐情绪的把握,音乐节奏的把握,孩子们有着较强的理解能力。可是,由于我害怕给予孩子太多自由空间,会致使课堂难以驾驭,因此节奏谱都是我事先做好的,现在想来:如果能给孩子一个自己编节奏的机会,那效果一定会更好。如谭的马蹄声,可以启发幼儿自己编一编:你想用什么节奏来表示马蹄声?你来拍给大家看!这样,不仅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而且还给予了孩子一个创造的机会,教育中提倡的不正是要多给孩子一些创造的机会吗?

24、大班教案《小脚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专注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在游戏中,尝试大胆想象,并用完整的语言流畅表述小脚丫的变化过程。

  3.感受创编的快乐,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愉悦感。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5.能简单复述故事。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小脚丫课件,游戏步骤图及各种地方的简笔画图片。

  经验准备:会玩“水果蹲”的游戏。

活动过程:

  一、出示故事封面,引发幼儿想象。

  出示封面,提问: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玩玩游戏。看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你是从哪看出来的?故事里还有什么?有几只?你知道这些脚趾的名字吗?到了晚上,小脚丫会干什么呢?故事里的小脚丫会干什么呢?我们来看看故事里是怎么说的吧。

  (评析:通过出示小脚丫图片,让幼儿仔细观察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小脚丫除了走路,它还会干什么呢,让幼儿对这个小脚丫的故事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的导入以这样的方式为接下来的环节做好了铺垫作用。)

  二、看课件欣赏故事,体验故事的趣味性。

  1.连续播放1——5幅课件,了解故事。

  提问:故事里的小脚丫去了哪些地方旅行?他们变成了什么?

  2.点击第六幅旅行图场景,提问:我们接着看小脚丫又来到了哪?他们可能会变成什么呢?请你们来猜一猜(幼儿猜测),他们会变成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3.教师小结:小脚丫真能干,旅行到了一个地方,就会变成那里的东西。

  (评析:这一环节,幼儿通过欣赏故事,结合自己的想象,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小脚丫还有可能到哪儿旅行,会变成什么,让幼儿根据某地方变成那地方有的东西,发挥幼儿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4.可爱的小脚丫还会去哪里旅行,可能会变成什么呢?(幼儿说一说,教师记录在纸上)

  三、“脚趾蹲”游戏。

  1.教师:小脚丫去旅行,走走、想想、变变,有趣又好玩。瞧!小脚丫来到了我们塘市幼儿园,来和我们大四班的小朋友玩了,玩个什么游戏呢?嗯,玩个“脚趾蹲”的游戏吧。那怎么玩这个游戏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脚丫去动物园旅行的时候是怎么玩的?(幼儿看课件游戏)

  2.看完课件提问(出示相应游戏玩法步骤图)刚才他们是怎么玩的?课件里的脚丫去哪玩这个游戏的?到了动物园,脚趾变成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呢?

  (评析:在“水果蹲”的游戏模式上演变出来的“脚趾蹲”游戏,幼儿通过观看课件游戏,让幼儿说说自己看到的游戏是怎么玩的,这样可更加清楚的知道游戏的玩法,为接下来的游戏做好铺垫。)

  3.接下来请几个小朋友来玩一玩这个游戏,谁愿意做大脚趾的,请你再请几个小朋友来一起玩这个游戏。

  4.这个游戏真好玩,你们想玩吗?小脚丫说项去我们小朋友刚才说到的地方去玩这个游戏,那先请你们一组商量一下,谁做大脚趾,请大脚趾朋友来选个你们游戏的地方。记住一组里变出来的5个东西要不一样哦,涂过出现了一样了,那你们一组的游戏就失败了。

  5.幼儿分组合作自由玩“脚趾蹲”的游戏。

  6.幼儿以小组形式展示“脚趾蹲”的游戏。

  请你们把刚才玩的 “脚趾蹲”的游戏表演给小朋友和在坐的老师看一下。先介绍一下你们的脚趾是去哪旅行的。

  (评析:让每组幼儿上来表演游戏,游戏中,幼儿边表演表说,不仅让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得到了发展,而且让孩子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表演,提高了幼儿的合作能力。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让每个幼儿都感到了成功和快乐。)

  四、结束活动。

  夜深了,今天的行程结束了,我们可爱的小脚丫旅行了一天,累了,大脚趾睡了,2脚趾睡了,3脚趾,4脚趾睡了,小脚趾也睡了,伴随着美妙柔和声,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评析:结束活动利用脚趾们累了,一个个都想要睡觉了,伴随着美妙的音乐进入的梦乡。结束部分与到入部分前后呼应来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延伸:

  在语言区中,可以投放小脚丫的图片,让幼儿进行想象讲述活动。

  在美术区中,可以投放小脚丫图片,让幼儿进行创意想象画。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她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小脚丫是每个人都有的,是每天都要用到的部位。那这些可爱的脚丫会做什么事情呢,幼儿除了说会走走,跳跳外说不出脚丫还能干什么。通过《小脚丫》这个绘本,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通过游戏来拓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对游戏的兴趣,发挥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根据二研活动后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在活动中的亮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内容来源于生活。

  本次活动选择的内容是幼儿所熟悉,但又不是太“关注”的小脚。幼儿根据自己对小手的认识,从而很自然的过度到脚各自的名称。通过有趣的故事中的小脚丫,走走、想想,发挥幼儿大胆的想象能力,原来脚趾每一个不同的地方,就可以变出各种不同的东西。

  二、巧妙运用游戏。

  《纲要》中指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游戏是本次的活动的亮点。本次活动打破了以往语言一味的讲述形式,采用听听故事,玩玩游戏的形式完成了本次的活动达成了预设的目标。游戏方式激发了幼儿参与的兴趣。在游戏中,通过让幼儿观察游戏玩法,讲解游戏玩法,并出示相应的图示,再加上幼儿示范表演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从中掌握了整个游戏的玩法。巧妙地将小朋友熟悉的“水果蹲”游戏改变成了“脚丫蹲”,小朋友们很感兴趣,积极性很高;并通过小朋友之间的相互协作,大胆想象,用完整的语言表述了小脚丫的变化过程,让小朋友在快乐游戏中获得了本领。通过在游戏中边玩、边想、边说等形式,在游戏中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

  三、多媒体运用恰到好处。

  多媒体,让幼儿直观地感受作品中所描述的意境,让孩子身临其境,多感官、多方位地感知场景,引发幼儿自由联想和交流,为幼儿进一步理解仿编句子等积累了丰富的直觉经验。如利用多媒体技术演示的“脚趾蹲”游戏,既形象有生动,让幼儿一看就明白这个游戏的玩法,这就避免了教师口头讲解不清的困惑,并能让幼儿自己观察发现其玩法,幼儿变被动为主动。利用多媒体示范的效果远远好于老师口头讲述的效果。最后,利用优美的的音乐和图片相结合,再次让幼儿进入了美丽的意境。在宽松的氛围中进行着“师生互动”和“生生活动”,是孩子发自内心的学习。

