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主题教案

首页 - 大班主题教案

大班教案《信号灯》反思

时间:2024-05-16 16:55:02 A+

大班教案《信号灯》反思

大班教案《信号灯》反思

1、大班教案《信号灯》反思

活动目标:

  1.掌握正确的奔跑方法,熟练走、跑的动作技能。

  2.提高运动的敏捷性、协调性和快速反应、随机应变的能力。

  3.商讨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4.乐于参与信号灯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红绿黄的信号等各一个,红绿布条各半(幼儿每人一条)。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带领幼儿进入场地,进行队列队形的练习。

  2.和老师一起做身体各个部分的准备活动。

  二、花样跑、走

  幼儿分散站立在场地上提醒幼儿相互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根据教师发出的口令进行相应的动作锻炼。

  1.顺时针绕场地跑。

  2.逆时针绕场地走。

  3.踮脚小步自由走。

  4.半蹲自由走。

  三、游戏

  1.红绿灯

  ⑴幼儿看教师指示牌进行走、停的游戏。

  ⑵幼儿看教师指示牌进行跑、停的游戏。

  ⑶幼儿指挥指示牌进行红绿灯游戏。

  2.看信号灯追逐跑

  ⑴把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手臂缠红色布条,一组缠绿色布条,看老师信号等进行游戏,教师举红灯,缠着红布条的幼儿就在指定范围内追逐缠绿布条的幼儿;举绿灯反之。

  ⑵幼儿熟悉玩法后,更换信号灯速度加快,训练幼儿的速度及反应能力。

  四、结束部分

  1.幼儿听音乐随老师一起进行摇头、点头、摆臂、扭腰、甩腿、转圈等身体放松运动。

  2.教师小结本次活动,并组织幼儿收拾器械离开场地。

活动延伸

  家长和宝宝对面站立,用一手牵宝宝的手,同宝宝一起提起右腿只用左脚着地站立。然后告诉宝宝自己站稳,慢松手,一面数数,看看宝宝能自己支持几秒钟。休息一会儿再用右脚着地,反复练习。

活动反思

  在体育游戏活动和体育课教学中。注重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在活动中给幼儿以充分的自由。使他们自身能量尽可能地发挥出来。达到一定的运动量。教师在一旁注意发现动作符合教学要求的幼儿,一经发现,就以其为榜样,引导其他幼儿观摩学习。并给予表扬与肯定。

  围绕目标, 在幼儿已有经验和新学的内容有关经验,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自发主动的学习情景,让孩子在生活或类似的情境中,产生学习的兴趣,打开幼儿多种感官通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运动提供全方位的感受机会,让幼儿有丰富的感受,通过实践、让幼儿体会和表达。

2、大班教案《蒲公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散文的内容,感受散文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意境美。

  2、理解散文中"比喻"手法的巧妙运用,体验蒲公英的轻盈和优美。

  3、萌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4、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5、学会有感情地朗诵散文,大胆参与讨论。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观察过蒲公英,了解它的外形特征,熟悉它的生长过程。

  2、物质准备:"蒲公英"、"柳絮飞扬"的视频短片、根据散文内容设计的PPT课件、班德瑞的《山涧》(MP3音乐)。

【活动过程】

  一、欣赏视频短片,初步感知散文中"蒲公英"的形象美。

  1、欣赏"田野里的蒲公英"视频短片,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生活中的"蒲公英"的形象美。

  师:你知道这一种植物的名称叫什么?请你看一段关于"田野里的蒲公英"的小片段,你可以一边看,一边想:田野里的蒲公英到底长什么样?你感觉蒲公英在什么时候是最美丽的?

  2、交流与分享:欣赏"蒲公英"视频短片后的审美感受。

  师:你觉得田野里的蒲公英美吗?蒲公英在什么时候是最美丽的?

  二、听赏教师诵读,逐步感受散文《蒲公英》的语言美。

  1、在音乐伴奏下,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散文《蒲公英》。

  师:有一篇很好听的散文就叫《蒲公英》,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请你一边听,一边想:你喜欢这篇散文吗?听了这篇散文,你有什么感觉?

  2、交流与分享:听赏教师诵读散文《蒲公英》后的审美感受。

  师:听了这篇散文,你有什么感觉?

  师:散文中讲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谁来说一说,蒲公英什么地方很有趣?

  3、结合PPT课件,教师再次有感情地进行配乐朗诵散文。

  师:蒲公英到底有趣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仔细听一听散文里是怎么说的!

  4、交流与分享:集体推敲"蒲公英"的有趣之处。

  师:散文里说"多么有趣的蒲公英"。蒲公英有趣在哪里呢?谁你来说一说!

  ①比喻句1:理解"花托上会结出雪白的绒毛似的球"。

  师:蒲公英黄色的花朵凋谢以后,花托上长出来了什么?看上去象什么?

  (评析:在理解第一句比喻句的时候,教师可以随即出示生活中的"蒲公英"球冠照片,帮助幼儿形象、直观地理解作者把蒲公英"球冠"比喻成"球"的含义。)②比喻句2:理解"雪白的绒毛在天空中飞扬起来,比柳絮还要轻"。

  师:田野的风吹来,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评析:教师此时可以通过两张特征小图帮助幼儿理解"飞扬、比柳絮还要轻"的含义,让幼儿生动、形象、直观地感知并感受蒲公英的种子在飞扬状态中姿态的轻柔、优美。如果幼儿对"柳絮"缺乏认知经验,教师还可以将提前准备好的一段关于"柳絮飞扬"的视频短片播放给幼儿欣赏,引导幼儿观察、感知"柳絮"的雪白、轻盈,从而帮助幼儿理解"比柳絮还要轻"的句子含义。)③比喻句3:理解"又像一片片雪花,从空中轻盈地降落下来"。

  师:蒲公英的种子,当它飞起来的时候像什么?为什么说它像一片片雪花?

  (评析:教师在这个环节,可以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表现并体验蒲公英的种子"从天空中轻盈地降落"的姿态,帮助幼儿理解、加深对"轻盈、降落"这两个词汇的理解。)三、完整视听欣赏,进一步体验散文《蒲公英》的意境美。

  1、摘句练习,感悟散文中的优美词句。

  师:多么有趣的蒲公英!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遍散文。请你仔细地听一听,你最喜欢散文中的哪一句话?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念一念这些"好听的话"!

  (评析: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与个性化需求,进行摘句口语练习,帮助幼儿积累散文中的优美语句。)2、完整朗诵,体验散文中的优美意境。

  师:《蒲公英》这篇散文虽然很短,但是听起来非常优美。请大家站起来,跟着老师一起有感情地念一念,也可以用我们的身体动作表演一下。

  师:原来,生活中普普通通的蒲公英,看起来真的很美、也非常有趣。你知道吗?蒲公英还是一种非常珍贵的中草药,可以泡茶喝,具有清热、解毒的药用价值!

  师:瞧,画面中的蒲公英轻盈地降落下来了,它会落在哪里呢?接下来,可能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情呢?你还可以把它画出来,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好吗?

【活动反思】

  1、《蒲公英》是一篇非常优美、又充满童趣的散文。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调动幼儿视觉、听觉、运动觉等多种感官来欣赏散文,引导幼儿逐步观察、想象、理解散文中三处"比喻"手法的巧妙运用,有效地拓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力。特别是教师根据散文内容自制的PPT课件,形象、直观地抓住了散文中蒲公英的"飞扬、轻盈"的姿态,帮助幼儿深入体验、感悟到散文《蒲公英》中所蕴涵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有助于提升幼儿的文学欣赏能力和艺术感悟能力。

  2、在教学实践中,我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模拟、表演蒲公英"飞扬、降落"等动态,幼儿能结合自己的理解,用各种身体动作展示"飞扬"的姿态,非常具有创意,体现"动静结合"的教育原则,有助于幼儿逐步理解这些优美词汇的语意,深刻感悟到散文中的轻柔、恬静的意境之美。

附作品:散文《蒲公英》

  青草地上开着许多小野花,我最喜欢蒲公英。蒲公英开着黄色的小花朵。

  多么有趣的蒲公英。它的花朵凋谢后,花托上会结出雪白的绒毛似的球。田野的风吹着,那雪白的绒毛在天空中飞扬起来,比柳絮还要轻。飞着飞着,又像一片片雪花,从空中轻盈地降落下来。

3、大班教案《捏面人》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捏面人》,感受歌曲稚趣、生动、富有京韵的风格。

  2、在原有歌曲的基础上,借助平时制作的陶艺作品即兴创编,体验成功的快乐。

  3、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面人形象——唐僧师徒四人、

  3、幼儿制作的陶艺作品

活动过程:

  一、欣赏课件,激发兴趣。

  1、幼儿每人带一件制作的陶艺作品进入活动室,将其放在合适的地方。

  2、师:“今天我们带来的这些陶艺作品都是我们小朋友平时用泥捏的,捏得真好,除了用泥捏,还可以用什么来捏呢?……”(对了,还可以用橡皮泥、面……等材料来捏,在我们幼儿园门口就有一位捏面人的老爷爷,他的本领可大了,会捏各种各样的面人,都捏了一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讲述,引出歌曲部分内容。

  (重点学习“捏出 来的 ︱ 面人 把~ ︱ 眼 看 ︱ 花 —︱”这一乐句的节奏)

  (1)师幼看幻灯片(快速放映很多),幼儿边看边说(要求幼儿都说)

  (2)师:哇,这么多啊,看都看不过来了,捏面人的老爷爷本领真大,捏出来的面人,把我的眼睛都看花了!

  师有节奏地说:老爷爷——捏出来的面人把~ 眼 看 花 (轻声节奏伴奏)

  师带幼儿将这一句按乐曲节奏说2遍。 (轻声节奏伴奏)

  二、感受乐曲,学唱歌曲。

  师:听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老爷爷吧

  师有节奏地把第一部分(A段)说一遍 (钢琴轻声伴奏)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几个老爷爷捏的面人,你们知道是什么吗?下面啊,老师要给大家表演一首歌,只要你

  们认真地听,仔细地看,就一定会知道哦)

  1、教师范唱歌曲,用身体动作表现说唱部分歌词。

  教师完整表演歌曲一遍 (伴奏)

  2、运用已有经验,幼儿根据教师的身体动作学习说唱部分歌词,根据幼儿回答,教师逐一揭示面人,帮助了解歌曲的部分结构。

  (小朋友,老爷爷到底捏的是啥,你们看出来了吗?)(谁来说说看,再做一做,我们一起学一学。)

  老师做动作,幼儿随乐按节奏念B段歌词

  (“老爷爷捏的是哪个故事里的人物?”……)

  捏的是谁啊?按 X XX︱XX X ︱X X ︱X - ︱把四句完整说唱一遍,并配上相应的动作。

  3、教师逐步退出动作引导,幼儿随音乐演唱歌曲。

  (1)老师带幼儿随音乐演唱歌曲。

  (“小朋友们说的真好,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把他们表演一遍吧。”(伴奏)

  ①完整表演第一遍,要求幼儿一边唱一边做动作)

  (小朋友,你们喜欢这首歌吗,为什么喜欢呢?

  哦,除了有……,还有啊,我来唱给你们听一听:

  教师有表情地唱“你说是啥就是啥~~~!”幼儿跟学

  哦,这首歌有唱又有说,还有京剧的韵味儿,听起来真好听。我们一起来唱一唱,看谁唱得更有味儿。(伴奏)

  ②完整表演第二遍)

  (2)教师逐步退出动作引导,让幼儿随音乐演唱歌曲。

  (小朋友们唱得太好了,我还想听呢,怎么办呢?……看谁唱得好。(伴奏)

  ③完整表演第三遍)

  三、结合特色,尝试创编。

  结合我园陶艺特色,让幼儿根据自制的陶艺作品尝试创编

  1、师:“老爷爷捏的是《西游记》故事里的人物,能不能也来把你们捏的这些陶泥作品编到这首歌里面唱一唱呢。”(幼儿讨论)

  你捏了什么……

  2、根据幼儿的即兴创编,对部分歌词进行替换,大家集体学唱。

  3、幼儿完整地表演唱。

  编得真好…… (伴奏)

  4、继续创编,体验成功的快乐。

  还有小朋友想编吗?那好,去请客人老师和你一起来编。

  好了吗?我要来听了,我走到谁的面前,就要听到谁的声音哦,邀请客人老师和你一起上来表演吧!

