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教案《阿拉木汗》
大班音乐教案《阿拉木汗》
1、大班音乐教案《阿拉木汗》
教学目标:
1、幼儿初步学习跟随乐曲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2、幼儿根据音乐结构、性质、图谱的变化设计出打击乐配器方案。
3、幼儿进一步练习按即兴指挥手势进行演奏,并能注意在整个活动中保持活泼快乐的情感体验和表现。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5、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随录音音乐做集体表演动作。
2、教师排好坐位并放置好碰铃、圆舞板、铃鼓、双响筒这些打击乐器。
活动材料:
1、打击乐图谱
2、乐器标志图
3、节奏乐谱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踵趾小跑步入室,幼儿入座。
2、复习律动:手腕转动
二、基本部分:
(一)熟悉乐曲,学习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
1、请幼儿欣赏音乐(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首新的音乐"阿拉木汗",请大家仔细听,感受一下,音乐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2、幼儿完整欣赏乐曲后。提问:这是一首什么样的音乐,你听了以后,是开心,欢快呢?还是安静,温柔。
3、教师介绍,这是一首"新疆维吾尔族音乐"旋律欢快,优美。
4、出示图画,请幼儿欣赏,音乐为我们带来了这么美丽的景色。
5、幼儿一边欣赏音乐,一边欣赏图,教师按音乐节奏指点图谱。
6、引导幼儿学习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
7、分角色表演动作,幼儿看教师指挥做动作。
(二)学习用乐器演奏
1、引导幼儿根据图谱中的角色变化设计打击乐配器方案,如:跺脚(碰铃)拍手(圆舞板)抖手(铃鼓)拍手跺脚(全部乐器)
2、看指挥,进行节奏练习。
3、听音乐,请幼儿看老师指挥进行打击乐表演。
4、交换乐器表演。
5、加入"双响筒"乐器表演,提升演奏效果。
三、结束部分:
1、小结,我们今天学习了打击乐"阿拉木汗"。与小乐器们玩了游戏。下次老师还会请小朋友来学习担任"小指挥"指挥每种乐器进行表演。还要学习加入"双响筒""刮棒"等乐器来表演,我们将获得更好的音乐感受。
2、收拾乐器,随"阿拉木汗"音乐自由舞蹈,到户外游戏。
3、结束活动。
2、大班音乐教案《虫儿飞》
【活动目标】:
1、体验、感受歌曲中小女孩孤单、无助、害怕但又坚定的心情。
2、能用自己的语言、形体、表情等大胆表现自己的感受。
3、尝试用优美的声音唱歌。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5、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重点】:能完整演唱歌曲。
【活动难点】:能用自己的语言、形体、表情等大胆表现自己的感受。活动准备:音乐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受音乐旋律
教师播放音乐,幼儿初谈感受
指导语:听了这段音乐之后你有什么感觉,想到些什么。
二、通过听觉、视觉的结合重复欣赏歌曲,充分体验歌曲。
(一)第一遍,初步说自己听了歌曲之后的感觉。分析歌曲基本情感。指导语:其实这段音乐是一首歌曲的旋律,咱们来听一遍这首歌曲,想一想,你的感觉和你会想到的和刚才是不是一样。歌曲的名字叫《虫儿飞》。
(二)第二遍,听歌词,感受歌词的美。重点体验理解第二段(天上的星星流泪,地上的玫瑰枯萎,冷风吹,冷风吹,只要有你陪)指导语:歌里有哪些歌词最让你感动。为什么感动?
天上的星星为什么要流泪,地上的玫瑰为什么会枯萎。(引导幼儿用动作表情来表现)
(三)第三遍,教师清唱,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歌词所表达的意境。
(四)第四遍,出示挂图,幼儿观察图画,将听音乐与看图画结合起来欣赏
指导语:其实这首歌是发生在一位小女孩身上的故事。小女孩怎么了?为什么会哭?如果你是这个小女孩,你这时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鼓励幼儿表现出来)
(五)第五遍,情感的提升,讲述背景故事,在有故事铺垫的基础上再次欣赏音乐,支持幼儿提升情感。
指导语:到底小女孩为什么一个人坐在这里流泪呢?听了故事,你就知道了。这一次你又有什么感觉?
四、支持幼儿找出歌曲中坚定的情感,欣赏感受第二部分。鼓励幼儿大胆用形体等表现出来。
指导语:其实小女孩也很坚强,很勇敢,她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找到妈妈。歌里边也有唱到她的这种坚定的心情,想一想,歌曲里是从哪里开始表现小女孩子坚定的心情的。
五、一起完整地表现歌曲。
3、大班音乐教案《刷牙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2、愉快的学习歌曲《刷牙歌》。
3、让幼儿了解怎样保护牙齿以及健康的牙齿能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4、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5、让幼儿知道愉快有益于身体健康。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愉快的演唱歌曲。
3、根据内容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
电子琴、光盘、DVD、电视、牙刷实物、图片、课件。
活动过程
(一)学唱歌曲
1、在本次活动中,我先课件出示了懒羊羊牙痛的表情,来吸引他们的眼球,以谈话的方式引出活动。提问:“你们看,图片上懒羊羊怎么了?”让幼儿通过想象思考。
2、接着我完整的演唱歌曲《刷牙歌》来验证他们的猜想,原来懒羊羊难过的原因是因为他长蛀牙了!
3、接着进行进一步的提问:“你们听到歌词里面唱到了什么内容?”通过提问让幼儿初步了解歌词的内容。
4、接着播放光盘《刷牙歌》,同时依次放歌词内容图片(牙刷/一只手拿着一把牙刷/大嘴巴/没有蛀牙的牙齿)再次激发他们的兴趣点,让孩子借助图片来熟悉歌词,这样孩子一目了然就会记住歌词的内容,并且对这样的图片对唱的方式感到非常有兴趣。
5、接下来我就轻声的借助图片带着孩子一起熟悉歌曲。
6、待整首歌曲的歌词内容孩子们都记得差不多了,最后完整进行演唱,让幼儿进行学习。
(二)自编动作律动表演
师电子琴伴奏,幼儿表演。这样不但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加深了对歌词的记忆。。
(三)教师总结:我们要养成每天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要不然就得象懒羊羊一样,再也不能吃好吃的东西了。现在谁能给老师演示一下应该怎么样刷牙呢?请几位小朋友到前面来演示。
(四)延伸环节:课件出示动画片懒羊羊吃零食的场景,让幼儿自己来说吃完东西应该怎样做?怎样保护牙齿?有一口健康的牙齿我们会非常快乐。
(五)结束环节:全体演唱《刷牙歌》边唱边表演。
教学反思
《刷牙歌》这首歌的歌词内容比较简单,幼儿情绪高涨基本上都学会了这首歌曲。整个活动下来,从孩子的表现和接受方面,以及和老师间的配合方面都是非常不错的,发现班上的大多数孩子对音乐活动的兴趣非常的浓厚,一些原来上课胆小的孩子也都在积极的参与,我想这是打开孩子兴趣的一个切入点,在日常学习的同时还可以着重从音乐节奏方面培养他们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节奏感和同伴间的合作意识。
此次活动中存在着许多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对于一节新授歌曲的歌唱活动来说,内容显得很单一,只是一味的让幼儿对歌词进行学习,注重孩子对歌曲的掌握程度。如果在学习歌词的时候,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让幼儿根据歌词内容,进行相应的动作创编,会显得更加丰富活跃。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让幼儿更快的记住歌词,而且“身随乐动”的方式仿佛是在游戏中学习,能让幼儿更轻松的学习歌曲,不会觉得很枯燥并且使孩子感到意犹未尽。(我这个环节是安排在后面的)。
设计背景
我通过调查发现农村孩子在5、6岁的时候有大部分都没有开始刷牙,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养成每天刷牙的习惯。《刷牙歌》是一首节奏轻快的幼儿歌曲,歌词富有童趣且朗朗上口。歌曲中提到了每天刷牙方法和好处,来呼吁孩子养成刷牙的好习惯:“小牙刷,手中拿,顺着牙缝上下刷,里里外外都刷刷,刷得牙齿白花花,大家夸我讲卫生,哈哈!笑一笑,露出一口小白牙!”整首歌曲生动活泼,幼儿们都非常喜欢。
4、大班音乐教案《画地球》含反思
教学目标:
1.在熟悉歌词的基础上学唱歌曲,尝试自主性填唱。
2.结合生活经验创编歌词“画xx”,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
3.激发幼儿热爱地球的情感。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能熟练的演唱歌曲并尝试自主性填唱。
2、难点:结合生活经验创编歌词“画xx”,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
教学准备:
水彩笔、白纸若干,熟悉歌词内容,教学碟片一张,钢琴一架。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组织幼儿做端,准备上课。
2.教师谈话,调动幼儿学习经验,复习儿歌《画地球》
3.发声练习
1=C-D 4/4
1 2 3 2 1 5 ︱1 2 3 2 1 5︱5 3 5 3 1 5 3︱4 5 4 3 2 2 ||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配合旋律自主学习填唱。
(1)教师清唱歌曲,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歌曲旋律。
(2)教师引导幼儿进一步欣赏旋律,尝试自主性填唱。
教师:我们再来听听这首好听的歌曲,小朋友们可以试试把儿歌和音乐配在一起,看能不能合起来唱。
(3)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自主填唱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进行重点练习。
(4)教师与幼儿跟随音乐共同演唱歌曲2-3遍。
2.结合已有经验,引导幼儿用绘画的形式创编歌词,并进行演唱。
3.集体交流创编经验,教师提炼部分创编内容进行集体演唱。
4.反复练习唱歌,指导幼儿唱准节奏。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小结,对幼儿进行思品教育,教育幼儿要爱护我们的家园,保护地球。
2.下课休息。
活动反思:
在我们以往的一些音乐教材中不乏一些经典、优美的歌曲,如何让孩子更好的来欣赏、感受并接受这些音乐,对于我们老师来说无疑是一个创造性的活动。先前的一些所谓发展孩子的创造性能力理念的风行,大家把重点放在了创造性上,但是大家又忽略了重要的一点:创造是需要有一定基础的,没有一定的积淀,让像白纸一样的孩子如何来创造?
《画地球》是一首优美的让人联想美好家园的歌曲,在我们班级专题《“美丽家园”欣赏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活动的进行中,我们把“美丽家园”作为一个完美的可值得欣赏的载体,让孩子在欣赏过程中来感受环保的重要性,因此这首《画地球》便进入到我们的“美丽家园”中。本次活动以歌曲内容来贯穿始终,把歌曲内容展示在孩子们面前,布置在活动室场地中,按“大树小丘、绿水青山、花坛草坪、白云蓝天”这四个区域有序的划分。从进入场地“地球村”开始,孩子们就参与到了歌曲中,置身于情景中,孩子们对歌词、歌曲内容有了一个具体形象的概念,这无疑为后面歌曲的学习做好了无痕的铺垫,因此在后面“画地球”时,孩子们便能很自然地把歌曲内容“画”到地球中,同时场地的巧妙布置,在后面孩子练习歌曲时突破了轮唱这个难点。这个教学活动让孩子置身音乐中,在学习歌曲的同时体验了参与情景的快乐。
5、大班音乐教案《看晒场》
活动目标:
1、按游戏和音乐的要求,相应地随节奏变换动作,并能遵守游戏规则。
2、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3、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看晒场》音乐。
2.小鸟、小鸡、小鸭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1.谈话
水稻可以收割了,收来的水稻要拿到晒场上去晒,哪些小动物会来偷吃粮食呢?我们该怎么办呢?
2.讲解示范游戏
●幼儿围坐成圆圈,圈内表示晒场,请2、3名幼儿做看晒场人。
其余幼儿带上头饰做小动物来偷吃粮食。
●游戏开始,小动物们随音乐做各自的动作。看晒场者口发“嘘
嘘”声,并两手左右张开作驱逐状。
●第二段最后两小节音乐结束后,看晒场者才能开始捉小动物,
被捉的幼儿回座位,不再继续游戏。音乐重新开始,游戏继续进行,直到捉完为止。
3.指导幼儿游戏
●要求看晒场幼儿专心、认真。
●小动物动作要合拍,并进行变换。
●捉小动物时动作要敏捷。比比谁捉的小动物多。
4.游戏建议
●幼儿掌握玩法后,可增加动物种类,并可配上动物叫声,召
集同伴来偷吃粮食。
●看晒场者可经常变换,根据幼儿兴趣,重复游戏。
●扎好的稻草人可插在场地中间,增加游戏气氛。
附:音乐
1=G 2/4
6ⅰ ⅰ6 5︱6 6 0︱6ⅰ ⅰ6 5︱3 3 0︱ 3 6 5 3 ︱2 2 0︱
1235 2 1︱6 6 0 :︱︱6ⅰ2 3 2ⅰ︱6 6 6 0 ︱︱
6、大班音乐教案《小毛驴》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立体小毛驴一个(大型的) 阿凡提图片一张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能够看着节奏谱正确地拍出相应节奏,并在教师的歌声引导下准确的表现节奏的强弱、轻重等音乐要素。
2、培养幼儿的表演欲望。
3、通过《小毛驴》游戏表演让幼儿学会分享空间,享受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4、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5、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教学重点、难点
1、 让幼儿学会歌曲。
2、 让幼儿学会歌表演。
3、 让幼儿学会打2/4的节奏。
活动准备
1、 小毛驴图片一张
2、 电子琴一台
3、 《小毛驴》歌谱一张
4、 欣赏《聪明的阿凡提》故事片,让幼儿体验片中阿凡提对小毛驴的深厚情感,了解维吾尔族人们的穿着、风俗习惯。
5、录音机一台
活动过程
1、 开始环节
(1)、节拍练习(2/4拍)
(2)、通过欣赏《聪明的阿凡提》动画片,引出课题《小毛驴》
(3)、对幼儿进行提问,加深幼儿对新疆维吾尔族民族风格特点的了解。
2、 基本环节
(1)、老师示范演唱歌曲2遍。
(2)、教唱歌曲2遍。
(3)、老师和幼儿跟着音乐演唱1遍。
(4)、把幼儿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唱歌,一部打节拍。
(5)、学习《小毛驴》歌表演。
(6)、通过不同的形式表演《小毛驴》
3、结束部分
孩子和老师学着骑毛驴离开教室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孩子的学习兴趣极高,通过让幼儿看动画片、学习歌曲、学习歌表演,孩子被诙谐、幽默、曲调欢快活泼的音乐深深吸引,尤其歌表演中摔跤的姿势孩子学习欲望特强,孩子们能积极参与教育活动当中,对歌曲和节拍表演掌握较好。不足之处是孩子对三重音掌握不够好。
7、大班音乐教案《小熊请客》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音乐,体验曲调的重复和力度变化的有趣性。
2.作有新意的大胆地创编游戏动作,能主动跟随音乐动作表演。
3.在表演中学会相互合作。
4.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能跟随音乐表演动作。
2、在合作表演的过程中学习相互配合。
活动准备
童话剧音乐《小熊请客》、自制《小熊请客》的场景和图画,小鸡、小猫、小狗、小熊、狐狸、头饰各一个、大的活动空间、幼儿15名围成小路装扮花和草。
活动过程
1、导入,引起幼儿兴趣,老师带狐狸头饰随音乐进入教室与小朋友们打招呼:“小朋友们好,我是狡猾的大狐狸,我听说我们这儿的小朋友很会玩游戏唱歌也很好听,所以今天我就是来和大家玩儿游戏的,请小朋友和我一起来做游戏吧!
(1)、教师引导幼儿到故事场景的活动空间,放故事音乐请幼儿安静的听小熊请客的故事情节,都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师:“在故事《小熊请客》中,小朋友们还记得狐狸都遇到哪些倒霉的事情吗?教师出示图片,并模仿小鸡的表演,引导鼓励幼儿回答。
幼儿:(小鸡高兴的唱着歌去参加小熊的生日,半路上碰到了狐狸想和小鸡一起去参加小熊的生日,小鸡不想带狐狸去,狐狸生气的骂了小鸡。) 小朋友说一件老师就重复说,增强幼儿记忆。
(2)、教师依次模仿小猫、小狗的故事情节,创编动作并提醒幼儿每次都不愿意带狐狸去小熊家时狐狸生气的样子一次比一次凶。老师鼓励幼儿积极回答,说完后教师语气、动作夸张地进行整理。
(3)、请个别幼儿带头饰表演唱小熊请客。
2、集体随音乐表演狐狸、小猫、小狗、小鸡、小熊的动作及表演唱,让幼儿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也让幼儿感受到随音乐的节奏变换。
3、把幼儿分组带头饰、自由的创编动作合作表演,将幼儿带入到角色扮演的快乐中。
4、让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分角色表演唱。
活动延伸
今天我很高兴很高兴,谢谢小朋友们陪我玩了这么好玩的游戏。我们的小朋友真的很会玩游戏,那小朋友们,如果是你来编故事,你故事里的狐狸遇到的倒霉的事情又会是哪些呢?请你们回去想一想,想好了就和老师小朋友们一起分享好吗?
