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教案《小格桑》
大班音乐教案《小格桑》
1、大班音乐教案《小格桑》
活动目标:
1.欣赏理解歌曲内容,能通过图谱演唱歌曲。
2.根据对歌词的理解,尝试用动作和表情体验表现歌曲中的内容。
3.感受西藏人民的活泼、欢快情感。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5.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活动准备:
1.收集西藏人民的生活图片,了解西藏人民的民俗风情等特点。
2.小格桑、冲锋枪、小红马、国防兵等图片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图片导入,引出主题
1.这是哪个民族的人民?
2.遇到节日他们喜欢干什么?
教师小结:这是西藏的人们,在节日的时候他们喜欢唱歌、跳舞来庆祝他们的节日。
二、基本部分
1.欣赏歌曲,引起兴趣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藏族歌曲,名字叫做《小格桑》,让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吧!教师弹奏歌曲范唱。
(2)幼儿第一遍欣赏歌曲。
提问:你从歌曲中听到了什么?
请幼儿贴图。(我听到了一位小朋友叫小格桑,把小格桑的图片贴到黑板上,他喜欢玩冲锋枪,把冲锋枪贴到黑板上……)
2.再次欣赏歌曲,熟悉歌曲内容
(1)我们来认真的听一听,他是不是这样唱的!
(2)孩子们你们听得真仔细,歌曲中有没有什么不理解的?
(亚拉索、索利亚拉索-----语气词啊、哎)
(3)根据图谱,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3.学唱歌曲,掌握歌曲
(1)刚才在欣赏歌曲的时候,我发现有的小朋友已经能跟着录音机演唱了,你们能行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唱歌时一定注意要保护自己的嗓子,用好听的声音来唱。
(2)教师分句教唱歌曲,幼儿学唱。
①看图谱,跟着音乐演唱歌曲②拿掉图谱,学唱歌曲③多形式演唱歌曲。师幼合唱、男女生演唱、领唱4.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师:孩子们你们听的很认真,学的很仔细,都能用好听的声音唱出歌曲小格桑了,真棒!如果用我们的身体动作把他们都表现出来,不知道美不美?让我们来勇敢的试试吧!
小结:我觉得小朋友都很棒,你们觉得呢?
5.边唱边表演歌曲
师:现在老师给你们提出更高的要求,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那就是一边表演一边演唱歌曲,你们行吗?就看你们的了!加油!
三、结束部分
师:大家都表现的不错,让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下吧。在轻松的音乐声中休息结束。
2、大班音乐教案《好宝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2、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3、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4、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活动准备:
钢琴
活动过程:
一、律动、练声
《生活模仿动作》
《我们大家做得好》
《扮家家》
《讲卫生》
二、导入部分
1、教师:小朋友,你们用小手摸一摸你们的小脸,都摸到了什么呢?
小结:有眼睛、鼻子、嘴巴、耳朵。
2、教师:小朋友,老师要和你们一起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我问你答》,听听看老师要问小朋友什么问题哦!
3、教师提问:好宝宝,我问你,你的眼睛在哪里?
幼儿就指着自己的眼睛告诉老师:苏老师,告诉你,我的眼睛在这里。
教师用同样的方式提问幼儿五官,请幼儿分别指出这些地方并说用语言说出“苏老师,告诉你,我的X X在这里。”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这样的问答游戏。
4、教师:小朋友,你们回答得可真好,而且都能够很快的找出老师请小朋友要找的地方。等下老师要用好听的声音把这些话给唱出来,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首新的歌曲啦!请小朋友们等下仔细地听哦!
三、幼儿欣赏歌曲
1、教师先介绍歌曲的名称,然后把歌曲完整的弹唱一遍!
提问:小朋友,刚才老师唱的这首歌曲好听吗?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呢?歌曲里面都唱了一些什么呢?唱的内容是不是跟老师提问的时候说的一样呀?
2、教师再次弹唱歌曲,请幼儿完整欣赏。
3、教师:小朋友,你们想一起来学一学吗?那现在跟着老师一起来唱一唱吧!
教师完整教唱歌曲一遍。
4、教师:小朋友,现在跟着老师一起来唱吧,老师来唱大声,小朋友来唱小声。
5、请幼儿完整演唱歌曲,并跟着老师一起用好听的声音并大声地唱出来。
四、学习对唱歌曲
1、教师:小朋友唱得真好,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换一种方式来唱,老师来问,小朋友来回答,好吗?
老师和幼儿对唱歌曲。
2、老师与个别小朋友对唱:老师把好宝宝换成一个小朋友的名字,唱到哪个小朋友那哪个小朋友就要站起来回答老师。
3、结束活动。
3、大班音乐教案《小木偶的舞蹈》含反思
教育目的:
1、学做小木偶跳舞,和着音乐表现小木偶滑稽的样子。
2、了解身体各个部位都会活动。
3、通过教师讲解舞蹈动作学会跳。
4、启发幼儿按照原歌词的结构,创编新歌词并演唱。
活动准备:
小木偶的舞蹈、会动的身体、记录纸、录音。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木偶小人:你们认识他吗?见过吗?(听过《木偶奇遇记》的故事。)
二、木偶的舞蹈:
1、听听这段音乐,看看老师把它又跳成一段什么样的舞蹈。
(1)你感觉谁在跳舞?(木偶)
2、幼儿跟着音乐跳,你跳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发抖的、慢慢的、一停顿一停顿的……)
3、讨论并记录:
(1)人的身体哪些地方是会动的?木偶跳舞时,哪些地方是能动的?(肘、腰、肩、膝……在会动的身体上贴汉字)
(2)这个舞蹈和我们跳的舞有什么不一样?(让幼儿练习平常人和木偶的抬手、鞠躬、走路的动作,并进行比较:人的动作很自由、木偶的动作很硬、很硬、慢慢的、一顿一顿的。小结:人的身体是灵活的。)
三、学跳木偶的舞蹈:
1、提示:只有这些地方能动,才能跳得像小木偶。
2、幼儿跳小木偶舞,刚才我们做的小木偶动作都是慢悠悠的,能不能让小木偶跳得快乐一点。
3、幼儿和着节奏有快有慢地表现舞蹈。
四、幼儿操作纸偶仿编动作。(两个幼儿拿一个纸偶,一起商量,哪个动作最好看。)
1、师示范操作纸偶,并进行表演。
2、给幼儿2分钟的时间,幼儿合作操作纸偶并仿编动作。
3、把纸偶按数字排列贴在黑板上,请每组幼儿上台按照纸偶的动作进行表演。
4、评价:你觉得谁的动作最好看,全班幼儿来学一学。
五、评选“最佳小木偶”,奖励玩木偶一周。
请7个幼儿上台进行表演,让幼儿进行几轮比赛,最后评出一名“最佳木偶”。
六、活动延伸:
1、回班上看《葛蓓莉娅》表演。
2、回去向爸爸妈妈展示自己所学的木偶舞蹈。
反思与评析:
1、此活动的目的主要是让幼儿了解我自己,了解人的身体是灵活的。而木偶是男孩子比较喜欢的舞蹈。
2、本次活动中,将木偶舞蹈先简化为走路、招手、鞠躬这三种动作,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幼儿易于掌握木偶的一些基本动作。
3、PK比赛,评选“最佳木偶”是激起幼儿热情、调动积极性的一种方法,现场效果还不错,奖励玩小木偶一周,一周后还可以再进行比赛活动,如果有人跳得比今天的“最佳木偶”好,这个小木偶就要换别人玩一周。
4、大班音乐教案《小白船》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会、感知歌曲中优美,富有幻想的意境,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激发幼儿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2、启发幼儿根据歌曲的旋律、节拍,唱出优美、舒缓的韵味,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3、通过学习演唱3/4拍歌曲,使幼儿初步了解朝鲜族歌曲的特点。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5、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活动准备]:
歌曲课件、音乐教学磁带、录音机、自制长鼓、朝鲜族服装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请幼儿听两段不同的音乐(曲一:活泼欢快的二拍子歌曲;曲二:《小白船》伴奏音乐),自由表演动作。
二、展开:
(一)帮助幼儿掌握歌曲节奏特点、熟悉歌曲旋律。
l、提问幼儿:刚才的两段音乐有什么不同?哪段音乐是三拍子的?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出三拍的强弱规律。
2、组织幼儿跟随歌曲音乐练习三拍子节奏。
(二)引导幼儿理解歌曲内容并学习歌词。
l、教师介绍歌曲名称并示范演唱歌曲。
2、通过提问及课件演示帮助幼儿理解歌词。提问: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歌曲里唱到的小白船和我们平时见到的小船有什么不一样?歌里还唱了什么?
3、幼儿看课件完整欣赏歌曲。要求幼儿记住歌曲中最喜欢或是最优美的歌词。
4、根据幼儿分别说出的歌词,结合课件,引导幼儿学习歌词。
(三)通过不同的演唱形式,引导幼儿学习演唱歌曲。
1、请幼儿用自然的声音小声完整跟唱歌曲。
2、幼儿集体完整演唱歌曲。
3、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进行反思,并有重点地练习演唱:我们还有那句唱得不够好,还需要再练练?
4、通过歌曲接龙的形式,帮助幼儿进一步掌握歌曲。
5、为幼儿提供场景和“小船、小兔”等道具,分组演唱,激发幼儿的演唱兴趣。
6、请幼儿集体完整地把歌曲演唱给客人老师听。
(四)通过观察朝鲜族服装和欣赏朝鲜族舞蹈,引导幼儿了解《小白船》是一首朝鲜族民歌。
1、启发幼儿通过教师身上的朝鲜族服饰,初步认识和了解朝鲜族,知道《小白船》是一首朝鲜族民歌。
2、请幼儿欣赏教师表演的朝鲜族舞蹈。
三、结束:请幼儿背上“长鼓”,伴随小白船的音乐,与教师一起载歌载舞。
[课后反思]:
此次活动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两点,第一,我这节课为幼儿创设了一种意境,让幼儿在优美、宁静的旋律中去体验和表现歌曲的诗情画意。课堂展示美丽的夜空图,配上声情并茂的语言,让幼儿把教室变成美丽的夜空,培养了幼儿创新意识和独特的创造行为。第二,知识的拓展,激发幼儿插上想像的翅膀,吸引幼儿积极参与,乐于想像,跳了简单唱好一首歌的框框教学。
存在的问题也不少,第一,在三拍子韵律体会环节初浅不到位,点到却没深入没能达到体会的目的;第二,幼儿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不足,老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还应该再加强;第三,幼儿“动”得不够,老师在启发幼儿投入的乐曲中让自己随音乐放松,表演方面还应该想更多的办法。
体验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它是一个反复实践感觉、不断深化的过程,而“比较”则是这个过程的重要方法和原则。音乐艺术的特点决定了它的材料、要素、结构及形象都有非具象性和,需要在反复比较中形成印象和理解,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获得新的认识。比较的方法也会丰富幼儿体验的活动和形式。教学还需要更深刻的分析与反复实践探索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5、大班音乐教案《小海螺》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歌曲《小海螺》,进一步感知乐曲表现的欢快活泼的情感。
2、感受小海螺对大海不依不舍的依恋和赞美。
3、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活动准备:
小海螺、音乐《小海螺》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请来了一位神秘佳宾,你们想不想见见它呀?通过谜语,引出贯穿全课的线索--小海螺。身穿小盔甲,没脚又没手,住在大海里,背着屋子走。
师:小海螺多漂亮啊!它还为我们带来了大海的声音呢!(老师将海螺放在个别学生耳边感受海风)。
二、欣赏歌曲(意图:让学生通过仔细的聆听及肢体语言,深刻的感受大海)
1、老师以小海螺的口吻向学生提出邀请:同学门,你们好啊,我是小海螺。你们去过大海吗?今天我来邀请大家去美丽的大海作客,你们愿意吗?
2、提问:请学生说说心目中的大海美在哪里?是否去过海边,见过大海退潮的情景吗?退潮后海滩上都有什么?你捡过贝壳、小虾吗?(教师鼓励性总结评价)
3、播放歌曲《小海螺》(要求学生闭眼聆听),说一说听到这首歌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快乐、喜悦)(小朋友在海滩上拾贝嬉戏)
4、复听歌曲,用手指跟着旋律点节奏,进一步感受歌曲节奏特点和音乐风格。(明亮、欢快)
5、再听歌曲,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用自已喜欢的动作伴随小海螺的歌声翩翩起舞。
活动反思:
1、选材贴合幼儿的实际:本班幼儿对于故事只关注故事的情节很忽视故事内涵,以及在生活中幼儿较忽视何为困难,通过这个活动使孩子对于故事内在的一些东西有了思考,从活动中孩子表现出对于困难的理解以及讲出自己的一些克服困难的故事等,让我感受到幼儿的转变。因此,在这个时间段选择这样一个故事开展活动对于孩子的成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教学的法引发幼儿的思维:首先活动中讲述故事时的余音缭绕法,让这个远航的故事很唯美,让幼儿听到故事结尾时有种感叹"这个故事太感人" 了;其次是听觉震动法,让幼儿的思维有了很大的空间,他们听到了音乐中有水浪、紧张、闪电等。幼儿借助载体的猜测层出不群。第三是分组辨析法,使幼儿各抒己见,经过讨论幼儿的语言丰富起来。第四是情节猜测法,整个故事分段讲述在关注到小海螺想做一件事情、勇敢、智慧等内容时让幼儿展开想象,幼儿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最后的经验拓展法是对幼儿生活经验的拓展与引发新的思考,照片的呈现帮助了幼儿联系生活。
3、师幼对话中教师的回应肯定幼儿的思维再起波澜:在整个活动中,对于幼儿的每个回答我都能用总结、梳理等方法去回应,如"你想得很远"、"走过去有一片天"等,幼儿在回应中又引发了新思维。
6、大班音乐教案《看晒场》
活动目标:
1、按游戏和音乐的要求,相应地随节奏变换动作,并能遵守游戏规则。
2、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3、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看晒场》音乐。
2.小鸟、小鸡、小鸭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1.谈话
水稻可以收割了,收来的水稻要拿到晒场上去晒,哪些小动物会来偷吃粮食呢?我们该怎么办呢?
2.讲解示范游戏
●幼儿围坐成圆圈,圈内表示晒场,请2、3名幼儿做看晒场人。
其余幼儿带上头饰做小动物来偷吃粮食。
●游戏开始,小动物们随音乐做各自的动作。看晒场者口发“嘘
嘘”声,并两手左右张开作驱逐状。
●第二段最后两小节音乐结束后,看晒场者才能开始捉小动物,
被捉的幼儿回座位,不再继续游戏。音乐重新开始,游戏继续进行,直到捉完为止。
3.指导幼儿游戏
●要求看晒场幼儿专心、认真。
●小动物动作要合拍,并进行变换。
●捉小动物时动作要敏捷。比比谁捉的小动物多。
4.游戏建议
●幼儿掌握玩法后,可增加动物种类,并可配上动物叫声,召
集同伴来偷吃粮食。
●看晒场者可经常变换,根据幼儿兴趣,重复游戏。
●扎好的稻草人可插在场地中间,增加游戏气氛。
附:音乐
1=G 2/4
6ⅰ ⅰ6 5︱6 6 0︱6ⅰ ⅰ6 5︱3 3 0︱ 3 6 5 3 ︱2 2 0︱
1235 2 1︱6 6 0 :︱︱6ⅰ2 3 2ⅰ︱6 6 6 0 ︱︱
7、大班音乐教案《小孩不小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理解歌词"小孩不小"的含义。
2、体会进行曲式的歌曲风格,能有精神饱满的演唱。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有感情地学唱歌曲《小孩不小歌》。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
2、欣赏歌曲《小孩不小歌》。
(1)教师介绍歌曲:总友人说我们小孩小,其实我们并不小!如果有大人看我门,那就比我们还要小,这是一位很有学问的爷爷说的话,他把它写成了歌,歌名就叫《小孩不小歌》。
(2)欣赏歌曲录音,感觉音乐的节奏和歌曲的力度。
(3)围绕歌曲内容,幼儿相互体温解答,理解歌词。你觉得着首歌有什么特点?与其他歌曲有什么不同?什么地方没有听清楚或听不懂?