  师幼一起表演

  唱得太好了,我们一起谢谢客人老师,和客人老师再见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的参与度非常高,我充分利用肢体语言等手段,不断地启发诱导,通过退位策略,循序渐进,最终达到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活动中大部分孩子未能进行创编的,在活动结尾大家和客人老师一起都完成了创编。扬州市幼教研究会理事长徐晓莉老师用“精彩”两个字评价了这个活动,她还说:整个活动所体现出来的就是生动,有趣,老师通过多种手段,分解了重点、突破了难点,真是个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的渐进感觉,非常巧妙。

  本次活动有一点是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需要注意的,就是活动中老师和孩子可以再大胆一些、灵活一些,尽情地去发挥、表演,全身心地体验活动的乐趣。

4、大班教案《灯笼》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继续学习看图示折纸,先折“双三角”再折出灯笼。

  2、发展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性。

  3、发展幼儿空间辨别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4、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张彩色方形纸;颜色有红、黄、绿等。

  2、操作卡片《灯笼》折纸图示1份,半成品1份,未吹气成品1份,装饰好的灯笼一只。

  3、彩色长纸条、剪刀、浆糊、棉签、颜料。

活动流程

  导入活动—幼儿学习折叠方法—幼儿操作—评价活动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教师:国庆节时,小朋友们在大街上看到挂在店门口那圆圆胖胖的是什么?

  2、引导幼儿学习灯笼的折叠方法。

  (1)出示折纸图示,明确图上各符号所代表的意思。

  (2)幼儿按操作卡片图1、图2、图3折好:图1把正方形纸对角折成三角形;图2、图3把两只尖角分正反对准直折成正方形。

  (3)教师出示半成品讲解并演示图4“双三角”的折法:一只手插入中间,另一只手对捏两道边后,用手抹平就成图4下面继续图5、图6、图7折成图8,教师再拿出没吹气的灯笼示范吹气的方法。

  3、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教师:请大家开始折双三角,折好再按图5、图6、图7折成图8.折的时候注意折边要整齐,每折好一个步骤都要用手把纸抹平,全部折好后,再用剪刀把长条纸剪成细丝状,贴在灯笼底部,上面贴两根细纸条作为挂的带子,吹好气以后再把上面的两根细纸条连接贴好。

  (2)请小朋友用颜料、棉签,给灯笼轻轻画上好看的图案。

  (3)幼儿操作,教师辅导。

  帮助有困难的幼儿完成折纸,并指导幼儿粘贴,注意粘贴的部位并保持整洁。

  3、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把做好的灯笼悬挂在窗台上,让全体幼儿来欣赏,找出折得好或装饰得好的灯笼,让幼儿说出喜欢哪一个,并说出为什么喜欢。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较高,当教师示范吹出灯笼的时候表现的非常新奇,还给与教师鼓掌,也由此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欲望。能力强的孩子能够根据图示一点一点的进行活动,而能力弱的则需要教师的指导或其他同伴的帮助,才能完成。但是整个活动能进行完,孩子也在此基础上能有创新,将灯笼变成了话筒。

5、大班教案《闹花灯》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大胆表现自己与同伴玩花灯时的情景、动态、表情,体验其中的乐趣。

  2.在创作的过程中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专注地完成绘画活动。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感受花灯的美感。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

  表现玩花灯的情景。

  活动难点:

  人物的动态和色彩的运用。

活动准备:

  1.幼儿有玩花灯的经验,会表现简单的花灯。

  2.人物活动图,笔、纸。

  3.幼儿用书:《闹花灯》。

  4.活动前布置教室,在窗上、墙边挂上各种不同的花灯。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师:看看我们活动室里有什么花灯?

  二、引导幼儿回忆、交流与同伴玩花灯时的情景。

  师:元宵节你是怎么玩花灯的?和谁一起玩的?玩花灯时看到了什么?许多的花灯挂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你玩花灯时心情怎么样?

  三、师幼共同探讨如何表现和大家一起玩花灯的情景。

  师:玩花灯时都有哪些动作?身体的哪一部分发生变化?怎样来表现许多人一起玩花灯?什么时候玩花灯?怎样表现热闹的场面?用什么颜色?

  四、教师提供幼儿用书

  并有意识地指导幼儿创作作品《闹花灯》。

  五、展示幼儿的绘画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

  交流展示的幼儿作品,鼓励在动态和色彩方面表现比较好的幼儿。

活动延伸:

  了解花灯的制作。

  在美工区为幼儿提供小纸盒、线、木棍和装饰材料,鼓励幼儿自己制作花灯。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以开门见山的方式,播放一些课前收集的有关元宵、花灯的图片、录像等,从欣赏角度直入课题,学生通过看看、想想、说说等活动,引导学生进入制作花灯的学习活动中。学生们各抒己见陶醉在“元宵”之中。然后我出示一个花灯成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花灯的基本构造特点

6、大班教案《欢乐颂》含反思

活动目的:

  1.感受并学习用歌声来表现不同的乐段不同的音乐情绪。

  2.尝试为不同情绪的音乐选择不同的演唱形式。

  3.让幼儿感受歌曲《欢乐颂》欢快的节奏。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材料准备:

  物质准备:音乐磁带、录音机。

  知识经验准备:《欢乐颂》作品介绍。

活动过程指导:

  一.欣赏音乐:

  *欣赏管弦乐队演奏的录音作品,感受其宏大、辉煌的情绪。

  *欣赏童声演唱的《欢乐颂》,再次感受其热情奔放的音调和振奋人心的节奏。

  二.组织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体会和对歌曲的联想。

  三.学会合唱;*跟随音乐伴奏用"啦"、"呜"音演唱,教师按节奏朗诵歌词。

  *一部分幼儿唱"啦"音,另一部分幼儿唱"呜"音,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朗诵歌词。

  *教师注意引导幼儿努力保持声部之间音量的均衡和协调。

  四.创编动作表演唱;*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创编简单的手部动作。

  *跟随音乐边表演边进行合唱练习。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学习兴趣很高,孩子们对于歌曲的重难点掌握的比较好。在形象的图谱的提示下,合着音乐的美妙的旋律,幼儿较快的学习了歌曲,并能把握歌曲的情感。

7、大班教案《菊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用粘贴、卷曲的方法来制作菊花,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2、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菊花傲然开放的美。

  3、帮助幼儿获得菊花在秋天开放的常识。

  4、体验动手的快乐。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6、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1、条状彩纸若干、固体胶、铅笔、双面胶。

  2、菊花制作示范画。

  3、菊花图片。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

  抓住菊花的特征,制作菊花的全貌,提高幼儿动手技能和技巧。

  活动难点

  掌握制作的准确性和用色的技巧。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激发情感

  秋天里开的是什么花?

  小结:菊花喜欢秋天开放,特别是天气再冷一点,它们却不怕冷冷的秋风,勇敢地开放出来。

  有很多人喜欢菊花,你想做一朵菊花吗,有什么方法呢?

  二、菊花的制作方法

  这朵菊花。小朋友看,它是什么颜色的?用了什么材料?它是怎么做出来的?

  小结:拿一根彩纸,两头用铅笔卷一卷,打开固体胶,伸出小脑袋,在纸条的中间涂一涂,再去拿一根彩纸条,两头卷一卷,找中间的地方粘上去。直到粘成一朵花,上面有密密麻麻的花瓣。

  菊花做好了,还缺什么呢?

  小结:美丽的菊花完成了,送到纸上画根绿绿的茎和叶子,菊花就开出来了。一张纸上可以开3朵菊花哦!

  3、要求

  我们想不想也来做美丽的菊花呢?那我们轻轻搬小椅子到桌子边上坐下来,拿出固体胶开始吧,做好之后送到黑板上来。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观察:

  1、幼儿是否会借助铅笔卷菊花花瓣。

  2、幼儿制作菊花花瓣是否卷曲,花瓣不要重叠。

  3、完成的小朋友是否能收好东西。

  教师小结:菊花是秋天里开放的花,菊花是一朵鲜艳、美丽的花,花朵有大有

  小,花瓣有宽有窄,有直有弯,颜色有黄色的、白色的、紫色的、还有红色的等等;

  菊花的叶子是绿色的,边上像锯齿。菊花很美丽,常种在花园里,或栽在花盆里。

  四、了解菊花的用途。

  人们为什么要种这么多的菊花?——让幼儿欣赏幻灯片,了解菊花的用途。

  1、菊花可以让人观赏,美化环境;

  2、可以做清凉饮料,泡茶喝;菊花的香味能解决头痛……

  提供菊花茶,让幼儿通过闻一闻、尝一尝,感受菊花的香味。

  五、创造表现

  1、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各种菊花的形态。

  2、提醒幼儿用颜料时不要太多。

  六、展示、讲评。

  1、今天我们教室里开满了菊花,感觉怎么样?菊花都有什么颜色?

  2、展示幼儿作品,布置菊花展。

  3、请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的菊花。为什么喜欢?说说它那里好?

活动结束:

  教师总结,以表扬和鼓励为主。

活动反思:

  手工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是幼儿用他们的双手对材料进行加工改造的创造活动。 手工活动能促进幼儿手部小肌肉的发育、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以及幼儿心理和其他能力的发展。

  在做菊花的制作过程中,当幼儿遇到困难需要我的帮助、点拨时,就与其一起迎接困难、解决困难。这样,既可以减少幼儿在活动中对教师的依赖性,也可以增强幼儿双手的灵活性,而且还可以培养幼儿在遇到困难时如何解决。总的来说,这次活动上得还是比较流畅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抓住教育契机,在增强个体自信的同时,对其他孩子也能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可见,普通的教学活动,只要能抓住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也会得到较好的成效。知道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会让手工活动更加活跃,更生动,幼儿更喜欢。

8、大班教案《大树》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教小朋友根据自己的回忆和想象,描绘简单物品的方法。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4:鼓励幼儿大胆正确的上色。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小朋友把自己观察和想象的东西表现在纸上。

活动准备

  1: 活动前组织小朋友玩弄各种玩具模型。

  2:每人一套彩笔,一张白纸。

  3:范画:白纸上面一棵树干。

活动过程

  1、启发谈话,引导小朋友兴趣。

  教师:小朋友你们见过变魔术吗?魔术师想变什么就能变什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棵神奇的大树,小朋友想让它长什么,它就长什么。

  2、引导小朋友积极思考,发挥想象力。

  按小朋友的想象,教师教小朋友画物品的主要特征,并有侧重的示范,将部分物品画到树上。

  3、引导幼儿感受神奇的大树,激发小朋友创作欲望。

  教师:小朋友,这棵神奇的大树,把你们喜欢的东西都长出来了。有``````有``````还有``````,你们高兴吗?它还能长出更多的东西来吗?现在请每一个小朋友画一棵神奇的大树,在大树上长出你自己喜欢的东西吧。

  4、小朋友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小朋友大胆想象,画出日常生活中见到和想象中各种各样的东西,并提醒小朋友用恰当的颜色涂染。

  5、总结评比,结束活动。

  (1)作品讲评以小朋友介绍自己的画为主。

  (2)教师表扬画得线条流畅,内容丰富的小朋友。

活动延伸:

  安排布置“神奇的大树”,表扬小朋友个个是小设计师。了不起的画家。通过简单的评价,增强其自信心。

教学反思

  这节课充分发挥了小朋友自由想象大胆设计的创造能力,小朋友绘画积极性很高,有些东西尽管画不象,但讲述非常好。操作中幼儿的表现方式各不相同:有个别孩子任务意识很强,拿到纸后,先思考,想好后再动手。有的幼儿迟迟还不下手,嘴里嘟嘟“画什么,画什么,”在操作过程中他们试着用合作,询问同伴,自己摸索等方式解决问题。有的幼儿画的太多,画着画着自己都看不清树上有那些物品了。有的幼儿对物品形象的的表现有困难。

  出现这些问题,我想:我们的孩子是不是很少涉及物品的临摹练习。对于构图,排列这些基本技能是不是需要一定的练习,这些问题让我意识到:设计活动最重要的就是要联系孩子的实际经验,因为幼儿的已有经验才是设计活动的起点。

9、大班教案《海报》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海报的用途。

  2、学习用多种方法制作海报。

  3、让幼儿学会与同伴合作,体验合作化的快乐。

  4、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动手的快乐。

  5、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小舞台节目单、屏风式展板。

  2、教师绘制的《西游记》故事人物的图片。

  3、油画棒、剪刀、胶水、双面胶、废旧材料。

活动过程:

  1、谈话活动,引出海报的主题。

  讨论《梦幻西游》中的有趣故事。

  提出进行《梦幻西游》演出的建议,提问:可以请谁来做观众?有什么好办法让大家知道我们要演出的消息。

  2、讨论设计海报。

  观察海报:《麦兜响当当》,了解设计海报的主要要素。

  重点指导幼儿了解海报包含节目名称、主要人物、广告语、时间、地点等要素。

  讨论:你想为《梦幻西游记》中哪个节目设计海报呢?可以怎么设计?

  3、提出制作要求

  ——小组商量,确定设计海报的节目。

  提出分工合作的要求。

  介绍制作的工作,装成品材料和废旧材料。

  幼儿制作海报,教师重点指导能力弱的幼儿。

  4、介绍、评价海报

  相互介绍,欣赏海报。

  讨论可以把海报张贴在哪里?