  当然也有不足之处,如:要考虑到幼儿的能力差异,对于语言表达能力弱的班级,可以课前做些相应的铺垫,这样在活动中,幼儿的表达上会更加丰富多样。还有在最后一个环节的时候,创设的意境音乐声音要小一些,这样效果会更好。

25、大班教案《福气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乐意与同伴轮流谈话,不抢着说话。

  2、能围绕"新年礼物",用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的经验。

  3、学习通过小组谈话交流以及教师提问的方式,逐步把握谈论新年礼物的经验。

  4、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福气猫手偶。

  2、语言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复习童话故事,引出谈话活动。

  (1)教师播放童话故事,幼儿倾听。

  (2)教师引导提问,帮助幼儿回忆故事。

  2、引导幼儿自主进行谈话活动。

  (1)幼儿讲述自己收到的新年礼物,教师巡回参与各小组谈话,鼓励幼儿主动与同伴交流。

  (2)请个别幼儿对全班讲述自己的"新年礼物",教师对幼儿谈话的内容进行重复和补充。

  3、谈话:新年的礼物。

  (1)教师采用提问方式,引导幼儿谈话。

  (2)幼儿按照教师的提示讲述自己得到的新年礼物。

  4、迁移谈话经验,讲述"新年的礼物"。

  (1)幼儿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再集体面前交流。

  (2)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提醒幼儿耐心地倾听同伴把话讲完,不随便打断同伴的话。

活动延伸:

  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将自己制作的礼物送给好朋友。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能引导幼儿认识红包的积极意义。红包里大多是金钱,而红包的深层意义或者说更为健康的意义是寄寓一种新年的祝福—期盼孩子在新的一年里顺利、健康和快乐地成长。所以本次活动重在“祝愿”的意义,孩子们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祝愿,有的说要送红包给爸爸妈妈,希望爸爸妈妈工作不要太累,有的说送红包给爷爷奶奶,我以后不再调皮了,我爱你们。这些话语表达了孩子的情感发展,突出了红包的深层意义。

26、大班教案《大苹果》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通过美术活动的进行学习运用手部肌肉进行“撕贴”活动。

  2、 巩固对绿色、红色的学习。

  3、 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4、 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白纸、红、绿色彩纸,固体胶、篮子、准备好的范画

活动过程:

  一、 引发兴趣,导入课题

  1、 出示苹果画。教师: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那我们平时看到的苹果是什么样子的?那这张纸上的苹果是什么颜色的?你们吃过这样的苹果吗。、

  2、 那我们来帮助这个苹果穿上漂亮的衣服吧!

  二、 示范

  教师示范,撕纸完成范画

  三、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四、 展示作品,活动结束

课后反思:

  幼儿知识经验不够丰富,但对周围事物充满浓厚的兴趣。纸是幼儿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经常接触的,幼儿喜欢撕一撕,剪一剪,画一画。本次活动的设计,探索创新活动的引导就从幼儿最贴近的自身开始。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遵循幼儿年龄特征及美术教育活动中创新教育的要求来考虑,给每一个幼儿提供创作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施展自己的创造潜力。活动中幼儿通过手的技能运作,创造性的表现不同大苹果,反映了幼儿独特的创造力。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活动时孩子对活动很有兴趣,但是教师没有给予一定的表扬,教育教学 目标基本达到。

27、大班教案《小脚丫的旅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小脚丫十个脚趾头“从矮到高、从高到矮”的形象特征进行想象画创作。

  2、在活动中发展幼儿发散思维、绘画创作能力。

  3、体验想象绘画的乐趣。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重难点:

  学习接小脚丫十个脚趾“从矮到高,从高到矮”的形象特征,进行想象画创作。

  能大胆有创意地“借形想象”创作,并用色彩和图案丰富画面。

活动准备:

  《小脚丫》PPT、白纸、油性笔、蜡笔

活动过程:

  一、兴趣导入

  教师出示图片,提出问题,引出小脚丫。

  提问:海洋上出现的十座小岛是由我们身体的哪个部位变来的呢?

  引导幼儿思考,回答出小脚丫。

  二、掌握小脚丫的形象特征。

  1、教师边讲故事边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总结小脚丫的形象特征和变化。

  图1:宽敞的客厅摆放着十台整齐排列的电视机,是小脚丫变来的吗?哪里看得出来?找出与小脚丫相同的排列规律。

  图2:山坡上出现了十座整齐排列的城堡,引出是小脚丫变来的。同一类的城堡的不同特点,引导幼儿从色彩、形状和图案方面观察。

  图3:小脚丫又变成了十个整齐排列的食物,不同类的食物也是按规律变化而来的。引导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图4:小脚丫来到了书本上,变成了十支跳舞的铅笔。铅笔的颜色和表情一样吗?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生动性和拟人化。

  三、幼儿借形想象绘画、教师指导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借助小脚丫的“形”进行想象绘画创作。

  四、欣赏和评价

  请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并与同伴相互欣赏,说说自己把小脚丫变成了什么?最后教师从形象特征、想象力、色彩方面评价。

活动延伸:

  本次活动主要是借形想象,幼儿的作品能展现童真的想象。后期还有泥工和砂纸画等不同材料创作运用的跟进,让幼儿在多样化的艺术表现中深化感知,创意表现。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设计我关注幼儿的兴趣点,活动内容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借助绘本故事这一载体,把美术表现与故事情景融为一体。为幼儿创设“小脚丫旅行”的情境,引导幼儿观察、总结小脚丫形象特征“十个脚趾头‘从矮到高、从高到矮’的排列规律,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创作。利用生动有趣的图片,层层递进,引导幼儿观察,调动发散性思维。尊重和鼓励幼儿的想象,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绘画时,我运用儿歌的形式帮助幼儿掌握“形”的特征,使幼儿在绘画时对 “形”的认识比较明确,才能借“形”想象创作。对幼儿作品评价时,我以欣赏的眼光,对幼儿的作品给予肯定和赞扬。

28、大班教案《波浪舞》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游戏,听辨上下行音高的变化,感应高低问答句。

  2、幼儿通过律动和乐器演奏感应伴奏。

  3、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

  4、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感应伴奏和上下行音高。

  难点:乐器演奏。

活动准备

  CD-7、呼拉圈、唱名泡泡、沙巾、圆舞板、铃鼓、纱巾、节奏卡

活动过程

  1、师生问候,调动幼儿情绪,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反复进行两次,让每个幼儿都动起来。

  2、放CD-7,做律动。

  A段:“一起搭帐蓬(一二拍双手拍两下一拍一下,第三拍双手举高头顶拍两下,第四拍回胸前拍一下。)”、“一起钉钉子”、“一起爬爬山”、“一起数星星”、“一起唱唱歌”、“一起跳跳舞”(第一小节第三拍做相应的律动两下)