3、练习演唱。教师可边唱边有力地按节拍指挥,帮助幼儿掌握力度:幼儿唱错歌词要及时纠正,不准确的低反复可以单独练习。
4、让幼儿分别做指挥,带领大家演唱。
活动反思:
这首《小孩不小歌》歌曲内容简单有趣,贴近幼儿,乐曲风格诙谐、欢快,在我翻唱歌曲后,这首歌就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因为幼儿感兴趣,喜欢这首歌曲,所以掌握的速度也很快。
这首歌曲是一首2/4拍的歌曲,节奏感比较明显,因此,我在范唱时让孩子们打着节拍来熟悉旋律。这首歌曲的重点是让幼儿学会唱准“一字两音”处,所以我把这句单独让幼儿打着节奏来唱;在第三个句式里,有2个附点音符,我是先让孩子们集体来朗诵歌词,这样子孩子们熟悉了歌词演唱起来也会很快,朗诵两遍后,我提醒他们要和我读的一样,并强调了带有附点的“你”字必须拖的长一点;在活动过程的最后环节,我让孩子们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样的演唱方式来演唱,接着照他们的演唱方式来演唱,第一次是分男女轮唱,第二次是分组轮唱、合唱。一开始我以为幼儿会唱不好,但他们的表现超乎我的想象,并能完整的演唱歌曲歌词,说明孩子们很喜欢这节音乐活动。
通过本节活动的开展,我觉得在歌唱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创设有利的环境和提问的有效性,来吸引幼儿。
8、大班音乐教案《小闹钟》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在情境中学唱歌曲《小闹钟》,并创编歌词中相应的象声词。
2. 感受歌曲表现的音乐形象,唱出闹钟铃声的节奏和音色的变化。
3. 体验帮助他人带来的快乐。
4. 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 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活动重难点:
让幼儿在情境中学唱歌曲,体验帮助他人带来的快乐。
替换歌词中相应的象声词。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呼噜声效、闹钟标记;
经验准备:幼儿课前听过各种闹钟的铃声。
活动过程:
一、情境表演,引出歌曲。
1. 引导语:“我是一个会唱歌的小闹钟,只要主人需要我,我就会唱起歌来。”
2. 教师扮演小闹钟,带着动作演唱歌曲,幼儿完整欣赏。
3. “我是怎么唱的?”教师帮助幼儿梳理歌词。
二、创设情境,学唱歌曲。
1. “呀,已经7点半了!”(呼噜声响起。)“主人还在睡觉,我再不唱歌他就要迟到了。”教师范唱。
2. 呼噜声响起。 “主人还在睡,谁愿意帮我一起唱歌叫醒他?”教师带几位幼儿演唱歌曲。
3. 呼噜声响起。“主人还是不起床,还有人愿意帮我一起唱歌叫醒他吗?”教师和全体幼儿演唱歌曲。
三、创编歌词。
1. “主人真是个懒猪!我只好请我的闹钟朋友来帮忙!”出示一闹钟标记。
2. “我发出的声音是‘的铃咚’,我朋友发出的声音是‘滴答当’。你们猜他会怎样唱歌?”引导幼儿替换歌词。
3. 出示另一闹钟标记,“你们猜这个小闹钟会发出怎样的声音,会怎样唱歌?”引导幼儿替换自己创编的象声词。
教学反思:
通过反思这一课后,我认识到要善于处理好教学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巧妙地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及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9、大班音乐教案《小老鼠打电话》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幼儿表演的欲望,体验音乐活泼欢快的情趣。
2、通过反复欣赏歌曲,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做出与内容相关的动作。
3、在边唱歌边表演的过程中,掌握猫和老鼠的对话。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重点:
激发幼儿表演的欲望,体验音乐活泼欢快的情趣。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做出与内容相关的动作,掌握猫和老鼠的对话。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小老鼠、大花猫的头饰、电话模型、乐器(倒钟、响板、木琴)、音乐CD。
经验准备:学习歌表演《一只小老鼠》。
活动过程:
一、 教师带幼儿随音乐《一只小老鼠》走进活动室,渲染气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
1、出示玩具电话,引导幼儿说一说电话的用处?并说一说家里的电话号码,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码是多少?
2、说一说一些紧急号码的用处如:110、120、119、122、等。
提问:号码一旦拨错了,会发生什么事情?
(引导幼儿知道拨错电话号码,所带来的麻烦。)
评析:在这一环节,我运用京味歌曲《一只小老鼠》带幼儿进场,主要是想唤起幼儿积极性和自信心,激活思路、启迪智慧,触发创造活动的欲望,同时也练习了小老鼠的形象,为课程做铺垫。加之,本节课跟电话有直接的关系,《纲要》中提出:艺术教育是各领域之间的纽带,所以我们又通过提问电话号码,与社会领域、生活教育相联系,扩展了幼儿的视野。
二、教师随木琴进行情景表演,并演唱歌曲,幼儿初步欣赏。
“有一天,小老鼠也爱上了打电话!小老鼠会把电话打给谁?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你们来欣赏老师的表演。”
1、教师表演歌曲的前半部分,幼儿欣赏。
提问:你们猜一猜,小老鼠会把电话打给谁?
2、抛出问题,完整欣赏歌曲。
“小老鼠究竟把电话打给了谁呢,请你们完整地欣赏歌曲,听了以后你就知道啦”!
教师随木琴再次完整表演,
提问:(1)歌曲听完了,小老鼠把电话打给了谁呀?为什么会打给猫?
(2)小老鼠拨打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3)带幼儿模仿练习按手机号码。(木琴给予节奏)
评析:这个环节,我运用了两次清唱,教师的清唱在音乐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清唱会让幼儿听的更清晰、明白;同时老师绘声绘色的表演唱与孩子之间有了情感上的交流,拉近了距离,加上木琴的伴奏,让清唱更有生机,幼儿很感兴趣。
3、我们再来欣赏一遍歌曲,重点听一听“小老鼠打电话时都说了些什么?”
4、用乐器伴奏对话部分,巩固歌词与节奏。
(带领幼儿重点学说对话部分,用倒钟表现小老鼠尖尖细细的声音,用响板表现大花猫的声音)
5、幼儿用倒钟和响板,随音乐一起演奏并初步学唱。
评析:这一环节,我运用了反复欣赏的方法学习整首曲子,因为反复欣赏歌曲是理解音乐的基础和保证,同时运用“前置”的教学方法重点学习电话号码,和对话部分,有效的利用响板和倒钟引导幼儿掌握了节奏,保证幼儿自然、顺利地学习歌曲。
三、师幼一同进行表演,提升幼儿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1、引导幼儿四散站开,集体表演歌曲。
2、重点练习“吱儿—— 喵—— 嘭!”的动作。
3、戴上头饰,师生共同进行情景表演。
评析:幼儿在反复欣赏的基础上,基本掌握了歌曲,在这个环节中,让全体幼儿戴上小老鼠的头饰,创设一种情景,让幼儿用肢体把自己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正体现了《纲要》中所提到的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更好的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四、随音乐自然结束本次活动。
课后反思:
这首歌曲活泼欢快,幽默诙谐,音乐情节让人始料不及,小老鼠形象活灵活现,游戏性、表演性极强,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新《纲要》提出:教师应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各种艺术活动,激发她们大胆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歌曲本身就给幼儿带来了很强的感染力,所以我运用了前置的教学方法在带领幼儿重点学唱电话号码,学说对话,让幼儿自然的学唱歌曲,在这一环节中突破了活动的难点,又通过老师的表演,配上木琴,以轻松愉快的学习方式,突出教学的气氛和情趣,最后让幼儿参与表演,鼓励她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感受,顺利完成了重点。整节课给幼儿创设的氛围很好,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也很高,通过气氛的渲染,引起幼儿情感的共鸣。
10、大班音乐教案《铃儿响叮当》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2、激发幼儿对圣诞节的向往,感受歌曲带来的欢乐情绪。
3、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活动重点:
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活动难点:
激发幼儿对圣诞节的向往,感受歌曲带来的欢乐情绪。
活动准备:
磁带,钢琴,曲谱。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练声:《山谷回音真好听》、《卖报歌》。
2、律动:《挤奶》、《苹果丰收》、《淘米洗菜》。
二、谈话导入活动。
1、幼儿初步欣赏音乐。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你们认真听,然后告诉我这首是什么节日的歌曲?听到歌曲后有什么感受?
师小结:圣诞节是西方基督教为了纪念耶稣诞生的一个节日,而这首铃儿响叮当正是西方人们在圣诞节的时候经常唱的歌曲。后来圣诞节就传到了很多国家,同样也传到了中国。铃儿响叮当这首歌也跟着传到了中国,就有人把它翻译成了中文。
2、师:圣诞节里圣诞老人是怎样送礼物的?
三、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1、教师范唱,请幼儿边拍手边欣赏歌曲。
师:歌曲里唱了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内容,如果幼儿说不出,再欣赏歌曲。同时老师可配上简单的动作。)
2、欣赏音乐第二遍。
师:小朋友们知不知道这个铃儿是哪里的呢?(圣诞老人的雪橇的驯鹿上。)
师:它是怎么响的?(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内容)
3、幼儿讨论后老师小结:“新年到了,圣诞老人赶着马车去给小朋友发新年礼物。圣诞老人坐在雪橇上,奔跑过田野,马儿铃儿响叮当……。教师完整的朗诵歌词内容。
4、师:现在请你们当小喇叭,老师当大喇叭。我们一起把这首歌的歌词念一遍吧!听听谁的声音最好听。
四、完整练习歌曲。
1、教师:你们想学这首好听的儿歌吗?请你们和老师配上音乐完整的唱一遍。
2、鼓励幼儿加入表情进行初步的表演。进行分组轮唱,增加趣味性,熟练歌词。
教师小结:圣诞老人说听到了你们的歌声,但这么好听的歌曲如果加上很美的表情唱我想就更精彩了。你们也觉得吗?
五、结束部分。
1、引导幼儿关心他人,知道圣诞节送圣诞礼物是表示友好的一种方式。过圣诞节的时候,每一个人都很快乐,因为他们收到了圣诞老人和自己好朋友的圣诞礼物。
2、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歌曲的名字:铃儿响叮当)
11、大班音乐教案《小松树》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风格,学习用坚定、自豪的情感演唱歌曲。
2、理解歌词内容,体验长大的自豪,增强自信心。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磁带以及录音机图谱(画有阳光雨露、新树枝、小松树等)
活动过程
(一)、熟悉旋律
1、 播放歌曲磁带,教师引导幼儿欣赏歌曲旋律,说说对乐曲的初步印象(丰富:欢快、活泼等词语)
2、继续欣赏旋律,鼓励幼儿随音乐节奏拍打身体的各个部分。(多遍)
3、教师选取幼儿拍打动作,编成小组合,集体共同随音乐游戏。
鼓励幼儿随节奏拍打身体,拍出声音,在多次拍打中熟悉旋律,并且感受乐曲的欢快。
(二)、理解歌词
1、教师清唱歌曲多遍,提问:歌曲里唱了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复唱该句,以表示肯定。
2、重点理解阳光雨露、哺育、新枝叶等词,并出示图谱以帮助幼儿理解。
(三)、学习歌词。
1、教师朗诵歌词,幼儿欣赏。
2、教师带领幼儿用坚定、自豪的情感跟诵歌词。
(四)、学唱歌曲
1、教师用全曲带唱的方方,带幼儿学唱歌曲二三遍。
2、幼儿自由结伴歌表演请幼儿自由找一同伴,分别扮演小松树和小朋友进行表演,然后互换角色。
活动反思:
在歌唱活动中如何始终抓住幼儿的兴趣呢,如果从头到尾没有变换方式,让幼儿进行多次演唱,幼儿肯定会失去兴趣,我在这次歌唱活动中为了提高幼儿的活动兴趣,喜欢随机变换多种演唱方式。在这周的歌唱教学《小松树》中,我随机用了一些有趣的方法,结果幼儿的演唱兴趣高昂,能按不同的要求顺利又愉快地完成了我教学活动。
歌唱活动《小松树》我分成了二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我们班幼儿已经学会歌曲还能用简单的动作进行匹配。第二部分的目的是让幼儿进一步学唱歌曲,学习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活动的难点就是让幼儿能跟着节奏连贯的唱歌曲,重点是启发幼儿唱出快乐的感觉。
12、大班音乐教案《小螺号》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正确理解歌词,并感知音乐的节奏,培养对音乐的节奏感。
2、乐意参与音乐欣赏活动,并体验歌唱过程中的快乐。
3、能够运用简单的身体动作来表达歌曲的意思。
4、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1、重点:用欢快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并体验歌曲的情绪、情感。
2、难点:准确把握节奏,正确唱出音乐的高低起伏。
活动准备
1、活动前一天要求幼儿把家中用贝壳或海螺制成的工艺品带回园,进行分享观赏。
2、音响及《小螺号》的音频,辅助感知节奏的打击乐器(木鱼、小鼓、三角铁、沙球等),手写歌谱一份。
3、活动教学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把收集到的贝壳风铃、贝壳船、海螺等工艺品装扮教室,让学生摸摸看看听听,营造海边的氛围。
2、教师导入,“小朋友们,看看课室里摆满了你们带来的贝壳风铃、海螺船,漂亮极了。那你们知道这些贝壳、海螺是从哪里来的吗?”(海滩)“那有没小朋友可以告诉老师,海滩上都有什么呢?(引导幼儿说出海鸥、浪花、船等词)
“哇,海滩上有那么多东西,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啊!?”(想)“那老师今天教小朋友们一首歌曲《小螺号》,让‘小螺号’带你们去看看海滩好吗?”(好) 初步听赏歌曲: 教师第一次播放《小螺号》的音乐旋律,并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及韵律展开想象。(第一遍)
二、学习歌曲:
1、发声练习:先让幼儿进行发声练习,打开喉咙,以免歌唱时伤及声带。
2、歌词朗诵:老师教幼儿按歌曲的节奏进行逐句朗读。
例:A第一句老师拍手读: X X XXX 师: 小螺 号嘀 嘀嘀 吹,海鸥听了 展 翅 飞 。 B:幼儿模仿老师有节奏地读。 生: 小螺 号嘀 嘀嘀 吹,海鸥听了 展 翅 飞 。
3、老师第二次播放音乐,引导幼儿注意歌曲的节奏。(老师一边在旁打节奏)
4、老师逐句教幼儿唱并使用打击乐器进行辅助教学。老师边用乐器拍打节奏,边唱歌词,幼儿跟着老师的节奏拍掌唱词。(第三遍)
5、“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用手来拍打节奏,现在你们想一想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打节奏?(跺脚、拍腿、拍肩、点头……)(第四遍)
6、用动作表现音乐:(律动)
(1)教师引导幼儿回忆歌曲中的主要形象:如小螺号、海鸥、浪花、船等。 师:“小朋友们,歌曲里面‘滴滴滴’的声音是谁发出来的呀?谁在飞啊?谁笑啦?……”
(2)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来表现吹螺号、海鸥展翅、浪花起伏等形象。(如果有些小朋友做不出动作,老师可以帮忙引导。) 7、让幼儿跟着音乐边唱边打节拍,完整地唱一遍歌曲。 结束: 师:“小朋友们,我们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唱起《小螺号》,一起去捡小海螺吧!” 老师跟幼儿在轻松的气氛下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歌曲《小螺号》,掌握了音乐知识:弱起小节、附点音符,这节课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熟练了歌曲的吹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群体意识。
本课有效地把器乐教学与唱歌、创造等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注重互动交流,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尽情地展现自我、大胆表演,这是本节课教学成功的一大关键。音乐课程是活动性、实践性最强的课程之一,只有密切联系生活,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才能开心地掌握各种知识、技能,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兴趣。因此,教师注意挖掘课外资源,使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体验到艺术与生活的联系是十分必要的。
音乐课在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精神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在本课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有许多内容是合作性很强的,其中,合作创编、综合表演等内容表现得十分突出。教学时,教师虽然合理分组让学生在小组中学习,但没有给学生明确责任,没有给他们提供充分的体验、创编、集体练习的时间,导致了部分小组的配合不够默契、表演比较拘谨。这就意味着教学设计还有待优化。明确学生自己应负的责任,合理提供空间和时间,加强调控与指导等等,都得合理设计,达到最优化。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大程度地积极探索、紧密配合、大胆创编,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3、大班音乐教案《小菜园》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能用说、唱、表演等游戏形式,表现歌曲中的小菜园。(重点)
2、幼儿通过讨论交流,能大胆创编第二段歌词。(难点)
3、幼儿喜欢、乐于参与音乐游戏,感受创编的快乐。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5、能愉快地参与集体演奏活动。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小菜园》ppt;黑板;钢琴;兔子玩偶一个;小兔子头饰师幼每人各一个;青菜、萝卜、蘑菇、毛豆头饰各一个;事先安排大班5个小朋友帮助活动。
2、经验准备:小兔子是怎么走路的?小兔子喜欢吃什么?小兔子是怎样吃东西的?