活动反思:

  梦幻西游记孩子十分喜欢,今天的活动是由《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大战金银角大王》、《猪八戒吃西瓜》西游记中故事的小整合。通过这个活动孩子对苹果剧院的兴趣也是越来越大。

  对于广告中的几大要素,我觉得广告语是孩子极不熟悉也比较难掌握的地方,包括时间地点。对于孩子来说还是有一些难度的。可能事先应该铺垫一下相关方面的内容。

  在评价共同合作的时候,过于强调孩子分工合作和作品的装饰,没有正真的引导孩子进入观看海报的角色中。例如可以提问哪一张海报最吸引你等等同时告诉孩子不是越花的海报越好而是应该是图书海报几点要素的海报才是大家喜欢和受欢迎的海报。

10、大班教案《咏柳》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咏柳》,感受歌曲优美、流畅的情绪。

  2.能够大胆地表现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感受大自然的美。

  3.喜欢用黄梅戏的花腔调式进行演唱。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

  1.制作有关春天的ppt,有花、草、树、人等等。

  2.有关歌曲的音乐。

  3.与歌词相关的图谱。

  4.一张柳树笑了的图片。

活动重难点:

  学唱歌曲《咏柳》。

  能用黄梅戏的花腔调式进行演唱。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幼儿听《春天在哪里》做动作。

  可以是随歌词创编的一些动作,也可以拍拍肩、拍拍腿等一些活动的动作。动作要简单,幼儿都愿意参加为主。

  2.欣赏有关春天的图片,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

  师:"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这个问题开始本次活动,幼儿较容易进入状态,大班幼儿已经对季节有一定的认识了,所以,这个问题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简单的,但是又会对接下来的问题充满好奇。)师:"现在,你们说一说春天都有些什么样的变化?""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春天的变化。"(先进行一个提问,让幼儿能够对春天的变化有些回忆,在进行第二个提问,让幼儿对春天有一些巩固,回答起来也容易的多。幼儿的回答会有很多种,例如:小草绿了,小花开了等等。最主要的是在最后一个放入一张大树就可以了,让幼儿自己说出树发芽了。)师:"你知道哪些树呢?"(例如:松树、桂花树、柿子树、橘子树等等)如果没有幼儿说出柳树,教师可以接着说:"老师也知道一种树,他叫做柳树,你们认识它吗?"(引出接下来的环节)

  3.欣赏歌曲《咏柳》。

  师:"你们知道吗,有一位诗人他写了一首诗来赞美柳树,赞美春天的美丽,名字叫做《咏柳》,你们想知道他是怎么说的吗?"(先让幼儿对诗有一些了解,教师对诗的内容进行讲解,再带领幼儿念一遍,让他们对诗有一个初步的记忆过程。也能够丰富活动的形式。)师:"你们知道吗,有人把这个诗变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听看,它是怎么唱的。"(教师用一种神秘的语气说出来,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听的时候也能够认真些。)

  4.出示图谱,学唱歌曲《咏柳》。

  教师出示相关的图谱(绿色的石头、柳树、许多绿丝带、细长的叶子、问号、两个手指、剪刀):"看见这些你想到了什么呢?"(幼儿的回答肯定是和图片上画出来的是一样的,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进行指导,在他们说出一个答案后,加以修改变成歌词了。)

  5.根据图示,师幼共同演唱。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遍吧,春天多美呀,春天的柳树更美啦,我们要把自己最喜欢的感觉唱出来,好吗?"(这只是为了让幼儿更能够接受、愉快地演唱,演唱完了之后要进行一些表扬。这时的演唱教师就可以适当的加入一些暗示的动作,让幼儿学一学。)

  6.根据教师暗示,幼儿自己演唱。

  师:"现在,老师把这些图片全部都拿走了,看一看谁最厉害,能唱出来的呢。"(难度加大,开始的第一遍教师要带领幼儿共同演唱,暗示的动作要做的明显些,让幼儿容易记,之后的几遍就可以只做动作不演唱了。)师:"小朋友们唱的真棒,看,柳树姑娘被你们一夸,好开心啊,它都笑了呢。"(增加幼儿的信心,对他们所学的进行肯定,之后就会更愿意学习了。)

  7.结束活动师:"我们再唱一次,夸一夸柳树吧。"(最后再对歌曲巩固一遍)

  8.延伸活动:幼儿自己可以将会念的诗用黄梅戏的方法演唱给小朋友们或者爸爸妈妈听。

活动反思:

  《咏柳》是贺知章所写的,这首诗通过赞美嫩绿多姿的柳树来赞美春天,歌颂春风给大地带来了一派生机。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直接记忆一首古诗的难度要比一首歌要难很多,所以将本次活动进行了改编,利用幼儿喜欢的歌唱来记忆。本次活动对幼儿来说非常的新颖,是一种全新的活动形式,采用的是黄梅戏的演唱方式,幼儿第一次接触戏曲,特别感兴趣。本节活动的难点就是在熟悉古诗的基础上,能用黄梅戏调歌唱出来。对此,我运用了图谱让幼儿很快的掌握节奏,并通过演唱让幼儿感受到黄梅戏曲调的特点。整个活动让幼儿对黄梅戏和古诗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同时也对中国的文化了解更多。我想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要挖掘更多新鲜事物利用资源来丰富孩子的视野,用孩子喜欢的形式来开展活动,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真正做到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

11、大班教案《寄信》含反思

教学目标:

  1.能用绘画的形式把自己喜欢的事画下来。

  2.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

  3.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美术书、绘画工具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兴趣。

  1.你写过信吗?看见过别人写信吗?

  2.我们还不会写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写信呢?

  3. 你最想给谁写信?为什么?

  二、教师示范,幼儿欣赏。

  1.先来看老师给你们示范一下。

  2.现在请你们来用画信的方法来写信,把你自己喜欢的事情画下来。

  三、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四、欣赏作品,谈谈自己绘画的内容。

《寄信》活动反思

  信件对现在的孩子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通讯工具的逐渐发达,人们已经习惯用手机、电脑等高科技产品代替传统的信件模式。“写信”对于成人来说,也是很少接触的,更何况对幼儿来说。因此,在本次活动前,我我仔细的考虑了应该怎么样把“写信”的概念传递给幼儿。

  我首先引导幼儿用语言来表达了自己想对别人说的话。我告诉幼儿,写信就是把自己心中最想说的话用文字的形式告诉他人。孩子们马上说:“我们不会写字啊!”我说:“那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吗?”他们吗,马上反应过来,可以“画信”啊!于是我引导幼儿用画信的方式记录自己的语言。由于幼儿对画信的方式还是有点一知半解,因此,我先给他们做了个示范,画了封信。他们很兴奋地说:“我们也想来试试!”于是,我自然的引出了幼儿自主绘画的环节。

  本次活动中,幼儿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我的教学,都愿意来说说自己想画的信得内容。他们的绘画效果也不错 ,非常有想象力。

  在活动的最后,虽然先画好的幼儿在等待的时候有点闹,但是经过我的制止后,都愿意安静的等待没有画好的幼儿。在所有幼儿都完成自己的“画信”任务后,我们进行了欣赏幼儿作品的环节。孩子们都能大胆主动的介绍自己画的内容。虽然呈现的画面与他们画之前所说的内容有点不同,但是都很漂亮。他们有的画了邀请好朋友去动物园的信;有的画了表达自己对爸爸妈妈的爱的信;有的画了想给爷爷奶奶捶背的信,画面内容生动有趣。

  本次的美术活动有点超时。下次要特别注意美术活动的时间控制。

12、大班教案《咕咚来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欣赏《咕咚来了》。

  2. 理解故事,激发孩子们积极思考问题的兴趣。

  3. 懂得遇到事情不惊慌,要问清楚、弄明白再行动。

  4. 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5. 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教学重点、难点

  鼓励孩子们大胆探索问题,解决问题,遇到事情要冷静思考。

活动准备

  故事《咕咚来了》光碟一张

  小白兔 、狐狸 、猴子 、狮子等动物的图片

活动流程:

  兴趣导入——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就故事内容提问)——观看故事视频(加深故事理解)——角色表演

活动过程:

  一、兴趣引入

  1.教师:今天老师不仅请来了园长老师们和我们一起上课,还请来了一个小客人,大家看看他是谁呀?(小白兔)

  2.教师:大家看看这只小白兔它在做什么?你们知道它为什么跑呀?

  3.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咕咚来了》就会明白小白兔为什么跑了。(提供给孩子们思考的机会,并将小动物图片贴在黑板上。)

  二、听讲故事《咕咚来了》

  1.讲完故事后,我并不是在等待幼儿的正确答案,而是鼓励幼儿讲述听到的故事内容。当有些内容幼儿无法讲出时,我及时给予了丰富的知识的机会。

  2.提问:小白兔为什么跑呀?“咕咚”原来是什么声音?

  3.提问:小白兔听到“咕咚”的声音时,心里有什么感觉?它是怎么样做的?

  4.小白兔一路上碰见了哪些小动物?它们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5.提问:长毛狮子又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呢?(在开放式提问的基础上,老师和幼儿一起对故事进行了适时的概括、提炼和总结,使幼儿对故事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理解和掌握,同时认识也得到了提高和升华。)

  三、讨论

  1. 小朋友们听完了这个故事,我们要向谁学习?为什么啊?

  2.教师总结:小白兔它们不知道咕咚是什么,没弄清楚,就吓得慌慌张张的逃跑,后来在狮子的帮助下,知道咕咚原是熟透的木瓜掉入水中发出的声音,所以他们就不害怕了。很多疑问只要我们弄清楚了,就会变得更勇敢,也能想出办法来。

  四、幼儿观看故事视频

  1.教师播放故事《咕咚来了》的视频,幼儿欣赏,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2.教师:今天,我们讲的故事名字是什么?

  3.教师:我们看完了《咕咚来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 一个游戏,当小动物表演故事情节好不好呀?(激发幼儿想象与学习的兴趣)

  五、角色表演

  请幼儿扮演故事里的动物,表演故事。

活动延伸:

走进胆小国

  每个人都有过胆怯的经历,在幼儿身上表现地更明显,请幼儿说说自己胆小的经历,怎样克服这样的心里障碍。

教学反思

  在这次游戏活动《咕咚来了》中,幼儿们都很积极的回答问题,故事内容也讲得非常生动、有趣,大部分幼儿较大胆、较完整地回答问题。本次集体活动具有明确的活动目标,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完整”、“说对”, 爱说是孩子的天性,于是,欣赏完视频之后,幼儿模仿动作而进行角色表演,在这样过程中,孩子们可以轻松愉快地学习,又可以培养积极地动脑和动手的能力,还有表述的机会。不足之处在于教学过程中,没有对故事做详细的如何克服胆怯的总结。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会更努力的钻研教学方法和技巧,争取完善优质的教学效果。

13、大班教案《娃哈哈》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大胆尝试,能初步跳整个舞蹈,节奏正确。

  2、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并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

活动预设过程:

  一、复习歌曲

  1、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习过娃哈哈了,先跟着音乐演唱一次。

  2、我们唱的时候要用好听自然的声音,表达出自己的情绪。

  3、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个舞蹈,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教师示范舞蹈

  1、刚才老师跳了娃哈哈的舞蹈,你们看了以后有什么感觉呢?

  2、老师在跳的时候用到了一个步伐有谁知道?

  3、娃哈哈的舞蹈老师用了一个垫步,我们一起来学学这个垫步好吗?

  三、幼儿学习舞蹈

  1、刚才小朋友已经看到老师跳的舞蹈了,请你们找个空地方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2、我们用慢动作来学习这些动作,手边转脚边垫看看行不行?

  3、现在找一个好朋友去练习一下简单的步伐和手部动作。

  4、小朋友本领真大,已经学会一点了,我们跟着音乐试试看。

  5、小朋友跳的时候跟上表情就更加完美了,我请几个小朋友来表演一下。

  6、大家跟着老师一起跳一遍,做慢动作看看能不能跟上节奏?