活动反思
1、在这个活动中,我抓住了孩子爱玩儿、爱发现、爱创作的特点,而且我们班上孩子喜欢角色扮演的游戏和追逐游戏,抓住这些特点,开展了这个活动。平时我们的孩子很害羞,不知道怎样跟老师亲近,但只要一玩游戏,孩子们和老师之间的隔阂就小了很多,再加上这个游戏和故事情节他们很感兴趣,整节课来说,气氛都很高涨,课堂秩序也很好。
2、在这个活动中我坚持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参与者与指导者。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发挥想象,积极创编,尊重并承认幼儿的创作。
活动效果评析
1、优势:活动目标达成较好,在活动设计和过程中都抓住到了孩子们的兴趣点和兴奋点,如让幼儿自己创编动作,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这个游戏的主人。在游戏中用夸张幽默的语言语气、动作引起了幼儿好动的好玩的天性,能积极参与到游戏当中。
2、不足之处:在活动中有一两个孩子因为在创编环节没有注意到他们的发言,使得他们情绪有些低落,没有对孩子的想法进行肯定或评价。这是我值得注意的,如果当时我当场分享了他们的创作或者跟小朋友们说请他们把自己好的想法先留着我们下课后接着分享并用于游戏中的话,就不会造成这种状况。
8、大班音乐教案《铃儿响叮当》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2、激发幼儿对圣诞节的向往,感受歌曲带来的欢乐情绪。
3、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活动重点:
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活动难点:
激发幼儿对圣诞节的向往,感受歌曲带来的欢乐情绪。
活动准备:
磁带,钢琴,曲谱。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练声:《山谷回音真好听》、《卖报歌》。
2、律动:《挤奶》、《苹果丰收》、《淘米洗菜》。
二、谈话导入活动。
1、幼儿初步欣赏音乐。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你们认真听,然后告诉我这首是什么节日的歌曲?听到歌曲后有什么感受?
师小结:圣诞节是西方基督教为了纪念耶稣诞生的一个节日,而这首铃儿响叮当正是西方人们在圣诞节的时候经常唱的歌曲。后来圣诞节就传到了很多国家,同样也传到了中国。铃儿响叮当这首歌也跟着传到了中国,就有人把它翻译成了中文。
2、师:圣诞节里圣诞老人是怎样送礼物的?
三、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1、教师范唱,请幼儿边拍手边欣赏歌曲。
师:歌曲里唱了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内容,如果幼儿说不出,再欣赏歌曲。同时老师可配上简单的动作。)
2、欣赏音乐第二遍。
师:小朋友们知不知道这个铃儿是哪里的呢?(圣诞老人的雪橇的驯鹿上。)
师:它是怎么响的?(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内容)
3、幼儿讨论后老师小结:“新年到了,圣诞老人赶着马车去给小朋友发新年礼物。圣诞老人坐在雪橇上,奔跑过田野,马儿铃儿响叮当……。教师完整的朗诵歌词内容。
4、师:现在请你们当小喇叭,老师当大喇叭。我们一起把这首歌的歌词念一遍吧!听听谁的声音最好听。
四、完整练习歌曲。
1、教师:你们想学这首好听的儿歌吗?请你们和老师配上音乐完整的唱一遍。
2、鼓励幼儿加入表情进行初步的表演。进行分组轮唱,增加趣味性,熟练歌词。
教师小结:圣诞老人说听到了你们的歌声,但这么好听的歌曲如果加上很美的表情唱我想就更精彩了。你们也觉得吗?
五、结束部分。
1、引导幼儿关心他人,知道圣诞节送圣诞礼物是表示友好的一种方式。过圣诞节的时候,每一个人都很快乐,因为他们收到了圣诞老人和自己好朋友的圣诞礼物。
2、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歌曲的名字:铃儿响叮当)
9、大班音乐教案《摘草莓》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轻快的情绪,初步学习用两个声部进行演唱歌曲。
2、在图谱的帮助下演唱歌曲。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歌唱活动的快乐。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图谱。
活动过程:
一、练声。
“孩子们,让我们先来亮一亮咱们的嗓子吧!”
二、学习歌曲。
1、欣赏教师范唱,了解歌曲与内容。
“今天,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好听吗?”“这首歌曲比较轻快,非常的好听。歌曲的名字就叫《摘草莓》。”出示背景图。
2、再次欣赏教师范唱。
“再来仔细地听一听,听听歌曲里唱了什么?”
根据孩子的回答,取出大图谱,放于黑板。
3、摆放图谱。
“谁来把这些图谱根据歌曲摆一摆?”摆得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4、看图完整演唱第一声部,将歌词与图谱匹配。
“让我们看着图谱跟着老师轻轻地来唱一唱。”
三、练习两个声部。
1、讨论、了解第二声部演唱的位置。
“老师这儿还有一些小图谱,为了使歌曲更好听,我们还要在歌曲里加入小图谱,放在哪儿呢?”
“不仅要唱大图谱,还要唱小图谱,小图谱怎么唱呢?”
2、教师唱第一声部,并用体态提示幼儿演唱第二声部。
“我们来试一试唱这首歌,你们唱大图谱,我来唱小图谱。”
3、将幼儿分成两个声部演唱2——3遍。
“在唱歌的时候,我们要一边唱歌,一边听别人的声音,和别人的声音和谐一致就好听了。”
四、活动结束。
“我们把这么好听的歌去唱给弟弟妹妹们听听吧!”
活动反思:
1、图谱与歌曲的结合。
在活动前,我准备了背景图、大图谱以及小图谱,活动中,我先利用大图谱来学习歌曲的第一声部,在用小图谱来学习歌曲的第二声部,吸引、调动孩子来参与活动,并通过摆一摆、看一看,使孩子们从中理解了歌词,记忆了歌曲。
2、动作与歌曲的结合。
由于孩子是初次尝试演唱两声部的歌曲,对于第二声部的切入,孩子们不能很好地把握节奏,所以在活动中我利用肢体动作来提示孩子,被分成两部分的孩子看了指挥就能很好地演唱歌曲了。
3、活动流程层层递进,过渡流畅。
用《摘苹果》的曲调来唱《摘草莓》练声,从两声部练声到学习新歌,再加入第二声部,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过渡时,紧接练声时的情景衔接道:“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来引出新歌,引出老师的范唱。在出示大图谱时,由于每张大图谱上有两句歌词,所以范唱完让孩子说,当孩子说出一句的时候,我会追问与之一起的另一句,“除了风轻轻吹,还有什么在飞?”“什么在风中飘香味?”“一颗颗红草莓好象什么?唱了几次?”等等语句组织得很自然、流畅。
当然,“有完美的教案,没有完美的课堂。”课堂是活的,总会存在一些不足,或者说有些地方可以上得更好。在这个活动中,让孩子摆大图谱的时间控制得再短一点,再紧凑一些,在请两三个孩子摆完后,我就可以清唱来纠正孩子摆放的对错与否。
10、大班音乐教案《小螺号》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正确理解歌词,并感知音乐的节奏,培养对音乐的节奏感。
2、乐意参与音乐欣赏活动,并体验歌唱过程中的快乐。
3、能够运用简单的身体动作来表达歌曲的意思。
4、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1、重点:用欢快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并体验歌曲的情绪、情感。
2、难点:准确把握节奏,正确唱出音乐的高低起伏。
活动准备
1、活动前一天要求幼儿把家中用贝壳或海螺制成的工艺品带回园,进行分享观赏。
2、音响及《小螺号》的音频,辅助感知节奏的打击乐器(木鱼、小鼓、三角铁、沙球等),手写歌谱一份。
3、活动教学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把收集到的贝壳风铃、贝壳船、海螺等工艺品装扮教室,让学生摸摸看看听听,营造海边的氛围。
2、教师导入,“小朋友们,看看课室里摆满了你们带来的贝壳风铃、海螺船,漂亮极了。那你们知道这些贝壳、海螺是从哪里来的吗?”(海滩)“那有没小朋友可以告诉老师,海滩上都有什么呢?(引导幼儿说出海鸥、浪花、船等词)
“哇,海滩上有那么多东西,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啊!?”(想)“那老师今天教小朋友们一首歌曲《小螺号》,让‘小螺号’带你们去看看海滩好吗?”(好) 初步听赏歌曲: 教师第一次播放《小螺号》的音乐旋律,并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及韵律展开想象。(第一遍)
二、学习歌曲:
1、发声练习:先让幼儿进行发声练习,打开喉咙,以免歌唱时伤及声带。
2、歌词朗诵:老师教幼儿按歌曲的节奏进行逐句朗读。
例:A第一句老师拍手读: X X XXX 师: 小螺 号嘀 嘀嘀 吹,海鸥听了 展 翅 飞 。 B:幼儿模仿老师有节奏地读。 生: 小螺 号嘀 嘀嘀 吹,海鸥听了 展 翅 飞 。
3、老师第二次播放音乐,引导幼儿注意歌曲的节奏。(老师一边在旁打节奏)
4、老师逐句教幼儿唱并使用打击乐器进行辅助教学。老师边用乐器拍打节奏,边唱歌词,幼儿跟着老师的节奏拍掌唱词。(第三遍)
5、“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用手来拍打节奏,现在你们想一想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打节奏?(跺脚、拍腿、拍肩、点头……)(第四遍)
6、用动作表现音乐:(律动)
(1)教师引导幼儿回忆歌曲中的主要形象:如小螺号、海鸥、浪花、船等。 师:“小朋友们,歌曲里面‘滴滴滴’的声音是谁发出来的呀?谁在飞啊?谁笑啦?……”
(2)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来表现吹螺号、海鸥展翅、浪花起伏等形象。(如果有些小朋友做不出动作,老师可以帮忙引导。) 7、让幼儿跟着音乐边唱边打节拍,完整地唱一遍歌曲。 结束: 师:“小朋友们,我们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唱起《小螺号》,一起去捡小海螺吧!” 老师跟幼儿在轻松的气氛下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歌曲《小螺号》,掌握了音乐知识:弱起小节、附点音符,这节课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熟练了歌曲的吹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群体意识。
本课有效地把器乐教学与唱歌、创造等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注重互动交流,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尽情地展现自我、大胆表演,这是本节课教学成功的一大关键。音乐课程是活动性、实践性最强的课程之一,只有密切联系生活,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才能开心地掌握各种知识、技能,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兴趣。因此,教师注意挖掘课外资源,使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体验到艺术与生活的联系是十分必要的。
音乐课在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精神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在本课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有许多内容是合作性很强的,其中,合作创编、综合表演等内容表现得十分突出。教学时,教师虽然合理分组让学生在小组中学习,但没有给学生明确责任,没有给他们提供充分的体验、创编、集体练习的时间,导致了部分小组的配合不够默契、表演比较拘谨。这就意味着教学设计还有待优化。明确学生自己应负的责任,合理提供空间和时间,加强调控与指导等等,都得合理设计,达到最优化。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大程度地积极探索、紧密配合、大胆创编,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1、大班音乐教案《蚕豆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愿意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欢乐与情绪。
2. 掌握休止符和跳音,利用不同形式进行演唱。
3. 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 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 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学唱歌曲《蚕豆花》,感受欢乐的情绪。
难点:唱准休止符和跳音。
活动准备:
图片、图谱、蜜蜂翅膀;实现观察过蚕豆花的相关知识,包括观察过蚕豆花。
活动过程:
一、谈话、观看图片,引题。
1. 你们有没有观察过我们自然角的蚕豆,有了什么变化?花儿长得怎么样?像什么?(图1)
2. 图2:一簇簇的蚕豆花是怎么长的?——长得一排排
3. 小结:蚕呀蚕豆花呦,一呀一排排,像蝴蝶呦呦呦呦飞田间。画面真美!
二、学唱歌曲,解决重难点
这幅美丽的蚕豆花还是一首好听的歌曲呢!让我们来听一听!
1. 教师边弹边唱。提问:听到了什么?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谱。
2. 幼儿跟念图谱。
3. 师幼看图谱学唱。(伴奏)
4. 这首歌曲给你怎么样的感觉?再仔细听一听,这首歌曲中那里唱得特别开心,像在跳舞?教师边弹边唱。
5. 认识跳音,学唱跳音。在哪里,听出来了吗?小耳朵真灵!教师出示跳音符号,这是什么符号?——跳音。遇到跳音符号时,我们应该唱得一跳一跳的,想在轻轻地拍皮球。我们来试一试!
6. 幼儿学唱歌曲。“接下来让我们用开心的声音再来赞美一下蚕豆花。
7. 学唱休止符。这首歌曲除了跳音还藏着一个小秘密,叫休止符。仔细的听老师唱,看看你们能不能把它找出来。教师边指图谱边清唱,有休止符时做夸张的停嘴动作。
8. 休止符表示停顿,它藏在在哪里,听出来了吗?
圆圆的圈就是休止符,它表示要停顿。试一试怎么样!
9. 完整演唱(1-2)遍。
10. 取名。好听的歌儿还没有名,给取个名字!
11. 游戏“蜜蜂采蜜”:另一位教师扮演蜜蜂,“蜜蜂来采蜜了,谁唱的好听就能吸引蜜蜂到你的头上采蜜,她还会邀请唱得最好的和她一起去采蜜呢,准备好了吗?用自然、好听的声音美美的唱,特别要注意跳音和休止的地方。
三、初步学唱第二段
其实这首歌还有第二段唱的是蚕豆花谢了结出了——豆豆,听一听。
1. 教师边唱边出示图谱。
2. 跟着琴声、看着图谱我们一起来唱第二段。
3. 完整演唱。
四、自然结束。
歌声真美,我的眼前好像出现了一片蚕豆花在微风中飞舞!
活动反思:
每年四月,是蚕豆长势最好的时节。在一次野趣活动中,我们路过了一片蚕豆种植基地。一排排整齐的蚕豆长势茂盛,而且正是开花时节,花朵在风中摇曳,就像一只只蝴蝶飞舞。想起了我们的音乐活动刚好有这节课。所以带领孩子们一起观察了蚕豆的生长环境以及蚕豆花的颜色、形状。并且跟孩子们讲解了,蚕豆成熟后的样子。
有了之前的生活经验铺垫,孩子们对于蚕豆花的了解比较多也很容易。所以对于歌词的理解没有什么困难和疑惑。当我轻声地哼着曲调时,孩子们顿时被这富有节奏感的曲调吸引了。当我唱到“呦呦呦呦”的时候,孩子们都笑了。而且也不禁跟着我唱了起来。
所以在完整欣赏以后,我就带孩子们用“啦”字开始哼唱旋律。孩子们哼唱的时候虽然有点不着调,但是兴趣却很高。所以我就用了,我唱歌词,孩子们唱啦的形式进行演唱。接着,我用啦字唱,孩子们唱歌词。
唱了几遍以后,孩子们渐渐熟悉了旋律。就开始完整的演唱歌曲。在学习歌曲中,发现,第一段明显比第二段唱的熟练很多。所以使用图谱结合歌词,再多次朗读了歌词,再回头学习歌曲时,果然效果比较好。
最后,孩子们通过男女分组唱还有小组分组唱的形式,孩子们学会完整的演唱这首歌曲了。
12、大班音乐教案《好朋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借助图谱,学习歌曲好朋友。
2.根据故事情节仿编歌曲,尝试创编说唱部分,感受改编歌曲的快乐。
3.知道好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有了好东西能一起分享。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熟悉歌曲《自由飞翔》。
2.物质准备:白板课件(含故事和歌曲)、伴奏音乐、图谱。
活动过程:
(一)结合生活经验,引导幼儿尝试编创歌曲RAP。
1.教师自我介绍,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好朋友。
2.结合幼儿回答编创儿歌。
3.出示RAP节奏谱,尝试有节奏说唱:一起游戏笑哈哈,一起歌唱乐悠悠,团结友爱手儿拉着手,我们大家都是朋友。
(二)欣赏故事,学唱歌曲第一段。
1.熟悉故事内容。
(1)播放课件,幼儿欣赏故事第一部分。
(2)播放课件,幼儿欣赏故事第二部分。
(3)完整学唱歌曲第一段。
(三)根据故事情节,仿编歌曲。
1.借助图谱,了解故事情节,仿编歌曲。
2.演唱歌曲仿编部分。
(四)完整演唱歌曲,感受改编歌曲的快乐教师:好朋友会互帮互助,好朋友有了好东西会一起分享,这就是我们的好朋友 ,我们把这首好朋友歌一起来唱一唱吧!