【活动过程】
一、教师组织谈话,幼儿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们,今天有一只可爱的小兔子要去小菜园了,我们要不要和它一起去啊?
2、分发小兔子头饰,出示小兔子玩偶。
小兔子:“今天天气真好,咕噜噜,肚子饿了,我要去我的小菜园逛逛,看看有什么好吃的。”
3、师:哇,有这么多好吃的呀,我们和小兔子一起去吧。
二、教师创设情境,幼儿在情境中学习歌曲。
1、出示PPT,播放青菜、萝卜、蘑菇、毛豆的图片,一边预习歌词。
2、请上带着小兔子头饰的大班小朋友随教师表演情景。
3、师:小兔子跑跑跳跳的来到小菜园(引导孩子跟念歌词:小兔子跑跑,小兔子跳跳,跑跑跑,跳跳跳,来到小菜园),我们一起来说,让小兔子赶快去小菜园好不好?
4、师:小兔子看见了什么?(青菜、萝卜、蘑菇、毛豆)它刚刚肚子饿了对不对,小朋友,你肚子饿了的时候是怎么吃东西的?(引导孩子模拟大口的吃东西,发出"啊呜啊呜"的声音)
5、教师弹钢琴演唱歌曲,请大班小朋友表演情景,幼儿小声跟唱。
三、教师提出问题,幼儿大胆创编第二段歌词。
1、师:哎呀怎么办,小兔子不小心把小菜园的蔬菜都吃光了,以后就不能吃了,小朋友你们帮小白兔想想办法好不好?
2、引导幼儿说出种上吃掉的蔬菜。
3、教师弹钢琴和幼儿一起回忆第一段歌词,大班小朋友表演情景。
4、幼儿创编第二段歌词,教师弹琴,幼儿演唱第二段歌词。
5、师:小朋友你们真棒,看,你们种下的青菜、萝卜、蘑菇、毛豆都长高了,我们又可以吃了,哪只小兔子想去吃?(请几位幼儿上台表演唱)
6、师:小兔子们真棒,你们吃完后都知道再种上,蔬菜又长出来了,我们一起去小菜园吃跑肚子吧。
7、教师播放PPT,教师组织幼儿离开座位,播放音频,幼儿一边表演,一边演唱歌曲四、课后延伸:
师:小兔子把小菜园种到了我们的表演区,哪只小兔子想去小菜园美美的吃上一顿啊?我们还可以在小菜园里种上其他蔬菜呢,出发吧!
【活动反思】
通过活动,丰富幼儿的知识。而在蔬菜种植、成长过程中,幼儿学会了用爱去关心、爱护别人,培养了孩子们保护花草树木的意识。整个过程中,孩子不仅享受了种植的乐趣,还直接观察和感受植物生长的过程,增长蔬菜和水果种植方面的知识。在活动过程中,虽然课前我查阅了一些书籍,但在实际活动中还是明显感觉自己对农作物生活环境的匮乏,对幼儿的提问不能及时给予全面的回答,以后要更加开拓自己的知识面。
14、大班音乐教案《踩影子》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探索影子,获取有关影子形成、变化的相关经验。
2、初步认识汉字“子”字、并能用“子”字组词,尝试对儿歌进行简单的彷编。
3、激发幼儿对影子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乐于参加踩影子游戏活动。
活动准备
儿歌内容图片以及汉字一套,在晴天进行。
活动过程
1、通过提问,引发幼儿对影子的注意。
教师:小朋友,你们见过影子吗?什么时候会有影子呢?(太阳光、月光、电灯光等,照着我们的时候会有影子。)
2、通过和影子做游戏的活动,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影子的兴趣。
让幼儿到室外的太阳光下:看看你们有影子吗?现在我们来和影子做游戏好吗?
教师引导幼儿玩一玩:把影子请到前面来,把影子请到后面、左边和右边以及把影子藏起来的游戏。最后,再让幼儿与同伴一起玩追影子的游戏。
3、通过教师语言,熟悉儿歌内容。
(1)教师:刚才,我们和影子做了许多游戏,知道因为我们挡住了光所以就有了影子。那如果是一个胖子,他的影子会是什么样的呢?(同时出示胖子的图片。)教师:如果是瘦子呢?(出示瘦子图片。)
(2)教师:如果我们做各种动作的时候,我们的影子会怎么样呢?教师做穿裤子的动作,并提问:我在干什么?这时我的影子会怎样?(幼儿回答后,出示图片。)
(3)教师做戴帽子、跳房子、踢毽子等动作,引导方法同上。
(4)出示踩影子图片)提问: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我们也来玩踩影子的游戏好吗?今天,老师念一首新的儿歌“踩影子”。
4、学习踩影子游戏。
(1)教师指图朗诵一遍儿歌后,带领幼儿看图文念儿歌。
(2)教师边看图边表演相应动作,鼓励幼儿跟着念儿歌做动作。
5、初步认识汉字“子”字,并能用“子”字组词。
引导幼儿观察图夹文儿歌,请幼儿看一看,指一指:儿歌中哪个字是一样的?启发幼儿说出:除了儿歌中有许多“子”字,还有哪些词也有“子”字呢?谁还能说出其他有“子”字的词来呢?
6、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儿歌原有的特点进行儿歌仿编活动。
(1)我们除了有胖、有瘦,还有什么样的?
(2)我们除了能做穿裤子、戴帽子、踢毽子、跳房子,还能做什么动作呢?
鼓励幼儿尽量利用含有“子”字词,仿编儿歌,例如:扣扣子、穿袜子、跳绳子等。
教师将幼儿说的内容用简笔画画在黑板上,然后带领幼儿念新编的儿歌。
7、游戏“踩影子”。
教师组织幼儿到户外玩踩影子的游戏,游戏前,提醒幼儿要一边念儿歌,一边做相应的动作。儿歌念完后,让幼儿互相追逐踩影子,启发幼儿既要踩别人的影子,同时又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影子,不要被别人踩到。
影子百科:是由于物体遮住了光线这一科学原理。光线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不能穿过不透明物体而形成的较暗区域,形成的投影就是我们常说的影子。(这里说的光是可见光线)。
15、大班音乐教案《小乌鸦爱妈妈》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中小乌鸦爱妈妈的美好情感和优美抒情的乐曲旋律。
2、按歌词内容创编动作,并边听歌曲边表演。
3、培养幼儿热爱、尊重妈妈的情感。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活动准备:
画有“小鸟爱妈妈”幻灯片若干幅、打击乐器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今天老师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关于小乌鸦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二、欣赏音乐《小鸟爱妈妈》
师:小树林是鸟儿们的家,鸟妈妈很爱自己的孩子,辛辛苦苦养育小鸟,小鸟也像小朋友们一样很爱自己的妈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很好听的曲子,说的就是小鸟爱妈妈的事。
1、幼儿完整听乐曲,鼓励幼儿大胆想像,引导幼儿尝试语言或动作,描述听了音乐后的初步感受。
师:请小朋友仔细听音乐,可以随音乐自己编动作,注意听完后告诉老师,听了这首音乐你有什么感受?小鸟和它的妈妈好像在干什么?
2、再一次欣赏乐曲。
逐段分析乐曲的结构以及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启发幼儿说出这首乐曲由三段体组成,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用语言描述,结合动作表演来分析,表达乐曲的结构性质、情感内容。
(1)欣赏第一段音乐。
师:听了这段音乐后,你感觉如何,你好像看到了什么?请用动作表演出来。
小结:这段音乐欢快活泼,好像看到了小鸟和鸟妈妈在小树林里幸福、快乐地生活着。
(2)欣赏第二段音乐。
师:你觉得这段音乐与第一段音乐有什么不同,你觉得好像发生了什么事,如果你是小鸟,你会怎样照顾生病的妈妈。
小结:这段音乐平稳、低沉,讲的是鸟妈妈病了,小鸟细心照料、关心妈妈。
(3)欣赏第三段音乐。
师:这段音乐听了后有什么感觉,我们用动作把你好像看到的事表演出来。
小结:这段音乐优美抒情,鸟妈妈恢复了健康,带着小鸟在树林里又过起了自由自在的生活。
3、尝试用动作,巩固对乐曲的乐段、乐句的认识,尝试用乐器演奏。
(1)师:请大家为乐曲编几个动作,每段音乐编一个动作,第一段每句在重拍上拍一下手,表示鸟儿们在小树林里快乐地生活着;第二段用手指做小鸟嘴,拍一下手,表示捉虫子喂妈妈;第三段一小节音乐做一个鸟儿飞落动作,表示鸟妈妈恢复了健康。
三、尝试活动,即兴舞蹈《小乌爱妈妈》。
师:小鸟多爱妈妈呀,我们小朋友也像小鸟一样爱妈妈,我们对妈妈说:妈妈您辛苦了,我们已经长大了,您歇会儿吧!请大家跟着音乐把自己会做的事表演出来。
活动反思:
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是本课教法的宗旨。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培养了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强调音乐学科与其它艺术学科的横向联系与沟通,课中设计了故事导入,创编音乐故事等音乐活动,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教学环境中获取知识,并且使学生在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形体艺术和语言艺术等方面都得到培养。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我感觉我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一、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线。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活泼好动的生理、年龄特征,备课时,我着重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当作主线,让他们主动来学习。比如从上课一开始,我就走到到孩子们的中间,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来到动物园,导入小乌鸦的出现。给孩子们讲乌鸦反哺的故事,引导学生随电子琴兴致勃勃学唱歌曲。在学会的基础上,有机地引导学生进行歌表演。再让学生头戴乌鸦头饰表演情景剧……环环紧扣,动静交替,学生们一直兴趣高涨,其乐融融参与其中。轻轻松松的完成教学任务。也切实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二、注重科学知识的有机渗透。
我个人一直认为,一节音乐课,不应该仅仅满足于歌曲的学习,也应该重视学科整合与相关科学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知识的积累。比如:在小乌鸦欢迎同学们时,我顺势给学生们讲解了相关的乌鸦种类、身体特点、生活习性、以及著名的”乌鸦反哺“等。学生们睁大眼睛,静静的听着,这种讲解,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也加深了学生们对歌曲的理解。歌曲学完之后,进一步深化了本节课小乌鸦爱妈妈的歌曲主题,达到从思想上让学生重视孝顺父母的德育渗透目的。
当然,我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说:节奏训练有所忽视,课堂上不敢大胆放手给学生,教唱的形式和方法还有待改善。
16、大班音乐教案《小雪花》含反思
设计背景
漫天飞舞的小雪花,在孩子稚趣又充满幻想的心灵中会别有一番感悟。本次活动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激发幼儿自主创编动作,鼓励幼儿进行富有个性的展示。引导幼儿体验小雪花带给的快乐,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神奇,用歌曲、动作充分表达自己对美的感受。
活动目标
1、感受和表现歌曲的3/4拍节奏。
2、创编各种不同的小雪花飞舞的动作,表现乐曲的强弱规律。
3、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4、感受音乐节奏,乐意参与音乐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5、体验自主替换歌词的愉悦情绪。
重点难点
1、感受和表现歌曲的3/4拍节奏。
2、创编各种不同的小雪花飞舞的动作,表现乐曲的强弱规律。
活动准备
1、小雪花的图片。
2、请小朋友用自己话的描述一下雪花飘舞的的样子。
活动过程
一、在《小雪花》乐曲的伴奏下,做雪花飘舞动作引起幼儿兴趣,引出课题。
二、学唱歌曲《小雪花》。
1、听音乐,说出音乐是几拍子的。
2、和教师一起用拍手等动作表现3/4拍节奏。
3、注意掌握歌曲的句首重音。
4、教师范唱。幼儿说出歌曲内容。
5、轻声完整学唱。
三、体验歌曲的起伏与休止,探索《小雪花》的飘舞动作。
1、大家都来扮一朵小雪花,在录音的伴奏下一面唱歌一面舞蹈。如果歌声停了,“小雪花”就不动了。
2、在歌曲录音伴奏下,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小雪花,音乐休止时保持原姿势不动。
3、集体练习同伴的创编动作:如前进、摇晃、后退、转圈等。
四、合作律动
1、在录音伴唱下,自由结伴、合作做“小雪花”。
2、反馈幼儿创编的“小雪花”,并集体练习。
3、尝试边唱歌边做动作,停止是坚持不动。
4、全体幼儿做“小雪花”随音乐飘向远方,出教室。
教学反思
9月刚开学的第二个星期,我把艺术书打开就发现了歌曲《小雪花》,感觉特别好听,我就很快准备了教具,上了这节音乐课。主要设计了四个环节:导入——学唱歌曲 ——探索小雪花的飘舞动作——合作律动,我觉得各环节过渡自然,在学唱过程中,幼儿充分体验歌曲的旋律美和歌词美,从而产生愉悦的、美好的情感。并鼓励孩子随着音乐用动作自由大胆地表现《小雪花》轻柔飘落的情景,通过肢体动作表现、感受小雪花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最后幼儿随着《小雪花》音乐,做雪花飞舞的动作出活动室。激发孩子对小雪花的兴趣和这首歌的兴趣。整个活动过中,孩子们的积极性一直很高,完成了活动目标,效果较为理想。
但是,由于自己以前很很少带音乐课,没有丰富的经验,因此课后仍然觉得还存在着很多缺憾:1.如果这节这课放在冬天下雪的时候上,孩子们的兴趣会更高,效果会更好的。2导入不够新颖。3.歌曲的休止体验上,小部分幼儿没有掌握。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备课尽量备的更细致些,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上好每一节音乐课。
17、大班音乐教案《超级玛丽》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课的灵感来自于孩子在平时的一个小动作,再结合我们平时教学中的节奏练习,为了使节奏练习不枯燥,单一,所以我选择了孩子很感兴趣的这样一种形式。
活动目标:
1. 熟悉乐曲,练习哼唱。探索合适的节奏为乐曲伴唱。
2. 初步学习看指挥演唱,在合作伴唱中体验表演的快乐。
3. 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4. 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视频、幼儿看过超级玛丽的游戏视频、会简单的节奏如:X 0 X 0 X X 0 0 X----。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导入师:请小朋友先听一段音乐,听听是什么音乐。
师:你们知道这首曲子是怎么演奏出来的吗?