  7、原来跳舞是那么快乐的事情,小朋友跳的也不错。

  四、幼儿完整舞蹈

  1、小朋友真厉害,现在跟着音乐完整来一次。

  2、你如果还不会就找一个会的好朋友来教教你,慢慢的做动作。

  3、最后我们和老师一起再来舞动一次。

价值分析与调整反思:

  价值分析:通过歌曲的再现,勾起幼儿的回忆,让幼儿能在熟悉的情况下进行活动。

  观察与调整:

  幼儿们对旋律还是很熟悉的,但两段不一样的歌词就记得不是很清楚了,在回顾了两遍之后,大多能正确唱出歌词了。

  价值分析:教师来示范舞蹈让幼儿更加直观的看到动作,也能调动幼儿的兴趣。

  观察与调整:

  我边放磁带边示范动作,几个幼儿已经开始忍不住边看边做起动作了,歌曲的节奏感很强,所以看我示范一遍之后,幼儿就能跟着老师边唱边做舞蹈动作了。

  价值分析:幼儿学习舞蹈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老师的讲解和与同伴的切磋来学习舞蹈。

  观察与调整:

  我请幼儿们围成圈,练习踏点布,主要是两脚微微交叉,前面的脚完全着地,后面的脚用脚尖点。几个妹妹宝宝做的有模有样的,弟弟宝宝美感稍有欠缺。

  价值分析:幼儿完整表演舞蹈可以让老师检查幼儿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更进。

  观察与调整:

  今天学下来,单单做手上的动作没有问题,配上脚的踏点步,就会有点手忙脚乱了,个别幼儿的踏点步不标准,还需要纠正。

14、大班教案《对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图形的对称性。

  2.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的判断图形是否对称。

  3.根据提供的已有图形,画出与物体相对称的另一半。

  4.大胆说出自己对对称的理解。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正方形、梯形、月牙形)、半个图形的操作纸、剪刀

  2.教师操作材料:正方形、梯形、月牙形

  3.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师:在一个王国里住着一位善良的公主,有一天王国里来了位可恶的巫师,她把公主关了起来,并设下了五道难关。人们都想去救公主,但都没能闯过这些难关。小朋友,你们愿意闯难关来救出公主吗?

  二、在探索、感知、判断中理解对称的含义。

  第一关:找对称的红心

  第二关:折一折

  第三关:找对称

  第四、五关:画对称图形

  三、制作对称图形

  1.要求:这些礼物都只有另一半,谁能把它们变完整呢?

  2.幼儿操作

  四、延伸

  1.你们知道这个王国叫什么名字吗?(对称王国 )

  2.对称王国里还有许多有趣的对称图形,我们下次再一起到对称王国里玩一玩,好不好?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标已经基本完成,整个活动清晰流畅,能一步一步的引导幼儿理解对称的含义,寓教于游戏中。活动中,我给予了孩子自己探索和实践的空间,体现了孩子在活动中的地位。当然在一些小细节的处理上还需改进:

  1.在幼儿用笔操作时,应当让幼儿搬椅子上位,坐在小椅子上,这样有助于孩子的操作。

  2.第一关当中三个图形应当有标记,这样有利于孩子准确的找到。

  3.操作时,第五关画的图形有点复杂,可以适当的改简单一点。

15、大班教案《披萨》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披萨外形,学做“纸盘匹披萨”。

  2、尝试用三角形的彩纸进行底盘拼贴,并用各种纸团、碎纸对纸盘装饰。

  3、积极参加制作活动,保持作品整洁。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一次性纸盘、与纸盘同等大小的彩色纸(对折2~3次后裁开,拼贴纸盘用)、彩色纸团、各种颜色的碎纸、浆糊、抹布。

活动重难点:

  了解匹披萨外形,学做“纸盘匹披萨”

  尝试用三角形的彩纸进行底盘拼贴,并用各种纸团、碎纸对纸盘装饰

活动过程:

  一、出示美羊羊图片,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师:这是谁啊?(出示美羊羊)美羊羊开了一个披萨店,可是她一个人忙不过来,我们一起来帮帮她吧,好吗?

  二、呈现需要的各种操作材料,探索制作的方法,尝试制作 。

  1、出示披萨图片,引导幼儿进行观察。

  师:你们吃过披萨吗?喜欢吃披萨吗?我们来看看披萨上有什么?(幼:红辣椒、青椒、红红的肉)

  2、师:美羊羊她已经帮我们把材料都准备好啦!你们看!(师出示材料)可是要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

  3、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做披萨的方法。

  (1)师:美羊羊说,我们要把披萨做在这个圆形的小盘子上,她已经帮我们做好一个了。(出示做好的一块)

  师出示一块扇形披萨:你们觉得这个做好的一小块披萨像什么?(西瓜、扇子)这个形状叫做扇形。

  (2)学习纸盘拼接:这一小块扇形的披萨饼是怎么放上去的啊?尖尖的头是朝里面的还是外面的?(引导幼儿观察尖头朝里)接下来的披萨饼怎么放呢?它们要去找朋友啦!头碰头、肩并肩、脚碰脚。

  (最后一块贴的时候问幼儿怎么贴?反复强调头碰头、肩并肩、脚碰脚。)

  (3)引导贴上红、绿辣椒和肉。

  师:这样的披萨好吃吗?让我们为它加上好吃的肉和辣椒吧!但是也不能放的太多,会不好吃的。做好啦!我们放进烤箱来烤一烤,真香啊!

  三、幼儿制作披萨,教师巡回指导。

  1、师:请你们也来做一做披萨,做好以后也放进烤箱烤一烤,请客人老师吃好吗?但是,在拿材料的时候不要争抢,每个小朋友都有的,在制作的时候糨糊不要涂很多,做好后把手在抹布上擦一擦。好吗?

  2、幼儿制作披萨,教师指导

  3、师:做好的披萨我们来放进烤箱再送给客人老师吧!

活动反思:

  活动的重点可放在引导幼儿用彩色纸、纸团来装饰上,而难点就是纸盘的拼贴方法上来考虑。用儿歌式的教授让幼儿清楚地学习拼接底盘的方法。教师的语言不够有感染力,可以用一些“这个披萨看上去真好吃啊!真香啊!”等语言来调动幼儿的兴趣,让活动氛围更活跃。活动中教师问“这样的披萨好不好吃啊?”时马上否定了幼儿的说法。“这个披萨不好吃”可以再换种说法:如果加上一些辣椒和肉就更好吃了。”更能让幼儿接受。最后评价结束时需要与导入的情境相对应,将情境贯穿下去。如把做好的披萨送到美羊羊的披萨店去。

16、大班教案《邮票》含反思

教学目标:

  1、欣赏邮票,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制作一套模拟纪念邮票。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邮票的感受。

  3、探索、发现生活中邮票的多样性及特征。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1、集邮本(各种纪念内容的邮票若干套,供幼儿观赏)。

  2、用缝纫机在纸上轧出小孔,做成模拟邮票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白纸。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

  了解邮票的特征和用途。

  活动难点:

  能自己设计纪念邮票。

教学过程:

  1、收集邮票以及相关物品一观赏邮票及相关物品一寻找我们的问题一展开讨论、征集答案(通过生生互动,解决一些争议小的问题)

  2、欣赏集邮本一集体讨论一共享经验

  预设问题:

  我们看到的邮票和平时信封上的邮票一样吗?有什么区别?

  从邮票上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图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图案?

  孩子补充提问:

  这些邮票为什么都放在本子里?

  为什么有的邮票是四张连在一起的?

  为什么没有把它贴在信封上?

  为什么爸爸让我小心地看,不能用手拿?

  师生共同小结:很多邮票是将一些有意义的人和事作为图案,把它设计在邮票上是为了更好地纪念它。人们把它收集在一起,珍藏在集邮本中,是为了能经常看看它,记住并常常想起那些难忘的人和事。

  3、制作纪念邮票。

  讨论制作内容:我们有没有想要记住的人和事?

  可能引出的话题是——我的好朋友、夏天的故事、幼儿园的---天、节日真快乐……

  (这些可根据节气、幼儿生活学习经验、幼儿关注的有兴趣的事等产生。)

  讨论制作的方法:邮票上面应该画些什么?(图案、面值、外形等)

  可以选择什么材料来帮助我们完成?(教师可提供绘画、剪贴、涂染等材料工具……)

  制作过程中可自选伙伴,可再次讨论、修订具体的制作方法。

  老师总结:

  邮票的图案是各种各样的,除图案外,每张邮票上都必须标明面值、发行国家、发行日期。每张邮票的边缘都是齿轮型的,方便人们在没有剪刀时,用手也能撕整齐。我们要爱护它。

活动延伸:

  开一个“小小邮票展”,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介绍我制作的纪念邮票(可以包括:名称、内容、制作的想法以及遇到的问题等)。

教学反思:

  这节活动形象生动的向幼儿展示了邮票的特征,在活动设计上,我以认识邮票的用途特征,在观察讨论操作过程中,完成邮票制作,整个活动幼儿表现思维活跃,积极性高,回答问题踊跃,充分体现了幼儿主题性原则。活动不光要注意做好准备工作,还要根据幼儿年龄生理特点,灵活教学,不能让自己仅仅依赖于课件。整个活动虽然幼儿学习兴趣较大,但在实践操作中,幼儿之间差异较大,应采取怎样的教学手段来促进幼儿同步前进,让教学顺利进行,通过自我实践与反思,我相信我的课会越来越好。

17、大班教案《数花灯》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学习正确使用量词,并学会用“—×—×”正确表达实物的数量。

  2、借助拍节奏、轮流解说儿歌等形式,进一步感知儿歌重复对称的句式结构,并尝试仿编儿歌。

  3、能认真倾听同伴的讲述,并积极参与组词和仿编活动。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儿歌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的花灯图片。

  2、游戏音乐磁带《火车开了》、《大家来看灯》。

  3、火车头的标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儿歌导入:《数花灯》冬冬锵,锵锵冬,正月十五闹花灯。鸡娃灯,鸭娃灯,一蹦一跳青蛙灯;荷花灯,莲蓬灯,一盏一盏牡丹灯;谷穗灯,麦穗灯,一盏一盏丰收灯;狮子灯,绣球灯,一条一条长龙灯。一二三四五六七,宝宝数灯数不清。爷爷奶奶帮他数,一数数到大天明。

  教师:小朋友,正月十五闹花灯,宝宝数灯数不清,小朋友,你们能数出一共有多少花灯吗?今天老师就带小朋友坐上花车去看灯。

  二、基本部分。

  1、游戏:坐上花车看花灯,激发幼儿学习序数的兴趣。

  方法:

  (1)教师将小椅子分成7组,纵向椅子排列,每组7把椅子组成一列火车,贴有火车头的标志。

  (2)幼儿听音乐自由做动作,音乐停,幼儿各自坐下。

  教师请3—5名幼儿说出自己是在第几车厢的第几个座位上。之后请幼儿相互说出自己是在第几车厢的第几个座位上。游戏做两遍。

  2、看花灯。引导幼儿学习从不同方向辨别7以内的序数。

  (1) 分别出示7盏花灯图片,请幼儿数一数一共有几盏灯?

  (2)然后启发幼儿说出“第一盏灯是XX灯,第二盏灯是XX灯,直到第七盏灯是XX灯”。

  (3)教师随机提问“金鱼等排第几”“荷花灯排第几”等。

  (4)幼儿掌握后,教师把灯的图片交换一下,在启发幼儿从左到右、从右到左说出每盏灯的位置。

  3、小动物看灯,进一步提高幼儿准确运用序数词表示物体排列次序的能力。教师:小朋友,小动物们也赶来看灯了。

  (教师出示排队走来的七种动物玩具)提问:一共有几个小动物?从左边数第几个小动物有翅膀?从右边数,第三个小动物和谁拉着手?从不同方向数,从第一到第七分别是什么小动物?

  三、结束部分。

  幼儿随音乐《大家来看灯》做“坐上花车去看灯”的游戏,根据幼儿的情绪决定游戏的次数。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续编儿歌《数花灯》。

  刚开始我出示了一些花灯的图片,请他们来说说这些花灯是什么样的。

  在中间的环节中我请幼儿找出相似的句型,并根据这些句型进行创编。

活动反思:

  语言活动我最喜欢组织的是故事类的,儿歌我觉得要让幼儿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幼儿对于里面的文学语言比较不能理解,对于儿歌的意境也比较难体会。所以每次在组织儿歌活动的时候我都尽量找一些图片或用一些动作等来帮幼儿理解,让幼儿更好的体会儿歌、理解儿歌。

  今天所学的儿歌“数花灯”,所表现的情景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是不熟悉的,因此,我借助于视频,让孩子来观看元宵闹灯会的情景,这样一来,孩子们有了比较多的经验,再帮助他们分类花灯来巩固记忆,所以,课堂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孩子们在学习儿歌的同时也巩固了数量的知识。

18、大班教案《房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绕口令的形式,流畅、快速地朗读儿歌《房子》。

  2、能认真倾听,读准相似字音"方"和"房"。

  3、理解儿歌内容,感受语言的趣味性。

  4、喜欢欣赏儿歌,会大胆地朗诵。

  5、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找一处可以用石头作画的场地。

  2、教师示范用的纸、笔,小石头若干。

  3、幼儿用书18页。

  4、语言磁带。

活动重难点:

  绕口令的形式,流畅、快速地朗读儿歌《房子》。

  读准相似字音"方"和"房"。

活动过程:

  1、出示石头,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小朋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

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带有游戏性质的童谣,我充分利用彩色小石子,引导引导幼儿边念童谣,边用小石子在地上作画,体验语言的趣味性,幼儿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在整个活动中的整体环节我把握的比较好,幼儿被深深地吸引进去了。我发现了孩子的兴趣对于一节活动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缺少经验,在最后的活动环节中,没有对孩子活动前提出正确的规定,致使最后有些混乱。我会吸取这次活动的经验教训,在以后的活动中有更好的把控性。