(五)拓展经验,了解生活中的其它好习惯。
教师:好朋友之间会互帮互助,有了好东西会一起分享,好朋友之间会想念着对方,有了好朋友,我们的心情会变得更快乐!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提供关于好朋友的图书和图片等,供幼儿理解学习。
2.游戏活动:指导幼儿在游戏活动能和同伴一起分享,互相谦让。
3.家园共育:引导幼儿与同伴做好朋友,并知道好朋友之间应该互帮互助,团结友爱。
活动反思:
通过对一年级课程《好朋友》的授课来看,我的反思大致有一下几点:
一、活动准备
首先,从备课上,这节课的备课准备比较仓促,无论是从导入环节的设计还是从新授课的设计上都没有特别大的亮点,在教案的编写上调理略显清晰,但还是存在不合理的地方,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衔接不是特别的自然,原本想借鉴一些网上优秀教案整合起来的,最后却弄得支离破碎,在上课的过程中也显得很是吃力。
二、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这节课的导入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教授童谣《找朋友》让孩子们拍手读童谣,并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我会选择表现好的孩子,大家一起说出他的名字,并成为大家的好朋友。这样设计不仅引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激励上课过程中表现好的孩子们,并对他们做出及时的鼓励,让学生们心中树立起榜样意识。这一环节在授课的时候没有很好地把握时间,在找朋友的时候浪费的时间有点多,所以导致后面的授课过程很仓促。
2、新授课环节:在这一环节,我还是采用了原始的三听三唱的方式进行教学,但是又在此环节上进行了一些创新。在初听部分首先让孩子们初步感知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在心中形成歌曲的整体印象,为进一步欣赏歌曲做好准备。复听环节紧接着提出问题,让孩子们在歌曲中寻找答案,提高孩子们欣赏音乐的能力,并能够学会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一环节中的不足是,应该让孩子们在欣赏歌曲的时候,运用身体语言感受歌曲,比如加上拍手跺脚的动作,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解决歌曲中的难点部分。在学生的学唱环节上,不再采用以往的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试着跟着录音一起演唱,进而提高学生的学唱能力,然而这样的授课方式学生们还是普遍不能接受,因为一年级的孩子还达不到跟唱的能力,所以在以后的教唱环节中,还是需要慢慢的一点点的渗入到孩子们的学习当中,因为采用了这种跳跃式的教唱方法,所以很多孩子在最后合唱的时候还是只能模仿演唱,不能独立演唱。从而导致这节课在学唱的时候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略显得吃力。
三、拓展部分:
在这一部分我采用了孩子们用肢体表演的方式进行的,让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加入自己的动作大胆的表演。目的是让孩子们在律动中学习,在快乐中进步。虽然这节课是一节唱歌课,但是在一年级的音乐课中还是要求孩子们做到“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在这堂课中有太多的不足与失误,自己在以后还应该多加努力,多听别的老师上课,弥补自己不足的地方,让自己变得优秀。有了第一的失败,就会有更多的成功,让我在失败中更快的成长起来,更何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3、大班音乐教案《种太阳》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愉快的情绪及充满幻想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达。
2、通过图片理解歌曲内容,并能根据歌曲内容大胆地想像。
3、激发对生命的关注和热爱。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活动准备:
1、幼儿知道南极、北冰洋的地形及其气候特点。
2、幼儿用书、教学挂图、磁带CD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教师调到幼儿学习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太阳吗?为什么?
因为有太阳的地方就会变得温暖和明亮,所以大家都很喜欢太阳。
2、教师引导幼儿欣赏歌曲《种太阳》。
教师播放磁带,请幼儿欣赏。
世界上有几个太阳呢?有几个小朋友认为一个太阳不够,他想种太阳,为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欣赏《种太阳 》
教师出示情景图,引导幼儿探讨歌曲内容。
小朋友的愿望是什么?为什么他要播种太阳呢?他想把太阳都送给谁呢?为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再次听歌曲,帮助幼儿感受歌曲活泼愉快的情绪及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
这首歌听上去感觉怎么样?请你猜一猜歌曲里的小朋友在幻想种太阳的时候,他的心情怎么样?
引导幼儿欣赏歌曲,并鼓励幼儿大胆跟唱。
3、教师鼓励幼儿根据歌曲内容展开想象,并大胆表达。
如果你来种太阳呢?请你用画笔把它画出来。
你想把种的太阳送给谁呢》为什么?
4、教师根据幼儿的想像,改编歌曲部分歌词,引导幼儿欣赏。
现在我把你们的想法唱到歌曲里,大家可以和我一起唱一唱。
其实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愿望,你的愿望是什么呢?请你把它画出来或者请爸爸妈妈帮忙记录下来,贴到我们的愿望树上和大家一起分享。
活动反思:
歌曲《种太阳》是一首久唱不衰的经典儿童歌曲。歌曲用一个课时完成有一定的难度,关键是不仅仅教会歌曲,还要让幼儿明白其中深意,音乐教学不仅仅是歌曲教学,幼儿学会演唱是远远不够的。音乐是一种媒介,也是一种精神的升华。要让孩子们体会音乐内涵的魅力,在歌唱中获得情感的升华。所以多媒体是很好的教学手段。
14、大班音乐教案《超级玛丽》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课的灵感来自于孩子在平时的一个小动作,再结合我们平时教学中的节奏练习,为了使节奏练习不枯燥,单一,所以我选择了孩子很感兴趣的这样一种形式。
活动目标:
1. 熟悉乐曲,练习哼唱。探索合适的节奏为乐曲伴唱。
2. 初步学习看指挥演唱,在合作伴唱中体验表演的快乐。
3. 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4. 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视频、幼儿看过超级玛丽的游戏视频、会简单的节奏如:X 0 X 0 X X 0 0 X----。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导入师:请小朋友先听一段音乐,听听是什么音乐。
师:你们知道这首曲子是怎么演奏出来的吗?
揭晓答案:看视频,一人分饰六角用嘴巴演唱乐曲师:看出来了吗?乐曲是用什么演奏出来的?
师:这种演唱方法叫做无乐器伴唱。
二、初步学习伴哼唱师:这个叔叔用嘴巴发出声音模仿了乐曲,你们想不想也来试试?
师:你们的嘴巴可以发出什么声音?
选取幼儿发出的一个合适的音整首哼唱。如:嘟、露等。
三、用合适的节奏和声音练习乐曲师:我们的嘴巴还能发出什么声音?
选取一个声音练习,但发现问题。引导幼儿变换出其它节奏。
师:刚才的声音我们还用刚才得方法唱出来还合适么?怎么办?
在练习节奏的基础上引导幼儿看老师的指挥演唱。
师:你们刚才是怎么唱准节奏的?
换另一个节奏和声音再次进行练习。
四、合作伴唱是:现在我们来试试把两种声音合到一起去试试,我们唱过类似的歌曲吗?
分组进行练习表演唱。
合作表演唱时提醒幼儿继续注意看手势。
五、结束:
师:今天,我们的小朋友通过听音乐、看指挥和小伙伴们一起练习了伴唱。下次我们再来换其他的声音和节奏来为这首曲子再来伴唱。
15、大班音乐教案《逛公园》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及歌词,学习音乐游戏“逛公园”。
2.在反复游戏中学会唱歌曲,能注意弱拍起唱,唱出句首重音。
3.积极参与音乐游戏,体验集体音乐游戏的乐趣。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活动准备】
图谱、音乐、铃鼓一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律动引起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1.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听乐曲《幸福拍手歌》边律动。尝试在乐曲的强拍上拍手。
2.师:你们觉得什么是幸福的事呀?(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大胆表达)
3.小结:是呀,生活中有许多让人觉得幸福的事,尤其是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
师:瞧!就有这么一家他们去逛公园了,可真开心!
二、初步熟悉歌曲
1.教师范唱前3段音乐,并在强拍处出示图片。(唱出角色)
2.师幼根据图谱一同唱。
师:歌曲里哪些人来逛公园啦?歌曲里他们逛公园的顺序是怎样的?(爸爸、妈妈、小弟)
3.教师范唱,幼儿尝试在强拍上拍手跟唱。
师:他们是在音乐的什么时候出来逛公园的?(强拍上出来的)我们在他们出来时拍一下手表示。(注意引导幼儿弱起后唱重音)
4.师幼合唱并拍准强拍。
师:这一次我们看谁能最快听出强拍,提醒我们谁来了?
5.出示小猫,范唱第四段。
师:喵!看看谁来了?(小猫)小猫也想去,他们带它去了吗?听一听。(教师范唱)小结:原来小猫不抓老鼠他们不带它去(完整歌唱)小结:他们一家玩的真开心呀!我们也去“逛公园”吧!
三、游戏《逛公园》
1.第一次尝试游戏,探索在音乐的第一强拍“带人”的规则。
师:我先来当爸爸,我要邀请小朋友和我一起逛公园啦!
游戏前我有个要求,在爸爸出来时你们用拍手信号提醒我一下,在爸爸带妈妈时也要提示一下,妈妈带小弟时也要提示一下!被邀请到的小朋友就跟着后面走,别忘了哦!
(配班老师分段弹琴,幼儿边跟唱歌曲,边用第一强拍拍手的方式参与游戏,初步了解游戏规则。)
2.幼儿角色表演。
3.请幼儿围成圆圈逆时针有节奏地走,连贯的游戏一遍。
师:围公园的小朋友逆时针走,爸爸、妈妈是反方向走,游戏开始了。
4.加入“猫捉老鼠”的环节,组织幼儿进行游戏。
师:他们有没有带小猫去逛公园呢?用同样的方法我们来找个小朋友做小猫,但是小猫只需站在原地,其他小朋友用手指指着“小猫”边唱边表演。
唱完后,“小猫”心里也想去逛公园,现在就去抓老鼠!“喵——”说完马上去捉老鼠(在场的人)。被捉住的就是“老鼠”,已跑上位坐下的幼儿就不能捉了,逃跑时请注意安全。
(游戏若干次)师:想不想再来一遍啊?赶紧把公园围起来吧!
太开心了,逛累了,我们一起休息一会儿吧!
四、结束部分:
师:我们玩得可真快乐啊,好,现在回家喽!(活动结束)反思:《逛公园》是一首愉快而又带些诙谐有趣的歌曲,节奏明快,根据活动目标主要是让幼儿注意弱起拍唱,并能拍准重拍,能在重拍处及时带人。在活动中不仅要学唱歌曲还要按照规则游戏,还要注意圆圈的顺逆时针走,对于大班上学期幼儿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掌握的知识点还是蛮多的。
这个律动的加入可能会延长课堂时间,如果加入律动,可改为边唱边走,拍准强拍,也可作为课前准备。
教师第一次范唱可改为清唱,让幼儿听清楚歌词。
钢琴伴奏声音一定要低一些。
在游戏中教师一定要清楚强调“带人”的规则——在第一强拍处。
角色表演唱这部分可放在前面学唱歌曲时,放在后面会影响幼儿游戏的投入。
游戏处应注意对幼儿情绪的收放自如,对于猫抓住了老鼠也应给写奖励(贴花纸)。当猫捉老鼠时教师应关注好“爸爸、妈妈、小弟”,从而不至于让他们感到冷场。
【活动反思】
《逛公园》是一首愉快而又带些诙谐有趣的歌曲,节奏明快,根据活动目标主要是让幼儿注意弱起拍唱,并能拍准重拍,能在重拍处及时带人。在活动中不仅要学唱歌曲还要按照规则游戏,还要注意圆圈的顺逆时针走,对于大班上学期幼儿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掌握的知识点还是蛮多的。
这个律动的加入可能会延长课堂时间,如果加入律动,可改为边唱边走,拍准强拍,也可作为课前准备。
教师第一次范唱可改为清唱,让幼儿听清楚歌词。
钢琴伴奏声音一定要低一些。
在游戏中教师一定要清楚强调“带人”的规则——在第一强拍处。
角色表演唱这部分可放在前面学唱歌曲时,放在后面会影响幼儿游戏的投入。
游戏处应注意对幼儿情绪的收放自如,对于猫抓住了老鼠也应给写奖励(贴花纸)。当猫捉老鼠时教师应关注好“爸爸、妈妈、小弟”,从而不至于让他们感到冷场。
16、大班音乐教案《数高楼》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数高楼》,唱清歌词,念准数高楼时的节奏型。
2、在掌握歌曲的基础上,学玩音乐游戏“数高楼”。
3、边唱歌边与同伴按《数高楼》的节奏合作用双拳逐个依次累加成“高楼”。
4、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5、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活动准备:
按歌词设计的图片一张,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复习“拔根芦柴花”舞蹈。
二、出示图片,熟悉歌曲《数高楼》的歌词内容。
1、说一说图片上画了些什么?
2、边按歌词顺序指图,边说歌词,并念准数高楼的节奏型。
三、学唱歌曲。
1、倾听旋律念歌词。
2、随乐轻声跟唱。
3、完整学唱。
四、学玩游戏“数高楼”。
全体幼儿站成圆圈,面向圆心,请2名幼儿做弟弟和妹妹站在圈外。游戏可反复进行。弟弟妹妹的人数可增加到4—6人。
活动反思:
《数高楼》是一首叙事性歌曲,歌词富有情境性,描述了我教小弟弟数高楼的有趣情景。歌曲本身特点鲜明,表现为歌词简单,多重复,富有动作性。歌曲有唱和念白两部分,歌曲中蕴含的象声词“哩哩哩、恰恰恰”节奏鲜明、跳跃,变化丰富,增添了歌曲演唱的幽默感和趣味性的念白节奏朗朗上口、富有韵律,整首歌曲说唱结合极富感染力,激发了幼儿的演唱兴趣,并为幼儿创编适宜的动作表现“哩哩哩、恰恰恰”、两人合作用手势表现“搭高楼”以及开展快速反应游戏提供了创造和表现的空间。更是吸引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因素。歌词中有个别词组句子幼儿不太容易理解,使幼儿很容易的记住歌词;采用节奏卡,使幼儿更轻松地掌握节奏。因为有几句后面加了个 “哟”字,小朋友初步会唱的时候,每句后面都加了个“哟”字,我通过语言提醒幼儿好几次,都没有效果,当时我想,这样下去不行,要是唱的时间长了,就更难改过来了,所以我必须马上纠正过来。我想用语言不行,就用手势提醒法试试看,我和小朋友说好了,唱过去这一句后面有“哟”字的时候,我就提前用手臂交叉在胸前,要是没有,我就不做动作。一试之后,效果真不错,就这样在多次用手势的提醒下,幼儿终于正确的演唱歌曲了。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整个活动我注重强调让幼儿主动地学习在浓郁的音乐氛围中,通过团体的情感互动,激发孩子的表现欲望。
17、大班音乐教案《小树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的旋律,体验大树和树叶之间的亲密关系。
2、理解两段歌词所表达的不同情绪,学习用舒缓、跳跃声音来演唱不同的段落。
3、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4、借助小图谱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磁带以及录音机教师自备秋天背景图;自制活动教具小树叶若干片;幼儿人手一份小树叶道具。
活动过程
(一)、换位移情。
提问:小朋友,你们离开妈妈心里会有什么感觉呢?
(二)、学唱歌曲。
1、熟悉歌词。
(1)、秋天到了,许多小树叶离开了树妈妈,它们心里会有什么感觉呢?我们去问问它。
教师朗诵第一段歌词,并将小树叶粘贴在秋天背景图上。
(2)、“我们一起来问问小树叶吧!”幼儿学习按节奏朗诵第一段歌词。
(3)、猜想:小树叶会怎么说呢?
(4)、我们来听听小树叶是怎么说的,引入第二段歌词。
幼儿学习按节奏朗诵第二段歌词。
2、欣赏歌曲。
(1)、教师有表情的演唱整首歌曲,提问:听了歌曲你有什么感觉?