揭晓答案:看视频,一人分饰六角用嘴巴演唱乐曲师:看出来了吗?乐曲是用什么演奏出来的?
师:这种演唱方法叫做无乐器伴唱。
二、初步学习伴哼唱师:这个叔叔用嘴巴发出声音模仿了乐曲,你们想不想也来试试?
师:你们的嘴巴可以发出什么声音?
选取幼儿发出的一个合适的音整首哼唱。如:嘟、露等。
三、用合适的节奏和声音练习乐曲师:我们的嘴巴还能发出什么声音?
选取一个声音练习,但发现问题。引导幼儿变换出其它节奏。
师:刚才的声音我们还用刚才得方法唱出来还合适么?怎么办?
在练习节奏的基础上引导幼儿看老师的指挥演唱。
师:你们刚才是怎么唱准节奏的?
换另一个节奏和声音再次进行练习。
四、合作伴唱是:现在我们来试试把两种声音合到一起去试试,我们唱过类似的歌曲吗?
分组进行练习表演唱。
合作表演唱时提醒幼儿继续注意看手势。
五、结束:
师:今天,我们的小朋友通过听音乐、看指挥和小伙伴们一起练习了伴唱。下次我们再来换其他的声音和节奏来为这首曲子再来伴唱。
18、大班优秀音乐教案《小格桑》
活动目标:
1.欣赏理解歌曲内容,能通过图谱演唱歌曲。
2.根据对歌词的理解,尝试用动作和表情体验表现歌曲中的内容。
3.感受西藏人民的活泼、欢快情感。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5.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活动准备:
1.收集西藏人民的生活图片,了解西藏人民的民俗风情等特点。
2.小格桑、冲锋枪、小红马、国防兵等图片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图片导入,引出主题
1.这是哪个民族的人民?
2.遇到节日他们喜欢干什么?
教师小结:这是西藏的人们,在节日的时候他们喜欢唱歌、跳舞来庆祝他们的节日。
二、基本部分
1.欣赏歌曲,引起兴趣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藏族歌曲,名字叫做《小格桑》,让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吧!教师弹奏歌曲范唱。
(2)幼儿第一遍欣赏歌曲。
提问:你从歌曲中听到了什么?
请幼儿贴图。(我听到了一位小朋友叫小格桑,把小格桑的图片贴到黑板上,他喜欢玩冲锋枪,把冲锋枪贴到黑板上……)
2.再次欣赏歌曲,熟悉歌曲内容
(1)我们来认真的听一听,他是不是这样唱的!
(2)孩子们你们听得真仔细,歌曲中有没有什么不理解的?
(亚拉索、索利亚拉索-----语气词啊、哎)
(3)根据图谱,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3.学唱歌曲,掌握歌曲
(1)刚才在欣赏歌曲的时候,我发现有的小朋友已经能跟着录音机演唱了,你们能行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唱歌时一定注意要保护自己的嗓子,用好听的声音来唱。
(2)教师分句教唱歌曲,幼儿学唱。
①看图谱,跟着音乐演唱歌曲②拿掉图谱,学唱歌曲③多形式演唱歌曲。师幼合唱、男女生演唱、领唱4.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师:孩子们你们听的很认真,学的很仔细,都能用好听的声音唱出歌曲小格桑了,真棒!如果用我们的身体动作把他们都表现出来,不知道美不美?让我们来勇敢的试试吧!
小结:我觉得小朋友都很棒,你们觉得呢?
5.边唱边表演歌曲
师:现在老师给你们提出更高的要求,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那就是一边表演一边演唱歌曲,你们行吗?就看你们的了!加油!
三、结束部分
师:大家都表现的不错,让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下吧。在轻松的音乐声中休息结束。
19、大班音乐教案《小落叶的节奏舞》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让幼儿熟练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休止符的混合节奏型。
2、培养幼儿反应敏捷及注意力集中。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准备:
十六宫格、小落叶的图片若干,呼啦圈六个。
活动过程:
一、幼儿进场,要求幼儿的脚步随音乐的变化而迅速改变师:秋天到了,小树叶们从树上落了下来,跟着秋风姐姐跳起了舞。
l、听,风越吹越慢了,我们该怎么飞呢?
2、哟,风又大了,我们该怎么飞呢?
3、真累,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
二、理解并学拍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
1、小树叶长得真漂亮,有几片小树叶也想飞上来玩一玩,你看,这片大树叶“*”的一声,就飞到天上去了。这片小树叶也想上来,可它有点害怕,于是又找了一片小树叶,两个人“**”两声也飞到了天上。
提问:
a、大树叶是怎么飞上来的?(*)我们把大树叶飞上来的节奏叫一拍。
b、小树叶是怎么飞上来的?(**)小树叶很灵活,所以一下子就飞上来了。
c、一共有几片小树叶飞上来呢?(2片)我们把一片小树叶飞上去的节奏叫半拍,用手来拍拍看。
2、大树叶和小树叶飞上去的速度是不一样的,我们用手拍一拍。原来,树叶们呆在一起,就是一句好听的节奏了。(幼儿练习用手拍节奏)
3、落叶的节奏还会变呢!看,把他们的位置换一下,就变成什么样的节奏了?
4、谁能上来让落叶变成不一样的节奏呢?(请个别幼儿变换节奏,其余幼儿练习)
三、游戏:小落叶回家
l、师:秋风姐姐带来了六间小房子(呼啦圈),你们想不想进来作客?不过一间房里最多只能站两片小树叶。现在我们一起唱歌(歌曲附后),被秋风姐姐点到的小树叶就可以飘到小房子里了。(游戏第一遍)提问:这间小房子里有几片小树叶?应该怎么拍?那间小房子里有几片小树叶?应该怎么拍?
2、原来:小树叶站在房子里,也是一句好听的节奏。除了拍手,还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
3、你们想不想也变成节奏?谁来当秋风姐姐?(游戏第二次)
四、认识十六宫格,学拍并创编十六宫格中的节奏
l、师:小树叶们快回来,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森林里要举行舞蹈比赛,请小树叶们编一个好看的舞蹈。怎么编呢?秋风接姐姐编了一个,你看:(出示十六宫格如图一)
a、一片大树叶表示什么?
b、一片小树叶表示什么?
c、空白的地方表示什么?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
2、运用多种形式让幼儿练习节奏
a、这么多的格子连起来,就是小落叶的舞蹈了,我们从红色格子开始来拍拍看
b、加点音乐好不好?跳舞没有音乐可不行。
c、参加比赛光用手可不行,我们让脚也动起来!
d、跳得真棒,要是再整齐一点就好了。
e、你们这么有本事,我也有本事。你看,让我的小格子翻个身,从绿色格子开始,就变成不一样的舞蹈了,我们再来跳跳看。师:原来,从不同颜色的格子起拍,节奏会变得不一样。
3、师:风姐姐的舞蹈编好了,你们的任务还没完成呢!看,那边地上有许多小树叶,你们六人一组,商量一下,编一个好看的舞蹈来跳跳看。(请幼儿合作,将树叶贴到十六宫格纸上,并商量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出不同的节奏。)
4、师:小落叶们,把你们的舞蹈带过来!
a、这是哪组编的?谁来跳给大家看一下?(请一位幼儿跳)
b、这是谁编的舞蹈?(请几位幼儿同时跳)
c、这又是谁编的?(请这组幼儿一起跳)
5、师:每一组小落叶都编得这么好看,到底谁去参加比赛呢?这样吧,我们把这三个舞蹈连起来一起去参加比赛。第一段用什么动作表示?第二段?第三段?(全体幼儿把三段舞蹈连起来跳)五、师:森林里的舞蹈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小落叶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吧!(听音乐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本节音乐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让幼儿在歌唱时能控制声音的轻重和节奏的快慢,能够表现出小树叶的不同情感。为达成此目标,我在图谱的设计上做了一些改进,比如我用灰亮不同的背景色来表明小树叶的不同心情:灰色表示伤心、亮色表示开心;背景色块形状上高矮、长短的不同代表声音高低和节奏快慢的不同:高短的表示节奏快声音高、矮长的表示节奏慢声音低。在实践操作中,我发现这个方法作用真的很大,通过简单的图谱一方面帮助幼儿理解了歌词含义、另一方面又让幼儿掌握了歌曲节奏,真是一举多得。
歌唱活动主要就是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幼儿学会唱这首歌,让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这首歌。为此,我在设计活动过程时,也是一步步深化,让幼儿先从感受歌曲开始,接着再了解歌曲,然后才是学唱歌曲,最后能够扮演角色表现歌曲。
在感受歌曲环节中,幼儿通过听老师有情感的演唱,发现两段歌词所表现的情绪是不同的,了解小树叶为什么要这样歌唱。在小朋友的叙述中,他们基本都能够清晰感受到小树叶离开妈妈后的伤感,还有回到妈妈身边的高兴,还有个别幼儿感同身受,想起了自己的妈妈,伤心的哭了起来。在了解歌曲环节,幼儿再次欣赏歌曲,说说听到了什么,老师出示图片,肯定小朋友的表诉,通过引导让幼儿发现图片传达的含义,理解歌词内容以及图谱含义。然后在学唱部分,我用对比分明的两种状态演唱歌曲,巩固幼儿对歌曲的理解和表现。最后的角色扮演本来在设计时是分组演唱,可在教学中发现小朋友的情绪很高,于是临时添加修改了这个环节,分别邀请两个小朋友来扮演黄树叶和绿树叶,我来扮演大树妈妈,请大家给他们伴奏演唱,他们来表现不同的两段内容,小朋友的表现力真不错,表演黄树叶的幼儿很伤心的离开了,飘落到了别处,绿树叶高兴的回到了妈妈身边。活动本该到此就结束了 ,可是小朋友依然兴趣很浓,于是我在延伸活动中,让小朋友继续表演,自己分配角色,选好搭档边唱边演。
通过这次音乐活动,我感受到要想让幼儿学会一首歌,首先得让他了解歌曲的背景、里面包含的不同情感;接着再通过图谱辅助手段帮助他们记忆歌词,当然图谱不是简单的歌词的呈现,也可以包括节奏和情感;最后对歌词内容的动作神态表现,让他们更进一步理解歌曲的涵义。我相信只要我们平时教学时多用心,肯定还能发现更多更加恰当的方法,让幼儿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会唱歌。
20、大班音乐教案《小树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的旋律,体验大树和树叶之间的亲密关系。
2、理解两段歌词所表达的不同情绪,学习用舒缓、跳跃声音来演唱不同的段落。
3、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4、借助小图谱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磁带以及录音机教师自备秋天背景图;自制活动教具小树叶若干片;幼儿人手一份小树叶道具。
活动过程
(一)、换位移情。
提问:小朋友,你们离开妈妈心里会有什么感觉呢?
(二)、学唱歌曲。
1、熟悉歌词。
(1)、秋天到了,许多小树叶离开了树妈妈,它们心里会有什么感觉呢?我们去问问它。
教师朗诵第一段歌词,并将小树叶粘贴在秋天背景图上。
(2)、“我们一起来问问小树叶吧!”幼儿学习按节奏朗诵第一段歌词。
(3)、猜想:小树叶会怎么说呢?
(4)、我们来听听小树叶是怎么说的,引入第二段歌词。
幼儿学习按节奏朗诵第二段歌词。
2、欣赏歌曲。
(1)、教师有表情的演唱整首歌曲,提问:听了歌曲你有什么感觉?