19、大班教案《静电》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充分感知,观察不同材料摩擦所产生的静电现象。

  2、通过合作探索,记录下不同材料摩擦产生的静电现象。

  3、愿意参与探索活动,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对静电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乐于探索。

【活动准备】

  记录表,碎纸屑,塑料小勺,塑料梳子,塑料尺子,塑料剪刀,铅笔,排笔,水彩笔,吸管,玻璃瓶,幼儿事先分为4组(红、黄、蓝、绿)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变魔术,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塑料小勺。

  2、教师变魔术,让塑料小勺吸起纸屑。

  师:想让它发挥魔力,还得请坐的最好的朋友配合配合。

  二、幼儿用小勺自由探索,将小纸屑吸起来。

  1、教师提问,引发幼儿思考。

  2、请幼儿尝试操作。

  3、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方法。

  4、教师小结。

  师:其实我们这个神奇的魔术是因为摩擦产生了静电,所以能把小纸屑吸起来。摩擦的力量大,静电产生的多,塑料小勺吸附的纸屑就越多。

  三、幼儿尝试用多种材料进行实验。

  1、教师出示记录表。

  2、教师交代注意事项。

  师:小魔术师们,我们研究魔术的时候,桌上的材料不要争抢自己先拿一种材料,研究完了,放回盘子里,再换另外一种材料。

  3、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师幼交流实验结果。

  5、教师再次实验。

  小结:生活中有很多物品摩擦后都能产生静电现象。

  四、提问: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静电现象。

  1、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遇到的静电现象。

  2、教师小结:在天气寒冷的时候,很多物品因摩擦而相互吸引,如我们梳头的时候,梳子和头发也会互相吸引产生静电现象。脱衣服时,我们身上的毛衣和衬衣和头发都会产生静电现象。

  五、教师小结,结束活动。

  师:小魔术师们都学会了我的魔术,现在我们就一起到外面去表演给小班的弟弟妹妹看看吧。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非常有意义的课哦!孩子们的兴趣也很高涨,课堂气氛活跃,积极性高,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让便我能够改进!让自己下次会做的更好!

20、大班教案《耳朵》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本班幼儿出现了用硬物掏耳朵的现象,这样不科学,更是不安全。因此我们设计本活动让幼儿认识耳朵的简单结构,并认识一些保护耳朵的常识。

活动目标

  1.了解耳朵的基本结构。

  2.知道怎样保护耳朵。

  3.初步了解耳朵的小常识。

  4.安静倾听同伴的讲话,并感受大家一起谈话的愉悦。

教学重点、难点

  在活动中认识耳朵并知道怎样保护耳朵。

活动准备

  易拉罐做成的各种响罐(里面装的物体不同)

活动过程

  过程一:导入

  1,教师出示响罐,引起幼儿的兴趣。

  2,幼儿根据自己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

  3,教师引导得出结论,是用耳朵听出拉罐里装的是沙子的。

  过程二:认识耳朵。

  1, 教师引导,小朋友的耳朵真灵敏,你们知道自己的耳朵是什么样子的吗?幼儿多数回答:耳朵像“3”。

  2, 教师请幼儿看看教材上耳朵的解剖图,教师给幼儿讲解耳朵的结构。(耳朵结构分三部分:外耳,中耳,内耳)

  3, 教师示范并给幼儿讲解声音的传播过程。

  过程三:游戏——声音的传递。

  1, 教师按4个幼儿为一组分别扮演外耳,中耳,内耳和大脑,4个幼儿每隔1米站一个排成一排。

  2, 教师说一个词语给扮演外耳的幼儿,扮演外耳的幼儿依次传给扮演中耳的幼儿,再依次传给扮演内耳的幼儿,最后传给扮演大脑的幼儿。由最后一个幼儿说出教师说的词语,看那组“耳朵”传声音最准确。

  过程四:保护耳朵

  1, 教师:你们有掏耳朵的习惯吗?当耳朵痒痒的时候你们怎么办?幼儿根据自己的习惯自由回答。

  2, 教师提示,耳朵是不能掏的!耳垢对耳朵具有保护作用,能抑制细菌的滋生和繁殖,并阻挡灰尘的进入。

  3, 耳疼或不舒服的时候应马上告诉老师或家长,及时去医院检查。

  拓展活动

  教师扮演医生给幼儿讲述保护耳朵的卫生知识。加强对不掏耳朵等习惯的引导。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结束后,我发现幼儿还是学到了很多的东西。课后,很多的幼儿都给我说,再也不用手去掏耳朵了,并且保证会保护好自己的耳朵,不要让耳朵受到伤害。照这样看,本次活动的基本目的还是达到了。但在活动过程中,很多不足之处也体现出来了。像对耳朵基本结构的展示还不够形象,不能引起幼儿很大的兴趣,以后组织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理解力,接受能力。

21、大班教案《樱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樱花五瓣花瓣的特征,能用多种绘画材料表现樱花。

  2.活动中能注意到花瓣之间的排列布局,注重画面的整体效果。

  3.乐意参与美术活动,体验春天的美,培养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4.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5.在浸染、欣赏作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材料准备:

  1.粉红色颜料若干,废旧的大、小可乐瓶若干。

  2.油画棒、水彩笔、棉签、墨汁、白纸。

  3.背景图一张,画有一个樱花树树干,幼儿人手一副樱花树画纸。

活动过程:

  一、欣赏视频片段,引起活动兴趣。

  1、播放有关春游看见的樱花视频,请幼儿自由观察,欣赏,引出活动主题。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花""它是什么颜色的?"

  二、出示范例,猜测制作方法。

  1、出示范例

  师:"今天,老师把春游时看到的樱花带到我们教室里来了,你们看!"

  2、请幼儿自由猜测,范例上的樱花是怎样画出来的。

  师:"你们觉得老师的樱花是怎样画出来的呢?"

  三、展示作画工具,学习拓印方法。

  1、出示可乐瓶。

  师:"老师的樱花就是用小朋友家里扔掉的这个可乐瓶印出来的,请你们拿起桌上的可乐瓶,仔细观察一下,可乐瓶的哪个部位可以印出这么美丽的樱花呢?"(幼儿自由探索后并回答)

  2、根据幼儿回答,总结并肯定幼儿想法,用可乐瓶的底部进行拓印。

  3、结合儿歌,示范拓印方法。

  师:"可乐瓶,蘸一蘸,轻轻放,亲一亲,数一数,五片花。"用边念儿歌边示范的方法,引导孩子学习掌握樱花的拓印方法。(可示范拓印2-3朵)

  4、提醒幼儿注意画面布局。

  师:"每次印之前要先想一想,花儿和花儿之间不能太挤,除了开出了大大的樱花以外,我们还可以用小可乐瓶开出几多小小的樱花,这样会更漂亮的。"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在巡回辅导时,可以继续念儿歌,提醒幼儿拓印方法。特别注意帮助一些布局不合理的幼儿调整画面布局。

  五、展示、评价幼儿作品。

  将幼儿的樱花作品集中展示在背景图上(樱花树干),组成一棵樱花树,感受从部分到整体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感。请幼儿说一说,哪几朵樱花开的最漂亮。

活动反思:

  总的来说本次美术课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在活动中无论是观察还是孩子自己操作,氛围都很热烈,虽然有的孩子动手能力比较差,但是他们都很努力、认真,就算孩子的进步是一点点,作为教师我们也要鼓励孩子的进步,激励他们更加努力。

22、大班教案《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细致观察画面,感受故事有趣的情节及角色的心理活动。

  2.能大胆表达,增强阅读兴趣。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简单复述故事。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电脑、电视机。

  2.绘本《漏》人手一册,图片、黑板、毛笔等。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激发阅读兴趣。

  师:今天我们来分享一本很有意思的图画书,先来看看书的封面,有问题吗?为什么老爷爷和老奶奶都在往上看呢?

  (评析:鼓励幼儿通过对绘本封面的观察,大胆提出疑问,揣测故事情节,在悬念中诱发幼儿产生深入了解绘本的兴趣。)

  二、集体阅读前半部分图画书。

  1. 师:这个故事里有谁?这时,谁来了?他们看见大胖驴会想些什么?

  2. 小结:“山上的老虎想:这大胖驴,一定很好吃。山下的小偷看见了,心里想:这大胖驴一定能卖个好价钱。”

  (评析:这一段教师以简明扼要的提问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绘本画面,理清角色关系,分析角色心理活动,使幼儿逐渐进入到故事情境中。)

  3. 师:到了晚上,窸窸窣窣,老虎在干什么?小偷呢?王老汉被惊醒了。老奶奶说,“管它贼啊虎啊,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老奶奶怕什么?那“漏”是什么呢?

  4. 师:老虎想“我翻山越岭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听到过漏,难道说这家伙比我还厉害?小偷想:我走南闯北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听到过漏,难道说这家伙比我还厉害?”他们想得一样吗?

  5. 小结:咱们中国人很聪明,只用四个字就能把这个意思说明白了。翻山越岭和走南闯北是我们中国的成语。

  (评析:老虎和小偷都开始采取行动了,幼儿随着教师营造的故事气氛也愈加投入,画面的变化,角色的动作,人物的语言都是需要关注的要素。多媒体课件有效地突出了细节,呈现了动态,使幼儿在情境中步步深入。)

  6. 师:“小偷想着想着,脚下一滑,妈呀,哗啦!”发生什么事情了?

  7. 师:“嘭!小偷一下子掉到老虎的背上了,老虎也吓了一大跳,还以为是漏来了,驮着小偷拔腿就跑,边跑边喊——哎哟是漏啊。他们跑过了驴背山,拐过了驴背湾,跳过了驴背岗,嘭嗵!一头撞到了大树上。”老虎和小偷他们认为“漏”是什么呢?

  8. 小结:“老虎想,哎哟,这个漏啊,像石头一样,砸得我的心都要蹦出来了。小偷想,这个漏啊像旋风一样,颠得我的骨头都快要散架了。”

  (评析:这是故事的**部分,教师运用夸张的语气讲述了故事戏剧化的一幕,营造了紧张生动而又诙谐幽默的活动气氛,使幼儿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并且在笑声中顿悟了“漏”的含义。)

  三、自主阅读后半部分图画书。

  1. 师:请小朋友用很快的速度,把后半部分看一看,找出你认为书里最有意思的一幅画,把它的页码记住。

  2. 幼儿自主阅读,教师巡回指导。

  3. 师:谁来说说,你觉得最好玩的是第几页?好玩在什么地方?

  (评析:有了集体阅读图画书的方法和经验,幼儿自主阅读后半部分显得轻松和愉悦,充分感受了图画书风趣幽默的特点。)

  四、理解故事内涵。

  1. 师:最后驴有没有被偷走?从哪里看出来?

  2. 师:“嘀嗒嘀嗒,唉,怕漏雨,偏又漏了。”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做《漏》,这个“漏”字,是用什么笔来写的?

  3. 师:毛笔、墨、宣纸是中国古代人用来书写的工具。现在,老师来写这个字。这个字是三点水的偏旁,旁边像一个屋顶,下面有个什么字?雨跑到屋子里面,就说明怎么样?

  4. 师:咱们中国的汉字真了不起,一个小小的字里面都有学问。我们马上就要上小学了,可以学到更多的汉字。

  (评析:故事到了尾声,揭示故事名称,前后呼应,诠释疑问。教师用毛笔书写“漏”字,引领幼儿初探汉字结构的奇妙,对于即将入小学的幼儿十分有益。)

  5.师: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你们觉得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个国家?从哪里判断出来的?猜猜这个故事发生在现在的中国还是以前的中国?

  6. 小结:这是一个中国民间故事。民间故事就是从很早以前流传到现在的故事。

  (评析:幼儿各自从故事中获取了不同的感受,得到了不同的启示,也许在他们以后的生活中还会想到这个故事,想到一些什么,中国民间故事是值得回味的。)

活动反思:

  活动目标主要定位在幼儿积极体会老虎和小偷的心理活动,能够将自己的想法、猜测积极大胆地表述出来。在过程的推进和把握上,通过画面的仔细观察来判断、推测、想象,是一个重点。对“漏”的理解和对老虎、小偷的心理分析是又一个重点。而“民间故事”、“成语解释”、“文字结构”等作为小的知识点,对于幼小衔接段的幼儿来说,也是十分适合的。

  教师能够通过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设问,将幼儿引入故事的情境。在教学上,能够突出语言活动的特点,注重规范提炼幼儿的口语,丰富幼儿的词汇,使幼儿的语言表达呈上升趋势。教师还能不断地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的细节,从细微之处发现图画书独特的魅力,使幼儿细致观察的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同时,教师能有效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的功能,发挥自身语言、动作的暗示作用,多渠道帮助幼儿深入理解故事。

  “漏”反复出现,但在不同角色的心里,有着不同的含义,因此造成了一连串的误会,发生了一些搞笑和幽默的事情,当然其中也蕴涵着比较深刻的寓意。孩子的眼中能看出孩子的门道,成人的眼中能看出成人的精彩,这就是绘本的魅力所在吧。

23、大班教案《多边形》含反思

目标

  1、通过观察和比较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和正十边形,感知其主要特征。

  2、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3、培养幼儿观察、辨别的能力。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准备

  1、挂图“美丽的窗户”

  2、操作学具

  3、《操作册》P45—P46

过程

  走线、线上游戏《积木房》

  1、以“小熊设计房子”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森林设计师笨笨熊给小动物们设计了好多房子,这些房子都快装修好了,只有窗户还没有装好,我们来帮帮它吧。

  2、集体活动(出示挂图)

  ——小朋友来看一看,笨笨熊它设计了几间房子啊?