(2)、教师分段范唱,让幼儿进一步感受理解歌曲不同段落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提问:(第一段)离开了妈妈的小树叶心里是不是很害怕?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出对小树叶的关心呢?(教师引导幼儿用舒缓、连贯的声音演唱第一段。)
(第二段)离开妈妈的小树叶非常勇敢、坚强、乐观、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出小树叶的坚定、勇敢?(教师引导幼儿用跳跃、断顿的声音演唱第二段。)
3、幼儿学唱。
(1)、幼儿随弦律哼唱两遍。
(2)、幼儿边唱边尝试用“小树叶”道具做动作表达自己的感情。
(三)、尝试领唱和伴唱。
1、教师领唱,幼儿用“啦”伴唱旋律。
2、个别幼儿领唱,其他幼儿用“呣”伴唱旋律。
活动反思:
《小树叶》是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它是一首情感丰富的拟人化的歌曲。它采取了问答的方式,生动的表现了小树叶勇敢积极乐观的形象。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我始终把情感体验放在第一位,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导入新课时,我利用播放“秋天”美丽的视频,通过听觉和视觉的冲击,引起学生对以往生活急眼的丰富联想,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二,朗读歌词,解决难点
考虑到一年级识字量不多,在咬字,吐字方面更容易出错。因此我在课堂上经常有意无意的让学生跟着我用拍手拍肩的方法读出歌词的节奏,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注意老师的口型,保持原来字音的准确清楚同时使学生体会歌词的内在韵律。
三,情感体验,学习歌曲
由于歌曲的两段歌词所表达的是两种不同的情绪,因此歌曲的学习是采用分段教学,为了能让学生体会第一段树码吗的害怕与不舍,我设计了以“树妈妈”的一声叹息引起学生对“树妈妈”的情感关注。当我问:“树妈妈非常担心小树叶孤零零的飘到哪里都不知道,我们应该怎么养的声音和速度来演唱呢?第二段的教学也采用同样的方法,学生在老师的表演中体会小树叶的坚强,勇敢,声音由第一段的‘轻、慢’变成了‘响亮而富有弹性”。
但在实际教学中,也有些不足:有一句是“飘呀飘呀飘向哪里”学生在唱的时候总是漏了一句飘啊,在下节课的教学中,应对这一句的演唱进行专项练习。
18、大班音乐教案《戏说脸谱》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能尝试用京剧里的表情、动作、声音来表现歌曲中的人物形象。
2、知道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培养幼儿对京剧艺术的喜爱。
3、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重点难点:
学唱歌曲
教学准备:
1、熟悉音乐。
2、窦尔敦、关公、孙悟空、曹操、张飞的脸谱各一张。幼儿自制脸谱。
3、音乐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欣赏脸谱,理解歌词。
1、教师出示脸谱,请幼儿说一说在哪里见过这些脸谱。
2、教师简单介绍这些人物:蓝脸的窦尔敦在深夜悄悄盗走了皇帝的御马;红脸的关公在战场上杀敌英雄无比;花脸的孙悟空很神气;白脸的曹操很精明;黑脸的张飞脾气暴躁,生气时喳喳乱叫,很远的地方都能听的见。
二、欣赏脸谱,学歌曲。
1、教师范唱歌曲,在范唱的过程中唱到哪个人物就出示哪个脸谱。
2、结合歌曲中人物的特点,教师引导幼儿一起创编相应动作,并试着边唱边表演。
3、引导幼儿尝试用京剧的唱腔演唱。
三、佩带脸谱,学表演。
幼儿戴上自制脸谱,随歌曲音乐边唱边表演。
19、大班音乐教案《小手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迁移手指、手影游戏经验,把形物体创编歌词进行创造性演唱。
2、变化手与手指的组合,并用相应的歌词边唱边用手指表演。
3、体验在集体中勇于自我表达的快乐。
4、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5、启发幼儿按照原歌词的结构,创编新歌词并演唱。
活动准备:
玩过手指手影游戏。
人手一件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
1、复习《幸福拍手歌》。
2、玩手指游戏在教师的口令提示下幼儿用双手组合成一物体,并与教师和同伴们交流、欣赏。
取一种姿势,教师示范创编歌词,如:两手五指并拢,手背相靠,手指上下飞舞。教师编歌词:两只小手做蝴蝶,蝴蝶蝴蝶真美丽,飞呀飞,飞呀飞,飞呀飞呀飞飞飞。
教师与幼儿边说歌词边玩手指游戏。
3、熟悉歌曲旋律,主动学唱。
幼儿边倾听旋律,边配歌词并默唱。幼儿跟随琴声,轻声学唱。
幼儿练习,逐步做到边唱边进行手指表演。
变化手与手指的组合,创编新歌词。
由幼儿提出创编对象,教师参与共同探索第二段歌词。并对提出创编内容者拍手祝贺。
边唱边用动作表演 例如:"拍 拍∣我用 小手∣拍拍 拍∣"后面三个"拍"字念的速度加快一点,使幼儿在边说边做的过程中,增加对识字活动的兴趣。也可以引导幼儿用"拎拎, 我用小手拎篮子","拍拍, 我用小手拍皮球"等。
4、音乐活动《小手歌》。
教师:我们用小手除里能做许多事情,还能变出蝴蝶呢!
幼儿边随音乐边唱《小手歌》边表演动作,启发幼儿仿编歌词中的动作。
教师:我们除了用小手变蝴蝶,还可以用小手变什么?
复习打击乐活动
活动反思:
《小手歌》是小班的一个音乐活动,主要是让幼儿感受歌曲活泼、欢快节奏的同时,用手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物体。并在原有动作的基础上,学习创编。由于歌的内容较多,所以把活动分为两个教程。
通过手指做不同的动物来引出课题,并欣赏歌曲小手歌,学唱小手歌的第一段,在活动一开始我以手指做小鸡,叽叽叽叽和小朋友说话,让他们猜猜我的手做的是什么动物作为引题,听听整首歌曲并让幼儿说说我们的手指还能干嘛,并学习歌曲内容里手指可以做的事物,我觉得这一部分讲的有点长,应该再简洁些,可以先只学习第一段的动作,第一课时主要让幼儿掌握好小手歌的节奏,变唱边用小手来表演出所学内容,方便幼儿记忆歌词,小班幼儿要尽量丰富这样的肢体动作,小班幼儿活泼好动,喜欢这样的肢体表演,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注意力。教师轻唱边做动作,幼儿可以跟唱。也可以有节奏的摆动小手所做的事物。
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常常以自我为中心。通过运用表情、动作来表现歌曲,并在表演中能有意识的与同伴进行交流与合作,对小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才能做到。在表演歌曲时我尽量引导幼儿用更多动作去表演,关注每位幼儿,使他们能更加大胆的参与。在创编表演中幼儿们也活跃了许多。
整个活动以音乐游戏贯穿始终,由于采取边唱边表演的形式,因此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歌曲和动作。让孩子在反复感受中,轻松而兴趣地进行学习。使孩子体会到了音乐的节奏和舞蹈的动作,从而完成了音乐教学的目的。活动过程中,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做到真正的有效互动。
20、大班音乐教案《开城门》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幼儿尝试用鼓点创造性地表现音乐的节奏。
2.培养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
3.让幼儿体验集体合作游戏的快乐。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腰鼓及鼓棒幼儿人手份,多媒体课件《音乐小屋》。
活动过程:
1.导入激趣--回声游戏。
幼儿随音乐边敲腰鼓边进入活动室。
师:小朋友,以前我们玩过回声游戏,今天我们用腰鼓也来玩一玩,好吗?那用腰鼓可以怎么玩呢?
幼1:教师敲,我们做回声。
幼2:我来敲,大家来做我的回声……。
师:好的,就用你们的方法来试一试。
教师合理采纳幼儿的方法,带领幼儿玩回声游戏,鼓励幼儿敲出不同的节奏型,丰富幼儿的节奏经验。
评析教师以前曾带领幼儿用唱歌的形式玩过回声游戏,此时,鼓励幼儿把以前的经验迁移到这里,用敲腰鼓的形式来玩,既激发了幼儿自主游戏的兴趣,又巧妙地练习了多种节奏型,为后面的活动做好经验准备。
2.音乐游戏:开城门。
师:回声游戏好玩吧?下面我们玩个更有趣的游戏--开城门。(出示多媒体画面)看,这里有一座非常神奇的音乐城,里面藏着许多神秘的礼物,想不想进去玩?不过,要进音乐小屋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必须通过三扇大门,每扇大门上都有一幅画,里面藏着有趣的节奏,假如你能用鼓点把这幅画中的节奏敲出来,你就能打开这扇门。你们有信心吗?
(1)开第一扇门。
(出示下图:大手小手无序排列)师:咦,小朋友看,图中画了些什么?它们的位置是怎么样的?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节奏来表示它?你能用鼓敲出来吗?
(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用一段无规律的鼓点把画面内容表现出来)来,我们一起演奏音乐。(门打开了)评析第一扇门上的内容是许多无序的小手,所以表示的是一段无规律的节奏。看似非常简单,却让幼儿明白了看图的方法,循序渐进,为后面的活动埋下伏笔。
(2)开第二扇门。
(出示下图:大手小手有序排列)师:看,这幅图上有些什么?和前面的一幅图有什么地方不同?这幅画应该用什么样的节奏来表示呢?
(鼓励幼儿用鼓点敲出图片中的节奏)师:这么多好听的节奏,除了大家一起敲,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演奏?
幼l:大手的地方敲鼓面,小手的地方敲鼓身。
幼2:大手的地方大家一起敲,小手的地方只要一半人敲。
幼3:和老师合作敲,大手的地方老师敲,小手的地方小朋友敲。
幼4:大手的地方站着敲,小手的地方蹲下来敲……老师带领幼儿逐一尝试。
师:我们用了这么多的办法来表现这幅画的节奏,看,门打开了吗?(演示画面:开第二扇门)(3)开第三扇门。
(出示下图:一只大手)师:最后一扇门,你们有信心打开吗?图上画了什么?咦,只有一只手,用什么音乐表示好呢?
幼:可能是让我们停下来吧。
师: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幼:只要敲一下。
师:那我们来试试看。
(幼儿集体拍一下,声音参差不齐)师:奇怪,门怎么不开呢?
幼:鼓声不整齐。
师:有道理,那你们有什么好方法让大家的鼓声整齐呢?
幼儿自由讨论,集体交流。
幼1:老师喊1--2--3,然后大家一起敲。
幼2:可以说预备--起,大家一起敲。
幼3:我们看老师指挥,统一敲。
幼4:敲错的小朋友就站在旁边不要敲。
师:每个小朋都想进音乐小屋玩,我们都要做个有爱心的孩子,你能想个好办法帮助敲错的小朋友吗?
幼:那让他看好老师的指挥,就不会错了。
活动反思: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也是对儿童发展最具有价值的活动。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游戏方式和游戏伙伴开展真正的儿童游戏,获得游戏的体验和身心各方面生动、活泼的发展。各种民间游戏在幼儿园内如火如荼的开展着。民间游戏的玩法有很浓厚的趣味性,而且容易理解。根据中班幼儿好奇、好动的年龄特点,让孩子们在玩中乐、乐中学、玩中有得、玩中有创,更好的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1.消除生疏拘束,一开始我与一位幼儿玩,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游戏的具体玩法,并且对这个游戏也非常感兴趣,“城门城门几丈高”这个活动,很快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孩子们也玩的都很不错。但是,随着游戏的越来越熟练,问题也接踵而至。“不算不算,儿歌还没念完,你就套住了我”“老师,我套住了他他还在跑……。”越来越多的孩子反映着相同的问题,我仔细琢磨了游戏的全过程,发现是游戏的规则出现了漏洞,让机灵的孩子钻了空子。
2.过程安排灵活。要根据幼儿实际,灵活地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过程。何时探索,何时休息,视幼儿的需要而定,不作统一安排。如灵活地用情景来调控幼儿的活动量。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商量了起来……“儿歌完后,套住的小朋友就不能再钻了,就表演节目” “遵守规则的才是好宝宝……”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开了。同时活动密度加大,避免等待的现象,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更能调动孩子们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兴趣。
3.制定好游戏规则、玩法。到了活动实践阶段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我意识到由于游戏规则制定的不够细化,没有制定违规惩罚措施,让机灵的孩子钻了空子。再次游戏前规定幼儿在游戏中必须遵守游戏规则,促使幼儿控制自己的行为。发现问题后,我决定将游戏的规则进行细化。最后,我们决定违反游戏规则的幼儿将失去继续参加游戏的资格,同时在游戏结束后评选出“最佳游戏宝宝”。游戏又继续运转起来了,这次,再也没有孩子耍小聪明了,游戏迅速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
4.民间游戏有其相对固定的规则和玩法,教师在引导幼儿理解游戏规则的意义之后,重要的是鼓励幼儿对游戏的创新。在组织民间游戏时,教师不应让幼儿呆板地遵守规则,按照固定的玩法,一成不变地使用材料,而是要鼓励幼儿在游戏中根据自己参与游戏的体验和需要,制订出适宜的规则。幼儿自己制订的游戏规则,他们更容易去遵守。
5.不断变化,更新。老是一种玩法,有的孩子开始坐不住了, “老师,这个游戏太简单了”有的直嚷着要换个新游戏。 “再教给我们一个好玩的吧……”于是,我提出新的游戏玩法及规则:“苹果”和“香蕉”站在场地的一个圆圈内,相互用肩膀、臀部把对方挤出圆圈外,看圆圈外“苹果”多还是“香蕉”多就哪队胜。赢了小朋友就会忍不住“嘿嘿嘿”的笑,胜利的喜悦溢于言表,欢乐的笑声充满整个教室。整个活动,老师没有进行任何的说教,每一个孩子就在愉快的游戏中不知不觉掌握了滚球的基本技能,并且充分感受着花样玩球的快乐!在整个游戏活动中,我班的孩子们都表现出了很浓厚的兴趣,孩子们都玩儿的特别开心。
不足之处是在游戏环节和短暂的休息时,幼儿不能很好地控制身体的动作,有相互碰撞现象发生。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游戏准备上和安全预防设计上更细致一些。
21、大班音乐教案《火车舞》
活动目标:
1、学跳《火车舞》,能较合拍地随乐做小跑步和找“车厢”等动作。
2、理解舞蹈跳法,能在规定时间内做“邀请”和“感谢”动作。
3、体验“火车头”与“车厢”协调合作的重要,以及朋友越来越多的快乐。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认识过火车,知道火车头与车厢的形状及关系
活动过程:
一、熟悉《火车舞》乐曲旋律。
全体幼儿在乐曲伴奏下,小跑步进教室。
合着音乐,一拍一下地拍手。
随乐做其他身体动作,如拍腿、拍肩等。
二、练习舞蹈中的基本动作。
讨论怎样表示火车进行;怎样邀请“车厢”;怎样表示感谢等动作。
完整随乐练习舞蹈中的基本动作。
三、学跳集体舞
全体幼儿坐成一圆圈。①—⑧小节 教师做火车头,用小跑步去找“车厢”。⑨—⑩小节 火车头对找到的“车厢”坐两次邀请动作。11-12小节 被邀请的“车厢”向火车头行礼表示感谢。
音乐重新开始,被请的“车厢”挂在火车头后面继续行进去找新的“车厢”。
幼儿学做火车头,去找“车厢”
请2-3名幼儿做火车头,去找“车厢”,火车越来越长,直至圈上的人都被请完
四、复习歌曲《表情歌》
1、“火车到站了,大家快乐地唱起了歌。”齐唱一遍。
2、边唱边离开教室。
22、大班音乐教案《青蛙唱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运用不同的声音表现小青蛙和老青蛙的叫声。
2.初步体验同声合唱的乐趣。
3.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不同的声音表现小青蛙和老青蛙的叫声,初步体验同声合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录音磁带《我是一只小青蛙》。
2.大荷叶道具数张。
3.小鸡、小鸭、青蛙小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学唱小青蛙和老青蛙的歌。
1、引出荷叶和青蛙。
师描述:清清的湖面上立着许多碧绿的荷叶,荷叶随风摆呀摆。﹙请幼儿和老师一齐打开荷叶﹚,起风了﹙一起抖动荷叶﹚,风停了﹙一起停下﹚;
师:这么美的荷叶,谁喜欢跳到上面玩耍呀?﹙师模仿青蛙动作,引导幼儿说出“青蛙”﹚
2、想象青蛙的叫声
师小结:青蛙叫的声音高低和节奏不一样,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3、倾听两段高低不同的歌曲,感受老青蛙和小青蛙不同和声音。﹙播放或弹唱《我是一只小青蛙》,请幼儿听一遍,跟唱一遍﹚。
﹙1﹚有一只老青蛙和小青蛙正在荷叶上呢?听﹗哪段是老青蛙唱的﹖哪段是小青蛙唱的。﹙播放歌曲﹚
﹙2﹚请若干幼儿模仿小青蛙和老青蛙叫。﹙据回答把幼儿分组﹚
﹙3﹚师小结:小青蛙的声音清脆—比较尖;老青蛙的声音低沉—比较粗。
4、请幼儿唱老青蛙和小青蛙的歌。
﹙1﹚师范唱
师:在平静的河面上,一只小青蛙和一只老青蛙跳上了荷叶(示意各一名幼儿上荷叶)小青蛙向老青蛙打招呼说“ 呱呱 ”,老青蛙也连忙回答“ 呱呱 ”.小青蛙很想和老青蛙交朋友,它用清脆的声音介绍自己“我是一只小青蛙”,老青蛙觉得一个人很孤单,也想和小青蛙交朋友,它就用低沉的声音介绍自己“我是一只老青蛙”,说着说着,它们就唱起来了。
(2)幼儿学唱。(师示意小青蛙组和琴声学唱,再换老青蛙组唱)。
5、尝试同声合唱
师:虽然小青蛙和老青蛙的声音不同,一个尖,一个粗,但它们很喜欢在一起唱歌,它们觉得那样很快乐,你们想试试吗?(请幼儿用两种不同的声音唱歌,合唱一遍后再换角色唱)。
二、动物音乐会(创编情境,进行表演)
1、师:想想还有哪些动物会唱歌?(请幼儿个别模仿;师随机出示动物小图片(小鸡、小鸭等)贴在黑板上的歌谱下面)。
2、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喜欢选择黑板上的动物模仿唱歌。(先个别唱-----再合唱)
三、结束
师:今天,我们都是大一班“小青蛙合唱团”的小演员了,现在我们要去准备一下,要参加合唱比赛去啰。
教学反思
1.活动过程对幼儿探索精神,合作能力得到了发展,充分做到了以幼儿为主体。幼儿通过美丽的荷叶展开想象,联想到青蛙以及青蛙的各种叫声并向同伴表现。
2.幼儿在师幼、同伴之间的的互动中感受音乐的乐趣,从而对音乐感兴趣、能充分体验、展开丰富想象和极力表现,感受平时也应该用合适的声音表现歌曲,不能喊唱、乱唱。
3.存在不足:在进行同声合唱时,分声部站位不明显,幼儿唱歌时容易跑调。
4.改进措施:
(1)加强单声部练习,练习好单声部再明显安排站位进行合唱。
(2)在活动中,教师可视幼儿的兴趣在区角活动进行延伸,提供更多的动物图片,引发幼儿想象更丰富的声音和节奏表现不同动物的叫声,以便丰富合唱内容。
23、大班音乐教案《大蛀牙》含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感受和表现音乐的美感,培养幼儿的审美观念。
2、初步认识钢琴键盘。
3、通过创意肢体造型,培养幼儿创造潜能。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准备:
响筒、纸、笔、娃娃、键盘垫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玩泡泡游戏。
(反思:以游戏的引入,可以提高幼儿的兴趣,把幼儿带入音乐的世界。老师在与幼儿一起玩游戏时可以更加自由、轻松。)
二、节奏游戏。
1、老师敲鼓,幼儿用手拍出节奏。
老师:请小朋友听鼓声,用手拍出节奏。
2、模仿老师拍肢体节奏。
老师:我们玩猴子学样的游戏,请小朋友模仿老师拍出身体节奏。
(反思:老师在以上的活动就是为了下一个目标做铺垫的。幼儿对老师所拍的节奏和动作大部分是可以掌握的。但当幼儿遇到较困难的节奏时,老师只是一带而过,没有继续深入。在老师出拍时,老师应考虑到幼儿的接受能力,可以从易到难开始。当幼儿拍错时,老师可以重复3――5次,动作要夸张些,拍子放慢些。)
三、请幼儿听歌曲中有几颗大蛀牙。
老师:小朋友你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牙齿的?