  B段:“赶快躲起来,快点跑出来”。第一乐句:双手抱头躲,第二乐句:伸手仰头出。

  3、复习“?” 和“ ?”,通过节奏卡复习“?” 和“ ?”,幼儿更深入地用肢体感应A段“钉、搭、爬、数、唱、跳”的“????”顽固伴奏。

  (1)出示“?” 和“ ?”的图片

  “?”——“ta”

  “ ?” ——“titi”

  (2)依次踏脚“? ? ? ?”幼儿一边唱出来一边用脚踏出节奏。

  4、通过“赶快躲起来,快点跑出来”唱名泡泡高低问答句的感应,让幼儿感受上下行音高的变化。

  ①d m r d t, l, s,

  ②l l s m f r m

  ③d m r d t, l, s,

  ④l l s m f r d

  将唱名泡泡帖于黑板,老师逐句教唱。幼儿跟唱。

  请幼儿观察①和③,②和④的异同。

  5、纱巾游戏:老师持沙巾一角于幼儿中心,幼儿持任一条沙巾另一角围绕老师成大圆圈。

  肢体感应顽固伴奏“????”和上下行音高变化。

  A段幼儿持纱巾以“????”的节奏围绕老师转圈;

  B段幼儿向老师聚拢再分散开感受“赶快躲起来,快点跑出来”上下行音高变化。

  6、呼啦圈游戏:幼儿随机两人一组。

  A段两幼儿持呼啦圈敲击地面,“钉、搭、爬、数、唱、跳”感应顽固伴奏“????”;

  B段两幼儿持呼啦圈上下移动,“躲、出”感应上下行音高变化。

  7、乐器演奏:幼儿分为两大组,分别演奏A段和B段。

  A段:圆舞板——敲奏 “????”

  B段:铃鼓——摇上下行。

教学反思

  幼儿通过游戏活动,认识了“????”的节奏特点,并初步感应了上下行音高变化。

  在今后的活动中,要让每一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设计到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不管幼儿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活动,都能被告活动吸引,使幼儿得到锻炼,感受到音乐游戏的快乐。这样幼儿才会越来越有兴趣参加以后的活动。

29、大班下学期语言教案《小脚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专注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 在游戏中,尝试大胆想象,并用完整的语言流畅表述小脚丫的变化过程。

  3. 感受创编的快乐,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愉悦感。

  4. 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5. 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小脚丫课件,游戏步骤图及各种地方的简笔画图片。

  经验准备:会玩“水果蹲”的游戏。

活动过程:

  一、出示故事封面,引发幼儿想象。

  出示封面,提问: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玩玩游戏。看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你是从哪看出来的?故事里还有什么?有几只?你知道这些脚趾的名字吗?到了晚上,小脚丫会干什么呢?故事里的小脚丫会干什么呢?我们来看看故事里是怎么说的吧。

  (评析:通过出示小脚丫图片,让幼儿仔细观察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小脚丫除了走路,它还会干什么呢,让幼儿对这个小脚丫的故事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的导入以这样的方式为接下来的环节做好了铺垫作用。)二、看课件欣赏故事,体验故事的趣味性。

  1.连续播放1——5幅课件,了解故事。

  提问:故事里的小脚丫去了哪些地方旅行?他们变成了什么?

  2.点击第六幅旅行图场景,提问:我们接着看小脚丫又来到了哪?他们可能会变成什么呢?请你们来猜一猜(幼儿猜测),他们会变成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3.教师小结:小脚丫真能干,旅行到了一个地方,就会变成那里的东西。

  (评析:这一环节,幼儿通过欣赏故事,结合自己的想象,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小脚丫还有可能到哪儿旅行,会变成什么,让幼儿根据某地方变成那地方有的东西,发挥幼儿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4.可爱的小脚丫还会去哪里旅行,可能会变成什么呢?(幼儿说一说,教师记录在纸上)

  二、“脚趾蹲”游戏。

  1.教师:小脚丫去旅行,走走、想想、变变,有趣又好玩。瞧!小脚丫来到了我们塘市幼儿园,来和我们大四班的小朋友玩了,玩个什么游戏呢?嗯,玩个“脚趾蹲”的游戏吧。那怎么玩这个游戏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脚丫去动物园旅行的时候是怎么玩的?(幼儿看课件游戏)

  2.看完课件提问(出示相应游戏玩法步骤图)刚才他们是怎么玩的?课件里的脚丫去哪玩这个游戏的?到了动物园,脚趾变成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呢?

  (评析:在“水果蹲”的游戏模式上演变出来的“脚趾蹲”游戏,幼儿通过观看课件游戏,让幼儿说说自己看到的游戏是怎么玩的,这样可更加清楚的知道游戏的玩法,为接下来的游戏做好铺垫。)

  3.接下来请几个小朋友来玩一玩这个游戏,谁愿意做大脚趾的,请你再请几个小朋友来一起玩这个游戏。

  4.这个游戏真好玩,你们想玩吗?小脚丫说项去我们小朋友刚才说到的地方去玩这个游戏,那先请你们一组商量一下,谁做大脚趾,请大脚趾朋友来选个你们游戏的地方。记住一组里变出来的5个东西要不一样哦,涂过出现了一样了,那你们一组的游戏就失败了。

  5.幼儿分组合作自由玩“脚趾蹲”的游戏。

  6.幼儿以小组形式展示“脚趾蹲”的游戏。

  请你们把刚才玩的 “脚趾蹲”的游戏表演给小朋友和在坐的老师看一下。先介绍一下你们的脚趾是去哪旅行的。

  (评析:让每组幼儿上来表演游戏,游戏中,幼儿边表演表说,不仅让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得到了发展,而且让孩子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表演,提高了幼儿的合作能力。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让每个幼儿都感到了成功和快乐。)四、结束活动。

  夜深了,今天的行程结束了,我们可爱的小脚丫旅行了一天,累了,大脚趾睡了,2脚趾睡了,3脚趾,4脚趾睡了,小脚趾也睡了,伴随着美妙柔和声,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评析:结束活动利用脚趾们累了,一个个都想要睡觉了,伴随着美妙的音乐进入的梦乡。结束部分与到入部分前后呼应来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延伸:

  在语言区中,可以投放小脚丫的图片,让幼儿进行想象讲述活动。

  在美术区中,可以投放小脚丫图片,让幼儿进行创意想象画。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她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小脚丫是每个人都有的,是每天都要用到的部位。那这些可爱的脚丫会做什么事情呢,幼儿除了说会走走,跳跳外说不出脚丫还能干什么。通过《小脚丫》这个绘本,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通过游戏来拓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对游戏的兴趣,发挥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根据二研活动后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在活动中的亮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30、大班教案《大脚丫班尼兔》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每个动物有不同的发声方式,声音也不一样。

  2.能够根据节拍指示用脚表示节拍并能跟着音乐完整合作表演。

  3.喜欢跟同伴一起享受合作律动的乐趣。

  4.随歌曲旋律唱出来。

  5.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课件,森林狂想曲音乐,小兔子发饰,节奏型卡片。

  经验准备:了解一些动物的叫声,用脚打过节拍。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认识主人公班尼兔。

  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兔子吗?它是什么样的呀?