  ——那你们发现这些房子的窗户一样吗?

  ——谁能告诉我怎么不一样的?(有五条边的、有六条边的……..引导幼儿说出每条边相同的是正五边形、正六边形………..)

  ——我们一起来给这些窗户装修一下(一边数一边给每条边涂色)

  3、集体操作

  ——今天李老师把这些漂亮的窗户都带到了我们大二班,小朋友想不想看一看呢?

  ——呦,看李老师记性多不好,只把窗框带了过来忘了把窗户上的玻璃带来了。那我想请小朋友帮我把这些窗户根据他的形状装上玻璃好吗?

  【老师示范做一个】

  ——我给小朋友也准备了小窗户,现在请小朋友把自己的小窗框拿出来放好。

  ——现在请小朋友给它们装上玻璃吧。

  【老师个别指导】

  ——装好的小朋友坐坐好,我们来看一看小朋友装的漂不漂亮。

  【请两个小朋友展示作品】

  4、分组活动

  ——多边形不仅是小动物们的窗户,多边形还能玩很多游戏。大家想不想玩?

  第1、2桌:玩“种花”游戏在不同的多边形纸样里面画上数量与边数相同的花,如五边形里中5朵小花………。

  第3、4桌:玩“做花伞”游戏,在不同的多边形的伞面上装饰上漂亮的图案,做成小花伞。

  第5、6、7桌:做《操作册》第45页。

  5、评价

  ——现在我要请做的最快最好的小朋友把你的作品给大家分享一下。

  【每组一个人】

延伸

  ——今天我们帮笨笨熊装好了窗户,也认识了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和正十边形、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多边形的物品,今天我请小朋友回家找一找生活中的多边形,并且把它画下来,明天带到幼儿园和我们大家一起分享。

教学反思:

  在听课之前,我对这一堂课进行研究和设计。我考虑到本课时的教学内容较为简单,在教学中我采用自主学习,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动手、动脑、操作、观察,合作探究多边形对角线条数,从中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几何图形探究方法。力主体现“自主学习、主体参与、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

24、大班教案《绝句》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激发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在给诗配画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内容,学会整首吟诵。

  3.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理解动词“鸣”、“上”、“含”、“泊”的含义。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课件、挂图、画有古诗内容的小图片、字卡:鸣、上、含、泊。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幼自由认识的飞禽引入。

  2.利用课件引导简单了解黄鹂和白鹭:黄鹂:羽毛的颜色非常好

  看,经常站在树枝上展示它动听的歌喉。白鹭:是一种水鸟,会用嘴捉鱼,当它们成群的飞上天空的时候,经常是排成一行。

  3.师幼一起或请个别朗诵这首关于黄鹂和白鹭的古诗《绝句》。

  二、展开

  1.前两句采用幼儿给诗配画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内容。

  朗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请幼儿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画出这两句的意思,并请幼儿解释其含义。(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白鹭排成一行飞上晴朗的蓝色的天空。)

教学反思:

  为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关注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多层次的诵读挑战赛,放手让他们自由选择目标提高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也达到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学习的目的,幼儿张扬自己的个性,读出对诗的理解。但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对诗人写诗时的观察顺序(由近及远又由远及近),没有来得及引导幼儿了解。

  今后在教学中,要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时间,有效合理安排每个教学环节,关注后进生每节课学情上多下功夫。我在与幼儿交流时,应更多投入情感,用自己的姿体语言和生动的语言来感染幼儿,让师生间的交流更加自然和谐。

25、大班教案《年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年历的用途,初步理解年历中不同数字的含义。

  2.知道一年有12个月,学习在年历中查找各种节日以及生日。

  3.能积极思考,提高理解年历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 经验准备:认识字“日、月、一到十二”,向父母询问并记住自己的生日,知道一些节日

  2 . 物质准备:ppt、年历、节日字卡及骰子

活动过程:

  一、师幼共同探索年历,在年历中找生日

  1.游戏一:幼儿自由探索,找动漫人物“孙悟空”的生日

  (1)幼儿自由观察年历,在年历中找到孙悟空的生日

  引导语:哇!今天是谁要举行生日party呀!我们来听听他的声音猜猜看,原来是孙悟空的生日,它有一个生日愿望想请你们在年历上找到它的生日11月 18日这一天,你愿意帮助它吗?瞧,孙悟空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年历,你们都可以去年历里找找11月18日究竟在哪里?现在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2)师幼共同交流在年历中找日期的方法

  引导语:你们找到了孙悟空的生日吗?在哪里呢?

  小结:在我们年历中我们要找到生日先找月份再找日期

  (3)通过故事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数字中的不同含义,了解年历的用途

  引导语:孙悟空为了感谢你们帮它在年历上找到生日,要给你们送礼物来了,是一个很好听的故事,这个故事又藏着哪些秘密呢?

  故事:

  年妈妈的孩子真多呀!他给孩子起了一个奇怪名字叫“日”。年妈妈到底有多少个“日”娃娃?数呀数呀,一共有365个日娃娃。365个日娃娃住在一起吗?不不,那么多的日娃娃挤在一起怎么能行呢?于是,年妈妈就为它们盖起了12座漂亮的小房子,给这些房子起名为“月”并且让所有的日娃娃分别住到这12座房子里,,分别起名为:一月房,二月房,三月房„„十二月房,年妈妈是那么的疼爱自己的孩子,它常常担心它的孩子因贪玩而找不到家。于是,房子盖好了以后,年妈妈就从一月房子开始数着自己的孩子的名字:一月、二月、三月„„从早数到晚。当它数到第十二个月里的最后一个娃娃时,就要带它的所有孩子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再也不回来了。到那个时候就会有一位新的年妈妈,带着它自己的孩子又住进这十二座漂亮的月房子里,重复过着同样的生活……

  ①知道一年有12个月

  提问:年历妈妈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出示字卡“日”)

  年历妈妈有多少个日娃娃?(365)

  小结:一年有365天

  年历妈妈给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12)给房子取了什么名字?(出示“月”)

  小结:一年有12个月,,每一座房子代表一个月份,第几座房子就代表几月,月份在上面,日期住在房子里面。

  ②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数字中的不同含义,了解年历的用途

  引导语:年历中有很多的数字,每种颜色数字都有它自己的秘密

  提问:你发现了哪些不同颜色的数字?它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年历中每种颜色数字都有它自己的本领,有的表示年份,有的表示月份、有的表示星期、还有的表示日期

  提问:年历有什么用途呢?

  小结:年历可以让我们知道时间,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

  2.游戏二:幼儿自由寻找自己生日

  (1)请个别幼儿找猪八戒的生日

  引导语:孙悟空好朋友猪八戒也想在年历上找到它的生日4月5日这一天,瞧,老师为它准备了一份大年历,谁来找找看?

  (2)播放生日歌幼儿找自己生日

  引导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日,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呢?我们也去大年历上找找自己的生日,记住哦,要把自己生日卡片粘到小格子里哦!找到生日小朋友可以和你的好朋友说说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也可以看看其他小朋友的生日找对了吗?

  (3)师幼让幼儿知道生日不在同一天,但是可以在同一月份

  引导语:你的生日找对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小结:我们发现同一月生日小朋友原来有这么多,虽然他们不在同一天,但是我们可以同一个月小朋友一起来庆祝生日

  二、幼儿在年历中找节日

  1.通过教师生日引导,让幼儿知道年历上有节日

  引导语:你们想知道老师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吗?我生日是9月10日教师节,年历当中也有我的生日,我来找找看

  小结:年历不仅可以让我们找到自己的生日,在年历中还藏有各种各样节日

  2.出示节日字卡,引导幼儿认识节日

  提问:你知道哪些节日?它是几月几日呢?

  3.游戏:掷骰子,找节日

  引导语:老师把这些节日制作成了一个骰子,要请你们玩掷骰子的游戏,每组5人,分成4组,小朋友们轮流来掷骰子,看看谁找的又对又快,每一次第一个找到的将可以拿到一个雪花片,得到雪花片最多的小朋友将可以去参加孙悟空生日party哦!

  规则与要求:幼儿轮流扔骰子,幼儿分组在年历中查找节日。

教学反思:

  《指南》指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想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幼儿通过参与游戏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旦幼儿对于知识不能掌握时,传统教学中的教师就很容易对其知识性的灌输,而不能在教学上做出很好的师幼互动,灵活回答幼儿所提出的问题,并解决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如:本节教学活动中目标二:学习在年历中查找各种节日以及生日是其教学活动的重难点,发现部分幼儿在第一次观察寻找自己生日时找不到自己的月份,但在教学活动中我虽然发现了该问题,但我没有及时去解决该问题,而是按照活动过程继续教学,因此也导致“幼儿玩骰子找节日”这一环节没有更好有效的进行;观察探索是数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如何在幼儿观察探索中教师做到收放自如,如何引导幼儿观察探索,如何用严谨的语言引导幼儿表达出通过探索发现的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这也是我今后教学活动过程中应不断进步的。

26、大班教案《手指》含反思

活动目标:

  了解手指的用处。

  发展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性。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手指图片、豆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让幼儿观察老师身体的哪个部位在动,引出主题

  二、基本部分

  1、师:老师身体的什么部位在动?

  幼儿:肩膀在动,胳膊在动,膝盖在动,脚在动,腰在动,手指在动......

  2、老师伸出一根大拇指——很棒

  老师伸出两根手指——耶

  老师伸出三根手指——OK

  老师伸出四根手指——切切切切切

  老师伸出五根手指——拍拍拍(你好你你好)

  3、在屏幕中出示六张图片,让幼儿观察

  (1)师:让幼儿说一说有几张图片?(六张)

  六张图片中有一张不是用手指做的事情,是哪一张?

  幼儿:是第三张,用脚在走路

  (2)哪一张是用手指在动的?在干什么?

  幼儿:第二张图再用手写字(用到了拇指,食指,中指)

  第四张图再用手拿筷子(用到了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

  第六张图再用手搭积木(五个手指都用到了)

  第一张图再用手开门

  第五章图是在用手按铃

  4、让幼儿自己表扬自己(唱歌的方式)

  5、老师讲小故事——五根手指的故事

  提问:幼儿喜欢哪根手指?

  6、游戏:抓豆子比赛(白芸豆)

  老师先一个手指头一个手指头的抓豆子,让幼儿看看能抓出几个豆子,然后用多个手指头去抓,看能抓几个豆子。

  让幼自己体验抓豆子,哪些手指合作能抓的最多?(手指全部合作,会抓的更多)

活动延伸:

  学习手指操

手指操儿歌:

  一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变成毛毛虫,爬呀爬呀爬。

  二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变成小白兔,跳呀跳呀跳。

  三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变成小花猫,喵 喵 喵。

  四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变成小螃蟹,爬呀爬呀爬。

  五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变成花蝴蝶,飞呀飞呀飞。

  六个手指头啊六个手指头啊变啊变啊变成老黄牛啊。

  七个手指头啊七个手指头啊变啊变啊变成望远镜啊。

  八个手指头啊八个手指头啊变啊变啊变成小手枪啊。

  九个手指头啊九个手指头啊变啊变啊变成小钩子啊。

  十个手指头啊十个手指头啊变啊变啊变成好孩子坐坐好。

活动反思:

  手指游戏是孩子们的最爱。活动紧紧围绕目标来展开。引导幼儿联系已有经验探索未知,想象表现各种有趣的手指游戏,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积极鼓励幼儿大胆参与,从而大大提高幼儿语言表达与动手能力。发展手以及手指的灵活性,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27、大班教案《蝴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会用棉签拓印画以及添画技巧的基本技能。

  2、知道用区分好颜色的棉签均匀的涂色画画,不弄脏手和纸。

  3、在活动中感受拓印蝴蝶的乐趣和美感,体验成功的喜悦。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5、鼓励幼儿大胆正确的上色。

活动准备:

  1、棉签 颜料 颜料盘 白纸 擦手巾 剪刀

  2、情境创设:活动室布置成大花园氛围

活动过程:

  一、 蝴蝶找花

  ——律动导人,游戏中感受“花园”色彩的美丽

  1、师:美丽的春天来了,让我们变变变,变成一只只美丽的蝴蝶,飞到花园里去吧……(播放课件“花园”,师幼随音乐“春天”做飞舞的动作进入活动室)

  2、游戏“蝴蝶找花”

  (1)找朵红花做朋友。问:你们找到的是什么颜色的花?