老师:有个小丑特别喜欢吃糖,又不爱刷牙,结果长了大蛀牙。请你们听一听,他长了几颗大蛀牙。
四、幼儿边听音乐边用手指表示每句蛀牙的次数。
(反思:在这个环节中,引起许多听课老师的争议,认为老师的节奏拍错了。在课前,我听过多次的音乐,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想法,觉得乐曲中的牛铃声小,速度快,幼儿较难听出来。老师有太多的不放心,也低估了幼儿的能力。)
五、幼儿边听音乐边用敲出每句蛀牙的次数。
(反思:在活动中我侧重于让幼儿感受音乐里的蛀牙次数,忽略了幼儿心理对兴趣需求,兴趣点的激发不是很高。出现了幼儿不想再次听音乐的现象。当出现这些情况时,老师应该邀请幼儿一起动起来,多准备游戏,激发幼儿的兴趣。)
六、认识键盘。
老师出示第一张小丑,引导幼儿:你们看这个小丑有几颗大蛀牙?(两颗)
老师:你们觉得小丑的蛀牙象哪种乐器。
老师介绍键盘:这个是钢琴键盘,有黑有白。白的叫白键,黑的叫黑键。
老师:你能在键盘上找出两个黑键吗?(幼儿轮流触摸黑键)
老师出示第二张小丑,引导幼儿:你们看这个小丑有几颗大蛀牙?(三颗)
老师:你能在键盘上找出三个黑键吗?(幼儿轮流触摸黑键)
(反思:幼儿游戏兴趣非常浓郁,因为在钢琴键上玩游戏化的情节对幼儿的吸引非常大。[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不足之处:游戏时,始终是老师与幼儿玩,没有音乐的加入,略显呆板。我们每做的一件事情,最后都要回归音乐。)
七、蛀牙造型。
老师:有一颗大蛀牙,变一个造型。
幼儿:原来你没刷牙,模仿一个造型。
老师:有两颗大蛀牙,变两个造型。
幼儿:原来你没刷牙,模仿两个造型。
老师:有三颗大蛀牙,变三个造型。
幼儿:原来你没刷牙,模仿三个造型。
(反思:幼儿能够模仿出老师的动作,但幼儿更愿意自己去创造。)
八、牙防所游戏。
(反思:幼儿很喜欢玩这个游戏,老师在组织中没有注意到游戏的氛围,结束也显得有点仓促。)
课后反思:
1、自己应该更充分相信班中孩子的能力、潜力。在某些环节中使教育更加放手与开放,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暗示。
2、应提高自己捕捉幼儿在讨论中想法与信息的能力。
3、老师在活动中还应具有自由自主、灵活变通的能力。
24、大班音乐教案《牧童短笛》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牧童短笛
设计意图:钢琴曲《牧童短笛》是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贺绿汀创作的,这是一首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可让大班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从而了解这种音乐结构的特点,提高对同类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
活动目标:
1、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意境和情节,懂得分辨乐曲的A-B-A三段体曲式。
2、通过简单的乐器伴奏来烘托音乐作品中此起彼伏的旋律特色,并通过不同音色的乐器来区别A、B段的不同情绪。
3、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中国音乐作品,激发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4、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牧童形象的木偶及田园风味的背景图。
2、各种打击乐器,录音机磁带。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让幼儿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并用合适的打击乐来表现各段的情绪。
2、难点:教幼儿听辨乐句,理解旋律中此起彼伏相呼应的特点。
活动过程:
1、音乐游戏《什么乐器在唱歌》。师:“什么乐器在唱歌?”幼儿则闭上眼睛,听老师选一种打击乐器,敲出×××的节奏型,幼儿马上睁开看,边拍手边说:“××乐器在唱歌。”
2、播放音乐《牧童短笛》,让幼儿听辨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师:“请小朋友听听这首曲子,猜猜是什么乐器在唱歌?”
3、向幼儿简单介绍钢琴曲《牧童短笛》的音乐背景。师:“这首好听的钢琴曲名是《牧童短笛》,它描写的是我国美丽的江南地区,牧童倒骑在牛背上,悠扬地吹着短笛,在田间玩耍的情景”。
4、出示背景图,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
5、分段欣赏。
(1)听赏第一段音乐。师:“我们先听这段音乐,想一想牧童这时在干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边操作木偶边进行小结: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短笛,走在美丽的田间。这段音乐是悠扬的,抒情的。
(2)听赏第二段音乐。师:“下面,我们来听第二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刚才的第一段有什么不同?听了感觉怎样?想想牧童这时又在干什么呢?”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操作木偶,小结:牧童这时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翻跟斗抓蝴蝶,这段音乐是欢快的,跳跃的。
(3)听赏第三段音乐。师:“下面请你们听第三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前面哪段音乐是一样的,这时牧童又在干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小结:这段音乐和第一段是相同的,这种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样的乐曲叫A-B-A三段体。这段音乐讲的是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
6、启发幼儿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师:“你们觉得这首乐曲的各段用什么乐器来伴奏比较好呢?”
7、为每位幼儿提供2-3种打击乐,提醒他们在乐曲的A段与B段用不同的乐曲来伴奏,并能在教师的指挥下变换不同的节奏型。
活动反思:
《牧童短笛》是一首非常著名的钢琴曲。它短小精致、形象鲜明、风格清新、富有田园风味。全曲共分三个乐段。第乐段描绘了美丽的田园景色,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第二乐段以欢快的节奏、快递的速度和跳跃的伴奏,在情绪上与第一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具有民间舞蹈风格的五声调式特点。歌曲《牧童之歌》,是根据《牧童短笛》的主旋律改编而成。
这堂课的内容对刚踏上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在乐曲的背景、加花、练习中,以颜色、形态、进场次序的变化来引一导学生的学习注意力。结合教学内容我创设了:听、看、比、论、感等多种学习形式,以增强本课的学习效果。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给学生创设教学情景,让他们在实际的感受中体验新知识、接受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会比较好。
25、大班音乐教案《声音长短》含反思
教学设想:
声音的长短是通过一些音乐活动感受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长短。我认为在音乐教学中应该做到:音乐与律动的结合、音乐与生活实际的结合,不仅有利于音乐教学的完成,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锻炼儿童的表演能力,也是全面提高儿童的音乐素质和审美能力的好办法。
在教学本课时,先播放动物嬉戏的录象,让儿童通过看、听、模仿他们的声音和动作,初步感受声音是有长有短的。在此基础上,让儿童进行二声部、三声部的组合练习,体验多声部节奏的和谐美,然后让儿童用“×— 、× 、××”这三个节奏型说话,培养儿童创造节奏的能力。最后播放一段2/4拍音乐,让儿童用打击乐器或肢体语言表现本歌曲中的“×— 、× 、××”。
教学目标:
1.通过音乐活动,让儿童感受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时值的不同。
2.会用三角铁、响板、碰铃、铃鼓等打击乐器,及肢体语言等方式表现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3.让儿童感受、体验多声部节奏的和谐美,培养儿童稳定的节奏感。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借助小图谱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听一听、仿一仿
1.课件呈现动物嬉戏的录象。
要求:欣赏完后,让儿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并模仿一下。
【通过欣赏儿童喜欢的各种小动物,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2.让儿童模仿自己所看到动物的声音和形态。
(1)指声表演。
(2)集体表演。
【给儿童模仿的空间,是让他们参与学习的过程。首先,调动了儿童自主探索的欲望,其次,让儿童了解到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是有长短的,初步感受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
3.整理儿童在录象中收集到的声音,如:
小鸭:嘎 嘎 小猫;喵 — 小狗:汪 汪汪
小鸡:叽叽 叽叽 青蛙:呱 — 小羊:咩 咩……
4.儿童用不同方式表现这些声音的节奏。比一比,谁表现的方式多。
【在活动中,儿童的表现方式有很多,如:①模仿叫声②拍手、拍腿、拍肩③跺脚④体态律动(跳跃、跑跑、走、舞蹈动作等)⑤捻指⑥嘴打梆子⑦“嗒”式读谱法……】
二、谈一谈、议一议、仿一仿
1.让儿童收集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和动作。
2.儿童交流自己所收集到的声音和动作:
泉水:叮 咚
火车:呜…呜…卡嚓 卡嚓
大钟:当 —
汽车:嘀 —
闹钟:嘀嗒 嘀嗒
牛 :哞 —
老鼠:吱吱 吱吱
心脏跳动:咚 咚
钉钉子:叮当 叮当
狮子:吼 —
小兔:蹦蹦 跳跳
【通过收集自己所熟悉的声音或动作,并按节奏模仿出来,进一步感受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长短】
3.节奏组合表演
(1)师引导:谁能用刚才收集的火车的声音来表演火车开来的声音?
(2)儿童自由组合表演,教师给予指导。
(3)请表演好的儿童表演展示给大家看,并给予奖励。
鸣笛声‖ 呜 呜 ︱ 呜 呜 ︱ 呜 呜 ︱
车轮声‖卡嚓 卡嚓 ︱ 卡嚓 卡嚓 ︱ 卡嚓 卡嚓 ︱
【奖励提高了儿童的积极性,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4.以小组为单位,边听《火车开了》边模仿鸣笛声和车轮声。(可以用声音,也可以律动)
5.儿童分小组合作表演其他声音和动作的组合,教师指导。
(儿童边表演,边播放歌曲《在动物园里》,既培养了儿童稳定的节奏感,又熟悉了歌曲《在动物园里》,为下一节教学这首歌曲奠定了基础。)
① 小鸭:嘎 嘎 小鸡:叽叽 叽叽
② 锤子:咚 咚 钉钉子:叮当 叮当
……
6.教师引导儿童由二声部逐渐过渡到三声部:
① 小猫:喵 — 小羊:咩 咩 老鼠:吱吱 吱吱
② 大钟:当 — 铃声:叮 呤 闹钟:嘀嗒 嘀嗒
③ 风 :呼 — 泉水:叮 咚 树叶:哗啦 哗啦
④ 狮子:吼 — 青蛙:呱 呱 小兔:蹦蹦 跳跳
……
7.分组表演,比一比,哪组配合最默契,表演的种类多,节奏稳定。评奖激励,自评、互评。
(边表演,边播放歌曲《在动物园里》)
【通过实践活动,让儿童亲身体验了多声部节奏的和谐美。这样,不仅儿童学得轻松,而且培养了儿童的合作能力。】
三、创造节奏。
1.用“×— 、× 、××”三个节奏型说话。
(1)师示范:小白 兔 ︱ 跳跳 跳 ︱
(2)儿童创造:如:
① 老 师 ︱ 早上 好 ︱
② 小妹 妹 ︱ 真漂 亮 │
③ 哎 — ︱ 你 在 ︱ 哪 里 ︱
④ 赵丽 君 │ ……
比一比,谁创造的有新意。
【语言本身就有生动、丰富而美妙的节奏,结合语言,提取节奏对儿童来说易于理解,易于掌握。】
2.三角铁、响板、碰铃、铃鼓等打击乐演奏“×— 、× 、××”
(1)认识打击乐三角铁、响板、碰铃、铃鼓。
(2)让儿童尝试演奏,了解其音色,同时教师规范其演奏姿势。
(3)尝试用打击乐演奏前面所创编的节奏。
3.播放《在动物园里》,儿童用打击乐演奏歌曲中的“×— 、× 、××”节奏,也可律动,如:跑跑 走,或蹦蹦停、拍手等。
【用打击乐表现“×— 、× 、××”,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儿童分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能力。】
四、在儿童的欢呼声中结束新课。
教学反思:
本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儿童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反思这节课,做到了以下几方面:
1.师生关系平等和谐。
教师以与儿童平等的身份参加活动,通过引导,发挥主导作用,和儿童共同探索知识,和他们亲切交流。在这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儿童敢于大胆探索创新,敢于大胆表现自己。比如:让儿童收集自己所听到的声音,并模仿,他们都积极开动脑筋,争先恐后地向大家展示。
这样,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气氛,另一方面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创新能力。
2.让儿童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
奥尔夫认为:元素性音乐教育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参与者。让儿童收集自己熟悉的声音,通过自己的各种器官表现这些声音的节奏,并用自己的语言去创编节奏,让儿童了解到,原来动物的叫声有节奏,我们的语言也有节奏,从而把复杂而枯燥的节奏变得简单而有趣。这样,让他们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通过亲身实践轻松地获得音乐知识。
3.变“枯燥”的知识传授为“有趣”的知识探索。
如果用传统地教学思想和方法,就是直接告诉儿童“×— 、× 、××”节奏型的名称和时值。实践证明,儿童对这种学习音乐理论知识的方法毫无兴趣。但这节课是让儿童自己收集和模仿各种声音和动作,并应用“×— 、× 、××”这三个节奏型说话,然后从声音中、动作中、语言中形成“×— 、× 、××”的节奏概念。这样,既激活了儿童的思维,调动了儿童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积极性,体验了获得成功的喜悦,也培养了儿童创造节奏和感受节奏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趣味教学,让儿童感受到音乐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学习音乐理论是件简单而有趣的事。
4.培养了儿童的创造能力。
在教学中,无论是读节奏还是用体态律动表现节奏,或是创编节奏,都注重激发儿童的即兴发挥能力和想象力,发展儿童的创造能力。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本人将拓宽自己的视野,拓宽儿童的思维,将课改精神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末。
26、大班音乐教案《放风筝》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欢快气氛,体验与同伴一起合作扮演角色“放风筝”的快乐。
2、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掌握B段音乐老爷爷收放风筝的动作。
3、倾听音乐,根据音乐的变化完整表现出放风筝的情景。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5、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活动准备:
1、音乐《放风筝》、风筝图片的PPT
2、幼儿有过放风筝的经验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从前有一位老爷爷特别爱扎风筝,他扎的风筝啊栩栩如生、造型各异。
(播放PPT,幼儿观察)
老师出示四只不同种类的风筝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爷爷都做了哪些风筝呢?”