  师:是呀,可爱的小兔子听到你们夸它可开心了,看,它露出了什么?它的脚丫怎么样?是的,可真大呀。

  二、初次完整欣赏音乐,了解兔子是没有声音的。

  1.完整欣赏,感受教师用手打节拍。

  师:大脚丫班尼兔在每天夜幕降临的时候最喜欢去听森林音乐会了,瞧,它正躺在草地上摆动它的大脚呢。

  2.学几个小动物发声,明白小兔子是发不出声音的。

  师:大脚丫班尼兔也想去参加森林音乐会呢,于是它开始练习动物们发出的声音了。

  第二天早上大脚丫班尼兔遇到了谁?这个小动物发出了什么声音?小兔子你来学一学。你能发出这个声音吗?还有哪个小动物?你来学一学。班尼兔低着头很沮丧地在森林里走着,忽然一只蝙蝠拍打着翅膀从它身边飞过。(播放蝙蝠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你觉得班尼兔会干什么?

  师:唉,看来我真的参加不了我最喜欢的森林音乐会了,就在这时,猫头鹰说:安静的班尼兔,你学别的小动物是发不出声音的,你就是你,你应该找到自己的声音。于是班尼兔就想:我就是我?对哦,我是一只可爱的小兔子,我有长长的耳朵,绒绒的毛,还有一双大脚丫,喜欢跳来跳去,现在我要回草地上去了,不然就会错过音乐会啦。就在这时跳得飞快的班尼兔“嘭”的一下撞到了一根空心的木头上。班尼兔发出声音了吗?它会用什么部位发出声音的呀?原来它也能找到自己的声音呀!

  三、学看节奏型,尝试用脚的不同部位打拍子。

  1.学看节奏型。

  师:班尼兔把用脚发出的不同声音的方法记录了下来,因为它想请它的好朋友们一起去参加音乐会!快看看有哪些,谁来试一试是怎么做的?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2.幼儿练习节奏组合。

  师:请小兔子们把班尼兔寄给你们的卡片拿出来看看自己会不会。

  师:有没有小兔子拿到的是这样的卡片,请你们来试一试,还有不一样的卡片吗?请你们一起来试一试,其他安静的小兔子用好奇的小眼睛看哦。

  3.跟着音乐集体练习。

  师:傍晚的太阳已经红彤彤了,小兔子们我们赶紧来一起练习一次吧。

  师:我的好朋友们,你们可真棒!不过音乐会的音乐可比现在的要快,我们再赶紧来试一下吧!

  四、小兔子们参加森林音乐会。

  师:夜幕就要降临啦,小兔子们一个跟着一个快去参加森林音乐会吧。(跟随音乐跳舞离场。)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幼儿还是比较投入的,都能够很快进入情境,也没有发出别的声音,而且在学习用脚打拍子的时候很认真,在练习的时候我采用了多种方式请幼儿感受音乐的节拍,但是很可惜的是,在第一次示范的时候我自己并没有很好地掌握节拍,也就没有起到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而且单个节拍共同练习的时间也是不够的,所以孩子们在看到一整段一整段的节奏图谱时并没有很快跟上音乐。另外我采用分组的方式表现节奏的方法由于图谱设计得过多,孩子们在短短的练习时间也是没有跟上,最好图谱能以动态的方式呈现,这样孩子们能根据音乐来理解图谱,从而理解节拍,最后表现出节拍。另外小兔子遇到很多小动物的环节其实还可以再适当删减,因为主要目标是用脚步表现节拍,让幼儿欣赏的次数应该再多一些。

31、大班语言优秀教案《小脚丫》含反思

  活动背景:

  《小脚丫》是一个绘本活动,绘本中的内容就是发挥幼儿的想象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对脚丫的认识,利用游戏的形式来改变语言活动以往的教说模式为游戏模式,让幼儿在轻松的游戏氛围中,在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上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真正做到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活动目标:

  1.专注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 在游戏中,尝试大胆想象,并用完整的语言流畅表述小脚丫的变化过程。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小脚丫课件,游戏步骤图及各种地方的简笔画图片。

  经验准备:会玩“水果蹲”的游戏。

  活动过程:

  出示故事封面,引发幼儿想象。

  出示封面,提问: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玩玩游戏。看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你是从哪看出来的?故事里还有什么?有几只?你知道这些脚趾的名字吗?到了晚上,小脚丫会干什么呢?故事里的小脚丫会干什么呢?我们来看看故事里是怎么说的吧。

  (评析:通过出示小脚丫图片,让幼儿仔细观察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小脚丫除了走路,它还会干什么呢,让幼儿对这个小脚丫的故事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的导入以这样的方式为接下来的环节做好了铺垫作用。)二、看课件欣赏故事,体验故事的趣味性。

  1.连续播放1——5幅课件,了解故事。

  提问:故事里的小脚丫去了哪些地方旅行?他们变成了什么?

  2.点击第六幅旅行图场景,提问:我们接着看小脚丫又来到了哪?。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他们可能会变成什么呢?请你们来猜一猜(幼儿猜测),他们会变成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3.教师小结:小脚丫真能干,旅行到了一个地方,就会变成那里的东西。

  (评析:这一环节,幼儿通过欣赏故事,结合自己的想象,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小脚丫还有可能到哪儿旅行,会变成什么,让幼儿根据某地方变成那地方有的东西,发挥幼儿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4.可爱的小脚丫还会去哪里旅行,可能会变成什么呢?(幼儿说一说,教师记录在纸上)三、“脚趾蹲”游戏。

  1.教师:小脚丫去旅行,走走、想想、变变,有趣又好玩。瞧!小脚丫来到了我们塘市幼儿园,来和我们大四班的小朋友玩了,玩个什么游戏呢?嗯,玩个“脚趾蹲”的游戏吧。那怎么玩这个游戏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脚丫去动物园旅行的时候是怎么玩的?(幼儿看课件游戏)

  2.看完课件提问(出示相应游戏玩法步骤图)刚才他们是怎么玩的?课件里的脚丫去哪玩这个游戏的?到了动物园,脚趾变成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呢?