(2)、教师分段范唱,让幼儿进一步感受理解歌曲不同段落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提问:(第一段)离开了妈妈的小树叶心里是不是很害怕?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出对小树叶的关心呢?(教师引导幼儿用舒缓、连贯的声音演唱第一段。)
(第二段)离开妈妈的小树叶非常勇敢、坚强、乐观、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出小树叶的坚定、勇敢?(教师引导幼儿用跳跃、断顿的声音演唱第二段。)
3、幼儿学唱。
(1)、幼儿随弦律哼唱两遍。
(2)、幼儿边唱边尝试用“小树叶”道具做动作表达自己的感情。
(三)、尝试领唱和伴唱。
1、教师领唱,幼儿用“啦”伴唱旋律。
2、个别幼儿领唱,其他幼儿用“呣”伴唱旋律。
活动反思:
《小树叶》是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它是一首情感丰富的拟人化的歌曲。它采取了问答的方式,生动的表现了小树叶勇敢积极乐观的形象。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我始终把情感体验放在第一位,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导入新课时,我利用播放“秋天”美丽的视频,通过听觉和视觉的冲击,引起学生对以往生活急眼的丰富联想,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二,朗读歌词,解决难点
考虑到一年级识字量不多,在咬字,吐字方面更容易出错。因此我在课堂上经常有意无意的让学生跟着我用拍手拍肩的方法读出歌词的节奏,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注意老师的口型,保持原来字音的准确清楚同时使学生体会歌词的内在韵律。
三,情感体验,学习歌曲
由于歌曲的两段歌词所表达的是两种不同的情绪,因此歌曲的学习是采用分段教学,为了能让学生体会第一段树码吗的害怕与不舍,我设计了以“树妈妈”的一声叹息引起学生对“树妈妈”的情感关注。当我问:“树妈妈非常担心小树叶孤零零的飘到哪里都不知道,我们应该怎么养的声音和速度来演唱呢?第二段的教学也采用同样的方法,学生在老师的表演中体会小树叶的坚强,勇敢,声音由第一段的‘轻、慢’变成了‘响亮而富有弹性”。
但在实际教学中,也有些不足:有一句是“飘呀飘呀飘向哪里”学生在唱的时候总是漏了一句飘啊,在下节课的教学中,应对这一句的演唱进行专项练习。
21、大班音乐教案《火车舞》
活动目标:
1、学跳《火车舞》,能较合拍地随乐做小跑步和找“车厢”等动作。
2、理解舞蹈跳法,能在规定时间内做“邀请”和“感谢”动作。
3、体验“火车头”与“车厢”协调合作的重要,以及朋友越来越多的快乐。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认识过火车,知道火车头与车厢的形状及关系
活动过程:
一、熟悉《火车舞》乐曲旋律。
全体幼儿在乐曲伴奏下,小跑步进教室。
合着音乐,一拍一下地拍手。
随乐做其他身体动作,如拍腿、拍肩等。
二、练习舞蹈中的基本动作。
讨论怎样表示火车进行;怎样邀请“车厢”;怎样表示感谢等动作。
完整随乐练习舞蹈中的基本动作。
三、学跳集体舞
全体幼儿坐成一圆圈。①—⑧小节 教师做火车头,用小跑步去找“车厢”。⑨—⑩小节 火车头对找到的“车厢”坐两次邀请动作。11-12小节 被邀请的“车厢”向火车头行礼表示感谢。
音乐重新开始,被请的“车厢”挂在火车头后面继续行进去找新的“车厢”。
幼儿学做火车头,去找“车厢”
请2-3名幼儿做火车头,去找“车厢”,火车越来越长,直至圈上的人都被请完
四、复习歌曲《表情歌》
1、“火车到站了,大家快乐地唱起了歌。”齐唱一遍。
2、边唱边离开教室。
22、大班音乐教案《小星星》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音乐活动,具有初步音乐节奏感,并感受4|4拍的音乐节奏。
2、积极参与表演在情景表演中学会唱歌并合拍,愿意在音乐伴奏下感受音乐、表现节奏。
3、激发幼儿对歌唱表现的兴趣,能在活动中大胆表现自己。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5、通过教师讲解舞蹈动作学会跳。
重点和难点:
这是一段非常好听的旋律,乐曲所要表现的是黑夜里满天星星闪烁、此起彼伏的美景。让幼儿在表演合唱中要将"一闪一闪"的跳跃感唱出来,在用手作"闪"的动作时注意合拍和跟节奏。熟悉4/4节奏并学会运用简单打击乐,是本教材的重点;而根据不同的音乐形象鼓励幼儿大胆在音乐伴奏下听音乐打节奏时示范和指导并表现是本教材的难点。
活动准备:
1、小星星粘贴及太阳月亮头饰各一个;
2、《小星星》CD、歌曲图谱
3、人手一个乐器:三角铁、马玲、铃鼓、小铃等乐器。
活动过程:
1、谁是小星星
音乐欣赏及感受4|4拍音乐节奏,欣赏《小星星》的旋律,和老师一起随着节奏拍拍手,感受44拍的节奏。并给小朋友戴上星星头饰,老师是月亮妈妈。
师:"我们可以用什么节奏型来表现轻快、跳跃的小星星"(引导幼儿尝试用手拍出XX|XX|的节奏。
2、活泼调皮的星星
师:"天黑了,月亮妈妈带着小星星出来了,你们猜猜在这天空中最调皮,象一只只小眼睛。"老师引导幼儿说出要用轻快、跳跃的唱法来表现闪烁的星星。
3、安静柔美的星星
师:"小星星玩累了,安安静静地睡觉了。"
引导幼儿用舒缓、连贯的唱法表现累了的小星星。
师:"现在我们又可以用什么节奏型来表现玩累的小星星?(引导幼儿拍出X-|X-的节奏型)
4、引导幼儿听音乐进行节奏练习。
将幼儿分为四组分别敲出两种不同的节奏型
(1)先请一组小朋友拿乐器敲出星星的节奏型,另外一组小朋友可做点头动作。
(2)再请一组小朋友拿乐器敲出不同的的节奏型,另外一组小朋友可做点头动作。
6、四组幼儿一起配上乐器,为歌曲《小星星》伴奏。
7、星星宝宝回家了
师:刚才小朋友演奏得又整齐又动听,天快亮了现在我们听着音乐,星宝宝回家的舞蹈吧!
师弹出小星乐曲,幼儿听音即兴做相应的动作。
8、结束活动
师:"天亮了了,小星星们回家吧!"
活动反思:
小星星这个活动一开始以故事的形式导入孩子们很喜欢,接下来节奏练习,以及加上奥尔夫乐器合作表演孩子们都表现的很好,唯一觉得整堂课缺乏的是孩子们自主的东西比较少,好像都是老师想了很多方法让孩子学,孩子也很认真的学会,但是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表现就少了,所以,觉得以后音乐课中要更加注重孩子自主性。
23、大班音乐教案《放风筝》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欢快气氛,体验与同伴一起合作扮演角色“放风筝”的快乐。
2、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掌握B段音乐老爷爷收放风筝的动作。
3、倾听音乐,根据音乐的变化完整表现出放风筝的情景。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5、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活动准备:
1、音乐《放风筝》、风筝图片的PPT
2、幼儿有过放风筝的经验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从前有一位老爷爷特别爱扎风筝,他扎的风筝啊栩栩如生、造型各异。
(播放PPT,幼儿观察)
老师出示四只不同种类的风筝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爷爷都做了哪些风筝呢?”
2、感受A段音乐,学习变风筝造型。
过渡语:你们看哪些风筝来了?它是怎样出来的。
(1)教师根据音乐变风筝造型,幼儿观察并发现教师变造型的规律。
指导语:老师的风筝是怎样变出来的的?
(2)幼儿边听音乐边按节奏变风筝造型。
3、感受A、B段音乐,初步表现放风筝的情景。
(1)继续讲述情境:你们猗猜后来风筝们飞上天了吗?可是没有老爷爷的线他们怎么飞得起来呢。不过就在这时老爷爷回来了,他不但没有生气,还带着这些风筝在天上自由自在飞翔,这些风筝都很聪明,老爷爷风筝线往哪边扯,他们就往哪边飞。他们飞啊飞直到,天黑才砸家呢。
(2)倾听音乐,幼儿当风筝,教师当老爷爷,师生一起坐在座位上随音乐节奏自由模仿风筝向不同方向飞的动态。
4、和幼儿一起玩放风筝的游戏,完整表现放风筝的情景
(1)教师当老爷爷,师生一起玩放风筝游戏1-2遍。
(2)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按节奏、飞得有美感的“风筝”,并请其示范。
(3)请个别幼儿上来当老爷爷放风筝。
(4)重点练习如何当老爷爷来指挥风筝飞舞。
(5)幼儿两两合作,一人当老爷爷,一人当风筝玩游戏。
引导幼儿评价:合作得怎样?动作是否优美、是否有节奏、是否看了主人的指挥
5、出示中国龙的图片,引导幼儿如何集体合作变中国龙风筝。
过渡语:今天老爷爷扎了一条巨龙风筝,你们能把这个大家伙变出来吗?
(1)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变成一条龙,如何飞起来。
(2)教师当老爷爷,放飞“中国龙”。
24、大班音乐教案《音乐小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感受歌曲轻松愉快的情绪。
2.学习歌曲中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演唱。
3.体验师生与生生之间合作学习的快乐。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
1.歌曲《音乐小屋》原唱及伴奏CD;歌曲《郊游》;
2.多媒体课件;
3. 邀请卡一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
二、导入课题:
1.小朋友,今天老师的心情特别好,为什么呢?因为我收到了一张邀请卡,里面写了什么呢?我打开来,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好吗?
2.教师读邀请卡内容,提问:“你们有信心战胜困难吗?(有)那让我们出发吧!”
三、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学习节奏与主要乐句。
(一)碰到第一个困难,引导幼儿通过努力解决。
1.一条小河挡住去路,怎么办?
2.出示节奏图X X|XX 0|XX XX|X 0||,引导幼儿学习。
3.幼儿学习节奏。
4.克服困难,划小船继续前进。
(二)遇到第二个困难,鼓励幼儿共同克服。
1.大石块挡住了去路,怎么办?
2.出示乐句:音乐 小屋 |在 欢迎 |你 欢.迎 |我 0 ||。
3.幼儿学唱,着重练习欢.迎的唱法。
4.成功移走三块大石块,继续前进。
(三)遇到第三个考验,请大家一起努力。
1.出示三个敲门声:
(1) 5 3 |5 3 0 ||(2) 4 2 | 4 2 0 ||(3) 5 0 i 0 ||2.师幼一起按门铃。
3.音乐小屋终于开门了。
四、完整欣赏歌曲,用多种形式学唱歌曲。
1.欣赏后提问:这首歌一共有几段?第二段和第一段有什么不一样?来到了音乐小屋,你觉得快乐吗?歌曲里面是怎么唱的?(引导幼儿学唱:我们的快乐都在里面装)。
2.引导幼儿完整学唱一段歌曲,根据幼儿的学唱情况,教师小结指出问题。
3.完整地学唱歌曲。
4.以对唱的形式师幼共同演唱歌曲。
5.幼儿分组对唱歌曲。
6. 家长与幼儿对唱歌曲。
五、结束:出现神秘人——海宝。
活动反思:
歌曲《音乐小屋》是一首儿童歌曲。歌曲风趣、轻松、愉快。旋律以三度下行的音程起句,构成起伏的旋律,和着舒展的节奏,给人以柔和的感受。描绘了“叮咚”作响的音乐小屋给人们的快乐,抒发了热爱音乐的孩子们的愉快心情。
整堂课我以“去游玩音乐小屋”为主线,首先我让学生模唱“音乐小屋”的门铃声,来解决了难点节奏,这个环节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了难点,并且自然的了解了音乐知识点“四分休止符”。也引起了学生想去看音乐小屋的好奇心,使我能顺利的进入下一个环节,走进音乐小屋来学习歌曲。然后学生走进音乐小屋之后,我设计了各种接唱的小游戏来让学生学唱歌曲,并加入身体的律动体验。最后在学生掌握歌曲后,就引导学生加入打击乐器为歌曲配乐。整堂课学生仿佛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快乐地体会音乐带来的无线乐趣。
当然在该堂课中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在歌曲学唱中,学生对于音乐的完整感受体现地还不够深刻,我让学生分句学唱歌曲,破坏了歌曲本身的整体性。
2、创编打击乐节奏的时候课堂纪律显得有点乱,教师没有调控好学生的课堂纪律。
3、教学语言还欠生动活泼,导致教学的每个环节衔接地不够自然、流畅。
25、大班音乐教案《小螃蟹吹泡泡》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感受歌曲欢快的旋律,有趣的内容。
2、学唱歌曲,尝试分组歌唱,体验快乐的情绪。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借助小图谱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5、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活动准备:
ppt、图片、音乐等
重点难点:
让幼儿尝试分组歌唱、理解歌词,体验快乐的情绪。
活动流程:
活动导入—欣赏理解歌曲—表演歌曲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春天到了,老师要带大家去郊游了。
二、欣赏理解歌曲
1、感受旋律
T:看,我们来到了一个什么地方?
C:池塘边。
T:噢。原来呀,我们来到了池塘边,接下来,让我们坐在池塘边,静静地听一首歌。
T:再听一遍,想想看,听了这首歌你感觉怎么样呀?
T:听了这首歌,你们感觉怎么样啊?
C:很开心。
T:噢,这首歌让你们觉得很开心很快乐是吗?老师听了也觉得很快乐。
T:其实这首歌里还有一些有趣的内容,让我们再来听一遍。
T:你们听到歌曲里面有谁啊?它们在干什么呀?
C:小青蛙在呱呱叫,小螃蟹在吹泡泡。
T:噢,原来小青蛙在呱呱叫,小螃蟹在吹泡泡。老师来把这首歌唱一遍,你们认真听
2、理解歌词
哦,等等老师有问题要考考大家的哦。
T:好听吗?歌曲中青蛙是怎么唱歌的?
C:青蛙呱呱叫。
T:噢,青蛙呱呱呱呱叫。我们一起来学学青蛙唱歌,青蛙呱呱呱呱叫。(让孩子做出青蛙的样子,学青蛙跳)
T:下面老师要给大家看几张图,看看这些图片和这首歌有关系吗?
C:这些图就是我们刚刚唱的歌。
T:原来这些图就是我们刚刚听的那首歌的内容。
3、老师唱一句,翻一句歌词。
T:我们一起跟着音乐看着图片来唱两遍。(提出唱歌的要求,坐在小椅子的前面,挺胸,嘴巴要圆圆的,很神奇的样子。)
T:这首歌里最有趣的是哪一句?
C:泡泡一阵啪啪响,吓了我一跳。
T:哦,你觉得泡泡一阵啪啪响,吓了我一跳。哪位朋友来做做看“吓了我一跳”是怎么样的。
4、跟着音乐看着图片唱歌,并且把“吓一跳”表现出来。(两遍)
三、表演歌曲
T:想不想把这首歌唱得更有趣啊?
C:想。
T:那老师先要考考大家了哦,小青蛙唱歌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啊?
C:呱呱。
(大家同意吗?)
T:小螃蟹吹泡泡发出什么声音啊?
C:嘙嘙。
(大家同意吗?)
T:接下来看看,老师用什么方法把这首歌表演得更加有趣?
T:老师表演得有趣吗?老师在哪里加了“呱呱”呀?在哪里加了“嘙嘙嘙”的声音啊?
在图片上做好标记。
T:我们跟着音乐也来表演。(手势要做出来,呱呱和嘙嘙嘙,两遍)
T:好玩吗?接下来啊,老师要请朋友们分组表演了,男孩唱歌,女孩发出呱呱和嘙嘙嘙的声音。(老师站在当中,男孩女孩分别站在左右,老师的手势做指令,指向哪边就轮到哪边唱。)
T:还想不想再来一遍,男女交换唱。
活动反思:
这是一个比较活泼的曲调,带有一点游戏性。原来的歌词比较有趣,富有情境性,另外歌词叠音字是点睛之笔,幼儿可以根据角色做出相应的动作,让歌曲更合理。而歌曲的最后一句则是伏笔所在,显示出幽默之感。再加上自制图谱的有效利用,幼儿很喜欢而且也很容易掌握。
活动采用情景导入法引导幼儿掌握歌词内容,首先让幼儿欣赏歌曲,老师能注意在示范演唱的时候注意自身的坐姿、气息,感染幼儿,不过在导入的时候可以让孩子表演体验其中的乐趣。接着以提问的方式熟悉歌词,边回答边出示小图谱,方便幼儿记忆。然后通过图谱,巩固歌词,图谱比较形象而且节奏鲜明幼儿很容易记忆。
歌词中的“呱呱”“啪啪”等叠词,是歌曲的精彩之处,幼儿非常感兴趣,所以这部分需要强调练习,满足幼儿表现的需要。层层深入的方法让幼儿边玩边学,在玩中学唱,减轻了幼儿枯燥学习的负担,使得歌曲的学习在游戏中自然进行,活动可以在幼儿的兴趣最高点结束。
26、大班音乐教案《小老鼠与泡泡糖》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音乐,能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较形象地做出小老鼠吹泡泡糖及泡泡糖粘在身体不同部位的动作。
2.通过语言、图谱及教师动作的提示,跟随音乐合拍准确地做动作。
3.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4.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音乐、图谱、泡泡糖盒子。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激发幼儿想象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段音乐,是有关于小老鼠和泡泡糖的。
2.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音乐吧!
3.激发幼儿想象音乐中的小老鼠与泡泡糖之间发生的事。
二、结合图谱,熟悉音乐
1.我们再来听一听,看一看吧!