2、感受A段音乐,学习变风筝造型。
过渡语:你们看哪些风筝来了?它是怎样出来的。
(1)教师根据音乐变风筝造型,幼儿观察并发现教师变造型的规律。
指导语:老师的风筝是怎样变出来的的?
(2)幼儿边听音乐边按节奏变风筝造型。
3、感受A、B段音乐,初步表现放风筝的情景。
(1)继续讲述情境:你们猗猜后来风筝们飞上天了吗?可是没有老爷爷的线他们怎么飞得起来呢。不过就在这时老爷爷回来了,他不但没有生气,还带着这些风筝在天上自由自在飞翔,这些风筝都很聪明,老爷爷风筝线往哪边扯,他们就往哪边飞。他们飞啊飞直到,天黑才砸家呢。
(2)倾听音乐,幼儿当风筝,教师当老爷爷,师生一起坐在座位上随音乐节奏自由模仿风筝向不同方向飞的动态。
4、和幼儿一起玩放风筝的游戏,完整表现放风筝的情景
(1)教师当老爷爷,师生一起玩放风筝游戏1-2遍。
(2)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按节奏、飞得有美感的“风筝”,并请其示范。
(3)请个别幼儿上来当老爷爷放风筝。
(4)重点练习如何当老爷爷来指挥风筝飞舞。
(5)幼儿两两合作,一人当老爷爷,一人当风筝玩游戏。
引导幼儿评价:合作得怎样?动作是否优美、是否有节奏、是否看了主人的指挥
5、出示中国龙的图片,引导幼儿如何集体合作变中国龙风筝。
过渡语:今天老爷爷扎了一条巨龙风筝,你们能把这个大家伙变出来吗?
(1)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变成一条龙,如何飞起来。
(2)教师当老爷爷,放飞“中国龙”。
27、大班优秀音乐教案《阿拉木汗》
教学目标:
1、幼儿初步学习跟随乐曲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2、幼儿根据音乐结构、性质、图谱的变化设计出打击乐配器方案。
3、幼儿进一步练习按即兴指挥手势进行演奏,并能注意在整个活动中保持活泼快乐的情感体验和表现。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5、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随录音音乐做集体表演动作。
2、教师排好坐位并放置好碰铃、圆舞板、铃鼓、双响筒这些打击乐器。
活动材料:
1、打击乐图谱
2、乐器标志图
3、节奏乐谱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踵趾小跑步入室,幼儿入座。
2、复习律动:手腕转动
二、基本部分:
(一)熟悉乐曲,学习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
1、请幼儿欣赏音乐(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首新的音乐"阿拉木汗",请大家仔细听,感受一下,音乐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2、幼儿完整欣赏乐曲后。提问:这是一首什么样的音乐,你听了以后,是开心,欢快呢?还是安静,温柔。
3、教师介绍,这是一首"新疆维吾尔族音乐"旋律欢快,优美。
4、出示图画,请幼儿欣赏,音乐为我们带来了这么美丽的景色。
5、幼儿一边欣赏音乐,一边欣赏图,教师按音乐节奏指点图谱。
6、引导幼儿学习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
7、分角色表演动作,幼儿看教师指挥做动作。
(二)学习用乐器演奏
1、引导幼儿根据图谱中的角色变化设计打击乐配器方案,如:跺脚(碰铃)拍手(圆舞板)抖手(铃鼓)拍手跺脚(全部乐器)
2、看指挥,进行节奏练习。
3、听音乐,请幼儿看老师指挥进行打击乐表演。
4、交换乐器表演。
5、加入"双响筒"乐器表演,提升演奏效果。
三、结束部分:
1、小结,我们今天学习了打击乐"阿拉木汗"。与小乐器们玩了游戏。下次老师还会请小朋友来学习担任"小指挥"指挥每种乐器进行表演。还要学习加入"双响筒""刮棒"等乐器来表演,我们将获得更好的音乐感受。
2、收拾乐器,随"阿拉木汗"音乐自由舞蹈,到户外游戏。
3、结束活动。
28、大班音乐教案《颠倒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颠倒歌》,唱准切分音和休止符。
2.体会歌曲的幽默、风趣,自主创编歌词。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喜欢欣赏儿歌,会大胆地朗诵。
5.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活动准备:
《颠倒歌》图夹文,视频。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动物王国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我们来听一听。(教师边做动作,边范唱)
师:你们听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二、欣赏图片,熟悉歌词,唱准切分音和休止符。
1.根据小朋友说的,逐一出示图片,每出示一张唱一句。
2.整理图片顺序。
师:小朋友听得真仔细,把动物王国发生的有趣的事都说出来了,可是这个顺序跟歌曲里说的是一样的么?(师再次范唱)
师:谁来帮这些图谱摆摆顺序?
按顺序把图谱摆整齐,点出歌曲有两段。按顺序带领幼儿唱2---3遍。
3. 唱准切分音和休止符。
拎出重点休止部分,教师唱出两种不同唱法,幼儿进行对比。
师:听听,老师唱的这两句有什么不一样的?(带领幼儿唱出休止符)
三、鼓励幼儿大胆表演唱
师:小朋友们唱得真不错,老师相信你表演的也很棒,我们一起来看看谁表演的最可爱!
根据视频音乐,和小朋友一起表演。
四、幼儿创编歌词
师:动物王国里除了这些颠倒的事情外,还有什么颠倒的事呢?请小朋友把你想到的事编到歌词里看看,谁来试试?
师:小朋友回家后,也可以和爸爸妈妈们一起动脑筋想一想,一起编一编。
教后反思:
颠倒歌是一首带有诙谐、幽默曲风的歌曲童谣,歌曲活泼有趣,并有韵律感,深受幼儿的喜欢。整个活动分了三个层次展开教学。
在幼儿发表自己看法的同时,我只是老师初浅的表面性地回应了幼儿,没有抓住机会让幼儿进一步理解颠倒的含义,当幼儿说到颠倒时,应该抓住“颠倒”两字,让幼儿说出颠倒的意思或句子,当幼儿提到某句时,应逐句讲解此句的含义,让幼儿真正理解颠倒,为创编做好铺垫,而不是直接告诉儿歌的名称。
让幼儿再次倾听目的是让幼儿感受儿歌韵律和节奏,但由于能力弱的几位幼儿还没有熟悉儿歌, 节奏把握也不是很好,使得这些幼儿对于歌曲掌握程度不佳。可以适时出示下节奏图谱方便弱的幼儿掌握节奏,也方便音乐感强的幼儿巩固。
在第一次范唱时,我没有解释“颠倒”的含义,以至于后面的创编歌词,孩子们不能及时创编。
总之,由于有了先前的经验与理解,孩子们的回答就像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界:小鱼飞在蓝天中;小鸟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他们口中的颠倒世界是如此稀奇,不受拘束的孩子个个都是创造美的天使,激发了孩子们的潜在能力。
29、大班音乐教案《胡说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唱《胡说歌》,感受歌曲中滑稽、可笑的意蕴。
2、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想象违反常情的滑稽事情,仿编歌词。
3、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丑画一幅、小丑帽子一顶、红圆片若干、袜子一双、手套一副
活动过程:
一、感受歌曲韵律,产生学习的愿望和兴趣。
--出示小丑画:这是谁?他哪最滑稽?为什么?
--教师有节奏的念歌词,幼儿感受歌词的韵律及歌词的滑稽、可笑。
二、学唱歌曲。
--教师完整示范唱一遍。提问:小朋友,你听到了什么?(你把袜子套在耳朵上,哎呀、哎!)老师在什么地方说"哎呀"?在哪里说"哎"的?(幼儿可能说的不完整)--听老师再唱一遍:让幼儿认真倾听,知道衬词"哎呀"、"哎"在歌曲中的位置,让幼儿能注意老师的手势,手一出是"哎呀",手一指是"你"。
--看老师手势学唱歌曲,引导并唱出滑稽、好笑的意蕴。
三、仿编歌词,并演唱。
--学习仿编衬词:老师扮演小丑。仿编出不同的滑稽的声音演唱。
--在学习仿编衬词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根据滑稽的样子学习仿编歌词。
(1)老师把袜子套在手上让幼儿根据滑稽的样子怎么唱?
(2)请幼儿表演袜子还套在哪里也滑稽?
(3)除了袜子以外的东西表演:老师可向小朋友借身上东西做滑稽动作,让幼儿仿编。
--让幼儿学习同时仿编歌词和衬词。
(1)请几位老师用不同的东西做滑稽的事并发出不同的滑稽的声音,幼儿分别仿编。
(2)让幼儿用自己的身上的东西分别做滑稽的样子,幼儿之间分别根据对方滑稽的样子仿编歌词。
教学反思:
随意地改变歌词,用熟悉的曲调创编新歌曲,是饶有趣味的。教师在活动中积极引导鼓励孩子作出创造性的反映,注意让孩子有兴趣地参加到编唱活动中,最后,在编唱的过程中教师又巧妙地利用乐器伴奏,参与到游戏中,体现了生生和师生之间的和谐互动,活动达到了顶峰,并完成了预期的目标。
30、大班打击乐音乐教案《阿拉木汗》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新疆歌曲的风格,熟悉乐曲结构,并根据图谱拍出相应的节奏型。
2.初步学习为乐曲设计打击乐器演奏。
3.注意看指挥演奏,体验师生合作的快乐。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图谱一张,视频音乐,课件,幼儿人手一件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
一、感受新疆歌曲的风格、结构
1.看视频短片,感受新疆歌曲的风格。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地方?
小结:新疆是我国的一个省,那里盛产各种各样的水果,那里的人们热情、善良,能歌善舞。
2.欣赏歌曲,感知乐曲结构。
教师: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觉?有没有听到特别的地方?
小结:这首歌曲有两段,(教案出自:banzhuren)一共有三种不同的节奏型。
二、熟悉图谱,用身体动作演奏
1.出示图谱,观察图谱,说出图谱上的图标。
2.身体动作练习。
引导幼儿用拍手、跺脚、拍肩等动作看图进行节奏练习。
三、学习用乐器演奏
1.集体配器。
(1)介绍乐器,认识并巩固三种不同乐器的打击方法。
(2)尝试根据图谱为乐曲匹配相应的乐器。
2.完整徒手练习演奏。
3.看图谱集体完整演奏。
4.看指挥演奏。
5.集体演奏。
活动反思
在教学中,我选择了音乐课,在课型上,我选择了打击乐。 之所以这样大胆地尝试了打击乐教学,主要原因是想让学生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在参与过程中,使每个学生体会到“我能行”。
当然,我知道,在基本功上我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我已做好了失败的准备。但是,我觉得失败和成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活动中积累经验,找到最恰当的方法,这种训练方法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是否可行,这才是我选择打击乐教学的真正目的。课的开始我观察到,学生们踏着律动曲的节奏,高兴地来到了我的教学环境之中,看得出,他们喜欢音乐课,给我树立了信心。音乐课很受孩子们的欢迎,大部分幼儿都积极参与活动,但是也有少数的小朋友不太积极,我发现孩子也不是不喜欢,是不太爱表现,平时就是不太爱说话,在以后的活动中,生活中,我将会给这部分幼儿创造机会,使我们的教学能够更完美。
总的来说,我觉得虽然学生掌握了教学的基本内容,但掌握得较吃力,原因是教学内容难度较大,教学环节安排有不合理之处,如:时间分配不够科学,教学密度较大,教学过程一直在紧张中进行。由于课前过高估计了学生的能力,造成分散难点时遇到了麻烦,耽误了时间,接下来时间不足,使学生只学到了基本演奏方法,而缺少理解、消化过程,发生了学生意犹未尽不肯离开的现象。
我将通过这次观摩教学活动,总结经验教训,征求教师意见,学习他人所长,在今后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取得好成绩。
31、大班音乐教案《鸭子拌嘴》含反思
教学目的:
1.训练节奏感。
2.训练听力。
3.视谱(图型谱、节奏谱)的入门准备。
4.器乐合奏的训练。
5.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6.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教材分析:
这是安志顺于1982年编写的一首打击乐曲,取材于我国的西安鼓乐和陕西的民间打击乐。使用了六件打击乐器:小钹、水钹、圪塔钹、大锣、木鱼、云锣。
这首乐曲是由散板和2/4拍节奏两种节拍类型构成的,其中散板有三处,即头、尾和中部,把2/4拍的节奏段分为两大段(第一、三段),我们根据这个特点设计了一个图型谱。
我们将第一段音乐编成一段简化的节奏谱,让学生通过亲自敲打,更深体验音乐,培养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教具准备:
图型谱、节奏谱、打击乐器(小钹等)、录音机、音带
教学建议:
——出示几个符号,这是几种动物的叫声(有一群小鸟、猫、一群蜜蜂、狗)
——讨论,并赏试用嗓音模仿。体验符号怎样“记录”声音。了解符号和声音关系。
——我们要听一个关于鸭子的音乐,曲名叫《鸭子拌嘴》。
——听两段音乐,它们在描绘鸭子在干什么?(与曲名相关的:吵嘴、走路)。
——选择符号标示。
——把符号转换成动作,挂图型谱,看谱听音乐做一遍。(根据实际,可在座位上,亦可下座位做),问有几次吵嘴?
——看第一段(走路),有个符号☉,问音乐中听到是什么乐器奏的,在动作中加口念“哐”(全曲均照此做)。
——用听说法学节奏填词。
——每行先学一个声部,基本掌握再学第二、三个声部,并交换声部练习。
——挂节奏谱,用声势替换词,第一声部拍手,第二声部拍腿或跺脚。
——换打击乐器,分四个声部:钹、双响筒、鼓和三角铁。
——节奏谱共六行(每行四小节),除第五、六两行外,均有反复。一行行练习,基本掌握后,交换声部,最好每人每声部都能练到。
——听音乐,看图型谱,找出所奏的节奏谱是那一段音乐(第一段)。
——选八位学生,每人一付小钹,分四组设计四段即兴(长短不限):出门、嘻戏、吵嘴、回家。
——前面学习的节奏谱作主部A。四个即兴段作插部。曲式结构为:ABACADAGA
——静听全曲。介绍作品、作者。也可讨论用了什么乐器。
教学反思:
a该课例给6一7岁儿童时,主要用律动训练听力,节奏谱和节奏填词均使用听说(奏)法。小学中年级可看谱练习。
b节奏谱使用是为了学生能亲自参与。每部音乐作品都有自己的音乐语汇,只要其中一段通过亲自参与获得更深体验,对其他部分音乐就会有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通过对节奏谱的练习对这部音乐的节奏语汇,从原先初听时的一片模糊到比较清晰,甚至记忆深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兴趣、理解才有了真正的基础。
c该课例主要目的是参与,故对节奏谱中个别技术难点(如第二行)不必死扣,大拍子跟上即可。若把过多时间、精力用在技术操练上,会消弱学生学习兴趣,影响整堂课教学结构和目的。
32、大班音乐教案《蔬菜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观察蔬菜的颜色,学习问答式节奏的儿歌,并能按节奏回答句子。
2.模仿儿歌中的语句形式,用不同的蔬菜名称创编儿歌。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体验创编游戏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蔬菜的图片(正面没涂色,反面涂有颜色)。
2.蔬菜挂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呀,我们班来了几位小客人。是谁呢?现在,就请它们出来和大家见见面。”
1.教师逐一出示黄瓜、豆芽、番茄、茄子等蔬菜图片(没涂颜色的一面),并引导幼儿说出是什么蔬菜。
2.“仔细看看,它们有颜色吗?”(没有)
3.请幼儿说说番茄是什么颜色的,说对了,老师则将图片翻过来,即红红的番茄。
4.用同样的方法,请幼儿说说其它蔬菜的颜色,如说对了,老师则将该蔬菜的图片翻过来,即黄黄的豆芽、紫紫的茄子、绿绿的黄瓜。
二、编儿歌《蔬菜歌》
老师告诉幼儿要根据蔬菜的颜色来编儿歌。
1.给番茄编。
老师先编一句:什么蔬菜红红的?番茄番茄红红的。儿歌就编好了。
2.给豆芽编。
由老师编第一句:什么蔬菜黄黄的?[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启发幼儿说出“豆芽豆芽黄黄的。”
3.给茄子编。
“现在我们给茄子编。谁来编第一句?”请一能力强的幼儿编第一句:什么蔬菜紫紫的?再由大家编出第二句:茄子茄子紫紫的。
4.请幼儿把刚才编的儿歌连起来念一遍。
什么蔬菜红红的?番茄番茄红红的。什么蔬菜黄黄的?豆芽豆芽黄黄的。什么蔬菜紫紫的?茄子茄子紫紫的。
5.“小朋友们编的儿歌真好听。现在我们再给黄瓜编。谁会把两句一下子编出来?”