  (评析:在“水果蹲”的游戏模式上演变出来的“脚趾蹲”游戏,幼儿通过观看课件游戏,让幼儿说说自己看到的游戏是怎么玩的,这样可更加清楚的知道游戏的玩法,为接下来的游戏做好铺垫。)

  3.接下来请几个小朋友来玩一玩这个游戏,谁愿意做大脚趾的,请你再请几个小朋友来一起玩这个游戏。

  4.这个游戏真好玩,你们想玩吗?小脚丫说项去我们小朋友刚才说到的地方去玩这个游戏,那先请你们一组商量一下,谁做大脚趾,请大脚趾朋友来选个你们游戏的地方。记住一组里变出来的5个东西要不一样哦,涂过出现了一样了,那你们一组的游戏就失败了。

  5.幼儿分组合作自由玩“脚趾蹲”的游戏。

  6.幼儿以小组形式展示“脚趾蹲”的游戏。

  请你们把刚才玩的 “脚趾蹲”的游戏表演给小朋友和在坐的老师看一下。先介绍一下你们的脚趾是去哪旅行的。

  (评析:让每组幼儿上来表演游戏,游戏中,幼儿边表演表说,不仅让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得到了发展,而且让孩子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表演,提高了幼儿的合作能力。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让每个幼儿都感到了成功和快乐。)四、结束活动。

  夜深了,今天的行程结束了,我们可爱的小脚丫旅行了一天,累了,大脚趾睡了,2脚趾睡了,3脚趾,4脚趾睡了,小脚趾也睡了,伴随着美妙柔和声,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评析:结束活动利用脚趾们累了,一个个都想要睡觉了,伴随着美妙的音乐进入的梦乡。结束部分与到入部分前后呼应来结束本次活动。)活动延伸:

  在语言区中,可以投放小脚丫的图片,让幼儿进行想象讲述活动。

  在美术区中,可以投放小脚丫图片,让幼儿进行创意想象画。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她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小脚丫是每个人都有的,是每天都要用到的部位。那这些可爱的脚丫会做什么事情呢,幼儿除了说会走走,跳跳外说不出脚丫还能干什么。通过《小脚丫》这个绘本,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通过游戏来拓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对游戏的兴趣,发挥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根据二研活动后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在活动中的亮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内容来源于生活。

  本次活动选择的内容是幼儿所熟悉,但又不是太“关注”的小脚。幼儿根据自己对小手的认识,从而很自然的过度到脚各自的名称。通过有趣的故事中的小脚丫,走走、想想,发挥幼儿大胆的想象能力,原来脚趾每一个不同的地方,就可以变出各种不同的东西。

  二、巧妙运用游戏。

  《纲要》中指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游戏是本次的活动的亮点。本次活动打破了以往语言一味的讲述形式,采用听听故事,玩玩游戏的形式完成了本次的活动达成了预设的目标。游戏方式激发了幼儿参与的兴趣。在游戏中,通过让幼儿观察游戏玩法,讲解游戏玩法,并出示相应的图示,再加上幼儿示范表演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从中掌握了整个游戏的玩法。巧妙地将小朋友熟悉的“水果蹲”游戏改变成了“脚丫蹲”,小朋友们很感兴趣,积极性很高;并通过小朋友之间的相互协作,大胆想象,用完整的语言表述了小脚丫的变化过程,让小朋友在快乐游戏中获得了本领。通过在游戏中边玩、边想、边说等形式,在游戏中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

  三、多媒体运用恰到好处。

  多媒体,让幼儿直观地感受作品中所描述的意境,让孩子身临其境,多感官、多方位地感知场景,引发幼儿自由联想和交流,为幼儿进一步理解仿编句子等积累了丰富的直觉经验。如利用多媒体技术演示的“脚趾蹲”游戏,既形象有生动,让幼儿一看就明白这个游戏的玩法,这就避免了教师口头讲解不清的困惑,并能让幼儿自己观察发现其玩法,幼儿变被动为主动。利用多媒体示范的效果远远好于老师口头讲述的效果。最后,利用优美的的音乐和图片相结合,再次让幼儿进入了美丽的意境。在宽松的氛围中进行着“师生互动”和“生生活动”,是孩子发自内心的学习。

  当然也有不足之处,如:要考虑到幼儿的能力差异,对于语言表达能力弱的班级,可以课前做些相应的铺垫,这样在活动中,幼儿的表达上会更加丰富多样。还有在最后一个环节的时候,创设的意境音乐声音要小一些,这样效果会更好。

32、大班语言教案《大脚丫跳芭蕾》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绘本阅读,感受个体的多样性,并能大胆表达发现每个人的不同点。

  2.懂得欣赏自己、欣赏别人、不取笑别人与常人不同的地方。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通过阅读,理解故事情节。

  活动重点:

  能理解故事情节,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难点:

  从故事中感受个体多样性,懂得欣赏自己,尊重别人。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游戏《猜猜我是谁?》

  1.今天许多老师来我们班做客了,我们向老师们打个招呼吧,说声“老师好!”

  2.今天周老师要给你们玩一个游戏,叫做:“猜猜我是谁”,周老师来说他的特征,请你们来猜猜这个小朋友是谁?现在开始咯!(老师说说某个幼儿特别的地方,其他小朋友猜一猜是谁。)

  3.小结:根据这些特征,我们很快就能找出他是谁,原来这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4.提问:谁来说一说自己不一样的地方?(引导幼儿用“我和别人不一样,我……”的语句表述)

  二、基本部分

  1.谈话导入

  提问:你喜欢你不一样的地方吗?为什么?说说自己的理由

  2.出示绘本,倾听故事

  (1)小朋友们有的人喜欢自己不一样的地方,有的却很讨厌。和别人不一样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我们先来听一听、看一看这个故事,看完了你们再告诉我好吗?

  (幼儿欣赏配乐录音一遍。)

  (2)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呀?(贝琳达)她有什么不一样?(有一双特别大的脚)她喜欢自己的不一样吗?(很烦恼)为什么呢?

  (3)引导语:我们再次走进绘本看看吧!

  3、再次阅读绘本,尝试讲述。

  (1)可是,贝琳达有个大问题,嗯,应该说有两个大问题,仔细看图,猜猜看,她遇到了什么大问题?(她的左脚和右脚,她有一双大脚。)

  (2)其实贝琳达不觉得自己的脚有问题,可是参加一年一度的芭蕾舞表演选拔时,问题就来了。评审委员一看到贝琳达的大脚就大叫:他们会说什么?(暂停!)

  (3)我们一起学一学评审委员的话吧:“天啊!”、“你的脚大得像条船!” 、“简直和海豹的鳍没两样!” 、“回去吧。你那一双脚,永远跳不好!”

  (4)如果你是贝琳达,你听了这些话你是什么感觉?(伤心,难过)仔细观察图片,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贝琳达很难过,难过了好久好久。她想:“或许那些评审委员说得对,我的大脚真的不适合跳舞。”)

  (5)从这幅画上,我们可以看出贝琳达还跳舞吗?为什么要放弃呢?如果你是她,你会怎么做?会放弃吗?

  (6)(既然不再跳舞,她就得找别的事做,可是,她除了跳舞,什么都不会。她找啊找,终于在费莱迪餐厅找到工作。餐厅里的客人喜欢她,因为她动作快,脚步轻巧灵活。费莱迪先生也喜欢她,因为她做事很认真。)故事就这样结束了吗?“轻巧灵活”是什么意思?