  (2)找朵黄花做朋友(同上)。

  (3)找个好朋友说说,还看见了什么颜色的花?

  (4)音乐起,“蝴蝶”(师)绕着“花朵”(幼)自由做动作,边飞边说:“好香啊”、“你好啊”、“真美呀”、“拥抱一下吧”。

  二、我来试一试

  ——介绍作画工具——棉签,个别幼儿尝试作画’

  1、蝴蝶高兴吗?你们想不想画一只高兴又漂亮的蝴蝶呢?

  2、教师示范拓印

  先将白纸对折,蘸取一种颜色后在白纸上绘画蝴蝶轮廓,力量适宜,颜色均匀的涂抹在白纸上,再用不同的颜色将画好一半的蝴蝶进行装扮添画,然后沿着对折线对折。

  三、幼儿创作活动。

  幼儿自由选择颜料,自由选择组合方式进行创作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欣赏,激发成就感,把漂亮的蝴蝶剪下来。

  1、个别交流

  引导幼儿说说用了哪些颜色?

  2、师幼把拓印好的画剪贴展示,拍照,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活动结束

  游戏“蝴蝶找花”,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师幼“飞”出活动室,自然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这节美术活动中幼儿表现的都很积极,但从绘画出来的作品来看,孩子们在拓印的经验上是很缺乏的,他们并不是很会利用棉签绘画,不能均匀的涂色,甚至对蝴蝶的大型轮廓都不能完整的勾画,只是等待老师的指导。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使我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我及时需要作如下调整:

  1.在美工区域墙面上画了几张步骤图供幼儿参考。并且在区域活动开展前介绍了这几张步骤图。

  2.多准备了一些用来拓印画的工具,比如:皱纹纸、海绵纸、蔬菜根等。

28、大班教案《竹竿》含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发展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和动作的灵敏性及弹跳能力。

  2.鼓励幼儿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游戏活动,并能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

  3.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4.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教学准备:

  经验准备:了解我们传统的民间器械-竹竿、观看竹竿舞录像;

  物质准备:竹竿若干根、跳圈若干个。

教学重点:

  通过游戏活动,发展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和动作的灵敏性及弹跳能力。

教学方法:

  一、激情引趣、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前几天老师给你们看了我们传统民间游戏《竹竿舞》,他们是怎么跳竹竿舞的呢?

  师: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竹竿,你们想不想玩啊?这个游戏可以三个或四个小朋友一起玩,其中两个小朋友手拿竹竿面对面蹲下,用竹竿同时分合敲击,另一个小朋友在中间看准竹竿的分合跳进或跳出。

  幼儿活动:

  幼儿知道是有些人在地上敲竹竿,有些人在竹竿上跳来跳去。

  幼儿产生想要学习跳竹竿的欲望。

  设计意图:

  通过先前的视频观赏,知道跳竹竿的大致方法,为下面的跳竹竿环节做准备,同时又激发了幼儿想要做游戏的兴趣。

  二、幼儿学习跳竹竿的方法。

  师:学竹竿舞,首先要学会怎么敲竹竿,敲竹竿啊,需要我们两个小朋友一组,手拿竹竿对面蹲下,用竹竿同时分开、合拢有节奏的敲打。需要两个小朋友相互配合。

  师:看老师先示范一遍,我需要请一位小朋友跟我搭档,看我在敲的时候嘴巴里说了什么,手里又是怎么敲的。

  师:小朋友想不想试一试啊?好,现在请你们找到自己的好朋友,4个人一组,每组2个小朋友先敲打,另外两个观看,然后再交换?

  师:好,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师:好,真棒!请小朋友吧竹竿放在地上,

  幼儿活动:

  幼儿知道跳竹竿需要两个人来敲竹竿。

  一名幼儿配合教师,以“分分合合”的形式边念边敲竹竿。

  幼儿分组练习敲竹竿。

  设计意图:

  教师将敲竹竿和跳竹竿分开来演示教学,能够帮助幼儿理解和学习,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

  以4人为一组,既有敲竹竿的人,又有跳竹竿的人,而且在交换练习的时候

  手上功夫练好了,现在要请我们的小朋友来练习脚上的功夫类。

  老师先示范一遍。用两根竹竿放成如图位置"//",邀请两位小朋友帮忙以"分分、合合"的节奏边念边打竹竿,教师示范跳竹竿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动作技巧,以及打竹竿和跳竹竿之间的关系。

  师:老师在跳竹竿的时候,你们觉得在打竹竿的人,和跳竹竿的人,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小朋友想不想试一试啊?

  师:在跳的时候要注意你们之间合作,并注意安全。现在请小朋友根据刚才找的好朋友,四个人一组,我们来试试看。

  幼儿观察教师如何跳竹竿,发现动作技巧以及打竹竿和跳竹竿之间的关系。

  两位幼儿敲竹竿,配合教师示范。

  回答教师问题。

  幼儿分组练习跳竹竿。

  能够节省部分等待的时间。

  请幼儿自己观察并发现跳竹竿与敲竹竿之间的关系,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结束活动。

  师:我们学会了跳竹竿,在下次的体育游戏时,我们可以加入手部舞蹈的部分和音乐结合,跳一跳黎族小朋友们的竹竿舞,好吗?

  师:接下来跟老师做一做放松运动,回教室吧!

  跟着老师一起做放松运动,并回到教室。

  激发幼儿跳竹竿舞的兴趣。

教学反思:

  跳竹竿是海南黎族的传统民间艺术,它能够增强幼儿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能力,锻炼幼儿的弹跳能力。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都非常的高,但是在教师的演示部分,讲解的还不够完整和透彻,导致在桥竹竿的时候,有的幼儿将竹竿托起,离开了地面;在讲解跳竹竿的时候,我只是演示了一遍,请幼儿观察并说说跳的方法,形式比较单一,孩子们理解得不彻底,可以加入图谱的形式,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最后漏掉了一个放松运动。

29、大班教案《时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感知钟的特征:钟面,指针;

  2、 要求幼儿能说出时钟的名称,知道时针、分针、秒针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

  3、 知道时钟是计时工具。

  4、 通过观察、制作、游戏等活动,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认识时钟。

  5、 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6、 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制作钟面的材料。剪刀、笔。实物钟。

活动实录:

  1、 认识钟面:提问引导幼儿观察钟面:

  (1) 仔细看看时钟的钟面上有什么?(钟面上有数字,还有2的指针,)一共有几个数字?(12个)

  (2) 时钟面的数字是这样一来排列的?中间最上面的数字是什么?与12相对,下面的数字是什么?(中间的数字是12,下面的数字是6)

  (3) 连根针一样长吗?(一枚长,一枚短)长的一枚叫分针,短的一枚叫时针(幼儿学讲:时针和分针)

  2、 教师讲解演示时针与分针的关系。(1) 分针走得快,时针走得慢,他们都朝一个方向走。(2) 分针刺走一全,时针从前一个数字走到后一个逐字,这就叫一个小时。

  3、 教师出示时钟,问:这是什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时钟?为什么许多的地方都有时钟?它有什么用途?

  4、 美工区利用纸板制作钟面。(不写数字,用与数学区拼摆)

  5、 教师小结:时钟是用来计时的工具。它能告诉我们时间,什么时候应该干什么。

教育反思:

  对于时钟的认识并不是一个活动,就能完成的,因此,在美工、数学区域中,我们把孩子们做的钟面继续投放,让他们有时间在进区活动当中不断深入发现问题。同时便于教师观察幼儿的行为。为后面的活动做准备

30、大班教案《弹性》含反思

活动目标:

  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准备:

  海绵、气球、松紧带、皮筋、橡皮、积木、铅笔、袜子、手套、皮球、橡皮泥、弹簧秤、游泳眼镜等。

活动过程:

  1.幼儿操作,初步感知弹性。

  (1)幼儿玩气球、海绵、松紧带,拉一拉,捏一捏,压一压,看看它们会有什么变化?

  (2)幼儿玩耍,教师巡视,观察幼儿操作中的发现。

  (3)组织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

  2.幼儿再次尝试,获取弹性的经验。

  (1)引导幼儿观察,这些物体不对它们用力时,一松开又会有什么变化?

  (2)组织幼儿交流自己的新发现。

  3.引导幼儿归纳弹性物体的特点。

  (1)小朋友,刚才我们玩了这些东西,你们知道它们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秘密?

  (2)幼儿思考,自主发表各自的观点。

  教师总结:这些东西真有趣,对它们用力时,就会发生变化,就会变形,一松开,又会变成原来的样子,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弹性。

  4.幼儿用身体的各种动作表示弹性。

  5.联想实际,引导幼儿说说有弹性物体的用处。

  (1)刚才我们发现皮筋、海绵、气球它们都具有弹性,除了这些东西还有哪些东西是有

  弹性的呢?

  (2)这些有弹性的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呢?

  (3)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补充或丰富,如:沙发、席梦丝床垫里有弹簧和海绵,坐着躺着觉得很舒服;弹簧秤小小的,携带很方便……。

  6.物体分类。

  幼儿玩桌上的一些材料,找一找哪些东西是有弹性的,哪些东西是没有弹性的,然后帮它们分分家,分别放在桌子的左边和右边。

  7.游戏:奇妙的口袋。

  幼儿到口袋里摸出一样东西,放在老师手里不让大家看到,然后用动作告诉大家这个东西

  是有弹性的还是没有弹性的。

  8.小结活动:

  小朋友,请你们回去再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有弹性的,找到了玩一玩,再来告诉大家。

延伸活动:

  下了课,请小朋友到你的好朋友身上,到教室里找一找,能不能找到有弹性的东西。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充分为幼儿创造了条件,引发他们仔细观察,认真体验,提供的材料都是孩子们平时见过的,玩过的,捏捏海绵,拉拉皮筋,压压气球,通过让幼儿对这些有弹性物、体的操作,充分的感知材料,探究材料,从而获得了有关弹性的经验。并结合幼儿已有的探索经验,提出问题:这些东西它们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秘密?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归纳出了弹性的概念。在分类活动中,幼儿再次操作,玩中观察,玩中发现,自然而然的将有弹性的物体和没有弹性的物体进行了分类。活动时,幼儿玩中学,学中玩,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增强。

  存在问题:关于弹性的概念很大,本次活动的目标只是让幼儿通过操作,初步感知弹性,有些物体所具有的弹性将有待与幼儿长大后再去研究,游戏时教师对乒乓球弹性的讲解只会带给幼儿一种误解。

31、大班教案《吹牛皮》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快板,初步感知快板的韵律和节奏。

  2.读出快板的风趣幽默,能根据节奏进行自我创编。

  3.学会快板书,表演出快板的乐趣,有尝试表演的欲望和兴趣。

  4.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5.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学会快板书,有参与表演的欲望和兴趣,并能自我创编。

活动准备:

  PPT、快板

  课前准备

  带领幼儿认识快板及蝈蝈。简单了解快板的艺术特点,了解蝈蝈的大小和生活习惯。

活动过程

  一、比一比吹牛皮

  师:小朋友,认识我吗?(不认识)我来告诉你们,我就是鼎鼎有名的吹牛大王,谁敢给我比一比。

  幼儿积极举手。

  师:我跑得快!

  幼:我跑得快!

  师:我比汽车跑得快。

  幼:我比火车跑得快。

  ……

  尝试用这样的谈话引导孩子简单理解“吹牛皮”的含义。

  师:小朋友我们吹了这么多,我们说的这些话是真的吗?

  幼:不是。

  师:对,说的这些做不到的大话,就叫吹牛皮。今天,我就给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快板书——(播放课件)《吹牛皮》。谁认识这些字?

  听一听吹牛皮

  教师示范:我先来给小朋友说一说这首有趣的快板,小朋友仔细听,感受一下它和我们平时学的故事、诗歌有什么不同?

  师说幼听。

  师:听完了有什么感觉?有趣吗?你觉得哪儿有趣?

  幼儿自由评论。

  师:小朋友们这么感兴趣,我还给这首快板配上好看的画面,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

  二、学一学吹牛皮

  1.回忆巩固儿歌内容

  快板里说了谁在吹牛皮?(两个蝈蝈)两个蝈蝈都吹了什么?

  幼儿回答后,播放相应的动物图片。(鹅、鸡、狗、驴、虎、狮)

  联系图片练习快板。

  指名教。

  2.分角色练习

  (1)师幼对话练习

  (2)男女孩对话练习

  (3)加动作对话练习

  三、编一编吹牛皮

  猜猜它们还会吹些什么?将幼儿想到的动物编入快板,享受自己创编的快乐。

  在创编时,有意指导快板中对仗的格式,如南——北、东——西、关外——关内,

  让幼儿创编时,注意反义词的对仗格式。

  四、明理结束

  1.师:你们刚才吹得都很带劲儿,我们来看看这两只吹牛皮的蝈蝈的下场。

  2.播放课件,齐读剩余部分:他们两个吹得正起劲儿……谁叫他俩吹牛皮!