请幼儿模仿前面的句式编出:什么蔬菜绿绿的?黄瓜黄瓜绿绿的。
6.教师和幼儿试着把编的儿歌根据图片连起来念一遍。
7.集体再念一遍,可边念边动作。
三、游戏:蔬菜歌。
请幼儿戴上蔬菜挂饰,练习儿歌。如老师(或个别幼儿)问:“什么蔬菜红红的?”戴番茄挂饰的幼儿则站起来说:“番茄番茄红红的。”戴其它挂饰的幼儿则不可以站起来。
四、创编儿歌。
1.鼓励幼儿学用儿歌中的语句形式把其它蔬菜编进儿歌。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把蔬菜画出贴在黑板上。
3.带领幼儿共念新编出的儿歌。
五、游戏:蔬菜宝宝回家。
提出游戏要求:将自己胸前的蔬菜挂饰,黄色的蔬菜送回贴有黄色房子的家里,红色的蔬菜送回贴有红色房子的家里……
活动延伸:
可以开展音乐活动,幼儿根据音乐用身体动作表现蔬菜形象。
可以开展美术活动,进行蔬菜绘画比赛,将幼儿的作品剪下贴在大盘子上,布置成一个蔬菜展览会。
活动反思:
这首儿歌以幼儿都熟悉的蔬菜为题材,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观察并根据西红柿、黄瓜、茄子和豆芽这四种蔬菜的颜色,让幼儿了解问答式儿歌的节奏,并能按节奏回答句子。根据《纲要》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原则之一:“教育内容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因此,幼儿对于这首简短的儿歌,比较容易掌握,并能将学到的知识“××蔬菜红红的”××蔬菜紫紫的”“等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一、导入。
我是以告诉幼儿今天班上来了几位蔬菜小客人为线索引出教学活动的主角——四种蔬菜。我一一出示图片(没有涂色的一面),引导幼儿说出这是什么蔬菜?然后让幼儿观察这几张图片有颜色吗?再请幼儿说说这几种蔬菜分别是什么颜色的。待幼儿回到对了。我在把图片(涂有颜色)翻过来;
二、引导幼儿编儿歌。
我先告诉幼儿接下来我们要根据蔬菜的颜色来编儿歌。我先说一句:“什么蔬菜红红的?”再让幼儿回答第二句:“西红柿西红柿红红的。”告诉幼儿把老师说的第一句和小朋友说的第二句连起来,儿歌就编好了。接下来用相同的方法为剩下的三种蔬菜编儿歌。再请幼儿试着把刚才编的儿歌连起来念一遍。
三、游戏。
发个每个幼儿不同的蔬菜挂饰,巩固幼儿刚学的儿歌。我问幼儿:“什么蔬菜红红的?”拿西红柿的幼儿则站起来说:“西红柿西红柿红红的。”其它三种蔬菜也用相同的方法来做游戏。
整个教学活动结束后,我认为主要问题在于我的引导不够。幼儿们的积极性很高,在创编过程中,我问:“什么蔬菜红红的?”幼儿们能够回答出是西红柿,但是不能把蔬菜的名称和颜色完整的说出来。可是我只是强调要把蔬菜的名称说两遍,再说出颜色才是完整的一句,并没有用一种更直观的方法去引导幼儿完整的创编儿歌。如果我一手拿一个西红柿模型,出示一个幼儿会说:“西红柿。”再出示另一个幼儿会说:“西红柿”然后让他们说出颜色,儿歌就编的比较完整了。孩子们也能通过提示准确的说出相对完整的语句来,而且也能让孩子表达的更清楚,活动效果会好很多。
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都非常的积极,我问:“什么蔬菜红红的?”拿西红柿的幼儿都能站起来,但是他们并没有按照我要求的那样站起来说:“西红柿西红柿红红的。”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在创编儿歌的学习过程中,幼儿还未掌握这一句。可见,在教学活动中正确的引导幼儿是非常重要的。
33、大班音乐教案《娃娃上灶》含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总是对成人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想通过各种方式去体验成人的世界,例如,常常模仿成人的口气说话,穿成人的大鞋子,女孩尤其爱穿妈妈的高跟鞋,男孩爱穿爸爸的大皮鞋。大班的幼儿作为幼儿园里的大哥哥大姐姐,他们更愿意尝试一些具有挑战的事情,尤其是成人经常做的事情,做饭是成人经常做的事情之一,幼儿往往具有浓厚的兴趣。
一、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创设的情境,能够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
2.体验歌曲的趣味,根据部分歌词编创动作进行表演。
3.学会歌唱本首歌曲。
4.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二、活动准备:
PPT、音乐、布娃娃玩偶
三、活动过程:
1.导入
跟随音乐《扮家家》进行律动,音乐结束后,提问问题,引出主题。刚才有这样一个动作(炒小菜),谁知道这是在干什么啊?(炒菜、炒小菜、做饭)你们记得可真清楚,今天老师就带你们来玩一个炒菜做饭的游戏。
2.展开
(1)欣赏儿歌《娃娃上灶》,引导幼儿做事认真专心。
我们的娃娃家里有一个小娃娃她也很喜欢做饭,今天可是她第一次做饭,老师把她做的饭带来了,我们先来看看这位小娃娃做的饭好不好吃。出示ppt。
(2)听音乐《娃娃上灶》,熟悉歌词,引导幼儿做出与部分歌词对应的动作。
(3)引导幼儿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4)以“菜谱”形式出示图谱,引导幼儿根据图谱演唱歌曲并掌握间奏。
(5)跟随音乐以全体合唱、分组等形式跟唱歌曲。
(6)根据部分歌词引导幼儿做出动作,并在演唱过程中加入动作。
四、活动延伸
幼儿仔细观察家长做饭时动作,为整首歌曲添加动作,进行歌表演。
教学反思: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比较有激情,幼儿的兴趣很高,图谱的使用也比较恰当。需要注意的是,老师要时刻关注孩子,注意到孩子的表现才能及时的纠正出现的错误,才能教育活动目标更好的完成。
34、大班音乐教案《大路歌》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筑路工作的劳动,感受歌曲的情绪是坚定、明朗、有力的,表现工人紧张劳动和团结一致、勇往直前的精神。
2、感知歌曲前后节奏,重点学习×·×××节奏型,并能用动作表达出来。
3、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4、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大路歌》录像带,各种节奏图和沙盘。
2、三幅反映劳动的图画,分别是:打桩、拉船、拉石滚。
活动建议:
1、听音乐进场。
2、复习歌曲“嗨唷嗬”,要求精神饱满、有力度。
3、欣赏《大路歌》,看图了解节奏。
(1)看打桩图用声音打桩:×·×
(2)看拉船图用声音学拉船×·××
(3)看拉石滚压路图用声音学×·××××·×××
(4)欣赏第一遍:提问:这首歌曲讲了什么事情?听了觉得怎么样?
(5)欣赏第二遍,同时欣赏录像。提问:这首歌哪些节奏和节奏图上是一样的?
(6)第三遍欣赏:玩“听听找找”的游戏,让小朋友听节奏找节奏图卡。
(7)欣赏第四遍:请能力强的幼儿用动作表演,其他幼儿伴唱。
(8)欣赏第五遍:全班幼儿表演,强调幼儿按节奏表演。
4、复习歌曲《国旗国旗红红的哩》、《小星星》。
5、随音乐出活动室。
35、大班音乐教案《音乐火车》含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目的是挖掘和发展人自身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能力,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萌发幼儿初步感受美,表现美。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引导他们参加音乐活动并且对音乐活动有浓厚的兴趣这并不难。然而要在音乐活动中发展幼儿创作能力和提高幼儿音乐素质则需要长时间地培养与不断地给予感受。在音乐活动中,让幼儿充分去体验音乐,去感知音乐,才能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使他们有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本领,在能唱、会跳、能欣赏的基础上尝试创作,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根据我班幼儿音乐素质发展水平和幼儿对创作节奏的浓厚兴趣,便生成此活动《音乐火车》,让幼儿尝试创作2/4拍的节奏型,并不是通过一个活动就可以解决的,它需要较长时间,在多种手段、多种刺激下才能形成。因此在本活动之前孩子们已经掌握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鼓励幼儿把平时学的音乐知识大胆地运用到创作中去,真正将自己的作品在同伴面前展示、分享。它需要幼儿有一种经验,更需要有一种勇气。而事实上如果幼儿能在活动中发展创作能力、大胆表现自己,那么音乐活动的真正魅力就体现了。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创编节奏型的活动,能在活动中大胆表现自己。
2、熟悉2/4节奏型,有一定音乐节奏感。
3、尝试创编2/4节奏型,发展幼儿创作能力。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幼儿已经认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以及掌握其时值。
物质准备:
磁带《萤火虫》、《小火车》、录音机、小鸭头饰、一列带有音符的火车、和火车车厢一样大小的卡纸、记号笔。环境准备:幼儿坐成马蹄形,卡纸和记号笔放置每个幼儿的椅子下。
活动流程:
感受乐曲、分析节奏型-尝试创编节奏型-大胆表现自编节奏型-进一步创编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萤火虫》的音乐,师生一起做律动进活动室。
2、师生有节奏地拍手问好。
二、基本部分
1、感受《萤火虫》的乐曲,熟悉2/4节奏型。
教师播放乐曲,请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出2/4节奏型的乐曲。
2、引导幼儿分析乐曲的节奏型。
教师神秘地出示一列长长的火车,引导幼儿观察火车车厢上的《萤火虫》节奏型,请幼儿分析每节车厢上的音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小结:相同的是每节车厢里的音符合起来都唱2拍。
不同的是每节车厢里的音符都是不一样的。
3、出示小鸭的头饰,小鸭要上火车,引导幼儿用开口音“嘎”唱出车厢上的节奏型。
4、引导幼儿观察火车后面车厢,你们想上火车吗?。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激发幼儿创作2/4节奏型的欲望。
5、提出要求:只创作一节车厢的节奏,可以用各种音符,但是它们合起来只有2拍。
6、幼儿尝试创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7、创作完的幼儿轻声唱出节奏,也可以和同伴一起互相交流、互相欣赏。
8、幼儿将作品接在车厢后面,大胆地表现自己的作品。
9、引导幼儿互相欣赏、互相评价。
三、结束部分
1、今天小朋友自己创作了2/4节奏型的一节车厢,太棒了!想不想创编2/4节奏型的一列火车呢?那我们下次活动来试试吧!
2、播放《小火车》的音乐,教师和幼儿一起开火车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在本活动之前孩子们已经掌握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鼓励幼儿把平时学的音乐知识大胆地运用到创作中去,真正将自己的作品在同伴面前展示、分享。它需要幼儿有一种经验,更需要有一种勇气。而事实上如果幼儿能在活动中发展创作能力、大胆表现自己,那么音乐活动的真正魅力就体现了。
36、大班音乐教案《小小乐队》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对比有序的节奏乐和无序的响声之间的差别,体验节奏的秩序性。
2.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打击乐器给熟悉的音乐打节奏,以教师帮助记录的形式复习各种节奏类型。
3.乐于寻找周围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并尝试用它们为乐曲伴奏,体验生活中的节奏带来的快乐。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 . 打击乐器若干:铃鼓、沙球、碰铃等。
2 . 生活中的常见器物,如桶、盆、盘、杯、碗、锅、勺子、筷子等。
活动过程:
一、击打各种乐器,对比声音的无序和有序。
1.呈现打击乐器,导入活动
2.体验无序演奏
(1)今天我们要成立一个小小乐队,请每个小朋友选择一样你喜欢的乐器吧。
(2)下面,小小乐队准备开始演奏了。拿起乐器,预备——起——
(3)这次演奏的效果怎么样?为什么呢?
3.随音乐演奏
(1)现在,我们就请潘老师来为我们弹奏一首曲子。
(2)这次跟着音乐演奏,感觉和刚才有什么不一样?!.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3)为什么没有音乐的时候演奏的声音不好听,跟着音乐演奏感觉就好听了呢?
小结:第一次演奏,有的小朋友打得快,有的打得慢,显得乱糟糟,有了音乐之后,大家都跟着音乐的速度来打节奏,很整齐,所以听起来舒服多了。
二、尝试打出不同节奏并根据节奏谱演奏。
1.幼儿打节奏,教师记录
(1)“刚才小朋友听着音乐,你打出的是什么样的节奏?(幼儿演示,教师记录)
(2)我们一起来看着节奏谱练习一下。
2.探索并记录其他的节奏类型
除了这样的节奏类型,我们还可以用乐器打出什么样的节奏呢?
3.看节奏谱分声部演奏
(1)现在,老师要为每一种乐器分配不同的任务了,每一种乐器打一种节奏,一起来听音乐合奏。
(2)教师在节奏谱旁出示乐器标志。
(3)幼儿看节奏谱合奏。若效果不佳可再次练习。
三、寻找生活中的节奏并尝试合奏.
1.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1)这些乐器能发出声音,这些声音组合在一起又能变成好听的打击乐。那我们身边还有那些东西能发出声音,它们能不能也来变成打击乐呢?
(2)幼儿自由寻找能发声的物体并尝试击打出不同节奏。
2.尝试合奏
四、欣赏《过年我当家》。
师:把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按节奏巧妙地编排起来,就可以变成好听的打击乐曲,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五、结束语
小朋友们也可以试一试,把这些声音怎样地编排起来,让它变得更好听。
活动反思:
记得我们小时候就学过一篇文章,说贝多芬小时候就喜欢听身边的各种有节奏的声音,由于这种对音乐和节奏天生的敏感,他终究成了举世闻名的音乐家。在以往的电视节目中,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艺术家们用身边的竹竿、拖把、酒杯甚至身体击打出奇妙的节奏乐,给人一种既熟悉又耳目一新的感觉。
我们的小朋友平常也喜欢用筷子、勺子敲敲打打,或者大家一起敲桌子,把教室里弄得乱糟糟,开心得不得了。于是我就想设计一个活动,来帮助幼儿体验有序的声响带来的愉悦感,并尝试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进行编排和演奏,从而引导幼儿发现:音乐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自己也可以创造节奏乐!
在活动开始,我直接给幼儿呈现打击乐器,让幼儿通过两次击打,发现随意的击打和在音乐伴奏下的敲击之间的不同,接着复习各种幼儿自己打出的节奏,既充分引导孩子体验了节奏中蕴含的秩序性,又为后面的活动做好了铺垫。在这一环节中,幼儿由以往按老师出示的节奏谱合奏转变为按自己创造的节奏型演奏,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幼儿兴致盎然地寻找生活的发声的物体并进行演奏。最后通过欣赏,幼儿体验到更高层次的打击带来的美好感觉。在活动结束时,很多孩子还恋恋不舍地敲击着手中的东西,相信他们都产生了要用它打出美妙节奏的冲动。
不过,由于活动实施过程中幼儿过于兴奋,特别是找到发声的物体时一度忙于摆弄,所以我临时取消了最后一次合奏直接进入欣赏环节。活动结束后,如何在借班上课时有效控制幼儿过度兴奋的情绪、如何帮助幼儿形成取放乐器的规则、如何在幼儿呈现的节奏类型与预想有差异时适当地加以处理,都是我要思考并在今后的实践中加以解决的问题。
37、大班音乐教案《火车司机》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通过律动游戏,让幼儿探索和发掘身体造型、动作的可能性。
2、 让幼儿在即兴创作中培养幼儿稳定的节奏感觉。
3、 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
4、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音乐、幼儿已经学会演唱歌曲。
活动过程:
1、 开火车进场,围圆坐下。
师:快乐小火车出发喽。
2、 复习歌曲:火车司机
引导幼儿边唱边做动作。
师:火车到站了,让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会。小司机们,让我们一起来唱一首歌,怎么样?