2.教师一边放音乐一边演示图谱。
3.幼儿再次欣赏。
4.教师讲述:原来小老鼠乘妈妈睡午觉的时候,悄悄地溜出去玩,你们看!
三、欣赏音乐A段,尝试表演小老鼠走和东张西望的动作
1.教师边演示图谱,边讲述: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
2.请个别幼儿示范。
3.我们大家一起来试试吧!
四、欣赏音乐B段,进行游戏
1.小老鼠到底跑到哪里去了,原来它来到了草地上。
2.教师出示图谱,边放音乐,边演示。
3.请幼儿尝试做吹泡泡糖的动作。
4.引导幼儿想象泡泡糖破了以后粘到身体的摸个部位。
五、活动结束
1.小老鼠真调皮,我们也玩小老鼠与泡泡糖的游戏的吧!
2.完整播放音乐,幼儿跟随老师一起游戏。
活动反思:
首先:《小老鼠和泡泡糖》背景音乐是选自外国集体舞音乐,主要分A、B两段,A段表现的是小老鼠捡到泡泡糖的,B段音乐主要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曲风活泼有趣,在孩子们拥有泡泡糖的经验下通过扮演小老鼠来与音乐互动,是孩子们比较易于接受的。教师通过朗诵有趣的儿歌、诙谐的动作,表现小老鼠调皮、可爱的有趣形象,让幼儿感受韵律节奏明快的特点,充分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根据《纲要》中艺术的内容与要求: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想象……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教师在活动后半部分,组织幼儿自由探索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各种动作,不仅充满了好奇,而且让幼儿感到非常有趣,整个活动过程幼儿始终乐在其中,活动效果非常好。不足之处,因为先前幼儿对音乐欣赏活动缺乏经验,在第一环节中引导幼儿欣赏音乐的后的想象活动中,幼儿不能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因此在下一节活动中,教师以故事的的导入方法来让幼儿欣赏音乐,从而帮助幼儿对音乐的理解。
27、大班音乐优秀教案《小格桑》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理解歌曲内容,能通过图谱演唱歌曲。
2.根据对歌词的理解,尝试用动作和表情体验表现歌曲中的内容。
3.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活动准备
1.收集西藏人民的生活图片,了解西藏人民的民俗风情等特点。
2.小格桑、冲锋枪、小红马、国防兵等图片 磁带 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图片导入,引出主题
1.这是哪个民族的人民?
2.遇到节日他们喜欢干什么?
教师小结:这是西藏的人们,在节日的时候他们喜欢唱歌、跳舞来庆祝他们的节日。
二、基本部分
1.欣赏歌曲,引起兴趣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藏族歌曲,名字叫做《小格桑》,让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吧!教师弹奏歌曲范唱。
(2)幼儿第一遍欣赏歌曲。
提问:你从歌曲中听到了什么?
请幼儿贴图。(我听到了一位小朋友叫小格桑,把小格桑的图片贴到黑板上,他喜欢玩冲锋枪,把冲锋枪贴到黑板上……)
2.再次欣赏歌曲,熟悉歌曲内容
(1)我们来认真的听一听,他是不是这样唱的!
(2)孩子们你们听得真仔细,歌曲中有没有什么不理解的?
(亚拉索、索利亚拉索-----语气词啊、哎)
(3)根据图谱,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3.学唱歌曲,掌握歌曲
(1)刚才在欣赏歌曲的时候,我发现有的小朋友已经能跟着录音机演唱了,你们能行吗?。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唱歌时一定注意要保护自己的嗓子,用好听的声音来唱。
(2)教师分句教唱歌曲,幼儿学唱。
①看图谱,跟着音乐演唱歌曲
②拿掉图谱,学唱歌曲
③多形式演唱歌曲。师幼合唱、男女生演唱、领唱
4.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师:孩子们你们听的很认真,学的很仔细,都能用好听的声音唱出歌曲小格桑了,真棒!如果用我们的身体动作把他们都表现出来,不知道美不美?让我们来勇敢的试试吧!
小结:我觉得小朋友都很棒,你们觉得呢?
5.边唱边表演歌曲师:现在老师给你们提出更高的要求,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那就是一边表演一边演唱歌曲,你们行吗?就看你们的了!加油!
三、结束部分师:大家都表现的不错,让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下吧。在轻松的音乐声中休息结束。
活动反思:
备课时我把舞蹈活动《小格桑》改为二教时,第一教时就是这节活动学唱歌曲,前面环节我重点让幼儿理解歌词,有教师传授如格桑含义为幸福之花,有引导幼儿自己理解如边疆、亚拉索,后面我采用多种练唱方法,激发幼儿学唱兴趣,如师生对唱那个、小组对唱、在每一乐句的最后两拍上配上动作(既让幼儿多感官地感受歌曲活泼的性质又帮助幼儿唱准休止音符)、接着在更多乐句上配上动作如亚拉索。整个活动幼儿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高,气氛活跃,效果好。下课后好几个幼儿边唱小格桑边跳出活动室,情绪快乐溢于言表。
28、大班音乐教案《两小无猜》
游戏目的:
1、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增进男女间亲密的情感。
2、倾听音乐,感受AB两段旋律、节奏的不同。根据音乐旋律和节奏匹配动作,遵守游戏玩法与规则。
3、引导幼儿探索在双圈上如何交换玩伴的方法,创编二人游戏的不同玩法,增强幼儿间的合作能力及创造能力。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准备游戏:
VCD,音乐选自《伙伴舞》,碟机,人手一个手腕花
游戏过程:
1、听音乐,跟随老师做声势律动,熟悉音乐ABABAB的结构。
2、交代新游戏名称,让幼儿理解什么是"两小无猜"-------解释一男一女从小在一起玩耍,两人十分要好,非常亲密。
3、教师讲述游戏玩法及规则。
游戏规则:A段音乐第2乐句停一定要找到朋友。B段音乐一男一女两个好朋友在一起玩游戏,音乐结束游戏停止。马上接着去找下一个朋友,游戏反复进行。
介绍老师小时侯玩的几种游戏:《斗鸡》:把一条腿抬起来,放到另一条大腿上。用手抱着抬起的脚,单腿在地上蹦。用抬起的那条腿膝盖来攻击别人,可以进行单挑独斗,以脚落地为输。《掰手腕》:两人同时单腿跪立,右手相握放在各自的右腿上,可用左手托右下肘,比臂探索对方。首先失去平衡而挪动脚步者为输。《推手平衡》:两个人面对面站立,相隔一定的距离,用双手推对方。首先失去平衡而挪动脚步者为输;《跳马》:一个人弓着腰,另一个人借助双手臂的支撑力量从上面跳过去。有一定的危险性!幼儿观看欣赏切勿模仿。
4、师生一起探讨如何在圈上找朋友。
5、随音乐,幼儿尝试两两合作进行游戏。
(前半部分主要是表演游戏,幼儿会把注意力放在听音乐的变化和模仿老师的动作上,但是音乐变化很明显,很快孩子就能掌握,慢慢他们的兴趣点会随着他们的熟悉程度而逐渐减低,因此增加的游戏难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新的刺激和兴奋点,游戏的难点在于如何在双圈上找到合适的同伴,这样的游戏难度幼儿通过尝试是可以达成的,而且有变化的空间,比如当孩子达成了很顺利地找到同伴这一层面的要求时,教师可以将活动难点放在和同伴创造性二人玩的方式上提出更高的要求。)
拓展游戏:
1、幼儿创编游戏的新玩法。
两人一组,讨论后并展示两人创造的新玩法:如:炒黄豆、拔河、两人两足、蹬车、你推我挤、钻山洞、背靠背背人、迷迷转锤子剪刀布、摔跤、仰卧起坐,扫腿也说扫荡腿(用一只腿猛力横扫以绊倒对方。)
2、按孩子们创造的新玩法进行游戏。
3、引导孩子们进一步探索:不在圈上随意找个玩伴随兴玩游戏。
温馨提示:后续游戏可以分别尝试游戏新玩法。不一定一次性进行。对孩子间的胜负不做评价,只重视游戏中快乐的体验,不强调游戏的结果。
29、大班音乐教案《小老鼠和波斯猫》含反思
设计意图:
流行音乐作为音乐表达的一种最为直接、能最快让人理解接受的方式,他的影响范围已逐步由年轻人向幼儿和中老年人延伸,特别是一些节奏欢快、曲调变化简单,容易上口的歌曲,尤其受到孩子们的喜欢和青睐,在孩子的生活中已占据一定的位置,有的甚至俨然一位超级小"泛丝",对很多歌曲达到了张口就来的程度。自从she的歌曲"波斯猫"在街头巷尾唱响以后,经常在幼儿园的孩子口中能听到她们的"童声版"演唱,而且通常都是一人演唱众人和,气势雄壮之极,尽管他们对其中歌词的意义理解不是非常深刻,但对乐曲的曲调和节奏却可以丝毫不差的进行演绎和模仿。而偶然的一次,我接触到了奥尔夫音乐智能教学中的一首"波斯集市"的乐曲,乐曲那跌宕起伏--活泼、舒缓与气势宏大的叙事诗般的曲调风格,一下子引起了我的注意,特别是其中一段和歌曲极其相似的乐曲,更是让我激动,于是,一个流行音乐与古典交响乐的融合点所触发的教学思路,在我脑海中渐渐形成了。根据新《纲要》中艺术指导的内容与要求: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想象……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我通过一个很古老又很经典的"猫和老鼠"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自由地感知、理解音乐的内容,提升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简单的故事情节,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结构、内容,感知乐句力度的强弱变换以及曲式风格的不同。
2、借助简单而有节奏的念、唱和体态律动,丰富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表达形式。
3、能利用已有的道具对自己进行简单装扮,以更好的表现作品内容,感受表演的乐趣。
4、培养幼儿独立与合作表演的基本技能,激发幼儿对音乐情景剧的兴趣。
5、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6、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活动准备:音乐:"波斯集市"剪辑、有关背景图4幅、化装脸彩棒人手一份、尖嘴巴12只。
活动流程:分段欣赏并用身体动作表现--整体表演--装扮自己--汇报演出
活动过程:
一、导入:师:出示小老鼠,问:
1、小朋友看,这是谁?(幼儿回答后,教师有节奏地朗诵我是一只小老鼠,快乐的小老鼠。)
2、小老鼠长得什么样子?(启发幼儿说出尖尖的嘴巴长胡须,长呀长胡须。)听说,今天小老鼠的很多朋友也要出来逛逛,瞧,他们来了。听,他们一边走一边还在唱歌呢。(播放曲一,同时出示图谱,老师有节奏地进行儿歌朗诵:我是一只小老鼠,快乐的小老鼠,尖尖的嘴巴长胡须,长呀长胡须,朗诵儿歌的声音由轻到响。)
二、分段欣赏并表演:
(一)、欣赏表现第一段音乐。
1、提问:小老鼠在唱什么?
2、小老鼠唱的歌前后声音有什么变化啊?(先轻后响,表现老鼠越走越近,越来越大的样子,请幼儿用身体动作和声音表现这种变化。)
3、小老鼠今天出来干吗?这段音乐中,你能感觉小老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教学反思:
音乐中的弱--强渐变的过渡通过儿歌的声音渐变表现了出来,结合幼儿自己日常的生活经验,幼儿容易感知距离远近、声音强弱和身体大小变化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幼儿的身体和有节奏的语言的帮助,可以进一步加强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表现力。
幼儿园主题音乐案例
背景:
在组织孩子集体活动前,通过节奏的练习、音乐欣赏活动,让孩子们运用语言及身体的动作去表现音乐。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体会、欣赏到音乐的美感。我们都会采用一些方法,让专注于课间游戏活动的孩子们安静下来,从兴奋中归位,如:拍手、念儿歌、听音乐、手指游戏等。灵活运用这几种方法,效果很好,但时间久了,孩子们也会失去新鲜感,不灵验。
案例描述及分析:
案例一:
一听到"12345671"旋律的琴声,幼儿开始搬动自己的小椅子。这样的旋律响过三次后,几乎所有的幼儿都坐好了,唯独陈泽宇小朋友还在后面玩积木。我叫道:"泽宇,搬小椅子坐好了!"泽宇在兴致十足地搭积木,好像没听到老师在叫他。我皱起眉头喊道:"泽宇,没听见老师在叫你啊?快点坐好"泽宇小朋友回头看看老师,说:"听见了!"但没有收拾积木的意思,我见泽宇还在磨蹭,马上走过去夺过泽宇手中的积木,厉声的说:"没有看见其他小朋友在等你吗?快点给我回到位子上去!真没有见过向你这样的小朋友。"说完推了泽宇一把,泽宇小朋友只好乖乖地找小椅子坐好了。
分析:其案例一,幼儿在教师准备组织教育活动时,还在玩积木。教师对幼儿的这一违规行为进行两次言语警告仍无济于事,于是采用言语批评并动用非言语行为来干预。"真没有见过向你这样的小朋友"这句带有点讽刺性的话语,会无意中刺伤幼儿的自尊心。教师的非言语行为使用不当,含有潜在的安全隐患,易造成幼儿的意外伤害。
活动反思:
根据新《纲要》中艺术指导的内容与要求: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想象……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我通过一个很古老又很经典的“猫和老鼠”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自由地感知、理解音乐的内容,提升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30、大班音乐教案《音乐火车》含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目的是挖掘和发展人自身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能力,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萌发幼儿初步感受美,表现美。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引导他们参加音乐活动并且对音乐活动有浓厚的兴趣这并不难。然而要在音乐活动中发展幼儿创作能力和提高幼儿音乐素质则需要长时间地培养与不断地给予感受。在音乐活动中,让幼儿充分去体验音乐,去感知音乐,才能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使他们有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本领,在能唱、会跳、能欣赏的基础上尝试创作,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根据我班幼儿音乐素质发展水平和幼儿对创作节奏的浓厚兴趣,便生成此活动《音乐火车》,让幼儿尝试创作2/4拍的节奏型,并不是通过一个活动就可以解决的,它需要较长时间,在多种手段、多种刺激下才能形成。因此在本活动之前孩子们已经掌握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鼓励幼儿把平时学的音乐知识大胆地运用到创作中去,真正将自己的作品在同伴面前展示、分享。它需要幼儿有一种经验,更需要有一种勇气。而事实上如果幼儿能在活动中发展创作能力、大胆表现自己,那么音乐活动的真正魅力就体现了。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创编节奏型的活动,能在活动中大胆表现自己。
2、熟悉2/4节奏型,有一定音乐节奏感。
3、尝试创编2/4节奏型,发展幼儿创作能力。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幼儿已经认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以及掌握其时值。
物质准备:
磁带《萤火虫》、《小火车》、录音机、小鸭头饰、一列带有音符的火车、和火车车厢一样大小的卡纸、记号笔。环境准备:幼儿坐成马蹄形,卡纸和记号笔放置每个幼儿的椅子下。
活动流程:
感受乐曲、分析节奏型-尝试创编节奏型-大胆表现自编节奏型-进一步创编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萤火虫》的音乐,师生一起做律动进活动室。
2、师生有节奏地拍手问好。
二、基本部分
1、感受《萤火虫》的乐曲,熟悉2/4节奏型。
教师播放乐曲,请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出2/4节奏型的乐曲。
2、引导幼儿分析乐曲的节奏型。
教师神秘地出示一列长长的火车,引导幼儿观察火车车厢上的《萤火虫》节奏型,请幼儿分析每节车厢上的音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小结:相同的是每节车厢里的音符合起来都唱2拍。
不同的是每节车厢里的音符都是不一样的。
3、出示小鸭的头饰,小鸭要上火车,引导幼儿用开口音“嘎”唱出车厢上的节奏型。
4、引导幼儿观察火车后面车厢,你们想上火车吗?。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激发幼儿创作2/4节奏型的欲望。
5、提出要求:只创作一节车厢的节奏,可以用各种音符,但是它们合起来只有2拍。
6、幼儿尝试创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7、创作完的幼儿轻声唱出节奏,也可以和同伴一起互相交流、互相欣赏。
8、幼儿将作品接在车厢后面,大胆地表现自己的作品。
9、引导幼儿互相欣赏、互相评价。
三、结束部分
1、今天小朋友自己创作了2/4节奏型的一节车厢,太棒了!想不想创编2/4节奏型的一列火车呢?那我们下次活动来试试吧!