  (7)贝琳达在费莱迪餐厅干得很出色,可是贝琳达快乐吗?贝琳达工作间隙看《舞蹈杂志》时若有所思的样子,她在想什么呢?(是呀!贝琳达虽然喜欢费莱迪先生和餐厅里的客人,不过她还是忘不了舞蹈。

  (8)有一天,有个乐团来餐厅表演,他们自称“费莱迪好友乐团”,在餐厅开门营业前,他们先练了一首轻快的曲子。贝琳达的脚尖忍不住一上一下地跟着打拍子。接着,他们开始演奏浪漫又抒情的乐曲,不知不觉中……贝琳达跳起舞来了!(从“忍不住”、“不知不觉”这两个词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9)这些音乐家每天到餐厅演奏,贝琳达每天趁客人还没上门,就随着他们的音乐跳舞。有一天,费莱迪先生问贝琳达愿不愿意跳给客人看。贝琳达微笑着回答:“噢,当然好啊!”餐厅里的客人都很喜欢她表演。他们高兴地告诉去他们的朋友,那些朋友第二天就来到了费莱迪的餐厅,他们也非常喜欢……他们又告诉其他朋友。很快地,每天都有很多人来费莱迪餐厅看贝琳达跳舞。大都会芭蕾舞团的指挥听说了这件事,他的朋友的朋友叫他一定要去看贝琳达跳舞。他去了。他很惊讶。他非常赞赏。他觉得好感动。“知道大都会吗?那可是一个世界级的歌剧院。指挥满意吗?他为什么会惊讶?赞赏?好感动?你能说说指挥的心里话吗?

  (10) “你一定要来大都会剧院表演!”他激动地说,“请你答应我!”  贝琳达笑着回答:“噢,当然好啊!”餐厅里的客人都鼓掌欢呼起来。就这样,贝琳达到了大都会剧院,随着“费莱迪好友乐团”美妙的音乐翩翩起舞。她好喜欢跳舞!评审委员们大喊:“太精彩了!多么像燕子、鸽子、羚羊啊!”他们全神贯注地看她跳舞,完全没有注意到她的脚有多大。贝琳达快乐极了,因为她可以跳舞、跳舞、一直跳舞……至于评审委员说什么,她一点也不在乎了。

  4、重温故事,加深印象

  引导语:这真是个温馨的故事啊!我们一起跟着录音再完整欣赏一遍吧!

  三、结束部分,总结深化

  1.现在,你觉得贝琳达是一个()女孩,她有没有因为自己不一样的大脚而感到难过了?

  2.那你现在觉得你不一样的地方还是你的烦恼吗?你还会嘲笑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吗?

  3.总结语: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不一样,有时候不一样会让我们觉得很开心,也有时候我们会因为不一样感到难过,但是我们都应该正确的对待他们,小朋友们,其实有时候不一样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因为它让我们每个人都变得独一无二。

  4.我们来和贝琳达说再见吧!(再见,贝琳达,再见大脚丫女孩!)

  活动延伸:

  1.老师把这本书放在了图书室里面,你们可以去翻看,看看不一样的大脚丫—贝琳达的故事!

  2.你也可以告诉小伙伴们你的不一样,让别人知道你独一无二的地方!

  活动反思:

  《大脚丫跳芭蕾》这个语言活动是围绕一个大脚丫女孩贝琳达讲述的励志故事,孩子们眼中的不一样一般都是直观的,显而易见的东西,但是往往一些内在的不一样并不能被孩子所发掘,他们不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那么在这时候,老师的引导就起了很大的作用,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到底哪里不一样,这些不一样对于我们来说是好还是不好,带着这些疑问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在活动进行时,都能被绘本中绚丽的图片所吸引,孩子们相比大人是单纯的,他们不会因为贝琳达的大脚丫而笑话她,更多的是好奇,当我讲述完整个故事,她们被贝琳达热爱芭蕾舞的精神所感动,觉得贝琳达是个很棒的女孩,她很值得我们学习。

33、大班教案《大中国》含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并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音乐活动《大中国》,旨在欣赏体验作品气势雄壮,音域宽广的特点,学习用多种手段表达、表现作品所展示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欣赏体验作品气势雄壮、音域宽广的特点,激发做个中国娃的自豪感。

  2、能运用多种手段表达、表现作品所展示的内容。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组织形式:

  集体。

教学准备:

  1、事先听过歌曲。

  2、自制道具。

教学过程:

  一、说说我们的大中国

  “你觉得我们中国是个怎样的国家?” (幼儿可以从多方面叙述)

  二、教师演唱歌曲,幼儿随意跟唱和表演。

  提问: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觉?

  三、感受、理解歌曲

  1、引导幼儿讲讲对歌曲旋律的感受和歌词内容的粗略理解。

  2、感受歌曲性质。

  3、欣赏歌曲一遍。

  (1)从这首歌中,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又感觉到了什么呢?

  (2)歌曲中用了一个比喻,把中国比做一个家,那兄弟姐妹指的是什么?(是指五十六个民族在中国大家庭里,就像兄弟姐妹一样相亲相爱)

  4、欣赏歌曲第二遍,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1)你听到歌里唱了哪些美丽景色?幼儿观看PPT

  (2)家里盘着两条龙,是哪两条?

  (3)我们中国的什么山峰是世界最高山峰?

  (4)你见过长城吗,是什么样的?

  (5)歌曲中为什么说“看那青藏高原比那天空还辽阔”?

  5、播放MTV,欣赏歌曲第三遍

  (1)喜欢这首歌吗?这首歌的前后节奏有什么不同吗?

  (2)歌曲中哪一句听上去感觉很激动、很自豪?

  (3)让我们一起来大声唱起来吧!

  6、动作创编

  让我们跟着音乐唱起来,跳起来吧。

  师丰富幼儿动作。

  四、进一步激发情感:

  “歌曲唱完了,你们觉得做一个中国人光荣吗?为什么?