教师起音。
3、 听音乐,让幼儿感受音乐的风格。
教师唱前面的部分。
师:我这里有一首非常好听的曲子,你们想不想听一下?
幼儿欣赏乐曲。
师:这是一首英文歌曲,说的就是火车司机的故事,也就是我教你们唱的那首歌。
4、 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并几名幼儿配合示范。
师:今天,我们要来玩个游戏,怎么玩呢?<来.源快思教.案网>我要请几个小朋友配合一下。
请几名幼儿到前面,教师指导他们示范。
提问:你们觉得他们表演得怎么样?
师幼共同评价。
5、 请几名幼儿来示范。
师:刚才看明白了没有?那我再请几个小朋友来试一下。
6、 幼儿自由组合,进行练习。
7、 听音乐,完整练习。
引导幼儿根据节奏进行。
指出不足。
8、 组成新的火车再次练习。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38、大班下学期美术教案《阿拉木汗》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跟随乐曲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2.根据乐曲的结构特点尝试创编演奏方法。
3.感受新疆民歌的欢快活泼。
活动准备:
幼儿坐成六路纵队、自制易拉罐乐器(沙锤)、小木块(响板)、打击乐节奏图谱、《阿拉木汗》音乐CD 。
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
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做律动进入活动室。
2.欣赏音乐,熟悉音乐节奏。
(1)小朋友们,刚刚你们听着这首音乐心情是怎么样的?(开心、愉悦)
(2)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呢?(欢快、优美)
(3)教师小结:这首歌曲的名字叫做“阿拉木汗”,是一首新疆维吾尔族的民歌,旋律欢快、优美。
3.教师引导幼儿尝试为歌曲配乐。
(1)为了让这首歌曲变得更加地优美动听,需要小朋友们用乐器演奏歌曲,应该用哪些乐器呢?(www.banzhuren.cn)(教师根据幼儿的想法确定沙锤、响板两种乐器)
(2)出示打击乐谱,引导幼儿观察讨论该怎么样打节奏。
(3)教师提醒幼儿按照图谱用身体动作进行配乐活动。
(4)待幼儿熟悉音乐配乐节奏后尝试用乐器进行演奏。
(5)按照乐器分组演奏,提醒幼儿看教师的指挥动作。
39、大班音乐教案《杂技表演》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结构,探索用不同身体部位和打击乐器表现乐曲三段不同的节奏型。
2.学会借助图谱理解表现音乐,控制自己的情绪,积极、愉快地参与活动。
活动准备
1.图谱1张,节奏型3张;打击乐器:铃鼓、碰铃、圆舞板。
2.《巡逻兵进行曲》音乐CD、杂技表演视频。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借助图谱,运用杂技表演的情节,探索《巡逻兵进行曲》中三种不同节奏型的打击方法。
(1)乐曲A段:节奏型X X | X X | X X | X 0 |,对应图谱“抛绣球”请幼儿探索节奏型的打击方法,并能说出共有几个乐句。
(2)乐曲B段:转呼啦圈,X X | X 0 | X X | X 0 |。
(3)乐曲C段:顶酒杯,XX X | XX X | XX X | XX X |。
2.引导幼儿完整欣赏乐曲,进一步熟练A、B、C段的三个节奏型。
3.引导幼儿探索三种杂技可以分别用什么身体动作表示,并随音乐表演。
(1)教师启发幼儿创编各个节目的身体动作并集体表演。(banzhuren)(可用拍腿、捻指、弹舌、跺脚等)
(2)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用身体打击乐表现乐曲。
4.教师出示三种打击乐器,引导幼儿探索配器方案,并尝试用打击乐器进行演奏。
(1)组织讨论:每一个杂技表演节目可以用什么乐器伴奏,为什么?
(2)教师当指挥,请幼儿看图谱分组进行打击乐器演奏,提醒幼儿看指挥、听好音乐节奏进行演奏。
(3)请幼儿交换乐器演奏,交换时幼儿交换位置,乐器不动位置。
(4)请一名幼儿当指挥,其他幼儿起立完整地演奏一遍打击乐。
活动延伸:
请幼儿观看真正杂技表演的视频,了解相关项目。
40、大班音乐教案《牙膏舞会》
活动目标:
1. 感受乐曲轻松愉快、诙谐幽默的情绪,初步理解乐曲'ABAB’…反复的结构,感知A段欢快跳跃、B段延长且层层累加的特点。
2. 引导幼儿在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创编牙膏跳舞及挤牙膏的动作。
3. 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 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学图谱一张,用小纸张将“牙膏条”一一遮住;教具大牙膏一个;音乐磁带。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乐曲轻松、诙谐的情绪,并大胆用动作愉快地表现。
难点:初步理解乐曲的结构,感知A段欢快跳跃、B段延长且层层累加。
活动过程:
1. 幼儿完整地倾听乐曲,体验乐曲欢快、诙谐的情绪。
2. 教师结合教具简述故事《牙膏舞会》,帮助幼儿了解乐曲所表现的形象和内容。
3. 结合图谱,欣赏音乐,初步了解乐曲结构。
(1)教师听音乐指图谱,依次出示牙膏条;提问:牙膏跳舞时,音乐是一样的吗?
(2)幼儿随音乐指图谱;提问:挤牙膏时,音乐一样吗?"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有什么变化?
(3)请能力强的幼儿听音乐领指图谱。
4. 教师启发幼儿创编牙膏跳舞及挤牙膏的动作
5. 完整地随音乐表演。全体幼儿跳圆圈舞,B段时,教师依次请幼儿进圈当牙膏条,做出各种造型。
6. 教师简单介绍乐曲,启发幼儿起名字。
活动延伸:
1.可在欣赏音乐的基础上,学习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2.可启发幼儿用牙膏盒、牙膏皮制作美工作品。
41、大班音乐教案《森林寻宝》反思
这是一篇幼儿园大班的音乐活动,以森林寻宝的场景来吸引幼儿兴趣,在游戏中不断播放音乐,使幼儿慢慢熟悉音乐,并在游戏中体验快乐,最终夺得宝物,发现健康是身体最重要的宝物。
活动目标
1.在熟悉音乐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游戏,体验随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
2.了解乐曲轻快、活泼的性质特点,能找出乐曲中的重音部分;结合宝物知道健康是身体最重要的宝物。
3.能根据音乐特点自主探索游戏规则,在游戏中发展幼儿随音乐反应的灵敏性。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5.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活动准备
1.老虎头饰一个,山洞模型一个。
2.电视机,音乐:拨弦,PPT。
3.蔬菜、水果、喝水、皮球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森林寻宝的情境,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游戏音乐。
在森林里有一个神秘的山洞,传说在山洞里有许多宝物,大家想不想去寻宝?在寻宝之前,我们要先听一首音乐,里面有寻宝的线索,请小朋友仔细听,这首曲子给你怎样的感觉?
二、结合ppt,分析理解乐曲的节奏和情绪特点
1.教师指图引导幼儿完整欣赏,初步感知乐曲中的重音部分。
热心的小动物给我们送来一幅寻宝图,它还告诉我要小心路上的障碍物,障碍物会在什么时候出现呢?我们仔细听音乐找一找。
2.通过拍击身体不同部位,熟悉节奏,感受乐曲的性质特点和重音处。
障碍物是什么?障碍物出现时音乐感觉怎样?
在障碍物出现时,我们可以拍打身体一个部位,你想怎样拍?我们试一试。
穿越森林的音乐听起来有什么不一样?穿越森林时,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3.结合身体动作表演,感知乐句的速度变化。
快到山洞时音乐变得怎么样了?还有哪里是变快的?那在音乐变快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引导幼儿完整听音乐尝试。)
三、引导幼儿探讨游戏规则,体验随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
1.引出游戏情境,引导幼儿探索、讨论归纳游戏规则。
老虎也要去寻宝,它已经赶在我们前面,它耳朵很尖,每遇到障碍物就会回头仔细看,怎样才能不被发现呢?
2.师幼分角色,初步听音乐按规则进行游戏老师来扮演老虎,幼儿听音乐走走看。
3.加入道具调动幼儿情绪,能听音乐迅速作出反应这一次老虎真的来了,你还敢吗?看看谁能不被老虎发现,跟好老虎出发!
4.引导幼儿通过创编重音部分吓老虎的声音与动作,增强游戏的趣味性。
老虎回头的时候我们想个办法吓走它好不好?老虎害怕什么?来试试,能不能吓走? (引导幼儿在创编的基础上游戏)
五、出示宝物,引导幼儿懂得健康是身体的最好宝物。
发现宝物,师:小朋友猜一猜,宝盒里面会有什么宝物呢?(幼儿想象)出示宝物,请幼儿讨论并介绍喝水、运动、多吃水果蔬菜对身体健康的作用。
小结:我们今天找到的是有益于我们身体健康的宝物,健康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就是最最好的宝贝。所以每个小朋友一定要多运动、多喝水、多吃有营养的东西,才会让我们的身体长得棒棒的!
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轻音乐的曲子,一听到这首乐曲马上就能够使人感受到森林里的气息,鸟声、蛙声、溪流声……很好听,同样幼儿也能够很轻易地感受的到。再者,对于动物角色及乐器的选择,也是非常形象与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乐器圆舞板无论是外形还是声音的特质,幼儿都自然而然的能想到青蛙,而铃鼓敲响的一霎那和孔雀开屏的动作都很相似。所以,无论是音乐素材本身、还是乐器的选择,这些外部因素都为顺利开展活动打好基础。
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运用听觉、视觉、运动感觉等器官亲自参与活动,而且在玩、说、唱、动、奏的过程中感知音乐。这种学习方法,寓学习于游戏之中,真正实现了“乐”(音乐)既是“乐”(快乐)的至理。
42、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大鹿》反思
设计意图
歌唱教学过程既要符合幼儿对歌曲的感受,又要重视幼儿的创造表现,因此,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调动幼儿对歌唱活动的兴趣和爱好,使他们想学、爱学、肯学,这节课用拟人化的语言故事层层导入,让孩子感受这个歌曲中的情节变化,将歌词节奏化进行交流记忆,在创编中加深歌词的记忆和表达,在琴声中感知乐句的音高和音准,在教师变化的伴奏中把握歌曲的情绪的变化,在游戏情节中巩固感受歌曲 ,体会角色情感,体验合作表演的快乐,让幼儿在一个自然的过程中去体验音乐、感知音乐、表现音乐。
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用不同的情感,自然有弹性的演唱《大鹿》。
2.有表情的表现歌曲内容并感知歌曲中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的变化,为歌词创编动作。
3.体会角色情感,体验合作表演游戏的快乐。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重点难点
表现歌曲中力度、速度的变化
活动准备
钢琴、伴奏音乐、动物头饰(兔子若干、鹿、猎人)
活动过程
一、发声训练《动物怎样叫》音阶逐级升高练习,可以变化不同的动物(声音要亲切自然,不可大声喊唱)
1 2 3 4 ︳ 5— ︳ 5 4 3 2 ︳ 1— ‖
(师)小猫怎样叫 (生) 妙妙 妙妙 妙
(师)小狗怎样叫 (生)汪汪 汪汪 汪
(师)小鸭怎样叫 (生) 嘎嘎 嘎嘎 嘎
二、在故事的情节中自然学唱歌曲
1、以故事引入歌曲学习第一个乐段.
(1)师:你们的歌声这么优美动听,你们看,哪只小动物被你们的歌声吸引来了?(演奏音乐,出示“大鹿”图片)用故事的方式讲述歌词《大鹿》第一个乐段(美美的大鹿,站在明亮的大房子里,看看今天的太阳真好,草儿真美,这时候突然跑来了一只小兔子,它咚咚的把门敲)
(2)按节奏说歌词“大鹿 站在 房子 里,透过 窗子 往外 瞧” ,林中 跑来 一只 小兔 ,咚咚 把门敲;(老师和幼儿按节奏对接歌词把第一段歌词记住)
(3)大鹿是怎么唱的呢?我们听琴妈妈唱,师引导学生逐句体会歌曲情绪,先听后套歌词(注意倾听音高,幼儿自己套歌词)“大鹿站在房子里,透过窗子往外瞧” 声音要亲切自然,表现大鹿悠闲的心情;“林中跑来一只小兔咚咚把门敲”声音要变得急促,表现情况变得紧急;
2、以故事续讲自然学习第二个乐段.
(1)兔子为什么会敲门呢?(原来是一个猎人追来了,大鹿非常热心赶紧把门打开,把门关得紧紧的,猎人打不开门就只好走了)教师弹唱第二段幼儿感受听
(2)按节奏说歌词“鹿呀鹿呀快开 门,林中 猎人 追来了”“兔儿兔儿 快进 来咱们 手把 手挽 牢”“(老师和幼儿按节奏对接歌词把第二段歌词记住)
(3)引导学生逐句体会第二段歌曲情绪,先听后套歌词“鹿呀鹿呀快开门,林中猎人追来了”力度要加强,速度要稍快,表现小兔子既害怕又着急的心情;“兔儿兔儿快进来咱们手把手挽牢”声音要坚定有力,表现大鹿助人为乐的勇敢精神。
3、听琴轻声演唱注意歌词的记忆。(感受歌词和曲调的配合)
4、师生接龙唱-注意角色和演唱情绪
师:老师从你们的歌声中听出来了,有的小朋友还是没有注意到大鹿的悠闲和美。也没有注意到小兔的着急,如果都是一种声音、情绪、和表情,都不变,这样小兔还能得救吗 ?(第一段旋律明快、跳跃,节奏简洁第二段要表现小白兔害怕猎人的紧张心情和大鹿不怕风险的决心。)
三、创编律动加深记忆歌词,教师可以让幼儿自己根据歌词,模仿相应的动物动作,或者由教师启发幼儿,模仿小兔子(小手做剪刀状,举到头顶),长颈鹿伸长脖子摇晃脑袋,动作由开始的悠闲慢慢变快然后模仿兔子的快速急切最后表现出大鹿的坚定。
四、分角色体验情感,歌曲游戏化
全班幼儿演唱第一个乐段(自然亲切明快),第二乐段分别请两名幼儿扮演小兔和大鹿对唱(紧张和坚定),歌曲结束后,教师扮演猎人,弹奏低音区,所有的幼儿都不能动,划奏表明猎人离开,小兔子欢呼(角色可以来回变动增加趣味性)
活动延伸建议
1:(以谈话形式进行)师:小朋友,猎人没打着小动物,心理怎样?(生气、遗憾)。只得怎样?(垂头丧气的走了)。小动物得救了,于是会怎样庆祝?(高兴得又唱又跳)。这说明了什么?(团结起来力量大,勇敢能战胜一切)。所以,我们小朋友之间也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2: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带领幼儿来到美工区,教幼儿学习“大鹿”的折纸,在折纸纸过程中注意幼儿使用剪刀的安全,同时对于折纸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引导幼儿像大鹿学习要互相帮助。
活动总结
《纲要》指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本次活动中,努力做到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地学会唱歌。
1)以童话故事引入歌曲的学习,用讲故事的方法让幼儿进入童话世界里去感受,带着问题去聆听歌曲,去聆听歌曲所要表达的意境,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幼儿良好聆听音乐的习惯。
2)以音乐为主体,重视幼儿的学习兴趣, 采用了听唱法的教学方法,注重音高和音准,每次听钢琴的音高中去掌握,感知音乐情绪的变化,如何用声音来表现歌曲,教师伴奏的变化上让幼儿感受整个乐曲速度上的对比以及情绪上的变化等.
3)将歌曲游戏化情节化以合作表演手段,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感受合作游戏的愉悦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感受音乐的速度的大班音乐教案:走路
-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的教案
-
大班音乐活动方案《蝴蝶花》
-
鼓励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音乐教案
-
幼儿园优秀音乐教案:山上的音乐家(音乐)
-
体验与同伴合作乐趣的音乐游戏教案:数高楼
-
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的音乐游戏教案:舞狮子
-
幼儿园音乐游戏教案及课后反思
-
幼儿园音乐游戏 小小鸡
-
大班音乐教案《泼水歌》反思
-
大班音乐教案《问候舞》反思
-
大班音乐教案《熊出没》反思
-
小班优秀健康活动说课稿:小花枕
-
“一句话”带来的教育契机
-
莫辨楮叶
-
宝宝胆子小是遗传的原因吗,应该如何改善
-
西红柿风波
-
6岁尚逢扬:巧斗鼠老三(作文)
-
学生用品朋友圈文案36句
-
PPmoney理财平台朋友圈文案40句
-
“学校管理我参与”校园文明朋友圈文案36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