2、播放《小火车》的音乐,教师和幼儿一起开火车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在本活动之前孩子们已经掌握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鼓励幼儿把平时学的音乐知识大胆地运用到创作中去,真正将自己的作品在同伴面前展示、分享。它需要幼儿有一种经验,更需要有一种勇气。而事实上如果幼儿能在活动中发展创作能力、大胆表现自己,那么音乐活动的真正魅力就体现了。
31、大班音乐教案《小货郎》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感受民歌欢快、上扬的风格。
2.尝试用唱念来表现歌曲,在图卡的帮助下,有节奏的唱念部分歌词,表现小货郎送货时的样子。
3.在活动中大胆表现,做个神气、自信的小货郎。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创设小货郎卖货的情境。
2.图卡、音乐《小货郎》。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小货郎的吆喝声。
1.情境表演,引出小货郎。师:我是谁啊?现在我要变了,(穿上花衣)现在我是从东北来的了。我要去工作了,猜猜我是做什么的。(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挑担吆喝:唉~卖冰糖葫芦了喽,卖风车喽,谁来买呀!)我是做什么的呀?在东北我们称卖东西的叫小货郎。
2.师幼共同讨论,理解吆喝声的特点。师:我刚才是怎么说的呀?声音怎么样?再来听一次,(师表演)声音怎么样?我们来学一学。卖东西的这声音我们叫做吆喝。
二、欣赏歌曲,尝试用歌声、动作表现歌曲。
1.完整欣赏,初步感受民歌的风格。师:今天我请来了一位我们东北有名的小货郎,我们来听听。(幼儿欣赏)你听了有什么感觉。
2.教师小结:这是一首东北民歌,名叫《小货郎》。
3.再次完整欣赏,提炼歌词。师:刚才的小货郎是怎么卖货的,又买了些什么呢?我们来仔细听听。(再次欣赏)他是怎么卖货的呀?又是怎么送货的呢?他卖了些什么呢?
4.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图片,有意的按次序贴放。师:小花布,运动鞋,烟袋嘴,小奶瓶,这些货是谁喜欢的呀?
姑娘喜欢的小花布,小伙儿喜欢的运动鞋,娃娃喜欢的小奶瓶,爷爷喜欢的烟袋嘴。
三、学唱歌曲,学习用吆喝声表现歌曲。
1.教师范唱,幼儿尝试学唱。师:小货郎卖的东西可真多啊,我也要来做小货郎了。我还请来了帮手伴奏。
2.师幼共同表现歌曲。师:你们想做小货郎吗?我们一起来做吧,看看有没有人来买?唉呀,怎么没人来买呀?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才会有人来买呀?最后我们再加上有个吆喝"快来买呀"看看有没有人来买?
3.师幼一起唱念。
四、迁移经验,尝试替换部分歌词。
1.幼儿创编新的叫卖词。师:东西都卖光了,怎么办?师出示进来的货的图片:鲜花,足球,兔子灯,老花镜。这些货谁喜欢呀?
2.教师带领幼儿再次进行叫卖游戏。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运用了情景表演、图谱分解等教学方法,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说说唱唱中学唱了歌曲,初步了解了对唱的形式。
活动中的不足:
1、在第一环节时间上略长,感受音乐、演唱歌曲部分时间太短。导致孩子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2、在学唱过程中,一直采用与幼儿集体轮唱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采用多种演唱方法进行练习。
32、大班音乐教案《小鸡出壳》含反思
设计背景
在认识小鸡小鸭的认知活动中,孩子们被图片中可爱的小鸡小鸭形象所吸引,喜欢用肢体动作来模仿,因此,为了充分满足幼儿的表演欲望,我设计了此次音乐活动,鼓励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通过肢体动作充分表现小鸡出壳可爱的模样,从而获得愉悦心情,使得幼儿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得到练习、提高。
活动目标
1、理解、感受不同节奏的小鸡叫声,在游戏中感应小节末拍节奏。
2、能用(轻、慢)和洪亮的声音表现歌曲中害羞、自信的情绪。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重点难点
通过声音的强弱、快慢、和休止表现不同的小鸡。
活动准备
1、《母鸡孵蛋》、《大公鸡穿花衣》的音乐光碟。
2、三张不同大小的鸡蛋图片。
3、三种不同形象的小鸡图片(棒棒鸡、打嗝鸡、害羞鸡)。
活动过程:
一、熟悉歌曲《母鸡孵蛋》歌曲旋律
1、师生《母鸡孵蛋》音乐律动进场。
2、用音乐问好。
3、师问:母鸡孵了几个蛋?
二、认识三个不同特征的小鸡宝宝,并能模仿各种形式小鸡的叫声。
1、认识棒棒的小鸡——感受1/4小鸡的叫声,能用洪亮、有力的声音表现自信。
师问: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鸡?为什么?(强壮的小鸡)
(1)倾听棒棒小鸡是怎么用歌声自我介绍的。(师范唱一遍)
(2)教师用简单图示表示(小黑板出示)。
(3)鼓励幼儿模仿,想象自己是身体很棒的小鸡,唱出有力的声音。
2、认识打嗝的小鸡——感应小节末拍节奏。
师:这只鸡经常打嗝,所以它有一个可爱的名字叫打嗝鸡。
(1)听听打嗝鸡是怎么自我介绍的。(师范唱一遍)
(2)听出打嗝小鸡在小节末拍打嗝的规律,小黑板出示简单图示。
(3)幼儿学会在结尾处做打嗝动作。
(4)练习唱准小节末拍的休止符。
3、认识害羞的小鸡——用轻、慢的声音进行表现害羞。
师:我们来看第三只小鸡妹妹长什么样子呢?(脸红:害羞)
(1)听听害羞鸡唱歌是什么样子的?
(2)用拖小尾巴的图示表示害羞鸡的慢。(小黑板出示)
(3)学习害羞鸡唱歌。
4、第四只小鸡要过几天才出壳,我们到时再看看它长什么样吧。
5、集体歌唱,模仿三种小鸡的叫声。
师:这三只小鸡的叫声合起来是一首好听的歌呢,名字叫《小鸡出壳》。[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两遍)
三、音乐律动《大公鸡穿花》。
过度语:小朋友看,大公鸡爸爸也来看鸡宝宝了,他的心情特别高兴,我们跟他唱首歌吧。
1、集体表演律动《大公鸡穿花衣》。
2、师:鸡宝宝的生日快到了 ,大公鸡爸爸想请小朋友到家里表演,小朋友们谁想参加?
(1)、指名上台表演。(复习歌曲)
(2)、集体评,互评。
四、全课小结
小朋友让我们跟着大公鸡爸爸去参加生日会吧。
教学反思
1、在本次活动中,我从幼儿的生活经验、体验出发,运用了原歌曲的旋律,为三个鸡蛋设定了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歌曲中的棒棒鸡、打嗝鸡、害羞鸡。让幼儿在趣味的游戏中学习歌曲、亲身感受体验有趣的小鸡形象。
2、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在声音的处理上,通过声音的强弱,快慢和休止来表现不同的小鸡。
3、在活动的结束部分,我带领幼儿完整学唱了3段后,引出大公鸡爸爸来看鸡宝宝准备举办生日会这一契机,让幼儿对歌曲再一次进行演唱表演,再次调动孩子的学习热情。
4、整节课的亮点在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通过母鸡孵蛋,公鸡爸爸照看鸡宝宝这些音乐教学情节设计,让幼儿感受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
5、整个教学活动时间比较急促,重难点不够明显。
33、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小树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的旋律,体验大树和树叶之间的亲密关系。
2、理解两段歌词所表达的不同情绪,学习用舒缓、跳跃声音来演唱不同的段落。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磁带以及录音机教师自备秋天背景图;自制活动教具小树叶若干片;幼儿人手一份小树叶道具。
重点与难点活动过程(预设)
(一)、换位移情。
提问:小朋友,你们离开妈妈心里会有什么感觉呢?
(二)、学唱歌曲。
1、熟悉歌词。
(1)、秋天到了,许多小树叶离开了树妈妈,它们心里会有什么感觉呢?我们去问问它。
教师朗诵第一段歌词,并将小树叶粘贴在秋天背景图上。
(2)、“我们一起来问问小树叶吧!”"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幼儿学习按节奏朗诵第一段歌词。
(3)、猜想:小树叶会怎么说呢?
(4)、我们来听听小树叶是怎么说的,引入第二段歌词。
幼儿学习按节奏朗诵第二段歌词。
2、欣赏歌曲。
(1)、教师有表情的演唱整首歌曲,提问:听了歌曲你有什么感觉?
(2)、教师分段范唱,让幼儿进一步感受理解歌曲不同段落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提问:(第一段)离开了妈妈的小树叶心里是不是很害怕?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出对小树叶的关心呢?(教师引导幼儿用舒缓、连贯的声音演唱第一段。)(第二段)离开妈妈的小树叶非常勇敢、坚强、乐观、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出小树叶的坚定、勇敢?(教师引导幼儿用跳跃、断顿的声音演唱第二段。)
3、幼儿学唱。
(1)、幼儿随弦律哼唱两遍。
(2)、幼儿边唱边尝试用“小树叶”道具做动作表达自己的感情。
(三)、尝试领唱和伴唱。
1、教师领唱,幼儿用“啦”伴唱旋律。
2、个别幼儿领唱,其他幼儿用“呣”伴唱旋律。
教学反思:
孩子对落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逐步学会了用歌声表达歌曲变化的情绪。同时,教学应体现在生活化中,活动之后,要及时了解反馈孩子勇敢独立的变化情况,用《小树叶》的形象再次鼓励,促进孩子勇敢,大胆品格的发展。
34、大班音乐教案《杂技表演》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结构,探索用不同身体部位和打击乐器表现乐曲三段不同的节奏型。
2.学会借助图谱理解表现音乐,控制自己的情绪,积极、愉快地参与活动。
活动准备
1.图谱1张,节奏型3张;打击乐器:铃鼓、碰铃、圆舞板。
2.《巡逻兵进行曲》音乐CD、杂技表演视频。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借助图谱,运用杂技表演的情节,探索《巡逻兵进行曲》中三种不同节奏型的打击方法。
(1)乐曲A段:节奏型X X | X X | X X | X 0 |,对应图谱“抛绣球”请幼儿探索节奏型的打击方法,并能说出共有几个乐句。
(2)乐曲B段:转呼啦圈,X X | X 0 | X X | X 0 |。
(3)乐曲C段:顶酒杯,XX X | XX X | XX X | XX X |。
2.引导幼儿完整欣赏乐曲,进一步熟练A、B、C段的三个节奏型。
3.引导幼儿探索三种杂技可以分别用什么身体动作表示,并随音乐表演。
(1)教师启发幼儿创编各个节目的身体动作并集体表演。(banzhuren)(可用拍腿、捻指、弹舌、跺脚等)
(2)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用身体打击乐表现乐曲。
4.教师出示三种打击乐器,引导幼儿探索配器方案,并尝试用打击乐器进行演奏。
(1)组织讨论:每一个杂技表演节目可以用什么乐器伴奏,为什么?
(2)教师当指挥,请幼儿看图谱分组进行打击乐器演奏,提醒幼儿看指挥、听好音乐节奏进行演奏。
(3)请幼儿交换乐器演奏,交换时幼儿交换位置,乐器不动位置。
(4)请一名幼儿当指挥,其他幼儿起立完整地演奏一遍打击乐。
活动延伸:
请幼儿观看真正杂技表演的视频,了解相关项目。
35、大班音乐教案《牙膏舞会》
活动目标:
1. 感受乐曲轻松愉快、诙谐幽默的情绪,初步理解乐曲'ABAB’…反复的结构,感知A段欢快跳跃、B段延长且层层累加的特点。
2. 引导幼儿在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创编牙膏跳舞及挤牙膏的动作。
3. 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 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学图谱一张,用小纸张将“牙膏条”一一遮住;教具大牙膏一个;音乐磁带。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乐曲轻松、诙谐的情绪,并大胆用动作愉快地表现。
难点:初步理解乐曲的结构,感知A段欢快跳跃、B段延长且层层累加。
活动过程:
1. 幼儿完整地倾听乐曲,体验乐曲欢快、诙谐的情绪。
2. 教师结合教具简述故事《牙膏舞会》,帮助幼儿了解乐曲所表现的形象和内容。
3. 结合图谱,欣赏音乐,初步了解乐曲结构。
(1)教师听音乐指图谱,依次出示牙膏条;提问:牙膏跳舞时,音乐是一样的吗?
(2)幼儿随音乐指图谱;提问:挤牙膏时,音乐一样吗?"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有什么变化?
(3)请能力强的幼儿听音乐领指图谱。
4. 教师启发幼儿创编牙膏跳舞及挤牙膏的动作
5. 完整地随音乐表演。全体幼儿跳圆圈舞,B段时,教师依次请幼儿进圈当牙膏条,做出各种造型。
6. 教师简单介绍乐曲,启发幼儿起名字。
活动延伸:
1.可在欣赏音乐的基础上,学习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2.可启发幼儿用牙膏盒、牙膏皮制作美工作品。
36、大班音乐教案《春节歌谣》
教学目标:
1、回忆、分享自己了解有关“过春节”的趣事,进一步感受过年的快乐气氛。
2、理解诗歌内容并有感情地进行朗诵。
3、让学生了解节日的习俗。
4、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日的快乐。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对中国春节习俗有初步的了解
材料准备:台历一本
教学重点:
理解儿歌内容
教学难点:
运用已有“过春节”经验帮助记忆儿歌内容
教学过程:
一、两个新年
1、重点提问:你们知道我们中国人每年要庆祝几次新年吗?是哪两次?
2、找找元旦和春节:请幼儿在年历上把两个新年的第一天找出来。
·小结:元旦每年都一样,都是1月1日。春节年初一每年不一样,今年就是2月19日。
3、重点提问:在世界上有哪些人要庆祝春节?
·小结:春节又叫中国年,是所有中国人的节日(理解:华侨)
二、春节印象(解决难点)
1、问题导入:每年的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忙着做准备。你们家做了哪些准备?
(春联、放鞭炮及窗花等)
2、讨论:
(1)大年初一的前一个夜晚称为什么,你们都做了些什么?
(2)春节期间,大多数人都要连着休息几天?七天里,你们觉得最开心的是什么?