  请幼儿用一句话说说对祖国的祝福。

  五、表达与表现。

  1、幼儿自由结伴,协商确定表演的形式(唱歌、舞蹈等),选择道具。

  2、幼儿分组展示。

活动反思

  《大中国》是一首节奏感很强的乐曲,给人的感觉是热烈、奔放的,与我们平时教孩子唱的儿歌不同,可能孩子们的在幼儿园里接触到像这样的乐曲比较少,所以在听到音乐时,很快的随着乐曲美妙的音乐不自觉的有节奏的拍起手来,嘴里还不停的唱着。我想这就是音乐的魅力的吧,孩子们在无形中感受到了曲子的豪放所在,所以随着乐感不由自主的快乐的手舞足蹈起来。孩子们学的很开心。有些句子因为比较成人化,孩子在学唱中有些困难,特别是对于“经过那个多少那个风吹和雨打”歌词的理解,我就用孩子们的语言给所以的孩子做了解释:因为我们祖国有许多的宝物,外国的人想来抢走我们祖国的宝物,所以他们来打我们,经过战争,我们中国人终于把这些外国人赶出去了。孩子们基本上能完整的演唱第一段的歌词,而且在演唱中,流露出一种自豪、开心的感觉。最后,请幼儿欣赏音乐,自由舞动起来,一些孩子还能合作表演,效果较好!通过倾听、理解、欣赏、表演,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景色,再次浮现在幼儿的面前,让幼儿在感受歌曲旋律的同时,既愉悦了身心,又丰富了幼儿的想像。我想音乐的魅力也就在于此。《大中国》在我们的歌声中圆满结束。

  不足之处:

  幼儿在交流探索结果时,有些幼儿回答的太罗嗦,我没有及时把他们的语言进行提炼,把孩子们局限在一个框框中,让他们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而没有发挥幼儿主动性。

  在音乐教学中适当引入流行歌曲进行教学有着多种的益处,会给我们的音乐教学带来很大的促进作用。

34、大班教案《珍稀动物》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珍稀动物的名称、典型特征、生活习性,理解珍稀的含义。

  2、让幼儿学会观察动物的外部特征,提高幼儿的思维水平和合作意识。

  3、培养幼儿有爱动物的情感和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重点和难点

  1、活动重点:理解珍稀的含义,了解常见珍稀动物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

  2、活动难点:培养幼儿对动物的情感,教会幼儿要热爱动物和保护动物。

活动组织策略

  1、活动组织形式及方法

  采用室内教学的方法,教师和幼儿互动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方式,以调动幼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2、媒体选用及安排

  使用多媒体播放有关珍稀动物的视频和图片。

活动准备

  收集常见珍稀动物的图片、资料以及相关视频。

活动过程

  (一)设疑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动物吗? 你们都知道哪些动物啊?(幼儿较易回答)那你们知道什么是珍稀动物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珍稀动物。

  (二)师幼互动

  1、理解“珍稀”的含义:地球上有许多可爱的动物,像我们常见的有狗,猫、兔子等等,但有些动物却非常稀少,我们就称这些动物为珍稀动物。

  2、教师:“现在小朋友们都知道珍稀动物的含义了,那你们知道我国有没有珍稀动物呢?有的话又有哪些呢?”

  3、教师:“谁愿意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珍稀动物,它是什么样的呢?”

  4、老师出示常见的几种珍稀动物(大熊猫、金丝猴、藏羚羊、丹顶鹤、东北虎)的图片。

  5、师:“小朋友们看,图片上的是哪种珍稀动物啊(大熊猫),它是什么样的呢?(体型肥硕似熊,头圆尾短,头部和身体的毛色黑白相间分明。)”

  6、师:“你们喜欢大熊猫吗,为什么呢?我国经常将大熊猫送给外国友人,你们知道这又是为什么吗?(教师介绍:大熊猫师我国的国宝,是我国送给外国友人的珍稀动物,是友谊和和平的一种象征。)”

  7、教师具体介绍金丝猴,藏羚羊、丹顶鹤、东北虎的外部特征及其生活习性,并出示相应的图片。

  8、师:“今天我们学了很多珍稀动物,那小朋友们最喜欢哪种珍稀动物,为什么呢?

  9、师:“小朋友们知道为什么珍稀动物变得“珍稀”吗?

  10、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这些珍稀动物呢?小朋友们又应该怎么做才能不让它们受到伤害呢?

  11、教师和幼儿一起观看视频、录像,让幼儿知道全国人民都在努力的保护这些珍稀动物,激发幼儿对动物的爱护和怜悯之心。

  (三)教师提问

  1、今天我我们认识了许多珍稀动物,那“珍稀”是什么意思呢?

  2、我国有珍稀动物吗?今天老师介绍了哪几种珍稀动物?

  3、我国的国宝是什么,它是什么样的,有哪些特征吗?

  4、金丝猴、丹顶鹤、藏羚羊、东北虎又是什么样的呢?

  (四)活动总结

  1、教师小结:这些珍稀动物都受到国家和人民的保护,否则就像恐龙一样早已灭绝,我们就再也不能见到它们了,因此我们一定要好好的保护它们,让他们快乐健康的生活在地球上。

  2、巩固练习

  (1)教师出示图片,让幼儿回答,并介绍他们所知道的。

  (2)让幼儿画出今天所学的珍稀动物,进一步加深印

  (五)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收集我国其他珍稀动物的图片,共同布置“珍稀动物”图片展。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的教学活动,幼儿知道了一些常见的珍稀动物及其生活习性,初步培养幼儿对动物的热爱的情感,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通过图片的展示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但在后来的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课堂的秩序,气氛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下次活动过程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并且大班的孩子更多地喜欢说,不能够耐心地去倾听。当然在这种活动中,幼儿的兴趣点还是很多的,它们更过地想去认识与了解动物。因此我决定以后要多给它们开展这类活动!

35、大班教案《钻山洞》含反思

活动目标

  通过走平衡木和钻山洞,提高幼儿身体的平衡能力和灵活性。让幼儿在游戏中享受快乐。

  锻炼幼儿坚持到底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

  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教学重点、难点

  组织幼儿有秩序地进行过独木桥和钻纸箱活动

活动准备

  小猫头饰、小鱼卡片、独木桥、果树图片、纸箱、果篮、蜜桔

活动过程:

  1、课前戴好头饰,在教室里布置好场景。(摆好独木桥,纸箱山洞,在墙壁上贴上几棵果树图片,在树上挂好新鲜的蜜桔。)

  2、从外面带幼儿进入教室,师生问好,跟客人老师打招呼。

  3、引入:我们果园里的蜜桔成熟了,我们今天就到果园里摘一些蜜桔来招待我们的客人好吗?(好)

  4、不过,我们去果园的路上要过独木桥,还要钻山洞,宝贝们可一定要听我的指挥哦,要好好地排队走,不能推,不能挤,要一个跟着一个走,记住了吗?(记住了)

  5、好,那我们就出发吧!