  师:两只蝈蝈怎么样了?(喂了鸡)我们小朋友回过头来想一想,吹牛皮好不好?

  3.幼儿自由表述。

  五、活动延伸

  1.回忆快板儿歌这种形式,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看电视或网络上的快板书。

  2.在区域活动内投放快板,让幼儿有兴趣尝试快板表演。

活动反思:

  《指南》中培养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教育建议提到:“在阅读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如:鼓励幼儿依据画面线索讲述故事,大胆推测、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改编故事部分情节或续编故事结尾。鼓励幼儿用故事表演、绘画、泥塑等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图书和故事的理解……”因此在幼儿兴趣最高的时候,适时切入创编儿歌情节既能训练孩子思维,又能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感情升华,明理结束

  最后的环节,既要让孩子们对这一曲艺形式产生浓厚的兴趣,达到意犹未尽的效果,又要让孩子理解吹牛皮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所以我选择了让孩子们自己谈感受、谈认识从而明理结束这节活动。

32、大班教案《纸桌》含反思

教学目标:

  1、乐于探索,能积极参与、大胆创新。

  2、通过动手操作,探索纸桌能站起来、站得稳的方法

  3、在讨论交流中积累和提升经验,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

  每人三张纸,双面胶若干,积木。

活动过程:

  一、幼儿利用自身的经验,尝试制作纸桌,探索纸桌能站起来的原因。

  1、教师提问:“纸可以做什么?”引出制作纸桌的课题。

  2、教师简单介绍纸桌的制作方法

  3、幼儿制作,教师在活动中鼓励幼儿积极动脑,大胆制作。

  4、教师提问:“你的桌子站起来了吗?”引导幼儿给站不起来的桌子寻找原因。

  5、通过向纸桌吹气的小实验,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探索桌腿高矮、粗细对桌子站得牢的影响。

  二、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并吸取同伴的长处,探索制作一张站得稳的桌子的方法。

  1、教师简单小结桌子能站得稳的方法(桌腿要粗,矮),并启发幼儿再做一张站得稳的桌子。

  2、幼儿第二次制作,教师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创新,想办法把桌腿做得矮一些、粗一些。

  3、教师提问:“你的桌子站得稳吗?为什么?”让幼儿简单介绍自己的制作方法,并加深对桌子站得稳的认识。

  4、教师提问:“你的桌子上能放东西吗?”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

  三、引导幼儿在自己的桌子上放积木,体验成功的快乐,探索不同桌腿的承重

  能力。

  1、教师提问:“你的桌子能放东西吗?”让幼儿在桌子上进行放积木的尝试。

  2、教师以比赛的方式,引导幼儿尽量多地放积木。

  3、通过比赛,以“谁的积木放得多”“他的桌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等问题引导幼儿探索不同的桌腿对桌子承重能力的影响。活动

反思:

  整个活动气氛活跃,幼儿的参与性很高,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特点。在活动中注重孩子对经验所得的表达与梳理,合作意识的培养。幼儿积极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能把操作所得到的经验用语言准确的表达出来。但是在游戏放积木环节,材料的设置上考虑不够成熟,所选的积木太轻,导致在了解承受能力时,幼儿不能直接,形象地进行观察操作。

33、大班健康教案《信号灯》含反思

教材分析

  各种体育活动,都是孩子们很喜欢的活动,孩子们的身体正处于快速生长阶段,各种能力逐渐发展;又由于孩子们天性活泼好动,爱玩爱学,我们要充分利用孩子的这一特点,发展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和动作

  信号灯在我们生活中是常见的,孩子们对信号灯也比较熟悉,本节活动课以信号灯为题目,旨在让孩子们通过"信号灯"的活动,在遵守规则的同时,锻炼孩子的身体,发展各种能力,体验有规则活动的乐趣。

  大班的孩子各种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如,平衡能力、跳跃能力、走、跑等,利用这些基本的动作,适当增加难度,增加趣味性,变成孩子们喜欢的体育游戏活动,从而达到锻炼孩子发展孩子的目的。

活动目标

  教育活动目标是设计的重要环节,它贯穿着整个教育活动,指导整个教育活动的进行,鉴于孩子的发展状况和性格特点,特制定本次活动的活动目标:

  1.利于利用易拉罐进行活动,锻炼30米跑、跳和平衡等能力。

  2.看信号行动,能够快速奔跑和立即停止,发展身体的控制力。

  3.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重点难点

  根据信号做跑、跳、奔跑—立即停止、平衡的动作

活动准备

  1.大班的孩子跑、跳跃、平衡的能力已经发展的不错了,这次活动就是给孩子增加了难度,增加了几个辅助的体育器械,这样更利于孩子兴趣的激发和身体动作的发展。

  2.物质准备:易拉罐人手一个,红、绿灯、哨子各1个。30米直跑道的宽阔场地。节奏感比较强的音乐。

教法学法

  我结合本次活动特点,选用幼儿探索,教师示范法、幼儿练习法。

  活动中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通过积极探索,大胆练习的方法进行活动。

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先以幼儿跟随音乐做简单的律动放松动作,再做有趣味性的规则游戏,再选两个游戏进行比赛将活动推向高潮,最后以游戏“我们都是木头人”做放松活动。

  (一) 导入

  孩子们手持易拉罐,跟随音乐走、小跑,最后成一大圆圈,面向于圆心做动作,每个动作2个8拍。

  (1)双手分别在上下、前后、在耳边左右摆动,并拍易拉罐。

  (2)蹲下在体前拍易拉罐。

  (3)双腿打开,身体前倾,双手一前一后在腿中穿过拍易拉罐。

  (4)双脚跳起,双手上举在头上拍易拉罐。(这些跟随音乐的简单动作,能够让孩子心情愉快,肢体得到充分活动,为下面的活动做好准备。)

  (二)进行按规则进行游戏

  在进行游戏前,教师讲清游戏规则:在做各种活动时,只要听到教师的哨声,都要听从信号灯的指示,红灯就立即停止,绿灯继续活动。(教师讲清了游戏规则,有利于游戏的进行和组织。)

  游戏一:接力棒 教师节介绍名称后,说一说游戏玩法和游戏规则,然后按玩法和规则进行游戏,由于此游戏活动量比较大,孩子们在掌握玩法后进行一次即可,第二次活动用于比赛,这样可以减轻孩子开始时的运动量,便于后面的活动顺利进行。

  游戏二:跳障碍 教师可先示范跳,这样便于孩子掌握跳跃要领,然后让孩子练习,练习一会儿相互交流经验,在练习一会儿,最后看信号做动作。

  游戏三:走小桥 孩子先探索玩法,然后交流经验,让个别孩子示范,再练习,最后看信号做此游戏。

  三个游戏孩子都会玩后,孩子肯定还处于很兴奋的状态,因此我们把游戏一接力棒和游戏三走小桥进行一次比赛,让孩子玩的尽兴。孩子在游戏中尽兴了,游戏目标才能完成得更好,孩子的身体动作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才能真正让孩子得到锻炼的目的。

  (三)放松活动:游戏——我们都是木头人

  由于孩子们在本次活动中活动量很大,因此身体会很累,精神也会很兴奋,因此要做一个没什么活动量,精神和身体都能放松的活动来调节孩子的状态,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选择了“我们都是木头人”的游戏。

  总之,我们在健康活动中,在锻炼孩子身体的同时,一定要保障孩子身体的健康,注意孩子身体动作的发展,也要保障孩子心情愉悦,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主要是从幼儿的兴趣引导,先激发幼儿兴趣,从而认识事物,在参与到游戏中领悟。

  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学习氛围浓厚,大部分幼儿都能在玩中认识到遵守交通的重要性。

  不足的地方就是,有一小部分幼儿只注重于玩的过程,而没能在过程中认识到游戏的真正意义。所以,如果再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游戏中多让幼儿讨论,让他们自己去倾听领悟。

34、大班教案《呼啦圈》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探索呼啦圈的各种玩法,体验玩圈的乐趣。

  2、学会一物多玩,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合作意识。

  3、通过跳圈、爬圈、套圈、钻圈等活动锻炼幼儿的身体,增强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平衡性和灵活性。

  4、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5、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探索呼啦圈的各种玩法,增强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平衡性和灵活性。

活动准备

  1 、师幼每人一个呼啦圈。

  2、录音机.磁带.纸球与幼儿人数相等。

  3 、平整的活动场地。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兴趣

  1、师幼手持呼啦圈,谈话去参加运动会把幼儿带到活动场内,幼儿将圈放下站在圈内。

  2、“让我们先随音乐做一些热身运动吧!”幼儿跟随音乐练习下蹲.踢腿.弯腰.蹦跳.扭胯等。

  二、 探索圈的多种玩法

  1 、“宝贝们,刚才我们把呼啦圈当作什么?”(方向盘),老师还可以把呼啦圈当作绳跳,请大家动脑筋,看看还有那些玩法?比比谁最聪明哟!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1)、让每个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探索,教师观察、鼓励幼儿动脑筋,体验创造性玩呼啦圈的乐趣(跳、转、爬、滚、钻、推等)

  (2)、交流演示,让幼儿自己演示自己的玩法。

  2、教师请想法多样、玩法奇特的幼儿讲解和表演,组织幼儿集体尝试,如:跳圈、转圈、当绳跳、滚圈、推圈、乌龟爬等。

  3、过度:“宝贝们:呼啦圈说你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的玩法,也练好了本领,它想让你们带着它去参加一场比赛,但是去运动场的路很难走。孩子们要注意安全,听从老师的指挥,引导幼儿开火车,学小乌龟走路,跳过小河

  三、体验合作探索其他玩法,分组游戏比赛。

  1 、将幼儿分成红、黄、蓝队,进行赛前准备。

  2、来到比赛现场组织幼儿进行比赛。

  (1)、套圈接力赛。

  (2)、滚圈比赛

  (3)、用圈赶球比赛。

  四、活动结束

  1、请颁奖老师给参加比赛的幼儿分别发金牌银牌铜牌。

  2、结束语:宝贝们,呼啦圈说它今天玩得很开心,但它还有很多更好玩得地方,可是时间不早了,它希望咱们多动脑筋去创造更好的玩法下次再和伙伴们玩耍。让我们一起抖抖小手,抖抖小脚放松。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内容的选择比较适合幼儿生活经历,幼儿十分的感兴趣。呼啦圈比较贴近生活,幼儿玩得很开心。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幼儿的思维很受限制,特别是在玩法和创新方面。因为是在户外上,很多幼儿比较散开,自己追逐呼啦圈去玩了,所以老师要时刻提醒。

35、小班游戏教案《信号灯》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红、绿灯、人行道的作用,体验游戏的快乐。

  2、遵守交通规则,初步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意识。

  3、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4、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活动准备】

  自制红、绿灯指示牌、方向盘9个、摩托车把7个、斑马线、T形街。

【活动过程】

  一.出示交通标志,引出主题:

  师: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玩个游戏叫《信号灯》,在大马路上交警叔叔师干什么的?

  二.说明玩法:

  (1)介绍游戏场景和一些标志及游戏活动范围:

  师:从教室门口出去有个斑马线,是人们走路的地方,在马路上的黄线是车辆行驶的地方,车辆可以在上面行驶,但不能超车和跨越界限,在T形街的中央有个站台,是交警指挥红绿灯的地方。

  (2)游戏说明:

  交警站在站台指挥红、绿灯,其余幼儿扮演司机、乘客和行人。

  司机、乘客、行人要按照交警给出的信号走或停,司机要手持方向盘做开车状,没有遵守交通规则的小朋友将被罚停止游戏。

  三.游戏规则:

  (1)车辆和行人要互相礼让、互补相撞,按红、绿灯指示行走(驶)

  (2)违反游戏规则者应停止游戏。

  四.幼儿进行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示范:

  师:现在你们看看老师是怎么玩的,举起红灯车辆不许动,人行道可以走人,绿灯车辆可以行驶,超车或跨越黄线的车辆将停止游戏。

  (2)幼儿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师:老师请1位小朋友当交警,其他小朋友当行人和司机。

  五.评价:

  师:为什么有的司机和行人会被交警开罚单停止游戏?

  以后走在路上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不然很容易出现交通意外。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是为了让幼儿初步认识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交通规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对我们的人身安全和交通有必然的重要性。

  在游戏中让幼儿体验交通中所会碰到的意外,由于天气原因使游戏无法进行,只能让幼儿了解交通警察、司机、人行道的作用,了解公车与摩托车的不同。

  在马路上车辆行驶的路线,红、绿灯的意义,幼儿在生活中也了解了其他的交通标志,丰富了幼儿的交通意识,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加强幼儿的交通意识。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