三、春节歌谣(解决重点)
1、欣赏老师朗诵的歌谣,请幼儿说说歌谣中的动物是怎样过春节的吗,哪些事情你也在春节里做过?
2、学念儿歌。
四、结束活动。
37、大班音乐教案《过春节》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歌谣的内容、初步学习用欢快的节奏朗读这首歌谣。
2.感受歌谣热闹喜庆的作品风格。
3.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4.让学生了解节日的习俗。
二、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热闹喜庆的音乐和鞭炮声的录音;配乐儿歌朗诵;各种小动物角色图片。
2.经验准备:了解我国民间过春节时的一些传统习俗。
3.幼儿用书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理解儿歌内容,学习用欢快的节奏有感情的朗读儿歌。
2.活动难点:感受歌遥热闹喜庆的作品风格。
3.指导要点:引导幼儿通过倾听、观察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儿歌热闹喜庆的作品风格。
四、活动过程
1、听录音激发幼儿的兴趣(远处传来热闹喜庆的背景音乐和鞭炮声)让幼儿猜猜:"是什么事那么热闹啊?"教师小结:春节到,真热闹,家家户户哈哈笑。
2.听听、看看、讲讲中理解儿歌内容
(1)出示挂图让幼儿观察:小动物准备过什么节日?有哪些动物在迎接春节?它们是怎样迎接的?
(2)欣赏歌谣。
(1)老师以开心的心情、欢快的节奏来进行示范朗读提问:歌谣的名称叫做什么?听了这首儿歌,感觉怎样?
(3)再次欣赏儿歌。
提问:小动物分别是怎样过春节的?(教师逐一出示儿歌中的动物角色,与幼儿一起说说、学学小动物所做的事,并引导幼儿用儿歌的话语来小结。)
3.学习朗读儿歌
(1)引导幼儿看着动物角色练习朗读儿歌,
(2)边读边模仿角色的动作以增强朗读的趣味性。
(3)模仿用欢快的节奏朗读儿歌。
讨论:我们应该怎样读才能把小动物们过年时开心的感觉读出来呢?(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的表情,并请一些幼儿进行朗读。)教师以两种不同的对比明显的朗读方法让幼儿判断,找出最适合这首歌谣风格的朗读方法。
(3)在喜庆的音乐背景下带领幼儿练习朗读,充分感受歌谣热闹喜庆的作品风格。
(4)分组比赛等多种形式朗诵儿歌,并组织幼儿从朗读时的节奏、感情等方面进行朗读评价。
4、集体完整朗诵儿歌。
五、评价要素 幼儿是否理解了儿歌的内容,是否感受到过年的热闹和喜庆。是否能以愉悦的心情欢快的节奏朗读儿歌。
六、活动建议
1.可将幼儿的朗读进行录音,既可提高朗读时的趣味性,又可在倾听自己朗读录音的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提高朗读的技巧。
2.可引导幼儿将儿歌的内容绘画出来制作成小书:《过新年》
附歌谣:过春节
春节到,真热闹,家家户户哈哈笑。
黄狗贴春联,山羊把地扫,猴子买糖果,花猫蒸年糕。
松鼠宝宝剥花生,母鸡大婶搓元宵,三个小猪来拜年,穿着新衣戴新帽。你来舞龙灯,我来踩高跷。放起爆竹劈啪响,恭喜恭喜春节好。
38、大班音乐教案《森林寻宝》反思
这是一篇幼儿园大班的音乐活动,以森林寻宝的场景来吸引幼儿兴趣,在游戏中不断播放音乐,使幼儿慢慢熟悉音乐,并在游戏中体验快乐,最终夺得宝物,发现健康是身体最重要的宝物。
活动目标
1.在熟悉音乐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游戏,体验随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
2.了解乐曲轻快、活泼的性质特点,能找出乐曲中的重音部分;结合宝物知道健康是身体最重要的宝物。
3.能根据音乐特点自主探索游戏规则,在游戏中发展幼儿随音乐反应的灵敏性。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5.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活动准备
1.老虎头饰一个,山洞模型一个。
2.电视机,音乐:拨弦,PPT。
3.蔬菜、水果、喝水、皮球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森林寻宝的情境,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游戏音乐。
在森林里有一个神秘的山洞,传说在山洞里有许多宝物,大家想不想去寻宝?在寻宝之前,我们要先听一首音乐,里面有寻宝的线索,请小朋友仔细听,这首曲子给你怎样的感觉?
二、结合ppt,分析理解乐曲的节奏和情绪特点
1.教师指图引导幼儿完整欣赏,初步感知乐曲中的重音部分。
热心的小动物给我们送来一幅寻宝图,它还告诉我要小心路上的障碍物,障碍物会在什么时候出现呢?我们仔细听音乐找一找。
2.通过拍击身体不同部位,熟悉节奏,感受乐曲的性质特点和重音处。
障碍物是什么?障碍物出现时音乐感觉怎样?
在障碍物出现时,我们可以拍打身体一个部位,你想怎样拍?我们试一试。
穿越森林的音乐听起来有什么不一样?穿越森林时,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3.结合身体动作表演,感知乐句的速度变化。
快到山洞时音乐变得怎么样了?还有哪里是变快的?那在音乐变快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引导幼儿完整听音乐尝试。)
三、引导幼儿探讨游戏规则,体验随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
1.引出游戏情境,引导幼儿探索、讨论归纳游戏规则。
老虎也要去寻宝,它已经赶在我们前面,它耳朵很尖,每遇到障碍物就会回头仔细看,怎样才能不被发现呢?
2.师幼分角色,初步听音乐按规则进行游戏老师来扮演老虎,幼儿听音乐走走看。
3.加入道具调动幼儿情绪,能听音乐迅速作出反应这一次老虎真的来了,你还敢吗?看看谁能不被老虎发现,跟好老虎出发!
4.引导幼儿通过创编重音部分吓老虎的声音与动作,增强游戏的趣味性。
老虎回头的时候我们想个办法吓走它好不好?老虎害怕什么?来试试,能不能吓走? (引导幼儿在创编的基础上游戏)
五、出示宝物,引导幼儿懂得健康是身体的最好宝物。
发现宝物,师:小朋友猜一猜,宝盒里面会有什么宝物呢?(幼儿想象)出示宝物,请幼儿讨论并介绍喝水、运动、多吃水果蔬菜对身体健康的作用。
小结:我们今天找到的是有益于我们身体健康的宝物,健康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就是最最好的宝贝。所以每个小朋友一定要多运动、多喝水、多吃有营养的东西,才会让我们的身体长得棒棒的!
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轻音乐的曲子,一听到这首乐曲马上就能够使人感受到森林里的气息,鸟声、蛙声、溪流声……很好听,同样幼儿也能够很轻易地感受的到。再者,对于动物角色及乐器的选择,也是非常形象与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乐器圆舞板无论是外形还是声音的特质,幼儿都自然而然的能想到青蛙,而铃鼓敲响的一霎那和孔雀开屏的动作都很相似。所以,无论是音乐素材本身、还是乐器的选择,这些外部因素都为顺利开展活动打好基础。
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运用听觉、视觉、运动感觉等器官亲自参与活动,而且在玩、说、唱、动、奏的过程中感知音乐。这种学习方法,寓学习于游戏之中,真正实现了“乐”(音乐)既是“乐”(快乐)的至理。
39、奥尔夫大班音乐教案《小落叶的节奏舞》反思
秋风姐姐带来了六间小房子(呼啦圈),你们想不想进来作客?不过一间房里最多只能站两片小树叶。现在我们一起唱歌(歌曲附后),被秋风姐姐点到的小树叶就可以飘到小房子里了。
奥尔夫大班音乐教案《小落叶的节奏舞》
目标:
1、运用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让幼儿熟练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休止符的混合节奏型。
2、培养幼儿反应敏捷及注意力集中。
3、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准备:十六宫格、小落叶的图片若干,呼啦圈六个。
过程:
一、幼儿进场,要求幼儿的脚步随音乐的变化而迅速改变师:秋天到了,小树叶们从树上落了下来,跟着秋风姐姐跳起了舞。
l、听,风越吹越慢了,我们该怎么飞呢?
2、哟,风又大了,我们该怎么飞呢?
3、真累,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
二、理解并学拍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
1、小树叶长得真漂亮,有几片小树叶也想飞上来玩一玩,你看,这片大树叶“*”的一声,就飞到天上去了。这片小树叶也想上来,可它有点害怕,于是又找了一片小树叶,两个人“**”两声也飞到了天上。
提问:
a、大树叶是怎么飞上来的?(*)我们把大树叶飞上来的节奏叫一拍。
b、小树叶是怎么飞上来的?(**)小树叶很灵活,所以一下子就飞上来了。
c、一共有几片小树叶飞上来呢?(2片)我们把一片小树叶飞上去的节奏叫半拍,用手来拍拍看。
2、大树叶和小树叶飞上去的速度是不一样的,我们用手拍一拍。原来,树叶们呆在一起,就是一句好听的节奏了。(幼儿练习用手拍节奏)
3、落叶的节奏还会变呢!看,把他们的位置换一下,就变成什么样的节奏了?
4、谁能上来让落叶变成不一样的节奏呢?(请个别幼儿变换节奏,其余幼儿练习)
三、游戏:小落叶回家
l、师:秋风姐姐带来了六间小房子(呼啦圈),你们想不想进来作客?不过一间房里最多只能站两片小树叶。现在我们一起唱歌(歌曲附后),被秋风姐姐点到的小树叶就可以飘到小房子里了。(游戏第一遍)提问:这间小房子里有几片小树叶?应该怎么拍?那间小房子里有几片小树叶?应该怎么拍?
2、原来:小树叶站在房子里,也是一句好听的节奏。除了拍手,还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
3、你们想不想也变成节奏?谁来当秋风姐姐?(游戏第二次)
四、认识十六宫格,学拍并创编十六宫格中的节奏
l、师:小树叶们快回来,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森林里要举行舞蹈比赛,请小树叶们编一个好看的舞蹈。怎么编呢?秋风接姐姐编了一个,你看:(出示十六宫格如图一)
a、一片大树叶表示什么?
b、一片小树叶表示什么?
c、空白的地方表示什么?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
2、运用多种形式让幼儿练习节奏
a、这么多的格子连起来,就是小落叶的舞蹈了,我们从红色格子开始来拍拍看
b、加点音乐好不好?跳舞没有音乐可不行。
c、参加比赛光用手可不行,我们让脚也动起来!
d、跳得真棒,要是再整齐一点就好了。
e、你们这么有本事,我也有本事。你看,让我的小格子翻个身,从绿色格子开始,就变成不一样的舞蹈了,我们再来跳跳看。师:原来,从不同颜色的格子起拍,节奏会变得不一样。
3、师:风姐姐的舞蹈编好了,你们的任务还没完成呢!看,那边地上有许多小树叶,你们六人一组,商量一下,编一个好看的舞蹈来跳跳看。(请幼儿合作,将树叶贴到十六宫格纸上,并商量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出不同的节奏。)
4、师:小落叶们,把你们的舞蹈带过来!
a、这是哪组编的?谁来跳给大家看一下?(请一位幼儿跳)
b、这是谁编的舞蹈?(请几位幼儿同时跳)
c、这又是谁编的?(请这组幼儿一起跳)
5、师:每一组小落叶都编得这么好看,到底谁去参加比赛呢?这样吧,我们把这三个舞蹈连起来一起去参加比赛。第一段用什么动作表示?第二段?第三段?(全体幼儿把三段舞蹈连起来跳)
五、师:森林里的舞蹈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小落叶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吧!(听音乐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本节音乐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让幼儿在歌唱时能控制声音的轻重和节奏的快慢,能够表现出小树叶的不同情感。为达成此目标,我在图谱的设计上做了一些改进,比如我用灰亮不同的背景色来表明小树叶的不同心情:灰色表示伤心、亮色表示开心;背景色块形状上高矮、长短的不同代表声音高低和节奏快慢的不同:高短的表示节奏快声音高、矮长的表示节奏慢声音低。在实践操作中,我发现这个方法作用真的很大,通过简单的图谱一方面帮助幼儿理解了歌词含义、另一方面又让幼儿掌握了歌曲节奏,真是一举多得。
歌唱活动主要就是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幼儿学会唱这首歌,让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这首歌。为此,我在设计活动过程时,也是一步步深化,让幼儿先从感受歌曲开始,接着再了解歌曲,然后才是学唱歌曲,最后能够扮演角色表现歌曲。
在感受歌曲环节中,幼儿通过听老师有情感的演唱,发现两段歌词所表现的情绪是不同的,了解小树叶为什么要这样歌唱。在小朋友的叙述中,他们基本都能够清晰感受到小树叶离开妈妈后的伤感,还有回到妈妈身边的高兴,还有个别幼儿感同身受,想起了自己的妈妈,伤心的哭了起来。在了解歌曲环节,幼儿再次欣赏歌曲,说说听到了什么,老师出示图片,肯定小朋友的表诉,通过引导让幼儿发现图片传达的含义,理解歌词内容以及图谱含义。然后在学唱部分,我用对比分明的两种状态演唱歌曲,巩固幼儿对歌曲的理解和表现。最后的角色扮演本来在设计时是分组演唱,可在教学中发现小朋友的情绪很高,于是临时添加修改了这个环节,分别邀请两个小朋友来扮演黄树叶和绿树叶,我来扮演大树妈妈,请大家给他们伴奏演唱,他们来表现不同的两段内容,小朋友的表现力真不错,表演黄树叶的幼儿很伤心的离开了,飘落到了别处,绿树叶高兴的回到了妈妈身边。活动本该到此就结束了 ,可是小朋友依然兴趣很浓,于是我在延伸活动中,让小朋友继续表演,自己分配角色,选好搭档边唱边演。
通过这次音乐活动,我感受到要想让幼儿学会一首歌,首先得让他了解歌曲的背景、里面包含的不同情感;接着再通过图谱辅助手段帮助他们记忆歌词,当然图谱不是简单的歌词的呈现,也可以包括节奏和情感;最后对歌词内容的动作神态表现,让他们更进一步理解歌曲的涵义。我相信只要我们平时教学时多用心,肯定还能发现更多更加恰当的方法,让幼儿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会唱歌。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神奇的列车旅程——选至约翰.斯特劳斯的作品《豪华列车》
-
提高幼儿音乐节奏能力的教学方案
-
大班音乐活动:森林的故事
-
大班音乐教案维族歌曲《雪莲花》
-
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音乐教案:奇妙的伴奏
-
大班音乐活动《双层汽车开来了》
-
幼儿园艺术欣赏活动方案:睡着的吉卜赛姑娘
-
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的音乐活动教案:有趣的五线谱
-
培养幼儿合作演奏能力的教学方案
-
发展幼儿创作能力的音乐教案:音乐火车
-
体验与同伴合作乐趣的音乐游戏教案:数高楼
-
大班音乐教案《咏柳》反思
-
业务员年度工作计划
-
邮政网络部主任竞聘稿
-
一个梦
-
幼儿园活动设计:美味的野菜汤
-
幼儿园大班教案案例[科学] 打开核桃
-
教育工作个人小结
-
今天的付出为了明天的收获句子216句
-
白乳胶推销朋友圈文案37句
-
担保公司朋友圈文案34句
-
所有网红女生名字407个
-
新的公司洋气的名字大全,公司名称大全简单大气40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