  老师拿着篮子,带着幼儿先走独木桥,然后是钻山洞(纸箱),再过独木桥,钻山洞,来到了果园。

  6、哦,我们的果园到了,开始摘果吧。(幼儿们亲自动手摘蜜桔。)

  7、好了,摘好果我们就回家去了。

  8、带着幼儿从原路返回到出发点。

  9、回到家请客人老师品尝新鲜的蜜桔。

  10、小结活动,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本节课虽然结束了,但我的思绪却不能停下来。

  这节课是我在幼儿园工作所上的第一节公开课。这一节课,孩子们玩得很开心,先是过独木桥,然后是钻山洞,体能上得到了训练,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孩子们能自己摘果实,特别的开心,看到孩子们那开心的样子,我也很开心。

  可是这一节课下来,我也发现了很多的问题。原来在小学时上一节公开课是件很容易的事,小学生年龄大一些,组织课堂纪律比较容易,课自然也就上得很顺利。可现在在幼儿园里,这些孩子好小,都是2岁至3岁的宝宝,组织课堂纪律比较难。平时我在上课时组织纪律还行,孩子们还能听从我的指挥。可这节课上,由于是公开课,好多的老师来听课,这节课总体上说就是一个乱。孩子们有的在看听课老师,有的害羞不前进了,有的不敢上独木桥,一开始就弄得是出师不利了。把我设想的教学环节都打乱了,当时只能临时地组织课堂,在配班老师的帮助下,把各个环节都进行完毕了。

  通过这节课,我感受到,我这个转岗教师还得多多地努力,多多地学习幼儿教育的相关理论,以便以后把幼儿工作做得更好。

36、大班教案《过年啦》含反思

活动意图:

  中国有悠久文化历史和优秀民间工艺美术,如年画、花灯、剪纸什么的。让孩子接触这些,感受这些,萌发他们的民族情感。选用这些内容是让孩子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好机会。为此,设计了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和喜庆氛围。

  2、了解传统节日,增强民族感情。

  3、通过参加节日环境创设,感受参与新年庆祝活动的乐趣。

  4、感受到新年的快乐。

活动准备:

  关于过年的故事、图片。视频展示台。传统年画、花灯、剪纸、对联、灯笼、贺年卡。幼儿用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引出过年主题。

  (1)小朋友都喜欢过年。那你们知道为什么过年吗?

  (2)导入故事

  相传在很早以前有一个村子,村子里的人快快乐乐的生活着。可是一天,来了一头怪兽,它头上长着尖尖的粗粗的大角,眼睛非常大,像会喷火。嘴巴张开了比大狮子嘴巴还要大。这头怪兽的:就叫做“年”。自从“年”来了以后,村子里的猪、牛、马、羊都被吃了,后来它还要吃人,大家都非常害怕。这时候不知道谁发现一个秘密,于是大家都在门上贴上红纸,挂上红灯笼,在门口放鞭炮。原来“年”害怕红色和爆竹的声音,吓得逃走了。从此,人们过上了快快乐乐的生活,人们为了一直过幸福的生活,每到这个时候,总要在门上贴上红纸,而且写上一些吉祥的话,这就是现在的对联、再放爆竹,一代一代的传下来,这就是过年。”“过年也叫过春节,因为那一天是我们中国农历的第一天,它象征着希望春天赶快到来,这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节日。”

  (3)讲一讲过年曾自己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①对联。出示红纸、毛笔。请学毛笔字的小朋友写对联。

  ②包馄钝。出示馄饨皮、菜馅,请小朋友包馄钝。

  ③挂红灯笼。为什么挂红灯笼就有了一种喜庆的气氛呢?

  出示大红蜡光纸,金纸,动手做灯笼。

  ④互相拜年。远方亲朋无法见面,怎么办?发贺年卡。(制作贺年卡)

  ⑤放鞭炮。你放过鞭炮吗?好玩吗?

  ⑥介绍年画。年画有许多种。

  年画就是过年时张贴的画,只有中国有。

  这幅画看上去感觉怎么样?表达什么意思?

  ⑦介绍花灯。舞龙灯,舞狮子。(图片)

  “龙和狮子都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蕴含喜庆和吉祥。

  ⑧剪纸:(展示窗花)

  2、师生动手操作。

  (1)幼儿自由分组操作。(背景音乐《金蛇狂舞》)

  ①剪纸;②做灯笼;③包馄饨;④写对联;⑤做贺卡;⑥画年画。

  (2)教师动手参与其中。

  3、共同布置教室。

  将师幼共同操作自制的作品装饰教室。

  请食堂师傅下好馄饨,幼儿共同分享。

活动延伸:

  制作贺年卡。

活动反思:

  过年是孩子最喜欢、最兴奋的事情。所以在活动一开始的谈话部分,幼儿就十分投入,兴致很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迫不及待地讲述自己过年时所经历的事情。而我好像是作为一名资料补充员的身份,当幼儿讲到一个什么事情引起其他孩子的共鸣时,我就在展示台上出示图像、图片等,加上幼儿和我的共同讲解,使中国过年时传统风俗在幼儿面前展露无遗。使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这些操作活动真真切切地展示在幼儿面前时,幼儿的兴奋达到了**。从活动效果来看,幼儿动手能力很强,做出了许多精彩的东西。将民间美术欣赏与特定的节日结合起来,幼儿比较能够理解其中的含义。再让幼儿进行手工操作,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同时,解决了幼儿园手工难教的问题。

37、大班教案《圣诞节》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了解圣诞节是外国的节日,与中国的节日“春节”进行对比, 感觉中西方节日的不同。

  2. 让幼儿互送礼物,增进伙伴间的情谊。

  3. 让小朋友初步了解圣诞老人和圣诞树的由来,感受圣诞节欢乐的气氛。

  4. 乐于参与圣诞节的活动。

  5. 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协助幼儿开展对主题的探究和实践活动,培养幼儿一定的观察力、想象力。

  教学难点:通过圣诞庆祝活动,让每位幼儿参与团体游戏,满足肢体活动的乐趣,并学会与人相互合作的精神。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收集有关圣诞的图书与故事

  材料准备:

  1.白板纸,红、白皱纹纸,棉花,胶水,剪刀

  2.音乐:铃儿响叮当

  3.春节与圣诞节的幻灯片

  4.幼儿自备小礼物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听音乐《铃儿响叮当》让幼儿边欣赏音乐边思考老师的问题:这首歌代表了什么节日。由此问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出圣诞节的由来,播放幻灯片春节和圣诞节的图片让幼儿说出哪张分别代表什么节日。

  二、基本环节:

  1. 播放幻灯片并提问图中的老人是谁?他在做什么?

  2.让幼儿讨论并说出关于圣诞老人的故事.(教师加以补充)

  3.今天很高兴我们把圣诞老人请到了班级(另一名老师戴着圣诞老人面具进入班级)小朋友们想不想让自己变成圣诞老人的摸样?

  4.用以准备的材料教幼儿制作圣诞老人的面具。

  三、结束环节:

  现在我们的圣诞老人面具已经做好了,小朋友们再仔细看下幻灯片中的圣诞老人在做什么(发礼物,放音乐《铃儿响叮当》)那现在请小朋友们把准备好的小礼物送给你的好朋友吧。

  四、延伸环节:

  在春节来临之际,我们会放鞭炮,贴对联,而外国的圣诞节,只有圣诞老人送礼物么?请幼儿回家做个小调查。

活动反思:

  能通过图片等方式,让幼儿区分中外节日的不同,从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让每一位幼儿在娱乐中学习,从学习中娱乐。不足之处是没有让幼儿亲手制作小礼物,而是自备小礼物互送。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